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数据库设计论文

数据库设计论文

时间:2022-08-29 07:08:14

数据库设计论文

第1篇

1人力资源管理系统UML建模

人力资源管理的招聘环节由招聘经理负责,完成以下四项内容,即招聘需求管理;应聘者信息管理;应聘者考评管理;任职条件评分。首先,招聘需求的确定是根据组织架构中的职位空缺来确定的,应聘者信息管理主要是对应聘者的相关资料做最基础的管理,而应聘者考评需要依据以下两点,一是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内容,二是根据相应的职位要求对应聘者评分,也因此设置了应聘者任职条件评分模块。

2人力资源数据库设计

本文在设计企业战略视角下数据库过程中,对开发工具、数据库对象命名规则、表、Check约束、SQL脚本等进行分析,提出完整的数据库设计方案。第一,本文研究的人力资源数据库设计工具选用的是MicrosoftSQLServer2008,它是一个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它的优点就是可伸缩性比较好,具有较高的集成度,较强的可信性,以及高效性和智能化。

第二,关于数据库对象命名,本文研究的数据库对象命名由四部分构成,即英文字母、数字、下划线和中文。如表“t01_02_组织核心能力评价指标”,其中,01是表所属模块的编号,即核心能力素质管理,02是表所在模块中的顺序,即02号表组织核心能力评价指标表(表1)。再如视图“vw_0102”,代表由“t01_02_组织核心能力评价指标”表构成的视图,而“vw_0102_0103”就是由“t01_02_组织核心能力评价指标”和“t01_03_组织核心能力评分”两个表构成。

表1核心能力管理模块表第三,关于Check约束,在表“t01_01_组织核心能力”中有一个字段为“能力权重”,其主要作用就是比较同一层级各项能力在同一父项能力中的重要性比重(0<能力权重≤1=。比如产品研发作为组织核心能力的一种,它又包含了硬件开发和软件开发两种,那么二者谁更重要一些,于是就需要对能力权重添加Check约束,其SQL脚本为:ALTERTABLEt01_01_组织核心能力ADDCONSTRAINTchk_t01_01_组织核心能力_能力权重CHECK(能力权重>0AND能力权重<=1)

3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从企业战略视角下的人力资源数据库设计需求分析入手,分别企业战略视角下的人力资源管理流程和管理模型进行了详细阐述,并以此为基础,通过UML建模,以招聘管理模块为例进行建立模型,然后结合SQL脚本分析了具体的数据库设计方案,证明了本数据库设计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作者:李爱君单位:陕西职业技术学院

第2篇

1.1信息管理模块

本模块主要是员工具体信息的录入以及修改、员工字段的设置、浏览全部员工信息并可筛选部门输出、人员基本信息的批量导入功能,共包括四个窗口。员工个人信息中以身份证号码为主码,通过Combobox下拉列表框来录入员工的信息例如,性别可以通过“男”或“女”选择录入。如果系统里面录入的身份证号相同,系统则会提示重复录入。记录添加窗口主要用来设置Combobox下拉列表框可选择的信息。例如,职称选项可设置为教授、教授级工程师、副教授、高级工程师、讲师等。人员基本信息批量导入功能主要为减轻管理人员的工作量而设计的,当一个单位职工很多,且每一个职工都有几十条信息需要输入的时候,会给系统管理员带来不小的麻烦。如果有现成的数据,可以通过excel电子表格进行批量导入,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1.2审核统计模块

本模块主要的功能是用来显示全院教职工的信息以及审核已经注册了的员工的信息,共包括两个窗口。数据统计窗口包含了多个字段统计结果,在该窗口,管理员可以直观地看到常用的一些需要统计的数据,以学历为例,管理员很直观地能看到学历为研究生的有多少人,本科有多少人,大专及大专以下分别有多少人,当然,如果按系部的职工数来统计,可以直观地看到具体的部门所有的人数,比如可以看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有多少人,材料工程系有多少人等等。审核窗口主要用来审核新注册员工的个人信息,通过他自己录入的信息跟档案进行核定,确保信息准确无误,才能审核通过,审核通过的员工可以到登录界面,正常查看自己的个人信息变动情况,如职称以及聘用日期等等信息。

1.3管理用户模块

本模块主要的功能是用来修改让其他教工可看到的管理员个人信息、限制教工用户的一些功能,以及数据库的备份功能,主要包括两个窗口,系统参数设置窗口主要用来公布一些管理员的部门信息,比如联系人、联系方式以及全部教工需要注意的公告等信。其次,用来锁定教工用户、禁止教工用户修改个人信息以及禁止登录系统等。数据库备份窗口主要用来备份全部或选择性的备份部分数据,防止数据全部丢失。

2系统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设计是指对于一个给定的应用环境,构造最优的数据库模块,使之能够方便地存储数据,满足用户对数据的存取和调取。数据库选择ACCESS,是应用最广的数据库,对于初学者来说容易上手,操作方便简单。本系统包含的数据表有用户登录信息表、用户登录信息表用来保存用户登录的相关信息,包括用户名、登录密码以及登录时间等信息。

3系统实现

3.1系统登录界面实现

当登录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人事信息管理系统时,会弹出登录界面,教工根据自己的账号、密码和验证码来登录,如果输入的信息其中任何一个有错,将不能登录,直至输入的信息全部正确,则登录成功,进入主窗体。用户分管理员和教工两种同的用户,进入的欢迎界面自然也不会一样。以管理员进入的界面为例,如图2所示。

3.2系统主功能界面的实现

系统的主界面共有3个,分别是浏览管理所有记录、记录添加、字段项目设置,页面左侧有类似任务管理器的功能,主界面如图3所示,下面列出了字段项目设置、新增学习经历功能和数据库链接的一些关键代码。

3.2.1字段项目设置

此页面主要的作用是用来设置常用的一些字段的下拉选项,以字段“职称”为例,在稳步框中输入“教授,教授级工程师,副教授,高级工程师,高级实验师,讲师,工程师,会计师,实验师,助教,助理工程师”,那么在记录添加页面的列表框“职称”下拉选项中将会出现。

3.2.2新增学习经历或工作经历

此功能的作用主要是用来增加或删除学习经历或工作经历,由于我院人事信息当中的学习经历要求从小学填起,所以每个人的学习经历非常多,如果用EXCEL表格来管理学习经历,数据列将会非常长,导致难以管理,如果用系统的方式来管理,不仅易于管理,而且很直观。

4系统的优越性

以前学院单靠一张人事信息表来管理,没有实现数据的共享,人事处所拥有的信息经常和系部等的信息对应不起来,导致信息滞后的现象时有发生,导致不管是给对外还是对学院内部统计的数据时有误差,以前所收集到的信息都是人员报道以后,把纸质的文件交到人事处,然后人事处通过手工录入到人事信息表里,这样对信息的录入、查询非常的不便,由于excel工作表中含有多个单元格,容易出错,通过系统的管理,首先,信息录入首先由本人亲自录入,这样保证的了数据的准确性,因为本人更加的清楚自己的具体信息,然后由系统管理员根据档案审核,审核通过以后,每个教师都可以通过自己的账号查看自己的信息,这样就保证了信息的及时性,再也不需要向人事处打电话或亲自到人事处来查询自己的信息,对提高人事管理员和教师个人的工作效率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第一次使用系统来管理人员的单位,最头痛的是把现有的信息录入到系统里面,本系统也考虑到了这个问题,专门设置了信息批量导入功能,导入后使得系统能够马上发挥作用,不再需要一个一个的录入,这样比纯录入信息的方式从最开始效率就高出了许多倍。统计数据对每个员工众多的单位来说是个很痛苦的事情,以前统计数据,往往是通过一张表格进行多次筛选才能得到,如果用系统的方式来统计,只需要在复选框中选中需要的字段就可以了,导出的数据会自动选择出需要的字段,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5总结

第3篇

关键词:数据库;SQL SERVER;计算

中图分类号:G250.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2-0146-03

一个数据库实例能够以最佳状态运行是以良好的设计为基础并配合合理的硬件部署和软件协助实现的。本文针对占有市场份额很大的数据库产品SQL SERVER,讨论数据库实例设计方面的优化技术。在数据库的设计中,我们可以依据概念结构设计的结果得出数据库的具体模式结构,从而进行合理的部署。数据库的初始大小是设计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数据库初始大小过大,会浪费我们不必要的硬盘空间,数据库初始大小过小,SQL Server会经常根据需要进行数据库的扩容,从而增加了系统运行负担,因此数据库的初始大小是优化技术的一个关键。那么数据库的初始大小应该设计为多大合适呢?

