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02 08:04:2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毕业汇报演出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声乐教育;实践训练;策略
0 前言
众所周知,声乐艺术是表演的艺术、实践的艺术。声乐艺术实践的方式、途径很多,形式也颇为丰富多彩。例如,声乐艺术实践方式、途径大体可分为声乐教学观摩、声乐考试、声乐汇报演出、声乐选拔和比赛、毕业音乐会、个人演唱会、卡拉ok演唱、文艺汇演、慰问演出、专题晚会,群众文化活动、大学生社团活动、校园文化艺术节、社区表演、暑期艺术实践、录音录像等。声乐艺术实践的演出形式可以分为独唱、重唱、对唱、小组唱、小合唱、大合唱、表演唱、音乐小品、音乐剧、歌舞剧、歌剧片段等。所有这些活动依据性质、目的、内容、环节、形式的差异,体现了不同的演唱要求,具有不同的表演实践内涵。总体而言,声乐艺术实践活动共计可以分为三大基本类型,即声乐教学实践、校园文化艺术实践和社会艺术实践等。高校要想真正加强声乐教育,就要坚持将其落实到实践中去实施,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掌握声乐水平的质量只有靠实践去检验。没有实践训练,声乐教育只能说是流于形式。
1 声乐教育必须注重实践训练
1.1 在课堂中加强实践教学
声乐教学实践活动属于与课堂教学工作直接联系的实践内容,如声乐观摩、声乐考试、声乐汇报演出、个人演唱会、毕业音乐会等。这类实践主要用于检验学生阶段性声乐学习成果,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相对正规的实践演唱机会。其中毕业音乐会是全体毕业班学生共同参与的正式文艺演出活动,声乐节目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项活动为毕业班学生提供了全面展示全学程整体学习成果的机会,是艺术专业学生大学学业的全面总结,对学生的影响非常重大。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实践训练,可以让学生全面巩固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
1.2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加强实践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加强声乐实践,形式非常丰富,生动活泼,贴近大学生生活,而声乐活动是其中的一项主要内容。这类活动的主要形式有,校园歌手、校艺术团、合唱队、文艺汇演、大合唱比赛、专题晚会、节日联欢会、社团艺术活动、校园文化艺术节等。由于校园文化艺术活动是面向全体在校学生的音乐活动,而作为校园文艺活动的积极参与者,音乐专业的学生能够以自身的专业优势对这类活动起到积极的推动、促进作用。例如在全校性的合唱比赛中,音乐专业学生完全有可能成为参与非音乐专业院、系排练、辅导工作的组织、训练、指导的核心力量。通过这类活动能够很好地培养、锻炼和提高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运用知识、技能的能力,为日后开展教育实习、社会实践、群众文化活动,以及为日后从事音乐教育、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而在其他各类音乐活动中,有关声乐实践活动的开展,不仅对活跃大学生业余校园生活具有积极意义,而且为音乐专业声乐方向的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锻炼机会,有利于学生通过实践发挥自己的艺术专长,增长艺术才干,提高实践能力。
1.3 在社会中加强实践训练
社会艺术实践是音乐专业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内容。这类活动主要通过面向社会的各种艺术实践活动,开展社会音乐普及、宣传、教育、娱乐活动,为学生提供了联系社会、接触社会、服务社会、体验社会生活的实践平台,推动了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精神生活的健康发展,促进了社会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的建设,宣传了学校和系科,扩大了办学的社会效益。声乐社会实践活动是音乐社会实践的必要组成部分,与校园音乐艺术活动相比,其演出的艺术实践舞台从校园搬到了机关、厂矿、部队、社区、农村、城镇的社会舞台。由于社会实践的演出地点、场地、听众、环境等物质条件相对复杂,因而加大了学生适应社会、适应环境和面对不同条件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开展工作的难度,从而对学生的能力、水平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和考验。这类活动主要有慰问演出、公益演出、群众文化活动、大型政治活动、主题演出、社区表演、送戏下乡、暑期艺术实践、街道宣传、志愿者活动、录音录像,以及电台电视台的文艺演出和比赛活动等。这类活动因活动主题、参加者、欣赏者、演出形式等各种因素的差异很大,所以实践演出的要求、标准和效果均应体现相应的差异。参与活动的学生一定要注意活动结束后的回顾与总结,以扩大艺术实践的成果,使艺术实践活动同时成为自我学习、锻炼和教育的有益活动。
2 结束语
声乐教育是一个内容十分丰富,涵盖面极为广阔、宽泛,且始终在不断变化、发展的话题。其训练的方法、手段、步骤和内容远远超出了前文提及的若干方面,但不管怎样,任何一项歌唱训练内容都需要受自身内在教育教学规律的具体制约,而任何局部问题的解决也都必须在其被纳入整体歌唱操作实践中加以检验时,才能检测出训练质量和效果的优劣,才能明了声乐训练的方法、手段是否正确、奏效和得法。只要我们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原则,注意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练习、不断地总结、不断地积累、不断地研究、不断地创新,可以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验的增加,我们的声乐技能技巧一定会越来越完善,我们的声乐能力水平一定会越来越高超,我们的艺术表现、创造能力也一定会越来越成熟。
参考文献:
[1]李琦.漫谈音乐美学中的声乐美学[J].艺术百家,2005(4).
关键词:中职教育;声乐教学;教学模式;多样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8-0125-02
传统的中职声乐教学普遍采用一对一的授课制,教学模式单一,缺乏学科特色,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不强,在学生中大有“爱音乐,不爱音乐课”的说法。为了适应新的教育形势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我们应开辟多样化的中职声乐课堂,采取积极有效的授课手段,促进形成一个科学的中职声乐教学体系,为学生的艺术发展开拓更广阔的空间。
一、创新声乐课堂教学模式
(一)开展声乐大课
为了切实提升对教育资源的利用率,扩大一节声乐课堂教学的受教育率,学校可有计划地开展一些声乐大课。例如,在教学有关声乐理论方面的知识时,我们可采用传统的集体授课模式来进行,通过大课教学对全体学生进行展示和引导,利用多媒体等教学辅助设备向学生展示发音器官的构造、正确的发音姿势、呼吸技巧等,通过具体形象的图片、音频、视频等帮助学生更为直观而真切地了解发音的全过程。又如发声技巧方面的知识也可以采用大课的形式,诸如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歌曲,如何提高演唱心理素质,一般的发声错误与调整方法等,让学生在演唱时更加胸有成竹。总之,大课比较适合理论教学,通过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拓展声乐课堂的容量,有效节约了非技能共性理论的课程时间,提升了声乐理论教学的效率。这是由于多媒体集声、光、电等效果于一体,可以将网络上的资源、教材中的精华、教师的个人经验完美融合在一起,不仅信息丰富而转换灵活,有效简化声乐课堂的教学程序,与传统的口授教学相比至少节约了15%的教学时间。所以教师就可利用节约的这些时间充分发挥自己在歌唱技巧、理论研究等方面的长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多媒体的多彩画面和动态展示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教学事半功倍。
(二)推进分组教学
相对于普通中等院校的学生而言,双语中职学生底子差,汉语水平良莠不齐,普遍在学习基础与接受能力等方面比较弱,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比较大。针对这种情况,采取相应的教学手段把学生按照学习能力与水平差异进行分层分组教学。分组教学的模式是在教育改革的探索中应运而生的,就其优势特点分析,分组教学可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目前中职专业声乐教师在数量上的缺乏现状,同时也打破了传统教条式的一对一教学模式,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和同学之间的相互借鉴学习,营造了良好条件。
在分组阶段,教师要充分考虑学情,依据学生的声乐基础、接受能力和演唱能力等,把水平差不多的学生分到同一个小组。然后,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小组共性,把不同层次的问题交给不同小组的学生讨论,接着在小组间进行统一的讲解,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自信心。练习曲目时也同样如此,各小组练习不同难度的曲子,按照由易到难、逐步推进的原则,让学生互相取长补短,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营造出齐头并进,融洽的学习氛围。不仅如此,教师在小组教学内也不应放松对个体的辅导,要善于根据不同学生的优势给予不同的指导建议,引导学生反复练习所学音乐的节奏,分析节奏构成,提炼节奏型,鼓励能力强的学生自主编写节奏乐谱,提升学生的音乐创造性。
分组教学不仅延续了“一对一”教学在因材施教、突出学生差异性上的优势,同时也能兼顾小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在保证个性化教学的基础上提升了声乐教育资源利用率。
(三)强化“一对一”教学
