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词汇学论文

词汇学论文

时间:2022-12-09 02:05:5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词汇学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词汇学论文

第1篇

论文摘要 运用定量研究的方法,通过问卷调查、词汇测试的方式,调查了非英语专业大学新生在词汇学习时所采用的学习策略,对三大词汇学习策略以及三大策略下的学习策略的频率分别进行了统计,并对词汇学习策略与词汇测试成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英语词汇学习毋庸置疑非常地重要,但因学习的难度较大,一直困扰着很多外语学习者。国内外很多学者对词汇学习策略进行了深入的研究。Ellis(1994)认为,学习者使用学习策略是为了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善学者能灵活地使用学习策略。国内的一些研究探索了中国学生使用词汇策略的情况,如文秋芳(1996)等等。这些研究因研究目的、对象、方法的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另外,这些研究对非英语专业大学一年级新生的词汇学习策略所做的研究很少。本文将探索他们词汇学习策略使用情况,并为英语词汇教学提供一些反馈意见。

1 词汇学习策略的理论基础

认知和记忆的信息加工理论认为知识、技能的习得是遵循一定过程的。词汇习得也遵循这一过程。词汇学习策略的作用是让学习者去关注没有意识到的信息,也就是尚未习得的词汇,并帮助更有效地处理词汇信息词汇学习策略可能包括关注新信息的某一方面,分析或控制习得过程中的信息,或者在任务完成后进行评估。它影响到学习者从接触一个单词到习得的整个过程,影响到学习者选择、组织、整合、习得的方式,有助于学习者加深词汇信息的处理,对词汇学习起到促进作用。

同词汇习得一样,词汇学习策略的习得也可以看作技能的习得。在早期掌握词汇学习策略的时候需要有意识地注意,随着熟练程度的提高逐渐变成无意识的行为,转变为过程性知识。从了解到能够熟练使用要经历一系列的过程。所以,词汇学习策略的选择与使用同样受到学习者自身对学习策略的熟悉程度的限制。

基于上述,笔者进行了一次关于非英语专业大一学生词汇学习策略使用的调查。

2 研究方法和数据收集

(1)调查对象。本项研究的受试者者是109名大学一年级的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其中女生40名,男生65名。

(2)调查工具。工具有两个:一是英语词汇学习策略调查问卷;二是词汇测试卷。

词汇学习策略问卷借由O’Malley & Chamot (1990)的策略分类,并根据问卷试测进行了调整。其原始分类表中分为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以及社会/情感策略三大类,这些策略又细分为19种策略。本研究将从这三大类策略和19种细分策略进行研究。调查问卷的选项根据利克特量表的设置;词汇测试采用的是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的词汇测试,共100道题,每题1分,总分为100分。

问卷和词汇测试共收回各109份,其中105份有效。然后采用SPSS 13进行分析,主要进行了描述性统计,计算平均数和标准差,用来调查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词汇学习策略,并对词汇测试成绩和策略使用进行了相关性分析。

3 结果和讨论

(1)词汇学习策略中三大策略-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以及社会/情感策略的使用频率的平均数和标准差。本研究中显示,认知策略(M = 3.1394, S.D = 0.8527)是非英语专业大一学生使用频率最高的策略,而元认知策(M = 2.8883, S.D = 0.8014)略次之。社会/情感策略的使用频率(M = 2.3379,S.D = 0.7188)最低。

(2)词汇学习策略各个小项使用频率的平均数和标准差。本研究中显示,运用语音规则(M = 3.9295,S.D = 0.7692),重复(M = 3.8584, S.D = 0.8952),单词表(M = 3.5492, S.D = 0.9053)是非英语专业大学新生最常用的三项学习策略,而母语为英语的外国人交流(M = 1.3098, S.D = 0.5426),关键词法(M = 1.5774, S.D = 0.6735),合作(M = 2.3239, S.D = 0.7124)是最不常用的词汇学习策略。总的来说,本研究所调查学生群体策略运用的基本特点是认知策略的使用明显高于元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的使用,与第一项的调查结果刚好吻合。

(3)词汇学习策略与学习成绩之间的相关性。把19种学习策略作为自变量,词汇测试成绩作为因变量,运用皮尔森相关分析法计算词汇学习策略与成绩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元认知策略都与词汇测试成绩高度相关,认知策略与词汇测试成绩相关性按从强至弱排列依次是:上下文、推测、构词法、分类、复习、使用字典、运用语音规则、联想、重复、关键词法、单词表,而在社会/情感策略中,除与母语为英语的外国人交流这一分类外,其余分类都与词汇测试成绩显著或非常显著相关。

4 结语

综上所述,元认知策略与学习英语词汇成绩密切相关,而学生对于元认知策略中的自我监督、自我评估使用频率偏低,所以教师首先有必要提高学生对元认知策略的应用水平。教师与学生制定计划,包括自我评估、设定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以及采用何种方式达到自己的目标,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规划、答理和监控。

认知策略中学生们使用频繁的重复和单词表不与词汇成绩显著相关,所以教师有必要引导同学们尽量避免死记硬背, 并把单词放到上下文中去理解,这样才能取得比单纯记单词表有用得多。认知策略中的上下文,推测,构词法,分类,复习,使用字典,运用语音规则,联想与词汇成绩明显相关,所以要鼓励学生在词汇学习过程中多使用这些策略,促进词汇量的增加和词汇学习能力的提高。

社会/情感策略中的三个自变量与词汇成绩相关,说明合作,询问和自我激励能够给帮助词汇学习。因此,学生在词汇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多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多和同学们交流学习经验,在遇到困难时,学习自我鼓励,以减轻学习的焦虑感,达到促进学习的目的。

参考文献

第2篇

子长县芽坪小学 高永峰

一、问题的提出

现在小学生英语学习中存在着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其表现在高年级,根源却在中年级,关键在于拼读未能及早过关。大多数学生不知道英语单词的拼写跟发音之间的密切联系,往往不是科学地从音到形去记单词,而是从字母到拼写形式去死记硬背,就这样忘了又记,记了又忘。另一方面,用汉字注音的现象屡见不鲜,在我教过的学生中就出现过用“破烂”给“飞机”注音的情况,读出来的单词和句子令人啼笑皆非。在底中年级不打好语音基础,给以后的英语学习就会留下严重的“后遗症”。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到了四,五年级,甚至六年级,有许多学生还要求老师给他们补上语音课。但是,尽管有了良好的愿望,由于在起始阶段失去了机会,只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其后果是:学生单词念不准,缺乏自学能力,学习兴趣锐减,最后导致放弃不学。

二、理论思考

1.有关概念的理论分析。

语音是英语学习的基础,而音标是基础中的基础。扎实的音标知识是进行英语词汇学习的前提,是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和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以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必要条件之一。教会学生英语国际音标,教会学生拼读记忆单词的正确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起单词“音”、“形”之间对应关系,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1)寻找小学生英语词汇学习效率低下(词汇记忆不牢固;词汇理解应用能力差。)的原因。

2)探求提高英语词汇教学有效性的。

3)通过研究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效率。

4)降低英语词汇学习的难度,提高小学中、高段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三、保证措施

1、师资力量优化配备:本课题组成员有较好的师资配置,全部是专业专职小学英语教师,是一支年青又富有经验,且富于创新精神的队伍,是学校的青年骨干教师,在学校担任班主任主任、教研组长、学科带头人,分别获得市、县各级优秀教师称号。

2、基础条件保障:我校建成了以光纤为网络骨干,实现了“班班通”;学校部分教室安装了数字投影机、实物展示台、屏幕、多功能讲台等,能满足现代教育管理和一线教学的需要。

四、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在课题研究初期、中期和后期,通过调查测试,分析了解小学各阶段,各层次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的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为课题研究提供依据,并不断调整自己的研究内容和方法,提高研究实效。

2、行动研究法:用分段,分层次,小组对比的方式进行研究探寻,从而找到适合并有效提高小学生英语词汇学习效率的途径、方法、措施,根据研究中遇到的具体情况,边实践,边探索,边修改,推进课题研究顺利而有效地开展。(用于中期实施阶段)

3、文献资料法:在研究初期,对相关研究材料进行学习,收集英语词汇教学成功经验,尤其是英语英标教学有效方式作为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帮助制定研究方案,指导课题研究;

4、经验总结法:对研究活动中取得的经验、体会进行总结归纳,形成研究的规律及方法。(用于后期成果的整理及结题鉴定阶段)

五、研究计划

本课题研究共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确定课题研究内容。

2、制定课题实施计划。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1)研究第一阶段

1、查阅资料进行理论学习,搜集相关文献。

2、拟定问卷测试题,了解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的情况,统计结果,并进行原因分析,写出调查报告。

3、课堂实施,课堂观察,并作好记录。(做好课题研究准备)

(2)研究第二阶段

1、学生词汇学习效率低的成因的分析研究;

2、建立相应的词汇学习比拼机制;创设良好的词汇学习氛围;

3、收集小学三至六年级教学的初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及时反馈调整实验方案。

(3)研究第三阶段

1、进行小学英语词汇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2、设计相应的活动方案,实践并修改教学活动方案,进行课堂实施;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端正的学习态度;

4、收集学生词汇学习竞赛;收集并记录实验所获得的资料、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及时反馈调整实验方案保证下阶段实验顺利进行。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1、对实施阶段进行情况总结、反思与改进,进行阶段小结

