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1-30 05:17:0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二、活动目的:
通过心理拓展训练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同学们尽快调整身心,解决他们心理、情绪、行为及人际关系上的迷茫与困惑;进一步提高同学们的心理健康素质,增强同学们心理自助能力与助人能力;使得同学们树立良好的健康心态,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适应和社会生活适应能力;从而引导同学们顺利完成中学到大学阶段的过渡。
三、活动主题:我自信、我快乐、我成长、我适应
四、活动性质:发展性、教育性、开放性、自主性
五、活动领导者:班级、系心理辅导老师
六、活动参与对象:教育系,学前教育一班,全体成员
七、活动具体时间:xx.12.15(周三)下午18:00—20:00
八、活动地点:1411(本班教室)
九、活动时间:95分钟
十、道具准备:秒表十个(手机、手表也可,各班自备)、纸制锤棒4根、队旗4张、a4纸4张张、笔4支、彩笔4支、
十一、活动流程:
(一)暖身活动:缓解队员之间的陌生感,使他们兴奋、紧张起来(5分钟)
【大树与松鼠】:队员列队站好后,以“1、2、3”报数。三人一组,二人扮大树,伸出双手搭成一个圆圈;一人扮松鼠,站在圆圈中间;没成对的队员是流浪松鼠或者孤树。
领导者喊“松鼠”(这时没成对的队员是流浪松鼠),大树不动,松鼠必须离开原来的大树,重新选择大树,产生的新流浪松鼠表演节目。
领导者喊“大树”(这时没成对的队员是孤树),松鼠不动,大树必须离开原先的同伴与其他孤树重新组合成新大树,并圈住松鼠,落单的人应表演节目。
(二)活动:我自信 我快乐 我成长
1.我们共有一个家:分组并建设小组文化(20分钟)
ⅰ.分组:以1-4报数,将每个团队分为4个组,每组人数相等。(2分钟)
【相识】:给每组队员5分钟的时间,让大家熟悉彼此的名字。
【棒打薄情郎】:每组站成一个圈,选一个执棒者站在圈中间,他面对的人开始喊出一个成员的姓名,执棒者马上跑到那个被叫者面前,该人必须再喊出另一个成员的名字(不能重复)。如果叫不出来,就受当头一棒,然后由他执棒。如果执棒的人站错了位置,则受另名同学当头一棒,并由他执棒。(如,本来对面同学叫的是李某,可执棒者却站在了张某的面前。这个时候,执棒者应受李某的当头一棒,并由李某继续执棒)依次类推,直到大家熟悉相互的姓名为止。(训练工具:每队纸质棍4根)
ⅱ.建设组文化:每组选一名组长。确定组长后,领导者召集组长渎职一下工作任务(10分钟)
【起队名、写队歌】:小组成员群策群力为自己队起队名、写队歌。
【设计队旗】:设计简单的队旗,并画在发给的彩旗上。队员在队旗上签名留念。(训练工具, 彩笔4支、彩旗4面)(1)
【相见欢】:全体队员设计造型举队旗合影留念。
2.幽默与愉快:帮助队员在团队中找到愉,释放和排解心理压力。(5分钟)
【同心圆】领导者将队员排成两个同心圆,随着领导者的口令同心圆转动,口令一停,面对面的两人握手,并大声喊“你好”,领导者喊“猫”(或者其他动物),这时队员面对面做猫或其他动物的鬼脸或者动作。
3.分享感悟:通过分享,帮助队员学习解决问题的技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提高适应社会生活能力。(10分钟)
队员围成一圈,领导者引导队员做体验分享:在训练中碰到了哪些困难,自己是怎样解决的,有什么感受;在比赛项目中失败的小组,分析失败的原因;自己或小组的目的是否达到,没有达到的原因是什么?分享结束后,领导者进行总结提升。
【信任坐】队员站立围成一圈,两脚靠拢并齐,把自己的脚尖顶在前面队友的脚后跟部,从领导者的口令,缓缓坐在身后队员的大腿上,坐下后,领导者让队员做一些动作,如:把右手(或左手)搭在前面队友的肩上,右手(或左手)向上举,象花开放般等等。
7.全家福留影,团体成员互留联系方式。(5分钟)
十二、所有队员集合做总结讲话
十三、训练注意事项:
1. 组织者在训练前领取训练工具。训练结束后,组织者需检查训练工具。
2. 组织者在每项训练项目开始前,要召集小组长安排训练内容和说明注意事项。
3. 训练结束后,组织者布置家庭作业,收齐后,进行批阅,对需要进行个体辅导的同学应开展个体辅导。
4. 组织者由心理委员担任,
5. 由于活动道具有限,队员需爱护他道具,每组比赛完成后都需交给下一组的组长。
十四、经费预算:
笔、彩笔各4支12元。 队旗 : 2元 * 40张 = 80元。
a4纸 :0.1 *40张 =4元。
十五、其他未尽事宜,有不详之处另作补充。
磨练意志 陶冶情操 完善人格 熔炼团队
学前教育一班
策划书:王萌萌
关键词:大学生;素质拓展;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9-0260-02
自、教育部、全国学联出台《关于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意见》到现在,大学生素质拓展体系已成为高校素质教育的坚实基础。在高校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建立和完善学生知识结构,推进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激发学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自觉性,构建课堂与课外相结合的知识能力教育、培训体系、校园文化活动体系和大学生素质拓展的依托体系有着现实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一、素质拓展的历史
拓展含义的来源是西方的一种培训方式,它起源于二战期间。最早来自于1942年KurtHahn先生发起成立的一所“阿德伯威”海上训练学校,在这里利用自然条件和人工设施,训练年轻海员在海上的生存能力和船触礁后的生存技巧并通过心理挑战项目提高年轻海员的心理素质。二战后,训练对象由海员扩大到军人、学生、工商业人员等群体。训练目标也由单纯体能、生存训练扩展到心理训练、人格训练、管理训练等。结合这个源头,素质拓展有很强的自我挖掘、自我挑战、全面发展的含义。因此,素质拓展训练在挖掘人的潜能、培养人的健康心理素质、进取精神和全队精神方面创意独特,收效明显,对个人发展及社会公共环境的改善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大学生素质拓展体系的构建
大学生素质拓展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体系构建可分为四个环节,即大学生素质拓展的职业设计、素质训练、评价体系和社会认同四个环节开展。
(一)职业设计
职业设计本质上是一个个人职业战略规划问题。这个环节要解决的问题是“我将来应该干什么”,即为大学生个性化地设定职业目标和选取职业领域范围。
大学生最终必将走向社会。他们只有在社会中寻找和争取到最适合自己的位置、最能发挥自己才华的职业,才能获得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人就其位,人尽其才”也是现代人资源管理和优化配置的客观要求。但是,相当多的大学生在大学四年期间,对自己的未来职业的定位不清楚,目标不明确。为此,大学生只有明确了自己的职业目标,在社会分工谱线中实现合理定位,找到合适的位置,才能充分获得相对竞争优势,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职业设计环节主要内容有:职业环境分析、职业素质分析、职业规划、职业规划的实践和调整。
(二)素质训练体系
素质训练体系的功能是为大学生能力的实现和素质的获取,提供有效的方式和途径,构筑良好的工作平台。素质训练体系将实现大学生的各项能力和素质获取的过程性管理,是素质拓展计划的中心环节。具体有三方面组成:
1.构建大学生素质训练体系。它在整个大学生素质拓展体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科学合理的素质项目训练体系的构建主要注重三个方面:(1)素质训练项目的设计。素质训练项目要多样化,具有选择性,因为大学生的职业目标和规划是多种多样的,因而能力素质培养的需求也必然多样化;(2)制定素质训练项目规划。素质训练中心在每个学期初都要在充分调查广大同学的需求和反馈意见后,对素质训练项目进行规划,制定本学期的《学期素质训练项目计划表》;(3)建立合理的素质项目训练体系,按照人力资源开发的模式,可以将素质训练项目实施模块化管理。
2.建立有效的资源整合机制。在素质训练项目的开发、设计、组织和开展上,资源整合是另外一个必须高度重视的方面。围绕素质教育,学校有很多部门都在开展工作,他们有很多的资源和独特的优势,其目的也都是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服务。其实,大量、丰富的大学生素质训练,仅仅依靠共青团组织,无论是在力量、组织还是资源上,都是远远不够的。为此,基于共同的育人目标,高校团组织一定要建立协调合作机制,充分整合学校相关部门的各项资源,以及校际和社会资源。因此,大学生素质拓展协调合作机制的建立是素质训练的一个关键点。
3.素质训练项目记录和反馈机制。通过素质训练项目,同学们得到的是一份类似于教学课程表的一学期的《学期素质训练项目计划表》和一沓素质拓展原始凭证。其中《学期素质训练项目计划表》为大学生有选择地参加素质训练项目提供了指导的参考;而素质拓展原始凭证则为大学生参加素质训练项目提供原始证明。中心还将及时了解大学生在素质训练中的建议和效果,建立反馈机制。
(三)认证体系
大学生素质拓展认证就是在大学生参与各项素质训练后,对其训练构成和获得的结果进行评价。科学评价的方式有多种,可以量化进行评价,也可以描述进行评价。素质拓展的效果是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逐步显现出来的,为此,采取的是一种以过程为主的方式,注重大学生参与素质拓展的过程记录,目的是为社会认同大学生素质训练过程而提供凭证的参考。
(四)社会认同
社会认同是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社会评判,是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工作成效的社会显现,可以分为神会宣传、政策认同和市场认同三个方面。社会宣传是社会认同的基础,其目的是让社会、特别是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素质拓展的内涵和《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的价值有较为深入的了解。政策认同是社会认同的保障,主要是指要使政府的人事部门、劳动就业部门、教育部门,对推进该项活动全面认同并通力合作。市场认同是社会认同的最终目标,也是高校素质拓展计划成效的社会评判标准。
三、构建大学生素质拓展的依托体系
(一)素质教育的阵地建设
加强优美、高雅、文明的育人环境是培养素质大学生的必要条件,加强科技、文化、艺术活动和课外培训阵地地建设、强化其社会服务功能,是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和大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是高校完善服务手段,寻求新载体的重要方面。
1.建设校园文化活动阵地。在校园内创建文化活动阵地,既能营造校园的良好氛围,又能防止大学生进入社会的“三室两厅”等人员混杂的社会娱乐场所,使大学生的安全得到保护,提高大学生的身心素质。加强集音乐艺术、舞蹈欣赏、健身健美等多功能于一体的阵地建设,促进学生人文、艺术等素质的提高。
2.建设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基地。吸引科技创新创业人才,为创建人才的凸现提供舞台。如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交流中心、大学生软件开发研制中心、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园等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
3.建设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社会实践为大学生增长见识,磨炼意志、锻炼成才、服务社会提供了难得机会,是大学生素质拓展的有效途径。创建基地有助于建立规范化、长期性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机制,提高社会实践的育人效益和服务效益。鞭策学生不断完善自我,树立为社会服务的意识。
(二)构建大学生志愿服务和勤工助学依托体系
大力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培养大学生的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努力开发社会资源,将校园的科技、文化、体育等活动引向社会,加大校园文化活动向社会开放的力度,推进校园文化与知名企业文化的融合,寻求社会对学生活动和各类课外培训的支持。取之于社会,服务于学生,调动学校与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为大学生素质拓展提供资金保障。
