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深度学习论文

深度学习论文

时间:2022-10-08 18:44:2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深度学习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深度学习论文

第1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综述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5)19-0098-04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虽然教育信息化日益受到学校、教师、研究者的关注,但目前有关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研究,视野比较狭隘,范围有限,且研究成果不多。而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有助于推动高等教育信息化深入发展,提高高校人才的培养质量,因此,本文选择了有关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核心论文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重要的指导与帮助。

文献概况

笔者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中,分别以“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为主题检索大类,以“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为关键词、摘要等从2011_2014年逐年进行精确检索。检索到博硕士研究论文20篇、期刊论文179篇,通过对论文数量的研究分析得出,2011_2014年国内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研究呈现出逐年快速增长的趋势,2015年也必将有更大、更新的突破。由此可见,加快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已经势在必行了。

研究进展

从检索文献的研究内容来看,国内关于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1.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内涵的研究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认识是前进的动力,有正确的思想才有正确的行动。对于任何一种研究,我们都需要清楚地界定其概念,深刻地认识其内涵,这是开展研究工作的基础。关于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概念与内涵的研究,早已引起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只有先明白何谓“整合”,才能在二者对比中更好地理解“融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把信息技术当成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直接用音频、视频、图表等替代部分语言文字的表达,达到更加直观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融合则是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整个教学环节,包括备课、上课、课堂检测、课后反思以及师生交流等。[1]虽然融合与整合的区别是研究者们都公认的,但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概念的研究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能够得到普遍认同的定义。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1)融合>整合

为实现教育信息化,我们传统的做法是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但成效却不明显,大部分研究者认为二者在深度、意义上都有很大的区别。何克抗教授认为:融合是在运用技术改善“教与学环境”和“教与学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教育系统的结构性变革;而整合只是停留在运用技术去改善“教与学环境”或“教与学方式”的较低层面上,从来不敢去触动(或根本没有想到要去触动)更深层次的“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问题。[2]张文渊(2014)在浅析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理论与方法中也指出:“‘深度融合’是有效的整合、深层次的整合、全方位的整合。”[3]由此可见,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其深度、本质意义都已远远超越了“整合”。

(2)融合=应用

部分研究者认为,“深度融合”是更高层面的“应用”,是在经历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的,抛开“应用”谈“融合”是不切实际、不科学的。杨超(2014)在关于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研究中指出:“‘融合’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以一种理想化的教学环境,来实现一种可以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新型学习方式。”[4]他们的观点说明:我们既要使信息技术作为工具来为教育系统服务,又要有效地促进二者的相互融合,使“融合”在应用中得以体现。

(3)融合=状态

更有一部分研究者认为: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不但有别于信息技术与教育整合,更存在着三种不同的“融合状态”。李敏娇等人(2013)在走入“深度融合”注重课堂教学有效性中提出“融合状态”分别有假象融合、异化融合和有效融合,并对三种状态分别做了界定,融合状态观说明了到底何谓“融合”。[5]

虽然国内学者们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定义表述各不相同,但却有着相通之处,即都是为了达到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进而创新课堂,加快教育信息化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最终目的。

2.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方法的研究

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方法的研究是以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概念与内涵的研究为基础的,因为研究者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概念的认识存在着分歧,且大部分研究者还都坚信“融合”的本质是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结构和构建新型课堂教学结构,所以存在多种途径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在现有的研究中,针对区域建设、网络学习和课堂教学,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方法途径的研究主要有以下三种:

(1)区域建设:三通两平台的搭建

三通两平台,是2012年9月5日刘延东副总理(时任国务委员)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第一次提出的,三通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两平台指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自提出后,“三通两平台”就成了教育信息化领域的一个热门词汇,全国各地掀起了建设。杨宗凯教授指出:“‘三通两平台’是我国教育信息化近期发展的重点,也是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重要支撑。”[6]通过查看文献可知,当前大部分研究者都将研究工作聚焦于此,并针对不同的地区,提出了实施“三通两平台”的有效途径,为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提供了依靠。

(2)网络学习:MOOC

MOOC即大规模开放式网络课程,是一种具有交互功能、开放式的在线学习方式,其特点是开放性、免费性、学习者自由选择性等,它对教育的变革起到了巨大的助推作用。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常务副会长李仁和指出:“当前,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已经进入大规模开放式网络教育时代,达到了深度融合,使信息技术的作用贯穿于整个过程,包括课程设置、课堂教学、交流互动、考核测试、学习成果认证等。”[7]瞿振元研究员也指出:“MOOC是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的突出代表。”[8]由此可见,MOOC平台的建设也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径之一。

(3)课堂教学: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它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注重先学后教,翻转了教学方式;注重以学定教,翻转了教学内容;注重课程创生,翻转了师生角色;注重情境探究,翻转了学习本质;注重自主管理,翻转了教学管理。从大量的文献资料来看,有大部分研究者认为,翻转课堂是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径。福建省电化教育馆的中学高级教师陈凤燕,通过将运用翻转课堂进行教学与自己多年来采用的传统教学方法对比后,得出了重要结论:翻转课堂是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径。[9]

从当前这些探索出的融合的途径来看,三通两平台的建设、MOOC、翻转课堂都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有着很大的冲击,但我们不能将目标停留在建设、翻转上,而应将更多的注意力转移到其效果研究上,从效果的角度探讨它们是否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最有效的途径。

3.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过程中遇到的阻碍

要实现深度融合,并不是畅通无阻的,从当前的现状来看,距离实现总目标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针对这种差距,国内研究者开始重视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阻碍的调查研究,试图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提供指导。从综合文献来看,在基础设施建设完备的情况下,当前中小学课堂中“融合”速度缓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1)认识上的不足

大部分研究者研究发现导致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效果不乐观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对“融合”认识得不深入,所以在行动落实上缺乏力度。邱婷(2013)在其论文《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校本推进策略研究与实践》中指出:“我们要从更整体、更宏观的角度深刻认识信息技术应用所构成的教学系统中各要素的全新关系。”[10]当前在一些课堂中,教师虽然能有意识地将多媒体设施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但缺乏对教学系统的各要素进行科学性的融合,最多就是播放多媒体课件,那这种融合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2)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足

李玉顺等教授提出:学科教师是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效融合的关键。[11]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对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教育部于2014年5月研究制定并颁布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分别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技术素养、计划与准备、组织与管理、评估与诊断、学习与发展等五个维度进行了要求,为相关部门对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检测提供了指导。

(3)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设计的不足

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中,要实现有效教学,教师必须重视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必须提高融合技术的教学设计能力。[12]教学设计主要是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具体计划,为促进学习者的学习而创设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在信息化环境下,发生的教学目标动态化、教学情境多样化、学习评价多元化等一系列变化,对教师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因此,教学设计应多体现信息技术运用优势及与传统教学设计的不同。

思考与建议

1.内涵方面

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概念,虽然尚未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但总结下来可以包含以下三点:

第一,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中,信息技术不单是工具,还是改变者,运用信息技术逐步改善原有的教学过程和模式。

第二,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中,教育目的要从以知识传授为主向以能力素质培养为主转变。

第三,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中,要选择最优质的教学资源,构建智能化的平台,从而进一步提升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在研究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内涵的同时,我们更应努力研究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中“深”的程度和“深”的标准,因为有了标准,实践者才能更深入地理解其内涵,进而更好地指导二者的融合。

2.方法方面

虽然国家和各省市地区都在推进三通两平台的建设,但其存在着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特别是对偏远地区三通两平台的建设,提出的研究应用方案还比较少,所以当前的研究应更多地将对象从城市转移到乡村,努力推动各地区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

教育技术新探索出的MOOC、翻转课堂等开始进入到我们的生活中,这些新教法的产生,虽然可以让学生更便捷、免费地“学”,但却无法让学生有兴趣、高效地“学”。结合这些新的方法,当前“融合”的研究只关注了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时间等问题,而忽略了对学习影响更深的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研究。所以,对于学习动机,我们应更多地研究游戏与学习的融合;对于学习方法,应更注重正式和非正式的混合学习;对于学习结果,应运用学习分析技术,将大数据更广泛地应用于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评价和支持中,我们要从教学的各个层面将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逐步深入。

3.阻碍方面

第一,正确认识融合观。科技迅速发展,知识就在指尖的时代已经来临,当今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促进者、帮助者,因此必须要重塑角色,全面认识融合,追求深度学习,要能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促进教学、学习和教学管理,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校园网资源,找准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最有效的切入点,实现信息化环境下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第二,加强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不当将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整体发展。由于当前教师对信息技术滥用、误用等现象随处可见,所以我们应引起高度重视,要大力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将其作为教师职业考核的主要标准。

第三,创新型教学设计。在“深度融合”的教学中,教师需要更加重视教学设计,要多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尽量多地学习不同的教学设计理论,经过实践后,还要不断地反思、总结。例如,教师可以在教育部和百度文库联合举办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典型案例研究”交流学习平台中,吸取优质的典型案例中教学设计的精华,有选择性地丰富课堂教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结

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重点,自提出后,教育界对其各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很多成绩,也得到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但不可否定的是,当前面临的问题也非常严重,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和限制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发展与推广,我们要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相应的策略,并结合实践做深入的思考。只有这样,才能让信息技术与教育达到真正的深度融合。

参考文献:

[1]叶文良.如何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4(11).

