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07 12:21:5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新闻写作技巧,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这是说,要像与你的朋友谈话一样进行广播电视新闻的写作。由于广播新闻是通过播音传送的,因此它更加接近口语的表达方式。平时用什么词语,句式、风格说话。你就用什么词语、句式、风格写作广播新闻稿件。当然,人在不同的场合会有不同的说话方式,在写作广播新闻稿件时,要借用你平时向朋友叙述某个事情经过的时候采用的方式。
不要这样写:中国足球迎回了2004年唯一也是最后一个亮点――世界青年女足锦标赛亚军。
可以这样写:中国青年女子足球队获得世界青年女足锦标赛亚军。这是中国足球在2004年的国际比赛中赢得的唯一荣誉。
“最后一个亮点”的说法过于抽象,这种写法在广播新闻中不能让听众对新闻的意义一目了然。后面的写法就能很清楚地说明新闻的内容和意义。
广播报道写作最重要的技术就是按照新闻事件发展变化的逻辑顺序叙述事件的过程。
二、使用现在时态
由于广播新闻追求时效性和现场感,广播新闻稿件尽量使用现在时态。这是吸引读者的需要,使用现在时态,会让听众有新鲜感,有接近感。从而引起对新闻报道的关注。使用现在时态的前提是寻找到新闻的现在状态。因此,你要想方设法发现新闻的最新动态,广播新闻报道应该永远追求这样一个目标――从事件的最新动态开头。
不要这样写:山西省小湾沟煤矿6日上午发生局部瓦斯爆炸事故,有10名遇难矿工的尸体今天清晨被运出井外,另有被困井下的5名矿工至今生死不明。可以这样写:今天(8日)清晨,山西省小湾沟煤矿10名遇难矿工的尸体被运出井外,另有被困井下的5名矿工至今生死不明。6日上午小弯钩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
第一种写法首先是在重复报道已经发生的事件,而这样重大的灾难性事件,人们可能在事件发生之际已经通过各种渠道得知,即使不知道这一事件的听众,在听到广播电视台用概述方式发几天前的新闻时,也难以引起关注。后面的写法用一个动人心弦的具体事实向听众说明了矿难事件最新的发展状态,这无疑能够使新闻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同时,报道也简略地交代这起矿难的发生背景,帮助以前不了解这个事件的听众掌握事件的来龙去脉。
三、使用短句
短句是保证内容明白易懂的重要环节。不要使用复杂的句式,在非使用复合句不可的时候,要注意把句子分割成短句,广播报道中的合理间歇,不仅能够为新闻播音员提供喘息的机会,也为听众更好地理解新闻提供了自由的空间。不要这样写:
围绕乌克兰总统选举产生的政治危机目前已不仅仅牵扯到这个前苏联加盟共和国本身,与之相邻的俄罗斯和欧盟之间也因为不可回避的利害关系而卷入其中。可以这样写:乌克兰总统选举产生的政治危机已经对俄罗斯和欧盟之间的关系产生影响。俄罗斯总统普京的一名高级助手说,这场争端是对俄罗斯与西方关系的一次重大考验。
前一种写法存在几个问题:一是在一句话里想要交代的内容过多;二是最重要的新闻要素没有放在最重要的地方;三是对核心内容的交代不够具体。
四、一个句子表达一个理念
广播新闻要做到简明易懂,在句子的构造上就要追求简洁明了。一个句子表达一个内容,对于保证稿件的清新度是非常重要的。不要企图在一句话里塞进更多的内容。一句话只讲述一个意思,让每句话简洁明了。不要面面俱到,省略一切可以省略的东西!不要这样写!
《火舞》是一部融合了上百种来自不同地区的舞蹈和音乐的成分,并结合悠久的神话传说和历史文化背景,运用了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舞台制作手段而精心打造的一台鸿篇巨作。《火舞》讲述的是一个跌宕起伏的爱情故事,但是这个故事却不幸发生在战乱年代。通过剧情的发展,表现了战争中勇敢的民族逾越武器反对武装侵略的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可以这样写:《火舞》是一部大型舞蹈史诗剧,它在深广的历史背景下讲述了一个战乱年代曲折的爱情故事。这部大型舞蹈史诗剧融合了上百种来自不同地区的舞蹈和音乐成分,使用了当今世界上先进的舞台制作技术,被誉为“新世纪舞蹈界一把燎原之火”。
我们可以看到前面的写法由于叙述的头绪繁杂,特别严重的是在一句话中想要表达的内容过多,因此让人们感到十分杂乱。后面的写法有了改变,有助于听众更清晰地了解这部大型舞蹈诗剧的内容与特色。
五、使用主动语态
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情,这是最便于人们理解的表达方式。在广播电视新闻的写作中,要尽量使用这样的表达方法。主语――谓语――宾语,这样的语态结构最便于听众清楚地理解信息。
用心看身边的人,用笔写身边的事
——通讯员培训心得体会
9月 5日,作为一名最基层班组的兼职通讯员,我有幸参加了2012攀钢传媒中心组织的新闻通讯员写作培训班,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参加的新闻通讯员培训班。这对我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学习新闻写作的机会,所以我非常的珍惜,这不仅仅是我系统的学习新闻写作的难得的机会,而且这也凝聚着我们厂对基础班组通讯员成长的关心。
在这次培训中,攀钢日报的汪老师和朱老师从攀钢日报版面、栏目,新闻写作写什么、怎么写才符合要求、以及当前稿件存在的问题,通过详略有当的向我们讲授,让我们写有了目的性,不在盲目写、投稿。从新闻线索的捕捉到现场采访、再到写作发稿,从一条新闻发现到最后的创作出来与观众见面的新闻创作的全过程,电视台的关老师都详细的讲解其要领并传授写作技巧。三天的学习时间很短暂,老师们如此详细的讲授,对于第一次接触到新闻写作的新手来说正是自己所需的,我感觉受益匪浅。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写作不像诗歌散文那样可以随心所欲,需要我们走出家门,深入新闻现场,用我们的眼睛去记录新闻的事实,用我们手中的笔写下新闻的真实材料,用我们的努力把新闻事件的真实情况告知读者,这是成为一个新闻通讯员的责任。闭门造车是新闻写作的大忌,作为基层的新闻通讯员必须用敏锐的双眼去观察世界,去留心生活,用细致的心看身边的人,做生活的有心人,这样写出的东西才会贴近生活,才会有生命力,才会有吸引读者内心的魅力。
