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04 19:48:3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大班动物教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活动目标:
1、能够画出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并初步尝试用牙刷玩色,体验色彩的美感。
2、通过此游戏活动,让幼儿体验快乐情绪。
活动重点:能够画出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并初步尝试用牙刷玩色。
活动准备:
课件(森林背景图,没有毛的小动物),牙刷若干,颜料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1、 以故事的形式吸引幼儿。
森林里正在举行时装联欢会,许多小动物都穿着色彩缤纷的衣服,高高兴兴地去参加联欢会。
2、 请幼儿一起参加。
老师:“宝贝们,森林大王狮子邀请你们一起参加联欢会呢,你们愿意吗?”
小朋友:“愿意!”
老师:但是狮子大王说了,要参加我们的联欢会必须带一位穿着漂亮衣服的小动物才能来参加。
二、引导讨论,教师示范
1、教师:朱老师今天也想去参加联欢会,瞧,我带来了什么小动物呀?可是它今天没有穿好看的衣服,我们一起来帮帮他吧,谁有好的办法!(请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鼓励幼儿用多种方法来帮助小动物)
2、 教师提示有刷子,引出刷子这一主要内容。让幼儿想想找个什么颜色给小动物打扮?(幼儿自由发挥想象)
2、 引导幼儿观察,了解刷子怎么刷,一起试试看。
3、 引导幼儿观察,先刷那里?(学说“刷刷刷,刷刷刷,刷得亮有亮,刷得仔细些,慢慢刷,来回刷)再刷哪里?
4、 请愿意的小朋友来试一试。
三、幼儿尝试体验
1、 老师带的小动物变漂亮了,那么小朋友们你们想带什么小动物去呢?自己想一想,等会请小朋友们把你想请的小动物画出来,再给它穿上漂亮的衣服吧。
2、 幼儿边刷边说:“刷刷刷,刷刷刷,刷得亮又亮。”
3、 提示:来回刷,拿拿牢,每根毛都刷干净,喝点水,小动物才不会疼。
4、 音乐时装会开始了,出示背景图,听音乐参加联欢会。
1、按声母的顺序连线组成动物图形,通过有趣的练习形式复习声母。
2、运用事物摆字母的字形。
3、了解同学的姓,能够拼读姓,明确声母是什么。
4、拼读音节,区分平、翘舌音和音、形相近的声母,进一步练习拼音。
5、拼读音节,并将同一类的事物连起来。
6、能够认读所学的生字,并能给生字组词。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按声母的顺序连线组成动物图形,通过有趣的练习形式复习声母。
2、运用事物摆字母的字形。
3、了解同学的姓,能够拼读姓,明确声母是什么。
教学过程:
(一)第一题:我会连。
1、卡片认读23个声母。
2、讲清方法:从声母b开始,按顺序连线,学生用铅笔试连。
3、问:你是怎么连的?(什么字母和什么字母相连)
4、连成了什么动物图形。(同桌互相检查,教师巡查。)
(二)第二题:我会摆。
1、看图,猜猜图上摆出的是什么字母?
2、你能学着他的样子,摆摆我们已经学过的字母吗?(鼓励发挥想象)
3、读一读摆出的字母,可背顺口溜。
(三)第三题:我会想。
1、你叫什么名字?你知道同学们的名字吗?
2、师:每个人的名字都由姓和名两部分组成,在名字前面的是姓,一般都是一个字,如:……,但也有两个字的姓,如:……。跟在姓后面的就是你的名,如:……。
3、你能说说自己的姓和名吗?同学的呢?
4、认读声母:g k h j q x zh ch sh,看看哪些同学的姓里有这些字母。
5、游戏,老师报同学的名字,大家立即说出姓的声母。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拼读音节,区分平、翘舌音和音、形相近的声母,进一步练习拼音。
2、拼读音节,并将同一类的事物连起来。
3、能够认读所学的生字,并能给生字组词。
教学过程:
(一)第四题:我会读。
1、以组为单位出示音节,指名读。
2、说说每组音节有什么区别?读和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3、领读、带读、开火车读、齐读音节。
(二)第五题:读读连连。
1、自由拼读音、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教师正音,强调没有标声调的,读轻声,要读得又轻又短。
2、看看书上连线的一组词语,为什么把它们连在一起?
3、学生试着自己连接剩下的词语,并说说理由,教师校对。
4、说话练习:我把bō luó和yā lí连在一起,因为它们都属于水果。
(三)第六题:我会认。
1、做摘苹果游戏:一张贴有生字的苹果树插图,请学生认认这些生字,会念的大声念出来,并把这个带生字的苹果送给学生。
2、领读、带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生字。
一、根据现实情况,分析幼儿园文学作品欣赏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在幼儿文学作品欣赏活动中,由于幼儿教师文学素养水平有限且缺乏有效的指导策略,此类活动的开展难以达到课程设计者期望的质量要求。具体表现为:在目标和功能上,过分关注知识的灌输和记忆,而忽略了文学作品本身的审美价值;在教学过程中,单纯强调教师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与分析,却弱化了幼儿对文学作品的主动建构与创造;在学习方式上,过多地采用单一的感知记忆,而忽略了幼儿对文学作品的意境感受、意义建构,更忽略了幼儿主动参与的意愿、情感的体验、合作分享与创造性想象。这些状况都表明目前的幼儿文学作品欣赏活动,难以发挥幼儿文学作品的多方面教育价值。诸如此类的问题,其根源在于幼儿文学作品欣赏活动中教师缺乏具体有效的指导策略。因此,探究出一套适应幼儿文学作品欣赏活动的切实可行的指导策略,使幼儿成为幼儿文学作品欣赏活动过程中的合作者、参与者、文本解读者和意义建构者,需要我们做认真、深入的思考。
二、重建活动目标,找准幼儿园文学欣赏活动的价值定位
文学欣赏活动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高级形式,是一种引导幼儿主动投入并沉浸于文学活动的过程。儿童文学作品是以精练、生动的文字,表现儿童真挚感情世界的人和事物,重视意象的浮现,营造音韵、图画美感的意境,让幼儿乐于阅读且能促进其正面成长的作品。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学欣赏活动是一个能实现儿童发展的过程,它最能集中反映幼儿语言发展水平、思维能力及情感体验。
文学欣赏活动的目标应当关注以下几方面:第一,作品审美。幼儿文学欣赏活动的突出功能是培养儿童的美感和审美能力,具体包括语言与韵律美、幻想与想象美,而活动在智育、德育等方面的功能也是在审美过程中实现的。第二,作品体验。促使幼儿体验和理解作品,轻松、自然地接受情感教育。在目标定位上,应由从对作品做理性分析转为运用直接感受,强调意会、体悟。第三,作品情感基调。引导幼儿与主人公产生情感共鸣,激发想象,鼓励幼儿以多种方式再现作品。第四,激发想象,以多种方式再现作品内容。
三、依据欣赏过程,探索幼儿园文学欣赏活动的指导策略
对作品意境和情感的体验,是幼儿文学作品欣赏中的重点和难点。在幼儿文学作品欣赏活动的各阶段,应当根据幼儿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分别采用不同的指导策略。前期经验的准备是加深体验的基础,教师应当根据即将欣赏的作品内容,丰富幼儿的相关经验和体验,并在活动开始时配合相关的谈话和讨论,唤起幼儿原有的经验或体验。通过教案分析、观摩课评议、录像反馈等方式,我们总结出了幼儿文学作品欣赏在选材、导入、提问、体验、多媒体使用等方面的具体教学策略。
(一)选材策略
文学作品的选择是幼儿园文学欣赏活动顺利进行的前提。幼儿文学作品欣赏活动总体上要求作品的复杂程度较低,作品应当情节简单、主线分明、形象生动、语言优美、趣味性强。依据幼儿年龄特点,小、中、大班选择的作品应当有所区别,如关于故事的选择,小班的故事简短、主线单一、角色形象鲜明、语言浅显易懂、有一定的韵律感、循环中有变化;中、大班在选材上,应选择作品情节较复杂,多主线、语言优美、丰富而有变化的。
(二)导入策略
导入是引导幼儿为即将开始的文学作品欣赏活动做好心理准备的过程。一般可分为稳定幼儿情绪、启发相关经验、营造情绪氛围等方式,根据幼儿的经验水平,不同年龄导入方式也各不相同。小班幼儿生活经验有限,注意力容易转移,教师宜多采用直接导入的方式。中、大班的幼儿有了相对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欣赏活动的经验,这对于即将开始的欣赏活动是很好的基础,有助于幼儿对作品的感知和理解,教师在进行作品感知活动之前,可通过谈话启发幼儿的相关经验和情感体验,以便于幼儿对作品更好的感知和理解。
(三)提问策略
提问是利用作品引发的问题引导幼儿深入地感知作品内容、体验作品情感、评价作品形象及其行为,从而提升幼儿欣赏水平的重要方式。常用提问方式有:事实性提问(如故事里面都有谁、故事里发生了什么事情、某一个角色做了什么?是怎么做的?)、因果关系分析提问(故事里发生什么事情、结果是什么?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评价性提问(如你喜欢这个故事吗?喜欢故事里面的哪个角色?为什么?这个故事美吗?美在哪里?)。
针对不同的年龄,提问的方向应各有侧重。小班多用事实性提问,且不要求幼儿按照角色的出场顺序和故事情节的发展回答,只是在幼儿回答之后,教师给以归纳;中班在小班的基础上,应强化因果分析提问关系,引导幼儿理解角色之间的关系和故事情节的发展;大班在中班的基础上,要强化评价性提问,引导幼儿对故事和故事中的角色进行道德评价和美学评价。
(四)体验策略
角色行为扮演是在幼儿对作品和角色初步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幼儿重复作品中角色的行为、语言、表情和神态,促进幼儿体验相关角色的心理活动和感受,从而加深幼儿对作品的理解和体验。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幼儿讨论、表现和表达对故事、角色的理解和体验;通过交流各自的理解和体验,提高幼儿的欣赏水平。如在欣赏故事《小蜗牛看姥姥》时,对于“小动物的游行、爬行、飞行速度”,较难理解,此时教师可以通过让幼儿扮演小鸭子游泳、梅花鹿奔跑、大雁飞行来让幼儿加深体验。
