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28 22:32:1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语文学科教学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教研组,即学校内研究教学问题的组织,规模比教研室小。小编为大家准备了2021文科综合教研组工作计划范文参考,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1文科综合教研组工作计划范文一
一、学科发展现状分析:
1、面临的问题
(1)对学困生转化方面没有精力。
(2)初一、初二的教学无法得到重视,质量无法得到保障,这样的情况对一门学科的发展很不利。
(3)过重的课务负担也挤占了教师的时间,使的教师的教科研钻研不能深入开展,制约了教师专业的成长。如果这一难题解决了,我想我们的实力将会有很大的提高。
2、我组教师的发展理念:扎实落实课改理念,着眼学生、服务学生、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把教学的增长点放在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上,而不是靠增加学生负担上,争取减负增效,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基础上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本学期主要工作与措施:
1、以课题为抓手积极开展符合本校实际,体现本校特色的校本教研活动,以提高组内教师的教科研能力与实际的教学能力,形成良好的研究氛围
(1)本学期主要围绕我校课题的子课题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型研究,在上学期初步研究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细化与整理,力争在本学期期末总结出单元综合复习课、法律常识案例课、活动课、试卷讲评课型的`完整的教学模式与流程,并对课题研究资料进行汇编。
(2)开展课题研究必须以科学的理论作指导,本学期将收集有关优化课堂教学流程、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如何备课、如何观课、评课、如何写评课案例、教学反思、教学日志等一系列教学中的典型重点问题等方面的资料组织大家进行深入学习与探讨,在提高大家的理论认识同时也期望给实际的教学实践提供可行的操作方法,提高大家的教科研能力与水平。
(3)以课型研究为契机积极开展组内成员上课、相互听课与评课活动,特别是毕业班教师相互间听课每周至少一节,听课后要求及时交流各自的想法,互相切磋,真诚以待,互相学习别人优点,同时指出各自的不足,以达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同时组内成员利用每一学期一次的校本教研公开课的机会,认真磨课,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及时撰写评课案例、教学案例、教学反思、教育教学论文其中任何两篇并积极参与年会及区级的各项评比,充实课题成果同时为自己的专业成长发展奠定基础。
(4)积极参加校内外组织的各项教学观摩课的听课评课活动,借鉴别的学科的模式与做法并积极探索适合自己学科的更好的做法;在此基础上认真开设本学科的课型研究课,按学校布置的要求总结出完整的教学模式与流程并在教学中尽可能的推广使用。
(5)做好过程性监控,定期进行教学质量的跟综抽测,及时发现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把课题研究推向深入。
2、进一步加强学科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在上学期初步分类积累的基础上同时争取学校资金支持,尽本组教师有限的人力与时间去丰富、完善、精细、专业化,为今后组内教师备课、上课、做课件积累丰富、典型、有价值的教学资源。
3、常规工作方面
(1)教学质量能否得到保证与提高,教师的教学过程是关键,任课老师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备课、上课、作业、课后反思、课后辅导、评价等教学的各个环节。因此开学第一周准备组织教师学习思想政治(品德)学科教学建议,进一步完善本学科教学常规,纳入教研组月考核里,并每月及时进行督促和检查,发现问题并及时提出改进措施,更好地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把教学常规真正落到实处,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基本保证。
(2)加强备课组建设
第一,在独立备课的基础上同年级教师围绕某一框教学内容以问题串设计为主线进行集备,每周必须组织一次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发言人的集体备课。
第二,备课中应始终关注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并把每一阶段涉及的题型的学法指导整理好进行交流。
第三,应加强学案的整理归类及学案的二次备课,课后要积极反思学生中出现的每一个问题以改进自己的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第四,组织各备课组教师收集整理好各课的课堂与课外学生练习,以备编写适应性、针对性、层次性、特色性强的学科练习。
第五,同年级力求做到统一进度,统一练习,发挥集体智慧,实现资源共享,共同解决教学问题。
第六,集体备课不仅要备出教材中的重、难点,还要根据自己任教的学生的实际情况备出学生学习中可能出现的知识疑惑,讲清每一个知识点,更重要还要备学生的思想状况与学习情绪,每个层面的学生都有这样和那样的思想问题,如果不能针对学生的思想与学习实际进行野蛮操作的话,就不利于我们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往往事与愿违、事半功倍;
(3)认真组织开展好组内课型研究课、学科组教学竞赛及对外公开课,把这些课的开设与学校的磨课活动结合起来,通过认真备课与组内讨论打造学科特色课、精品课,避免教师备课上课的盲目与随意性,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并创出特色。
(4)积极参与对外学习交流活动,学习借鉴别人的科学做法,收集新信息,做到与时俱进,共同提高。
4、进一步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
(1)组织本组青年教师加强相关理论学习,积累理论经验。
(2)督促教学案例、教学反思与教学论文的撰写,在提高及写作水平的同时引导对自己教学的反思能力,提高业务水平,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3)通过中青年教师间的相互听课、评课,促进发展。
(4)多创造听课、评课、上课的机会给青年教师,提高教学研究与实践水平。
2021文科综合教研组工作计划范文二
一、指导思想
针对我校文综专业老师少、学校规模小的特点,在教学中求真务实,初中各年级要重点抓好基础知识的落实。各年级的教学以中考为中心,以《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为纲,坚持以学科教学为主,落实基础知识,提高学生各学科的基本技能和学科能力,培养学生对各学科整体知识的把握和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新形势下的考试要求,教学中应重视对知识系统和线索的梳理,重视知识的横向联系。
初三教师应以中考热点问题和长期以来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点问题为切入点,适当训练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分析问题的能力。史、地、政三科教师能够跨学科听课,共同研讨切磋备课,相互借鉴沟通,开拓知识视野,形成综合、全面分析问题的思维习惯,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
做练习时要把握好适度的原则,不追求偏、难、怪,从自己学生的实际出发,落实基础,提高能力。
二、教学要求
1、积极参加大市和本市及学区的教研活动,深入研究新教材,及时了解教学新动向,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2、认真备课,写有较为完备的教案,作业定时限量地完成。作业是巩固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单元测验要认真讲评,及时发现和纠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课堂教学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既讲究实效也要尽可能使学生有参与体会的机会和感受,实现教学目标的全面要求,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搞好分层教学,集体指导,不放弃每一个学生。
4、提倡同学科和跨学科教师互相听课,吸取他人之长,特别是年轻教师要多向老教师学习,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5、各科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开展研究性学习。
三、工作目标
在教导处的指导下,结合本组学科实际,本学期教研组工作将继续以深化新课程为中心,以学科的学风和教风建设为主题,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根本,以教研组、备课组活动以及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使教研活动成为师生之间加强教学研究,提高教学水平和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的主要途径,促进教师向学习型、研究型、创新型方向转化,努力提升我组教师的教学与教研整体水平,较好的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教育教学任务,力争在县统考中,取得全县中等以上位次,续写文综组的辉煌。
四、工作重点及工作措施
1、积极引导组内教师认真阅读教育教学书籍,报刊,杂志,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结合自己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做好读书笔记,写好教学反思,鼓励本组教师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力争把文综教研组打造成为学习型,专家型的教研组。