要想将自己看到的新闻精彩的展现给读者,不仅仅需要我们用细致的心去捕捉、收集新闻线索,还要懂得如何将自己收集到的新闻展现给读者,这就需要我们练就犀利的笔。俗话说:“琴不离手,曲不离口” ,练就犀利的笔没有什么技巧,只有一条:多写!在生活中的每一天,多写一条好的句子,多写一段好的段落,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假于时日,终究会下笔如有神。对于初学新闻稿件写作的我来说,总觉的枯燥乏味,难于下笔,总感到自己胸中无墨可泼,无言可述。现在的我不妄想自己写的东西有多么的精彩绝伦,可登大雅之堂。培养新闻写作的兴趣是我现在的任务,养成写作兴趣是养成写作习惯的动力,好的写作习惯是写出好的作品的有力武器。
三天的通讯员培训紧张而又充实,我不仅学习到了新闻写作的基本知识和写作技巧,更激发了我新闻写作的积极热情。今后,自己要更加注重学习新闻创作等有关专业知识,用细致的心看身边的人,用犀利的笔写身边的事,争当合格的通讯员。
实习期间,我格外珍惜此次难得的机会,努力工作,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向专业编辑记者求教,同时自己利用空闲的时间,自觉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党和国家的政策,学习法律、法规等知识,也认真学习一些自己专业以的行业相关知识,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新闻采访技巧和写作技巧,从而进一步巩固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为以后真正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但理论与实际始终是存在很大的差异的,即使掌握了新闻采写能力,也不见得在真正的采访中会如想象中的那么顺利简单。在短暂的实习过程中,我深深的感觉到自己所学知识的肤浅和在实际运用中的专业知识的匮乏。比如在第一次参与大型人物纪实类版面《都市脸谱》的采访。做一个关于“少年作家”的专题时候,面对三水小豆豆种植园的负责人、佛山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黄爱卿老师如同发散性思维的介绍讲述,我原本拟定好的采访思路被打乱了,所有的思绪都变得混乱不堪,只是匆忙之间记下了一些关键词,等采访回来整理笔记时候才看到自己的线索素材已经被完全打乱,在写作中根本无从下手……刚开始的一段时间里,对一些工作感到无从下手,茫然不知所措,这让我感到非常的难过。在学校总以为自己学的不错,一旦接触到实际,才发现自己知道的是多么少,这时才真正领悟到“学无止境”的含义。好在在带我的记者林XX的指导帮助下,我渐渐学会了如何有效的摘取采访对象言论要点和精华,整理新闻线索,在随后的报道写作中也逐渐得心应手起来。不过有一点是明确的,就是我们所学到的理论教育和实践的确是有一段距离的。所以,我们的学校教育应当与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中真正消化理论知识,这样学生才不至于在实际操作中出现自以为是、手高眼底的情况。
在实习过程中,也发现灵巧的运用了新闻写作技巧是十分重要的。在此以前,我一直有一个不正确的认识,以为写新闻就好像编写计算机程序一样,可以套用各种公式样式进去,反正大多数的新闻报道模式都是大同小异的。这种思维在我实习的初期影响很大,比如在报道“禅城区历史博物馆挂牌成立仪式”的时候,我就按照以前写学院文化艺术节的新闻报道格式,把整个开幕式从嘉宾介绍、领导致词、文人朗诵、藏品捐赠、挂牌仪式等内容按照时间顺序一气呵成的记录下来,新闻六大要素一个也不少,格式也规范,自以为写得很完美,但等第二天正式见报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文章被大幅度修改了不少,比如弱化了对开幕式流程的长篇累牍的描述,重点突出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两个场面,并且深入挖掘幕后的故事。通过对比学习我开始明白,新闻不仅仅只是要告诉读者发生了一件怎么样的事件,更需要向读者提供最新鲜最有用的资讯消息,也就是平常所说的“做出深度、做出广度”。套格式的新闻写作模式虽然可行通用,但并不能传递新闻价值,这样写出来的新闻不但读者不喜欢,连我自己在写作过程中也味如嚼蜡丧失激情。
作为一种特殊的新闻报道形式,深度报道与动态新闻相比,加强了报道深度,更多地注入了报道者的理性思考,它是记者在分析新闻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评述结合的方式,交待背景,提出问题,揭示趋势的一种文体。
一般来讲,深度报道大都涉及重大题材或社会舆论关注的重点、热点、难点、疑点问题。因为正是现实生活中这些最集中、最真实、最典型的新闻事实,才能揭示出生活的本质规律,并探究到新闻所涵纳的真理,了解到那些熟而未察的社会生活底蕴及社会生活的发展规律,并给人以启迪。而且,深度报道讲求展示新闻事实的宏观背景与结构,不仅剖析新闻事实的发展过程,也要展示它所发生的宏观背景,是从总体联系上把握其真实性,以理性的目光透视社会各个领域的种种现象和问题。深度报道作为时代的产物,必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 关于深度开掘问题。深度报道贵在“深”。报道有深度是指能揭示事物本身的客观规律,把事情的本质点透。深度来源于对社会问题的快速透视力,既要看得透,又要反映快,这就要求记者的脑子里有一把锋利的解剖刀,能把事物的特点、本质、事物发展的演变进程、根本原因端出来。
二. 在选题上要宽严结合,把握好“度”。从原则上说,只要事件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或者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难点,都可以选作深度报道的题材。这种报道以它独有的深度和力度,要求记者具有宏观意识,善于按照事物本来的相互关系来看待或认识事物,善于从纵横两方面的对比中判断事物的地位和重要性。选题时,要考虑同大局相联系,正确判定所选题材的价值。既要从大处着眼,挑选那些在全局上有分量或者有独特意义的事物,又要从小处着手,从现实生活的诸多具体事物中去选取。
