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种植效益论文

种植效益论文

时间:2022-11-04 19:18:3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种植效益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种植效益论文

第1篇

关键词:合理选用;玉米;杂交品种

多年来,就我国而言,玉米生产重产量、轻质量的问题较为突出,降低了作为大宗农产品在市场经济中的商品率和竞争力,玉米生产中存在着品种结构不尽合理、产品质量不高等问题。目前我省玉米生产基本是普通玉米,品质不适合专用,往往造成积压、经济效益难以提高,也使得农民生产玉米的效益下降。因此,提高我省普遍玉米的商品品质,对提高我省玉米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是十分重要的。

一、玉米品种更新换代的重要性

近年来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了玉米生产的发展。据分析,在玉米增产因素中品种的贡献率占30%~40%。因此,加速玉米品种的更新换代是发展玉米生产及增加粮食总产的关键措施。

1.生产水平提高的需要随着农业栽培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和耕作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老品种的增产潜力有限,群众迫切要求更换品种,一些适应性好、优质、丰产、增产潜力大的新品种推广很快,如紧凑型玉米在全国的大面积推广,加大了种植密度,提高了光合利用率和玉米的群体产量。生产水平提高后原有品种不适合,需要尽快更换新品种。原有的部分老品种已经推广多年,虽然这些品种以其适应性好、抗逆性强、高产、稳产等特点在玉米生产中做出了显著贡献。但在地膜覆盖、配方施肥、带状种植等新技术推广后,其增产潜力不大,而且老品种还有亲本出现混杂变异,杂交一代的抗病性明显降低等问题。还有些老品种叶片平展,不利于密植。因此,加速推广替代原有品种,选择高产、优质、抗病、耐密的接班品种已成为玉米生产中的突出问题。

2.发展优质玉米品种的需要在农产品进入买方市场和消费者重视质量的新形势下,现行的玉米品种结构及品质已不能适应市场需求,优质专用品种的生产已成为发展趋势,而且在现行粮食收购政策出台后,品质差、档次低的品种已逐步退出收购范围,这就对引进、选育、繁殖、推广优质品种提出了新的要求。

3.发展玉米产业化的需要发展玉米产业化需要玉米专用品种。为适应市场对优质专用玉米新品种的需求,在品种更新换代中要特别重视对优质专用新品种的选育,要加强玉米育种的基础研究,引进筛选和培育具有不同优良性状和市场需求的专用优质资源材料和自交系,为新品种的选育打好基础。

二、科学购买良种

怎样科学购买良种是农民朋友普遍关注的问题。选购玉米良种必须把握如下原则,防止走入误区。

1.选用已经审定的晶种凡经审定的品种,都是经过种子管理部门组织的区域试验,对参试品种的适应性、产量、抗逆性、生育期、品质等进行多点观察,然后根据气候特点进行系统分析,正式通过审定才能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因此,农民朋友在购买种子时首先看看经销种子单位有否该品种的审定证书或正式文件的介绍,否则不要轻易购买。

2.选择‘三证”、“一熙’齐全的单位购买种子建议农民朋友在购买玉米种子时首先看看销售单位有否“三证一照”,一般说“三证一照”俱全的单位销售的种子质量可靠些。所谓“三证一照”就是指种子部门发的“生产许可证”、“种子合格证”、“种子经营许可证”及工商行政部门发的“营业执照”,还应注意发证时间、法人代表是否一致等。

3.品种适区对路选择的品种成熟期要适合当地的生态条件,保证常年能够完全成熟,平均安全成熟保证率达到95%以上。追求高产是农民普遍存在的心理。而越是成熟期长的品种产量会越高,这是生育期的长短与产量高低成正比的科学规律。但不能盲目选用生育期过长不适合当地有效积温条件的品种,防止越区种植。应先将所种植区内的基本条件了如指掌后,再拿它与品种介绍的积温要求对号人座。最好再留有100℃~150℃有效积温的余地。切莫拿上一年突出的高温和过低的有效积温做依据。应将近5年内的有效积温的平均值来对照。这样才不至于浪费积温或超越积温所带来的损失。农民购种时,还要将本地种植区内历年经常发生的自然灾害也要充分考虑进去,才能取得理想的高收益,否则再好的品种也白搭。

4.高产优质高效选择的品种既高产又优质才能实现高效。要根据不同用途,选择相应的专用类型品种,并提高规模效益。可能有的品种产量一般但品质较好,而有的产量较高但品质差一些,这就需要农民反复比较科学选购。无论普通玉米还是专用玉米的销售都离不开竞争激烈的市场,而品质的优劣又影响了广大消费者是否认可。单凭种子经销商把品种说得天花乱坠,而销路打不开,不被消费者认可的品种,最好不要去购买。特别是一些甜、糯玉米等专用品种产品销路有限,需要对市场有一定了解之后再种植,才是最稳妥的上策,避免一旦种植后发生得不偿失。

三、玉米种子质量的鉴别

l影响玉米种子质量的因素随着玉米种植面积的扩大,玉米杂交种需求急剧增加,由于一些种子部门的技术力量相对不足,部分制种田的田间检验和去杂、去劣工作不及时,致使纯度降低;再者,有些地区种子生产缺乏有效的行政管理和繁育、推广体系不够完善,也有些单位和个人滥引、滥繁、滥调、乱卖等较为严重。总之,玉米种子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自交系繁殖田去杂不及时杂交制种田由于亲本纯度不高,去杂、去劣不严格、不及时、不彻底,或母本自交系去雄不及时、不彻底,致使异品种株、本品种变异株或母本系散粉,产生非本品种的杂合粒和母本系自交粒。

(2)隔离条件不符合要求使异品种花粉传人,产生异种杂合子粒。

(3)混入异品种种子由于种子收获、运输、晾晒、脱粒、贮藏中疏忽大意,混入了异品种种子,

(4)无证繁育个人无证繁育的种子,质量问题很多,但仍非法出售。

2.玉米种子质量的鉴别,方法鉴别种子质量的好坏实际上很复杂,一般来说可以参照下列几点进行鉴别。

(1)纯度影响玉米杂交种纯度的杂株,一类是混杂株,一类是母本去雄不彻底造成酶母本自交株。前者的粒型、穗型与典型杂交种有明显区别,易区分;后者从形态上与杂交种无法区别,但由于接受的花粉来源不同,子粒胚乳层的颜色及透明度有不同表现。这种父本性状在杂交当代直接表现的现象称为花粉直感。据此,可直接将杂交粒与母本自交粒区分开米。

普通玉米杂交种,子粒类型可分为马齿型、半马齿型和硬粒型三种。杂交种的形状、大小一般都像母本种子。一般一个制种区的玉米杂交种形状大小比较均匀一致,购种时应注意;种子的大小、色泽、粒型、粒形等差距较小,且很近似,这种种子多数纯度较高。如果种子的子粒大小、色泽、粒型、粒形相差较大,说明这个种子的混杂率较高,这样的种子,一般不要买;凡是多数与您认识的品种固有的颜色、粒型、粒形不同,这样种子是假的或劣的可能性大。

第2篇

论文导读::板栗病虫害综合防治概述,农业论文。

论文关键词:板栗病虫害综合防治概述

 

板栗是北京市的主栽果品,尤其是近年来,我市的板栗生产发展较快,产量大幅度增加,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已成为我市北部远郊区县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经济树种之一。在栽培方式上由过去的分散、粗放、效益低、质量差逐渐转变为现在的集约化、高产优质的栽培,然而病虫为害始终是困扰板栗种植生产的重要问题。对板栗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工作也成为我们科技工作者急需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

本着“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针对其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危害症状等,优先应用生物防治措施,充分发挥栗园自身的调控作用,对板栗病虫害进行综合治理是十分必要的。

一、健全预测预报 要研究病虫害的生态习性,掌握病虫害的发生规律,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要健全预测预报机制,及早发现病虫害,进行有效防治。

二、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抑制病虫害发生具有明显的效果。在栗园这个生态环境中,既生存着大量的害虫,也生存着大量的害虫天敌。防治过程中,要维持有害生物和有益生物间的生态关系的自然平衡,必须注意到有益生物的保护和利用。如捕食性天敌有瓢虫,草岭、蜘蛛、捕食性瞒类等,它们食性较广,除了捕食板栗上的害虫以外农业论文,还可捕食林木杂草上的害虫。林木中的食虫鸟类也是板栗害虫的主要天敌,它们在控制栗园害虫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三、生态防治 要加强栗园水肥管理,合理修剪,使栗园达到光照充足,良好通风的标准,促进栗树健壮生长,增强树体对病虫害的抗性,形成栗园生物群落多样化,造成不利于病虫害发生或成灾的生态环境。秋冬季节对栗园全垦抚育,破坏地下害虫越冬场所,可大大降低来年虫口密度。同时要及时、合理修剪板栗,调节树体营养需求,剪除病虫害枝条,起到消灭虫害的作用。

四、灯光诱杀和性诱剂干扰 每2-3公顷栗园安装一盏高压网灯或汞灯,在害虫羽化盛期,通霄点灯诱杀;同时通过安装高压网灯或汞灯,可以根据捕捉的病虫害数量,预测病虫害发生趋势,辅助起到检测病虫害发生的作用。此外,用性诱剂干扰也能起到良好的防治作用。

五、化学防治 药剂防治是板栗病虫害防治的有效方法,但要合理运用,尤其在有机板栗园的种植生产中是不允许使用的。要根据地理环境条件,害虫生活史和习性以及病虫害的流行规律,对不同的防治对象选用不同的药剂和防治方法。