2、加大集体备课力度,充分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和每周的集体备课时间,做到三次备课,一备是备课组集体备课,探讨一周的教学内容,把握重点,突破难点。二备是教师个人根据自己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确定教法,撰写个性教案。三备,就是教师撰写课后反思。
3、课堂教学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各备课组根据自己学科的特点,找方法,添措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合作学习,趣味学习,探究学习,增加课堂教学的含金量。
4、重视相互学习,借鉴,备课组内教师,相互听课,评课,文综教研组各学科之间具有渗透性,各学科之间也要互相听课,取长补短。
五、具体工作
1、9月,讨论并且制定教研组工作计划
2、10月,由政治,历史,地理备课组各推荐一名教师上公开课
3、12月,各备课组研讨期末复习计划,迎接区统考
4、1月,各备课组整理资料
2021文科综合教研组工作计划范文三
本学期,初中语文教研组工作,将继续贯彻执行课改精神,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深化语文教学改革,努力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大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为目标,结合学科自身的特点,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下面就作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以实施课程改革为契机,立足校本,狠抓实效,大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以“注重积累,培养习惯,指导学法,训练思维,渗透德育”新课改理念为基础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强化教师队伍建设,转化教师的教学行为。积极贯彻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课堂教学以精讲、互动、高效为指导,教研工作以校本为中心,努力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开拓创新、更新观念、与时俱进、真抓实干,紧紧围绕学校本学期工作目标,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积极、稳妥、有效地深化语文课程改革实验,进一步加大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规范教学常规管理,强化语文教学工作中的研究、服务、指导等功能,积极推进名师工程,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要加强队伍建设和学科建设,向创新和效率要质量,全面提高我校语文教学的效益,全面开展成长型教师群体建设活动,以推进课程教学为中心,课题研究为重点,促进师生成长为根本,抓好教师培训工作,做好评析报告,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同时结合语文教研组全体教师的教研实际,为教师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和展示舞台,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及业务能力,为全体学生的健康发展服务。
二、学好理论,更新观念,提高素质
1、教研组每位成员应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新的《课程标准》,通读一本理论专著,围绕“轻负高效”“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等热点问题,结合语文教学实践,通过专题学习和讨论,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和学生观。
2、教研组每位成员至少阅订一份语文报刊。平时,语文教师要坚持通读两种语文教学研究刊物,及时了解语文教学的动态和语文教改趋向,开拓视野,拓宽语文改革思路;同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吸收并消化他人的先进的教育经验,不断练好自身的语文教学“内功”,从而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对语文教师所提出的更高要求。
3、教研组每位成员要紧密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和课题研究,并根据自身的需要,确定学习重点,讲究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努力做到:自觉学习理论,深入研究探索,认真总结经验,积极撰写论文,使理论学习落到实处,卓有成效。
三、狠抓常规,改革教学,提高效率
1、落实学科教学常规,重点是抓课堂教学常规的落实。语文学科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关键是落实常规,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是主阵地。本学期,在对照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牢固树立教师的服务意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革陈旧、呆板、单调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和设计科学、新颖、活泼、开放型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语文课堂教学应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重视创设教学情景,激活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坚决做到面向全体学生,照顾不同程度,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要,研究和实施分层分类教学;努力促使课堂教学结构的最优化,大大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2、加强常规调研,确保减负增效。本学期,教研组将配合学校通过听课、抽查备课、作业批改等多种方式,检查常规落实情况。
3、加强集体备课。发挥群体优势,提高备课质量,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4、做好年青教师的传、帮、带工作。
5、开展有效的教研活动。
6、扎实有效地开展兴趣小组活动,拓宽学生视野。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评价 多元设计 语文味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1-05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评价具有检查、诊断、反馈、激励、甄别和选拔等多种功能,其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教师对学生进行课堂评价,这是教学激励措施的重要外化形式。为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凸显语文教学的本色,教师不仅要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还要进行多元设计,赋予评价浓郁的语文味,为语文学习注入更多内驱力。
一、关联教材,体现评价文本味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评价要蕴涵语文味,这是现代课堂教学的本色要求。教学评价要体现语文味,就要从语文视角出发,对语文文本、情感、表达等多种因子进行观照。关联教材,体现评价的文本味,是指教师评价学生表现时,要结合文本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感知,从文本介入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经历。这样的评价设计带有专业属性,学生从中获得的信息也会更丰实。
在学习《云雀的心愿》时,教师设计思考问题:“小云雀和云雀妈妈飞到沙漠上空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小云雀和云雀妈妈看到了漫天飞沙、贫瘠的土地、森林树木被乱砍滥伐。小云雀和云雀妈妈都非常伤心和失望。”教师给出评价:“你回答得非常全面,而且能够联系小云雀和云雀妈妈的感受来说,这说明你对课文有比较深透的了解,对其中的人物思想也把握到位了。”学生听了这样的评价兴奋不已。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极高的肯定,特别是联系文本内容展开评价,学生感触深,学习研究文本的积极性就被激发了出来。这样的评价自然带有浓郁的语文味,学生从中也能汲取更多的语文营养。
二、关联情感,体现评价人情味
小学生对教师的评价非常敏感,教师的一句赞美,也许会给学生带来无穷的动力。在评价设计时关联情感,就是要体现教师那浓浓的关心之情。教师在评价设计时,首先要关注学生实际,不同年龄段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会有不同的回馈。如“你表现很棒”“你说得真好”等评价语,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其激励效果也许很显著,但若是针对高年段学生,恐怕就没有太多刺激效果了。其次是评价内容要体现个性化,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对待教师的评价也会呈现出不同态势,教师具体实施评价时,要提升评价语言的针对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获得最需要的激励。
人情味包含众多内涵,有激励、有关心、有赞美、有批评,教师在评价中赋予其个性特质,给学生带来的自然是独特的情感体验。在学习《第一朵杏花》时,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课文。具体展示时,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的表现给出评价:“饰演竺可桢老爷爷的同学,朗读语气把握得很好。可惜读得太快了,老爷爷说话哪会这样快啊!如果再慢一点,你的表现就是非常完美的。饰演小孩的这位同学,你读得很有个性,表现出天真、单纯的性格特征,语气、语速都把握得较好……”学生听到教师评价得这样中肯,都点头称是。教师对学生的表现展开人情味十足的评价,学生深受启发,激励效果相当明显。
