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24 02:42:5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垃圾分类工作思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2010年7月1日,原西城区和宣武区合并成新西城。合并之前,两区垃圾分类的思路、管理模式和人员各有区别。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顺利实现两区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式的统一,从而加快推进垃圾分类垃圾减量工作是合并之初的首要任务。合并之后,西城区迅速整合了一支厨余垃圾专业收运队伍,建立了厨余垃圾专用楼,专门收集小区的厨余垃圾;迅速整合了管理模式,将垃圾分类的责任统一落实到各个街道,在街道办事处的城建科有专人负责各辖区的垃圾分类工作;想方设法来筹集资金,保障全区700多名垃圾分类指导员补助的按时发放。一年多的时间,新西城的垃圾分类不仅在管理体制上,而且在工作思路上有了相当大的突破,垃圾分类的硬件配备、软件开发以及宣传教育都红红火火,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截止2011年10月,西城区共有454个小区(大厦、学校)、156个党政机关和窗口单位实行垃圾分类工作,约58万人参与垃圾分类,辖区垃圾分类收集覆盖率达到75%,垃圾分类运输率已达到90%,资源综合利用率达到30%以上。
一、园林垃圾“零废弃”
随着城市绿化覆盖率的提高,绿化垃圾的产生也越来越多,如何处理这些垃圾而又不污染环境成了当务之急。绿化垃圾作为可回收利用的宝贵资源,已成为垃圾分类管理的重要解决对象,无害化消纳处理绿化垃圾可有效减轻城市垃圾消纳负担。
为了贯彻落实北京市政府关于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管理的相关精神,在北京市市政市容委的倡导下,西城区于2005年在东坝苗圃自有土地内,建成了园林绿化废弃物处理加工厂,使园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现变废为宝。该工厂采用微生物降解技术,日处理绿化垃圾5吨,可将园林绿化废弃物再利用,生产最终产品为高效有机肥,用于屋顶绿化、苗圃花房、城市绿地养护,实现零垃圾堆放,随产随消,消除火灾隐患。技术可称为当时国内领先水平,至今已运行6年,处理效果十分显著。
2010年,原处理厂面积扩大,处理间扩建,新厂年处理能力达66180立方,项目生产最终产品为土壤改良的基质,可将园林绿化废弃物消纳与土壤改良基质生产加工有机结合,疏松透气、保水、保肥、保温,既清洁环境,又节省了资源。这是一种科技含量较高、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环保产品,可实现城市生态的良性循环。园林绿化废弃物处理加工厂扩建后将实现西城区绿色垃圾零排放,不仅大大减少绿色垃圾的产生,还能最大限度地开发绿化垃圾的价值,使其“变废为宝”,实现了城市生态的良性循环。
二、果蔬垃圾就地处理变废为宝
菜市场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剩菜叶、烂水果,如果不及时处理,肆意堆放,不仅影响菜市场环境,还会散发臭味,菜市场就会变成让周围居民“又爱又恨”的地方。以往的垃圾处理模式中,果蔬垃圾直接混到了生活垃圾中,被运往垃圾填埋场进行填埋。由于果蔬垃圾水分含量高,有机质成分所占比例大,直接填埋会产生垃圾渗滤液,对土壤及地下水造成二次污染。
什刹海街道的润得立菜市场里建有果蔬废弃物减容站,安装果蔬垃圾处理机,进行果蔬垃圾就地处理的试点。在处理站,果蔬垃圾通过就地处理,再经过脱水、粉碎等工艺后直接变成肥料使用。每个果蔬垃圾处理站不仅不会产生垃圾渗透液,每年还能节省45万元的运输成本。通过对菜市场垃圾的分类处理,有效地减少菜市场的垃圾量,基本实现果蔬垃圾零废弃。目前润得立菜市场每天处理果蔬垃圾约5吨。2012年,西城区将选择3处大型菜市场,建设城区首批果蔬垃圾处理站。
三、多管齐下抓餐厨/厨余
由于饮食文化和餐饮习惯,餐厨垃圾成了中国特有的现象。中国餐桌浪费惊人,每天会产生大量的餐厨垃圾。数量如此庞大的餐厨废弃物,其处理问题不仅让政府头疼不已,由餐厨废弃物产生的“地沟油”、“垃圾猪”还会成为食品安全问题。
许多城市对餐厨废弃物的管理缺乏系统机制,大部分的餐厨废弃物被城郊“养猪户”有偿收购后直接用来喂猪,对食品安全和市民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还有一部分被一些不法分子回收后提炼成“地沟油”,回到餐桌。此外,一些餐饮店还将餐厨废弃物与其他生活垃圾混杂乱堆乱倒,有的直接将餐厨废弃物排入下水管网,造成路面污染和管网阻塞。这不仅对环境造成了污染,严重影响市容和人居环境,还对水体产生污染。因此餐厨垃圾和厨余垃圾的分类收运工作在整个垃圾分类垃圾减量的推进过程中尤为重要。
西城区作为北京市的一个中心城区,集中体现了首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的特殊性。西城区聚集了相当数量的国家部委、优质教育资源和社会单位。从单位抓起,从学校抓起,成为西城区餐厨垃圾管理的第一步。目前已有116家单位参与了餐厨垃圾的分类收运,每月清运餐厨垃圾452.13吨,运往朝阳区高安屯无害化处理中心进行处理,逐步规范餐厨垃圾排放管理。第二步对宾馆饭店和餐馆一条街等餐厨垃圾相对集中的地区进行专业收运。专业队伍定时定点上门收运餐厨垃圾,并与该单位签订服务协议,确保餐厨垃圾的日产日清。华天饮食集团、什刹海小餐馆一条街和金融街街道的金树街实行餐厨垃圾规范运输试点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第三步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增设餐厨垃圾就地处理设备,实现餐厨垃圾“零废弃”管理模式。
四、高科技的垃圾收运
西城区目前有垃圾清洁站46座,垃圾转运中心1座,280个垃圾转运大箱,每天都会有大量的垃圾运输车辆进行转运工作。在传统的业务过程中需要进行停车、登记、称重等程序,人工操作方式不仅耗时,而且误差率很大,此外薄弱的控制环节还容易滋生人为舞弊的行为,给国家,政府以及企事业单位造成大量的经济损失,这种依靠人工操作的工作方式逐渐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业务处理要求。
由西城环卫中心和中科院联合开发的密闭式垃圾清洁站信息传输系统是将监控系统、3S技术与超高频射频识别技术相结合的智能化综合管理系统。通过这个系统,可以自动完成清运车辆、垃圾大箱称重数据获取、垃圾清洁站内进出车辆大箱信息、时间、清洁站编号等数据采集功能,并将这些数据及视频监控信息通过3G网络传输到环卫服务中心,环卫中心可通过远程对讲系统,对各个清洁站的清运和保洁作业进行监管。系统经过一定时间的数据积累后,可智能分析清运垃圾类别分布状况,统计并规划调整清运时间以缓解清运高峰,具备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别清运量预测等能力,为实现城市垃圾清运模式的综合评价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监控系统采用电子地图,可直观形象地显示垃圾清运的具置细节,便于突发事件的处理。
经过这个系统,让垃圾管理更加科学化,告别了过去的三联单,由过去的数据一月一结算,变成了实时监管和实时掌控,不仅可以提升垃圾清运、处理的效率,使得业务管理模式走向条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并且为垃圾分类垃圾减量做好前期铺垫。2010年西城区清运垃圾总量从2009年的35万多吨,下降到32万多吨,使西城区改变了近几年来垃圾清运量逐年上升的状况。
五、开展“周四垃圾减量日”
2010年4月16日,北京市首次“周四垃圾减量日”活动吹响了垃圾分类战争的号角,北京市委、市政府对垃圾分类、垃圾减量工作高度重视,向广大市民和社会各界发出倡议:树立绿色低碳环保健康的生活理念,养成爱护环境、勤俭节约,物尽其用、减少废弃的文明习惯。向市民发放了围裙、毛巾、环保笔、购物袋等宣传品以及各类宣传材料共计4000多份,普及了垃圾减量、垃圾分类知识,提高了市民的环保意识。
摘要: 为有效解决我市垃圾中转站规划难、选址难、建设难等城市生活垃圾集疏运难题,2009年8月,杭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全面推行垃圾清洁直运。在开展清洁直运这一全新作业模式背景下,实现垃圾中转站提升改造被提上日程,杭州环境集团对中转站开展现场调研、摸底,提出改造规划和改造模式、工艺,本文拟对实施垃圾清洁直运模式下的垃圾中转站提升改造模式做探讨。
一、背景
为有效解决杭州市垃圾中转站规划难、选址难、建设难等城市生活垃圾集疏运难题,2009年8月10日,杭州市委、市政府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垃圾直运有关问题,会议提出杭州实施垃圾清洁直运的目标是打造“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垃圾直运“杭州模式”。具体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推广垃圾直运模式,逐步淘汰原老式垃圾清运车,解决好垃圾集疏运过程中的“跑冒滴漏”问题。新小区不再新建垃圾中转站,通过“桶车直运”、“车车直运”等办法,做到“垃圾不落地、垃圾不外露”;二是老小区现有垃圾中转站全面进行改造提升,同样做到“垃圾不落地、垃圾不外露”;三是实现垃圾收集直运一体化。2010年1月15日杭州市委、市政府1号文《关于推行垃圾清洁直运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杭州六城区(上城、下城、江干、拱墅、西湖、滨江)范围内所有新小区不再新建垃圾中转站,通过“桶车直运”,“车车直运”等办法,做到垃圾不落地,垃圾不外露。2009年9月25日,清洁直运工作在杭州市钱江新城101个直运点和江干区5个中转站试点开展。杭州实施清洁直运近五年来,杭州市城投集团和市环境集团围绕打造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城市垃圾处理模式,坚持政府重视、财政投入、技术支撑、文化引领、民众参与的“五位一体”工作思路,全力推进清洁直运工作,实现了清洁直运工作主城区全覆盖,并延伸余杭区; 完成符合清洁直运模式要求的清运车辆和装备的研发和使用,实现垃圾分类化、密闭化清运,减少环境影响;形成一套完整的营运规范,实现垃圾清运服务范式创新,切实做到了“垃圾不落地,垃圾不外露,沿途不渗漏”、新小区不再新建中转站、老小区中转站全面提升改造,淘汰主城区内全部307辆原老式垃圾清运车、淘汰主城区内全部散装清运三轮车、清运拖拉机,受到了市民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二、中转站改造思路的确定
城区垃圾中转站一直是市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在杭州城区已经开展垃圾清洁直运工作的情况下,原垃圾中转站的垃圾转运功能弱化,由此杭州环境集团提出了市区中转站实施功能提升的工作思路,即“三个一”原则:一减少,城区生活垃圾已经大部分实行清洁转运,由此可适当减少现有市区内的垃圾中转站;一提升,选择部分场地面积合适的中转站拆除其原有内部压缩设施设备,在站内采用国内最新技术的双动力两用直运车(即车辆可同时使用发动机或外接电源为动力)直接装运垃圾,实行定时到达、定时接纳、定时离站,具有“降噪、减污、垃圾不过夜”的特点,真正实现“移动中转站”的目的;一改造,老城区不便直运又不能设立接驳提升的中转站,将选择新型中转站设备进行提升改造。同时,杭州环境集团根据垃圾量、地理位置、运行线路、距离、占地、实际运行等情况,中转站定位为三个等级:
1. 枢纽站:服务半径2~4公里、垃圾量80吨以上、占地1000平方米以上。大型中转站宜设置于城市远郊,成为集垃圾接驳转运、车辆停驳、维修保养、应急事件处置、调度、服务、环保宣传、员工休息功能为一体的市政综合体,侧重于垃圾转运及车辆停保功能。
2. 中心站:服务半径2公里以内、垃圾量30~80吨以内、占地500~1000平方米。以实现环保宣传、区域环卫管理功能为主。
3. 一般站:作为直运的一般补充,服务半径1公里以内、垃圾量30吨以内、占地300~500平方米。在清洁直运模式下,部分量少转运站可根据实际逐步取消其转运功能,以实现员工休息、区域环卫管理功能为主。