SQL SERVER的数据库存储空间的大小由以下几个因素决定:堆或者聚集索引的大小,非聚集索引的大小。本篇仅对堆的大小估算进行讨论。

一、估算堆的大小的步骤

1.估算表中将存储的行数:Num_Rows=表中的行数。

2.指定固定长度和可变长度列的数量,并计算存储所需的空间:计算每组列在数据行中所占据的空间。列的大小取决于数据类型和长度说明。Num_Cols=总列数(固定长度和可变长度);Fixed_Data_Size=所有固定长度列的总字节数;Num_Variable_Cols=可变长度列的数量;Max_Var_Size=所有可变长度列的最大字节数。

3.保留行中称为空位图的部分以管理列的为空性。计算大小:Null_Bitmap=2+((Num_Cols+7)/8)取整数部分。

4.计算可变长度数据的大小:假设所有可变长度列均百分之百充满。如果表中有可变长度列,确定在行中存储这些列所用的空间:Variable_Data_Size=2+(Num_Variable_Colsx2)+Max_Var_Size如果预计可变长度列占用的存储空间比例较低,可以按照该比例调整Max_Var_Size值,从而对整个表的大小得出一个更准确的估计。如果没有可变长度列,则Variable_Data_Size取值为0。

5.计算总的行大小:Row_Size=Fixed_Data_Size+Variable_Data_Size+Null_Bitmap+4其中的数值4是数据行的行标题开销。

6.计算每页的行数(每页大小为8K,页首的12个字节用于存储页的基本信息,因此有8096可用字节):Rows_Per_Page=8096/(Row_Size+2),由于行的存储不能跨页,因此每页的行数应向下舍入到最接近的整数。公式中的数值2是计算行数时引入的行大小余量。

7.计算存储所有行所需的页数:Num_Pages=Num_Rows/Rows_Per_Page估计的页数应向上舍入到最接近的整数。

8.计算在堆中存储数据所需的空间量(每页的总字节为8192):堆大小(字节)=8192xNum_Pages。

二、下面以employees表为例,估算存储该表所需的堆空间大小

employees表结构如下:

Create table Employees

(EmployeeID int,

LastName nvarchar(20),

FirstName nvarchar(10),

Title nvarchar(30),

Birthday datatime

HireDate datatime

Adress nvarchar(60),

City nvarchar(15),

PostalCard nvarchar(10),

HomePhone nvarchar(12),

其中的固定长度列有EmployeeID,Birthday,HireDate共计3列。

其中可变长度列有LastName,FirstName,Title,Adress,City,PostalCard,HomePhone共计7列。

固定长度列的总字节数:Fixed_Data_Size=(int)4+(datetime)8+(datetime)8=20

假设所有可变长度列均100%充满,Max_Var_Size取表中的Address列的长度60,则可变长度列的总字节数:Variable_Data_Size=2+(7x2)+60=76

保留空位图大小:Null_Bitmap=2+((10+7)/8)=3(下取整)

行的总大小:Row_Size=20+76+3+4=103

每页的行数:Rows_Per_Page=8096/(103+2)=77

假定该表将存储1000条记录,则存储所有行所需的页数:

Num_Pages=1000/77=13(上取整)

该表存储所需的空间量:8K*13=104K。估算出数据库中所有表(堆)的大小求总和就得到数据库的初始大小。假定数据库EMP中还有5张表,每张表的堆大小估算结果分别为,220K,171K,128K,350K,760K。则数据库的初始大小为=104K+220K+171K+128K+350K+760K=1733K,约2M(上取整)。

定义数据库的物理结构

CREATE DATABASE EMP

ON

(name=’EMP_DAT’,

Filename’d:MPfileEMP_DAT.MDF’,

Sieze=2M,

Maxsize=5M,

Filegrowth=1M

LOG ON

(name=’EMP_log’,

Filename’d:EMPfileEMP_LOG.LDF’,

Sieze=1M,

Maxsize=3M,

Filegrowth=1M

三、总结

讨论数据库的初始大小,对于某些实例非常有效。比如数据增加不大的一类管理系统,一旦数据录入结束,后期运行维护时产生的数据非常小,这样数据库基本无扩容,只要确定好数据库的初始大小即可。在确定物理数据库的各文件属性时,SIZE属性就是本文讨论的主要问题。另外,数据库文件的部署(FILENAME属性),数据库的增长方式(Filegrowth属性)也影响数据库实例的运行效率。数据库的增长方式有两种,按M字节增长和按百分比增长,一般情况下,我们将数据库的增长方式设置为按M字节增长较优。如果考虑到数据库的安全性,可以将数据库文件同RAID磁盘阵列技术结合,合理部署数据库文件的fliename属性。将文件部署于不同的磁盘上,既加快了数据库的读写速度,又提高的数据的安全性。合理设计、恰当部署是数据库在设计阶段进行优化的起点,SQL Server的数据库优化技术还体现在诸多方面,比如索引的设计优化、查询的优化等。因篇幅有限,在此不多讨论。

参考文献:

[1]明日科技.SQL SERVER 2005开发技术大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2]粘新育.SQL Server 2005数据库应用技术[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1.

第4篇

关键词:数据库;设计;技巧

中图分类号:TP311.13

一般来说数据库的设计与系统运行的效率有很大关系,一定要全面顾及到数据的统一性、全面性、可靠性以及其延伸性。数据库设计需达到的一个标准,达到这些标准的数据库都有下述一些共同的优点:结构分明、简洁,而且不会出现插入、删除以及更新等操作问题。我将数据库设计经验以及技巧作为切入点,进行深入的分析,相关内容如下所述。

1 数据库的类型

一般都会按照使用的需求去选用相应的数据库。在目前的市场中,基本将数据库分为下述几类:大型数据库,中小型数据库以及小型数据库。

其基本原则为下述:

(1)系统数据量较多,对相关的性能需求较高,数据的密级高,要顾及到优化等问题,这样的情况一般使用大型数据库。

(2)系统数据信息不多,容易进行操作且方便管理,数据库基本可以保持稳定,这样一般都会使用中小型数据库。

(3)系统数据量很小,其系统投资少,这样就可以选择使用小型数据库。

2 数据库对象以及物理模型设计技巧

针对对象的模型设计,要与客户进行交流,深入地了解客户所想要的,且要顾及到客户的需求延伸。基于IPO设计理念进行工作,深化功能模块的处理、输出以及输入,且具体到所有属性,全面地掌握和本系统有关的外部接口以及数据。用建模工具构建ER图表,且在每一字段细致地做出标注以及详解,对对象命名进行规范化处理,以便进行维护。

表设计的标准以及规范化。数据的硬性指标是以范式去定义的,常规的数据库设计都是依附于第三范式,由于第三范式被认为在延伸性、数据全面性以及性能等方面都达到最佳的平衡。不过很多时候,为了其效率与特殊的需求,可以选择非常规范式指标的设计。

第一点,编码与参数要利用表维护,字段命名要构建相同命名的规范,中文详解要尽可能地细致。

第二点,顾及到一些改变。在构建数据库表字段的时候,要全面顾及到哪些字段以后会出现变更的情况。

第三点,选择自定义出现次数多的字段,这样以便于进行修改以及调整。比如日期、备注以及金额等。

第四点,设计那些较为常用的隐藏字段去实现一些特殊要求,如加设删除标记的字段、数据构建的日期以及数据调整的日期等。

一般的视图是为应用程序对数据抽象而构建的,全面利用视图能够深化数据库设计的多元性。针对视图构建要防止非关联查询操作。一般的视图设计要采用相应的数据库性能分析软件,从根本整合视图性能,持续地去改进。

较为繁重的数据运算、业务参数处理一般都是利用存储过程去完成的,因为性能较为优异、处理效率高以及易于修改。存储环节编写要利用性能分析软件实施检测并予以分析,持续优化存储。针对核心代码,要予以必要的加密功能。

不要轻易使用触发器,那样会在调试环节为你造成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一般设计过程中要了解触发的先决条件,通过一定的分析而去选择触发模式,而且还要顾及到此表的操作是不是影响到其余表。

3 文件管理

一般来说数据库配置文件可以把数据与日志文件放到系统可靠并有一定空间的位置;数据文件可以设置成增量扩展,而且还能按照数据量的多少予以设置;可以将数据库设置成差异备份,按时进行较为全面的备份。

4 对数据进行全面性设计技巧

要实体全面性。利用主键以及联合主键进行控制,可以使用系统编码,而不是使用业务编号进行控制。父表里的插入、删除以及更新数据。删除方式要利用级联删除,权限删除以及置空值等;插入操作则利用权限插入以及递归插入方法;对数据进行更新则利用级联更新,权限更新以及置空值等技巧。用户定义的全面性,NOT NULL,触发器以及CHECK。针对松散耦合数据,不需要利用数据库设计去确保数据的全面性以及完整性,尤其是业务的约束,利用应用程序去完成,从而不会因为系统受到过多的局限,而发生数据库异常的情况。

5 针对表设计相应技巧

经常对应很多编码的字段,如果应用十分繁杂,且数据量较多,那么就要考虑在表中加设冗余字段,可以加上设备的编号,也可以增加设备的命名字段等,从而就能够防止过多的操作其他表,以便于程序的编写以及提升系统的运行效率。加设记录日志以及数据版本的字段,这样有利于系统实施管理与跟踪,按照相应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针对数据量多,且需保存的数据库表,可以使用历史表,从而去保存出现的数据,以便提供数据的备份以及对现有数据的使用。

6 检查数据库设计以及帮助文档的技巧

在数据库的设计过程里,都会选择一些数据库设计软件,其中包括Power Desiger,数据库表设计结束后,要有检查数据库表设计的良好习惯。

数据库设计工作者要深化经常查阅数据库帮助文档的工作习惯,认真地比对以及检查相应功能函数与设计措施的迥异。

7 总结

针对数据库设计过程中的侧重点,是要在数据库设计的过程里去感受、对比、总结以及分析的。一个优秀的系统与数据库的设计密不可分,所以数据库工作者对数据库的设计要有较为深入的认识以及灵活多变的设计技巧。

参考文献:

[1]姚卿达.汉字情报检索系统CCIRS研究报告(Ⅱ)――数据库设计的多级方法[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4(22):1814-1819.