 

第3篇

论文摘要 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科技为依托,探索出了高效优质、粮经结合的新的耕作模式,结果表明:该模式有效地提高了农产品产量、质量与效益。

福鼎市地处福建省东北部,位于北纬26°55′~27°26′。东经119°55′~120°43′,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均温18.5℃,年平均最低气温8.6℃,是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兼作其他经济作物的农业市(县),近年来。福鼎市结合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在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的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科技为依托,积极发展多种经营,探索出了高效优质、粮经结合的新的耕作模式,该模式明显地提高了农产品产量、质量与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体现了新耕作模式的种植活力,其耕作模式具有以下共同特点:一是实行水旱轮作,粮经搭配,既确保了粮食安全,又增加了收入,而且用地与养地相结合,提高了地力,保护了生态环境;二是耕地复种指数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充分发挥生产潜力:三是有利于提高种植者素质,增强市场经济意识,激发对新技术接受的能力,通过对季节的科学安排,对农作物精心管理,种植效益显著提高、现将这些典型耕作模式整理总结如下

1 “单季稻一田蘑菇”1年2熟水旱轮作模式

这种模式近年呈发展趋势,主要集中在前岐、秦屿、店下、硖门、山前等乡镇(街道办事处)。田蘑菇只需搭盖简易的菇棚,生产管理较方便,技术易掌握,2006年冬季全市种植面积达250万hm2。4~9月种单季稻每公顷产稻谷7500kg,产值约1.35万元,成本7 200元。收入6300元。10月至次年4月种田蘑菇,每公顷种菇5.7万~6万m2,产菇0.8~1kg/m2,产值27.36万元,成本9.495万元,收入可达17.865万元。稻菇相加每公顷年收入达18.495万元。

2“单季稻-草莓”1年2熟水旱轮作模式

该模式于4~9月种植单季稻,10月至次年4月种植草莓,每公顷产草莓1.2万~1.5万kg,产值12万元,成本4.5万元,收入1.5万元,加上单季稻每公顷收入5700元,合计每公顷年收入达8.07万元,是一项高效益水旱轮作模式。

3“生姜-晚稻-槟榔芋”2年3熟水旱轮作模式

桐城办事处三门里村36 hm2多水田多年运用这种模式,效益最著,4~7月种植生姜,每公顷产生姜14 250kg,母姜4500kg,产值6.465万元,成本2.79万元,收入3.675万元8~10月。上旬种晚稻,每公顷产7500 kg,姜田肥沃,种稻用肥少,每公顷每季仅施尿素225 kg,且虫害轻,每公顷成本仅3900元,收入达6750元。第2年3~11月上旬种植槟榔芋,每公顷产母芋1.875万kg、子芋7500 kg,产值8.25万元,成本3.9万元,收入4.35万元。这种模式以种植经济作物为主,2年仅种1季水稻。

4“西瓜-晚稻-马铃薯”1年3熟水旱轮作模式

4~7月中旬种植西瓜,每公顷产6.3万kg,产值6万元,成本2.25万元,收入3.75万元。7月中旬至11月上旬种植晚稻,因前作肥料残留多,瓜叶、茎回田使耕层有机质提高,施肥相对减少,且晚季提前插植,增产明显,每公顷产7500kg,产值1.35万多元,收入6900元。11月中旬至次年3月种马铃薯,每公顷产量1.125万kg,产值1.8万元,收入1.2万元。每公顷年产值达9.15万元,收入5.64万元。

5“单季稻-脱毒马铃薯”1年2熟水旱轮作模式

该模式适合积温较少的单季稻区推广,可在5~10月种水稻,每公顷产7500~8250 kg,产值1.5万元,收入7500元。12月至次年4月种“紫花851”和“费乌瑞它”脱毒马铃薯,每公顷产4.8万kg,产值2.25万元,收入1.35万元,全年产值6.15万元,收入3万元,比单独种水稻收入增加3倍。

6“茭白-稻-稻”2年3熟水生作物轮作模式

当年3~10月种植茭白,次年茭白根、茎、叶间田,提高水田有机质含量,第2年种双季稻,每年每公顷产1.2万kg,较稻连作田增产10%,少施化肥750 kg,每年每公顷增收节支3000元。

第4篇

论文摘要 随着城市滨水区的开发与建设,其独特的自然景观越来越成为城市建设与土地开发中重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植物造景在城市滨水景观中扮演着重要的社会和生态角色,运用己有的关于滨水区植物景观要素、植物造景形式分析的研究成果,研究城市滨水区植物造景的原则。

滨水区植物空间是城市的生态绿廊,具有生态效益和美化功能。滨水区植物造景多利用河、湖、海等水系沿岸用地,多呈带状分布,形成城市的滨水生态绿带。

1滨水区植物造景要素

植物造景应从植物颜色、大小、形态、线条等这些基本要素特征的创作手法中突出景观视觉效果。

在植物景观配置中,颜色配置是一个复杂而有趣的问题,要使作品富有趣味,这种色彩变化是根据视线景观角度变换需求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有序配置的。滨水区植物造景主要依据植物成熟时的大小来选取植物的。从美学观点来说,造景效果并非完全由植物的绝对大小来决定,更多地由植物的群体构成、植物间协调性等诸多因素决定。在滨水区植物造景中,形状和形态在空间上的协调变化十分重要。形状可以带动人的视线上下移动。植物间也存在形态协调问题,有些植物跟别的植物很难搭配,适宜单独配置。植物在形态要素上还要有变化,最好采用渐变方式变化。几何线条是一种植物景观配置的设计手法。许多景观设计师会在草坪与重要植物群落的植物种植带间设计一条清晰的线条,有时还设计出流线型植物色块做镶边。

2滨水区植物造景形式

在城市滨水区植物造景中,植物的种植形式不但满足城市滨水景观的空间构成,艺术构图需要同时为人们提供遮荫、降暑、防灾及生态等功能需求,可以总结为孤植、组团、带植、疏林、自然式等[1]。

孤植式是指乔木或灌木的孤立种植,孤植一方面能在开阔的滨水植物造景中形成视觉焦点,另一方面,能使天空和水面显得更加开阔;组团式是指各种植物以组团的方式种植在一起或同一树种常2株或3株紧密的种在一起形成1个单元,往往成为滨水区植物造景中的景观主题,组团能实现滨水空间的开敝性和视线的通透性;城市滨水区植物造景中带植式种植主要应用于水岸的护岸林、隔离绿篱、滨水步道行道树种植、滨水区防护林等,在满足滨水区生态环境保护和遮阳等功能的前提下结合视觉景观的观赏性,组织成连续或大型的植被区;疏林式一般是指以大面积的草坪或低矮灌木为基底、少量乔木点缀其上的一种种植形式。能突出视觉空间的通透性,在亲水休闲型的滨水区绿化中广泛的采用疏林的种植方式显得尤为重要;自然式也称群落式,是指植物配置时参照当地的自然植物群落景观的一种方式,在组成结构上以乔、灌、草的生态模式存在,在水滨岸线凸出或凹入的空地设置,既突出岸线的变化与景观的变化,也同时为滨水生态环境的优化起重要作用[2]。

3滨水区植物造景原则

为了满足游人观赏性需求,在考虑滨水区植物生态习性的基础上,从艺术的角度去配置植物。既要考虑植物种类的选择,树丛的组合,平面和立面的构图、色彩、季相及园林意境;同时又要考虑滨水区植物与其他要素如山石、水体、建筑、园路等相互间的配置。滨水区植物造景原则如下:

3.1应遵循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因地制宜,适地适生

滨水区植物造景要遵循植物生长的自身规律及地形条件、气候的特点和造景要求,结合造园题材,力求适地适树。注重开发和应用乡土植物,充分利用现有的绿化基础[3]。

论文关键词 城市滨水区;植物;景观设计

论文摘要 随着城市滨水区的开发与建设,其独特的自然景观越来越成为城市建设与土地开发中重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植物造景在城市滨水景观中扮演着重要的社会和生态角色,运用己有的关于滨水区植物景观要素、植物造景形式分析的研究成果,研究城市滨水区植物造景的原则。

滨水区植物空间是城市的生态绿廊,具有生态效益和美化功能。滨水区植物造景多利用河、湖、海等水系沿岸用地,多呈带状分布,形成城市的滨水生态绿带。

1滨水区植物造景要素

植物造景应从植物颜色、大小、形态、线条等这些基本要素特征的创作手法中突出景观视觉效果。

在植物景观配置中,颜色配置是一个复杂而有趣的问题,要使作品富有趣味,这种色彩变化是根据视线景观角度变换需求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有序配置的。滨水区植物造景主要依据植物成熟时的大小来选取植物的。从美学观点来说,造景效果并非完全由植物的绝对大小来决定,更多地由植物的群体构成、植物间协调性等诸多因素决定。在滨水区植物造景中,形状和形态在空间上的协调变化十分重要。形状可以带动人的视线上下移动。植物间也存在形态协调问题,有些植物跟别的植物很难搭配,适宜单独配置。植物在形态要素上还要有变化,最好采用渐变方式变化。几何线条是一种植物景观配置的设计手法。许多景观设计师会在草坪与重要植物群落的植物种植带间设计一条清晰的线条,有时还设计出流线型植物色块做镶边。

