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28 04:24:0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森林草原防火技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秋去冬来,叶落草枯,大风天气增多,特别是当前秋收工作刚刚结束,野外农事用火正处于高峰期,全市森林草原防火工作进入了紧要、关键时期。昨天下午,宣化县、宣化区因焚烧秸秆出现了火情,差点引发了火灾。为此,昨天市政府办公室连夜以张政办传[20*]196号专门下发了通知,要求各县区做好秸杆禁烧,进一步加强防火工作。今天市政府决定召开这次紧急电视电话会议,主要任务就是,针对当前森林草原防火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进一步贯彻省、市秋冬季森林草原防火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动员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全力做好当前防火工作,确保不出大的问题。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今秋以来全市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开展情况
9月28日前后,省政府、市政府先后召开了全省、全市秋冬季森林草原防火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会后,各县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会议精神,及时召开防火工作会议,对本地森林防火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特别是广大林业、畜牧和森林草原防火战线的干部职工,勤勤肯肯,任劳任怨,为做好森林草原防火工作付出了艰辛努力,取得了一定成绩。一是增加人员投入,严控野外火源。按照“9.28”会议要求,全市各级从源头上抓起,增加护林员、增设检查站,强化了对重点部位、重点时段的巡护,加强了对重点人群管理。崇礼县增设临时防火检查站15个,严控入山人员,杜绝火种进山,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二是强化队伍建设,增强扑救能力。各级专业、半专业扑火队迅速集结,加强演练和培训。赤城县在原有60名专业扑火队员的基础上,将30人的城镇消防队扩充到森林消防队伍,进一步增强了森林火灾的扑救力量。三是狠抓防火宣传,增强防火意识。针对“十一”期间严峻防火形势,各级各部门多措并举,强化宣传,收到良好效果。特别是怀来、崇礼、沽源县通过电视台反复播放主管县长或森林公安局长防火讲话,在全县形成了做好森林草原防火工作的浓厚氛围。四是增加物资投入,强化后勤保障。根据防火实际需要,市县区认真做好防火机具的检修和维护工作,在增加物资储备的同时逐步将扑火物资储备重心下移,向重点林区延伸,切实做到了重点区域、重点武装、重点部署。五是完善扑火预案,确保科学施救。针对省、市防火会议要求,各县区及时对原有预案进行了修订,增强了预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市政府还将预警预报机制融入预案中,适时森林草原火险预测预报,时刻为领导决策提供信息参考。六是加强值班调度,确保信息畅通。目前,全市各地已全面进入临战状态,各级、各部门严格坚持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以及归口管理和报告制度,及时反馈信息,确保能够及时妥善处置各类紧急事件。
在全市上下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全市秋防开局良好,没有发生大的森林草原火灾。成绩来之不易,是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强化责任的结果,是各有关部门特别是战斗在防火第一线的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努力、狠抓落实的结果。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市森林草原防火工作还存在着不少突出问题。一是火险等级偏高。今年雨季我市降水较多,林区和草场植被茂盛,入秋以来全市大部分地区气温偏高;秋末冬初,随着大风天数增多,地表可燃物干燥,引发森林草原火灾的可能性进一步加大,火险等级持续偏高。二是火源管理困难。随着全市秋收工作的结束,一些地方特别是坝下地区农民焚烧秸杆、燎地埂现象屡禁不止;今年全市饲草较多,草堆随意堆放,极易引发火灾,森林草原防火形势十分严峻。三是措施落实不够到位。一些地方防火安排不够及时,行动迟缓;一些地方防火经费投入不足,物资偏少,专业扑火队建设标准化低,护林员数量严重不足且工资待遇偏低,难以适应护林工作的需要;部分县区“五清行动”标准不统一,责任不明确,措施不落实。这些问题,在下步工作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切实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以秸杆禁烧为重点,全力抓好当前森林草原防火工作
第一,切实抓好秸杆禁烧工作。从近年来森林草原防火情况看,焚烧秸杆、上坟烧纸是引发森林草原火灾的重要因素,已成为野外火源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各县区要把秸秆禁烧工作作为当前森林草原防火的重要环节,逐级落实责任,实行县、乡、村领导干部分片包干责任制,保证每个村、每块地都有禁烧管理责任人。要加强群众宣传教育工作,落实具体的管理措施。要堵疏结合抓好秸杆禁烧工作,一方面要严格禁止秸杆焚烧,对焚烧秸杆、燎地边等野外违法用火行为严打,另一方面要结合推广玉米秸杆揉丝微贮技术,搞好秸杆综合利用。要全面加强野外火源管理,突出“四个重点”(重点部位、重点时期、重点环节、重点人群),适时森林防火令,划定区,规定期,增加护林员、检查站、巡逻队,强化日常巡查、瞭望等监管措施,全面加强野外用火管理。当前,农历“十一”在即,按传统习惯,近几日上坟烧纸人员将逐渐增多,各县区要切实采取盯坟头、提桶上坟等有效措施,坚决避免因焚烧秸秆、上坟烧纸等引发森林草原火灾。
第二,依靠群众做好防火工作。森林草原防火涉及千家万户,每一项预防措施的贯彻和落实,都是以提高群众的防火意识为基础、为前提,都离不开广大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当前正值野外农事用火频发时期,各县区要集中开展一次防火“宣传周”活动,有针对性地加大宣传力度。要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新闻媒体,播放公益广告,宣传防扑火常识;重点地区,要通过张贴标语、发放防火小册子等多种形式,进行全方位的宣传;林区特别是县一级单位,要加大对典型火灾案例的宣传,让广大群众受到教育,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安全用火、安全避火的能力;要通过曝光火案处理情况,使广大群众受到警醒,提高觉悟,进一步提高遵章守法,科学用火的意识。要教育广大人民群众自觉主动地投身到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当中,发动群众对进入林区道路两旁的枯枝、杂草、落叶等可燃物进行全面清理,消除潜在隐患。
第三,全面加强预警监测工作。按照“及时预警、三全监测、分级设防”的要求,采取有力措施,全面做好森林草原火险预警监测工作。各级要做好每日火险天气预报,特别是重点火险区,要在醒目的地方火险等级,做到分级设防、因险布防、有备无患。要充分利用高山了望、地面巡逻等手段,对森林火情进行24小时不间断的全天候、全方位、全时段的监控,切实做到及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早控制、早消灭。环京地区要特别关注周边森林火灾情况,做好防范堵截外火的准备。
三、切实加强对森林草原防火的领导
一是提高思想认识。防火工作是一项常规工作,但防火形势无常态,防火工作必须时刻提高警惕,不能有丝毫麻痹,不能有半点侥幸心理。各级要从讲政治、顾大局、保稳定的全局出发,进一步增强对森林草原防火工作特殊性和重要性的认识,以对党、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做好秋冬季森林草原防火工作。特别是火险等级较高的县区,更要把防火工作作为当前林业工作的头等大事,做到思想不麻痹,工作不松懈,真正把防火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二是落实领导责任。各级政府要认真落实森林草原防火行政领导负责制和部门责任制,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要坐镇指挥、集中精力抓防火。对因行政领导负责制不落实,工作措施不到位造成重大损失的,要依法追究有关部门领导责任。发生火灾后,要迅速组织、及时扑救,对贻误扑火战机、酿成重大损失的,要依法追究有关人员和领导的责任。
xx在林业工作上完成当年造林绿化任务,加强森林草原防火和林政管理工作,完善苗圃建设和林业各项工作等。现对2018年林业工作总结如下:
一、2018年林业综合产值
