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08 03:09:5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医改政策,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前言
我国医改政策颁布以来,不断加大改革力度,每年相关部门都会印发医改文件并广泛普及,我国各医院也对新医改政策提高重视程度。在新医疗改革过程中,医院内部审计环节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内部审计工作能否有效开展,直接关系到医院发展的稳定。所以,各医院迫切需要加强内部审计机构建设,确保新医疗改革政策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合理有效的展开。
二、新医改政策框架下医院加强内部审计的意义
医院内部审计工作,可以通过对医疗卫生事业的监督、审查和评估,及时查找危害医院运营的隐患,发现医疗工作中的问题,并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加以改进,提升医院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为人们提供经济、快捷、安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彰显医院的公益性。医院内部审计工作以管理为基础,监管审查医疗卫生工作。随着新医改进程的不断加深,医院开始注重医务劳动价值,内部审计工作必然要包含提高医院效益、改善医院经营模式等方面。这就要求医院内部审计工作人员不仅要发挥监督和审查的作用,还要与医院管理系统的各个部门加强联系密切合作,提升医院服务质量,改善医院内部管理结构,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实现医院的发展目标,最大限度地为医院创造经济利益和社会价值。因此,加强内部审计工作是医院运作效率提高的必然选择。
国家在新医疗改革政策中,对医院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策中明确指示:医院要构建专职的内部审计机构,配备专职的审计人员。内部审计人员要在审计工作中结合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务必要确保本医院各项财务情况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审计工作的内容不但要确保各项财务报表的准确有效,还要保障其合法性和高效性。在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不仅要严格遵循国家相关法律,还要本着独立原则,确保审计工作的高度独立性。
三、新医改政策框架下医院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尽管新医改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部分医院决策层仍然没有认识到审计工作对于医院管理的重要意义。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医院领导缺乏对审计工作的正确认知。审计工作必须确保独立性,才能规避医院财务管理部门的干扰,减少医院在财务管理中违法现象,促进医院的正常发展。在新医疗改革政策中,虽然国家对医院提出必须成立专门的审计机构并配置专业的审计人才,但在实际工作开展中,落实情况不容乐观,仍有很多医院没有设立审计部门,还有部分医院的审计工作由会计人员兼任,这样做的结果,一是不能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二是审计岗位和会计岗位的不相容性严重阻碍了审计工作的开展。
医院的运行与发展离不开政府相关部门的扶持,我国医院的审计部门的工作往往会受到管理层干预,医院内部审计结果过分偏重于管理层的意见和主观感受,而缺乏科学有效地调查研究做审计工作的基础保障,难免会在执行阶段出现偏差。如某市附属医院的“问题胶囊”事件,就有由于监管不严购进违规胶囊,其中铬含量超标对人体有危害,所幸,该市药监部门及时发现问题,查封了违规药品。还有一些医院没有落实监管工作,审计部门如同虚设,个别工作人员利用管理漏洞谋取私利。前段时间,某市医院药械科长为了个人利益,购进一批没有合格证的劣质一次性输液器,医院患者使用后感到不适,举报后经查实,医院及相关部门受到依法处理。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医院形象,限制了医院的正常工作和发展。如果审计部门参与到医院的管理中,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有国家政策做后盾,这些问题就可避免,医院内部的审计工作也会合理有效。
但是以目前形势来看,出台的政策能够被贯彻执行促进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只有国家审计部和国家卫生部,大部分的相关法规都没有对改善医院内部审计工作起到明显的影响。但是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与医院内部审计的模式又有所不同,医院在进行内部审计的过程中,往往又没有根据自身特点展开合理的规划,导致医院内部审计体制难以适应医院的实际工作,审计工作没有起到预期的作用。虽然国家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但实际工作中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得到执行和贯彻。医院内部审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会出现有法不能依的局面,一旦出现问题,审计工作者之间会产生意见分歧进而引发矛盾,无法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缺乏强有力的管制力度,审计工作难以继续进行,医疗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建议也无法得到妥善的处理。
四、新医改形势下医院审计工作改进建议
1.顺应医改政策完善审计体制
地方卫生部门要贯彻落实政策要求,深入调查各医院内部的审计部门工作,对未设立审计机构或审计制度不完善的医院要加以严惩。医院应充分利用新医疗改革的政策优势,科学有效的完善医院内部审计工作。在医院内部广泛普及计工作的作用和重要性,加深对审计工作的认知。成立专职的审计机构,配置专业的审计人才,审计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的审计知识与能力,并要求审计人员在工作过程当中必须保持高度的独立性,以免受到管理部门或财务部门的干扰。审计工作应严格遵守国家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和《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确保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性,依法进行审计监督。对医院内部采取责任制度,明确每名工作人员的任务要求。在审计工作中结合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运用科学高效的方法维持医院内部的稳定秩序。加快信息化建设,将先进的信息化技术结合到审计工作当中,以促进审计力度和审计效率的提高。
掌控医院内部各项工作环节,管制医院内部的经济违法现象,减轻审计工作面临的压力,同时,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拒绝、阻碍审计人员依法执行任务,不得打击报复审计人员,促进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
2.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加快审计效率
随着新医改工作的不断加深,医院内部需科学合理地规划审计工作的审计目标、审计内容和审计方法,提高医院内部人员的审计工作能力,在审计人员管理方面要加强教育培训,聘请优秀的审计专家或教授,定期为审计人员举办业务讲座,对医院内部审计人员进行相关知识教育,实行奖惩和激励机制,提高员工工作热情,鼓励工作优秀的人员,让他们针对其他员工的工作提出指导性建议,并分享经验和方法。在设备方面,要学习借鉴国际先进技术,应对国内市场条件,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引进科学实用的审计设备,提升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率,进一步确保医院工作持续稳定的开展。
五、结语
我国新医疗改革政策的不断加深,医院加大了对内部管理工作的重视改进力度,审计工作则是医院内部管理工作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内部审计工作可以确保医院内部管理有序进行,规范医院工作人员行为,优化医院服务质量。所以医院必须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完善审计机构,选用专业审计人才,结合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提升审计工作的质量和工作效率。进一步促进医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霍建英.新医改政策框架下医院内部审计探讨[J].中国内部审计,2014,09(01):33-36.
[2]钱进才.浅议新医改政策框架下医院内部审计面临的问题[J].会计师,2015,24(05):45-46.
[3]李晓燕.浅析新医改政策下医院内部审计问题[J].财经界(学术版),2015,24(02):327.
[4]武芳.关于新医改政策下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的相关探讨[J].中外企业家,2016,23(06):64-65.
[5]魏国琛.新医改政策与医院内部审计[J].财经界(学术版),2016,19(06):274.
