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28 00:34:4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参加竞赛情况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省级竞赛规程规定教练员、运动员未经省级注册通过的无参赛资格。因此,组织教练员、运动员认真及时参加省级注册是保证其顺利参赛的首要环节,也是必备步骤。省级注册每年组织一次,首次注册有以下程序:上报运动员基本信息采集指纹和照片签订注册协议书(未满18周岁由父母或法定监护人签订并按指纹)参加拍摄骨龄上报运动员注册协议书网上公示名单办理注册证。
已注册成功人员每年均需上报省局进行资格确认,不进行确认将被视为放弃注册权。确认程序为:向市体育局竞赛训练处上报确认运动员名单。
二、比赛报名
报名工作是一项十分细致而繁琐的工作,为确保准确无误,参赛报名应按以下程序进行:认真研究年度竞赛规程和省届运会有关文件教练员填报报名表训练科长审核各县区分管局长(市体校分管校长)签字盖章上报市体育局竞赛训练处确认(在报名截止日期3天前)上报省局青少年管理中心和承办单位。
报名表中领队人选的确定:凡以县(区)组队参赛的,由所在县(区)局分管领导担任领队;市体校组队参赛的,由市体校提出建议名单报市体育局竞赛训练处审定后确认;市县联合组队的,由市体育局竞赛训练处指定领队。
三、制定参赛预案
程序化参赛是顺利完成比赛任务的关键。各县(区)各训练单位要认真研究制定参赛预案,组织教练员、科研(医务)和管理人员集体讨论。要重点围绕夺牌得分点,全面细致地安排参赛各项工作,包括赛前训练及状态调整、往返赛区组织、参赛准备、赛中指挥、赛后小结、起居作息、生活管理等。比赛预案力求科学、全面、详尽,预见性、针对性、可操作性强。各训练单位赛前要认真组织开展预案过堂,切实将参赛预案落到实处。
四、召开赛前会议
运动队赴赛区比赛前,各训练单位应选择合适时间(队伍出发前1-3天)召开赛前会议。参加人员应包括所在县(区)分管局长(市体校校长、分管校长)、训练科长、教练员、运动员、班主任及工作人员等。会议内容应包含:1、教练员汇报比赛的准备情况,提出本次比赛的预期目标。2、训练科长审核相关证件(运动员注册证、参赛保险、运动员二代身份证等有关资料)。3、运动员代表发言,对参赛表现作表态性发言。4、班主任对运动员的文化课学习作出合理安排。5、单位领导对参赛组织及安全管理等方面提要求。
五、参赛组织管理
年度比赛成绩直接影响下一年度比赛的公费名额的确定,因此各参赛单位应全力以赴每牌必夺、每分必争,赢取最佳赛绩。要按照市局的统一要求,建立参赛组织指挥体系,明确任务目标,细化工作责任。各训练单位领导要深入比赛第一线,开展思想发动,了解参赛情况,协调解决问题,指导参赛工作。要高度重视每场比赛的赛前准备、临场指挥和赛后总结等工作,精心组织好每一场次的比赛。要认真执行请示汇报制度,进入赛区后各项目领队要保持每天与市局竞训处的联系沟通,即时报告赛况(得牌得分或比分)等,对于重大的突出事件要立即向局领导报告。
六、搜集情报信息
比赛是我们检验训练效果、了解对手,分析情况、认清形势、研究对策的最好机会,2012年度比赛成绩就将代入省十八届运动会,因此各训练单位和运动队要高度重视本年度比赛相关信息(特别是主要竞争对手)的收集和整理分析。注意了解、掌握项目规程规则的最新变化,注意研究分析规程规则变化引起的各队实力变化,从而明确得牌得分重点和下一步工作方向。同时,比赛期间是与省体育局、各有关项目管理中心沟通联系的有利时机,也是向兄弟城市代表队学习和了解对手的一次极好机会。各训练单位和各参赛队要注意加强与省局、项目管理中心、兄弟城市、裁判员等方面的联系和沟通,主动处理好与兄弟市队伍的关系,及时掌握训练、比赛动态信息,努力营造公平公正的竞赛环境。
七、反兴奋剂和赛风赛纪
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狠抓反兴奋剂和赛风赛纪,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和体育道德风尚展示形象是
我们参赛的首要目标,各训练单位、各参赛队要高度重视反兴奋剂和比赛期间的赛风赛纪工作。通过开展广泛而深入的宣传教育活动,层层签订反兴奋剂和赛风赛纪责任状,把反兴奋剂和赛风赛纪工作落实到每一个运动员、教练员、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对重点项目、重点队员要明确专人负责。要严格遵守赛区各项规章制度,文明参赛;比赛中要尊重对手、尊重观众、尊重裁判,赛出风格、赛出水平、力争取得精神文明和运动成绩双丰收。
关键词:信息与计算科学;科技立项;科技竞赛;实验室开放项目
作者简介:王恒友(1982-),男,安徽固镇人,北京建筑大学理学院,讲师;高雁飞(1971-),女,陕西西安人,北京建筑大学理学院,副教授。(北京 100044)
基金项目:本文系北京建筑大学2012年校级实践教学专项基金项目(项目编号:J12-14)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4-0176-02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1998年国家教育部进行专业改革与调整后增设的新型复合专业,该专业是以信息技术、计算技术和运筹控制技术的数学基础为研究对象的理科专业。由于其专业内涵宽泛,交叉性广,自1999年以来,全国已有400多所高等院校注册开办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然而由于办学时间短、专业文化沉淀少、就业方向不够明确等特点,仅有少数院校具有鲜明特色并逐渐成熟。
北京建筑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的学校,“立足首都,面向全国,依托建筑业,服务城市化”是北京建筑大学的办学定位。结合北京建筑大学实际情况和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以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创新能力为根本,为了把北京建筑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办成具有一定特色的专业,开展实验室开放项目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另外,实验不仅在自然科学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1,2]全国很多高校都相继研究开放实验项目,较典型的有宁波大学、山东大学等。[3,4]
一、实验项目的设立
以往每学年,北京建筑大学要求各实验室设立一些开放实验项目,并汇总在校最新公告与教务处网页上公布,让学生自愿选择参加。虽然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没有开设过这类开放实验项目,但经调查发现,对于这种自愿性的活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不高。究其原因在于:一是部分项目属于验证性或基础性实验,对于这类试验,学生的兴趣一般不大;二是对于研究型(包括设计型、创新型)实验项目没有可持续执行的项目实施办法;三是开放实验项目的研究成果没有成熟的成果鉴定与奖励等相应的鼓励措施。基于上述三个原因,以学生科技立项、科技竞赛为依托,尝试设立科研小课题,把实验作为科学探索的工具与手段,确定研究型开放实验项目。
鉴于学生的知识结构与储备、兴趣爱好、就业方向等各不相同的特点,并结合专业特点,组织实验室专业教师设立不同的小课题,如技术研发型、学术科研型等,并申报学校、北京市大学生科技立项。组织不同的科技小组,每个小组3到5人,并对科技立项、科技竞赛的资金资助、奖励办法进行宣传。仅以北京建筑大学2013年大学生科技立项、科技竞赛情况为例,申请的科技立项小课题有“北京市二手住房价格趋势模型分析”、“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网站设计与开发”、“网络爬虫软件研究与改进”、“网络论坛文本语义倾向性统计与分析”、“优化算法在图像重构算法设计中的应用”;组织参加的科技竞赛有“蓝桥杯”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创业大赛20人,“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8组。以这些项目为依托,开设相应的开放实验项目,这些开放实验项目的实施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研究创新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学到新的实验知识,复习已学过的实验内容,从而较全面地掌握专业领域的知识与技能。
二、实验项目的实施
1.团队组建
确立了开放实验的项目后,团队组建是实验能否顺利开展并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没有一个团结协助、努力克服一切困难的团队则不可能顺利完成项目。在组建团队方面,坚持以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自由组合为主,以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节为辅,确立组长负责制,由意志坚强,组织、活动、协调能力都较强的同学担任组长。另外,为了保证每个人对项目投入的精力和专注程度,要求每人每年最多参加一个项目。
2.实验项目规划与分工
无论是学术研究型、技术开发型科技项目,还是科技竞赛,都有一个很长的时间周期。如何合理安排时间,规划好每个阶段的任务,是开放实验顺利完成的重要保证。另外,需要根据每个人的能力分配相应的任务,并进行阶段性的总结与小组讨论,研究下一阶段的任务及目标。
每个阶段实验前,向学生强调每个同学的实验研究模块是小课题不可缺少的内容,每个同学的实验研究成果是小课题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影响到课题成果的分析与总结。
3.指导教师全面掌控
在一般的实验中,教师基本会把实验内容、任务、方案都告诉学生,而且实验任务相对简单,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把实验基本要点都讲解给学生,学生也都能很顺利完成实验。但在开放性实验项目中,很多内容是未知的,是没有现成的答案和结果的,需要学生自己去探索。由于学生知识与视野的局限性,还不能从大局上把握实验项目,这就要求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宏观的把握和引导。教师要根据具体的实验项目,指定整体的方案,尽量把整个实验项目进行任务细化,细化成一个一个的小实验(只有任务,没有具体的操作方法或实验方案),且要使学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查阅文献等。
从时间付出方面,要求教师每周不少于一定学时的实验指导,以确保学生实验时认真投入,避免只有形式、没有内容,并从中发现问题,给予及时解决。
4.实验过程
不同的实验项目,经历的时间段也不相同。一般的科技立项的实验项目,从春季学期开始到年底结束。学生科技竞赛的时间段,也是根据赛事的时间来安排。如:“蓝桥杯”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创业大赛是在每年的5月份进行赛区选拔赛,7月份进行全国总决赛,相应的实验开放项目是从3月份开始到6月底结束。“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是在每年9月份举行,所以实验开发项目也是从3月份开始到9月份竞赛结束。
由于开放实验室是8:00~21:30点开放,被批准进入的学生在此后的项目时间周期内的每一天的该时间段都可以使用实验室。学生在开放实验室中拥有专用的实验桌及计算机。在暑假里,一般会统一安排一部分时间让同学们在实验室中做实验。正常上课期间主要是利用课余时间和双休日做实验。学生在开放实验室中所做的一切(包括实验内容、实验时间和实验方式)都是自主的,很多问题需要自己独立查资料、独立解决。
当然,开放实验是学生在所有学习环节中最自主也是最具挑战性的实验。很多任务没有书本知识可以照搬,有的问题甚至没有固定的答案。特别是研究型的课题,更需要学生深入到学科前沿领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可以了解哪些知识是自己以后工作或学习中必须要掌握的,哪些技能是必须要加强的。
5.项目报告
在很多项目成员看来,撰写项目报告相对于每个具体的实验任务要简单。然而在撰写报告时才发现,事实并非如此。根据小组的一系列实验,撰写出一份全面而深入的报告要比单个实验要困难的多。撰写报告不仅考验项目组成员对项目的全面的认识程度,更体现了文笔的水平。由于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都是理科学生,也没有写过项目报告的经验,很多都是不知该如何写,有的组写出来的报告甚至不能体现项目的实际情况。仅以2013年“北京市二手住房价格趋势模型分析”项目为例,项目组成员前期各项数据收集、预处理、分析都非常好,但写出来的项目总结报告与要求差距很大,从一开始涵盖格式、语句、内容形式修改到最后定稿,经过了近十次修改。也正是经过这样反复的修改过程,让同学们对项目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撰写报告的技能也有了很大提高。
三、资金资助与激励措施
北京建筑大学对学生科技立项资助、科技竞赛的奖励有一定的办法。特别是自2011年以来,北京建筑大学加大了对该方面的奖励。北京市学生科技立项科技类的资助为1万元,这方面的资助金由学生支配,指导教师把关。科技竞赛获奖奖励教师办法:市级三等奖2000元、市级二等奖5000元、市级一等奖10000元;国家级二等奖15000元、国家级一等奖20000元。自2012年开始,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为了鼓励学生参赛、参加科技立项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学校奖励政策进行了调整,即以上所有奖励办法按照团队奖励,团队里的教师和每个学生是平等的,把所有奖励按人进行平均分配。另外,学生还可以享受因获奖申请学校奖学金的政策。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科技竞赛、科技立项的积极性,设立的开放实验项目受到了更多学生的青睐。仅以全国高教杯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为例,以往每年参赛6支队伍一般只有1组获北京赛区奖,2012年参赛的6支队伍有5支队获奖,其中全国二等奖1项,北京赛区一等奖1项,北京赛区二等奖三项。
四、开放实验项目总结
2012~2013学年开放实验项目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目前所有在研项目的进展都比较顺利,已经结束的竞赛类开放项目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特别是“蓝桥杯”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创业大赛,参赛的20名同学有18人分别获得北京赛区一、二、三等奖,并有1名同学获得了全国二等奖。参加“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8支队伍,虽然目前评比结果还没出来,但从比赛过程来看,要比以往效果更好。
五、总结与展望
实验室开放项目对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取得的成果是检验专业建设与发展的有力指标之一。相信教师的辛勤付出,同学们的热情投入,定会使开放实验项目开展的更好。为了使学生受益、教师得到发展,还要努力探索,并结合北京建筑大学建筑特色,把北京建筑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办成具有鲜明特色且逐渐成熟的专业。
参考文献:
[1]郑清洁,邹正盛.研究型开放实验项目的教学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2,(8):99-100.
