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03 15:25:2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交互式电子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网络、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世代沿袭的面对面的单向式课堂教学,教师只能根据大多数学生的水平来掌握课程进度。80年代初,随着教育技术的迅速进步,幻灯机、投影机、录音机、录像机、计算机等教学媒体被先后运用到了教学中,使教学变得灵活多样,丰富了课堂教学方式,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但这些教学媒体在承载信息的种类和能力以及使用的方便程度上都有极大的局限性。由于它们功能单一,且独立分散,都只能完成某方面的任务。最关键的一点是,这些设备受场地、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很难统筹起来发挥各自的最佳功能。以计算机为中心的互联网、多媒体技术的崛起,不但给现代教育带来了极大冲击,也给现代教育注入了新的生命,使其产生了一次重大飞跃,在教育体制、教育方针、教育模式等各方面带来巨大的变革,其中在教育模式方面尤为突出。教育领域是网络应用最有价值、最有发展前途的应用领域之一。配合多媒体技术的网络化教育代表着教育技术的方向、趋势和未来,它直接影响到学校教育和未来的家庭教育,网络化多媒体的交互软件、仿真教育系统、信息资料共享系统将在教学中发挥主力军作用。随着网络应用的迅速普及,不仅传统的教学思想、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组织随之发生变化,而且将引起教学模式和教育体制的根本变革。
网络教学的迅速发展,产生了许多与传统教育模式截然不同的教学形式,如电子教室、网上图书馆、网上答疑、远程仿真实验、FTP系统、BBS系统等等。它们的出现,极大的丰富了现有教学方式,并以其独特的优势,代表着教育模式的发展方向。网络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模式,提供给人们一个以电脑技术、多媒体技术和通信技术为基础,以个人自主的个别化学习和交互式集体合作学习相结合的主要学习方式。与传统教学模式比较,网络教育有自己的特点。
一、电子教室
电子教室是网络上系统地介绍某一方面知识的教育形式。它利用远程教学的方式,将专题书籍录入成电子版图书,或将专题制作成交互式的多媒体课件挂在网络上供读者学习查阅。在电子教室中,学生在没有教师在场的情况下,可随意享受声光动画为一体的教育软件,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课程和学习内容,根据自己的意愿,决定学什么不学什么,并可随意中断和恢复学习。这种教学模式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具有极大的灵性和主动性。对个人来说,更像是“量体裁衣”,具有“个性色彩”。此时的教育,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方式,变成以学生为中心。现代教与学已经远离过去传授模式,取而代之的是以学习为中心,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参与。网络教育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能自己主动安排的学习环境。上课的模式,从黑板粉笔的年代一对多的“播音筒”模式,进入咨讯时代个人化,一对一,或者多对多的“网络”模式。
二、网上答疑
同传统教育方式一样,教学答疑系统是学习环节中必不可少的,它用于教学者接受被教学者对知识掌握的反馈以及教学两方面的互相交流,互相促进,互相进步。在网络教育中,答疑系统更加完善、更加交互、更加灵活。学生可以一天24小时地将问题以E-mail的形式或按照事先提供好的CGI界面形式进行填写,内容是有关学术方面的或软件使用方面的等等问题,然后留下E-mail地址,发送给负责答疑的机构或教师;而教师也不必象传统教育中那样坐在教室里等学生来,只需定期打开E-mail信箱,将问题作集中处理,甚至可以用软件进行分类处理,既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无谓劳动,又可以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网上答疑这种形式虽较为简单,但十分有效,对于学生老师之间,用户与服务机构之间的交流十分有效,且方法容易掌握。
