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医改政策

医改政策

时间:2022-05-08 03:09:55

医改政策

第1篇

关键词:新医改;中医药;政策目标

1 前言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十分关注中医药工作,围绕影响和制约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制定了相关政策和措施。在09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案确立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发展规划和配套政策,大力扶持和鼓励中医药事业,促进了中医药事业的繁荣和发展。

本文系统地梳理了新医改以来的中医药政策,期望寻找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试图理清我国中医药政策的发展脉络,对于提高政策水平,制定科学高效的政策措施具有借鉴作用。同时,也有利于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对于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以及建设和谐社会也具有重大意义。

2 新医改(2009-2016)以来中医药政策脉络分析

(一)新医改以来(2009-2016)中医药政策及其目标梳理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了新医改的一级目标。随后颁布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20090421)分别提出了二级目标和二级目标的配套政策,具体包括中医标准化、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中医院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中医护理等方面。具体政策如下:

疾病预防控制方面:先后颁布《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提供平台建设基本规范(试行)》、《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服务科技创新纲要(2013-2020年)》、《区域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工作指南(试用稿)》,不断细化中医预防的二级目标,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措施。

中医标准化方面:《中医药标准化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和《加强中医药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具体的三级目标。

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方面:先后出台《加强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业务建设信息交流有关事项》和《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业务建设验收指标体系(试行)》。

中医院建设方面:《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指南》、《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意见的通知》、《关于同步推进公立中医医院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提出了“中医院建设”目标的具体措施。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方面:先后出台《社区中医药服务工作指南(试行)》、《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10―2011年)》、《关于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

中医护理方面:出台了《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试行)》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中医护理工作的意见》等配套文件。

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方面:《在卫生应急工作中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提出二级目标:发挥中医药在卫生应急工作中的作用。

十二五期间,国家出台“十二五规划”,提出二级阶段性目标。随后出台《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提出了二级目标的具体实现路径。《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对《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目标进行了进一步具体化。

十三五期间,出台了《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完善中t药政策体系建设规划(2015-2020年)》,《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等,提出了到2020年中医药在健康服务、政策体系建设、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中医药继承、中医药创新、中药产业发展水平、中医药文化等方面的二级阶段性目标。随后出台的“十三五规划”,进一步提出加强中医药发展,包括中医传承与发展、中医医疗保健、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和科研机构建设、中医药健康服务、中医药资源保护等目标。

(二)新医改以来我国中医药政策脉络

依据上文对新医改以来中医药政策目标的梳理及分析,可以了解国家对中医药发展规划的核心思想,探索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脉络。国家针对不同时期中医药发展的特点,制定了中医药发展的阶段性政策,分别出台了2009-2011、2011-2015以及2015-2020年等不同阶段的中医药发展政策,确保了政策的及时更新及政策目标的可行性。

2009-2010阶段:2009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确定了从2009年到2020年医药卫生工作的任务,明确了“中西医并重”的指导思想。2009年4月颁布《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医药预防、中医药应对突发卫生事件、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成为2009年开始的新医改重点工作。

十二五阶段: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坚持中西医并重”。“十二五规划”将“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作为“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六项重点任务之一。

十三五阶段:《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指出了十三五阶段中医药发展的重点任务: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加快发展中医医疗服务、支持发展中医特康复健康养老服务等,繁荣中医药文化,推进中医药服务贸易。

3 政策建议

当前国家对中医药事业的重视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国家宏观政策环境和其他部门的政策措施影响着中医药的发展。纵观中医药事业国家层面颁布的政策,围绕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总目标衍生出一系列分目标和配套政策。随后国家出台一系列指导性文件,深化疾病预防控制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两大主要目标,随后陆续颁布相关政策,从中医健康管理服务、中医预防保健、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业务建设、中医护理、基层中医药发展、卫生应急和中医医政等方面制定了具体政策和配套措施。

十二五规划对中医药发展的具体目标和重点任务进行了阐释,出台了《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等具体规划。随后针对中医药文化和信息建设,出台了《中医药文化建设“十二五”规划》和《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十二五”规划》。

十三五阶段出台了《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完善中医药政策体系建设规划(2015-2020年)》,《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等,提出了到2020年中医药在健康服务、政策体系建设、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中医药继承、中医药创新、中药产业发展水平、中医药文化等方面的目标。随后出台的十三五规划纲要,进一步提出加强中医药发展,指出这一阶段的重点任务是大力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中医医疗服务、特色康复服务、健康养老服务,繁荣中医药文化。

经过近七年的改革与探索,中医药政策在改革目标及方向上已形成较为广泛的共R。但是依然存在顶层设计不清晰,配套措施衔接不畅等问题。在这些改革框架的指导下,中医药事业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如:政府投入、补贴不到位,政府相关政策导向偏差;中医院地位下降、信度不高,中医院面临市场定位两难问题;管理缺乏规律,中医院发展失特色,医务人员缺乏积极性,人才缺乏等问题。因此,需要政府高屋建瓴,统筹改革与发展全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各类配套政策,构建层次分明的改革政策体系。因此,国家在出台中医药的配套政策时,必须充分考虑其他相关领域,保证政策的互补性和完整性。总之,我们必须进一步加深对中医药的正确认识,在充分考虑中医药自身特点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搞好中医药科研和科普宣传,按照中医药发展规律办事,针对现有中医药政策的矛盾和不足之处,结合我国中医药发展的实际情况,不断优化完善政策体系,规范中医药管理,促进我国中医药事业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程兆盛, 方明金.中医药政策概述[J].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3(11).

[2]桑滨生.关于我国的中医药政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 2006(6).

[3]杨玮.农村中医药政策梳理及政策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4.11.

第2篇

[关键词] 民营医院 新医改 发展

民营医疗指非国有制所有的,个人投资型,盈利性医院。民营医院在近年内在数量和规模都上有了长足的发展,推动了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随着新医改政策的颁布与实施,不可否认会给民营医院带来一定影响,将会给我国民营医院带来诸多的挑战。当然挑战与机遇是并存的,在带来挑战的同时也给我们民营医院带来了发展的契机。笔者现就我国民营医院的发展现状、及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新医改政策下民营医院所具有的发展优势、及今后的发展方向分析、探讨如下:

一、民营医院的发展现状

据于宗河报道2006年在我国有营利性医院(即民营医院)共4000余家,占全国医院总数的20.3%,病床数约有16500余张,占全国医院病床总数的6.3%。在我国民营医院的规模都比较小(病床数300张以内,固定资产500万元以内),规模较大(500张床以上,3 000万元以上)的非常少,仅占民营医院总数的1.6%。而且调查民营医院的门诊量普遍较小,日门诊量100人次以下的占一半左右。就民营医院的分布在全国范围来看,90%以上的规模较大的民营医院集中分布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如华东、华南、华中、华北等地区,在西北较少,这是极不平衡的。

二、我国民营医院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客观因素

目前由于民营医院在医疗卫生行业所占的市场份额还不是很大,社会影响力不够大,政府部门在制定相关政策对民营医院考虑的较少。因此,在某些方面享受不到政府部门的优惠政策,甚至是一些应有权力,如执业注册、职称晋升等与医务人员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方面与公立医院存在明显差异。在这方面民营医院的医务人员受到了不公正待遇。这与近年来民营医院的不断壮大和发展的趋势不符。再者由于我国民营医院规模普遍较小,往往得不到卫生主管部门与监管部门应有的重视与监管,放任自流,使其良莠不齐,导致医疗市场混乱,破坏了民营医院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使其不能充分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主观因素

虽然民营医院在我国已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但相对于公立医院来说,其发展较短,自身尚不十分完善,如管理制度、财务制度、人才培养制度等诸多方面,集中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1)“重眼前,轻长远”,这是我国所有民营医院的“通病”。(2)“重使用,轻培养”。因为民营医院追救的是利益的最大化,人才培养在某种程度上会加大成本投入,减少利益所得,再者由于民营医院的人员流动性较大,因此人才的培养得不到重。(3)“重设备,轻人才”,由于医疗设备可以给其带来可观的收入,而引进人才或培养的成本相对较大,在短期内成本很难收回,所以民营医院重设备,轻人才。

三、新医改政策下我国民营医院所具有的优势

1.在产权制度与体制上具有优势

民营医院的所有制形式是私有制,这与公立医院不同,其所有权明晰,利益清楚,管理灵活,自大,分配制度灵活,这样就会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使医务人员与管理人员人尽其才。

2.在服务质量上具有优势

经调查发现城市居民中有69.9%的人在生病后选择去公立医院就诊,这在大中城市中尤为突出,但在农村,52.8%的居民在生病后都选择去民营医院或诊所去就诊。有研究人员对在两类医疗机构中就诊的患者就两类医疗机构的21的项服务的满意度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被调查患者对民营医疗机构的总体评价比公立医院高。

3.在经营管理与成本控制上具有优势

目前公立医院普遍工作人员众多,管理混乱,工作效率低下,分配制度不符合市场需求,医务人员没有工作积极性。而民营医院却与之相反,采取聘用制,按劳分配,打破了“铁饭碗”和“终身制”,甩掉了“大锅饭养懒汉”与“国家工资”的旧制。这样,调动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降低了成本低,提高了效率,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四、新医改政策下的我国民营医院的发展方向

1.转变经营模式

目前,在我国民营医院的规模与综合性公立医院是无法相提并论的,尤其在在综合性学科建设方面与大型公立医院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因此,我们民营医院应该对自身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不要盲目的与公立医院竞争,应瞅准市场,着力拓展自己的优势学科的发展,打造“专科品牌”,突出医院的重点、特点,坚持以简、便、验、廉的特色取胜,取信于民,这对于提高我们民营医院的核心竞争力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同时,为了使民营医院获得长期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占领更多的医疗市场份额,我们可以考虑改变经营模式,逐渐向连锁经营的模式转变。目前,在我国已有多家民营医院施行了全国联锁经营的模式,如佳美口腔连锁医院、普瑞眼科连锁医院、爱尔眼科医疗集团等。

2.转换服务模式

新医改对公立医院有了明确的定位。当前公立医院应以保证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服务为首要任务,其可以提供特需服务,但应不超过全部医疗服务的10%,而新医改就特需服务对于民营医院没有给予限制,这意味着我们民营医院在高端医疗服务市场上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因此,目前在竞争压力较大的情况下,民营医院应根据患者的需要向部分高端客户开展高端性、特需化医疗服务,想患者之所想,为患者提供更人性化、更贴心的服务。如我们可以为部分高收入患者办理VIP病房、预约就诊、名医就诊快速通道等。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们收入的不断增高,再加之工作繁忙,因此对特需服务、个的需求的高端人群也会越来越多。我们民营医院无论在政策方面还是在制度方面都具有这个优势,因此,我们民营医院要抓住这个契机,开展多种特需化服务,为高端人群的提供各种需求。因此,高端性、特需化服务将是民营医院今后的一个必然的发展方向。

