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检查表态发言稿

检查表态发言稿

时间:2022-03-05 05:34:44

检查表态发言稿

第1篇

关键词: 小学生 数学学习 打草稿 习惯培养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单方面讲,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新课程标准要求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研究。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最能体现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的载体就是“草稿纸”,因为它满载着学生分析问题、思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痕迹。由此可见,指导学生学会正确使用草稿本,发挥草稿本应有的功效,也是数学教学中不容忽视的细节。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合理使用草稿纸的良好学习习惯呢?

一、了解数学打草稿的现状

关于学生数学打草稿的现状,通过对学生计算情况的关注,我发现了同学们在草稿纸使用方面存在着如下一些“不规范”现象:(1)对于学生打草稿重要性的认识存有偏差。虽说打草稿习惯的培养受到许多教师,以及家长的重视,然而在具体实施时,有的教师与家长并未对学生的打草稿行为提出严格的要求。家长和教师的态度就会影响学生,使学生从心理上、行为上忽视打草稿的重要性,造成有些学生不注意正确使用“草稿”,随意性太大,书写习惯差,把打草稿当成是一件劳神的事,当然这样会直接影响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对于学生来说,大多数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在使用草稿时较为规范,但也不排除个别优等生对“打草稿”表现出不屑的态度,以至出现心浮气躁的状况;而一些成绩中等或学业成绩较差的学生在使用草稿纸时往往表现出随意、马虎。(2)随意打草稿的多,有序规范的少。翻阅学生的书包,甚至找不到一本像样的草稿本。学生所用的草稿纸一般都是家长单位的公文纸、报表,也有一些是废旧纸。同时,在草稿的书写上,许多学生书写潦草,缺乏一定的条理性。如此当解题错误时,则不便于错因的检查。要想再回头去找那道题的计算过程已很难找到,有时只得重新算一遍,浪费了很多的学习时间。(3)不重视草稿纸的用后处理,缺乏一定的自我检查的习惯。调查发现,许多学生对草稿本用后处理不够重视,缺乏一定的自我检查的习惯。许多同学都认为草稿纸不必上交,习题解完之后也就随手一丢了事。如此则不便于教者对学生打草稿情况的检查。同时,许多学生利用草稿纸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缺乏,不能充分利用草稿纸进行思考与学习活动也是计算错误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以上诸多现象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必须加强学生对“打草稿”重要性的认识,明确打草稿的具体实施意义,重视对学生良好的打草稿习惯的培养,从而真正地落实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思考过程,学习方法与学习技能的训练。

二、创设问题情境,形成打草稿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教师只有善于激发学生对打草稿的兴趣,才能使学生达到养成习惯,发展能力的目的。在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可通过有意无意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和问”的求知欲,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产生打草稿的兴趣。例:一位老师教学《小数乘法》一节内容时,出示了一道拓展题:“一根不知它长度的钢丝,用一根绳子来量多1.5米,如果将绳子对折后,再来量,又少0.4米,这根绳子长多少米?”在不作任何提示的情况下,许多学生能够自觉地拿出草稿本进行画图分析,并很快求得了答案。而有一些学生只是凭空想,并没有在草稿本上动笔分析。见此情景,教者充分把握时机,将优秀的草稿本在实物投影仪进行展示评析:“草稿本是解决难题的中介物,如果我们在草稿本上把语言文字转化成图形文字,那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在如此的情境之中,兴趣教育随机而成,教者通过运用学生身边自己的事来熏陶和感染那些不重视使用“草稿纸”的学生,起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同时,教者可以黑板为一大草稿本,示范讲清解题思路,将草稿过程规范地呈现在黑板上,以此激发学生对“数学打草稿”的兴趣。

三、开展数学打草稿交流活动

快乐是自觉学习的动力,只有让学生体验到“打草稿”的快乐,“打草稿”才会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在平时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可积极开展一些类似数学学习研究心得的交流会,也可利用平时的班队课或其他活动课,开展一些如“草稿纸,我的好朋友”、“草稿纸,我想对你说”、“草稿纸,谢谢你”等主题交流会。让学生讲一讲如利用草稿纸解决了一个问题,所尝到的学习“甜头”;某次利用草稿纸时,体会到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快乐。

在交流活动中,同学们围绕自己使用“草稿纸”的经过畅所欲言,汇报和交流自己成功使用“草稿纸”的感想。且听学生小A在交流会上的发言:“以前吧,我做计算题总是出错,数学老师教育我说:‘马虎比不会做更可怕。要想打败‘马虎’这只纸老虎,只要正确、合理地使用草稿本就可以了。’当我按着老师说的要求,坚持一段时间之后,作业本上错题越来越少。爸爸、妈妈夸我数学成绩有进步。一学期下来,我的草稿本也被评为班级‘金奖’。在此,我要真诚地感谢老师的良苦用心。”

再听学生小B在交流会上的发言:“一开始,当数学老师要求我们认真打草稿时,我很是不能理解。可当看到身边的一些同学因坚持打草稿,数学成绩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此时,我才真正认识到打草稿的重要性。”

第2篇

1)结构2)内容要点 3)语言(词组搭配、句型、句式变化、过渡词)看结构和内容要点定分数档,看语言给成绩。这是中考英语阅卷的潜规则。 三段四步法——中考英语满分杀手锏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既然中考阅卷流程和内部标准已经明朗化,相对的策略也就顺利成章的形成了。现在和大家分享,笔者教学和阅卷过程中总结创立的写作满分秘诀。

1 “三段”(三个段落)——针对的阅卷老师先看文章结构和内容要点,让阅卷老师不得不给你定位一类文。 中高考情景是作文,无论是那种文体,都可以用三段法来表示。这个方法的起源是来自美国的“高考”SAT考试,(SAT是美国或它国学生想要申请美国大学必须参加的考试,故被叫过美国的高考)。 我们管这样的文章叫做HamburgerWriting(汉堡写作)

顾名思义,就是无论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或者08年中考以及09一模西城的夹叙夹议文章,都可以通用。简单解释如下:

第一段 记叙文 议论文

开篇背景介绍(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发表观点

第二段

故事发展 论据、论点支撑

第三段

结局 总结观点

2 “四步”

有了框架就相当于有了骨骼,而真正的血肉要靠四个步骤来实现。

步骤一:审题

审题的训练对于每个学生都不陌生,我要说的是审题一定要做到五个方面:一审主题(写什么),二审体裁(记叙、说明、议论、夹叙夹议),三审时态(时态中考两个扣一分,三个降一档),四审人称(别犯低级错误),五审内容要点(一定要在试卷中画出,免得写的时候忘记,导致跑题)

步骤二:打草稿

中考一定要打草稿,两大优势

1中考不准在试卷更改,涂改带、橡皮、胶条(囧)、小刀(我小时候想都没想过),而中考时落笔错误是难免的,涂改就会后卷面分,打草稿就可以避免这个情况了。 2 正式写作是对草稿的在梳理,语言的在锤炼。

步骤三:正文写作

做到两点,一要凝练,而要变化。文章80—100字为宜,一定要注意使用过渡词、从句、50个句型和词组搭配。

步骤四:检查:

很多学生考试都会检查,但总是不能找到自己的错误。原因很简单,方法不对:

英语写作检查的原则:

1 内容要点:缺少一个内容要点,文章直接降到第三档

2 语法错误:名词查单复数和冠词问题,动词查时态语态和三单问题。

第3篇

关键词:培养 学会学习 主动 改错

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学生作业出现错题是不可避免的。作为教师,我们要培养小学低段学生主动改正数学错题的良好学习习惯,这比教给学生丰富的知识更为重要。

教师从学生刚入学就应该开始观察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分析其作业中出错的原因,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不仅能减轻教学负担,还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我从事教学工作三十多年了,听到同行发出的最多的感叹就是学生不主动改错题。我们知道,低段学生缺乏判断力的主要表现是:他们对作业只看批语和分数,一旦看见教师给的叉号,他们通常都会觉得不光彩,不敢让家长看。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有些家长平时发现学生作业有错时,只是问是不是上课没听讲,或者直接批评责备。可见,要培养学生自练、自查、自改的学习能力,教师、家长和学生的态度都很重要。

教师发现学生有错题时,不能只是以一个叉号了事,要认真分析错因,并帮助学生改正。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在行为、语言上要保持教师风范。与低段学生相处,教师要保持温和的语气,即使学生犯了最低级的错,也要循循善诱,让学生说说想法。在具体改错的要求方面,教师要多开动脑筋,找出一些有效途径和方法,以调动起小学生的主动性。

一、教给学生检查作业的方法

低年级学生检查作业只是从头到尾扫视一遍,即使有错,他们也难以发现。究其原因,这主要是学生不会检查,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习题教师要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检查方法。例如,针对“(9)-6=15”这一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填完后再算一算。这样,学生就不难发现题目是不可能成立的。针对应用题,教师要引导学生算完后看看是否符合题意。例如,鸡28只,鸡比鸭少6只,鸭有几只?有的学生想当然地得出:28-6=22(只)。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让学生在读题时圈出问题中的关键字“少”,这样学生就不难发现应该做加法,并且得出:鸭22只,如果照上面的算法的话,就不符合“鸡比鸭少6只”这个已知条件。

二、严格要求学生使用草稿本

教师可以让每个学生备一个草稿本,在做作业时教会他们如何使用草稿本。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反复进行演算并检查,并且不定时检查本子的使用情况,通过检查了解学生的习惯,还要批评并指正把草稿本当乱画本的不当作法。有句话说得好,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没找到适合学生学习方法的教师,事实也是如此。

三、设计不同的改错方式

教师要根据情况尽量使改错的方式多样化,要以自我改错为主,有时也可以采取同桌间互改的方式。普遍的错误,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以投影展示,让大家一起改。教师要注意抓两头促中间:对查错准确、改错认真的学生,大力表扬;而对于一些基础较差、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鼓励,多帮助他们,让他们尝到甜头,使他们产生自觉性。这样能使全班学生都不回避错题,而且养成良好的改错习惯。事实证明,学生自觉发现并改正作业中的错误有助于加深所学知识的印象,教师要充分利用“错题”资源,使其成为学生发展的生长点,让“错题”成为“开启智慧的金钥匙”,这不但能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也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家长发现学生作业中有错题时,也不要过分责备,而应认真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心理原因和错误实质。在家庭作业完成后的第一时间,家长一定要让学生自己检查一遍,并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这种习惯,因为检查本身就是完成作业的一个步骤。学生通过检查作业会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这可以为第二天的课堂学习清除绊脚石。

四、以奖励调动其积极性

第4篇

[关键词]民族志方法 深度报道 《冰点》

无论是观察、访谈、体验式采访,还是抽样调查、蹲点采访、隐性采访,新闻采访方法大多可以在社会学研究方法中找到根源。记者通过参与式观察、跟踪调查、深度访谈等多种方法搜集资料,以深描的笔法记录社会变迁,揭露事件背后的社会痼疾或文化意义,是一部分深度报道所追求的传播效果,也是民族志方法的主要研究目的之一。对以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为主旨的深度报道来说,更广泛地借鉴社会学研究方法是提高报道质量的可行途径。

自1987年《中国青年报》推出关于大兴安岭火灾的“三颜色报道”以来,我国深度报道呈现蓬勃发展的趋势。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在反映社会变迁的大量新闻选题中,记者事实上使用了民族志的调查和写作方法。本文以《中国青年报》1998-2010年的《冰点》特稿中的典型篇章为例,试图说明民族志方法对深度报道的示范意义。

什么是民族志方法?