这种方式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和教师可以相距甚远,但这并不影响他们之间的交流,因为这种交流是四维立体的,它正是网络带给教学模式的最大变化。
三.网上论坛
学生可以通过WWW或TELNET方式访问网上论坛,操作十分简单,它是获取信息的非常直接有效的工具。网上论坛是一个全交互式电子论坛。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上网的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它进行非常直接的交流。而且这种交流不限于几个人之间,同时可能有许多人在讨论一个关心的问题,学生和教师可以随意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补充修改别人的观点,甚至组织一次讨论、主持一个论坛,可以使学生自发的主动的解决自己的难题。在网上论坛中,可以学到许多在其他地方无法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十分棘手的问题。这不失为一个行之有效的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刺激学生在所学知识领域内进行深入研究的方法。
网上论坛给教师和学生一个充分阐述学术观点,充分发表各种见解的学术园地。在这个论坛上可以寻求学术合作、交流教学和科研经验,由于网上论坛类似BBS的界面,就少不了论题阅读和问题提交界面。但这里讨论的形式不象BBS那样自由,可讨论的范围仅限与学术有关方面,而且要求比较严格。
四、网上图书馆
对于任何学习者,如何获得所学课程的相关资料常常是个难题,网上图书馆为他们提供了便利。网上图书馆是为了方便广大教师、学生及其他有兴趣的研究人员进行科学研究而设立的一个网络信息资源库。通过网上图书馆,可以方便的了解各种文献资料和学术动态。目前,中国教育与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中已有许多服务已比较完善的网上图书馆,远程教育的使用者可以利用网上图书馆提供的各种服务,如CGI方式的文献检索、网上相关内容集锦、CDROM远程检索、CDROM网络共享等。
图书馆是整个教育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各种知识,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在图书馆借阅各种各样的书籍。为了充分利用图书馆的资源,国内很多大型图书馆都早已在网上建立自己的网页,以供那些不能亲自到图书馆的同学尽心借阅、预约、查询各种信息等操作。只要有一部网络终端(NET TERMINAL)或一部课余上网的个人电脑,就可以进入网络世界,到网上图书馆去浏览,不必亲自到目的地,就可享受到图书馆的服务。
现在,网上图书馆服务几乎在每个校园网上都有,网上图书馆以其大信息量、高流通速度、方便的查询手段著称于世。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服务就是图书馆的查询服务,它能方便地查询所需要的图书,大到类似于范围为“文学”、“军事”、“经济”、“计算机”等等这样的查询,小到类似于范围为“空气动力学”、“世界文明史”、“卫星地面站”的查询。查询结果会以尽可能详尽的分条目形式展现。如果不知道书名,还可用作者查询,或模糊查询,这都极大地方便了读者,为他们节省了时间和精力。
在网上图书馆中可以根据专业分类,按照各种研究方向方便地查阅专业方向的重要信息。例如:可以通过电子出版物掌握最新的学术动态和重要成果;课余从电子通告中及时得到会议通知;可以在计算机软件中查到一些相关的软件和新的仿真结果。在特别专题中可以找到世界上最新发展规律的和最使人感兴趣的专门话题,从而尽快地了解科技最新发展动态并为研究工作提供巨大的方便。
五、远程仿真实验
远程仿真实验是一种充分利用最新多媒体与网络技术的教学方式,它为那些没有实验条件的学生提供了机会。仿真实验一般是利用JAVA、VRML三维虚拟现实、网络数据库服务等技术模拟出十分逼真的实时交互的实验环境、实验器材,使用者通过网络进行实验操作,有计算机即时进行数据处理等工作,并给出成绩。这一种教学方式可以方便而经济地提供昂贵的实验设备、复杂的数据处理软硬件、必要的文献资料、编排有方的教材、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不仅给缺乏实验条件的自学者带来福音,更方便广大在校学生的预习和复习。