2、整理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论文。

六、研究组织

组长:高永峰

做好课题申报;做好组织实施工作,每月至少组织一次课题组成员碰头会议,反馈信息,积累资料,阶段总结,修改方案;收集整理课题组研究成果;做好结题工作。

组员:折丽丽:负责各项课题研究任务的按计划执行

李艳玲:负责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

七、预期研究成果

1.《优秀案例设计》

第3篇

【关键词】学生现状 教学方法 实践探索 课程考核

英语词汇学是专为英语专业本科高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核心课程,它作为高等院校英语专业课程之一,其开设时间有50年之久,最早可以追溯到1956年2月我国著名语言学家许国璋教授开设的词汇学。那时,词汇的系统知识由前苏联引进,从八十年代初,词汇学的研究与教学才在我国逐步开展。根据2000年颁布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英语词汇学属于英语专业选修课程之一,但在实际操作中,有的院校作为选修课开设,有的作为必修课程开设,不同高校对其重视程度不一。具体到四川师范大学应用技术学院,该课程开设为选修课。作为专业理论课程之一的英语词汇学,其普遍面临的问题是学生学习兴趣不浓,理论与实际脱节,教学方法传统而且单一,又加之该门课程术语生僻难懂,理论抽象。这些突出问题亟待我们去解决。为此,笔者将从授课对象的现状,教材的选择,教学过程及方法,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课程考核几个方面对该门课的教学改革进行探索,与同行共勉。

一、授课对象的现状

在探索这门课程之前,我们有必要对应用技术学院学生现状作一些简单介绍,因为该课程的改革是针对我院专升本英语专业的学生进行的,因而针对性很强。应用技术学院专升本英语专业学生是来自省内十几所高职院校,他们在高中阶段的英语基础知识就相对薄弱,其高考成绩普遍在200-380这个分数段,即使后来被高职院校录取,经过三年的专科阶段的学习,但因高职院校的师资、课程开设,教学质量,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原因,被录取到我院的学生其质量方面仍然参差不齐。同时,我院的学生相对我校外国语学院的学生,他们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相对较差。因此,以上这些因素让我们更有理由在词汇学的教学方面进行改革。

二、教材的选择

国内已出版的可供选择使用的英语词汇学材料很丰富,早在1983年,陆国强就出版了《现代英语词汇学》,在同一年汪榕培出版了《实用英语词汇学》,继之后有林福美的《现代英语词学》,张韵斐与周锡卿合著的《现代英语词汇学概论》,林承璋与刘世平合著的《英语词汇学引论》,林良生与秦大维著的《现代英语词汇学导论》,曹务堂的《简明现代英语词汇学》,张维友的《英语词汇学教程》,以及汪榕培的《英语词汇学教程》。以上这些教材因出版时间较早,内容、知识结构、教学方法和手段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发展要求,而且这些教材设计多数基于学科内在逻辑和系统性,较少考虑学习者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元化。后来,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丁建新对词汇学的一些传统内容进行了合理整合,同时又吸收了近年来词汇研究的诸多新成果,编写了《现代英语词汇学教程》。该教材涵盖了词汇与语法的关系、英语词汇的词源学研究、词的意义及意义关系、词的语用研究、多词表达(含搭配,词组和习语)及利用语料库考察词汇型式等主要论题,还附有对中国英语学习者学习词汇十分有用的一些工具性内容,如常用词根表,词缀表等。结合我院专升本英语专业学生的状况,综合多种因素的考量,我们选择了丁建新的《现代英语词汇学教程》(A Course in Modern English Lexicology)。

三、教学过程及方法

就具体到《英语词汇学》这门学科而言,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做到多教材结合,跨学科,跨章节授课,这样才能使学生的知识体系体会更加完善,知识面更加宽泛,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该门课的重难点知识。

1、所谓的多教材结合,前面已经提过,词汇学专业教材种类多,其教材体系的编排不尽相同,侧重点也有很大差异,但主要内容不会有很大变化,所以教师在授课时要参照更多教材,不能只局限于一本教材就完成教学任务,这样对自己的知识拓展没有任何好处,而且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时未必能讲到位。其实,作为英语专业的词汇学教师,可以将陆国强的《现代英语词汇学》,张维友的《英语词汇学教程》,林承璋与刘世平合编的《英语词汇学引论》,张韵斐的《现代英语词汇学概论》和丁建新的《现代英语词汇学教程》结合起来,这几本教材都讲述了英语词汇的起源(the source of the English vocabulary),构词(word-formation),词义和语义关系(word meaning and semantic relations),英汉习语(English idioms),英汉词搭配(English collocations), 他们唯一不同的是章节编排和表达相同意义的不同英语表述方式。老师在授课前把这几本教材通读一遍,这样既会丰富老师的专业知识,又会使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如鱼得水,从而避免了教师照本宣科的现象发生。所以在授课过程中,我们应提倡将常用的教材结合起来,根据不同教材的不同侧重点取长补短,使老师在授课阶段更能得心应手。

2、所谓的跨学科教学指教学内容不能仅仅局限于词汇学中某一个单元,而是把该单元的知识点与相关学科联系起来,如英语词汇学的第一章讲词的定义与分类时,我们可以把该章节与《语言学教程》中的第五章形态学或词法(morphology)联系起来,该章节对三个关键概念morpheme,morph和allormorph进行详细解释,并举了很多例子说明三个术语的区别,然而英语词汇学并没有作详细的区别;又如,在英语词汇学中,Bloomfield 放弃了从语音和书写这两种传统形式给词下定义,而是纯粹依靠形式标准(formal criteria)给词下定义,虽然该定义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不足以让学生充分理解其定义,而由胡壮麟所编的语言学教程中就明确讲到,由于人们对词的识别和定义有不同标准,所以很难给出科学的定义,尽管如此,大家同意在说明词时要涉及三种含义,即,词是自然的有界限的单位;词是支配一组形式的共同因素;词是一个语法单位,这些知识在词汇学上没有提及,另外,语言学教程上除了给出词的三个含义,还给出了可以帮我们识别词的一些因素,即词具有稳定性,相对性,最小的自由形式,而词汇学笼统地把他们概括为词的特征。不管以哪种方式讲解,老师在授课时把跨学科相关章节联系起来,这无疑会拓展学生的认识视野。

3、除了上述多种教材结合,跨学科教学外,在授课阶段,教师也应该重视跨章节教学,跨章节教学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这样既可以把相关章节揉合在一起,同时又可以让学生的知识结构成系统性,另外这种教学方式要求学生在课前要做好充分的预习准备,否则,学生将不能跟上老师上课的思路。如在授课时可以把《现代英语词汇学教程》(由丁建新编著)中第一章第二节中词汇场(lexical field)与第六章中上下位关系(hyponymy)和语义场(semantic field)放在一起讲解,这样做是因为这几个知识点是相互联系同时又相互区别。又如,在讲解第三章时,可以把三、四、五章结合起来,因为英语词汇的扩充不外乎有两个途径,其一是从其他语言中借词(Borrowing as a source of English word-stock),其二是主要构词方式和次要构词方式,主要构词方式有两种,派生(derivation)和合成(compounding);次要构词方式有拼接法(blending)、逆成法(back-formation)、 首字母缩略法(initialism)、首字母拼音法(acronym)、缩短法(clipping)、词首非重元音构词法(aphesis),类比法(analogy)。把这三章放在一起,就很容易使学生对英语词汇的扩充的途径有深刻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学生的知识体系越发完善。

四、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有机统一, 是师生互动、师生交往、师生合作的过程。课堂上教师应成为学生们学习的助手,学生应成为学习的主人。对课堂教学,原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用相互联系的观点进行过分析,指出:“只有在师生积极的相互作用下,才能产生作为一个完整现象的教学教程。割裂教与学的联系就会破坏这一过程的完整性,使其丧失存在的基本特征和条件。”因此,教学过程中,只有把教与学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才能打造高效课堂。具体到词汇学这一门课,老师应该怎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呢?我个人认为教师可以选取理论性不是特别强的章节,有针对性的挑选少数英语基础知识比较好的学生到讲台前讲解,起示范带头作用。其具体操作是这样的:笔者从班上挑选了四位学生并指定了理论性不是很强的Chapter3 Morphology,给她们两周的时间准备该单元的教案和ppt,她们在完成教案和ppt后,我要对她们的ppt和教案进行审阅并指出教案和ppt所存在的问题,经过她们几次修改,这样才让她们走上讲台。此次学生课堂教学实践的优点是参与授课的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所提高,尤其是对该章的理解远远好于其他几章,从学生层面来说,远远好于没有参加此次活动的学生;其不足之处在于这种活动的范围小,即参与活动的学生人数少,活动缺乏连贯性。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发挥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能力,这样的活动应该成为教学中的常态。

五、课程考核方式

考试不仅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一次检查,更是对所学内容的一次回顾和反思。考核方式得当,有可能会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针对词汇学的学科特点,考试方式可以灵活多变,英语词汇学的学习不是死记硬背,而是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理解,因此考试形式可以呈现多样性。比如说学生学完一个单元,可以进行一次考试,这种考试可能是开卷或闭卷,也可能是小论文的形式,这需要具体而论,如果该章理论性比较强,可以以论文形式;如果该章实用性比较强,采取考试的形式。这样既可以考查学生对概念的掌握情况又可以加深学生对词汇学的理解。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英语词汇学是英语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其地位不可小觑。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切实引导学生重视词汇学的学习,同时还应该从教师的教学过程及方法,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课程考核方式等多方面对这门课程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改革探索,使该门课程的教学朝着更加优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Ruth Gairns, Stuart Redman. Working with Words A

guide to teaching and learning vocabulary.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9

[2]胡壮麟,刘润清,李延福.语言学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

社,1998

[3]陆国.强现代英语词汇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

[4]汪榕培,李冬.实用英语词汇学.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1996

[5]王宗炎,英语词汇教学初探.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

[6]戴炜栋,何兆熊.新编简明英语语言学教程.上海:上海外

语教育出版社,2013

[7]张维友.英语词汇学教程.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第4篇

【关键词】英语“学困生”,词汇量,扩大,学习习惯,学习策略

一、研究概述

1、研究时间。本小组于2012年5月1日向外国语学院申请科研课题“非英语

专业英语‘学困生’词汇学习现状调查与方法研究。”根据实际情况,我们选择以乐山师范学院为例。该课题研究时间为一年。

2.研究现状。据调查,虽然不少学者就词汇学习策略和词汇教学方法等做了不少研究,但很少有人关注英语“学困生”的词汇学习现状。即使有些学者和教师关注英语“学困生”,并发表了相关论文,但他们主要关注的是初高中英语“学困生”。即使庄帆(2010)的“高校英语学困生词汇学习策略研究”涉及了高校“学困生”,但该研究旨在对高校“学困生”这一群体的词汇策略现状有较全面的了解。而课题“非英语专业英语‘学困生’词汇学习现状调查与方法研究”旨在调查非英语专业英语“学困生”的词汇学习现状,并针对他们词汇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的教、学建议。