幼儿科学教育追求的是具体丰富的科学经验和现象,教师要通过提供探究的材料、环境及表达和交流的机会,为幼儿创造自主探索的条件。幼儿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一、内容的选择,源自幼儿生活
幼儿科学教育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科学知识是个人建构起来的,它不能由教师教给幼儿,而是要通过幼儿自己的经历和体验,进行自主建构和探究研讨。因此,我们在选择科学教育内容时应以幼儿的生活及周围环境为基础,使教育内容与幼儿的实际生活、感性经验相结合,让幼儿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最终能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比如:“帮水宝宝搬家”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使孩子通过不同的方法了解有关水的特性,还能让幼儿了解许多可以装水的的工具,而且在探究过程中能够使孩子学习与同伴合作来解决问题。
幼儿科学教育是一种启蒙性的教育,它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们应细心呵护幼儿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导他们接触和了解与周围世界有关的初步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从小培养幼儿学科学、爱科学的态度和精神。
二、目标的制定,便于操作落实
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作为幼儿科学教育的核心,充分反应了该年龄段一般发展水平的幼儿的要求。而每个班级幼儿的发展情况又是不同的,因此我们只有在了解和把握本班幼儿的发展现状和内在需要,真正了解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才不会使制定的目标偏离孩子的经验。
对于小班幼儿,应该引导他们观察周围事物的明显特征,获取比较粗浅的科学经验,特别是他们他们比较熟悉的小动物、植物的一些外在的特征,和它们与人的关系。这样就能使幼儿乐趣参加各类的科学活动,使得他们更加关注周围自然环境。例如小班科学活动《制作泡泡水》,其目标为:1、观察各种洗涤用品在水里溶解的现象,激发幼儿对溶解现象的好奇心。2、尝试用洗涤用品制作能吹出泡泡的水,从而体验科学活动的快乐。这些目标凸显了引导幼儿观察日常生活中个别人造物品的特征及其用途这一目标性质,在活动中我们会发现孩子对圆的事物都十分的感兴趣,一个个圆乎乎,透明的泡泡抓住了幼儿的眼球和他们的好奇心,所以一节课下来,小朋友都十分的开心。
对于中班年龄阶段的幼儿来说,会从生活用品变成对周围生活中某些科技产品的了解,比如手机、电脑等。在中班科学活动《自由自在的电线》中,为其制定的目标是1、任意弯折电线,大胆表现富有创意的造型。2、 尝试运用多种材料让电线站起来。3、培养幼儿大胆尝试、勇于探索与表达的精神。中班的孩子,对手能力和接受新知识的能力相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已经有明显的提高了,科学活动中最主要是动手去操作,主动参加科学活动,索周围自然界。
大班科学活动的选择和目标的制定,范围可以更加广一些,内容能更加丰富一些。在大班科学活动《沉浮游戏》中,其目标的制定为:1、乐意参加探索沉与浮的小实验。2、初步知道哪些东西放在水里是沉的,哪些是浮的,并能对其分类。3、能用箭头记录结果,表示上浮和下沉。在大班目标制定时,我们发现记录也是十分的重要的。大班的科学活动能是幼儿喜欢并能较长时间参与科学活动,能自己去探索,发现问题,自己去寻找答案。教育教学目标的制定,认知领域、情感态度领域、动作技能领域这三大领域都是相辅相成,都需要很好的制定在目标之中。
三、材料的投放,激发探索欲望
操作材料是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核心因素,选择什么样的材料,如何投放都是至关重要的,能有效地帮助教师解决科学活动组织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高幼儿园科学活动的质量。
首先要做到贴近幼儿的生活。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是探索未知的基础,因此要在科学活动中提供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的、感知过的或触摸过的材料,引发和保持幼儿对材料的探索欲望。其次在准备材料时要围绕具体活动的目标和内容。本次活动需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我们就要相应的准备什么样的材料。
另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一起收集身边的废旧物品,把它们变废为宝,引导幼儿在探索活动中根据需要自由选取材料,使探索活动更加丰富和深入。
四、适时地指导,支持幼儿探索
一个好的活动设计要真正的让幼儿收益,指导和组织活动是关键。在导入过程中,教师需要言简意赅,迅速的切入到活动的主题之中,并且能马上抓住幼儿的注意力。在活动《神秘的恐龙》中,老师自己亲手制作了一个可以打开的恐龙蛋吸引了小朋友的眼球,而且马上进入了主题,这个活动是和恐龙有关的教育教学。作为活动的中心环节,教师则需要各种方法让我们的小朋友身临其中,在科学活动中主要是运用观察、动手操作,还有老师的引导。老师在让幼儿合理使用活动材料的时候,需要有步骤的并且灵活的知道科学活动的过程。幼儿作为接受知识的直接者,他们需要直接的参与科学实验和操作活动中去,而不是老师用自己的动作和语言去告诉幼儿。
(一)教师对绘本认知存在问题
从绘本的选材入手,通过对本园教师进行谈话了解到:教师所选择的绘本是以网络推荐的为主,多选择国外优秀经典绘本作为绘本教学素材。进一步访谈中,教师透露出之所以选择国外经典绘本是因为网上有相应的教案可以作为参考。部分教师会考虑到与现有主题活动相符的绘本作为素材,但是所设计的教案比较局限,多设计成语言活动。教师在绘本的选材存在着拿来即用的思想。
从教师对绘本的解读入手,通过访谈、实践教学以及听课评课的方式了解到,教师能做到理解绘本的整体画面和故事情节。即使我园将绘本作为园本课题进行研究,要求教师将绘本教学活动作为常规的教学活动,但是对绘本中所存在的教育价值进行深挖掘缺乏经验。加上幼儿园缺少绘本教学的专门培训,教师在以绘本为素材进行设计教案时,非常迷茫,总是在绘本活动和看图讲述活动中徘徊,界定不清。绘本的教案来源多数是参考网络信息,再来就是对已有优质绘本教学视频进行磨课,还有就是通过年段教研时集体研讨出来的,但是单纯从年段教研所设计出来的教案多数是差强人意的。就是因为教师对绘本的了解只停留在表面,甚至有的老师是将绘本教学做为一种教学任务而已。
(二)教师在绘本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1.分不清绘本教学与看图讲述活动的区别
以我园绘本公开观摩活动为例。例如绘本教学活动《鼠小弟的小背心》,教师运用多媒体制作PPT,通过一张一张的绘本PPT进行分段讲述,教师通过引导幼儿观察绘本中画面、模仿各种动物穿“小背心”的神态,以及对整个绘本故事情节进行表演。这一系列的教学手段让听课的老师有种分不清这是不是绘本教学活动,研讨时大家都提出这样的困惑:感觉这和语言活动中看图讲述没什么太大的区别,到底什么样的活动才能称之为绘本教学呢?由于教师花了大部分的时间让幼儿观察画面、描述画面,模仿画面,所以教师往往忽略了绘本中原有的语言文字描述,总是重图轻文。其实一本绘本的完美呈现一定是图画与文字的结合,因为文字表达了这本绘本中的隐形节奏,传递这本绘本中的情绪变化。
2.教师停留在绘本教学的形式上
几乎全园所有的教师在开展绘本教学活动时都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整个活动所准备的教具往往是PPT,从谈话导入、从创设情境导入,从问题导入等导入方式之后就开始从头到尾都是PPT,利用PPT让幼儿观察图画,理解故事情节,有时候再加上动作模仿,语言模仿来达到深入理解,最后的活动延伸环节不是美术就是表演游戏。直到整个活动完整结束之后,绘本的实体都为出现过,有的老师说PPT是为了方便所有的幼儿观察绘本画面,或者是说开展活动之前幼儿已自行先阅读过改绘本了。但是即使是这样的理由都不能忽略教师过于注重形式的行为,并忽视了绘本的最根本的教育价值和绘本作为园本课题研究的最重要目的是为了在绘本教学中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3.教师的提问技巧和应答水平偏低
以大班绘本教学活动《狼大叔的红焖鸡》和《第五个》为例。教师在活动开展前已设计好教案,预设了各种问题以及孩子们回答内容。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提问多为:“是不是这样的?为什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你是怎么想的?”听课老师把自己当做孩子的角色投入这个活动,会发现上课老师提出了很多的为什么,我们都无法回答得出来。这样的问题预设和这样的提问方式让听课老师都感觉到特别的疲惫,更何况是孩子呢,这样单向性的提问容易使人用脑过度,而且面向的只是个别能力强的孩子,而不是全体幼儿。但是往往老师就是只要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就可以顺畅地衔接上已预设的下一个环节。又例如在《狼大叔的红焖鸡》这个活动中,当母鸡打开门时看到大灰狼说道:“亲爱的狼大叔……”,而后老师提出问题“你们猜大灰狼会怎么做?大灰狼为什么会害羞?”孩子们的回答都是“大灰狼不会吃母鸡!”回答原因时,教师请了一个回答,孩子说道:“因为母鸡很有礼貌,它们有很好地沟通!”老师只是点了点头敷衍地“嗯!”的一?,因为这孩子给的答案不是她想要的。但是这个孩子的答案正好表达了这本绘本所要传递的“遇到危险应该通过良好的沟通而化解危险”。所以在绘本教学中教师的提问和应答策略欠缺,不能随机应变。
二、优化幼儿园绘本教学策略
(一)选择适宜的绘本
中班年段分别开展的是“有趣的昆虫”和“蔬菜一族”两个主题,在原有主题活动设计的基础上,根据幼儿年龄特点以及兴趣爱好,充分挖掘绘本资源,发挥本园特色,探索设计适合本园特色的绘本主题活动。首先以“昆虫”和“蔬菜”主题相关的绘本入手,经过教师自主阅读和学习之后,再进行年段教研分析,从中选出《蚂蚁和西瓜》、《瓢虫娜娜》、《昆虫运动会》、《昆虫躲猫猫》、《一园子青菜成了精》、《南瓜汤》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最后在随着实际主题活动的开展再进行分析和抉择,选出孩子们感兴趣,与当下分主题相融合,能与孩子的已有经验进行对话的绘本。