2滨水区植物造景形式

在城市滨水区植物造景中,植物的种植形式不但满足城市滨水景观的空间构成,艺术构图需要同时为人们提供遮荫、降暑、防灾及生态等功能需求,可以总结为孤植、组团、带植、疏林、自然式等[1]。

孤植式是指乔木或灌木的孤立种植,孤植一方面能在开阔的滨水植物造景中形成视觉焦点,另一方面,能使天空和水面显得更加开阔;组团式是指各种植物以组团的方式种植在一起或同一树种常2株或3株紧密的种在一起形成1个单元,往往成为滨水区植物造景中的景观主题,组团能实现滨水空间的开敝性和视线的通透性;城市滨水区植物造景中带植式种植主要应用于水岸的护岸林、隔离绿篱、滨水步道行道树种植、滨水区防护林等,在满足滨水区生态环境保护和遮阳等功能的前提下结合视觉景观的观赏性,组织成连续或大型的植被区;疏林式一般是指以大面积的草坪或低矮灌木为基底、少量乔木点缀其上的一种种植形式。能突出视觉空间的通透性,在亲水休闲型的滨水区绿化中广泛的采用疏林的种植方式显得尤为重要;自然式也称群落式,是指植物配置时参照当地的自然植物群落景观的一种方式,在组成结构上以乔、灌、草的生态模式存在,在水滨岸线凸出或凹入的空地设置,既突出岸线的变化与景观的变化,也同时为滨水生态环境的优化起重要作用[2]。

3滨水区植物造景原则

为了满足游人观赏性需求,在考虑滨水区植物生态习性的基础上,从艺术的角度去配置植物。既要考虑植物种类的选择,树丛的组合,平面和立面的构图、色彩、季相及园林意境;同时又要考虑滨水区植物与其他要素如山石、水体、建筑、园路等相互间的配置。滨水区植物造景原则如下:

第5篇

论文摘要:针对临夏州以日光温室为主的保护地栽培中存在的利用率低、阻碍栽培效益的提高等问题,建议广大菜农应适应市场要求,采用先进技术,优化生产模式,发展规模种植,提高农产品的经济效益。

近年来,以日光温室为主的保护地栽培在临夏州迅猛发展,面积不断扩大,蔬菜供应总量不断提高。但生产中依然存在着日光温室利用率低等问题,阻碍栽培效益的提高。主要表现在:蔬菜茬口安排不当,秋冬茬和冬春茬栽培面积大,而深冬茬栽培面积相对较小;温室蔬菜品种单一,农民在生产中受种植习惯的影响较大,缺乏市场信息;多数温室在夏季处于闲置状态,对光能、土地及设施等造成了很大的浪费。针对这些问题,广大菜农适应市场要求,应用先进技术,优化生产模式,发展规模种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合理安排种植茬口

1.1越冬茬在l0月份播种或定植,翌年6月初采收结束,商品菜上市期主要集中在1—5月份。栽培的主要蔬菜有黄瓜、番茄、辣椒、西葫芦、茄子、厚皮甜瓜、香椿等。

1.2秋延后茬在8月份播种或定植,元旦前采收结束,商品菜上市期主要集中在9月下旬至翌年1月上旬。种植的主要蔬菜有黄瓜、番茄、西葫芦、茄子、菜豆、芹菜、甘蓝、生菜、筒篙和芫要等。

1.3冬春茬即在12月份至翌年1月份育苗,2月份定植,6月底采收结束,商品菜上市期主要集中在4—6月份。种植品种同秋延后茬。

1.4越夏茬即在日光温室内于夏季增种一茬蔬菜,一般6月底定植,9月下旬采收结束。种植的蔬菜为番茄、芹菜、佛手瓜以及生育期短的速生菜等。

2增加蔬菜种类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蔬菜的花色品种有了更高的要求。近几年引进的蜜世界、状元、女神和伊丽莎白等厚皮甜瓜品种,创造了很高的经济效益。另外,在引进西芹等特种蔬菜的同时,还引进并推广了青花菜、大叶菠菜、黑田五寸胡萝卜和四季白菜等优良品种,增强了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3应用先进生产技术

3.1温室配套技术主要是对温室结构的改良,如安装使用电动卷帘机,提高了工作效率。

3.2喜温蔬菜深冬栽培技术通过改良温室结构,在夏秋季节进行喜温性蔬菜播种,深冬收获上市,蔬菜价格高,菜农的收益大幅度增长。

3.3遮阳网覆盖越夏栽培技术许多蔬菜在高温多雨的夏季生长不良,产量低,品质差,因而出现蔬菜供应的夏淡季。通过覆盖遮阳网,可降低光照强度和温度,防止雨水冲击,减轻病虫危害,保证夏季蔬菜供应。既充分利用了温室闲置期,延长了夏季蔬菜供应期,又增加了收益。

3.4滴灌系统在温室内安装滴灌系统,进行膜下灌溉,既节水,省工,高产,又可降低温室内湿度,减轻病虫害发生,使黄瓜混合病情指数降低18%,增产10%,番茄增产17%以上。

3.5应用薄膜防水滴剂在有水滴的薄膜内侧涂抹使用简便、价格低廉、并有防病效果的防水滴剂(抗凝水剂)一灭滴灵,涂抹后,能消除水滴,改善光照条件。

3.6施二氧化碳气肥主要采用燃放沼气法,在产生二氧化碳的同时可提高温室内温度。蔬菜一般可增产20%~40%,且能提早上市,提高商品性,增强耐贮性。

3.7秸秆反应堆技术示范结果表明,西红柿、黄瓜、甜椒等蔬菜应用秸秆反应堆技术进行栽培,具有抗病、早熟、座果多、个大、着色快、肉质好、高产优质、不早衰等效果。一般上市期提前10~15d,收获期延长30~40d,增产50%以上。标准化操作不用化肥,少用或不用农药,降低成本60%以上。该技术以秸秆代替化肥,以植物疫苗代替农药,是蔬菜无公害栽培的突破性技术。

此外,还推广了无土育苗技术、大棚香椿密植栽培技术和芽菜生产技术等。

4注册特色农产品商标

特色农产品是指在特定地区、特定气候和土壤条件下生产出来的农副产品。随着农业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注册并正确使用特色农产品商标,逐渐成为提高和保证经济效益的手段。

4.1申请特色农产品商标注册的途径现阶段,农民申请特色农产品商标注册,由于经营规模小,生产分散,在实践中不太可行。申请商标注册,可以因地制宜地选择以下几种途径:

4.1.1由特色农产品协会申请商标注册特色农产品协会是特色农产品生产者自发成立的群众性组织,由该组织申请商标注册,由加人协会的成员或一定区域内的农民使用。

4.1.2由县或乡镇一级政府农业管理部门申请商标注册应充分发挥政府农业部门的作用,通过引导和帮助,使广大农民逐步成为能够驾驭市场经济规律的生产经营者。

4.1.3由产地的特色农产品批发市场申请注册由其申请商标注册并使用于进人市场交易的特色农产品,既可吸引农民进人市场交易,又可刺激消费者购买。

4.2特色农产品注册商标的使用管理通过制定商标使用规则,规范特色农产品协会会员使用。或申请一般商标,通过签订商标许可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规范农户使用,然后由农民直接将特色农产品推向市场,并从中直接受益。

第6篇

关键词:规模化养殖场,建设

 

一、养殖场建设没有统一规划,统一标准,选址随意,布局不合理

表现在:①选址不当。不少村庄为了交通方便或搞“形象工程”,把养殖场建设在紧靠主要交通干道两侧,人流、车流、物流多,噪音大,影响畜禽生产,增加了疫病传播机会。②养殖场布局零乱,形不成规模。论文大全。调查中我们发现80%的小区未请专家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养殖场规模大小不一,并且没有一个统一规划,形不成大的养殖群。③养殖场内饲养畜禽品种混杂。同一小区内饲养畜种杂乱,猪、鸡、牛、羊养殖场都有,有的甚至一场多畜。据调查,我县综合养殖场33%,专业养殖场占67%。

二、养殖场内环保设施不健全,影响了养殖场的可持续发展

调查中发现,大多养殖场内无统一的化粪、排污通道,场外无统一的贮粪场及粪便处理设施,污水到处流,粪便四处堆,苍蝇、蚊子横飞,环境十分恶劣。绿化是净化养殖场内环境的有利措施之一,但许多养殖场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圈舍建得密不透风,未留下充足的绿化空间,不利养殖场可持续发展。

三、形不成固定的畜产品交易场所

在我们调查的养殖场中,没有一个建有专门的交易市场。买猪的、收蛋的车辆要么停在养殖场近旁,要么堵在村中道路上,不仅给疫病传播埋下了隐患,还影响交通,给群众生活造成不便。同时也不能形成价格优势,只能是基本合适就出手。

四、 养殖场内部建设不合理

大多数养殖户都是“以养殖场为家”,生活区与生产区紧紧相连,有的甚至连围墙也不砌,生活、生产混为一体;畜舍之间间距过小,畜舍过于低矮,窗户少而小,采光通风不良。养殖场大门口未设消毒池,生产区门口未设消毒间。

五、养殖场防疫制度不健全

养殖场内防疫消毒没有制度化,畜舍内外环境没有进行定期消毒。各养殖户的免疫程序千差万别,有的养殖户以为免疫接种多多益善,只要建议了就用,有的甚至本地没有的疫病也搞防疫注射。相反有的饲养户图省事,该防的病不防,还有的购买低价劣质疫苗或采用不恰当方法接种。结果起不到免疫作用,甚至造成疫情扩散。

