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30 10:22:2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尾巴教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场戏,要演好序幕;一首歌曲,要有好的开头;一节课,导课很重要。“万事开头难”这句话一点也不假。记得我刚毕业实习时,是在一所乡村小学教四年级,怎样上好和同学们见面的第一堂课呢?
在进入教室的前两天,我就认真熟读课文,了解作者简介、写作背景,利用网络搜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精心做教案、细致设计学案,在课文中圈点批注,为第一堂课打好基础,作好铺垫。深入钻研教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只有深入钻研教材,把握课文的整体结构,才有可能从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的辩证关系出发,把知识、能力和思想教育有机结合起来,确定一个质与量统一的整体性的教学目标,才有可能设计出恰当的提问,启发学生思考,推进教学过程,使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精神落实到每篇教材的教学中。教师只有拥有驾驭教材的本领,有“一览众山小”的宏大气势,在教学语文课的过程中才能信心百倍,气势恢宏。教师用这种恢宏的气势才能更好地影响学生,促使学生学好语文课,从而提高语文课的教学质量。做教案前,我先从两方面调整自己的心态,一方面,成功的第一堂课能提高自己的信心,使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加大方自信、挥洒自如,充分展示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另一方面,成功的第一堂课能树立良好的第一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产生优势效应,树立自己在学生中的威望,使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
各项准备工作做好后,我登上了讲台。当我第一次走进教室踏上讲台,面对下面那三十五双渴望知识的眼睛,我很激动,但也很镇静。其实,一开始讲课都会紧张,只是紧张的程度有所不同。该怎样克服紧张的问题,我通过反复备课,反复试讲来解决。试讲可以面对学生,也可以讲给自己听,让自己胸有成竹,出口成章。并且在讲课之前深呼吸几次,调整自己的紧张情绪;再者忘记自己在讲课,怎么备的课就怎么讲,多与学生交流。允许自己的课不完美,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三次深呼吸后稳住了自己的神情,梳理了自己的情绪,控制和调整好自己的语速。互相问好后,我没有直接讲授新课,而是向同学们做自我介绍,说我是他们新的语文老师,从现在开始和他们一起学习语文,在文字的海洋中一起探索、遨游。
自信的人更有魅力,用自己的方法给自己打气,以便在第一堂课上能挥洒自如,尽展所学。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有了兴趣,学生就会兴味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他们就会去思考,去理解。在学习《会摇尾巴的狼》一课中,我让学生说说狼和羊是怎样的动物,狼和羊会发生什么故事?狼会不会摇尾巴?课文为什么以《会摇尾巴的狼》为题?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议论纷纷,在小组合作中顺利完成了学习任务。我就按照自己做的教案开始教学,讲课时不要心急,因为学生的思考速度和接受能力是有限的,要有意识地放慢语速,重要的地方可以重复几次,用灰谐、有趣的语言解释几次,使学生们记忆犹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一方面控制节奏,一方面让自己有思考的时间,要让小学生有兴趣来掌握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要和学生多一些互动,包括自己在讲台上的走动、适当的停顿、与学生的眼神进行交流、提问学生等。
当然,影响一节课堂成功与否的因素不只是我说的这些,还与学生的语文素养、文字基础、课堂气氛等有关。作为一名教师如果没有坚持课前学习的思想,就不会达到一个新的境界,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勤于学习、学会学习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作者单位 陕西省合阳县城关镇中心小学
课
教
案
所属专业: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
课
程:
学前儿童游戏
适用对象: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及幼儿园教师
主讲教师:
杨柳影
微课《有趣的七巧板》教案
授课教师
杨柳影
课程主题
课型
录制时长
《变废为宝之提线纸偶的制作》
微课
8分47秒
教学
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提线木偶的人文背景,
2、能力目标:①掌握提线纸偶的制作方法;
②能够熟练操作控制提线纸偶进行表演
3、情感目标:通过利用废旧物品自制提线纸偶,体会到提线纸偶创作的乐趣和完成后的喜悦,提高其动手能力及兴趣,养成热爱生活的态度和观察生活的习惯。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提线木偶的人文背景。
教学难点:提线纸偶的制作方法及操作。
教学
过程
揭示课题:“变废为宝之提线纸偶的制作”
一、介绍传统提线木偶的人文背景
提线木偶,古称“悬丝傀儡”,是中国传统木偶戏的类型之一。它始于秦汉,兴于唐宋,有“戏曲鼻祖”称谓,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我们中华民族祖先留下的极为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出示提线纸偶
用提线纸偶“呱呱”来介绍提线纸偶的材料来自生活中的废旧物品
三、讲解并演示提线纸偶的制作过程
1、介绍制作材料和用具
2、制作步骤
(1)第一步:制作模板
将需要制作的人物或动物的头部形象画在卡纸上,如有手和尾巴也可一并画出。
(2)
第二步:剪裁并粘贴
将卡纸上的造型依次剪下进行组合粘贴,并用相应颜色的卡纸将纸筒覆盖。
(3)
第三步:制作纸偶
首先,在纸筒上端用螺丝刀打上对称的两个洞,接着将剪好的绳子(约20cm)从洞中穿过并打结,此为纸偶的手臂;再准备两条绳子(约10公分)穿上瓶盖并打结,然后将绳子另一端粘在纸筒下端,此为纸偶的双腿;最后将纸偶的头和尾巴粘在纸筒上。
(4)
第四步:连线
关键词:备课;预习;自信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6-126-01
一、备课
教学中的环节是不能少的,备课最为重要,教师只能是备课工作做好了,才能保证教学有效有序的进行。课堂教学是一个知识传授的过程,教师在这个平台上传道授业解惑。在对遗留下来的问题或者未完成的教学工作则可以通过课后工作来加以补充。除此以外,教师还要对课堂内外所要涉及到的相关问题进行思考和解决,并努力丰富自身的知识层面。
教师应按规定制定短期的教学工作计划。在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专业理论的基础上,教师备课要做到“八备”,即: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案,备教法、学法,备教学器材,备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备习题。教师应该认真学习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理解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用创新的思维和理念指导教学实践。同时,教师应明确重点章节和重点课文,做到全盘统筹,安排和实现好授课计划。
教案要按课时来编写,教师上课必须有教案,并且要独立完成,写教案要详细,而且教案必须要包括下列的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分析、教学方法、板书设计、课外作业布置和教学后记等。教师要全面的理解学生,理解所教年(班)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状况,理解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知识基础,智力状况和接受能力等,在这些基础上,研究分层次教学。