关键词:新医改;医院管理;内部审计
新医改是对传统公立医院管理制度的改革,同时也是对医院服务模式的调整,为了适应这一政策,医院需要加强医疗卫生服务管理,不断探索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的方法,需要加强内部控制,优化就医流程,规范医疗行为,提升医疗服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从而树立良好的医院形象。因此,文章主要针对新医改政策框架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展开分析,报道如下。
一、医院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内部审计工作的不断进步,推动了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这有益于医院管理质量的提升,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也存在不少与现代市场环境不相适应的情况,迫切需要解决。
(一)内部审计机构不健全
新医改要求年收入超过3000万元或拥有300张以上病床的医疗结构应当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同时由专业审计人员负责。但是就我国目前现状分析,许多医院没有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就北京、上海等地的医院来看,仅有部分医院按照这一要求设立了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多数医院尚未建立内部审计机构。
(二)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差
我国医院内部审计工作多于行政干预的基础上实现的,内部审计工作是以领导的调度为中心而非科学的规划作为指导,是由领导全权负责,导致决策、执行、监督等工作都是由领导实现,这会导致内部审计失去其应有的作用,缺乏独立性。医院内部审计主要包括了医院的经营活动、财务会计以及内部控制等方面,但是就我国目前的现状分析,许多医院认为内部审计工作就是财会管理工作。
(三)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长期以来,我国医院采取“双轨”并行的模式,出于医院发展的目的,医院在加强管理和灵活变通之间处于两难之境,导致内部管理存在一定的问题,财经法规意识相对比较松懈。从实际情况分析,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内部控制工作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部分医院虽然出台了一些规章制度,但是尚未形成系统的管理体系,缺乏可行性、科学性以及严谨性,增加了审计风险。
(四)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性不高
内部审计是一项专业性的复杂工作,就目前医院内部审计团队的整体素质而言,难以适应现阶段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要求,主要在于:①内部审计人员大多都是财会人员,缺乏专业的法律法规、业务知识等方面的技能,难以适应多元化审计工作的要求;②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在面对日益复杂的医疗服务环境中,需要不断地更新自身的能力,提高工作效率。
二、新医改政策框架下医院内部审计策略
(一)凸显公立医院的公益性特点
新医改对我国医院改革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需要按照保障基层人民的医疗需求、强化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这三个根本目标,围绕医院的管理、经营进行改革,突破传统的“以药补医”经营模式,将医院自主经营作为切入点,不断改进医院管理制度、价格制度、医保支付制度、监管制度等方面。加强医院的人才建设,保障医院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国家对公立医院实施的是预算管理模式,主要是根据医院的规模及收支情况确定预算。实施预算管理有助于保持医院的收支平衡,同时能够强化政府的监管作用,从而改进绩效考核制度。新医改中明确指出公立医院需要加强预算管理,对于出现偏差的预算要及时修正。政府通过对医院收支的审核、成本以及结余的管理,制定医疗服务的价格,明确各方的责任与权力,凸显了公立医院的公益性特点。
(二)改进现有内部审计机制
内部审计机制对医院经济效益有直接影响,领导的决策是否合理往往对医院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目前医院在内部审计机制方面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应当从引进优秀的人才、完善选拔制度,给优秀内部审计人员更好的待遇和发展空间,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完善医院的培训制度和教育制度,注重内部审计人员的层次搭配,保持管理工作的稳定性同时需要重视具有创新性思维的中青年内部审计人员。目前医院内部审计人员的年龄相对而言较大,知识结构单一,缺乏创新思维,建议调整管理层的年龄结构。随着新医改的不断推动,管理层要抓紧学习新医改的政策,不断适应医疗市场变化引起的改变。制定完善的内部审计部门管理制度,并将这些规章制度落实到内部审计部门的日常工作中,并不断提升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能力,从而保障医院内部审计的质量。
(三)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
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同时也要加强计算机管理技术的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有助于提高医院内部审计管理的工作效率;或通过将管理方法创新与奖金挂钩,能够激发管理人员的工作主动性。新科技、新技术的应用能够提升医院内部审计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将先进的科学技术与方法应用于医院内部审计中,能够有效提升医院内部审计的可持续性发展,同时要遵循发展成本控制原则,保障医院建设的科学性与经济性。对内部审计部门进行考核时,需要结合部门结构以及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能力,采用专业化的技术对部门整体情况进行评价,及时指出部门存在的问题并强化管理,从而提升医院内部审计质量。
三、结束语
医疗事业的平稳发展与人们的正常生活息息相关,医疗改革的实施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决策之一。自医疗改革推出以来,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可和支持,但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促使医疗改革的进行受到影响,仍需要不断完善各项制度。医院也要改变传统的经济管理模式,加强医院内部审计,是改善医院经济状况的重要前提。
参考文献:
[1]陈民新医改政策下公立医院加强内部审计的思考[J].中国卫生经济,2014,30(7):90-91.
随着新医改执行力度加大,零售连锁企业销售规模的增幅将受到严峻的考验。那么零售药店如何在本次医改中扭转劣势,并在2009年增加销售利润指标呢?
