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银行个人季度总结

银行个人季度总结

时间:2023-01-11 00:08:3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银行个人季度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银行个人季度总结

第1篇

   2014年首季开门红已经成为过去,对照本单位的首季考核办法,本人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部门下达的任务仍有很大的差距。

存款方面:截止3月末,本人班外吸储余额1271万元,比年初净增719万元,比基数净增649万元,日平比净增338万元,其中定期日平比基数增加171万元,卡存款日平比基数净增143万元,对公比基数净增24万元。但是存款的稳定性不高、卡存款和低成本存款占比较高。

贷款方面:截止3月末,本人经营性贷款余额2258万元,比基数增加322万元,其中贷款100万元以下比基数净增165万元,贷款100万元以上比基数157万元。经营户户数比基数增加8户,余额完成率71.6% ,户数完成率66.7%。随身宝录入151户,完成率100%。

电子银行方面: 截止3月末,结合贷款客户和工资合计新拓借记卡122张,吸收卡存款230万元,卡存款日平比基数净增143万元,手机银行3户,刷卡电话1户。

主要存在的不足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存款余额未能完成部门下达的任务,部门下达700万元的任务,在三月末时余额比基数净增649万元,差51万元,由于在一月份存款上的速度较慢,导致日平与任务差距较大,日平比任务差112万元。

2.贷款未能完成部门下达的任务,虽然一季度本人新拓经营性贷款8户,但是由于维护的按揭贷款基数较大,一季度结清的户数较多,导致本人户数不升反降,希望领导在二季度能够将个人名下的按揭贷款维护的基数剔除,否则完成二季度户数和余额目标很难实现。

3.电子银行方面,虽然在新拓借记卡张数较多,但是在新版手机银行和转账电话拓展的户数寥寥无几,主要是本人在思想上未能重视。

在二季度工作中,在认真学习百日竞赛的基础上,我将已加大走访对接录入随身宝的力度和部委办局的对接为抓手,围绕存款、贷款、电子银行几个方面抓落实,争取达到以下目标:

存款方面:到6月末,在三月末存款余额的基础上保持平稳增长,争取不会有大的起落,主要在存款方面要加大对公户存款和卡存款的开拓,将卡存款和低成本存款在总存款中的占比提高。

贷款方面:新拓展经营性贷款8户,公务员贷款6户,余额增加1500万元。

电子银行方面:新开借记卡80张,争取工资3户,新开对公户3户,新增15户手机银行,5户刷卡电话。

第2篇

本文从资产支持证券供给方的角度出发,基于对上市银行财务数据的梳理,分析商业银行对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内在动力,从而解决商业银行要不要做资产证券化的问题。

信贷资产证券化未现井喷

一季度信贷资产证券化市场回顾

2015年一季度,银监会主管的信贷资产证券化共发行17期,发行规模507.87亿元,其中,商业银行发起了14期工商企业贷款证券化和1期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共计468.03亿元。信贷支持证券的发行并未出现井喷,而2014年11月银监会公告对资产证券化采取备案制后,市场普遍对2015年的发行有很高的期待。

从发起人构成看,2015年一季度城商行、农商行和股份制银行的发起的期数较多,汇丰、渣打、华商三家外资银行也开始进入国内信贷资产证券化市场,但是发行规模普遍较小,大多集中在10亿~30亿元之间。国有大行参与度的不足,使得2015年一季度的发行规模相比2014年四季度有明显萎缩。

五大行参与不足的原因

2015年一季度,除工行外,其他大行均未发行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应存在几方面的原因。首先,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发行成本居高不下,导致产品的发行利差很小,目前优先级证券发行成本仍在5%左右,而大行转出的均为优质信贷资产,加权平均贷款利率仅在6%左右,考虑到需要支付评级、信托、会计师、律师等中介机构的费用,在整体只有1%利差的情况下,大行从证券化中很难获利,甚至还会亏钱,而中小银行信贷资产池的加权利率普遍在7%以上,证券化的积极性更高;其次,信贷资产的流转,既可以是存量资产,也可以是增量资产,大行通过理财、资管通道,以及最近很热的产业基金等方式,均能实现新增信贷资产的表外化,各类影子银行的存在,部分替代了标准的资产证券化业务;第三,一季度央行的定向投放使得大银行的流动性较为宽松,短期内也减少了国有大行通过信贷资产证券化获得流动性的需求。

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动力

商业银行发起信贷资产证券化,有着诸多内在动力:(1)盘活存量资产,释放贷款额度,降低存贷比;(2)缓解资本监管压力,提高资本充足率;(3)加快信贷资产周转速度,提高银行经营绩效;(4)增加中间业务收入,促进商业银行业务转型;(5)调节资产负债久期错配,主动调整资产配置结构;(6)分散银行过度集中的信贷风险。

本文从信贷资产支持证券供给方的角度出发,基于对上市银行财务数据的梳理,分析商业银行对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内在动力,从而解决商业银行要不要做资产证券化的问题。

基于数据的证券化动力分析

存贷比

存贷比,即银行资产负债表中的贷款资产占存款负债的比例,根据我国《商业银行法》的规定,存贷比不得超过75%,为了避免触及政策红线,商业银行需要扩大存款规模,或者控制贷款额度,也可以通过资产证券化,将信贷资产打包后真实出售给SPV,从而将信贷资产移出资产负债表,降低存贷比,释放贷款额度。

从一季度上市银行数据看,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北京银行、民生银行的存贷比均已超过75%,建设银行、华夏银行、浦发银行、交通银行、光大银行、中国银行的存贷比也在70%以上。上市银行一季度末的平均存贷比为70.24%,是2012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商业银行可能面临着金融脱媒和存款外流的压力,余额宝之类的产品对商业银行存款的影响就是一个例子。2014年二季度开始,上市银行的平均存贷比经历了一段快速的上升过程,从2014年二季度末的65.88%上升到2015年一季度末的70.24%,从季度的环比增速看,除每年一季度存款会有大幅增长外,贷款的增速大多都高于存款增速,因此,商业银行具有通过信贷资产证券化降低存贷比的内在需求,截至2015年一季度,上市银行的存款总额约为79万亿元,存贷比每降低一个百分点(降到70%以下)就对应着近8000亿元的信贷资产证券化规模。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存贷比存废的争论一直以来就未停歇,尤其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宽信用政策需要银行信贷投放的配合。2014年6月和2015年1月,银监会和人民银行分别出台了调整贷款和存款统计口径的通知,银监会的《关于调整商业银行存贷比计算口径的通知》将涉农贷款、小微贷款等从存贷比分子中扣除,分母增加大额可转让存单和外资法人银行吸收境外母行一年以上的净存放额,人民银行的《关于调整金融机构存款和贷款口径的通知》则将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放在存款类金融机构的款项纳入“各项存款”统计口径,将存款类金融机构拆放给非存款类金融机构的款项纳入“各项贷款”统计口径。这些调整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商业银行的存贷比,根据我们测算,调整统计口径后,绝大部分上市银行的存贷比均降到70%以下。

如果不考虑监管机构对商业银行存贷比的限制,从资产证券化最发达的美国市场看,并没有单纯的对于贷款和存款比例的规定,20世纪80年代以后,美国商业银行的存贷比一直在100%以上且不断上升,同期资产证券化的发行规模也是快速增长,其背后的逻辑是在利率市场化的大趋势下,金融机构普遍出现加杠杆的过程,而资产证券化能够解决加杠杆过程中的期限不匹配问题,成为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的重要工具。

资本充足率

资本充足率是一个银行的资本对其风险资产的比率,是保证银行等金融机构正常运营和发展所必需的资本比率。各国金融监管机构对商业银行监管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对资本充足率的管制,以此监测商业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通过证券化将贷款出售,可以减少对资本的消耗,提高资本充足率。

美国次贷危机后,我国监管当局出于审慎的原因,暂停了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审批,直到2012年才重启试点,但是在《关于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有关事项的通知》里,要求信贷资产证券化发起机构应持有其发起的每一单资产证券化中不低于全部资产支持证券发行规模5%的最低档次资产支持证券,由于最低档次资产支持证券的风险权重为1250%,此规定使得商业银行通过证券化减少资本占用的效果大打折扣。

2013年12月31日,央行和银监会联合下发《关于规范信贷资产证券化发起机构风险自留比例的文件》,尽管仍要求风险自留比例不得低于单只产品发行规模的5%,但是对于发起机构持有最低档次资产支持证券的比例的规定降低到该最低档次资产支持证券发行规模的5%,其余风险自留部分可以持有最低档次之外的资产支持证券。这项规定大大降低了发起机构的风险权重,使得通过资产证券化降低资本占用成为可能。

从数据看,上市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比较稳定,2012年以来的平均资本充足率一直在12%以上,平均一级资本充足率也维持在9%以上,整体上压力不大。但是根据2013年1月1日起施行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要求商业银行应当在最低资本要求8%的基础上计提储备资本。储备资本要求为风险加权资产的2.5%,由核心一级资本来满足。这意味着商业银行的新规下的资本充足率要达到10.5%,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要达到8.5%,从上市银行一季报看,各银行目前都能满足监管规定,但是南京银行、平安银行、光大银行、兴业银行等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都比较接近10.5%的监管要求,未来还是可能存在一定的资本压力。因此,商业银行除了通过增发、优先股、混合资本债、次级债等途径提高资本充足率外,也可以考虑信贷资产证券化这种模式盘活存量,释放资本占用。

经营净利率

长期以来,我国的银行业在资产规模的粗放式扩张中发展,对资本消耗很大,随着经营成本的上升和行业竞争的加剧,银行业的经营净利率出现了下降的趋势。从最近三年的季度数据看,尽管由于银行经营的特点会出现季节性的比率波动(四季度会做拨备),但是ROE和ROA的下降趋势已经形成,上市银行的平均ROE由2012年一季度的22.62%下降到2015年一季度的18.02%,平均ROA由2012年一季度的1.37%下降到2015年一季度的1.29%。

依据财务管理中的杜邦公式,商业银行的资本回报率=存贷息差×资产周转率×杠杆率,其中,存贷息差随着利率市场化和激烈的商业竞争逐步收窄,杠杆率由于巴塞尔资本协议III的监管要求而日益受到限制,因此资产周转率就成为较为可行的提高资本回报率的变量。

除了息差的收窄和新资本管理办法的施行,经济下行周期下不良贷款余额的快速提高也严重影响了商业银行的经营业绩和风险,上市银行的平均不良贷款比率由2012年一季度的0.93%上升到2015年一季度的1.33%,其中股份制银行的平均不良率上升更为明显,由2012年一季度的0.58%上升到2015年一季度的1.22%。

通过信贷资产证券化,一方面可以将流动性较差的信贷资产转换成现金和证券,另一方面不良贷款的证券化也给商业银行提供了一种处置不良资产的途径,两者都能加快信贷资产周转的速度,从而提高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

中间业务收入

调整业务结构,提高中间业务收入比重,改变对存贷息差收入的依赖是我国商业银行近年来的重点发展目标之一。据统计,美国的大型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大于10亿美元)的非利息收入占比在45%以上。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在中间业务收入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上市银行非利息收入的比重由2012年一季度的22.47%上升到2015年一季度的25.37%,但与国外尚有一定差距和发展空间,还有三家上市银行的非利息收入比重不足20%。在资产证券化业务中,商业银行可以担任贷款发起人、贷款服务人、托管人、证券投资者等角色,可以为银行带来贷款服务、财务顾问、托管、自持资产支持证券等中间业务收入,推动资产业务从传统的“发放―持有”模式向投行化“发放―分销”交易方式的转变,在有效提升资产运用效率同时,增加非利息收入。