三、关联表达,体现评价艺术味
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要体现语言的艺术性,这也是语文学科教学的根本诉求。教师评价学生的表现未必要用多么精美的语言,但一定要符合语言规范要求。教师要注意启动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反思,让评价充分发挥语言的魅力,给学生带来重要的鼓舞力量。“一样话可以十样说”,说的就是表达艺术。教师评价语言的设计也是如此,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感受,用语言表达的技巧赢得评价的正能量,这也是语文味的实践应用。
关键词:语文教师;创新能力;创新教学行为
当前很多语文教师在教学思想上依旧比较保守,秉承传统的教学理念,对创新语文教学没有足够的认识,对新技术和新理论掌握得不深,很多固有的错误观念没有得到及时的改正,很多教师虽然有创新的意识,但是在创新的实践中却表现得差强人意。
一、要培养语文教师正确的创新能力培养观念
如果教师没有创新能力的话,那么其培养的学生可能也不会有创新的意识。从这个层面上来看,教师自身创新能力的培养要通过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来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该以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前提,影响教师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是错综复杂的,但是作为行动的指导和引领,观念将会直接影响着教学行为水平的高低。在目前的语文教师队伍中,大部分人对创新能力持有积极的态度,创新能力培养观念基本上是乐观的、可接受的,但是这并和科学、全面的创新能力培养观念之间还是有差距的,有些教师对科学的创新能力培养观念的认识存在偏差,在策略执行上海不够科学。如果我们一味地强调教师创新教学行为的实施和调整,那么培养出来的也只能是技巧型的教师,这样教师也只能称之为匠人,而不是一名传递科学的创新思想的灵魂指导者。广大的语文教师应该坚持用理论支持来辨明模糊的观念,实施错误观念的纠正,从而进一步将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观念明晰。
第一,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培训,让教师增强自我学习的意识,让他们将学习和创新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很多教师对创新的特征、方法相关的概念还说不清、道不明,对于正确的培养观念和创新观念是如何指导创新行为的机制还比较陌生。据此,我们可以明确中学语文教师创新能力的匮乏和缺乏创新理论知识是紧密相关的,所以加强理论学习是至关重要的。
第二,要对教师已经形成的错误认识进行针对性的修正。学校可以组织教师进行学科间、学校间和区域间的语文学科专业交流会,比如说进行优秀教学论文的宣读,或者定期、不定期地组织教师进行半方桌形式的读书活动,或者在特定领域内开展校本培训活动,针对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创新动机的激发因素和创新能力与语文学科之间的关系进行解惑答疑,让教师在理论学习的过程中消除一直以来的错误认识,为系统性的理论学习扫清障碍和路障。
二、加强指导和培训语文创新性教学策略
第一,对教师的培训应该将重点放在对语文教师教学技能方法上的指导,提升他们的学科授课能力。实践证明了加强对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指导是提升其创新教学能力的基础,培养学教师的教学艺术和课堂管理艺术在提升教师的创新能力上具有积极的意义。教学方法的指导和培训让教师意识到创新教学行为本身应该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自己的教学潜能具有无限挖掘的可能性。这样的指导和培训对于增强教师教学自信具有积极的作用,语文教师教学效能感增加的话,那么教师创新教学行为的水平自然而然就会得到提升。创新语文教学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文教师自身教学行为的转变,教学反思的过程称为教师教学行为创新的一个重要途径。
第二,要根据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来开展不同的教师培训模式,从而让语文教师感受到不同的教学策略的操作方式和方法。在接受调查的教师中,一些教师认为多听一些优秀教师的指导课和公开课能够让他们有机会从优秀教师的身上找到创新教学行为的灵感和火花。教学策略具有直观性和可操作性,教师能够才能够从优秀的教学课例中找到操作要领,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状况和语文学科的特色来挖掘自己的教学风格和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这种培训方式让我们意识到组织校内、学区内的公开课观摩活动或者城区教师送课下乡活动是提升语文教师创新行为的有效路径。
第三,对教师的培训方式应该采取多样化的方式。语文教师的创新能力培训应该采取院校培养模式和校本培训模式结合的培训方式,实施多种形式的创新型语文教师培训活动,使得语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业务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在针对语文教师团体进行调查研究的时候,大部分语文教师认为目前比较盛行的请进来和走出去培训策略具有积极的战略意义。交流学习的过程也是共同寻求创新教学策略的过程,也是教师反思和了解自我最深刻的过程。
三、改善教育环境,给语文教师创新创造契机
第一,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该进行观念的更新。关注语文教师在教育创新中的需求是至关重要的,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该通过制度的创新、评选评优活动、提升语文教师整体素质等措施来为广大的语文教师创造创新的氛围,在语文学科质量评价中贯彻创新、质量和特色的理念和机制,以科学的评价方法来发挥教学评价的积极促进功能;另外,要充分发挥教研室的引领、督促和引导的作用,努力提升语文教师的科研创新能力,比如说和人事办公室共同努力推进年度语文学科教学出国内心人物的评选,激励广大语文教师提升语文教学创新的动力。
第二,学校的各级管理者应该重视创新意识的提升,完善学校的管理制度。学校应该创新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给语文教师维持良好的创新动机创造健康、民主和宽松的学校环境,学校应该做好制度建设,用科学的、合理的管理制度作为发展教师内部创新动机的保障;建立公平、公正的评选保障机制,从而促进语文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将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工作的热情和兴趣维持较高的水准上。
第三,社会上的力量应该积极地发挥对语文教学的献言献策的重要作用,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教师应该对教育的健康、持续和优质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动力支持,语文教学应该得到社会各界力量的大力支持,时刻关注教育的发展形势,发挥共同参与开发语文教育的能力,为教育的科学发展出谋划策,另外社会群体力量应该建立良性互动的反馈机制,保证沟通渠道的畅通和顺畅,对学生掌握语文知识的情况进行反馈,帮助语文教师及时实现对教学行为的创新,维持语文教师良好的工作动机。
总而言之,语文教师基本上对提升自身的语文教学创新能力有积极的、适当的认识,但是其对语文教学创新中某些问题的含义认识还不够清晰,语文教师应该培养创新理念、构筑创新性教学策略、改善教学环境来实现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创新教学行为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刘汉东.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
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与普及,对教育思想观念、教育理论、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等均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网络的巨大优势在学校教育领域已经有了充分的体现。近年来,我校在全面实现“四机一幕”进教室的基础上,先后创建了多媒体网络教室、电子备课室、卫星数据接收机房。校长办公、总务办公、教务处全部实现了微机管理,正逐步走向办公现代化。现已建成了校园局域网,Internet由原来的8M ADSL宽带申请开通了10M光纤,大大加速了上网搜寻资料的速度。另外,学校建有教学资源库,包括教学设计、教学论文、教学课件、习题精选等内容,资源丰富,而且每学年根据教材的变化和教师应用资源的情况,在不断进行更新、优化,开放、交互动态的网络教研平台正在形成。教师电脑的配备,校园网的建成以及丰富优质的资源为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校本教研活动作好了必要的物质准备。
二、培训教师是网络环境下校本教研的首要举措
如果说完善网络是网络环境下校本教研的硬件基础,那么,教师的教研观念和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则是软件基础。首先要引导教师转变教研观念,可以通过引导教师浏览优秀的教研网站,通过阅读、评价他人的教研经验、教学反思,通过与其他教师在网络上的对话等方式引导教师认识到网络环境下的教研优势。而教师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制约着自身反思能力的提高。为此,近年来我校的教师加强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培训。每学期根据培训计划,定期定时对教师进行培训,学期末对教师进行考核,并纳入教学工作考核范畴。
三、开展活动是网络环境下校本教研的重要途径
有了良好的网络平台作支撑,教师教研观念的转变以及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提高,再加上教研管理方式的变革,是否就能使得网络环境下的校本教研活动有效开展呢?它还必须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活动进行引导。
