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军训社会实践总结

军训社会实践总结

时间:2022-06-21 22:57:45

军训社会实践总结

第1篇

1、社会实践的目的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科技、国防、劳动、法制、环保、历史等多方面教育,使学生关心社会和科技进步、关心地球和生存环境,获得直接感受和问题解决的经验;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认识社会、探究社会问题的基本能力,形成综合思考问题的能力;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养成良好的劳动观念,形成一般劳动技能;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协作能力、组织能力和操作能力以及适应环境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创新意识和勤于实践、勇于探索、精诚合作的精神,不断提升学生精神境界、道德意识和能力,完善学生人格,最终指向于学习者个性健全发展。

2、社会实践的内容

社会实践活动包括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其内容包括:

军训:这是一个必修项目,主要进行军事知识教育、军事技能训练和纪律的养成教育。

校内实践活动:主要进行日常生活技能竞赛活动、校园规划和校园环境整治活动。

校外实践活动:参观、访问和调查活动。可以以郊游或远足的形式,观赏当地田园风光、锦绣山河、人文景观等;可以到德育教育基地参观考察,接受思想教育(例如清明节祭扫革命烈士墓)等;可以抓住社区焦点、热点问题,进行环保、国情民情调查等;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验证性的调查,或结合研究性学习进行探究性的调查。

社会生产劳动和社区建设活动:指参加工农业生产劳动、商业性活动、社会公益劳动(例如义务植树等)等,还可以参加社区的政策调研、政策宣传甚至于政策制订,参与企业策划等。

科技性实践活动:如进行某项科技设计或制作,参与社区生产、生活设施的设计或改造等。

社会实践活动内容的确定是学校提供与学生自主选择的结合。学校为学生提供两个、三个或多个选修模块供学生选择。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特长,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创造性地选题和开展实践活动。

3、课程管理组织形式

2.工作小组

组长:

成员:

社会实践课程在学校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的领导和学校综合实践活动专家小组的指导下实施,在学校德育处、教科室、教务处和总务处的通力合作下完成。德育处负责社会实践课程的规划,教导处、总务处等积极为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创造条件和机会。德育处要为学生的活动提供安全保障。年级组负责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实施,班主任对全班的社会实践活动负责,指导老师对所分管的社会实践小组负责。

班级成立学术委员会,实施对班级社会实践活动的自主管理。

社会实践活动一般以由三、五个学生经自由组合形成的小组为单位开展,每小组推举小组长一名,根据活动项目聘请指导老师1—2名,提倡根据活动项目的需要聘请校外人士充当指导老师。

学生到校外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要有完整的活动方案,要告知班主任和家长并征得班主任和家长的同意。班主任和家长要在活动方案上签字表明自己的态度,并要求班主任和家长对该活动方案提出详细、具体的活动建议,以确保活动能安全、顺利在进行。指导教师也要就活动的开展提出自己的建议。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军训作为特殊的实践活动项目,要严格按照学校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的安排实施。

4、课程配置与时间安排

军训是全体学生的必修项目,安排在高一第一学期开学之初,共一周时间,完成者得2个学分;学校设置一个“社会实践周”,根据实际需要安排一次主题活动,一般安排在高二第一学期,完成者得2个学分;

其他2个学分由学生根据个人的主客观条件和兴趣爱好,利用双休日、节假日或假期时间自主安排活动得到,可集中安排进行某一主题活动,时间不得少于7日,也可分散安排多项活动,时间累计也不得少于7日。分散进行的活动要尽可能多样化,以获得多方面的感受和收获。这2个学分的认定时间为高二第二学期末。

5、活动实施的过程

5•1活动前教育。学校在活动前都安排一定时间进行安全、法制、礼仪教育。教育学生预防事故,注意自我保护;教育学生必须遵守法制,遵守实践地和社区的规章制度;教育学生礼貌待人,体现中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

5•2内容选择与活动规划。除军训项目外,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已有的知识水平,从生活世界出发,从熟悉和关注的社会实际中选取活动主题和内容,并形成社会实践小组,聘请指导老师,联系好将要前去实践的地点或单位,制定小组活动计划,并在小组活动计划的基础上制订个人活动计划。将小组活动计划和个人活动计划报告班主任和指导教师并征得他们的同意。

5•3活动实施。学生必须按计划进行活动,接受实践地负责人领导,班主任和指导老师要随时关注活动的正常开展。在活动中组长要协调好小组成员及各方面的关系,各成员发挥团队精神,相互协作,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要记录活动过程和活动心得。

5•4总结交流。活动结束后,小组完成社会实践的报告,个人写出活动小结及活动过程中的体会、感受等,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组织小组间的交流。学校每学年安排一次社会实践的总结交流,形式由班级自定,可以是主题班会、班级网页、墙报展览等。

5•5评价考核。小组和个人提供相应的材料,由班主任或指导老师()进行初步的学分认定,然后由学校综合实践课程专家小组进行学分确认,教导处完成学分登记。

6、课程评价与学分认定

6•1、评价原则

贯彻三结合评价原则: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自评和他评相结合,定性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

6•2、评价内容

(1)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课时量和态度;

(2)活动的选择与活动设计评价;

(3)活动过程中的体验和收获:认识社会、研究社会问题的基本能力和人际交往、协作、适应环境等能力的发展情况;

(4)活动的成果和社会效益评价;

(5)活动过程中的创新性和实践性的体现情况。

6•3评价方法

实施档案袋评价。学生建立个人社会实践活动档案袋,里面应装有能反映小组和个人活动过程的种种记录和其他证明材料,并提供核实方法或途径(如实践单位的地址和电话,相关人员的姓名和联系电话等)。在进行考评价时,活动小组和学生个人提供如下考评依据:

军训评价。军训评价由出勤情况、学习或训练态度、军事知识和军事技能考核情况、个人军训日记或小结等方面构成。

附军训评价表

项目项目考核得分百分比折算得分备注

出勤情况20%项目考核得分为百分制,折算得分之和就是最后得分。

学习或训练态度15%

军事知识考核25%

军事技能考核25%

军训日记或小结15%

最后得分

主题活动评价。详细的小组活动方案和个人活动计划,小组社会实践报告与个人活动小结,活动记录与活动证明,主题活动的成果,相关单位的评价和学友的评价材料。

附主题活动评价表

项目分值得分备注

出勤情况20累计各项得分除以2就是最后的得分

实践活动态度30

活动选择与活动设计40

活动体验和心志发展40

活动成果和社会效益30

活动创新性和实践性40

最后得分

分散组合活动评价。相关的证明材料,如各项活动的单位证明、各项活动的计划,各项活动的过程记录与小结等。

分散组合活动评价表

活动名称活动用时活动态度活动收获活动得分备注

综合得分累计得分÷活动项目数

()

6•4评价程序

学生个人或小组整理参评材料——小组交流及互评——班级交流及互评——导师(或班主任)进行初评、学分认定和等级认定——学校综合实践专家小组进行最终的定性评价,学分认定和等级认定。得分90分以上的为A等,75分——89分为B等,60分——74分为C等,60分以下为D等。

7、奖励与重修

第2篇

职校德育工作的多维视野

学校德育工作好做,但做好不容易,由于生源的参差不齐,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做好更不容易。在当前的教育体系中,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升学教育模式下被喻为应试教育“失败者”,又因多数是弱势群体的子女成为“边缘者”,还有的因为家长认为学校可以帮忙管管孩子而成为“被托管者”。怎样把“失败者”转变为业精技强的“优胜者”,把“边缘者”转变为实用型人才的“武状元”,是摆在职业学校面前不可回避的一道难题。玉溪工业财贸学校从不同的理论角度对这一难题进行了长期的思考。

从多元智能理论出发,智力由彼此相互独立的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等7种智能组成,个体的智力都具有自己的特点和独特的表现形式,从而拓展了衡量中职学生智能发展与成就的尺度、成功的维度。

从“素质冰山模型”出发,隐性素质对个人职业行为表现起决定性作用,是人们素质表现差异化关键所在,所以德育工作更应该关注学生个性品质等隐性素质的培养。

从企业原理出发,中职直接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让学生熟悉基本的企业伦理和文化,是中职学校德育工作一个重点。

从军事文化出发,“军事化”是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形式,“校军合作”是中职学校宝贵的德育资源。军队是忠诚、吃苦、纪律、爱国等形象的代名词,军队的严格管理和艰苦训练,是社会普遍高度认可的提高人才综合素质的方式。

在长期的理论思考与学校德育工作实践中,玉溪工业财贸学校形成了“班级管理企业化、养成教育军人化、现场管理‘7S’化、学生活动社团化、班主任培训军事化”的职校德育模式,全力推进培养“德技双优”的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

“五化”德育模式的内涵

班级管理企业化。企业化班级管理是把班级看作企业,班主任相当于董事长,是理念层;班长、副班长、团支部书记相当于总经理、副总经理,是管理层;班委相当于部门经理,是执行层;广大同学相当于公司员工,是实施层。核心是将企业制度及管理方式渗透到班级管理中,实施模拟工资、奖金、罚款,明确制度、责任、权利和义务等。使学生深刻感受企业文化,让班级充满活力,培养适应社会、企业需要、具有员工职业习惯的学生。

养成教育军人化。学校与驻云南陆军预备役某团开展“校军合作”,像训练士兵一样抓养成教育,学生要像军人一样完成任务,像战士一样苦练本领。具体做法是把连队建在院系,把军训引进课堂。全面实行“每日一抓、每周一练、每月一汇报、每学期一总结、每学年一表彰”制度。重点抓好新生军训、综合复训、岗前模块培训等环节,锻造一支上得课堂、下得厂房,上得战场、下得操场的职教新军,锻造一支作风顽强、吃苦耐劳、业务精湛的技能精兵。

现场管理“7S化”。学校借鉴现代企业优秀员工的职业素养,如热情、敬业、责任、行动、忠诚、勤奋、自信,在日常的实践教学与实习中,全面推行“7S”现场管理模式,做到与企业的要求相衔接,上课即上班。整理(Seiri):将物品分为有用和无用的;整顿(Seiton):把留下来的物品归类放置并标示;清扫(Seiketsu):清扫工作场所,干净亮丽;清洁:留下有用的,清除无用的;素养(Shitsuke):养成良好习惯,遵守纪律,培养职业精神;安全(Safety):预防、杜绝、消除一切不安全因素;节约(Save):合理利用时间、空间、能源等。