资产负债结构

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的资产部分包括贷款、投资、存放央行款项、存放和拆放同业款项、买入返售等项目,负债部分包括存款、同业存放和拆入、卖出回购款项、已发行债务证券等,资产负债表的各个项目具有不同的期限和风险收益特征。

从资产端看,上市银行贷款和投资的期限主要集中在3个月以上,3个月以上的贷款占83.18%,3个月以上的投资占90.51%,但是从负债端看,作为商业银行主要的资金来源,短期存款占了较大比率,3个月以下的存款占比67.01%。此外,上市银行整体的同业资产期限也要长于同业负债的期限。商业银行用较短期限的负债支撑较长期限的资产,存在一定的期限错配风险和利率风险。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的利率市场化过程中,短期利率快速上升,金融机构普遍持有收益较低的长期资产(住房抵押贷款)和成本较高的短期负债,纷纷陷入了财务困境而破产,由此爆发了储贷危机,而资产证券化正是帮助美国金融机构走出储贷危机的重要工具,因此从流动性管理角度看,商业银行同样有内在的动力盘活存量资产,降低资产和负债期限的不匹配。

除了调节资产期限,信贷资产证券化也是商业银行主动调整贷款行业投向和大类资产重新配置的重要手段,通过将特定行业的信贷资产打包出售,可以调节该行业在银行整体贷款投向中的比例,有利于商业银行在总体上把握不同经济环境下银行贷款的行业风险,由所转让的特定行业贷款所释放的信贷额度,可以投放给适应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兴行业或者风险较低行业,达到调节贷款行业配置的目的。

此外,商业银行可以根据不同资产的风险收益特征,将证券化后所收回的资金根据实际需要在公司贷款、个人贷款、长期贷款、短期贷款、投资、同业等方面进行组合配置,提高资产负债管理的灵活性。

总结

证券化能改善财务指标

资产证券化本质上是一个商业模式,重点在于把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左边的信贷资产出售进行融资。通过将信贷资产证券化,可以降低商业银行资产端的久期,证券化后,资产负债表更加健康,现金和证券(发起机构自持)取代了原来的贷款,总体资产的风险度降低,相应的资本要求也会降低。同时由于资产销售收入的实现,未分配利润增加了股东权益,权益回报率也会提高。利润表中,信贷资产销售收入的确认使当期的利润得以增加,因此,资产证券化对于银行财务指标的改善是较为明显的。

未达预期是预期太高

一季度信贷资产证券化发行并未出现一些市场人士预期中的井喷之势,508亿的规模确实并无亮点。但是我们认为这符合资产证券化的业务特点和目前的市场状况,首先,去年一年发行的信贷资产支持证券超过2005年来发行规模总和,一些过去储备的项目得到了释放,一部分新参与者(主要是城商行、农商行、外资银行)在IT系统、业务流程、会计处理、外部合作等方面做了初次尝试,需要在流程理顺后再发起新的项目。信贷资产证券化从项目准备到招标发行通常需要3~5个月时间,去年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大量发行也是从8月开始,到12月出现井喷,这些机构需要时间去准备再度发行产品。其次,资产证券化的相关法律法规仍在完善之中,如2015年3月央行宣布注册制和上周交易商协会出台关于资产支持证券信息披露的征求意见稿,目前离完全常态化的发行还有一段距离,商业银行根据自身的资产负债情况择时发行是比较能够理解的。再次,对于资产支持证券的需求方而言,证券流动性的缺乏,需要更高的流动性溢价,这要和以低成本融资为目的的发起机构进行博弈,投资者的缺乏,尤其是次级投资者的稀少也制约了目前的资产支持证券的发行节奏。

第3篇

关键词:贷款质量;迁徙矩阵;马尔科夫模型

中图分类号:F830.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16(12)-0088-03

一、引言

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数据,截至2016年6月末,商业银行全行业不良贷款余额为14373亿元,同比增长31.63%,不良贷款率1.81%,较2015年末上升0.14个百分点。与全国类似,受宏观经济大环境的影响,2016年陕西省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下降,尤其是地方法人机构不良贷款增加较多。截至2016年6月末,全省银行业不良贷款率较年初提高0.22个百分点,预期未来一段时间金融机构信贷资产状况将继续承压。

本文以陕西省农村信用社为例,通过数学模型分析其贷款资产质量迁徙的特征规律,并对未来贷款质量变化进行预测,提出转变发展思路、调整信贷投向、加强风险防控、实现稳健经营的对策思路。

二、陕西省地方法人机构贷款质量下迁的原因分析

总体来看,目前陕西省的金融风险主要体现为产能过剩行业以及与其相关的债务风险,地域范围上主要集中在榆林地区。

分析陕西省地方法人机构贷款质量下迁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宏观经济增长放缓。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以及2009年欧债危机的爆发,使国外经济受到重创,至今发达经济体复苏依然缓慢,加之我国经济转型节奏加快、结构调整力度加大以及国内对环境治理的加强,我国经济增速也开始换挡回落,进入了发展的“新常态”。受此影响,煤炭价格大幅下跌,导致以煤炭行业为支柱产业的榆林地区经济遭到重创,停产、倒闭的中小型煤炭企业众多,大型煤企也处于亏损状态,煤贸以及当地的房地产行业也受到拖累出现下行。

二是信贷投向过于集中。陕西省榆林地区作为国家级能源化工城市,信贷资源分布主要集中在“两高一资”特征比较明显的采矿业、能源化工等涉煤行业,信贷风险相对集中。2012-2015年,陕西省对榆林市神木县、府谷县的50处不符政策规定的煤矿实施了关闭措施,由此形成了较多的银行不良贷款。根据陕西省煤矿整顿关闭和资源整合工作要求,榆林市还将有70处煤矿需要关闭,84处煤矿纳入淘汰落后产能行列,在新的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下,后期银行信贷资产的下迁压力较大。

三是去产能、限“双高”等宏观调控措施,也是导致机构不良贷款上升的催化剂。随着去产能的深入推进,煤炭、钢铁、石油等产能过剩行业持续承压,且这种压力已经开始沿着产业链向上下游行业扩散,导致与产能过剩行业相关的行业,尤其是产业链上的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风险陆续暴露。如受煤炭、钢铁、石油行业去产能影响,交通运输业行业景气度持续下行,全省交通运输业、仓储和邮政行业不良贷款余额占比约为7%。此外,与产能过剩行业相关的服务类、销售类的中小民营企业也已受到较为严重的影响,全省批发和零售行业不良贷款余额占比已达40%。

三、贷款质量迁徙的实证分析

(一)陕西省农信社贷款质量迁徙矩阵的构建

本文运用相关数据,按季度构建2012年至2016年二季度陕西省农信社贷款质量迁徙矩阵,分析其贷款质量迁徙的特征。特别要说明的是,2015年5月,陕西省西安市将城区内的6家联社进行改制,组建为秦农银行,自2015年2季度起陕西省农信社和秦农银行分别进行数据报送,为保证数据的连续性,我们将2015年2季度之后的数据进行处理,将陕西省农信社和秦农银行的数据进行加总还原。

表1是2016年1季度陕西省农信社贷款质量迁徙矩阵,反映了机构一季度贷款在各个质量等级之间的迁徙情况。其中,对角线上反映了至期间,贷款仍保持同一质量等级的比例,因此对角线上的数值越大(即越接近1),说明贷款质量迁徙越稳定。另外,从该矩阵看出,对角线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的数值表明贷款向下(贷款质量恶化)和向上迁徙(贷款质量好转)的比例。表1中的数据显示,2016年1季度陕西省农信社的贷款质量迁徙情况还是较为稳定的,但向下迁徙的比率明显大于向上迁徙的比率。

(二)陕西省农信社J款质量迁徙的特征分析

1.贷款质量总体稳定,迁徙率较低。在贷款质量迁徙矩阵中,非对角线上的数值之和表明了贷款质量的总迁徙率,值越大说明迁徙率越高。总迁徙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Q■P■/■Q■,i≠j

其中,Q■、Q■、Q■、Q■、Q■分别代表了T■时刻正常类、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损失类的贷款金额。通过计算发现,除了个别季度外,陕西省农信社贷款质量的总体迁徙率始终在2%至5%之间变化,剔除波动较大的数据后,平均迁徙率为3.62%。说明陕西省农信社贷款质量总体上较为稳定,迁徙率较低。

2.贷款质量迁徙走势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从整体走势来看,普遍存在每年四季度贷款质量的迁徙率高于其他三个季度的情况,如2012年、2014年、2015年四季度陕西省农信社贷款质量总体迁徙率分别为10.25%、9.44%、7.86%,迁徙率明显偏高。另外,从向上迁徙率和向下迁徙率来看,每年四季度通常都表现为贷款质量向上迁徙率大于向下迁徙率。分析原因,主要与年末监管考核以及机构自身考核有很大关系。在每年年末,机构为了达到监管目标以及完成年初制定的计划,会采取各项努力清降不良贷款的措施,促使向上迁徙的贷款增加,并导致总体迁徙率上升。

3.绝大部分季度贷款质量向下迁徙率大于向上迁徙率。数据显示,自2013年二季度开始,陕西省农信社贷款质量开始呈现出明显的向下迁徙态势,向下迁徙率大于向上迁徙率,且这种情况维持了9个季度,直到2015年3季度才出现好转。

4.处于质量等级最低的贷款迁徙最为稳定,处于不良边缘的贷款迁徙率较高。通过对不同质量等级的贷款迁徙率分析发现,处于贷款质量等级最低的贷款,即可疑类贷款和损失类贷款迁徙率较低,平均迁徙率分别只有0.74%和1.30%,也就是说,如果贷款质量等级落入这两个区域,就很难改变其状态;处于质量等级前端的正常类贷款和关注类贷款,其迁徙率要略高于可疑类贷款和损失类贷款迁徙率,平均迁徙率分别为5.77%和5.82%;而处于不良边缘的次级类贷款,其迁徙率最高,平均达到37.10%,说明次级类贷款质量最不稳定,向上和向下迁徙的概率都比较高。

(三)陕西省农信社贷款质量预测

根据前文所述的预测方法,我们对2016年三季度、四季度陕西省农信社贷款质量进行预测。把2016年二季度贷款质量迁徙矩阵视为状态转移概率矩阵P,并将二季度贷款质量分布情况作为进行预测,结果显示,2016年三、四季度,陕西省农信社正常类贷款比例将会下降,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贷款比例将会上升,说明在宏观经济条件没有大的改善的情况下,陕西省农信社贷款资产质量将会继续恶化。

四、相关建议

一是严格把控信贷风险,从源头上降低不良资产产生概率。构建灵活的信贷退出机制,及时调整信贷结构。随着一些产能过剩行业企业破产倒闭、兼并重组的现象时有发生,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风险正在逐步释放。因此,对产能过剩程度较高、国家明令禁止以及预期会出现风险的行业,金融机构要坚决压缩贷款规模,并建立灵活的信贷退出机制。对国家重点支持的行业以及一些高科技产业、新型产业提供有力的信贷支持,优化自身信贷资金的行业投向,从而提高信贷资产质量。严格落实信贷“三查”制度,防范业务操作风险。要按照规章制度开展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检查,通过贷前调查、贷时审查全面了解借款人的基本情况、还款能力,通过贷后检查及时发现风险隐患,采取风险防控措施,保证银行信贷资金的安全。要将每一个步骤落实到位,切不可投机取巧,从而降低操作风险。