虽然各种仿真软件对真实试验模拟的非常完备。甚至具有一些真实实验不能实现的功能(如数据库处理),但毕竟只是软件模拟,缺乏真实的、身临其境的感觉,这就需要远程监控来弥补它的不足。远程监控就是通过直接网络通讯将实验室中运行的监控软件的画面延伸到任何一个网络终端上。这样一来,就可以通过网络看到真实的实验设备运行情况,听到现场的声音。系统采用异步回声客户机/服务器模式,远端用户访问不影响本地监控系统的工作,是一种理想的远程监控模式。
FTP服务
众周所知,在网上学习经常要下载一些终端软件,还有许多软件平时不易获得,需要从网上的站点下载。这种情形下网络是否提供FTP服务至关重要。考虑到网络速度、费用等问题,通过FTP传送课件是一种受欢迎的方式,这样一来为使用者节省了费用,而且更具灵活性。现在许多高等院校都在网页上提供了CAI教学软件的下载,使学生可以从网上得到各类CAI课件回家自学。
七、BBS系统
近年来,BBS在校园网中越来越成为不可缺少的部分,国内已有几十个BBS点。它给同学、教师一个自由讨论的地方。我们都有参与课堂或者其他形式讨论的经验,要想更加深入的掌握一门知识,参与讨论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要想获得他人的经验,与之切磋是唯一的途径,BBS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全面的实时的交流场所,彻底冲破了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在BBS 上,可以获得许许多多从书本上无法得到的知识,大家相互切磋,共同提高。
网络教学模式是以网络为桥梁跨越教师和学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突破传统面对面课堂教学方式的限制,将授课课堂由教室和实验室延伸到网络所覆盖的任何一个场所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对改善我国办学条件和提高教学水平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重要性突出表现在如下三方面:
远程教学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某一学科的先进教学方法和实验条件可以被校内甚至校外的各学科使用。从而可以节省大量在基础设施上的重复投资而用于公共教育软件的开发和设计,有利于从整体上改善国内的办学条件和提高教学水平。
远程教学不受传统的面对面学模式的限制,能为学生提供更深、更广的教学内容,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学习内容和安排学习进度,满足了社会普遍性和个体独立性学习的需要,从而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综合发展。
远程教学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学生毕业后仍能通过计算机网络巩固、更新和提高所学知识,从而可实现对离校学生的持续教育和终身教育。
〔论文摘要]根据网络时代用户需求和利用情况,分析了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从网络知识、信息素质、网络道德及信息服务等方面探讨了中专图书馆在网络环境下应如何发展。
间题的提出:我校是一所市属中等专业学校,始建于1985年,在学校图书馆的建设发展中,由于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学校的重点扶持,特别是近几年,学校加大对图书馆的投入,我馆得到了迅速发展,无论是在基础设施、馆藏建设、技术设备、读者工作以及队伍素质上都得到了进一步改善,逐步具备了一定规模。随着学校条件的好转,老师每人配备一台电脑,图书馆建起电子阅览室,相应的问题也出来了,师生们使用电脑打字,做课件,玩游戏,但是作为互联网的最重要功能,网络信息的利用,绝大部分师生都不会运用,或者未充分利用。中专图书馆作为中专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对配合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开拓学生视野,增加学生的知识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全社会已进人网络时代之际,中专图书馆又该如何面对此网络环境?
1 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的特点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已突破了传统文献资源范畴,扩展、延伸为一个内容更为丰富、形式更为多样的新型图书馆馆藏体系,信息资源已从单一的传统文献资源扩展到包括传统文献资源、电子出版物和网络信息资源等多种媒体在内的、涵盖范围较广的各类信息资源。