[2]申玉静,谭业武.数据库案例教学在计算机专业专科教育职业化改革中的应用与研究[J].福建电脑,2010,12(16):1031-1036.

[3]姜卉芝,钱丽瑾.LotusNotes数据库设计[A].数据库研究进展2012――第十四届全国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集(下),2012,11(12):1004-1006.

[4]王正山.在ASP中利用SQL语句实现动态网页与WEB数据库的连接[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3(03):293-295.

[5]马垣,张红云,李晓瑞,刘刚,张小平,马文胜.关系数据库中基于拓扑空间的聚类方法[A].第十八届全国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集(研究报告篇),2011,17(04):372-373.

[6]吴连喜.农化服务关系型数据库的设计[A].青年学者论土壤与植物营养科学――第七届全国青年土壤暨第二届全国青年植物营养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2013,11(02):178-181.

[7]许伟成,姚亚明,余立军,林志军.广域网下异构远程数据库的包装入网技术[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计算机应用分会第七届年会土木工程计算机应用文集,2013,15(06):692-671.

第5篇

关键词:数据库;教学改革;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00(2012)003-0190-02

作者简介:白杨(1978-),女,辽宁人,硕士,呼伦贝尔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网络数据库。

1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对数据库的分析及设计能力欠缺

一般的教材都采用和学生生活最为贴近的学生成绩数据库作为实例,来分析和讲解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的相关知识。虽然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容易,但是在教学中采用单一的数据库,不符合实际工作需要,造成很多学生在毕业设计中对与学生成绩无关的数据库设计不合理。使学生缺乏对学生成绩之外的数据库的分析和设计能力。

1.2 工程化观念缺乏

数据库的设计和应用需要设计者具有工程化的设计思想。而在现实中,无论是上机实验还是课堂实训,学生都抱着完成作业的消极思想。这种被动接受知识和训练的状态肯定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只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合作意识,让学生把软件工程的基本方法与数据库的应用相结合,才能够达到教学目的,体现工程化原则。

1.3 教学方式缺乏多样性

目前各高校都采用多媒体教学模式,传统的黑板在很多教室消失。PPT教学虽然比黑板教学信息量大,教学内容的呈现也更直观和丰富,但PPT教学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也减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导致学生的思维难以与教师同步。另外在教师讲解过程中,学生没有电脑,不能及时复习,几天后再去做实验时,所学的知识也所剩无几。对于学生提出的有些问题,用PPT表达起来没有黑板表达灵活。所以在教学中要采取多种教育手段,取长补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4 教学方法陈旧

以往灌输式的方法,教师讲学生被动地学,已经不适合现代学生的学习需要。现在的学生思维敏感、活跃,一味地讲解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理论讲授过于详细,缺乏对学生的引导,也不利于学生求知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1.5 实践与理论脱节

《数据库原理》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而且这些理论知识相对来说比较抽象,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其理论并不是空洞、抽象的概念,它的理论设计来自于实际需要。在该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将重点偏向理论,就算有实践也是将实践课安排在最后,以至于学生上机时忘记了理论,和理论根本结合不起来,更不用说去验证理论了。

2 改革方法

2.省略程序设计,教学重点是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设计数据库。主要介绍数据库的设计方法及流程,并按数据库的设计流程设计实验,实验给出多个不同的题目,每两个同学一个题目,给学生更大的空间去思考和设计数据库。按照数据库的不同设计阶段进行考核。在每一阶段的设计过程中要把上一学期所学的相关知识及软件工程知识在该部分应用上,并给出相应的设计报告。具体实验安排如表1。

表1 数据库实验表

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实 验 内 容学时

1需求分析1.需求分析的方法。2.组织结构分析、业务流程分析、数据流分析。3.数据字典设计8

2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1.确定实体、属性及联系。2.绘制E-R图4

3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1.E-R图转化为关系模式。2.对关系模式的优化4

4数据库物理设计及实施1.数据库的建立与存储。2.表的建立。3.视图与索引的建立。4.存储过程的建立与使用。5.触发器的建立与使用。6.用户、角色的权限设置。7.数据库的备份和还原8

5系统设计1.省略 与sql的连接。2.系统的界面与代码设计。3.系统测试12

这样的内容安排我们增加了一学期的课程,相当于让学生学完理论之后做了数据库的课程设计。让数据库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数据库的作用和地位,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和工程化意识。

2.2 教学方法上的改革

2.2.1 情境教学

根据课程内容设计合理的学习情境。教学设计应本着以学生为中心进行,以实际应用过程为主线,找到课程内容由实践情景构成的过程逻辑,使学生学习课程的过程变成实际应用的过程。在每一个学习情境的设计中,我们要考虑任务的难度是否适当、任务的相互关联性是否连接、工作过程的完整性如何、是否便于组织教学、教学信息量是否适宜等问题。实训部分我们找一个相对完善的系统,让学生扮演不同的用户,体验不同的用户对数据库的权限及数据库所提供的功能和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2.2 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可以提高理论知识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针对课程里相对抽象的理论,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采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策略,设计一些具体的案例。在课堂授课过程中,将相关联的案例导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从案例分析中理解和掌握所授的理论知识,使抽象的理论内容形象化、具体化 ,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探索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案例讲解理论,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更能提高学生运用理论开展实践的能力。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课堂气氛变得较为活跃,学生积极参与到案例中来,各自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教师再分析比较不同方案的利弊,最后给出一个比较可行的设计方案,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开发。

2.2.3 任务驱动

在第二学期的课程中我们给每个同学下达了实验任务,让学生体会数据库的设计流程。在任务的解决过程中,学生分析任务、自主学习、交流讨论、解决问题、经验总结。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始终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结果是既使学生熟悉了应用、巩固了理论知识,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2.4 协作学习

在实验教学中,学生要在数据库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进行数据库的开发与设计。在开发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启发小组成员相互合作、共同探讨、互相激励,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从而巩固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系统。这样,即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他们与人合作的能力。

2.2.5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数据库原理的掌握需要大量的案例讲解、实验和实践。学生只靠课堂讲授很难将理论知识掌握,只有通过案例分析和讲解或上机操作才能真正理解、消化。因此,讲完理论内容后要及时进行案例讲解或实践操作。另外,在教学中理论教学与教学实验要协调同步,并保证时间、内容及实验总结的及时落实。对于实验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及难点问题要进行公开讲解,保证实验的效果。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参考文献:

\[1\] 袁玫,商新娜.面向应用性教育的数据库课程改革设想\[J\].计算机教育,2009(3).

第6篇

【关键字】档案工作;管理理论;数据库;计算机

信息管理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科技技术,并在短期时间内得到了极为广泛的传播,这种性质反映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就表现在传统管理技术与现代管理手段的冲突,纸质为主要形式的档案载体与计算机的电子信息之间的矛盾。现代档案管理既保留着原有的档案管理模式,又在不断创新发展现代化的管理模式,这就导致档案管理理论在一定程度上不适应现有的发展趋势,为档案的数据库建立与信息建设带来很大影响。

一、档案管理理论对档案数据库建设的重要性

档案管理是一项极其繁琐复杂的工作,在面对复杂的档案信息管理时,计算机可以充分展现出它自身所具有的优越性。根据这一特点,电子数据库的重要性获得了广泛的关注,数据库的建设随着互联网技术广泛运用得到了空前的利用空间。计算机技术引入文献管理之后,由于先进的手段及快捷的检索,使数据库的制作渐渐完善起来。档案数据库建设是以档案的自身管理为依据,包含了数据库建设和应用发展的需求,将包含档案实体信息、管理信息、应用环境信息在内的各种类型数据按照特定数据模式进行组织的数据集合。档案数据库是多种档案信息系统正常运转的重要组件,是档案信息化重要的基础工作之一,档案管理理论对档案数据库建设起着重要作用。

二、档案分类理论对档案数据库的建设起着导向作用

档案管理的基本目的是要使档案有序化,包括档案实体管理和信息管理的有序化,档案数据库的建设也同样是为了更好的达到这个目标,因此,档案的分类理论领导着档案数据库的建设方向,是档案数据库建立的基础理论依据。一般档案管理理论中的分类理论可以分为逻辑主义和历史主义两种形式。逻辑主义即指对档案的分类要按照档案的内容相似度进行归类划分,体现出档案的逻辑性。历史主义则是指在档案归类时,要将档案成立的时间顺序进行区分归类,以便同一时期的档案可以更好的还原历史现状。这两种理论形式为档案数据库的建立提供了整体框架依据,指明了建设方向。

一般来说,对档案的实体管理基本采用了历史主义的分类方法,大体都按全宗进行排架整理;而档案内容信息的管理则可以同时采用两种方法,一般以逻辑主义分类方法为主。在档案数据库建设中,一般是在来源单位层次上建立实体数据库,实际上是将一个全宗(一般是档案室层次)或全宗群(一般是档案馆层次)作为建库范围,同时利用视图、索引等数据库对象对内容实施逻辑管理,使档案管理理论中的“二元主义”得以在数据库建设中融合。

三、全宗原则及其理论发展对档案数据库建设发挥指导作用

档案管理基本理论认为档案的实体管理必须维护和尊重档案的本质特性,必须采用历史主义的方法,遵守全宗原则,这一思路对于档案数据库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首先,全宗原则是档案实体分类的基本方法,是人们经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之后得出的宝贵经验。以全宗为基本单位建设档案数据库,数据库内容反映的是一个现实的实体单位的历史记录,保证了档案数据具有一个坚实可靠的立足点,这是单纯地依靠逻辑分类方法所达不到的。其次,全宗原则及其理论是以历史主义的理论方式进行指导档案分类的,这就在某种程度上保护了档案归类时的完整性和原始记录性。在建立档案数据库时,这种理论指导方式可以大大提高数据库的整体性和成套性,对于还原档案的本质有着重大的意义。依据全宗理论进行档案数据库建设,有利于数据库的建设与维护工作。

