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体育鉴赏论文

体育鉴赏论文

时间:2022-03-28 04:41:2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体育鉴赏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体育鉴赏论文

第1篇

体育舞蹈的开题报告论文题目:体育舞蹈论文开题报告

一、综述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随着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体育舞蹈作为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在社会上已广泛流传.由于其独特的社交功能和健身效果,已经越来越受 到大学生的青睐,高等院校学生掌握了体育舞蹈方面的知识,不但使之终身受益,还有助于培养跨世纪人才的社会交往能力,同时在学生步入社会后,还可为带动全民体育的开展。

体育舞蹈教育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情世界,并引起共鸣,使其产生激动、连想和想象,从而自觉地接受道德情操、精神品质、意识观念乃至心灵深处的陶冶。它直接而生动的体现着学生深层次的心理状态以及价值观和对人生意义的探索,具有自娱自乐、抒怀、交流情感、增进友谊、健身美体、延长青春、赏欣愉悦、陶冶情操、认知社会、宣传教化、团结鼓励的价值和功能。它对大学生自身修养和素质全面发展有促进作用,同时它也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起了良好的铺垫作用.它还能防止某些生理缺陷,纠正人体的不良姿态,发展人体动作的对称性、协调性、控制能力等。

我现在颇有感受,我们马上就要毕业找工作了,接触外界也多了,然而社交也多了,在一些社交场合难免会跳跳舞啊,现在就可以很自信的接受别人的邀请了,也不会娓娓梭梭的,可以很大方的然而也可以给别人留下很好的印象。所以总而言之,在高校开设体育舞蹈课既有现实意义又有战略意义,是必要的。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

2.可以培养礼仪旗帜和鉴赏能力。

3.可以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

3.可以锻炼身体。

4.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社交能力。

三、研究的步骤、方法、措施及进度安排:

1 研究步骤、方法:

(1) 查阅图书馆的书籍和资料

(2)上网查询

(3)向老师请教

(4)和同学相互交流讨论

2 研究工作进度

(1) 200年11月20日开题准备工作

(2) 200年12月30日前完成开题答辩,拟定写作提纲

(3) 200年1月30前下达任务书

(4) 200年3月15日前完成论文初稿,接受中期检查

(5) 200年4月30日前完成论文写作,送交指导老师验收

(6) 200年5月10日前老师写出评语交各答辩组长

(7) 200年5月13日-5月14日分组答辩

四、主要参考文献:

1. 黄永军,凌红月 《体育舞蹈的演绎及在高校教学的实践研究》

2. 李春文 《体育舞蹈教程》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3. 《大学生体育与现代生活方式》 体育高教研究,1992(3).

第2篇

关键词 :     高中美术;绘画教学,模块教学法,

目前,高中美术教学以鉴赏教学为主,学生从鉴赏课中能够了解古今中外较多的优秀美术作品。人类历史发展中存在多元化的文化内容,这些优秀的作品展现出的美感和表达的思想情感能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但是,美术鉴赏课程在提升学生的绘画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学生通过鉴赏课程能够爱上美术创作,但部分学生会因缺乏绘画技能而对创作望而却步,甚至逐渐丧失对绘画艺术的兴趣。因此,教师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应注重研究美术绘画模块的教学模式,设计出有效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快速掌握绘画技能,进而实现美术课堂的有效教学。

一、模块教学与固有教学的区别

模块教学模式与固有教学模式具有如下的区别。首先,从教育理念角度分析,固有教学模式主要以理论知识为核心,注重的是理论知识的传授;而模块教学的教育理念是以素质培养为核心,注重的是能力的培养,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求其做到学以致用[1]。其次,从教学内容的角度分析,固有教学的教学内容中理论知识占据的比例较大,技能教学环节占据的比例较小;而模块教学模式高度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理论知识与实践环节并未有明显区分,而是在理论中有实践、在实践中验证理论。再次,从教学方法的角度分析,固有教学模式注重的是传授知识,教学方法以教师语言阐述为主;而模块教学模式注重的是对学生素质与能力的培养,通过案例教学法、探讨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研究性学习法、发现式学习法等以学生参与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传授知识,同时提升能力,特别是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学生在学习时也通过边聆听边动手实践的过程掌握知识点及其应用方法。

二、高中美术教学中绘画教学逐渐缺失的原因

目前,部分高中在美术教学中逐渐缺失绘画教学,分析其原因,主要涉及如下几个方面。一是部分教师将绘画教学理解成针对小学生或初中生开展的教学内容,部分高中生也认为不需要学习绘画知识,认为绘画教学意义不大。二是部分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中长期缺乏正确的绘画训练,绘画水平不高,难以创作出成型的艺术作品;并且高中阶段的学习压力较大,一周一次的美术课程难以让学生掌握足够的绘画技能。三是部分高中生认为自身的绘画水平有限,对绘画学习不感兴趣,不愿作画。因此,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绘画课程在高中美术教学中逐渐缺失[2]。

三、模块教学模式应用于高中美术教学,可促进绘画教学恢复自身地位

针对绘画教学在高中美术教学中逐渐缺失的原因,高中美术教师除了需要重视绘画课程教学,还需要应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喜爱绘画课程,采用正确的绘画训练方法,在让学生喜爱绘画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绘画技能,使其具有创作绘画作品的自信[3]。将模块教学法应用于高中美术绘画教学,可以达到上述要求,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可有效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高中美术绘画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生深入地体验绘画学习,进而培养学生喜爱绘画。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充分发挥绘画教学的作用,教师就需要拥有专业的绘画能力,具有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水平的意识。在绘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出绘画水平,不断感染学生,进而实现培养学生绘画兴趣的目的。模块教学具有非线性与生成性的特点,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善于归纳与整理学生存在的问题,并且要将教的思路与学的思路有效结合,让学生在学习中具备探究精神,并在学生积极探究的过程中完成教学目标。第二,可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和艺术感悟能力。美术是学生高中阶段的必修课程,学生学习绘画艺术可以有效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并且在绘画过程中提高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过去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部分教师、学生在学习绘画时存在功利思想;部分学生在学习绘画课程时会产生枯燥、烦闷等心理,这也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在绘画教学中实施模块教学法,可以显着提升学生对绘画学习的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另外,教师在应用模块教学法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绘画技能,开展各种绘画活动引导学生实践。学生在绘画活动中能够提高综合能力,在参与的过程中实现各项能力有效提升的目标。

四、高中美术绘画教学中模块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1. 尊重学生存在的个性化差异现象并因材施教

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性格,并且在学习绘画时也会因自身能力差异而存在学习效果差异化的现象。因此,教师在实际绘画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针对不同学生设计差异化的教学方案与教学内容。教师可在前几次教学中积极了解每名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而在之后的课堂上将学生分组,布置不同的任务。教师不应单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分组,而应结合绘画技能的特点,根据思维活跃度、手工能力、学生对绘画艺术的认知三个方面分组,保证每个小组都包含有这三方面优势的学生。然后,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绘画知识时,可向小组学习任务,由思维活跃的学生构思策划,由手工能力强的学生制作,由对绘画具有较高认知的学生点评。最后,小组内展开艺术讨论。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每名学生都能够表达出自己的情感,也会对绘画学习产生较高的兴趣。

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莫奈的作品《日出·印象》时,在引导学生学习这幅作品的艺术特征和表达的思想情感后,可以让小组内的学生合作创作出一幅《日出·印象》。作品的构思由小组内思维活跃的学生完成,构思后向负责绘画创作的学生阐述;负责绘画的学生将作品创作出来;最后由对艺术认知较高的学生评价作品。三者要进行良好的沟通,找出创作中存在的不足并作出改善,以敲定最终的作品。通过这样的过程,小组内的每名学生都得到了绘画艺术的培养,并且提升了创新思维,绘画课堂的教学目标也得以实现。

2. 利用趣味教学法活跃绘画课堂氛围

绘画教学除了能够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也有助于学生利用绘画实践的过程抒发自己的情感。因此,教师在绘画教学中不能采用呆板、模式化的教学方法,而要尊重学生的创作思想,让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将自己的创作思想充分表达出来。要想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并充分表达思想,教师就需要利用趣味教学法活跃绘画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放松心情后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进而达到引导学生充分表达创作思想的目的。

