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农业投资项目

农业投资项目

时间:2022-10-06 08:16:5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农业投资项目,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农业投资项目

第1篇

关键词:农业投资项目;实施;管理

“三农”问题自古便是制约我国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我国在加强同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过程中,经济和社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在这种情况下,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跟上时代进步的步伐具有重要意义。在城乡差距越来越大的背景下,我国积极进行了农业投资项目建设,然而在建设过程中,如何对该项目进行实施及管理成为限制其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加强了对农业投资项目的实施及管理的探讨,希望对农村经济建设和农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1农业投资项目的实施

1.1应用先进农业科学技术

科技的落后始终是制约我国农业不断发展的重要原因,新时期在建设农业投资项目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对先进农业科学技术的应用,也就是说在进行农业投资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同时要增加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当地政府应根据自身实际,结合当地农业生产特点,及时花费相应资金引进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同时大力进行宣传,确保当地农民能够掌握先进技术,并学会应用这一技术,这就要求当地相关部门能够及时应用相关投资,为农民进行技术示范,将专业的知识传授给农民,给予推广单位足够的资金,确保宣传的及时有效性。在实施农业投资项目的过程中,资金是最基础保障,同时只有应用先进农业技术才能够提高项目质量,促进农业的进步[1]。

1.2促使农民成为农业投资项目的主体

在实施农业投资项目的过程中,要重视发挥农民的主体地位,各项科学技术的研发、农业投资项目的进行都要以农民为主,同时农业也将是农业投资项目中最主要的受益者。近年来我国在不断加强农业和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农民对于科学技术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在这种情况下也积极的增强了对受教育的重视程度。然而在实施农业投资项目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盲目浪费。这是受传统农村习俗及封建思想所影响的,部分地区农民没有将资金应用到学习先进技术当中,而是应用到一些迷信活动当中,如建庙烧香等;在实施投资项目过程中,侧重于对物化型硬技术的应用和学习,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知识型软技术,导致不合理的农业科技投资现象的出现。例如,资金被大部分应用于都化肥、耕地的购买当中,而没有及时采用新工艺和技术,在技术投入当中只对单项的农业技术感兴趣,忽视多项技术的配套组合,导致当地农业科技始终无法取得进步。同时投入科技的过程中,拥有较单一的结构,科技大部分应用于种植业,而对林、渔和副等产业的应用较少,导致农业发展存在不平衡现象[2]。

2加强农业投资项目的管理

2.1更新理念

在进行农业投资项目的管理过程中,应注重采用先进的管理理念,从而实现农业的现代化经营。农业投资项目的建设是我国现阶段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因此应使用国家财政理念来管理这些项目。将粮食主产区作为项目重点,在实践的基础上,促进我国粮食的安全长期增产;在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提高我国粮食生产的服务能力;大规模改建中低产田,促进我国农田建设的标准化。新时期在管理农业投资项目过程中一定要采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将出发点落实到以农为本之上。同时农业投资项目管理过程中要以农民基本利益的满足为前提,在此基础上实现产业化经营,积极进行结构调整等。

2.2构建科学组织管理体系

在对农业投资项目进行管理过程中应从我国实际农业发展状况出发,在实践中促进管理体系的完善。综合整合林、农及水利等项目,并且在当地省份构建农业投资项目开发厅,督促并监督县级部门的工作,同时相关服务部门应及时参与到该项目中,提高资源利用率、节约资源;构建工程监理机制,促使农业投资项目在施工过程中拥有严格的监督和把关。在现阶段的农业投资项目管理过程中,由于没有专门的农业发展项目监理机构,因此由监理企业进行管理工作。现阶段我国的农业投资项目管理过程中由于项目既小又分散,而且拥有多种类型,因此在科学的管理体系当中应明确会计支出项目。

3结论

农业的发展同我国经济的进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整体提高具有重要的联系,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农业的发展速度加快。现阶段我国在加强农业建设的过程中应积极进行农业投资项目,并且应加强实施与管理。实施过程中应注重对高新技术的使用,并将农民作为主体,在进行管理过程中应更新理念并构建科学组织管理体系。

作者:韩守圣 单位:河南省鹤壁市农业科学院

参考文献:

第2篇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三、市场(产品或服务)供求分析及预测(量化分析)。主要包括本项目区本行业(或主导产

品)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现有生产(业务)能力调查与分析、市场需求调查与预测等。

四、项目承担单位的基本情况(原则上应是具有相应承担能力和条件的事业单位)。包括人员状况,固定资产状况,现有建筑设施与配套仪器设备状况,专业技术水平和管理体制等。

五、项目地点选择分析。项目建设地点选址要直观准确,要落实具体地块位置并对与项目建设内容相关的基础状况、建设条件加以描述,不可以项目所在区域代替项目建设地点。具体内容包括项目具体地址位置(要有平面图)、项目占地范围、项目资源及公用设施情况,地点比较选择等。

六、生产(操作、检测)等工艺技术方案分析。主要包括项目技术来源及技术水平、主要技术工艺流程与技术工艺参数、技术工艺和主要设备选型方案比较等;

七、项目建设目标(包括项目建成后要达到的生产能力目标或业务能力目标,项目建设的工程技术、工艺技术、质量水平、功能结构等目标)、任务、总体布局及总体规模;

八、项目建设内容。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土建工程、田间工程、配套仪器设备等。要逐项详细列明各项建设内容及相应规模(分类量化)。土建工程:详细说明土建工程名称、规模及数量、单位、建筑结构及造价。建设内容、规模及建设标准应与项目建设属性与功能相匹配,属于分期建设及有特殊原因的,应加以说明。水、暖、电等公用工程和场区工程要有工程量和造价说明。田间工程:建设地点相关工程现状应加以详细描述,在此基础上,说明新(续)建工程名称、规模及数量、单位、工程做法、造价估算。配套仪器设备:说明规格型号、数量及单位、价格、来源。对于单台(套)估价高于5万元的仪器设备,应说明购置原因及理由及用途。对于技术含量较高的仪器设备,需说明是否具备使用能力和条件。配套农(牧、渔)机具:说明规格型号、数量及单位、价格、来源及适用范围。大型农(牧、渔)机具,应说明购置原因及理由及用途。

九、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依据建设内容及有关建设标准或规范,分类详细估算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并汇总,明确投资筹措方案。

十、建设期限和实施的进度安排。根据确定的建设工期和勘察设计、仪器设备采购(或研制)、工程施工、安装、试运行所需时间与进度要求,选择整个工程项目最佳实施计划方案和进度。

十一、土地、规划和环保。需征地的建设项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必须附国土资源部门核发的建设用地证明或项目用地预审意见。需要办理建设规划报建以及环评审批的,附规划部门规划意见书以及环保部门环评批复。

十二、项目组织管理与运行。主要包括项目建设期组织管理机构与职能,项目建成后组织管理机构与职能、运行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人员配置等;同时要对运行费用进行分析,估算项目建成后维持项目正常运行的成本费用,并提出解决所需费用的合理方式方法。

十三、效益分析与风险评价。对项目建成后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测算与分析(量化分析)。特别是对项目建成后的新增固定资产和开发、生产能力,以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如社会供种量,带动多少农户、多大区域经济发展等)等进行量化分析,并列附表,且从可研报告、初步设计、竣工验收及项目运转三年内各环节均要求填报此表。

十四、招标方案。按照《农业基本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规定》第十二条规定,编制招标方案。

十五、有关证明材料(承担单位法人证明、有关配套条件或技术成果证明等)。各种附件、附表、附图及有关证明材料应真实、齐全。

十六、应附表格。除可研报告编制需要提供的工程量、设备清单等表格外,为便于评审汇总,还应附以下两类表格:一是项目基本情况表,二是项目建设内容、规模及投资明细表。

另外,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封面要求如下:

第3篇

各乡、镇人民政府,办事处,市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湖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

重大投资项目是支撑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对于调整优化我市产业结构,增强我市产业带动能力,培植经济发展后劲具有重要作用。为认真做好重大投资项目策划工作,争取更多的重大投资项目落户我市,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明确工作重点和责任单位

重大投资项目是指投资万元以上的项目。主要包括重大产业发展项目(重点是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项目)、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重点是交通、能源和水利基础设施项目)、重大民生和社会发展项目(重点是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质量、推动社会产业化发展的项目)、重大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项目(重点是汉江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循环经济综合利用、重大环境保护项目)。

重大投资项目按照涉及行业,由相关行业主管部门作为责任单位,开展策划工作(工作重点和责任分工附后)。

二、加强组织领导

重大投资项目策划工作由市重点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另行发文,办公室设在市发展和改革局)统一组织领导。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重大投资项目策划工作,建立健全领导机构和工作专班,形成主要领导承担第一责任,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工作专班扎实推进的工作格局。

三、严格工作要求

重大项目策划原则上要达到项目建议书深度(格式附后),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土地、环保、节能减排等政策,以及我市产业发展规划、重点产业布局要求等;符合现有基础条件和资源承受能力;项目总投资达到一定规模。其中,先进制造业项目投资在1亿元以上,基础设施、现代服务业、生态环境、循环利用、农业水利、社会发展项目投资在5000万元以上。