1.1广泛性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不仅拥有传统文献资源,包括印刷型的图书、期刊、报纸、档案、标准、图谱、研究报告、会议资料、学位论文、专利说明书、产品说明书等;缩微型胶卷、缩微平片、缩微卡片等;视听型的录音带、录像带、胶片、唱片、幻灯片、电影胶卷等,而且还拥有电子出版物,如磁带、磁盘、光盘、芯片型出版物(CD. LD} CD一ROM),更有虚拟馆藏的网络信息资源,包括一次文献型的联机/网络全文库、电子期刊、电子书报等;二次文献型的图书馆馆藏目录数据库(OPAC)、商业联机/网络书目数据库等、三次文献型的各类型网上电子参考工具书等以及零次文献型的电子论坛及各种国际组织、政府机构、学术团体、教育机构、企/商业部门等单位在网上的信息等。这些物理/现实和虚拟馆藏的信息资源涵盖范围极广。
1.2特色性
网络信息资源类型繁多、时效性强、检素便利、超文本链接和多媒体、多语种、分布式储存、超国界传输、成本低、交互式反馈机制便于信息交流、完善;但是,其信息无序、分散,检索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深度、广度较低,导致检索结果难以控制。
1.3不可替代性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各类信息资源由于其各具特色,它们在图书馆信息资源体系中的地位具有不可替代性。
网络信息资源是指因特网上所提供的各种有关学科信息、会议信息、政府及公司信息以及电子论坛、电子邮件、科研动态和科研成果等等非正式出版的网络信息资源,它们可以提供给用户具有很强时效性的一些事实和数据以及某些信息的线索,是用户及时的、快速查找相关专业信息、了解政府政策法规,掌握市场信息,以及阅读新闻、娱乐等的有效途径。这是图书馆传统信息资源,甚至电子出版物难以做到及做好的。但这类离散的、高度变动的网上信息,图书馆必须对此加以有效的开发和有序化组织,才能使之真正成为图书馆信息资源供用户使用。
1.4共享性
在网络环境下,每一个图书馆只是网络整体的一个部分或一个节点,这时网络对信息资源整体协调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共享性必须得以强化,当一个图书馆收藏的信息资源转化为一个个数据库并提供网上信息服务时,其它图书馆完全可以拿来直接使用,不必再把相同的资源进行加工上网,共享避免了信息资源的重复建设。
2开展网络知识教育,有效利用网络资源
21世纪是信息网络的世界,在网络世界,用户不受时空限制和围墙障碍,却拥有一个全球性的网上图书馆,使资源共享成为现实;网络改变了学生围绕着老师、教材和课堂转的传统教学模式,利于发挥学习积极性和个性潜能,网络融文字、声像、动画于一体,使用户在获得所需信息的同时能得到美的享受;借助网络,学生们可在瞬息之间领略世界各地发生的重大事情,其交流与沟通也不再受时间异步障碍的影响,既开拓了视野,又扩大了生存和发展空间;网络还将教学由课堂扩展到图书馆以至宿舍,由校园延伸至社会,学习者可永不毕业,从而促进了教育的社会化和终身化。网络的这些作用强烈地吸引着当代的青年学生,使得校园的“网络热”不断升温,上网正逐渐成为他们学习生活中的趋同行为。
但目前我国学生对网络的认识和应用尚处于初级阶段,网上活动多为娱乐、消遣及通讯聊天,而较少用于学习和研究,有的甚至不会上网。即使是学习与研究,许多用户缺乏必要的信息网络环境,不了解数据库,不会制定检索策略,不能正确地选取检索网点、路径、方法和标识,不知道对信息如何分类、筛选,加之网上信息数量庞大、类型多样、重复交叉,代谢频繁以及网上信息的无序性和不规则性,无疑增加了信息获取和利用的难度。解决用户使用中的上述问题,正是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教育职能的新发展。为此,图书馆应通过授课、讲座、印发使用指南、举办知识竞赛、组织网友沙龙、开展网上导航等活动对在线用户进行宣传和培训,提高学生对网络的认识.激发学生的上网热情,养成良好的学习风气,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
3重视信息素质教育,提高上网能力