在积极开拓新的授课模式的同时,也不能放松对原有的“一对一”教学的研究,应继续保持并强化。教师应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根据声乐教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中职学生的音乐学习特点及个体差异,有效推进因材施教与差别教学。比如,真假声的混合技巧这一难点的教学,对于初学者来说比较难掌握,经常会出现学生用假声唱高音、用真声唱低音的现象,所以营造出一种两个人在演唱的错觉,影响观赏。因而不妨指导学生将混声的技巧运用到演唱中,用“吸气”或“半打哈欠”的方式拉下稳定喉头,并有意识地打开咽腔,形成发声的基本通道,从而发出有气息支持的流畅而饱满的声音。这样使声区统一融洽,才使得演唱变得连贯而流畅。再则,好的歌唱都与中声区的正确发音分不开,而且幼师学生毕业后的大部分教学曲目所属的音域正是成人的中声区,因此在“一对一”的教学中教师应格外重视对学生中声区的声音训练。使学生建立规范的中声区形象,为其声音的进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在传授技巧的同时还不忘关注学生一些常犯错误,善于抓住典型的错误,及时给予纠正,以免养成习惯,一错再错。
二、观摩课与汇报课相结合
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声乐的学习也同样如此,学生听得多了,看得多了,自然也就能体会出一些表演的技巧和方法,再加以模仿、练习,必对自己的专业能力有所提高。所以教师要经常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观摩实践活动,定期安排学生观摩大师的音乐作品,领略名家的表演风采,让学生领略到不同演唱声部的风格,并有针对性地指导他们关注分析不同演唱家在舞台表现力、演唱经验和作品处理艺术等方面的异同;或是把同年级的学生召集到同一个教室,观摩一些进步较快的同学演唱,抑或是让低年级的学生观摩高年级的学生演唱,一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不管是水平高于自己还是低于自己,多看多想总是好的。另外,教师还可以鼓励演唱风格相近的同学互相结成对子,平时多聚在一起合作学习,从彼此的身上汲取知识,捕捉灵感,促进形成互帮互助的学习风气,引导学生共同进步。通过组织观摩活动可切实提高学生的讨论兴趣,在欣赏、鉴别和思考中加深对已有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提升演唱能力和舞台展示能力。
汇报展示活动就是学生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通过舞台表演的形式展示出来,以一个具体的、客观的形式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展示到老师、同学和家长的眼前,使学生体验到学习声乐的快乐和成就感,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动力。汇报的周期不限,可有周汇报、单元汇报、期中汇报、期末汇演等,期末汇演比较大型和隆重,可邀请校领导和家长以及校内外的专业人士来做评委,提升汇演的专业性和正式性,从而给学生一定的压力和期盼,促使他们在平时的学习和训练中更为专心。而在每次的汇报展示后,教师都要及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反馈评价,可与学生一同观看汇报演出的视频,一起讨论每一个节目的优点和不足,总结经验作为下次汇报演出的借鉴,不断在改进中提高演唱实力。通过汇报展示活动,我们为学生创造了更多的登台表演的机会,让学生在实战中发现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渐露锋芒。
有些哈族学生天生具有表演天赋,对舞台表演情有独钟。给每个学生创造表演机会是一举多得的高效教学方法。学生只有不断地接触音乐作品,才能增强对声乐教学理论的理解,正确地运用理论。也只有在实际的表演过程中,学生才能更深刻地体会到自身需要改进的地方,自觉加强学习。
三、开展多种声乐实践活动
职业教育的特点要求学生具备登台演唱的实力和良好的声乐表现力,将理论转化成实际。演唱实践活动是缩短理论与实践、课堂与舞台、学习与工作之间的距离,促进声乐人才成长的一个重要平台。所以,中职教育的声乐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演唱实践活动,如合唱排练、歌手大赛、公益演出等,在实际的演唱活动中磨砺自己的能力。
1.文艺汇演。学校每学期的文艺汇演活动都是声乐系的学生一展才华的好机会,通过参与各种独唱、领唱、合唱等的排练活动,学生提升了自我的艺术修养与艺术鉴赏力,强化了集体发声的能力,还培养了协同合作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对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十分有益。另外,在文艺汇演的过程中,教师还可把声乐生派分到不同专业的班级中去,做他们的节目指导,这样不仅发挥了学生的艺术才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也能实现歌唱常识在其他专业的推广和普及。
2.歌手大赛。歌手大赛是声乐学生展现才艺、推荐自我的发展平台,教师要鼓励学生参加校园歌手大赛,省市级歌唱比赛,甚至是全国性的歌手大赛,让自己的所爱所学有用武之地。当然,参加比赛应具有“败不馁,胜不骄”的平和心态,客观对待评委老师对自己的评价和打分,逐渐积累丰厚的舞台经验。并暗暗比较自己与其他选手之间的差距,善于取长补短,努力提高自身实力。
3.公益演出。教师可积极组织声乐学生参与相关部门组织的公益演出,为退休老干部、农村群众等演唱,带去节日的问候,丰富他们的生活。在为他们送去精神食粮的同时,学生也逐渐成熟起来,具备了歌唱演员应有的素质,是一个双赢的好活动。此外,我们还可在课后组织各类声乐社团,或是借助节假日安排学生参加实习、社会节日表演等实践活动,尽量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帮助他们更好地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切实提高演唱能力。
四、结语
中职声乐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学有所成,学有所用。所以中职声乐教师要积极改进自己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在课堂和舞台的双重磨炼中成为一名具有一定声乐素养的双语教师。
参考文献:
万事开头难,笔者在和好哥们小胡创业的旅途中,切身体会到了这句话的深刻涵义。但恰恰在刚起步那会儿是记忆最深刻、最自信、最有干劲、学到的东西最多的时候。
兄弟齐心其利断金
2013年7月,笔者从长春师范大学毕业,小胡从西安培华学院毕业,学的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大一暑假,大家在同一所培训学校做播音主持辅导教师,教出了一批特别优秀的学生,让许多艺考生考上了自己理想的大学,这一经历为之后的创业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大三暑假,那个记忆犹新的夏天,笔者和小胡凭着一股新鲜劲开始了创业路――创办了金哥小主持人口才培训学校。大到场地的租用、教学设备的购置,小到每张桌椅板凳上每颗螺丝的安装,教室里的每一处细微的装扮,都是亲力亲为。学校创办之初,共有8名学员,其中4名都是自己的亲戚,但大家仍旧干劲十足,常常汗流浃背地忙到凌晨一两点。
坚定信心勇往直前
20多天暑假开班即将告一段落,紧接着面临的是新学期的招生问题,当时大家心里都很清楚,创业的成功与否在此一搏。能否得到各位家长的认可,能否得到各位小朋友的青睐,心里也没有底。但是,大家清楚地知道,把该做的事情认认真真地做好,就一定有收获。
在招生宣传方面,最初通过亲戚朋友的口口相传来提高学校知名度,但效果并不理想;后来改变策略,直接和家长沟通交流,学校第一个学期学员一下就达到了30多位。在这一个学期里,每位教师都非常认真敬业,踏实努力,得到了很多家长的肯定和支持。此后,学员数量不断地增加,逐渐成为了当地规模最大、师资力量最雄厚的口才培训学校。
今年暑假,新教室即将投入使用,从场地的布置装扮到教学新设备的购置,都是大家不断地总结和学习的过程。发展是硬道理,大家必须与时俱进,完善教学模式与内容,必须有创新思维,给每位学员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实践的磨炼以及对专业的由衷热爱,加上不服输的精神,促使大家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人精我新”。
学会感恩回报社会
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大家取得的这些成绩离不开各位家长、各位学员和各位老师的共同努力,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关心与厚爱。
声乐教学是高校师范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在众多专业教师的辛勤耕耘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时代在进步,声乐艺术和教学也都在发展中。声乐属直觉艺术,是一种很好的情感表达方式,学校在声乐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学到音乐的基本乐理和基本技能,还能培养健康的审美情操,但同时也为高校声乐教育提出了挑战。当然,作为一名从事声乐教学和研究的高校教师,经常对所任教的声乐教学进行分析及探究,是一种责任和义务,这样也能提升声乐教学的质量。随着教育发展不断的深化,高等师范院校的声乐教学自身也得到了发展,同样也存在许多亟待探索的问题,提高声乐教学质量是高校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高师声乐教学中,一般所采取的方式是一对一教学,无异于高等音乐院校教学模式,当然也存在声乐大课的授课方式,对于高师来说,这些教学模式是存在一定弊端的。
首先,高校教师应转变声乐教学理念。教学理念决定了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教育中的关键因素,符合学生需求适应时代要求的教育观念让学生学得更有乐趣,进而达到教学的目的。伴随着我国教育事业蒸蒸日上,对于声乐教育教学的要求也随之上升,文化教育紧抓的同时仍不忘对于学生艺术气质的培养。所以说,学校需要将声乐教学理念及时更新,奋斗在教育事业第一线的教师更加需要将新的教育理念积极地融入到自我的教育行为之中。对于声乐教学工作者来说,国内外有许多在声乐教育方面先进的经验值得我们去借鉴、学习,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富有实效性的声乐教学活动。在声乐教学中,师生之间加强交流互动,则有助于确立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以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需要教师将学生造就为真正的课堂主人,让教师从传输者转变不引路人与协助者。这样的声乐教学才具有真正的活力,教学才会达到优质的效果。