市重点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要切实加强对重大项目策划工作的组织协调,做到年初下达目标任务,年中加强指导巡查,年底考核完成情况。对经考核完成年度重大投资项目策划任务(编制完成项目建议书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且经上级有关部门审批、核准,或获得国家、省级财政支持,或签订招商引资协议开工建设的,报经市人民政府同意后,对项目责任单位给予一定的前期工作经费奖励。未完成目标任务的单位,公开通报批评。

第4篇

首先,欢迎各位韩国朋友光临这次新闻会。下面我代表中国山东****市人民政府,对****市市情、投资环境、投资项目作一介绍。(稍停,翻译)

****市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山东省南部地区,辖6个县级区(市),面积4550平方公里,人口365万,处在北京至上海两大城市的中间地带。作为新兴工业城市,****现已成为中国华东地区重要的能源、建材和煤化工基地。(稍停,翻译)

我想告诉在座的韩国朋友,****在发展投资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是基础设施完善,配套服务功能齐全。交通便利,高速公路和铁路与北京、上海、福州等大城市贯通,世界最大的京杭大运河从我们市经过,周边有三个机场,毗邻青岛、日照、连云港三个出海港口,形成了四通八达的铁路、公路、航运网,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等配套设施齐全。商贸中心、星级宾馆及文化娱乐设施一应俱全。设立了海关、商检;开办了外汇结算、存贷与调剂、国际航空快运和集装箱外运等涉外业务。(稍停,翻译)

二是资源蕴藏丰富,产业发展潜力巨大。我们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境内已探明矿产资源36种,主要有煤炭、石膏、石灰石、石英石等。现已开发利用17种,其中煤炭地质储量24.7亿吨,煤质优良,是发展煤化工的理想煤种;石膏地质储量4.4亿吨,是中国主要产地。我们有广阔的土地资源和农业资源,全市土地总面积近700万亩,可用水资源总量达10.7亿立方米,是中国北方的富水区,中国最大的淡水湖就座落在这里。我们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水稻,是中国商品粮基地、无公害蔬菜基地,同时也是淡水产养殖基地、畜牧业基地和干鲜果品基地。(稍停,翻译)

我们拥有大批熟练工人、技术工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大中专毕业生,劳务价格投资成本相对较低。我们还拥有世界最大的石榴园和国家级地质公园、森林公园,有美丽的自然景观,丰富的旅游资源。(稍停,翻译)

三是工业门类齐全,对外合作领域宽广。****已初步形成以煤炭、建材、纺织、机械电子四大产业为支柱,同时拥有冶金、化工、卷烟、造纸、橡胶、食品、医药等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我们建有国家水煤浆气化工程中心,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气化炉技术。机械电子产品达30多个系列、100多个品种,磁性材料为中国北方最大的生产基地。造纸工业年产量100万吨以上。玩具制造业的生产规模和出货值,均居山东省前列。(稍停,翻译)

四是投资环境优越。我们市先后成立了经济环境投诉中心、外商投资服务中心和行政审批中心,加大了环境整治力度,为投资者营造了比较宽松的政策环境、法制环境和服务环境,****正在成为最佳投资环境的城市。为保证外来投资者获得最大程度的收益,我们在财税、收费、土地使用、人才引进、户籍迁移、子女入学等方面制定了非常优惠的政策。(稍停,翻译)

下面,我向各位韩国朋友介绍和推荐一些重点经济合作与投资项目,供韩国朋友选择和洽谈。(稍停,翻译)

****市投资贸易领域广阔。在农业方面:主要有动植物优良品种繁育;蔬菜、花卉无土栽培;农产品储藏、保鲜、加工及综合利用;先进农业技术开发及推广;水产品生态养殖等。

重点投资项目有:乳制品加工项目,总投资580万美元;年产5万吨果汁项目,总投资630万美元;16万吨玉米深加工项目,总投资1470万美元。(稍停,翻译)

在能源建材工业方面:主要有低热值燃料及再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热电联产;利用煤矸石或劣质煤发电。特种水泥和日产5000吨以上旋窑水泥;新型墙体材料、保温材料、防水材料及建筑密封材料等。

重点合作项目有:水泥熟料干法生产线项目,总投资4800万美元;日产5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项目,总投资5700万美元。(稍停,翻译)

在冶金、化学工业方面:主要有炼焦;新型精细化工;煤化工系列产品;有机合成中间体;高浓度磷复肥、钾肥及各种专用复混肥料生产等。

重点投资项目有:年产1.2万吨三聚氰胺项目,总投资1100万美元;年产4万吨氰尿酸联产复混肥项目,总投资4000万美元。(稍停,翻译)

在机械电子工业方面:主要有数控机床及各种专用机床制造;运输设备的设计与制造;农业机械设备制造。

重点投资项目有:数控万能铣床项目,总投资340万美元;LY-A型汽车燃油泵项目,总投资150万美元。(稍停,翻译)

在轻纺工业方面:主要有纸浆、纸和纸制品生产;高档织物印染和高技术后整理加工;产业用特种纺织品制造;高档服装面料、装饰品及系列服装生产等。

重点投资项目有:年产20万吨白卡纸项目,总投资7600万美元;高档大豆纤维生态服装生产线项目,总投资630万美元;棉纺织设备升级改造项目,总投资1250万美元。(稍停,翻译)

在生物医药及新材料工业方面:主要有生物活性饲料及肥料生产;生物酶制剂生产;药用生物工程新技术开发;新型药物制剂及辅料生产;各种专用材料、功能材料及新型材料制造。

重点投资项目有:真菌免疫多糖CSF制剂项目,总投资568万美元;大豆功能因子提取项目,总投资1080万美元。(稍停,翻译)

在旅游及服务业方面:主要有旅游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型旅游资源综合开发等。本次重点推介的投资项目有:微山湖湿地红荷旅游风景区项目,总投资5950万美元。(稍停,翻译)

水煤浆技术开发,煤炭气化、液化;电子元器件生产,IT产品制造;废弃物综合利用及环保设备制造;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的产权转让、参股控股和各种形式的经济技术合作;****新城建设、高新技术开发区及经济园区开发建设;高等学校、职业技术教育及特殊教育等,也是我市对韩招商引资的重点。(稍停,翻译)

对上述投资项目和投资领域,我们都经过了全面深入的市场调查,具有广阔的市场和很大的发展潜力,投资回报率高,特别推荐给各位韩国朋友,供各位韩国朋友参考,欢迎洽谈投资。(稍停,翻译)

第5篇

关键词:农村资金金融

农村是泛指以土地为基本生产要素、以农业为主要产业的广大区域,包括小城镇和乡村,在这一范围内的资金的融通便构成了农村资金运行的主要内容。农村资金运动是整个社会资金运动的源头。资金运动产生于最初的极少剩余产品的交换,在工业革命后,随着产品的极大丰富,资金运动也伴随着产品交易场所的变换而转移到以城市为主的资金运行上。但农村资金运行的作用对整体社会资金动作依旧不可忽视。

一、农村资金运行的特点

首先,农村资金的需求和供给均具有季节性。农村主要以经营农业为主,所以资金的运行亦依靠农业,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其次,资金供给与需求具有稳定性;再次,农村资金运行的封闭性要求。农村资金运动虽是有融合于社会总体资金运动的趋势,但在目前我国农业基础地位不牢、建设不力的形势下,农村资金仍需封闭运行,以维护农业资金的正常需求;最后,资金运行中的外逸性和剩余资金的高沉淀性。由于农业利润率较低,造成了资金的逃逸;资金运用方向单一,引起了剩余资金的相对沉淀。

二、农村资金运行中的问题

在当前我国农村人口仍占绝对比重的形势下,强调农村资金运动的效率具有现实性,通过发现资金运行中的问题并予以解决,对加速资金运行速度、提高资金运用效率,并最终加快实现农村的城市化具有重大意义。

(一)以农哺工的资金运行模式对控制农村资金外流有弊而无益,严重限制了农村资金在量上的增长在建国初期,由于工业基础的薄弱和当时的特殊国情,国家将建设的重点放在了工业建设上,农业的基础地位出现动摇,农业所生产的产品通过计划分配主要用于支持工业建设,以农哺工的模式对当时的工业基础建设起到了很大的支持作用。然而,农业是很脆弱的产业,同时也是很重要的产业,因此急需大量资金的投入。一方面,农业的现代化需要大量资金;另外一方面,农村的城市化建设亦需资金支持。但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这种以农哺工的局面却未得改观,这突出的表现在工、农产品的剪刀差上。这种定价倒挂的以农哺工的资金运行模式导致了大量农村资金的外流,使得原本脆弱的农村资金运行系统更加脆弱,难以维持农业的基础地位。

