时间:2022-05-13 15:28:4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第三方物流公司,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我国要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资源消耗的增长是难以避免的。但是如果继续沿袭传统的发展模式,以资源的大量消耗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资源是难以为继的。为了减轻经济增长给资源供给带来的巨大压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和高效利用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发展循环经济必须改变现有的理念,在公司的物流体系中融入逆向物流。受迫于国家法律法规,公司不得不实施逆向物流,主要负责将公司出售使用过的商品,进行回收利用。有的公司有实力自己实施逆向物流,而有的公司则要通过分析决策,选择较专业的第三方逆向物流服务商建立战略联盟,也就是要将逆向物流服务外包给他们。公司将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公司的情况也就越来越多,但是随之也产生了许多的问题,从而导致了物流外包的失败和黑洞的出现。
发包公司要在众多的第三方逆向物流供应商中选择适合自身公司需求的逆向物流服务商即逆向物流联盟伙伴。公司为了实现低成本、高质量、柔性生产、快速反应,就必须对第三方物流公司进行审计分析和评价、选择,这种审计评价、选择是多目标的,包含着许多可见和不可见的多层次因素。在我国,对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审计还没有建立起一套具有代表性的绩效审计评价体系,审计评价的方法和审计模型也比较少。
因此通过审计分析评价,对于研究一种科学、全面、有效的解决发包公司如何选择第三方逆向物流服务商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以下示意图是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可能的简单物流体系和复杂物流体系:
由上述示意图可知,几乎每个环节都可以依赖第三方物流公司去完成指定的任务。可见对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审计其内容表现出广泛性和复杂性的特点。第三方物流公司提供的产品是服务,所以在对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审计评价时主要考虑两个标准:一个是服务质量(或产品质量);另一个是服务价格(或产品价格)。服务价格的比较是容易的,而服务质量的比较则较为困难。因为服务产品质量具有难于标准化、时间性强,在消费过程中提供,同时具有无形性,不可分割,不可储存等特点。由此构建第三方物流公司审计指标体系、研究其审计方法就显示出复杂性和必要性,下面拟就这两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构建第三方物流公司审计指标体系的要求
任何体系的设计都同组织结构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适应于第三方物流公司经营的组织结构,有助于实施适当的审计控制,同时组织结构也影响着信息的流向与流量。对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审计评价体系是可以设计在组织结构内的,这个体系的具体要求如下:
1.可接受性。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审计评价体系,只有有利用价值的才能发挥其作用。而不被人们所接受或者不情愿地接受下来,就称不上是有价值的体系。所以在体系设计时必须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并能够接受。
2.准确性。要使审计结果具有准确性,与审计评价指标相关的信息就必须准确。在审计过程中,计量什么、为何计量,审计人员必须十分清楚,才能做到量化值的准确。
3.全面性。有效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审计评价体系,必须能够反映公司独有的特性和其共性的方方面面。
4.可理解性。能被用户理解的信息才是有价值的信息。所以确定信息的清晰度是建立物流公司审计评价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
5.应变性。良好的审计评价体系应对第三方物流公司战略调整及内外的变化非常敏感,并且体系自身能够作出较快的相应调整,以适应变化了的要求。
6.可控性与激励性。审计评价必须限制在其可控范围内,只有这样,管理者当局才能接受,对他们也公平。即使某项指标与战略目标非常相关,而对审计要评价的对象无法实施控制,他就没有能力对该项指标的完成情况负责,即应尽量避免非可控指标。另外审计评价指标水平应具有一定的先进性、挑战性,这样才能激发其工作潜能。
7.一致性。有效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审计评价体系,其审计评价指标与发展战略目标应该是一致的。
除上述要求之外,还应注意下列问题:
1.不可过分注重财务性审计评价,非财务性的绩效审计评价也不能忽视,例如顾客满意度,交货效率,订发货周期等等。
2.经济效益审计指标不可过高或过低。第三方物流公司是服务性公司,特别是本公司的物流中心或配送中心,其经营方略是要求整体利益最大化,经济效益指标过高公司无法接受。但是也不能过低,这会失去审计评价的意义。国际上的物流公司绩效审计评价的主要指标是销售的增长、市场份额及利润率等。
3.如果第三方物流公司的价格有较强的竞争力,然而客户不多,在利用审计结果与同行业进行比较分析以及在体系设计时,要注意可比性。
4.审计评价体系应兼顾眼前利益最大化和长远利益最大化。实现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规律,获取长期利益最大化。
二、第三方物流公司审计方法
对于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审计评价的指标较多,现分述如下:
1.订单满足率。指一定时期内满足订单的数量与订单总数的比率。
2.订单完成率。指完成的订单数量与总的订单数量的比率。
3.订单跟踪。指对订单货物所处的状态进行跟踪的能力。
4.订单处理正确率。指一段时期内无差错的订单处理总数与订单总数的比率。
5.订单响应时间。指从接到订单到答复能否满足订单的平均时间。
6.平均运送时间。指在规定的两地间,从提货到到达目的地的平均时间。
7.价格正常率。指按合同价格执行订单的次数和总订单次数的比率。
8.准时回单率。指正确的回单按时到达次数与总的回单的次数的比率。
9.货损率。指在物流服务作业过程中发生损坏或灭失的货物金额数与货物金额总数的比率。
10.货差率。指在物流服务作业过程中发错货物的数量与货物总数量的比率。
11.下订单的方便性。指客户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订货的可能性和每种方式的方便程度。
12.客户投诉处理时间。指公司对客户投诉进行调查、采取补救措施,达到客户要求的总时间。
13.赔付及时性。指从损失的确认到赔付的时间。
14.运输准点率。指运输在规定时间运送货物到指定地点的次数与总运输次数的比率。
15.客户投诉率。指客户投诉的次数与总的服务次数的比率。
每一个审计评价指标在实际分析过程中又可以根据公司的实际需求细分为众多的分指标。例如:货损率包括运输货损率和仓库货损率等等。公司的设备设施又可以细分为仓库面积、总运力、运输车辆的数目等等。
第三方物流公司满意度综合审计评价体系
审计工作中可采用线形权重模型(Linear weighting models):先确定客户满意度评价指标,给每个指标确定一个合适的权重和得分,以各指标的得分乘以该指标的权重,进行综合处理得到一个总分。式中A表示供应商A总加权得分;X表示各指标的相对权重(权重值视公司需要的侧重点不同而进行赋值。);P表示对供应商A在各指标下的评分(评分可以采用10分制,即第三方物流公司最高得分为10分,最低得分为1分);i表示指标的个数。
先分别对应a、b、c、d、…等第三方逆向物流商进行分析,得到集合。确定公司集:W={Wa,Wb,…,Wn}={公司a,公司b,…,公司n}。
再分别对a,b,c,…,n公司的下订单的方便性、订单满足率、订单响应时间、订单处理正确率、平均运送时间、订单跟踪、价格正常率、货损率、货差率、准时回单率、订单完成率、运输准点率、客户投诉率、客户投诉处理时间、赔付及时性等一级指标根据公司的具体情况和需求细分确定出二级指标和权重。然后根据公司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将二级指标求细分确定出三级指标和权重,依次类推,逐步细化,直至相对满意为止。
将每项指标的评分和对应的权重值按上述公式逐级加权求和(在计算各级指标得分值时,也可以采用矩阵相乘的方法可得),最后得到每个被选第三方逆向物流商的总加权分值(总加权分值除以10,再乘以100%,即得到满意度)。所有第三方逆向物流商总加权分值集合={A,B,…,N},再按照满意度的大小顺序依次进行排列。
至此得到的满意度得分值集合,可以作为为发包公司提出审计结论的重要参考数值之一。
前面提到,在对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审计评价时主要考虑两个审计标准:一个是服务质量(或产品质量也即是服务满意度);另一个是服务价格(或产品价格)。其实随着满意度的提高,价格一也会跟着提高。而且当满意度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满意度小幅度的提高,会导致价格的迅速增加。如下图所示:
这就是说,较高的满意度意味着较高的价格,发包公司有要求确定一个其认为最低能够承受的满意度,来选择第三方物流公司。例如,发包公司要选择A, B两家第三方逆向物流供应商,它们的价格曲线如下图所示,要求审计人员提出审计意见:
由上图可知,A,B两条价格曲线的交点为C对应的满意度为D,如果发包公司的最低满意度大于D,审计人员则可建议选B公司,因为在相同的满意度下,B公司的价格低于A公司;如果发包公司的最低满意度小于D,审计人员则可建议选A公司,因为在相同的满意度下,A公司的价格低于B公司;若正好在D点,审计人员可以提出A、B两个公司均可选择。
实际工作过程中,如果A、B两个公司均可选择时,就会再确定一个未曾考查(或微乎其微)的标准了,最终做出选择。如果有遗漏的或重要的未曾考查的指标标准的存在,就需要进行再度审计,从而确定审计结果。
如果发包公司要选择多家第三方逆向物流供应商时,可以参照上例,进行两两比较审计分析,做出最终的审计结论或建议。
审计工作中也可采用模糊层次分析(Fuzzy- Ahp)法等方法进行审计评价,在此不做赘述。
总之,第三方物流业处于发展阶段,在审计工作过程中存在着不确定的因素较多,从而增加了审计工作的难度,因此针对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审计活动,需要明确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和研究审计评价方法,并展开研究是十分必要的,而且对业务实践可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徐晋等:供应商信用等级分析及评价模型.山西财经大学学报[J].2003,(8):71一74
[2]王伟等.基于可拓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评价选择.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03(4)
[3]梁晨:如何进行物流服务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摘 要:第三方物流是港口物流发展的主流,钦州港发展第三方物流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和政策优势,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利条件。文章通过对钦州港物流业发展现状的研究,指出钦州港发展第三方物流存在的问题,并用SWOT分析法进行相应分析,最后提出钦州港发展第三方物流的对策。
关键词:钦州港 第三方物流 发展现状 对策
一、钦州港物流业发展现状
2010年,钦州市物流行业在全国和广西《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指引下,充分发挥沿海沿边优势,重点发展港口物流,向构建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物流基地迈进。据统计,至2010年底,钦州市物流行业企业达91家,其业务量集65%集中在钦州港。钦州市物流业发展大致经历了从公路运输为主到港通运输、仓储为主再到保税物流等新兴物流业兴起三个发展阶段。2008年至2010年,钦州市物流产业增值年均增长30%以上,远远高于全市同期GDP增幅。目前,钦州市物流行业企业已达91家,其中有航行企业16家;仓储企业32家;物流公司43家。钦州市的物流体系以广西天盛港务有限公司、钦州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钦州宏达港务有限公司等几家大中型物流企业为支撑,初步形成以交通物流、港口物流、仓储物流为主体的物流企业。港口物流业已成为钦州市物流产业发展的主导,物流企业的业务量65%集中在钦州港,物流货物主要是矿石、碳煤、原油、进口农产品等,占物流货物80%。钦州市物流行业发展潜力巨大、发展空间广阔。随着保税港区的封关运作,钦州作为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的低位不断提升,临港核心工业的快速发展、产业层次的提高,为钦州市物流行业发展提供了雄厚的产业基础。
