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初三化学论文

初三化学论文

时间:2023-01-09 05:55:1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三化学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初三化学论文

第1篇

一、抓住重点及时突破重点

第八章是初中化学重点,该章篇幅不多但知识点多,应用性和规律性强,因此,学生学习后并不易掌握,倘若立即转入其他章节复习,则导致学生对第八章内容遗忘率更高。我在讲授完第八章后,注意该章的及时复习和巩固。具体做法:①运用列表法帮助学生梳理和识记,②强化酸、碱、盐通性规律,③让学生选做“水样、土样酸碱性测定”及“几种盐的鉴定”,并开放实验室指导学生独立完成“酸、碱、盐的性质”实验。

二、抓住关键,归纳各物质相互联系规律

化学方程式是学习化学的关键。归纳各物质相互联系规律实质上是各物质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归类和总结。复习时注意:①掌握各物质相互联系规律及其化学方程式应紧扣酸、碱、盐通性,②运用多种形式和活动进行复习,如各物质间化学方程式书写比赛等。

三、注重实验贯穿章节复习

在章节复习中以实验为主线贯穿各章知识点,实验应以教师指导学生动手实验为主。在复习实验过程中,还可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更可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复习效果。

四、强化知识结构进行知识点分类复习

整本书知识结构分为基本概念和原理、元素及化合物、化学基本计算、化学实验四大部分,其中各部分又可分为若干知识点。如在基本概念和原理部分,运用列表制图法,以概念为基础把学过基础知识整理成“知识点”并连成“知识线”,梳理相互联系与对比交织成“知识网”,尽量避免知识零碎。在这阶段中以练习为主,通过训练有针对、有重点地掌握四大知识板块。

五、针对中招考试题型,进行专题总结及综合训练

第2篇

按教育局要求,向大家汇报我一年来的工作情况。

一、基本情况:担任学校副校长,主管教育教学工作,担任初三21班化学教学工作。一年来我主抓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同时配合张校长协调好各种因素。作为21班的任课老师,教好化学并协助班主任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二、工作实绩,

1、学校教育教学工作:

(1)2010年以来学校教育教学秩序良好,教育教学质量快速提高,中考合格率为93.8%,超市平3.2个百分点。初一初二联考成绩位居天心前列。

(2)协助张校长完善了学校各项制度,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决策提供了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制定了学期教育教学工作要点及各年级学生的发展规划;

(3)协助张校长成功地组织了教育教学开放日活动;

(4)成功地申报了《感恩教育》市级课题和《初中新课程课型创新研究》省级课题及开题论证工作,学校被天心区教育局评为“科研课题管理”先进单位;

(5)协助张校长做好了区、市级标准化学校验收工作,我校先后分别被天心区教育局、长沙市教育局授予标准化学校的荣誉称号;

(6)协助张校长承办了天心区中小学常规教学经验交流活动,我代表建业中学在会上作教育教学管理经验介绍。

(7)指导教务处加强了教学常规的管理工作。指导德育处加强了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指导教科室加强了教研和课题的管理工作。

2、个人教学工作:

(1)教学成绩:担任初三21班化学教学,在区教育局组织的联考中,所教班级的优秀率,合格率,人平分均在全区三十多个班级的前列。

(2)辅导学生竞赛:辅导学生参加化学竞赛,刘盼同学获市一等奖,胡浩然同学获市二等奖;辅导学生参加科技小论文竞赛,谢宇同学获区一等奖,陈阳同学获区二等奖。

(3)个人荣誉:2010年下期被区教育局评为教育科研先进个人;,2010年上期被市教科院评为中学化学知识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奖。

(4)论文获奖:《观初中化学有机合成材料课的体会》一文获市二等奖,《浅谈化学课堂提问的设计》一文获市一等奖,《浅谈初三备考工作》获省二等奖,《初三化学复习课开放式教学的设计》获省三等奖。

三、德、能、勤、廉情况

1、德:政治思想上积极进步,始终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头脑,确保了自己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组织保持高度一致,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思想水平。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始终牢记自己作为一名教育管理者为社会的进步、为学校的发展、为教师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为学生的成长、为造福周围的老百姓该做点什么?该如何做?时刻牢记自己的角色,提醒自己“无功便是过”。

2、能:(1)管理能力:学校实行层次管理,在教育教学上张校长放手地让我们去干。

我认为,德才兼倍的教师是学校的第一财富,如何留住和培养一批德才兼倍的教师是我的责任和义务。为了达到目标,在张校长的指导下,我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打造名师工程,加强校本培训,加强教研组的管理,指导教研组站在国家课程设置的目的和要求上来认识我们的教材,来研究我们的教学。采用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和校内教师教研活动等方式来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我认为只有通过提高课堂效率来提高教学质量才是最好的方法。为了达到目标采取了如下措施,从<初中新课程课型创新研究>的课题研究着手,以教研课的形式,教研组的集体讨论,引导每位教师研究出各种课型的最佳课堂效率。加强了常态课的管理,制定了常态课管理制度,制度中对常态课提出了要求,为了落实常态课制度,每天校长室、教务处、德育处、行政值班四拨人对常态课进行巡查,并将巡查情况及时通报。有一次市教育局王建华副局长来到教学楼,巡完后来到校长室说,没想到你们学校自习课还有这么好的秩序。

另外,对于课堂教学实行“当堂测试,堂堂清,天天清”的办法。当天课堂测试没有过关的同学在第七节自习课时由教师进行辅导,督促学生过好当天基础知识关,通过这种方式不仅提高了同学们的课堂学习效率,更重要的是大面积地转化了学困生。

第3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家长、各位同仁:

你们好!

按教育局要求,向大家汇报我一年来的工作情况.

一、基本情况:担任学校副校长,主管教育教学工作,担任初三21班化学教学工作.一年来我主抓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同时配合张校长协调好各种因素.作为21班的任课老师,教好化学并协助班主任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二、工作实绩,

1、学校教育教学工作:

(1)2010年以来学校教育教学秩序良好,教育教学质量快速提高,中考合格率为93.8%,超市平3.2个百分点.初一初二联考成绩位居天心前列.

(2)协助张校长完善了学校各项制度,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决策提供了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制定了学期教育教学工作要点及各年级学生的发展规划;

(3)协助张校长成功地组织了教育教学开放日活动;

(4)成功地申报了《感恩教育》市级课题和《初中新课程课型创新研究》省级课题及开题论证工作,学校被天心区教育局评为“科研课题管理”先进单位;

(5)协助张校长做好了区、市级标准化学校验收工作,我校先后分别被天心区教育局、长沙市教育局授予标准化学校的荣誉称号;

(6)协助张校长承办了天心区中小学常规教学经验交流活动,我代表建业中学在会上作教育教学管理经验介绍.

(7)指导教务处加强了教学常规的管理工作.指导德育处加强了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指导教科室加强了教研和课题的管理工作.

2、个人教学工作:

(1)教学成绩:担任初三21班化学教学,在区教育局组织的联考中,所教班级的优秀率,合格率,人平分均在全区三十多个班级的前列.