所谓信息素质是指人们获取、评价、利用和创造信息资源的能力。这一概念由美国人波耳(Paul Zurkowski)于1974年提出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如日本已将信息素质教育纳人教学体制,并注重从小学就开始培养;美国制定的《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也明确要求学生对各种信息的理解及信息的检索、收集、组织、处理都应达到相当高的水准;在我国,素质教育已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信息素质,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图书馆是为读者服务的,可以说,没有读者.图书馆就没有生存的价值,没有高素质的用户,图书馆就缺少发展的动力,况且,图书馆具有信息资源、学术环境、信息人员及信息技术等得天独厚的优势,堪称学校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和最佳场所,因此,在中专学校开展信息素质教育是网络环境下中专图书馆的职责和义务。信息素质的培养关键在于提高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
3.1增强信息愈识
信息意识是指人们对信息需求的自我意识,是人们在信息活动中,在与外界信息环境的交往中对信息的反映。它包括人们的信息需求心理,对信息的认识水平和敏感程度,对信息环境的了解,对信息道德准则的态度和对信息资源的评价等。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首先要转变学生的观念,明确信息是重要的社会资源和财富,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和竞争力的强大动力,是知识经济的命脉。懂得没有信息意识就不能有效地利用信息、处理信息、传递信息和开发信息。此外,要改善信息环境,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要通过信息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的判断力,能从大量繁杂的信息中及时捕捉有用信息,排除无用和有害信息,进而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高。
3.2提高信息能力
信息能力是指人们在信息活动中获取、加工、利用和输出信息的能力。信息能力教育是信息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信息能力的培养,一要提高学生的网络操作技能,如能正确、熟练使用搜索引擎和主题指南,自如地点击特定的网站、网页及内容,能在网上熟练发送电子邮件和进行远程登录、开展馆际互借等。二是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利用技能,包括帮助他们识别信息源,制定检索策略,选取最佳检索途径和方法等,使学生能从图书馆、电子出版物、数据库和网络资源中迅速有效地获取各种信息并作出正确评价和及时加工、整理、筛选、下载。提高信息能力的手段可通过网前辅导、网上导航和检索课等形式实施。特别是信息检索课本身是一门方法课和技能课,如果我们将教学目标定位在获取信息、利用信息的技能上,以数字化信息资源为主要教学内容,以网络教学为主要教学手段,并增加上机和上网机会,必将会大大提高学生的信息能力。
4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建设网上文明
互联网的应用为中专生的学习生活提供了良好条件,也为教育改革与发展展示了广阔的前景,然而网络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网络在其广泛的积极作用背后隐含着使人精神堕落的陷阱,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也给家庭、学校和社会带来不良影响。网络,作为思想、文化的重要阵地,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建设网上文明,既是信息时代赋予图书馆新的使命,也是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责任。建设网上文明,首先要提高学生的认识,树立正确的网络应用价值观,端正上网动机。其次,要加强监控,筑牢“防火墙”,击退人侵者,提高网络的安全性。第三,必须从严治理,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规范中专生的网上行为.把所提倡的思想观念和道德标准融于各项管理中,实现自律和他律的有机统一。第四,要主动出击,精心制作图书馆和校园主流网站,用积极健康的思想和文化信息占领网络阵地。第五,要针对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及学生的思想动态,正确引导,积极沟通,帮助学生明辨是非,及时化解学生中的偏激情绪。第六,要综合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网络文化素质,把学生的网上活动引人学习和研究,形成文明上网,学习用网的新学风。
