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校工作经验总结

高校工作经验总结

时间:2022-03-22 02:53:5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校工作经验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校工作经验总结

第1篇

一、目前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存在的问题

学生干部队伍的思想素质与工作能力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高校学生的整体水平。总体而言,我国高校学生干部队伍的素质是很高的,他们在学习上积极进取,乐于分享;工作上任劳任怨,兢兢业业;课余时间他们积极组织各种社团活动,表现出应有的示范和带头作用,为师生们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在学校建设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不可否认,当前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具体问题表现有以下几点:

1、对干部队伍认识不足,盲目加入

在高校的新生队伍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很多学生集中报名参加某几个部门或者其中的个别职位。但事实上,他们中的很多人并不具备这方面的工作能力,也谈不上是热衷于这一职位或部门的工作,更有甚者,他们对自己所填报的志愿工作一无所知。经调查得知这些同学多半属于经人推荐或是“跟风”行为。这种情况极易因录用名额比例过小导致刚刚步入大学的新生产生挫败感,而那些个人综合素质较高而竞选成功的,也未必真的适合其自身发展。

2、责任感不强,服务意识淡薄

高校学生干部应具备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积极服务同学和以集体为重的奉献精神。然而,部分同学却经过一番努力达到自己的初步目标后,就开始计划过一劳永逸的生活,在其政而不谋其事。比如不能及时传达学校和学院的相关信息;因个人原因拖延甚至取消部分有意义的集体活动;遇到问题不能在第一时间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工作出现失误忙于推卸责任等现象时有发生。这些行为均可视为对集体和工作的不负责。另外,由于现在社会就业竞争日趋强烈,部分学生干部将这个职位作为达到他们获取学分,争得入党资格和多与老师接触等目的的“捷径”。从而,因缺乏对自己本职工作的专注和强烈的服务意识,最终失去了在集体中的威信。

3、执法不公,不以身作则

众所周知,学生干部在带头模范遵守校规校纪责任的同时,还需履行监督普通学生是否遵规守纪的义务。受社会不正之风的影响,部分学生干部用送礼、请客等不正手段拉拢人心,为自己在入党、竞选和考核等过程中谋取利益;考试期间有些干部因平时忙于各种活动而疏于学习,不仅不能做到带头诚信考试,反而自己也走入作弊的歧途;更有甚者利用自己的职权在班级、校园里拉帮结派,利用老师的信任对集体疏于管理,使得旷课、缺寝、逃早操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问题虽然仅发生在个别学生干部身上,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些小问题如不及时纠正和制止,并进行严肃的教育管理,最终会在学生中产生极度不良的影响,严重阻碍校园的学风建设。

4、工作循规蹈矩,缺乏创新意识

高校学生干部工作墨守成规、缺乏创新精神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他们在工作中往往沿用之前学生干部的工作方式方法,而不能因时因地的加以改进和创新;另一方面,对老师布置的工作完全按照老师的要求和想法去做,不能融入自己的想法或在老师想法基础上加以改进和完善。

5、部门及成员之间沟通较少,合作意识较低

缺乏沟通与合作意识是当今高校学生群体中存在的普遍现象。我们习惯上把学生干部群体称为“学生干部队伍”,既然被称为队伍,就是一个大集体、大家庭,在学习工作上就少不了沟通与合作。但往往班级内部干部交流多,班与班干部交流少;学生会各部门内部交流多,部门间交流少;各系学生会内部交流多,系与系之间交流少等现象普通存在。只有各部门、各成员之间及时交流与沟通、互帮互助,才能在工作中各取所需,从本质上提高部门及个人的工作能力,从而提高集体的凝聚力与战斗力。

6、成绩偏低,不能妥善处理学习与工作的关系

在我们的学生干部队伍中,不乏品学兼优的优秀学子,他们以身作则,在学习与工作之间找到最佳的结合点,即能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又能认真细致完成工作,得到了师生的一致认可,用优异的成绩和突出工作表现走在评奖、评优队伍的前列。同时,也有部分学生干部没有辩证地处理好学习与工作的关系,他们将大部分时间用于组织和参加各类文体活动,甚至由于查课、查卫生等例行工作延误了上课时间。由于学习和工作时间分配不合理而导致学习成绩下滑或者考试不及格的现象在学生干部队伍中也时有出现。

二、加强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培养的方法与措施

针对当前学生干部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寻找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势在必行,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干部个人的成长成才,保证高校学生干部的质量,而且对高校整体校园文化建设和学风建设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强化意识教育,做好学生的排头兵

