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环保知识学习材料

环保知识学习材料

时间:2022-11-21 10:35:0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环保知识学习材料,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环保知识学习材料

第1篇

一、指导思想

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动力,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安全发展,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落实“安全生产年”各项措施为主线,结合实际,集中开展一次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推进公司安全文化建设,努力提高全体员工安全文化素质,促进安全生产各项措施落实到位,为安全生产提供更加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推动公司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稳定好转。

二、活动主题

关爱生命,安全发展

三、活动时间

09年6月1日至6月30日。

四、组织机构

公司安全环境与治安消防委员会为“安全生产月”活动的领导组织,安委会办公室、党委办公室和公司工会办公室为本次“安全生产月”活动具体办事和协调机构。

五、活动内容及组织形式

组织召开“安全生产月”动员大会

5月27日上午,公司安委会办公室组织召开全公司09年“安全生产月”动员大会,安排活动期间各项工作。

结合实际情况,深入开展“五个一”活动,确保各项活动有实际效果。

(1)读一本安全生产知识的书。结合全国职工安全健康知识竞赛,本次学习以《全国职工安全健康知识普及教材》为主要学习材料。由公司统一提供教材,各单位自行组织本单位员工学习。

(2)观看一部安全生产警示教育片。各单位结合自身情况选用安全环保部提供的安全音像资料,也可以选用其它片源,有计划地组织员工集中观看。

时间安排:从6月初开始,到20日前全部结束。

(3)组织一次全员安全培训活动。各单位要在安全生产月期间,结合基层班组安全学习活动安排岗位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和有关规章制度学习讨论。各单位6月上旬开始组织员工学习《全国职工安全健康知识普及教材》,6月中旬开始组织考试、答题。7月上旬各厂(部)统一将答题卡报公司安委办。

公司组织一次主要负责人及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管理资格培训和考试。从5月下旬开始组织培训,拟定于6月中旬邀请自治区安监局有关领导来考核(具体考核时间与自治区安监局联系后确定)。

(4)出版一期安全生产专栏。

6月上旬,各单位组织车间、科室开展一期以“关爱生命,安全发展”为主题的安全健康知识板报比赛。6月10日,各单位选送优胜作品(一份)参加公司汇展,公司党委办公室、工会办公室、安全环保部联合组织评比,并给予适当奖励。

内容要求和评比标准:内容丰富,紧扣活动主题,形式多样,坚持节约的原则。

(5)组织一次事故隐患治理活动。结合二季度开展的安全专项排查“回头看”活动,各单位以车间(科室)为单位组织安全隐患清理整治工作,全面清理本车间(科室)区域内各类隐患和遗留问题,按“三定四不推”原则落实负责主体,进行整改,要求有具体整改结果。对不能整改的问题,由厂(部)统一汇总后报公司安委会办公室。

六、工作要求

各单位要将“安全生产月”活动列入重要工作日程,明确任务分工,安排具体负责人员,分头抓好落实工作。

各单位应根据公司文件要求制定相应的活动方案或实施细则,确保各项活动得到具体落实,及时、保质、保量完成。

7月6日前,各单位要将竞赛活动答题卡、隐患整治情况和本次活动总结报送公司安委办。

其它未尽事宜,在5月底公司安全环保例会上进行讨论和解释。

09年是全国安全生产年。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和国务院的各项部署,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宣传工作,有序组织开展第八次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教育员工关注健康、关爱生命,切实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落到实处,推动公司安全生产形势更加稳定好转,根据国家安监总局、自治区安监局、市和县安监局有关文件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动力,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安全发展,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落实“安全生产年”各项措施为主线,结合实际,集中开展一次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推进公司安全文化建设,努力提高全体员工安全文化素质,促进安全生产各项措施落实到位,为安全生产提供更加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推动公司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稳定好转。

二、活动主题

关爱生命,安全发展

三、活动时间

09年6月1日至6月30日。

四、组织机构

公司安全环境与治安消防委员会为“安全生产月”活动的领导组织,安委会办公室、党委办公室和公司工会办公室为本次“安全生产月”活动具体办事和协调机构。

五、活动内容及组织形式

组织召开“安全生产月”动员大会

5月27日上午,公司安委会办公室组织召开全公司09年“安全生产月”动员大会,安排活动期间各项工作。

结合实际情况,深入开展“五个一”活动,确保各项活动有实际效果。

(1)读一本安全生产知识的书。结合全国职工安全健康知识竞赛,本次学习以《全国职工安全健康知识普及教材》为主要学习材料。由公司统一提供教材,各单位自行组织本单位员工学习。

(2)观看一部安全生产警示教育片。各单位结合自身情况选用安全环保部提供的安全音像资料,也可以选用其它片源,有计划地组织员工集中观看。

时间安排:从6月初开始,到20日前全部结束。

(3)组织一次全员安全培训活动。各单位要在安全生产月期间,结合基层班组安全学习活动安排岗位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和有关规章制度学习讨论。各单位6月上旬开始组织员工学习《全国职工安全健康知识普及教材》,6月中旬开始组织考试、答题。7月上旬各厂(部)统一将答题卡报公司安委办。

公司组织一次主要负责人及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管理资格培训和考试。从5月下旬开始组织培训,拟定于6月中旬邀请自治区安监局有关领导来考核(具体考核时间与自治区安监局联系后确定)。

(4)出版一期安全生产专栏。

6月上旬,各单位组织车间、科室开展一期以“关爱生命,安全发展”为主题的安全健康知识板报比赛。6月10日,各单位选送优胜作品(一份)参加公司汇展,公司党委办公室、工会办公室、安全环保部联合组织评比,并给予适当奖励。

内容要求和评比标准:内容丰富,紧扣活动主题,形式多样,坚持节约的原则。

(5)组织一次事故隐患治理活动。结合二季度开展的安全专项排查“回头看”活动,各单位以车间(科室)为单位组织安全隐患清理整治工作,全面清理本车间(科室)区域内各类隐患和遗留问题,按“三定四不推”原则落实负责主体,进行整改,要求有具体整改结果。对不能整改的问题,由厂(部)统一汇总后报公司安委会办公室。

六、工作要求

各单位要将“安全生产月”活动列入重要工作日程,明确任务分工,安排具体负责人员,分头抓好落实工作。

各单位应根据公司文件要求制定相应的活动方案或实施细则,确保各项活动得到具体落实,及时、保质、保量完成。

第2篇

<<我们周围的水>>的研究报告

一现状

绿色教育是提高全民族四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措施之一。小学科学课作为小学生获得基本的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并形成一定的科学态度的重要学科,在帮助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同时,也担负着对小学生进行绿色教育职责。尽管过去的自然教学中包含一定意义上的绿色教育,但这种教育只是注重书本上的环保知识的学习,或包含着环保意识的渗透,并没有从根本调动学生主动探索环境问题的欲望。也没有能够使学生的实际问题情景中运用所学的环保知识,将之转化为实际从事环保问题调查探究的能力。<<绿色教育与科学探究>>的课题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引导学生充分关注本地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关注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乡土和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认清环境保护的迫切性,让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获取有关的环保知识,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内容及主要思路

《我们身边的水》是海门市级课题《绿色教育与科学探究》的一个子课题,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引导学生提出关于家乡水资源的问题,然后进行归纳筛选,确定要研究的问题,进行研究汇报交流,增强学生对周围水资源的保护意识和责任感,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自主的(教师、家长协助)考察家乡的水资源,发现周围水资源的现状,了解水污染的危害及主要原因,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关注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乡土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绿色教育与科学探索的系列活动,使大家带着责任感积极的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和提高小学生保护大自然的自觉性,以适应知识经济和高科技发展的要求。