通过对现有中转站提升改造进行的科学规划和系统布局,通过四个一“一控制、一减少、一优化、一改造” 措施,达到“无视觉污染、无听觉污染、无嗅觉污染、无居民投诉”的四无要求,实现垃圾收运一体化、人员管理一体化、运输车辆一体化、中转站管理一体化的独具杭州特色城市垃圾清洁直运集疏运一体化新格局,使杭州作为全国文明城市、国内重要风景旅游城市的特色得到充分体现。
三、改造模式与工艺的选择
杭州环境集团提出了市区中转站实施功能提升的工作思路,提升改造采用两种模式:
1.直运替代模式。 能直接在垃圾收集点实施清洁直运桶车对接区域,取消此区域内垃圾中转站中转垃圾的功能,前端生活垃圾全部采用桶车对接进行直运处置场。中转站场地改为区域环卫管理站或市民环保教育宣传站。
2. 接驳点模式。在垃圾收集点实施桶车对接直运有困难区域,优化改造此区域中转站的模式,改成接驳点,根据中转站占地面积,大的改为枢纽站接驳点,小的改为一般站接驳点,解决桶车、车车接驳功能。具体工作运行模式有厢车对接模式、以车代机(双动力)模式。
以车代机:是通过采用双动力压缩车实现与垃圾桶的直接对接,此种模式能大大降低作业过程中噪音、减少臭气,且运输方便灵活,可实现一车多点模式,适宜中转站与居民区距离近的区域,改造后中转站变成桶车直运的小型接驳点。
厢车对接:是通过采用先进、环保、高效的工艺设备来实现垃圾中转运输中的“四无要求”。此种模式适宜于老城区无法实现直运但垃圾产生量大区域的中转站改造,厢体大小根据转运量大小决定。
根据中转站定位,枢纽站由于垃圾转运量较大、占地面积允许,拟采用厢车模式;中心站的垃圾量、占地次之,拟采用厢车对接模式(含地埋式);一般站垃圾量较少、占地条件限制,拟采用以车代机模式。
四、中转站改造工艺中的“八统一”
1. 模式统一,新模式可大大降低中转站噪音、减少臭气
原有: 之前我市市区垃圾中转站压缩设备原多采用广西南宁一代或二代的抓扒式分体压缩设备。该设备采用单向敞开式设计,料斗的中垃圾臭味直接散发到空气中,造成站内、站外的空气污染;
通过提升改造:中转站运行新模式实现以车代机等,通过采用双动力压缩车实现与垃圾桶的直接对接,此种模式能大大降低作业过程中噪音、污水影响,减少臭气,且运输方便灵活,可实现“车走场净(静)”和“一车多点”模式。
2. 标志统一,美观的中转站更好地融入城市街景
原有:中转站外墙布置比较混乱,外观比较陈旧;
通过提升改造:一改市民对垃圾中转站的脏、乱、差印象,对中转站外观进行了全面重新设计调整,使整个建筑功能体更加美观、实用,外墙采用立邦防腐系列涂料,并凸显环境集团标志,容易识别。
3. 作业面统一,便于实现作业卫生管理
原有: 地面凹凸不平,死角较多,地面洒落残留垃圾难以清理,卫生环境差,造成直接性二次污染;
通过提升改造: 新作业面采用混凝土地面(C30), 厚度20cm。
4. 色调统一 ,实现规范化的运行管理
原有: 墙面采用普通涂料,易脏、易损;
通过提升改造: 统一为操作区内墙1.8米以上,采用白色乳胶漆。规章制度统一设置在离地1.8米处;1.8米以下,采用色调一致的300×600耐脏面砖,颜色为米黄色,色彩柔和,方便洁净。
5. 排水(污水导排)统一,对臭气说“不”
原有: 站内垃圾污水直接排入市政下水道,臭气扰民引发投诉,并易滋生蚊蝇;
通过提升改造: 垃圾污水随车带走,站内原排水系统改造后不再排放污水,杜绝臭气源,净化空气质量。
6. 工间统一,标准、规范,作业条件大为提高
原有:工作间比较简陋、简易卫生间;
通过提升改造:为提高员工工作条件,对中转站内相关设施同时实施改造,对工作间、储物间和卫生间等均铺设防滑地砖,内墙采用瓷砖,顶棚采用统一配置铝板吊顶,各相关设施均同步到位,工作条件大为改善。
7. 电器统一,布局合理,实用安全
原有:普通灯具、配电箱;
通过提升改造:对站内重新进行电路设计,所有的电线套管铺装通过地下或上架(上架吊顶),采用防爆灯具,更加安全可靠。
8. 立面统一, 美观大气
原有: 普通铁门或卷闸门;
通过提升改造:外部采用白色电动快速卷闸门,标企业标识,美观易识别。
按照XXX要求,XX党委调研了XX公司意识形态风险隐患情况,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加强对意识形态的领导。
成立意识形态领域风险隐患全面排查和集中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能职责,落实人员责任,加强学习教育,引导全体干部职工要充分认识开展风险隐患全面排查和集中整治的重要意义,建立意识形态工作长效机制,即查即改,不留死角,不留盲区,将风险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领导小组严格履职尽责,对排查发现的问题,狠抓整改。对工作不落实,排查整治不力,敷衍作假的,进行通报批评;对发生责任事故的,严格追责问责。
(二)隐患排查情况。
一是严格党员干部纪律约束。
加强对全体干部职工特别是党员干部的管理和教育,教育党员干部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带头抵制生活中、朋友圈的各类谣言,严禁在手机朋友圈造谣传谣,对在公共场合中发表同中央精神相违背的言论,非议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及重大决策部署,散布传播政治谣言的党员干部依法严肃查处。
二是加强舆情监控。
成立网络舆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涉及卫生计生领域的重大舆情监控,对可能涉嫌发生重大舆情的,相关科室要第一时间介入,并及时向领导小组汇报,迅速展开舆情事件调查和处置工作,及时掌握舆情动态,加强舆情会商和研判预警,控制舆情态势,严格把握信息工作。
三是管控好信息传播途径。
加强本系统内外网管理,严禁利用内外网、传播各类损害意识形态安全的信息,通过增加监控软件、硬件防火墙等设备,截断传播途径,发现相关隐患及时处理。
四是管控好信息审核关。
加强对意识形态领域各类信息的审核和把关,及时发现问题和隐患,切实把控好“出口关”。
(三)总体评价
总体判断,XX能够深入学习贯彻XXX精神,坚决贯彻落实XX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决策署,强化意识形态主体责任,加强意识形态阵地管理,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深入分析研判意识形态领域形势。通过对意识形态责任制落实情况分析认为,目前意识形态领域形势总体向上向好,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比较到位。党委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坚强有力,中心组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和普及、网上舆论阵地管控、对外宣传和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等意识形态工作领域取得明显成效。
二、存在问题
个别部门、人员对意识形态工作极端重要性认识不足。有些人认为意识形态工作离我们距离尚远,无需操心;有些领导干部忽视了意识形态工作的协调发展,在理论武装、干部教育等方面投入不足,把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业务工作中,在意识形态方面的投入较少;管理不到位,不善于研究解决意识形态领域出现的新问题、新现象。
三、改进措施
(一)勇于担责,补齐责任短板
要“高处”发力。全面贯彻落实《党委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建立同心同向、同频共振的工作格局。
(二)夯实基础,补齐保障短板
要加强制度建设,推动已有规章制度落细落小落实,确保意识形态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高效落实。要配齐配强宣传委员、宣传干事,加大培训力度,通过全员轮训、专项进修等方式,提高基层宣传干部业务素养。
(三)精准施策,补齐工作短板
要注重长效。坚持制定年度工作思路,明确目标任务,确保各项工作张弛有度、有的方矢。进一步细化工作责任,将思想阵地的管理,文化阵地的拓展、网络阵地的维护等工作,以具体项目形式加以细化落实。要注重创新。要创新理念,确立宣传是生产力、文化是软实力、舆论是推动力的思想,努力以宣传工作新成效助推社会经济新发展。要注重考核。在加强年度考核的同时,要把对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落实纳入到日常监督中,跟其他重点工作一起通报点评。
机关单位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相关文件精神,市红十字会多重举措积极开展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开展的主要工作
1、制定实施方案,明确目标措施。成立xx生活垃圾分类及减量工作领导小组,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我会分管同志为副组长,明确了由项目工作人员作为垃圾分类工作具体经办人员;方案同时明确实施范围、目标任务、分类要求和具体措施等,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推进我会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强制分类高质量、高效率、可持续发展。
2、发放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倡议书。以“举手之劳小动作,破解环境大难题”为主题,倡导广大干部职工学习掌握垃圾分类政策知识当好宣传员、养成保持低碳环保生活习惯当好引导员、积极维护垃圾分类成果当好督导员。
3、开设宣传专栏。在办公楼主要出入口张贴垃圾分类宣传海报,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进行垃圾分类宣传,营造“垃圾分类,从我做起”的良好氛围。
4、投放生活垃圾分类垃圾桶。专门订制分类垃圾桶,投放在办公大楼出入口、办公室、会议室、卫生间等场所。
二、存在不足
截至目前,实现餐厨垃圾、其他垃圾定时定点、直收直运、日产日清,全体人员能够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垃圾分类投放,生活垃圾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处理的氛围基本形成,应当说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与群众期望达到的效果还有不小差距,一定程度上存在群众中消极抵触不愿分、感到麻烦懒得分、被动应付随性分、了解不够不会分等情况,特别是前来办事人员随手扔垃圾现象比较普遍,说明垃圾分类知识的普及程度还有待提高。
三、下一步打算
1、进一步加大宣传引导力度。继续深入开展业务培训机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在机关内部营造良好的垃圾分类减量氛围,同时扩大宣传范围,在机关醒目位置张贴有关垃圾分类减量知识海报,引导办事人员共同遵守垃圾分类规定。
过去,在北京市民的印象中,新城就是“偏远”、“荒芜”的代名词,可是当记者来到成名已久的亦庄开发区时,发达的产业、优美的环境和完备的配套设施,不由让人感慨其不愧为北京新城生活的模版。“大兴两区行政资源的整合,提速了大兴发展,前景广阔。” 大兴区市政市容委党组副书记、主任许玉增谈到大兴的发展很有信心:“城市管理与建设要有‘破’有‘立’,‘破’就是破解市政建设和城市管理方面的焦点、难点、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立’就是在破解难题、完成各项任务目标的基础上,我们的城市建设与管理要上一个新的水平。要在破中求速度,在立中上水平”。
目前,大兴区的基础设施已日趋完善,形成了以五环、六环、京开高速、京津塘高速和京台高速为主框架的“八横八纵”路网格局,全区道路总里程超过3000公里;特别是2010年建成通车的地铁大兴线和亦庄线,更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在生态环境建设中,正在重点建设的“两园一河”生态工程(南海子郊野公园、大兴新城万亩滨河森林公园、永定河大兴段)切实提升了北京南部地区的生态环境。而北京第二机场定址大兴,更让大兴拥有了傲视其他新城的发展前景。
记者:2012年是“十二五”时期承上启下的关键年,大兴区今年的工作思路与目标是什么?
