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04 11:21:3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教育机构执行校长工作,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健全组织机构,加强统筹领导
为切实加强对职教招生工作的领导,区教育局成立职教招生工作领导小组(见附件1),统筹协调全区的职教招生工作。各招生学校和生源学校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并明确专人分管。区教育局领导和科室负责人,按照包片和联系学校的分工,切实做好招生过程的推进与督查工作。招生学校要成立多个工作组和小分队,领导分工到片,教师蹲点到校。各生源校领导班子分工负责,定点到班级。建立内外一体、上下联动的招生网络,保证各项措施落实到位,招生工作卓有成效。
二、明确目标任务,落实责任措施
根据市教育局下达的目标任务,我区初中毕业生升入职业学校指标3800人(其中区职教中心招生任务2000人)。区教育局下达到各初中校职教生源指标总数为该校毕业生中考成绩位列全区后3800名学生数(含缺考),升入区内职业学校(区职教中心、进修学校、区农广校)人数不低于指标总数的80%(区职教中心要占其中的70%以上)。面对当前生源竞争异常激烈的招生形势,要完成上述各项指标特别是区职教中心的招生计划,其工作压力很大,任务十分艰巨,我们必须增强信心、齐心协力、创新思路,采取有力措施,扎实开展工作,全面完成目标任务。
(一)强化目标管理。招生工作是今后一段时期的重点工作。各招生学校要认真研究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招生工作方案,组建一支高素质的招生工作团队,明确目标任务和工作职责,精心组织招生宣传、报名注册等工作。各生源校要将生源指标分解到每个班级,把任务落实到每位教师,把工作目标具体到每个学生,实行目标责任制。教育局把职教招生工作纳入对学校的年度目标考核内容,作为考察校长工作业绩的主要依据之一。对招生校重点考核招生计划完成率,对生源校重点考核区内职教生源指标完成率,并依此实施表彰和奖励。学校要把职教招生工作作为对领导班子和教职员工的绩效考核重要指标,并根据自身实际制定具体的考核方案和奖励措施。
(二)加大宣传力度。做好招生的宣传动员工作是招生学校和生源学校共同的责任与义务。招生校与生源校要树立全区一盘棋的大局意识,围绕共同的奋斗目标,精诚团结,通力协作,形成工作合力,共同做好招生的宣传发动和各项组织工作。招生校与生源校之间要实现有效对接,互通信息,统一口径,共同策划宣传的内容和方式方法。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板报橱窗等媒体,广泛宣传国家有关职业教育的政策法规,大力宣传区职教中心办学条件的变化、办学品位的提升和办学特色的体现;通过举行演讲会、座谈会等形式,面对面地与学生及家长交流沟通,积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更多的采取个别谈心和走访家长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自我定位,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耐心地把思想工作做细、做实、做透。
(三)实行汇报制度。中考成绩公布后,从7月1日起,各职业学校按学生来源统计招生情况,每两天报教育局一次;区教育局每周通报一次,每旬报市局一次。各生源校要建立毕业生升学情况登记制度,对所有初中毕业生实行全程跟踪,随时掌握每个学生的升学去向和思想动机,及时准确地填写毕业生升学情况登记表(附件2),安排专人负责分类统计并填好初中毕业生升学情况统计表(附件3),于每月8日、18日、28日将初中毕业生升学情况统计表以电子邮件形式报区教育局职社科,直至省、市停止招生旬报为止,不得延误。招生工作结束后,各校要按照教育现代化资料建设要求,将初中毕业生升学情况登记、统计资料整理归档,按需上报。
(四)加强学校管理。职业学校的办学水平、办学质量以及社会声誉,直接影响其招生工作。因此,我区职业学校特别是职教中心,要趁搬入新校区的大好时机,加快实训基地和专业建设,加大人才引进和师资培养力度,加强内部管理,增强服务意识,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靠办学实力、办学质量、办学特色和规范的管理、优质的服务吸引学生、留住学生。
三、严肃工作纪律,规范招生秩序
全区的职教招生工作要在教育局的统一领导下进行,各相关学校按计划规范组织招生。
普高招生严格执行“三限”政策,不得突破招生计划或低于最低控制分数线录取学生。职教招生严格执行报名注册有关规定,已被我区职业学校录取的学生,不得再到其他学校报名,各生源校要严格控制生源外流,有效防止学生两地报名。
关键词:高校行政管理 规章制度 合法性 问题与对策
前 言:
高等学校行政管理是在注重教学管理效率的基础中提出的,是学校为了实现教学目标,依照制定的相关制度,运用可行性手段和举措,发挥管理和行政职能,充分利用各种现有的资源来实现预定目标的组织活动。由此可知,高校行政管理是高校工作中即为关键的一个环节,是一个多层次、高难度的复杂化性系统,因此,高校行政管理是实现其教书育人、科研创新两大功能的基础与保障,是学校管理系统中承上启下、协调左右的桥梁和纽带。然而,从高校行政管理的发展方向来看,现代高校行政管理的重心不仅仅关注于管理的效率,也将高校行政管理本身的合理性、合法性纳入到自审、自查的范畴,以促进高校管理的全面发展和规范。而这种合理性、合法性的审查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在对高校行政管理规章制度的审查上。
高校规章制度是高校为了组织和处理各项行政管理工作,按照一定程序制定的,在全校范围内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从此定义可以看出,首先,高校规章制度是规范性文件的总称,所谓规范性文件,是指具有高校范围内普遍有效性并能够反复适用的规则;其次,高校规章是一定的高校主体依照一定的合法程序才能制定的规范;最后,高校规章制定的目的和宗旨是为了组织和处理学校的行政管理工作,规范行政管理权的有效运行。从我国法律制度和高等教育体制的现实状况来看,与高校教职员工及学生有关的规范主要包括如下两大类:一类是属于法的范畴的规范性文件,如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等调整高校行政管理的文件;以及属于抽象行政行为范畴的地方教育行政机关制定的行政规则。另一类则不属于法的范畴,是学校自行制定的内部教育处理规章制度。这两方面的规范都是高校教职员工、学生必须遵守的,也是他们正常学习、工作、生活的强有力保障,特别是高校内部的规章制度,更是与广大教职员工、学生息息相关。
一、高校规章制定权概述
(一)公立高校规章制度的性质
公立高校通过内部规章制度进行管理是其约束内部成员的主要方式,是落实高等学校教育管理职能的细化手段的行为作出的规定和约束。作为高等学校的内部规则,是高等学校自治管理权的延伸和体现,是高等学校日常管理活动的重要依据和行为准则。它本质上来说,虽具有预先设定性、一定的权威性和强制性但不具有法的全部属性,不属于法的范畴,不属于行政法的渊源,也不是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依据和参照,但是作为内部管理范畴和自制规则,在合法的前提下,高等学校规章制度可被认为是对相关教育法律法规的一种补充或完善,并对内部成员具有约束力,是对我国教育法律体系的有益拓展。
(二)高校规范制定权的合法依据
在我国现行的法律制度下,公立的高校被定性为依法享有自主管理权的事业单位,校规制定权是其自主管理权的主要组成部分和重要体现。根据行政法上两个重要的原则,即法治原则和法律保留原则,公立高校制定校规的权力必须来自于法律法规的明文授权,否则就会失去其制定的依据并丧失其应有的效力。纵观我国有关教育法律法规的的体系,从法的效力层次上看,依法由以下几种:第一、宪法。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在法律体系中居于最高的地位,其他法律规范性文件制定的依据。宪法第19 条第2款、第89 条第7款规定了国家发展高等教育、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以及赋予国务院管理教育工作的权力。第二、《教育法》,《教育法》是我国教育体制的重要单行法,其第28 条、第42 条规定和赋予了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有制定自己的章程进行自主管理的权利,还规定受教育者应当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第三、《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该法第41条、第53 条在规定了高等学校的校长行使制定具体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等6项权力, 同时要求高等学校的学生应当遵守法律、法规, 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和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第四,国家教育部2005 年3月25 日新修改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68 条规定, 高等学校应当根据本规定制定或修改学校的学生管理规定, 报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备案(中央部委属校同时抄报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 , 并及时向学生公布。综上,我国从宪法到行政规章, 从人大立法到部委立法都赋予高等学校校规制定权。
二、高校规章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法治进程加快,高校学生权利意识增强,状告母校的案件也逐年上升,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激烈讨论。在这一系列案件中,大多以高校败诉告终,法院判决高校败诉的主要理由则是高校内部规定与法律法规相抵触,从而暴露出现行高校管理规范中的诸多问题。鉴于此,笔者认为只有规范和完善高校管理规章制度,实现高校校规法治化,才能减少高校与其成员之间的法律纠纷,才能更好地推进依法治校。