三、理论意义

1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一种全心的人学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以人为本”。人既是社会发展的主体,是实践的主体,是发展的原动力,又是社会发展的客体,实践的对象,发展的收益者。科学发展观把人的主客体地位在实践的基础上同意起来。在人类经济发展到比较富裕的时候,必然会产生一些环境的破坏,如何使经济发展的同时有能力保护环境就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科学教学中的“做中学”理论

所谓的“做中学”就是通过集体的问题进行学习。在这种学习的方式中,提供的学习材料是一系列的问题,学习者的任务是利用已有的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学会解决其他类似问题。在“做中学”教学模式中,学生在老师的知道下动手做实验、学科学、增见识。也就是说,让学生防开束缚,充分发挥其想象力,使之自主、积极的参与到科学实验活动中,让学生有机会亲历探索自然界奥秘的过程,使他们在观察、体温、设想、动手实验、表达交流的探索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建构基础性科学知识,获得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为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成长为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的未来公民打下必要的基础。“做中学”科学教育目标是:让儿童有机会亲历探究自然的奥秘的过程,使他们在观察、体温、设想、动手实验、表达、交流的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建构基础性的学科知识、获得初步的科学痰厥能力,为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成长为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的未来公民打下必要的基础。

四应用价值:

通过活动使大家了解“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意义,历史由来与基本内容,了解“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行动要求和发展目标,帮助大家学习和综合应用科学基础知识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参与社会问题的讨论和决策,增强大家的科学知识,培养大家的科学创新精神,以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搜集:通过查阅有关的图书、报刊,或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搜集有关水资源的资料加以分析、比较、综合,进行判断推理进而提出自己的看法见解,得出符合实际的结论。

2、实地考察:就是围绕小课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题,深入实地进行调查研究,收集有关水资源现实情况和历史状况的材料,在此基础上进行理性的分析,然后写出调查报告。

3、观察实验:就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获取处在自然界中的一些动植物,由于生活环境的变化而产生的一些反映,并对这些反映借助一些资料作出准确的推理解释

4、合理假想:假设这些环境有所改变(或一成不变)的情况下,我们的生活环境在10年、20年后将会是什么样。

第3篇

一、分析教材,挖掘环保素材

初中语文课文多是编者从古今中外名家名篇中精心筛选出来的文质兼备的上乘佳作,即使现在新增的科普类文章中也确有直接或者间接可以用来进行环保教育的好素材。综合现在教材,其选文与环保教育密切相关的课文有这样三类:一是具有显性特征的普及自然科学知识的说明及科学小品文章,如《大自然的语言》、《奇妙的克隆》、《看云识天气》、《你一定会听见的》、《月亮上的足迹》、《化石吟》等,重在介绍科学知识、阐释科学道理的同时,还能让学生在了解大自然秘密的过程中体会到人类过度活动而造成环境污染的严峻现实,从而增强他们的环保潜意识。二是具有隐性特征的环保教材,如《春》、《济南的冬天》、《从百草圆到三味书屋》、《小石潭记》、《紫藤萝瀑布》等。教师在把握文章的文学性的同时,可通过探讨式的教学方式带领学生领略大自然的美丽,感受自然赋予人类的丰富多彩,使他们产生对大自然母亲的敬仰之情,激励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环保事业贡献力量的决心。教师只要认真把握教材的时代脉搏,积极将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教育有机的与语文教学结合,我们的语文课堂、教材都可以成为培养学生正确的环境价值观的良好载体。

二、利用教材辅助系统,进行环保教育

初中语文教材中除在教学中应该把握好进行环保教育的时机外,教材的助读系统也是教学中应该重点把握和运用的环保教育好载体。在现行初中语文教材中,编者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安排了很多幅表现自然风光和动植物的图片,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合理运用,在学生直观的感受自然、了解自然、热爱自然的同时将环保的主题渗透其中。如《月亮的足迹》一课后面的月球表面图片,从那一圈圈班驳的痕迹中,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同时,更能让他们体会到大自然的脆弱;在课后的一些综合性学习材料中也有对环保教育很有价值的内容。如:《感受自然》后面根据提供的材料让学生去接近大自然,并说出自己的感受等。

课后练习可以说是教材辅助系统中最能体现环保教育的素材。如《斑羚飞渡》有这样一道练习题:“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试给狩猎队写封信,谈谈你的看法。”练习与课文内容互相呼应,具有人性化色彩,利于引导学生从感情上接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

当然,还有一些像《春》、《济南的冬天》、《秋天》等纯人文风光的文章,其课后练习也无一不是紧紧围绕“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这一主题展开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正确把握教材知识性挖掘的同时认真寻找人文环境教育素材,对学生适时进行环保意识教育。

三、抓住课堂教学,渗透环保教育

语文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最重要的载体,特别是初中生更显得极其重要,在他们正确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引导他们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的思考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历史的使命。

阅读课。根据阅读课的特点,我们语文教师在潜心提炼教材的同时要将环境教育有机的与语文教学相结合,避免机械的说教和与课堂教学脱离。如《大自然的语言》文中的第一、二自然段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春天草木萌发,万物苏醒;夏天燕子翩然归来,果实孕育;秋天果实成熟,落叶纷飞;冬天衰草连天,风雪载途。一年四季,周而复始。教学时,就应该抓住描写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人们肆意踩踏草木,砍伐树木,乱扔垃圾,会是一幅什么景象?这就很容易将学生的思维带到环保主题上来;这样无形之中就使学生走近了环保,提高了环保意识。

朗读课。教师应指导学生动情地朗读教材中一些优美的诗歌、散文,通过学生反复有表情地朗读,与文章产生共鸣,唤起学生对大自然、对祖国的热爱,进而激发他们保护好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情感。如教学朱自清的散文《春》时,我们完全可以集审美教育与环境教育一体,把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美丽的画面,入于眼,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使文中的人、情、景跃然纸上,让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感受春带给我们美,感受文中的“我”热爱大自然的情怀,收到良好的环保教育效果。

第4篇

一、挖掘教材内涵,渗透环保教育

1.立足科学教材资源

科学教材中蕴含了较丰富的环境教育内容,以教科版三年级上册为例:第一章《植物》,第二章《动物》,第三章《我们周围的环境》,第四章《水和空气》中可进行环保教育渗透的内容很多,需要我们一线教师进行深入挖掘。例如,在《植物》单元中我结合《校园的大树》一课教学,教育学生植物也是有生命的,我们不能伤害它,在观察时不要随便采摘新鲜的树叶、树枝、不要用力摇晃树干,不要在树皮上刻画等,进而引导学生爱护花草树木。在《动物》一单元中引导学生观察时尽量不伤害小动物,观察完动物要把小动物放回家,不破坏动物的生活环境。在《材料》单元中重点教育学生节约能源,做到可回收利用的绝不随便扔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还应用多媒体技术把身边一些触目惊心的水污染照片和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的图片展示给学生,让他们身临其境地感受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破坏带来的潜在危险。

2.开发校本教材资源

为了更好地落实科学课的环保教育,2012年夏我们依托《科学》教材,《综合实践活动》教材融合儿童身边的一些资源开发一套集趣味性、活动性、创新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校本教材《创新与实践》。本着让学生通过调查与探索、观察与实验、设计与制作、创新与发明等一系列活动,了解身边的环境问题、尝试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并用自己的行动来实现绿色环保的生活理念。如让学生通过调查研究《校园的噪音防范》,了解噪音也是现在社会很严重的环境污染源,它会对人类的生活工作甚至身心健康带来很严重的危害,进而提倡孩子在校园等公共场合要做个文明的小公民,尽量远离噪音的污染,健康成长。通过《矿泉水瓶的利用》《变废为宝》《自制手提袋》《自制编钟》等设计制作活动提高学生的废物再利用意识。通过开展《茶叶的妙用》《身边的小鸟与环境》《饲养蚯蚓》等观察研究活动了解身边的环境问题,提高环保意识。