目前,钦州市物流行业已经涉及商品分销、公路运输、仓储、货运、邮递服务等物流市场领域,市场主体呈现以国有、集体、民营、个体、外资、中外合资等多种所有制物流企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多元化格局。随着钦州保税港区整车进口口岸营业运行,集装箱拆装库项目投产建设与国际酒类交易中心项目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不断注入新活力,尤其是民营物流企业以现代物流理念和经营模式建立了新型的专业物流服务,已成为钦州市物流市场最具活力、占市场份额最大的力量。
综上所述,钦州市发展现代物流业为钦州港发展第三方物流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还有政府的重视也为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
二、钦州港第三方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
钦州港第三方物流发展在现阶段主要存在的问题有规模较小、综合化程度较低;利用现代科技技术程度低;物流服务功能不全;公司员工素质不高;没有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现代管理制度;经营意识、作风与市场要求相距甚远。
1.规模较小与综合化程度较低。钦州港第三方物流公司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虽然发展速度快,但是经营规模较小、物流设施设备落后、机械化程度不高等因素,导致第三方物流公司缺乏综合竞争力,市场抵御风险能力差,缺少国际级的大型企业集团。因此,钦州港第三方物流发展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2.利用现代科技技术程度低。EDI、条形码、GPS 等先进技术在钦州港第三方物流公司尚未得到广泛应用, 很多操作还是手工操作,科技开发和科技创新在发展中还比较滞后,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钦州港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物流装备更新速度慢、物流资源没有得到最大程度的有效整合,也严重影响了第三方物流公司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3.物流服务功能不全。在钦州港大部分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只能为客户提供单项或分段的物流服务,主要功能有仓储、运输和配送,相关的加工、包装、配货等增值物流服务不多,没有形成完整的物流供应链。
4.公司员工素质不高。物流人才匮乏,在从事物流工作的队伍中,真正接受过物流专业教育的人很少,物流人才的紧缺也会严重阻碍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发展。特别在运输配送过程中,司机的素质高低对运输成本有一定的影响,素质较高的司机就会减少运输与配送中的失误,同时可以大大降低货损率。
5.未建立较为完善的现代管理制度。大部分中小型第三方物流公司还没有建立较完善的现代,缺乏有效的管理能力和协调能力,导致公司人员流失比较大,不利于组建优秀的工作团队,更不利于公司的稳定经营运作。
6.经营意识作风与市场要求相距甚远。钦州港第三方物流业尚未实现充分的整合,中小型公司的竞争模式主要是成本和价格的竞争,没有关注到第三方物流能够带来的供应链增值效应,导致公司的利润空间没有得到最大程度挖掘出来。
三、钦州港发展第三方物流SWOT分析
1.优势劣势分析。现阶段,钦州港经营规模较大的第三方物流公司还不多,大多数公司都是中小型规模经营,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因此,钦州港第三方物流发展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但是,在2010年与2011年钦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大力培育物流市场,以港口物流和国际保税物流为重点,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业,围绕2012年物流业产值突破百亿元的目标,制定物流业发展规划及扶持政策,切实抓好全国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示范城市建设。
(1)钦州港发展第三方物流优势分析
①区位优势。钦州港位于中国南部沿海的北部湾, 处于广西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沿海经济区的中心枢纽位置, 面向东南亚,背靠我国正在开发的大西南, 处于两大经济走廊的交汇点上,是我国大西南、鄂西、湘西地区通往东南亚最便捷的出海通道之一,成为广西规划中以南宁—钦州为中轴临海工业地带的南部海陆运输枢纽。这一区位优势决定了钦州港成为北部湾沿海地区物资流、资金流、人才流和信息流的重点发展城市。
②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良好,为钦州港发展第三方物流业提供了必要的支撑。铁路方面,黎钦线、钦北线和南防线在此相接,通过南防线、南昆线及湘桂线与全国干线联网,是西南地区最近、最便捷的出海口;公路方面钦州市境内有多条高级、二级公路在此交汇,已建成通车的滨海公路串联各个港区,使港区的疏运更为便捷;水路方面除海运外,钦江和茅岭江可乘潮通航内河船舶;航空方面港口开发区至南宁、北海两个机场是110公里高速路程,仅需要一个小时左右的车程,空运也十分便利。
③钦州港经济腹地广阔,物流服务市场需求量大。钦州港经济腹地广阔、资源丰富、品种齐全, 其直接腹地是广西南部沿海地区, 间接腹地为南昆线、黔桂线、昆贵线、黔湘线及枝柳线沿线的广西、贵州、云南、四川、湖南等五省部分地区。随着北部湾经济的发展, 以及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经济发展,为钦州港提供更为广阔经济腹地。
(2)钦州港发展第三方物流劣势分析
①第三方物流公司规模较小、数量多、物流服务水平不高,经营管理能力不够成熟,只有少数具有示范作用的大型现代物流企业,因此,难以形成综合竞争实力强的物流市场。每个公司拥有各自的运输方式、设施装备、服务规范与技术标准,导致整个地区也无法形成社会化的物流网络体系。
②大部分第三方物流公司服务功能单一,缺乏增值服务,大多数第三方物流公司只能为客户提供一种或几种物流服务,主要是运输、仓储和配送,在提供包装、加工、信息的收集分析处理等增值服务能力水平不高,没有形成一条完整、有效的供应链。公司的收益80%来自运输与仓储基础,收益20%来自物流信息服务或其他增值服务,利润空间没有被充分挖掘,制约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发展。
③钦州港现有很多中小型第三方物流公司,缺乏有效的融资渠道,导致公司融资需求远远得不到满足。本地区工业企业对第三方物流的接受程度低,认为第三方物流公司的信用度低,也严重阻碍第三方物流公司发展。
④政府对第三方物流业扶持力度不够,加上第三方物流业在发展中缺乏绿色物流的环保意识,导致公司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现代经营管理理念,不利于第三方物流业健康发展。
(3)钦州港发展第三方物流机遇与威胁分析
在现阶段,钦州港发展第三方物流有很大的市场潜力,不仅要分析自身存在的劣势与不足,也要积极面对外部市场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如下表所示:
表 机遇与威胁
四、钦州港发展第三方物流对策分析
1.扩大经营规模与提升第三方物流公司综合竞争力。第三方物流公司要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就要积极拓展服务范围,扩大经营规模,需要物流公司通过采取集约化经营的方式来获得规模效益,赢得市场竞争力。同时,积极与大型物流公司合作,鼓励通过合资、合作、整合等措施扩大现有第三方物流公司的规模,打破原有的行业范围界限,不断整合物流公司,组建跨区域的第三方物流联盟,不断增强抗风险能力,健全经营网络。只有这样,钦州港第三方物流公司才能够提升应对风险能力,并提升公司在客户群体中的满意度与信赖度。
2.推进信息化建设以提升物流技术水平。先进技术的应用是第三方物流公司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的有力手段,是第三方物流公司成长的必然要求。钦州港第三方物流公司要加快信息化、网络化建设,建立起专门的网站和网络平台,强化行业管理与信息资源共享,引导、鼓励第三方物流公司开发、对接、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物流技术,积极采用电子数据交换(EDI)、全面质量管理(TQM)、条形码(BC) 、全球定位系统(GPS)、管理信息系统(MIS)、射频技术(RF)、地理信息系统(GIS)和供应链管理等技术[4],以标准化格式支持数据传播与处理,通过信息系统和电子商务系统管理、监督物流服务的全过程,为客户提供安全、快捷、优质、准确的物流信息反馈,与客户信息共享,实现公司在物流市场上就能够享有竞争优势。
3.向物流服务多元化发展。第三方物流要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就要积极拓展服务范围,突出服务特色,向服务多元化发展。不同的物流服务需求者,对第三方物流服务有更加具体化、个性化的服务要求,因此,钦州港第三方物流公司之间的竞争,不是单一的成本竞争,而是突出表现出差异化、个性化的物流服务特色。公司要根据市场需求,不断细分市场,拓展业务范围,以客户增效为己任,发展增值物流服务,广泛开展加工、配送、货代等业务,甚至还提供包括物流策略和流程解决方案、搭建信息平台等服务,用专业化服务满足个性化需求,提高服务质量,通过提供全方位服务的方式,与大客户加强业务联系,增强相互依赖性,发展战略伙伴关系。
4.大力培养物流专业人才与提升公司员工综合素质。钦州港可以采用“走出去,引进来”的战略培养物流专业人才,通过钦州港每年选派部分技术和管理干部到国内外先进港口挂职锻炼或跟班学习,培育具有全新的现代物流理念、熟悉物流政策法规、掌握现代物流管理技术的物流人才,并把他们的学习成果列入目标管理考评绩效中。通过举办物流知识讲座,物流专业人才交流会,联合钦州港第三方物流公司、钦州学院, 建立人力资源联盟以及人才培训体系,进行产学研相结合能够不断提高钦州港口物流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公司还要定期有计划地组织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进行物流知识技能培训,不断提升公司内部员工的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
5.完善的公司管理制度。钦州港第三方物流公司要注重知识和技能的积累,完善组织管理体系,专注于快速化、准时化、精细化的物流系统和物流信息管理体系的建设。结合自身条件严格制定录用员工标准与薪酬等级,内部岗位价值与外部市场价值相匹配,并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组织员工学习公司管理模式的内容和意义,同时采取让各级骨干参与到管理模式建设工作中,利于提高整个公司的管理能力。
6.转变传统物流经营观念。第三方物流企业不是单一功能的货运或仓储公司,而是把仓储、运输、配送、包装以及各种增值服务高度系统集成的一体化组织,坚持方便、安全、快捷、准确的物流服务标准,以最简便方式、最佳运距, 最短时间为客户提供一种具有长期的、专业的、综合的高效物流服务, 服务价格采取多样化、弹性化、组合化的公开价格策略,最大程度的发挥物流运作效率与经济效益。
建立完善的物流管理系统, 提高物流服务效率与功能,降低物流服务成本,强调物流作业的规范化管理。在物流业务中要重视物流作业流程、方法、标准,努力使复杂具体的物流操作作业变成简单的易于推广和考核的物流作业,减少不必要的物流操作,不断提升物流作业的质量和效率,优化物流服务,降低物流运作成本。
参考文献:
[1]肖建中.中小企业物流优化对策的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6.
[2]乐喜声,陶德馨.广西钦州港口物流发展分析[J].物流科技,2008,(8):32-34.
[3]韩占明.港口企业发展第三方物流的思考[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23):185.
[4]唐凤范,赵昱. 广西沿海港口物流发展模式探析[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S1):194-195.
