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19 05:56:3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项目工作方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评审对象和组织方式
评审对象:
本次省科技计划项目的评审对象为各企事业单位按照我省2010年度科技计划申报指南申报的各类科技计划项目。重大专项项目的组织和评审依照重大专项办公室的工作计划尽快组织完成。
组织方式:
(1)对重大专项、重点专项两个层次的申报项目以及部分定向组织的重点项目,拟采取专家逐项论证评审(或在网上统一评审的基础上,专家逐项论证评审)的方法。
(2)其他重点项目和引导项目,采取网上统一评审的方法。其中省直有关部门和单位申报的项目,以及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成果推广计划项目由厅统一组织评审,其他地市企事业单位申报的项目委托各地市科技局组织评审。
二、组织分工
厅发展计划处:负责本次评审工作的组织和协调。
各业务处室:负责相关领域项目的评审组织工作,包括项目的评审分组、确定评审专家入选条件、评审指标和权重确定,以及评审监督指导等工作。
监察室:负责按专家入选要求确定评审专家库,随机抽取专家,评审工作的纪律监督,受理有关纪律投诉。
广东省科技评估中心:协助计划处组织本次评审工作,承担具体的评审事务工作。具体大农业、工业高新技术、社会发展、产学研合作、成果推广、国际合作项目以及软科学研究项目组织评审的具体事务工作。
1、按照各业务处室要求建立网上评审专家候选子库、协助监察室随机抽取专家并通知专家。
2、协助专业处室确定各领域项目评审指标体系和权重。
3、监督落实项目评审进度,对专家进行指导。
广东省生产力促进中心:承担科技基础条件建设项目网上评审的具体事务工作。
1、按业务处室要求建立评审专家候选子库协助监察室随机抽取专家并通知专家。
2、协助专业处室确定各领域项目评审指标体系。
3、监督落实项目评审进度,对专家进行指导。
各地市科技局:按照科技厅的委托,对本市企事业单位申报的重点项目和引导项目组织评审。
省科技信息中心:业务综合管理系统的维护和管理工作,对各参与人员提供网络技术指导。
二、工作进度安排
本次评审工作将在4月份全部完成。
1、4月2日召开各业务处室协调会,介绍2010年度项目评审工作方案并征求各单位意见。会后各单位抓紧有关准备工作。
2、4月3日各处室将对本工作方案的修改意见反馈计划处;各处室完成评审项目的分组类别和各组评审专家的入选条件,提交评估中心和生产力促进中心。
3、4月7日,评审中介机构完成评审专家侯选库建立工作,并提交厅监察室。
4、4月8日各业务处室在网上完成具体项目评审分组;提交《2010年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评审专家意见表》和各指标权重;完成对每个评审组评审专家的评审指导意见。
监察室完成评审专家的抽取排序。科技评估中心和生产力促进中心按抽取结果通知有关专家。
5、4月10日科技信息中心、科技评估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做好网上评审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6、4月11日开始网上评审, 4月25日前完成。
7、专家逐项论证的组织性项目评审工作在5月15日前完成。
8、省部产学研项目参照本方案有关规定,与相关单位确定具体时间和操作要求,6月30日前完成组织评审工作。
9、各地市科技局组织的项目评审在4月30日前完成,科技评估中心和科技信息中心提供相关业务指导。
三、其他有关事项说明
1、评审框架及指标体系
(1) 评审框架
工业、农业和社会发展三大领域的评审框架,如下图:
成果推广、国际合作和软科学研究项目的评审框架参考以上内容并结合项目的特点确定。
(2) 指标体系和权重
各领域具体评价指标和权重由各业务处室自行确定,参考指标体系及权重见附件。
3、评审专家的遴选和通知
(1) 专家的遴选采用从专家库随机选取和专业处室调整相结合的方式,具体采用以下程序:
评估中心按照专业处室提出的项目分组和专家入选要求,在厅监察室的监督下,从专家库中为每个评审组初选25名专家组成的评审专家候选子库并征求专业处室意。
各专业处室根据实际情况对候选专家候选子库进行调整,并可为每个评审小组指定1名专家入选。
评估机构将评审专家候选子库提供给厅监察室进行随机排序。
评估中心按照排序为优先顺序邀请5名专家参加评审工作(各业务处室指定专家不经排序即可入选)。
4、 项目分组
建议每个评审小组评审项目最多不超过40项。一个专家评审组中可以包含多个相近专题。
5、相关联络人:
发展计划处: 陈楚祥 83163838
条件财务处: 余 亮 83163891
政策法规处: 陈 晓 83163915
高新技术处: 陈 辉 83163877
农村科技处: 斯 恒 83163909
社发基础处: 张 玮 83163885
科技成果处: 陈丽英 83163928
对外合作处: 董 茗 83163865
省部产学研合作办公室:叶超贤 83163382
重大专项办公室:袁海涛 83163625 (1)
评估中心联络人:王亚萍 83557388
生产力促进中心联络人:陈振权 83163895
一、工程概况
(含项目地理位置概况、承建工程总体概况等)
二、复工安排
1、明确复工时间、复工进场人员(岗位、人员数量等)、主要机械、分包队伍进场安排等。
2、明确复工安全检查和复工安全教育培训安排(1、主要写明复工安全检查的内容、检查时间、参与检查人员等;2、主要写明复工安全教育培训开展时间、参加人员、培训主要内容等)。
三、复工后主要施工内容
四、存在的主要安全风险及拟采取的相关控制措施
五、疫情防控主要措施
1、制定项目部办公区、生活区消毒措施;
2、制定复工人员体温检测措施,严格落实每日上下班体温检测要求(项目复工人员体温测量登记表应包含的主要信息:姓名、性别、检测日期、测量体温、是否超过37.3℃);
3、针对复工进场人员制定信息排查和实名制登记等管理措施(复工人员实名制登记应包括以下信息:姓名、性别、身份证号、联系电话、户籍所在地、返回项目日期、从何地返回项目部、近期是否与疫情感染人员有接触史、是否存在发热、咳嗽、胸闷等症状);
4、项目部隔离措施等
使学生结合实际,通过本项目的实训的学习。加深对管理系统的感性认识与理解;并初步培养认知与自觉养成现代管理者素质的能力。
二、实训内容
通过班级学生在分组的基础上,利用业余时间选择1-2家中小企业进行调查和访问,具体了解这些企业如下问题:1.该企业管理系统的构成状况;2.管理者的分类,并重点访问一位管理者,向他了解其职位、工作职能、胜任该职位所需的管理技能以及所采用的管理方法等;3.对该管理者的管理对象进行调查分析;4.该企业的一般环境和任务环境是什么;5.该企业中有哪些你感兴趣的管理机制。
三、实训原理、方法和手段
实训原理:通过实地走访与分析,可以验证学生对于理论与方法是否掌握,并可进一步巩固基本理论与方法,在实践中进行总结、研究与提高,二者的关系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实训方法和手段:在走访搜集到相关材料后,各组集中在教室课堂进行分析实训,具体操作方法先由各组成员分组讨论后介绍所得,再由教师讲解点评,在各组形成最后意见后以个人实训报告形式上交教师处作为学习成果。
四、实训组织要求
本实训是采用学生分组走访和自由讨论的组织形式进行。
五、实训条件
需要学生在每次案例讨论分析实训前,将本次课程所需材料搜集好,并需积极准备发言稿。