三. 要讲究写作技巧,在生动性上下功夫。目前已出现相当一批立意新、内容好、开掘深、文笔美的深度报道。这些报道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讲究新闻写作:主题清晰、精选细节、语言优美。总的来说,我们的深度报道仍需提高写作技巧,有些报道过分拘泥于解释新闻事件为何会发生这个主题,在表达方式上也显得不够灵活,平铺直叙,把原因用一、二、三的办法罗列,这样就容易使文章显得沉重有余,活泼不足,宣传效果受到影响。例如广播就可以完全用音响说话。强调音响,既可以发挥广播的媒体特点,又可以使节目更加真实、形象。《新闻纵横》大多播出的是舆论监督的稿件,记者必须到现场采访,采访各方当事人,这就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音响效果。而且只有生动、形象的音响听众才能接受,更能帮助弥补报道中产生的空白。
当然,深度报道也对新闻记者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提高理论修养、法制观念、政策水平,提高业务能力、具备过硬作风,以及良好职业道德与健康体魄、心理素质,才能使自己创作的稿件显得更为深刻与细腻,更为独到和敏锐。
(作者单位:包头人民广播电台)
【摘 要】作文教学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好的,作文教学更是任重而道远,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一定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素养,总结平时经验,努力让我的学生对作文产生浓厚兴趣,真正让他们成为作文的主人,让他们在今后的写作中不再碰壁。这样,学生在习作时便不会感到无话可说,自然会下笔千言,有感而发,从而“乐于书面表达”愉快地习作。笔者在日常教学中便做了如下一些探索: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作文教学 快乐写作 探讨
怎么样才能使小学生写好作文?我想,这其中最关键的一条就是要充分调动并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去发现自己的身边生活、感受生活中的“小”和“事物”,在积累生活经验的同时用手中的笔去描绘美好的事物。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我不断思考,不断发掘,现在就谈一谈我在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一、 长篇短章,词汇先行
“词汇积累――作文训练的基石。” 引导学生积累词汇,让学生在习作时能做到腹中有物,以此提高作文水平,这点对于语文教师,已不是什么新鲜的做法。因此我找到了几个行之有效的办法。第一,专门开设阅读课,临场指导阅读;第二,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每星期、每月评出“阅读之星”、“词汇大王”等,同时注意遏制学生积累中的片面贪多求次情况;第三,积累的词语佳句要让学生尽量理解,平时通过多和学生沟通,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词义,用自己的感情朗读词汇等做法,强化了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培养了语感。
二、 开阔视野,拓展题材
扩大阅读,丰富知识,为学生作文创作奠定基础。作文是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没有丰厚的知识,很难写出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新颖别致的好作文来,所以教师要教育学生,要多读课外书籍,特别是那些名著,甚至自然科学知识,也要了解一些。正如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巧意,数学使人精微,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辨"。可农村孩子生活中接触的新鲜事物少,眼界狭小的的客观事实,成为阻碍学生作文题材丰富性、多样性的最大颈瓶。怎么办?思来想去,农村孩子最热衷的事情莫过于看电视,电视成为他们了解外界的唯一窗口,而新闻的价值也许正是我所寻求的拓宽学生作文题材的最好出路。首先,培养学生关注新闻的热情。经常利用班会,自习课等时间,开展“会声会色说新闻”、“新闻小博士”等活动,而到了高年级后期,还增加了带有评议性质的“今日新闻之我见”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密切了新闻和学生间的联系,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视野。其次,老师参与其中,事半功倍。学生对于新闻的搜集不免有着方方面面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搜集渠道单一;新闻素材有些大而不着边际,有些小而索然无味。要克服这些不足,这时教师就有必要参与其中。我经常从报刊、电视、网络中搜捕一些生活气息强的新人新事,然后与学生交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以新闻的方式拓展题材的做法,已经小有硕果,绝大多数同学都能在笔下写出新鲜事物,这让笔者尤感欣慰。此外,还可以通过多种渠道丰富作文内容(一)通过写日记来积累 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日记的内容很广,自己的喜怒哀乐、所见所闻都可通过日记无拘无束地表达出来,可以给学生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比如:结合农村小学生的实际,可让他们动手植树、养花、种菜,也可以饲养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然后把栽种或饲养的过程以日记的形式写出来。