[2]何克抗.学习“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解读[J].中国电化教育,2012(12).

[3]张文渊.浅析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理论与方法[J].华夏地理,2014(7).

[4]杨超.关于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研究[J].中国新通信,2014(14).

[5]李敏娇,汪颖.走入“深度融合”注重课堂教学有效性[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06).

[6]杨宗凯,杨浩,吴砥.论信息技术与当代教育的深度融合[J].教育研究,2014(03).

[7]李仁和.促进融合,实现变革[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18).

[8]瞿振元.以MOOC发展为契机促进细腻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J].中国高教研究,2014(06).

[9]陈凤燕.“翻转课堂”: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J].教育评论,2014(06).

[10]邱婷.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小本推进策略研究与实践[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20):39-41.

第2篇

说到,想必大多人都知道它是非常严谨的吧,而且多数的作者也都会在发表的过程当中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其中有一些作者常犯的错误,误区,以及一些期刊知识。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职称的态度问题,写作问题,职称前的职称写作技巧,职称的期刊选择。

如何发表职称论文?怎样快速?怎样顺利的发表职称论文?这是困扰很多作者的问题,由于我们最近接到作者的咨询比较多,在此专门谈一下关于职称的全攻略。我们现提供给作者一些建议,供大家参考。对于职称,很多作者有很多问题,也有很多困惑,由于评职称日期渐近,无论是论文写作还是期刊知识都不甚了解,鉴于此,我们专门来回答一些作者的常见问题,并关于职称提供一些建议,希望能帮到大家。

一、职称攻略之——态度问题

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很多老师在课堂上也常常教育学生“态度决定一切!”,但是我们在接触这么多的作者中,发现了一个比较有趣的现象,凡是职称论文写的比较一般,甚至比较糟糕的,很多都是拍着胸脯说,自己的文章写得如何如何好,下过多大功夫,是多么难得的文章。但事实是,文章质量与其所说的相反。与之相反的是,一些作者,则非常谦虚,说自己水平有限,但文章确实写得可圈可点,比较有见地。其实这中间的,就是一个态度问题。要时刻保持谦虚的心态去学习,多学习别人优秀的职称论文,反复琢磨那些有见地的文章。这才是作者要关心要注重的。多看、多悟、多与优秀者交流,才是我们做事的一个最佳途径,职称论文的写作也是如此。多参考优秀的文章,但自己写起来,要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不能照搬他人,要融合形成自己的东西。

二、职称全攻略之——写作问题

1.写作态度很多作者常常抱怨目前的职称评审制度,但是这也是一种无奈之举,因为一些指标不能完全没有量化标准。但是从积极的方面来看,这却是好的,因为职称论文,是自己工作的总结、提炼。即便是没有发表职称论文的问题,我们经过一段时间工作之后,最好也要静下心来,梳理一下自己这段时间的工作,遇到些什么新问题,有什么新的感悟等等。这样不断的梳理总结,才会积累、形成有价值的东西。而这些有价值的感悟,不仅仅对于自己,对于行业的其他从业者也是很有帮助。这样来看,写作职称论文,还是很有必要的。我们提醒作者的是,要消除埋怨,转换角度,因为作者要为自己的工作进行总结,提炼。

2.写作技巧很多作者向我们抱怨,不会写职称论文啊,写不好职称论文啊,对于期刊给些建议啊云云,还有的问,写作职称论文有没有什么技巧,关于这些问题,我们没法一两句话就说清楚。但是非要说什么技巧的话,我们建议作者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1)角度。我们大部分人的思维方式其实是一种线性的思维或者说是纵向思维,就是一条路一直往深里走,就是深挖。这样的思维方式,如果大家都采用的话,那么要出新就比较难。写作职称论文就是如此,如果想出新的东西,必须要用新的角度,凡是别人用惯的坚决不用,采用多个视角,甚至逆向视角来看问题,再提炼自己的观点,进行写作,也许我们会有意外的收获,所以要在在方面下功夫。(2)深度。前面已经讲过了大多数人采用的是线性思维,因此不建议大家采用线性思维。但是目前的情况下,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也就是说,你如果不足够精深,你就可能随时被淘汰。很多人问我们,这与刚才所说的角度不矛盾吗?其实是不矛盾的,因为这里所提到的深度要建立在角度之上,就是说,先有独特的视角,然后再进行线性思维,进行深度挖掘,这样写出来的东西,才会比较有价值。我们给予论文写作的建议是:角度+深度。

三、职称全攻略之——职称论文写作常犯错误

论文写作,应注重哪些事项,如何才能写好职称论文呢?下面我们给您一些建议:1.文章的逻辑性。很多作者在写作文章时,常常犯一些逻辑上的错误,这是论文写作的大忌,其具体表现为:(1)文不对题,前文提出了论点,后文进行阐述时,却发现阐述的和论点不能一致,讲的是两回事。整体上看,文章题目和正文发生了错位;(2)文章的论点不足以进行大篇幅论述。作者前文提出了一个论点,下文进行了论述。然而,这个论点却只是一个现象,作者并没有把这种现象提炼成一种论点,因此作者就会把文章变成一种现象的罗列,而这种罗列却只是表层的,不足以作为一个论点。2.文章的客观性。文章的整体口吻,作者在写作时候,应尽量该时时以一个客观的口吻来阐述,切忌频繁使用第一人称,比如“我”“我觉得”、“我认为”等等。完全可以用“笔者”,“笔者认为”。3.文章的层次。一些作者在写作文章时,几千字的文章,从头至尾通篇看下来,没有分任何的条目。这样给人的感觉是文章层次不够清晰,混乱。作者在写作文章时,务必分条目阐述,开篇简短阐述,后文1,2,3分条目阐述。这样看上去一目了然。

第3篇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1-000-01

高职的毕业设计与普通本、专科相比较,有着自身的特点。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强调“以就业为导向”;二是突出培养学生具备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综合能力[1]。毕业设计是学生在完成了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综合利用各种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环节,是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次锻炼。然而近年来高职院校的毕业论文质量不断下滑,学生完成论文时东拼西凑、网上下载、请人的问题日益严重。

为此,本课题在借鉴国内外对高职毕业设计的经验基础上,以我院建筑工程系学生毕业设计为研究对象,对高职的毕业设计进行初步的探索,建立起能够促进毕业生实用性的方法和措施。在研究过程中,通过收集大量资料,采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调查研究法、个案研究法,从各个方面进行了研究。主要采用了下列的实施步骤:高职毕业设计实践需求,进行学校和企业的调研与走访对高职毕业设计的现状进行分析与总结利用国内、省内、校际之间的交流并借鉴国际的先进模式进行运行机制研究聘请行业、企业专家进行指导与参与机制的建立教学实施形成高等职业院校毕业设计机制。

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对改善高职高专毕业生毕业设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思想教育,使学生认识到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要性通过教育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毕业设计不仅仅是一个实践教学环节,更重要的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培养手段。它是进行设计、论文写作的基本功训练,提高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培养方法。

(2)毕业设计方式的改变,毕业设计课题提前发放、时间安排应具有灵活性现在的毕业设计往往安排在第六学期初进行,而这个时期高职毕业生往往开始忙于找工作,根本安不下心去做毕业设计(论文),所以就造成了一种“时间紧、任务重”的局面,使毕业设计的质量得不到保证。为解决好这个矛盾,毕业设计主要是培养能力,因此没有必要一定要在全部课程结束后再进行安排。在学习专业技术上,可以带着问题学、活学活用。毕业设计的时间可以调整。

(3)毕业设计(论文)题目难易程度要适宜,针对性要强。与本科生相比,由于高职学生原来的学习基础较薄弱,在校学习的时间短,理论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相对有限,培养目标和知识结构也显著不同,所以对于高职生毕业设计的要求应不同于本科生。应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来确定具体要求,具体表现在论文理论深度、专业知识的广度要求降低,更注重其技能性和实用性的考查。与企事业单位联合,将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的项目作为毕业设计的课题。

建立适合于各自学校的毕业设计模式,必须以提高毕业生质量为核心,那么这些核心品质主要包括的内容,要求实施的具体措施和原则,各个学校要各自研究把握。

第4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思考;策略;优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2013年的高考早已谢幕,高考成绩给了我惊喜。然而,我不想像从前那样走得太过匆忙,太过拘谨,太过疲惫,走得太不自信。唯有做个勇敢的思想者,敏锐地发现问题,在大处策划好教学之路,优化教学,才能感受到高中语文人的幸福,也让学生体味到学习语文的幸福。