六、实训步骤
首先,由学生按照要求进行相关实训材料搜集;
其次,在各组成员进行充分讨论后,形成统一的发言稿;
再次,由各组选举代表在课堂上进行发言;
最后,由老师进行点评,并要求各组的学生将本组所得结果填写实训报告册。
七、思考题
1.该企业管理系统的构成状况;
2.管理者的分类,并重点访问一位管理者,向他了解其职位、工作职能、胜任该职位所需的管理技能以及所采用的管理方法等;
3.对该管理者的管理对象进行调查分析;
4.该企业的一般环境和任务环境是什么;
5.该企业中有哪些你感兴趣的管理机制。
一、项目概况
1、项目范围。
本土地整理项目区位于后安镇七星、坝头、龙唇、龙田、白石五个村委会。具体四至:东至白石村,南至下港村,西至上坑村,北至龙唇村。
2、项目建设规模和投资规模。
建设规模:整理土地面积247.53公顷。
投资规模:总投资803.20万元,其中工程施工费688.60万元。
3、项目工期。
项目工期:1年。
4、项目任务目标。
(1)项目区土地整理总面积247.53公顷。整理后,新增耕地面积8.27公顷。新增耕地比率为2.90%。为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土地保障。
(2)采取工程、生物措施,建立生态保护工程,实现项目区的生态平衡,达到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协调与稳定,把项目区建设成为“田成方、树成行、沟成网、路成框”,基础设施完备、生态环境优越、生产效率较高、生产条件良好、田园景观美好、整体功能较强的现代化土地整理项目区。
二、实施方法与内容
通过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对划定区域调整农地结构、平整土地,归并零散地块,完善农田水利实施、修建田间道路等农业配套设施和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率,改善生产和土地生态环境,增加耕地。主要工程内容包括:1、土地平整工程;2、农田水利工程;3、田间道路工程;4、生态防护林工程。
三、资金来源
项目预算资金由省财政厅拨付(已到位)。
四、实施步骤及时间安排
后安镇土地整理项目工作分4个阶段进行。
1、前期准备阶段(年月日—月日)主要工作包括:
⑴土地权属现状和地面附着物登记。
⑵对需要整理土地进行公告并做好项目宣传动员工作。
⑶编制项目规划设计与预算。
⑷进行项目招标。
按照《人民政府关于集中规范开展招标投标活动的意见》(琼府85号)等有关要求,按规定选定项目工程招标机构,编制项目招标文件、招标方案。项目工程招标采取委托形式,由项目招标人委托省内乙级(含乙级)以上资质工程招投标机构实施项目工程施工的招投标工作。邀请纪检、监察等部门进行全程监督,公开招投标选择确定施工单位。项目工程招标工作在月底前完成。
⑸委托工程建设监理。
⑹签订有关合同。
⑺编制实施方案和施工计划。
2、工程施工阶段(年月—年月)主要内容包括:
⑴现场监督检查和管理,包括资金管理、采购管理、权属管理、统计、档案管理等。
⑵项目实施进展情况报告。
⑶中间验收。项目管理单位对项目在施工中间阶段进行阶段性验收。
⑷竣工自查。项目管理单位组织、项目承担单位进行竣工自查,搜集资料,申请竣工验收。
3、竣工验收阶段(年月日前)主要步骤包括:
⑴竣工验收准备,包括所有材料准备及申请报告。
⑵竣工验收。向省国土环境资源厅申报竣工验收。
⑶竣工决算和审计。在项目工程通过竣工验收后一个月内,将编制好的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报告及相关资料报送省土地储备整理交易中心进行决算评审等工作。
4、工程后期管护和经营。
工程完成后,将项目整理形成的固定资产委托给负责生产经营管理的当地村委会进行管护。
五、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一、指导思想
按照各级农村和农业工作会议的部署,坚持以推广农业“五新”为抓手,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着力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技术普及率和科技贡献率,为建设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努力实现农业增产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繁荣稳定。
二、目标任务
全区计划推广种植业“五新”新品种38个,面积1560亩、新肥料2个,面积2300亩、新技术、新机具2个,面积4730亩、新农药4个,面积9000亩、推广畜牧业新技术8个,推广水产业“五新”2个,计划“五新”培训500人,以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促进劳动力再就业。
三、实施内容
(一)新品种试验示范。在本区范围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农作物新品种38个,面积1560亩。示范推广中浙优1号、Y两优1号、丰两优1号等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台紫薯、莆薯17、莆薯20等优质甘薯新品种,结球甘蓝、花椰菜、番茄、樱桃番茄、胡萝卜、四季香、瓜类及金线莲、红玉西瓜等蔬菜新品种以及食用菌新品种,试验示范面积1560亩。
(二)新技术示范推广。在本区范围示范推广农业新技术2个,面积4730亩。推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机械化耕作、机械化播种、机械化插秧、机械化防治病虫、机械化收割、机械化烘干)和早稻工厂化育秧技术。
(三)新农药示范推广。在本区范围示范推广新农药4种。有80%灭蝇胺水分散防治美洲斑潜蝇、70%吡虫啉防治呀虫、20%甲维、茚虫威防治菜蛾类、5%大灭虫防治白粉虱等安全、高效、低毒新农药品种。示范推广面积9000亩。
(四)新肥料示范推广。在本区范围示范推广新肥料2种。有水果、蔬菜喷施益微SOD示范,蔬菜抗重茬菌剂,示范推广面积2300亩。
(五)新机具示范推广。在本区范围示范推广水稻插秧机、联合收割机、大中型拖拉机以及配套机具、微耕机、起垄机,高效植保机械、微滴灌设备、猪苗繁育设备、禽舍雾化降温设备、设施钢架大棚等新机具300台套。
(六)畜禽养殖新技术示范推广。示范推广“猪—沼—草”生态养殖模式、养猪场温控系统配套技术、优良种猪配套技术、优良种猪配套技术、特色地方猪种饲养技术等6项新技术。
(七)水产养殖新技术示范。示范推广南美白对虾SPF新品系、人工配合饲料在大弹涂鱼养殖中的应用等2项新技术。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成立区农业“五新”推广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农业“五新”示范推广工作的领导。领导小组负责审定全区农业“五新”示范推广项目实施方案,督促检查各单项项目进展情况,协调解决“五新”示范推广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区农技站。
(二)明确职责。项目实施单位要及时和区农业局签定项目协议书,明确项目内容,并严格按协议书约定的条款执行。局属相关职能站负责督促项目实施单位实施情况、组织现场观摩、测产、验收等,并分别在每个月月初、半年和年底向局办公室报送项目进展情况、小结和总结。