建立健全大学生勤工助学机制,以规范性操作,网络化管理,强化学生的服务意识,增长服务社会的能力,通过扶持、引导,转变观念,开放社会服务信息,建立大学生人才网,畅通勤工助学渠道,培养学生自立自强的精神,为学生素质拓展提供物质保障。
(三)构建学生素质拓展的激励评价体系
建立大学生素质拓展评价体系,充分发挥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的作用,客观记录每位学生在学习期间素质培养和拓展的主要途径和主要业绩。要通过证书记录和认证两个环节,合理量化、科学评价,引导和激励广大学生全面发展。大力宣传素质拓展的工作理念、具体内容和实际意义,促进观念认同。制定大学生素质拓展的相关文件和配套改策,给予政策认同。在大学生毕业和就业过程中,向用人单位宣传和推荐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推动就业市场认同,强化社会认同感。完善的激励体系是强化师教育人意识和学生成才意识的必要手段。设立大学生素质拓展专项基金,着力构建从个人到组织,从单项到综合的一套激励措施,把工作实绩载入年度考核,从而保证素质教育正常、有序、有效地推进。
参考文献:
[1]杨加强.普通高校素质拓展训练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6).
关键词 素质拓展 应用型本科 大学生
素质拓展是当前高校共青团的一项重点工作,很多高校在新生中开展了素质拓展教育,作为服务素质教育的一种方式,受到了越来越多师生的欢迎。应用型本科院校更加注重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工程实践项目中往往需要团队成员的相互配合,需要团队成员有坚韧的个人意志品质和敢于打破常规的创新能力,因此,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开展素质拓展教育有一定的必要性。
1素质拓展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抗压能力
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一般自主学习的能力较差,进入大学校园以后,缺少高中家长式管理后,容易在心理上产生对学习的懈怠,从而导致学业成绩一落千丈。一些学生甚至开始怀疑自身能力问题,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心理问题。这些学生要走出阴影,最关键的力量还是源自他们的内心。素质拓展通过体验式教学能够让学生克服与人沟通障碍,打开心扉,使其能够更加客观的认识自我,提高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人类社会的基础,如果大学生在校园期间,无法很好的与人沟通,进入社会以后,适应能力必然会很大程度上影响他自身的职业前景。进入社会以后,学生面对的压力会增加,不论从压力的性质还是压力的程度来说。而良好的心理素质,过硬的抗压心理是解决这些压力的根本途径。通过素质拓展活动,可以调节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学会释放自我,让他们明白,今天再大的事情相对于明天来说也是小事,从而提高他们面对困难的心理抗压能力。
2素质拓展可以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团队意识在当今社会非常重要,很多公司在新职员的培训中也加入了素质拓展教育。然而,当今互联网的盛行,客观上减少了大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机会,尤其是自制力不足的学生,甚至会迷恋上网络游戏,沉醉于虚拟世界。这种现象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中更加普遍,这时候家长,老师的介入往往效果甚微。其实,本质上虚拟世界也需要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过程,只不过现实生活中缺少了类似场景,弱化了当代大学生的交际能力。通过素质拓展,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灵活的开展例如毕业墙,背摔,无敌风火轮等一系列团队活动,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素质拓展可以很好的把学生从独立的个体中解放出来,创造优良的团队活动环境,使得大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相互交流,增强团体意识。有的内向型大学生可能会排斥与人交流,这些学生内向型心理,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往往会走向极端,靠他们自身很难有良好的心态去走出困境。通过强迫他们参加素质拓展活动,可以人为的创造交流环境,潜移默化,让他们知道身处集体的快乐。
3素质拓展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素质拓展活动中,每一个学生都是主体,可以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拓展活动中创新活动方式。比如,定向越野活动对环境,器械设备的依赖较少,在高校中开展较多。如果可以将定向越野活动拓展到校园之外,使得大学生能走出象牙塔,更好的感受大自然。人类社会起源于大自然,内心会存在一股回到大自然的力量。在大自然的环境下,更容易释放人的心性,发挥自我内心的潜力。诸如定向越野之类的项目,在锻炼大学生身体的同时,更锻炼大学生的意志品质,需要他们在遇到困难时候有独立冷静的判断,也需要队友之间的相互帮助,共同完成任务。
在上述经常性拓展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也可以结合学生主体的特性,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开设丰富多彩的拓展活动,不拘泥于项目本身,而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团结互助精神为出发点。
与工程需要创新一样,在拓展活动中的创新意识也很重要。在拓展活动中,难免会遇到多种困难,如何正确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独立思考,结合自身环境判断,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很大帮助。例如,在定向的过程中,有很多方法:指南针或罗盘定向;手表定向;太阳升落法;树木法等。这不仅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拓展需要的理论知识,并要求学生能够灵活的应用于实践,结合自身资源,选择合适的方法,或者在这些原始方法的基础上,创新方法。
4素质拓展可以丰富高校体育教学活动
高校传统的体育教学活动有很多弊端,比如过分强调学生的运动基础,学生的兴趣分化,体育器械、场地的限制等。而素质拓展活动则没有这些问题,很多拓展活动不需要学生的运动基础,只是采用大家聚在一起参加一些游戏活动,没有过高的体育器械和场地的限制,因此,学生不会有心理排斥,在活动中享受真正的自由快乐。素质拓展作为一种新兴的体育活动,可以从生理上和心理上同时锻炼学生,更加丰富了高校的体育教学活动。
大学生素质教育是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而素质拓展是实现素质教育的优秀方式,创新性的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在素质拓展中锻炼身体,提高心理素质,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使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苏增术,任建红.浅谈拓展训练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是利用“第二课堂”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使工作有形化、具体化、规范化、制度化,使隐性教育显性化。其宣言是:激发自尊、关心他人、服务社会、放眼世界。
在国外,拓展训练最初以outward bound的管理培训出现于英国。1974年,拓展训练由皮赫(J?pieh)引入学校教育领域。L.David Weller指出,要面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指导,其职业指导中心要对即将工作的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指导。[1]Charles F. Bonser指出,从学生入学开始就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根据个人个性和能力进行教育。[2]Pace,C.R.指出,学生入学的一、二年级可以不分专业,学习广泛的理工科基础知识,培养学生扎实的学科基础,两年后,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学业状况划分专业领域。[3]
在国内,教育部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4]路宝利,张海燕,于海印指出,要构建以组织保障为前提,以阵地与项目建设为核心,以学分管理机制为关键,以配套建设为保障的素质拓展规划体系。[5]薛阿明指出,整合资源,协调团组织与行政部门的关系;实现校内外资源的重组和利用。[6]
本文将通过对武汉高校大学生社会适应力素质拓展的调查研究,基于实现大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有机结合的目标,增强为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力的目的,最终提出有效的建议和措施。
1 武汉高校大学生社会适应力“素质拓展”活动的调查分析
1.1 调查对象参与情况
笔者对湖北省高校人才聚集的武汉市展开了调查。对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湖北大学等六所高校进行了问卷传播发放。调查问卷主要采取学生问卷的形式。共传播发放问卷360份,回收问卷341份,有效问卷323份,回收率为94.72%。调查情况见表1所示。
从调查对象的年级来看,处在大二、大三及研究生阶段的大学生占68.40%,其原因有三:一是大一新生侧重于专业,对提高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及职业规划没有一定的认知;二是大二、大三及研究生阶段发现需要强化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社会实践,明确职业规划和就业意向后,会参与素质拓展活动;三是大四的学生,由于临近毕业,忙于找工作,更多的是直接投入社会,通过社会这个平台来锻炼自己。
从所学的专业来看,理工、经管、教育类举行素质拓展的人居多,占75.06%。一是这三类专业的实践性较强;二是都突出了团队合作意识的重要性,增强组织的凝聚力;三是都能突出行动力,保证所在团队的工作绩效。
1.2 大学生对素质拓展了解程度
对高校而言,素质拓展有利于对在校大学生进行人才培养和塑造,让在校大学生明确自身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方向。在大学生对素质拓展了解程度上,数据统计如表2所示。
从表2可知,有38.39%的大学生经常参加大学生素质拓展,有34.05%的大学生仅初步了解。两项数据表明,武汉高校对大学生素质拓展“第二课堂”的了解程度较高,持肯定的态度,这一定程度上对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丰富校园生活,增强自信心,建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具有重要作用,也锻炼了大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技能。但仍然有27.55%的大学生未真正的参与到活动中,这也说明,大学生社会适应力素质拓展活动对大学生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另外,有71.50%的学生对心理素质拓展有一定的认知,其中39%的学生很了解,54.17%的学生了解甚少。总的来说,有28.48%对心理素质拓展认知处在基本了解水平之下。这表明高校对心理素质拓展的宣传与动员方面做的不够到位,没有把学生的心理素质与第二课堂进行合理的衔接,无法让学生了解到素质与能力的关系,从而无法从根本上认识到素质教育优点所在。
