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计算机课程论文

计算机课程论文

时间:2022-02-17 09:24:3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计算机课程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计算机课程论文

第1篇

1.1与学生知识储备出现偏差

从生源上讲,中职学生文化基础差,年龄偏小,对专业知识生疏,因此,学生整体分析能力、接受能力、思维能力偏低。进入中职之后,课程种类不断增多,教学方法较之初中有所不同,教学进度加快,学生的厌学情绪渐浓,这导致学生综合素质普遍不高,学习能力差异较大,知识储备严重不足。面对这样的生源,在进行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选择案例时,如果不仔细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脱离实际,仅为案例教学而案例教学,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如对中职高一学生传授“C语言程序设计”中的指针与堆栈等内容,只会降低学生对程序设计类课程的兴趣,增加学生专业课程学习的畏难情绪。

1.2与学生兴趣热点出现偏向

中职学生的年龄一般为15~18岁,属于青年初期,是身心发展最迅速、最旺盛、最关键的时期,也是各年龄发展阶段的最佳时期,又称为人生的黄金时代。这个阶段的学生兴趣热点非常年轻化,比如喜欢游戏,尤其是过关升级类游戏,渴望在虚拟世界里提前获得成功的体验;比如喜欢形象性、应用型、生活型知识,因此我们的案例应该符合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三贴近”原则。如对“C语言程序设计”的案例教学,只是选一些数学内容作为案例,会与学生的兴趣点出现偏差,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只会被动地接受,而不能主动接纳,这与教学的初衷背道而驰。

2从模仿到创新:案例教学三步曲

从模仿到创新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认知过程,也是案例教学法计算机专业课程中实施的三个主要层次:完全模仿案例、变通知识案例、思维创造案例。

2.1基本案例—从完全模仿中完成知识的积累

人的一生都在学习和模仿,这是人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认知规律。对熟练掌握一个陌生的知识或一项生疏的技能,第一步就是模仿,以完成必备知识的原始积累。通过观察、选择、模仿成熟案例,在模仿中吸取知识,培养提高自身的技能,即“看中学”积累阶段。学习积累是模仿创新中的核心,也是创新得以实现的重要基础。这样可以达到时间短、效率高的教学效果。计算机专业课程在选择完全模仿案例时,要选择那些便于学生模仿的案例,这需要教师在案例的选编上,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首先是“生活化”原则。这样的案例有利于贴近学生生活,引起学生共鸣,提高关注度。比如学习“Photoshop图像处理”时,选择生活中常见的电影海报、热点电视节目海报、饮料、食品广告等案例,这些案例在现实生活中运用广泛、随处可见,学生接触后感到亲切熟悉,认同感十足,同时案例比较有实用性。

其次是“短而精”原则。中职学生普遍缺少足够的耐心,对于一个知识点,不愿花长时间去实践,因此用于模仿的案例必须短小精悍,对于一节45分钟的课程,学生模仿所花的时间不能超过25分钟,一个案例中的知识点不能超过两个,最好是一个。如“网络技术”中“双绞线制作”采用案例教学时,案例就是教师示范加视频教学,让学生在15~25分钟内学会水晶头的制作,并重复练习,而水晶头的两种接法则不适宜一同教学。最后是“易展现”原则。中职学生大多数是经过中考落选普高的学生,心理早已蒙上了一层失败的阴影,他们需要认同感,更需要获得成功的体验。因此,计算机专业课程在完全模仿的阶段时选择的案例一定要利于展示,每一节课都能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果,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如对于“网页设计与制作”中的SQL内容,如果展现的是含有SQL语句或者ASP语句的网页代码,学生之间不容易相互交流与对比;如果展现的是语句执行生成的页面,展现的内容更加形象,学生更容易获得成就感。根据以上三个原则选择和编创出来的案例更能满足学生初步学习的要求,通过完全模仿快速完成知识的积累。

2.2复杂案例—从知识变通中完成技巧的领会

在完全模仿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知识,但依然处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阶段。为了让学生领会、掌握知识应用的技巧,需要通过多个新案例来组织教学,但这类案例难度的跨度不宜过大,要尽可能通过已学知识的变通来形成新的案例。

(1)变通素材、参数。对于单一知识点、固定模式内容的案例,可以通过改变案例中的素材和参数来形成新案例,这类案例应用的方法不变,可以由一个案例派生出多个案例,但万变不离其宗,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完成掌握结构、训练技巧,增加熟练程度。如在“Photoshop图像处理”中关于配色的教学,在初步教学的案例中学生已经掌握图片色彩三要素的调整方法,在新的案例中,让学生对同一张风景照片分别配色成红、橙、黄、绿、蓝、紫、白、黑、银、金等不同的色调,通过课堂展现后,学生会对比出冷暖色调、亮暗色调,并能根据主题选择不同的色调。这样,通过改变案例中的一个参数,学生既掌握了改变色调的方法,更学会了根据不同主题选择色调。再如“Flas技术”课程中关于形状变形的动画案例,初步案例时将正方形变成圆形,在新的案例中,改变原有的素材,将图形变通为“公鸡”和“山羊”,两种动物之间的变形既增加了案例的趣味性,同时也让学生掌握了形状变形“控制点”应用的核心技巧。

(2)变通环境、结构。对于有些技能实训型课程,技巧的掌握更加依赖于多种不同案例的训练,我们可以通过变通初步案例中设置的工作环境、硬件平台结构等方面来实现。这样既可以节约实验实训的准备时间,又增加了新案例的应用。BIOS设置是“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的重要知识点,在初步案例中,学生已经学会了联想电脑PhoenixBIOS的进入与修改方式,为了扩大学生知识面,我们需要准备多种不同案例来帮助学生掌握BIOS设置修改的技巧,因此可以通过变通原有案例中的环境—不同品牌电脑、不同类型主板,形成多个案例供学生实训。“计算机网络技术”中交换机的配置是重要实训内容,如学生已经通过初步案例掌握两台交换机的VLAN划分、端口划分、链路聚合等知识,通过变通案例的硬件结构,将两台交换机变成三台,将24换机变成16换机形成新的教学案例,既没有增加案例的难度,又通过不同案例的训练掌握了交换机配置的技巧。

(3)变通途径、方法。对于一些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案例,可以通过变通途径和方法来形成新的案例,这些案例中实现的途径、运用的方法原理相同,目的一致,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方法运用的技巧,提高教学效率。如“计算机组装与维修”中采用Ghost安装操作系统是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必备实训技能,在原有案例中学生已经学会光盘版的系统安装,通过变通安装的途径,分别采用硬盘Ghost、U盘Ghost等方法形成新的教学案例,这与原有案例的途径不同,但原理相同,难度跨越不大,学生可以掌握更多的系统安装方法。再如在“影视后期处理”中利用AE实现抠像技术是重要实训内容,学生在先前案例中掌握了用ColorKey线性颜色键控工具进行抠像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变通实现抠像的方法(如用Extract抽取键控、ColorRange颜色范围键控、SpillSuppressor溢出控制等)生成新的案例来帮助学生掌握抠像的技能。

2.3创新案例—从技巧应用中完成思维的创新

案例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在通过知识累积、技巧掌握两轮案例的模仿训练中实现超越,用新颖、实用、高效的思维来创造新的案例,甚至成为别人研究的经典案例,这是案例教学实施的最高层级。在这个阶段教师选择案例时没有定式,而是像客户一样提出要求和目标,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储备和技巧,迸发出思想的火花,产生创新的思维,用新的方法、新的理念、新的内容完成案例实践。教师只需要提供案例实现过程中所需要的各项条件。如“Photoshop图像处理”中关于海报设计的教学内容,经过前面两次完整案例作品的学习与制作,学生已掌握了海报制作的基本技巧,在最后一个案例的教学中给学生布置创作自己个性作品的任务。教师给出“校园禁烟”的主题,让学生独立或小组合作完成从图片的选择、整理到海报制作的整个过程,教师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各种条件,如Adobe官方网站、图像处理论坛等资源型自主学习空间,学生自主创作的方法更多,空间更广,水平随之上升得更高。这一案例的采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各项操作技能、创作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审美能力。这些案例整理后可以通过编辑成册、专题展览等方式来展示,提高学生成就感。再如,许多威客网站(如猪八戒网)会有许多关于计算机作品制作的需求,从网站的设计制作到动画的创作,从工业产品设计到企业整套VI设计,学生可以利用这些案例的训练来提高计算机专业的实战水平。还可以几名学生小组合作,组成设计团队,积极参与威客的工作,增加成功的几率,提高团队设计的美誉度。

3总结

第2篇

1MOOC和SPOC简介

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assiveOpenOnlineCourses,MOOC),国内称为慕课,一般是面向全社会开放。课程具有资源多元化,易于使用,受众面广,课程参与自主性等特点,国外主要的MOOC平台有Coursera、Udacity、edX等,国内方面,也涌现出了“东西部高校共享课程联盟”、“地方高校‘优课’联盟”、“中国高校计算机教育MOOC联盟”等校际的协同创新联盟。爱课程网、中国大学慕课、学堂在线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高校的教学需求也提供了一批小规模定制的在线课程。小范围限制性在线课程(SmallPrivateOnlineCours-es,SPOC)是在一定程度上MOOC的延续和发展。SPOC的“限制性”体现在对申请参加课程的学生设置限制性准入条件,达到要求的申请者才能被纳入课程“小规模”指学生人数控制在几十到几百人,一般是面向某些学校或者某些特定学员开放的课程。SPOC基于在线优质课程资源,以在线学习和真实教室课堂为纽带,将教师的知识传授身份转变为学习过程的指导者和促进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同时也便于教师全方面深入了解学生。从本质上来说,MOOC和SPOC都是一种教学的促进手段。MOOC平台加剧了教学资源的聚集与利用,平台越来越多扮演着教师教学支持平台和教学过程数据聚集地的角色。针对MOOC+SPOC教育教学改革实践,虽然教师在课堂上课的时间是有限的,但是在备课、准备教学材料、实施教学改革过程中投入了巨大、难以量化的工作量,完善的MOOC平台可以将教师从学生成绩填报、课程考核分析与评价等过程中解放出来,集中精力开展教学改革,有效支持教师的教学研究工作。

