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16 09:48:1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企业运营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品牌运营;品牌运营审计;审计内容;审计程序;审计方法
谁拥有品牌,谁就能获得市场;谁能拥有市场,谁就能发展壮大。著名的营销专家PhilipKotler认为:“品牌是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图案,或是它们的相互组合,用以识别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与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相区别。”[1]琼斯教授认为:“品牌包含一个提供功能性利益的产品,再加上一些足以使消费者掏钱购买的价值感。”[2]1显然,在市场经济中人们已经接受了“品牌”这个充满诱惑的概念,企业的关键是进行品牌运营。
一、品牌运营的三大要素
1品牌运营的企业要素
按照国际品牌的运营要求,强调企业的品牌运营必须拥有一个强有力的支撑,这是品牌运营中的企业要素,也是品牌运营的根基。表现为品牌的技术水平、产品品质和服务能力等三个方面。这是品牌的核心性基础,更是品牌走向国际市场的基石。
2品牌运营的市场要素
按照国际品牌的运营要求,企业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中,应建立起符合国际目标市场规则要求的价值链,建立起顾客对品牌的信任,并使顾客对品牌产生一种亲和力。因此,企业品牌运营的价值链、信誉程度及亲和力是品牌运营中的三大市场要素,也是品牌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核心。
3品牌运营的管理要素
在企业品牌进入国际市场的系列运营中,市场主要考察企业的行为速率、渠道展示和环境支持。这是品牌运营中的三大管理要素。
二、我国企业在品牌运营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企业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形势:全球范围内的产品竞争日趋激烈,技术进步推动产品快速更新换代,企业之间在产品工艺和技术上的竞争已经演变成为品牌运营的竞争。从目前情况来看,品牌运营是我国企业管理的一个薄弱环节,存在着品牌意识不强、品牌运营的成本高、效率低、效果差等问题,而且不少企业的管理者还没有意识到品牌运营的重要性和有效性,关注的主要方面仍局限在财务管理、成本控制、产品质量和销售市场,企业的策划部门仅局限于对外联系广告、和大客户进行沟通、公关等事务性管理。即使是那些已意识到并尝试开展品牌运营管理的企业,他们的品牌运营程序、方法也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目前,仅有少部分大中型企业把品牌运营作为企业整体规划的一部分,大多数企业没有完整的品牌运营计划,在制定或改变企业战略等重大决策时,常常忽视品牌运营的制约因素和重要影响。另外,大部分企业也很少开展品牌资源的开发效益分析,更谈不上建立完善的评估品牌运营管理效益的指标体系。如何改善品牌运营管理,充分发挥品牌资源的使用效益,从而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已成为每一个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笔者认为,品牌运营审计的开展对于促进企业提高品牌运营活动的绩效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应该得到企业管理者的充分重视。对企业品牌运营进行审计,可以更好地评价企业品牌运营管理的绩效,更好地理解品牌运营与企业目标、企业战略之间的关系,并且也可为企业进一步制定适当的经营战略提供坚实的基础。
三、品牌运营审计的职能
所谓品牌运营审计,就是通过调查、分析和比较来评价企业品牌运营的有效性、合理性。品牌运营审计的有效开展,可以评价企业品牌运营活动已经取得的业绩状态,使管理者知道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从而提高企业品牌运营的工作效率,保证品牌运营计划的所有部分能良性运作,促进品牌资源潜力的最大发挥。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品牌运营审计可以对企业品牌运营管理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价;
(2)品牌运营审计可以对企业品牌运营的会计核算进行监督与评价;
(3)品牌运营审计可以对企业品牌运营的有效性、合理性进行评价;
(4)品牌运营审计可以对企业当前品牌运营所必须的环境和要素进行评估;
(5)品牌运营审计可以对企业管理者的品牌运营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评价。
四、品牌运营审计的内容
1品牌运营的内部控制审计。品牌运营审计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检查和评价与品牌运营管理有关的内部控制的适当性与有效性。即检查和评价此类内部控制的设计是否适当,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被品牌运营部门执行。通过对内部控制的测试和评价,确定重点审计范围并帮助企业完善内部控制,加强品牌运营的管理。
2品牌运营的实质性审计。按照国际品牌的运营要求,强调企业的品牌运营必须拥有三大要素,即企业要素、市场要素和管理要素。笔者认为通过对三大要素的审查,可以评价企业品牌运营的有效性和适当性。
具体包括:(1)对品牌运营的企业要素进行审查。即对品牌的技术水平、产品品质和服务能力等进行审查,包括对企业主导产品的核心技术水平、新产品的开发、自主工艺开发能力、产品开发能力、工艺创新能力、企业售后服务及用户关系等进行审查。(2)对品牌运营的市场要素进行审查,即对品牌运营的价值链、信誉程度及亲和力进行审查,包括对品牌运营的作业链和价值链进行诊断,进一步揭示企业作业链与价值链中的不良环节,为作业再造提供依据和指标;对社会公众对品牌的信任程度和对品牌的倾向性与接纳的可能性进行审查;对顾客对品牌信息的接近速度、接近距离、顾客对品牌的亲和关系的建立等进行审查。(3)对品牌运营的管理要素进行审查,即对企业的行为速率、渠道展示和环境支持进行审查,包括对企业的行为速率进行审查;对销售渠道的管理与控制、企业市场营销力量与水平进行调查;对企业内部合作性文化与凝聚力、企业公关有效性进行审查等。
3品牌运营的绩效审计。品牌运营的绩效主要是指品牌运营活动对于企业实现目标的贡献份额与品牌运营活动本身所消耗资源之间的比率。品牌运营的绩效审计可以通过测算运营成本并将其与标准成本比较、对品牌运营活动的成本与效益进行分析等方法,评价企业品牌运营活动已取得的业绩,发现品牌运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经济效益产生的影响,对品牌运营活动中存在的不合理因素提出审计意见或管理建议书,主要包括利润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成本审查和盈利能力审查、销售收入绩效审查、销售费用绩效审查,实施与计划的比较分析、推销活动绩效的审查,顾客满意程度的评核分析等。
4品牌运营管理者的责任审计。品牌运营的管理和开发是企业管理者的一项基本职责。品牌运营的管理责任应作为考核企业管理者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我国目前对企业管理者的业绩考评,主要还是从企业资产经济责任、安全生产责任等角度进行考核,这导致企业管理者对品牌运营管理对企业的长远战略意义缺乏认识和足够的重视。开展品牌运营管理者的责任审计,实际上是要求企业管理者不仅要对实物资产的保值增值负责,也应当对企业品牌资源的保值增值负责。审计的主要内容有:企业负责人任期内的品牌资源的增减变动情况;任期内品牌资源有关增长指标的完成情况;品牌资源的利用情况等。
五、品牌运营审计的程序
由于企业品牌运营受客观环境变化的影响很大,而某些决策往往又带有主观性,为了经济、有效和高效率地开展审计工作,品牌运营审计一般按下列程序分成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在审计立项后,成立由审计人员和品牌运营管理专业人员组成的审计组,了解品牌的运营过程、运营的环境,掌握品牌运营活动的背景资料和其他资料,并据以决定审计范围、审计内容和审计方法。其主要工作是明确审计的目标和范围,熟悉品牌运营的基本情况,从而制定审计计划。
2实施阶段。在初步调查了解的基础上,根据审计计划,针对审计重点,具体实施审计程序和方法。第一步,描述并测试品牌运营的内部控制,包括审查企业是否实行了必要的职责分工,是否有健全的品牌运营记录资料,观察记录和品牌运营活动的实际情况,测试品牌运营成本的计算基础等。第二步,评价品牌运营控制系统的适当性与有效性,即检查和评价此类内部控制的设计是否适当,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被相关人员有效的执行。通过对内部控制的测试和评价,对其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缺陷做出总括评价,明确提出其造成的损失和潜在的危险,并据以对审计目标、审计范围和事先估计的审计风险进行修改和完善,从而确定重点审计的范围。然后,按照经过调整的审计工作方案安排审计力量,进行实质性的审计工作,收集充分且适当的证据并加以分析。最后,汇总审计工作底稿,对企业品牌运营活动的管理现状作一个综合评价。通过这种专项性审计,可以较深入地剖析企业的品牌运营活动,对于薄弱环节提出相应的措施予以改进,以加强企业对品牌运营活动的重要性认识,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
3审计终结阶段。这一阶段的核心工作就是出具审计报告。由于品牌运营审计是一种建设性审计,其结论与决定的约束力不强,执行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被审单位管理当局的意愿。因此,一方面,企业品牌运营审计报告没有固定的格式,但仍应包含以下基本要素:标题、收件人、范围段(说明审计的范围、内容和方法)、说明段(包括被审事项的基本情况、不足之处或存在的问题)、意见段(指出改进的建议或意见)、报告人、审计时间等。另一方面,审计人员必须对审计项目进行复查,即在审计结束一段时间后,再检查其是否按审计建议采取了改进措施以及这些措施的效果,并与审计人员的预期进行比较,其主要任务是审查对审计结论中所提出的建议和意见的落实情况,促使其贯彻落实。
六、品牌运营审计的基本方法
品牌运营审计中一般可以采用审阅法、核对法、查询法、分析法、计算法、任意抽样法、判断抽样法、随机抽样法以及因素分析法、本量利分析法、均衡率计算法等统计和数学方法来进行。
参考文献
当前我国许多企业还处在传统管理模式状态下,所以必须要向现代化企业转型。因为企业正在承受市场竞争所带来的压力,所以必须要通过不断的引入新理念以及新管理技术的方式来完善企业内部管理体制的科学性,提升管理质量。经过学习,企业的管理水平有所提高,但是从企业的总体来看,多数企业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经营管理模式,企业并没有理解先进的运营管理理论,无法发挥先进理论的作用。