许玉增主任(以下简称许主任):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支持下,经过几年的努力,大兴区的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环境建设水平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
2012年,我们的总体工作思路是“有破有立,在破中求速度,在立中上水平”。通过解决市政建设、管理方面的焦点、难点、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提升城市建设与管理水平。围绕这个总体思路,今年,我们要重点破解城市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五个方面问题:
一是破解道路及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因征地拆迁引发的利益矛盾问题,提高道路设施建设效率;二是破解城市管理水平一般化的问题,重点包括黑车、黑摩的屡打屡有,“门前三包”有形式、无内容,游商小贩时打时有、屡禁不止,广告牌匾不落实规划等方面的问题;三是破解城市交通矛盾日益突出的问题,最大限度缓解交通拥堵和停车压力;四是破解城乡环境重拆建、轻管理问题,抓好拆迁现场、施工工地等场所景观设置、地表苫盖等工作,重点做实城乡环境建设重突击治理、轻日常管护,大街区、干路与小街小巷管理水平相比反差较大,过渡依赖检查的长效机制建设问题;五是破解城市运营中涉及民生的重大问题,重点解决新旧小区基础设施反差较大,老旧小区燃气、热力设施陈旧、跑冒滴漏、影响设施设备运行安全的问题。
这五个问题事关城市建设与民生,树立“五种意识”是做好市政市容工作的关键:一是大局意识。市政市容工作关系到城市的发展、新区的发展、民生的改善问题,要站在全区发展大局的高度认识2012年的工作;二是团队意识。城市建设、城市管理涉及面广、任务量大,特别是部门之间的工作交叉比较多,一定要树立一盘棋的思想;三是责任意识。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要热爱这个岗位,把自己的“精、气、神”全部凝聚到工作上,既要善于发现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又要善于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四是廉政意识。我们提倡保持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干事的本色;五是服务意识。城市管理也是一种服务工作,是创建和谐社会、宜居家园的重要保障。
按照这个总体思路和需要解决的问题,2012年的工作目标可以概括为“打通六条道路、整治三条线路、攻克六个难点”。
“打通六条道路”是指打通区内“三纵三横”6条道路,这6条道路全长超过20公里,施工完成后可进一步优化区路网结构。
整治“三条线路”是指实施京开路沿线整治工程、推进兴丰大街整治工程和完成京沪高铁沿线绿化景观工程。如京沪高铁沿线的绿化景观工程,按市里要求,京沪高铁涉及我区38公里,3个镇1个办事处需要实施景观绿化建设。目前,结合全区绿化工作的统一部署,我委将积极与区园林绿化局一起,组织实施好高铁沿线5个区段的植树造林工程。这三条线路整治工程完工后将进一步提升我区城市景观形象。同时,我们将在保障村庄环境建设、主要道路沿线、地表治理等工作再上一个新水平。
“攻克六个难点”是指通过攻克城市管理中的六大难点,进一步提高城市建设与运行水平。
一是实施疏堵工程,缓解新城地区交通压力和停车难问题。具体措施是通过进行路口的渠化改造,提高路口通行能力;完成康庄地区2个停车场、420个停车泊位建设工程,缓解这一片区停车难问题。同时,着手研究公共停车场、老旧小区内部停车场改造问题;启动新城地区智能停车诱导系统一期工程建设;在现有63个公租自行车站点的基础上,新增60个站点,初步形成分布在地铁沿线、学校、医院、机关、商场等人口流动密集区域的自行车租赁网络等。
二是实施城市秩序整治攻势,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具体措施有推动“门前三包”责任制落实;加大站前广场、医院周边、商业集中区等重点地区无照经营、黑车扰序、小广告等难点问题的打击力度,净化城市环境秩序;完成5-10个主要街道的户外广告规划整治任务;规范报刊亭、电话厅、移动公厕等12项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与管理,编制完成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规划;另外,研究城市网格化管理体制建立后,我委与相关事部件养护单位、权属单位的信息沟通机制等。
三是推动老旧小区基础设施升级改造,解决好事关城市运行安全的民生问题。包括完成居民的管道石油气置换市政天然气工程;新城地区7个小区内部供热管网改造问题;启动并完成全区510万平米居住建筑热计量改造工程和完成观音寺、富强路路灯改造工作,改善居民出行环境等。
四是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实现垃圾减量化目标。重点包括:在城镇垃圾治理方面,巩固现有31个社区、4万户居民实行垃圾分类工作成果,再新增65个社区、10.4万户居民的垃圾分类,按照市场化运作方式,建设1000个公示牌式垃圾投放站。同时,在农村垃圾治理方面,在现有9个镇、10座垃圾分拣设施的基础上,完成全区50%的村庄垃圾分类设施设备、收集运输车辆配置工作。另外,在餐厨垃圾治理方面,研究制定《餐饮服务单位厨余垃圾源头监管、规范收运处理体系建设实施意见》和《工作方案》,推进餐厨废弃油脂专业收集运输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体系建设,坚决打击违法收购、运输餐厨垃圾行为,把好治理地沟油的第一个关口。
五是推进“三场一基地”(指大兴原团河农场、天堂河农场、南郊农场和驻区部队生产基地)地区综合治理,解决好该区与新区发展脱节问题,保障这一区域的综合治理稳步实施。
六是开展对新航城建设相关工作研究。北京新机场落户大兴是发展的大事,我委将重点抓好两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利用行业管理的优势,积极与北京燃气集团、热力集团和上级主管部门沟通,做好热力、燃气、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前期研究,为新机场建设打好基础。第二,在新机场建设、新航程建设实施过程中,对大兴区道路、周边环境影响等进行基础性研究。做好新航城建设与推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问题。
记者:在刚刚结束的“两会”里,大兴两会提案和议案中交通问题占一成。交通是大兴区的区位优势也是发展资源。地铁大兴线2011年还获得了住建部颁发的公共艺术和雕塑艺术两项一等奖。请谈谈你们的经验。
许主任:地铁大兴线2008年底开工建设,2010年12月28日正式通车,我们用了1000天的时间高标准、高速度、高质量地完成了全线22公里11个站的建设任务,创造了地铁建设史上的奇迹。
地铁大兴线有两大鲜明特点:一是高标准实现了规划。对沿线200余家单位进行了大规模的整治拆除,面积达100万m2,清理了沿途小散低劣业态,拆出了绿地,腾出了发展空间,很好地实现了具有国际化水平的一体化设计,科学完成了地铁出站口和广场的建设。二是大兴地铁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按照北京市提出的“历史文化、新兴城市、战略节点、绿海田园”的要求,我们组织国内知名艺术家对大兴历史文化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把皇家文化、永定河文化和现代文明有机地结合起来,每个站点进行了艺术规划设计。特别是枣园站《田园奏鸣曲》这幅壁画,是我国第一幅采用景泰蓝传统工艺制作的大型壁画,整幅画面面积达100平方米,内容折射出大兴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自然生态美景,在地铁开通后成为市民、媒体关注的热点,构成了大兴独特的地铁文化。2011年获得住建部颁发的公共艺术和雕塑艺术两项一等奖。
在地铁建设的同时,我们同步实施了兴华大街改造工程,实现地上地下同步施工交叉作业,这也是地铁建设史上少有的。“大气、大度、大方”是合作要求,地铁建管公司和大兴一起把高标准、高质量、高速度和安全运营作为共同目标,配合融洽,使兴华大街全线新建市政道路13公里,改造道路4公里,得以顺利进行。在建设内容上,我们对包括水电气热在内的地下管网进行了新建和拆改迁工作,将所有线杆入地,完善了各类基础设施。这条市政管网建成后,能够满足沿线未来15至20年发展需要。在道路建设上,道路红线宽60米,采用3块板、3上3下车道,在重要路口达到5车道。合理进行了交通渠化,提高通行效率,减少交通事故隐患,充分运用现代科技安装的信号灯实现了智能化,在交通指挥中心和信号灯下,民警都能控制信号,确保高峰时段车辆能够快速通行。
在绿化建设方面,我们对沿途进行了绿化景观建设,北侧建设了兴华公园、地铁文化公园、埝坛公园和枣园公园,总绿化面积达到110万平方米。在树种选择上,行道树主要采用的是法国梧桐,在绿带中种植了西府海棠、银杏、白腊、樱花、月季等品种的花卉,经过几年生长期,兴华大街可达到三季有花、四季长青的良好景观绿化效果。
在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方面,沿途的城市家具坚持人性化设计,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便民利民的宗旨,设置公交候车亭、自行车棚架、公用电话、公共座椅、信息栏等16项内容,为市民的休闲和出行提供方便。同时,我们在沿途建设了2个公交场站、3个广场、4个停车场,未来沿线停车数量可达到3000个车位。在地铁沿线设立了20余个城市公租自行车点位,大大方便了市民换乘。
在沿街景观整治方面,拆除各类违规建筑120处,整治老旧建筑129处,商户210余户。兴华大街原有建筑物建成年代跨度较大、建筑形态风格各异,我们采取“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建设理念,对建筑物和商户进行了统一粉刷、装饰和广告牌匾的整治。同时,对街区大型建筑进行亮化,对沿途夜景照明设施进行改造,使用LED灯这种环保节能的照明设备,节电率达30%。
地铁大兴线拉近了新城与中心城的距离,既疏解了中心城的人口和功能,又促进了大兴新城自身的功能完善与发展,不仅是一条交通线、景观线,同时也是一条发展线。
围绕地铁沿线的产业发展,以西红门为起点,在空间布局和规划上,区委、区政府提出了“门、水、街、庭、园”的发展定位。沿地铁沿线征转土地1000公顷,可开发面积400公顷,其中生产业建筑规模340万平方米。地铁开通后,产业聚集效应明显,宜家30万平米的旗舰店已经开工建设,一批国内著名的房地产公司,如上海绿地、中建国际、华润置地、保利公司等,都在地铁沿线进行建设,带动了大兴新城的快速发展。兴华大街、地铁大兴线的开通受到了市民发自内心的称赞,是一项民心工程、一条舒心路。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县三级干部大会和县委李书记讲话精神,进一步把握当前形势,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确保全年工作好起步、开好头,现将我局贯彻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全县三级干部大会召开后,我局党组非常重视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工作,于2月14日召开了会议精神学习会,学习全县干部大会和李书记讲话精神,研究部署会议精神落实工作。党组成员、城管局全体人员、各分局中层以上干部、环卫所中层以上干部列席参加。
会上,城管局局长王金敏同志传达了大会精神,要求全局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按照县委十三届六次全会部署,贯彻落实全县三级干部大会和李书记讲话精神,以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全力以赴投入新一年工作,勉励全体干部职工在新形势下凝聚力量,奋力攻坚克难,加快我县创建省优秀管理城市步伐,为全县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做贡献。
