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园林专业论文

园林专业论文

时间:2022-10-04 03:10:4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园林专业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园林专业论文

第1篇

《花卉学》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极强的课程,以往的教改活动在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方面已取得一些进展,但在学生兴趣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方面仍需进一步改革,其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1)高职学生学制3年,学生真正学习这门专业课只有1年时间,由于时间的不足和有些高职院校实验设备的短缺,导致理论课课时比例偏高,而实践课课时比例偏低。同时,理论课与实验课时间安排上脱节,往往上两节理论课需要过2~3…d才能上相关内容的实践操作课,这样严重影响教学内容的衔接和学生的兴趣;(2)实验课的教学地点要么在实验室,要么在校花圃基地,这样的教学仍然没有脱离课堂形式教学,没有为学生创造机会融入到社会实践中去;(3)以往实践操作课都是在教师的带领下,遵循着准备实验课-讲解操作内容-操作-清理现场-操作总结的课堂模式,学生如果想要重复和熟练操作,就必须到书本上去寻求相关内容,导致学生没有自主操作的空间和缺乏培养学生独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改革的主要措施

2.1保证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有机结合

课时比例分配适度(1)保证实践课时与理论课时的比例至少达到1∶1,提高实践课时的比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操作机会;(2)理论课与实践课时间安排在同一时段,不相对孤立,如:把上午4节课或下午4节课都安排成《花卉学》这门课程的教学,其中课程内容包括理论和实践教学,专业教师可进行1节理论课和相关内容3节实践操作课的讲授,或者2节理论课和2节实验课相继进行,达到理论课与实践课的紧密有机结合和知识点教授的流畅性。

2.2实践课中着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盆花的生产规模有大有小,小则几十盆,大则上万盆,甚至百万盆。在温室花卉栽培养护中,由于空气流动性差,湿度偏高或偏低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盆花生长不良或生病,这就需要栽培养护者能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从而及时挽救损失。我们为了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竭力为学生创造条件,比如在上花卉的分株、扦插繁殖实验课时,待实验课结束后,我们将剩下的花卉材料(如广东万年青、一叶兰、朱顶红等)和用旧的花盆发给学生,并安排学生2~3人1组,然后各组将剩余花材或插穗搬回寝室,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对其进行操作和后期的养护管理,并做好操作流程及养护记录,特别是对出现的问题(如病害问题)记录其发生的时间、表现症状,初步拟定解决方案,然后到理论课堂上进行讨论分析。

2.3实践课摆脱“课堂”形式的束缚

让学生真正融入花卉市场《花卉学》课程的课堂教学固然重要,但这门课程与生产实践联系非常紧密,因此,其生产第一线的教学就尤为重要。我们经常让学生参与学校会场的摆花图案设计及摆花操作、节日校园的摆花图案设计及摆花操作、校园花坛的花卉种植及养护管理,以及参与衡阳市的摆花业务、衡阳市花鸟市场花卉价格调查等。同时,教研室有很多教师在校外花卉企业兼技术顾问,经常带领学生到花卉生产企业现场,对花卉栽培出现的问题进行观察,然后结合书本理论知识和学生一起讨论、分析,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2.4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向他人学习的能力

所谓“千人千品,万人万象”。比如在1次草坪修剪实验课中,当笔者把草坪修剪机的发动规范动作示范3次后,其中有部分学生很快就能熟练操作,而有部分学生却始终不能掌握规范动作,未能启动草坪修剪机,无论怎么鼓励他们重试,他们却红着脸不想再试。于是,笔者让学会的学生去教那些没有信心的学生,最终他们都能按规范动作启动草坪修剪机。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互相学习的能力,苗圃基地为学生全天开放,课余时间,都会有3~5人去基地进行嫁接、扦插和换盆等技术方面的操作。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既熟练掌握了操作手法,又可以通过互相学习弥补自己操作方面的不足。

2.5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正确处理

实际问题的能力温室草花生产少则几万盆,多则上百万盆,当全部草花感病以后,就需喷药治病,很多高职院校学生要么束手无策,要么在初步确定病害后盲目地大面积施用药,其结果有可能达不到预期效果,还浪费药物,甚至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笔者着重培养学生实验能力,比如在初步确定病害后,可先进行点实验,效果表现好后再进行面治理。先选几十盆草花作点实验,然后再逐渐扩大面积喷药,做到心里有数。

3改革后的成效

《花卉学》课程教学改革后,学生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对花卉专业知识的掌握运用灵活,同时明确了独立思考的重要性和团队合作解决问题的高效性。学生在没有辅导员做思想工作的情况下,到课率达100%,且在校期间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花卉技能竞赛和花协活动。5年来国家农业部花卉园艺师考证通过率99.5%,省高职院校技能抽查等级为优秀,全国高职院校插花竞赛获二等奖、三等奖。且学生一毕业就能胜任工作岗位,独挡一面,98%以上的毕业生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大多数毕业生2年后就当上部门技术主管,一部分毕业生在广东、湖南、云南等地成立园艺园林公司。

4今后《花卉学》课程教学改革建议

(1)稳定专职教师队伍,适当增加兼职教师队伍。从花卉生产第一线的园艺园林公司聘请有生产经验的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时刻接触专业前沿知识,又可以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就业提供机会。

(2)邀请园艺园林公司技术管理人员参与学校课程内容的调整与改革,做到《花卉学》课程符合专业发展需要。

(3)学生从大一开始进行《花卉学》课程方面的专业劳动,如配制营养土、组花、摆花等,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队协作的精神。

第2篇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言传身教对于人才培养至关重要。为了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卓越工程师,首先应该加强师资队伍的道德建设。良好的道德水平是成为一个卓越工程师的前提条件,而作为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大学教师,更应该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平,必须有理想、有抱负、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坚持立德树人,从而能够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其次,教师需要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合理的知识结构、扎实的基本功是从事教学实践的基础,了解学科、专业的最新发展,掌握新成果、新技术、新方法、新观点,对于培养卓越工程师都是必要的。第三,教师要注意与培养对象加强协调沟通,同时加强与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在教学实践中优化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第四,教师应该具备丰富的工程教育经验。工程教育要求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掌握先进的技术,解决现实中面临的工程问题。这就需要在培养时着重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因此对教师的工程实践教育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五,教师需要有较强的专业外语水平。目前的工程建设需要在国际范围内展开合作和交流,参与国际竞争,这就要求卓越工程师具备很高的专业英语水平。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双语教学,吸收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成果,将教学实践与国际接轨,充分适应国际化的要求。

二、农林院校园林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我国园林专业最初成立于农林院校,改革开放后,一些综合类院校和建筑院校也相继开设园林专业或类似专业,如景观专业。在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农林院校园林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教师队伍结构有了明显变化,教学和科研工作成效显著,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园林专业人才。但是,与国际著名高校的园林专业相比,师资队伍还存在不小的差距,面临不少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师德建设

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教师的教学态度决定了教学效果的好坏。从平时一点一滴的生活习惯,到专业教学的全过程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另外,个别教师把精力主要放在了科研工作上,对教学工作不够重视,缺乏责任感。

2.缺乏工程实践经验

高校教师大部分都是从高校或科研院所毕业直接进入学校工作,尽管学历较高,但是实践经验相对缺乏,没有相关企业的工作经验。他们的知识结构很大程度是来自书本,是间接的。笔者的调查发现,许多青年教师认为在教学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实践经验少,教学语言不够准确,实践操作能力不强。

3.工程教育研究能力

需要进一步提高近年来,由于受到教师考核评价和职称评聘条件的影响,专业教师队伍普遍存在着重科研、轻教学,重、轻实践活动的问题。教师基本坐在办公室里,在电脑前写论文,忽视了教学实践及教学研究,导致教学质量没有提高,甚至下滑。

4.缺乏国际化教育理念

教学中,教师视野不够开阔,多强调本地化的专业知识,不重视国内外其他区域相关知识的介绍,不能从经济全球化的战略高度来认识人才国际化培养的重要性。

5.专职教师职称评聘和教师评价考核机制

亟须完善在教学管理和教学实践中,较低的劳动报酬直接影响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进而影响整个学校的教风以及教学质量;领导意志表现突出的教师评聘机制不能制度化,导致不能公平公正地对教师进行评判考核;落实各项人才待遇的时效性较差,使得部分教师的晋升空间受到挤压。这些现象都严重挫伤了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工作热情,导致部分教师不再把教学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更谈不上去研究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研究,结果教学质量每况愈下,学生深受其害。