其次,高校教师应改进教学内容、目标。目前我国高校声乐教学还是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只注重声乐技能教学,致使毕业生进入教学岗位后,只会歌唱而不会教学。教育部声乐教育专业委员会顾问王耀华教授曾在一次声乐教学研讨会上提出,高校声乐师范生的声乐学习应是不求专而求全,不求深而求正,指出了高师声乐培养的目标。因此,我们要从过去单一的声乐个别教学的小课堂中走出来,摒弃长期以来过于注重专业化,偏离音乐教育专业师范性特点的做法,运用多样的教学形式和手段,对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声乐综合能力的培养。显然,声乐教学应与其它的音乐知识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在提高学生自身音乐修养的同时,也应培养学生的教学技能,使学生将来能够胜任工作。更要善于研究、总结、创造一些新的方法并付诸实践,以解决不同学生的不同问题,体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教学基本原则,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高校师范声乐教学增添教学实践也是非常紧迫的,声乐教学方面的实践,主要是舞台实践课,它不仅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艺术心理素质和舞台综合表现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让学生了解舞台,了解舞台表演以及与舞台表演相关知识的重要形式。实践课的加入不仅有助于理论知识的巩固,还让学生对表演充满渴望。每一位学生的表演虽各有不同,但正因为每个人都极具特色,教师才能发现其闪光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在教学设计方面多注意知识的实践运用,教学方法中选择适合学生的方式,这对于教师专业水平与教学能力也是一种考验。当然,声乐教学实践形式应多样化,如专业汇报演出、专业排练、声乐社会实践等。但笔者认为专门的、长期的舞台排练或实践课更能发挥作用,也应该列为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绝大多数的学生在校期间没有登台实践的机会,因此,以教学小组为单位组织声乐实践教学活动显得尤为重要。专门的声乐教学实践课在加强独唱排练与演出的同时,要充分重视二重唱、四重唱、小合唱、表演唱等多种演唱形式的排练与演出。这种能力的培养对于将来要从事音乐教育的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为学生创造演出锻炼的机会,让实践课的教学与舞台实践演出紧密结合,使学生不仅知道自己如何站在台上演唱歌曲,而且懂得怎样教别人上台演出以及与演出相关的舞台知识。
总之,同我国高速发展的市场经济趋势相比较,高校师范的声乐教学改革是必要的、紧迫的,应加紧从教学观念、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等各方面进行改革。
在对于艺术教育和校园文化生活的高度认识和鲜明理念的大背景下,我校的数字化艺术实践性教学活动受到了学校、学院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与鼎力支持,组建的艺术实践基地和大学生艺术团正努力成为学校对外宣传、扩大影响、展现实力、展现水平的重要平台,也为广大师生进行学习交流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同时,有效地整合了校园文化资源,特别是艺术资源,为进一步提高校园文化生活质量,使高等院校艺术实践走可持续发展与自主创新之路起到了导向性、示范性作用,并成为提高我校大学生尤其是艺术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实训基地。
近年来,数字环境下音乐课程改革作为音乐舞蹈学院艺术实践教学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围绕大学生艺术团、校园戏剧创作与表演等特色学科,通过广泛调研数字化艺术实践教育教学现状,深入分析数字艺术教学改革的新动向,针对数字艺术教育对教师的知识结构、能力及素质等方面提出的新要求,对实践性教学专业化模式、可持续发展道路、自主创新能力进行了较深入的前期调研工作与探索研究准备。项目组根据数字艺术实践教学内容与要求,把握专业艺术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主线,结合音乐学、舞蹈学等艺术学科特点以及音乐学院的办学特色,全面做好艺术实践性教学的日常工作,并在团队建设、制度完善、理念创新、作品创作、策划组织、排练演出、宣传总结、科学研究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探索、大胆的创新,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近两年,先后建立三个数字艺术实践性教学基地;创办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大学生艺术团;成功申报两项校级特色学科建设项目;独立完成著作四部;创作完成具有地方艺术特色的原创性音乐作品十余套,舞蹈作品十余部;组织三场专家学术报告会;完成各类艺术实践教学活动四十余场次,其中大型艺术实践活动十二场次;组织完成教师专业汇报、学生毕业汇报音乐会十一场次;修该、制定、完善音乐学院教学管理、实践教学、大学生艺术团等相关规章制度十余项;成果完成人公开发表相关科研论文44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15篇,并完成科研、教改项目八项;同时,成果完成人在国家、省市各级艺术展演、文艺汇演、公益义演和各项专业赛事中屡获佳绩。
数字环境下音乐课程改革创新实践的基本框架是:以音乐舞蹈为主干,发挥与美术学、舞台美术、戏剧学、数字媒体艺术、灯光音响、化妆造型等相关学科交叉优势,凝聚学科群合力,立足陕西,面向西部,努力建设具有特色、优势、高水平的音乐舞蹈学科群,促进学科平台建设、科学研究及创新人才培养。艺术实践活动是高等院校教育机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而基于数字化技术的大学生艺术实践又包含很多的内容和运行环节,努力做好高校艺术实践研究,主要为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大学生数字化艺术实践活动的策划;二是大学生数字化艺术实践活动的运行与完成;三是大学生数字化艺术实践活动中的信息反馈与专项研究。第一方面加强数字化艺术实践活动团队建设,加强大学生艺术实践活动方案的策划。第二方面,立足陕西,注重西部艺术教育特色优势,考察了解艺术实践基地及地方艺术相关部门的联络。第三方面总结数字艺术活动策划经验,为广泛开展艺术实践奠定基础,为与更多的省内外以及国际间的友好交流艺术实践活动创造更多更广阔的机会。从舞台实践出发,旨在培养“教”、“演”、“研”相结合的复合创新型艺术人才,去研究艺术的表演和呈现,去发现和创造新的艺术作品,同时,又从生活现实出发,从历史风土人情出发,去探究艺术品的根源和本真,为舞台实践中的表演艺术与原创性艺术作品的研究提供依据。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主要有:
第一,注重实践技能,增加艺术实践课程比重。实践课程和理论课程是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两种基本课型。理论课一般包括专业课、专业基础课以及普通文化课;实践课主要包括艺术实践、技术实习、技能实训等课程。理论课程的学习目的旨在加强人文素养、较好地掌握全面素质和文化素养;实践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际舞蹈表演能力,以及培养职业应用技能。两类课程互为补充,各司其职,共同为培养音乐专业实践能力较强的专门人才服务。我国高校实践教学普遍较弱,造成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比较好,但动手能力、创造能力比较差。为改变这一状况,我们以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强化了实践课程建设,形成了包括实践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教学制度在内的的实践课程新体系。在做好基础课程教育的同时加强实践课程的巩固。现今的学生对知识的渴望是无限的,如能在讲完理论课程后穿插些能为理解理论课程制定的专题项目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中体会乐趣,在乐趣中体会学习。
第二,创新课程体系。“学科专业课程”模块,根据精炼、精简、严谨、创新的原则,设置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限选课程、专业任选课程。该类课程设置反映本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增设必修课程“创业基础”。“教师教育课程”模块,突破开设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教育心理、学科教学论“老三门”课程,增加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中外中小学教育比较” “教师职业道德等课程”、“教育政策法规”、“中学班主任工作”等课程,将学科前沿知识、教育改革和教育研究最新成果充实到教学内容中。特别要将优秀中小学教学案例作为教师教育课程的重要内容,及时吸收儿童研究、学习科学、心理科学、信息技术的新成果。通过教学见习、课堂教学观摩与实训、毕业实习、毕业综合实践报告、社会调查,音乐采风等环节实施。教育见习课程安排于1-6学期,每学期1周,教师职业见习主要是到实习基地见习,包括观摩教学环境,见习班主任工作,见习教学工作等。教育实习延长为1学期,包括:顶岗实习,校内实训,暑期调查报告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使学生的身心与中学音乐教育事业保持“零距离”接触,从而完成“零距离”对接,使每个学生都能认真投入到中学教师职业角色的历练中。教师职业技能实践课程模块改革的趋势是逐步增加实践课时量,以第7学期专业实习和顶岗实习为主要形式,采取集中与分散并行的模式。
第三,积极搭建试讲试教与舞台表演平台,确立多样化“师范性”实践机制。基础推进平台以“周末音乐会”、专业学习汇报演出与年级音乐会为主要形式。音乐舞蹈学院自成立以来,每年均要举办专业学习汇报音乐会、毕业音乐会与年级音乐会,已经形成常态管理机制。通过以校内外专业竞赛搭建风采展现平台。学院定期举办各类竞赛活动,如原创作品大赛、教学技能大赛、“三笔字”大赛、课件制作大赛等提高师范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建立更为有效的社会评价机制,就各专业包括音乐学专业师范生就业情况展开广泛调研,充分掌握我校音乐学(师范)毕业生在中学教学的基本情况,听取中学用人单位及学生家长的意见,及时反馈、总结来自用人单位和学生家长的评价。建立长期有效的反馈、评价、更新改进的程序和机制,与时俱进,不断提高我校音乐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数字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学习、环境构建的新型工具、媒介和方法,已经充分融入到音乐教学的各个层面,高校音乐课程改革亟待在数字化信息技术运用和实践创新上不断提高,让数字化音乐环境成为音乐教学最强大的认知工具。在构建音乐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新型音乐教学的重要要素逐步成为先导,因此,更快更有效的数字环境音乐课程改革的创新实践,是高校音乐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需要得到充分重视并积极实践和探索。