为使我局的工作在2014年有新的跨越,城管局党组领导班子紧密结合实际,按照县委十三届六次全会部署,贯彻落实全县三级干部大会和李书记讲话精神,以建设一支具备综合管理能力的高素质城管队伍为目标,对今后的工作作出了以下部署:
一、要认真学会和讲话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城市管理工作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要以这次学习会为契机,迅速掀起学习的热潮,切实将全县三级干部大会和李书记讲话精神传达到全体干部职工中去,要从全县滨湖之城建设的高度,进一步统一思想,切实提高对搞好城市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树立城美我美的荣誉感,不断增强做好城市管理工作的责任感,把思想和行动高度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气魄,更大的力度,坚决打赢城市管理提档升级攻坚战,努力创建省优秀管理城市。
二、要以大会和讲话精神指导当前的城市管理工作,全面推进城市管理工作创新发展,开创城市管理工作新局面。一要坚持抓重点,强化管理。2014年,我局工作要围绕“城更靓”创建工程,进一步推进城乡一体化管理,重点建设运行数字化城管系统,深化对渣土车管理力度,争创市优秀管理城市的奋斗目标,不断加大力度,强化管理,推动城乡管理工作在新的平台上实现新跨越。二要坚持完善机制,提高效能。要继续深化街长片长负责制,实现精细化管理;实施环境卫生“洁净”工程,提高城区清扫保洁质量;充分发挥乡镇科学发展分类考核杠杆作用,全面完善城乡一体化垃圾收运体系;大力推行环卫保洁市场化运作机制,切实提高城市管理效能。三要坚持创新思路,加大投入。要坚持“建管并重”的理念,在加强政府公共财政主体投入的同时,不断创新思路,扩大城投融资规模,延伸合作领域,为城市建设与管理提供源源不断的财力支持,实现城市管理的大投入;不断加大对环卫基础设施、机械设备的投入和城市管理人员经费的投入,进一步提高环卫保洁机械化水平,提高环卫工作质量和效率,提升环卫保洁水平和应急处置水平;加快推进我县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招商建设,实现垃圾处理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
三、要把大会和讲话精神贯彻到城管队伍建设中去,提升城管队伍各项能力、创建和谐城管。要以大会和李书记讲话精神中涉及城市管理工作的内容为指导,着力提升城管队伍工作能力、学习能力、执法能力,要进一步加强城管队伍制度建设,强化执行力、提升创新力、增强凝聚力,打造一支专业能力过硬、综合素质过强的城管队伍。要强化作风建设,定期开展执法人员、协管员作风整顿和日常仪容仪表检查考核,树立文明执法、和谐执法、亲民执法新形象。要强化依法行政,强化执法监督,规范权力运行,推进依法行政水平再上新台阶。要把全县三级干部大会和李书记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到城市管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找准城市管理和社会发展、群众期盼的结合点,努力把城市管理的成果惠及城乡广大群众,真正让执法更加文明、让管理更加和谐、让服务更加到位。
全县三级干部大会给我们城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紧跟县委的工作思路,认真贯彻落实县委李书记讲话精神,紧紧抓住当前有利机遇,突出工作重点,强力推进城市管理工作长效化进程,使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为我县城市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以党的十、十八届四中全会和县委十六届六次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工作目标,以治理乡主要干线公路和河流两侧,集镇、中心村庄、新农村建设点的农村生活垃圾为重点,通过强化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农民、保洁员、村民理事会、乡镇环卫监督所四个主体建设,健全完善宣传培训、制度保障、资金投入、长效管理等四项机制,推广五种垃圾分类方法,利用3至5年时间,使全乡农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并形成卫生保洁常态化,着力打造干干净净、漂漂亮亮、井然有序、和谐宜居的农村幸福家园,为我乡位列全县综合排名乡类第一方阵奠定扎实的基础。
按照“五年治理、三年攻坚、首年大见成效”的总体部署,全乡启动,全民动员,组织开展彻底清理存量垃圾,清除卫生死角,清理后的区域进行平整、绿化,配套生活垃圾治理设施。大规模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普及卫生公约,使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家喻户晓。全面建设垃圾处理设施,到2015年末,村庄生活垃圾治理必需设施建设达100%,达到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全覆盖。
㈠重点抓好主干公路两旁和河流两侧生活垃圾治理。按照“属地管理、划段负责、全程覆盖、乡村联动”的方式,继续抓好新老辽南线、村级公路等主要干线公路和河流两旁的垃圾治理。达到公路路面及路基两旁、河道两侧、河流水面清洁卫生,无暴露垃圾,两侧垃圾池(箱)管理良好,垃圾日产日清,无垃圾满溢现象。
㈡重点抓好集镇生活垃圾治理。以营造清洁、整齐、优美的城乡环境为目标,以解决“脏、乱、差”问题为重点,切实抓好乡镇集镇生活垃圾治理。集镇要重点整治集镇居民垃圾乱丢乱倒、污水乱泼乱排、货物乱堆乱放的不良卫生习惯和集镇街道、中小学校、乡卫生院等单位庭院的环境卫生,打造干净、整洁、优美、文明集镇。
㈢重点抓好中心村庄生活垃圾治理。组织彻底清理村庄周边及公共场地、农户房前屋后的存量垃圾,清除卫生死角,存量垃圾清理后及时配套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落实保洁员,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达到卫生保洁常态化。
㈣重点抓好新农村建设点生活垃圾治理。按照“新农村建设布点到哪里,清洁工程就跟进到哪里”的工作思路,切实抓好历年新农村建设点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和长效保洁管理工作。
㈠全面清理农村存量垃圾。农村存量垃圾的清理以村为责任主体,通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党员干部义务劳动”、“小手牵大手”等活动,多种形式组织全体党员干部、保洁员、农村居民积极参与农村存量垃圾清理工作。全面清理全乡辖区内乡村道路两旁、河面河道、乡镇集镇、中心村庄、农户房前屋后等地的存量垃圾,不留垃圾死角,做到清理全覆盖。
㈡加强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建好垃圾处理设施是做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的重要保证。一是乡镇做到四有。即有无害化垃圾焚烧中心或垃圾填埋场、有垃圾压缩中转站、有垃圾清运车、有环卫设施(洒水车、垃圾桶等)。二是村级做到六有。即有垃圾桶或垃圾池、垃圾收集点、可利用垃圾回收点等一批垃圾处理设施。保洁员有一套保洁工具(“一车、一铲、一钳、一帚”)和保洁服。三是农户配有“两桶两袋”即:厨余垃圾桶、焚烧垃圾桶、可利用垃圾回收袋、有毒有害垃圾袋。
㈢因地制宜处理农村垃圾。按照“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处理”的总体要求,因地制宜对农村生活垃圾进行焚烧或填埋处理。乡镇集镇及周边村庄生活垃圾采取户分类、村收集、乡处理的方式,生活垃圾进乡镇垃圾焚烧中心或填埋场进行处理;边远村生活垃圾按照户内处理为主、回收利用为主的“两个为主”的要求,实行分户包干负责,农户垃圾通过垃圾分类,采取回收、沤肥和焚烧三种方式处理,基本实现“垃圾不出村”。
㈣推广五种垃圾分类处理方法。按照五种垃圾分类的方法,引导农民将农村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理。1.垃圾沤肥。主要包括剩余饭菜等厨余垃圾和其它易腐食物类垃圾、农业废弃物等,由农(居)户或保洁员给畜禽食用或倒入沤肥池、沼气池处理。2.垃圾回收。主要包括金属类、纸类、玻璃陶器类、塑料类、橡胶类等,由农(居)户或保洁员卖给乡村回收点进行回收、循环利用处理。3.垃圾填埋。主要包括碎砖碎瓦、乱石块、混泥土、石灰块、泥土、破损玻璃陶瓷块等,由各村用于场地平整、道路路基、洼池填充等。4.垃圾集运。主要包括化纤、塑料、废弃电池、过期农药、废油漆、废灯管、废日用化学品和过期药品等,以乡镇为单位统一收集后运至县垃圾处理场集中处理。医疗垃圾由乡镇医院收集统一送县处理。5.垃圾焚烧。不适宜回收的废锡纸、废旧棉麻织物、废木料、枯枝落叶等垃圾焚烧处理。
㈤强化四个主体建设。农民、保洁员、理事会和环卫监督所是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主体。
1.加强农民生活垃圾治理的主体意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广大农民是主体,有效地发动群众参与是做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关键。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发动群众参与。一是宣传灌输。各村可利用早晚广播、以会代训等形式,宣讲垃圾分类方法,讲评生活垃圾治理情况,公布评比结果等宣传灌输办法,提高群众认识,改变群众习惯。二是干部带头。开展党员干部带头示范活动,建立《党员干部带头示范制度》,引导带动群众积极参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三是
学生影响。教育学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不乱丢乱扔垃圾;发动学生参与学校、家庭、村组卫生活动。四是评比引导。以村或组为单位,每月或每季评比一次,奖优罚劣,在乡、村公布栏公示,在广播中讲评,引导群众。五是处罚促进。制订《农户卫生保洁协议书》,对违规农户处以200元以下罚款,处罚由村民理事会成员或村干部执行;对违规行为利用村广播、公布栏公示,采取点名批评或小额罚款等形式处罚。六是志愿者推进。充分发挥各级团组织、妇联的作用,鼓励老干部担任志愿者,经常性组织志愿者开展宣传、引导等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发动使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成为广大农民的自觉行动。2.加强保洁员队伍建设。主要公路干线和河流两侧按人口分布、任务轻重、便于工作的要求,落实保洁员。保洁员的选聘要按照“参与积极性高、身体条件符合、个人卫生习惯好、工作认真负责”的要求,优先从低收入农户和低保户中,聘用责任心强、有劳动能力的人员,组建稳定的农村保洁员队伍。要加强保洁员的培训,把村庄保洁员纳入到乡清洁办所统一管理,建立保洁员名册和报酬台帐,健全保洁员队伍的职责规定、考核激励管理制度,对保洁员统一购买人身意外保险。
3.加强理事会村庄保洁的监督管理职能。理事会是村庄保洁的监督管理主体,村委会要指导每个自然村组建以农村“五老”(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军人、老模范)为主要成员的村民理事会。理事会成员要带头进行垃圾分类,落实“庭院三包”制度,督促保洁员搞好日常垃圾处理,协助按时收集农户保洁费,并组织开展卫生评比活动等垃圾治理日常管理事务。
4.加强乡镇环卫监督所建设。进一步完善环卫监督所建设,做到四个有,即:有办公场所,有一支环卫监督队伍(有专门工作人员两名以上),有专项工作经费,有完善的工作机制,保障工作正常运行。主要负责全乡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检查督促,保洁员的绩效考核,促进农村垃圾处理常态化、长效化。