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既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又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更重要的是写起作文来有话可说、有情可抒。这样长期训练,学生的写作兴趣会逐渐被激发起来,写作素材也会逐渐丰富起来。(二)通过平时的课内外阅读来积累 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想成为妙手,就得有广泛的阅读。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采取以下的做法:鼓励学生积极借阅图书室的图书进行阅读,另外利用每周的课外活动时间安排全班学生进行课外自主阅读。同时,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采蜜本”,鼓励学生把课外读物中的优美词句、精彩片段摘抄下来,也可把对文中主人公的评价及自己读完后的感受写出来,随时翻阅欣赏、细细品味。这样长期坚持,学生的语言积累丰富了,写起文章来,那些优美词句就如泉水般涌出,运用自如,得心应手。
三、 模仿例文 推陈出新
人类的任何发明创造或改革,都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鲁班发明锯子受到小草的启示,雷达是从蝙蝠身上得到启发,飞机是从蜻蜓飞行中得到发明创造的灵感等等。可见,优秀范文也可以为学生习作的创造性想象注入无穷无尽的活力。学生的优秀习作需要丰富的表象,优秀范文习作的生动、具体、新颖,会一直根植于学生的头脑中,会成为最有生命力,最能激发创造性想象的活水源头。在许多学生的头脑中写作方法、写作技巧只是说说而已的空洞抽象的事物,其实优秀的习作都是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一旦能熟练掌握运用就是一种熟能生巧的写作技能。如:饱览了石林的奇妙景色,当我们踏上归途时,由衷地感叹道:“石林啊,大自然的杰作,你就像镶嵌在祖国锦锈山河上的一颗光辉灿烂的明珠”。这种寓情于景的写法,学生积累多了自然就懂得了,运用起来如行云流水般的顺畅。当然,写作技巧不是一朝一夕可成的,只要按教师定向指导、学生练习、反馈强化等步骤有序进行,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形成自己的写作技巧和风格,切不可操之过急。
总而言之,作文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艺术,它有着固有的原理和方法可循。作为一名乡村小学教师,在作文教学这方面我很庆幸自己在“循规”中不忘“寻变”,从而找出一种适合自己教育对象的方法。
月日,我有幸在##参加了##公司举办的2009年新闻宣传培训班,作为一名基层通讯员,由于涉入通讯员队伍时间短,经验不足,早就对新闻培训学习有着迫切的要求,所以很珍惜这次机会。
2009年对于##公司来说,是任务饱满、担子沉重、希望与困难同在的一年,百忙之中,公司能组织此次培训学习,就是为了让来自各基层的通讯员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加强自身写作功底,通过深入生活,及时报道华电员工亮点,为和谐发展工作作贡献。
##公司调研员、新闻宣传工作的老前辈“赵延盾”书记在“怎样发现新闻”的讲座中谈到,新闻宣传工作是一个学习--实践--再学习的过程,所谓新闻就是写新近发生的真实事情,无论写事写人,口子不要开得太大,在实际写作中,一定要明白目前面临什么,重点宣传什么,结合公司实际来写。做宣传一定要对症下药,结合实际讲真话,实事求是才能写好新闻报道。
接着,华电##公司政工部专责李强就通讯员如何进行新闻报道进行了面对面地授课、交流与沟通。他在新闻写作技巧讲座中,从新闻的标题、导语、正文、结尾等重点部分着手,做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并通过他的写作经历,把成功的经验毫无保留的和盘托出。
通过本次培训,使我对新闻写作有了新的认识,写好新闻闭门造车是行不通的,即便可以写,写出来的东西既没有时代特色,也不贴近生活。写新闻要注意知识的积累,平时多读书多读报纸,加强自身文化底蕴和政治思想修养,不断开阔自己的视野,以读者的视线、敏锐的观察力去关心身边的人和事,向新闻报道撰写得好的通讯员学习,不断分析案例,运用学到的知识来提高自己。
其实学会写文章,是让人终身受益的事,正如李强所说:“好文章,不是讲会的,是练会的”。培训虽然结束了,但要把学到的知识用在笔端却刚刚开始……。
发电部 叶枫
新闻写作技能是一种复杂的精神生产的劳动技能,它的形成需要四个条件:一是生活阅历。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一样,都需要有充足的原料,而新闻写作原料主要来自生活。因此,丰富的生活阅历是培养和提高记者或通讯员写作技能的物质基础。二是思想水平。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一样,需要优良的设备,而新闻写作的加工设备主要是写作者的大脑,即作者对事物的鉴别能力和认识水平。因此写作过程中,观察、体验、研究、分析等思维活动,以及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提炼及加工,也都是新闻写作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是语言技巧。语言是写作的工具,使用工具娴熟的技巧,是写作技能中不可缺少的技术条件。四是表现方法。物质生产中,工人需要实践操作方法和施工工艺;精神生产中,作者同样需要使用多种多样的表现手段和写作方法,这是写作技能中技术因素最多的一个条件。
上述形成新闻写作技能的四个条件,大部分都是无法由新闻写作的理论知识转化而提供,因为新闻写作的理论知识不可能为作者弥补生活阅历、思想水平等方面的不足,也不可能为作者解决语言技巧、表现方法方面的难题,仅仅能起到指示方向、标明路程的“路标”作用。因此,记者、通讯员要把新闻写作知识转化为写作技能,就必须按照新闻写作技能的形成条件和发展规律进行科学的长期的技能训练。
状物训练
借助语言工具,描绘景物形状,这是新闻写作技能的一项基本功。它的原理与绘画相似,眼传心、心传手,所不同的是绘画者状物用的是线条和色彩,而新闻写作状物用的是词汇和句式。状物训练的关键在于“静观默察”。无论写人写景,都要做到绘声绘色,都必须经过认真、反复的观察,一方面捕捉景物的特征,另一方面选择精确的词语,这样既经过了“心”的训练,也进行了“手”的训练,经过长期的描绘练笔,就可以逐步做到眼到手到得心应手了。
