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校园食品安全论文

校园食品安全论文

时间:2022-02-15 04:07:2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校园食品安全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校园食品安全论文

第1篇

[关键词] 应用型高等院校 食品质量与安全 教学新体系

应用型高等院校肩负着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任,是国内大学的主要群体,它们明显区别于国内重点大学的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此外,这类大学无论是办学历史、校园文化、办学条件、办学经费、生源质量、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一般都不如重点大学,如果照搬重点大学的教学体系和办学模式,不但形成不了应用型高等院校的办学特色,而且会造成教学资源的重大浪费,因此应用型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根据自己学校的自身条件和服务对象,形成自己的教学模式。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涉及化学、生物学、工程学、医学、食品科学及农学、管理科学等,是由多学科理论、技术与工程原理综合交叉而成的边缘学科,内容广泛而庞杂,是知识与技术密集型学科。必需掌握与化学有关的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与生物有关的生物化学、微生物学、食品生物技术,与工程有关的食品工程原理、食品机械、工厂设计,与医学有关的食品营养学、食品卫生学、食品毒理学,与食品科学有关的食品原料学、食品化学、食品工艺学、食品添剂、食品安全控制技术、食品分析与检测、食品风险评估,与管理有关的食品质量管理、食品标准与法规等等学科科知识。

显然,传统的、面面俱到的教学体系已不适应应用型高等院校的教学要求,因此对现有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教学体系进行革新,树立起应用型高等院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教学的新观念,是应用型高等院校必须思考和面对的现实问题。

邵阳学院是一所多学科性的地方本科学校,其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是学校的优势专业,也是对邵阳地方经济建设影响最大的专业之一,本研究以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为对象,通过对人才培养模式、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多项改革,构建一个能满足行业发展要求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1教学新体系建构的指导思想

根据食品质量监管部门、食品生产企业对食品质量与安全类人才的能力要求和技能要求,构建人才培养方案、确定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通过改革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管理和产学研合作办学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实现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目的。

2教学新体系建构的基本思路

2.1 在借鉴和总结国内外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课程设置的基础上,根据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结合食品学科特色,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按照培养应用型食品安全监管、食品质量管理、食品分析检测、食品风险评估人才的要求,认真研究学生应具备的知识结构,整体优化课程设置,构建能满足服务地方经济建设要求的理论教学体系和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

2.2 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减少教学中陈旧的内容及实验教学中的验证性内容,减少课程之间的重复内容。加强新教材建设,选用能反映学科发展动态的最新教材,并根据实际情况编写特色教材。

2.3 改革实践教学内容,构建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使实践教学与社会需要相结合。

*基金项目:教育部食教指委([2006]第1-7-10),邵阳学院教改专项(2009JG13)。

2.4 按国家食品安全检测与质量管理模式,构建食品质量与安全工程实训中心,使学生得到与工作环境相同或相近的实践锻练。

2.5 采用与质量技术监督局、食品生产企业联合培养的模式,通过产学研合作办学,实现产学研“三赢”。

3教学新体系建设的基本内容

3.1 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构建既重视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外延发展、又重视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内涵建设、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建立在生物科学、化学、药学、工程学、食品科学、管理科学等学科的基础上,但并不是几个学科的简单加和,必须有所取舍,有所侧重。课程的设置既要避免偏向某一学科的倾向,又要防止形成各种课程简单的叠加。通过深化改革,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调整、优化、重新组合,完善教学计划和教学体系,构建由两个基础课平台和三个专业方向平台组成的“2-3学科教学平台”:

①以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文化艺术修养知识在内的通识课程平台;

②涵盖《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工程原理》、《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和《工程制图》等学科基础课程平台;

③包括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安全控制和食品质量管理等三个专业方向的专业课程平台。

通过课程体系培养,为社会提供具有广博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与文化艺术修养知识、宽厚的学科基础知识、专精的专业创新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3.2 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加强新教材建设

3.2.1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制订符合我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特色和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明确各门课程在培养计划中的地位与边界,注重学科知识的综合性与实用性,注意学科间知识的推进、渗透及有机联系,克服课程之间的重复性、松散性。

①对各门课程的知识点进行全面梳理,进行授课内容的优化,精选反映食品质量安全领域新发展、新要求的教学内容替代教材中陈旧的内容,使课程教学内容既不出现重复也不产生盲点,使教学内容起点更高、适应性更强。

②理顺各门课程之间的关系,对课程的重点章节、重点内容进行浓缩提炼,在有限的教学时数内,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加大教学信息量。

③加强引导和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④对部分主干课程,采用双语教学,提升双语教学的质量。

3.2.2教材建设

严格教材选用管理,主干课程全部选用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工程技术课程全部选用能反映学科发展动态的最新教材,以适应专业科技发展的趋势。根据实际情况,编写适合我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发展的特色教材。

3.3 改革传统的实践教学方式,形成与地方经济建设相适应的、独立的实践教学新模式

(1)在学习、借鉴和总结的基础上,构建包括由独立实验课、课程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工厂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组成的递进式实践教学新体系。

①独立实验课。打破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的传统实验教学模式,根据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岗位技能,按基础化学、专业基础、专业实验构建三层次合理衔接的、相对独立的实验教学体系,通过不断改进补充实验内容,强化实验技术训练,通过将现代化仪器设备的使用和成熟的科研成果引入实验课等措施,提高实验课的实用性和工程性。

②实习教学体系。根据教学进程和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程序,按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等原则,构建集“基本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创新能力培养―工程技术应用”于一体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实习教学体系。该体系重视层次性和系列化,构建了从基础课课程实习到专业课程实习、由单元实习到综合实习,由工程实习到创新实习,由低年级到高年级的四级实习教学模块,即:

基本技能实习模块:由无机化学课程实习、有机化学课程实习、分析化学课程实习、仪器设备拆装与操作四个子模块构成。采取精选实习内容、提高实习项目的综合性,让学生掌握试剂配制、常规分析及常用仪器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等主要内容,达到规范操作、熟练使用、结果准确的目的,强化学生基本技能训练和科研素质的培养。

综合技能训练模块:由专业基础课课程实习、专业课程实习、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五个子模块构成。通过单独开设的以产品检测及产品生产为主要内容的课程实习、工程原理设计、食品检测机构及企业顶岗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的训练,提升学生的工程素质,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创新能力培养模块:由研究创新实验、科技创新活动和毕业设计(论文)三个子模块构成。通过学生科研立项、学生参与教师科研、教师指导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以及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和激情,挖掘和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生产品开发和解决工程实际技术问题的能力。

工程技术应用模块:由企业职工短期培训、职业资格证书培训、技术成果转化三个子模块构成。充分发挥学校设备、人才优势,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办学,根据企业的需要为职工进行短期培训、技术指导和技术咨询;与国家培训中心和邵阳市劳动保障局合作,向学生及有关企业提供ISO22000(食品质量安全)内审员、外审员、化学分析师、微生物检验师、食品检验师等资格培训与考核;组建科研团队,与企业联合开展科技攻关,推广应用研究成果。

③建立实验室、实习基地开放制度,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

(2)改革实践教学考核办法

①引入了职业资格考核项目。采取综合考证制度和奖励优秀实践学生等措施,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实践学习的积极性。要求全部学生获得ISO22000(食品质量安全)内审员资格证书和HACCP证书,70%以上的学生分别获得微生物检验、食品检验等职业资格证书。

②实行综合评分办法。学生的实践学习成绩由学习态度、实践项目设计、现场操作、实习报告或专题论文等内容组成。如果单项成绩不合格,则不记总成绩,促使学生能自始至终认真参与各个实践环节。

3.4 加强实验室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全面建设工程模式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验室,实现“三性”实验达到80%以上,提升实验室的整体功能。

3.5 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建立2~3个省级以上优秀实习基地和产学研示范基地,加强产学研合作,建立学校、用人单位等共同参与的学生考核评价机制,培养学生的职业操守、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3.6 改革教师培养和使用机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通过重点培养、引进优秀人才、实施 “青年教师导师制”、 组织教师到各级质量与技术监督局、食品检测中心、食品生产企业兼职,积极开展学术交流,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建设一支了解社会需求、科研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爱岗敬业的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4教学新体系建设的实践效果

4.1 制订了能满足地方经济发展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食品质量与安全学科及其相关产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地方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按照既要贯彻全面发展的基本方针,又要体现素质和能力的基本要求,为国家培养政治合格、素质全面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办学指导思想,在借鉴和总结国内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课程设置的基础上,我们结合自身的学科优势与特色,制订了能满足地方经济发展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该方案的特点是:

4.1.1课程设置遵循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科内涵和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双原则。不仅按食品质量与安全学科体系的要求设置化学学科、生物学科、工程学科、食品科学学科、管理学科的相关课程,同时根据地方经济的发展需要和食品行业的发展趋势,设置了食品生物技术、发酵工艺学、食品安全监管、食品企业认证等特色课程。

4.1.2构建了相对独立的实验教学体系。所有的实验课全部从理论课中分离,按照基础化学、专业基础、专业课三层次独立设课,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实验教学体系。

4.1.3构建了工程模式的实习教学体系。根据食品质量与安全监管现状及食品安全监管对学生就业能力的要求,设置了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工程能力的、独立的实习教学体系。基本实验技能、工程技术实验、生产现场实训和科技创新活动四个教学平台。

4.2 构建完成了基础课学科平台

通过修订培养计划和教学研究,构建了涵盖《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工程原理》、《微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等学科基础课程平台;为了保证平台课程建设的顺利进行,我们制定了平台课教学“四统一,一分离”的原则,即统一学时、材,统一大纲、统一考试,教考分离,从目前已完成的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的教学效果分析,虽然教学时数有了一定幅度的减少,但教学效果较以前反而有了明显的提高,比如,有机化学,我们采用的是中南大学试题库的试题,考试难度比较大,但考试的最高分达96分,90分以上的学生达到16人,占学生总人数的12%,我们认为成绩比较理想。

4.3 已完成了能满足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科学性要求的理论教学体系构建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原来的教学计划,基本上在综合兄弟院校教学计划的基础上,根据现有师资条件拼接而成,没有特色,课程间的科学性也不严谨,过分地强调了学科的完整性,因人设课,因爱好设课的现象也偶尔出现在教学计划中。为此我们以教育部专业认证要求为指南,根据既重视专业外延发展、又重视专业内涵建设的、与地方经济建设需要相适应原则完成了各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同时对各专业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课程内容优化的主要原则是:明确各门课程在培养计划中的地位与边界,注重学科知识的综合性与实用性,注意学科间知识的推进、渗透及有机联系,克服课程之间的重复性、松散性。对各门课程的知识点进行全面梳理,进行授课内容的优化,确定每门课程的内容,使课程教学内容既不出现重复也不产生盲点。教师在有限的教学时数内理顺关系,对课程的重点章节、重点内容进行浓缩提炼,做到课堂讲授少而精,对有些章节指导学生自学,引导和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4.4 形成了新的实践教学方法,教学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围绕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2006年~2010年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教师共主持教改课题12项,其中部级1项、省级4项,校级7项,年均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6篇,教学研究氛围浓厚,形成了教学改革与教学良性互动的良好局面。

教学团队探讨了与质量技术监督局、食品生产企业联合培养学生的产学研合作办学模式,该模式的主要做法是:以湖南邵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邵阳食品检测中心、湖南李文食品有限公司、湘窖酒业等单位为试验对象,让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参与食品检测、食品生产、企业的技术改造、科技攻关、新产品开发、食品安全监督、食品安全评价、食品质量管理等工作;实习单位技术人员作为指导教师参与教学,单独指导或与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实习,使学生熟悉相关岗位要求,熟悉食品安全监管、食品质量检测、食品安全评价、食品企业申报、食品企业认证及主要生产工艺。通过该模式的培养,学生初步具备了实际操作的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毕业后零距离就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5 培养的人才能适应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要求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毕业生就业能力强,深受用人单位欢迎。最近几年,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高达95%以上,用人单位普遍认为我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动手能力强,适应工作快,具有 “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特点。从2006年至2010年上半年,共有32位同学的研究论文分别发表在《广东微量元素科学》、《食品科学》、《中国酿造》等专业期刊上。

4.6 新模式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专业教师产学研合作能力大幅提高

近年来,食品教学团队成员共主持教改课题22项,获省级教学改革成果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学校教学改革成果一、二、三等奖各1项,公开发表教学研究论文30余篇,主编和参编高等学校系列教材10部,其中,主编4部,国家十一五规范教材3部,国家级精品教材1部;承担科研项目5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3项,有4项科研成果获得邵阳市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发表科研论文20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有4项科研成果产业化,年新增产值3亿多元。食品教学团队被评为湖南省优秀教学团队,教学团队的产学研基地被评为湖南省优秀产学研示范基地,新教学模式由于强调了应用,引导教师把科研的重点放在产业化研发上,教学产学研合作能力大幅提高。

参考文献:

[1] 王放银.培养应用性人才服务区域社会经济[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7,(4):3-4.

