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30 03:39:4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土地整理施工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土地整理测绘的概念
土地整理测绘主要是指技术人员根据土地整理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工程预算等结果和要求,运用相关的测量设备、成图技术等,在野外对一系列土地空间数据的收集,这些相关数据会被作为土地整理规划设计、施工放样等环节的重要相关依据。
2工程测绘技术在土地整理的具体应用
由于土地开发整理的各个阶段的要求不同,因此技术人员一定要根据土地整理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确定合理的测绘技术,以保证测绘结果的精确性。
2.1极坐标、标高测绘方法的应用
此种测绘方法,是将宗地邻近城市的坐标作为控制点,引至宗地内,这样可以准确定位宗地内的界址点坐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技术人员一定要在已知点设施全站仪,假定为A(x,y,h)上,在此基础上测量出其水平位置(D)、垂直距离(V)等相关参数值,进行精确测量出目标点B的三维坐标。一旦遇到测量地区与城市距离较远的情况时,技术人员可以通过牵引城市坐标控制点,设置过渡点、传算点的方式进行测量。但是此种测量技术耗时较长,且工作量较大,无法有效的保证测量结果的精确性。
2.2土地整理项目坐标系的确定
在整个土地整理项目中,技术人员要以国家高程基准作为高程系统。要根据地区的实际情况确定平面坐标。在整个项目立项规划阶段,技术人员一定要以国家坐标系为标准,以此进一步确保项目区和现有规划图纸的统一性。在整个项目完成之后,也要使用国家坐标系,这样才能更好的更新土地利用现状图。需要注意的是在工程施工极端是,技术人员一般会使用平面坐标系,这样可以更好的满足投影长度变形限制的要求,也就是保证投影长度变形不大于2.5cm/km。根据相关的技术规范要求,一旦在长度变形允许的情况下,技术人员必须采用与国家坐标系投影带相一致的平面直接坐标系统。
3工程实施中期的测绘应用
3.1施工管理中的测绘技术应用
在正式进行土地开发整理时,施工单位必须根据之前测绘工作得出的数据作为重要依据,然后依次为依据初步对沟、路、渠等工程施工进行合理设计。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一定要加强对施工初级阶段的管理,严格规范施工技术人员的行为,使其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选择合理的测量技术,严格按照相关的测绘技术要求和流程进行操作,对初期测量结果进行合理运用。同时根据专门设置的控制点,以及工作详细内容进行有效的补充,以此保证施工单位的设计方案满足整个工程的要求,以此提高施工效率,保证施工质量。
3.2专项规划中测绘技术的应用
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初期设计阶段,技术人员一定要保证项目可行性要求。施工单位可以合理采用GPS测绘技术,以确保项目对去相关地貌数据规划和测量的精确性和实效性。GPS定位测绘技术主要是根据卫星提供的GPS信号,对其进行放大、变换处理,进而实时计算出检测站自有的三维坐标,检测站点与任何点之间的具体方位。此种测绘技术在获取到GPS数据之后,可以利用数字测图系统对数据进行精确的处理,同时将处理结果以Word文档。DWG格式图形文件的形式进行表达出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人员开发出3D测绘技术,该技术可以通过3D扫描系统,结合GPCAD软件,在综合利用GPS定位测绘技术优势的基础上,有效缩短野外测绘时间,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进一步保证测量结果数据的人性化。
4土地开发整理成果检验中测绘技术的实际应用
在对土地开发整理成果进行检验时,对测绘数据的精确性将会提出更高的要求。其数据的精确性直接关系到工程验收的有效性,以及工程质量。一般情况下,相关工作人员会将竣工验收期间的测绘数据进行合理的保存,因此这就需要施工单位一定要保障测绘结果的精确性,使其发挥充分的作用。在对土地整理结果进行检查、验收时,一般情况下项目成果的检验时整个测绘技术应用的重点环节。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对成果进行及时归档,做好相应项目信息管理工作,以此保证土地整理测绘信息的完整性与精确性。进一步为整个土地整理项目提供客观、全面、精确的数据信心。需要注意的是在开展土地整理结果检验时,技术人员一定要加强对道路、电力、水利系统等方面的检验,同时做好地形坡度、地貌特征等细节的检验。对土地开发整理中的重点环节要进行严格的复检,以此保证测绘结果是对土地整理过程、造地情况等信息的真实体现。同时技术人员一定要严格控制测量工程量,对地形测量、工程量测量等信息数据进行全面严格的检验。
5总结
综上所述,为了更加有效开展土地整理工作,就必须保证工程测量结果的精确性。施工单位一定要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现代工程测绘技术,建立完善的土地开发整理的新基础体系。同时加强对土地开发整理的认知,建立完善的施工管理制度,加强对施工技术人员行为的监督与管理,使其严格按照相关的技术要求进行测灵,以此确保测绘结果的精确性。相关部门要根据测绘技术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中的实际应用,形成完善的测绘技术应用体系和机制,从而对测绘工作进行更加规范的管理与监督,使其为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提供高质量、高精确的信息和数据。
参考文献
[1]孟雷.工程测绘技术在土地整理的应用浅析[J].科技创业家,2011(8).
[2]王立波.浅谈工程测绘在土地开发整理中的应用[J].神州,2012(9):50.
关键词 基本烟田;土地整理;操作明细;工作流程;注意事项;经验与启示;黔东南州
中图分类号 S572;F301.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1-0340-02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地处北纬27°“烟叶黄金地理带”,烤烟产量常年保持在2万t以上。为贯彻落实国家烟草专卖局(总公司)“工业反哺农业”战略决策,从2005年开始,在烟区开展以烟田基础设施建设为核心的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截至目前全州已累计投入补贴资金约8亿元,建成了一大批烟水配套工程、密集烤房、育苗设施、机耕路、农业机械、土地整理等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全州烤烟生产有效抵御自然灾害、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极大地改善了烟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受到广大群众和地方政府广泛赞誉。
随着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深入推进,如何在山区丘陵地带开展田间机械化作业,稳定规模化种植和推进集约化经营,实现减工降本和提质增效,已成为烤烟生产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瓶颈和必须解决的问题。基本烟田土地整理便成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烟田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根据国家烟草专卖局现代烟草农业基本烟田建设原则,黔东南本着“规划先行、试点带动、有序推进、综合配套”的建设思路,归纳总结出“政府组织、烟草主导、村组实施、群众参与”的组织模式,坚持“彰显生态、适度规模、分类推进、确保实效”的工作要求,从时间安排、技术指导、整理标准和规范要求等方面涵盖了项目实施操作各个环节,为下一步推进土地整理工作提供了可复制和借鉴的经验与做法[1-2]。
1 基本烟田土地整理操作明细
基本烟田土地整理实施步骤、实施时间、实施内容等见表1。
2 基本烟田土地整理工作流程及主要内容
2.1 成立组织机构
县级人民政府成立由分管领导任组长,国土、烟草、农业、水利、林业、交通等部门为成员的基本烟田土地整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安排全县基本烟田土地整理工作;负责组织项目设计方案评审,负责对工程项目进行监督检查。乡镇成立由村委会、村民代表、国土部门技术人员、烟草部门监管人员共同组成的项目组,负责土地整理区域的具体实施、群众组织、权属划分和事务协调,确保土地整理工作有序开展[3-4]。
2.2 调查摸底
2.2.1 初步调查摸底。县烟草分公司按照土地整理项目选择的“八个优先”条件,通过座谈会、面对面调查等方式对乡镇政府、村委会、有代表性的群众和种烟农户,进行建设意向性调查摸底。
2.2.2 上报计划申请。根据调查摸底的意向性意见确定是否着手项目建设,同时根据基本烟田土地整理建设规划,上报年度实施计划申请。
2.2.3 市级现场勘测。市烟草公司组织有关人员,按照“八个优先”对各县上报项目计划进行现场勘测,根据项目实施的难易程度确定是否纳入建设范围。
2.2.4 下达年度计划。总体按照自下而上、再自上而下的程序进行。市烟草公司汇总各县烟草分公司上报项目计划,根据“先轻后重、先易后难”的原则和年度资金安排情况,向省局提出年度计划申请,待省局下达年度建设计划后安排分县年度建设计划。
2.2.5 县级上报备选项目点。各县烟草分公司上报备选项目点(立项报告),并附村民大会纪要和由全体受益村民签字认可的花名册。
2.2.6 完成立项批复。市烟草公司审核立项报告后,根据分县年度建设计划进行立项批复。
2.3 土地流转
2.3.1 召开村民大会。项目组负责组织召开实施区域内村组干部、受益村民动员大会,张榜公布土地整理项目建设内容,对土地整理中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问题答疑解惑。
2.3.2 土地权属确定。由项目组组织村委会对土地整理区域内所有农户的土地进行逐块丈量,插签照相,绘制土地四界地形图,权属核查、登记造册、签字认可、张榜公示。
2.3.3 土地流转。按照土地权属不变,路渠等公益占地或新增耕地各户按比例同增同减和平等自愿的总体原则,制定整理后土地权属分配方案和设施管护制度;所有受益农户与土地流转中心签订土地流转合同。
2.4 规划设计
2.4.1 项目设计。由项目组或村委会按程序选择具有资质的设计单位。项目设计要区别于土地开发整治项目,以轻度整理为主,以适宜于机械化耕作为目的,同步进行机耕路、排洪沟渠设计。具体内容要求:国土部门负责向设计单位提供基础图纸;设计单位进行现场踏勘和测绘,根据整理技术要求,结合现场实际,充分考虑村民意愿进行田块归并设计,编制设计方案、工程概算,绘制原貌地形图、地块设计图等相关设计图纸。
2.4.2 县级评审。由县级国土部门组织专家对设计方案进行评审,烟草、乡镇、村委会、受益烟农代表全程参与评审过程。
2.4.3 市级审查。县级评审通过后,由县烟草分公司将评审意见及修改后的项目设计方案报送州烟草公司,州烟草公司组织相关人员对设计方案进行审查。
2.4.4 市级批复。对设计方案审查合格后,进行项目事前审计,根据审计结果进行项目建设批复。
2.5 整理实施
2.5.1 确定建设方式。由村委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由村委会组织村民自建、合作社承建或者施工单位建设方式进行建设。
2.5.2 确定施工单位。如采取施工单位建设,村委会委托县烟草分公司通过招投标选择施工单位。可根据实施面积、工程量、施工难度、投资额、施工时间等因素划分标段,但禁止以划小标段等方式将项目肢解发包,同时在招标文件中说明。
2.5.3 项目施工管理。合理安排工期,在农作物生长间歇期间完成所有整理工作,以不影响农事操作为原则。严格按图施工,设计单位提交施工设计图,分块定点划线,明确每一田块范围、标高、设计坡度,按图施工;施工顺序,首先完成田块土地平整,预留机耕道位置,按设计要求规划沟渠,农机进出道口,随后施工;项目工程监管实行“双监督制”,既有监理中介机构人员监督,还有项目组选择的群众对施工质量、进度、资金进行监督;爆破、挖掘等作业由施工队负责,受益村民参与耕作层石块清理,排灌沟渠修砌,生产作业便道及农机进出道口修砌。