如,教师在带领学生鉴赏毕加索的作品《卡思维勒像》后,可以利用趣味教学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教师可以采用猜谜的教学方式,要求学生认真观察自己所画的内容,让学生猜一猜自己画的是谁。此时,教师画的人物应是学生中的一员,而非知名人士,因为学生虽然可能认识知名人士,但是未必对其有着较多的情感,而创作学生画像会因学生之间较为熟悉、存在较深的情感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并且能够激起学生画肖像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在脑海中勾勒出同伴的样貌并熟悉绘画步骤。

3. 注重绘画技能传授的方法

学生在学习绘画时需要充分运用自身的创作思维和动手能力。教师在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后,需要注重绘画技能传授的方法。教师应改变以往的教学理念,总结自己学习绘画时所用的学习方法并传授给学生,这是教师学习绘画的经验,可帮助学生少走弯路。教师还可以将绘画技能教学划分成若干个环节,针对每个环节开展精细化的教学和反复训练。因为要想保证绘画作品具有较高的质量,学生就需要熟练掌握且灵活应用每一项绘画技能。另外,教师要慎重对待反复训练的环节,因为反复训练容易降低学生的兴趣。教师可在每次训练时设计有趣的训练方式,从而始终保持学生的训练兴趣。

4. 情境教学中要注重实效性

学生要想在绘画学习中获得一定的进步,就需要感受绘画艺术作品的美感。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需要利用情境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绘画艺术的美。教师在设计情境时需要将理论知识与技能融入情境,从而让学生在情境的感染下产生学习兴趣,并在积极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理论知识与技能。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入学生的生活元素,但要合理地引入,避免因大量引用而导致学生缺乏新鲜感,从而降低教学效果。

结语

教师在高中美术教学中要注重绘画教学,并采用模块教学法,让理论知识与实践过程有效结合、相辅相成,进而使学生不仅能够掌握了绘画的理论知识与技能,而且能够将其灵活应用于作品创作,从而在绘画方面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淑惠浅谈在高中篮球模块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应用[C]/中国教育教学丛书编委会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七卷), 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2014:225.

第3篇

[论文摘要]少数民族在生活的欢悦中出现的娱乐性体育活动有其显著的特点。“体育活动”是在“游戏活动”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基础上形成的。体育创造美、给人美感。

我们国家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全国有五十六个民族,基本上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体育活动形式,对于每一种具体的民族体育活动都有其产生的历史和文化渊源,有许多都持续了几千年。在民族体育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它们的娱乐性和审美性都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现在,我国的民族体育运动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在全国和各个省市举办的运动会都会有一些民族体育项目。这些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形式,无疑在人类发展中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也为我国各民族的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平台。体育活动作为游戏活动的一种重要的形式,在我们的生活中的作用也是举足轻重的,它们不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娱乐也带来了审美的享受。

一、民族体育的娱乐性

在现代社会,随着人类物质生活质量的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加,体育运动逐步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重要内容。对于民族文化中的体育运动来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句话同样适用。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不仅要有较强的竞技性,还有较高的娱乐审美价值,才能被国内外人们普遍接受。

在长期的观察和总结中,我发现,少数民族在生活的欢悦中出现的娱乐性体育活动有其显著的特点:

第一,整个体育活动过程重在表现激情,而不强求体育动作的准确性或实用性。

云南大理凤仪地区的白族,栽秧农忙时要在田中举行抢秧旗活动。这种以“抢旗”为娱乐方式的活动,当然不能从根本上促进栽秧生产的进度,人们在抢秧旗活动中,输赢双方都不过落得一笑,从而在紧张的劳动中取到催人振奋精神的效果。这种比赛中,人们并不计较获胜的手段,或是讲求竞赛活动有否促进生产的实用性。

第二,娱乐性的体育活动不含有功利性的目的。

在许多娱乐性体育活动中,人们追求的不是内心的祈求,也不是实际的胜利,或是实际物品的获取。整个过程及活动目的,都只是单纯娱乐。这是体育活动区别于劳动的重要特征,在进行体育活动时人们已经超越了对物质结果和实际功利的考虑,成为一种超功利的活动。例如各个民族中都普遍盛行的掰手劲活动,虽是对抗性较强的竞赛,但却无实际的功利意味,人们在其中获得的,仅仅是一种尽力尽兴的愉悦。

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也是为适应人类社会这种身心需要的心理趋向而产生发展的,并逐渐成为人们闭锁的自然与社会环境中主要的休闲娱乐方式,调节人的心理情感,使人们的心理更加丰富充实,平衡而多层次。在欢快的活动中,享受体育文化的裨益,感受人类生活的美好价值。

二、民族体育的审美性

体育和游戏之间有许多共同的地方,二者的外延有很大一部分是重合的。我认为早期的“体育活动”有许多是从民众的“游戏活动”中发展而来的,而“体育活动”是在“游戏活动”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基础上形成的,其中最主要的是“游戏活动”中的规则和方法的程序化,形成一定的连续性和程序性的活动过程。荷兰文化学家胡伊青加更是明确地宣称:人是游戏者。他的结论是:“仪式产生于神圣的游戏;诗歌诞生于游戏并繁荣于游戏;音乐和舞蹈则是纯粹的游戏;智慧和哲学在源于宗教性竞赛的词语和形式中找到自己的表述;战争的规则、高尚的生活习惯,都是在各种游戏中被建立起来的。”他的话应该是对这一问题的最好概括。体育时常也给人美感与美的享受。

(一)体育创造美。人们对美的追求起始于对美的感悟。提出进化论的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在论述人的审美能力时,用一种名为百眼雉的鸟的审美情况做了一个形象比喻:“母雉的审美能力则通过练习与习惯而逐步获得了进展,像我们自己的鉴赏能力逐步得到改进一样。”人的审美水平也正是在这种欣赏美的过程中得以提高。体育运动给人的美最初是从人对自己身体的欣赏开始的,其后,随着人类活动形式与内容的增加,对人体运动之美就有了更深的理解。人们在欣赏更多、更优美的人体动作时,更多地、更深层次地体会到了身体运动之美,这时人对美的理解就得到了提升。

第4篇

论文摘要:体育舞蹈是融舞蹈、音乐、服装于一体的运动项目。它既能增进健康,塑造美的形体,又是陶冶情操、丰富生活的大众健身方式,更是培养德、智、体、美合格大学生不可缺少的体育教学内容。体育舞蹈作为体育美学的组成部分应如何运用到体育教学中,本文从体育舞蹈教学与审美教育的关系,体育舞蹈教学中审美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等方面进行论述。



一、体育舞蹈教学与审美教育的关系

审美教育也称美感教育。从体育美学的观点来看,体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主要是指协调发展的身体、匀称的体态。熟练敏捷和优美的动作,以及开朗的个性、丰富的创造力、想象力和高尚的情操。[1](P.87-88)体育舞蹈这个项目既有增强体质的作用,又能较好的体现体育美学的个性,是充分体现健与美的有机结合。体育舞蹈是以全面、多样、直观的方式展现人体之美的,作为一项最能体现人体美的新兴运动。它不仅可以展现出体育运动矫健的轻松感,而且还展现着艺术动作诱人的韵味感。选手通过躯干和四肢部位的动作及其相互配合,以人体表现出美的形体、姿态、造型、表情。同时,选手又可以运用舞姿、舞步、转体、升降、跳跃等丰富多样的人体运动方式,展示人体之美。在观赏过程中,选手们匀称的体形、优美的舞步、纯熟的技巧、默契的配合都可使人从中受到美的感染,获得美的享受。由此可见审美教育能够渗透到体育舞蹈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比其他项目更加符合审美教育的要求,更加有利于审美教育。

因此,体育舞蹈是进行审美教育的一个良好手段。在体育舞蹈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会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观、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使她们具有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学习兴趣,培养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二、体育舞蹈教学中如何培养审美意识和能力

(一)对学生美感的培养

美感是审美的重要条件,美感与审美者的条件有关,审美能力可以通过美育来培养。人对事物的认识是从感知开始的,审美当然也需从感知开始,通过感知形成表象,进而激起美感,产生心理愉悦,享受美感。教师自身必须具有一定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具备更为深广的艺术素养、文化底蕴和人格魅力,充分体现其艺术美。教师要善于从教材中感受美、提炼美。以自身特有的形体美、仪态美、教态美、情感美通过教学融入到学生掌握知识、技术、技能的过程之中,做到语言美、内容美、动作美、效果美。