(二)“费改税”后的税收制度不完善,造成资金的继续外流国务院决定自2000年起开始在安徽省进行“费改税”试点,试点已经有一年,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从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但依旧不够理想,仍存在着随意增加税种的现象,甚至还出现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情况,严重遏制了“费改税”效用的发挥。

“费改税”后的税制的不完善,让税收负担难以减下来,农民负担依旧过重,农业利润率很难提高,使得本来少之又少的农村资金纷纷逃离,因此,必须完善税制,稳定税收,以便让农村资金能固定在农村范围内,并通过优惠税率吸引外部资金来支持农业及农村相关产业。

(三)资金的运用缺乏正确引导

农村市场具有巨大的潜力,在如何开发农村市场方面,理论界与实业界均以投入资金来试图开发出其潜力,但投资者在实际投资时,资金的运用缺乏正确的、有力的引导,资金运用失误较多,运作效率低下。

第一,在小城镇建设方面,片面注重城镇商业职能水平的提升。的确,商业职能是小城镇的主要职能,以便发挥小城镇聚集商品、交换商品而提供场所的作用,但过分注重小城镇商业作用,必然会淡化其他城镇职能水平的提升,如文化职能、信息职能等。

第二,重复建设,不注重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资金运用的项目效益和社会效益低下。由于在农村的投资受到信息等方面的限制,资金运用时,缺乏合理的自然市场配置和政府的调控引导,在投资方向上容易出现重复建设和产业结构的单一化趋势。

第三,不注重加强信息设施建设、电力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造成了农村产业发展中的瓶预产业的出现,严重压缩了农业相关产业和其他产业发展的空间。

(四)投资项目的投资与投资项目所需环境的投资在选择中出现矛盾

任何一个项目,均需要有合理完善的投资环境,但不同的投资项目所需的项目建设环境是不同的,对环境建设的投资量也同样不等。如对传统农业的投资所需的基本投资环境的投资量与城镇商业街建设所需投资环境的投资量便不同。一般的,传统产业所需环境的营造投资量较少,但同时传统产业的利润率也相对较低,而资金运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本身的增值,即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因此,投资项目本身的投资和投资环境营造所派生出的项目投资便产生了矛盾。

在上述两者出现矛盾的情况下,投资者会根据利润率的高低而选择项目,而放弃项目投资环境营造的投资。目前,农村资金量有限,农民负担虽在“费改税”后有一定程度的减轻,但若将投资环境的营造所需投资转嫁给农民,又势必增加农民的负担。

(五)农村信用社及驻农村各商业银行资金运用效率低下,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资金运行难以封闭

农村资金运行有着特殊的规律性,农村金融体系的构成也有着区别于城市金融体系的特点。农村金融体系主要由农村信用社、商业银行(主检是中国农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组成,即通常所说的“三匹马拉一辆马车”。农村资金运行的季节性强、周期稳定,相对于城市金融机构而言,资金运用的风险较小,但同时资金的利润亦较低。这就要求农村各金融机构必须注重资金的投向,努力提高资金的利润率。但在人员素质、可选投资项目、投资条件等不利条件的限制下,资金运用的总效益低下,甚至出现了社会效益和项目效益为负的情况。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资金运用按规定应采取封闭运行的方式,但在实际操作中,资金漏损率较高,本应投向农业的各专项资金不能到位,造成了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不良资产年年增加,从而间接影响到农村的发展,出现农村资金需求与农发行的资金供给脱节现象,同时还导致了各种非法高利借贷现象的出现。

(六)不注重对人为资本的投资,进入“人员素质下降——社会经济发展滞缓”的死循环危险区

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重要联系,亚当·斯密早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就有所提及,但由于受到当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单独研究人力资本还没有太大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而作为对培养知识载体的各环节的投资——人力资本投资便显得很有必要。但在农村,由于人力资本投资被误认为是一种高投入、低产出的投资,所以在人力资本投资的各环节的资金量很难到位。

根据凯恩斯的投资乘数原理,一单位的投资将会产生数倍于原始投资量的投资总量。在知识经济时代,对人力资本投资的增加,将对经济增长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一方面,人力资本投资本身有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与其他产业投资相比,人力资本投资有着更广的相关产业,从而产生更大的投资总量。但农村不注重人力资本投资的现实,将严重滞缓农村经济发展的进程,并最终制约农村城市化进程。

三、针对出现的上述问题的几点对策

发现问题的木的最终是为了解决问题,笔者在提出以上六点农村资金运行过程中的问题的基础上,拟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一)全面分析农产品定价因素,提高对农业投资的回报率,从根本上阻止农村资金的外流

在工业品的定价过程中,主要考虑到的是两点:一是生产成本(主要采用机会成本进行预算);二是适当的利润。农产品的定价也可采用类似的定价模式。但在我国,农产品具有区别于工业品的特殊性。第一,农产品的生产所依托的土地资源在我国比较稀缺,土地成本较高;第二,农产品生产的效率较低。由于技术水平、劳动者素质等的限制,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劳动生产率显得较为低下;第三,农产品的生产具有很大的战略意义,因此有必要降低其对外依存度;第四,目前我国农业资金流动的单向性,迫使农业回流资金的使用成本上升;第五,农业生产的主体在目前其他行业利润率较高的情况下,从事农业生产有着较高的机会成本。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原来我国农产品在定价上单纯偏向与国际价格接轨的做法是存在重大失误的,所有有必要重新确立农产品的定价模型。笔者认为在重新定价时应考虑以下几点因素:首先是较高的土地成本,应与价格成正比;其次是生产效率,其高低应能平衡农产品的价格,在定价模型中作用不具体体现;再次是农业生产者的机会成本,与价格成正比;再其次是返流回农业的资金使用成本,与价格成正比;最后是对农产品的对外依存度,应与农产品价格成反比。模型如下:P=α(L+C+K)(1-β)。其中P为农产品价格,α为系数,L为土地使用成本,C为机会成本,K为资金成本,β为对外依存度。

(二)完善并稳定“费改税”后的税收体系

“费改税”的推行,正如前面所说的,的确降低了农民的负担,但是仍有不少税种应予取消或降低税率(见前表1),税收体系的完善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加大对基层政府的监管力度,严格控制税收项目的增加和税额的增长;第二,提高基层干部对税费改革的认知度,避免出现税种和税额的随意增减,切实达到减负的目的;第三,加强群众的舆论监督,设立省级直接举报制,真正做到“有举必查、有错必纠”。做到以上三点的同时,还要稳定完善了的税制,以提高投资者对投资回报率的期望值,最终实现农村资金在总量上的增长。

(三)加强政府对资金投向的引导力度,尤其是基层政府的引导作用要进一步加强,实现投资后对产业结构的优化作用。

资金运作的目的即是能取得最大利润,实现自身的增值,而传统农业利润率较低的现状,对资金的外引能力很低,因此,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应予引导。首先,政府可以采取财政、金融等经济手段来填补农业利润率与平均利润率的级差,以确保对农投资能获取至少最低社会平均利润,实现遏制农业资金的外流倾向;其次,采取政府直接投资的办法,降低投资者对各种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所具有的不安全感;最后,政府可采取行政干预的办法,确保产业结构的优化,防止项目的重复建设。

(四)全面分析投资与产出关系,提高投资质量,增加产出量

投资与经济增长间并不是单纯的函数关系,并非投资量的增长就一定会实现经济总量的增长或产出的增加。我国经济学研究者们在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的特殊国情和经济运行中的多重因素提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经济增长模型,即Y=I(1+d-q)(1+f)(1+j)(1+m)(1+e)。式中的V表示社会平均的资本——产出比率,d为重置投资与净投资的比例,q为重置投资时资本质量的提高率,f是投资形式的改变对经济增长所起的作用,m表示区域分配资金合理化的作用程度,e是其他对经济增长起作用的因素,主要是投资项目的选择等。

上面的经济增长模型,尽管是针对社会总体经济增长而提出的,但它同样适应农村的投资与经济增长研究,笔者认为对农村追加投资必须注重以下几点,以提高投资——产出比。第一,提高重置投资在净投资中的比重,实现原有投资项目的升级;第二,实现投资的多样化,避免重复建设,破除单纯的追求规模的意向;第三,注重投资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引导;第四,合理选择投资区域,避免出现产业发展过于集中在小城镇的现象;第五,合理选择投资项目。

(五)加强对农村金融机构的监管,提高资金运行效率

农村金融机构除了应首先提高职员素质外,还要根据各自的特点,合理规范,加强监管。农村信用社应充分体现其服务社员的作用,加强民主管理意识,完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并加快畅通的结算渠道建设;商业银行应以利润为中心,以其雄厚的资本支持农村和小城镇建设,并支持大中城市夕阳产业的转移,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消化;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资金运用一定要封闭,确保投资于农业的资金能及时收回,以充分体现其资金运行的政策性。

另外,农村资金运用还要把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资摆在首位。因为只有人员素质得到提高,农村资金运行过程中的问题才能得到最后的真实解决

参考文献:

[1]张敦富.《投资环境评价与投资决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杜两省.《投资与经济增长》[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6.