民族志是对人以及人的文化进行详细的、动态的、情境化描绘的一种方法,探究的是一个文化的整体性生活、态度和行为模式,它要求研究者长期地与当地人生活在一起,通过自己的切身体验获得对当地人及其文化的理解。加拿大广播公司负责摄制的纪录片《中国崛起》(Chinese Rises)所采用的叙述方式就是“民族志”的范例:通过广泛的抽取中国社会各阶层样本进行访谈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并通过镜头如实反映他们的生活现状。

拉斯韦尔称大众传播有监测环境、协调社会和传承文化的功能,新闻媒体以类似民族志方法的手段体察新闻事件、新闻人物及其背后隐藏的文化内涵,记录各民族、各阶层的历史,无疑是履行媒体社会责任的体现。

以民族志方法进行调查研究与新闻记者的常规调查研究有所不同,新闻记者更关心异常事件,倾向于“今日事今日毕”的日程安排,而民族志研究则多着眼于人们的日常生活,研究者融入研究对象的生活、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模式进行参与式观察、与研究对象进行深度访谈,然后对所得资料进行分析和阐释。改革开放以来,国内一些媒体在关注热点新闻之外,新闻触角还能涉及到静悄悄的社会变迁,记者通过与上述方法类似的途径获取资料,在新闻媒体中形成的文本就是深度报道。

深度报道不是一种具体的新闻文体,而是一种报道理念,是在报道新闻事实的同时,对事实作出解释和分析,阐明事件的因果联系,并力图对其发展趋势作出预测的一种报道方式。在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新闻文体的变迁中,事实上存在一种深度报道流派――记者关心的是轰动事实之外的隐性嬗变,即宏大的社会变迁,他们以别有幽怀的姿态,冷静地记录着特定人群的生活方式及生产关系的变迁,与集中报道社会热点的媒体同样能影响今天。最典型的当属《中国青年报》的《冰点》特稿。

1998―2010年《中国青年报》《冰点》特稿中体现的民族志方法

《冰点》自创刊以来每年都有选题体现了民族志的理念,即聚焦少数群体及其文化。如《听丁克讲故事》、《性别的挣扎》、《一个拒绝公路的村庄》、《拒绝现代化》、《别了,土地――个苏南小村庄的拆迁纪实》,在丁克家庭、变性人、阿米绪人、苏南被拆迁的农民身上并未发生惊天动地的新闻,他们只是社会发展中的特殊样本,要么是生活方式得不到社会理解,要么是在现代化、全球化和城镇化的过程中,他们的生活方式和利益被忽略。以民族志的视野和调查方法能详细记录某种生活方式的两难处境,关注社会变革带来切肤之痛,让读者在阅读之余有所思,让政府意识到保持经济发展时应注意对历史资源和人文精神的保护。

通过研究《冰点》特稿1998―2010年的作品,笔者发现在大量作品中隐含着民族志方法的关键步骤,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田野作业:《冰点》特稿采访不可忽视的一环

民族志的重要方法――田野作业需要研究者在完成对研究对象的选择和取样后,进入研究对象的生活,进行保持专业距离的参与式观察,同时通过深度访谈、问卷调查、投射技术等手段对研究对象进行深入的了解。

田野作业是以记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融入新闻当事人的生活,进行参与式观察,充分聆听新闻当事人的想法,这样写出来的作品鲜活生动,能使读者从讲述者的角度理解其观点,达到较好的传播效果。

《冰点》特稿中有相当一部分稿件采用了类似民族志田野作业的调查方法,如参与式观察、跟踪调查、访谈、倾听等。在《听丁克讲故事》中记者蔡平分别跟两对丁克夫妻进行背对背的访谈,从夫妻双方的真实想法发现丁克家庭看似轻松幸福的背后依然存在危机;记者林天宏以心理学博士龙迪的博士论文《性之耻,还是伤之痛》作为反映遭受害儿童生活的切入点,龙迪曾深入到村落,对6个曾遭受过老师长达两年犯的女孩家庭进行跟踪研究,探索受害女孩及其家庭的创伤经验,从调查到作品出版历时五年。推崇该作品的社会价值与调查方法是《冰点》对其进行摘编式报道的前提,严谨的社会学研究方法能够提升作品的效度和信度,这是《冰点》特稿记者所认同的理念。

以关键角色为主展开访谈是民族志田野作业和深度报道采访的共同特点。关键角色往往是群体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资历丰富,能够提供详细的背景资料,健谈,可能受过正规教育,这能为研究者和记者搜集资料带来很多便利,但关键角色提供的信息必须通过多方消息来源检验。

2、多方检测:核实信息可信度的方法

民族志学者在对所得资料进行分析时,多方检测是提高信息质量和保证研究成果可靠的主要方法,也就是通过多种消息来源的对比检测信息的品质,从而更彻底的理解消息来源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最终对整个形势进行审视。

如《最后的煤矿敛尸工》一文中,记者郭建光以煤矿敛尸工老梁为关键采访对象,通过老梁的回忆和讲述反映煤矿敛尸工行业的非常生活,摄影记者沉重的新闻图片、敛尸工老马、老梁妻子以及记者的观察佐证了老梁的叙述,也从侧面反映了煤矿工人危险的工作环境。

3、民族志写作方法在《冰点》特稿中的体现

民族志研究的写作要求有一双能捕捉细节的眼睛,一种能用合适的词汇表述细节的能力,以及一种能够把细节和意思组织成一个结构细密的整体的语言技能。《冰点》特稿每篇字数都在万字左右,唯有把故事写好才能吸引读者,使读者有耐心看完整篇。一部分《冰点》特稿中写作方法类似于民族志的写作方法。

深描和逐字引用是《冰点》特稿体现民族志写作方法的重要方面。民族志学者往往不辞辛劳地描写一个文化场景或是非常详尽地描述一个事件,其目的是传达

感觉和描述所观察事件的事实,使得读者能与作者一起分享研究对象对情境的理解。

如《别了,土地――个苏南小村庄的拆迁纪实》中,文中记录了记者的父母面临政府拆迁时的态度:“怎么付安置房的钱都不够啦,还要倒贴?!”“犟一犟总会多得些吧。”“那有什么办法,土地本来就是国家的。”通过这些鲜活的语言,读者能够体会到政府强令拆迁时农民从抱着一线希望的挣扎到绝望的过程。记者描述了自家几代人的典型生活细节,让读者看到土地在农民的生活中逐渐变得如同鸡肋,拆迁后最终作鸟兽散。恐怕只有类似民族志的描绘,才能记下中国乡土社会的变迁。简洁、准确、个人化的风格,是民族志写作所要求的,在《冰点》特稿中也时有呈现。

现在时的描述方式是民族志写作的时态,新闻作品为了体现时效性,让故事显得更生动,往往也是采用现在时的描述方式,《冰点》特稿也不例外,新闻故事也许不是突发性的,但是记者在描述时尽量让故事看起来正在进行。在本文采用的样本中,记者通常能自如地讲好新闻故事,往往是通过正在发生的事引入回忆,最后结尾仍然是现在时。如《最后的煤矿敛尸工》开头是“多年以后,老梁仍能清晰地记起那名年轻的矿工”勾起10年前的残酷记忆,结尾是“他抓起一把小米撒在地上,‘咕咕咕’叫着,几只小鸡应声跑了过来”,整篇文章用了大量直接引语,既体现了真实性的原则,也让文章生动可读。

追求“在场”的效果是民族志写作中的另一个特点。对每一个主题的调查记者尽量采用第一手材料,丰富的场景描写,大量的直接引语,往往能够体现强烈的“在场感”。例如在《听丁克讲故事》中,记者蔡平一直处于“在场”状态,她的语言和思考一直伴随着读者看完这篇报道。在讲好新闻故事方面,《冰点》特稿记者能够熟练运用中国传统文章学中的起承转合、首尾呼应等方法,采用读者最熟悉的语言来表述事实,这同样是民族志写作中的要求。

4、民族志方法中的伦理道德在《冰点》特稿中同样适用

在征求研究对象同意的情况下进入现场,尊重研究对象的文化和个性,必要时采用化名,在研究中应赢得研究对象的信任,始终本着诚实、互惠的态度,无论在何种情况下,注意使研究对象免受伤害。这是一个民族志学者应该遵守的伦理规范。

在《冰点》特稿中,记者类似于应用型的民族志学者,在采写中注意保护采访对象的隐私,敏感题材使用化名。如记者蔡平在采访变性人时仅公布了相关医生和专家教授的姓名,患者姓名一律隐去或用化名。