学生活动社团化。玉溪工业财贸学校的学生活动丰富多彩,活动以“五个主题月、十二个主题周、八个一”德育主题实践活动为主。这些活动的开展,又主要依托学生社团进行。

学生社团是学生培养职业兴趣、参与实践活动、扩大社交领域、丰富内心世界的重要方式,也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有效形式。学校结合各类主题实践活动,支持、指导学生建立了万人国学社、千人花鼓队、百人礼仪团、职教艺术团、护校队、民族舞社团、健美操社团、书画摄影协会等六十多个学生社团,成为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渠道,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班主任培训军事化。如何实现国防教育常规化、学生培养军人化、宿舍内务军营化、作风纪律军队化,作为德育骨干力量的“董事长”班主任是承上启下的连接点。

第3篇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军事理论教育具有高度一致性

1、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和国防教育具有一致的总体目标

不断与社会主义现代化总体建设之需相适应,为国家培养更多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新中国接班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目标。所以,各高校在教育学生将其专业知识掌握好的同时,还需要不断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政治立场,不断增强当代大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献身精神以及辨别真善美与假丑恶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军事观念是高校开设军事理论课的直接目的,以此使学生国防意识得以不断增强。就本质而言,就是对保卫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接班人与建设者进行培养。军事理论教育效益并非仅局限于军事理论建设本身。作为一种积极、正面的精神力量,国防意识可以让当代大学生形成“位尊未敢忘爱国,未卑未敢忘忧国”的理念,使其能够在今后工作岗位中及自觉生活、学习过程中为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为我国特色长远战略目标的实现而努力奋斗。

2、思想政治教育和军事理论教育具有一致的内容

基于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与科学整界观而实施的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理想教育;结合国际主义与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共产主义劳动态度与为人民服务精神的教育,这三大教育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键内容,而高校军事理论教育的核心是爱国主义,主要包括国防精神、国防教育理论、国防法规、国防尝试以及国防历史等。大学生军事理论课能够将其对祖国的感情激发出来,有利于培养高校生为了民族利益而终身奋斗的道德情操。

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军事理论教育具有一致的教育原则

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军事理论教育都始终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一般青年学生政治思维都还不够成熟,所以他们是西方敌对势力对中国进行“分化”或者“西化”的希望,大肆诋毁四项基本原则。基于这种情况,我国各大高校积极、广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与军事理论教育,让高校生能够全面认识到我国与世界上敌对势力向抗衡的复杂性与长期性,使其能够在思想上保持统一战线,坚定立场,旗帜鲜明的捍卫与构建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其次,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军事理论教育原则均为“育人”,都是对国家与党教育方针进行全面贯彻,对我国现代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抱负的“四有”新人进行培养。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骨干力量,当代大学生素质的高低对国家兴亡有着直接性影响。所以,一定要从客观正面引导当代高校生有效处理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关系,同时不断增强当代大学生独立自主、艰苦奋斗意识与爱国主义精神,使高校生纪律性、组织性、民主法制观念得以切实提高;不断增强学生抵御腐朽势力的免疫力。

二、在大学生军事理论课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思考

1、对课程设计予以不断完善,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与军事理论教育互渗基础

1.大学生军事理论课渗透思想政治教育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a.忽视了大学生思想政治与军事理论教育教学整体性设计,而片面强调军事理论实践教育中所存在的首因效应。现阶段,我国很多高校都将新生军训作为大学第一课,而这也是事实军事理论课程的首步。高校这种教育设计安排,对改善与提升当代大学生意志品质、独立意识及生活能力等领域具有积极作用[1]。然而,就宏观角度而言,这一教学安排也有很大弊端,具体表现在:第一,对学生自身认知规律形成一种忽视。刚刚走进大学校门,很多大学生对所学专业、高校定位、职业规划及校园文化等缺乏了解,认知不到位,且也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基于这种状态,开始他们艰苦的军训生活,很难达到理想效果。不仅没有达到高校军事教育核心目的,而且也因为开始传统教学前实施军训,错失了多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实践教学平台;第二,导致高校教学整体性的分裂。因为高校课程设置等诸多问题,使得大学生军事训练与思想政治教育出现脱节现象,很难最大发挥两者的作用。b.很多大学军事教育课程都轻理论、重实践。在我国,军事教育的形式主要有两种,即理论课与实践课。《高等学校军事理论教学大纲》规定,高校军事训练时间大约为2.5周,高校军事理论课示数大约为36个学时。然而,事实上高校军事理论教育主要还是军训,期间载穿插一些理论课程,理论教学作用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2.课程改革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军事理论课相整合的课程体系,有利于丰富高校基础教学实践,不断拓展高校教育路径,增强高校教育感染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和军事教育的全面提高与共同发展。课程改革的主要途径包括:a.实施课程内容系统设计。其基础为国情教育、民族主义及爱国主义,教育载体为军事实践教学,补充为军事理论教学,不断整合高校思想政治与国防教育内容,以实现教育形式的规范化、科学化以及系统化;b.有效协调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时间,结合军事理论教学与思想政治教学,在新生军训过程中能够实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大学生爱国教育[2]。

2、不断整合高校师资资源,创设大学生军事理论课程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条件

现阶段我国很多大学的军事理论教师队伍极为匮乏,对充分发挥高校军事教育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科学整合师资队伍,为大学生军事理论课程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利支持。首先,通过沟通、交流与培训等,不断加强大学教师相关知识储备与军事国防意识,使其教学水平和业务素养得以不断提高;其次,作为军事训练的指导教师,思想政治教师应该全过程参与学生军事训练,以此对学生积极实施理论指导与思想动员,与军事训练实践教官通力合作,确保大学教学实践工作的共同完成[3]。

3、积极实施平台建设,进一步构建大学生军事理论课程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

1.网络平台

现阶段各大高校积极开拓网络新天地,进一步加强互联网信息平台的构建,积极实施思想交流与主旨教育,紧紧把握互联网军事理论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将互联网创设成为对高校生综合素质进行培育与弘扬的重要阵地。第一,根据高校互联网信息平台,构建一个专题网页,积极开展以时事政治、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互联网交流与讨论,以民主对话、平等沟通既加强监督等各种形式不断增强高校生思政素质与军事国防意识[4]。第二,对当前各主流互联网设计模式进行效仿,积极引导当代高校生树立正确的荣辱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

2.校园文化平台

就本质而言,校园文化直接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军事理念、国防意识及“三观”教育的培养与提高。所以要对这一平台予以充分利用,确保大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接受文明的洗礼与文化的熏陶,使学生在健康、和谐的高校校园自然、人文环境中不断陶冶其情操,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国家、学校及民族的使命感、荣誉感以及责任杆。第一,必须充分利用各高校校园文化中的舆论阵地,以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宣传教育,不断向学生宣扬革命英雄等;第二,“军事文艺”活动的积极开展,以“舞蹈比赛”、“唱响军歌”等活动模式积极开展军事理论教育[5]。

3.各高校手拉手共创平台

对各大高校自身资源予以充分利用,与当地开设军事专业的高等院校联合创建手拉手教育平台,对建设机制与体制予以不断创新,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军事理论教育的长效机制进行不断探索,共同搭建培训、交流的思想平台,使高校间能够实现资源与理念共享,高校间交流平台的搭建,有利于高校综合教育水平的切实提高。

4.高校学生社团、学会平台

在各大高校中,学会与社团等是大学生自我管理与学习的重要形式。基于这种情况,各高校应该积极倡导与鼓励在校生创建向军事爱好者协会、国防教育协会等校内社团组织。学校中的思政教师可以指导教师身份加入其中,使学生社团作用能够得到充分发挥,通过学校社团活动的积极开展,进一步推动高校军事教育,同时全面开展学生“三观”教育。

4、结合行为导向和思想导向,在高校军事训练带队干部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

对各高校教学辅导员与部队教官的教学积极性予以充分发挥与积极调动,这是对我国军事训练思政教育的特殊要求。因为对于高校辅导员与军事训练教官而言,其言谈举止与思政素养等,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于那些对自己提倡自由主义,对他人提倡马列主义,嘴上说的头头是道,行动上却南辕北辙的人是不会教育好学生的,而且不管采取何种方式都不会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官与教师自身行为其实是一本隐形教科书[6]。所以,我们一定要紧密结合言教与身教,并形成一种身教高于言教的教学意识,通过自己的行动对高校生进行感染与教育。

第4篇

关键词:闽西苏区;职业教育;当代价值

作者简介:常捷(1976-),女,江西临川人,南昌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2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生,国网江西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讲师,研究方向为红色资源开发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陈世润(1952-),男,江西南昌人,南昌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5)05-0081-04

1930年3月,中国共产党在福建龙岩召开全区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建立了闽西苏区。中国共产党在闽西苏区严酷的战争环境中,在物资极其匮乏的条件下,积极开展文化教育建设。在闽西苏区,党的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在职业教育、教学实践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当前,梳理和总结闽西苏区职业教育的宝贵经验,对实现党的十提出的“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任务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闽西苏区职业教育类学校概述

1931年秋,闽西苏区建立起了完整的教育体系。这一完整的教育体系中包含了适合革命斗争需要的职业教育类学校。

(一)地方干部训练班

随着革命战争的发展,闽西苏区的干部难以适应基层建设的需要。培训干部成为巩固发展闽西苏区紧迫的大事。为此,1930年初,中共福建省委就指示闽西特委要加紧教育干部,特别要加紧训练干部。1930年3月,闽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作出决议:要求“闽西政府应聘请富有斗争经验者,经常开办各种工作人员培训班,造就各种干部人材”[1]。遵照此决议,闽西苏区先后开办了闽、粤、赣三省干部参加的政治、军事训练班、农运训练班、政治工作人员训练班、宣传工作人员训练班、苏维埃工作人员训练班、少先队工作人员训练班、妇女干部训练班、党委巡视员训练班、教育巡视员训练班、教员训练班、工人政治训练班、游击队干部训练班、卫生行政人员训练班,等等。这些训练班的培训时间为半个月至1个月,或2个月,最多不超过3个月。短期速成,随时随地,因需而办,既节省了经费开支,又解决了实际需要。