6.专业教师的生活和工作条件有待改善

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投入的不断加大,教师的居住环境和工作条件有了较大程度的改善。但是,一些地方高校园林专业教师的收入与劳动付出并不成比例。例如高校教师与同等学历、相同工作年限的其他行业人员相比,工资还处在较低的水平上,这也导致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园林专业人才选择了薪金待遇更高的企业单位。

三、对农林院校园林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建议

1.开放胸怀,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园林绿化成为城市建设中发展潜力巨大的行业。国内大部分农林类院校和综合类院校都开设有园林专业,吸引了大批学子前来深造。另外,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出国留学,在国外高水平大学的园林专业中也有不少中国学子。因此,应该吸引和鼓励国内外优秀园林专业博士、硕士来校工作,积极投身于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中。

2.立足现实,培养已有的教师队伍

第一,应该创造更多的条件,锻炼教师的实践能力。可以鼓励青年教师去国内外知名园林企业挂职,学习企业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积极加入行业协会,贴近生产一线,经常参加行业会议,了解园林行业最新的发展动态。第二,鼓励教师开展科学研究,增强教师的科研能力,使教学和科研互相促进。例如,东北农业大学园林专业教师通过积极开设开放实验室项目,吸引感兴趣的同学进行科学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教师的课题得以完成,又使学生体会了科学思想,锻炼了实践能力,培养了创新精神。另外,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的开展,更好地促进了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可以使教师的科研成果与学生的创新、创业联系起来。第三,增强教师国际化教学的能力。目前,东北农业大学70%的园林专业教师均有国外留学经历,但是仅仅开设了一门校级双语课程和一个省级双语教学项目,双语教学的潜力有待挖掘。应该通过邀请国外优秀的园林企业家、工程师、专家、学者来学校讲学交流,招收国际留学生,以提高专业的国际化层次。第四,通过制定一课多师、一师多课以及集体备课制度,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取长补短,将教师的优势发挥出来,同时可以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有力的支持。第五,建立研究生助教制度。高校教师既有科研任务,又有繁重的教学工作,有时难以兼顾。可以借鉴国外研究生助教制度和助研制度,使优秀研究生能够更早地参与教学实践,为培养后备教师奠定基础。第六,提高青年教师的职业满意度。适当通过完善评价机制和提高生活和工作水平,来鼓励青年教师更专注地从事教育和科研工作。

3.广开渠道,吸引优秀工程人才来校兼职

第3篇

1明确教学目标

《园林花卉》课程是高职园林专业知识结构中的一门主干课程,是在植物学、生理学等有关学科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园林中花卉资源的种类及其分布、生长与发育、与环境因子关系、栽培设施、繁殖与栽培管理及园林应用等的一门学科。为城市园林规划设计中园林植物的配植和园林植物养护打下坚实基础,是培养合格的园林专业高技能型人才必不可少的课程之一。在目标设计上,主要把握以下3点:一是激发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实现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的有机结合;二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思维方法;三是探索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能力培养相结合的途径。《园林花卉》课程的体验式教学目标应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获取知识能力、应用知识能力、创新创业能力)为主体,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特征的教学目标体系。这一目标要求教学应该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中心,而不是以课程理论体系的逻辑关系为中心。在编制课程教学大纲时,课时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估都应该围绕综合能力培养为主进行教学目标设计。

2调整教学内容,优化知识结构

根据园林专业特点及《园林花卉》课程在专业中的定位,制订课程标准,将教材中的内容进行调整和补充,减少理论教学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占用的比重。理论教学为实践教学铺路,本着实用、管用、够用为原则,压缩、精简理论教学内容,突出园林花卉栽培技术的实用性。实践教学内容方面,根据花卉生产岗位群的专业能力要求以及园林花卉工职业标准和职业技能鉴定要求,对学生应当掌握的花卉生产基本技能进行重新择优选择、提炼、组合,制作成符合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实践教学任务模块。把课程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考试相结合,教学内容力争做到紧贴生产第一线的实际要求,并用深入浅出的语言为学生进行技术分步讲解。确保学生通过反复练习,从生疏到准确,从熟练到精巧,逐步胜任花卉栽培的常规技术管理工作。

3丰富教学形式,改进教学方法

在《园林花卉》课程教学中通过丰富教学形式,改革教学方法,把传统的“教”和“学”变为“教”向“导”的转变,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根据课程内容,以直观感受体验教学、情境体验式教学、现场体验式教学等方式来组织教学。

3.1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

以多媒体教室为载体,变黑板教学为CAI课件教学。在《园林花卉》课程教学中,由于花卉种植资源十分丰富,花卉的生长发育受到时令、地域、气候等因素的影响,这无疑给该课程的教学带来了诸多的不便,在黑板上讲种花技巧,让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而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制作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让课程内容更加直观,学生能通过大量的图片认识花卉及其丰富多彩的园林应用,提高课堂讲授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3.2校内现场教学

按照课程教学要求,学生至少要认识200种花卉,在教室上课学生很难达到要求,近年来,本院开展了园林式校园创建活动,新建了书香园、阁园、若愚园等,栽种各种树木花卉300余种,学院的校内实训基地,也有盆景园、花卉苗木品种园,是学生园林花卉学习的理想场所。因此,对于花卉的识别,教师采用现场教学的方法,安排学生在校园和校内实训基地现场教学,教师对着植物讲其识别要点、生长习性、分布、繁殖方法、栽培管理及园林中的应用,这样直观性很强,学生易于理解、识记。花卉识别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因此,在该课程学习期间,成立课程学习兴趣小组,兴趣小组成员利用课余时间,在校内进行花卉识别和学习、讨论花卉繁殖及栽培技术知识,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通过多种形式的现场教学,学生学会了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不仅认识了花卉,而且也了解了其园林应用,同时了解该课程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联系,从而对本专业的学习更充满信心。

3.3动手操作型教学

在园林花卉的整地、播种、育苗、水分管理、施肥、移栽、上盆等实验、实训的操作过程中,教师根据各项技能的要求,制定相应的工作量和质量标准,学生分组进行操作,定时定量完成工作任务。学生在现场边学边做,教中学、学中教,教师将理论知识融入到实践操作中,即在进行实践技能训练的同时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在掌握技能的同时,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么做的理论依据是什么。使学生的技能在实践中得到锻炼,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巩固和升华。一般教师根据花卉的生长季节要求,每学期购买4~6种花卉种子,划分一定面积的地块,让学生进行实训,同时参加花卉生长、发育各阶段的管理,通过实训体验让学生学会了花卉栽培的一整套管理技术。

3.4角色扮演教学

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机会,在一个逼真而没有实际风险的环境中去体验、练习各种技能,可以训练学生灵活地运用课程知识的能力,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也能够将各种知识及时整理。如为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花卉生产栽培技术,我们与江西省樟树市绿奇花卉园艺公司合作,让学生到公司进行实习,实行“工学结合”,在实习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同时,我们还模拟园林花卉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的考核过程,对学生进行训练,使学生通过考核情境的体验,掌握园林花卉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的知识。

4建立科学考核体系

传统的考核模式容易使学生“考前背、考后忘”,虽然学生靠上课记笔记、背课本、临时突击就能过关甚至取得好成绩,但却不利于学生充分发挥自主学习和实际动手的能力。因此,花卉栽培技术课程考核必须以技能考核为主导思想,建立对学生学习效果和实际能力科学评价模式:理论知识采用笔试、口试;技能考核以过程体验考核与任务体验考核相结合,以任务体验考核为主,分多次进行,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每个学生在各工作任务体验时的具体表现(包括实践技能的掌握程度、学习态度等),对学生进行考核。最后综合理论考试、平时表现和技能考核等几项成绩给学生一个综合的评价。对于基础相对差的学生,理论考试的欠缺,可以熟练的技能操作来弥补,这种评价方法更能真实客观、科学地地反映出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掌握情况和综合能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真正体现高职教学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特点。

二体验式教学法在园林花卉课程教学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1任课教师要重视课堂设计

体验式教学法不仅要求教师有渊博的知识和较好的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很好地引导和设计教学活动,要能充分调动所有学生参与其中,因此,任课教师对每一章节的内容都要进行精心的设计与安排,除了要根据教学内容不断丰富教学形式外,还要重视课堂教学的基础环节。

1.1预习与复习

除第一堂外,任课教师每次授课之前都要给学生布置明确的预习范围,课后还要安排与教学内容一致的复习思考题,并提供参考阅读的书目。

1.2课堂提问

任课教师每次上课都要设置课堂提问,内容包括课前预习和复习范围的知识及本次课讲授的内容,在提问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让他们及时地把自己的体验表达出来,强化他们的这种体验,以便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1.3划分学习小组讨论