3、研究目的。本次研究旨在调查高校非英语专业英语“学困生”的词汇学习现状,寻找有效扩大“学困生”词汇量的教、学方法,让更多的非英语专业的英语“学困生”能够成为英语学习的优等生。

4、研究结果。该问卷课后发放,20分钟后回收;共发放问卷60份,回收58份,其中有效问卷53份。调查结果如下:

表四 学习背景

5、结果分析

(1)词汇学习态度的结果与分析。词汇学习态度主要是指学习者对词汇学习及其影响因素的认识和看法。从表一可以看出,大约有81%的“学困生”在英语学习中显得很被动,没有主动学习英语的意识,甚至他们中大多数人没意识到词汇学习的重要性。大约87%的“学困生”认为词汇学习比较枯燥,但他们中大多数人知道要学好词汇就离不开可行的词汇学习策略和自身的努力。

(2)词汇学习习惯的结果与分析。从表二可以看出,66%的“学困生”并没有可行的英语词汇学习计划,即使有的同学有学习计划,但由于管理能力差,缺乏自我约束力,所以并没有加以实践。这就导致了他们在词汇学习中目标性不强,学习散漫。

(3)词汇学习策略的结果与分析。从表三可以看出,79.2%的“学困生”至今还没有找到比较好的单词记忆策略,他们所采用的记忆策略单一或采用了相对机械的记忆策略——背单词表、查词典策略,而很少有同学采用需要归纳总结的词汇记忆策略——归类策略、构词法策略;需要灵活应用的记忆策略——练习策略、运用策略;拓展记忆策略——诵读策略、广泛阅读策略。由此可以看出,“学困生”在学习词汇时大都采用了死记硬背的方法。

二、词汇学习方法探讨

从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可以看出,非英语专业英语“学困生”的词汇学习现状与他们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策略有着密切关系,也与他们的英语学习背景有着一定的联系。因此,我们提出以下几点教、学建议:

1、对“学困生”的建议:(1)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学习兴趣;(2)养成良好的词汇学习习惯;(3)学会尝试不同的记忆策略。

2、对教师的建议:(1)给予“学困生”更多关注;(2)以人为本,因材施教;(3)改革教学模式,优化教学内容。

三、结束语

非英语专业英语“学困生”只是我们给那些在英语学习上有一定困难的非英语专业学生贴上的一个标签。事实上,他们的专业课或其他方面可能都很优秀,只是由于英语学习方法不当,或受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导致英语学习暂时出现了一些困难,只要我们加以正确引导、指导,他们完全能成为优等生。因此,虽然本次研究只涉及了文理科共5个学院约60名学生,研究样本不够大,但希望本次研究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更多的大学英语教师和英语教育工作者关注非英语专业英语“学困生”这一特殊群体;希望大家共同探讨,努力尽快找到让“学困生”“脱困”的更简单易行、行之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李晓琳.学困生词汇学习策略使用现状的调查研究[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0(02).

[2]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论[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3]吴霞,王蔷.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词汇学习策略[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8(01).

[4]张殿玉.英语学习策略与自主学习[J].外语教学,2005(01).

[5] 庄帆,高校英语学困生词汇学习策略研究[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2).

附件:

问 卷 调 查 表

为了真实的反映问题,提高英语教学质量,进而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我们做了这份问卷调查,希望你能给我们提供真实的信息,非常感谢你的配合。谢谢!

学院: 性别:男( )女( ) 学了几年英语: 年

1、 你学习英语的主动性怎么样?( )

A、主动

B、不主动

2、你觉得词汇是英语学习中重要的部分吗?( )

A、是

B、不是

3、你觉得要学好词汇最重要的是什么?( )

A、记忆力好

B、记忆策略

C、自身的努力

4、你怎样看待词汇学习?( )

A、 比较枯燥

B、比较有趣

C、记忆单词对我来说不是负担

5、你有可行的英语词汇学习计划吗?( )

A、有 B、没有

6、你怎样选择英文课外阅读材料?( )

A、只要是英文原著都会看

B、老师推荐的有针对性的以及对自己有帮助的英文文章

C、只看自己喜欢的某一方面的书籍

D、除英语教科书外,从不阅读英文课外书籍

7、你会定期(1或2个月)复习以前学过的词汇吗?( )

A、会

B、不会

8、除了在英语课堂上,你会花时间学习词汇吗?( )

A、会

B、不会

9、上英语课你会认真听讲吗?( )

A、会

B、不会

10、上课不认真听讲的原因是什么?( )

A、老师的教学方式呆板

B、讨厌英语老师

C、没兴趣,不想学

11、课前有否预习新单词?( )

A、有

B、否

12、你是怎样学习词汇的?( )(多选)

A、背词汇表

B、通过单项词汇练习

C、通过背诵固定短语,习语及篇章

D、通过查阅词典

E、借助词根、词缀、词源等构词知识学习词汇

F、将单词按照语义,语用关系进行归类后学习

G、通过大量阅读,有意识的增加词汇量

H、在日常的听、说、读、写、译活动中增加单词的出现频率,进而学会单词

13、我尝试过多种记忆单词的方法,通过对比找到了比较好的单词记忆法?( )

A、是 B、否

14、你所就读的中学重视英语教学吗?( )

A、很重视

B、较重视

C、不重视

15、你中学英语教师的英语知识与英语技能怎么样?( )

A、很好 B、一般 C、不好

第5篇

论文摘要: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学好词汇是学好英语的基础但同时也是“瓶颈”,要快速有效的记忆单词,必须从认知角度掌握科学的方法策略,了解记忆和遗忘规律,以达到词汇记忆的最佳效果。

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D.Wilkins)说过:“没有语法,人们可以表达的事物寥寥无几;而没有词汇,人们则无法表达任何事物。”可见学好英语词汇是学好英语的重要基础。词汇学习不能靠死记硬背,而应改变机械地背单词的传统观念,努力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本文主要探讨了什么是记忆和遗忘,它们有无规律可循?以及如何更好地认知和记忆词汇,如何运用正确的学习策略?希望能够帮助英语学习者更快地提高词汇记忆能力,提高英语语言水平。

一、记忆和遗忘规律分析

记忆和遗忘这对矛盾的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对需要记忆的重点内容要反复记忆,对不需记的东西要善于忘记,否则无用信息会影响有用信息的存取,使得记忆模糊。但是,不管怎样,进入记忆的东西被遗忘是不可避免的,那么怎样才能克服遗忘呢?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艾宾浩斯记忆遗忘规律表明,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后来就逐渐减慢了,经过相当长的时间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这就是遗忘的发展规律,即“先快后慢”的原则。艾宾浩斯还得出了不同性质材料的不同遗忘曲线,他证明了比较容易记忆的是那些有意义的材料,而那些无意义的材料在记忆的时候比较费力,在以后回忆起来的时候也很不容易,而且记忆的理解效果越好,遗忘的也越慢。既然遗忘的速度随时间的推移而减慢,因此复习的时间要有一定的间隔,间隔时间最初要短,以后逐渐加长。一个生词首次记忆时,在头脑中的信息痕迹可能保持几秒钟,这是一种瞬时记忆,如果在未遗忘之前复习一次就可保持记忆几分钟。这样,依此类推,保持记忆的时间则不断延长,从几妙到几分、几小时、1-2天、4-5天、8-9天、半个月、一个月…….最后达到牢记,首次记忆后的第四天,通常是遗忘率最高的时间,在此之前要特别注意复习,因为,只有多次适时的复习巩固,才能形成长时记忆。现在英语词汇学习中常采用的循环记忆就是这个原理。

二、学习策略的选择和应用

O’Malley和Chamot把学习策略分为两个层次:元认知策略和认知策略。元认知就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心理状态、能力、任务目标等方面的认知;同时,元认知又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各种认知活动的计划、监控和调节。由于英语词汇学习是个系统工程,具有持续性,所以需要积极采用元认知策略,合理安排词汇学习计划,不断监控词汇学习过程,及时调整词汇学习方法。认知策略是关于学习、记忆和思维过程的技能的,主要由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三个部分构成。教学中运用有效的认知策略进行,将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外语认知策略应用意识,从而促使他们成为自主的学习者。

1.元认知策略的应用短时记忆对信息的贮存时间很短,只有30秒左右,而且容量极为有限,只有7±2个信息单位,如果学习者不及时复习、巩固,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就不能进入长时记忆,自然就被遗忘了。Nation认为,词汇的复现率与记忆相关,学习者一般要经过5—16次甚至更多的重复学习才能记住一个词。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也说明:学习者对所学习知识的遗忘规律是先多后少,先快后慢。根据以上理论,学习者应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元认知策略应用意识。首先,实事求是地确定词汇学习目标,然后制定词汇学习计划。目标和计划可以激励学习者学习,克服学习的盲目性。其次,要严格监控学习过程。学习者每周或每月要自我检查一下,有没有圆满完成任务;也可以与同学互相合作,互相监督,循环复习,以免遗忘。通过监控,学习者还能随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进展情况,有利于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一学期结束,学习者应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肯定取得的成绩,以增强自信心。另外,也要充分认识到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适当调整学习策略,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