(二)红军学校

在闽西苏区激烈的革命战争中,红军部队和地方武装力量发展迅速,因而培养造就军事干部成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1929年7月,中共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作出决定,要求建立和扩大闽西红军,开办红军学校训练干部人才。1929年7月,中共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之政治决议案再次明确指出:党在闽西斗争中,党内工作应该执行“训练干部人材”[2]的任务。1930年初,闽西苏区在龙岩开办了闽西红军学校。第一期招收学员200人,定期学习4个月。学员由各县的区乡苏维埃政府选送,毕业后分配到红军中工作。后来,为适应战争形势,闽西红军学校先后改名为“福建红军学校”、“中国红军军官学校第一分校”、“彭杨军事政治学校第三分校”、“闽粤赣边红军军事政治学校”等等。红军学校规定入学学员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要求校长和教员具有专业知识,能够联系学员实际对教学作出全面而科学的安排。红军学校开设政治课和军事课。政治课主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革命运动史、目前中国革命的情势与策略、土地革命等;军事课主要学习野外演习、射击教练、部队教练和野战巷战等。同时,红军学校还还特别重视战后总结经验教训和战场纪律教育。经过红军学校严格的专业学习和纪律教育,学员毕业后,分配到部队个个英勇善战。

(三)看护学校

革命战争年代,战斗频繁,伤员很多,加之群众也有很多疾病患者,因此,解决军民治病问题是闽西苏区建设的一件大事。为了解决军民治病问题,闽西苏区政府决定开办一所看护学校。1932年2月1日,校址设在长汀城内的看护学校开学。看护学校第一期在江西和闽西各招收30名学员。对入学的学员性别不限定,但对年龄、身体健康状况等方面有一定的要求。学员在6个月的学习时间里,主要学习普通内外科的诊断、治疗等知识和基础科方面的知识等。“毕业的学员大部分分配到前方部队去服务,留下一小部分成绩最好的,加上新招的共20名,便成为创立中央红色医务学校(校址在瑞金叶坪)的第一批学员。”[3]

(四)新泉工农妇女夜校

1929年7月,闽西苏区在新泉“张家祠”开办了红色政权诞生后的一所新型学校――新泉工农妇女夜校。该夜校开始只有学员十五六人。夜校没有现成的教材和教员。闽西苏区克服困难,教材由干部编写、学员翻印或抄写《红军识字课本》;教员由干部,或由先学会的学员担任。经过闽西苏区干部和妇女们的共同努力,到1929年底新泉工农妇女夜校学员发展到一百多人。新泉工农妇女夜校培养了不少的骨干和积极分子,这些积极分子为革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新泉工农妇女夜校的创办,极大地鼓舞了新泉妇女走上革命征程,是闽西苏区妇女教育的先声。

(五)列宁师范学校

发展教育,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师资问题。闽西苏区从发展教育的开始,就十分重视师范教育。在闽西苏区,上杭县最早提出要开办列宁师范学校。1929年10月,中共上杭县委在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的提案中提出要开办列宁师范学校,培养教师人才。1930年8月,上杭县苏维埃政府在茶地双溪浦村开办了列宁师范学校。1930年7月,闽西苏维埃列宁师范学校在龙岩正式开学,其办学宗旨是培养小学教师,造就干部人才。一般开设小学各科教材教法、小学组织与设备、社会教育问题、教授方法总论、政治常识、自然科学常识等课程。列宁师范学校初办时称为列宁师范暑期学校。闽西列宁师范学校是一所初级师范学校,修业时间为6个月,最低限度不少于3个月。为适应战时需要,1931年7月,在永定虎岗开办了为期一个月的闽西列宁师范短期学校。闽西列宁师范学校的创办,为闽西苏区建立了一支强大的教师队伍,为苏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闽西苏区职业教育的特点

(一)教育的思想性

闽西苏区政府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闽西苏区的职业教育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思想,根本区别于统治下的旧式教育。1930年8月,《闽西苏维埃政府目前文化工作总计划》明确指出,要“对群众作普遍而深入的政治鼓动”[4]和“提高群众共产主义教育”[5],并强调,要把“普遍而深入地提高群众的阶级觉悟,政治水平、文化程度”[6]作为教育方针。1932年5月,上杭县各区文化委员联席会通过的决议指出:“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来武装工农群众的头脑,造成大批革命模范人才,为资本主义制度,争取苏维埃胜利而奋斗。”[7]闽西苏区的职业教育注重对学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如红军学校重视革命人生观的教育。通过政治课来对学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形成革命人生观。如《中国革命运动史》课程,教员用大量的革命事迹启发教育,使学员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树立困难时不逃跑,打仗时不怕死的精神。新泉工农妇女夜校,传播马列主义思想,对学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号召妇女解放。如其教材之一《群众课本》的内容,就具有鲜明的阶级斗争观点,富有强烈的革命性和鼓动性,通过教学确实能起到“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的巨大作用。

(二)培养的针对性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闽西苏区在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都急需人才。因此,闽西苏区职业教育根据不同的需要,因地制宜,培养不同的人才,具有较强的针对性。1930年初,针对闽西干部缺乏系统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学习、政治水平低,文化程度普遍较低的情况,先后开办了各类干部训练班,提高了干部的素质。为适应革命战争中红军部队和地方武装力量发展的需要,1930年初,在龙岩开办了闽西红军学校,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军事干部。为解决军民治病和医务人员缺乏问题,1932年2月,在长汀城内开办了看护学校。为提高妇女地位,帮助妇女获得彻底解放,1929年7月,在新泉开办了工农妇女夜校等等。为解决教育的师资问题,1930年7月,在龙岩创办了闽西苏维埃列宁师范学校。

(三)教师的专业性

教师是教育的主体。教师的专业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育的质量。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闽西苏区非常重视职业教育的教师队伍建设。闽西苏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途径有:一是开设教员训练班。“闽西每年遇暑假、寒假,各县区都分别举办教员训练班,时间一般为20天到1个月”。[8]这种短期集中训练,实施性强,非常方便。二是创办闽西列宁师范学校。闽西列宁师范学校以短期培训为主,因地制宜,联系实际,解决了闽西职业教育事业师资严重缺乏的难题。三是请兼职教师,干部授课。如同志曾在闽西干部训练班授课,用简明的道理,启发干部学员。在其他干部训练班、红军学校和新泉工农妇女夜校,不少干部也亲自授课。此外,重视团结利用旧知识分子也是闽西苏区职业教育师资来源的重要渠道。

(四)办学的群众性

旧社会的教育,是为地主阶级服务的。广大劳动群众及其子女被排挤在教育的大门之外,长期和文化绝缘。闽西苏区成立后,广大劳动群众及其子女享有优先受教育的权利,教育大权已掌握在工农群众手里。随着生活的改善,闽西苏区的群众对文化学习的要求更加迫切,因此,闽西苏区的教育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在创办和发展职业教育的过程中,闽西苏区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办学方针,强调从入学对象、办学经费、学习场所到学习形式、学习时间和教材编写都应联系群众生活,要考虑到广大劳动群众的利益和需要。在革命战争年代,闽西苏区职业教育的创办异常困难。闽西苏区坚持群众办学方针,依靠群众创造办学的物质条件、筹措办学经费、建设各种文化设施、解决教师缺乏问题,依靠群众办好教育、管理教育。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没有群众的群策群力,就没有闽西苏区职业教育的发展。

三、闽西苏区职业教育的当代价值

闽西苏区的职业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在特殊的战争环境下领导闽西苏区人民开创的伟大事业。其成就和经验,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一)职业教育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闽西苏区职业教育注重学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我们今天在职业教育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无疑具有借鉴意义。因为教育的功能是培养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职业教育不仅要重视专业技能的教育,更要加强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要进行热爱祖国、拥护共产党、拥护社会主义的教育;要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要进行道德品质教育。职业教育要把贯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否则,只注重技术教育,只会把人培养成机器的替代品。同时,良好的职业精神中正确的价值观,不断挖掘潜力、不断发展,适应社会需要的积极乐观的心态,不屈不挠、奋发向上的精神,坚强健康的心理能力的培养也要求职业教育必须要贯彻思想政治教育。因此,职业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做到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切实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二)职业教育必须联系实际因地制宜

闽西苏区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灵活开展职业技术教育,注重把职业教育与劳动生产和社会急需密切联系,为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发展理念。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必须顺应时代潮流,联系实际,因地制宜。在办学模式上,实施校企合作,建立实训基地平台,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将“产学合作”列为教学的基本途径,加大实践教学和实践操作在总学时的比重。在人才培养上,从实际出发,以人才的预测,即计划的需求为依据,政府的计划部门与社会的教育机构有效沟通,使“计划”与“教育”密切结合。职业学校要敞开校门,走向社会,密切与社会和企业的联系,建立与企业或用人单位的合作,协同完成教学过程和实训过程,使学生既学到理论技术知识,又掌握实践技术技能。这样,才能节约教育资源,培养出合乎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三)职业教育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大力培养职业教育教师,是闽西苏区职业教育发展的一大特点,同时,也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技术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既懂理论技术知识,又掌握丰富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是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发展目标。针对我国目前职业教育教师的现状,师资队伍建设可从四方面着手:一是要加强已有师资的培训力度。在加强教师的理论修养的同时,经常安排他们深入生产一线参加实践,或到企业挂职锻炼,丰富他们的实践经验。二是要聘请兼职教师。聘请企事业单位中的专家、资深技术员等来校任教或兼课。三是积极引进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人才。四是要尽力改善教师的待遇,营造和谐的教学工作环境。

(四)职业教育必须坚持群众办学方针

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办学方针,是闽西苏区职业教育的一大特色,也是闽西苏区职业教育实践中的一份宝贵遗产,为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目前,针对我国职业教育教师的现状,一是要促进职业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保障职业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和日益增长的个性化教育需求。二是要开展以面向城市下岗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开展再就业培训为主要内容的公益项目,通过职业教育和培训、职业指导和介绍,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民工,为城乡富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服务,资助贫困学生等方式,让群众受惠。三是多渠道筹措资金。多渠道包括政府的资金、企业的资金、各个部门的资金,还有社会捐赠的资金以及民间资本来办职业教育。

总之,尽管闽西苏区职业教育发展于残酷、艰苦的革命战争环境,但其在职业教育、教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对新时期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改革仍有着极其重要的学习和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4][5][6]江西省档案馆,中共江西省委党校党史教研室.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下)[G].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52,544,544,547.