㈥完善垃圾回收网络建设。按照整体规划、合理布局、规范建设的原则,加快农村生活垃圾回收网络建设,确保有定点定期与保洁员联系和交易的废品回收人员。垃圾回收站点要定期公布可利用垃圾回收价格,本着应收尽收的原则,及时回收各类垃圾,并努力形成可利用垃圾回收加工产业链,使分类回收的可利用垃圾能够便捷、高效、规范、环保地进入加工利用环节。
㈦健全长效保洁管理机制。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涉及面广,难度大,健全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长效管理机制是事关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取得实效的关键。各村要不断巩固历年来农村清洁工程的建设成果,健全完善宣传培训、制度保障、资金投入、长效管理等机制,确保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取得实效,使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步入持续健康发展轨道。
从2015年7月25日至12月31日,分四个阶段推进。
㈠宣传发动(7月25日至8月5日)。要成立机构、制定方案,采取全方位、多层次宣传形式,营造舆论氛围,大力宣传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重要意义,激发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做好全乡采取的处理方式及路径、各类设施建设规模及数量、设备购置及运行维护费用、保洁员人数等测算工作。组织力量集中清理本区域存量垃圾,清除卫生死角。
㈡集中整治(8月6日至11月21日)。各村、各有关单位要结合自身职责,集中精力,组织人力,层层落实责任,采取有效措施,分步推进集镇、中心村庄,主要公路干线两侧,河道两侧的生活垃圾治理。要按科学规划建设垃圾处理设施,配齐保洁员,落实保洁员报酬和建立健全绩效管理机制。
㈢检查验收(11月22日至12月12日)。乡清洁办将组织人员对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进行全面检查、验收。
㈣建章立制(12月13日至12月31日)。各村、有关单位要建章立制,把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纳入规范化管理轨道,使农村垃圾乱倒现象得到有效根治,农村环境面貌有明显改观。
㈠强化组织领导。成立__乡垃圾乱倒整治工作专项小组,由党委委员廖财林同志任组长,环卫所、中学、中小等相关单位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要负责组织、协调、督导、考核等工作。各村、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做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认识,各村支部书记要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亲自督查、亲自解决重大问题。各村主任要亲力亲为,抓好组织协调、督查指导、资金落实等具体工作。
㈡加强宣传发动。乡清洁办要采取宣传车、横幅、公开信、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各村要建立长效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宣传机制,通过会议、标语、宣传册等形式进行宣传发动,进一步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积极参与支持农村生活垃圾治理。
㈢明确责任分工。按照“组织推进在乡级、统筹配合在部门、责任主体在
村居、具体落实在村组”的要求,切实抓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1.乡级:乡垃圾乱倒整治工作专项小组负责全乡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的领导协调、分类指导、督查考核。健全和完善“统分结合、分工负责”的工作推进机制,确保有力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抓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的组织、协调、督导、考核工作。负责牵头抓好新农村建设点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负责牵头组织全面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等活动,倡导人人参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负责本地垃圾治理的具体组织实施;负责区域内垃圾压缩中转站、大中型垃圾焚烧炉(无害化垃圾填埋场)、垃圾桶(箱)、垃圾清运车等环卫设施的建设与管理;负责保洁员队伍的建立,负责农村卫生保洁的长效管理。
2.部门:中学、中小负责牵头抓好中、小学校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卫生院负责牵头抓好卫生院、村级卫生所的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和医疗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工作。乡团委、妇联负责发动广大团员、青年和妇女,组建志愿者队伍参与垃圾乱倒整治工作。
3.村组:负责组织开展本村(组)范围内的存量垃圾的清理;负责明确所辖行政村的保洁员数量、保洁标准和垃圾桶(箱)、垃圾池(屋)的建设方式、数量;负责本村(组)范围内垃圾桶(箱)配置和垃圾池(屋)、简易焚烧炉的建设;负责垃圾收集点设置;负责村和自然村保洁员队伍的建立;负责本村(组)范围内农户的垃圾收集清运和村(组)内道路及公共区域的保洁及落实村(组)内保洁区域责任;负责建立村民自治组织,制定《卫生保洁村规民约》,监督、纠正农户的乱扔乱倒垃圾行为;负责收取农户保洁费;负责定期在村公示栏中公布垃圾收集、保洁情况、评比结果等。
4.农户:负责清扫门前屋后的垃圾,做到“庭院三包”。一是包卫生:垃圾入桶入袋、保洁到位,二是包秩序:无乱堆乱放、乱搭乱建、乱挂扰贴、乱倒乱排,三是包绿化:庭院绿化、管理到位。
一、业务工作完成情况
(一)高质量完成环境卫生保洁工作
按照全面推行城市主要街道专业队伍清扫保洁,全面实行定点倾倒、定员收集、定时清运的环卫保洁制度,促进环境卫生管理由治脏、治乱、治差向做美、做亮、做优转变为目标,年内,清扫队各班组按单位规章制度,每天近17个小时分三班不间断地清扫保洁150万平方米的城区道路卫生工作,人均清扫保洁面积达4000多平方米。清运队每天清运1400多个垃圾坑点垃圾,日清运垃圾170吨,吸式收集清运粪便60吨/日,人工清掏粪便2吨/日。其中洒水车调度遵循轻重缓急原则,并积极参与抗旱、救火等重要工作中。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壮大,产生垃圾也呈上升趋势,但我局自始至终都能坚持将城市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在城市主次干道和公共场所推行垃圾不落地管理,创造清洁卫生的城市环境,树立了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洁净、优美、有序的良好形象。
(二)紫茎泽兰铲除工作
6月底在全区实施铲除紫茎泽兰工作中,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以清运工作为重点,从清运工作全方位出发进行工作部署,首先要求清运垃圾时,对坑点周围进行检查,见一株铲一株;其次安排专人专车协助各乡、街道办事处全面负责完成好紫茎泽兰铲除植株的清运,做到随叫随到,密封运输,保证铲除工作的及时高效,并对全区铲除后的紫茎泽兰植株进行统一填埋处理,在处理过程中与其他垃圾做到分类填埋、专坑填埋,实现无害化填埋处理,从根源上杜绝紫茎泽兰的蔓延。在本次铲除工作中,共清运紫茎泽兰6车,近7吨。
(三)开展迎国庆60周年环境卫生整治工作
9月24日至9月30日开展了迎国庆市容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工作。全方位加强清扫保洁力度。在继续认真做好150万平方米的城区街道和其它区域的全天候不间断的清扫保洁工作的同时,加强对节前开展各类活动的周边环境的清扫保洁力度。做好对民航路、福慧西路等重要道路进行花坛建设和隔离栏拆除工作的清扫保洁,确保以上特殊道路的卫生质量。配合束河街道办事处、大研街道办事处以及全区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清运陈年垃圾近100吨。并在9月25日和26日两天,与森警、消防等驻丽部队进行道路清洗工作,清洗路面区域近100万平方米。9月28日抽调部份清扫保洁工作人员负责做好火车站试通车典礼现场及周边的环境保障工作。
(四)配合相关部门工作
为迎接建国60周年,进一步做好我区市容市貌和环境卫生管理工作,不断改善城市环境,塑造我区文明、卫生、整洁、有序的城市形象,我局抽调2名工作人员配合爱卫办、卫生部门等相关单位,开展了“门前五包”整治工作。分别对大丽路、南过境、民主路、福慧路、香格里拉大道、象山路、西安路、玉缘路、玉泉路、祥和片区及各街道所有临街单位及门店开展了为期2个月的整治工作。
(五)配合做好各项接待、检查工作
我局严格服从区委、区政府的指示要求,每次在接待迎检工作中,我们进行全面动员,全局上下齐心协力,所有管理人员都能深入一线,按照接待时间要求,严格把关,不出漏洞,加班加点加量地履行职责,积极完成好每次的接待、检查工作。同时,为了给市民营造一个洁净的节日氛围,在元旦、春节、妇女节、三朵节、端午节、五一劳动节、区庆日、十一国庆节等节日里,清扫、清运工作者付出了比以往更多的时间履行职责,局机关管理层也积极投入到一线,在各自的责任路段监督检查。特别是1月25日、1月26日(除夕和初一)两天18:00至22:00由局领导带领机关全体管理层人员充实到一线环卫工作中,开展卫生综合治理,消灭暴露垃圾,消除卫生死角,保障了节日期间环卫工作的顺利开展。
(六)积极落实职工增资和五大保险问题
社会保险是现代社会经济生活的重要方面,是一项重要的社会政策,它是劳动者应享有的维持基本生活的权利。就我局的具体情况而言,计划内用工应参加的五大社会保险,由于长期存在资金缺口,一直未能解决。而五大社会保险的实施情况关系到职工的根本利益,直接影响到我局工作的正常开展和社会的平安稳定。为此,我局把解决计划内用工的五大保险问题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摆上议事日程。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我局全体干部职工的不懈努力,我局400多位计划内用工的五大保险得以落实,目前局机关工作人员和相关部门正在加紧办理五大保险相关工作,确保及时将社会保险落实到每一位职工身上。同时,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度的增长,但由于工资增长长效机制的不健全,导致我局计划内用工的工资得不到相应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职工生活水平的提高,打击了职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为维护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为维护我区的和谐稳定,在区委、区政府的支持和我局全体干部职工协同相关部门的努力下,核增我局计划内用工工资和五大保险问题已得到妥善解决。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继续搞好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结合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目标,谋实事、抓长远,完善环卫服务体系,加快发展。