(一)规章制度制定程序不规范, 管理不到位
规章制度制定程序不规范是影响规章制度质量提高的瓶颈!。目前许多高校制定规章制度时, 一般是职能部门认为工作需要了, 就提出并组织人员起草相应的规章制度, 在一定范围内讨论和征求意见并修改, 经主管学校领导同意或有关会议审议后由该职能部门颁布实施。这样的程序在几个主要环节上存在明显问题。一是没有立项审批环节, 对拟制定的规章制度缺乏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审查; 二是对草案内容的审查机制不健全, 使得草案 带病!接受最终的审议; 三是征求意见工作由于没有法规部门或人员的参与, 往往征求意见的过程和对意见的处理上受到起草部门意愿的影响, 有时难以起到真正的效果。四是没有严肃正规的颁布实施环节, 由学校为主体制定的规章制度简单由职能部门发文颁布实施; 五是没有实施后的审查、解释、修订和废止等环节。所以, 按照这样的程序来制定规章制度就显得十分的随意,规章制度的质量也难以保证。制定规章制度十分重要, 但如果在实施过程中疏于管理, 规章制度不仅难以发挥其应有的效用, 有时甚至会产生负面作用。比如, 该修订的时候不进行修订或是该整合的时候不进行整合; 规章制度已不执行但迟迟不正式废止; 甚至有的规章制度从一开始就没有很好地执行过, 形同虚设; 多年不进行规章制度的汇编工作, 搞不清全校到底有多少规章制度, 查阅和使用也十分困难; 等等。以上问题, 会造成学校规章制度混乱, 丧失权威性, 执行中有困难或矛盾, 降低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二)规章制度的体系不完善
在国家社会、经济和文化建设中发挥越来越的作用, 高校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职能的内涵和范围不断扩充, 各类机构不断增加, 需要处理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 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相应的规章制度建设没有能够及时跟上, 所以造成许多高校规章制度体系的不完善。一是缺少一些重要的宏观的规章制度。比如, 学校的章程、议事规则, 对各领导小组、委员会、职能部门职责的规定, 学校各方面工作的指导性文件等。二是对一些原则性的规定, 没有制定出具体的实施细则或办法, 使得这些规定无法真正落实。三是缺少工作指南性质的文件, 许多具体的工作该怎么做, 没有文字表述, 一直以来是老人传新人。而且对于新矛盾、新问题的处理, 很多停留在作为个案处理的层面上, 没有很好地归纳总结, 将其上升为一种规定或制度。规章制度体系不完善的另一种表现是重复或交叉制定规章制度, 属于补充规定性质的规章制度太多。
(三)存在合法性或合理性问题
高校规章制度除了存在与国家法律法规不一致的情况外, 在其合法性和合理性方面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是制定文件的主体混乱问题。高校管理涉及的工作方方面面, 但对于哪些规章制度必须由学校制定, 哪些授权由职能部门制定这个重要问题, 许多高校没有明确的规定, 造成规章制度的制定主体混乱。例如, 某高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是由教务处制定的, 缺乏权威性。甚至有职能部门修改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的情况。如某高校关于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规定#制定时是经过校长工作会议通过的, 但后来多次被研究生院修订。二是内容不一致或冲突问题。在多数高校的规章制度中, 或多或少存在规章制度内容不一致或冲突的问题。一种情况是不同职能部门制定的文件之间内容不一致或冲突, 另一种情况是同一职能部门先后制定的文件之间内容不一致或冲突。由此可见, 在制定和实施规章制度的时候, 必须考虑遵循正当程序, 否则即使事实清楚, 证据确凿, 但学校的管理行为或决定却不合法。三是规章制度实施日期问题。一个规章制度的实施日期是规章制度不可缺失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规章制度作为学校日常管理工作的基本依据, 其实施日期应当有明确的记载, 尤其是涉及到学籍、奖惩、人事、福利等方面的事情时显得尤为重要。
三、完善公立高校规章制度的建议
鉴于公立高校规章制度建设的重要性以及现实中存在的问题,笔者仅从法律角度对完善我国公立高校规章制度提出如下建议。
(一)更新观念,以尊重和维护学生的权益为中心
在依法治国的背景下,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管理者与被管理之间的关系,而是一种对应的权利义务关系。作为教育者,应当将尊重和维护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作为其首要任务。具体落实到高校的规章制度建设方面,高校应确立以学生确立为主体、尊重学生权利的制度体系。 转贴于
(二)依法治校,引入依法行政原则