(2)辅导学生竞赛:辅导学生参加化学竞赛,刘盼同学获市一等奖,胡浩然同学获市二等奖;辅导学生参加科技小论文竞赛,谢宇同学获区一等奖,陈阳同学获区二等奖.

(3)个人荣誉:2010年下期被区教育局评为教育科研先进个人;,2010年上期被市教科院评为中学化学知识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奖.

(4)论文获奖:《观初中化学有机合成材料课的体会》一文获市二等奖,《浅谈化学课堂提问的设计》一文获市一等奖,《浅谈初三备考工作》获省二等奖,《初三化学复习课开放式教学的设计》获省三等奖.

三、德、能、勤、廉情况

1、德:政治思想上积极进步,始终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头脑,确保了自己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组织保持高度一致,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思想水平.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始终牢记自己作为一名教育管理者为社会的进步、为学校的发展、为教师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为学生的成长、为造福周围的老百姓该做点什么?该如何做?时刻牢记自己的角色,提醒自己“无功便是过”.

2、能:(1)管理能力:学校实行层次管理,在教育教学上张校长放手地让我们去干.

我认为,德才兼倍的教师是学校的第一财富,如何留住和培养一批德才兼倍的教师是我的责任和义务.为了达到目标,在张校长的指导下,我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打造名师工程,加强校本培训,加强教研组的管理,指导教研组站在国家课程设置的目的和要求上来认识我们的教材,来研究我们的教学.采用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和校内教师教研活动等方式来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我认为只有通过提高课堂效率来提高教学质量才是最好的方法.为了达到目标采取了如下措施,从<初中新课程课型创新研究>的课题研究着手,以教研课的形式,教研组的集体讨论,引导每位教师研究出各种课型的最佳课堂效率.加强了常态课的管理,制定了常态课管理制度,制度中对常态课提出了要求,为了落实常态课制度,每天校长室、教务处、德育处、行政值班四拨人对常态课进行巡查,并将巡查情况及时通报.有一次市教育局王建华副局长来到教学楼,巡完后来到校长室说,没想到你们学校自习课还有这么好的秩序.

另外,对于课堂教学实行“当堂测试,堂堂清,天天清”的办法.当天课堂测试没有过关的同学在第七节自习课时由教师进行辅导,督促学生过好当天基础知识关,通过这种方式不仅提高了同学们的课堂学习效率,更重要的是大面积地转化了学困生.

我认为,只有在培养了学生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学会了做人的基础上谈培养学生做好学问才真正做到了初中教学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对学生的课间操、眼保操、体育课、阳光体育活动学校都有严格的要求,初一进来的学生每周还拿出一节课的时间来学习一门体育方面的特长,能够成为他们以后锻炼身体的爱好和兴趣.为了教会学生做人,利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教师和学生的发言来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利用每周一课间操时间宣读感恩文章、做感恩操,培养学生的感恩情结,定期地开展成长汇报会活动,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在反省中不断地成长.

(2)教学能力:我认为化学教学不仅仅为了中考考出好的成绩,还应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解释身边的化学现象,用化学观点来认识周围的事物的能力.通过化学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通过化学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我所教学生刘盼同学参加市化学竞赛获一等奖,四大名校获一等奖的学生都聊聊无几.今年四月份天心区初三化学教学复习研讨课在我校举行,由我授出,得到了专家的认可和好评.

3、勤:坚持模范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为大家舍小家,一心扑在学校,每天早上七点多钟就来到学校,在教学楼进行巡查,了解学生读书情况,每天拖着疲惫地身体回家,第二天又精神饱满地走进学校走进课堂.80多岁的父母住在家中全由家人照顾,绝不因为家事影响学校大事.每天还要挤出时间来学习,因为今天的社会是一个富有活力和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社会,向书本学、向贤者学、向实践学,是我们把握机遇、应对挑战、提升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本着这样一个认识,一年来,我比较注意结合本职工作,结合工作难题和思考去学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特别是,得到学校领导和上级领导的关爱,我有幸参加了长沙市教育学院高级研修班赴宁波围期一个月的学习,一个月的学习收获很大,既提升了理论水平,又提升了业务素质,能从更深层次透彻地把握国家的方针政策,把握党的十七大报告的精神和实质.

4、廉:在张校长的领导下,坚持廉洁工作,与全体教职工一同克服重重困难,为学校发展节省成本.

四、问题和思考及以后努力的方向.

我将继续与教师们一起努力,与建业共荣辱.认真履行角色的职责,继续做好校长的助理,协助校长完成各项工作的同时,重点抓好教育教学工作.不断加强自身的理论学习和经验积累,提升自己的理论认知水平和实践探索能力,加深对学校学情、教情的了解,进一步理清思路,团结广大教师一同研究教育教学问题,认清在教育改革、创新大潮中的学校定位,寻求符合学校实际的教学发展策略,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满足人民对学校的期望和需求.

加强学校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及时掌握教学动态,推进、落实学校常规管理的规范化、有序化工作.

第4篇

化学与社会生活实际有着广泛而紧密的联系,新教材突出体现了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突出了STS思想。而物质的化学变化这一主题更是与社会联系紧密,是初中五个主题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学生归纳、整理一些化学物质、化学现象的必要手段,所以对这一主题的教学是不容忽视的。

“物质的化学变化”共分为三个二级主题: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认识几种化学反应,质量守恒定律。本主题包括了初三化学很多概念和基本原理,理论性较强,它是以各物质间的化学反应为载体的,因此,各物质间反应的规律以及应用情况介绍和具体物质的性质,变化知识星湖联系,也和生产生活重点实际互相联系,紧密结合。故在本主题的教学中有着丰富的情景素材可供选择,另外老师也要设计一些典型的化学实验为教学服务。我在教学实际中主要是通过以法来传授给学生的。

一、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通过实验让学生获得理论知识,完成学习目标

在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教学中,我常选择这些实验指导学生自己完成:水的沸腾,胆矾的研碎,纸张的燃烧,向硫酸铜溶液中加氢氧化钠溶液。学生通过这四个简单的实验对比,就会从“有无新物质的生成”这一角度对两个变化有了深刻的认识。在讲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时,让学生亲身体验:向生石灰中倒入水,燃烧,木炭还原氧化铜这几个实验,学生通过亲身的体验就会对这几个反应有一个完整的认识。这样老师常创设探究性实验,学生通过完成实验而得到一些理性的认识,既强化了学生实验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当然,像质量守恒定律内容的探究,金属活动性的探究无疑也是我们需要通过探究性实验来完成教学任务的。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法,不仅为老师省了“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知识和能力的生成性。

二、注重新旧知识的衔接

本主题内容在教材和教学过程中是分散安排的,与元素化合物知识紧密衔接。教学每一个课题时都要注意夯实基础,也为以后的课题做好建基,一步一个脚印,不可急于求成,不能使任何一节课的知识成为学生脑中的空中楼阁。