3.加强成本核算和控制,降低成本

加强成本核算和控制,是降低成本的重要举措,这对于我们民营医院也不例外。因此,我们民营医院在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的前提下,应加强控制成本核算,以减少医疗成本,这是我们民营医院的经营管理上策。新医改取消了药品加成,改“以药养医”为“以技养医”,这对我们医疗卫生行业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尤其对我们民营医院的影响更大。因为,对于公立医院可以通过政府投入、调整服务收费标准、增设药事服务费等多种渠道获得补偿。然而,对于民营医院来说,所有制形式决定了其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医疗机构,因此享受不到政府的补贴。这就要求我们民营医院要进一步加强成本核算,降低成本,这是我们民营医院发展的前提条件。

4.注重人才引进和培养

由于受到体制及职工养老、住房等福利等因素的影响,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相比,在人才引进、培养、储备等方面民营医院一直处于绝对的弱势。目前在我国民营医院的工作人员呈现出两极化特点,即不是离退休老专家,就是年轻医生,技术力量配置极不合理。新医改的实施对于我们民营医院来说是一个大好的契机,因为新医改对于医生的执业地点有了变更,医师被允许多点执业,这样公立医院的中年技术骨干受聘去民营医院就职。再者新医改就民营医院中医务人员的福利待遇有了明确的规定,加之劳动制动的不断完善,使在民营医院工作医务人员在职称评定、养老、医疗等福利遇方面与公立医院的医务人员享受同等待遇,从而解决了医务人员的后顾之忧,调动了其工作的积极性。再者大型公立医院的医生相对拥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掌握了大量先进的医疗技术,通过到民营医院工作,达到了方便患者就医,提高民营医院诊疗水平的目的,交流了技术,实现了共赢。因此,对于我们民营医院来说引进和培养人才是我们发展的关键,可以增强我们民营医院的市场竞争力。

5.加强医疗信息化系统建设

新医改明确提出了医院要以医院管理和电子病历为发展重点,不断推进医院的信息化建设。这对于我们民营医院来说尤为重要,只有实现了临床信息系统之间的相互操作性,将患者的就医信息以电子病历的形式及时地、准确地、全面地、有效地提供给医务人员共享和使用,才可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差错、降低医疗费用和成本和提高工作效率、增加经济效益。因此,我们民营医院因发挥我们管理灵活的优势,早日推进医院信息系统建设。对于我们民营医院来说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与公立医院基本相同,那就是是临床信息系统建设。

6.诚信经营

近年来,随着我国民营医院的不断发展壮大及在管理制度方面的不断完善,民营医院已经成为国家医疗卫生事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为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补充部分,民营医院以其经营灵活,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便捷的、高效率的服务等特点,让人耳目一新。精湛的医疗技术、优质的服务质量、优良的诚信度是民营医院的生存之本[7]。但由于部分经营者目光短浅,急功近利,在利益的诱惑下不法经营,通过虚假宣传、欺诈患者等方法从中获利。给患者造成了直接经济损失和严重的心理伤害,破坏了民营医院在患者心目中的形象。因此,当务之急,对于我们民营医院来说要通边多中方法加强医务人员的医德医风建设,诚信经营,为患者高性价比的医疗服服务,只有这样我们民营医院才会走的更远。

五、结语

对于我们民营医院来说,新医改给我们带来了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机遇,因此我们应认真分析形式,大力发挥民营医院的优势,把我们民营医院建设成为一个有“拳头”科室的专科医院,为患者提供高端性、特需化服务,同时通过引进人才、加强医疗信息系统建设等措施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通来加强企业自身的成本核算和控制,降低运行成本来提高经济效益;为患者提供高性价比的医务服务,诚信经营,打造民营品牌,以求得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徐万东 孔凌霄:民办医院的政策和发展环境初探[J].卫生经济研究,2006,(10):33-34

[2]于宗河:我国民营医院的成长与发展[N].健康报,2008-12-18

[3]熊昌彪 刘燕玲:为何民营中医院车水马龙[N].中国中医药报,2003-08-13

[4]央视网:解读“新医改”:公立医院访谈实录[OL].省略/xianchang/20090412/103287.shtml.

[5]杨 劲:医院必须提高自身的综合集成能力[J].卫生经济研究,2006,(10):45

第3篇

新医改政策的颁布落实,意味着我国医疗事业改革进入到全新的阶段。该政策回归公益性,强调政府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中应当担负的职责义务,提高投入力度,加快构建统一的城乡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从而为每个人提供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为了满足新医改政策的要求,医院应高度重视医疗服务成本管理工作,努力寻求有助于增强医疗服务效率的方法手段,不断调整完善内部管理,优化服务流程,规范诊疗行为,激发医务工作者的工作热情,保证服务水平及效率监管作用。

关键词:

新医改;公里医院;内部审计

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具有四方面的特征:首先,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将卫生系统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作为了主体部分,将医院及其所属机构的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等作为了客体部分;其次,公立医院内部审计涵盖了真实规范的财务收支和经济活动,以及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实际效益;此外,发挥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由医院主要负责人指导内部审计机构与审计工作者的工作,独立于被审计单位及相关部门之外;再有,明确强调内部审计机构与内部审计工作者进行审计工作过程中,要充分贯彻落实相关的内部审计准则。

一、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审计风险大,质量低

在我国社会性质的影响下,医院性质一直处于公益组织与盈利组织之间举棋不定,而为了保证达到预期的利益目标,医院常常对管理力度进行不断的变通调整,这就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内部制度的强制性,法规建设意识薄弱。虽然我国已有一些医院针对此情况实行了相关的规则制度,但与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体系还相差甚远,发挥不了应有的控制作用。由于医院缺乏内部审计法规体系和制度体系,给审计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风险,阻碍了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提升。现阶段,多数医院的内部审计工作只负责优化处理财务活动的后期事项,忽视了准确预测和详细分析导致财务风险的因素,所以难以全方位的监管事前预测、活动过程及活动后期活动的事项,无法及时有效的防范财务风险,无法为医院管理层提供强有力的决策依据,最终影响了内部审计质量。

(二)内部审计人员构成不合理

为了实现内部审计现代化目标,就必须有一批政治素质、专业素质过硬,熟知现代管理、计算机等知识以及审计技术复合型人才。然而目前,公立医院内部审计人员的构成还满足不了内部审计与医院医疗改革深化发展的要求,具体表现在:一,内部审计人员紧缺;大部分医院中从事内部审计工作的人员数量只有一两名,这完全达不到我国内部审计机构的平均水平。内部审计人员的紧缺将严重阻碍了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正常运行。二,内部审计人员构成专业过于单一;内部审计工作除了内部人员的参与外,还需要有其他专业人员的参与。多数公立医院认为内部审计岗位只是财务人员岗位轮换的中转站。大部分内部审计人员之前都从事的是财务方面的事项,只具备财务专业水平。当前,随着内部审计独立于财务审计之外,朝着风险管理方向发展,内部审计人员构成专业的单一性对内部审计工作的稳定有序发展无疑将造成不小的影响。而导致此情况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公立医院并非是为了自身更好的发展而自发性的组建内部审计,这就使医院部分领导缺乏内部审计意识,认为内部审计机构只是为医院等级评审工作服务,对强化医院经济管理和提升经济效益毫无作用。

(三)内部审计范围过窄

多数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只具备了事后监督功能,只服务于财务收支审计,防范违规行为,但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和经营业务量的增加下,各医院将面临着严峻的市场竞争,对医院内部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有了更高的要求。单一的财务收支审计工作很少注重为医院效益提升服务,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同时内部审计工作还忽视了管理审计与效益审计两项工作,满足不了现代医院对内部审计的要求。

二、新医改政策下加强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的对策

新医改政策明确指出,公立医院在强化自身工作的基础上还应通过高标准、高要求,探索新的审计理念、突破审计职能,同时加大对经营活动、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等事项的监督和评价力度,从而为医院管理层提供有力的决策依据。

(一)构建规范统一的风险评价体系

医院内部审计必须准确的识别职能领域、风险领域、风险要素,以及重大的审计结果,要和风险问题相对应。所以,一套具备共性标准、行业分类标准、项目补充标准原则的风险评价标准体系不可少。这三个标准原则是相互作用、相互补充的,要求内部审计工作者侧重于风险因素较大的领域,保证内部审计水平和质量。此外,内部审计工作者应和管理层积极的沟通协商,共同分析评价标准体系是否具备规范性、导向性,从而确保评价结果发挥应有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二)培养一批复合型内部审计人员

构建一批业务水平及素质都很高的复合型内部审计人员,对新医改政策下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的开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实际培养过程中应从各方面着手进行,构建一套完善高效的培养体系,强化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技能与管理水平。首先,应构建行之有效的多专业引入机制;公立医院的内部审计职能不仅涉及面广,而且对人才也有多样化的需求。专业单一的内部审计人员,很难促进内部审计功能的发挥。其次,应保证内部设计人员的良性循环;公立医院内部审计人员要具备各方面的能力,为此,医院应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积极开展职业资格考试、交流、轮岗等各项活动,丰富内部设计人员的知识面,优化他们的知识结构,确保他们熟知更多的技能,从而具备较高的判断能力以及问题的处理能力,为医院内部审计工作服务。

(三)科学扩大内部审计范围

当前,公立医院必须扩大内部审计工作范围,除了要涉及财务收支审计等事后监督领域外,还必须对医院各项工作起到综合监督的作用,逐步向效益管理方向迈进,如实施内部控制制度审计;实施院领导离任审计,找出其任职时不规范的行为,并提出相应的科学建议。通过扩大内部审计工作范围,促进内部审计职能作用的全面发挥,从而奠定内部审计在公立医院中的地位与权威性。

(四)健全内部审计组织架构

内部审计不仅是医院内部控制中的核心部分,而且对医院内部控制的运行又起到监督作用,是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当前,要想将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方面的监督、评价作用全面发挥,就必须尽快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审计机构。公立医院应严格按照《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的要求,建立规范的内部审计机构,确保其独立行使内部审计职能;同时配备足够的审计人员,将内部审计本有的监督职能、评价职能以及服务功能淋漓尽致发挥,最终促进公立医院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提升。

(五)强化后续跟踪审计

内部审计并不只是揭露问题,更重要的是根据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合理建议,以此促进公立医院有条不紊的发展。内部审计工作关注审计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是否落实到位,是否转化为被审计单位加强管理、提高效益的实际行动,是否解决了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的压力。所以公立医院内部审计部门应做好后续跟踪审计工作,对存在的问题有效整改,为健全机制体制提供保障。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知,随着新医改政策的实施,公立医院的内部审计应注重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两方面,这是现代医院管理的实际要求。新医改过程挑战重重,作为内部审计人员,应充分的掌握了解外部环境,并根据当前的改革形势不断的调整和完善自己,切实发挥内部审计工作在医院效益方面的作用,从而推动医院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臧海鹏 单位:莱西市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林志琼.加强医院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建设中的作用[J].中国城市经济,2012年02期