二、借力科学探究,提高环保意识

1.开展绿色探究

实验是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不但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创新能力等,同时也包含着环境教育的重要情感目标,其效果较课堂教学更具有直观性和实效性。因此,不论是教师在自己做或指导学生做实验时,都可以脚 踏实地地进行环境教育。例如,在做观察植物的叶时,收集的叶子是植物的落叶,观察比较水的多少时尽量用较少的水,比较完的水收集起来其他班做实验时再用,观察油菜花时到植株上观察,不随意采摘。实验结束后,对实验废液、废物不能乱倒、乱扔,应倒入废液缸中或放到指定地点。这样做既保护了环境,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一点一滴做起,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2.自制环保教具

科学学习活动需要有足够的、效果良好和安全的学习材料及仪器设备,这就要求我们创造必要的条件满足教学需求,提倡因地制宜、因陋就简、自制教具,师生共同准备材料。教学时我们学校的科学老师在仪器设备紧缺的情况下,留心周围有用的生活“垃圾” 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用具、家庭物品、废旧材料等满足学生的探究活动欲望。如易拉罐、泡沫块、饮料瓶、滴流瓶、薄铁片……把这些“垃圾”分类存放起来,使用时随时可得。我们不仅自己搜集“垃圾”,还鼓励学生搜集,并指导学生制作教具。我还经常和孩子们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废弃的材料制作教具,如看到有位老师制作了“骨膜模拟实验装置”后,发现这位老师为了让学生看到“骨膜”的振动,在铁筒前放一面镜子。受这篇文章的启发,我做了一个支架把铁筒支起来,并从支架上支出一面镜子,在“骨膜”正中安装一个小灯泡,利用铁筒安装一个简单的电路,把废弃贺卡上的音乐芯片连接在电路中。当“骨膜”振动时,音乐响起,小灯泡亮起来,从镜子上也能看见“骨膜”的振动。这样,不仅引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清晰地看到“骨膜”的振动,而且激发了学生废物再利用的欲望。

3.引领科技实践,体验绿色生活

第5篇

Abstract: Taking the training of student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ncept as teaching training objectives, based on the guidance of the core ideology of people-oriented scientific development concept, this paper carried out teaching reform and optimization for the course of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o as to meet the needs of discipline development in the new situation.

关键词: 环境保持与可持续发展;教学改革;科学发展观

Key words: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teaching reform;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1-0225-02

――――――――――――

基金项目:本文系南宁学院科研项目(南宁市大气醛酮污染物的特征及研究,项目号201205)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陈梅(1972-),女,广西南宁人,南宁学院,工学学士,实验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实验方法与实验技术。

0 引言

在环境问题刻不容缓的今天,《环境保持与可持续发展》作为讨论人类、环境与发展的关系的一门现代新兴学科,对于提升国民环保意识与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应该成为国民教育中重要的一课。大学生作为人类中对环境变化影响力最大,也是环境权益受益最大及受危害最大的人群,应该主动负担起维护环境健康的责任。因此,高校在教学课程中,开设《环境保持与可持续发展》课程是当务之急。在当今提倡“科学发展观”的新形势下,本文试以“科学发展观”核心内容――“以人为本”作为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提出在教学内容、形式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为该门学科在高等教育方面的教学工作的发展方向进行探索。[1]

1 教学现状

在追求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我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取得的发展成绩让世界瞩目。但在过快的发展速度面前,受到利益的驱动,全社会忽视了环境为过快的发展付出的代价,生长在这个氛围中的受教育者难免受到观念上的影响,做出不利于甚至支持“不环保”的行为。如:学生对于“摘花折树”、“践踏草坪”等行为大多不以为然;为图方便大量使用不环保的一次性餐具及包装物等生活用品;生活垃圾习惯随意丢弃;对于易获得的、价值低廉的生活物资如水、电等存在较严重的浪费现象等情况不胜枚举。

2 改革思路:“以生为本”,兴趣引导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所需要的兴趣。”环保学科的课程因其与个体的紧密相关性,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引导得法,学生基本上都能保持比较浓厚的学习兴趣。随着课程的深入,理论教学内容的增多,需要教学人员进行以兴趣为导向的项目式教学法,才能帮助学生在理解理论的同时,主动地掌握和运用学到的知识。因此,教学的方式方法与教学内容应呈现一定的趣味性,并随着课程的深入得到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思想。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教育要进行以学生为主体的各方面改革。“以生为本”(简称“生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在教学改革中的具体指导思想。它明确地指示了新时期教学改革的方向。在本课程中,学生主体是专科二年级的学生。这个阶段的大学生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并迫切思考如何在社会上生存以及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在适应本学科发展的需要的前提下,需要对学生进行引导,使之能够对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和严肃的思考,通过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从而唤起和培养环境保护的意识。

3 具体措施

3.1 教学原则:“以生为本”,兴趣引导,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本课程为公共选修课程,尽管信息量较大,总课时偏少,且需要对国家与社会宏观政策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因此学生没有掌握好学习要领,情绪较容易出现因学习动力不强造成的挫折感。教学的选择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①采取灵活的课程安排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教学安排上,根据教学进度合理安排互动环节内容,安排好学生的预习与复习,让学生对学习目的清楚,有备而来,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②理顺教学内容,降低学习负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在学习材料的选择上下比较多的功夫。宏观材料的选择应当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宜选择过深、过旧的内容,上课过程中只进行提示相关的信息,不详细讲述,相关的知识点需要在授课时进行提醒,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③要注重本课程与其它课程在内容与教学形式上的融合以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与理解。有知识点在高中的生物学、生理卫生课中已有涉及,可在应用层面做介绍,在讲授过程中,需要教学人员有针对性地提示相关知识点后才能顺利地进行和完成教学过程。这样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对于环保形势与自身的关系主动地进行深入的思考。④进行“启发式教学”,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创造性。“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采用多种灵活的方式,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因为本课程的特殊性,比较适合进行“互动”、“互教”方式进行学习,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兴趣小组,自选课题开展教学活动。[2]

3.2 教学方式:多媒体、板书、案例分析、课堂讨论、讲座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相互补益,做到重点突出、形式活泼,内容新颖。多媒体教学的信息量比较大,可以减少课堂上板书所花费的大量时间,可以比较直观地通过图像、视频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优越性不言而喻。这种形式的缺点是不够灵活,因为课件的结构设计是教师基于既定的教学思路于课前准备的,当学生的理解与教师的设想不一致时,容易出现脱节问题。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应当适当留空,让学生的视野能够离开多媒体,更多地关注知识本身。而板书的应用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教师身上,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记忆知识,从而使得交互性更强的教学环节,比如案例分析、课堂讨论、讲座等得以顺利展开。[3]

3.3 教学考核的改革 本课程的主要学习方式呈现较多的互动的特点,而传统的考核方法往往是将期末考试成绩评为学生的最终的课程总评成绩,这类考核方法存在很多弊端,不能客观地反映出本课程的实际教学情况,极易造成学生考前突击现象,因此,有必要对该门课程的考核方式进行一定的调整和改良。经过研究,笔者采用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侧重平时成绩的方式给出学生期末的课程总评成绩是比较合理的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包括学生考勤、作业和课堂表现等,对整个教学过程中表现出高度学习热情的学生会适当地通过提升成绩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对该门课程今后考核的改进措施等,还需要通过进一步的教学实践探索和总结教学规律,使教学考核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促进手段,更好地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服务。

4 结论

以上措施的实施目的是围绕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教师作为辅助学生学习的客体进行的教学改革措施,措施的实施均有利于学生自发地构建更为合理的具有个人特色的知识体系,体现了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是新形势下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在实践应用中的具体体现。

参考文献:

[1]张宝珍,李元玉,宋志刚.《中国对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综述 环境经济学与可持续发展问题》[Z].世界经济年鉴,

2001年1月1日.