二是加大不良贷款清收力度,降低不良贷款比率。金融机构要根据实际情况,差别对待不良贷款的清收。对于那些尚具备偿还条件的个人和企业,通过审核后,可以通过展期、借新还旧等方式处置,这样不仅可以帮助个人和企业渡过资金紧张的时期,还可以降低自身不良率。而对于那些已经确定损失的贷款,可以运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身权益,如成立不良贷款清收小组,聘请专业的律师团队,加强与公安、法院等政府部门的合作等,尽快实现不良贷款的清收。在不良贷款的处置过程中,还要加快债权的转换速度,及时处置那些收回的抵押物,从而实现抵债资产入账,降低不良贷款比率。另外,还要加强同税务部门等的联系,积极协调不良贷款核销等相关事宜。

三是创新不良资产核销方式,拓宽处置不良贷款的渠道。传统的不良资产处置方式主要有法律诉讼、重组、抵债、呆账核销、资产转让、委外清收等,虽然这些方式和手段成功处置了大批的不良资产,但存在需要借款方高度配合、对抵债资产变现要求高等局限性。同时,由于不良资产增长速度较快,传统的处置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商业银行的要求。为此,金融机构应积极探索,创新不良资产核销方式,拓宽处置渠道,加快不良资产处置速度,从而提高资产质量。目前来看,不良资产证券化是较为认可的做法。通过资产证券化可以更好地发现不良资产价格,从而提高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回收率,降低不良贷款占比。另外,债转股也是目前讨论较多的方式之一。

参考文献

[1]房光友.基于马尔科夫链的资产质量预测建模研究[J].计算机仿真,2010,(12):354-357。

[2]顾乾屏,孙晓昆,杨小炜,王涛.贷款迁移的马尔科夫模型实证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8(1):15-19。

[3]管程龙.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处置新方式探讨[J].现代金融,2016,(6):27-29。

[4]刘妍.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成因及相关因素分析[J].系统程,2014,(5):65-70。

[5]施晓婧.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与对策分析[J].中国市场,2016,(29):94-95。

[6]谢群良.银行不良贷款处置的国际经验与启示[J].农村金融研究,2015,(9):29-32。

The Analysis and Prediction on Credit Assets Quality Migration of Local

Corporat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 Case of Shaanxi 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 Union

HAN Wanying

(Xi’an Operations Office PBC, Xi’an Shaanxi 710002)

第4篇

但瑞银的投资银行业务却出现亏损。投行总运营收入18.42亿瑞郎,较二季度的41.04亿瑞郎大幅下降;总运营支出环比下降4亿多瑞郎至22.48亿瑞郎。二者相抵出现税前亏损4.06亿瑞郎。瑞银财报特别指出,业绩中还包含财务负债导致的自有信贷损失,公允价值为3.87亿瑞郎,而上季度为5.95亿瑞郎的收益。

瑞银集团CEO郭儒博(Oswald Grubel)在声明中表示,由于“客户活动非常低迷以及瑞郎兑其他主要货币走强”,对公司所有业务都产生了影响,但相信四季度回升会令所有部门受益。

瑞银不是例外,从已公布业绩的各家大行财报来看,市场的清淡使各家都深受影响。但从2010年的一、二季度来看,瑞银投行业务保持持续增长态势,税前利润分别为11.90亿和13.14亿瑞郎,主要原因是固定收入、货币和大宗商品(统称FICC)业务表现出色。

其实,FICC是瑞银在金融危机中陷得最深的业务部门,也是损失的最主要来源。如今,最糟糕时期已经过去。10月23日,瑞银投资银行CEO贾伟德(Carsten Kengeter)在北京接受《财经国家周刊》专访时表示,作为瑞银三大核心业务(财富管理、投资银行、资产管理)之一的投资银行业务已完成了“全方位的清理”,商业模式和监测结构经历了全面的修订,各个业务部门已彼此密切合作,并接受严密监测。种种变革,实则也是瑞银的自我拯救之路。

业务调整

从2007年中期到2009年底,瑞银经历了其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危机,损失总计超过500亿瑞郎。据IMF估算,截至2010年4月,全球银行在整个金融危机中已经损失大约23000亿美元。损失最严重的是美国的两家银行――花旗和美林,瑞银则排第三位,也是损失最大的欧洲银行。

瑞银的损失主要来自投资银行的FICC业务,投行的另外两部分业务分别为投资银行部和证券部。按照瑞银在2009年11月17日的全球投资者日上公布的3~5年中期目标,对投资银行业务的具体规划是:收入约200亿瑞郎;税前利润约60亿瑞郎;成本收入比约70%。其别提到,对于投资银行持续复苏而言,FICC的重建是核心任务。

时间退回到2005~2006年,美国抵押贷款证券市场正如火如荼,收益显著,并可获得高额利润。任何一家投资银行都不可能忽略类似业务。但两年后,瑞银最大的损失正是来自于这些“超高级”的产品。

罪魁祸首不是业务本身,而是经营的过程。正如近日瑞银在其全球网站上公示的一份长达76页的《透明度报告》中所总结的那样:瑞银希望能够追赶上竞争对手,并成为世界上该领域的顶尖投资银行之一。但现在回想起来,针对这一增长战略并未进行充分的、系统性的规划和管理,投资银行各业务部门的活动并没有充分协调,也没有对其实施足够的监管。

贪婪是魔鬼。2005年6月,为吸引高风险偏好的投资者,瑞银将固定利率产品中的一部分剥离出来,成立一个子公司,名为DRCM,作为一个独立管理的投资平台,重点投资于美国抵押市场,既做客户交易,也进行自营交易。在此期间,大量专业人员加入了DRCM。

当时的决策者认为,为了保证增长战略,在集团投资银行业务内部也应该继续保有固定利率产品。导致的结果就是:二者平行操作同样类型的投资产品,并同时在美国按揭市场扩张业务。DRCM投资于信用评级低的产品,而瑞银内部的FICC部门主要投资在假定高质量的产品上。没有人想到,有一天,所有的投资产品价格会同时崩塌。

2007年7月初,美国结构性金融产品市场的急转直下,对大部分市场参与者来说都是一个意外,包括瑞银。2008年3月31的财报中显示,DRCM由于缺乏流动资金,已将所拥有的一些证券注销,相应的损失,只能部分地由现有的对冲交易进行弥补。瑞银为DRCM的资产损失做了1.5亿瑞郎的减计。同年5月3日,瑞银宣布关闭DRCM,将该投资平台重新并入集团的投资银行内。

“我们做的就是对瑞银投行的问题进行全方位的清理。”贾伟德介绍,FICC业务有许多问题,已经完全进行了革新,现在已经走上了一个良性发展的道路。通过清理,产品减少了很多,“我们的产品没有别的公司那么多,但是更加精简,使这些业务能够从头更好地去发展。”他透露,未来还要做的是要增加一些产品,同时使收入更加多元化。

此外,也休整了证券业务,证券业务虽然与FICC业务相比是比较强劲的,但在瑞银面对危机时也受到了一些损害。投资银行部的业务,如公司融资和并购业务,在亚洲受到的影响比较少,但在全球其他地区仍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整个投行最核心的战略是退出自营交易,聚焦于机构交易。

对瑞银来说,危机来得早,使我们有机会去真正地做清理,调整业务,有一个好的团队应对未来的发展。危机使瑞银在调整中看到了机会,过去采取的一些行动已为应对今后监管环境的变化做好了准备。”贾伟德说。

三季报显示,瑞银一级资本充足率已经达到16.7%,风险加权资产达到2082亿美元,贾伟德表示,在使用巴塞尔III的新规定后,该数字可能会增加到3500亿美元左右。

对比其竞争对手高盛,后者的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5.7%,风险加权资产是4440亿美元,贾伟德推测,这一数字在使用巴塞尔III新规定后可能会上升到7500亿美元左右,一级资本充足率可能会降到7%左右。

“换血”

43岁的贾伟德是瑞银核心管理层中最年轻的几位之一,他说加入瑞银的原因正是由于金融危机。“当一家大机构身陷困境时,能够帮助它摆脱困境,并带领它重拾优势,这对于任何人而言都是一个绝佳的机会。我也是幸运的,因为当一个组织陷入困境时,也愿意接受外人和新想法”。

贾伟德的加入也是陷入危机后的瑞银在高管层的第二次变动。就在2008年2月,现任CEO郭儒博结束了退休状态,再度出山,加盟瑞银。彼时有分析师称“郭儒博正在审查高级管理人员和决策瑞银的变化,他认为有必要建设自己的瑞银”。

郭上任后新聘近千人。2008年8月,从高盛挖来贾伟德。转年4月,空降兵贾伟德与已在瑞银有十多年履历的亚历山大•威尔莫特-西特维尔共同出任投资银行的负责人。后者2010年11月被派往香港,与Chi-Won Yoon一起成为亚太区联合CEO,贾伟德独立承担起瑞银全球投行CEO的领导权。

两个空降兵,同是德国人,年纪相差25岁,在加入瑞银前互不相识,现在却可以用“心有灵犀”来形容。“我所做的很多事情,我认为如果他在我的位子上也会做同样的事。”贾伟德借此来描述他和郭儒博之间的关系。

贾伟德表示,瑞银投行目前在全球共有17000名雇员,远少于其他公司平均2~3万人的规模。其间裁掉了几千人,又有几千人新聘进来。“人员设置、以及整个投行的设置是最精简和最灵活的,只有保持一个最精简和最灵活的队伍才能够更好地控制成本和应对危机。”他说,FICC业务的管理层已经更换完毕,未来还需再招聘一些新的人员来支持更多的产品和加强销售能力。

外脑的引入最早始于危机开始时,瑞银重建了董事会和集团执行委员会。这些委员会的新成员中有相当数量是从公司外部招募的。董事会认为,文化因素是导致瑞银危机的更深层原因。危机前的成功导致一些员工高估自己的判断,抵制批评,甚至自大;导致公司的领导层和整个组织既不鼓励也不理解批评的声音,以致许多措施的实施没有进行。

“我认为,一场文化变革正在瑞银发生着。”贾伟德说,“文化的变革是需要时间的,但一旦它能够贯彻下来,会有更加深远的意义,这也是业务发展的重要基础。”

风险控制

贾伟德被称为“掌握所有风险”的人。他与交易员进行每周和每天的定期会议,讨论风险仓位。瑞银在此前并没有这样做。不过,贾伟德表示他直到2009年下半年才开始这样做,之前,他亲自处理大部分业务清理工作,为的是建立个人的威信,培养起跟随者和支持者,让大家信任他,愿意进行有效沟通。

瑞银在近日公开的《透明度报告》指出,整个组织过往的风险意识是“无视警告、虚假的安全感”。

2006年底,美国房地产市场的增长将演变为投机性泡沫的趋势已很明显了,尽管有这些迹象,但由于缺乏对风险的总体评估,以及依赖于业务部门提供的信息,直到2007年7月,瑞银投资银行的管理层仍充满自信。

在金融危机之前,风控人员往往有两个上司:直线经理,即业务部门的负责人,以及风控负责人。现在,结构已经得到简化和统一。每个业务单元的首席风险官均以集团的首席风险官为唯一的直接上级。同时,集团的风险控制职能与业务部门是独立的。

2008年7月,瑞银成立了风险委员会,由独立董事组成。在投资银行内部,风险委员会已被赋予更大的权力。业务部门要进入到新业务领域时,也会受到更严格的管制,必须向风险委员会提交申请并得到批准。

由于抓得很紧,2010年第二季度,瑞银投资银行税前利润13.14亿瑞郎。在市况不稳下,流量最大的证券业务收入仍比上一季度提高9%,达到13.65亿瑞郎。而同期的其他多家银行,都出现了亏损。