(二)通过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绘本教学能力
根据本园教师存在的实际问题开展有针对性、形式多样的绘本教研活动。例如“请进来”和“走出去”。“请进来”就是引进专家来园讲座和指导。“走出去”是多鼓励教师外出观摩优质绘本教学活动,参与优质绘本教学活动研讨。结合本园实际或者本年段幼儿实际情况,将优质的绘本教学活动引进并进行磨课,同时在年段开展同课异构、同书异构、一课多研的形式,让每一本的教育价值被深挖局,让绘本教学内化于心。
(三)以一本绘本的构成为素材,展开系列活动。
在主题活动的实施过程中,以一本绘本作为中心点,通过阅读该绘本,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从幼儿兴趣点为基准,挖掘出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和区域游戏。选择同一本绘本紧紧围绕同一个主题,除了利用绘本开展语言领域活动外,还可以结合主题开展进度开展其他领域活动。例如中一班利用绘本《蚂蚁和西瓜》引起幼儿对蚂蚁的好奇,从而开展了一系列认识蚂蚁的特性、蚂蚁的家、饲养蚂蚁等自然角观察活动。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绘本中蚂蚁的形象拟人化,夸张的手法和简单的线条从而挖掘撕贴、添画蚂蚁动态的美术活动,同时体会蚂蚁勤劳能干、乐天不惧困难、聪明灵活又富有合作的精神。又如围绕《一园子青菜成了精》开展的主题活动,除了绘本有趣的故事情节为基础开展的语言活动外,中二班和中三班教师与孩子一起在班级自然角和种植区种植各种蔬菜,在照顾和观察蔬菜生长的过程中渗透绘本中蔬菜不断变化的过程,又开展了泥塑蔬菜、印画蔬菜等美术活动。
(四)优化绘本教学活动设计。
在整个活动的设计前教师应该反复阅读绘本,细致地观察绘本中每个图画,反复推敲绘本中的文字,理解作者所要传递的信息和绘本中蕴含的教育价值。在设计绘本教学活动时要懂得取舍,有目的性地选择典型性的画面来设计活动。在绘本教学活动中营造一个温馨愉悦的氛围,从有趣的导入活动开始,可以是游戏,可以是情景表演,可以是实物引入等,先调动孩子参与的积极性。最后要有情感的迁移,也就是要回归绘本。
图画和文字的结合才是有生命的绘本。绘本教学活动有有别于看图讲述活动,在引导幼儿关注绘本中静美的图画的同时,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把握绘本故事的节奏,用生动的表情和夸张的语气自然地讲述绘本中原有的绘本文字。适合中班幼儿阅读的绘本多是文字简练,反复出现,朗朗上口,能激发幼儿阅读和模仿的兴趣。例如绘本《这是我的》,反复出现“这是我!”最后出现“这是我们的!”教师示范,引导幼儿用朗诵的形式学习和掌握绘本。
[关键词]幼儿园 科学教育 科学教育活动化 唱儿歌学科学 搭积木学科学
科学教育对幼儿发展的价值,一直备受关注。
陶行知在《儿童科学教育》中指出,要“在小孩子身上,施以一种科学教育,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发展他们科学上的天才”。[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目标是鼓励幼儿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发展幼儿的认知能力。201 1年3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对学前科学教育的实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当前部分幼儿园科学教育所存在的重结论性粗浅知识的学习、轻探索性活动操作的体验等问题,结合我们在指导学前教育专业高师生的科学教育活动实践。我们提出了“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化”教育方式,旨在启发各幼儿园根据其自身条件与特点,在科学教育活动中突出趣味性、参与性、创新性,更好地促进幼儿的科学素养和良好探究习惯的形成。
一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化的原则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化作为一种新型教育教学方式,是指教师为幼儿营造一个可活动的空间。让幼儿在生动、有趣、适宜的活动中,形成对粗浅的科学知识的感悟并建构起相关的新经验。实施这一教育教学方式,应在突出以幼儿为本、强调幼儿积极参与的前提下,遵循以下原则:(一)系统性原则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应是一个严密的活动系统.既要重视预成的科学教育计划的执行,也要注意根据园内教学实际情况,从幼儿实际出发生成幼儿感兴趣的科学教育活动.支持幼儿自发进行探索和发现活动。保护、培植幼儿可贵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在实施幼儿科学教育时。既要注重挖掘、整合、利用其他领域潜在的科学教育资源。也要注意将幼儿科学学习灵活渗透在一日生活的进餐、饮水、散步、盥洗等环节中随机进行,将显性的与隐性的科学教育活动相结合形成一个教育系统。
(二) 开放性原则
首先是科学教育理念的开放性。幼儿园实施科学教育的观念、手段、方法以及活动材料的投放不要拘泥于陈规,而应广开思路,提供一种让幼儿思维飞跃、个性张扬的活动氛围,鼓励其探索与创新。其次是科学教育环境设计的开放性。教学活动化的过程应是一个全面开放的过程、一个让幼儿能自由想象的活动空间、一个灵活而富有吸引力的学习环境,让幼儿热爱科学的种子在开放的活动环境中萌芽。再次,科学教育实施过程的开放性。幼儿科学启蒙教育不仅仅是幼儿教师的责任,同时也应是家长、社会的共同义务,幼儿科学教育要注重整合幼儿园、社区、家庭的教育资源以提高实施成效。
(三) 多样性原则
首先,科学活动内容选择要多元化。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活动内容,从幼儿实际出发精心设计出多样化的活动。其次,科学活动场所应多元化。可以是活动室、图书馆、科学发现室、科技操作间,也可以拓展到社区、大自然之中。再次,幼儿科学活动体验渠道应多样化。教师应鼓励幼儿大胆运用语言、身体动作、绘画、建构材料、剪贴、角色扮52演、小实验等方式,进行科学探索成果的交流和评价。
(四)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幼儿科学启蒙教育应当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作为学习和探究的对象。 ( ]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开发出幼儿感兴趣的教学资源,满足幼儿探索的需要,激发他们内在求知的动力。
所以,教师应与孩子进行深入的心灵沟通,关注孩子的喜怒哀乐,倾听孩子的内心呼唤,设计符合孩子心理特质的和兴趣点的科学活动,让孩子在兴趣的天空中以快乐的方式吮吸科学的营养。
二、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化的实施路径在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化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强调突出“四性”,即教师的启发性、幼儿的参与性、活动的趣味性、教学的系统性,使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成为一个充满快乐、充满活力、生活化的系统活动,让孩子从中增长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
主要实施路径为:
(一)唱儿歌,学科学儿歌具有琅琅上口、节奏明快、夸张形象、童趣盎然的特点,对幼儿有强烈的吸引力。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我们将科学教育与语言活动有机结合,通过教师自创、引导幼儿共同创编等形式,编制了一些幼儿喜欢的富有科学教育内涵的儿歌.渗透在教育活动中引导幼儿学唱、传唱,使科学教育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例如:《太阳和地球》 (适用于中班、大班)太阳像妈妈.地球像丫丫:妈妈拉丫丫. 丫丫绕妈妈:跑了一大圈.新年来到啦。
《小弹簧》(适用于中班、大班)
小弹簧,钢丝绕,变个魔术你瞧瞧;用手压,它变小,手一松,它变高;打它一下不生气.摇头摆尾哈哈笑。
这两首儿歌生动形象地介绍了“地球绕日公转” 的天文知识和“弹性与弹力” 的物理知识,虽然所涉及到的知识对于幼儿来说要上中学才学到,但是以儿歌的形式对他们进行科学启蒙教育,使他们对相关概念有一个初步的、整体的认识,调动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那么科学教育活动化的实施目标就达到了。
(二)做游戏,学科学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化离不开幼儿的积极参与。
教师只顾教。幼儿不参与、不体验,只能产生“一头热、一头冷”的尴尬场面。游戏是幼儿教育中最常用的手段,我们应有意识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让幼儿积极参与、亲身体验,主动地投人到科学活动中去,在“玩中学、学中乐”。例如学习日食与月食的形成.由于它们是太阳、地球、月亮三者位置的关系变化所致,其知识内涵非常抽象,因此,我们设计了游戏“日、地、月,捉迷藏”并配上同名儿歌,激发幼儿主动参与“唱游”并从中学习相关知识,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游戏中,由三位幼儿分别扮演太阳、地球、月亮,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边念儿歌边做游戏(太阳不动,地球绕太阳跑,月亮绕地球跑)。以下是该游戏中的儿歌:《日、地、月,捉迷藏》 (适用于大班)地球绕着太阳跑。月亮绕着地球跑,跑呀跑,跑呀跑,月亮来把太阳挡(月亮在中间,三人成一直线),太阳忽然没处找地球绕着太阳跑,月亮绕着地球跑,跑呀跑,跑呀跑,地球来把太阳挡(地球在中间,三人成一直线),月亮忽然没处找。
跑呀跑,找呀找,找呀找,跑呀跑,太阳、地球和月亮,捉呀捉迷藏。
游戏使科学道理不再枯燥,使知识的内涵更加形象,使科学活动深受幼儿欢迎。幼儿在其中不但对抽象的科学知识有所感悟,而且陶醉在有趣的游戏过程中。