(三)强化服务。做好农业“五新”示范推广各项服务工作。一是要做好农作物新品种的区域布局,因地制宜引进试验、示范新品种,减少新品种在生产上的推广风险。二是要加强新品种、新技术、新农药、新肥料、新机具集成配套,做到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充分发挥农业“五新”的增产增效作用。三是要开展农业“五新”示范推广专业培训,以示范户为重点,强化农业“五新”培训,提高示范户的科技素质、技术技能和示范带动能力。四是积极组织做好新品种、新农药、新肥料及其它农资的储备供应工作,确保示范推广所需。
了解和掌握全区克山病病情信息,为评价克山病预防控制措施效果,调整防控策略和实现区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目标提供科学依据。
二、项目地区
按照国家技术方案要求,确定市区开展克山病病情监测。
三、项目内容
(一)在病情监测前首先进行克山病可疑病例搜索
1、病例搜索范围:区医院、3至5个目前或历史病情最重的病区乡镇卫生院及所属病区村卫生所。
2、病例搜索步骤:区疾控中心专业人员在各级医院相应科室的医生配合下查阅区医院、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所的内科、儿科、急诊科近3年内的出入院病案,查找心肌病病例。根据病例的克山病的病史、临床症状和体征、辅助检查结果、居住地等流行病学线索确定可疑克山病病例。
3、病例核实诊断:区组织成立区级克山病诊断专家组,成员由区疾控中心和临床医疗机构的内科、儿科、急诊科的科室主治医师以上专家组成。区级专家组对可疑克山病病例根据《克山病诊断标准GB17021》进行诊断,对确诊的克山病病例进行分型,病例核实结果上报省疾控中心。省疾控中心组织省级专家对病区的部分克山病病例进行抽查核实。
(二)病情监测
1、监测病区村的选择:大龙潭乡裕民村。
2、病区村监测对象:以监测村常住人口(常住人口指每年在该村居住生活时间6个月以上的村民),监测人数不低于650人(不足时由临近病区村补齐),检诊率不低于80%。
3、资料收集:收集监测点户籍人口、常住人口、受检人群的年龄及性别构成等情况。
4、监测内容:对监测村全部监测对象进行临床检查和心电图描记,对疑似克山病患者须拍摄X光胸片。统计监测村克山病患者检出率和异常心电图检出率,将检查结果汇总上报。
5、样品采集:每个监测点选择10名20—45岁男性和10名6~12岁的男童采集发样(枕部,距离发根2cm之内,每份2g),同时采集家中主食粮食样品1份,每份50g,进行硒含量测定。(克山病人和疑似克山病人优先选择)
(三)诊断标准和检测方法。
克山病病例按克山病诊断标准(GB17021)诊断;粮食中硒含量和发硒含量,按照食品中硒的测定(GB/T5009.93)标准方法测定。
(四)项目统计
1、检诊率=检诊人数/常住人口数×100%
2、检出率=检出病人数/检诊人数×100%
3、心电异常率=心电异常的人数/检诊人数×100%,其心电异常人数的统计不应包括窦速、窦缓、窦不齐这3项在内。
四、技术培训
(一)由省疾控中心负责项目区疾控中心和医院业务骨干的项目技术培训。
(二)区疾控中心负责项目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
五、组织管理
本项目在区卫生局领导下实施。按照《省年度中央补助地方病防治项目管理实施方案》要求,调整了区项目技术工作组和克山病诊断专家组,并按照各自职责开展工作。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项目技术工作组按照“方案”要求,组织开展全区项目技术骨干培训、负责项目实施、样品采集并及时送检,及时收集、录入、上报有关资料和总结。
六、质量控制
(一)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单位对项目内容和进度要有详尽的记录,包括:实施具体方案、工作小组会议记录、现场采样记录、督导检查记录、经费安排和使用情况、人员培训资料等全部原始资料齐全。上述文件、资料要立卷归档,以备检查。
(二)在项目实施前开展区级培训工作,使项目实施人员理解和掌握实施方案及相关工作表格,具备开展项目实施工作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三)监测样品采集均应严格按随机抽样的原则,使其具有代表性,符合采样要求。
(四)各项指标的监测、检测和记录,严格按本方案要求进行,不得缺项、漏项,做到准确无误。数据录入采用双盲录入方式,用Epiinfo软件进行资料录入,确保录入计算机的数据准确、可靠。
七、项目执行进度
区项目技术小组在年3月完成项目技术实施方案的制订,4月完成人员培训,4~9月组织开展现场监测、监测、样品检测、技术指导、督导检查工作;项目乡、镇在4月初组织开展可疑病例搜索,4~6月进行现场监测、资料收集、样品采集送检、7~8月进行资料整理、数据审核录入,样品实验室检测,9月底基本完成项目所有工作,并将项目有关的资料数据、表格及总结材料报省疾控中心地病所;11月省项目工作小组对项目进行评估验收;12月迎接国家卫生部、财政部的评估验收。
八、经费预算
(一)、人员培训:
1、参加省、市培训1000.00元(500.00/次×2人次=1000.00)。
2、现场工作人员业务培训费3000.00元(30人×100.00元/人=3000.00)。
(二)、交通费:600.00元/天×5天=3000.00元
(三)、误工补助费:
1、专家费1000.00元。
2、村(社)干部的误工费100元/天×5天×2人=1000.00元。
3、理发费:60人×5.00元/人=300.00元
实施测土配方施肥要按照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部署和要求,紧紧围绕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农业发展战略目标,以提高科学施肥技术的入户率、覆盖率、到位率为主攻方向,坚持“统筹规划、分级负责、整体推进和技术指导、企业参与、农民受益”的原则,突出重点作物、重点乡镇和关键技术环节,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卫星定位系统调查、采集土样,现代测试方法分析化验,建立耕地质量数据信息库,计算机专家测土配方施肥系统数据处理,制定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案,建立科学施肥体系,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种植业生产成本,促进农民节本增收,提高耕地质量,减少农业环境污染,全面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工作,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任务
(一)项目工作任务
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实施,基础数据采集量相当庞大,工作任务十分艰巨,概括起来主要是围绕“测土、配方、配肥、供肥、施肥指导”五个环节开展十一项工作。
1、野外调查。坚持资料收集整理与野外定点采样调查相结合,典型农户调查与随机抽样调查相结合,通过广泛深入的野外调查和取样地块农户调查,掌握耕地地力条件、土壤理化性状与施肥管理水平,为指导农户长期科学合理施肥提供依据。
