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污染治理论文

污染治理论文

时间:2023-01-28 19:42:4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污染治理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污染治理论文

第1篇

1.1微量成分

铜、锌、铅、铬的特点是除铜外,其它检出率皆超过50%,检出率较高;但除11号点下邪村(参见图1)铅检出超标(国家饮用水标准,下同)外,其它皆未超标(表l),整个市区所取样点没有检出汞和镐。

酚的检出率较低,但超标率较高达24%。其检出最高值为0.29mg/l(赖山新河纸厂),超标1朽倍。氰普遍检出,但含量一般在标准的一、二个数量级以下。调查中发现,一些距工业区甚远的地区水井中酚、氰含量较高(潘集西北部农村),表明其不完全来自工业污染,很可能是长期引用水灌溉日渐累积造成的。区内化学耗氧量最高达9.smg/1,超标近4倍,反映出局部有机污染较重。

1.2常蟹组分

(l)硬度和硫化度75个水样点统计表明,矿化度最大值为1.859/1,超标率为6.6肠;硬度最大值为49.7H“,超标率为8%。两者超标率相当,且分布规律一致,于区内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分布面积(图1)。

(2)州值统计表明,1987年市区浅层地下水PH平均值为7.578,其中淮河以南为7.567,淮河以北为7.619;1990年PH平均值为7.171,其中淮河以南为7.129,淮河以北为7.340。可见,pH值变化呈下降趋势,下降速率淮河以南大于淮河以北。由此可见市区地下水污染源大多属酸性。1982年市区曾测得弱酸性酸雨说明地下水从补给源开始已遭到了酸的污染。

(3)三氮三氮含量较低。硝酸根含量最高为14.97mg/1,远低于45mg/1.但NH+及NO3-离子普遍检出,且局部超标,进一步说明了区内存在有机污染。

1.3地下水化学类型

市区地下水化学类型较为复杂。按舒氏分类法有11种类型,其中多数是以HCO3为主要阴离子类型(图2).局部地带如位于山前地带的山王镇工农村3号点,HCO3却降为次要阴离子,而Cl一成了主要阴离子,显然是污染所致。

上述可见,市区浅层地下水微量成分含量表明,个别点或局部地段已严重超标;常量组分大都具明显的异常表现。浅层地下水污染已具一定规模,局部已相当严重。

2浅层地下水污染现状评价

2.1评价方法及原理

地下水质量评价方法很多,在评价模式、评价标准和质量分级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的认识。本文在认真分析了区域地下水污染特征的基础上,采用了模糊集理论与综合水质指数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1)模糊集理论法首先建立各评价参数相对于不同水质级别的隶属函数关系,构成模糊矩阵,并对诸评价参数配以适当权重,通过复合运算,求出不同水质级别的隶属度,然后根据隶属度大小确定水质级别。

(2)综合水质指数法该法是通过计算出每个监测点单个指标的污染指数和权重大小,考虑多个指标复合而得到综合水质指数(PI),然后据水质分指数的检出和超标情况确定PI的分级界线来进行评价的。

2.2参数及地下水分级

淮南市城市特点,决定了市区浅层地下水污染是以工业、煤矿生产影响为主,兼有农业生产、居民生活等方面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考虑区内所取的分布较为均匀的97个水样点所检的37个水化学成分的检出及超标情况,选取了酚、氰、氟、COD、三氮、氯、硬度、矿化度等8个评价参数。

分级考虑的基本原则是地下水饮用卫生标准和区域本底浓度。通常国家饮水标准考虑了各指标对人体健康危害的限量,是正常生理活动的卫生标准,只要参数含量接近或超过饮水准,便可认为地下水已明显受到污染,并以此作为三级水。而把区域本底浓度作为地下水开始受到污染的起始浓度(据区域检测数据计算)确定为一级水标准。据此限制条件并参照前人评价标准,把本区浅层地下水水质分为5个级别(见表2)。

2.3权重的选取

权重选取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评价结果的准确性。本文采用国家饮水标准与主观分析判断相结合的方法。一方面,根据水质指数Ci/Si(Ci为实测值,Si为国家饮水标准)的大小确定权重。Ci/Si大权重亦大,反之就小。因为国家饮水标准已考虑了各参数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限量,含有一定的权重因素,另一方面,考虑各参数本身地球化学特性及对环境的危害程度,人为地对各参数赋予权重大小。考虑上述两方面因素将所得的两种权重(ai.bi)进行代数积并归一化,得到修正后的权重Ai,即

2.4综合评价

(l)模糊集法综合评价是通过复合运算实现的。鉴于本次评价的8项参数主因素控制并非突出的特点,选用了一次型作为隶属函数模型。用Q表示综合评价结果(1x5)阶行模糊矩阵,则Q=A·R。式中A为经归一化得到的一个(lx8)阶行权重模糊矩阵;R为由单个评价因子行矩阵组成的一个(8x5)阶模糊关系矩阵。最后通过复合运算得出综合评价结果.

(2)综合水质指数法综合水质法指数(月)是通过下式计算得到,即

式中俄为评价参数权重(同上),Ii为水质分指数,C为实测值,C0为评价标准值。评价的水质质量分级方法是将水样点的计算值PI依大小顺序排列,列出表格,并写明各水样点的水质分指数,据各样点的乙检出和超标情况确定PI分级界线。据上述原则将该区地下水水质分为5级(表3)并与表1的水质级别相对应。由此可得出每个水样点的综合评价结果

3评价结果分析

3.1两种评价方法比较

(l)两种评价方法所得结果进行比较发现,所得出的水质级别都具有中间多两头少的特点(见表4、表5)。说明评价结果是可信的。

(2)“模法”是一种主因素突出型的评价方法。“模法”评价的分辨率比综合水质指数法高,能较准确地反映客观实际。本次评价按水质指数法没有划出一级水质,不太合理,如69、70号样点(图5),其评价参数水质分指数没有一个超过0.5,指数法定为I级水,显然不合实际。此外水质指数法评价中往往掩盖了较大值的存在,从而使地下水恶化程度降低,造成评价上的错误,如87、33号等样点的评价参数中有两项超标,水质指数法却定为I级水,显然有误,而“模法”定为I级水较为有据。

由于“模法”能较好地处理这类不确定间题,因而本次评价主要采用该法的评价结果。只是在“模法”评价中出现了确定级别较为困难的4个样点时,采用了指数法评价的结果。如80号点(0.45、0.45、0、0、0)、73号点(0.46、0.46、0、0、0)等,考虑到指数法评价出水质级别偏低而上述4个水样均处于I、l级水准,故4个水样点均取l级。

3.2评价结果分析

据综合评价结果(图6),淮南市区浅层地下水水质状况具有如下特点。

(l)在92个评价水样点中,从I至v级皆有分布,其中1级水最少(4个)。说明本区地下水大多出现了程度不同的污染。总体看,I、l级水点居多,占65.2%,W、v级水点较少,占30.4%;从分布面积看,l、,级水点占面积的72.74%,IV、v级水点约占24.5%。可见本地下水大都处轻污染状态,重及严重污染的水分布较为局限,但已具一定比例(表4)。

(2)淮河以北和淮河以南的水质级别统计资料表明,两区域I至v级水皆有分布,但污染程度和规模有明显差别(表6)。淮河以北l、l级水质点27个,占71.79%;重及严重污染点9个,占23.08%。而淮河以南l、皿级水质点32个,占60.38%;N、v级水质点19个,占35.85%。明显淮河南面较北面污染严重。这与南面厂矿企业集中(建有矿井九对,工业企业800多家)、北面厂矿企业少且分散(三对矿井,乡镇企业为主)以农村环境为主的城市功能分区有关。

(3)淮北南质变好该严与此区块长期引用北面的茨淮新河劣质水灌溉有关。靠近淮河因受淮河污水(全市工业企业排放废水的90%以上进入淮河)影响,水质渐差。特别于河道弯曲地带,因地势低洼,水质明显变差。如段湾、祁集两地(图5)。泥河两岸的地下水质受泥河污水影响不甚明显,仅在下游有所反映,可能与该河上游切割不深,下游水位较低河道开阔有关。

(4)淮河以南总体看,受厂矿企业布局的控制,水质分布较北面复杂的多。西部地区为淮南市主要煤炭开采区,建有大小矿井七对,大量工矿企业废水的排放使得该区块浅层地下水不仅污染重而且水质分布复杂。其中西南面山前地带和东南面李一、李二矿附近水质严重污染,前者与寿县化肥厂及淮南矿务局化工厂排污有关,后者与附近矿区的矿井水排放有关。中部地区,从泉山至田家庵一线,主要为机关、学校及居民生活区,地势较高,受污水影响小,水质较好。但在淮河的弯曲地段,如安成镇陆塘村,地势低洼,水质变差。东部地区,出现了水质严重下降的两个区块,一是窑河至大通一线,一是本区东南角。经调查,两者都与长期引用窑河及高塘湖劣质污水灌溉有关,前者还与九龙岗、大通矿(已报废)长期开。

第2篇

一、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一)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原则

环境工程高等教育为我国环境保护事业培养了大批科技人才,为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原有的实践教学己不能适应新时期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通过分析近几年来环境工程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依据以下三个基本原则,对我院环境工程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改革和优化。

1.突出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并通过探索新的实践教学模式,切实发挥其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2.突出学生创新能力和工程能力的培养,建立集教与学、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模式,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3.将实验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与现代教育技术有机结合,努力将现代教育技术和模式运用于实验教学过程中。

(二)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构建一个完整与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需要以人才培养模式为依据,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融为一体。从学科特点和社会发展需求出发,我们将实践教学划分为“基础实验教学”、“校内实践教学”和“校外实践教学”三个基本模块。每一个基本模块都是由若干具有自身特点的单元组成。整个体系是按照学生能力形成的不同阶段,从基本实验能力的形成,专业知识的拓展,实践能力的提高,逐步完成由理论到实践到能力的过渡,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二、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实践

(一)基本实验教学

基本实验教学是促进学生深化理论知识、掌握基本实验技能和方法、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培养创新思维的基本模块,主要包括基础实验、技术基础实验和专业实验课等实践教学环节。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这一模块的教学已有比较成熟的模式,但仍存在问题,为此我们从两个方面进行了改革。

1.优化原有实验教学内容,増设设计性、综合性实验。针对传统实验教学大量开设验证性实验,缺乏培养学生工程应用能力的实验的主要问题,我们组织教师对实验教学体系进行了总体优化设计,更新、精简传统教学内容,増加设计性、综业课程实验中,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占87.5%。

2.充分利用实验室现有资源,提高实验效果。近年来,随着招生规模扩大,实验教学用房日趋紧张,学院虽然加大了实验设施的投资力度,但仍未从根本上改变资源紧张的局面。为此,我们根据实验教学内容的相似性建设了“多功能实验室”,女“环境监测”、“环境化学”等课程实验安排在一个实验室,既解决了实验室总量紧张的问题,又克服了实验室功能分割、闲置时间长等问题,提高了实验室的利用率,解决了实验室用房与教学要求不匹配的难题。

(二)校内实践教学

1.加强课程设计份量,増强学生工程设计能力。以课堂教学为主线,提出课程设计任务和技能动手的机会。具体措施是:主要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均开设课程设计,使设计思想贯穿于教学环节的始终,如“化工原理”、“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水污染控制工程”等课程安排了1至2周的课程设计,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演练有机结合。

2.毕业论文(设计)是高等学校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在校学习的总结和检阅。为了真正发挥毕业论文(设计)环节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方面的作用,重点实施了如下改革:

(1)严格审查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学院建立由教授和退休专家组成的学术委员会,对毕业论文的选题严格把关,要求论文选题要有一定研究或应用价值,并以科研或工程实际为主。

(2)探索“目标”培养模式。近年来,毕业生因去向不同对毕业环节提出了不同要求。为此,在加大毕业设计类论文比例的前提下,尽量安排考研同学结合教师的科研课题做论文类课题;准备就业的同学尽量安排设计类课题。

(3)探索“多途径”培养方式。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人数増多,但师资总量变化不大,毕业论文期间出现了指导教师短缺、实验室紧张等问题。为了保证毕业生培养质量,积极探索多途径保障毕业论文顺利开展的方式,如采取与有科研能力、工程设计能力的研究院(所)、工厂和环保企业联合培养的方式,与相关单位的研究人员或工程技术人员联合指导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让学生通过参与实际研究或工程项目得到更全面的锻炼。通过采取上述方式,学生提前参与了实际工作,为就业或继续深造打下良好基础。

(4)督促指导教师加强毕业环节过程监控,并进行前期、中期和期末阶段检查,严把答辩关,提高了毕业论文(设计)的规范化水平和质量。

3.充分利用校内外的科技平台,积极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我院环境工程专业是河北省重点学科,依托学科的人才优势和技术优势,先后组建了“河北省污染防治生物技术实验室”、“国家环境保护制药废水污染控制工程技术中心”,该技术中心可开设开放性实验,满足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探索性研究和开发;学生从三年级开始实行导师负责制,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组织学生申报学校课外科技活动或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创建“教授论坛”,邀请校内外知名的学者、专家就专业最新热点问题和进展作学术报告,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校外实践教学