2“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现状

“大学计算机”是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核心课程,属于计算机基础课程“1+X”体系的第一层次。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课程先后经历“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大学计算机基础”等阶段。“大学计算机”课程包罗万象,知识点纷杂又不能深入展开,很多大学新生入学前不同程度接触过信息技术课程,学生上课听讲内容“似曾相识”、导致教学和学生的关注点分离,“上课玩手机”等隐蔽性逃课等现象始终存在。部分高校囿于师资水平限制,任课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更深层次上讲,由于授课过程存在大量重复性劳动,教学过程流于形式,甚至退化为计算机培训学校的软件培训课,更无从谈起更高层次的“计算思维”教育。教育部的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学文件对于构建起高校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起到了规范作用,各高校通常以“理论知识传授+计算机与常用典型软件的操作”的形式开展。理论课堂上,事实与工具讲的多而思维讲的少,内容宽泛,讲解浅泛,以概念讲概念[1];实验课堂实验类型比例失调,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综合性和创新型实验比例很低,甚至没有。课程内容没有新意,学生课堂注意力不集中,容易给人留下课程水平低,作用不大,从而加剧了计算机“工具论”等狭隘的错误认识。大多数学校的计算机课程面临着缩减学时、压缩教学内容等现实问题,受限制于学时等因素教学内容面临舍弃等选择,教师为了完成教学内容“填鸭式教学”不可避免;同时学生被动学习之下学习积极性受挫,主动参与程度不高;另外师资数量的绝对不足和师资水平的局限,面临超额的教学任务,课程成为“复读机”式教学不能杜绝。针对学校实际和学生水平如何做到因地制宜,使得计算机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仍旧面临诸多问题。近年来,MOOC作为一种新的教学促进手段大行其道,以其资源多元化,易于使用,受众面广,课程参与自主性等特点给吸引了世人的目光。接踵而至的SPOC将在线教学和微视频、小众教学、集约化教育等融合在一起,不仅能够弥补MOOC教学“教师无法掌握学生的学习过程”、“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价方式”的短板,而且可以做到与传统课堂教学“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深度融合,因此选择采用MOOC+SPOC混合教学模式来改造“大学计算机”课程成为教学改革研究的热点。

3我校大学计算机教学改革情况

我校“大学计算机”课程面向全校一年级本科新生在每年秋季学期开设,每期学员人数五千多人。面向20多个专业学院的80多个本科专业学生开设。实施MOOC+SPOC改造前,在我校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体系中,大学计算机课程分A、B两个层次开设。A层次学时设置为56学时(理论24学时+实验32学时);B层次48学时(理论16学时+实验32学时);”两门课程分别实施统一的教学大纲、实验大纲、考试大纲。近五年来,我校一直在深化开展“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2012年,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全部本科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摸底调查,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发放4000份,回收有效问卷3711份,掌握了第一手的调查资料。同时结合我校综合性院校特点,加强同各个专业学院的调研工作,结合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及教学安排。以每学期师生恳谈会、校际交流调研、对口支援高校培训等形式进行实地调研、参观考察,为开展混合教学积累经验。从2012年开始,我们按照学科门类从全校选取了20%的有代表性的专业,涉及本科、民考汉、民考民等多种类型的学生,开展MOOC教学探索试点,通过设置部分自学内容以“专题考核”方式进行。2013-2014学年,在完善教学内容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扩大改革实施范围,选取40%的大学一年级新生实施MOOC+SPOC教学改革,采用网上自主学习+线下面授的模式进行。2015年SPOC混合教学改革模式[2]进一步深化,通过校级公共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立项项目形式,从教学方案实施与实践、教学过程设计、案例教学方法、在线学习模式、学生成绩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专题研究。2016年SPOC教学改革全面铺开,以线上自学24学时+线下面授16学时的方式,实施滚动式并行流水化课程开设方法,根据学生人数和师资实际情况分批次独立完成。同时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契机,从教材建设、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习题课建设分别推进,目前经过两轮实践检验的教学视频已经在EOL教学平台上线,配套的SPOC混合教学模式的教学案例也已编写完成,截至目前主编参编出版国家级规划教材2部,省部级规划实验教材1部,配套教学案例3部。

4MOOC+SPOC混合教学模式应用实践

新生刚从中学传统课堂进入网络化的教学模式多有不适,学生们依旧希望大学教师在课堂讲思路、讲提纲、讲重点、讲难点、少术语、多示范,多提问、多讨论,通过对学习内容实施指导与引导、辅助以通俗的语言案例讲解、进行问答与互动来完成课程的学习。完全化的MOOC学习,容易导致师生沟通的缺乏,加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尚未完全建立。因此,承认个体的潜能和差异的同时注重个性发展,给不同学生的学习提供具有差别性和多样性的课程设计,在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上做到因学生而异。这种共性和差异性的存在,需要MOOC平台和SPOC课堂有机结合,为此我们实施了以资源为中心的混合教学过程设计(图1),以及混合教学实施模式(图2)。4.1构建课程资源平台,规范教学内容为便于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参考国内“东西部高校共享课程联盟”、“地方高校‘优课’联盟”、“中国高校计算机教育MOOC联盟”等MOOC教学平台,以及爱课程网、中国大学慕课、学堂在线等平台中的名校的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开展具有自我知识产权的“微课”视频、习题库、测试库等全方位的教学资源建设。发挥互联网思维以资源建设为核心,充分依托我校EOL网络教学平台,教学资源平台,学生自主学习平台,“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等平台,充分挖掘优势课程资源,消化吸收后自主设计、重组教学内容,设计并完善现有教学案例,结合互联网+大赛,微视频设计大赛、多媒体课件立项等方式促进教学资源的收集与开发,丰富和完善教学资源。优化课程学时数,通过减少传统课堂授课学时数,增加学生自主学习学时数的形式改造课程。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教学视频点播等形式增加学时自主学习时间,在形式和内容上减轻教师的重复性劳动,“大学计算机”试点课程学时调整为40学时,线上自主MOOC学习24学时(理论+实验),线下SPOC面授16学时。依据专业学科大类及学生受众不同,动态调整授课方式及教学案例。4.2加强教学设计,满足学生多层次学习需求开展混合教学环节设计和以资源为中心的教学过程设计[3](见图1),构建混合教学实施模式(见图2),以有效支持学生自主学习,降低混合学习的难度。在立足本校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现有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重构。以“讲—节—测—练”为组织架构,以“微课”视频为主线,将教学内容划分为若干讲,每一讲由若干节组成,各节之间前后呼应,各讲之间有机结合。每节之后安排小节测试,便于对学习内容进行即时测验,考察自主学习效果;针对技能型操作内容,提供3-5个同类型的练习作业,为课下自我练习提供学习材料。通过内容的重构,争取使学生线上学习做到“讲、学、测、练”相结合。3.课堂教学2.在线学习4.学结与评价1.课前准备MOOCTHEOL测试题教师学生教学资料iCourse中国大学MOOC学生资源池练习题图2混合式教学实施模式基于网络教学平台,丰富《大学计算机》精品课程线上教学内容,以线上线下互补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参与性、积极性、学习的主动性;以翻转课堂,混合教学,小班教学等手段,丰富教学形式,延伸教学内容,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教学课堂,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促进教育公平。4.3营造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理设置教学目标,实施混合式教学实施模式(见图2)。线下课堂教学充分利用启发式教学,刺激学生的思维;在教师积极引导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线上自主学习重视师生沟通交流,多方协同共同营建讨论区,使之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求助驿站,学习经验的精华聚集区。线上学习由于缺乏线下课堂的教师面授的即视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不能及时得到正向反馈,而线上学习讨论区的功能承载了问题求助、课程内容讨论,学习情绪抒发等方面的内容。此外鼓励教师利用口头表扬进行鼓励、对作业完成优秀的学生进行奖励激励,感受主动完成工作的愉悦感,从而形成良性刺激,感受自主学习的激情。4.4多方位作业评价,引导学生自评互评学生作业评价是检验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情况的一种手段,也是学生知识内化、迁移的体现。学生作业评价可以形式多样化,具体可结合实际开展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引导的学生自评与互评、师生共同参与的复合式评估等形式的作业评价。无论哪种形式的作业评价,都需要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通过课堂上的直接观察、回答问题、读书笔记、师生座谈、访谈等教学信息反馈手段对学生的学习从正反两个方面给与客观公正的评价。特别的,针对学生作业自评和作业互评,需要教师利用自己掌握的丰富评估知识和教学技巧,以通俗易懂的形式让学生全面掌握评价体系,主要包括评价意义、评价标准、评价方法等。作业自评使学生以一种直观的方式来审视自己的学习状况;作业互评使学生换一个视角来审视学生的作业并进行评价,可以锻炼学生的沟通技能、培养和他人合作能力,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无论是学生自评还是互评,教师都要及时引导学生的评价,根据学生理解的偏差修正评价目标、方法。适时抽查学生的自评与互评,及时掌握学生评价倾向,并在需要时提供建议。4.5改革课程评价方式,实施过程化考核由以往以期末考试为主的终结性评价转向侧重于知识考核、能力考核、计算思维能力培养为主的形成性评价。根据“大学计算机”课程内容特点适时实施过程性评价,形成性评价贯穿课程始终。形成性评价不仅仅关注学生课堂上学生的知识学习,还关注学生线上以及课堂学习对课程学习的态度、方式等。通过灵活开放的方式,如课上或课间师生片段性对话,电子邮件,读书笔记,QQ,微信等形式,对学习过程进行动态化监控,便于教师指导学生的学习。图3“大学计算机”课程平均成绩对比改革后的大学计算机课程的课程评价公式为“总评成绩100%=线上成绩40%+线下面授30%+期末考试30%”。线上成绩,占总成绩的40%,包含MOOC视频学习,知识点测试,线上讨论等部分;线下面授包括出勤和平时作业成绩,占总成绩的30%,侧重于课程相关内容的实验作业,以应用型和设计性实验为主,少量的综合性实验为辅,主要考察学生利用相关知识进行问题解决的能力;期末考试为无纸化考试方式,占总评成绩的40%。期末考试以Office软件操作技能考核为主,从课程SPOC实用教程中分模块随机选题,通过无纸化考试的方式进行上机作答。图4“大学计算机”课程优秀率对比从近几年学生的课程考试结果中平均成绩(见图3)和优秀率(见图4)来看,其中2011为参照基准,为改革实施前的成绩评价结果;2012-2015为混合式教学模式实施后的课程总评成绩。2016年A、B层次合并,未列入对比。课程整体平均分稳步上升,优秀率大幅提高。