2.认知策略的应用

词汇学习中,使用最多的是认知策略中的精加工策略。精加工策略是指通过对学习材料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加工,理解其内在的深层意义并促进记忆的一种策略,如对材料补充细节、举出例子、作出推论或使之与其它观念形成联想等,旨在为知识的检索提供新的途径,为知识的构建提供额外的信息。精加工策略的关键是将学习者头脑中已有的经验与要学习的词汇联系起来,充分利用已有的经验对要学习的词进行深水平的加工,使其合理化、富有意义,进而达到理解、记忆的目的。最常用的精加工策略是联想记忆。我们知道客观事物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处在复杂的关系和联系之中。人们回忆某个客观事物的时候,总是按照它们彼此的关系和联系去记忆、保持和重现。如果某些事物被直接连续地或同时感知、思考着,在它们之间就会形成联想。此后,如果其中的某一个知觉、思想出现了,就必然在意识中引起其它的知觉或思想。如果把这个联想规律运用到词汇学习中,在词汇之间建立这种联想关系,必然会加深对词汇的记忆。

第6篇

关键词:对外汉语 词汇教学 认知心理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5.082

1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现状分析

词汇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词汇量的大小,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一个人的语言水平。有学者曾提出,“词汇学习在教学中应居于中心地位”,也有学者反对该观点,认为词汇必须教,但绝不能成为语言教学的主要教学内容甚至全部内容。不管是否应将词汇置于对外汉语教学的中心位置,词汇教学都是掌握汉语的重要基础。

然而,当前词汇教学却并没有引起对外汉语研究者和教学者的广泛重视。据统计(张旺熹,2002),我国对外汉语教学核心期刊《语言教学与研究》1979年至1999年20年间,汉语语法研究类的文章共355篇,而汉语词汇研究类论文共104篇;在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类全部279篇论文中,专门论及词汇教学的论文14篇,仅占5%。至今,这种研究失衡的现象尚未发生重大转变。

2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难点

汉语的词汇教学属于对外汉语教学的起步阶段,词汇学习也是学习者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将经历的持续过程。词汇教学的难点主要在于汉语词汇量大、难于理解记忆。

在《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有甲级词1033个,乙级词2018个,丙级词2202个,丁级词3569个,累计8822个词。然而大纲所规定的词汇量却远不能满足留学生的交际需要。据调查(王又民,2002),中高级水平的留学生在课本中接触到的词汇量远不及初中生、高中生,甚至小学六年级学生在课本中接触的词汇量。要想满足日常交际的需要,留学生必须尽可能学习记忆更多的词汇。而记忆庞大的汉语词汇体系,对于学习者来讲是不小的挑战。在8000多词中有不少词有多个义项,多义词在词目中占比例近1/3,更增加了学习记忆的难度。对于汉语学习者来说,如何迅速有效地提高词语的理解率、记忆率以及扩大词汇量成了重要的课题。

3 认知心理学角度有效促进词汇学习的策略

词汇学习需要高效、有序的理解与记忆,杂乱无章地逐词学习是无效且费时的。以下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出发,分别从促进词语理解以及加深词语记忆两方面来具体阐述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有效方法。

3.1 利用正确情境,教习词汇

情境(Context)是人在认知识别过程中环绕在刺激模式周围的各种刺激物。在语词的识别中,情境即上下文。正确的情境对于词语的学习理解具有重要的作用。

情境为词语的释义提供了很好的背景依托。许多词如果单靠注释来理解依旧是不明确的。吕叔湘先生曾针对这一问题说道:“这有一半的确是由于注解的人注的不到家。……可是,有许多词的意义,要完全靠注解来说明,非常困难,甚至不可能,所以不得不用例句来阐发……。”这里所说的“例句”便为词语提供了情境,从而帮助理解其准确的含义,避免因多个义项或词义相近而产生混淆。帕尔梅(Palmer,1975)从一个实验中得出结论:当人们对正在感知的对象产生歧义时,知觉系统倾向于选择与情境一致的知觉,从而摆脱由歧义带来的困难。他的实验结果表明,在词汇的教学中,正确的上下文确实能够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词义。例如,对于在英文中都可以被释为“often”的两个常见副词――“常常”和“往往”,给学习者的理解带来较大困难。但若把两者放入具体的句子,反复比较,意思就会明了许多。例句:

①他常常在花园里散步。

②今后你一定要常常来看我!

③每到暑假,小明往往去河边游泳。

④游客到了杭州,往往要领略一番西湖的风采。

通过多个例句的比较,学习者便会从中体会到两者的不同。“常常”着重表示动作的重复频率高,但并不一定具有规律性,而“往往”则说明在某种情况下某件事情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且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3.2 运用“深层分析法”有效记忆

语言的基本目的之一是交际。在正确理解词语的前提下进一步采取有效的方法加深记忆,对于提升语言水平是有益的。克雷克和洛克哈特(Craik&Lockhart,1972)提出了记忆的单一储存模式的加工水平模型(Level of processing model),认为人的所有记忆内容都在单一的记忆系统中被处理。材料在该系统中储存时间的长短,由这个单一系统所进行的加工或操作的数量所决定:加工操作的程度越轻,就形成越弱的代码(Code)形式;反之,加工越多,代码的形式就越强。一个词,如果对其加工水平较浅,则可能导致与瞬时记忆相联系的代码形式,加以更深层次的处理后,则有可能变为更强的语意码。由此可知,记忆代码的强度与对该词的加工分析水平成正比,即:分析程度越深,记忆效果越好。

海特和詹金斯(Hyde& Jenkins,1969)用实验检验了这种设想,并从实验结果分析得出:只要对信息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就会产生较好的记忆效果。因此,如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引导学习者进行对所学词语的深层次分析,便能延长词语在人的记忆系统中储存时间。例如,记忆以下十个表现人的心情的词语或成语:

快乐、幸福、忧伤、焦虑、痛心疾首、激动、乐滋滋、烦恼、兴高采烈、矛盾。若分配学生分组按照不同的任务去记忆,如:属于“积极”还是“消极”,是否含有部首“忄”,每个词中所包含的汉字数是多少等等。使学生有意地学习这些词,并在相同的时间之后要求被试者回忆这些单词。根据海德和詹金斯的实验结论,回忆结果最好的是按照“积极”或“消极”的感受来评定每个词语的分组,理由是分析加工水平上的差异:判断是否含有部首“忄”或者含有几个汉字仅停留在词的外形结构上,属浅层加工;而判断一个词属于积极色彩还是消极色彩,不仅要思考词的含义,还须进行更深层次的语义色彩的加工,由此形成较前两者更强的语意码,产生更好的记忆效果。

虽然加工水平模型提出后受到各种质疑,有学者认为这种从浅到深逐步加工的假设并不完全成立。但是,许多实验表明,用“深层分析法”记忆信息,确实能有效延长信息的储存时间,提高记忆效率。

参考文献:

[1]彭聃龄,张必隐.认知心理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2]张和生.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研究述评[J].语言文字应用,2005,(9).

第7篇

[关键词]输入理论;输出理论;积极词汇;消极词汇

一、引言

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石和根本,没有词汇无法表达思想和观点。在英语学习中,词汇是听说读写译的基础。但英语学习者普遍存在着词汇学习效率低、词汇输出水平差的问题。

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英语专业学生词汇习得日益得到教育领域的关注;到了90年代有人提出把词汇学习作为外语教学的重要目标。语言学家刘易斯指出“词汇学习是语言学习的基础,没有词汇,语篇和语法均为空中楼阁”。作为外语学习的基础,词汇是构成句子和语篇的核心要素。Nattinger,R.(2001)曾提出“了解基本语法、并且拥有大量词汇的人比那些几乎掌握全部语法结构而拥有较少词汇量的人在阅读理解和基本语言交际中更为有利”。由此可见词汇在日常交际和阅读理解中举足轻重,值得研究和探讨。

二、词汇教学的现状

(一)词汇教学研究的发展

受高考指挥棒的左右,我国英语教学过度强调语法而忽视词汇。但是随着英语学习的深入和普及,专家和学者开始关注词汇学习的地位和作用,词汇教学研究呈递增趋势。1980到1990年间共有285篇与词汇相关的论文,但主要是探讨如何记忆词汇,多数是基础层面研究:少理论支持,多经验总结;1990年到1995年的5年间论文数量增加一倍,并且出现理论层面的探讨;1996到2006文章增加了5倍;到2013年文章增加6倍,出现了日新月异变化。

(二)词汇教学的重要性

教育部《高等教育英语专业教学大纲》明确规定,高职高专类英语专业学生要掌握5,000个消极词汇和3,500个积极词汇。要熟练自如地操作和运用3,500个词汇,并且能够正确地输出。大纲同时规定,本科英语专业要开设词汇学,了解词汇的发展、构成和综合要素。

词汇教学是英语语言特性决定的。英语语言由大量的词汇构成,没有词汇就构不成英语语言,更谈不上英语文化。词汇的学习能够促进认知的发展,是人类进步的发展要素。

词汇教学是英语基本技能得以有序进展的保障,听、说、读、写、译都与词汇休戚相关。词汇量过于贫乏,无法提高英语基本技能,从这种意义上分析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的基础。只有搭建好词汇教学的平台,才能引领英语学习者攀上英语学习的高峰。

三、输入输出型词汇习得方式

语言学家克拉申(s.Kranshen)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语言输入假说:习得与学习假设、监察假设、自然顺序假设、输入假设和情感过滤假设。该假设指出:要想学好外语必须有大量可理解性输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输入信息,借助各种教学手段,实现知识内化。语言输入为语言学习提供了基础和条件,对学生的知识内化形成有意识引导。

克拉申提出输入理论后,语言学家Merfil Swain(1993)提出了输出理论,该假设指出语言输出有利于语言学习者流利和准确地使用语言。通过输出型语言运用手段,对学习者施以压力,迫使学习者调动学习和运用语言积极性,实现可理解性输出。

(一)词汇习得输入模式

可理解性输入既要与学习者已有知识有一定联系,又要略高于学习者现有水平。既要与已有知识相关,又要与新授知识相关,同时兼顾输入信息量的大小。充分考虑输入理论的各种要素,采取生动、有趣和适量的原则输入词汇。

直观法:利用实物介绍新词汇。如:Look,this is a watch.(用手指着手表);利用图片或简笔画介绍词汇,如:面部(faces),简笔画要画得快,边画边交流;利用模拟、示范动作或面部表情介绍词汇。

直接法:直接介绍讲解词汇,让学生重复。如:介绍新单词wrist,老师:(Pointing to wrist).This is my wrist.Can you say it?学生重复说wrist两遍。

定义法:如:breakfast――the first meal of a day.