一、寻找一个梯度,循序渐进

这个梯度,即每学段分块的知识与能力的培养与训练,而不是高中三年每年的训练点都一样,让人摸不着头脑。语文教学低效甚至无效,不是因为语文内容艰深难懂,也不是因为师生不卖力,更不是考题偏怪难,首先是因为语文教学陷入尴尬的处境:高三的试卷照样可以拿来考查高一高二的学生;高三教学与高一高二的教材学习严重脱节;上面规定教什么内容,下面就遵照执行,急功近利,舍不得延伸;教学内容多,教师一味地埋头拉车赶进度,教学内容重古文重识记的基础知识轻现代文轻能力,重积累轻思维,教师辛苦,学生疲倦无兴趣甚至丧失信心。

语文是一门科学。学习时自然需要依循认知规律,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学习语文的乐趣,享受到语文成功的阳光,从而树立信心,欲罢不能。尽管高一高二教学内容很明确,甚至考课内还是课外也已说明,但考试形式近乎高考模式,考查知识点与能力点也是仿真,这与高考毫无区分度,尤其是知识点,复习到了是侥幸,复习不到是倒霉。这让学生怎么信任语文?能力题其实也是如此。有些题型还未来得及涉足,学生都不会,考了又有什么意思?而阶段性评价是为了督促学生学习,也是给师生指明教学方向,完全可以对知识与能力做出更具体、更明确、有梯度的阶段性要求,让学生有抓手,看到希望。所以,教师心中必须有数,每个学段该让学生学到什么知识,训练什么能力,到什么程度,怎样循序渐进,滚动提升。不然,在教学中要不眉毛胡子一把抓,面面俱到,要不浅层思维,涉及不到,两者都会造成损失。

二、占据一个高度,宏观调控

这个高度,是全面培养人的理解高度,是教师本身素质的高度。教师必须站在一定的高度,统观全局,高屋建瓴看语文,教语文。语文说到底,还是培养思维能力,所以教师不能忽视对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是语文学习成功的一半。语文学习中必须培养哪些思维能力?有哪些思维方式?在哪些教学内容中可以训练?人才的竞争,说到底是思维的竞争。

思想高度决定理解深度。高二教学《唐诗宋词选读》64首,贪多求全,逐一教学,真的好辛苦,学习的结果也不尽如人意。怎样使之有所改观?叶老先生讲,教材只不过是个例子。大胆取舍并整合,适度延伸,形成知识能力体系。分题材筛选整合?可以!分题型筛选整合?可以!分表现手法整合?可以!讲一首,练几首?可以!比较阅读,也可以!关键在于自己的整体规划与决策,不能想到哪里滑到哪里,无序无味。高二教学《史记》,“死”教吗?万万不可!可以评价人物,认识社会,作为素材积累;可以抓住多义实词比较,积累多义实词,培养查词典与积累、辨析的习惯,将课内与课外打通,提升思想认识。

理解深度决定作文高下。高三阅读训练的文本,尤其是散文和小说,文质兼美,时代性强。例如,《一朵朵白云》《美生灵》关注人与自然;访谈录、论述类文本,见解独到、深刻。例如《大悲悯具有拷问灵魂的深度》要求小说有悲悯情怀。这些都是我们写作的范例,或是最新颖最具时代性的鲜活材料。我们完全可以在阅读训练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它们的示范作用,最大限度地挖掘并利用其中的材料价值。

三、捕捉一个点子,微观突破

这个点子,便是教学中的一点突破的智慧。语文也是一门艺术,教学中需要我们拥有教学机智,有序地、不失时机地训练学生的能力,让学生的思维越飞越高。如何深度解读文本?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我们可以抓住标题,培养学生阅读时的质疑习惯和多种思维能力。如教学《怀念红狐》时,我鼓励学生对题质疑,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谁怀念?怀念意味着什么?“我”与红狐有怎样的故事?为什么怀念红狐?红狐有怎样的性情?红狐代表着什么?仅仅是怀念那只红狐吗?红狐有代表象征意义吗?人与红狐有着怎样的关系?怀旧意味着什么?然后让学生将这些问题梳理一下,合并“同类项”,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问题,写上序号。带着这些问题整理阅读文本,学生的兴趣更浓厚了。而这“序”,便是由浅入深由果溯因之序。读完后,让他们小组讨论,筛选出最难回答的问题,作为深度解读文本的突破口。整个教学流程用“审问之”“明辨之”“品读之”“实践之”几个短语概括,使教学过程丝丝入扣。其间,训练了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相似思维能力,纵向思维能力,提出和发现问题并分析问题的能力。

议论文无话可说,有理说不出,这是初学写作议论文的学生的通病。有办法。高中十四篇和初中二十几篇背诵材料中的议论文,逐篇逐段分析有哪些观点哪些论据,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能把这些学以致用,就是打下了最坚实的基础。因为这些背诵材料是学生们最熟悉不过的材料了!课外名句背诵,也不仅仅为了应付默写啊!逐条讨论阐明了什么观点,是什么意思,适用于哪个或哪些话题上?同类的进行归类。如此做,学生自然印象深刻,也派得上用场了。

教师还可以独辟蹊径,写简短的文章赏析,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作者其人,使其作为素材积累,印象会更深刻,也会受到其人格魅力的影响。学习《史记》时,可以写人物评论文章,遇时事可以写时事评论小文章,师写,生写,师生PK,不拘一格,学写议论文,学生自然有话可说,有理可讲了。

第5篇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2000)指出:“毕业论文是考察学生综合能力,评估学业成绩的一个重要方式。评分时除了考虑语言表达能力外,还应把独立见解和创新意识作为重要依据。”但因缺乏信息素养,英语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令人担忧。结合英语学科论文教学和论文指导,培养和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对提高他们的研究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和实践意义。

一、信息素养的内涵信息素养(InformationLiteracy)概念

最早是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车可斯基(PaulZurkows-ki)于1974年提出,他把信息素养定义为“利用大量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1992年,美国图书馆协会(ALA)将信息素养定义为“人能够判断确定何时需要信息,并能够对信息进行检索、评价和有效利用的能力”。1996年,美国学院和学校协会南部学院委员会下的定义是“具有确定、评价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成为独立的终身学习者”。被人引用最多、最经典的信息素养定义,是由RobertBurnhein在《信息素养———一种核心能力》一文中的概括:要成为一个有信息素养的人,他必须能够确定何时需要信息,并且具有检索、评价和有效使用所需信息的能力。从以上定义不难看出,信息素养主要表现为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三个方面,其中信息能力,尤其是信息处理创新能力是信息素养的核心。身处网络时代的当代大学生,他们的信息素养不仅应包括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识别信息、加工处理信息、传递创造信息的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在信息技术所创造的新环境中独立自主学习的态度和方法、批判精神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由此可见,信息素养的内涵基本覆盖了以下几个方面:对信息进行有效检索;能高效地获取所需信息;能批判性地评价、鉴别信息及其来源;将所获得信息和自己从事的专业结合,解决实际问题,成为终身学习者。

二、英语专业学生论文写作中信息素养的缺失

21世纪高等教育迈向大众化进程,我国高校英语专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根据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的《2006大学评价报告》,超过80%的高校开办了英语专业。目前,大部分高校英语专业的发展定位模式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削弱英语专业学生的研究能力,即获取专业知识的能力、逻辑论证能力、科学研究方法等综合能力。总体看来,英语专业学生论文写作水平、学术与研究能力不容乐观,其原因,信息素养的缺乏是重要因素,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信息道德的缺失论文写作过程中的信息道德,主要包括信息使用的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学术道德与规范和学术研究活动相伴而生,只要有学术创作,就必须遵循相应的学术行为准则和规范。英语专业学生毕业论文属于学术论文范畴,自然应该遵守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但笔者在毕业论文的批改、评阅和分析中发现,不少学生错误引用或随意改变引文内容,文献引用格式很不规范。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信息素养意识和信息素养能力欠缺,虽然大部分高校都开设了信息类课程,但是对于信息素养教育还局限在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文献检索课和怎样利用图书馆等的专题讲座这样狭窄的纯技术性范畴内。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他们很可能会把这种作风带入将来的学习和工作中,造成不良的社会风气和工作作风,后果不堪设想。

(二)信息获取能力的缺失根据抽样调查,目前大多高校开设了文献检索课程或者举办了文献检索讲座,但很少与英语学科相联系,缺乏现场操练,学生感觉抽象或缺乏兴趣,结果仍对信息检索一知半解。此外,不少学生仍习惯于利用传统纸质文献,对电子文献的利用知之不多。部分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较低,不了解图书馆馆藏结构和检索方法,不能正确地运用图书馆为其提供的检索工具获取信息,尤其是网络电子信息,不能“广、准、新、精、全、快”地查找自己所需的信息。因此,信息检索手段单一,论证资料匮乏,论证过程中缺乏有说服力的文献材料。根据路文军对五所高校468名英语专业毕业生所作的实证研究:毕业论文的参考文献来源于图书馆的占78%,主要利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的只有10%(44人),参阅相关论文的只有10%(46人)。研究还表明:2/3以上学生的参考文献的主要来源仍然是图书馆纸质资料,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使用率还很低。而对另一常用的查阅参考文献的方法———滚雪球(snowballing),也只有10%的学生使用,这意味着绝大多数同学还没有掌握这一查阅参考文献的方法。这样,英语专业学生缺乏参考文献来源并结合自己的毕业论文进行深入思考,更谈不上思维火花的迸发了。