第6篇

任何教育改革最终都是教育教学内容的改革,而教育教学内容的实施又都将通过课程得以实现。因此,课改要改变语言和数理课程占统治地位,艺体、劳动等操作类课程可有可无的局面,促进学生左右脑的协调发展。

一、课程的编排要合理

艺术、运动、操作类课程学生是用右脑学习的,可以作为左脑的“休息期”,这样就需要把形象性学科与语言性学科交叉排列,促进学生左右脑的协调发展。

在小学中,可将语文、数学、外语等偏重于左脑训练的学科与音、体、美等偏重于右脑训练的学科交叉排列,使左右脑的兴奋和抑制交替进行,都能得到训练,同时又都能交替得到休息,这样就会很好地促进左右脑的协调发展。可以采取数学课(40分)后设置一节音乐课(20分)等的做法授课,使学生左右脑协调发展。

二、课程的教法要灵活

教师要用言语和非言语两种方式进行教学,并使之得到协调统一。如果在教学中教师能够用言语和非言语两种方式呈现学习材料,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左右脑功能的协调发展;另一方面能使每个学生都以自己所喜欢的思考方式学习,其学习最为便利且效果最好。它要求教师在用言语教学时,配以直观教具教学,例如采用多媒体、幻灯、图表、地图以及手势动作和角色扮演等。同时,教师也应鼓励学生在运用语言形式进行探索的基础上,再用言语描绘其发现,改变现行教育中忽视以视空间形象等非言语为媒介的直觉思维能力的发展的现象,重视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课程的设置要科学

在课程的设置和完善上,要大力开发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左右脑的协调发展。经过科学论证表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更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对于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大有益处。因我校地处茫茫林海,位于风景绮丽的长白山下,所以地方课程主要是以森林资源的开发、环保知识等为内容。而校本课程则是以左右脑协调发展为原则,并体现出它的灵活性、实践性,使学校所开设的课程结构更加合理、更加全面,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

第7篇

关键词:汽车维护项目课程;实施;评价机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3)11-0040-04

一、以项目课程实施为

引领的汽车维护课程评价

根据职业教育课程整体性特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课程实施,必将影响课程评价。因此,本研究目的是构建以汽车维护项目课程实施为引领的课程评价机制。项目课程实施引领指在汽车维护教学中融入项目教学法,在学习―工作过程中,学生在工作页引导和教师指导下,收集信息―制订计划―做出决策―实施任务―检查质量―评价反思,培养学生关键性职业能力。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评价包括学生的学习评价,课程内容的分析、组织、实施和结果评价,以学生为主体辅以教师、行业企业专家和家长,将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技能评价和素质评价相结合、课内评价和课外评价相结合。以下着重阐述对课程实施进程和结果的评价。

二、学生学习评价

学习评价就是采用评价工具对学生能力发展过程的状态和行为变化以及学习结果进行质性或量化的描述,并根据教学目标对描述给予价值上的判断。本课程评价采用“实践知识评价+理论知识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每种评价都合格了,学生才真正完成本课程学习任务。

(一)实践知识评价

在项目教学过程中,每个任务完成后,参照职业资格标准和岗位职业要求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方法、实践技能和相关知识。学生在实训区,展示学习成果,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和教师点评,评判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是否合格,并及时反馈给学生。考虑到评价方式的开放性,实践知识在工作过程中的重要性,认定90%及以上合格,可以评定为合格,但学生还要在组内成员的监督下学习弥补;不合格者,应适时安排学习活动,以达到学习目标。这种质性评价在不打击学生积极性的情境中,让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乐趣,更好地促进实践能力的迁移。此处以举升机操作学习评价为例,举升机操作学习任务评价如表1所示。

(二)理论知识评价

理论知识用于解释汽车维护工作过程中为什么要这样操作的问题,包含各系统结构、原理和可能故障,维护目的、周期和方法,油液类型和更换,工量具使用,安全环保等知识。评价方式包括笔试和口试,全面考核学生对项目教学过程中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知识的掌握情况,量化评分,考虑到行业企业对机动车维修从业资格考核要求,认定80分及以上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不合格者通过教师辅导、小组学习和个人自主学习,促进学生改善学习成绩。笔试和口试地点分别设在理实一体化教学区和实训区,在职业情境中锻炼学生灵活应变的能力,与环境和人共处的社会能力。

课程学习综合评价如图1所示。

三、实施效果评价

为了使研究工作更具有针对性,提高教学成效,课题组在课程标准指导下,对照课题方案,邀请相关行业专家、企业骨干和学生家长对参与实验的学生进行了开放式评价,即对汽车维护项目课程开发和实施效果展开评价。

(一)学生对课程评价

1.研究方法。课题组在本校2010级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汽车维护课程中进行了连续性跟踪实验研究,向参与实验的100名学生发放了汽车维护项目课程实施调查问卷,由非研究成员负责,当场完成收回。调查问卷包括6方面内容:基本情况、常见作业项目的难易度、学习材料的特点和学习要求的影响度、能力和素养的重要性、实施效果、收获和建议。最后一个内容以主观题形式提问,其他内容都以选择题形式提问。

2.数据收集及分析。

(1)学生对汽车维护的学习兴趣。34%的学生非常有兴趣,49%的有兴趣,16%的一般,也有1%的无兴趣。当问及学生第一次接触到汽车维护这个作业项目时,63%的学生回答是通过学习本课程才了解的,24%的学生通过社会实践了解,1%的通过参加技能大赛了解,12%的是其他途径。这个问题主要是考察学生学习的兴趣度。结果是,83%的学生对汽车维护感兴趣;通过访谈得知,那个1%的学生参加了省技能大赛汽车维修基本技能项目,对此赛项情有独钟,立志要进入国赛,为此出现了1%的情况。

(2)学生对汽车维护岗位的适应性。63%的学生完全胜任,33%的基本胜任,4%的不太胜任。学生对9个常见作业项目学习的难易度:16%―31%的学生认为非常容易,23%―50%的认为容易和一般,也有13%以下的认为困难和比较困难。由此可知,学生对汽车维护项目课程有很好的学习积极性,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表现出学习效果差异较大。

(3)学生对课题组开发的教科书和工作页的评价。62%―72%的学生认为任务分配合理,具有指导性,有自由发挥空间,对就业有帮助。没有学生认为不需要学习材料,说明学习材料能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学习要求对学习的影响度。69%―100%的学生认为教师的理论水平、实操水平和执教能力很重要,74%―91%的认为实训的组织形式、场地、设备和工位很重要,没有学生认为两者不重要,说明教师和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性。

(4)能力和素养对汽车维护岗位的重要性。47%、48%和56%的学生分别认为查阅资料、分析维修案例和独立完成维修任务的能力很重要,85%、81%和69%的学生认为企业忠诚度、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很重要,没有不重要和完全不重要的结果。学生的调查与课程开发时企业的调查完全吻合,说明职业岗位的从业者必须具备职业能力,而且特别要重视关键能力,课程研究要围绕职业能力进行。

计算机应用能力。23%的学生认为很重要,31%的认为重要,4%的认为不重要,没有完全不重要的。查阅英文技术资料的能力:28%的认为很重要,还有9%的认为不重要,甚至1%的认为完全不重要。在基本情况方面有这样的问题:你的计算机常用软件操作水平属于下列哪个层次(A.很熟练;B.比较熟练;C.生疏;D.不会)?50%的学生选A,15%的选B,1%的选D。同样,学生的英语水平不容乐观。说明学生对计算机在汽车维护中的应用能力、查阅英文资料能力的认识度与其原有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有关,要打破这种固化理念,必须向学生强调现代汽车中广泛应用了电子控制技术,汽车技术是无国界的,这些都离不开计算机和英语应用能力,为了适应不断变化和高速发展的汽车技术,必须学会学习和学会工作,既要培养基本职业能力,又要重视关键能力的培养。