将授课班级分成多个学习小组,目的在于使每个学习小组都可以在组长的组织下进行课后讨论,集体完成作业,或推举代表在课堂上发言,或以小组为单位参加课堂辩论。

2创设体验式课外教学环境

2.1组织学生到企业基地参观学习。任课教师积极同当地园林花卉企业建立经常性联系,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调研,利用周六、周日到企业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

2.2创建园林类专业《园林花卉》课程教学网

第4篇

一、以语言为主的教学法

园林Photoshop教学虽然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但必要的理论知识讲授在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理论知识的讲解主要使用讲授法、谈话法和讨论法。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一种教学法,属于传统教学法,至今仍是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这个方法的优点在于教师可以利用较短的时间教授大量的知识内容,并且做到条理清楚、重点突出。但在园林Photoshop教学实践中其缺点也较突出,容易导致“灌输式”教学,学生听课时会较快产生疲劳感,不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在使用讲授法时要适时使用谈话法和讨论法。谈话法是通过师生的交谈传播知识的一种教学法,其特点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借以获得新知识或巩固、检查已学的知识。如讲授规则选择工具和套索选择工具时可以使用谈话法,逐步设问,先向学生提问规则工具的特点,再让学生总结两个选择工具的区别,步步为营,事半功倍。讨论法是一种互动式教学方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分组讨论、共同研讨的一种教学法。但使用此方法时教师要特别注意把握好课堂的秩序和节奏,既要有热烈的讨论场面,又要控制好讨论的时间和主题,避免跑题,影响整个课程的教学进度。由于园林Photoshop教学内容较多,课时有限,因此该方法的使用要遵循“少而精”的原则。

二、直观演示法

Photoshop是一款偏重实践操作的功能性软件,以语言为主的教学通常会与直观演示法整合使用在理论教学中,以便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之前清晰地掌握操作方法和技巧,避免学习过程中走弯路。园林Photoshop课程中的演示法是教师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将部分理论知识应用于某个园林具体案例,为学生演示如何操作,使学生获得知识更新的一种教学法。如讲解Photo-shop软件中路径工具和画笔工具时,以绘制某小区园林总平面分析图为例,逐步演示如何使用钢笔工具、选择工具和画笔工具绘制分析符号,使其直观地获取操作经验,完成后续的图纸绘制。同时,通过这类教法不仅巩固知识而且培养学生良好的操作习惯和较好的审美标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

课程教学在经历了讲授与演示之后,开始进入第三阶段教学即实训、技能教学,这个阶段主要适用的教学法为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一种教学模式,是指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或动机、以完成任务过程为学习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方式来体现教学成就的教学活动。园林Photoshop教学不仅需要学生学习掌握软件的基础知识和各种工具的使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拥有灵活使用Photo-shop知识绘制出既符合要求又具有创意的园林图像的能力。因此在使用任务驱动法时,制定任务成为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环节,任务的设置应囊括所学章节的知识点,使学生通过完成任务实现教学目标。例如,在教学选区工具和图层工具后可以布置为校园某处设计植物配置效果图的任务,这样既可以检验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又留给学生一定的想象和创造空间,充分利用素材提高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审美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评价机制,目的是加强信息反馈,不仅分析和总结学生作品的水平,而且对学生设计思想、制作技巧和存在问题进行反馈,促进他们改正方法,完善自我。其评价形式是多样的,既可以是学生的自我总结,又可以是同学、老师等他评机制,多角度比较、互评,使学生获得更大的提高。

四、总结

综上所述,笔者针对园林专业Photoshop教学中通常使用的三类教学法进行了分析,但不应拘泥于此,任何教学法都有优点和局限性,在实践中仍鼓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在主要教法的基础上与其他教学法整合使用,以不断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园林专业Photoshop课堂教学质量。

作者:孙文清高群英王悦单位:衡水学院

第5篇

以实训基地建设为依托,拓宽园林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渠道园林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科体系,在探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园林专业教学机制过程中,应坚持以实训基地建设为依托,不断拓宽人才培养渠道:一是要加强学校内部的园林专业实训基地建设,逐步建立和完善与现代园林科技发展水平和市场需求相匹配的园林专业教学、科研、生产、实习基地,引进现代园林生产科研的设施设备;二是要加强与地方园林花卉企业的合作,建立校外教学实训基地,联合开展园林生产科研活动,建立和完善校企互利共赢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的实习就业搭建广阔的平台;三是利用校内外的绿化养护工作和绿化工程,为培养学生的现代园林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及管理等综合应用能力提供实践条件。通过依托实训基地,实现园林专业教学的“产—教—学—研”的有机融合,不断拓宽培养渠道,逐步探索出“教学实训—生产科研—实习就业”一体化的园林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2培养措施

2.1以教学改革为基础

创新人才培养方式课程在教学改革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园林专业的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问题。在园林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建构过程中,坚持以课程改革为基础,不断优化人才培养的内容。结合专业特点及实训条件,发展基于生产流程的生产式教学模式;划分实训土地,责任到人,形成“责任田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融入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建设,提升学生创业能力,发展“创业式”教学模式。

2.2优化教学资源分配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专业设置上,我校通过广泛的社会调查和严谨的论证研究,在教学课程设计上,根据专业特点,重新调配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针对中职学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增设了实训项目,逐步形成基本实践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技能与综合实践能力有机结合的实践教育体系;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引进高新技术人才,聘请园林专业的高级技术人员为专、兼职教师,构建学校与社会双向的专家技能型人才流通渠道和交流平台;对现有的专业教师进行岗前培训,鼓励专业教师从事园林生产经营活动和承担园林科研课题,把园林理论知识和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并通过技术推广和产业示范作用来扩大职业教育的影响力;强化技能训练,通过在岗培训、高校深造、企业实训等途径来强化教师的专业技能,增加“双师”型教师比例。

2.3加强实训项目基地建设,促进产学研相结合

2.3.1校内实训基地及实训室配置

按照课程改革及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要求,以现有实验实训条件和师资力量为基础,学校对校内实训基地进行改造和扩建,改善现有实验实训条件。根据校内实训实习的需要,建立了品种园、苗圃园、组织培养研究中心与园艺植物标本室、园艺植物保护实训室、花艺设计实训室、植物生理实训室、栽培技术实训室和制图实训室等多个实训室,满足学校每年招收园林绿化专业学生实验、实训的需求,能够支持本专业技能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及生产性实训等实践教学需要。

2.3.2校外实训基地

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了教学实习和顶岗实习场所,学校积极与园林企业展开深度合作,签订合作协议,按学生人数,确定了学生与企业比不低于10∶1的签约实习企业,满足了学生的校外实训要求。校外实习基地建设遵循以下原则:专业基本对口,能够满足园林绿化专业学生教学实习的需求;按就近就地、相对稳定、节约开支的原则选址,至少要在3年内保持相对稳定;应能满足一定数量的学生进行教学实习所必需的学习、工作、生活条件;有一定数量的具有较高专业技术水平和较丰富教学实践经验的兼职指导老师。

2.4坚持能力本位

第6篇

关键词:园林专业;指导教师;毕业设计(论文)

中图分类号: G642.477;U66-4 文I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7.03.037

园林专业是一门跨学科、知识综合性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与园林专业密切联系的园林行业现已成为世界性的朝阳产业。新形势下,如何提高本专业毕业生的实践技能,满足企事业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仍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与难题。从培养本专业本科生的实践技能、综合能力角度来看,毕业设计(论文)过程是其综合专业基础知识解决实践问题最有力的手段之一。目前针对不同专业探讨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相关内容层出不穷[1,2],针对师资以及软硬件薄弱的地方院校,尤其是学生做毕业设计(论文)所必需的软硬件条件得不到足够保障,如何应对教学改革,提高毕业生的实践综合能力仍是一个难题。在这种形势下,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问题无可非议,但如何通过毕业设计(论文)过程,既能达到让毕业生利用专业理论综合知识解决实践问题,提升毕业生综合能力的目标,又能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结合多年指导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经历,从指导教师担任毕业设计(论文)角色的责任谈几点看法:

1重视毕业设计(论文)选题

选题就是指导教师给毕业生选定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选题是毕业设计(论文)的良好开端,选题情况基本决定着毕业设计(论文)基础框架,主要内容和论文质量。