2、采样测试。按照全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的要求,根据我县山地地貌特点突出,耕地土壤分九个土类的状况,以行政乡镇村组为基本单位,在全县范围内统筹规划、合理布点,每80-100亩采集一个土样,同时对所有采样点进行GPS定位,全县采集土样4000个左右。并按照全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的要求,分析化验土壤氮磷钾、有机质、PH值、中微量元素等参数。
3、田间试验:按照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的要求,布置田间肥料效应小区试验20个,分别在玉米、土豆、魔芋、油菜、水稻作物上进行。摸清土壤养分校正系数、土壤养分供应量、农作物需肥规律和肥料利用率等基本参数,对比测土配方施肥的效果,验证和优化肥料配方。通过田间试验,建立不同的施肥分区及主要作物的氮磷钾肥料效应模型,确定作物合理施肥品种和数量,基肥、追肥分配比例,最佳施肥时期和施肥方法,建立施肥指标体系,为配方设计、施肥建议卡制定及施肥指导提供依据。
4、配方设计。成立技术专家组,负责汇总分析土壤测试和田间试验数据结果,根据气候条件、土壤类型、作物品种、产量水平、耕作制度等差异,合理划分施肥类型区。审核测土配方施肥参数,建立作物施肥模型,分区域、分作物制定肥料配方和施肥建议卡。
5、配肥加工。依据配方,以单质、复混肥料为原料,生产或配制配方肥。主要采取两种方式:一是农民根据配方施肥建议卡自行购买各种肥料,配合施用;二是认定配方肥定点加工企业,由定点企业按配方加工配方肥,建立肥料营销网络,向农民供应配方肥,农技部门指导施用。推荐和鼓励配方肥加工和销售企业采用市场化运作、工厂化生产和网络化经营的运作模式。
6、示范推广。根据全县农户地块养分和作物种植状况,制定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由各项目乡镇农技人员和村委会发放入户,并由户主签名确定,同时建立农户应用台帐。全县确定举办10个测土配肥示范样板村,其中玉米4个、土豆2个、魔芋2个、油菜1个、水稻1个,展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效果,引导农户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自觉在农业生产中施用配方肥。每个示范样板点做到“四个一”:即设立一个标示牌,设置一个宣传栏,组成一个技术工作专班,建立一片示范对比田块。
7、宣传培训。
①集中培训。县农业局在春、秋组织开展两次大型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培训,每次培训时间5天,参训人员为乡镇农技服务中心技术骨干,使每个乡镇农技服务中心拥有3-5名测土配肥技术推广骨干。
②发放技术资料、配方施肥建议卡,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宣传到户,指导到田,使广大农民逐步掌握合理施肥量、施肥时期和施肥方法。
③充分利用电视、*网、*公众网等宣传媒体广泛宣传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④县农业局每年召开现场会2次以上,及时总结交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先进技术,扩大测土配肥技术在群众中的影响力。
⑤开通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服务热线,向全社会公布测土配方施肥服务热线电话:0718-3220610。
8、数据库建设。运用计算机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卫星定位系统,采用规范化的测土配方施肥数据字典,以野外调查、农户施肥状况调查、田间试验和分析化验数据为基础,收集整理历年土壤肥料田间试验和土壤监测数据资料,建立不同层次、不同区域的测土配方施肥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建立我县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构建测土配方施肥宏观决策和动态管理基础平台。
9、耕地地力评价。充分利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野外调查和分析化验数据,结合第二次土壤普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等成果资料,完成图件数字化、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地力等级评价、成果图编制等工作,构建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对县域内耕地地力进行评价,并将评价成果汇总成册,形成公共资源,便于广大农民和相关单位查阅应用。
10、效果评价。通过对项目区施肥效益和土壤肥力进行动态监测,并及时获得农民反馈的信息,对测土配方施肥的实际效果进行评价,从而不断完善管理体系、技术体系和服务体系。同时对农户施肥情况长期观测点记录数据进行分析汇总,每个季度上报一次。
11、技术研发。重点开展田间试验、土壤养分测试、肥料配方、数据处理、专家咨询系统等方面的技术研发工作,不断提升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水平。
(二)2007年主要工作任务
1、我县常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30万亩。2007年全县计划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面积42万亩,其中配方肥施用面积21万亩。重点在玉米、土豆、魔芋、油菜、水稻等作物上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2、项目区每个乡镇建立3个农户施肥情况长期观测点,全县在业州、高坪、红岩、花坪、龙坪设立5个国家级农户施肥情况长期观测点。
3、完成野外调查耕地40万亩,采集化验土样4000个,代表耕地面积近40万亩。
4、设置田间肥效对比试验示范点20个,在玉米、魔芋、土豆上开展3414试验15个。
5、确定我县主要作物的施肥配方,印发测土配方施肥通知单5万份,使测土配方施肥入户率达到100%。
6、组织乡镇农技服务中心技术推广人员培训两次,每个乡镇培训3-5名测土配肥技术推广骨干。每个乡镇抓好一个示范村的培训,每个村培训农民200人次以上。
7、建立规范的测土配方施肥数据库,对野外调查、农户施肥状况调查、测试分析和田间试验示范的数据全部录入电脑进行规范管理。
三、组织管理和保障机制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该项目的实施是一项惠及“三农”的重要政策和技术措施。县成立测土配方施肥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要加强领导,坚持乡镇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做到领导到位,组织健全,责任明确,措施落实。