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需要把教学与练习相结合起来。练习是把知识转化为技能,并进一步深化知识的过程,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练的目的就是为了给学生一个实践和检验的平台,有针对性的练习。学生应该对此重视,配合老师,多做练习,从而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检验真理;那么,在教的阶段里,用练习来检验教学的效果和收获是再合适不过的。
二、预习
预习是学习新课的基础。预习效果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学生接受新课的程度。而该环节却往往是很多教师和学生容易忽视的一个学习环节。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一定要让学生做好预习,并且要学生有指导、有目的地进行预习新课内容。先让学生自主浏览学习内容,根据自己的理解罗列出一个该掌握的语言项目(教师要进行适当的指导、补充),然后进行有目的地预习。这样就能让学生在接受新课时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创“高效”的新型的课堂,就应该把所有的时间、一切主动权都交给学生,尽量做到“少讲、精讲、多练”。
现行教材编排量大,涉及内容广。假如完全按照书本上的编排内容进行教学,就要占用学生很多的课堂时间。从而训练的时间就不得不减少,对于考试需要掌握的内容,学生就难以胜任。针对这种现状。我的做法是:坚持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一个单元制作成一个课件,浓缩单元内容,节省新授课时间。这样就能在课堂上省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测试方面的训练。在短短的45分钟之内,让学生既能掌握、运用新授的知识又能把握考试要点,何乐而不为呢?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让学生做到“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千万不能让学生留尾巴,把希望寄托于课后的死记硬背。尤其是英语学科的教学,不少老师喜欢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讲语法、习题,讲得学生听到“昏昏欲睡”。让学生在课堂上给出的限定的时间内快速地背诵,然后通过做一些相关练习进行运用、巩固。这样学生既能享受到快速记忆带来的成就感,也能促进其学习效率的提高。
三、自信
英语学习中有很多的因素,但我想一个学生自信心的树立对于其英语学习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的情感可以爆发出惊人的力量。具备自信心的孩子,往往思维活跃,记忆力强,观察力敏锐,想象力丰富,且大都是品学兼优的学生。反之,缺乏自信的学生常感到自己与周围的一些同学有明显的差距,自我评价低, -学习主动性差,长此下去,有些学生悲观失望,自暴自弃。我们应纠正以往英语教学中重知识轻情感的情况,取而代之的应是重视和努力尝试以情优教和以情促知,这就要求我们更新教育观念,教师不是“高高在上”的“唯我独尊者”。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不能把他们看成简单的认知体。(焦瑶光,1994)要培养和发展他们的兴趣能使他们有高昂的情绪。饱满的精神和旺盛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能转化为学习的动机,而且能促进智能的发展,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由于年龄小、阅历少,除加强学习英语目的性的教育,还要使学生在运用英语过程中增强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运用中尝到乐趣。
教学反思的过程实际上是幼儿教师把自己的教学过程作为研究的对象,研究自己的教学观念和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效果。通过反思、研究,幼儿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我认为,反思教学存在于我们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能在每个阶段的教学中不断的进行思考,是促进幼儿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前提。
我将教学课程的反思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教学前的思考;第二阶段,教学活动进行过程中的思考;第三阶段,教学活动结束后的反思。其中教学前的思考为保障我们更好的进行教学奠定了基石,而活动进行中的思考是短暂的、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教学结束后的反思则更多的是对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行为的思考,是客观的、理性的思考。
第一阶段,教学前的思考。首先教师要汲取以往教学的良好经验,扬长避短,勤于思考,创设一个有利于孩子和老师共同操作的环境或方式。在丰富多采的体育活动中,我们采用孩子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体育活动的基本部分总是由情节性的游戏贯穿在整个活动中,游戏往往又会借助一些运动器械等进行场地布置。大家知道,户外上体育课场地宽阔、噪音大不收音,幼儿也多,给老师的讲解带来一定的难度。很多不利因素造成老师大声喊、嗓子疲劳,有时孩子还听不清楚。于是,遇到这类体育活动时,我往往会附上一张小地图,将孩子们集中起来,看看地图上所标示的东西,而后对游戏的场地布置有一个了解,游戏玩法自然也就很明确了。我这个方法同事们纷纷效仿,很适用。
其次,教师要做好教学具的准备。要充分重视这一点,因为这是顺利进行教学的基本保证。本学期初,我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和材料为每个孩子准备了一条漂亮的"尾巴",做好之后,我还很高兴的将"小尾巴"塞到自己腰里美滋滋的玩了一会儿。殊不知,小尾巴对孩子们来说有些过长了,有些孩子在躲闪跑的过程中会不小心把自己的尾巴踩掉。后来据我了解,我班的孩子身高主要集中在1~1、2米之间,尾巴的长度只需要0、4~0、5米就够了。而过长的尾巴影响了游戏的正常进行,导致部分幼儿不能尽情玩耍。
第二阶段,教学活动进行过程中的思考。我园参加了幼师的音乐欣赏的课题研究。在此之前呢,我园音乐欣赏活动进行的很少。在课题进行初期的一次音乐活动中,我请孩子们欣赏音乐《快乐的罗嗦》,旨在让孩子在老师的引导下欣赏ABA结构的音乐,并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进行表达。我准备了丰富的图谱和表演教具,没想到孩子们听了音乐之后大胆的理解和想象一下子深深的感染了我,我当场就把我自己原有的设计也给否定了。孩子们有的说:"前面和后面的音乐速度很快,象汽车在高速路上奔跑,中间的音乐有些慢,象妈妈的自行车"。有的说:"中间的一段音乐很优美,象小鸟在梳理羽毛。"还有的说:"这段音乐象在讲森林里长跑比赛的故事,前面音乐快是小兔子在跑,中间音乐慢是小乌龟在跑,小兔子骄傲了躺下休息了,后面音乐又快了,是小兔子加油追乌龟去了。"结果刚说完,我班的孩子就有的做小兔子姿势了,都说"龟兔赛跑、龟兔赛跑",孩子们为自己的想法兴奋不已,特想表演,我满足了孩子们的这种表演欲望。我为孩子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孩子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孩子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这也是我们新纲要所要求和提倡的。
纲要指出,艺术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
在一天下午孩子离园前,我班组织了一次手工活动《柳树》,孩子们的作品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的。家长来接时,请家长和孩子共同欣赏孩子作品,杨丽萍的妈妈蹲下就将几个柳条撕下,指责孩子粘贴的不垂直,孩子当时就大哭起来。其实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个别教师有时也存在类似的行为。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后来这个孩子告诉我,这是刮风的时候,柳条飘起来了。那么,对于孩子来说,注重的是自己富有个性的创造过程而不是结果。