园林专业针对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内容的基本原则是:力求内容多样化;避免组内内容重复、相近;论文内容新颖,侧重专业理论知识综合运用解决生产实践问题,尤其结合实习基地生产问题的解决开展毕业设计 (论文)工作,既有任务又有兴趣,或结合教师科研做创新性研究内容,或结合专业综合实验,或开放实验室开发创新内容。根据以上基本原则,指导教师在给学生选题时,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针对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课题内容不一定要难度大,但必须新,注重实用性与可行性,并且能够使学生融合学科知识,培养学生自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是针对指导对象进行选题设计。

三是设计多角度选题,使组内学生设计内容丰富多彩,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

四是鼓励学生自主选题,引导学生发掘部分本行业或与本行业关系密切的行业热点与难点,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等,着重把好关。

2挖掘毕业设计(论文)引导与指导技巧

指导毕业设计 (论文)过程中,指导教师引导与指导毕业设计(论文)的直接过程是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比较关键的环节,包括几个方面:引导毕业生认识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要性,给毕业画一个圆满的句号;针对新生活开启一盏灯;指导毕业设计(论文)相关文献、资料等收集,把好开题报告关口;开始材料的准备以及交流具体工作如何开展等;使毕业生自行确认通过系列过程,其毕业设计(论文)要解决什么问题。事实上,大部分毕业生步入毕业设计(论文)进程后,对其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指导教师关键指导先怎么做,再如何做,接着可能发现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同时指导利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科技论文写作或书写设计说明,提炼思想等。在此过程中,注意千万不要让毕业生有依赖心理,要加强其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指导过程中,师生间交流对解决问题起到双重作用,一方面解决问题,另一方面交流过程给予指导教师思考或灵感。

3把好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关

目前就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问题,同行相继提出系列改革方案及新见解[3-6]。现行条件下,严格要求指导教师的责任与义务对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有更直接的意义。面对新形势下高等教育改革,要求指导教师不但要有深厚的理论知识,更要有坚实的实践知识,尤其是定位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院校对指导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由于教学与科研双重压力及其他因素制约,加强指导教师实践与社会接轨综合能力的培养也需要一个过程。事实上,教育工作者[7-9]已充分认识到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改善教学条件以及办学定位是改善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根本,针对此系列问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定位和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十分重要。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要求遵循国家本科教育规范与原则并依据自身条件进行定位。把好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关,一方面要考虑培养对象实际情况,另一方面要根据指导教师指导水平来设置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体系,同时依据自身条件定位,如何把好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关,主要依据培养对象实际情况,同时考虑指导教师指导水平设置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体系,包括毕业设计(论文)内容的可行性、应用性、可达性、内容完整性、创新性、设计(试验过程)的独立性,以及是否达到培养毕业生“授之以渔”的目的,即毕业生一旦进入毕业设计(论文)阶段,依据毕业生实际情况确定毕业设计(论文)内容后,针对毕业生提出严格的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要求,同时严格要求指导教师对毕业设计(论文)内容把好质量关。

4充分利用开放的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是建立在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形式上,在时间和载体上具有共享和开放特点的指导交流平台。毕业设计(论文)开题过程就是一个关键的毕业设计(论文)交流平台。毕业设计(论文)开题对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指导教师团队可以依据开题内容,交流毕业设计(论文)内容的可行性、实践性、综合性以及创新性或不足等。同时指导教师可以结合课题内容依据自己指导的毕业生的情况建立小组内交流平台,修改不足或提升思想,或丰富创新性等,达到互相学习、交流的目的。

5培养毕业生合作精神

开展毕业设计(论文)时,通常是毕业生求职、就业或考研复习的关键时期,毕业生往往对毕业设计(论文)投入精力不足,如何平衡求职、就业或考研复习与毕业设计(论文)投入精力之间的矛盾,也是困扰指导教师的难题。通常情况下,指导教师可以设置毕业设计(论文)任务、工作进度、工作量,严格考核制度,并在此基础上要求组内学生团结合作,互相帮助,互相监督,从而使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习能力实现以点带面的放大效应。

6毕业设计(论文)实践教学体系实施取得的成效

毕业设计(论文)实践教学体系框架:按教学大纲要求,安排实践教学任务,首先针对教学任务,对开展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动员指导教师组织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的申报,并提出要求。实用性(尤其毕业设计与就业紧密联系)与创新性强、避免重复性与雷同性,并相互监督,题目数量要求超过所带学生数量的30%;毕业设计(论文)组委会成员对呈报题目审核、校对并对不合格题目进行修改;动员毕业生选题,每一位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申报三个题目,然后组委会依据毕业生申报情况与指导教师对接,并提出毕业设计(论文)的相关要求。时间要求、质量要求(系答辩成绩排序后25%学生,上报院级二次答辩),之后由指导教师负责,组织小组开题,指导毕业设计(论文)的开展,以及毕业设计(论文)成稿提交,最后由毕业设计(论文)组委会组织答辩事宜。组委会在指导教师指导进程中,不定时抽查进展情况,教师指导情况以及学生参与毕业设计(论文)实际工作量等。在系列工作开展中,组委会对论文题目、论文内容严格把关,使毕业设计(论文)达到预期标准。此外,专业课程设置的专业综合实验、利用开放实验室组织设计竞赛活动以及课余部分学生参与的科技活动,帮助教师完成科研项目等对毕业设计(论文)的开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但在本工作开展中,亦出现个别毕业生投机取巧,指导教师指导不到位,组内工作分工不公致使学生之间产生小摩擦等问题。因此,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应以“学生为本”,强化系列制度的科学性、规范性并严格落到实处,本项工作将会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沈赤兵.提高理工科本科生毕业设计质量的探讨[J].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7,30(02):49-51.

[2]王志跃,杨海明,陈燕凌.提高农科类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探讨[J].高教论坛,2006,(05):76-78.

[3]夏守之,郭焱.做好本科生毕业论文选题的探讨[J]. 化工高等教育,2009,(01):9-11.

[4]罗志勇,张胜涛,陈昌国.本科毕业论文管理工作的改革c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07,97(05):98-101.

[5]刘波粒,刘泽军.浅析本科生毕业设计( 论文) 质量滑坡的原因及其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7,(07): 89-90.

[6]程冬梅,陈璇.试论如何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7,19,(04): 83-86.

[7]李晚景.对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若干思考[J].咸宁学院学报,2007,(05):168-169.

第7篇

创新型园林专业人才的基本特征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创新已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创新的概念最早是由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于1912年提出的。按照熊比特的定义,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在经济活动中引入新的思想、方法以实现生产要素新的组合。创新概念包含的范围很广,既涉及技术性变化的创新,又涉及非技术性变化的创新。从一般意义上审视,园林专业创新型人才就是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情感与创新人格的人才,即具有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与意识,具有敏锐的洞察力、想象力及活跃的灵感,具有较强的信息加工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熟练运用创新技法的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等等。

园林专业创新型人才除应具备坚实的园林专业知识技能与创新精神外,还应具有热爱祖国的激情,勇于创新的思维模式,团队合作精神,良好的品德与健全的人格,敬业诚信的职业道德,具有良好的社会交际才能与完备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综合协调能力强,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与竞争能力。

(一)转变单纯重视知识传播的传统教育方式,重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园林专业的学生多数存在缺乏创新意识、动手能力与创造能力的现象。高职园林专业教育应积极探索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程教学为重点、以学生学会掌握储存现有知识为出发点和归宿的教育模式,注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并重。要做到两个树立”一是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重视学生独立学习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二是树立“以能力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明确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发展,真正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情感的园林专业人才。

(二)调整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增强选修课的灵活性

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改革是教学改革及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和关键。要改变课程体系,优化课程内容,使课程设置向综合式或整合式课程体系转变,这是现代教育思想的重要特征,也是高职教育的发展趋势。

调整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的设计要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要求,寻求专业内部知识与技能结构最直接的内在联系,促进专业知识与基础知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结构的合理化,保证相关知识的最佳搭配。要构建基础课、专业理论课、专业技能课的纵向序列和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等课程的横向序列,形成以专业课程为主,以综合课程、边缘交叉课程、跨学科课程等为依托,以体现学科发展前沿理论与园林专业发展方向的学术讲座为补充,理论性与实践性紧密结合的综合化、整体化的课程形态。理论知识教育应以必需、够用”为标准,实践课要充分注重技能培养,既要设置培养学生基本技能的课程,如计算机应用、应用写作、园林制图等课程,也要设置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课程,如园林规划设计、园林植物造景、园林工程施工养护、园林工程预决算等课程。

更新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主渠道。高职园林专业教育应设置能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内容,体现信息化、综合化与动态化的特点,鼓励和号召教师将最新科研成果与科学概念引入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园林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接受新信息,开阔视野,掌握最新知识,这样才能使学生在现有水平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和创新。