三、重视学习情境的创设

自然界和生产生活的化学变化的现行时时都有发生。要善于运用生产生活中的现象创设学习情境。如生活中有关缓慢氧化的例子、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例子等等,都可以作为教学时的情景素材,另外,老是平时收集的关于化学的一些小故事、化学新闻、化学趣事、科学论文、实物图片、模型和影像资料等都可以用于创设学习情境,老师要充分利用这些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四、化学俗语和化学韵语的使用,在增强学生学习趣闻性的同时,可以加深记忆

如本主题中涉及的内容可编为俗语如描述化学变化的:化学变化,颇有特征,不同物质,伴随而生,现象各异,五彩缤纷,放热发光,颜色变更,产生沉淀,生成气体。如质量守恒定律的韵语:反应前后、质量相等,原子数目、没有减增,客观事实、实验证明,原子种类、没有变更,原子相等、没有减轻,前后质量、必然相等。再如“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韵语:一解二设最后答,化学方程式不能差,准确寻找质量比,纯量代入不掺假,所有单位要一致,列式计算解决它。像这样的口诀在化学的学习中是很常见的。

第5篇

以理化生的学科发展观为指导,以新颁布的«理化生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本组的实际上情况,充分利用教材这个载体、认识教材的人文性和谐统一的教育功能,提高教师驾驭新教材的能力,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专业发展。同时,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质。

二、主要措施。

(一)、更新教育理念:

1. 以“新基础教育”为理念,继续深入学习和探索,搞活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2. 坚持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积极开展教改实验,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二)、加强常规教学:

1、集体备课,发挥群体智慧

集体备课是发挥群体优势,提高备课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落实教学常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必要措施。为此,要积极备课,明确集体备课时间,每次集体备课都要求有中心发言人,每次确定一个中心,研究一些问题,不搞花架子。重点讨论教学目标、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的处理方法和教学活动的设计,主要以说课为主,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实效。集体备课是共同提高的有效途径,它不仅有利于教师知识水平的提高,而且有利于教学经验的积累,教学方法的改良,使个人钻研和集体智慧得到充分的发挥。 本学期通过集体备课对教案进行充实、修改,使其符合现有学生的教学实际;并在组内共享。

2、开公开课,加强集体研讨

公开课是教师共同提高的又一种形式。认真搞好公开课教学活动,先说课,后讲课、评课,说课、评课要落实并有记录;每学期我们教研组都安排了校内外的公开课,课前集体备课,课后及时交流,肯定优点,提出改进意见,争取将说课和公开课有机的结合起来。在对外公开课方面,我们积极发挥群体力量,对教案仔细分析研究,对课堂结构仔细推敲,对板书精心设计,提高整体实力。

3、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认真组织学习新教材、新教学大纲,积极开展研讨活动,明确新教材的编写思想、内容体系、教学目标,认真研究教材,把握其中必修内容和选修内容的教材特点和教学要求,按教学大纲的各项要求,落实知识、技能、能力、方法、情感、态度等教学目标,为新教材取得最佳教学效益,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合格人才而努力探索。

4、狠抓初三、高三教学

毕业班教学始终是学校工作重点,也当然是教研组工作重中之重。我们把重点放在加强双基和能力培养上,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加强实验教学,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同时积极进行复习教学研讨活动,共同研究历届中考试卷,交流复习经验,明确复习方向,努力提高理化生成绩。同时仔细研究近年来的命题思路,精选习题,争取再创新高。

5、加强实验教学和多媒体教学。

本学期组织教师深入学习,提高自身的实验教学、实验操作和实验设计能力,很好利用多媒体教室教学,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6、加强课外辅导,成立兴趣小组

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他们精力充沛,爱好广泛,想象丰富,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教研组将在高一、二年级开展兴趣小组活动来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还使他们对学习更感兴趣。同时针对竞赛,加强平时的课外辅导,提高学科专业知识。

7.确立“科研兴教”的思想,加强课题研究的力度。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枯”。加强课题研究的力度,紧密结合教学实践,精选课题,深入钻研,及时总结,遵循“认识——实践——再认识”的规律,积极撰写教学论文,形成一个人人参与教科研的很好氛围。并做好现有课题的结题工作。

8.多途径加强对教师的培养,促使教师迅速成长起来

9.团结组内力量,共同奋斗,适当时侯开展组内教师活动。

四、活动安排。

周次 内 容 主持人 备注

1 开学工作;准备教学用具、资料等 全体理化生教师

2 撰写教学计划; 全体理化生教师

3 制定教研组计划; 李丰英

4 理化组集体备课,王雪玲主讲初三化学 理化生教师

5 高考知识讲座 王生全

6 理化组集体备课,乔永春主讲初二物理 全体理化生教师

7 教学反馈 全体理化生教师

第6篇

一、研究性学习的含义

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学习方式,虽然时下人们对此认识因个人理解不同而有一定的差异,但在出发点上却是一样的。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多种途径,采用类似于史学研究或科学研究的方式,去主动探索历史,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是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

二、研究性学习的一般步骤

1.确立课题

课题确立的好坏可以影响学生研究的质量,课题太陈旧,学生没兴趣;课题太深奥,学生难以应付,也失去研究的兴趣。所以教师必须从以下几方面考虑:(1)课题要有现实性。要结合当地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实际情况。(2)课题要立足于课本。所以课题要结合课本的内容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3)课题的难度要适宜。(4)课题最好有实用性。

2.搜集资料

搜集资料是研究性学习中最重要的步骤,它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真正体现。第一手资料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这对初中生来说是不切实际的。学生可以通过查阅文献、派发问卷、采访、实地考察、观察、上网等方法取得第二手资料,然后进行整理。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给予指导。

3.制订计划

在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比较、演绎、归纳、统计等方式对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从中发现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洞悉地理事象,达到研究的目的。

4.实施过程

根据制订的计划,分成几个实验小组,对所要研究的问题进行研究。

5.得出结论

通过以上的一系列步骤,学生或深或浅能总结出研究的结论,即成果。教师应给予参考意见,让学生的结论更具完整性和深入性。

6.展示成果与交流

学生经过活动后,把课题写成小论文或调查报告,在班级里展示,让全班同学一起讨论、分享。在讨论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进一步提高今后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附:初中化学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实践案例]

1.确立课题

研究课题可以由教师或学生单独提出,也可以教师与学生合作提出。例如在初三化学上册138页第5题:要使校园内用钢架制作的自行车防雨棚有比较长的使用寿命,需要采取防护措施。请你设计几种方案并向有经验的人征求意见,比较这些方案的优缺点,确定一个比较好的方案。由于我校自行车车棚年代较长,很多地方已破烂不堪,一到下雨天,车棚到处漏雨。因此,我校车棚一方面影响学校的环境美观,另一方面,还对师生的自行车带来损害。为此,学校决定利用寒假对车棚进行重新改造。于是,我和学生了解这一情况后把这题改为:如何修建一个寿命较长的自行车车棚。这一课题一提出,立即激发了学生研究的兴趣,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思想。