近年来,面对实习经费紧张,招生规模扩大的现实问题,我们在实习方式上动脑筋、想办法,在组织上周密安排^保证了校外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

1.认识实习内容多样化。综合考虑实习时间、经费和条件等因素,安排2周的认识实习,并尽量保证实习内容多样化,如参观重点企业环保设施、实验室大气污染治理、水污染治理模拟装置;观看污染防治技术的光盘录像、现场调研等。由于实习内容多样化,且考虑到学生步入社会后需具备的专业技能的培养,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2.生产实习与产学研实践教学基地结合。生产实习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验能力、思考能力和设计能力的重要环节。按照学生技术基础课程和部分专业课程的学习进程,将生产实习安排在三年级。采取的具体措施是将生产实习和“产学研”三结合实践教学基地有机结合,建立起学生、学校、实习基地之间的联合培养方式。

3.毕业实习注重对学生综合技能的训练。例如针对污染治理设施实习中,要求学生通过实习掌握其工艺过程、设备(构筑物)的功能及设计、操作运行条件、工程的平(立)面布置,了解土建、配电及暖通等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要求学生通过实习找出污染治理设施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方案,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技术人员的现场指导和言传身教,提高其作为工程技术人员的责任感和爱岗敬业精神。

4.社会实践内容注重突出专业特点。社会实践是学生以社会为课堂,利用假期和业余时间,以人民群众为教师,主动参与进行人格塑造、角色转换、专业学习、技能培训的实践活动。根据环境工程专业的特点,从方式上采取组织社会实践小分队的形式,在实践内容上主要包括了解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现状,群众的环境意识,环境污染防治技术发展及应用情况,环保产业发展,历届毕业生发展等等,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更深入地了解专业内容,并将所学内容运用于社会实践中。

三、实践教学质量保证措施

实践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建立完善的基础条件,又要有科学的组织和管理体系,才能真正发挥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1.充分发挥科技平台作用。学科专业的学术水平、科研水平是决定实践教学水平高低的关键因素。我院充分利用现有的人才优势、技术优势,为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和开放性实验的设置创造了良好条件。

2.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为实践教学质量提供基础保障。我院坚持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服务的原则,在省内积极与相关部门和企业合作进行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开发的相关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为消除污染、保护环境、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为我院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3.制定和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及考核体系。在实践教学中,注重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总结修正,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实践教学管理及考核体系。主要包括编制实践教学管理办法、考核细则、奖惩办法等,为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提供制度保障。

四、实践教学改革效果

实践证明,我院从基本实验教学、校内实践教学和校外实践教学三个方位展开的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效果明显。

1.基本实验教学改革成效。自2004年我院开始设计性实验的建设,多名教师积极编写设计性实验指导书,在实验指导书中仅给出实验目的、内容、要求和设备操作规范,要求学生根据指导书的要求,利用现有的实验设备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和自己独立完成实验。三年来,每年有40余名同学参加开放性实验,利用业余时间从事自己感兴趣的实验研究,在实验过程中锻炼了实践和创新能力,并完成了多篇优秀实验报告,有的学生还撰写了学术论文,论文写作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学生在自主参加设计性实验的基础上,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和挑战杯竞赛获省级以上奖励10余项。

2.校内实践教学改革成效。在“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环节中,引入工程经济的观点、工程最优化技术和计算机辅助设计,强调学生综合运用相关的原理和技术解决实际环境问题能力的锻炼,改革成效显着,每年都有一些学生被工程类单位接收并成为业务骨干,同时学生良好的综合技能也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近三年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设计题目与科研项目、工程设计结合率达到100%。

3.校外实践教学改革成效。其一,我院多年的产学研合作结出硕果,目前有12家企业与我院合作建立环境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基地。每年有大批学生到实践基地锻炼和实习,通过深入现场了解生产工艺流程、污染处理效果等方面的情况,通过亲身经历让学生将理论和工程实际有机结合,完成了理论到实际的跨越。其二,将实践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是使学生了解本专业现状和发展、社会对本专业人才要求的重要手段。学院利用寒暑假,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地点选择上兼顾学生的专业和兴趣,让学生在看、做、体会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増强社会责任感,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

第3篇

摘要:论文以西部矿业为例,结合资源型企业特点,嵌入生态影响因素,重新构建与客观区位环境相适应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选取企业2011―2014年度数据为训练样本,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各项指标的优劣进行评价得出,论文构建的资源型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与企业绩效评价结果关联度较高。以企业2015年度数据为检验样本,发现企业在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发展能力、污染控制能力及环保力度等方面存在不足,提出了针对性的绩效管控对策。

关键词:灰色关联度分析法 资源型企业 绩效评价 管理控制

根据全国的主体功能区规划,青海属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两屏三带”生态地区,生态地位特殊。资源型企业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企业,其社会责任具有明显异于其他类型企业的特征,但目前资源型企业的社会责任缺失问题较为突出,由此引发的生态问题也给社会造成了负面影响。论文基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视角,以西部矿业为例,嵌入环境因素来重新构建生态脆弱地区资源型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引导企业综合考虑企业发展的环境影响和经济影响,自觉维护生态秩序,保护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形成资源型企业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长效机制。

一、理论基础

(一)生态经济理论

传统经济学注重资源所能创造的价值而忽视了资源过度开发使用带来的外部经济性,对自然资源肆意消耗的成本费用由环境“买单”的后果是造成各种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而企业自愿买单的结果就是污染治理支出,被动埋单的结果则是受到有关环保监管部门的处罚,最终导致企业经济利益流失的同时名誉受损。自党的十将生态文明建设并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以来,“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实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新部署。生态文明时代下,协调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显得尤为迫切。事实证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相互协调可以保证经济的良性发展。生态经济理论旨在协调生态、经济两者间的相互关系,主张坚持走生态发展的道路,明确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对企业乃至整个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

(二)利益相关者理论

利益相关者理论的鼻祖Freeman给利益相关者下了一个日后成为经典的定义:“一个组织里的利益相关者是可以影响到组织目标的实现或受其实现影响的群体或个人”。可见Freeman是从广义的角度来定义利益相关者的概念。

当代企业具有经济、生态、社会三重属性,因此绩效评价的价值导向应当是包含企业三重属性的广义利益相关者价值取向,这里广义利益相关者是包含了企业的直接利益相关者、后代利益相关者、社会利益相关者、生态利益相关者等,而对于后代、间接利益相关者,企业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创造直接影响着他们以及企业自身生存发展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二、资源型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以西部矿业为例

(一)资源型企业概念界定

资源是物力、财力、人力等各种物质要素的总称,有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之分,狭义的资源仅指自然资源。资源型企业是通过占有自然资源,以自然资源开发为主或以自然资源为主要投入,辅以后续加工,尽可能利用区域内存在的自然条件,依靠资源的消耗实现成长,最终以盈利为目的,具有法人资格,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的盈利性经济实体。

(二)西部矿业简介

西部矿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部矿业)是青海省一家以矿产资源综合开发为主业的大型矿业上市公司。主要从事铜、铅、锌、铝、铁等基本金属、黑色金属和非金属磷矿的采选、冶炼、贸易等业务。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公司逐渐形成了以资源开发为基础,以技术进步为动力,以发展民族经济为己任的资源型大型矿业集团公司。

(三)资源型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构建

现有绩效评价体系没有考虑资源型企业对环境的影响因素,不能有效激励企业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因此,本文以西部矿业为例,根据企业独特环境特点及企业性质,嵌入环境因素,引入生态收益有关指标,结合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重新构建资源型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全面考核企业的经营绩效。具体指标体系设计如表1所示。

三、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在西部矿业绩效评价中的应用

本文选取青海省资源型上市公司――西部矿业为样本,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通过计算各指标与企业绩效评价结果之间的关联度,进行资源型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优劣的评价。

(一)灰色关联度分析法介绍

灰色系统理论是我国学者邓聚龙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的优劣水平,即对各绩效评价指标进行排序,分析各评价指标与理想指标的接近程度,评价指标与理想指标越接近,其关联度就越大。其中关联度最大的评价指标为最优。

(二)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在西部矿业绩效评价中的应用

1.数据选取。本文选取西部矿业2011―2014年度的财务与非财务数据,财务信息来源于和讯网披露的年度报告,非财务信息主要依靠实地调研和阅读企业年度社会责任报告、环境报告取得(见下页表2)。

2.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见下页表3)。

3.计算绝对差值OX0(k)-Xi(k)O。结果见下页表4。

min minOX0(k)-Xi(k)O=min(0.0700,0.0300,0.3445,0.0400,14.8700,17.6400,0.0055,0.0375,0.4800,0.7500,0.3598,0.2856,6.2300,0.2356,0.4966,0.2441)=0.0055为两级最小差;

max maxOX0(k)-Xi(k)O=max(0.9300,0.9700,0.8900,0.9600,15.2361,18.2666,0.1235,0.2000,0.8111,1.1100,0.3774,0.7300,7.3614,0.8200,1.0004,0.9819)=18.2666为两级最大差。

4.计算关联系数。利用公式ξ0i(k)=[min minOX0(k)-Xi(k)O+ρ max maxOX0(k)-Xi(k)O]/ [OX0(k)-Xi(k)O+ρ max maxOX0(k)-Xi(k)O],ρ取0.5,求得共计4×16个关联系数ξ0i(k)。

5.计算关联系数均值。

利用公式roi=(1/n)ξ0i(k)计算每个指标的关联系数均值,结果见表6。

6.结果评价。由上述分析结果可知,除A21(存货周转率)、A22(应收账款周转率)两个指标与企业绩效的关联度小于0.5外,其余指标与绩效评价结果的关联程度均大于0.5,指标关联度大于0.5的比重为87.5%(14/16=0.875),说明构建的指标体系能有效地评价企业的绩效。

16项指标按其与企业绩效评价结果的关联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A23>A31>A14>A34>A12>A11>A43>A41>B21>A13>A32>B11>A33>A42>A21。其中,指标A23(总资产周转率)与企业绩效评价结果的关联程度最高(0.9942),A31(现金比率)次之(0.9888),A14(销售生态收益率)排名第三(0.9645),指标A22(应收账款周转率)与企业绩效评价结果的关联程度最低(0.3365)。

突破传统的企业绩效财务指标评价体系,本文构建的4个财务指标――净资产生态收益率(A11)、总资产生态收益率(A12)、销售生态收益率(A14)、生态收益增长率(A42),2个非财务指标――排污成本率(B11)、环保投资率(B21)与绩效评价结果的关联度分别为0.9565、0.9597、0.9645、0.56661、09234、0.9487,均大于0.5,且除了生态收益增长率外,其余指标与绩效评价结果的关联度均高于0.9,因此,本文在传统的企业绩效财务指标评价体系基础之上,根据西部矿业所处环境的特点,构建的6项绩效评价指标与资源型企业绩效评价结果的关联程度较高,这6项指标的引入对于提高资源型企业绩效评价有很强的效果性。

由表7可以看出,与企业绩效评价结果的关联程度最高的指标A23(总资产周转率)高于参考值,说明西部矿业在2015年度总资产管理能力提升。除反映企业资产管理能力的三项指标:A21(存货周转率)、A23(总资产周转率)、A22(应收账款周转率)外,其余各项财务指标比率均小于参考值,西部矿业应在日后的经营管理中在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发展能力、污染治理能力及环保力度等方面进一步加强。企业在绩效考评方面除了对财务指标进行考量外,也应注重污染控制、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指标考量。

四、西部矿业绩效管控对策

本文在传统财务指标体系之上,嵌入环境影响因素,引入生态收益有关指标,重新构建资源型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发现构建的4个财务指标(净资产生态收益率、总资产生态收益率、销售生态收益率、生态收益增长率)和2个非财务指标(排污成本率和环保投资率)在企业2015年度的比率均低于参考值,故针对西部矿业绩效管控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

(一)强化环保力度

环保投资力度体现的是企业的社会责任和环保意识,与企业绩效成果紧密相关,因此,对于容易对环境造成破坏的资源型企业而言,强有力的环保举措不仅能为周围环境的良好势态做贡献,而且也能为企业赢得正面的社会形象,这部分不可量化的收益作为一笔无形财富带来企业绩效的提升。

(二)减少污染物排放量

排污费是企业为污染排放量买单的结果,且污染控制能力与资源型企业绩效高度相关,因此,企业首先应严格遵守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标准等,全面履行环境保护职责,通过加强基础管理,强化责任落实,严格监督管理,全面督进节能减排工作,深化隐患排查与治理,有效控制事故风险。其次,企业内部可以建立《环境保护奖惩制度》《环境保护责任制管理制度》《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制度来督促企业履行环保责任和义务。再次,企业可广泛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工作,组织员工参加环保设施管理知识培训、环境监测知识培训、总量控制排污监督管理及污染控制新技术培训等,以提高环保岗位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管理水平及环保意识。最后,应鼓励重度污染型企业持续推进污染治理工作,如企业可通过引进先进的清洁生产技术和设备、建立重点污染防治工程、持续加大环境治理投入等措施来减少污染排放。

(三)重视生态收益指标

在对资源型企业进行绩效评价的过程中,财务指标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将财务指标中的传统会计收益指标替换为更为符合循环经济发展理念的生态收益指标,可以更加全面地反映资源型企业的经营成果,准确分析资源型企业的财务风险,全面考核经营管理者的业绩。在损益表中计算经营成果时,只有将企业对环境影响的耗费作为收入的减项反映,才能客观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只有在负债总额中加上企业因对环境造成危害而形成的环保负债额,才能得出真实可靠的资产负债率,准确分析资源型企业的财务风险。利用生态收益指标及时揭示企业履行环境责任的信息,从社会的角度而不是仅仅从企业的角度来全面考核经营管理者的业绩。

五、结语

本文以西部矿业为例,以生态经济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通过嵌入环境影响因素,在传统财务指标的基础上重新构建与客观区位环境相适应的财务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以西部矿业2011―2014年度数据为训练样本,2015年度数据为检验样本,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进行分析后发现,论文构建的4个财务指标和2个非财务指标与企业绩效评价结果关联度较高。在分析企业2015年度财务比率时发现,企业在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发展能力、污染控制能力及环保力度等方面存在不足,故针对企业出现的情况提出相应的绩效管控对策。

论文在构建资源型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时,在修缮传统的财务评价指标的基础上只引入了两个非财务指标,因此指标尚不够全面,存在局限性,有待进一步补充完善。由于信息收集存在一定的难度,论文以西部矿业2011―2014年度数据为训练样本,2015年度数据为检验样本,样本数据量过小,以期在之后进一步的研究中通过实地调研获取更多企业信息。且论文选择灰色关联度分析法来衡量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的优劣,在方法选择上过于主观,需进一步考证方法的科学性。X

参考文献:

[1]Freeman,R.E.Strategic management:A stakeholder approach[M].Boston:Pitman,1984.