第三阶段,教学活动结束后的反思。两年来,我始终做到"课前备课"与"课后备课"相结合,所谓"课后备课",就是每次活动结束后,我根据教学中所反馈的信息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教案,明确课堂教学改进的方向和措施,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找出解决办法,并有针对性的改革教法,努力做到扬长避短,这也是我两年来业务素质不断提高的法宝。教师必须要研究、要探究、要创造性地解决教育过程中的问题,而不能把教学过程简单化、模式化、程序化。教师要成为一个研究者,研究自己的教育过程,研究儿童的反应,将孩子们的反应看作重要的教学评价信息,并根据这些反馈信息改进,调整教学。
我曾经设计的一个主题探索活动《好玩的迷宫》,源于我班孩子在那个时期所迷恋的迷宫书。当时孩子们对迷宫书的痴迷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活动结束后,当我看到孩子们设计的一幅幅平面迷宫图时,我又进入了深思。迷宫蕴涵着丰富的教育价值,何不把握时机,进行挖掘呢?后来,我班赵呢喃的举动提醒了我。她将我早晨在户外随意洒的水印当成了脚下的迷宫。我何不将孩子们的平面设计当作图纸,引导孩子们来做立体迷宫呢?我的想法立刻得到了所有孩子的认可。那段时间,几乎所有的物体都成了孩子们手中的建筑材料,摆成了毛线迷宫、椅子迷宫、管道迷宫、积木迷宫、小朋友扮演的魔鬼迷宫等。后来孩子们就连梧桐树上落下的"毛毛虫"也不放过,全班孩子利用户外活动时间摆了一个庞大的毛毛虫迷宫,邀请我去玩,我吃惊的不得了,想不到孩子们竟然有这么大的智慧和潜力。
在沙河小学参加了由区教研室组织的随笔化作文课题的听课活动,共四节课,每一节课都很精彩。四名老师都是来自实验小学的老师们,一是丁洪芳老师执教的《插上思维的翅膀》,一是刘美老师执教的《我是小作家》,一是崔全霞老师执教的《老师的尾巴》,一是刘宗顺老师的《苹果、香蕉、大鸭梨》。四节课都是特色鲜明,风格突出,对于我们一线语文教师如何指导学生作文有很大的意义。听后感触良多,让我深切感受到孩子们能够抛去以往说到作文就“谈文色变”的情况,而是兴趣昂然地与老师沉浸在“快乐作文”的乐园中,收获很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动笔。作文是学生人语言能力、知识水平、思想素质、思维习惯等的综合反映。怎样才能使学生爱上作文呢?在小学阶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目前,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是《课程标准》中的重要要求之一。如果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把激发动机放在首位,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而且能够激发学生从内部产生一种直接动力,变被动应付为主动实践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正如第二节课刘美老师的课,抓住了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运用了故事的形式开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课堂上,看到学生睁的大眼睛就知道,他们多么的喜欢听故事,有了好的开头,这堂课能上不好吗?听过故事后,老师趁热打铁,“听了不少的故事,自己想不想成为小作家,自己来编一个故事呢?”孩子们个个磨拳擦掌,跃跃欲试。确定好自己的故事人物后,孩子们便动笔写了起来时间过的飞快,时间到了。该是学生展示作品的时候了,孩子们伸高了小手,争着到台前展示自己的作品。在学生展示作品的过程中,刘老师还不时的给学生做着评价,并修改着。写的不通顺的地方,为什么要删,要删这句而不是那句?这些都要给学生讲清楚的。作文指导课的关键在于你的作文指导如何确实让学生掌握了,而不是流于表面,流于肤浅,仅仅告诉学生一个方法,那是没有用的。
听课回来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为什么老师在准备课的时间没有用到多媒体呢?也许在听觉、视觉、或者是说在触觉方面让孩子多一点的感受,会不会更好一些呢!在第一节课上丁老师的课,学生们或多或少的有些生分,孩子快乐的气氛并没有真正的调动起来,如果孩子们把自己释放开了,也许他们笔下的文章会更加的精彩。每一个材料都要充分发挥其作用。举例提到了细节的真实性问题,不是为了追求效果去编造一个细节。真正能够感动人的,不是技巧性的东西,而是真情实感。一个学生只要能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来,即使没有一点技巧性的东西,也是能打动听众的,这才是最重要的。课堂上生成的东西,是最珍贵的,即便教案上没有。利用学生写的东西大做文章,就能生成相当精彩的课堂。
《幼儿园里真快乐》主题活动,是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开展的。它带领着幼儿逐渐认识集体,走入集体生活,并渐渐地喜欢集体生活,同时也得到了家长的积极配合,使我们的活动能顺利地开展。我们组织了各种各样的活动,让幼儿信任我们老师,感受到幼儿园的温暖,感受到各种游戏活动带来的快乐,从而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积极乐观的性格。
二、主题活动目标
1.幼儿感知幼儿园里的人、事、物,感受幼儿园的集体气氛。
2.幼儿在各种活动中熟悉集体生活,逐渐习得规则,树立集体意识。
3.幼儿愿意与人交流,建立同伴友谊,体验在幼儿园集体生活的快乐情感。
三、主题环境创设
1.室内布置主题环境《幼儿园里真快乐》,供幼儿欣赏。
2.在区角活动中提供各种图书供幼儿交流看书,把幼儿实践操作活动的过程和作品以版面进行展示。
四、主题前期准备
1.对孩子进行了解和做前期的经验准备,发放调查表。
2.教师向家长介绍主题情况及网络图。
五、区域材料投放
1.美工区:提供各种材料的纸让幼儿粘贴蔬菜和米饭。
2.科学区:提供各种蔬菜和鞋子的自制拼图,提供影子和动物匹配。
3.生活区:提供各种大鞋。
4.游戏:指导幼儿玩“加工厂”的游戏,用报纸粘贴米饭。
六、主题活动网络图
七、主要活动教案
活动一:一起睡着了(重点领域:语言)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熟悉作品中的主要对话,丰富相应的动词:“蹲、咬、趴”。
2.通过观看桌面教具的表演、参加集体的讨论和表演,感知、理解作品内容。
3.体验作品中温馨、美好的情感。
活动准备:
1.桌面教具:大象、小老鼠、小兔、小羊、小猫。
2.森林背景图1幅。
3.大象、小老鼠、小兔、小羊、小猫胸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教师引导幼儿了解故事中的角色
1.教师出示教具,引导幼儿分别认识大象、小老鼠、小兔、小羊、小猫。
教师:这是谁呀?和他们打个招呼吧!(幼儿了解和熟悉故事中的角色)
教师:小老鼠在森林里散步,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二)教师边演示桌面教具,边绘声绘色地讲故事
1.教师讲到“小老鼠咬咬大象的细尾巴”时,引导幼儿学做“咬”的动作,边做边说“咬咬大象的细尾巴”。
2.教师讲到“小老鼠觉得很有趣,就蹲在大象面前看它睡觉”时,引导幼儿学做“蹲”的动作,边做边说“蹲在大象面前看大象睡觉”。
3.教师讲到“看着,看着,大家看累了,都趴在大象身边,一起睡着了”时,引导幼儿学做“趴”的动作,边做边说“都趴在大象身边,一起睡着了”。
(三)教师带领幼儿进行听说表演
1.教师带领5个幼儿示范表演。教师扮演大象,其他幼儿分别扮演小老鼠、小兔、小羊、小猫。
2.师幼边讲故事边表演。教师讲述故事的叙述部分;讲到故事中的对话时,幼儿分角色进行对话。
(四)幼儿分小组表演
1.教师帮助幼儿分配好大象、小老鼠、小兔、小羊、小猫等角色,佩戴相应的动物胸饰。
2.教师讲到故事中的对话时,分角色进行对话。
(五)幼儿交换角色再次表演
活动二:小瓶子带帽子(重点领域:科学)
活动目标:
1.根据瓶口的大小、形状等特征寻找相应的瓶盖。
2.能将瓶盖盖在瓶子上并拧紧。
3.积极参加活动,体验操作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搜集各种大小形状不同的干净卫生的塑料瓶子、铁罐子,数量为每人3-4个。
2.每组桌上各有一筐瓶和盖。
活动过程:
(一)挑选瓶子
1.幼儿自由从筐中取出一个瓶子。
教师:请你说说你找到的瓶子是什么样的?
2.讨论:什么样的瓶子是透明的?