第5篇

[关键词]军队院校 任职教育 研究

开展任职教育是军队院校教育今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科学把握任职教育对象、内容和规律,是搞好任职教育的基本前提。当前条件下,尤其需要认真研究军队院校任职教育的特性,探索任职教育研究的途径,进一步提高任职教育的质量,增强培训对象的综合素质,推进部队持续建设。

一、正确认识任职教育的特性,做谦虚的教育者

纵览古今战争,当彻底揭开它的种种虚伪的外衣之后,作为人类的我们似乎丝毫看不到它的一丁点的人文性,然而战争并没有退出人类的历史舞台,我们必须应对战争,战争的非人文性并没有要求军事任职教育的非人文性,恰恰相反,任职教育只有充分体现出人性化,才能从深层次上保证最终赢得战争的胜利。因此,我们首先应该正确认识教育的特性。教育就是用人类一切的知识去哺育人。教育是一种交往,一种对话,是民主的、是平等的,教育需要尊重自己,教育更需要尊重他人,教育需要一种谦虚人文的情怀。成就一些学生,不必在于教师;成就所有的学生,必然在于优秀的教师。教育需要操作,但操作的教育决不是优秀的教育,优秀的教育是一种始终先进的教育信念因时因地自由而恰如其分的“操作”。

信息化条件下的任职教育不单单是一种专业教育,信息化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是专业化的综合化或融合,是专业化的反动与超越;信息化条件下的任职教育不单单是军人个人的任职教育,是作为军人整体的职业教育。因此,与其说信息化条件下的任职教育是一种先进的教育,实践性的教育,倒不如说是一种综合性教育,因为,抛开教育的价值追求,任何一种教育都有先进性,任何一种教育归根结底都追求实践性。任职教育的综合性决定了任职教育的复杂性,对任职教育的认识无疑是对专业化的一种超越,是一个有始无终的过程,我们需要谦虚的教育者,真正的谦虚者是真正的研究者,因为在他们的眼里始终是问题存在而不是成果的张扬。

二、坚持从实际出发,探求深化任职教育研究的途径

加强军队院校任职教育研究,不只是对军队任职教育特点规律等概揽性的认识,还要对其深入研究,通过教学实践进一步认识任职教育,最后指导任职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当教育现象变成司空见惯,必然导致视而不见,教育于是成为一种“机械化”运动,周而复始却永远如此。如果说军事任职教育是最先进的教育,先进的教育必然不是“静止”的操作,先进的教育无疑是一种研究性教育。为推进军队院校任职教育进一步深入发展,造就研究性教师,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探求深化任职教育研究的途径。

我军院校教育的大部分时间处在机械化战争时期,在这种物质条件下,必然形成机械化思维,所谓机械化思维就是思维的机械化运动,我们很容易在院校教育的实际中找到这种思维的种种痕迹,机械化思维是一种相对静止的思维,反映在军事教育上就是教育的操作化,反映在军事教育的研究上,就是对军事教育研究的庸俗化理解或轻视,由此造成我军教育研究滞后,教师教育落后的深层次问题。因此,我们要充分认清深入任职教育研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既然没有成熟的任职教育理论指导我们的教育实践,等待无疑是有害的,我们只有奋然前行,用一种有效的行动方式,在探求任职教育理论的同时切实做好我们的教育工作,这种行动方式就是校本研究。

三、坚持校本研究,推动任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校本研究是以促进教师、学生和学校发展为目的,以学校教育实践中面临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学校为单位,基于学校,为了学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校长组织领导,教育理论工作者共同参与的融学习、教学、研究于一体的群体性研究活动,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校本研究是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升华、规律的探索,更立足教师专业的发展。校本研究是一种唤醒,是一种体验,是一种对话文化。大力开展校本研究有利于推动军队任职教育院校的发展,增强凝聚力,建设学习型的军校,提高干部和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保证任职教育向纵深发展的有效推进,促进军队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院校管理者是校本研究的负责人。院校管理者必须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熟知教师成长的规律,掌握国家与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进而能够提出军队院校教师发展的思路与设想。院校管理者要正确把握学校发展及其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以此作为制定校本教师培训计划的基础。院校管理者在制定校本培训整体计划的同时,要为每个(类)教师提供最恰当的个别化培训方案,以及为他们指出具体的发展方向。

第三,教师是校本研究的主体。校本培训是校本研究的关键,在校本培训的过程中,强调教师的个人主动学习,教师的个人主动学习,意味着校本培训过程中要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参与,包括参与校本培训计划的制订和具体活动的确定。教师的个人主动学习,包含了校本培训中要有教师个别化的培训与学习计划,这样,才能体现校本培训能更好地满足学校中每个教师个体需要的价值。其次,同事间的共同学习与研讨是校本培训的重要形式。同事间的相互合作与学习,是每个教师成长最直接的实践资源之一。同事间的相互了解,有利于相互间的扬长避短和共同提高。

第四,教育理论工作者,既是校本研究的参与者,又是校本研究的指导者、促进者、协调者。要主动深入学校为校本研究服务,为研究服务。要做好研究前的理论培训、研究过程中的释疑解难、研究后的总结提升、推广运用等工作。

我军的任职教育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了。不少院校尤其是建校时间较长的指挥院校,他们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这是我军搞好任职教育的一笔财富。但随着我军教育的整体转型,对任职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对任职教育实践中提出的大量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这是我们搞好任职教育的基础和前提。我们要深入研究任职教育目标、内涵、特点和规律,进一步促进任职教育的健康发展,探索一条适合我军特色的任职教育道路。

参考文献:

[1]刘华良.校本行动研究.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

[2]屠恒章.军事任职教育论.军事科学出版社,2007.

第6篇

【关键词】士官院校;军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健全军队院校教育、部队训练实践、军事职业教育三位一体的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这一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育人体系,紧贴实战化军事训练需求,紧扣当前作战训练力量整体运作的军事活动规律,贯彻了军事教育为战斗力建设服务的职能使命,服从和服务于适应强军重任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目标。

一、构建新型士官军事职业教育体系,是军队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经验的总结和升华

21世纪,国际安全形势复杂多变,我国国家安全利益不断拓展,海洋权益、空天利益、能源资源、战略通道等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军队使命任务不断拓展,不断对军事人才素质提出新要求。军事职业教育作为“三位一体”的一个方面,被提到了与院校教育、部队实践并列的地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健全军队院校教育、部队训练实践、军事职业教育三位一体的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对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的内涵做出了全面阐释,从“三位一体”的视角阐明了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成和实现途径,全面深化了我军对人才培养的认识,创新发展了军事人才培养的理念、模式。

作为新提出的军事职业教育,从广义上讲,泛指培养合格军人所进行各种教育活动的总和;从狭义上讲,指以立足岗位学习为基本形式,旨在提升军人综合素质、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的教育活动,是院校教育、部队训练的补充和延伸。通过开展军事职业教育,与院校教育、部队训练形成完整的人才培养链条,将学习贯穿于军事人才成长全过程。教育是战斗力,军事教育本身是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军事职业教育是从事这一职业的军事人员的不可或缺的,是现个人职业发展,提高专业能力,提高战斗力的重要途径。军事职业教育的普及性质量和军队的战斗力水平直接相关。从当今世界军事潮流来看,军队是不可或缺的,要实现军队专业化建设,军事职业教育必须迈出第一步,必须从目前的军事教育+教育推广成为军事职业教育推广,最终形成军事教育+培训+终身职业教育的军事观念教育。

二、加快发展军事职业教育是构建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的当务之急

我军院校教育和部队训练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都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路子机制,下一步主要是根据军队建设发展需求,抓好调整优化和改革创新。军事职业教育是新生事物,必须要加快发展,尽快弥补空白,发挥出作为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支撑作用,才能避免出现短板,影响军事人才培养的整体成效。要充分认识军事职业教育的独特优势和价值。

军队兵种专业多,技术含量高,岗位类型复杂,知识更新快,单靠进院校培训无法解决知识及时更新问题,再加上受院校培训规模和部队任务需保持官兵在位的限制,不可能大规模组织官兵进校学习。开展军事职业教育,官兵可以在不离岗的情况下进行学习教育,时间上可以见缝插针,场所上可以因地制宜,方式上可以灵活多样,目标上可以因人而异,能够有效弥补院校教育的不足。同时,运用军事职业教育这个平台,可以把部队各类业务集训、函授教育、自学考试、电大教育等各种在职学习教育整合融合,解决长期以来部队在职学习教育机制不完善、资源不配套、制度不健全等问题,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和学习效果。目前,军队院校教育已经成功地实现教育成果的普及,转化为干部和非岗位培训的教育成果。作为军队职业教育普及的主要教育,积累了丰富的教师、教学资源和宝贵经验。 因此,在当前以军队教育为基础,及时设计和规划,普及军事职业教育是完全可行的。

三、完善士官院校军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思考

(一)紧贴时展,理清研究思路

军队院校教育必须适应战争形态发展变化,必须适应部队战斗力生成模式的发展需求,必须与部队军事训练相衔接,这是军队院校教育的基本规律。新的时期,贯彻落实军委总部“院校教育向部队训练靠拢”的重要指示,其根本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在于职业教育能力提升。整合研究性教学与学习理念,构建研究性学习立体化平台,培养创新性职业人才,坚持三个变革的研究思路:一是变革教员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改“灌输式”为“咨询式”“讨论式”,营造自由、灵活的气氛;二是变革士官学员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方式,让士官学员觉得自己是自由和自主的,自发产生兴趣和责任感;三是变革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以培养创新思维和探究能力为主。

(二)紧贴部队任务,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随着我军使命任务的调整变化,院校教学与部队建设、现实军事斗争准备等方面的联系更加紧密,来自部队全面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没有现成的教材,没有标准答案,许多新思想、新观念、新理论、新战法是以往教学过程中所没有遇到的,也是无法从现有的教科书找到的,必须靠教学实践去研究,去探索,去总结,紧贴士官学员岗位职业需要,贴近教育对象素质基础,贴近部队实际。