记者尽量使采访对象的生活不至于因报道而变得糟糕。对可能影响采访对象生活的题材记者都相对谨慎,在对变性人、丁克家庭、煤矿敛尸工、农民工、被拆迁者、卖血农民、自闭症患者等群体进行采访时,记者首先是取得他们的信任和同意,才步步深入地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有节制地展现特定社会人群的生活图景。

民族志方法对深度报道的采写具有示范意义

与《南方周末》特稿借鉴“华尔街日报体”不同,《冰点》特稿独树一帜的采写风格是中国式特稿。有学者认为它符合新闻主义的规范,但又不同于西方特稿,主要原因在于记者主观色彩介入过强,文本中大量穿插了记者的评论和心理描写,因而影响了新闻的真实性与客观性。

通过有些文本可以看出记者与新闻当事人之间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这为记者以客观、中立的立场叙述事实设置了障碍,不能像民族志学者那样做到“价值无涉”。在很多文本中,记者并不掩饰自己的情感和观点,如以保护北京四合院为主题的特稿,大量的直接引语来自于民间人士和外国人,字里行间仍然透露着记者对拆迁者的愤怒和对传统建筑被破坏的焦急。

典型的民族志需要六个月到两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田野作业。由于新闻媒体自身的运作机制导致记者不可能都像卢跃刚写《大国寡民》一样费时费力,对特定社会情境的调查只能在短暂的几周或几个月内完成,难免流于浮光掠影。

第5篇

纵观“新版课标”对“实验稿”所作的近四百处的修订,在内容上涵盖了目录、前言、课程目标与内容、实施建议和附录等各个部分;在幅度上包括了大到整段文字的近乎重写,小到一个字、一个标点符号的改动;在手法上,采取了增、删、移、并、改等多种方法及其综合使用,覆盖面广,信息量大,须用心研读、付诸实践、不断总结,方能逐步理解乃至把握其修订意图。

对两份语文课程标准初步比较学习之后,深感这次修订对于全面总结课改10年的实践经验,帮助我们肯定成绩、吸取教训、摆脱困扰,都是十分有益的,必将引领我们在语文教育的道路上走得更稳,做得更实。

因水平与精力所限,本文不能面面俱到、涉及全部,仅从“关于语文、语言和语言文字”、“关于识字、写字量的调整”和“关于评价的多种功能”这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关于语文、语言和语言文字

翻开“新版课标”正文,开篇第一句为“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语言文字”替代了《实验稿》“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的“语文”。全部读完之后,发现“语言文字”一共出现了14次,其中有11次是在“第一部分前言”里,而且在短短的四百多字的两段导言中,就有5处用到了“语言文字”。而在“实验稿”中,“语言文字”一共出现了3次。

我还注意到,不与“文字”组合的“语言”,在两份课程标准中出现的次数也相差很大。“语言”在“实验稿”中出现了19次,而在“新版课标”中则出现了30次。

虽然从概念的角度看,“语文”的外延与内涵最大,“语言”(广义的)次之,“语言文字”最小,但三者的意义还是相近的,那为什么要改,而且改了这么多呢?我觉得,根据阐述的需要,把“语文”改为“语言”、改为“语言文字”,缩小其外延与内涵,其作用在于,可以使语文课程目标与实施建议更加明晰、更加具体、更加直接,也更加有利于贯彻执行。我还觉得,研究一下“新版课标”对“实验稿”的一些重要的修改,结合上述情况进行思考,还能受到更多的启发。

试看以下几例。

1.“语言文字的运用,……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这是阐明语言文字的运用是客观现实的需要;语文课程应该“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是因为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是学生学习、成长与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则是明确指出了语文教学的目标在本质上就是语言文字的学习与运用。

认同上述理念,我们就能把学生“语言文字的学习与运用”始终放在心里,做到实处。

2.“导言”中的“当今世界,……给社会语言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规范带来新的挑战”与“教材编写建议”第10条中的“编写语言应准确、规范”,是警示我们,要充分认识语言文字规范化的重大意义。

许嘉璐先生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序2中说过:“语言,不管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只有符合规范才能达到完好的交流目的;一个国家或民族,当通用的语言由于全民遵守规范而高质量地通用了,其凝聚力就会大大增强。”我们从事的是小学语文教育,处在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前沿,担负着对语言变化在具体实践中加以前瞻性的引导的重任,一定要增强语言文字运用的规范意识,在日常生活和教学工作中遵循规范、执行规范,当好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尖兵”。

3.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同时,“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阅读教学应当“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但要防止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

教材是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基础材料,是教学之本。认真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材,是用好教材的前提。要想做到在教学中“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首先就要在钻研教材上狠下工夫。

4、“新版课标”关于“有感情地朗读”的目标要求是:“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还明确提出,评价“有感情地朗读”,也“要以对内容的理解与把握为基础,要防止矫情做作”。这为“有感情地朗读”的教学与评价提供了标准的衡量尺度。

在很多时候,我们会要求学生“读出感情”,无形中拔高了“有感情地朗读”的要求。学习朗读毕竟不是学习表演。引导学生“披文入情”,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促进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这才是我们要追求的终极目标。

二、关于识字、写字量的调整

“新版课标”非常突出地强调了识字、写字教学的重要性。在保持了“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之后,提出,识字、写字“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为了进一步加强识字、写字教学,“新版课标”调整了识字、写字量,在“附录”部分增加了两个字表,还新增了一些促进写字质量提高的规定与要求。

1.识字、写字量的调整体现了多识少写的思想,既保证了基本要求,又减轻了小学生的学习负担。

与“实验稿”相比,“新版课标”在“总体目标与内容”中,仍然要求“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在“阶段目标”中,最大的变化是调整了要求认识的字和要求会写的字的分布:

1~2年级,原来是“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现在是“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

3~4年级,原来是“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现在是“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

5~6年级,原来是“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现在是“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会写”。

基本上都是由多往少调整,显然是减轻了负担的。这样的识字、写字量够不够用呢?有关部门及专家、学者经过对大量书面语材料的统计(书面语材料选自政论、文艺、新闻、科技等),得出了一组非常有规律的数字:

不同汉字数(%)覆盖率(%)不足率(%)1000

90 10

2400

99 1

3800

99.9 0.1

5200

99.99

0.01

6600

99.999 0.001

这组数字告诉我们,在被统计的书面语材料中,如有1000个高频字反复出现,它们就可占总字数的90%;如有2400个高频字反复出现,它们就可占总字数的99%;如有3800个高频字反复出现,它们就可占总字数的99.9%……这就是说,一个人如果掌握了高频字表前1000个汉字,他读一般的现代书报时,平均在10个字里会有1个字不认识;如果掌握了高频字表前2400个汉字,他读一般的现代书报时,平均在100个字里会有1个字不认识;如果掌握了高频字表前3800个汉字,他读一般的现代书报时,平均在1000个字里就只有1个字不认识了……

可见,人们只要掌握了两三千个常用字,就可以读懂通俗的书报,就可以书写浅显的文章,就可以进行最一般的书面交际了。“新版课标”对识字、写字量的规定是满足了上述要求的。

2.附录部分的两个字表,具体规定了识字写字教学的基本字和常用字,目标具体,易于操作,易于评估。

《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中的300个字,构形简单,重现率高,其中的大多数能成为其他字的结构成分。而且规定“这些字应作为第一学段教科书中识字、写字教学的重要内容”,即必须把这些字编进一、二年级的四册课文里成为生字,这就解决了先学哪些字的问题,从而有利于打好识字、写字的基础,有利于发展识字、写字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又分成两个字表,共收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字表一》收字2500个。这样既便于在教材编写中安排汉字教学的设计,也便于开展对汉字教学的评估。

值得一提的是,字表中的字是根据它们在当代各类汉语阅读材料中的出现频率来提供的,这就适合了汉字教学和实际运用的需要。

《字表一》的2500个字中,有2284个是《现代汉语常用字表》的第一部分(2500字)的“常用字”。有200多字虽然选自于《现代汉语常用字表》第二部分(1000字)的“次常用字”,但也是根据社会发展的现实情况来确定的。例如“澳门”的“澳”,“颁布”的“颁”,“蓬勃”的“勃”,“曹操”的“曹”,“措施”的“措”,“邓小平”的“邓”,“咖啡”的“啡”,“杭州”的“杭”, “淮河”的“淮”,“编辑”的“辑”,“严峻”的“峻”,“卢沟桥”的“卢”,“媒体”的“媒”,“保姆”的“姆”,“屏幕”的“屏”,“契约”的“契”,“接吻”的“吻”,“综合”的“综”等等,在近20多年里,已经由“次常用字”变成了出现频率很高的“常用字”。

3.新增的要求与规定,有利于学生把字写得既对又好。

“新版课标”指出:“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练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明确提出,“要求学生写字姿势正确,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这进一步阐明了写字的重要意义和基本要求,提示我们一定要牢固树立重视写字教育的观念。

“新版课标”强调“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并把“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列入了所有学段的“识字、写字”教学目标之中。我们应该把它当做必须达到的硬指标,必须完成的硬任务。

“新版课标”规定:“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这样不仅学生练习写字的时间得到了保证,更重要的是,只有在课堂上,老师才能看到学生写字的具体情况,才能关注到他们的写字姿势和书写习惯,才能及时地、面对面地示范、指导、纠偏、改正。

“新版课标”还要求我们:“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并且提出:“要关注作文的书写质量,要使学生把作文的书写也当做练字的过程。”这是希望我们帮助学生做到“提笔便是练字时”,任何时候都要讲究书写质量。

总之,全面落实“新版课标”上述规定与要求,必将带来识字、写字教学水平的全面提高。

三、关于评价的多种功能

与“实验稿”相比,“新版课标”“评价建议”部分的基本精神没有改变,但评价建议的要点更加明朗,评价的新理念更加清晰。

除了跟“教学建议”一道位置提前外,主要有以下几处修订:一是将前面的六段话归并为四段,每段各加一个标题,在体例上跟“教学建议”部分一致起来;二是在具体行文中强调了在三个维度、五个方面的“交融整合”中进行评价、“评价设计要注重可行性和有效性,力戒繁琐,防止片面追求形式”;三是新增了“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的内容;四是在“具体建议”部分的五个领域里,都分别增加了各个学段的具体评价要求。下面想着重探讨一下如何正确认识和充分发挥评价的多种功能的问题。