全宗原则是指导档案数据库建立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但在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全宗原则并不能使档案数据库毫无障碍的顺利建设实施,也有很多问题是全宗原则的理论指导无法解决的。因此,新形势下发展的全宗原则对档案数据库的建立还有着其他的影响。如档案之间存在的差异性使得档案数据库建立时面临更加复杂的局面,同一全宗的档案存在着不同的类别,如果采取建立相对独立的档案数据库而非全部由同一个数据库进行管理,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种复杂的局面。另外,随着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全宗原则的概念已经逐渐拓展,并非只是单单指传统的狭义全宗原则,如果某项专业在建立档案数据库时打乱传统的全宗整体性,经过一定规律的组合后得出一个新的全宗单位,在这个新的全宗单位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档案数据库更能很好的为专业服务,那么这些自由组合的全宗理论也是可以成为档案数据库建立的理论基础的。

四、逻辑主义分类思路适合档案数据库的内容管理

逻辑分类方法在实体分类中的应用效果并不良好,而在档案的内容分类上却发挥着很大的作用。逻辑分类法在档案数据库的内容管理中有着非常普遍的应用。我们知道,档案的实体整理必须按照其形成时的本来面貌去管理,但档案内容信息是极为丰富多彩的,人们对这些内容的需求也是多样化的,但和现实世界中档案实体的排序只能有一种一样,在数据库中我们一般通过有限的基本表来反映档案实体的记录信息。我们绝没有必要根据用户的每一个需求重建数据库,在表达逻辑需求方面,数据库拥有强大的管理手段,我们可以依据我们感兴趣的特征(或特征组合)通过索引、视图、查询等数据库对象很方便地对档案数据库进行逻辑重组,好像魔方一样,可以变换出我们需要展现的内容。而且在计算机环境中,由于软硬件屏蔽了许多对用户无关的内容,使得用户可以像操纵基本表一样操纵视图,就好像档案实体真的是按照我们指定的特征进行分类一样。

五、电子文件管理理论为档案数据库的未来发展提供营养

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电子文件逐渐成为当前人们应用最为广泛的档案保存方式。电子文件的信息记录具有更强的多样性和全面性,保持电子文件的真实完整是未来档案数据库工作中的重要内容。而要想使档案数据库在电子文件管理环境中发挥良好的作用,则需要电子文件管理理论提供支持。为确保档案数据库中电子文件的真实可靠、完整安全、长期可读提供保障,档案数据库不能像传统方式那样,在档案文件接收完毕、文件的真实性有案可查的情况下开始数据建设,而是要在第一时间规划完毕,伴随文件生命周期进行动态跟踪,将各个环节需要记录的数据各就其位,构成一个完整的数据链条,为该文件的描述、利用、验证、保存等提供信息。

第7篇

关键词:数据库;基础研究;理论基础

中图分类号:Tp311.1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14-0134-01

一、数据库概论

数据库(Database)是按照数据结构来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仓库,数据库有很多种类型,从最简单的存储有各种数据的表格到能够进行海量数据存储的大型数据库系统都在各个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数据库发展阶段大致划分为如下几个阶段: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数据库系统阶段;高级数据库阶段。

二、数据库的主要特点

(1)实现数据共享。数据共享包含所有用户可同时存取数据库中的数据,也包括用户可以用各种方式通过接口使用数据库,并提供数据共享。

(2)减少数据的冗余度同文件系统相比,由于数据库实现了数据共享,从而避免了用户各自建立应用文件。减少了大量重复数据,减少了数据冗余,维护了数据的一致性。

(3)数据的独立性数据的独立性包括数据库中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和应用程序相互独立,也包括数据物理结构的变化不影响数据的逻辑结构。

(4)数据实现集中控制。文件管理方式中,数据处于一种分散的状态,不同的用户或同一用户在不同处理中其文件之间毫无关系。

三、数据库理论基础

一个成功的信息管理系统,是建立在许多条件之上的,而数据库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和关键技术。

信息管理系统所涉及的数据库设计分五个步骤:数据库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与加载测试。

(1)数据库需求分析的任务是将业务管理单证流化为数据流,划分主题之间的边界,绘制出DFD图,并完成相应的数据字典。

(2)概念设计的任务是从DFD出发,绘制出本主题的实体-关系图,并列出各个实体与关系的纲要表。

(3)逻辑设计的任务是从E-R图与对应的纲要表出发,确定各个实体及关系的表名属性。

(4)加载测试工作贯穿于程序测试工作的全过程,整个录入、修改、查询、处理工作均可视为对数据库的加载测试工作。

四、数据库系统设计

数据库设计主要是进行数据库的逻辑设计,即将数据按一定的分类、分组系统和逻辑层次组织起来,是面向用户的。数据库设计时需要综合企业各个部门的存档数据和数据需求,分析各个数据之间的关系,按照DBMS提供的功能和描述工具,设计出规模适当、正确反映数据关系、数据冗余少、存取效率高、能满足多种查询要求的数据模型。

数据库设计的步骤是:

(1)数据库结构定义:目前的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有的是支持联机事务处理CLTP(负责对事务数据进行采集、处理、存储)的操作型DBMS,有的可支持数据仓库、有联机分析处理CLAP(指为支持决策的制定对数据的一种加工操作)功能的大型DBMS,有的数据库是关系型的、有的可支持面向对象数据库。针对选择的DBMS,进行数据库结构定义。

(2)数据表定义:数据表定义指定义数据库中数据表的结构,数据表的逻辑结构包括:属性名称、类型、表示形式、缺省值、校验规则、是否关键字、可否为空等。关系型数据库要尽量按关系规范化要求进行数据库设计,但为使效率高,规范化程度应根据应用环境和条件来决定。

(3)存储设备和存储空间组织:确定数据的存放地点、存储路径、存储设备等,备份方案,对多版本如何保证一致性和数据的完整性。

(4)数据使用权限设置:针对用户的不同使用要求,确定数据的用户使用权限,确保数据安全。

(5)数据字典设计:用数据字典描述数据库的设计,便于维护和修改。

建立关系数据结构涉及两方面内容:确定关联的关键指标项并建立关联表;确定单一的父系记录结构。

第一,链接关系的确定。在进行了上述数据规范化重组后,已经可以确保每一个基本数据表(我们简称为表)是规范的,但是这些单独的表并不能完整地反映事物,通常需要通过指标体系的整体指标数据才能完整全面地反映问题。

第8篇

关键词:数据库课程体系;教学改革;教学特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 (2007) 24-0110-04

1数据库课程体系改革的背景

随着IT产业的迅速发展,可视化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软件工程等计算机技术已经出现了大融合,网络数据库技术已经成为数据库技术的主流。而以前数据库课程建设主要针对关系数据库的理论和设计方法,偏重理论教学环节,实践环节较为薄弱,也不涉及网络编程,与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不相适应。为了加强实践环节,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从01级开始,在计算机类专业的教学计划中新增了“网络数据库技术及应用”、“C/S结构应用软件设计实习”和“B/S结构应用软件设计实习”三门以实践为主的课程,并构建了数据库课程体系(程序设计基础à关系数据库设计技术à网络编程技术à网络编程实践à毕业设计提高),该课程体系有相应的理论教学、实验教学、课程设计、课程实习等教学环节,不仅五个阶段本身各有其侧重点,而且五个阶段之间前后有密切的联系。该课程体系在教学计划中处于关键的地位,在计算机类专业集中实践环节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并对该专业学生顺利完成毕业设计提供了技术支持,已成为教学计划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环节。

要提高教学质量,就要组建教学团队,建设精品课程[1]。在数据库课程体系的改革研究与实践中,我们重点对课程体系中的二门核心课程“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和“网络数据库技术及应用”进行了教改和建设,并分别在2003年和2005年获得了浙江省高等学校精品建设课程。自2005年以来,“网络数据库技术及应用”课件获2005年浙江省第四届高校教师自制多媒体教学软件评比二等奖,“网络数据库技术课程建设与实践”项目获2006年宁波工程学院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数据库课程体系的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获2007年宁波市人民政府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2数据库课程体系的改革研究与实践

在数据库课程体系的五年教改实践中,项目负责人组织教学团队主持完成了“教学模式、教学措施、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软件”的改革成果,具体内容如下。

2.1数据库课程体系的“五阶段”教学新模式

近五年来,该课程团队的教研活动涉及了数据库、程序设计、网络、多媒体等领域。通过国家教育部计算机重点试点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又经过多年数据库课程体系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实践,建立了“程序设计基础(可视化程序设计+ASP程序设计)à关系数据库设计(数据库原理及应用)à网络编程技术(网络数据库技术及应用)à网络编程实践(C/S结构应用软件设计实习+B/S结构应用软件设计实习)à毕业设计提高(开发基于C/S和B/S结构的网络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计算机类专业数据库课程体系的“五阶段”教学新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五阶段”教学新模式的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在程序设计基础阶段开设“可视化程序设计”和“ASP程序设计”课程,通过程序设计的基础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编程、调试技能和动态网页的制作方法,学会有关集成工具软件的使用,为以后的设计、技术和实践做准备。