1.课例研究,课堂教学研究的主战场。
所谓课例研究,就是以一节具体的课为对象的研究。我校的课例研究主要样式有:名课研习、课例研讨、课例评议和课例综述。这四项研究以“专题研讨”的形式带动。学校每学年一个教研专题,几年一循环,涵盖学科教学的各方面。以语文学科为例,分为“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古诗词”、“习作”、“口语交际”和“综合实践活动”六个专题,每学年一个,六年一轮回。
通过课例研究,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得以提升,学校各学科课堂教学改善的功效逐渐彰显出来。
2.课题研究,学校教学研究的领头羊。
课题研究是校本教研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形式。以我校为例,目前已经有三项省级课题先后顺利结题。即:《运用创新教学思想构建创造性语文教学模式的研究》、《依托远程教育资源,建立学校教学资源库的实践研究》、《学科课件库建设及应用研究》。此三个课题均与网络环境息息相关,且取得了丰硕成果,第一个研究成果被县教研室转发全县学习借鉴,第二个研究成果获省级一等奖,第三个研究成果在省“十五”课题汉中片结题中获小学组第一名,并获得省级优秀奖(即一等奖)。
3.课改沙龙,教师集体智慧的大融合。
任职以来,我在自己的岗位上,积极进取,无私奉献,积极组织和带领学科组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不断培养和扶持年轻教师的专业成长,同时在教育教学工作的每项环节都力求做到精益求精,务其完美。做到虚心向各位老教师和优秀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不断阅读有关教育教学理念和课堂教学改革的书籍、资料及教学案例。多年来,我一直探索钻研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路子与方法,编写出了适合我校教学改革的两个指导性文件和多篇教学改革成功学校的经验和体会,编撰了学校校本教材,多篇教学研究在市级以上刊物上。先后荣获 “十佳主任”、“优秀主任”、“迎教学评估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并荣获三等功一次,嘉奖一次。我的工作深受同行和各级领导的肯定。
一、为人师表,德育双馨,追求卓越。
“一切向我看齐”是我的座右铭,它一直激励着我在道德情操、敬业精神、工作态度、业务成绩等方面,必须追求卓越,敢为人先。在工作中我高度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爱岗敬业,扎实向上,具有良好的师德和强烈的责任心和工作责任感,时刻不忘严以律己,以身作则,勤政廉洁,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积极组织参加进修、培训、教研活动,真心、真诚地对待每一位老师、学生。为进一步调动和激发教师的积极性。近年来,在吸取各地先进学校管理的经验基础上,完善编写了学校的各项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师评价制度。如:《***中学教师考核制度与方案》、《***中学教师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和学生辅导制度》、《***中学教研组活动制度与方案》、《***中学教师校本研究制度》等,各项制度的实施,促进了教学工作向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迈进的坚实一步。目前,学校教风严谨,学风向上,深受各级领导和百姓的好评。
二、务实创新,专业求精,突出实效。
1、积极组织和带领年级组教师进行课堂改革。
作为年级主任,在保证做好自己学科教学的同时,积极带领各学科组老师进行教学改革。重点对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管理进行了大胆创新和实践。XX年年12月,我到山东杜郎口中学进行实地考察;20xx年3月又到藁城九门中学进行了教学管理模式进行了观摩交流;同月又聆听了江苏连云港市双语学校徐翔校长的课堂教学改革经验报告和清河县教学副校长所作的《我们是如何学杜郎口的》的经验介绍。3月下旬,学校成立了课堂改革研究小组,我任组长,自己编写了《体验杜郎口的精彩课堂》和《藁城九门中学管理要点》(摘编),以此作为学校教学改革的指导性文件。①认真组织教师学习了两个文件和新课程标准,并反复观看了杜郎口中学课堂实录光盘,让教师解放思想,转变理念,感受新课堂的勃勃生机和给学生带来的活力。②选出优秀教师上示范课,以点带面,反复演练,时时分析,不断提高。③深入各教研组,及时指导,不断总结,反复研究,形成共识。经过我们近两个月的不懈努力,课堂改革已初具模型,已收到良好的效果。在2010年10月份石家庄市举行的青年教师评优课中我校王素霞、张素梅、王玉环3名教师参赛并全部获奖。
2、积极钻研业务,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
虽然管理工作量较大,但仍踏踏实实、勤勤恳恳搞好班级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我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重视语文学科的情感因素和审美因素,追求智育和情育、美育的和谐统一;善于创造情境,营造轻松、民主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乐学、会学。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历年来,我的教学成绩在全县同科组都获得了很高评价,所教班级学生的语文素质较高,成绩突出。由于我的工作和努力,学校连续多年中考成绩都位居全县前列。并培养出4个全县中考状元,多次荣获**政府嘉奖和教学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三、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种教学教研工作,勇于探索、锐意进取、改进教法、钻研教材及新课程标准。
主持并亲自参与学校校本研究,坚持并主讲校本培训。深受同行、教研室领导的好评。通过多年的实践,我负责的教育科研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首先,教师的教育理念进一步得到提升。通过自我学习、自我反思、合作交流和专业引领,我的理论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课堂教学变得有思想、有个性,不在流于形式,,20xx年省教育教学评估中,我校的教研工作受到专家的一致好评。其二,课堂教学焕发了活力。通过学习,在课堂上,教师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师生互动、合作探究明显增加。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师生关系和谐,课堂气氛活跃,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
四、认真钻研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途径,把课堂看做是学生展示的舞台。
1、备好课是成功课堂的前提,在平时工作中,我非常重视这一环节。提倡以人为本备课,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预设的教学方法,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反思,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者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引导者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我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2、非常重视学习暂时落后的同学的转化工作,实际工作中,并不限于对他们进行知识性的辅导,我更重视对他们学习思想、学习态度的辅导,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我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一件充满快乐的事情,从而使他们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
3、加强与同事交流,虚心向其他老师请教,有疑必问。在每个教学单元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其他老师的课,博采众家之长,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通过我的努力,在课堂教学中取得了一定成绩。首先,我引领的课堂已成为学生乐学,展示的舞台。其次,改变了以老师为主宰的课堂,学生已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再次,我和学生建立起了合作型关系。
我的追求是无止境的。今后,我会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养,不断丰富知识,成为一个拥有现代意识和富有创新型教师。在教学、管理工作方面,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出一批批德智体美劳兼具的高素质人才。
任职以来,我在工作中取得的部分成绩:
获得的荣誉(部分):
1、XX年度荣立“三等功”。
2、XX年年度被教育局选树为“十佳领导”。
3、20xx——20xx学年被教育局授予“优秀学校领导”。
4、20xx年度获政府嘉奖。
5、20xx年河北省教学评估工作中被教育局评为“先进个人”。
教育教学(部分):
1、在石家庄市中小学生“读写杯”第七届作文大赛中,指导学生靳希曼获二等奖。
2、在XX年举行的第一届语文周报杯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中,荣获优秀辅导奖。
3、在XX年年学苑新报举行的首届创新杯全国中学语文知识竞赛中,被评为优秀教师。
4、在2010年石家庄市评优课中指导的教师王素霞获二等奖。
论文及其它(部分):
1、XX年年《语文作业如何发挥评语的作用》发表在《初中学习版·教改研究与实践》。
2、XX年年《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入选《教育教学论文选萃》。
3、XX年年《如何避免议论文写作中的“四不像”》入选《当代教育文汇》。
4、20xx年《提高初中生心理素质的途径》获市级二等奖。