[2]迟春洁,蒋景楠.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内容和构建思路[J].技术经济,2006,(02):5-7.

第4篇

关键词:社会经济发展;环境污染;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作者简介:罗洎(1977-),四川理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经济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环境与灾害经济、经济与金融计量分析。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07.03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07-06-03

历史发展经验表明,经济发展与客观环境存在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的关系。一方面,经济发展必然会产生大规模的经济活动和大量消耗物资能源,由此会导致环境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随之环境恶化又会反过来影响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另一方面,经济发展会促进科技进步和社会环保意识的提高,进而有利于改善环境。近年我国一直提倡发展绿色GDP,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两型社会,可见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是值得人们关注的探究议题。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模型是对经济发展过程中环境污染水平进行定量分析的重要工具,它是由美国环境经济学家Grossman 和Krueger等人于20世纪90年代初根据经验数据研究而提出的。该理论假定,环境污染水平会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国民收入增加而提高,当经济发展达到一定程度后,随着国民收入增加,环境污染水平会下降。如果在二维坐标系中,横轴表示经济增长指标,纵轴表示环境污染指标,那么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之间的关系曲线呈“倒U”形,即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然而国内外许多学者的研究结果表明并不是任何国家或地区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都呈“倒U”形,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差异也会导致其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还可能存在U、N、W、水平、上升或下降等形状特征。四川省作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受益者,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时也加剧了环境污染问题,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关系备受社会关注,但目前对两者关系的实证研究甚少,因此本文将基于相关理论通过计量分析软件进一步阐述探究它们之间的关系及其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特征,同时结合研究结论提出一些宏观政策建议。

一、四川省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状况

自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四川省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从1999年到2011年,名义GDP增长5.76倍,年均增加36.63%,1999年人均GDP仅为4540元,到2011年已上升至26133元,年均增加36.5%。三次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三种产业产值比由1999年的25.4:41.9:32.7调整为2011年的14.1:52.5:33.4。依据钱纳里的工业化阶段划分理论,从城镇化水平、人均GDP、三次产业产值比、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等方面来综合判断,可以看出四川省产业结构调整取得较大成功,已经步入工业化中级阶段,但目前第三产业比重偏低,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工业化中级阶段主要依赖于制造业尤其是重型工业的高速增长。目前,四川省已形成矿产金属开采洗选加工制造业、食品加工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纺织业、造纸及纸制品业等几大支柱产业的工业体系。2011年四川省共有工业企业单位13706个,其中重工业就有8942个,总产值为15613.92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67.45%。

产业结构重型化也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发展前期,四川省工业废水排放量上升趋势明显,直到2005年达到122590万吨的排放量最高峰后才得到有效遏制。2011年工业废水排放量虽然比2010年下降了0.9%,但仍有80428.6万吨。从1999-2011年四川省环境统计数据来看,工业废气排放量和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随着经济发展而逐年增长,工业废气排放量由1999年的4671亿标立方米上升至2011年的23171.85亿标立方米,增长了4.96倍,比2010年增加了14.7%;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由1999年的4396万吨上升至2011年的12684.47万吨,增长了2.89倍。在工业化加速发展进程中,环境污染物排放是不可避免的,但只有对环境污染问题加以重视,加大对防污治污的投资力度,走环境友好型的工业化发展道路,才能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四川省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关系的定量分析

(一)研究指标选择

为了探析四川省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水平之间的相互关系,本文选取四川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GDP)作为社会经济发展指标(X),工业废水排放量(Y1)、工业废气排放量(Y2)、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Y3)和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Y4)作为表达四川省环境污染状况的指标。其中人均GDP的数据来源于《四川省统计年鉴2012》,2000-2002年、2011年的环境污染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1-2003)》和《2011年四川省环境统计公报》,1999、2003-2010年的环境污染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官方网上公布的环保统计专题数据。

(二)四川省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的关系曲线模型

根据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以四川省人均GDP人均(X)为自变量,环境污染指标(Y)为因变量,利用EVIEWS5.0软件建立1999-2011年四川省的环境经济计量模型。一般形式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方程表达式为:,式中y为环境污染指标,x为经济增长指标,模型参数,ε为随机误差项。但对上述变量分别进行二次和三次曲线方程拟合,结果表明三次曲线方程拟合效果更佳,所以在上述方程中加入一个三次项:,式中β3为三次项系数,其他参数含义不变。由表1可知,在1%显著性水平下,各曲线方程均通过R2、F值检验,说明曲线模型拟合效果很好。

图1-4分别是1999-2011年四川省人均GDP与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量、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和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关系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图。由图1可知,工业废水排放量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与理论上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一样成“倒U”形,其中2005年是转折点,此前的工业废水排放量与人均GDP成正相关,随着经济增长而增加,此后则与人均GDP成负相关,随着经济增长而下降。造成这种曲线特征的主要原因在于西部大开发前期四川省过分追求工业发展而忽视了环境环保,走先污染后治理的经济发展道路。2003-2005年四川省加大了环境保护的治理投资力度,各年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分别占当年GDP的1.09%、1.17%、1.06%,同时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的显著提高也促使了排放量的明显下降。由图2和图3可知,工业废气排放量和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并没有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形变化轨迹,反而是随着经济增长略有波动,这说明四川省曾一度在工业废气排放和固体废物产生方面加大投资治理力度,措施较为得当有效,但就所研究年份来看两者仍呈明显的上升趋势。随着环保生产科技发展,2011年四川省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已提高至57.5%,工业固体废物的贮存量和处置量也明显增加,因此,从图4可以看出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随着经济增长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

三、结论与建议

综合上述可知,在四川省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只有工业废水排放量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呈“倒U”形特征,四川省经济增长与工业废水排放量和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成显著的负相关,与工业废气排放量和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成显著的正相关。西部生态环境较为脆弱,所以要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四川省应该从宏观上采取以下措施来促进经济增长与环境关系的协调发展:

第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继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不能延续过去“高消耗、高增长、高污染”的社会经济发展路径,摒弃“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思想,把社会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走环境友好型的社会经济发展道路。逐步淘汰和取缔高耗能、高污染、工艺落后的企业,对污染源企业进行规划选址布局,重点发挥区域优势逐步建立以旅游服务业和知识技术密集型企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

第二,发挥市场机制对环境污染治理的调节作用,推动环保科技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把排污权交易及收费制度引入到环保工作来,强化排污申报和征费工作,坚持“污染者付费、利用者补偿、开发者保护和破坏者恢复”的原则,让社会经济主体成为环保投资的主体。先进的生产技术不但可以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还可以提高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所以应继续加大对环保人才的培养和技术设备的开发研究,走循环经济工业化发展道路。(下转第46页)

第三,加大对环境污染治理的投资力度,进一步完善环保监管体系,加强环境监管和执法力度。根据发达国家经验,在经济快速发展时期,环保投资要占到 GDP 的1%-1.5%,才能有效控制环境污染,达到3%才能使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虽然近年四川省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增加明显,但环保投资占GDP的比重都在1%以下,且呈下降趋势。政府是环保监管的主体,但也要发挥社会公众与舆论的监督作用。应加强对矿产金属、化工纺织、造纸印染等重点污染行业企业的排污监管,监管要做到公开透明、严格高效,防止出现监管真空。

参考文献:

[1] 沈满红、许云华.一种新型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浙江省工业化进程中经济增长与环境变迁的关系研究[J].浙江社会科学,2000,(04):53-57.

[2] 吴开亚、陈晓剑.安徽省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的关系研究[J].重庆环境科学,2003,(06):9-11.

[3] 陈华文、刘康兵.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关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经验分析[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2):87-94.

第5篇

论文摘要:介绍了超声降解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机理。从超声的系统因素包括频率和声强;化学因素包括溶解气体、pH值、反应温度等的多个方面介绍了影响降解效率的因素。

超声波是一种高频机械波,具有波长较短,能量集中的特点,它的应用主要是按照能量大,沿直线传播这两个特点展开的。20世纪90年代初,国外等一些学者开始研究超声降解水中有机污染物。超声波技术具有简便、高效、无污染或少污染的特点,是近年来发展的一项新型水处理技术。它集高级氧化、热解、超临界氧化等技术于一体,且降解速度快、能将水体中有害有机物转变成CO2 、H2O、无机离子或比原有机物毒性小易降解的有机物,因而在处理难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方面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1. 基本理论和机理

在空化效应作用下,有机物的降解过程可以通过高温分解或自由基反应两种历程进行。

1.1 空化理论

超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一个正负压强的交变周期。在正压相位时,超声波对介质分子挤压,增大了液体介质原来的密度;而在负压相位时,介质的密度则减小。当用足够大振幅的超声波作用于液体介质时,在负压区内介质分子间的平均距离会超过使液体介质保持不变的临界分子距离,液体介质就会发生断裂,形成微泡,微泡进一步长大成为空化气泡。在紧接着的压缩过程中,这些空化气泡被压缩,其体积缩小,有的甚至完全消失。当脱出共振相位时,空化气泡就不再稳定了,这时空化气泡内的压强已不能支撑其自身的大小,即开始溃陷或消失,这一过程称为空化作用,或孔蚀作用。

由于空化作用所引起的反应条件的变化,导致了化学反应的热力学变化,使化学反应的速度和产率得以提高。

1.2 自由基理论

在超声空化产生的局部高温、高压环境下,水被分解产生H和OH自由基:

H2O HO+ H

H+ HH2

HO + HOH2O2

H+HOH2O

另外溶解在溶液中的空气(N2和O2)也可以发生自由基裂解反应产生N和O自由基:

N22N

N+HONO+ H

NO + HOHNO3

2. 影响超声降解的主要因素

影响超声降解的主要因素包括溶解气体、pH值、反应温度、超声功率强度和超声波频率等。

2.1 溶解气体

溶解气体的存在可提供空化核、稳定空化效果、降低空化阈,对超声降解速率和降解程度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1)溶解气体对空化气泡的性质和空化强度有重要的影响;(2) 溶解气体如N2O2产生的自由基也参与降解反应过程,因此,影响反应机理和降解反应的热力学和动力学行为。

2.2 pH值

对于有机酸碱性物质的超声降解,溶液pH值具有较大影响。当溶液pH值较小时,有机物质在水溶液中以分子形式存在为主,容易接近空化泡的气液界面,并可以蒸发进入空化泡内,在空化泡内直接热解;同时又可以在空化泡的气液界面上和本体溶液中同空化产生的自由基发生氧化反应,降解效率高。当溶液pH值较大时,有机物质发生电离以离子形式存在于溶液中,不能蒸发进入空化泡内,只能在空化泡的气液界面上和本体溶液中同自由基发生氧化反应,降解效率较低超声降解发生在空化核内或空化气泡的气-液界面处,离子不易接近气-液界面,很难进入空化泡内,因此,溶液的pH值调节应尽量有利于有机物以中性分子的形态存在并易于挥发进入气泡核内部。

2.3 温度

温度对超声空化的强度和动力学过程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从而造成超声降解的速率和程度的变化。不同温度下,实验表明温度提高有利于加快反应速度,但超声诱导降解主要是由于空化效应而引起的反应,温度过高时,在声波负压半周期内会使水沸腾而减小空化产生的高压,同时空化泡会立即充满水汽而降低空化产生的高温,因而降低降解效率。一般声化学效率随温度的升高呈指数下降,因此,低温(小于20℃)较为有利于超声降解实验,一般都在室温下进行。多数研究也表明,溶液温度低对超声降解有利。

2.4 超声波频率

研究表明,并非频率越高降解效果越好。超声频率与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机理有关,以自由基为主的降解反应存在一个最佳频率;以热解为主的降解反应,当超声声强大于空化阈值时,随着频率的增大,声解效率增大。

2.5 超声功率强度

超声功率强度是指单位声发射端面积在单位时间内辐射至反应系统中的总声能,一般以单位辐照面积上的功率来衡量。一般来说,超声功率强度越大越有利于降解反应,但过大时又会使空化气泡产生屏蔽,可利用超声功率强度能量减少,降解速度下降。

3. 结语

超声处理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不同物化性质的有机污染物,因降解机理不同,超声降解的效果也存在差异。利用超声空化技术,只有针对具体的有机污染物,优化反应操作条件才能获得最佳的超声降解效果。今后有关超声空化技术的研究方向是,针对实际多组分难降解物系在降解机理、物质平衡、反应动力学、反应器设计放大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使其最终成为一种适用、高效和低成本的水处理技术。

参考文献

[1] 李占双,闫冰,李凯峰. 超声降解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研究现状[J].应用科技,2003,30(6):45-47.