(二)给瓶子找盖
1.根据瓶子外形寻找相应的瓶盖。
教师:请你给小瓶子找一个适合的盖子。
2.幼儿自由寻找相应的瓶盖,教师注意观察幼儿在寻找瓶盖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
3.小结。
教师:你找到合适的帽子了吗?你是用什么方法找到的?
(三)操作游戏:给瓶子戴帽子
教师:一个小瓶子真孤单,我们给它找些朋友。看谁能多找一些瓶子并为它们找到合适的帽子。
幼儿自由探索寻找瓶子和瓶盖。
教师:请你数一数找到了几个瓶子?你用什么方法把瓶盖盖上的?请你来做一做。
教师:你把瓶盖拧紧了吗?你是怎么拧紧的?打开时要怎么拧呢?
师幼一起小结操作方法,梳理找瓶盖、拧紧盖子的经验。
活动三:小手动起来(重点领域:社会)
活动目标:
1.愿意从事简单的自我服务性劳动,了解小手的本领。
2.知道爱护自己的手。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根据活动需要,准备一些可供幼儿进行自我服务的材料。如一组桌上放没叠好的衣服,一组是给布娃娃喂饭,一组是油泥,一组是玩具。
经验准备:幼儿已看过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欣赏儿歌《小小手》,引出活动
教师:请翻开书,看看书上说了些什么?(指导幼儿看幼儿用书)
教师:我们的小手会做哪些事情?
教师把书上的内容变成一首儿歌念给幼儿听(儿歌附后)。
教师:你的小手会做些什么事?
幼儿自由讲述。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我校自进行村小课程改革以来,因为都是包班制,我觉得这样更有利于学科的整合教学。在实际操作中,我经常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之与农村乡土资源有机结合在一起,并把各门学科的内容切合实际地渗透在一起,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达到了各学科的目标任务,真正做到了轻松愉快地学习,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有大幅度的提高。
下面,我以实例说明是如何进行学科整合的。(因为是包班,本次案例用了半天时间,根据课的设计的需要,依次安排为美术课、语文课、数学课。)
二、教学片段
片段一(美术课):
执教二年级《捏泥动物》一课时,根据本节课内容的需要,课前要求孩子们要准备适合的泥土。
……
师:孩子们,你最喜欢什么样的动物?它是什么样子?
生一:我最喜欢小猪,它有短短的尾巴,肥肥的身子,大大的耳朵,还有鼻子、嘴巴和四只脚。
生二:我最喜欢乌龟,它有四支脚,椭圆形的身子,它的头还可以缩到身体里去。
生三:我最喜欢马,它看起来很神气。
……
师:好,孩子们在小组里捏你最喜欢的泥动物,可以单独捏,也可以合作完成。老师相信孩子们能捏出最漂亮的小动物。
……
师:数一数,看全班同学都做了哪些动物?各做了多少?并记下。
……
(意图:让孩子们说说各种动物的特征,是为了与下一节课的语文课写话相整合;做统计,是为了理解数学课《倍的认识》而说出更多的例子。)
片段二(语文课):
……
师:“刚才,孩子们捏出了漂亮的小动物,请孩子们在小组里讨论:‘你(们)是怎样捏出小动物的,在小组里先说一说,再与全班同学交流’。”
……
生一:我们小组分工合作,一人捏乌龟的身体,一人捏它的脚,一人捏它的头,最后大家一起把乌龟组合在一起,一只可爱的乌龟就完成了。
生二:我捏的是一只小猪,我想着家里小猪的模样,先捏小猪的身体,再做它的耳朵、鼻子、眼睛、嘴巴,最后给它做上四条腿,一只憨厚的小猪就捏成了。
……
师:请孩子们把刚才你所说的写成几句话,不会写的字可以写拼音。
……
片段三(数学课):
上数学课《倍的认识》时,我让孩子们把捏泥动物的作品摆出来作为学具。在我讲了《倍的认识》的基本例子以后,让孩子们尝试用学具来说一说对倍的认识,学生们说出了许许多多对倍的认识的问题:
生一:全班同学一共捏了10只小猪,5只乌龟,小猪是乌龟的多少倍?
生二:我们小组捏的动物摆成两排,上面摆了6只小动物,下面摆了3只小动物,上排的是下排的多少倍?
生三:第一小组捏了12个小动物,第三小组捏了6个小动物,第一小组是第二小组的多少倍?
……
每个小语教师,都能十分认真地对待教学预设,但对于教学反思,并不是都能严肃而负责任地去做好。不少教师甚至认为,教都教过了,还费那份精力干嘛?牛过了河去扯尾巴有什么用?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过一个教师成长的简要公式:经验+反思=成长,这个公式揭示了反思对于教师成长的重要意义。几年来的教学反思让我认识到,反思,是教师对教学的重新认识,是教师自我提高的重要捷径。
一、教学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叶圣陶曾批评传统教学方式说:“课堂教学既然是一讲一听的关系,教师当然是主角了,学生只处在观众的地位,即使偶尔举举手答个问题,也不过是配角罢了。学生很轻松,听不听可以随便。但是,后果可能很不好,学生会不会习惯了教师都给讲,变得永远离不开教师了呢?”《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学实践也告诉我们,虽然新课标实施已经十年了,但是,距离课堂上真正的师生平等对话还有一段路要走。小语教学只有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主人这一先进理念,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为此,我常从以下两方面去做。
1.教学设计应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教学设计是教师教学的依据,只有教学设计做到了这一点,教学过程才能做到。比如设计《最后的姿势》(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6课)一文教案时,对课文最后一段,设计初稿是由我来诠释“英雄不死,精神千秋”这句话,当时,在反复阅读了课文后,心里有好多话要说,我就预设了富有激情的一大段语言。在重新审视初稿时,我发现这样的设计其实还是把教师当成了主角,学生成了配角,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修正后的设计是把对这句话的分析交给学生讨论,让学生对谭千秋老师这种舍己为人的行为去设身处地,并通过自己的语言讲出切身的感受,达到体会课文深刻内涵的目的。在反思笔记中,我这样写:“看起来只是改了这一小小的部分,实际上,这不只是教学方案的修改,更是教学观念的修正。”
2.处理意外要强调教师的引导性。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由于某些学生的提问或者其他一些突然因素,原来的课堂预设不可能再进行下去了。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我觉得,教师的顺势引导很重要。我曾经遇到这么一件事,有次学习《词两首・渔歌子》(同上,六年级下册第9课),学生刚朗读完这首词,有个喜欢提问的学生站起来就说,老师,您说,这首词好在哪里?这一说,打乱了我原先的教学部署,如果还回到教学预设上去,这过程就显得生硬了,冷静下来一想,也好,何不趁此顺手牵羊,将原来要在后面跟学生讨论的内容放到前面来?课后,我在笔记中这样写:“按照学生的兴趣顺势引导,既发挥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体现了教学的灵活性。”
二、作业批改,应体现人文关怀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要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成功的欢乐”,作业批改就必须体现人文关怀。几年前,有次作业批改,有个学生的作业太潦草,错误也多,我给的批语是“太不像话了,这是作业吗?简直是涂鸦。重做!”当作业本发到学生手上时,这个学生神情黯然,头也耷拉下来了,整整一堂课没精打采。我这样反思自己:“教师批改时的大笔一挥,往往能对学生的心理造成相当大的正面或负面的冲击力。杜绝负面效应应成为我今后批改的原则。”打那时起,我常运用聊天式批改法,其优点好似师生促膝谈心,传递给学生的是亲切、温暖与鼓舞,使学生产生向上的学习动力。我常写针对性强的鼓舞性评语:“你写字的基本功不错,这次可能时间紧点,希望以后的字能写得工整清秀,让老师眼前一亮”、“作业只错了一题,大有进步。看了真高兴”、“习作的开头很有新意,用词恰如其分,好极了!如果结尾也能这么好,就更漂亮了”、“你已连续多次作业全对,不错”、“简答题答得很有新意”等等。实践证明,这样的批语,对学生有极强的鼓励作用
三、评价学生,要做到多元结合