(一)不断加强干部职工的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全体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
(二)以人为本,不断深化和完善各种制度,做到用制度管人,用制度办事,努力探索环卫发展新机制。
(三)加快第二垃圾处理场建设,以期尽快发挥城市环卫基础设施的功能作用。
(四)加大环卫宣传力度,形成人人讲卫生,个个讲文明的氛围,提高全民环卫意识,维护城市环境卫生。
镇位于市东南部,东西长5公里,南北长16.8公里,依山面湖,是区区委、区政府所在地。省道铁贺线穿过全镇11个行政村,全镇总面积84平方公里(其中镇区面积5.6平方公里),下辖21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有25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4460人(其中城镇人口22000人、农村人口32460人,外出流动人口1.5万多人)。
自市、区城市(镇)管理工作推进会召开以来,镇按照市、区的有关部署要求,以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以突出整治“五乱”为手段,以构建长效机制为根本,采取措施,落实责任,强力推进了城镇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抓机制,促进制度落实
一是建立领导机构。市、区城市(镇)管理工作推进会议后,镇党委、政府及时召开镇城镇管理工作推进会,成立了由镇主要领导挂帅的城镇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下发了《镇城镇管理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整治内容和分阶段组织实施的方法步骤。
二是实行“三定包干制”。即定人、定路、定时包干,我们对集镇所有路段进行责任和任务分工,每条路段由一名镇党委委员任组长,镇村干部、城管队员为成员,实行“全方位、全天候、错时无缝隙”管理。
三是建立结对共建制。我镇对沿大道、区府路、福成路一些区、镇机关、企事业单位,实行共建共管机制,签订城镇管理责任书,督促这些单位实行“门前四包,庭院达标”责任制。
四是落实集中行动制。从10月16日开始,我镇举全镇之力,开展“百日行动”,大战100天,切实解决“乱倒垃圾、乱堆建筑材料、乱搭乱建、乱设广告、乱停乱靠”五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五是实行评比通报制。对于各路段、各单位的集中整治工作,镇城镇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周进行一次检查打分,对管理工作好的路段、好的单位进行表扬,对有问题的单位给予通报批评。同时,在城管、环卫队员中建立考核机制,严格考核奖惩,充分调动城管、环卫队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二、抓宣传,营造工作声势
一是通过悬挂宣传横幅、张贴宣传标语、发放告全体镇民一封信、出动宣传车进行宣传。先后出动宣传车200余台次,在全镇各路段进行巡回宣传,发放告全体镇民一封信1500份,制作大型宣传广告、标语50幅。
二是组织镇直机关干部上街开展大行动,以身体力行的形式进行宣传。
三是动员镇内中小学生开展“小手牵大手,文明创建一起走”的主题活动,通过中小学生向家长宣传文明创建的有关知识。各中小学校定期组织学生上街进行捡垃圾、清除杂草等活动。
三、抓投入,确保提速推进
我镇今年已投入36万元添置了洒水车一台、垃圾桶40个、垃圾箱15个,建筑挡牌40块、温馨提示牌10块,并在区府路设置公益广告栏4块。
四、抓整顿,突出重点促规范
按照“规划先行、规劝开路、严管重抓”的工作思路,坚持“七”字方针。
一是“清”,环卫工人每天2次全面清扫和托运城区生活垃圾,下水道、排污沟垃圾渣土,建筑垃圾渣土。
二是“疏”,所有车辆(含摩托车、麻木车、大型货车)被疏导到指定停车场。目前,共喷绘交通秩序标线260平方米、新建交通标志牌16块。
三是“拆”,坚决拆除违章建筑、不规范广告牌,保持镇容镇貌整洁有序。截至目前,拆除小广告、店面门匾300块、乱搭大棚8个、街道临时摊点36处、异型广告80余平方米。
四是“补”,补植大道、区府路、福成路绿化树木。
五是“修”,对集镇范围内的大街小巷破损街面进行整修。
六是“改”,改造好与居民息息相关的福成路、青峰路下水道。
七是“劝”,坚持每周一上午8点至10点全体机关干部分成7个小组,到各自责任区域进行规劝。通过机关干部温馨提示、清捡垃圾、纠正乱停乱靠、乱摆摊点等行动来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营造了良好的城镇管理工作氛围。
五、抓疏堵,提高管理水平
目前,我镇占道经营体现出三大特点:一是遗留问题多。据统计,大道有各类乱摆乱卖摊点80多个,破旧大棚12个,都是多次城管没有解决好的历史遗留问题。二是摆摊者中以年老低收入家庭者居多。三是“回潮”现象多。通过城镇管理,狠抓一阵子,占道经营就少一些,但稍一放松,过不多久就会“回潮”。
为此我们采用疏堵结合方法:一是提供经营场地。按照“堵疏结合”的原则,就近引导零散、无序的流动摊点进入统一规划设置的经营场所。
二是改变“一刀切”的管理模式。对乱搭乱建的摊点我们一律无条件。但对于家庭比较困难的摊主,在符合城镇规划的范围内,要求他们按照“统一定位,统一设计、统一装潢”的标准建设固定经营店面。
三是坚持分类管理制度。对超市门前的饮食摊点,统一经营时间(早点摊在8:00前收市,不准延时撤市,不准搭棚;夜排档摊点上市时间为夏季18:00、秋冬季17:30之后),统一经营设施,统一摊点设置,统一垃圾存放清理。
鲁家山垃圾场并非北京市“十一五”规划中确定要建的四座垃圾场之一,北京市原来规划的四座垃圾处理中心可能会瘦身为三座,到2015年三座垃圾分类处理焚烧中心将解决北京市40%的生活垃圾
北京第二座垃圾焚烧场将在两年后开始运行。
10月24日,北京市规模最大的垃圾分类处理焚烧场――鲁家山垃圾焚烧发电场在昔日首钢鲁家山石灰石矿区奠基。出人意料的是,鲁家山垃圾场并非北京市“十一五”规划中确定要建的四座垃圾场之一。
此前,北京市在规划中将建成北部阿苏卫、东部高安屯、西部六里屯、南部南宫等大型垃圾综合处理中心。但由于选址困难,及周边群众对垃圾焚烧不理解,目前只有高安屯垃圾焚烧场建成投入使用。
但是垃圾围城的现实迫使北京市不得不做出选择,7月底,北京市市政负责人面对媒体强硬表态:“北京要再不建焚烧场,垃圾真的处理不了了。”鲁家山垃圾场就是北京市今年新选址的垃圾场,据《北京日报》的报道,原需一年的各项前期审批、准备工作,仅用三个月便全部完成,使整个项目得以提前开工。
高安屯垃圾焚烧发电厂,北京的样板间?
在此前针对垃圾焚烧处理的争议声中,高安屯垃圾焚烧发电厂是北京唯一一座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大型生活垃圾焚烧厂,目前已运行两年,它的运营现状也成为北京使用焚烧作为垃圾处理方式的样本。
走近这家垃圾焚烧发电厂,想象中的扑鼻臭气、冒着黑烟的烟囱并没有出现。取而代之的是干净宽敞的马路、郁郁葱葱的树木、湛清碧绿的草坪、清澈的鱼塘、假山石围成的小型瀑布景观,还有池塘内一群戏水的野鸭。组织宣教科的科员杨漾告诉记者:“这可是‘纯’野鸭,自己飞来的,一只就招来一群。”两座圆拱形的灰白色建筑便是垃圾焚烧厂,绘有红色火焰图案的烟囱内并未冒出明显的烟气。
焚烧厂平日实行封闭式管理,在厂区入口处,工作人员刷卡才可进入大门。记者在杨漾的引导下,得到厂区管理部门的批准才得以“放行”。焚烧厂建设投资近9亿元。高安屯垃圾焚烧发电厂总经理助理王勇告诉记者,焚烧厂与北京市政府签有协议,每日向焚烧厂额定配送垃圾450车左右,日处理垃圾1600吨。
王勇说,现在所焚烧的垃圾为居民生活混合垃圾,由于刚入厂的垃圾,水分含量非常大,约为55%,所以垃圾在焚烧前必须在垃圾池内存放5~7天,使垃圾充分发酵,渗掉水分,以此来提高其热值。
对于是否会因炉内垃圾燃烧不充分而导致二恶英排放的问题,循环经济产业园管理中心党总支书记郭团会告诉记者,现在投放给高安屯焚烧发电厂的垃圾都是朝阳区比较优质的垃圾,所含可燃物本身就比较多。朝阳区一些试点社区已开始展开垃圾分类工作,将干湿垃圾分开,从源头上提高了垃圾的热值。此外,还有一部分垃圾是经过小武基垃圾分选站分选过的。垃圾的热值得到了保证,已经不需要投放油等助燃剂,因此也不存在工厂偷工减料的可能性。
王勇证实,现在入厂垃圾有500吨是经过分选的。
在厂内的中控室,记者看到10块屏幕分别监测着卸料平台、垃圾坑、料斗、炉内燃烧等操作环节。中控室的张值长说,通过监测,可以看到目前炉内的实时燃烧温度为883℃,“我们通常将温度控制在900℃左右,因为只要温度达到850℃以上,就没有二恶英的排放。此外我们还通过活性炭的吸附作用,来吸附二恶英和重金属。”
在厂区门口,树有一块LED电子显示屏,用以对外公示包括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氯化氢、一氧化碳、氟化氢、粉尘、黑度在内的7项污染物排放数据,王勇告诉记者,排放数据已和北京市环保局联网,进行实时监测,24小时不断更新。对于二恶英的排放监测,由于国际上还没有实时监测的技术,目前主要由北京市环保局委托中科院二恶英实验室进行检测。北京市环保局在厂内安装有二恶英在线取样仪,对二恶英排放情况进行在线取样,通常一个月化验一次,三个月实地检测一次。目前厂内二恶英的平均排放数据是0.05纳克。高安屯垃圾焚烧发电厂副总李义达解释说,他听闻这样的排放量相当于烤羊肉串排放的量,后来他曾去检测单位求证,但没有得到准确的数据。
据郭团会介绍,焚烧厂采用BOT的运营模式,即私人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一种特殊的投资方式,包括建设(Build)、经营(Operate)、移交(Transfer)三个过程。
目前焚烧厂的收入有两部分,一是政府补贴的每吨150元的垃圾处理费;二是回收发电,政府回收一度电的价格为0.595元。目前焚烧厂年处理生活垃圾53.3万吨,年上网电量1亿多度。在不考虑日常运营成本的情况下,粗略计算焚烧厂每年可收入1.39亿元,每年运营成本则占去一半,投资回收期至少需13年时间。
三座垃圾焚烧厂将成北京垃圾处理主力军
从2009年7月份开始,北京高安屯垃圾焚烧厂首次设置市民开放日并实时公布其污染物排放数据后。10月14日,北京环卫集团下属的7座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也定期于每周四开放,邀请市民亲身参观。
在开放的背后,则是北京垃圾围城的现实与垃圾处理场的环保之忧已越来越引发大众的关注。来自麦子店社区的居民代庆国写道:“通过这次参观,想象中垃圾处理应该是很脏、味很大的。可是我们所到之处,看见是干净,没有一点异味,很满意。”在组织宣教科科长王振军出示的“园区对外开放参观人员意见反馈登记表”中,大多数参观者对园区环境、管理现状给予了积极评价,迄今已有3300余人来“眼见为实”了。
也有周边居民仍对焚烧厂持不乐观的看法。家住柏林爱乐小区的赵蕾是高安屯周边反建焚烧厂的居民代表,她曾先后三次进厂参观。尽管厂区干净、优美的环境也让她感到欣慰,但她仍有疑虑:“垃圾分类还是没有真正实施,我们并不是非要反对垃圾焚烧这门技术,而是强调在分类没有做好的前提下,焚烧坚决不能进行。”
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副总工程师王维平曾因支持垃圾焚烧而被居民冠以绰号“王焚烧”。但王维平却说,他既不是“主烧派”也不是“反烧派”,他认为对待垃圾焚烧应公正客观。在他看来垃圾焚烧技术已历经百年,技术在不断完善和提高,迄今已经成为垃圾处理的主流技术之一。
“垃圾焚烧作为一门技术,没有问题。但客观上垃圾焚烧目前同样存在着环境污染的风险。”王维平说,因为迄今为止,我国垃圾焚烧厂的选址标准、工程标准、工艺设备标准、操作运行标准均未制定,唯一落实的只有环境污染控制标准。
王维平说:“从管理角度看,多数的标准还未制定,缺乏监管机制,环境污染的风险就存在。现在的垃圾焚烧厂多是企业运作,而企业以追求经济利益为目标,有可能为省钱该装的设备不装,该用的耗材不用,而我们的监管机制又没有形成,就带来了最大的风险。”
王维平认为,为降低垃圾焚烧可能带来的二次污染风险,应呼吁国家建设部、环保部等相关部门尽快出台有关标准,建立执法监督的机制。
垃圾焚烧的第二个风险,来自焚烧炉的起炉、停炉过程。王维平说,焚烧炉的启炉停炉通常各需要5、6个小时,而全世界任何一种焚烧技术设备在启炉停炉的过程中都达不到烟气排放的标准。所以现在要求焚烧厂一但启炉就不能停,至少持续燃烧半年时间,避免在启炉、停炉过程中造成污染。据王勇透露,目前高安屯垃圾焚烧发电厂就是每6个月停炉一次,用来检修设备,维持设备的正常运行。