正当程序是法治理念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依法治校的重要保障。针对我国公立高校目前普遍存在的程序瑕疵,建议高校在制定和实施规章制度时,必须遵循正当程序原则,否则即使是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学校管理行为也会因为程序要件的缺失而归于无效。基于正当程序原则,高校规章制度的实施过程中应当包含:告知相对人所实施行为的根据和理由、送达、听取相对人的陈述和申辩、告知权利、举行听证及事后为相对人提供相应的救济途径等程序。当然,对于不同的事项,具体程序也不同。正当程序原则的适用,不但可以促进高校实施规章制度更加公正、合理、规范,而且更有利于对学生合法权益的维护和保障。
比例原则源于德国行政法,目前已为世界上许多国家所采纳。广义的比例原则,一般多细分为:适合性、必要性和狭义比例性。 比例原则的引入有助于权衡高校规章制度的具体规定。以大学生在校期间发生性行为而被校方处分为例,如果适用比例原则,就可以从处分的适应性和目的性、处分手段的温和性和最小侵害性以及不同法益比较这三个方面对校方的规定作出较好的权衡。比例原则的引入既可以在校方制定规章制度时亦可在规章制度实施过程中,这样就可以对学校相关权利的行使达到事前预防和事后监督的双重作用。
(三)注重协调,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
要建立和健全有效的监督机制。为使将来自治规则受到适当的限制与监督,仍然需要确定法律保留事项、政府法规规章可以规定的事项以及自治事项。并在事项划分基础上,建构一种各层次规则有效运作的制度:法律规定或者授权政府规定由其保留的事项,但绝对保留的必须由法律规定;政府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可自行规定有关事宜,但以不侵扰学校自治为限;学校就自治事宜制定学校规则,只要在自治范围之内,学校规则在法律、法规、规章留下的空隙内进行的填补,当承认其效力。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某个事项是否属于自治范围,并非完全从实体上予以考虑,也绝非固定化。
(四)深入改革,建立规章立、改、废程序
1.立项和起草。高校校长办公会或党委常委会确认有必要制定规章制度的,可以授权相关职能部门、单位负责起草;职能部门、单位认为有必要制定规章制度的,应当向学校提出立项建议,对制定规章制度的必要性、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拟确立的主要制度等作出说明,报学校法制部门审核;立项审核通过且经主管校领导同意后,由有关职能部门、单位具体负责起草。起草部门或单位应当就规章制度涉及的主要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对涉及其他部门或单位职责的,应当征求其他部门或单位的意见。起草部门或单位与其他部门或单位有不同意见的,应当充分协商;经过充分协商仍不能取得一致意见的,应当在上报规章制度草案时说明情况和理由。
2.审核。规章制度起草工作完成后,起草部门或单位将规章制度草案、说明以及有关材料,报学校法制部门初审。报请审核的规章制度草案由起草部门或单位主要负责人签署;几个部门或单位共同起草的,由几个部门或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共同签署。规章制度草案经初审通过后,由主管校领导主持,召开由起草部门或单位、有关专家、规章制度的管理服务对象代表等参加的专题办公会,对规章制度草案进行审议。涉及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基本权利与义务的规章制度草案,应实行公示制,向全校公布,征求意见,必要时举行听证会。
3.决定、公布与解释。规章制度草案经审核后,应由主管校领导签署意见,报请校长或党委书记审阅同意后,提交校长办公会或党委常委会讨论。经校长办公会或党委常委会讨论通过的规章制度,由学校按照公文处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印发文件,予以公布。规章制度解释权由校长办公会或党委常委会统一行使。校长办公会或党委常委会可以授权职能部门、单位对规章制度进行具体解释。
4.修改和废止。规章制度起草部门、单位应当经常对规章制度进行清理,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以及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调整情况,对已公布的规章制度及时修改或废止。规章制度修改或废止后,应当及时公布新的规章制度,在新的规章制度中明确原规章制度废止的时间。
四、结 语
行政管理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高校管理发展中的必由之路,总之, 重视并加强高校规章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是实现依法治校的重要前提, 有利于促进高校管理工作科学、规范和高效。
参考文献:
[1]李功强,孙宏芳.高校规章制度:问题、分析、建议[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10).