(三)搭积木,学科学幼儿科学教育活动要为幼儿选择可见、可闻、可摸、可操作的自然物或科学现象,以使幼儿从中获取直接经验或生动具体的知识。 [37搭积木是幼儿喜闻乐见的结构游戏活动。积木也可作为科学教育的材料。福禄贝尔认为,积木不仅是有趣的游戏材料,也是发展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和形象思维能力的重要工具。在他看来。个体对大小、形状、色彩等的知觉最初萌芽在幼儿期,这时候的孩子通过感官感知让朦胧的物质世界变得清晰起来,为此他还设计了特殊的幼儿教玩具—— “恩物”。
在科学教育活动化中.我们通过引导幼儿用积木搭桥梁、高楼、城门等,使他们从中了解一些简单的力学原理;我们还按照中国地图中各省、市、自治区的形状做成相应形状的积木.让孩子们在搭积木中熟悉相关知识。同时。幼儿在摆弄积木、尝试多种玩法的过程中,认识了物体的形状、色彩.懂得不同的积木材料的异同及其独特的建构方法,发展了认知、观察、分析等能力,为将来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四)猜谜语,学科学
谜语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比如自然现象、气候特征、地名特产、植物动物特性等。猜谜语是幼儿所喜爱的活动之一.它特有的悬念能够使幼儿很快进入猜测、联想、探索的状态中,产生好奇、好问的心理和积极参与的欲望,是一种培养幼儿科学素养的有益方式之一。例如,我们编写的下面几组谜语就受到了幼儿欢迎:1.它来了,旗儿飘; 它走了,树不摇; 它怒了,河里波浪高又高—— 打一自然现象。 (谜底:风,适用于中班、大班)。
2.像面不能吃,像糖它不甜,像盐它无味,冬季满天飞——打一自然现象。 (谜底:雪,适用于中班、大班)。
3.一条大河宽又宽,没有河水没有波,银光闪闪白茫茫, 不见鱼儿不见船— — 打一天体 f谜底:银河系, 适用于大班)。
教师创编的谜语应贴近幼儿的理解能力,注意谜面的深浅度,所包含的科学知识必须在幼儿可理解的知识范围内,还应根据幼儿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合理引导、适当启发。猜谜语可以在正式的科学教育活动中开展,也可以在日常生活游戏中进行。
三、实施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化应注意的问题近年来的科学教育活动化实践证明,它使幼儿的学习空间得以很大拓展,丰富了幼儿的知识经验和对周围世界的了解。同时也让幼儿获得了一些探究性学习的简单有效的方法并增强了成功感和自信心。在实施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化过程中.教师还应做好以下工作:(一)重视活动的设计教师应十分重视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这是激励幼儿探索的兴趣和主动性的前提。活动设计应充分考虑如何将科学知识渗透于充满趣味的活动之中。活动形式应符合幼儿的心理需求,活动内容应考虑到孩子的特点,活动过程应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对幼儿科学素养的培养具有积极意义。总之,要在教案的编写、儿歌的创作、教具的制作等方面精心准备,使活动能够达到最佳效果。
(二)重视环境的创设
环境创设在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有着特殊的意义。 [43教师应尽可能地创设良好的活动环境,如设置“小自然角”、“小问号室”、“谜语小世界”、“科学儿歌墙” 等等,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科学教育氛围;也可以带领孩子走到户外,让他们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认识、了解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培养其热爱科学、热爱自然的情感。
(三)重视活动的引导
教师应重视在活动中引导幼儿“动手”、“动脑”以及“创造”:要注重对幼儿群体和幼儿个体的引导,还要重视对特殊幼儿(如心理、生理有缺陷的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使每个幼儿都能在活动中有所收获。同时,教师应注意把握活动节奏,使整个活动有序、健康发展,让幼儿在丰富多采的活动中玩起来、乐起来,在玩中益智,乐中增知,提高科学素养。
天空中的飞机,火箭和宇宙飞船的发明,使得人类探索另一个星球的理想成为了现实。也许不远的将来,我们可以到太空去旅行观光,我们可以到月球上去参观,这一切激发了幼儿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遐想。
孩子们经常会问“太空中有人吗?”“火箭是怎么飞上天的啊?”“除了火箭还有什么能飞到太空啊?”“宇航员在太空中怎么生活呢?”等问题。这一主题从太空中的秘密引发,幼儿通过参观活动、艺术活动、语言活动、体育活动、科学活动、社会活动等,激发了探究太空的奥秘的愿望,积累一些有关太空方面的知识和经验,进一步激发了想像力和求知欲。
二、主题教育价值预设
1.对天空的自然现象有探究的愿望、有好奇心、爱做科学实验。
2.了解气象卫星、通讯卫星及其用途,积累一些有关天空方面的知识和经验。
3.喜欢看科普读物,能保持正确的读书姿势;能用语言清楚地讲述自己的探究过程和发现。
4.能运用自己的经验创造性地表现出形式多样的航空工具,运用语言、游戏等方法,表达对太空科幻活动的兴趣。
三、主题活动预设网络图
四、主题环境
主题墙――飞向太空 吊饰――星球
幼儿手工作品――太空人 立体造型――火箭
五、精选活动教案
活动一:月亮上有什么(绘画)
活动目标:
1.能大胆想像“月亮上有什么”,并将自己的想法用画笔表现出来。
2.绘画时能大胆下笔、大胆用色画出内容丰富、色彩丰富的画面。
3.产生向往太空,向往月球的愿望。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大班幼儿范画。油画棒、勾线笔、画纸幼儿人手一份。
经验准备: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了解太空、月球;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和想象力。
活动过程:
1.讲故事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教师出示星空图,引出故事。
教师:晚上,月亮爬过树梢,出现在天空上,小动物们看到了月亮,大家议论起来,月亮上有什么呢?
讲述小猫、小狗、小猪等动物对月亮的想像,讲述时尽量放慢速度,给予幼儿充分想像的时间。
2.幼儿大胆想像并绘画。
(1)引导幼儿进行讨论、想像、表述“月亮上有什么”。
教师:如果我们坐着飞船到月亮上去,你希望月亮上有什么?
五颜六色的星星、各种机器人、美丽的城市、和地球一样有各种生命、可爱的外星动物、高速公路……
(2)欣赏大班幼儿美术作品,鼓励幼儿知道要画出丰富、完整的画面。
教师:这些是大班孩子的画画,看一看,他们画的月亮上都有什么呢?
(3)提出作画要求。
教师:月亮上会有什么呢?相信小朋友还能想像出更多奇特的事物。下面请先在白纸上画一个大大的月亮,然后把你想像的事物大胆地画出来。
鼓励幼儿大胆想像、大胆下笔把月亮上的奇特事物画下来。
提醒幼儿画出丰富完整的画面内容。
3.幼儿作品欣赏及展示。
(1)将幼儿的绘画成果展示出来,布置成“月亮展览会”。
(2)鼓励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并相互欣赏同伴的作品。
活动二:参观科技馆(社会)
活动目标:
1.参观科技馆,了解更多的航天知识,拓展知识储备。
2.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活动,能大胆提出问题,探寻自己想了解的知识。
3.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对科学家的崇敬和作为中国人的自豪。
活动准备:
事先与科技馆工作人员做好联系;幼儿已有一定的航天知识;幼儿准备好想了解的航天知识问题。
活动过程:
1.组织谈话活动,引起幼儿参观的兴趣。
教师:今天我们要去参观科技馆,你想了解什么方面的知识呢?
2.交代参观要求与注意事项。
教师:参观时排好队跟着老师按照顺序进行参观;保持安静;要大胆地向工作人员提出自己的问题,并把你找到的答案记在脑子里哦。
3.组织幼儿进行参观,重点观察有关航天的知识。
请工作人员介绍航天知识。
(1)人类飞翔历史。 (2)各种航天器(太空船、火箭、卫星等)。 (3)地球与月亮、各大行星等等。
鼓励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活动,大胆向科技馆工作人员提出自己的问题。
4.活动结束。
(1)组织幼儿与科技馆老师告别,安全回园。
(2)请幼儿将自己探寻到的答案,以及感兴趣的航天知识做记录并进行交流分享。
活动三:我和星星打电话(歌唱)
活动目标:
1.初步学唱歌曲,能唱准附点节奏,唱清楚歌词。
2.能和同伴分角色合作表演唱,表现出歌曲愉悦的情感。
3.对了解太空、探索太空的秘密感兴趣。
活动准备:
与歌曲相匹配的图片;钢琴伴奏。
活动过程:
1.复习歌曲《拉拉勾》。
要求:用自然的声音唱出歌曲两段生气、愉快的情感;
能大方地和同伴合作表演歌曲,唱歌时与同伴有眼神交流。
2.学习歌曲《我和星星打电话》。
(1)教师念儿歌导入活动,引导幼儿初步了解歌曲内容。
教师:有一个小朋友在和星星打电话,我们来听一听,她和星星说了些什么呢?
(2)提问,并出示图片,帮助幼儿回顾歌词。
教师:他们说了什么呢?
(3)带领幼儿看图片,跟着节奏念歌词。
教师:这个儿歌加上好听的音乐就变成一首很好听的歌曲,名字是《我和星星打电话》。
教师:我们也来跟着歌曲节奏和星星打个电话吧。
(4)师生幼儿跟着节奏共同试唱歌曲。
3.多形式巩固演唱歌曲。
(1)教师、幼儿分段唱,教师扮演小朋友,幼儿扮演星星;教师幼儿交换角色演唱。
(2)男女交换角色演唱歌曲。
(3)鼓励幼儿为歌曲加入动作,两人分角色合作演唱歌曲。
(4)幼儿集体表演唱1~2遍。
4.音乐游戏《熊和石头人》结束活动。
要求:边唱歌边表演歌曲;听到音乐信号再进行躲闪,躲闪时安静有序。
活动四:火箭为什么能上天(科学)
活动目标:
1.在探索中了解火箭升天的基本原理,感受科学的神奇。
2.在简单的操作中,初步了解物体的反作用力,体会操作的乐趣。
3.培养动手操作能力,激发科学兴趣和探究欲望。
活动准备:
神九升天实录、气球若干、卡纸箭头。
活动过程:
1.播放火箭升天现象,初步了解火箭升天的原理。
教师:火箭为什么能升上天?