[2]张志伟.当前医院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年02期

[3]沈文立.推进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发展的探讨[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05期

[4]郭旭.加强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研究——以医疗卫生系统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12年30期

第4篇

让我们一起看看,至2011年的两年间,新医改政策对老百姓就医产生哪些影响――

政府“多预防”,百姓“少得病”

中国长期以来存在着“重医轻防”的观念,老百姓总是病倒了才想着去医院检查,这不仅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而且增加了百姓和国家的疾病负担。面对看病就医问题突出的现实,中国必须转变医疗模式,坚持预防为主。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李玲指出,如果全民能均等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那么老百姓的健康水平将得到提高,得病机会将减少,医疗负担也会相应减少。

政府“多保障”,百姓“少担忧”

由于没有医疗保障,医药费用高,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许多居民,尤其是城乡贫困居民“有病不敢医”,因为一个人生病往往全家都被拖垮。 为了减少老百姓的担忧,让老百姓病有所医,中国正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新医改提出,近期力争实现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合)覆盖率达到90%以上,并逐步提高筹资和保障水平。

医疗保障多了,群众看病的担忧就少了。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系主任白重恩认为,建设覆盖全民的医疗保障体系是医改最重要的内容,抓住了解决群众当前看病就医难题的症结。目前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已达1.94亿人,新农合制度已覆盖全国农村地区90%以上的人口,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也已在200多个城市推开。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也基本建立。

政府“多监管”,百姓“少花钱”

得不起病,吃不起药,“看病贵”成为老百姓反映最突出的问题之一。这与药品生产、销售和使用环节的混乱、与医药领域的腐败有密切关系。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举措有望给这种局面带来转机。

新医改提出,基本药物由国家实行招标定点生产或集中采购,直接配送,减少中间环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直接配送覆盖面力争达到80%,合理确定基本药物的价格,减轻群众基本用药费用负担。

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千兵指出,基本药物制度是世界上比较普遍的形式,这对降低药价,保障基本药物的供应有重要作用。但是基本药物目录如何制定、如何管理等细节有待进一步落实。

医疗“多网点”,患者“少跑腿”

缺少人才、缺少设备、缺少房屋……因为医疗卫生资源的缺乏,中国一些贫困地区、边远山区的老百姓只能“跋山涉水”地求医问诊。

“农村居民小病不出乡,城市居民享有便捷有效的社区卫生服务。”针对老百姓看病难问题,新医保勾画了一个令人欣喜的前景。

新医保还提出,加快农村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全面覆盖,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水平和质量。

近年来,中国社区卫生服务网络进一步发展,截至2010年底,全国共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8万余个。2009年全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诊疗人次达到2.68亿人次。

医院“多便捷”,患者“少麻烦”

新医改要求,要探索建立比较规范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进医院内部管理,优化服务流程,规范诊疗行为,明显缩短病人等候时间,实现检查结果互认。

公立医院的改革是近期医改的重点,努力让百姓更加方便快捷地看病就医,也是新医改中比较明显的信号。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所长于长隆说,如果公立医院能多为病人考虑一些,多提供一些便利,设计好就诊过程的细节,病人就少些等候少些麻烦。

医院“进市场”,患者“增实惠”

新医改方案提出要改革现行的医疗服务定价机制和监管办法,增强医疗服务价格的市场定价和市场调价功能。还提出要鼓励社会资本兴办民营医疗机构、参与公立医院改制重组。“市场”的重要性在这次医改中的作用显而易见,那么这种变化能不能让市民看病更便宜,会不会由于被推向市场反而变得更贵?

北京大学市场经济研究专家王玲教授认为,老百姓容易认为市场的就是贵的,这种观点并不正确。“其实,市场竞争会使定价变得更加透明,减少因价格机制不透明产生的权力寻租机会。当然,市场也可能出现问题,但这个时候,我们不是有医管局吗?”“一家医院的大夫服务好,看病见效,价格低廉。另一家价格昂贵。相信任何一个老百姓都不会选后者。推入市场后的医院,失去患者,就意味着失去生存的基本条件,这将迫使它减价提质。这就是市场竞争的力量。”王玲说。

社区“大发展”,居民“更便利”

社区看病一样能“信得过”。未来3年,国家将加大对社区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站的投入,配置必要的医疗设备,培训近2万人次的全科医生和公共卫生人员,促进“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大医院的医师、专家,也将到社区坐诊。

“只要做好了,这个办法将成为解决看病贵、看病难的关键。”北大教授王玲说,过去,由于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缺失,市民习惯到大医院就医,造成大医院人满为患,看病排长队、托关系、费时间。社区医院的好处在于,把感冒发烧一类的常见病就诊放在基层,方便老百姓看病。“不仅如此,社区医院全部使用基本药物,而且实现零加价,保证了看病价格的低廉。”王玲说。目前,不少市民还对到社区看病存在疑虑,觉得“信不过”。王玲认为,这需要通过社区医院物美价廉的服务,医保报销对基层的有力倾斜,来逐渐转变市民的观念,使社区首诊变为一种习惯。

第5篇

关键词:新医改;医院;创新

就现阶段的情况而言,新医改政策已经起到了一定的积极效果,但由于还有一些问题没有得到良好的解决,因此需要对医院财务管理进行一定的创新。将原有的一些问题和漏洞,有效的解决,这样在良好外部环境下,以及有效的内部创新中,就可以获得一个较为理想的效果。对于我国的情况而言,医院财务管理的主要问题在一些细节方面,比方说扎帐、日常总结等等。很多的问题都是由于平时不注意所引起的。因此创新工作需要在这些方面进行一定的努力。本文就新医改政策下医院财务管理创新进行一定的研究。

一、新医改政策下应积极创新财务管理理念

对于新医改政策下医院财务管理而言,要想获得一个理想的创新效果,首先需要在理念上进行一定的创新,只有打破旧有的理念,才能将新医改的政策有效的利用起来,另一方面,才能更好的制定创新的措施。随着新医改政策的颁布实施与医疗机构改革的深化,医院逐步向市场化与商业化进行转变,医院的财务管理受到广泛关注,医院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财务工作水平,只有不断提升医院的经济效益乃至社会效益,才能找到两者利益的最佳平衡点,促进医院的稳定生存与持久发展。由此可见,要想在新医改政策下医院财务管理当中,获得一个较好的创新结果,就必须在理念上获得一定的突破,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打破一些旧有的框架,将新医改政策下医院财务管理更好的实行。

二、创新财务管理的具体举措

(一)实施财务动态管理

从现有的情况来所,要想在新医改政策下医院财务管理方面,实行一个有效的创新制度或者措施,就必须将原有的一些东西彻底的抛弃。在创新财务管理的措施当中,本文认为,需要实施财务动态管理,这样才能将新医改政策下医院财务管理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问题发生。在实际的操作中,首先要减少设备闲置,在很多的医院当中,设备闲置是一个非常严重的情况,不仅浪费医院的空间,还对新医改政策下医院财务管理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因此,首先要将设备的闲置率有效的降低。其次需要公开招标采购制度,这样可以最大化的降低成本购置所需要的资产。虽然医院每天的流水较多,而且收益较好,但医院所需要的资产和采购的东西也非常的昂贵,有效的节省成本,是考量新医改政策下医院财务管理创新措施的重要标准之一。

(二)新医改政策下医院会计核算的责任

从现有的情况来看,新医改的政策是比较适用于我国医院的情况的。因此,需要将医院的会计核算工作有效的进行,加强责任的落实。新医改政策提出了考核医院财务工作的要求,明确会计核算工作在医院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不断完善财务管理机制,健全核算监督体系。医院的会计核算是新医改政策下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不允许出现丝毫的差错。在以往的核算工作中,总是会出现一些漏洞,导致对整体的新医改政策下医院财务管理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我国的医疗事业正处在一个上升的阶段,必须要利用好新医改政策的优势,同时借助现阶段的外部环境,将内部的问题有效的处理。因此,新医改政策下医院会计核算的责任是非常大的。

(三)完善网络化管理,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新医改的政策自从以来,针对不同的医院,政策也不断的改变,力图达到一个最理想的效果。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我国如果想在新医改政策下医院财务管理方面,较好的进行创新工作,就必须完善网络化管理,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在最短的时间内,处理最多的问题,这才是最好的创新。从客观的角度来说,计算机网络化管理是对传统管理模式的突破,是实现医院财务信息管理标准化、程序化、实时化、科学化、精确化和系统化的新举措,会极大提高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效率。依托网络化财务管理平台,医疗服务价格与药品价格由计算机自动划价、统一结算、准确及时入账,如此一来,即减少了工作的步骤,又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对于新医改政策下医院财务管理来说,是非常有益的。

总结:本文对新医改政策下医院财务管理创新工作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从现有的情况来看,很多的医院都在积极的进行创新工作,积极的探寻创新措施,并且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我们能够从媒体上看到更多的积极报道,从电视上看到更多的患者的笑脸。对于新医改政策下医院财务管理创新来说,每一个医院都要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不同的创新工作,这样才能取得一个较好的成果,另一方面,适当的借鉴也是有很大益处的。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新医改政策;医院财务;会计;探讨

一、新医改政策对医院财务管理体制的导向和影响

新政策的出台影响了我国的财富管理结构,与此同时,对医院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水平也有了更高的的要求,特别是在设立了多元化的卫生机制,同时以政府为导向后,医院卫生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基于新政策的背景下,将医药分开,加大力度实行非处方药的零差价率,并增设药事服务费,将以技养作为发展的方向。新医改政策呈现出的公益性,对目前的医院财务管理具有一定影响。新医改的方案指出:我国将建设政府主导的多元卫生投入机制,要逐步提升政府卫生投入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减轻群众个人卫生经济负担。一般情况下,政府对卫生行业投入的资金要大幅度高于经常性财政增长的幅度。新医改政策中要求医院进行医药分开,同时取消药品加成,使医会计制度中废除了原有的药品进销差价。通过增加药事服务费,使医院由过去的以药养医变为了以技养医,这种转变推动了医院的改革创新,同时也增加了政府的资金投入。对公立医院的经济补偿政策进行优化改革,不仅可以减少群众看病的用药费用,还可以提升医院合理收费的标准,真正的做到为人民服务。同时也能真实地体现工作人员的劳动价值,提升医务人员的工作热情。总之,新政策的实施能够有利于对医药行业的管理,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了医疗的成本。