[2] 赵良忠,蒋盛岩,余有贵.生物工程专业教学计划的修订与思考[J].海峡科技,2007,(9):50-51.

[4] 包国勇.走“产学研”结合之路 提升学校办学能力[J].交通职业教育,2005,(3):12-13,26.

[3] 张剑锋,郑岳青等.地方性综合大学的化学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初探[J].CHINA SCIENCE EDUCATTON,2007,(14):35-36.

第2篇

关键词: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创新实验;开放式实验

Modern analytical instruments and innovative experiments

Zhang Yuan, Ouyang Jin, Jiang Fubin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China

Abstract: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Atomic Emission Spectrometry (ICP-AES)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techniques for elemental analysis. Its high specificity results in the use of the technique in a large variety of applications such as service laboratories, environmental analysis, food industry, instrumental analysis course. ICP experiments for inclusion in the undergraduate curriculum provide training in modern analytical techniques to the students, and develop practical skills for analyzing. ICP experiments provide a platform to train students’ innovative ability, to development of new experimental projects, to improve the standard of education, and to strengthen the training of undergraduate students.

Key words: ICP-AES; innovative experiments; open experiment

近年来,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中运用了一些非传统的教学手段。例如引导性的实验、基于案例的实验、自主研学的实验等创新教学模式。教学实践已证明了这些教学方法的成功。这类改革都是针对传统应试教育影响自主创新意识的状况,对学生进行引导及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的实验类课程。这些实验课程与传统教科书式的本科生实验相比,更加挑战学生的创造力,对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锻炼学生,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要求学生在能力范围内设计解决方案、实施实验、处理实验数据。实验结束后,学生要提交实验报告,内容包括解释实验的背景、评估方案可行性、分析数据的意义和应用、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一个好的实验方案,不仅应该得到其他小组的认可,而且能够发挥团队精神。指导教师充当的角色是对实验方案的合理性和安全性做出评估,并反馈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实验的主人,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新意识。

1 创新实验的目的

我校食品分析大赛就是一种开放式教学的探索。参赛学生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科研”,选择实验内容,通过查询文献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提交实验方案。方案经教师审核通过的小组进入实施阶段:在开放实验室完成实验分析操作,收集处理实验数据,分析总结结果,撰写论文和参加结题答辩。实验过程中,允许、鼓励学生打破常规,提出自己的实验思路和方法,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型仪器的原理、操作技术,并解决一些研究性问题,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化学家、化学工作者从事化学工作的氛围。这种创新型实验教学活动是探索高等学校拔尖学生培养模式的重要途径之一。

近年来,食品安全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此次大赛中学生的实验方案主要涉及的是校园生活中的常见食品,很多样品就来自本校食堂和校内超市。可见,学生对食品卫生的安全意识有很大提升。在通过初审的15份实验方案中,有5份内容包括检测食品中的金属含量。如果样品中含有5种以上无机金属元素,且含量在亚ppm级,那么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是非常适合的。新技术ICP-AES,比原子吸收法(AAS)有更低的检出限和更快的分析速度。在本科生的基础实验中,开设了原子发射光谱的原理、分析方法和操作实验,这次大赛就是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尝试。

2 ICP-AES在创新实验中的应用

参加本次大赛的为大二、大三的学生,有些学生只是通过教科书对ICP-AES有一些了解,有些学生已做过简单的ICP-AES仪器分析实验。在做实验前,实验教师先要对学生进行仪器使用的培训,指导学生检测镁元素含量,使学生具备顺利实施实验方案的基本技能。

学生的样品包括学校食堂的薄脆、春卷和油条等油炸类食品,锅巴、薯条和仙贝等膨化食品,雪碧、可乐和啤酒等罐装饮料以及学校各教学楼的饮用水和购买的瓶装水。在使用ICP-AES之前,要得到仪器管理教师对测试方案的认可,对不正确的样品预处理方法提出修改意见。样品预处理不仅是仪器的进样要求,对检测结果也有很大影响。预处理操作也可作为考查学生基本实验操作的指标之一。本次大赛除了常规的超声和加热方法,中干法灰化、高压消解、微波消解也分别被采用。这3种样品处理技术及其使用的高压釜微波消解仪等仪器、标准溶液和样品溶液的配制结果,能够影响测试结果,同样也是对学生基本操作的考核。各小组得到检测结果后绘制工作曲线,计算元素含量,分析数据,计算方法的最低检出限。最后,实验小组撰写一份报告,说明他们的实验过程,列出他们所获得的数据,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例如,与其他检测方法数据对比),然后参加答辩。

3 结束语

5组检测的结果表明,有些食品的金属含量严重超过国家标准,我们应该远离这些有害食品。有一个小组测得学校某教学楼的饮用水铁含量很高,可能是自来水管道使用时间过长,给水管网需要改造。该结果可以作为给学校管理者提出合理建议的依据,为构建健康校园、平安校园尽一份责任。因此,食品分析大赛的检测数据,不仅可以作为食品安全性的评价标准,而且可进行一些延展性的处理、分析,对现实生活能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这也为我们开展创新型实验赋予了更多的生命力。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实验步骤,协同合作,得到实验结果。整个过程中,每一步都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另一个重要的目标是,使学生在先进的仪器分析实验室能独立地工作。大赛期间,没有指导教师监督,学生成为实验的主人,他们认为自己是独立工作的化学工作者,大部分的学生通过大赛获得了自信,为后续的本科毕业论文和进一步的科研深造及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开放实验室,学生对ICP-AES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有利于提高先进分析仪器在教学和科研中的应用。

因此,作为创新型实验的一项重要内容,先进的分析仪器与非传统的教学手段相结合,创造新的人才培养体系,探索高等学校拔尖学生培养模式,为培养高质量的创新型人才和实现化学创新实验课程改革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秦华俊,欧阳津,蒋福宾.以我校食品分析大赛为例浅议高校本科创新实验的开展[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7):136-137.

第3篇

1.公共场所建设项目预防性卫生学评价审查的政策环境分析             

2.我国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的教学改革                 

3.TBL教学法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整合中的改革与应用 

4.推动卫生学教学改革,培养实用型基层卫生人才 

5.对氟作业现场进行的职业卫生学调查的分析 

6.设计性实验在环境卫生学实验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7.新生儿洗浴游泳中心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与预防控制措施 

8.分子生物学技能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分析 

9.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 

10.赣南医学院重点建设学科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学科 

11.全国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卫生人力资源调查分析 

12.治疗室血液透析室环境卫生学标准的探讨 

13. 浅议医学专业的预防医学教育 

14.南极劳动卫生学考察 

15.全科医生小词典——预防医学与临床预防 

16.八十年代军队刊物发表的部分卫生学文献题录索引 

17.持续质量改进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中的应用 

18.关于开展食品安全与卫生学双语教学的几点构想 

19.环境卫生学的内容和当前的任务 

20.斗山覆铜板工厂职业危害因素预防情况调查 

21.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现状及预防控制措施 

22.济宁市城乡中小学校新建校舍及设备的卫生学调查 

23.1998~1999年黑龙江省出口鸡肉卫生学分析 

24.医学专业卫生学现场实验教学 

25.现代苏联的环境卫生学 

26.中日劳动卫生学专题讨论会简况 

27.苏联放射卫生学的基本总结和发展远景 

28.加强中等卫校预防医学教育的设想 

29.苏联对培养未来的卫生学家和流行病学家专业素质要求

30.贵州省首例人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控制 

31.我国环境卫生学核心期刊初步调查 

32.俄学者论现代军队卫生学的方法学问题 

33.以案例为中心,培养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公共卫生思维的教学实践 

34.地下汽车库空气质量的调查与预防性卫生监督探讨 

35.加强护理管理有效控制与预防医院感染 

36.基于“标准预防”的维和二级医院职业防护 

37.苏州工业园区托幼机构的预防性消毒效果 

38.预防医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 

39.加强院感知识培训 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40.关于预防性职业卫生监督 

41.南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学科人才建设实践与思考 

42.非预防医学专业医学生进行预防医学考试反映出的问题初探 

43.以学生为中心的环境卫生学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与思考 

44.任务教学法在军队环境卫生学教学中的实践 

45.PBL教学法在预防医学本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46.关于多重耐药菌患者感染现状及预防控制措施 

47.某酒店客房层空调系统竣工验收卫生学评价 

48.启发式教学在卫生学课程中的应用 

49.做好疾病预防控制档案开发利用工作的三个基础 

50.卫生学预评价在某医院建设项目中的应用分析 

51.预防医学、卫生学核心期刊互引分析 

52.针对预防医学本科生环境卫生学课程教学设计的思考 

53.构建预防医学与放射卫生学实验教学新体系的探讨 

54.校园暴力和公共卫生学预防 

55.2006年-2010年中国部分地区高校预防医学、卫生学二级学科科技论文统计分析 

56.预防医学专业环境卫生学教学改革与思考 

57.省级精品课程《环境卫生学》建设对提高预防医学本科生创新能力的作用 

58.从期刊的文献计量指标变化看预防医学和卫生学期刊的进步 

59.PBL教学模式在非预防医学专业卫生学教学中的应用 

60.预防医学中环境卫生学教学实践与体会 

61.预防医学专业环境卫生学教学改革初探 

62.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和科研中培养预防医学本科生的科研实践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  

63.中华医学会江苏分会预防医学学会儿少卫生学组成立 

64.预防医学专业“儿童少年卫生学”本科教材建设历程与新版教材特点 

65.浸取硫酸锌预防砷化氢中毒措施的卫生学评价 

66.预防医学、卫生学核心期刊及检索工具介绍  

67.施工监督在预防性卫生监督中的卫生学意义 

68.预防医学卫生学英文文献中有关词语的汉译探讨 

69.非预防医学专业卫生学设计性实验的实践及效果分析 

70.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71.用循证医学思想指导非预防医学专业的卫生学教学 