5总结

经过几年的MOOC+SPOC教学改革实践探索,我们通过建立以资源为中心的“大学计算机”MOOC教学平台,结合混合教学过程设计,探索实践出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取得了较满意的教学改革效果。

作者:常耀辉 钟福如 蔡文青 单位:石河子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战德臣,聂兰顺,张丽杰,等.大学计算机课程基于MOOC+SPOCs的教学改革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5,8:008.

[2]常耀辉.基于SPOC混合教学模式的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以“VisualBasic程序设计基础”为例[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7,(01):26-32.

第3篇

1.课程实施的理念。

本课程是针对于本社区从未接触过电脑和刚开始学习使用电脑的中老年朋友。为了帮助老年朋友轻松地操作电脑,让电脑更有效地为中老年社区朋友服务,让老年朋友学得轻松,学得快乐,本着充分把握老年人的学习特点及接受程度的理念组织课程实施。

2.课程内容的选择。

考虑到中老年朋友的实际需求,课程可以选择大众实用而且操作相对简单一些的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的初步认识,键盘鼠标的学习,网上冲浪及应用下载,QQ聊天软件的应用,网络购物,电脑的安全防护。①计算机的初步认识。在学习使用电脑之前,了解电脑的结构很重要,这些是使用电脑需要了解的常识问题,如家用计算机每个部分的名称,包括有哪些主要的硬件等。了解了这些常识后,对于后期遇到的一些常见的电脑问题,也便于中老年朋友自行解决。系统操作是初学者必须掌握的知识,只有学好系统操作才能更好地应用其他的生活娱乐常用软件。②键盘鼠标的学习。键盘是电脑必须的外部设备,它是我们向电脑输入文字和信息的重要工具。因此,熟练掌握键盘的操作,不仅仅是文字录入的基本要求,也是学习电脑的最基本要求。鼠标同样也是电脑的重要输入工具,在Windows系统下的大部分操作都是通过鼠标来完成的,所以了解掌握鼠标的使用方法是电脑初学者的必会技能。③网上冲浪及应用下载。互联网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一个电脑网络。在互联网上有着丰富的信息资源,学会了网上冲浪可以为老年人的生活提供极大的方便,可以进行信息查询、读书看新闻、娱乐等。而应用软件的下载则会让老年人的网络生活或是现实生活更方便、更丰富。④QQ聊天软件的应用。QQ聊天软件是现在比较常用的聊天沟通软件。也成了目前人们网上交流的主流方式。中老年朋友除了可以与子女或亲友方便地进行在线的文字、语音、视频聊天,也可以结识很多网上的新朋友,扩大交友范围,丰富业余生活。⑤网络购物。网络购物这项对于中老年人来说是充满了诱惑与好奇,所以为了满足老年人的好奇心设置了这块内容。如果能熟练掌握,网络购物则能为老年朋友的生活带来不少便利。但是由于现在一些网络管理的漏洞,网络购物对于老年人来说还存在一定的风险。所以对于这块课程的设置是主要来满足老年人的好奇心,为他们揭开网络购物的神秘面纱,对于实际应用则因人而异。⑥电脑的安全防护。中老年朋友可能从儿女口中或多或少了解电脑病毒的危害及一些表现。虽然并不太清楚这些病毒与日常生病的病毒的区别,却非常担心这些存在于电脑、网络中的病毒会给自己带来财产和精神上的损失。对于想学上网、经常上网冲浪的中老年朋友来说,了解一些病毒的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

3.实施形式与效果。

计算机课程培训实施场地主要是利用机房进行面授,为了方便中老年学员的学习,课堂不仅安排了主讲老师,每堂课还安排两位教师辅导学员操作。课堂实施的进度会随着学员的学习状态与效果,随时进行调整。针对中老年人的学习特点,利用教师机对学生机进行控制同时也利用投影仪进行操作讲解,让学员可以更直观地看到演示过程。在学员进行课堂操作时,三位老师流动的为每一位学员解决个性化的问题。在培训过程中对于老年人不感兴趣或是通过电脑操作无法体现出乐趣的课程及时做出调整。每个模块所用时间多少的安排则根据学员们实际接受的效果进行及时调整。培训过程中可以感受到中老年学员的学习热情很高,态度认真。不管这些中老年学员曾经获得过怎样的荣誉,在课堂上遇到他们不明白的问题时都谦虚得像个小孩。对于学习上的任何困难都努力克服,不管是天气如何都不会影响学员们的到课时间。当遇到课程与社区工作冲突的时候,这些可爱的学员都会很认真地亲自跑到学校请假。课程培训的理想效果不是期望将每个来上课的学员培养成电脑高手,只是想通过计算机培训让中老年朋友觉得电脑的乐趣无穷。同时,也希望电脑的神秘感远离中老年朋友,敢于自己动手操作,为老年人的电脑使用提供初步帮助。

二、课程问题分析与建议

1.消除老年人对电脑的“恐惧”。

培训过程中发现中老年学员对电脑似乎都有种莫名的“恐惧”,都不太敢下手操作。使用鼠标时手指都极其僵硬。也许这种恐惧来源于平时家中年轻人的“吓唬”;也有可能是对于东西的爱惜,总是怕自己一碰就坏,不太敢动。面对这种情况,在授课过程中不断鼓励老年学员们要敢于动手,勤于动手。对于不太清楚的问题,可以多问问年轻人。鼓励学员多向孩子学习请教,消除老年人对电脑的“恐惧”,也想让学员认识到电脑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脆弱。

2.重视细节的讲解,基础知识的学习很重要。

三期的培训使我发现基础操作和细节的讲解是很重要的。在第一期的时候没有把重点放在最初的基础知识上,对于一些细节例如鼠标的握法都有所忽略。结果反应在学员身上是鼠标操作困难导致一些错误操作,通过询问老师得到了解决。对于某些学员来说在心理上会有一些压力觉得电脑很难学,后期的学习效果不是很明显。细节不容忽略,因为这些细小的问题极有可能会导致后期讲课时候学员不明白无法跟上进度,使得最终的学习效果不是很好。一部分老年学员未学过拼音,这个造成了现在主流的输入法无法起到效果。为了方便教学及其他学员的学习,目前采取的是使用搜狗拼音法中的扩展手写功能,利用鼠标实现汉字手写式输入。不但解决了文字输入问题,同时也加强了鼠标操作的练习。后期学校将会配上手写板来方便学员们的学习。

3.多鼓励,用耐心为学员们建立信心。

老年人在学习电脑时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记忆方面有着明显的困难,对于电脑操作步骤忘记得很快。学员们也知道自己存在这样的问题,所以在听课的时候会主动用笔记录下来。对于这个问题则是多鼓励学员操作,并鼓励学员大胆操作。当他们操作正确的时候会用鼓励的话语激励学员从而加深操作步骤的记忆,也加强了学员学习电脑的信心。根据学员特点,针对一些关键重要的问题会在授课过程中不断强调提示。在实际操作中也会边操作边提示。例如鼠标的左右键的作用,每当讲课时候遇到这个问题都会提示一遍左右键的用法各是什么。重要的基本知识从头强调到尾,不让学员反复提问以免打击学员的学习信心。当感觉有学员在某个知识点上存在问题,则会在课堂上再重复一遍该知识点,使学员感觉不是自己一个人存在的问题,从而不打击该学员的自信。

4“.理论”联系“实际”。

在授课过程中发现某些学员对电脑网络的理解上还是存在一些困难,无法理解这个电脑的本质及原理。面对这种情况在不影响学员学习效果的情况下,将一些理论知识和专业名词列举成生活中会用到的物品,对于一些操作比喻成平时会做的一些动作或事情,帮助学员去理解记忆,更有效的掌握电脑的实际操作。

三、收获与总结

第4篇

关键词:农学 研究生 计算机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a)-0176-02

21世纪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日新月异的时代。随着计算机在农业管理、科研数据处理与分析、农学情报检索等领域的广泛应用,计算机已经成为农业现代科学研究必不可少的辅助工具。因此,如何适应我校研究生教育培养目标,重点培养农学研究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尤为关键。笔者在对我校研究生计算机教育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其他农林院校经验及计算机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分析了我校农学研究生计算机课程教育的现状,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具体解决方案。

1 我校农学研究生计算机课程教育的现状

目前我校人才培养体系以本科为主、兼有研究生教育。现有果树学、临床兽医学、作物遗传育种、蔬菜学、基础兽医学、农业经济管理、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等8个硕士学位授予点。研究生生源以本校各专业学生继续深造为主,少数来自山东、西部等地区部分农业院校。