(5)汽车维护项目课程教学效果。课程开发方面:教材、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认可度如图2所示;课程实施方面:学习兴趣、合作精神和操作技能等成长度如图3所示。

结果表明,学生都喜欢开发的学习资源,与以上问卷调查的学习材料特点结果吻合;教学录像是技能大赛参赛选手在真实职业情境中的示范内容,学生有亲切感而且有跃跃欲试的冲动,为此学生最喜欢教学录像。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工作任务,设置教学情境,组织学习,学生认同这种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因此,采用项目教学法实施项目课程,学生的职业能力都大幅度提高了,特别快的有操作技能、合作精神和学习兴趣,这也是本研究所希望的。但是,学生查阅资料和自主学习能力还存在很大提升空间,一方面与上述分析的计算机和英语应用能力有很大关系,现代信息社会收集和处理信息的形式多种多样,最重要的与这两种应用能力分不开;另一方面与长期以来学生的被动学习习惯有关,一部分学生还没有转变成“我要学”的观念,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研究者要高度重视。

(6)学生的收获。增加了同学间凝聚力,提高了实践技能,口头表达能力显著改善了,学习不再枯燥乏味。

学生建议。希望学校图书馆增加汽车维护方面的书籍,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实车实训工位偏少,希望能够2人一工位(设计4人一工位),增加实训练习机会;授课时,增加更多的案例。这说明自主学习受阻的原因,上面分析是可靠的,增加工位和案例的建议解释了学习效果中学习兴趣、操作技能和师生互动三个调查问题为什么会出现1%和2%的降低概率,实训设备、场地和企业维修案例相对不足是职业院校存在的不争事实,作为研究者要积极向主管部门献计献策,加强校企合作。

(二)专家对课程的评价

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专家曾来笔者所在学校视察,并观摩了汽车维护课程教学。专家对汽车维护项目课程开发与实施感到惊叹,评价如是:贴近行业企业实际,科学规范,职业素养优秀。

我校开发的教材《汽车维护――理实一体化教材》由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被教育部评为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教材(2013年公布)。

(三)企业、家长对课程的评价

我校先后两次由教务处、招生办和就业办联合举办的学校教学公开日暨第三方教学督导活动,邀请了汽车维修企业和学生家长代表参与听课、评课和会谈。他们对汽车维护项目课程的模式和教学情况一致认可。汽车维护项目课程开发与实践符合企业职业需要,满足学生就业需要,发展了学生个性品质。

学习汽车维护项目课程的优秀学生,参加了由教育部、交通部等组织的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汽车技能大赛二级维护项目,分别获一等奖(亚军)和二等奖,项目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成效可见一斑。

综上所述,汽车维护项目课程评价虽然还有一些评价指标需要进一步研究,课程需要不断改革,但是实验验证、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表明,汽车维护项目课程评价机制符合职业工作过程完整性,充分体现了以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本,评价内容、评价主体和评价标准多元化,评价过程动态化,能够有效激励学生的全面发展。

On Evaluation System within Project Curriculum:A Case Study

JIANG Hong-feng

(Jiangsu Wuxi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of Automotive Engineering, Wuxi 214153, Jiangsu Province)

第8篇

的实践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一直是高中英语教学中最受重视的项目,做好阅读理解题是直接影响高考获得高分的关键。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主要依靠中学英语课本中有限的阅读材料,其可利用的资源十分贫乏,且内容陈旧乏味,跟不上时代和信息社会发展的要求,文章词语数量和内容也很有限,学生不能达到大量输入语言的目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此外,过多地把学生禁锢在现有的课本知识中,使他们常常处于一个整体的被动环境中,学生对教师所灌输的知识,多采取被动接受的态度,影响其学习语言的积极性及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本校是一所农村普通中学,学生生源素质比较差,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自主性较弱,学习基础较不扎实,相当部分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额外招收的学生,多来自偏僻农村贫困的家庭,其知识面极其狭窄,对外部世界的了解仅仅停留在课本知识上,多方位知识的欠缺较为严重,基于这种情况,与重点中学使用同样一套教材,势必达不到提高效果。能不能有一套相关材料,既能调动本校学生阅读学习的积极性又能扩大知识面,来进行辅助教学,是我们一直苦苦探索和思考的问题。

国家教委2000年新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高中毕业生,其英语运用的水平应达到七级要求,其中谈到能阅读适合高中生的英文报刊和杂志,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达到23万字以上。刘庆思教授也指出英文报刊的阅读有助于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报刊阅读又是当今全球第二语言习得教学中作为辅助教学手段的一大趋势。

基于多方面的研究,我们认为,以英文报刊阅读作为新开发的课程资源,利用其丰富的内容,以激发和培养本校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开拓学生视野,帮助学生了解外部世界和中西方文化差异,培养听说能力,发展其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二、理论依据

需求分析(needs analysis)在EFL/ESL领域的兴起主要归因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体系的问世。学习者被认为是具有各自独特兴趣风格、需求和目标的独立个体。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法和编写学习材料时应基于所教班级的具体需求,并充分考虑教学对象的具体特点。Krashen提出的“最佳语言输入”的条件中有一条,是语言输入要与学习者的需求密切相关,他的输入假说认为,决定第二语言习得能力的关键因素是接触大量有意义的,有趣的,或是相关的第二语言输入材料。Brindley所强调的,使教学满足学习者的需求是在课堂上实施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从而使他们对课堂教学感到满意的一项基本原则。Cunnings worth将是否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作为评判一本教材是否成功的标准之一。可见,学习者对阅读材料的需求特点是选择适当阅读材料的基础,是引发学生阅读兴趣、增强学习动机、调动最佳情感状态的根本途径之一。

三、英文报刊辅助阅读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1.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阅读材料的选择

如何为学习者选择适当的阅读材料,许多国外的研究人员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Clarke &Silberstein指出应选择与学习者的语言水平和兴趣相适合的阅读材料。其中兴趣是一个比语言难易度更重要的标准。有不少学者建议选择近期英文报刊文章,不进行任何加工直接提供给学生,陈琳提出了真实材料兴趣自读法SARP(Self-access Authentic Reading for Pleasure approach),认为应让学生以个人兴趣为导向,自己选择适合的真实材料,以便享受到阅读的乐趣,而教师则应尽量创造时间和空间,提供正常的阅读环境和真实的阅读材料。针对这些理论,我们又对学生关于阅读材料的选择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绝大多数的学生认为最能影响阅读兴趣的因素是阅读材料本身,最不堪忍受的是阅读材料的枯燥无味,他们认为最能吸引他们的阅读材料应该是有时效性、趣味性、知识性,篇幅适合,难度适中,生词较少,能增长知识,扩大视野,能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而且可以是多种题材,标题本身要有吸引力,生动有趣。

2.以知识形成为取向的报刊阅读材料的选择

根据调查研究的结果,我们把视线转向了英文报刊阅读进行辅助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报刊教学有其显著的优势:

(1)时效性。报刊杂志的内容时效性强,学生可以通过英语阅读了解当今国内及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新闻时事;及当前世界的现状、世界形势的发展等。

(2)知识性。报刊杂志提供了丰富的知识,报刊所体现出的内容涉及文化、科技、历史、地理、人文、娱乐、体育、环保及跨文化等多方面的背景知识。

(3)趣味性。报刊文章内容丰富多彩,人与人之间的爱好差异决定了他们对不同类型的文章的阅读兴趣,报刊也提供了许多“消遣性”的阅读材料可供选择。如娱乐新闻、明星佚事、体育快讯、时尚热点等,阅读者根据兴趣选择阅读,符合需求理论的内涵。