72.2007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预防医学与卫生学类期刊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排序表” 

73.预防医学、卫生学 

74.预防性卫生监督信息管理与卫生学评价可视化系统的研制 

75.南昌市建设项目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预防性卫生学评价分析 

76.预防医学、卫生学类核心期刊《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被引量分析 

77.大连市某大型超市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竣工验收预防性卫生学评价  

78.启发式教学在非预防医学专业卫生学中的应用及其效果评价  

79.公共场所预防性卫生审核及卫生学评价要点分析 

80.《环境卫生学杂志》编辑部与《疾病预防控制通报》杂志编辑部合作交流 

81.预防医学与卫生学专利申请报导 

82.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环境卫生学》实践技能考核指标设计 

83.关于预防性卫生学评价的探讨 

84.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进展 

85.预防医学专业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 

86.联黎临时部队卫生学和野战预防医学的组织和实施 

87.分析儿童少年卫生学在学校常见病预防中的重要性 

88.预防医学长学制学生对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验课程设置的调查研究 

89.预防医学本科《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验教学改革 

90.谈如何提高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学习《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兴趣 

91.非预防医学专业《卫生学》教学效果的调查报告

92.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对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知识需求与课程设置的调查研究 

93.非预防医学专业营养与食品卫生学选修课教学及课程优化研究 

94.公共场所建设项目预防性卫生学评价审查的政策环境分析 

95.非预防医学专业《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方法的探讨 

96.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环境卫生学》专业课程教学现状调查 

97.轨道交通公共场所预防性卫生学评价相关技术的研究 

98.我国预防医学与卫生学期刊引用网络分析 

第4篇

今年来,浙江省衢州市科协根据市委决策部署,充分结合实际,扎实开展“百千万先锋行动”,深入推进“三走进”活动,走进社区农村、服务民生,走进企业、服务发展,走进科技工作者、服务成长成才,真抓实干转作风,践行群众观。截至4月中旬,衢州市科协领导干部深入村、企开展调研9次,谈心谈话52人次,排查问题6个,开展服务活动10多次,真心实意为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推进建立了浙江省首家光伏产业院士专家工作站。

一、走进社区农村、服务民生。积极动员组织单位全体在职党员到所居住社区注册报到,参加社区活动,带头履行社区居民应尽义务;组织党员干部深入柯城区府山街道城站社区,认领“微心愿”,进行“微服务”,落实帮扶资金5000元。组织开展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参加“万名党员志愿服务日”活动和“万名党员志愿服务”进社区等活动,为社区发展服务。联合举办“迎新春,食品安全科普宣传进社区”活动,开展食品安全科普知识宣传;联合举办“智慧浙江”科普报告会、科普图片展、科普之夜文艺晚会、科普大篷车进校园活动,向市民普及科学知识;邀请浙江省政府应急管理专家组委员、杭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赵国秋主任做客“科学+咖啡馆”为大家主讲“幸福了吗”讲座,帮助大家从心理学角度化解压力,提升幸福感。深入开展进村走访和“干部基层结亲”活动,与5户家庭困难的群众结成了帮扶对子,针对每户家庭的不同情况,提出了高山蔬菜规模种植、绿色畜产品养殖等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并指导结对村开展农村实事项目建设。针对“一村一品”需求,组织科技专家深入农村基层一线,开展农业技术的普及、推广和培训,针对农业生产中的实际技术问题,进行现场指导,助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二、走进企业、服务发展。集中开展了“走进企业”活动,到衢州绿色产业集聚区、龙游、常山相关企业认真开展调查研究,摸实情、办实事。深入浙江名芯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浙江中硅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衢州飞瑞特种陶瓷有限公司、浙江深泰克电子有限公司等企业走访,了解生产经营状况。根据企业需求,推动建立浙江中硅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院士专家工作站,还邀请褚君浩院士为衢州光伏企业作了一场光伏产业形势学术报告,并与企业进行了互动问答、交流,给企业解疑释惑。市科协会同市委组织部等部门多次上门为衢州飞瑞特种陶瓷有限公司服务,力促成立“浙江省绿色产业发展研究院衢州中科光电研究分院”。联合省科协、龙游县科协举办2013年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来自全省工业、农业、医疗战线的20余位资深专家,分赴该县各乡镇(街道),开展蔬菜、水稻、葡萄、笋竹等专题技术培训,医疗专家下基层义诊,专家与企业家“手握手”等11大类19项惠民服务活动。联合巨化集团公司科协、常山县科协开展科技服务企业行动(走进常山)活动,组织6位化工专家为浙江常山鸿运化学有限公司、浙江常山科润化学有限公司、浙江富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常山相关企业开展一对一“保姆式”科技服务,开展技术咨询、项目论证、技术培训等,现场帮助企业解决实际操作问题和在科技项目实施过程中碰到的其他难点疑点问题。

三、走进科技工作者、服务成长成才。开展了走访人才活动,多次赴上海等地走访褚君浩等院士,为衢州企业牵线搭桥。深入开展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研究成立衢州市交通运输学会和营养学会,推进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为促进学术繁荣、学科发展、人才成长和科技进步,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联合市人力社保局、市科技局启动开展第十五届衢州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评选活动。联合市教育局举办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培训活动,邀请了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黄勤妮、华东理工大学教授安琦、绍兴市新昌中学特级教师黄林、台州市第一中学特级教师陈征燕等5位青少年科技辅导方面的专家来衢授课,来自全市中小学校的110名科技辅导员参加了培训,为提高衢州市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工作能力和水平服务。(浙江省科协)

第5篇

论文关键词:环境因素;高校教师;工作满意度 

一、问题的提出 

教师的工作满意度是教师对所从事的职业、工作条件与状况的一种总体的、带有情绪色彩的感受和看法。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关系到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效能;对于教师个人而言,它影响着教师的工作绩效、工作积极性和身体、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影响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因素有很多,本文主要从环境因素这一维度出发,探讨学校的教学基础设施,教学设备等物理环境、信息化环境、校风建设等人文环境因素对某大学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影响。通过此调查研究,对于全面了解环境因素对高校教师工作满意度影响的现状,增强高校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充分调动广大高校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其向心力和凝聚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方法设计 

本研究从四个方面人手,即资料收集、问卷设计、抽样调查、数据处理、访谈。资料收集是在充分查询影响教师工作满意度的环境因素基础上,将环境因素分为物理环境要素和人文环境要素;问卷设计是在资料收集的基础上,按照物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各项指标设计出影响教师工作满意度的环境因素调查问卷;抽样调查主要根据高校教师总人数,按照一定比例发放问卷,进行抽样调查;数据处理为了方便数据的统计和数据统计的准确性、真实性,为了更好地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而进行地一项工作;访谈是在调查分析基础上,根据教师在环境方面的满意度实际情况,就教师所反映的不满意情况向个别老师了解其具体原因。 

1.资料收集 

资料收集是为了了解影响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具体环境因素。为此,我们大量查询了各种图文资料,期刊杂志。在此基础上,将影响教师工作满意度的环境因素划分为物理环境因素和人文环境因素。 

2.问卷设计 

本研究采用自编的影响教师工作满意度的环境因素调查问卷。问卷由两个部分构成,共3o个问题。问卷第一部分,由5个问题组成,主要了解所调查教师的统计学特征,如性别、婚姻状况、学历等。问卷第二部分,由25个问题组成,前15个问题主要了解物理环境因素对高校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包括生活环境对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工作办公环境对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影响,以及教室环境、教学设施环境及其他各种物理环境对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后面1O个问题主要了解人文环境因素对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包括信息化环境建设对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学风教风校风等对教币工作满意度的影响,以及学校管理政策和其他人文环境因素对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影响。 

3.抽样调查 

选择某大学210名教师作为本次调查研究的对象。共发放问卷210份,回收200份,回收率95.23%;剔除其中存有多选或填写不完整的问卷7份,有效问卷193份,有效率96.5%。 

4.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主要运用E"xcel和统计分析软件SPSSl1.5forwdows,保证数据统计工作的简易性、有效性和数据分析判断的准确性、真实性。 

5.访谈 

访谈主要是根据数据统计和分析结果,就教师所填写调查问卷的具体睛况,向个别老师了解其对高校环境方面感到不满意的具体原因,以便结合实际情况,更好地提出对策和建议。 

三、调查结果及问题分析 

通过调查研究和数据的分析、统计,结合某高校教师对高校工作环境满意度的实际情况,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环境因素对高校教师工作满意度影响的总体分析、物理环境对高校教师工作满意度影响的分析、人文环境对高校教师工作满意度影响的分析。依照Likert’s5点赋分法,对问卷中A、B、C、D、E五项,即非常满意、比较满意、说不清、不太满意、很不满意进行赋分。选择“非常满意”的得5分,“比较满意”的得4分,“说不清”的得3分,“不太满意”的得2分,“很不满意”的得1分。利用excel和spss1.5软件处理数据得到,结果表明,环境因素总体上对不同性别、教授不同学科教师的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基本上是一致的,区别不大。他们对于高校整体校园环境、校园绿化建设、校园文化氛围都感到比较满意,比较看重学校的文化氛围与和谐的人际关系,即看重学校良好的软环境。他们在这个集体中生活、学习、进行科研活动,感到很舒适。 

然而,由于环境是一个复杂而多变的因素,按照不同标准大体可以分为物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硬环境和软环境不同类型。某高校是一—个独立的客体,同时又深受社会环境和其他周边环境的影响,无论是物理环境还是人文环境,都处于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过程,都与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息息相关。环境因素对某高校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应主要从物理环境因素的影响和人文环境因素的影响两方面进行探讨。 

1.物理环境因素影响分析 

通过样本数据体现某高校大部分教师对目前校园整体环境感到比较满意,占68.39%,非常满意和不太满意的各18.13%和8.81%,只有少数教师感到很不满意和说不清楚,各有4.15%和0.52%。 

本文主要从高校教师对校园规划合理性、教学设施配备、人均教学物资分配、办公环境、教师内部摆设及格局、教室采光通风情况、教室整体布局、运动场所及娱乐设施建设、餐厅卫生情况及食品安全、教学活动场所安排、校园周边环境、校园绿化建设、校园交通设施及服务等要素来考察物理环境因素对高校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其具体的满意膀隋况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物理环境因素对高校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是比较大的,根据Likert’s5点赋分法说明物理环境因素使高校教师基本上感到比较满意。对所考察的每一个要素,都有近5O%甚至高于5O%的老师感到比较满意,只有在餐厅卫生情况及食品安全感到比较满意的老师低于40%。其中校园绿化建设使35.23%的老师感到非常满意。

2人文环境因素影晌分析 

人文环境方面,主要从高校教师对校风建设、学风建设、校纪校规、校务公开建设、师生交流平台、学术交流平台、校园信息交流及网络建设、教学管理方式方法等要素来考察。通过数据分析了解到,人文环境对高校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比物理环境对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更高。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高校教师在追求高质量的物理环境的基础上,对精神方面的追求和享受也不断提高。其具体的满意度情况如表3所示。

同物理环境因素对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影响一样,人文环境因素对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影响程度感到比较满意的人数占总人数最多,其中对高校校纪校规感到比较满意的人数最多,有54.17%。同样,感到说不清,不太满意甚至很不满意的也不占少数。 