[3]李玉江等著.《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区域研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9.

[4]庞晓鹏.《中国农村民间合作服务组织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9.

第6篇

(一)环境治理原则

生态重建主要是针对过度开采自然资源的被破坏的环境进行环境治理与保护,自然资源的开采与利用可以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带来的效益很难用货币来衡量,所以,如果生态遭到破坏很难用有效的措施进行补偿。政府在财政与税收的政策上一定要强调,资源型生态重建过程要对环境进行治理保护,可以通过制定相关环境治理与保护的财政税收的政策防患于未然。

(二)可持续发展原则

大部分资源开采后都不会在短时间内再生,所以这些资源如果过度开采带来的损失是巨大的,所以在对资源进行利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必须保证经济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政府可以通过相关政策的实施,积极落实对生态环境的合理保护,通过相应的政策大力引导生态重建的投资项目。

二、资源型城市生态重建的财政政策体系建设

生态重建也需要很多资金的支持,这是资源型城市生态重建面临的重点问题,在这方面,城市的财政政策必须发挥积极的作用,对资源型城市的生态重建制度必要措施。

(一)加大资源型城市生态市建设的财政投入

首先政府要大力宣传资源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将生态重建的具体项目加入城市发展的项目中,并且要将生态重建需要的资金纳入财政支出的分配中,使生态重建得到必要的资金支持,因为生态重建需要开展众多项目对环境进行治理,比如污水的治理,环境监督局等等机构,生态的重建还需要种植花草、树木等植被,并且需要相关人员对其进行必要的维护,这些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这时,政府可以通过调整财政的结构,建立引导的资金,政府在投资项目中的收益可以分出一些用于生态重建,或者缩小其他项目投资成本、避免不必要的支出,这样都可以节省出一部分资金用于生态重建的投资计划中,这些生态重建的投资计划也可以为城市的财政带来相对应的收益,因为只有生态环境得到了良好的保护与治理,才能推动社会的整体发展水平,政府积极引导鼓励对生态重建的投资,积极筹集生态重建所需的资金,资源城市的生态重建既需要建立污水治理单位,也需要建立回收、治理垃圾的机制,是需要长期投入的投资项目。所以不论是国内的还是外国的大小企业,也不论是什么体制下的企业,政府都要鼓励它们为环境保护、生态重建做出贡献,大力对这些项目进行投资,为可持续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也是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对造福人类做出的有益贡献。

(二)增列环保支出预算科目

由于生态遭到的破坏的时间不长,一开始政府没有看到过度开采资源带来的生态环境的恶化情况,所以在国家的财政预算中并设立出环保保护的项目资金。在生态遭到破坏后,政府只能把财政预算中多余的资金用作生态重建,这样使得生态重建的项目落实的并不好,很多项目由于资金不足,都暂时搁置了,所以如果不把环保的项目纳入政策预算的话,就不能很好的计算出生态重建项目需要的具体资金,同时也利于对生态重建进行必要的监督,而想要做好资源型城市的生态重建计划,就必须保证它在财政预算的收支中占有一定数目的份额。再有了资金的保障下,生态重建计划就可以建立出很多投资项目,比如预防治理水污染、工业污染等治理项目,增设环境保护设施的项目,绿化土地美化城市的资源项目,这些项目的投资都可以很好的为生态重建做出积极贡献。在资金的控制上,政府财政部门需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确保这些资金的流向,对资金的使用和涨幅情况做出相应的了解与监督,这样才能使资源型城市在财政政策支持下的生态重建有秩序的开展。

(三)优化支出结构

政府的财政政策支持,主要是经济上的大力支持,也可以通过发放大量的生态产品为主要手段,生态重建可以带来长期的效益,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生态重建除了可以使我们的环境更加美丽,也可以使我们居住的环境更加健康,是一项长期受益的投资项目,财政的预算由于要考虑到很多方面的支出,所以这种情况下,财政的政策主要是支持对其的投资引导,其次是经济补贴形势的支持,由于下中国是农业大国,环境对农业的影响很大,所以生态重建的重点是大力改善土地资源,使得农业可以更好的发展,促进农业快速稳定的发展,使我国的农业越来越发达。在投资上,我国主要侧重的投资项目是生态产品的治理性修护、生态产品的创造性改善以及生态品的维护与保护等方面。

(四)设立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专项资金

对自然资源的开采与开发需要很多的机器与设施,一般都是大型的机械,而这些机械花费的资金也比较多,所以资源型企业一般可用性资金都比较少,所以无法积极的进行企业的经济转型,这时就需要政府部门作出大力的支持,利用财政政策建立专项资金,使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变为资源型城市,并且为生态重建的具体措施提供资金的供给,保障其更好的进行转变。政府在进行财政支持的时候,应优先考虑那些率先建立资源开发补偿、衰退产业援助的机制。政府对于那些资源枯竭型城市要首先设立财力转移支付,这些资金主要用作社会公共设施建设、生态环境治理、投资贷款等项目,在生态重建的过程中,不同的重建程度需要的资金数目不同,并且不同的重建设施、材料金额也不一样,所以具体的拨款数目要根据不同的进度与需要发放。不同的项目需要的资金不同,但在使用的过程中,要进行必要的监管,避免浪费用滥用。

三、资源型城市生态重建的税收政策体系建设

(一)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改革现行资源税

现有资源税的设计理念与可持续发展模式下的经济与社会政策背道而驰。资源税应该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视野下重新定位,站在生态环境建设的视角下,外部性成本的补偿还应包括后代获得资源能力损失的补偿,真正体现可持续发展观。

(二)开征生态税

严格地讲,我国目前还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生态税。因此,我国实施生态税制的第一步可考虑将现行的一些宜于以税收形式管理的环保收费项目纳入征税范围,根据环境保护的需要逐步设立生态税。

(1)环境污染税。

在资源型城市环保资金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有必要改排污收费为征税。

(2)水污染税。

对直接或间接排放废弃污染物和有毒物质而造成水体污染的活动或行为从量征收。

(3)大气污染税。

主要包括二氧化硫税和碳税。

(三)建立真意义上的环境税

从概念上说,环境税是指对开发、保护和使用环境资源的单位和个人,按其对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污染、破坏和保护程度进行征收或减免的一种税。征收环境税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环境资源的定价,改变市场信号,降低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污染排放,同时鼓励有利于环境的生产和消费行为。

四、结语

第7篇

关键词:财政资金;项目投资;市场经济;方向选择

财政投资最能体现国家意志,它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不仅在于增加了多少生产能力和公益设施建设,而且体现为一种经济杠杆,可以直接或间接集中社会资金进行重点配置来解决经济结构问题,引导社会资源的合理流向,是实施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政策的重要工具。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资金的项目投资方向不应该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它只能是投向关系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些重大项目。

一、对社会投资项目的分类

在讨论我国财政资金项目投资方向的最适宜领域之前,可先对我国整个社会投资的分类做简要的分析。一般来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投资大体可分为三大类别:

1.对竞争性项目的投资

竞争性项目是指投资主体公平参与竞争,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的项目,它是完全受市场调节的盈利性项目,项目建成后提供的产品是“私人产品”,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其价格完全通过市场竞争形成。该类项目的范围是根据其产业性质确定,它是竞争性行业在投资领域的表现形态。竞争性行业一般指那些产业发展比较成熟,行业盈利率较高,经济效益决定于市场供求的产业部门。就我国目前而言,主要包括:一般加工工业;建筑业;商业、餐饮、仓储业;咨询业;金融、保险(商业性部分)以及其他行业等。

2.对基础性项目的投资

基础性项目的范围也是根据其产业属性来确定的。一般讲,基础性项目是指那些从属于基础产业和部分支柱产业部门的投资项目。基础性项目为生产过程提供“共同生产条件”,部分具有或主要具有“公共产品”的一般特征,即具有公用性、非独占性和不可分割性,其投入资金数量巨大,建设周期较长、投资回收缓慢,而又关系着国计民生,市场机制在这方面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具体包括:农、林、牧、渔体利。气象等基础设施;能源工业;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地质普查与勘探;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等。

3.对公益性项目的投资

公益性项目是指为整个社会提供公共性产品和服务的项目。这些产品和服务基本上属于“纯公共产品”,市场机制在这些产品和服务的提供上根本不发挥作用。主要包括:国防建设投资;党派、团体等设施的建设;政府、公检司法等政权设施的建设;基础教育、文化、卫生、国家体育、广播电视等设施的建设;城市道路、管网的建设;环境保护设施的建设等等。

以上三类投资只是大体的划分,实际上,在具体分析和操作时,各类投资在外延上有时互有交叉和重叠。

二、我国财政资金项目投资的最适宜领域

那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资金项目投资方向选择的最适宜领域是什么呢?尽管这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问题,在此不可能逐一涉及,但根据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和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的历史经验,结合我国市场经济的实践和取向,笔者认为,在上述三类投资项目中,公益性投资项目应该是财政资金项目投资方向的重点;基础性投资项目主要是利用财政投资,积极引导国内社会资本和外资参与投资;对于竞争性投资项目,财政资金应彻底退出。但对于一些支柱产业的重点项目和高新技术研发项目,财政资金可以有选择地给予扶持。由于三类投资在外延上的交叉和重叠,财政资金的具体投资方向及投资方式应主要从以下几个领域来加以考虑:

1.公共基础设施投资领域

在市场经济中,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是多种多样的,其主要的、典型的形式,莫过于各种形式的公共基础设施。所谓公共基础设施,包括为社会经济正常运行所必须的、由国家或社会投资所形成的各种软件和硬件。一般来说,诸如各类交通运输、环境保护、农田水利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等,都是在财政资金项目投资方向选择时,应予以优先考虑的合适领域。然而,所谓财政资金项目投资方向的最适宜领域,并不意味着国家在这方面,也采取过去那种包投资、包建设、包经营的做法。恰恰相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基础设施项目,如地铁、公路等项目的投资来源,应以政府的财政资金做引导,鼓励和吸引各方投资的参与。如可以利用BOT、TOT的方式吸引国内外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开发和运营。这样不但可以减缓政府财政资金的压力,而且可以大幅度提高该类项目的建设和运营效率。

2.基础产业和新兴产业领域

基础产业是对那些在国民经济中具有基本承载作用的产业群体的总称,它们构成了国民经济赖以运行的物质基础。就我国现阶段而言,基础产业一般应包括农业、能源、邮电通信等部门。其中,农业是基础产业中的一个特殊的产业,它为人类生存提供最基本的条件,为国民经济其他产业提供原材料和产品销售市场,同时,它也是一个既有自然风险又有市场风险的弱质产业。当前我国农业的物质基础薄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农业比较利益较低,在市场竞争中往往处于不利地位。同时,由于农产品属初级产品,在需求方面的弹性较小,经常保持相对稳定,而供给方面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很大,具有很强的波动性。这种供需不平衡状态的经常发生会破坏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而这又是难以通过市场来解决的,因此,财政资金应加大对农业项目的投入,改变对农业投资比重偏低的状况。而邮电通信业作为财政资金投向的选择之一,重要的是用财政资金引导社会资本的投入。目前经过财政资金的大量投入,我国的邮电通信业已具备了坚实的基础,这更有利于社会资本的介入。就能源项目而言,财政应着眼于调整能源结构,重点对一些稀缺资源的开发利用项目以及易于独家垄断的资源供应项目进行投资。

新兴产业是指以高科技研发为依托,能带来高附加值的,为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提供就业机会的、标志一国国民经济未来发展水平的产业群体总称。新兴产业的发展,往往由中小型风险企业开始。因为这些企业在发展的初期,风险比较大,又没有足够的资产作抵押,往往难以得到银行贷款,要使其迅速发展起来,一方面需要政府为其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另一方面则需要政府给以财政资金的支持。但从目前的情况看,政府支持新兴产业的方式并不是投入大量的资金,而是要利用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为这些项目的投资积聚资金,如设立风险投资基金等。但这并不是我国目前的以财政资金为主的风险投资公司(或基金),而应是社会资本(含居民储蓄)为主要资金来源的风险投资公司或风险投资基金。

3.重要的资源开发领域

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一个范围很广的概念。从国内外的情况来看,适宜于财政投资的资源开发领域,大致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重要的自然资源及大规模的国土开发

重要的自然资源及大规模的国土开发主要包括:对那些关系国计民生的稀缺资源的开发利用项目;具有某些自然垄断特点,即宜于独家垄断,以保证取得良好的规模经济效应,使社会公众能享有最低生产成本的资源开发和供应项目(例如城市供水、供电和煤气);以及大规模、有计划的国土开发项目。国外诸如美国对其南部、西部及山地各州的长期开发,国内如对我国中西部广大地区的开发等等,都是财政资金的项目投资应予重点考虑和确保的。尽管这些方面的巨大投资需求不可能由政府单独承担,但政府对上述投资和筹资的义务与责任,则是始终不可推卸的。

(2)人力资源开发投资

人力资源开发投资是重要而典型的财政投资,主要是指教育。在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各国政府可以说都毫无例外地参与了教育这一公共产品的提供。除了极少数的私立学校(主要是教会办的学校)以外,各种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投资,很大程度上是由各级财政分别提供的。之所以如此,首先是教育具有极大的所谓“外溢性”作用,即对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增长有着广泛的、决定性的影响,教育水平的提高将使整个社会普遍受益;其次,从社会再分配和宏观调控的角度来看,财政资金投资于教育,有利于缓解各阶层的收入差距与分配不公现象,通过公共教育,使社会成员均可享受到国家提供的教育机会和权利。从我国目前的状况来看,财政对教育的投资与世界平均水平还有着很大的差距,所以我国的财政资金项目投资应适当向人力资源开发领域倾斜,尤其是基础教育领域。

(3)智力资源开发投资

智力资源开发投资主要指财政用于科学技术研发方面的投资。历史地看,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科学技术的研发活动,经历了一个从科学家的个体性研究发展到主要由国家进行统一协调的过程。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国家对经济干预的日渐增强,政府越来越成为科学技术研究的主要组织者和经费的主要提供者,国家财政亦逐渐成为政府对科学技术领域进行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手段。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化大生产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条件下,政府的智力资源开发投资已成了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增加社会经济效益、增强一国经济竞争实力和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宏观调控手段,也是一项单靠私人部门、个别企业或社会团体难以胜任的国家公共事务。

第8篇

[关键词] 环保投资;投资主体;环境效益

[中图分类号] F2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05- 0018- 02

1 前言

近年来,我国环保投资力度不断增加,根据中国环境规划院的研究,初步估算 “十二五 ”期间环保投资需求约为3.1万亿元,与“十一五”期间环保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 1.35%的比例基本持平,年均环保投资为 6 200亿元左右。在政策推动下,我国环保产业在未来一段时期将保持年均 15%~20%的增长率。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2年全国环境投资治理总额较上年同比增加 23%,2007年同比增长 32%,分别为“十五”和“十一五”期间投资增速最高的年度。 2012年环保投资进入快车道,预计总投资 6 000亿元以上,同比增长 25%。

这些数据都显示了我国环保产业将会迅速发展,同时也意味着投入环保产业将获得更多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随着环保投资的不断增加以及环保产业的迅速发展,各类环保投资项目也在迅速增加。所谓环保投资项目,是指将一定数量的资金或资产投入到环境保护方面,以环境保护为主要目标,以获得一定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主要包括:水处理类项目、固体废物类项目、废气粉尘类项目、噪声控制类项目、放射性与电磁波污染类项目、洁净能源类项目、绿色农业类项目、生态保护类项目等。

环境保护投资是一种社会公益性投资,投资的目的不是为了谋求最大的经济效益,而是为了保护环境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用生产经营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评价方法来评价环保投资项目,有很大的局限性和不合理性,难以体现环保投资效益。本文在分析环境保护投资特点的基础上,介绍环保投资项目的财务评价方法。

2 环境保护投资的特点

(1)环保投资是以社会效益为主要目的。生产经营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往往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为主要投资目的,而环保投资项目的效益主要表现为投资项目对国家、地区和社会群体共同利益所作的贡献。

(2)投资主体多元化。保护和改善环境单纯依靠国家投资是行不通的,一个国家的财力毕竟有限,因而客观上需要开辟其他投资渠道。目前,我国的环保投资主体主要包括:

1)国家主体。国家通过预算下拨环保资金,主要用于重点污染源治理、区域污染防治以及环境保护科研等方面。

2)地方政府主体。地方政府(省、地、市、县等)进行的环保投资,主要用于解决区域环境问题。

3)企业主体。企业为解决自身的生产活动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或为实现某种经济利益而解决周围的环境问题所进行的投资。

4)个人投资主体。在现阶段,由于市场准入、投资风险等原因,个人投资主体很少。

5)国外投资主体。我国加入WTO后,随着与国际环保合作的加强,利用外资进行环境保护的工作将会得到不断发展。

环境保护投资项目的投资主体极其广泛,既可以是政府投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也可以是企业投资(国有企业和私有企业),甚至是个人投资。投资项目的兴办者、投资者、受益者往往具有分离的特点,一般由各级政府举办,由多级政府通过税收等方式筹集资金,真正的投资者为纳税人,受益者为全国或某地区社会各阶层人民。这一特点明显不同于生产经营性固定资产投资的三位一体化。

(3)环境投资包含直接目的和间接目的,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环境投资主要包括防治投资、城市环境基础设计投资、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投资、环境保护产业投资和环境保护建设投资(包括管理、检测、科研和宣传教育等投资)。

(4)环境投资最终形成自然资本存量。环境投资活动将机器设备、材料等物质生产资本投入到自然再生产中,其结果形成自然资本存量,从而保证社会物质再生产持续进行。从这个意义上说,环境投资是一种生产性投资,是自然资本的核心。