在体育舞蹈教学中首先进行的是“启发教育”,让学生了解体育舞蹈的发展史,通过观看体育舞蹈表演的影像资料掌握体育舞蹈的相关知识,从视觉听觉上去感知体育舞蹈的形体美、动作美、音乐美、服装美等,继而对体育舞蹈产生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感兴趣了才能用心去学习。体育舞蹈是体育、舞蹈和音乐集一身的一项竞技和表演运动。挺拔的形体,协调的动作,是学好体育舞蹈的前提之一。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采用科学的方法并按照一定的客观标准和要求,通过合理的训练改善学生身体形态,培养高雅的气质和风度,让学生充分感知到舞蹈的形体美。在对美有了初步的感悟以后,我们才可以进入审美的高一级阶段,即通过比较辨析,鉴赏美的不同类型、风格和层次。

体育舞蹈运动表现出的刚健有力、挺拔伸展、潇洒、优美的和谐动作,衬托出美的形象,给人以信心和赏心悦目的享受,所以在体育舞蹈教学中,在“启发教育”下,必须注重动作美、造型美、示范美,以美的魅力引导学生的审美意识倾向。这是所谓的“示范领悟教育”,教师通过示范,靠美的形象打动人,最适合大学生的特点,能使他们心情舒畅地去接受美的教育,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美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高尚的情操,获得精神的愉悦和满足。通过体育舞蹈的动作示范,正确的树立起学生对美的感悟,从而才能培养学生在实践动作中提高审美的能力,并在今后的体育舞蹈道路上追求美、崇尚美和表现美。

(二)对学生表现力的培养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人喜欢表现美。体育舞蹈对身体姿势及动作表现技巧有特殊的美的要求。所以在舞蹈练习中必须用自信心带动情绪和表情,抒发内心情感,真正的将情感投入其中,才能理解体育舞蹈的风格内涵,进入美的境界。[2](P.111-113)在体育舞蹈教学中,大多数学生在初学阶段,由于运动技能的差异和缺乏自信心,加上害羞心理较重,怕做得不好别人笑话,往往不敢表现自己展示美的能力。在这样种情况下,教师的鼓励、赞赏、暗示往往能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和表现力都要及时加以肯定、引导和赞赏,鼓励学生大胆、自如地抒发内心情感,自信地去表现动作美感,使学生获得心理满足,增强自信心,提高表现美的能力。由于学生的气质特性不尽相同,在体育舞蹈教学中也会遇见各种难题。因此教师应善于观察和分析学生的气质类型,针对不同类型的人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尽量去鼓励学生通过学习体育舞蹈大胆地去表现美,去感知美,去享受美。 转贴于

在体育舞蹈教学中,多数是男女配合进行练习。因此对身体姿势及动作表现技巧有较高的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正确引导和鼓励,使男女舞伴达到和谐统一,使学生领悟配合的美、和谐统一的美。这也是体育舞蹈形式美的高级层次。很多时候我们的教学注重的是完成教学任务,完成一次表演,完成学生的技能技术练习,忽视审美教育中鼓励学生表现美的教育,致使很多学生无法从中享受美表现美,即使尽力去表现美也不是发自内心情感,是一种僵硬的故作做作的表现,从而失去了审美教育的目的性。因此在体育舞蹈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如何去体验美的同时鼓励学生如何去表现美,通过舞蹈去表现内在的美和外在的美。这是体育舞蹈追求的美,也是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最应该注意的一个环节。

(三)对学生创造美能力的培养

艺术的本质在于创新,艺术家的艺术生命也在于创新,创新是保持艺术家生命长青的最好方法,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就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去创造美。[2](P.111-113)

首先,在学习体育舞蹈的过程中,教师不只是教授动作,还要引导学生积累素材,展开艺术想象,打开创作思维,培养学生创作美的能力。一般在体育舞蹈教学中容易忽略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出来的学生只会一味的模仿,没有自我创作的欲望和表现。因此,创造美的活动应该贯穿在教学过程的始终。

其次,在课堂上,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特点,结合具体的内容,诱导他们开展一些行之有效的创造活动。教师讲解编排技法和要求后,可以让学生自找音乐,自我设计,自我创作,也可以分组进行互相合作,调节课堂气氛,调动每个人的参与性,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和表现力都要及时加以肯定、引导和赞赏,鼓励学生大胆、自如地抒发内心情感,自信心地去表现动作美感。使学生获得心理满足,增强自信心,提高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更加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综上所述,体育舞蹈具有美化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情操,培养人的团结友爱精神,增进人的的身心健康,提高人的自身素质等作用。所以体育舞蹈已列入我国普通高校的体育课程中,并且不断的发展和壮大起来。通过体育舞蹈的教学,不仅增强了学生体质,使学生的气质、姿态、动作更加优美。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对美的感受、理解和追求,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健康的审美观和学生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创造力。马洛斯将审美需要看成是人格的最高价值和最高追求,美有利于人变得更健康。一切艺术的终极目标都应该是追求高尚的人格形象,高雅的生活情操和完美的精神世界,追求真善美。[3](P.72-73)因此我们在进行体育舞蹈教育中要注重审美教育,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知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和锻炼学生的鉴别、欣赏和创造美的能力,使学生审美价值观不断提高,从而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

参考文献

[1]张泽金.试论体育舞蹈教学中的美育\[J\].体育科技,2000,(4).

[2]秦晓松.体育舞蹈美的欣赏与创造\[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8,(4).

第5篇

[关键词]医学院校 美学教育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7-0216-01

一、何为“美学教育”

1793年,德国古典文学和古典美学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约翰・克里斯托弗・弗里德里希・冯・席勒(Johann Christoph Friedrich von Schiller)以书信体写成的《审美教育书简》(又译《美育书简》)[2]一书,第一次在美学史上提出了比较系统和全面的美育理论,从理论上深刻阐述了美育的必要性和美育的意义,被后人称之为“第一部美育的宣言书”。我国在二十世纪初,老一辈教育家、李泽厚、丰子恺等就提出了对学生进行“美育”的概念。从某种程度上说,所谓“美育”就是能够陶冶人的情趣,培育受教育者的欣赏品味,开发其创造潜能的过程。美学教学是对相关美育理论进一步系统和概括的论述,在培养人的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和创新精神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美学教育的功能

在高等院校开设美学教育,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艺术教育与美学教育各有侧重,艺术教育以创作与文化的理解为主,而美学教育则通过对学生美感培养,广泛而深入地影响着学生的情感、想象、思想、意志和性格。它能丰富学校的校园文化生活,激起学生的情绪体验,促使学生在政治、道德品质和思想感情等方面健康地成长;同时,美的教育对体育教育也有着积极的影响,可以在更大范围内调剂学生的学习生活,提高学习效果。

三、平凉医专的美学教育实践

1.依托专业特色,开设美学教育课程。

一是通过专业美学教育课程的设置,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素养。平凉医专护理专业为省级特色和教改专业,现有在校生两千多人,《护理礼仪》是护理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通过对护理基本礼仪知识的学习,培养和塑造护理专业学生整洁的仪表,优雅亲切的举止,热情关怀的语言,熟练精湛的护理技术和执着敬业的奉献精神,,以达到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统一,赢得社会的认可,患者的信任,从而对患者的康复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另外,在护理专业学生体育课教学中开设的形体训练教育,在训练和塑造学生形体美的同时,培养护理专业学生高雅的气质和风度, 增强学生的内涵修养。

二是通过开设专业选修课,增强学生体验美和表现美的能力。平凉医专目前面向省内招生,生源大多来自农村,学生的文化综合素质尤其是艺术素质比较薄弱。为此,学校在各专业选修课中增设了《诗歌欣赏》、《经典诵读》、《大学美术》、《音乐欣赏》等课程,通过对学生进行文化综合素养的培育,以艺术作品赏鉴来提高学生美学鉴赏能力,使学生在古今美学精品的感化教育下,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与艺术品位。

2.立足校园文化生活,对学生进行美育熏陶。

平凉医专现有各类学生社团26个,学校每年以 “红五月”校园文化艺术节为依托,通过开展校园歌手大赛、宿舍文化节、国学知识竞赛、义诊下乡等系列活动,丰富学生课外生活,大力提升文化品位和精神追求,让学生拥有一个身心健康和个性鲜明的大学生活。

3.创建现代园林校园,对学生加强德育渗透。

平凉医专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高度重视校园绿化工作,以“生态型、园林式、人性化”为建设理念,以“绿色、生态、人文、和谐”为标准,以建设“园林式校园”为目标,努力打造功能齐全、特色鲜明、环境优美的大学校园。经过多年努力,校园绿化面积近5万平方米,绿化率达41%,绿化覆盖率达63%。“一砖一瓦皆美景,一草一木总关情”,学校把医学文化和校园之美有机地融为一体,努力达到人与校园和谐共处,创造育人的最佳环境,以馥郁优美的校园环境潜移默化的对学生加强美育教育。