据彭博社消息,这是因为此前瑞银交易员曾被CEO郭儒博告诫“一毛钱都赔不得”。瑞银要求新的领导层必须将预期明确无误地传达给员工。

第5篇

5月2日,央行宣布,从5月10开始,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暂不上调。

在五一长假期间,突然宣布上调准备金率,让市场颇感意外。

这是2010年以来第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冻结银行资金将超过3000亿元。至此,大型金融机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达到17%,距离历史最高位的17.5%仅一步之遥。

分析人士认为,此次央行调整准备金率直指市场上过于充裕的流动性,从而抑制由过剩的流动性催生的资产泡沫和通货膨胀。此次调整仅为央行管理通胀预期的一种手段,在目前的物价形势和国际金融背景之下,央行对加息工具的运用将继续维持谨慎。

流动性压力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这是一次出乎意外的上调。”他指出,上调前,3 年期央票在收益率下降1 个基点的情况下,发行量依然达到近1000 亿之巨。这充分表明,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眼下没有遇到任何障碍。如果将3 年期央票由当前的隔周发行调整为每周发行,假定3 年期央票单笔发行量可以维持在1000 亿左右的水平,那么,变为单周发行后每月将可多回笼2000~3000 亿元,完全能够替代准备金的调整。

在目前准备金率已达17%、不断逼近经验极限水平23%的情况下,鲁政委认为“在公开市场能够满足流动性管理需要的情况下,准备金率工具会被节约使用”,但最终,央行再次出其不意。

这也许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央行控制流动性的压力。

“市场上的资金,已经极其充裕。”5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一位负责调查统计的人士对本刊记者说。

这种流动性压力,在鲁政委看来,主要来自外汇占款。

“我们预测4月份信贷不会很高,而贸易有望继续逆差,这种情况下,只有一种可能就是外汇占款。”他说,而外汇占款的主要来源很可能是外汇贷款所导致。

外汇贷款低息且人民币存在升值预期的情况下,外汇贷款需求自2009年以来一直高居不下。央行一季度数据显示,当季外币各项贷款增加292亿美元。

另外,过剩的流动性形成原因还包括了银行没有贷出去的资金。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2.6万亿元,同比少增1.98万亿元,一季度货币信贷调控已经初见成效,然而,银行却积累了不少富余资金。建行一位总行人士分析认为:“这部分资金成为充裕流动性的一部分。”

此外,公开市场到期资金量大,也可能是导致流动性集聚的一个原因。

“节后公开市场到期资金规模庞大,或是流动性充溢的主要原因之一。”上述央行人士出言谨慎。根据本刊记者初步统计,2010年第二季度,仅3年期央票的到期量就有2840亿元。截至4月30日,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已经连续10周实现资金净回笼。

管理通胀预期

从表面上看,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回收了市场上过剩的流动性,但是从深层次看回收流动性的目的,还是为了管理通胀预期。

“如果说保增长已无悬念,管理通胀就成了央行当前第一目标。”鲁政委说。一季度,CPI同比上涨2.2%,PPI同比上涨5.2%。央行在《2010年一季度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中判断,一季度CPI同比上涨2.2%,其中新涨价因素推动CPI上涨1.3个百分点。

“央行层面比较关注的是,一季度对CPI影响较大的是食品价格。”前述央行人士称,在CPI主要构成中,食品价格一季度同比上涨5.1%,拉动CPI上涨1.7个百分点。其中粮食价格同比上涨9.5%,拉动CPI上涨0.3个百分点。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平认为,农产品价格将是影响2010年CPI走势的主要因素,“西南干旱的影响已经非常大,虽然那里不是中国粮食主产区”。

而劳动力成本上升、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高位,或将持续推高CPI和PPI指数。

“去年12月以来,工业品出厂价格、原材料购进价格,一直在上涨。仅3月份燃料动力类价格就上涨了25.6%。”美林证券亚太区经济学家陆挺认为,进入二季度,价格传导机制将非常敏感。

此种通胀压力,央行层面早已有所警惕。

前述央行负责调查统计的人士向本刊记者证实,央行在一季度末做过一次通胀预期压力测试。其对全国50个大中小城市2万名城镇储户的一季度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预期物价“高,难以接受”的居民比例超过50%,为1999年此种调查开始以来的最高值。

“但是,央行依据的各种通胀数据,主要来自自己的预判,会与一般性数据有差距。”该央行人士称,央行主要根据自己预判的数据,来确定货币供应量,进而选择货币政策工具。他称,央行当前对通胀数据的预判,“总体上低于国家统计局数据”。

对于本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高盛分析认为,准备金率的上调传递出政策紧缩的明确信号,而这是实现政府反复重申的“管理通胀预期”政策目标的一个关键。

2009年,中国商业银行新增房地产贷款2万亿元,占各项贷款新增额的21.9%,同比多增1.5万亿元。其中,个人购房贷款新增1.4万亿元,是2008年全年增量的4.9倍,2007年的2倍。

“即使客观上来说,(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后)最先受到直接影响的,仍是房地产市场。”鲁政委认为,房地产调控的严格目标之下,央行通过控制货币规模有所调节,也是应有姿态。

加息谨慎

尽管央行此番收紧信号明确,但不少分析人士认为,加息依然会慎用。

2月份CPI同比上涨2.7%,超过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实际贷款利率降为负值。这种低利率,大大低于房地产、土地和股票的预期回报率,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资产价格的泡沫。

2月CPI数据公布之后不久,央行重启3年期央票的发行。已经显示了遏制流动性的决心,但另一重深层含义则是,“对短期市场利率的指标――1年期央票发行利率有所稳定。”陆挺说。

此番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与发行3年期央票同属运用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频频动用数量型工具,显示了央行对利率工具的审慎。

但高盛在近期的报告中则认为,动用利率工具,其实只是个时间问题。高盛预计,4 月份CPI 同比增幅仍将低于3%,但在5月份很可能将突破3%关口,并在此后几个月保持在此水平以上,因此年中加息的可能性比较大。不过,其预计加息的幅度会相当有限。

而陆挺则谨慎认为,“只要房地产、股票没有被泛滥的流动性急速推高,加息预期将随着这个上调开始下降”。他认为,“加息的标志性意义太强了。一旦加息,不但会导致热钱巨量流入,还会使得央行走入加息通道,弄不好就会出现进退失据的尴尬”。

第6篇

关键词:小微企业 融资 信贷 方向

一、关于银行业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情况

2013年,某市各银行业高度重视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大力构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体系,不断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投入,持续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截止2013年三季度末,某市银行业小微企业贷款8千余户户,小微企业贷款户数新增近20%,贷款增速近13%,低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约2.5个百分点。

从机构类型分析:从各家银行的贷款余额可以看出,国有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和某市银行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比较大。

银行截至2013年三季度末贷款余额比年初新增月20%,比年初增加 17个百分点,户数比年初增加18个百分点。

二、关于小微企业融资难现状

除了少数大型知名企业,一般的小微企业融资能力都有限。目前,企业的融资渠道不外有三种:向银行申请贷款、发行企业债券、发行股票上市直接融资。政府已将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作为国有企业特别是关系到国有经济控制力的大中型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措施,小微企业发行企业债券和股票上市融资很困难。另一方面,由于涉及到金融风险问题,小微企业发行企业债券也难以得到批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小微企业的资金主要靠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

某市是个小城市,经济实力较弱,受某市经济状况的影响,小微企业在融资方面也受到各方面的制约。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相对大中企业而言,小微企业经营规模较小,产品结构相对单一,市场较狭小,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较差;第二,小微企业多为加工制造业,具有高度顺周期性,在经济进入下行期或市场需求发生逆转时,小微企业很容易同步出现经营困难、市场萎缩、偿债能力下降、违约风险上升等问题;第三,小微企业很多处于产业链的上中游,为大中企业配套服务,一旦大中企业受内外因素影响而出现经营困难,会首先波及小微企业;第四,近年来,我国小微企业呈爆发式发展,但多数企业的基础制度建设和管理水平并未相应跟上,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信息不规范,真实性不足;第五,小微企业融资渠道不规范,容易参与民间借贷活动,民间融资高息高风险、关联企业或担保互保,一旦外部经营环境拖累企业主营业务易导致其资金链断裂,很容易引发风险;第六,小微企业自身发展前景良好,但无法提供有效的抵押担保,被银行拒之门外;第七;小微企业融资成本高。多数金融机构对待大企业与小微企业德待遇不平等,前者利率基本上是基准利率甚至下浮。

三、关于银行解决途径

为从根本上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不断提高银行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水平,促进小微企业良性发展,根据今年全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总体目标要求即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水平,贷款增量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银行将紧密结合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变化情况,结合某市经济社会整体发展情况,努力拓展小微企业客户群体,信贷产品创新,切实有效支持小微企业发展。

(一)加强信息联系沟通,发现营销机会

一是加强同当地政府的协调沟通,立足于信息共享、技术公用和风险共担。

二是加强与某市各行业协会的联系与沟通。了解行业最新信息及企业动态,定期搜集行业协会刊物,关注企业动态、市场行情、政策聚焦、研究探讨及企业规划。,

(二)充分利用政府增信平台、加强对政府信用的开发利用

借助银行信贷政策,拓宽小微企业融资担保渠道,加强与当地政府的沟通合作,搭建业务合作平台,联合政府签约合作协议,形成政府、银行、客户三家共赢业务模式,既可以解决担保难,又能通过政府增信,解决小微企业因其规模小,缺乏信贷所需的抵押担保条件的问题。

(三)整合地区特色产业、建立资料数据库、进行行业指导

某市地区已成规模的特色产业包括加工及产业链延伸企业、食品加工企业、机械类产品生产企业,大多处于产业链的上、中端,组织人员分行业建立资料数据库进行行业分析,针对不同点,定期制定具有某市特色的行业信贷指导意见及差别化信贷政策,从宏观上驾驭银行小微企业的经营方针,筛选出对当地贡献度较高、成长性较好的企业,通过不同的信贷产品确保银行有限的信贷资源落到实处。

四、风险控制措施

对于银行来讲,应对当前小微企业融资的高风险有清醒认识,在继续坚持大力发展小微企业融资的战略方向的同时,必须在策略上做好调整,坚决把过快的发展速度降下来,实施均衡稳定的增长;高度警惕当前小微企业贷款中可能的风险,提前做好应对的措施;从长远来讲,既已把小微企业当作发展重点,就应当尽快总结经验,建立适合小微企业贷款的风险管理体系。具体做好以下几点:

(一)创新小微企业贷后管理办法、加大非现场监测力度

针对银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快速发展的实际,制定了《银行小微企业贷后日常跟踪管理办法》,建立起风险管理部、公司事业部、平台行三位一体的贷后日常跟踪管理机制,规定平台行按月持续报送所经办小微企业日常贷后跟踪管理材料,定期分析异常经营指标及平台行报送情况,指定专门人员针对监测出的异常现象向经营部门发送风险提示反馈单,监测部门藉此筛选出需回访的目标客户,有的放矢开展贷后回访工作。

(二)加强客户经理队伍建设、提高从业人员职业素质

防范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关键是基层客户经理风险识别能力和个人素养。因此,必须加强客户经理队伍建设。加强业务培训和教育,通过培训增强客户经理对市场的前瞻性分析能力、对企业经营变化的敏感性分析能力以及对财务数据识别分析的能力,同时,要加强客户经理职业道德建设,严防道德风险。

(三)总结经验、开展“回头看”活动

第7篇

整个项目活动前期因客观原因相对滞后,后期严格按照计划时间开展,并在计划结束时间前完成整个项目,进度控制良好!各项活动前期准备充分、宣传到位,后期总结完善。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季度职员个人工作汇报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季度职员个人工作汇报一

整体来讲,第四季度是进入工作状态非常好的一个季度,经过第三季度的适应和调整,职业规划相关工作渐入佳境,个人各方面能力更加成熟,所以,也可以说第四季度是一个丰收的季节,现将本季度工作盘点如下:

一、工作内容

1、跨部门协调与沟通项目

从_月10日项目启动大会到11月9日跨部门协调与沟通项目正式结束,整个项目历经2个多月的时间,项目活动主要包括"有效沟通培训";"公共事务服务咨询日";"部门例会互动";"部长轮岗";"标杆部门评优";"部门协工作机制",第四季度个人工作总结。

整个项目活动前期因客观原因相对滞后,后期严格按照计划时间开展,并在计划结束时间前完成整个项目,进度控制良好!各项活动前期准备充分、宣传到位,后期总结完善;

立足公司现状和实际,没有搞形式主义;整个活动在公司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得到员工和公司领导的认可;活动结束后新闻报道和反馈及时;能够根据三级公司实际同步开展部分活动;每一阶段都有独特创新和亮点,实施细致,落地效果好。

1)有效沟通培训吸引了240多位员工积极参与,张总监用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智慧的语言让员工享受了一顿丰富的沟通盛宴,员工通过培训对于沟通技巧和技能等方面的知识有了深刻的认识,现场互动热烈,培训满意度高达95%,整个活动效果非常好!