增加选修课的灵活性,实施多元化、个性化培养个性是创新的重要基础,要特别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好奇心的发现、培养。在注重基础课程与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学习的前提下,应针对学生的特长和特点因材施教,实施多元化、个性化培养。可加大学生选修课程的比例与灵活性,鼓励学生选修园林专业相关课程以外的跨学科课程,如经济、管理、法规、文学、艺术等,拓宽知识面,优化知识结构。通过提高选修课比例,可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修课程,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就业适应能力得到增强。同时还应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实践,参加社会实践与科技下乡活动,锻炼自身各方面的能力,如社会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合作协调能力以及心理承受能力等。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性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创新的源泉。因此,必须增加实践教学学时,更新实践教学内容,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的比例;创新设计教学方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升实验教学质量;实施开放的实验室管理制度,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在实验的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园林苗圃学的育苗实验,可将实验课时合理地安排在长达1年的整个育苗周期里,从整地、种子处理、播种、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直到生产出合格苗木,整个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高职园林专业实践教学应构建一个中心,三个技能”的培养体系:一个中心”就是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中心。三个技能”就是第一学年培养基本技能,包括公益劳动、专业劳动、社会实践、认识实习等;第二学年培养专业技能,包括教学实习、科研技能训练、科技兴趣小组活动等;第三学年培养综合技能,包括园林植物认知与养护综合实训、园林设计与施工综合实训、岗前培训、毕业生产实习、撰写毕业论文等。通过这些实践环节的培养和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

(三)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深化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

要培养创新型园林专业人才,必须转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传授型教学方式,采取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教学方式,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创造性为主要目标。要提倡启发式、讨论式、讲评式、案例式、现场式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改变一言堂”、满堂灌”的现状,积极组织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使学生学会获取、探索知识的本领,学会学习,学会思维,学会发现,学会创造。在教学活动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提高教学效率、推动教学活动个性化发展、实现开放式教学的需要。因此,应积极鼓励教师采用网络、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使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方式向声像并茂的多媒体教学方式转变。这种教学手段对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形象思维能力大有裨益,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四)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教师在教学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学生知识能力的获取与教师素质有直接关系。要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人才,首先要求教师具有创新的教育观念与良好的综合素质。高职园林专业的教师除要求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广博的知识、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等之外,还应具有较高的教学能力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即要具备双师”素质,因此,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具备双师”素质的师资队伍是不断提高园林专业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在高职教育教学中,熟悉一线工作、注重技术应用成为教师队伍的显着特征。因此,高职园林专业师资队伍中应有具备园林工程实际经历,对园林工程一线情况非常熟悉,能将实践经验带到课堂上来的双师型”教师。要建设好教师队伍,具体可采用以下措施:(1)注重选拔和引进学科带头人与学术骨干,积极引进或对外聘请高学历、有实践经验的优秀人才和兼职教师,强化师资队伍。(2)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邀请行业专家对教师进行职业实践培训指导,组织安排教师定期到风景区、公园、绿化队、园林花木公司、大型园林绿地施工现场等一线岗位进行顶岗锻炼;鼓励教师参加学术研讨会、学术报告会,参与科研课题、撰写学术论文,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轮流选派骨干教师到兄弟院校进行学习交流;鼓励教师参加园林高级工程师、工程师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社会化考试,取得相应资格;积极鼓励和促进专业教师参与市场竞争,对外承接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施工或技术咨询任务,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和提高能力。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途径,可以培养一支理论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五)建立校企合作模式,培养高质量的创新型园林专业人才

教育与市场接轨、学校与企业联姻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园林高职教育应依托行业办学,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办学机制。

建立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高职园林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基础理论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能较快适应市场需求的园林专业创新型人才,因此,在教学中应紧紧围绕培养目标,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除建立能满足教学需求的各类实验室和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满足一般教学如树木学、花卉学、园林苗圃学等课程的实习之外,还应与企业合作,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学生在基地实习,可以运用所学知识与技术解决在生产管理、园林设计、施工监理等环节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从而使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第8篇

《绿色大世界》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湖北省林业局主管、花木盆景杂志社主办的省级综合刊物,1963年创刊,大16开本,月刊,国内统一刊号:CN42-1365/S,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5-569X,定价:10元,全国公开发行。是中国期刊网、龙源国际期刊网、万方数据系统、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等全文收录期刊。杂志内容丰富,印刷精美,雅俗共赏,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力,主要刊登:1.林业产业:育苗造林、林业科技、林业经济、林产品开发研究、森林经营、林业调查、森工企业2.农牧副渔产业:科技推广、资源开发、建设3.城市建设:城市园林、花卉园艺、园林绿化、园林设计、绿色建筑、城市公共管理4.绿色人文旅游产业5.食品健康:绿色食品、特色食品、研究开发、推广6.生态社会:环保和资源、水土保持、水利、防沙与治理7.和谐新农村8.新能源、新产品、新动向9.环保科学:废物回收利用、能源再造、开发利用10.和谐生态:生态保护、绿色人文、家居与环境

等方面的科研论文、试验报告、专题综述、经验总结以及新成果新技术,具有较强的指导性、专业性、知识性和实用性,是从事农业、林业、环保及旅游等科研、教学的全国广大读者必不可少的参考资料和作品发表阵地,适合各层级人士阅读和学习。

《绿色大世界》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湖北省林业局主管、花木盆景杂志社主办的省级综合刊物,1963年创刊,大16开本,月刊,国内统一刊号:CN42-1365/S,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5-569X,定价:10元,全国公开发行。是中国期刊网、龙源国际期刊网、万方数据系统、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等全文收录期刊。杂志内容丰富,印刷精美,雅俗共赏,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力,主要刊登:1.林业产业:育苗造林、林业科技、林业经济、林产品开发研究、森林经营、林业调查、森工企业2.农牧副渔产业:科技推广、资源开发、建设3.城市建设:城市园林、花卉园艺、园林绿化、园林设计、绿色建筑、城市公共管理4.绿色人文旅游产业5.食品健康:绿色食品、特色食品、研究开发、推广6.生态社会:环保和资源、水土保持、水利、防沙与治理7.和谐新农村8.新能源、新产品、新动向9.环保科学:废物回收利用、能源再造、开发利用10.和谐生态:生态保护、绿色人文、家居与环境

等方面的科研论文、试验报告、专题综述、经验总结以及新成果新技术,具有较强的指导性、专业性、知识性和实用性,是从事农业、林业、环保及旅游等科研、教学的全国广大读者必不可少的参考资料和作品发表阵地,适合各层级人士阅读和学习。

第9篇

关键词: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实践,对策

 

一、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对发送城市投资环境、美化市容、提升城市形象,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城市公共绿地管理是提高绿化景观效果、美化城市的必要手段,而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是一项专业性、特殊性、持续性的工作,要想获得理想的园林绿化景观效果,园林绿化施工和养护过程中科学的养护和管理工作非常重要。园林绿化的主体材料是有生命的植物,而有生命的植物需要浇水,施肥等养护管理,并且需要连续的而不是间断的养护和管理。只有通过精心养护,才能在保持现有绿化成果的基础上,充分体现绿化的生态价值,景观价值和人文价值。如何让园林绿地持续的发挥作用,绿地的养护管理是关键。

二、园林树木养护管理的基本要求

为各个年龄的树木生长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使树木长期维持较好生长的园林树木养护管理,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养护,即根据不同园林树木的生长需要和某些特定的要求,及时对树木采取如灌溉排水,施肥,整形修剪,中耕除草,防治病虫害等园林技术措施;另一方面是管理,如看管维护,绿地的清扫保洁等园艺管理工作,这些管理工作必须一年四季不间断地进行,同时也要根据不同的树种,物候期和特定要求适时进行,以保证树木栽植的成活率,预防早期转衰,延长绿化效果。

园林树木养护管理要具有一定的质量标准,即要保证树木枝叶繁茂, 生长健壮,无病虫害,树形丰满,美观,人,畜,机械,车辆对树木有极少损坏现象,高大乔木不与架空发生干扰,分枝较高,无阻挡车辆,碰伤人头,司机视线的现象,经常保持树木周围地面土壤疏松,通气,树基部无堆积污染物现象,为此,应制定养护管理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使养护管理工作目标明确,措施有力,做好养护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毕业论文,园林绿化。

三、园林养护的要点

(一)灌溉。树木生长所需的水分,主要是由根部从土壤中吸收的,在土壤中含水量不能满足树根的吸收量,或地上部水分分水泵过大的情况下,都应设法满足他们的需要,这种措施就叫灌溉。