状物训练要注意多样化,无论春夏秋冬的四季景色,还是工农商学兵战线上的新成就采写,都可以随见随练,开始阶段不必受主题结构与写作要求的拘束,可以灵活运用。
叙事训练
用语言叙述好新闻事实,这是新闻写作的又一项基本功。叙事训练的关键在于“入情入理”。人必有情,事必有理,无论叙述哪一类事件,都要注意准确地表现人之情、事之理。这就需要在叙事之前,对人对事进行充分的分析和研究,比较出事件过程中各个情节孰轻孰重、孰主孰次、孰真孰假,从而使叙事重点突出,层次分明,这也是“心”与“手”的结合训练,即心之所得、手之所用。
叙事训练必然要受篇章结构法则的约束,因为事件本身就有开端、发展、、结尾的层次结构。所以,它就不像状物训练那样灵活不拘,但是叙事技法变化多端,或顺或倒,或详或略,或断或续,在训练中,也完全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各种技法练习,一练一得,逐个掌握。
抒情训练
运用语言艺术,抒发各种情趣,这是新闻写作技能的第三项基本功。人的感情和志趣,本来是摸不着看不见的东西,但是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却能变无形为有形,产生强烈的感染力。
抒情训练的关键在于“借景托物”。人物的喜怒哀乐、志趣的雅俗高低,无形无状、无声无色,但是一旦与景物相融,就会使人引起丰富的联想,受到深刻的启发。这就是通过借景托物、咏物言志的手法收到的效果。
在新闻抒情写作中,有些作者一味地堆砌华丽的词藻,往往只在过多的形容词和排比句上下功夫,而不注意在情真意深、联想巧妙上花力气,这就是只练“手”而不练“心”,结果必然是情不真意不深,华而不实。由此可见,生动的语言不等于华丽的语言,朴实的语言同样可以生动。
说理训练
讲究语言逻辑,阐明正确的观点是新闻写作技能的第四项基本功。语言表达的逻辑性正是思维活动逻辑性的反映,因此,论证、反驳等说理写作既是语言的逻辑训练,更是思维的逻辑训练。说理训练关键在于“有理有据”,即既要重视巧妙有力的论证推理,也要重视胜于雄辩的事实根据。没有前者,事实根据只是一堆零乱的缺乏内在联系的材料;没有后者,论证推理只是一套虚伪的苍白无力的诡辩。因此,就说理训练而言,同样需要思维与语言密切结合,要在事实与观点的内在联系上下苦功夫。
上述四种思维训练与语言训练相结合的“练功”方法,有一条基本规律是完全相同的,那就是“得之于心,方能应之于手”。没有心之所得,决不会出现手之所用的奇迹。因此,在新闻写作技能训练中,记者或通讯员仅仅强调勤于练笔是不够的,还应该突出强调勤于思考。
新闻记者或通讯员须多看、多听、多想、多写。看与听是原料积累的根本途径,而想与写则是成品加工的主要步骤。为此,新闻写作技能的训练不应该仅仅限于做文章,而应该包括经常性的未必成文的“腹稿”。如果新闻记者或通讯员每天“练功”三次,或状物,或叙事,或抒情,或说理,那么新闻写作技能就会得到迅速提高。中外名记者都是在自觉坚持长期刻苦的新闻写作技能中,熟练地掌握了新闻写作技巧,在新闻写作中游刃有余,写出新闻名作的。记者和通讯员下功夫坚持新闻写作技能训练,就能够不断地提高新闻写作水平,增强新闻写作创新能力,写出更多的好稿优稿。
同志们,大家好。
经过认真充分的筹备,今天我们在这里举办全局新闻报道通讯员培训班,主要目的就是要通过学习培训,进一步提高广大通讯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全面加强新闻队伍建设,提高新闻宣传水平,增强基层通讯员的新闻意识和写作能力,为打造集团公司主力团队和标杆企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共同开创我局新闻报道工作新局面,这也是落实我局2019年宣传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
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日报高级记者**、**日报总编室主任、高级记者**、**摄影家协会副主席、高级记者**等三位在新闻报道领域具有很深造诣的领导和专家给我们讲课,在此,我代表局党委工作部,对他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宣传工作是局党委、工程局一项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工作。宣传工作既与企业的工作大局紧密相关,也与企业面临的内外形势紧密相关。在今年年初召开的局第七次党代会和2019年工作会上,工程局提出了“把四局建设成为集团公司主力团队标杆企业”的发展战略。要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必须充分发挥宣传思想工作“对外塑造形象,对内凝聚人心”的重要作用。
要充分发挥新闻宣传工作教育员工、宣传政策、报道典型、引导舆论、促进发展的功能。紧紧围绕发展这个主题,积极宣传我局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成果、新经验,唱响了主旋律,为我局改革、发展、稳定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做到导向正确,引导有力,宣传到位。在宣传内容上,要围绕大局、服务中心、贴近实际、贴近基层、贴近群众。
新闻宣传是一项政策性和专业性都很强的工作,这次通讯员培训班我们聘请了青海新闻界专家给大家系统讲解新闻写作和摄影方面的专业知识,机会难得,希望大家仔细听讲,认真记录,回到工作岗位后,要努力钻研工作业务、熟练掌握新闻采访、写作技巧,使宣传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
最后预祝大家学有所成,工作进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谈到阅读教学的目标时提出:小学生要“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在阅读中积累词语”“阅读要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因此,我个人认为语文教学一定要注重学生对阅读能力的培养。那么,如何做好阅读能力的培养呢?