在关系数据库设计阶段开设“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主要介绍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设计方法,同时介绍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案例,以培养学生对中小型数据库应用系统的结构设计和行为设计的能力。课程结束后马上进行一个为期二周的数据库课程设计,以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在网络编程技术阶段开设“网络数据库技术及应用”课程,主要介绍SQL Server 2000数据库管理系统、客户/服务器(C/S)应用系统、浏览器/服务器(B/S)应用系统等内容,以培养学生采用基于C/S和B/S结构技术来开发网络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能力,为下一步的实践和提高做准备。

在网络编程实践阶段开设“C/S结构应用软件设计实习”和“B/S结构应用软件设计实习”以实践动手为主的课程,教师以兴趣小组的形式指导学生,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合作开发小型实用项目,计算中心的开放式实验室提供给学生充足的上机时间,从而使学生们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

在毕业设计提高的最后阶段,我们的主要做法是:教师部分科研项目吸收优秀学生参与,从而锻炼了学生参与科研的能力;教师以学生兴趣小组的方式指导学生毕业设计,教师给题,学生选题,教师指导。通过这二项措施,带动了学生学习网络数据库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网络数据库应用系统编程的能力。

通过“五阶段”教学新模式近五年的实践,学生的网络数据库设计能力及实际网络编程动手能力均有了较大的提高。在毕业设计中采用C/S和B/S结构开发网络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计算机类专业的学生比例逐年提高,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浙江省2005届毕业设计(论文)抽查结果表明[2]:我校计算机类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在选题、教师指导、收集处理信息与实际动手能力、综合应用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能力、文字表述与图表质量、规范要求六个方面指标名列各校前茅,并以总分77.97的分数荣获全省专科计算机类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抽查结果评比第一名。

2.2数据库课程体系的“四加强”教学新措施

第一,加强课程建设力度,不断完善教学文档。近五年来,我们编写了较为合适的讲义和教材,不断完善了课程教学大纲、实纲和课程设计大纲等教学文件,在课程教改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近几年在课程建设中,我们主要突出了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突出了B/S和C/S等成熟和先进技术的应用,突出了实用和典型案例的讲解。在上述“三个突出”思想的指导下,“VB网络程序设计”、“网络数据库技术及应用”和“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材已分别由科学出版社、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和人民邮电出版社在2003年、2004年和2006年主编和编著出版。

第二,加强教学软件开发质量,构建网络教学环境。我们构建了基于WEB的教学网站和适应性网络教学平台,同时电子在线网站在教学管理中得到了应用,受到了较好的效果。这些不仅有利于进行计算机多媒体的辅助教学,而且能为学生提供一种个别化自主学习的环境,促进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达到了助教助学的目的。

第9篇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系统运维管理;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2-0219-03

一、引言

当前,计算机专业教育面临巨大的挑战。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已成为绝大部分院校都开设的第一大工科专业,且“人才”几乎是按相同或相近的模式进行培养,由于各个院校非均衡发展,每年几十万毕业生的求职历程、竞争的激烈程度便可想而知了。探索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学生个体发展的必然需要,也是高等学校自身发展的必然需求。

毕业生质量如何是衡量一所大学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是为国家、企事业信息系统的建设与运行培养信息化技术型人才。如何使本校培养的毕业生掌握各种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性能,善于进行系统的集成和配置,有能力管理和维护复杂信息系统的运行,进而能承担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任务,已是当前计算机应用人才培养的主要任务。

二、计算中心人才需求分析

计算中心内部人员的工作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日常IT基础设施及应用系统运维;二是数据处理和信息系统应用。

1.日常IT基础设施及应用系统运维工作需求。该类工作人员主要负责:机房管理、网络安全管理、主机安全管理、应用安全管理、数据安全管理以及终端设备、IT资产等管理工作,掌握、跟踪、记录系统软硬件的事件、故障告警,并及时排查组织现场应急响应。其中:机房管理包括每工作日对主机房的电源、空调、消防、机房温湿度等基础设施进行巡检和记录;网络安全管理负责各办公区网络连接、防火墙、入侵检测、网页防篡改、流媒体系统、网站流量统计分析系统、视频会议系统等的安装、调试、维修及信息系统运行所需的网络环境设置管理;主机安全管理主要管理机房内小型机、服务器、存储、磁带库等主机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及信息系统运行所需的设备环境、访问控制和安全审计等进行设置、备份等管理;应用安全管理主要负责桌面管理软件、安全认证系统、防病毒系统、Apache、中间件等Web和应用软件的规划、安装、设置、用户分配、升级管理、访问控制和安全审计,组织信息系统安全定级测评;数据安全管理主要负责制定和完善包括数据库和终端设备的数据备份管理制度,对数据库的访问控制和安全审计及远程访问的申请进行审批,监督检查、登记保管数据库备份设备资料等工作。

2.统计数据处理和信息系统应用工作需求。该类工作人员主要负责:常规调查、普查数据处理、应用系统管理、应用系统值守以及项目建设和管理等工作。其中:常规调查和普查的数据处理工作主要是制定相关数据的处理工作方案,组织开发或落实数据处理程序、环境部署和安装调试,培训和指导相关业务部门工作人员完成本部门的常规数据处理工作;应用系统管理和值守工作主要有制定系统管理制度、数据备份规则和系统操作流程,统筹协调系统的调试、升级、维护等工作,监控各应用系统功能的运行状况;项目建设和管理负责统计数据处理及统计应用的自主软件项目策划、立项、审批、测试和验收,建设项目文档及其管理和归档,组织系统的定级测评工作。

三、信息化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

各企、事业单位内部运行着多个应用信息系统,而应用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决定系统运维人员的水平。例如统计核心业务系统信息安全保护等级为二级,因此要求运维人员技能不低于二级等级保护的技能水平。要求核心业务系统运维人员责任心强,熟悉常用的操作系统和系统软件,掌握关系数据库常规使用方法和日常数据库管理的基本SQL操作命令,熟悉统计核心业务系统的功能和结构,具有网络及硬件设施日常维护能力。从上述计算中心主要的日常运维工作可以看出,计算中心的工作人员应掌握计算机软、硬件的基本理论知识;熟悉项目建设、技术方案论证、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分析、技术架构、系统部署、系统测试、系统运行维护方案制定、系统的定级测评等软件开发和运维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目标、工作任务、主流开发技术等;具有较强的组织、协作、协调沟通能力。由此可见,在企、事业单位的计算中心、信息中心、网络中心或相关部门,要求任职人员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实践技能和经验,计算机中心的专业人员在各部门的信息化建设中占主导地位。

四、教学体系与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思路

1.适应社会需求,完善教学体系。根据学校的特点,明确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同时积极进行教学改革,研究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建设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完善教学质量控制过程,以达到课内课外教学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论文根据实际工作中应用技能的需求,将专业课程分群组、能力培养分方向,优化课程体系。①知识体系模块化。应用型计算机专业的知识体系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模块:公共基础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程序设计课程群、计算机硬件课程群、操作系统课程群、数据库应用技术课程群、网络技术模块、软件工程与开发技术等模块。其中:公共基础课程应强化学生的数学基础和英语能力;专业基础课程重点建设《离散数学》、《数据结构》;程序设计课程群建设以C/C++程序设计语言为主线,以《Java语言程序开发》和《.Net程序开发》为两个选修方向;计算机硬件技术模块以汇编语言与计算机组成原理为核心,以嵌入式程序设计与开发为方向;操作系统课程群重点讲解《操作系统原理》,并以《Linux/Unix操作系统》为选修方向;数据库应用技术模块以《数据库原理》为主体,以提升主流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管理与应用能力为具体实践训练目标;网络技术模块以网络原理为中心,实践操作内容以华为网络体系和思科网络体系为方向;软件工程与开发技术模块以软件工程为核心,以开发某一领域的应用系统软件为目的。②实践技能规范化。目前的教育教学体系理论知识讲的多,而实践训练较少,以上课程群除课程包含的实验/上机之外,至少都应单独设置一门相关的实践环节课程。目前,独立设置实践环节课程如下:专业基础模块有2周的《数据结构课程设计》;程序设计课程群有两门课程实习,即2周的《C/C++课程设计》、3周的《软件设计实习》;计算机硬件课程群有1周的《计算机组成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操作系统课程群有1周的《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数据库应用技术课程群有1周的《数据库课程设计》,并有《软件设计实习》与之相结合;网络技术模块和软件工程与开发技术模块均采用3周、校外、校企合作形式的实习。