“评价建议”的第一部分以“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为标题,作了这样的阐述:“语文课程评价具有检查、诊断、反馈、激励、甄别和选拔等多种功能,其目的是为了考查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检验和改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应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尤其应注意发挥其诊断、反馈和激励的功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与“实验稿”相对照,这段阐述的中间部分没有变动,但开头与结尾的修订幅度较大。深入研究一下全段内容,我们可以进一步对语文教学评价问题作出如下几点认识:

1.评价承载着多重任务,其终极目标是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实验稿”和“新版课标”的意见是相同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这告诉我们,评价的终极目标是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但评价还应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学习达标的情况;帮助教师正确判断与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包括教学目标的修正、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优选、教学过程的妥善安排等等;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与不断改进自己的学习——包括知识技能的掌握、学习方法的优化、情感投入和态度端正的程度、语文素养的逐步培养等等。因此,我们要坚持“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基本理念,始终把利于学生发展作为评价的出发点和目的地;同时,也要兼顾评价所应担负的其他任务,让评价在改善教师的教、改进学生的学、不断提高语文课程的整体水平等方面都体现出应有的价值。

2.在语文教学的全部过程中,都必须充分发挥评价的多种功能。评价究竟具有哪些功能?“新版课标”列举了检查、诊断、反馈、激励、甄别和选拔等,这就要求我们,至少应该让语文教学评价具有这些功能,发挥这些功能。

(1)重视每一次的“检查”与“诊断”。对小学生语文学习评价来说,“检查”是最基本的、最经常的功能了。“检查”的作用是了解情况、发现问题。有了“检查”的结果,我们才能进行“诊断”,即判定学生语文学习的现状及其发展情况。“检查”是“诊断”的前提条件,“诊断”是“检查”的延续;没有“检查”就无法“诊断”,而不作“诊断”的“检查”则如同只开花不结果一样,会徒劳无功。因此,我们不仅要重视每一次“检查”,也要重视每一次“诊断”。“检查”的形式是多样的,每篇课文后面的练习,每次课内外的语文作业,单元练习里的每项内容,每次课堂习作及大大小小的练笔,根据本班实际情况让学生所做的练习与测试,每次语文实践活动,都可以让评价发挥其“检查”的功能。而这一次次的“检查”,无论是学生自查自评,还是教师批改评议,也无论是同学之间相互评价,还是家长、社会参与评价,都应给出清楚明确的“诊断”。每个诊断不必面面俱到,但一定要有的放矢,突出要点,使每一次“检查”与“诊断”都成为增进学生自我了解、帮助学生继续前进的可贵素材。

(2)不要完全舍弃“甄别”与“选拔”。“甄别”有与“判断”相似之处——判定,只不过“甄别”侧重于对“检查”结果的真伪、优劣进行审查辨别,这不仅是终结性评价功能的需要,在阶段性、形成性评价中也大量需要发挥“甄别”的功能。

“选拔”,顾名思义,是挑选出优秀者,即从一个水准相当的群体中,按照一定的标准和需要来挑选一部分合格者。当前的中考、高考、公务员招聘等,就是依靠评价的选拔功能,而且主要采用考试的方法。

对于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实验稿”的表述是“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这是针对以往那种考试(在很长一段时期,考试几乎成了评价的同义语)主要用来甄别、排序、选拔的状况而言的,不是完全舍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只是“不应过分强调”罢了。“新版课标”把“甄别”和“选拔”与评价的其他功能相提并论,就更为明确地告诉我们,要恰当地发挥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认识正确了,贯彻起来就比较容易了——变换一下思路,办法就有了。

例如,我们完全可以引导学生在评价时只作纵向比较,把“甄别”的重点放在关注自己语文学习的优劣、好差、正误、宽窄、多少等上面,使所有学生感到每一次评价活动自己都有收获,从而让后进生能够消除自卑心理,不断增强进步的信心;让优生在肯定现有成绩的同时,牢记“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乐于继续登攀。同样道理,我们也可以把思路拓宽一些,让评价的选拔功能应用到帮助学生去挑选最佳答案、最佳方法、最佳路径、最佳组合等等上面来,既能使他们的语文学习能力在不断的挑战当中得到锤炼,又能使他们的语文素养在一次次的实践过程中得到培养和提高。

(3)强化“反馈”,丰富“激励”。“反馈”本来是泛指信息、意见等产生的效果返回发出信息、意见的地方。在我们对小学生语文学习进行评价的时候,学生是评价主体,“检查”、“诊断”、“甄别”等的所有信息都应返回给他们。这些信息对教师来说,可以作为自己调整、改进、完善教学的极富价值的依据;对学生来说,则是确定自我水平和矫正、巩固、提高的极其宝贵的资料。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并着力强化评价的“反馈”功能。

“激励”就是激发鼓励。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可能是我们自从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思考得最多,探索得最好的了。“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如果还想发展提高的话,那就要努力让评价的激励功能的发挥,在学生语文学习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上,在学生语文学习效益的数量和质量的不同层面,在教学目标的五个领域和三个维度方面,都能有新的突破,不断取得新的战果。

3.尤其应重视发挥评价的诊断、反馈和激励功能。怎样理解“新版课标”提出的评价“尤其应注意发挥其诊断、反馈和激励功能”呢?我认为,这是有针对性的。回顾前一阶段的课改实践,我们的不足之处可能在于比较忽略评价的多种功能,对于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都要发挥评价的作用也重视不够,往往是“平日关注怎么教,临近期末谈评价”。“新版课标”提出,“检查、诊断、反馈、激励、甄别、选拔”等功能都是需要的,更应重视“诊断、反馈、激励”等功能的发挥,这不仅仅是提醒我们避免疏漏,更重要的是强调了当前应该关注的重点所在。

评价怎样才有利于学生语文学习质量的提高,达到促进他们发展的最终目的?当然先要让他们了解自己语文学习的现有水平,这就必须依靠评价的“诊断”与“反馈”的功能。“情况清,方向明”,有了“诊断”与“反馈”所形成的前提条件,评价“激励”功能据以发挥的目标才能清晰明确,学生的进取欲望才会更加强烈,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才会更加旺盛。因此,我们不仅要充分发挥评价的多种功能,更要在“诊断”的准确性和“反馈”的及时性上下工夫、花力气。准确的“诊断”极其重要,道理不言而喻,只要认真,也不难做到。评价的及时“反馈”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课堂上能够反馈的不要拖到课后,当天能够反馈的决不留待第二天。总之,反馈越及时越迅速越好。

只要我们重视了评价多功能的发挥,又做到了准确“诊断”和及时“反馈”,我们就能为“激励”的切实有效创造条件,就能为学生语文学习质量的提高,进而为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保证。

第6篇

关键词:稿件管理 JSP Oracle Database Struts MVC

1、系统开发环境和主要开发工具介绍

1.1 JSP(Java Server Page)

是Java语言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一种动态网页技术,能够整合已经存在的Java编程环境(如Java Servlet等)。JavaServlet 是JSP的技术基础, 当JSP容器接受到Web用户的一个JSP请求时,对JSP文件进行语法分析并生成Java Servlet源文件,然后对其编译。在实际应用中,采用Servlet来控制业务流程,采用JSP生成动态网页。

1.2 MVC及Struts结构

MVC(Model-View-Controller),即模型—视图—控制器。模型具有应用程序的核心功能,封装了应用程序的状态;视图提供模型的表示,它是应用程序的界面,可访问模型的方法;控制器对用户的输入做出响应,它创建并设置模型。应用逻辑、处理过程和显示逻辑分成不同的组件实现。

Struts是MVC设计模式的一种具体实现。由一组相互协作的类(组件)、Servlet以及jsp tag lib组成。基于struts构架的web应用程序基本上符合JSP Model2的设计标准。Struts对Model,View和Controller都提供了对应的组件。如Model部分由JavaBean组成,JavaBean则封装了底层的业务逻辑,包括数据库访问等;View部分由JSP实现;Controller组件的系统核心控制器为ActionServlet。

1.3 Oracle Database

Oracle 是一种以高级结构化查询语言(SQL)为基础大型分布式网络关系数据库,应用非常广泛,支持大量多媒体数据;在数据库管理功能、完整性检查、安全性、一致性方面都有良好的表现等。本系统用它作为后台数据库。

1.4 Tomcat (Web服务器系统软件)

Tomcat服务器是当今使用广泛的Servlet/JSP服务器,它运行稳定,性能可靠,是学习和中小企业的最佳选择。本系统选择Tomcat 5.0服务器。

1.5 MyEclipse

利用它可以在数据库和JavaEE的开发、以及应用程序服务器的整合方面极大的提高工作效率。它是功能丰富的JavaEE集成开发环境,包括了完备的编码、调试、测试和功能,完整支持HTML,Struts,JSP,CSS,Javascript,Spring,SQL,Hibernate。

2、系统功能设计

编辑部的基本工作流程为: 作者注册作者登陆在线投稿来稿登记稿件初审( 在线编辑)专家审核反馈意见处理作者修改稿件定稿录用等。通过对此流程分析,可以将系统规划为以下几个功能模块:

(1)录入管理。对收到的作者投来的稿件,系统均会录入到稿件库中,等待管理人员的处理。

(2)稿件管理。责任编辑可以从已经收到的稿件列表中选择要处理的稿件进行录用处理,如果认为可以,进行初步录用操作,本系统支持初审、复审、终审三级审核制度,在审核过程中可以进行退稿、通过等处理,若通过,则通知作者交一定的费用予以刊出。