1.1 我校农学研究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调查

(1)部分学生计算机水平仅停留在浅层次的应用。

虽然绝大多数高等院校本科阶段开设了计算机公共基础课,但是我校新入学的部分研究生掌握的计算机知识多限于网络的初步应用,比如浏览网页以及简单的文档录入,还达不到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组成以及Word,Excel等常用应用软件的能力。结合现阶段常用计算机应用软件,以我校部分研究生计算机教育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调研为基础,调查情况如表1所示。

(2)学生在各专业领域以计算机为媒介对农业科学试验数据分析能力有待提高。

农、林、牧等各专业研究以大量试验数据为基础,以计算机为辅助工具,配合各类专业软件,运用系统科学方法,能迅速从中提炼出各种有价值的结果,极大促进了农业科学技术进步。我校研究生在科研处理数据仍采用传统原始的分析方法,以植科专业为例,如果能熟练掌握虚拟现实技术,模拟植物在三维空间的生长发育及其形态,能够极大提高研究包括植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关系的定量化及模拟机制等的效率,从而对作物栽培指导、作物生长机理研究、栽培措施优化等实施给予有效指导。

(3)计算机检索、网络文献检索成为获取知识的捷径。

Internet应用的快速发展给信息提取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前景。学生通过检索获取学术信息,对所得信息的整理、分析、归纳和总结,根据自己学习、研究过程中的思考和思路,将各种信息进行重组优化,从而达到信息激活和增值。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大多数学生都可以通过浏览的方式进行检索,但是使用特定的网络搜索工具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4)论文撰写过程中存在的障碍。

硕士学位论文质量是衡量硕士研究生培养水平重要指标。笔者查阅了部分我校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发现对常用软件缺乏熟练掌握是造成论文撰写质量不高的原因之一。

1.2 我校农学研究生计算机课程教育现状分析

(1)学生个体差异较大。

我校研究生以本校各专业学生继续深造为主,少数来自山东、西部等地区农业院校,各个学校教学深度和难度的不同导致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在研究生阶段之前就熟悉计算机基本组成,熟练掌握使用各种办公软件,了解专业软件,具备了进一步学习计算机技能的条件。但也有部分学生在本科阶段接触计算机较少,对常用的Word,Excel等软件不能熟练掌握,对各自专业常用的分析软件更知之甚少。

(2)我校研究生计算机基础课程开设不足。

我校研究生课程分为学位课程与选修课程。参看我校部分专业研究生培养计划,以果树学专业为例,将计算机编程(语言)设置成选修课,学分2.0,也有些专业并未开设计算机基础或与之相关课程。

1.3 与其他院校的比较

针对不同层次院校,以临床兽医学专业为例调查如表2。

2 我校农学专业研究生计算机课程设置建议

2.1 针对不同专业开设公共基础课

根据每个专业的特点和要求来安排相应的计算机课程。以各专业应用为导向,将计算机知识细化,对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文化、文字处理、数据库和计算机网络等方面开展了教学,实施模块教学。各院系应与计算机课程教师多交流沟通,使教师充分了解专业特点,结合专业制定计算机课程大纲,将专业应用渗透到计算机教学中,不仅使计算机教学服务于专业,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应用能力。

2.2 重视实践操作环节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为了学生检验和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所学的理论知识,对知识融会贯通,实验实践操作环节必不可少,也不容忽视。我校目前正在筹建的计算机信息中心将为研究生开展计算机教学提供有利条件。计算机信息中心教室可以实现教师授课与学生上机练习同步进行,在授课过程中,一方面教师利用多媒体讲授理论学习,同时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在实验前让学生了解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在实验实践中有的放矢。另一方面学生根据授课内容在机器上能够实时操作,避免学生盲目实验,缺乏理沦指导的情况。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实验效果自然事半功倍,也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3 注重学习专业密切相关的各种应用软件

把握农业发展的新趋势,充分考虑农业发展的趋势,教学过程注重专业密切相关的各种应用软件的学习。结合各学科特点,设置在科研活动经常使用的特定软件学习的应用型课程,掌握农业科学试验数据分析的计算机科学工具,让研究生在实践科研中不仅以专业知识为指导,还能以计算机处理数据,最终得出科学合理有效的试验成果,也能培养研究生的实践综合素质。

2.4 采取新的考核方式

为了全面反映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建议采用学生从题库中随机抽取试题,在计算机上按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试题的这种考核方式。我校的本科生计算机课程就是采取题库机考方式。实践证明:同笔试传统方式相比,题库机考更有助于学生计算机软件的操作应用能力的提高。

3 结语

通过此次调查,我们认为计算机应用相关课程的设置,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实际科研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将计算机技术学习与专业技能培养紧密结合,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先进技术在专业领域综合运用,是全面提高农学研究生计算机应用水平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樊东,裴海英,王晓云,等.新世纪高等农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02(11):35-38.

[2] 黄进.将通识和专业教育结合起来[J].中国高等教育,2004(12):20-21.

第5篇

论文摘要:成人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有力补充,其需获得良好的发展势在必行。在信息时代,计算机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是现代社会及其重要的工具。成人教育中必须重视计算机教育,也无可争议。本文将成人教育中,如何合理布置计算及课程以及计算机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成人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许多自身的特点,自身的要求。计算机教育又不是一般课程的教育,也有着其特定的内在要求和教学原则。成人教育为终身教育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为终身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为社会人才素质的提升提供了有力的支撑。计算机教学,担负着提高全国人民计算机素养的责任。21世纪,需要的是又懂专业知识,又能熟练驾驭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本文在这里,对成人教育中的计算教学,从课程布置到教学策略做出了一个初步的探讨,已给教育工作者一些引导和建议。

一、成人学习的特点

作为一种特殊的学习过程,成人教育既是在老师的引导下,系统的、全面的学习某一方面的知识或技能,又是一种自我尝试、自我教育,自我突破的学习过程。成年人在各方面都已成熟,有着自己稳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成人教育也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其一,成人学习的记忆力减弱,但是理解能力却加强。人生最后的学习时段在青少年时期,成人由于年龄的增长,其记忆力不可避免的减弱。但成人丰富的人生阅历,却保证了成人有很好的理解力。其二、成人学习具有很强的目的性。成人学习的内容,通常和接受教育本人工作有很大的联系。成人能将自己学习成果,直接转化到工作运用中,知识向财富的转化率高。这也就决定着成人学习极佳的专一性、持久性、自律性。其三、成人学习具有明显的继续性和延生性。根据统计结果,一个45岁的技术工作者,其80%为工作生活中学习所得,而仅仅其20%知识为学校所获得。成人学习是一个不间断的过程,生命不止,学习不休。成人总是通过不间断的学习,来提高个人的业务能力和个人修为。

二、成人学历教育的课程设置特点

相比于学校教育课程布置,成人学历教育课程布置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要求。其一、成人教育的课程布置定为于应用型教育,这不同于精英教育和传统教育。成人教育课程的设置通常与学员的职业需要紧密结合,为学员职业发展量身打造。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能直接提高学生的业务知识和能力。其二、成人课程布置着重注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能力。成人教育通过精心的必修课布置,灵活的选修课布置,以期待达到少而精,切实提高其实用性。其三、成人教育课程布置具有多元化多层次。由于学员水平参差不齐,个体差异很大,成人教育课程布置注重因材施教,一起达到教学目标。其四、成人教育课程面授课时设置偏少,自学课时设置较多。

三、成人学历教育的计算机课程的设置

成人学历教育计算机课程的设置应以实用为准则,这里以机电一体化专业大专的课程设置为例说明。机电一体化人才需要具备扎实的机械加工技术、机电液控制技术、计算机运用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多数院校的机电一体化专业开设的计算机课程通常包含程序设计、数字逻辑电路、计算机组成原理、以及CAD辅助设计。在计算机课程布置,有很强的专业特色,综合考虑体多领域交汇融合的特点而选择。要求学生对这些课程的学习,较全面、深入的掌握计算机在该行业的应用,培养出从事机电一体化方面的高技能复合型人才。这充分体现出成人学历教育的职业性导向以及力求达到最好的实用性效果。

四、成人学历教育中计算机课程教学的展开

合适的教育策略、教学方法,现代教育理念的合理体现、有效针对成人学习的自身特点以及结合计算机教学本身的特点,是办好成人学历教育计算机课程教学的关键所在。

其一、成人学历教育计算机教学要注重因专业而异、因材施教。课程教学要力求为学员提供他们工作中所需的工作能力。成人教育学生的基础水平差别很大,所以必须有区别的对待。将学生分为几个等级,有针对性的去辅导和讲解。计算机课程的设置,也应充分考虑到其职业性的需要。不能什么专业都一成不变。同时,也应该紧密跟随时代潮流,立足于时代需要。

其二、成人学历教育要特别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教法对于教学的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在教学中要采用以学生为学习中心,教师为教学过程主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相长的互动式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尽量采用任务驱动或者案例式教学,特别是教师能根据学生提出的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案例教学,这样可以使得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的目的性以及积极性。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适当的个别辅导。要鼓励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与教师多进行互动,在课堂上不断提出问题、不断解决问题,在这样的思维对撞中不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以及对能力的掌握。同时班级同学可以组成学习小组或者基于工程背景的项目小组,共同完成教学中的案例任务。

其三、成人学历教育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由于成人学生的特殊性他们必须在上班的同时完成学业,所以,缺席、接受的知识断续、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是他们的普遍问题。因此在成人学历教育中培养其自学能力尤为重要,而培养自学能力在计算机课程中实际基本可由一些辅助的任务来完成的。譬如,上网查阅资料、申请电子信箱、完成工作或生活上的数据统计报表等。