2.教育教学与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课程教学应以应用能力培养为导向,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广泛开展校企合作,实现专业化的技能培养,严格质量控制过程管理,以提高学生适应社会需求能力。下面以数据库课程教学改革为例,探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教学模式。①以应用能力培养为课程教学目标。《数据库原理》课程以当前主流数据库技术和应用为背景,以数据库管理系统为核心、以数据模型为线索,重点讲授关系数据库的理论与应用技能。数据库应用技术是软件开发人员必备的一项技能。设计一个数据库容易,设计一个好的数据库难。本课程要求学生熟悉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与原理,掌握数据库系统的设计步骤和常用方法,能熟练地运用数据库SQL语言进行数据操纵,具有开发实用的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能力并有效地进行数据库应用系统的维护。②理论实践相结合,注重实际需求。数据库技术既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又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技术。《数据库原理》课程必须注意分析实际应用系统设计、开发、运维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常见问题。如对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监控工作,主要包括:定期检查数据库集群运行状态、数据库对象的空间扩展情况、数据增长情况、数据库当日备份完成情况、所有实例的状态、正常登陆到所有数据库的例程,记录数据库的cpu使用、I/O、buffer命中率等。这部分内容在教材中很难见到,但实际工作中却极为常见,因此必须做必要的讲解。③重视设计规范,案例教学,强化实践能力。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既有数据库结构设计,又有应用系统程序设计,一个好的数据库结构是应用系统的基础。为了强化学生设计、开发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能力,增加了《数据库课程设计》实践课。课程以实际应用系统需求为案例,运用常用的CASE工具(如PowerDesigner),从系统需求分析的数据流图、业务流图、数据字典的绘制,到概念模型、逻辑模型、物理模型的建立,严格按照给定的数据库设计规范进行数据库设计,并撰写系统需求分析和系统设计文档。同时以某种程序设计语言为工具进行系统功能开发,实现一个实用的应用系统。④注重课程间的衔接,提倡校企合作。数据库类课程由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或企业中的数据库设计、开发人员讲授。在系统的设计、开发过程中,数据库技术与程序设计相结合,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数据库结构设计的重要性,能更深入地理解数据库设计理论、方法和经验,同时学生程序设计能力也进一步提升,这门课程是保证学生在校四年程序设计不断线的重要环节。

五、结束语

本文针对目前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多、就业难的现状,作者分析了企、事业单位计算中心、信息中心、网络中心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结合多年计算机专业教育教学的经验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的,提出改革教学体系与课程教学模式,提倡开展校企合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

[1]肖晓丽,邓江沙,陈川.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湖南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2(2):100-104

[2]奚春雁,陈明.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计算机应用型人才[J].计算机教育,2010(5):1

[3]王珊.数据库系统概论(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第10篇

关键词:数据库原理;教学方法;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7)06-11766-01

1 引言

数据库原理是计算机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该课程教学目标是系统地介绍数据库的原理知识,并结合具体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来介绍原理的应用过程[1]。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数据库软件开发的过程中能够选择正确的开发平台,正确地、合理地进行数据库设计,从而提高软件开发的整体质量。数据库原理是数据管理的最新技术和最有效的手段,是计算机学科的重要分支,它的出现极大的促进了计算机应用向各行各业渗透[2]。大力加强数据库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提高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的教学质量,有利于教学改革和教育创新,有利于提高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2 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现在国内基本上所有的高校的计算机专业或者信息管理专业都开设了数据库原理这门课程,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方法也大体相同,并且大都呈现出同样状况,学生的学习状态不佳,学习目的不明确,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无从下手。在数据库系统原理的教学过程中,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对学生在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中对该门课程的应用情况的观察,认为在数据库系统原理的教学过程中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 教学内容存在问题

传统教材主要以关系数据库为基础、数据库管理系统为中心,介绍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传统数据库介绍,关系模型的基本概念, 关系代数, 关系数据库标准查询语言SQL, 关系系统的查询优化,关系模式规范化,数据库安全性和完整性以及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等内容。其中的原理部分占据了大部分,教材中很少涉及到具体的应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深入理解数据库中的一些重要技术,更谈不上如何从实践上去把握。此外,传统教材由于编写时间相对较早,其中的许多理论和技术在实际中已经没有或很少得到应用。近几年出版的许多教材克服了以上一些缺点, 但又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如原理与应用章节没有很好地衔接,教材中涉及的实例前后连贯性不强,新的技术发展很快,教材中虽有介绍,但比较抽象不具体,以致学生了解的层面非常浅,不能达到应用的要求。

2.2 实践教学环节重视不够

数据库原理虽然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但如果不加强实践教学的训练,则不能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和巩固,无法培养综合计算和分析、判断能力以及使用数据库原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然而目前实验课教学存在很多弊端,例如学生不明确实验目的,实验的内容不清楚,试验课时少,考核中实验课占的比例很小。课程设计也是绣花枕头,没有什么实用价值,因为课程设计的时间少,大多数学生为了完成任务,只有仿照网上或参考书上的案例用开发工具去实现,根本没有系统分析的过程,如: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和逻辑结构设计。现代企业的数据库应用基本上是工程化的合作开发,而数据库原理的教学基本上实践有悖工程化的原则。回顾目前的教学过程我们可以看到,除了毕业设计之外,从课后作业,上机实验到课程设计几乎都是学生的个人独立行为,没有团队合作,这样就在学生的毕业设计中导致了许多学生不懂得如何进行相互合作,严重影响了毕业设计质量,使学生毕业后不能迅速适应所在单位的工作要求。

2.3 课程考核方式存在弊端

课程设计考核方式一般是只提交实习报告和所做的软件系统,这种方式难以避免学生在网上下载或者相互抄袭现象。且传统的考试制度使大部分学生只能考,不会用。

3 数据库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方法

针对目前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数据库系统原理的教学体系存在的不足,通过教学内容的整合与优化,并以课堂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考核方式的改革相配合,建立一个合理的数据库系统原理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应用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3.1 分析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

数据库原理课程的重点内容是关系模型的基本概念, 关系代数, 关系数据库标准查询语言SQL, 关系系统的查询优化, 关系数据理论, 数据库设计。 难点是关系数据理论, 数据库的并发控制。在教学过程中, 针对数据库技术发展迅速、内容丰富和实用性强的特点, 总结出针对这门课程的三点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两种教学方法。

三点教学法的要点是“一个教学中心为一点、两个实践环节点为一点、三种授课方式点为一点”。 一个教学中心是整个教学过程要围绕“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这个中心展开。 两个实践环节是加强数据库系统建模和设计这两个实践环节。 三种授课方式是理论讲授、上机操作和分组讨论。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加强学生对数据库技术的掌握。

案例教学起源于哈佛大学商学院, 它是一种与传统教学的“概念――理论――应用”模式完全相反, 采用“ 案例――理论和概念”模式的教学方法[3,4]。通俗地讲, 案例教学是通过对具体实例的演示、讲解, 让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交流,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 以达到高层次认知学习目标的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案例教学的过程主要步骤如下:(1) 教学案例的选择与设计;(2) 案例分析与讲解;(3)课堂讨论; (4) 综合讨论结果,得出结论。

案例教学比较适合于数据库原理教学, 特别是在数据库设计部分。通过对以数据库为核心的信息系统典型案例进行剖析, 介绍数据库系统的新理论和新技术, 利用正反案例进行技术比较, 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3.2 重视实践教学,提高动手能力

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精神,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工程设计的能力,使学生系统掌握一种工程设计的方法,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了良好基础。在实践教学中,采用布置一个大实验,分步完成的做法,使学生对前部分的知识通过实验综合掌握,对下一步可以通过预习等方式了解知识,课堂上老师再把工程设计的方法教给学生,重点要分析如何进行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和逻辑结构设计。在本门实验课程完成时,不仅使学生掌握了一门知识,也使学生完成了一个综合设计,更使学生系统掌握了一种工程设计的方法。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实现了二次飞跃,在进行单元实验时,学生通过设计软件把所学的理论知识描述一下,这是第一次飞跃,在进行下一步乃至完成大实验的时候,学生要把前续实验的有关知识进行综合,实现第二次飞跃。

3.3 改革教学手段,培养学习兴趣

运用现代教育手段进行教学,弥补了传统授课方式的不足,充分利用多媒体声音、文字和动画的优势,模拟数据库设计的过程以及设计后的效果,这样一改黑板加粉笔单一的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学习兴趣增加,教学效果很好,在相同的时间里增加传授的知识量,信息量,提高了授课效率,提高了教学质量。在运用这些教学手段时,学生不仅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而且使学生对相关的教育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促进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相关知识的主动、自觉性,推动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3.4 完善考试制度,重视能力培养

数据库原理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课程,传统的单独理论试卷考试会导致学生为应付考试而对相关理论知识在考前临时突击,死记硬背,出现“ 高分低能”现象,这与该课程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是相悖的。为此可以采用笔试、与平时项目训练相结合,平时项目设计占一定比例的考试方法。平时的项目设计在最后的考试中占一定的比例可以督促学生增强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对所学知识进行应用的能力,通过测试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在项目设计中测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情况,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学生的数据库技术的应用能力会有很大提高。

4 结束语

针对计算机专业的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教学改革的思想,期望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将主要的知识传授个学生,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课程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萨师煊,王珊.数据库系统概论[M].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2]孙艳春.高教数据库原理及应用[J].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学报, 2003,5.

[3]黄祥淡.计算机应用课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1:36-37.