[2]参见罗豪才,毕洪海.通过软法的治理[J].法学家,2006(1).
[3]罗豪才,宋功德.认真对待软法———公域软法的一般理论及其中国实践[J].中国法学,2006(2).
[4]朱四倍.管理者的权力与大学生的权利[N].大众日报,2005- 03- 31.
一、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要情况
在征求意见中,广大党员群众对区教育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出了充分的肯定,认为局党委领导班子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是一个实干的班子;工作思路清晰,遵循教育规律,措施务实,注重细节,敢于开拓,勇于创新,工作业绩显著;班子团结进取,有凝聚力、战斗力;注重加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思想建设;关注基层工作,密切联系群众,重视调查研究;作风民主,办事公平公正公开,透明度高;以身作则,勤政廉洁。我们以此为启示,认真回顾和总结了全区教育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过程中取得成果,为进一步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提供经验。
党的十六大以来,区教育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首要任务,以坚持素质教育为根本,紧抓机遇,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大力推进教育事业内涵发展、均衡发展、协调发展、规范发展、创新发展,全面推进教育强区建设,全区教育事业取得了较大进步。
(一)坚持“内涵发展”,增强教育教学核心竞争力,是保证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要求。一是坚持德育为首,以“养成教育”为主线,大力实施青少年“五个一”成长工程、学校社区共建工程、“亲子共成长”工程,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得到加强;强化“实践育人·活动育人·体验育人”,全区组建了16个特色中队,241个小队,近500个兴趣小组,300多个学生社团, 2万余名学生参加了特色社团活动,引导学生个性发展;搭建 “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三大竞争平台,促进了学生特长向高层次发展。区教育局先后被市关工委评为“*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被市少工委评为“*市少先队工作先进单位”,涌现出了__*中学生__*、*中__*等一批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先进典型,在全市产生了较大影响。二是围绕“纵深推进素质教育、持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着力打造素质教育亮点品牌,20__年—20__年全区普通高考本科录取人数分别为530人、706人、809人、915人,平均每年以23%的幅度增长。近年来,全区中考和各类竞赛成绩继续保持了全市前列。同时,__中、__中、__小学、__小学等一批学校的教研教改项目,得到有关领导和专家的高度评价,提升了我区教育教学改革在全国和省市的影响力。三是大力推行“名师工程”,不断强化师资队伍建设。20__年,我区制订了《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深入开展了“端正教育思想、明确教育方向”、“塑师德、正师风”、“讲师德、做师表、树正气”等师德教育系列活动,通过“三贴近”、“五评”、“向师德榜样学习”等措施,引导广大教师进一步树立了敬业爱岗、无私奉献的师德形象。同时,通过组织开展教学基本功大赛、课堂教学比武、先进教学模式探索与研究等活动,多渠道、高强度的岗位培训活动,促使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实现专业发展。目前,全区中小学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达到100%,全区已有200余名教师获得市级以上教学能手称号。
(二)坚持“均衡发展”,提高办学水平,是保证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证。20__年以来,不断深化 “______”机制,通过师资交流、捆绑评价、物资援助等系列措施,建立了____机制,促进了城乡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高,实现了“有质量的均衡发展”。__*年年来,我区投入资金____余万元,大力实施城区学校__工程、城区学校提升工程、农村学校“______”工程、农村信息技术远程教育工程、薄弱学校改造等工程,改善了城乡学校办学条件。目前,我区已有省级规范化学校*处、市级规范化学校__处、区级规范化学校__处。中心以上学校省、市级规范化学校覆盖率达到__%,为全区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坚持“协调发展”,统筹各类教育发展,是推进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着力点。坚持统筹兼顾,分类指导,大力推进学前教育、职业教育与基础教育和谐发展。近年来,在充分发挥政府办园示范作用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学校幼儿园,带动了全区学前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目前,全区已有省级实验园1处,省级示范园*处,市级示范园__处,市级一类园__处。进一步规范民办学校发展,按照“四独立、一分离”的要求,加大了对民校的规范力度,在规范的基础上抓提高,使我区民校得到了健康发展。依托职业学校,面向企业和用人单位,开展中高级职业技术培训,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技术人才