六、养殖场组织管理不规范

一是村里无专人负责协调养殖场内公共基础设施问题,比如水、电、路三通问题;二是养殖场内没有自己统一组织,引种、供料、防疫、销售互不联系,各讨方便,导致生产秩序混乱,综合效益不高;三是养殖场无章无制,形象欠佳。由于组织管理不到位,养殖场内部没有一套科学的规章制度,消毒设施欠缺,畜禽粪便乱堆,病死畜禽乱扔,购销者随便出入。

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要切实提高我县的养殖水平,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 养殖场建设应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形成规模

要本着“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相对集中、规范管理”的原则,乡镇及村在划拨土地时,要相对集中,突出规模效应。要请畜牧技术部门科学地设计建区方案,应按不同畜种分建专业性养殖场,不搞“混合”养殖场。一个养殖场如同一个大型的生产车间,养殖场要修建围墙与外界隔离。畜禽舍应统一选择南向或东向,以保证冬季保暖防风和夏季凉爽通风。舍内要创造一个与所养畜禽品种相适应的保温、通风、光照条件及科学的饲养工艺流程。户与户之间距离应保持在30米以上,最好用围墙或绿化带隔开。在养殖养殖场内应大力推广“全进全出”生产方式。论文大全。每个饲养在建筑设计时可将产仔舍、保育舍、育成舍分成若干个单元,各单元相对独立,互不交叉,以独立单元式车间为单位轮流使用。同一单元“全进全出”,彻底空栏消毒。养殖场大门口及每个养殖养殖场大门口都要设置消毒池,有条件的要建沐浴、更衣设施。清洁道与粪污染排泄道要严格分开,粪污处理池要建在养殖场围墙外下风口处,并能与雨水分开。

二、防疫制度要健全

养殖场形成规模以后,各养殖场内要配备专职兽医技术人员,严格免疫定期注射疫苗和消毒。兽药和疫苗要统一供应和管理。养殖场内要配备相应兽医设备和消毒治疗药品。养殖场内谢绝参观,人员车辆进入区内需严格消毒。养殖场内,户与户之间不得乱串,严禁在养殖场内宰杀畜禽。饲养人员经常观察畜群,发现病死畜禽及时检出,做无害化处理,有疫情及时上报兽医人员。

三、探索解决环境污染的途径,以实现养殖场可持续发展

养殖业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摆在畜牧业生产发展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因此我们在建设养殖养殖场时必须重点考虑污染治理问题。根据国内外的研究和实践,结合我地区实际,可以采取以下方法予以治理。论文大全。一是制取沼气。将养殖场内畜禽粪便统一集中后与水混合,经厌氧发酵处理能产生大量沼气,可供养殖场内的照明、煮饭、发电等。其沼液又是营养丰富的肥源,是发展生态农业、无公害农业的重要保障。二是实行粪尿分离,除臭减污。尽量减少用水冲粪便,在畜禽舍内垫上锯木屑或稻谷壳等,使粪便迅速干燥。各户将粪便送到养殖场内的粪便处理场。处理场可用塑料簿膜做顶盖,利用太阳光和风蒸发粪中水分,干燥后制成颗粒状肥料,供为农用。三是采用好氧生物堆肥处理技术减少污染。就是将畜禽粪便单独或与其它填充料混合堆肥,使其发酵后供农用。

四、对养殖场进行绿化

绿化可起到改善养殖场气候、净化空气、减少尘埃、减弱噪声、减少空气和水中细菌含量、防疫、防火等诸多作用。应在养殖场外围种植高大树木的防护林带,在各养殖场之间种植隔离林带。为提高经济效益,可种植果树等经济树木。地面空隙可种植灌木和草坪。

综上所述,建设畜牧业养殖场要实行规模化,进行科学规划,统一标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处理好畜禽粪便及废弃物,解决环境污染。为畜禽饲养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以提高养殖场的经济效益,确保畜牧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第7篇

关键词:攀援植物,应用原则,应用形式,园林应用

 

1.攀援植物的概念及分类

1.1攀援植物的概念

攀援植物的特点是植物具有很长的茎干,但茎干不能支持整个植物体直立,只有匍匐地面或依附其他物体才能保持自身不断向上生长,由于它们具有必须依附其它物体才能攀援向上生长的习性,所以把这类植物称为攀援植物,又称攀缘植物。如紫藤(Wisteria sinensis)、金银花(Lonicera japonica)、凌霄(Campsis grandiflora)、爬山虎(Parthenocissustricuspidata)、扶芳藤(Euonymas fortunei)等,另外园艺生产上常用的栽培攀援植物葫芦(Lagenaria siceraria);苦瓜(Momordicacharantia);南瓜(C.P.Var ovifera)等因其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也列入园林观赏植物之列。

1.2攀援植物的分类

攀援植物具有特殊的观赏效果,或花色艳丽长久,或叶色因季节而美丽,或有独特的观果作用。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攀援植物约有1000多种,隶属于70余科,200多属。其中大多数为种子植物,少数为蕨类植物。从攀援植物的质地、体量及生长习性和在园林绿化中的使用可分为5类:①大型木质爬墙攀援植物,如凌霄(Campsis grandiflora);②粗壮木质藤本植物,如地锦;③小型木质攀援植物,如多花蔷薇(R.Mult.flora);④轻型草质攀援植物,如羽叶茑萝(Quamoclitpennata);⑤小型耐荫室内观叶攀援植物,如香豌豆(Lathgrus odorathus)。科技论文,园林应用。

2.攀援植物的攀援方式

攀援植物的攀援方式可分为三种:

(1)是依靠自身缠绕茎上攀援,它们缠绕的方向不同,有的向左旋转,有的向右旋转,不同的植物有固定的旋转方向。如向右旋转的攀援植物有葎草 (H.scandens)等,向左旋转生长的攀援植物有扁豆(Dolichos lablab)、牵牛花(P.Purpurea),向左又向右方向不断变化缠绕生长的攀援植物有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等。科技论文,园林应用。科技论文,园林应用。

(2)是依靠植物特化的攀援器,固定依附,又可分为四种:①依靠卷须攀援的攀援植物,如铁线莲(C.Horida);②依靠吸盘攀援的植物,如爬山虎(Parthenocissustricuspidata);③依靠吸附根攀援植物,如中华常春藤(H.nepalensis);④依靠倒钩刺攀援的植物,如多花蔷薇(R.Mult.flora)、木香(R.banksiae)等。科技论文,园林应用。

(3)是有些攀援植物两种攀援方式都存在,它既是缠绕性的攀援植物,又具有特化的攀援器,如葎草(H.scandens)。科技论文,园林应用。

3.攀援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原则

3.1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

在选择攀援植物的时候,应密切关注它原产地的气候、土壤等条件的不同,对南北东西经纬度不同、气候条件均不同的各地攀援植物,在进行种植设计时,应注意地域的差别,以乡土种类为主,适当引种其气候与当地条件相似的地区的植物,对不同地域引种的攀援植物,体量较小的可实行保护地栽培,对于露地栽培的需要进行引种驯化试验。

3.2坚持色彩、季相相宜的原则

在利用攀援植物造景时,应充分考虑植物的季相变化,使园林的景观富于春、夏、秋、冬四季变换,力争花期长、叶色、花色多,以及因季节物候的变化产生的色、形、姿态等方面的变化与周边树木的色彩及周围环境、地理位置、当地的气候条件、场景氛围等协调一致,来突出景观的主题,创造不同的意境,从而给人以美感。

3.2坚持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原则

攀援植物一般在叶子的“形”、“色”以及果实的奇特上有着多姿多彩的奇观效果,在利用攀援植物造景中一般应注意做到科学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所谓科学性,就是要“适地适树”,即需要利用攀援植物造景时,尽量采用一些乡土树种,以满足所选用的园林攀援植物对生态的要求。艺术性就是通过艺术上构图原理来尽量体现出攀援植物的个体与群体的形式美,给人以美感。科学性是植物造景的前提与基础,艺术性是植物造景的手段。

4.攀援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形式

攀援植物主要是用来做垂直绿化或立体绿化;垂直绿化就是绿化与地面垂直的线与面,如墙面的绿化、陡坡的绿化、围栏绿化、阳台绿化等;立体绿化的概念较垂直绿化的含义更加广泛,垂直绿化只是主体绿化的一部分,立体绿化是建筑物及其空间的绿化,包括人类生存空间的一切绿化;攀援植物的应用形式一般可分为五类

4.1室外墙壁、山石、柱形物、陡坡的绿化

一般选用大型、木质爬墙的植物,如美国凌霄(C.radicans)、爬山虎(Parthenocissustricuspidata)攀爬能力强、速度快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可以达到对较大面积的墙面作垂直绿化之用的植物。

4.2花架、绿廊、凉亭、拱门的绿化

选用粗壮木质藤本植物,如紫藤(Wisteria sinensis Sweet.)、木香(Rosa bankisae)、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观赏葫芦(Lagenaria siceraria),很快就可以形成一个绿化的长廊通道,尤其在生长旺盛的夏季给人以赏心悦目凉爽之感,极富意境之美。

4.3栅栏、矮花墙(透空墙)绿化

选用一些小型木质攀援植物,如络石(Trache lospermum)、北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藤本月季(Rosa hybrida)、金银花(Lonicera japonica)等,在空间上绿色进行了外延,形成非常优秀的栅栏景观与小型建筑物景观相得益彰。