(3)信息管理。稿件信息管理平台,用户可以方便的显示用户稿件信息、稿件状态、用户可以对稿件增加、修改。

(4)远程投稿。投稿管理平台,用户可以方便的显示查看要投稿件的信息、可以批量投入稿件,也可以增加要投稿件。

(5)系统维护。包括用户管理、管理员管理。

(6)组版管理。完成版面创建、本版稿件的选择、组版审批功能。

(7)费用管理。

3、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3.1 数据库设计

在设计完成数据库的实体-联系(E-R)图基础上,设计出了数据库表有:admin(系统管理员表),主要是用于保存系统管理员的个人信息;attachment(稿件信息表)用于保存用户上传的稿件;component(组版信息表)用于保存通过审核的稿件的信息;m_user(管理员表)用于保存系统管理员所添加的管理员信息;status(状态表) 用于保存审核过程中不同稿件状态所需要的费用;userinfo(用户表) 用于保存投稿作者的个人信息。

3.2 前台子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前台模块包括:信息管理模块、远程投稿模块、统计查询模块、系统维护模块。如:远程投稿模块实现的主要代码:

onClick="selectDel();">

function selectDel(){

var deletId="";

var checkBoxList = document.getElementsByName("uuid");

for(var i=0;i

var oneCheckBox =checkBoxList[i];

if(oneCheckBox.checked==true){

deletId+=","+oneCheckBox.value;

}

}

if(deletId==""){

alert("请选择稿件信息!");

}else{ //要跳转的页面

document.location.href="${pageContext.request.contextPath}/attachment.do?method=allUpdate&uuid ="+deletId;

}

}

3.3 后台子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后台模块包括:后台登录模块:主要用于管理员登录网站后台;稿件管理模块;费用管理模块;组稿管理模块;统计查询管理模块;系统维护模块:主要包括系统管理员的个人信息,对管理员的信息的修改和删除等。

4、系统实现中的关键技术

MVC模式与配置文件。

(1)视图组件的创建。视图主要由JSP建立,登录界面有login.jsp,由ontop.jsp,left.jsp,main.jsp,jumpPage.jsp四个界面(View)构成。

(2)控制器组件的创建。在Struts中,基本的控制器组件是ActionServlet类中的实例servlet,在配置文件中由一组映射(由ActionMapping类进行描述)进行定义。业务逻辑的操作则主要由Action、ActionMapping、ActionForward这几个组件协调完成的,其中Action扮演了真正的业务逻辑的实现者,ActionMapping与ActionForward则指定了不同业务逻辑或流程的运行方向。

本系统的ActionServlet主要有:ComponentsAction(组稿管理),AttachementAction(稿件管理),loginAction(用户登录管理),ManagementAction(管理员管理),StatisticsAction(统计查询管理),StatusAction(稿件状态管理)。

(3)模型组件的创建。模型表示业务逻辑和业务规则等,在MVC的三个部件中拥有最多的处理任务。它可以用JavaBean和EJB等组件技术来处理数据库的访问。模型能为多个视图提供数据。由于应用于模型的代码只需写一次就可以被多个视图重用,所以减少了代码的重复性。

本系统主要的JavaBean有翻页模型(PageVo)、组稿模型(ComponentsVo)、稿件模型(AttachementVo)、用户登录模型(loginVo)、稿件管理模型(ManagementVo)、统计查询模型(StatisticsVo)和稿件状态模型(StatusVo)。

(4)配置文件的创建。Struts框架中有两个配置文件web.xml和struts-config.xml,用于配置Struts系统中的各个模块之间的交互。通过对这两个配置文件的配置,把Struts框架中MVC的各个部分联系起来,实现了一个真正的MVC系统。其中web.xml是Web应用程序通用的配置文件,主要完成ActionServlet的配置,默认首页的设置等工作;而struts-config.xml是个整个Struts架构的核心,在Struts架构中,开发者通过它来组装 各个组件,建立应用程序的总体脉络。根据系统需求,struts配置文件包括:

struts-config.xml(用户登录),struts-manager-config.xml(管理员),

struts-status-config.xml(稿件状态),struts-contribute-config.xml(稿件),

struts-component-config.xml(组稿),struts-mabagement-config.xml(稿件管理)

struts-statistics-config.xml(统计查询)

5、结语

与传统的邮寄和电子邮件方式相比,采用本系统节省了投稿与反馈的时间,降低了差错的发生,保障了稿件传递过程中的安全性,极大提高了编辑人员管理稿件的工作效率,从而实现了实现投稿—采编—的一体化。

参考文献

[1]刘新宇.基于Struts框架的Web系统实现[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1):222-226.

[2]孙卫琴.Tomcat与Java Web 开发技术详解[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第7篇

热词:医学译著 翻译质量 流程制度 道德约束

继2014年“出版物质量专项年”之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又开展了2015年“出版物质量提升年”活动,可见国家对提升出版社的质量意识和出版物质量的重视程度。然而近年来科技图书翻译质量不高是一个普遍的现象。笔者在长期的编辑工作实践中,接触了大量的引进版图书即译著的图书编辑加工工作。本文将重点介绍优秀译著的标准、医学译著质量不高的原因、如何提升医学译著翻译质量等内容。

优秀学术译著的标准

优秀的学术译著都有哪些标准?笔者认为有二。第一,要明确翻译的概念。作为学术著作的翻译来讲,忠实、准确地表达原著的基本思想和内容是两个最基本的要求。翻译的过程涉及理解、表达和校核三个阶段。①广义的“理解”为原著作者个人情况、原著产生的时代背景、原著的内容以及读者对原著评价的理解;狭义的“理解”主要体现为原著内容的理解,包括语法、语义、语体和语篇的分析。②“表达”是译者把自己对原著的思想内容用另一种语言再现的过程。译者的中文修养是良好表达的必要条件。所以说,国外学术著作的翻译并不是仅仅看懂了就可以拿来翻译了。③“校核”是翻译工作的最后一步,也是把关阶段。通过校核译者进一步深化对原著的理解和表达,将译文内容和原著的内容作进一步的核实,保证译文中没有误译、漏译和表达欠妥的地方。无论是我们的译者,还是出版社的编辑,都要切实负起责任,层层把关,反复校对,保证译著的质量。

第二,什么才是好的译著?这涉及翻译的标准问题,但有关翻译标准的观点也是莫衷一是。严复提出了“信、达、雅”的翻译标准。鲁迅先生认为“翻译既要忠实原文,力求易解,又要保持原作的丰姿”。傅雷提出了重“神似”、不重“形似”的观点。泰特勒提出了“翻译三原则”,强调忠实原文,保持原作风格,追求表达流畅。综合各学者对翻译标准的不同定义,我们总结出两点:翻译一要忠实原文,二要表达流畅。

医学译著翻译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我们大量引进国外医学著作的同时,以下这些著作在翻译当中所存在的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1.译著质量不高。主译和译者作为医学领域的专家和学者,专业知识和素质自然没问题,但是属于专业领域以外的技能――外文翻译则未必擅长,甚至部分译者对科技翻译的认识有偏颇或译著负责人(主译)的组织与指导工作不到位。此外,还有个别主译虽然是有名声的学者,但他们却不尊重学术,把自己的名字印在书的封面上却不担待相应的翻译责任,这也是译者质量不高的另一种表现。

2.编辑对译著把关不严、编辑责任的缺失。有一些翻译当中的错误并非一定是译者的翻译水平所致,比如,译者和出版社责任心的缺失,责任编辑和责任校对责任心不强等。一些主编、责任编辑和责任校对不能很好地履行自己的责任,他们仅仅起一个排球队中二传手的作用,把书稿从上一个环节传递到下一个环节,质量难以保证。

3.制度、流程不规范。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有效的制度及流程安排是防止劣质译著的重要基础,因此制度规范、流程合理是保证翻译质量的一个必要条件。

如何提升医学译著的翻译质量

1.优质译著产生的基本保证――译者的翻译道德要求和翻译水平

国际翻译家联盟曾把“翻译职业道德”定为 2001年“国际翻译日”的主题,足见世界各国对译德的普遍重视。重视翻译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就是要求译者忠实于原著的基本内容和思想,对原作者及读者高度负责,一丝不苟。

从笔者的编辑经验来看,许多译著到交稿时译文达不到出版要求,往往就是因为试译时责编对译者水平把握不准。作为一名理想的专业图书译者,应至少具备三方面的素质:专业功底,较强的英文阅读理解能力,以及汉语写作能力。如同任何一个行业都有准入机制,都有认证需求一样,主译的工作亦需要考试――译者测试。在遴选译者时,可以选取原著的前言或序及技术内容较新的章节请译者试译。一般来讲,前言或序涉及较多的英文基础词汇,难度较低,通过对前言或序译文的审读,编辑可以判断译者的汉语表达水平。而技术内容较新章节的译文质量,则直接反映了译者在该领域的专业水准。同时,通过审查试译稿中难度较大的句子,还可以判断译者的英文理解能力是否达到要求。必要时还要对译者进行一定的培训。此外,结合医学译著本身的特点可专门制定一些出版社自己的编者须知,或将易错试卷试题,即译著易错易漏修改说明,分发给各个译者,试题的形式更有助于各译者发现自己容易忽视和遗漏的地方。

当前,许多出版社的编辑指标任务普遍较重,导致心态浮躁、急功近利,很难做出精品。策划、编辑相对枯燥的学术著作,对编辑的要求较高,不仅要静下心来从专业上把握学术观点和研究方法,还要细心注意字词句章,不可放过任何细节。因此,策划和编辑学术著作,必须克服浮躁情绪,真正静下心来,才能做好编辑工作,出版优秀著作。

3.建立、规范流程、制度

建立翻译作品严格的检查和把关机制。首先出版社和编辑要把好关,通过规范合理的制度约束来加强对翻译作品的审读和反复检查,以便进一步提升翻译质量。其次要求作者严格按照出版社的编辑规范和流程制度按部就班进行。

(1)流程文件的保障:实践证明,制定和编写一份译者试题表的效果胜于一份简单的易错问题说明(很多出版社有各自的作者编写须知等文件)。同时要求主译提炼一份医学名词术语表。最后制定稿件流程进度表,包含交初稿(样稿)时间、修改时间、交稿时间、定稿时间。以下是大致的流程文件:

图1 稿件流程进度

(2)译著及译者责任人列表,可以帮助减轻译者交稿的不确定性。此表不但可以督促各个译著的进度,此外对于以后新的选题和作者资源的积累也是有益的搜集、补充。

表1 ××译著译者登记表

(3)收稿后的编辑工作:对样章的审查是保证交稿是否达到出版要求的最后一道关,所以也应是收稿前最为细致的一道审稿程序。根据笔者审读生物类译著的经验,审读样章时应重点注意的问题有三大类。

A.是否漏译:这是前文中讲到的优秀译著的条件之一――忠实于原文。充分尊重原文是对译著的起码要求。编辑在审读样章时应检查译文是否有遗漏,遗漏部分具体包含重要内容、章节、图表。如果翻译工作由一位译者完成,建议对其译稿中的某些部分进行抽查,仔细核对译文是否与原文一一对应。如果有多个译者,考虑到不同译者责任心和能力的差异,须分别对每一位译者的译文进行抽查检查中,确保不漏译。

B.翻译的水平高低: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信达雅”中的“达”与“雅”。译文的语言表达不符合汉语习惯仍然是译稿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这类问题常有以下类型:文理不通、结构混乱、机械直译、复合句未作合理拆分及被动语态未调整语序等。在英文表达中被动语态很常见,而在汉语表达中其出现的频率就低多了。编辑审读样章时如果发现这类问题较多,则应与译者充分沟通,从译者队伍中找一位汉语写作能力较强的人最后把好语言关,也可在征询译者同意以后再找一位外语专业人士进行审校。

第8篇

有人说过: 一个好的校长等于一个好的学校,一个好的班主任等于一个好的班级。 那么,我们可不可以说:一个好的小组长就应该等于一个好的小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组长发言稿,供大家参考学习。

小组长发言稿1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很高兴能参加班干部的竞选,我竞选的目标是语文小组长。我之所以来竞选语文小组长,是因为小组长能为大家服务,而我也感到能为大家做些事情而快乐,同时能激励和督促我自己奋进、向上。再有,我对语文有着浓厚的兴趣,在学习中能感受到许多快乐,我也希望同学们能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大家也都知道,以前我曾经做过数学和英语小组长,为大家服务过,大家也看到我每次收齐作业立刻就交给课代表,有一定的工作经验。还有,我认为做事情要有责任感,在履行自己的职责的同时,也要对自己严格要求,先管好自己,才能管好别人,因为自己的一举一动都会被同学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当然,在管理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困难,但是我都会用各种方法去解决。而且我也会在管理中顾及同学的感受,耐心而又执着地尽到自己的责任,让同学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如果我这次能当选我们组的小组长,我会带领全组同学搞好卫生,成立互帮小组,让我们组便成以一个团结合作,关心他人的小集体。,以我的热情,我的毅力,我认真的工作态度来做好工作,热情地为同学服务。就算我不能当选,我也不会灰心、气馁,而我将在今后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让大家看看我最新的面貌!

奋斗是我的性格,成功是我的目标!希望大家投我一票,让我以良好的精神状态,为大家服务。谢谢大家!

小组长发言稿2大家好,我是王一鸣,过去因为写字慢被刷下去的我,现在又想竞选小组长了。

我要竞选这个职位是因为我学习不错,写写字速度不是太慢,还和老师、同学共同生活了五年。我热爱集体,关心同学,所以我想试一试。

过去我不敢和老师、同学说话,所以朋友很少。现在,我的变化很大,我不仅帮助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还和许多同学建立了朋友关系,我的朋友一个个多了起来。过去,上课我爱搞小动作,现在的我可和以前大不一样了,上课的时候不仅认真听课,而且还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所以,在这次期末考试当中,我取得了全班第五的好成绩。

如果我成功了,我一定会为同学服务,做老师的好帮手,如果有的同学有不会的问题,我会耐心地给他讲解,如果有的同学生活遇到了困难,我会尽力帮助他渡过难关。我还要改正自己的缺点,让自己更加完美。如果不成功,我也不会气馁,这说明我还有很多的不足。不过我关心同学的心是永远也不会改变的。

请同学们给我一次机会,请投给我你们手中宝贵的一票。

小组长发言稿3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大家好!

我是张志华。这次,我要竞选的职务是我们组组长。

在竞选这个职务之前我一直担任我们四个人的小组长,虽然这个官职很小,但我却很热爱这个职务。

每天早晨,我都要检查他们的作业,有是,还要帮助老师批改同学们听写下的词语所填下的课外书。如果有人没完成作业,我便叫他们立即补作业,直到补完所有作业。在此之间,我还要随时检查他们的错误更正情况,还要替他们讲解每道题错误的原因。

如果我竞选组长成功的话,我一定会做好这个职务,让班上的同学受益。如果同学们有什么疑问我都会认认真真地给他讲解,直到他能够独立做题。因为我担任过四个人的组长,所以,我总结出了一套学习方案:在做作业之中,要把不懂的问题通过查找资料,询问家长等手段弄明白,第二天才能为同学们详细的,多方面的解答同学们作业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如果没有前一天的准备,就不能为同学们详细的解答,从而不能使组员及时改正错误,既耽误了他们的成绩,也是我工作中的失职。

每天收取作业时,我都会检查一遍同学们的作业,如果还有一些同学没有交上作业的话,我会督促他们交作业的。

请大家支持我,谢谢大家!

小组长发言稿4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今天,我能站在这里参加这次小组长选举,既高兴又自豪。我叫李昀隆。我以前的性格内向,做事缺乏信心,胆子也比较小。特别在课上,老师提问时,生怕答错,回答的声音很小。

现在的我已经不想像以前那样,想通过这次竞选小组长的锻炼,将自己摇身一变,成为一个活泼开朗、积极乐观的孩子,希望同学们相信我,让我拥有这个锻炼的机会。

这次竞选小组长,让我悠然想起香港特别行政区刚刚结束的特首选举。曾荫权先生的竞选口号是“我会做好这份工作”,在这里,我也这样跟大家许下诺言“我也会做好这份工作”。假如我真的当选小组长,我会团结其他班干部,同心协力搞好班级的纪律、卫生、学习成绩,维护班级的荣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同时,我会动员、组织成绩好的同学,主动去帮助成绩稍欠理想的同学,让大家的成绩共同提高,因为学习才是我们学生的主要任务。

假如我当选了小组长,我会成为老师和同学们沟通的桥梁。有时候,同学对老师或学校有一些想法,但他们不敢跟老师说,误会积压在心底,慢慢地造成了对老师的反感,从而影响了师生关系,大大降低了学习的效率,此时,我会及时把同学们的意见反馈给老师,也会及时把老师的设想跟同学们沟通,这样,我们班级就会变成一个优秀的班级。

假如我落选了,说明我还有许多缺点,我将不断自我纠正,争取进步,决不气馁,下届再选。最后,我再次真诚地希望同学们选我当小组长,让我做同学们的忠实“仆人”。

谢谢大家!

小组长发言稿5敬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二十七班的学生x,很荣幸的站在了这个竞选的讲台,我本次竞选的职位是小组长。

我认为有一句话不是很对,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那不想当班长的孩子就不是好孩子了吗?因为我想为大家服务,所以今天我来竞选小组长。我竞选小组长的优势就是,如: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等,并且我以前也做过小组长,我能比较快的速度收交作业本,并很快的交到学习委员的手里,既没耽误自己的事情,又没浪费他人的时间,我假如当上小组长后,我会更加关心他人,把自己的缺点改正,我会吸取他人好的行为习惯,把我们组的卫生几率管理好,减轻班长、学习委员、老师等人的负担,做组员的好榜样,严格要求自己,总自我做起,帮组员他们改正一些不好的习惯或行为,我要让大家知道,组长不只只有收作业的工作,还有很多其他的任务,我会让同学们感到学习中的趣味,假如我没有竞选上也没关系,我还是会继续努力,不会灰心,这一次的不成功不代表下一次的不成功。在今后,我将让大家看见一个努力认真的我,一个全新的我。

奋斗是我的性格,成功是我的目标,改良是我的习惯,希望大家投我圣神的一票,让我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饱满的热情为大家提供最好的服务吧!谢谢大家!

第9篇

在现在社会,需要使用发言稿的场合越来越多, 发言稿是作为在特定的情境中供口语表达使用的文稿。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发言稿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家长会上优秀学生家长代表发言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孩子取得的成绩,跟学校和老师的培养、教育是分不开的

老师请我来发言的目的,是觉的孩子培养的还不错,让我分享一些教育方面的心得。

孩子并不是象大家想的这样十全十美,也有很多缺点,如:学习不自律,不喜欢整理,不讲卫生,丢三落四等等,所以,很多时候我们没有办法要求孩子十全十美,包括我们自己也做不到。

小插曲,孩子管了吗?我思考了一下,我做的更多的是引导,建议、提醒和让孩子承担,这个时期的孩子,安排,命令,盯着,监督都不适用了。

下面我来分享下我的一些心得,当然每个孩子的性格不同,家庭环境不同,应采取的教育方式也应该是不一样的,我的方法不一定适于在座的各位。

成长方面:

1)很小的时候就让他独立,一个人回老家,

2)周末不给他做饭,自已做,

3)手摔伤,也是自己上学,不接送

4)鼓励孩子尝试有挑战的事务,如骑电瓶车,骑行,溜冰等

青春期教育:

1)心理生理产生了变化,又不好意思说,买书《男孩万岁》给他自己读。

2)有时会烦燥,脾气古怪,改变沟通方式,但是做的不对的地方一定要态度严肃的纠正,过后再讲道理

3)平时看到新闻上的案例跟儿子分享,侧面教育孩子要有好心态,要有心理承担能力。

责任感:

1)学习是自己的事,父母负责好好工作养家,你要负责搞好你的学习。

2)听写,默写,作业是否完成,不检查,只签名,并告诉他,如因未完成叫家长,我是不会去的,你自己解决。

3)如果成绩太糟糕,就给你报补习班,不愿上补习班也可以,学习搞好了,自然不给你报。

4)买关于学习方法的书,给他看,但要调整好心态,买了不一定看,但不买肯定不会看,所以买10本回来哪怕只看了1-2本也是收获。

5)鼓励孩子参加班级管理,告诉他,光学习好是不行的,要综合能力强才行,在承担班级事务的同时,增强责任感。

亲子关系:

1)学做父母和学做子女:让孩子明白,我们和孩子都是第一次做父母和儿女,大家都没有经验,都在摸索前进,所以犯错和走弯路是在所难免的。

2)家庭关系和诣很重要,严励的父亲和慈祥的母亲是最幸福的,懒爸爸还是懒妈妈都不要重,重要的是孩子觉的是完整的,温馨的。

3)支持孩子兴趣爱好,画画,武术,手工制作,打球,学吉他,书法,当然孩子自己也要付出代价的,即然选择了学这个,家长负责出钱,孩子要负责学好。

家长学习:

1、多读书,多和孩子交流读书心得,

2、多读一些教育孩子的书籍,

第10篇

敬爱的党组织:

本周,很荣幸代表我们小组在我们党校培训班的论坛上发言,和大家分享我的学习体会。这一次发言的体会心得,主要受上周“中国***的纲领”一课的学习的启发。在和大家交流后,根据当时自己发言的情况,并与对比其他同学,我发现,自己真的还存在很多的不足。

首先,是发言的仪态。仪态算是一种形式,可是有些形式也能体现内容,能反映一个人的思想和习惯。而这一点,我觉得自己还有待提高,比如,不能进行脱稿演说,甚至是都一直低头在看自己的发言稿,而不能抬头和在座的同学们进行眼神交流。

其次,发言结束后我再次翻看了自己的发言稿,并认真听取其他同学的发言和班主任刘老师的点评,对比反省之下,我发现自己有很大一个不足——理论性知识还需要自己进一步学习和巩固。不论什么时候,我们的老师我们身边的优秀党员同志,都反复强调和提醒我们,要加强自身的理论知识学习。只有用理论知识武装自己,自己的思想境界才可能得到提高,也才能有效的指导自己的言行举止,才能让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辨真伪、辨善恶。党的理论知识是经历历史和实践的检验的,是无数***人用鲜血和热泪写就的,具有科学性和规律性。不论是党的纲领或党的宗旨的学习,这些党的理论知识都能一方面指导我们日常的行为举止,另一方面也让我们更加了解中国***,从理论上对党有利进一步认识。中国***的相关理论性知识,融汇着中华民族优良的文化精神和中国***在实践中形成的思想价值体系,对党的理论知识的学习能促进我们领会对党的思想和党的价值观,感受党的先进性之所在。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正是以上原因,不论什么时候不论我们什么样的身份,我们都应该不断加强自身对党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中,不断反省自己,查漏补缺,逐渐完善自己,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想,我们在学习好理论知识的同时,更要注意自己的实践。通过实践能检验我们对党的理论知识的掌握,而通过学习理论知识则又能更好的指导我们的实践。如果说,今天的发言是一种实践,那么我想它的检验反映出我存在的不足,警醒着我,要向党组织靠拢,还有很多要学习,还有很长的路要一步一步的走!

汇报人:思想汇报网

2011年5月14日

第11篇

本文作者:徐雅雯工作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网络在传播信息时有其特有的优势,具有及时性强、交互性强、信息量大等特点,在时效性、连续性、搜集并提供大量相关信息等多种信息形态上表现出很大的优势。网络上的大量信息为期刊编辑工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网络使学术期刊编辑工作具有更高的效率网络信息技术的出现,使得期刊编辑工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变化主要表现在,工作方式从传统的纯手工操作演变为如今的智能化、信息化管理。借助于网络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不仅可以实现从收稿登记、审稿、组稿、编校、录用、查稿、发稿直到打印、支付稿酬与稿件存档等整个编辑过程的动态管理,而且可以对大量稿件进行智能化分类、统计,并且支持实时查询。借助该技术,可以打破时空的界限,实现与作者实时、高效的交流与沟通,这在传统的编辑工作中是难以实现的。此外,还可以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建立相关数据库,对作者的相关信息,诸如履历、研究方向、研究成果等进行详细记录,以形成强大的专家学者团队。网络技术为判断稿件的创新性、科学性提供了便利以往没有利用网络技术时,仅依靠期刊编辑人员本身所掌握的知识、经验,很难判断稿件的创新性、科学性甚至是有无一稿多投的现象。但网络技术出现后,期刊编辑人员可以通过网络数据的检索,很方便地查询文章是否已发表或文章是否有重复等,并且可以及时了解相关问题的研究现状,结合网络与自身的知识来判断稿件的创新性与科学性。

网络环境下提高学术期刊质量的措施

1.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严把稿件质量关众所周知,学术期刊的根本在于它所体现的学术性,以及它所承担的广泛传播相关学科信息的重任。同时它也是学术评价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主要体现在对科研工作者学术水平的衡量方面。而稿件质量是学术期刊的根本,提高稿件质量是保证期刊高质量的首要环节。其关键就在于建立一支高水平的作者队伍和编辑队伍。于是不断追求高质量稿件的重任就落在了众多编辑工作者的身上。在提高稿件质量的过程中,编辑工作者需要充分借助网络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最大限度地挖掘那些高水平、创新性的高质量论文。通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发挥编辑的主动性,不断提高投稿作者素质。学术期刊编辑部接收到的稿件质量的高低首先取决于作者的业务素质、文字功底、学历、职称等因素。因此,开发高素质的撰稿队伍是提升学术期刊稿件质量的关键。学术期刊的编辑人员在组稿时要打破常规,走出固定办公区域,发挥主动性。利用网络的便利性,及时跟踪相关的国家级基金课题、省部委级课题的发展状况,并通过网络查询国内外相关课题的研究进程,发现课题的学术价值和创新性。同时要加强与相关研究人员的联系,及时主动组约稿。[2]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多方面了解有关项目人员的研究方向,从而建立特有的作者群。第二,充分利用网络约稿,收集高质量的稿件。有计划、有目的地向学术界知名学者约稿是不断提高期刊学术水平的重要方式。知名学者在其研究领域内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拥有很高的权威,并且有独特的观点或设想,发表这类学者的文章通常可以提高刊物的关注度以及引用率,这对刊物的长远发展非常有利。关注学术研讨会是编辑部发现优秀稿件的重要途径,也是编辑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引领学术潮流的重要渠道。编辑可以通过网络查询或者是发送电子邮件的形式,建立与业界知名人士以及参加学术研讨会的专家学者的联系,及时获得业内最新信息,了解他们的最新学术动态,主动约稿,提高稿件的质量。第三,加强与读者的互动,了解读者的真实需求。读者是期刊服务的对象,任何一个学术期刊除了拥有稳定的作者群之外,忠实的读者群也是必不可少的。随着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期刊与读者之间的交流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书信交流,借助于现代网络技术,编辑人员与读者可以进行全方位的交流,充分了解不同读者对期刊的真实需求。许多学术期刊有自己的网站,一方面搜集稿源,另一方面读者可以方便地阅读期刊内容,及时提出问题与建议。这样不仅有助于编辑人员了解读者的需求,获知读者对期刊的满意程度,而且可以搭建一个双方沟通的桥梁,提升期刊的满意度和知名度,形成一种良性的学习氛围。2.利用网络环境提升编校质量第一,选题与组稿。网上选题是指学术期刊编辑根据期刊的定位和特点,利用网络技术搜集信息,精心组织、设计、开发,提出高质量的选题,不断提升选题的水平。网上选题可以有效利用网络的特点,即网络信息量大、时效性强、交互性强、方便查询等,进而制定期刊每期甚至每年的出版计划。通过数据库查询相关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与成果、热点问题与发展方向、尚未解决的重大问题,甚至是国家自然及社科基金项目等内容,建立自己的选题数据库,为制定期刊的发展方向和计划提供参考,这样也可有针对性地进行组稿、选稿。第二,稿件审查。稿件审查工作的严谨与否,直接决定着期刊质量的高低。在稿件的初审过程中,要对稿件的创新性、重复性以及是否有抄袭等做初步审查。网络技术的发展为稿件的初审工作提供了方便,传统的稿件初审要依靠编辑自身的知识水平,审查时耗费相当大的精力,而且编辑不可能是每一方面的专家,知识掌握毕竟有限,因此审查时难免会出现问题。而网上查询已经成为稿件初审的重要方式,其可以有效减少抄袭、重复性发表等情况的发生。编辑部可以运用网络技术,利用数据库强大的查询检索功能,对题目、关键词、作者、来源期刊等内容进行检索,结合各种信息,对稿件进行初步审查,提高了初审的质量和效率,避免了无用功,大大改善了初审质量。[3]第三,编辑校对。编辑校对质量是体现期刊质量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在网络信息化背景下,编辑、校对人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所提供的编辑校对手段,提高编校质量和工作效率。比如,在稿件的编辑加工过程中,出现问题时就需要与作者联系,传统的联系是通过书信、电话等方式,不仅速度慢、成本高,而且一个问题往往要经过几个回合才能解决,有时还不一定能够讨论明白。而利用网络技术可以方便地解决这一问题,利用即时通信软件可以实现与作者的随时联系,不仅省时省力省钱,而且能够随时对稿件进行补充修改,直到最后定稿。第四,稿件管理。在传统的稿件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首先是对收到的稿件进行题目、作者、单位、联系方式及日期的手写登记,并进行编号,再进行稿件评审的登记。在这一系列的登记过程中,难免会遗漏或者错填一些信息。一旦出现此种状况,管理人员则需要翻找所有的登记,并进行重新核对与登记。这样的反复工作给传统的稿件管理无疑带来很大的不便。利用网络技术可以方便地进行稿件管理,改变了传统的封闭式管理。利用期刊已建立的网页、网站等,可以对稿件进行开放式管理。