其四、注重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采取合理的考核方式。成人学历教育的目的不是为学生提供一纸文凭,而是为学员提供重返工作的工作能力。计算机课程,应该以提高学员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为准,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而不是靠死记硬背的内容。成人学历教育计算机教学的考核方式,也应该与学校传统教育的考核方式相区别,注重其实践能力的考察。成人由于记忆力的减弱,试卷卷面成绩可能不尽如意,但是却可以做出相当优秀的作品。考核应该以其实际运用能力为主要考核核心。

成人教育在终身教育体系中,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计算机能力,是现代社会人才所需具备的基本素质。我们需要根据成教的实际情况和计算机学科的特点,对教学不断进行教学和改革,提出新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做好成人教育计算机教学工作,是新时代的一项紧迫任务。

参考文献

第6篇

论文关键词:教育改革;计算机技能;高职院校;课程;建议

在当前社会中,计算机技术被应用在多种领域中,并且日益凸显出它的重要性。在我国社会的岗位中,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是对人才的最基本需求。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社会生产岗位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的基地。在当前的高职计算机教育中,由于与普通高校的教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的差距,使得高职计算机课程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这让一些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生无法学习到新内容,并且难以掌握一些操作技能,对积极性有了严重的损害。为了能够让学生走出校门后适应岗位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要深化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改革,合理定位,构建新型的课程体系。

一、 高职计算机课程的地位与培养目标

在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的社会,需要的是高素质的应用技能型人才,尤其在高职院校中,与其他高等教育不同,重点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并不需要学生能够掌握过多的理论知识,只是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当今社会中,能够具有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是岗位对人才的基本需要,对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人才的高职院校,更应当将计算机课程发展起来。我国计算机课程在近几年逐渐发展起来,最初由理工科院校开设到当前所有高校都有着计算机课程,可以说计算机教育在当前高校中得到了显著的发展。在当前的高等教育中,计算机教育分为两种范畴,第一就是指计算机专业的专业教育,另一种是所有专业的基础课程,而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能够占到高校总人数的88%以上,可以说计算机教学大部分是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基础课程,为了能够让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对问题进行分析、解决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计算机素养,为未来从事专业解决实际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由于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属于职业性教育,主要为社会生产第一线培养出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因此在高职院校的办学中需要突出职业性与行业性的特点,在教学中社会定位应当是以产业服务与教学开发为主。在教学中,应当以学生就业为教学根本目标,一切以就业形势与岗位需求为最核心的指导方针,在培养人才的目标过程中,需要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始终相适应。因此在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培养人才目标可以概括为: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并且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进行岗位上的信息获取、加工、分析、解决等,并且在自己从事的领域中获得相关的计算机资格证书。

二、当前高职计算机课程存在的问题分析

首先,高职院校学生素质与能动性存在问题。由于高职院校的生源与普通高校有着较大差距,因此学生素质差异性较大。加上学校招生范围较广,学生自身的计算机素质就相差较多,因此在基础掌握上有着不同层次。然而计算机是一门需要系统性教学的课程,教师需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调整教学方式。另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桥差,由于学生家庭经济条件的不同,导致学生掌握计算机能力的层面不同。有的学生有着计算机基础,但是理论基础较差,有的学生没有接触过计算机,一旦接触到机子就会很茫然,因此一直学习理论基础,对于实践能力较差,这样的情况都造成了学生们的实践与理论相脱节的状况。

其次,教师队伍素质有待提高。随着近几年高职院校的发展,多数高职院校建立自己的计算机教学课程的教师队伍,但是有些学校为了节省开支,利用学校的其他专业的教师来对学生的计算机课程进行教学,虽然使得计算机课程与学生所学专业相挂钩,但是由于教师并不专业,因此在计算机教学的专业性上还较为欠缺。

第三,教师教学形式单一。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根深蒂固,使得教师难以转变新的教学理念,一般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教师在理论课上都是以对着课本对知识进行讲述,只不过将课本的内容转换为语言文字,而在操作课上,教师一般都是对学生进行操作的重复展示,单一地让学生模仿自己的操作过程,因而使得学生并不能自己去练习或者进行创造性的思维创新,使得教学气氛死气沉沉,让学生难以提升学习的兴趣。

三、新背景下高职计算机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

首先,高职院校应当确立正确的办学理念,创设计算机课程教学的新方向。我国高职教育应当以实现学生掌握应用技能为目的,培养能够达到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在教学指导思想中,应当确立以实用为主的指导方针,尤其在当前生产岗位第一线,缺乏的是专业技能的网络人才,因此高职院校的计算机课程不能只停留在课本内容与理论知识,而是顺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其次,采取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计算机教学课程,许多教师认为十分简单的理论知识,学生却需要很长时间来掌握,一堂课下来教学效果并不能达到理想状态,这是因为由于计算机教学体系有一系列的教学理论与技术作为核心内容,如果教师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对学生教授,只会让学生难以提起学习的兴趣,必然会呈现出事倍功半的结果。我们在当前的教学中,不只是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还需要学生通过他人的帮助对学习资料的整合,对课本内容进行加工,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团结协作的能力,有意识地让学生相互交流与沟通,然后由教师进行最后的总结。比如我们在教画笔这一节课时,可以对学生进行一些常用工具的介绍,然后让学生随意进行涂鸦,可以遵照教师给的主题,也可以发挥想象力去绘画,只要能够达到熟练运用画笔工具就可以了,学生们思维没有拘束都会将兴趣投入进来,掌握了画图的基本要领。当学生学会一些基本操作后,我们可以教授给学生一些便捷的操作技巧,让学生感到十分新奇。并且可以让学生自己去琢磨一些操作技巧,并让最先发现的或者有着一定基础的学生传授给其他学生,这样让他们能够钻研与探讨,学生们都能够提升学习与研究的兴趣。 

第三,教师在教学中注重语言的运用。语言是教师教学的基础工具,没有语言,就无法与学生交流。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更喜欢实际操作的技能,因此在教学中如果教师用传统的理论教学,学生就会感到单调。因此教师可以在语言上设置一些技巧,首先,可以采用“悬念”手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教师在教学内容上悬而未决的时候,学生会怀着极大的兴趣与好奇心来进行验证或者尝试,这时候教师将结果展示出来,进而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其次,在语言中富有幽默性,让学生能够轻松学习,教师富有幽默性的语言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使自己与学生都感到轻松,著名教育学家斯维特洛夫曾经说过,“教育家需要做的最主要的,就是将第一位的助手收纳起来,它就是幽默。”由于在计算机教学中,理论知识较多,学生对于这些枯燥的知识毫无兴趣,并且由于知识点较为抽象与枯燥,因此在记忆上较为困难。而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融入幽默性的语言,就能够将沉闷的课堂气氛打破,让学生能够在轻松的气氛中学习;第三,设置疑问,让学生调动思维,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设置一些疑问与矛盾激起学生的思维活动,心理学家鲁宾斯坦对于教师的教学研究中说过,“学生的思维通常总是开始于疑问或者教师提出的问题,开始于惊奇或者疑惑,亦或是开始于矛盾。”

第四,突出实践环节,增强学生的操作能力与创新意识。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逐渐深入,我们将高职院校培养人才定位在应用型技能人才,因此在培养目标上应当注重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加强教学中的实践操作环节,减少理论部分的学习。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所有的理论基础都是为实践操作做准备的,实践教学对理论教学是一种反馈,并且能够培养学生在实际中运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需要在教学中坚持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融合,保证理论与实践课程的合理比例。教师在教学中还需要提高效率利用好每一堂实践课,明确每次课程的目的与安排,在下课后让学生自己记录学习状况,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有着针对性的操作训练,避免了学生学习的盲目性,进而保证了教学质量。

第五,对计算机课程的考核改革。高职院校对于学生的计算机学习依靠计算机考核来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因此计算机考核改革需要遵守合理性、科学性的原则。一方面,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效率与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监督与评价,在另一方面,能够运用合理的考核方式对学生学习计算机进行合理引导。例如,教师可以提高平时成绩在期末总成绩中的比重,让学生重视起日常学习的重要性,这样能够帮助学生脚踏实地地学习知识,避免了考试前的突击复习。而平时成绩由日常的小考与作业构成,这样让学生能够在平时得到锻炼,扎实了基础,在期末考试中会相对轻松。另外,理论知识只是考试的一部分,教师应当对学生的上机操作进行重点考核。

第7篇

[论文摘要]计算机技术具有发展快,更新变化快的特点,所以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内容在不断的变化,随之教学方法也应不断的改进,主要介绍近几年计算机专业教学方法的几点改革以及取得的成效。

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的三个基本要素。正确的教学思想必然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体现出来,科学的教学内容也只有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计算机技术具有发展快,更新变化快的特点,所以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内容在不断的发生变化,与此对应的就要求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方法也要不断的进行改革。

过去,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是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操作为辅,考试以笔试为主,上机考试为辅。对此,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积极性差,实际操作能力低,就业时,很难适合就业单位的要求。鉴于这种情况,我们对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具体做法如下:

一、了解学生的情况,因材施教

1.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智能水平、学习习惯、知识基础等,都是选择教学方法的重要依据。因此我们在上课之前要对自己所代班级的学生进行深入了解,调查研究学生的这些特点,掌握实际情况。然后根据情况制定讲课的内容、重点和进度。这样有的放矢,因人因时而异,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2.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使大多数学生习惯于以书本为准,以教师为准,学生的主体意识薄弱,求新、求异思想欠缺。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启发学生自己去发展知识,而不是停留在书本或讲课内容上。任何一个问题都不是只有唯一的一种解法,学生可以充分发挥出自己的聪明才智,他们完全可以超过老师,我们在讲课中会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主体意识。