,为全区经济建设培养了一批新型管理人才和一线职工。各级各类民办职业教育机构也纷纷开办专业技能培训,提升了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四)坚持“改革发展”,增进教育活力,是推进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因素。在坚持内部挖潜,优化机构,提高现有人员使用效益的同时,积极争取区政府支持,有计划地补充新的师资力量;20__年以来,公开招考引进中小学教师__*名。*不断深化校长__制,改革校长评价机制,把校长职级制和办学业绩对接,与学校年度综合督导成绩挂钩。全面实施教职工合同聘任制,实行定员定岗、竞争上岗,双向选择、择优聘任,按照“绩效挂钩、按劳分配”的原则,努力构建了重实绩、重贡献、向骨干教师和教学一线教师倾斜的分配制度,进一步调动了教师工作积极性。
(五)坚持“创新发展”,打造特色品牌,是推进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抓手。制定了《关于推进教育创新,打造特色品牌的意见》,构建全员创新机制,大力推进教育改革创新,率先打造精品学校、精品课堂、名牌师生,使校校有特色,人人有特长,增强了教育的品牌效应。近年来,我区__小学的舞蹈教育、__小学的民乐特色、__的少年军校、__的科技创新、__*中的养成教育等一批素质教育品牌产生了较大影响。今年以来,我区又确定了5大课题,作为重点打造的素质教育品牌;把实施工程作为重点打造的队伍建设品牌;把学前教育改革、教育均衡发展、特色文化建设等项目,作为重点打造的个性品牌,以品牌建设增强教育的核心竞争力。
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群众的意见和局党委领导班子的自我剖析,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尽管在教育发展的道路上取得许多成绩,但从新形势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更高要求看,我们自身仍然存在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相适应的问题,主要是:
一是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教育的理论认识还不够深入、系统。主要表现在:对教育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比较原则、笼统,对于如何实现教育科学发展问题,在内容上还不够系统,在途径上还不够清晰,在形式上还不够明确,在方法上还不够具体。
二是教育管理机制还不能完全适应教育科学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教育均衡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农村学前教育、初中教育与城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教育人才管理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学校民主管理制度尚需进一步完善等。
三是教育工作效能有待进一步提高。主要表现在:机关工作运行机制要进一步适应发展的需要,工作效能有待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与群众的愿望还有差距,学校自身管理水平和执行力有待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益需要继续提高等。
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存在主要问题的原因分析
针对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存在的问题,局领导班子从客观和主观方面原因都进行了认真剖析。客观上,传统观念和体制对教育发展有一定的阻力,财政投入与教育发展需求不相协调,农村教育基础比较薄弱等等,都制约着我区教育又好又快地发展。这些客观原因,有一些需要我们正确去面对,有一些需要在发展中逐步来解决。这里重点查找主观上的原因,主要有:
一是思想观念不够解放。面对新时期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在一定程度上仍存在着与时代要求和教育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尤其是对如何遵循教育规律,在已有的好的基础上寻求更大的发展上,受传统思维定势的影响,思想不够解放。例如,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办学体制改革、均衡教育发展、持续教育发展等方面,采取的办法措施还不够,步子迈的不够大,改革的效果不够明显。
二是抓工作落实力度不大。在具体工作落实上,存在着会上强调多、督促督办少的情况。针对抓好重点工作事项,进一步推进教育创新,特别是针对项目化管理,我们确定了*大项__个重点工作项目,但在加大督查督办力度,推进项目顺利进展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
三是理论联系实际还不够。理论学习在系统规划、学以致用上重视不够,存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紧密的问题。表现在工作上,如何站在工作制高点上,把握全局性的工作,存在理论储备不足,方法措施不够的问题。