[2] 沈壮志,程建政,吴胜举. 五氯苯酚降解的超声诱导[J]. 化学学报,2003,61(12):2016-2019.

[3] 赵彬斌,王丽. 超声波技术对水中有机污染物的降解[J]. 化学工程师,2002,93(6):21-22.

[4] 肖小明, 李洪青, 邹华生.超声波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研究与发展[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3,26:84-86.

[5] 李春喜, 王京刚, 王子镐, 等. 超声波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J].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1,2(2):64-69.

[6] 方婷, 李沪萍, 罗康碧, 等. 声化学技术处理有机废水的研究进展[J]. 化工科技,2006,14(5):40-45.

[7] 马军, 赵雷. 超声波降解水中有机物的影响因素[J]. 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05,22(2):141-150.

[8] 王西奎, 国伟林, 姚忠燕, 等. 超声化学法降解水中微量亚甲基蓝的研究[J]. 环境化学,2004,23(1):105-108.

[9] 王金刚,郭培全,王西奎,等.空化效应在有机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J].化学进展,2005,17(3):549—553.

[10] 华彬, 陆永生, 唐春燕, 等. 含氯苯废水的超声降解研究[J]. 环境污染与防治,2001,23(3):45-47.

[11] 张颖, 林书玉, 房喻. 声化学新发展—纳米材料的超声制备[J]. 物力,2002,31(2):45-47.

[12] 陈伟, 范瑾初. 超声降解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效果及影响因素[J]. 给水排水,2000,26(5):19-21.

[13] 李占双, 闫冰, 付澈. 超声/H2O2工艺降解水溶液中甲醛的实验研究[J]. 应用科技, 2004,31(9):59-61.

第6篇

1.1课程体系内容全面,但与其他课程内容存在重叠现象根据教学大纲,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内容主要讨论大气污染气象学、大气扩散模式、颗粒污染物和SO2、NOX及挥发性有机气体等气态污染物控制技术基本理论、工艺与设备等.现行环境工程课程安排上存在部分知识体系重复现象,如该课程中气态污染物净化技术部分内容与《环境工程原理》中的净化理论基础知识包括除尘技术基础理论、吸收法、吸附法的气液传质基本原理部分重复,其次与《环境工程设备》中的除尘装置等内容也有交叉.此外,《环境影响评价学》中污染物扩散模型与本课程中的扩散模型原理一样.因此,在教学中如何协调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尤为重要.

1.2教材的内容滞后于学科发展随着城市机动车的快速增长,我国城市大气污染已由煤烟型污染向煤烟—机动车复合型污染转变,增加了控制与治理的难度.《国家“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将氮氧化物列入污染物减排的重要指标之一,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加了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O3)8小时浓度限值监测指标.实践中,大气污染控制的热点在不断转换,应用技术更新更快,但相应教材却未能及时反映一些新的环保技术,不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1.3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实践教学环节薄弱是我国高校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学的主要问题之一.由于受到实验场所限制,部分实验设备得不到及时更新,课程设计较多停留在理论上的计算,实际应用性有待加强.此外,我校环境工程在水污染控制、环境化学污染控制研究技术方面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和优势,大气污染治理科研项目数量远少于废水、土壤和固体废物污染治理项目,科研实力相对薄弱,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科研教学实践.为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中大气污染防治问题的能力,迫切需要加强和改革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实践环节.

2教学改革探索与方法创新

2.1整合教学内容,用活教材针对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与化学、物理、流体力学等基础课程联系密切的特点,注重教学内容安排上与这些基础课程相关内容进行协调、整合.比如对传质系数、传质单元等一些重要数学公式内容的讲授,依据“弱化推导,强调应用”原则,与基础理论课程融会贯通,在课堂讲解的基础上,注重学生通过课后习题练习学会应用.为避免部分内容在原理上与《环境工程原理》、《环境影响评价学》等其他专业课程重复的现象,在充分理解这些课程的教学大纲基础上,注重协调相关教学内容和重点.如环境影响评价学中涉及到的大气污染扩散模式内容,略讲解其原理和公式,着重其应用要点和范围,详略得当,充分发挥好课时短的教学效果.好的教材参考书能对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据对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国内教材与国外教材(Noel•de•Nevers编著的《AirPollutionControlEngineering(SecondEdition)》)比较,国外教材在内容阐述、新颖性与生动性方面,尤其是在思考性、具体例证的真实性和学术性方面表现优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引进了上述英语原版教材《AirPollutionControlEngineering》的中译本(2005年)作为主要教学参考书,制作教学课件,让教材互通有无、扬长避短.

2.2优化课程内容结构体系,理清教学脉络根据《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材特点,将教学内容结构体系分为原理性内容(基本知识)、应用性内容(技术原理)、工程性内容(工程工艺)和学科前沿四大部分,并将其优化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进行教学(图1).时间顺序上,按照“大气的基本概况———全球与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特征与发展形势———主要大气污染问题的控制技术”循序渐进方式开展教学;技术内容上,按照“大气污染物来源———净化控制技术———最新前沿技术与设备、原理及应用”主线讲授;结构层次上,按照“净化原理———净化设备选型与设计———净化工艺流程与优化”进行描述;学习目标上,强调有色行业废气污染物的控制与资源化利用,完善环境污染末端治理技术的同时积极发展清洁生产工艺,实现大气污染物排放最大减量化.该教学结构体系既衔接了基础知识,又将清洁生产与发展循环经济的新理念引入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大气污染控制新原理、新知识及相关新工艺,使学生能够按照可持续发展原则解决生产中所遇到的大气污染问题,学以致用.通过梳理课程内容结构体系,让学生理解和把握教学脉络,学习知识思路更清晰.

2.3丰富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实效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于较难讲明白的污染净化设备工作原理和设备组成部分,利用网络资源、PPT软件以及生产实习、企业调研的素材制作课程多媒体课件,并借助录像和计算机仿真动画演示,提高教学实效.积极开展交互式教学改革,尝试采用指导———自学式教学法,要求学生课前预习,收集素材,让他们自己在课堂上讲解,通过展开讨论及课堂提问检查督促.在对各种控制技术进行讲解时,以理论为基础,鼓励学生提出污染物控制的可能方法,教师加以评论,并指出这些方法的优缺点,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此外,还让学生参与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培养学生对《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知识点的归纳和加工能力.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完善了教与学的互动体系,达到相应的教学效果.案例教学模式是一种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对相关的应用实例,如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模型、除尘技术应用实例、脱硫技术应用实例、氮氧化物的控制实例、工业气体净化实例等加以陈述,图文结合,使学生的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更容易理解.通过案例分析,也加强了各章节间的内在联系和交叉渗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4创新实践教学培养环节,学以致用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实验教学、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等内容.针对教学实验以验证型和基本操作型实验为主的现状,我们将基本操作型实验和验证型实验与综合型实验整合、优化,组成一个大的综合型“三性实验”(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探索性),具体包括给定试验目的和内容,学生自己查阅文献、制订相应的试验方案,提出解决方法,最终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设计和预期效果.如将原来开设的单纯利用市售TiO2纳米材料光催化净化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试验,结合教师的科研成果,改为自制纳米TiO2材料光催化净化VOCs的创新型实验,要求学生在查找文献的基础上,自行设计实验、制备材料,再对TiO2材料进行表征及其净化VOCs等全过程开展工作.该综合型实验使学生既认识到纳米技术在大气保护领域的实际应用潜力,又深入了解纳米材料组成结构特点及催化性质,以及大气污染物催化净化原理及其主要影响参数.同时引入光催化剂的表征分析,让学生接触常用纳米材料表征技术和手段.通过“三性试验”实践,极大丰富了实践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对培养学生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的好处不言而喻.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是一门工程技术课程,加强学生的工程训练十分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通过工程范例图像资料教学,培养学生工程应用能力.邀请校外工程技术专家参与教学,应用实践案例对大气污染控制工艺设计、运营等关键问题进行针对性讲解.另外,请有实践经验的工程师进行指导,带领学生参观相关企业脱硫、脱硝和除尘的相关工艺流程和设备,了解设备内部结构.我校环境工程专业的定点实习单位株洲有色冶炼集团既有较全面的电除尘、袋式除尘及旋风除尘系统,也具备二氧化硫制酸等工艺,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及设备全面,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实习机会,深入了解大气污染控制工艺的工作原理和流程,深化理解与掌握理论知识.毕业设计时,以有色冶炼烟气治理为主线,让学生设计烟气除尘脱硫系统.从理论到实践,最后到工艺设计,构建一个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辅相成的互动体系,为学生提供学习理论知识、锻炼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机会,从而培养出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工程技术创新人才.

2.5加强学科热点与控制技术前沿介绍,拓展视野关注学科发展的前沿技术知识和信息,介绍当前学术和技术发展动向尤为重要.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已由末端控制为主发展为以清洁生产为中心的全过程控制,是一门发展迅速的学科.在课程教学内容安排上,收集学科发展的前沿技术知识和信息,及时吸纳最新研究成果和报告,更新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知识视野;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收集国内外较新的、先进的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和设备信息等,及时补充最新出台的燃煤、有色行业相关的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如《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03)、《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5466-2010)及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的内容.增加履行京都议定书的拓展清洁发展机制的大气污染热点问题,及时跟踪火电厂燃煤、冶炼烟气脱硫,同时去除砷、铅、汞等金属废气治理先进技术以及煤炭洗选和转化技术,强化其他污染物控制方面的内容,如垃圾焚烧、再生金属冶炼产生的二恶英特性及其去除方法.针对我国“十二五”期间将对氮氧化物进行总量控制,加强建立细颗粒物(PM2.5)监测体系以及污染控制技术研究现状,及时整理相关学科前沿内容融入到教学中,通过更新补充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大气污染物控制的发展趋势及前沿技术知识,在未来的学习研究和工作中更容易找准方向.通过上述的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都有了较大提高,教学效果明显改善,学生知识系统性明显增强.学生在试验中能够根据自己掌握的课堂知识参与实验设计与思考,在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中能进行相关处理技术的开发、新工艺设计和改进,科研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都得到明显提升.

3结语

第7篇

关键词:环境会计;环境会计计量;环境会计报告

目前,我国企业的环境会计理论与实务已处于萌芽阶段。在我国,无论是13益突出的环境问题,还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充分发挥会计职能,抑或繁荣我国的会计理论并使之同国际会计同步,都需要我们对环境会计进行研究。

1 环境会计的对象

环境会计的对象是全部自然资源环境。毕业论文企业不仅是环境资源的受托者,同时也是委托者。所以,无论谁的环境行为,只要对环境产生影响,企业的环境会计系统作为委托——受托关系的中介,就应对之记录并反映。所以,本文将环境会计的对象界定为:企业环境行为所涉及的自然环境空间、环境要素和环境因子,以及能够对企业自身生产经营产生影响的那部分环境空间、环境要素、环境因子及由此产生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本文提及的环境行为是指:企业通过这种行为提高、降低或控制环境质量,或者通过该行为取得、扩大、缩小、变更企业使用的环境空间、环境要素、环境因子,或者取得扩大、缩小、变更对这些使用作出规定的权利。环境行为包括直接环境行为和间接环境行为。

2 环境会计的计量

2.1 环境会计价值计量的理论基础

环境会计是以环境资产、环境费用、环境效益等会计要素为核算内容的一门专门会计。在核算各会计要素时,一般都采用一定的方法将其折算为货币量来进行计量。但是,环境会计货币计量单位的货币含义不完全是建立在劳动价值理论基础上的。因为环境会计的对象大多是自然界千百万年长期演变的结晶,依劳动价值理论,环境资源只有使用价值,没有劳动创造的价值和交换中形成的、反映价值的价格,无法计量。从环境资源的效用性、稀缺性、替代性、非交易性等特点来看,效用性构成了环境资源的价值源泉,稀缺性决定了必须引进边际概念,替代性决定了环境资源的价格,非交易性决定了环境资源的价格必须借鉴数学方法。综上所述,环境会计的计量价值理论是劳动价值理论与边际效用理论的综合。对于包含劳动的环境诸要素按劳动价值理论建立的计量方法来计量;对于不是劳动结晶的环境诸要素按边际价值理论建立的计量方法来计量。