3.教师要做的工作不仅要把有关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要研究学生的认识规律,即:他们是怎样接受知识的,怎样才能让他们更快更容易更有效地接受知识。只有知道了这些问题的答案才能使教学效果达到最好。学生对计算机课程普遍都存在这样的看法,就是应用软件好学,程序设计语言(如VB、ASP等)及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如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等)难学。为了消除学生的这一想法,提高程序设计语言课程及理论性较强课程的教学效果,我们在授课时采用的是这样的做法:从具体问题入手,提出问题,通过大量例题说明讲解课程内容,然后归纳总结出几点结论,说明使用规则。这样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思想跟得上,学了就能用。每一章为学生制定一个小目标,让学生一点点的深入学习。通过这样循序渐进的授课方式,学生对程序设计语言课程及理论性较强课程的学习产生了兴趣,学习的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二、大力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传统的授课方法是板书+讲解。用这种方法进行计算机课程的授课,学生只能是把操作步骤一步一步的记下来,看不到操作的结果,所以接受起来有些费劲。由于现在的计算机各种软件,特别是WINDOWS下的各种软件,均以图标方式和鼠标操作为主,其操作直观、便捷,这些软件的应用与操作在黑板上是无法向学生讲解明白的,需要使用演示设备向学生讲解,也就是说,现在计算机的许多课程,应该以:演示+操作+讲解的新的授课方法进行讲授。教学地点也应该从教室转移到现代化教室或多媒体教室,利用大屏幕投影或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直观教学。多媒体技术具有声、光、电、色等多重元素,突出信息的形象性及感染力,使计算机具有综合处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和视频信息的能力,它以形象生动的图文并茂的人机界面,改变了人们使用计算机的方式。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已成为教学手段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多媒体教学具有很多优点:1.它使得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直观地显示在学生面前,给学生以极大的吸引力。2.大大增加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提高了教学效率。3.利用多媒体课堂教学可以集中教师的智慧与教学经验,使教学内容更加规范有序。4.可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的优势,将授课内容上网,为学生的课外学习提供辅导。现在,我们的计算机课程均改在了现代化教室或多媒体教室。我们还大量的实施了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组织教师收集、研制和使用多媒体CAI课件,部分课程(如基础课、图形处理软件、网页制作软件等)都是以CAI教学为主,这样,大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的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将自己实际的经验及见解放在授课中

每个人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都会积累一些自己的体会和经验,别人的经验不能代替自己的实践。在讲课中应该体现出自己的见解,这对学生是很有益处的,因为它是一般书本上所没有的,是教师通过自己实践积累的经验,很可能有一定独到之处。在长期的实践操作中,我们不断的积累了自己的经验、计算机使用及各种软件应用方面的技巧。把这些内容溶入到我们的讲课中,使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理解和深入有很大的帮助。

四、增加实践性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以往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普遍较差,主要原因是上机实践的时间太少,而且学生不重视上机练习。计算机专业是实践能力要求很强的一个专业,针对以往学生的情况,在现在的教学中我们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尤其是一些应用软件,我们基本上都能安排每个学生每周每门课程平均上机时间数不少于2课时。在课时安排方面,实践课时与理论授课课时为5比5或6比4。实践的考核成绩同样不低于课程总成绩的50%。另外,在实践课程中,对于低年级学生,注重计算机基本概念和基础操作能力的训练,对于高年级学生,着重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能够熟练操作和应用各种专业软件,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够应用这些软件进行设计和创作。在计算机软件应用中,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十分重要,这就对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过去,计算机实践课程主要以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为主,如在程序设计中,学生上机多数是将书上的程序作业在计算机上运行一遍,形式单调,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不能够对课程内容作深入的理解。为了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加强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除了平时安排的实践课之外,对于一些应用性很强的软件和一些编程软件,如静态网页制作软件,动画制作软件、VB、ASP等课程,我们设置了一周到两周的实训课程,在这段时间里,我们更注重增加课程设计的内容,根据学生学习程度的差异和兴趣爱好的不同,设计不同难度、不同内容的课题,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通过实训,学生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知识,并加强了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在完成实训作业的同时,检验了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由于实践动手能力增强了,毕业生在就业中逐渐受到了计算机市场的欢迎。针对学生上机操作不认真的情况,我们还采用了讨论法教学,就是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分组讨论解决上机课的一些问题,教师对于共同的问题根据情况进行解答或给学生提示让学生再去上机实践从而得出正确答案。在实施时,分组采用男女学生以及善于言谈者与不善言谈者适当的比例,来保证讨论的气氛热烈。这种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培养他们的兴趣,督促他们勤于上机实践起了很好的作用。

五、营造浓厚的计算机学术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大多数学生都知道计算机重要,但对计算机在其专业的具体应用尚不了解。因而学习起来有点茫然。所以我们在学生入学时,专门组织计算机专业介绍报告会,让学生了解社会各个行业的计算机应用和需求情况,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另外,我们还不定期地举办全校范围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网页制作、动画制作等比赛。比赛结束后,对部分优秀学生给予奖励并颁发证书。这样,既增加学生学习计算机兴趣,我们也从中发现了一批计算机应用较好的学生,不仅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增强了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素质。

六、考核方法的改革

以往的考核几乎都是笔试,学生学计算机如同学语文、政治一般,去背书本上的知识,对计算机课程的掌握,大多只限于理论方面,在实际应用中总是觉得难以动手。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对考核方法做了改革。现在除笔试外,更加大了上机考试的分量,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考核方法分成两个部分:笔试考核和实践能力考核。

笔试考核:主要对理论知识和基本概念进行考试。

实践能力考核又分成基础考核和能力考核两种:

基础考核:主要考核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和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程度,以上机作业作为考核依据。

能力考核: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以实训作为考核依据,根据学生对实训课题完成的程度、设计的效果和创造能力进行评分。

此外,针对不同的年级我们还举办了校内计算机认证考试,包括基础知识、多媒体制作及软件编程三种。

经过以上的改革,计算机的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不仅使学生学到了很多知识还提高了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率。

参考文献:

[1]张萍,《计算机基础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2]朱龙祥,《怎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组织教学》.

[3]赵继承,《中专计算机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及教学方法初探》.

第8篇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基础;分级教学;改革探索

根据教育部“1+X”培养要求,许多本科院校都将大学计算机基础作为大学一年级新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它的主要内容通常包括关于计算机系统的概述、Windows操作系统的介绍、Office系列办公自动化软件的应用、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常用的工具软件、数据库系统的简介、简单网页设计与制作以及计算机编程语言的学习等方面。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帮助他们把以往的基本知识结合成完善的知识网,还是衡量一个国家整体教育水平的重要指标。

一、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教学问题就目前教学情况来看,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教学效果一直不容乐观。作为针对非计算机专业开设的第一门计算机课程,其授课对象包含文、理、艺术类等多学科学生,难免知识体系与思维习惯有所不同。同时,随着当前计算机教育的普及不够均衡,许多来自城市的学生在中小学时就已开设过相应的计算机课程,因此入学时就已经能够比较熟练地掌握一些计算机基本技能。而来自农村的一些学生,特别是来自西部欠发达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入学时才刚刚接触计算机。针对这样的现象,开展课程的分级教学就成为了解决问题的关键对策。

二、分级教学法的改革实施1充分了解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掌握情况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分级教学就是指在大学计算机教学中要坚持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以及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在课程开展之前就需要明确了解学生的基础能力和技能掌握情况。然后可根据他们的能力进行合理地分班,为分级教学的顺利开展做好铺垫。

2选取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融合

由于近年来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兴起,导致很多教师和学生只是为了取得证书而学习,没有明确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教学目的和意义,在理论课堂上一味地进行考试相关知识点的灌输,实践操作时也只注重考点的训练,而教师对于考试大纲之外的知识点只是随意带过或根本不讲。这难免导致课堂枯燥乏味,学生学习兴趣缺失,教学效果差。而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进行分级教学就能够有效地改善这种情况。也就是要逐步改变传统的教学内容,细化计算机基础知识,坚持理论联系实践,才是保证有效教学的关键。具体来说,比如,针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班级,在讲解Office系列办公自动化软件的应用时,可采用项目驱动式的教学方法,如在“word软件的使用”这个知识点上,可以安排一个学“毕业论文的排版”小项目,给出学生一个未排版的论文以及排版要求,让学生自己寻求解决的办法,并在这个过程中掌握字体、字号设置,文章的分段、分节,页码设置、目录生成、项目编号等相关知识点的应用,让他们体会到知识运用的乐趣和项目完成的成就感。而针对基础较差的学生班级,在对同样的知识点“word软件的使用”讲解上,就应采用实例教学法,在详细介绍其中某一个具体的知识点时,就应当及时举出相应的实例进行演示,从而使学生更为直观具体地体会到所授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3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为了保证分级教学的顺利实现,就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素养,充分地了解和掌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主要内容,不仅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适时进行更为深入地进修,在生活中也应时常注重应用实例的搜集,紧密结合社会实际完善和充实教学内容。同时,要多注重教学方法的改进,坚持创新,采用多角度、多层次的方式进行教学,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诉求,改变呆板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而言之,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进行分级教学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做到因材施教,培养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形势。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网络教学;教学平台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5-0000-01

College Computer Courses Online Teaching Platform Construction Study

Feng Tiejun

(Zaozhuang KeJi ZhiYe XueYuan,Zaozhuang277500,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computer courses online teaching platform status quo,pointing out the shortcomings and needs to be improved,with practice and then put forward a new design ideas.