2)公共事务服务咨询日活动现场异常火爆,员工对于公共服务部门的需求得到了很好的满足,整个活动策划和组织很成功,后期结果的反馈很及时,员工的对于服务部门的认识有了进一步加深,员工在工作和生活中的疑问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加强了服务部门与公司员工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3)部门例会互动活动前期调研深入、各部门对活动认知度很高和参与度很高,共14个部门组织了例会互动活动;例会活动中插入了跨部门七项行为规范光盘的学习,使沟通规范在广东公司深入人心;例会效果调查表的设计与调查,使活动效果能够得到很好的量化,成为整个集团的亮点;整个活动结束后,例会成果展做成了海报,在整个公司巡展,包括三级公司,整个活动对于打破部门之间的隔阂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实施简单,易操作,可以在公司长期推广运用。

4)部长轮岗活动因为种种原因只在办公室与企管部;信用管理部与财务部;法务监察部与营运部之间进行开展,但是活动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很高,包括欢迎会和总结会,以及活动后期的评估一体化,轮岗期间各部门均进行了详细的学习计划与课程安排,整体轮岗效果良好,对于联系紧密的部门之间的沟通是一种大胆的尝试和实践。

5)标杆评优活动的评选结果来自于公司400多人整体评估,整个过程公正、公平、公开,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员工的认可度,标杆部门的出炉对于其他部门起到了很好的榜样作用,让所有部门了解到员工和领导对本部门协调与沟通工作的评价,寻找与标杆部门的差距,正确定位,提升整体服务质量。

6)部门协调工作机制的建立来源于项目活动的实践,比如部门例会互动的流程设计来源于活动本身,拥有强大的群众基础,可以在广东公司长期推广。部长轮岗活动未在全公司充分深入开展,工作机制尚未形成,值得进一步探讨。

2、职业规划项目

第四季度主要完成了财务系统、质量管理系统、采购系统、物流系统物流序列、助理营销师、信用管理系统的岗位资格认证工作。广东公司共有262人报名参与认证,250人参加认证考试,245人通过了认证考试,季度整体高达96.41%,位居集团前列。认证方式也结合具体岗位要求实现了多样化的评估:主要包括笔试、答辩、绩效考评、无领导小组讨论、领导评价、现场实操等方式。对员工的综合能力进行了全方位、立体的摸底。

3、人力资源规划

1)广东公司中层储备培训班顺利结业:本次中层储备学习班12月1日开始,历时五天,课程设计全面,有晨跑军训、理论课程的学习、沙龙探讨、外出拓展环节。

培训班的顺利结业,适应了公司快速发展的需要,为培养一支能适应公司管理岗位的"职业经理人"探索了思路,为中山、广州、深圳、湛江乃至明年开业的阳江、广西公司储备一批素质好、作风硬、业务技能强的中层管理人才。

本次项目培训的全程参与和跟进,对于个人熟悉培训组织与培训管理工作有了很大的帮助,组织和协调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2)九州通集团第四期中高管培训班学员第四季度学习情况跟进:主要协助集团人力资源规划中心对第四期广东公司中高管培训学员学习情况进行跟进:转训课程满意度调查统计与收集、月度培养计划表的制定、阶段性培养会议的组织等。

4、活出真我风采集训营

10月30-10月31日,在手头工作很繁忙的情况下积极报名参与了公司组织为期2天的"活出真我风采集训营",通过培训营的学习,个人在职业心态、演讲能力、执行力方面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并获得了集训营"口才奖"荣誉称号!

5、营销储备职业规划管理方案

一方面,集团人力资源总部的集中招聘无法满足广东公司业务快速发展对储备人才的需求,广东公司迫切需要建设自己的人才梯队;另一方面,目前90%以上的营销储备人员对个人的职业发展目标与发展路线很迷茫,找不到实现职业发展的方式和途径。

基于以上情况,作为广东公司职业规划专员,在第四度完成了营销储备职业规划管理方案的撰写,对于营销储备职业发展路线和考核方案进行了明确的规划,目前方案正在审批中,预计明年可投入使用。

6、新员工辅导

第四季度完成了对新员工陈梦佳和周军职业规划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的辅导和传代,目前而言,两人已经可以独立完成职业规划认证考试的操作流程。

7、部门项目的工作支持

1)兼职管理岗关爱活动:从兼职管理岗关爱活动方案的撰写到活动后期的宣传,协助陈梦佳对本次活动进行了全程的参与和跟进,保证了活动的顺利开展。

2)集体婚礼:全程负责婚礼现场的拍照和新人的户外取景摄影。

二、个人亮点

1、项目管理和项目组织能力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跨部门协调与沟通项目的顺利开展和圆满结束,使个人在项目工作的开展上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对项目管理有了很深刻的体会,项目组织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

2、创新意识不断加强

从部门例会互动实际效果调查表的设计实施到营销储备职业规划管理方案的撰写,随着个人对实际工作的了解和认识进一步加深,打破常规的思维模式逐渐形成,各种大胆创新的方案不断涌现。

3、综合素质在实践中得到很好的锻炼

现代社会需要的是综合型的人才,所以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接手了很多额外的工作,对于个人综合素质能力的锻炼争取了很多良好的机会。比如中层储备培训班的全程参与和跟进,使个人在培训管理、培训策划、培训组织等方面的能力得到很好的补充。

4、沟通能力进步很快

由于项目工作涉及的面和人员比较复杂,对资源的调动更加迫切,因此对个人的沟通协调能力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在此过程中,与部门负责人和高层领导的接触和交流更加频繁,在克服与高层领导沟通恐惧心理的同时,个人沟通能力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三、个人不足

1、对于细节的关注不够

细节决定成败,但是在实践工作中对于细节的关注往往没有提升到一定的程度,出现了因小失大的情况。特别体现在集团职业规划中心对我们的考核,因为对细节的不屑,在认证考试的组织工作中没有按照集团的规范进行操作,出现扣分的情况,导致整个职业规划项目在整个集团排名比较靠后。

2、难以保持长久的工作激情

从刚进公司的满怀激情在现在的"麻木不仁",工作热情可谓是一落千丈,人在无法改变环境的时候往往就会被环境所同化。重复、繁琐的工作将满腔的激情一扫而空,如何寻求新的支撑点,爆发新的工作热情,并保持住长久的工作热情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3、对职业规划项目认可度不高

由于职业规划项目的前期研发和方案的编写集中在集团人力资源总部开展,分公司职业规划岗的工作职责主要是协助集团开展认证考试的操作,所以个人对于整个认证方案、认证意义、了解不够深刻,在具体认证过程中对于集团认证实施方案的认可度不高,有时候出现消极应付的情况,没有加入个人主观能动性。

4、空杯心态没有自始至终

初入职场,怀着空杯的心态,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个人能力提升非常快,但是当个人技能和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能够独挡一面的时候,就很难倒空心中的那杯水,从头再来。每个人都会碰到职业发展的瓶颈,如何才能够不断进取,更上一层楼呢,唯有倒空心中那杯水,空杯心态自始至终,方能不断吸取他人之长,补已之短,早日实现个人职业发展目标。

季度职员个人工作汇报二

在今年我成为了__公司的一名正式的员工,在年初,为了更好的发挥出我的作用,制定了一份___年的年度计划,经过三个月的工作和实验,在第一个季度即将结束的日子里,将我这三个月做一个阶段性的总结。

一、加速学习,加强业务本事

在不断熟悉工作的过程中,完成每一天的日常工作之余,我对自我此刻所处的环境有所了解,在这三个月里,不断地深入的学习,扩展自我的知识范围。

首先是对自我的本质工作的学习,经过试用期的考验,我对公司的了解不断加深,对我担任的岗位一天天的熟悉,我认识到自我在这一方面知识的匮乏。为了提高工作的效率,同时为公司贡献出一份力量,我在这三个月里,很多的查找资料,完成对本职工作系统的规划,向同事请教,找出在工作中出现的错误,在这个总结的日子里,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二、注重细节,做好总结工作

在每一天的结束时,我总会仔细的想一想还有没有什么工作没有做,有什么错误没有更正,有条理的梳理了一遍,有利于日常工作的进行。

细心地处理好每一天的工作,完成上级交代的任务,在每一次的任务过程中,对自我没有注意到的地方,听从同事的意见,做好笔记。在完成任务之后,对自我负责的范围做好总结工作。

整个第一季度以来,我每一个月、每一周都制定了适合自我的计划,并且在完成计划的同时,我在每一周、每一月都做好了总结,争取在每一次的总结过后,我都能吸取之前的经验教训,有所提高。

有成功的喜悦充斥着在我的工作中,也免不了有失败的时候,仅有将每一次失败化作养料和动力驱使着我不断提高,才会有之后的每一次成功。在第一季度中,我整体的工作做的还算到位,只是在某些细节方面,还有所疏漏,并且有些我还没有学习到,没有深入了解的地方,问题还有很多,在第二个季度中,在完成工作的同时,我也会竭尽全力将这些问题解决。

季度职员个人工作汇报三

二季度,是第二届董事会第一年工作的冲刺时期,针对前二个季度经营工作中存在的存款增长稳定性不够,资产质量优化进度不够,综合盈利能力、资本充足等核心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级不足,将继续围绕半年度工作会议提出“份额”、“效益”、“风险”和“形象”八个字抓好工作,向独立经营10周年献礼。

1、突出重点增存款,份额再上新台阶。

组织资金始终是银行工作的基础和重点。前时期的结对子比赛,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存款的稳定性不强,要继续突出存款增长,强化宣传攻关,强化比赛考核,强化服务创新,持之以恒把“结对子、争份额、比贡献、争市场组织资金比赛”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争取存款市场份额再上新台阶。

2、紧抓拓展争效益,夯实资本充足率。

今年是我行享受所得税减半政策的最后来一年,二季度要继续围绕我市经济发展的热门、重点,紧盯我市临江开发、开发区建设、工业集中区建设,瞄准有效资产抵押企业,紧抓传统业务拓展,加大支持力度,尽力拓展市场,争取效益化。同时,要继续强化各项治理,搞好年内各项财务核算,尽力操纵不合理费用开支,反对铺张白费,杜绝跑、冒、滴、漏,戒备各类案件发生,争创效益,扎扎实实地提足资本充足率和各项拨备率,向全部股东交上一份中意的答卷。