5搞好信息服务,拓展情报职能
5.1信息服务是图书馆发展的必由之路
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服务较传统的中专图书馆服务有了全新的变化。伴随着信息用户的多层次决定了他们信息需求的多元化,即要求:信息内容的综合性、信息搜集的广泛性、信息载体的多样性、信息提供的有序性、信息获取的及时性和信息利用的准确性。图书馆的情报职能也相应由对文献资料的收藏和提供变为对信息资源的研究、加工、开发,并主动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图书馆的社会形象则由人们索取知识的“宝库”升华为“知识喷泉”和信息集散地。在新的环境下搞好信息服务,满足用户新的信息需求不仅能实现图书馆工作重心的转移,充分发挥图书馆“信息库”的作用,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科研,而且能促进生产,振兴经济,增强国力。因此,强化信息服务职能,是图书馆进人知识经济时期的重要标志,更是图书馆发展的必由之路。
5.2信息服务策略
(1)深化服务内容。传统的文献信息服务是以馆藏资源为依据,以印刷型文献为主体的一种文献提供服务,而网络环境下不仅要继续提供文献借阅服务,更要做好网上书刊预约、馆际互借、文件E-mail、原文的FAX传送等工作,同时,建立一个内容丰富、界面友好、链接完善、操作方便的图书馆网页,并把国内外图书馆及热门网点与网页链接起来,帮助用户方便、快捷地利用网上资源是图书馆信息服务的一个重要内容。此外,图书馆还应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和数据库为用户提供信息导航、信息检索及信息开发服务,利用网络通信功能为用户提供远程服务。
关键词:网络新闻 含义 特色 发展方向 分析
中图分类号:G21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05-0011-01
一、前言
日新月异的多媒体信息、飞速发展的网络技术使得信息传播速度一日千里,地球各地的信息之间的传递也变得愈发频繁。网络发展的全球化不断增速,人们所接触到的信息量不断递增,网络新闻正式借助了网络这一平台,通过跨区域、跨时间、时效性强的新兴传播媒体,其用户量也在逐渐赶上传统传播媒体,并有超越之势。因此,对网络新闻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分析,探究网络新闻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二、网络新闻定义
作为新兴媒体,各界对其具体定义的方式各不相同。但是基本可以认定其主要特点为:以网络为载体,表现为其新闻内容从网络获取或线下获取,通过网络传递,用户通过网络获取新闻信息。因此,我们定义新闻媒体为:由专业人员对各类新闻和信息进行采集、整理以及加工,通过互联网将信息传递至特定或不固定用户群的客户端,实现新闻内容被阅读的新兴网络媒体。
三、网络新闻特色
作为新兴媒体,网络新闻借助其搭载的网络,实现了新闻信息的便捷传递和新闻信息的实时更新。相比传统新闻,网络新闻具有以下特点:
1.信息互动性强
网络新闻的传播时效性强,因此容易吸引大量用户,而且网络新闻的阅读端口不限于单纯的新闻信息输出,往往搭载各类社交媒体,使得在进行新闻信息阅读的同时,用户可以进行互相之间的交互式讨论,为用户提供了对新闻内容进行评论和发表意见的空间,使得新闻阅读不再限于浏览和记忆,提升到了评论和控制的层次,用户甚至可以通过个人需求进行新闻内容筛选,真正的实现自由新闻阅读。
2.传递成本降低
传统媒体利用报纸、电视、户外宣传栏等进行宣传和播报,因此基础设施投入大,导致用户阅读新闻信息成本居高不下,而网络新闻的传递过程无需进行额外基础设施支出,因此极大的降低了成本;此外,相比较传统媒体新闻的采集、撰写、审核、排版和印刷,网络媒体只需进行信息采集、编辑和,工作流程更简捷和方便,因此信息时效性更强;成本的高昂使得企业进行广告投入时更倾向于网络新闻,使得传统媒体的收入进一步减少,只能将成本转嫁于新闻阅读用户。以上因素导致了有新闻阅读习惯的用户大量转移至网络新闻,通过少量的网费,便可获得更具体、更具个人特色的新闻阅读场所和新闻评论、交流空间,还可以进行简单社交,因此获得了更多用户的支持。
3.突破交流区域