1.基础管理水平低,运营管理方式不细致
当前国内企业对自身认识不足,盲目追求所谓先进理念,忽视企业基础管理工作,企业把现代化的经营管理模式建立在不健全的基础管理上,让企业收到效益较少。据2013年对我国企业管理模式的相关调查显示,当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基础工作都存在许多的问题。例如,对北京市2000家工业企业调查中,有健全的原材料消耗额定的企业只有60%,比较健全的劳动工时定额的企业占75%,有完整原始记录的企业占40%,有比较健全的质量验收制度企业仅占有28%,能够实行全面经济核算的企业仅占到18%。
2.现代化运营管理模式的应用程度低
近年来,我国企业大规模的引入现代化运营管理技术,争取跟紧发达国家的发展脚步,但我国企业在运营管理模式上依旧存在问题,跟发达国家依然存在差异,主要因为我国企业实行现代化运营管理方式时间还短。
3.重技术改造、轻管理创新的现象普遍存在
当前我国运营管理水平比较落后,但技术水平和机械设备同样落后,企业运营中矛盾比较突出。但是企业在选择更新的时候,企业更看重的是看得见的技术和设备,而忽视运营管理的作用。
二、现代企业运营管理的发展趋势
现代企业的运营体系与传统的模式发生很大改变,随着经济水平不断发展,企业的生产规模逐渐增大,对产品的质量要求和服务过程改善要求更大,市场环境随时都在变化,企业的运营理念和产品也随时变化。近年来科技不断发展,技术不断提高,对企业运营模式有很大影响。
1.现代运营管理的涵盖范围越来越大现代企业生产过程发生重大改革,生产过程和生产技术都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并且企业的运营需求扩展到非制造业的营运过
程和运营系统的研究上。现代企业的运营管理不在局限于传统的生产、组织、控制三方面,把整个运营过程细化,把新产品的研发、设计、原料采购、配送适时的加入,增加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2.现代企业运营管理中获得的经济效益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现代企业的发展速度和企业经济效益相互制约,企业想要快速成长就必须增加发展速度,而企业的效益相应的决定企业发展规模,企业高效益是企业的运营核心和关键,所以企业发展主要就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的规模首先应该建立在经济效益的基础上,而企业的经济效益高低由企业的运营管理模式决定。
3.信息技术成为运营系统控制和运营管理的重要手段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今的科技逐渐被应用到企业的生产中,企业的管理模式也急需变革,以适应新的生产环境。在企业运营中采用先进的制造技术,对产品研发、产品特征、加工技术、信息处理和通信等方面造成影响。
三、现代企业运营管理发展的建议
想要保证我国企业现代化管理工作的实效性,就必须要对管理方式进行转变,不仅要转变企业的经营理念,同时也要转变企业的人员组织结构以及基础管理模式等,优化企业运行流程,不断完善企业体制改革。
1.提升企业所有工作人员的个人认识,让工作人员可以自觉的追随现代中国企业运行管理趋势,通过完善内部科学技术的方式来应对市场变化,提升管理理念。企业应该积极主动的去迎合市场发展背景下的新社会理念,对市场需求进行科学的分析,便于做出一些科学化的策略。我国企业比较重视生产经营成果。而世界上一流企业重视的则是企业经营中的过程。所以中国企业在运营管理方面发展过程,要注重经营的过程。
2.加强基础管理,大力推动企业信息化水平发展:企业的运营基础决定了企业发展的高低,只有拥有良好的运营基础,结合先进的运营管理理念,企业经济效益才会显著提高。完善企业日常基础管理工作,构建科学化的规章制度,将员工个人的行为规范起来,采用多样化的方式来完善员工工作状态,构建适应时展的规章制度,是实现企业现代化发展的一个必要前提。
3.结合实际进行创新,探索有我国特色的运营管理模式:我国企业为了快速发展,引进外国的先进运营管理体系,在应用的过程中,要处理好借鉴和创新的关系,结合我国现有国情和企业的发展状况进行创新,寻找适合我国企业的新运营管理理念。
四、结束语
[摘 要]企业知识产权运营是企业知识产权经营管理的基本形式,加强企业知识产权运营管理是实现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目标的重要保障。企业知识产权运营管理涉及企业知识产权许可,企业知识产权转让,以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投资入股、证券化、信托等为表现形式的资本运营等。企业知识产权运营是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环节,也是其实现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企业;知识产权;知识产权管理
[中图分类号] F4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461(2012)10-0089-05
知识产权运营是在当代知识产权制度环境下,随着知识产权作为企业资源重要性的提升而提出并适用的企业经营的新课题。知识产权运营与知识产权创造、保护、管理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其中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是知识产权运营的基础和保障,知识产权运营则是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的最终目的。企业知识产权运营也是企业知识产权经营管理的基本形式,加强企业知识产权运营管理是实现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目标的重要保障。基于知识产权运营的重要性,《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创建工作方案》明确指出要提升知识产权运用能力,“全面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工作,推进知识产权商品化、产业化,不断形成有核心竞争力的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加强已有专利技术的实施、转化、转让工作,实现专利价值最大化。要深入研究知识产权制度,充分运用知识产权规则,把知识产权转化为企业竞争力”。
本文将从企业知识产权运营管理的一般原理出发,着重对企业知识产权许可,企业知识产权转让,以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投资入股、证券化、信托等为表现形式的资本运营等进行深入探讨。①
一、企业知识产权运营管理概述
企业知识产权运营反映了企业拥有的知识产权资产与实现企业价值的内在关联性。国外有学者提出了“潜藏价值”概念,论证了企业可以从知识产权资产中获取价值以及知识产权资产与企业增值的关系。不过,知识产权资产价值的实现却离不开有效的运营。“现代企业运营已由原先的生产过程的计划、组织与控制,外延到与产品生产和服务创造密切相关的管理范畴,囊括从运营战略制定、运营系统设计、运营系统运行等多个层次,企业运营对象也由传统的劳动力、原材料等物质要素向知识、服务等非物质要素转变,使得知识及知识产权资源经营的重要性日益增强”。[1]企业知识产权运营是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环节,也是其实现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保障。《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确定的战略方针是“激励创新、有效运用、科学管理、依法保护”。其中,依法保护是手段,科学管理是基础,激励创新是源泉,而有效运用则是最重要的归属和目的。正如知识产权法专家陶鑫良教授指出:上述方针的灵魂是有效运用,激励创新应落实到有效运用,依法保护也要落实到有效运用,科学管理更应在有效运用,国家与企业知识产权之战略与策略,有效运用是目标,运用有效是关键。[2]知识产权法专家郑成思教授在对“知识产权制度”进行解读时也道出了知识产权战略中知识产权战略运营的意旨。他在《关于我国知识产权战略与思考》文章中指出,知识产权制度包含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取得一批拥有知识产权的成果和将该成果“产业化(即进入市场)”等三个方面的内容,将其结合起来可以看成是我们的知识产权战略。这三个方面实际上涉及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和运用,其中运用是创造与保护的延续,是实现知识产权价值的根本所在。
企业知识产权运营本身属于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这一层面上即为企业知识产权运营战略。企业知识产权运营战略的核心是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的功能和特点谋求与企业生产经营紧密结合,实现企业最佳经济效益。企业知识产权运营战略的重点和创造战略、保护战略以及管理战略不同之处在于,它侧重于如何有效地运用知识产权的资产,整合企业各种资源,及时有效地将知识产权转化为技术产品,利用知识产权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和价值,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因而企业知识产权运营战略主要表现为企业知识产权的利用、知识产权产品化、市场化和商业化、知识产权投资和预防与控制知识产权流失等内容。企业知识产权运营战略直接目的在于通过运作知识产权资产而获取经济效益,最终目的则服从于企业战略,是为了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能力。显然,企业知识产权运营战略是企业知识产权运营管理的最高层次,它需要牢固地立足于日常的知识产权运营管理事务上。
我国目前即使是知识产权实施情况较好的企业,也基本上是以自行实施为主,实施方式比较单一。2010年2月1日至2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田力普在全国知识产权局局长会议中指出:知识产权的运用和产业化仍然是当前我国自主创新的一个薄弱环节。这说明在知识产权运营方面,企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为提高企业知识产权运营水平,促进技术创新,需要大力培育企业知识产权运营能力。企业知识产权运营能力属于企业“知识产权能力”的范畴。企业知识产权能力则是一个内涵较为丰富的概念,从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角度来说,包括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能力、保护能力、管理能力和运营能力等;从动态能力的角度看,企业知识产权能力属于企业动态能力的范畴。企业知识产权能力是实现企业自主创新目标的基本能力之一,对于推动企业自主创新活动具有重要作用和影响,当然企业确立自主创新目标也对其知识产权能力的培育具有重要的激励作用,是企业培育知识产权能力的重要动力。无论如何,提高企业知识产权运营管理水平,是提升企业知识产权运营能力的关键。