学生干部在学生群体中充当着排头兵的作用,因此学生干部的品行与态度是否端正对周围广大学生有很大的影响。首先要加强对学生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强化干部意识、服务意识和合作意识;其次,要避免学生因盲从或怀着功利思想加入到学生干部队伍中,要通过及时召开学生干部纳新宣讲会,让所有学生了解学生干部的角色定位、具体岗位性质和要求及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学生干部,并让学生依据自身的条件、兴趣、爱好填报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位和部门。

2、建立科学合理的选拔制度

科学合理的选拔制度对学生干部具有较高的综合水平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这一环节需要严格把关。合理的选拔制度应具备以下几个原则:“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个性化与全面发展的原则;[2]自荐报名和投票表决的原则等。在选拔过程中还要加强监督,避免打招呼、拉关系的等影响公平选拔的现象出现。

3、因材施教,制定有效的培养计划

为使新任学生干部具备较强的工作意识,过硬的工作能力,并尽快投入到工作中,进行新任学生干部培训是非常必要的。培训可分为理论和实践两部分,理论部分主要以老师为大家讲述理论经验为主,培训目的为让新干部及时掌握工作内容和方式方法,因此培训内容应同时具备针对性和实用性;实践部分则主要以集体活动或素质拓展等形式来开展。

4、提供机会,大胆用人,用心指导

俗话说,樱桃好吃树难栽。因此,作为学生干部的领导者和培养者,我们应该多给学生提供锻炼自己的机会和平台,让他们亲身投入到学校的管理工作中,学着应对工作中出现的各种状况,培养其独立承受压力、解决困难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对学生干部在思想、行动、解决问题的方法上进行细心耐心的点评与指导。

5、阶段性考核,奖励制与淘汰制并行

阶段性考核是评价学生干部阶段性的行为表现与工作效果的有效手段。对于考核结果为优秀的学生干部应给予奖励,对于有能力却与工作岗位不匹配的干部及时进行职位调换;对待那些投机取巧,在其位不谋其事,求安逸不上进的干部要及时进行谈话,对于不思悔改者应及时淘汰。阶段性考核会对学生干部施以无形的压力,促进学生干部认真努力的开展工作,对提高学生干部整体的素质和战斗力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第2篇

关键词:工科职院;经管类专业;发展出路;顶岗实习;专业内涵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3-0139-02

经管类专业因其就业面广、开办成本相对较低而受到国内众多院校青睐。一些原来只开办理工科专业的职业学院,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和社会需求增加也都开办了经管类专业。工科职院经管类专业的开办存在盲目上马、遍地开花现象,存在专业设置过急、新专业发展缓慢以及专业定位不准等问题。在工科类职业学院里,经管类专业因不是主体专业往往不受重视,学校投入较少;与经管类院校相比,其师资与实训条件相差甚远。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下,工科类职业院校经管类专业要在校内站稳脚跟,在国内众多经管类专业竞争中突围,就得寻找适合自己特点的专业建设之路。笔者总结多年工作经验认为,工科职院经管类专业总的专业建设思路应是先外延再内涵,以就业为指导,以服务为宗旨,以校外顶岗实习为着力点,以专业技能竞赛为突破口,以专业内涵建设为根,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本。

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

以高就业率为立身之本 纵观历史,事业成功者皆为顺应历史潮流者。工科职院经管类专业要发展,首先要分析国家形势和自身情况,明确任务。从国家形势看,十七大提出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职业教育的办学方针是:以就业为指导,以服务为宗旨。就业问题始终应作为职业院校工作的重中之重。而从经管类专业在工科职院面临的形势看:校内大多数教职工是理工科出身,甚至大部分学校本身是行业学校,对经管类专业不太了解,觉得工科专业技能性强,招生就业不愁,似乎没有必要开办经管类专业。从生源状况看,由于工科职院的校名带有鲜明的工科特色,报考者多冲着学校特色专业而来,传统的重理轻文的思想更加剧了经管类专业的压力。工科职院的经管类专业必须力抓就业问题,以高就业率来获得校内教职工认可和吸引优质生源,这也是工科职院经管类专业开办之初的首要任务。

将营销观念应用于就业工作 有些工科职院,全省一个行业只有一两所同类院校,与行业联系紧密的特色专业就业竞争相对较小。而经管类专业几乎所有职院都已开办,而且就业面广,批量用人的单位很少,联系就业单位难度较大。要提高就业率,需“走出去,引进来”,系部领导和教职工要转变观念,在完成教学工作之余,将自己定位为推销员、业务员角色,实行“全员营销”。只是推销员通常推销的是公司产品,而教职工推销的是“毕业生”。应将4P营销理论(4P,即Product,Price,Promotion和Place)应用于就业工作,先作就业“市场调查”,进行对口就业单位和就业区域的“市场细分”和“市场定位”,带上名片和专业介绍资料,上门到各企业进行推介,暂时没有用人需求的也留下联系方式,以期日后有合作机会。同时应号召教职工联系同学、亲友,引进就业单位,介绍学生就业。在初期全面出击后,根据毕业生就业反馈情况,再开始筛选就业单位,提高就业质量,逐步建立稳定的实习就业基地,进入“订单”培养、工学结合等更深入的校企合作阶段。