二、当前我国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医院稽查制度、内控制度不严格

医院在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过程中,为了保证工作的质量,需要完善医院的各项制度。如稽查制度、内容制度,科学完善的内控制度是开展财务管理工作和会计核算工作的基础。但目前大部分医院的相关制度不严格,对会计核算工作和财务管理未能起到规范作用,对票据和资金也没有展开有效地监督与制约,无法保障财务的安全。另外,一些医院对经费没有明确的标准,甚至有些医院根本都没有审计机构,由此造成了医院会计核算和医院财务管理缺少有力依据。此外,人们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尽管各个行业也越来越普遍应用网络技术,但是医院在网络管理方面却存在着较大欠缺,其网络化应用程度相对较低是主要表现,大部分医院只引进了简单的财务软软件代替传统人工记账,没能有效的实现网络化的应用。

(二)筹集资金的方式不够科学

虽然医院逐渐改善了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但由于还没能完全摆脱传统模式,部分的医院在筹集资金过程中存在方法不科学的现象。基于当前的社会背景,医院的收入大多来自固定基本业务和财政补助,其他筹集资金渠道相对较少,因此限制了医院的经济发展。新政策下,国家提高了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资金,使得公立医院升级了原本的公益性质,这就对医院的会计核算工作有了新的要求。原有的会计核算制度无法适应现在的医院管理体系,因此,需要加大力度对医院会计核算工作进行优化升级,制定符合现代医院管理的科学、合理的会计核算制度。医院与其他事业单位相比较,不仅数量较多,而且单位涉及的来源资产较广泛,如医药、器械、日常输入以及国家财政扶持政策等等。这就带给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一定的困难,财务会计的相关部们的控制管理工作也遇到较大的阻碍。因此,医院需要制定关于财务管理部门的管理体系,用来保证会计内部工作正常地进行。医院在过去多年的发展中,已经逐步形成了一套财务管理体系,体系的应用有良好的效果,但是,随着新医药政策的实施,这种体系逐渐暴露出一些弊端,无法满足现在医院会计管理工作的新要求。随着新医改政策的实施,国家为了加大力度扶持卫生行业,也出台了大量的政策进行集中处理,但是由于管理工作效率低,造成财务管理上还出现一些内部控制问题,影响了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效率。

三、提升医院裁员管和会计核算工作的有效举措和方法

(一)如何完善财务会计控制系统

基于新政策的背景下,想要提高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应该保证满足新医改的政策的要求,同时完善医院的财务会计系统,为工作人员的工作提供规范的标准。医院应赋予财务管理一定的管理权限,使其能够统一的管理医院内部财务工作。另外,在医院的财务管理之中,由于财务管理方式多少会受到传统的体系的影响,使管理人员无法突破固有的思维模式,制定的相关政策没有挣脱传统模式的束缚,无法满足新政策的医院财务务管理的要求。因此,在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中,应该充分理解新政策的要求。并在符合医院转型特点的基础上构建一套完整高效的财务管理体系,在为财务管理工作人员提供有效的参考的依据的同时,使管理工作能够得到相对有效的完善和落实,不断地提高工作效率。除此之外,在新政策的环境下,财务管理部门应该综合考虑医院的实际情况,将不同医院的会计核算管理目标分配到各个部门、各个科室及各个项目中,为其提供科学有效的参考数据,做到有效地落实预算管理。

(二)如何及系统的进行会计核算

在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中,会计核算是其管理工作的重点,对整个财务管理工作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在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中,要想有效提升地财务管理工作效率,实施系统性的会计核算。特别是在新政策之后,是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因此,在新政策实施之下,医院应完善财务管理工作的细节,根据过去的工作经验,制定符合自身情况的制度,以此来为医院财务管理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的依据,使其工作得到具体的落实。医院医疗服务成本进行系统核算,运用科学并且符合实际的管理手段来对医疗成本进行系统性的管理。另外,为了使会计核算工作效率得到有效地提高,对财务的成本进行有效控制,核算人员还应该充分认识医院的潜力及可用资源,运用科学、系统的会计核算方式对其进行科学性的处理,以此来实现节能的目标,进一步将降低了医院的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三)加强对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

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与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效率息息相关。应用信息管理系统进行财务管理是一种现代化的管理方式,能够实现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信息化、规范化和统一化,从根本上提升了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效率。另外,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可以实施的收集、整理与分析财务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数据,通过对数据的整合与分析可以医院的固定资产及流动资金有直观的了解,使医院管理人员能够掌握医院的经济效益。所以,在新政策越来越普遍的条件下,为了能够不断提高应效率和水平,应加强信息关系系统的应用,提高我国的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效率。

四、结束语

医院财务管理师以现代医院管理活动作为基础,是实现现代化医院管理的重要环节。在卫生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医院财务人员应该打破传统的思维枷锁,力求创新,主动转型,优化财务管理工作,使其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财务管理体系的建立不仅要符合未来公共医疗的发展形势,同时要做到以人为本,降低个人卫生医疗的经济负担。坚持落实管半分开、政事分开的工作,同时严格规范医院的常规管理,使医院获得更直观的经济利益,使医院实现可持续发展。加强财务管理和惠及核算工作,可以为医院提供直接的经济效益,同时还可以减少人们看病用药的经济负担,为社会做出贡献。

作者:王勤 单位:山东省泰安市精神病医院

参考文献:

[1]李琼.新医改政策下医院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2012,32(8):60-61

[2]郑升.新医改政策下医院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解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5,(16):182-182,184

[3]郑升.新医改政策下医院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解析[J].财经界,2015,(24):216,218

[4]陶毅.新医改政策下医院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探讨[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3,(10):375,258.

[5]原晓丽.浅析新医改政策下医院财务管理的创新[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10):113-114

[6]王泽伟.新医改政策下医院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创新[J].管理观察,2016,(9):134-136

第7篇

关键词:医药体制改革 后勤服务 管理

一、新医改政策对医院管理的影响

(一)市场竞争机制更为完善

新医改政策降低了参与医疗保障体系的门槛,使民营、外资等多种形式的医疗服务机构能与公立医院一同参与医疗服务市场的竞争。随着医疗市场竞争机制的完善,医疗服务机构将更加注重强化内部管理和提升服务质量来增强竞争力。

(二)付费方式转型

新医改政策中,全民基本医疗保障包括城镇职工、居民医疗保险与新农村合作医疗三个方面,并将商业保险作为基本医疗保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民医疗保险的环境下,公平与效率的重要性被进一步提升。这就使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价格等更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医院的经营管理也能受到更有力的监督。过去在医疗资源分配方面出现的种种问题将不再发生,高昂的医疗成本也能得到有效控制,从而在根本上降低医疗费用,使患者获得实惠。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升级,无法适应新医改政策的医疗机构将很有可能被市场淘汰。

(三)补偿机制转型

过去医疗保障的公益性是政府通过加强对公立医院的投入实现的,这就造成政府对患者及公共卫生等方面的支出存在不足。这种补偿机制在医疗资源的投入总量和分配比例方面存在巨大问题,对解决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毫无帮助,甚至使医疗费用攀升的问题更为严重。通过新医改政策,政府在患者、基础卫生和公共卫生方面的投入大幅增加,公立医院的直接补偿显著下降。这促使公立医院必须转变经营理念。

二、医院后勤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后勤成本大幅上升,医院财务风险加大

新医改政策中,对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的核心在于取消了过去15%的药品加价,公立医院的收入也相因下降。据相关资料调查表明,药费在所有医疗费用的比重逐年增加,2008年公立医院门诊、住院患者的药费占医疗费用的比重均超过50%。不难看出在新医改政策出台前,药品收入是医院收入中最重要的部分。

新医改政策虽然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医院在药品方面的收入,但是也通过增加药事服务费、增加政府收入和调整基数服务收费标准等措施保证医院的经营收入。应当注意的是,补偿方式的转型造成医院收入的不确定性增加。首先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投入虽然有所上升,但是它并不属于医院的营业收入;其次由于医疗服务市场竞争的加剧,药事服务费与技术服务费上升空间有限。这三项新措施能否替代药品价格下降的部分对医院而言尚无法下结论,因此医院的财务风险增加无法规避。

新医改政策实施后,随着患者人数的急剧增加,医院将面临巨大的后勤压力,提高后勤服务质量,增加服务人员,完善服务设施迫在眉睫。在医院的经营中,后勤服务对医院的收入有巨大影响。由于种种原因,医院内部的管理模式和监督机制在短时间内难以满足新医改的需要,因此未来在后勤服务方面,医院势必面临更加沉重的成本压力。

(二)医院后勤服务压力剧增

扩大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是新医改的核心内容。新医改政策规定,在2013年前必须实现居民医疗保险与新农合医疗保险参保率超过90%。国家还对提高医疗保障水平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一是城镇居民和新农合的医疗保险补贴标准由过去的每人每年90元上升至120元;二是提高城镇居民和新农合的住院费用报销比例、门诊费用报销比例和范围。在我国2008年的卫生服务调查中,超过70%的患者因为经济方面的原因未能接受及时治疗,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的人数总额超过一千万。随着新医改政策的推行,患者在医疗方面的经济压力得到有效缓解,大量因无法承担医疗费用而未能接受治疗的患者重新进入医院。所以在短时间内,医院的患者数量会迎来高峰,这对医院后勤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医院后期服务监督难度增加

除了对医疗保险范围、医疗服务市场准入门槛进行规定外,新医改政策还对医疗服务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建立健全严格的医药卫生监管机制、完善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检测网络等。这些监管措施在对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做出要求的同时,也对医院的后勤服务质量做出了更严格的规定。虽然后勤服务不是医院的主营业务,但是它与医疗活动的各个方面都有极为密切的联系。在受到患者数量增加与监管力度强化两个方面的压力下,医院的后勤服务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医院必须重视对后勤服务方面的管理,并成立专门的部门对后勤服务进行统一管理。这就造成医院无法全身心地投入正常的经营工作,医院的市场竞争力势必会大幅下降。

与其他业务相比,后勤服务对劳动力数量方面的要求更高。采取外包的方式对后勤服务进行标准化管理,能够显著提高医院的市场竞争力。然而一旦采用外包的方式,医院需要研究经济因素、外包商的服务质量等一系列问题。在医院与外包商确定合作关系后,双方还应形成有效地合作机制,通过沟通、合作实现医院后勤服务水平的整体提升。

三、完善医院后勤服务管理的措施

(一)加强人才管理,提高后勤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首先在后勤服务管理人员的选择方面。医院后勤服务责任重大,工作强度高,因此医院应优先选择管理经验丰富、责任感强的人才担任;其次医院应将后勤人员的考核纳入正常考核工作。通过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奖励,最大限度地激发后勤服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最后通过提高后勤人员的工资待遇和地位,营造后勤服务人员与一线医护人员间的和谐关系,提高医院部门间的凝聚力。

提高后勤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采用教育讲座、参观学习等方式对后勤服务人员进行必要的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