改变目前情况,需要军队院校通过与军地知名高校、部队互动交流,发掘和构建新型教学资源,将军事理论和装备技术及作战运用科研有机结合,形成合力,服务于人才培养。及时调研掌握部队作战训练的最新信息和岗位变化趋势,把岗位需求变成课程开发的依据和资源,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促进教学过程与部队战斗力生成过程同步。

(三)紧贴士官学员特点,创新教学模式

每个士官学员无论在知识结构、文化基础、社会阅历、资质条件和在校时间、阶段需要等方面都有很大区别。教员应该是指点迷津的导师,而不是手把手教学员手艺的师傅。同时,职业教育的士官学员大多有一定的工作经历,阅历较为丰富,知识面较宽,对前沿知识有所了解,对问题往往有独到的见解,不仅想知道是什么,更想探索为什么和怎么办。

引导士官学员快速掌握新知识,学习新技术,跟踪科学发展,是研究性教学和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研究内容。通过建立“授之以渔”的基本教学理念,强调从整体性、扩张性、动态性来开展研究,组织士官学员开展科学专题讨论。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士官学员逐步摒弃应试教育的束缚,逐步树立“学活的知识而非死啃教材”的新思想、新观念,引导士官学员进行创新思维,将基本理论学习与科学的新发展、新发现紧密结合,从而在“授之以渔”与“学活知识而非死啃教材”两种新观念的引导下,促进研究性教学与学习模式的整合。

(四)紧贴实践环节,注重知识与能力结合

军事职业教育是通过传递特定的知识培养相应的岗位工作能力,这种实践能力的性质决定了军事职业教育只有通过实践性教学才能达到目的。但是,目前的军事职业教育中,以士官学员为中心的小班化研讨式教学、案例研究、模拟演练和现地教学在总学时中的所占比例较小。因此,应针对士官学员现实起点,大力推广启发式、讨论式谈话式、开放式的研究性学习,培养士官学员质疑、探究、分类、比较等的能力,使士官学员的特长在实践中得到运用,获得成就感和价值感。

主席指出:“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的重要指示是我军军事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南。士官院校教育的基本职能是培养士官人才,具有较强的目的性、系统性、专门性和强制性等特点,侧重基础理论的学习和基础性基本技能的教育,遵循“教为战”的战斗力生成标准。作为知识、智力、人才生产和知识创新的基地,在“三位一体”培养体系内,士官院校在军队现代化建设中处于基础性重要位置,是新型军事人才成长成才的关键基点,是其个性才能与岗位需求对接的内在路径。它以士官学员的实际岗位需求为基本指向,以提高士官学员的岗位任职能力为目标,奠定士官学员岗位任职和成长发展的基础,强调学用一致,着力促进士官学员军政素养和岗位任职能力提升,挖掘其后续发展潜力。

综上所述,“健全军队院校教育、部队训练实践、军事职业教育三位一体的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的重大决策,为启动新一轮军事教育改革指明了前进方向,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军事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提高强化军人的从业能力,实现部队建设和个人同步发展,全面发展,为走职业化之路筑石铺路。纵观世界已经实现军队职业化的国家,如美、英等国,无不有坚实的国民经济基础作后盾。而我们国家历经百年奋斗,通过改革开放与和平建设发展积累了雄厚的经济基础,已经基本具备军队职业化的条件。因此,在当前军事教育作为及时设计和规划的基础上,全军上下应主动增强军事职业教育观念,从实际出发,探索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积极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必田,严芳田.论高素质管理人才[M].北京:海潮出版社,2013.

第7篇

关键词:党性教育 党校教育培训 党性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F241.33;C9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1-053-02

党校事业是整个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校的任务总是与党的事业、党的历史使命联系在一起。在党的干部教育史上党性教育始终是核心内容。在2008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会议上指出:“总结实践经验,干部教育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理论教育、知识教育、党性教育三个方面。其中,理论教育是根本,知识教育是基础,党性教育是关键”①。党的十报告强调:要“抓好党性教育这个核心,学习党的历史,深刻认识党的两个历史问题决议总结的经验教训,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坚定政治立场,明辨大是大非”②。这为新时期党性教育指明了方向,规定了内容。

与战争年代和计划体制相比,现阶段对党员干部的党性教育更具艰巨性、长期性、反复性。如何把党性教育贯穿于党校教育培训的全过程,增强党性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有效提高学员党性修养,是各级党校面临的共同课题。

漳州市委党校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推陈出新,以党性教育作为主线将内容与形式,过程与目的统一起来,努力将课内延伸到课外,从书本走向现场,把理论学习与现场体验紧密结合起来,把有目的的教育灌输与学员自主锻炼结合起来,构建了理论学习、党史教育、警示教育、军营一日、道德讲堂、社会调研、党性分析“七位一体”的党性教育模式。下面就“七位一体”的基本构成逐一进行分析。

一、理论学习

党性意识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需要靠理论教育和党性锻炼来树立。当前,大多年轻的党员、领导干部未曾系统学习过马克思主义理论,对马克思理论的了解和理解有限,这对于他们坚定理想信念,抵御各种错误思想、错误倾向是不利的。指出:“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要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正确政治方向。”③中国共产党党性的先进性和科学性,源自于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它是党性的理论基础,因此必须从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入手开展党性教育。漳州市委党校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摆在首位,在教学计划中设置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模块,开设系列专题课,重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学习,如《共产党宣言》、《费尔巴哈论》、《资本论》、《矛盾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等,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使马克思主义能真正走进学员的头脑,转化为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

二、党史教育

党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史,是党性的光辉实践史,充分运用党的革命历史进程中大量鲜活的实践素材开展党性教育,就从源与流的关系上找到党性的具体表现、发展进程和发展动力。然而革命战争年代已经远去,面对革命历史和红色传统,对于70、80后,甚至90后的年轻学员来说,激起他们思想和情感共鸣并不容易。现场体验式教学则能很好地弥合这个差距,因为现场教学所创设的特殊情境能使历史事件和人物还原成活生生的、可感知、可效仿的对象,使学员如临其境,从生动的历史事件和鲜活的英雄人物身上,感受到什么是共产主义的价值观,并为革命先驱的艰辛探索和牺牲精神所触动、所折服,激发其党性锻炼的内在动力。漳州市委党校除了开设党史专题课,更注重依托当地及各地的红色教育资源,组织学员开展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生动的场景、鲜活的历史人物和党性案例伴随着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解,使党性充满情感色彩,给学员带来了巨大的心灵震撼。精心组织的现场教学让学员摆脱了固有环境和思维的局限,激情澎湃,自觉地在实践体验中学习党史,接受党性教育。

三、警示教育

推进防腐倡廉建设,筑牢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防线是党性教育的重要内容。开展警示教育是对党员干部进行党性党风党纪教育的有效方式,是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力措施。大多党校的做法是组织学员到监狱警示教育基地观看反腐倡廉图片展、宣传片等活动,促使党员干部进行自我教育,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除了这种常规教育外,漳州市委党校深入挖掘教育资源,探索新的教育途径。如,与市人民检察院联合建立预防职务犯罪培训基地,联合开展反渎职侵权法制教育,请市纪委、市检察院领导给学员开设防腐倡廉专题讲座;与市中级法院联合开展依法行政教育,挂牌成立依法行政教育基地,组织学员到法院庭审现场观摩行政案件审理,以案释法,增进党员干部知法、守法、用法意识。通过各种形式的警示教育,使学员接受法律法规、廉洁从政的教育,在思想上筑起一道防腐拒变的“铜墙铁壁”。

四、道德讲堂

党的十报告指出:“抓好道德建设这个基础,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模范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以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4}。指出:“我们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不断夯实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思想道德基础,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要抓好理论建设、抓好党性教育和党性修养、抓好道德建设……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和廉洁操守”{5}。2014年7月14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了《关于在干部教育培训中加强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行教育的通知》,《通知》指出,干部的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行状况关系党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关系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要求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要把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行教育作为必修内容。因此,从道德上实施党性教育,就抓到了党性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漳州市委党校把党员干部的道德建设作为党性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写进教学计划,制定了“漳州市委党校干部进修班道德讲堂工作方案”,着力加强党校各主体班学员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下转第55页)(上接第53页)德和个人品德等“四德”建设,培养和造就政治坚定、品行高尚、务实创新、勤政廉洁、团结高效、人民满意的干部队伍。通过“我听、我看、我讲、我议、我行”的形式,采取“唱一首歌(公民道德歌),讲一个故事(看一部短片),送一段经典,做一个承诺,送一份吉祥(帮扶、捐款捐物等)的具体做法,增强学员的党性观念、提高职业道德,端正工作作风,提升领导干部形象,使之真正成为思想纯洁、品行端正的示范者,爱岗敬业、敢于负责的力行者,明礼诚信、遵纪守法的先行者,生活正派、情趣健康的引领者。

五、军营一日

中国人民是中国共产党缔造和领导的人民军队,中国共产党与人民军队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在长期革命斗争实践中,中国共产党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断总结建党建军的新鲜经验,逐步提出并最终确立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党与军队的新型关系,确定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军队则把忠于党忠于人民作为军魂,坚定不移听党指挥。漳州市委党校与驻地某团共建“军营党校”,为主体班学员开展经常性党性教育和国防军事教育提供了条件和场所。漳州市委党校把党性教育与国防军事教育结合起来,在主体班开设了“军营一日”,安排学员进入军营观看某团团史电教片、参观军务整理、军功展示、队列操练、生产基地等,并在官兵指导下进行打靶射击训练。通过各种活动,使学员深入了解军队在思想政治教育、军事技能训练、文化宣传工作、田园生产情况等方面的具体做法和先进经验,感受部队官兵良好的精神风貌和作风,深刻体验军营浓厚的学习氛围和严明的军事纪律。这不仅有利于联络军地感情,深化军地交流合作,推动双拥共建工作,也强化了党员领导干部的纪律观念、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增强了国防观念和党性意识。