(三)信息处理的创新能力缺失学生在毕业论文撰写和论证过程中,缺乏发散思维,很少能从不同角度进行论证,写作思路狭窄。在写作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仅限于对现有知识的梳理与重组,对语言现象或教学过程的描述上,内容缺乏深度和新意。他们思维方式单一,缺乏创新思维,主要原因在于不能充分利用和检索各种信息进行广泛阅读和批判性思考。此外,他们不能准确地表述自己的思想,得体地论证自己的观点。究其原因,与他们合理利用、检索阅读文献的广度和深度不无关系,即信息素养匮乏是造成这一结果的重要原因。

三、培养英语专业学生信息素养,提高毕业论文水平

(一)将知识与能力培养渗透到学科论文写作教学中信息素养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使受教育者适应“基于资源的学习(resource-basedlearning)”,即以信息社会存在的各种现实的信息资源作为学习工具,并利用这些工具进行信息的存取访问、组织和评价等,从而实现学习的目标。英语专业学生处于国际化前沿的学习环境中,面临着更丰富的多元化信息选择。但他们在信息检索和信息选择中,往往不加分析和筛选,或者不能充分认识和利用这些信息资源。因此,应将信息素养教育和具体学科论文写作结合,现场操作,为他们创造信息实践的机会,指导他们开展信息实践活动,使他们成为信息活动的主体,培养他们自己动手的能力,从而对他们进行有的放矢的信息素养培养。根据问卷调查,学生对学校统一开设的文献检索课不太满意,原因之一就是没有能结合具体学科,缺乏自己动手操作的实践环节。把信息素养的培养渗透到学科论文写作教学之中并进行操作实践,能让他们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正确、合理利用信息资源特别是电子数据库资源,最终达到提高信息素养的目的。超级秘书网

(二)培养学生文献信息检索能力除论文写作教学课外,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还可以结合自己指导方向的实际情况,给所指导的学生“开小灶”。指导教师把信息检索与获取、信息评价和鉴别的方法渗透到论文指导的各个环节如开题报告、文献查阅、文献引用、论文结构、论证方法、论文格式的要求等。与此同时,指导教师自己也应在教学之余不断学习,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法,不断优化教学,探索出适合信息素养教育的教学方法,教师自身也要加强信息素养的修养,把自己的信息检索方法与所指导的学生共享。其次,定期召集所指导的学生进行讨论,把论文写作过程中所利用的信息检索工具、方法和思路进行交流,取长补短,使学生的信息素养共同进步。

(三)借助图书馆培养学生自主利用信息的能力高校图书馆是大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的摇篮,是提供文献资源检索、文献信息服务、信息素质教育等全方位的信息中心。因此,图书馆是培养信息素养意识和能力的重要基地。图书馆在信息检索课程中应该增加计算机检索内容,将电子资源检索方法作为教学的重点,培养大学生应用计算机网络获取信息的能力。与此同时,图书馆应加强与本校院系之间的合作,要有专业教师的参与和介入。图书馆界的信息素养教育应该借鉴其他学科理论与实践的成果,让信息素养融入整个教育体系之中,而其他学科也要理解“信息素养”的内涵,认识到唯技术论、唯计算机论等观点的片面性,把信息素养教育渗透到专业教育中去,共同勾画出信息素养教育的新体系。加强图书馆工作人员和英语学科论文教学教师的合作与联系,定期举办相关的现场指导和培训,充分利用其文献信息资源优势、信息环境优势以及信息技术优势,对培养学生自主、合法、规范地使用丰富的信息资源有重要的帮助作用。

在此基础上,学生再根据已有知识和所获得的经验,构建个人理解,也即是将认识与本体结合,最终实现创新与突破,这也符合建构主义的学习理念。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应渗透到英语学科教学之中,也即是英语教师对学生的论文评阅及分析中找到学生缺乏的信息素养因素,然后在论文指导和写作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培养并提高英语专业学生信息素养,必然会提高他们的写作与研究能力,从而提高其论文写作质量。对英语专业论文写作中信息素养培养的研究,对其他语种和其他专业学生论文的改进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张厚生,袁曦临.信息素养[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

[3]路文军.英语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调查与建议[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8,(1).

[4]卜友红.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9,(1).

[5]张进良,张克敏,何高大.从美国的信息素养教育谈我国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J].电化教育研究,2003,(8).本论文由整理提供

[6]马桂花.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体系构建[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08,(3).

[7]符绍宏,夏方,李宁.国外信息素质教育研究动向[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6,(3).

[8]刘春静.浅谈高校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2008,(4).

[9]王守仁.加强英语专业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J].外语界,2008,(3).

[10]刘纪菲.如何加强高校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6,(4).

第6篇

关键词:毕业论文;质量现状;质量下降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2-0241-01

毕业论文是高等院校毕业生提交的一份有一定的学术价值的文章。它是大学生完成学业的标志性作业,是对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总结和检阅,是大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最初尝试,是在教师指导下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的文字记录,也是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基本能力的一份综合答卷。然而,近年来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冲击,大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逐年下降,令人担忧。在此,本人根据多年的实践工作针对此现象加以阐述和分析。

一、缺乏创新性

毕业论文应该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有新的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应提供新的科技信息,其内容应有所发现、发明、创造和创新,而不是重复、模仿或抄袭前人的工作。主要原因两个:第一,部分高校提供学生选择的毕业论文题目没有经过课题组的认真讨论,特别是年轻教师提供的选题往往缺乏创新性,很多选题雷同,甚至出现同一届毕业生中选题相近相似的现象。第二,有些学生认为热点问题资料好找,并有现成的文章,所以就选热点题,认为这样选题做论文时便于东拼西凑,甚至抄袭。这样做的结果便是论文无深度、无创新,根本达不到目的。

二、内容不充实

毕业论文就其内容来讲,一种是解决学科中某一问题的,用自己的研究成果加以回答;一种是只提出学科中某一问题,综合别人已有的结论,指明进一步探讨的方向;再一种是对所提出的学科中某一问题,用自己的研究成果,给予部分的回答。文章主要以逻辑思维的方式为展开的依据,强调在事实的基础上,展示严谨的推理过程,得出令人信服的科学结论。很多学生虽然做了大量的实验工作,但是无法将自己的观点清楚的写出来,对所得的实验结果无法运用科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加以解释和阐明,文章看起来很空洞,内容不充实,观点和结论不明确。这是因为:第一,由于目前学校的考试方法大都偏重于记忆,限于书本知识的一般理解,致使对学生掌握理论的深度和实际运用的能力,难以全面了解。有的学生平时学习马马虎虎,满足于应付考试,很少作课堂笔记和读书札记,对写作知识了解不多,很少进行写作练习。大学生缺乏写作经验,多数大学生是第一次撰写论文,对撰写论文的知识和技巧知之甚少。第二,多数大学生的科研能力还处在培养形成之中,大学期间主要是学习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缺乏运用知识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训练。第三,撰写毕业论文受时间限制,一般学校都把毕业论文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而实际上停课写毕业论文的时间仅为十周左右,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要写出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是比较困难的。

三、缺乏指导性

毕业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科学研究成果。毕业论文作为大学毕业前的最后一次作业,离不开教师的帮助和指导。对于如何进行科学研究,如何撰写论文等等,教师都要给予具体的方法论指导。在学生写作毕业论文的过程中,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独立进行工作,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创造精神,帮助学生最后确定题目,指定参考文献和调查线索,审定论文提纲,解答疑难问题,指导学生修改论文初稿,等等。一些指导教师责任心不强疏于指导,审查不严,评阅论文非优即良,也导致了毕业论文质量的下降。

四、缺乏文献资料的查找和运用能力

文献资料的查找也就是文献资料的检索,它是现代科技人员获取文献和信息的主要手段之一,同时也是大学生写作毕业论文获取资料的主要方法。但是许多学生由于不会查找和管理文献,一方面找不到相应的文献资料,另一方面虽然查到大量的文献,但是由于不会管理文献而不能灵活的运用,影响了他们的毕业论文的质量。所以,大学生们认识有关毕业论文写作与文献资料的关系以及学会文献查找的方法和技巧,会利用电子期刊数据库工具去检索和管理自己所需资料是很有必要。