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是可分解成局部的,但学生的语文素养却是一个整体,所以对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的评价应注意整体性,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就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一句话,评价学生要做到多元结合。特别是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其心理成长正处于发展期,多元结合的评价,能促使学生心理朝着健康良性的方向发展。考试这一单一评价方式曾伤害了好多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我清楚地记得有个因为成绩差而辍学的学生,后来做了大量的工作才好不容易回到学校,我在反思笔记中也曾经这样评价过这件事:“作为教师,单一地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是片面的,我们更要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关注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兴趣与积极的情感体验,帮助他们发挥潜能、拥有自信。”我在评价中,注意到将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与同学评价相结合,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叶澜教授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但一个教师如果坚持写三年的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我觉得,成不成为名师倒在其次,但坚持教学反思,能使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让学生得到更多的实惠才是一个教师一辈子真正该做的事情。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虹桥小学)
关键词:多媒体教室 创设情景 补偿缺陷 提供资源
一、运用多媒体教室可以创设学习情景,激发残疾学生学习兴趣
有人说:“兴趣是一种魔力,它可以创造出人间奇迹来。”有多少人在兴趣的强烈吸引下,从小就沉浸在某个知识领域,从而终身立向,取得了非凡的成就。然而,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非是生来就有的,尤其是残疾学生,他们的兴趣单调、范围狭窄,直接兴趣占优势,间接兴趣发展缓慢,兴趣的稳定性较差。除了运用知识形成的过程和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兴趣外,选择新颖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的教学手段,激发残疾(弱智、聋哑)学生的兴趣,更具现实性和必要性。多媒体教室的投影、幻灯、录象、计算机等电教媒体,加以合理的组合,实现优化教学,那么就可以利用后天的环境熏陶,有意识的教育教学来影响残疾学生的兴趣发展。通过多媒体的使用,创设教学情景,能够大大提高教学效果,从而提供了一个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敢于创新的教学环境,可以使学生在情景教学中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让他们的思维可以自由发挥,并且有创造性的发现;从而体会到科学和知识是无止境的妙处,激发他们的上进心。
二、运用多媒体教室能够加强课堂训练,补偿残疾学生的缺陷
残疾(弱智、聋哑)学生由于其生理特点,在感知、记忆、思维等发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陷。这些缺陷直接影响他们将来的学习与发展。因此,开展多种多样的训练活动补偿残疾学生的缺陷是特殊教育多媒体教室的重要任务。针对弱智儿童语言表达能里力差的缺陷,我在多媒体教室采取寓教于乐的方式,通过显示屏让学生看图、画面,进行说完整话的训练。拼词成句、排列句子使他们说话通顺、连贯。耳聋学生由于听力缺陷,在认识事物的同时,没有及时形成相应的语言,存在着语言形式与语言内容严重脱节的现象。多媒体计算机辅助课件提供的鲜明的直观形象与语言的表现形式紧密结合起来,帮助学生由具体形象过渡到抽象文字,并逐步掌握用恰当的语言来表达具体形象的方法,通过视觉感官弥补了他们的语言缺陷。如教学《小蝌蚪找妈妈》进行时,学生通过看课件中小蝌蚪与青蛙不断闪烁的“大脑袋、黑身子、长尾巴”以及“四条腿、宽嘴巴、大眼睛、碧绿的衣裳、雪白的肚皮”等,很快就理解了课文中描述小蝌蚪和青蛙外形的语言;读了课文时很快就会在头脑中再现出这两种动物的样子。从观察到记忆,到表述,既认识了事物,又训练了语言。
三、多媒体教室为教师提供特殊教育需要的理论和方法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信息的输入主要通过语言信息和文字信息,但是通过这两种途径吸收的信息是有限的,而大脑吸收的文字信息量也是有限的。怎样才能做到高效率地吸收大量的信息,提高课堂效率,这是现代课堂教学中必须正视、解决的问题。由于多媒体教室可以存储大量的信息,并可按不同的信息分类建立多媒体教学素材库。例如,可按教学所需的图片、录音、教案、习题、模拟实验用具、参考文献等分类建库。因此,从某种意义来说,电子教室又是一个实验室、语音室、资料室和图书馆。
四、多媒体教室为家长提供特殊教育资源
家庭教育是所有教育工作的基础,做好教育工作离不开家长的支持配合。特殊教育的对象(残疾孩子)等诸多方面又区别与普通教育,更需要、离不开家长的密切配合。家长特殊教育知识的缺乏已成为制约特殊教育同步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因此,特殊教育的多媒体教室又承担着指导残疾儿童家长的任务。
利用多媒体教室资源、设备,定期组织家长学习,开展讲座:弱智、聋哑儿童发生的原因与预防,残疾儿童家长的职责等,并推荐教育残疾儿童的书籍、特殊教育网站,家长教育子女的成功案例,帮助家长从自卑、自责、迷茫的痛苦中走出来。 多媒体教室成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沟通的桥梁,家校统一,密切配合,促进了特殊教育工作的顺利发展。
五、运用多媒体教学也要掌握好“量” 与“度”
多媒体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而不是目的,它不能代替课堂教学。只有抓好课堂教学,才能使残疾孩子得到真正发展。有的老师把教学内容全部打入电脑,把“教案”变成“课件”,教师只作为操作者,最终优化教学成为空谈。有的老师为了上好公开课,就运用多媒体教学,而不去考虑内容学生是否需要,就像教“铅笔、桌子、椅子、电话”等物品,不用实物让学生亲自感受、使用,而用多媒体让学生“观摩”。这就成了所谓的多媒体课,还不如普通的课堂教学效果好。掌握好运用多媒体的时间、数量等问题,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综合所述,联系课堂教学实践、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能大大地提高教学效果,脱离实际的“多媒体”是没有生命力的。充分考虑学生的特殊性,扬长避短,才能提高教学、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会认9个生字(其中待为多音字)。结合上下文或运用工具书理解“自由、含苞待放、居然”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冒号的一般用法。
4、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在学习、生活中只有善于思考、勤于观察、大胆想象、勇于创新,才能体验尝试后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和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
2、感受小作者的心情和快乐,初步了解冒号的一般用法。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1-3自然段,学习生字:故、事、级、粉、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六课《红马的故事》谁来读一读课题?点读、齐读
板书课题,学习生字“故、事”书写,事的笔画。
二、预习交流(15分钟)
师:
昨天大家已经预习了,都读了几遍课文了,也都认读了字词了,那老师再给你一个时间大家再去把课文读一读,准备准备,我们来交流一下我们的预习收获。老师想听你们读课文,听你们怎么教大家字词。(预习准备:我会认会写,自己学习字词,在家勾画勾画,你要嘱咐大家哪些字音、哪些字形,教一教大家。我会读会说,提问:为什么同学们都喜欢美术课啊?老师的画妙在哪里啊?规定课文读几遍,读熟,读流畅,最后一遍读给家长听)
1、你们想嘱咐同学们什么字需要注意什么啊?