2.强化岗前培训,定期开展职业技能考核,提高后勤服务人员的能力;

3.培养后勤服务人员的服务意识。

(二)推广信息化管理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管理是未来医院管理工作的必然要求。没有信息化管理,医院后勤服务管理将会出现一系列问题。医院加强对信息资源的利用,依靠云计算、大数据等网络技术,实现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全面提升,为提升医院后勤服务管理质量提供坚强的后盾。医院的信息化管理应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通过优质的硬件和自动化办公系统等软件设施,对现有的后勤服务管理工作流程进行改革。医院后勤管理信息化是未来开展管理工作的主流。

(三)创新服务模式

在新医改政策实施后,病人治疗能够实现分流,这也使医院的患者结构发生改变。这一变化对医院的后勤服务,特别是陪护服务将产生巨大的影响,最突出的在于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患者对陪护要求出现了差异。因此医院的后勤服务内容也应当更加细化,通过专业划分级,满足患者的需求。例如二级以下的社区卫生机构可采用质优价低的服务,满足患者的基本需求,二级以上的综合性医院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性地增加服务项目等。

(四)完善医院后勤服务管理机制

采用以外包为代表的社会化后勤服务,为医院解决后勤运营成本高、效率低、质量差等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医院后勤改革能够直接降低后勤服务成本,提高医院内部各项设施的寿命。后勤服务外包也使医院后勤工作人员的危机感大幅增加,迫使其提高后勤服务的工作质量。医院后勤管理工作涉及范围较广,任务繁重。因此医院可以适当将竞争机制引入各个后勤服务小组当中,由专业公司及医院后勤人员共同开展工作。

(五)完善医院后勤的核算体系

在过去,医院后勤管理工作中成本效益理念严重缺失,成本收入核算方面的工作存在严重漏洞,例如不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忽视投资回报率等。这种成本核算体系会直接导致医院后勤服务成本信息真实性下降,运营成本控制力不足。同时虽然实行后勤服务外包对医院而言是一种方便快捷的管理方式,但是很多医院由于没有对后勤运营成本进行准确核算,因此在实行外包后,医院很可能要承担比过去更高昂的成本。这不仅没有实现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的预期目的,反而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

(六)根据医院实际情况选择管理方式

如果医院的后勤业务需求量稳定,成本与收入处于较为平衡的状态时,医院可以对后勤服务进行自主管理。然而在日常工作当中,医院后勤服务的质量、管理能力等方面是否能达到新医改政策提出的标准无法得到准确预测。因此在对后勤服务管理方式的选择过程中,应当将医院自身与外包企业的管理能力纳入考量的范围之内。若医院的管理能力较高或潜力较大时,医院后勤工作可以适当拓展服务范围,从而达到降低运营成本的目的。若医院的管理能力较弱,对运营成本的控制有限时,则应当选择服务质量高,管理水平高,价格适中的企业加入医院的后勤服务当中。同时在与外包公司的合作当中,医院的后勤服务部门可以学习对方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实现自身管理水平的提高。

后勤服务管理是医院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后勤服务进行管理,不仅能够显著提高医院的市场竞争力,还能够实现医院的可持续发展,为社会提供质量更好的医疗服务。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新医改政策;t院财务管理;影响;措施

医疗卫生事业是关系千家万户福祉的民生事业,在当前新医改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医院应正视新医改对财务管理上产生的影响,并顺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积极的制定相应的措施,改进和强化医院的财务管理,才能促进医院整体的发展,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大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笔者结合医院财务管理和新医改的相关内容,对新医改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做了分析,并提出了几点强化医院财务管理的措施,以期促进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

一、医院财务管理

医院财务管理就是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通过对医院信息、资源的有效整理和分析,为医院获取资金提供规划建议并做出详细的数据记录,保证医院能够顺利的开展生产、经营做出正确的财务分析和管理,促进医院成本的有效控制和最大经济效益的获取。

医院财务管理要以勤俭节约作为基本的原则,将医院的一切经济活动以货币形态开展综合性的管理。在开展管理时,财务部门要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制度,对医院开支进行严格的管控[1],同时确保财产物资的安全性;制定合理的财政目标,做好财务预算,强化财务管理;对医院内的一切经济活动做好分析,把控好财务的支出和医疗收费,通过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提升,促进医院医疗、科研、教学、预防等工作的有序性和发展性。

二、新医改政策主要内容

(一)改革原则

第一,始终将以人为本作为贯彻的理念,积极的投身到位人民服务中,维护人民的健康权益,不断努力让更多的民众接受到医疗护理,帮助民众排除病痛;第二,从当前国家的医疗现况出发,不断总结和累积实践经验,把握社会的需求和发展,将医院的发展规律和社会需求相结合,使医院财务管理时刻顺应医院和社会的发展。要建立起医院自己的财务管理制度,发挥出医院的特色;第三,利用好医院的资源,做好统筹分配,同时兼顾与效率的统一,利用市场竞争机制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满足社会民众多样化的服务需求。同时,建立一个医院的长远发展计划,促进医院的健康发展。

(二)改革要求

在新医改原则的要求下,医院的财务管理要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和发展方向,变革之前的财务制度,使财务制度能适应社会需求和医院发展,从而实现医院的可持续发展。第一,强化医院财务管理制度,明确各项支出账目,在保障医院工作顺利开展前提下,开拓医院的融投资渠道,促进医院财务管理的不断发展;第二,进行合理的收入、支出预算,保证医院最大经济效益的获取;第三,建立健全医院的财务监管,为财务管理的安全运行保驾护航。

三、新医改对财务管理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医疗健康需求在不断增多,这就给医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改革和强化医院的财务管理模式,才能顺应社会的发展。新医改从多种方面都给医院财务管理提出了要求,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财务的管理理念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新医改政策的实施,给市场环境下医院发展指明了方向,要实现的最终目的也是将医院推进市场,并通过市场模式作用规范和督促医院的健康发展。因此,医院要实现发展,就必须树立起“患者为中心”的医疗理念[2]。要取得经济较高经济效益,医院还要与时俱进,强化科学方法在财务工作中的应用,注重创新性和科学性的结合。

(二)对医院预算管理产生一定影响

预算管理是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医改要实现的就是在降低医疗费用基础上提升服务质量。要实现这个目标,医院就必须强化预算管理工作,从医院实际出发,加强预算编制、执行及监督,促进医院经济效益的提升。

(三)对资金渠道产生一定影响

资金是医院有序运行、健康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医院管理的关键性环节。在新医改的大环境下,医院要从自身情况出发,积极开拓资金的投融资渠道,改变陈旧的资金来源模式,提倡办医格局的多元化发展。

(四)对收费结构产生一定影响

新医改执行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医疗负担,并提升医疗服务质量,这不仅是新医改要实现的目标,更是医院未来的发展目标。政府方面会通过投入的增加,调整医院的收费标准来实现减轻医疗负担的最终目标。

(五)对资产管理产生一定影响

强化对资产的管理是医院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医院应转变之前的资产管理理念,设置专门的人员对资产进行定期的核查,才能进一步完善医院的资产管理体系,确保医院资产的安全。

四、针对新医改,医院强化采取财务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强化管理者的重视程度

要强化医院对新医改和财务管理的重视,不仅要通过会议、文件等形式来强化意识,提高重视程度,最主要是要落实到实践中。医院管理者应对新医改有正确的认识,并对医院经营产生的影响做深入的分析,在结合相关文件及政策的前提下,积极的制定对策,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对各部门和经营状况的核查及管理。

(二)新医改下做好财务监督,提高财务透明程度

在新医改的背景下,应确定政府的主导地位,在政府投入加大的同时,强化对国有资产的严格监控,提高资产的总体安全。医院应重视财务的监督工作,强化财务管控,并建立起国有资金管理信息系统,深化采取的信息化水平,确保技术平台与国家资金管理系统相一致,通过专业的业务操作流程和标准化数据加强对财务数据的监管。

(三)新医改下要全面提升财务管理的风险意识

新医改执行后,传统的收入来源方式要进行改变,医院对于资金的管理也应从理念上进行改变,并正视风险的存在。医院应遵循合理性和有效性这两个原则对财务进行改革,并对居民的收入和消费需求加以分析,将医疗服务发展和医院自身及管理机制相结合,制定出有效的预算管理机制。另外,还要注重对资金管理效率的提升,要定期对医院物资库存以及药品采购情况进行核算,尽量的减少库存积压量,从根本上降低资金占用率,有效管理医院物资存货以及流动性资产。

(四)全面优化财务管理流程

新医改政策实施后,医院与外部机构的交流更加频繁,这就要求财务人员不但要充分了解新医改的内容,还要不断通过自我升值,提高专业素质和能力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医院方面,要实现财务处理流程的优化,就必须制定系统化的财务管理策略,不仅对往年财务资料和信息进行全面的分析,合理制定预算,还要全面改善医院的财务处理系统和流程,进一步提高医院管理效率。

(五)完善财务核算监督体系

为了保证新医改后医院会计核算的顺利开展和功能发挥,医院应积极的建立健全财务核算监督机制,促进医院管理体制的完善。医院财务管理人员应在会计核算综合特征基础上,建立分级核算体制,并实现综合向专业分级核算的良好延伸,在掌握和了解各科室经济动态的基础上,合理调整相关经济指标,以促进医院财务科学化、合理化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曹艳丰.新医改对医院财务管理的影响及对策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15,07:96-97.

[2]郭坚强.新医改政策下医院财务管理创新的探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05:699-700+681.