4.4篱笆、荫棚、凉棚的绿化

选用轻型的攀援植物,用做规整修剪绿篱的,如扶芳藤(Euonymas fortunei),庭园用做荫棚、凉棚的攀援植物有葡萄(V.vinifera)、多花菜豆(Phaseolus cossineus)、刀豆(Canavalia gladiata)等,一般生长迅速,很快形成浓荫,覆盖庭园,又可以做为时令水果、蔬菜等经济价值较高。

4.5室内墙壁、隔断、窗台绿化

选用小型、耐荫室内观叶攀援植物,如绿萝(Scindapsus aureus)、雀梅藤(Sageretia theezans)、蓝雪花(Plum bagoauriallata)。

5.攀援植物在园林绿化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5.1绿化美化的作用

攀援植物不占用土地,而是依附其它物体起到绿化美化作用。首行对一些裸露的岩石表面和山体陡峭处水土流失的防护非常有效;其次在当前高层建筑林立,土地日益紧张,人们生存空间变得狭小的情况下,种植攀援植物进行垂直绿化,美化环境,更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5.2生态作用

首先攀援植物一般植株繁茂,叶片紧簇,能吸收空气中大量的二氧化碳。据统计,植物叶片形成1克葡萄糖就可以吸收2500毫升空气中所含的二氧化碳,并源源不断地向人们输送着氧气。

另外日光照射到植物叶片上,有70%的光被叶片所吸收,从而降低了炎夏建筑物墙面的温度,改善室内温度。据统计,种植爬山虎的墙面较裸露墙面的温度下降13.7℃。

其次在没有条件种植树木的地方,可以见缝插针地种攀援植物,来吸附空气中大量的尘埃,减少细菌传播的程度,以及减弱城市各种噪声从而达到净化空气的作用。科技论文,园林应用。

还有很多攀援植物能分解和吸收某些有毒物质,一些攀援植物对某些有害气体有非常敏感的反应,可以充当监测环境的指示植物。

6.结语

随着生态园林的发展,绿化造景的需要,将攀援植物恰当地引入到立体绿化的空间里来,见缝插针地在不宜乔木生长的地方,迅速形成绿量,是扩大绿化覆盖率的一个重要手段之一;别外利用攀援植物的叶色和独特的果实,往往能营造出诗意般的意境,打破以前片面以乔、灌、草植物造景的手法,可以营造出更加丰富的植物景观。

参考文献:

孟庆武编著《攀援花卉》中国青年出版社1995

吴遗成《高效益庭院美化设计模式》江苏科技出版社1987

第8篇

关键词:玉米;优化栽培;生态技术体系;高产攻关;集成示范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19-37-03

阜阳市是安徽省乃至黄淮海地区最大的玉米集中产区之一。由于该区生态气候变化异常,缺乏栽培技术研究作为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玉米产量水平徘徊不前,年际间差异大。在以阜阳市为主的玉米主产区开展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体系研究,进行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优化与集成的示范推广应用,探讨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措施,对提高我省玉米的生产水平,加快玉米生产发展,保证我省粮食增产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2010-2012年由阜阳市农科院、临泉县农技中心、安徽科技学院共同合作研发的“夏玉米优化栽培技术研究及整建制高产创建”项目,是基于实施我省“玉米振兴计划”、“安徽省临泉县玉米千斤县”和“农业部2011年临泉县玉米整建制高产创建”项目而完成的。3a来,项目实施集技术研发、集成配套、示范和推广应用于一体,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所采用的技术已辐射到阜南县、颍州区、界首市等县市区,为我省玉米“振兴计划”的实施和高产创建提供技术依据。

1 技术路线、技术体系及主要技术研发内容

1.1 技术路线 以主攻单产为重点,以现有关键技术集成推广为支撑,以高产创建活动为切入点,提高玉米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坚持“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态”的发展方向,走先进实用技术优化集成、关键技术创新研究与核心试验区、技术示范区和技术辐射区示范推广相结合的技术路线。

1.2 技术体系 主要围绕品种选用、科学播种、提高群体整齐度、合理密植、水肥调控等方面,将单项技术研究成果和传统实用技术组装配套,形成高产优质高效集约化栽培技术体系;根据沿淮淮北的生产条件与技术基础,集中力量开展以阜阳玉米主产区为核心的生产共性关键技术攻关研究,集成黄淮南片夏玉米高产高效技术规程和技术标准。通过技术的优化集成和创新,形成一整套适合该区玉米生产的高产高效综合技术体系,并在全省示范推广。

1.3 主要技术研发内容 (1)通过新品种试验和展示,提出本区主推品种的产量结构指标,筛选3~5个适合本区推广的高产、广适、抗病、抗倒品种;(2)根据本区域的生态气候条件和玉米生长规律,提出合理的播期;(3)采用玉米条带深旋一体化播种技术,提出合理的株行距;(4)开展玉米高产优化栽培技术试验研究,探讨主推品种的最佳密度和施肥量;(5)探讨夏玉米适时晚收的原因和对策;(6)立足本区生态气候生产条件和技术基础,探讨技术理论基础和核心技术体系,进行高产高效生产技术集成示范。

2 技术体系总体构思

2.1 技术思路 以高产、抗病、抗倒、稳产、紧凑耐密型品种为核心,以精细播种、提高播种质量为基础,以中高密度为保证,以加强肥水调控为重点,以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为生产目标。

2.2 技术攻关 选用紧凑耐密型品种,推广生态播种技术、保障播种质量,落实“一增四改”技术,强化农机农艺结合,优化肥水调控,加强病虫草害防控,采用适时晚收技术。根据沿淮淮北的生产条件与技术基础,集中力量开展以阜阳玉米主产区为核心的生产共性关键技术攻关研究,集成黄淮南片夏玉米高产高效技术规程和技术标准。通过技术的优化集成和创新,逐步形成一套适合该区玉米生产的高产高效综合技术体系,以便在全省示范推广应用。

2.3 技术方案 筛选熟期适宜的紧凑高产抗逆优良品种确定科学的播种时期条带深旋一体化播种技术合理密度(株行距比例)配方施肥及水肥调控病虫草害综合防治适时晚收。

3 研究成果

以高产、抗病、抗倒、稳产品种为核心,以精细播种、提高播种质量为基础,以中高密度为保证,以加强肥水调控为重点,以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为生产目标,将单项技术研究成果和传统实用技术进行组装配套,形成高产优质高效的集约化栽培技术体系。

3.1 优化强化品种性能 根据本区生态气候、生产条件和技术基础,立足“两审”品种,重点在丰产性、稳产性、抗病性和抗逆性上进一步优化强化,在耐密性、穗部性状、抗病、抗倒、广适和生育期等方面提出具体目标要求,为大面积生产应用奠定基础。

3.2 优化栽培技术 对我区推广的玉米主导品种进行优化栽培技术研究。2010年对郑单958、先玉335,2011年对隆平206、登海605,运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和计算机模拟选优的方法,研究玉米高产栽培中的关键因子――密度、氮、钾肥与产量的回归关系,为玉米高产创建提供可靠的技术理论依据。

3.3 形成高产栽培技术体系 通过2a来的高产创建研究,初步提出了阜阳市夏玉米大面积高产群体结构指标,形成以选用紧凑耐密中熟型品种为核心、采用条带深旋一体化播种技术、加大种植密度、规范株行距(等行60cm、大小行80~40cm)、提高群体整齐度和播种质量、增加和调控水肥投入及加强田间管理(热雾机防治病虫害)为主要内容的高产配套栽培技术体系。

3.4 制定技术标准与规程 通过项目实施,主持制定了《阜阳市夏玉米大面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阜阳市玉米亩产750kg栽培技术实施方案》和《安徽省绿色食品原料(普通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管理准则》,并已通过省农委组织专家审定。

3.5 适时晚收,技术集成示范 对黄淮海(南端)夏玉米实行适时晚收的理由进行分析,提出了主要技术指标及对策。并立足本区生态气候、生产条件和技术基础,探讨技术理论体系和核心技术,进行高产高效生产技术集成示范。

3.6 开展技术培训,发表学术论文 在玉米主产县共组织技术培训285场次,印发技术资料85万份,培训人次42 000人次。其中基层农技推广骨干100人次,农民种植大户36人次,编写科普宣传资料32篇,培养研究生1人。在《中国种业》、《中国农学通报》、《农业科技通讯》、《安徽科技学院学报》、《安徽农学通报》、《种子科技》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8篇;成果入选《北京国际种子产业发展高峰论坛论文集》、《种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专家论坛论文集》、《第一届玉米产业技术大会学术论文集》和《第十届全国玉米栽培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参与编著《中国玉米栽培发展三十年》和《黄淮海南部夏玉米种植技术挂图》(农业部科技教育司),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

4 主要技术创新点

4.1 连续3a创造了安徽省玉米高产纪录,率先实现“玉米亩产千斤县”目标 2010-2012年连续3a创造了安徽省玉米高产纪录,取得了安徽省夏玉米单产三连冠。2011年带动临泉县全县玉米实现“亩产千斤县”目标,2012年全面完成农业部整建制高产推进任务。其中,2010年10hm2示范片单产达814.2kg/667m2;2011年0.33hm2高产示范点达838.4kg/667m2;2012年0.13hm2高产示范点达850.11kg/667m2,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2 对我区推广的玉米主导品种进行优化栽培技术研究 运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和计算机模拟选优的方法,研究玉米高产栽培中的关键因子――密度、氮、钾肥与产量的回归关系,探讨了不同类型的玉米品种、种植密度及N、K最佳施用量,结果表明,最佳农艺方案:种植密度4 145~4 744株/667m2,配施纯氮17.8~18.9kg/667m2和K2O 13.84~16.4kg/667m2,产量可达675kg/667m2以上,填补了我省玉米优化栽培技术研究的空白。