下面将XX年教学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抓好全区参训教师的教学及教学组织工作
(一)、非学历教育
1.启动《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公共必修课培训
XX年根据市区教委关于启动公共必修课意见,我区组织了《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培训。由我校教育理论组教师承担面授、组织辅导工作。扎实、有效地做好《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培训,通过讲授、发放材料、录制软盘等形式,完成全区7218人的培训任务。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了教师对职业道德的认识和师德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2.继续教育面授专题培训
为了提高中小学各学科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我们组织全区4209人参加学科面授专题培训。 培训学科小学有语文、数学、科学教育、美术、体育;中学有数学、历史、地理、美术、体育、政治等,通过请专家、教授、特级教师、名师讲学,使教师对学科前沿知识、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有了深刻的认识,对教育教学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3.信息技术应用培训
全区中小学教师共有800人报名参加培训, 通过学习,参训教师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并较好地应用所学知识制作教学课件等。
4.新课程改革培训
高中政治教师新课程培训班。共40人参加培训。培训目标:帮助高中政治教师深入理解高中政治课新课程标准,把握新课标的理念、结构和内容,从而提高了高中教师实施新课标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为实施新课标、新教材做好师资准备工作。
中学政治骨干教师新课程理论与实践研究研修班。聘请首都师范大学胡玉顺教授到我区担任本班指导教师。培训目标是新课程下教师角色转换的理论与实践的探讨。
中学地理骨干教师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方法研究研修班 。聘请区级教研员和教改实验区有经验的教师承担培训任务,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在进行理论学习的同时,带领学员到基层中学开展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收到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区级骨干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修班。共120名骨干教师参加,学习时间为80学时。通过对网络技术的学习,参训教师搜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制作课件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5.继续教育专管员、信息员培训
共160名学员参加了培训。全区幼儿园、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各单位信息员、专管员经过培训,加强了继续教育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系统化。
6.区级骨干教师培训
本学年主要对区校骨干教师进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培训:共502人参加培训。 对骨干教师进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培训,进一步提高了骨干教师师德水平。并组织骨干教师结合工作实践又撰写了师德案例,区继教办已经对骨干教师上交的师德案例进行筛选,并组织专人将优秀案例编辑成册,拟出版《骨干教师师德论文集》。
7、新教师培训。为了提高新教师的培训质量,本学期修改了“十五”初期制定的新教师培训计划,更突出实效性、针对性。注重了对新教师的师德、教育教学技能、教学基本功的培训,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全区共有261名新教师参加李培训。
8、组织部分骨干教师参加“绿色耕耘行动计划”的培训:由北京教育学院组织实施的“绿色耕耘行动计划”培训项目,自XX年7月开始到今年年底,开展了集中培训、跟踪指导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培训活动。本次培训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培训效果显着,深受学校领导和学员的。
(二)学历教育
在学历教育方面,从总的趋势看,参加培训的人员是在逐年减少,重点已转入非学历教育,但是学历教育的各项工作没有放松,特别是紧紧抓住考前辅导工作,提高新生录取率。XX年的专、本科考前辅导的应该说录取率在70%左右。由我校教师承担的语文、政治、英语辅导的科目,开始成绩是较高的,对提高录取率起到了较大的作用。
(三)校本培训
1.开展《教育热点问题研究》校本培训教材的培训
《教育热点问题研究》一书是我区“十五”继续教育自编教材,教材内容主要是突出先进教育理念的宣传,为加强教师自身修养、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提供帮助。此教材成为了全区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理解和领悟的重要参考资料。各学校都组织教师进行了认真的自学,并完成了每人3000字以上的学习体会,全区7218人参加培训。目前,教师通过学习撰写的心得体会等材料已陆续上交区继教办,由继教办组织教师进行成绩评定,并选出优秀文章给予荣誉奖励。
2、抓好中小学校本培训工作。今年6月份区教委人事科、区继续教育办公室对全区部分学校开展校本培训调研。通过听校长汇报,召开教师座谈会,查阅档案材料,交换意见等形式,较全面地掌握了各单位校本培训情况。通过校本培训调研,我们感到:校本培训是“十五”继续教育的重要培训形式。校本培训是受到各级领导重视,受到校长、教师的一种培训形式,应当广泛推行这种培训形式。但是,校本培训开展不均衡。表现在领导重视程度、教师的认识程度不均衡;学校硬件设施的利用率不均衡;师资队伍不均衡等影响了部分学校较好地开展校本培训。区教委人事科、继教办将调研情况上报教委后,教委认为有必要开展评选校本培训示范校活动,带动全区校本培训活动的广泛深入开展。在区教委的领导下,我们将调研与查看基层学校上报材料相结合,经过反复研究决定确定了13所中小学为校本培训示范校,确定1所园本培训示范园,通过帮教、帮训、手拉手等形式,发挥优质校的教师、管理人员、设备的辐射作用,带动一批薄弱校,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提高我区学校办学整体水平,推动全区普教工作走上新台阶。
二、抓好学校校内的教学工作
(一)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培训
根据北京市教委《关于加强“十五”期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工作意见》和通州区教育委员会《关于中小学教师“十五”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工作意见》,结合师资培训工作特点和我校实际情况,制定了“十五”期间我校校本培训工作意见及XX年校本培训内容的计划和具体安排。
今年10月学校召开教代会通过了《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校本培训工作意见》《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论文评审条件》《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优秀班主任评选条件》。与会代表充分认识了学校开展校本培训有利于提高学校教师自身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有利于发挥教师学习的主体作用,促进自身个性发展,有利于学校学习性组织的建设。并深深的感到开展校本培训是全面提高我校干部教师素质提高教师培训质量的重要条件。并决定于11月开始培训。本年度的培训重点:
(1)组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必修课教材,采取自学和辅导相结合的方式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并结合本职工作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的提高。通过学习,教师深刻认识到,培训者必须不断提高素质,才能真正树立为基层服务的意识,才能为基层做好服务工作,才能保证培训质量。
(2)、加强对教师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培训,适应新课程改革和学习性社会的需要,提高教师终身学习的能力。组织40岁以下教师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authorware5.0培训50学时。并将考核与竞赛结合起来,激发教师学习积极性。
(3)、强化教师教科研意识,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和水平。开展专题活动,主题是:“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培训模式,管理服务观念、手段、方法的探究”。在全校教师、教学管理人员中广泛开展“以师资培训为中心”,更新教育观念、管理服务观念的研讨活动,创造一个优质教学、优质管理、优质服务的进校形象。结合教师专业化和学校长远发展的需要,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培训科研型的教师队伍,以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4)校本培训管理
学校校长是校本培训的第一责任人,建立校本培训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主管教学校长、主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副校级干部任副组长,由师资培训科研办公室具体组织管理工作。学校为每位参训教师建立档案(一人一档),记入继续教育学分。并与评优、评先、晋职等挂钩。
(二)、培训者培训。