基金项目:
本文为陕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等教育中基于艺体结合的素质教育人才培养现状调查研究”,项目编号:SGH13224;渭南师范学院2013年校级教育教学改革一般项目,项目编号:JG201339;渭南师范学院2014年校级人文社科一般项目,项目编号:14SKYB08。
[关键词]自我决定论 自主学习能力 提高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9-0218-01
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不依赖他人、自我管理学习,具体体现为独立确定学习目标、决定学习内容和进度、选择学习策略、监控学习过程、评估学习效果。(转引自倪清泉,2010)
自我决定论认为,人是积极的有机体,具有先天的心理成长和发展的潜能,在充分认识个人需要和环境信息的基础上,个体会对行动所做出自由的选择。(Deci&Ryan,1985)这一理论提醒教育者,学习者具有自主学习的潜能,有成长和发展的内驱力,只是需要一定的环境激活学习者的内在潜能。
笔者认为,外语院校可以从学生和教师两个层面着手,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加强专业教师的引导作用,调动学生内驱力,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课堂教学
转变教师角色,拒绝“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模式,确立学生课堂主体作用的发挥。1.在课前预习环节,预习效果不再只是单纯地由教师来干预,而是设为学生值日报告的一部分,由交叉班学生提问、考核、评估,由学生“自我决定”,既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又帮助学生了解了自我,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内驱力。2.课堂教学环节,鼓励学生通过自问自答的方式加工所学材料,倡导学生互助学习,取长补短,强化口头、笔头输出。3.作业批留环节,利用网路平台和爱词霸的自动批阅功能,将学生作业公开挂在网上,学生相互借鉴讲评,最后由教师归纳总结,诱发学生较大的认知投入量,学习效果大幅度提升。
(二)二课堂活动
二课堂活动作为第一课堂的有效延伸,对外语学习一直起着积极有效的促进性作用。二课堂活动如词汇大赛、朗读比赛、演讲比赛、口、笔译大赛、卡拉ok大赛等,全权交由学生团体自主策划、组织、开展,教师只起到必要的关注和指导性作用。学生在策划、组织、协调过程中,需自主决定做什么、如何做,怎样做得更好,由于其决定为自主内驱行为,所以学生会在其中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自主摸索中诱发最好的行为结果。
二、加强教师的引导作用
(一)建立导师制,了解学生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美国的心理学家Ellis说:“动机是学习者出于需要和愿望,在外语学习时所付出的努力。”由此可见,要调动学生外语学习的动机,首先要了解学生的需要和愿望,而班级导师制的建立和施行,正好为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起到了搭建桥梁的关键性作用。
(二)开展阶段性专业指导,进行学习方向和策略指导
研究表明,如果学习者没有足够的学习策略和运用这些策略的能力,即使学习者有再强烈的学习动机也是徒劳。(Wenden,1991)学习策略除了学习者在体验式学习中自行摸索外,也需要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肯定,以减少学生二语学习过程中的焦虑心理。大学阶段的外语学习一般都可分为基础和高级两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教学任务和教学方法,为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学习情境,专业负责人可在每个阶段初期都为学生做专门的专业指导,为学生的学习进程明确方向和指导学习策略。
(三)围绕特色专业建设,搞好特色专业的教材建设
刘东楼(2002)认为,课程、教师、教材等情景因素对外语学习有着直接、近距离的影响,除了加强课程建设和师资培训外,外语教学的教材建设也十分必要。为推动教学内容的改革,各外语专业可根据人才培养需求,结合各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梳理教学的改革思路,在对现有教材不断更新的基础上,加大了适合本专业学生的专用教材的编写力度。
三、发挥学生的榜样作用
(一)选拔优秀的高年级学生,担任低年级的班级小导师
外语院校每年都有一批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优秀学生,具有出色的外语表达能力,并通过了专业最高级别的考试。由这些学生发挥学习榜样的作用,担任低年级学生的班级小导师,指导学弟、学妹的课内外学习和活动,既调动了这些学生的主动性,又坚定了低年级学生外语学习的信心,十分具有说服力。
(二)邀请优秀的毕业或毕业班学生,开展学生讲坛活动
对于外语学习环境下的大多数学习者来说,工具型动机是主要的外语学习动力,如有机会出国、能获得证书、有助于未来的工作等。近年来,外语院校都加大了合作教育的开展力度,每年都有一部分学生通过相关项目出国学习并且有较优秀的表现;每年也都有一批学生在学院开发的实习基地进行毕业实习,得到实习单位的认可甚至挽留。开展学生讲坛活动,邀请这些优秀学生进行励志演讲,增强学生的双外语学习的动机,促进外语语言学习的效果。
(三)展出学生的优秀成果,加大院系间宣传力度
不失时机地鼓励学生,推动学生继续努力,外语院校可以通过开展一课堂作业创意展、二课堂活动成果展、大学生科研成果汇报、社团活动汇报演出等,将这些优秀的成果和个人在学院走廊宣传板上宣传,增加学生的成就感,促进学生外驱力的内化,同时感染周围学生的学习和参与热情,发挥其后续效应。
【参考文献】
[1]刘东楼.外语教学中动机问题的几点思考.外语教学,2002.7.
一、突出“华文”传承,夯实汉语教学培训基础
我校以教学为主、培训为辅,在校园中积极营造师生们自觉说普通话,努力营造说普通话的良好氛围,引导师生说好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并且积极利用各种典型事例组织学习讨论,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语言的真正含义,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以教学为主,培养、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语文教研组针对我校学生来自全省各地,地方方言影响比较严重的现状,加强普通话教学的研究,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以教研引导教学,摸索总结出适合本校语言文字教学的框架模式。比如,我们结合《听话和说话》课教学,在一年级把好语音、认字关,在二年级把好朗读、语言表达关,三年级把好专业技能语言关,确立适合幼师学生语言专业技能、表演技能的教学模式。另外结合我校幼儿师范专业特点,开展“三笔字”教学,让学生写好钢笔字、粉笔字和毛笔字,在提高教学技能的同时,融入对祖国文字的理解和热爱之情。
以培训为辅,以普通话“二乙”为基本标准,提高学生通过率。在每年的普通话测试之前,学校测试站都会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和重点问题,组织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培训和辅导。尤其是针对广东方言区学生,采取了集中攻克重点、难点字音,组织有心得的学生交流体会等方式带动整体提高。培训的内容包括:学习普通话的重点难点、介绍机辅测试的简单应试操作、规范执行考试规定等。通过培训,使得大部分学生取得二级乙等以上证书,并大大提升了方言重的学生的普通话水平。
二、加强软硬件建设,彰显学校示范功能
在管理方面,学校首先是抓好队伍建设。成立普通话测试站以来,一直由校长兼任站长,副校长兼任副站长,教务科、技能培训科、网管中心等互相配合,统筹协调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各部门和老师各负其责,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从而保证了培训测试工作的有序进行。
抓好制度建设。学校以国家、省、市语委的相关规定和要求为依据,制定、完善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普通话测试工作管理和测试程序。并把制度上墙,把制度与学校的师范教育制度文化结合起来,让全校师生自觉执行。
抓好规范管理。学校通过专人培训,个别辅导的方式对“考生网上报名、资料填写”严把关,防止学生的信息出错率;通过集中学生电子采相,采用电子身份证识别仪器代替以往人工输入身份证号码的方式和其它多种有效措施对“考试纪律”严把关,杜绝学生代考、作弊情况的出现;加强工作人员上岗培训对 “测试质量”严把关。使测试工作有序化、规范化、人性化。
三、营造校园文化氛围,打造学校办学特色
一、环境支持――建立审美感知
1、大环境。(1)园部:我园注重环境对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力,着力营造艺术氛围。走进幼儿园,一楼的“艺术走廊”展示着童话剧绘本,二楼的幼儿的创意水粉和各种各样瓶子的彩绘以及古色古香的手绘青花瓷绘盘,三楼美食一条街,集合着常州的各色特产和美味烧烤等,所有这些都不同程度地体现出浓厚的艺术性,让幼儿置身于潜移默化的艺术熏陶之中。(2)工作室:体验式文化艺术活动室不同于生活馆,是一个安静、体验艺术氛围浓郁的小天地,我们以“艺术”为主线,从美术、音乐、童话剧三个角度入手,创设了多个不同主题的艺术活动室,并为幼儿提供多种可供欣赏、体验、操作、探究,并蕴涵了多元文化体验艺术内容的材料。
2、小环境。班级区域:课题研究中我们提倡各班级根据自身特长、幼儿发展水平选择与创设适宜的体验式的艺术区域内容与环境,还在常用的活动区域内创设相应的体验式艺术环境,使幼儿在这些区域中自发地感受体验式艺术教育,与环境积极有效地互动、丰富情感体验,产生对不同艺术体验的认同感和喜爱之情。
二、教学支持――提升审美想象