四、存在的问题

一是美学教育的理念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笔者通过对平凉医专各专业课程设置的查询和通过对周边兄弟院校教学管理部门的电话采访发现,在各院校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还没有明确提出对学生进行美学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普遍存在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

二是缺乏系统性。在开设的美育选修课中,由于受学分和教学基础条件限制,各课程的授课对象有限,另外,由于受课时的影响,相关课程在授课内容上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对于开展的专题性校园活动,由于活动的专业性程度和组织水平的限制,学生的参与程度也不尽相同。整体的美学教育缺乏系统性的组织、规划和实施。

三是和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结合的还不够紧密。主要体现在所使用的教材和授课的内容上,大多以各课程研究范畴内的传统内容为主,授课教师在讲授内容上也很少和各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能力相结合,内容和目标互相脱节。

五、意见建议

一是更加重视美学教育对医学教育的促进功能。医学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德技双馨的医学专门人才,审美欣赏、审美创造应贯穿于医学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随着医学教育的发展,美学理论对医学的指导和促进作用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只有通过医学美的创造,才能推动医学科学地发展。

二是将美学教育纳入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有学者提出,人文素养是当代大学生的优势竞争力,而人文素养的主要内容之一,便是学生的审美素养。加强美学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人的自身发展的要求,是适应当今社会人才竞争的需要。无论是高校还是学生自身,都应该更加注重并切实加强对学生进行美学教育的组织和实施。

三是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美学教育的重要载体之一,加强对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周边文化的塑造,强化校园文化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德育渗透作用,通过全方位构建文明的校园环境、求实的学风、严谨的校风,使积极的校园文化成为衡量善恶美丑、是非曲直的标准,并转化为学生对荣辱观念的判断标准,真正做到环境育人、文化育人。

四是应用美学理论指导医疗实践。应用美学理论指导医疗实践,使医护人员在明确什么是美与丑、善与恶概念的同时,塑造出崇高的敬业精神、渊博的知识内涵、优美的动作姿势、敏锐的观察能力及和蔼可亲的处事态度等的医护人员形象。

参考文献

[1] .美学文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

[2] .美学全集[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

[3] 王峰.医学美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第6篇

摘 要 大众健美操是一项符合大学生心理特点,深受大学生欢迎的健身运动,它所具有的多种功能属性,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本文旨在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健康观和建立健康、文明和科学的生活方式,为促进健美操逐渐纳入大学生生活方式而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 大众健美操 大学生 心理健康 作用

一、前言

健美操是我国近年来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是当代大学生十分喜爱的体育项目之一。

二、研究方法与对象

(一)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来自于天水师范学院学生,实验组为整群随机抽取健美操选修班学生,共抽180人。本论文主要是针对大众健美操学习者展开调查。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查阅与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健美操教程相关的书籍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疏导》《健美操教程》《健美操》等,

2.问卷调查法

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参加健美操运动的大学生在健身前后心情与心理感觉体会以及心理健康方面进行调查。

3.观察法

用直接观察法观察参加健美操运动的学生在健身的前中后的心理变化和特征。

三、结果与分析

(一)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天水师范学院健美操选修班学生抽样调查180人中有63人(占35%)认为锻炼健美操有助于塑造形体,从而提高自信:认为有利于心理健康的发展。有27人认为锻炼健美操只能锻炼身体,使身体强壮。仅有36人认为(占20%)对于锻炼健美操有利于身体持无所谓的态度,认为选健美操课是实在没有选的了就选了,不是自己很喜欢的,而这部分人当中男生占大多数。在认为锻炼健美操有助于塑造形体,从而提高自信:认为有利于心理健康的发展的63人当中,是在喜欢健美操的前提下愿意以健美操作为长期的锻炼手段,这部分人占45(占25%)人,认为在没有锻炼健美操时自己心理状态没有在锻炼后的心理状态好。经过自己的长期坚持发现自己的体型确实有很大的变化,认为锻炼了以后自己的性格变得开朗、活泼,使自己变得更加自信了。另外还有9(占5%)人认为自己学健美操是跟着潮流在走,大部分人在学自己也就学了。

(二)健美操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1.健美操运动有助于排解不良情绪,消除心理障碍,治疗心理疾病

在现代社会中,大学生由于学习和其它各方面的压力,挫折可能产生悲观、失望的消极情绪,进而导致忧郁、孤独、自闭等心理障碍。研究表明,体育运动有助于人们摆脱压抑、悲观等消极情绪,降低焦虑、消除忧郁等心理障碍,使们保持心理平衡,达到心理健康。健美操所具有的独特的活动内容和形式,使学生在优美音乐伴随下,获得“学会了”的愉、“增长了”的喜悦感、“成功了”的兴奋感以及“获胜了”的欢心感,这些运动满足感和成就感的体验能排解不良的情绪,且具有很好的消除心理障K的效果。健美操属于中等运动强度的有氧运动,近几年来,有氧运动的健身效果已被愈来愈多的科学研究所证实,既可以降低抑郁,又对长期中度的焦虑和抑郁症等心理疾病有治疗作用。

2.健美操运动有助于培养审美意识

健美操是讲究艺术性的运动项目,经常从事健美操的练习,要求在动作中展现动作美;在欣赏音乐中,增强韵律感和节奏感,品味音乐美,提高音乐素养和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在形体练习中,培养学生高雅的气质,追求形体美。这样能使学生们得到一种情感被激发和情感得到宣泄的美感,一种从认识美、鉴赏美、追求美、表现美、创造美、展现美到体会美和享受美的满足,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文化艺术素质到全面的提高。

3.健美操运动有助于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

健美操中有许多不对称的动作和较复杂的上下肢配合动作,以及对动作的力度、幅度都有一定要求,持续的时间也较长,尤其是长达一个多小时的有氧健身操,需要克服生理极限,磨炼学生装克服疲劳的意志力和耐力,形成坚韧的意志品质;难度动作中的腾空类动作则可以锻炼学生勇敢的意志品质。同时在强劲的音乐伴奏下进行锻炼,往往使学生忘却疲劳,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身体的耐力水平。

4.健美操运动有助于提高表现力,增强自信心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虽然有的人已经注意到了自身的价值的重要,但害羞心理的作怪,使表现受到抑制。而健美操属于技能性的身体活动,它区别于其它的运动项目,以健美操为手段,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场所,不断激发表现的热情,使之转化为表现行为,提高表现力。表现力的提高会使心理状态更加稳定,在学习过程中,循序渐进的进行引导,学生体会到自己的能力,在不断完成动作,同时也增强了自信心.

5.健美操运动有助于智力的发展,提高创新能力

智力是指在完成学习活动时所必须具备的认识能力的综合体,是人们圆满完成学习、工作任务的基本条件,而正常的智力是心理健康的基础。经常参加健美操运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等,促进大脑的开发和利用,增强神经系统的功能,促进脑部血液循环,提高呼吸系统机能,使大脑获取更多的养分,有利于大脑的记忆和形象思维。另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脑力劳动引起的疲劳,提高学习的效率,并能充分挖掘和开发学习的潜力。

四、结论与建议

健美操以其独特的活动内容和形式,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它是其它任何方式、手段无法取代的。在欢快强劲的音乐中,可以使学生的自我封闭意识彻底解脱,消除紧张情绪,活动中的融洽和谐、高雅的艺术气氛能增强学生间沟通和交往的意识和欲望,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参考文献:

第7篇

摘 要 通过对我省高校公共体育学科建设现状的分析,提出只有提高体育教师的知识素养、基本技术技能,加强体育科研队伍建设,用系统的观点来看待体育学科的发展,才能促进高校公共体育学科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 高校体育 学科建设 体育教师

体育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了独特的、开阔的学习和活动环境;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操作、实践的能力,它具有极其鲜明、突出的实践性、整体性、社会性、差异性、复合性、交叉性等特点。体育学科是研究学校体育现象、本质、规律及其管理的一门新兴学科,兼有基础理论、侧重以及应用为主的特殊学科。因此,加强体育学科的建设,对于提高大学体育的教学、科研及服务社会的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拟对高校体育学科建设作一些构思。