截止到2018年xx有林地面积达到64653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1.9%,城镇绿化面积960亩,城镇绿化覆盖率达到43%,管理区绿化面积7963亩,管理区绿化覆盖率为30%。苗圃达成面积1979亩,年产苗量为952.8万株,林业综合产值达到800万元。
二、造林绿化工作完成情况
2018年完成造林绿化任务760亩,共栽植樟子松苗木13.17万株。义务植树造林75亩,共栽植乔木0.85万株。场区及管理区绿化面积45亩,栽植乔灌木0.44万株。
三、主要做法
1、成立组织、加强领导。为了切实加强领导,确保今年各项造林绿化任务顺利完成、取得实效,农场成立了以农场场长为组长、主管场长为副组长、林业公司技术人员为成员的造林绿化工作领导小组,同时确定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机制,确保造林工作进度和造林质量。
2、广泛宣传,提高思想认识。在今年的造林绿化工作中,农场林业部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广场文化活动等新闻媒体,加强宣传。
3、坚持广泛动员,全民参与,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绿化家园的良好氛围。农场结合义务植树的有关规定,利用电视、广播,广泛的宣传动员全场人民参与植树造林活动,提高人民群众对造林意识的重要性,在全场营造浓厚的造林氛围。倡导绿化,美化家园从我做起,从单位做起,从居民小区做起,全面推进农场造林绿化工作,将农场建设成碧水蓝天的美好家园。
4、完成林冠下造林43条防护林带760亩,栽植樟子松营养袋苗10万株,实生苗3.17万株。
5、2018年对家庭林场承包的19590亩各年度造林地进行全面封山育林工作。同时完成封山育林地块间种林草、林药、林苗监管工作。认真落实了管护责任,加强对造林地的管护,农场林业部门全年跟踪。
四、森林草原防火工作
今春森林草原防火工作中所有护林员全天候巡视,多次组织人员上街宣传、张贴标语,悬挂防火宣传条幅50余幅和防火旗200余面。发放防火宣传单1000余张。大风天防火车鸣笛警示,提醒广大职工大风天注意用火,加强森林草原防火意识,尤其在“清明节”期间林业局所有工作人员24小时值班,暸望塔在期24小时值班值宿,做到了不离岗,不空岗的良好工作状态,为了防境外火源引起境内的火灾,林业局同友邻单位进行联防,相互走访并进行防火联防宣传,为确保全场不发生重特大森林草原火灾而努力工作。
五、加强林政管理工作。
一是经常组织各执法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做到知法、懂法。二是强化林地管理,坚决制止乱占、滥占林地现象发生。三是严格推行依法执法,文明执法,加大执法力度,依法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
六、完善苗圃建设工作。
2018年完善苗圃建设工作,完成2018年新播种苗木面积30亩,苗木品种有青白千、樟子松、落叶松、紫丁香、糖槭、榆树等6个,计划可产苗木200余万株。换床苗面积100亩,品种有糖槭、白桦、九角枫、紫椴、锦鸡、佛头花、花楸等近十余种,完成换床苗木10万株,培育落叶松、樟子松营养袋苗木15万袋。
七、存在的问题
1、农场各管理区对造林绿化工作不够重视,管理区绿化水平欠缺。
2、农场各管理区的绿化基本完成,但保护与管护树木责任心不强,有部分成活的树木被破坏至死亡。
八、明年工作打算
1、待今秋明春保质保量完成2018年760亩造林绿化任务。
2、2018年完成造林绿化44亩,完成2018年造林总任务的5.8%,栽植各类绿化苗木3245株,其中栽植桦树2300株,丁香695丛,樟子松150株,云杉100株.
3、2019年继续扩大苗圃建设力度,计划2019年新播种苗木面积30亩,苗木品种有青白千、樟子松、落叶松、紫丁香、水曲柳、糖槭、白桦、稠李、榆树、白腊、山丁子、五角枫等13个,计划可产苗木200余万株。换床苗面积100亩,品种有糖槭、白桦、稠李等近十余种,计划换床苗木15万株,培育落叶松、樟子松营养袋苗木30万袋。
4、进一步加强森林草原防火、林政管理等工作,确保森林资源安全。在林政案件处理上达到标准化、程序化、规范化、专业化,提高林政管理水平。
荒漠化是一块难啃的骨头,要黄沙变绿荫面临诸多难题。需要多管齐下,从政策、资金落实、模式、经济产业等建立综合治理的系统工程。
深谋远略,顶层设计
据统计,全市沙漠(地)和干旱硬梁、丘陵沟壑区各占48%,荒漠化面积占国土面积的93%,占全国和全区荒漠化面积的3.09%和13.13%。土地荒漠化不仅造成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沙区群众生活贫困、自然灾害发生的加剧,而且严重阻碍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面对严峻的荒漠化现实,鄂尔多斯以建设“绿色鄂尔多斯”和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为奋斗目标,将防治土地荒漠化、保护生态环境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率先推行禁牧、休牧和划区轮牧政策,大力推行人口转移,实施“三区”规划,着力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全面实施生态重点工程,坚持建设与保护并重,生态效益与农牧民致富并举,科学开展防沙治沙,加快绿色发展步伐。
截至2013年底,鄂尔多斯森林资源总面积达到了3309万亩,森林覆盖率和植被覆盖度分别达到了25.35%和75%,毛乌素沙地治理率达到70%,库布其沙漠治理率达到25%。沙尘天气次数明显减少,强度逐渐减弱,生态环境明显转好。
生态工程,重点推进
2000年以来,国家累计投入鄂尔多斯市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自然保护区等林业工程建设资金59.5亿元,日元贷款风沙治理项目资金10.33亿元,完成林业建设任务2025万亩,极大地引导和推动了鄂尔多斯市的生态建设。
2005年以来,地方各级政府、各大企业和社会各界投入生态建设资金近170亿元,相继启动了“六区”绿化、“四个百万亩”生态工程、碳汇造林、城市核心区百万亩防护林生态经济圈建设等地方林业重点工程,完成高标准人工造林310万亩,成为鄂尔多斯有史以来投资规模、建设标准和质量要求最高的生态工程。特别是2013年,按照自治区“8337”总体部署,在边角空地开展大规模的区域绿化,身边增绿成效显著,景观效益迅速显现。
数字化监控,防灾防病
在生态建设的同时,强化了森林和林地资源保护,林业执法的护林员队伍进一步加强,启动了森林草原防火远程监控系统建设,在重点防火区安装了32个监控点,森林草原防火监控面积达到2万平方公里,重点地区监控覆盖率和望率达到了80%以上。通过全境航拍建成了鄂尔多斯市数字林业云计算和海量数据库。森林草原火灾、林业有害生物与天气情况同步预报,林业有害生物预测预报准确率达到了98.6%,种苗产地检疫率达到了100%,调运检疫与防治工作进一步加强。鄂尔多斯荒漠化综合防治体制基本建立,科学防治措施全面落实,依法防治格局和社会参与机制已经形成。
培育林地,搞活经济产业
坚持以产业化的思路指导林业建设,以工业化的思维调整林沙产业结构,大力推进林沙资源标准化生产、系列化加工、规模化经营,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提高科技含量,打造绿色品牌,培育壮大林沙产业。同时,积极实施“反弹琵琶,逆向拉动”战略,将生态建设与发展地方经济、改善群众生产和生活条件、提高农牧民收入有机结合起来,全市已建成沙柳、柠条、沙棘、山杏等原料林基地2839万亩,建成水域山沙棘饮品、高原杏仁露、宏业人造板、毛乌素生物质热电厂等大型林沙企业20多家,打造了成陵、恩格贝、响沙湾、七星湖、萨拉乌素等生态旅游景点20多处,初步构筑起了林板、林纸、林饲、林能、林景一体化和食品、药品、保健品“五化三品”的产业发展新格局。2012年,鄂尔多斯全市林业总产值达到42.7亿元,农牧民来自林业的人均纯收入达到2443元,占当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23%,形成了治沙与致富共赢、绿色与富裕同兴的喜人局面。
任重道远 应对有策
虽然鄂尔多斯市林业生态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防治荒漠化所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一是荒漠化土地面积和治理难度大;二是森林资源总量不足,生态系统整体功能脆弱;三是破坏沙区植被的行为依然存在;四是防治荒漠化责任落实不到位,各有关部门配合不够。
植被建设与保护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紧迫性,防治荒漠化任重道远。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应对策略。
深入推进工程治理。充分发挥水资源的潜在能力,大力开展林草植被建设,全面推进荒漠化防治;积极争取并实施好国家林业重点工程,全面启动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充分发挥国家重点工程在我市生态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深入推进重点区域绿化,进一步完善工程布局;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丰富义务植树形式,积极推行认建认养、抚育管护、以资代劳等多种尽责形式,鼓励企事业单位建立义务植树基地,并将义务植树与地方林业工程相结合,充分发挥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在构建城乡绿化一体化均衡发展格局中的重要作用。