Keywords:Computer network;Network teaching;Teaching platform

一、计算机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现状

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有利于优质教育资源的传播和利用,代表了网络教育资源未来的发展方向。现阶段由于对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目的以及网络课程的认识不足,在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1)网站设计缺少学生参与,重“助教”而轻“助学”。(2)资源较陈旧或堆砌,实用性不强,利用率低下。(3)资源建设缺乏教学设计理论指导。(4)项目设置缺乏交互性与协作性。(5)缺少传统教学的监督性和共同学习的气氛,很可能会使个体学习者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无法坚持下去。

针对这些不足,建设网络教学平台,要进行网络教学资源的再设计与开发,必须达到以下几方面的目标。第一,以学生的需求为导向,突出强调资源的个性化、适用性和实用性,充分体现课程特色,使网站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第二,教学与互动并重。网络教学平台要使学习主体动起来,提高能动性,促使学习的主体能利用好丰富的网络资源,使之能在网络的协助下自主纵深学习。第三,加强教师在网络教学平台中的引领作用,避免发生学习主线不清的现象,提高学习效率。

二、计算机课程网络教学平台设计原则

平台应用网络的互动性,利用多种媒体表现形式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把影视、图像、声音、动画以及文字等各种多媒体信息及控制实时动态地引人教学过程,为了达到以上目的,平台软件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实用性。满足教学过程中的各项要求,适于全体师生,适于不同的教学情境;(2)开放性。教师可以随时将自己的教学计划、教材资料等信息在平台中体现;(3)交互性。交互方式多样化,使计算机教学活动具有更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4)集成性。集成多种媒体介质、多种学习环境,管理控制功能也高度集成,形成一个完整体系;(5)便捷性。方便使用,操作直观,易学易用。

三、计算机课程网络教学系统模块设计

平台由课程内容、在线学习、自测中心和互动交流模块组成。各个模块又由数个子模块构成,每个模块各自完成相对独立的任务,同时又相互关联,共同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

(一)课程内容

1.课程介绍子模块。教师通过该模块编写并,内容主要是介绍计算机课程的学习目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

2.教学计划子模块。教师通过该模块利用指导思想、总体教学目的、本学期教学任务、教材分析编写并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包括授课内容、教学进度和安排、以及授课时间和地点等项目。

3.教材资料子模块。教师通过该模块编写并教学所用的教材书目与参考资料。

(二)在线学习

1.网络课程子模块。在此模块中,教师可以利用教学平台提供的各种备课工具制作电子讲义和多媒体课件,并存储到网络平台中,或者直接上传外部工具编辑制作的讲义和课件,以备教师课堂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时调用和演示。学生可以浏览或下载授课教案、教学课件等内容。通过此平台学生可以自主预复习,把传统的学习过程变得更加方便灵活。

2.教学视频子模块。教师通过该模块上传教学视频资料,并可以对视频资料进行分类整理,视频支持avi、mpeg、rmvb等多种格式。

(三)自测中心

1.练习习题。此模块是一个庞大的试题库,分成阶段测试和综合测试,单项阶段测试与自主学习子模块中的各单元阶段训练相对应,综合测试则是对学生整个学期综合计算机水平的终结性检测。

2.技能测试子模块。教师通过该模块上传上机技能操作测试软件,进而使学生能通过软件的操作测试其掌握水平。

(四)互动交流

1.在线辅导子模块。在模块中可以在网络上构建多个虚拟教室,营造师生互动的网络环境,比传统教室教学更为生动活泼,为学员提供时间上更灵活,没有地域限制,更高效率通过共享通道、文件下载、网页协同浏览,还可以提供强大完善的应用功能,稳定卓越的系统性能为教师提供了互动式教学、课外辅导、课程答疑等多种应用模式,从而实现身临其境、直观真实的效果。

2.网络作业子模块。在此模块中,教师可以在网上和批改作业,学生可以在线完成并提交作业。

3.学习论坛子模块。此模块是一个集体交流平台,在教学平台中的任何用户经注册并审核后都可以到这里参加讨论。

四、结束语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计算机课程教学模式是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的趋势和方向,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强调课堂和计算机网络两种教学环境的有机结合,整个教学过程采用课堂面授和网络自主学习并重的教学方式。利用计算机网络的优势来加快计算机课程教学的改革速度,而且为课堂教学和网络自主学习搭建了相互沟通的桥梁,大大丰富了计算机课程教学手段。

参考文献:

第10篇

论文关键词:医学院校,课程改革,任务驱动

 

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制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计算机基础教学是面向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教学,其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基础知识、技术与方法,以及利用计算机解决本专业领域中问题的能力。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作为医学院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一门实践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公共基础课程,在经历多年计算机普及教育后存在一的些问题亟待改革。

一、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现状

1.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差异化

随着计算机制造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范围的扩展,计算机教育从小学开始,在中学大规模普及。现今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许多知识往往是先前在大学课程讲授的内容。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域经济发展程度不同,总体上说,来自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城市与农村的大学生在计算机应用能力方面的差距较大。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早已是单独用机,熟练进行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安装和应用任务驱动,熟悉网页制作、FLASH制作、一般的图片处理、DV短片制作等。家庭条件较差的学生则仅是掌握基本的计算机使用技能。

2.教学内容和方式的陈旧

先前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基本上对所有学生定位都是一致的,主要是计算机的基本使用,包括基本硬件和软件知识、Windows 操作系统、网络通讯及使用、OFFICE办公软件(Word、Excel、PowerPoint)等方面的基础内容论文格式模板。教学内容的更新未能及时跟上社会单位、企业对员工在计算机应用方面的需求,部分内容的陈旧容易导致已有一定计算机使用技能的学生对授课内容不感兴趣,感觉在课堂上学不到新知识,产生厌学情绪。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相对容易实施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方法,不但未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容易扼杀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其实学生的计算机课程学习心理相对简单,如果开始的内容他懂了,往往自我认为后面的内容他也懂了,对老师的授课内容听不进去,使用电脑做与课程无关的事情。个人认为,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对部分仅掌握计算机基本使用技能的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会造成极大伤害,令这些学生一方面以为自己已经懂了,另一方面是事实上只懂得课程知识的少部分,重点内容没有掌握以及计算机应用能力得不到提高。

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改革

1.采用分级教学模式

鉴于学生基础知识水平的差异,参照许多高校英语课程的分级教学模式,在计算机课程开设前进行计算机使用能力的测试,以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一级水平为测试依据,根据测试的成绩进行分级任务驱动,一般可分为两个级别三个方向较好。对于基础好学生可讲授较深层次的计算机硬件知识以及信息导论,涵括数理逻辑、数据结构与算法和软件工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或者讲授多媒体设计知识,涵括图像处理、动画制作和网站设计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对于基础不够好的学生开设计算机文化基础,涵括Windows 操作系统、网络通讯及使用、OFFICE办公软件(Word、Excel、PowerPoint)等方面。通过分级教学,可以因材施教,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力。

分级教学法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教学,但是实际操作中由于学生数量庞大要耗费较多的人力、物力,实施起来较困难。当中要充分应用和借助自动改卷考试软件以及实验室机房、图书馆阅览室等资源,可以减轻部分工作量和压力。

2.改革教学内容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除了使学生掌握计算机使用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计算机知识自我更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根据“广东省高等学校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调查毕业生卷”调查和“广东省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计算机技能水平需求情况调查报告”调查,相当部分的毕业生认为在学校学习的计算机知识并不足以应付工作岗位对计算机技能日益依赖所带来的需要,大多数用人单位认为毕业生的计算机技能与他们的期望值有一定差距。这就要求日常工作中善于了解计算机最新信息和新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调整和更新教学内容,注意内容的新颖性和通用性, 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处理公务以及信息搜索处理的综合应用能力。

对于医学院校不同专业的学生,有条件的话可有针对性地开设2~4学时医院信息系统的体验课程,如临床等相关专业学生了解医生工作站、护理专业学生了解护士工作站、影像专业学生了解影像管理系统等。这样,学生可以较深刻认识到计算机技术与专业的相关性以及在现代医院管理工作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一步激发学习热情。

3.建设优质的网络资源

随着网络的发展和普及,现阶段有条件也有必要充分利用网络为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服务。我校多年前已投入使用毕博教学平台,目前容量可达到每个学生一个账号,许多课程都已建立在线网络课程,教师可方便地在线管理所有教学摘要得到教务处等教学管理部门以及机房管理部门的支持任务驱动,给学生提供方便良好的用机环境论文格式模板。

4.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思想。在现代最新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建构主义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合越来越紧密,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思想的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自我知识更新的能力,更能适应日后工作中计算机应用的快速变化[2]。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以下方面。

(1)任务设计

任务设计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任务的设计是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成功的关键点。任务设计的要点是以教学大纲为依据,真实、可行,贴近学生的能力实际,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任务的设计可分为简单任务和综合任务两类。简单任务难度较小,用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综合任务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用于开拓学生思维。通过完成任务,使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特质、规律以及该内容与其它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有较深刻理解。

(2)分析任务

任务提出后,先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分析,这样学生可以了解任务以及知晓完成任务的困难所在,然后教师要把握好任务的切分,提示当中涉及到的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引导学生层次分类推进问题。在分析任务的过程中,作为主导角色的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对新知识点主动地进行选择、加工和处理任务驱动,从而获得完成任务的方法。在引导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自己去摸索规律、自己去纠正错误的或片面的认识,使学生在任务引导下独立探索、创造性地去完成任务。

(3)任务完成

学生作为完成任务的主体,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学习和掌握了相应的知识,提高了综合应用能力。对于简单任务,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独立完成,教师在必要时可给予指导。对于综合任务,学生可通过小组协作形式完成,在此过程中,每个组员的思考心得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做到因材施教,对基础差的学生指导多些,对较好的学生给予更高层次的引导。

(4)总结评价

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完成的情况,给予中肯确切的评价,并对多数学生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讲解,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对新知识加深理解并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论文格式模板。任务评价应多用表扬和鼓励的语言,对学生多些肯定和包容。