为把我校建设学习性组织,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学校组织起草了《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校本培训工作意见》,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师德培训、计算机应用培训、继续教育科研课题活动。教师积极性较高,学习兴趣较浓,效果明显。同时组织教师参与市区组织的各项培训。
1、北京教师培训中心组织的各学科培训者培训:
2、计算机教师参加因特未来教育培训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整合的培训;
3、推荐教师参加英语全国骨干教师、普通话新大纲、初中政治和语文骨干教师培训;
4、组织小学教师参加北京市小学数学、语文学科新课程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等。
5、推荐和组织政治、地理、英语、化学、物理教师参加北京教育学院组织的“绿色耕耘行动计划”的培训,我校教师普遍反映受益匪浅,对提高培训者素质起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培训,拓展了培训者的学科知识面,在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方面也有较大提高,为更好的开展我区教师培训奠定良好的师资基础。
(三)教育科学研究
1、根据《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必修课” 的教学反馈、优秀案例评选、学分反馈等项培训工作,组织编写了 区骨干教师《师德案例选编》。
2、组织教师进行“教育热点问题研究”一书学习体会的评定学分工作,并将优秀论文编辑成册。
3、强化研究意识,开展研修活动。学科教师围绕“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培训模式探究”的主题,结合教学实际开展专题研究。本学年末,根据研究情况教师、教学管理人员撰写论文,学校组织论文评审,评选论文等级,学校给予奖励,并召开学年度继续教育教学、管理会,组织编写“十五”继续教育论文集。
4、开展继续教育活动。本学期的主题是:“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培训模式,管理服务观念、手段、方法的探究”。在全校教师、教学管理人员中广泛开展“以师资培训为中心”,更新教育观念、管理服务观念的研讨活动,学期末共征集教育教学及教育教学管理论文25篇,评出一、二等奖,中奖率占50%。为创造一个优质教学、优质管理、优质服务的进校形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坚持校内外调研制度。教师深入教学第一线,开展听课、评课、教学研究、专题研讨等活动,其中本学期教师听课共计380节,人均达到了20 节。把继续教育的教研、教学活动着眼点放在适应教师新课程需要、为基层教学服务上,深受基层中小学的。
6、发挥教学指导组作用。本学期教学指导组的任务:
组织新教师学科专业培训的开课汇报。共有13位教师讲述了本人授课的教学设计思路,会上大家畅所欲言,并就热点问题,难点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与会的教师深深感到:这种开课汇报形式好,教师间相互取长补短,有利于本校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各教研组长组织本组教师开展教学观摩课、研究课、公开课活动;
组织继续教育,制定教学论文评审条件,开展论文评审活动,为我校建成学习型、研究型组织出谋划策。
三、本学期教学效果
1、培训。
(1)本学期圆满的完成了学历教育、研究生课程班和继续教育的各项培训工作,得到基层学校、教师和联合办学单位的一致好评,培训效果好。
2、获奖。
(1)继续教育办公室和我校英语教师(张淑清)组织指导了我区部分小学英语教师参加“北京市远郊区县小学英语教师技能展示”大赛,并获得“最佳教学设计奖”,捧得奖杯和奖状。
(2)学历教育获得“北京市师范大学XX年函授教育先进单位”奖励。
(3)普通话水平测试获得“北京市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3、教育教学研究成果。
(1)继续教育办公室组织部分我校教师参加编写的《骨干教师师德案例集》一书初稿审阅、编辑工作已经完成,待出版发行。
(2)学校校本培训领导小组组织了“现代信息技术培训”课件和继续教育论文评奖活动,获得一、二等奖教师的比例占参评教师总数的50%。
(3)参与北京市继续教育校本培训课题研究,我校承担的子课题《校本培训制度与管理研究》已取得中期成果——编辑出版了《校本培训管理制度汇编》初稿,发至全市教师进修院、校。
4、教师个人获奖、登载论文、参与教科研课题研究等
(1)刘志田撰写的《信息技术课的实践创新与课堂实践》获得通州区教育学会“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征文一等奖。
(2)王金华撰写的《激发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的方法研究》获得通州区教育学会“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征文二等奖。
(3)明纪英撰写的《应用讨论法引导新教师进行讨论式教学》一文在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指定刊物“信息技术教育” 第六期登载;并指导我区两位新教师孙雪涛、赵云撰写了 《心路》《我的教学生活》论文, 在“信息技术教育” 第九期登载。
(4)张振松撰写的《加强组织管理,切实抓好小学英语教师培训工作》发表在《北京市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继续教育信息》刊物上。
(5)政治学科郭淑琴、王金华参与了北京市高中教师《生活价值观》课题研究,成为该课题组成员。
(6)王学一被北京教育学院聘请为北京市“义务教育新课程教学资源库”项目专家。
(7)崔静平获得通州区教育系统名师称号。
四、XX年师训工作特点
1、层次多,任务重。XX年是“十五”继续教育的关键的一年,凡是“十五”期间开展的各项培训今年全部启动,包括提高学历层次的培训、三门必修课培训、各学科骨干教师的培训、小学、初中、高中的新课程培训、信息技术培训、校本培训等。同时参加培训的人员多,全区7000多人都要参加不同层次的培训,培训任务相当繁重。
3、培训的机构多。北京教育大会召开以后,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受到了高度重视,与师资培训有关的大学、学院、教研部门等纷纷参与教师的培训,我区现在与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教育学院、教师培训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等高校联合办学,充分发挥高校的资源优势,提高我区教师的水平。
4、培训的要求高。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和教师本人的需求,对“十五”继续教育的培训内容和形式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从过去教师一人在课堂上讲授逐步扩展到学员上讲台,师生互动,开展教学实践,带着问题进行培训等,突出继续教育的实效性、针对性。今年我区针对教师的需求开展了不同层次的培训班。有高研班、研修班、新课程培训班、骨干班、专业课专题培训班、学历班、研究生课程班等。聘请了大学教授、教育专家、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中小学骨干教师等,登上继续教育讲台指导我区教师的培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我们的生活已经步入小康,但我们比以前更快乐,更有智慧了吗?很多调查得出的答案都令人沮丧。原因之一就在于随着现代化的推进,我们一度与饱含中华民族智慧的中国传统文化渐行渐远。198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宣言》中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首2 500多年前,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另有报道说,我国政界、军界和工商界对《孙子兵法》的重视还赶不上日本。直到最近,我们才算真正开始重视国学。
要想搞好国学教育,我们的中学语文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国学素养?在几度经历“国学热”之后,他们实际的国学素养又处于一个什么水平?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对全国中学语文优秀教师王瑞刚进行了采访。
《中国教师》:王老师您好,我特别想听听您对我国国学教育的总体评价。
王瑞刚:作为一种知识体系,国学涵盖了我国几千年来以儒学为主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影响深远,博大精深;作为一种价值体系,国学对国民精神的引导、安顿作用是中华民族文化与精神绵延千年而不绝的关键。但是,我们却曾几度以自杀式的行为斩断与它的联系。例如,我国历来号称“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但在当今这个经济与技术至上的时代,教育却过多地注重魔鬼式的应试训练、技术训练,轻视人文素养的培养,导致部分国人信仰大厦倾颓、精神家园迷失、价值观沦丧,危机重重。
好在近年来教育部一直积极倡导国学教育,社会各界也在积极响应、踊跃实践、勤奋探索。例如,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院长孟宪实曾指出,中国未来十年一定会是传统文化大发展的时代。而且中国的各个阶层也都已经意识到没有国学的中国文化不是完整的中国文化。
国学的传承与发展以语言文字为载体,而传授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表达之道又是语文教师的根本任务所在。然而我国大陆的语文教师的国学素养还比较弱,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国学方面的内容还很欠缺。相比之下,我国台湾省的高中课本中至少60%的文言文比例令我们汗颜;台湾高中生要用文言文写作,而咱们大陆高中生即使是阅读浅显的文言文也困难重重,以至台湾学者感慨我们大陆学者的国学功底浅薄。因此,尽管国学教育难以一蹴而就,但我们中学语文教师作为与国学教育关系最为密切的教育工作者,仍应义不容辞地担当起弘扬国学的历史重任,大力提升国学素养,将其融入语文教学,语文教师应成为普及国学的积极倡导者和坚定执行者,以改善国学教育的尴尬现状。
《中国教师》:社会上对国学的定义五花八门,有的人认为国学就是儒家思想,就是四书五经,我们究竟应该怎么理解国学?