教师小结:火箭飞行就是因为火箭里有燃料,当燃料燃烧时,猛地向后喷出大量的气体,当第一级火箭燃料烧完后,自动掉下来,同时点燃第二级火箭,这时,火箭的重量轻了,火箭的速度也加快了。
2.探索物体反作用力的原理。
(1)制作火箭,引起幼儿探索的兴趣。
教师:今天我们要用卡纸和气球,做一个小火箭,然后请小朋友们动脑筋把这个小火箭送上天。
(2)探索送“火箭”上天的原理。
教师:你的小火箭送上天了吗?你用什么方法将小火箭送上天的?送火箭上天时候气球会发生什么现象?请你来试一试。
(3)根据幼儿探索情况,边请幼儿示范边进行小结。
教师:先往气球皮里吹上气,把口捏紧朝下,然后快速松手,气球会一边向后喷气,一边向天空飞去。
(4)合作探索气球大小对飞翔结果的影响。
教师:气球吹得大和气球吹得小,快速松手后,它们飞得一样高吗?当气球喷完气后会怎样呢?请你找一个好朋友,先商量好谁吹一个大球,谁吹一个小球,然后一起松开手,比一比谁飞得高,谁飞得时间长。
3.进一步总结火箭升空的原理。
教师:我们的气球吹得越大,气球里喷的气体就越多,小火箭就飞得越高,飞得时间也就越长。
六、主题活动反思
对于“飞向太空”这个主题,幼儿有着极大的兴趣,在主题活动开展的各个环节中,幼儿的投入和积极性都很高。幼儿通过参观、手工制作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对太空的奥秘有一定的了解。
关键词:体育游戏;层次性;个体差异
一、投放玩具材料的层次性
玩具材料可引发幼儿进行体育活动的构想和愿望,并产生相应的行为和活动。体育活动材料的投放对幼儿体育活动过程与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在投放材料上注重层次性,即材料丰富多样,既要符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要有一定难度;既要让幼儿获得成功,又让幼儿的能力得到挑战。另外,教师在活动中灵活地引导、指导幼儿选择层次材料,能促进幼儿能力的提高。
1.提供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需求的多层次材料,并进行针对性指导
由于幼儿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能力、年龄的差异,在投放材料时要考虑材料的层次性,使每个幼儿都能在与不同材料的互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师要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提供满足小、中、大不同年龄段幼儿发展的体育游戏活动材料,并以游戏的口吻引导幼儿与材料有效互动,如体育游戏中发展幼儿爬行能力的垫子:小班投放两手着地的屈膝爬的垫子,重点锻炼幼儿双手屈膝爬的能力;中班提供手脚着地屈膝爬的小动物手掌,加大爬行距离并有定点方向;大班提供匍匐爬的垫子和网子,重点锻炼全身着地匍匐爬行的能力并有目的设置障碍,以增加游戏难度及趣味性。
2.关注同龄幼儿动作发展的个体差异,有目的地使用游戏活动材料
幼儿的发展水平和速度不尽相同,教师要根据幼儿的能力水平和游戏目标选择、投放若干个与幼儿发展水平相符合的游戏材料,使幼儿能够按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材料。如小班体育游戏“小袋鼠运粮食”,教师根据小班幼儿双脚持续跳跃高度水平不一、跳跃动作不连贯、跳跃距离远近不等的情况,投放了用软地垫制作的小格子,可随意拼摆成不同线路;用呼啦圈、绳子、牙膏盒等组合的小路,材料之间的距离从25-50cm、高度从平面到5cm四个层次,幼儿可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不同的小路进行游戏。
二、体现游戏难度的层次性
幼儿是一个发展的个体,不同的年龄阶段体现着不同的年龄特征,相同年龄阶段也存在着个体差异性。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教案及开展体育游戏时要随着幼儿运动能力的不断发展,适时适度地提高活动的难度,让幼儿在不断挑战自我中保持活动兴趣,提升运动能力。
如小班体育游戏“蹲蹲下鸡蛋”,游戏玩法是幼儿分别扮演小鸡和老鹰,当唱完儿歌时,老鹰就要去追四散跑的小鸡,一旦小鸡蹲下,老鹰就不能再去捉小鸡了。活动中,教师设计了三遍游戏,每一遍都是有目的地根据幼儿能力提高难度。第一遍仅仅是让老鹰追小鸡,小鸡四散跑,重点练习了幼儿四散奔跑的能力;第二遍游戏在小鸡跑的同时学会蹲下保护自己,发展了幼儿躲闪及快速下蹲的能力;第三遍游戏则是在幼儿熟练掌握快跑、蹲、躲闪能力后,选出两个以上老鹰追小鸡,增加了游戏的难度和趣味性。
一个游戏,通过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提出不同层次的游戏要求,为幼儿提供一个循序渐进、小步递进的活动过程,展开游戏情节,使幼儿在活动中逐步掌握动作技能,提高运动能力。
三、注重教师指导及评价的层次性
1.教师应根据幼儿个体差异给予有层次的指导
在教育实践中,教师要关注不同幼儿的动作发展。游戏中,有的幼儿动作和理解能力较强,能较快地、轻松地完成教师提出的游戏要求;大部分则是能够通过努力完成要求。也有一小部分幼儿能力较弱、完成动作较困难。所以教师在游戏指导上要有层次性。动作技能掌握不好时,可采取语言提示、动作示范、同伴学习、鼓励、帮助的方法,进行动作技能的指导。当幼儿动作掌握较好时,可依据幼儿水平,为幼儿提供挑战性材料,可在幼儿不同的身体部位增加不同大小的负重,逐渐加难度,进行层次指导,使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
关键词: 新理念 困惑 自主 生产 对话
数次的学习和培训,确实让广大一线教师耳目一新,教学观念也逐渐明朗。然而,现实课堂教学并不乐观,教学中时常出现与新理念相矛盾的境况,让很多教师无所适从。我综合教学实践中的一些真实感受,将几点困惑呈现如下,望得到同行和专家的指导。
困惑一:“自主”该如何收放自如
教学离不开教师的引导,若引导过多,教师过于强势,学生的自主性就会受到影响,学习效果也不会理想。因此,新课程理念倡导,要给学生更多的自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今,自主的教学理念已深入人心,但一谈起课堂教学,很多老师跟我一样很苦恼,觉得“让学生自主学习”只能是备课时的一种美好愿望,而真正要在课堂上实施却难以实现。
就拿我们学校来说,每个班的学生人数都很多,少则50,多则70以上,学生挤满了课堂,加上学生大多来自基层,素质参差不齐,行为规范和学习习惯上的问题很多。一节课下来,一些教师,特别是低年级教师,课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纪律维持和行为规范教育上,教师若稍稍松一松,学生就会信马由缰,各行其是,教学无法正常开展。教师释放空间想让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提问和回答,结果不是无趣、无意义的回答居多,就是举手的寥寥无几,能主动回答的也总是那几个孩子。老师努力让学生自主,学生却不想做主,甚至不喜欢做主,课堂往往陷入僵局,大部分学生还是习惯等待答案。无奈,自主教学在课堂上的“屡试屡败”,让教师只得放弃事先的教学设计,重新牵着学生一步紧跟一步,学生被拽得紧紧的,课堂节奏紧张,一节课下来,教师很累,但欣慰的是教学内容终究完成了。因此很多教师感慨:让学生自主是奢望,还是教师盯紧点好。
也许有人会说,肯定是因为教学枯燥单调,学生不感兴趣,才会出现这样的状况,但在很多大赛和观摩课堂上,孩子们学得不是挺津津有味、自动自主的吗?那样的课毕竟不是常态课,且为上好那样的一节课,需执教者非常规的付出,如教师要对课件、教案、课堂反复地修改和打磨等,可以说,这样的高效课堂是高成本换来的,这不是常态课能做到的,也不应该是常态课所追求的。如何在常规课堂上,让大班额背景下的孩子更自主、更有效地学习,是我校教师普遍难解的困惑之一。
困惑二:“生成”该如何自然绽放
课堂是个动感地带,学生更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因此,教学时,我们不仅要有充分的预设,更要随着课堂进程及时捕捉生成资源,并予以敏捷回应,这样的课堂才具真正的灵性和开放性。这个道理我们都懂,也很羡慕那些名师课堂,教师的一次次启发,让学生绽放一次次精彩,给人印象深刻。我也尝试在课堂上以精心创设的情境和宽松的氛围激活学生的思维,以期待生成之花自然绽放,可往往事与愿违,正如很多教师苦恼的一样:现在的孩子怎么都怕开动脑筋?如在教学《丑小鸭》一课时,我让学生根据画面想象丑小鸭离开家之后,可能还会遇到什么情况?学生的回答基本跟课文描述的一样;不是被某某动物讥笑,就是被某某动物追赶……我没有灰心,继续启发道:大胆想象,哪个还有不同的想法吗?一片沉寂后,学生回答的还是某某咬它、某某啄它之类的,我心里虽有些不甘,但学生已经尽力了,考虑到课堂时间毕竟有限,我赶快进入下一环节。一节课就这样在按部就班中结束了,虽然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但听课老师们给出了“教学扎实,但生成很少,课堂有点沉闷”等评价。我也尽力了,这让我感到有些困惑。无独有偶,在一次全县观摩教学活动中,我听到的杨老师执教的也是《丑小鸭》一课,当时很兴奋,心想:这下我可以好好学一学她在课堂上是如何启发生成的了。杨老师是一位年轻的老师,朝气蓬勃,语言很富有感染力,课前互动就赢得了孩子们的喜爱。杨老师的开课自然顺利,接下去的教学各环节也很顺畅,孩子们在杨老师的引导和不断鼓励下感情朗读,自由交流,积极回答。巧的是,杨老师也设计了和我那次课上同样的问题,我静静地看着听着: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课堂气氛很活跃,可遗憾的是,孩子们回答的不是重复,就是相互模仿,杨老师笑容可掬地频频点头,又极尽耐心地启发道:丑小鸭会不会遇到其他不一样的情况呢?接下来的回答仍如出一辙,杨老师的脸上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苦涩。课后评课教师对杨老师给予了很高评价:教学设计精致,学生学习情绪高涨,教师的评价语精彩得当。但也提出了美中不足的一点:课堂生成太少。是呀,为什么现实课堂生成就那么难?
困惑三:“对话”该如何深层推进
在以“人本”为核心价值取向的新课程改革中,对话教学理念已成共识。因此,课堂上如何实施有效对话就成了教学必需。静观近几年的课堂教学,我们都在努力改变“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将对话积极引入课堂。怎样通过巧设问题和创设情境催生精彩对话成了课堂的主题。于是,李老师的课堂上:读题质疑,初读设疑,逐段学习,逐段提问;吴老师的课堂上:创设情境,以问题开道,从问开始到问结束。可见,课堂无问答,对话就无法持续。可是,课堂上有问答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对话了吗?这让我们深感困惑。如《大自然的语言》一课中,课堂是这样展开对话的。
1.师:想想课文中哪几个小节写了大自然的语言?(生答)
2.师:你们发现大自然的这些语言都说了哪些方面的内容?(生答,师评价)
3.师:瞧!大自然的语言上到天文,下至地理,涉及方方面面。你们觉得大自然的语言怎么样?(生答,师评价)
4.师:再想一想,大自然的语言“妙”在哪里呢?(生答,师评价)
5.师出示句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生自由读文后回答,师评价)
6.大自然用这些语言和我们说话,它真的说了吗?(生答,师评价)
7.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怎样才能发现、读懂这些妙不可言的大自然语言呢?(生答,师评价)
8.师: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说说你还发现了哪些大自然的语言?(生答,师评价)
细究以上对话,这些问题基本上不需深入思考就能问答,有的在课文里就能找到,如第1、2、3、4、7五个问题;有的在老师的暗示下稍作思考就可以回答,如第5、6两个问题;只有第8个问题具有不确定和开放性。
其实,不论是常态课,还是大赛课,师生对话与上例大多大同小异,教师都是心里揣着现成的答案,让学生在限定的问题里猜想一遍,回答老师已有答案的答案,学生极少提问,更没有反问和追问,对话在浅表层上来回,不及内里,甚至极少触碰学生的已知经验和生命世界,这样的对话几乎每天都在上演,而我们已然习惯,如何超越,如何改变?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修订版.