认真贯彻市委全会和市“两会”精神,以制度建设为主线,以服务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强化招投标监管为重点,不断提升招投标行为,努力营造公平竞争、管理规范、运行有序、监督有力的招投标监管和服务氛围,促进我市交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整治的重点问题
1、项目施工图设计文件未经批复,提前组织招标;
2、投标人借用资质、围标串标、弄虚作假骗取中标;
3、中标企业人员、设备等履约率较低,变更较多;
4、招标人履约考核不严肃、打人情分,对违履约行为处理不力。
三、方法步骤
从6月份开始,通过半年的集中整治,使全市交通建设市场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治理,真正保护招标投标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交通建设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
1、排查整改。对照整治的重点,认真排查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集中排查梳理年以来历次专项整治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重点是年下半年以来新建的重点项目。针对排查中发现的问题,认真组织自查自纠,做到“边查边纠,边整边改,以查促建。”
2、建章立制。在排查问题、整改落实的基础上,建立长效机制,对现行制度进行完善的同时,重点建立和完善招投标监管、企业信用评价、施工监理单位现场负责人信用评价等方面的制度。
3、考核验收。11月份,市局将组织联合检查组,对年下半年以来,列入《省公路、水路建设投资计划》的重点交通项目进行检查。市优化办要抽调专门力量,对相关单位的整治工作进行检查,并组织千人分级分类集中评议,社会满意度超过80%的,方可认定为合格,不能达标的延长整治时间,直至达标为止。
四、工作措施:
1、开展网上招投标,提升招投标监管能力。依法加强交通项目招投标的监督管理力度,继续运用《交通招投标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网上招投标,通过互联网实现招标公告、企业基本信息管理、招标资料审核备案、评标专家库管理、招标项目统计与监管、履约考核记录汇总、信用档案管理、中标结果公示等,所有交通项目招标人和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对已备案的从业单位的基本信息实现共享。加强“省交通运输招标评标中心分中心”建设,积极推行网上远程异地评标,凡符合条件的项目都要严格实行网上远程评标。做好监控系统与省厅的对接工作,充分发挥监控系统的作用,实现招投标重点部位和环节监控全覆盖。通过网上招投标,防止招投标活动中的弄虚作假行为,限制借用资质、围标、串标等扰乱市场的行为,全面提高交通招投标透明度和工作效率,提升整个行业招投标及其监管水平。
2、推进信用建设,进一步完善诚信档案制度。不断规范全市交通行业与产业项目招标投标活动,完善失信惩戒、诚信激励机制,防止招投标活动中弄虚作假等违规行为发生。认真落实《省交通行业与产业项目招标投标信用档案管理办法》,对参与全市交通项目投标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在招投标活动中以及合同履行过程中的诚信行为进行动态记录。对全市从事交通项目的投标人从业行为作出的奖励与处罚或者通报决定、其他有关部门对投标人的奖励与处罚或者通报决定、投标人的其它不良行为记录等都作为每年二次的信用评定工作的依据。
3、公开项目信息,促进权力阳光运行。依托“交通”网站,设立“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专栏,提供信息、更新、查询等功能。以国、省道公路及重大项目为中心,以审批流程为主线,公开建设项目的立项、环评、洪评、征地拆迁、招标投标、重大设计变更、施工管理、合同履约、质量安全、资金管理、交(竣)工验收等信息。在招标投标方面做到“八公开”,即招标信息公开、资格预审文件和招标文件公开、投标开标公开、资格预审和评标过程公开、评标结果公开、承包人履约考核公开、投标人信用等级公开和招投标监督公开,通过项目各项程序的公开透明化,力争项目前期程序有序开展,进一步加强对交通招投标中权力运行的监督,确保招投标的公开、公平和公正,有效地维护招投标各方当事人合法权益。
4、加强培训教育,不断增强依法办事意识。继续抓好招投标有关法律法规、廉政教育及专业业务培训,贯彻落实《廉政风险防控手册》和《市交通重点工程目标管理问责办法》,把风险防范贯穿工程建设始终,紧紧抓住工程建设关键部位和重点环节,有针对性地提出预警防范措施。通过对招投标监管人员、招标人、投标人和评标专家教育培训,增强招投标各方依法办事意识、廉政意识和业务能力,不断提高招投标管理人员掌握招投标有关法律法规的水平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工作要求
1、按照“谁主管、谁负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原则,落实责任,注重实效,确保招投标专项整治工作取得实效。对市优化办组织检查和千人分级分类集中评议中不合格单位,取消当年综合先进奖评比。并对责任人进行问责。
一、总体思路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扣我市“十二五”发展规划,瞄准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充分发挥百亿江淮粮仓、煤电能源新城、综合交通枢纽、商贸物流名城、人力资源大市、滨水园林城市”六大优势,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思路,勇于创新,谋划编制储备一批符合实际的重大项目。按照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产业聚集的要求,重点围绕“煤电、化工、食品加工、再生资源综合利用、机电、生物医药、纺织服装、林产品加工、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等十大产业,精心谋划编制一批具有战略性、系统性、创新性的重大项目,切实增强发展后劲,促进总量提升和结构优化,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任务目标
十二五”期间,全市谋划编制项目储备总投资2万亿元以上。其中:年2000亿元以上,年3000亿元以上,年4000亿元以上,年5000亿元以上,年6000亿元以上。
一)各县市区根据“十二五”规划,结合各自比较优势,突出自身重点产业,强化产业集聚、延伸产业链条上下功夫,精心谋划编制一批“高、精、尖”项目。
1.颍东区突出食品加工和印刷包装等产业,谋划编制重大项目。五年项目储备总投资2000亿元。其中:年280亿元,年360亿元,年420亿元,年450亿元,年490亿元。
2.颍泉区突出商贸物流等产业,谋划编制重大项目。五年项目储备总投资1500亿元。其中:年160亿元,年230亿元,年310亿元,年380亿元,年420亿元。
3.区突出机电和服装鞋业等产业,谋划编制重大项目。五年项目储备总投资2800亿元。其中:年270亿元,年380亿元,年530亿元,年720亿元,年900亿元。
4.县突出光伏玻璃、新能源、矿山机械、煤电、煤化工和旅游等产业,谋划编制重大项目五年项目储备总投资2600亿元。其中:年310亿元,年420亿元,年530亿元,年630亿元,年710亿元。
