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公路文化建设论文

公路文化建设论文

时间:2022-04-14 18:45:2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公路文化建设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公路文化建设论文

第1篇

一、公路文化建设的实施步骤

公路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经过长期的不懈努力,不断探索、不断累积才能实现。在未来几年里,公路文化建设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初步创立阶段

在这一时期,根据公路文化建设的总体部署,建立公路文化建设的工作网络,强化公路文化建设的工作机制,坚持继承、借鉴和创新相结合以及独特性的原则,正确认识和理解行业文化建设的内在规律,逐步在公路文化建设的内容上确定目标方向;对公路养护管理的传统文化进行归纳和梳理,广泛整理过去曾经使用并在今天仍然发挥积极作用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深入开展调研,广泛征求各方对公路文化建设的意义,对蕴藏在广大职工群众中闪光的思想、经验进行很好地总结,发掘和提炼出公路的核心价值观,并在价值观体系的指导下,征集和提炼行业精神、行业理念、管理方法、职业道德和行为标准,进而推动行为建设、制度建设和形象建设。

(二)全面推进阶段

进一步推进对公路文化的认识和研究,把握住公路文化建设的基本规律和主动权,从塑造公路精神向建立比较完整的行业文化体系迈进;加大必要的物质投入和精神激励的力度,更好地解决用文化力促进生产的关键问题,使行业文化成为推动和完善公路养护管理手段和服务行为的不竭动力,在确立了公路文化的精髓——价值观念和建设目标及方向的基础上,一方面要对原有的与新价值观体系要求不一致的制度和政策加以修订和完善,另一方面必须以新价值观为核心和导向,编制文化手册,最终确立文化氛围、管理方法、进而确定职工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贯彻到职工的工作实践中,并被广大职工认同和信奉;根据公路文化建设内容,组织职工进行系统培训学习,广泛宣传,寓教于乐,化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使广大职工了解公路文化,理解行业价值观念、公路精神,深刻体会作为一名公路人的职责,养成良好的自律意识和行为习惯,激发工作热情,推进公路各项工作向前推进。

(三)总结评估,成熟完善阶段

把本时期中的最后一年定为“公路文化建设年”。将前两个阶段公路文化建设取得重要成果的基础上,根据公路工作发展规划的完成情况,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特点,及时完善,总结评估,将取得的经验和好的做法发扬推广,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予以整改。并注重素质培养、整体提高职工的文明程度、注重日常行为引导、培养职工的良好文明素质、注重社会形象塑造、扩大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以及在全国同行业中打造自己的管理服务品牌为核心,使行业文化中的行为建设、制度建设、精神建设和环境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二、公路文化的内容

公路文化是公路职工在公路养建管的实践活动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公路行业在长期的公路养建管生产中形成的管理思想、群众意识和行业规范。总段公路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是:大力弘扬“团结协作、创新进取、敬业奉献、甘当路石”的甘肃公路行业精神,树立“科学养护,服务公众、提升水平、和谐发展”的工作理念,努力实现“三个服务”。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职业理想、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是公路行业及其职工价值观的集中表现。通过弘扬“铺路石”精神,可以充分发挥公路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公路事业的发展。

(一)确立视觉识别系统

物质文化是公路文化的显象文化,它是公路行业生产、管理和文化娱乐等方面的环境条件、工作设施等物质要素所蕴含的一个行业的文化氛围、精神风貌和管理水平。要切实运用物质形象建设手段,营造行业整体文化氛围,提升行业整体形象。

统一行业标志、旗帜、歌曲、徽章、广告语、色彩等多种行业标识;规范车体外表、办公设备、办公用品,设计并规范职工着装款式及色调,统一行业宣传标牌的装置规格和设置区位;加快“双化”建设步伐,规范建筑风格、建筑色调,形成统一的具有甘肃公路行业特色的文化“品牌”。不断完善行业视觉识别各要素,做到工作环境、生产环境和生活环境的美化、净化和现代化,加强文体设施建设,设立职工阅览室、活动室、健身室等职工文体场所,营造浓厚的公路文化建设氛围。选树和宣传优秀的集体和个人典型,通过典型反映公路行业的文化品位,树立公路行业和公路职工的良好形象;在施工现场、养护现场、养管站、收费站、办公楼等处制作大量行业理念的牌匾、图板、灯箱,使行业理念深入人心;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等文化载体,加大公路行业宣传力度,扩大行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在社会上建立起对公路行业的高度信任感和良好信誉。

(二)确定理念识别系统

精神文化表现为公路行业的核心价值理念体系,是整个公路文化的核心。要通过挖掘和弘扬公路行业精神内涵,大力加强精神文化建设,形成全体职工共同遵守的行业价值观和行业理念,提高职工对本行业的认同感,增强职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塑造公路行业发展的“灵魂”。

1、确定行业价值观。行业价值观是行业文化的核心,决定行业的命脉,关系行业的兴衰。公路行业的最终目标是服务社会,要大力倡导和培育“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服务文化,“珍爱生命,消除隐患,保障畅通”的安全文化,“以改革促发展,以科技促进步”的创新进取文化,“以共同愿景为基础,以团队学习为特征”的学习文化,实现全行业社会价值最大化。

2、弘扬行业精神。行业精神是广大职工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中逐步形成的,集中体现公路行业服务理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反映全行业信念和追求的精神理念。大力弘扬行业精神,最大限度地激发职工内在潜力,是加强公路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要充分运用各种方式和载体大力宣传“团结协作、创新进取、敬业奉献、甘当路石”的甘肃公路行业精神,开展多种活动,使“甘肃公路行业精神”深入到每个职工心中,增强荣誉感和自豪感,激发职工的热情和干劲,凝聚职工的精神和力量。

3、挖掘行业精神内涵。总结提炼公路行业生产理念、管理理念、人才理念等,规范精神文化用语,完成《公路文化手册》,通过宣传教育,为全体职工所认同,行业向心力、凝聚力进一步增强,为行业发展注入强劲的文化动力。

4、积极培育特色文化。要结合单位实际,组织开展公路文化建设的理论研讨,总结、提炼

本单位核心精神,积极培育和发展体现公路行业精神内涵、符合时展要求的机关文化、企业文化、公路文化、廉政文化等各具特色的组织文化。5、加强职工教育和管理。深入开展“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形成职工“三德”标准,使各项规章制度成为干部职工的自觉行为;强化对职工的职业化训练,规范职工行为礼仪和精神风貌,抓好职工的行为养成规范,做到在实际生产管理过程中所有职工行为及行业[!]活动的规范化、协调化,树立公路行业和公路职工的良好形象。

(三)确立行为识别系统

制度文化体现了公路行业在管理过程中的规范化。通过建立规范完善的制度体系和科学有效的考评机制,努力加大制度文化建设力度,切实规范行业管理行为,提高行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塑造严明和谐的管理形象。

1、进一步完善各项基础管理制度。改革和完善现有的劳动制度、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绩效考核等各项管理制度,使管理工作走上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轨道,使干部职工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增强,形成在“以人为本”原则指导下特色鲜明的“管理文化”,为行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修订并完善《公路职工职业道德规范》。深入开展“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形成职工“三德”标准,使各项规章制度成为干部职工的自觉行为。。

3、制定《公路文化手册》。继续完善、推行《岗位规范》,结合行业特点,强化对职工的职业化训练,规范职工行为礼仪和精神风貌,抓好职工的行为养成规范,做到在实际生产管理过程中所有职工行为及行业活动的规范化、协调化,树立公路行业和公路职工的良好形象。

4、积极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努力引导文化产品创作,积极支持职工进行书画摄影、文学艺术作品等的创作,陶冶职工的心灵和情操,提高职工的文化素质和品味;组织职工经常开展多种形式的文体娱乐活动,丰富干部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切实关心困难职工的生产生活,坚持开展爱心捐助、扶贫济困等社会公益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职工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营造和谐团结的工作氛围,增强单位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第2篇

【关键词】 公路文化公路行业文化差异性

中图分类号:X734 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不久,参加一个公路行业文化建设座谈会,有人提及,大家都在讨论文化建设,就我们公路行业而言,公路文化与公路行业文化到底哪一个表述更加贴切。仔细一想,觉得这是一个有意思的话题,查阅诸多文章,两个表述都有,而文章所及的内容大多叙述的是公路建设、养护、管理中人们对文化建设在公路行业内的功能定位、内涵特征、产生的作用、实践应用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化就两个概念的不同应用和差异性试辩。

简单理论,公路文化与公路行业文化的表述没有什么不同,似乎说的是同一个意思,且大家都这样认同和应用。但细加推敲,两个概念在实际使用中还是有差异的。

首先,词面层义上的差异性。公路就是公路,它不能代表一个行业、一个部门或一个单位,它只是保障车辆、行人通行的一个交通载体。如果人们在建设、养护公路的过程中赋予更多的文化元素,如保证车辆通行中的路面平整、耐压,路况使用寿命更长,运用了许多新的科技手段;保障驾驶员驾车中视野良好、舒适,公路两边美观绿化,布局了许多园林化工艺;保障驾驶员安全、正确行车,路口、接点安装了智能化的标志标识、交通信号等,那么,它的文化元素在公路上得到显现,公路文化就有了它的实际意义。反之,就是一条普普通通的公路。公路行业文化的内涵就要丰富得多,它不仅体现在物的文化上,还涉及到从事公路建设、养护、管理中人的文化和整个行业的文化。如江苏公路提出的核心价值——以人为本,服务公众;行业使命——路畅天下,车行无疆;行业追求——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管理风格——和合力行,积键为雄;行为规范——修己安人,厚德载物,修路修心,养路养性,它就是江苏公路行业文化的主导元素。

其二、表现形态上的差异性。有人把文化分为有形文化和无形文化。有形文化是可视听,可识别,可接触,体现在视触觉感受上的硬体文化;无形文化是看不见,摸不着,体现在意识领悟上的软体文化。公路文化是有形文化,人们能在视觉和触觉上感知得到。如人们看到公路两旁错落有致、四季有景的花草树木,蕴含地方特色的文化廊宇、一石一亭,智能化的指路体系等,确确实实能让驾车人和座车人怡情悦目、舒适安全,直观反映出公路文化建设的成果。公路行业文化既含有形文化,又有无形文化,如行业标识、标志标识、文体活动、信息设备、科技应用等,都属有形文化;行业精神、价值观念、知识程度、道德规范等,都属无形文化,两者相互依托,相互渗透,自然形成一个行业文化的核心体系。

其三、构成要素上的差异性。社会学家普遍从广义上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定义为文化,而构成文化要素分成四类:即物质要素——人类创造出来的一切物质产品;精神要素——哲学、科学、宗教、艺术及各种思想观念等;语言和象征符号要素——语言、姿势、表情、动作、声音、图形、标志等;规范体系要素——法规、制度、道德等。公路是人类创造出的物质产品,公路的文化所涉及的文化内容比较单一,不能够全面反映整个行业的文化内涵,人们对公路文化的理解仅能从直观的、表面的文化元素中去体会。公路行业文化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宽泛、全面,可以是物质层面,可以是精神层面,可以是制度层面,能够确切反映行业内文化建设活动的全过程。

其四、导向功能上的差异性。公路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公共产品,对地方、区域乃至整个国家的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在导向功能上,公路文化属于广义文化,它的认知面是社会公众,人们对公路行业的认识评判,并不是认知整个公路行业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念,什么样的行业精神,什么样的行为准则,而是评判你的路容路貌,路的等级标准,日常路的管理水平,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效益。公路行业文化则属于狭义文化,更多的是指有别于其它行业而主要针对自身行业需求所进行的各种文化建设活动。比如说提出的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目的在于激发职工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职工的团队精神,增强职工对行业的向心力。又如我们倡导的公路精神,行业价值观、服务理念,其根本是让行业职工具有共同的理想信念、目标要求和文化观念,同为公路人,同以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工作业绩取信于社会。

综上试折,不难看出公路文化与公路行业文化在其表述的内容上是有差异的。从逻辑上看,公路文化不能等同于公路行业文化,而公路行业文化涵盖了公路文化,若将公路文化等同于公路行业文化,就犯了以偏盖全的错误。为何会出现这种不分区别,随意使用的情况,笔者以为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概念俗成化,书面或口头表达已被广泛使用,似乎约定俗成,大家认同,且都能理解,没有什么不妥;二是思维定式化,习惯成自然,一旦别人这样使用,容易造成错觉,行文就不加思索。这样,文章表述的内容与命题就会出现歧义。