2.搜集资料

由于初中学生生活经验少,课题提出后,学生往往无法正确把握研究的目标和方向,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引导。为此,我先请学生调查我们学校的车棚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种破烂样子?学生在观察调查后得出:(1)车棚盖损坏较严重,原因是所用材料老化。(2)所用的钢架都已锈蚀。通过调查,同学们认识到要修建一个寿命较长的自行车车棚,需要考虑车棚盖的材料质量好坏、车棚钢架需要考虑防锈蚀等。于是同学们展开了争论。最后,决定各自设计用不同的材料修建车棚,看谁设计的车棚价格既低廉又寿命长。

3.制订计划

在确定课题和明确研究目标后,全班共同讨论出以下几个具体的研究方案:(1)分组安排:同学们决定全班分成四组,分工协作,共同完成调查活动。第一组参观调查湖熟高中的车棚;第二组参观调查初中的车棚;第三组参观调查小学的车棚;第四组调查车棚所用材料的价格。(2)活动要求:第一、二、三组需要调查清楚三所学校自行车车棚的总面积;自行车车棚修建所用材料;能排放多少辆自行车;访问该校总务主任了解建该自行车车棚的总造价;调查该校自行车车棚防护生锈的方法。第四组需要调查市场上普通钢管、镀锌钢管、不锈钢管、石面瓦、水泥、黄砂等车棚建筑材料价格;每天雇佣一名工人的价格;到油漆商店了解防锈漆的价格;根据调查情况写一份市场分析报告,作为其他小组设计车棚的依据。(3)活动时间:星期五下午第三、四节课。(4)活动注意事项:各组学生要听从组长的安排并注意交通安全;在参观中要爱护所在学校的环境,对人要有礼貌;在所在学校领导介绍时,要认真做好记录并遵守纪律。(5)活动总结:下周五下午第三、四节。

4.实施过程

初中学生由于年龄的特点,往往容易产生兴趣和热情,但真正参加,往往不能长久。这就要求教师认真组织学生都参加到实验中去,学会调查、学会研究。学生每一次重要的研讨活动和调查,教师都一起参加,并给予指导。教师多鼓励学生对每一个活动环节和遇到的问题积极开展讨论,同学与同学之间要加强合作,依靠集体的智慧去完成调查任务。

5.得出结论

学生通过自己的调查获得修建自行车车棚所需要的数据后,进行各自的讨论和设计。为了更正确和专业化,我又请来一位搞建筑的师傅,为学生初步介绍怎样设计建筑平面图?怎样根据市场材料价格设计总预算?学生对设计有了初步认识,在设计中,更加认真,兴趣更加高涨。

6.成果展示与交流

第7篇

关键词:物质转化图;功能与意义;教学实例;化学教学

文章编号:1005C6629(2017)2C0084C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物质转化图是化学教科书表征知识的一种重要方式,它以引发学生对有关知识的正确认知、概括和表征为任务。从总体上看,物质转化图在中学化学教学特别是化学习题中有明显增加的趋向,其直接原因一定程度上在于物质转化图在高考、中考试题中频频出现。物质转化图有必要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出现和应用吗?我们应该怎样进行物质转化图的教学?这是需要深入思考、探讨的两个问题,也是本文着重讨论的主题。

1 物质转化图的界定与分类

物质转化图跟工艺流程图、实验流程图、反应原理图等是不同的,其核心内容是“物质转化”,涉及物质相继进行的多步反应过程,表征时图中各个节点都是物质名称或化学式而不是工艺或设备名称。把表征物质转化关系的图称为“流程图”是不准确的,但是物质转化关系图不一定能反映物质转化的具体步骤和过程,例如图1就属于这种情况。

因此,物质转化图可以细分为物质转化关系图和物质转化流程图。前者侧重于表征转化关系,后者侧重于表征转化过程。图1是典型的物质转化关系图。

至于工艺流程图、实验流程图,它们不具有物质转化图的上述特点,突出的是工艺或操作处理过程甚至设备、仪器,而不是物质的转化关系。反应原理图往往是以主要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核心添加其他内容形成的。下面图2、图3、图4都不属于物质转化图。

2 物质转化图的功能与意义

2.1 直观、扼要地表征和概括物质的化学变化关系

物质转化图能表征物质的转化关系,特别是复杂的化学变化关系。

例如,中学化学涉及的化学反应规律内容主要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各类物质相互变化的规律。图1正是直观地概括各类物质的化学变化关系的典型例子之一。

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式和特定符号表述化学反应事实的式子,但不是所有的化学反应都可以用化学方程式来表述的。如对于物质发生多步转化的复杂化学反应的表述,用化学方程式不是过于繁琐就是根本无能为力。此时改用物质转化图往往令人有一目了然、重点突出、简洁明快之感。

例如,图5清晰、扼要地表明了海水提镁的主要步骤:

2.2 综合表征物质转化条件、控制与操作等过程知识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物质转化图能够表征物质的转化过程及其步骤、条件甚至仪器设备和操作等重要“细节”,引导学生从反应步骤、反应条件等角度具体地认识并理解物质反应的规律和特点,也有助于使学生置身于真实的学习环境中。

例如,图6综合表征了实验室摸拟侯氏制碱法的条件、控制与操作等知识。

2.3 增加对实际的了解,增强化学知识应用能力

新课程非常重视化学跟社会实际的联系,而物质转化流程图比较适合用来描述社会生产实际中的化学过程,自然有助于帮助学生了解实际生产中的物质转化关系,增强他们应用化学知识的能力。

例如,图7可以使学生增加海水资源进行综合利用,从海水中提取NaCl、Na2CO3、Mg等物质的了解。

2.4 有助于学生构建知识网络,把孤立、零散的物质知识联系起来

物质转化图能够把本来孤立和零散的物质联系起来,构建知识网络,形成一个有意义的整体,也有助于学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形成物质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观念,进而更深刻地认识客观的物质世界,体会到化学的深层次魅力,提升化学学习的乐趣。

比如初三化学“碳”是物质知识中很重要的一个板块。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构建图8所示的知识网络,使有关物质的变化关系一目了然,提高学习的效率。

该图可以清楚地呈现如何实现石灰石到石灰水的转化,还可以引发对碳酸钙、碳酸氢钙跟碳酸(二氧化碳和水)的相互转化关系的学习、探究。

2.5 有助于学生形成整体思考、过程思考和上位思考的习惯

总之,物质转化图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出现和应用是必要的。由于中学化学具有基础性,特别是初中化学具有启蒙性质,不宜太复杂,物质转化图应该比工艺流程图应用得更多。

就本质而言,物质转化图只是一种工具、一种载体,它的应用决定于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其复杂程度受到内容的制约,一般不会出现过度、滥用的问题。但对于初中化学教学来说,仍然需要注意把握好应用的度。