(4)语言鲜活。在当今信息激增的时代,报刊英语反映着日新月异的语言变化,具有强烈的时代感,通过阅读,可以接触大量地道的、鲜活的、生动的语言。

(5)词汇丰富。报刊还提供了较为丰富的新鲜词汇和层出不穷的新生词语,包括旧词新义、流行语、外来新词语等。如:双休日(the two-day offs);物质文明(material progress);跳槽(job-hop);缩略语的使用也是报刊语言的一大特点,像CEO(Chief Executive Officer), WTO(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IT(Information Technology)),SARS等等,这些在近年的报刊上几乎每日可见的新词及新缩略语还未来得及收入词典。

《学英语》报是我国较早的面向中学生的英语学习辅导周报。该报具有英文报刊的许多显著优点,并以其独特的视角,为中学生提供了一个充满生机、妙趣横生、富有感染力的阅读空间。该报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难易程度适中,题材广泛,信息量大。文章涉及热点新闻、时事之窗、校园生活、娱乐天地、明星聚焦等高中学生喜爱的栏目,丰富了学生生活,让他们在繁重的学习生活中,通过阅读英文材料达到获得信息的目的。《学英语》报分层的版面设计,时尚的亮点,更能吸引学生阅读的兴趣,文章难易度的分级标示,便于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进行选择阅读。

第9篇

1 实施情感教育的背景和意义

十八届三中全会在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领域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学习课程标准,不难发现“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及其文化、对英语学习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消极的情感不仅会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而且会影响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自始至终关注学生的情感,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2 充分挖掘英语阅读文本,适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真正成为品德、智力、体质、美感及劳动态度和习惯都得到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

文本一:

在必修1 Unit 1 Friendship这一单元的阅读材料Ann’s Best Friend 一文中,第一段提到了景物描写:a deep bule sky;the song of the birds; moonlight and flowers.接着,笔者让全班同学闭上双眼,舒缓心情地聆听笔者富有情感地读完此段。此时,笔者问学生“我们刚才是以一种怎样的心情去感受这一段景物描写的呢?为什么安妮对这些美景用crazy一词,而不用enjoy。学生很快回答了第一个问题:以舒缓和愉悦的心情去感受的。但第二个问题一下子难以回答。比如说,假设在你身边的一下子没有了父爱和母爱,你将会是什么感受呢?“当然是向往和渴望了”,有学生这样回答到。对啊,安妮失去了人生自由,因而失去了很多美好的东西,昔日美景也是如此。enjoy一词只是用在人处在一种较舒适或安逸的情况下,而crazy一词突出的是安妮身陷囹圄的困境,以此来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向往,进而让学生领会到对和平及美好生活的向往。

文本二:

在必修2 Unit 4 Wildlife Protection阅读材料How Daisy Learned to Help Wildlife一文中有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描写了3种动物---藏羚羊、大象和猴子与Daisy的对话。①There Daisy saw an antelope looking sad. It said, “We’re being used to make sweaters for people like you.As a result, we are now an endangered species.”②“Don’t laugh,”said the elephant,“we used to be an endangered species. Farmers hunted us without mercy.”③“What are you doing?”asked Daisy. “I’m protecting myself from mosqitoes,… You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rainforest where I live and appreciate how the animals live together.No rainforest,no animals,no drugs.”从前面的藏羚羊、大象所说的话中不难看出,他们处境十分危险,都是濒临灭绝的物种,如sad、endengered、hunt、without mercy词的使用。此外,也透露出对人类的憎恶,如like you、Don’t laugh词的使用。从猴子的话语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呼吁人类要保护他们环境,从You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rainforest可看出。rainforest又是nature的代名词,推而广之,猴子是在呼吁人类要保护大自然。(2)期盼人类与动物要和平相处,共生存,从appreciate how the animals live together可看出。(3)只有人类与动物和平相处,双方才能同受益,No rainforest, no animals,no drugs.的意思是Bing rainforest,bing animals,being drugs.否则,彼此会共同走向灭亡。

综上所述,这篇阅读材料是很好教育学生:要保护野生动物,保护大自然,人和动物要和谐相处。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保护人类自己。

3 结语

第10篇

关键词:资源整合;自主空间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8-154-01

“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施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了良好的基础,使学校教育朝着自主的、有特色的课程教学方向发展。在这种大环境下,数学教师必须进一步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使用计算机来帮助自己的教学,把计算机技术有机地融入到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就象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要求。

一、通过整合,数学更贴近生活

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要贴进生活”、“数学问题生活化”,事实上,学生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他们有一定生活基础的数学知识,并且对此更感兴趣。因此,数学学习材料的选择应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实效性。我们可以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丰富、时效性强的特点,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有机整合,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同时也让教师能拓展知识视野,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使教材“活”起来,让数学学习更贴近生活。

比如我在小学数学冀教版第三册《生活中的大数》的教学时,事先拍下一段反映校门附近一个十字路口的交通状况的录像,输入电脑并通过大屏幕放影2分钟,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数出在这时间内大概有几辆车通过,然后引导学生算出一小时大约有几辆车通过,再算出一天有几辆车通过,从这生活实例中来学习从几十到较大数几百、几千、几万的知识。同时,在课堂上渗透安全教育,教育学生走路或过公路时要注意遵守交通规则。我又在网上下载了一段有关“国庆五十年庆典”的阅兵方阵(近似),强化了十个百是一千,十个千是一万的概念。同时,在课堂上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教育学生共和国的成立得来不易,要从小刻苦学习,长大报效祖国。我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的“原型”,依靠学生对感性材料的直接兴趣,激发学生创新。

二、通过整合,数学学习的形式会多样化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整合是新的教学形式。我有意识地让学生带着目的自己去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把学习数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不仅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课余知识,并且培养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我教学《百分数的应用》时,为了探究百分数在经济生活中的应用,课前安排学生自己通过上网,搜集有关数据。学生通过网络浏览,收集到各种材料:有祖国各地区占地面积的百分比,有电视节目的收视率,有银行存取款的利率等生动的、有说服力的数据、材料。课后我又让学生登芜湖市的各有关网站,搜寻反映芜湖市经济发展的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运用百分数的有关知识进行处理、分析。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相关的网站收集资料完成家庭作业,有的选择芜湖市近年来的人口、人均年收入,有的选择芜湖的绿化面积、小车数量、手机用户等,并能运用所学的百分数的知识对这些数据进行整理,做出了调查报告、环保的公益广告、科技小论文、警世图等较为成功的作业。

我们利用网络信息丰富、传播及时、读取方便、交互强等特性,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向电脑多媒体网络信息领域,建立无时空限制的数学大课堂,促进教育制度的革新,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育质量。

三、通过整合,使数学课堂更精彩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学习方式较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和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然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整合之后的教学过程却是:学生的学习开放性、全球化;学习过程具有交互性;内容形式呈现多媒体化。教学《圆面积计算公式》时,掌握面积公式是重点,面积公式的推导是难点。而学生对于推导过程,特别是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的道理是很难理解的。我们用多媒体演示就形象多了,动态演示把一个圆先平均分成四份,用不同颜色表示,拼起来不象圆;再把四份平均分成八份,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闪烁显示;然后,再依次进行平均分成十六份、三十二份、六十四份,让学生通过对比,直观地看到平均分的份数越多,越接近长方形。在此基础上再通过动态演示,使学生知道半径和圆周长的一半与所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宽之间的联系,从而推导出圆面积计算公式。这样化静为动的显示,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了把圆形转化成长方形的深刻印象,实现了由感知到抽象的转化过程,学得轻松自如。

四、整合――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运用信息技术进行与小学数学拓展型课题的整合,使学生的学变得更为主动。他们在交流研讨中,不仅学习他人的研究成果,而且对自己所研究的成果有喜悦感,成就感,同时感受到与他人讨论、探究的乐趣。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11篇