第7篇

        下面我们讲第五个问题毕业论文的写作。首先要进行写作前的准备工作。第一条,先要围绕着

论题去占有和选择材料。也就是说,当你的论题已经确定以后,第一,围绕着立论去占有材料,多多益

善的去看。有的论题是来自老师已经拟订好的题目。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自己确立论题的,先积累材料,

再有论点。一旦立论确立了以后,再回过头来去占有材料。在占有材料方面跟我《基础写作》里讲的有

相通的地方。第一要占有材料,占有研究对象的真实的材料。比如你要研究某个作家,某个阶段的几部

作品,就将这几部作品拿来进行深入细致的研读,进一步来确定自己的论点。如果你的论文是报告类的,

不是纯理论性的,用实验报告、调查报告、总结的形式来写论文的,那么你的调查材料、实验材料也要

占有。

        第二,要对研究对象的外延材料占有。

        比如你要研究的是作家作品的话,那么你就要对作家写作的背景材料,包括政治经济背景、文

艺思潮背景等。还有作家谈自己创作的材料,还有他人已经研究过的材料等。有了这些材料,你就可以

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使自己在研究当中尽量公允,不带偏见。所以,充分占有材料,也就使你的论据更

充分。这样你将来的论证就会更加深广。

        第三,在有材料的基础上要选择材料。

        决不能只要有材料就统统拉进来。这是你们写论文常出现的问题。比如让你写一万字,你可能

写到五六万字。象刚才那个学生一样,写出六万字,太丰富了。把握不住自己的时候,可以让老师来帮

助你,告诉你哪些能用,哪些不能用。多占有材料总比没有材料写不出来要好,因为删总是好删的。在

材料多的情况下,你就选更好的材料。

        2 、选择论文的类型。

        第二项准备工作就是选择论文的类型。毕业论文的类型一是学术性论文,二是报告性论文。应

用性比较少的科目来说比较容易做成学术型论文,比如对作家、作品的研究,对诗派的研究。应用性比

较强的学科,比如教学领域、新闻领域、治疗科学和实验等,论文一般写成调查性的或总结性的,我将

它概括为报告型论文。

        杂志上发表的3000来字的论文,一般就是报告型的论文。我曾经提到到的《新教材综合性学习

的教学体会》从标题上来说,我们能够看出它是总结型的或是报告型的。这个报告型的论文主要是总结

经验。不管是总结也好,报告也好,总之,最后是要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来。比如说,《新教材综合性

学习的教学体会》有这样几条规律:综合性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和主动学习;综合性学习能够激

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综合性学习以课外学习为主,能加强课内外的结合,强化能

力的培养;综合性学习能强化学生对语文学习的体验和认识,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朝着健康的

方向发展。他的这几个体会是努力地从理论上探讨,说明它的意义。

        我们大多数学生的论文都是学术型的,学术型的论文主要是对某一个专业领域的问题,经过充

分的研究以后,用文字符号进行表达。这一类论文的基本要求是论者以自己所学的知识,对本专业的理

论问题或实际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学术型的论文还可以细分为两种,一是论述性的论文,一是综述性

的论文。所谓论述性的论文,最大的特点是以议论为主,有极强的理论色彩。它又可以分为立论型和驳

论型。立论型就是正面树立自己的观点,驳论型就是批驳别人的观点。综述性的论文,在我们的大型报

纸上和一些杂志很多。比如,2003年已经过了半年了,我们就可以对过去的半年时间里的小说进行综述。

如果是综述文学创作,就要对各种文体进行综述,如果进行小说综述,就要对半年来杂志报纸上发表的

小说进行描述。这是一种综述型的,往往采用一种夹叙夹议的方式。两者比较而言,综述型的论文只要

你的资料可以找到而且你有一定的概括能力,这种论文的撰写要比论述型的论文容易些。因为论述型的

论文完全是议论型的,要求逻辑思维要好一些。另外,论证的深度还是有一定的讲究的。这还是本科生,

那么研究生就更不用说了。比如说我的有些学生写的《北京晚报发展前景的探析》,主要谈了一下北京

晚报的特点,一个是晚报,一个是北京,怎么在“晚”和“京”这两个字上做文章的。这篇文章主要还

不是谈它的特点,主要是谈它的缺点。从读者的角度是怎么样的,从编辑的角度的角度是怎么样的,是

一种论述性的。从缺点谈怎样改进,作者谈了一下自己的策略。多方突击,摆脱自己的落后的状态。

        论文类型的选择,主要是看论文的对象怎么样。如果是宏观的,我们就用综述性的面上的描述

;如果是微观的,涉及到某一个具体的作家作品或某一个问题,我们就选择论述性的。如果我们自己学

的专业应用性很强,比如说教学、新闻、农业、林业,建议大家写成报告型的论文,写成调查报告也行,

写成总结性的报告也行,都可以。这一类文章,可以看看报刊杂志。因为我们的课时有限,我无法将更

多的例文念给大家听。我只能讲这些原则性的条条给你们听。如果是应用性比较强的学科,建议大家写

成报告性论文,包括调查报告、总结和实验报告。有些实验报告就可以成为论文。这是第二条。

        3 、要拟订 论文的写作提纲。

第8篇

【关键词】维基空间 英语专业 毕业论文写作 实证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8C-0138-03

本科毕业论文是学生完成本科阶段的标志性作业,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总结和考察。但是,目前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存在一些普遍性的问题,如语法错误泛滥、口语化表达普遍、结构松散论证乏力等。目前高校英语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实行导师指导制,即一名教师同时指导5~6名学生进行写作,负责修改学生的所有错误直至完稿。但是学生写出的文章通篇存在语法错误、单词拼写错误、中式英语、材料拼凑等问题。指导教师抱怨得最多的是要花很多时间与很大精力修改这些问题,有时甚至是从头到尾的修改,变成了指导教师自己写出毕业论文而不是主要靠学生完成。

维基(Wiki)作为一种在网络上开放且可供多人协同创作的超文本系统,具有面向社群的合作性、开放性等特点,可为学习者提供在线交流与合作的平台。我们在指导英语专业学生进行毕业论文写作的过程中引入维基空间,利用维基空间开展合作式写作实证研究,目的在于验证维基空间对于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指导的作用,并为外语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启示。

一、维基应用于外语写作教学的理论基础及国内相关研究

(一)理论基础。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Vygotsky倡导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学习者的最近发展区(ZPD)之间的社会互动产生的。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认知发展的真实水平(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所决定)与认知发展的潜在水平(由在成年人的指导下或与其他能力强的同龄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所决定)这两者之间的距离。维基具有的协作性正是具备通过其社会赋予的特性与功能得以推进与实现共同最近发展区的潜力。同时Vygotsky倡导“合作式学习”。合作式学习是一种自主的团体行为,在合作学习的活动中,学生既是主体又是客体。每个学生在交往学习的过程中发挥个体的潜在能力,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并付出最大的努力。通过合作式学习,同学们相互信任,相互配合,协同学习,共同应对和解决学习中出现的难题,以获取最大的学习成效。因而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应该和睦相处,以积极合作的态度借鉴他人的学习经验、学习方法、学习技巧,共享学习资源;通过协商、会话、讨论等超越自己的知识,对事物有更全面的理解,从而通过集体的努力共享集体智慧的结晶,达到对事物本质的更准确、更全面的认识,使整个群体完成对知识的建构。合作式写作方面的实证研究也证实,合作有助于提升写作的复杂度与优异度,并可成为学习者学习动机的来源。

(二)国内相关研究。维基应用于外语写作教学中的理论探索与教学实践开始于国外外语界,并已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近年来,维基开始逐渐应用于国内外语写作教学,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张天荣等指出,维基空间与英语写作教学相结合,可以充分发挥读、写、改间的交互性、参与性与合作性,对培养英语的写作能力优势明显。他们针对当前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维基空间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模式,并进行了实践教学的总结。邹斌等强调了维基空间在外语学习中的潜在优势,尤其是能够促进合作学习方面。他们采用调查问卷、采访和网页上学生的讨论语言作为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为中国和英国各一所大学的学生。双方学生在建立的China―U K Wikis网页上分别用英语和汉语进行交流和讨论。研究结果表明,在Wikis上设计相关的论题可以更好地促进双方学生的交流和语言学习。陆凯等将维基空间应用于独立学院英语写作教学,证实对于英语基础薄弱的独立学院英语专业来说,维基合作式写作同样比传统的个人写作更能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并有助于激发学习者的积极性,提升学习者的自主性并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前人的研究证实将维基应用于外语写作教学有助于提升学习者的写作水平,但尚未出现将维基应用于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教学的研究。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具有其专门的写作要求与特殊的写作特点。基于维基空间的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是否比传统的个人写作更有助于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毕业班学生是否接受这种写作方式,这些都需要经过教学实验的论证。这些问题的答案可以对外语教学改革产生有益的启示。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标和问题。本研究旨在通过维基空间,建立一个开放共享、协同合作的英文写作交流平台,提高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能力、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培养学习者合作学习的能力。

本研究的问题包括:(1)在指导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进行毕业论文写作中,通过维基空间进行合作式写作与传统个人写作相比,是否更有助于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2)实验班学生对通过维基空间进行毕业论文写作如何评价?