[2]小学语文教师.上海教育出版社,2013(11).
[关键词]课程标准;幼儿园;观摩教学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4-4604(2010)03-0020-04
幼儿园教学观摩活动有许多不同的说法,如“观摩课”“研讨课”“公开课”“展示课”“优质课”等。这种活动的参与主体除了教师、幼儿外,还有观摩者、点评者;地点多在幼儿园内或大型的会场内;教育内容和方法上讲究创新;通常有多个教学活动集中展示,每个教学活动一般在15~30分钟,以集体教学形式为主。
“观摩”在《现代汉语辞典》中的解释是“观看,多指观看彼此的成绩,交流经验,互相学习”。“观摩”中的“摩”的意思是“研究切磋”。古代把骨头加工成器物叫“切”。把象牙加工成器物叫“磋”,“切磋”用以比喻共同研究,互学长处,互纠错误。可见,“观摩”一词含有研讨的意思。当前很多幼儿园的教学观摩活动还被特别命名为“观摩研讨会”,以显示对研讨的重视,但在实际操作层面,目前的教学观摩活动还是重“观”轻“摩”,“观”多“摩”少,存在不少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教学观摩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幼儿园开展的教学观摩活动良莠不齐。虽不乏优秀的活动,但很多活动差强人意。有的一味追求创新,错误百出,甚至贻害幼儿;有的没有经过审慎的价值判断,误导幼儿;有的课程内容不适合幼儿的发展特点;有的教学形式不适合幼儿的学习特点;还有的一味追求预期的教学效果。忽视幼儿的主体地位,等等。笔者将教学观摩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1.教学活动的价值取向有偏差
《狮王进行曲》是《动物狂欢节》中的作品。笔者观摩过一个大班音乐欣赏活动“狮王进行曲”。据执教老师介绍,这个活动旨在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和表现力。活动过程中教师运用了故事、图谱、动作、游戏等方法。无论是从教师的教学重点把握及教学活动环节的时间安排来看,还是从幼儿注意的焦点来看,视觉的、情节性的东西成了重点,音乐本身则被忽略了。幼儿缺少自由感受和表现的时间和空间。只是在教师高结构化的教学安排中一遍遍地表演。我们看到的情景就是,教师或某个幼儿扮演狮王,其他幼儿匍匐跪地,山呼“狮王万岁”。试问,这样的表演活动,价值何在?
2.教学内容的选择不恰当
这是一个大班科学活动“微生物”。活动的过程是这样的:教师先出示新鲜食品和变质食品让幼儿观察,然后出示放大了的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形态图和汉字卡“微生物”,让幼儿观察、认读。教师告诉幼儿,食物长毛和发霉是因为有微生物在起作用。接着,教师请幼儿品尝酸奶和鲜奶,告诉幼儿是微生物把鲜奶变成了好吃又有营养的酸奶。教师还告诉幼儿,面包、馒头等的发酵过程也是微生物在起作用。随后教师启发幼儿思考,为什么前些时间我们把肉骨头埋在小树下,之后小树的树叶会由黄变绿。教师总结,是因为微生物使肉骨头腐烂了,变成了小树需要的营养。最后教师组织幼儿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形态。
该活动的核心内容是讲解微生物的作用。尽管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多处使用到“启发”一词,但从活动现场看。幼儿难以理解平常看不见的微生物是怎么起作用的。难以理解为什么有的微生物可以使食物变坏。有的又可以使食物变好。变坏了的食物又可以成为植物的营养。就活动过程而言,幼儿只是在鹦鹉学舌罢了。
纵观笔者观摩过的教学活动。有的教学活动内容太容易,对幼儿缺乏挑战性。这类活动表面上看起来开展得很热闹,教师也往往要花很多功夫进行前期准备。但事实上对幼儿的发展没有太大促进作用;有的活动内容则太难,幼儿无法接受,但教师为了实现预期教学效果则一遍遍让幼儿尝试,无视幼儿的主体地位。在笔者看来,这都是教师罔顾幼儿的发展阶段和特点,随意选择教育内容造成的。
3.教学方法的选择不适宜
这是一个大班健康活动“我们的骨头”。教师要求幼儿“感知身体里的骨头,并在纸人相应的位置上作记录”,引导幼儿“把零散的骨头纸样贴到人体轮廓板上相应的位置”。从活动现场看,幼儿虽然上下、左右、前后仔细地摸自己和同伴的骨头,但完全作不出记录。当教师要求把头骨、四肢的骨头、胸骨、肋骨、髋骨等纸样贴到人体轮廓板上时。幼儿也不断出错,最后在教师的不断帮助下,模仿骨架图,才算贴好。从教案上看,该活动的目标被表述为帮助幼儿了解骨头的作用,懂得用多种方法保护骨头,促进骨骼的生长发育。但实际上教师在组织活动时选择的方法很不恰当,甚至偏离了目标,违背幼儿的认知特点,自然无法达成预设目标。
4.教学活动的结论有错误
这是一个大班科学活动“落下来”。教师请幼儿讨论“两样物体,同一高度,同时落下,为什么速度不一样”,最后教师总结得出的竟然是“重的物体落得快。轻的物体落得慢”这样的结论。这样的错误实在不应该发生。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
教学观摩活动不完全等同于幼儿园日常进行的教学活动。开展教学观摩活动时容易受到场地、时间等因素的限制。但是我们必须承认。教学观摩活动确实是幼儿园课程实践的一种表现和缩影。一般来说,对外开放的观摩活动大多是幼儿园认为比较优秀的活动,开设观摩活动的教师也是幼儿园比较优秀的教师。无论是幼儿园还是教师。都想把自己认为好的、有价值的东西呈现给来观摩的人。可以说,教学观摩活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代表幼儿园所选择的课程价值取向。教学观摩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也反映了幼儿园课程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认为教学观摩活动中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原因至少有以下几方面。
1.课程编制的权力不清晰
这是一个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课程编制的权力究竟在国家、地方。还是在幼儿园?谁更有话语权,是专家、教师、幼儿,还是家长?众所周知,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学前教育对人一生的发展意义重大。理论上讲,幼儿园课程设计极其专业,不是谁都可以设计的。
2.教师承担了本不需要承担的任务
幼儿园教师的工作任务本来已经很重。再让其承担极其专业的课程编制、课程创新任务,实在是勉为其难。事实上,许多教师并不具备课程编制的能力。课程编制要考虑众多因素。往往需要特定的专家团队作长时间的努力。在笔者看来,教师的任务是用好课程,而不是去创编课程。让并不具备课程编制能力、缺少课程编制条件的教师编制课程,这样的课程质量可想而知。
3.对园本课程的理解有误
在课程权力下移的大背景下,原来的由国家课程一统天下的局面变成为现在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园本(校本)课程三级共存的局面。从这
三级课程各自的含义和目的以及我国的国情来看,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应以国家课程为主。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为辅。在中小学里,通常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各占总课程的10%左右。幼儿园教育虽然与中小学教育有所不同,但笔者认为,把园本课程视作幼儿园课程的主体肯定是不合适的。有的幼儿园花费了大量精力创编所谓的园本课程,幼儿在园的所有活动都按这个园本课程进行。结果由于这些园本课程没有经过审慎考量。导致问题丛生。
4.对所谓“创新”的过分追求
组织教学观摩活动的教师在准备活动阶段就缺少相关标准的指导。观摩活动参与者在评议观摩活动时也缺乏依据和标准,通常只是根据大家各自的默会性知识和个别专家的意见进行讨论。教师想要展示自己的水平,想代表本园、本地区的水平,还要面对专家、上级、同行那么多双眼睛,主观上都想让活动出彩。如果选择大家熟悉的内容和方法,很难出彩。于是,“创新”成了不二法门。也许正是因为过分追求所谓的“创新”,所以出现了教育价值有偏差、教育内容有误等问题。
笔者认为,之所以出现上述问题可归因于幼儿园课程标准的缺乏。不是说要建立一个大一统、一刀切的标准,而是说要有一个课程的基本门槛,以保证课程有一个正确的发展方向。只有这样,幼儿园课程的质量和水平才能有基本的保证。
三、呼吁建立幼儿园课程标准
针对幼儿园教学观摩活动中出现的大量问题。我们呼吁建立幼儿园课程标准。建立这个课程标准“有两大好处:一是‘灯塔效用’,即它应该像一座灯塔一样,指明课程发展所必须遵循的航线。使大家按正确的方向去发展课程;二是‘手电简效应’,即它应该像手电筒一样,照亮每一个活动所必须遵循的方向,使每一位教师和幼儿都知道他们应该按怎样的方向往前走,而不至于迷路”(李辉,1998)。
“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于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体现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使课程的目标、内容、教学和评价有了客观标准。”目前实施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可以部分充当国家的幼儿园课程标准,但与我们所期望的幼儿园课程标准还是有很大的不同的。至于某些地方根据《纲要》制定的一些幼儿园课程标准,虽然有对《纲要》的具体细化内容,但大多并非是从课程角度出发制定的真正意义上的课程标准。
1.建立什么样的幼儿园课程标准
(1)要分别建立国家标准与地方标准。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情况差异很大。所以既要建立国家的幼儿园课程标准,又要建立地方的幼儿园课程标准。目前实施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作为国家课程标准需要进一步细化。各地应根据这个《纲要》制订适合各地的幼儿园课程标准。
(2)要建立内容标准与执行标准。内容标准必须明确幼儿应该学习和能够学习的内容。这些内容应重在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执行标准应是一套关于内容标准执行情况或完成程度的评估标准。它是保障内容标准得以切实执行的重要手段。
(3)要建立领域课程标准与综合课程标准。领域课程标准比较容易建立。《纲要》就是按领域来划分的。综合课程标准则需要根据综合课程改革的现有成果。探讨课程的价值取向、目标、内容、活动方式、评价、物质环境、人际环境等方面的标准。
2.怎样建立幼儿园课程标准