3 物质转化图的教学

在应用物质转化图的教学中,需要注意抓好物质转化图的分析、物质转化图的生成和物质转化图的应用3个环节。

3.1 物质转化图的分析

物质转化图的分析需要解决3个基本问题:物质转化图所涉及的物质转化系统是什么?该系统的起始物质、终结物质是什么?经历了哪些中间步骤?对每一个步骤来说,则需要弄清楚反应物、生成物是什么?怎样实现这个化学变化?需要哪些特殊的反应条件、仪器设备和操作?3个问题逐级提升,能使学生由浅入深地了解物质转化的原理,厘清物质之间的联系,了解关联的实验操作。

3.2 物质转化图的生成

物质转化图最好用逐步生成的方法呈现给学生,尽量避免一次性成图。物质转化图越复杂,就越要注意这个问题。在呈现时,最好遵循由主到次、由简单到复杂、由原理到操作的次序。

了解具体的化学变化和实验操作,会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整个反应过程,是物质转化分析的基础。如果学生的这些知识基础不太扎实,在进行物质转化图分析之前应该作必要的“补课”。

3.3 物质转化图的应用

下面通过两个教学实例来说明物质转化图的应用。

3.3.1 物质制备的流程转化分析――以石灰石制备较为纯净的碳酸钙为例

碳酸钙含有钙,可以作为补充人体内钙质的食品营养强化剂,还可以用作发酵促进剂、抗结块剂、增白剂、配制食品的疏松剂以及牙膏中的摩擦剂等。但是,在用作食品添加剂时,必须按照国家标准严格控制杂质含量、用量和粒度(不可太粗)。

石灰石是比较容易找到的廉价原料,怎样才能把它转变成比较纯净的碳酸钙粉末,从而使之用于生产中并为生活服务呢?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请学生回忆曾经学过的含碳物质的转化图,然后请学生思考化学反应过程,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经过讨论,列出如下的反应过程:

在此基础上,请学生思考如何用方框和箭头表示方法一的转化流程图。学生设计的转化流程图如图9、图10、图11。

接着引导学生从绿色化学的角度讨论上述物质转化图的不同之处以及可取之处,思考二氧化碳和水的循环使用,充分利用物质资源,以此完善流程分析。经过这样的分析,学生就会弄清楚流程分析所涉及的原理,知道物质转变过程可以用箭头表示,以及在这个流程分析中涉及的相关实验操作。

3.3.2 混合物分离和提纯的转化流程分析

物质转化的流程分析,更多地表现出来的是将混合物中的不同物质分离出来或者将杂质转化为主要成分,以此提高其纯度。分离和提纯作为重要的方法,不仅在化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在化工生产中也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物质分离和提纯在选择试剂和实验操作应满足几个要求:提纯后的物质成分不变;不能损耗或减少被提纯物质的质量;实验过程和操作方法简单易行;用化学方法除去溶液中的杂质时,为使被分离的物质或离子尽可能除净,若需要加入过量的分离试剂,在多步分离过程中,后加的试剂应能够把前面所加的无关物质或离子除去。

在初中阶段,对于无机物常用下列方法分离和提纯:

(1)过滤-结晶法。例如氯化钠固体的提纯,就可以采取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的方法实现。

(2)生成沉淀法。例如NaCl溶液里混有少量的MgCl2杂质,可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使Mg2+离子转化为Mg(OH)2沉淀(但引入新的杂质 OH-),过滤除去Mg(OH)2然后加入适量盐酸,调节pH为中性。

关于物质的分离,可以借鉴“金属的化学性质”实验中对留下的含有硝酸银、硝酸铜的废液处理:实验小组先在废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银、铜和铁的混合物。他们设计了如图12所示方案从银、铜、铁的混合物中分离回收银和铜,并得到硫酸亚铁晶体(提示:银在受热的情况下不发生变化)。

引导学生思考图12所示流程中哪些试剂的加入必须要过量以及必要的实验操作,归纳本流程中涉及的知识点(反应原理),书写有关的化学方程式。要在课堂上让学生能够理解这个背景下涉及的流程分析的明线和暗线、起点和落脚点。明线为废液的处理和回收;暗线为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金属的性质、酸碱盐的性质;起点为科学探究的方法;落脚点为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化学用语、对实验方案的分析评价。

关于物质的提纯,向学生展示除去氯化钾样品中含有的杂质氯化钙和氯化镁的流程图(见图13)并组织讨论。

除去氯化}和氯化镁其实是除去什么离子?加入过量的KOH溶液的目的是什么?X溶液是什么?除去什么离子?根据图13所示流程,回忆过滤和蒸发操作分别有哪些注意点?以上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在分析流程图时,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也是我们进行流程图分析的本意所在。学生讨论结果:用过量的氢氧化钾溶液除去氯化镁;用过量的碳酸钾溶液进一步除掉氯化钙;最后加入过量的盐酸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钾溶液和过量的碳酸钾溶液。

4 几点思考

在物质转化流程分析的过程中,应注重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通过抽象、简化、假设对知识综合运用与实践重组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思维品质以及处理问题意识。通过创设制取、分离、除杂等不同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化学特有的研究和呈现方式――物质转化图,并体验物质转化图的建构过程,为学生最终形成物质转化观奠定基础。围绕物质转化流程,通过问题链的研讨,层层深入逐步加深对物质转化流程方法及操作技能的认识。

参考文献:

[1]赵宗芳,吴俊明.新课程化学教科书呈现方式刍议[J].课程・教材・教法,2005,(7):71~74.

[2]赵宗芳.高中化学教科书配图测评体系的初步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第8篇

1.中学化学教学的素质教育目标

中学化学教学的素质教育目标,是培养未来社会公民的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可以具体体现在科学的知识、科学的方法和科学的精神三个方面。在教学领域,素质教育的目标是通过化学课程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达成来实现的。

2.25年来我市中学化学教学素质教育的探索

为了探索实施素质教育之路,我市广大化学教师付出了艰辛的努力,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从“”后重建教学秩序工作基本结束的1982年开始,25年来,如何在化学教育中全面提升全体学生科学素养的研究,一直是全市化学教研的主题。一次次探索都是为了寻求在课堂内外的教学中,让学生在获得化学知识的同时,感悟化学的学科思想、学科方法以及学科思维特点,形成化学学科素养。

其中,比较重要和大型的研究活动有:

(1)“中学化学教学中能力培养”研究

(2)“中学化学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研究

(3)中学化学教学“两实一过程”研究

(4)素质教育背景下“中学化学课型与教学模式”研究

(5)素质教育理念下化学高考备考研究

(6)“我与化学”活动

这几项研究,研究周期长,参与教师面广,取得的成果不但获奖等次高,尤其是在全市的化学教学实践中产生了相当大的积极影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推动了我市中学化学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实施。

3.已经初步形成的具有*特色的化学教学经验

多年的探索逐步形成了一些具有*特色的化学教学经验,其中重要的有:

(1)系统化的能力培养。缺乏整体设计的、随意性的能力培养,是一种低效的“培养”。所以,应该按照系统论的思想,设计出“中学化学能力培养的纲和序”,横向把可以培养的能力分解为若干要素,纵向把需要培养的能力,与教材内容同步地设计成多个阶梯和循环,进行系统的能力培养。