2.5.4 土地权属划分。工程竣工后,公示项目建设情况,完成土地权属认定,按照管护制度开展设施管理,流转中心对土地进行承包。
2.6 检查验收
工程竣工后,公示项目建设情况,完成土地权属认定和土地流转相关手续,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2.6.1 申请县级验收。项目组对项目建设全过程资料进行“一项一档”,归集整理施工组织管理痕迹资料,办理完成土地权证认定相关手续,公示项目建设情况,在完成综合档案资料、项目管理资料和项目监理资料的基础上,申请项目县级验收。
2.6.2 县级验收。分为现场验收和项目材料验收2个环节。现场验收时,必须100%逐一对所有项目建设内容进行核实;具体由县政府组织烟草、国土、农业等主管部门人员组成验收小组,邀请项目区村民或村民代表参与实地验收,验收结论上加盖项目组或村委会印章;现场核实整理面积,核实方案中整理内容数量;地块平整质量检查包括:耕面平整度、耕层厚度、耕层砾石含量、地块坡度;查验整理区域地块的有机质检测报告;根据整理内容,结合设计方案、工程监理及隐蔽工程记录、竣工图等相关资料对应核实田(土)坎修砌方量、挖填方量、排洪沟渠修筑工程量、农机进出道口、作业便道修砌工程量。项目材料验收按照《贵州省烟田土地整理项目验收办法(试行)》要求,从综合档案、项目管理和项目监理3个方面开展。
2.6.3 市级验收。由市烟草公司根据县级验收申请开展的验收,主要内容包括建设程序的规范性和档案资料的完整性,土地整理内容是否真实、整理质量是否合格,资金的拨付与使用是否符合行业规定。州级验收合格后,申请省级验收和迎接总公司抽查验收。投资200万~1 000万元项目抽查比例不得低于30%,投资1 000万元以上项目100%检查。
3 基本烟田土地整理注意事项
首先应根据土地整理建设要求,做好项目设计方案、工程质量监理报告、土壤肥力检测报告和国土部门要求的其他规范材料;项目实施过程中,建设程序要规范,严格实行招标、监理、审计制度,确保工程质量和资金安全。其次要注意突出土地整理目的、政府统筹功能、群众利益、综合系统配套、规范管理5个方面。一是突出土地整理目的,以土地平整和方便农机作业为主,合理选择项目,科学设计,精心施工;二是突出政府统筹功能,有效整合有关部门资金和人力资源,并通过项目组的方式全程参与建设;三是突出关注群众利益,项目实施前受益农户100%签字认可,除技术要求较高、专业设备和特殊操作外,尽可能吸纳受益农户进行有偿劳动参与建设过程,挑选懂技术、有威望的受益群众代表或村组负责人,对工程质量、进度和资金安全进行双重监督,确保整理质量;四是突出综合系统配套,在土地整理中紧密结合烟水配套工程、机耕路等进行综合配套设计和建设;五是突出项目规范管理,严格落实“四位一体”监督机制,严格建设标准,加强廉政管理和安全管理。最后土地整理完成后,通过种植绿肥、秸秆还田、农家肥堆制发酵、增施有机肥、翻犁炕冬、合理种植制度等措施进行土壤保护和培肥地力。
4 经验及启示
通过几年的探索实践,进一步增强了对烟田土地整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理清了建设思路、建设方法和建设途径,收获了宝贵的经验。
4.1 努力解放思想,是开展土地整理的基本前提
面对当前烟叶生产中产业争地、成本上升、巩固烟区和设施管护四大难题,抢抓国家局产业扶贫政策和全省大力推进“三化”建设契机,及时调整烟叶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思路,把重点转移到土地整理和田间机械化上,以基本烟田土地整理为抓手,推进全程机械化为载体,确立了以土地流转促进适度规模、适度规模推动集约经营、集约经营增加农民收入、农民增收保障产业稳定的发展思路,因地制宜地落实“一基四化”现代烟草农业目标。通过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在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机械化作业率、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环境的同时,进一步加快了土地流转进程,为规模化种植创造有利条件,对烟草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4.2 关注群众利益,是决定土地整理成败的关键所在
烟田土地整理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质量要求高的工作,也直接涉及烟农切身利益。在实施过程中始终将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切实做到“三个确保”。一是确保土地整理后质量要高。尽量不破坏土壤耕作层,能够实现当年整理、当年种烟、效益提升。二是确保整理后有效面积不减少。实施前必须落实好公共设施占地的处置方案,能够实现设施配套、面积不少、效益要好。三是确保整理后土地权属明晰。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不改变,能够实现科学划分、权属到户、信息完整。通过这些措施,充分调动广大烟农参与土地整理的积极性,为推进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4.3 持续发挥效益,是实施土地整理的最终目的
土地整理完毕后,要建立完善相关机制,持续发挥土地综合利用效益。一是强化管护。村委会和合作社要组织烟农共同制定管护办法,烟草部门全程参与,确保整理后的烟地及机耕路、排洪渠等完好无损,持久发挥效益。二是用养结合。做好用养保障措施的建立,通过有组织、有计划、持续改善土壤品质,进一步提高烟叶生产水平。三是示范引领。积极发挥区域示范带动作用,在土地整理区域合理安排机耕路、排洪渠、育苗、烘烤工场及附属设施,确保规模综合效应,成为现代烟草农业的示范区,引领烤烟产业发展。
5 参考文献
[1] 蒲元瀛,张光辉,仝景川,等.恩施州基本烟田土地整理建设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烟草科学,2012(6):1-6.
[2] 周亦然,赵佳荣.县域基本烟田土地整理的主要约束及应对策略:以湖南宁乡县为例[J].作物研究,2015(增刊2):898-900.
关键词:土地整理 资金核算 管理
一、土地整理概念
所谓土地整理,指的是在土地出让之前,相关的部门或者机构对于该项土地进行投资以及整理的过程。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土地整理在很多地区及城市都是通过政府部门来实施的,或者是由政府部门将相关土地整理活动交由企业来操作,政府部门只是负责监督和管理。除上述方式外,也可以由国有企业以及事业单位性质的相关土地储备机构来进行操作。多为一项经济活动,土地整理涉及的面比较广泛,通常包含了拆迁、征地以及相关地区的基础建设等,这些活动都是由政府部门来组织和实施的,土地开发建设企业的经济行为也是受雇于政府部门。
从长期来看,土地整理行为在土地规划、设计建设、工程质量等多个方面都会影响到一个地区的未来发展,具有长远影响。
二、土地整理项目资金管理原则
一是专款专用原则。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是有特定用途的专项资金,必须专项用于经批准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项目建设单位必须遵守“专款专用”的原则,按照规定的用途和开支标准,安排使用项目资金,任何部门、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时候理由和采取任何方式或截留、侵占、挪用项目资金,不得擅自改变资金用途和扩大使用范围及提高开支标准。项目资金不得用于购建项目配套设备以外的固定资产,不得用于对外投资,不得用于支付滞纳金、罚款、违约金、赔偿金,不得用于赞助和捐赠支出。
二是分责落实、统一监管原则。我国土地开发都是由国家立项或组织实施,资金由财政统一安排,主要有土地使用费、复垦费等,这就需要在国家统一政策下,按照相关职责,对项目统一监管,以满足国家宏观调控的需要。
三是突出重点,压缩费用性支出。整理项目的资金是通过预算安排的,在核定项目投资时,要突出重点,压缩费用性支出,一般无重大不可抗力的事件,项目资金预算不可修改。
四是注重效益原则。要通过科学管理,降低项目成本,努力提高项目的使用效益,要建立项目评价机制,要充分体现项目资金的效益性和目的性。
三、土地整理项目资金使用范围及会计核算要求
土地整理项目资金会计核算的要求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项目承担单位必须按照专项资金管理要求,进行单独管理与核算。二是项目承担单位应根据《会计法》规定和项目资金管理要求,设置会计机构和配备会计人员,建立项目资金使用管理制度和核算制度,明确部门、人员和岗位的职责权限,健全内部控制与监督机制,确保项目资金的合理有效使用。
下列事项应作为预算结余处理:由于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调整、有关政策的变更等原因而终止继续施工的项目,通过清算后确认的不再施工的工程施工的工程费用及相关费用部分。已竣工验收项目,因施工条件变化等原因而少完成的工程量,经审计确认后其预算费用部分应作为预算结余处理。项目预算中不可预见费未支用部分;按有关规定从项目预算中预留的质量保证金(20%),在竣工验收时,因质量问题而扣减返还数额部分。
项目承担单位应根据批准的项目预算文件所规定的费用支出范围控制使用资金,凡是项目预算没有规定的费用支出,即使符合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资金所规定的支出范围,也不能擅自增加项目预算外的费用支出。
项目资金的开支范围为组织、实施管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所发生的各项支出,包括前期工作费、工程施工费、固定资产购置费、拆迁补助费、竣工验收费、业主管理费和不可预见费。前期工作费的支出指项目正式实施前所发生的各项支出,包括:项目立项审查及报批、项目可行性研究及规划设计、项目勘察、土地清查、工程招标、工程监理等各项工作发生的支出。
土地整理工程施工费的支出指为实施项目设计工程所发生的各项支出,包括:土地平整工程、农田水利工程、田间道路工程以及其它工程所发生的各项费用。
竣工验收费的支出指项目各项工程完工后,为实施项目竣工验收、项目竣工决算、项目成果管理而发生的各项支出,包括:项目工程验收、项目决算编制与审计、土地重估与登记、基本农田重划与标志等各项工作发生的支出。业主管理费的支出指项目承担单位为组织管理项目所发生的各项管理性支出,包括:项目管理人员的各种工资、职工福利费、公务费、业务招待费和其他费用等。
四、土地整理项目资金使用管理分析
首先,项目资金请拨款管理。项目资金请拨款管理主要是指国土资源部门收到专项拨款并拨付下级项目管理单位和下级项目管理单位收到专项拨款的管理。具体指:各级项目管理单位对收到的项目拨款,应进行专款管理,保证项目资金专款专用。项目承担单位应根据工程进度提出资金需求,上级单位根据规划设计、招投标协议及工程合同等要求,结合工程进度,及时、足额地拨付资金。同时,按有关规定保留一部分专款作为工程质量保证金,待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后再拨付。
其次,项目资金使用的管理。按资金使用用途的不同,项目资金使用管理分为工程施工费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其它费用管理和不可预见费管理四个部分。在进行项目资金支付时按照一下程序来进行:划清各项费用开支界限,严格遵守费用开支范围;经办人签字;有关业务部门审核;财务部门审核;单位领导或单位领导授权人核准并签字。
支付预付工程款时,应按合同约定条件,由施工单位提交用款申请,并经相关负责人批示同意后才支付。用款单位应提供的书面资料包括以下内容:工程进度,包括本期工程进度和预计下期工程进度,累计已完成工程量;工程监理意见;请款用途、金额;用款单位负责人批示、签章;会计人员在按规定拨款后,应及时登记入账,并附以下原始凭证;用款申请单;用款施工单位收款的正式收据(严禁使用白条);项目承担单位拨款的银行付款存根(严禁用现金及现金支票支付);其他相关凭证等。