一、高校(辽宁地区)体育学科建设现状

相关资料和调查结果表明,影响和制约高校体育学科建设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多数高校体育学科的科研队伍尚未形成,学科管理机制不完善,管理水平不高,人才潜能未充分发挥。表现为一些合理、充满活力的竞争机制还不够完善,高校教师缺乏积极上进的思想,懒惰思潮在蔓延,挫伤了一些高龄、高职称教师的教学、科研积极性以及“传帮带”作用远未发挥,为晋升职称而写论文的现象还相当普遍。研究生学历教师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并存在一定的不稳定因素。因而学科基础较为薄弱,缺乏独立意识及面对高校体育教学中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能力。

(二)教学、科研条件差,体育场馆建设滞后。体育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仅仅靠教师的讲解和示范还远远不够,常常还依赖于电化器材的帮助。在被调查的高校体育部中,全部拥有投影仪、幻灯机、收录机、电视机、录像机(或影碟机)、电脑、摄像机和专门的放映室、资料室的学校只有一家。专门的放映室和资料室很少有,有的学校把它们与会议室合在一起,基础设施和配套体育场馆简陋,这种教学条件严重阻碍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使体育课的教学较多的停留在教师讲解、示范、学生练习的单一模式上,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不利于对青年教师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体育课教学。体育场馆的建设、体育教师基本技能的提高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二、高校体育学科建设的方向

高校体育学科建设,教师占据重要地位,只有具备了合理的知识结构的体育教师、优秀的师资科研团队,才能在高等体育学科建设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这也是体育学科持续发展的关键。

(一)提高体育教师的知识素养、基本技术技能

1.知识素养的基本要素是高校体育教师必须具备的文化素养,科学文化水平的高低是决定教师贡献大小的基础,表现为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常识有基本的了解;对人类道德教育思想和为祖国、为人民、为高校体育事业献身的精神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要博览群书以形成高校体育教改必备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

2.要具备较好的专业知识、提高基本技术技能,这是高校体育教师的特色所在,无专业特色就不能成为专业的教师。但现代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的重要特征就是综合性,它要求知识结构不能只限于本专业,既要有深度又要有广度。教师的知识素养好比一座宝塔,塔尖是专业学科的理论知识,塔中是专业技术基础知识,塔的底部是专业学科必备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这三部分构成教师知识的宝塔形结构。通过专业学科之间、专业和基础学科之间的边缘学科和中间学科知识的融合,构成各学科之间的过渡桥梁,为教师的知识开辟新的天地。

3.必须具备最佳的智能结构。因为知识是人类在长期发展中所积累起来的丰富经验的结晶,能力则表现为人的体力和知识运用程度,而智能则是人的能力和智力有机发展的综合。高校体育教师的最佳智能结构是能胜任高校体育教学所必需的、广博的专业知识面,强烈的求知欲,广泛的爱好和进取精神,教育实践能力和教学演讲能力,组织新知识和进行体育科研的能力,以及评价、鉴赏能力等等。

(二)加强教师能力培养

1.激励学生学习能力。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以饱满的热情、丰富的感情感染学生,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能给学生以必要的鼓励。

2.教学评价能力。能正确地分析评价教学行为。能根据教学理论评价自己的教学行为;能及时检查自己的教学得失,写教后体会;听同行的课能做出一定的评价;能将评价结果形成文字材料。能有效地进行教学测试。能设计科学的阶段性测试试卷;能统计分析并利用测试结果改进教学。

3.教学研究能力。能及时吸收前沿的研究成果;能借鉴其他教师的成功经验。能进行教学科学研究。能根据教学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研究课题;能科学的制定教学研究计划;能独立开展教学实践活动。

(三)加强师资科研队伍建设

第8篇

关键词:屈家营古音乐,保护现状,创新开发

 

廊坊自古为元、明、清三朝的京畿门户,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有着深厚的文化积累。宋辽时期,两国疆界分廊坊于南北,杨家将守三关的英雄悲歌就发生于此,至今永清县仍保存着的宋辽古栈道,就是宋辽对峙时宋太祖赵匡胤所建的战争防御体系,被誉为“地下长城”。正是因为廊坊有着不同寻常的历史,才铸就了其璀璨的文化。

任何音乐文化都离不开历史文化的熏染,在廊坊固安就流传着一个很独特的音乐文化现象,那就是被誉为中国“音乐活化石”、“中国文化之瑰宝”的“屈家营古音乐”,与西安仿唐乐舞、湖北编钟乐、北京智化寺古乐并称为中国四大古乐。固安的“屈家营古音乐”,乐风古朴,音乐以其严格的教习制度,保持了古乐的纯净,直至今天仍彰显其特有的古韵。从永清县保存的“地下长城”到固安县的“屈家营古音乐”,就印证了廊坊悠久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

近些年来各级文化部门对“屈家营古音乐”进行了多方面的保护工作。笔者在对“屈家营古音乐”现状进行了多方了解和调研后,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1.“屈家营古音乐”的现状

1.1“屈家营古乐”的历史渊源

“屈家营古音乐”创始于元明时期,源自佛寺,后流传于民间,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代代相传,其演奏多以音乐会的形式出现。它的这种演奏形式也是我国保存较完整的古代音乐形式。音乐以吹奏和打击为主要的演奏乐器。论文大全。其演奏的乐器包括管、笛、笙、鼓、镲、钹、铛和云锣,也有用于集合会员和初会开道的大号铜锣。“屈家营古音乐”的音乐内容极其丰富,包括宗教佛事、民间哀乐、故事传说、封建宗法、军政事务、自然生态、节令、动物、景致与儒家学说、人物、事迹等诸多方面。其现存的作品有《玉芙蓉》、《纣君堂》等13支套曲;《金字经》、《讨军令》等7支大板曲;《五圣佛》、《贺三宝》等20多支小曲和一套打击乐曲。由普通流行的传统曲牌和本身独有的曲目两大类组成。在演奏时,每一个演员都有其固定的角色,有总管、攒管、香首、师者和一般会员、会友等。

“屈家营古音乐”的演奏有其特定的时间。一般会在,农历正月初一与七月十五这种传统活动日中演奏。正月初一的演出是拜会和游庙。七月十五的演出是纪念祖师师旷和超度亡灵。除此之外,平时在赶庙会和给丧事送乐以及参加求雨等活动中演奏。

从“屈家营古音乐”的古乐文化,到演奏的曲目可以窥见,其音乐内容和演奏风格之丰富,乐谱之完整,技艺之精湛,显示了它的独特,更显示了它600年来声声不息的旺盛的生命力。

1.2 屈家营古音乐的保护现状

自1984年起,当地文化部门就开始了对“屈家营古音乐”进行紧急的抢救及整理保护工作。经国务院批准,“屈家营古音乐”于2006年5月20日,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央音乐学院院长赵沨、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所长张振涛等百余位中外学者及专家,曾慕名前往固安县考察“屈家营古音乐”。他们一致认为:“屈家营古音乐”的乐风相当于西方巴赫时代的音乐风格,音乐平和、古雅,是我们现在能听到的唯一的古代宫廷音乐。1987年6月19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北京召开了亚太地区音乐学术讨论会,“屈家营古音乐”以其特有的音乐会形式参加表演。与会的二十多个国家的一百多位专家观看其演奏,之后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他们认为“屈家营古音乐”是世界古老的音乐艺术之一,堪称“世界音乐之根”。其“屈家营古音乐会”被世人所瞩目。

“屈家营古音乐”在受到国内外音乐界钟爱和褒扬的同时,河北省及廊坊市各级政府和文化部门也已经行动起来,对它进行保护和整理。2009年6月由河北省文化厅监制,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录制,由河北百灵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河北民间音乐传统曲目集成(CD)》中收录了全省31个代表性音乐会的传统经典曲目,共计432首,其中包括廊坊的屈家营、南响口等在内的十一个音乐会的录音和录像。收录廊坊的“屈家营音乐会”、“南响口音乐会”等音乐会乐曲160首,时长约14个小时。在录音、录像期间,演奏“屈家营古音乐”的民间艺人,尽情展示了自己的演奏技艺。其中最具特色的有双管演奏乐手,他能同时吹奏两个管子;双云锣手同时能敲击两个云锣,其技术之精湛、花样之繁多,让在场录音、录像及文字记录的专家们叹为观止。