强化植被保护。在沙区严格推行“三禁”制度,继续推行禁休轮牧政策,严格森林资源执法,加强执法队伍建设,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水平,把森林资源保护放在突出位置,划定林地红线,守住生态底线。
优化政策机制。在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优化扶持政策,活化工作机制,进一步降低政策门槛,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吸引社会力量投入防沙治沙。遵循利益驱动原则,坚持增绿与增收、治沙与治穷相结合,鼓励和支持林沙产业发展,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发展以原料林基地建设为主的第一产业,以林沙产品研发、加工、销售为主的第二产业和以生态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实现大地增绿、资源增值、农牧民增收、企业增效、地方增税的多赢。
加强宣传教育。使全市广大干部群众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观和生态安全的忧患意识,使防沙治沙成为一种社会意识和民族意识,增强防沙治沙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为防沙治沙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搞好预警监测。加大对鄂尔多斯市沙化土地监测体系及技术培训的投入和支持,加强监测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预警体系,对荒漠化和沙化动态变化进行适时跟踪监测,为鄂尔多斯市防沙治沙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加强森林草原防火和森林病虫害防治基础建设力度,不断提升灾害预警监测和应急处置能力,避免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和防止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入侵。
会议内容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召开重点工作推进落实暨作风纪律整顿会
会议时间
(第1次)
会议地点
参会人员
领导班子及全体职工
会
议
内
容
为全面落实全市重点工作推进暨作风整顿会精神,强化行业作风纪律整顿,用“三改”树行业新风,以作风整顿推进工作落实,5月26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召开重点工作推进落实暨作风纪律整顿会。
会议强调,作风是事业成败的关键,纪律是干事创业的标尺,落实是事业发展的保证。各单位要全面落实市委关于作风纪律整顿各项安排,深入开展“三改”大行动,以“三创四建”“优化营商环境落实年”活动和全省人大系统“6+1”联动监督工作为抓手,创新举措、加快推进,确保各项任务按既定的时间节点和目标任务有序推进、落地见效。要提高政治站位,加强理论学习,深化思想认识,认真履行主体责任,将作风纪律整顿与重点工作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深入研究重大事项,及时解决突出问题。要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强化组织,坚持一线推动、紧盯不放,深入一线,定期对重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促指导。要高度重视、正视不足,坚持问题导向,对照责任清单,补齐短板和弱项,强化整改落实。要聚焦大事要事,围绕“1+5”专项行动、冬奥项目用地报批、矿山有序退出、责任主体灭失矿山迹地综合治理、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等重点工作,扎实推进落实,确保各项工作取得成效,全力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为建成“x”、打造“x”、发展“七大产业”、加快“五城建设”,高标准完成三大历史任务、交出两份优异答卷作出努力。
影
像
资
料
会议记录
会议内容
市林草系统部署重点工作推进落实暨作风纪律整顿工作
会议时间
(第2次)
会议地点
参会人员
领导班子及全体职工
会
议
内
容
5月26日,我市召开林业和草原系统重点工作推进落实暨作风纪律整顿和政治性警示教育会议,进一步深化作风纪律整顿、狠抓重点工作落实,确保取得常态化疫情防控和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全面胜利。
会议强调,要提高思想认识、深化正风肃纪,切实增强推动重点工作落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要坚持问题导向、强化整改落实,深入推进作风纪律整顿工作;要把“三改”深度融入作风纪律整顿和重点工作落实全过程,层层压实责任、传导压力,形成思想同心、目标同向、行动同步的良好局面。
会议强调,各县区要持续做好营造林工作,确保“5月底前完成总工程量的35%,6月底完成总工程量的50%”;要按照市委要求,进一步丰富树种选择,在增绿的同时,突出补植补造、质量提升,增加彩叶、彩干树种点缀,打造一批有规模、有亮点、高质量的精品工程;要提高管理水平,强化技术指导,开展集中培训和跟踪指导,进一步强化后期管护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禁牧管护力度,全面巩固建设成效;要扎实推进退耕种草工作,针对个别县区存在的问题,相关县区要尽快成立工作专班、明确工作内容、落实工作责任、加快自查问题整改,抓好精品示范工程建设,创新修复模式和产业发展模式,打造“还出成效、种出规模、种出景观、种出效益”示范工程;要做好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与国土空间利用规划及生态红线的有效衔接,建立全市自然保护地数据库,形成一张图管理,及时开展自然保护地勘界立标工作,分类启动各类自然保护地规划编制和修编工作,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动;各县区林草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强化宣传教育、督导检查、隐患排查、火源管控、预警监测和值班值守等各项工作措施,全力把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做到极致;要结合工作实际,进一步完善生态护林员管理工作,探索建立生态护林员动态管理机制,实现生态护林员的规范化管理。同时,要组织开展森林督查专项行动、切实开展好自然资源资产保护重点事项自查自纠工作,并继续做好xx工作,确保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
影
像
塞罕坝机械林场的建设和发展史,是一部艰苦创业史,同时也是一部科技创新发展史以及林业科技推广史。科技创新支撑了塞罕坝的技术发展,示范带动促进了周边地区乃至华北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如今的塞罕坝机械林场是国家“十大科技示范林场”,其完整的组织管理体系、技术体系,是国营林场建设的典范。到目前为止,共取得科研成果9类58项,发表科技论文300余篇,为我国其他同类型地区提供了成功的经验和典型的样板,极大地影响和促进了北方地区林业生态建设。
1高寒、高海拔地区工程造林技术研发并推广应用
塞罕坝属于高寒、高海拔、短生长期、干旱半干旱地区。建场初期,无成功育苗造林经验和示范技术可言。求真务实、讲求科学的塞罕坝人反复探索、刻苦钻研,终于摸索出了高寒、高海拔地区育苗、造林的系统管理技术,填补了国内高寒地区全光育苗的空白,并以优良、系统的工程造林管理技术成功地在塞罕坝机械林场营造了5.36万hm2人工林,其育苗、造林技术直接辐射影响了承德、张家口、赤峰、锡林浩特等地,为在河北北部“再建三个塞罕坝林场”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并使当地林业育苗、造林技术市场化、规模化成为现实,其潜在价值不可估量。
2形成了系统、完善的森林经营技术和管理体系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塞罕坝机械林场已经形成了从高寒地区全光育苗、造林、抚育,到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火、主伐利用等多方面系统的、完善的森林经营技术和组织管理体系,主持制定《工程育苗管理办法》、《营造林施工技术细则》、《营林生产调查设计细则》、《林业生产百分制考核管理办法》等国营林场管理制度、办法,成为国营林场建设的典型成功经验;主持制定的《云杉育苗技术规程》和《云杉造林技术规程》省级技术规程,成为河北省乃至北方地区云杉苗木培育和工程造林规范;出版发行的《落叶松人工林集约经营系统研究》、《樟子松造林技术》、《塞罕坝林业生产技术与管理》、《塞北绿色明珠———塞罕坝机械林场科学营林系统研究》等专著,既是40多年来塞罕坝技术的高度总结和升华,也是“三个塞罕坝林场”国家重点林业工程项目的主要技术依托,其生态建设规划34.73万hm2,包括造林、封山育林、基础建设等在内的6亿元项目投资,是塞罕坝机械林场成功经验推广和科技示范的巨大成就。同时,塞罕坝人也在不断地进行林业技术推广,广泛应用了ABT生根粉、SSAP保水剂、“3S”技术、计算机管理等先进技术与管理手段,不但提高了自身的林业技术管理水平与资源质量,也积极向周边地区和林业兄弟单位辐射推广。