另外,从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模式看,传统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侧重于知识产权保护,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以及知识经济的凸显,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逐步“从作为法律资产的桎梏中释放出作为商业资产的获利,进而发展到策略资产的境界”,[3]确立知识产权的经营管理理念。国外一个知识资产管理组织(ICMG)提出的企业专利管理的五个阶段,也体现了运营知识产权资产的重要性。这五个阶段是:一是发展知识产权的数量;二是以有限的资源获得量多质优的知识产权;三是许可使用并实现经济价值;四是利用知识产权协助企业发展策略定位;五是创造专利领导技术发展,协助企业调整并创造市场空间的战略影响。[4]
关键词:现代煤炭企业 资本运营管理 研究
企业的本质就在于借助资本运营,把能够支配的资源与生产力要素实行运筹、优化配置与谋划,从而可以最大程度上实现企业资本的增值目的。而煤炭企业拥有着存量巨大的资源资产,如能得到科学合理地利用,可使企业的资产充分流动起来,让企业充满活力。
一、现代煤炭企业资本运营管理意义
(一)煤炭企业在市场立足的需要
为了对煤炭集中度进行提高,以确保国家能源的安全,我国规划建设13个国家级亿万吨的煤炭基地。在这种形势之下,煤炭企业不能加速发展,就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边缘化甚至被市场淘汰。而资本运营则能使煤炭企业对社会资本进行充分利用,并在相应的时间要求范围以内筹集到足够的资金,以实现企业规模的迅速扩张,所以煤炭企业要保证资金来源的充足,就必须进行资本运营。
(二)是煤炭企业进行资产盘活的手段
对于煤炭企业来说,借助资本运营,进行重组联合,依据国家相关政策进行主辅业改制,以实现多元化投资,是现代煤炭企业提高资产运作率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煤炭企业进行资产盘活的重要手段。在目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下,煤炭企业利用资本运营对自身进行发展与优化可谓正当其时,可以说资本运营是煤炭企业进行第二次大发展的重要机遇。
二、现代煤炭企业资本运营的问题
(一)认识上的偏差
现代煤炭企业的资本运营要以生产经营作为基础,当生产经营达到一定的程度后,其资本运营才有可行性与必要性。有部分煤炭企业只是将资本运营片面理解为上市筹集资金与扩大规模,片面追求规模,缺乏理性分析与客观评估,进行盲目重组,非但没有起到壮大自身企业的效果,反而被沉重的包袱所累;不基于生产经营而进行的资本经营,不将生产经营当作资本运营基础,盲目实施多元化经营。
(二)资本运营主体概念模糊
资本运营的主体是企业,应在资本运营中占据主导位置,但因传统体制的制约,我国煤炭企业存在着资本运营主要服从政府意愿,缺乏资本运营的效率化;另外就是企业的高层人员对资本运营进行主宰,令资本运营变成相关管理层牟取私利的渠道。
(三)缺乏资本运营的专业人员
资本运营是一项复杂而专业的经营活动,其要求从业人员除了要具备金融、财税、法律、证券等方面知识,从而对各类金融的工具与管理方法进行熟练运用,还要具备专业的市场洞察能力与对各类复杂事项的处理与谈判能力。但是我国煤炭企业在这方面有所欠缺。
(四)对外型资本运营少
资本运营是指把所拥有的资本在市场上进行优化配置的一个过程,并没有地域限制。目前我国煤炭企业资本运营多数局限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并没有真正拓展到国外。即便有煤炭企业参与对外资本运营,也只是一些简单型的资本运营运作,并无实质性的内容。
三、现代煤炭企业资本运营的建议
(一)形式的多样化
可以使用多样的形式来进行资本运营,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使用相应的方式对煤炭企业资源的配置进行优化。煤炭企业首先要利用产业基础,并以自身产业的扩展为中心进行资本运营,而后对资本市场进行充分利用,注入优质资产的方式来对上市公司的相应结构进行调整,对其进行整合与优化,以扩展企业规模。
(二)企业的规模化
从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来看,具有一定大规模的企业在市场上逐渐占据着主导的地位。所以对于煤炭企业而言,就要加大资本运营力度,集中优势力量,将资本作为纽带,并借助市场建成有强大竞争力、跨领域经营的规模型企业,以提升煤炭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建立相应的战略性联盟,不但要与国内煤炭企业进行联合,还要积极与大型的跨国同行企业进行各方面的合作,以达到技术同步更新的目的,实现企业的规模化。
(三)人才的专业化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企业间各种专业人才的竞争。煤炭企业要确立以人才为主的战略,加大对人力资本运营的力度,同时采取合理、有效、科学的实际措施,对专业人员进行引进、培养,从而能够拥有企业自己的专业工作队伍。
(四)管理的信息化
企业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要通过对管理工作信息化的推广应用,让信息产业在企业的资本运营与经济发展中发挥出充分的作用,与此同时加快信息技术在煤炭企业中的渗透度,利用信息技术来对煤炭企业的运营管理工作进行改造与提升,最后形成煤炭企业资本运营的竞争力。
总之,煤炭企业要谋求发展,已经不能受限于传统的资本运营管理模式,而是要积极与国际接轨,在接受企业发展、资本运营的新理念的同时,积极探索适应企业自身特点的资本运营管理模式,从企业资本、人力资本、运营方式等各方面入手,构建起顺应现代企业需求的、科学合理的企业资本运营管理模式。对于目前资本运营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要对其根源进行分析、研究并有效进行解决,避免直至杜绝类似问题的发生,为我国煤炭企业在资本运营管理模式的探索上排除困难,真正使我国煤炭企业做大、做强,成为有规模、有实力、有技术、有人才的现代化能源企业。
参考文献:
论文关键词:公路货运,运营管理模式
随着我国城市间公路设施和城市内部道路设施建设的日益完善,公路货运量在整个货运行业比重将越来越大,以公路货运的机动灵活特性与其它运输方式的竞争更显优势。却在公路货运行业内,许多货运公司在组建自己的车队进入货运市场竞争中,与其他运输企业和货运展开货源的竞争,与货主间进行价格、服务质量、运输质量等成交条件的讨价还价显得无能为力。货运企业可主动地通过创造条件,创新调整,根据各企业经营的业务项目,在不同的岗位上,构建、选择公路货运运营管理模式,实现改变内部管理环境与市场接合,求得生存的空间和发展的道路。
一、公路货运企业运营管理存在主要问题
(一)投资不足,规模不大,资金紧张的现象普遍存在。据统计, 2009年中国经营公路货物运输企业超过512万家,拥有营运货车642万辆。其中:拥有10辆以上汽车企业不到2%与发达国家的情况相类似;普通载货汽车占比重95.16%,零担车、集装箱拖挂车、冷藏运输车及厢式汽车等专用汽车占比重偏小,仅为4.84%。大多中小型公路货运企业在开拓运输网络化、多式联运业务中需要规范的合同交易和定期结算,因欠缺足够的周转资金被迫止步。
(二)在企业内现代企业管理论文,专业岗位人员配备不齐造成整体性管理团队不健全。人才是企业的重要资源。要发展公路货运企业,既需要掌握专业技术的人才,也需要操作型人才,更需要管理型人才组成团队。目前大多公路货运企业这几方面的人才都很匮乏,特别需要这三种类型的复合型人才,这种人才匮乏现象已到了影响生存问题。
(三)制度管理不到位造成流程运作不经济,操作风险过大。随着运输产品越来越多样化和复杂化,在公路货运业务运作过程中,因企业制度管理不完善或失灵的内部流程控制、人为的错误、制度失灵以及外部事件所产生的直接或间接损失的可能性过大,造成运输服务质量差,因操作失误,可能带来很大的甚至是极其严重的后果。
二、构建公路货运企业运营管理模式的必要性及运行条件
货运企业运营管理存在主要问题是行业特点造成,但货运企业可主动地通过创造条件,构建公路货运运营管理模式,实现改变内部管理环境与市场接合,是每家货运企业求得生存的空间和发展的必由之道。构建公路货运企业运营管理模式的运行条件:
(一)推行“单车核算”的保障制度。“单车核算”是指以从事公路运输营运业务的单台车辆的收支和配比综合费用,求取营运利润的核算办法怎么写论文。单台车辆是公路货运责任单位最基本的构成单位。能适应货运市场多变的环境和符合货运企业采用不同的经营方式要求。为企业提供多种管理数据资料,是推行责权利管理的有力保障制度措施。
(二)形成内部交易价格与完成货运量任务的双行控制办法。内部交易价格是企业内部交易结算和责任结转所用价格。内部交易价格可作为部门之间合作,作业活动时空协调,经济责任承担的约束标准,更有力地推进责权利管理;同时,促使各责任单位以多种方式完成货运量任务,有效地降低运营成本,实现价量双行控制管理目标。
(三)执行“谁负责谁承担”的分配方式。调整负担运输产品成本是“业务”,转变为承担责任成本的是“部门或岗位”。为了实现责权利协调统一,调动各环节的责任人的积极性,在整条物流供应链里,做到责任明确,量化细化到不同业务流程和责任单位上与效率,效益,效果挂钩,充分体现“按时空责任分配”。
从管理模式应用角度上说,构建、运行每一种管理模式关键在设定运行必备条件和选用环境下才能顺利地开展执行,才具可行性。
三、在不同业务或岗位环境下,企业选择公路货运运营管理模式
(一)公路货运企业以运营成本中心管理模式
该模式以岗位发生的费用支出现代企业管理论文,建立成本中心,把发生收入全额上交,实行收支两条线的管理方式。在创新调整资源思维下,由于公路货运企业供给固定成本高,设施和设备专用性强,不同运输产品之间有独特的成本要素不同,加之运输需求的时间和空间分布不均衡,只能适应公路货运市场需求变化的需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社会生产、流通、消费方式的改变,当公路运输的小批量、多品种、高时效和高附加值货物的比重不断增长时, 企业必然选择零担公路货运业务来满足需要,为客户提供的运输产品,建立一套对小批量、多品种、高时效的运输产品适合的一站式完整的运输单证,流程,解决一次运输过程中要与多方承运者发生转换成本,同时,处理在一定范围内不确定性成本划分标准。除了重视流程管理外,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按完全成本法提供的会计资料越来越不能满足预测、决策、考核和分析的需要。因此,对货运企业的管理层要求会计提供更广泛、更有用的信息,以便加强对经济活动的事前规划和日常控制,运用变动成本计算法加强对运营成本事前预测、决策,及时地调整运价和运营标准成本,适应对零担业务和各种新开发的运输产品管理变动需要。更灵活,更实际应对竞争对手的变化。
(二)公路货运企业以运营利润中心管理模式
在公路货运行业,许多货运公司都在选择组建自己车队或建造营业网点的发展路向。当它们进入运输市场参与竞争,除了与其他运输企业开展的争取货源的竞争外,事实上面临着与货主间在争取对自己有利的条件成交的竞争,也同时面临与其它的运输方式的竞争、宣传的竞争、服务质量的竞争、运输质量的竞争和价格的竞争。其实价格是竞争核心,在运输服务方式相似的情况下,运价便宜者就有可能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运价是货主选择承运者的主要因素;服务质量的竞争和运输质量是竞争基础,在提高运输服务水平,保证运输质量水准时,也就是增加运营成本和管理成本,当价格与质量、服务实现有效地平衡,最终运营利润低于投资收益,影响投资者信心和扩张发展计划的实现。