我想提醒大家…………….(学生读字)
教师强调重难点
2、这篇课文大家都预习了,都读了几遍,你们读懂了什么啊?你预习有什么收获,可以跟我们讲一讲吗?(学生自由讲)
3、读这篇课文时,有什么问题吗?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自由讲)
三、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
1、学生提的问题,老师拢一拢。
师:为什么我们都那么喜欢上美术课呢?老师的画画得很妙,画得非常好,那好在哪里呢?让我们一起读读第1-3自然段。
2、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找。
师:老师的画画得怎么妙?为什么我们都这么喜欢上她的课?他的画到底画得有多好啊?大家先自学,先去找一找关键的词句。学生寻找圈画,
3、小组交流:同学们为什么这么喜欢上美术课啊?老师的画画得有多妙啊?妙在哪里啊?小组里面读一读,说一说,分享一下自己找到的句子。
4、全班交流,小组自由起来说。
师:你们本小组还有没有人补充啊?你们都说得这么好,小组里有没有人愿意读一读啊?其它组有没有为他们补充的啊?其它组有没有也想读一读的啊?(评:这一组的同学都在举手,其他组也要加油啊!)
最佳状态:小组全体汇报,我们觉得老师的画画得非常的妙,我们是这样讨论的,我先读一读“一头浸在水里洗澡的牛,尾巴上还停着一只苍蝇”老师竟然把尾巴上的苍蝇都画出来了,我们觉得……….,我现在想请某某同学来读一读。乙:我觉得还有一个地方也很妙………(平时要加大训练,如果有孩子结结巴巴,师就可以说:你们小组还有谁来为他补充补充的?帮一帮他)
5、呈现学生说的句群(课件出示)
“一头侵在水里洗澡的牛,尾巴上还停着一只苍蝇;花瓶里有三朵百合:一朵盛开,一朵含苞待放,一朵掉了一片叶瓣在桌面上。”
师:哎呀,这真是画得妙啊,谁来读一读啊?
学生读时,教师推波助澜:哎呀,这尾巴上还停着一只苍蝇,怎么会画到尾巴上的苍蝇去了呢,观察的多仔细啊!看这百合每一朵都有每一朵的姿态啊!各个时期的百合花的样子都画出来了,完全盛开了,还将要盛开,还有的都已经要谢了。
6、比较句子(课件出示,改后的句子)
(一只在水里洗澡的牛;花瓶里有三朵百合花)
师:同学们读一读,如果句子这样写,你觉得他精彩吗?你觉得老师画得妙吗?(学生回答)哦,那还是因为他这样写,写出了细节,观察的仔细,就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一样,生活中本是如此啊,本来他们就是这个样子的,就看你有没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作者这样写就写出了他的妙,老师是这样画的,作者是这样写的,老师画得真妙啊。
7、学生想象回答
师:如果你就是这个故事里的学生,你看到了这么妙的画,你想对老师说什么呢?(学生自由说)作者和你们一样发出这样的感概(课件出示:他画得真妙啊!)学生点读“他画得真妙啊!”(读出赞叹的语气)
8、进行总分教学(出示第2自然段3、4句)
“他画得真妙啊!”这一句总的写了老师画得真妙,下面就分别的写了怎么妙,来我们一起读这一句,男同学读画牛的句子,女同学读画百合花的句子,看有没有同学能发现这是一种什么写法?是一种什么结构?(学生回答)我们三年级开始就要越来越多的学到这样的段落结构,它叫总分结构,先总的讲一句我们可以叫它“总起句”也可以叫它“中心句”,下面就分别的说,分两个方面说也好,分三个方面说也好,就是为了围绕着“他画得真妙”写出它说怎么妙,要具体的写了,我们把它叫做“总分结构”,来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再来体会一下。
9、课件出现“花瓶里有三朵百合;一朵盛开,一朵含苞待放,一朵掉了一
片叶瓣在桌面上。”
师:说到这个总分结构啊,“花瓶里有……..”诶~聪明的孩子肯定已经发现了这也是什么写法啊?(先总起后分说)
10、冒号的教学
师:你看这个总起句,它要起个头,它要引出下文,它就用上了什么标点啊?对,冒号,冒号就是引起下文,来我们一起读这一句“我瓶里有…..”
教师可以引读“一朵~一朵~一朵~
”。我们把这样的写法叫做?总分结构。那说到冒号的用法,说到总分的结构,文中还有一处,也是写老师画的很妙的,你找到了吗?
11、第三自然段教学(课件出示)
师:引读“老师还画漫画。画~(女生读)画~(男生读)画~(大家一
起读)
师:椅子会走路吗?看来老师画画有个什么特点啊?(想怎么画就怎么
画,高兴怎么画就怎么画,非常自由的画,很有想象力,怎么好玩怎么
画)
12、小结
师:怪不得同学们喜欢上这位美术老师的课了,因为他的画画得?妙!
四、学生作业
1、总分仿写:下课十分钟真热闹:有的…….,有的……..,有的……….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4—14自然段,学习生字:尾、标、帮、补、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
这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第六课《红马的故事》谁来读读课题?点读,齐读。
师:
生字词还记得吗?我们来复习复习吧
课件出示“字词”开火车读,齐读。
二、回顾上节课内容
师:
上节课我们通过学习1-3自然段,知道同学们喜欢上美术课是因为(课件出示“第二三段的内容”)老师的画画得?妙!我们再一起读读课文第二三段体会老师画画得妙。能读就读,能背就背。
师:看着老师的画大家都兴奋极了,吵着,嚷着?(课件出示,学生读):“老师画,老师画!”
三、学习4-6自然段
1.师:欣赏完老师的画,现在该学生画了。请同学们读读4-6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一想,为什么同学们这么喜欢上这位美术老师的课呢?把你觉得是原因的地方划出来,然后到小组里跟同学们一起去讨论讨论,一起读一读,说到哪里你就读给大家听。
2、全班交流
预设:因为老师让我们想怎么画就怎么画,让我们用眼睛看….
师:你们说的真好啊,还有其他小组有补充的吗?老师让同学们高兴画什么就画什么,你觉得他是个什么样的老师呢?(鼓励学生自由创新)老师不但画得妙,还是个大胆创新鼓励学生自由画画的好老师啊!哪个小组想来读一读,老师和我们的对话?
(加上第三自然段最后一句话)
3、分角色朗读,男生女生读,师生读,读出语气的不同。(同桌读)
师:老师想请一个同学跟我一起读,我来读学生的话,谁来当我的老师?