3防沙治沙造林技术成果获奖并在省内外推广塞罕坝机械林场处于内蒙古浑善达克和科尔沁沙地前沿,防沙治沙刻不容缓。为了寻找抗旱耐沙树种,塞罕坝从东北引进了樟子松试种并获成功,为坝上干旱沙地造林找到了适宜树种。经过多年实践,林场总结了沙荒地樟子松造林技术、盖土防风保水技术、容器桶造林、大苗移植等沙地造林技术措施,采用这些措施大大提高了治沙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不但在本场治理沙地1万hm2,还在围场县、御道口牧场、多伦等地大面积推广应用,造林面积达3.33万hm2以上,极大地加快了坝上地区防沙治沙进度。同时,林场独立完成的“樟子松常年造林技术研究”课题荣获了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和河北省林业科技进步二等奖,其技术已在河北张家口市、秦皇岛市、承德地区推广,并先后向吉林、辽宁、黑龙江、内蒙、新疆、陕西等省、区推广普及。
4制定有害生物防治规程,树立森林无公害防治标杆
塞罕坝机械林场在我国较早地进行了航空防治森林有害生物和人工防治森林有害生物。多年来,进行大型飞防作业面积累计达9.33万hm2,人工防治作业面积5.33万hm2,实现了有虫不成灾,并在河北率先采用无公害防治措施,为有害生物防治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主持制定的《松线小卷蛾、落叶松小卷蛾预测预报技术规程》,参与制定的《烟雾机防治针叶林食叶害虫操作技术规程》、《森林鼠害预报防治技术规程》、《落叶松尺蛾防治技术规程》,使塞罕坝的病虫害防治系统技术和成功经验在河北省大面积推广应用,并辐射华北地区,始终是周边地区有害生物防治的重要学习对象和经验交流单位。林场还被国家林业局首批确认为“国家级森林病虫害中心测报点”、“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标准站”,被省林业局评为“全省森林病虫害防治先进单位”,被国家林业局评为“全国林业有害生物监测先进集体”。
5实现了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和谐统一
1林地资源现状
①林地种类:有林地面积253437.5hm2,占72.94%;疏林地面积950.8hm2,占0.27%;灌木林地面积38316.5hm2,占11.03%;未成林地面积1338.2hm2,占0.39%;苗圃地面积40.2hm2;无立木林地面积8634.6hm2,占2.49%;宜林地面积44456.2hm2,占12.80%;林业辅助生产用地面积272.5hm2,占0.08%。②林地权属:国有林地面积239876.3hm2,占69.04%;集体林地面积107570.2hm2,占30.96%。③森林起源:天然林面积216767.2hm2,占74.30%;人工林面积74986.8hm2,占25.70%。④各类林木蓄积量:全旗活立木总蓄积431.79万m3,其中,有林地蓄积429.41万m3,占99.45%;疏林地蓄积0.58万m3,占0.13%;四旁树蓄积1.80万m3,占0.42%。
2林业和生态建设成效
2.1林业建设现状
扎赉特旗先后组织实施了三北防护林工程、退耕还林(草)工程等国家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制定了多项鼓励林业建设的优惠政策。近年来,经过全旗人民的不懈努力,营造的生态公益林面积逐年增加、植被和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恢复、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2.2管理和保护现状
通过加强森林资源管理,认真贯彻《森林法》,制定了森林资源管理办法及时核发林权证;每年组织营造林实绩检查验收;严格执行森林采伐限额管理,严厉打击乱砍滥伐;切实保护林地,严控毁林开垦和不合理征用、占用林地;建立健全了森林资源管理档案,使林业资源经营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
森林防火是森林资源保护的重要工作之一。扎旗森林防火机构健全,成立了森林草原防火指挥部,在林业局内设立防火办公室,负责防火的日常工作,防火制度健全,防火机制完善。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成效显著。病虫害得到有效预防和控制,建立了相应机构,安排了专业技术人员,配备了专业设备,制定了规章制度,经过长期努力,实现了全旗境内无病虫害大发生、大流行的森防目标。野生动植物得以有效保护。由于野生动植物在维护生态平衡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按照《野生动植物保护法》,扎旗大力开展了保护野生动植物知识的宣传活动,强化了管护措施。按照《野生动植物保护法》严厉打击捕杀野生动物、盗挖野生植物的行为,有效地保护了物种的多样性,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2.3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2.3.1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科技含量低
树种单一,新品种少,造林成活率、保存率低。造林工程总是出现第一年成活第二年回枝的现象。严重挫伤了群众造林绿化的积极性;林种、树种结构配置不合理,纯林多,混交林少,阔叶林多,针叶林少,难以发挥最佳的生态、经济效益。
2.3.2缺乏一套保障林业生态环境发展的政策体系
长期以来,对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很少,特别是新造林没有管护投入,难以巩固建设成果。
2.3.3部分树种规划设计不尽合理,建设重点不突出
有些地方在分解退耕还林计划时,实行平均分配,利益均摊,没有达到集中连片治理的目的,对生态环境脆弱、生态区位重要的地域却没有优先退下来。少数地方片面追求规模、速度,没有遵循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树种选择不尽合理,造林后的管护跟不上,集约化经营的程度不高,仍存在重造轻管的倾向,长此以往产生新的低产、低效林分。
2.3.4林业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资源基础薄弱,林业产业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主导产业的优势不明显,名牌产品少,市场竞争力不强。林业产业现在仍以粗放式分散经营为主,缺少带动能力强的产业化龙头企业,生产力水平较低,深加工能力不足,产品附加值低,对农民增收贡献不大。
2.3.5村屯绿化工程尚待加强
农村人居环境尚未得到彻底改善,乡镇特别是村屯周围的林网缺少统一的发展规划,城建、农业、水利、林业整体协调不够;绿化品种单一,适于绿化、美化的品种较少,远不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2.3.6林业生态保护与建设经费短缺
由于财政属困难财政,无力投入资金,因而影响着全旗林业工程项目的正常运行,制约了林业生态建设的快速发展。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态需求与林地供给的矛盾仍将十分突出,林地保护利用仍然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林地利用结构中,商品林比重偏小。全旗林地面积中,以发挥生态防护功能为主要目的的公益林地面积30.42万hm2,占87.85%;以生产木材及林产品为主要目的的商品林地面积仅有4.21万hm2,占12.15%。强调林地生态功能的同时,也应该适当注意林地的经济功能。不然,这势必限制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用地的安排,一定程度影响到农牧民造林的积极性。林地用途管制任务艰巨。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全旗各项建设对土地的需求将不断增加,加之国家对耕地保护力度的加大,大量的用地项目将向林地转移。预测未来10a,全旗占用征收林地管理工作任务艰巨。同时,禁止毁林开垦,禁牧舍饲,严格控制林地转为其他农用地,管理形势依然严峻。
3林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3.1外部条件
一是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是扎赉特旗加快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的历史性机遇。国家将加大投入和政策扶持,继续实施三北防护林工程、退耕还林及其后续产业等国家重点工程。扎赉特旗应借助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契机,实施好国家重点生态工程,推进林业生态建设快速、高效、健康发展。