4.3 制定了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管理准则 在安徽省首次主持制定安徽省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管理准则,并通过安徽省农委组织的专家审定。

4.4 提出适合本区生态要求的品种特性和高产群体结构指标 以郑单958、隆平206为主,搭配先玉15、登海605、浚单20等品种。要求收获株数紧凑型品种4 000~4 500株;每穗500~600粒,千粒重320~360g,单穗粒重160~220g;株高220~250cm,穗位高95~105cm;中大穗大粒型,穗长16~18cm;抗倒、抗病性强、稳产性好;生育期中熟偏早。

4.5 探讨玉米适时晚收的原因与对策,确定玉米适期收获的具体指标 玉米适时晚收,其生理指标为苞叶干枯变白,乳线消失,黑层出现,籽粒硬亮,含水量低于30%。千粒重增加10%~15%,667m2增产玉米50~80。该技术成熟度高,配套技术体系完善。适合在阜阳市和黄淮南部地区推广,推广2a来安全性高,效果显著。

4.6 首次提出本区夏玉米最佳播种适期 中熟偏早类型品种播期在6月15~20日,中熟类型品种在6月10~15日,中熟偏晚类型品种6月10日左右。

5 整建制应用及社会经济效益

2010-2012年临泉县农委组织技术人员对全县31个乡镇玉米进行随机测产,结果为2010年全县玉米平均667m2穗数4 055.1株、穗粒数438.1粒、千粒重350g,理论产量达528.8kg/667m2;2011年平均667m2穗数4 081株、穗粒数486粒、千粒重330g,理论产量达547.6kg/667m2;2012年平均667m2穗数4 316株、穗粒数396粒、千粒重380g,理论产量达552kg/667m2;其中,2010年10hm2示范片达814.2kg;2011年0.33hm2高产示范点达838.4kg/667m2;2012年0.13hm2高产示范点达850.11kg/667m2;2010年临泉县玉米核心示范区3万hm2高产创建,单产达550kg/667m2,较非示范区667m2增产60kg,平均增产12.24%,技术辐射带动全县玉米单产超500kg/667m2;2011年配合临泉县玉米整建制推进工作,玉米核心区3万hm2单产达548kg/667m2,技术辐射全县。项目玉米核心区单产较非示范区增加63kg,产量提高13%,667m2节本增效122.85元。2012年全面进行整建制推进,面积达8万hm2,较前2a非示范区667m2增产62kg,平均增产12.7%。3a累计推广面积为14万hm2,共增产玉米12 975万kg;新增产值20 465.58万元;新增利税(纯收入)20 046.82万元;科技投资收益比为1∶47.87,科研投资收益比为1∶192.06,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主要措施如下:

(1)以玉米振兴计划、粮食高产创建、玉米整建制推进为抓手,加速了技术研发和技术推广步伐,使新技术一步到位推广到千家万户,同时解决了技术研发经费问题。

(2)以县(市、区)为主体,以示范片为纽带,建成一批玉米高产优质高效生产基地,成为行政推动、产业运行、技术支撑、条件保障相配套的粮食生产体系,进而发展成为区域性粮食优势产业带。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促进并带动了周边县(市、区)玉米生产的发展,促进了畜牧和加工企业的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

(3)集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技术推广和生产基地于一体,实行产学研结合,分工协作、协同作战进行技术研发、试验示范、集成配套和大面积推广。通过技术示范带动,建立起一支胜任阜阳市玉米生产发展的专业技术研究队伍和创造了相应的研究开发条件。积极开展社会化服务,培育了一批玉米产业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和技术骨干,为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了保障,推动了玉米产业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

(4)将科技研发项目和关键技术试验安排到示范区、示范户,接受技术示范户、技术骨干的验证,能有效地解决生产的关键环节存在的突出技术问题。同时,通过广泛宣传、技术培训,创新了服务方式,提高了农民科技素质,培育了一大批技术骨干,加快了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新机械的推广应用速度和转化率,锻炼和提高了基层农技人员的业务能力。

(5)通过采用条带深旋一体化播种技术及秸秆覆盖、配方施肥和水肥调控、热雾机病虫防控等农艺措施,实行用养地相结合,促进了土壤结构的良性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农田小气候的改善及良性循环。通过农技农机配套,选择适宜的种植方式,改进耕作制度,将玉米精量播种、集中施肥和蓄水保墒技术集成组装综合运用;确保了本区播种质量和合理的株行距比例,实现了本区域玉米精细化播种的目标。

6 结语

国内研究与示范应用的玉米高产配套栽培技术,因种植地区土壤、气候等条件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产量也高低不等。与同类研究相比,本项目在安徽省阜阳市范围内将选用紧凑耐密型品种,推广生态播种、保证播种质量,落实“一增四改”、强化农机农艺结合、优化肥水调控、加强病虫草害防控、采用适时晚收等多项技术进行组装配套综合应用,使安徽省皖北主产区夏玉米产量及单产有了新的突破,在我国黄淮海南部地区相关技术研究文献中未见报道。同时,运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和计算机模拟选优的方法,研究玉米高产栽培中的关键因子――密度、氮、钾肥与产量的回归关系,为该区推广的玉米主导品种进行优化栽培技术研究和集成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以选用紧凑耐密中熟型品种为核心、采用条带深旋一体化播种技术、加大种植密度、规范株行距、提高群体整齐度和播种质量、增加和调控水肥投入、加强田间管理为主要内容,集成组合形成高产配套栽培技术体系;为黄淮海南部玉米区探讨了一条由低产实现高产的新的技术体系,探索了一条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研发、推广和示范应用的新思路。但与国际和国内玉米主产区仍然有一定的差距,亟待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参考文献

[1]牛峰,杨涛.阜阳市夏玉米高产创建及配套栽培技术体系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0,16(5):79-81.

[2]牛峰.黄淮海(南片)夏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J].种子科技,2010,28(3):41-42.

[3]牛峰.黄淮海夏玉米适时晚收原因的探讨与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3):72-74.

[4]牛峰.安徽省玉米概况及发展对策[M].中国玉米栽培发展三十年(1981-2010),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5]张子学,杨涛,牛峰,等.先玉335夏玉米高产栽培优化研究[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1(5):19-22.

[6]牛峰,刘正,杨涛,等.阜阳市夏玉米高产优化栽培技术研究及集成示范应用[J].农业科技通讯,2012:128-130.

第9篇

[论文摘要]现有旱地种植模式效益低,而莴笋套作玉米间作蜜本南瓜种植模式,充分利用了空间、土地空闲时间,增产增收效果显著,有利于大面积推广。

针对重庆市涪陵区传统旱地的种植模式,即春季种玉米套作红苕,冬季种榨菜,土地利用率低、效益差的情况,我们在百胜镇丛林片(原丛林乡)示范推广一种新的种植模式即在榨菜收获后增种一季生育期短的莴笋,在莴笋行间套作玉米间作蜜本南瓜,表现出了较好的增产增收潜力,为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蔬菜种植,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点,推广前景十分看好。

一、旱地耕作模式现状

(一)现有的种植模式

目前,我区旱地普遍采用的一年在熟制,小春主要以小麦、榨菜、洋芋以及多种蔬菜作物为主,大春种植玉米、红苕、大豆等粮食作物。也就是采用榨菜连玉米套红苕,小麦套玉米套红苕等种植模式。

旱地一般采用1.67-2m开厢,春季沿江榨菜收获后用60-70cm宽窄行种植2行玉米,4月底5月初玉米行间套种红苕。后山、坪上以及少数沿江地方,在小麦套种的榨菜、蔬菜等作物收获后,种植2行玉米;小麦收获后于5月中下旬在玉米行间又种植红苕。

(二)种植效益低

大春玉米产量6000kg/hm2左右,按1.60元/kg计算,收入9600元/hm2,收鲜红苕7500kg/hm2,按0.2元/kg计算,收入1500元/hm2,这种模式总收入1.11万元/hm2,种植效益较低。

二、榨菜收获后增种一季莴笋,在莴笋行间套作玉米间作蜜本南瓜的特点

(一)增产增收效果显著

据大面积调查,榨菜收获后增种一季莴笋,莴笋产量15000kg/hm2。按0.6元/kg计算,收入9000元/hm2,莴笋行间套作玉米,玉米产量2700 kg/hm2,按1.60元/kg计算,收入4320元/hm2,在玉米行间间作蜜本南瓜,南瓜产量37.5t/hm2。按0.66元/kg计算,收入24750元/hm2。合计收入38070元/hm2。,比传统种植模式增收2.697万元/hm2,增产增收效果显著。

(二)充分利用地力、空间及土地空闲

榨菜收获后,种植一季生育期短的蔬菜作物莴笋,然后在莴笋带间套作玉米,玉米行间间作南瓜,不但充分利用因榨菜收获后的土地空闲,充分利用了光能,同时也充分利用了秋季的温光资源及土地空闲。

三、榨菜收获后增种一季生育期短的莴笋,在莴笋带间套作玉米间作蜜本南瓜耕作模式的关键技术

(一)选用良种

春莴笋宜选用不易抽薹、高产的中晚熟品种。如北京柳叶笋、紫叶笋、雁翎笋、南京青皮、上海大尖叶、圆叶等,定植后60天收获。玉米以东单60、东单80、潞玉13、渝单7号、辽单27等品种为主。南瓜选用含糖量高、瓜型好、耐贮运的金韩牌蜜本南瓜。