幼儿园课程标准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可以考虑先建立优秀的幼儿园课程资源库,如网上资源库、光盘资源库等。并在审慎论证和反复实践的基础上不断调整、补充。大家可以把自己认为优秀的教案放到资源库中,并可附上自己的思考,以供其他人借鉴、评论。资源库要由专人负责维护,有各方专家参与讨论。在互动的过程中,各种价值取向相互碰撞,有利于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
与此同时。研究者还应加强对现有幼儿园课程的文本研究,特别是通过内容分析来研究课程文本。众所周知,课程文本是社会文化的反映,应是主流价值观的物质载体和社会控制的有效工具。研究者可以通过具体的图片分析法、文献分析法、人物研究法、语言分析法、故事情节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分析课程文本的构成要素、组织结构以及与社会文化的关系,揭示文本内容的潜在意义,以反思、改革现有课程,为制订幼儿园课程标准作准备。
在对当前课程实践有了更多反思,对现有课程文本有了更深入认识的基础上,就可以着手制订切实可行且具有引领作用的国家标准与地方标准、内容标准与执行标准、领域课程标准与综合课程标准了。
学前教育处于我国的基础教育阶段,教育的对象主要是2-6岁的儿童。对于儿童而言,这是其步入社会、了解社会所迈入的第一道门槛。幼儿园教师道德建设是促进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是提升幼儿园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关键。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幼儿园教学心得感受范文,供大家参考。
幼儿园教学心得感受范文1时光飞逝,短短的两周一眨眼就从我的指缝间溜走,为期两周的跟班培训也将画上句号。但庆幸的是时光老人走过还是给我留下了礼物,让我觉得弥足珍贵。
回想当时,盼星星盼月亮总算盼来了跟班培训,这无疑是我学习的好机会。托原来来幼儿园实习过的福,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都是熟悉的,这就省下了熟悉环境和人的时间。这多出的时间让我充分去认识幼儿、仔细去聆听指导老师组织的活动。开发区幼儿园给我们安排了井然有序的跟班计划,让我们在实施的时候都能有条不紊。
跟班学习学什么?熟识的俞老师竟然是我的指导老师,一进教室她的一个拥抱让我心暖暖,也是吃了颗定心丸,就觉得我可以好好学点东西了。一开始我是被安排进班听课,听了俞老师数堂课就发现自己要学的东西太多了。教学活动中的随机应变和教育机智真是学问大了去了。看着俞老师怎么去应对孩子们、怎么深层次挖掘教材、怎么体现提问的有效性,我都用笔记录下来以供自己参考吸收以至内化成属于自己的东西,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有所用。接下来是我组织两个半日活动,在我的组织中仍然缺少计划性和灵活性,在老师的提点下还是顺利完成了任务。更值得一提的是俞老师在给我评析半日活动的时候,深入浅出的讲解常常让我茅塞顿开,心服口服地接受老师的精心指导。更折磨也是最锻炼人的是我们为准备公开课选课、准备教具、试教的煎熬阶段。一次次的修改、一次次的试教、一次次的讲解让我不断发现自己的不足,进而不断地发展。第一次的选课、试教失败更是磨练了我的心智,让我提前体验了将来工作中要碰到的问题。本来就繁忙的俞老师主动且耐心地一遍遍给我讲解分析问题所在之处。短短的两周,肯定学不到全部,但能学多少就是多少,明日公开课我将全力以赴,尽情展示最近所学的动心。
培训的另一样收获就是认识了15个可爱的孩子,我们一起玩游戏、一起涂白鼻子、一起置身于泡泡的世界里,这让我的心变得更富有童趣更接近孩子。和孩子之间发生的趣事、糗事都将是我的宝贵财富,值得我去回味。跟班学习即将结束,但我和孩子们之间发生的点点滴滴都会是我人生中的一抹彩色。虽然随着时间的流逝,孩子们将不再记住我,但我相信在潜意识里他们记得我,况且我可以自己做主要记住他们。
还有一样值得一提的收获便是参加的几次教研活动,有关于集体备课的,有关于怎样写论文的,还有怎么策划活动等等,这也正是我这个新老师所缺乏的业务能力,借此机会学上一点以备不时之需。
感谢开发区幼儿园和我的幼儿园领导为我创造了这么好的学习机会;感谢俞老师不遗余力的帮助和指点;感谢阿姨无微不至的照顾;感谢中五班孩子的亲切配合。总而言之,感谢在这两周里给予过我帮助的人!这两周时间里沉淀下的东西将成为我成长道路上的垫脚石或催化剂,愿成长之路精彩而有价值!
幼儿园教学心得感受范文2小牛哞哞,是中班的一个集体教学,是视觉、听觉的艺术,是一种表现音乐元素的创意舞蹈,在教学中,鼓励幼儿把看到的小牛形象、听到的音乐表现出来,体验音乐节奏的速度、力度、时值变化等。
宋老师在设计这个活动的时候,思考的是如何来改变以往舞蹈活动,她整个活动分为三个部分:前面是我喜欢的动物,中间部分活动重点小牛哞哞,最后是音乐游戏“逗小牛”。这三个部分凸显幼儿的兴趣、活动的有趣、学习的主体。
在活动过程中,宋老师利用故事阐述来营造轻松氛围,还通过图形画面演示让幼儿自由根据图形特征猜测会是何种动物,充分提高了幼儿参与的积极性。也能让幼儿根据小牛形象创编动作,又以图示帮助幼儿理解、整理、记忆小牛舞蹈基本动作。特别是最后的一个游戏环节,在游戏中让孩子学习舞蹈动作,我认为非常好,我们在平时的音乐教学中可以借鉴。
但活动中,我个人认为有不足之处:
1.教案上呈现的是幼儿创编,可在活动中呈现的动作还是老师预设好的,只要孩子说出一点老师就直接带入了动作让孩子们学习,在主体性上老师没有把孩子的位置放正。
而且由于动作基本都是老师给的,孩子说的动作没采纳。特别是有关洗澡的动作,可以采纳小朋友说的洗澡动作引导幼儿从上到下再从下到上进行练习,可老师偏偏说给小牛捏捏。
2.对于小朋友的动作创编,只是停留在牛角,洗澡上。
可见,孩子们平时们对小牛的各种习性和动作并不是特别熟悉,前期经验不足,因此在创编的时候很贫乏,没有能够出现多样性的动作,要孩子自编动作,首先孩子要有这方面的经验,才能有更多,更美的动作。
3.教师在语言描述上不贴切。
如:“牛是不说人话的!”
如何把幼儿的不成熟的经验和动作,更好呈现出音乐艺术,更有效的组织、引导,就需要我们老师有一定的音乐素养和教学智慧了。
幼儿园教学心得感受范文3《小花有几朵》是幼儿园整合性家园共育资源包·成长快乐丛书.中班做中学1下册一课的内容。本节活动让幼儿学习感知7以内的数量,正确判断7以内数量的多少,会用标记卡表示不同物品数量的多少,会根据标记卡的要求按数取物。数字对幼儿来说很简单,但标记卡对幼儿来说是很抽象的,为突破此活动内容中的难点,我设计了有趣的插花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活动中快乐成长。作为中班下学期的幼儿已经能准确点数、判断一种物体7以内的数量,而这一活动则是让幼儿能不受物体排列形式的影响,通过老师的适时的介入,巧妙引导幼儿自主的学习,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本节活动中,在幼儿的出色配合下很好的完成了活动任务,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现我将本节活动课作如下反思:
一、活动的收获:
1.情境创设自然,幼儿参与兴趣高。
中班科学《小花有几朵》活动反思在活动中,我先让幼儿认识了自己熟悉的7以内的数字宝宝,发现幼儿已经能准确的认识7以内的数字。接着,我顺势引导:今天数字宝宝要考考大家,大家有没有信心呢?激起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在幼儿兴趣时我给幼儿出示可爱的小鸭图片,让幼儿数有几只小鸭,幼儿快速的做出判断。在此基础上我给幼儿引出了标记卡的表示形式:2鸭子,与此同时我多给幼儿出示了几例图片并用标记卡表示出来,让幼儿认真观察标记卡表示物品多少的几个重要元素要有数字、有箭头、有物品的图片。这一环节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幼儿在认识了标记卡后,我设计插花的游戏,让幼儿根据标记卡的要求做游戏,幼儿的学习兴趣更浓了,个个积极动手去实践、去操作,这让我很欣慰。插花游戏的设计让数学学习不再枯燥、且更有生趣化,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
2.关注孩子学情,师幼配合默契:
回顾整个活动及从听课老师们的评课中我发现:游戏化的数学活动最受孩子们的欢迎,整个教学活动中幼儿的情绪高涨,参与性极高;本节活动各环节的设计也能由浅入深,逐步增加挑战性,师幼的配合默契,活动常规也比较好。特别是根据标记卡的要求插花的游戏环节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也能较好的达到活动目标。在活动中幼儿都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去一一解决活动中的问题,而且孩子们表现得都特别踊跃。目标的达成度也较高,大多数幼儿学习了用标记卡表示不同物品数量的多少,也学会了根据标记卡的要求按数取物。
二、活动中的不足:
活动中,我觉得有以下一些不足之处:一是各游戏之间没有主线,可将此活动设计一条主线,围绕主线循序渐进地开展;二是在活动中对个别幼儿的关注度还不够,在集体活动时,幼儿多数都能参与到活动中去,还有个别的幼儿没能参与到活动中,我也没有及时给予关注;三是活动中过程中对幼儿的引导语言不到位。比如:让幼儿观察标记卡上有什么时,多数幼儿没有认真观察随口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我在这里没有引导到位,导致在此环节拖延了活动时间;四是在活动中留给孩子们操作的时间太少,孩子们在“插花”游戏中玩得不太尽兴;五是给幼儿提供相互交流的时间和空间不足,幼儿更多的是和老师的交流和沟通,而幼儿彼此之间交流的机会不多。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每一次的听课、每一次的教研对我们来说都是一次提升的机会,相信以后遇到同类型的活动我一定能完成得更好!总之,在今后的活动中,我将深钻细研教材,备教材,备幼儿,让幼儿在活动中玩得开心,学得开心。让自己的每节教学活动真正服务于课堂,服务幼儿,让游戏活动成为幼儿增长知识、培养习惯、锻炼能力的乐园。
幼儿园教学心得感受范文4《田鼠偷瓜》是大班的一节体育活动。本活动重点是要练习幼儿正面屈膝钻的正确姿势。作为大班的幼儿,对钻的动作应是不陌生的。根据他们的身体发展情况,虽有了一定的动力定型,但还不巩固。肌肉感觉有了发展,控制能力有了加强,大、小肌肉群也发展地较好。在平时日常生活中,我经常发现有许多幼儿非常爱钻洞。虽然在动作上表现比较放松、协调、连贯和准确,但是多为手脚并用贴地爬行,或者横冲直撞不管不顾,很少去注意对身体的控制,并运用技巧爬行。所以我将本活动重点定位于:探索正面屈膝钻的动作。把难点定为:能有意识地控制身体,保持身体蜷缩状态钻过山洞。