二是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国有林场改革,可促进形成有利于林地保护利用的新机制,形成多种林地经营模式,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林地经营利用和保护事业。
三是目前恰逢全区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十二五”发展规划已先行完成之际,针对扎赉特旗的主体功能定位、国土利用格局、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等,为今后的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把握区域控制和发展方向的依据,还提供了可以借鉴的规划方法与经验。
3.2内部条件
一是几年来,扎赉特旗牢固树立“美丽与发展双赢”理念,坚持优先保护、积极建设、合理利用三步并进,不断加快生态保护和建设步伐,努力建设“山水共融、生态共享、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对此,全旗广大干部群众已形成共识,如今正在形成全社会造林的良好氛围。二是加强林政管理,防止非法侵占林地。为了加强林地的保护利用管理,根据林地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了相应的实施办法,使林地管理工作规范化、法制化;及时更新林地管理档案,做好林权登记工作,明晰权属,保护权利人合法利益;加大依法治林力度,严厉打击毁林开垦、非法占用林地行为,有效保护林地资源。三是土地退化得到整体遏制,生态状况明显改善。近年来,生态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森林资源快速增加,林草植被盖度大幅度提高,南部水土流失土地得到有效治理,水资源进一步丰富,生态旅游条件改善。不仅促进城乡统筹发展,还实现了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
3.3面临的挑战
一是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承受着占用林地和节能减排的压力。近些年来,随着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以及国家促进产业转移政策,扎赉特旗为了推进经济发展,发挥区位优势,引进了一批新型工业项目,今后还将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这将不可避免地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二是加快生态建设的形势依然严峻。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现象仍然存在,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还很脆弱,生态建设还需要巩固和大力发展。扎赉特旗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国有林场改革正在进行中,林业生态建设正经历着由以生态效益为主向生态和经济效益兼顾的转变,过去有林地管理和经营体制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的难题亟待解决。三是林业产业规模小、科技含量低,林产品供需矛盾突出。林业不仅要满足改善生态状况、保障国土生态安全的需要,也要满足人们对林产品的多样化需求。加强林业产业建设,提高林地经营利用水平,优化林地资源配置,增强林业市场化程度和林产品科技含量,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这是扎赉特旗林业发展面临的艰巨任务。
4林业工程建设发展方向
4.1保障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用地
继续实施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加强对沙化土地的生态建设和生态系统修复,增强生态庇护能力,减少和预防自然灾害对人类生存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4.2保证重点公益林地的发展空间
加强对重点公益林的经营管理,提高重点公益林的质量和生态效益,在不破坏生态功能的前提下,依法合理利用林地资源,开发林下种殖业,利用森林景观发展森林旅游业等。探索非国有公益林收购或置换、租借、补偿等机制,保障生态产品生产和供给空间。
4.3科学评定林地质量,因地制宜地利用林地
根据与森林植被生长密切相关的土壤、地形特征等自然环境因素和交通条件,对林地质量进行综合评定,林地质量等级划分5个等级。全旗林地面积中,Ⅰ级林地面积1527.2hm2,占林地面积0.44%;Ⅱ级林地面积191892.9hm2,占林地面积55.38%;Ⅲ级林地面积150167.3hm2,占43.33%;Ⅳ级林地面积2945.0hm2,占0.85%。按照林地质量等级评定结果及自然气候条件,确定适宜的林地经营目标和利用模式,做到适地适树,充分发挥林地生产力。一般地,扎赉特旗林地利用模式为:Ⅱ级林地,适宜乔木防护林兼经济林;Ⅲ级林地,适宜培育乔灌防护林及经济林;Ⅳ级林地,适宜灌木防护林。
4.4实施森林质量工程
通过扩大有林地规模、合理确定森林培育模式、实施森林抚育和更新等措施,增加森林资源数量,丰富林产品供给,提高森林碳汇功能。扎赉特旗生态地位非常重要,应以培育混交、异龄复层林为主,丰富生物多样性,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造林模式推行“两行一带”和“窄林带、宽草带”,以利于实行禁牧舍饲。造林树种以樟子松、杨树、榆树、山杏、黄柳等经济生态兼用型为主,为发展后续产业储备资源。
4.5加快造林绿化进程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类自然的和社会的、传统的和非传统的矛盾交织并存,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给各级应急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而我县早期制订的应急预案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要求。根据《省突发事件应对办法》、省政府办《关于印发省“十二五”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和市政府办《关于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建设的通知》要求,现就加强我县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正确认识预案在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过程中的重要性
应急预案是及时有序有效处置突发事件的工作指南,是做好应急管理的基础工作。加快各级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的编制、修订完善工作,多方式开展预案宣传,是应急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对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级各部门要正确认识预案在突发事件处置过程中的重要性,高度重视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将其作为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提高政府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一项重要任务,树立常态应急管理观念,切实改变“重事后处置、轻事前防范”思维,克服“有事一拥而上、平时无人负责”现象,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负责。
二、切实加强突发公共事件预案体系建设
(一)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体系
要进一步扩大应急预案覆盖面,重点推进乡村、社区、企业、学校等基层预案的编制工作,制定完善医院、供水、供电等生命线工程以及能源、通信、运输、粮油食品、药品等重点行业、重点部门的应急预案,大型集会、庆典、会展、文艺演出、体育赛事等群众性活动和大型宗教活动的主办单位要制定相应安全保障应急预案。基层应急预案是突发事件先期处置和群众成功自救互救的关键。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级相关部门要加强对乡村、社区、企业、学校等基层单位预案编制的指导,要体现“符合实际、简明扼要、可操作性强”的特点,坚决杜绝照抄照搬、敷衍了事、流于形式的现象。
(二)加强应急预案管理