六、社会调研

调研工作是领导干部做好工作的一项基本功。在中央党校举行的2011年秋季学期第二批学员开学典礼上说道:衡量调查研究搞得好不好,关键要看调查研究的实效,看调研成果的运用,看能不能把问题解决好。各种形式和类型的调查研究,非常有益于促进领导干部正确认识客观世界、改造主观世界、转变工作作风、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有益于深切了解群众的需求、愿望和创造精神、实践经验。漳州市委党校把学员社会调查研究作为党性教育的一项重要的内容,要求学员秉持党校“实事求是”的校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结合自身的岗位和工作实际,开展社会调研、撰写调研报告,并组建了强大的教师指导团队,指导学员开展调研,写好调研报告,将调研报告作为学员结业重要的考核内容之一。

七、党性分析

党性分析是保持共产党人先进性教育的一个重要步骤,是学员在党校接受党性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最后一个环节。漳州市委党校要求学员严肃地对在党校培训期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作风建设、党性锻炼等进行全方位的自我反思、审视和剖析,认真对照规定的党员八项义务、党员干部的六项基本条件进行自我检查,对自己主观世界的改造情况,存在的问题、差距和不足进行分析,提出今后努力的方向。通过党性分析,使学员更深刻更全面地认识自己,检讨自己,改造自己,保持共产党人的先进性、纯洁性,成为党和人民满意的领导干部。

上述七个方面在内容和方法上各有所侧重,但不是彼此孤立,而是围绕党性这个核心开展的不同的教育活动,七个方面共同构成了为提高党性修养这个目标而彼此相互联系的整体。当然,教育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探索,使之更趋于合理和完善。

注释:

{1}.以改革创新精神做好新一轮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N]人民日报,2008.07.17

{2}{4}.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同志代表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的报告摘登[N]人民日报,2012.11.09

{3}.推动全党学习和掌握历史唯物主义 更好认识规律更加能动地推进工作[N]人民日报,2013.12.05

{5}.积极借鉴我国历史上优秀廉政文化 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N]人民日报,2013.04.21

第8篇

各位来宾、同志们、同学们:

今天的阅兵式暨总结表彰大会,标志着为期一周的2008级学生军训已经圆满结束。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党政向付出辛勤汗水的资阳市雁江区消防大队的官兵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圆满完成军训任务的同学们表示亲切的慰问和热烈的祝贺。

在一周来的军训中,全体指战员们克服了时间紧、任务重等许多困难,齐心协力、顽强拼搏,同心同德,共同努力,在抓好军事训练和普及军事基础的同时,取得了思想政治工作和内务卫生的可喜成绩。在今天的阅兵式及汇报表演上,同学们以威武的英姿,高昂的斗志,展示了当代青年学生的精神风貌,交上了一份完美的答卷。

军训是“请进门”的社会实践活动,她让同学们走入当代军人的行列,经受了锻炼和考验,磨练了意志和品质,接受了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军训时间虽短,但我们已看到同学们在思想觉悟、身体素质、意志情操、国防意识、团结协作、敢于争先等方面都有明显的进步,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军训生活即将结束了,但武警消防官兵严明的纪律、拼搏的精神和他们优良的品质、顽强的作风必然将深深地影响着同学们,激励着我们在未来的人生征途上把握方向、坚定信念、克服困难、奋发进取,为伟大祖国的腾飞谱写出新的篇章。

同学们,在当今世界,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建国五十多年来我国各行各业、各条战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然而我们还应该清醒地看到,天下仍很不太平,企图分裂中国、侵犯我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霸权主义依然存在。因此,当代青年不仅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而且还肩负着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军训生活将伴随着同学们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终生受益。军训生活今天虽然就要结束,但同学们不能把它当作一个终结,而应当作为一个新的起点,为此,我希望同学们继续发扬军训中养成的优良作风和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革命精神,刻苦学习、努力工作,以实际行动巩固和发展军训成果。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同学们要时时处处按照军训时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刻苦学习政治理论和科学文化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努力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同学们要把此次军训作为良好开端,继续加强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以及师生与武警消防官兵之间的深厚友谊,加强学校与部队的合作。

最后,再一次向为我校军训工作付出辛勤劳动的雁江消防大队官兵表示衷心的感谢!

2008年4月3日

第9篇

为认真贯彻中央网信办、公安部、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推进消防安全宣传教育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进家庭进网站工作的指导意见》(公消[2017]191号),落实全国中小学校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推进会(江西)精神,充分利用学生暑假期间及放假前、开学后这一时段加强学校消防安全教育工作,全力夯实校园消防安全基础,根据市公安局、市教育局《关于开展暑期消防安全教育专项行动的通知》(连公局[2017]178号)文件要求,决定组织开展2017年度暑期消防安全教育专项行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时间

2017年7月13日起至9月20日。

二、活动对象

全县中小学、幼儿园、中等专业学校和特殊教育学校

三、活动内容

(一)开展“四个一”活动。各校要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在假期中或开学后,普遍开展“上一节消防课、开展一次逃生疏散演练、参观一次消防队站或科普教育基地、完成一次暑期家庭消防作业”活动。其中,学生家庭消防作业,可以是反映参观消防队站(消防科普教育基地)的体会作文,也可以是家庭消防演练活动的记录、家庭逃生疏散的计划等。邀请公安消防部门业务素质强的消防监督、宣传干部担任学校消防辅导员,进行消防安全授课。

(二)举办全国中小学生消防安全知识网络大赛。大赛主题为“学消防知识,创平安校园”,由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公安部消防局主办,中国教育学会承办,依托安全教育平台开展。竞赛内容出自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公安部消防局指导编写,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出版的中小学消防安全教育读本,分四个学段进行:小学1-3年级、4-6年级、初中段、高中段。参赛者按所在学段参与竞赛答题,根据成绩评出省级优胜奖(分学段),参加全国比赛。各地教育、公安消防部门要积极发动、组织学生参赛(具体方案见附件1)。

(三)开展暑假消防安全教育实践活动。各校要将中小学生参与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活动纳入学生暑期校外社会实践内容,会同当地共青团、科学技术协会、街道社区,积极组织中小学生消防宣传“下乡”、“消防夏令营”、“消防安全雏鹰小队”等学生暑期校外社会实践活动,积极打造消防安全教育“第二课堂”,鼓励中小学生当好消防宣传志愿者。

(四)开展消防课程“进军训”活动。县中专校及各高中要以入学军训为契机,对新生普遍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做到“四个一”:即上一堂消防课、阅读一本消防知识读物、举办一次消防实操、参加一次疏散逃生演练。县教育局及公安消防大队将联合督查学校在军训期间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并指导学校优化设置军训消防课程。市县公安消防部门将消防知识“进军训”作为消防宣传“进学校”的重要内容,提供消防知识读物、火灾案例警示教育片等宣传资料,配合学校完成消防军训科目。有条件的初中学校,在组织新生军训时,可以安排消防安全知识辅导讲座、应急逃生疏散演练、火灾报警和灭火器材使用等消防技能课目。

四、活动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组织。各校要充分认识消防安全宣传教育“进学校”的重大意义,将此次专项行动作为学校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要内容。要认真部署开展消防安全“进课堂”、“进军训”、消防安全知识网络竞赛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广泛组织发动,充分发挥学校消防安全教育基础作用。

(二)明确职责,共同推进。学校消防安全教育已纳入县教育系统安全稳定目标管理工作年度考核内容。各校要明确工作责任,按照全国中小学校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推进会(江西)精神,进一步抓好学校消防安全教育教材、师资、课时、场地“四到位”建设,打牢学校消防安全教育基础。要不断总结提炼、固化学校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的经验做法,努力推进“平安校园”建设。

第10篇

论文摘要:阐述了军队知识管理的涵义,给出了信息条件下的军队知识管理模型,对信息化条件下军队知识管理组织策略进行了探讨。

1军队知识蕾理的涵义

1.1军队知识管理的定叉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管理将成为未来竞争的关键。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军事领域中的知识储量越来越多。知识军事时代也同时到来。知识就是财富,知识就是战斗力,未来的战争是知识战争,在战争中获胜的必定是知识占优势的一方。为了赢得未来战争的胜利。必须研究军队中的知识.把军队知识资源开发好、利用好、管理好。。管理也是军之道管理是军队战斗力的倍增器口],21世纪的军队管理应该围绕军队知识管理展开。

一般而言。人类的知识可以分为两类。即显性知识(信息)和隐性知识。知识管理就是为组织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与创新提供的新途径。显性知识易于整理和进行计算机存储,而隐性知识则难以掌握,它集中存储在人们的脑海里,是人们所取得经验的体现。知识管理就是有效地实现这两类知识的互相转换并在转换中创新。

军队知识管理是对军队知识资源和军队知识处理过程与相关事物及其联系进行的管理活动。其目的是促进军队知识的共享与创新,促使军队知识资源的合理使用和优化配置,不断提高军队的知识力,以及由知识转化为战斗力的能力。确保军队职能的有效发挥和战略目标的实现。

1.2军队知识管理的目的与任务军队知识管理通过军队信息化技术与系统,以及各种有效的知识管理组织策略.促进军队组织中两种形式知识的相互结合与转化,即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转化(知识群化)、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转化(知识外化)、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转化(知识的结合化).以及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转化(知识的内化).达到军队知识的共享利用和军队知识创新的目标。军队知识管理过程包括知识获取、知识组织、知识存储、知识传播、知识应用等。军队知识管理的主要任务就是准确而详细地对军队知识资源以及相关处理活动进行管理,包括显性知识的编码化管理和隐性知识的人物化管理,同时也要对影响军队知识管理的因素进行分析,消除不利影响.围绕军队知识共享和创新这个核心构建知识管理信息化平台与探索适应信息化军队的知识共享与创新所需要的军队知识管理组织策略。信息化条件下的军队知识管理模型如图1所示。

2信息化条件下的军队知识管理组织策略

信息化条件下军队知识管理的组织策咯罡网格环境下军队知识管理的榧架模型所要求的软系统,是从组织策略应变角度探讨军队信息化建设的组织保障问题。为促进信息化军队的知识管理的有效实施,必须进行学习型军队的建设和知识型军队建设。本文拟从设立军队知识主管、培育军队实践社群、建设学习型军队组织三个方面对信息化条件下的军队知识管理组织策略进行探讨。