1.3 大学生对素质拓展中社团组织要求
高校团组织是学校第二课堂建设的核心力量。第一课堂教学主要以课程考核来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而第二课堂“素质拓展”对素质的评估更为复杂。对武汉高校大学生对素质拓展中社会组织要求的调查,可见表3所示。
从表3中可知,有34.67%的学生认为社团成员要提高责任意识,24.76%的认为应该要提高协作精神,18.88%的认为要提高服务精神,另外21.66%的认为要提高自我激励和反馈意识综合数据表明,大学生对学生社团组织的整体素质与能力要求高;大学生自身对素质与能力的要求也很高,并希望从学校开展的“社会适应力素质拓展”项目中,让其素质拓展与自身的职业技能挂钩,从而为以后踏入社会增加自身的职业含金量,增强自身的社会适应力。对于团体培训,大学生希望其人数与时长限制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85.13%的学生希望培训人数处在15~25人之间,70.88%的学生希望培训时长处在2~2.5 h。
2 大学生社会适应力“素质拓展”活动的问题与建议
国家推行的“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无疑有利于培养武汉高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在增强大学生社会适应力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2.1 通过构建完善的高校协调联动组织体系,提高大学生对素质拓展的认知
虽然武汉高校大学生对素质拓展的了解程度还很高,达到了72.34%,兴趣也很浓厚,但仍有34.05%的大学生只是初步了解,有27.55%的大学生未真正的投入其中。这无疑是高校素质拓展部门组织机构和制度保障体系不够健全,部门内部所承担的职责明细不够清楚,使得素质拓展的宣传工作不到位。因此,各高校要根据其具体情况,不断创新和突破。对组织机构和制度保障体系加以完善和改进,成立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领导小组,及时整合协调校内外的相关教育资源,引进和借鉴校内外有利于本校素质教育发展的有益经验,制定完善的素质拓展工作规章制度。
2.2 建立相匹配的大学生职业定位和职业技能,尽量消除素质与技能的不对等关系
高校素质拓展活动具有广泛性的特征。大一学生占17.33%,大二、大三学生分别占20.43%、24.76%,大四学生占14.24%。一方面,学生缺乏职业规划意识,对素质与技能的关系认知淡薄。另一方面,某些学校未选择符合该校大学生职业定位和客观要求的职业技能培训项目,也并未与有关单位合作开展鉴定与认证工作。另外,由于求职就业的现实压力,难免会使素质拓展活动功利化,忽视了素质拓展对职业生涯发展的长期影响。为此,武汉高校在了解本校专业优势的同时,有针对性的选择符合大学生职业定位和客观需求的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并多与校外企业合作,将其纳入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教育体系,切实把实施素质拓展计划与大学生职业规划有机的结合起来,让素质拓展计划在更高的平台上运作。
论文摘要: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 是一种面向全体、促进个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文章从大学生素质教育的角度入手,并在大学生教育实践与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开展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的目的、意义, 阐述了大学生素质拓展对于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及作用。
素质教育是高等学校的基本任务之一,其核心在于强调作为主体的人的基本综合素质的养成和发展。大学生素质教育涉及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方方面面,包括学生的各种素质涵养、基本技能、敬业精神以及综合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等等。其中,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创新精神以及意志品质,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
素质拓展训练是一种对人的思想、心理、意志、品质、能力、身体以及顽强精神的一种磨练和考验,同时也是对人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临场经验的模拟和训练,是一种新的素质教育与现实体验相结合的“实战演习”。现代拓展训练以培养团队精神、合作意识与进取精神为宗旨,利用自然环境,通过专家精心设计的训练项目达到“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熔炼团队、挖掘个人潜力、提升管理水平”的训练目的,全面提高受训者的人格品质、心理素质和团队精神。
目前全国学联实施了“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其目的在于帮助每一位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才,主要内容是以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为着眼点,整合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各种活动和工作项目,在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技能培训等六个方面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完善智能结构。
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作为一种现代型学习方式和训练方式,素质拓展训练通过精心创设的特殊情境中的系列活动,激发、调整、升华、强化受训者的心理、身体、品德素质和潜能,力求使受训者达到心态开放稳定、敢于应对挑战、富有创新活力的状态。素质拓展训练项目可以分为基本素质训练和综合素质训练;基本素质训练主要提高学生的自我挑战能力,挑战自身极限,增强团队精神。基本素质训练以户外训练为主,可以将目前社会拓展训练俱乐部的一些项目移植过来,如信任摔、电网、空中漫步、空中单杠、胜利逃亡、合作过桥、巨人梯等等,还可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新的项目。基本素质训练的时间一般安排3天-5天,适宜设在新生进校军训之后进行。如果有条件的话,增设野外和水上项目,时间一般为3天-5天。对野外和水上项目,应该预先踩点,选择最佳的地点和训练内容。综合素质训练主要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以及掌握人际间的协调能力,培养学生的管理和组织能力。综合素质训练主要结合室内和野外环境,运用模拟情景和体验性模式进行。通过设计一些模仿管理、领导、协调、沟通的实战题目,分组在室内群体讨论,然后野外实施,达到培养学生的管理和组织能力的目的。综合素质训练适宜安排在大二或大三,时间安排7天左右。综合训练中,应注意培养每个人的综合能力,让每个人都有当主角的机会,不要集中在某一个人身上。
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有助于推动高校素质教育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有益于培养学生较强的管理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这些都是课堂教学无法或不能很好完成的素质教育内容。由于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与课堂教学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在一些方面又是无法替代的,因而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的实施将推动高校素质教育体系的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在素质教育形式上的独特性,有助于促进素质教育规律在实践中的充分运用,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的重要特征是非强制性,学生多是从个人的兴趣、爱好、志向出发,自觉自愿选择参与各类素质拓展训练项目,可以激发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意识,也较好地调动和强化了学生求和与自律的自觉性;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在素质教育效益上的低成本性,有助于加速高校素质教育的历史进程,素质拓展训练是在共青团原有工作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从其成本量来看无需一切从头开始投入,而且还可以充分整合校内资源,大力发掘和利用社会资源开展素质教育,所以,在目前高校素质教育受到资源限制的同时,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的低成本性将可以加速高校素质教育的历史进程。
世界经济一体化,为中国提供了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挑战。在这个激烈的竞争中,人才的竞争是核心所在。在此情况下,为了开发大学生人力资源,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进一步整合和深化教学渠道之外的各种活动和工作项目,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可以弥补现代教育的不足和创新素质教育的模式,真正把培养人才与素质教育结合起来,把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与自觉教育意识结合起来,把人文教育与文化教育结合起来,把课堂学习教育与社会实践教育结合起来,使我们的素质教育在知识、结构、观念、做法上均有一个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黄艺农,刘雯.论素质拓展训练在高校培养学生中的作用及其推广.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年11月第5卷第6期
[2]王捷二.拓展训练在高校学生素质培养中的应用.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年第24卷
[3]张晓玲.试论大学生素质教育.四川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4]庄立臣.开展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促进高校素质教育发展.2005年5月第3期
[关键词]高师院校 大学生 素质拓展 学生就业
[中图分类号]G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6-0177-02
前言
目前,国内外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就业压力逐渐增大,对地方高师院校毕业生就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想要从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就需要学生在校期间的综合素质拓展均衡发展,全面提升综合能力。
现代社会及知名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已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由原来单一的专业技能要求向综合素质要求逐渐过渡。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团队意识、领导才能等几大能力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重视。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恰能增强大学生以上能力的锻炼,提升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大学生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5]。