按项目实施、管理方式的不同,工程价款的结算方式有阶段结算和完工结算两种。这主要与签订合同的内容有关。工程结算时,工程施工单位提交结算单,结算单主要内容:工程项目名称及具体施工内容;合同或协议规定的工程量、金额;实际完成的工程量、金额;累计预收工程款或已结算工程款;本期应收工程款;工程施工单位负责人签字。工程监理提交监理报告,工程监理的报告包括:项目实施概况;各项工程的工程量、工程造价及工程质量;工程监理人员的签章、工程监理单位盖章。
项目承担单位有设备购置费用发生的按以下规定办理:正确区分应列入固定资产管理的设备与工程材料的界限;购置设备应按采购合同规定的条款结算与支付;设备安装完成后,应按照构建总成本备查登记管理;项目竣工验收后,进行整体项目使用权转移时,应办理移交手续,提交固定资产移交清单,明确接管单位,以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
其它费用包括前期工作费、竣工验收费、拆迁补偿费和业主管理费。项目承担单位发生的这些费用支出,应按照相关文件规定的支出范围、预算额度进行使用,并严格划分项目费用和非项目费用之间、项目各费用之间的界限,属于共性费用的,应提供分摊标准并分别摊入各项费用。项目承担单位发生属于不可预见费范围的费用时,必须提交不可预见费使用申请报告,说明使用不可预见费的原因,使用额度,并逐级报批。
再次,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的管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是以实物数量和货币分别为计量单位,报日常项目会计核算资料汇总、整理为一个完整的指标体系,综合反映竣工项目的实际支出的投资效果的总结性文件。
五、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的决算和审计工作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投入资金量大,工程量大,建设周期长,在项目结束时,必须加强对项目资金的相关决算和审计工作,以确保项目资金的专款专用,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率。
一是要认真做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资金决算工作,认真核对资金拨款情况,对每个土地整理项目资金的支出数和项目资金的结余数进行决算。二是加强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竣工验收管理,认真检查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验收报告。三是加强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的审计工作,确保项目资金“专款专用”,进一步充分发挥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率。
六、结束语
一、准确理解隐蔽工程的涵义,增强防范意识
隐蔽工程是施工后的质量不能通过其后产品检验和实验测定、无法测量或只能用破坏性测量的特殊过程和部位。在检查验收时一定严格按照规范程序执行,不能等到既成事实,才“秋后算账”。高安镇东兴村的土地整理隐蔽工程主要涉及土地平整、坡改梯、格田整理、未利用地开发等工程中工序、表土回填、挖填土方;灌溉与排水工程中整治与维修山坪塘、新建蓄水池、引排灌溉渠、排洪沟、挖基坑、做基础、挖填土方等;田间道路工程新建与整治田间道中页岩换填、块石铺砌厚度与长度、泥结石厚度与长度、压路机碾压次数和涵洞条石安砌等。如果这些隐蔽工程质量不过关,农田水利设施不完善,会直接影响地方的农业经济。因此,政府职能部门应严格加强工程质量管理,特别是隐蔽性工程项目的管理,增强防范意识。
二、认清隐蔽工程类型,把握质量控制要点
土地整治工程主要有三大类,一是土地平整工程,二是农田水利工程,三是道路交通工程。它们涉及国土、农业、水利、建筑、交通等方面工程内容,根据工程类别、特点把握好各类工程的质量控制要点。
(一)基坑基槽的质量控制要点
基坑、基槽工程包括挖土、挡土、围护、防水等环节,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有可能导致施工失败。质量控制时,一要注重桩体质量,确定水泥浆掺加量合理,避免桩头出现搅而无浆的情况。二要注重桩的搭接长度和密实度,杜绝空洞、蜂窝及桩头开叉的现象。三不得随意在基坑支护结构上开口,否则会影响支护结构的安全,也破坏了止水帷幕,导致地下水的渗入。
(二)路基工程的质量控制要点
路基应具有足够的整体稳定性,确保排水通畅,上、下边坡稳定美观。因此土地整理工程中道路工程路基质量控制要注重临时排水沟的设置,在确保排水功能的同时,还应讲求外观的整齐划一、美观;注重路基表面排水,随时排除路基表面的雨水,确保路基表面平整;软基处理上,真空预压、滤管安装、密封沟的处理及正常抽真空都要严格执行操作规范;控制填料含水量的,让其接近最佳含水量;五要注重控制分层厚度,目的是控制压实度。
(三)钢筋等工程的质量控制要点
加工制作钢筋时,要复核钢筋加工表与设计图,检查料表是否有错漏,严格遵守现行钢筋砼设计规范的各种规定,并不得以等面积的高强度钢筋代换低强度的钢筋。
(四)承重结构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填充墙砌筑时应错缝搭砌,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搭砌长度不应小于砌块长度的1/3;砌体灰缝应横平竖直,灰缝饱满,水平灰缝砂浆饱满度不低于80%;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体采用水泥砂浆、混合砂浆时,水平灰缝厚度和竖向灰缝宽度不应超过150mm。填充墙与承重主体结构间的空(缝)隙部位施工,应在填充墙砌筑14d后进行。拉结钢筋应埋置于砌体灰缝内,伸入墙内长度,进行实体检测。
(五)防水工程的质量控制要点
在覆盖屋面保护层、地下室基槽回填土、外墙板勾缝以前,对油毡或其他防水材料的质量、层数、作法或空腔防水构造等进行的检查。
三、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做好事前事中事后检查验收。
全面质量管理是对工程的立项、规划、设计和生产过程的全面跟踪管理。只有做好土地整理工程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才能保证产品质量的检验合格。全面质量管理可以概括为:四个阶段,八个步骤和五种手段。
(一)隐蔽工程质量管理的四个阶段
简称PDCA循环,即计划、执行、检查和措施。它有三个特点:一是各级质量管理间的PDCA循环互相制衡,互为补充。二是每个PDCA循环都有新的目标和内容,这意味着质量管理经过一次循环,质量水平有了新的提高。三是在PDCA循环中,计划是一个循环的关键。
(二)隐蔽工程质量管理的八个步骤
为了保证PDCA循环能有效地运转,有必要具体化循环工作,一般细分为以下八个步骤。一是纵观现状,找出存在的质量问题。二分析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三是找出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四是制定措施,并预计改进的效果。五是实施质量目标措施或计划。六是调查采取改进措施以后的效果。七是总结经验,把成败原因系统化、细节化,使之形成标准或制度,纳入到有关质量管理的规定中去。八是总结尚未解决的问题,转入到下一个循环。以上八个步骤可以概括为事前、事中、事后三个方面。
事前质量控制,最好能邀请农业、交通、水利、地质等相关专业人员一起进行图纸会审,及早发现各相关领域内不合理的设计,把质量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下。同时在选择施工单位时,要充分考察单位实力,选择值得信任的施工单位。并要求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质量计划,找准各个重要施工质量控制点特别是隐蔽工程重要控制点,为保障工程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事中控制要求严格检查、及时反馈、及时整改,因此,事中控制的时间长,工种多,干扰多,难度大,是施工阶段的主体。
1、土地平整项目:重点应注意平面位置、水平标高和边坡坡度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挖方和填方的边坡坡度及加固、平面的中线位置、填方的基底处理和分层压实程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及施工规范要求。
2、坡改梯项目:应重点把握地埂高度、坡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3、山坪塘项目:重点检查防渗、防漏、防垮塌工艺是否到位;放水口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出水口的高度是否与放水渠道高度匹配。
4、灌溉与排水工程项目:应加强地基与基础及渠身主体的质量控制,重点看沟槽开挖尺寸、地基承载力、地基处理、垫层材质、混凝土的配合比、池壁池底现浇、伸缩缝的留置和填缝材料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5、道路工程项目:应控制好土方路基、石方路基、路基填料和厚度、路面宽度、纵断高程、横坡边坡是否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各车道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接缝、断缝施工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同时还要结合农耕机具特性等相关事宜,使工程在交付使用后能真正充分发挥便民高效之作用。
事后质量控制指分析比较当期施工结果与计划目标,提出控制措施,在下一轮施工活动中实施控制的方式。它是利用反馈信息实施控制,控制的重点是今后的生产活动。其控制思想是总结过去的经验与教训,把今后的事情做得更好。
(三)隐蔽工程质量管理的五种手段
以上三个阶段、八个步骤中,需要整合大量的数据资料,才能作出科学的分析判断。因此,要保证施工质量监督控制手段到位,一般采用旁站监督、测量、试验、指令文件、规定的质量监控程序五种手段。旁站监督是指在关键部位或关键工序施工过程中,由监理人员在现场进行的监督活动,实行旁站式工程质量监督施工,并验收合格后经相关责任人签字认可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工程测量包括在工程建设勘测、设计、施工和管理阶段所进行的各种测量工作,是直接为一系列工程工序服务的。试验是对钢、钢筋混凝土、砖、石、木、冷弯型钢等结构的材料性质,基本构件和结构整体工作性能等,取得放心的工程测量数据。指令文件可按监理通用函件、监理通知、工作指令等形式纠正工程中的质量问题。
关键词:测绘技术、应用、土地整理
中图分类号:P24 文献标识码:A
当前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均耕地面积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现有的耕地很多还缺乏灌溉措施与抗旱能力,农业产量不高,为了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必须对现有土地结构进行统筹规划,土地开发整理是实现这一基本国策目前最有效的手段。
土地开发整理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它涉及旧城改造、拆迁安置、区域规划;是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提高土地质量,促进土地集约利用,实现耕地数量保护与质量保护统一,落实基本农田保护制度的重要手段;重新划分主要方面包括开发整理后土地面积和归权属。在测绘工作的基础上把这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因为最基础、最原始的资料事测绘数据,是我们决策的最基本保证。在实际中测绘工作贯穿于我们土地开发整理的全过程,而且不同于平常所指的地形测量,因此测绘工作比地形测量工作更细致,更具体,同时更讲究方法,它直接关系到工程项目概(预)算的准确性,在科学决策、节约投资、规范工程行为等方面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一、测绘在土地开发整理中的基础作用及意义