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对辖区内的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实施统筹管理,做好预案编制的指导、衔接等工作,并建立各类应急预案适时修订制度,强化通过修订应急预案,进一步明确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组织指挥、职责分工和工作流程,建立协同联动机制,提高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县级各部门负责对本行业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实施统筹管理,做好预案编制的指导、衔接等工作,同时加强对基层预案编制和修订完善的技术指导。底前,完成主要行业、重要部门、重点防范事项等应急预案的修订。预案编制和修订初稿完成后,要组织专家对预案进行会商评审,并将最后定稿及时备案。基层预案报县级主管部门备案,乡(镇)人民政府、县级部门预案和专项预案要报县政府应急办备案。大型集会、庆典、会展、文艺演出、体育赛事等群众性活动和大型宗教活动的主办单位制定的安全保障应急预案报县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三)强化应急预案演练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级各部门要加强地震救援、山洪和泥石流抢险、公安消防、森林草原防火、突发林业有害生物、矿山救护、卫生防疫、危险化学品救援、环境应急、水上搜救等演练设施建设,针对本区域、本单位常发突发事件,定期组织开展综合及各类专项预案演练,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应对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实战能力。
但是,由于全球气候的变暖和日益加剧的人为活动影响,祁连山及其周边的生态环境正在快速恶化,冰川退缩,雪线上升,森林和植被减少,动植物资源面临重重危机。
整体生态系统不容乐观
祁连山海拔为3000-5000米,主峰团结峰海拔为5826.8米。山系海拔4300米以上均终年积雪,并分布有2860条冰川,储水量约为954亿立方米。祁连山的冰雪储积为河西走廊的主要水量来源。石羊河、黑河、疏勒河3大水系56条内陆河均发源于祁连山,年出山径流量达70多亿立方米。
河西走廊是国家12个重点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那里生活着近380万人口,有耕地80万公顷,所产粮食占甘肃省粮食总产量的1/3,商品粮占全省商品粮的70%多。因为西北总体气候属于内陆干旱气候,河西走廊年降雨量只有60-100毫米,所以农牧业、工业和人民生活用水,主要是靠祁连山的冰雪融水。可以说,祁连山是河西走廊的命根子,也直接影响到祁连山南坡青海地境农牧业及其生态环境。
令人担忧的是,目前,祁连山的生态状况正在因气候和人类活动加剧等原因,发生着前所未有的不利变化。
祁连山生态系统处于一个基础相当脆弱的环境中,它是青藏高原的北部边缘,又地处内陆腹地,远离海洋,加之受高原高山阻隔,降水极为稀少。而且,它的周围旱荒漠、沙漠、戈壁、盐碱荒地等包围,自然干扰强烈。生态系统内部的有机体与环境条件相互依存的生态状况极为脆弱。尤其森林植被,多分布于阴坡、半阴坡,且呈斑块状,树种多为青海云杉纯林,结构简单,生长缓慢;灌草植被受水热条件限制,也较为低矮,生长缓慢。整个山区年平均降水量只有150-340mm,气候干燥,蒸发量偏大。据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工程研究所的专家们称,如此脆弱的高山生态系统,很难经得起越来越明显的气候变暖变干和人类过度利用资源的影响。
尤其是近些年来,人为干扰的因素相当突出,在祁连山的农林、林牧交错地带,人类活动日渐加剧,开荒、放牧、砍伐木材、盗猎等活动从来就没有终止过,有些地区甚至有日渐严重的趋势,导致森林分布面积逐渐萎缩,有些地段的森林已经消失。由于气候变暖影响,使祁连山区的降水、温湿度和蒸发量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土壤含水量降低,地表径流减少,冰川后退,雪线上升,河川泾流量逐年减少,草地湿地退化,荒漠化开始蔓延。
中科院专家张景山等人警告说:祁连山是个复合的高山生态系统,脆弱而敏感,它目前的退化状态令人担忧,而且没有根本的遏制办法,如果人为活动的影响再得不到彻底的禁绝,退化的速度还会加快,到那时,祁连山就不再是人们所说的“河西的生命线、幸福线”,而是“河西的死亡线”了,“西北的绿色走廊”可能最终不复存在,而且东西绵延长达1000多公里的祁连山广大地区的大气候环境也将发生不堪设想的变化。
毁林是最大的人为干扰因素
我们知道,森林和绿色植被是水源涵养的最有效介质。有了良好的林草植被,水土才得以很好的保持。我国广大自然森林绿地,正是因为有长期地域性气候有利条件和无人类干扰的环境存在,才得以保存下来,使一方受益。而相反,人类如违反规律向自然索取,进入自然林区过度开发利用,森林植被就必然蒙受灾难,很快退化,进而出现一系列的不利生态变化,让人类最终承受不能承受之重。祁连山在这方面也是有着沉痛的教训和警示的。
据史书记载,祁连山早在西汉初期时,就有广茂的森林分布。西至甘肃和新疆交界的伊吾地区,东至兰州以北的白银地区,东西长达1200公里,都是连片的松柏古木大森林。即使到明末清初时,祁连山的森林覆盖面积也相当广阔,有这样的记载为证:“高山亘矗,积雪皑皑”;“水声与松声相应,白雪与江水交辉”;“松山万本,雪山千仞,近观林木千行,远望郁郁葱葱”。历史上的河西走廊,因为有祁连山良好的生态系统和充足的冰雪水源滋养,水草丰美,牛肥马壮,“芳林漠漠青山碧,风光旖旎如烟织”,俨然仙境。
但是后来人们的毁林和乱砍滥伐,使祁连山的森林和植被开始走下坡路。
清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征西将军年羹尧,为平定反叛,带兵赴青海征讨地方势力罗卜藏丹津,因力量对比悬殊,罗卜藏丹津兵败后逃入祁连山密林。由于山大林深,清兵又不熟悉祁连山地形,清剿久拖不决。于是年羹尧下令放火烧山,使几万亩森林毁于一旦,成为焦土,这是历史上祁连山毁林最惨痛的一幕。至今那里仍赤山一片,森林植被没能恢复,而且周边的林草也因失去了生态链的完整性,出现了扩展性的萎缩和退化。
祁连山历史上另一次大规模毁林,出现在1937-1941年间。驻甘青的马家部队,为了建材的需要,连续几年对祁连山的林木,进行剃头式的大规模砍伐,使几千亩林地成为永远的荒山秃岭。在驻军部队的此行影响和带动下,后来甘青两省沿山一带的地方政府、老百姓便开始了乱砍滥伐,从此,祁连山的林木生态状况步入了恶性循环的怪圈,一直没有得到遏制。至解放初,整个祁连山区幸存下来的天然林不足200万亩。
解放后,这种愚昧的毁林行为仍没有被认识。1958年至1959年,、大建设,政治头脑的发热,导致对天然林的更严重的破坏,千里线上全面拉开了破坏性砍伐林木的热潮,仅仅两年时间,祁连山森林总蓄积量就下降了53万立方米,减少比率达25%。此后,因建设需要和人口增加,长期的过度砍伐和毁林开荒从来没有停止过,到上世纪末时,祁连山森林面积仅存155万亩,与建国初期相比减少了32%。森林下限已由1900米退缩至2400米,浅山森林大部消失,深山区的森林也逐渐分离成片块状分布。尤其是祁连山东部冷龙岭北坡的油松林和青杆林已砍伐殆尽,杨树林和桦木林也严重退化。另据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调查,另有40万亩灌木林被毁,水土流失面积扩大到670万亩。由于多年过度放牧和祁连山农业人口增加,农林交错,草场与灌木相互重叠,大部分灌木林沦为荒漠或草场,约有200万亩。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成立后,由于线长、站少、经费不足等种种原因,仍不能有效地实施监控和管理,破坏性盗伐、开荒毁林的事件无法禁绝,使祁连山森林植被仍未能摆脱危局。
气候变暖使“冰源水库”受到威胁
我国冰川学者们自1958年发现、登临并考察了祁连山首条冰川“七一冰川”后,对祁连山的冰雪资源先后进行了上百次长期考察,发现祁连山共有冰川近3000条,冰川总面积达1972.5平方公里,冰川总储量为954亿立方米,是我国内陆腹地最大的干旱荒漠冰雪固体水库。冰川的分布,西段多于东段,最大的冰川达到57平方公里。
据中科院研究员、院士程国栋和研究员杨针娘等专家介绍,他们在长期的考察中发现,祁连山冰川属于内陆干旱荒漠大区的冰川,因而极易受环境生态变化的影响。每当气候低温湿润时,祁连冰川的消融减弱,积累增加;而当气候变热干燥时,冰川就大量释放融水。总体地讲,祁连山的冰川比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气候趋热,加上人类活动的干扰,祁连山的雪线在全面上升,冰川的退缩也很明显。据观测发现,1956-1976年间,祁连山东部的冰川年均退缩了16.8米,中部退缩了3.3米,西部退缩了2.2米。近30年特别是近10多年来,冰川雪线的退缩更加明显,曾经退缩较慢的中段和西段,也加快了退缩的速度,退缩最快的冰川,年退缩量高达23米。
据中科院冰川冻土专家们称,祁连山冰川退缩的数据远远超过了海洋性冰川的一般退缩幅度。祁连山东段冷龙岭冰川,从1956年以来50年,年均后退了18米。因生态恶化,雪线和冰川退缩,冰川融水和自然降水一年比一年少,水文资料显示,上世纪五十年代流域年平均径流量为17.8亿立方米,到九十年代减少到12亿立方米,二十一世纪前5年平均年径流量又下降到不足10亿立方米。在走访中我们看到,石羊河发源地冷龙岭沿山麓一带,原有的源流和溪水大部已变成了干河沟。九条岭一带的河道也变得水流很小,两边的干河床越来越宽。由于来自祁连山的水源明显减少,石羊河流域中下游出现水荒,导致民勤盆地出现前所未有的严重水危机,成为中国四大沙尘暴源区之一,水库干涸、耕地荒漠化和沙化,大批居民弃家园而远去。