[2]洪涛,钱晓耀,杨其华.创新开放实验项目管理方法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3):141-144.
关键词 单片机;赛教结合;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33-0100-02
1 引言
单片机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是采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把具有数据处理能力的中央处理器、随机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多种I/O口和中断系统、定时器/计时器等功能集成到一块硅片上构成的一个小而完善的微型计算机系统,在电力、化工、家电和仪器仪表等工业控制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课程的开设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1-2]。
但在日常教学中,多采用以教材教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有一些课时的实验。对于工程专业学生来言,只依靠教学过程中的实验,很难掌握单片机的教学内容。在本文中,以泰山医学院电子信息专业的单片机课程教授为例,在教学实践中将理论教学与科技竞赛结合[3-4],采用“赛教结合”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 课程特点以及教学方法的改革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的基本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单片机硬件结构、接口技术以及相应的软件编程方法,掌握单片机应用系统软硬件的设计、开发、调试技术,具有较好的单片机实际应用能力,为进一步提高科学技术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5]。课程的特点是:
1)知识含量高,课程要求在掌握数字电路、模拟电路和微机原理的基础上才能很好地学习本课程;
2)内容结构复杂,本课程包括单片机的硬件结构、汇编指令系统和软硬件设计;
3)实践性强,单片机目的在于工程应用,所以要求学生能动手设计和开发单片机应用系统。
理论教学方法的改革 针对以上课程的特点,对理论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
1)在教学过程中树立了“以学生为本”,以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及创新思维能力为基点的指导思想。以学生为本,就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作为一切教学活动的主体、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师生互动,调动课堂内外一切手段,让学生主动地掌握课程知识,培养学生科学的分析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的专业素质。
2)改进课堂教学,讲究讲课艺术。注重把讲课的科学性、系统性、启发性和趣味性相结合,配合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努力增强教学效果。
3)在课堂教学中,讲授理论知识时,结合课程相关内容,以山东省机电大赛参赛项目为例,讲解理论知识。这样既避免了讲授理论知识的枯燥,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科技竞赛中来。
4)针对医学院相关专业的实际情况,编写《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教材,教材内容中不仅保留传统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并且将与专业相关的科技竞赛案例作为题例来加以体现,使学生可以采用更得心应手的教材。
赛教结合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为了掌握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实验和实践是非常必要的一个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参与项目研究和开发,但是受实际情况限制,学生参与企业项目研究的机会比较少。山东省机电大赛是为加强大学生创新意识、合作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激发大学生科学研究与探索的兴趣和潜能,促进山东省高校机电类专业教育教学改革而设置的,每年举行一次。泰山医学院每年都参加,参赛产品中电气部分可以采用单片机设计,正好为学生通过实际项目研究,提高单片机设计与开发能力,掌握单片机课程提供了绝佳的机会。在教学中采用了以下方法。
1)以学生为主体,组建兴趣小组。为了让学生了解山东省机电大赛,每年让往年参加机电大赛的教师和学生做报告,使下一级学生了解大赛情况;并以学生为主,按照自愿原则组建兴趣小组,小组成员按照能力进行搭配,一个小组中既要有进行硬件设计的,也要有进行软件设计的。
2)以学生为主体,按照大赛主题,构想符合要求的项目。每年大赛举行完,组委会会公布下一届大赛的主题,教师将大赛要求告诉每一个兴趣小组,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性,让小组构想符合要求的项目,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在构想过程中,教师会全程对学生进行指导。
3)利用已有实验设备,为学生搭建实践的平台。项目要加以实现,需要学生去努力实践,在教学中利用已有实验设备,让学生进行项目的设计和开发。为了支持学生进行科技竞赛项目的设计,实验室延长了开放时间,利用每年参加大赛获得的奖金购买电子元器件,并提供一些开发板,为学生实践搭建一个良好的单片机研究平台。
4)在实验教学中构想与大赛有关的实验项目。实验教学中,精心设计实验项目,将大赛中用到的知识点融合到基础实验中,并且结合机电大赛,构想了一些综合性实验。这样不仅加强了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使学生体会到知识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5)坚持理论结合实验的考核原则。根据单片机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在课程考核中,理论知识考核占70%,实验考核占30%,实验以报告结合实际实验结果形式提交,报告从内容、格式、结果和创新性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要求,实验结果在实验室现场考核。
理论结合实验,以实验报告结合实际实验结果为考核依据的教学模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改革成果 科技竞赛活动是课堂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延伸,将赛教结合方法融进理论和实验教学,不仅促进了学生掌握单片机知识,还对这种实践性强的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教学改革取得了以下成果。
1)对于这种实践性强的课程的教学观念得以改变,不再过分强调学科本位,偏重和局限于理论知识,而是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
2)对单片机理论和实验教学进行了探索。研究了将科技大赛与理论教学结合的教学方法,以及科技竞赛内容融合进日常实验教学的方式方法。
3)在参加大赛后,让学生进行总结,将他们的成果以论文和专利形式予以体现,学生已经发表两篇科技论文,申请两个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促进了学生科学研究的能力。
4)促进了学科交叉,在机电大赛中,结合医学院特点,提出了很多与医学结合的项目,如“背部按摩式多功能椭圆护理床”等项目。
5)参加大赛取得了优秀的成绩。课题组组织学生参加山东省机电大赛,获得一等奖两项、二等奖四项、三等奖五项,这样的成绩在同类医学高校中是十分优异的。
实践表明,这种以“赛教结合”形式进行的教学形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还可以加强学生科学研究的能力,更好地培养了理工结合、理论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强的高级人才。同时在竞赛题目设计过程中,学生查阅大量各个行业的资料和文献,拓展了他们的视野。
3 结束语
在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中,采用了“赛教结合”的教学方法,将其融合进理论和实验教学中,通过实际参加山东省机电大赛,学生进行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进而掌握单片机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通过问卷调查,大多数学生反映良好,并且反映在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动手能力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因此,通过实践表明,这种教学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参考文献
[1]侯俊才,郭文川,侯莉侠,等.“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1(30):196-197.
[2]张江印.高校单片机教学模式的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103-106.
[3]刘保军,彭芳,黎萍,等.科技竞赛和CDIO模式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6):53-54.