[关键词] 第四方物流;供应链;资源整合
[中图分类号] F2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04- 0041- 02
1 第四方物流的内涵
第四方物流(Fourth Party Logisties,4PL) 实质上是供应链的集成者,主要通过合同管理和指导多个第三方物流的活动,利用第四方物流的整合能力,把客户需要、第三方物流供应商、信息技术供应商、业务资源和业务流程集合起来,更好地实现运作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服务质量的目的。
2 第四方物流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制约因素
2.1 物流行业整体发展水平落后
观察我国物流行业发展情况不难发现, “小”(经营规模小)、“少”(市场份额少、服务功能少、高素质人才少)、“弱”(竞争能力弱、融资能力弱)、“散”(货源不稳定且结构单一、网络分散、经营秩序不规范)是当前物流业发展的现状。中国物流业的发展战略,从产业组织的角度看,必然需要提高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市场资源整合能力。
2.2 供应链系统不完善
第四方物流集成整合第三方物流服务,可以提供一套完善的供应链解决方案。但目前受限于第三方物流服务水平,第四方物流发展较为缓慢。目前,国内整体的供应链系统不完善,第三方物流水平良莠不齐,第三方物流、相关技术专家顾问之间联盟难以达成,无法快捷为客户提供最佳的供应链解决方案。
2.3 物流市场信用体系的不完善
当前,物流市场信用体系的不完善是制约第四方物流发展的软肋。市场信用体系的不完善导致物流市场主体缺乏相互信任,物流商之间的合作与联盟是无法开展,第四方物流业务推进举步维艰。当前,我国部分优质企业逐步将自营物流转向第三方物流,这在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外包黑洞”,但由于信用体系的不完备,出于物流风险的顾虑,第四方物流的开展困难。鉴于此,假如没有较为完善的市场信用体系为保证,国内第四方物流业发展将裹足不前,市场培育启动更无从谈起。
3 第四方物流破冰发展的相关措施
3.1 推动第三方物流业快速发展,为第四方物流业提供坚实市场基础
第三方物流水平直接决定了第四方物流能否快速启动发展。大力发展3PL,促使走上良性发展道路为第四方物流业提供坚实市场基础。目前,第四方物流仍然处于起步阶段,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可以推动向第四方物流快速转变。鉴于此,先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为第四方物流业提供坚实市场基础已然成为推动物流业升级发展的首要任务。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和物流规划,夯实物流发展的基础,根据客户需求强化增值服务,实施联盟战略,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第三方物流集团,是目前实现物流业跨越发展的重要措施。
3.2 加强信息技术与现代物流业的融合
信息技术在物流业发展中的作用毋庸置疑,加强信息技术与现代物流业的融合是推进物流业升级的重要手段。物流信息网络化也是第四方物流相对于自营物流和第三方物流的优势所在,是实现第四方物流高效运作的科技手段保证。当前,中国信息网络建设落后,突出表现在:缺乏统一规划协调、信息网络立法不完善、物流信息标准不统一、网上信息资源建设相对薄弱、建设经费投入不足等方面。
当前,要不断加强信息技术与现代物流业的融合,具体措施有:①建立具有先进性、实用性和稳定性的信息采集、处理、分布网络平台,网络系统结构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并保证网络系统良好的扩展性、开放性及持续发展能力,为物流信息循环流动创造物质条件。缩小国内的物流信息网络与市场要求及国外信息网络系统之间的差距;②建立一些大型动态数据库,掌握如库存信息、车辆供给、运输路线等相关信息;③重视推广运用先进通用的物流网络应用系统和技术,促使第三方物流和第四方物流之间的知识能够尽量在不完全信息情况下的无障碍共享。
3.3 第四方物流公司和第三方物流公司建立供应链战略联盟
第四方物流公司和第三方物流公司建立供应链战略联盟是基于两者间密切联系的考虑。我们应根据我国物流业发展现实情况,客观选择第四方物流公司和第三方物流公司建立供应链战略联盟的主导模式。当前,物流行业主流模式有协同运作模式、方案集成模式和行业创新者模式。在协同运作模式下,第四方物流公司和第三方物流公司通过建立联盟关系,第四方物流公司向第三方物流公司提供领先的物流解决方案,包括物流资源整合的一系列服务,具体方面涵盖技术、供应链策略技巧、进入市场能力和项目管理专长等。第四方物流公司与第三方物流公司内工作要么签有商业合同,要么结成战略联盟,第四方物流公司嵌入到第三方物流公司工作,共同开发出一套客户服务方案,制定一致的市场策略和服务内容,并且共同决定实施客户的开发工作,使得第三方物流公司服务能力在此模式下可以大大提升。第四方物流公司与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协作,有助于从广度、深度上增加第四方物流企业的资源整合能力,这样也是双方信用体系建立的一个过程。因此,建立供应链战略联盟是我国目前第四方物流企业构建自身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措施。
随着全球第三方物流(3PL)公司之间的合并逐步告一段落,美国的第三方物流市场也进入相对平和的发展时期,虽说几家大型物流公司已经合并,或是正在进行并购谈判,但从近期而言,对整个美国第三方物流市场的格局变化不是很大。值得注意的是,海外一些分销商正试图通过购买美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稳固它们在美国市场上的地位。
3PL市场形成垄断
在美国,目前美国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比例约为58%。相关数据表明,美国33%的非第三方物流服务用户正积极考虑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72%的第三方物流服务用户认为他们有可能在3年内增加对第三方物流服务的运用。据美国业内人士预计,整个美国第三方物流业有相当于4200亿美元的市场规模,并且市场也不断显现出潜力大、渐进性和高增长率的特征。
著名顾问公司Armstrong & Associates在最近的一份针对美国第三方物流市场的分析报告指出,美国三方物流业的发展趋势竟与澳大利亚如此地相似。即第三方物流市场大部分被几家大型的第三方物流公司所垄断,如DHL物流(DHL Logistics),潘斯克物流(Penske Logistics),莱德系统(Ryder System)等占据这方面服务市场中的“半壁江山”。
从分析报告的统计数据来看,全美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在净收入从几十万美元到亿元以上,一些主要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已经退出了低于千万美元的运输和分销管理采购市场。而诸如Land star Logistics、C.H. Robinson等,以及部分规模较小的第三方物流经纪公司,如BNSF Logistics、Allen Lund在运输管理业务上的投入也呈现出不断缩小的趋势。
报告表明,美国第三方物流出现了两级分化:DHL Logistics,Menlo Worldwide,Penske Logistics和其他一些知名的第三方物流公司都集中于全球500强公司中的前200名到250名的大型企业的市场;而另一部分如C.H. Robinson和 Landstar Logistics等第三方物流企业则更关注具有潜力的小型企业的市场,并试图同它们建立更为长期的合作关系,以获得较为稳定的利润。
稳步增长
从数据中可以看到,全美排名前1000家的公司在采用第三方物流上所带来的丰厚利润,至少将在未来五年保持稳步的增长。预计,美国第三方物流市场有可能在2008年增长7.5%左右。
Armstrong & Associates的市场分析人员通过对全球500强企业的第三方物流投入情况分行业分析发现,与以往相比,市场各行业都开始注重在第三方物流方面的投入。图1显示了2006年,在美国国内的全球500强企业分行业的第三方物流投入情况。
2007年,在美国国内的全球500强企业的第三方物流投入为821亿美元,占2006年全美第三方物流市场投入总额的72.3%。据统计,2006年全球500强企业的第三方物流业务方面的投入为1624亿美元,占全球第三方物流市场总投入的38.9%(4171亿美元)。这些统计主要是依据北美市场的第三方物流统计方式。统计项目被划分为国内运输管理、国际运输管理、专门合同承运(DCC)、增值仓储/分销(VAWD)四个方面,前两个方面主要是以无形资产为基础,后两个方面以有形资产为基础。由此可以看出,这样的划分定义有别于以往对运输和仓储的划分习惯。而考虑到亚洲的第三方物流发展情况,在统计的过程当中,有些单独分类的统计项目应归到供应商管理和国际运输管理类别之下(货运和无船承运人),依据这些前提原则,最终得到了图2的2006年全球500强企业分行业第三方物流投入情况。
从图中可以看出,“汽车行业”的第三方物流业务投入占市场份额最大,约为389亿美元,而这些第三方物流服务的业务投入主要来自汽车及其零部件企业,如通用汽车、福特汽车、戴姆勒克莱斯勒汽车、大众汽车、宝马,以及丰田汽车公司,分别引入了43、36、31、30、21、19家第三方物流合作供应商。另外,“技术方面”在第三方物流上的投入约为376亿美元,其中包括了八家不同部门的公司。最大的一个部门就是电子、电气设备部门,该部门的公司占“技术方面”第三方物流业务投入的44.7%(168亿美元)左右,这些公司包括西门子、飞利浦电器、索尼、三星电子,以及LG,它们分别与18、15、14、11和10家第三方物流合作供应商建立了合作关系。“技术方面”下第二大部门就是计算机、办公设备,其在第三方物流上投入约为81亿美元,其中包括惠普、IBM和戴尔。此外,“零售”也是全球500强企业中第三方物流服务投入最多的第三大行业,总投入达到255亿美元。
据图分析可以看到,“部件行业”在第三方物流投入为244亿美元,其中,“部件行业”的大部分公司核心业务都集中在石油提炼,约占“部件行业”第三方物流总投入的59.4%,为145亿美元。这些公司大多将第三方物流运用于运输相关环节。例如:全球500强企业中排名第二的埃克森美孚石油就与12家第三方物流提供商和2家领先物流提供商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排名第三的荷兰壳牌石油也拥有10家第三方物流提供商的支持。另外,“部件行业”还包括化工制造商,它们在第三方物流上业务投入也达到了38亿美元,其中包括杜邦下12家和巴斯夫下的11家第三方物流提供商。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被纳入到“其他”统计类别当中的行业,一般认为,“其他”主要集中在一些运输服务方面的业务。如邮件、包裹和快递,这些公司包括联邦快递、美国邮政、德国邮政,以及UPS,它们在第三方物流上支出达到了25亿美元,占“其他”统计项目的27.8%左右。同时,航空公司、铁路公司和船公司的一部分非核心业务上也有第三方物流的投入。而娱乐行业下公司,如时代华纳、沃尔迪斯尼都分别与5家相关的第三方物流公司有不同程度的合作。
一体化的供应链管理
另外,从报告中还可以看到,一体化的供应链管理和领先物流的整合占第三方物流服务的21%,而这21%大多属于战略层面,另外第三方物流所提供的79%的服务应从属于策略层面。报告通过对3334家第三方物流客户合作关系的研究分析发现,有1009家企业只是采用第三方物流公司所提供一些单一类型的服务,如图3所示,这些单一类型的服务主要集中在运输管理(占21.4%),仓储(占19.2%),增值服务(占18.7%)。
对数据的进一步分析来看,一般每个客户平均采用3个第三方物流供应商,与2004年相比提高了0.1。这种增长趋势反映出大部分客户正在逐年扩大第三方物流的合作。其中,“技术方面”和“汽车行业”中每个合同中体现出的第三方物流服务数量凸显这样一种趋势,即在成熟的垂直供应链下,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呈现出高度分化的态势。
物流的发展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为了降低运作成本,也为了增强自家公司的竞争力,并且随着社会分工细化和管理理念的发展。所以催生了第三方物流。企业对第三方物流的需求与日俱增。第三方物流在如今的发达国家已经成为了主流的物流模式。对于选择第三方物流供应商也是很有讲究的,因为供应商作为供应链的一个起始点,对整个供应链的环节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篇文章就对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的选择进行一个分析。
【关键词】
第三方物流;供应商;选择
0 前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生产技术的革新,第三方物流也在不断更新发展,并且它的存在,已经是至关重要,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企业在日益加大的竞争压力下,必须得集中自己有限的精力和资源去巩固自己的地位,专攻核心业务,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第三方物流的出现来为企业分担。但是现在各个行业竞争都十分激烈,第三方物流公司层出不穷,这样就造成了虽然选择的对象众多,给企业选择合作伙伴提供了多样性的选择,另一方面由于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的水平层次不齐,所以企业在这么多的供应商当中选择一家适合自己公司并能够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的公司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本文就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的选择这个问题进行一下研究分析。
1 第三方物流的优势
1.1降低成本
与企业自建物流相比,第三方物流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企业与第三方物流相合作可以降低企业的生产运作成本。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它的供应商可以利用其专业优势,通过集成各个环节资源集中利用,能够实现节省费用,降低成本的效果,使企业和第三方物流从中获益。并且对于现在很多的生产型企业来说,生产产品本身就已经需要大量的精力,其物流成本也不小。所以有了专门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在物流的过程中,可以提高物流效率,节省时间和成本。
1.2改善服务质量
企业采用第三方物流还可以改善企业服务的质量。第三方物流企业是具有物流服务的专业性的,可以为顾客提供更周到,更专业化的服务。并且很多设备先进的第三方物流公司还对其流通的货品进行了全程监控,能够及时处理运送过程中出现的货物破损等问题,能最大化保障货物的安全。与此同时,企业也有更多的精力去生产更好的产品,从产品质量上也提高了客户的满意度。
1.3分担风险
第三方物流公司还起到了分担风险的作用。因为企业自身需要承担产品质量的问题,而又了第三方物流,企业就可以规避掉一些物流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意外风险。比如在物流过程中出现货物破损,货物流失等风险。这样企业就能专心搞生产,因为本身制造型企业自身就已经承担着很大的风险在运作。采用第三方物流可以相对减少企业所承担的风险,所以现在很多企业都愿意与第三方物流公司进行合作。
2 供应商的分类
市面上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的类别多种多样,本文将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就此简单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2.1实力雄厚的成熟型供应商
这一类供应商本身自身实力雄厚,内在具有一定规模,且发展已较成熟,但是和此类供应商合作,所需的成本肯定也不低,并且这类供应商的提升空间不大。
2.2新兴的成长型供应商
这类供应商由于成长空间较大,善于发现新点子,并且合作的成本相对实力雄厚的成熟型供应商来说较低,可以适用于中等规模的企业采用。
2.3普通型的供应商
这一类供应商的价格也较低,而且数量多,企业和这类供应商可以建立短期的合作关系,并不一定要立足于长远发展。
3 选择的原则
3.1坚持核心能力原则
那么对于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的选择,企业也必须坚持几个原则。坚持核心能力原则。选择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就是为了将企业本身有限的资源,如企业的物力,人力等集中起来发挥最大效益。这样才能充分利用资源,避免造成资源的浪费。所以所选择的第三方物流供应商除了向企业提供优质的物流方面的服务外,还应当尽可能的多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上起到添砖加瓦的作用。
3.2坚持总成本核算原则
企业既然选取了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那就是想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两家公司的合作不仅要耗费大量的成本,起到的效果又不尽人意的话,就不可取。所以在选择上应该注重预算,不能大于企业自身负担物流的总成本。
3.3坚持顾客至上的原则
企业在选择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时,还应该立足现实,考虑长远,赢得顾客的青睐。根据顾客的需求选择适合的物流企业,提供贴心,快捷,新颖的服务,使顾客满意,使企业能够有一个长足的发展空间。
4 选择的步骤
企业选择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的步骤也是需要综合考量的,大体分为以下步骤:对市场上顾客的需求进行一个分析,首先对企业的物流过程进行分析,明确当前存在的优势和劣势。分析之后确立供应商目标,制定评价的准则,从成本,服务质量,公司实力各个方面对第三方物流公司进行综合考量。企业可采取层次分析法,线性规划模型等方法对其进行评估,选出最适合的一家第三方物流公司。经过层层筛选和综合考核评价,最终建立合作关系,以及合作后的双方的经验总结和改进。
5 选择的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来对此进行分析
层次分析法:
建立矩阵,再构造成对比矩阵,计算判断矩阵一致性指标,检验其一致性.分析系统中各因素间的关系.两两比较.设定比例标度表,计算权重向量,最终拟出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标准值即可。
6 结束语
第三方物流模式是在当今时代被社会所推崇的一种物流模式,企业采取第三方物流模式可以为企业带来很多效益,比如能够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且还能节约成本,企业可以集中资源搞生产,提高产品的质量,这样一来,保证物流服务水平的同时,顾客也能享受到一流的产品服务,为企业的长足发展奠定了基础。并且还可以起到分散风险的作用,企业可以减省掉一部分物流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风险。那么对于供应链环节中的第三方物流供应商这一重要环节,其选择也是很重要的,直接影响到企整个供应链的整体效率和质量,选好第三方物流供应商,与其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也是很重要的一项内容。随着社会发展,物流体系的完善,企业机制的健全,第三方物流将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严锋 张丽娟.现代物流管理.东北大学出版社,2013.