咱们来看看这段对话的写法,也有学问呢!有提示语在话前的,有提示语在话中,还有提示语在话后,甚至有没有提示语直接说话这都是对话的写作手法,写好对话可是写好习作的首要条件哦!
师:看这里也有小冒号呢!除了上节课我们说的提示下文,这里还用在了说
话的时候,引出说话人要说的话。咱们再来读一读这段对话好吗?注意提示
语和小冒号的位置哦!
4、小结
师:怪不得我们都喜欢上美术课,原来是老师让我们自由画,自由多宝贵啊!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几句话(课件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高兴画什么就画什么、用脑筋想用眼睛看)
师:通过学习4-6自然段,我们梳理出,大家喜欢上美术课的原因:老师给我们自由(课件出示)板书:自由的画
四、学习7-14自然段(红马)
1、师:同学们开始自由画画啦,两匹红马就此诞生了,老师想请一个女生一起来来读读第7自然段。(女生齐读第7段)
2、师:老师画得牛,我却画马,这说明什么?(我喜欢画画,我在想画什么就画什么)我也开始自由画画啦,开始自己的创作啦。
3、师:同学们开始画画了,老师又在干嘛呢?老师想请男生一起来读读第8段。(男生齐读第8段)
4、师:“巡逻”什么意思啊?巡逻一般都用在警察和士兵身上,这儿的巡逻说明老师真得是像警察一样严厉的监督同学们吗?(老师对学生的关心)你还从哪些词语看出老师对学生的关心?(一面笑一面点头,帮学生补上一两笔)在老师的关心下,同学们继续大胆创作,我的两匹红马已经完成了,这时老师走到了她的身边。
5、小组学习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读第7-13自然段边读边想:我画的是全身通红的红马,哪里有这种红马呢?可是老师为什么要说很好很好呢?把你的想法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吧。板书:画得好
6、全班交流
学生回答,找读说读。(我在自由的画画,我在想象中画画,我在创新的画)
师:“我”觉得自己画得是两个怪物,可老师怎么一眼就看出这是马呢?(学生回答)说明老师很了解自己的学生,对学生画的画了如指掌。
师:我为什么要画红马呢?因为?你们跑完步了会不会也全身发热,小脸通红呢?难怪我要画红马了,原来是这样啊。
师:老师给同学自由画画得空间,学生按照老师的方法大胆想象,多么和谐的课堂啊!哪个小组老读读老师与学生的对话?
7、小结
师:哦,原来老师说就是要这样画,这样画就是指的:自由的画、高兴怎么画,就怎么画,用脑筋想,用眼睛看,大胆的创新。板书:创新的画
师:为什么我们喜欢上老师的课呢?老师不断的鼓励我们,不断的夸赞我们,欣赏我们,所以我们喜欢上老师的课。
五、思维拓展
如果你是这个小朋友,你想画什么颜色的马呢?(学生自由说,说出原因)评:你也是想怎么画就怎么画,你也是高兴怎么画就怎么画,你也有你的创意,你的胆子也挺大的,你真有想象力,老师就是鼓励你们的这种精神。
六、思维拓展
你还想画什么独特的,与众不同的,有意思的画啊?
评:你的想象真大胆,你这个也很有创意你真是自由的画,老师就是喜欢你们这样有创新精神。
七、大胆想象,有创新精神,可以帮助你们更好得学习画画。
认真书写,新学生字,也可以帮你们更好的学习语文哦!
学习生字“帮”教师范写学生书写
板书:
6、红马的故事
牛
画得妙
百合花
(总起)
(分说)
自由的画
一、用好“本子”
所谓“本子”,就是指课本。在我们的语文课本里,每一册的“基础训练”中,都安排了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的内容,低年级的有些课文后面还设有“说话”的作业。这些内容,都是编者精心设计的,体现了各年段的说话要求,我们必须要认真对待。
要教好这些内容,我每次都做到四有:有详细教案、有训练方法、有时间保证、有效果检测。在课堂中采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说的兴趣,鼓励学生大胆说、大声说、大方说。
二、搭好“梯子”
在每一节语文课中,我都十分重视给学生创造说话的机会,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会说,实话实说。
1.仿句式说话
教材中有不少句式很有训练价值,让学生仿这种句式说话,效果很好。如二年级《小壁虎借尾巴》里有一句“小壁虎爬呀爬,爬到大树下”,老师让学生仿句式说:谁走〔想、唱)呀(想、唱),走到(想起、唱得)……以培养说话能力。再如五年级《鱼游到了纸上》一课中,写那位青年人画画“有时……有时……”,让学生仿着这句式说话。
2.看板书说话
老师上课都会对重点的词句板书,在教学的适当时候,可让学生看着板书的词句练习说话。如《高粱情》一课,在学完“根”这一节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连贯地讲出高粱根的特点,但要用上黑板上的一些词“很深很深坚韧鹰爪擒拿 庞大的活物”。
3.看演示说话
演示直观形象,让学生看后就说。教学《乌鸦喝水》一课,教师用一玻璃瓶装了大半瓶水,从瓶口往里放石子,水渐渐升高,让学生看后说话。
在《田忌赛马》一课的教学中,老师用纸的马演示比赛场面,让学生看后说,也可以让学生用左右手的手指当各等级的马,边比试边说。
4.看图画说话
这在低年级用得最多。如教学《两个名字》一课,老师出示“小蝌蚪”和“小青蛙”的画,让学生看图说话:小蝌蚪长大了变成了( ),( )小时候叫( )。
5.用关联词语说话
这种方式,既训练了说话,又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也让学生学会使用关联词语。如学了《太阳》一课的最后一段,老师让学生用“如果……就……”说这段的内容,然后再加上“不是……而是……”延伸说话;教学《我们家的猫》这课,在学生了解了猫性格古怪的特点之后,让他们用“既……又……既……又……”说出猫的古怪性格来。
三、出好“点子”
要让学生兴趣盎然地进行说话练习。老师还要想点办法,使学生津津乐道,越道越好。
1.当解说员
一些以介绍知识为主的课文,老师可以尝试让学生当解说员或当导游,以锻炼其说话能力。如六年级《马踏飞燕》学完后,让学生当解说员,向“观众”介绍这一名闻天下的文物;《镜泊湖奇观》一课学完后,让学生当导游,给“游客”介绍这一自然奇观。
2.当推销员
一些介绍产品的说明文,如《我的新朋友—一电脑》,就可以尝试让学生当当推销员,介绍产品特点,力争让“顾客”对产品感兴趣并购买。这也是将来言语交际的需要。
3.当配音员
教学网络的逐步普及,为这一活动提供了保障。学生对这一说话方式很感兴趣,对提高说话能力很有帮助。
如教学《小壁虎借尾巴》一课,出示课件后,关闭声音,但保留画面,让学生看着画面,根据课文内容和自己对画面的理解,给画面配音。
四、揭开“盖子”
课堂中,老师要善于打开学生辩论的话“盖子”,鼓励学生质疑、争辩,对问题提出异议。“真理是由争议而确立的。”(马克思语)学生在争议中明理,在争议中长知,课堂活了,思维活了,说话的能力也提高了。
1.于无疑处生疑
有一些看似没有问题的地方,老师引导学生去思考,去表述。《落花生》一课,文中用苹果、石榴与花生比较,老师问:花生外表不好看,可是很有用,因而值得赞颂;苹果、石榴外表好看。到底好不好呢?引起学生思考,争辩,从而加深对“只讲体面”的理解。在《草船借箭》一课教后,启发学生思考、讨论:诸葛亮其实是骗箭;课题为什么用“借”箭呢?让学后思考后有话可说。
2.于对立处争辩
在教学中,学生常常能提出一些很有价值的问题,老师要引导学生从对立的两方去争辩。如《苦袖》一课,学生质疑:课文表现了小女孩诚实的美德,可她前后说的话却不一致,前文说柚子“有点儿苦”,后文却说“苦味很浓”。老师让学生争辩:到底小女孩是否诚实。在《只有一个地球》的教学中,有学生提出:地球资源枯竭了,我们到火星上去。针对这一提法,我让持正反不同意见的学生辩论。
在争辩中,我们要注意训练学生说话的规范性:我同意XX的意见,但还想补充一点……;我不同意XX的看法,我认为……
3.于延伸处讨论
对有些教材的结尾;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讨论,谈出自己的见解。如《凡卡》学生,让学生讨论:爷爷能否收到信?假如收到信,爷爷会带凡卡回家吗?《穷人》一课,文章写到“桑娜拉开了帐子”就结束了,老师让学生续说,谈自己对结局的看法。
五、放开“胆子”
在教学中,我们要相信学生能说好,要大胆让学生去说。我在课堂教学中用得比较多的语句是:
你读完后,想说点什么?