(2)重视实验教学。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既是教学手段,更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教学别重视让学生体验实验作为一种研究方法的重要作用,并初步学习使用这种方法来研究物质世界;重视在教学中发挥实验激发兴趣、获取知识、启迪思维、培养品德等多种功能,通过实验教学实现中学化学教学的素质教育目标。

(3)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从素质教育的目标出发,化学教学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化学”而不仅仅是“考化学”,忽视知识形成过程的“结论加习题”的教学,是无助于学生科学素质育成的,学生只有通过各种学习活动(例如思考、讨论、练习、实验等)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才能实现知识的主动构建,从中培养科学品质,这样获得的知识才具有发展性,才能真正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4)把握课型特征优化课堂教学。有效的中学化学教学,应该把知识的逻辑顺序与学生的认知顺序相结合,这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可以把中学化学的课堂教学划分为不同的课型。不同的课型由于其知识的内在逻辑顺序和学生的认知顺序不同,知识的呈现方式也就要求不同,这种不同就构成了不同课型的特征。教学中把握了课型特征,就能有目的有规律地优化课堂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5)追求科学探究的有效性。科学探究是改善学生学习方式的突破口,也是形成科学素养的重要手段。实现有效探究的关键是辩证地处理科学探究与落实双基的关系。化学课堂中实施有效科学探究的操作经验,可以归纳为“三点两保证”。“三点”分别是:第一,精选好探究点。为了在有限的课时内让探究活动充分展开,课堂上的科学探究要选择学科主干知识、核心内容进行,以利于通过探究让学生更好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第二,设计好探究起点。只有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开展探究活动,学生才有可能实现知识的自主建构;第三,把握好探究落点。课堂中学生的探究学习的结论可以开放,但应当有结论,这样才能在渗透学科的核心思想、科学方法的同时,落实必要的基础知识。“两保证”一是要保证探究中学生有足够的活动时间;二是要保证探究能让绝大多数学生参与。这就要求教师提出的探究问题的设计要有梯度,在恰当的时机用恰当的手段设计出恰当的问题,让更多的学生能够真正参与探究,同时留给学生探究思考的时间要充分,交流展示的范围要广。

(6)开展“我与化学”活动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启动于*年的“我与化学”活动以多元智力理论为指导,让不同发展层次的学生以自己的视角观察周围世界,在真实的生活中认识化学对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影响、体验“化学为大众”的情感、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使化学真正成为中学生提高自身素质、启发和启动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思维过程的学科。*市中学生“我与化学”活动极大地促进了*市中学化学新课程实施。

(7)以素质教育思想指导科学备考。考试是对人的素质进行检验的一种方式。在化学高考和中考复习中的科学备考,强调以学生为本,强调依循教学规律,强调将学生化学素质的长远发展与考试成绩的提高的统一。在操作上,重视目标导向,在研究考试说明的基础上,大力加强对*学生学习特点的研究,根据学生的起点把握复习的内容和要求;重视遵循学习规律,反复循环,分步到位;重视以学科思想(如守恒的思想、平衡的思想、实验条件控制的思想等)为核心的思维训练。其中,以选择题训练为突破口,重视思维过程,强调知识间内在联系,力求用尽量少的训练量达到最大的训练效果的系列操作模式,已经在我市近十年的高考备考中发挥了效益,获得了成功。

4.在新课程背景下,我市化学教学领域深化素质教育面临的问题

“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永恒的主题。虽然在探索素质教育的道路上,我们已经做了大量工作,但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我市化学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影响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化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1)新课程的化学知识体系还在逐步熟悉和建构中

新课程的整个中学化学知识体系发生了重大变化。首先,高中化学知识的内容以模块呈现,从必修到选修,同一个知识点,学生在不同的模块学习中有不同要求,即使在同一模块中的不同学习阶段,其要求也不同。目前全市只有约8%的教师完整教过所有的必修和选修模块,教师对高中新课程的知识体系还处在逐步熟悉中,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的控制始终困扰着广大教师;其次,高中新课程实验还刚刚完成一个循环,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我们过去对新课程教学内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具体的某一章某一节的教学,缺乏将整个中学化学教学体系作为研究对象的视角,这导致了目前教学中比较普遍存在的缺乏系统和整体的现象;最后,虽然初中新课程实验已经进行了4年,但目前大多数高中教师没有机会执教初中,对学生知识基础的不了解更加大了初、高中教学衔接的难度。因此教师尽快熟悉和建构完整的新课程化学知识体系是深化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前提。

(2)新课程“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培养体系研究仍然空白

目前,构建系统的“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体系,还处在刚刚起步甚至基本空白。例如化学学习中四种常用的科学方法的内涵、相互关系以及培养途径,尤其是如何根据新课程的教材体系,与化学知识学习同步实现培养目标等都是有待系统研究的重大课题。

新课程提出的三维目标中,“知识与技能”是基础和载体,“过程与方法”是核心和关键,是学习方式的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前两个目标的自然结果。实际教学中,教师对“过程与方法”目标的了解明显要比对“知识与技能”目标的了解还要陌生,例如整个中学化学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的是哪几种科学方法?这些方法在不同的学习阶段要求有什么不同?教材中的哪些内容适合进行相应的方法训练?这些问题课标中没有明确指出,人教版教材也没有作为教学内容显性呈现。对目标缺乏系统的认识,自然导致了教学中对“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培养因缺乏明晰而措施无力,因缺乏系统而效率不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相对虚化

科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科学精神的重要内容,应该贯穿在科学教育的全过程中。但在课堂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出现脱离具体内容和特定情境而虚化的现象,孤立地、机械地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4)两个毕业班的复习备考仍然效率不高

我们在毕业班的复习备考中提出了“以人为本,科学备考”的复习理念,并形成了一些成功的操作经验。但是,在两个毕业班的复习备考中,在知识运用过程(即练习)的学生活动偏多,而其他过程的学生活动则明显不足的现象仍相当普遍。不少教师还在迷信“多讲多练”这种在知识立意命题时代形成的“经验”,知识梳理,本来应该有足够的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完成,却往往由教师“条理清晰”的灌输代替;在知识结构还是朦胧模糊之际,就用大量未加选择的训练进行“巩固”;大量练习后的总结归纳,本来正是学生通过反馈实现自我调控自我提高的大好机会,却被一些教师认为“浪费”时间而以简单的公布答案代替,这些复习教学中屡见不鲜的现象,实际是剥夺了学生作为复习和考试的主体应有的自主活动的权利,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形成,也难以适应以能力立意为主要特征的高考改革。学习理论告诉我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需要适当的训练,但过度的重复训练将严重影响创造力的培养。繁重的课外作业负担耗费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和视野,已成为我市化学教学中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的一个瓶颈。

二、在化学教学领域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的工作目标

我市中学化学教学领域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的总体工作目标是,以新课程实施为契机,围绕化学课程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充分发挥课程特有的育人功能,从科学的知识、科学的方法和科学的精神三个方面,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与其他学科的课程一道,共同达成素质教育的目标。