1存在的问题
护理继续教育是围绕着专科和临床进行的在职教育。虽然各医院都有教育组织,但继续教育管理标准低,临床落实不到位,突出问题是注重教学任务完成,不重视教学效果,床旁实际教学明显不足,护士专业素质提高不明显,学习积极性不强。理论培训内容不能很好地和临床病例及实际工作相结合。护理继续教育管理没有和护士评优、评先、晋职挂钩,没有调动护士的积极性,不能体现护理专业“以人为本”的特点。护理继续教育中培养护士职业责任感、解决临床护理问题能力以及人际沟通交流能力的内容甚少[3]。
2本院护理继续教育的做法
2.1建立院继续教育领导小组
健全规章制度继续教育小组包括护理部主任、科室护士长、高级护师,根据培养目标制定具体培训内容。护理部负责继续教育管理工作,严格学分管理,对院内科内举办的护理业务学习、自学等进行监督检查并按相关规定授予相应的学分,全年学分不低于25分。建立护士技术档案,对外派学习、进修等,严格把关,严格审核,继续教育工作纳入科室护理管理考核体系中,科室护士长负责安排检查本科室护理人员的继续教育。通过两级管理,层层负责,层层把关,确保护理继续教育质量。
2.2落实院科两级继续教育计划
护理部每年年初结合工作实际,针对临床需求和护士学习能力,制定院护理继续教育计划,针对不同岗位、不同层级制定继续教育内容和评价考核方法。科室根据院继续教育计划制定本科继续教育内容,注重内容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同时,了解国内外护理发展新动态,不断更新学习内容,不断进步。
2.3教育形式多样化
护理继续教育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如组织院内、科内的护理业务学习、专业进修,参加学术会议、学习班、学术讲座、远程继续教育,阅读学术期刊、撰写学术论文、参与护理科研等;根据护理工作的特点,护理继续教育以业余、短期、自学为主。
2.4临床继续教育方法与教学内容改革
2.4.1教学效果教学效果的评价,主要体现在临床实践教学和护士实践能力的提高。在护士实践能力改革中,要注重教育方法不断优化,本院将临床病例式教学引入到教学中,采取播放式教学、提问式教学,在教学中告诉护士看什么、听什么、注意什么,并随机进行提问,了解护士学习效果和掌握知识情况,必要时进行重复教育。通过转变教育方式提高护士综合能力,培养和训练护士独立思考、观察、判断及运用护理程序工作的能力,为有效地培养合格护理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增进护理带教水平,改变以往带教的随意性,使带教老师掌握护士动态发展;明确自己带教目标和计划,充分了解每一位护士具体情况,帮助护士提高业务素质,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导,避免走弯路,达到提高临床实践能力的效果。护士普遍反映教学方法好,大家掌握知识牢固,能和临床实际病例结合,在教育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达到教育的效果,形成良性循环。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护理满意度测评由原来的94%提高至98.5%,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患者健康教育实施率与知晓率、护士主动服务意识等提高得尤为明显。
2.4.2教学方法主要采取标准化患者教学、案例式教学、临床实践教学。在临床学习和训练过程中,请低年资护士扮演某一疾病的模拟患者,配合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并表现出某一疾病的心理社会特点。以此案例为教学材料,结合教学主题进行教学,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效提高护士的理解能力。通过案例分析、组织讨论等方式,训练护士临床思维,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4.3教学内容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临床教学不单要注重疾病,更要重视患者生理、心理、社会、精神、文化各方面的发展。为提高护士综合能力,开展护士心理护理培训、心理护理经验交流、法律知识培训、沟通能力培训、护理礼仪培训、文明用语培训;注重护士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提升护士沟通能力,提高护士专业知识水平,使护理工作更贴近临床,促进教学内容与临床实际紧密结合。通过培训提升教学效果,拓宽教育内容,不单单停留在专业知识上。
2.4.4培养全员的角色意识
护士是思维敏捷、情感丰富、可塑性大的群体,在教育中从以“护士长为中心”向以“护士为中心”转变,充分体现护士的教育主体作用,让更多护士走向讲台,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本院开展小教员知识竞赛活动,科室选拔优秀的小教员参与竞赛,对竞赛情况进行评比,调动护士的热情,并与护士年度评优评先结合。教育中增加护士授课的比例,除传统的讲授以外还积极推行情景教育、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床旁授课、口头报告等,提高护士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继续教育的教学水平。
2.5继续教育评价与考核
2.5.1护理部检查考核每月科室护士长联查,总护士长专项查,护理部对科室教学培训完成情况进行阶段性讲评,年底对科室教学完成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科室对讲评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落实整改,杜绝科室完成任务的思想,将工作落到实处。考核中存在的问题、整改落实不到位的,将考核结果纳入科室绩效,护理部年终进行总评。通过讲评与考核量化技能考评指标,使护理工作处于受控状态,便于全面了解护士,使护理继续教育工作更加程序化、科学化、规范化,不断完善护理继续教育管理机制。
2.5.2院科两级开展评教评学活动
2.5.2.1院级的督促院里定期组织教学评比及科室间互教互学,对科室的学术活动、教学查房、专题讲座、病例讨论进行打分及评教,提出科室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开展科室间床旁教学及交接班的教学交流活动,结合床旁教学与交接班量化表打分,对于评分高、教学组织好的科室给予表扬,鼓励科室间互学互帮互带。
2.5.2.2科室教学评教护士长要对本科评教评学完成情况进行总结。评教内容体现在教学组织完成情况、参加教学的人数、教学内容准备情况、学员发言情况、参加教学的人员精神面貌、教学达到的效果、存在的问题等。针对教学存在的问题,指出改进措施。
3小结
[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活动;对策
一、引言
创业活动对于一个国家提升创新能力、增加就业机会和积累社会经济财富具有重要作用,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更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举措。据麦可思研究院的《2015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数据显示,从2012届到2014届,我国大学毕业生“受雇全职工作”的比例逐渐下降,而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比例逐渐提高,2012、2013和2014届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比例分别是2.0%、2.3%和2.9%,这说明近年来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比例逐渐上升,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了创业大军。
因此,在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和大学生创业递增的趋势下,为了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抗风险能力,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高校积极开展创业教育迫在眉睫。目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除了以传统授课的方式进行外,开展各类大学生创业活动逐渐成为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的主要方式。另外,据统计,2014年新疆高校在校学生达到29.04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有12.97万人,占44.7%,可见,关注少数民族大学生群体的创业问题是不容忽视的研究课题,因此,本文以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为分析对象,调查少数民族大学生参加创业活动的现状,分析目前少数民族大学生参加创业活动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解决对策,期望对促进大学生创业活动和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大学生创业活动的界定及意义
创业活动是促进大学生创业的推动力量,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盛行多年,在我国,直到1998年清华大学首开创业计划大赛之先河才开始将创业活动引入我国高校,进入本世纪初我国高校才逐渐接纳和开始尝试开展创业活动。创业活动通过模拟演练,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使学生掌握创业技能,为自主创业做准备。目前我国许多高校结合创业竞赛开展创业活动,通过制作创业计划书,模拟企业人财物经营管理。本文研究的创业活动采用殷红春(2014)等学者的定义,主要指大学生参加创业讲座、创业实践、创业沙龙及各类创业竞赛等活动。
创业是创业者通过发现和识别机会,综合利用各种资源,提品和服务,创造价值的过程。大学生通过参加创业讲座、创业实践和各类创业大赛,培养创业意识,锻炼识别机会的能力,培养总管全局整合各类资源的能力,提高实际操作能力,积累实践经验。目前我国高校的各类创业活动已经吸引了很多在校大学生参与其中,而且也得到大多数学生的认同。
三、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参加创业活动情况调查
为了调查少数民族大学生参加大学生创业活动的情况,本研究运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新疆十所高校的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了调查。问卷发放时间从2015年6月到11月,发放学校是新疆大学、石河子大学、新疆师范大学、新疆农业大学、新疆财经大学、新疆医科大学、塔里木大学、新疆喀什大学、新疆工程学院、昌吉学院。本次调查问卷主要通过班主任或辅导员开班会的机会以及任课老师上课的机会发放和回收,共计发放问卷1200份,在回收的问卷中,剔除填写缺项漏项较多以及填写不认真的问卷,最后得到有效问卷955份,总有效问卷率为79.58%。
问卷涉及少数民族大学生人口统计学基本特征和大学生对创业及参加大学生创业活动情况等方面的内容。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统一编码处理,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
(一)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本研究按照被调查大学生的性别、年级、民族、专业、家庭所在地区和生源类型等人口统计学特征进行了分类。表1是对被调查样本的描述性统计。
从表1可以看出,被调查学生中女生多于男生。被调查学生中大一和大二的学生占调查人数的少数,主要调查对象为大三和大四高年级的学生。
被调查者的专业类别涉及经济学、管理学、工学、理学、医学、农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哲学、历史学等11个学科,在统计时将哲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和历史学合并为人文社科类进行分析。由表1中调查数据可以看出,调查对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新疆各所大学的专业类型。
调查对象的生源中来自农村的样本有占59.7%:来自城镇的占40.3%样本中大多数来自农村。学生的生源地主要是南疆地区和北疆地区,乌昌地区、东疆和内地的学生占少数,所调查对象来自全疆各地及内地省份。
在被调查样本中有12.4%的学生父母曾经创业或者现在拥有自己的公司,父母没有创业或拥有自己的公司学生占总样本的87.6%,占被调查总数的近九成,说明大多数学生的家长不曾创业。
从表2可以看出被调查的955名少数民族大学生中维吾尔族占69.80%哈萨克族学生占16.1%:回族学生有61人接受调查,占6.4%。此外,在被调查的学生中还有柯尔克孜族、锡伯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达斡尔族、塔塔尔族等17个民族,由于这些民族人数较少,因此将他们合并统计为其他民族,占总样本数的7.6%。
(二)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兴趣调查
1.大多数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创业感兴趣
在被调查的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对创业很有兴趣的占被调查有效样本的41.4%,对创业比较有兴趣的占36.2%,对创业兴趣一般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占18.6%,还有3.3%和0.5%的被调查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创业不太感兴趣和没有兴趣(具体数据见表3)。可见,在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对创业感兴趣的学生达到77.6%,将近八成。
2.大多数少数民族大学生有创业想法,并认为未来大学生创业人数会增加
在被调查的少数民族大学生中,有51.8%的学生认为将来“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创业”,有47%的认为“也许吧、说不准”,只有1.3%的大学生认为“将来不会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创业”。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一半以上的大学生认为今后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自主创业。
(三)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参加创业活动情况调查
1.学校是否重视创业大赛情况调查