目前,大学生素质拓展一直受到我国各大高校的重视,尤其在地方高师院校的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在创业、就业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国内学者对大学生素质拓展的研究日趋深入,比如杨伟(2010年)对大学生素质拓展的模式进行了构建[7,8];亚森•艾力(2007年)等对大学生素质拓展与共青团工作进行了研究[9~12];魏美春和范玮熠(2009年)等对高校音体美特殊专业大学生素质拓展进行了研究[13,14];戴绍松(2007年)、刘文初(2003年)对大学生素质拓展与高校学生社团进行了研究[15,16]。而对于大学生素质拓展对就业的影响研究很少[1~6]。
本研究对大学生素质拓展进行了大胆尝试,以大学生素质拓展创新基地为平台,构建了适合地方高师院校的素质拓展模式,并开展了大学生素质拓展认证工作。另外,对大学生素质拓展对学生就业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一、大学生素质拓展模式的构建
目前,各高校低年级学生大多都对大学学习和素质培训等自我潜能发掘缺乏合理规划和个人目标的情况。结合这个情况,长江师范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学院结合该院师范学生实际情况,形成了有特色的大学生素质拓展项目:个性化素质拓展123计划、专业素质拓展工程和大学生素质拓展认证。
(一)个性化素质拓展123计划
个性化素质拓展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密切联系在一起,积极引导学生对大学的学习进行有针对性地发展规划,既有统一的要求,又有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8]。个性化素质拓展123计划明确了学生三年来的具体学习任务,对学生进行了积极的引导。个性化素质拓展123计划是指大学一年级发掘需要突破的1个弱点,探寻符合自己价值取向的2个兴趣爱好,计划参加与职业发展相关的3项活动;二年级实现至少获得1次荣誉证书,通过2项过级考试(CET-4和计算机二级),至少参加有助于职业发展的3项活动;三年级实现探究“1项专业成果”,锤炼“2项专业技能”,实现“3项拓展训练”。
(二)专业素质拓展工程
高校培养师范生的目的是培养能胜任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教师,因此学校在按照培养方案认真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应该狠抓“专业基础知识”和“师范生技能”,抓好教学团学一体化,利用学生第二课堂充分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素质,更好地培养基础强、技能高、适应快的师范大学生[9]。
专业素质拓展的项目设计分为中学专业知识系统化,要求师范大学生自进校第一学期到第六学期,全面系统地掌握中学本专业知识;研讨中小学教材和新课标体系,组建学生社团,成立高中、初中、小学各级别专业知识研讨班,不定期地邀请中小学优秀教师进行指导交流;邀请中小学优秀教师上示范课;加强学生到中小学支教和见习力度;分层抓好学生的试讲工作;举办师范生素质大赛,引领师范技能发展;举行班主任技能大赛,拓展班主任工作能力。
(三)大学生素质拓展认证
数学与计算机学院大学生素质拓展认证工程自2006年开始实施,对象是该院全体同学。分别对学生在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科学技术与创新创业、文化艺术和身心发展、社团工作与社会工作、技能培训及其他等6个方面的素质拓展内容进行认证。认证过程包括三个步骤:第一步为一级认证,包括个人申报和团支部认证。学生个人申报,并填写《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素质拓展活动记录表》,团支部对学生进行认证。第二步为二级认证,即学院素质拓展认证办公室认证;第三步为三级认证,即校团委素质拓展中心认证,最终颁发《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
二、大学生素质拓展工程对学生就业的影响
长江师范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学院自2006年正式开展素质拓展工程以后,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优异成绩。学科竞赛方面,近三年在ITAT教育工程就业技能大赛、全国数学建模竞赛等重要的国家级学科竞赛中荣获市级一等奖11人次,二等奖43人次,三等奖及优秀奖超过50人次;师范生技能方面,在重庆市主办的师范生素质大赛中,连续两届取得荣获前两名的优异成绩;学生科研方面,仅去年一年学生立项6项,发表学术论文4篇。
通过长江师范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学院大学生素质拓展工程的开展,学生在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团队意识等素质方面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在2009届学生就业工作中,363名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0%以上,其中有67人考取了重庆市农村乡镇人才计划,18人考取了硕士研究生。今年2010届毕业生就业再创新高,比如重庆市彭水县教委人事科组织的考试中,该院学子考取了14人,占全部录取人数的56%。
大学生素质拓展在就业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学生通过素质拓展工程的训练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术水平等六个方面能力的培养,也适应了时展的要求,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全面成长成才提供更好的服务。
注释:
[1]罗强.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与大学生就业[J].中国科技信息,2005,(15):193.
[2]李敏,王秋波.提升大学生就业力与高校素质拓展计划[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90-92.
[3]刘长平,傅承涛.拓展大学生素质,提升就业竞争力[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S1):843.
[4]王欢.拓展素质教育,提升就业能力――论大学生“就业难”现象的原因与对策[J].高等农业教育,2006,(03):79-82.
[5]葛长波,李国,李萍.以素质拓展训练为依托 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J].石油教育,2006,(04):76-78.
[6]隋长富,贾焕军.大学生素质教育之我见[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1998,(03):90-92.
[7]杨伟.基于职业生涯规划思想的大学生个性化素质拓展[J].现代交际,2010,(03):133-134.
[8]杨伟.师范类大学生专业素质拓展浅析[J].现代交际,2009,(10):59.
[9]亚森•艾力.浅谈高校共青团工作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S1):176-177.
[10]张绍荣,敬菊华.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与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创新[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7,(01):18-19,26.
[11]薛阿明.大学生素质拓展与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开发与整合[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03,(03):15-17.
[12]任丹阳.大学生素质拓展与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创新[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4(6):113.
[13]魏美春.关于高校音体美特殊专业大学生职业素质拓展的思考[J].科技资讯,2009,(35):164.
[14]范玮熠.音乐类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实施探析[J].新西部(下半月),2009,(01):177~178.
关键词 素质拓展训练 河南工业大学 职业发展教育课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0 前言
在快速发展的当今社会,鉴于大学生自我认知不清,对自身兴趣、性格、价值观等不够了解,以及求职观念、能力和职业素养等方面知识的匮乏,造成了大学生自身的职业规划模糊以及就业难等现实问题。这些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教育部2007年颁布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充分表明了在高校开展职业发展教育课的必要性,各大高校纷纷开设职业发展教育课程。然而,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已不适应培养21世纪新型全面人才的需求,因为这样既不利于大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更不利于培养创新性人才。因此,亟待根据现代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课程改革,制定与时俱进的课程体系。
在大量的探索和实践中发现,素质拓展训练能够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心理素质的协调发展。因为这种“寓教于乐的先行后知”教学方式是以大学生为中心,以体验学习为主,能够更好地适应当今的素质教育。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设计心理测试、素质拓展小游戏、分享交流等系列活动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并给予及时的启迪、引导与帮助。
2011年《河南工业大学学生工作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实施包括职业发展教育工程、健康成长工程、就业工作六个一工程以及辅导员素质提升工程等在内的战略措施。为了更好地提高职业发展教育课程的实用性,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本文以河南工业大学职业发展教育实施过程为例,将素质拓展训练相关内容融入职业发展教育课堂进行深入探讨。
1 高校职业发展教育课的开展在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中的作用
大学新生怀揣着对生活美好的愿望步入象牙塔,但由于缺乏职业规划理念教育,往往会处于对前途的迷茫状态。他们职业目标模糊,不能将自己的兴趣、特长与所学专业合理结合,普遍表现为随波逐流,漫无目的地参加社会活动,盲目地培养知识与技能,甚至有些学生颓废地转向虚拟的网络世界耗费青春。在这个阶段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唤醒教育至关重要。
1.1 职业发展教育通过“通识为本、专识为末”提高大学教育与市场需求的契合度
大学教育是专业教育,其核心是培养大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做人做事能力,但是存在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的不足;而职业发展教育可以通过“理论加实践,四年不断线”的方式,结合市场需求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指导,以通过教育的身份弥补专业教育存在的不足,使之得到更全面的发展,提高大学教育与市场需求的契合度。