(5)环境投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表现为一种特定的投入产出的经济活动。

3 目前环境保护投资项目财务评价的局限性

目前,社会上普遍采用的环保投资项目评价方法为财务评价。

财务评价是从企业的角度,根据国家现行价格和财税制度的有关规定,分析测算拟建项目直接发生的财务费用和取得效益,考核项目的获利能力、贷款清偿能力、抗风险能力以及外汇平衡等财务状况,从而判断拟建项目的财务可行性和合理性。此方法不适合环境保护投资项目。环保投资项目属于公益事业投资项目,投资的主要目的是谋求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增进社会福利,而不是谋求盈利。因此用评价生产经营性投资项目的财务评价方法对环境保护投资项目进行评价显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不能反映环保投资的真正效益。所以应该采用客观反映环保投资项目效益的新方法。

4 评价环保投资效益的方法

目前,评价环保投资效益的主要方法是效益分析法。此外,还有其他评价方法,如收益―成本分析法和综合分析法。本文着重介绍效益分析法。

效益分析法包括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大指标。

4.1 环境效益

获取最大的环境效益是环境保护的最终目的。环境效益是由达标基数、维持系数(亦称持久系数)和强度因子共同决定的。其量化公式为:

环境效益(E)=达标基数+维持系数+强度因子

达标基数――项目建设运行达标基数,达标为1;

维持系数――达标运行维持年限,每年取0.1;

强度因子――治理项目高于环境标准的百分率。

一般,水、气、噪声治理设施的使用寿命均可维持在10年左右。因此,环境效益的标准值为2~2.5,数值越高,环境效益越好,反之亦然。

4.2 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是一项反映投入与产出关系的指标。一般来说,污染治理项目的经济效益往往差异很大。如果是水、气、噪声的污染治理,主要表现为投入,获得较大的环境效益,而产出表现即经济效益则不明显。还有一些治理项目,其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不相上下。为此,可将治理分为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两类。直接效益是经过治理收到的节能、节水、降耗、利用等经济效益;间接效益是治理后减免的排污费和超标排污费。经济效益的量化公式为:

经济效益(Ec)=(直接效益+间接效益)/投资总额

Ec的标准值为1,Ec越大,经济效益越高。

4.3 社会效益

社会效益是一个维护社会安定,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社会效益是由软因子和硬因子两部分组成。软因子是整体环境质量对社会形成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事实证明,良好的环境条件不仅会使人们表现出愉悦的心情和风貌,而且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软因子量化却不易,将治理投资与其直接联系起来,进而建立一个有机的相互关系则更难。在此,权且将对环境质量有直接重要影响的水、气、噪声三要素的区域治理达标情况进行重点考虑,间接性地建立起软因子与环境指标之间的内在关系。即:软因子=区域性污水达标排放率+区域性废气达标排放率+区域性环境噪声达标率。硬因子是指污染项目治理后,仍出现投诉,说明该治理项目没有取得应有的社会效益。因此,社会效益的量化公式为:

社会效益(S)=软因子-硬因子=(污水达标排放率+废气达标排放率+环境噪声达标率)-重诉率。其中,环境噪声达标率可通过选点抽样监测取得。

主要参考文献

[1]佘艳.基于费用-效果分析的社会公益性投资项目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05(1).

第9篇

一、引言 政府投资项目是指为了促进当地政治经济的发展,满足社会发展的各项需求,由由政府通过财政投资,发行国债或地方财政债券,或者外国政府赠款以及国家财政担保的国内外金融组织的贷款等方式独资或合资兴建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政府投资项目作为政府实现其职能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国民经济运行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近年来改革开放的深入,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国家投融资体制的改革,现行的政府项目管理模式存在诸如决策管理缺乏科学性、预算审核、监督机制不完善,项目运行效益低下等问题,给国家财政带来巨大损失,对政府的行政效率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让广大民众屡屡对政府的行政方式和能力产生质疑。因此,本文以缙云县为例,结合实例提出该县在项目投资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以期改善该地政府投资项目运行效率,进一步提高政府行政能力,提升政府形象。

二、缙云县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现状

近几年来,缙云县按照公共财政体制要求,集中财力开展基础设施及非营利性项目的建设。2014年缙云县政府投资计划按照“保续建、保重点、保民生”的总体原则进行项目安排:优先续建项目,严格筛选新建项目,保障民生项目。优先安排治水、教育、医疗、养老、“六个一”等民生项目、公益性项目,同时鼓励有国家、省级资金支持的社会投资项目(水利、农业等)和非县财政性资金项目(电力、能源等)加大投资力度。纳入2014年度财政投资项目的共计110项,年度投资计划50.45亿元,其中上级补助6.22亿元,县财政安排7.79亿元,县属国资公司融资24.2亿元,业主自筹10.79亿元。

三、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首先,政府为了争取财政支持不顾实际情况,忽视项目的可行性和运行效益,盲目推动项目的上马,不顾项目后期的运行与维护,造成国家财政极大地浪费与损失。其次,在招标过程中有关单位监管不到位,存在串标现象,招标单位随意更改招标文件,弄虚作假。项目建设资金使用缺乏有效监督,财政审计缺乏透明度。项目缺少在实施后的评估,项目事后控制和监督成为一纸空文。再有职能部门之间的多头领导,导致项目运行效率低下,扯皮现象频发,项目内部制约和外部监督无法协调共存。政府充当着项目的建设参与者,同时又扮演着监督者的角色,容易造成内部决策、执行、监督等制约机制不健全、不完善,难以形成有效监督,难免容易产生违纪违规,滋生现象。

四、优化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对策

1、优化人员配置

政府投资项目主要的人员组成多出身于行政管理或类似专业,而项目投资这类工作需要有一定专业知识和能力的人员才能胜任,因此,政府部门应该积极引进有关专业对口人才,严格按照要求选拔任用专业人士,扩大专业人才在项目管理部门的人数比重。在项目决策、实施、监督的过程中都应有专业人士从中指导、把关和监督。这可以极大地降低决策失误、提高项目运行效率。缙云县目前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因此建议人社局和机关人事组织部门在投资项目管理部门加大专业人才引进力度,并设置丰厚薪酬待遇吸引优秀人才,提升项目管理部门的人才专业化。

2、健全项目决策机制

政府投资项目的良好运行首先离不开科学、民主的项目决策,所以必须健全投资项目决策机制,规范政府投资行为。政府在审批投资项目时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定程序,不能有徇私行为。其次,要对项目可行性做好深入调查研究,认真评估项目的可行性、项目预期收益,严格审核项目所需资金数额。最后,建立政府投资项目公示制度,虚心听取社会各方有益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对项目做适当的修正和变动。缙云县现已逐步建立政府投资项目对外公示制度,并且取得一定的成果,获得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和赞许。

3、完善项目监督体系

面对政府投资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预算超额现象和因此衍生出来的各类现象,我们都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从多个环节加大监管力度。虽然目前政府投资项目的监管部门涉及纪检、审计、财政、发改委、建设等多个监察部门和机构,但是如此多的机构共同监督政府投资管理,难免会出现多头领导,分工不清、责任缺失的现象。因此,政府应该重新反思现有监督体系,加强各个部门的协调和合作,加大社会组织和个人对政府行政行为的监督。最后政府应该强化政府投资项目程序管理,加强政府投资项目招投标监管,深入开展基建审计,将审计监督职能贯穿于项目建设始终,实行动态监督。

第10篇

一、充分认识做好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工作的重要意义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涉及工业、农业和第三产业等社会多个领域。固定资产投资不仅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同时也是扩大社会再生产、调整经济结构、增强经济实力、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措施。加强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能客观真实地反映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质量和变化趋势,为市委、市政府的决策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严格执行国家投资统计制度规定,规范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口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范围为:城乡计划总投资50万元以上的项目投资(由项目投资单位上报);房地产开发投资(由房地产开发企业上报);50万元以下项目及农户投资(由省统计局抽样调查)。

三、认真做好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工作

1.建立新开工项目统计联动机制。新开工项目涉及部门较多,搞好、搞准新开工项目统计需要各部门密切配合,做到职责分工明确,步调协调一致。市统计部门负责建立新开工项目统计情况库,发改、经贸、国土、环保、建设、建管等部门要指定专人负责,对本部门掌握的新开工项目情况进行实时整理和更新,并定期向市统计部门提供信息,确保新开工项目库的信息资料“不重不漏”,确保各部门间基础资料的一致性。

2.建立乡镇(街道)、部门固定资产投资统计专人负责制。各乡镇(街道)和有关部门要明确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工作分管领导和统计员。各乡镇(街道)和经济开发区要突出注重农业、基础设施、第三产业等领域的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工作,做到数据资料“不重不漏”,确保统计数据及时、真实、全面。有关部门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员要加强与市统计部门的联系和沟通,指导、督促本系统项目建设单位如期填报统计报表,并及时报送市统计部门。