四、对策和建议 

某高校的环境因素对高校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是积极的,让教师在工作、学习、生活、科研过程中感到比较满意。他们都热爱某高校这片热土,热爱本职工作,能够较好的适应学校环境.积极进取,对学校的发展充满希望。但是由于各方面客观因素的制约,如:信息传递及学术交流机会少、科研经费不足等原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满意度。基于这些客观睛况,某高校应从实际出发,根据学校教学水平提高和不断发展的需要,尽最大的努力从不同方面改善不足之处,尽量满足教师需求,提高师资队伍建设,稳定教师队伍发展,从而提高教师的工作满意度。 

1.改善教师工作的客观环境 

重视硬件建设,努力改善力学条件,改善教师工作的客观环境,如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办公条件、配备齐全的教学和科研环境,为教师提供充裕的图书资料以及面向教育信息化的必要技术手段,以满足教师的教学科研需要。具体改进措施有: 

(1)教师教学设备的配备。不断扩大校园面积的同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不断增设现代化教学设施。实现所有教室都安装多媒体设备.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教室计算机质量要有保证,内存要大,配置要高,实现台台能上网。不断完善校园网建设,建立网管中心,完善图书馆及教师阅览室。加快各个教学楼教学、实验网络建设。建设良好的信息化教学环境。 

(2)教师办公设备的配备。为了进一步改善教师的工作环境,应逐步着手办公室改造,更新办公室面貌,配备电话、空调、复合地板及组合办公橱,使办公环境人性化、舒适化。同时,为教师配备先进的高质量的电脑,做到教师人手一台电脑,每台电脑有网络;为教师配备移动硬盘和一体机,从细微处解决教师电脑使用的后顾之忧。鼓励所有教师充分利用现代化设施和资源,认真做好每一堂课的课件,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提高教学效率;平时利用网络,学习教育理念,查找优秀案例,在校园网、网络上等教学网站与广大教师、专家尽可能多地进行学术交流。 

2.加强和完善校园网络建设 

加强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建设,使校园信息交流和传递做到快捷。尤其是要不断加大软件投入,建立学校核心的信息化数据库模型。完善校园网络建设,在校内建设网络中心、现代教育技术资源库和现代教育技术处,健全教学辅助和教育管理系统,丰富校园网的教育信息资源库、课程资源库、电子图书资源库、校际共享资源库的内容,使教师通过备课平台、教学平台、教务管理、校务管理和图书管理等网络平台丰富教学内容和改进教学方法,同时能够积极参与学校的各方面管理和决策。 

3.加强校园人文环境建设 

加强校园人文环境建设,构建校园和谐人文环境,营造富有人文气息的校园文化氛围。特别是优化学校的专业设置,合理安排课程时间和内容,合理配备师资力量。给年轻教师和新教师培训及发展机会,多给教师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 

第6篇

关键词:动物性食品加工学;实验教学改革;教学方法;教学内容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0-0257-02

前言:

《动物性食品加工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有着很强的实践性,是培养食品科学及食品加工专业必不可少的技术型与科学型精品课程[1]。本课程以食品专业学生为教授对象,除了理论知识的讲解外,更注重实践与实验,学生可通过实验和实践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此外实验与实践也可帮助学生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掌握本专业涉及的加工方法和技术,因此,本课程的实验教学改革的目的是培养能独立从事动物性食品加工和管理的人才。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食品学科所涉及的新技术也越来越多,对动物性食品加工学的教学要求也越来越高,既要求实验教学内容的经典,又要求不断地更新补充新的加工技术,来满足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求,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传统实验课设置的弊端

首先,传统的动物性食品加工学实验内容多为验证性实验,学生只是重复原有的实验内容,缺少创新性实验,无法激发学生的实验热情。例如,实验“原料入的掺假检测”在教学过程中,由实验教师把所需的试剂、仪器和原料乳提前备好,实验课前教师先讲述实验目的,再分别讲述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学生只是按照实验指导和教师所讲进行验证性实验操作,大部分学生不会提前预习,因此对实验内容的理解较差,课上一旦出现个别的突况,就手忙脚乱,实验结果及分析也都没有思考,甚至小组内部会相互抄袭。这种“填鸭式”或“注入式”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2],使学生始终被动地接受,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其次,实验室设备和场地使用效率低。由于实验课是在少数的固定时间内完成的,故大部分课余时间实验室都处于闲置状态,教学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3]。传统的实验课学生每组至少6~10人集中做实验,这时又会出现教学仪器设备不足,导致个别主动性及能力较好的学生独自完成整个实验,而一部分学生只能旁观,而无法实际操作,结果导致实验效果较差。

最后,无法提供师生充分交流的平台。由于传统的实验教学时间短,学生的实验热情低,学生在实验前不做预习,仅凭教师在实验课上的讲授,学生对实验的理解不够深刻,只是按照实验指导做重复性机械性的操作,因此实验报告往往都是重复实验指导,没有分析与创新,特别是写实验报告时发现问题,由于时间急促,不能及时得到教师的答疑,直接影响到实验效果。

二、实验课程改革因势利导

1.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动物性食品加工学课程已经将多媒体教学引入课堂,改变传统单调的教学模式,应用更多的视频材料增加课件的直观性[4]。随着多媒体课件及网络的发展,学生更希望通过网络视频来复习实验过程,特别是将本课程所涉及到的实验仪器的标准操作流程以及经典实验内容做成网络课程,再应用现代化教育资源库连接在校园网上,供学生进行选择性学习和回顾性学习,同时可以将课上因时间紧张而无法展开讲的内容及本行业的最新专业信息放到这一开放式平台,从而扩大实验教学内容和信息交流的范围,为学生提供弹性学习机会。此外引进多媒体教学方法可以更加生动形象地向学生展示动物性食品加工的图片、录像,教师再配以耐心细致的讲解,这样的教学方法更加直观、新颖,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在本次实验教学改革后,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以实验小组为单位,每组4~5人,实行组长负责制,实验之前要求学生通过电子网络、图书、专业刊物查阅相关文献,实验开始时由各组提交实验方案,每组就方案的优缺点进行可行性论证,学生参与实验原料及实验仪器设备的准备和预处理,如中式香肠的制作,让学生们参与挑选用肉部位、感官新鲜度判定及辅料和肠衣的选取、调味料及香辛料的配制和使用,只给学生说明机器设备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安装及调试全由学生来完成。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和实验步骤,从而避免学生实验前时一无所知,实验中又手忙脚乱,实验后仍然稀里糊涂。这样的实验过程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实验动手热情,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帮助学生完整而系统地掌握所学知识。

2.培养团队精神;规范操作技术。学生按每组4~5人进行分组,设组长1名,各成员分工协作,互相配合。实验前教师按照每组的实验方案进行耐心讲解;并向学生提出一两个实验过程中重点和难点的思考题,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进行小组内讨论,并将讨论结果上交教师,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实验热情,而且能促进学生独立思考,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学生独立完成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在一旁仔细观察,及时指导,只是从旁辅助,而不是取之代劳,同时也鼓励学生随时提问,教师及时答疑。实验结束时,指导教师汇总各小组上交的讨论结果,与学生一起进一步进行分析与总结,并要求学生在实验报告中反映分析与讨论结果,对认真分析的同学予以表扬,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实验积极性。

3.认识原料安全问题对产品的影响。食品原料生产被称为食品加工的第一车间,是食品加工的基础。通过课程实验教学,使学生们了解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食品原料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控制。从种植、养殖到餐桌这以整个食品链条中的每个环节均会影响到食品原料的安全,由于目前养殖的源头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危害越来越严重,农兽药滥用,造成食品原料中农药残留量过高;环境污染物、霉菌毒素和动物疫病疫情等问题较为突出,因此可以运用新的检验检测技术以提高实验技术水平[6]。因此在实验内容的设置中,特别增加了对动物性食品原材料质量的分析和评定,强调原料对产品质量的影响。比如通过对乳、肉pH测定及感官评价,对其新鲜程度进行判定;通过对鸡蛋浓厚蛋白及气室高度的测定,判断蛋的新鲜程度等等。使学生明白优质的原材料是生产高品质产品的前提。目前还在不断努力在实验教学中提高实验技术,结合动物食品加工的实际要求,应用新的检测技术对原料的安全进行检测与控制,比如将高压液相色谱仪引入实验教学中,教会学生如何检测乳、肉中的三聚氰胺、农药和抗生素的残留,为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社会需求奠定良好的基础。

4.改革考核方式。改革考核方式,提高实验课成绩占该门课程考核总成绩的比例,由原来的20%改为40%;实验成绩由原来的6次实验报告成绩的平均成绩改为现在的每个实验占10分,共计60分,再由6次实验成绩总评得出,考核内容包括实验前的文献查询、实验操作、小组内的分析与讨论及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其中,实验报告不仅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而且要求学生对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突发现象进行分析与讨论。另外40分用来评价学生预习实验的情况和实验结束后的善后处理工作,培养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为今后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7]。通过这样的考核方式的改革,使学生从思想上重视实验课,课前预习,认真完成每一个实验,课后分析讨论,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改革后的成效

1.提高了学生的综合操作技能。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的改革,使学生从实验课前的预习准备到实验课的完成,整个环节都能得到充分锻炼,提高了大部分学生的综合操作能力,通过反复操作基本达到了熟练水平,能够直接走上相关的工作岗位,这是过去课堂教学无法做到的。

2.切实加强了学生科学生产与安全生产的意识。学生通过自主参加动物性食品加工的生产,切身体验到生产过程中各种情况。通过比较各小组的产品,判定出合格产品与次品,并对其进行感官评价,教师再进一步就本产品分析加工过程的危害环节,使学生逐渐掌握产品生产的关键控制点和优化加工工艺的重要性,从而形成良好的科学、安全生产意识。这一安全生产意识的建立将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工作,也将会进一步提高我国动物性食品的整体质量。

四、小结

通过对实验内容、教学手段以及考核方式的改革,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打破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的高度改革实验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动手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学生逐渐树立了安全生产及创新意识,同时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获得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傅玲琳,王彦波,韩剑众.基于研学理念的动物性食品卫生实验课程设计探索[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1,(10):59-60.

[2]张晓红,刘英玉,彭斌,买买提・艾孜孜,姚刚.《动物性食品理化检验》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4,(11):67-68.

[3]第三章 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改革[A]//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理论与实践[C].2008:185.

[4]李郁,魏建忠,王桂军,孙裴.应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动物性食品卫生学》实验教学[J].现代农业科技,2008,(24):257+259.

[5]郝贵增.浅析《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J].考试周,2011,(34):12-13.