(二)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包括广西3所高校英语专业的71名四年级学生(高校A有17名,高校B有35名,高校C有19名),占该年度参加毕业论文写作学生总人数的22.4%。

(三)研究方法及工具。本研究采用定量、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定量研究为对实验班通过在维基空间合作完成的毕业论文进行统计分析。定性研究通过问卷与访谈了解实验班学生对通过维基空间进行合作式写作的态度和看法。研究工具包括三种:(1)英语专业毕业论文;(2)一份里克特量表调查问卷,其中包括10个陈述,每个陈述有5个选择(从5=非常同意到1=非常不同意),以此来调查研究对象对本次写作的认知;(3)深度访谈,笔者与随机抽取的实验学生进行交谈,以此来深入了解他们对本次写作的想法。

(四)研究步骤。如图1所示,首先,笔者在2012年11月开始对三所高校的实验学生与指导教师进行培训,向他们介绍维基空间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何注册、登录、创建维基空间毕业论文项目组(projects),编辑与保存文档、上传文件等。而且对学生与教师的答疑与指导贯穿整个实验过程。学生在维基空间上提出问题,教师在同一页面上解答。2012年12月开始,每个指导教师创建一个维基空间项目(project),为其指导的每个学生分配一个小组(team),上传与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有关的文件,如毕业论文的规范、讲座材料、进度安排、往届优秀案例、写作方法与技巧、评价方法等。学生进入小组页面浏览这些内容,获取相关信息,提高对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的认知程度。指导教师与学生在维基空间内就如何选题、如何检索材料、如何组织材料发表看法、提出建议并进行修改。组内学生互相协作,不同组之间的学生也进行讨论与协作。小组内每个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在维基空间属于自己的小组页面内完成某个阶段的写作任务;然后小组内成员按照既定的顺序互相评价与修改。经过互评、互改的文字再交由教师修改。教师修改后将文字于小组页面上。同样的程序周而复始,直至2013年5月完成整个毕业论文的写作。从创建维基空间小组到论文答辩结束,为期半年。最后笔者将调查问卷分发到实验班,学生完成问卷;另外笔者还与随机抽取的实验学生进行了深度访谈。

图1 研究步骤

三、研究结果与讨论

(一)毕业论文完成情况。由表1可看出,参加写作实验的71名学生完成的毕业论文全部通过了论文答辩,其中23名学生的论文获得优秀论文称号,占实验人数的32.3%。而该届毕业班学生的总体论文通过率为93.9%,优秀论文获得率为22.2%。实验学生毕业论文的通过率与优秀率都比全体毕业班学生的要高。该结果说明,通过维基空间进行合作式毕业论文写作比起传统的个人写作更能提高写作者的写作质量与水平。而且观察论文答辩时的表现可发现,实验学生较为镇定,对论文内容较为熟悉,回答问题较为流利。这说明毕业论文经过了实验学生的认真写作,仔细修改,已成为学生熟悉的一部分。

表1 实验学生与全体毕业班学生对比

学生类别 人数 通过答辩人数/比例 获得优秀论文人数/比例

实验学生 71 71/100% 23/32.3%

毕业班学生 265 249/93.9% 59/22.2%

(二)问卷调查结果。表2显示,实验班学生对该种合作式写作的总体态度是肯定的(总平均分=3.78)。得到最高分数的是第9个陈述:“通过维基空间互评、互改,我们互相学习、提高”(得分= 4.14)。位列二、三位的是第5个陈述:“在维基空间内写作,我变得更仔细、负责了”(得分= 4.06)及第6个陈述:“使用维基空间使得我提升与他人的合作技巧”(得分= 4.02)。得分最低的是第7个陈述:“在维基空间内与别人讨论激发了我许多创造性想法”(得分=3.31),倒数二、三位的是第10个陈述:“通过维基空间写作,我觉得写作变得有趣了”(得分=3.41)与第3个陈述:“使用维基空间很简单、很方便”(得分=3.63)。这些结果表明,总体来说,学习者是接受这种写作方式的。维基空间对他们的最大作用是提供互相评价、互相修改的平台,有助于学生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由于意识到自己写出的文字会受到别人的检查,自己写作时变得更加仔细认真,更为负责。通过维基空间进行写作后,学生深切体会到协作式学习带来的好处,重视提高与他人合作的技巧。但是,对于进行毕业论文写作的学生来说,毕业论文的选题各有不同,研究方向也各异,别人对自己的毕业论文题目并不熟悉,在讨论过程中能提供的启发有限。维基空间更多的作用是提供合作交流的平台,对写作的趣味性并无太大的帮助。维基空间属于新兴事物,对其熟悉需要一定的过程,而且这3所高校的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基础较差,对全英文的网站接受程度较低,并不认为维基空间的使用简单、方便。

表2 问卷调查结果

陈述 平均分

1.使用维基空间可以从同学与教师身上获得有用的意见和建议 3.74

2. 使用维基空间很简单、很方便 3.63

3.使用维基空间使得我看到同学的写作,能加强我的写作紧迫感 3.72

4.使用维基空间有助于帮助我们摆脱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无论何时何地都能交流 3.74

5. 在维基空间内写作,我变得更仔细、负责了 4.06

6. 使用维基空间使得我提升与他人的合作技巧 4.02

7. 在维基空间内与别人讨论激发了我许多创造性想法 3.31

8. 通过维基空间写作给我提供了合作、交流的平台 3.98

9.通过维基空间互评、互改,我们互相学习、提高 4.14

10.通过维基空间写作,我觉得写作变得有趣了 3.41

总计 3.78

(三)访谈结果。对实验学生的访谈揭示了实验过程的质的方面。虽然大部分学生在实验结束时对这种写作方式表示肯定,但他们并非一开始就持这种态度。学生A坦言,她一开始对使用维基空间并不“感冒”,觉得是多此一举。学生B承认开始时对维基空间有些反感,而且觉得注册、登录的过程有些麻烦。学生C甚至认为,老师要求她们互改是在推脱责任。不过,随着实验进程的深入和对维基空间的熟悉,学生也慢慢适应了这种写作方式。对维基空间不“感冒”的学生A发现同学的意见和修改很有帮助,认识到与他人的合作其实也是对自己的帮助。对维基空间反感的学生B发现维基空间其实是很容易使用的,因为维基空间具有记忆功能(只要点击“keep me sign in”的按钮),以后每次都会自动登录,而且编辑起来与Word一模一样。学生C发现自己写作的时候更仔细认真了,因为如果写得太差,被同学看到会不好意思。当然,并非所有学生都肯定这种写作方式。学生D抱怨这种全英文界面看起来很吃力,一直很不习惯。学生E则表示电脑经常出现死机、速度慢等情况。

(四)结果讨论。由以上研究可以看出,通过维基空间进行合作式毕业论文写作有助于提升学习者的写作水平、提升学习者的自主性并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首先,Wiki作为一个简单的WEB站点,和其他网站一样可以作为英语教学信息源。教师将与毕业论文写作相关的资料如毕业论文撰写规范、毕业论文样本、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等上传至维基空间。维基空间在此发挥了资料库的作用。在开始写作之前,学生通过浏览教师于维基空间的材料加深对毕业论文写作各方面的了解,为着手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还不断上传与自己论文选题相关的资料,既丰富和完善了维基空间的资源,也便于教师监控学生的写作进度。

其次,协作式写作有助于提高学习者写作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在写作过程中,学生因为知道自己的写作会接受别人的检查,所以变得更加小心谨慎和负责,写出的文字质量更高,学习者的自主性得到提升。而且这种协作式写作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进学生间及师生间的交流互动与协作。学生之间积极协作,对对方的文字进行评价并给予修改,有效地改进学习者自己难以修改的文字,从而形成良好的文字,使得语言使用更加完善。同时学生间互评、互改后的文字能有效减轻指导教师的负担,有利于教师节省修改学生单词拼写、语法方面的精力,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指导学生论文的方向性、学术性等方面的问题。

最后,维基空间可以提供非实时与非实地的交流平台,实现教育部关于“使英语的教与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的要求。进行毕业论文写作的学生中很大一部分并不是留在学校,而是留在家中或一边进行实习工作,与指导教师存在时间与地点的诸多冲突。维基空间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在传统毕业论文写作指导教学模式下,学生只能看到教师对自己文字的评语与修改,而不能看到同一个教师对其他被指导学生的反馈。但是通过维基空间,学生可以看到每个教师对别人论文的评价与修改,这些反馈信息对自己也有指导意义。而且不同教师之间也可以查看对方小组之内的进展情况,便于交流、学习。因此,毕业论文的整个写作过程可以说是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师之间互相交流、学习、协作的过程。学生自主与他人合作,积极地投入到毕业论文写作中去,通过自身的努力与别人的帮助,有效地提高了写作能力水平。