第3篇

【关键词】高速公路 文明服务 品牌建设 作用

1前言

为了满足社会对高速公路高要求的服务水平,同时也是为了贯彻落实省政府“质量兴省”工作要求,本人所在单位为落实上级要求,提升路段文明服务水平,树立良好窗口形象,在已经做好创建工作前期活动的基础上,在全处各收费站全面展开“京昆路馨相随”文明服务品牌创建活动。为保障活动顺利开展并取得预期成效,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2本活动主题及其内涵

本活动围绕着创建“京昆路馨相随”文明服务品牌的目标进行开展,以“温馨服务、让爱相随、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为服务理念,以“以人为本、服务至诚、争先创优、安全畅通”为管理宗旨,抓住“真诚服务、和谐交通、安全畅美、温馨相随”的内涵,创建“京昆路、馨相随”的文明服务品牌。

3活动总体思路

本活动以优化发展环境和提高社会效益为导向,以深化“微笑”服务为主线,“内提素质、外树形象”,全面提升收费队伍综合素质,从而提升服务质量,塑造良好窗口形象,创建“京昆路馨相随”文明服务品牌,并持续完善,将文明服务品牌转化为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京昆路馨相随”文明服务品牌创建活动分为“两手抓、三步走”的实施方案、循序渐进、以点带面、全面开花。“两手抓”就是品牌建设和品牌注册两手都要抓。“三步走”:第一步是宣传上级文件精神,全处征集品牌名称、内涵、核心价值观、服务理念、管理宗旨;第二步是以石家庄北收费站为试点站,深入进行品牌建设。第三步是总结试点经验,全线各收费站全面推广,品牌建设创建提升。

4建设高速公路文明服务品牌活动具体实施----京昆路、馨相随活动

4.1明确活动规范

“馨相随”品牌创建要从三个方面抓好落实:第一方面:营造和谐温馨的收费环境。加大硬件投入,改善服务环境。一是抓好收费区附近的各类标志、标牌以及宣传、广告牌位的建设。这些标牌的制作既要符合交通部门的规定,同时又要从实际出发,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地方特色、单位的文化特色、服务理念,体现出良好的宣传效果。二是收费亭外观、大鹏的建设。要和本地区经济、文化相适应,同站区周围的环境相适应,同高速公路的发展相适应。做的既美观又实用,要体现出独有的地方文化、经济特色。三是站区环境的绿化建设。为过往车辆提供安全、畅通、优美的行车环境。结合今年的国检,在10月份以前做好硬件环境建设。第二方面是创建和谐温馨的人文文化。收费队伍的人文文化建设,其重点是收费队伍的素质建设。队伍素质建设主要包括队伍的职业道德建设、文化水平教育和技能技术等级培训等工作。提高收费队伍的服务意识,爱岗敬业意识,提升服务质量。创建和谐温馨的人文文化就是要通过每个员工的个人形象的提升达到整体队伍的提升,树立良好的窗口形象。各站要结合本站情况,举办各种提升队伍素质的活动。管理处结合年度工作计划,6月份“文明提升月”活动、10月份业务大比武活动。《收费稽查管理办法》修订计划,全面提升收费队伍的综合素质。第三方面是构建和谐温馨的窗口工程。收费站作为文明服务的窗口,除大力宣传国家的规费征收政策,获得司乘的支持和理解外,更重要的是加强自身的服务窗口形象建设。加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能更好地完成通行费征收工作,构建和谐的窗口工程。

4.2文明建设品牌创建实施具体措施

(1)严格执行规范。

各工作岗位的员工按照服务规范的标准和操作流程,切实做好服务工作。有关部门根据既定的服务规范做好监督检查。(2)塑造先进典型。结合“典型示范”活动,在收费员工中实行常态性的与服务相关的荣誉评比,挖掘、塑造员工中表现突出的典型人物,并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产生示范性的典型效应。(3)形成新的服务模式。在文明服务规范的基础上,结合实践中不断修正和改进,对改进后的服务模式进行整合、包装,结合当前社会热点赋予丰富的内涵,形成“馨相随”文明服务品牌;积极联系主流媒体向社会公众开展有策划、有深度的宣传。

4.3考核验收阶段

组成考核验收小组,到各收费站检查评比。

4.4总结提升阶段

本阶段主要工作任务是对创建活动情况进行总结检查,要善于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挖掘亮点,完善措施,评比先进,固化成果,形成长效机制。收集整理活动相关的照片、文字、报道稿件以及推进活动开展的意见和建议等材料,作为编制活动画册的原始素材和提升活动质量的参考依据。形成一套完整的“馨相随”品牌创建活动的档案材料。

5高速公路文明服务品牌建设的作用和意义

通过开展创建活动,使广大职工在工作作风、履行职责和改革创新上有新改变;在服务质量、办事效率上有新提升;在广大司乘对收费站的满意度上有新提高,致力于“服务品牌化、品牌系列化”建设,塑造良好的服务形象。职工队伍要有新形象;服务环境要有新改善;工作效能要有新提高;业务工作要有新局面。增强文明服务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通过开展本次活动落实了省、厅、市局的要求,提升我路文明服务水平,树立良好的窗口形象,为过往司乘提供更优质服务,坚持民生为重、服务为先,以“京昆路馨相随”文明服务品牌创建活动载体,不断丰富服务内涵,持续拓展服务外延,努力把高速公路服务打造成服务社会公众出行的便民窗口、优化发展环境的示范窗口、提升工作质量的品牌窗口、展示良好风貌的形象窗口。提高我路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6结语

作为文明窗口行业的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就必须把优质的服务当作单位的生命线来抓。因此,全面提升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已经成为我们全力打造高速公路文明服务品牌的首要任务。作为高速公路收费运营的管理者,必须与时俱进,牢牢树立“服务至上、安全畅通、绿洁快美“的理念,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拓新思路,才能使高速公路文明服务工作再上新台阶,推动全省交通事业实现新一轮大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世铎,刘贵玲,傅海舰.浅谈新形势下如何提升高速公路文明服务水平[A].中国公路学会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分会2011年度年会暨第十八次全国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1.

第4篇

论文关键词:计算机网络;积极静响;网络道德教育

一、高校网络建设对大学生道德的积极影响

高等学校是人才和信息高度密集的地方,信息革命的冲击波在这里产生的影响也更为显著和具有代表性。网络文化对青年大学生伦理道德的影响既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方面。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尽早预测到这种趋势,对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加强研究,充分利用这种现代化手段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

认为,道德范畴主要包含三个方面:道德意识、道德规范和道德行为。据此我们来归纳总结,校园网络建设对大学生道德的积极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它将给大学生道德意识的发展创造一个全新的环境

计算机网络的不断发展,将为我们提供一个全新的社会环境。在充分运用虚拟现实和多媒体技术的条件下,互联网提供给广大教师和青年学生们的远远不仅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库和图书馆,而是一种结合了广泛的人际交往、社会关系、实践操作的“交互性”的教育空间。它将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种种态势表明.以计算机技术和光纤通讯技术为先导的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热潮,将成为世纪之交的一场影响极为深远的变革,将奠定我们在新世纪的基本生活方式。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于高校改革教学方法、节约教育资源、提高办学质量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由此创造的全新的网络环境,将对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等产生广泛的影响,会激发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开拓和刨造,发扬团结协作精神,等等。

2.它将对制定新的道德规范开辟新领域

网络作为一种新型交往工具或中介,直接扩大了人类的责任范围,开拓了新的道德领域。这对于形成和发展道德标准,对制定新的道德行为规范产生了积极作用,促进了人类新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规范的形成和发展,过去封闭保守,平均划一的道德规范将被自由开放,注重个性发挥的道德要求所代替。电子边疆基金会的创始人约翰·佩里·巴娄认为,必须把电脑化空间视为一个“边疆”,一个新的世界,需要新的规则和新的行为。因此,世界各国纷纷研究制定了一系列相应的道德规范来规范和约束人们在电子世界中的行为例如美国华盛顿一个名为“计算机伦理研究所”的组织,推出“电脑伦理十诫”。所有这些规定都是对原有道德规范的补充和发展,使其在量上不断积累和扩大。

3.它将对道德行为提出更高的要求

信息时代是科技高度发达、人类能力充分发展的时代,它需要人们理眭地运用这种能力,更要求人的道德自律和自我约束。因为在信息社会中各种各样的信包传播起来更容易,个人的不道德行为对社会产生的影响空前增大。技术的进步给了人们以更大的信息支配能力,也要求人们更严格地控制自己的行为。要建立一个健康的网络,需要法律和技术上的不断完备,还需要网络中每个人的自律和自重。网络技术的改进,促进了交往方式的转变,要求人们具有更高的心理和道德上的可靠性和自律性。另一方面也使劳动对象(网络)日益成为集体精神力量的体现,即要求人们更具有积极主动的精神并能协调与他人之间的关系。  二、加强网络道德教育研究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许多复杂的社会、政治、法律、伦理道德问题。信息革命对高等学校的冲击尤为明显,因为大学生心理、生理、世界观还处于不成熟的发展时期他们缺少较高的辩认信息的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缺少较强的自律力和有效利用网络的能力,在好奇心和挑战精神的诱惑下,极易被不良的网络行为所吸引,也易被有害信息所污染。例如:学生在学习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科学技术、经营管理方法和其它一切有益的知识和文化的同时,难免会受到西方国家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影响,西方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可能会通过网络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消极作用;黄毒、暴力等西方国家的一些社会问题,也可能会通过网络污染学生的心灵及早研究这些问题,以便人们在这些问题刚有所表现时就加以重视是保证未来电子信息网络朝健康正确方向发展的前提之一。

针对电子信息网络中出现的社会道德问题,国外一些研究组织己纷纷成立,并开始举办各种规模不等的学术讨论会。如1995年11月18日,在加利福利亚大学柏克利分校举行了讨论会,会议的主题是国际互联网的伦理学。会议组织者认为,国际互联网络正在成为我们工作和个人生活中的一个有影响力的因素,对整个世界共同体而言它又具伦理的意蕴,因此,有必要探讨它的一些十分重要而又引起争论的各种伦理问题。

国外研究者的成果为我们中国社会科学工作者和德育工作者参与网络伦理道德问题的讨论提供了十分宝贵的资料,我们应该注意网络发展的趋势和所产生的社会道德问题,高校德育工作者更应该关注这一新的课题。对于我国来说,如何将信息网络上的资源用在国家的科技、经济和教育发展,同时尽可能避免随之而来的糟粕对青年思想道德文化建设所形成的负面影响,已经迫在眉睫。

第5篇

论文关键词: 道路运输 管理 问题 措施

论文摘 要:自改革开放以来,道路运输已迅速成长为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基础性作用的地面运输方式。我国的道路运输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在道路运输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并给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1 我国道路运输管路存在的问题

现在,我国运管机构沿用“市、区分级负责”的传统管理体制。但随着市场经济的成熟和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这种体制的弊端也显露出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影响了运管机构职能的发挥。

1.1 现行运输管理体制缺“效”

第一,人员编制不规范,机构性质不统一,我们主要以我市为例来谈,按照交通部对运管机构每百台车定一人、每百站(场)定三人的设想,运管队伍应是一支精干高效的队伍。但由于我市的交管所都分属地方政府管理,而市运管局对区交管所无人事权属关系,导致区运管机构的人员与业务出现不平衡现象,存在“管事不管人,管人不管事”等诸多问题,甚至出现个别运管人员素质低、业务能力差、服务意识淡薄等现象。另外,我市各区县运管所的建制不规范统一,多为科级建制、甚至还有股级建制。科级单位要负责一个区的道路运输行业管理和指导,还要对运输市场的发展变化进行分析预测,其实际能量实在有限,很多运管所都有“小牛拉大车”的感觉,难免在道路运输管理中存在着缺位问题,平日里往往疲于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和处置各种道路营运纠纷,很难静下心来思考辖区道路运输行业的发展问题。第二,执法分离后弊端日益显现我市于06年成立了交通行政执法总队,在主城区实行了行政审批管权与执法处罚权分离,这种改革避免了执法部门间的相互推诿,相互扯皮等现象,加强了相互监督,提升了交通形象。但作为道路运输行业的许可管理部门缺失了执法权,或者说执法权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就像失去了“一只手”一样,在行使管理权的时候有时出现尴尬和不到位的情况。如对辖区维修企业超范围经营的治理上,没有了执法权,不能对其违章违规行为进行及时、有效地处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第三,职权责任不明确。从对外来讲,运管部门所担当的职责是对道路客运、货运经营,站经营、机动车辆维修经营、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等的管理,具体行使着法律赋予的对以上行为的行政许可、行政管理、道路运输安全监管职权,并在某种意义上担负着维护社会稳定的职能。但这些管理职权实际被公安、建设、农机等部门所肢解,因而在管理职责上存在着重叠现象。如我区在进行的农村客运投放工作上,要与区属很多部门进行接洽,在参与类似的地方交通规划建设上存在一定的难度。从内部来说,市和区级的运管机构权责关系不明确,区交管所对客运企业及营运线路仅有初审权,而又要对本辖区的客运企业进行管理,而有终审权的市运管局对客运企业又没有直接参与管理,出现了“审批的不管理”、“管理的不审批”的局面,一旦发生线路纠纷,由于区交管所缺乏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所以导致纠纷升级,很容易演变成集体上访、甚至堵塞交通和罢运的现象,对社会稳定造成极坏的影响。以上因素导致在运输管理工作中,权、责、利不够明确,运管部门缺乏手段,对运输矛盾纠纷的处理不够及时等,工作难以实现高效率。