5.县突出林产品加工、家具、五金、文教用品和纺织服装等产业,谋划编制重大项目。五年项目储备总投资2700亿元。其中:年270亿元,年390亿元,年510亿元,年670亿元,年860亿元。
6.突出电子元器件、制革、农产品加工等产业,谋划编制重大项目五年项目储备总投资2500亿元。其中:年280亿元,年390亿元,年490亿元,年620亿元,年720亿元。
7.突出医药和医药物流等产业,谋划编制重大项目。五年项目储备总投资2800亿元。其中:年250亿元,年380亿元,年540亿元,年720亿元,年910亿元。
8.界首市突出循环经济、有色金属深加工、塑料制品和食品加工等产业,谋划编制重大项目。五年项目储备总投资1600亿元。年度目标:年110亿元,年250亿元,年320亿元,年390亿元,年530亿元。
9.市开发区突出高新技术、专用车制造、汽车零部件等产业,谋划编制重大项目。五年项目储备总投资1500亿元。其中:年70亿元,年200亿元,年350亿元,年420亿元,年460亿元。
10.各县、市、区和市开发区在突出主导产业的同时,也应围绕城建、交通、通信、供电、商贸、农水、旅游等编制重大项目,列入五年总投资计划。
二)市直各部门突出重点,产业链上下游延伸配套上谋划编制符合科学发展、体现特色的集群化、基地化项目。
1.市发展改革委重点谋划编制煤化工和能源类项目。
2.市经济和信息化委重点谋划编制纺织服装产业园、通用机械和农机等工业项目。
3.市农委重点谋划编制现代农业示范区、粮食生产能力提升、农业产业化、特色农业、观光休闲农业、设施农业、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项目。
4.市商务局重点谋划编制货运服务型、生产服务型、商业服务型、国际贸易服务型和综合服务型的物流园区,全国性、区域性物流节点以及大型批发市场建设项目。
5.市旅游局重点谋划编制人文历史景观资源开发、生态休闲旅游度假项目。
6.交通运输局重点谋划编制阜城西部环城高速连接线、105国道穿城线改建、阜城至各县市快速通道、县市公路改建、城市公交基础设施建设、数字交通、农村公路改造升级、农村危桥加固、绿色交通、港口建设、航道整治、公路客运枢纽项目。
7.市住房城乡建设委重点谋划编制城市供热、供排水、立体交通、城市路网、园林绿化、节能减排等城建项目。
8.市水务局重点谋划编制淮河平原洼地治理、行蓄洪区调整与改造、淮干行蓄洪区及滩区居民迁建、大中型病险水闸加固、中小河流治理、大中型排灌泵站更新改造、农村饮水安全、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
9.市林业局重点谋划编制高效经济林基地、湿地保护恢复及开发利用、绿色长廊示范工程、林木产品深加工项目。
10.市农机局重点谋划编制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项目。
11.市民航局重点谋划编制机场扩建、通用航空机场、飞行学院中邮航空物流中转基地、临空经济产业园项目。
12.市粮食局重点谋划编制粮食物流、粮食产业园、粮食储备库项目。
13.市城司重点谋划编制泉河环境综合治理二期棚户区拆迁安置用房保障性住房等城市重大建设项目
14.市菜篮子办重点谋划编制蔬菜基地建设及产业提升项目。
15.市直部门所编制的项目,纳入市总体项目储备,并根据县、市、区和市开发区特点,作为县市区和市开发区项目组成部分。
三、方法步骤
年项目谋划编制活动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建立组织,制定方案主要任务是广泛宣传,建立组织,抽调人员,确定项目谋划方向,制定项目谋划编制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初步谋划编制
第三阶段:汇总上报各县市区政府、市直有关部门、市开发区管委会将初步谋划编制的项目汇总上报市重大项目谋划编制领导小组办公室。
第四阶段:深入推进阶段筛选、确定深入推进的项目,使其达到可批、可建”程度。
-年每年月日-月日各县市区政府、市直有关部门、市开发区管委会将该年度初步谋划编制的项目汇总上报至市重大项目谋划编制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县市区政府、市开发区管委会及市直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作为第一责任人,对本地、本部门项目谋划编制工作负总责,抽调专门人员负责编制项目,并根据实际情况,聘请专业机构和有关专家“借助外脑”编制项目。各地各单位要明确1名信息员,及时报送本单位项目谋划编制工作信息。
二)加强督促检查。市重大项目谋划编制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对各县市区政府、市直有关部门的项目谋划编制情况进行督促检查,通过信息简报等方式定期通报项目编制情况,确保项目谋划编制工作有序推进。
三)完善考核机制。重大项目谋划编制工作情况纳入市政府对各县市区政府和市政府各有关部门年度目标考核。市政府每年召开全市重大项目谋划编制工作会议,对在项目谋划编制工作方面贡献突出的单位、个人予以表彰奖励。
一、项目建设的意义
建设“工商大数据中心”项目是我市工商行政管理的重大项目,该项目的建成,一是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原来比较烦琐的统计数据获取将变的较为简便,业务部门的统计分析工作质量与效率将得到有效提高,真正靠数据说话。二是有利于服务能力的提升。数据的统计分析能力将得到大大提升,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对数据作进一步的专题分析,服务于政府、社会的能力将得到有效提升,真正做到科学分析。三是有利于辅助决策能力的增强。数据统计更加快捷,分析更加高效,展示更加直观,为政府、领导提供辅助决策的能力必将得到进一步增强,从而真正做到科学决策、动态监管。
二、项目建设的目标
(一)构建市工商局市场主体信息数据库,为全局数据分析及其他业务需求奠定数据源基础。
(二)根据国家工商总局及市政府相关统计业务需求,实现常用相关市场主体信息多维度组合统计查询,同时满足业务部门日常查询及统计分析数据工作需求。
(三)借助可视化报告系统,对定期经常性数据统计分析工作进行自动生成,有效提升日常数据分析工作效率。
(四)对数据查询统计结果进行多维统计分析展示,实现多种可视化图表(包含静态和动态)直观展示构成、对比、趋势等变化情况,满足领导直观高效掌握市场主体情况的要求。
(五)建设市工商局大数据分析展示中心,通过运用数字化大屏集中展示各类统计分析成果、可视化报告,并对业务部门辅助决策、行动部署及可视化监控指挥等需求提供支持。
(六)根据市地方经济建设特点及宏观政策规划要求,逐步开展专题分析研究。
三、项目建设的组织领导
为了保证项目建设顺利开展,市工商局成立“工商大数据中心”项目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大数据中心”建设的具体工作。由副局长任组长,办公室主任、注册处处长、个企处处长、公平处处长、外资处处长、消保处处长、市场处处长、商标处处长、广告处处长、财务处处长、监察室主任、信用处处长、网监分局分局长、信息中心主任、副主任参加,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兼任主任。各成员单位职责为:
办公室:负责“大数据中心”项目建设中的场地安排和对外横向协调。
注册处:负责“大数据中心”项目建设中的内资各类市场主体数据的收集、清洗核对和数据分析模型需求的提出;负责系统上下的协调沟通。