招数一: 抓住高端市场
在新医改政策下,基层医疗机构重点用药范围主要是一些安全有效、价格合理、使用方便、中西药并重的药品,一般为低端市场用药品类。因此,零售药店要改变品类经营策略,重点抓住中高端市场药品的销售,着力提升其销售占比。同时,也促使零售连锁经营策略的转变和调整,为零售药店的转型带来了契机。药店多元化经营和品类调整,增加与健康相关产品的销售,营造符合“大健康”概念的经营思路,努力增加药店的整体销售额。
招数二: 增加高毛利产品销售占比
零售连锁企业规模发展促进企业整体实力的增加,而利润指标的提升又增强了企业良性而持续发展的动力,为连锁企业发展提供强大的后劲力量。同时这两项指标又是吸引企业快速发展所需资金的重要指标,也是引进资金后连锁企业快速持续发展的原动力。
随着PTO和特格尔等采购联盟的蓬勃发展,类似这种形式的各种采购联合体也越来越多,也为零售连锁企业寻求终端销售上量潜力大的品种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只要高毛利产品通过药店的促销销售能够快速上量,这样的产品就有吸引力。在整体销售额稳步上升的前提下,许多零售连锁企业开始调整明年的销售占比,一般从今年的销售占比10%左右,调高到20%左右,同时,增加高毛利产品的品种类别和数量,重新规划高毛利产品的品类结构。
招数三: 增加健康产品的销售
增加非药品类健康产品的销售:多元化健康大概念的经营理念已经被大多数连锁药店所接受,尤其在目前新医改政策引导下更是如此。非药品类的健康产品中毛利率高的产品更容易寻求到。
招数四:强化门店经营技能
今年下半年,各地连锁药店的店员销售技巧培训频频举办,说明连锁企业对店员门店销售技巧的重视。例如,品类管理、药品组合推荐技能、店员专业药学知识提升、门店消费者心理研究和应对等门店技能提高课程都深受连锁药店的青睐。通过零售连锁企业内部销售人员门店销售技能的提升,强化门店药学服务水平,掌控和引导消费者购药选择,实现门店人流量增加、客单量增加、高毛利产品销售顺利实现等,最终实现门店销售额和利润指标的双丰收。
零售连锁企业的发展快慢与其自身实力息息相关,而资本资金的吸引是目前零售连锁快速发展绝佳的选择,不管是吸引资本资金还是获得资本资金后的发展规划,零售连锁企业的经营规模和利润指标提升都是未来零售连锁企业稳健快速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 新医改 医院 财务指标
在新医改形势下,医院必须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管理机制,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维持完善市场结构;获取竞争优势,补偿投入成本,形成结余。在经济管理方面必须适应现代医院管理工作的需要,对财务管理进行改革,进行全新的财务管理探索,启动和组织转变能力和综合分析信息能力,通过对成长率的指标—净资产结余率、总资产周转率和收入结余率的变化,细致研究这三项因素的变化来挖掘导致医院成长性的因素。通过发挥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逐步扩大在市场中所占份额,抢占市场制高点,夺取制胜权。
医院的财务指标很多,除了医院预算收支执行情况、收支结余及现金流量状况等基本财务指标外,财务分析阅读者比较关注、能满足医院管理者宏观管理需要的财务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以下指标:
1. 经济效益指标
1.1净资产结余率=本期结余/平均净资产
它表明医院资产的所有者投入净资产的回报率,分母也可用期末数。
1.2业务收入结余率=(本期结余-财政基本补助结转)/业务收入总额
它表明业务收入的实际结余水平。业务收入结余率是衡量业务收入创造净结余的能力,指标高低的因素分析需从收入和支出两方面进行,可利用医院内部报表和资料进行详尽分析。
1.3经费自给率=医疗业务收入÷医疗业务支出
它是业务收入与业务支出(不包括财政专项补助支出、科教项目支出)的比率,表示医院经常性支出的平衡能力。经费自给率大于1说明医院经常性收支能够自给;小于1说明医院如果没有政府补助将无法生存。
1.4资产收益率=业务收入÷平均总资产×100%
该指标反映医院资产的利用水平,引导医院加强成本核算,控制成本支出。
1.5资产保值增值率=调整后的期末净资产/调整后的期初净资产
该指标反映医院可持续增长情况,另外也反映医院资产的保值情况。因为,财政补助结转(余)和科教项目结转(余)不受医院的控制,所以在计算该指标时将这两项予以扣除。
2. 偿债能力指标
偿债能力指标分为短期偿债能力指标和长期偿债能力指标。
2.1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该指标表明流动负债有多少流动资产作为偿债的保障。它还可以变形为:流动比率=1+(1-营运资本/流动资产)。
2.2现金流量比率=业务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流动负债
该指标反映业务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对于流动负债的保障程度。
以上两个指标是评价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
2.3资产负债率=负债/资产
它表示在医院资产总额中,有多少资产是通过借债而取得。通常医院的资产负债率越低,说明以负债取得的资产越少,但从经营的角度看,资产负债率过低,说明医院运用外部资金的能力差;而资产负债率过高,说明医院资金不足,依靠欠债维持,偿债风险太大。
2.4权益乘数=资产/净资产
它表明1元净资产拥有的资产总额。表示医院的负债的程度。权益乘数越大,负债程度越高,给医院带来越大的财务杠杆利益,同时也带来了高财务风险。
2.5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业务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利息费用
该指标表明,1元的利息费用有多少业务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作保障。这一指标对有长期借款的医院尤为重要,对评价医院的财务风险很有作用。
以上三个指标是评价医院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
3. 反映管理水平的指标
3.1应收医疗款周转率=医疗业务收入÷应收医疗款平均余额
它表明医院的病人欠费回收的速度,一般认为越高越好,因为它表明收款速度快、资金占用少、坏账损失可以减少、资金流动性高。在计算该指标时,应根据应收医疗款余额进行计算,不能按扣除坏账准备后的余额进行计算,这样更能体现医院应收医疗款的管理水平。
3.2存货周转率。这是医疗业务成本成本与平均存货库存额的比率,用以衡量医院的存货是否过量,测定医院存货的变现速度,其公式为:
存货周转率=医疗业务成本÷平均存货库存额
存货周转率是反映运用存货以产生医疗业务成本能力的指标。需从存货的各构成部分用量上是否合理进行分析,判断影响存货周转率的主要问题。医院存货包括库存物资和在加工物资两部分。从类别上看包括:药品、卫材、低值易耗品等。新医改政策中提出国家逐步取消药品加成,增加药事服务费。同时,新医院会计制度要求药品成本不再单独核算。基于以上因素,药品周转率指标将逐渐被存货周转率指标取代。
存货周转率指标的好坏,反映了医院存货的管理水平,在不妨碍医院业务需要的情况下,应以最少的库存储备为好。
3.3总资产周转率=业务收入总额/资产总额
该指标表明,每一元资产能够形成多少元的收入。该指标越高越好,说明资产使用效果越好。
3.4医保收入实现率
该指标反映医院医保收入的管理水平。指标越高,说明管理水平越好。但是,另一方面,要考虑医院医保管理部门的管理策略。实施统筹基金增长战略的医院,该指标一般都控制在90%左右。