在被调查的少数民族大学生中有17.2%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的学校非常重视各种创业大赛,38.6%的大学生认为学校比较重视各种创业大赛,另外有339人认为学校对创业大赛的重视程度一般,占36.9%,还有6.2%和1.0%的被调查大学生认为学校对各种创业大赛基本不重视和完全不重视。可见近一半的学生认为学校对创业大赛不重视。
2.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各级创业大赛了解调查
从表4中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国家、自治区、各级政府和本校组织的各种创业大赛(如:挑战杯、创业设计等)的了解程度均不高,其中对国家组织的各种创业大赛的了解程度最低,对自治区或所在地区政府组织的各种创业大赛的了解程度低于对本校组织的各种创业大赛的了解程度,说明大学生对创业大赛特别是校外大赛关注程度不高。
3.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参加各级创业大赛情况调查
在被调查的955名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只有22人参加过全国比赛,占调查总人数的2.3%,参加过省市或地区比赛的占7.7%,参加过校内比赛的占19.7%,没有参加过各类创业比赛的占68.7%。说明少数民族参加各类创业大赛的比例较低,特别是参加地区或国家比赛的比例很低,今后需要加大参与各类创业大赛的力度,大赛举办方也需要扩大参赛面。
4.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参加创业大赛的影响调查
参加过校级、自治区级或国家级创业大赛的少数民族大学生认为参加创业大赛对自己最大影响是使自己充分了解了创业的技巧和手段,选择这个答项的占全部学生人数的45.7%,其次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大大提升了创业在心目中的地位和锻炼了自己的能力,这两个选项均占19%左右,还有15.5%的少数民族大学生认为参加各类创业大赛发掘了自身不足之处。说明参加实际的创业比赛能够不仅切实帮助大学生了解和学习了创业技巧和锻炼了创业能力,还提升了创业在大学生心目中地位。
5.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参加创业大赛的收获调查
大学生认为参加创业大赛的最大收获是可以为他们创业之路做好准备,大约有62.7%的大学生选择了这个选项,其次可以帮助他们发掘自身不足之处,重在参与、锻炼能力是大学生认为排名第三的收获。
6.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参加创业类的社团或相关活动情况调查
在被调查的少数民族大学生中经常参加创业类社团或相关活动学生有24人,占有效样本的2.6%,有时参加各类创业社团或活动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占被调查样本的10.6%,参加过两三次的占16.2%,参加过一次占17.7%,有53.0%的被调查学生表示从没有参加过各类创业活动,有超过一半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没有参加过各种创业类活动,说明少数民族大学生参加创业活动的比例比较低。
四、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活动的对策建议
通过调查发现目前新疆大多数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创业有兴趣,参加创业活动对创业有积极的影响和作用,但是实际关注和参加各类创业活动的比例较低,这对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极其不利。因此,为了完善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创业活动,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需要高校需要在以下方面进行改进。
(一)加强对大学生创业活动的重视程度
目前,新疆的各个高校对于大学生创业活动的投入力度和重视力度不同,有些学校为了应对国家或自治区大学生创业大赛而组织创业活动,没有从思想上真正重视大学生创业活动,而这种状态会影响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的步伐。
因此,新疆高校应该加大对创业活动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推广和普及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活动,争取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各类大学生创业活动。首先,加大对创业活动的宣传,特别是通过正式渠道进行宣传,让大学生意识到参加创业活动的必要性。其次,学校加大对创业活动的资源配置,加大对创业活动投入力度,在全校、教育领域和社会上形成一种重视创业、积极参加创业活动的氛围。第三,把大学生是否参加创业活动作为学生评优或考核的一项内容,引起学生和学校对创业活动的重视,激发学生参加创业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
(二)设置有针对性的创业活动内容
目前新疆高校的创业活动基本以创业大赛为主,对所有学生开展的创业活动基本相似,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为了提高创业活动的效果,学校应该根据大学生的具体需求,有针对性地设置大学生创业活动的内容。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或各校的学科特点安排创业活动,如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可以组织企业参观考察的方式开展创业活动,让他们亲身感受企业的运营,对于理工科的学生可以组织企业经营管理知识大赛,弥补他们管理知识的欠缺,为创业做准备。也可以根据自己学校学生创业主要从事的行业来有针对性地开展创业活动。
关键词:科学商店 服务部 门店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6(a)-0218-01
科学商店根据社区居民、中小企业的问题,依靠对学校资源的整合为其提供相对应的解答和研究支持,帮助他们解决科学问题,或以研究成果为他们的观点、决策、行动等提供支持。其核心理念是“服务”,“服务”的实现是科普志愿者通过正视人们的需求,在满足他们需求的前提下开展的关于普及科学活动、践行科普志愿者精神的活动。
1 活动目的
科学商店的科学定位是既服务于社会,又立足于学校。其开展的活动不等同于其他志愿者活动。科学商店活动在为社区居民和企业进行科学普及或提供技术支持的前提下,还能够与其互动、合作、交流。其活动的目的在于服务社会、推动科学的普及、促进人才的培养、提高人们的科学素质、传承文化与创新。
(1)服务社会:科普志愿者通过活动的开展深入社区和企业,了解他们对科学知识及科研成果的要求。科普志愿者在结合自身的专业特长,利用学校资源为人们提供长期和固定的服务活动,让科学服务融入社区和企业,为社会的进步作出贡献。
(2)推动科学的普及:科学商店在开展活动的同时,更加注重其生动性、实效性。科学商店往往结合居民关心的热点问题、企业的发展方向,通过以一种容易理解、接受、生动的方式来开展活动。
(3)促进人才的培养: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和首要职能。科学商店的成员大都是在校大学生,他们在通过为社区居民和企业服务的同时,增强了自身的责任意识、富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能力。
(4)提高人们的科学素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这个21世纪的时代,人们的科学素质不仅决定了自身的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还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科学商店以科学为手段,通过构建丰富的知识网络体系为人们带去实实在在方便的同时,还在无形中灌输给他们以科学知识,以及教授他们科学思想和能力。
(5)传承文化与创新:科学商店一方面通过高校的优势,继承其接触到的先进科学理论知识和技术创新前沿;另一方面,通过将科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以其独特的创新不断的符合居民要求和企业需要。
2 活动形式
不同的高校根据自身的发展方向和特色成立了服务内容不同的科学商店,如上海金融学院科学商店开展的法律咨询活动,上海中医药大学开展的养生活动,上海电机学院开展的家用电路及电器检测的活动……其活动内容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究其根本,科学商店服务的内容大致可分为活动类、比赛类、研究类、娱乐类等四大类。
(1)活动类:科学商店作为非营利组织,其主要职能是为人们进行科普服务。活动类活动主要包括:开展调查研究、开展定期定点活动、参加会议、开展非常规性活动。
①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科学商店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和基础。为了能够使科学商店开展的活动更具有实效性,首先要制定详细的调查方案,有针对性的开展调查研究,了解不同服务对象的现实需求,最后通过研究报告、论文等形式进行反馈与总结。调查研究根据时间的要求可分为:寒假调研、暑假调研、非常规性调研。寒暑假调研一般是科学商店例行的调研活动,调研主题一般切合居民或企业的现有需求,如上海电机学院去年寒假开展的“关于全民节能环保意识调查”。非常规性调研一般指的是,科学商店根据实际需要非定期开展的调研活动。
②定期定点活动:此类活动是科学商店活动中主要的活动形式。截止2011年,上海科学商店已有76个门店,也就是说,科学商店在76个街道、社区或企业设立了固定的服务站点。科普志愿者需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在各门店开展定期定时活动,如上海电机学院在江川街道门店每周日早上的值班。此外,对于一些活动开展较为方便的门店,科学商店还将在门店内设立值班室。活动的内容主要是根据各科学商店服务形式决定,在一些情况下还可以开展和自身特色不同的活动如:工科性学校在社区开展唱歌比赛、拔河比赛等。
③会议:科学商店在有些时候参加社会、其他高校、其他部门举办的会议。此类会议的主题大都是如何加强对科普知识的普及。如,2011年邱伟光教授在上海电机学院开展的“科学商店交流研讨会”。
④非常规性活动:此类活动相对于定期定点活动,主要是科学商店针对特殊的环境开展的活动。如:2010年科学商店科普志愿者开展的世博三部曲活动,科技文化节等。此类活动,相较于定期定点活动更侧重于对自身特色的宣传。
(2)比赛类:此类活动一般由科学商店科普志愿者完成。活动形式根据比赛情况而定,有院内赛、校内赛、省(区)市赛、全国赛、国际赛。较为常见的赛事有:全国数学建模竞赛、挑战杯、飞思卡尔、电子设计大赛等。活动形式一般是,科普志愿者在科学商店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参加比赛。
(3)研究类:此类活动主要侧重于研究,指的是科普志愿者利用学校、企业、社区资源开展的研究性活动。活动形式包括,科创、校企合作项目、学校和社区合作项目等。科创来源主要是,大学生科学创新创业活动。校企合作一般在工科、理科、综合高校科学商店比较常见;学校与社区合作项目一般在文科、综合高校科学商店比较常见。
(4)娱乐类:此类活动一般是科学商店举办的活动或者受邀参加娱乐性的活动,此类活动旨在陶冶情操,增强科普志愿者之间的凝聚力。活动可以根据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而采用不同的形式。如:举行踏青出游、联谊晚会。
3 活动存在的问题
每个科学商店在活动开展过程中都遇到过很多问题,归纳其原因,主要包括:专业能力受限:主要原因是,科普志愿者大都是低年级学生接触的知识面较为狭窄、文理分科、接触的社会比较少、缺乏实践和指导等;宣传力度不够:主要原因是,对宣传的重视程度不够,如忽略了校园网、微博、人人等平台;沟通受到限制:主要原因是,方言、年龄差距等因素带来的活动实际困难;互动性不够:主要原因是,开展的活动缺乏新意、生动,或是跟人们实际需要无关。如,一味追求前沿科技等。
4 结语
本论文旨在就实际出发分析科学商店活动开展及遇到的问题,通过分类列举等方式介绍所揭示的主题,力求在科学商店发展实践中起到推动和促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潘清.大学生科学商店经营与管理[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2,3.
(一)项目设置中的职业技能要求
世界技能大赛比赛规则中提出:“技能的类别总数和实际类别是根据2006年技能大赛组织大会正式批准的指导原则决定的,这些指导原则保证比赛中的技能种类体现世界技能组织的使命和比赛目标,并代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技能要求。”
2009年开始,世界技能组织将大赛竞赛项目划分为六大领域:运输与后勤;结构与建筑技术;制造与工程技术;信息与通讯技术;创意艺术和时尚;社会及个人服务业。能够体现上述六大领域竞赛项目的技能有:竞争与经济成功所必需的现代技能;知识社会中必需的信息通讯技术与革新的技能;工作中必需的社交技能,包括创造性、主动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交流等;发扬传统和文化遗产的技能。
世界技能组织致力于延续平衡的技能大赛,主要是尽量运用世界上国际领先的各项资源,同时又要利用好有限的空间和物质资源。
世界技能大赛竞赛项目设置类别有:正式项目、演示项目、展示项目、主办国恢复项目、展览项目。除展览项目外,其他项目都有对应的技能衡量标准。正式比赛项目的技能衡量标准包括:现代技能、必需技能、社交技能及传统和文化遗产技能;演示项目的技能衡量标准包括:设计技能、制造技能、交流技能及市场营销技能,其中设计技能、制造技能两项技能为必须具有的,另外两项中至少还要具备一项,也就是至少包括三项;展示项目的技术衡量标准为展示其比赛的创新面或一种可能的新技能;恢复项目的技能衡量标准为等同于正式项目或演示项目技术要求。
世界技能组织指导原则明确,在大赛的间隔期,至少25%的技能项目要接受外部针对其与全球经济相关的审核检测。这样每四届大赛(每八年)就对100%的技能项目进行检测。大赛质量审查员的报告与技术委员会的推荐一起作为参考来决定接受外部审核的技能项目的先后顺序。保障了赛项反映着技能领域的最新变化。
世界技能组织鼓励新项目的引入,并且在每届大赛上保障有最低数量的演示项目。新的演示项目要包括该技能所要表达的衡量标准、实际操作以及对全球经济的重要性。能在六大领域中取得平衡(一致)的技能项目可以获得优先地位。
(二)竞赛项目技术标准的要求、变化与进步
世界技能大赛对竞赛项目技术标准的制定,要求体现该技能所要表达的衡量标准。制造技能的标准指的是在已完工的产品的制造过程中所运用的技能。设计技能的标准指的是产品或零件的设计过程中所涉及的技能。营销技能的标准指的是涉及对一项产品或服务进行营销的技能。交流技能标准指的是涉及交流或在人们之间传递信息的技能。
世界技能组织明确,在众多技能项目中,技能标准要体现以下方面的变化和进步:从主观评分到客观评分;从个人竞赛到团队竞赛;从传统的技能到现代的技能;从单一的技能到多元化的技能;从以训练为基础的竞赛到以职业实践为基础的竞赛。
(三)竞赛项目规则中的职业技能要求