在考虑价格与质量、服务有效地平衡为出发点,凡建造每个营业网点都作为物流利润中心,让其成为既负责物流收入,又负责物流支出,并负责管理现代企业管理论文,使用一定数量资产的物流责任单位,亦即对物流成本收入的发生都能加以控制的责任单位,该物流利润中心的领导者具有控制物流价格、物流业务和所有相关费用的权力,每个营业网点与货运企业的各操作部门之间提供货源、物流服务,其收入按内部转移价格结算,物流成本按其实际发生额转移,虽则其收支都是虚构的,但对于物流系统内部的某个部门来说,本来可能是一个成本中心,通过内部结算价格的确定,将其确定为一个内部人为利润中心,这对于责任中心的成本控制来说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提高每个部门的经营管理意识,也了解物流成本的节约对本部门业绩的重要性,从而促使改善本部门的物流管理水平,降低自身的物流成本。此外,对货物运输质量事故所发生的货物丢失、短少、变质、污染、损坏、误期、错运以及由于失职、借故刁难、敲诈勒索而造成的不良影响或经济损失归入各物流利润中心承担,通过制定货物运输质量考核的指标和标准对接,杜绝发生重大货运质量事故,严控货运质量事故频率,货损率,货差率;奖励达标的完成运量及时率,实现货物安全优质送达,承托双方都受益,各方经济利益得到维护。
当然,在利用利润中心管理来进行物流成本控制的过程中,应注意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对于几个责任中心共同承担的费用,依据一定的标准,按照谁受益谁负担,受益多就多负担,受益少就少负担的原则分配。一定要避免共同费用不合理分配挫伤各部门的积极性。
(2)内部转移价格的制度要合理。这是合理评价各物流责任中心的工作业绩,促进各单位努力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的重要保证。合理制度在内部转移价格,是加强物流系统内部资金、成本、利润管理的有效措施,使客观评价各利润中心的工作业绩的重要手段。物流内部结算价格是指运输、装卸、包装、仓储等人为利润中心之间相互提供物流的结算价格。一般可分为成本定价和利润定价两大类。成本底价是依据实际成本和标准成本来制订内部转移价格。一般可以按标准成本进行定价,因为实际成本定价下供方可能向需方转移不利成本差异,不利于分清责任。而按标准成本定价可以克服这个缺陷现代企业管理论文,但它不符合利润中心要考核效益、评定利润的要求怎么写论文。所谓利润定价法是指各利润中心之间结转物流业务是除成本之外,还要加之以一定比例的利润确定转移价格;另外,也可以参考市场价格来制订内部转移价格。
(3)除了内部转移价格的制度和对费用计划标准控制外,公路货运企业还需要衡量在不同产品、不同区域、不同渠道和不同促销规模等方面的实际获利情况,主要环节是进行赢利能力分析。赢利能力分析就是借助于有关财务报表和数据的处理,把所获利润划分到各运输产品、货源地区、促销渠道、顾客群等方面以便比较每个因素对企业最终获利的贡献大小以及其获利能力的高低,一般主要是用销售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资本收益率、物流服务周转率等指标来衡量。
(三)公路货运企业以“运量—运力平衡”业务管理模式
市场是第一位的,客户也是第一位。“运量—运力平衡”业务管理模式的经营理念就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需求为中心,提供灵活多样、盈利最大化的综合物流服务。对于一个多环节、多工种的联合作业系统的整车货物运输业务的组织作业来说,需要参与运输生产的要素包括劳动者运用运输车辆、装卸设备、承载器具、站场设置等,通过各种作业环节,将货物这一运输对象,从始发地运送到目的地的活动过程。而制造企业的产前产后物流多采用整车运输,公路货运企业对于整车运输业务的组织作业管理应充分发挥主动发现、创新、整合市场需求的设计能力,及时了解市场的终端和供应链的始端变化信息,通过整合供应链上的相关企业如生产企业、运输企业、配送企业、仓储和加工包装企业、货代以及消费者可用需求信息资源,能够为物流链上的企业提供最佳的管理咨询服务,实现物流链上最佳流程。
当今的物流活动是一个社会化的活动,涉及行业面广,涉及地域范围更广,所以它必须形成一个网络才可能更好的发挥其效能。“运量—运力平衡”业务管理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参选网络组织结构,打破单纯企业或集团内部的“运量—运力平衡”做法。推选主要有两种网络结构,一种是大物流中心加小配送网点的模式,即:“两头小中间大”;另一种是连锁经营的模式,即:“链条式”。前者适合商家、用户比较集中的小地域,选取一合适地点建立综合物流中心,在各用户集中区建立若干小配送点或营业部,采取统一集货,逐层配送的方式,充分利用零担,整车,空运(或铁路)运输方式特点,优势构建零担联运快速干线。后者是在业务涉及的主要城市建立连锁公司,负责对该城市和周围地区的物流业务现代企业管理论文,地区间各连锁店实行合约,性协作,该模式适合城市间或全国性物流,连锁模式还可以兼容前一模式。第三方物流大大扩展了物流服务范围,对上游生产商可提品、管理服务和原材料供应,对下游经销商可全权为其配货送货业务,可同时完成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传递。
以客户需求为中心提供量体裁衣般的、灵活的综合,以降低社会运营的总成本,最终让需求者成为最终收益者并得到满足为目标,实现相对“运量—运力平衡”结果,让供物流链上的所有企业实现一种共赢的局面。 四、结束语
由于公路货运企业存于外部经济环境变化,客户个性需求变动大,而企业自身资源贫乏之下,企业管理处于无政府主义状态。为此,笔者认为,通过创造条件构建稳健性企业运营管理模式;根据企业不同的业务,岗位,创新调整企业可利用的资源选取运行运营管理模式,扬长避短,创造合理运营管理环境为公路货运经营服务,适应货运市场变化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物流运输管理》王风刚高等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风电企业;管理模式;生态环境;问题;对策
在当下阶段,我国一些具有较大规模的风电企业通常使用的管理方式都是自主经营的形式,因此,对企业的专业性有着一定的要求。对于风力发电来说,不管是对设施的故障修理,还是基础的搭建,都要求工作人员具有超高的专业性,以及较强的综合技能。想要使设备运行的整体效率得到提升,有些风电企业就把维修设备这项工作包给其他专业公司。在这些专业公司的维护中,使风电企业解决了工作效率相关的问题。但与此同时又加大了经营的成本,对经济效益产生了影响。
一、在风电企业的运营以及生产管理中凸显的一系列问题
(一)信息技术的使用相对匮乏
现阶段,随着我国信息科技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其在各行各业中得到了普遍的使用,其所使用的水平对企业工作的整体效率有着直接的影响。在日常工作中,利用对风电企业的生产以及经营的管理进行分析可以知道,该企业在对相关工作档案进行管理的时候,基本仍然采取书面为主,同时这种管理的方式较为繁杂。在工作人员要进行档案的查阅时,必须经过多道程序的审批,使实践得到了大量的浪费。该企业没有将电子档案取代书面档案的管理,导致在工作中信息的传输效率较低,使部门之间正常的沟通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二)在生产工作中管理的制度较为落后
当下阶段,有的风电企业在进行生产工作的时候,其管理方式仍然使用传统的火力发电形式。在进行检修的时候,缺少负责监督的体系,也没有高效而且具体的管理体系。在日常生产中,各种自然方面的因素极易对风力发电的工作产生影响,使设备频繁的产生故障。企业在对生产工作进行管理的时候,却缺乏防御故障产生的相关措施。企业在生产中管理的制度较为落后,使风力企业工作的效率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三)维修工作者专业化的能力不够
作为一种可以再生的新型能源,当风力发电的相关设备产生一定故障时,让工作人员可以进行参考的维修素材却不多。由此可见,就需要相关的维修工作者具有十分专业的技能[1]。并在企业组织培训的时候对自身的能力进行不断提升,具备能够快速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现阶段当风力设备产生问题时候,维修工作者一般只是依靠自身的工作经验,并不能将问题得到彻底的铲除。长此以往,在企业将来的运营中,就会使维修设备的资金得到增加,使企业整体的效益受到一定的影响。
二、使风电企业的运营以及生产管理中的问题得以解决的相关对策
(一)使信息化在企业中得到普遍的提高
在风电企业中,对档案的管理工作是该企业信息化得以提高的关键[2]。对于企业而言,良好的对档案进行管理是十分重要,是企业中各个部门进行交流以及协作的工具之一。由此可见,风电企业的领导者必须重视信息化工作在档案管理中的普及应用,并且提高电子文档创建的有效性。只有风电企业能够将信息技术充分利用在企业档案的管理中,才能使企业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得到高效的传递,为企业以后的发展提供更优质的价值。
(二)使生产的制度得到一定的完善
在风电企业中,企业设备在现实作业中创造出的电力总数量,直接的取决于企业在生产管理方面所制定的制度。而生产出电量的数量,也直接决定着企业在工作中能够得到了利润多少。当下阶段,风电企业在对生产方面进行管理制度的制定时,必须要对企业的监督体系进行完善,并且运用高效率以及合理的监督体系,对有关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制约以及规范。在企业进行工作的区域内,应该指派相关的专业工作人员对设备采取这定期检测以及维护工作,使工作设备经常产生故障的情况得到避免,避免对生产的效率产生到影响。由此可见,企业需要对生产相关的管理制度进行及时的完善以及修改。让风电企业在进行工作的整体安排时,做到更加科学化、合理化以及完善化[3]。
(三)使维修工作者的专业技能得到科学化的培养
在日常生产中,各种自然方面的因素极易对风力发电的工作产生影响,使设备频繁的产生故障。这就需要相关的维修工作者具有十分专业的技能,并且具备可以快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设备的正常运行得到保障。因此,风电企业在运营的过程中,需要重视对专业人员的技能培训。利用组织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让维修工作者在面对工作的时候,可以灵活的进行选择解决方案,并使隐患得到完全的铲除,使企业正常的发电量能够得到保障。
三、结论
综上所述,对于风力发电而言,其技术一直有着相对较高的要求,于此相配套的设施也有着较高的费用,致使该企业在营运的过程中产生的利润通常不高,使其产业的整体结构受到了影响。所以,风力企业在进行生产以及营运的管理中,需要制定出合理的管理体系,推动企业整体的效益,使之得到增加。想要使风电企业得到有力的发展,就要使其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同时有助于企业在市场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刘洁宇,杜春莲,杜倩楠.现代企业生产运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商,2015,(24):1.