(5)注意问题

由于学生在素质教育、知识水平、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在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各个环节要充分做到因材施教,这样才能做到基础差的学生得到提高,基础好的学生得到提升。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要从传统的“教师为中心”转变为“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知识不应是靠教师灌输被动接受任务驱动,应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主动建构。因为教师不但要讲授新知识点,更要帮助学生建构新旧知识的联系,所以在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中,相比传统教学方法,教师的作用显得更加重要。

任务驱动教学法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使学生能够以自有的基本原理和概念为基础,通过主动学习来掌握新知识。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推广,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有积极意义。

以上通过分析计课程的现状,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手段等四个方面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进行了粗略的分析和探讨。在计算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潮流中,如何使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跟上时展,探索医学院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仍然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参考文献:

[1]王隆娟,吴泽晖.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教学方法的探析[J]. 福建电脑,2007,(2):183-184

[2]杨晓辉.任务驱动模式在高校计算机公共课教学中的应用[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2):37-838

第11篇

目前,电大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一般可分三种类型,即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以后两种类型为主。其中,必修课和限选课的数量是:大专14门次,专科起点的本科12门次。 

任何课程的教材内容与该学科最新进展之间都有一定的时间差,这一点在计算机科学中表现得更为明显。例如,早期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内容是Dos操作系统,而社会上广泛应用的是新一代的Windows图形界面操作系统;计算机课程教学内容是Dos下的各种应用程序和软件,而社会上广泛使用的几乎全是Windows下的各种应用软件,学用严重脱节。目前,计算机科学的教材内容更新速度跟不上学科发展的情况依然很突出。在远程开放教育中,因其办学规模大、数量多,对教材的可读性要求高、大规模更新困难,这种情况就更加突出。 

举例来说,专科14门次课程中,直接涉及编程语言的仅有一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且只涉及c一语言,而实现交互式动态网页所需的语言(如JAVA、VBscript、JAVAscript等和数据库管理语言SQL等)却很少涉及。又如“数据库系统概论”课程也只涉及其基本理论,而目前应用较多的为实现交互式动态网页所需的网络数据库操作技术却很少涉及。另外,教材对目前常用的三种主要方法,RDS方法、ASP和PHP方法基本不介绍。 

相比较而言,作为以面授为主的普通高校,由于是“作坊式”的教学方法,故比较灵活。但是作为远程开放教育的计算机专业,由于其特点是远程的、教学分离的,是“工厂化”的,采取这种机动的补充方式相对困难。 

二、毕业设计工作的指导原则 

为解决教学大纲提出的培养目标与既定教学计划中课程设置的矛盾,填平“供需鸿沟”,远程开放教育中最易嵌入、最易见效的措施就是:改造毕业设计这一教学环节,力图在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同时,使学生在走出校门的最后一道加工工序中,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技术人员。为此,毕业设计工作可确定以下指导原则。 

(1)及时适应原则根据电大培养应用型人才和计算机技术更新快的特点,毕业设计工作的指导思想,居首位的应是使毕业设计的内容要及时适应社会需求。 

(2)开放创新原则计算机专业领域中,创新是永恒的主题。鼓励学生突破旧的系统,尝试别人没有想或没有做过的事,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总的指导原则。 

(3)辅导加互助讨论原则计算机毕业论文辅导教学中,笔者发现一个有趣现象。在分组学习模式中,小组成员讨论交流的情况是否充分,小组是否有事实上的学术带头人,是小组成员设计水平好否的关键。 

三、采取的综合措施 

(1)专家高水准的讲座领路毕业设计期间,学校应组织包括外单位的专家在内的高水准的教师,甚至分工负责,针对学生需补充的专业知识作若干次高水准的讲座。讲座采用启发式,高度浓缩,有讲义、有多媒体的具体实例演示,并开出参考书目由学生自学。 

(2)实用课题引导毕业设计指导教师提供的选题应是新颖的、实用的,能切合目前社会计算机应用的热点。指导教师如没有深入研究,没有好的选题,教务部门应不授权其向学生推荐。 

(3)小组学习模式为加强自学能力培养和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课题相近学生应组成小组。指导教师应为每一小组安排几名活跃的“小老师”,同一小组的学生安排统一的讨论时间、统一的上机时间。 

(4)规范的教务管理高水平的毕业设计不会自然地产生与形成,需要严格的教务管理来实现。我校通过设计使用四个规范的表格,落实严格的教务管理。 

在筹备毕业设计工作的上一个学期末,对有关教师下发第一个表格——“毕业设计辅导工作申请表”,其内容包括毕业论文的选题、要实施的技术方案、已完成的研究工作、需配备的硬件、软件环境和指定的有关参考书等。 

开学后,教师将收到两个表格,一是“学生毕业设计成绩登记表”,登记开题报告成绩、期中检查成绩、小组讨论成绩、毕业论文成绩和论文答辩成绩,总的评分由以上诸项加权综合而成。另一个表格是“毕业设计工作进程安排表”。该表注明毕业设计过程中,各讲座的内容与举办时间,开题报告上交时间,中期检查时间,小组讨论时间,毕业论文初稿上交和举行毕业论文答辩的时间等,以让教师和学员尽早知道毕业设计总的进程和安排。 

最后一个表格是毕业论文登记表,这个表格由上级电大统一印制下发。除上,我校教务部门把历届的优秀毕业设计加以编辑,刻成光盘,本在校园网上推介。这对鼓励学生高标准要求自己也起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第12篇

由于政府的重视以及市场对各类技能人才的大量需求,我国职高教育取得了飞速发展。职业教育作为以就业为目标的教育方式,其教学方式既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也要满足学生素质提高的要求。而要达到这些目标,就需要我国职高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本文就新课改下职高计算机教学方式进行分析与探讨,并就如何完善职高计算机教学方式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意见与措施。

关键词:

新课改;职业高中;计算机教学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为了满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我国越来越多的职业高中开设了计算机课程,以期培养更多适合未来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计算机人才。计算机课程是一门对实践能力要求较强的课程,为了可以培养懂理论、有实践能力、具有创新的计算机人才,我国职业高中应在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方式上多下功夫,从而通过有效的计算机课程教学方式培养适合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但是,由于现实诸多因素的制约,虽然我国很多职业高中都开设了计算机课程,但是计算机课程教学方式却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如忽视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难以适应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因此,为了可以提高我国职高的教学质量,更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我国职高应对计算机教学方式进行相应的改革。

1改变教学理念

认识指导实践,只有树立正确的认识才能产生正确的实践活动。现阶段,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我国很多职高计算机教师在计算机课程教学过程中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得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质量不仅极为有限,而且也制约着学生的进一步发展。为了可以进一步提升职高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质量,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我国职高的计算机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具体而言,第一,要明确职高计算机教学的目标所在。职高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学生就业能力为主导的职业教育方式。职高计算机教学主要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以满足学生未来就业需求。对于这一点,每一位职高计算机教师都应该要有清晰的认识。因此,教学方式上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尽量多采用有利于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计算机教学方式与方法。第二,职高计算机教师要尽快转变教学观念,明确师生角色定位。在传统的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我国很多职高计算机教师往往将自身置于教学的主体地位,而将学生置于教学的次要地位。但是,在新课改背景下,职高计算机教师应该摒弃这一错误的认识与做法,进一步明确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将自身置于一个引导者、配合者以及协助者的位置上,从而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2不断创新教学的方式

在过往的传统职高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虽然计算机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但是很多职高计算机教师在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中仍然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使得教学强调理论过多,实践动手较少。同时,教学过程中,职高计算机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也相当缺乏,无法将多种教学方式应用计算机教学中,从而无形中影响了教学质量,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改变这一现状,我国职高计算机教师应不断创新教学的方式,丰富教学手段。具体而言,第一,因材施教,采用最适合自身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式。计算机教学方式成千上万,但是并不是每一种教学方式都适合当前的教学需求。对于教学方式的选择,最重要的就是要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因此,要选取合适的计算机教学方式,每一位计算机教师都应该对自身学生的学习特点与认知规律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只有做好因材施教,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种计算机教学方式的作用与效果。第二,教学方式的选择要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并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一方面,计算机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心选择、设计教学方式,以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将枯燥乏味的理论教学变成生动、有趣的应用教学,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不管采用何种教学方式,都应该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始终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主置,从而发挥教学方式的最大效用。

3建立完善的教学方式评价体系

建立完善的教学方式评价体系。一方面,可以对计算机教师的教学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以促进职高计算机教师更加尽心的工作;另一方面,通过完善的教学方式评价体系,可以有效发现计算机教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从而及时采取措施,改善计算机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取得更好的教学质量。要建立完善的教学方式评价体系,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学生方面。对于学生方面的评价,应该要以实践操作考核为主,并结合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平时表现,对学生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同时,对学生的评价要避免陷入“以分定人”,即不能用考试分数衡量学生一切。第二,教师方面。为了客观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应该选取几个指标衡量教师的教学成绩,具体指标可以包括学生课程成绩、学生对教师的课程评价、教学论文数量以及课堂活跃程度等。第三,为了可以充分发挥已制定好的教学方式评价体系的作用,日常教学管理过程中要坚决按照这一评价体系评价教师的教学成绩。对于教学成绩评价优秀的计算机教师要进行相应的奖励,对评价不合格的计算机教师也应该要进行相应的处罚,以保证评价体系可以发挥其提升教学质量的作用与效用。

4结语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很多职高计算机教师在计算机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方面尚存在的问题,依次提出改变教学理念,不断创新教学的方式,建立完善的教学方式评价体系等策略,以期不断推动我国职高计算机课程教学的教学效果。

作者:孙央丽 单位:慈溪职业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李文彦.职业高中计算机创新教学模式探究[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5(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