3.5床位使用率=实际占用床日数÷实际开放床日数
它反映了病床的一般负荷情况,说明医院病床的利用效益,对评定医院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3.6病床周转次数=出院病人数÷平均开放床日数
它从每张病床的有效利用程度方面说明病床的工作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医院的工作效率和医疗质量。
4. 病人费用评价指标
4.1门诊住院率=住院人次/门诊人次
该指标主要反映门诊人次的收容情况,该指标越低说明医院发展后劲越足。
4.2每床日收费=住院收入总额/(平均住院日×住院人次总额)
该指标反映医院每床日的收费水平。从患者角度看,它反映了每床日患者的负担水平。
4.3门诊人次增长率=1-期初门诊人次/期末门诊人次
该指标反映了医院门诊收治人次的变化情况,该指标越高越好。
4.4次均门诊费用=门诊收入总额/门诊人次总额
该指标反映了患者的门诊平均负担水平,对于患者说指标值越低越好,此指标是医改政策着力要降低的内容。
4.5次均住院费用=住院收入总额/住院人次总额
该指标反映了患者的住院平均负担水平,对于患者说指标值越低越好,此指标是医改政策着力要降低的内容。
在建立财务指标体系的同时,医院决策层还要关注某些非财务指标。其中最主要的非财务指标是服务质量指标
医院特别是公立医院,应以追求社会效益为第一准则,单纯追求业务结余指标,这就背离了公立医疗机构的基本定位和行为准则。因此,医院还应以保证服务质量为导向,以患者满意度为准绳,引入并强化医德医风等指标。
(1)治愈率和误诊率
(2)转诊率和转科率
(3)患者满意度和患者投诉率
(4)重复住院率
医院需要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还很多,本文就不一一列举。上面所列举的指标是医院日常财务评价时常用的指标,对于分析医院整体运营情况会有很大的帮助。尤其是医保收入实现程度指标,在实践中非常有指导性,可以作为医院医保管理部门评价医保管理效果的指标。另外应该看到,除了定量指标外,定性指标也是我们分析的一个重点。
医院在制定发展战略时,尤其是财务战略时,应当重点关注财务指标体系的建立,从指标中发现医院发展中的不足,扬长避短,为医院更好更快发展缜密筹划。
参考文献:
[1] 2009年.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
【关键词】新医改政策;医院药房管理;必要性;措施
药房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制约着医院的发展,影响着患者的临床治愈率及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医院药房是集管理、技术、经营、服务等于一体的综合性科室。医院药房是体现新医改政策的一个重要的窗口,其服务理念应以患者满意为目标,满足患者对医药消费的更高、更新需求;更要保证患者安全有效地使用药品,实施个体化药物治疗;同时确保医疗费用更为经济合理[1]。因此,加强医院药房管理是当务之急,是转换观念,转换医院管理模式的需要。
1目前医院药房管理的现状
1.1 药剂人员配置不够,人员素质不高 保证医院用药的安全、有效,应有药学专业人员把关,药房管理水平的高低也取决于药师的业务水平,但目前药房专业技术人员数量不足,综合业务素质偏低。一是结构不合理,缺乏中高级药师。大专以上学历所占比例太低,中专学历占大多数,技术职称以药师、药剂士为主,缺少本科药剂专业人才和学科带头人;医院对药剂人员重视不够,有些基层医院让年老体弱不能参加值班的护理人员转行去门诊药房工作,甚至安排未接受药剂专业培训的非专业人员上岗,这严重不符合新的医改政策的要求[2]。
1.2药品管理不规范,存在安全隐患 新医改政策要求对药品实行统一的管理,但目前有些医院尤其是基层医院药品管理非常不规范,比如有的内服、外用药混合放在一起;有的、品、毒性药品不按规定位置摆放,且没有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管理品的规定等。
1.3进货渠道混乱,影响药品质量 药品的质量优劣不仅影响医疗效果,而且直接关系到病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危,更关系到新的医改政策对药品的要求。各级医院由于补偿机制不完善,为了增长药品的经济效益,维持单位的运转和事业的发展,在药品进货上热衷于选择低价高扣率的生产企业,以求得高回报率,尽量越过各级医药主渠道这些中间环节,钻价格及管理上的空子,致使药品质量得不到保证,假劣药品顺而畅之地进入各级医院药房,既影响临床用药效果,又坑害了患者利益,违背了职业道德,与新医改政策相违背。
2新的医疗改革政策对医院药房管理的要求
新的医改方案已确定,“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这是中国特色医疗卫生制度的重大变革。新的医改方案明确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治病救人的必须药物不仅仅是价格便宜的药物,而且是按照防治必需、安全有效、价格合理的药品,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采取中西药结合的原则[3]。医院药房作为医院为病人服务的一个重要的窗口,药房人员的工作态度、服务质量优劣,直接影响着医院在百姓心中的地位及医院在社会上的名誉,它的管理优劣直接关系着医疗制度的改革的成败。
3 新医改下加强医院药房管理的策略
3.1加强药品购进管理 首先指导医院药房建立严格的药品购进管理制度、库房管理制度、供应管理制度等,并要求严格执行到位。由于医院药品品种多、数量大、周转快、收发琐碎,用于药品采购的资金数量巨大,加之药品是特殊商品,所以管理的重点是:(1)保证全部药品的优质和安全有效;(2)根据医院的性质、任务和规模大小,保持一定数量的药品品种供医生选用,《基本药品目录》中的常用和主要品种保证不断货;(3)严格认真管理好毒、麻、精神和贵重药品,执行有关规定;(4)重视对有效期药品的管理。
3.2 提高药剂人员素质新医改政策下,药房药师的职责不仅仅是配方发药,更重要的是给患者提供各种各样高附加值的专业服务。规范药学服务是一项内涵丰富,专业化程度很高的服务。
3.3 统一药品质量管理 药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用药安全,新医改下药品的质量问题更是要放在重点突出位置。加强药品质量管理,首先要做好严把进货关,每进一批货,首先看其品名、规格、数量、生产厂家、生产批号、使用期限等,再看其包装是否正规,然后看其外观性状。
3.4提高药房硬件水平 网络管理系统是医院不可缺少的部分,使用计算机对药品信息进行管理,具有检索迅速、查找方便、易修改、可靠性高、存储量大、数据处理快捷、保密性好、成本低等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医院药品流动及库存管理的效率,也是企业的科学化、正规化管理与世界接轨的重要条件。新医改下,应督促有条件的医院加大经费投入,改进药房环境和设施,确保药房整洁规范。卫生主管部门应督促乡镇卫生院配备保证药品质量的温湿度调控设备,保证需在冷处保存的药品控制在10℃以下,需在阴凉处避光保存的药品控制在20℃以下。
4小结
医院药房工作是责任重大的一项工作。新医改政策下,医院药房只要能刻苦学习业务知识,养成认真、细心的工作作风,时刻把病人的安危放在心上,克服“重医轻药”、重经济效益忽视药品质量管理的偏差,完善药房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加强药品 人员管理,提高硬件水平,规范服务和接受社会监督,就一定能把药房管理好,从而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陆俊杰.谈医院药房质量管理的规范化建设[J].中国药房,2006,17(13):983~984.