(二)适时播种,培育壮苗

莴笋比较耐寒,在冬季一般采用阳畦育苗,要选择地势高燥、背风向阳、采光充足的地块。播种期一般在1月下旬至2月初。玉米在3月下旬播种,采用肥球、方格育苗。南瓜在3月中下旬播种。

莴笋最适宜冷凉气候,生长的最适温度范围11~18℃。南瓜属喜温蔬菜,南瓜生长最适宜的温度为18-32℃,开花结果的最低温度要求高于15℃,适宜温度为25~2℃,35℃以上花器官发育不良。南瓜对土壤要求为严格,适宜的土壤PH值为5.5~6.8的微酸性土壤。南瓜采用肥球或者营养钵育苗,播后温度保持在30℃左右,注意防止幼苗徒长,定植前几天要逐步降温、炼苗,培育壮苗,适时移栽。

(三)适时移栽

1.种植规格。榨菜收获后,在3月初,按5-7米开厢种植莴笋,厢沟留南瓜、玉米预留行1.2米,4月中下旬在预留行内种植1行玉米及1行南瓜。莴笋按7-8寸(25cm左右)株行距定植,每亩约7-8千株,玉米窝距20-33cm为宜,南瓜窝距0.8-1.0m。2.整地。选用保水保肥力强的土壤,榨菜收获后可免耕种植莴笋,在南瓜及玉米预留行内起垄(垄高0.2m,垄宽0.8m),垄上按窝距0.8-1.0m种植1行南瓜,南瓜旁边按窝距20-33cm种植1行玉米。根据土壤肥力情况调整密度,平大土要稀植,陡坡地、小块地可适当密植。3.施足底肥。莴笋定植前施有机肥15t/hm2,南瓜定植前,根据土壤肥力,窝施三元复合肥0.2~0.3kg,钾肥0.1kg,有机肥2kg,猪粪1瓢,拌匀后栽苗,苗距肥6.7~7cm,栽后淋清粪水,再有蔬菜专用微膜(80cm)覆盖,并引苗出膜后用泥土填塞微膜洞口,以利保温保湿。玉米底肥施玉米专用肥600kg/hm2,有机肥15t/hm2。

(四)加强田间管理

1.莴笋定植后立即浇透水,4至5天后再浇1水。缓苗后结合浇水追施三元复合肥300~375kg/hm2。随后中耕松土,蹲苗7至10天。当苗高30cm,茎粗4~5厘米时,追尿素300kg/hm2,半月后结合浇水再追尿素300kg/hm2。在嫩茎膨大期,每隔7至10天喷1次500×10-6的青鲜素,共喷2~3次,以抑制抽薹和增加茎重。2.玉米移栽后淋清粪水,在6~7叶时追施尿素75~150kg/hm2,在大喇叭口期施用攻苞肥,用尿素300~375kg/hm2。3.南瓜定植后施清粪水,后根据苗情追肥,当幼瓜座住后每隔20~30d淋施猪粪1次,共施1~2次。如果南瓜长势过旺,可用手轻轻捏破主蔓,以调节肥水,以利座果,南瓜主蔓在第二、三朵雌花开始留果,子蔓第二朵雌花留果,一般一批留果3~4个。为提高前期产量,如遇阴雨天,要进行人工授粉。

(五)病虫害防治

1.莴笋病虫害主要有:霜霉病、软腐病、病毒病、菌核病、蚜虫及蓟马等。霜霉病可用75%百菌清600倍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600~800倍液喷洒;软腐病用链霉素200×10-6~300×10-6或50%代森铵600~800倍液防治;病毒病用病毒A400~500倍液;菌核病用40%菌核净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1000~1500倍液防治;蚜虫和蓟马可用10%吡虫啉1000~1500倍液防治。2.南瓜病虫害主要有:小地老虎即地蚕、黄守瓜(黄虫)、霜霉病、白粉病等。小地老虎采用“BT”乳剂(100亿活芽孢可湿性粉剂)1500ml/hm2兑水750kg喷雾。黄守瓜用生物农药力克虫1、2号1500~3000ml/hm2进行防治。霜霉病用58%甲霜灵1.5kg/hm2兑水900kg喷雾。白粉病用75%百菌清1.5kg/hm2兑水900kg喷雾。

(六)采收

1.莴笋当笋茎肥大达商品成熟时上市,即莴笋主茎顶端和最高叶片的叶间相平,俗称“平口”时收获,5月份收获上市。2.蜜本南瓜多以老熟瓜采收为主,在落花后35d天以上,瓜皮变黄上灰,手指甲不易划破方可采收。南瓜一生可采2~3批,采收时连同茎蔓(6.7cm)一起剪下,轻拿轻放,以利于贮藏运输。

第10篇

该项目首次对我国代表性桑树品种的叶、枝和果的营养学和化学信息表征展开系统鉴评,构建起涵盖营养成分、活性成分和特征化学成分的数据库,为我国桑树食药专用品种的筛选提供了依据和基础。在系统鉴评成分和药理活性试验的基础上,率先筛选出一批活性成分含量高且药效好的优势桑品种,并建立起基于HPLC指纹图谱技术的质量鉴伪体系,率先提出桑树食药用品种选育的新思路和新方法。相关研究内容填补了国内空白。率先开展桑树GAP标准化种植技术研究并建立了符合GAP标准桑树种植示范基地。项目组利用现代药理学研究方法在细胞分子水平和动物整体水平上系统评价了桑树资源主要活性成分的药理作用和作用机理,为桑树资源食用和药用价值的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集成超声、微波和膜浓缩等现代低温提取浓缩工艺,建立了桑树资源主要活性成分高效制备工艺及连续提取专利技术,大幅提升了活性成分从原料到成品的转移率,并开发出一系列功能食品及基料,实现桑树资源食用药用价值的产业化开发。鉴定委员会认为,该项目创新明显,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桑树资源活性成分数据库构建方面部分内容达国际领先水平。项目的研究对于我国桑树资源食药用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项目共获授权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4项,新申请发明专利5项,出版论著2部,发表学术论文37篇,制定地方标准2份,企业标准2份,技术规程9份。

项目相关技术在广东、江西、浙江、四川等地多家企业进行推广应用,据不完全统计,项目实施以来技术应用单位累计新增经济效益总计4.9亿元,同时带动了中药和食品等产业的发展。通过该项目实施提升了桑树资源的多元化利用的新内涵,推动了桑树GAP种植技术以及桑树资源新产品和新工艺的产业化进程,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该项目的实施也促进了桑树资源内在食用和药用价值的深度挖掘,丰富了传统蚕桑产业“种桑―养蚕―缫丝―织绸”的单一模式,对于我国蚕桑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获奖等级:2012年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完成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广州采芝林药业有限公司、广东宝桑园健康食品研究发展中心;完成人:廖森泰、肖更生、邹宇晓、施英、刘凡、周路山、吴娱明、徐玉娟、刘学铭、吴继军、唐翠明、陈卫东、陈智毅、张友胜、刘子放、罗国庆、罗文英、李升锋、刘军、蔡月仙、潘少茜、龙镜池、姚锡镇)

第11篇

关键词:园林绿化工程;园林施工;养护管理;

0.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大力推进以及人民精神文明生活要求的不断提升,城市绿化正在成为城市建设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并且越来越受到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共同关注。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作为园林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关系着园林工程的绿化效果还关系着园林工程的艺术价值,所以做好园林绿化施工与养护是园林工程的关键所在。本论文分析了园林施工及养护管理的特点,并对两者有效结合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1.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

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其实就是按设计要求用艺术的观点种植植物,并使其有效成活,尽早发挥绿化美化作用。设计是绿化工程的灵魂,离开了设计,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将无从下手。施工人员对设计图纸的充分掌握,严格按设计图施工,是保证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的基本前提。养护管理也需要园林施工为其创造有利的条件。

施工组织机构要在切实体现设计理念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超前意识,在施工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为工程竣工后的养护管理创造有利的条件,这是实现施工与养护管理两者有机结合的关键环节。

1.1优先选择本土植物种苗

由于每一个地方的气候特征、土壤特征不同,在园林建设中选用地被植物时,应该优先选择本地的地被植物。因为本地地被植物已经适用了当地的土壤、气候,所以它的适应性也高于从外地引进来的植物。且本地地被植物的种植可以体现当地特色,节约成本,增加效益。本土野生地被植物既能满足城市园林景观各种要求,也有助于城市绿化快速建立稳定生态系统,是城市景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减少某些外来有害物种的入侵,本地野生地被资源需要合理开发利用,促进城市环境中人工植被和自然植被的协调发展。

1.2生态配置优化

利用地被植物造景时,必须了解本地的环境因子,精选相适应的地被植物,根据所选地被植物的生长速度、生态习性与长成后可达到的覆盖面积与草、灌、乔木合理搭配,使各种生物各扬所长,构成和谐稳定并能的植物群落,才能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常绿树因为郁闭度高,树下面常常形成空地或秃斑,这样八角金盘、山麦冬、沿阶草等地被植物应该被种植在这些地方,比草坪易成活。