关系法:利用事物的特征:Ice is cold.Water turns into ice inwinter;利用因果关系Xiao Li has not taken his lunch,so he ishungry.利用先后关系或自然顺序Spring comes before summer.

图像法:对于某些较难理解和解释的单词,如Vacuumcleaner这样的词汇可以通过现代多媒体网络的帮助直接把图片或影响呈现给学生。

(二)词汇习得输出训练

学生输入词汇后,教师运用各种策略进行输出训练,帮助学生形成内隐型词汇,能够在合适的时间和场合进行输出。

①创造输出型词汇习得环境,营造内隐词汇习得氛围在教学实践中,以新颖、有趣的方式引入词汇教学内容,启发学生,引导思考,让学生不断地将“新词汇”与头脑中的“旧词汇”联系起来,激活信息库,印发反馈式输出。比如在international这个词汇的介绍中,就可以利用inter和nation、national的关系来进行介绍。

②凭借语法知识辅助,促进词汇语境应用英语教学中最主要的外显性规则是语法知识。语言交际能力可以依赖规则运用升华为学生的自动性能力,这种自动性能力属于无意识内隐认知能力。在语法知识教学中,加强语言输出实践,使知识转化为能力,形成内隐知识。语法知识及其基本句型具有相对稳定的规则和形式,是形成特定语言交际技能的基础。输出型词汇教学可以通过词汇在语法中的应用得到加强。

③利用各种网络环境,模拟现实英语场景词汇的学习最终是为了应用,同时提高学习成绩。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资源,为学生创造一切可能的虚拟场景,提高词汇运用能力。在词汇呈现和记忆之后,经常设计一些可以利用所学词汇的画面和场景,要求学生改写课文、故事接龙、图片描述或连词成句。经过集中训练,学生词汇量显著增大。

四、实证性学习效果分析

培养高职学生英语词汇习得能力不仅是高职教育目标,也是现代语言教学理论的要求。在网络环境下,教学资源十分丰富,为输入输出型词汇习得方式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经过一年的实证性研究,我们达到了预定目标。

(一)拓展了词汇习得途径,提高了学习效果

多元的词汇呈现为学生提供直观生动的画面。在词汇学习技巧中实行:意向性学习与附带性学习相融合;自我评估与自我检测相辅助;网络学习与课堂学习相呼应。学生实行自我评估,定时检测学习效果,在小组内进行合作交流,分析学习策略的利弊,取长补短,找出适合自己的最佳方案。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后,学生词汇量大幅度上升,在各类考试中成绩显著提高,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学生词汇量达到5000左右,阅读理解正确率达84.5%,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及格率为84.9%、六级考试及格率为63.2%。

(二)分析实际测试成绩,证明词汇教学价值

经历2个学期输入输出型词汇习得训练后,学生词汇习得效果大幅提高。实践中我们进行了3次测试,分别为前测和后测。测试样本为14级英语教育1、2班,1班采用传统习得方式,2班实行输入输出型词汇教学方式,测试平均结果有明显提高。测试初期2个班最初的平均成绩基本持平,甚至1班还略占优势,但是随着新型词汇学习模式的运用,2班的成绩突飞猛进,进步明显。由此可见新型词汇学习模式有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学习效果的好转。

输入输出型词汇习得模式不仅有利提高学习成绩,而且改变了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明确了学习态度。我们对实行输入输出型词汇习得的2班35名同学进行了学习态度和学习目的的调查,并且与之前的学习态度和目的相比,结果出现了巨大变化。

我们设计了问卷调查,探究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后明显的变化是突出的变化是“没有目的”和“目的明确”,“没有目的”从32%递减到4%,而“目的明确”从17%上升到54%,提高了37%。有了明确的学习目的和端正的学习态度,学生就有了学习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

第8篇

伴随着科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的出现,人类社会早已开始了从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的过渡。目前,电影、电视已经普及,电子计算机和互联网已在全球逐步渗透,孕育着巨大潜力和动力的信息时代已经降临。信息时代的特征之一,就是人类与计算机之间要进行各种信息的传递和交换。因此,电影电视文化语言学和计算机科学的结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林杏光先生1937年生于广东省兴宁市。曾任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海淀区政协副主席,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校学术委员、校务委员。他眼光敏锐,早在十多年前就前瞻性地对现代汉语研究和中文信息处理的结合研究做了很多具体的工作,经过深思与总结,遂成专著《词汇语义和计算语言学》(语文出版社,1999年5月第1版)。

该书按照从虚到实,从整体到局部,从小到大的逻辑思路安排内容,条分缕析,以词汇、语义和计算语言学为重点,主要讲述了作者自己的研究时间和体会,同时也讲述了跟词汇、语义研究有关的新理论和新方法,特别是计算语言学最基本的知识以及跟计算语言学密切相关的语法领域的一些新理论和新方法,顺应信息时代的要求,呼吁为抢占信息时代的制高点而进行语言研究,处处显示了语言学家的高度责任感。

下面,我们根据对其理论体系脉络框架的个人理解,以《词汇语义和计算语言学》第一、九章为着眼点,谈谈我们的一些看法。

二、内容要览

《词汇语义和计算语言学》是一个逻辑思路清晰的体系,内容也十分丰富,但为篇幅所制约,我们只能择其要而概括如下:

1.电影文化和其他文化语言倡导人、机两用,为计算机研究语言

林杏光先生清楚地看到了时代的特点,认为在信息时代,语言研究应该注意人、机两用,也就是选择研究课题时,既要考虑人际交流的需要,也要考虑人机对话的需要。

八十年代末期,林杏光先生就顺应计算机界的呼声,着手进行为计算机处理语言的需要选择课题,不断向计算机处理语言的需要靠拢,以迎接信息革命的重大挑战。后来林杏光先生在《为计算机研究语言》(《汉语学习》,2001年第3期)等论文中又多次倡导了该论点,呼吁语言学界和计算机界的专家采取有力措施,打一场独领的跨越式大仗,抢占信息时代高级阶段的知识处理制高点。可以概括地说,注意人机两用,为计算机研究语言是适应对外汉语教学这一广阔市场的需要;也是时代赋予语言研究工作者的新的历史使命。同时,从计算机研究课题中所存在的大量语言问题来看,我们今天的语言研究工作也应当充分注意人机交际的需要问题。

2.研究方法和研究态度

林杏光先生很重视方法的总结和提取,提出了一系列方法:要查阅《中国语言学论文索引》:要查阅《词汇学论文索引》;要了解词汇语义的研究现状:研究词汇和语义,不但要了解本领域的论文和专著目录以及研究现状,而且还要了解我国语言学界的状况。另外,也要注视世界语言学发展的新潮流,等等。他坚持一条原则:“不能只讲结论,还应讲得来的过程。”坚持“谁的就是谁的”的做学问的态度。他认为“谁的就是谁的”是一种学美德,而且一直认为“学问与品格共存”。从专著的字里行间,乃至每一个标点符号,都能看出林杏光先生的严谨与认真。

3.电影以及其他计算词汇学的产生与实践

计算词汇学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自然语言理解的发展,需要大型词典和有科学标注的语科库来支撑,因此词汇便显得特别重要。另外,很多语法理论都强调词汇的重要,主张减少语法规则,把许多信息放到词汇上去描写。面对这种情况,再不进行计算词汇学的研究就会影响自然语言理解的发展,于是产生了计算词汇学。它的一个重要实践就是在学科的领域开展了一系列重要的活动。在美国、日本、西欧、德国等都进行了实践,开展大型机器词典的研制,出现了一系列计算词汇学的研究工程。在信息时代,不但需要人用词典,而且需要机器词典。林杏光先生参与、领导的中国人民大学和清华大学联合研究小组以《动词大词典》、《现代动词大词典》为基础,研制了《现代汉语述语动词机器词典》,可以服务于信息技术、学术研究、语文教育等方面。

4.电影以及其他义类和三个义类系统

义类是林杏光先生多年来研究工作的重点,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字面上看,义类就是语义分类。现代语义学关于语义分类的术语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将语义划分为词汇意义、语法意义和修辞意义。林杏光先生所讲的义类不是这种语义类别,而是有一种特定含义的语义类别。词义在词汇中呈现出种种复杂的关系,这种复杂的关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考察。就词与词之间的关系来考察词义,有同义关系、近义关系、反义关系、相关关系等。把意义相同、相近以及相关的词语汇集在一起,即成为一种类别,这种类别就是林杏光先生所研究的义类。他花费了十多年的时间,把所得研究成果编著成了三部书:《简明汉语义类词典》、《四字语分类写作词典》和《汉语多用词典》,并建立了三个义类系统:(1)是《简明汉语义类词典》的分类系统。整个系统分成18大类,1730小类。每一个大类内部的小类排列按一定的逻辑顺序,小类或小组内部条目与类名或组名较亲近的在前,较疏远的靠后。18个大类包括:人物,品德,智能,情感,感觉,仪容,处境,交往,争斗,语言,信息,物质,运动,时间,空间,数量,程度,性质。这18大类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2)是《四字语分类写作词典》的分类系统。他选取10000余条四字语,从写作的角度建立了一个四字语的分类系统。共五大类:表达、写人、写物、写时间、写数量。每一个大类再分若干小类,共1200小类。(3)是《汉语多用词典》的分类系统。可以说,这是一个比较完备的汉语词义分类系统。世界分为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自然世界再分为9类:物质、存在、运动、变化、时间、空间、数量、性质、关联。人工世界分为个体和社会。自然世界的第二层分为9类,人工世界的第四层分为29类,共38类,这是义类的纲。每一个纲又分若干目,每一个目又分若干细目,整个系统共有3500个细目。林杏光先生在书中还介绍了鉴别词义分类系统的原则、鉴别义类系统优劣的标准,词义分类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义类研究成果的用途,等等,具有很大的概括性,也很有启发意义,对电影文化语言和其他语言的运用,产生深刻影响,是林杏光先生学术成就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特点评议