不过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完善需要时间,人们使用新兴信息技术也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维基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技术还处于发展与完善阶段,人们对它的了解与使用也仍处于起步阶段。维基空间对浏览器版本要求较高,加上服务器位于美国,有时会出现字体不齐、页面延迟甚至死机的情况。而且由于部分英语专业学生本身英语基础较差,不可避免会对使用全英文的维基空间产生各种消极的情绪。这就要求教师将维基空间提供的功能有机地融入写作指导,并在整个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情绪并作出相应的排解,使写作教学提高效率,使信息技术真正发挥其应有作用。

四、结语

此次实证研究证实,维基空间可在提高学习者毕业论文写作水平及提升学习者的合作能力等方面发挥有效推动作用。这样的结果也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一致。虽然此次研究对象人数较少,而且仅局限于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方面,但是证实了维基空间应用于英语专业教学的可行性,为外语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可行的选择。而且这种计算机辅助教学工具可以推广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去,可以促进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当然,它的推广应用不能是盲目冒进的,而是要根据特定教学环境教学对象以及教学条件在教师精心策划明确教学目的和手段的前提下进行。

【参考文献】

[1]盛国强,周永模. 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存在问题的分析和对策[J].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1(4)

[2]Vygotsky, LS. Mind in society[M]. Cambridgy, MA: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8

[3]张天荣,邓天中,贾巍.Wiki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J].开放教育研究,2008(3)

[4]邹斌,项骅, JEACOS, S.一项运用Wikis于英语语言学习的调查研究[J].中国应用语言学,2012(35)

[5]陆凯,等.维基空间应用于独立学院英语写作教学实证研究[J].高教论坛,2013(7)

[6]刘翎. Wiki技术在网络英语教学研究上的应用[J].外语电化教学,2009(1)

[7]薛红果.基于WIKI的协作式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10(10)

【基金项目】国家大学生创新项目“创建维基空间 构建师生及生生交流合作平台”(项目编号:201313640016,项目负责人:黄玉婷,指导教师:陆凯);2012年度广西新世纪教改工程立项一般A类课题“需求分析理论指导下的独立学院英语专业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2012JGA238,课题负责人:陆凯)

第9篇

木科生毕业论文是教学培养方案中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在毕业前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尝试。学术论文应具有学术性、科学性、创见性等特征。然而,木科生毕业论文在学术层次上与专门从事某一问题研究的专家、学者的学术论文可能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不一定要求木科生的毕业论文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但在毕业论文的写作、研究问题的态度上要求要严格,要认真撰写出反映学生所学专业的知识水平,代表自己能力和思想的合格的毕业论文。    

二、经管类木科生毕业论文工作流程图    

从流程图2-1(笔者自制)中看,可以将毕业论文工作大致分解为二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准备选题到再次接受任务,属于前期阶段,它决定论文工作能否继续进行;第二阶段,从完成阶段到打印,属于实质性阶段,它决定论文的成果和质量;第二阶段,从上报材料到工作结束,属于答辩和材料归档阶段,它决定论文工作的全部成果和质量。    

二、经管类木科生毕业论文常见问题    

选题中常见问题    

三、1.选题过大    

四、由于学生综合能力达不到,驾驭不了所选的题目;选题涉及而太宽,相关材料难找,时间也不允许。因此造成的结果是分析没有深度,不透彻,价值大打折扣;涉及而广,搜集资料过多,问题复杂,千头万绪,文章显得零乱,不得要领;容易大而空,不能切中要害,不能切实提出和解决理论及现实中的新问题;由于理论水平和专业知识的局限,写作中力不从心,常常半途而废,浪费时间。    

2.不能量力而行    

能力分主、客观能力。主观能力,如知识结构、独立研究能力、语言组织能力等;客观能力,如时间限制、信息资料、图书设备、研究现状等。有些同学没有正确估计自己的综合能力,以及客观条件的制约,选择了力所不能及的题目。    

3.避重就轻,避难就易    

有些同学把做论文看作是一件差事,随便选一个题目,难点问题不提,重点问题轻描淡写,凑足字数了之。表现为,如果相关参考文章多,就选择该题目。    

(二) 在撰写过程中常见问题    

由于就业比较困难,学生一旦找到了工作,单位就要求学生立即进入试用阶段,学生由于刚刚进入工作领域,势必要花费时间和精力来工作。再有由于工作单位和学校存在地理位置的不同,导致学生和指导教师联系和沟通较少,影响指导教师的指导,甚至影响毕业论文的进度,不能按时完成任务,也可能会由于赶进度,匆匆完成任务,达不到论文应取得的结果和质量。    

C上报的材料中常见问题    

材料不齐全,构成毕业论文材料较多,一般情况卜有十种以上,不认真就可能少材料;材料格式不规范,没有按要求填写或打印。    

四、角军决问题的方法   

保证选题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先进性、社会经济应用价值和选题难度和工作量的大小适中,一方而要求教师命题范围:教师的研究领域;教师承担的科研课题;经济、管理、社会等有研究价值的其他问题。教师命题的要求:有理论深度和专业拓展度,专业知识覆盖而广;符合专业培养目标,注重课堂所学知识的应用和能力的训练;注重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能结合我国经济建设实践中所提出的课题,体现学科的发展性和应用型;题目类型的多样化和题目的更新;符合专业教学大纲要求,难易适度。教师命题管理程序:教师命题一专业教研室审核并向学生公布。另一方而学生自拟题目范围:学生所学专业;学生所学专业的主干学科。学生自拟论文题目的要求:学生须在教师指导卜自拟论文题目;学生自拟题目的必须经专业教研室主任审核。自拟题目管理程序:学生自拟题目一一名教师推荐一专业教研室审核备案。    (二)教师布置前期任务    

为了使学生更加明确论文的环节和任务,指导教师要和学生就论文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和讨论,学习有关的规定和相关的制度,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如何搜集资料,特别是第一手资料的搜集更为重要,因为多数学生在平时只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积累,所以有必要在毕业实习环节中,完成与论文有关的实践过程和第一手资料的搜集工作为论文工作地顺利进行打卜良好基础。    

C增加开题环节    

一般情况卜,木科生毕业论文都没有此环节。我们增加开题环节的目的:增加此环节,要求学生在搜集了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后,进行资料整理,写出开题报告,来检查学生前期任务的完成情况;开题环节,要求学生回校进行开题,说明毕业论文环节开始,可以大大提高教师和学生的重视程度,也说明教师和学生要严肃、严格、认真地对待毕业论文环节;最重要的是通过开题,进一步了解和把握学生的选题的意义、任务的难易程度、是否能按时完成和最终要达到什么样的结果。    

(四)完成撰写阶段    

1.编写提纲    

我校经管类木科生毕业论文字数要求较多,篇幅较长且内容比较复杂,所以,在写作时有必要先拟一个文字提纲。提纲能帮助学生组织材料,并且能够避免遗漏。导师审定论文提纲,是写作学位论文的必经程序。    

2.毕业论文的修改    

修改的范围在内容上包括修改观点、修改材料,在形式上包括修改结构、修改语言等。修改观点—观点的订正和观点的深化;修改材料—通过对材料的增、删、改、换,使支持和说明作者观点的材料充分而精练、准确而鲜明;修改结构—对文章内容的组织安排作部分的调整;修改语言—作为学术性的文章,语言应具有准确性、学术性和可读性。   

3.毕业论文的定稿    

论文初稿完成以后,学生经过与指导教师的反复修改,改到教师和学生比较满意后才能定稿。    

(t}.)论文规范    

第10篇

关键词:音乐本科生;毕业论文;策略

毕业论文是高等院校毕业生提交的一份有一定学术价值的文章。撰写毕业论文,既可以检验学生所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也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基本技能的训练。本文拟从分析音乐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中出现的问题出发,探讨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应对的策略,以提高音乐专业毕业论文的写作质量。

一、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主要存在的原因有专业特殊性,其次是现在的学生写作能力薄弱。音乐专业属于艺术学科的一个分支。在考入高校时,文化课的录取分数线较低。而入校后,学生通常只注重演唱演奏技能和技巧的训练,在对《艺术概论》《中西方音乐史》《音乐教学法》《民族民间音乐概论》等这样的专业理论课程教学中,学生普遍学习热情不高。这样的学习态度导致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普遍理论功底不够深厚和扎实,同时又缺乏文字功力的训练,因而在毕业论文的写作上常常难以驾驭。现在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导致学生平时练笔的时间少,而教师灌输为主要教学方式,必然导致学生写作能力方面的欠缺。