1,土地开发所提供的决策所具有科学的信息与数据,来支持更科学的决策,环境、公共设施、基础设施、经济、统计和其他基本信息数据的访问被共享。理想的测绘成果应附这些元素,体现了发展和巩固区域的地形地貌,地形、交通、水、境界、住房和人口状况的信息集中到一个数据库中,对于不同的决策依据,决策部门提供不同的信息和数据。
2、土地开发,预决策阶段项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测量,数据的准确性是至关重要的,这个阶段中所反映的内容,数据最全面体现工程设计要求,主要是会计部门。涉及到设计方案的制定,设计精确的预算估计准备为各方提供合理的精度方面的投资,该项目的计划,经济分析和比较。已完成施工结束后的测量数据,账户金额的项目工程和工程竣工验收提供基本的数据基础。
3、节省投资,土地开发整理是一个投资大,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根据概算与预算控制项目的步骤,从一开始就应该节约资金,给控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需要一个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设计。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有一个准确和详细的项目测绘报告,必须在当前形势下,充分反映了所有发展领域的现状,它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优化设计的选择,合理的投资计算和准确的效益分析,计算出精确的数字。
4、规范工程行为,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土地开发整理中的规矩就是各种施工验收规范,而这些规范所执行的先决条件是有科学可行的工程设计,施工必须严格按照工程设计进行,要做好符合实际的设计,测绘资料就必须详实,能反映出设计所需要的一切数据。
二、测绘在工程中应用
土地开发整理是一项大工程,前期决策、设计,中期对施工的控制,后期竣工验收备案等各个阶段都离不开测绘技术的支持。不同的阶段对测绘数据的要求各不相同,但是都非常重要。根据测绘服务的时间段不同,对土地整理各阶段测绘技术的应用加以分析。
1、在地形图分析与利用中,决策、设计阶段是我们工程的前期准备阶段。在这一阶段之中,对我们项目区地形地貌,亦即旧城改造与旧村复垦涉及的搬迁人口等损失进行详细的评估,以及旧城镇的地下管线、道路等,详细数据描述在土地开发整理中涉及的一些破碎地形地貌,基础设施、林地、坟墓的分布反映了它范围内的农业、面积等方面的信息,有较高的要求在准确性、现势性被反映。这些涉及工程项目的建设计划的审查审批、前期工程方案的优劣判断、工程详细设计、工程概(预)算的准确性、可行性对比分析、工程的经济指标的对比分析、土地开发控制、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等,分别为环境管理部门、城市管理部门、土地管理部门、农业管理部门、工程设计部门、城市规划部门、水利部门、电力管理部门等提供不同的属性信息,供其决策、设计、协调,作出最迅速、最准确的反应,监督实施情况,控制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
2、测绘项目的实施,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中期控制阶段。在这个阶段,主
两个方面:一是项目监控部门,如城管部门,规划监督部门,农业设施的监督管理部门,水利部门提供的数据。随着土地开发整理系统的成熟,项目的监督控制和协调的部门,而不是统一完成。二是施工单位。据专业施工单位只要初步测绘单位提供专门的测量结果和设置控制点,并通过审批的建筑的设计和控制,测量的专业和技术要求不是很高,在我们的施工过程中。涉及到更复杂的过程,例如结算、变形观测等有时需要专业队伍施测外,一般施工单位的自有力量均可完成。
3、测绘工程的成果,工程项目竣工验收阶段。这一阶段的测绘数据是工
程项目的成果图,最终将反映项目的竣工现状,其测量成果一般就作为工程项目及各管理部门的存档及管理资料,较中期而言,必须达到较高的测量精度,有着较全面的内容要求,它是土地开发的最可靠的依据,也是土地整理基础资料。
三、地籍测绘应用
地籍测绘,主要服务于土地开发项目的早期和晚期。土地开发进行统一的规划和发展,具有了一定的规模,团结与诚信。对于一些不规则边界进入,确定打破了原有的土地权属界线,土地整理后对未来的利益,这是不可避免的对重新划界工作的顺利进行审批,在项目初期需要进行详细地籍调查,土地登记,为土地统计提供准确的土地所有制界限和各种类边界,平面位置和大小。同时土地利用调查,地籍测绘是进行一个补充。各部门在国家测绘调查数据中,在对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中,基础上通过使用航拍照片,调绘片汇编从中国目前的土地利用图。在整个过程需要详细内容的地籍图,以反映更详细和准确的地图与土地开发整理,土地利用调查成果的基础上,进行补充调查和监测,修测后编写。为了满足发展和巩固边界与区域需要重新划分土地所等,必须进行详细地籍调查和地籍测绘,必须让土地所有者和土地使用者居参加,得到他们的确认与签名,避免下一步工作的纠纷。
四、几点体会
1、应该合理确定测图比例尺。这样可以对地势较平坦地区以及起伏变化少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一般要求1:2 000即可符合各方要求;而起伏变化多、地貌破碎、通视困难的区域应该达到1:1000.
2、对高程网点合理布设。一般平坦地区可以60m为网格施测,以及地貌破碎与地形变化复杂地区的施测高程点网格间距不应该大于40m。
3、我们的关键点测量是必不可少。要对我们的所测高程趋势坎顶、坎脚线变化点的位置和标高,对沟、地窑等地基比例设计合理。
4、在设计图上元素应得到充分具体体现。我们的测绘成果图上不仅除了反映居民地、沟、渠、水系、林地、园地、电等现状地物及其使用年限外都有体现,以及对于旧村复垦、旧城改造的地方,我们还应统计出每户的新旧程度、建筑密度、房屋面积、容积率、园地、林地树木、人口密度的种类,以及年龄、面积,坟穴的位置与数量等。
5、我们测区应埋设足够的标石,并且注明高程和坐标,以利于我们进行工程施工控制。
总之,利用先进软件、全野外数字化测量系统与机助成图系统等是国土资源部提出数字国土计划发展趋势,进行实地数据采集和进行必要的现场属性调查数据、更新测量、更新资料,基础信息的现势性和可用性将会大大提高。测绘技术在土地开发整理中将会得到更加广泛地应用。
参考文献:
编制实施规划的意义
示范区建设规模大、技术复杂、涉及的专业面广,特别是建设实施期从2006年到2010年,时间跨度长达5年,每个具体的建设项目均有独立的设计文件,在总体设计范围内,工程项目之间既相互联系又保持独立,有些还涉及到配套工程。这些特征决定了示范区建设的任务实施起来难度较大,所以,必须按环节步骤有序进行。其中编制科学的建设方案是决定示范区建设成败的首要环节。
建设方案的编制,明确了示范区建设的基本方针与思路,制定了示范区建设任务、步骤和目标,能够达到从整体上控制示范区建设的目的,是示范区建设工作安排、监督检查与验收的重要依据。然而,在建设方案的编制过程中以及在编制项目区规划设计的前期准备中发现,由于建设方案编制时间相对不长,内容涉及面广泛等原因,建设方案虽然目标明确,针对性却比较弱,操作性差,实施起来并不能完全甚至很难和具体项目的规划设计相协调。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在方案与实施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做好两者的衔接工作,这个桥梁就是实施规划。
编制示范区建设实施规划,是按照建设方案的既定目标,对建设项目实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工作,做到在5年的建设期内,既能综合考虑示范区建设的整体效益、确保完成总体目标,又能保证建设项目实施的针对性、操作性,充分发挥建设方案安排、监督、检查、验收等应有的作用,不至于流于形式。示范区建设实施规划编制完成后,应该和建设方案一起作为示范区建设的总体控制,同时应该作为项目规划设计阶段的主要依据。
同时,示范区建设实施规划对于全国粮食主产区基本农田整理工程能够从技术、制度、信息化等方面起到支撑作用,有利于土地整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实施规划的主要内容
实施规划主要依据建设方案,是对建设方案的深化和补充,主要任务可以分为:分析示范区现状及存在问题;制定示范区建设的总体方案;确定“基本农田标准化,基础工作规范化,保护责任社会化,监督管理信息化”(以下简称“四化” )建设的标准与任务;明确具体任务的实施步骤;分析预期投资和综合效益;确定管理制度方案;提出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分析阶段
示范区的建设实施规划是一个期限较长、内容具体的动态规划,对示范区的全面分析直接影响到建设能否切合实际,实施能否顺利进行。分析阶段可以包括示范区规模及各项目区范围的划定、基础条件的分析,以及水土资源的评价。
1.项目区范围的划定。项目区的划定影响项目是否能够顺利实施,在建设方案初步划分示范区范围后,实施规划阶段应加以细化并论证。主要可以考虑项目区是否符合各种规划以及相关标准的要求;召开论证会,组织专家和村民代表对项目区范围进行讨论,分析有哪些重点、难点问题需要解决。
2.基础条件的分析。实施规划作为建设实施的指导以及规划设计阶段的主要依据,应该重视对基础条件的分析,充分收集和挖掘示范区的基础资料。具体内容包括:示范区所在地区的概况;示范区所在项目区的基本情况,包括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农作物种植情况、项目区基础设施状况、土地利用现状、土地管理工作情况、土地整理工作情况等。
示范区集中连片,规模大,范围广,分析时可运用遥感影像资料,对项目区所在的地形地貌、水文、区位、土地利用方式、基础设施状况等进行总体分析。其次,土地利用状况的分析不仅是数量上的,还应注重对土地质量的分析,结合农用地分等资料,运用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指数、利用等指数、综合等指数对项目区土地质量在空间分布上的差异进行描述。再者,深入分析当地的土地管理工作情况,找出其中的不足,促进基础工作规范化、保护责任社会化、监督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
3.水土资源评价。为做好基本农田整理工作,必须明确土地的自然质量、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限制性。评价的内容可以包括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生产潜力评价、水资源评价以及限制性分析。其中,土地资源的评价可以尝试利用农用地分等的中间成果,将农用地自然质量与农作物需求比配,确定土地适宜性。土地潜力评价应该包括数量和质量两方面内容,数量上是根据适宜性评价结果,预测整理后增加的有效耕地面积,质量上测算生产能力提高潜力,测算方法可根据整理后耕地自然质量、农业生产条件,计算土地自然质量等指数、利用等指数、综合等指数以及对应生产能力的提高空间。限制性分析则分别按照土地自然质量、土地利用系数、土地经济系数这三个方面的影响评价因素,分级描述项目区内土地生产能力差异的形成原因,确定限制性因素及限制性程度,对如何提高潜力提出改善的手段及措施并进行经济、技术可行性分析,确定整理后的控制目标。
规划阶段
规划阶段的目的就是经过全面分析,对示范区的建设作合理的总体安排,为使建设总体方案合理可行,必须做好大量工作。主要内容包括总体方案的确定、“四化”建设任务与标准的确定。
1.总体方案的确定。对示范区总体方案的构思可以参考以下一些原则:紧密联系政策要求,充分考虑地方需要。示范区实施内容与国家和地方部门的政策关系紧密,结合政策需要,确定规划编制原则和方针,才能确保项目按计划实施。确定投资方案,加强指标管理。以建设方案为依据,细化投资方案,特别是“四化”建设内容广泛,须在实施规划阶段实行统一指挥。确立建设实施构思,合理安排实施内容。示范区建设是一个有机整体,“四化”建设应齐头并进,确保示范区建设的整体效益,需要有示范区建设的总体构思进行指导。特别是由于几个项目区的基本农田集中连片,规划中要通盘考虑示范区的整体建设,结合地方经济实力和自然条件的地域差异,按照循序渐进、先易后难的原则安排项目,做到建设一块、见效一块,同时保证全局利益。