3.做好固定资产投资月度统计工作。投资统计报表必须由项目单位填报,从项目发生投资额开始,项目单位要专人负责,报表须由填报人和单位负责人签字,并加盖项目单位公章,做到每月及时、准确地报送。填报时,没有正式开工的项目报“筹建”,开工后报“在建”。

4.完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竣工统计报告制度。投资项目应一个项目报送一张报表,无特殊情况不得捆绑报送。项目完工时,填报单位要及时填写好相应竣工资料,所有统计资料填报单位应整理归档。

第11篇

内容摘要:越南是外商直接投资的热点地区。中国对越直接投资发展较快,但数量偏少,规模偏小,质量较低,效益一般,与中国拥有对越的投资优势很不相称,也与中国对越贸易的强势地位极不相称。为挖掘中国对越直接投资的潜力,需选择正确路径。

关键词:中国对越直接投资,潜力,路径,跨国经营

一、中国对越直接投资的潜力分析

(一)越南是外商直接投资的热点地区

1.政治社会稳定,发展后劲十足。越南保持着政治社会的持续、稳定和经济的快速增长,为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提供了良好的经济、政治环境。越南已成功实施革新开放政策20余年,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形成和完善,政治体制改革正在加快推进。2006年4月召开的越共十大更使越南进入全面推动革新开放的新时期。1991年以来,越南GDP年均增长约7.5%,远高于东盟其他国家。2005年,越南GDP增长率达到8.4%,人均GDP已从革新开放初期的约200美元增至640美元。越共十大确定越南2006—2010年实现年均GDP增长率为8.0%的目标,表明了其继续加快发展的决心。越南顺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积极参与区域合作,大力吸引外商投资。随着加入WTO,越南将进一步加强同全球和地区经济的融合。1988—2005年,越南全国共批准外商直接投资项目6880个,合同金额646亿美元,实际到位269亿美元。2005年越南全年吸引外商直接投资达58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25%,吸引外资为1998年以来最高水平。其中,新增项目合同金额为40亿美元,原项目追加投资金额为18亿美元。现有74个国家和地区对越直接投资,外资经济占越南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5%。

2.地理位置优越,成本较为低廉。优越的地理位置使越南具备了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有利区位条件和交通条件。越南地处中南半岛东部,位于重要的国际交通线上,有3200多公里长的海岸线;在全国64个省市中,有半数以上的省市临海,具有明显的沿海优势。越南海港较多,陆路直达中南半岛其他国家,交通相当便捷,国际航线直通世界上57个国家和地区的首都或城市。越南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廉价的土地和劳动力,大幅度降低了外商投资成本。越南的石油、天然气、煤炭、水等能源资源和铁、铜、铝钒土等矿产资源都十分丰富。投资商在投资优惠的领域和地区投资,可根据土地法和税法的规定,减免土地租金、土地使用费、土地使用税。越南劳动力资源丰富,现拥有8400多万人口,65岁以上人口只占5.6%,劳动力人数占总人口的60%,平均年龄只有24.5岁。全国人口识字率已经达到了94%,大多数人完成高中教育,是东盟国家中人口识字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劳动力具有较好的文化教育基础,经过培训后能较快地掌握科学与技艺。同时,劳动力成本低廉,月平均工资约55美元,河内和胡志明市劳动力月平均工资为120~136美元。

3.政策日趋完备,环境不断优化。越南不断完善外商投资政策,改善投资环境。越南于1987年制定了《外商投资法》,历经1990年、1992年、1996年、2000年、2003年五次修订和补充。为适应加入WTO的需要,越南国会于2005年11月通过了调整内外资统一的《投资法》,并于2006年7月1日生效。新颁布的《投资法》与原法相比,具有投资商自主投资权限扩大、给予外商的投资形式扩大、各项鼓励和优惠投资政策一并适用于国内外投资商等特点,保障了外商的合法权益。越南采取措施放宽外商投资项目审批权限,提高政府办事效率。自2006年以来,在新批的越南外资项目中,由越南中央政府各部门审批和颁发投资许可证的项目占63%,各地方政府审批和发证的占13.3%,各工业区和出口加工区管委会审批和发证的占23.6%。新的《投资法》对投资的行政审批手续进行较大幅度调整,进一步简化手续程序,给予地方更大的审批权限。为给外商创造便捷、舒适的投资环境,越南正加紧建设、完善基础设施。2006年起5年内,越南政府预计在公路、机场、海港和宾馆、通信、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上投资1150亿美元。

(二)中国对越直接投资潜力巨大

1.中国对越直接投资优势独特。中国开展对越直接投资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中越两国山水相连,交通往来便捷,文化习俗相近,社会制度相同。近年来,中越睦邻友好、全面合作关系深入发展,达成两国和两国人民永做“好邻居、好同志、好朋友、好伙伴”的共识。两国高层互访频繁,政治互信日益深化,妥善解决边界领土问题取得了积极进展。经贸及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全面加强。2005年中国人均GDP已达1703美元,一些发达地区如上海、深圳已超过5000美元,高于越南的发展水平,对越南投资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和比较优势。通过参与越南资源的开发投资,转移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能促进中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减轻资源和环境压力;能规避贸易壁垒,减少贸易摩擦,开拓国际市场。

2.中国对越直接投资亟待拓展。1991年中越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以后,中国企业陆续走出国门,开始在越南投资办厂。近年来,在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推动下,一系列区域投资便利化措施逐步被落实,中国对越直接投资发展较快。中国企业通过对越直接投资,带动机电产品、原材料和劳务出口,有效拓展了越南和东盟市场。据越南计划投资部统计,2005年,中国对越直接投资金额突破1亿美元,达1.08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32.21%。其中,新增投资项目41个,协议投资额6770万美元;追加投资项目17个,追加投资协议金额4032万美元。由此可见,中国对越直接投资数量偏少,规模偏小,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显然要缓慢许多,与中国拥有对越的投资优势很不相称。据越南计划投资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12月31日,中国台湾省对越直接投资项目1408个,协议投资总额达79亿美元,实际到位资金29.4亿美元,居世界各国和地区对越直接投资的第一位,项目数、合同资金、到位资金分别占23.8%、15.7%和11%。其余依次为新加坡、日本、韩国和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国累计对越直接投资的有效项目352个,协议投资总额为7.31亿美元,实际到位金额为1.81亿美元,仅列世界各国和地区对越投资的第15位,项目数、合同资金、到位资金分别仅占6%、1.4%和0.7%。中国对越直接投资远未达到规模效益,平均每个项目为200多万美元,协议投资额在500万美元以上的仅有9家。

二、中国对越直接投资的路径选择

1.熟悉投资环境。认识越南、研究越南、了解越南是中国对越直接投资路径的起点。中国投资者要充分认识到,到越直接投资虽然潜力巨大,但仍要认真对待一些困难和风险:土地供应虽然充足,但交通等基础设施仍较为落后,全国无一条符合国际标准的高速公路,铁路只是米轨,无法重载,速度也很慢;缺乏理想的合作伙伴,产业配套能力较差;官僚作风、腐败现象较为严重,制度不够完善,行政效率不佳;技术工人及管理人才不足,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短期行为较为普遍,政策缺乏连续性。如果对越南投资环境有深入了解,就能避开风险,利用优势,赢得商机。

要扎实地进行前期准备和投资论证,妥善应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和遇到的突出问题。通过实地考察、深入调研,熟悉越南的国情、商情和风俗民情,使投资活动符合越南市场需求和经贸政策,尽可能融入当地社会。重点研究、掌握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相关投资规则、越南新的投资法及其实施细则、各种优惠政策及政策限制。处理好与合作方以及当地有关部门的关系,对越方合作伙伴进行深入了解,寻求信誉好的合作伙伴。选派能力强、素质高、外语好(越语或英语)的业务人员来越开展工作。树立以质取胜的经营理念,提高产品质量,注重品牌效应,搞好售后服务,提升中国企业在越南乃至东盟市场的无形资产价值。加强对投资风险的防范,按规定办理国内外投资报批许可手续。建立信息咨询系统,为中国对越直接投资提供市场调查、项目评估等咨询业务。健全金融服务体系,为中国对越直接投资提供优惠贷款、担保、保险等金融业务。改变我国对外投资审批手续繁琐、外汇管理过严的现状,切实为对越投资提供政策支持。保持与我驻越使馆经商处的联系,定期向经商处汇报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情况,遇到重大问题及时向使馆报告。

2.优选投资领域。中国早期的对越直接投资主要是加工、装配和生产性的小型项目。此后,中国企业已涉及越南的能源开发、电子、建材、建筑、农林渔业及服务业等行业,投资领域非常广泛。据越南计划投资部统计,2005年,在中国对越直接投资新增41个投资项目、6770万美元的协议投资额中,投资工业领域的有29个项目,协议投资额6223万美元;投资农林渔业8个项目,协议投资额456万美元;服务业4个项目,协议投资额91万美元。截至2005年底,中国对越直接投资中,投资最多的是工业和建筑业生产经营领域,达252个项目,协议投资额4.5亿美.元,分别占项目总数和投资总额的71.6%和61.6%。其次是投资服务业,为44个项目,协议投资额1.89亿美元,分别占项目总数和投资总额的12.5%和25.85%。投资最少的是农林渔业,为56个项目,协议投资额9698万美元,分别占项目总数和投资总额的15.9%和13.25%。