第11篇

关键词:师范; 数据库;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26-5940-02

随着信息化技术在基础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的开展,一般中小学人员编制紧张的现实决定了中小学的信息技术老师不仅承担信息课的教学还往往负责学校信息系统开发维护和教学资源库建设等工作,所有这些工作都离不开数据库技术的坚实基础。因而中小学校对从事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老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以往大学本科计算机师范专业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已经不能充分反映教师的职业特征,导致师范生进入中小学后无法迅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师范专业学生为了能够在将来实际工作中具体实施的数据库相关教学工作打好扎实的基础,就应当站在更高一个层次对如何将事物与事物的联系抽象为具体数据模型的思维有所领悟。因此就必须在加强相关学科基础知识和系统理论教育的同时,在教学内容中充分引入学校教育相关特征,培养师范生具有一定的教育和教学信息化系统的设计、开发与管理能力。

1 课程改革目标与内容

数据库课程内容繁多、涉及数据库理论、数据库设计、编程、数据库管理等知识点。 培养出的学生既需要掌握理论知识,又需要具备扎实的实践能力。

1.1 课程改革目标

计算机师范专业培养的主要是面向中小学校的信息课老师,而信息技术老师的专业能力往往是提升学校信息化水平的重要因素。因而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数据库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至少一种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使用方法,并能够根据实际的系统需求进行数据库的分析、设计与应用。课程改革目标是培养和帮助学生以扎实的数据库理论基础,具备常用DBMS的日常管理能力,并具备实际项目中数据库设计的灵活应用能力,推动学校信息化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

1.2 课程改革内容

1.2.1 培养计算机专业师范生本门课程的专业素养

数据库是目前信息系统的基础支撑软件,随着中小学信息化建设的推广深入,不仅教学需要,在信息化管理上也需要学生掌握数据库的操作、安全、设计与维护技术,信息化系统的升级扩展也需要数据库管理人员的介入。不同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管理流程不同,个性化需求不同,实际工作中需求矛盾的客观存在,系统运作中各类问题的暴露,各个零散系统地整合工作,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加以解决的关键是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这就需要在课程建设中加强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学习的基础上,加入数据库操作、设计与维护方面的知识。专业素养知识深厚的学生在工作中能及时发现各种问题,并设法加以解决,提高工作效率;需要在课程建设中加强学生对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的学习和掌握。

1.2.2 增强师范生的专业课知识和实际中小学应用的关联度

目前中学信息科技课程中有一个教学模块就是数据库技术,中学需要大学师范课程中加大本门课程的教学力度。另外以往教学中没有针对特定需求进行数据库设计的实际应用指导与实践,导致学生缺乏实际项目应用的感性认识,理性思考,导致进入中小学后无法学生迷茫困惑无从下手。在加强课堂教学的同时,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可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在授课的同时,根据相应的教学内容,安排适当的课时,组织学生参观中小学的信息系统及了解中小学对数据库教学的要求,了解校园信息化建设整体规划的制定,数据库模型的建立实践,以增强师范生的专业课知识和实际学校应用的关联度。因此师范专业的数据库课程要打好基本理论功底,结合基础教育的切实信息化需求,注重实际数据库应用能力的培养,做好和中小学需求的良好对接。

1.2.3 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数据库是专业基础学科,是软件开发的基础。本质是以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为根基,掌握常见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的基本操作,具备实际系统中针对特定业务流需求的数据库分析与设计与运维能力。因此,在上好基础课同时注意实验操作的有效性,强化操作训练。实验操作主要从数据库安装、数据库使用、操作、安全、维护、编程方面着手,结合中小学校实际应用选择教学内容,各个实验内容要连贯、完整,实验要有计划、有目的,通过实验报告的填写,将理论和实际操作结合起来,通过实践加强对理论的理解。并加大数据库设计指导的力度,针对中小学特定的业务流需求,详细剖析数据需求,指导学生进行数据库的设计工作,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际项目应用能力,为中小学的信息化建设提供服务。

2 实现要点

课程改革的核心是整合课程内容,教学中着重抽取与实践设计环节切实相关的内容重点剖析;侧重实践性,使学生能熟练掌握一种数据库管理系统。同时采用实际案例分析的方法,针对中小学信息化的业务流实际需求,培养学生针对实际业务流程要求,分析数据需求,设计和维护数据库的实用知识和技能,让学生在实际环境中学会数据库设计的方法,注重教学的高效率和实用性,紧密联系实际,将理论知识灵活应用于实际的设计中。

3 结束语

将学生置于真实情境中实施数据库设计的方法,可提高知识和技能内化为学生自身经验的效率,以基础教育领域中真实的业务流程作为组织教学内容的线索的方法能够充分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教育类软件的后台数据库系统进行考察并通过实践性的扩充、修改以及设计简单的数据交互程序的过程来体验数据库的设计思路、积累数据库管理经验。这样可使毕业的师范生既具备相关的信息科技教育能力,又具备一定的数据管理能力,顺应当前中小学信息化工作推进大环境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王法玉,肖迎元,张颖. 数据库系统课程设计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0(9) .

第12篇

开题报告填写要求

1.开题报告(含“文献综述” )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 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 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 署意见及所在专业审查后生效。 2.开题报告内容必须用黑墨水笔工整书写或按此电子文档标 准格式(可从教务处网页上下载)打印,禁止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 贴,完成后应及时交给指导教师签署意见。 3. “文献综述”应按论文的格式成文,并直接书写(或打印) 在本开题报告第一栏目内, 学生写文献综述的参考文献应不少于 10 篇(不包括辞典、手册) ,其中至少应包括 1 篇外文资料;对于重 要的参考文献应附原件复印件,作为附件装订在开题报告的最后。 4.统一用 A4 纸,并装订单独成册,随《毕业设计(论文)说 明书》等资料装入文件袋中。

毕 业 设 计(论 文)开 题 报 告

1.文献综述: 结合毕业设计 (论文) 课题情况, 根据所查阅的文献资料, 每人撰写 2500 字以上的文献综述,文后应列出所查阅的文献资料。 软件项目开发管理系统

进入二十一世纪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的各种观念开始发生惊天巨变,各行 业也开始转向信息化。而随着Internet的普及与发展、随着电脑及网络技术的大范围 应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等都在不同领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随着IT 产业的不断膨胀,各种各样的软件项目被飞快的开发出来。各种应用软件,各类实施 项目不断被推出,在世界高速发展的今天,在各类软件项目层出不穷的今天,如何规 范的,系统的,安全的,高效的管理好各类软件项目,成为了当前各软件项目开发公 司的最大难题。要想去逐步解决这些问题,则需要应用到软件项目开发管理系统。 软件项目开发是一件非常复杂的工作,他需要各种软件开发人员投入到这个开发 大军来,相互协调配合,相互提升。而对众多的软件公司或开发团队来说,有效的管 理和控制软件项目是非常重要的。为了给这一复杂而重要的工程带来可操作性的简便 和准确的数据信息。Software Projects Exploitation Management System就是为着 这一目的开发出来的。 软件项目管理系统主要用来帮助软件公司架构规范的软件项目开发管理过程(项 目计划管理、监督与跟踪、需求管理、测试管理、缺陷管理…)包括: 1、帮助软件公司进行有效的项目数据度量管理(针对SEI CMM3/CMMI3的标准) ; 2、帮助各软件公司长效实施组织过程体系规范(ISO9001、SEI CMM/CMMI) ; 3、帮助软件公司建立项目过程数据库和知识库等。故本综述分别从基于B/S模式 数据库的设计方法、分析,设计对软件项目管理系统进行综述。 4、提高过程透明度,加强对项目的监督和管理(针对项目的进度、成本、质量、 资源、活动等) ; 5、支持软件公司的多级管理模式,包括:企业高层、质量部、项目经理、程序员; 6、支持项目组内、异地的开发组间、异地的客户与组间的协同工作模式,突破地 域障碍; 关健词:数据库软件、软件工程、C/S模式、B/S模式、JAVA 关健词

数据库技术是数据管理的技术,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最近几年来,数 据库技术发展越来越快,在多种应用领域对数据管理的需求越来越多,数据库技术的 重要性已不断的被更多的人所熟知。数据库技术是数据管理的技术,它也是计算机科 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不仅在大、中、小、微各种机型上都配有数据库管理系统, 各行各业的信息系统,甚至是国际互联网上的信息系统都离不开数据库的支持。因此, 数据库已成为信息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 从计算机技术和数据库的发展过程来看,计算环境和数据库技术基本保持着一种 同步发展的状态。现阶段最具有发展潜力的就是基于 B/S 模式或者基于 C/S 模式的数 据库.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可以定义为:“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用于管理数据的计算 机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使用户能方便地定义和操纵数据,维护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 性,以及进行多用户下的并发控制和恢复数据库。随着 B/S 模式与 C/S 模式数据库的 发展,数据库系统也出现了嵌入式数据库系统和移动数据库系统。嵌入式移动数据库 可以定义为:嵌入式移动数据库系统是支持移动计算或某种特定计算模式的数据库管 理系统,数据库系统与操作系统、具体应用集成在一起,运行在各种智能型嵌入设备 或移动设备上。目前这已经成为一个十分活跃的研究和应用领域——嵌入式移动数据 库或简称为移动数据库(EMDBS) 。 其中 C/S(客户机/服务器)结构,即大家熟知的客户机和服务器结构。它是 软件系统体系结构,通过它可以充分利用两端硬件环境的优势,将任务合理分配到 Client 端和 Server 端来实现。实质就是客户端运行应用程序,并向服务器数据库发 送 SQL 请求及取回结果;服务器数据库侦听基于 TCP/IP 的网络,响应请求并返回 处理结果。两层结构最大的优点在于系统结构简单。 一个良好的软件项目开发系统对 C/S 结构需要完成以下功能: a) 数据库的维护功能包括数据的备份、恢复等功能 b) 权限分配管理功能。 c) d) 基本数据的维护。基本数据指的是软件项目的基本信息。 动态数据录入、编辑、修改、查询等。动态数据指的是检测到的信息及其改造 后的一些相关的信息。