2.2 环境会计的计量方法

环境经济学的丰富理论与实践,为我们提供了环境会计的计量方法。常用的方法主要有直接市场法和替代性市场法,此外,还有假想市场法。

1)直接市场法。度量被评价的环境质量到环境标准之间的变动,硕士论文然后直接运用市场价格对这一变动的条件或结果进行测算,具体包括:

(1)生产率法。这种方法把环境质量看作一个生产要素,其变化导致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变化,从而导致产品价格和产量的变化,而价格和产量的变化是可以观察到并可以测量的。如减少水土流失可以保持甚至增加山地农作物的产量。

(2)人力资本法或收入损失法。这种方法用收入的损失去估价由于污染引起的过早死亡的成本。根据米山的论文(Mishan1972),一个在正常情况下可以活到t年,由于污染而于T年过早死亡的人所损失的劳动力的价值可描述为:

LT= ∞t= TLPtT(1+r)一(t—T)

式中:——为预期个人在第t年内扣除非人力资本收入的总收入;卜为个人在第71年活到第t年的概率;r——为预计到第t年有效的社会贴现率。

(3)机会成本法。在无市场价格的情况下,资源使用的成本可以用所牺牲的替代用途的收入来估算。例如,保护国家公园,禁止砍伐树木的价值,不是直接用保护资源的收益来测量,而是用为了保护资源而牺牲的最大的替代选择的价值去测量。该方法是指人们由于环境危害而用损坏的生产性物质资产的重新购置费用来估算消除这一环境危害所带来的效益。

(4)预防性支出法。该方法是指人们为了避免环境危害而作出的预防性支出作为环境危害的最小成本。如由于水环境被污染,医学论文人们不得已购买纯净水作为饮用水,那么购买纯净水的支出就可以用来估计人们对水源污染危害的主观评价。

(5)置换成本法。该方法是指人们由于环境危害而用损坏的生产性物质资产的重新购置费用来估算消除这一环境危害所带来的效益。

2)替代市场法。所谓替代市场法就是找到某种有市场价格的替代物来间接衡量没有市场价格的环境物品的价值,主要有后果阻止法和资产价值法。

(1)后果阻止法。在环境恶化程度较深且无法逆转时,可通过增加的投入或支出额来减轻或抵消因环境恶化而导致的后果。这种投入或支出的金额,是企业因环境污染所支付的社会成本。

(2)资产价值法。把环境质量看作是影响资产价值的一个因素,当影响资产价值的其他因素不变时,以环境质量恶化引起资产价值的变化额来估计环境污染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的方法,称为资产价值法。

3)假想市场法。在环境状况的变化甚至连通过问接地观察市场行为都不能估价时,只好靠建立假想市场的方法来解决。意愿调查法就是这样一种方法。

1)投标博弈法。该方法是通过模仿商品的拍卖过程,对被调查者的受偿意愿进行调查,最后所有的被调查者愿意接受的金额汇总或平均,求出环境质量的货币价值。 2)比较博弈法。该方法是通过被调查者在不同的方案组合之间进行选择,调查被调查者的受偿意愿,最后确定环境质量的货币价值。

3)无费用选择法。该方法是通过询问被调查者在不同无费用的方案之间选择;调查被调查者的方案选择意愿,每一个方案都不用付钱,最后通过比较得出环境质量的货币价值。

4)专家调查法又称特尔菲法,它是将各专家对环境质量发表的意见加以汇总整理,然后再发给各个专家作为参考资料,重新考虑,提出新的论证。经过以匿名方式多次反复,专家意见渐趋一致,得出环境质量的货币价值估量。

3 环境会计的报告

3.1 环境会计报告的内容

环境会计的具体目标是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合乎质量要求的全方面信息,环境会计不仅要提供价值量基础的报告,同时也要提供自然量的报告。根据环境报告使用者对信息的要求来看,环境会计报告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3.1.1 环境资产

环境资产是指符合资产确认的标准而被资本化的环境成本。工作总结其中环境成本是指本着对环境负责的原则,为企业管理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而采取或被要求采取的措施的成本,以及企业因执行环境目标或要求所付出的其他成本。比如,开发更有利于环境的产品,进行环境审计等都属于环境成本的范畴。

3.1.2 环境负债

环境负债是指企业发生的,符合负债确认标准,并与环境成本相关的义务。其含义为确认环境负债并不一定要有法律上的强制性义务,可由企业管理部门作出有关环境成本的承诺,否则不能确认为环境负债。

3.1.3 环境收益

环境收益是指会计主体保护环境资源所得到的收益。因为企业积极参与治理污染极有可能会直接或间接产生某种收益。如利用三废生产产品会享受税收上的优惠政策,从而增加税后净收益。

3.1.4 环境成本

根据我国现行有关法律的精神,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对环境造成的损害需要以污染后的某种支出作为赔付或补偿,势必会产生某种支出。支出的形态多样,如:环境管理费用、环境监测支出、排污收费等。这些支出会影响到企业当期或多期的损益。

3.1.5 环境绩效

环境绩效是塑造企业环境形象的关键,其应该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1)环境法规执行情况,包括执行的成绩和未能执行的原因。

2)环境质量情况。如污染排放情况、主要质量环境指标达标情况等。

3)环境治理和污染物利用情况。如污染治理情况、从事环境治理监测人员及开支情况等。

3.2 环境信息的披露

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有多种方式,通常看来主要是两种,在现有的报表内披露或对现有报表稍加调整进行披露。

1)在现有的报表内披露。英语论文环境会计信息的有关财务影响可以直接列入现有报表的有关项目之中,不进行单独揭示。例如,向政府交纳的排污费视同一般的共同性费用计人管理费用,用于环境保护的设备列为一般的固定资产等。也可在现有的财务报表内增加项目,以某种合适的项目对环境有关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指标单独揭示。例如,在损益表增设专门的项目,以反映全部或部分的环境支出,揭示控制环境污染和保护生态环境导致的收益。或在现有的财务报表正式项目之外设置补充资料,比如,在资产负债表中加注“环保资产”、“环境负债”等表外补充资料等。

2)对现有的财务报告稍加调整进行披露。除上述的在财务报表内披露的方式外,也可以将范围略加扩大,但不调整现有的财务报表,凡与环境有关的财务问题在财务报表中依然采取传统的处理方式,

只是在财务报表之外的财务报告中的其它部分进行披露。如增加附表或补充报表单独反映环境问题的财务影响或在财务报表注释中说明。

需要指出的是,这几种披露方式并不是排它的,几种披露方式的共同使用将更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理解。

参考文献

[1] 孟凡利.环境会计研究[M].辽宁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第8篇

    论文关键词:城市建设;城市污染;环境问题 

    一、城市环境和资源的压力 

    城市规划中的环境问题跟经济活动和人口的密度成正比,因而,巨大的资源与环境压力也接踵而来,加上日益加快的城市化进程,城市猛增的人口,人民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和升级的消费,都带给了紧张的城市环境和资源更重的压力。 

    (一)大气的污染和大气污染物 

    大气污染物目前已知的约有100多种。主要由自然因素(如森林火灾、火山爆发等)和人为因素(如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等)引发,后者更甚,特别是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死带来的。城市中的空气污染源大致来自于以下方面:1、工业:工业是导致大气污染的重要因素。因为工业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物性质复杂,种类繁多;2、交通运输:尤其是城市汽车,数量多又集中性强,它所排放的污染物能对人呼吸器官直接造成很大的危害,严重污染城市空气,是城市空气的重要污染源;3、各种喷雾剂,新增了空气中的有害成分,造成空气污染(如各种空气清新剂、杀虫剂等)。城市化日渐加快,相伴相生的工业、交通运输业也发展迅速,这些发展就导致了更多空气污染。当污染物:大量的废气、粉尘、硫氧化物、碳氧化物、氮氧化物、臭氧等被排入大气中后,空气的质量就受到了严重的破环。 

    (二)废水污染 

    城市水污染主要涉及如下三点: 

    1、工业废水;2、生活污水。生活排放污水的数量正在逐渐增加,有资料显示,有一半的废水是生活排出的;3、农业中用的化肥、农药,通过雨水进入到到河流中后,使地表水受到污染。据相关环境部门调查,我国城镇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水中的污水每天至少有l亿吨。全国七大水系中,一半以上的河段水已受到污染,全国不适合鱼类生存水占到1/3,不能用于灌溉的占到1/4,严重污染的已达到了90%,有一半的城镇水源不符合饮用标准,40%的水已不适合饮用,甚至水体污染已经成为导致南方城市总缺水量的60%—70%的罪魁祸首。 

    (三)固体废物污染 

    固体废物主要涉及到生活垃圾、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三种。另外,也包括农业固体废弃物和建筑废物。固体废物一定要妥善处理后才能丢弃,否则就会对大气、水体和土壤带来严重污染,危害人体健康。固体污弃物具有两重性,也就是说,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对于不同的人而言,被废弃的某物品有可能是废物,但如果转换一定条件,废弃物也能变为资源。防治固体废物污染就是利用废物的这个双重性,使固体废物减量、无害化,并且变成资源。对于不能利用和一定会产生污染的固体废物,一定要妥善处理。

    (四)噪声污染 

    噪声一般可分为高、低两种。一般而言,低强度的噪声对人体是无害的,而且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但高强度的噪声则会对人体有害,使人疲劳,情绪低落,甚至引发疾病。高强度噪声,无论是对人的听觉、视觉、智力还是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心血管系统等都有伤害。高强度噪声主要来自工业机器、现代交通工具、高音喇叭、建筑工地以及商场、文体娱乐场所所带来的喧闹声等。伴随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噪音污染已发展为城市污染的严重灾害之一。城市的噪声污染主要来源于机动车数量的猛增。 

    二、防治污染的举措 

    (一)大气污染综合整治规划 

    大气污染的治理应当在维持现有城市的能源与交通状况的前提下,找出危害广,影响大的最严重污染物,以便能有针对性的有效治理。城市规划的大气污染治理方法主要有:1、合理工业布局;2、减少交通废气的污染;3、绿化造林 

    (二)水污染综合整治规划 

    生活污水主要是有机物的污染,工业污水主要的污染物就没那么简单了。虽然每个城市水污染的程度各异,但仍可普遍采取如下措施加以防治:1、提倡节约用水,对废水进行循环再利用。实在不能用的废水经过处理后再排入水管道中;2、划分区域用水,在污染严重区域开办废水处理基地,尝试多种处理方法,采用新的科学方法净化水,严格杜绝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倒入江河湖海中。 

    (三)固体废物综合整治计划 

    处理城市生活垃圾一般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填埋,另一种就是焚烧。虽说目前,我国填埋生活垃圾已经发展到稳步推进的阶段,但实施填埋时一定要妥善处理土地资源,确保最大限度的减少填埋场的污染和浪费,变填埋气体为资源。焚烧垃圾主要适用于可燃垃圾,东部沿海城市因其土地资源的宝贵性,就决定了焚烧处理会慢慢演变为这一地区生活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 

    (四)综合整治和规划噪声污染 

第9篇

[关键词] 污染产业 投资 谈判模型

一、问题的提出

按照产业生命周期理论,一个产业的生命周期分为四个阶段:形成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当该产业在整个产业中所占的比重很小时,是形成期的表现。当该产业在整个产业系统中的比重迅速增加,在促使产业结构变动中的作用日益扩大时,产业进入了成长期。该产业经过一段快速发展之后,其产出量趋于平稳,增速放缓,市场容量相对稳定,同时该产业在产业结构变动中所起的作用也基本得到了发挥。此时,表明该产业己由成长期进入到成熟期。衰退期则表现为该产业在整个产业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持续下降,产业转移和技术创新成为主旋律。产业转移通常是技术水平高的发达国家将在本国处于衰退期或达不到本国环境标准的产业转移到技术水平相对低或环境标准相对低的发展中国家,实现其利润最大化的行为。

产业转移对创新国和东道国都是有利的:一方面,创新国可以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和资源最优配置;另一方面东道国吸收了资金和引进技术,提高就业率,带来贸易创造效果,加速经济增长。但是,转移的产业一般是在创新国已处于衰退期,污染标准达不到本国标准的产业,转移到东道国,将会给东道国带来污染治理成本。因此,东道国是否接受污染产业转移,怎样接收,将是发展中国家值得关注的问题。

就中国而言,中国目前与发达国家相比,技术水平落后,要发展经济,可以通过接收在发达国家落后,但存在比发展中国家高的技术的产业来发展本国经济,且中国目前正在大力吸收外资,引进技术。本文就中国在引进外资过程中,通过分析跨国公司的投资倾向变动,来相应的引进合适的外资更好的发展本国经济。

二、博弈分析

一般来说,跨国公司可以通过三种方式将产业转移到中国:独资、技术转让、合资,其差别在于跨国公司的占股程度,即独资形式的占股比例是 100%,技术转让的形式的占股比例是0,而合资的占股比例处于前两种之间。因此我们只要确定跨国公司的技术转让费和占股比例就能知道跨国公司的投资倾向。