一、把握起点,用好教材资源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说:“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教师在教学时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结构,从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也就是要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用好教材资源,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意义建构。如教学《年、月、日》一课时,我考虑到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是多元的、广泛的,学生在没有学习以前就有很丰厚的生活经验了,教学时,我充分依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入新知,因为学生并不是一张白纸,现实生活已经将这些知识融入学生的视野了,所以他们很自然地联想到生活中的一些“年、月、日”的知识。这种引入新知的方式把握了学生的学习起点,使他们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而且也激发了学生探究“年、月、日”有关知识的热情,更好地促进了他们自主建构知识。

二、改变方式,善用教材资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的今天,任何一种单一的学习方式,都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窒息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基于这种理念,教师必须重新建构教材,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满足他们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做到善用教材资源。

1、引导探索,活用教材

自主探索是对教材进行加工和处理,把数学教科书中以符号为主要载体的现成知识按其被人们发现和认识的过程进行还原,努力使学生经历和体验数学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例如:《3的倍数的特征》一课,我是这样处理的:先是复习2和5的倍数的特征;①提出问题,猜想特征:猜一猜3的倍数可能有什么特征?(大多数学生认为个位上是3、6、9的数是3的倍数。)②合作探究,举例验证(3的倍数到底有什么特征?)从0到9这十个数字中选3个,组成一个3的倍数的三位数,然后伺机将学生所猜想的问题与教师所预设的问题加以整合,引导他们思考讨论:A.与个位上的数有关系吗?B.与数字排列的顺序有无关系?C.与各个数位上数字的“和、差、积、商”有无关系呢?③初步结论,推广验证。④小结归纳,体验成功。这样的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活用教材,让他们经历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实现数学知识的“再创造”。

2、重视实践,巧用教材

希腊有句谚语:你听你忘记了,你看你记住了,你做你学会了。

如果让学生平时有更多的机会去亲自经历感受教材,将更有助于他们深刻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例如:在学生学完《简单的统计》之后,我特别增设了一节统计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的课,课前先要求学生收集统计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材料,课堂教学时再请他们汇报:(1)你收集了什么内容?(2)你是通过什么途径收集的?(3)对于收集的结果,你想告诉人们什么?汇报时,有的说:“我从报纸上收集了很多有关环保的内容,从图中看出我国的绿化面积正不断地减少,我想如果人类再不重视保护环境,地球将会给我们以报复的。我呼吁:‘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还有的说:“我找了学校图书管理员,了解到我校的各类书籍正在逐年增加,体会到知识的重要性,也懂得了查阅知识的方法。正因为学生亲自实践收集调查,所以他们的感受很深。 转贴于

三、重组充实,丰富教材资源

教材虽是最主要最重要的课程资源,但教师在充分使用教材的同时,也可针对教材中的某些局限性,灵活地进行一些大胆的改进和删补,实现重组充实,以丰富教材资源,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在这方面,我深有体会!如教学第七册教材数学广角——《合理安排时间》时,我本着以活动为中心、以活动促发展的宗旨,在教学中创设了许多生活化场景以及有趣的实践活动,对教材中的例2进行了重组充实,将静态的知识还原成动态的过程,以小明为对象设置相应的教学情境贯穿课的始终:

第一个情境:早餐问题——小明早晨起床后要做的事:刷牙、洗脸,煮早饭,吃早饭,洗碗。

第二个情境:沏茶问题——小明请客人喝茶要做的事:洗水壶,接水,烧水,洗茶杯,找茶叶,沏茶。

第三个情境:做饭问题——小明请客人吃饭要做的事:洗米,煮饭,洗菜,切菜,炒菜(涉及单火眼煤气灶和双火眼煤气灶的问题)。

通过设计这样一个个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实际问题,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层层深入,逐步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发展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真正获得充满生命力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体验到了数学应用的无穷乐趣,实现了在活动中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第12篇

关键词:多媒体 英语 呈现时机

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开辟了教学的新天地,给英语教学带来了无限生机。它通过图象、动画、文本、声音等元素,创设情境,激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发展中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打破了传统单一的初中英语教学模式,大大地提高了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受到广大老师的普遍欢迎。但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多媒体运用中也存在着滥用、形式化的倾向。有些老师制作的课件中画面设计精美绝伦,文字颜色丰富多彩,动听的音乐从头贯穿到尾,整个教学在一问一答一显示中展开,课堂非常热闹,信息容量也很大。但是,在这种“热闹”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究竟接受了多少,知识技能掌握了多少,谁也不知道。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说的就是要善于把握教育的时机,多媒体的呈现也要善于把握最佳的时机,要使多媒体的呈现成为整个英语教学流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积极辅助作用。那么,如何把握多媒体呈现的最佳时机呢?我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入手。

一、 创设情境时呈现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运用情境教学法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减少母语对英语学习的影响,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加深印象。多媒体可以在下面三个情境创设时运用。

1. 单词学习时使用

人类的思想活动和思维交流首先是依靠词汇进行的。词汇是语言的血肉,就像盖房子的钢筋和水泥,没有钢筋和水泥,怎么可能有高楼大厦?英国语言学家Bahrick认为,人们对某一事物记忆的好坏取决于对事物认知层次的深浅,初中英语教师应力求使学生牢记第一次出现的词汇。因此当学生在词汇和事物之间建立联系时借助多媒体,利用图片等直观手段呈现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学习词汇的有效方法。比如在单词新授碰到jump, run,dance等动作类词汇时,我让jump以跳跃的方式出现,dance以旋转模拟舞蹈的动画方式出现,学生的目光一下被屏幕上的单词吸引住了。单词跟从其意义呈现,能够将单词和其意义在不知不觉中被学生接受。在新授颜色类单词时,我引入了迪士尼英语中red, blue, green, yellow的动画剪辑,同时配合范读教学,学生掌握很快。多媒体不仅在帮助中学生学习新单词方面有很好的成效,在帮助学生记忆单词时也发挥了不小的作用。比如复习课时我经常利用多媒体为媒介开展单词记忆竞赛,将本模块的单词以先呈现后淡出的形式展示在屏幕上,比一比谁在有限的时间内记忆的单词最多。学生对于这个游戏很喜欢,常年下来他们发现记忆单词也不像想象中那么艰难。

2. 新课导入时运用

情境是英语教学的一个“小天地”,英语教学需要一定的情境,我们以往的英语学习往往缺乏一定的语言环境,缺乏语言实践的机会。因此,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设置相关的情景,对学生的理解将起到很大的作用。如果初中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能创设好一定的情景,使学生进入角色,就能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并能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在以往没有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时候,我一般通过口头描述或实物展现的形式导入新课,但由于有的情境无法在课堂里用实物来呈现,而学生对语言描述的理解能力也有所不同,所以学生对新课的导入兴趣不大,也没有觉得和课文有多大联系。而利用多媒体巧妙地将教学内容置于一个情境中,就是英语教师将课文活化成话语,呈现图片、录像等声像,使语言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使学生感知相应的真实情景,引发学生的语言交流,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比如新标准九年级上Module3unit2内容是关于刘翔的事迹。我在新课设计时先播放了刘翔在雅典奥运会夺冠时的录像,让学生对刘翔夺冠有所印象,然后根据录像内容设计了问题:How do you think can LiuXiang win the golen medal?What will Liu Xiang do after winning the medal?来引入课文内容,学生的回答非常活跃。我再要求学生阅读课文寻找答案,从自由思考进入到阅读理解环节,教学环节衔接十分自然。多媒体从视觉、听觉入手,帮助学生对本课的理解,加深他们对本课的印象。常言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初中教师应重视在一堂课的开头创造一种和谐愉悦的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它关系到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多媒体教学以其丰富、形象、鲜明的色彩,活泼、可爱的动画形象吸引了初中学生,激发学生热情,引发学生主动思考。多媒体的使用能够活跃初中学生的思维,增进他们的理解,促使学生主动投入到英语学习中,有效地达到目标,激发他们的思维、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从而优化导入环节。