一、要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我们无时无刻不处在信息的包围之中。当然,这些信息良莠不齐,我们要教会学生注重浏览,学会筛选信息。例如,看电视广告,可以告诉学生公益广告语可以记下,并积累,可以为写作丰富语言。如:中央电视台下基层栏目广告语:“你的脚下踩有多少泥土,你的心中就会沉淀多少真情;走近你、读懂你、为了你、依靠你。坐在同一条板凳上,才会缩短心与心的距离。”这些广告语有很多的语文知识,教师要善于教育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学习表达技巧。
教师要和学生一起看新闻。新闻语言简练、实效性强。教师要养成看新闻的好习惯,新闻会充实你的语文课堂。学生看新闻,他们不由得要对某一事件发表意见,无形中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维概括能力,而且他们到学校后就会与其他同学交流,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二、要养成阅读记笔记的好习惯
语文学习要养成记笔记的习惯。即使是看电视、唱歌时遇到优美的语句或者发人深省的哲理句段,也要记下来。例如,“我一定会回来的!”这一句台词,它形象地体现了灰太狼遭到羊族惩罚后气急败坏的无奈情形,也体现了灰太狼的个性化语言。记下来可以启发学生学习通过个性化语言表现人物的写作技巧,至于“可当初的我是那么快乐/虽然只有一把破木吉他/在街上在桥下在田野中/唱着那无人问津的歌谣……”这些流行歌曲的歌词,学生在享受音乐的同时,也会想象农民工的乐观、执著,受到农民工的感染,而且想象能力得到训练。
三、要有大语文观,要有正确的阅读理念
电视、电脑走进我们的生活后,我们不可避免地受到网络交往中“另类”语言的影响。所以,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大语文阅读观,要走进网络世界,但不能迷失自己,要以客观、平等、宽容的态度,面对不同文化的差异,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教师要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说规范话、写规范字,不“标新立异”,追求所谓的“时髦”。
四、阅读要养成背诵的习惯
阅读古诗、名篇,强调记住需要记忆的内容,也可以作尝试性回忆,再与文章对照反复记忆,力求记得准确、迅速,也可以复述文章的主要内容,默写提纲,记住要点。阅读时养成背诵的习惯,可以大大提高阅读的效果。
(作者单位 山西省汾阳市康宁堡小学)
2010年九月进入韶关学院学习,从事校园新闻宣传工作这一行已经2个年头了,2年来无论是做干事还是做部长,我都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工作、谦虚学习。2年来我多次参加学校以及各二级学院举办的大型活动的采访工作。本学期共投稿十余篇,并在广播台、新闻中心记者团以及粤北大学生报社累计上稿近十篇。
2年来,我认真履行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和新闻工作“三贴近”的原则,全身心的投入到学校的宣传工作中。参与广播台、新闻中心记者团以及粤北大学生报社的投稿,真实反映了韶关学院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2年来累计采写新闻80余条,参加了学校各大型活动的跟踪和报到。为公学校宣传正面典型、鞭策后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从事新闻宣传工作一晃2年时间,悄回首、细品味,仍觉自己是新兵。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写作水平,扎扎实实搞好基本功,还要始终坚持“三贴近”原则,扎扎实实做好一名校园记者,脚踏实地地采访,认认真真地写作。
“做人如水,做事如山”是我的座右铭,所以要求自己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件事。在成长中我走了许多弯路,但也学到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最大的感悟是:记者是一个神圣的、值得骄傲的职业,而我才刚刚起步。
在“贴近职工,贴近生产,贴近一线”思想的指引下,弘扬主旋律,不断地吸收新的理念知识和专业知识,为写好宣传稿件打下坚实的基础。及时深入到一线?“腿勤、口勤、手勤、脑勤”,用手中的笔,以最快的速度,把他们的管理理念、先进事迹报道出去,唱好主旋律,与时俱进地做好宣传工作。
曹建兰 一年来,我不仅自己努力写作,也广泛发动基层通讯员投身到火热的生产一线、到职工中间、技改现场,发现和挖掘职工在安全生产、技改建设、克难攻关中的闪光事迹和突出表现。今年炼铁厂共在内外各界媒体发表宣传稿件1432篇,为炼铁厂全力做好职工思想稳定工作,促进降本增效工作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白香云 一年来,我坚持第一时间把设备检修部党员干部、一线职工在生产经营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先进事迹、模范人物及时进行宣传报道。截至10月份,设备检修部在《长钢纵横》、《长钢报》、长钢网站、长钢电视台四大媒体上共发表宣传稿件486篇,为设备检修部做好各项工作提供了精神动力。
刘玉彬 写稿使我养成了四个好习惯:勤于读书看报的习惯,学习别人的写作技巧,积累写作知识;勤于收集信息的习惯,从中发现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勤于思考的习惯,动脑对材料加工构思,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从平凡中发掘闪光点;勤于动手的习惯,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写出来。
李文东 从事宣传工作已走过了7个年头。7年来,从一名初学者成长为一名通讯员。去年以来先后结合6500变工况操作、两台6000级机组出氩、锅炉全烧煤气改造等重大技术攻关项目开展重点报道,被公司各类媒介采用100余篇,为展示动力人不畏坚难、奋力进取的良好精神面貌做出了应有的贡
关键词:应用文教学 学以致用 技能提升
应用文写作是现代人的必修课,求职、就业者的基本功。而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商业的高度发达和法律法规的日趋完善,日常工作中应用性文书便会使用得更多,而且会显得更重要。
记得有过一位毕业多年的学生在就业初期由于应用文学得不好,闹出了笑话。该生毕业后在一企业当普通文员,一次单位要召开“三・八”节妇女座谈会,让该学生代拟会议通知。结果到开会时他见那么多人(包括男职工)都来参会时才发现通知内容有错漏,真是闹出了天大的笑话。诸如此类的事,在我们的毕业生中亦不少见。
事实上,目前中职学生有关应用文写作的课程安排不仅课时不足,而且该课程教材陈旧,一些范文不切合学生实际,和现实生活脱节,以致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导致学生未能真正掌握应用文的写作技巧,更别说具备熟练运用的能力了。这样就使得不少学生毕业后进入社会,不会写求职信、申请书、请假条等日常应用文。这引起笔者对日常应用文教学的深刻反思,并引发了笔者结合学校学生实际对学生应用文写作教学进行改革。通过几年的有益探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结合实际,学以致用,内心渴求,动力充盈
应用文教学就是语文工具性地位的具体体现,学生必须认贯彻学以致用的原则,内心才会产生掌握此技能的渴求,从而充满学习的原动力。