1.3“屈家营古音乐”的延续与继承

从古至今,我国的音乐教习多以口传心受为主。“屈家营古音乐”就是仍保留着以身口相传为文化链接而得以延续的,可以说它是活的文化。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很多年轻人已经不再了解,那曾经古老沧桑的宫廷雅乐了,更多的是摇滚、爵士音的冲击。那么,要想使“屈家营古音乐”这一文化瑰宝得以继承,培养传承人,创造古乐更多的传承人资源,已成为一个更严峻的问题摆在了我们的面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河北省文化厅已于2008年正式将演奏“屈家营古音乐”83岁的老乐师冯月池和32岁的年轻乐手屈炳庆,确定为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在屈家营村还培养了一批年轻的学员,按音乐会会规有条不紊地向老乐师学艺,为古音乐的传承增添了新的活力。因为音乐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具有其特殊性,河北省文化厅做出的这一决定,为传承人的保护和开发新的传承人资源,迈出了可喜的一步。论文大全。

1.4“屈家营古音乐”的建设

为了抢救、挖掘、保护“屈家营古音乐”及“屈家营古音乐会”之形式;为了发扬光大这一民族文化,从廊坊市到固安县都采取了很多有效地保护措施。其中,固安县出台并实施了抢救保护“屈家营古音乐”的“五个一工程”,出版了一本古乐图书(即赵复兴编著的《古乐奇葩》,已由中国文联出版社于2008年11月正式出版发行)、并录制了一套古乐光盘、还培养了一支年轻队伍、建设了一处阵地、形成了一个很具规模的产业。政府部门通过县、乡、村三级融资的方式,解决了音乐会堂土地使用的问题,先后完成了会堂通柏油路、通电、打井等基础性建设工程。2000年春,屈家营音乐会堂建设工程开始正式启动,会堂位于屈家营村东,占地9.8亩。2005年8月,会堂主体落成,建筑面积达966.5平方米。从各级政府大力加强对“屈家营古音乐会”的建设,为喜爱和研究“屈家营古音乐”的爱乐者们提供了一个平台。

2. 对屈家营古音乐的创新开发

2.1在现代文明下古乐保护的新矛盾

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延续与它至今仍存在的环境即“生境”有着直接的密切关系,保护古音乐不仅是要留住它的声和形,更要注重保护使之生存的这种“境”。正如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它“不仅存处在一种历时性的‘传统’中,而且处在一种共时性的‘生境’中,……其共时性的‘生境’,也不会是一个封闭性的单一的‘点’,而是一个能和相关文化、相关生态、相互影响或互相作用的动态系统”(1)。也就是说,当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离开了其所存在的文化生态,其性质就可能发生无法估量的改变。

在现代文明的经济大情境下,要想使具有古乐特色的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延续并发展,一般地做法是把其推向市场。一些音乐制作者为了迎合市场需求,在原有音乐的基础上加入了一些现代原素。那么,这种古乐进入经济市场就会脱离自身的生长环境,将失去原来固有的古韵之味。在市场化的今天,如果为了保留其原味而没有融入现代的理念,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屈家营古音乐”要进入经济市场,人们是否能接受这种“新”的古乐表演,也成为了一个新的矛盾问题摆在了我们的面前。

当今,若想永远的继承和保留“屈家营古音乐”,那么,进行科学的,全面的保护,并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创新开发,形成产业化才是它的必经之路。产业化对文化的传播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也只有在这种发展的前提下才能保持古韵之味如长青之藤永远不衰。

2.2 借高校教育优势,寻找专业人才

一个国家国民的素质的高低,首先要看其国人对其文化的知晓。那么,对国粹之精华的知晓首先要靠教育的传播。

2.2.1教育的传承与创新,给古老音乐注入了春天的魅力

高校是传承教育,施教学生的沃土,如能让古乐在课堂上响起,让年轻学子们感受古老的“屈家营古音乐”的魅力。聆听和观赏这种以笙、管为吹奏,云锣为打击的音乐合奏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研究和创作欲望,从而使他们成为这支研究队伍的生力军,让古老音乐永葆春天的魅力。

如果将“屈家营古乐”以音乐鉴赏课的形式引入课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合理的改编创作,并与原来的古乐进行对比欣赏,这样还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和创作热情。学生们还可将它做为毕业论文的一个研究方向,创建研究小组,对其进行专业的、多方面的、多角度的研究。

2.2.2通过高校教育培养的专业精英,建设多元产业化团队

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要产业化开发,既要保持原生态、又要有利于传承,还要进行表演上的创新、提高音乐的观赏性和传播性,是一系列矛盾的探索性的事业。那么,多学科的参与,与多元化、系统化的研究已势在必行。

屈家营村位于固安县中南部,隶属于礼让店乡,地处京、津、保三大城市的中间地带。可借助周边高校的人才优势和高校的学术环境,研究一套合理的开发战略,即通过高校教育培养专业精英,建设多元产业化团队,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战略手段。论文大全。在京、津及廊坊市各高校具有音乐、经济、市场营销、管理学、史学、传播学、旅游管理等众多专家,在他们的把脉和引导下,能从更高层次探索古乐的产业化之路,提升古乐的鉴赏价值,为产业化开发做科学的技术指引。

通过对“屈家营古音乐”现今的保护和开发,要想使这支古乐不像夜空滑落的流星,只有一闪即逝的光芒。那么,只有坚持走教育传播古乐文化,教育培养精英,政府为其制定专门之政策,大力做好传承人的培养,走产业化之路,才能使“屈家营古音乐”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库中永远不会流失的并闪光的钻石。

注释:

①杨晓.音乐学院与音乐性非物质文化遗产.音乐创作,2007年第二期.

②周文中,邓启耀.总序――民族文化的自我传习、保护与发展.周楷模,云南民族音乐论.云南大学出版社,2000,5.

【参考文献】

[1]固安县文化体育局.屈家营音乐抢救保护工作的情况.2009,3.

[2]中国艺术报莫让古乐再“断弦”——老音乐家与河北屈家营音乐会的保护.

wenhuacn.com/news_article.asp?classid=11&newsid=4576.2006-12-22.

[3]欧阳时来,查振华.音乐类文化遗产商品化模式探究――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青阳腔”为例.

第9篇

论文摘要:越着经济不断发展,改革不断深入,高校体育教师良好的素质及职业道德规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体育教师良好的品质主要表现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和敬业精神,为人师表,热爱学生等诸多方面,如何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运用新思想、新观念去影响学生,全面提高身体素质,潜移默化,滴水穿石,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及规范体育职业道德是每一个教师必备的基硪条件。

学校体育是学校向学生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所以和德育、智育并莺,是因为它是德育和智育的物质基础,它可以促进智育的发展,又是向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的很好阵地,学校体育工作主要依靠体育教师去完成。因此一个体育教师在学校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可低估的,而在体育教学及平时行为中,极少数体育教师平时不注重自己的自身道德修养,造成了社会上对体育教师形象为“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社会偏见,为了树立体育教师在社会上的良好形象。广大体育教师就必须树立新风,加强自身修养,规范体育职业道德。

1体育教师要有崇高的敬业精神

教学要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体育教学工作,以崇高的敬业精神为指导思想、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以提高整个中华民族自身素质,培养终生体育观念与体育习惯为宗旨,这是搞好体育教学工作的基础,也是搞好体育教学工作的内在动力。体育教师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增强学生的体质,传授体育的基本技能,只有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完成这一使命,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身体素质,提高人口质量。体育教师工作的效果直接影响到国民体质的强弱,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的兴衰。体育教育者的行为、语言、直接渗透到学生德育、教育的效果,言行举止对学生的体育知识、技术、技能都有无形的感召力量。

2教学时尊敬学生,师生互敬、互爱互相帮助

热爱学生是每个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将心,设身处地替学生着想,对学生充满热情,全身心地热爱每一个学生,把真诚的情感传递给每一个被教育对象,和他交朋友,打成一片,并了解学生的学习、健康、爱好及要求,将对学生的感情东灌注与对学生的严格要求相统一。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才能产生巨大的教育力量和丰富的教学手段,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热爱你,尊敬你,才愿意接受你的批评和教育。高校的学生心理与生理已经成熟,他们自尊心较强,具有一定的判断能力,并且情感体验也较为丰富,他们希望得到体育老师的平等对待。因此只能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不能用教师的主观想法强加,师生发生“顶牛”,对抗往往是强加引起的。要尊重所有的学生,无论是体育优秀生或差生,都应平等对待,鼓动优等生帮助差生,促进学生之间的团结,特别是对待体育成绩较差的学生,一方面要主动关心他们,多鼓励树立自信心,另一方面也不能降低他们的标准,而应该共同找出原因,从各方面关心学生。提高他们锻炼的积极性,从思想上关心、学习上帮助、生活上注意健康指导等来提高他们的体育课成绩及身体素质。