3、狠抓难点求突破,奋力提高资产质量。

信贷资产质量始终是我行效益的根本,始终是我行快速发展的根本。二季度,要抓住年终企业资金回笼较多的有利时机,锲而不舍活资产,一步不松降不良,争取余额占比双降低。一要抓紧以规范信贷五级分类为抓手,加快我行信贷治理系统建设,早日为我行强化信贷治理供给科学决策工具。二要集中力量做好中央银行专项票据兑付工作,争取央行资金扶持政策落实到位。三是以操纵不良贷款产生为出发点,全面完成对支持类企业、操纵类企业、和压缩类企业的清理工作,为明年进一步强化信贷治理打好基础。

4、强化宣传树形象,努力营造发展环境。

第8篇

伴随新一轮楼市调控大幕的启动,银行房贷压力测试陆续展开。

4月20日,银监会在第二次经济金融形势分析通报会议上,明确要求各大中型银行按季度开展房地产贷款压力测试工作。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指出,要加强土地储备贷款管理,严控房地产开发贷款风险,各大中型银行需按季度开展房地产贷款压力测试。

目前,银行房贷压力测试基本告一段落,各家银行的测试结果也陆续公布。

从测试结果看,银行对房价下跌的容忍度在30%~40%之间。容忍度最高的是民生银行,假如房价下跌40%,不会影响该行资产质量;农行的容忍度是房价下跌20%,之后房价每下跌1个百分点,就会多形成1个百分点的不良贷款。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可容忍的房价下跌幅度在30%左右。

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中层告诉记者,此次银行房地产贷款压力测试与以往不同,银行更加重视对系统性风险的防范,因此测试模型中加入了一些新的考量因素,比如加息、房产税、地方融资平台风险等。

此次测试显示,银行对房价下跌的承受能力好于预期。不过目前房价仍未出现下跌迹象,地方融资平台风险尚未充分暴露,银行最终受影响程度如何,仍有待市场检验。

“体检”乐观

从已经公布数据的几家银行来看,除了农业银行稍略显谨慎之外,其他各家银行均表示:“房价下跌三成,银行扛得住。”

交通银行是首家公布房贷压力测试的银行。4月29日,交通银行副行长钱文挥在一季度业绩会上透露,压力测试结果显示,房地产价格下降30%,交通银行开发贷款不良率将增加1.2%,个人按揭不良率提高0.9%。

钱文挥认为,由于交通银行房地产贷款占比相对较低,完全有把握消化和吸收这部分问题。交通银行2009年年报显示,截至2009年末,该行房地产贷款余额为12932.5亿元,占总贷款的7.03%。2009年该行新增房地产贷款4075.7亿元。

“当然,房价如果出现更大幅度下跌或者出现系统性风险,影响可能会比较大。”钱文挥说。

在1季度业绩会上,建设银行也表示,房价下跌30%对该行不良贷款影响与交行大体相当,可能会略微乐观一些。

民生银行对于房贷压力测试的结果最为乐观,民生银行行长洪琦公开表示,即使房价下降40%也不会影响该行的资产质量。

民生银行近三年的年报数据显示,该行房地产贷款占比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2009年底,民生银行房地产业贷款余额为1037.13亿元,占全部贷款的11.75%;2008年底,该行房地产业贷款余额901.58亿元,占比13.69%;2007年底,房地产业贷款余额719.03亿元,占比13%。同时,民生银行2009年的新增房地产贷款仅为135.55亿元,占总贷款的1.54%,即便因房价下跌,这部分资金受到影响,对该行的总体贷款质量影响也不会太大。

一些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人士指出,目前银行高于150%的拨备率使得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已相对较强。此外,银行房贷比率逐步下降,即使房价下跌两成甚至三成,国有商业银行以及已经上市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仍然能够承受这部分风险。

房贷紧缩之后

即使银行房贷“体检”结果乐观,银行方面仍不敢轻视房地产贷款潜在的风险。

2009年银行年报显示,三大上市国有银行的涉房贷款金额占比均在20%以上,兴业银行涉房贷款规模占比更是达到30.64%。

不过,银行已经开始有意紧缩房贷,2010年3月,房地产贷款出现减缓趋势。央行数据显示,3月末主要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余额同比增长44.3%,比上月末低0.6个百分点。

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内部人士透露,2010年8月各家银行将组织专项贷款用途调查,银行内部对此十分重视,检查工作预计需要花费两个月的时间,这期间银行会尽量紧缩房贷。这样,银行即便要做松动也要等到年底才能有所行动。“年底房贷会开闸放水,毕竟银行也要完成任务,不过届时也要视房地产市场行情而定。”

“银行房地产开发贷款和个人按揭贷款的风险并不大,实际上,最大的风险在于地方融资平台贷款。”海通证券银行业分析师佘敏华说。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银行房贷压力测试也将地方融资平台风险列入考量因素之中。

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人士告诉记者,此次银行房地产贷款压力测试与以往不同,银行更加重视对系统性风险的防范,去年地方融资平台贷款爆发式增长也引起了银行和监管层的关注。

2009年,随着4万亿投资计划的启动,大量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应运而生,地方融资平台贷款也随之出现井喷。有接近银监会的消息人士告诉记者,截至2009年底,地方融资平台的债务约为7万亿元。

庞大的债务已成为银行不可忽视的风险。令银行担忧的是,本身具有稳定现金流支持还款的融资平台公司较少,大部分融资平台都需要依赖土地转让或财政补贴。房价一旦大幅下跌,势必导致土地价值缩水、土地流拍的情况出现,如此一来,地方融资平台贷款的风险有可能会集中暴露。

“目前,地方融资平台的风险尚不能量化,不过银行的测试已经考虑了地方融资平台风险,结果还比较乐观。”上述股份制银行人士说。

除此之外,与房贷相关的其他行业贷款也是银行的一块心病。房地产行业一旦陷入低迷,与之相关的多个行业也会受到冲击,比如机械、钢铁、水泥、家电等行业。

上述股份制商业银行信贷部人士表示,这部分行业贷款确实存在一定的风险,但是各家银行贷款数额不一,面临的风险也不尽相同。

这部分行业贷款占银行贷款比例近20%。以交通银行为例,2009年交通银行各项贷款中钢铁冶炼及加工贷款余额4010.9亿元,占比为2.18%;机械设备贷款7653.2亿元,占比为4.16%;建筑业贷款5538.7亿元,占比为3.01%。除去这几大行业,其他行业贷款也与房地产贷款有各种不同程度的关联。

不过,有券商银行业分析师表示,房地产行业受影响,波及的范围十分广泛,但这些行业受到的冲击毕竟有限。虽然部分企业利润因此下降,但是这并不足以导致大量企业破产,因此银行贷款仍然比较安全。

“2008年房地产市场也经历过类似的阵痛,但是其他行业并没有因此受到太大的影响。”佘敏华说。

此外,加息也成为银行要重点考量的一个因素。由于利率上升会导致月供压力加大,按揭贷款的不良率和拖欠率可能会上升。

有银行人士表示,一次性付款的购房者不在少数,银行贷款在2009年整个购房款的资金结构中比例并不大。如果自有资金充足,银行的风险就不会扩大,但是,这一情况因区域和产品不同而不同。

世联地产就其在全国20多个城市的345个一手楼盘总结出的数据显示,北京虽然价格上涨非常快,但是其自有资金的比例也是全国最高的。2009年北京购房者群体中,35%~40%是一次性付清,没有使用银行的贷款。

另据中金公司的数据,北京地区按揭贷款的首付比例保持在35%左右,至少可以抵抗35%的下跌风险,加之一次性付款比例不小,所以房价除非腰斩,否则北京的房贷不会出现实质性的坏账。

第9篇

一、指导思想

以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主导产业培育年、项目比学赶超年、工作绩效提升年”活动精神为指导,立足本系统和实际,进一步提升工作绩效、创新工作机制、强化服务理念,推动我市“4+X”等主导产业的重点培育,助力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结构转型,有力支持市实体经济发展。

二、工作目标

以“一十百千”工程为载体,通过“2012金融暖企行动”的开展,整体了解企业经营情况,帮扶企业缓解经营困难,促进企业成长和转型升级,提高金融服务金融服务水平,促进银企共赢局面。

三、工作措施

(一)召开一次投融资推介会。本着促进经济金融的良性互动、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协助企业与市内外金融机构项目对接的宗旨,由金融服务中心牵头举办第八届投融资推介会,投融资推介会活动期间举办一场投融资报告会,专题介绍分析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并做好投融资推介会后续资金到位率进度跟踪等工作。

(二)举办十场金融知识宣传讲座。一是人行市支行和金融服务中心利用资源优势,定期或不定期的邀请金融领域的专家、学者,对当前经济金融形势、热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讲解。二是其他各金融单位利用系统内师资力量和理财骨干,侧重于在业务实践中发现的问题、金融注意事项、金融产品和公众关心议题等举办知识讲座。

(三)实施“百名银行高管经理进企帮扶”行动。一是金融服务中心牵头,组织各市外金融机构,重点邀请金融高管走访大溪滩工业园区、莲华山工业园区等园区的特色产业企业,深入企业实际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产品特色和竞争力等情况,提高信贷支持能力和扩大惠及范围。二是各金融单位成立银行高管经理进企帮扶队伍,明确带队领导,深入企业调研,掌握行业发展趋势和企业经营动态,有选择帮扶一批重点企业和小微企业。三是建立金融单位与企业的挂联制度。按照开户行或者贷款行挂联对应企业,有助于及时、持续掌握企业信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银企紧密度。

各单位要根据走访计划,每季走访企业不少于30%。9月底前全部完成走访活动,并填报走访信息表。另外,走访的人员名单、图片资料要及时报送,注重收集资料。

四、工作要求

(一)明确思路。遵从“分步骤、讲时效、找问题、谋共赢”的方针,按阶段、分步骤,合理安排时间,有序推进。在活动中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本着解决实际问题的原则及时改进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

(二)加强领导。一是由人民银行市支行牵头组织全市各银行、金融服务中心、中小企业担保中心、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单位共同参与本次活动。二是成立金融系统“2012金融暖企行动”活动领导小组,由人行市支行行长任组长,其他各金融机构负责人为成员。三是建立活动联络员制度,各金融机构指定专人负责活动的信息联络和工作协调。

(三)积极配合。各部门、各单位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主动参与、相互协作、相互配合。一是金融服务中心继续充分利用好金融服务110平台(金融服务电话、金融电子信箱),为企业和个人提供金融问题咨询、金融权益保护等服务。二是外汇管理局市支局发挥专业优势,为企业和个人在结售汇和结算等方面提供咨询和服务。

(四)总结提高。重视“2012金融暖企行动”活动的成效评估。一是各参加“2012金融暖企行动”的金融单位应汇总活动中收集的企业信息,定期向领导小组报送工作开展情况。领导小组对所开展的各项工作进行跟踪,同各金融单位对各项工作的自查相结合,有序推进,提升效果。二是对全年的金融暖企行动进行评价考核,总结先进经验,及时推广;归纳、分析活动中发现的问题,在下一年度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五、时间安排

(一)准备阶段:(1-2月)

1.制定活动方案,部署活动宣传等各项工作。

2.人行市支行组织各金融单位成立活动领导小组。

(二)开展阶段:(3-10月)