在准备上有些仓促,球准备不太多,一次玩了就得把球送回去。浪费了不少时间。游戏可以使整个体育活动变得更加有趣味,从而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其积极热情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所以我加入了"田鼠偷瓜"这个游戏。此环节的目的旨在巩固幼儿正面屈膝钻的动作。在开始游戏前教师虽有提出明确的要求,但是幼儿往往会记不住,所以我采用了个别幼儿先尝试,具体演示游戏方法,并及时提醒幼儿纠正错误动作,在确认大部分孩子都了解游戏方法以后,再进行集体游戏,以便游戏顺利有序地进行。当然在游戏前,还要提醒幼儿注意安全,防止碰撞,同时关注孩子们的体力状态,适当调节孩子的活动量。在此主要采用演示法,让幼儿直观地感受游戏方法,方便幼儿理解运用。在洞口的高度从80厘米降低到50厘米,难度有些加大,大部分孩子也都完成了。
整个教学过程我始终遵循大班幼儿的生理及心理发展特点,科学地制定各个环节,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激发幼儿自主探索的兴趣,通过示范法、情境创设法、游戏法等方法引导幼儿主动发现并练习正面钻的动作,在此基础上,为幼儿营造了一个宽松愉悦的活动氛围,以此来达到该次活动的最终目标。孩子玩得还比较尽兴,只是自己参与的意识不够浓。规则意识仍需加强,一活跃常规就有点难把控。自己一个很大的问题是细节方面总是考虑不周全。
幼儿园教学心得感受范文5曾经以为,幼儿园教师的工作是比较轻松的。可是真正走上幼儿园教师岗位时才发现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轻松。记得刚开学的时候,孩子们的哭声总是不绝于耳,这是我第一次面对新来的宝宝,面对他们的哭闹、不安、焦躁,我有过安抚、引导也有过束手无措。但是经过几个月的情感培养,我渐渐地学会用心去聆听他们,爱他们,照料他们。
有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能够得到教师的关爱,也是每个孩子最起码的心理需求,教师的关爱对孩子的成长和进步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关爱孩子是每一个幼儿园教师必须具备的。
经过几个月的教学摸索与孩子的交往以及培养孩子学习的过程中,使我的教育观念发生变化。我觉得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绝不亚于孩子任何一个教学阶段。幼教基础打得好,将对孩子以后的教育起着很大的作用,甚至有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也不为过。因此,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将自己最好的状态呈现在教学过程中。
作为幼儿园教师并且是小班的教师,我觉得自己最需要的是调整好心态,对待孩子要有足够的耐心。小班的孩子还小,孩子的吃喝、拉、撒、睡时刻都需要教师的帮助,这些琐碎的事,作为老师是绝对不能视而不见的,这并且需要老师耐心的引导。这阶段小班孩子的理解能力较差,好奇心又特别强,什么东西都想看一看,摸一摸,有时候孩子之间为了抢玩具要动手打人、闹矛盾,遇上这种情况的时候,老师要热心的帮助他们,并妥善的解决好问题,不能冷落了某个孩子,要把温暖送给每一位孩子。对于刚入园爱哭爱闹的孩子,老师没有耐心是不行的,新生对陌生环境需要适应,老师要耐心安慰他,多和他们交流,多带他们熟悉环境和周围的小朋友。还要很快了解孩子的性格、爱好,先和他们交上朋友,让孩子喜欢和老师一起玩,让自己在孩子心中有地位,而且能玩得开心,这样,他们会很快适应的。哭闹孩子的情绪很快就会安定下来,再慢慢地引导孩子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作为幼儿园教师应该多以鼓励和表扬去激励每一个孩子,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无论孩子取得了什么样的进步,老师都要及时给予表扬,还要及时的拥抱,亲吻孩子,或送给孩子小礼物,要让孩子从老师的身上感受到妈妈的温暖与和蔼可亲。同时还要细心观察每一位孩子的表现,如:孩子的饭量,挑食情况;孩子的大小便习惯;睡觉规律等等。小班老师不但要多和孩子沟通,还要常常与家长交流,将孩子一天在幼儿园学习和生活表现情况等及时反馈给家长,让家长充分了解自己的孩子。通过交流,让家长知道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老师是值得信任的。通过交流,教师也可以获取更多的意见和建议,让家长更好的理解、支持并配合教师进行孩子的教育工作。
关键词:师幼互动 有效性 策略
一、创设有效情境教学,点燃师幼互动
“师幼互动”是这几年在幼儿教育中提出的一种教育观念,良好的师幼关系能拉近师幼的距离,使教与学有效连结,使幼儿能够充分学习与发展,因此,吸引幼儿的有时不是教学活动的内容,而是教师本身。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情景化的教学环境,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饱满、振奋的情绪状态,充分运用语言、语调、表情,采用抑扬顿挫,妙趣横生的语言,配以亲切的微笑,激励的目光努力创造愉悦的学习的环境,让每一位幼儿与教师在互动中沟通、促进,使幼儿得到健康成长。
例如,在集体音乐《买菜》活动中,教师尽力将幼儿推在前面,让幼儿置身于“我也想去买菜”故事情境中来理解、感受买菜的心情,理解歌曲内容,这种直接的情感体验更加真挚。在活动中以“我想去买菜”的现场情境为主线贯穿始终,并配以祖孙说唱买菜的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的音画手段,赋予动态的效果,增强活动中视听的感染力,让幼儿在感受歌曲节奏和理解故事情节的同时自然而然地敞开心怀,点燃师幼互动。所以,随着画面动态的推进、图谱的呈现,孩子们真切地体验着买菜的开心情绪,积极地打开思维的认知闸门。
二、巧妙有效提问,架起师幼互动桥梁
任何一个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都要求教师有足够的调控现场的灵气,采用有效的提问,也就是要学会“巧问”,从而将活动层层推进,引导幼儿在宽松的活动氛围中愉快学习。巧问,就是以问开头、以问深入,甚至以问答的形式构成对话的主过程。
1.启发性提问激发幼儿
教师的提问要做到目的明确,重点突出,层次要清楚。要有计划性、针对性、启发性,能激发幼儿主动参与的欲望,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例如,一次语言研讨课《彩色兔》,教师出示了兔爸爸、兔妈妈和它们的四个兔子宝宝,并将故事角色进行了介绍,这时教师这样引导幼儿:“小朋友,你们说这些兔子宝宝长的怎么样?”(幼:长得一模一样)“那你有什么办法来分清楚谁是老大、谁是老二、谁是来三、谁是老四呢?”这是一个发散性的问题,幼儿可以进行大胆的联想和想象,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来思考问题。而教师也及时地针对幼儿的回答给予接纳和肯定的回应,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同时又能使幼儿得到心理上的满足感,激励他们大胆的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2.层层追问主题升华
组织教学活动,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适时、适当地调整预设的问题,而提问的适切性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品质的高低。因此,教师根据教学现场的实际情况,通过巧问和追问引导幼儿针对各种问题进行思考,有效调控教学现场。
例如,集体教学活动《残奥在你我心中》中,我通过剪辑录像“轮椅篮球”,让幼儿在观看中,体会残疾人从事体育运动的艰辛,体会他们每一次成功的来之不易。在观看中,我听到有两个小朋友在看到运动员轮椅摔倒,被压在椅子下面,挣扎了几次好不容易才把轮子翻正的情形时,青青对边上的乐乐说:“运动员叔叔这样肯定很疼吧?”乐乐一改往日的调皮,脸色凝重地说:“肯定是这样!”,我灵机一动,即刻抛弃了原先的教案,而是通过询问孩子,“谁想来试试看?”在一名幼儿的主动请缨下,用布条扎住该幼儿的脚,使他不能脚上发力,再模仿轮椅打翻的情景,让幼儿尝试体会残疾人运动员翻到了爬起来的困难,再通过让每个幼儿模仿轮椅篮球运动员坐在椅子上向篮筐投球,让幼儿加强体会成功的艰辛和不易,最后再提问:“残疾人生活已经很困难了,为什么这些残疾人不在家里让家人照顾,还要做运动员呢?”在做做、议议中,加强感受、学习残疾人不怕困难、战胜自我的精神,凸显活动的情感目标。充分有效地运用“追问”,展现幼儿的思维过程,引导幼儿发现问题的“真迹”,这样既能了解幼儿探索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所在,使幼儿的思维状态由此得到启动。
总之,教学活动中教师有价值的提问可以激活孩子的思维,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的提问是否科学、有效是重要的关键所在。教师有效性的提问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给幼儿创设出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能激发幼儿积极主动参与的欲望,同时也有助于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因此,要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教师就一定要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三、灵动有效的回应,增添师幼互动精彩
在《儿童的百种语言》一书中谈到教师角色时,曾运用了一句形象的比喻:“接过孩子抛过来的球”,这句话表达了师幼关系间的深刻含义,这是种不断抛球、接球的过程,为我们提供了有效的互动模式,为我们建构新型的师幼互动关系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活动场景一:中班语言活动《可怕的大妖怪》中,教师先做大妖怪,幼儿做小鸟和蝴蝶,起先是害怕的情绪,但通过让幼儿观看、体验没有朋友大妖怪的心情后,孩子们主动给予关心与帮助,给大妖怪带来快乐,我运用角色体验策略,在角色扮演中,帮助孩子迁移运用习得的经验,进一步感受与理解主动关爱的行为对被关爱者产生的影响,推进幼儿关爱方法的掌握,加强情感的体验。
活动场景二:大班社会活动《家是什么》中,在说到妈妈平时是怎么爱孩子的时候,幼儿回答说:我觉得妈妈是爱我的,很开心。老师马上追问推进,“什么事情让你开心?”孩子进一步回忆以往妈妈的种种爱的行为,“妈妈会买东西给我吃。”“妈妈陪我看动物表演。”“我摔跤的时候,妈妈会把我扶起来。”这时老师又使用了接话表述策略,“快乐就像……”“温暖就像……”给幼儿一个坡度预设,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被爱的感觉,丰富了孩子的语言表达,更加强了孩子对爱的美好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