(二)排水。土壤含水过多,造成树木生长不良甚至死亡。不同树种,不同年龄,不同长势以及生长条件不同,树木对水涝的抵抗能力会有所不同。常用的排涝方法有:

(1)地表径流:地表坡度控制在0。1-0。毕业论文,园林绿化。3%,不留坑洼死角。

(2)明沟排水。适用于大雨后抢排积水。

(3)暗沟排水。采用地下排水管线并与排水沟或市政排水相连。

(三)施肥。根据土壤状况,树木生长需要,及时补充树木生长所需的氮肥,开花结果所需的磷,钾肥以及其他微量元素,施肥可分为基肥和追肥两种。基肥即在播种或定植前,将大量的肥料翻耕埋入地内,一般多选用有机肥或复合肥,施用的方法有穴施,环施和放射状沟施等。追肥慢是根据植物的生长季节和生长速度补充所需的肥料,一般用化肥或菌肥,施用的方法有根施法和根外施法,施肥时,有机肥料要充分发酵,腐熟,化肥必须完全粉碎成粉未,注意浓度不能高,施肥后须及时适量灌水,使肥料渗透,否则土壤溶液浓度过大对树根不利,根处追肥最好于傍晚喷施。

(四)整形修剪。修剪是树木抚育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修剪,能调节和均造价较高。保持土壤湿润是树木成活的主要条件,除在栽桂皮后浇足定根水外,还应根据气候情况及时补充水分,尤其是枝叶萌动,生长旺盛的季节,常绿树栽植后,干旱时除浇定根水外,对枝叶也应经常喷水,但是土壤中水分始终呈饱和状态,通气性不良,不利于树木生长发育,低洼地区会导致积水,应注意挖排水沟及时排水,对大面积的绿化要求比较高的地区,可以在绿化区设置自动喷灌设备或预埋水管,定时浇水。

(五)中耕除草。为保持绿地整洁,避免杂草与树木争夺水分,养分,影响树木的正常生长发育,减少病虫滋生,及时除草,中耕,提高土壤透气性,对园林树木的生长很重要,对于野生杂草的清除,要不间断进行除小,除早,效果好,若荒草较为严重,有条件的地区,可采取化学除草方法,但应慎重,注意选择适当的化学药剂,先试验,再推广,以免发生要害,在远郊区或具野趣游息地段应经常用机械割草,使其高矮一致,除下的杂草要集中处理,及时驼走堆制肥料。

(六)防治病虫害。毕业论文,园林绿化。以防为主,要防早、治小,除了要慎重对待,科学防治,同时要保护环境,减少家药污染。可采取喷粉法,喷雾法,熏蒸法,毒饵,胶环(毒环)法。

(七)树木损伤后的伤口处理。(1)除去伤口及其周围的干树皮,准确地确定伤口的情况,同时减少害处的隐生。(2)在伤口表面进行涂层保护。(3)树皮修补。(4)移植树皮。此技术近年来有用于古树名木的复壮与修复中。毕业论文,园林绿化。

四、园林树木养护管理的相关措施

(一)防止自然灾害。毕业论文,园林绿化。大风来临前要将树冠适当抽稀,疏枝,支撑加固,地势低,易积水处开排水沟,对风口外的大树重点加固,发生水涝,可贴近土球边用钢钎打洞,使水渗入地下。对于不耐旱的树种栽植后都应将主干和主枝少白或喷白,以防树皮晒裂,在土球表面覆盖树皮或草帘,对树干绕绳或包扎麻片。

(二)看管、巡查。为了保护树木,免遭或少受人为破坏,对于一些怕践踏的树种,便如树根较浅的树种,应当选用绿篱或围篱围护护起来,与游人隔离。绿篱要适当低矮一些,围篱的造型要简单朴素,如发现树木倾斜,要及时扶正加固,而一些重点地区应设专人看管,定期巡视,与有关部门配合协作,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三)做好记录。由于树木衰老,病虫侵蚀,机械损伤,为有破坏,以及其他原因,造成一些树木死亡。应在尚未完全死亡之前,尽早伐挖。这样既能避免树木对造价,交通,建筑,电线及其他设施带来危害,减少病虫潜伏与蔓延,又能增加可利用木材,同时,在确伐前应调查其死亡原因,观察四周环境,做好伐挖记录。毕业论文,园林绿化。

五、园林施工应与园林养护有机结合

(一)施工与养护均是设计意图的再现 园林养护应充分体现设计理念。园林设计是创造园林景观工艺的基础,在养护管理中贯彻设计的理念,这是打造一个成功的园林作品对园林养护的必然要求,养护要全力促成园林设计理念的实现和延续。例如,已经施工完毕的一处园林景观,有植物配置及建筑小品,其中的层次对全景起着举足轻重的八月,这就需要在养护工作中充分理解设计理念,采取合理修剪等途径来控制植物层次,高度,来体现和延续设计者的设计意图。

(二)园林养护应贯穿施工全过程。以绿化工程为例,要保证树木种植的成活率,达到预想的绿化效果。为保证移栽植树木的水分平衡,必须在树木起挖,运输,种植过程中减少根系受损,减少树冠失水,对树冠进行必要的修剪,必要时用浸湿的草绳缭绕树干,采取适当的遮荫等养护措施。

(三)园林施工与养护均应合理安排资金。园林施工与养护均应编制详细的资金使用计划,将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充分结合到施工,养护的每一个环节,要根据资金安排把握施工,养护档次,合理选用工程材料,做好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环节,避免施工中随意更改设计,切忌重此薄彼,削减养护资金影响后期养护效果。

结束语

为了更好地维护绿化景观效果,就要对园林树木及时采取常规养护与特别管理,以保证园林树木正常生长。

参考文献

[1]张秀英《园林树木栽培养护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2。

[2]王佩哲《城市园林树木的养护管理》内蒙古林业,2008年03期。

[3]冯传宝,高巍,《浅谈园林树木的养护与管理》S要区教学,2008年7期。

第10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园林设计,分析探究

中图分类号:K928.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低碳经济是采取超低能耗,很低的污染量,很低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等指标来衡量现代经济发展的一种绿色发展理念。是人类自从工业发展繁荣以来,面临着严重的能源短缺问题和高负荷的环境污染问题的背景下一次经济发展理念的重要转变,是思想领域的一次变革。

低碳经济下园林的设计的核心是采用先进的能源技术和技能减排技术,从对城市园林的设计,材质,结构等方面实现重要转变,通过对园林设计材料,园林施工工艺,设备的选择,减少使用甚至是不使用石化能源,材料的消耗,从根本上降低能耗,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相对于传统的园林设计,在低碳经济下的园林设计将会从园林整体的规划,园林施工材料,材质的的选择等一系列程序上,围绕以最少能耗,最低二氧化碳的低碳核心,最大程度的实现园林设计的生态环保功能和经济社会效益。

二.低碳园林设计的原则

1.尊重场地

尊重场地是园林设计中更好演绎区域特色的基础,要在综合考虑到整个园林区域场地的特征,经济,文化,历史等各方面的地域因素,从而在设计时候可以营造出良好的地域特色,创造出强烈的地区认同和归属园林文化,如此,在低碳经济背景下,进行园林设计时候,可以让原有的一些建筑物和花木得以保存,加强对一些乡土植被的采用,使得整个园林设计彰显出地域特色。

2.遵循自然规律,因地制宜,自然做功

在低碳经济条件下,在园林设计过程中,要在遵守大自然规律和生态平衡的基础上,使得整个园林工程工期缩短,建筑物更加稳固,长久。实施符合自然规律的巧妙设计,充分利用自然的自我修复功能,比如,在进行园林设计过程中,在建造园林水闸时,可以利用水流的方向和冲击力,将闸孔正对水流,如此,既可以保证水流能够正常从闸口流出,又可以大大减少水流对水闸地基的冲击力,有助于减少园林安全隐患,同时,有助于水闸质量的稳定,减少维修的费用。比如,可以利用水流的自然流动,通过一些细微的改动,让水流自然形成一定的瀑布,流泉等。

3.景观异质和因地制宜

景观的异质性是整个园林工程设计的重要性质,主要是强调园林设计过程中,园林景观在时空分布,变异程度,景观类型等方面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在低碳经济环境下,要据园林的不同功能,不同的风格特色而采取不同的设计方式,即使是同一种景观构成因素,也可以因为园林类型的不同,功能的不同而采取差异化设计,如此可以让园林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符合景观飞异质性,如此既可以满足居民求新求异的观赏心理,又可以促进整个园林设计的创新。