2.1设立军队知识主管

2.1.1设立军队知识主管的必矍性。任何变革都需要组织成员来执行和支持,如果有计划地变革未能被人接受,则肯定不能顺利推行因此,组织变革只有在改变了成员的行为以后才可能获得成功。为了更有效地促进军队组织的内部结构建设。知识管理要求组织所有成员共同分享其拥有的知识,军队组织的内部组织建构必须能有效实现这一点。为此,军队组织内有必受设置军队知识主管。

2.1.2军队知识主管的任务。军队知识主管曼对传统的军队组织进行创新或转型。知识主管要使组织全体成员在组织中发挥自己的技术和经验,加强信息、人及其联系,使军队信息和知识在军人与军队组织之间合理流动与共享。具体地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a.知识主管要为军队组织创建一种崇尚学习的组织环境,创造一种知识共享、知识创新的军队文化。并通过这种文化把基层官兵的潜在的知识挖掘出来。

b.知识主管要注重对官兵的培训和教育。官兵培训i是信息化军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一环。培训的效果将直接影响到知识管理目标的实现。必须注重对官兵的不断培训。充分认识到只有加大对人才培训i与教育的投入。才能带来比物力资本的投入更加巨大的效益。要利用军队信息系统提供的现代化教育工具和资源,倡导自我学习、岗位学习与培训,促进军队官兵素质与能力的不断提升,不断提高军队信息化水平和效益。

c.知识主管要建立沟通最优化模型。促进信息交流与流动。管理任务的高质蠹和高效率完成.依赖于所需信息及时、完整、可靠地获取和决策指令信息快速、准确地传送,依赖于为实现不同岗位、机构工作的协凋而进行的意见沟通的及日、便捷与有效。换句话说。依赖于岗位之间、子系统之间和系统与外界环境的有效通讯和沟通。d.知识主管要促成任何一级组织中形成自上而下的创新的学习风气,不断学习要求军队组织公开交流,共享知识和信息。而不是封闭自守。推动军队组织学习不断向纵深发展。

2.2培育军队实践社群

2.2.1军队实践社群的定义。军队实践社群是指在军队内若干人员围绕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讨论,相互分享对方的信息和观点,能够相互给予帮助或者能共同对新的理念进行讨论的社会结构。实践社群无处不在。实际上我们都是某个实践社群中的一员——在组织、在学校、在家或是在我们所参加的业余活动中,我们都属于某个实践社群。实践社群的成员一般是通过在麸同学习中发现新价值的过程以一种非正式形式联合在一起的。实践社群能使每一个个人获得满足感,彼此之间相互了解,能够在社群中找到理解自己观点的工作伙伴,拥有共同的趣等等。随着时间的推移。社群成员之间的这种互动可以极大地促进他们对实践的共享,这是社群成员开展麸同学习的必然结果。军队内也存在多种类型的实践社群,在社群中官兵相互了解,有着共同的学习趣。其享知识与实践经验,共同攻关,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2.2.2军队实践社群的价值。在军队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对于这样的军队实践社群应该大力培育。因为实践社群对个人和组织都有很高的价值。对官兵个人而言,成为某个实践社群的成员能够对他的工作有所帮助,因为他能驺将与其工作有直接联系的问题提出来交付大家一起进行讨论。社群能够帮助每~个成员解决他们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并对他们的活动进行协调。对组织而言。从某一程度上来说,组织足由一系列相互连接的实践社群所构成的,每一个实践社群都与组织竞争能力的某个方面有关——从生产的安全性到深奥的技术发明等各个方面。在这些实践社群内以及实践社群之间,知识不断地被创造、组织、修正并传递着。在这方面的认识及对社群和共享经验的注意,都会使组织的工作更有效率。使组织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2.2.3培育军队实践社群应关注的领域。在军队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可以做一肇事情以创造一种能促使实践社群发展壮大的环境在组织中培育实践社群需要特别关注以下几个领域:a.组织的知识战略。社群发展应当被置于一个更为宽广的知识战略情境中。组织必须清楚地了解知识是如何与萁战略相联系的。并通过这种认识来明确实践社群的战略价值。b.组织倾向。组织对于知识和学习的价值的倾向对社群是非常重要的.组织可以通过鼓励成员参与某个实践社群,承认维持该社群的各种工作,并给予社群成员足够的时同来参加社群活动等,来为该实践社群的发展提供支持。组织管理层的态度会对社群产生很大的髟晌。比如,有的管理者可能对在项目中所学到的东西显示出了趣。甚至丝毫不亚于对项目结果的兴趣。同样,一种制度化的评论对发展实践社群来说也是很有意义的,如对实践社群所带来的价值做出积极的评价等。组织资源。实践社群在多数情况下都是自给自足的。但它们也的确需要一些资源的支持。实践社群必须采取一些方法以获取必要的资源,如实践社群领导者所需的时间、组织对学习项目的批准、对实践社群以外的专家的聘请或者旅行预算等等。一般来说,在组织中存在一个协助社群领导人工作的团队对于实践社群的发展是很有益处的。这样的一个团队会在社群需要的时候为其提供特别的帮助及支持,帮助实践社群使其工作日程与组织战略目标相一致,组织资源以支持社群的发展并对社群的领导人及管理者提供培训和指导。该团队同时还耍确保组织中技术平台的兼容性。同时还耍对特殊应用软件进行设计。在军队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通过对军队内实践社群的培育,使官兵个人目标、实践社群的活动目标与组织的战略目标相一致,共同为军队信息化战略献力献智。促进军队信息与知识的广泛与充分的共享。

2.3建设学习型军队组织一

2.3.1学习型军队组织的含义。学习型组织是指能够有意识、系统和持续地通过不断创造积累和利用知识资源,努力改变或重新设计自身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内外环境,从而保持可持续竞争优势的组织。建设学习型军队组织,就是运用当今世界最前沿的宏观管理理论——学习型组织理论,以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日寸期军队建设思想、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为指导,以实现军队信息化、现代化和。打得赢、不变质为目标,以构筑军队继续教爵体系为基础,以全员学习、全程学习和全面学习为核心,通过全面整合军队的学习、教育、训l练、管理等工作,把每座军营建设成为学习型军营,把各级各类组织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把每名军人培养成为知识型军人,为我军现代化建设和军事斗争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的一种军队建设新模式。这是信息化条件下军队知识管理的组织基础和体制保障。

2.3.2学习型军队组织的过程模型。一个完整的学习型军队组织的组织学习过程模型是由。发现发明选择执行、推广、反馈这六个阶段以及一个。知识库组成的。如图2所示],组织学习是从。发现。变化和问题开始,进而。发明。解决的办法,对各种方法加以选择’,执行。新方法并在更广的范围上加以推广,最后通过对全过程结果的。反馈’进一步调整和改进。这六个阶段产生的知识以及外部环境的知识要流入组织的知识库,组织知识库中的知识又会对每个阶段产生影响,并输出到外部环境。一个组织要建立学习和自我更新的能力,就必须在它的工作流程、组织结构、管理制度,以及信息系统中蕴涵这七个方面的基本功能。

第11篇

关键词:国防生 军事素质 三级军事训练培养体系

经过十多年的摸索实践,依托普通高校国防生培养已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军事素质培养是国防生培养的中心任务。当前,地方院校学习期间的日常军事训练、基层部队实践锻炼以及军事院校训练这三级培养体系已初见雏形,卓有成效。着眼未来战争,如何进一步完善国防生军事训练体系,增强培养的针对性、连贯性和整体性,提升军事素质培养质量,是国防生培养面临的又一课题。

1.当前国防生军事素质存在的问题

国防生军事素质培养,主要是通过训练教育培养国防生的军事理论、军事体育、军事技能等方面素质,帮助国防生养成良好的军人作风、掌握基本的军事技能、具备一定的体能储备、适应严格的军事生活、学会必备的军事常识。当前,已有数万名毕业国防生走上工作岗位,他们中多数都能适应岗位需要,胜任本职工作,涌现出不少先进代表。但从部队反映的情况来看,国防生总体上在思维层次、知识储备和政治素养等方面具备一定优势,而军事素质的欠缺则比较明显,成为影响部分国防生成长的短板。这主要反映在军事指挥能力缺欠,军事技能不熟练,体能储备不足,军事纪律观念较弱;对部队特别是基层的情况不熟悉,对战士缺少了解;军人气质不足,作风养成不够,尚武精神和团队意识较差,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适能力不够。

科学的培养机制才能培养出合格人才,有效解决国防生军事素质薄弱的问题首先要在培养机制上寻求完善。要充分尊重军事人才培养规律和高校教育规律,将高校、军队、军校三个培养领域,军事技能培养、军事知识素养培养、部队环境认知三个方面,多层次内容有机融合一体,形成科学培养体系,才能有效提高培养机制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整体性。

国防生的军事素质培养可在原来三个领域(高校、基层部队、军事院校)各自培养的基础上,区分为初级、二级、三级三个层次,并整合为一个军事素质培养体系,相互延续,相互反馈,通过正规、连贯、系统的训练生活,逐步提高国防生的军事素质。在校内可以通过大学生日常训练完成国防生的初级军事训练任务,掌握最基本的军事技能,如军姿、内务、队列、单兵战术、实弹射击等,养成一定的军事素养;二级训练在部队中进行,培训的内容主要是武器装备的使用和初级指挥方面的训练,熟悉部队情况。三级培训利用军事院校进行训练,其内容不仅是任期前的岗位培训,也有对军事技能的巩固提升和对军事规律的深层次理解思考。

2.构建三级训练体系的必要性

2.1三级训练体系是适应国防生军事素质培养目标的需要。

依据2010年国家教育部、四总部下发的《关于加强国防生军政训练和任职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新时期依托普通高校国防生军事素质培养,必须以部队需求为牵引,以系统化、规范化、精细化为目标,遵循军事人才成长规律和普通高等教育规律,突出解决军政素质偏弱、第一任职偏低、适应部队周期长的问题。以科学的制度体系为手段协调国防生军事素质培养的组织行为,是提高国防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三级训练体系是在长期培养实践中逐步形成,并不断依据国防战略形势发展、军事人才培养规划、高校教育改革、部队建设反馈等前瞻性政策机制发展演变而来,既为解决当前问题,更着眼未来。它遵循军事人才成长规律和高等教育规律,符合辩证规律,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逐步引导国防生了解部队,熟悉军事。对国防生而言,经过三级训练体系,从军报国不仅仅是志向爱好,更将成为一种理想信念,一种责任使命。