第7篇

旅游研究

(1)江永“三千文化”特色旅游产业深度开发探讨 伏六明

(5)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扶贫绩效模糊评价 向延平

(8)海峡西岸经济区旅游业发展空间差异与协调发展机制研究 谢新? 郑立文 吕群超 谢新丽

(14)内生式乡村旅游发展中的行动者解读研究——以长沙市桃花岭村“农家乐”为例 罗芬 方妮 周琴

(19)基于ahp法的旅游公共服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乔海燕

(23)广西入?a href=""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陈糜吻?蚍⒄共钜旆治?姜尧 谭丽林

(28)旅游景区形象测量模型及其实证研究 吴雪飞 邱宏亮

(33)基于ahp分析的民族旅游地竞争力研究——以大寨瑶族梯田景区为例 冯雅力 吴忠军

(38)导游职业倦怠与职业压力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向前 刘衔华

经济研究

(41)林业专业合作社盈余利益分配标准的经济学分析 陈建敏 黄森慰 张春霞 谢志忠

(45)湖南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能力测评与对策研究——基于2008-201o年面版数据的dea分析 李言规

(49)论高校经济责任审计 黎克双

哲学·公共管理

(52)重温小平“九二”及对当下我国改革的哲学思考 朱雯云

(56)中国人的儒道互补人格及其内在变动机制 涂阳军

(61)我国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难点及其突破 秦勃

(66)就反式脂肪酸的管理浅议我国食品安全监管职能优化 孙勋 曹建康 李红勋

(70)男性青少年犯大五人格特征分析 陈利君 孟红

法学研究

(73)关于我国专利奖励立法若干问题的思考 喻少如 曾祥昌

(77)企业防范核事故风险的法律责任分析——以日本“福岛核事故”为视角 诸江 叶胜宇

(81)完善第三人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思考 姜淑明 李炯

(86)慈善捐赠:现状、成因及改进思路 周艳

生态与文化

(89)林业是推动绿色发展的万世之基——论绿色发展的林业观 谢朝柱

(94)长沙市洋湖垸湿地公园的功能定位与建设经验 汤伟 李珍贵 朱青松 龚胜辉

(96)长沙市湿地资源现状及保护管理对策 宋平 刘华 贺彬

(100)专家对19世纪上半期德国交通政策的影响分析 罗衡林

(104)消费时代大众文化的文化价值批判 黄汀

(109)当代环境文化建设的理论变革及其发展趋势 李雄华

(114)汉族情歌的人类学解读 白志艺

(116)论社科科研

才评价的主体 邹颠

(120)《经济林研究》品牌期刊发展之路探析 闻丽

语言文学

(123)湘西南苗瑶平话的代际传承研究 胡萍 吴萍

(127)从语音特点看吴语区的谐音习俗 唐七元

(130)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满山总粗俗——生态审美视野下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海棠 杨灿

(134)论沈从文创作中的音乐性元素 唐旭君

(138)兰斯顿·休斯小说《并非没有笑声》的意象叙事 林娟 欧阳凤

(141)不再沉默——从欧茨笔下的莫琳形象看女性话语权 崔金燕

(144)《钗头凤》英译中“隐”、“秀”美学风格的传译 蔡爱春 申丹

(148)从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的角度看中医学中“脏腑”术语的英译 张小云

艺术设计

(151)闽南建筑的红砖艺术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解构传承——以福建泉州蔡资深故居中红砖艺术为例 林阳

(155)基于模仿创新的产品设计 叶剑虹

(157)对人性化网站设计的探讨 杨亦艺

体育

(160)篮球运动员身体协调性训练研究 马丽娟

(163)博弈视角下的难度动作推进武术套路国际化价值探析 陈红梅 龙佩林

(166)湖南省体育院系体操普修课教学现状与改革研究 李军

(169)第26届亚洲男子篮球锦标赛攻防技战术指标与比赛成绩的关联分析 王恩东 刘毅

(174)中华武术散打之局部力量与整体力量解读 马景卫

教育研究

(177)新时期高校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思考 李春燕

(180)当代大学生信仰问题管窥 吴锦波 唐鼐

(183)当代大学生爱情观教育的几点思考 黄文胜

(187)大学生农村创业基地建设理论与实践 胡清华

(191)法律本科生团队式司法实践模式研究——以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漾翅法律实践团队为例 蒋先福 黄捷 王朝

(194)物流类本科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分析 李义华 庞燕 王忠伟

(198)《绿色食品》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彭湘莲 付

(201)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教学内容改革探析 潘璐璐

(204)略论高校散文鉴赏教学中的形象感染 孙际垠

(207)从语言模因论探究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优化 钟玲俐 刘胡英

(210)合作学习打破大学英语课堂沉默的有效性研究 何凌霄

(214)大学英语课堂教师话语分析 白玲

(217)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模型构建研究 杨培涛 谭骏珊 王帅 苏慧

书评

(221)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再认识——读罗建文教授《社会发展理念与民生幸福研究》 孙伟平 温

航亮

(223)2012年总目次 无

第8篇

一学期过去了,小学政教处的工作也到了结尾时分,该是总结工作的时候了。小编为大家准备了2021小学政教处工作总结范文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021小学政教处工作总结范文模板一

时间飞逝,一个学期即将结束。回过头来总结小学政教处这一个学期工作上的得与失,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常规工作稳步推进

1、卫生方面,政教处每一天进行两次检查,对班级教室卫生和班级卫生区卫生状况进行打分,然后根据得分状况进行考核,增强了卫生检查的效力。另外,不定期进行卫生大检查,对班级布置,教室墙壁,走廊卫生进行检查并打分,并统一纳入卫生考核体系,有效的提高了卫生检查的督促作用。但是,楼道卫生区常有遗漏的纸片等杂物这一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所以,在下个学期将努力解决这一问题。

2、安全方面,政教处透过制作楼梯安全语、召开以安全教育为主题的班会等活动形式,不断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同时,政教处也不定期的进行消防演练和疏散演练,并且制定了相应的安全应急预案,确保校园安全。

二、努力建设优秀的班主任队伍

班主任老师的工作是辛苦的、繁重的,但是也是学校管理的着力点。班主任老师是否合格,是否优秀,直接关系到他所带领的班级中的每一个孩子是否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与学习。因此,努力建设优秀的班主任队伍就是是政教处工作的核心。

1、政教处建立了一整套班主任的考核机制,主要包括班主任跟班自习,班主任跟班课间操,班主任跟班放学等。透过这种考核制度,来激发班主任对班级和学生的管理热情。

2、政教处每一天对班主任的带班状况进行晨检和午检,并根据班主任考核机制进行打分,然后计入班主任的绩效考核成绩。这种考核方式基本能够到达科学管理的目标,而且对建设优秀班主任队伍大有裨益。

3、政教处经常与班主任老师沟通,了解老师们工作中的一些问题和需要,努力为班主任老师开展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透过周一班主任例会,引导班主任老师加强学习和交流,提升班级管理的水平和层次。但是,有些考核制度的执行力不高,标准没有做到完全量化,这些问题影响了考核的准确性。所以,在下个学期,我们要继续优化考核标准,提高考核的执行力。

三、不断强化对学生的养成教育

1、政教处联合少先队,透过学生干部、少先队员对小学生行为规范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检查的资料涉及两操、课间活动、仪表仪容、礼貌进出学校、班容班貌、黑板报专刊、班级卫生、违规违纪等状况。根据检查状况进行打分,然后进行考核评比,督促学生构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透过班主任老师的日常管理,将学生的养成教育融入到班级的整体管理当中去。例如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互帮互助等品德养成教育,就透过班级的班会及班主任老师的日常管理教给学生,从而到达耳濡目染的养成教育氛围。

四、用心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1、政教处联合小学体育组,以“七彩阳光”小学广播操为基础,将高年级的体育课与课间操有机的结合起来,到达寓教于乐,强健学生体魄的目的。在课间操期间,政教处对各班的出操状况进行打分后进行考核评比,督促学生做好课间操,锻炼好身体。

2、政教处结合实际状况,组织低年级各班级在课间操期间做眼保健操,以引导低年级学生构成良好的用眼护眼习惯。同时,政教处对眼保健操的做操状况也进行严格的检查和考核,以使眼保健操到达应有的效果。

本学期,小学政教处紧紧围绕学校的工作主体,努力与各部门密切合作,取得了必须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着不足之处。在下个学期的工作中,小学政教处必须努力完善本学期工作中的不足之处,继续一如既往的努力工作,力争取得更好的成绩。

2021小学政教处工作总结范文模板二

本学期,xx幸福街学校政教处在学校工作统一安排部署下,紧紧围绕学校的“三年发展规划”工作中心,以全面提高学校声誉为动力,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工作重点,本着“高起点,高要求”,“抓管理,促教学”的原则,不仅从学生养成教育入手,并着重在探索民主、科学的管理方法,调动广大班主任的积极性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重视德育工作,德育工作放在首位

本学期学校通过开展不同式的活动,促进学生逐步形成了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1、通过召开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主题班会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本学期,政体卫艺处充分利用了班会这个主要教育阵地,要求各班主任老师对班会课认真组织、精心设计,并确保班会课主题鲜明,内容充实,形式活泼,从而进一步提高班会课的质量,起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2、利用每周一次升旗仪式,结合时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继续进行按班级次序轮流进行的国旗下演讲,内容更注重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和学校生活实际,进一步加强了演讲稿的审阅。通过这一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理想、前途教育及良好行为进行教育培养。

3、本学期初期,在学生中积极开展“学守则、做诚实守信好学生”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针对学生法制观念不强的具体情况,本学期学校邀请了学校法制副校长解放路派出所张所长到学校召开法制教育讲座,另外,我们学校还邀请到了离休老干部xxx老先生到学校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法制教育和如何学会保护自己的专题会。加深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强化学生法律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

5、充分利用各种节日活动等有利时机,积极开展各项活动,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文明意识、节约意识、荣校意识等,使学生的素质全面提高,从而进一步形成良好的校风。

二、养成教育常抓不懈,积极推行"日行一善,日积一语"活动

1、本学期继续加强了课间纪律的管理。

利用课间,政教处人员经常在走廊、校园,检查、督促,使学生在走廊、校园大声喧哗、打闹的现象得到了进一步改善,保证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2、继续充分利用“大课间操”的作用。

政教处在本学期,积极织体育组教师配合班主任,使学生整队集合做到快、静、齐,做操动作标准、整齐、优美,通过上好“大课间操”,使学生身体得到锻炼,也增强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也使我校的“大课间操”为了学校的一个亮点。

3、加强行为规范教育,积极推行"日行一善,日积一语"活动

xx幸福街小学“日行一善,日集一语”活动目的:为了改掉我校学生的一些不良行为,切实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我校决定开展“日行一善,日集一语”活动。

班主任每天利用晨会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并做好纪录。政教处每月检查一次作为考核的一项。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培养,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一点一滴抓起。本学期,政教处主要从基础文明行为的养成抓起。对高年级学生的衣着打扮,进行及时检查、督促,基本杜绝了高年级男生染发、留长发;女生染发、戴首饰的现象,并狠抓迟到、早退。

三、加强了班主任、班干部及学生会干部的培养和管理

1、我们继续根据已制定的《班主任工作考核细则》和《班级评比量化细则》,对班级进行评比。每月考评结果优秀的班级直接对班主任进行奖励,考核结果向全校公示,以鼓励先进,督促不足,同时让全校师生监督,真正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在学期末,根据每个班级本学期的总分进行学校班文明班级的评选,使评比工作有据可查,真正地让事实说话。并继续作好了“市文明班级”评选工作。

2、本学期继续对班主任进行了培训,并且分别从师德修养、班主任工作艺术、个别问题学生的转化、班干部的使用、青春期的教育、管理的艺术等方面进行知识培训,切实提高班主任的整体素质。

3、认真搞好班主任经验交流。本学期结合教科室组织班主任通过加强学习,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在工作的同时,不忘科研。组织班主任教师结合教科室的研究课题及学校具体情况,找出在班级管理中的困惑及先进经验,确定研究课题,并通过交流评选出优秀论文进行奖励,力争使班级管理更上新台阶。

4、定期召开班主任会议,加强领导与班主任之间的沟通,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通过班主任会既解决了实际问题,总结了前段工作,同进又及时安排部署下一步的工作,使班主任工作更加的富有成效。