[2]蒋长兵.现代物流管理案例集[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
结合公司多年来的备件物流服务经验,一汽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孙士生认为,备件物流的市场前景是广阔的,需要通过主机厂、主机厂的备品管理部门、第三方物流公司,以及4S店之间的共同努力,最终实现合作共赢的局面。
记者:作为一汽集团下属的专业物流公司,目前一汽物流在备件方面为主机厂提供了哪些服务?
孙士生:目前,一汽物流在备件物流服务方面的客户主要有一汽解放、一汽大众、一汽轿车、一汽丰田,服务内容各有特点。其中,一汽解放和一汽大众都是其销售公司在负责备件管理与运作,我们只是基于地理位置上的优势,主要提供从位于长春的全国中心库向各区域中心库的备件调拨运输服务。在与一汽轿车的合作中,我们完全是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角色,除了备件运输外,还提供从备件到库的接收、上架、仓库管理到发运等一条龙的管理。与一汽丰田的合作始于2009年,目前主要为其提供从天津到东北的干线运输,以及西南地区6省市的仓储物流管理。由于此前已经有一些日系公司为一汽丰田提供仓储管理和物流运输服务,既有格局很难打破,今后的合作拓展只能寄希望于新增市场。
现阶段,一汽物流还没有把太多的精力投入到备件物流中去,因为储运的障碍比较多,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克服的。在做好现有工作的同时,我们会积极参与主机厂的备件物流工作,及时跟进,如果有新增市场就考虑进入。
记者:国内市场备件物流外包多限于运输的做法是否存在普遍性?原因是什么?
孙士生:目前国内主机厂的备件物流管理模式多是仓库的备件所有权始终归主机厂销售部门,各区域中心库仅仅是提供简单的仓储、运输服务,由主机厂承担仓库的租金、人员成本、建设库房的前期投资等费用。而在具体运作中,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工作主要提供各种运输服务。
对于备件物流,第三方物流公司无疑比主机厂更有资源和专业化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但现在的问题是,主机厂出于种种因素的考虑,不愿或不能进行备件物流的外包。在2010年8月召开的“首届全国售后服务备件物流研讨会”上就有物流企业提出,国内很多主机厂对于是否进行备件物流外包存在很深的矛盾。一方面,由于国内的物流行业起步较晚,管理能力和专业化水平不高,导致很多主机厂在发展之初就设立了专门的部门负责备件物流的管理,现在要把这些工作外包出去,就要解决安置人员的问题。另一方面,主机厂目前最为关心的还是生产和销售,对于备件物流的重视程度有限,同时,也不存在什么难以解决的问题,改善需求不明显。
记者:请结合实际运作,介绍一汽物流在备件物流管理方面的经验。
孙士生:在提供备件物流服务的过程中,第三方物流服务商靠的是满足主机厂提出的各种要求的能力。在一汽轿车的备件物流项目中,他们对备件管理的内容提出了很多要求,比如入库的检验、包装材料的选定、货品出入库的管理等。双方经常进行一些沟通,由于两家公司离得很近,一汽轿车会定期过来进行包装技术、系统应用等方面的指导,并为我们开放其全面营销管理系统(TDS)。
当然,不同的主机厂在备件物流管理上也会对第三方物流服务商提出不同的要求,甚至包括车辆的管理、车型的要求等。比如,一汽大众通过识别卡对进入其库区的车辆进行统一的管理,车辆需要凭卡进入,卡上记录有车辆内装载的备件数量、品种,以及车辆的载重、车号、司机资料等信息。到达区域中心库后,司机将识别卡交给负责收货的仓库管理人员,仓库管理人员通过系统读取卡片中的信息,快速验收入库。一汽丰田则是要求对使用的车辆进行备案,即使是一汽物流的合作方,其车辆和管理水平也要经过汽丰田的严格考核,比如必须使用密封性好,防尘、防盗、防雨,适合机械快速装卸的飞翼车等。
记者:近两年来,业界对备件物流的关注明显升温,您对此有何看法?
孙士生:现在来看,售后服务的利润比整车销售更有发展潜力。目前一汽大众的备件年销售额已经达到70~80亿元。与整车销售的利润模式不同,汽车售后服务的利润并不在于单纯的备件销售,后者只是利润来源的部分。并且汽车售后服务具有延续性,这也使其利润空间始终处于上升的趋势。对于主机厂而言,备件物流管理并不是主营业务和特长,但却关系到服务效率、费用支出等消费体验,进而成为其获取竞争优势、提高客户忠诚度的关键因素之一。
围绕备件物流外包业务的开展,我有以下三点建议
第一,各主机公司应当发展自己的核心业务,把辅的业务交给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来运作。以实现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
第二,在主机厂、主机厂的备品管理部门、第三方物流公司、4S店之间形成一个战略联盟。这无论是从理顺流程,还是系统支持的角度,都有利于提高备件物流管理和运作水平。比如,在形成战略联盟的情况下,当各区域的备件数量低于合理库存时,系统会自动报警,提醒第三方物流公司进行补货。同时,根据系统中各区域中心库所需的备件种类、数量,第三方物流公司及时向主机厂提出需求,由主机厂备货。最后,由第三方物流公司完成运输。
[关键词] 企业物流外包 问题 成因 对策建议
随着供应链管理时代的来临,企业越来越专注于核心竞争力的建设,而把自身不擅长的业务如物流业务外包。但随着这一业务迅猛增长,企业在物流外包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问题,严重的甚至影响到企业的正常运营。本文拟就企业关心的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希望能针对企业物流外包过程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
一、企业物流外包中常见的问题分析
1.第三方物流公司的信誉问题
企业在将物流业务外包时,首要的问题就是选择第三方物流服务商。但目前我国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市场刚刚起步,市场运行规则并不健全,加上市场进入门槛低,从业人员素质不高,造成企业在选择第三方物流公司时良莠难辨,如果错误地选择了一家冒牌公司,则有可能上当受骗,遭受经济损失。有一家企业在选择物流公司时,只是贪图其低廉的价格,就草草与其签订了物流外包合同。一开始双方合作还算顺利,在取得初步信任后,企业将全部业务交付该公司,一次让其运输上百万的货物。结果,这一次不仅货物被拉丢了,连这个物流公司也人间蒸发,不知所终。企业贪图一时的便宜,却造成了更大的经济损失。
2.第三方物流公司服务质量不高的问题
很多企业在物流外包时采用招投标策略,这样可以对第三方物流公司的资质进行严格审查,防止冒牌公司出现;同时,也可以通过投标者之间的相互压价从而降低物流外包成本。但很多企业在压低物流外包成本的同时,也面临物流服务质量降低的风险。有一家企业连续三年通过招投标方式选择物流服务商,成功地压低了物流外包价格,但价格降低的同时,物流服务的质量也相应下降了。每到销售旺季,物流公司都难以派出足够的车辆和人员,也很难按照客户的要求按时送货,引起客户强烈不满,甚至导致退货及销售订单减少的情况。
3.企业商业机密泄漏问题
企业在将物流外包的同时,也不得不将公司经营的相关信息告知第三方物流公司。但是,第三方物流公司并非只为一家企业提供物流外包服务,在掌握了众多客户的信息资源后,物流公司有可能会把有价值的信息透漏给企业的竞争对手。企业商业机密的丧失会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失掉先机,给企业的经营带来巨大风险。例如,企业在与物流公司签订外包合同时,必须告诉对方本年度的销售额,另外也要向对方提供需要送货的客户信息如地址、联系人、联系方式等。这些商业机密一旦被不良物流服务商卖给竞争对手,则客户可能被挖走,或者企业被迫要降价或采取新的营销策略才能留住客户。
4.企业物流竞争力降低问题
企业在将物流业务外包后,自然就不会增加物流设施设备的投资,也不会再进行物流人才的储备和培养,这样势必会降低企业自身从事物流业务的能力。不过,物流作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越来越受到众多企业的青睐,如果竞争对手没有将物流业务外包,反而加大对物流设施设备的投资,并大力吸纳物流专业人才,通过物流业务创新为企业创造利润,使物流成为市场竞争的利器,那么将物流外包的企业在这一竞争中必然处于下风,如果自身并没有特别独特的核心竞争优势,则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
二、企业物流外包问题的成因分析
1.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方面的原因
(1)市场的不成熟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物流业务总量也以每年15%以上的速度突飞猛进。但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规模仅占全国总体物流业务的2%。以上数据表明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业务虽然发展迅速,但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另外,关于物流业的法规也不健全,我国迄今为止还没有一部专门针对第三方物流市场的监管法规,也没有专门部门对物流公司进行监管。很多物流公司甚至根本未进行工商注册,直接非法运营。企业一旦遭遇商业欺诈,很难通过合法途径解决问题。这也是造成企业物流外包过程中面临商业欺诈风险的重要原因。
(2)缺乏信用监督体系
物流业与生产行业和流通业不同,它向客户提供的并非产品,而是服务。服务的特点就在于客户无法提前了解它的优劣,只能在获得相应服务后对其质量做出判断,然而一旦事后对服务不满意,又很难对造成的损失做出补救。目前我国的企业信用机制并不健全,企业在选择物流服务商时,并不能判断它提供的服务好坏,一旦签约,服务的主动权又完全掌握在物流服务商那里。第三方物流企业在违约后并没有受到任何惩罚,也没有相关信用档案。违约的低成本导致很多中小物流企业服务意识淡薄,在签约前做出很多空头承诺,一旦客户签约,则服务水准直线下降,很多承诺变成了空头支票。一个地方的客户骗过来了,换个地方照样开业,又可以采用老手段对付新客户。可以说,信用制度的缺失是造成很多物流企业服务意识淡薄的直接原因。
(3)物流服务信息化不足
很多中小物流企业投资规模小,物流设施设备简陋,物流信息化程度非常落后。有的物流企业没有物流服务信息平台,也没有GPS车辆跟踪系统。单靠手工操作很容易出错,司机出车后又很难对车辆进行实际控制。这类企业由于投资小,在市场竞争中会采用低价手段来吸引客户,部分企业出于成本考虑也会愿意接受它们的服务。但由于缺乏有效的信息监控手段,企业在将货物交付给物流公司后很难及时了解货物的保管状况,也很难对物流公司的服务质量做出准确判断。一旦出事,物流公司会找出各种理由推托,由于没有信息记录,企业也很难辨出真假。物流信息化服务的落后使很多本来可以避免的风险发生,给企业带来了损失。
2.物流外包企业方面的原因
(1)过于压低物流服务价格
企业选择物流外包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外包的费用要低于自己做物流的成本。一旦选择物流外包,企业就要在众多物流服务商中进行比较,而服务价格往往是企业选择最终物流服务商的最关键因素。如前所述,企业在选择物流服务商时并不能了解其提供的服务质量高低,只能听信其承诺。正是深知这一规则,物流服务商在投标时都纷纷压价,有的甚至报出了低于成本的服务价格。这样企业一般就会选择报价最低的那家物流公司。未能中标的公司吸取教训,下次投标只能报出更低的价格。这种恶性的低价循环看起来对物流外包企业有利,但实际上危害十分严重。因为,企业将物流外包的目的并非仅仅要降低经营成本,而是要提高核心竞争力,通过物流公司的专业化服务将主营业务做好。一旦物流公司不能兑现承诺,出现供货不及时,发错货甚至丢货的现象出现,势必引起客户的强烈不满甚至退单,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一旦物流公司将企业的商业机密倒卖给竞争对手,还会给公司带来灭顶之灾。因此,物流公司出现的恶性竞争和服务质量低下有很大一部分也是外包企业过于压低物流服务价格造成的。
(2)缺乏长期合作意识
供应链管理时代的一大特点就是企业打破边界,与上下游企业和业务合作伙伴之间结成企业联盟,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追求长期的整体利益一体化。而现在很多物流外包企业并没有这种长期合作意识,一旦对物流公司提供的服务不满意,就会选择另外一家。缺乏长期合作很难使两家公司彼此进行深入地了解,也很难使企业认识到导致物流企业服务质量低下的真正原因,并且很容易诱发物流公司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而忽视了长期合作可带来的长远利益。缺乏长期合作意识使外包企业和物流服务商均注重眼前利益,难以取得长期共赢的合作收益。