[2]张志远.生产运营管理与企业发展的关系的阐述--海尔发展的启示[J].现代商业,2013,(23):123-124.
政府、社区、居民三方联手
为全面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房山区建立了系统化的模式,可以概括为:“政府主导—属地负责—专业管理—社区(村庄)发动—居民参与”。首先,房山区政府在垃圾分类工作中起到了主导作用,一方面垃圾分类设施全部由政府出资统一购置;一方面,为提高垃圾源头分类质量,制定了《房山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考评办法》,组织分类地区进行日抽查、月考评。对工作成效突出的社区居委会及物业进行奖励。对分类积极、表现突出的居民,挂牌表扬并给予日常用品等物质奖励,大大提高了市民垃圾分类积极性。
过去垃圾分类常常受到居民的怀疑:“我在家把垃圾分好了,扔到相应垃圾桶内,结果垃圾运输车过来又混合着拉走了,我不是白分类了吗?”房山区对此实施专业化管理,确保每一类垃圾处理形成科学的流程。可回收垃圾由社区的废品回收公司上门回收,送往有资质的再生资源企业分拣后分别送往相应的回收处理企业。其他垃圾由环卫清洁队专用收集车送至中转站打包压缩后送往填埋场处理。餐厨垃圾则运送到良乡餐厨垃圾处理站进行处理,每处理1吨厨余垃圾可产生2-3公斤有机肥料,工作人员自豪地介绍说:“每天都会有市民来这里索取这些有机肥料种花种草用,谁来都可以拿回家用!”此外,厨余垃圾处理站的设施也让人印象深刻,不仅非常干净,而且毫无异味,难怪房山区政府把厨余垃圾处理站建在了市区繁华处,周围居民也没有任何意见。
在整个“房山模式”中,各街乡政府(办事处)、各试点社区单位和社区居民三方联手,共同参与到垃圾分类事业中来。在绿袖标指导员的长期现场指导、宣传和鼓励下,社区居民从起初的不了解、不支持,到现在大多数积极参与到生活垃圾分类当中,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保护环境的责任逐步被大家所认识。
绿袖标指导员的企业化运营
为更好地开展生活垃圾处理工作,“房山模式”积极探索出了“政府补贴-统筹兼顾-企业运营-居民参与”的垃圾分类指导员队伍管理新模式,在全市率先推行了企业运营招聘上岗。
早在2009年4月,房山区在居委会物业条件和小区环境均良好的海逸半岛小区和行宫小区为垃圾分类试点小区启动垃圾分类工作,并率先在全区组建了147名垃圾分类指导员队伍,他们全部是热衷于环境卫生事业的下岗职工和群众。此举得到了市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认可,并于2009年4月22日在房山区府前广场举办了全市“第三个”周四垃圾减量日活动并现场组建了18支市级绿袖标垃圾分类指导员队伍,由此绿袖标指导员在全市得到广泛推广。
房山区绿袖标指导员队伍建设已坚持实施四年之久。目前全区共有937名绿袖标指导员分布在64个小区中,这些“绿袖标”全部由企业实施招聘并实行企业化管理,主要对象以企业员工、社区志愿者为骨干,以劳务派遣、40-50岁人员和下岗失业者为主体,以再生资源回收员为辅助组成的联合共同体。这种联合编队的骨干部分保证了队伍素质的稳定,主体部分解决了城市弱势群体的再就业问题,辅助部分保障了队伍规模和人员数量。三者结合,使新模式下的绿袖标指导员队伍得以保障。
垃圾桶旁的美丽风景线
碧波园小区,一位40多岁的绿袖标指导员大姐正在认真工作,她说:“我们都是经过了几次培训才上岗的,对于工作中的小问题都已经处理的很好了。垃圾分类指导员是项艰苦的工作,冬天冷,夏天热,为了克服这些困难,我们几个‘绿袖标’也经常在一起商量着解决了一些问题。例如,夏天由于天气热加上一些居民混放垃圾致使垃圾桶的臭味较大,我们就先把桶打开,放一会味,等味小了再进行二次分拣。看,我手上的这个钩子就是用自家的废旧墩布棍接上钉子自制的,十分好用。”说着,大姐比划着演示起来。
“这个应当算厨余垃圾……”“那个是可回收的……”“你这个分的不对,应该这样分……”在海逸半岛社区, “绿袖标”程仁老先生不厌其烦地指导居民正确投递垃圾。作为一名老党员,老干部,干了一辈子工作的他,本应在家享受天伦之乐,一个偶然的机会,通过以前老同事的介绍,他加入到了垃圾分类指导员的行列,从一名党的优秀干部“华丽”转身成为了一名整天和垃圾打交道的志愿者。
“老牛自知夕阳晚、不待扬鞭自奋蹄”,程老喜欢这样形容自己。从开始的一知半解到现在的“垃圾分类达人”,程仁迎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凭着对这份事业的热爱,以及对社区和居民们的责任感,克服了年纪大、记忆力差的弱点,特别是在学习《绿娃在行动垃圾分类知识》宣传手册时,他一边抄写,一边背,还让爱人和5岁多的外孙一起帮他按垃圾的不同种类一遍遍分类,为工作做足了准备。有些不理解的人曾经劝说程老,“你一个处级干部退休金也不少,这活又脏又臭又累,每月就发点烟钱,你干它做什么。”程老说,他不要虚荣心,不要臭架子,也不需要更多的金钱,只是希望作为一个退了休的老同志还能有自己的价值,能为利国利民、造福子孙后代做些事情。他也确确实实做到了!社区里有些年轻人总是将垃圾混装,程仁每次都会及时制止,主动、耐心地向他们宣传、讲解,然后将他们的垃圾拿过来,亲自动手给他们分拣示范。这些居民看到程老不戴手套、不嫌脏的样子,也被这真诚的行动所感动,许多人当即承诺以后坚决按要求分类正确投放。
垃圾分类的优越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这些“绿袖标”们功不可没。他们虽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没有豪言壮语的誓言,却把这项事业开展得有声有色。他们不单是一名站在垃圾桶旁的普通垃圾分类指导员,更是建设和谐宜居绿色家园的重要贡献者、垃圾分类事业中的一道美丽风景线。
企业上门收集可回收物
我国生活垃圾的回收利用历史并不短,但遗憾的是,垃圾回收利用从未形成产业,垃圾中的回收资源潜力极大,尚有大部分资源有待回收。
北京海川得益废品回收有限公司和北京源心源再生资源有限公司作为市、区两级政府认定的主体企业,一直致力于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等公益事业的研发和利用。自2011年起,在房山区委、区市政市容委和区文明办等相关部门的信任和支持下,承接了房山城镇地区生活垃圾分类指导员的运营管理任务。现下设回收、分拣和再利用三个项目组,在企业内部形成以纸为核心的循环产业链,实现了可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在房山“垃圾分类企业化”试点小区加州水郡,细心的人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本来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其他垃圾三类,对应三个分类垃圾桶,但在这里只有两个,少的那个正是可回收物垃圾桶。这是什么原因呢?答案就在垃圾桶背后的指示牌上:上面有废品回收公司电话,可回收物能上门收集!
北京海川得益废品回收公司便承接了垃圾分类试点小区的再生资源回收站工作,再生资源回收站的工作人员由公司统一招聘和管理,甚至称量垃圾的废品秤也是公司统一配备,绝对不会出现小商小贩们“缺斤少两”的现象。最关键的还是再生资源回收站提供上门收购可回收物的服务大大提高了居民的热情。因为一般情况下,并不是所有的垃圾都可以卖钱,但是在这里只要是可回收物,他们一视同仁,都会上门主动收集。
攒够积分换洗衣机
在再生资源回收站的桌子上,放着一些生活用品,包括洗涤液、洗衣粉、肥皂和香皂等等。回收站的工作人员介绍说,这是公司为鼓励社区居民参与回收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利用与合作公司的业务关系,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购买了一批生活用品。这一举措受到社区居民尤其是精打细算的家庭主妇的欢迎,因为这些日用品比市场价低,其实就是间接提高了可回收物的价钱。这些物品中最受欢迎的要数399元的洗衣机,现在哪里还能买到这么便宜的洗衣机呢!所以很多居民甚至提出要花钱来买,可是工作人员摆手说:“不好意思,我们这洗衣机只能用垃圾来换,您回家把可回收垃圾拿来,一次不够,就记在积分卡上,一直累积到可以换洗衣机为止!”听到这话,居民们再也不乱扔可回收垃圾了,都要攒着换洗衣机用。
“城市的森林资源”!