1、多模式艺术体验。在美术教育中,我们以幼儿水粉画为主,创造并提炼了多种美术教学手段,鼓励幼儿运用美术的表现方法来尽情地表达自我、表现生活、创造童趣;在幼儿音乐教育中,我们以幼儿奥尔夫音乐、中国舞和非洲鼓为主,积极探索适合幼儿学习的教学内容,让幼儿以形体的展示、以舞蹈的语言、和音乐的节奏去感受生活、表现自我;在童话剧教育中,我们以童话剧故事表演、制作童话剧本等活动,让幼儿以故事表演的形式感知体验故事情节,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
2、多媒体教材支持。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尝试借助多媒体手段来辅助课程的有效开展,将活动中的知识点和难点通过视频、图谱的形式来吸引幼儿,帮助幼儿理解,目前资料库中有配套的课件18个,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很多的便利。
三、体验支持――丰富审美表现
为了将艺术教育活动日常化、游戏化、普及化。我们创设了两个节一个周。
1、体验?分享――多彩艺术节。多彩艺术节活动按四季和学期分为:“春之韵”、“夏之果”和“秋之绚”、“冬之火”。在“春之韵”、“夏之果”活动中,幼儿与家长兴趣盎然地登上舞台,参加了精彩纷呈、饶有情趣的艺术节。孩子动在其中、乐在其中。
2、交流?展示――多姿活动节。
我们幼儿的活动节,是艺术之间内在关联的整合。我们将幼儿的表达与表现分成三个层面来交流,即班级、年级、全园。以班级为单位的活动“做一做――小班弹珠滚画”、 “小手拉大手――中班亲子童话剧头饰制作大赛”、 “我型我秀我唱――大班歌唱比赛”;以年级组为单位的“环保时装秀――小班变废为宝活动”、 “快乐阅读――中班童话剧讲故事比赛”、“向阳花开――大班毕业典礼”、;以全园为单位的“童心童梦――六一画展”、“放飞梦想――幼儿舞蹈成果展示” “欢乐舞台――大班亲子童话剧场”等。这些活动从真正意义上解放孩子,提供艺术个性发展的平台。
3、创造?浸润――多元展示周。为了让家长们切实加入到艺术实践活动中来。我们“请进来”、“走出去”双管齐下,充分发挥了艺术特长家长的作用,在“幼儿园艺术展示周”上,我园邀请一些有艺术特长的家长来园进行艺术方面的指导,为我们扩展艺术实践活动的视野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通过家长的“创意非洲鼓”、“剧本制作”、“手绘彩瓶”展示等形式,拓展了艺术教育的内容,使园所、家庭的艺术氛围更为浓厚,幼儿在耳濡目染的环境中提升了艺术素养,而艺术的魅力同样渗入了家长心田。
四、评价支持――提升审美个性
1、评价体验方法。幼儿在自主评价中不断进行自我总结和反思、自我反馈和矫正,逐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尽管幼儿的评价可能不够全面、深刻,但这是幼儿内心真实的感受,是幼儿独立思考、大胆发现的结果。
2、评价体验习惯。我们制定了“唱好歌、跳好舞、讲好话、画好画”的学习活动行为规范,创编出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的儿歌,班内还制作了图文并茂的好习惯图示,培养幼儿学会倾听、学会理解和接纳、学会反思、学会表达,让优秀习惯成为幼儿的自觉行动。根据培养目标和要求,对幼儿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评价,评价内容包含幼儿在活动中的倾听习惯、表达习惯、操作习惯、学习效果等多个方面,关注幼儿的学习习惯和个性品质。
3、评价体验效果。我们采用动态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既关注幼儿在体验活动中的情绪体验、行为表现,也注重幼儿的体验学习效果。与一日活动、亲子活动、幼儿才艺展示活动、汇报演出等活动相结合,对幼儿进行观察记录,教师、家长都是观察者和记录着,随时了解幼儿的发展现状。
学校将以坚持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认真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从学校的现状出发,扎实有效地开展各项教育教学工作,努力提升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为了使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特制定本学期工作计划。
二、主要目标任务
1.强化教学常规管理。加强平时教学六认真的抽查力度,每月第四周进行全面检查,各教研组长和教导处负责人必须到场,存在问题及时指出,以此推动我校教学常规工作稳固、扎实地开展。
2、注重学生学习常规的养成教育,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他们的终身教育打下厚实的基础。
3.加强师资队伍培训力度。扎实开展师徒结对活动,缩短新教师上岗适应期。
4、加大学校清洁卫生的管理力度。学校的清洁卫生落实到个人,由各班班主任全权负责。要求学生养成自觉爱护清洁卫生的习惯,做到地面清洁卫生随时是干净的。
5、严格图书和实验室的管理。要求图书管理员整理和保管好图书,保证学生每周能借阅到图书并作好登记。实验室管理员要管理好学校的实验器材,做到实验有报告、有记录。
6、通过感恩教育黑板报、感恩教育书信活动等形式师生进行感恩教育。
7、加大对四年级的过关考核力度。今年的四年级考核因地震原因不作考核,学校将出台新的教学质量考核办法。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力度,提高师资教学业务能力
本学期,教导处将为青年教师分别安排学科指导老师,要求师傅在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及课外辅导等方面给予悉心指导,以期缩短青年教师的上岗适应期,并配合学校教科室安排组织好新教师的见面课、过关课。
(二)加大教学过程管理力度,提高课改实施水平
1、教学过程管理包括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核等教学基本环节的常规管理工作。
备课不仅要分析学生的原有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更要吃透教材,使备课真正做到备齐两头。提倡课前备、课后思,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为自己的教学研究工作积累素材。
上课倡导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有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作业需立足于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避免重复劳动,各学科教学要善于从自己的学科特点出发,引导学生完成一些感兴趣的探究性、实践性作业。
学习辅导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予以更多的关心和帮助。不得对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人身攻击和讽刺挖苦。
2、落实全面发展,抓好综合学科教学。
综合学科具体包括科学、艺术、体育、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等学科。除了在课堂上完成学科课程所规定的教学任务外,还要在各个学科的特色建设上用心思,花精力。
3、加大毕业班管理力度。要求毕业班教师认真分析班情、分析学生、分析自我教学,写出合理的班级和教学工作计划。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层教学和辅导,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尤其是学困生,更要认真分析他们的情况,制定十分详细的辅导计划,力争使他们能有较大提高。树立“质量第一”的意识,强化整体合作意识,坚决杜绝单打独斗的现象。毕业班应在分管领导和年级组长的领导下开展工作,经常性地与他们沟通。年级组长要坚持每天到毕业班调查了解情况,有问题和困难及时向教导处和学校反映。
(三)健全教学管理运行机制,确保学校教学工作稳妥有效展开展
1、进一步完善上课制度。
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坚持按课表上课,保质保量上好每节课,杜绝私自调课、旷课、迟到、早退、中途离堂等现象,教导处加强随堂检查。同时,严格坐班制度,中心校教师周一到周五从第一节到第六节必须按时到岗,无课教师要在办公室集中办公。
2、进一步抓好课堂常规。
课前,每一位教师要认真做好课前准备,于预备铃响后马上进入教室。课上,教师必须使用普通话,严禁使用通讯工具,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课习惯。课后,任课教师有责任组织好学生的课间活动,避免课间互相追逐、打闹现象。
(四)加强校园安全和综合治理工作。
今年学校将进一步建立健全确保师生安全的各项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和责任追究制度,打造平安校园。
具体安排:
九月份:
1、制订教导处工作计划。
2、检查教师备课笔记。全面进行随堂听课。
3、各学科组制定教学进度和教学计划。
4、组织参加各科新教材培训学习。
5、核实各班学籍,做好一年级新生学籍录入工作。
6、制定培优补差计划,落实相关措施。
7、部分年级学科教学质量检测。
十月份:
1、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及教师批改情况。
2、一年级汉语拼音验收。
3、部分年级学科教学质量检测。
4、指导少先队组织开展“感恩教育”诗歌比赛。
5、教学六认真检查。
十一月份:
1、3-6年级钢笔字比赛。
2、1-6年级期中质检,召开家长会。
3、组织开展“冬季学生运动会”。
4、教学六认真检查。
十二月份:
1、一、二年级铅笔字比赛。
2、各班学生优秀作业展评。
3、三——六年级英语单词过关。
4、教学六认真检查。
5、感恩教育汇报演出。
一月份:
1、了解各学科教学进度。
2、组织1---6年级年终总结、期末复习。
3、组织1—6年级期末质量检测。
4、做好各类教学资料的上交、归档工作。
关键词:留守幼儿;学习兴趣
Abstract: How to let the remaining behind to take care of things baby health grow joyfully already became states clearly the question which urgently awaited in front of the teacher to be solved. This article studied the interest to the remaining behind to take care of things baby the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to carry on the analysis, and proposed solved the question measure and the method, by for everybody reference.