关键词:新医改政策 医院经济 解决对策
在新医改政策不断推行的情况下,医院受此影响产生了一系列新问题、新情况,这给医院的经济带来前所未有的影响。对此,医院应当详细分析新医改对医院经济的影响,进而清楚医院所面临的问题,如经营管理模式问题、医疗服务问题等,进而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创新、完善医院各个方面,促使医院在新医改要求下良好经营与发展。所以,新医改政策下优化调整医院是非常必要的。
一、新医改政策对医院经济产生的影响
新医改政策的推行与实施,使广大基层人民享受到了医疗保险的优惠,也使医院不得不做出一系列的改革,促使医院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是新医改政策的推行对医院经济产生了一下影响。
(一)加剧了医院之间的竞争
新医改政策的推行,使患者享有了更大的自主选择权,也就是说患者可以根据自身的状况、医疗手段等方面,选择适合的医院进行就诊。如此将是医院处于被动的状态,医院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良好发展,就需要增强医院的竞争力、影响力,如构建专业的医疗团队、引进先进的医疗设备、降低治疗费用等,使医院得到病人的认可。所以,新医改政策的推行与实施,进一步加剧了医院之间的竞争。
(二)影响了医院盈利模式
新医改制定了更加符合民众利益的政策,杜绝了医院乱收费的现象,让医疗机构更好地服务与患者,救死扶伤。但是,从医院经营的角度来说,新医改政策的推行,规范了医疗计算费用的额定标准,致使医院各项医疗服务所收取的费用必须按照标准,这将大大减少了医院获取经济效益的途径,致使医院所获得的经济效益比以往少很多。由此看来,新医改政策的推行,挑战了以往医院盈利模式,致使医院在经济方面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三)增强了医院的社会监督力
医院的经营比较特殊,具有民众依赖性,但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也能通过某些渠道或手段从民众身上获得利益,致使广大人民群众不得不面对“看病难、看病贵”的局面。但新医改政策的实施,则要求医院经营管必须公开透明,且患者享有更大的自主选择权,如此不仅使医院从主动状态转变为被动状态,还使医院受到社会各界、广大人民群众等多方的监督,促使医院对医疗用药、药费收取、医疗检查等方面进行适当的调整,满足新医改要求。
二、新医改政策下提高医院经济的有效对策
基于以上内容的分析,确定新医改政策的推行,对医院经济的影响较大。但新医改政策的推行,有利于推动医院公益化、持续化、健康化的发展。所以,为了使医院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良好发展,应当按照新医改政策要求,做出适当的调整与优化。笔者的建议是:
(一)增强成本意识,提高医院竞争力
面对新医改政策要求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医院要想在市场环境中屹立不倒,增强成本意识,提高医院竞争力非常重要。而增强成本意识,提高医院竞争力,需要医院领导及医护人员共同努力。首先,医院领导层应当深入分析医院所面临的严峻形势,认识到成本控制的重要性,进而增强成本意识,并注意增强医护人员的成本意识,使医院的全体人员在各自岗位工作中都有意识的控制成本。在此基础上,医院在执行经营管理的过程中注意强化成本管理,使成本管理能够有效的控制临时工聘用、后勤工作、就诊等方面的成本,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增强医院的竞争力。
(二)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社会效益观
医院的效益主要包括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技术效益。在新医改政策推行下,医院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良好发展,还需要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社会效益观。也就是按照新医改政策要求,摒弃传统观念,树立社会效益观,将创造射社会效益摆在首位,进而优化调整经营管理模式,如此不仅可以使医院回馈社会,还能使医院在人民群众心中树立良好形象,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在此基础上,医院应当努力挖掘内部潜力,力争减少投入创造较高的产出,创造经济效益;积极进行医疗研究,不断创新医疗技术,使之广泛推行,如此可以为医院创造技术效益。
(三)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为了使医院能够在市场经济环境中持续健康的发展,医院还要注意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为此,医院应当加强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使其能够规范自己言行举止,更好的服务于患者;医院可以通过法律手段、行政手段、 经济手段等多方面结合的方式,严厉查处以医谋私的不道德行为, 严厉查处收红包等不良行为。除此之外,医院还要遵循公开透明的原则,开放医院的医疗用药、药费收取、医疗检查等方面,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如此不仅能够规范医院,还能使医院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信赖,吸引患者到本院就医,这对于促进医院良好发展是非常有意义。
三、结束语
在新医改政策不断推行的情况下,医院经济方面受到了一些影响,如加剧了医院之间的竞争、影响了医院盈利模式、增强了医院的社会监督力等,致使医院的发展受到一些威胁。对此,应当以新医改政策要求为准,增强成本意识,提高医院竞争力、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社会效益观、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以此来优化调整医院,使医院在新医改政策下良好经营,促进医院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由此看来,医院在新医改政策推行下做出正确的调整,对于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及技术效益起到很大作用。
参考文献:
[1]聂艳玲.探讨新医改对医院经济产生的影响及解决对策[J].科学与财富,2016,8(2):351
[2]吴灵喜.新医改对医院经济产生的影响及解决对策[J].财经界,2015(32):107,128
同志们:
今天举办的全县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管理人员培训班,是我县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医改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关系千家万户的重大民生工程,是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主要措施,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历史使命。刚才,柯局长就培训工作做了部署,下面我就如何做好下一阶段我县医改工作,提三点要求: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医改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建立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关键时期。当前,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健康需求日益增长,但我县卫生资源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均衡、供给主体相对单一、基层服务能力薄弱等问题仍比较突出,维护和促进人民健康的制度体系仍需不断完善。特别是今年随着医改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深层次机制矛盾的制约日益凸显,利益格局调整更加复杂,改革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协同性明显增强,任务更为艰巨。同时,我县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以及疾病谱变化、生态环境和生活方式变化,都对深化医改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新的形势和挑战,需要在巩固前期改革成果,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医改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要坚定信念、增强定力,要切实理解、深入宣传十以来医改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和新形势下继续深化医改的重要意义,争取医务人员理解和支持。充分调动医改主力军参与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认真总结梳理挖掘改革典型,传递医改正能量。引导群众正确认识医改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引导合理预期,及时回应社会关切,为推进我县医改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
二、狠抓落实,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
近年来,我县医改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省、市要求和群众的期盼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政府财力保障困难,公立医院建设负债较重;卫生专业技术人才相对缺乏,基层服务能仍需提升;医疗费用增长较快,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有待完善。当前,我县关于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县域医共体建设、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分级诊疗、医支付方式改革、药品采购两票制等一系列文件都已出台,可以说,医改的方向已非常明确,政策设计已基本到位,改革路径也十分清晰。下半年,我们要在县域医共体建设、落实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推进分级诊疗、提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和群众满意度这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实质性的突破,这就要求大家克服对改革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对相关政策理解不够,从而影响到推进力度和工作进展。
三、强化督查,确保各项医改任务落地见效。
县医改办、县卫计局要建立健全督查评估制度,充分发挥第三方评估作用,强化结果运用和激励问责。增强监测实时性和准确性,将监测结果运用到政策制定、执行、督查、整改全过程,同时要会同相关部门对医改规划落实总体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估分析,统筹研究解决规划实施过程中的重要问题,重大情况及时向县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报告。医保部门 支持派、无党派人士围绕深化医改建言献策和开展民主监督,确保今年各项医改任务落地见效。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and analyze the cost of vaginal delivery and cesarean section before and after medical reform, and analyze the impact of health care reform on the disease cost of birth insurance. Method: 373 female workers who participated in maternity insurance in Wuxi in Wuxi from January, 2015 to July, 2016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y are divided into maternity insurance single disease cost before medicare reform and maternity insurance single disease cost after medicare reform. The hospitalization expenses, birth sentinel medical institutions cost overruns of the two groups are compared. Result: After the reform, the birth insurance single disease cost after the medical reform group had significant changes in the average hospitalization costs compared with that before the medical reform, the overruns of birth medical institutions after medical reform increased dramatically. Conclusion: The medicare reform is the main cause of fertility medical costs rising. The birth insurance single disease cost settlement limit should be adjusted as soon as possible to meet the needs of health care reform and promote the health a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medical undertakings.