世界技能大赛竞赛项目设置分单项赛和团体赛。单项赛的选手参赛当年年龄为22周岁以内,团体赛为25周岁以内。参赛者只能参加技能大赛中的一项,且一生只能参加一届世界技能大赛项目比赛。其意义在于为更多的世界青年技术工人提升职业技能水平提供更多的接受职业技能和培训的交流机会。
世界技能组织对竞赛项目制定了引入、退出和恢复的规则,并履行着严格的执行程序。
技术委员会决定新技能的准入。世界技能大赛中所使用的新技术必须在现场比赛情境下被测试,该技能称为演示性技能。演示技能在两届大赛后要成为正式比赛项目,需要在赛前成为准备测验项目。准备测验项目的基础是技术说明和前两次比赛中专家组的测验项目。要以ISO-A和ISO-E为检测测验项目内容的标准。每个测验项目必须要有与评估标准相匹配的指标体系,这些指标体系在技能分类中可以查到。
世赛制定有严格的技术评分规则。评分规则由测试项目的设计者指定。详细和最终的评分规则由所有专家共同确定。每个测试项目必须遵循“评估标准”所规定的的评分制度。评分规则应在竞赛前录入CIS。
世界技能组织在技术文件中进一步明确,世界技能大赛赛项技术需要定期进行有关技术说明的更新,以使其包括最新的技术进步。并且更新的生效必须得到不少于80%的专家的签名承认。技术说明不能违背比赛规则,任何情况下都要考虑比赛规则。进一步说明世界技能大赛致力于发挥对全球职业技能水平提升的引领作用。
世界技能组织还鼓励成员国发展与外界的技术交流,并希望有更进一步的交流与合作。世界技能组织考虑到大赛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成本管理,对于那些要求过多空间与基础设施的新项目能否举办,世界技能组织与主办国有最终决定权。说明世界技能组织考虑竞赛项目与产业发展的结合。
二、项目设置、技术标准与产业发展的对接
世界技能大赛竞赛项目设置的依据是职业发展情况,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引领性。世界技能大赛项目设置对接着产业发展。世界技能大赛将比赛项目划分为六大领域,就是兼顾了企业生产和社会生活需要的大多数技能项目。既设置有高端科技项目,如机电一体化、飞机维护、模具制作等,也设置有新兴职业项目,如移动机器人、网络系统管理、网站设计、企业IT软件解决方案等,同时兼顾传统工业和现代服务业项目,如焊接、印刷、汽车喷漆、砌砖、木工、插花、烹饪、美容美发、护理等。
从近5届的比赛项目设置情况看,不仅项目数量有变化,大赛还对项目进行了增删或升级。见表1。随着社会发展需求一部分项目被取消,如材料绿色化导致2009年加拿大大赛上铅管工项目的消失;而另一部分项目被添加进来,如随着技能精细化程度的加深,建筑类和艺术类自成一派,2009年世界技能组织将技能比赛项目划分为6大类后,石雕技术具体化为建筑石雕;还有的项目随着技术和材料的开发进行了转型升级,如随着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控制技术的发展,工业控制系统实现网络化,以及企业为实现生产、经营、管理的最优化,将工业控制引入到制造和工程技术领域。
为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2013年德国莱比锡大赛上,增加了塑料膜工程项目。因为塑料包装及其产品,特别是复合塑料软包装,已经广泛地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并且各行业对塑料薄膜的市场需求不断上升。
世界技能大赛还设置大赛举办国的特色化项目。2007年在日本静冈举行的第39届世界技能大赛上,代表主场优势的移动机器人项目被纳入比赛项目,之后便成为每届大赛的热点赛项,不仅使日本的机器人技术在世界上得到推广,也体现了全球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走向。
世界技能大赛竞赛项目技术说明明确,项目解决方案要遵循相关行业标准、ISO标准以及该领域的最新规定,如:确保模块的特征能反映现代工业的特点、测试项目的图纸必须采用ISO-E和ISO-A标准、提供真实的加工零部件、项目设计侧重“专业术语”,例如尺寸和比赛标识等,确保测试涵盖各种技能特征和能力,既反映全球培训情况又能反映实际操作情况。对选手的能力检验,直接对接着产业技术工人的素质标准,以“制造与工程技术项目”为例,对参赛选手的能力要求为:掌握制造和技术加工的质量标准、车间的环境、安全、卫生环境及防护措施、技术设计、对机械工程的识图能力、操作加工技术、精度检验技术等,以及仿照企业真实场景布置大赛场景:“客户和技术人员会面”,即由客户(专家组)带着图纸和库存材料来见技术人员,技术人员首次与客户见面时如何满足客户的需要。竞赛项目的内容完全来源于行业或企业的实际工作。
三、世界技能大赛项目设置、技术标准和规则对中国职业技能水平提升的影响
(一)对接世界技能大赛成为中国提升职业技能水平的途径之一
借鉴世界技能大赛成功的办赛经验,服务于我国竞赛制度建设,已成为我国举办国赛的必然趋势。在我国人社部召开的“2012年职业技能竞赛技术工作研讨会”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副司长刘丹在“加快推进职业技能竞赛制度改革和完善”的讲话中提出,要统筹推动国内国际竞赛协调发展,将国内竞赛与世界技能大赛衔接起来。提出中国大赛赛项的设置,在坚持行业特色和产业发展需求的前提下,要尽可能设置一些与世界技能大赛项目相关的职业(工种);在竞赛标准上,进一步熟悉并掌握世界技能大赛规则标准,使中国竞赛规则标准与其相衔接;在竞赛组织实施上,要借鉴世界技能大赛的组织程序规则和开放办赛的好办法,改进职业技能竞赛组织模式,促进国内竞赛更加科学、规范和开放;在选手选拔上,做到早发现、早培养。依托中国技能大赛竞赛活动,为世界技能大赛培养和选拔优秀选手参加世界技能大赛。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加大世界技能大赛参赛选手培养力度,建立后备人才队伍;要建立竞赛成果转化和共享机制,确保竞赛成果转化为职业教育培训和技能、技术标准,促进产业生产力提高,促进人才成长。
在2013年2月颁布实施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三年规划(2013-2015年)》中,明确大赛要以岗位或目标任务要求的技术技能综合(组合)运用水平、比赛任务完成指令以及选手素质水平为评判依据,设计比赛的形式、内容和设置奖项;将理论素养水平测试融入比赛,以理实一体的方式体现职业岗位对选手理论素养和操作技能的要求。要充分发挥赛项专家组的作用,根据相应产业主题岗位的核心要求,结合产业发展最新趋势研判,不断调整完善比赛内容、评判标准和组织方式。研究世界技能大赛要求,提升赛项质量。
上述内容表明,在世赛的影响下,我国举办国家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不仅从竞赛制度、竞赛内容上开始借鉴世赛经验,也从项目设置、技术标准和产品质量上,逐步体现世赛的标准和要求。因此,对接世赛,成为我国提升职业技能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对接产业标准提升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水平
“世界技能竞赛的命题原则是来源于生产实践,高于生产实践,对选手的要求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熟练的操作技能,灵活的应变能力,还要有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陈远芝:《更新办学理念强化职业素质》,《中国培训》2012年3期,第44至45页)。世界技能大赛对竞赛项目设置及技术标准的要求,既是产业标准,同时也要体现世界技能领域发展的最新趋势。因此,以大赛引领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事业的发展,为世界青年技术工人搭建交流平台,成为世界技能大赛的办赛宗旨。我国举办国赛也是以此为目的,积极发挥对职业院校的引领作用,依据产业发展设置竞赛项目,提升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水平,推动我国工业化发展进程。
2010年颁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了职业教育“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吸收企业参加教育质量评估”,“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举办,正逐步学习和吸纳世界技能大赛办赛理念和经验,积极推动竞赛项目与产业的结合,吸引企业、行业参与大赛。
从2008年开始,大赛重视发挥相关企业、行业对大赛的支持工作,企业主要通过赞助商的形式、行业主要以专家担任裁判的方式来参与赛事。2009、2010年开始形成“企业支持大赛,大赛人才回报企业”的共赢态势,部分赛项由企业单独冠名,同时建立了企业对大赛优秀选手招聘机制。2011年,各个赛项都实现了由行业、企业参与、教育部门配合的工作态势。全国各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得到2800多家企业的支持。(刘红:《以竞赛促进全面改革以改革助推内涵建设》,《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年22期,第39至55页)在赛项的设置上,体现为紧贴国家产业、行业发展需要,不仅设置了反映新兴产业的比赛项目,也涵盖了汽车、纺织、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物流等十大国家调整振兴行业。这十大产业囊括全国80%的工业增加值,占中国GDP比重超过3成,是实打实的国家支柱产业,直接关系到国民生计。这一切表明,大赛与产业的对接,要求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也必须以产业标准来培养技能型人才。国务委员刘延东在出席201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闭幕式的讲话中提到,“职业教育水平和高技能人才培养能力,对国家产业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具有基础性、关键性作用。”教育部鲁昕副部长提出,“职业教育与产业密切合作,实行‘教产合作’,是职业教育必须牢固树立的理念。”
全国技工院校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连续成功举办,为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加快培养符合产业发展的技能型人才,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技能大赛中存在的问题,也使大赛对职业教育改革和职业培训的引领作用受到局限。与世赛相比,说明我国大赛在制度建设上需要进一步完善。
世界技能大赛不仅制定有竞赛规则、技术标准,而且每项竞赛项目有完备的技术说明。以“钣金技术”项目为例,项目说明涵盖以下方面的内容:1.名称与技术说明(技术说明、应用范围、相关文件);2.能力及工作范围(能力要求细则、理论知识、实践操作);3.测试项目(项目模式和结构、项目要求、项目开发、项目/模块的设计者、评分细则、项目确定、项目的选择、项目的公布、竞赛的准备环节、项目的调整、材料和厂商说明);4.技能管理和沟通(论坛、参赛者信息、测试项目、日常管理);5.评测(评测标准、主观评分、技能评测细则、技能评测程序);6.具体技能的安全规定;7.材料和仪器(基础设施列表、参赛者工具箱中所含材料、设备和工具,由专家提供的材料、设备和工具,竞赛场地禁止的材料和设备,竞赛布局图)。我国大赛竞赛项目虽然也制定了规则要求,但是与世赛标准比,内容缺乏明确的项目技术说明细则。此外,大赛中突出的问题集中在比赛设备上。由于大赛指定统一的比赛设备,这些设备提供商又都是赛项的参与者或是赞助者,为了夺冠,一些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和参赛学校不惜重金购买,并要求企业提供相应的指导和帮助,逐渐地在三者之间形成了利益链。此外,大赛虽然制定各赛项评分标准,但是评判标准中明显带有主观性,且过程不透明。往往比赛结束还要集体商议,比赛结果不公布分数,只是宣布获奖选手的名单。(杨诚:《对接产业发展,引导教学改革——“201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赛项回顾》,《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年30期,第64至67页)为此,我国大赛可以借鉴世赛评判标准,使赛项评判标准体现客观性、公平性。世界技能大赛制定的技能标准要体现五个方面的变化和进步,其中就强调了竞赛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所以,对接产业标准设计技能大赛赛项,就会促进职业教育的变革,提升职业培训水平。与世界技能大赛相比,我们重视竞赛的技术难度,而世界技能大赛更加重视质量和精确度。“以数控项目为例,第41届世赛上中国获得第8名,排在前三名的为日本、韩国、泰国选手,得分为97、96、95。这意味着4个工作件上总共有120多个尺寸精度、位置精度、粗糙度的要求中,他们只丢2-3个尺寸要求,可以看出他们平时训练的准确率应该接近100%,而中国选手只能达到90%左右,在完成质量上存在明显差距。” (车明朝:《行业企业参与大赛,产教结合贯穿全程》,《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年22期,第59至70页)这说明,通过技能竞赛,我国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要改变原有的对技能型人才培养和训练的模式,既要重视人的职业素质的培养,更要重视产品的质量标准,教育学生以高度的责任心和精益求精的态度对待每一件产品的加工、每一项任务的完成,让学生树立产品的质量和精度意识。所以,参照世赛项目技术标准,引导学校深化做学一体化模式改革,应成为引领我国职业教育改革,提升职业培训效果,实现职业技能水平提升的有效途径。
做学一体化教学就是将理论讲解与实际演练、操作结合为一体,让学生能够在学中做,做中学,既夯实了理论基础,也让学生掌握了实用技术,并通过操作练习提升技术水准,既体现了职业教育课程与普通教育课程学习的差异,也充分体现了技术学习与实际应用结合的有效性。
职业院校开展做学一体化教学改革,既是对接中国产业发展,培养实际应用型技能人才的需要,也体现了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发展的宗旨和职能。职业培训就是按实际生产领域的技术标准进行的实操训练,否则职业培训就失去原本的职能。
构建高校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对于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促进研究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比国内外在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差异,研究了构建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原则,最终确定了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内容。