2.2三级训练体系具备良好的实践基础。

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实践,国防生的军事训练层级体系已初见雏形。2000年5月,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建立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军队干部制度的决定》颁布,标志着依托普通高校国防生培养工作正式启动。当前,国防生签约高校已达117所,不少院校成立了专门培养国防生的学院,拥有了比较成熟的制度机构、管理人员以及模拟营连制度,积累了丰富的国防生在校培养经验。国防生到部队锻炼一直得到很好坚持,并伴随国防生培养体系的成熟而不断发展,承训部队都把国防生锻炼工作纳入全年工作计划,充分予以统筹保障,确保了锻炼效果。一些军区级单位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实践探索,比如,自2006年开始,统一组织三年级国防生到部队进行20天实践锻炼,2007年开始统一组织一年级国防生集中进行一个月暑期基地化军政训练,2010年起统一组织四年级国防生到部队进行2个月当兵锻炼,这些举措较大幅度提高了国防生的军事素质。2009年,总部选定17所军校(军事训练机构)作为签约高校国防生暑期军政集训基地,利用第一个暑期进行基地化军政训练。4至10个月的任职培训制度也日趋完善,使国防生在军事院校得到全面充分的培养锻炼。当前,无论是部队承训单位还是高校国防生管理机构都对国防生军事素质培养有较为详细的制度规定,方法措施得力,在各自领域取得良好效果,从全局将三个领域的培训融合为一个整体、优化为一个链条,将更好地发挥出综合效应。

2.3三级训练体系职责明确分工具体。

国防生的培养是军地双方的共同职责,必须建立长效综合、齐抓共管的培育机制,军事素质培养更需要以制度机制来规范,共同执行实施。地方院校学习期间的日常军事训练、基层部队实践锻炼以及军事院校军事训练这三个阶段的培养目标各有侧重。校内的初级训练,国防生可掌握最基本的军事技能,如军姿、单兵战术、实弹射击、队列等,养成一定的军事素养;二级培训主要在部队中接受锻炼,熟悉部队,了解基层,体验兵的生活,增加对军队的感情,找到素质能力上的差距;三级军事院校训练主要强化国防生的基本军事技能,学习军事理论、军事指挥、岗前培训等。三个阶段的培养任务区分明确,目标统一,具备构成统一体系的基础条件。一方面能使军地培养机制纳入统一筹划,互通有无,互补长短,另一方面能有效进行各个阶段的信息交流与反馈,形成跟踪培养机制,发挥承上启下作用,促进国防生军事素质培养更加连贯、有效。

3.科学构建三级训练体系,实现国防生培养规范化

总体来讲,三级培养体系是以部队需求为牵引,以系统化、规范化、精细化为目标,遵循普通高等教育规律和军事人才成长规律,坚持军事知识学习与实践锻炼相结合、集中训练与日常养成相结合、统一标准与灵活施训相结合,突出解决军事素质偏弱、军事指挥能力偏低、适应部队周期偏长等问题,不断提高国防生军事素质培养的质量效益。

3.1初级:依托高校培养基本军事技能,掌握军事知识。

初级的时间划分主要是新生入校到毕业前。包括组织国防生新生入学前军政基础训练和在校日常军政教育训练。其中入学前军政基础训练,主要进行军事基础知识、军队优良传统以及军人体能、队列训练。在校日常军政教育训练,主要利用早操和双休日等课余时间进行,有条件的可以成立模拟连或专门的学院组织实施。军事理论学习,突出抓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以及军事思想、国家安全形势、国防和军队建设理论、军事高科技概述、军兵种知识、军事领导科学与方法、军人心理学等课程学习,由高校纳入教学计划,采取课堂讲授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对理论性、专业性强的课程,可邀请军校教员、部队领导授课,也可以大军区为单位,统一在部队聘请部分干部为国防生军事理论兼职教员,相对固定赋予授课任务,组织备课试教和到签约高校讲课,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提高“含军量”。在校日常训练,以共同条令、军人体能、队列训练为主,高年级国防生增加相应教学法训练、武器装备操作训练等。

在校培训还包括第一学年暑期的基地化集训,主要对象是一年级国防生(当年在校选拔的二年级国防生随同参加集训),集训时间为一个月。主要巩固和扩展在校军事训练成果,完成轻武器操作使用、战术基础与防护等科目训练,组织联合作战基础知识学习。

3.2二级:依托部队培养军事组织指挥能力,熟悉部队情况。

二级培训时间主要安排在第七、八学期进行,组织到部队进行实习锻炼,主要包括当兵锻炼、入伍集训、见习代职等内容。当兵锻炼时间一般两个月左右,直接安排到战斗班排,与战士同吃、同住、同劳动、同训练、同娱乐,真正以普通一兵的身份感受体悟基层部队的生活;入伍集训由部队统一组织,时间一般10天左右,主要进行部队基本常识学习和军事基础科目、基本军事技能训练;见习代职时间两个月左右,主要安排班长、排长,让国防生充分感受岗位任职的能力素质要求,掌握组织基层日常工作的基本方法,提高带兵管兵能力。总之,通过二级培训,帮助国防生加强思想砥砺,提高军事素质,强化作风养成,实现思想上补课,经历上补缺,情感上补失,素质上补短,促进尽快向合格军人转变。

3.3三级:依托军事院校强化军事素养,提升军事理论水平。

此级主要进行任职前培训,从事专业技术岗位的时间一般为4个月,从事军事指挥岗位的为10个月。主要帮助国防生针对第一任职岗位需要和自身军事素质养成,固强补弱,有针对性加强军兵种理论知识学习,提升军事理论水平,强化兵种专业技能培养,培养提高指挥作战、组织训练、管理教育能力,强化军官素养和基层履职能力素质。

3.4三级体系的训练内容、组训要点和考核标准。

3.4.1组织筹划。国防生在校学期军事训练计划由部队相关部门会同高校教务部门制定,日常训练所需场地、器材、设施等,由部队相关部门协调高校保障,国防生在校期间军事训练伤病的,应按在校大学生医疗保险有关规定执行,基地化集中训练实施计划由承训单位制定;当兵锻炼和军事院校培训由承担任务部队和军事院校制定。军事训练所需武器、装备、器材等,由承训单位提供,出现伤病的,由承训单位负责医疗保障。

3.4.2训练管理。在校培养中的军事训练课程纳入高校教学计划,计算学分。认真制订和严格落实学期、月和周训练计划,加强训练考勤登记,并建立训练信息档案,实行量化管理。因故未能完成规定训练内容的国防生,随下一年级国防生参训。

3.4.3教学力量。在校军事理论课程主要由高校聘请军地专家教授授课,日常训练由部队相关部门负责组织,并可组织高年级国防生骨干辅助教学。集训教学骨干由部队相关部门负责选派或高年级国防生担任,训练由承训单位负责。到部队锻炼和到军事院校的教学力量,由相关部队和军事院校负责。

3.4.4训学考评。以考促训是提高训练水平的有效手段。国防生军事训练考核可分为阶段考核、学年考核和毕业考核。其中阶段考核安排在每个训练阶段结束时进行,有的还实行每月和每学期末考核。军事理论课程考试采取学分制,体能技能项目考核评定按规定执行,采取“合格、不合格”两级制评定。军事训练项目不合格的,可安排一次补考,补考成绩为最终成绩。国防生无故不参加考核的,该科目应评定为不及格;因故申请缓考的,须经主考单位领导批准。

3.4.5激励淘汰。三级军事培训既应实施有效的激励措施,又应实行全程淘汰。在校每学期军事训练、基地化集训、部队锻炼结束,均应进行考核,并把考核成绩作为国防生入党、当选骨干、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评选优秀国防生和国防生标兵等的重要依据;同时对考核评定为不合格的,应予以淘汰,确保培养人才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总装备部.关于加强国防生军政训练和任职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C].2010

[2]司令部、政治部、联勤部、装备部.关于组织国防生到部队当兵锻炼的意见[C].2010

[3]政治部干部部.国防生军政理论课程设置及任务区分[C].2011

第12篇

坚持首位居“首”

“牢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坚定强军信心,献身强军实践”,兴义市人民武装部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用党的理论武装干部职工的头脑。

重视教育学习。采取党委中心组带机关的学习方式,认真抓好“坚定信念、铸牢军魂”和“贯彻落实、弘扬优良作风”、“能打仗、打胜仗”等教育讨论活动,做到“有计划安排、有辅导授课、有体会交流、有总结讲评”,有力解决了“当兵打仗、带兵打仗、练兵打仗”意识不牢的问题,增强了干部职工的事业心、责任感。

抓好民兵思想政治教育。利用民兵整组、军事训练等人员相对集中的时机,将学习教育内容编印成小册子,印发至民兵预备役人员,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向民兵预备役人员延伸。

加强营区军事文化建设。在营区办公楼增设了宣传挂图,营区橱窗更换为强军标语和强军图画,投入经费20多万元改造荣誉室、双拥陈列室、阅览室,营造了“牢记强军目标、献身强军实践”的营区环境。

坚持中心居“中”

兴义市人民武装部紧紧围绕主席“能打仗、打胜仗”的要求,扎实抓好战备训练中心工作。落实党委议训管训制度,坚持主官主训亲训,严密组织科目训练,提高了部队的信息素质和组织指挥能力。

抓好民兵转型调整工作。组建了民兵应急、支援和储备队伍,认真抓好民兵军事训练,组织民兵应急队伍进行了动员集结、快速拉动、应急维稳、抢险救灾等科目的实战化训练,提高了民兵队伍应急应战的能力。2013年8月,8名民兵高炮营骨干参加兴义军分区组织的民兵高炮防空分队集训比武,取得了综合团体、班队列两项第一名和军事理论第二名的好成绩。

抓好正规化建设。以《军队基层建设纲要》为依据,按照正规化建设“六室三库两中心一基地一平台”标准,设置了军地联合信息指挥平台、通信中心、国防潜力数据中心、指挥器材库等,补充完善了硬件和软件设施。投入经费5万多元,联合黔西南州体育训练中心,在南盘江镇兴建了集共同科目训练场、轻武器射击场和单兵综合训练场为一体的民兵综合训练基地。

坚持服务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