1吨废纸可再生800公斤新纸或830公斤纸板,可节约木材4立方米,而可回收垃圾的80%主要是废纸,废纸再生大大减少了木材资源的耗费,因此垃圾是名副其实的“城市森林资源”。
在加州水郡的再生资源回收站,居民张大妈说:“我家前一阵子刚装修完,各种材料和新家具的包装都是纸箱子,堆在家里也没啥用,拿来这里还可以换成日用品或者零钱,哈哈哈…”现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人们生活中大量使用一次性用品和包装及合成高分子物等,所以,可回收物中含有大量塑料、纸张、玻璃、金属、旧衣物等有价值的物品,而纸盒包装垃圾占了80%的比例,如何将这些纸类可回收物转化为资源再生利用,是垃圾分类产业链最关键的一个环节。
摘 要 本文主要对运营管理的内涵做了简要论述,同时对运营管理在企业核心竞争力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 运营管理 核心竞争力 企业竞争
一、引言
企业核心竞争,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要素。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得到持续市场竞争优势的力量之源,也是企业长期发展的重要保障。一个企业如果要在经济全球化大潮的背景下,特别是金融危机刚刚过去的今天不被外界所击倒,就必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从产品的研制到原材料采购、 生产、 销售、 售后服务等一系列活动称之为企业运营过程。 针对运营过程中的各项活动配置的组织构架对其活动实施的控制和管理称之为运营管理。企业运营管理目标就是要在时间、质量、成本、人力上取得最优化。在新形势下企业如何做好运营管理是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运营管理的内涵
运营管理是指对运营过程的计划、组织、实施和控制,是与产品生产和服务创造密切相关的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运营管理是由生产管理演变而来,近现代以来企业更多的向服务业、公共事业等领域发展,而不仅指过去的制造业,运营管理(operations management)也就趋于主流。
企业管理中最基本的职能是生产运营、科学技术、市场营销、财务会计和人力资源,这五点互相促进、互相影响,只有这五点能够有机的整合在一起才能对企业的发展带来推动力。而运营管理的主要对象是生产运营过程和运营系统,企业的运营是要有计划、有组织的对一个投入、转换、产出的过程进行安排,并对此过程配以合理的实现的手段。企业运营管理,作为企业生存与发展关键的一个要素和各个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它决定着一个企业的市场经营成效;从长远角度来看,能否找到适合企业自身发展需要的企业运作模式并不断完善这种机制决定着这个企业能否延续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最终取得企业的持续且平稳的发展。总之,企业运营管理的目标就是通过创新的企业运营模式在有限的资源和时间里取得利益的最大化。
三、现代企业竞争中运营管理特点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剧和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企业运营管理面临新的课题研究。运营管理如何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并使之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这已经成为企业运作中不可回避的课题。
1.现代运营管理涉及范围逐步加大。随着现代企业涉及领域不断扩大,那么于此相适应的运营管理也需要适应新形势的发展,现代运营的领域已经不再单只传统制造业,内容也不再仅仅是运营的过程的计划、组织和监管。现代运营管理已将企业运营战略的制定、运营系统设计、运营系统运行与监管等涵盖到自己的范围内。
2.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科学技术的提高给企业的运营管理带来了新的技术手段,物料需求计划、企业资源计划、制造资源计划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给企业运营带来了新的方式。信息化程度的高低甚至已经成为一个企业综合竞争力的一个指标。
四、运营管理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
时下,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已经将中国企业推向了风口浪尖,在激烈的竞争中企业要想生存并有所发展就要不断革新,以适应新形势的需求。提高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是如今每个企业无法回避的课题,只有具备核心竞争力才能企业才有旺盛的生命能力,并拥有可持续性的竞争优势。企业的优势可以简短的概括为成本、时间、质量、收益等指标上。虽然雄厚的资金保障、领先的技术和优秀的人才是企业不可或缺的核心竞争能力,但是如果没有高效可行的运营管理模式将这些要素组织起来,那么企业也无法真正的具有强大的竞争力。我们提倡是对企业运营管理所涵盖的范围综合的运用科学手段,客观的调查研究,指出企业运营管理中的缺陷,提出合理可行的解决方案,进而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争取更多的收益。
企业运营管理重要作用就是要以最优的方式为市场提供合适的产品,这是目前任何一个企业运行的一个基本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五、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内部途径
1.企业从高层管理者到基层的每一个员工,都应该认知企业核心竞争力战略在市场竞争特别是国际竞争中的作用,重视和关心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
2.要集中公司资源从事某一领域的专业化经营,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在经营管理、技术、产品、销售、服务等诸多方面与同行的差异。在发展自己与他人上述诸多方面的差异中,就可能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可以提高消费者特殊效用的技术、方式、方法等,而这些有可能构成今后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要素。
3.加强技术创新。这是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一是企业制度创新,是企业关键的问题,涉及到企业制度的三个方面:企业产权制度,企业的治理结构,企业的管理制度。二是企业文化创新,真正认识什么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人的价值理念,思想范畴,是员工对整个企业发展乃至制度的一种认可,这种认可企业制度的理念就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理念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管理型企业文化,经营型企业文化,体制型企业文化。三是企业营战略创新。企业经营战略创新的核心问题是要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也就是我选择经营战略关键是我的比较优势是什么。四是企业技术创新。技术,不仅仅是技术水平的问题,而是技术的市场性问题。国际上技术创新有两个评价标准:一个叫技术的技术性,就是技术水平高不高。另一个叫技术的市场性,就是有没有市场需要。评价企业的技术创新的关键是考虑市场需要的问题,有没有市场需求。因此所有企业注意,你们的技术创新是建立在技术的技术性和技术的市场性的统一基础上的,绝不是一般的技术创新问题。
六、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外部途径
1.可通过知识联盟获得企业核心竞争力。知识联盟有助于一个公司学习另一个公司的专业能力,有助于两个公司的专业能力优势互补,创造新的交叉知识。知识联盟具有以下特征:联盟的各方合作关系非常紧密;知识联盟的参与者广泛等等。因此,知识联盟是企业从外部获得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2.可通过企业兼并获得核心竞争力。企业兼并是企业扩大规模,快速进入其他竞争领域的一种有效途径。通过兼并,企业可以重新整合自己的内部资源,构造新的企业经营格局,调整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构建新的企业经营机制,从而达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市场竞争力的目的。因此,兼并也是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的一条捷径。
3.努力培育更多的更忠诚的稳定顾客群。顾客群越多,顾客的忠诚度越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就越强大,就越能经久不衰。因此,我们的企业都应重视培育自己的顾客群。从产品、价格、渠道、促销到公关宣传等营销的各个方面着手,努力培育自己的顾客群,以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七、结语
核心竞争力就是企业的心脏,它为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必要的血液,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它,而核心竞争力最主要的又是适时的创新,不仅是技术上的创新,而且也是运营模式上的创新,加强现代化企业运营管理管理,形成自己独有的运营模式,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手段。我国企业应从现在做起,改变传统的经营管理理念,借鉴国外成功企业的经验,以打造核心竞争力为契机,形成我国企业的竞争优势,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中国经济新思考(第一版).中国财经出版社.2008.
[2]萨缪尔森,诺德豪斯.经济学(第二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3]王德海.现代项目管理的理论方法.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传统企业的营销模式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企业的电子商务营销运营正朝气蓬勃的发展,李彦宏曾经讲过“2015年后中国将不会在有互联网企业,因为所有的企业都在做互联网和电子商务”。中国为来21世纪,企业电子商务营销运营管理型人才极具欠缺。所以培养人企业电子商务营销运营型人才是时展的必然趋势。
目前中国高校毕业生数量增加,就业压力增大,而大学生选择去电子商务企业就业的也逐年增加,为帮我国传统企业培养电子商务营销运营管理型人才,由组织开展的《企业电子商务营销运营管理师》认证项目,是真正帮助我国传统企业培养这方面人才的一个培养机制,也是为当今大学生就业及创业所需知识的系统培训及考核。更是为大学生就业求职等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砝码,补充了学生在学校课堂里所学的知识的欠缺性,使大学生多具备一些实力,多一项技能认证,对大学生就业及创业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目前中心将此认真项目与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技术指导中心的,CETTIC认证《网络营销师》项目并行培养学习,在结合CETTIC《网络营销师》项目的课程,将培训内容丰富和补充,使之学员培训后能掌握更专业更实际的能力。达到双轨制度培养,使之培训项目更具有含金量。
课程目的:
1、通过培训,让您的传统企业快速转型电子商务营销模式,低成本拓展网络市场。
2、让您在网络市场中能精准定位,锁住机遇。
3、让您掌握并精通策划和建设营销型网站技巧
4、通过学习,领悟如何高效利用电子商务推广手段,让您的企业迅速成交回笼资金,并大幅提高产出投入比(ROI)。
5、大幅度提高网络客户和销售转化率。
6、让您时刻掌控网络营销运营和管理。
7、让您更深入的了解如何诊断和管理电子商务平台。
8、有效制订企业电子商务总体策略、计划和实施方案,并跟进、监督、指导实施!