(3)对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缺乏准确判断
物流外包虽然能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但并非所有企业都适合将物流业务外包。对于那些自身物流量大,业务稳定,又拥有自有物流资源的企业,完全可以把物流业务发展成“第三利润源”,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有些企业在物流业务外包之前,拥有自己的仓库、车队和经验丰富的物流从业人员。但看到其他企业都将物流业务外包,并且外包费用低廉,就盲目跟风把物流业务也实施外包。在物流外包后,势必造成原有物流资源的浪费和人才流失,如果保留的主营业务并没有真正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则企业丧失了通过发展物流业务增强竞争力的最好机会。
三、企业物流外包问题的对策建议
综合上述分析,笔者认为政府、行业协会、物流外包企业和第三方物流公司应共同努力,创造诚信、守法的经营环境,企业之间应建立长期合作的关系,避免短期博弈给双方造成的损失,只有这样才可以避免外包过程中的风险。下面笔者分别从四个方面提出防范物流外包问题的对策,供各方参考。
1.政府应加强物流法规和制度建设,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
市场经济的特征是企业自由竞争,市场由价格这只看不见的手自动调节达到供求平衡。但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需要设置诸多前提,如完全信息,理性的经营者,公平的竞争环境等,但实际上现实中的经济很难达到完全市场经济的条件,这就需要政府为其创造有利的竞争环境,使其尽量达到自由市场经济的要求。在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形成初期,政府应尽快出台适合第三方物流市场的相关法律法规,如明确准入者资格,规范物流公司的服务范围和服务质量,成立专门机构加强对物流公司的监管和事后监督等。通过法律法规的正确引导,可以创造第三方物流市场公平的竞争环境,真正做到优胜劣汰;通过加大对违规者的处罚力度,增加企业的违规成本,从而减少物流公司欺诈违约等现象。
2.物流行业协会要加强信用体系建设,保障信息的充分透明
物流外包企业只有在事前对第三方物流公司以往的信用记录充分了解,才能够避免陷入欺诈圈套。而物流行业协会因为其非官方、非营利性质在物流业中拥有独特的地位,在增加信息透明度方面拥有较高的公信力。例如,行业协会可以设置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建立物流信用评价体系,对每一家会员企业的所有服务进行跟踪和记录,有违法违规行为的要记录在案并向社会公开,严重的要开除其会籍,使其永远丧失从事物流的机会。这样的信用体系大大增加了物流企业的违规成本,会有效杜绝物流企业信口承诺甚至公开欺诈的行为,降低企业物流外包风险。可喜的是,我国各级物流行业协会如中物联、广州物流协会等机构已经开始进行物流企业的信用评级工作,相信这一信用体系在防范物流外包风险方面很快会发挥重要作用。
3.物流外包企业要认准自身优势,加强与物流企业的长期合作
企业在将物流业务外包前一定要进行准确定位,找准自身的竞争优势。只有在确定物流业务并不能为自己带来更多利益时才能选择物流外包。在选择第三方物流服务商时,要遵循长期合作,追求整体利益最优的供应链管理理念,与物流服务商建立相互信任,长期合作的战略伙伴关系。在确定物流外包价格时,要充分考虑对方的利益,在确保其能满足自身服务要求的前提下确定较合理的价格,使双方的切身利益都能得到保障。只有这样才能够减少摩擦,确立长期合作的基础。
4.第三方物流企业要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服务质量
第三方物流行业的确存在少量害群之马,不过大多数物流企业还是遵纪守法,希望能通过优质服务赢得客户,从而获得企业的长足发展。因此物流企业应加大物流设施设备的投资力度,加快物流业务向机械化、信息化方面转变,提高货物自动化装卸搬运程度,减少货损率,通过物流信息软件、GPS等系统增加物流服务的透明度,可以让客户随时跟踪,检查物流服务的状况。这样,万一发生了不可抗力事故造成客户损失,客户也能够谅解,双方还是能维持长期合作关系。另外,物流企业也可以通过服务承诺、意外保险等措施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真正把客户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只有这样,物流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本文对企业在物流外包过程中遇到的常见问题进行了比较全面客观的分析,并从多个角度论述了防范这些问题的对策。希望本文能对防范物流外包风险有所帮助,减少企业不必要的损失。
参考文献:
C2C电子商务是指消费者对消费者的交易,这种模式的产生以1998年易趣成立为标志,目前我国采用C2C模式的主要有易趣、淘宝、拍拍等公司。C2C电子商务模式近几年在我国发展迅速,艾瑞咨询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网络购物交易额规模继续扩大,达到2630亿元,较2008年增长105.2%,超出艾瑞预期。其主要原因是淘宝、拍拍等第三方平台式购物网站交易额增长率超出艾瑞的预期。
2.存在的问题
发展C2C电子商务必须解决物流问题,解决物流问题所采取的对策必须有针对性,因此准确分析C2C电子商务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就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
①交易流程不完善,退货求证困难。目前,国内的C2C电子商务交易市场通行的流程是:买家选好商品后首先拍下商品,并付款到第三方支付平台;然后支付平台通知卖家发货,卖家寻找一家第三方物流公司送货给买家;最后买家检验商品,如果商品与卖家描述相符,则通知第三方支付平台给卖家付款,如果商品与卖家描述不符,则向支付平台申请退货。支付平台则查看双方提供证据,决定接受退货与否。从这个过程看,交易过程似乎很完美,但事实上,交易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②第三方物流市场混乱,服务质量差。很多物流快递公司是由传统运输企业转变而来,其管理水平仍停留在旧的思想观念上,他们管理观念落后,没有采用现代化的管理工具来进行管理。据艾瑞咨询最新数据显示用户对网购配送满意度仅处于略高于及格线水平。主要体现在安全性、准确性和及时性三个方面:
安全性:通过对近百名常常网购的用户进行调查发现,在最近半年内购买的商品中有87%的客户收到过破损货物,大部分客户提出投诉、要求退换。
准确性:我国C2C电子商务配送过程中普遍存在多次送达现象。
及时性:我国C2C电子商务配送在快捷与及时方面存在严重问题。根据网上披露资料,在配送不及时方面的投诉最多,配送延时有的长达几周甚至几个月。
③物流费用高。与传统购物相比,网络购物的优势之一就在于价格较低。但是除了一些虚拟商品不需要物流配送外,其他实物商品都会产生物流费用。如果物流费用过高,就会导致网络购物的价格优势消失。在C2C电子商务交易中,买方和卖方比较分散;包裹数量多,批量小;而我国的绝大多数第三方物流企业存在“小”(经营规模小)、“少”(市场份额少、服务功能少、高素质人才少)、“弱”(竞争能力弱、融资能力弱)、“散”(货源不稳定且结构单一、网络分散、经营秩序不规范)等问题。
3.改进方案
从以上问题分析中,可以看出,在现行的交易中,物流公司始终是作为独立于网站的部门,物流也没有和电子商务的其他三流(信息流、资金流和商流)有效地整合起来。所以为了更好的促进电子支付的发展和电子商务的完善,我们必须尽快的完成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和商流的整合,让物流公司不仅仅是充当为货物进行配送的角色,而且让物流公司真正成为交易中的参与者。因此,笔者提出将第四方物流引入到C2C电子商务中来,而第四方物流公司的角色可以由电子商务企业来担任。因为这样更能有效地整合电子商务中的四流。
图1为引入第四方物流的C2C电子商务流程。此流程可以有效的解决上文提到的C2C电子商务物流问题。
①完善交易流程。改进后的流程引入了物流信息平台。卖方发货前,先要将商品的信息在物流平台上;然后将商品交给第四方物流公司配送,物流公司在卖方在场的情况下将收到的商品信息在物流平台上;当物流公司将货物配送至买方时,由买家首先检验商品,在物流公司在场的情况下,由买方将收到的商品信息到物流平台上。如果买方认为收到的商品与卖方描述相符,则收下货物并签收,而后在支付平成支付工作;如果买方任务商品与卖方描述不符,则拒绝签收。
【关键词】物流外包 决策因素 模式选择 决策方法
一、物流外包决策的因素
(1)物流外包的动因。大多数企业在最初考虑外包时,都是为了降低成本,但成本不是唯一要考虑的因素,企业的物流外包决策往往是由很多因素组成。首先,把非核心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公司,可以使管理层能够将精力集中在核心竞争力和关键项目上,由第三方物流公司规划更好的运输方案以取得更好的规模效应。其次,第三方物流公司在组织企业的物流活动方面更有经验,更加专业化,企业可以通过第三方物流公司降低成本和提高服务质量。第三,企业的物流系统应与企业核心业务的发展相适应,但是往往因为企业的自营物流系统的滞后而造成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局限。
(2)物流外包的阻因。物流外包能够提高经营绩效,降低物流成本,给供需双方带来较多的收益,但物流外包在实践过程中,时常会出现供需双方合作中断,甚至合作失败。阻碍物流外包发展的因素有以下两点:许多企业不愿通过物流外包来改变现有的业务模式。如果实行外包,企业就要进行内部流程再造来改变现有的业务模式。这对于企业来讲是一个风险。在我国,第三方物流业的发展相对比较落后,企业对第三方物流公司能力的认识程度普遍偏低。
二、物流外包业务的模式选择
物流外包的形式是多样的,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物流外包模式。物流外包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①物流业务完全外包。将企业所有的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如果企业不具备自营物流能力或企业虽具备自营物流能力,但操作成本较高、服务质量较低,应该将整个物流系统外包给外部第三方物流企业。②物流业务部分外包。企业先把物流业务分类,一类是以高效率操作的关键业务,这类业务企业自营;另一类是企业不擅长的物流业务,企业把这类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供应商。③物流系统剥离。企业将物流部门从母公司分离出去,成立一个独立的子公司,子公司主要为母公司服务,但同时又可以承担外部企业委托。④物流系统接管。企业将物流系统全部卖给或承包给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由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接管企业的物流系统,并雇佣原企业的员工。⑤战略联盟。企业与第三方物流公司或其他企业合资,企业保留物流设施部分产权,并在物流作业中保持参与。同时,物流合同商提供了部分资本和专业服务,企业也为合资者提供特色服务,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三、物流外包业务的决策方法
根据企业物流的内容和特点来选择外包业务。在考虑物流业务外包时,可以选择将供应物流和销售物流外包。销售物流运作的是成品,是集中到分散的过程,便于外包运作和管理,其运作的好坏对企业经营影响较供应物流大,因此销售物流应先于供应物流外包;根据物流对企业成功的影响度和企业对物流的管理能力来选择外包业务。物流对企业成功的影响度较高,企业对物流的管理能力较低,应采用外包;物流对企业成功的重要程度较低,同时企业处理物流的能力也低,也应采用外包;根据企业对物流运作水平的要求来选择外包业务。物流对企业成功的重要程度较高,企业处理物流的能力相对较低,则采用物流外包。由于企业自身物流运作水平的不佳,将极大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物流业务外包是其必然选择;根据企业产品自身的物流特点来选择外包业务。对于大宗工业品原料和产成品的运输和配送,应利用相对固定的专业物流服务供应商和短渠道物流;对全国和全球市场分销的产品,由于市场竞争激烈,物流运作水平较高,应将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公司;对于技术性较强的物流服务如口岸物流服务,企业应采用委托的方式;根据物流业务运作的成本来选择外包业务。企业可将其面临的各种物流业务的运作成本进行核算并加以比较,若外包后的成本低于自营成本,且运作效率和服务水平能得到保障,则应将此物流业务外包出去;根据物品的ABC分类管理原则来选择外包业务。随着现代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的发展,第三方物流管理“AB类原材料”的水平远远越过制造企业。