1.举行“2012金融暖企行动”活动启动仪式暨“‘百名金融高管进企业’和‘走千家访万户’”活动启动仪式。

2.牵头举办投融资推介会,举办专题投融资报告会。

3.借助人民银行“行是论坛”、“指点”平台举行十场金融知识讲座。

4.以第二季度为重点,各金融单位要在开发区和重点乡镇适时举办融资洽谈会、对接会。

5.领导小组分阶段跟踪活动进展情况、督促活动落实。

(三)总结阶段:(11-12月)

第10篇

这是一支朝气蓬勃的团队,倡导求新、求变、求发展的经营作风,通过特色经营,特色发展,致力于建立最具价值的保险理念,如春风扑面,为黑龙江保险业腾飞注入鲜活生命力。这支在黑龙江保险业界引发震撼,被誉为“新兴代表”的团队,就是生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分公司。

“宝剑砺出,谁与争锋”,浸透豪情的龙江沃土演绎了无数创业佳话,而今,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一群来自四面八方,情投意合的保险精英,为了共同的梦想聚到生命人寿的旗帜下,指点江山激扬奋起,不甘人后昂首阔步,为龙江保险业腾飞铭刻新的历史篇章。

2006年8月,生命人寿黑龙江分公司宣告成立,2007年度黑龙江分公司已从开业起步阶段步入快速发展阶段,规模保费从2006年的507万元飞速上升到2007年的24628万元,2007年实现规模保费收入总额是2006年的49倍。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2007年黑龙江团险规模保费总计为16.95亿,其中中国人寿为13.2亿,市场占有率为77.9% ,太平洋人寿1.11亿,市场占有率为6.6%,生命人寿黑龙江分公司团险规模保费为0.99亿,市场占有率为5.85%,位于中国人寿,太平洋人寿之后排名第三位。

“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一家新公司能达到如此迅猛的增长速度,的确令人惊讶。”业内人士不由发出惊叹。

惊叹号不仅仅回荡在龙江大地,回首近年来中国保险业发展进程,不能不提到“生命现象”,做为中小保险梯队的新生代表力量,生命人寿的发展势头和经营理念已经引起中国金融领域的高度关注。这个进入中国保险业不足四年的保险公司,以朝气蓬勃的发展势头确立了其在新兴保险企业的龙头地位。

尤其在2007年的跑道上,在先后实现总资产和累计保费过百亿的目标后,又打破了中资投连市场持续三年的沉寂期,持续以投资收益率第一的名次拉开了和追随者的距离。去年9月,在上海举行的第四届国际金融论坛中,生命人寿李钢总经理作为中国保险行业唯一代表被邀参会,其受关注度可见一斑,组织方表示,作为中国保险业新兴公司的代表,生命人寿的成长模式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生命人寿的经营思维对金融企业的发展具有高度借鉴价值。

正当生命人寿在国内寿险市场攻城略地所向披靡时,生命人寿黑龙江分公司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从容不迫稳步前行,众志成城努力进取,在生命人寿大团队中取得令人瞩目的佳绩。

日前,《保险家》记者走进黑龙江分公司领导核心,与他们近距离接触,探寻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凝聚力与战斗力使然,让他们领导的这只精干军团,能够短时间内在黑龙江保险业异军突起耀眼而夺目。

挑选专业又懂经营之道的人士担任领导职位,找到他们合适的位置,现代企业管理不是因一个人能力有多高而光荣,是因一个群体配合有多好而荣耀。

采访对象:总经理刘和欣

个人档案:2 2年行业从业经验,高级经济师,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管理研究生、曾任中国人保松花江中心支公司副总经理、中国人寿松花江分公司副总经理、中国人寿哈尔滨分公司副总经理等职。在下属心目中,他是精明、低调而务实的领导;在同行口中,他是经验丰富,善于开拓创新的资深保险人。

2 0 0 6年年初,正处于快速上升阶段的生命人寿瞄准黑龙江的广阔市场前景,招贤纳士筹备分公司,多方考察与筛选,生命人寿高层将开疆拓土的黑分掌门人重任,交托于具备多年管理经验的刘和欣。

不到两年的时间,刘和欣带领黑分公司不负众望,白手起家从零点起步,稳步推进网点规模、扩大销售人力,加强机构覆盖率,目前在黑龙江省内已拥有下属支公司三个,各分支公司下属营销服务部12个,销售人力队伍达千余人,在黑龙江保险市场,生命人寿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一片蓝天。

与刘和欣对话,轻松而愉悦,他很谦逊,将成绩的取得归功于团队协同作战的结果,刘和欣直言,作为国内第三梯队寿险公司,生命人寿正值国内保险业发展的重要时期,一方面市场容量迅速扩张,另一方面,监管机构创造各种有利条件,鼓励民族保险企业做大做强,生命人寿起步伊始即立足高起点,建立国际化专业平台,最大限度地追求稳健与进取并行的经营策略,公司开业以来的良好业绩印证了正确的经营思路。

《保险家》:在几年时间内,生命人寿在国内保险业内迅速崛起,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黑分公司更是奋勇争先,短时间内能够取得这样的业绩,您认为主要原因是哪些方面?

刘和欣:事在人为,人才是我们得以快速发展的第一因素,高层次的经营管理者和高素质员工队伍是生命人寿专业、健康经营的有力保证。

从总公司到分公司,我们拥有一支由业界知名寿险管理人才组成的优秀经营管理团队,有着丰富的行业经验和影响力,推动公司按国际化后援运作和本土化市场开拓相结合的思路进行经营。优秀人员所组成的高素质专业团队保证了公司决策的有利执行,快速与健康发展,国际化、专业化和制度化的优良经营模式也在不断吸引国内外业界精英踊跃加入。

黑分筹建之初,就是凭借高素质人才理念去创建市场人才格局,从初建时几十人发展到如今千人团队,取得的成绩源于每一位优秀员工辛勤的努力,他们是当之无愧的精英,有这样一支精兵强将团队,我们才能够顺利完成总公司的各项战略部署,打好基础,为长足发展做好人才储备。

《保险家》:采访您之前,就已耳闻您的经营管理之道,业内都评价您很会用人,您的管理理念是什么?

刘和欣:我的管理理念其实很简单,就是重质选才,和谐共赢,挑选合适的人去担当合适的位置,按照需求理论去实现团队的价值观,一个英勇善战的团队,有效的管理是制胜关键因素。在公司组织方面,我们始终遵循着这样一项原则,挑选专业又懂经营之道的人士担任各级领导职位,找到他们合适的位置,给予他们充足的发挥空间,实现价值目标。同时,创造和谐的内外部环境,让团队的成员处于心情舒畅的环境里快乐工作,彼此协作达成共赢是我们团队经营主题,也正是基于此,充分调动起员工的积极性,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中。

《保险家》:您对团队各级主管要求很高,不仅要求业务能力精熟,还要求与管理能力相结合,作为团队长您是如何考虑的?

刘和欣:现代企业管理不是因一个人能力有多高而光荣,而是因一个群体配合有多好而荣耀。在保险业,加强组织管理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方面很重要,我们选用员工或提升职员的条件,对销售能力的考虑是一方面,我们更看重他们的销售水平和经营管理相结合的程度,这对黑分

公司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稳步扩大市场占有率是大有裨益的,实践证明,我们的选才战略是比较成功的,许多优秀的业内人士来到生命人寿,找到了安身立命的根基、职涯晋升的渠道、事业发展的空间,使他们在提升公司价值的同时,也获取了个人价值的最高体现。

《保险家》:保险行业是服务型行业,在目前同质化的市场产品格局中,各家公司都在争相打服务牌,对这个服务理念,您是如何理解的?

刘和欣:服务不是口号,不能停留在口头上,企业对消费者的社会责任总结成一句话就是从内心里尊重消费者,就我们公司来说,就是在行动上尊重客户,对于客户的尊重式服务,生命人寿黑分公司主要通过内部管理和系统平台来实现,并将重要考核指标列入到部门及责任人,以确保客户问题得到及有效解决。在未来的发展中,生命黑分将积极开展服务创新,让更多的客户能更好地享受到我们的“增值服务”和“差异化服务”,用心让客户感受到生命人寿的关怀无所不在。

《保险家》:有些新兴公司进入市场,往往是迅速进行各级机构铺设扩张,扩大市场占有率,黑分公司的分支机构铺设很稳健,是如何考虑的?

刘和欣:我们走的是精兵路线,无论是对人队伍建设还是机构分支的铺设,都遵循宁缺毋滥的原则,2007年大庆和牡丹江中心支公司成立后,开设了12个营销服务部,目前已进入良性运转。在鸡西市、鹤岗市设立支公司也获得有关管理部门批准,我们并不急于盲目扩张,要视当地市场环境时机成熟条件下稳步推进,稳扎稳打求实效,相信随着黑龙江省各分支公司的建立,生命人寿的展业范围将遍及黑龙江省各大城市,为龙江人民的生活带来优质保险保障。在努力打造公司品牌知名度的同时,我们的目标是将生命人寿的优质服务遍及龙江大地的每一个角落。

《保险家》:作为从业二十多年的业内资深人士,您如何看待保险公司的未来发展方向?

刘和欣:近年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一批中小保险企业应运而生,成为保险市场生力军。随着这些企业的涌现,为保险业发展注入新鲜活力,保险市场的集中度也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在目前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中小保险企业群体还面临着诸多共。如增加资本金困难、投资渠道相对狭窄、缺乏人力资源竞争优势等等。面对竞争局势,中小保险企业要发展,就要形成有效的规模和较强的综合盈利能力,求新、求变、求发展,创新活力寻求自身战略定位,避免自身的市场影响力被弱化。

市场是做出来的,通过良性竞争可以提高服务与产品层次,更多的是市场与机遇的显现,做大保险业这块蛋糕,广大消费者将有更多的选择。

采访对象:刘洋

职位:黑龙江生命人寿公司副总经理

个人简历:11年行业从业经验,高级寿险管理师,历任营销部督导、企划室副主任、人力资源部主任、中心支公司总经理、平安人寿中西区培训部训练管理室主任等职。

“从产品结构上看,我们的销售以分红型产品、投连产品和重大疾病险产品为主,顺应金融市场的变化推出的银连产品,销售成绩优异,准确把握市场动态是我们能够取得成绩的关键。”刘洋一语中的。

据了解,去年生命人寿黑分公司年金险、投连险占销售整体的主导地位,占收入总额的81%,刘洋认为,在金融市场活跃的情况下,消费者更希望在得到充分保险保障的基础上能够获得一定的经济收益。

刘洋坦言,随着外阜公司陆续进入龙江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的同时,更多的是市场与机遇的显现,保险公司之间的良性竞争将促使保险业蛋糕迅速做大,服务与产品层次会愈来愈细化,广大消费者将有更多的选择。

《保险家》:2007年是生命人寿黑分扎实基础稳步前行的开端,作为个险和营运的负责人,能否透露下年度公司个人寿险业务销售渠道发展思路?

刘洋:个险渠道是公司开展的主动力,没有个险业务的健康发展,公司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我们的个险渠道没有辜负公司重望,顺利完成2007年任务,2007年全年个险渠道完成规模保费1489万元,四季度完成保费是一季度的3.63倍,是二季度的2.04倍,是三季度的1.77倍,为2008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个险渠道无论从人力发展角度还是人均规模保费的完成角度,都在以一个健康的趋势发展。

在营销人建设方面我们走稳步发展的路子,按照总公司“有规模的精兵队伍”的发展思路,重点在于培养人才和队伍,注重业务质量,逐步提高人员数量和人均产能,在保证人员质量的前提下发展人力规模。同时,加快机构铺设步伐,不断完善,丰富产品线服务内涵,满足客户需求。

《保险家》:2007年度开展的“特色生命”服务活动,使生命人寿美誉度不断提升,获得客户的认可与好评,贵公司是如何运做的?