王维平告诉《小康》,北京现有垃圾填埋厂将在约三年半的时间内全部填满,根据北京市的规划,未来40%的生活垃圾将通过焚烧方式处理。高安屯垃圾焚烧发电厂日后还将扩建,达到日处理垃圾3000吨。鲁家山垃圾焚烧厂的日处理量的规模也有3000吨。此外正在准备建设的还有位于北京南部的南宫垃圾焚烧厂,日处理量2000吨,目前设备谈判、资金落实已到位,正在进行环评,预计两年内投产。
北京市现日产垃圾1.7万吨,三座垃圾焚烧厂加起来日处理垃圾8000吨,在2015年基本能实现北京市规划目标。
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才是垃圾处理的上策
在王维平看来,北京市垃圾处理的上策在于重心前移,即把关注重点放在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中。“与其忍受巨额投资,大规模建设垃圾处理厂,长期背负沉重的运营负担,就不如少产生垃圾。这是垃圾对策的第一要务。”他说在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已明确规定垃圾对策的第一要务是减量化。
如何减少垃圾?王维平说:“比如限制包装、净菜进城、旧货交易、废品回收、垃圾分类。”据他考察,在日本和欧洲,通过这些做法都达到了垃圾年产量0或负增长。在日本东京,1989年垃圾产量曾达到高峰,通过垃圾减量,到2009年,东京垃圾产量已减少了44%。
“但在我们国家,一直没这么做。究其原因,是因为部门分割。比如旧货交易归发改委管,限制包装归商务局管,各项工作都不是一个部门管理。以前,垃圾减量化工作作为法律规定的垃圾对策的第一要务实际上没人抓,所以垃圾的产生量与日俱增。”王维平说。
垃圾的资源化则是指将垃圾当作可以回收物,在经济容忍的情况下,合理、合算的情况下,将垃圾回收作为再制造的工业原料。“不仅可以减少末端的运输、处理费用,从而减少环境污染的风险,同时可以再生资源,把大量自然资源留给后代使用。”王维平说。
关键词:遵义 “四在农家・美丽乡村” 创建 启示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6-0098-01
遵义县是贵州省的农业大县,现国土面积3391平方公里,辖25个镇2个民族乡,总人口103万,其中农村人口达80多万。自2003年以来,遵义县就紧紧围绕“富、学、乐、美”四字方针,以 “富在农家、学在农家、乐在农家、美在农家”这“四在农家”为根本目标,按照“以点带线、以线串面、点面结合、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坚持“党政引导、部门帮扶、群众为主、村组自治”的运行机制,积极开展“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工作,同时为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遵义县还将原有“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思路由“抓点、联线、扩面、提档、升级”转变为“精品升级、巩固提升、规模创建、连片发展、纵深推进”,提出了“四在农家・美丽乡村” 升级创建要以“155”模式进行打造的全新构想。“155”模式是指制定1个规划(即依规而建),通过5大提升(即环境、产业、文化、管理、便民服务),实现5化目标(即净化、美化、文化、产业化、精细化)。该创建模式对全县今后的“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工作提出了更加科学化、人性化的要求:明确提出“四在农家・美丽乡村”要围绕城乡统筹发展、沿革历史风貌、历史文化与地方文化相互交融三大特点,从环境保护、产业发展、文化挖掘、便民服务、管理优化五个方面全力提升创建水平,为扎实稳步推进遵义县新农村建设,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要求,创造了有利条件。
一、“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工作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
“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工作是以 “富在农家、学在农家、乐在农家、美在农家”为根本目标,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是生产要发展、生活要富裕、乡风要文明、村容要整洁、管理要民主,二者目标是一致的,统一的。当前,我们建设新农村就是要千方百计抓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工作,抓好了“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工作,就是牵住了新农村建设的“牛鼻子”,就能够尽快实现中央提出的“20字”方针的目标要求。
二、“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工作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
“四在农家”从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素质入手,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有机结合起来,不仅有效改变了农村的发展面貌,而且正在改变着农民的主观世界,使农民得到实惠,受到广大群众的真心拥护,从2003年至今,全县共投入创建资金402388.6万元(其中县镇(乡)财政投入109667.5万,部门及社会帮扶20914.4万,项目投资80464.9万,农民自筹191341.8万),完成“黔北民居”风格改造30913户;硬化进寨路1970.4公里,连户路1902公里;建设沼气池61170口,改厕55798间、改圈28884间、改橱44172间,建垃圾池1017个;建乡村旅馆329家5926张床位;建以农民文化家园为主体的文体活动场所206个333112平方米;建图书室229间;建宣传栏156129平方米;惠及245322户90余万人,为切实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有效途径。
三、“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工作为农民提供了增收渠道
在创建工作中,一是把“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示范点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使创建点农民有相对稳定的收入来源:如三合镇在示范带上培育打造了800亩的农业生产综合示范园,三岔镇发展了3000亩的香葱基地、3000亩的辣椒科技示范园,龙坪镇培育了1000亩的提子示范园等,全县示范点上形成了以烤烟、辣椒、大葱、提子、西红柿、香菇等为主体的经济作物发展基地,增加了农民收入;二是把“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示范点作为新的经济增收点,大力发展以“乡村休闲度假游”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旅馆建设,吸引城里人到“四在农家”创建示范点上休闲度假。目前在全县“四在农家”创建示范点上已建乡村旅馆达329家,达5926多人的住宿接待能力。如枫香镇枫元村、土坝村、苟坝村、花茂村,三合镇堰河村、长青村,龙坑镇王武桩、金鼓社区,三渡镇花桥村已先后有重庆客人50000多人次前来避暑休闲,每户月纯收入在20000元以上。乡村旅馆的发展不仅仅是为农民新增了致富门路,还改变了当地群众卫生习惯和生活理念,二者相得益彰。
关键词:武汉;“十二五”;蔬菜技术推广;工作成效;展望;“十三五”
中图分类号:S-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3547(2016)22-0080-03
“十二五”期间,武汉市各级农技推广部门面对蔬菜产业严峻形势,克服各种困难,围绕制约蔬菜生产发展的关键技术瓶颈,联合有关科研单位扎实开展技术试验研究和示范推广,为促进蔬菜生产稳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展望“十三五”,需要理清思路、创新机制、狠抓重点,继续推进蔬菜生产和技术推广工作迈上新台阶。
1 “十二五”期间武汉市蔬菜技术推广工作取得的成效
1.1 实现了武汉市蔬菜生产稳定发展
主要有5个方面的成效。一是生产布局进一步优化。蔬菜基地面积稳定在66 700 hm2左右,年产量达到600多万t,其中规模化、标准化基地所占比例达到90.5%,主要“菜篮子”产品自给率达到74.5%以上,产品检测合格率稳定保持在99%以上,同时重点打造了东西湖西北部、江夏107国道、蔡甸318国道、黄陂东部、汉南汉洪线及新洲刘大公路沿线等十大蔬菜示范片带。二是基地建设进一步提档。重点建设了东西湖、新洲、江夏3个现代蔬菜种植示范园,集中新建了4 669 hm2设施蔬菜基地,以钢架大棚为主的设施蔬菜基地达到6 670 hm2,喷滴灌栽培面积达到10 005 hm2左右,蔬菜基地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对2 001 hm2设施蔬菜基地进行了提档升级,配套建设了34个蔬菜产销综合体和100多个蔬菜基地冷库。三是科技应用进一步普及。示范推广水肥一体化、多层覆盖、物联网等设施蔬菜周年栽培集成技术,累计推广农业新品种100多个、新技术30个、新模式25个,同时,积极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目前,蔬菜种植相关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分别达到1 800户、45家和116个。四是产销衔接进一步顺畅。目前,新建社区蔬菜便民店340家,在900个小区内铺设电子菜箱1 700组,流通新业态社区覆盖率达到45%,日蔬菜直销量达到500 t;另外,近年来,武汉市菜价在全国36个大中城市中居中下游水平。五是品牌建设进一步提升。目前,武汉洪山菜薹、蔡甸莲藕和藜蒿、黄陂脉地湾萝卜等被认证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全市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35家,涌现出如意、东方神农、广地等一大批国内知名龙头企业。
1.2 集成创新了一批轻简高效高产栽培技术
以推广项目的形式,2015年继续安排了400万元,组织武汉市蔬菜技术服务总站和武汉市蔬菜科学研究所专家团队,联合各区农业部门及蔬菜基地业主,开展钢架大棚资源高效与可持续利用集成技术示范推广,对大棚穴盘育苗技术、温光水气肥智能调控技术、绿色防控技术、新品种、新肥料、新模式、新装备、新机型等进行集成研究,以提高设施蔬菜基地产出水平。2015年5月25日和10月23日,在东西湖区农科所试验示范基地分别召开了2015年武汉春夏蔬菜新品种展示观摩会和全市设施蔬菜“四新”技术现场观摩会,有效推广了设施蔬菜新品种、新技术、新肥料、新模式。引进了金胚98黄瓜、水果萝卜(卫青)等蔬菜新品种19个,平均产量增长20%以上,667 m2产值增加800元以上;推广了熊蜂授粉、早春多层覆盖、黄瓜落蔓、大棚连作障碍调控、水肥一体化、农业投入品减量化、大棚温湿度调控7项新技术;总结了草莓套种番茄、春莴苣套葫芦―秋黄瓜等12种高效模式,其中草莓套番茄模式,每667 m2草莓产值2.3万元,番茄产值1.0万元,合计667 m2产值3.3万元;创办了5个水溶性肥示范点;保存了洪山菜薹、黄陂脉地湾萝卜、蔡甸藜蒿、新洲小香葱、江夏头6个地方特色品种资源,其中选育脉地湾萝卜原种24 kg、生产种
300 kg,选育洪山菜薹原种330 kg,选育藜蒿优质种苗1.5万 kg。