个企处:负责“大数据中心”项目建设中的相关监管数据的收集、清洗核对和数据分析模型需求的提出;负责系统上下的协调沟通。
公平处:负责“大数据中心”项目建设中的各类经济案件数据的收集、清洗核对和数据分析模型需求的提出;负责系统上下的协调沟通。
外资处:负责“大数据中心”项目建设中的外资各类市场主体登记和监管数据的收集、清洗核对和数据分析模型需求的提出;负责系统上下的协调沟通。
消保处:负责“大数据中心”项目建设中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和各类投诉数据的收集、清洗核对和数据分析模型需求的提出;负责系统上下和相关消保组织的协调沟通。
市场处:负责“大数据中心”项目建设中的各类有形市场数据的收集、清洗核对和数据分析模型需求的提出;负责系统上下的协调沟通。
商标处:负责“大数据中心”项目建设中的各类商标数据的收集、清洗核对和数据分析模型需求的提出;负责系统上下的协调沟通。
广告处:负责“大数据中心”项目建设中的各类广告数据的收集、清洗核对和数据分析模型需求的提出;负责系统上下的协调沟通。
财务处:负责“大数据中心”项目建设中的经费保障。负责项目经费的预算和调整;负责每年财政拨款支付部分按照合同规定的履行。
监察室:负责“大数据中心”项目建设实施过程中的监督工作。
信用处:负责“大数据中心”项目建设中的合同监管数据的收集、清洗核对和数据分析模型需求的提出;督促、提醒各相关业务处室做好企业信用数据的收集、清洗核对工作;负责系统上下的协调沟通。
网监分局:负责“大数据中心”项目建设中的本地区网络商品经营者与服务经营者数据的收集、清洗核对和数据分析模型需求的提出;负责系统上下的协调沟通。
信息中心:负责“大数据中心”项目建设中的技术支持与保障。负责项目建设中的环境搭建、软硬件的正常运行和日常维护保障;负责项目招投标和实施与运行维护过程中与相关服务商的协调工作。
四、项目建设的实施步骤
(一)2015年12月30日前,完成项目前景调研,专家论证,项目采购、资金和专项申报,招投标,工程监理聘请,评标、中标及结果公示等。
(二)2016年2月29日前,完成首次项目例会,施工场地现场勘查复量及初步设计方案及效果图,建设合同签署,组织机构搭建,数据源的获取,数据分析模型及应用需求的提出。
(三)2016年12月31日前,完成场地建设和环境搭建,建立信息数据分析库,运用数据清洗、抽取、加载、转换等技术,实现对市场主体等各类信息数据的多维检索、统计、分析、可视化展示等各项功能。
五、工作要求
(一)切实加强领导。要按照市工商局的统一部署,把“工商大数据中心”项目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明确部门分工,指定专人负责,加强协调,上下联动,积极配合,扎实有序地推进工作开展,确保完成项目建设任务。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强化依法行政,规范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按照《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强化依法行政进一步规范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及自治区水利厅、南宁市水利局关于开展水土保持工作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特制定武鸣城区2021年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检查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一)全面履行水土保持监督检查职责。切实加强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实施情况的跟踪检查,采取各种检查方式实现监督检查全覆盖,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只批不查”、“不批不查”等行政不作为和监管不到位行为。
(二)推进监督检查规范化管理。制定年度监督检查工作计划,印发检查方案,明确监督检查项目清单、检查方式和重点检查内容。严格规范监督检查程序和行为,做到检查前有明确通知、现场检查时规范记录、检查后及时印发检查意见,并跟踪落实,确保有序监管、有据监督、有迹可寻。
(三)促生产建设单位落实水土流失防治主体责任。要依法依规明确生产建设单位在水保方案编报、方案变更报批、缴纳水土保持补偿费、落实防治措施、保障水保设施安全运行、落实水保监测、定期报告方案实施情况、组织水保设施自验、履行验收申请等工作中的主体责任,通过加强监管督促生产建设单位自觉履行法定职责。
二、工作任务
(一)全面检查生产建设项目水保方案落实情况。对武鸣城区区域内2020年以来已审批水土保持方案的生产建设项目水保方案实施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实现监督检查全覆盖。
(二)严格查处水土保持违法行为。根据属地管理原则,严肃查处未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擅自开工建设、水土保持设施未验收报备擅自投产使用、拒不缴纳水土保持补偿费、在水土保持方案确定的专门存放地以外的区域倾倒弃土弃渣等违法行为。
三、检查方式
监督检查采取现场检查
四、检查内容
(一)方案管理:水土保持方案编报情况,水土保持方案确定的各项措施的后续设计情况,主体工程布局、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和防治措施变更情况。
(二)组织管理:项目建设过程中建设单位的水土保持管理机构和人员设置情况、水土保持管理制度制定及落实情况。
(三)方案实施: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临时措施落实情况和实施进度;水土保持监测、水土保持监理工作开展情况;各级水利(水保)部门检查整改意见落实情况。重点对大型弃渣场和取土场、高陡边坡水土流失防治措施进行检查。
(四)规费征缴:水土保持补偿费缴纳情况。
五、时间安排
检查工作从2021年2月开始,至11月底结束。
六、现场检查程序
(一)准备阶段
1.制定年度监督检查工作方案,明确全年监督检查计划安排、检查项目及检查方式。
2.印发检查通知,明确具体时间、检查内容、检查人员等,提前7天告知参检各方。
3.督促生产建设单位做好迎检工作。生产建设单位对水土保持方案实施情况进行自查,准备书面汇报、设计文件等材料,并通知水土保持施工、监测、监理单位等参建单位做好迎检准备工作。
(二)检查阶段
1.检查项目建设现场。对照水土保持方案和后续设计,检查水土保持工程、植物、临时防治措施落实情况,包括建设项目用地的表土剥离和利用情况,弃渣是否堆放在水土保持方案确定的位置等,对大型弃渣场、取土场和高陡边坡应重点检查。现场检查应详细记录检查地点(如标段、桩号)、措施类型、设计要求、实施情况、存在问题等,并拍摄现场照片(照片上应显示日期)。
2.检查内业资料。查阅生产建设单位水土保持管理机构、人员安排和工作制度等资料,水土保持工程后续设计及招投标工作资料,水土保持监理机构组建和人员组成文件以及监理规划、监理实施细则、监理报告(月报、季报、总结报告)、监理日志,水土保持监测机构组建和人员组成文件以及监测实施方案、监测报告(季报、年度报告),水土保持措施重大变更报批资料,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的监督检查意见和整改落实资料等。