毕业后的学生,除了部分到高一级学校继续深造之外,多数的学生还是直接参加工作的。这样更多的学生都得面对社会工商业大潮的洗礼,如求职、商务或政务来往等,都得面对避不开、实用性很强的应用文写作,比如日常的便条字据、书信礼仪、启事声明、事务文书、会议文书等。但大多数在读学生都会觉得这些东西距离他们很远,且对文化基础课相对薄弱的中技学生来说,本来对自己“写”的能力就不太自信,内心自然就有些畏难情绪,加上在技工学校“动手能力高于一切”的潜意识也使他们不太重视“动笔”为主的应用文学习,从而导致学生普遍偏重专业课、轻视文化课现象的出现。应用文写作课上理性的东西很多,感性的东西少,技工学校的学生就更觉枯燥乏味了。而且,他们从眼前审视,会觉得对他们的学习生活不会有太大的帮助,因而热情就自然不高,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就更别说了。
根据这些现象分析,笔者认为要突破这个瓶颈,首先得让学生认识到应用文与他们将来面对就业的重要性,以及在实际工作中巨大的实用意义,从而在内心理解、接纳、重视,即调动其学习的“内驱力”。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才有可能让他们真正学好此类文体的写作。
为此,笔者在讲授应用文写作课程时,不按照“应用文写作概论”设定的从应用文语言与体式特点、因社会发展的需求而产生和发展等固有的程式说起,而是通过讨论案例进行导入:某商行与内蒙古一家皮货收购站签订了收购优质羊皮的合同。条款中“1.5米以上,有剪斑刀的不要”被错写成“1.5米以上、有剪斑刀的不要”。供货方后来所供的货都是1.5米以下的羊皮,使商行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供货方是按合同办事,其行为受法律保护。因为合同上的条文可以理解为“1.5米以上和有剪斑刀的都不要”。
这样的案例分析大大地触动了学生的敏感神经,笔者由此作为切入点,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应用文的积极性,变 “要我学”为 “我要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工作实际中应用的文体往往是避也避不了的事。在工业与商业都高度发达的当代中国,无论学哪个专业或者从事哪种工作,谁未能熟练地掌握和运用应用文体写作技巧,谁就有可能“动弹不得”,甚至“损失惨重”。现实而典型的案例,使学生对学习应用文写作的原动力得到有效的激发,为其后续的学习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整合教材,创设情境,强化技能,准确成文
教师要做教学改革的有心人,努力探索在策略上改革应用文的课堂教学,以“形成能力”为最终目标,将“能力提升”的整体要求分拆到具体的课堂教学目标中,做到循序渐进、分步达标。职业技能教育说到底是“技能”的教育,应用文教学也应该侧重写作技能的提升。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深刻地认识到能力的培养必须是渐进的,是经过一次又一次切中目标的系列训练而形成的。因此,每堂课的能力目标设置都是经过精心考虑的。在整体目标要求的框架之下,努力制定出具体的、可以被检测的课时目标。为达到职教“能写出各类常用的应用文”这个目标,笔者注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有清晰的整体教学思路,整合现行教材
目前我们使用的教材基本还是陈旧的编排模式,先介绍文体知识然后附录具体范本。例如在编写“新闻”这一章,还是按习惯先讲述新闻的各个特点、每个特点的重要性,然后介绍新闻的分类和结构形式,再归纳出新闻写作有哪些基本要求,紧接着附上一些相关典型范文。从整体上来考量,我们会发现这样的安排过于从理论出发,过于抽象,过于理性,基本上是不符合技工学校学生的“知识体系”特点。对于偏重于理论知识研究的普通高校学生来说,这应该是不错的模式。但对于技工学校的学生来说就不太理想,不符合此类学生的认知心理和学习方向。
实践证明,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采用先做大量的案例分析,再研究正确范文,最后归纳文体知识的教学思路更适合技工学校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知识结构特点。例如教学“通知”“通报”这两个文种时,笔者就罗列了各种各样的通知、通报范文让学生参阅、讨论、研究,这些范文有隐藏错误逻辑的、有出现歧义等用词问题的。通过对两个文种的比较,让学生从形式到内容进行分析,加深对两个文种的认识。然后笔者乘势对学生进行文体知识的讲授。接着让学生分小组研究、批改病例,总结此类应用文的写法。最后给出写作素材,让学生进行写作分析、筛选、整合,进行最有实效的写作训练。由此,提升能力便水到渠成。
2.创造条件让学生贴近生活,指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提升
每个学期在制订教学计划时,笔者都是先看校历表,紧扣学校相关时段内的重大活动来安排相关的应用文学习内容的,不会死板地硬套教材内容的先后顺序。这样才更切合教学实际,让学生在相应切身参与的活动中体验“写作情境”,既有趣又实在,更有实效。
例如,把教师的授课“计划”在学期初即与学生沟通,让学生明确“进程”,制定科学合理的个人学习计划;在期中进行“小结”,让学生在训练中反思半个学期的学习与生活情况,并指导后半学期的学习生活。把“新闻”放在学生校园文化系列活动(一般在5月或11月举行)之前讲授,在此前布置作业,让学生写出丰富多彩、针对性强的校园动态新闻,让他们全方位地参与、观察、思考每一项活动,然后在课堂上及时点评作品,在班内板报上展示;把“自荐信”放在6月底讲授,主要是针对7月初的学校与用人单位的招聘专场以及学校的年度招聘会;“调查报告”设计成表格模式,放假前印发给学生,以指导学生如何参加社会实践……如此安排教学进度,可以把应用文学习与学生生活实际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学习针对性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特别高涨,教学效果自然就更加理想了。
当然,一个学期下来,学校的重大活动还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学习写作应用文的需求,教师还得创设更多的写作活动,如联系班级活动、学科小组活动等。可以每个周五下午的班会课上,要学生填写“会议记录”;各班课室中的公布栏要以“通知”形式由学生轮值更新;每两个星期要有学生上讲台总结,开展“半月谈”活动……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又规范了班级管理。
3.“模拟实习”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学校生活毕竟和社会有一定距离,无法与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相比,直接参与应用文书的草拟写作实践不多, “模拟实习”就是一个拓宽校园学习空间、及时向社会延伸的最好方法。
记得在讲授“合同”这一章节时,笔者从最基本的“租赁合同”开始,让部分学生扮演“业主”的角色,然后与别一部分“租客”进行协商,草拟一份不会轻易招惹官司的《租赁合同》的要点,最后大家一起来评析;在学习“邀请函”时,模拟学校开一次联欢晚会,要求学生以学校的“身份”,拟一份“邀请函”,笔者以“家长”的身份接受学生的草拟稿,看他们是否能成功地邀请到……这样能将学习的知识成功地运用到模拟的社会实际中,又让学生充满学习激情,教学效果特别好。
4.适当加以鼓励,让学生有成就感
学校课室的黑板报、校园里的宣传栏、校刊、本地区的报纸,当这些地方出现了班上学生的作品时,笔者准会抓住机会,大力宣传。比如展示优秀合同、精彩新闻、创新自荐、完美总结等。这样一来鼓励学生大胆展示,二来让学生有成就感,对写作充满信心。
关键词: 初中语文 作文教学 有效教学 教学方法
作文教学是以写作思想和表达情感为主的写作教学实践,也是创造性的语言教学活动,它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要求较高,但是,长期以来,一些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找不到正确的方法。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情况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探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有效策略,成为语文教学的重点。那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方法有哪些呢?笔者对此进行了总结。