3身教胜于言教,严于律已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是学生的榜样,以自己活生生的模范行为影响学生,包括学识、爱好等方面,也就是说“思想品质高尚,为人正派,温柔雷利,威而不猛”,知识渊博,判断果断,观察精细,甚至能歌善舞,艺术细胞丰富,更能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体育教师在高校中与学生接触最多,接触学生机会多,因而在与学生交流、沟通、端正态度、提高综合素质非常必要。教师的品德、言谈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印象,其一言一行都在学生的注视之下,这就要求体育老师教学态度严谨,以良好的师德、精湛的教学艺术去教育中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好,例如夏顶烈日,冬冒严寒,要求学生不怕冷,积极参加学习锻炼,教师必须精神饱满,以良好的状态影响学生,树立良好的形象和威望才能取得教学的最佳效果。

4通晓业务,良好的教态,端正教风

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一个有威信的教师,常常是用知识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服,认真学习,钻研业务,备好课,上好课,制定好教学计划,还要开展好课外活动,不但能训练各种运动队,还能组织编排各种运动竞赛计划,并坚持锻炼,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并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和科学的发展,在工作中要认真不断学习专业知识,有一定的文化素养,知识上要精要深。包括教育学、美学、心理学及新的理论和新的方法,吸取增加文化知识和文化底蕴,敢于创出自己的教学模式,广泛积累,收集并由量变到质变成为自己的东西,这是一杯水和一桶水的问题。你要给学生一杯水的知识,你就得到有一桶水或若干桶水的知L’只才行。教巨精湛,要掌握体育教学规律。体育教师必须掌握对运动项目运作技能形成的规律和青少年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的规律。这是决定学生对运动掌握程度,对青少年通过体育锻炼增强体质的大事。体育课的主要任务是增强体质,不允许损伤。因此,体育教师必须在教学方法认真学习和钻研,提高教学能力,做到有敏锐的观察力,有较高的组织能力和教学艺术,使体育课上的生动、活泼、有鼓动性、感染性、趣味性使学生愿意上体育课。在日常生活中切忌衣着不整,语言污秽,行为粗野,工作敷衍。要通晓、务,端正教风,运用新的体育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加强文化修养,改进教学方法并注意有良好的教态,鲜明生动的语言表达能力,口令清晰、准确的专业术语。文明的谈吐和勤勤恳恳的工作作风,随时随地为学生树立榜样。

5体育教师要具备一定的美育常识

第10篇

摘 要 本文主要是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以啦啦操在中小学的发展来论述这项运动对中小学生所产生的教育作用。这项具有特色的运动项目很适合于在中小学开展,不仅是一种锻炼手段,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提高,发展了学生的舞蹈功底与对音乐的认知,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管理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到了团体、责任、信任等人格要素教育。

关键词 中小学 啦啦操 体育课程教育

一、前言

随着啦啦操运动的诞生和在我国的传入,在短短几十年我国啦啦操运动以令人惊讶的速度发展,运动技术水平也在迅猛的提高。我国啦啦操运动首先是在高校得到发展,与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的产生有直接的关系。特别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体育展示现场,我国啦啦操队员的精彩表演,引来广泛关注,使得啦啦操运动在我国的发展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安徽太和二中的课间操在网络走红,着装统一以简单的健美操步伐代替传统的课间操。被称为中国最牛课间操,从而引起了热议,也引起了中小学体育教师对这一现象的思考。伴随着新体育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这项运动更多的融入到了中小学体育课程,同时也推动我国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的一条路径,啦啦操运动在体育课程中对中小学学生产生哪些教育价值,这也是本论文主要探究的问题。

二、啦啦操内容分类体育课程教育

(一)啦啦操动作范式体育课程教育

啦啦操运动的动作素材多种多样,风格各异,可以融合爵士、拉丁、街舞、等动作元素,是一项个性化、艺术化、健身化趋势的运动项目。随着这个项目在中小学的开展,使的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特长、打开学生视野,中学生正好处于人生的青春期,这项运动的出现可以更好的使得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方向更健康,项目对动作的包容性也给学生以启示,整套啦啦操的动作是由多种风格的动作创编得到的,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和创新性,以及最后整套动作的成功表演使参与学生体验成就感,增加学生自信心。

(二)啦啦操音乐体育课程教育

啦啦操的音乐是根据啦啦操项目的独特性来选择一首或多首不同的乐曲组成一套啦啦操的音乐。啦啦操运动要求动作表现音乐,音乐衬托动作,两者相互补充,使整套动作出现跌宕起伏、高低错落、动静结合的表演效果。舞蹈啦啦操音乐通常选用迪斯科、摇滚、爵士乐、舞曲等动感、时尚、富有激情的音乐。动感的音乐首先就会唤起人们的激情,加上有力的动作的配合,这也是啦啦操运动的魅力。从而可以提高中小学学生对音乐的认识,对音乐的鉴赏和运用,音乐是人类没有国界的语言。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够有自己对音乐独特的见解,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三)啦啦操口号和道具应用体育课程教育

能够使用口号和道具是啦啦操运动很特别的一点,在技巧啦啦操的初级和中级的套路中是必须要口号和道具的,这些口号都是很有舞动性的,以及可以和观众互动的,而且要能够与音乐、动作相吻合。这些口号的设计可以让我们看到中小学生青春、活力、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可以很好的塑造一个积极乐观的学习氛围。啦啦操还有一个独特性,就是可以用道具配合动作。道具的使用增添了这个项目的观赏性和创编的空间。在课堂上,同学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如拉拉花球、扇子、横幅标语、旗子等来进行新的创造,能够很好的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让学生自己创编口号去激励自己同时激励他人,从而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意识。

三、啦啦操运动特征对中小学学生教育价值

(一)生理教育价值

啦啦操是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的操化动作运动,学生在其间一直处于运动的状态下,身体素质会普遍的得到提高,动作感觉要能很好的配合上音乐,每个动作节拍要能够迅速有力,对学生不论是上肢力量还是下肢力量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根据儿童少年的生理基本规律有针对的进行教学与训练,以啦啦操基本功为主,可以很好的促进学生柔韧和灵敏性的发展,使得神经控制能力能得到充分的发育。通过啦啦操的学习,使得学生身体变的强壮但不是僵化,柔软但有力。

(二)心理教育价值

强劲的音乐是啦啦操的一个特色,很好的提升了学生的音乐认知,受到音乐的熏陶更加积极向上,而且很好的提高了学生的舞蹈功底。以正确的方式引导学生个性的发展,个性发展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学生参与啦啦操运动的过程不仅是个性发展的过程,也是人的人格精神塑造的文化熏陶过程。项目的包容性体现了学生间的沟通交流能力、领导力、管理能力等,难度动作的相互配合,使学生懂得什么叫责任,什么叫信任,以及突破自身,挑战自己的自信心。

四、总结

通过对啦啦操项目在中小学的迅速发展主要原因和所能达到的相应教育效果的分析。啦啦操动作的多样性,配套音乐的选择,口号和道具的应用,动作队形的创编这些方面都对中小学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这些也是这个项目在中小学发展迅速的因素。通过啦啦操运动在中小学的发展和壮大,使得学生不仅体质得到了提高,舞蹈功底和音乐素养也都得到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也使得学生个性得到发展,领导能力得到培养,更深入认识到责任是与信任是,从而造就全面、协调、完善发展的人。

参考文献:

[1] 张庆如.啦啦操运动发展演进及特征表现[D].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12.

[2] 张弘,鞠海涛.啦啦操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0.01.

[3] 李雅文.啦啦操运动的形式美[J].当代体育科技.2015.05.

[4] 张登芬.啦啦操进校园的实践探索――以北京市海清学校分校为例[D].首都体育学院.2014.