四、企业物流外包时具体考虑的因素
(1)企业发展战略。企业发展战略具有明显的全局性、谋略性和相对稳定性的特征,它是企业制定的带有方向性、根本性的问题,一般由企业高层宏观把握,统筹着企业的方方面面和各个有机组成部分,指导者企业发展的全过程。物流是企业的一项业务活动,它服务于企业的采购与生产活动,直接从属于、服务于企业的发展战略。物流外包或自营决策,都必须符合企业发展战略,物流外包若偏离了企业发展战略,就会打乱企业的长期部署,影响到企业其他业务的顺利开展,进而给企业的长远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2)第三方物流的客户服务能力。选择物流模式时,考虑成本尽管很重要,但第三方物流为本企业及业顾客提供服务的能力是选择物流服务至关重要的。也就是说,第三方物流在满足你对原料及时需求的能力和可靠性,他对你的零售商和最终顾客不断变化的需求的反应能力等方面应该作为首要的因素来考虑。
(3)物流总成本。企业运作的目的就是为了降低总成本提高收益。企业的关键是要掌握使自己的物流能力与顾客的期望和需求相匹配的能力,据此来确定企业的物流成本,并确定物流业务是自营还是外包。
(4)核心竞争力。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因而,有远见的企业纷纷放眼四野,寻求关联企业的纵向联合,实施供应链管理。对于非物流企业来说,物流职能处于相对次要的地位,企业可以把物流外包,或者与专业化的物流企业结成战略联盟关系,签订长期合同,或者与拥有不同竞争优势的物流企业分别签署相关物流外包合同。
【关键词】第三方物流 电子商务环境 物流运作方式
1.电子商务与第三方物流
1.1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通常是指是在全球各地广泛的商业贸易活动中,在因特网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基于浏览器/服务器应用方式,买卖双方不谋面地进行各种商贸活动,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以及各种商务活动、交易活动、金融活动和相关的综合服务活动的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电子商务是利用微电脑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进行的商务活动。
1.2第三方物流
第三方物流(The Third Party Logistic,3PL)是指由物流劳务的供方、需方之外的第三方去完成物流服务的物流运作方式。第三方是提供物流交易双方的部分或全部物流功能的外部服务提供者。从某种意义上讲,第三方物流是物流专业化的一种形式,是物流社会化的一种表现。
2.电子商务环境分析
电子商务环境相对网下社会而言是一个自由宽松的社会环境。网下的现实社会有太多的约束和条条框框,无形中束缚了企业的发展。但是在电子商务环境下,这些约束条件相对来说要少得多,各个企业的网站都是平等的,只要不违反法律法规,企业就可以自由地开展各种业务活动,另外政府政策也是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的。因此,网上开展的业务活动应该比网下的现实社会要方便、快捷的多。
电子商务环境,是一个无界的环境。无论你们来自哪里、从事什么行业,也无论双方是否认识、都没有关系,只要你想成为企业的客户或者供应商,你们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紧密联系。从这个意义上说,电子商务环境是一个纯粹的供给需求关系环境。而网下的现实社会却不同,除了供需关系外,还非常讲究复杂的社会关系,只有把这些复杂的关系疏通了,才能够办成事。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利用自己的电子商务网站,不仅可以方便联系客户,同时客户也可以方便地登录网站并与之联系。这样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能方便的进行信息交流。
3.电子商务与第三方物流之间的关系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不断发展进步,电子商务应运而生。资金流,物流,信息流是电子商务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信息流、资金流在网络通信技术支持下,可通过点击瞬息完成,而具体的运输、储存、装卸、保管、配送等活动是不可能直接通过网络传输的方式来完成的。所以,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强大的物流系统做支持,这在无形中就对第三方物流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电子商务为物流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电子商务出现以前,大部分商品都是面对面的购买,所以根本涉及不到物流公司送货。在电子商务出现以后,我们是在网上购买商品,这就需要物流公司把购买到的商品送达到消费者手中。否则,网上的交易就不可能完成,这就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舞台。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市场竞争异常激烈,这就导致企业不能个个都自办物流,而要把非核心的物流业务外包,这就出现了第三方物流。由此可见,第三方物流因为电子商务的发展,需求的市场越来越大。
第三方物流企业运用电子商务,比发展本身的物流系统具有更大的优势,因此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第三方物流企业必将有更广阔的发展。电子商务的交易方式,大大缩短了商流流通的时间,进而要求物流流通时间也应大大缩短。这就对商品在较大范围内实现快速,准确、及时、低成本的流通,提出了更高的的要求。
4.电子商务环境下第三方物流企业业务模式分析
4.1传统外包型物流运作模式
传统外包型物流运作模式是指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独自承担全部或部分的制造商或经销商的物流业务。第三方物流企业与商家形成契约形式的的书面合同,并确定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这可以保证他们的业务量的稳定性,同时也避免了物流企业的资源浪费。以业务为中心的模式,第三方物流企业几乎无需增加额外的设备和其他人员的培训,管理的过程是非常简单的,我们只需要完成企业分配的配送任务,不需要了解企业内部的的生产和销售计划。
现在我国大多数小型物流企业就采用这种模式,这种方式以生产商或经销商为中心,从而导致与第三方物流企业之间缺乏沟通与合作,信息交流不便,不能充分利用资源。在这种模式中的另一个缺陷就是缺乏一个信息交流的平台。生产商和销售商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各自都不了解,这样会导致订单与运力的不匹配,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库存及顾客的满意度。
4.2联盟型物流
第三方物流包括运输、仓储、信息处理等以契约形式结成的战略联盟,在联盟企业中有一个小型物流网络系统,在这个系统里,可以加强各联盟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及团结协作,联盟的企业一般由在同一城市或不同城市的运输公司,仓库经营者等组成。信息处理一般是指联盟内部各成员共同租赁一个信息操作平台,并由运营商负责信息的处理和收集,并在内部网络上实现联盟成员间的信息共享和信息交流。目前,这种模式普遍应用于我国的电子商务网站。
这种模式比起第一种有两方面改善:第一,系统中加入了信息操作平台,实现了信息共享和信息交流,同时联盟内部工作效率大大提高。第二,联盟内部各成员间的团结协作,能使整个业务流程变得简单,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又使得供应链衔接更加顺畅。联盟内部可以采用多式联运,把原来的零散承运商合并起来,这样很多业务都可以精减,实现一票到底,这样运输成本就会大大节约。不足的是,他们没有足够的仓储条件,便利的信息平台。
4.3综合物流模式
此模式就是建立一体化的物流公司或集团。一体化物流公司集物流的多种功能于一身如:配送、信息处理、包装、装卸等,并组建相应功能的部门。这种一体化物流企业大大扩展了物流公司服务范围,对生产商可提供管理服务和原材料配送,对经销商可全权为其提供货物运输业务,这样就能同时完成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传递。
一体化物流项目必须构建一个完整的体系,即配送中心的选址,各物流公司所承担的业务和所需的设备等问题。其中信息系统的建设以及配送中心的选址是非常重要的问题。物流信息系统应包含的基本功能有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信息调控和信息管理。物流系统中的信息交换主要采用信息量较大并且成本较低的Internet,采用Internet已经成为物流信息平台的发展趋势。配送中心是一体化物流的体现,它衔接物流运输、仓储、配送等各环节,也是第三方物流发展的必然趋势,它的组建方式多种多样,目前我国正处于探索阶段,但要注意的是避免资源浪费。
4.4第三方物流与电子商务的结合模式
电子商务是未来消费的趋势,所有的企业都必须适应这种趋势。第三方物流企业主要提供物流服务,而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第三方物流企业要做的就是将这种无形服务做到有形化。由于电子商务的发展是多个层次的,并且企业自身的发展也处在不同层次,所以出发点与结合点也是不同的,因此应该从适合企业发展的阶段进行电子商务运作,循序渐进。下面提出了3种第三方物流与电子商务的结合方式,目的都在于快速实现信息的共享、信息传递及信息处理。
4.4.1第三方物流为电子商务服务
这种模式适合于小型或新建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对于打算向第三方物流转型的传统储运企业也可以采取这种模式。小型或者新建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由于规模小,所提供的物流服务有限,所以要想获得较大的市场份额来维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必须有业务获取渠道。专业的电子商务企业只有网上交易而网下的实物配送则不涉及。因此,如果这两类企业强强联合,电子商务可以为第三方物流企业开拓市场,提升企业形象;同时第三方物流企业也解决了电子商务的实物配送问题。在这种模式下,一个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为多个电子商务网站提供物流配送服务。
4.4.2第三方物流与电子商务联合
对于那些在市场经济中已经有一定影响力的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来说,这种模式十分的适合。这种模式在两者的结合程度上比第一种模式更紧密,除了第三方能够提供配送服务之外,其两者之间是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这种模式中,可以是第三方物流企业和电子商务企业的一对一或者多对多的合作。因此,无论从地域上还是所服务行业的联合都能够拥有更大的市场占用空间和辐射范围。通过这种联合,物流企业可以转交网络部分的业务给电商企业,从而有更多的精力去完成其他业务,更合理充分利用有利资源。
4.4.3电子商务为第三方物流服务