2. “四化”建设任务与标准的确定。为对项目的建设质量进行控制,应细化“四化”建设的具体任务,更主要的是参考国家和当地的标准、规范及文件制定各具体任务相应的建设标准,为实施中项目设计、施工管理、项目验收提供依据。其中,信息化建设的标准与具体任务是难点,需要以已有信息化工作为基础,按照文件提出的信息化建设要求客观制定。建设的基本思路是以土地利用数据库和基本农田保护档案资料为基础,通过土地更新调查,查清基本农田相关信息,结合农用地分等成果,运用信息化技术,整合基本农田数据,建设基本农田数据库;实现基本农田数据的日常管理、数据的维护与更新、基本农田信息的网上在线查询、日常土地管理自动化、基本农田的动态管理等功能。
实施阶段
包括对建设进度的控制、实施步骤的安排(实施的具体内容、施工管理、质量控制和验收)、资金的管理和使用计划,同时要通过一些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来规范管理工作。
1.实施步骤和进度计划。按照总体统筹规划、分步滚动的指导思想,实施步骤的制定应根据建设目标和具体任务详细编写。编制需注重可操作性和实施性,做到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标准、统一验收、统一管理、分步实施、有序推进,优先支持重点项目,以重点带动一般。还需按实施步骤编写“四化”工作进度安排,绘制进度计划图表,通过对进度计划的落实情况来控制施工进度。其中基本农田整理工程还应对第一年土地整理项目编写较详细的工作进度,作为其他项目区的参考样板。
2.资金分析与管理。主要内容包括投资估算、资金来源分析、资金使用计划和资金管理方案。
投资估算按“四化”建设分别计算,基本农田整理项目工程建设所需投资标准按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的通知》(财建〔2005〕169号)的规定执行,同时参考地方已完成土地开发整理工程项目设计标准、工程投资预算等,估算项目区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投资标准。基础建设工作和制度建设项目根据主要工作内容估算,包括档案资料、办公用品、管理人员工资,基本农田保护图和标志制作费,示范区土地变更登记费,建立保护责任制费用以及基本农田保护监督人员工资等费用,按照当地工资水平及消费标准计算。信息化建设项目包括硬件和软件设置购置、网站建设及人员培训工资等,主要参照建设标准和当地部门提出的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信息化建设投资预算标准。
资金管理。由项目法人负责控制资金和预算的执行情况,严格按照论证后的预算方案进行投资控制,避免盲目和被动追加投资,制定资金使用计划,合理分配资金投入时间和数额,资金拨付、使用按计划执行,以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和资金的高效利用。
3.制度管理。通过各种制度的建立和执行,使示范区建设规范化。包括公告制度实施方案,合同管理制度实施方案,项目法人责任制实施方案,招投标制度实施方案,工程监理制度实施方案,工作制度实施方案等。
效益评价和后评价阶段
关键词:低丘缓坡;造地改田;土地整理
中图分类号:F3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3)01-0121-02
1 引言
金华地处金衢盆地东段,地势南北高,中间低,盆地底部广泛分布着起伏和缓的低丘岗地,海拔一般为50~250m,索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在这种特殊地形地貌条件下,如何保护耕地,优化配置土地资源,对金华市来说,是一个极大的考验[1,2]。据农业资源调查,该市有低丘岗地面积294.13万亩,其中金华市区76.20万亩,占总量的25.91%。2011年金华市列入了国土资源部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试点,国土资源部一次性给予金华市5.4万亩低丘缓坡综合开发试点指标。因此,加快推进金华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试点,进一步拓展开发空间,对于今后一个时期金华加速赶超崛起、全面打造浙江省发展新的重要增长极,建设“两富”浙江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2 工程概况
该造地改田项目位于婺城区竹马乡向家源村汪坞鞍北山脚下,规划红线范围面积147.83亩,地面高程在160.00~198.00m之间,落差较大。东端为提供水泥厂用黄泥乱挖地,西端丘陵山地现种植有毛竹和零星果木。因开挖取土不似黄土丘陵可连片平整开挖,取土弃石东一个坑西一个洞,使地形更变复杂。根据实际地形,乱挖地处两个山岗,按规划高程进行开挖平整后摊铺耕作层土后种植作物,其余丘陵坡地改造成梯田种植瓜果或苗木。
在项目的规划设计过程中,坚持认真把握、切实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加强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以缓解土地供给紧张状况,实现耕地占补平衡,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由于项目范围小,地形复杂且落差较大,设计、施工难度大,造价比一般项目要高。
3 施工技术要求
根据初步规划,该项目需建机耕道路10条2710m,路沿界墙2190m;现浇砼渠10条2930m;建造蓄水池2口;配套大小涵管155m。山岗及乱挖地凿岩4504.3m3,铺填耕作层39亩土方3080m3,平整山地田块135亩,预算工程总造价135.42万元。道路除绕山主路筑宽4~5m以利车辆运输外,其余田间道路筑成3m以下人车通行道路。渠道除山坳处浇筑50cm×50cm排水渠外,其余均浇筑40cm×40cm、30cm×30cm现浇砼排灌二用渠。
3.1 道路施工技术
机耕道路,宽2m。生产路一般宽3m,按就近挖填土方虚土高50m并压实,如有树根杂草应先清除。主路一般宽4~5m,按加填30cm宕渣,10cm砂石面层。如遇淤土要先予排干或清挖后再回填。不浇砼渠的机路一侧浇筑15cm×45cm界墙砼以固定路基,界墙砼必须挖埋入土中20~30cm。如路面同田面高差大,路基宽度适当增加放坡后再浇界墙。
3.2 渠道施工技术
矩形渠道采用钢模板或竹胶板双面立模。渠道挖填土方已考虑立模加宽土方及渠墙回填土方,渠墙回填不另计付填方费用。矩形渠道靠路边侧墙按15cm厚设计。靠田侧墙如不做田埂也按15cm,做田埂按12cm浇筑。在中间丘灌渠,原则上做田埂的排水矩形渠侧墙浇厚12cm,不做田埂的矩形灌水渠,侧墙浇厚15cm。梯形断面渠道侧墙均按12cm厚浇筑。造田改地做渠道不考虑渠底砂石垫层,对个别渠道可能出现的淤土或填方渠的确要增加砂石垫层的,经三方现场确定后出具联系单予以确认。渠道撑板,每隔15m设1块,每100m按7块设计。
4 坡地整理措施
以上是竹马乡坡地改造的一个具体项目,可以看出,浙江省这类项目一般范围小,地形复杂且落差较大,所含施工项目较少,但设计、施工难度大,造价比一般项目要高。笔者在长期的土地规划和整理工作过程中总结认为,想要利用好、整理好坡地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1)大力发展瓜果等农产品基地。充分利用坡地资源中利用不合理、不充分、未利用的坡地,发展柑桔、茶叶、板栗、竹笋、药材等商品基地,加强现有基地的挖潜改造。实现基地产品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经营化。
(2)增加坡地开发政府投入。坡地开发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是一项难度较大的工程,政府应逐步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将规定用于土地开发的各种税费足额收取,专款专用,全数使用,必要时还要增加财政投资。
(3)制定坡地开发优惠政策。如本着“谁投入、谁开发、谁使用、谁受益”的原则,给开发者确定经营使用权,使用期限内经营使用权允许继承、转包;免征收农业税和集体提留若干年;优先提供贷款、物资和技术;对在开发中成绩显著的单位或个人给予奖励;根据开发工程规模、质量、难易程度,视政府财力状况给予一定的经费补助。
(4)政府要多做工作。对于闲散、多块的坡地,政府要对所有者多做工作,尽量使分散坡地集中化、整体化,以便于大规模整体开发,提高坡地开发效益和生产效益。
4 结语
乡镇坡地整理是浙江省土地整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浙江省人多地少,土地资源相当紧缺,所以基础乡镇土地整理的成果直接影响整理的土地质量,是该省土地整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优化配置土地资源,改善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缓解土地的供需矛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建筑设计;
1 工程建设项目中岩土勘察工作的问题
1.1 勘察方案不科学
勘察工作的工作量有时较多,有时较少,这些在工程建设中都是十分普遍的情况,但有的工程队为了减轻工作量,片面的追求经济利益,不按照当地的实际情况处理问题,还为了降低工作成本,造成勘察工作粗糙,远远不能满足工程建设的要求。
1.2 勘察资料质量下降
工作人员要对从野外和室内测试分析所收集的各种分散的资料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下做一个系统的总结,为设计人员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的拟定设计方案提供的基础,是岩土工程勘察的重点,但在这个环节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2.1 对统计概念与理论不明确
在岩土地质数据的统计和分析中,对异常值不加分析剔除,一律参与统计分析,致使分析结果与实际清理误差较大,标准差、变异系数过大,最后得出不正确的结论。
1.2.2 对岩土参数的取值不理解
对岩土参数的标准值理解片面,对所有岩土提供同样的标准值。对于工程特性指标必须提供标准值、基本值或特征值,岩土的一般性物理指标统计其平均值、最大值和最小值就可满足要求。
1.2.3 对资料分析不认真
在现场勘察中,不负责人,粗心大意,随便的使用附近建筑物的勘察结果来指导岩土地区的建筑施工,造成勘察资料提供的土层构成、厚度以及土体的物理学性质指标与实际情况有较大的差异,导致土压力计算严重失真,基坑支护结构安全度不足。
1.3 勘察报告没有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
一些勘察报告不问清楚工程的具体情况,对真实情况不做具体分析,做出来的勘察报告内容都过与老旧,而设计施工需要的重点内容不全或者没有,一些没有实际用途的内容却占了较大篇幅,近年来,勘察报告出现越写越长的趋势,但真正需要的实际内容却越来越少。
1.4 对监测工作还没有足够重视
岩土本身的性质和特征很复杂,在勘察中也不可能把所有的问题都考虑到和估计到。为了确保工程的安全性,较大程度的保证施工的顺利,对施工现场进行岩土工程监测是完全必要的,但在我国的施工建设中,还没有把工程监督纳入建设的重点,所以也无法对勘察结果进行修正与补充。
2 完善建筑工程岩土勘察工作的建议
2.1 科学的整理与编录资料
整理勘察资料需要现场工作人员的积极配合,一些勘察单位对勘察工作的分配比较详细但也有一些现场技术人员回来后将现场编录和原始班报表交给报告编写人员就不管了,这样会使勘察工作缺乏系统性。工作人员要对原始编录资料、室内化验结果及现场测试、现场拍照等逐一比对,对出现的问题和矛盾进行分析,积极解决问题,确保资料的准确性。
按勘察技术也是很重要的,按照施工规范和当地的通常格式对资料进行整理,资料整理好后,除了当事人要检查之外,还要提供给相关人员进行校对,做到天衣无缝。根据整理的结果做出勘察报告。由于各勘察场地的岩土特征、拟建建筑物、勘察要求等,各有差异,因此,勘察报告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做出调整,做到重点突出,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勘察报告中要特别重视场地的稳定性评价、地基承载力和地基变形的评价以及场地地下水的评价。近几年,地震评价受到很大的重视,尤其是对那些高层建筑和大规模的场地,地基承载力和地基变形是相辅相成的,与地基基础的选择有密切个关系,要结合各方要求,做出优秀的勘察报告。