四、加强后进生转化工作

对于违纪学生,政教处的工作人员经进行经常谈心,并建立后进生谈话记录,配合班主任做思想工作。政教处要求各班建立“个别问题学生档案”并对违纪学生进行追踪调研,及时了解学生情况,杜绝恶性事件的发生,防患于未然。

总之,本学期,政教处紧紧围绕学校工作重点,在学校领导正确指导下,努力与各部门密切合作,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更加舒适、温馨、安全的学习、生活环境。今后,政教处全体成员会一如既往的努力工作,力争取得更好的成绩。

2021小学政教处工作总结范文模板三

本学期我们政教处所有工作人员以饱满的热情,在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全体班主任老师的大力支持下,以认真的态度,求实的作风较好地完成既定工作任务和学校临时指派的任务,现总结如下:

一、抓常规管理,促养成教育

常规活动:每周各班级轮流国旗下的讲话、大课间操、学生仪容仪表检查、学生会自主管理,检查校园环境卫生等。学生会对每天的检查做到当天公布,政教处还不定时的进行常规检查、每月举行一次综合卫生大检查。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学习习惯,这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二、加强校园安全管理,防范安全隐患

1、认真组织全校教师,系列开展平安校园构建活动。

2、学期初组织班主任与学生签订层层安全责任书,包括学生交通安全、防溺水、防火安全等责任书,把安全责任层层落实,切实让安全落到实处。

3、规范学生请假离校制度。如果事、病假,必须经班主任向家长核实,须有班主任签字;请假学生到门卫处登记,经门卫及值日领导同意,学生才能出/离校门。

4、政教处人员及班主任每周自查管制刀具、烟、火柴等危险物品。每月一次校舍安全排查,包括校园治安、消防用电、食品安全等方面,对发现的安全问题作出了相应整改措施。每周召开一次班主任会议,认真总结上周各班学生在纪律、卫生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布置下周的工作目标。认真组织班主任每周对学生进行具体的安全主题班会教育(法制、交通、食品安全、疾病卫生、心理健康、防拥挤踩踏、防火防电、防煤气中毒、防地震的方法等),认真开展活动,并且及时写出阶段总结材料。

5、本学期每三月进行一次安全演练,演练有方案有具体的落实及总结,演练效果良好,切实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及增强自护能力。

6、本学期,继续加强学生会配合值日领导值班、校园巡查以及寝室管理等,确保校园师生安全不出事故。

三、调整学生干部队伍,加强校园文明有序管理

开学初,政教处即着手对学生会干部队伍重新招聘、进行组建,充分发挥学生会干部的管理职能,强化日常工作管理。每天开展卫生评比活动,加强纪律常规检查。

四、学生管理方面

为了树立良好的校纪校风,杜绝学生到校内、外干坏事。

(1)加大了对部分违纪学生的监管力度。

(2)加大空档时间对学生的管理,如:课间、中午、课外活动、上下学,政教处组织学生会巡逻值班;

(3)抓好卫生工作,展示校园新貌。为了培养学生爱清洁、讲卫生的习惯,政教处多次召开学生会、班委会会议,要求每位学生讲卫生,做到不乱扔纸屑、果皮;确保校园的整洁、舒适。

(4)不断加强学生自行车管理,杜绝校外青年及车辆进入校园。由于管得严、管得紧,校园内也很少出现失盗现象,优化了校园环境。

五、取得成绩

1、上学期学生中发生了违纪、违法的事,吸取教训,加强管理,再未发生类似事情,保证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2、校园环境、教室、寝室卫生良好。

3、安全方面未出现任何事情,情况良好。

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打算

1、学校安全工作的难度不断增大。近来校外青年不断到校园附近滋事,学生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多数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低,大大增加了学校安全工作的难度,以人为本,学校的安全和学生的安全是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安全责任重于泰山,为学生的安全,校园的稳定,我们需继续严格管理,警钟长鸣。

2、进一步加强学生抽烟的监管力度,厕所、宿舍内仍然有抽烟的学生,今后师生共同监督,政教处加大检查次数,使学生无吸烟的场所。同时教育学生认识:吸烟有害健康,青少年应该远离。

第9篇

围绕创新驱动战略 搭建科技服务平台

学术交流日益繁荣。出台《南京市科协学术交流项目管理办法》、《南京市科协青年科学家论坛项目管理办法》等4项学术项目交流管理规定,进一步规范学术交流项目管理。2011年,共有34个项目列为学术交流重点项目,并给予经费资助。积极承担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两项重点学术交流项目。成功举办了主题为“创新驱动、科学发展、科技青奥”的2011年南京市科协年会。年会共组织40余场交流活动,内容涵盖电子、信息、材料、交通、资源、环境、农业、医学等诸多学科领域,吸引万余名科技人员参会。做好南京市第九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评审评选表彰工作,市政府发文表彰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10篇、二等奖30篇、三等奖100篇。

科技服务全面加强。以“助企业创新发展、建科技人员之家”为主题,采用项目化管理方式,面向企事业科协开展“助建工程”活动,共有16个项目接受市科协资金扶持。在以“讲理想、比贡献”为主要内容的“五杯竞赛”活动中,130多个项目被列为“厂会协作”、“金桥工程”项目,其中30个为重点项目。 34家企业科协的600余个项目获“创新杯”立项,充分调动了企业科技工作者参与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与市科委联合出台《南京市企业院士工作站管理办法(试行)》,推动企业院士工作站建设工作。组织完成《关于加强南京市城市照明管理的建议》、《关于南京市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的建议》等多篇“专家建言”,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其中,由中科院院士、南京市科协副主席赵其国提出,市科协整理完成的《关于提高南京地区环境质量的建议》得到杨卫泽、季建业、罗群、陆冰等领导的高度重视。

围绕全民科学素质纲要 提升公众科学素养

全面实施科学素质纲要。召开2011年南京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动员发动各成员单位积极为提升市民科学素质献计献策。印发《2011年南京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要点》等工作文件并按计划组织实施。出台《南京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计划(2011-2015)》,联合全市各有关单位、社会基层组织,组织专家开展进机关、进军营、进社区、进校园活动。 成功举办主题为“创意与生活”的第四届海峡两岸大学生动漫创意设计作品巡回展和宁台动漫创意产业发展研讨会,吸引了海峡两岸170余所高等院校选送788件作品参展。

精心打造“社区科普服务平台”。制订《南京市创建星级社区科普大学活动实施意见及评比细则》及《社区科普大学管理办法(草案)》,成立由100多人组成的市级科普讲师团,建设社区科普大学网络服务平台,推动形成党委和政府加强领导、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各方广泛参与的社会化科普工作格局。与省科技干部进修学院共同开发 “社区科普大学公众服务平台”,实现社区科技教育信息互通、教学资源共享。

科普活动丰富多彩。举办南京市第23届科普宣传周和2011年科普日活动。科普周期间,全市共举办科普宣传活动229项,其中涉及全市性重大活动10项,更新科普画廊、展板2 800平方米,编制发放一批《核科普知识》、《食品安全知识》等科普资料,参与和受益群众达24万人次,取得较好的社会效果。

强化科普设施的科普主阵地作用。以科协系统科普资源共建共享为突破口,通过编制发放南京科普旅游指南,引导公众参观南京22个对公众开放的科普场馆。 年初,南京公共安全教育馆在南京科技馆落成开馆,南京科技馆实现向未成年人免费开放,全年参观科技馆观众达到近50万人次。为更好地传播科技知识,南京科技馆策划承办了全市百万青少年公共安全体验月,南京科技馆首届科技旅游文化节、科技电影节、虫虫总动员大型机械昆虫展等活动和临时展览,深受广大青少年喜爱。

围绕科技人才培养 努力建设科技工作者之家

举荐表彰优秀科技工作者。修订出台《南京市“十大科技之星”评选办法》,评选表彰第九届南京市“十大科技之星”。经初评、考核、复评、公示、终评五个阶段,王才林等10人当选第九届南京市“十大科技之星”,万谦等9人获“科技之星”提名奖,并分别获得4万元和2万元的奖励。利用媒体和各种形式,宣传一批优秀科技工作者在科技创业、成果转化、科学普及等方面的先进事迹和精神风貌,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为实现科学发展建功立业。

拓展人才工作服务渠道。修订《南京市科协“海外智力为宁服务”引导资金项目管理办法》,为组织实施海智为南京服务提供工作依据。确定“发挥金港科创作用积极引进海外人才”等6个项目为2011年海智为南京服务引导资金项目。创新海外智力为南京服务方式,推动和协助做好“硅谷(南京)创新创业基地”的高新技术项目与人才引进工作,为南京市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服务。出台《南京市科协青年科技人员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资助办法(试行)》,支持优秀青年科技人员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促进学科发展和人才成长。

围绕增强服务能力 不断加强自身建设

推进科协工作制度建设。按计划梳理、完善、出台科协有关管理制度,并编印《南京市科协管理文件汇编》。《文件汇编》收录《南京市科协科普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南京市科协主席办公会制度》、《南京市科协学术交流项目管理办法》、《南京市科协青年科技人员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资助办法(试行)》等管理办法、制度规定47项,为科协自身组织建设和各项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树立科协组织良好的社会形象。紧紧围绕“十二五”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主线,积极参加创先争优活动。出台《南京市区县科协年度工作考核办法》,开发科协业绩管理系统,改进业绩考评机制,促进管理科学化。完成南京市科协网站升级改版,全面展示科协形象,进一步突出信息工作在“三个服务”中的地位。通过在媒体上开辟专栏,加大对科协重大活动和优秀科技工作者的宣传力度,全年在市级以上媒体宣传报道220余篇。

第10篇

关键词:食品专业实验室 开放式教学 教学改革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和社会需求不断提升,对人才培养要求进一步提高,社会对人才的素质,尤其是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校肩负着社会人才培养的重任,尤其是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1]。食品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专业,大多数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实验教学是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人才培养尤其是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也必须从实验等实践教学入手。

我校食品科技学院自2005年成立实验教学中心以来,已开设食品分析、食品微生物、食品工艺学、水产食品加工学、烘焙食品工艺学、食品感官检验、仪器分析、食品安全检验技术等多门专业实验课,以及承担本科毕业论文实验等工作,并兼有部分科研工作。专业实验室是教师进行教学和科学研究的主要基地,是学生获取专业实验技能、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及培养科学素质的重要场所。建立开放实验室,进行开放式实验教学是进行素质教育和促进学生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2]。近年来,我们结合食品专业实验教学的实际情况,以培养学生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为着力点,在实验教学中开展开放式教学探讨与实践,取得了较好效果。

1 食品专业实验室开放式教学的必要性

传统实验教学模式中多采用灌输式教学,教师是传授知识和实验技能的主体,学生则被动地接受。实验课基本上由指导教师选好实验项目,预先将实验内容和步骤、注意事项等写在黑板上,仪器设备的组织、准备甚至调试等均由教师进行,实验时学生在教师的讲解示范下,只需严格依照实验指导书操作,按规定的实验步骤进行就可完成实验,根本不用去思考研究,一旦遇到实际问题自己很难加以解决。每次实验课班级学生有30多人,教师也难以一一顾及。这样的教学模式,虽然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但很难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不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创新的意识,并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挥,尤其是抑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必须进行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进行实验室开放式教学。