在完全信息假设条件下,设α为跨国公司所占的股份(0≤α≤1),则中国参与合作的公司所占股份为(1-α);β表示产品生产过程中技术诀窍转让的单位技术转让费,如果合作企业不创新或跨国公司也不带来新的技术,则β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少,但是如果跨国公司不断带来新的技术,则β的值就会不变或增加;设定技术诀窍转移系数为σ,则跨国公司技术转移所获得的利益为(σ β);ψ表示污染治理成本,这依据跨国公司所带来的产业的污染程度来决定;θ表示跨国公司的产业转移成本;而ω为企业的总利润。

假设中国政府对跨国公司的市场进入方式不设限制,而且永远获得专利保护,从而获得对所转让的技术诀窍的控制权,则跨国公司的利润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对投资企业占股所获得的利润,设为 ;另一部分是跨国公司获得的技术转让费,为,所以,跨国公司所获得利润的净现值为;那么中国合作伙伴的利润函数为:,其中为合作企业的净收入,。

作为理性个体的经济行为,是为了获取最大的利益。因而收益分配实则为各理性主体利益争夺的博弈过程,其间需要各成员相互协商或谈判来解决。而且企业对合作收益的预期不同,导致各利益主体产生效用差异,而满意度差异会极大地影响合作成功与否。基于效用最大的Nash谈判模型分析了理性人的博弈过程,设为伙伴i 的效用函数,谈判起点,表示各利益主体愿意接受的分配下限值( 即企业运用同样资源单干时所获取的收益)。谈判模型的惟一理性解是下列规划问题的最优解:

这里是谈判者i谈判达成所获得的效用,是可能实现的效用集合, 是谈判破裂时谈判双方的效用,Nash称点为威胁点(threat point) 。

进一步 ,通过线性变换把威胁点作为原点,那么问题就简化为:

,其中,

这种做法意味着,我们只要关注谈判结果的净收益就可以得到Nash谈判解. Nash谈判模型使各利益主体达到最大的满意度,但是,只考虑了影响收益分配的单一因素,未能注意到合作伙伴关系的复杂性和具体差异。实际上,不同规模、实力的企业的风险承担能力是不同的,完全按照当时的投入资源进行收益分配,会逆向刺激跨国公司尽量规避风险,产生各种机会主义行为,从而使合作中各种创新活动受阻,合作效益逐渐低下。具有生命周期的产业转移,随着时间的推进,产业的投入要素是变化的。本文引入Jan Svejnar的推广定理,即在谈判定理的基础上引入谈判力概念,,且,,由谈判双方的专有性资产决定,即。比如跨国公司拥有技术,专利和先进的管理经验,中国合作企业具备政策优势,熟悉中国环境和游戏规则,中国企业拥有的“关系”、“政策”成了跨国公司在华经营不可或缺的资源(李维安,2003)。参与者行为在的约束条件下,选择以最大化。对该规划问题构造Langrange函数:

取极值一阶条件为,从而有。通过构建新的Langrange函数并求一阶导数,我们可以得到

(1)

将和式分别代入(1)式,我们可以得到本文的基本模型:

(2)

令,则模型(2)变形得到α的函数:。 (3)

将(3)式对求偏导,得:

当时,即跨国公司相对于东道国企业的投入资产的专有性越强,则跨国公司在合资企业中越倾向于拥有更多的股权。

将(2)式对求偏导,得:

即跨国公司对中国合资伙伴收取的技术转让费越多,则其占股比例越少。

考虑中国政府的因素。中国在引进外资的时候,通常希望在弥补本国资本缺口的同时,获得其他引资方式无法得到的外部效应,包括技术外溢效应、促进出口效应、竞争效应以及改善产业结构效应等。传统的外国直接投资理论仅仅考虑跨国公司对外投资活动的成本。但是,对中国而言,引资同样需要成本,而且相对于引资效果,中国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的成本有时“过于高昂”,甚至“超过了外资带来的收益”,从而导致本国福利的损失,这主要体现在一些污染产业中。因此在产业转移中,政府的优惠政策或限制措施势必影响跨国公司进行外国直接投资的收益,促使其做出新的调整。如上式,如果跨国公司利益中,政府征收外商高额的税收,则产业转移成本高于其收益,跨国公司将会选择技术转让或到别的国家投资;如果政府采用优惠政策,则跨国公司选择独资形式其收益最大。

三、小结

吸收外商投资是中国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已成为全世界吸收外资最多的国家之一,连续16年居发展中国家首位,累计设立外商投资企业63.5万家,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超过7700亿美元,对华投资的企业来自世界近200个国家和地区,世界500强企业有480多家在华投资,设立地区总部近40家。 一些跨国公司对我国的环境保护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它们的环境保护水平和意识高于国内企业,特别是通过利用FDI对一些设备陈旧、技术落后的老企业的改造,降低了原材料的消耗,减少了污染排放。但很大一部分外资企业对我国环境保护带来负面影响,许多跨国公司将在母国己经被禁止或严格限制生产的高污染产品转移到中国生产,从而转嫁环境污染。我国近年吸收的FDI中,从事高污染的生产企业(如化工、造纸、石油煤炭、冶金等)占吸引外资企业总数的20%,成了一个巨大的污染源。因此,随着跨国公司的增多,其对东道国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

从文中分析可看到,外商对污染产业的投资倾向主要由跨国公司、本国企业及政府的谈判力决定。跨国企业与本国企业的专有性优势强弱决定跨国公司的投资方向,而政府的政策措施影响着跨国公司的投资决策。

因此,在中国需要引进技术,增加就业的大环境下,在承接国外污染产业转移的过程中,政府可以根据世界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国内经济条件的改变,制定灵活的引进措施。当外商投资的产业确实含有较高的技术,能给本国国民经济带来福利的产业,我们可以通过合资或技术转让的方式,引进资金和技术,同时减少环境治理成本,切实提高外资的有效性;如果跨国公司的产业污染成本太高,可以限制其污染产业的投资。

参考文献:

[1]周 鹏 张宏志:利益相关者间的谈判与企业治理结构.经济研究,2002(6)

[2]戴育琴:污染产业跨国转移分析及对策.湖南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6

[3]卢 鸿:跨国公司进入中国的投资方式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博士毕业论文,2004

第10篇

 

一、环境保护的经济手段

 

目前世界各国在环境保护方面采用的经济手段主要有三种:排污收费环境税和排污交易。其中环境税和排污交易是环境经济手段中的两个最新手段用经济手段保护环境的实质在于,从成本和效益入手,使制定的价格真实反映其社会成本,引导企业对经济活动进行选择,从而达到减少污染和保护环境的目的

 

1.排污收费

 

排污收费是指国家有关部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依法对造成一国境内环境污染的生产单位和个人收取费甩有两种做法:一是超标收费,即只对超过国家规定排污标准的企业收费;具体的排污标准,可以按照污染物在环境中残留时间的长短在生物体内积累的高低和对环境、人体的毒害程度等因素,分类确定收费的高低;也可以按照排放污染物的数量和浓度,视排放污染物的超标倍数,确定收费等级。二是不论排污大小,采取排污即收费的办法排污收费对于同一企业可以有不同的标准可供选择排污收费,一方面从外部给企业以一定的压力,促进企业积极治理污染,加强企业的经营管理,实现资源和能量的综合利用;另一方面,排污收费通常被用于污染治理,因此,也为企业治理污染开辟了一条资金渠道例如,荷兰从70年代中期开始对企业征收排污费,以后逐步提高重金属排放的收费标准,结果到1991年荷兰工业废物中的铅、汞、铬等有毒金属排放量比1976年减少了83%~97%当然,排污收费不管是根据污染物浓度征收还是总量控制,都需要对有关指标逐一测定,因而征收成本相当高。另外,收费作为政府行为,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却基本上没有相关法律作保障,容易使污染者产生承担政府某种“摊派”的抵触心理。因此,大多数税收制度相对完善的工业化国家较少采用排污收费制度。

 

2环境税

 

环境税是指对开发、保护和使用环境资源的单位和个人,按其对环境资源开发利用、污染、破坏和方面:一是对污染征税,即按污染所造成的破坏程度对污染者征收污染税,提高环境污染的成本,促使污染者减少污染;二是进行税收支出,即给予保护环境和有利于防止污染的活动各种税收优惠待遇,以激励环境保护。征收环境税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环境资源的定价,改变市场信号,降低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污染排放,同时鼓励有利于环境的生产和消费行为。

 

早在20世纪20年代庇古就针对企业生产的负外部性,提出对环境污染产品征税,来解决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发生的偏离,重新恢复社会成本与收益的等边际条件,即所谓的庇古税尽管到目前为止,国际上还没有一个国家设立独立的环境税税种,但世界各国为防治污染和保护环境而开征的税收己有近百种。这些税收大体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对企业排放污染物征收的税包括对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气、废水、废渣等征税主要税种有:二氧化硫税二氧化碳税、水污染税等二是对高耗费高耗料行为征收的税征收这类税的目的在于促进企业最大限度地利用能源和原料,以减轻环境保护的压力。主要税种有:油税、旧轮胎税、饮料容器税等。三是对城市环境和居住环境造成污染的其它行为征收的税主要税种有对飞机汽车等产生的噪音的行为征收的噪音税,有为减轻城市交通压力和改善市区环境而征收的拥挤税等。

 

课征环境税,不仅提高有污染生产和有污染消费的成本,迫使污染者减少产量从而减少污染;而且能够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并増加税收收入;甚至还会促使污染者选择低廉且适合自己的生产技术与方法,鼓励企业创新行为因其具有自愿、低成本、増加税收、刺激技术创新等优点,环境税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美国于1972年率先开征了二氧化硫税,1985年法国也开征了此税,90年代以后,瑞典、挪威、芬兰、西班牙、丹麦、意大利等国相继开征了该税种。二氧化碳税最早于1990年由芬兰开征,此后,瑞典挪威荷兰、丹麦等国也相继开征许多工业化国家均对污染水质行为征税,1981年德国开征的水污染税,以废水的“污染单位”(相当于一个居民1年的污染负荷)为基准,实行全国统1税抵免.企业利用可再生资源发电每千瓦时可获保护程度进行征收或减免的一种税收包含了两个率,目前该税的年税额在20亿马克以上,全部作为地方收入用于改善水质,社会和环境效益十分明显。加拿大维多利亚市从1992年开始对每袋垃圾征收1.2-2.1美元的税,并鼓励回收垃圾中有用的废旧物资,使家庭垃圾产生量在一年内减少了18%1991年瑞典制定环境法,从法律上确定征收环境税的合法性,以后开征了二氧化硫税(每吨3050美元)和炭税(每吨二氧化碳120美元)及其他环境税种,环境税开征一年后的1995年,硫化物的排放量比上年减少了1(%。目前丹麦税收中的3%来自水资源、农药二氧化碳、电池等与环境有关的税收。与征税对应的税收支出,又称税收补贴或税收减免,是政府对企业防止和治理环境污染的行为,如开展环境领域的研究与开发,废弃物再利用,投资于污染的设备和设施等给予的一种正面的税收鼓励或间接的财政援助具体的实施办法有:投资抵免、加速折旧、免除税收、提取公积金等OECD成员国在环境保护方面都有类似的税收激励,如,澳大利亚于1992年8月以后,对防止治理污染、废物回收或以处理、净化、搬运、埋存为目的的资本支出可以税前抵扣;从1996年起对发生的矿区恢复支出可于当年全额抵扣;对用于水保持或环境研究的支出可于10年内抵扣,项目期限短于10年的按年限抵扣。

 

奥地利对于低噪音车辆给予20%的投资税收抵免;对用于环保领域的投资可免资本税加拿大对控制水、空气污染的投资给予加速折旧或资本成本抵免,对节能设备可加速折旧芬兰对控制水和空气污染的投资,在四年内按每年购买价的25%加速折旧法国对工业废水处理设施节能设备、空气净化器和电动车都给予加速折旧。日本对改进能源利用效率的设施,除一般折旧或税收抵免外,还可按取得成本的30%提取特别折旧,对防止污染的设备,除一般折旧外,可按取得成本提取18%的特别初始折旧,对减少石棉排放物的设施,免固定资产税,对控制水空气污染、噪音污染的设施减所得税、公司税、固定资产税美国对利用太阳能和地热设备,设备的投资额的10%可获得税收美分税收抵免,对污染控制、污水处理、固体废物和有害物质处理设施,州或地方政府贷款的利息可从联邦所得税中免除。爱尔兰、荷兰、挪威葡萄牙、瑞士等国对防止污染、节约能源的设备投资也都给予加速折旧或税收抵免等优惠。

 

税收支出之所以被用作环境保护的手段,主要出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可以扶持那些因采取污染控制措施而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的生产者;二是生产者进行污染控制技术的革新具有正外部性,即不仅自己受益,而且使公众受益。但与征污染税相比,税收支出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即税收支出只可能使个别企业减少产量及污染量,整个行业的污染量反而有可能増力卩。这是因为,在税收支出政策下,个别企业因获得税收支出污染量减少时,其利润可能比没有税收支出时高,从而会吸引新的企业进入该行业,由此导致整个行业的污染量不变或反而増加。

 

3.排污交易

 