1.2职业发展教育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就业和职业发展中面临的困难
首先,职业发展教育帮助大学生明确职业发展目标,从而进行准确的职业定位。其次,引导学生跳出就业误区,培养其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先生存,后发展”的动态就业观。再次,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最后,强化学生的就业自主意识,变被动就业为主动创业,增强自己在就业以及未来职业生涯发展中的核心竞争力。
2素质拓展训练引入职业发展教育课教学的优势
素质拓展训练是一种通过对完成一些特定任务或活动的实施,并随参与者对完成项目事件、过程和结果的完成情况进行考察,同时提出问题、反思、再制定方案,最终归纳提炼的体验式培训。素质拓展训练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得到广泛的认可。
2.1 素质拓展训练的引入是一种互动式的创新教学模式
素质拓展训练打破了传统灌输式课堂的教学模式,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拉近了师生距离,降低了交流成本、提高了教学效果。互动式课堂采用“寓教于乐、先行后知”的体验式教学使学生获取丰富的知识和人生的启迪,很好地将职业心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职业发展教育教学中。这不仅丰富了职业发展教育课的内容、增加了课程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还拓宽了该课程的功能,利于他们将来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成为优秀的职业人才。
2.2 素质拓展训练的引入可以提高学生职业心理素质
高校职业发展教育课立足于大学生的全面成长,合理运用已有资源与环境,采用专业且有针对性的素质拓展项目,对入校新生就开始进行职业生涯唤醒教育,因人制宜、与时俱进地帮助更多学生提升心理素质。通过素质拓展训练使大学生了解健康的职业心理知识,积极开发心理潜能意识,提升职业规划能力和职场应对技巧,健全大学生的心智并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
2.3 素质拓展训练的引入更好地实现了学生的“体验―反思―交流―分享―提升”过程
素质拓展训练主要起到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它贯穿于整个职业发展教育课堂,通过设计与教学理论内容密切联系的各种情景与游戏创造愉悦氛围,让学生置身于和教育目的相一致的模拟情境中,真正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体验、反思、交流、分享与提升”过程。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沟通社交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心理素质、团队协作能力、创造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等;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对普通高校的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此外,素质拓展训练大大提升了教学效果,激发了学生亲自参与的热情,让课堂不再枯燥,更加激发了学生对自我认知、职业认知以及人职匹配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探索。
3 素质拓展训练引入职业发展教育课程的可行性分析
本研究共设计1份调查问卷,经过专家咨询以及问卷信度与效度的验证后发放给相应的调查对象,首先获取专家和相关人员对问卷设计合理性的建议,通过专家调查法和有效回收率对问卷进行效度检验。本研究方法的适用对象:一是接受将素质拓展训练融入职业发展教育课程近三年的河南工业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的1350名学生,其中发放问卷1350份,回收1350份,其中有效问卷1350份;二是全校不同院系抽样调查曾参加过拓展训练的2100名学生,其中发放问卷1800份,回收有效问卷1650份。
3.1 素质拓展训练引入职业发展教育课对课堂设施的要求
素质拓展训练培训主要采用场地、水上和野外三种方式。高校的教室、体育场和活动室均能作为培训场地。高校优美的校园环境拓宽了素质拓展训练的渠道,使素质拓展训练的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3.2 素质拓展训练引入职业发展教育课对任课教师的要求
这种综合型教学模式对任课教师要求更高,不仅是停留在纯理论教学上,还需要多与师生沟通,依据心理学、社会学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所学专业进行大胆合理的探索与创新,设计出更适合大学生需求且令学生感兴趣的模式;同时也在对教学活动的设计、组织、处理课堂突发事件以及推动教学进程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
4 课程效果与反馈
由训练的大学生在课程结束后填写自编的职业素质拓展训练体验调查表。该问卷共有15个问题,主要包括参加大学生经过素质拓展训练后的收获和体会、心理素质提升、对未来职业指导以及职业发展教育课程效果的改善状况等各方面进行评价。
对训练效果的总体感觉调查结果:非常好、好、有些作用、一般和没有作用所占比例分别为88%、7%、5%、0%和0%,得出大学生对训练的总体满意率高达95%,这种体验式教学展现了师生积极的参与性,更好地促进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在训练中,大部分大学生将“分享交流”作为自己最喜欢的环节,分享交流、热身游戏、心理测评、理论授课和其它分别所占比例为42%、28%、26%、4%和0%,这也充分说明素质拓展训练的引入达到了课程的预期目的,使大学生通过体验、反思、分享以及交流得到了身心素质的提高。
5 结论与展望
通过素质拓展训练以及相关的心理测试等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大学生进行客观的自我剖析与认知,更好地明确“我是谁”、“我需要什么”以及“我能做什么”等实际问题,提升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帮助大学生进行更科学、更理性的生涯决策。素质拓展训练作为新兴事物引入到职业发展教育课教学环节中,实现了以热身游戏为导引,以分享交流为重点,以完善人格为目的,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了现代的教育理念,利于增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促进其全面发展。学校应重视素质拓展训练对学生发展的意义,支持其在学生中的实施。
将近三年的教学模式探索,让我亲自感受到了将素质拓展训练引入职业发展教育课的魅力,因为师生零距离的沟通、更加自由愉悦的课堂氛围以及教学相长的优势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这种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下,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自主思考、整合、反思、交流与分享,这让师生之间更好地产生共鸣,拉近了师生间心灵的距离,建立了和谐、轻松、友好的师生关系,提高了教学效果。
总之,根据现代高校学生的特点以及教育现状,结合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学校的教育目标,将素质拓展训练引入职业发展教育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抗挫败能力,提升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培养社会需要的具有良好心理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陈佳瑶,葛利云.浅论大学生进行素质拓展训练的必要性[J].考试周刊,2012(14).
[2]尧国靖,刘桂芬,农乐颁等.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开放式教学体系构建的思考[J].校园心理,2011(4).
[3]郭志峰,谷力群.对高校开设心理素质拓展课程的实效研究[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09(4).
一、管乐艺术教育可以拓展团队协作精神
管乐艺术在表演过程中,不但有个体的单一演奏,还有多人的合奏与重奏。管乐合奏是通过多件乐器间的相互配合来演奏不同的声部,这就需要多人来协作完成。如果没有团队的协作精神,各自为政,那么演奏出的音乐将失去旋律的优美、节奏的统一、音色的和谐,从而失去人们精神的愉悦需求。高校大学生可以通过管乐团队训练活动,通过不同声部的演奏、人与人的共同协作,在完成音乐作品演奏和再创作的同时满足他们对实践操作环节的好奇心和兴趣。管乐艺术教育是一种具有创新性、趣味性、挑战性、思想性的素质拓展训练活动,大学生可以通过管乐的训练、演奏和创作,拓展团队协作精神、提升学习成绩、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使人际关系更加和谐。
二、管乐艺术教育是高校美育工作的需要
国家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就审美教育做了大量的工作,出台了大量的文件。管乐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大学生在欣赏、表演和创作音乐作品的过程中,要对作品进行分析,并从中获得相关的人文信息,通过眼睛、耳朵、嘴、手的相互配合使用,使自身的罗辑思维、感性思维得到发展。高校教育不但要重视理性的理论教育,还要重视感性的感情教育。既进行了学科知识传授,又培养了大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管乐艺术教育以优秀的音乐作品为载体,使作品中蕴含的思想因素,通过审美实践活动,提高了大学生的思想素质;通过浅层显性的教育环节,挖掘和开发了对大学生深层隐性的教育;通过素质的拓展训练,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协调发展。管乐艺术教育在审美教育中具有了一定的优势。相对于钢琴、弦乐等艺术种类来说,管乐的学习周期较短,完全可以从零开始,通过一至两年的学习,就可以掌握一些基础的演奏技能,演奏一些简单的音乐作品。所以在高校中普及管乐艺术,能够使大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成功的愉悦和美的体验。
三、管乐艺术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成长成才
高校的审美教育直指大学生的心灵、情感,关乎生命状态。目前,社会各界对高校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持有一定的怀疑态度,一些高校在课程设置上又有一定程度的不合理,许多普通高校都处在转型期间,育人环境令人担忧。目前,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处于一种不容乐观的态势,特别是大一学生适应不了与高中截然不同的大学生活,容易产生情绪郁闷低沉、缺失奋斗目标、自控力不足等负面现象。管乐艺术教育不仅是掌握一件乐器的演奏,或是一首乐曲的表演,而是通过学习实践的过程,进行情感体验,通过演奏过程展现自身的良好风貌,体现精神美与行为美,帮助学生在艺术活动中进行审美体验,产生愉快的心情、良好的精神状态,寻找自信心、自尊心,纠正一些不良的的身心行为。
四、管乐艺术教育是高校团学工作的需要
当前,是“互联网+”的时代,高校大学生都沉浸在互联网的虚拟世界中,人与人的交际变为了人机互动,对现实社会活动缺乏融入感。高校通过组建管乐表演团队,开展演出交流活动,给予了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正确的导向和帮助,帮助大学生逐渐融入社会活动,丰富文化艺术生活,为艺术展示提供舞台,让其成为推动国民艺术教育的生力军和骨干力量。综上所述,国家大力开展审美教育、素质拓展教育,其目的就是通过高校教育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的人才,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审美观和世界观。本文中分析了管乐艺术教育对大学生素质教育拓展的作用,希望高校在对大学生素质拓展的教育中能加强对管乐艺术的关注,使之成为美育的一种重要形式。