刘洋;公司开展的以“软实力”构筑“特色生命”活动,旨在建立附加值服务体系以提升客户的满意度,并促进渠道业务发展,活动期间各分支公司紧密围绕“携手生命,共同成长”这一主题,积极落实客户服务节各项工作,为公司的营运工作的发展树立了良好的公司形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和市场效应。

在此次服务节中,我们的客户感受到了与生命共同成长的点点滴滴,感受到公司对于客户的重视程度,为了解客户的真实需求,切实反映公司服务体系的运作情况,我们通过调查及时对通过运作中的各个流程环节做出调整和改善,使客户的需求得到满足,将客户满意度转变为客户忠诚度。

2007年黑龙江分公司及下属支公司共发生赔偿支出与给付共115件次,给付金额49万元,占保费收入的0.2%。接受各类客户咨询1410件次,涉及保费金额5829万元。开展客户调查57件次,涉及保费金额543万元。虽然我们的理赔及给付金额相对较小,但我们以客户的需求为已任,通过对客户的关怀和关心,为公司的今后发展而努力。

银行保险业要真正升级,有赖于破除金融分业的藩篱,实现资本的融合,推进金融混业经营,从销售联盟到混业经营产品,直至综合一体化经营,这是银行保险发展的必然趋势。

采访对象:白伟杰

职位:总经理助理

个人简历:2 3年金融从业经验,曾任黑龙江省光大银行哈尔滨道外支行副行长、省行法律事务部总经理、资产保全部总经理、哈尔滨红旗支行行长等职、创办了黑龙江省第一家保险箱业务。

作为银行业的资深人士,白伟杰选择来到生命人寿,用他的话说,是被保险业蓬勃发展的魅力所吸引,在他看来,银保的联盟市场运做多年来几经波折,从分业到混业,分分合合最终将修成正果,也是大势所趋,银行与保险公司从单纯联合销售产品到联合开发产品,只是时间问题。白伟杰认为,假以时日银代业务将会成为保险公司销售渠道的重头戏。

《保险家》:2007年贵公司在团险渠

道紧随老品牌公司名列三甲,做为一家新兴公司难能可贵,你们是如何做到的?

白伟杰:2 0 0 7年我们与邮政强强联手,团险渠道业务共完成9957万元规模保费,完成全年任务目标,利用总公司其他年金业务政策,在分管总经理的领导下及时对分公司的销售策略进行了调整,弥补了分公司的弱势,抓住市场机遇。同时,团险渠道积极配合各部门对中支筹建工作给予支持,协助完成了中支机构的整体发展策略及目标设定,建立了分公司客户经理的日常管理、考评办法,对重点客户经理进行专门督导和追踪。对当地市场情况给予分析,对客户资源进行了整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保险家》:2007年黑龙江保险市场整体销售较上年同比下降,而贵公司的银保业绩却大幅上升,你们采取了什么应对措施呢?

白伟杰:去年我们银代渠道全年共完成保费13183万元,其中四季度完成保费6620万元,是三季度保费完成的1.26倍,是二季度的9 . 4 3倍,是一季度的1 1 . 1 0倍。

2007年黑龙江保险市场整体销售较上年同比下降了8%,其中以银、邮下降幅度最大,较上年同比下降达到了48%之多;一些老公司银邮销售下降幅度则更大,有些公司为了抢占银邮市场,出台了一年期和三年期的银代产品,面对市场竞争日益激烈。2007年下半年,我们准确把握住市场需求,银代渠道借助投连险的优质销售平台,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协作下,使银代业绩出现很大的攀升,最终打赢了2007年这场销售硬仗。

《保险家》:经过几年的发展,银行业务已经鼎立于个人和团体业务的“三驾马车”,一些新成立的公司银保业务收入占大额比例,对银保业务的未来发展,您的看法是什么?

白伟杰:从2 0 0 0年保险产品在银行柜台推出,经过多年的发展,银保业务目前已经成为各保险公司争夺市场,扩大业务规模的重要手段,与大多数银行保险业发达的国家不同的是,我国的银保合作仅停留于银行保险公司卖保单的最低层次,银行和保险公司之间缺乏资本联系,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利益联合体,在现有的金融分业经营的制度框架内难以走出困境,随着我国金融混业经营的推进,银行保险升级的路径将表现为从销售联盟到联合开发产品,再到银行和保险业务的综合一体化经营。

《保险家》:无论银行还是保险公司,都希望通过银行保险实现两者之间的协同效应,为企业创造更大价值,您认为怎样才能实现最佳的共同效应呢?最近有关部门信息,允许银行业参股保险业,对此您又是如何看待的?

白伟杰:在银行和保险结成销售联盟的阶段,协同效应主要来源于销售渠道的共享,为实现更大的协同效应,银行保险应进一步从销售联盟阶段升级到联合开发产品,银行在收集消费者信息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保险公司利用银行的客户信息来识别客户的风险大小和保险需求,开发相应的保险产品,能够大幅度提高销售效率,银行和保险利益上的联系也就更加紧密,与单纯联合销售产品相比,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允许银行业参股保险业,这个信息对保险业无疑是重大利好,通过股权上的联系,银行和保险将最终达到业务上的综合一体化经营,是银行保险的高级形式,银行业务和保险业务之间的互补性以及两者对固定资产的分享将为银行保险带来更大的协同效应,到这个阶段,困扰目前银行保险发展的许多问题将会在新的制度框架内应刃而解。

采访笔记:

接触生命人寿黑分公司,在很多方面,给记者的感觉,他们更像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无论是内勤还是外勤,领导层面还是普通一员,他们都精明能干尽职尽责,不需要过多的指示。他们在组织机构中能够嫩够娴熟地独立运作;各级管理平时各司其职,公司高层也深信这些团队长和他们的部属,他们是在为整个团体的利益而奋斗的。

他们用业绩诠释出,他们拥有杰出的领导者,一支卓越的管理队伍,一群勤奋努力的职员;他们不仅对行业有很深的了解,也知道如何去赢得成功。

第11篇

****年二季度我在xxx支行行长和各条线同事的关心指导下,用较短的时间熟悉了新的工作环境。在工作中,我能够认真学习各项金融法律法规,积极参加行里组织的各种学习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素质和业务技能。****年*月至*月,我参加了北京金融培训中心举办的afp(金融理财师)资格认证培训,取得参加afp认证考试资格,并于****年**月顺利通过了afp认证考试。通过这次全方位的培训和学习,使我深刻意识到自身岗位的重要性和业务发展的紧迫感。在工作中,我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客户所遇到的实际问题相结合,勇于探索新理论、新问题,创造性的开展工作。

到了新的岗位,自己的工作经验、营销技能和其他的客户经理相比有一定的差距。且到了新的工作环境,对行内业务往来频繁的对私对公客户都比较陌生,加之支行的大部分存量客户已划分到其他客户经理名下。要开展工作,就必须先增加客户群体。到任新岗位后,我始终做到“勤动口、勤动手、勤动脑”以赢得客户对我行业务的支持,加大自身客户群体。在较短的时间内,我通过自身的优质服务和理财知识的专业性,成功营销了支行的优质客户,提高了客户对银行的贡献度和忠诚度。

担任客户经理以来,我深刻体会和感触到了该岗位的使命和职责。客户经理是我们xx银行对公众服务的一张名片,是客户和银行联系的枢纽,在与客户交往中表现出的交际风度及言谈举止,代表着我行的形象。我深知客户经理的一言一行都会在第一时间受到客户的关注,因此要求其综合素质必须相当的高。从我第一天到任新岗位,从开始时的不适应到现在的能很好地融入到这个工作中,心态上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刚开始时,我觉得客户经理工作很累、很烦锁,责任相对比较重大。

但是,慢慢的,我变得成熟起来,我开始明白这就是工作。每天对不同的客户进行日常维护,热情、耐心地为客户答疑解惑就是我的工作,为客户制订理财计划和让客户的资产得到增值就是我的工作范围,当我明确了目的,有了工作目标和重点以后,工作对于我来说,一切都变得清晰、明朗了起来。当客户坐在我的面前我不再心虚或紧张,我已经可以用非常轻松的姿态和亲切的微笑来从容面对。如今客户提出的问题和疑惑我都能够快速、清晰的向客户传达他们所想了解的信息,都能与大部分客户进行良好的沟通并取得很好的效果,从而赢得了客户对我工作的普遍认同。同时,在和不同客户的接触中,也使我自身的沟通能力和营销技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金融专业知识有待进一步加强。面对如今市场经济的多样性,银行理财成为越来越多客户的需求,如何能给我行优质客户提供专业的金融信息和理财产品,这就需要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主动性,及时掌握最新的财经信息和准确分析未来的经济走势,以提高自身金融专业知识水平;

二、针对不同的客户,还应朝细致精准化管理方面进行加强。对现有的客户资源,深挖细刨,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和实际情况,做精准化营销,提高支行中间业务收入;

三、进一步克服年轻气躁,做到脚踏实地,提高工作主动性,不怕多做事,不怕做小事,在点滴实践中完善提高自己,决不能因为取得一点小成绩而沾沾自喜,骄傲自大,而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与时俱进,创造出更大的辉煌;

个人职业发展的愿景:

第12篇

这是一个互补的队伍,不管是年龄,专业还是个人经历。这也是一个团结的队伍,正因为互补促成团结。

去采访银河团队的时候很不巧,正赶上他们开大会,不过这也很正常,年底了总结表彰总免不了,何况银河宏观研究团队在过去的一年发挥得比较出色。

说起团队成员,年龄相对偏大的张新法颇有点喜形于色,“滕(滕泰,银河证券研究所所长)总亲自抓宏观分析团队。其他四个成员一个做国际经济出口汇率,一个做国内经济数量化分析,还有一个新来的硕士生做国内经济。我自己原来是做数据,现在主要负责宏观政策。队伍一扩大,我现在就相对减轻了一点压力。”

说是压力减轻了,但是队伍内部的研究气氛却是相当“严肃”,因为大家都很有观点,在这些人中间,争论是常态。

70后的周博士、郝博士数理统计方面比较强。郝博士原来在统计局,周博士在银行待过在涉外部门也待过,80后杨欢在人民大学学经济,基础也比较好。加上资历颇深的张新法和“灵魂人物”滕泰,每一次的会议都是一场激辩,但是道理却是越辩越明。

“有问题就要争论,事情不争论不明了,批不倒的话就可以论一论,最后滕总把关,集体裁决。每个人都有固定的领域,决定权还是在专家手里。”

尽管气氛“紧张”,但身处这个团队,张新法还是感觉很舒服。“最主要的是每个人都对研究非常感兴趣,大家并不是把这个当成一个工作,而是自己的追求,有了这种信念,很多看似复杂的事情就相当简化,矛盾也就迎刃而解。”

银河证券的报告总是在研究、辩论、总结的过程中成型。当后来事实证明自己的研究成果有一定的影响力时,就感觉自己的付出有了回报,能有这样的反馈就已经很开心了。

2010年,银行宏观团队判断:在经济内在惯性、政策持续刺激和世界经济反弹等多元因素的作用下,2010 年中国宏观经济有望承接2009 年二季度以来持续回升的态势,预计全年GDP 增速达到9.5%。同时,2010 年流动性依然充裕,货币政策将体现为“宽货币、稳信贷”。预计M2 增速为19%左右,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为7.6 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