1.2 营运公司管理缺“责”

第一,经济意识过强,社会责任意识薄弱。就目前而言,我国客运市场普遍存在“乘客叫差、驾驶员叫累、承包者叫苦”的现象。究其原因,部分营运公司为追求垄断利润,为争取营运指标,不考虑任何社会责任,不惜公司形象和代价,甚至有意制造事端,以此作为向政府部门换取线路或指标的筹码,一旦得逞后,即刻转变目标,将资金风险、安全风险转嫁给承包者,根本不会在社会责任的承担和服务质量的提高上下功夫。第二,管理松散,对驾驶员制约性差。交通行业是一个城市的窗口行业,代表着城市的文明程度。驾驶员言语不文明,着装不雅、不遵守交通规则等现象极大地影响了外界对重庆的评价和认识,尤其是在出租车和客车表现尤为突出,公司对驾驶员的管理只重经济效益,不重服务质量,缺乏经常性的沟通。货运公司大都采取挂靠的经营模式,公司只要收取了管理费,对驾驶员的其他行为根本不做任何要求,货运行业驾驶员的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

1.3 解决我国道路管理问题的具体措施

(1)加快运管机构编制体制改革步伐。

在我国的新疆运管机构全部纳入了公务员管理,江苏、山西和陕西等省市也在积极探索运管部门的机构体制改革。云南省的主要做法是:一是积极主动争取省交通厅、省人事厅、省编委办公室等部门的支持,将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纳入公务员管理;二是采取清理编制、严格控制人事调动、经费控制等措施推进机构改革;三是对新增录用运管工作人员提出“从严控制,逢进必考”的原则,按年度增人计划,严格执行《国家公务员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办理新增录用运管工作人员。

(2)加大监管力度,发挥市场调节功能。

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采取有力措施,应对市场变化,维护市场稳定。进一步加强对运输市场特别是出租汽车市场的监督管理,对无照经营的车辆要进行彻底清理。通过整治“黑车”,规范市场秩序,为合法运营的出租车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积极探索和研究各类运输市场主体的准入、退出及日常监管的办法和机制。建议出租车经营推行市场化,首先,要放开出租车行业的特许经营权,让经营权真正成为商品,这样做只是减少了政府批指标的权力,把政府不该管的事,放给了市场;其次,在行业内部应建立起竞争机制,奖优罚劣。

(3)明确权责关系,充分发挥区县运管机构职能。

一是应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调整职责权限,明确市、区级运管机构的权利和责任,严格落实“谁审批谁管理谁负责”。杜绝“好处大家抢,麻烦大家让”的不负责现象。二是明确区运管机构在区里的职责,以便更好的参加地方交通规划及建设。另外,尽可能实行着装标示上的统一,维护运管部门的威信,现在的运管机构“卸装”上门指导检查工作,很容易产生误会和误解,有形无形地破坏了运政管理部门的形象。

(4)建立和完善客运市场准入、监管和退出机制,规范客运市场管理。

在市场准入上,深化客运班线管理改革,全面推行客运线路经营权服务质量招投标。通过招投标,公开、公正、公平选择经营者,实行公司化经营模式,从源头上规范客运经营,提高行车安全保障系数和服务质量。在市场监管上,一是要大力推行企业质量信誉考核制。对客运企业的经营行为、诚实信用、安全生产、服务质量进行年度质量信誉考核,根据考核结果作出相应处理。对违法经营活动和公司蓄意制造不稳定事件,非法堵塞交通等行为要坚决打击,决不手软。二是积极推行安全行车和服务质量承诺合同制,各客运企业新增班线、新增车辆以及车辆更新要作出以服务质量为主的相关承诺,层层签订安全行车和运输服务质量承诺书。在市场退出上,积极推行客运线路经营期限制,废除客运线路终身制。运管部门要根据客运线路的流量、投入运力的价格和效益情况合理确定客运线路经营期限。经营期满后,运管部门根据经营者在经营期限内规范经营和服务质量情况确定其能否继续经营,切实解决客运市场“只进难出”老大难问题,做到有进有出,有序发展。

(5)创建道路运输企业品牌。

第一,加强管理者品牌意识。运输企业要不要创建自己的品牌关键在于管理者的有没有品牌意识。管理者没有品牌意识,就不可能打造出运输企业自己的品牌。因此管理者要加强品牌意识,注重做好品牌创建的策划,建立品牌创建组织,制订品牌创建规划,落实品牌创建责任,推进品牌创建,强化品牌管理和维护工作。第二,加强员工的培训教育。任何品牌的创建都离不开单位员工,道路运输企业品牌的创建同样对员工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道路运输企业可以通过对员工进行有计划地培训,有组织地练兵,有目的地比武,来提高员工的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通过持之以恒和潜移默化地教育和星级服务制考核等来增强员工的文明、优质、诚信服务意识。努力发现和培养员工中的先进典型,并逐步培育成企业的品牌。第三,加强安全管理工作。安全是道路运输企业的生命线,要通过不断完善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充分利用GPS卫星定位、行车记录仪、电子巡更、电子监控、危险品检查仪等科技设施加强安管,加强车辆人员的资质管理,提高安管人员素质,加强安全隐患检查整改,大力弘扬安全文化,努力营造安全氛围。第四,加强企业品牌的管理。要对企业品牌有计划地进行宣传、推广和维护。形成一套管理制度和体系,通过举办各种竞赛、创建、评比等活动进行品牌提升,借助竞赛、促销等营销手段进行品牌推广,充分利用简报、板报、条幅、橱窗、广播、电视、报纸、网站等媒介进行广泛宣传,营造浓厚的品牌创建氛围,不断提高顾客的知晓度和认知率。

(6)加强道路运输企业的文化建设。

第一,企业领导要把企业文化建设当成一件大事来做企业领导要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把企业文化建设当成一件大事来做、来干。以真抓实干、率先垂范的作风,做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者、组织者和推动者。要率先学习理解企业文化理论,认真学习新知识、新理论、新信息,以科学理论、现代管理和文化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做企业文化建设的“传教士”,承担领导企业文化建设的职责,做企业文化建设的第一设计者、第一宣传者、第一实践者。通过自身的行动,从基础抓起,结合岗位规范、职责,在日常行为规范上下功夫,在职工普遍接受上下功夫,进行潜移默化的养成教育,塑造优秀的车站文化、班组文化,使企业的价值观、经营理念进车站、入班组、到人头。第二,企业职工要加强自己的主体意识,强烈的自主意识。企业职工要以企业为家、以主人的姿态全面地投入到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去,为企业的兴旺发达出谋划策,为企业的跨越式发展奉献力量,与企业拧成一股绳,与企业结成命运共同体,同呼吸,同进退。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企业职工要以对国家、社会、旅客高度负责的精神,尽职尽责,忘我工作,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要以方便快捷、安全舒适、优质服务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赢得旅客的满意和社会的认同。真诚的敬业精神。企业职工要热爱工作,勤劳肯干,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在业务上要千锤百炼,精益求精,在工作中恪守职业道德,真诚待人,热情服务,让旅客“走好、走了”。热爱集体的团队精神。企业职工要继承、发扬中华传统美德和集体主义精神,将个人与群体紧紧地连在一起,和谐共处,携手并肩,团结一心,勇于奋进。

2 结语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道路运输乃至整个交通运输体系都得到了空前的快速发展。道路运输因其具有灵活机动的特点,而成为人们最早采用且应用最普遍的运输方式。随着道路运输工具的发展、道路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和运输需求结构的变化,道路交通已成为区域间的主要运输方式之一,人类社会已经形成了以道路运输为主体的新的运输大动脉。道路运输的快速发展与道路运输的管理是息息相关的,只有道路运输管理的好、管理到位,才能保证道路运输市场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晓光等.城市道路交通设计指南[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2]毛德维.我国道路运输问题与管理对策研究[D].硕士论文,2004.

[3]赵惠祥.城市轨道交通土建工程[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

第6篇

论文摘要:指出了国有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阐明了解决的方法及对策。

论文关键词:国有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考评制度;激励机制

国有建筑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正由传统的人事行政管理转变为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而人力资源管理中现存的一系列问题需要人们从适应市场经济改革与发展的角度去思考并加以解决。

1国有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1.1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

结构不合理、配置不科学是目前国有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表现在:队伍结构不合理,管理人员富余,专业技术人员和一线操作人员紧缺。在人员配置上,普通型、技能单一型的人员富余而从事经营管理、科研开发、技能操作的拔尖人才和一专多能人才不足。在配置方式上,不能按需引进,难以按需流动,导致资源适用性差,个人专长和技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另外,由于近年来企业人才流失比较严重整体上员工的年龄结构和知识体系有老化的趋势,企业净人力资源相对减少。

1.2人力资源流动渠道不畅

一方面,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国企原有的令人羡慕的各种优惠条件逐渐丧失,与非国企相比,收入偏低,用人机制不活以及激励手段乏力的问题明显,人浮于事现象普遍存在,难以充分发挥现有人才潜力。另一方面,旨在减员增效、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等措施,还不能较好地帮助企业实现内部劳动力的合理、有序流动盘活现有劳动力资源。

1.3人力资源不能适应市场竞争和企业发展的需要

国有建筑企业目前的人才队伍面临3个不适应:一是不能适应参与市场激烈竞争的需要。面对承揽任务和完成施工产值数量的逐年增多员工队伍的实力还不能完全与之匹配。二是与企业生产经营领域的不断拓宽不相适应。过去企业主要以承揽铁路、公路任务为主,现在拓展到机场、水利水电、地铁、城市轻轨、客运专线等领域,承揽任务的范围越来越广,专业技术人才不足难以满足各类施工的需要。三是与越来越多的工程科技含撼大、施工技术要求高不相适应。许多重难点工程突出的特点是:科技含量大,设计标准和技术规范要求高,对施工队伍的技术水平和整体素质要求更高。

1.4人力资源投入不足

人力资源理论重视教育与培训的投入和产出的关系,而国有建筑企业有利于人才健康成长的育人机制、成才环境尚未形成,实际情况多是重管理轻培养、重使用轻开发,齑目地强调向管理要效益,却没有做好员工的前期培训工作。

1.5员工的考核制度和激励机制不完善

目前,大型国有建筑企业管理体制F的考核分配制度、激励措施不完善,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没有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比如:身份界限和收入差别就严重制约着技能操作型人才的成长和重用;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不能有效地激励专业技术人才,业绩和能力考核没有并重,中高级管理人员的考核、薪酬等制度仍在摸索、试行阶段。

1.6企业文化精神模糊

国有建筑企业人事部门大多未把企业文化纳入人力资源管理并加以充分重视。企业文化在企业中具有的导向功能、动力功能、凝聚功能、融合功能都没有被很好地挖掘出来,员工个人的价值取向与企业的管理理念、发展战略不易形成一致。企业精神缺乏鲜明特色,凝聚力明显不足。

2解决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对策

能够吸引、培养和留住人才是企业成功的关键,是企业具有竞争力的根本。因此,国有建筑企业迫切需要主动应对来自外部强大的竞争压力,把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提升到关系企业生死存亡的高度来认识,继而转变观念、营造机制,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2.1制定合理的人才发展规划