对于那些在市场中已经具有较大市场影响力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和大型企业来说,由于第三方物流企业和大型企业的影响力较大,市场开发能力也较强,所以就会有很多固定的合作伙伴,根本就不用担心业务量等如何维持企业的生存的问题,所以对这样的企业来说最主要任务是如何以更好地服务稳固当前的合作伙伴,其次就是要利用口碑效应进一步扩大市场。从以上两方面看,企业日常管理活动中必然会有电子商务作为企业增值服务的延伸,所以在企业的电子商务网站中,要尽量实现在线客户管理、信息查询、需求确定、订单生成与在线支付等功能,同时客户可以随时了解到订单的执行情况、库存状况或者货物所在地点与状态信息。企业的电子商务网站还可以起到网络营销的作用,用来宣传企业的价值观,扩大企业的知名度,成为扩大市场的有效途径。除了建立自己的电子商务网站外,这样的企业还可以在知名的相关网站上建立链接,使客户更容易找到自己。
5.对第三方物流业务模式的建议
(1)加强国际合作,增强竞争能力。
(2)开展横向合作,建立战略联盟。
(3)选择目标市场,实现个性化服务。
(4)挖掘深度需求,拓展特色物流。
但是一定要注重专业化服务,适当缩短市场,适当细分物流市场,做到物尽其用,不能盲目求做大。
6.结束语
在电于商务环境下,通常电子商务企业将物流全部交给第三方物流企业,而我国的第三方物流还不够成熟,加之其本身具有一定的可替代性,所以在积极推进第三方物流发展的同时应当灵活运用自营物流、物流联盟或者多种模式共同发展,使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最终实现物流一体化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法)迈克尔. 德. 科勒-西尔弗著, 方晓等译. E冲击:游戏新规则:生产商与零售商的电子商务战. 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2
关键字:第三方物流,保险,法律关系
随着现代物流业的兴起,第三方物流企业在为客户提供越来越便利的一体化物流服务的同时,也承担着越来越大的风险。随时可能发生货物破损、野蛮装卸、误时配送、偷盗灭失、变质串味等风险都可能遭致托运方提出索赔。面临风险的猖狂和索赔的烦恼,第三方物流企业该如何防范?是自留还是转嫁?世界各国的实践告诉我们,保险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保险一方面体现了分散社会资源集中运作的优势,另一方面又体现出现代社会互助精神的价值。因此,现代物流诞生伊始,保险就得到了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青睐。在我国,现代物流业刚刚起步,物流保险在实践中还存在诸多的缺陷。另外,物流业对保险业的陌生又造成对保险功能的定位不清,这也是导致我国物流保险业不发达的重要原因。
一、 第三方物流保险的起源-从“三足鼎立”到“双轨并行”
近代保险制度肇始于14-16世纪的国际贸易活动,从此物流保险便开始了其长达几个世纪的发展历史。据资料记载,1384年在佛罗伦萨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份具有现代意义的保险单。到16世纪下半叶,英国女王特许在伦敦皇家交易所内建立保险商会,专门办理保险单的登记事宜,由此逐渐形成了海上货物运输保险制度。1666年,伦敦皇家面包店引燃了长达5天5夜的一场大火,大火几乎吞噬掉这座古老的城市。1667年,英国便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火灾保险公司,近代的火灾保险制度诞生了。海上运输保险和火灾保险,是第三方物流保险在运输和仓储环节的最初起源。
到了现代社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对不特定的社会公众造成损失的风险逐渐增加,于是保险领域又产生了公众责任保险。所谓公众责任保险就是保障投保人因疏忽导致第三者伤亡或财物受损的法律责任。在运输领域,伴随着公众责任保险的兴起产生了承运人责任保险制度。承运人责任保险承保的就是承运人在运输货物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对托运人货物损失在法律上应承担的损害赔偿责任。
运输环节保险、仓储环节保险以及承运人责任保险形成了传统物流领域 “三足鼎立”的保险格局。随着现代物流业务的发展,在综合性的一体化物流服务理念下,传统货物财产保险体系的不足逐渐暴露出来:
1. 各环节的保险被肢解,与现代物流功能整合的理念背道而驰。
由于在传统保险体系下,物流的各个环节被肢解,造成了托运人不得不按环节投保的现状。比如,托运人要完成一项物流活动,就不得不在运输环节投保货物运输险、在仓储环节投保货物仓储险等。多次办理保险手续意味着多次的保险谈判、保单缮制、费用支付等。程序的复杂既延长了物流活动的时间,又增加了多环节保险的费用,给托运人带来不便。
2. 传统货物保险体系不能无缝覆盖物流活动的各个环节,第三方物流保险存在真空。
在传统货物保险体系下,保险公司并不提供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等诸多物流环节的保险服务,这就使物流货物的保险出现真空,被保险人的利益并不能得到充分地保障。
例如,英国伦敦保险协会所制定的“协会货物保险条款”(Institute Cargo Clauses, ICC)规定:海上货物运输保险责任的起讫期间遵循“仓至仓”条款(Warehouse To Warehouse)。然而,随着现代物流业务的兴起,在保险责任期间方面,传统的ICC所提供的“仓至仓”条款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物流要求的“门到门”(Door To Door)、甚至“桌到桌”(Desk To Desk)的一站式服务。因此,在现有的保险体系下,“门到仓”以及“仓到门”所代表的集货与配送环节的保险处于真空状态之中。
3. 传统保险的制度设计与现代物流不配套。
以仓储保险为例,传统的仓储保险是对大宗货物在较长时间的仓储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投保,因此保险费率一般较高。在现代物流JIT生产方式以及零库存管理理念下,仓储则具有“短暂性”的特征。换句话说,仓储在整个物流活动中仅仅起一种“歇歇脚”的作用,因此其保险费率一般不宜过高。实践中,被保险人分别投保货物运输险和仓储险,虽然可以基本上涵盖物流活动的主要环节,但由此带来的保险费用的上升却是被保险人所不能承受的。
有鉴于此,我国一些保险公司早在1998年就开始积极探讨个性化的现代物流保险方案。这些方案将保险责任起讫期间延长为“门到门”条款,把货物运输保险和短暂仓储保险打包后低价出售。这些方案的推出,使现行保险体系逐渐与现代物流业接轨,是对现代物流保险的有益尝试 .2004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正式推出了《物流货物保险》和《物流责任保险》两个物流保险条款,结束了传统保险的“三足鼎立”局面,从而进入了物流保险的“双轨并行”阶段。
二、 扑朔迷离的法律关系
根据保险标的的不同,第三方物流保险可以分为物流货物保险与物流责任保险。所谓保险标的,就是指保险关系当事人之间权利和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具体来说,物流货物保险的标的是货物的实体财产利益,物流责任保险的标的则是被保险人对于第三人依法应当承担的损害赔偿责任。赔偿责任虽然可以具体化为一定数量的财产性利益,但其本身并不是基于货物而产生的。实践中,认清物流货物保险与物流责任保险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对甄别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法律责任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一) “双轨并行”的物流保险基本形态及其法律关系
1. 物流货物保险
从法律上讲,物流并不转移货物的所有权,货物所有权仍然掌握在委托方(第一方或第二方)手中,委托方对货物具有直接的保险利益,故其须对货物损失的风险负责。货物所有权在第一方和第二方之间的转移,决定了由谁来办理保险;但是不管委托方中的任何一方承担保险义务,均与第三方的物流企业无关。以CFR贸易方式为例,货物风险在买卖方之间的转移以货物越过船舷为界,此时为了转嫁货运风险,一般应由买方(表现为第二方)办理保险。自始至终,第三方物流企业既不承担货物的保险义务,也不负责赔偿货物损失的风险。归根到底,第三方物流企业不是物流货物保险法律关系的当事人。
2. 物流责任保险
当由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责任造成货物损失时,按照保险法代位求偿理论,货物所有权人可以直接向保险公司索赔,保险公司赔偿货物所有权人的同时便取得代了位求偿权。基于代位求偿权,保险公司可以向第三方物流企业追偿。因此,第三方物流企业为降低自身责任风险,一般会选择投保物流责任险。物流责任保险的投保人和被保险人(保险利益人)均是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责任保险的标的不是货物实体财产本身,货物的所有权人自然也不是物流责任保险法律关系的当事人。
(二) 物流货物保险的特殊形态及其法律关系
1. 物流货物保险的特殊形态之一:第三方物流企业作为兼业保险人
根据中国保监会《保险兼业管理暂行办法》第2条规定:保险兼业人是指受保险人委托,在从事自身业务的同时,为保险人代办保险业务的单位。一般而言,保险兼业人都有与其主营业务直接相关的一定规模的保险业务来源。实践中,很多传统的货运企业、货运企业、进出口企业拥有“保险兼业许可证书”,这些企业在向第三方物流企业转型的过程中,继续兼业从事保险业务。此时的保险法律关系中,投保人为货物所有者的第一方或第二方企业,保险人为保险公司。与物流货物保险基本形态下的法律关系有所不同,第三方物流企业作为保险公司的人,是代表保险公司的利益与投保人订立了保险合同,保险合同的法律后果仍由保险公司承担。
2. 物流货物保险的特殊形态之二:第三方物流企业作为货物所有权人的受托人
这种形态的物流货物保险起源于国际货物买卖中的买方委托卖方办理货运保险的CIF、CIP等贸易方式。在国际贸易中,买卖双方之间互相委托办理货运保险是经常的事情。如前所述,在CFR贸易方式下,原本由买方负责办理货物保险,但实践中出于贸易的方便,买方往往委托卖方在装船的同时为其办理货物保险事务,因此出现了CIF的贸易方式。在CIF的贸易方式下存在着两个独立的法律关系:首先是委托人(买方)与受托人(卖方)之间的委托合同关系,其次是以卖方为投保人、买方(或其他的保单背书持有人)为被保险人、保险公司为保险人的保险法律关系。
更进一步,实践中又出现了委托第三方物流企业办理保险的做法。例如,国际货运企业在为货物所有权人提供出口清关、安排运输等物流服务时,往往还代客户进行投保。这种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了被保险人的利益与保险公司之间订立保险合同的法律关系,与保险经纪关系极其相似。委托第三方物流企业办理保险时存在着两个法律关系:首先是委托人(买方或卖方)与受托人(第三方)之间的委托合同关系,其次是以第三方物流企业为投保人、委托方为被保险人、保险公司为保险人的保险法律关系。第三方物流企业作为货物所有权人的受托人,与保险公司订立保险合同,其法律后果应由货物所有权人承担。
综上所述,只有投保物流责任保险时,第三方物流企业才是保险关系中的被保险人。此时,第三方物流企业须承担保险合同的法律后果。除此之外,投保物流货物保险时的各种情形,包括货物所有权人直接投保、第三方物流企业兼业保险以及其作为货物所有权人的受托人等各种情形,第三方物流企业均不是被保险人,保险合同的法律后果亦不应由第三方物流企业承担。明确这一点,对认清物流保险实务中的若干误区有重要的作用。
三、 第三方物流保险实践中的认识误区
本来,“双轨并行”下的货物保险与责任保险分属于不同的保险类型,两者各自独立发挥其保险功能。但随着综合物流服务的产生,第三方物流企业办理自身责任保险的同时,越来越多地为货物所有权人代办货物保险。从投保形式上看,其与物流责任保险极为相似,因此实务中还存在诸多认识上的误区。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1. 误区之一:用代收委托人的保险费投保物流责任险。
第三方物流企业向委托人收取的保险费属于代收性质,其必须按照合同的约定履行代为投保物流货物保险的义务。然而,很多第三方物流企业认为,投保与否以及投保哪个险种完全是自己的事情。为节省保费,他们往往只投保物流责任保险一个类型。这些企业忽视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在责任保险情况下,对于不可抗力等原因导致的货物损失,保险公司是不负赔偿责任的。此时,货物所有权人面临的货损风险加大。另外,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这种行为极有可能导致权利人提起违约诉讼。