从电影文化语言以及社会语言的角度看,《词汇语义和计算语言学》一书有下面几个方面的特点:

1.严密的逻辑性。本书严格按照从虚到实,从整体到局部,从小到大的逻辑思路,采取层层推进的方式去行文。即写出了研究任 务、研究方法、研究态度,也讲到了具体问题:即写了词汇,也讲了词汇语义:即写了语义构成,也讲了语义聚合、组合等等。

2.完备的系统性。以格关系为例。格系统是一棵树,经历了由18个格到22个格的完备过程。第一个层次是角色和情景,第二个层次是围绕着述语动词的七要素(如主体、客体、领体等),第三个层次是七要素的进一步的分类,共有22格(如施事、领事、系事等)。另外,最低层次是“格标类”(施事之下分“被”类、“由”类、“φ”类等)。

3.鲜明的创新性。以格关系为例。林杏光先生等人的研究促使格关系的研究取得了三方面的进展:把格关系描写成有层级的一棵树;采取层层控制和层层推进的划分格的方法:从理论探讨落实到语言工程。还提出,句子在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层面上分别有各自的成分的观点,即,如果说主、谓、宾、定、状、补是句子的句法成分,那么它也应有句子的语义成分和语用成分,等。另外,林杏光先生在课堂教学的方法上也有创新,他曾多次指出“不能只讲结论,还应讲得来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4.强大的融合性。该书是林杏光先生十余年心血的结晶,也是十余年工作、生活和学习的外化。他在研究格关系时,广泛搜集国内外资料,兼收并蓄,取其精华,旁征博引。他的研究工作是在前人时贤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的,可以说融合了海内外诸家之大成,也运用了交叉学科的方法,把语言学、心理学、逻辑学、计算机科学融为一体。另外,也融合了他多年的教学经验和编纂义类词典、搭配词典、动词格关系词典、述语动词机器词典等的心得和体会。

5.平白的深奥性。此句乍看很模糊,但事实确是如此。林杏光先生用平白易懂的话语讲述深奥博大的理论。正如胡明扬先生在序中所说:“因为大部分有关的理论和知识都是作者在工作中经过消化了的,所以写得简明扼要,明白易懂。”林杏光先生用平白的语言介绍了国外有关领域的最新动态,概述了国内外有关领域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以及本人对格语法的落实、改进等。林杏光先生也常用精辟的概括来形容人情世态和学问所得。如“我希望你做一个碗,不做一个盘子”,“语言就象一个调皮的孩子”,都在朴素中透露着深奥的道理。

6.敏锐的敏感性。林杏光先生有敏锐的眼光和判断力,当听到人工智能专家说“语言学不能只研究语法形式,还应研究语义的组合”时,竟怦然心动。于是为了适应计算机处理语言的需要,下决心研究词语搭配,终于编著成引起计算机专家注意的系列搭配词典。林杏光先生在寻求新的技术路线的时候,偶遇研究HNC(概念层次网络)的黄曾阳先生,于是便集中精力投入到HNC理论产业化的研究之中。书中各章节也随处彰显了林杏光先生敏感的观察力。

当然,本书也不是十全十美,也有一些方面的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比如:

情态的研究还要加强:槽关系的研究还要加强;格关系完备性的研究还要加强:义类系统完备性的研究还要加强:语言研究和计算机、数学、逻辑的结合研究还要加强;形式取向和功能取向,国内的研究和海外的研究,理论兴趣和应用目标等相结合的研究还要加强;等等。

四、结语

第9篇

张玉梅

(吉林油田第十二中学,吉林  松原   138000)

张玉梅

    摘  要:初中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开展素质教育、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阶段,所以社会各界都极为重视初中教育。初中英语学习能够为学生以后的英语学习提供重要的基础,初中对于英语词汇、语法的掌握将决定着以后学生学习英语所能达到的高度。同时,词汇的学习是英语学习非常重要的部分,而且不论在何时,准确掌握语言词汇都是学习的前提,同时,语言词汇也是影响学生准确掌握该种语言的重要因素。但是,在我国当前的初中英语词汇教材中,没有根据对词汇要求而改变原有的教学策略,这不利于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本次论文以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语法的教学内容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如何准确掌握英语教材词汇及正确的学习策略。

关键词: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词汇掌握;学习策略

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必须充分重视语音、词汇和语法,这三者缺一不可。作为三类中的重要内容——词汇,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更应该引起特别的重视。词汇就像构建房屋的砖块一样,在语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英语学习离不开词汇的学习,而且这贯穿于语言学习的始终。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如果没有足够词汇量,就不能能顺利的进行听、说、读、写等学习活动。所以,在教学中要特别注重英语词汇的掌握,就如英国语言学家秉承的一句格言:“不能准确的掌握语法,人的思想就不能正确的表达;没有了词汇,那么什么都不能表达。”1由此可以看出,词汇是承载人类思想的载体。在当前教育和社会的发展需要中,只有掌握了丰富的词汇,才能保障英语的水平,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我国初中学生通常都是通过单纯的记忆来保障英语词汇的掌握程度,但是这种方式不能保障英语词汇掌握的长久性,还需要在学习英语词汇的过程中运用一定的策略。

一、词汇学习策略的概述

(一)词汇学习策略的基本内涵

“策略”一词是舶来品,最早出现在古希腊,意指领导者的权利和职责,随着社会的进步,策略所体现的内容更加丰富,逐渐表现为有计划、有意识的操控,实现自己目的的行为或者思想。这里所说的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过程中为了达到学习目的所采取的措施或者方法。词汇学习策略是在外语学习过程中采用各种对自己掌握词汇有利的方法进行学习,这里所讲的策略具有不确定性和多样性,即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采用的策略可能有所不同,而且策略本身具有难以确定的因素。

(二)词汇学习策略的特征

词汇的学习策略具有多类特征,在研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类:第一、词汇学习策略具有实用性。2词汇的学习策略是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所选择的,能够为自己的准确掌握词汇提供切实的帮助。第二、具有多样性。一个固定的策略不可能适用于所有的学生,所以,具体的策略是多种多样的。第三、词汇学习策略有利于教师教学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策略就是一种方法,方法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学习。

二、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词汇学习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对教材的新理念理解清楚

新教材对英语词汇的编写相比之前有很大的改变,大致将词汇分为三类,第一是在教学中必须掌握的词汇,就是通常说的核心词汇;第二是话题拓展词汇,属于认读词,一般只要求听懂、会读,教材词汇表中一般都以白体字出现;第三是在课文中出现的词汇,只需要求学生了解即可。这三层词汇有不同的教学要求,在教材中也有不同的规定,但是,教师对这一问题却没有明确的认识,不能突出重点,造成学生学习压力过大,效率低下。

(二)学生学习方法单一,缺乏创新和效率

英语学习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当前教材中虽然对词汇进行了分类,但是,学生很难自己创新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通常都是记忆,这种方式只能在短时间内有效,很快就会忘记。因此,学习方法单一是阻碍学生牢固掌握英语词汇因素,也是影响学习效率的重要方面。

(三)灌输式教学和依赖式学习现象严重

在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只是单纯的按照教材进行教学,在课堂不予余力的讲授,学生处于次要地位,这就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不会独立的思考问题,而是全部依赖教师的讲解,非常不利于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对策和措施

(一)改变传统的教材使用理念,按照词汇的分类进行教学

在当前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中对英语词汇进行了三类划,。因此,初中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材的设置进行词汇教学,将核心词汇作为教学的重点,充分理解教材内容设置的思想。同时,要熟悉课标词汇表,因为课标词汇表是教学的重点,要让学生学会运用。3对于话题拓展词汇,学生只要知道其意思即可,也可以帮助学生在听、说、读、写活动中简单运用,但不作为考试要求。

(二)指导学生创新词汇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时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正确的策略能够以最小的付出获得最多知识,因此要充分重视策略创新的重要性。同时,每个学生有自己的学习特点和习惯,指导老师要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引导其选择学习的方法,保障学习的质量。

(三)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新课改要求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自主能力的发挥,教师只起到引导和帮助的作用。比如在课堂上,让学生将课前预习的想法表达出来,这样能够让老师发现学生学习中面临的现实问题;通过教学的特定场景设计进行教学,引导学生等。

参考文献:

[1]李强.新世纪教材背景下初中英语词汇学习策略应用的实践研究[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12,(2)。

第10篇

1主要研究发现

研究表明,图式理论应用于英语词汇教学,对于高职高专学生的英语词汇学习具有积极意义。研究发现概括如下:首先,基于图式理论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词汇学习策略有积极影响。在词汇教学中,学生会对新旧知识进行重组完善,因此可以轻松的掌握新的英语词汇。其次,图式是系统的知识结构。教师运用图式这一概念进行词汇讲解时,注意词汇的系统联想记忆。让词汇形成图式,逐步形成词汇系统,为学生语言技能的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再次,图式应当被引入英语词汇教学。该研究让学生由传统的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变为积极主动的去探求知识,可以最大限度激发学生潜能。学生积极探寻词汇学习策略,通过上下文在语境中猜测词义,并会注意拓展。同时,它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对某些认知策略的使用效率。如联系法,分类法,猜测词义法等。

2研究的应用

通过调查问卷、测试和访谈结果,可以得出关于高职高专英语词汇教学的一些建议:

2.1新旧词汇相互配合图式理论更强调新旧知识整合的过程。在词汇教学中,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加强新旧词汇之间的衔接,学生通过回忆,在已记忆的词汇中寻找与之相近的词汇,通过比较学习。