祁连山中段的冰雪水源危机最突出地表现在黑河流域。黑河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河,发源于青海的祁连县,自南向北流经河西走廊中段的张掖直至内蒙古的额济纳旗,终点为居延海。这是一条穿越3个省区的古老的河流,全长821公里。长期的水文观测发现黑河祁连山北出水口流量,近二十年来大幅度减少,年径流量只剩5.6立方米/秒。这主要是因为黑河发源地青海祁连县境内出现严重的生态危机。冰川退缩,湿地减少,源头诸多溪流干涸,加上淘金、林木乱砍滥伐、挖虫草、盗猎以及过度放牧等人为因素,引起高寒草原和河谷滩地生态急剧退化,黑河源头产流区水量大大减少。我们在野牛沟乡源头区看到,几年前下伸的冰舌,已回缩到几公里以上,露的河道无奈地干涸着。
祁连山西部的 “七一冰川”是中国科学家发现和登临最早的冰川,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这条冰川在1986年被开辟为旅游点以后,状况很不妙,每年夏秋季节,数千人进山,带来了垃圾污染和一些人为的破坏。更让人担忧的是,科学家通过实地观测和分析发现,“七一冰川”正在萎缩!近年萎缩速度还在加快,主要表现为冰川物质出现严重的负平衡和冰川零平衡线位置不断升高。专家们发现,“七一冰川”近几年的冰雪消融量远远大于积累量,冰川物质亏损严重,冰面已出现显著的减薄状态,这是近30年来所有观测资料中负平衡值最大的年段。“七一冰川”的零平衡线平均为海拔4970米,与上世纪70年代(海拔4600米)和上世纪80年代(海拔4670米)实际观测的平均结果相比,升高了近340米。专家们指出,如果气候变暖趋势继续,冰川的萎缩还会加剧。
其实,祁连山西部的冰川萎缩不仅是“七一冰川”一条,其它许多冰川都程度不同地存在萎缩现象。据中科院和甘肃水资源部门的专家们考察观测,祁连山西尾段的冰川雪线,每年在以3-9米的速度退缩;森林界线平均退缩了32公里,森林覆盖率下降了一半,有的山段原有的森林已荡然无存。作为重要水资源产源地,祁连山已无法正常给流域供冰雪融水。
与此同时,祁连山地区气候变干变暖,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差距越来越大。据甘肃气象部门气象资料表明,河西地区5个市的降水量均比10年前减少30%左右,而蒸发量却普遍翻倍,张掖和酒泉地区甚至年均蒸发量上升到年均降水量的15-25倍。这无疑给祁连山的生态和山两侧青甘两省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很大的威胁。
生态恶化导致动植物资源的衰亡
祁连山生态状况的恶化,首当其冲受害的是宝贵的动植物资源。
祁连山有丰富的植物资源,尤其南北宽80公里、东西长800公里的中段,分布着以青海云杉为主的乔灌木带,面积达700多万亩,活立木蓄积1500多万立方米,这些森林是祁连山赖以成为“绿色水库”的根本保证。
祁连山原有高等植物1034种,其中乔木48种、灌木140种、草本植物846种;有优良牧草48种、纤维植物17种、芳香植物20种、药用植物89种、观赏植物24种。这些植物中许多属于国家保护的珍贵植物,特别是星叶草、桃儿七、裸果木等等。当地群众称祁连山是他们的命根子:“山上一棵树,山下一眼泉。”
然而,由于祁连山区近十多年来,自然降水偏少,气候原因导致冰川和雪线退缩,加上人类盲目开发和盗伐、盗采,林木和植物资源出现了严重的退化和衰减,尤其是雪线以下的不少珍贵高山植物死亡甚至灭绝。祁连山中段,年均气温比上世纪七十年代提高了0.39℃,七一冰川、八一冰川均以每年1-3米的速度在后退,使林区灌木林下线比五十年代上升了42米,灌木林与草原交错地带32%的灌木林已经或正在逐渐枯亡,在迅速荒漠化。据甘肃省统计局和省林业厅资料显示,祁连山林地面积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已减少32万公顷;疏林和灌木林减少了2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由50年前的22.4%,减少到现在的13%。祁连山山麓地带草原,全线存在超载问题,许多湿地、沼泽地已消亡或正在逐渐消亡,不少地方出现大面积严重的荒漠化和沙化。
由于祁连山林地处于“冰源水库”和河川水系之间,起着调蓄、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增加水量调节气候的作用,所以祁连山是以冰川森林为主体的生态系统。这个大系统中,又包含着具有各种自然特征的动物区系和微生物区系生态系统。这个系统能否稳定而安全,对上面的冰雪储积和下面的河流湿地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由于原有生态的变化和人类的频频干扰,祁连山的野生动物也无法安宁地过它们原有的悠然生活,要么迁徙它乡,要么自然死亡或被猎杀,有的已经绝种。
祁连山中原有脊椎野生动物265种,占全国的13.5%,其中经济兽类有110多种,占全国的26%;有鸟类290多种,占全国的16%,仅属国家一、二类保护珍稀动物的就有50多种。由于生态环境恶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及盗猎,祁连山固有的众多野生动物世代生存的家园,打破了平静,生存范围越来越小,在迁徙和逃生过程中,它们遭遇到种种的困难和不适应,所以野生动物的繁殖受阻和自然死亡日渐严重,到目前,雪豹、猞猁、石貂、马鹿、水鹿、白唇鹿、藏羚羊、麝、野牦牛、马熊、猎隼等一些珍贵动物已经基本灭绝或濒临灭绝,其中不少是国家一、二类保护动物。尤其是一些具有祁连山地域特色物种种群数量的锐减和灭绝,成为无法补救的损失,永远的痛。这种生物链的断裂和缺损,对森林草原生态系统和生活在祁连山地区的人来说,产生着长久的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
拯救和保护祁连山生态刻不容缓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其实何止于此?保护生态环境,也是保护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大环境。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大自然一定会回报我们以福祉,而且惠及我们的子孙。否则,我们人类,将遭遇到无情的惩罚和报负。
祁连山是河西走廊生态环境的主体,也是山南青海海北地区和柴达木盆地的生态环境主体,影响两省相当广阔的地区,石羊河、黑河、疏勒河三大水系的56条内陆河都发源于祁连山,年出山径流量达到72.6立方米;而且它对于青藏高原北缘乃至河西北部阿拉善高原的气候和沙尘暴南进,都有直接的影响。如果任其生态衰退下去,用不了很长时间,整个西北绿色通道将不复存在,到那时,西部内蒙古沙漠、新疆沙漠和青海柴达木沙漠就会合围,那将是一种何样的情景?不堪设想。
自1998年,祁连山成立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之后,祁连山编制了天然林保护工程方案,并本着“积极保护,优化生态”的原则,已经启动了一些工程,重点是封山育林,平均每年有近10万亩的山林纳入封育范围。国家林业局也将祁连山生态工程列为“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计划一期工程,给予资金扶持,在宜林地区新增了一些造林面积。而且近年来,祁连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还与有关科研院所联合攻关,完成了部、省、地各级科研项目50多项,如森林营建技术、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综合培育、水源林营建技术、护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小流域治理等等,对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起到好的作用。甘肃省还出台了“保护区管理条例”和保护区总体规划设计,在祁连山全线成立了20多个保护站,近距离监控和实施保护管理。甘肃省还动员全国的科学家,为保护祁连山生态和合理开发祁连山冰雪资源献计献策。
许多专家认为,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不能不在开发自然资源、满足自身需求的情况下,审慎地对待大自然原有的生态格局。回顾发展史,这方面的教训深刻,而且不少的领域环境问题成堆,大自然已开始惩罚人类。我们应该认真反思,在自然万物的生存链中,人处于什么位置、人与自然如何相处、什么样的发展模式才是合理的等等。国家在西部开发战略中同时提出:“以保护环境为前提,以生态建设为中心”,是非常正确的,体现了国家的认识和决心,应该一直坚持不动摇。