关键词: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研究生教育属于国民教育序列中的高等教育。我国自主培养的研究生已成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骨干力量,成为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对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承担着人才培养任务的高校,对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也更加重视。为了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促进研究生的发展,我们需要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一、素质与综合素质
从广泛意义上讲,人的素质是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质,在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身心组织结构及其质量水平。人的综合素质是指人所具有的知识、分析、处理事务的潜能。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发达国家研究生教育历史悠久,工作经验丰富,对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和综合素质评价等工作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对研究生的培养注重从实际出发。美英等西方国家已构建了较为完善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系统,并大规模应用在全国所有学科的教育质量评估工作中。美国的研究生教育要求大量的理论研究和积极有效的社会服务输出。在这种以行业为导向培养实用型人才的教育模式下,研究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更加重视的是对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及动手能力等指标的考察。德国研究生的培养核心是导师,导师以一带一或一带多的方式指导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以及科研论文的写作。德国研究生入学的条件比较宽松,培养目标是学术研究性人才而且师生的关系是培养环节中非常重要的一方面。日本研究生教育具有“宽进严出”和重视教学的特点。由于日本研究生教育与学位授予相分离,研究生课程毕业了不等于获得学位,只有具有独创性的研究成果才有可能获得学位。
2、国内研究现状。我国研究生的评价主要是通过第一年的课程考试、第二年的开题报告、中期考核和第三年的论文答辩这几方面进行。虽然这些方式能够起到一定的监督鼓励作用,但评价指标体系不完整,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身心素质等方面的考察较少。对定性指标的考察中,部分评估环节过于主观,影响了评价的公正性和科学性,容易出现平均主义、印象偏差等问题。而且,研究生的评价往往在期末进行,评价者很难记得评价对象长时间的表现,都是凭模糊印象打分,这样的评价具有滞后性。
三、 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原则
对比国内外关于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方面的研究现状,考虑到国内研究生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在制定研究生综合评价体系时应遵守以下原则:
1、评价指标的全面性、导向性和可操作性。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中的指标应包含研究生应考虑的全方位素质和能力,围绕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从综合素质的基本内涵出发,考察研究生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情况。不仅关注课程成绩,还应关注实践能力的评价;不仅重视研究生的共性发展还要考虑个性表现。对于一些定性指标可以使用特殊的方法进行评价,如分析研究、特殊考察等,增强指标的可操作性。
2、评价过程的全程性与连续性。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应贯穿在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每个培养阶段都应有严格的规定和科学的指标,通过此体系能够在研究生培养的各个阶段进行督促和鼓励,使得每位研究生对前阶段的学习、科研工作、社会工作等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和了解。
3、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和科学性。在选择评价方法时,要根据评价对象的特点使用不同的评价方法。评价指标设置应分层次、分类别,对指标进行整合或细化,根据不同的评价对象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有重点的考察不同的评价指标群。
4、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当前的研究生评价主体大多是培养单位教学管理部门,相对忽视了社会、研究生导师及研究生个体的评价。研究生教育最终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高层次的专门人才。因此社会用人单位及科研合作单位都应该成为研究生评价的重要主体。社会评价主要在研究生参加社会实践,与科研合作单位共事中进行,主要评价研究生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等方面。导师对研究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团队合作等方面最为了解,在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中应加强导师的作用。研究生通过接受各评价主体的评价结果之后,根据自身情况开展自我评价。自我评价促进研究生主动查找自己的不足,积极地采取措施改善自我,调整成长方向,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和自我管理。
四、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内容
根据前文对国内外在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方面的对比,以及建立评价体系的原则,本文提出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内容如下。
1、思想道德素质。指的是人在思想意识、道德行为、政治态度、法纪素养等方面具有的符合时代特色的基本品质,包括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两个大类。政治素质测评中应包含政治态度、政治学习和党团荣誉的考查,此项测评可由研究生所在党支部、团支部打分评价;道德素质测评中应包含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此项指标可由研究生班级、团队或个人打分评价。
2、学习科研素质。指的是研究生通过系统的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以及通过科研活动和导的指导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包括课程学习情况和科研能力的测评两部分。参与考察的指标应包括学习成绩,参加各类学术活动的情况,发表的论文、专注情况,获得的专利情况,参与的科研项目情况以及参加的科创竞赛情况等。此类指标容易量化,可操作性较高。
3、社会实践能力。研究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情况包括研究生担任各类学生干部等社会职务,参加公司实习以及与相关科研单位合作情况,这部分指标应由学生干部指导老师以及用人单位考察。
4、身心素质。研究生应具有健康的身体能够承受繁重的学习科研压力,同时也应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包括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广泛的兴趣爱好,良好的适应能力,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协调能力及抗挫折能力等。
5、创新能力。指的是研究生从事创新活动所具备的创新素质和表现出来的创造能力、创新技能的综合体现,是一种思维作用动机、认知指导实践的综合能力,具有发展性、创建型和开拓性的能力。创新能力的测评应包括创新知识、创新素质、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等四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国内有学者使用群组决策特征根法(GEM)对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初选指标进行识别,筛选出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1]杨阳,王福帅.国外研究生培养模式对我国的启示[J].国际研究,2014.
[2]史东岩,滕晓艳,钟宇光.基于GEM法的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识别[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
[3]孙冰,张福军,蒋冰.高校研究生综合素质测评指标体系的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15.
[4]裴劲松,张影强.高校研究生综合素质评测理论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6.
开展教学督导工作,是强化教育教学管理,加强教学质量监控,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下面给大家分享2020-2021学年度学校教学督导工作计划.欢迎阅读!
教学督导工作计划【1】
一、督导工作主要内容
1、督促检查减负增效工作。切实做到一科一辅,杜绝一科多辅。
2、与教务处共同做好教学常规检查、教学质量评价等项工作。督促检查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情况。杜绝不备课上课、非特殊情况坐着上课,上课时接听手机,在课堂上玩游戏等现象发生。
3、继续关注课堂教学改革和课堂教学质量。继续学习新课标,开展期中质量抽测活动等。
4、加强对青年教师和教学骨干的培养工作。
5、督促、检查教研组、备课组活动开展情况。
6、督促、检查学生社团活动开展情况。
7、关注毕业班教学、复习迎考工作,做好模考分析、反馈等工作。
8、配合区督学来校听课、指导教学工作。
二、督导工作主要措施
1、进一步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意见》精神,“作业的分量和难度要适当。小学一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二、三年级每日课外作业量不超过30分钟,四年级不超过45分钟,五、六年级不超过1小时。”
2、按照区《课堂教学常规实施办法》意见精神,开学初、期中、期末检查备课、作业布置与批改等,希望老师们及时认真批改作业,规范课堂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配合校长室、教导处开展推门听课活动,深入课堂了解授课情况,及时开展评课议课活动。
4、教研组、备课组、学生社团要做到“四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讲人或主持人,活动前要有计划、出通知,活动后要有总结,并及时上传有关资料。社团活动将作为本学期重点检查的内容。
5、毕业班新课应于5月上旬结束,中旬将举行一模,六月上旬举行二模。
三、督导工作行事历
二月份:
1、超周课与学科计划制定情况检查;
2、了解教研组、备课组计划制定情况。
三月份:
1、督促开展语文学科青年教师开展白板运用课堂教学评比活动;
2、督促社团活动正常开展;
3、了解教辅资料使用与星月书屋开放情况;
4、迎接区督学组来校检查。
四月份:
1、督促做好第17届家长开放周活动;
2、期中抽测与总结反馈;
3、期中教学常规检查;
4、督促开展数学学科青年教师开展白板运用课堂教学评比活动。
五月份:
1、督促开展综合学科青年教师开展白板运用课堂教学评比活动;
2、毕业班一模;
3、督促、指导艺术节活动正常开展;
六月份:
1、毕业班二模;
2、开展复习研讨活动;
3、期末教学常规检查;
4、配合教导处、教研组做好期末质量检测与总结反馈活动;
七月份:
1、配合做好招生工作;
2、配合做好暑期校本研修工作。
教学督导工作计划【2】
一、本学期教学督导工作
1、全面落实了对教师课堂教学检查。每个督导组成员通过课堂听、看、查、导方式,检查了教师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等工作。
2、开展了期初、期中、期末阶段性教学检查。初期教学检查了教师选聘、教材、教学大纲到位情况,资源准备情况,教学秩序正常情况,以上情况一切正常;从期中检查教学计划、教学进度执行情况上看,老师教学认真,作业布置批改到位,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良好;期末检查中,各教师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学生考试、实训正常,技能竞赛周工作顺利完成,教学工作全过程正常,学生民主测评情况良好。
3、执行了常规工作检查。全学期落实人员,每天检查教师如下常规工作:是否提前到班,有无迟到、早退、接听手机、随意调停课等现象,并将各专业课堂上课出勤情况张榜公布,既督教又督学。
4、检查实验、实习、课程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落实情况,查看实验课教师、学生是否到位,教学内容是否有针对性,能力培养是否体现应用性等,从检查情况看,教师工作认真负责,实验开出率很高,学生实习反映良好,课程设计基本合理,个别科组提出调整教学科目,有些科目教材已经过时,落后时展要求。
5、检查了毕业设计、毕业作业工作。特别要从课题选题、过程指导、答辩、考核等环节着手,防止课题来源陈旧,设计(作业)内容雷同,答辩考核走过场,完成质量不高等现象。保证毕业设计质量,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二、督导组检查建议
1、加强对教师的培训。通过以老带新、主题讲座、短期培训班等对新任课教师进行岗前培训。
2、加快本校重点专业和教师队伍的建设。如学习培训、转专业学习、重点专业设立专业带头人和教学骨干等。
3、加强“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学习与推广,同时建议学校配足相应的教学设施设备。
4、让教师“走出去”,到兄弟学校学习和交流。
5、各科组教师认真研究教学用书,更换或调整过时落后的教材。 教学督导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教学督导成员缺乏对职业教育管理和督导的理论和实践的理解和认识,在处理督导工作上做得不到位。望今后加强学习与各方交流和沟通,不断提高督导工作业务水平。