人才方略是兴企的“第一战略”。企业要根据形势发展和市场变化,超前考虑、周密安排,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发展规划。建筑企业要针对人世和21世纪经济全球化、知识化竞争的严峻形势,审时度势,及时制定企业人才培养发展规划,提出以培养各类高精尖专门人才为重点,以抓“三支队伍”(即经营管理人员队伍、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技术工人队伍)建设为主线,培养一批高级决策型人才、项目管理复合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优秀工班长、高级技师、技师等操作型人才,打造一支作风过硬、结构合理、专业配套、技术精湛,能适应国际国内竞争需要的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促进企业快速、持续、健康发展。

2.2建立学习型组织

当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市场信息瞬息万变,知识更新节奏加快,企业员工要适应社会发展和环境的变化,需要不断地加强学习,随时随地获取新知识,自觉参与学文化、学技术、学业务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同时,企业要为员工提供广泛性、经常性、持久性的学习条件和环境,在企业内部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学习氛围,努力创建学习型企业。2.3建立“引”“用”“育”和谐发展的育人机制

引,即人才引进。企业要有训‘划地从院校、科研机构以及社会上引进和招聘各类优秀人才,不惜霞金猎取那些高学历、高水平、高能力的人才,为我所用。同时,注意吸收技校、中专、高职毕业生充实技术工人队伍。筑巢引凤,依靠人才资源优势,谋求企业长远发展。用,即量才使用。用人之道,关键在用其所“长”。一是知人善任。根据个人能力及专业特长,安排适合发挥个人专长的工作岗位,勿大才小用,或小才大用,避免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二是改变传统的人才观念。不唯学历职称,而应唯能力水平,衡量人才的关键是看能力,看是否有真才实学,是否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任用贤才。贤者,指品贤、德贤、才贤、能贤,诸贤并举,方可重用。育,即培育人才。企业必须重视人才培育工作,加强员工的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使各类人员不断接受“充电”,实现知识的补充教育;对那些有实践经验,但理论基础知识薄弱的人员进行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的补充教育;对既有实践经验又有理论基础,但对新知识、新技术了解不多的人员,主要加强对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育:对高级技术人员,着重开拓和补充本专业学科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的科研成果,学习相关知识,了解国内外科技发展动态,提高科研开发和技术攻关能力。对那些业务能力强、理论基础好的中青年技术骨干,要采取“压担子”的办法选拔到重要岗位进行培养,使他们尽快成为高级人才。对有培养和发展潜力的人员,选送到有关院校进行深造,使他们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和通才。同时,还要用以师带徒、职业技能鉴定考核等多种手段,培养一大批技能操作型人才。

2,4健全绩效考评制度

对员工的考核评价主要包括个人素质、能力、业绩、对企业的贡献等。全面的考核和公正的评价,有利于人力资源价值的自我定位,激发其成就感、责任心和事业心,使其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尤其对于企业经营管理者来说,准确的考核评价更是促进合理竞争的重要手段。考核评价要抓住以下3个环节。第一是制定各项具体考核目标,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内容和目标体系,要遵循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公平合理的基本原则,调动员工实现这些目标的积极性。第二是对目标完成情况实施考核评价时要采取领导与员工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平时与年度相结合等考核方法,对员工进行严格的考核,检查员工对工作的落实情况。第三是依据考核结果,对员工实施升降奖惩。这样就把“管事”与“管人”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考核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考核要避免从经理到普通员工、从行政管理人员到专业技术人员都采用一个模式和方法,克服机械化和程序化。考核,要对不同行业、不同层次的员工。按岗位和职责提出不同的考核内容和指标,反映出不同员工的职位特点和专业特征。要明确在什么岗位,必须有什么职责;有什么职责,必须确定什么目标,使所定目标能恰如其分地反映岗位实绩的本质。达到人人有指标。个个有压力,充分调动各级各类员工努力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5完善多重激励机制

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第一,薪酬激励。通过调整企业内部收入分配关系和实行年薪制度等措施。加快拔尖专业人才、高级技能人才薪酬待遇与市场价位的接轨过程,达到吸引人才、稳定骨干的作用。第二,事业激励。创造机会和条件保证各类人才能够施展才华,满足他们的成就动机。以科技人才为例,他们都希望在专业上有所建树,对提升专业领域的成就、名誉以及相应的地位比物质利益有更强烈的需求。第三,学习激励。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优秀人才进行脱产培训。选送到高校深造等。企业要树立“培训投资效益”观念,不仅发挥出培训的激励作用,还要从追求回报的角度努力实现培训效益的提高。另外,企业对员工的尊重与理解、良好的沟通环境、团队协作气氛也可以有效地培育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和信任,从而激发员工为企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2.6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第7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为主线,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道路客运安全年”、“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和“平安交通”创建活动,以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为重点,以事故预防为主攻方向,以规范管理为重要保障,以科技创新为重要支撑,加强基层和基础工作,加强责任落实,加强依法监管,全面推进安全应急各项工作,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促进交通运输安全形势持续稳定,为交通运输科学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二、工作目标

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全面构建交通运输安全应急工作长效机制,为交通运输先行跨越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一)总体目标

确保安全生产责任制全面落实,安全隐患治理全面到位,杜绝发生重特大安全责任事故,千方百计防止较大责任事故,尽最大努力减少一般事故,四项指数控制在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指标范围之内,交通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二)工作目标

1、认真履行水上交通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坚决取缔“三无”船舶和船舶治超专项治理工作,本籍船舶船员持证率达到100%,船舶操作、安全管理人员培训率达到100%,内河与渡口船舶救生、通讯设施配备率达到100%;健全完善水上交通安全监管体系,90%以上的乡镇(街道、开发区)船舶管理工作达到《市乡镇船舶管理规范》要求;90%以上企业安全管理体系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规则》要求。

2、全面推行危险品运输车、超长运输车行车记录仪配备,配备率达到100%。危险品运输安全管理人员安全培训合格率达100%,持证上岗率达100%。所有危货运输企业、检测企业和一类汽车维修企业、90%的二类维修企业达到规范标准。

3、各重点工程质量监督面100%,质量安全管理责任制落实率100%,隐蔽工程现场检查率100%。

4、道路客运企业、危货运输企业和水路客运企业全面开展交通运输企业标准化创建工作,深入推进隐患排查标准化、数字化(两化)建设工作。

(三)事故控制目标

1、船舶安全面达到98%以上,每载货吨经济损失控制在4.5元以内,每万吨死亡率控制在0.4人以内,杜绝水上一次死亡(失踪)3人以上的较大责任事故,力争实现水上事故零死亡目标;

2、杜绝水陆危货运输较大以上责任事故的发生;杜绝一次死亡3人以上较大道路客运行业监管责任事故,杜绝公路渡口一次死亡3人以上较大责任事故;

3、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发生;

4、职工劳动保护千人重伤率控制在0.2人以下,无火灾、工伤、治安事件和刑事案件发生。

三、工作措施

围绕上述目标和思路,今年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员安全意识

认真开展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媒体宣传、知识竞赛、安全活动宣传日等形式,宣传好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安全常识,营造关心、理解和支持安全工作的社会氛围。进一步加大全员安全培训力度,各级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全年不得少于2次,水陆客运企业、局属各单位每季度组织全员培训教育活动不得少于1次,各职能部门要抓好客运汽车驾驶员、船员、特种作业人员、危险品运输人员的从业资格培训和安全教育工作,搞好安全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坚持每月安全例会和“安全日活动”制度不动摇,精心组织,创新开展“安全生产月”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全员安全意识。

(二)强化安全责任,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省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省人民政府令339号)和《国务院安委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培训工作的决定》(安委[2012]10号)精神,认真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交通运输部门的行业监管责任,继续实行安全生产保证金目标管理,完善目标考核任务,细化安全生产考核奖惩和责任追究办法,进一步加大责任制落实情况检查考评,完善“一岗双责”制,强化行政首长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共同抓的责任体系。各单位要成立安全领导小组,签定安全目标责任书,落实各级管理职责,加大安全督导检查力度,坚持隐患排查制度,扎实抓好安全监管工作。加强安全生产基础工作,进一步完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操作规范,规范安全档案,严格执行奖惩制度,强化安全管理激励约束机制,认真落实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度。按照“四不放过”原则,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严格事故查处,加大安全监管责任追究,对失职渎职行为加大问责力度。

(三)落实安全措施,强化安全管理

1、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国发〔2011〕40号)精神,进一步提高对安全工作的认识,牢固树立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理念,加强安全工作组织领导,完善各项安全措施,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2、继续深入开展“道路客运安全年”活动。严格履行“三把关一监督”职责,全面开展道路客运驾驶人安全素质教育,全面落实道路客运企业安全管理规范,建立健全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管制度,加强和改进旅游包车客运安全管理,进一步完善和细化客运站安全管理制度,督促落实“三不进站、六不出站”规定。

3、继续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按照“重在预防、深挖隐患、强力整治”要求,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常态化机制;继续抓好以“两客一危”车辆、“四客一危”船舶、港口危险货物码头、库区、桥梁隧道、渡口渡船和大型结构工程施工现场等为重点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

4、继续深化“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加大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力度,保持整治非法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加大车辆超限超载的治理和开展船舶超载专项整治,进一步强化非法营运和非法载客车船的治理。

5、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督查检查。将重点检查与日常检查、明查与暗访相结合,不定期组织开展安全暗访行动,针对发现的问题,研究对策,制定措施,强化整改。

6、继续深入开展“平安交通”创建活动。按照夷交发[2013]24号文件要求,以“平安交通、情系万家”为活动主题,继续大力开展“平安公路”、“平安车船”、“平安港站”、“平安渡口”、“平安工地”、“平安水域”创建活动。各级政府和交通主管部门部署的除上述相关创建工作外的其他创建工作,按照相关要求深入开展,取得实效。

7、继续深入推进安全文化建设。加大安全宣传力度,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组织安全调研论文评比、安全常识“五进”、安全知识咨询、安全警示教育、征集编印安全警句等活动,普及安全常识,提升安全文化;在有关媒体开办宣传专版;继续办好安全简报;全面落实安全告知制度,增强全民安全意识,强化社会安全监督。

8、督促道路客运企业、危货运输企业和水路客运企业开展交通运输企业标准化创建工作,推进隐患排查标准化、数字化(两化)建设工作。

9、以提高安全应急管理能力为目标,着力加强安全应急队伍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开展不同层次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重点强化企业和管理部门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一线重点岗位人员安全培训;各单位要制定安全生产预案,建立安全应急专家库,强化提高专兼结合的应急队伍,加强应急演练,全面提升交通应急保障能力,年内分别开展一次水上交通应急演练、道路运输应急演练和公路渡口应急演练;加强安全监管执法和应急装备配置,加强应急物资储备,逐步为专门从事安全监管和应急管理工作的部门和人员配备必要的交通工具、监督检测设备、事故调查取证和分析设备及个人防护设备等,不断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和效率。

10、认真抓好以“三把关一监督”为主要内容的道路运输安全工作,继续抓好常规性的运输安全检查工作,特别加强元旦、春运、“五一”、汛期、“十一”等重大节日和重要时段的旅客运输安全检查,及时整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安全隐患,确保旅客出行安全,从严执行道路客运线路审批标准和审批程序,不达标公路一律不得审批通行客班车;严厉打击非法营运,持续开展农村客运市场整顿;加强营运车辆技术状况管理,督促客运企业和危货运输企业投保承运人责任险。

11、认真抓好乡镇船舶、渡口渡船安全监管工作。以“四客一危”船舶为重点,加大乡镇农用船安全督查力度,加大“三无”船舶、非法载客、超载等违法行为打击力度,重点抓好节假日学生上学、放学及重大活动期间的安全监督;加大各港口滚装船码头及翻坝转运码头的现场安全监管,加大检查密度,及时整改隐患,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

12、巩固和发展公路安保成果。抓好工程项目标准化配套建设,完善公路标志、标线,在危险路段增加防护墩或示警桩,坚持不懈地抓好公路治超,防止反弹,确保治超成果;抓好村级公路建设质量,加强对乡村公路的养护,特别是通客班车的乡村公路的管理,及时向乡镇(街道)反馈情况,及时协调各乡镇组织水毁修复,确保公路安全畅通。

13、加强路政管理,提高治超管理水平。加大路政巡查力度,确保公路安全畅通;加强干线公路治超政策宣传,坚持文明执法、科学检测,开展流动治超,严禁55吨以上车辆上路行驶,严禁只罚款不卸载;加强村级公路治超管理,设立举报电话,建立有奖举报机制,发动群众参与村级公路路政管理,联合各方力量共同对村级公路超载超限实施综合治理,有效制止农村公路行驶超限车辆。