四、通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共识
局党委领导班子通过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深化了对科学发展观内涵的认识,在科学发展__教育的理念上形成了新共识。
一是提高了对“第一要义是发展”的认识。必须坚持用发展的思路和办法去解决教育事业发展中的问题;把握规律,以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为出发点谋划教育发展大局;创新发展途径,更加关注教育的公平性;破解发展难题,化解制约教育发展的瓶颈;注重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是提高了对“核心是以人为本”的认识。必须始终把“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放在教育工作的首位。贯彻“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有效解决学生成长、成才、全面发展的根本问题;贯彻“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的思想,努力为教师的事业发展搭建平台,创造条件使教师在教育教学上取得更大成就,实现党的教育事业与教师个人事业共同发展,增强教师对教育工作的成就感。
三是提高了对“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认识。必须坚持教育全面发展,把满足人的发展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作为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教育协调发展,处理好规模与质量的关系、速度与效益的关系,不断优化学校布局,协调好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扩大和增强教育功能,提高整体办学水平;坚持教育可持续发展,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找准正确的办学方向,完善教育管理机制,使教育具有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是提高了对“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的认识。在推进教育发展中,既要总揽全局、科学规划、齐头并进,又要统筹好各类教育在发展中的定位、资源和功能;既要在推进教育发展上下功夫,又要突出抓好人民群众关注的教育热点问题,全面考虑、重点突破;要促进学前教育普及化、义务教育均衡化、职业教育社会化、民办教育法制化,形成合理的教育结构,提高教育的整体质量与效益。
五、明确目标和思路,采取切实措施全面推进教育科学发展
通过学习实践活动,局领导班子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总体思路是:紧紧围绕“改革创新、科学发展,创办人民群众满意教育”,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改革创新为主线,进一步强化措施,加大力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实行“项目化管理”,全面增强教育发展竞争力,不断开创全区教育工作新局面。
(一)创新素质教育运行机制,增强教育教学核心竞争力。一是不断深化“____*型”课堂研究,打造“精品课堂”;二是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从细节抓起,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文明习惯;三是开展“____研究”,增加体验,丰富选择,强化活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四是推行“____制度”,确保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高;五是深入开展“构建____制度”实验与研究,理顺行政关系,转变工作职能,激发学校办学活力,引导学校科学发展。
(二)创新多元化办学工作思路,增强改革发展竞争力。一是积极争取社会资金,加快民办教育发展,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二是重点推进学前教育改革,发挥政府办园带动作用,加快发展学校幼儿园,规范民办幼儿园发展,提高办园质量;三是积极推进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做好教师职称评聘工作,根据上级要求,落实中小学绩效工资,构建新的工资分配制度。
(三)创新人才培养培训模式,增强队伍素质竞争力。一是深化“师德师风建设年”活动,学习宣传抗震救灾英雄教师事迹,提升师德素养;二是建立“教师培训基地”,重点加大对青年教师、新上岗教师、班主任教师、音体美教师的培训力度;三是建立“__”,充分发挥网络教研的作用,举办网上“校长论坛”、“名师讲坛”、“专家论坛”,年内评选“优秀教师博客”,全面提升师资队伍素质。四是深化校长职级制改革,健全和完善对校长办学业绩的评价考核机制,促进校长专业发展。
(四)创新特色品牌建设,增强教育品牌竞争力。深化“基于问题解决,致力创新共享”工作机制,大力推进教育改革创新,重点打造“素质教育”、“均衡发展”、“师资提升”等一批“__教育”亮点品牌;瞄准 “重大教育教学问题行动研究”、“政府成果奖”、“素质教育活动项目奖”等奖项,针对__项教育教学重点课题,组建__个攻坚团队,进行深化研究,力争年内取得__项以上创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