关键词: 生育保险;单病种费用;医改;影响
Key words: maternity insurance;single disease cost;medicare reform;influence
中图分类号:F8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5-0030-02
0 引言
2015年,国务院明确要进一步扩大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作为综合医改试点城市,无锡市从10月31日起全面实施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医改实施方案明确公立医院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医院补偿由医疗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政府补助三个渠道改为医疗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两个渠道。这次综合医改对公立医院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和影响。根据无锡市社保部门的规定,女职工在生育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生育医疗费(不含妊娠期检查费),由社保经办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按生育保险单病种费用限额结算。超过单病种费用限额标准的部分不予结算,低于限额标准的按实结算。无锡市三级医疗机构生育医疗费限额结算标准为:阴道分娩3200元,剖宫产6100元,该结算标准自2012年起执行至今。为分析这次医改对医院生育保险单病种费用的影响,我们对医改前和医改后在无锡市某三甲医院生育并按生育保险单病种费用限额结算的生育患者进行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5年1月-2016年7月在无锡市某三甲医院生育并参加无锡市生育保险的女职工37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医改前后时间不同,将2015年1月-10月的生育患者146例纳入医改前生育保险单病种费用组,其中阴道分娩90例,剖宫产56例;2015年11月-2016年7月收治的生育患者227例纳入医改后生育保险单病种费用组,其中阴道分娩160例,剖宫产67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文化程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表示,组间比较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阴道分娩、剖宫产医改前后住院均次费用比较
通过表1可见,医改后生育t疗费用较医改前都有较大幅度上涨,其中阴道分娩医疗费用上涨幅度略高于剖宫产。
2.2 阴道分娩、剖宫产医改前后费用构成比较
医改后的生育医疗费用构成较医改前有明显变化,药品费、检查费和化验费都有不同幅度减少,手术费、治疗费、诊查费、护理费和床位费都有较大幅度提高,其中诊查费和护理费的增幅最高。总体来看,因手术费、治疗费、诊查费、护理费和床位费增幅高,所占权重大,其医改后增加的费用要远大于药品费、检查费和化验费减少的费用。
2.3 阴道分娩、剖宫产医改前后医院生育基金超支比^
通过表2可见,由于生育医疗保险单病种费用结算标准没有变,医改后生育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的费用超支较医改前有大幅上涨,其中剖宫产由医改前的节余转为超支,上涨幅度大大高于阴道分娩。
3 讨论及建议
3.1 医改提高手术、护理等医疗服务价格是导致生育医疗费用上涨的主因
这次医药价格综合改革彻底打破了原有的补偿机构,通过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提高了体现医护人员劳动价值和医疗技术发展的医疗服务价格,主要包括手术、护理、治疗等项目价格,降低了部分检验项目和大型设备检查治疗项目价格,主要包括大生化、CT和磁共振等项目价格。这一政策调整对手术病人费用影响很大,特别是实行单病种的生育保险费用,由于该类单病种费用药品比例所占比重低,故药品“零差率”的影响对降低“均次费用”权重较小,调整后的生育医疗项目收费与原单病种费用结算限额相比都有大幅增加。
3.2 生育保险单病种费用结算限额医改后应作相应调整
生育保险作为我国医疗保险的一个方面,在保障和提高广大生育妇女生育待遇的同时,也应兼顾到生育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的利益。数据表明,医疗价格政策的调整是剖宫产、阴道分娩费用上涨的直接和主要原因。因此,原有的生育保险单病种结算限额与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调整后的医疗费用有较大差异,不利于医学事业的健康、协调发展,建议应尽快调整生育保险单病种费用结算限额,确保医改后对医院的医保补偿及时到位。
3.3 医保结算政策要充分发挥其对生育方式选择的引导作用
15%是世界卫生组织对剖宫产率设置的警戒线,但我国的剖宫产率远远高于这个指标。这一方面既有孕妇对生产的恐惧,也有时下择吉日等观念作祟,另一方面还有部分医院的逐利行为。医保结算政策对患者的医疗需求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而目前无锡市的生育保险费用结算政策在生育方式的选择上,无论是对生育女职工还是对定点医疗机构都缺乏积极有效的引导作用。如果生育保险费用结算限额不分阴道分娩和剖宫产,而是根据生育医疗费用的测算确定统一的结算标准,通过实行“项目标准限额结算”,促使医院控制剖宫产率,从而医院生育保险费用就会有结余,反之,医院生育保险费用就会超支。
总之,通过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有利于分流生育医疗流向,引导参保职工到基层医疗机构就医,引导定点医疗机构自觉降低剖宫产率,提高自然分娩率。对降低生育保险基金使用风险,提高生育保险基金使用效率也有显著效果。
参考文献:
[1]孟宪鹏.“三医联动”是医改的魂[J].中国卫生,2016(7):43-44.
第一阶段1980年代,标志性做法:只给政策不给钱
第二阶段1990年代 标志性做法:大争论,点名手术、特殊护理、特殊病房等新事物像雨后春笋般涌现
第三阶段2000年
标志性做法:产权改革的号角,确定了实行医药分业等几项原则
第四阶段2005年
标志性做法:医改突然变奏 卫生部称“市场化非医改方向”
第五阶段 2006年
标志性做法:医改再见曙光 医改基调已定 政府将承担基本医疗。
我们可以看到,从只给政策不给钱,到市场化非医改方向,再到政府将承担基本医疗,这个过程是个断续的过程,说明了制定政策部门的犹豫和对我国医改方向无从把握。最后,觉得放开不行,不放也不行,便犹抱琵琶半遮面,说政府将承担基本医疗,这样很多貌似统购统销的东西又重新出场,如招标,统一配送,国家出钱了,那么医药营销的路子肯定得加入政府相关部门的关口,我们姑且称之为半转向。
历年医药行业的沉淀和新医改的推动,另外外资大规模进入,医药行业进入了整合并购死亡挣扎的盘整期,这倒是也符合行业发展的自然规律。医药行业数据显示我国医药企业100强中过100亿的只有一家,医药商业公司过100亿的是三家,这说明医药行业过于分散,竞争力强的没有几家。就是这种分散的局面,在面对新医改下,制药企业必须快速的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一轮又一轮的盘整波涛中得以生存壮大和发展。
一.进行战略转型
制药企业必须要进行战略转型,要从简单的产品销售提升到企业管理层面的竞争力上。今后,销售环境,竞争环境,竞争对手,政策环境,销售市场等都会发生变化,以往的讨论已经行不通了,及时进行战略转型,适应新的医药环境,是制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重新考虑一下企业的产品战略,营销战略,职能战略,人才战略,根据企业实际进行调整,是目前制药企业首当其冲的工作。
二.提升管理水平
横向比较各个行业的发展,医药行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处于很低的水平,比如快速消费品行业,由于外国竞争者的大举进入,我国快速消费品企业在先进的经营理念,管理理念,销售策略,团队建设等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因为快速消费品行业不仅是狼来了,而是来了狼群,而医药行业的狼来的还不多,以往粗糙的管理模式目前在市场竞争中还能混碗饭吃,所以制药企业还没有意识到危险的逼近。
三.建设专业的有竞争力的销售团队?