作者:何锡锋 单位:红河学院
参考文献:
【关键词】大学体育;拓展训练;体育教学
随着大学教育教学深入改革,大学教学活动发生不同变化。大学体育作为一门重要课程,在大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锻炼、塑造方面具有积极意义。大学体育教学引入拓展训练,旨在增强大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引导大学生尽快融入社会。笔者作为一名大学体育教师,认为应高度重视拓展训练,将拓展训练引入大学体育教学,实施开放性大学体育教学政策,不断丰富和完善大学体育教学。
1.大学体育教学引入拓展训练作用
大学体育教学引入拓展训练可以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增强大学生心理素质、提高大学生综合能力,实现大学生自我升华和完善,具体表现为:第一,拓展训练能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在大学生拓展训练体育教学中,以语言或非语言形式开展,让大学生入情入境,彼此感知对方意图,在体验过程中获得团队协作感悟,感受团队之间的帮助和信任,共同分享和分担;第二,拓展训练能增强大学生心理素质。在大学生拓展训练体育教学中,大学生需要在设定的训练情境下,克服困难、突破自我,积极调整心态,挑战拓展训练项目,沉着冷静面对训练,迎面困难并解决问题;第三,拓展训练能提高大学生综合能力。在大学生拓展训练体育教学中,整合现有体育教学条件,设计丰富拓展训练项目,借助情境教学手段,培养大学生训练适应力,增强大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不断提高大学生综合能力。
2.大学体育引入拓展训练实践分析
2.1制定大学体育拓展训练大纲
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引入拓展训练项目,首要任务就是制定大学体育拓展训练教学大纲,其中包括大学体育拓展训练项目介绍、拓展训练项目性质、拓展训练目的、拓展训练内容、拓展训练考核评价等内容。其中,尤为重要的是拓展训练介绍、目的和内容,笔者认为拓展训练作为一种体验式教学模式,是在体育教师的指导下,借助特定情境,让大学生体验后,获得感知和感悟,得出拓展训练项目理念,不断反思和共享后,获得体育知识,进而改变大学生行为,实现大学生自我认识和自我提升。拓展训练目的主要是为了:第一,贯彻现代教育方针,实施大学体育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全面发展;第二,帮助大学生了解体育原理和科学理论,指导大学生健康锻炼身体,实现锻炼身体目的;第三,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拓展训练,让大学生自我锻炼、自我体验、自我享受、自我感悟,获得体育知识;第四,培养大学生沉着冷静优秀品质,增强大学生体育运动系统,提高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2.2体育教师拓展训练指导方式
大学体育教师拓展训练指导方式主要采取体验、感受、分享和总结。其中,体验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大学生亲身参与和体验拓展训练,通过自我完成项目实现拓展训练,获得拓展训练体验,激发大学生潜能;感受是指大学生亲身参与和体验拓展训练,获得直接、真实感受,结合大学生内心感悟,自我加工和分析感受,进而增强大学生对体育自我认识;分享是指大学生在拓展训练参与中,自我体验和自我感受,体育教师指导引导下,大学生实现相互交流,分享体验经验和教训,获得大学生个人收获和集体收获;总结是指在大学体育教师指导下,大学生对拓展训练结果进行整合和总结,不断加强自我认知,实现体育认识理性升华,实现大学生自我完善。
2.3拓展训练计划实施的资源
大学体育引入拓展训练,在实施时需要具备必需的人力资源、场地资源和财力资源支撑。其中,人力资源是有效实施拓展训练的保障条件,大学体育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我,满足体育拓展训练和大学生素质教育要求,成为拓展训练主力军;场地资源是拓展训练实施的物力保障,包括大学体育场地、设施、器械等,结合不同的拓展训练项目,选择不同的设施设备,建设多样化丰富场地资源;财力资源,大学体育拓展训练应在有效资金范围内,最大化整合现有资源,发挥拓展训练功效,促进拓展训练顺利开展。
2.4拓展训练体育教学注意事项
大学体育引入拓展训练需要满足素质教育要求,加强拓展训练宣传工作,强化拓展训练安全意识。其中,拓展训练体育教学培养大学生集体荣誉观、团队精神,锻炼大学生坚强意志,增强大学生人际关系能力,助推大学生素质提高,对素质教育发展有积极作用;加强拓展训练宣传工作,大学给予体育拓展训练人力资源、场地资源、财力资源支持和保障,为大学生设立拓展训练交流平台,增强大学生对拓展训练的了解,丰富大学体育教学内容,整合大学体育教学资源;强化拓展训练安全意识,体育拓展训练受项目内容和场地因素影响,可能存在一定风险性,这就需要教师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制定科学措施有效防范拓展训练风险,明确拓展训练安全操作程序,有效监督拓展训练过程,确保拓展训练安全实施。
参考文献:
[1]王霏.大学体育教学引入拓展训练的重要性分析[J].现代交际,2015,11:244.
关键词:素质拓展;非专业素质;成功素质;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0-0258-02
引言
成功素质教育理念把人的成功素质分为专业素质和非专业素质。专业素质主要指专业知识的积累,获得专业知识的方法和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非专业素质主要指人的价值观、人格品质、敬业勤奋、团队精神、创新精神、思维方法、心理承受能力和实践能力等。在特定的环境中,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非专业素质的高低,而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沟通能力以及意志品质等非专业素质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进行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据悉,武昌理工学院等高校率先在大一新生军训过程中进行系列的素质拓展训练活动,同时针对高年级的学生也开展形式多样的提升性训练,其目的在于切实提升大学生的非专业素质,以便培养专业素质过硬、非专业素质扎实的成功人才。
一、素质拓展训练与非专业素质
1.素质拓展训练。素质拓展训练,又叫外展训练(outward bound),其寓意为“一艘孤独小船,离开平静的港湾,去迎接暴风骤雨的考验”。外展训练起源于二战期间的英国,当时盟军大西洋船队屡遭德国人袭击,大部分水手在运输船被击沉后葬身鱼腹,只有极少数人得以生还。调查发现,这些人之所以能活下来,关键在于他们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强烈的求生欲望和顽强的意志。德国教育学家库尔特・汉恩博士经过分析研究后发现:海难中的生还者必须具备坚强的意志、良好的团队精神、丰富的海上求生技能等素质。素质拓展训练是一种对人的体验式培训和锻炼,是一种对人的思想、心理、意志、品质、能力、身体以及顽强精神的一种磨炼和考验,同时也是对人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临场经验的模拟和训练,是一种新的素质教育与现实体验相结合的“实战演习”。通过拓展训练,达到“磨炼意志、陶冶情操、完善自我、融炼团队”的目标。
2.非专业素质。成功素质教育理念将成功素质分为专业素质和非专业素质。专业素质是指人们实现成功目标所必备的具有专业特点的素质,如专业技术素质、专业能力素质等;非专业素质则是指不具有专业特点但同样是人们实现成功目标必备的素质,如一定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当今社会,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高新技术层出不穷,社会联系越来越紧密,一个人仅仅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是远远不够的。世界观、价值观、敬业精神、创新能力、思维方法、实践能力、心理素质、人格品质、思想道德等非专业素质的培养日显重要。
3.拓展训练与非专业素质。素质拓展训练的流程为:队员投入一项活动,并以观察、表达和行动的形式进行。有了体验以后,队员要与其他体验过或观察过相同活动的人分享他们的感受或观察结果。之后把这些分享的东西结合起来,与其他参加者探讨、交流以及反映自己的内在生活模式。再从经历中总结出原则或归纳提取出精华。并用某种方式去整合,以帮助参加者进一步定义和认清体验中得出的成果。最后策划如何将这些体验应用到学习、工作及生活中去。而应用本身也成为一种体验,有了新的体验,循环又开始了。在此循环往复的过程中,队员可以通过自我发现、自我激励、自我超越,不断提升学习、沟通、创新、团队、领导、信任等能力,最终达到整个团队的成长与突破的目的。
二、开展素质拓展训练,提升大学生的非专业素质
素质拓展训练的主要目的就是把人的身心能力中最卓越的、最出色的部分升华到可能达到的顶点,培养学生树立明确的生涯目标、敢于挑战自我极限、具有克服困难的毅力、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增强团结合作的团队意识、热爱自然和服务社会的精神。下面就重点阐述素质拓展训练在哪些方面提升了大学生的非专业素质。
1.培养团队精神。面对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技术及管理的日益复杂,个人的力量和智慧显得苍白无力,即便是天才,也需要他人的帮助,惟其如此,才能创造事业的辉煌。因而让大学生学会与人相处、培养团队合作能力是他们走向社会前的必修课。素质拓展训练要求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始终保持旺盛的斗志和坚定的信心,既需要团队的协作精神,更需要团队间和团队内部的精细分工。素质拓展训练对团体来说,总目标能够满足个体的需要和愿望,使个体目标得以实现;对团体成员来说,各个个体的目标又与整体目标趋于一致。当整体目标与个体目标发生冲突时,个体必须以整体利益为重,修正自己的目标,同时,学生个人的意志只有在符合集体的需要和需求的约束下,个人的行为才能得到认可和发展。拓展训练过程中面对高难度的项目时,个人是无法仅靠自己的力量完成的,团队成员的支持与帮助成为个人完成自我挑战的重要因素。当参训人员成功完成训练科目时,一种自我成功的满足感和团队共同努力的成就感便会油然而生,在这种情绪下非常有利于团队感情的形成。
在大一新生拓展训练的过程中出现感人的一幕,某校艺术学院的大一新生杨某晕倒抢救醒来后的第一句就急切问:“我的团队在哪里?我的队友在哪里?”此情此景让在场的教练和素质导师潸然泪下。在他的心目中,团队精神是神圣至上的,队友是形影不离的。比如,“海难求生”项目,要求规定时间内团队所有成员必须翻过4米高的光滑墙面,队友可以借助的只有整个团队。“穿越电网”强调整体协作与配合、资源的重要性,好胜与莽撞都将遭淘汰,只有依靠团队的力量才能顺利完成任务。
2.提高沟通能力。据了解,那些事业上获得成功的人,除了知识以外,还具备一项重要的生活技能――善于讲话,善于沟通,善于影响和改善他人的思想、推销和出售自己观点。因而对大学生进行有效沟通的教育和训练,可以帮助他们学会与人相处、学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更加有效地推销自己,从而为就业成功准备一项重要的技能。
拓展训练的多数项目都必须由团队成员共同合作完成,成员间能否顺利沟通就成为训练项目能否完成的决定因素。因此,拓展训练能使学生深切感受到人际沟通的重要性,并在训练过程中努力提高自身的沟通能力。比如“驿站传书”可以使学生在非正常的沟通环境里寻找沟通的渠道,从而领悟沟通的重要性,更进一步地使学生充分学习换位思考的交流方法,以培养学生优秀的沟通意识。为了达到预期的目的,队员们必须突破定式、创新思维,寻求最简单有效的传递办法,同时,更应明确策略,沟通一直引起各方的共鸣,达成默契。“驿站传书”活动之后,同学们大致可以归纳出一个有效的沟通模型:信息发出者编码通道解码信息接收者反馈……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解码、编码、反馈”等综合沟通能力有所提高,更重要的是使沟通建立一种双赢的理念。“盲人方阵”活动中全体队员同时将眼睛蒙上,在这种环境下我们能否还像平时那样冷静的工作?为此,在障碍下如何进行有效沟通,如何让别人信服,直观的反映出团队中各角色的重要性,和非常状态下团队中正确的沟通及决策是如何产生的?