第9篇

医药产业作为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其发展的中心环节。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医药产业的整体研发能力和创新水平仍然很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就是国家忽视了新药上市后走向市场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缺乏在新药市场转化环节上的延续性政策扶持。对于一个新药来说,给予市场更为重要,让创新型药品有市场,才能真正促进企业创新的积极性。简单地将药品市场划分为医疗保险市场和非医疗保险市场两大部分,无疑医疗保险市场对药品的销售起着决定性作用。医疗保险市场已成为制药企业所不能忽视的重要药品市场。要促进我国医药企业的药物创新,必须有来自医疗保险政策的支持,要对医疗保险制度进行相应的改革,加以完善,以适应鼓励企业药物创新的需要,发挥医疗保险制度对企业药物创新的促进机制。

2药物创新的重要性

创新药物研发旨在生产出在疗效上优于现存品,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减少、程度低的新型治疗药物,是全球医药产业快速发展的源动力,具有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1医药产业发展的需要

医药产业是高技术产业,创新是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核心。医药企业之间的竞争,最终表现为产品的竞争。增加医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对整个医药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当前我国的医药产业存在的重要问题就是数量有余,而质量不足。我国已经成为制药大国,医药制造业总产值逐年增加(见图1),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但是我国并非制药强国,一直以来我国医药企业都是以仿制式的研发为主,企业进行药物创新的积极性不高,导致整个医药产业的新药研发能力弱,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国内和国际市场中缺乏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我国自主开发获得国际承认的创新药物只有2个,青蒿素和二巯基丁二酸钠,青蒿素还被其他国家医药企业注册了专利[1]。据中国卫生经济学会统计[2],我国目前生产的药品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品不到3%,而97%以上的国产药为仿制药,并且外资药及合资药基本占据了原研药市场。因此我国的医药企业要强大,医药产业要发展,就必须集中力量专注于药物创新。

2.2人们健康的需要

健康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目标。同时健康也是一个投资物品,健康可以提高个人生产力,提高个人的生产和投资积极性[3],进而可以促进整个国家生产和经济的发展。药物是开启现代医学之门的钥匙,保健服务者促进健康的能力主要取决于药物[4]。创新药物研发不仅能给企业带来高额回报,还意味着挽救生命和改善生活质量。创新药物的研发成功往往成为人类与疾病斗争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我国重大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攀升,如恶性肿瘤、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肝炎等,忧郁症成为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的第二大疾病,这些疾病严重危害着人民健康[5],因此药品作为一种维护和改善公众健康水平的重要物质,药物创新对实现公民的健康权利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医药市场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3当前医疗保险政策在促进药物创新方面存在的问题

3.1新药不能立即进入医保目录

在现代社会中,医疗保险作为医药市场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已广泛为世界各国认同和利用。随着医疗保险体系的日益健全和发达,药品能否进入医保目录,对药品在市场上的销售命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个新药品种如果顺利进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利用新药保护和市场先机,差不多可以拿下市场60%以上的份额[6]。另有数据显示,一个列入国家医保目录的药品,市场销售和医保销售两个渠道的比例悬殊高达2∶8[6]。可以说,医疗保险市场是制药企业不能忽视的重要的药品市场,新药进入医保目录也是众多创新企业的目标。当前我国企业创新药物在医疗保险政策中,遇到的最重要障碍就是新药不能立即进入医保目录。我国的政策中对药品进入医保目录的规定是,新药进入医保药品目录必须有“超过2年的临床使用时限”。

3.1.1新药难以进入医保目录的原因

政策的出发点主要是为了新药有充足的临床数据支持,保障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另一方面的原因,就是医保费用控制与鼓励创新难以协调。我国的社会医疗保险是按照“保基本、广覆盖”的原则建立起来的。医保基金总量有限,要控制费用,只能是价格低的药品进入目录,而新药往往价格高,进入医保目录没有优势。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要对促进研发和保障消费者进行权衡取舍。

3.1.2新药不能进入医保目录导致的后果

但事实上,新药没能进入医保目录也会给企业的药物创新带来负面的影响。由于研发的新药大多数都是处方药,因此医院是这些创新药物主要的终端市场。新药没能进入医保目录导致在医院的使用率不高,就难以获得足够的临床数据,没有足够的临床数据支持,就更加难以进入医保目录,形成恶性循环。在这个恶性循环中,新药无法进入药品市场的销售主渠道,并且企业在推介产品、做宣传时也都会遇到阻力,研发企业更是无法赚取利润,甚至无法收回新药的研发成本,导致企业创新投入和市场回报失衡。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企业创新的积极性。

3.2当前的医疗保险费用支付方式不利于促进药物创新

除了新药难以进入医保目录这个政策限制外,当前的医保费用支付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药物创新。从制度经济学角度讲,医保费用的支付方式,影响医生的处方行为,而医生的处方行为,则决定着药品的使用和销售。可以说,医保费用的支付方式间接影响着新药的临床使用,从而影响企业新药的市场前景。当前我国广泛使用的是按照服务项目付费的支付方式,指医疗保险机构根据约定的医疗机构或医生定期上报的医疗服务记录,按每一个服务项目(如诊断、治疗、化验)等向服务提供者支付费用。按项目付费的支付方式不能约束医生的行为,医生没有成本意识。尤其是在“以药养医”体制下,医生偏向于销售利润空间大的药品,而很少考虑具有更好效果、更低成本的新药。临床使用决定企业研发,只有医生愿意开新药,企业才会愿意研发新药。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不会有动力去积极研发具有更好成本-效果比的新药。另一方面,按项目付费的机制不利于控制医疗费用,这对医保基金也形成了压力,从而使新药进入医保目录的难度增大,打击了企业进行新药研发的积极性。

4关于完善医疗保险政策的建议

4.1尽快将新药纳入医保目录

鉴于进入医保目录对新药销售的重要促进作用,虽然出于保障群众用药安全的考虑,政策规定新药进入医保药品目录要有超过2年临床使用时限,但执行政策不能一刀切,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制定有弹性的政策体制。首先应建立我国本土重大创新药物进入医保目录的评价机制和“绿色通道”,尤其是那些治疗重大疾病、罕见疾病有更好疗效地新药,允许其优先进入医保目录。一方面可以鼓励研发企业创新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可以使许多患者享受到科技进步带来的好处,满足其健康的需求。其次,针对鼓励新药研发与保障有限医保基金合理使用之间的矛盾,为更好地兼顾二者,建议新药进入医保目录时,采用药物经济学的方法进行评价。药物经济学评价是对药品临床价值以及总体治疗成本进行总体衡量的方式思路,是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的有效评估模式。对任何一种新药而言,评价其价格高或低,都无法简单地从成本利润的角度进行分析,而要通过其对患者整体康复时间是否缩短、治疗费用是否降低的角度来分析。对那些价格略高,疗效更好的新药进行增量成本-效果分析,比较新药与原目录同种药品的增量成本-效果,预算新药进入目录后,对医保基金支出的影响,以此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

4.2改善医保费用支付方式

按项目付费的支付方式,使医生偏向于使用利润空间大的药品,同时也给医保基金带来很大压力。如何实现既满足医疗保险基金的总体经济性,同时又有效地促进药物创新,可以借鉴国际上发达国家的做法,实行按病种付费的支付方式,即在确定病种医疗总费用的前提下控制用药总费用,不具体规定能否使用什么药品,医生和病人可在规定的医疗总费用中,选择需要的药品,按规定报销。在这种情况下,医生选择的药物组合必须让整体的治疗费用控制在一定的水平之内,且减少患者的住院治疗时间,因此很可能会选择虽价格会高于传统药物,但在总体治疗费用和患者康复时间上都显著优于传统药物的创新药物;而企业会根据临床的需要不断研发确实可以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整体治疗费用的新型产品,同时会更加考虑药品的经济性评价指标,将产品的价格保持在合理的水平。从这个角度来看,以疾病本身与费用挂钩进行报销的疾病相关诊断报销机制,对于药物创新更为有利。

4.3鼓励发展商业医疗保险

当前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以低水平,广覆盖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为主,医保目录严格规定了报销目录的品种和适应证范围,主要保障基本用药和低收入群体用药的需求。而对于一些具有更好疗效、价格更高的新药,基本的医疗保险不能给予报销,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新药的临床使用,缩小了新药的市场范围。商业医疗保险为主的补充医疗保险能很好地适应创新产品的普及和使用。由于不受医保目录和国家医保基金的限制,商业医疗保险可以更加灵活地与企业建立谈判机制,共同确定产品价格,可以率先将部分优质高价的创新型产品普及到部分需要高端医疗服务和医药需求的社会群体之中。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商业医疗保险覆盖面仍然很低,尤其是美国,85%以上的人口拥有商业医疗保险[7]。所以我国应扶持商业医疗保险的发展,例如在税收方面给予商业医疗保险政策支持,对经营补充医疗保险的公司,保费收入减免营业税;对个人缴纳的医疗保险费部分不征收个人所得税等[8],形成多层次的医疗保险体系,满足不同消费级别患者对药品的使用需求。

第10篇

关键词:新医改 中职学校 医学生 就业

课 题:本文系江西省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研究2015年度重点课题《新医改背景下中职医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JXZJJG-15-015)研究成果。

2009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简称“新医改”),该政策的具体实施对我国中职学校的医学类课程体系、中职医学生的就业等也有一定影响。相关调查显示,中职医学生的就业主要还是向更好的趋势发展。

一、新医改对中职医学生就业影响的分析

1.新医改政策对就业地域选择的影响

国家制定的新医改政策突出重视基层医疗卫生体制的完善,并给予相应的扶持和优惠政策。例如,新医改政策第四则提到,要加强医药卫生人才队伍的建设,并且要着重对公共卫生、农村卫生等专业技术人员和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此外,新医改政策还提到,对长期在城乡基层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在职称晋升、业务培训、待遇政策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

从以上政策内容中可以看出,国家对基层和农村医疗卫生建设的重视。新医改政策直接影响到中职医学生就业地域的选择。中职学生在就业意愿以及选择方面会逐步将更多的目光转向基层,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中职医学生的就业机会,同时也能完善基层和农村的医疗卫生从业人员结构。

中职医学生就业的地域或选择的卫生医疗机构有了一定的改变,学生在城乡机构(如乡镇基层卫生院)工作的比例也有所上升。

2.新医改政策对就业薪资的影响

目前,我国医疗卫生机构护理、药剂方面的人才仍然十分紧缺,尤其是基层卫生医疗机构这方面的人才更为紧缺。新医改政策对基层卫生医疗机构给予了相应的资金支持与鼓励,因此,在基层卫生医疗机构中工作的中职医学生的就业薪资会有所提升。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基层卫生医疗机构中,由于其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因此经费相对不足,相关工作人员的薪资待遇相对于当前我国的物价水平仍然比较低。

3.新医改政策对医学生创业的影响

新医改方案在指导思想中明确提出,要创新体制机制,鼓励社会参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从中不难看出,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医药卫生服务与保障体系,除了要强化政府责任、加大投入外,还需要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积极参与,这无疑为医疗行业的创业者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基于此,新医改方案为医学生增强创业意识,激发创业热情,为医学生毕业后走上社会自主创业,提供了可靠的政策层面的指引和支持。新医改方案中明确提出,国家将稳步推进公立医院改制的试点工作,适度降低公立医疗机构的比重,形成公立医院与非公立医院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这对许多医学生头脑中仍然根深蒂固地要进公立医院的就业思维产生了触动,开启了一股清新的就业之风。

相对应的,新医改背景下的医学院校也需要做出适合医学生创业的教育教学改革,为学生尽可能多地提供创业知识储备和创业技术指导。

可见,在新医改背景下,鼓励中职医学生创业既是中职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途径,也为中职医学生就业拓宽了渠道。

二、新医改政策下中职医学生就业、创业对策

新医改对医疗卫生人才的技能和职业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各方必须采取相关的措施,促进中职医学生就业、创业,从而完善、协调中职医学生的就业结构。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和建议。