第8篇

关键词:总体规划生态环境紧凑发展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1引言

随着体制分割的“拉链马路”、景观破碎的城市热导效应、生态经济分离的城市蔓延等现象的不断发生,城市生态环境再次成为重要议题。美国生态城市学家理查德・瑞吉斯特在《生态城市―重建与自然平衡的城市》中写道:整个地球就是一个生态系统,它包括一切,当一种生物灭绝时,会带来连锁反应,导致其它一些生物频临灭亡,破坏生态系统人类就等于慢性自杀。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自然资源,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城市良性发展的唯一选择。往往破坏生态环境都是城市盲目最求经济利益所导致,殊不知自然经济是根本,人类经济是衍生,澳大利亚城市生态学家查利・霍伊尔更精炼的说,“没有生态就没有经济,没有星球就没有利润”。生态环境建设不是回归自然而使生活水平退化,而是要在抛弃破坏自然负面影响的基础上满足居民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的需求。未来生态城市理念将灌输到每一个城市的发展中,并且要融入到具体的法定性规划中,作为总体规划还要对下位规划作出有效的指引,引导城市走向一条通往真正的和平道路,因此探讨总规层面的生态环境建设指引是一个重要课题。在这样的背景下,贞丰县率先提出制定以生态环境建设理念的城市总体发展规划,从自然资源、城市规模、经济产业、发展理念等多方面内容指导城市生态环境建设。

2总规层面的生态环境建设路径

以往的相关研究或其它层面的规划,都较侧重于对水资源、森林植被、土地、空气等自然资源提出对策方案,缺少对城区、乡村等经济体以及软性资源―生态文明等方面的对策研究。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也不单单是保护,还应有所营造,这样才能使得城市得到不断的发展,并在发展中得到平衡。保护与营造应有机结合,相辅相成,对自然资源的有效保护,才能为营造创造更多的经济利益,营造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才能对自然资源实施保护,使得生态系统得以循环。

2.1保护――现有的自然资源

现有的自然资源在整个生态系统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维持区域生态功能平衡的重要因子。常规性的资源保护侧重于对水环境、大气环境、声环境、山林地以及固体废弃物等提出保护措施,这就使得每个因素较为孤立,不能成为系统,也很难深入。应该根据地方的自然地理特征、生态系统类型、生态环境敏感性以及主导生态服务的功能类型将国土空间进行划分不同的亚区实施分类保护与指引。这样有助于将保护措施落实到空间上,对进一步的深化具有较强的指引性。

2.2营造――物质与精神

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是被人们所能感知的。本文着重从城镇建设和农林产业(包括乡村建设)两个方面探讨如何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并营造多样化的生态环境。也可以称为人工生态调控区,因为更多的是从人的行为角度去分析人工生态与自然生态的融合和协调。该区域也是经济社会活动的主要载体,是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与生态系统相互作用频繁的敏感区域。建设注重社会的公平性、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改变“汽车―城市蔓延―高速公路―石油”发展形式,制止城市蔓延(紧凑型城市、构建绿色屏障),提高人口密度(满足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要求),减少交通量(按步行、自行车、铁路、轨道公共交通、小汽车、卡车的优先顺序发展,同时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结构),发展生态经济(绿色产业、循环利用),建设生态村庄(控制农村面源污染),城乡建设平横(城乡一体化发展、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

3贞丰城市生态环境总体规划的实践

3.1研究技术路线

通过现状分析,并结合生态环境建设相关指标提出生态环境建设目标,然后通过分区指引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图来落实目标,最后结合生态文化建设共同构建贞丰县生态环境建设体系。

图1 贞丰县生态环境总体规划技术路线

3.2生态导向的规划指引

3.2.1自然生态保育区(保护)

根据主导生态服务功能,将该区分为6个生态功能亚区。

3.2.1.1生态安全控制区

主要是指沿北盘江河流一带的区域。该亚区具有防护堤岸安全、保护水源水质的生态服务功能。保护要则:禁止进行有损生态的开发建设活动,加强河流沿岸的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强化绿化建设,优化绿化结构,增强生态自我平衡与修复能力,保障区域整体生态安全。

3.2.1.2山林生态保育区

主要包括县域内的高山区、林地密集区、地形起伏较大的浅山丘陵区(坡度一般在15°以上),同时也包括童山秃岭,植被覆盖率低,石漠化现象严重的区域。该亚区具有防止水土流失、维护生态系统平衡的生态服务功能。保护要则:禁止进行有损生态的开发建设活动,对区内已有工业用地应逐步迁址,并加强生态修复;实施禁止开发和限制开发、严格管制的要求,继续实施退耕还林(草)、天然林保护与恢复工程,充分发挥其生态服务功能;对于石漠化严重区域要以水利建设为龙头,积极开展一批水库工程,结合人工造林和退耕还林(草)工程,山水林草综合整治,一次根治水土流失,缓解石漠化现象,恢复和建立新的良性农业生态环境,从根本上改变当地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为新区提供充足的农畜产品。

3.2.1.3水源涵养重点保护区

主要包括云洞水库、纳山岗水库、双龙水库、七星水库等水源保护区以及纳么河、洗布河等小流域。该亚区具有保护饮用水水源安全、生态水系统平衡的服务功能。保护要则:保护水源保护区和清水通道维护区的水质,禁止任何污染水质的开发建设活动;对小流域做好综合治理工程,防止人为造成新的水土流失。

3.2.1.4自然风景名胜保护区

主要包括双乳峰自然风景区、龙头大山自然保护区、三岔河风景名胜区及北盘江大峡谷风景区等区域。该亚区不仅具有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修复的服务功能,还具有人文景观价值。保护要则:限制保护核心区的人类活动,非核心区和其他生态保护区可适当进行生态旅游等开发活动,实施积极的建设性保护方针;限制旅游活动的强度,严禁对生态功能、环境治理或自然景观造成破坏。

3.2.2人工生态调控区(物质)

3.2.2.1农业生产生态服务区

主要指土地利用以种植业、养殖业和园艺等农业生产为主的区域,同时也包括农村居民点用地。该亚区调控要则: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发展生态农业,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以沟、渠、路、堤、河的林带为骨架,以村宅绿化为补充,因地制宜,形成以自然式结构为主的农田林网化体系;农村居民点建设要强化集聚,消除分散,扩大农业有效利用空间,为农业现代化铺路,禁止乡村工业发展。

3.2.2.2城镇建设调控区

主要指规划的城镇建设用地。该亚区调控要则:依据发展需要,强化城镇的主体功能,优化城镇间的配置组合,营造优良舒适的城镇生态环境;控制人口规模和建设规模,制止城市蔓延,提倡紧凑型发展,严禁城镇用地占用基本农田和河湖林地等生态用地;产业提倡集聚发展、绿色发展,结合产业链建设生态园区,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产业选择上注重对生态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工业区注重推广清洁生产技术以及特殊生产污水的预处理和综合污水的集中处理;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和排放浓度;开发和占用要在区域生态环境承载力范围内进行,严禁城镇无序建设和随意占地,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维护区域生态平衡。

3.2.3生态文化建设(精神)

目前贞丰县正在建设的生态广场和生态公园就是生态文明理念的落实,同时还需要城市的公众能积极参与建设,从身边小事做起,倡导生态理念保护生态资源;政府应从政策、资金投入等多方面引导和加强生态文明的建设;城市建设的投资者应减少对生态资源的索取,注重发展绿色经济;城市规划者应加强对生态城市建设的研究,为城市发展提供正确指引。

4结束语

生态环境建设原则应是恢复退化的土地,与当地生态条件相适应,平衡发展,制止城市蔓延,优化能源,发展经济,提供健康和安全,鼓励共享,促进社会公平,尊重历史,丰富文化景观,修复生物圈等,所考虑应是方方面面,因为生态系统具有极其发杂性,也因此要求我们要不断的努力,才能创造一个真真和谐的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理查德・瑞吉斯特著 王如松 于占杰译,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2]Rodney R・White著 沈清基 吴斐琼译.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9

[3]施莉 翁一峰,低碳生态规划在控规层面的探索――以无锡太湖国际科技生态园区规划为例,2011年中国城市规划论文集,2011

[4] 林建华 任保平, 主体功能区建设:西部生态环境重建的新模式选择,生态经济,2009

[5] 李浩, “生态城市”内涵的本质回归, 北京规划建设, 2011

[6] 于林 , 加快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对策研究, 生态经济(学术版), 2008

第9篇

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自今年5月以来,东阿县认真开展了“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针对“满、旧、浮、难、小”五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广泛宣传发动,深入学习研讨,认真查摆整改,着重在思想观念、精神状态、工作标准、工作作风、工作机制、发展环境等方面取得进步和提高,努力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使思想观念更加开阔,全县形成了加快建设富裕、文明、生态、和谐新东阿的强大合力。今年11月,东阿县被评为“山东省投资环境十佳县(市)”。

一、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开展情况

在历时8个月的时间里,我县紧跟市委部署,坚持把“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作为全县工作的重要任务和党的建设的头等大事来抓,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稳步推进各阶段工作,基本达到了“观念上有新飞跃、思想上有新突破、作风上有新改进、环境上有新改善、工作上有新局面”的目标要求。

(一)搞好宣传动员,发动群众,营造氛围。

5月份,市委“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动员会议后,我县立即安排部署,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召开县委常委会或常委扩大会专题研究,于5月24日召开了全县动员大会,并现场电视直播。在大讨论活动中,县委成立5个专项工作机构,10个督导小组,制订了信息上报、通报和检查考核等制度,共编发信息简报30期,在县电台、电视台和《东阿时讯》、东阿政务网站上开办专栏,累计播放、刊登相关新闻稿件600余篇次,在市级以上媒体发表200余篇次;分别开展了送电影下乡、摄影图片展览、征文比赛和演讲比赛等活动,并结合庆祝建党87周年、建军80周年、国庆节等重大节日组织了多场文艺晚会,通过各种寓教于乐的形式向社会宣讲全市范围内开展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通过全方位、立体化由点到面、由浅入深的多层次动员宣传,使“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精神和重要意义逐步深入人心,在全县营造了解放思想促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丰富学习形式,开阔视野,提高境界。

在活动中,各级领导干部坚持带头学习,带头开展分析评议,带头抓好整改。县委召开了3次常委会,专门听取活动开展情况的汇报,就深入推进大讨论活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县委常委和县政府党组成员共参加了36次集中学习考察调研活动。县领导除集中参加专题报告会、传统教育、警示教育等活动外,还组织了6次理论读书会。制订公布了集中学习计划和参考篇目,每位领导成员集中学习时间均达到50个小时以上,学习笔记2万字以上,心得体会3篇以上。针对思想和工作实际,县委在理论学习活动中邀请省委党校、省行政学院的教授和党的十七大代表、全国十大检察官--白云分别作了科学发展观理论、县域经济形势和十七大精神的报告,各乡镇(办事处、工业园区)党委书记、副书记、宣传委员以及县直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200余人参加。7月上旬,县委组织安排召开了解放思想理论研讨会和吉祥文化学术研讨会,理论研讨会上共征集论文50余篇,其中《关于东阿县民营中小企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和《交警服务社会发展初探》等14篇优秀论文分别获得全市解放思想理论研讨会一、二等奖。7月中旬,县委分3批组织乡(镇、办事处)党委书记、县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到江苏、浙江两地考察;组织50余名村支部书记赴泰安等地学习观摩先进经验,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另外,各乡镇、各单位也采取了同样方式进行了学习交流。同时,县委组织开展了向基层先进典型学习活动,推出了“感动山东十佳人物—陈金良”、“全国百佳医院院长”宋钢兵,“东阿阿胶管理模式”等先进事迹典型,并先后召开了3次农村基层干部先进事迹报告会。通过一系列的学习研讨活动,全县干部群众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境界,理清了思路,增强了加快发展、跨越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激发了解放思想学先进、科学发展创大业的的热情。