3.交换意见。检查组在现场检查结束后,应与建设单位现场交换意见,做好现场笔录。
(三)整改落实阶段
1.印发监督检查意见。在现场检查结束后,及时核实检查情况,填写《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检查情况登记表》,并在10个工作日内印发监督检查意见送达生产建设单位,限期整改。
2.督促整改落实。生产建设单位根据监督检查意见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要求,并在收到监督检查意见20日内将整改情况书面反馈。应督促生产建设单位及时整改,并提供技术指导和工作咨询。
3.跟踪落实问效。对生产建设单位整改情况进行检查,对不能及时落实整改要求的生产建设单位,根据违法事实和情节轻重,按照立案、调查取证、内部审议、告知听证、处罚决定、送达、执行要求,启动行政处罚程序。
七、廉政建设
水土保持监督检查人员要强化廉政意识,杜绝腐败行为。检查过程中,监督检查人员不得索取或收受生产建设单位、水土保持监测单位或相关人员的礼金、礼品、有价证券等,不得利用职务之便向生产建设单位指定或推荐水土保持中介服务机构,或参与有偿中介活动。水土保持监测、评估、方案编制等单位应当坚持廉洁、客观、公正的原则,认真开展本职工作,不得瞒报、漏报、编造数据。
全市系统工程启动以来,各单位按照市局(公司)部署要求,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并提报了名单。经市局(公司)现场走访、考察、落实,确定了2013年建设名单,其色2个,普通11个。为抓住春季生产和农田水利建设的有利时机,进一步推动工程建设,经市局(公司)研究,对下一步全市工程提出如下工作要求:
一、要认真抓好年度计划实施
2013年,全市系统共计13个,上半年各帮扶内容基本确定。为集中精力、财力,把已纳入计划的建设好,经市局(公司)“三项工作”管理委员会决定,首批帮扶5个村,已开启帮扶工作,其他村将陆续启动帮扶。上述帮扶村名称、类型、建设项目要按照规划内容认真抓好落实。
二、要加快项目实施进度
各单位要按照市局(公司)部署要求,把促进农民脱贫致富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筹集资金向帮扶项目倾斜,积极争取帮扶项目扶持政策。要大力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对专业合作社基础设施、办公场所建设、办公用具、农用机械等硬件要重点倾斜。要邀请设计院所、专家教授帮助勘察、诊断、设计、培训,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高起点地打造致富项目。
三、要进一步完善工作方案和工作程序
从前期走访、考察情况看,各单位非常重视此项工作,单位主要负责人亲自到现场考察、调研,为工程前期工作做好了铺垫。根据省局(公司)要求,各单位要制订详细的工作方案,以正式文的形式上报市局(公司)。方案内容要注意以下几点:帮扶项目要以帮扶村为单位制订工作方案,并加盖村委会公章;工作方案涉及修建路、水、电、气、讯等公益性基础设施项目的,编制要包括项目构成、主要项目内容、建设目标和要求、建设周期、扶持资金计划、年度投资计划、实施的可行性分析;工作方案涉及修建大棚、厂房,购置设备、生产线的项目的,编制还要包括市场分析、经济分析、项目管理和专业技术等方面人才保障;工作方案涉及购置种苗、树木、牲畜的,要委托购置单位进行比选、谈判,公平、公正、公开采购,有痕迹化资料。同时,各单位要进一步完善工作程序,一是帮扶村要实行“四议两公开”工作程序。即党支部会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二是要完善建设项目审批许可手续。建设项目要向具有资质和管辖权的单位办理城乡规划、土地使用、环境评价、资源利用、安全生产等许可手续。三是县(市、区)局(营销部)要建立完善帮扶决策程序,规范资金列支渠道和管理流程,加强事前风险控制和质量控制,杜绝“边勘察、边设计、边施工”问题的发生。
四、要加强项目实施管理
烟草部门作为帮扶主体,要按照“谁帮扶、谁负责”的原则,加强过程管理。一是要签订合同。在工作方案和配套资金备齐后,市局(公司)或经市局(公司)授权的县级局(营销部),要与被帮扶村签订帮扶(捐赠)协议,对帮扶项目的资金、建设、管理和使用做出约定。工程项目由被帮扶村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项目审批手续并组织施工。工程质量应当符合国家质量标准和设计要求。承诺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模式运作的特色村要依法制订专业合作社章程,量化合作社资产,完善治理机构。二是要建立定期调度制度。对于计划内开工建设项目计划实施个数、概算金额和实际实施个数、实际金额等情况要建立定期调度制度。各单位要每周调度建设情况,市局(公司)每半月调度各县实施情况,总结经验、相互促进、推动工作。三是要实行痕迹化管理。市局(公司)将及时收集整理规划、年度计划、年度预算决算、会议纪要、捐赠(投资)收据凭证及特色村基础档案、音像、照片等资料,登记造册,各单位要积极予以配合。帮扶村所在县级局(营销部)要按照“一项一卷”的要求保留全部工作底稿和档案,包括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专家论证、项目申报、工作方案、项目审批档案,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申请、施工图设计、建安工程招标、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办理、工程施工、设备招标、设备安装试运行和竣工验收等。建设前原貌、建设中的隐蔽工程和竣工后新貌要留存影像资料,使工作过程和实施结果有据可查。
五、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工程是全省系统“三大工程”之一,是省局(公司)确立的重点工作任务。为做好此项工作,市局(公司)成立了工作机构“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设立固定编制人员,专门推动各项工作开展。各单位必须加强领导,强力推进。要充分发挥单位领导小组组织指挥作用,形成政府牵头、烟草推动、农民主体、齐抓共管的工作推进机制。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要高度重视非烟工程建设工作,加强调查研究,采取统筹兼顾、远近结合、把握重点、找准节点、突破难点的工作方法,充分利用条件,积极创造条件,有序、协调、高效地推动工作开展。市局(公司)将召开工程现场会,调度工作开展情况。各单位要实行分级分类管理,搞好任务分解,明确具体分管领导、责任部门、责任岗位,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要抓典型、树标杆,外学内创、以点带面、注重特色,不断提高工程建设境界和水平。要积极争取各级地方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依法依规享受各种优惠捐赠政策,争取被扶持村广大农民的理解、支持和参与,形成政府、企业和农民共同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