王瑞刚:1840年我国在经历失败后,进入西学东渐、文化转型时期,张之洞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后来,“中学”一词演化为“国学”,曹聚仁认为是由留日学人将日语的“支那学”“汉学”转译而来,即“中国学术”之意。近现代学者大都用“国学”指称中国固有之学术文化,如章太炎编著《国学概论》《国学略说》,创办“章氏国学讲习会”,创办《国学季刊》,影响都很大,“国学”逐渐成为一个约定俗成的说法。继晚清时期民族主义色彩浓郁、科学主义特征明显的两次较大规模的国学浪潮之后,20世纪90年代又开始了第三次国学浪潮,这次的国学浪潮则凸显出鲜明的人文化、大众化与市场化倾向。概括而言,“‘国学’一词就是在西学东渐的历史背景下提出来的,主要是指参照西方学术对以儒学为主体,包括儒、佛、道及各家各派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进行研究和阐释的一门学问。”
中华传统文化历经几千年积淀而成,她犹如一片深沉丰厚的大海,历朝历代的思想之流不断汇聚其中,既凝聚了历代中国人的智慧精华,但也不免掺杂着糟粕渣滓,形成了泥沙俱下的国学之海。因此,面对“国学”这个任何人即使穷尽一生也难以说得尽、道得清、钻得透的话题,我们中学语文教师既要努力提升自身国学素养,积极践行国学教育,更要不断增强去粗取精的思辨力。
《中国教师》:那么国学在语文学科中、在语文教师的知识结构中该是一个什么地位?
王瑞刚:语文和国学关系最为密切,首先,学国学有助于实现新课程的教育培养目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学生如果不能对自己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有所理解,有所体悟,就像一个人不知道自己家里有哪些卓尔不群的家人,有哪些价值连城的物品。如果不知道如何去发扬光大这些闪光的精神以造福生活,何以引导他们深深地热爱这个“家”呢?汲取国学的精神文化营养,以文为鉴,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修养与精神情操;而以史为鉴,则可以明确国人的历史使命与方向;以哲为鉴,可以锻造国民面对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
其次,学国学也有益于塑造语文教师的优秀精神品质。浸濡国人两千余年的儒学既注重个人修养,也强调有益社会,倡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品行,赞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君子精神,主张“有教无类”“诲人不倦”的为师之道。在接触蕴含着丰富思想与情感的国学经典方面,语文教师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时常含英咀华,滋养其中,必然有助于成为奉行“仁义礼智信”的谦谦君子、“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儒雅之士、畅享“悠然见南山”之趣的生活达人,有助于成为秉持“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精神的忠诚国民。
最后,语文教师学好国学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工作质量。孔子在《学记》中指出“亲其师,信其道”,而要想让学生“亲其师”,教师首先必须得有渊博的学识、灵动的智慧、儒雅的风度。深厚的国学素养非常有助于培养咱们教师的人格魅力和教育智慧,同时还有助于引导学生接近国学、热爱国学,使其成为具有扎实国学功底、高度民族自豪感和浓厚人文精神的真正中国人。
《中国教师》:我国中学语文教师的国学素养处于一个什么水平?他们的国学素养能否满足教育教学需要?
王瑞刚:国学的传承与发展以语言文字为载体,而传授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表达之道又是语文教师的根本任务所在。因此国学教育的普及有赖于中学语文教师的积极参与,而教师国学素养的高低又关系到国学教育普及的程度。然而,正像前边讲得那样,我国大陆的语文教师的国学素养还比较弱,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国学方面的内容还很欠缺。除了在大学学过的一些经典篇目和教材里的篇目,绝大多数语文教师阅读过的国学经典少得可怜,很少有人完整地阅读过一本国学经典名著,以至于他们对国学知识和内容的理解层次也很浅。我曾问及本市的同行为什么“论语”的“论”字读作“lún”,儒家的“中庸”是什么意思,几乎没有人能做出合理的解释,甚至有一位大力倡导学生读《论语》的教师也没能回答出来。对于课文涉及的古代作家,多数语文教师都停留在文学常识水平的了解上,处于只知道某些“鸡名”“蛋名”,却没有亲自品尝过其美味的人云亦云的阶段。部分语文教师理解语言文字的水平不尽如人意,在古典诗文教学中习惯于按照教参照本宣科。他们只能算是教参的传声筒、试题的卫道士,缺少深入探究的思辨意识。除非万不得已,很少有教师能主动写作(包括教学论文),具有较为扎实的古典诗文写作水平的语文教师更是屈指可数。多数中学语文教师对于国学中的道家、佛家的相关知识更是少得可怜,甚至完全不感兴趣。
可喜的是我们的语文教师普遍对国学持肯定态度。我经常会去了解语文教师对弘扬国学的看法,绝大多数语文教师都认为非常必要。这主要是因为职业性质、学科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师是与国学距离最近的教育者,较其他学科教师在大学教育中受国学影响更多,而且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古典诗文部分就是国学中的精华部分。而另一方面,尽管肯定国学的价值,但绝大多数教师不愿主动地强化国学教育,仅关注语文教学成绩的变化,强化国学教育的意识不强。究其原因,一是对国学的价值认识不够;二是自己在求学阶段就没有培养起对国学的浓厚兴趣;三是繁重的教育教学工作和家庭负担等使他们无暇顾及国学素养的提升;四是中学语文课本中的古诗文篇目一再减少,尽管人民教育出版社为高中选修课编排了《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先秦诸子选读》《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中国民俗文化》等国学教材,但因为要备战高考,这几本教材基本没人使用;五是教学评价体系中没有对国学素养提出明确而有效的考查要求。另外,个别教师对国学虽有着深厚的理解与认同,但悲观地认为弘扬国学的大环境缺失,贫瘠的土壤、稀薄的空气使其无法进行国学的复兴。应当说,作为弘扬国学的一支主力部队,中学语文教师队伍的国学素养的确乏善可陈。尽管从全国范围内来看高考命题尚未向国学经典的考查倾斜,教学评价体系也不突出对国学素养的考评,但语文教师仍然要对国学教育有决心、有热情,要积极提升自己的国学素养。
《中国教师》: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具有怎样的国学素养?又该如何有意识地加强自身国学素养的提升呢?
王瑞刚:一是要慎思明义,树立正确的弘扬国学教育的理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中指出:“人类要发展,一方面要面向未来,另一方面要回到人类的源头,向我们的先辈汲取智慧。”国学教育的用意就在于以中国古代的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使学生通过国学经典的学习,体悟我国古人的智慧,继承并发扬国学的精华,获得人生智慧的圆满,成为经世致用的一代新人,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二是要勤思明辨,改变传统的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语文教学向以“少慢差费”备受诟病,至今仍无实质性改善,主要在于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式的陈旧落后。黑格尔有句名言“熟知并非真知”,枯燥的讲解、机械的记忆和教学的索然寡味,都源于师生均未达到“真知”的境界。真知利于牢记,牢记有益活用,三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三是要博观约取,要加强国学经典著作的学习。《学记》说得好:“善教者,使人继其志。”语文教师要想加强、改进国学教育,那自己就要先成为博观约取、厚积薄发的典范。教师远离了“昏昏”之态,方利于学生“昭昭”之得。
《中国教师》:世界的文化遗产可谓浩如烟海,依据不同标准可以分为古典文学、现当代文学;汉语言文学、欧美文学、亚非拉文学等,语文教师不可能也没必要都成为国学大师。国学经典汗牛充栋,那么意趣所在和学识水平各不相同的教师该如何确立自己学国学的目标?