(三)坚持查摆改进结合,转变作风,注重实效。

1、现场观摩查改。7月13日—14日,县委召开了全县“解放思想大讨论”现场观摩会议,全体副县级以上干部、各部门单位、乡镇(办事处、工业园区)负责人共110人现场观摩了12个乡镇(办事处、工业园区)的25个工业企业、商贸物流项目和17个新农村建设、畜牧养殖、农业观光等示范点。会上当场梳理出了7个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了6项整改指导意见,各乡镇、办事处立即进行了整改落实;39个行政执法和事业服务单位提出了解放思想促发展的新思路,出台了便民利民的新措施,改善了形象,改进了作风,提高了效率,有效地解决了群众关心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

2、调查问卷查改。7月8日—25日,在全县范围开展了解放思想万人问卷大调查活动,共梳理出10大类20个小项的各种问题和意见建议,涉及经济发展、工作思路、行业作风、文明意识、执法服务等各个方面。在此基础上,“大讨论”办公室撰写了《东阿县委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查摆分析报告》,在市督导组参加的全县民主测评中,群众满意率达100%。另外,县委“大讨论”办公室和督导组还认真组织了对各级各单位的民主测评。

3、集中座谈查改。9月18日、20日、26日分别召开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企业家、个体工商业户代表座谈会,认真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大讨论”办公室通过走访群众,发放征求意见稿,当面征求到各类意见300余条、书面意见100余条、电话征求130余条,其中合理化建议60余条,确保了整改方案切实符合群众的意愿和要求。县委先后召开2次常委会和常委扩大会议,每个常委都根据自己所分管工作的实际对方案提出了改进意见。各级各单位也都对本单位的整改方案进行了认真研究,并征求县委、政府分管领导和督导组的意见和建议,确保了整改方案切实可行。

4、明确责任查改。为进一步确保整改目标落实到位,县委创新工作方式,通过明确整改责任制、公开整改承诺制、强化整改督办制、严格整改评议制等形式,制定了《东阿县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整改方案》,并建立了责任明确、流程清晰的整改台帐,形成了长效整改机制。在具体工作中,31名县级领导干部分包12个乡镇办事处、7个县委工作部门和23个政府组成部门,县委各常委和政府副县长对十一个方面的问题负总责。各级各单位也分别建立了分工明确、责任具体、密切协作的整改工作责任机制。对需要立即、限期、长期整改的三大类十一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细化分解,制定整改措施55条,落实责任部门68个。目前,立即整改的2项已经完成,限期和长期整改内容正在落实中。

5、公开承诺整改。11月、12月份,对公安、工商、环保、交通、地税等重点单位的整改措施在《东阿时讯》进行了公示,各级各单位的整改措施在显著位置进行了公开张贴。并通过开展“十佳文明服务窗口”、“十佳文明和谐新村”、“十佳执法服务标兵”的“三个十佳”评选活动,检验了大讨论活动成果。到目前,全县所有责任部门单位均实行了承诺服务制。其中,县医院在全省率先实行了“全程就医卡”制度,将病人的病情、用药、费用等情况全部计入Ic卡,将整个就医环节置于患者和社会监督之下,既为患者提供了完整的就医纪录,又提高了服务效率。12月份,县委在组织检查验收后,将适时召开总结表彰大会对大讨论活动进行全面总结,对“十佳”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集中表彰。

二、取得的主要成效

县委始终坚持以思想的大解放促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大发展,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省、市党代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富民强县为目标,突出第一要务,着力实施“富裕东阿、文明东阿、生态东阿、和谐东阿”四大建设,开拓进取,真抓实干,使发展思路更加开阔,发展环境更加优化,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

富裕东阿建设成效显著。今年来,县委、县政府先后5次召开企业发展座谈会,深入基层了解情况,并利用各种会议,深入宣传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服务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引导鼓舞干部群众开拓创新,加快发展。2007年前三季度,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6.29亿元,同比增长10.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8.23亿元,同比增长20.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14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4303元,同比分别增长7%、19.6%;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83亿元,同比增长37%,增幅居全市第二位。在工作中,突出第一要务,大力实施工业立县战略,工业经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东阿阿胶、鲁西化工、东昌集团、东阿钢球等骨干企业不断膨胀,阿胶、机械、建材、化工等优势产业逐步壮大。鲁西化工基地40万吨尿素、10万吨烧碱,东昌焦化80万吨焦炭,华通热电5万千瓦热电,金华钢铁45万吨钢铁联产,东阿钢球滚子及高精密度钢球扩建等一大批项目建成投产,其中过千万元的工业项目47个,过亿元项目9个。全县规模以上企业发展到124户,实现增加值27.7亿元、销售收入104亿元、利税13.6亿元。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达到18户,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达到22户。企业创新能力不断提高,高新技术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20%。g5级瓷钢球、型煤粘合剂、水泥助磨剂等一批自主研发、拥有国家专利的产品成为新的增长点。目前,全县拥有1个中国驰名商标、2个中国名牌产品、6个山东名牌产品、4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5家企业通过了ISo14000认证。民营经济坚持大中小项目一起抓,充分激发民间创业活力。全县民营企业发展到1110家,实现税收3.7亿元,增幅居全市第一位。以钢球及其相关产品、阿胶系列产品、木材加工等为特色,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产业集群初步形成。实施了“大开放、大招商、促进大发展”战略,招商引资累计到位资金65.64亿元。利用外资和对外贸易发展势头良好。实际利用外资 100万美元,完成出口创汇2300万美元,被批准为“山东省外派劳务基地县”。工业园区建成区达到4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基本实现了“八通一平”,被批准为“省级开发区”和“省级重点循环经济园区”。

以新的思维指导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县委引导乡镇、农村基层干部努力破除“满、旧、浮、难、小”思想的种种束缚,以规划建设“两区一园”项目为平台,以培植林业、畜牧、蔬菜、桑蚕四大产业为重点,生态农业初具规模,综合效益明显提升,带动了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林木面积发展到56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7.1%;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达到300处;无公害蔬菜基地面积8万亩;推广“山农12号”优质小麦30万亩,粮食生产连续4年创历史最高水平。实施了农村科技特派员工程,小麦良种补贴、测土配方施肥、生态家园、新型农机等一批科技兴农项目得到实施推广,提高了农业综合效益。

文明东阿建设稳步开展。县委把推进文明东阿建设作为全县工作的重要任务,通过形势报告会、理论读书会、经济社会发展观摩会等一系列形式,着力解决干部群众存在的自满、守旧、畏难等思想观念的禁锢,推进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并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在今年的县、乡两级干部考察调整中,全县上下表现出了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顾大局的务实作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扎实推进村务公开和村级民主管理,新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73处,落实了村级主职干部的工资待遇;“联村自治”、远程教育工作扎实开展,村“两委”换届工作顺利进行;大力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举办各级各类培训班24期,培训干部3100人次;认真学习宣传党的十七大精神,举办大规模理论辅导班、报告会十多场次;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全面倡树“八个方面良好风气”,保持了干部队伍勤政廉政的良好形象。积极推进科技进步,共引进科技成果88项,获得专利授权279项。鱼山生态旅游景区建设进展顺利, “东阿阿胶”、“鱼山呗”被省政府命名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国吉祥文化博物馆、东阿图书馆、文化馆等一批富有文化内涵的文化设施正在实施。

生态东阿建设持续发展。县委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以人为本为核心,以全面协调可持续为基本要求,以“生态立县”为基本战略,从创建“省级园林城”、“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绿化模范县”入手,扎实推进城市建设和生态建设,形成了“八纵八横”的城区道路框架,建成区面积达到19.2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达到40%。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24%,人均公共绿地达到8平方米。洛神湖景区被授予“山东人居环境范例奖”、“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实施了曙光街、环球北路的环境综合整治。大力实施植树造林,形成了以绿色为主体的生态框架,建成“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把节能减排放在重中之重,严把建设项目审批、验收关,对落后生产工艺加大改造力度,第一批城区采暖锅炉治理完毕,工业园区和东昌集团列入省循环经济试点。

充分挖掘开发“一人、一山、一品、一鹊”的特色文化资源,基本形成了以鱼山曹植墓风景区、阿胶工业旅游线、洛神湖景区为中心,以黄河旅游、农业生态观光为辅助的旅游格局。

和谐东阿建设扎实推进。全县各级各部门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召开座谈会110多次,并深入农村社区、企事业单位生产工作一线,了解情况,征求意见。县电视台对栏目进行了改版,推出了《点击生活》、《乡村四季》等关注民生的新栏目。针对群众反映的城镇就业保险、医药卫生、执法服务、干部作风等热点问题,分类梳理,责成有关部门制定了相关措施,立即进行整改,相继制定了《城镇就业、养老、医疗办法》、《加强药械集中招标采购十条规定》等规章制度,使一大批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得到解决。坚持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统筹兼顾,农村“路、水、电、气、医、学”建设成效明显。农村公路改造1600多公里,公路密度在全市最高,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公路、通客车”;改建新建乡镇卫生院11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54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3%。全县新增就业6197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876人;养老、医疗、失业等各项社会保险实现扩面7174人,资助困难家庭学生4099人;针对6个药品价格方面的问题,对2100多种药品进行了集中招标,药价降幅达15%;城建系统制定了《建设系统社会服务公开承诺制度》,公开服务承诺11项70多条;工商部门认真落实“首问责任制、限期办结制、服务承诺制”,帮助企业解决困难200多件,受理消费者申诉、举报投诉135起,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30余万元。全县治安联防工作全面推开,截至到10月份,全县刑事案件同比下降24.5%,治安案件同比下降3.9%,农村可防财案件同比下降32.4%,被评为“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县”。

三、主要体会和下步打算

(一)解放思想应成为永恒的主题。只有思想的解放、才会有观念的更新。“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形成的在学习中提高、在查摆中改进的原则,较好地解决了广大干部群众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上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形成的一系列学习和工作机制,应该长期坚持,常抓不懈,实现创新学习、创新观念、创新发展思路和措施的长效机制。

(二)建立健全工作激励机制应作为长期坚持的一项制度。通过“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应建立起经常学习知识、经常查摆问题、随时改进工作的激励机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把“边学边查边改”纳入日常工作中去,体现到干事创业上去,落实到岗位职责上来,通过经常性的学习检查和评先树优,严格奖惩,严格管理,达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激励、切实改进的工作目标。

(三)突出工业主导地位应成为全县干部群众的共识。工业经济是县域经济的“牛鼻子”,工业企业的发展壮大,可以刺激和带动商贸流通、饮食服务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为相关产业发展起到龙头带动作用,另一方面以工业反哺农业,统筹社会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从万人问卷调查情况看,干部群众对发展民营经济、工业、农业和招商引资的支持人数分别占64.56%、60.98%、59.32%和56.08%。为此,要通过抓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园区建设,达到全县经济整体水平的提高。

(四)依法办事、文明执法应成为维护政府形象的重要因素。政府职能部门在工作中,一定要按照法律法规依法行政,高效工作,文明办事,热情服务,自觉提高和维护党和政府的形象,避免不作为和乱作为现象的发生。

虽然全县“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主要有:一是发展不够平衡。在少数非公有制企业、社区、农村等党的工作基础相对薄弱的地方,“大讨论”活动的一些工作要求仍然落实得不够好。二是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一些问题的整改还没有完全到位。三是建立长效机制的工作任务仍然较重。

在下步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按照“观念上有新飞跃、思想上有新突破、作风上有新改进、环境上有新改善、工作上有新局面”的总体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进一步把“大讨论”活动的成效引向深入。一是突出重点,明确要求,进一步深化学习教育。突出十七大精神的学习和贯彻落实;二是坚持上下联动,继续抓好限期和长期问题的整改。进一步对照检查,查找和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边查边改,不断扩大整改成果;三是及时总结工作经验,加强制度建设和理论研讨,搞好舆论宣传,努力形成解放思想促进发展的长效机制;四是牢牢把握大讨论活动的有利契机,切实做好今后的工作。即突出“五个重点”:工业立县、新农村建设、服务业发展、招商引资和民营经济、城镇化;推进“三化”: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乡一体化;实现“三个增加”:财政收入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增加、就业岗位增加;抓好“五个建设”: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和党的建设;最终实现“五个目标”:经济繁荣、人民富裕、生态良好、社会和谐、特色鲜明。总之,通过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东阿和谐发展的思路更加清晰,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也更加坚定。