B/S(浏览器/服务器)模式数据库系统。是 WEB 兴起后的一种模式,WEB 浏览器是客户端最主要的应用软件。这种模式统一了客户端,将系统功能实现的核 心部分集中到服务器上,简化了系统的开发、维护和使用。三层结构是把应用逻辑 划分为三个部分:第一层是用户界面(User Interface) ,提供用户与系统的友好 交互。第二层是应用服务器,专司业务逻辑的实现。第三层是数据服务器,负责数 据信息的存储、访问及其优化。 基于上述数据库系统特点,软件项目管理系统是在 WINDOWS 环境下,采用 C/S 模式,使用 JAVA+SQL Server 语言设计。其优越性体现在: (1) 非过程化语言 SQL 是高级的非过程化编程语言,允许用户在高层数据结构上工作。它不要 求用户指定对数据的存放方法, 也不需要用户了解具体的数据存放方式, 所以具有 完全不同底层结构的不同数据库系统,可以使用相同的 SQL 语言作为数据输入与 管理的接口 SQL 以记录集合作为操作对象,所有 SQL 语句接受集合作为输入,返回集 合作为输出, 这种集合特性允许一条 SQL 语句的输出作为另一条 SQL 语句的输 入,所以 SQL 语句可以嵌套,这使他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和强大的功能。 SQL 不要求用户指定对数据的存放方法,这个特点使用户更易注重于要得到的 结果;所有 SQL 语句使用查询优化器,它是 RDBMS 的一部分,由它决定对指定数据 存取的最快速度的手段,查询优化器知道存在什么索引,在哪儿使用索引合适,而 用户则从不需要知道表是否有索引、有什么类型的索引。 (2)是所有关系数据库的公共语言 由于所有主要的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都支持 SQL 语言,用户可将使用 SQL 的技 所有用 SQL 编写的程序都是可 能从一个 RDBMS(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转到另一个, 以移植的 (3)统一的语言 以前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为上述各类操作提供单独的语言, SQL 将全部任务统 而

一在一种语言中。SQL 可用于所有用户的 DB 活动模型,包括系统管理员、数据库 管理员、应用程序员、决策支持系统人员及许多其它类型的终端用户。。 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证明,建立在B/S或C/S模式下的数据库设计基础之上的软件 项目开发管理系统具有稳定、高效、可靠的特点,同时拥有良好的可伸缩性,能够充 分适应未来系统的扩展需求,出色的可重用性则大大降低了构建新系统的成本。

参考文献 1、 《VB+SQL Server 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与实例》 2、 《Visual Basic编程技巧:网络与数据库篇》 3、 《数据库系统原理》 李站怀 著 李晓黎、张巍人民邮电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4、 《Visual Basic 6 数据库编程大全》 弗洛克维克(美)电子工业出版社(2000) 5、 《Visual Basic 6 数据库程序设计高手》 温贤发 科学出版社(2001) 6、 《Visual Basic 开发指南:SQL Server 篇》邱仲潘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0) 7《Visual Basic 编程技巧:网络与数据库篇》 清宏计算机工作室 版社(2001) 机械工业出

毕 业 设 计(论 文)开 题 报 告

2.开题报告:一、课题的目的与意义;二、课题发展现状和前景展望;三、 开题报告: 课题的目的与意义; 课题发展现状和前景展望; 课题主要内容和要求; 研究方法、 课题主要内容和要求;四、研究方法、步骤和措施 一、 课题的目的与意义

在二十一世纪信息迅猛发展的时代, 网络的普及使网络和企业很自然地走到了一 起,而如今通信最杰出功劳之一,则是软件项目开发管理系统的广泛应用与飞速发展。未 来个人或企业管理可以很方便,快捷,高效的进行管理。 随着 Internet 技术的发展,它对我们工作和生活显得更加重要,尤其是现在项目软 件,应用软件不断推陈出新的今天,各企业对管理不同项目,来应用软件迫切的需要高 效性,规范性,安全性、及时性。而基于 B/S 模式下的数据库所设计而成的软件项目开 发管理系统刚好提供了这些功能。本系统就是一个能够让用户能及时有效地对软件项目 开发管理系统进行操控,并且是在安全的前提下进行的。在网上实现对软件项目的任何 时间,任何地点安全有效的管理这是软件项目开发管理系统的发展方向。

二、 课题的发展现状和前景展望

因特网是一个巨大的全球性的信息服务中心。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上交易、电 子商务的逐渐繁荣,各行各业的规模不断发展与状大,这就更需要一个安全的,可靠的, 高效的管理系统来管理,因此,软件项目开发管理系统的设计就变得尤为重要。 各个公司可以根据自身的业务特点和公司的具体情况提出对应用软件的需求,通 过我们的软件项目的特定开发服务,不但可以解决企业当前面临的困境,还能够提高信 息中心的软件开发维护水平,为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保障。 随着企业信息 化水平的提高、网络的快速发展,已经有很多企业意识到了使用软件项目管理系统可以 大大提高管理效率、资金使用率、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同现有业务接轨。 随着现代社会节奏不断加快,各企业之间的竟争也日益激烈。随之也给企业带来了 巨大的压力与挑战,为了能适应残酷的市场竞争,为了能便捷管理,各软件项目管理系 统已经成为一种当前各大企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而要分析设计出一个实用简单,安 全高效的管理软件,其前提必须在基于 B/S 模式下的数据库设计与分析。软件项目开发 管理系统做为一种新型的网络管理系统,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及其各大企业的重视,它 已经成为一家企业的管理支柱,而随着越来越多的软件系统的开发,如果缺少一个好的

软件管理系统,则不仅不能让操控者感觉到安全,方便,高效,而且会带来资源的浪费。 然而,现有的软件存在严重的功能不足,开发出一种新型便捷的软件项目开发管理系统 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

三、 课题主要内容和要求

1、此课题设计任务特点及分析主要是通过对该数据库软件设计与分析,使学生能够 熟练运用一门程序设计语言来掌握 C/S 或 B/S 数据库设计的方法和过程,以及为设计其 它应用软件提供帮助,进行提高软件设计能力。 2 、课题主要任务与要求 (1)初步方案:通过查阅资料,首先对我的课题进行可行性研究和需求分析,提出 相应的设计方案并进行方案论证,然后对该课题进行模块划分并找出模块之间的关联关 系,画出系统流程图,在此基础上进行源代码编写和调试,最后撰写毕业论文。 (2)主要任务 a 使用 C/S 或 B/S 模式设计该系统,并要求系统完成后操作简单,功能完善,界面美 观。 b 系统用户管理模块:包括文件操作,普通用户和系统管理员不同身份口令密码修 改,系统退出等。 c 登录界面设计:要根据不同的用户设计不同的口令密码,并且进入系统后,根据 用户不同对该软件使用权限也不同。 d 项目流程管理模块:包括项目基本信息的录入、修改和删除;申请立项;批准立 项;项目工程分配;项目中止等功能。 f 项目实施管理模块:包括成立项目组;划分功能模块;书写项目报告等功能。 e 项目文档管理模块:包括项目文档信息的添加、删除、修改和查询。 g 项目测试管理模块:包括测试工程师添加、修改和关闭报错记录;开发工程师查 看、解决报错记录。 h 项目验收管理模块:包括提请验收项目;测试工程师,质量控制工程师,业务主 管,项目主管签字等功能。 i 项目总结管理模块:包括项目总结记录的添加、修改和删除等功能。 j 信息打印模块:能实现对各种报表的打印

四、可行性分析、研究方法和步骤 可行性分析、

可行性分析: 可行性分析: 选取几台中等配置电脑, 在操作系统为 WINDOWS XP 的环境下, 使用 VFP, DELPHI, VB, JAVA 等程序设计语言开发该软件系统。 C/S(客户机/服务器)结构,实质就是客户端运行应用程序,并向服务器发送 SQL 请求 及取回结果;服务器侦听基于 TCP/IP 的网络,响应请求并返回处理结果。两层结构最 大的优点在于系统结构简单。只要把客户机和服务器在网络上连通,利用一些快速应用 开发工具,就可以很快地开发出一些部门级的小规模应用,同时开发和运行的环境都相 对简单。 B/S(浏览器/服务器)模式数据库系统。就是建立并配置 WEB 服务器及 PowerBuilder 应用服务器,以实现通过浏览器来访问数据库。B/S 结构设计思想的主要目的,就是为 了解决两层结构中原发性的问题。其最主要价值在于产生一套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把 客户/服务器结构下的应用可靠地推广到企业级的关键任务环境中,并利用这一技术所 带来的高效率、多功能与灵活性,增强企业信息网的性能和扩展能力。三层结构是把应 用逻辑划分为三个部分:第一层是用户界面(User Interface) ,提供用户与系统的友 好交互。第二层是应用服务器,专司业务逻辑的实现。第三层是数据服务器,负责数据 信息的存储、访问及其优化。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主要采取包括:文献调研、课题考察、实践总结、实验分析、调查统计等 设计进度安排: 设计进度安排: 1 第 1 周任务:布置任务,学生进行资料查询。 2 第 2 周~第 3 周任务:软件需求分析并画出结构流程图。 3 第 4 周任务:系统模块功能划分。 4 第 5 周~第 13 周任务:模块源代码编写及调试。 5 第 14 周任务:系统检测并通过最后测试。 6 第 15 周任务:毕业设计论文编写。 7 第 16 周任务:指导老师论文审阅、修改及学生毕业答辩。

毕 业 设 计(论 文)开 题 报 告

指导教师意见: 1.对“文献综述”的评语:

2.对本课题的深度、广度及工作量的意见和对设计(论文)结果的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