1.3 推进设施蔬菜基地环境整治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正处于调结构、转方式的关键时期,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绿色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突出强调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2015年5月武汉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印发2015年全市推进蔬菜基地环境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明确了重点整治对象是2015年列入设施蔬菜基地提档升级项目扶持的30个基地。各区着力抓落实,采取召开现场会、签订责任状、竖立责任牌、组织观摩参观等有效方式强力推进。市级多次组织检查督办,目前,全市30个蔬菜基地环境整治工作已经全部完成,共整治面积
1 020.5 hm2,配备垃圾桶793个,垃圾处理池136个,清理沟渠200 km以上,拆除违章建筑达5 000 m2,清运垃圾超5 000 t,绿化面积达533.6 hm2。
2 武汉市蔬菜生产和技术推广工作面临的形势
2.1 发展机遇
作为中国中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武汉市发展现代都市蔬菜产业具有良好机遇。一是工业化、城镇化引领推动作用更加明显。工业化快速发展,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为改造传统农业提供了现代生产要素和管理手段;城镇化加速推进,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为实现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创造了有利时机和空间。二是农产品消费市场更加广阔。武汉市常住人口1 000多万,辐射带动城市圈2 000多万人口,城市人口的增加、收入水平的提高、工业用途的拓展以及内需型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为扩大农产品消费需求、拓展农业功能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三是农业科技支撑更加有力。武汉市农业科教实力雄厚,拥有华中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和植物园、武汉市农业科学技术研究院蔬菜科学研究所等一批农业科研院所和一批院士专家,水生蔬菜等品种研究和繁育水平居全国前列,随着绿色经济发展,高新技术应用于蔬菜产业,蔬菜产业发展的动力将更加强劲。
2.2 困难与问题
在新形势和新环境下,武汉市蔬菜生产和技术推广工作既面临着一系列难得的发展机遇,也还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一是农业组织化程度低,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更加突出。目前武汉市农业生产仍以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为主,农业规模化、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对市场反应不灵敏,生产的随意性、盲目性大,加之农民势单力薄,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话语权。二是蔬菜产业抗风险能力不强。近年来农业投入、设施化水平有所提高,但是由于“历史欠账”太多,在极端天气频发的情况下,全市蔬菜产业弱质特征依然非常明显,这与现代都市农业“服务城市、富裕农民”的宗旨还存在一定差距。三是蔬菜生产技术支撑能力有待提升。优质蔬菜品种示范推广还不够,不能完全满足市场对特定品种的需要,而且所推广的技术往往没有因地制宜、不太重视农产品市场需要和农户家庭需求,同时利用互联网等现代媒体创新推广方式、方法较少,还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和种植大户、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需要。
通过综合分析武汉市蔬菜生产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发现迫切需要调整蔬菜作物结构和布局,转变生产发展方式,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只要把握好时机,找准好问题,落实好思路、工作,就能推动武汉市蔬菜生产和技术推广工作再上新台阶。
3 “十三五”期间武汉市蔬菜作物技术推广工作思路和重点
3.1 明确工作思路
为适应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应秉持绿色环保、生态可持续理念,加大蔬菜生产技术集成创新和示范推广,大力发展标准化无公害蔬菜生产,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组织化、规模化、设施化,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扩大规模,创新品牌,提高蔬菜产业的综合效益,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大武汉提供基础支撑。
我们XX镇位于上海市XXX区的东南部,是XXX区的四大镇之一。镇域面积XXX平方公里,户籍人口XXX万,上海郊区环线XXXX横贯全镇。本次创建四至范围为东至XXX路、南至XXX路、西至XXX河、北至XXX河,面积为3平方公里,共涉及主要道路12条7.07公里、4个社区12个居住小区、责任单位(人)611余家(个)、河道6条6.1公里、学校8 所、菜市场2个、大型广场与公共绿地3个42700平方米。近年来,我镇先后获得“上海市文明镇”、“上海市一级卫生镇”、“区市容环境综合建设和管理先进集体”等奖项。
为进一步提升镇区形象,展现整洁、有序、靓丽的市容环境,根据《上海市街道(镇)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区管理达标活动实施方案》(沪容综办[2008]9号)的要求,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我镇积极参与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区创建达标活动。在创建过程中,我镇坚持以《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为依据,遵循“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大力推进“管理为核心、单位和市民自律为关键、作业为基础、执法为保障、督导为促进”的“4+1”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区工作机制,不断创新工作机制、有效整合管理资源,较好地实现了道路整洁、门前有序、立面规范、垃圾分类、河道洁净的工作目标,为建设农业重镇、休闲小镇、宜居新镇奠定扎实基础。
一、组织健全,机制保障
我镇坚持从实际出发,不断调整和创新工作思路,及时建立了五大保障工作机制,确保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区管理达标活动的有序实施。
1、加强组织保障。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创建工作,专门成立了以副镇长XXX为组长的XX镇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区规范、达标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和XX镇市容环境综合建设和管理工作联席会议,“联席会议”由分管副镇长为第一召集人,市容环卫所、城管分队、派出所、社事办、经发办、规建办、稳定办、社区办、文化服务中心等14个部门组成的成员单位。健全了责任区管理达标活动联席会议制度,制订了《XX镇落实市容环境责任区管理达标活动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机制、责任分工、保障措施、考评项目等内容。同时,利用镇党政班子会议、党政负责干部会议对该项工作进行多次专题研究、统一部署,实现上下齐心、合力推进。为更好抓好、抓实城镇管理工作,我镇投入600余万元,于2012年7月成立了XX镇城镇管理中心,探索实行责任区范围内网格化管理,该中心的成立标志着我镇的市容环境“大联动”工作将迈上一个新台阶。
2、加强制度保障。我镇先后制订了《XX镇市容环境责任区管理达标活动联席会议制度》、《XX镇市容环境责任区日常管理工作例会制度》等多项工作制度,进一步明确了工作职责、规范程序和工作方法,并在日常工作中严格抓落实、认真抓推进、扎实抓成校。
3、加强队伍保障。为加快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区各项制度落实,进一步巩固上海市文明镇等创建结果,我镇组建了一支由镇人大代表、政府调研员、热衷于公益事业的老干部、居民代表、新闻媒体工作者、社会志愿者等100余人组成的责任区督导员队伍,坚持每周组织召开例会,并按照定期与随机抽检相结合、重点区域与重点项目相结合的原则对创建区域开展定期巡查,先后下发各部门、单位《督查整改单》500余张,真正做到任务分解及时、纠错整改及时、信息反馈及时。
4、加强装备保障。我镇能按照统一标准配置环卫设施建设,同时加强对全镇环卫设施的管理、维修和保养,做到维修、更新制度化和长效化。两年多来,共更新240L垃圾桶600余个、维修改造公厕24座,增设机动车停车位662个,粉刷美化墙面9000 余平方米,投资200余万元更新购置垃圾压缩车5辆、机扫车1辆、高压冲洗及垃圾中转电瓶车各1辆。
5、加强财力保障。建立环境卫生投入长效机制,以政府财政预算来提供财力保障。两年多来,每年投入工资类经费500万元、环卫基础设施费35万元、垃圾清运费200万元,坚持按月按时拨付,做到全力保障、全力支持,保证了环境卫生长效机制的正常有序运转。
二、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为在全镇范围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我镇制订了《XX镇市容环境宣传教育制度》,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开展宣传,切实增强了责任单位和广大市民的市容环境卫生责任意识。
1、组织集中整治活动。在镇党政领导的带领下,积极开展“人人动手,清洁家园”、每月15日的“环境清洁日”集中行动、周四义务劳动日等活动500余次,共8000余人次参加,在整治环境的同时,有效提高了广大市民的责任意识和创建热情。
2、开展广泛宣传动员。通过党团员志愿者、老年骑游队、红领巾宣传队等队伍,向沿街商户、广大市民发放市容环境创建达标活动的宣传告知书30000余份,并通过《金XX报》、悬挂横幅、张贴海报、宣传车上街巡回宣传及各村(居)宣传讲座等渠道,向广大市民进行宣传动员,强化人人都是宣传员、示范员、监督员的观念,力争从“知晓”向“参与”转化。
3、抓好全面教育管理。以各经营业主“门责制”的贯彻落实为重点,要求沿街经营业主“自扫门前雪”,自觉履行义务,维护门前市容整洁。通过上门宣传、签订承诺书、加强巡查等方式,有效提高市民知晓率,目前我镇的责任书签约率达99.3%。同时,各居委利用小区内宣传栏、沿街宣传墙进行市民自律行动、文明礼貌、环境卫生等方面的宣教,并在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区内建立督导员制度,动员市民参与到创建活动中来。
三、明确要求,确保实效
1、加大整治清理力度,确保道路整洁。我镇创建区域内主要道路和商业街弄面积共计18万平方米,由97名保洁员实行全日制清扫保洁。为加露垃圾治理,我镇采取设卡设点与突击整治相结合的方式严厉打击违规运输渣土车辆,并加大垃圾快速处置的力度,年均清除垃圾约800余吨。另外,创建区内的部分路段实行“一店一桶”、垃圾上门收集,对沿街店铺垃圾实行每日2次收集制度,确保各经营户垃圾不出门。与此同时,我们对全镇范围内的绿化进行了全面调整、改造和提高,共修剪行道树乔灌木等6000余棵,清除绿地内的建筑垃圾和白色垃圾50余吨,补种绿化500平方米。通过整治,我镇的整体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绿化水平有了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