Key words: remaining behind to take care of things baby; study interest
如何让留守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自己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带着这份责任感和使命感,2007年~2009年,我园开展了《关于留守幼儿学习兴趣的调查研究》。
1基本情况
我园地处郊区,近些年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留守幼儿”现象日益凸显。据统计:在我园,有70 %的幼儿属留守幼儿,个别班级中留守幼儿的比率甚至高达85 %;留守幼儿中农村孩子占95 %以上;留守幼儿中由家中老人照顾的占95 %以上。
1.1留守幼儿的监护人现状
留守幼儿的监护人——年轻的父母们由于常年在外,家中的老年人成了孩子实际意义上的监护人,而他们中的大多数对现代幼儿教育知识了解甚少,只能满足幼儿的生活需要,对于幼儿的心理需求、学习需求无法兼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思想观念滞后。认为农村孩子不会有多大出息,只要能写几个字,能算帐就行了;有的认为现在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人很多,倒不如早打工早挣钱;还有的则认为在农村“养儿就是为防老”。因此,留守幼儿的家庭教育缺乏动力、缺乏后劲,更缺乏责任感。
(2)文化素质参差不齐。通过调查发现:留守幼儿监护人大多是60岁以上的祖辈,他们年老体弱多病少文化,有的同时监管几个年龄段的孩子,忙于孩子的吃、喝、拉、撒、睡等生活管理,缺少家庭文化氛围,从而造成留守幼儿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3)对幼儿园教育认识不够。只看重写字、计算等教学活动,对于“区角活动”、“游戏活动”、“操作活动”、观察、种植、饲养等有利于幼儿动手、动脑,增加感受、体验、创造等活动大多得不到他们的认同和支持,认为“这些东西就是玩,对孩子学知识毫无帮助”。
(4)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不少老人对留守幼儿溺爱、迁就、百般呵护,生怕不能在儿女面前交上满意的答卷,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从而使部分留守幼儿养成了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和性格特征。
1.2留守幼儿的现状
他们大多缺乏安全感,性格内向,表现出自卑、怯懦。他们不善于与同伴相处,也不主动参与各种活动。他们总是默默地呆在自己的位置上,让你有时甚至忽略了他们的存在。有的幼儿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由于过分溺爱,养成了他们霸道、任性的性格,凡事争强好胜,为达到目的,经常采用哭闹、大发脾气等方法。
2措施和方法
我园立足于让留守幼儿感受集体的温暖,体验关爱,感受快乐,增加心理归属,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和良好的习惯。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2.1体现人文关怀
远离父母,留守幼儿需要集体的关爱与温暖。为使留守幼儿感觉到家的温暖,我园为孩子开生日PARTY,通过送礼物、送祝福,使孩子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并将此过程制作成光碟,邮寄给外出务工的孩子的父母,让他们远在他乡也能分享孩子成长的快乐。在有条件的地方,我园还通过视频聊天使久未谋面的幼儿和父母见面,让他们感受亲情的温暖,以减轻幼儿对父母的思念。
2.2强化教育管理工作
(1)实行“留守幼儿”的普查登记。在新学年幼儿报到注册时将父母外出务工情况、家庭成员情况等逐一进行登记,建立“留守幼儿”档案和联系卡。
(2)建立健全教师家访制度。了解幼儿兴趣、个性、特长、行为表现等情况,向家长提出建议,共同承担教育责任。
(3)开办“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有关幼儿教育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以提高他们对“留守幼儿”的监护能力和教育管理能力。
(4)公开幼儿园及园长、教师的电话号码,以便及时掌握幼儿双向表现,加强家园沟通、密切合作,营造和谐的家园教育氛围,形成教育的一致性。
(5)设置“家长园地”。将每月工作目标、每周教育教学等内容张贴其中,宣传园内各项工作。
(6)定期举行“家长开放日活动”、“‘六一’亲子游园活动”、“趣味体育活动”以及各种节日、纪念日等庆祝活动。这些活动,我们精心设计,寓游戏性、趣味性、教育性于一体,既受到孩子们的喜爱,又深受家长欢迎。
(7)“刊物带回家看”活动。我们在图书阅览室开辟家长阅览区,鼓励家长将《幼儿教育》、《学前教育》、《家庭教育》等刊物带回家阅读,还向家长免费发放园报《大眼睛》,帮助家长了解最新幼教动态,获得家庭教育相关经验。
2.3加强与留守幼儿父母的交流、沟通
(1)幼儿园通过“电话”、“写信”、定期邮寄园报《大眼睛》等方式主动与外出务工的父母沟通,让他们了解孩子在园情况,了解幼儿园的各项工作。
(2)鼓励外出务工父母多与家中老人沟通,以孩子父母之口向老人建议好的教育方法,更容易让老人接受,使家园协调一致,共同管理、教育好幼儿。
(3)利用春节“留守幼儿”父母回家探亲的机会,邀请“留守幼儿”及其父母到幼儿园参加“游园亲子活动”、“幼儿成长展示活动”、“汇报演出活动”,使其父母感知孩子的进步与收获,体验孩子成长的快乐,感受师幼关系的和谐以及幼儿园对“留守幼儿”的关爱。
3成果
3.1理论成果
总结出了一套适合本园实际的,同时也有利于我园进一步开展留守幼儿家庭教育工作的措施及方法。
3.2实践成果
3.2.1教师
教师的教育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留守幼儿”的教育问题比其他幼儿的教育问题复杂。教师除了要关心幼儿的生活和学习,更重要的是走进留守幼儿的内心世界,给他们关怀与温暖,让他们找到归属感……这需要教师加倍的耐心和细心,用博大无私的慰留守幼儿孤寂的心灵。同时,怎样更好地有效地与留守幼儿沟通、交流是值得教师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3.2.2留守幼儿家长
父母:通过我园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外出务工的家长在千里之外同样能及时地了解到孩子的学习情况以及最新的教育理念,彼此交换家教经验,增强了家长对我园的信任感。
老年家长:通过“家长开放日”、“亲子活动”、“图书回家看活动”以及“家长学校”等形式,使老年家长更加了解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转变了教育观念。他们开始逐步接受幼儿园的教育方法,乐意与教师合作,愿意为幼儿的学前教育投资,促进了幼儿园和家庭教育的和谐发展,使留守幼儿的家庭教育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
3.2.3幼儿
随着实际监护人教育观念的转变,成长空间的不断和谐温馨,幼儿是最直接的受益人。家长主动配合幼儿园开展幼儿喜欢的学习活动,学前教育不再是“写字”、“背诵诗歌”等不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苦差事,而是好玩的游戏,轻松的活动,新奇的体验,快乐的学习。幼儿没有了压力,学习兴趣自然高涨,学习效果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前身叫湖南戏曲学校,创办于1951年, 60年来,学院为社会输送了万余名毕业生,他们以专业技能扎实、综合素质高、职业迁移能力强而深受社会和用人单位欢迎和好评。这些毕业生大多活跃在省内外舞台和文艺领域;其佼佼者有的已摘取了“芙蓉奖”、“梅花奖”、“文华奖”的桂冠;有的已成为全国著名的歌星、影视明星;有的已成为中央或地方电视台的著名节目主持人;有的赴国外发展,声名远播;有的进军文化产业,成为文化产业巨子。仅改革开放以来,先后有张也、瞿颖、黄卓、甘萍、吴军、沈伟、周浩、曾媛、颜丹晨、雷佳、王丽达、肖青等从学院毕业后走向全国。值得骄傲的是这群明星大多数都产生在戏剧系。
传统的戏曲教学是口传心授,“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师傅带徒弟的经验证明,这样的传承方法是最为行之有效的。那么,这种教学自然有“抓苗子”“树精英”重点培养的现象和必要。那么差一点的学生,也要传承,还要就业,更要有后续的艺术学习和发展的素质和后劲,这就使我们必须综合思考戏曲人才的培养,走出创新的路子来。从以上谈到的那些我校走出去的明星们身上不难发现,她们是在有扎实的戏曲功底之后,通过再学习,加之不断地舞台实践和艺术创作,才能成就自我,开创出自己的艺术之路的。所以我们培养的戏曲专业的大部分的学生不仅要继承好戏曲传统程式,熟练掌握艺术语言与艺术技巧,还要适当具备其它艺术门类的综合技艺和素养,进行综合、拓展培养。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已经不能满足这种需求。近年来,我们努力在探寻创新型戏曲人才教育模式,在此把我们的经验和困惑与大家进行交流。
一、 专业结构的多样
我们学院不论是以前的湘剧科还是花鼓科,还是升格为艺术职业学院后的戏剧系,都是以湘剧、花鼓为主要专业,但近几年由于受戏曲不景气这种大环境的影响,招生状况不尽人意,数量和质量都有大幅下滑。学院党委慎重考虑了戏剧系需要拓宽专业结构,在做精戏曲专业的同时,还需要拓展其它戏剧专业。于是有了再次萌生开办音乐剧专业的意向。2006年以戏剧系、舞蹈系的青年教师和学生作为班底,排演了原创音乐剧《同一个月亮》,获湖南省第二届艺术节“大奖”,同时获得了音乐、舞台美术、化妆、灯光、表演等方面的7个单项奖。2007年7月,作为唯一的一台大戏,入选由教育部、文化部、团中央主办的“全国艺术职业教育成果展演”,获得“艺术职业教育优秀成果奖”;2008年10月,赴上海参加中国首届校园戏剧节,获得优秀剧目奖。《同一个月亮》带来了较强的社会影响。这样,以该剧目作为契机,为了丰富戏剧系的教学结构,整合教学资源,2008年,在戏剧系申报招收了第一批五年制音乐剧大专班,2009年,又招收了第一批两年制高职音乐剧班。现有音乐剧班五个,近两百多名学生。