3. 背景知识介绍时展示

英语做为一种外语与其国家的文化内涵密不可分。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英语中折射出来的文化意识和内涵在英语教学中是不容忽视的。英语课程标准文化意识五级目标第九条要求学生初步了解英语国家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历史等。可见初中英语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需充分重视背景知识的介绍。传统的做法是口头介绍,却过于抽象,无法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因而借助图片、视频等音像资料的辅助,能够形象生动地展示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了解西方文化,开阔视野。比如新标准初二上module 6是介绍英国著名的童话故事《爱丽丝漫游仙境》。这个童话故事在英国是家喻户晓,每一个英国儿童都读过这个故事。但在我的调查中,只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读过这个故事,那么让学生对这个故事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对于课文的理解和学习十分必要的。于是我在新课设计时加入了背景知识的介绍。我找来了故事人物的图片,通过多媒体展示,使学生对这个故事中的人物有所了解。同时下载了这个故事的视频,利用软件剪辑整合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片段,在介绍了《爱丽丝漫游仙境》这个故事的作者、故事人物和故事大概之后播放了整合后的视频片段。学生在多媒体的辅助下能很好地熟悉课文内容,更快进入课文的学习中去。又如新标准初三上第一模块介绍科罗拉多大峡谷的美景。大部分学生听说过这个地名,其具体的情况不太清楚,口头描述或图片展示也无法让学生有深刻印象,我在备课时从央视的记录频道上下载了相关视频,剪辑整理后播放给学生看,通过动态的画面展示介绍了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地貌,切合了课文内容的学习。由于学生对视频有了直观的印象,面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容易多了。这样的背景知识介绍形象生动,调动学生多方面的感官感受,又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容易让学生接受。

二、激发学生兴趣时呈现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它能激发求知欲望,促进思维的活跃,保持学习的持久。赞可夫认为,学生有了愉悦的情感,欢快的情绪,可以使大脑皮层区于兴奋状态,精神振奋,思维活跃;反之,厌烦的情绪能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孩子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因此,初中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寻求和设计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点。电教媒体以其特有的声、光、形、色的特点,能创造丰富多彩的语境,使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情景化、交际化,引导中学生在接近真实的语境中开展听、说、读、写的练习,使学生的各方面综合能力得到训练。同时,由于电教媒体传播教学信息时有生动形象性、直观趣味性等特点,适应了中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满足了他们旺盛的求知欲和强烈的猎奇心理,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生日、看病、就餐等特殊情景,要想创设真实情景就得准备大量的实物、道具,费时又费力。但是如果运用电教媒体来展示情景对话,效果就会大不一样。如描述生日时,先播放“Happy birthday”这首歌,呈现色彩鲜明的人物画面,然后配以对话性的文字(从外部飞入),再配以适合的音乐,同时对重要文字进行加亮、加粗、闪烁、放大等,这样就形成了栩栩如生、鲜明灵活的教学情景,很大程度上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如句型的操练是枯燥乏味的,学生往往在操练时机械地模仿而没有转化为自己真正掌握的知识,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我找到了多媒体这一好助手。如句型操练时可以展示图片,再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句型操练。也可播放跟某话题相关的图片,学生根据一系列图片操练句型或模仿课文进行情境对话。由于为学生创设了情境,学生能在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变机械操练为情境对话,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兴趣,才会想学,才会乐学,才会主动去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唤起他们的求知欲。当初中学生置身于多媒体教学环境中,他们会对即将开始的学习活动充满渴望和自信,学生可以自主地选择自己感兴趣地学习材料和学习通道,完全没有焦虑感,这完全是多媒体的合理呈现在英语教学起的重要作用。多媒体容声,色,文为一体对学生的感官和视觉产生强烈冲击,学生在课堂上会很活跃,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就会争先恐后的回答问题,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 突破学习难点时呈现

众所周知,我国初中学生学习英语往往缺乏一定的语言环境,缺乏语言实践的机会。而实际教学中又往往只注重句型和词汇的学习,忽视句型的具体应用。因而,不少学生能从原型例子和教材练习中获得固定的、孤立的知识点,但将这些知识迁移到实际生活情境的能力比较差,当他们遇到不同场合下的现实问题时就束手无策。这时,初中英语教师就需利用多媒体课件具有较强的表现时间、空间、运动和静止状态的技术特征,将不易观察到的事实、现象、知识发生的过程展现到学生面前,帮助学生通过感知学习、掌握和运用知识。多媒体的运用可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启迪学生思维,节省教学时间。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抽象概念的讲解是比较枯燥的,它往往使学生难以接受。一堂课下来,教师教得精疲力竭,学生接受得不够完全,总是有些不清楚的问题留在脑中,学习负担较重,而且学习效率也比较低,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而通过生动的演示,把比较枯燥的教学内容用多媒体展示在学生面前,通过学生自己观察,总结知识的用法,突破学习的重点、难点。比如在新标准初一上现在进行时的教学中,通过幻灯片呈现一些图片,如:一个小男正在游泳;一些学生正在打篮球;两个女孩正在画画等,利用图片边展示边让学生思考、训练,先呈现现在进行时的结构be+doing,学生模仿练习。这样,既达到训练的目的,还可以节省时间,再回到书本中回答What are they doing?时,学生们就迎刃而解了,做到重点、难点当堂训练、当堂消化。又如初三上被动语态与主动语态的互换是学生深感头疼的事,通过多媒体的介入,将两种语态互换的步骤利用箭头、下划线、符号等方式逐一展示,先让学生自己总结方法,然后全班补充讨论得出结论,然后通过两三道题进行练习巩固,这个知识点的难点问题就轻易地让学生解决了。教师在课堂上只起到了引领的作用,学生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体作用。让老师讲—我来学的模式改变为老师引—我来学的模式,引导学生展开研究性、探索性的学习。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合作性增强,为英语的创造和发现学习提供了条件。由此可见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知识的难点和重点,让初中学生去解决问题,达到巩固、迁移的目的,能有效地避免传统的、单调的练习,能使学生视野开阔、思维活跃,从而巩固新知识,灵活应用,快速迁移,使学生轻松地突破难点和重点。

四、知识延伸拓展时使用

英语作为培养初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门重要学科,它不单是传授知识,更主要的是培养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我们要注意设计发散性、开放性、实践性的练习,为学生的创新活动创造条件,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正是多媒体为我们的初中英语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活化了英语教学,提高了课堂效率,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激情,使学生超越时空,多维感受,启发思维。不仅学到了课文的内容,还领略到了外面更广阔的课外世界,把课内和课外的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而且情感上得到了满足,精神上得到了熏陶,创新能力得到不断开发,创新思维也得到了无限的拓展。新标准初二上第4模块是介绍失学儿童上学难的事情。学习了课文后我布置学生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并教会学生如何利用ppt制作课件,在英语课上让学生分小组逐个展示他们制作的课件,同时和同学一起分享他们在查找制作过程中内心的感受。再有新标准初三上第6模块讲的是环保问题。课后我布置学生收集了环保知识,在班会课上召开了一节“我环保,我自豪”的主题班会。班会中学生们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以小组竞赛等形式宣传环保知识。整节班会课气氛活跃,学生发言踊跃,积极性高涨。这样,借助多媒体的使用,立足课本,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我探究能力,拓宽学生的思维,扩大的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不断丰富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总之,为实现初中英语教学过程的优化,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初中英语教师要根据初中英语课程的教学目的、多媒体的特点、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抓住多媒体运用的最佳教学时机,真正提高初中英语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吴素红 李金英《英语多媒体教学的现状与分析》 《教育与职业》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