在5~8年的工作时间里,具体要实现的工作目标是:

1.在我市中学化学教学二十多年来素质教育探索的基础上,根据化学新课程的体系,重构和完善有*地域特色的、分层次要求的中学化学新课程的课堂教学目标操作体系,包括高中新课程的化学知识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体系;高中与初中新课程“过程与方法”目标达成的培养体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同步渗透体系。并且能运用目标体系有效地导向课堂教学。

2.在第二阶段教学设计与实施活动中关于中学化学课型与模式研究的成果基础上,根据化学新课程的理念与要求,重构和完善*市中学化学课堂教学常规;产生和积累一批化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优秀课例。

3.推广和丰富符合素质教育理念的、以人为本的、科学的复习备考策略与模式,化学中考和高考成绩能稳定在目前水平并且有所提高。

4.在八年“我与化学”活动基础上,结合新课程的探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开发*地区的化学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5.根据新时期素质教育的要求,优化教师专业结构。用多种途径,提高全体化学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专业化水平;搭建多种阶梯和平台,打造我市中学化学名师队伍。

三、在化学教学领域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的工作内容

(一)素质教育的化学课堂教学研究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新课程的三维教学目标是与科学素质的三个要素相对应的。在当前,“有效教学”可以作为新课程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突破口。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有效的课堂教学,不仅可以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保证教学质量提高,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目标,还可以为学生腾出时间与空间,开展各种有利于素质全面提高的活动。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实施有效的素质教育,重要的切入口是尽快构建和完善符合*实际的中学化学教学素质教育的目标操作体系,树立目标的整体意识,将每一堂课的教学放到整个中学化学教学体系的大背景中去考虑,建立逐级推进、逐步深化的教学目标体系,有步骤、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1)研究“知识与技能”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体系

主要研究内容:根据课程标准要求,研究我市的中学化学教学要帮助学生建构怎样的知识体系以及如何建构,具体可结合本校学生的学习实际研究:①在不同的模块或单元、章节,要掌握哪些知识点;②每个知识点在不同学习阶段要达到什么要求;③不同的学习阶段,学生学习的重点、思维的难点是什么,如何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④设计怎样的活动(包括习题或题组、实验等)检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程度?

如义务教育阶段对核心概念“化学反应”的建构,在第一单元课题1的学习中,应该达到什么层次,学生可以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在第二单元学习了一些具体的化学反应后,可以在哪些方面丰富概念的内涵?在第三单元学习了分子、原子的概念后,对概念的理解又应该达到什么层次?在第四单元课题3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后,应该在什么方面深化概念?在学习了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反应后,又如何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以上各层次要求如何通过习题加以体现?

又如“氯及其化合物性质”知识体系的建构,从什么时候开始逐步渗透氯气的性质,达到什么要求?在必修1第四章第二节的学习中应该掌握氯气的哪些性质,哪些化合物要重点介绍?在必修2第一章的教学中如何深化氯及其化合物性质?在哪些选修模块中还可继续深化哪些内容、如何深化?

(2)研究“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培养体系

主要研究内容:根据素质教育的方向和课程标准要求,研究现阶段的课堂教学中,哪些教学素材可进行学科思想和方法的教学,不同的学习阶段对学科思想和方法的要求有什么不同,在整个中学化学教学过程中如何逐步深化?具体可结合本校学生的学习实际研究:①学科思想和科学方法的分类,即中学化学能培养学生哪些学科思想和科学方法,每一种科学方法可以分解为哪些培养的操作要素;②学科思想和科学方法的培养序,即每一种科学方法分别在哪些模块、单元、章节中结合哪些知识内容培养,在不同学习阶段分别要达到什么要求,分别采用什么途径。

学科思想和方法是学科素养的核心,也是在化学教学领域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中学化学教学中应该渗透哪些化学学科思想和方法,这个问题的系统回答还有待研究,但至少应该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方面是自然科学研究中需要的一般基本逻辑方法,在化学学习中使用最多的是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体现在学科教学中表现为信息处理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等;另一方面是化学学科特有的学科思想和研究方法,如实证研究的思想、守恒的思想、平衡的思想、结构决定性质的思想、实验研究的方法等,其中实验研究方法又包括实验观察的方法、实验描述的方法、实验条件控制的方法、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等。

对于学科思想和方法的教学必须结合具体的化学知识,选择良好的教学素材。如“钠与水反应”就是训练实验观察方法的良好素材,教学中可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时间顺序(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的现象)和空间顺序(从下到上、从左到右、由表及里)进行有序观察,体验观察的有序性,同时运用比较的方法对实验现象进行描述。

学科思想和方法的培养也同样具有阶段性。比如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初三化学在“氮肥、磷肥、钾肥的初步鉴别”中,学生学习了初步区分物质的方法,即①观察外观;②观察水溶性;③根据物质的组成推断其性质,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高中必修1第三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比较”中进一步完善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方法。即①观察外观;②观察水溶性,检验水溶液的酸碱性;③热稳定性;④根据物质的组成、判断物质所属类别,推测其性质,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在其后学习的“铁盐和亚铁盐的一些性质”的探究中,还可补充⑤根据组成元素的化合价,判断其氧化还原性,推测其性质,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最后,山东版选修6“实验化学”中,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按探究“锌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3)研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与学习内容的渗透、融合体系

主要研究内容:根据教材内容,结合本校学生的学习实际研究:①中学化学课程能培养学生哪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②它们可以分别在哪些学习内容中渗透?③渗透的方式有哪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主观性、体验性、内隐性等特点,它和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两个维度不一样,一般难以明确地显性表述出来,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既要有机地结合课程教材内容的性质和特点,又要把握课堂教学活动的情境和氛围。实际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是可以直接或独立教授的,而是只有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融为一体才是有生命力的。

(4)研究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的课型与教学模式

主要研究内容:根据素质教育的方向研究:①化学新课程的教学中,典型课型有哪几种?每种各有什么特征?在课堂的设计与教学中各有哪些规律和要求;②化学课中有哪些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有效的教学模式?