以校外顶岗实习为着力点

以校外实习弥补校内实训条件不足 工科职院在教学经费紧张的情况下,一般主要建设特色专业实训室,而缩减经管类专业实习实训投资,很多经管类专业开办之初是空手办学,实践课流于形式。在校内实习实训条件不足的情况下,要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强化职业技能培养,只有开拓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搭建校外认识实习、课程实习、岗位实习、顶岗实习平台。校外顶岗实习既能给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显著提高,又可以让教师下企锻炼,了解企业用人需求和岗位技能标准。校外实习表现好的学生可能会被企业留下直接就业,对提高毕业生就业率有很大促进作用。

做好顶岗实习的组织与管理 经管类专业顶岗实习点往往比较分散,管理难度大。应认真研究顶岗实习中的问题,作好顶岗实习前的准备工作,推行校外顶岗实习程序化管理:程序一是系部选择确定实习点。实习点的选择对整个顶岗实习任务能否圆满完成至关重要。管理混乱、员工素质差的实习单位会使学生很难适应,导致学生在实习中途“开小差”或与实习单位员工起冲突。如果学生都在一个实习点实习,看起来容易管理,其实同班学生容易因岗位安排问题起矛盾。所以,系部至少应确定两到三个管理较规范的实习单位供一个专业的学生挑选。程序二是学生顶岗实习意向调查。强制学生顶岗实习会导致部分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因此实习前应对学生进行调查,征求学生意愿,在专业大部分学生愿意顶岗情况下,统计学生愿意去的地区和想从事的岗位。程序三是引进实习单位宣讲招聘。虽然是顶岗实习,也应让单位和学生双向选择。程序四是签订实习协议,包括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协议书、学生顶岗实习申请书、承诺书和家长知情书。程序五是顶岗实习前的教育与动员。应将顶岗实习教育真正作为一门课程写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编写顶岗实习教育教材和实习指导书。程序六是顶岗实习的追踪与监控。应制定和完善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做好顶岗实习安排,制定出顶岗实习突发事件的处理预案,明确顶岗实习中系部、专业教研室、专业指导教师、企业兼职教师、辅导员和实习点学生负责人各自职责,师生定期联系,做好工作记录。程序七是顶岗实习考核与总结表彰,学生在顶岗实习工作中要填写实习日志,撰写实习报告,由本校实习指导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共同进行实习考核与成绩评定。顶岗实习结束后,及时做好实习经验总结与交流,表彰优秀实习生和优秀实习指导教师。从而,以严密的程序化管理保证顶岗实习的顺利进行。

以专业技能竞赛为突破口

以专业技能竞赛为突破口,加强对外交流 在提高就业率来确立校内地位,以顶岗实习来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工科职院经管类专业还应加强对外交流,以期在对手如云的经管类院校中占据一席之地。策略就是以专业技能竞赛为突破口,让其他经管类院校或专业认识、了解自己。应选取师资队伍最强的项目参加教育部高职高专工商管理教学指导委员会举办的专业技能比赛,通过在比赛中崭露头角赢得关注。同时,应力争主办省级赛事、参加本省专业技能竞赛和技能状元比赛,首先在省内取得一定影响。

以专业技能竞赛为突破口,提高学生核心竞争力 在参加高层次技能竞赛、熟悉技能竞赛评比标准后,应在校内指导学生成立专业协会,开展一系列专业技能竞赛活动。如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竞赛、会计科目扑克大赛、营销案例大赛、商务谈判竞赛等。通过比赛,增强学生专业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做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职业技能鉴定、职业技能竞赛对接。

以专业内涵建设为根

专业内涵建设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之根 开展校外顶岗实习、专业技能竞赛可以算是专业的外延建设。高职培养目标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最终取决于专业内涵建设。做好专业内涵建设,才能大幅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才有可能扎实深入地进行顶岗实习、校企合作,专业技能竞赛才能有更好的成绩。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就是专业的“产品”,“产品”契合社会要求,质量提高了,同其他“产品”相比才更有竞争力,才更容易“推销”。所以,工科职院经管类专业建设的关键是加强内涵建设,建设成为省级、国家级重点专业。