9、管理电子商务网络营销团队:管理、考核和培训网络营销人员。
课程特色:
1. 实用性:以企业需求人才能力为导向,深入分析职位能力匹配技能,专精一门全局掌握
2. 专业性:引入不同行业案例分析,结合不同职位培养,分析不同运作效果
3. 易学性:针对职位专项提升,针对基础合理搭配,兴趣导向式提升,案例化讲解
4. 系统性:全面系统的教学内容体系,循序渐进的模块学习,理论实际结合演示
5. 标准性:技术知识的标准化学习,监测的严格执行
6. 操作性:重视实践操作学习,依据数据分析说话,细分项目实践操作化
培训考试:
学员在参加完培训考试成绩合格后,参加一实践项目设计并达到标准,可为学员颁发由认证的CECRC《企业电子商务营销运营管理师》证书。
组织机构:
CECRC认证企业电子商务营销运营管理师项目全国管理中心
承办机构:苏州赢冠商务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项目认证:CECRC认证《企业电子商务营销运营管理师》
中心网站:100ec.cn
培训对象:高级班:——企业网络运营事业部高管人员
——新兴中小型企业CEO、负责人
初级班:——国内外高校在校大专及以上在校学生 报名方式:电话咨询报名400-001-7770 崔老师
电话:0512-69212911 传真:0512-69212911 E-mail: cettic_cecrc@163.com
培训方式:面授
以岗位责任制为基础的煤炭经营管理体系曾发挥过重要作用,在煤炭科技、生产条件日益复杂,产能过剩、煤价持续下滑、煤炭企业市场竞争加剧新常态下,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大型煤炭企业纷纷在内部实施了岗位精细化管理。如山西阳煤集团推行的岗位价值精细化管理、山东能源集团推行的内部市场化改革、煤炭行业正在大力推进的“两化融合”精细化管理等,分别从企业生产经营价值链、内部交易结算链、生产经营管理信息链等,多角度探索煤炭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作为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精细化管理在被大多数煤炭企业尝试后,赋予了新的内涵,即以专业化为前提、技术化为保证、数据化为标准、信息化为手段,把生产经营者的焦点聚集到满足被服务者的需求上,以获得更高效率、更高效益和更强竞争力。
2煤炭企业精细运营管理概念及内涵
煤炭企业精细化运营是运用价值链、经济链、责任链来调控经济运行,涉及到6个方面内容:安全质量、生产组织、经营管理、现场管理、技术管理以及企业文化建设,各方面按照切中要点、抓住运营管理中的关键环节,体现“精”;量化、考核、督促和执行具体管理标准,推进“细”,最终实现各业务流程管理的专业化、标准化、程序化和信息化,系统解决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各关键环节及其主要控制点的匹配性。
1)引入内部市场竞争机制,变行政管理模式为契约管理,促使煤炭由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在识别煤炭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并确定其价值的基础上,重新对内部各级经营组织进行合理定位,规范企业内部各专业市场运作,构建内部市场,量化内部各业务单元经营指标,测算基础定额,统一基准价格体系,实行内部市场结算,使生产矿与基层单位、基层单位之间以及基层单位与班组之间形成交易结算的关系,通过不断优化管控流程,将职工收入和企业效益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自主控制成本运行机制,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
2)按照生产工艺、工序流程,结合全面预算管理制度规则要求,细分经营管理责任主体,量化经营要素指标,按照责、权、利相统一标准,在测定人、材、机等每一种生产要素基准价基础上,完善矿、区队、班组等每一级经营主体的经营指标和消耗定额,用价格传导机制建立现场与市场对接。
3)借助内部精细化运营管理平台,将优化后的内部市场化运作流程,运用信息化技术嵌入固化到“矿井精益运营管理”系统中,按周期核算结算各经营主体的收入、支出,为各经营单位、成本控制单元超前管理提供决策支持,推进各项经营指标“下区队、进班组、到岗位”,通过逐步划小经营核算单位,扩大内部市场运作范围和深度,及时传递市场需求变化及价格走势,激发各成本控制单元经营活力,将经营者的压力层层传递到岗位,促使员工以主人翁的心态思考问题,实施更为有效的超前管控,持续提升企业的精细化经营管理水平。
3煤炭企业精细运营管理平台构建
精细运营管理强调是管理控制要用数据说话,即要用精确的数据来说明问题、实施考核、进行控制,为此需要构建涵盖煤炭企业经营管理、生产控制、设备监控等层面的精细化管理信息系统,为各经营单元的高效协同运作提供技术支持,在此基础上梳理各生产环节经营精细化管理目标、流程,确定信息化功能模块和市场化要素控制节点,实施模块化管理的同时加强信息共享,避免重复劳动。
3.1本质安全精细管理模块
引入本质安全管理理念,整合已建成的安全监测、监控、人员定位和井下视频监控及数字化矿井等软件系统,以安全质量可控为标准,将每班上岗职工、班组长、技术员、带班区队管理人员分级排查出的隐患实施闭环管理,及时跟踪处理和反馈现场安全异常信息;以岗位工序质量达标为重点,剖析现场技术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严格按措施组织施工,按标准进行自检、互检,实施工序质量的现场纠偏管理,以施工质量达标保证工程质量优良;同时加强对安全质量事故统计分析,查找各类事故隐患发生的诱因及规律,实施主动防治,实现矿井人、机、环、管相匹配的本质安全。
3.2生产精益运行管理模块
引入精益生产管理理念,整合原煤生产、洗选加工、销售等生产管理系统,确定区队生产工作在整体矿井生产作业链条中的位置,实施主导工序拉动辅助工序的“订单式”生产,使各区队在安排好本队生产工序的同时,还要为下道工序(其他区队)的单位打好基础,实现矿井一体化协调作业。以提升采区、采面回采率为主要考核指标优化生产经营调度管理,按照确保采、掘正规循环、均衡生产制定生产网络计划,辅以工单管理机制,强化现场管理、过程控制和辅助工序协同,跟踪协调各生产系统高效运转,确保各系统产能匹配无窝工、无浪费,在不增加人员情况下,提高工时利用率,提高单产单进人均效率;在不增加投入的情况下实现煤炭资源精采细收。
3.3经营成本精准控制模块
引入边际利润理念,各生产部门与计划管理部门结合,定期自下而上统计分析各生产经营单元完成的主体工作量、要素消耗量;各技术部门与经营管理部门结合,自上而下审订各生产经营单元的消耗定额及指标,分类建立各种作业标准成本定额,结合技术与经营部门现场生产条件变化确认,确定合理的工序成本结算单价,并按照主体工作量进行结算,按照标准工序的成本约定和边际利润贡献,使生产单位和岗位员工明白自己当班生产的工作量和成本与标准的差距与价值,在班组及岗位层面杜绝人、机、物等生产要素的投入不足和浪费对边际利润带来的损失。
3.4预算分配精确管理模块
矿井对采、掘、机电运输等专业按照有支出必有指标、有指标必有考核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结合单项工程预算和费用控制指标等,定期对各专业进行考核兑现;各专业与部门联合对各队的日产量、进尺、质量等考核指标完成进行现场验收,无异议后录入信息系统,作为矿对各专业分配的依据;各专业对区队每班按产量、进尺单价及安全、质量等要素进行考核,班组对岗位按照工作量、消耗、安全、质量等进行日计分考核,考核结果及时公示公布,接受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区队月末根据分值分配到岗位。
4煤炭企业精细运营管理实施及注意问题
4.1对接现场与流程,提高管控效率
煤炭企业现场人员既是产品的生产者,还是材料、配件等生产资料的消耗者,这也决定了煤矿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的重点在现场环节,为此内部市场的信息必须采集到生产经营现场及各关键环节,如隐患排查确认表、措施审批单、工程量验收单、质量验收单、材料配件消耗单等原始单据和作业工单,必须是现场作业人员、管理人员共同完成,确认无误后上传信息中心,信息经过分级分类整理直接转送到结算中心和各职能管理部门,结算中心按照约定单价结算收入、支出;管理部门对照工程设计、技术措施和消耗定额等标准,及时评价现场管理针对性和有效性,进行管理纠偏和成本预警,管理奖惩考核结果转结算中心兑现,形成人人都是经营者,岗位都是利润源的全新经营机制,有效对接现场管理与流程管理。
4.2融合技术与管理,实现降本增效
煤炭企业大多属于规模效益型,复杂条件下生产技术管理对煤矿生产成本至关重要,要实现安全高效、高产高效,必须建立科技与管理融合的长效机制,走经济技术一体化之路,向管理要效益,靠创新增效益。充分发挥技术管理人员的创新作用,拓宽优化设计、技术降本提效思路,严格系统革新、技术改造方案联合会审,周密论证各种技术方案在寿命周期内初期投资加运行费用的总费用,选择效益最大化的经济技术方案,实现生产技术管理源头降本。
4.3融合专业与基层管理,提升执行力
实行精细化管理前提是必须了解企业、专业和区队当前的环境、人员的能力素质模型,煤炭企业实施精细管理要结合自身特点:管理规范成熟度,管理人员配置和现有操作人员技能素质,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管理短板,专业要给予基层单位以及时有效的帮助和支持,科学合理地制定工作目标,将精细化管理聚焦薄弱环节,增强专业化管理与基层集约化生产的契合度,提升各级生产经营管理者的执行力。
4.4融合知识与创新管理,助推企业管理升级
企业要做强,需要有效运用文化精华,技术精华,智慧精华等,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煤炭企业精细运营管理需要专业管理人员加速知识更新,赶超技术创新步伐,对企业内部已积累的专有技术、技术诀窍等要通过内部知识管理和培训,系统加以推广应用,同时注意追踪行业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新材料研发与推广,引进消化吸收先进适用技术,融入到生产经营管理过程当中,建立起内部市场与外部市场相对接,标准化与信息化相融合的煤矿精细运营管理系统,以期不断简化管理流程,优化成本控制,提升生产经营管理协同效率,助推企业管理升级。
5结语
关键词:高速公路 管理 绩效考核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绩效考核是一项重要的约束和激励手段。作为新兴行业,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企业与传统行业企业相比,众多的管理手段与方法尚处于探索与改进阶段,包括绩效管理。
一、绩效考核体系设计难点
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企业由于其业务范围与性质特点,在设计绩效考核体系时存在若干难点。第一,其不同于一般生产型、销售型企业,难以设定具体的量化指标,最直观的量化指标“营业收入”主要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非企业员工努力所能改变。第二,一般设行政劳资、资金财务、营运管理、工程管理、安全管理等职能部门,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差别较大,考核时难以横向比较。第三,一线生产单元一般包括收费站、监控中心、养护管理站等,各自的工作职责也存在较大区别,即使在同一条高速公路的几个收费站之间,由于地理位置不同,车流量与工作量也存在较大差异。
二、绩效考核体系设计原则