2.2 对完善勘察工作的具体改革措施
2.2.1 勘探工作中要加强监督,保证勘察工作的治疗;建筑施工中,还要加强验收,对重大的地基岩土问题实行会诊制度以验证岩土勘察报告及促进岩土科技进步。
2.2.2 对施工图要加强审查工作,施工图审查工程师的水平需要不断提高,积极推行工程咨询制度,制止审查中出现的审而不责的现象。
2.2.3 大力推行岩土工程体制,实行注册岩土工程师制度,并采取质量终身制,明确责任的归属,遏制互相推诿责任的现象。
2.2.4 尽快出台勘察设计行业质量管理标准,不断提高勘察的设备水平,实现勘探、取样设备及施工机具等产品的标准化、系统化。
2.2.5 继续推行强制性技术法规与技术标准相结合的技术体系,建立一套具有国家水平的建设体系,以改变当前岩土工程技术标准系列过于庞杂、规定过于详细的状态。
2.3 加强岩土工程监测
岩土工程监测与一般的工程监测工作有差别,它与工程的建设和使用都有很密切的关系,属于一项系统工程。不断岩土勘察工作进行到哪个阶段,都无法全面的掌握地质下的具体情况,加之地层本身的不均匀性、基底的起伏、地下水位随季节的变化以及场地周边环境的变化,工作人员更是无法保证勘察的精确性,所以,在报告中难免出现与实际情况有差异或有所遗漏的地方。通过岩土工程监测工作,可以对岩土勘察工作的不足进行修补,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而且有利于勘察单位积累经验,提高勘察成果质量。
2.3.1 岩土开挖后,由于卸除了地基土自重压力和坑壁的测向压力,而进行基底回弹隆起及坑壁变形的监测,可采用精密水准仪量测。
2.3.2 岩土处理过程中,由于震动会对周围的建筑和勘察监测产生影响,可进行其水平位移和倾斜等观测,同时,由于建筑施工和运输而引起的边坡变形及滑坡位移的监测。对主要建筑物的施工中及建成运营后的沉降变形监测,加固地基过程中引起的孔隙水压力变化的监测和地下水动态变化的监测等。
按照市委、政府关于西康市14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建设的工作要求,我镇__新农村建设项目列入其中之一。我镇在上级政府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指导下,结合__项目实际,按照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认真做好示范点规划和建设工作,扎实工作,奋力推进,使试点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现将试点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经党委、政府研究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的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新农村示范项目区的规划和实施工作。同时相关村也成立了以支部书记为组长的工作组,实行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组干部包户,明确职责,责任到人。
二、科学制定建设规划
结合__新农村建设项目区实际,科学编制了《__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十一五”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__新型中心村配套建设规划》、《__村控制性详规划》、《__村产业发展规划》、《__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就业规划》等新农村建设规划,为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提供科学有力的指导。
三、实施示范点建设情况
(一)扎实开展土地整理,改善__生产条件。__土地整理项目投资总额3000万元。实施项目改梯田旱地面积2154亩,格田整理922.6亩,农地整理2813亩,宅地整理491.9亩,荒草地整理331.5亩。项目区实施渠道整治 21104米 ,其中,“u”型渠长 12428米 ;浆砌渠道长 8676米 。项目新建蓄水池1口,整治田间道21条,水泥路宽 3.0米 。新修水泥路长 15026米 ,建碎石路 2117米 。道路与渠道交叉处设置涵管 150米 ,田间道桥1座。通过土地整理,有效地改善了示范区内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示范区基础设施水平。
(二)积极实施新村建设。结合土地整理项目,建设了__中心村。中心村建设投入资金1100万元,占地亩,建筑面积 30468平方米 ,集中居住农户133户,占全村户数的23%。完善了中心村排污、道路等基础设施,修建标准化村委会活动室,使长坝群众享受到了社会发展成果。中心村建设主体工程已全部完工,正在进行装饰和风貌打造,部份农户已入住。
(三)大力发展规模产业。发展规模产业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保证。结合土地整理项目,促进土地合理流转,引进业主发展刀豆种植,建示范基地200亩,并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积极联手大同丝绸有限公司,发展良种桑,建设300亩良种桑基地,发展蚕桑产业,同时作好规划建设规模集中养蚕房,实现规模发展。大力发展奶牛养殖,选址七组建设100头标准奶牛养殖场,建立奶牛场牧草基地50亩,目前已实现进牛养殖60头。幅射茶坝村种植巨桉1000亩,建立巨桉速丰林基地。引导农户发展商品兔养殖,依托大同丝绸有限公司实现桑下种草养兔,今年已发展养大户20户。
(四)认真抓好社会事业发展。积极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强化职业教育建设工程,20__与20__两年中开展劳动力培训6期,培训1600人,有效提高了劳动力素质和劳动技能,实现培训就业300人。结合土地整理建设村卫生站、村文化活动室,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改善农村环境,改变农民不良生活习惯。建设1个计划生育文化大院,新建一个计划生育“三结合”基地,帮扶30户计生家庭发展经济。积极实施村民自治,公推直选村支部书记,实行村委会换届民主选举,村务公开,推进民主自治进程。制定中心村民主管理章程,签订村民自治协议,引导聚居农户实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四、存在问题
1.中心村建设基础设施、公共设备等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存在后续资金不足问题;
2.农业产业化发展不足,尤其缺乏规模化、集约化的农业龙头产业,还需要进一步结合实际,引导建立规模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增收;
3.农村环境还需进一步加强整治,农民长久形成的不良
生活习惯还不同程度存在,需要不断加强对农民的引导教育,并定期开展环境整治。
4.新村文化体育设施还不足,需投入资金进一步解决。
五、下一步打算
1.继续抓好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建设后续工作,进一步完善中心村基础设施,保质保量完成示范点工程。
2.继续抓好示范区农业产业化发展工作,千方百计引进龙头企业,走“公司+农户+协会”形式发展规模化农业产业。
【关键词】: 土地整理建后工程管理新模式 引言土地整理是在一定的区域内,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产权调整,达到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生活质量和维护生态环境的一项整体性、综合性的土地利用调整措施。
1、土地管理现状及土地整理的意义
随着我国人口不断增加、经济快速增长,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地矛盾愈来愈尖锐。2003年度全国建设占用耕地22.9万公顷,比2002年增长17%;耕地面积由2002年年末的1.26亿公顷下降到2003年年末的1.23亿公顷,而中国的人口却以每年近1000到1200万人的速度在增长,人均耕地只相当于世界人均的43%。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中国采取了“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土地资源的占用受到了严格的控制。为实现有限国土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标,一般有两种方式:
1.1开垦宜农荒地,直接增加土地面积。
1.2开展土地整理,利用现有存量土地,通过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变用地结构而腾出土地。
1.2.1长期以来,我国土地利用十分粗放,浪费严重,通过土地整理增加土地资源的潜力很大。土地整理作为落实我国基本国策、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战略、解决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的土地供求矛盾、协调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关系的主要手段,已在我国各地蓬勃开展起来。
1.2.2城市土地整理手段作为土地整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全国各地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但由于一方面,城市土地整理还是新生事物,人们对其理论认识的深度不够;另一方面,人们的风险意识普遍不强,还没有充分意识到城市土地整理过程中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及其带来的损失,更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致使在实际中城市土地整理的风险不断发生,既影响了城市土地整理收益的实现,也阻碍了城市土地整理事业的发展。因此,为保证我国的城市土地整理事业的顺利发展,防范风险的发生,迫切需要对城市土地整理模式进行全方面的研究。正是基于上述理论和现实的需要,探寻城市土地整理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影响整理项目顺利实施、影响预期收益实现的各种风险因素,对这些风险因素的种类、特性、风险发生机率以及风险损失等方面加以分析研究,构建恰当的风险分析模型来评估城市土地整理风险,并针对分析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为城市土地整理的顺利开展提供理论上和实践上的借鉴意义,将显得十分重要。
2、土地整理建后工程管理存在问题及解决建议
土地整理作为促进土地资源重新配置、增加土地利用效益和提高土地供给能力的重要途径,对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土地整理事业的发展,人们对土地整理的作用和意义的认识也不断深入。现阶段,土地整理项目对项目前可行性研究、施工过程中的生态效益问题和项目后效益评价问题研究较多,而对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与实施方面却缺乏重视,从而使建后工程管理环节普遍薄弱,影响了土地开发整理综合效益的发挥。
2.1根据实际调查分析,目前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工程后期管护主体基本上是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或项目承担单位委托的当地政府。工程后期管护落实情况是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竣工验收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求项目竣工验收时项目承担单位制定项目工程后期管护方案,并提交有关协议以及相关设备移交证明等材料,但项目验收后各种后期管护的方案、措施的落实、执行情况却不尽如人意。 .