你发现了什么?发现什么就说什么。
你还能告诉大家些什么呢?
你怎么会有这个看法呢?能把思维的过程告诉大家吗?
没关系,说错了不要紧,老师会帮助你的。
说对了给100分,说错了给120分,因为你进步了嘛。
说得真好,我为你感到骄傲!
为锻炼学生说话的胆量,我在每节课前用2分钟让学生说见闻,轮流着说;在学生预习课文时,要求学生写出自己发现的问题,并在课堂上提出来;平时常举办些班级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口头作文、时事评论……在期末检测中,说话能力也是必考内容之一。
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提高与发展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审视当前的语文教学,有些教师教得很疲惫,学生学得很吃力,但学生的语文素养仍没有得到提升和发展。出现这种状况的关键原因是教师与学生的时间和精力几乎都用在了大量繁重而无效的教学行为上。因此,语文课堂教学要尽可能地减少繁琐的讲解,让学生深入思考,在思考质疑中放飞自己的思想,真正实现有效教学。
一、在预设中生成精彩
有效语文教学需要预设。然而仅有预设也是不够的,因为精彩的语文课堂离不开生成。生成的语文教学对教师的教学实践、教学方法和教学智慧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教师切不可将设计的教案复制到课堂教学中来,而生成的过程则是教师和学生的创造过程。
在教学《鲜花和星星》一课时,第一小节我讲得比较多,同学们知道第一小节讲夏天的鲜花很多,比天上的星星还多。第二小节,我就让学生自己学,自己读,看看还有什么地方不理解的。有个学生说有疑问,第二小节说星星比地上的鲜花还多,那到底是鲜花多还是星星多?对这一问题大家争论不休。我请大家说出理由。一个学生说,我说鲜花多,因为晚上看星星,有时很少,白天就没有。另一个学生插话,那是星星睡着了。还有一个学生说,有的星星是看不见的。一个学生说,星星一直在天上,白天看不见。一个学生说,我说星星多,那是因为女孩先看见了鲜花,觉得比星星多,后来看见星星,觉得原来星星比鲜花还多,应该是星星多。这个学生根据文章的先后顺序,也有一定的道理。还有一个说,他们打平手,鲜花很多,星星也很多,都分不清谁多了。下课时间到了,孩子们继续争论着,我觉得学生在主动学习了。我认为,动态、开放、生成的语文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让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
二、在参与中不断收获
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而要转变学习方式首先必须要解决好学生的学习状态问题,这里所说的学习状态指的是课堂教学的环境、教学的氛围和教师设计的教学情境。第七册的《九寨沟》中有这样一段:“继续向纵深行进,四处林深叶茂,游人逐渐稀少。注意,这时你已经走到珍稀动物经常出没的地区。也许,就在不远处,有一只体态粗壮的金丝猴,正攀吊在一棵大树上,眨巴着一对机灵的小眼睛向你窥视。也许会有一群善于奔跑的羚羊突然窜出来,还没等你看清它们,又消失在前方的丛林中……”课文描写很美,学生完全沉醉于这样的美景之中,于是我说:“如果让你把课文中的描述画成图,你准备怎么画?读读课文,再想想怎么画?”这下学生来劲了,一学生说:“图上应画一些大树,再画一只金丝猴吊在大树上。”马上有学生补充:“金丝猴要画得胖些,因为课文中写一只体态粗壮的金丝猴。”还有一学生说:“应该在树底远处画一个人,金丝猴的眼睛半闭着或一只开着,一只闭着,因为课文中写金丝猴向你窥视。”画羚羊图,有学生说应该画比较多的树和一些羚羊,因为课文中说一群羚羊消失在丛林中。有同学说画的羚羊应该四蹄腾空,因为课文中写的是善于奔跑的羚羊突然窜出来。有学生马上补充:“可画羚羊的半个身体,有的可只画头,有的可只画屁股、尾巴,因为课文中说还没等你看清它们,又消失在前方的丛林中。”有的说:“在画羚羊时,还要画一些阴影,以表示羚羊跑得飞快。”课后我让学生试着画画,学生兴趣盎然,收获很多。
语文课堂就是要达到让学生敢想、敢说,愿意想、愿意说这样的目的。只有这种状态下的课堂才(下转第41页)(上接第39页)是高效课堂。
三、在接受中不断创新
听过一些公开课,教师往往全神贯注于娴熟的教学技巧的表演,设法让学生展示一个又一个的精彩,往往引来掌声和啧啧赞叹。但这掌声是送给老师和那些善于表现自己的优秀生,为了让孩子收获更多,我们必须让学生静静地阅读文本,思考文本,默默地和文本对话,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语文课必须留给学生自己阅读、静静思考的时间。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珍惜课堂上的“静场”“空白”,让学生在思考中领会字里行间透出的丰富信息和真情实感。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在想象中学会创新。比如教完《三袋麦子》,我问学生:“你最喜欢文中的谁?为什么?”有学生说喜欢小猴,因为小猴勤劳,将土地爷爷送的麦子全种下了地;有的说喜欢小猪,因为小猪尽管贪吃,但他的手很巧,能做各种各样的食品;有的说喜欢小牛,因为他既有口福,留下的一半做种子,也免去了全部种下而毫无收获带来的烦恼。那么一年以后呢,当土地爷爷再次来看小猪、小牛和小猴时,又是怎样的情景?孩子们兴致勃勃地你一言我一语的。课后学生的续写作文《一年以后……》给人以惊喜。这堂课在老师创设的民主、自由的气氛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创新激情得到了激发。
追求有效的语文教学就要求教师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课堂教学应在预设中生成精彩,使学生在参与中不断收获,让学生在接受中不断创新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