王瑞刚:的确,古今中外的语文经典美不胜收,提倡学国学也不能要求每位语文教师都要把国学放在首要地位,更不能将所有语文教师推进经典研读的大海饱受煎熬之苦,那是不切实际的,而且也会使语文教学减色不少。在此我建议教师根据自身的志趣和原有基础,按照四个层次去确立学国学的目标,去阅读相关的国学经典。
最基本的层次是要研读教材文本。语文教师最低限度的研读是要保证吃透教材里的古典诗文文本:初中有70余篇(首);高中必修的有42篇(首),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文散文欣赏》有48篇(首),《先秦诸子选读》26篇,《中国文化经典研读》52篇(则)。其中《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是涉及面较多的国学经典读物,九个单元中既有经、史、子、集四部经典,又含儒、释、道三家著作,时代跨度由先秦到清末,还配有相关知识短文,对于较为全面地了解国学中的各家各类著作很有帮助。出于提高教学效果的考虑,阅读这些教材文本时,应该注意不仅要弄通字面义,尽量多地熟读成诵,还要深入领会、欣赏其思想感情的内容,最好再阅读一些名家评析类的文章。
在研读教材文本的基础上,最好是再找些与教材文本相关的国学经典全本拿来读一读,以便较为全面地了解作者的思想。我们不妨制订个读书计划,至少将四书、五经、《说文解字》《古文观止》《史记》《战国策》《左传》及一些古代名家的诗文集读一读。哪怕只是走马观花,也要遍览。朱自清先生说得好:“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还有一位外国教授说过:“阅读经典的用处,就在教人见识一番经典,至少对于本国的经典,也有接触的义务。”
对国学有较浓厚兴趣的教师,那就应有更广泛的涉猎,近代的梁启超、、朱自清乃至现代的葛兆光等诸位先生都曾开列过国学经典阅读书目,既包括儒释道三家,也包括史学、小学。儒释道三家的思想各有其独特之处,对此,南怀瑾形象地比喻为“佛家开的是百货店,道家开的是药店,儒家开的是粮食店”,而中国人民大学宋志明教授则将其概括为:儒家教人“拿得起”――有为,道家教人“想得开”――无为,佛家教人“放得下”――解脱。值得注意的是,在阅读时要结合现代生活,以辩证的眼光去粗取精。在现实生活中,有了儒释道三家的精神滋养,便可像东坡居士一样,拥有了“进可攻、退可守”的人生智慧。
在博览群书的基础上,我们还要根据自己的偏好选择一两位古人的著作适当下点钻研的工夫,这就有点国学研究的味道了。在这种精研中,或许能够寻找到不厌百回读的经典作品,从而确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走进国学研究者的行列。有“最后一位国学大师”美誉的钱穆就是由小学教员通过自学而成为一代国学大师的。如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所言:“‘你的’经典作品是这样一本书,它使你不能对它保持不闻不问,它帮助你在与它的关系中甚至在反对它的过程中确立你自己。”
《中国教师》:我国古代涌现出了很多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您最推崇的有关教育的国学论著有哪些?
王瑞刚:我认为教师不管处于哪个阅读层次,都要认真地读一读《大学•学记》。这部教育理论著作成书于公元前四至三世纪,既是研究中国古代教育的宝贵文献,也理应成为我们在教育和教学实践中必须学习的圭臬之作,堪称每位中国教师必读的“教育圣经”。《学记》既是儒家经典中的大经,也是历代统治者设学施教、“奉为法戒”的教育经典之作。此书语言精辟,言简意赅,涉及教育目的、尊师重教、学校管理、教师素质、教育原理、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效果等多方面的问题,即使是在21世纪的今天,其中很多深刻的教育阐述仍然能够为我们提供可资借鉴的理论指导。
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人的成长、发展,国学教育的目的在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塑造符合时代特征的国民精神与国民形象。“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的传统思想启示着我们语文教师要以“承传国学,功在千秋”的历史使命感在中小学扎实推进国学教育,并且要将其辩证地彰显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要做到知行合一,决不能只顾简单的知识传授,而忽视了国学指导生活、启迪人生的实用价值。
《中国教师》:知识离不开语言,国学就更是如此。谈国学不能不提博大精深的汉语言文化,您认为语文教师应该怎样从语言文字这方面提高国学素养?
王瑞刚:在语言文字方面,关键是要重视“小学”,要能够体会神奇的汉字表意形象的特点。所谓“小学”,即文字学,分文字、音韵、训诂三类。它是一切有关语言文字的学问中最为基础的一门,也是研究国学的必修课。汉字的形、音、义具有神奇独特的韵味,形音义相结合,既有利于品悟汉字之美,也易于牢记运用。起源于象形的汉字,其字形、词语还具有独特的形象表意特征,往往借助于景、物、人、事之貌表达社会人生之理。比如“林”“森”表示许多“木”(树),“淼”表示水大,“华”的繁体字形“”的下部分约略像一支抽象的花朵样子;以“河清海晏”形容天下太平,以“江河日下”比喻情况日益糟糕;以“万马奔腾”形容气势浩大、场面热烈;以“万马齐喑”比喻人们的沉默。
在熟知汉字的人眼里,每一个汉字都蕴含着独特、微妙的思想与情感,一字之易,往往便意味着思想、情感甚至意境发生了变化。古人赋诗作文极为讲究炼字之妙、音韵之变,所以才会有“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和“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苦吟佳话。章太炎先生的国学研究最重视“小学”,陈寅恪甚至认为:“依照今日训诂学之标准,凡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
曾说:“古之知道者,未有不明于文字者也,能文而不能知道者或有矣,乌有知道而不明文者乎?”“今日欲明先王之道,不得不以精研文字为要务。”周作人在《汉字》一文中说:“在大学不必说了,就是在中学也当注意文字学,明汉字形体的大概,不但可为将来专攻的基本,对于文字构造感到兴趣,也有利于学习文章。”
为加强“小学”知识的积累,教师可阅读《说文解字》《文字学概要》(裘锡圭著)《中国文字学》(唐兰著)等书籍,还可在以下三个方面多做尝试。
一是抄写古籍。抄写是一种深入领悟汉字的好办法,既可练习书法,又可在凝神敛息中感受汉字字形之美、字义之趣。每日抽出15分钟即可抄录一段,贵在坚持与领悟。任继愈先生曾提出“认繁用简”的主张,所以也不妨抄写一下繁体字片段,或许会有另一番妙悟。我曾对“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深感疑惑,如何理解学习的喜悦呢?在用繁体字抄写这句时,忽生一悟:“习”字繁体为“”,“羽”为鸟儿的翅膀,每日里雀跃嬉戏、追捕觅食、仓皇逃生,随时都要依赖翅膀来完成,故而可引申为“时刻运用”。故此可知,“不亦说乎”的并非学习,而是学习之后“时刻运用”的活学活用啊!正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二是涵泳诗文。汉字虽有表意形象的特征,但今人读书多心浮气躁、囫囵吞枣,很难透彻理解词语内涵。宋代大儒朱熹认为:“读书须敛身正坐,缓视微吟,虚心涵泳,切己体察。”这“涵泳”的本领真是个慢活儿,古人读书时摇头晃脑的形象常受今人嗤笑,殊不知正是这“轻摇慢晃”才能将汉字里的妙趣摇匀、晃出。现在有很多教师一味要求学生背熟诗文,但学生朗读、背诵时的速度犹如念绕口令,这种走马观花般的诵读方式,只得其声,未得其韵,更无法得其要旨精髓,以致念诵得快,忘记得也快,不得不在以后一遍又一遍地重复学习。教师首先要学会这“涵泳”的慢功夫,然后指导学生在“缓视微吟”“口诵心惟”中增强理解、品悟与记忆,如此方能更好地领悟古诗文的文质兼美。长久积累,既可广积文章范式,悟出作文之道,又可真正获得思想情感的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