中国对越直接投资要优选有市场潜力、效益好、见效快且符合越南产业鼓励导向的行业作为重点投资领域,既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又有利于发挥我国在设备和技术上的比较优势。越南工业部已确定2006—2010年着力发展四大工业主导产业,加工制造业(纺织、皮革鞋类、农林水产加工),工业生产资料(化工、机电、电力、煤炭),高新技术工业(电子及通信工程)等三大产业,对中国企业来说,对越直接投资大有可为。结合越南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实际情况,可考虑在以下重点领域进行投资,从事生产和加工。一是家电生产。越南家电普及率较低,需求不断扩大,市场潜力较大。中国家电企业拥有先进的技术和雄厚的研发实力,积累了不少开拓国际市场的经验,可在越南投资办厂。二是摩托车发动机生产。越南政府将摩托车列为工业发展的重点,但由于资金和技术原因,迄今未能生产发动机等主要部件。我国摩托车工业技术工艺已相当成熟,具备开拓国际市场的实力,可考虑在越南投资生产摩托车发动机。三是农机生产。越南是农业国,农业耕作以人力和牲畜为主,发动机、拖拉机、水泵、收割机、脱谷机、烘干机等农业机械市场需求较大。中国企业在积极扩大出口的同时,可考虑在越南投资生产或组装农业机械,以巩固和扩大市场。四是矿产开采。越南矿产资源丰富,种类较多,但矿产开采和加工能力较弱。中国企业可考虑在越南投资采矿和加工,利用便利的运输条件,将产品返销国内,缓解国内资源的不足。此外,中成药生产、水果加工、服装和面料加工、烟草加工等产业均是可供选取的对越直接投资领域。

3.优选投资区域。外商对越直接投资的地区分布很不平衡。截至2005年底,交通等基础设施较好的南部重点经济区(胡志明市、同奈省、平阳省、巴地一头顿省、西宁省、平福省、隆安省和前江省8省市)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占全国的一半以上。其中,合同资金占全国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58%,项目数占投资项目总数的50%。北部重点经济区(河内市、海防市、海阳省、永福、广宁省、兴安省、河西省、北宁省8个省市)吸引合同资金占全国的26%,项目数占28.7%。各工业区和加工出口区吸引外商直接投资项目数占外商直接投资项目总数的33.4%,合同资金占投资总额的33.8%。北部山区、中部、西原地区和九龙江平原地区的一些省份全省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项目数仅2~3个,金额不超过700万美元。

中国对越直接投资的区域选择应集中于基础设施较为完备的胡志明市、河内市、海防市、广宁省、同奈省等5省市。特别是随着中越合作建设“两廊一圈”的加快推进,中国对越直接投资将更多地投向河内市、海防市、广宁省等发展较快的越南东北地区。按照越南新的《投资法》规定,工业区、出口加工区、高科技区、经济区属投资优惠地区,可作为对越直接投资的重点区域。越南也将北部山区、中部等社会经济条件困难或特别困难的地区,列为投资优惠地区。由于这些地区基础设施十分薄弱,经济发展严重滞后,增加了投资风险,是否投资需谨慎考虑。可在“两廊一圈”的越南北部区域内,选取高平、谅山等资源丰富的部分省市,着重进行资源开发和农业的直接投资。

第12篇

“把握大势、坚定信心,在强化招商引资共识上实现新突破。没有大投入,就没有大产出;没有大招商,就没有大发展。”这是昆明市委书记仇和在2010年昆明市招商引资动员大会上说的话。

在第18届昆交会上,昆明市的42个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可谓异彩纷呈。这些项目分布在盘龙区、官渡区、高新区、经开区及昆明周边安宁、禄劝、嵩明、晋宁、寻甸等地,一亮相昆交会,就吸引了众多外来投资者的目光。

新兴产业高调现昆明

基因芯片产业、改性HDS磷酸锌项目、中小企业科技孵化基地建设工程、主动式OLED显示器产业化建设项目、光电生产基地扩建项目、年产10万吨离子膜烧碱项目、年产10万吨PVC树脂项目、盘龙区乘龙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项目、安宁市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项目、禄劝县元明粉加工生产项目……这一系列的高新科技产业发展类项目遍布于昆明市区及周边各个地区,与《昆明市“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纲要》相对应,本次昆交会上重点推出的十多个高科技产业发展类招商引资项目,勾勒出昆明“工业强市”发展战略的美丽蓝图。

众多的高科技产业发展项目中,一些新兴的高科技产业亮点频呈,其中基因芯片产业就是一门新兴产业。其融合了20世纪90年代人类基因组计划和相关微电子微加工等新兴技术,在医疗诊断、新药筛选、生物基因多态性研究、功能基因的研究等多个领域都能够发挥重要作用;主动式OLED显示器产业化建设项目则使用了世界先进的有机镀膜技术,投产后预计能够达到年产45万片的产量;而民用光学夜视仪一直是全国乃至世界的一个空白,目前为止全世界生产夜视仪的企业也仅有5家左右。这些项目的发展在巨大的市场潜力下将有望拉动昆明整个高新技术行业的发展,也将有望成为昆明经济的一个新增长点,为昆明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同时,还有很多农林副食品产业的招商引资项目也在本届昆交会上亮相。昆明市盘龙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禄劝、嵩明、安宁、晋宁、寻甸、呈贡等几县的投资项目,涵盖了农林木材加工、现代农业科技园、粮食、肉制品、乳制品、生物制药和农副产品,以及斗南花卉产业园区等13个招商引资项目。

其中,嵩明、晋宁两地的大发展、大投资,也为昆明的产业发展类投资增添了浓墨重彩的笔画。据介绍,属昆明第二大坝子的嵩明,年粮食总产量10万吨,已定位昆明市卫星城,预计到“十二五”末,嵩明杨林工业园区将新增就业人员10万人,杨林职教园区将增加人员10万人,全县非农业人口预计将达到30万人,粮食消费量逐年增加。特别是随着昆明国际机场的建设,嵩明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围绕机场发展加工、物流业市场前景广阔;而地处滇池南岸的晋宁,是新昆明规划建设的南城区、西城区所在地,本次共有包括干果加工、肉食品加工、农产品加工以及乳制品加工的四个投资项目亮相昆交会。而位于昆明市郊滇池之滨的斗南花卉产业园区建设项目也将带动云南省花卉产业的大发展。

旅游产业大有可观

云南省一直都是旅游资源大省,作为省会的“春城”昆明更是一直吸引着众多旅游者、投资商们的目光。而亮相本次昆交会的8个昆明市旅游发展项目,也成为众多投资项目中的一抹亮色。

湿地、峡谷风光、极地海洋世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大型水上娱乐场:众多吸引人眼球的旅游项目就分布在昆明市境内以及周边几个县区,广阔的旅游市场空间将为云南省的旅游产业锦上添花。

位于昆明市官渡区的五甲塘湿地项目是知名云南省内外的湿地保护典范,建成后将成为昆明市新的旅游亮点;禄劝县普渡河的峡谷风光及地热温泉开发项目则集温泉开发、旅游观光、运动康疗和休闲度假为一体,将建成一个全方位、多功能、多层次的温泉旅游度假区;而位于滇池的极地海洋世界建设项目则将填补昆明市乃至整个云南省旅游市场此类项目的空白,成为云南旅游产业中惟一一个集主题度假娱乐、海洋生物展示、科普教育为一体的高端旅游项目;安宁市的牧羊湖大型水上娱乐场项目也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将弥补拥有天然地热资源的安宁在水上娱乐项目方面的空隙;昆明市大观公园西区的游乐设施项目则将提升大观楼区域的游乐服务功能……

旅游项目大投资、大发展的春城,可谓大有可观。

基础工程、文化产业齐头并进

昆明市自从定位“桥头堡”城市以来,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得轰轰烈烈,而本次昆交会上亮相的几个重点工程建设投资项目也将助推昆明市提升城市功能和形象,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巩固“桥头堡”昆明的大发展。

官渡区关上东路、官渡区支105号路、官渡区东华东路几条道路的建设改造,将进一步完善昆明路网系统的建设;220KV车家壁变电站的建设、昆明呈贡新城白龙潭入滇河道环境工程的建设,以及大新册区城中村改造等建设项目则将进一步促进昆明的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构建和谐昆明,加快现代新昆明的建设。

值得关注的是,一部动漫影视片《海鸥部落》也将对外招商,并以此为春城昆明打造一张特殊的“生态名片”,在更为广阔的空间里,为春城昆明和善良好客的昆明人展示风采。相信这张“生态名片”将进一步推动和促进春城昆明的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也将助推昆明的环境保护和城市建设取得更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