2.2语义图式语义的研究主要包括两部分:语义本身和语义间的关系,也就是语义图式。语言心理学家指出,关于语义的图式其实更注重整体信息的整合。一个单词不仅有字面意思,还有引申的、上下文的、以及社会意义等。通过运用图式,某些词汇可以与指代的物体相连,有些可以与学习者已有经验相关。例如:当我们听到“花”这个单词时,花的形象就会很快出现在我们脑海里。当我们看到“学习”这个单词时,不同经历的学习者脑海中就会出现不同的场景。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词语图式也不一样。

2.3文化图式①激发学生已有的文化图式文化是促进不同语言背景的人相互理解的一个桥梁。一旦话语双方拥有相同的文化图式时,双方就会达到理解的高峰。如果教师讲解比较了中国和英国的文化差异,学生可以更容易找到以前的文化图式,并能很好的帮助学生理解所学词汇。单词和短语与文化密切相关,对文化背景的讲解可以将外语学习变得更加简单有效。②帮助学生构建新的文化图式每个国家的语言都与其文化密切相关,而由于英语国家与我国文化的巨大差异,教师在帮助学生构建新的文化图式时可能会产生误解。比如英语中有好多关于宗教文化的词汇,如:弥撒,洗礼等等。大多数中国人心目中不存在相应的文化图式,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如果学生可以从已有的文化图式中找到类似图式,语言理解就变得简单起来。

3研究的局限性及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以淄博师专为例,目前基于图式理论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成果,但是仍然有一些不足:首先,师专学生数量较少,信息获取渠道有限,有些研究数据不够详尽。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方面也有些不尽人意,仍然需要在这一领域继续深入研究。其次,研究方法也有一些局限性。本篇论文的语言材料仅限于书面语,并没有涉及英语口语词汇。再次,与本科院校学生相比,师专学生英语普遍较差,该研究没有就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做过多分析,比如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情感因素以及已有知识等。这些因素无疑会影响词汇教学和图式理论的应用。尽管有这些不足,但是对于图式理论和词汇教学的深入研究仍能起到纲领性的作用。英语学习策略和图式理论的应用关系密切,希望更多地理论和实践研究能证明这一点。

作者:张薇薇 单位: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第11篇

关键字:二语词汇;习得水平;习得策略;习得理论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3-0090-03

一、引言

二语词汇习得因为词汇本身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习得者的心理认知、学习习惯的差异而显得非常复杂,备受国内外学者们的关注。进入21世纪,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掌握至少一门外语特别是英语成为了教育个体自身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活学习工作的需要促成了二语习得特别是词汇习得方面的研究和新发展。曾有很多研究者对二语词汇习得方面的研究写过综述(如:李庆觯2007;张萍,2006等),本文在他们研究的基础上,统计和分析2004至2013年发表在国内九种外语类核心期刊上的文章,并对其结果整理和归类,最后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展望。

二、国内二语词汇习得研究回顾

(一)材料收集和研究方法

笔者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集了2004―2013年的国内9种外语类核心期刊上关于二语词汇习得的文章,统计如下:

从统计表可以看出来,二语词汇习得研究这十年中被关注的程度有所起伏,但相对平稳。目前,研究者们把研究类型分为三类:定性研究(以文字陈述呈现)、定量研究(以数字形式呈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在实际研究过程中,两者结合进行论文撰写的多。这185篇论文中,有的以定量研究为主(增建湘,2007;张淑静,2005等),有的以定性研究为主(李红,田秋香,2005;张萍,2009),不过绝大部分采用的是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法(王改燕,2009;牛瑞英,2009等)。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都属于实证研究的范围,它以系统的、有计划的材料收集和分析为特点(Punch,1998)。由此可见,实证研究是一种基本的研究类型。研究者通过收集书面、口头相关或者是利用语料库,采用测试、问卷调查、教育实验、访谈、个案调查等具体研究方法来验证某个假设,证明或反对某个观点,或构建新的理论等。通过研究者们的这些研究成果,可以看出,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实证研究逐渐增多,并成为研究的主要形式。

(二)研究范围

二语词汇习得研究范围很庞大。从检索的核心期刊中可以看出,研究者在关注词汇本身如词汇广度、深度的同时注重对词汇习得策略方法,特别是词汇认知层面的研究。习得理论介绍,论证比较普遍,但理论构建相对趋缓,这和理论创新的难度性分不开。在这十年间,人们对习得过程中母语的迁移以及基于语料库的二语学习者与本族语者的词汇比较的研究研究还不够,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李妍,2011)。因为篇幅有限,下面只对词汇水平,词汇习得策略和词汇习得理论进行探讨。

1.词汇水平,词汇的宽度和深度决定了一个人的二语水平。很多研究者设计或借助各种调查词汇量和词汇深度的测试工具(如,Nation,1990;邓昭春,2001等),对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英语词汇量和词汇深度进行过调查。目前,我国词汇习得的主要研究对象有六大类:研究生(包括英语和非英语专业的硕士生和博士生)、大学英语专业本科生、大学非英语专业本科生、高职高专层次的专科生、中学生、小学生(李庆觯2007)。A:词汇宽度,我国关于英语词汇量的研究从80年代开始(邓昭春,2001)。大学本科生一直是研究的主要对象(李庆觯2007)。2004年,教育部印发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实行稿。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被分为三个层次:大学生基本词汇量需达到4500词和700个词组;较高要求需达到5500词和1200词组,更高要求需达到6500词和1700个词组。B:词汇深度,词汇习得者掌握的词汇知识越全面,他的词汇接受和产出能力就越强。张文忠、吴旭东(2003)认为,词汇知识深度代表词汇信息联系的丰富程度。如果学习者对词汇习得程度越深,那么二语词汇与母语词汇之间,二语词汇相互之间的信息联系就越紧密,习得者的心理词库所具有的吸附性就越强,这就越有利于习得者词汇习得能力的发展。作为二语习得者,在扩大自己词汇量的同时必须有意识地深化对已认识的单词和不认识的单词的理解,提高自己的词汇理解力和词汇产出能力。

2.词汇习得策略,做任何事情都讲究策略方法,二语词汇习得也不例外。要掌握庞大而复杂的二语词汇,二语习得者最想知道的就是什么方法和策略最有效,因此,词汇习得策略和方法成为二语习得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张萍(2006)总结过这方面的研究。这些研究涉及运用试验方法探讨元认知策略和部分认知策略与词汇量和词汇知识的显著关系;单个词汇策略的使用与二语词汇的关系;学习者的词汇学习策略变化和使用差异比较分析以及不同学习者在词汇习得过程中使用记忆策略的能力,模式和效果的研究(张萍,2006)。O’Malley &Chamot(1990:44―45)将学习策略定义为“个人用来帮助其理解、学习或保留新信息的特定思想或行为”。学习策略主要分为三种: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社交中介策略或社交情感策略(陈峥嵘、王立菲,2006)。陈峥嵘、王立菲(2006)利用这一理论在对两名母语为英语的双语者进行了调研和分析,指出了他们中文词汇习得的具体有效方式和策略。调研结果是双语者在习得中文词汇时运用了元认知词汇习得策略(譬如预先计划、自我评估、自我监督等);认知词汇习得策略(譬如死记硬背、查字典、猜测等);社交中介词汇习得策略(或社交P情感词汇习得策略)包括合作等。两位被调研者在习得中文词汇时都多少运用了这些策略。杭菊、李瑞芳(2002)也利用了元认知策略(计划、自我调整、选择性注意);认知策略(重复背诵、查找、猜测、扩展联想、直接联系、分类、练习、单词卡片、应用)通过对清华大学非英语专业的203名大一新生对英语词汇学习的观念以及策略使用的情况,归纳了学生使用的一般词汇学习的策略,如:学习课文时重点注意某些认为很重要或经常出现的单词;阅读课外读物时重点注意某些认为很重要或经常出现的单词;通过反复读、写或拼读来记单词;构词法策略;阅读时遇到生词根据上下文来猜词义;记单词时记住常用搭配词或表达方式等。词汇学习者在词汇习得中有意识无意识的交替使用,形成了自己的词汇学习习惯,从而形成了不同的心理词库和语言使用风格。他们在调查结果中指出,学生的词汇元认知策略,文化策略较弱,有待于教师在教学中加强和提高。

3.词汇习得理论,词汇习得理论性研究包括理论介绍、理论验证、理论构建。

A:理论介绍。从核心期刊中关于词汇习得方面的文章(无论是理论性的还是实证性的)都或多或少地引用和借鉴了国外的相关理论。我国这方面的研究最初就是从借鉴国外的相关研究开始的。二语词汇习得理论介绍和应用常见于各大学术期刊中,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词汇知识定义和词汇组块。如:王海华、孙智(2007)引用了Nation(1990)对本族语者所应掌握的词汇知识进行的定义:①词的口语形式;②词的书写形式;③词的语法行为;④词的搭配形式;⑤词的使用频率;⑥该词所应用的文体;⑦词的意义;⑧词的语义联想网络。(王梅,2004);(2)词汇能力的定义和衡量标尺。如张文忠、吴旭东(2003)引用的Richards(1976)关于词汇能力(lexical competence)的假设和Nation(1990)在Richard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词汇知识框架。他认为词汇能力由四个维度的知识构成:形式(口头形式和书面形式)、位置(语法行为和搭配行为)、功能(频率和语体语域限制)和意义(概念意义和词的搭配)以及Paribakht & Wesche(1993)提出的体现词汇能力的词汇知识标(vocabulary knowledge scale)。他们将词汇习得分为五个阶段:①对这个词不熟悉;②这个词熟悉但不知道其意义;③能给出这个词相对应的一语翻译;④可以在一个句子中适当的使用这个词;⑤无论从语义上还是句法上都能使用这个词(汪春艳,2009);(3)词汇习得方式策略。如:增建湘(2007)在研究词汇呈现方式对刻意学习英语单词影响时引用了Lafer(2001)的刻意学习和顺带学习的定义;(4)词汇的认知加工,表征,发展。如:张萍(2009)对“心理词库”的界说和阐释引用了诸多国外的相关理论;郭亚莉,周星(2006)在词汇习得实证研究中应用了“投人量”理论(workload);“加工水平”理论(levels of processing)和“信息处理理论”(Information processing Model);陈晓湘、许银(2009)对多义介词习得的实证研究中采用了Saceed(2000)意向图式理论,包括容器图式和路径图式;(5)词汇测试。如最著名的词汇量测试是Nation(1983)设计的Vocabulary Levels Test。该测试包括2000词、3000词、5000词、10000词以及学术词汇5个部分,其中2000词和3000词部分代表英语中的高频词,5000词处于高频词和低频词之间,10000词代表低频词(王改燕,2009)。词汇深度知识测试主要有词频概貌测试(Lexical Frequency Profile,简称LFP)、词汇联想测试(Word Associates Test)和词汇知识5 级量表(Vocabulary Knowledge Scale,简称VKS)3种测量工具。(转段世平,2009)。