制药企业喊这个口号多年了,没见到那家国有制药企业的销售团队在专业化上有突破性建树。制定销售政策不了解或不根据政策信息;行业信息;竞争信息,也不考虑公司的战略,这不叫专业。销售队伍还在市场上利用三板斧的老招也不叫专业。
专业化是指在人员招聘、管理等方面,坚持选择优秀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并定期进行各方面技能的培训,以便更好的服务客户,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同时,要进行合理的管理,合理的授权,合理的配置。不为客户服务的人员尽量精简。建立专业化营销队伍和营销管理队伍,形成权责匹配、管控有力、灵活高效的专业化运营体制。,建立一个从上到下的专业化营销队伍、管理系统、运营体制建立起来,同时通过一系列的营销策划,会为医药营销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四.强化市场部
很多制药企业市场部都是摆设,没有真正发挥市场部应有的作用,市场部在企业中是参谋部,没参谋部的作战策略就跑到市场上去冲杀,不用想都知道这样的销售结果是什么。
又到招标采购时!今年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格外引人注目。因为,新医改方案的出台,六部门规范药品集中采购意见的出台,使医药企业对规范的药品集中采购充满了期待。然而,随着各省药品集中采购方案和讨论稿陆续揭开面纱,失望的抱怨声又开始出现。当然,改革本不是一蹴而就的,完美的制度是在实践中不断修正而形成的。我们希望文中点出的“怪相”也能在不断修正中尽早消失,使政府推行新医改、规范药品集中采购的初衷顺利实现。
地方政策未能与时俱进
相关政策内容不衔接
近来,各省市为贯彻新医改和药品集中采购新规,正在积极酝酿新一轮的药品集中采购,新疆、内蒙古、浙江、陕西、广东、山东、北京、江苏、辽宁、重庆、新疆、广西12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集中采购方案和讨论稿陆续面世。分析目前各省的讨论稿,笔者发现差异巨大,虽然讨论稿不能完全代表今后药品集中采购的方向,但是至少代表2009年药品招标的趋势。在对现有讨论稿进行了横向、纵向比较之后,笔者发现各省方案在招标目录、适用范围、价格规则、评价标准、配送体系构建、配送费用、监管等方面大相径庭,甚至有违反新医改精神之处。
2005~2008年,国家实施“以政府为主导,以省为单位的网上药品集中采购”试点政策以来,各地先后出现了30余种招标模式,令医药企业眼花缭乱,无所适从。今年年初,卫生部等六部门出台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集采新规)无疑给了医药行业巨大的鼓舞,药品生产和经营企业都企盼着其中7个方面的规范可以形成全国相对统一的招标形式,但是目前来看,药品集中采购依然会呈现“百花齐放”之势。
地方政策未能与时俱进
各地省级2009年药品集中采购方案是新医改中实施最早、影响面最大的第一把火,代表了医改的方向和政府推行新医改的态度。笔者认为,在新医改各项配套政策还没有完全出台的当下,各省应该本着“平稳衔接、前后呼应、逐渐完善、创新发展、兼顾未来”的原则进行方案设计。这不仅是医药行业相关主管部门管理水平的体现,更是国家、省市两级政府执政能力的表现。
从上述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方案或讨论稿中,笔者发现,多数方案对上述精神理解不到位,把政策的执行当成“可为也可不为”之事。如多数方案“只对配送商的数量和资格”做了限定,并没有对配送商的质量进行要求,或延续现有的体系进行配送选择,或根本没有任何措施,这些做法多半属于被动的行为,而政策要求“推动药品生产、流通企业兼并重组,发展统一配送,实现规模经营”,省级政府应该成为新医改的推手,否则药品流通体制改革的成功将成为天方夜谭;又如,价格是各地招标的主要考评要素,前些年“惟价是取”的做法,出现了严重的问题,新医改重申“质量优先、价格合理”、综合评议的指导原则,可是各省的方案依然采用的是“竞价入围”的方式,并提出“医疗机构在价格合理前提下,以质量优先为原则进行选购”,不同的表述方式,质量和价格的次序却不同。
上述问题,各省的方案中还有很多,看来要规范目前各省药品集中采购方式不是靠文件就可以解决的,必须从国家层面对各省的方向进行宏观引导和把控、监督,才能使新医改真正落到实处。
相关政策内容不衔接
制定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政策是一个系统工程,各地不仅要从实际出发,参考已公布的新医改方案和集采新规,还要关注即将出台的基本药物政策、GSP新规、物价形成机制等配套文件精神,避免出现政策修修补补、文件前后不一致的状况。解决此问题,方法很简单,一是药品集中采购管理部门要认真学习、领悟文件精神;二是积极关注即将出台的配套政策,并参与讨论,领会精神实质,并将其体现到新制定的药品集中采购方案中。
国家层面在进行配套政策的时,要充分考虑相互之间的联系,不能对同一问题出现不同的描述,或对于以前没有出现过的政策概念不做解释,或只管自己部门文件的颁布,而不顾及相应部门相关政策的出台,这样难免会使各地在政策的执行中出现混乱。
比如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目录,是医保目录、社区和“新农合”目录、各地招标目录的基础,在基本药物制度和目录难产的前提下,其他各项工作的开展都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有些工作可以等到基本药物政策出台后进行,可有些工作,像药品集中采购,必须向前推进,这就会使各省在制定招标适用范围时面临选择。
由于各地药品集中采购管理部门的要求、对政策的理解、对未来工作的考虑不同,致使制定出来的政策差异很大。
(一)新医改与乡镇卫生院整体经济运转状况
随着新医改政策的执行,乡镇卫生院整体收入有所提升,药占比例明显下降,政府财政补贴显著提高,这体现出新医改在改变“以药养医”方式中获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是乡镇卫生院在支出方面却明显提高,特别是在医疗支出与人员支出方面,增长幅度较为明显,导致整体收支结余呈现下滑趋势,严重时还会出现赤字现象,而其中医疗结余下降最为明显。收支结余产生亏损的主要因素是由于医疗结余下滑而形成。因此,新医改的执行对乡镇卫生院的经济运转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致使乡镇卫生院在经济方面的压力明显增高,对于这一现象,有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
(二)新医改制度与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
执行新医改制度以后,乡镇卫生院在门诊方面的人次以及住院人次在2012年产生下滑现象,但到了2013年又有所回升,对于下降的原因有以下几点:新医改阻碍了乡镇卫生院能够选择使用的药品,对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能力有所影响,令一些医疗服务项目无法执行;由于药品零差率销售,使得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无法调动工作积极性,而导致对其医疗服务有所影响;新医改制度执行后,因为乡镇卫生院通常无法满足病患对药品的所需,令其不再首选在乡镇卫生院进行医疗。
(三)新医改与乡镇卫生院经济补偿机制
财政补偿在新医改制度执行之后明显提高。新医改制度执行以后,乡镇卫生院执行了取消药品加成,将15%的加成率转变成财务补偿的根据,令财政补助显著提升,可是由于在乡镇卫生院的执行运转当中,药品加成率远远超出15%,取消15%药品加成,不单单会对乡镇卫生院的药品收入中形成较大的影响,还会因为基本药物目录在药品类别、品规和患者用药及医生处方相互间产生冲突,也会对其医疗收入造成影响,所以导致财政补助虽有所增加,可是依旧无法达到补偿充分的状态,并不能将乡镇卫生院的整体亏损填补完整。
(四)新医改制度与新医改目标
新医改当中,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成为其最主要的目标。新医改政策的执行,使乡镇卫生院门诊人次数及住院人次数在先下降后上升,医疗服务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并且平均门诊费用逐年降低,在某种程度上也缓和了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可是,当前时期因为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提高的幅度并不明显,比如住院人次数虽然有所提升,可是并没有达到预定的目标,乡镇卫生院向上转诊人次数增加明显,这会对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的秩序有所影响,令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病患数量突增,从而影响服务品质。乡镇卫生院住院费用与诊疗费用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这也可以看出,虽然表面上解决了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可是实质上依旧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应用更加有效的方法进行处理。