2.2目前,各地普遍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验收时制定的各种方案、措施没有很好的落实,造成部分工程被破坏、设施丢失、工程闲置。由于工程后期管护的问题,导致工程设施丢失、损毁,直接影响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整体效益的发挥,失去了土地整理应有的意义。
2.3我国土地整理建后工程管理基本由国家、政府专业部门负责管护与运行。这种产权类型单一、权能模糊的管理体制,往往造成除新增耕地外的工程设施出现所有者缺位、经营权模糊、工程有人建无人管、年久失修、运行效率低下等问题,难以支撑土地整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2.4土地整理建后工程管理中还存在如工程产权主体不明确、管理体制不顺、运行机制不活、管理体制和市场经济原则相背离、建后管护经费缺乏、工程后期管护的制度没有有效建立等问题,而后期管护资金的筹集与落实是实现有效管理的关键。土地整理项目完成后,按照现行的管理程序,一般移交给当地政府进行后期管护。由于后期管护是个长期的过程,资金的筹集也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当地政府必须设立专门账户管理土地整理的后期管护资金。
建议:建立土地整理后评价制度,能检查土地整理投资的宏观目标实现程度和资源配置的优化度,不断调整土地整理决策和政策机制,提高土地整理投资项目的整体效益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保证土地整理工作的持续发展。通过后评价不仅可以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提高项目决策的科学水平和工程实施管理水平,更能促进对项目的后期管理和维护。
3、土地整理建后工程管理的新模式
3.1项目实施后所产生的社会效益是巨大的,生态效益是明显的,经济效益是显著的,达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才符合土地整理的目标。“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国家投资土地整理事业,即使是公益投资,名义上也享有投资后的收益权,这部分收益应该还之于民,调动民众的积极性,最合理的方式由街道或村一级的单位代为实现这部分的收益权,并规定其投向土地整理建后工程的管护费用。由土地管理部门协助监督这部分收益的收取、管理与使用。
3.2提供制度激励,健全管理体制,强化工程管理,吸引私人、私人联合体和民间团体加入到土地整理建后工程管理中去,并有一系列制度来保障这些人或团体的权益。具体可采取承包、租赁、拍卖、股份合作等方式来进行。项目竣工后,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将项目的工程设施移交给项目的管护主体,并签订移交协议,制定养护标准,由管护主体将工程设施管护落实到个人,同时向国土资源部门提交管护方案、管护预算及管护协议等材料。
3.3具体使用管理模式,可以采取承包与拍卖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工程设施有偿使用制度。这样不仅解决了工程设施的管护,又保证了工程管护的资金问题,从而保证土地整理建后工程的可持续运行和使用。
结束语: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建设用地的需求持续增长。只有通过土地开发整理,获得土地整理折抵指标和建设用地复垦指标,盘活存量土地资源,才能缓解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紧缺的矛盾,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必需的合理用地,推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应以科学的发展观指导土地工作和土地整理项目的后续管理工作,统筹各方面利益。土地整理和后续管理工作涉及农村土地和城市土地,关系到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的长治久安及利益保障,同时也提升了区域发展和社会经济。把土地整理的后续工作融合到城市建设中,使城市建设内涵更丰富,范围更广阔,这样才能使土地整理工作更有效地发挥其作用,成为真正的惠民工程。
参考文献:
1监理组织机构
辽宁省第二次土地调查工程建立了科学严密的监理组织机构。三家监理公司在辽宁省国土资源厅二调办的直接领导下,通过专家技术委员会的指导和监督,实现对监理工作进行总体控制。本监理公司承担辽宁省5个地区第二次土地调查工程的监理工作,工程开展初期成立了监理项目部,确定了项目部经理和技术总监,5个地区成立5个监理组,确定监理组长,每个监理组由4~5名监理人员组成。
2监理职责
在辽宁省第二次土地调查工程的监理工作中,监理公司授予了监理项目部和监理组相应的职责,具体职责如下:
1)项目部的主要职责
①监理项目部严格按照监理合同规定,全面履行监理合同中规定的各项工作内容,组织管理整个监理工程,使监理工作按要求有序进行。②监理项目部根据阶段性检查工作的需要可以对各监理组的主要构成人员进行必要的调整,所有监理人员都要服从总监理工程师的安排。③领导协调各监理组工作,保证所负责的监理工作能够顺利实施,对监理组的监理工作实施有效监督。④每月组织监理工作会议,总结分析各监理组的工作近况,签发项目部的监理文件和指令。⑤根据项目承担单位生产的进展情况,监理项目部及时组织人员进行监理检查,保证工序成果质量。⑥每月向委托单位报告监理工作情况,主要包括质量情况、生产进度情况、生产中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和进行改进的建议等。及时向委托单位请示监理工作过程中遇到的疑难或重大技术问题。⑦组织编制监理月报和最终监理报告,对监理工作进行总结。在客观评价工序成果或最终成果的基础上,针对成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⑧对可能出现的监理组与项目承担单位之间各种冲突及时协调处理。当协商出现困难时,报请甲方进行处理。
2)监理组的主要职责
①负责本组的全部监理工作。协调与项目承担单位之间的工作关系,服从监理项目部的领导。②及时掌握项目承担单位工作的生产进度情况。根据项目承担单位编制的生产进度计划表定期对照检查实际生产进度,及时上报项目部并对其真实性负责。③严格履行监理项目部规定的各项职责,按照有关要求开展监理工作并认真填写各类监理表格。④监理工作中发现的质量问题、技术问题或不规范行为,应及时发出监理指令予以纠正,不能在作业现场解决的,应及时报告总监理工程师。⑤监理人员发现必须进行停工整顿的重大、普遍性质量问题或监理人员的指令不被项目承担单位所接受并对后续生产或成果质量有较大影响时,应及时提请项目部处理。⑥定期编写本地区的监理工作报告,监理工作阶段总结、专题报告。⑦负责组织完成本地区测绘成果的过程检查和最终成果的质量监理检查,编写监理报告,参与工程项目的竣工验收工作。⑧做好监理日记和有关的监理记录。
3建立施工监理的质量保证措施
1)编制《辽宁省第二次土地调查监理工作方案》监理项目部根据辽宁省国土资源厅制订的《辽宁省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方案》制定了《辽宁省第二次土地调查监理工作方案》。主要内容应包括:监理的目的、任务、原则、依据;监理的保障措施;监理的组织机构、职责及责任。
2)编制《辽宁省第二次土地调查监理实施细则》监理项目部根据辽宁省国土资源厅制订的《辽宁省第二次土地调查技术方案》和《辽宁省第二次土地调查实施细则》制定《辽宁省第二次土地调查监理实施细则》,明确监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及方法。总之,监理工作是层层监控,职责明确、责任到组,形成了严格的内控机制,充分发挥监理在辽宁省第二次土地调查工程中的重要作用。
二第二次土地调查工程的进度控制监理
1监理工程师对施工进度计划进行审核
1)进度计划是否符合施工合同中的工期。
2)进度计划中的主要工序是否有遗漏,各工序的进度计划是否相互协调。
3)作业顺序的安排是否符合技术规定。
4)进度安排是否合理,进度计划是否符合实际。
2施工进度的检查方式
1)每月收集进度报表资料,施工单位定期真实填写进度报表,监理工程师通过施工单位的进度报表掌握工程进展情况。
2)现场监理人员根据施工单位的进度计划是否按计划施工,这样可以及时发现进度偏差。
3施工进度计划的调整
当进度出现偏差时,为了实现测绘工程竣工的时间目标,监理工程师应仔细分析存在偏差的原因,如果是作业单位造成的工程延误,及时向作业单位发出监理指令,要求作业单位调整进度计划,增加人员和仪器投入,加快工程进度。但如果不是作业单位造成的进度滞后,监理工程师要及时与委托单位进行沟通,按照工程延期的处理方式进行处理。
4现场进度的协调
组织监理工程师应当定期对工程中的各个工序进度进行协调,达到各工序进度的协调统一。组织解决施工单位和委托单位之间的协调配合问题。
三辽宁省第二次土地调查工程的质量控制监理
1辽宁省第二次土地调查工程的前期监理
1.1施工单位的组织监理
1)施工单位是否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组织机构是否健全,各级各类人员的职责是否得到落实,奖罚制度是否建立并实施,体系运行情况是否正常。
2)对施工单位投入的人员配置情况进行监理。重点检查进场主要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与投标工作方案中拟订人员是否一致,组织能力、技术能力是否能满足正常生产需要,考察进场作业人员是否进行了辽宁省第二次土地调查知识的培训。
3)对施工单位的仪器设备检定情况进行监理,重点检查仪器设备的各项精度指标是否满足地籍测绘的精度要求。
4)对施工单位的工作环境进行监理,检查工作环境是否能够满足作业需要,数据处理的保密工作是否能够到位。
5)是否针对辽宁省第二次土地调查项目需要制订了必要的规章制度。
1.2基础资料分析
检测监理基础资料包括调查工作底图、各级行政区域界和土地权属界资料、已有土地详查土地变更调查和城镇地籍调查资料、基本农田划定和调整资料、调查区域内的控制测量资料等。项目实施单位对上述资料进行分析和检测,监理进行了跟踪检查。
1.3对技术方案的监理技术方案
内容的监理主要通过对有关材料进行审核来实现。审查项目施工单位编写的技术方案,包括:可利用资料的程度,主要技术指标是否符合有关作业依据和合同要求;技术要求、技术路线、技术措施是否符合委托单位的要求,是否先进可行,生产工艺流程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对施工单位提出的具体测绘技术方法、质量控制、安全措施、最后上交成果等内容进行评定。
2农村土地利用现状
调查的监理农村1∶10000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包括权属调查和地类调查,覆盖完整调查区域,其中城市、建制镇、村庄、采矿用地、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按单一地类图斑调查。土地权属调查就是确定土地权利归属,重点是调查程序的正确性及合法性,调查成果的正确性。地类调查包括线状地物、图斑、零星地类等内容,重点是线状地物、图斑、零星地类划分的正确性,地类认定的正确性。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第二次土地调查监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我们采取的监理方法是:①野外现场监理施工单位权属调查和地类调查作业过程的规范性和正确性,内业检查数据处理过程的正确性;②过程成果的质量控制和最终成果抽样检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主要内容包括:外业成果、图件成果、数据成果、文字成果。内业监理检查图斑划分的正确性,图斑地类与影像的一致性,数据成果的正确性,外业检查地类认定的正确性。本项工作的难点为图斑的划分和地类的认定,监理人员时刻把控各作业单位及各作业人员的工作状态,遇到困难及时跟进,进行监理和指导。