第10篇

1.做大做强正面宣传,壮大主流舆论2012年,温州广电传媒集团紧紧围绕十和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精心组织、创新开展重大主题宣传报道,为推动温州经济社会发展和“三生融合,幸福温州”①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动力和舆论支持。比如,温州成为国家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后,下属频率频道迅速推出四档新闻栏目,并与央视财经频道共同举办“探路温州金融改革”高峰论坛,密集报道温州金融改革各项举措,先后有数十篇稿件被央视选用。今年,新闻宣传工作要重点做好两个方面的主题宣传。一是做好十精神和中国梦宣传,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做大做强积极向上的主流思想舆论。二是做好“三生融合,幸福温州”的宣传,为温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积极向上的主流思想引领和良好的舆论支撑。今年开春以来,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的主题报道再掀热潮,“破难攻坚”、“四边三化”(公路边、铁路边、河边、山边等区域洁化、绿化、美化)、经济开门红、金融改革等再度聚集,以更强的报道力度、更新的报道方式、更优的报道组合,营造更热的舆论氛围,谋求更好的宣传效果。我们要认真研究传播规律,并运用到资源配置、节目改版和流程再造之中,坚持以创新为驱动力。创新报道手段,提升新闻宣传的感染力;创新节目形式,提升广播电视的吸引力;增强传播效果,提升主流声音的到位率。

2.深化内部改革,狠抓队伍建设深化内部改革、狠抓队伍建设,重点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完成广电发展公司和电视剧制作中心两家事业单位改制,通过加大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力度,提升员工的归属感、幸福感和积极性;二是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健全规章制度,强化管理手段,完善惩防体系,从源头上有效遏制腐败行为发生;三是优化人才结构,加强专业人才、经营人才和复合人才培养,创办中国传媒大学(温州)远程教育中心,积极引进高层次、高学历人才,继续在外地举办高级研修班和骨干业务培训活动;四是按照创建责任型、服务型、效率型、廉洁型、学习型机关的要求,推进集团先进文化建设。今年,集团拟评选创新奖,以鼓励全体职工积极创新。3.加快技术改造步伐,提升技术保障能力2013年计划投资2亿元实施广播电视和有线网络技术改造升级;分步实施广播直播室改造;加快实施全台网和媒资管理系统建设;购置高清摄录编设备,定制全高清电视转播车,为开辟高清电视频道做好准备;完成全市宣传部门视频会议系统和呼叫中心系统建设;实施数据网升级改造,全面提高有线电视用户服务水平;完成自动化办公、集团化财务管理和人力资源、数字档案、企业资源计划等系统建设,全面提升集团的科学管理手段和水平。

4.坚持从严管理,促进健康有序发展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客观公正是新闻的基本原则,弘扬主旋律是新闻媒体神圣的责任。一是要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注重净化声屏。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和规定,把好新闻从业人员入口关,加强对各类节目从选题策划到播出各个环节的把关。摒弃不健康的价值取向,健全和完善抵制低俗之风的长效管理机制,杜绝各类低俗节目的播出。二是要加强广告监管,优化广告结构。继续对医疗广告从严把关,确保广告信用指数在全省排名靠前。

二、打造责任媒体,切实增强公信力

媒体社会责任理论,虽然起源于美国,但在新闻思想中也占有突出地位。《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讲话》的精神,同样适用于新闻宣传工作。2009年世界媒体峰会时强调媒体的社会责任。任职上海市委书记时就旗帜鲜明地提出媒体要“切实担当起社会责任”。麦克卢汉认为“媒介即讯息。”传播力依赖有效的推送能力,更受制于受众的接受程度。决定大众传媒内容可接受度的根本因素是公信力。只有可靠、切实、及时,才能入眼入耳入心。我们要把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统一起来,以对党和人民的高度责任感,通过“三贴近”,创造性探索建构党和人民满意的责任媒体,打造具有良好公信力的权威媒体。在日常采编和节目制作中,要特别注意处理好客观报道与旗帜鲜明的关系,社会责任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知性与娱乐的关系。

1.深化走转改,坚持“三贴近”2012年集团深入开展“走转改”活动,领导带头“进村入企”大走访,记者深入一线蹲点采访报道,设立基层联系点74个,各频率频道结合不同阶段的重大主题宣传,策划推出相应的“走转改”报道,开办了《走基层听民声》、《市民监督团在行动》等数十个新闻专栏。2013年,温州广播电视传媒集团“走转改”活动,将结合“服务基层、服务企业”专项行动、“破难攻坚”大行动、温州金融改革试点等重点工作,推出一系列服务温州改革发展和转型升级的“走转改”报道,并将新闻宣传与帮助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努力为基层群众帮实忙、办实事。要创新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内容,深化活动内涵,完善考核、监督和激励机制,确保活动能够长期深入开展下去,切实见成效、出成果。

2.坚持新闻惠民与文化惠民2012年集团积极开展“新闻扶贫”和结对帮扶活动,救助帮扶困难群众达4020人。2013年,温州广播电视集团提出打造“爱心广电,责任媒体”的目标,计划推出五大惠民举措:一是安排100万元落实困难群众的有线电视收视费减免政策,对暂不愿实施数字电视平移的用户免费提供模拟电视信号;二是设立100个基层联系点并经常走访、帮助困难群众;三是捐赠100万元助教扶贫;四是结对助学,帮助100名以上贫困失学的孩子完成学业;五是主办各类公益活动,募集100万元以上帮扶资金。

3.完善舆论监督的温州创造舆论监督是新闻传媒的公共职能,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推手,还是打造媒体公信力的重要途径。2011年5月,集团发起组建广电市民监督团,定期开展主题性督查行动,对重大事件还进行广播电视现场直播。2012年4月,根据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的批示精神,市委宣传部和广电传媒集团在原有基础上,联合举行温州广电市民监督团授牌授旗暨全市19个分团成立仪式,在11个县(市、区)和7所在温高校设立分团,监督员总人数超过3000人。全年开展210多次督查活动,85%以上被督查到的问题得到圆满解决或明显改进。2013年市民监督团将增加监督频次,提高监督实效,通过舆论监督,弘扬社会正气,鞭挞歪风邪气,广电媒体公信力和号召力得到提升。

三、创新发展方式,着眼增强影响力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广播电视媒体面临新形势、新情况和新任务。城乡一体化使我们的受众结构发生变化,新媒体快速崛起对传统媒体形成严峻挑战。媒介广告市场份额中,报纸已出现由增到减的拐点,广电增速也已明显趋缓。《2012中国媒体广告市场简述》预测:互联网广告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2014年会追平或赶超电视告总量”。②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说:“随着信息的发展,有价值的不是信息,而是注意力。”③面对挑战,我们必须与时俱进,不断研究新问题,适应新情况,以温州人勇于探索、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开拓创新,吸引注意力,增强影响力。

1.举办社会活动,积极传递正能量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扩大主流媒体社会影响力,激发正能量,与温州人民一起创造幸福生活,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温州广电传媒集团2013年会承办“感动温州十大人物”、“十大社会热心人”、“十大慈善家、十大慈善人物”评选等大型公益活动,高擎“爱心温州、善行天下”的公益品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集团发起组建,广播交通频率和电视都市生活频道具体承办的温州广电市民义工团,是弘扬正能量的温州创造。3月5日温州市委宣传部长为温州广电市民义工团成立授牌授旗。首批成立了应急、城市文明、医疗、教育、法律、家电、出租车、文体、心理、企业家、先锋和鹿城区等12支义工队(分团),招募义工两千多人。一个月内,义工团就相继开展了植树、义诊、向中国式过马路说“不”、义务献血等四次大规模义务服务行动。

2.重视品牌培育,提升精品生产能力近年来,集团各类精品创优捷报频传,三年两夺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连续三届蝉联全国广播电视学术论文一等奖,这在全国地市广电媒体中尚属少见。2012年79件作品获浙江省新闻奖和广电政府奖,获奖等次和数量均名列全省城市台第一,实现了精品创优全省领先的奋斗目标。由温州广电传媒集团、浙江影视集团、山东省电影电视剧制作中心等单位共同出品,反映改革开放30年温州人勇闯天下的36集电视连续剧《温州一家人》,被和广电总局确定为十重点献礼剧,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热播,反响强烈。目前,《温州一家人》第二部已在筹拍中。今年要保持集团近几年在精品创优工作中不断完善的良好运行机制,办好现有名牌栏目和重点社会活动,创办一批富有特色的新节目,特别注意发挥市民监督团、市民义工团的品牌效应。把提升日常节目质量和精品创优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继续争取全国性大奖,继续保持年度作品评优成绩在全省城市台排名前列。集团已设立节目创新发展基金,大力扶持宣传创新和节目研发,开展集团“十佳栏目”、“十佳活动”和“十佳主持人”评选。

3.整合新媒体,构筑更大的传播新平台集团将温州广电网、广播网、广电报网三网合一,整合重组为东海网,组建温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负责运营,推出温州网络广播电视。与意大利《欧华时报》、欧洲华文电视台和《魅力中国》网络电视建立合作关系,面向海外推送本集团主要电视新闻栏目。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华语台网站合作,设立《魅力温州》专栏,在线播送本集团广播节目内容。

4.创新发展平台,提升经营拓展能力2013年集团经营创收目标同比增长8%。从全球经济形势和国家已的经济数据看,整体经济环境依然难言乐观,可能会给广告经营带来困难。但我们也要看到好的方面,很多行业出现快速发展,如金融服务业、绿色食品业和文化产业等;国家对小微企业扶持力度加大,势必迎来新一轮发展。这些都有可能成为广告经营增长的契机。

第11篇

【关键词】煤矿安全; 安全监管;工程监理制

1 概述

随着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山西省于2009年6月开展了煤炭资源整合,随着其整合的逐步完成,全国范围内都在开展煤炭资源整合。资源整合后,煤矿数目减少了,单个矿井的资源储量增加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滥采滥挖、哄抢资源、危害安全的现象,规范了采矿秩序,提高了矿井装备水平和资源采出率,有利于煤矿安全形势的进一步好转。但是从近阶段全国各省份发生的煤矿恶性事故的情况看,煤矿资源整合期间和整合以后的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资源整合后虽然单个矿井储量有所增加,但是井下开采技术条件更加复杂,增加了开采难度。

(2)有些煤矿经济条件差,底子薄,整合前就在安全投入上存在欠账,技术改造过程中要求一步到位存在一定难度。

(3)安全事故数量减少,但是一旦发生,基本上都是大型事故,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都会更加严重。例如,2009 年 2 月 22 日,山西屯兰煤矿发生重大事故,2010 年 3 月 28 日华晋焦煤有限责任公司王家岭煤矿发生透水事故,这都是比较惨烈的矿难,也是少有的在国有重点大矿发生的矿难。

2 安全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2.1 多头管理、权责不明晰

煤矿行政管理部门众多,经常出现“政出多门,相互冲突”的现象,企业无所适从,应付性增强,不能从资源利用和行业发展的长远角度去宏观规划和制订发展战略。另外各管理机构的职责划分比较混乱,各部门职能重叠和责任推托现象同时并存,由此导致的各部门职责混乱,特别是那些边缘化的职责就更为严重。

2.2 安全监管部门缺乏独立性和专业性

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虽可以以自己的名义单独执法,但在很多情况下要受到地方政府和各部门的制约,难以实现真正独立执法。我国目前的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实际上属于综合性管理机构,既有煤矿安全监察职能,还有煤炭行业管理职能。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既是煤炭行业的规划设计者、组织者和实施者,又是煤矿安全的监管者,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专业性不强,难以保证安全监察的公正性。

2.3 矿工个人安全意识淡薄

在现实工作中,一提到安全工作,一些职工总不以为然,认为那是领导和安全员的事,与自己无关,或是关系不大。其实这是一种错误认识,形成这种认识误区的根源在于没有搞清楚,搞好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存在这种认识的职工主观上产生麻痹,思想上警惕性放松,在实际生产工作中对安全心不在焉,能应付则应付、能走“捷径”则走“捷径”,这就为事故发生埋下了祸根。

3 强化安全管理的手段

3.1 把安全预防落到实处

安全预防“补牢”未必为“亡羊”,只有把预防工作渗透到每一个角落,安全工作才能做到万无一失;只有在思想上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把预防工作搞好,才能把事故后处理变为处理后无事故;只有通过行之有效的安全文化建设,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才能让职工在行动上小心谨慎,避免造成事故隐患。

3.2 安全生产要强化细节管理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在煤矿的安全生产中,也许太多的人,总不屑一顾安全管理的细节。殊不知,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安全生产,安全生产必须依靠精益求精的细节管理。

安全生产无小事。在安全管理工作中,我们要带着“显微镜”深入一线检查隐患,运用“放大镜”及时整改隐患。要从大局着眼,从细微处人手,想在心理、挂在嘴上、看在眼里、跑在腿上,时刻绷紧安全这个神经。注重从细节入手,不忽视每一个细微环节,不放过每一个细小的漏洞,不留下任何一个死角。

4 管理体制的创新构想

4.1 工程安全监理制的启示

从20世纪80年代起,建设工程监理作为工程建设中的一个新兴行业在我国应运而生,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实施监理制的意义在于:

(1)通过专业的监理服务和规范化运作,可以把建设方最大程度地从繁琐的管理事务中解脱出来,使用户方把精力更好地转移至其业务实现上。

(2)监理的利益独立于建设方和承建方之外。

(3)确保对项目工程质量、进度和成本的有效控制。

4.2 监理制在煤矿安全监管中的运用

安全监理是工程建设监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工程安全管理的重要保障,是提高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有效方法,也是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体制改革中加强安全管理,控制重大伤亡事故的一种新模式。安全监理的工作依据主要是:国家及地方的相关法律;相关的行政法规;监理服务合同;施工承包合同、协议书及附件;业主的文件、监理工程师的指令性文件和会议记录。煤炭生产和工程建设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如都是高危行业,都存在安全问题,安全监管都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等等。鉴于以上的分析,我国煤矿安全监管体系存在的不足之处正是工程监理制能够做到的。因此,将工程监理制运用到煤矿安全监管中是具有可行性的。当然煤炭生产还存在许多与工程项目不同的地方,例如: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工程项目的监管具有一次性、短期性,而煤矿安全监管相对来说则是长期性的。因此,在具体运用的过程中还应依实际情况而定。

参考文献:

[1]李天浔,矿难发生的原因及其治理措施的经济学分析.沈阳:辽宁大学,2007.