此外,2009年起,通过高考我们已经招收了两届共50名戏剧编导学生。现在戏剧系是三大专业,含5个年级、21个子专业班、400多名学员的专业大系。我们确立了“做精戏曲、做大音乐剧、做好编导”的指导思想。
专业结构的丰富极大的整合了我们的教师资源,做到了资源共享,比如:戏剧编导的教师担任了戏曲表演专业的表演课,写实话剧的角色创造讲“由内而外”,舞台上的一切行动都需要真实感受,切忌“做状”,戏曲不同,它的创作过程是“由外到内,再由内到外”,“由外到内”是因为戏曲需要依赖程式塑造人物形象,学生必须通过唱、念、做、打的严格的程式训练,才能进入剧目的学习。学生通过对话剧表演的学习,锻炼了学生自主创造角色的能力,弥补了以往一味讲究戏曲艺术技巧的教学模式。音乐剧专业教师同样承担了戏曲专业的声乐课,舞蹈课等等,这是整合教学资源带来的得天独厚的优势,为培养创新型戏曲人才奠定基础。
二、课程设置的改革
为达到培养创新型戏曲人才这一突破性目标。本着“围绕舞台、造就人才”的宗旨,通过不断的教学经验积累,戏剧系构建了“三位一体一平台”的教学模式:即以课堂实践、技能测试、舞台体现“三位”为手段,以综合体现为主体,以湖南省艺术职业学院毕业生巡回展演及每年一次的院级汇报演出为平台,多方面拓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坚持“教、学、演”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实施课堂教学与实训教学相结合、课堂研讨与现场剖析相结合、仿真模拟与舞台表演相结合以及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相结合等多种灵活有效的教学方式。近年来,本专业学生参加全国戏曲戏剧大赛、湖南省戏剧“芙蓉奖”评比、“十九和弦”全省青年戏曲演员电视大奖赛、全国2008艺术新人青少年才艺国际展示等赛事,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共获得金奖12个,银奖9个。
此外,我们确立了“课堂+舞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课堂”含义有二:一是以知识传授为线索的基础课堂教学,包括文化课教学和专业理论课教学;二是以技艺训练为线索的专业基训课堂教学。“舞台”指的是舞台艺术实践,是完全不同于两个课堂教学的独特的专业实践教学,着重培养的学生舞台表演能力、演员职业能力、演员创新能力,是课堂所不能替代的。“舞台”外在表现形态的多样化,呈现出了“课堂+试验剧院、课堂+艺术团、课堂+院团、课堂+演艺公司、课堂+企业、专业+剧目(项目)”等多种表现形态,形成了有利于培养高技艺人才的新型教学模式。
老师教、学生学、演员演,戏曲最重要归到舞台上,只有不断实践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演员。长期以来我们坚持“以剧目带动教学、以创作深化教学、以展演促进教学、以舞台检验教学”的人才培养特色路子。坚持走“以戏带功、以功促戏、以演带学、以学促演”,突出剧目教学在戏曲人才培养中的核心地位。一方面,传承剧目。传承湘剧、花鼓戏的经典传统剧目,使学生大量吸收养分,以每一学期的剧目彩排来考核学生的综合成绩。在剧目彩排演出中不断地发掘尖子生,通过系部教师会议,确定“尖子生培养方案”。另一方面,创新剧目。这是这几年学院艺术科研创作的历史性跨越。学院看到了戏曲教育日益青黄不接,学院看到了只有依靠自己的力量才能让戏曲这个龙头专业强大。自2003年开始,以戏剧系的中青年教师和学生为班底,先后排演了新编历史戏湘剧《秦王遣将》,获湖南省首届艺术节剧目金奖及16个单项奖;实验花鼓戏《玩不》参加第七届中国映山红民间戏剧节,获剧目金奖及8个单项奖;2006年排演原创音乐剧《同一个月亮》,获湖南省第二届艺术节“大奖”,同时获得了音乐、舞台美术、化妆、灯光、表演等方面的7个单项奖,2008年获首届“中国校园戏剧节”优秀剧目奖;2009年学院创演的《五十二家别墅》在湖南省首届校园戏剧节上获“特等剧目奖”和11个单项奖,在湖南艺术节上获大奖与12个单项奖,还将参加2010年11月在上海举行的中国第二届校园戏剧节。自此,学院的社会影响力得到了大大地提高,我们的专业水平已经和省级专业院团不相上下,我们的中青年教师已是湖南省戏曲舞台上耀眼的新星,我们培养的学生已经有创造角色的自主意识,是各用人单位中意的人才。我们用小投资达到了大目的,我们的大目的就是要培养创新型人才。
三、师资队伍建设
创新型戏曲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是否有创新型教师,我们努力建立一支闪耀于舞台与课堂的“双师型“师资队伍。目前我校戏曲专业教师来源类型有三种:
一是引进剧团优秀的中青年演员。我们鼓励教师继续深造,着重培养这部分教师的教学、管理能力和学术水平。目前这部分教师占到20%。
二是高校毕业的优秀毕业生,这部分教师的特点是,学历高、知识面广,思想活跃,经过正规训练,吸收了诸多规范的教学经验,可是,缺乏的是舞台实践经验。我们常说“演员是舞台上滚出来的”,戏曲演员更甚,自己没有演出过的剧目就没有资格进行教学,这是原则。学院近几年不断排演创作剧目,为青年教师提供了展示、锻炼的平台,并且学院每两年一次的教师技能考核,涌现了一部分优秀的青年教师。如:青年教师徐耀芳,2003年凭借湘剧《秦王遣将》获得了湖南艺术节金奖,2006年参加“十九和弦”湖南省戏曲青年演员电视大奖赛,获得“十佳演员”称号,2008年参加中国校园戏剧节,主演音乐剧《同一个月亮》,该剧获得了“优秀剧目奖”,同年又考入了中国艺术研究院攻读艺术硕士;青年教师陈物华,主演《同一个月亮》获得了中国校园戏剧节“优秀表演奖”。这一部分教师是目前师资队伍中急需要培养壮大的,他们担负着承前启后的重任。
再就是离退休教师重新返聘,这部分教师的吸收是必不可少的,一方面,老教师有多年的教学经验,积累了丰富的艺术财富,在教学岗位中树立了极高的威信,可以很好的起到“传、帮、带”作用;此其二,老教师所具有的无私奉献精神给青年一代树立了旗帜。我们要在不断挖掘教师潜能的基础上,广泛吸纳人才,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决定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四、教学的科学化、规范化
戏曲一贯采用经验教学,一个老师一个方法,不太善于文字总结,教学过程中随意性很强,这也造成了很多剧目、诸多表演程式近乎失传。我们在努力改变这样的观念:每个专业制定了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各课程的教学大纲,针对每个专业就教学文件召开专家论证会;每学期初系部制定严格的教学计划,根据学生具体情况,修订各专业的教学大纲;系部有专人负责全系的教学工作,下设专业教研组,对各专业教学起到指导、监督作用,不少于每月一次教研组会议;每位教师必须在期初把课备好,做到课前有准备、课后有小结、期末有总结等等。通过健全一系列管理机制,规范我们的教学行为、弥补教学漏洞,真正做到严谨教学。
另外,我们建立了“人才输出机制”,与市场搭起了桥梁,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就业渠道。我们常说,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把“就业岗位需要什么,专业就教授什么”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最高纲领。当然,我们不能只浅显的认为,我们的毕业生只针对专业戏曲剧团,从往届毕业生的就业率来看,戏剧系一次性就业率可达96%以上(含再次升学者),是全院就业率最高的,可是真正在专业院团的只占20%左右,但这并不能说明市场不需要戏曲人才,戏曲艺术的高度综合的艺术特性,决定着它的实用性。
随着文化事业产业的发展,针对市场人才需求的变化,学院更新观念,拓宽思路,寻找新的突破口。在人才培养方面秉承“围绕舞台,造就人才”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优先巩固和强化优势学科与专业的同时,学院根据时代要求,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鲜明的提出了“依托文化,面向市场”的理念,及时调整和构建学院专业布局,积极发展社会文化专业,面向市场培养实用性复合型人才。
近年来,学院找准校企双方的利益趋同点,形成了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的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的四种人才培养方式:
1、 依托行业,校团共建
依托行业的特点是学院与行业结合,为行业培养人才;剧团成为“婆家”,提供实习实训场所,择优录用毕业生。目前,学院先后与省直七大剧团和长沙市等10多家艺术团直接输送人才。引进了行业的著名表演艺术家授课,实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校团共建”表现为专业教学由学院和剧团共同负责,文化教学由学院负责,毕业生除要求自主择业的学生外基本上在剧团就业。学院先后开办了“京剧班”、“湘剧班”、“歌舞班”、“花鼓班”、“木偶皮影班”、“杂技班”、“话剧班”等“校团共建”班级。确定合作紧密型实训基地,开展深层次的合作。初步确定的重点合作对象为湖南省文化厅直属7个艺术表演团体。每年从这些演艺机构聘请艺术家或行业专家担任专业技能课兼职教师,至少派遣2名专业教师到这些基地实践学习,组织戏曲表演专业学生到这些基地专业实践。
2、校企合作,订单培养
引进各大剧团最先进的设施、设备装备系部,用最科学的理论和技能武装老师,用最先进的企业文化和管理教育学生。其次,采用联合、共建、融合等方式将产教结合、校团互动贯穿于戏曲人才培养全过程。与湖南省京剧团、湖南省湘剧院、湖南省木偶皮影剧院进行零距离沟通、深层次合作,使戏剧系学生“订单式”培养的比例稳定在40%以上。注重实践基地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建立实践教学基地的论证、管理、评估制度,制定基地管理制度,编写实践指导书,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内涵建设。
3、顶岗实习,互利双赢
按照“互利双赢”的原则,学院分别与湖南电广集团、厦门一代佳人演艺公司等十几家社会艺术团体和企业签订了协议,企业为学院提供实习实训场所、设备;学院为企业培训文艺职工,开展文化服务,学生顶岗直接参与文艺演出、作品生产、文化活动,提高企业文化软实力,并为企业推荐所需求的毕业生就业。
4、自主开发,成立公司