首先,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网络环境也成为期刊编辑大展拳脚的场所。网络技术为期刊编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捷,同时也为期刊编辑注入了新的活力。在网络信息技术异常发达的今天,编辑人员应充分利用该技术所展现的优势,拥有开放的思想,接纳、包容新鲜事物,更加真切地展现现代编辑的理念。所谓编辑理念是指编辑在工作中所坚持的、需要遵循的理性意旨。只有运用先进的编辑理念,才会有优秀的编辑实践。在网络环境下,编辑需要紧跟时代潮流,适应编辑内容、背景、方式、形式等的改变,紧贴编辑出版工作。其次,身处于网络时代,期刊编辑需要掌握更多的网络技巧。网络时代的期刊编辑,仍然需要具备传统的基本编辑业务能力和掌握相关的学术知识。同时,期刊编辑需要相当了解互联网,熟练运用各种办公软件,掌握基本的网络语言等。只有熟悉互联网,才能对其加以利用。[4]可以说,只有真正掌握了这些,才具备了一名网络环境下期刊编辑的基本能力。除了相关的网络技术,网络环境对期刊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期刊编辑也需要运用网络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利用计算机网络的快捷性能,做好计算机辅助研究、计算机辅助参考、计算机交互功能等工作。再次,还需要建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实际上就是强化编辑工作者自我发展的终身化意识,要求编辑对工作不断反思,对业务不断提高,对自我不断发展,以促进编辑工作者朝终身化方向发展。面对网络时代瞬息万变的知识更迭,一个人原有的知识结构随时都可能面临新知识的挑战,所以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认识到自身知识的有限性,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总之,编辑工作者只有具备过硬的专业能力与知识能力,掌握新的技术手段,才能适应信息时代对期刊发展的要求,才能胜任网络环境下的编辑工作,实现编辑工作的现代化,提高期刊的质量、效率甚至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如何有效利用网络的优势,保持期刊的优势地位,对广大编辑工作者而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第12篇

关键词:数字出版;学报;学术水平

一、引言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日益发展,数字化正不可阻挡地成为出版业的潮流和未来。数字出版即是以数字化的手段进行的出版活动,它既包括直接利用网络编辑出版的行为,也包括将传统印刷版的内容数字化的活动,是一种依托传统和现代资源用数字化的工具进行立体化传播的出版方式。(数字出版时代的编辑理念)以载体分类,它可以分为网络出版、电子出版、移动出版等多种模式。相对于传统出版来说,它具有快速、便捷、低定价、低成本、无需仓储、无需运输、无需纸张、无需油墨等优点,是未来出版业的发展趋势。2010年1月1日新闻出版总署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推动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更是明确提出,新闻出版业将重点发展五大产业,其中之一就是发展数字出版等非纸介质战略性新兴出版产业。正因为数字出版具有明显的优势,其发展速度极快,短短十几年就已经具有了较大规模,并且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2009年我国数字出版的年产值已达795亿元,同比增长近50%,产值规模已超过传统出版业。

对于高校学报来说,数字出版给其带来了全新的技术、生产方式以及相应的出版理念,为其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相对于专业期刊来说,高校学报特别是占绝对多数的普通高校的综合性学报,专业化程度低,学术水平不高,发行量极低,社会影响力较小,没有发挥学术期刊应有的作用。当前在新的形势下,除了要改革其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外,还必须适应数字化的发展趋势,改变传统的出版模式,发展数字出版,创新和拓展高校学报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提高学报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二、当前学报数字化运行现状

就目前高校学报数字化进程来说,大部分学报正在从传统的单一性纸质期刊向数字出版相关融合与整合的方向发展。

(一)学报正在逐步向数字化方向发展

1、加入大型期刊数据库。在网络数据库中,无论是高水平的学报,还是普通的学报,它们在数据库中的地位是平等的。大部分学报依托大型期刊数据库网站,如《中国学术期刊网》、《万方数据库》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实现了学报在网络上的数字化传播,提高了学报的影响因子和知名度。

2、建立自己的网站或主页。高校学报有的单独建立了网站,有的利用期刊数据库网站提供的模板建立了具有自主版权的网页,把编辑部介绍、征稿启事等信息放在网上,方便作者和读者查阅,加强了编辑、作者、读者的三方互动,成为对外交流和扩大宣传的窗口。

3、采用期刊稿件采编系统。很多学报采用了期刊稿件采编系统,可以进行在线投稿、在线审稿、在线加工处理等工作,实现了稿件从收稿到发稿的全程数字化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学报的数字化运用还处于较低水平

1、目前学报的数字化大多只是纸质出版物的数字化传播。数字出版不仅仅是出版物载体性质与形态的改变,而是出版方式的根本性革命,它包括了原创作品的数字化、编辑加工的数字化、印刷复制的数字化、发行销售的数字化和阅读消费的数字化,数字技术渗透到了出版的所有环节。(数字出版时代的编辑理念)未来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传统的纸质出版物将越来越少,直接利用电子阅读器、电脑、手机等阅读数字出版物将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虽然目前有的学报与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签订了优先数字出版协议,可以优先出版数字期刊,但多数仍采用传统的方式出版,之后再形成学报的数字版。即使是独立创办网站(或网页)的学报,也只是把传统纸质学报的“千刊一面”变成了数字出版的“千网一面”,学报的数字化运用还处于较低的水平。

2、网络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虽然多数学报建立了自己的网站或网页,但是对学报网站(网页)上信息的管理与更新常常被忽视。一是网站使用率低,多数处于闲置状态;二是信息资源较少,与学报内容相关的学术动态信息更是严重匮乏;三是一些学报网站提供的是过时、失效的信息,缺乏更新维护,信息严重滞后;四是与作者、读者互动交流不足。多数学报对于作者、读者留言没有及时回复或根本没有回复,与作者、读者互动交流的工具多是依赖电子邮件,网络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三、充分运用数字化技术,提高高校学报质量

(一)努力提高学报的内容质量和学术水平。无论是数字出版还是传统的纸质出版,其本质都是信息的生产与传播,出版业无论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它都是一种内容产业,出版的形态可能改变,而出版的功能不变,媒体的核心竞争力永远是内容。因此,提高学术质量始终是学报编辑工作的核心。在数字出版时代,就是要坚持专业化和特色化的办刊方向,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和数字化技术,努力提高刊物的学术质量和水平。

1、加强编辑的选题策划,吸引优秀稿件。选题工作在学报质量管理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在明确学报的发展方向、主要特色后,编辑应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和各种学术性数据库,及时获取数字化的相关文献资料与相关研究信息,把握相关学科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制定合理的选题计划,发布征稿启事,吸引相关的高质量稿件,建立刊物的作者群。也可根据选题计划向相关的知名学者进行约稿,组织和发表代表学科前沿发展的权威性文章。

2、把好审稿关,建立专家审稿库。审稿对提高刊物质量非常重要。一是初审。初审人员可利用数据库网站检索,发现稿件是否一稿多投,是否存在抄袭,稿件的新颖性和学术价值如何,大大提高了初审的工作效率和质量;二是复审。专家复审是保证刊物质量的重要环节。审稿专家必须要有较高的学术造诣,严谨的治学态度。高校学报要打造成一流的学术刊物,必须要拥有一支高水平、高效率的专家队伍,可通过学术期刊网相关文献检索专业领域的专家,也可以通过各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网站进行查询,建立动态的专家审稿库,包括他们的研究方向、研究特长、职称、联系方式等信息,实现由计算机对审稿专家有序动态地组织和管理。

(二)出版流程数字化

1、建立网上编辑新平台。充分利用期刊编辑出版管理系统软件,实现期刊编辑出版和编辑管理的全过程自动化。无论是选题策划、组稿、审稿、校稿,还是图片、表格、版式的处理与设计,甚至资料的查询和作者的投稿,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及时高效地进行,实现编辑、作者、审稿专家、读者的实时互动和交流,缩短出版周期,提高工作效率和编辑质量。

2、探索数字出版新模式。目前,学报仅仅是在纸质出版物基础上,经过重新编辑,变成学报的数字版。这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不符合低碳环保的发展要求。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及数字阅读的普及,直接编辑出版数字刊物将成为主流。因此,学报要积极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减少纸质出版,发展电子出版、网络出版、移动出版等多元化的数字出版模式。充分发挥声音、文字、视频等多种传媒介质的优势,根据文章的不同特点,以不同的形式展现其独创性和学术价值,这样在传播媒介丰富的同时,也提高了学报的引用频率和次数,扩大了学报的知名度。

3、实施按需印刷。按需印刷是数字出版时代的一大特点。可以根据读者的不同需求,可以将一份期刊“衍变”成不同的版本,实施按需印刷。相比于传统的印刷方式,按需印刷不仅能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需求,而且缩减了成本,更便捷、更环保,符合人类的环保趋势。

(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扩大学报影响力

1、及时更新、维护网站(网页)。网站(网页)是扩大学报影响的重要途径,一定要及时更新、维护,增加网站(网页)的信息量。一是提供期刊简介、征稿启事、重点栏目等相关内容,方便读者查阅;二是发布学术前沿信息,提供相关学科的前沿问题和发展趋势;三是发布历年出版的期刊;四是及时回复作者、读者的留言。

2、开辟学术论坛,发展多样化交流方式。通过学术论坛,定期就某学术问题进行在线交流研讨;编辑也可以就某一个热点问题,通过网络平台和虚拟主持人,召开虚拟的“学术研讨会”。这种双向的、多样化的交流方式,能够将学报与作者、读者的距离迅速拉近,更好地培养自己的作者、读者群体。

3、加入国际检索系统。学报不仅要加入国内各种网络数据库,而且要尽量加入国外检索系统,提升学报的国外影响力。

(四)大力培养新型数字出版人才。学报的数字化要求编辑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而且应具备基本的网络操作能力,具有数字出版意识,能够适应数字化环境的要求,运用网络技术来组织编辑活动,因此新型的数字出版人才必不可少。一方面可招聘、引进相关的专业人才;一方面加强培训,鼓励编辑改变过去传统的编辑理念,积极学习和应用先进的编排技术,利用网络提高编辑工作效率和质量。

主要参考文献:

[1]吴平.数字出版时代的编辑理念[J].中国出版,2009.2.

[2]魏琴芳,田海江.网络环境下提高高校学报质量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