一套行之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在设计考核指标时,应遵信针对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和明确性原则。
所谓针对性原则,是指由于绩效考核的目的、对象和侧重点不同,在选择确定绩效考核的要素和具体指标时,应从实际出发,使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充分体现出所考评对象的性质和特点。
所谓科学性原则,是指绩效考核要素指标体系的确定,应以心理学、管理学、行为科学等科学原理为依据,采用科学的调研方法,通过数据资料的采集、分析和处理,保证所选要素指标能够系统、全面、正确地反映和体现岗位工作性质和特点。
所谓明确性原则,是指在绩效考评体系中,每个考评要素指标要有明确的内容、定义或解释说明,使概念内容明确、外延清晰,文字表述精炼、直观、通俗,要素指标少而精,考评体系设计规范化、标准化。
三、绩效考核体系设计建议
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企业绩效考核体系设计难点,可采用以关键绩效指标(KPI)为主的绩效考核体系予以缓解。KPI考核的核心是从众多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中提取重要性和关键性指标,在企业内部自上而下对总体目标进行层层分解,将员工的个人行为与部门的目标相结合。关键绩效指标的设定要符合SMART标准,即明确具体(specific)、可衡量(measurable)、可达到(attainable)、相关(relevant)以及有时限性(timely)。根据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企业的一般组织架构和职责分工,可对企业本级职能部门与下属所站实施不同的考核体系。
1.职能部门绩效考核
职能部门绩效考核可分为月度管理工作绩效考核、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和年度综合考评。
第一,部门月度管理工作绩效考核,以确保企业安全经营效益目标和贯彻实施企业管理思路为前提,以部门职责和年度、月度工作计划为基础,采用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实行百分制,内容可包括经营效益、安全质量和管理工作三部分。其中,经营效益适用所有部门,即按照企业完成目标拆分通行费收入的百分率评分;安全质量适用所有部门,凡发生影响企业安全考核目标的事故时,实行“一票否决”,主责部门和安全管理部本项得零分,其他部门酌情扣分;管理工作,由各部门按月上报管理工作计划,经企业审核通过后作为该月考核内容。月度考核实行“自评”和“综评”相结合的方法,以100分为基础分,加、减考核分数。作为延伸,每个部门可将考核指标分解至部门员工,以每个员工的月度工作计划完成情况实施评分。企业按照各部门和员工月度考核得分计发考核奖。
第二,部门年度工作目标考核,依据企业上级主管单位(如:集团公司、董事会)对本企业的工作要求、年度计划,对照职能部门与岗位职责,确定各部门的考核内容与分值,并实行百分制打分考核。考核目标可分为四大类。第一类“安全管理”为共性指标,除安全管理部外,其他部门的指标子项目与考核分值均相同;第二类“经营绩效”为共性指标,考核子项目主要包括通行费收入和经营利润,在考核分值设置上各部门有所区别、侧重;第三类“日常工作”为特性指标,根据部门职能与年度重要工作目标设置,分部门主要管理工作和“其他重大工作”(本年度特别事项及需配合其他部门完成的重要事项);第四类“争取性工作”,属于附加分项目,如:文明创建、省市主管部门事迹性通报表扬等。
第三,部门年度综合考评,采用年度工作目标考核与月度管理工作绩效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实行百分制评分考核,其中年度目标考核得分占综合考评得分的主要部分,月度管理工作绩效考核得分(年度平均分)占次要部分。部门年度综合考评总得分与员工年终奖直接挂钩。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如发生考核内容以外的事项,企业认为需要进行考核的,经确认后也将列入考核内容。对由于政策变化而影响指标完成情况,在考核时将酌情调整。在考核期间内对企业有重大贡献或造成重大损失的个人,实行特殊奖扣。
2.下属所站绩效考核
下属所站绩效考核可分为单位考核、个人考核、专项奖励等方式。
第一,单位考核是指企业成立考评小组,按月对下属各所站(中心)的工作情况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可包括:(1)安全生产管理,主要考核安全基础管理、制度执行、安全关键点控制情况;(2)工作质量管理,主要考核管理工作质量和工作任务完成情况;(3)经营绩效管理,主要考核通行费收入、车流量、成本控制、日常管理等情况;(4)行业主管部门通报表扬附加分。考核实行百分制,具体项目和标准分值按照各所站(中心)的职责和工作重点不同,分别设置,主要差异体现在对工作质量管理的考核上。除“文明服务、设备质量、员工教育、治安管理”等共性项目外,收费站的考核项目还可包括通行费征收、规范操作、一岗双责,监控中心的可包括信息收发与指挥调度、道路巡查等,养护管理站的可包括日常养护、施工管理、路产路权保护、技术档案管理等。
第二,个人考核指各所站(中心)的员工日常考核和年度考评。员工日常考核由各所站(中心)根据企业管理制度、各岗位的工作职责和操作要求制订具体考核项目与分值,以每月一评的方式实施。员工年度考评以各所站(中心)日常考核及企业稽查情况为基础,结合量化的员工考勤及奖惩情况,形成员工的年度考评结果。根据考评结果,按一定的控制比例,划分为优秀、良好、较好、合格及不合格五档,设定每一档的年终奖金基数,乘以岗位奖金系数后即为该员工的年终奖额度。
第三,专项奖励是指根据高速运营特点,针对特定事项设定的奖励,主要包括查堵偷逃通行费行为、举报影响交通安全行为或肇事逃逸车辆等。(1)查堵偷逃通行费行为包括收费人员查获假“绿通证”、假“行驶证”、改判“小改大”车等,可按工作实绩及设定奖励标准(如:查获假“绿通证”车,收费员10元/辆,班长3元/辆),向收费人员发放奖金,以增强收费员工的工作责任心,确保通行费应征不漏。(2)对举报因抛洒、散落、泄漏物等影响交通安全行为或造成交通事故的肇事车辆,或举报损坏高速公路设备设施的交通肇事逃逸车辆,提供有价值线索或协助交警、路政等部门查获的,按直接经济损失案值和设定奖励标准,给予举报人奖励,以维护高速公路安全畅通,保护高速公路设备设施。
综上所述,激励员工的最佳选择,也是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确保员工有一个可行的、自己也认可的目标。采用关键绩效指标考核体系,对于管理者来说,通过提取并设定关键绩效指标对部门或员工个人的绩效进行考评,能够把握全局,明确目标,突出重点,简化程序;对于被考评者来说,有利于有明确的努力方向和清晰的目标地位。
参考文献
记者:您认为,低碳环保的物流系统对企业有哪些实际价值?
马强:在低碳环保的物流系统中,企业不断对物流设施设备和物流活动的组织等多方面进行改进和调整,达到物流系统的整体优化和对环境的最低损害,有利于环境的保护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最终是企业实现安全化、标准化、规模化、科技化、效益化。
记者:华润万家通过哪些管理技术和手段达到物流系统节能减排的目的?
马强:建设高效节能的物流体系,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低碳物流中心的搭建2002年9月建成的华润万家(苏州)超市有限公司现代化立体仓库,采用了自然采光带和自动通风系统,大大节省了电力的使用成本;从2002年6月至2010年9月,公司先后投资近400万元添置了先进的物料搬运设备――林德电动叉车,降低碳排放;2010年4月,电子标签拣货系统正式上线,实现了无纸化作业,大大提高了拆零拣货作业效率和准确率,提升了整个物流系统的效率,降低了成本。
二是派车物流系统软件的更新换代:2003年初上线派车系统,对运输车辆进行合理安排,对运输线路进行优化,提高了车辆装载率及车辆利用率,减少配送车次,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三是实现低碳运输管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是开展共同配送:2010年1月,华润万家有限公司对华润万家物流部进行了具有战略性、前瞻性的组织架构调整,将运输部作为直线管理部门,并对华润万家各个区域的运输部进行整合,最大限度提高人员、物资、资金、时间等资源利用效率,去除多余的交叉运输,取得缓解交通、保护环境等社会效益。
第二,拟采取复合式一贯制运输方式,2010年10月公司召开物流会议,明确了2011年华润万家物流部将开展多式联运,尝试海运、空运、铁路、公路运输相结合,以克服采用单一运输方式的缺陷,从整体上保证运输过程的最优化和效率化;同时缩小产销空间、时间上的分离,促进产销结合更加紧密。
第三,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华润万家的高层在5年前就已明确要专注于自己的核心业务,将运输业务逐步外包,逐步淘汰自有车辆。目前,华东区自有车辆的运输业务仅占总业务量的25%。通常,第三方物流公司可以从更高、更广泛的角度考虑物流合理化问题,对物流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和配置,避免企业自有物流带来的资金占用大、运输效率低、配送环节繁琐、企业负担重以及城市污染等问题。同时,为了响应苏州市政府、交管部门、环保部门的号召,华润万家制订了3年车辆更新及淘汰计划,对运输工具进行更新换代。2010年5月底,华东区华润万家所有运输车辆全部安装了GPS,对运输过程进行透明化管理,实现科学调度,拓展跨区域运输。此举对华东区的运输资源进行了整合,提升了服务水平,削减不合格运营车辆,真正做到节能减排。
四是采用低碳包装管理。其 是实现包装模数化、大型化、集装化针对配送量大的特点,公司采用标准托盘,并对托盘拼装商品进行标准化,降低装卸的难度及劳动强度,利于运输,同时减少运输货物破损,实现物流系统合理化;其二是周转性包装多次、反复使用在生鲜运输环节,要求供应商对配送的蔬菜、水果以及低温奶使用标准塑料周转箱以及保温箱等周转包装,由于可以反复使用,节约了包装资源,避免使用其他包装材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五是开展低碳流通加工。在生鲜拣选加工环节,变消费者自己加工为公司专业集中加工,以规模作业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集中处理加工后的边角废料,减少消费者分散加工所造成的废弃物污染,在减少城市废弃物的同时,也降低了企业的运输成本。
六是回程运输业务的开展。2010年伊始,华润万家物流部在各个区域推行回程运输业务,降低了回程车辆空驶率,节约了社会资源,为节能减排作出一定贡献。
记者:目前,企业要打造低碳环保的物流系统,还面临哪些困难和问题?
马强:要做好低碳物流,首先要转变观念,包括消费者、企业和监管部门,要真正树立环保的理念,这个过程可能会很长,其次,国家或地方政府尚没有成立类似于管理和推进低碳物流系统建设的专业部门,这样,低碳物流一些标;隹化的东西就很难统一执行:企业要建设低碳环保的物流系统,投入的成本比较高,有些企业力不从心,这就需要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给予更大的支持力度,还有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专业人才的缺乏和低碳物流研究的氛围不足,也是制约低碳物流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