2. 误区之二:第三方物流企业应承担全部货损责任。
按照法理,当发生除第三方物流企业责任以外的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外来风险等不可抗力事件导致货物损失,被保险人应该向保险公司索赔。只有发生了因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责任导致的货物损失时,被保险人才可以选择向第三方物流企业索赔。但实践中发生货损时,很多第三方物流企业往往抱着息事宁人的心态,对损失的原因不加区分,直接向委托方理赔,白白造成了损失。
3. 误区之三:第三方物流企业没有必要投保物流责任险。
很多时候,委托方直接与保险公司打交道可能更为方便,所以实践中委托方并不一定要求第三方物流企业代其投保。在这种情况下,很多第三方物流企业认为既然委托方已自行投保,便没有必要投保物流责任险。其实,委托方投保的仅仅是货物财产险,对于因第三方物流企业责任造成的货物损失,保险公司仍然可以取得向第三方物流企业追偿的代位权。因此,从有效防范风险的角度出发,即便是在委托方自行投保的情况下,第三方物流企业仍有必要投保物流责任险。
4. 误区之四:双方行为。
在兼业保险情况下,第三方物流企业是保险人的人。为提高效率,很多物流企业受货物所有权人的委托还代其办理保险事务。这种操作方法,便于物流企业及时撮合交易,但其隐藏着一个巨大的法律风险:即双方。所谓双方,就是指同一人同时双方当事人签订民事合同。为了维护被人的合法权益和确保权的合法行使,法律上禁止人从事双方。在保险活动中,一个人如果同时充当投保人和保险人的人,难免顾此失彼,最终损害一方当事人的利益。更有甚者,一些双方行为还构成了严重的刑事犯罪。其作案的惯常手法是人为地制造虚假交易,待骗取双方被人的资金后携款潜逃。因此,第三方物流企业双方的行为是万万不可采取的。
四、 第三方物流保险功能的重新定位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制定的《物流责任保险》第十二条规定:保险人以本保险期间内被保险人预计发生的物流业务营业收入为基础计收预付保险费。该条款一出台,物流界为之哗然:年轻的中国物流业怎能承受如此高昂的保险费用!诚然,保险是分散货物损失风险的一种有效途径,但保险绝不是风险防范的全部内容,认为一切风险都可以转嫁给保险公司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这种不切实际主要表现为物流与保险的脱节。一方面,物流界希望的保险品种在保险界至今还是空白;另一方面,保险界推出的产品由于费用过高,却又为物流界所不能承受。笔者认为这种脱节固然与新事物尚不成熟有关,但更重要地还在于物流界对保险功能的定位并不清晰。
一般而言,风险的估算要参考两个指数,即发生的概率和损失的严重程度。发生损失的概率越高,造成损失的程度越严重,风险也就越大。企业应该系统研究面临的不同风险类型,并采取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风险应对策略可以从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减少风险造成的损失两个方面入手,前者包括放弃和管理,后者包括自留和转嫁。基于以上分析,本文将按照不同的风险类型探讨第三方物流企业具体的风险应对策略,进而给出物流保险功能的准确定位。
1. 风险最小类型,即发生的概率很低,造成的损失也很小。
这种类型的风险一般很少发生。如某物流公司每天按照固定的路线为某超市供货,由于公司没有充分预计到高考时可能造成的车辆拥堵和临时交通管制,结果高考当天发生配送延误达2个小时,按照合同约定应向超市赔偿单票物流费用5%的违约金。一般来说,这种风险发生的概率很低,造成的损失也不大,因此这种类型的风险不具有保险的经济性。实践中,大多数企业会选择风险自留的方式。所谓风险自留,就是由企业自己来承担风险。自留风险的可行程度,取决于损失预测的准确性和补偿损失的适当安排。
2. 风险较小类型,即发生的概率很高,但造成的损失很小。
这种类型的风险可以形象地概括为“大事不犯、小事不断”。“大事不犯”说明损失一般不会太大,“小事不断”则说明损失发生的概率很高。现实中,恰恰这种类型的风险让物流公司颇感头痛。
由于损失发生的概率很高,保险公司便有可能无利可图,实践中大多数保险公司不愿提供这种类型的保险。由于造成的损失很小,因此物流公司自留风险成为可能。另外,即便一些保险公司愿意提供这种保险,其费率必定是昂贵的。因此,购买保险往往是不经济的,物流公司也只有通过自留的方式来应对风险。实践中,因为野蛮装卸、内部人偷盗等行为导致的货物损失风险就属于这种类型。
虽然这种类型风险造成的单次损失并不大,但较高的发生概率造成的累计损失足够物流公司难以承受,因此物流公司陷入了两难困境。很多物流公司抱怨保险公司提供这种类型保险时索要了过高的保险费率,而保险公司却又抱怨物流公司的管理水平差、发生风险多导致其无利可图。
笔者认为,之所以产生这种抱怨,根源在于对保险功能的定位不清。从风险筹划的角度来看,保险仅仅是治标不治本的权宜之策。风险是一个客观现象,保险能够分散风险发生时被保险人的损失,但不能从源头上制止风险的发生。这种“大事不犯、小事不断”的风险,大多属于人为因素导致的风险,通过有效的管理完全可以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因此,笔者建议这种类型风险的应对策略是:管理加自留,即首先通过有效的管理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使风险的类型转化为风险最小型,然后通过自留的方式规避风险。
3. 风险较大类型,即发生的概率很低,但造成的损失很大。
这是传统保险可以承保的风险类型。由于发生的概率很低,保险便具有了可行性;由于造成的损失很大,成就了保险的必要性。第三方物流企业在从事业务运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面临着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不可抗力的威胁。这种风险发生的概率很低,但是一旦发生足以让物流公司倾家荡产。保险的功能就在于有效分散风险,最大程度的降低被保险人的损失。笔者认为,对于较大类型的风险,第三方物流企业应该采取保险的策略予以转嫁。
4. 风险最大类型,即发生的概率很高,造成的损失也很大。
这种类型的风险一般不会发生。举一个极端的例子,在道路状况不良、天气环境恶劣、司机水平不高的情况下,第三方物流企业承运一批价值连城的玻璃制艺术品时所面临的风险就属于这种类型。此时,理性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可能会采取放弃的方法来应对风险。放弃不失为规避风险的一个有效途径,但其机会成本却是可能获得的高额收益。另外,放弃固然可以避免一些风险,但难免又会遇到其他风险。可以说,放弃仅仅是一种消极的风险应对策略。
笔者认为,当放弃的机会成本足够高时,物流企业总可以通过提高管理水平的方法降低货物发生损失的概率。如前例,选择空运、高价雇佣一名技术娴熟的驾驶员或者给玻璃艺术品进行安全包装等,这些管理方法足以降低损失发生的概率。因此,应对这种风险的最佳策略是管理加保险,即通过有效的管理降低损失发生的概率,使风险的类型转化为风险较大型,然后通过保险的方式转嫁风险。
综上所述,本文的结论是:保险的功能主要在于分散风险和降低损失,保险并不能从根本上阻止风险的发生。对于发生损失概率很高的一些风险,企业可以先进行有效的管理降低风险,然后采取自留或者保险的方式予以防范。对于因自然灾害、意外事故以及虽经有效管理但仍不能避免的因素产生的风险,则应该采取保险的方式。实践中,轻视管理、盲目保险的做法是不经济和不科学的。正确定位物流保险的功能,对物流业和保险业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资料:
[1] 孙祁祥。保险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2] 黎孝先。国际贸易实务(第三版)[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
[3] 中国人保险公司《物流货物保险条款》、《物流责任保险条款》。[R].2004。
关键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物流外包 纳什均衡
1 引言
物流活动被认为是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并日益受到重视。在现实世界里,物流交易可以通过不同的治理结构来组织,既可以在企业内组织,亦可以通过市场来组织。通过企业来组织就表现为企业通过自身资源去组织大部分物流交易,即以自营为主,通过市场来组织就表现为大部分物流服务是通过企业外购获得的,即以外包为主。不同企业在某一点上对于如何组织物流交易的决策表现的并不一致,一部分企业选择以自营为主的策略来组织物流交易,而另一部分企业选择以外包为主的策略,将主要物流业务外包[1]。
2 物流外包对企业的影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业务外包是指企业为了获得比单纯利用内部资源更多的竞争优势,将其非核心业务交由合作企业完成[2]。
物流外包影响生产企业绩效的路径有两条:一是直接通过成本影响企业绩效,一般认为物流外包可降低企业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绩效;二是通过物流服务水平,影响产品的竞争力(一般表现为市场占有率的变化),从而影响企业利润,最终影响企业绩效[3]。
3 企业物流外包行为分析
(1)博弈模型的构建
基本假设条件如下:
①以物流业务合作的双方为博弈的研究对象,即一方为外包企业,另一方为第三方物流企业。
②假定在合作的过程中,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选择正常工作与不努力工作;同样外包企业为了能够更好的掌握企业自身的物流业务的运作情况,可以选择对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工作进行监督,但是如果外包企业疏于管理的话,也会选择对第三方物流企业不进行监督。
③假设外包企业的战略选择是监督的话,就要付出管理成本;相反,如果外包企业的战略选择是不监督的话,第三方物流企业在不努力的工作状态下将会获得利益,而外包企业的利益将会受到损失。
④假设外包企业选择监督对方工作需要付出相应的管理成本为C(C>0),发现对方不努力工作的时候需要惩罚为P(P>O);I(I>0)为第三方物流企业正常工作所给自己带来的利益;L(L>0)代表第三方物流企业不努力工作给外包企业带来的损失。
由以上假设得到企业与物流企业的外包行为的博弈矩阵如表1所示。
(2)博弈均衡分析
当业务外包企业监督时,由于I>I-P,物流企业为了自身利润最大,会选择正常工作;当业务外包企业不监督时,物流企业可会选择正常工作也可选择不努力工作。当物流企业正常工作时,-C
①当P>C时,即-C-L+P>-L,此时存在唯一的纳什均衡,即(业务外包企业不监督,物流企业正常工作),这种结果是最节省人力财力的方式,业务外包企业不需要单独设置监督机构对物流企业进行监督,物流企业正常工作,使得自身价值得到最大体现,但是这种情况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存在于双方企业的长期合作与信任关系中,并且一旦有一方出现信用问题,这种关系就会受到影响。
②当P
业务外包企业的收益期望为E1=-φλC+φ(1-λ)(P-L-C)-(1-φ)(1-λ)L;物流企业的收益期望为E2=φλI+φ(1-λ)(I-P)+(1-φ)λI+(1-φ)(1-λ)I
将E1对φ求导,得出λ=(P-C)/P;将E2对λ求导,得出φ=0,即均衡解为企业不进行监督,物流公司以(P-C)/P的概率选择正常工作。这个结果说明,大部分企业是对外包活动不进行监督的,因为监督所消耗的成本远远大于企业外包可能带来的损失,而对于物流公司而言,(P-C)/P的概率的物流公司选择正常工作,说明物流公司中存在部分不努力工作,而这部分也大多是规模小、服务质量差的公司。对于企业而言,在进行外包策略制定过程中,一定要对物流企业进行筛选,选择规模较大、服务质量较好的物流企业,或者对于不努力工作的物流公司进行相应的处罚措施,这样才能对企业绩效的真正提高提供保证。
4 结论
(1)企业物流外包取决于外包后的绩效,而绩效由外包后竞争力的改变及成本变化共同决定。
(2)大部分企业在进行业务外包之后是对物流公司不进行监督的,双方的合作关系往往是靠互相之间的信任维系的,而对于物流公司而言,有一定概率的物流公司在对待外包业务时是不努力工作的,对于这种状况,企业应该对物流公司相应的做出处罚措施或终止合作,以保证自身企业绩效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于涛.论制度环境对物流交易组织方式演化的影响[J].经济与管理,2011.11(25):2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