为接通与文化市场的联系,学院在考虑机构设置时,专门设立了艺术实践部,把学生的艺术实践和就业联系在一起。?对外艺术实践部注册为湖南星河演出公司,注册资金300万元,是湖南第二大演出公司。公司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组建,是由学院控股、全校教职工入股的股份制企业,演出公司从内到外都按照市场的规则运作。成立四年来,架起了一座学院通向文化市场的桥梁,实现了产学的有效结合。
五、面临的困难和待解决的问题
1、地方戏曲的传统的保护
每一个戏曲剧种在思想上、艺术上都打有特定民族、特定地域的印记,不同的剧种有着不同的民族、地域特征,从而产生特定的观众欣赏群体。各戏曲剧种的民族和地域特征是相对稳定的,这使得不同剧种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形成了自己的程式,这些程式世代相传,并不断精练,构成了这个剧种的独有风格。湖湘历史文化孕育出了湘剧、花鼓等十九个地方剧种,剧种由其独有的程式,随着老一辈艺术家的相继离世,一批宝贵的文化遗产又随之无法复制了。戏曲教学的不断延伸这种传统程式的丢失最终结果可能是这个程式甚至这个剧目从此失传。有数字统计,解放前,湘剧的高、低、昆、乱四种声腔剧目达1155个,现如今,仅剩下50多个。因此,对于人类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是戏曲教学工作的重点。
2、 教师梯队建设
老教师不断退休,他们往往作为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是曾经活跃在舞台上的艺术家。由于历史性的原因,他们的艺术实践与创作经历与经验比年轻教师丰富,且有很多是后来人无法企及的和替代的。他们因为退休和年事已高,对他们的艺术发掘、抢救、保护、传承的工作不重视,投入精力、经费不足、缺乏愿意学习继承者现象普遍。年轻教师多为本院校毕业,职称偏低且缺乏教学经验,且创作演出实践经验也很缺乏。作为在教学活动中起中坚力量作用的教师奇缺,带来师资结构上的不合理,直接影响到了教学。一些地方著名艺术家,忙于艺术创作或艺术市场的经济效益而很难有精力或兴趣投身到艺术教育中来。往往请这些人来进行讲座或工作坊等形式来进行短期教育、培训、交流,都因繁忙和兴趣原因而很难请到人,给戏曲教育的开展和质量带来大的困难。
3、办学投入不足
戏曲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投入不足现象比较普遍,地方戏曲招生难、生存难,就业难。戏曲专业从文化事业角度考虑,应该加大政府文化事业性资金投入,教学设施的改善、教学教具的添置、学术课题的研究等等都需要资金的支持。许多院校没有条件建立相对完善的实训场所,也无法提供必需的设施与设备,许多艺术院团因受体制及演出市场的影响也无法接受学生的实习,对学习传统地方戏曲学生造成实践机会、就业环境的恶化。这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受教育条件与实践创作能力的退化。另外教职员工的工资福利待遇较低也会间接影响到正常的教学心态与教学质量。缺乏专业发展的良好物质条件,造成高层次人才引进难,留住难。
还有,应该建立相关减免学费、特殊专业奖学金制度等,虽然有的地区和院校已有实行,但这还没有形成全国性的共识。我们还需要继续向政府呼吁,因为免除学费最大的好处是解决生源问题,这样我们才有“出人出戏”的基础。
4、科研滞后
艺术职业院校多属地方院校,因办学模式的单一性而忽略了区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因其在办学中没有重视及深入研究本土的文化艺术,对本土民族民间艺术的发掘传承有的缺乏热情与责任感,也没有深入考察当地民众的文化需求,“文化自觉”的使命与淡漠区域文化的问题凸显。没有去积极地调查研究针对一定区域特色的文化产业、文化市场、文化事业的特点和变化,与时俱进地就开展相关课题研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戏曲专业教师的研究能力一般偏弱,理论研究十分匮乏,多年来的教育教学实践所积累的教学规律、成就与经验没有进行系统科学的梳理、归纳与研究,使得学院的发展缺乏后劲与支撑,教师的整体素质及职称结构也难以得到较大的改善。他们对待科研有一些认识上的偏差存在:如:“艺术院校的艺术作品就是科研成果”;“重能力轻理论”;不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这种状况急待解决 。
我校自2003年人才培养水平评估以来,加强了科研学术研究的力度,鼓励教师多承担课题研究,至2010年,院级课题6个,省级、国家级课题5个,2008年,《花鼓戏声腔》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升级下拨10万元专项资金,2009年,花鼓戏表演又申报了国家级特色专业,2010年《花鼓戏声腔》又被评为教育部国家精品课程,国家下拨30万元专项资金。我们用这些专项资金改善了我们的教学设施,创建了花鼓戏声腔实训室,添置了多媒体设备、台毯、教具等,大大改善了教学条件。
试着把影视表演和戏剧表演进行一个比较,相同之处,首先是戏剧表演和影视表演都是“三位一体”的艺术,就是说,演员既是创作材料也是工具,同时还是创造者,三合一。称“三位一体”,也叫做二度创作。如今,影视剧演员和戏剧演员已经没有明显的划分了,很多舞台剧演员,像人艺的演员徐帆《唐山大地震》,杨立新《我爱我家》,他们拍摄的影视剧早已深入人心,可是鲜有观众知道他们是戏剧演员。再说说那些个回到戏剧舞台去过把瘾的影视剧演员,如:黄磊《暗恋桃花源》、张丰毅《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等等。因此可以证明,演员们利用自身内外的条件创造角色的途径是一致的。戏剧表演和影视剧表演都需要假定性。众所周知,戏剧表演是在“第四堵墙”内进行的,这道“墙”外面是真实的现实世界,为了让观众进入置身于戏中,“墙”内的演员必须做到”真看真听真感觉“,而这个表演前提就是假定性,举个例子。大学期间,即将期末汇报演出,我和同学就去学校附近的小月河边排练,在有花有草的林子里,我们开始排练,虽然周边环境和舞台布置很相象,可是在那儿,我们却感觉不到丝毫在舞台上的自然,当时很诧异,为什么我们努力把舞台布置得真实,可是在现实生活中表演却没有舞台上的信念感,真实环境的空间大,我们的声音很微弱,人也很渺小,身边还不时溜达过几个遛弯的大爷大妈。没有舞台下的观众,甚至是排练时台下一排排的空椅子......因此特别的别扭,我们的表演显得不合时宜的虚假,表演与现实发生了矛盾。
谈到影视剧的表演,在实景拍摄中,不可能做到上天入地,无所不能。许多有难度的表演,必须借助分镜头,后期剪辑来完成。甚至场景,如1985年奥斯卡最佳影片《紫色》中,为了在夏天拍摄下雪天的场景,拍摄现场铺满了白色的泡沫颗粒,近景中的衣帽,远景中的屋顶。演员则在七月酷暑天,穿着皮袄,哈着气,努力体会寒冬的的感觉。各类影视拍摄基地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棚里搭景拍摄的影视剧也比比皆是,因此,无论影视剧如何淡化假定性,也不可能让它消失匿迹。因此,演员们从最初开始,就进入了假定性的规定情境中。两者不同之处在于,首先,戏剧表演和影视剧表演在核心问题上是不相同的。戏剧表演依赖的是行动的技巧,舞台表演以可以视听的形体动作和语言行动为主导向观众传达舞台角色的信息。而影视表演则是依赖演员心灵的技巧。
戏剧舞台上表演喜怒悲哀,可以借助形体动作和声音形式的夸张,可是在影视表演中,再激情的表演也只能是用心深入体验的结果,因为人的外部行动永远是以人的心理作为依据。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的创作过程自然也是有区别的,比如,像我国的样板戏《沙家浜》中,戏剧演员在镜头前的表演,往往会让人觉得表演痕迹过重,带有很明显的舞台痕迹。刚从电影学院毕业时,在校演惯了戏剧小品,初次拍摄影视剧也会非常不适应,经常厌烦电影的间断性,适应舞台的间断性。我在拍摄影视剧的过程中,喜欢一个镜头一条过的感觉,但是,因为各种原因,不断的被要求重来,自然越到后面感觉越不好,总是前几条的状态是最佳的。有位美国演员说过:“我认为演员最好先上舞台,然后在去拍电影,因为在剧场幕布升起之后,演员就全靠自己了,所以从此学会如何在那种条件下处理自己的行动,并队自己的行动负责,这是演员们都必须具备的控制能力。”关于两者之间的异同,历史上曾有过争议,有人不认同它们是同一种艺术,理由是两者之间存在着根本的区别,主要是认为由于两者表演形式,体现方法,供给观众看的方式不同等等。而认同两者是同一种艺术的说法的理由是,它们的表现力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艺术在创作任务上应该是共同的。它们最重要的特点是为了创造、塑造更好的角色,以至化身成角色的艺术。而且两者都是集体创作的综合艺术。影视表演的制作过程又与戏剧表演有所不同。影视主要是依靠画面来表现的。由画面构成的艺术语言是它们的第一要素,它主要是以“导演为中心”而演员在整体的屏幕或银幕中只是起到一个元素的作用,景物、道具、灯光等部门都可以参与剧情,能够独立的表现其内涵和寓意,在影视剧中“景物”已经改变了它们的从属地位,而是和演员的表演一样是屏幕与银幕造型中的重要元素,和演员结合在一起,共同完成塑造屏幕与银幕形象的任务。这就形成了电视与电影艺术不是以演员的表演为基础,而是以整体画面的造型为基础的美学特征。影视表演是活动的造型艺术。演员在无限的现实表演区里要考虑到摄影机镜头里构图的要求。表演时要适应摄影师、灯光师从摄影技巧上对演员的要求。不同摄影技巧的处理,推拉摇移、俯仰升降、长短焦距等对演员的表演有不同的要求和限制。在我十几年前拍摄《家园》的过程中,因为是第一次拍戏,我疯狂的投入角色创作中,在现场拍摄中完全忘我,根本就无心去找镜头,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是拍摄近景,什么时候是大全景,大全景时则情绪饱满,哭得稀里哗啦的。而拍近景和特写时眼睛早已哭肿,再想找感觉却已疲惫不堪了。并且,在人群中的戏,我也不会下意识的去找镜头和光源,常常被人挡脸或挡光。因此,影视演员在摄影机前的镜头感不像舞台演员对舞台和观众距离那样能明显感觉和易于掌握,所以影视演员一定要掌握好对摄影机具体感受的本领。
当然,影视剧里的表演已经不能简单地用真实、自然去作评判了,也不是靠演员的经验和演技,就能够打动观众的表演,应该是来自演员内心的一种力量,被角色所紧紧扣住,全力以赴,把诠释好角色当作对自己的挑战。作为一名演员,要想在戏剧和影视剧表演中创造出让观众满意的作品,就必须在实践中的不断完善并充实自己,总结过往经验,展示自己的特长与才华。在了解戏剧与影视表演异同后,取长补短,为日后创造出完美的角色形象而奋斗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