排污交易,即污染物排放权交易,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戴尔斯(Dales)于1968年在其著作〈〈污染财富和价格》中首次提出。1960年科斯(Coase)在其论文《社会成本问题》中提出著名的科斯定理:只要市场交易成本为零,无论初始产权如何界定,通过交易都可以达到资源的最优配置排污交易是科斯定理在环境问题上最典型的应用,其主要思想是:在满足环境要求的条件下,建立合法的污染物排放权利(简称排污权),并允许人们在市场上对这些权利象商品那样进行交易,以此来进行污染物的排放控制,达到有效使用稀缺性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目的。通常人们拥有的排污权是以其持有的排污许可证来体现的,因而排污交易也称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制度实际执行中,政府主管部门往往对企业每年的排污量或资源消费量规定一个上限,许可证的价格由市场供求决定政府对污染物排放定价,排污量则由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决定。

 

排污交易无需了解污染者防治污染的边际成本函数,因而所需的信息成本和实施成本较少,但由于排污权可以转让,会刺激某些企业购买大量的排污权,形成垄断市场,造成排污权即生产权现象另1方面,当被使用的排污权数量低于可交易的排实施排污收费制度1979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污权数量时,还可能导致资源的错误配置。

 

美国早在1976年开始实施排污许可证交易制度,将排污交易用于大气污染源和河流污染管理之后,德国、澳大利亚、英国等国相继进行了排污交易政策的实践目前世界各国可交易的排污许可证有大气污染许可证、汽油含铅量许可证向水体排放污染物许可证等。

 

美国在二氧化硫排污交易方面进行了详细深入的研究,实施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完整的二氧化硫排污交易系统,是目前世界上利用排污交易来控制酸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做得最好的国家为实现1990年美国国会提出的“酸雨计划”:到2010年,二氧化硫排放量要比1980年的排放水平减少1000万吨美国制定了分两个阶段在电力行业实施的二氧化硫排污交易政策第一阶段,1995-1999年,规定110个严重污染电厂的263个重点污染源比1980年减少350万吨二氧化硫;第二阶段,20002010年,控制对象増加到2000多家,要求规模在25000KW以上的所有电厂都参与,最终使它们的二氧化硫年总排放量比1980年减少1000万吨,同时减少200万吨氮氧化物与此同时,美国二氧化硫排放交易政策通过参加单位的确定、初始分配许可、再分配许可(许可证交易)和审核调整许可四个部分工作来实现污染控制的管理目标这项政策自1995年实施以来,目前己经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环境效益;二氧化硫排放量显著减少;许可证市场价格大大低于事先估计值,实施费用节省,交易逐渐活跃,交易数和交易量増长迅速,参与企业全部达标实践证明,二氧化硫排放交易政策有利于控制企业的达标排放。

 

二、我国环境保护经济手段的应用现状与前景

 

为促进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我国从80年代开始进行了环境经济政策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己经在排污收费环境税和投融资政策、排污许可证制度等方面进行了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存在一些亟待改革的问题,需要逐步地加以完善。

 

(一)排污收费制度的实施与改革我国于1978年根据“污染者负担原则”提出了环境保护法(执行)》,确定了排污收费制度的合法性1982年,国务院批准了《征收排污费暂行办法》,同年7月1日起,排污收费制度正式在全国开始实施迄今为止,排污收费己经成为我国一种应用范围最广的保护环境的经济手段。

 

应该说,排污收费对我国的环境污染控制和生态环境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从198^1999年,我国累计征收排污费450亿元每年征收的排污费和被征收单位不断増加,到1999年全国排污费征收额高达55亿多元,被征收排污费的单位多达7224万个,主要集中在冶金、化工、轻工、纺织、电力和煤炭等行业。

 

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排污收费制度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收费管理混乱、收费对象不全、收费标准过低、收费被非法使用及收费中的“计价还价”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环境污染治理的代价远远超过其缴纳的收费,企业理所当然地选择缴纳排污费而不愿去治理污染因此,我国的排污收费制度需要进一步改革来加以完善。既要理顺收费管理和收费运行机制,又要使收费对象更全面;既要逐步提高收费标准,又要明确排污收费用途,使其真正用于企业的污染治理。

 

(二)我国现行税制与环境税的开征

 

严格来说,我国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环境税,我国目前存在的只是与环境有关的税种,如资源税、消费税、耕地占用税、车船使用税、城市维护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等。虽然这些税种的设置没有或很少考虑环境因素,但它们本身己经为减少污染和保护环境提供了一定的刺激和资金。据有关研究,这些“绿色”税收额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到90年代中期,它们占我国总税收的比例约在8%,相当于GDP的2%

 

在1994年进行的税制改革中,我国还加大了对利用废物企业的税收减免、对节能治污等环保技术和投资的税收优惠、对污染型产品和项目征收消费税等的力度。随着我国经济増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必然要求降低能耗、提高资源利用率。1984年到1995年我国煤炭行业的补贴率己从61%下降到1%。减少以煤炭为主的能源补贴,不仅提高了国有煤矿企业的生产效率,而且起到了减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对包头、开远柳州、太原'平缓环境资源恶化速度的目的与此相反,我国对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的投资却是逐年増加的,特别是90年代以来投资増幅较大但相比于发达国家在环保方面的投资,我国目前的环保投资仍然不足发达国家的环保投资一般占GDP的1.5~%,而我国的环保投资,即使在投资加大的“九五”期间占GDP的比例仍然不足1%。

 

随着我国“费改税”的推进,在排污收费的基础上可以考虑开设环境税收将环境污染的治理成本纳入产品价格,提高污染产品的市场价格。在环境税的建设中,具体可以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做法:一是开征真正的环境税其依据是:环境保护是全体居民的义务,环境保护的收益者也是全体居民,根据“收益者付费”原则,应该对全体居民征收环境税二是开征污染产品税目前我国对污染排放进行收费,但对污染产品却没有相应的收费或征税由于污染产品的使用对环境具有污染作用,因此有必要对其征税以进行控制。可以考虑开征的污染产品税有包装产品、含磷洗涤剂税、散装水泥特别税等。三是费改税即适应目前费改税的需要,将现行排污收费中的某些项目改成征税如排污水收费和二氧化硫收费可以选择改成征税四是税收绿色化在我国现行的税收制度中,强化与环境保护有关的税种,増加一些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税目。如在资源税中増加水资源税目、土地、森林和草原税目,提高高硫煤的税额;在消费税中将煤炭纳入征收范围,对低标号汽油和含铅汽油征收消费税附加,对危害健康和污染环境的消费品(香烟、小轿车摩托车等)征收消费税附加等。

 

(三)排污交易的试点与建议

 

我国从1987年首次进行水污染排放许可证试点以来,己经在包头、太原、开远平顶山、贵阳、柳州、天津上海本溪绍兴等10多个城市开展过排污交易的试点,涉及的污染物包括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以及生产配额,建立了含有排污交易内容的部门规章和地方法规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的基本原则是:明确污染者的排放权及其治理责任;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使污染治理与环境质量目标相结合;促进区域环境治理费用的最小化在顶山、贵阳六个城市进行的大气污染物许可证试点过程中,这些城市通过地方立法,采用与总量控制相匹配的“总量收费”方法,解决了原来单一浓度收费标准偏低问题其中平顶山市试行的烟尘排放许可证制度,柳州市试行的二氧化硫排放许可证制度,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虽然我国至今尚未建立起正式的排污许可证制度,但是已经试点的排污申报登记制度和排污许可证制度为进一步实施可交易的排污许可证提供了良好的制度条件。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环境保护政策的改革,可以预见建立中国的排污许可证制度不仅可行,而且将会对中国的环境污染控制和环境保护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

 

鉴于我国的国情和排污交易的现状,要建立起真正的排污交易市场,还必须加紧做好以下三项工作:一要加强立法,使排污交易政策法制化因为美国实施排污交易政策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要建立规范化的排污交易市场就必须有法律保障然而中国目前还没有一部明确规定可以进行排污交易的法律,试点过程中依据的也只是当地一些含有污染物控制和交易内容的地方法规二要加快排污交易的可行性研究,使排污交易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尽管我国己经开展过一些排污交易的试点,也进行过控制污染方面的一些科学研究,但要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排污交易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为了尽快做好建立中国排污交易市场的可行性研究工作,必须在原有基础上加强中美环保局的研究合作,选择更大范围进一步做好试点工作三要加强污染源的监测,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准确的排放计量是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排污交易是否成功的关键但目前中国已安装二氧化硫排放自动在线监测仪器的电厂不过20多家因而,需要加强污染源的监测建立以计算机网络为平台的排放跟踪系统、审核调整系统和许可跟踪系统,这样能够使控制企业、官员和公众随时了解控制企业的排污状况和许可证交易状况。

第11篇

关键词: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交易成本;市场有效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7-0074-05

根据科斯定理,只要对碳排放权进行完整界定,并允许碳排放权进行交易,就可以使得碳排放权的最终配置与初始分配无关,实现市场公平与市场效率的双重目标,这就是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成立的理论基础。但Hahn(2011)认为由于存在交易成本以及市场势力问题,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并不能完全实现市场公平和市场效率。所以,关于交易成本的研究成为理论研究的焦点。本文就是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交易成本市场模型,分析交易成本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影响,以期为有关政策的实施提供理论指导。

一、交易成本定义

一直以来,关于交易成本的定义,学术上讨论比较多。更多的研究从市场摩擦展开的,有许多论文文献对市场摩擦进行了讨论,认为交易成本阻碍了或者至少影响了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并且是传统的经济学理论所不能解释的。Hicks (1935)认为,需要给“市场摩擦”更精确的定义,并从交易成本角度对“市场摩擦”进行解释。尽管Coase(1937)认为厂商的存在价值,就是由于厂商的组织形式使得交易更为有效率也更为经济,但是他没有提到“交易成本”这个概念。交易成本这个概念在货币和金融市场中使用得比较多。在20世纪70年代,随着产业组织理论的兴起,经济领域开始讨论交易成本问题,早期的产业组织理论主要是研究市场失灵和“市场摩擦”问题。经济学领域关注交易成本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交易成本会引起市场失灵,从而导致社会福利的损失;二是交易成本会影响产业内部的组织结构形式(Solomon,1999)。

对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来说,由于遵约参与者相对较少、交易的品种比较专业,所以导致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交易相对不够活跃,总体交易成本比较高,对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中交易成本的研究就非常有意义。对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来说交易成本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分别是寻找对手和信息成本、讨价还价和决策成本以及监管执行成本。第一部分,也就是寻找对手和信息成本是比较明显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作为一个新的碳减排措施,其建立是基于一系列的法律文件,尤其是在《京都议定书》之后才正式确认为碳减排的主要措施之一,并且各个国家和地区由于经济条件和地理资源禀赋的不同,采取的碳排放权交易规则差异也较大。作为新的减排措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各项制度还需要逐步完善,比如欧盟采取了三个阶段来开展碳排放权交易工作,这些规则的修改直接影响碳排放权的供求关系,并且直接或者间接影响碳排放权交易价格,所以对于遵约参与厂商来说,对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信息搜集工作就非常重要,这些工作更多的是由中介咨询机构来提供。由于碳排放权供给方和需求方往往是跨行业的,所以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更有利于寻找交易对手。第二部分,讨价还价和决策成本也非常重要,为了使得交易能够达成,双方需要支付必要的管理费用以及支付给中介一定的费用。第三部分,监管和执行成本主要是监管机构来承担的,为了维持正常的市场秩序,对于碳排放的额度确认以及后续的违规监管和处罚,形成准确而真实的碳排放权供给和需求,这一部分也非常重要。

二、交易成本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影响

关于交易成本对产业内部的组织结构的影响。Hanemann(2009)发现,交易成本的不同结构会对参与碳排放不同规模的经济体影响是不同的,规模较大的厂商具有一定的规模效益。如果环境监管所带来的交易成本是非线性的,那么边界条件的改变会使得以成本最小化为目标的厂商面临不同的最优决策,结果会使得规模较大的厂商更为有利,从而促进行业的兼并重组,市场的集中度得以提高,有可能减弱市场的竞争性。论文用计量方法分析了欧盟碳排放交易计划(EU ETS)监管下的德国厂商的交易成本情况。通过最小二乘法和非线性估计方法对碳排放交易成本的估计,论文认为交易成本是碳排放量和碳排放交易量的非线性函数。这也就意味着,欧盟碳排放交易计划存在碳交易的规模效益。对于二氧化碳年排放100万吨以上的厂商交易成本是下降的,二氧化碳年排放100万吨以下的厂商交易成本是上升的。基于数据的分析,德国受欧盟碳排放交易计划监管的厂商,每年交易成本总额约为870万欧元。实证进一步显示对于年排放100万吨以下的厂商更有动机去减少碳排放量。虽然这一扭曲结果会带来社会福利的损失以及经济效率的降低,但对于整个欧盟碳排放交易计划的减排效果影响较小。