4.彰显自然,生态和谐

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最重要目的之一便是要促进整个城市的生态平衡。在进行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要在尊重原有自然风貌的基础上,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对各种景观进行规划,科学处理建筑,人,绿化植被之间的关系,设计施工不得破坏原有的生态系统,绿化苗木选择应按三季有花、四季常青来设计,乔、灌、花草复式栽植,设计施工中应模拟自然生态进行布置,讲究乔、灌、草的科学搭配,创造“春花、夏荫、秋实、冬青”的景观效果。保持整个绿化生态系统的平衡,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同时,也可以一定程度上加强城市生态环境的自我修复,维护区域生态的平衡。

三.低碳园林设计的方法

1.雨水储蓄利用

保持和修复自然界的水循环将成为低碳园林设计的重要目的之一。一方面,大量的雨水随着市政管网白白流失;另一方面,大量的景观用水来自于洁净的自来水。建立区域性的雨水利用设施,实现“就地滞洪蓄水”是解决城市雨水供求矛盾的有效途径之一,也解决了园林景观与植物灌溉用水问题。园林构筑物可以通过形式的巧妙构思达到增汇的目的。园林建筑采用半地下、地下或底层架空的设计,以及墙面、屋顶立体绿化,增加绿化面积或绿地面积,同时提供多种建筑设计风格,为人们提供不同的观景视角,形成独特的园林风格。地下与半地下园林建筑也使建筑在冬夏季的能源消耗减少,达到减排效果。

2. 污水净化循环

城市污水净化循环问题亦可以通过园林景观的设计,借助自然的力量予以解决。具有净化功能的人工湿地系统可以设计成污水处理地。将城市污水排人湿地系统,配合植物根系以减缓水流速度,利用多层异质土壤对悬浮物进行拦截沉降,促使杂质的沉淀和排除,并在湿地中种植具有净化功能的植物,如芦苇、千屈菜、小香蒲、花叶芦竹等,以有效地吸收过滤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

3. 选择建造材料

降低碳排放量的最直接方法就是通过选择碳成本低、耐久度高、后期维护少以及可以进行循环利用的材料进行园林建设。选择本地或就近材料,通过降低运输成本来减少碳排放。尽量采用木材、竹藤等“低碳”材料,少用钢材、玻璃、水泥等“高碳”材料,减少园林建设中的碳成本。

4. 植物增汇措施

增加碳汇措施包括2个方面:①增加绿地容积率(绿量/单位面积)。绿量是指所有生长植物中茎叶所占据的空间体积,是单位面积上绿色植物的总量。具体措施是提高绿地面积、建设屋顶花园、发展立体绿化,如种植绿墙、藤架种植、悬挂种植等。②注重不同植物的固碳能力,通过合理配植提高绿地容量,创造多样性的景观,提高植物群落的整体固碳能力,营建低碳园林。据试验,不同类型单位土地面积上固碳释氧能力表现为:常绿灌木>落叶乔木>常绿乔木>落叶灌木;速生树种高于慢生树种;低龄树高于老龄树。

四.结束语

在低碳经济条件下,对城市园林进行科学规划设计,是促进我国城市化建设朝着规划化方向发展的重要动力,是提高居住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提升生活品位的客观要求,也是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节能减排,降低能耗,减少生态环境破坏,维护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在低碳经济条件下,加强对园林景观的科学规划设计,从整体出发,重视细节,因地制宜,本着生态和谐,自然归真的原则,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平面到立体等多视角设计,实现既追求设计规划的新颖独特,又具有地方特色,既满足人们需求,同时也符合低碳经济趋势,促进生态的和谐。终目的。

参考文献:

[1]骆国文 浅谈低碳经济下园林设计 [期刊论文] 《现代园艺》 -2012年6期

[2]郭文河 论小区园林设计对人居低碳生活的重要作用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2年15期

[3]杨柳 探究中国古典园林石景艺术的现代意义 [学位论文]2006 - 湖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

[4]张丽梅 基于文化特色的公园绿地夜景照明研究 [学位论文]2010 - 山东农业大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

[5]李香龙 刘双军 浅谈多功能城市园的林绿化与施工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1年15期

第11篇

一、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思路

园林是一门以规划设计学、建筑工程、花卉树木学、美学等为基础,设计生态学、环境科学、人文地理领域的专业。作为一个立足地方、面向全国的地方院校园林专业,以实践为中心,注重发展,采取符合国家园林建设和学校实际情况的实践教学模式,努力为园林行业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是学院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基本思路3。正确的培养模式应该是以实践为中心点传授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建立实践教学的系统工程,全方位、多层次加强实践教学。并且,不断加强实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及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提升,培养一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二、实践教学改革实施措施

(一)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学院园林专业自2000年成立以来,先后7次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实践和发展几乎是每一次修订的主题。以实践为中心,构建基本课程教学体系,培养与社会接轨的应用型人才。学院基于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出发,结合学分制,在课程体系方面,完善和改进了“平台+模块”教学模式。学生一、二年级学习公共课程和专业基础课,三、四年级开始专业化方向培养,设“园林规划设计”、“园林树木花卉栽培养护”、“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3大特色模块。首先,将基础课比重从过去的419%提高到5304%,专业课比重由10%调整至1348%,使基础教育得到加强;其次,压缩了总课时数,把专业课教学时数由2600学时压缩到2432学时;再次,减少必修课教学时数,增加选修课数量,由17门增至25门以上,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的选择机会。此外,在新的教学课程体系中,实践教学的课时比重加大,由以前的2397%增加到3213%;降低了理论教学环节的比重,由7603%降低到67.87%。改革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二)实践教学平台建设

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也是社会检验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为此,学院十分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采取了加强实验室和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改革实习方式和内容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1.加强实验室建设

实验室建设是完成实践教学的基础,有了稳定、开放的专业实验室就能为学生实践创造良好的条件3。为了强化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学院将实践教学的重点放在校内实验室建设上。按照课程的性质对原有的实验室进行调整,成立了园林学院实验室管理中心,先后改建了计算机辅助设计实验室、园林规划设计实验室、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实验室、花卉树木实验室、组织培养室、园林建筑与工程实验室、工程测量实验室、园林画室等。更新了园林规划设计实验室的主要仪器设备。学院所有实验室实行开放式管理,并配备了高职称高学历教师从事实验室的管理和实验指导工作。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进入实验室,独立完成自己设计的实验。这一做法深受学生好评,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他们参与科研实践的兴趣,对提高其实践能力和研究创新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2.加强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

稳定的校内外实践训练基地是建立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办学模式和完成实践教学的良好条件。在校内实践基地建设方面,考虑到扩大招生规模和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需求,学校投入大量资金,建立了多个园林专业实习基地,使学生课堂所学理论知识能在实践中得到验证。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是学院结合自身的科研优势,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和资源,密切与园林企业和事业单位合作。使人才培养与生产有机结合,按照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创建校外实习基地。充分利用园林企业事业单位的先进技术装备,丰富学生实践实训内容,强化学生实践和科研创新能力。近几年来,河北农业大学园林与旅游学院先后在张家口小五台山风景管理局、唐山豪门园林有限公司、沧州园林局、宁夏、河北高邑金色世纪农林工程有限公司等10多个单位建立了校外三结合基地。根据园林单位提出的生产任务,每年派出学生实践小组到三结合基地从事生产研究、解决生产问题。这个环节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园林生产实际的机会,同时,有效的促进了教学水平和学生实践实训能力的不断提高。

3.改革教学实验实习环节

教学实验实习环节是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1]。首先改革了实验课教学。大多数课程减少了验证性、演示性实验,增加了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实验。例如: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课程的杂交育种实验,把实验课时合理安排在长达1年的整个植物生长周期里。学生独立设计实验、选择亲本、采集花粉、去雄、套袋、杂交、栽培管理、种子采收等,直到获得杂交后代。整个实验过程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其次是改革教学实习环节,园林专业的教学实习将原来的1名课程单独分散实习转变为多门课程的综合实习。学院园林专业的综合教学实习主要有2次:第一次实习安排在第六学期,以花卉学、树木学、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建筑、园林工程等为主要实习内容,时间为2周,实习地点在上海、苏州、杭州;第二次安排在第七学期,内容为多门课程的综合性实习,时间1周,地点在承德、北京。教学实习由单一课程的1名教师指导转变为多门课程的多名教师综合指导,这种教学模式可以使教师之间互相交流、互相促进、取长补短。邀请具有丰富生产实践经验的园林专家参与指导教学实习。学生可以在教学实习过程中汲取众家之长,站在更高的平台上成长,实习效果好。