1.3植物适度合理的高低搭配

植物群落最下层一般都配置地被植物,对乔木起很好的衬托作用,才能与上层的乔灌木形成错落有致的组合。上层树木的分支点较低时,一些贴地生长的植物应该被选择。相反,上层乔灌木的分支点高,可选择植株较高的地被植物。种植地开阔上层乔灌木稀疏的地方,可配置较高的地被植物。种植地狭窄的地方,可配置较矮的地被植物。

2.园林绿化工程的养护管理

持之以恒做好园林养护管理工作,巩固绿化成果。只有将设计意图转化为具体园林景观才能更好的实现园林施工,园林养护也需要设计理念体现。在养护管理中贯彻设计理念,这是营造一个成功的园林景观对园林养护的必然要求,养护要全力促成设计理念的实现与延续,让园林绿化工程更好地发挥社会生态效益,

2.1树木养护管理

通过艺术设计和绿化林木,树木枝条通过认真管理得以均衡生长,植株能够保持丰满自然,做到错落有致,才能保证绿化成功。乔木树干要求笔直挺拔,应该有计划分段疏除老枝和培育新枝。及时锯掉成年大树不规则树枝,以免遇大风雨时发生折枝断干,甚至连根拔起现象,造成严重损失。灌木必须有形有序,树木不断生长并通过人工不断修剪而成树形,包括方型、圆球型、磨菇型等。乔木灌木,都需及时清除残花废果,以免耗费养分。

2.2草地养护管理

均匀一致、四季常绿是草地养护原则。一般情况下,可按种植时间的长短将绿化地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种植至长满阶段,即初植草皮,种植一年或全覆盖阶段,也称长满期。第二,旺长阶段,即植后2―5年,也称旺长期。第三,缓长阶段,即植后6―10年,也称缓长期。第四,退化阶段,即植后10―15年,也称退化期。种植以后6―10年的草地,生长度下降,工作重点变为注意防治病虫危害。幼虫需拨开草丛才能被发现。及早发现也要及时在幼虫低龄用药,并在三天后清理掉枯草,补施尿素液,一般六、七天后就会开始恢复生长。

2.3绿篱养护管理

由于绿篱要求较高的肥水条件,要求初植绿篱时在客土中拌入适量腐熟的有机肥料,这样才能生长快。施肥原则包括:基肥足,追肥速,剪后必施。必要时进行根外施肥。水分管理,需保湿为主,表土干不白,雨后排水和防渍,以防引起烂根,影响生长。

2.4盆栽花卉养护管理

园林绿化中的盆栽花卉主要包括盆栽阴生植物和盆栽时花二大类。盆栽花卉经过两个阶段培育而成,在花圃进行培育后盆后生长到具有观赏价值或开花前后,摆放到绿化景点中,用以点缀、美化生活。另外园林绿化中含有少量成品盆景,放置于特需景点中,其与木本盆栽花卉栽培管理大致相同,不同关键之处在于修剪保形。不同盆景具有不同艺术造形,若不修剪可能会失去原有的设计风格。盆景修剪必须由专业人员操作,切忌破坏观赏面,失去原有的风格和艺术造型。

2.5逐步实现机械化生产

园林养护管理现代化的发展方向是逐步实现机械化生产。以现代技术为基础,广泛地使用机械操作,才能逐步改变传统耕作方式,摒弃繁重的体力劳动,减小劳动强度,增强劳动生产率。运用方便和功能齐全的园林机械,如割草机、割灌机等,效率高,又省时省力。在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工作中,不少工种属于手工艺性质,用机械代替不大可能,需要保持手工操作特色。在注重推广使用机械操作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时,也要注重提高园艺水平。

3.结束语

园林施工有机结合养护管理问题,涉及面很广,是一个很大的课题。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园林施工与养护管理也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有待我们去作新的观察和探讨。同时也需要我们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开辟新的认识,增长经验,使园林更好发挥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1]蔡栋辰.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与养护管理[J]. 科学之友,2011,22:163-164.

第12篇

论文摘要 简要分析了近几年国内外玉米市场形势及发展前景,说明了种植夏玉米的突出特点,重点介绍了夏玉米生产中的品种、播期、密度、施肥、灌溉、病虫防治等关键栽培技术要点。

1玉米市场形势

玉米与小麦、水稻,被称为世界三大粮食作物;玉米还是重要饲料和工业原料。从国内外市场来看,去年以来玉米市场呈平稳上升走势,价格一路看涨,达到近10年的最高价位。从国际市场看,去年全球玉米大幅增产,供求矛盾有所缓解,但消费增长快于产量增长,全球玉米库存下降,国际玉米价格今年将继续上升。从国内市场看,玉米工业消费增长较快,玉米将由以往总体供需平衡有余向基本平衡至紧平衡转变,预计2008年国内玉米价格仍将保持上升态势,但和2007年相比涨幅缩小。当前能源价格高起,而且还在不断向上樊升,全球经济都在忍耐高油价的痛苦。在玉米消费中,虽然食用减少,但饲料消费、工业消费增长速猛,玉米市场需求增长强劲。5月和7月仍有可能形成2个价格高峰,国内库存处于偏紧善状况,使玉米产需将保持产销两旺,所以近几年我国玉米市场价格总体上呈平衡上升态势。或者说种玉米仍有利可图,多种可以促进增收。因此应抓住当前玉米市场需求旺盛、价格高位运行的有利时机,大力发展玉米生产。加之玉米是公认的高光效作物,其生产潜力非常突出,由于种玉米,特别是种植夏玉米,具有同期短、见效快、产量高、回报多、比较效益好等突出优点,山西省玉米蛋白质含量高,水分低,易销售,故全省各地近年来夏玉米种植面积有扩大趋势。为了提高夏玉米产量的种植效益,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特提出今年存夏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2夏玉米的栽培技术

2.1选用优种

种庄稼应树立以种为本的理念。一般选用优种可提高产量15%~20%以上。选择的品种必须是经过省级以上审定并适宜当地种植的品种,同时还要注意选择高质量的种子。即一要品种对路,二要种子质量好。当前晋南地区可选用通过国家审定的高抗矮花叶病的中科11号、出籽率高产品种先玉335、获国家科技进度奖的农大108、被誉为“六连冠夏玉米之王”的郑单958号和山西省审定的中科4号等。

2.2争早播种

俗话说:“春争日,夏争时”。一般要求处夏播不晚于6月20日。要吸取前几年玉米晚熟的教训,一定要争取及早播种。夏玉米只有种得早,才能产量高。播种迟,如秋季再遇阴雨天气,气温低,光照差,不仅影响玉米产量的品质,而且还影响下茬作物正常播种。要抢收抢种,早备耕、早灭茬、早浇水、早播种,充分利用夏季极好的光、热、水、气资源,变资源优势为产量和效益优势。最好采用抢茬免耕直播玉米。

2.3 合理密植

近几年来的新品种有了较大变化,特性主要可分为两大类型,故合理密植应因各而异。耐密紧凑型品种如中科11号、先玉335、郑单958,留6.30~7.05万株/hm2为宜。大穗型品种如农大108、中科4号,留苗4.80~5.55万株/hm2较合理。一般要求播种量30~60kg/hm2,播深3~5cm。等行距为60~70cm,宽窄行的宽行距80~100cm、窄行距30~50cm。

2.4平衡施肥

严禁焚烧麦茬,杜绝掠夺式生产,走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不断提高耕地质量和综合生产能力。要在全面普及小麦留高茬和玉米鲜秆还田的基础上,多施农家肥,氮磷钾化肥平衡配合施用机械深施,基肥或苗肥的施用量:缓控复合肥(25∶10∶5)300~600kg/hm2,或复合肥(25∶10∶15)225~300kg/hm2,或尿素60~90kg/hm2、二铵60~90kg/hm2、氯酸钾120~150kg/hm2。大喇叭口期追尿素225~300 kg/hm2。

2.5节水灌溉

玉米按需节水灌溉,是提高用水效率和产量的一项关键技术措施。天气干旱尤要倡导节水灌溉。要大力推广畦灌、管灌、渗灌、喷灌,以及地膜覆盖等行之有效的节水措施,科学保浇玉米全生育期关键水。可视降水情况选择灌溉播种期的保苗水、拔节期的保收水、抽穗期的保粒水、灌浆期的高产水。玉米一般要求抽穗开花期和籽粒灌浆期不能缺水。

2.6防治病虫

据病虫预报,今年玉米“两虫一病”,即玉米螟、红蜘蛛、丝黑穗病,可能中等以上偏重发生或流行,要特别注意加强防治。最好的防治方法是选用抗病虫品种、包衣种子和及时对症防治。三至五叶期用玉农乐茎叶处理或用克无踪水剂定向喷雾化学除草。苗期用氮化乐果750~1 125g/hm2

防治粘虫。心叶末期用1%辛硫磷颗粒剂、3%广灭丹颗粒剂15~30kg/hm2对细沙75kg撒入心叶防治玉米螟。防治红蜘蛛和蚜虫可用乐果乳油1 500倍液喷雾。

参考文献

[1] 陈丽.玉米肥球育苗移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1):125.

[2] 王世兰.镇沅玉米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8(3):175,177.

[3] 史贤军.上半年国内玉米将先抑后杨[J].山西农业(畜牧兽医),2008(3):40-41.

[4] 陈东杰,关西权,成林广,等.玉米新品种济丰96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种业,2008(4):64.

[5] 赵登程.夏玉米的田间管理[J].甘肃农业,1994(6):29.

[6] 李芳贤.促进夏玉米后期高产的五项关键技术[J].农村经济与科技,1999(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