关于交易成本会引起市场失灵,从而导致社会福利的损失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极端情况下由于管理成本以及其他交易成本太高以至于抵消了交易所获得的收益,从而使得Fox River水污染排放交易计划失败。Stavins(1995)首先给出了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下交易成本基本模型,首先,给出了交易成本曲线和边际污染控制曲线,通过分析认为交易成本会减少可交易区间,也就是说当交易收益小于交易成本,那么遵约参与者就不会到市场上进行交易了;其次,论文给出了交易成本在碳排放权供给和需求方的分摊情况,认为无论哪方在名义上给付交易费用,实际上的交易成本的分摊主要受碳排放权供给方和需求方的污染控制成本函数的弹性所决定的,具体而言交易成本更多的是由边际污染控制成本较高的一方承担;最后,论文分析了不同的交易成本结构下,遵约参与者碳技术减排数量与初始碳排放权分配额度之间的关系,认为如果交易成本函数是线性的情况下,遵约参与者碳技术减排数量与初始碳排放权分配额度无关,如果交易成本函数是凸函数的情况下,遵约参与者碳技术减排数量与初始碳排放权分配额度负相关,如果交易成本函数是凹函数的情况下,遵约参与者碳技术减排数量与初始碳排放权分配额度正相关。但是,论文没有考虑产品生产数量与初始碳排放权分配额度之间的关系。本文就是在Stavins(1995)的基础上,把产品市场纳入到模型中进行分析。Ofei-Mensah和Bennett(2013)研究了在澳大利亚交通运输和能源部门中开展的三个碳交易计划的交易成本估计问题。这三个碳交易计划分别是:燃料强制标示计划,自愿燃料效率提升计划和假想的市场型计划。资料主要通过调查访谈和其他二手数据等方法获取。第一,本文发现市场型计划碳减排交易成本要高于其他两个计划,交易成本约为7.2美元/吨。也就是说,交易成本成为碳减排的主要障碍。第二,各碳减排计划交易成本组成部分比例的不同主要是由各计划自身特征造成的。因为自愿燃料效率提升计划是自愿加入的,所以其执法成本较低。较低执法成本增加了对是否有足够的资源投入到这碳减排计划实施的疑虑。也就是说,是否有足够资源用来碳减排。对于市场型计划而言,碳市场交易过程产生的费用是主要费用。第三,论文认为对于燃料强制标示计划和市场型计划而言,交易成本非常高以至于对碳减排计划的实施效果具有实质性影响。总之,交易成本会影响政策市场失灵。在选择碳减排政策时考虑交易成本,有助于对政策工具进行初步筛选,有助于提高政策设计和实施,以及政策的评价。尽管如此,但是对于交易成本的关注还是太少。一般研究认为,市场型碳减排计划(碳交易和碳税)比非市场型碳减排计划效率要高,但是本文发现,考虑计划实施过程中的交易成本等因素,市场型的碳减排计划未必优于非市场型的。所以,交易成本对于政策选择具有一定的作用。

三、交易成本模型建立

这里我们首先假设存在N个厂商生产同质的产品,产品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并且,这N个厂商都是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遵约参与者,这时这些厂商就需要考虑碳排放成本。于是这些厂商的利润函数为:

π=r・z-C(z)-B(q)-p(θz-a-q)

其中,z表示产品产量,r表示产品价格,C(z)表示产品生产成本函数,并且Cz>0,Czz>0。假设u=θz为遵约厂商在不受排放约束情况下的碳排放量,θ为碳排放强度,也就是单位产品产量对应的碳排放量,q为通过技术手段减少排放的碳排放量(污染处理量),a为监管机构免费发放的碳排放权量,x=θz-a-q为在二级市场交易的碳排放权交易量,当x>0表示卖出碳排放权,当x0,Bqq>0。从这个利润表达式可以看出,碳排放权的初始分配并不会影响到产品产量z,产品产量实际上是产品价格、碳排放权交易价格以及碳排放强度的函数,也即z=z(r,p,θ)。

但是如果把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中的交易成本考虑进来,碳排放权的初始分配就会影响到最优的产品产量。用t表示厂商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净交易量,表示为厂商碳排放水平减去初始碳排放权额度的绝对值:

t=|υ-a|

其中,υ=θz-q表示厂商碳排放水平。那么在此基础上,我们定义交易费用函数T(t)为,并且Tt>0。由于遵约厂商参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需要缴纳一定的固定费用,比如说参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所需的管理费用、注册费用等,所以T(t)应该是永远大于零的。当这些固定费用太大时,会使得一些厂商没有动力参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所以此模型假设固定费用足够小以至于只考虑变动费用则可。这时,遵约厂商的利润函数可表达为:

π=r・z-C(z)-B(q)+p(a+q-θz)-T(t)

不失一般化,这里我们假设其中一个遵约厂商是碳排放权净买入者(υ>a),以此我们分析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对遵约厂商利润以及产品产量的影响。遵约厂商的目标函数就是最大化其利润,那么目标函数的一阶条件有:

πz=r-Cz-pθ-θTt=0

从这里可以看出,一阶条件表示产品价格r等于边际成本(Cz+pθ+θTt),也可以说是边际收入(r-pθ-θTt)等于边际产品成本(Cz)。对于交易所来说,不会把交易费用提高到遵约厂商亏损的程度,由于Cz>0,所以要求r-pθ-θTt>0。并且,我们假设遵约厂商技术碳减排量必须大于0。综上,对技术碳减排量求偏导,我们有:

-Bq+p+Tt≤0

q(-Bq+p+Tt)=0

q≥0

如果遵约厂商技术碳减排量大于0,那么遵约厂商的产品产出量和技术碳减排量都是产品价格、碳排放权交易价格、碳排放强度以及碳排放权初始分配额度的函数,z=z(r,p,θ,a)和a=a(r,p,θ,a)。为了进一步分析碳排放权初始分配额度对产品产量和技术碳减排量的影响,我们对一阶条件进行全微分,整理可以得到:

=

=

|H|表示海塞矩阵

|H|=CzzBqq+Ttt(Czz+θ2Bqq)>0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产品产量的变动和技术碳减排量的变动依赖于Ttt的符号。当Ttt=0时,dz/da=0并且dq/da=0,这时碳排放权初始分配额度对产品产量和技术碳减排量没有影响,这个与没有交易成本的情形结果是一致的。当Ttt>0时,dz/da>0并且dq/da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12篇

关键词: DEA;环保投入;效率分析

中图分类号:X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4-0078-020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环境资源配置效率问题也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

环保投入效率,是指以污染治理的效果来衡量对环境投资的有效用情况。本文利用《中国统计年鉴2010》中全国各地区环保专题统计数据,对区域环保投入效率进行了分析,以期使资源得到合理配置[1]。

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方法,是著名运筹学家A.Charnes和W.W.Cooper等学者在“相对效率评价”概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系统分析方法。DEA法采用数学规划模型来比较决策单元之间的相对效率,对决策单元做出评价。通过输入和输出数据的综合比较后,将各DMU定级排队,确定有效(即相对效率高)的DMU,并指出DMU非有效的原因和程度,给主管部门提供管理(决策)信息[2]。因此,本文尝试应用DEA方法来分析中国区域环保投入效率,尤其是对废水治理效率和废气治理效率的研究。

1DEA模型的建立

1.1 应用步骤DEA的使用步骤大致可划分为如下四步:①问题定义与决策单元的选取;②投入产出项的选取;③DEA模型的选取;④评估结果的分析。

将DEA应用于多属性评估问题时,必须先定义问题,理解问题的本质,分清相对绩效评估的目的,然后通过目标的建立设定评估准则,决定评估的投入和产出属性,产生具有同构型的决策单元,作为绩效评估和比较的对象,并搜集实际数据。

虽然DEA方法在处理多项投入及产出的效率评估问题时具有优越性,但其所能处理的投入产出项个数并非毫无限制。一般而言,投入属性与产出属性相加的总个数不能超过受评决策单元个数的1/2。而Dyson等(2001)则提出更严格的标准,认为受评决策单元的个数不能低于投入属性个数与产出属性个数乘积的两倍。

1.2 输入输出指标的建立通过已有研究可知,进行效率评价最为关键的步骤之一是确定合理的投入变量和产出变量[3]。

输入输出指标的选择主要是反映评价目的和评价内容,通过对现有的统计指标进行筛选,拟选取如表1环境指标。

①输入指标名称:I1:工业污染治理完成投资(万元);I2:废水治理完成投资(万元);I3:废水治理设施数(套);I4:废气治理完成投资(万元);I5:废气治理设施数(套);I6:固体废弃物治理完成投资(万元)[4]。②输出指标名称:Q1: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万吨);Q2:二氧化硫(SO2)去除量(万吨);Q3: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量(万吨)。为了便于后面的计算,本文中的输出指标都采用正向指标,即越大越好[5]。

1.3 模型的选择CCR模型假设固定规模报酬(constant returns to scale,CRS),即每一单位投入所得产出量是固定的,不会因规模大小而改变[2]。

DEA法的数学规划模型是以一个决策单元DMUk的效率Ek最大化作为目标式,寻找对DMUk最有利的投入项权重组合v■■,v■■,…,v■■,以及产出项权重组合u■■,u■■,…,u■■,使得Ek达到最大值,但所有DMUr的效率Er必须小于等于1, 故CCR模型的数学规划式为max E■=■

s.t. ■?燮1,r=1,2,…,R

u■■?叟ε>0,j=1,2,…,n

v■■?叟ε>0,i=1,2,…,m

其中,ε为一个非阿基米德数(non-Archimedean number),也就是一个极小正数。

根据这样的权重组合计算DMUk的最佳效率E■■,若E■■=1,则表示DMUk为相对有效率;反之,若E■■

BCC模型(Banker-Charnes-Cooper Model)是在变动规模报酬(variable returns to scale,VRS)的假设下衡量决策单元的相对效率。由于此模型将决策单元是否达到有效的生产规模也纳入评估,故可同时衡量规模效率(Scale Efficiency,SE)与技术效率(Technical Efficiency,TE)[2]。投入导向的BCC模型如下:

max E■=■

s.t.■?燮1,r=1,2,…,R

u■■?叟ε>0,j=1,2,…,n

v■■?叟ε>0,i=1,2,…,m

根据u■■的正负可以判别决策单元的规模报酬,如果u■■<0(亦即-u■■>0),代表其规模报酬递增,反之,则规模报酬递减。

本文先以CCR模型分析总效率,再利用BCC模型分析技术效率,然后推导其规模效率。另一方面,本文探讨的中国区域环保投入可对投入项加以控制,故采用投入导向模式作为评估基础。

2实证分析

本论文使用的数据资料全部来自《2010中国统计年鉴》中2009年环保专题数据,选取全国28个省及直辖市作为决策单元,其中因为、海南和青海的数据缺失,暂不对其进行分析。根据前述步骤,通过DEAP2.0软件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的评价结果来看,28个省及直辖市废水治理投入产出相对效率的平均值为0.663,说明我国区域废水治理的整体水平并不高。在被评价的这28个省及直辖市中,只有北京市、安徽省以及广西省的废水治理投入产出相对效率值为1,即在投入的基础上产出已经是相对最优的,说明这三个省市的废水治理投资利用效率比较高。

由表2的评价结果来看,28个省及直辖市废气治理投入产出相对效率的平均值为0.350,说明我国区域废气治理的整体水平还很低。在被评价的这28个省及直辖市中,只有甘肃省和江西省的废气治理投入产出相对效率值为1,即在投入的基础上产出已经是相对最优的,说明甘肃省和江西省的废气治理投资利用效率比较高。对于没有达到相对有效的决策单元,由规模收益情况可知,只有江苏省和广东省为规模报酬递减,其余省市都为规模报酬递增,即仍需扩大对废气治理的投资。

由表2的评价结果来看,28个省及直辖市环境污染综合治理投入产出相对效率的平均值为0.886,说明我国区域环境污染综合治理的整体水平比较高。在被评价的这28个省及直辖市中,有15个省及直辖市的环境污染综合治理投入产出相对效率值为1,包括北京、河北、内蒙、辽宁、吉林、上海、江苏、安徽、福建、江西、广西、重庆、贵州以及甘肃和宁夏,说明这15个省及直辖市的环境污染综合治理投资效率比较高。总体来看,相对效率值最低的只有0.421,这说明我国各省市的环保投资相对有效性的差值较大。

3结论

本文使用数据包括分析法对区域环保投入的效率进行了分析,得出各地区环保方面资金投入有效应用程度,以及相对于我国其他地区,本地区在哪些环保方面的效率需要加强,为更加合理高效地支配环境保护的每一分资金提供决策支持。

通过以上的实证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①DEA方法用于评价环保投入效率具有实际意义,特别是对区域进行比较。

②我国区域环境污染综合治理的整体水平比较高。但是,无论是经济发展较好还是西部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都存在效率较差的单元。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效率差的原因主要是缺乏对环境保护的有效监管,对环保问题重视不够。而对于西部经济发展相对较慢的地区,由于环保投入的有限和环保科技含量不够,因此投入效率较低[6]。

③研究表明,看出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环保投入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废气处理的效率。江苏、浙江的环保投入比较大,而且资金的使用效率综合来看也是比较高的,但是在废气处理方面却不尽如人意。废气的处理效率方面除了几个效率较高的之外,其他地区效率都非常的低,可见废气治理效率仍然需要提上日程。因此,这些地区在关注废水处理的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废气处理方面的投入以及监管。

参考文献:

[1]中国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0.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2]简祯富.决策分析与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周景博,陈妍.中国区域环境效率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8,(14).

[4]于鹏飞,李悦等.基于DEA模型的山东省环保投入效率分析[J].科技信息,200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