第11篇

[论文摘要]我国素质教育的宗旨是“面向全体学生”,形体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素质教育和学校美育,走进了我们的校园,这不仅对学生塑造完美体形起到积极的作用, 而且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陶冶了美的情操。

从高职学院的就业形势来看,社会对人体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无论你从事何种职业,要想使自己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得到社会、同行以及周围人的重视,除了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同时还需要拥有一个具备高雅的气质和良好的身体素质的健康健美的形体。形体训练正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匀称和谐地发展人体,塑造体形,培养正确优美的姿态和动作,促进人体形态更加健美的一种运动。因此,我们应该抓住机遇积极地把自己装扮成不仅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而且有高雅的气质的高素质的人才而努力,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一、学生参加形体训练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学校培养学生意识的提高,要求开设形体训练

学校沐浴着适应时展的要求,基础教育在率先实现现代化的背景下,学校领导以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前瞻性的办学思想,紧抓时代机遇,开设形体训练课,来全面培养学生,努力把他们培养成不仅有较硬的专业知识,而且具有良好的外部形象,以满足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从实际意义和理论意义来讲:通过形体训练,不仅使学生在音乐和动作的节奏中,实现对肌肉、神经、意志、感觉和情绪的自我控制,增强关节的灵活性,肌肉的弹性和自如的反应能力,而且为塑造健美的形体打好基础。在愉快的乐曲中,使学生逐步感悟到自己在集体活动中的角色和作用,增强集体意识,潜移默化的接受组织纪律性和集体主义教育,营造生动活泼、充满浓郁文化艺术气息的校园环境,从而形成良好的校风和学风。同时,展示自己塑造美的仪表和健康挺拔的体态,给予学生认识、鉴赏、再现、创造形体运动美的实践,培养审美意识,提高审美素质,发展学生的艺术兴趣,既缓解了学习的压力,也使学生找到了展示自我的空间。

(二)社会影响下,学校与学生达成共识要求必须开展形体训练

学校从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形体艺术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结合教学过程与方法,作为培养学生的基础内容。现在的学生通过各种方式也对社会发展的要求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他们自身认为要想在飞速发展的社会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要努力的全面武装自己,也就是说不仅要掌握多方面先进的文化知识,也应该具有良好的外部形象,更何况对从事不同职业的人有不同的形象要求。随着社会精神文明程度地不断提高,各行各业的人们对姿态美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学校为了使自己培养出来的学生踏入社会处于不败之地,因此不仅要努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同时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良好的风度、性格、品德,陶冶美的情操。形体训练正是以人体科学理论为基础,通过各种训练手段来改善形体的状态,提高人体良好形态的控制能力和表现能力等的基本素质训练。形体训练的过程也是综合能力提高的过程。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发展个性。而形体训练是具有这一核心所需要的可贵的环境和发展的土壤。因此,形体训练不仅仅是身体素质的训练,也是精神文明教育和美育教育,也就是它在全面调理学生身体形态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精神素养。

(三)良好的外部形象是学生立足于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形体训练对学生世界观的形成、身体发育、心理发育等有重要意义。现在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全方面知识的人才。尤其对刚从学校走出来的当代大学生要求更高,不仅要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而且需要具有良好的外部形象。我们可以通过形体训练来培养和引导他们,让他们对审美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矫正自身存在的问题,使自己变成社会需要的具有全方面知识的有用的人才。

形体训练着眼于学生的审美情趣、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提高,强调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运用、体验的获得和能力的形成。注重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激发学习兴趣,拓展表达自我、发展个性和塑造形体美,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自主、交流、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每个学生在塑造形体美的同时,也发展了心理和生理。

二、如何开展形体训练

结合上面的分析,实现高校形体训练有以下几个问题必须引起重视: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料,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制定合理的考核方式、评分标准等等。形体训练教学大纲的制定要根据教学计划中的教学目的、任务,选定教学资料中的主要内容作为参考,设计一些非体育专业的学生好接受的动作组合,在音乐的伴奏下,带领学生集体活动,多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制定。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制定合理的考核方式及评分标准,争取使大部分的学生都能顺利通过考核,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提高了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顺利完成教学计划。

完善的教学设施:(1)场地:室内体育馆(平方米),舞蹈房(平方米)。(2)器材:10×10的地毯一块,把杆12米×4,音响设备一套。 (3)师资:配备较强专业水平,并在艺术体育方面取得一定的成绩的具有高素质的专职体育教师。

三、形体训练课的效果

通过形体训练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形体与气质美感,提高学生身体各部分的协调性和灵活,并及时改变学生自身有的“端肩”、“抠胸”、“驼背”等不良习惯,及时提醒他们注意改变这些不良习惯,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一些对纠正体形能起到明显效果的动作。如:走姿训练、脊椎的伸缩、正确的站姿等等组合,通过一段时间组合动作的训练,他们的不良习惯一定会被有效地纠正。受过形体训练的学生都有仪表、举止端庄得体的特点,这种形体特点会使学生感觉自我提升,充满了自信乐观。

通过形体训练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学生能在动作、节奏、娱乐中提高个人的模仿能力,形体动作是无声的语言,学生往往要通过自己丰富的想象和对事物的感悟去表现动作的内涵。这些动作又能发展他们的思维,充实他们的想象力,开拓创造性思路。

第12篇

关键词:小学体育 快乐教学 措施

快乐体育是新课程改革条件下,体育教学的一种全新模式,笔者根据工作积累针对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实施快乐体育,简单谈几点看法。省略 体育论文

一、快乐体育的概念和内涵

所谓快乐体育是学生在心境自然,开朗的环境下在教师的指导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达到自觉而快乐地进行体育课的学习与锻炼,同时也是指从终身体育和个人发展需要出发,从感情入手,对学生进行的健全人格教育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

快乐体育的内涵首先是要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快乐体育十分重视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因作用,即主体作用。快乐体育理论认为,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手段;其次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能驱动教师满腔热情、专心致志地从事教育工作,千方百计把学生教好。同时,它不会使学生产生恐惧、焦虑等心理上的障碍,而乐于接受教师的教学教育影响,并对教师所教课程产生兴趣以至爱好,最终使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在和谐的气氛中完成,促使教学目的的实现;再有就是追求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快乐体育就是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基础上,促进所有学生在智力、心理素质、美育和能力诸方面都得到发展。在快乐体育的思想指导下,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以及热爱美、鉴赏美、表现美的情感和能力,丰富精神生活,促使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快乐体育的实施措施

1、快乐体育强调以学生的学习作为教学的基点。快乐体育是以怎样才能使学生乐于学习为出发点来研究教与学的艺术及其相互联系的,它标志着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真正确立。从教学目标的确定,学习计划的组织,一直到体育教学环节的确定与调控,都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基础与主体作用的发挥,而教师主要是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

2、注意采取与学生能力相适应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创造性。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首先是教师为学生确立一个达到一定标准的共同目标,然后再进一步考虑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达到这一目标,这种方法忽视了学生的自身能力,而快乐体育强调充分发挥学生现有的能力去享受运动,基于此,快乐体育提出学习目标不仅与学生的身体发育水平以及运动技能吻合,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与学生心理上享受运动乐趣的水平相一致。为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与学习的进度要自己决定,并给在现有的水平上充分享受运动乐趣的时间,然后,让学生在活动中自己产生学习的动机,在创新和创造的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享受运动的乐趣和能力。

3、注重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自学自练能力。在快乐体育实施过程中,不仅注重学生掌握运动技能的情况,更加注重学生自己确立目标,自我观察,互相观察分析几归纳技术重点和难点,让学生认识把握学习的全过程,理解以会技术与新学技术的内在关系,以及自己在身体运动技能水平与新学技术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

三、小学体育教学中实施快乐体育教学的基本途径:

1、情感先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喜欢上体育课。体育教师作为教育者和组织者,必须具备良好的、稳定的、最有利于教学的情感品质。情感就是对外界刺激的心理反应,如喜欢、厌恶、愤怒、恐惧、悲伤、忧郁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体育教师的一门教学艺术,只有师生情感融洽,才能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学其道”。要获得这种情感氛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的情感不但影响自身的教学活动,而且随之直接感染着每个学生。教师良好的情感能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认识水平,关心爱护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情感的驱使下,自觉地完成各项教学任务。达到学生喜欢上体育课的目的。

2、创新教法,激发兴趣,让学生乐学活学。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是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

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只有灵活运用教学手段,不断改革创新教法,寻求更适合学生心理和生理特征的教法进行教学,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教学方法的选择,既要符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又要新颖有趣、易难适度、富于变化,使教学气氛轻松愉快,使学生乐学、活学。如在准备运动中,运用简单轻松的游戏或器械操等作为课的开始,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从而使学生尽快进入到运动状态之中。又如在基本部分的练习中,可采用游戏、竞赛、学生自主选择练习方法等方式进行,使练习的形式多样化,学生活学巧练,达到自我锻练、自我体验乐趣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