二、乡镇卫生院在新医改下怎样搞好经济管理
(一)定期制定基本药物目录
随着新医改的执行,基层医疗机构可运用的药品数量及类别明显减少,在某种程度上束缚了病患用药所需。尤其是病患使用的一些长期类药物,有些已被归入目录的药品并不能被病患所接受,有些病患急需和信任的药品又未被归入到目录当中。需创建基本药物目录并定期进行修改,定期对各地基本药物的使用及所需状况进行分析,对于群众用药所需进行适时修改药品目录,调整增加品种及数量。并且因为招标采购执行最低价中标,大大缩减了药品企业的利润,令一些基本药物稀缺,厂家不想生产或配送不及时。需认真挑选配送企业,确保基层医疗机构所需的药品可以有所保障。
(二)完善补偿机制,创建补偿渠道
执行新医改制度以前,药品收入是基层医疗所有收入的主体。但在执行新医改之后,业务收入明显受到影响,一些地区的乡镇卫生院当年收支结余出现赤字,影响了健康稳步运转的局面。财政补助可以有效补充乡镇卫生院的收入,同时也能缓解药品收入减少带来的影响。政府大致完成了政策标准规定的投入责任,确保了机构功能与服务的公益性。不同地区财政投入力度也并不相同,经济发展良好的地区,财政补偿力度也较大,政策执行良好,机构经济负担较低。但是对于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而言,由于财政能力有限,卫生行业并未被归入重点投入方面,基层医疗机构财政补偿欠缺,难以确保乡镇卫生执行新医改制度。乡镇卫生院需逐渐创建、完善由政府提供医保补助、病患个人支付的多方机制,通过提高政府补助,适时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服务的收费准则,提升新农合医保的补偿比例,补偿乡镇卫生院执行基本药物零差率后利润降低的损失,包含超出国家所规定的15%的损失,均可获得补助。
(三)提高政府财政投入力度
新医改执行以后,在群众看病难、看病贵方面有所缓解,可是对于乡镇卫生院经济与服务造成了一些影响。乡镇卫生院身为农村卫生服务网络的主要医疗机构,为农村居民提供保健、预防及基本医疗服务,具有社会公益性,乡镇卫生院在改革成本方面需要政府给予帮助。所以,政府需不断提高财政投入力度,协助乡镇卫生院转变赤字经营的情况,并协调、执行补助措施,确保乡镇卫生院可以科学、健康地发展。当前绩效工资的标准较低,并未真正展现出医疗服务的价值,政府需通过改善医疗人员收入情况,以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水平为出发点,将乡镇卫生院的服务项目、人员编排、服务数量及品质相融合,提升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的绩效与工资补助。如果政府财政不给予投入,乡镇卫生院为了能够持续发展,只有将成本转移到病患身上,这样会再次回归到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状态。
(四)创建完善的扶持政策,提高服务水平
创建合作制度,激励乡镇卫生院透过大医院扶持、托管、组建集团等形式,与民营医疗机构进行股份制合作,以经济利益为桥梁,创建乡镇卫生院与上级医院相互间的人才技术合作交流体制,主要提高特色专科服务能力及水平,使乡镇卫生院可以获得健康发展。关于乡镇卫生院的特色专科、上级医疗结构向下转诊的康复病患所需的药品等方面,可执行相应政策,适时改变基本药物目录。同时将双向转诊制度进一步完善,有效运用区域医疗卫生资源,将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分级医疗、上下联动等方面的医疗服务模式进一步完善,提升乡镇卫生院运转能力与服务能力,为农村居民提供快捷、有效、安全、经济、有序的医疗服务模式。
(五)强化新医改制度的宣传工作
新医改制度作为新兴事物,医疗机构对于新医改制度有一个逐步的认知过程,需在医疗服务中不断推广新医改的相关政策,大力进行宣传,带领医疗结构转变陈旧思想,医疗机构的工作人员要逐步适应新医改的要求,端正自身医疗行为,并且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通过多方面将正确看病知识普及到老百姓中去,提升对新医改的认知度与信任度,改变对医疗的错误认知,以此提升病患的依从性。
三、结束语
四年医改取得五点经验
孙志刚认为,新一轮医改坚持从国情出发,逐步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医改道路,主要取得了5点经验,为下一步医改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指导思想上,坚持将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的基本理念,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坚持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循序推进的基本路径。
在实现路径上,明确政府的主要职责是保基本,改革选择从基本入手,从最薄弱的环节改起,把大量资金投入基本医保制度建设,把人才技术引向基层,使人民群众能够尽快从改革中得到更多实惠。
在重点突破上,坚持把创新体制机制放在突出位置,并强调把增加投入与构建新机制结合起来,用投入促进改革,换来新的机制。
在政策设计上,坚持从实际出发,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内在规律,并鼓励各地在局部进行试点探索。
在组织实施上,从中央到地方建立强有力的领导体制和推进机制,为深化医改提供有力有效的组织保证,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改革要重构利益格局
孙志刚说,根据三中全会《决定》的战略部署,全面深化医改要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优化改革路径,凝集改革力量,减少改革成本。要更加注重攻坚克难,敢于触及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问题,敢于破除思想的禁锢和壁垒,重构新的利益格局。
——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必须推动全民医保从形成框架向制度建设转变。要改革支付方式,推进即时结算,建立异地就医结算机制,方便群众就医;加快推进建立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建立城乡居民重特大疾病保障机制;整合医保管理职责,提高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
——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要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逐步完善定型。要推进非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逐步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编制管理、补偿机制、人事分配等方面的综合改革措施,健全网络化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运行机制;加大对村医的扶持力度,切实稳定和优化乡村医生队伍。
——加快公立医院改革,破除以药补医,要明确政府办医职责,全面落实政府在公立医院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公共卫生服务、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和政策性亏损补贴6个方面的投入政策。要建立竞争性的用人机制,建立体现公益性和高效率的新的绩效考核和分配制度,探索符合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要以县级公立医院为重点,以取消以药补医机制为关键环节,以改革补偿机制和落实医院自主经营管理权为切入点,统筹推进管理体制、补偿机制、人事分配、价格机制、医保支付等综合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