教学督导工作计划【3】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教学督导工作以升本改建迎评估工作要求为指导,以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工作重点为目标,以加强常规教学检查、强化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坚持以督促导,以导为主,督导结合的原则,在认真总结过去教学督导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教学督导工作新思路和新方法,不断推进教学督导工作的深度和广度,推动良好教风和学风建设,促进我院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二、工作内容与要求
1、以升本改建工作评估实施方案为工作指南,做好迎接升本改建评估的专项督导工作。
(1)按要求完成学院升本改建工作评估实施方案中教学督导承担的工作任务。
(2)认真做好师资队伍建设、特色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践教学、教学管理等专项督导工作,按照评估指标体系要求,作出客观评价,提供合理意见和建议。
2、深入教学一线,督导教学全过程,抓好教风、教学管理与教学服务保障的督导。
(1)加强日常教学秩序和教师课堂教学常规执行情况的督查。
(2)分期初、期中、期末对教学院部教学管理和教学督导工作情况、教学计划与教学进度执行情况、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情况进行阶段性重点督查。
(3)随机听课与重点听课有机结合,加强对教师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的指导。从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及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宣传推广先进的教学经验,推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在我院的推广和我院双师型教师的成长。
(4)做好院领导、教学院部、处室负责人随堂听课、评课制度的督导工作。
(5)做好教师课堂教学和系部教学管理评价。开展学生评教、教师评学活动。通过召开学生座谈会,发放教学质量问卷调查表等形式了解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以及对院部教学管理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抽查学生作业、实训报告、考试试卷等形式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
(6)加强教师业务学习、教科研活动环节的督查,提高学习和活动的质量及效果。
(7)加强教学管理与教学服务保障的督导。督促教学管理部门严格履行教学管理职责;督促教学院部认真做好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使督导与教学管理有机结合;督促服务保障部门按照学院要求切实做好教学服务,保障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3、加强教学督导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1)修订教学督导工作条例和工作职责,成立学院教学督导委员会,进一步明确院系两级管理;制订教学院部教学督导工作条例和工作职责,建立健全的院系两级互相协调、互相配合的教学督导体系。
(2)召开学院教学督导工作会议,部署教学督导工作要求,总结交流教学督导工作经验,表彰优秀院部教学督导组和优秀教学督导员。
(3)规范教学督导文书、报表的格式,学督导评价标准,及时归档教学督导资料。
(4)将教学督导纳入院系绩效考核工作中。
三、工作进度安排
20_年9月:期初教学准备与督导工作检查,督查课程表安排、教材与师资到位;督查学生到课率,督查教师教学日历、备课本、课件以及调停课等情况。
20_年10月:升本改建评估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自评整改;课堂教学、实践教学随机抽查听课;督查组织学生技能大赛情况。
20_年11月:升本改建评估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自评整改;督查教师参加教案、课件、板书、说课等比赛情况;期中教学管理与督导工作检查。
20_年12月:升本改建工作评估;教师课堂教学和系部教学管理评价;召开学院教学督导工作会议,总结交流教学督导工作经验,表彰优秀教学督导员。
20_年1月:期末教学管理与督导工作检查,督查按时结课、安排考试、组织阅卷等。
教学督导工作计划【4】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全区教育改革发展的中心工作,以“四个转变”切实加强对学校的监督、指导、评估和服务,全面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提升学校现代化管理水准,为推动我区教育事业规范、内涵、科学、优质均衡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二、目标任务
1.做好迎接“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国家监测、复查工作,确保指标、数据达标。
2.积极申报“省级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创建工作,确保申报成功,顺利通过评估验收。
3.做好迎接“新一轮县级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考核”省级抽查工作。
4.深入推进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责任督学进校开展“一日督导”。
5.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完善第三方评价实施方案;积极探索向第三方评价机构购买服务,分别选择1所小学、1所中学进行试点。
6.探索建立学校发展性评价制度,扎实开展综合性、专题性、需求性、随机性督导评估,严格执行“五严”规定,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三、工作措施
1.坚持“四个”转变
(1)推动督导职能由“重督查”向“重指导”转变,以优质的督导服务助力学校科学发展。
(2)推动督导内容由“全面”向“局部”转变,由关注规范办学行为的全面督查,转向制约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和学校急需解决的问题,聚焦学校发展,解决实际诉求。
(3)推动督导对象的主观参与度由“被动”向“主动”转变,探索建立学校主动申报制度,量身定制个性化督导方案,按需督导,柔性调控,切实提高督导工作的实效性。指导学校在客观分析学校现有基础上,抓住关键、
突出重点、自主制定学校发展规划,督导室要把握好规划的方向性、发展性、可行性。
(4)推动督导主体构成由“单主体”向“多主体”转变,逐步引入第三方社会机构,委托社会组织共同参与开展教育评估监测,切实提高督导工作的客观公正和生命力。
2.创新“三个”机制
(1)科学重组督学队伍,进一步提升督导效能。推进督导机构建设和督导人员配备,成立区督导委员会,调整充实专、兼职督学队伍,拟聘任专职督学3人、特约督学5人、兼职督学28人、挂牌督导责任督学4人,建立符合新形势下督政与督学需要的较为完备的督学队伍。
(2)创新推出培训模块,进一步丰实督学底蕴。督导工作事在人为,但打铁还需自身硬。深化督学培训工作,计划邀请无锡督导专家集中培训1次,分别赴上海闸北区、无锡崇安区、成都青羊区考察学习发展性督导评价、责任督学挂牌督导、第三方督导评价经验。采取集中培训和自主学习相结合,学习上要努力做到“先一步、快一拍、深一层”,要成为“教师的教师、校长的教练”,不断提升督学的学习力、督导力、执行力。
(3)切实聚焦教育现场,进一步推进督导研究。教育督导注重“研”字,主要从三方面入手:一是从课题研究入手,提升教育督导研究力。二是从问题研究入手,提升教育督导效能性。三是从制定“规程”入手,提升“一日督导”规范性。“一日督导”坚持做到“一、二、三、四”,即坚持“一个标准”,客观公正,服务学校发展;把握“两个尺度”,严而有格,实而不虚;发挥“三个优势”,信息优势,经验优势,智力优势;实现“四个公开”,文件公告督查内容,集体公示督学名单,投诉电话实行公开,三级责任人全区公布(省、市、区督学三级组成的专兼职互补的督学责任区督查网络)。
3.推进“四大”工程
(1)推进办学行为督查工程。以规范办学行为为重点,以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为抓手,以促进学校提升办学内涵、打造特色亮点为关键,认真开展教育重点工作“八无”的督查评估。八无:课程计划落实无挤占,无体罚和变相体罚,无教育乱收费,作业量无过重,在校时间无过长,考试无
排名,无重点班、特色班。加大随机督导的频次,建立随机督导的常态机制,重视常态,反对突击,促进学校规范发展、科学发展,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品质。实施学校发展性评价,扎实开展综合性督导、专题性督导、随机性督导和需求性督导,确保学校办学行为规范。
(2)推进中小学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程。争取区委区政府的支持,将督学责任区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确保责任区工作有序开展。认真落实《清河区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实施方案》,适当调整责任区督学,进一步明确职责任务与要求。扎实开展随访督导工作,以省、市中小学素质教育督导评估方案为基本依据,紧紧围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方位落实素质教育这一中心,开展对学校管理、招生收费、课程开设、教育教学、师德师风、课业负担、安全卫生等情况进行督导,全面落实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力求做到督学工作“月通报、年考核”,接受责任区学校和社会的监督。
(3)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督导工程。根据市督导室部署,整合引导发展,建构中小学素质教育督导考核评价体系。根据《省教育厅省政府教育督导团关于印发〈江苏省中小学校素质教育督导考核实施细则〉和〈江苏省中小学校素质教育督导考核标准〉的通知》[苏教督(201_)4号]文件精神,积极整合中小学素质教育考核和综合督导体系,启动2所中小学素质教育督导评估工作。
(4)推进第三方评价工程。加强与专业机构的合作,开展第三方教育评价制度的研究,在部分项目上试点第三方督导评价,确保教育评价更加科学、客观、公正。完善教育教学评价制度,重点是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和学校发展性评价制度,切实增强每个学生的进取自信心、每所学校的发展自信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要坚持记实、民主、公开原则,做到客观真实、公开透明,探索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考试招生的更紧密挂钩。学校发展性评价要引进“增值评价”方法,重在考核学校在促进不同情况学生进步方面的努力程度和实绩。
4.完成“两个”创建
(1)积极做好“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创建。认真释读
文件精神,细心研读文件,把握指标内涵,突出关键环节,会同区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建立创建监测责任、监督和问责机制。认真核查各项年报数据,对照指标,分析现状,逐条核查,做到每个数据有来源,每项材料“零误差”。认真部署满意度调查,第一时间制定方案,第一时间明确职责,强调纪律,确保调查结果的可信性。认真调研区情,按照“办实事、务真功、求实效”的原则,进行全方位调研,对优质均衡发展的现实基础、存在问题及路径进行深入思考和系统规划。
(2)扎实做好“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年度监测复核工作。继续围绕义务教育均衡主题,根据教育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年度监测要求及督导评估整改要求和教育现代化建设要求,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薄弱环节整改情况专项督导,重点督导“国检”中各校存在的薄弱环节、规划项目的整改实施情况,进一步推动政府落实教育责任,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5.建立“一个”体系
围绕“教师幸福、学生快乐、群众满意”三个维度,努力建立以目标考核、绩效考核、办学满意度考核为主的绿色评价体系。探索督导工作与其他科室相关工作的融合和结果共用的有效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力争统筹“同工作不同部门的评价一致性”。每次督导评估结果按比例纳入第三方评价体系中,对学校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办学绩效考核、评优、验收等合为一项工程,一次完成。
教学督导工作计划【5】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教学督导工作以升本改建迎评估工作要求为指导,以学院_发展规划和工作重点为目标,以加强常规教学检查、强化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坚持以督促导,以导为主,督导结合的原则,在认真总结过去教学督导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教学督导工作新思路和新方法,不断推进教学督导工作的深度和广度,推动良好教风和学风建设,促进我院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二、工作内容与要求
1、以升本改建工作评估实施方案为工作指南,做好迎接升本改建评估的专项督导工作。
(1)按要求完成学院升本改建工作评估实施方案中教学督导承担的工作任务。
(2)认真做好师资队伍建设、特色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践教学、教学管理等专项督导工作,按照评估指标体系要求,作出客观评价,提供合理意见和建议。
2、深入教学一线,督导教学全过程,抓好教风、教学管理与教学服务保障的督导。
(1)加强日常教学秩序和教师课堂教学常规执行情况的督查。
(2)分期初、期中、期末对教学院部教学管理和教学督导工作情况、教学计划与教学进度执行情况、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情况进行阶段性重点督查。
(3)随机听课与重点听课有机结合,加强对教师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的指导。从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及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宣传推广先进的教学经验,推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在我院的推广和我院双师型教师的成长。