1.1 促进实验教学体系改革

开放专业实验室是近年来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是实验课改革的一个基本方向。开放式实验教学不仅要更新实验教学内容,而且要创新实验教学手段和方法。实验教学方法由传统的灌输式转变成启发式、引导式、讨论式等相结合的方法。高校校园网给开放式实验室建设提供了基础平台,教学手段不再是传统教学模式。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在食品专业的实验教学中有着很强的实用性。在现代教学模式下,教师可将一些由于条件限制而无法开设的实验进行虚拟实验演示,这样增加了教学信息量,丰富了教学内容,学生掌握实验内容和专业知识更牢固、更全面。

1.2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传统实验教学模式是按实验班级来授课,每班30多人,实验内容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式实验,不利于全面、系统地掌握和深化理论知识。开放式实验教学,就是改学生被动式实验为主动探索式学习,让学生自主选定实验课题、实验时间,拟定实验步骤,选择仪器设备及实验时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由学生根据自己实验目的要求拟定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步骤,自主安排实验时间,实验室提供实验有关的仪器设备和玻璃仪器等易耗品,由学生独立完成实验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起指导作用,对学生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同时保证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实验室的安全。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且有利于满足不同水平和能力学生的学习需求,真正达到实验教学的目的。

高校扩招后,由于实验课各方面资源不足,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受到一定的影响。近年来食品科技发展很快,教师结合专业实际情况适当开出一些实用性强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通过实施开放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验组织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提高实验室和仪器设备的利用率

实验室开放以前,由于教学统一按班排课,学生只能在上课期间使用实验室和教学仪器设备,许多时间不能安排实验课,实验室和教学仪器设备使用效率低。开放实验室是充分利用实验室宝贵资源的有效措施,开放式教学可以合理配置实验资源,充分发挥实验资源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利用实验室的场地和教学仪器设备。学生能够在业余时间学习使用仪器设备,使教学仪器设备能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发挥其最大效益,有效地提高实验室和仪器设备的利用率[3]。

2 食品专业实验室开放式教学的探讨

几年来,我校根据食品专业实验教学实际,对食品专业实验教学进行改革与探索,进行开放式教学的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研究,进一步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和强化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制订出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突出我校食品专业的海洋食品特色,更好地培养食品专业应用型人才。

2.1 改革实验教学内容,重视实际能力培养

在全面审视传统实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明确了本课程必须让学生掌握的基本实验技能,应该增加的专业实验技能和应该建立的科学思维方式,全面整合原有的实验教学内容,建立了涵盖基础实验、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的内容体系。

改革后开设的食品工艺综合实验包含了食品机械、食品保藏原理、饮料工艺学、水产品综合利用等课程的实验,使学生对食品工艺实验有一个系统的掌握。同时增加了设计性实验的比例,所开出的实验课中30%以上是设计性、综合性实验,让学生在某些工艺实验中自行调整配方、工艺进行实验。目前,食品科技学院两个专业16门课程开设实验课,有79个实验项目,其中25个为设计性、综合性实验项目。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已形成实验课程化,该课程全部在食品微生物技术实验室授课。烘焙食品工艺学是一门面向全校公选课,除了一部分理论授课外,大部分在食品工程实验室让学生在烘焙工艺实验中自行采购实验材料、调整配方及工艺进行烘焙食品制作实验,深受选课学生欢迎。

2.2 改革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

2.2.1 设立开放式实验室,制定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

实验教学中心设立了食品微生物技术实验室、食品安全检验实验室、食品工程实验室3个开放式实验室。制定了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从周一至周五上班时间实验室均面向学生开放。双休日或节假日由学生申请,研究生或教师跟踪指导使用实验室,让学生参与教师科研工作和进行课外科技活动。学生也可根据社会需求或自身需要主动申请进入实验室工作,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2.2.2 建立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

在实验教学实践中探索,逐渐建立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努力为学生提供自选性实验、创新性实验,发展创新思维的空间和环境。在基础实验中鼓励学生改进实验方法或步骤,活跃其思维;在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中,要求学生自行选择实验项目,合理安排实验程序,培养其自主实验能力。开设了开放运行的自选性、创新性实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探索研究,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

2.2.3 大力提倡学生课外参与教师科研和科技活动

2008年以来,共有12组41名学生在实验室进行12项由学校立项资助的创新性课题研究。共有13组36名学生在实验室进行13项由食品科技学院立项资助的创新性课题研究。共有396名学生在食品工程实验室进行烘焙工艺实验中自行采购实验材料、调整配方及工艺进行烘焙食品制作实验。有60多名学生参加了食品科技学院团委主办的食品科技文化节进行烘焙食品制作比赛。有32名学生参加了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和美国加州杏仁商会主办的“美国大杏仁学生创新大赛”。

2.2.4 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辅助实验教学

为提高实验课堂教学效果,我们在食品微生物技术实验室的两个分室设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将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实验技术方法演示、操作与观察要点等制成课件,指导学生自主训练,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效率,深受学生欢迎。同时将食品微生物学、水产食品加工学两门省级精品课程实验内容也上传到网上,进行网上辅助教学,方便和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和互动式教学。

2.3 积极编写实验教材或实验教学指导书

为适应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海洋食品特色实验教学需要,编写了《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水产食品加工学实验指导》《仪器分析实验指导书》和《食品工艺综合实验指导》等11本实验教材或教学指导书,满足了两个专业实验教学需要。

3 食品专业实验室开放式教学的成效

经过近三年食品专业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探索,实验室开放教学体系和管理制度等已初步完善,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3.1 实验教学效果

通过对学生实验的观察以及座谈会、问卷调查、学生实验报告及考试结果等反馈信息证实,改革后的实验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完成了实验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任务;学生由过去的被动实验变成了积极主动地去做实验;强化了学生实验技能,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解决问题与分析问题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和提高,尤其是设计性、创新性研究实验初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动手能力。学生到广东省分析测试中心、广州、珠海、东莞和湛江等地出入境检验局实习时均受到好评。

3.2 实验室开放成果

2008年以来,实验室开放取得显著成果。2009年荣获我校第六届大学生“挑战杯” 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2009年荣获广东省第十届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1项。2010年食品科技学院纪泽林、曾小勤等4名学生组成的参赛团独立研究、构思创意的“海之信卷心饼干”获“美国大杏仁学生创新大赛”唯一单项大奖―全新理念类奖。

3.3 实验室建设成果

实验教学中心积极申请各种实验室专项建设经费,加强实验室建设,保障了食品科学与工程和食品质量与安全两个国家特色专业实验教学的需求,在实验教学中发挥了较大作用。2008年申报的中央与省(部)共建的“水产品质量与安全实验室”实验室项目获财政部100万元资助。2010年申报的“海洋食品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获批广东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并获得广东省财政厅150万元实验室建设经费。学院实验教学中心于2005年至2011年连续7年被广东海洋大学评为先进集体。

4 结束语

经过3年的实验室开放式教学模式的探讨与实践,充分反映出这种模式的优越性。但是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还处于不断完善阶段,有些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探讨。我们认为,食品专业实验室开放式教学新模式的构建和实践对深化实验教学改革以及培养食品专业应用型人才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华江,孙波,冯一兵,许岩,陈志红.浅谈高校食品专业开放性实验教学体系[J].林区教学,2010(5):18-20.

第11篇

关键词:班级管理女生管理管理方法

近几年来,我对一些初中女学生的思想状况调查分析,大致有四种类型。

第一类是“勤奋型”,这类女生不用父母和老师操心。

第二类是“半独立型”,这类女生在女生中占相当的数量。不少女生认为自己长大了,已经趋向“成熟”了,希望摆脱父母的束缚和老师的管教,努力在同学中寻找支持、帮助和友谊。感情上表现为活泼、热情,对待同样的事情有时积极热情,有时又消极冷淡,在自己的生活中力求做到独立自主,努力“完善自我”,对家长和老师的某些劝告或教育不是无条件听从,在学习上已经初步有了自学能力,学习内容也要求更加广泛,处于“半成人”状态。这类女生表现为在校的大部分时间用来谋划自己的未来,学业上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成绩平平,表现一般。

第三类是“浮躁”型。这类女生在学校占有一定的比例,进入青春期的女生,感情丰富,但情绪不稳定,变化迅速。青春期女生容易兴奋激动,一次成功的考试,老师的表扬或同学的几句奉承话,都会使她们心花怒放,激动万分。然而,一次小小的挫折或偶尔几句不爱听的话,又可以使他们沮丧不已,像泄了气的皮球。

第四类是“无主见”型。这类女生虽然人数不多,但影响较大,她们由于知识缺乏,生活经验不够丰富,遇事缺少主张,或容易改变自己的观点而附和众人的意见,在行动上表现出随大流、赶时髦,别人怎么做她也怎么做。有的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较深,仰慕社会上有钱有势的上流阶层,向往浪漫的生活方式,“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充斥她们的脑海,于是她们出现尝试念头,不时涉足社会,与社会上的不良青年来往密切,生活作风不检点,甚至偷吃禁果。她们不思进取,在学校里熬日子,学习成绩差,影响极坏,是“危险型”女生。

针对以上女生的类型,我们在做女生的思想工作时只有从女生的自身的特点出发,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并且注意教育内容对象的层次性,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积极引导,提高认知。要积极引导她们做一个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的女生,做一个有文化、有品味、有气质、有内涵女生,使她们认识到自己人生价值和意义,引导她们走上正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人们对社会对生活的取向,它们回答的是人生目的是什么,人应该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和成一个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我们应当引导她们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和追求,也就是有什么样的行为和自我形象。女生的“三观”特别是人生观的教育尤为重要。当代女生思想活跃,可塑性强,初中阶段正是她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黄金时期,通过“三观”教育能使她们认清形势,辨别是非,踏实做人,积极进取,为自己的前途而奋斗,这一方法有利于引导前面讲的第四类女生。

2、举行女生专题讲座。邀请经验丰富的女教师或是相关专家为女生开设“女生讲座”,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以实际案例提高女生的自我防范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进行个人安全教育。讲授食品安全、交通安全、用电安全、财物安全等知识,教给预防危险和在危险面前正确处理的方法,引导女生增强人身安全意识,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3、常规管理。以《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未成年人保护法》为指导,培养女生自信、自尊、自爱、自强的独立人格,引导女生正确对待内存美和外在美的关系,帮助女生健全人格,健康心理,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树立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良好形象。

女生的日常管理主要包括起居饮食、卫生习惯、体育锻炼等方面的内容。她们的青春花季的开始,是她们确定人生坐标的黄金时期,也是她们思想上最为迷惘和困惑时期,这一时期她们对日常管理知识不清楚或不会,尤其是卫生知识更为缺乏,她们对自己自身的一些特殊生理感到迷惑不解,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进行青春期卫生常识教育,这对她们的身心健康和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因而教师必须经常深入她们当中,了解情况,谈心交友,帮助她们搞好日常管理,让她们在自我教育管理氛围中感受自己,领悟人生真谛。

4、心理辅导。关注女生心理成长过程,健全女生人格,健康女生心态。进行健康交往教育。通过对早恋、网上不良交友、与校外不良青年交往、传销等典型案例的剖析,让女生了解不良交往所带来的危害。传授对不健康交往几种现象识别的方法,引导女生正确处理男女生交往问题,在校园内进行广泛和健康的交往;