(三)探索“订单式培养”途径

按照用人单位要求选拔学生,学生与用人单位双方共同协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在理论学习期间,学生除了参加日常学校规定的学习之外,专业教师针对用人单位的要求给学生“开小灶”、“吃偏饭”学生在教学实习和毕业实习阶段,用人单位对他们进行针对性的实践技能培训,由学校与用人单位双方共同指导,并完成规定的毕业论文(设计)。实习结束后,学生留在用人单位工作,从而实现单位用人、学校育人与学生就业相结合,达到3方共赢。2004—2011年,唐山豪门园林有限公司、天津创世园林规划设计公司、河北九鼎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等单位以“订单式培养”方式,共接收学院园林专业学生百余名,多数同学在用人单位工作表现突出,受到单位领导与同事的好评与肯定。

三、实践教学改革与建设的实施成效

1.以学生创新中心为实践教学平台,组织学生参加国内外园林学科竞赛,提高创新能力近几年,园林专业学生在国内外学科竞赛中屡获佳绩,先后有12名同学在全国各类科技作品等比赛获奖,9名同学在省级各类科技作品等比赛获奖,27名同学在市、校级各类科技作品等比赛获奖。2010年,学院百余名师生参加了“2011年中国西安世博园唐山展区景观设计大赛”,共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优秀创作奖15项。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2012年,学院马春阳同学被评为2013届“全国林科十佳毕业生”3名同学被评为2013届“全国林科优秀毕业生”。

2.以教师科研和社会服务项目为实践平台,组织学生开展调查研究,参与规划设计,锻炼和提高实践能力学院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研究。先后有1000多名学生参加了教师承担的30余项科研课题,学生从规划设计任务的过程中得到了全方位实践锻炼,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学院共承担“小五台自然保护区规划设计”、“保定市园林普查”“河北农业大学新校区景观规划设计”、“唐山市湿地公园资源调查和规划设计”、“藁城市万亩科技生态园区规划设计”等各类横向课题30余项。实践证明:让学生参与教师课题研究的全过程,不仅推动了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更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实践能力3。

3.以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研究为平台,组织学生申报科研项目,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和创业能力近些年,学院组织学生申报由保定市团委和学校团委设立的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课题10余项,并写出了高质量的论文和总结,有3篇论文在国家核心刊物上公开发表,其中,2名同学的科技创新计划项目在河北农业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上获得一等奖。通过这项活动的实施,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创新和创业能力。

4.以学生社会实践为平台,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和民众关心的热点调查,宣传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为提高学生了解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和解决民生的能力,在暑期组织了社会实践小分队,从山区到农村服务,同时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到附近村庄、单位调查、了解,开展宣传。2010年,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小分队在黄骅市开展了“低碳环保,青年共建绿色家园”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学院学生为纪念第30个世界粮食日这一特殊节日,于10月10日一10月16曰举办了爱粮节粮宣传周系列活动。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与社会的融合。其中,有2支实习小分队先后被评为市级、校级先进实践小分队。

四、结语

第12篇

一、 导师团队联合培养风景园林硕士模式的优越性

(一)适应高校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加强了学科建设

1.提高导师学术水平,减轻学术门户的负面效应

导师团队的建立不仅有利于提高研究生培养的质量,而且有利于提高导师自身的学术水平[ 2 ]。不同专业、不同研究方向的导师集聚在一起,相互交流、研讨,年轻的教师有活力和激情,年长的教师成熟、知识渊博,两者可以相互借鉴和补充。在交流中各种学术新思想相互碰撞,可以扩展导师的知识面,开阔学术视野,弥补知识欠缺,开拓相关研究的新思路。同时,也可以有效地减轻学术门户效应的负面影响[3]。

2.有利于学科交叉,实现学校资源共享

风景园林硕士应能较好地掌握风景园林专业的相关理论知识,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具备独立承担风景园林设计、建设、保护和管理工作的能力[1]68。某一位导师往往只专注于某一研究方向,而对其他研究方向可能缺乏了解,如:研究植物栽培管理的导师一般不具有规划设计的能力,精通规划设计的导师植物栽培知识也可能有所欠缺。单一导师制不能满足风景园林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需求,也会阻碍风景园林学科的发展。导师团队联合培养模式是实现风景园林相关学科交叉的有效途径,规划与栽培等学科相融合,加强了学科建设,促进了学科的发展。另外,导师团队培养模式可使原先分布于各导师实验室中的实验仪器和设备有效地集中起来,实现实验资源共享,更好地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与创造能力。

(二)培养了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1.有利于研究生选择研究课题与方向,发挥学生创新能力

风景园林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校时间一般为两年,以往入学后学生不能清晰地定位自己的研究方向,实行导师团队联合培养的模式,可使风景园林专业的研究生吸纳导师集体的智慧,博采众长,能够很快地定位自己的研究方向,根据自己的爱好确定论文选题,在后期的研究中能极大地发挥创新能力。

2.有利于提升研究生管理水平,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导师团队培养模式中,研究生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论文选题及研究方向等,都是集体决策。导师团队监督、检查培养计划的落实情况,严把论文的开题、中期检查、答辩关。发挥导师各自的专长,有利于提高决策质量,提升管理水平,弥补单一导师制中师徒模式的缺陷。导师团队联合培养模式弥补了单一导师指导下知识面狭窄的缺陷。实行导师团队联合培养,学生可以取长补短,加强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为自己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同时,在这种模式下有利于团队精神的培养[4]。

二、 导师团队联合培养风景园林硕士模式的构建

(一)根据应用性 、复合型高层次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制订科学的培养方案

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主要为风景园林事业相关行业培养应用性、复合型专门人才。因此,制订科学的培养方案尤为重要。南京林业大学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及学校的实际情况,制订了详细的培养方案。培养方案中要求学生掌握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相关知识和方法,具有一定的艺术设计素养,具备理论与实践设计能力。研究方向划分为两大方向,即: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方向和园林植物应用与管理方向。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方向研究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相关理论,包含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风景名胜区与森林公园规划、园林建筑规划设计等。园林植物应用与管理方向研究园林植物种质资源、现代化花卉生产理论与技术、园林植物遗传育种理论与技术、新品种培育与开发、园林植物规划与种植设计、园林植物生产管理、园林企业管理、园林建设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等。知识体系分为五个方面,即:园林植物应用、园林植物繁殖栽培;城市生态环境规划、园林规划设计、景观建筑;森林生态、林农复合生态、景观生态;工程建设、工程环境;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动植物相互作用等。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研究方向和知识背景合理选择。

(二)根据培养方案 ,建立跨学院多学科合作的导师团队

风景园林硕士专业的发展离不开城市规划与设计、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生态学、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土木工程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应用性、复合型风景园林专业人才也必须具备这些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根据已制定的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培养方案,在学生的科研和实践中,建立跨学院多学科的合作团队,实行多学科导师联合培养的模式,其导师团队构成如表 1 所示。

三、实施导师团队联合培养模式的保障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导师团队结构 ,定期举行学术交流活动

要完善导师团队的组成结构,导师团队应由不同学科、不同知识层次、不同专业特长的教师组成[5]。在专业构成上,强调以风景园林专业的教师为主,其他相关专业教师为辅;学历上将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导师相搭配;年龄上应考虑中年、青年导师相结合,中年导师思想成熟,基础扎实,年轻导师有激情有活力,两者可以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南京林业大学所建立的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导师团队来自不同院系和专业,如:风景园林学院、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土木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等。导师团队建设的目的在于联合培养风景园林硕士,他们的合作就是围绕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这一目标,相互配合,精心合作,直至实现培养目标。在培养过程中,定期组织学术交流活动非常重要,一方面学术交流活动可以促进学科发展,另一方面可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在科研与实践中遇到的困难。为此,导师团队每月组织研究生报告会,学生将自己的研究进展汇报给团队中的每位导师,研究中遇到的难题也及时提出来,由导师团队进行交流商讨后,提出解决的措施与方法。

(二)健全管理制度,强化研究生导师的职责

健全管理制度和强化导师职责是导师团队有效运行的保证。导师团队是为了培养高质量的风景园林专业人才这一目标而聚集在一起,需要有完善规章制度进行管理,明确导师的权利与义务。因此,应建立专门的导师管理机构,负责制定导师团队的管理办法,建立导师的遴选与退出机制,明确导师的岗位职责、权利与义务等,定期召开导师会议,组织开展经验交流,不断提高导师水平。导师团队中可以选择一位有名望、责任心强的导师作为团队的负责人,组织安排团队的各项教学指导活动。每位导师应积极参与学生的指导工作,履行学术义务,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避免出现导师团队形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