[2]王伟峰,张要展,侯锦强.资源整合煤矿安全管理浅谈.煤炭技术,2007.

第12篇

关键词:城市形象;主题公园;旅游导向性;策略研究

1 城市形象的内涵

城市形象是近年来城市规划的热点话题,是城市改善投资环境、发展旅游资源以及提升国内外知名度的新思路和新的行销手法。所谓城市形象,是指一个城市的整体特征和感知。其丰富的内涵包括外在视觉形象和内在感知形象。视觉形象包含城市的整体布局、建筑风格、公共标识、基础设施、民居景观等;内在感知则包括城市的人文风貌、社会秩序、服务水平、道德水准等。两者在直接和间接感知上共同塑造了一座城市在群众心目中的整体形象。城市形象是一座城市的固有资本和价值,可内化为城市品牌,焕发独特的生命力和魅力。在现代商业化竞争中,一座城市必须提炼出独特的、与众不同的核心形象价值,给予市民群众一种独特的城市生活体验,否则城市之间将缺乏差异性,失去独特的吸引力。因此,提炼和塑造城市特色形象可以转化为独特的城市品牌效应,对于提升现代城市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常州城市形象的问题所在

常州市地处苏南长江三角洲中心地区,北接长江,南临太湖,是吴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自古有“中吴要辅”、“八邑名都”的美称。围绕常州城市形象问题,许多专家学者也展开了众多的研究与探讨。有的从城市文化构建展开研究,如2006年常州日报的钱月航发表了题为“常州城市文化面临的三道课题”的论文中将常州城市文化建设定位于文化保护、传承及展现;有的以点带面强调常州城市文化的复兴,如南京大学黄娟于2011年发表了题为《从淹城谈常州的城市文化复兴》,从社会学角度提出了常州城市文化复兴运动的十大主张。可见,常州城市文化、城市形象问题已经成为众多常州人所关注的热点问题。然而我们发现,在苏锡常地区,常州在城市形象上,历史不及苏州知名,自然资源不如无锡丰富;而在现代城市发展建设中,常州的历史遗存、风貌也逐步淹没在了钢筋水泥结构的现代建筑之中,流失了大量的城市特色和资源。因此,常州选择了资源再造,依托文化引领、旅游支撑的发展理念,成功开发了环球恐龙城、淹城春秋乐园、环球动漫嬉戏谷多个大型主题游乐公园,为常州打造出了一定的影响力,使常州跻身“主题公园之都”。另一方面,常州近年来实行了绿地公园全部免费对外开放的政策,并斥巨资改造公园环境,提升城市绿化面积,让常州市民共享绿地资源和城市公共设施。开放的常州主题公园文化已经成为常州的一张闪亮名片,在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预示着常州城市形象复兴之路的新契机。

3 常州城市形象的旅游导向性

(1)主题公园效应。常州在发展公园特色文化上,借助几个主题公园平台,整合了旅游、动漫、文创等多个产业形式,形成了完整的城市产业链体系,吸引大批省内外游客纷至沓来,不仅在旅游产业收入上连年创收,还实现了城市形象和知名度的大幅提升。以常州恐龙园为例,作为常州主题公园的龙头品牌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恐龙园集主题乐园、文化演艺、休憩型商业、温泉度假、动漫创意、科普教育等于一身,突破了传统景区的功能和界定,承载了多元的产业功能和形式,成了常州旅游发展的风向标。因此,主题公园对于常州城市发展的渗透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和产业盈利模式,不仅影响着市民的居住生活,还成功辐射周边省市,成为常州城市形象对外的一块金招牌。

(2)城市形象的旅游导向性。城市形象的主体是公众,旅游形象的主体是旅游者。从理论上讲,每位公众都是潜在的旅游者,都有旅游的需求。因此,旅游者的概念范畴也不断扩大,使得城市形象主体和旅游形象主体的区别也越来越小。从另一方面来说,城市形象和城市旅游形象研究的客体都是城市,也使得两者之间的趋同性愈加明显。因此,城市形象与旅游形象虽然在理论上有所区别,但在内涵和实际操作上又容易结合在一起,反映一座城市在物质环境上的各种信息,影响着城市对外界的吸引力,成为衡量一座城市的标准之一。同时,随着旅游业在城市经济文化发展中的作用愈加突出,许多城市在城市形象定位中的旅游导向性也日渐明显。例如,提起全国名列前茅的几大知名省会城市和直辖市,首先映入眼帘的必是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特征。每座城市都有自己城市形象定位的指导思想,常州也需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定位导向。基于城市形象和城市旅游形象的趋同性因素,以及众多城市形象的旅游导向性特征,我们从目前看来,主题公园为常州成功打开了另一特色的知名度,以主题公园特色定位常州城市形象具有极强的创新力和城市内涵改善力,与常州打造旅游城市、生态城市、宜居城市、智慧城市的发展路线不谋而合,并能与其他周边城市地区产生差异化竞争,形成独具特色的城市魅力。

4 主题公园特色的常州城市形象可行性分析

(1)主题公园特色是一种趋势。城市形象的效应在于,对内形成目标、共识,对外提升美誉度、吸引力。常州大力发展旅游资源、提升城市生态环境、以主题公园为载体形成产业链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因此,我们应该认真加以研究,因势利导,扬长避短,可持续地发展,形成主题公园特色的常州城市形象,是经济发展的一个趋势。当前,推动城市发展最根本的是经济,城市形象的定位也必须最终转化为经济发展的需要,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因此,城市形象的塑造如同城市发展的行销手段,必须考虑到所在城市的主要经济模式,产业优势、历史文化和民生需求,最终融入当地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常州当前已经把异军突起的旅游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以恐龙园为代表的主题公园在知识经济、网络经济、会展经济等层出不穷的经济形势面前,展现出了较强的竞争手段和生命力,承载了城市经济建设发展中整合和推动等多元功能,势必会成为城市形象的发展趋势。

(2)主题公园特色具有极强的推动作用。主题公园特色的城市形象定位使常州应该向花园城市、旅游城市、生态城市的目标发展,必须美化环境、提升内涵,在城市建设和艺术审美上突出主题公园的特色文化与形象标志。这一选择,也要求城市必须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和质量,给予居民生活更新更美的体验,使城市形象深入群众中间,提升市民的荣誉感和认同感。主题公园作为常州旅游业的龙头品牌,是常州对外展示的一扇窗,公众可以通过这扇窗审视常州经济、科技、服务、旅游、商业、文创等各个领域的实力与面貌。因此,这必须要求各行各业协同奋进、加速发展创新,共同营造大力发展的势态,培养国际化视角,争创全国一流,将目标转化为城市前进的动力和催化剂。另一方面,通过打造主题公园特色,将常州先进的制造业、服务业展示在全国公众面前,不断推陈出新,展现城市的友好、智慧与创造力,这对提升城市软实力,优化城市投资环境、吸引外资和高端人才有着积极的推进作用。

(3)主题公园特色的局限性。以主题公园为特色的城市形象定位,也有着其客观局限性。主题公园特色虽不易产生雷同,能在城市竞争中形成独树一帜的风格,但主题内容较为单一,缺乏城市资源的整合性,容易冷落其他行业领域,不易形成合力。其次,城市形象的定位,也需要考虑公众的情感诉求,使对内提升市民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对外产生足够的好感和吸引力,然而主题公园特色在情感上人情味不足,缺乏以情感人的群众感染力。因此,在宣传手法和行销策略上,城市形象部门需要不断创造新的渲染力和亮点,形象维护难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加大。

5 主题公园特色的常州城市形象策略分析

(1)合理配置市场资源,实现共赢。主题公园作为综合的大型旅游场所,通常集地方特色、文化内涵、时(下转第页)(上接第页)代特征、尖端科技、娱乐演艺等要素于一体。这在一定程度上必须进行地区的各类资源整合,优化配置时间、空间上各类具有市场反响、市场效益的旅游资源。例如,恐龙园就是在国家建设部、国土资源部、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地矿博物馆等科技资源和实物资源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配置了地产业、休闲商业、酒店、交通、广告、零售等多个行业的资源,推动了地区的多元发展。短短几年间,在恐龙园附近就增加了两个五星级酒店,一个大型商业街区和不计其数的周边地产业、餐饮业、零售业等,还在文创产业、动漫产业中崭露头角,获得了市场的共赢。

(2)品牌营销,打造城市名片。要打造主题公园特色的常州城市形象,必须考虑长期经营、树立牢固的品牌形象,使公众形成对常州城市特征的良好概念,并且维护和保持这一鲜明特色。例如,可在城市环境中导入主题公园的视觉识别系统(VIS),从视觉上打造主题公园的概念形象,深化品牌形象,加强城市主题公园特色的景观设计,融入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其次,可将城市形象定位与其他城市资源进行形象捆绑,通过大型活动宣传城市品牌,强化主题公园这一特色鲜明的城市符号。最重要的是进行商标注册、专利申报,使优势资源获得相应的法(下转第页)(上接第页)律保护。

(3)建立城市形象传播的长效机制。城市形象的塑造与城市品牌的建立绝非一朝一夕,这需要时间的累积和实力的堆叠,需要几届政府和各行各业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因此,必须建立城市形象传播长期有效的机制,确保目标的统一性和连贯性,不随意松懈和变更,造成城市形象的混乱和间断。城市形象的连贯性不等于一成不变。因此,还需要建立一套城市形象传播的有效评估机制,在城市形象的塑造中科学评估传播形式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及时调整策略方针,避免资源的浪费,并为传播提供进一步指导。

(4)为城市未来健康发展奠定基础。良好的城市形象有利于培养城市精神,引领市民群众增强团结意识和荣誉感,使其自觉维护城市的形象和声誉;良好的城市环境与形象也为招商和人才引进奠定了重要基础。因此,城市形象对城市未来的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我们提出主题公园特色,是指常州在大力发展主题公园旅游平台的基础上,合理配置城市资源,以点带面,多面协作,带动城市各行业繁荣发展。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在建立城市形象的同时,必须考虑城市的均衡发展,通过政府宏观调控手段,带动城市产业发展的和谐、健康、稳定和均衡,为城市长期繁荣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6 结束语

寻找城市形象的定位,必须深入挖掘每座城市的优势资源,找到契合城市发展的特色与理念。我们研究基于主题公园特色的常州城市形象,一方面是看到了近十年来,主题公园发展对常州城市对外形象宣传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也是希望通过主题公园的平台,将常州优秀的城市文化与行业资源在这个平台上进行整合再造,打造出独具特色的城市宣传方式,优化城市内涵,突出城市形象,形成可持续的发展优势和特色。

参考文献:

[1] 李永文.论主题公园的区域经济影响、建设和发展[J].经济地理,2005(9).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在线客服 发表咨询 加急见刊 文秘咨询 期刊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