5、建立女生管理档案。对每位女生的家庭情况、学习情况、在校表现及父母情况等做全面摸底,并对“问题”女生建立专档,定期收集变化情况,针对问题及时处理建立家校合作的长效机制:落实家校联系制度,对个别“问题”女生,要求家长定期或不定期与班主任联系沟通相关情况,及时处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家校之间的矛盾;引导学生走出困惑,走出泥沼,帮助学生成长。

6、开展女生活动。女生活动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女生思想教育行为有效的方法之一,要组织开展并鼓励和引导女生参加内容健康向上、形式活泼多样的女生活动。如女生宿舍装饰美化比赛,手工艺制作比赛,“爱情、家庭、事业”小论文活动交流会、“我心中的伟大女性”征文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她们自豪、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培养她们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

女生是一特殊群体,培养她们待人接物的文明行为习惯,提女性气质,既符合学生的身心成长需要,又符合现代人的行为准则。提高女生自我防范能力,既体现了当代“以人为本”的理念,又能有效地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避免对学生造成身心伤害。班级和学校是一个集体,男女生之间相互影响,相辅相成,因此在一个班级中,在一所学校里,管好了女生在很大程度上就减轻男生的管理难度。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网络新生代;大学图书馆;用户服务

网络新生代是指伴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一代,在我国,网络新生代主要指80后、90后,在大学里主要包括本科生、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以及一部分青年教师。有人称网络新生代为Y一代、Google一代、网络一代、I一代等。网络的出现,给他们的生活打上了很深的烙印,他们在生活习惯、获取信息方式等方面明显区别于60后、70后。网络新生代已成为大学教育的主体,他们肩负着国家未来建设事业的重任,如何塑造他们完美的人格、培养其卓越的创造才能是当今大学教育必须面对的问题,高校图书馆应围绕这一教育目的,针对网络新生代的特点,更新自身的服务理念,不断创新服务模式,以应对信息化和全球化环境对人才的挑战。

1 网络新生代获取知识的特点

1.1 网络知识丰富但过分依赖网络

网络新生代是伴随着网络成长起来的,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无不受到网络的影响,特别是Google一代从三四岁甚至更小就会玩网络游戏,互联网已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是他们查找信息的首选地,对于一些网络技术他们无师自通,他们的手机会以最便宜的价格获取尽可能多的流量,他们将学习和娱乐融为一体,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与世界各地的人们交流,从网上购买服饰和美食。

互联网给他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使一些年轻人沉溺于网络的虚拟世界,不是用互联网来获取有用的知识,而是成为了网游的牺牲品。根据第26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结果显示,2009―2010年10到29岁年龄网民占68%,是构成中国网民的主力军。在18―23岁的青少年网民中网瘾比例最高。

1.2 缺乏信息评价和研究能力

网络新生代可以通过搜索引擎迅速找到所需的信息,但是,他们在网上学习并不重视资料来源,知识产权意识不强。网络新生代通常都是在众多的网页里匆匆地检索关键词,遇到第一个收获就结束寻找过程。英国大英图书馆和英国联合信息委员会的一项题为《未来研究者的信息行为》的调查报告显示,年轻用户在搜索时缺乏耐心,对任何延迟他们所需信息的情况都表现出“零容忍”。他们追求迅速和表面化,尤其是对找到的信息不进行准确的审核,这意味着随着虚拟世界的继续增长,归类、评价和批评性地刨根问底的能力就将继续萎缩。

参加英国伦敦大学学院与英国图书馆联合进行的最新Goole一代调研的专家纽曼(Joanna Newman)认为:“他们观看多于阅读,爱图片和受动画牵制、引导。以一种烦躁的心态,追求一些表面化的信息,不是立即出现的就不进入收藏范围。假如不采取措施,长期地看,这将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

目前,大学网络新生代比任何时候都显示出他们的浮躁,缺乏研究探索精神,对所学专业缺乏足够的热情,在做论文时,不去对本学科的研究状况和前沿热点予以深入的研究,他们不愿花太多的精力和时间进一步处理查询到的信息,据有关调查显示80%的用户使用的是二次文献而非一次文献,从而形成人云亦云,没有创新性。

1.3 经典阅读的缺失

网络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智能手机的不断更新,使网络新生代的阅读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无论是在车站等车或是购物的间隙,打开手机可以随时阅读。但是这种阅读是零碎的“浅阅读”,它与经典的研读有着本质的区别。

2011年图书零售市场的报告显示,虚构类书籍销售的前五名全为郭敬明与韩寒包揽,许多大学图书馆的名著出借率被排在百位之外。以图代书,做在线阅读,甚或以上脸书(Facebook)不在少数。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曾感叹人们草草阅读,只是追求简短的、能快速获知又迅速遗忘的讯息,而不是能引起反思的东西,今天的情形就是如此。这种“浅阅读”风气的存在,凸显了整个社会浮躁肤浅的景象。

据中国移动手机阅读网站阅读排行榜统计,在数十种排行榜中,大多为《我与25岁美女老总》、《斗破苍穹》等网络文学内容,分类排行榜中也以都市言情、穿越玄幻、武侠仙侠、游戏竞技、买异悬疑等类型为主。至于历史军事、名著传记等榜单,点击次数及下载次数与其他类型相比相差甚远[1]。

尼古拉斯・卡尔(Nicholas Carr)在《浅薄:互联网如何毒化了我们的大脑》中指出因网络对人“神经线路”与“记忆程序”的重新编布,使人的阅读常流于字表滑行,而无法做深入的思考,由此,他会觉得《战争与和平》太长,《追忆似水年华》又太晦涩,并将爱读经典视为前人少环境刺激、无处可去养成的老嗜好,而将其毫无顾惜地抛弃[2]。网络新生代能通读《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的人数微乎其微,更别说一定量的经典背诵。

数字化阅读的迅猛发展使网络新生代疏于对纸质经典的阅读。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的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2011年,数字化阅读继续迅猛发展,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阅读、PDA/MP4/MP5阅读等各种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在数字化阅读人群中,18-29岁人群所占比例最大,为54.9%。网络新生代的阅读,主要是快餐文化,如微小说、微博、短信息,是一种娱乐化的浅阅读,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新生代真正的经典阅读在减少,大学图书馆的阅览室纸质书籍报刊的阅览人数在逐年减少,带笔记本电脑的读者逐年增多,而电子阅览室的门前经常是一字长蛇的队伍。浅阅读使年轻一代缺乏思考,使他们失去了对阅读的经典意义和内在价值的追寻,停留于感官的享受和片刻的欢愉,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网民的真正阅读率,容易给大学生读者带来深层的心灵焦虑和人文缺失[3]。

2 大学图书馆对网络新生代服务的对策

2.1 引导网络新生代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培养网络新生代的信息素养

大学图书馆应积极引导网络新生代正确认识网络的作用,网络是人们生活、学习、工作获取信息的途径,对于有害公众的信息做到不听、不看、不传,更不能沉溺于网络游戏而荒废人生。图书馆员要采取多种形式培养网络新生代的信息素养,培养他们对信息进行识别、加工、利用、创新意识。通过信息素养教育提升网络新生代的综合素质[4]。

复旦大学历史研究所研究生“80后”吴恒2011年6月17日成立食品安全网站“掷出窗外”,集中了中国各地食品安全问题的报道两千余篇,网友可以从首页地图上点击任何地区进行检索,堪称“中国有毒食品维基百科”,吴恒说:“现在的年轻人不同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网络可以让大家更理性,更有效地参与公共生活,从而走得更远。”互联网正在改变着中国年轻一代,他们独立思考,对这个社会有责任心[5]。

大学图书馆应引导网络新生代用户积极利用图书馆数字资源,创造使用数字资源的环境与氛围,实现远程登录,扩充数字资源专业领域,加快数字化转换进程,增加并发用户数等方面加强图书馆建设[6]。注重检索方式的培训,开展新型服务模式,如学习服务,馆外主动服务,预期式信息服务,图书馆环境下的联机服务,个性化定制服务,互动式多媒体用户教育等,培养网络新生代的信息素养。

2.2 培养网络新生代的科学研就能力

大学图书馆应围绕学校的教育目的,积极配合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目标,注重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不能游离于学校的总目标之外而“自娱自乐”。

第一,培养网络新生代用户严谨的科研态度、积极探索的科研精神、顽强的科研意志。

中南大学数学科学与计算技术学院应用数学专业2008级本科生刘路的成才之路,给与我们很多启发,刘路经过自己的钻研,作出了对拉姆齐二染色定理的证明论强度的研究,被认为彻底解决了英国数理逻辑学家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一个猜想即“西塔潘的猜想”,进入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并直接担任中南大学研究员,享受教授待遇。从刘路的成长经历可以看出网络新生代只要对学科研究有足够的兴趣,再加以正确的引导、培养,青年科研人员是能够脱颖而出的。

第二,跟踪大学生的科研过程提供信息服务。培养大学生信息检索能力,指导大学生的论文写作,信息收集与利用,让他们学会利用图书馆数字资源,确定自己感兴趣的、新颖的、有学术价值的科学研究。

第三,增设研究指导课程和讲座。大学图书馆有会议厅和大教室,图书馆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邀请专家开展学术讲座,以新颖的内容激发网络新生代用户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

第四,指导网络新生代多利用一次文献,要掌握一些文献学知识,查找文献信息要讲究版本和出处。

2.3 大学图书馆应做好网络新生代的导读工作

导读服务是大学图书馆的主要内容,针对网络新生代的“浅阅读”现象,大学图书馆应积极引导他们进行深层次的阅读,要指导他们阅读经典。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为什么要读经典》中告诫人们:“经典作品是这样一些书,它们对读过并喜爱它的人构成一种宝贵的经验”,“每一次重读经典,就像初次阅读一般,是一次发现的航行。经典是这样一种东西,它很容易将时下的兴趣所在,降格为背景噪音”。而“浅阅读”达不到这样的效果,即使“浅阅读”中的“励志阅读”意义看似很正面,但注意的多是外在的成功,而非内在的精神成长。经典阅读能使人在人书互动中形成紧张的思维对待,助成理性对感知的超越,人性对历史的体贴[7]。

人类社会是在继承和创新中不断发展的,没有前人的积累,后人也就无法继承和发展,因此,今天的网络新生代继承前人的智慧结晶,责无旁贷。尽管书海浩瀚,但是属于经典的东西有限。因此,经典是可以沉下心来读的,经典也是可以读完的。大学图书馆要以读书月、书香校园建为契机,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指导大学生阅读经典,继承民族传统文化精华,从而达到提升整个民族素质的目的。

3 结语

网络新生代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大学时期是这一群体人生观、价值观确定的关键时期,指导他们获得正确的学习方法、良好的信息素养、较高的人文修养,将使他们终身受益。因此,高校图书馆在当前信息飞速发展的社会,更加以人为本、贴近用户、开拓创新、抢占先机,只有这样高校图书馆才能走出自己的一片天,闯出自己的一条路。

【参考文献】

[1]徐升国.数字出版:手机为王?――手机出版的特征及其在中国的发展[J].新华文摘,2012(10):129-132.

[2]汪涌豪.经典阅读的当下意义[J].新华文摘,2012(13):146-149.

[3]许亮,赵.高校图书馆经典阅读推广实践与探讨[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2(3):41-43.

[4]傅生合.发挥高校图书馆优势 加强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2,21(29):54-55.

[5]张.吴恒:将问题食品“掷出窗外”[J].青年文摘,2012(14):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