B:理论验证和构建。理论验证主要是一些实证性的研究,主要是运用试验方法,采用实验步骤,统计数据,以验证某个理论假设的正确与否或受某些理论的激发并在这些理论的基础上就二语学习者词汇习得的状况进行研究。涉及到这方面的文章很多。如:郭亚莉、周星(2006)通过实验法证明词汇直接学习是对间接学习的有效补充;王改燕(2009)通过量化研究证明二语词汇综合水平和词汇知识水平与二语阅读过程中词汇附带习得呈正相关;陈晓湘、许银(2009)实验证明了意向图式理论对英语多义介词词汇教学十分有效等。理论构建是对于研究者来说难度较大,这方面的文章并不多。

三、对词汇习得研究的思考和展望

从以上三个方面的梳理和阐述可以看出,2004至2013这十年国内针对词汇习得研究有了明显的发展。纯理论研究较少,更多的是结合我国国内的实际情况,特别是对我国大学生的二语词汇习得现状进行了探索。但由于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无论从理论引进还是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的研究和创新都还有值得探讨的空间。既然我们的研究大部分都是在借鉴国外的研究理论,那么研究者们应该对国外的相关理论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和把握。但从核心期刊的论文中,我们可以看到,研究者们对于某些习得理论也只是初略涉入,没有更深入全面的了解。要提高国内期刊(绝大部分都是中文版)的研究水平和质量,有必要加强相关著作的翻译,尽管研究者们大多是精通双语者,因为这样既可以统一某些术语翻译,又能提高研究者查阅材料的速度。为了服务于二语词汇教学,大部分研究都在探讨课堂授课时二语词汇知识的习得过程和发展模式,研究者们取得的成果有目共睹,但由于研究者们所选取的研究对象不同、规模不等、方法和统计的差异,出现研究结果相矛盾的情况,对于这些矛盾的结论,有必要进行多次研究论证。对于处在求学阶段的二语学习者来说,课堂是学语词汇的主要阵地,但在这个需要终身学习的社会,词汇学习和积累还将延续到课堂之外,渗透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因此,研究在自然环境下自然习得词汇的策略方法、词汇知识的发展模式和词汇注意、信息加工、记忆储存、提取也有深远的意义。从期刊中关于词汇习得的方面的文章内容和相关统计来看,实证研究将仍占主体,并将为理论性研究提供更多有力的证据,这也必然促进相关理论的发展。随着知识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边缘学科像心里语言学,认知神经学也为研究者们提供新的研究视角,词汇认知层面的研究将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心理词库的框架模式、母语词汇、二语词汇和概念之间的映射和连接方式将会得到进一步的研究,相关理论将会更加丰富。二语词汇教学的需要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二语词汇习得研究。随着二语词汇习得研究的不断深入,二语词汇教学也将受益匪浅,教学者的业务技能将得到很大提高,研究水平也会有不同程度的提升。而同时二语词汇习得研究又深深依赖于二语词汇教学实践,学习者的习得状态、效果将引起教学者和研究者更深层次的反思和探索。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石化现象 英语词汇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1-0075-02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在语言的三大要素:语音、词汇、语法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著名的语言学家Wilkins说:没有语法,可以表达很少的东西;没有词汇,任何东西都不可以表达。因此,词汇教学在语言教学中的地位是显而易见的。

然而,在当今英语词汇学习中,普遍存在词汇学习的停滞问题,或是思维的固定化模式问题,形成词汇的对应模式,造成学生英语词汇水平停滞不前,此现象称为英语词汇的石化现象。

一 石化的概念

1969年,在剑桥国际会议上,美国著名语言学家Selinker 最早提出了“石化”一词。1972年,在其学术论文《中介语》中进一步对石化现象进行了阐述,也因此奠定了“石化”在语言习得中的重要地位。Selinker认为:“石化就是母语的词条、规则和词系统倾向保留在与目的语相关的中介语中,不管学习者的年龄有多大,这种倾向都不会改变。”Selinker在1996年重申对石化现象的定义时说:“语言石化现象是指外语学习者的过渡语中一些语言项目、语言规则和系统性知识趋向于固定下来的状态,年龄的增长和学习量的变化对改变这种固定状态不起作用。”

英国语言学家Leech在其著作《语义学》中指出:石化现象指词汇在长期使用中意义的固定化。通过对这一术语的定义,Leech解释了英民族使用英语词汇时常使其外延意义缩小的现象。

综上所述,石化现象就是语言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达到一定程度时,所学词汇或语法在头脑中形成固化形式,处于的一种停滞不前的状态,影响着学习者的进一步发展。

二 石化现象的分类

Selinker从形式与性质对石化现象进行了分类。首先,Selinker在形式上将石化现象分为个体石化与群体石化。而个体石化又进一步分为错误重复和语言能力石化。错误重复指的是已经修改纠正了很多次错误的重复出现。语言能力石化指的是过渡语的停滞不前,通常表现在语音、词汇、句法等方面。当语言能力石化在某一地区具有普遍性,成为该地区社会的普遍现象时,就形成群体石化,导致新的方言的出现。其次,从性质角度,石化现象又可以分为暂时性石化与永久性石化两个方面。暂时性石化又被称为稳定化,它是石化的前兆。

三 词汇学习中石化现象的表现

1.完全误等

这种现象常出现于词典的词条翻译中,经常导致交流的两个人因不能理解对方的意思而无法继续交际。如汉语中的“银河系”在英文中翻译为“milky way”,而英文中的“black coffee”在汉语中则被翻译为纯咖啡。如果学习者不能很好地掌握这种中英文翻译中的特殊例子,很容易产生歧义。

2.部分等同

英汉两种语言中很多意思仅是部分等同。一个英语单词可以翻译成几个汉语意思,同理,一个汉语词也可以用几个相应的英语单词来解释。如英语单词“observe”可翻译为观察,注视;说话,评论;遵守;庆祝,欢度。汉语词“欣赏”一词在英语中可翻译为appreciate,enjoy,admire。

3.感情差异

英汉两国不同的文化背景造成了两者语言上的情感差异。如英语中的“fox”仅指动物的一种,狐狸。而在汉语中,人们通常用其来指狡猾或心思多的人。

四 词汇学习中石化现象的成因

词汇学习中石化现象产生的原因有多种,许多语言学家从不同的角度解释了这一现象。如Selinker从以下五个方面分析了词汇学习中石化现象出现的成因:母语迁移;培训迁移;学习策略;交际策略;目的语的笼统化。

1.母语迁移

母语迁移指语言学习者将母语的语言学习规则或规律应用于目标语的学习中,对目标语学习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也可称为正迁移或负迁移。如很多中国学生初学英语时,为了方便记忆英语发音,会标注与其接近的汉语,借助汉字的语音帮助记忆,产生的影响则为母语迁移中的负迁移。

2.培训迁移

培训迁移指由于受教师的教学方式或教学中使用的材料影响而形成的词汇石化。许多教师未接受过正规的语音训练,而导致学生学习中错误的模仿,形成了语音方面的石化。教学材料的使用不当也可导致过渡语石化。如英语教科书中用“he”的使用频率远远大于使用“she”,一些学生就会生疏关于“she”的使用,常常用“he”代替,导致石化。

3.学习策略

学习者在学习词汇中应用各种学习策略,而如果应用不当就会造成石化现象的产生。如许多学习者在记忆英语单词时,常常按照一对一的模式去死记硬背,结果导致单词的石化现象,不能根据不同的场合去翻译恰当的释义,产生歧义。

4 交际策略

外语学习者的语言学习在达到一定水平后,就会避免使用复杂句式,而使用回避或简化的方法来进行交流。长此以往,就会形成语言使用方面的僵化。如大多数学生面对“How are you?”这样的问题都知道如何作答,而面对“How are you doing?”“What’s up?”时却显得手足无措。

5.目的语的笼统化

语言学习者将已经学过的语法规则生搬硬套地运用到其他语境中,这一现象我们统称为目的语的笼统化。如将名词复数规则用于特殊变化的名词中。英语单词“foot”复数应为“feet”,有些学习者将目的语笼统化就会出现“foots”,造成低级的错误。

五 词汇学习中应对石化现象的策略

1.重视文化背景教学

由于不同的国家地区拥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所以在学习一门外语时,我们要相应地了解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传统和历史传统,以确保能正确适当地运用该国家的语言。因此,教师在教授英语词汇时应适当讲解与此相关的文化背景,让学生学习到更地道的语言。

2.利用双解词典,防止石化现象的产生

英汉、英英解释可起一个很好的互补作用,双解辞典可帮助我们准确理解词义,尤其是一些同义词、近义词的区分,而这些恰恰是正确使用语言,提高言语能力的基础,也是达到我们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手段。

3.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如今互联网的普遍应用,为英语学习者带来了福音。可以通过让学生观看原声电影或电视剧,听英语讲座,听英语歌曲等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鼓励学生看英文版著作,读英语文章等来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提高学习兴趣,进而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Selinker. Interlangauge[J].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1972(3)

[2]Sims,W.R..Fossilization and Learning Strategies o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Z].ERIC Document,1989

[3]王寅.语义理论与语言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