3.增进相互信任。“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强调信用的重要性,而对于想成就一番事业的热血青年之间的相互信任也是尤为重要的。“信任背摔”主要是通过团队的相互鼓励,相互保护,体验团队成员之间相互信任、相互负责的团队精神。其真正用意在于:你给队友的信任度越高,你越能勇敢地摔下,身体就越平稳,队友就越容易接住你;相反,你越是战战兢兢,生理对恐惧和危险的本能反应会使你蜷缩一团,摔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所以,背摔成功的关键在于相信队友,战胜自己的心理恐惧,也正是在团队中营造的信任氛围,才能够战胜自我,全面提升自己。
4.锤炼健康心态。马斯洛曾说,心若改变,你的态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你的习惯跟着改变;习惯改变,你的性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你的人生跟着改变。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曾经说过――人生成败在心态。由此可见,心态决定命运。大学新生入学后非常大的一个区别在于由集体管理的方式转变为自主管理,因此,学校教育应由主导变为引导。这样的变化使许多学生一时难以适应,甚至部分学生变得迷茫、无助,在这个特殊时期,开展拓展训练以提升和强化个人心理素质就尤为必要。拓展训练一定程度上是通过模拟探险活动进行的情景式心理训练。“没有成功与失败,只有坚持与放弃。”在素质拓展的训练过程中成功的鼓舞和失败的磨砺,可以使学生在不同的体验中了解和正确把握自身心理发展规律,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提高自信心和承受挫折的能力,提高组织的环境适应与发展能力,从而形成坚毅的心理素质。“勇攀天梯”将你送上事业的顶端。在这里,如果没有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没有与人互助的真诚,没有顽强的意志,没有宁静平和的心态,没有完善的人格力量,就不可能在事业的天空中自由翱翔。“跨越断桥”突破个人心理障碍,超越自我。每个人都蕴藏着极大的能量和丰富的资源,不试永远不知道自己的能力。勇敢的跃出第一步,成功就离你不远了。
结束语
高校不但是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教育场所,也是大学生提高适应社会能力的舞台。为了使大学生能够在高校中得到有效的锻炼与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必要推广“素质拓展训练”这种全新的训练方式。进行素质拓展训练可以磨炼学生克服困难的毅力,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增强团队合作的团队意识,使学生由内到外的强大起来,从而使学生实现就业成功、创业成功和事业成功。桂林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也在尝试进行素质拓展训练活动,其目的就是希望学生的非专业素质有一定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赵作斌.成功素质教育――大学理念与模式的新突破[J].中国高教研究,2006,(3).
[2] 阚雅玲,等.大学生成功素质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番禺专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4).
[3] 陈思维,等.新时期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简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4).
关键词:拓展训练;大学;体育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41-047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当前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和缺陷,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将成为制约教学质量提升的主要障碍,因此,积极探索大学体育教育的有效形式,提升大学体育教学的整体质量,一直是众多大学体育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拓展训练作为一种全新的体育教学形式,如果能应用在大学体育教育实践中,将改变传统教学形式的缺陷,对于提升教学质量也具有非常明显的作用。
一、大学体育教育中开展拓展训练的必要性
(一)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创新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行,传统的大学体育教学方式已逐步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因此大学体育改革是有必要的。一方面大学体育教育要从传统教学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还要大胆进行创新,让改革后的大学体育教育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应以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为切入点,对传统课程内容进行积极改造,引进全新的体育项目。对大学体育教材而言,选择更贴近实际、更灵活以及更具时代特征的体育教材,能够让大学生更广泛的了解体育文化,并感受体育文化的多元性与多样性,进而激发大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与动力;另一方面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增加,在校大学生数量也是直线上涨,造成大学体育场地和人数不成正比,无法满足大学生体育教学与训练的需求,学校必须想办法解决这一困境。而拓展训练一方面对于我国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教学方式,另一方也解决了场地和人数的问题,所以将拓展训练应用到大学体育教学之中是十分有必要的,有助于大学体育改革。
(二)大学生全面发展进步的必要性
大学生相较于未成年人而言思想和逻辑思维能力都比较成熟,但也高度追求自身的个性发展,他们不仅希望获得必备的体育知识和技能,还会追求自身个性化发展,同时大学生还会不断的在体育实践中进行自我批评与反思,以求取得成绩。但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够充分的满足这些需求,而拓展训练的最终目标,就是为了培养大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帮助大学生在拓展训练中发展自己的个性,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大学生实现自身的价值。所以,在大学体育教育中实施拓展训练,是满足大学生全面发展进步的需要与要求。
(三)培养团队精神的必要性
团队精神主要是团队成员为实现某种目标,相互协作、相互配合、齐心协力实现团体目标的行为活动和心理状态。西方人比较重视团队精神,中国人则更为关注在个体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间,要敢于牺牲个人的、局部的利益,竭力维护全局的和集体的利益。拓展训练的关键之处就在于,能够将这一深刻的道理与教育内涵注入到大学体育训练之中,让大学生自然而然的接受团队精神的教育和洗礼。譬如,海上求生、扎筏、电网等都是培育大学生团队精神的经典游戏,这些游戏虽然比较小,但却蕴含着极其深刻的人生哲理,大学生在参与这些游戏的过程中可以更加深刻的领会到没有协作就没有成功的道理。
二、拓展训练在大学体育教育中的作用
(一)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人与动物不同的标志之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高校教学的重要内容。一般来说,拓展训练包括各种运动项目、知识训练和各种运动方法。在拓展训练中,打乱人员,分散成多个小组,通过建立团体,加强个人之间的沟通。拓展训练中的任务型教育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增加大学生的接触机会,鼓励他们创新鲜明的口号和标牌,使他们迅速融入团队,找到自己的定位。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口号和标牌制作,但要在短时间内完成相互沟通、相互合作、任务安排、联合制作的所有步骤,每个人都需要展现自己的创新精神。此外,拓展训练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还体现在组织队员完成一些具有较强创造性思维的运动项目上,这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
(二)有利于摆脱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提升教学质量
在素质教育不断的推行情况之下,传统教学观念影响着高校体育教学质量,而在教学实践中,学生的考试水平成为教师教学的重点内容,而教师对综合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这显然不符合素质教育的主流趋势,是对教育教学目标的本末倒置,不仅会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而且会使学生对体育课失去兴趣,从而对他们体育学习兴趣的丧失产生负面影响。拓展训练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帮助学生提高身体素质,同时在深化体育教学效果的基础上,提高综合素质,为以后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有效的提升大学生身心健康
当下大学院校学生多属于独生子女,自身在客服困難与接受挑战的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弱,同时随着网络信息的发展,学生体能锻炼显著下滑,身心都需要接受更有效的训练活动来得到功能性的保持。拓展训练就可以将提升心理素质与提高体能的效果做融合,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大学体育教学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的体能状况,也是学生心理训练的有效方式。可以锻炼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此外也是心理压力宣泄的良好方式。对于青春蓬勃的青年学生群体,通过适宜的体育锻炼可以有效的改善其内心的压力,将所有的肢体暴力或者情绪压力宣泄到体育活动中,是一种良好的心理治疗手段,有利于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在大学体育教学中,需要不断丰富体育教学方式与内容,较好的运用拓展训练,充分的提升对其重视程度,构建和谐的校园氛围,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的意识,有助于学生今后人生道路的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素质拓展;专业教学;自学能力