3城镇土地调查监理
3.1权属调查监理采用内外业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监理检查,检查内容如下:
1)外业检查权属调查程序的正确性、合法性,界址点设置的正确性。
2)内外业检查权属调查资料的完整性和规范性。内业检查权属调查资料完整性和规范性,检查地籍调查表及其他表格的填写是否正确,宗地草图绘制是否规范正确,外业检查界标设置的合理性,地籍调查表填表内容的真实性,宗地草图与实地的一致性,相邻界址边长的准确性。
3.2地籍测量监理地籍测量工作监理包括:平面控制测量监理和界址点及地籍要素测量监理。
1)平面控制测量监理方法采用内外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旁站监理平面控制测量作业组的作业过程;内业检查控制点的精度指标和成果资料整理,重点检查控制网的平差计算;内业检查控制网布设图,检查控制点点之记的制作情况;外业检查控制点的布设和标志的埋设情况,采用全站仪(不低于原测精度)抽检相邻控制点间边长,将全站仪检测边长进行改正后与控制点坐标反算边长进行比较,以确定控制网相邻点之间边长的实际精度。
2)地籍要素测量监理是通过监理人员旁站监理作业过程和实地检查地籍要素测量的数学精度的方式进行。监理人员现场检查界址点及其他地籍要素的测量方法是否正确,操作是否规范。重点实地抽查界址点及地物点测量的数学精度,采用全站仪极坐标法外业采集界址点、地物点坐标,与地籍测量成果中同名点坐标相比较,分别评定界址点、地物点绝对位置精度;采用50m钢尺外业随机量取邻近界址点、地物点间距与地籍测量成果中同名点间距相比较,以评定界址点、地物点相对位置精度。
3.3地籍图编绘监理
1)分幅地籍图图面表示内业检查。结合调查底图、宗地图及宗地关系接合图对地籍图的图面整饰、地籍要素的表示和注记进行内业检查。重点检查地籍要素表示是否全面、合理,各种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交待是否清楚,内容取舍是否得当,图式符号运用是否得当,相邻图幅接边是否严密。
2)分幅地籍图的巡视检查。主要检查地籍要素测绘是否准确、齐全、细致,与实地一致,内容取舍是否得当,权利人名称注记是否正确,以评定分幅地籍图的地理精度。
3)检测分幅地籍图的数学精度。用检定合格的两秒级全站仪实地采集的界址点、地物点坐标与地籍图中同名点坐标进行比较;采用经检定合格的50m钢尺实地丈量相邻界址点、地物点间距与地籍图上同名点间距进行比较,进而评定分幅地籍图的数学精度。
4)宗地图检查。对宗地图的绘制及宗地界址点坐标表进行了内外业检查。对此主要检查宗地图的绘制的规范性,检查宗地图的权利人名称、地籍编号、地类号、宗地所在图幅号、宗地名称、界址边长、相邻宗地的地籍号、名称、与地籍调查成果资料的一致性、与实地的一致性。
3.4地籍图数据质量监理
根据有关技术规定,对数据格式进行全面检查,检查各种要素的分层、编码和属性。
4基本农田
成果监理监理内容包括:引用资料的检查,一致性的检查,基本农田数据的检查,基本农田表格的检查,基本农田图件的检查,基本农田调查报告的检查等内容。
5工程质量问题监理处理方法
第二次土地调查工程划分若干工序,进行阶段成果抽样检查。在某一个工序的检查中,若发现质量不合格,及时提出整改措施,签发监理质量问题处理意见或签发监理工程师通知书。要求施工单位全面整改,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生产。把质量问题消灭在工作中,防止及减少测绘工程的经济损失。
1)质量问题处理意见最终成果的每一项监理检查,监理工程师必须及时出具质量问题处理意见,对存在的问题仔细分析,并提出整改措施。监理员对作业单位的整改过程进行监督和指导,对整改后成果再次进行抽查。
2)监理工程师通知书在施工单位的作业过程中,若存在违反技术设计及技术规范规定的作业行为,会造成严重质量问题;在最终成果质量检查中发现系统的严重质量缺陷,监理工程师必须及时签发监理工程师通知书,发出整改指令,责令作业单位进行修改或返工。监理员现场对质量问题的整改或工程返工进行监督。施工单位对所存在的质量事故进行分析和总结,提交质量问题整改报告。监理工程师组织再次对上述成果进行检查。对不进行整改的作业单位,监理单位发出停工指令,并通报委托单位,提出经济处罚等建议。
四最终成果监理
1最终成果的抽查和质量评定对辽宁省第二次土地调查工程的最终成果按规定比例进行抽查,对成果质量进行客观评定,并提交质量分析报告。
2技术总结报告初审对施工单位的质量检查报告和技术总结报告进行初审,并将审查意见报告委托单位。
3上交成果资料清单按照生产合同的规定,是否列出齐全的上交成果清单,各种成果资料是否与清单相符合。
4成果整饰和装订各种文本成果整饰和装订质量是否良好,数据光盘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5监理报告的编写监理报告的编写分为阶段性报告和监理总结报告。
5.1阶段性监理
报告每月向委托单位提交阶段性监理报告,遇到突发的特殊问题时,随时报告。报告内容包括:近期工程进度情况和工程质量状况,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下一步工作重点及监理建议等。
5.2监理总结报告
在整个项目监理结束时,监理单位提交一份完整的项目监理报告,对项目监理过程进行总结。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项目开始日期和结束日期;生产单位工作进度一览表;生产单位提交成果资料一览表;监理检测数据精度统计一览表;所监理成果错漏情况及处理结果统计表;生产单位存在的问题一览表;质量评定等内容。
五结束语
1.1软土工程勘察的基本内容
软土勘察包括:对软土固结状况进行勘察,分析总结其变形、强度特征及伴随应力变化的整体规律,并掌握其结构破坏对变形与强度的影响程度;勘察软土的层理特征、形成方式、表层硬壳厚度、立体分布的均匀性、底部硬土层状况、分布与发展规律、埋藏深度及渗透性能等;了解地下水埋藏状况,探讨软土对安全保护措施、施工材料级周围环境的影响;勘察软土内包含的地形地貌差异、河道与填土的分布深度及范围等。
1.2软土地基勘察的工作准备
(1)等级确定:岩土工程勘察应依据工程形成,按照干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在对地基复杂程度、地基设计、现场场地复杂状况分析的基础上,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开展等级划分,如若某软土工程依照规范设定为二级,则场地等级与复杂程度等都应依据二级标准,也就是场地中包含灰色粉质土、杂填土、中粗砂、粉质土、粉质粘土及细砂等土质成分,所以工程勘察等级定为乙级。
(2)工作量与勘察手段确定:工程勘察前应先估算工作量,初步确定需用的勘察技术手段;如对建筑周围的勘察点不知,孔深与间距确定及钻孔数量计算,由此整理汇总为整体工程所需的工程量及总采样数量;整理完成后制定恰当的工程流程并选用有效勘察手段。
(3)取样数量:在前期土壤勘察基础上可相应的制定试验取样位置与数量,以保证在标准时间内完成样品检测;取样数量的设定还要以工程量为依据,明确勘察试验的具体时间流程,以确保试验充分。
(4)工程水文状况:勘察过程中应及时了解工程周围的水文状况,如掌握地下水的排泄、径流情况等。由于地下水对软土地基影响较大,地下水的波动可能会造成勘察失误,所以应根据地下水状况实行有效的勘察及试验手段,以防止周期性地下水波动干扰勘察试验结果。
2软土地基工程勘察技术要点
2.1调查测绘
调查测绘中需注意的要点包括:软土层厚度、埋深与层间性质类型;软土分布范围、形成方式与基地低层类型;地下水排泄与补给状况及其与地表水的水利联系;软土内砂夹层的颗粒成分、厚度及透水性能;软土地基上已完成建筑对于地基变形及强度的影响;软土地基分布路段的地貌、地形及第四纪地层沉积联系。
2.2勘探点布置及深度
(1)勘探点应以建筑周边线及角点为依据进行布置,对于地基的主要受力层或下卧层起伏过大的部位应加设勘探点以探测其变化过程;对于单栋高层建筑,需符合地基均匀性评价标准,勘探点布置应在4个以上;对于建筑密集区域,勘探点可适当减少,但应保证各栋建筑含有1个控制性勘探点;
(2)勘探孔深度应能控制地基主要受力层,若基础底面宽度在5m以下时,勘探孔的深度对独立柱基础应大于基础底面宽度的1.5倍,对条形基础应大于基础底面宽度的3倍,且均应在5m以上;当存在大面积软弱下卧层或地面堆载时需适当调整控制性勘探孔深度;高层建筑的一般性勘探孔深度应为基底下基础宽度的0.5~1倍,且应深入至稳定地层。
2.3钻探
钻探是进行岩土工程土层划分的关键环节,其主要用于探测软土颜色、厚度、层位、状态,掌握地下水的排泄条件、径流方式及埋入深度,了解岩土层的基本物理学性质指标等。钻探技术要点包括:
(1)对于软土的取样应尽量使用薄壁取土器静压法,由取样到试验的整体过程都应采取有效保护措施,以避免样品收到水分流失、变形及扰动等外界环境条件影响;
(2)对于铁路或高速公路软土地基岩土工程的勘察,为防止软粘土收到扰动和地层性质受到破坏,通常采用干钻法;若需选用泥浆护壁回转钻进时,应采取保护措施以保证软土地基结构变化不会对土层原始物理力学性质造成影响;
(3)钻孔数量与质量应符合施工方案标准,钻孔深度需满足变形与应力设计计算要求;钻探时各项深度数据都通过丈量采集,累积测量误差应控制在5cm以下。
2.4测试
(1)原位测试:①剪切波速测试应在沿线选取具有样本代表性的地段开展,以保证软土震陷评价的有效性和地基刚度、岩土动力学参数、阻尼比计算的准确性;合理划分建筑场地搞震设计类别,对于场地地基的卓越周期计算要以样品性质为依据;②十字板剪切测试应选取代表性路段沿深度方向对地基稳定性存在不同程度影响的软土层进行测定,勘察在无排泄条件下土层的参与抗剪强度、抗剪强度及灵敏性指标;准确计算地基承载力以确定软土地基临界高度,分析软土固结历史;测试点的安设间距应符合各代表性路段的每段软土低层内都存在大于两组的有效现场剪切标准;③静力触探可利用贯入阻力的变化探查软土在垂直和水平方向上的状况,并可依据勘探资料和土层划分状况,分析软土的变形模量、承载力、类别等其他力学性能指标;其触点间距可依据场地环境类型进行确定。
(2)软土剪切试验:若软土的卸载和加载频率过高,其内部水产生的空隙水压消散速率同时出现变化,此时应选用自重压力预固结德尔不固结排水三轴剪切试验;对于透水性能较差的粘性土质可选用无侧限的压强度试验或十字板剪切试验;对于可能出现较大突变项目的土体在探测其残余剪切强度时可采用动态扭剪切试验、蠕变试验和动态三轴试验;对于软土排水速率快但施工精度较慢可采用直接剪切试验或固结不排水三轴剪切试验。
(3)室内测试:为有效评估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影响,应对地下水开展水质化学分析试验;对于力学试验中的加荷标准与级别、应力及路径条件、试验边界条件确定等应以工程现场地质环境作为主要参考,并结合运营期、预压期、施工工期等进行综合分析判定;试验项目也能够包含前期固结压力、酸碱度、有机物含量、天然快剪、压缩系数、液限、粒径成分、天然密度、固结快剪、天然含水量等。
3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