1.重视学生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的提升

无论政策如何变化,中职医学生要实现良好的就业,就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以及相应的职业道德。为促进中职医学生的有效就业,中职学校应当更加重视学生专业技能的学习以及职业素养的提升。为此,学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学校以多种方式引进高水平的专业教师。学校引进的专业教师既要有娴熟的技能、丰富的医学相关经验,也要具备较高的职业人文素养等,学校要为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提供必要的师资保障。

第二,学校要加强与相关医疗卫生机构的合作,为学生提供一定的临床实践平台,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学校可组织学生深入基层,提供服务,例如敬老服务和社区服务等。

2.开展新医改和就业相结合的就业指导活动

为促进中职医学生的就业,我国相关人力资源部门、学校、企业、卫生医疗机构等都应积极为中职医学生提供就业平台,给予学生就业、择业的专业指导,实现中职医学生的有效就业。就业指导活动应当着重突出就业信息的传递,包括与中职医学专业相关的就业机构有哪些、薪资待遇如何等。学校应依据市场需求,结合新医改政策,为学生开设相应的就业指导课程。

3.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江西省“十三五”规划指出,把创新创业改革作为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着力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深化课程体系改革,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这对于中职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同样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中职学校是培养医护人员的重要基地,中职学校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培养创业意识和创业理念。结合医学专业,开设相应的创业培训课程或创业专题讲座,让创业意识在学生的头脑中扎根,将创业教育融入整个教学体系中。对相关课程进行整合和优化,构建合理可行的创业课程体系,介绍创业理论、创业技能。

二是强化创业技能训练。医学院校一般有长期合作的医疗机构,例如医院、药企等,学校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见习和实习机会;还可带领有创业意向和创业激情的学生走出校园,多接触、学习一线医疗单位和企业的管理模式;邀请成功创业者走进校园讲授创业经历,树立创业榜样。

三是构建医学生创业支持体系。医学生创业需要政府、学校和家庭等多方面的支持。学校要尽力搭建并完善对医学生创业的帮扶制度,对较成熟并具有可行性的创业计划给予指导,帮助学生争取资金和技术支持,进而搭建一个政府与学校共同参与的医学生创业支持体系,促进医学生成功创业。

中职学生普遍年龄尚小,学校对他们开展的就业创业教育,更多的是一种创业的准备教育,真正进入实质性创业阶段,估计需要毕业进入社会几年后的经验与资源积累。

三、小结

近几年,新医改政策对中职医学生就业的影响尤为显著,尤其体现在就业地域、薪资待遇及创业等方面。目前,在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工作的中职医学生的比例有所上升,有创业意愿的学生以及毕业后尝试创业的学生也越来越多。笔者对新医改背景下中职医学生就业的探讨并不全面,但新医改对中职医学生未来就业产生的积极影响必将更加突出。

参考文献:

[1]裴丰庭,齐玉龙.新医改政策对医学生就业状况的影响与对策[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3(4).

[2]裴丰庭,齐玉龙.新医改政策对医科学生就业的影响[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S2).

[3]周兰兰.医学生就业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教育[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2(8).

[4]闫志,陈明华.新医改政策下临床医学专业医德与法制教育调查――以安徽省四所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调查为例[J].复旦教育论坛,2012(4).

第11篇

【摘要】医院后勤服务是医院的支持保障系统,服务涉及面广,渗透到医疗活动的各个方面,因此,医院后勤服务行业也就成为此次医改受影响最深的医疗延伸行业之一。本文深入分析了新医改政策下医院后勤服务行业面临的挑战,指出医院后勤管理体制变革的迫切需要,并进一步探讨了医院后勤管理模式变革的突破点。

为建立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体制,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提高全民健康水平,2009年3月17日、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相继出台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下简称《医改意见》)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下简称《实施方案》)拉开了我国新医改的序幕。此次医改力度之大、投入之巨,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之最:中央及各级地方政府计划在未来三年投入8500亿增量资金用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改革涉及医疗保障制度建设、药品供应保障、医药价格形成机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公立医疗机构改革、医疗卫生投入机制、医务人员队伍建设、医药卫生管理体制等关键环节和重要领域。这将使医院后勤服务面临更为沉重的压力,并对医院现有的后勤管理模式提出严峻的挑战。

1 医院后勤服务面临的挑战

1.1病患流量增大,后勤负担加重

新医改着重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实施方案》中明确指出,三年内,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农合参保率提高到90%以上。wwW.133229.cOm同时中央财政还将大力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各级财政对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城镇职工、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在政策范围内的住院费用报销比例逐步提高,并逐步扩大和提高门诊费用报销范围和比例。其中城镇职工、居民医保最高支付限额分别提高到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6倍左右,新农合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以上。

据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2003年)结果显示,我国有44.8%的城镇人口和79.1%的农村人口没有任何医疗保障,基本上是自费看病。由于医疗保障覆盖面小、用药和检查费用不甚合理、部分药品价格虚高,致使许多老百姓看不起病,城乡低收入人群常常会因为经济负担过重而放弃住院。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2008年)结果仍显示,医生诊断需住院而病人未住院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困难”,占70.3%,全国每年大约有1000余万的农村人口因病致贫或返贫。

新医改大力度的医疗保障政策将有望极大的缓解患者的医疗经济负担,使得大批因缺乏保障或保障水平低、无法负担医疗费用而选择放弃医治的低收人病患重新走入医院。因此,医院的门诊和住院病患流量都会大幅增加,这将带给医院庞大的后勤工作量和沉重的管理负担,同时还将牵扯医院管理层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无疑也会给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带来负面影响。

1.2后勤成本增加,财务压力加大

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思路是取消现行进价加15%的药品加成政策。医院由此将减少相当数量的收入。卫生部2008年的统计数据显示,药费占医疗费用比重较往年有所上升,综合医院门诊病人药费比重为50.o%,住院病人药费比重44.2%。部、省、地级市、县级市和县属医院门诊药费比重分别为56.9%、52.9%、50.3%、49.5%和44.4%。

可见,新医改政策颁布以前,药品收入实际能够占到医院收入的一半左右。尽管国家将通过三种途径增加医院收入,即增设药事服务费、调整部分技术服务收费标准和增加政府投入。但新增的补偿途径对医院收入增加的影响有相当大程度的不确定性: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投入由现在的10%增至30%(如果投入到位的话),但投入重点是基本建设和大型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等专项补助,而不直接增加医院的营业收入;药事服务费和技术服务费在与医保政策的相互博弈下也不太可能出现大幅的提升。因此这两大补偿能否填补药品成本以外的收入损失对不同的医院来说还是个未知数,医院的财务压力加大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此外,伴随病患流量的大幅增加,医院必将增加后勤服务设施和人员。由于后勤服务已经是医院的沉重负担,在缺乏有效的管理模式和监控手段的情况下,势必更加增大其成本压力。如何最大化地提升医疗劳务价值,降低成本,化解财务压力是每个医院管理者必须思考的重大课题。医院后勤属于劳动密集型的服务,又是医院的非核心业务,通过外包,采用标准化运作和科学的管理流程可有效的优化医院管理格局,减轻医院负担,使其集中精力提升核心竞争力。

1.3监管要求提高,后勤难度加大

新医改强调“建立严格有效的医药卫生监管体制”,“强化医疗卫生服务行为和质量监管,完善医疗卫生服务标准和质量评价体系,规范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加快制定统一的疾病诊疗规范,健全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监测网络”。政府还将“加强医疗卫生机构的准人和运行监管”,尤其要“加强对生活饮用水安全、职业危害防治、食品安全、医疗废弃物处置等社会公共卫生的监管”。

这一系列的监管措施不仅对医疗机构,而且对医疗后勤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医院后勤服务涉及医疗活动的方方面面,很大程度上甚至可能成为医疗安全事故的连带责任承担者。在病患增多和监管加强的双重压力夹击下,医院的后勤管理工作强度和质量要求都大大提高。此项工作如由医院亲历亲为,必将增加庞大的后勤保障职能部门和人数众多的专业队伍,并且还必须为达标疲于奔命,医院提升其核心竞争力的力度可能因此大打折扣。

如果医院选择后勤外包服务,则要在外包商的选择上慎而又慎,除了要考虑成本等经济因素外,还要仔细考察外包商的管理模式和服务质量水平。服务意向确定后,双方签订合同时要对服务责任范围有明确规定,详细拟定服务标准,形成对双方的有效监督。后勤服务外包出去后,医院和外包商之间应形成相辅相成的战略合作关系,而不是简单的服务与被服务。双方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机制和渠道,通过合作创新不断完善医院的整体后勤服务体系水平。

2 医院后勤管理体制变革的关键点

新医改方案实行将使医院面对日趋激励的市场环境,不仅要面对同类医院的挑战,还要面对其它所有制性质医院的挑战,甚至还要面对不同地域医院的挑战。医院成为竞争中的卓越者,除了利用国家财政投入增加先进医疗设备、设施,提高医院的装备水平;加大科研经费、研发力量的投入,提升医院治疗水平;加强医务人员特别是医生的培养、培训,造就一支高质量的医疗队伍;确立、强化优势专科,树立品牌特色;改造管理模式,优化医疗服务质量外,实行医院后勤服务外包应是多赢选择。医院至少可以得到两方面好处:

2.1减轻后勤负担,专注医院发展

实行医院后勤服务外包,医院可以甩开后勤服务的一切琐碎事务,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一心一意按市场竞争要求和医院发展目标,分阶段分步骤组织实施,使其核心竞争力得到真正的培养;实行医院后勤服务外包后,医院不仅可以免去后勤服务的新增投入,而且还可以得到部分外包收入或部分固定资产租赁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账务压力;外包后,医院从后勤服务质量的直接责任者变为监督者,有更加主动、灵活的回旋余地,可以从容的处理可能发生的医疗后勤服务纠纷,以维护、塑造医院形象。

2.2完善后勤服务,增色医院形象

医院形象是医院医疗形象和医院后勤服务形象的组合,两者密不可分,医疗形象是医院形象的主体和核心,医院后勤服务形象是医院形象的延伸和补充。精湛的医疗技术加优秀的医疗后勤服务是医院不可复制的核心竞争力。医院后勤服务实行外包,优秀的外包提供商不仅可以提供标准化的服务流程、多样化的服务内容、专业化的服务质量,还可以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量身打造适合医院自身特点的管理模式和服务内容。这将有利医院形象的树立。

3 贴近临床服务与服务延伸

新医改方案不仅对医院提出了挑战,同时也对医院后勤服务提供商的经营模式提出新要求。

3.1重造服务模式,实行分类管理

新医改方案实行后将有效实现病人的分流:一般性疾病患者在居家附近的一、二级医院或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就诊,重病、疑难病患者到三级医院就诊,有特殊需求的患者分流到中医院(民族医院)、传染病院、精神病院、职业病防治院、妇产医院和儿童医院等专门医院。