(4)做好院领导、教学院部、处室负责人随堂听课、评课制度的督导工作。
(5)做好教师课堂教学和系部教学管理评价。开展学生评教、教师评学活动。通过召开学生座谈会,发放教学质量问卷调查表等形式了解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以及对院部教学管理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抽查学生作业、实训报告、考试试卷等形式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
(6)加强教师业务学习、教科研活动环节的督查,提高学习和活动的质量及效果。
(7)加强教学管理与教学服务保障的督导。督促教学管理部门严格履行教学管理职责;督促教学院部认真做好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使督导与教学管理有机结合;督促服务保障部门按照学院要求切实做好教学服务,保障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3、加强教学督导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1)修订教学督导工作条例和工作职责,成立学院教学督导委员会,进一步明确院系两级管理;制订教学院部教学督导工作条例和工作职责,建立健全的院系两级互相协调、互相配合的教学督导体系。
(2)召开学院教学督导工作会议,部署教学督导工作要求,总结交流教学督导工作经验,表彰优秀院部教学督导组和优秀教学督导员。
(3)规范教学督导文书、报表的格式,学督导评价标准,及时归档教学督导资料。
(4)将教学督导纳入院系绩效考核工作中。
三、工作进度安排
20_年_月:期初教学准备与督导工作检查,督查课程表安排、教材与师资到位;督查学生到课率,督查教师教学日历、备课本、课件以及调停课等情况。
20_年_月:升本改建评估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自评整改;课堂教学、实践教学随机抽查听课;督查组织学生技能大赛情况。
20_年_月:升本改建评估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自评整改;督查教师参加教案、课件、板书、说课等比赛情况;期中教学管理与督导工作检查。
20_年_月:升本改建工作评估;教师课堂教学和系部教学管理评价;召开学院教学督导工作会议,总结交流教学督导工作经验,表彰优秀教学督导员。
一、实验背景
学生通过七年级上册的地球、地图、地形、河流、气候、居民、经济等基础知识的学习,七年级下册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大洲、地区、国家等区域地理。初中地理知识结构有承上启下的关系。七年级下册的区域地理学习内容,要将七年级上册所学的地形、河流、气候、居民、经济等知识运用于具体的区域中。地理教材中安排了亚洲的案例学习,主要的目的是通过对亚洲的学习,学生可以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等方面描述一个大洲,通过对地图和相关资料的分析,归纳一个大洲的区域特征,分析一个大洲各地理要素间的联系。所以,区域地理的案例教学,主要是对区域地理学习方法的学习。我们通过案例教学,引导学生掌握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运用掌握的方法进行课前准备(收集资料、备课、制作课件、研讨等)、实施教学、教学反思等,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开发学生潜能具有良好的效果。
二、实验目的
1.以“学生自主上课”为载体,引导学生围绕课题,利用报刊、图书、网络等多种渠道收集资料,让学生主动学习地理知识,掌握地理学习方法,上课展示,体会地理学习的快乐,达到培养学生学习地理兴趣的目的。
2.以“学生自主上课”为载体,改变传统地理课堂中的“注入式”教学方式,在活动中掌握地理学习方法,内化地理知识,再现地理知识的活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学生在“上课”中掌握学习方法,获得成就感,激励学生热爱地理学习。
3.在“学生自主上课”中开发学生多元智能,培养学生的个性。通过“学生上课”培养学生的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观察智能等。学生对地理课的喜欢程度,对“学生自主上课”活动的参与情况,是影响学生对地理学科的情感体验和对学生潜能开发的重要因素。开展“学生自主上课”,让地理知识在深层意义上生动活泼起来,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学生在“自主上课”活动中个性得到健康发展,潜能得到挖掘,情感充分释放,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4.验证《地理课程标准》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等新课程理念。
三、理论支撑
1.《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要求:通过地理课程的实施,学生能够了解有关地理的基本知识,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学习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养成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学生在“自主上课”中,掌握地理学习方法、占领地理知识,学会运用报刊、图书、网络等多种手段获取地理信息等基本技能;尝试运用已获得的地理概念、地理基本原理,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做出判断后,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观点;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思路,搜集相关信息,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提出看法或解决问题的设想;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自己学习的体会、看法和成果,并与别人交流;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地理审美情趣;关心环境与发展,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2.多元智能理论。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包括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音乐智能、肢体-运动智能、空间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及自然观察智能等八种智能。通过“学生自主上课”活动,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收集、选用资料,采取多种形式展示学生有兴趣的地理知识,达到培养学生的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音乐智能、肢体-运动智能、空间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及自然观察智能等。
3.素质教育理论。素质教育理论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个性心理等方面全面发展。学生在“自主上课”活动中,要求掌握地理学习方法、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收集材料、选用材料、运用大家认可的方式展示、介绍地理知识。在活动中,还要学会组织、表达、倾听、欣赏、尊重等,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4.布鲁纳的发现学习和学科中心理论。以布鲁纳的发现学习和学科中心理论为指导,启发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建构地理知识体系。通过“学生自主上课”活动,学生根据课题收集资料,启发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向大家展示有趣的地理问题,激发同学们尝试“解决自己想知道的地理问题”。从而,在“自主上课”活动过程建构地理学科的系统结构,提高地理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
四、实验过程
(1)准备阶段:(2009年3月)确定实验班、对照班。2009年春季我们在七年级中确定11班为实验班,12班学生作为对照班,进行对比实验。在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中,开展统一进度、统一内容、统一测试、统一评价标准的教学。在实验班开展“学生自主上课”活动,进行对比实验研究。
(2)实验阶段:
第一实验阶段:(2009年4月)教师指导实施实验阶段。
①教师动员。教师在实验班介绍“学生自主上课”活动的目的、方法、要求,组织学生报名。根据班级报名的人数制定“学生自主上课”活动计划。要求参加上课的同学提前定课题,收集资料、备课、编写教学思路、制作课件等。
②教师指导。在实验初期,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上课”。地理教师要规范地上好每一堂地理课,给学生作示范作用;指导学生掌握区域地理学习的方法,收集资料制作课件,熟悉材料内容,选择同学们感兴趣的教学材料,引导同学根据内容选用最直观、最好的形式来展示内容。教师要指导学生在“上课”时,不要紧张,用自己最佳的心态,最清晰、最美的语言,最好的肢体语言,最灿烂的笑容,最生动的表情,来表达内容。适时,还要开展互动活动,让同学们感到参加学习是愉快而有收获的。
③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生自主上课”活动总结。通过第一实验阶段的实验后,在2009年4月底,在实验班进行问卷调查,结合期中考试的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同学们还对如何搞好“学生上课”活动提出了20多条建议。调查情况如下:
第二实验阶段:(2009年5月)学生自主开展阶段。
在2009年5月进行第二实验阶段时,召开地理科代表和部分学生代表座谈会,讨论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针对同学们对如何搞好“学生自主上课”活动提出的20多条建议的可行性进行讨论;二是讨论同学们如何自主开展“学生自主上课”活动。通过同学们的讨论,在教师的指导下确定了第二阶段实验的思路:
①“学生自主上课”的方式由学生单个轮流变为小组活动。在实验班进行分组,每个小组3人。申报相同课题的小组,先在组内进行备课、研讨、制作课件、试讲,最后在各个小组中推荐最好的的同学上课,并把相同课题的各组的情况进行整合,在集体研讨中,优化教学设计,以提高上课活动的质量。
②“学生自主上课”要从口头介绍向到多媒体辅助和情景剧方面转变,运用音乐、影像资料等创设教学情境,增强课堂的吸引力。
③在实验班级的电脑内要设有“学生自主上课”专栏,每次学生上课的课件内容要上传到“学生自主上课”专栏。
④“学生自主上课”时要照顾后进生,促进全体同学的发展。
⑤要考虑对“学生自主上课”活动的跟踪评估,形成良好的激励机制。
在以上思路的指引下,进行了学生自已组织为主的“上课”活动。到2009年6月,我们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了问卷调查,并结合各类竞赛情况、期末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列表如下:
(3)总结阶段:(2009年7月)总结提高阶段。
通过实验,我们对实验进行总结,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还存在些问题。
五、实验对比与阶段性成果
我们把实验班的第一、二阶段的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再把实验班和对照班的第二实验阶段统计的数据进行比较研究,认为已取得以下阶段性成果:
1.总体上,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学习能力、潜能发展等方面,实验班比对照班好;实验统计数据体现:实验班在第一阶段实验时与对照班差别不大,但是在通过第二阶段实验后有大幅度提高。从实验数据可知:实验班学生喜欢地理课比对照班高出23%;实验班在第二阶段实验后喜欢地理课的学生提高了22%,喜欢“学生自主上课”活动提高了6.4%,想上课的上升了11%,认为学习地理轻松的学生提高了24%,考试的优秀率上升了5.3%。由此可见,“学生自主上课”活动,培养了学生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2.“学生自主上课”活动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上课”要自主收集材料,交流互助,把学生被动学习改变成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数据可知,实验班学生会初步运用图表的比例大幅增加,统考优秀率和平均分明显提高,说明学生掌握一定学习方法,学习成绩提高明显。实验班学生在校级以上演讲比赛中获奖情况比对照班多20%;校级以上获奖的调查报告(小论文),比对照班多19人次;科技创新比赛中获奖的学生,实验班比对照班多60%,获全国一、二等奖2人,泉州市一等奖1人的学生均是实验班的学生。这说明“学生自主上课”活动在学生的语言智能、空间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及自然观察智能等多元智能均得到发展。
3.“学生自主上课”的教学实验证明,《地理课程标准》倡导的“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等新课程理念是正确的。
4.“学生自主上课”的教学模式得到了推广。在实验后,地理备课组在七年级的其他教学班,还有政治等学科开展了“学生自主上课”活动。
六、实验思考
开展“学生自主上课”的教学实验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还有很多的问题:
1.在实验过程中因为怕失败等顾虑,没有向学校申请课题实验,班级、年级和学校的支持少,影响了实验的进展和研究的深度。
2.在学生多元智能和创造力培养的策略构建方面还没有成型,还有待实验研究的延续和深入。
3.实验研究的对象,特别是实验班级的班风、学风等对实验效果的影响很大。
4.教学任务繁重,对教学实验有影响。
5.“学生自主上课”活动,受到学校、家庭等诸多问题制约,影响实验的效果。
6.对“学生自主上课”活动的跟踪评估,还没有形成科学规范的评价激励机制。
“学生自主上课”的教学的后续实验,要向学校申请课题实验,得到学校、年级、班级的实验支持;在以后的实验中要加强学生多元智能和创造力培养的策略构建方面的实验研究;进行“学生自主上课”时,对实验对象的选择要更加科学,选择班风、学风相似的班级,提高实验结果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多元智能》作者:霍华德・加德纳(美),新华出版社,199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