工科职院经管类专业内涵建设要以特色取胜 深化高职教育改革是大势所趋,加强专业建设也势在必行,但各院校、各专业的改革,应根据各自不同的情况和外部环境条件来组织实施。经管类专业绝不能看别的学校有什么就办什么,最忌战略定位不清晰、不准确。工科职院经管类专业招生规模相对而言不会很大,在专业就业面广的情况下教学难以面面俱到,须根据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和实习就业基地建设情况,以及院校依托的行业特点,进行专业定位,确定专业方向和特色。要把经管类专业的设置和本校的特色结合起来,不能照搬经管类职院的专业设置模式,也不要致力于发展专业齐全的经管学科体系,而应坚持重点发展和特色发展的方针,对经管类专业设置进行合理布局,在坚持整体性的同时走特色发展道路。如建筑类职院会计系开设工程会计方向、工程造价方向等,可依托行业优势寻求实习就业渠道。要充分认识外界环境的作用,既要认清学校的层次,找准发展的方向,并充分体现出自身特色,又要认真研究市场周边环境,积极主动地加强与政府、社会和企业的联系与合作,多方面争取各种发展资源。同时,要加强校际间合作的力度,增长见识,拓展思路,从而缩小和优势院校的差距。要善于总结提炼,丰富工学结合的内涵,使专业内涵建设以特色取胜。

以点带面做好专业内涵建设 专业内涵建设包括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专业教学团队和实践教学条件的建设。这四方面是相辅相成的。对于创办历史不长的工科职院经管类专业而言,可选取重点,以点带面促进专业内涵建设。首先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由于人才培养模式影响着课程体系的构建,因此,加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实践,加强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实践和改革是高职人才培养工作应首先解决的问题。世界各国职业教育的核心都是工学结合,但对于经管类专业而言,工作过程不太好明确划分,应探索各有特色的工学结合模式,如选取典型企业进行工作过程分析。其次是课程建设。经管类专业的课程建设应抛开本科重理论的模式,实实在在地到企业和同类院校进行专业调研,做好毕业生信息反馈,明确专业对应的岗位,提炼典型工作过程,提炼职业素质,来合理构建课程体系、确立核心课程,形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其三是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在建设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应作好校内实训室规划,让实训室能各专业共用,不重复建设。要遵循“生产性”的原则,尽可能和生产实际相一致,如建设仿真、模拟、生产工艺型实训室。其四是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要考虑团队的职称、学历、年龄等的结构,更重要的是要关注专业教学团队的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

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本

师资队伍建设是专业内涵建设的关键要素 教育要以人为本,而专业内涵建设的“本”在教师。要加快专业内涵建设,首先要解决理念问题,没有先进的理念,就不会有好的思路。专业建设和改革同其他改革一样,会有阻力和困难,这需要从领导到教师都转变观念,并加强学习和实践。特别是广大教师,专业的各项建设,如课程、教材、教学方法等方面都需要教师付出艰辛的劳动。师资队伍既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实施者。经管类专业的中青年教师多来自普通本科院校,没有或很少接触生产实际,实践能力较弱,很难在教学中开展案例教学和开发行动导向的课程,难以开展“做学教”一体化教学。因此,加强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将校外顶岗实习、校内实训室建设与教师技能培训相结合,提高“双师素质”教师的比例,并广泛聘请企业技术人员承担教学工作,是工科职院经管类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当务之急。

鼓励、引导教师教研、科研一体化 工科职院经管类专业内涵建设要以特色取胜,须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这就必须发挥教师的开拓创新精神。应鼓励、引导教师自觉学习职业教育理念,多参加对外交流,了解职业教育先进教学方法,吸收其他职院专业建设经验。在专业建设中善于思考,不断发现和研究、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将专业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下企业锻炼中遇到的企业技术难题申报成科研项目,从教学研究中发现科研热点,以科研推动教研,使教研和科研一体化发展,形成专业内涵建设的特色。

总之,提高就业率可以提高专业地位,吸引生源;校外顶岗实习可以让学生积累工作经验;专业技能竞赛获奖证书能使学生有更好的就业机会,三者都可以带动专业内涵建设。同时,专业内涵建设是根,专业内涵建设好,有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从而更好地推动实习、技能竞赛和就业。工科职院经管类专业应始终以就业工作为中心,以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确立校内地位,以校外顶岗实习和专业技能竞赛加强校企合作和对外交流,促进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最终回归“根”“本”,做好专业内涵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力争将弱势专业建设成重点专业。

参考文献:

[1]李永刚.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教学内涵建设的核心[OL].(2011-06-27).省略/jy/zt/zyjn/rdjj/200806/t20080627_

504996722.html.

[2]解瑞红.对理工类高校发展人文专业的几点思考[J].教育与探索,2010,(11).

[3]梅爱冰,严军.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教育[M].北京:对外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

[4]梅爱冰.高职就业工作中的“营销策略”[J].职业技术,2009,(3).

[5]祁东方,侯怀银.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五个位”[J].中国高等教育,20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