患者结构的变化将对医院后勤服务尤其是陪护服务产生深刻影响,不同级别、不同专业医院的将呈现出不同的陪护需求。针对这种变化,医院后勤服务将所进行市场细化,采取专业化分级,提供不同类型的服务模式。二级以下及社区卫生机构提供优质低价的“经济型”服务,满足患者基本的服务需求;向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提供“标准型”的一体化服务,适当增加服务项目和服务内容,为患者提供有利医疗、康复的辅助性服务;向各类专科医院(如妇幼、儿童医院)提供“特色型”服务,根据专科治疗的特性开发新的服务项目;向三甲和提供高级医疗服务的营利性医院配备高标准的“舒适型”一体化服务,即可以根据患者的特殊要求开发或设计个性化服务等。

3.2延伸服务项目,精心服务患者

根据新医改的政策要求和合作医院的达成共识,为提升医院、外包提供商的品牌效力,医院后勤服务体系可进行探索式的延伸开发,除在现有服务项目或内容进行向上或向下延伸外,还可以开发信息服务,建立医患信息平台,提供治疗、康复常识;利用医院医务力量举办健康讲座,或成立健康俱乐部等,扩大医院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这对外包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只有能够提供全方位一体化服务的外包商才能更有效地在现有基础上整合资源,实现对服务项目的开发创新。

3.3倡导辅助治疗,提升康复水平

第12篇

关键词:新医改政策 医院财务管理 会计核算

中图分类号:F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8-133-02

随着新医改政策的出台,目前医院的基本运营体制上也面临着挑战,尤其是军队医院,在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工作中存在着很多不足,例如基本财务管理制度与会计制度在应用过程之中存在着很多的缺陷等。军队医院要促进自身的转变,必须适应目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化发展。笔者将针对新医改政策下医院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这一课题进行系统的研究,从而实现医院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创新与发展。

一、新医改政策下军队医院进行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创新的基本内涵

新医改政策的出台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便民利民,促进医药领域及医疗卫生体系的整改。其中的整改内容包括方方面面,无论是药品价格调整、相关药品不合理行为的整顿,还是国民健康管理中心的建立等,都体现了新医改政策的整治决心。而在军队医院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方面,新医改政策能够对军队医院的财务管理制度及会计核算体系等起到完善与促进作用,在财务管理工作之中,不仅仅要注重军队医院的整体的经济效益,同时更加要注重军队医院本身的社会效益,在这里我们也可以称这种社会效益为社会公益性。

在提升基本财务管理水平以及会计核算水平的同时,最大程度上促进医院资源的合理化配置,最大程度上降低军队医院的实际运用成本,明确军队医院的财务责任制度,规范军队医院的财务管理行为。国家医改政策中明确提出了行业属地化管理的实际要求,而军队医院实行军事化的垂直管理,如能加强属地化的多重监管就能够较好的提升目前军队医院的基本管理水平,合理的利用好新医改政策,促进医院医疗机构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以此增强军队医院的市场竞争力的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服务质量与工作效率。

二、目前军队医院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存在的问题

目前医院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工作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其基本财务管理制度以及会计核算体系不够完善,依旧存在着许多的漏洞。军队医院虽然属于公立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仍然具有其军队医院的基本特点,不仅仅是对外进行医疗,同时对于军队内部也要提供相应的服务。加之目前的一些对于军队内部的优惠政策以及相应的基本药物制度的出台,军队医院在这种大背景下经费较为紧张,这也为目前的经营管理工作造成了相当大的难度。

由于军队医院的较为独立的管理模式,会计核算行为以及财务管理行为都比较片面,所以在进行监管的过程之中也缺少较为明确的细则及规划要求。监督管理制度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建立,致使监管力度较小,无法达到相应的监管作用。另外军队医院的整体资金来源及筹措资金的渠道,也存在着相应的局限,融资渠道太窄,大多数的经济来源仅仅局限于目前的国防经费。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各地政府也会给予相应的补贴,但是随着新医改的实行,加大了医、药的分离模式与药品的管理力度,所以在药品销售这一方面也不能为军队医院提供较多的资金,综合来看,无法有效地丰富目前的筹资方式也是目前军队医院的重要问题。

三、在新医改政策下改进军队医院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的具体措施

(一)在正确解读新医改政策的前提下转变财务管理观念

想要在新医改政策下,最大程度上促进军队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和会计核算工作的改进与发展,就需要在思想意识上进行新的转变。军队医院与地方医院无论是运营管理模式还是基本职能方面都是有着相应的区别,不仅仅要为民服务,同时也有为军队服务是军队医院的根本职能。所以军队医院要在明确新医改是军队医院的财务管理方面的改革要点的前提之下,才能够树立相应的改革意识,顺应目前的新医改的基本改革政策与要求。这其中对目前的改革补偿机制以及分配激励机制提出了改进与完善要求,并且通过新医改的改革去进一步加强目前医院内部运营的综合管理方式,做好相应的服务于军队以及卫勤等准备工作。医院不仅仅要从预算以及基本会计核算工作处着手,还要从管理制度、资产管理方法处作出改进。

只有明确新医改政策的基本改革内容与指导方针,才能够有的放矢,找准目标进行相应的改进工作。所以转变财务管理观念与明确军队医院的基本职能,是促进军队医院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改革发展的前提与基础,而正确解读新医改政策又是目前转变军队医院财务管理观念的关键。找准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可以在理论层面上对于目前军队医院财务管理制度的改进起到指导与促进的作用。

(二)明确军队医院优势,促进军队医院管理经营的创新

在目前地方政府所建立的医疗联合体的过程之中,军队医院确实处于相对劣势的位置,所以针对目前病源不足的情况下,想要增强军队医院的自身的竞争力,就需要在明确自身情况的基础之上,发掘军队医院自身的基本优势,比如特色专科等,要促使军队医院向技术创新等方向转变。在经营管理模式上尤其是财务管理上,要重点开放市场信息,积极开发现有的医疗资源,主动争取,从而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促进对外医疗服务的发展。在财务管理工作进行过程之中,其进行的基础就是财务管理信息。财务管理信息不仅仅包括医疗用品以及药物等基本消耗与采购信息、政府及社会资金投入信息、医院整体建设的资金支出细则,还包括人员管理以及绩效管理内容。

在财务管理工作进行过程之中,在需要庞大的财务管理信息数据的前提下,更需要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信息收集方式,更新目前的财务管理信息收集手段。军队医院可以采用优化目前财务信息资源的方式,将人为财务管理信息收集方式与电子信息技术有机结合,通过网络技术以及信息平台的使用方式,开放目前的基本市场信息,促进财务信息资源最大程度上的合理化利用,完善军队医院的基本会计信息系统,增强会计数据传输的基本能力,使得财务管理信息能够具有时效性与准确性,能够较好反映目前的财务状况。以使用财务信息技术系统的方式,规范目前的财务信息收集流程,进一步提升我国医疗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信息化的程度,学习财务管理软件的使用技巧;在电子信息技术平台上,利用军队医院内部的基本财务管理信息数据以及市场外部的医疗发展信息为分析基础,从而明确医院目前的基本运营情况与发展方向;利用先进的计算工具分析出目前的资金需求量以及资金回报率等,从而设立多种财务管理标准与基本财务管理的发展指标等。以网络以及信息数据平台为依托,在对于药品的监管以及服务价格上,财务管理系统也能够进行统一的计价管理,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的同时,促进了目前工作效率的提高与进步。

(三)建立健全监督管理体系,加大监管力度

监督管理体系对于军队医院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工作而言是必不可少的,想要进一步规范目前军队医院的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工作,就需要从监督管理体系的角度进行完善与改进,从而才能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使得监管工作能够落在实处。目前的军队医院的监管是军队以及医院内部的双重监管体系,在监管方面有较大的独立性,所以在军队医院想要建立健全监督管理体系,就需要将监督管理行为以及监管权利进行下放,促进外部监管与内部监管的有机结合。

军队医院首先要利用目前的新医改政策,在会计核算工作以及财务管理工作中进行相应的责任划分,明确各个部门及个人的相关责任内容,一旦出现相应的问题,就可以顺藤摸瓜,追究责任,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责任推诿的现象发生。

同时也要建立完善的财务人员行为标准,在医改中坚持为军队服务的基本准则,明确目前军队医院会计核算工作的基本工作指标等,只有在了解目前医院的综合基本经济特征以及各个部门科室的综合情况,才能够将责任制度落实到位,促使每一个部门及科室都能够正确树立相应的成本管理概念。这也是目前完善医院的核算监督体系中重要的改进部分。

(四)建立绩效管理制度,提升医疗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

建立绩效管理制度也是目前新医改政策中的一项重要的改革内容,是管理医疗工作者,提升军队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随着目前医疗技术的发展与进步,目前军队医疗工作人员的实际专业水平已经不能够适应目前医疗技术的发展标准了,所以需要进行相应的提升,不仅仅是医疗水平,军队财务管理人员还需要掌握多种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技术,网络审计技术等。从整体队伍上提升医护水平。树立为军队服务的根本意识,将思想建设及基本技能水平纳入到目前的考评体系之中。

在建立绩效管理制度的时候要依据医生的基本业绩、科研成果、基本工作效率与病人满意程度等多种参考标准,无论是医药及医疗成本还是项目成功率都应该成为医疗工作者的考核标准。只有建立完善的绩效管理制度才能够促进财务管理工作人员以及医疗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目前医院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四、结语

随着新医改政策的逐渐深化,军队医院的基本财务管理制度也发生了变化,但是目前军队医院的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工作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例如监督管理体系不够完善、监管力度较小、缺少相应的绩效管理体系、财务管理信息失真等问题,使得军队医院的基本财务管理状况仍然不能够满足新医改政策的基本发展需求。军队医院应认真理解和执行新医改政策,在转变军队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基本内涵的基础之上,通过正确解读新医改政策、转变财务管理观念、建立健全监督管理体系、加大监管力度、建立绩效管理制度、提升医疗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等多种手段,在新医改政策的正确引导下改进医院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加强军队医院的内部控制工作,促进军队医院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参考文献:

[1] 蓝文婷.新医改制度下公立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D].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2] 王安建.新医改政策的实施对医院财务核算、成本管理等方面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03)

[3] 郑升.新医改政策下医院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解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5(16)

[4] 杨科.天津市某三甲医院经济运行机制改革现状研究[D].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5] 沈宇钦.基于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的医疗项目成本核算研究[D].浙江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6] 田冰.Z公立医院引入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有效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7] 王泽伟.新医改政策下医院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创新[J].管理观察,2016(09)

[8] 孙艺梅.在新医改政策下如何创新医院财务管理[J].财会学习,2016(06)

[9] 张宗秋.新医改下探析做好医院财务核算与管理的路径[J].现代经济信息,20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