一、重视写作积累,丰富写作素材
写作与阅读关联紧密。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阅读之于写作的重要性。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必须做好阅读指导,扩大学生阅读面,增加学生阅读量,让学生通过广泛阅读,获取和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这就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乃至日常语文教学中,重视和强调阅读素材积累的重要性,提倡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并给学生推荐更多的阅读素材。如在初中语文《桃花源记》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推荐更多的带有传记色彩的阅读读物,如《鲁滨孙漂流记》、《格列佛游记》等,或摘录《西游记》中一些描写自然美景的片段,与课文进行比较阅读,丰富学生阅读积累,提高其阅读能力。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讲得好是做好阅读笔记的重要性。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阅读笔记,让学生用笔记本将报纸上的一些文章、书籍中的一些名言佳句摘录下来,并标明句子的出处、作者及自己的见解,鼓励学生在写作时尝试对阅读笔记中的信息进行有效加工和利用,最终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二、创新作文教学模式
初中作文传统教学模式是:教师选择题目,讲明要求或进行范文讲解,学生按要求写作。这种固定的教学模式,禁锢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也扼杀了学生的写作热情。要想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语文教师必须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如在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苏州园林》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进行“游记类”作文教学。如教师可以让学生以自由命题的形式,记一次难忘的游记经历,并讲清楚这次游记为何难忘。同样,在写作前,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优秀的游记类作文、作品,让学生就游记写作思想、写作重点进行深入思考,避免盲目写作。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可以让普通话较好的学生阅读优秀范文,并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从不同角度寻找素材,这样学生写作起来会更加得心应手。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从文明旅游的角度写游记类作文,让学生就乱写乱画、破坏旅游环境的现象发表看法。因为许多社会新闻都有关于不文明出游的报道,许多学生对之都有所了解,所以学生写起文章来会言之有物、有话可说。
三、传授多样的写作技巧
写作技巧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关键,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写作技巧传授,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传授写作技巧时,要避免那种干巴巴的理论灌输方法,注意技巧讲解的灵活性和实用性。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许多文章都是经过专家学者筛选的优秀文章,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可立足课本,将课文写作教学与技巧理论结合起来,使学生获得启发,领悟作文写作特色,掌握写作技巧。如在讲述《端午的鸭蛋》(汪曾祺)一文时,教师可根据作者巧妙的话题导入思路――由端午的风俗导入家乡的鸭蛋,讲述话题导入技巧,并结合日常生活让学生揣摩作者遣词造句方面的技巧,教导学生运用自然传神的表达手法传递平淡生活中的诗意和情趣,促使学生的表面感知能力上升到归纳反思的高度。在作文写作中,人们最关注的是作文的标题、开头和结尾,教师要针对怎么起标题、如何开头、如何更好地结尾进行重点讲解,告诉学生如何为作文取一个深刻而又不哗众取宠的好标题,教给学生开篇点题、由此及彼的开头技巧,使其掌握在结尾升华文章主旨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整体写作能力。
四、引导学生进行写实创作
许多学生之所以作文能力较差,写出的文章没有可读性,就是因为他们不能将自己的想法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进行写实创作,以致无话可说,或者说出来的话词不达意,虚假空洞。其实,作文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学生传情达意、记录生活经验的载体,只有立足生活,作文创作源泉才不会枯竭。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并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将生活中的素材记录下来,尝试进行写实创作。如在季节变换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走出教室,从大自然中寻找写作素材。在传统节日,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民俗风情和传统文化中发现生活新鲜、有趣的一面,让他们用笔墨将自己的真情实感记录下来,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写作,通过写作认识生活。同样,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从教材中深挖有利于进行写实作文的资源,点燃学生写作热情。如在学习《孔乙己》一文时,教师可以从孔乙己“摸”钱的动作为引线,讲述日常生活中不同性格、年龄的人的动作特点,然后结合作文训练学生的形象力和观察力,强化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
总之,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作文能力提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语文教师要探索适合学生的作文教学方法,进行多样的作文教学,并结合学生作文存在的问题,鼓励学生多写多练,注意写作材料积累,提高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沛华.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作文有效教学的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7: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