传统新闻媒体交流区域有限,大多为本地报纸或全国性的报纸,全国性报纸内容过于笼统、概括,地方报纸内容具体,但是只涉及本地及周边地区信息。网络新闻通过网络进行信息采集,因此不具有地域限制,可以实时的将世界各地信息进行采集、编辑,使得用户进行阅读时,不存在地域的限制,将以往的多种报纸信息糅合在一起提供给用户,增加了用户的选择。
4.信息量不受限
首先,网络新闻的提供者可以是专业的新闻制作机构,也可以是某个收集信息的个体,甚至可以是阅读新闻的用户,因此网络新闻的信息量迅速膨胀,并且由于新闻的存储不再局限于报纸大小或新闻播报时间长短,使得新闻信息量不再受限。另一方面,用户在新闻信息的选择上不再受限,当前网络新闻端口题刻一同丰富多彩的新闻信息,且信息量大、覆盖面广,用户可以通过设置特定的筛选条件对大量信息进行检索,从而获得所需的信息。
5.突破时空限制
网络新闻传播不再是专业新闻工作人员的专利,任何用户或个体均可进行信息采集,且在不受到政府、管理机构限制的情况下随时随地的进行信息和更新,从而使一些不为人知的、或政府等官方机构不愿报道的信息让网民和受众在第一时间内知晓,从而达到新闻监督的作用。同时,网络传播的速度可谓“瞬时化”,它可以使全球在分秒内同时知晓、了解第一信息,并且保持这些信息的更新与畅通。此外,还可以使这些信息全天候播出和更新,克服了报纸及其他媒体的信息更新劣势。
6.传播方式增加
传统新闻媒体的传播方式主要通过文字和声音,电视新闻播报则以声音和视频为主,而网络新闻传递方式更加多元化,声音、图像、文字想结合,进行立体化传递,使得用户可以在网络客户端获得新闻信息的最大化。
7.宽容性与参与性
网络新闻发展的趋势是走向宽容:一方面,表现在人们对网上信息采取冷淡的方法,还有来源也不做太多的推测的;另一方面,针对不同地位的信源,我们可以新闻,参与新闻,享有平等的权力。宽容性表现在受众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看的,而不仅仅是媒体所赐予的;参与性表现在人们不仅可以参与有关新闻的讨论,更重要的是,从理论上讲没,人们可以在电子论坛、电子邮件或自己的主页中参与网上出版。
四、网络新闻发展方向
虽然网络新闻具有以上优势,但是由于其发展时间短,因此依然具有各种缺陷,因此还需要从不同方面进行改进和优化,主要从以下几个方向进行网络新闻质量提升:
1.提高新闻数据真实度
由于网络新闻缺乏对新闻提供者、新闻内容的审核,且没有完善的监督、监管机制,使得网络新闻在通过大量用户进行提供时,不能够保证足够的新闻真实度,用户在进行信息获取时,对信息的认可度和信任度并不高,对信息的真伪需要用户自身去评判,因此当前网络新闻需要提升其真实度。可以通过新闻审核机制、网络实名制和信息审核机制对新闻内容进行审核,提升其可信度,吸引专业新闻阅读用户的访问。
2.设置新闻专栏
随着信息提供数量的增加,网络用户在进行新闻阅读时已经不满足于泛泛而论,对各种专业内容的深度解读需求不断增加,因此网络新闻需要适时的设置各类专栏,对特定内容进行深入的解读和更新,例如人民网的《强国论坛》就属于针对特定用户进行的专业内容解读,以此对特定用户进行分离,即提升了新闻质量,也可以使得公司进行广告投放时有更具体的选择,增加网络新闻媒体的广告收入。
3.准确界定网络新闻作品
作为新兴媒体,网络新闻必须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准确定位,不能将作品风格与传统媒体相混淆,要做到定位清晰、风格突出,才能够获得用户的青睐,才能够从众多网络新闻媒体中脱颖而出。
现有的网络新闻价值判断仍然倾向于或隶属于传统的新闻价值观。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我国网络新闻作品必须更多、更深入地彰显网络特色,从新闻性、技术性指标中寻找新的增长空间,整体提升我国网络新闻作品的影响力,从而更好地实现新闻网站舆论引导的社会功能。
五、结束语
相比传统新闻媒体,虽然当前网络新闻具有互动性强、突破地域限制、选择性强、信息量大和时效性强等优势,如新近推出的中国网络新闻网,就属于网络新闻向定位清晰的新闻产品方向迈出了脚步;移动社交媒体网络新闻客户端的开发则体现了网络新闻进一步增加覆盖范围的趋势。但是其发展时间短,行业体系和相关法律法规也不健全,尚未有明确的发展方向,依然存在定位不清、新闻信息真实度低和新闻内容不够专业具体等缺陷。因此,网络新闻的发展需要我们继续探索更为有效的措施来提升网络新闻的整体质量,并满足用户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
[1]罗然.网络媒体传播的局限性问题及规避研究[M].广西大学,中国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
[2]张向持.浅析网络新闻传播风格[J].军事记者,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