二、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策略

1.加强学生对论文写作的重要性的认识

“毕业论文(设计)应该是实现培养目标、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检验学生是否具备较强的综合运用各种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1]对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由于专业课的特殊性,学生普遍出现重视技能技巧的训练而轻视理论知识的学习。而一个只会演奏、演唱而不会表达文字的人,不能算合格的音乐教师或音乐科研工作者。毕业论文的撰写不单单是一次简单的写作过程,重要的是通过撰写论文,可以使学生掌握如何收集、整理和利用资料,如何利用图书馆检索文献资料,使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全过程,是一次系统的实践机会。通过毕业论文的撰写,可以加深和巩固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并使他们把专业知识运用于实践,从而提高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实际合理选题

正确而又合适的选题是决定文章内容和价值的一个关键性环节,往往直接决定论文的成败。毕业论文的选题首先要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能够检验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毕业论文的选题要把握“适中”的原则。本科生在校期间掌握的多是基础知识,知识面和掌握的深度都有一定的局限,选择的题目一般来说,宜小不宜大,宜窄不易宽,应尽量结合本专业的相关知识和实践,并能体现教学与科研的统一。另外,学生要充分考虑并确定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领域,兴趣浓厚,研究的欲望就强烈,写作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

3.夯实专业基础,提高写作能力

对于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除了专业技能的学习以外,还要积累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人文素养知识。作为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启发学生对音乐学的学习兴趣和探知热情,有意识地加强科研方面知识的讲授。在有些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例如音乐史课、教法课、欣赏课等等,可以采用写论文的形式进行考核,训练学生提炼论题、组织材料、运用论据、论证问题、阐述观点等的论文写作能力。另外,在一些专业课程的教学方式上,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给学生留一些具有延伸性的,能融合相关课程的思考题,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化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这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培养学生科研实践能力。

4.开设“音乐论文写作基础课程”

针对毕业生在论文写作的相关知识和技巧训练方面缺乏应有的实践经验,应开设音乐论文写作基础课程,系统地向学生讲述音乐论文从选题、资料收集和整理、撰写论文提纲、撰写初稿及论文修改到文论答辩的全过程,帮助学生全面地掌握撰写毕业论文的技能和方法,以解决毕业论文的写作和答辩中所遭遇的诸多问题。

5.积极发挥教师指导作用

指导老师的专业水平是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保障。首先要建立一支年龄、学历、职称、师生比结构均较为合理的教师队伍,做到有足够的指导教师以及指导教师有足够的精力指导毕业论文。其次,指导教师在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中,从审定论文题目,指导学生搜集和阅读有关参考资料,确定题目,拟定提纲,一直到初稿至终稿的写作,都应发挥监督指导、启发促进的作用。通过毕业论文写作的教学实践过程,让学生学会基本的科研方法与思路,提高学生应用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结语

撰写毕业论文既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理解水平和运用能力的检验,也是大学生开始从事实际工作和科学研究实践的初步尝试。要提高音乐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首先应对学生进行重视毕业论文写作的教育;其次,要夯实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人文素养知识的根基,在平时的学习中,提高学生的写作和科研能力,对进一步提高音乐专业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将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俊辉.高校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多层次灰色评价方法研究[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8,03期(15).

[2]傅利民.音乐论文写作基础[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3]袁培. 常思则善――由毕业论文写作谈及“音乐学文论写作课程”的开设意义[J].黑龙江史志,2010,(7).

第11篇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论来自于美国教育家和哲学家杜威的“儿童中心论”。其核心理论要求从传统教育的束缚中将儿童释放出来。他特别强调要尊重儿童的心灵和自由的天性,遵循儿童发展中教育规律的重要性。将杜威的“以儿童为中心”的思想进一步运用于各类学校教育中就成为今天所提倡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一)发现教学。

发现教学法的思想渊源可上溯到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产婆术”的教学方法和近代西方教育家卢梭、第斯多惠、斯宾塞等人的教学思想,这一方法的广泛应用是美国教育家布鲁纳积极倡导的结果。发现教学法亦称假设法和探究法,是指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时,不是简单地将内容直接提供给学生,而是为学生提供一种问题情境,让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它的中心思想是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独立实现知识认知过程。具体地说,就是教师发挥启发作用,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路径方法;研究客观事物发展的过程和客观规律,从中发现创新点,形成自己的独特理念。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引导促进学生对这种情境发问并自己收集证据回答问题。

(二)情景教学。

情景教学法于二战后出现于欧洲,到20世纪六十年代由英国教学专家所广泛采用。情景教学法又称视听法,该方法认为知识的学习与知识使用的“情景空间”有密切的联系,强调要注重特定情景环境中产生的问题和寻求解决方法的自然关系,不强调预设目标,不对学生提出僵化固定的教学要求。情景教学的核心目标是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以提高学生主动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合作教学。

合作教学是一种极具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方略。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合作教学理论于20世纪七十年代兴起,并在美国教育学家的倡导实施下于八十年代中期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合作教学是以建立和组织学习中人的关系为基点,通过设计先导目标,以全员多层次多角度互动合作为基本动力,以团体讲授为前导,以小组活动为基本形式,以团队成绩为评价标准,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业、技能和心理品质的一系列教学手段。

二、“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策略在毕业论文工作中的应用

(一)发现教学的应用。

通过多年毕业论文的指导和管理工作,我们注意到了这样一些现象,一些由教师设定好的题目由于多种原因(如学术性过强或脱离现实内容生僻等)往往乏人问津,而学生对自己有兴趣的问题或在实际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更有研究热情。所以,我们在本科毕业论文中的指导中尝试应用发现教学在以下两个方面:

1、大学生在日常课程学习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有些问题学生兴趣不大,简单采用请教老师或同学交流的方式来解决;而另一些问题往往能引发一段时间的持久兴趣。不论是哪种问题,由于是学生自己发现的,其对问题的理解和研究兴趣都具有一定的深度,因此鼓励学生根据日常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自设题目。

2、在进行毕业设计工作时,鼓励有意向的同学对知名学术问题开展研究讨论。知名学术问题通常具有高的知名度和隐含的高回报收益,有兴趣有能力的同学如能解决知名问题,对于今后的进一步深造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助力。

(二)情景教学的应用。

毕业论文主要于本科教学阶段的最后两个学期开展,这一阶段大部分学生要么在准备研究生考试和复试,要么已经进入意向单位进行实习或工作。在校准备研究生考试的同学大多还能抽出时间,着手毕业论文的相关工作,而工作实习的学生就显得有些可望而不可即了。针对这些同学应用情景教学策略。具体做法为:鼓励工作实习同学在特定的工作情景中,发现具体问题作为毕业论文的研究对象,在努力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时,也完成毕业论文的要求。例如,宜家家居是来自瑞典的全球最大的家具和家居用品零售商,每年会吸纳部分实习生进行短期工作。在实习过程中,学生针对宜家采购系统结合实习工作写出了论文“宜家家具订购网的分析与设计”,就把毕业论文与现实很好地进行了结合。

(三)合作教学的应用。

合作教学策略对本科毕业论文的启示为:

1、导师在设置毕业论文题目时可以有意识地将相关题目分组,同类子题目成立论文小组,开展学生与学生的合作。在开展毕业论文工作时,导师可以有意识地设置相关题目,如连锁快餐店的管理系统设计,连锁咖啡厅的管理系统分析、连锁书店的管理系统的实现等。由于这些题目的主要设计目标相同,可以让这些同学在把握自己独特特点的情况下结合成论文小组开展合作,更好地完成论文写作工作。

2、从导师的研究课题中遴选学生能力所及的部分,由学生完成,开展导师与学生合作。导师还可以对自己承担的科研课题进行筛选,选取学生有兴趣能完成的部分,作为学生的毕业论文研究内容,让学生在完成论文的同时,提高科研能力。

三、毕业论文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第12篇

论文征集

现特向海内外广大教育界人士、教育与信息技术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电子课本与数字化资源开发工作者以及关心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各界人士征集学术论文、讲座报告、或相关开发成果演示,主题涉及(不仅仅局限于以下主题):

1.教育信息化发展中的新技术、新思维、新方法和新应用

(1)教育中的新兴技术

(2)ITLET标准的新趋势

(3)智慧教育系统架构与智慧教育环境建设

2.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的理论探讨

(1)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等相关概念研究

(2)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应用的社会环境、创新观念与学习新理论

(3)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应用的学习环境和活动与学习资源的设计

3.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标准与技术

(1)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的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的研究

(2)电子书包体系架构、学习终端、电子课本、虚拟学具、学习服务的研制现状与趋势

(3)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系列标准的应用与评价

4.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产业发展与应用

(1)国内外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产业发展

(2)基于不同设备(平板电脑、上网本、电纸书、手机等)的电子书包学习终端的设计与开发

(3)基于不同操作系统(操作系统Android,IOS,微软)的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的设计与开发

5.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教育应用创新

(1)国内外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示范应用项目研究

(2)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教育创新示范校应用实践

(3)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和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重要日期

论文提交日期:2013年5月31日-2013年8月30日;

论文录用日期:2013年10月8日-2013年11月1日。

更多详情见http://

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标准专题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