我市在第二阶段教学设计与实施活动中关于中学化学课型与模式研究成果,对广大化学教师从规律上把握化学课的教学设计和课堂实施,对从整体上保证全市化学教学课堂教学水平,曾经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在新课程实施的背景下,我们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对原有的研究成果二次开发,根据化学新课程的理念与新教材的学习内容,重构和完善*市中学化学新课程的课型与教学模式,构建我市化学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常规。

(5)研究、积累化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典型案例

主要工作内容:形成和积累一批化学素质教育研讨课的案例,包括教学设计、课堂实录、课堂录像、课后反思、教学叙事等。

在化学教学领域中深化素质教育的研究,是一项行动研究,它应该而且必须与日常教学任务结合在一起,尤其是应该跟广大化学教师最大量、最常规的课堂教学结合在一起。对目标体系的研究、对新课程的化学课型与教学模式的研究,其研究成果都必须迅速转化为日常课堂教学的行为。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和积累出一批实施素质教育的优秀课例。这是本次研究活动最重要的成果之一。

(二)素质教育理念下的科学备考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推广我市已有的化学高考(中考)复习备考领域实施素质教育的研究成果;发现、总结和提炼我市在化学高考(中考)复习备考中体现素质教育思想的成功经验;探索符合素质教育理想、符合*教学实际、具有*特色的化学高考(中考)备考的有效策略和模式。

目前,中学化学四年课程中,至少有30~40%的学习时间是用于复习与备考的,这是在短时期内难以逾越的现实局限,所以,全面的素质教育应该包含应试备考的内容,教学领域深化素质教育的研究不能将复习备考排除在外。实际上,应试备考,仅仅是实际教育教学中一个具体的工作内容,而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复习备考的工作内容与应试教育所产生的种种弊端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具体的工作内容可以在不同的指导思想下进行的,可以有应试教育思想指导下的复习备考,也完全可以有素质教育思想指导下的复习备考。

素质教育理念下的化学复习备考,一些最重要的特征包括:从提升化学综合素质入手全面提升考试成绩;遵循教学和复习的规律科学备考;充分体现学生为本的备考策略;着眼于轻负担、高效率的有效复习与有效训练模式等,研究可以围绕这些特征进行。

(三)*特色的化学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在逐步形成稳定的活动项目的基础上,实现“我与化学”活动的课程化,通过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资源等方面的研究,形成具有课程标准性质和功能的《“我与化学”活动指南》,根据此指南形成校本课程、编制校本教材,尝试建立可操作的多元评价方式。

“我与化学”活动是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的中学生课外实践活动,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是我市化学学科领域实施素质教育的另一阵地。

“我与化学”活动自*年启动以来,始终坚持以展现“化学对我的影响、我心目中的化学”为主题,重视活动过程中学生的感受和体验;以建构主义和多元智力为理论基础,强调活动的参与性,让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在活动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的目标为导向,帮助学生树立“和谐发展”的价值观,培养社会责任感,形成作为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

新课程的实施给这项活动注入了新的生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三级课程管理模式为活动创造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由区域性的学生课外活动发展为地方和校本的选修课程,将使该活动走上一个新的台阶。目前,已经有一部分学校和教师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如将活动纳入校本选修课程进行管理,这在制度层面保证了活动的健康发展。

为了实现“我与化学”活动的课程化,就必需在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形成课程标准。当前的突出问题是课程目标的研制和课程评价的规范化,即教师在开展具体的活动时,如何制定活动目标,如何根据活动目标评价每一个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例如,在以调查研究为主的活动中,活动的目标应关注学生通过哪些方式和手段获得信息,运用这些方式和手段的熟练程度如何?获得信息的量是否足够?是否运对信息进行加工?是否能够得出自己的观点?是否能够用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对学校来说,目前应该逐步形成稳定的活动项目,在此基础上形成校本课程、编制校本教材,尝试建立可操作的多元评价方式。

(四)培养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化学教师队伍的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根据新时期素质教育的要求,研究优化教师专业结构的途径。

具体可研究:①适应素质教育的化学教师需要怎样的专业结构;②搭建哪些阶梯和平台,可以有效提高全体化学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专业化水平;③如何开展农村地区化学教师培训;④打造我市中学化学名师队伍的途径与实施。

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基本保障,各校化学科组、各区市教研室化学科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课题融入日常工作中,积极探索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途径与方法。

四、在化学教学领域开展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研究的工作思路

1.行动研究

化学教学领域中深化素质教育的研究是一项全体化学教师共同参与的行动研究,研究工作应与日常教学任务紧密结合。

2.科题引领

以《*市中学化学教学领域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为总课题,各区、学校科组要根据上述工作目标和工作内容选择某个研究方向,结合学校实际,提出具体的研究课题。

3.点面结合

对重点的研究内容,由市教研室化学科和市中学化学教研会组织各年级中心组和一些骨干教师组成专项研究进行重点攻关,点面结合全面开展我市中学化学教学领域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的研究和实验工作。学校内部,也应该根据本校实际,组织科组内业务骨干,重点突破。

4.成果及时共享与转化

完善区域资源共享机制,市教研会将根据课题申报情况定期组织相关课题的交流与研讨,并建立交流的网络平台。区和学校也要定期组织交流,分享成果。各种形式的研究成果,应该尽快应用到日常教学中,转化为教学行为。

5.重视积累与提炼

对结合日常教学开展的各项研究,要注意对案例的积累,并且要注意从案例的素材中提炼规律、上升理论。

五、在化学教学领域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研究的工作进程

1.宣传发动,分层培训(*年11月~*年1月)

*年11月开始,广泛征求各方意见,不断完善《*市中学化学学科教学领域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的工作意见》。

*年12月开始,开展素质教育理论全员培训学习。组织全体化学教师学习《*市中小学教学领域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的工作意见》和《*市中学化学学科教学领域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的工作意见》,充分认识学科教学领域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研究全国各地区特别是我市中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典型个案和成功经验,增强在教学领域进一步深化推进素质教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

2.分解目标,申报课题(*年2月~*年7月)

*年2月开始,各区(县级市)教研室化学科、区化学教研会、学校、个人从实际出发,细化研究目标,确定研究课题。务求使每一位课题组成员明确研究目标、内容、范围、操作方案。

市、区两级教研部门要对课题研究情况进行项目管理,制定课题申报、课题立项、课题实施、课题跟踪、课题交流研讨、课题结题鉴定、课题成果评奖等细则,规范课题的管理,促进学科教学领域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工作。

各区、学校的研究课题可填写好申报表后,直接向*市中学化学教研会申报,截止课题申报时间:*年5月31日。申报表的打印稿*年5月31日前送*市教育局教研室化学科。电子文稿于*年5月31日前发到电子信箱:

公布课题立项时间:*年8月底。

3.逐步推进,滚动发展

*年8月~2011年8月,各级课题组根据研制的计划进行组织实施。市、区两级教研会加强对各课题组的跟踪指导,认真发掘总结各课题组的经验,适时地召开各种不同形式的经验交流会、现场会、成果推介会、表彰会、教学沙龙,并结合*市中青年化学教师素质大赛、*市优秀化学科组评比、化学教研积极分子评比、化学教研会年会论文评比等系列活动,持续不断地把学科教学领域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工作推向深入。

*年12月,各立项研究课题中期交流

2009年12月,开展“知识与技能”目标交流研讨会

2010年12月,开展“过程与方法”目标交流研讨会

2011年12月,开展“我与化学”课程化交流研讨会

4.总结深化,成果推广

2011年9月~2012年1月,各课题组进行结题总结、成果鉴定,提交结题报告。

2012年2月~2014年12月,对于具有推广价值的研究成果进行大面积推广实验。

六、在化学教学领域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研究的成果形式

1.研究论文;

2.优秀教学案例(教学设计、课堂实录与反思、教学录像等);

3.教学叙事(讲述教师自己的教学故事或成长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