作者简介:王倩(1973-),女,江西南昌人,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教授;徐娓(1972-),女,四川崇州人,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副教授。(广东 茂名 525000)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2-0031-02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是我国高等教育中落实素质教育战略部署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各种活动和项目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思想品德、社会实践、科技创新、文体艺术、实践技能等多方面帮助大学生完善知识结构和素质能力,使学生在大学期间全面成长。目前,各高校都在全面开展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作为一名专业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明显感觉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如何让学生“学会学习”是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的重要内容,在知识更新很快的当今社会,大学里所学习的知识完全不能满足今后实际工作的需要,工作之后的再学习必要且重要,大学生只有学会如何学习才能不断更新充实自己,适应今后激烈的竞争环境。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却发现,一些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差,不会主动去探究知识,只是习惯被动地接受,很少主动积极地思考问题,老师讲什么就学什么,不列入考试的内容就不去了解,学习的目的只是为了考试。大学生在校期间应注重自学能力的培养,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学会怎样读书,学会积累、整理和分析资料,学会利用图书馆、网络和各种学习资源、学习工具,但这些要求如果不通过一些具体的活动形式和任务来引导和培养,实际上是很难实现的。笔者就如何将素质拓展与专业教学相结合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
一、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参加专业竞赛
艾默生杯冷冻与空调设计应用大赛是一项全国性的空调设计大赛,设有设计院组、经销商组、院校学生组等多个组别,2007年我校热动专业学生首次参加这一比赛就获得了优秀奖的好成绩(全国仅有10名同学获得优秀奖),此后报名参赛的学生人数逐年增多。在指导学生参加设计竞赛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的设计热情很高,会积极主动地去图书馆查阅资料,理解设计规范,看懂标准图集,在网上搜索相关设计资料、图纸以及历年的优秀作品等,并经常会有问题问老师,参赛同学的专业素质和学习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但是参加比赛的学生人数占全体学生人数的百分比并不太高。由于设计竞赛的要求与空气调节课程设计的要求很接近,为了鼓励更多的学生参加比赛,从2011年起本专业进行了将设计竞赛与空调课程设计相结合的教学实践,课程设计的题目即设计竞赛所给出的题目,递交的参赛作品同时也是课程设计的成果。当学生所做设计不但是要完成教学计划中课程设计的教学要求,设计成果还要作为作品递交参加全国空调设计大赛时,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状态有了明显的改变。从原来的“要我做”变成了“我要做”,在方案选择、系统划分、管路布置等方面都考虑得非常细致,甚至在施工方面的一些问题也有所考虑。有些建筑楼层较多,面积较大,一个人完成整套空调图纸的设计较为困难,所以,有的项目是由2~3个同学共同完成的,学生自己挑选合作伙伴。因为合作完成的设计要作为一个作品递交,所以学生对合作非常重视,不但在设计过程中会经常商量和讨论,确保设计方案的一致性和图纸的完整性,在图层、线型、字体、字号等绘图细节上也做到统一,学生的合作能力得到提高。上交的作品要由行业专家来进行评审,学生都希望能有自己的设计亮点,不会也不可能去抄袭别人的设计,以往课程设计中抄袭严重的现象得以杜绝。
以专业竞赛为载体,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是大学生素质拓展的有效手段,现在面向大学生的各类竞赛很多,除了挑战杯、节能减排设计大赛等全国性比赛外,很多专业都有自己的专业竞赛,学校应进一步扩大竞赛的专业覆盖面,与各专业教研室沟通配合,逐步实现一个专业一项竞赛,通过加大宣传、完善奖励机制、与专业教学的某些实践环节相结合等途径扩大参赛学生的覆盖面,力争让每个学生至少参加一次专业竞赛,这对学生专业素质的提高有重要作用。
二、举办专业研讨会
一些同学对专业很感兴趣,也很想多学一些专业知识,但又感觉内容太多,不知如何开始。虽然学生经常上网,但很少利用网络资源了解专业资讯,甚至有些同学直到毕业也从未使用过学校图书馆中的中国知网等电子资源数据库。举办专业研讨会是倡导探究式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方式。[1]具体做法是:让同学们自由组合,先查阅一些资料,找到一个感兴趣的课题。老师确认课题后,同学们开始收集资料,阅读思考及论文撰写,并要求做成PPT进行汇报。在学期后半段,组织一次专业研讨会,要求各组进行汇报和讨论。每组代表将本课题的内容先以PPT的形式进行汇报,之后其他同学就课题内容进行提问,该组同学予以解答。有些问题无法回答的可以由老师进行讲解或和同学们一起讨论,根据论文撰写情况及研讨会上的表现评出一、二、三等奖若干。在论文撰写及汇报准备过程中,同学们查阅很多专业书籍,搜索很多资料,学会利用CNKI、维普等电子资源进行文献检索,充分发挥了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科技创新和素质拓展中的作用,[2]而以前,同学们是很少利用图书馆资源的。在活动过程中,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问题,学习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此外,由于每个组有数名同学,在活动中需要团结协调与分工配合以完成资料收集、理论分析、PPT制作、PPT讲解等工作,因此,同学们的组织、协调、表达能力也得到了一定锻炼。专业研讨会对老师的教学工作也有促进作用,因为在听汇报的过程中,教师会了解到一些平时不太关注的专业领域的知识,也会看到同学们做的PPT中有很多很好的专业图片,这些图片可以作为教师改进课件的素材,这不但可以节省为完善课件在网上找图片的时间,对提高课件质量也很有帮助。专业研讨会可作为第二课堂活动单独开展,也可以作为某一门专业课程的大作业计入平时成绩。学生通过准备课题的过程和参加专业研讨会,对专业的理解更广泛深刻,这对激发学生的专业热情也是很有帮助的。
三、开展教改工作,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老师讲授为主,讲授的内容与教材顺序一致,考试方式大多为闭卷考试,但作为工科专业的专业课程,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如何运用所学过的基础知识去解决专业问题,而不是继续传授知识。[3]专业课中需要教的新知识并不是很多,教学难点是如何使学生综合利用专业基础课的理论分析和解决专业问题。学生都学过专业基础课,但教学中会发现,当提出一个实际应用问题时,学生们一般没有解决问题的思路,但当老师说出答案时学生们就会恍然大悟,这说明教师的引导很重要,应一步步引领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讲课时要注意强调原理运用与技术分析,采用讨论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去思考,使学生通过主动思考掌握新知识和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制冷空调工程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所涉及到的专业知识在前期课程中几乎都已学习过,笔者在承担该课程的教学任务时,先将相关工程设计问题在课前发给学生,要求同学进行预习和准备,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课堂上请同学来进行讲解,必要时由老师联系工程案例进行进一步分析,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掌握和使用专业知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传统的考试方式是教师命题的闭卷考试。在考试方式上,笔者也进行了一些改革尝试。“空气调节”课程中布置一项大作业是要求学生出一份“空气调节”科目期末考试卷,题型、分值等由学生自定,只要覆盖主要的知识点即可,大作业成绩计入学生平时成绩,学生出的试卷质量比较好的题目直接作为正式的期末考试试题。实践发现,学生所出的试卷覆盖了大多数知识点,较好地考核了课程重点,这反映出学生对课程的理解较好,也有利于学生考前对所学课程知识的梳理,并且学生所出的试卷对丰富课程试题库也很有帮助。
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多加思考,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根据课程内容、教学目的和学生实际情况精心组织,把对学生的素质教育融入到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去,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质量。
四、大学生素质拓展与专业教学相融合的体会
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素质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要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教师自己就应该是什么样的人,如果老师本人不能言行一致,那这样的教育是没有说服力的。专业教师应不断学习新知识,了解学科前沿和最新研究动态,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不仅对所授课程的知识要融会贯通,而且要及时掌握学科和行业的最新动态,具备相关学科的知识与信息。专业教师业务水平的高低不仅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而且直接关系到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教师只有以自己的能力与业绩取信学生、感召学生,才能最终培养好学生。
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主要是由学工部门组织开展的,目前专业教师参与还较少,但实际上素质拓展强调加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并不能脱离专业教师的参与,从某种意义上说更需要专业教师的参与。[4]专业教师的积极参与能使活动有合适的选题和具体的活动内容,活动过程中的具体实施和结果评定也离不开专业教师的指导和帮助。由于教师们除完成正常教学任务以外,还要开展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而参与学生素质拓展活动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所以,为切实开展好学生素质拓展活动,学校应采取措施,鼓励教师参与学生素质拓展活动,如与职称评定挂钩、计算教学工作量、纳入教师评价指标体系和作为评先评优的条件等,以激发教师参与学生素质拓展活动的积极性。
五、结束语
如何培养出社会需要和单位满意的大学生,如何使大学生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是值得每一个高校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的问题。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的开展不仅是学校管理部门和学生工作系列老师的工作,专业教师也有责任积极参与到这项有意义的工作中去,为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不断丰富与完善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王倩,徐娓.利用专业研讨会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探索与实践[A].制冷空调学科教育教学研究——第五届全国高等院校制冷空调学科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
[2]魏晓敏.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科技创新与素质拓展中的作用[J].科技信息,2010,(31):593,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