中科院研究员杨根生、杨针娘等专家指出,祁连山生态系统是复合生态系统,又地处西北内陆干旱地区,比较脆弱,而且历史破坏很严重,恢复和保护的难度很大。他们认为,祁连山的问题,经过长期的大量的科学考察、调查和研究,是很清楚的了,规划、工程方案也都有了,现在的问题是做,各涉及地区政府如何下决心落实和能不能有效落实的问题。他们建议,首先是对现有林区进行全面坚决的封育,不能再似管非管,不能让人畜随便进出破坏、盗伐和干扰,促其自然恢复,应力争每年封育面积达到20万亩以上,这样在10年之内,就大体可恢复到上世纪六十年代水平;宜林地区可进行补植造林,树种要因地制宜,分地区对待,避免划一,盲目求多;对冰川和雪线以上地带,虽不能抗拒大气整体变暖变干影响,但至少应避免人为干扰成分,如开发冰川旅游、登山活动等,以减少环境污染和破坏。刘兴旺、李兵等专家指出,祁连山森林生态系统,是整个祁连山生态系统恢复重建的核心,分为青海云杉林、祁连圆柏林和灌木林三大系统,应根据植被类型和种群自然分布规律,分别对待,施以保护、恢复和重建措施,这样可有效地维持其生物多样性;要设立核心区、实验区,分区管理,有重点地保护;人为干扰强烈地段要坚决退耕还林,解决好林农、林牧矛盾,使其自然恢复。何占玺等专家建议,处在河流源头和水源涵养林区的水域湿地,要严禁开垦、填埋、采矿和污染,促其自然恢复。山麓地带草原生态系统,应科学地使用和经营,严禁超载放牧和牧转农,同时防治鼠害,保护好系统内生物成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我们相信,祁连山生态发生的不利变化,虽不能从根本彻底扭转,完全恢复到原有的状态,但通过科学有效的保护、管理和重建,仍然有可能控制住森林覆盖率不断下降的局面,遏制住生态系统的急剧恶化,使祁连山水源涵养功能和生物多样化得到较好保护,采访中,多数专家对这一乐观前景也持有支持态度。
关键词:智慧林业,通信技术,移动互联网,无线通信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智慧地球”在国民经济各行业应运而生,林业也从“数字林业”向“智慧林业”转变。智慧林业要求林业信息感知化、物联化和智能化,要求林业信息传输的互联互通和安全快捷,因此,通信技术在智慧林业建设中起到基础性关键作用。当前微波通信、卫星通信和移动互联网通信等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建立高效的林业信息传输系统提供了有效手段。以信息感知、传输和交换模式来建立高效的通信网络,从而实现智慧林业的功能。本文在介绍智慧林业产生背景、内涵和关键技术的基础上,根据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概述微波通信、卫星通信和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在我国智慧林业中的应用进展,分析通信技术在智慧林业应用实践中存在的不足,探讨现代通信技术在今后智慧林业应用中的发展方向,以期为我国林业信息化和智慧林业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1智慧林业概述
智慧林业是指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通过感知化、物联化、智能化等途径,形成林业立体感知、管理协同高效的林业发展新模式,是“智慧地球”概念在林业领域的创新发展[1-2]。自2008年IBM首次提出“智慧地球”理念以来,全球涌现出一股智慧化发展的浪潮,智慧化发展理念推动了我国林业信息化发展,我国林学家也提出了智慧林业概念[3-4]。智慧林业是在林业信息数字化、感知化、互联化、智能化基础上,实现林业资源的一体化、协同化、生态化和最优化[4]。林业信息资源数字化要求实现安全、智能、高效地采集、传输、存储和共享林业信息;林业资源感知化要求利用高效智能的传感器来实时获取林业数据信息,相互感知林业生态系统中的各种资源;林业信息传输互联化要求建立安全、贯通、高效的林业信息传输系统;林业系统管控智能化要求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实现林业信息的智能化采集、运算和管理,并利用各种自动化技术实现林业管理服务的智能化;林业体系运转一体化要求整合林业信息系统,并融入到智慧企业、智慧农业和智慧城市等多种信息系统中,实现社会整体的融合发展[5-6]。智慧林业将在数字林业基础上,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3S技术、移动通信)来实现林业的智慧感知、移动互联、协同管理和智能服务[7]。智慧林业的基本要求是林业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构建遍布整个林业体系的信息网络,实现信息快捷传输、交互共享和安全可靠。因此,通信技术在智慧林业建设中发挥着极其关键作用,只有建立完备的通信网络和完善的通信技术,才能保证林业信息的感知、传输、运算和共享,才能保证林业资源的综合监测、智能防控、应急指挥、移动办公和科学决策[8]。智慧林业是未来林业发展的必然趋势。2013年8月国家林业局印发了《中国智慧林业发展指导意见》,表明我国林业信息化步入了智慧林业发展的新阶段。
2通信技术在智慧林业中的应用进展
现代通信技术开始向网络构建标准化、管理服务智能化、信息传输高效化、通信网络综合化方向发展[7],现代通信技术是智慧林业发展的关键技术支撑,在智慧林业建设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通信技术主要包括有线通信、无线微波通信、卫星通信和移动互联网通信等,下面分别介绍这些通信技术在智慧林业中的应用情况。
2.1有线通信技术
有线通信技术是指利用电话线、电缆和光纤等介质来传输信息的通信技术,是最基本也是最可靠的通信手段。随着程控数字交换技术的发展,有线通信能较4为安全便捷地实现互联网接入、视频通话和图文数据传递。有线通信技术,尤其是光纤通信技术在林业综合办公系统、林业云计算平台及林业下一代互联网建设中得到较好运用,具有传输效率高、技术安全等优点[9]。2009年我国改进了各省的林业光纤局域网,基本建成了覆盖全国省级林业部门和国家林业局直属单位的林业信息专网。我国林业下一代互联网在现有国家林业信息专网基础上,将采用有线通信技术构建具有管控和网络服务等功能的IPv6网络系统,联接国家、省、市、县4级林业网络架构,以满足林业系统日益扩大的各类业务模块和大数据量遥感影像、GIS数据、音视频数据等通信及传输需要。有线通信网络不仅在构建林业信息服务网络上应用广泛,而且在防灾监测、资源监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0]。刘亚荣等[11]利用光纤通信构建了基于分组传送网的山林防灾监控系统,并利用光纤传感器对林地温度、湿度、易滑坡部位进行监测。由于受林区自然条件的限制,在林区架设电缆、双绞线和光纤等传输介质线路困难,而且火灾、泥石流和洪水等自然灾害容易导致通信中断。因此,有线通信技术在林业的应用也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
2.2微波通信技术
微波通信是直接使用微波作为介质进行的无线通信手段,主要适用于2点间直线距离内无障碍的通信,具有容量大、质量高和通过中继站能长距离传输等优点。我国林业部门在上世纪末曾利用世行贷款在黑龙江、内蒙古等林区建立了多个微波通信防火工程。大兴安岭林区建设了微波通信站30个,可满足雷电探测、气象自动预报、数据处理、计算机联网等多种通信需求,增强了林区森林防火、通信指挥和生产调度能力[12]。美国、欧洲等开发了多种基于微波通信的森林资源监测系统,包括POLSAR、ALOS-PALSAR、TanDEM-L、TerraSAR-X、RADARSAT-2、TanDEM-X、DESTINY等微波雷达监测系统;德国开发了依赖微波的Fire-watch森林火灾自动预警系统[13]。但微波通信存在着造价较高、信号传输受电离层影响大、难以跨越高山和海洋等缺点,需要依赖于卫星系统中继转发。
2.3卫星通信技术
卫星通信是指利用地球卫星作为中继站转发微波信号的无线通信技术,具有通信覆盖区域大、通信距离远等优点;能够跨越高山、海洋而不受距离限制和陆地灾害的影响;覆盖面积大,可实现较大范围内的多边通信;工作频带宽、通信5容量大,适于音频、视频、图像等多种数据的高速传输,可靠性高。基于上述优点,近年来卫星通信技术在林业上得到广泛应用。林业部门开始使用“动中通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和“IPSTAR卫星宽带通信系统”等来应对林区地震、泥石流等突发地质灾害和森林防火应急指挥的通信需求[14]。上述卫星通信系统结合地面通讯指挥车或中心站,可有效地进行高速互联网接入、数据通信、音频视频传输和电视电话会议等高通量通信传输。美国和加拿大主要采用卫星巡回监测系统实时监测林区温度来进行林火预警[15]。在智慧林业建设中,卫星通信技术结合3S技术、传感器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能够高度集成对空间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处理和应用。我国自主开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林业部门得到广泛应用,有些单位还整合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和物联网等技术,构建了森林防火综合指挥调度系统,为林业资源监测、林火指挥、安全管理和生产调度等提供技术支撑。
2.4移动互联网通信技术
移动互联网通信技术是移动通信与互联网技术相融合的产物,是一种通过移动的无线通信技术接入互联网的新型数字通信模式。在移动互联网通信技术支持下,用户可使用PDA、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手持移动终端,通过移动无线网络接入到互联网中,进行视频、图像、语音和大数据通信业务。随着3G和4G技术的快速发展,WiFi和Zigbee、蓝牙、超宽带等新一代数字超短波通信技术的成熟,构建基于移动互联网通信技术的网络视频监控体系,为林业监测管理、应急感知和办公自动化提供了技术保障[16-17]。在林火监测、森林旅游和野生动植物保护中,基于3G和4G技术的网络监控系统能有效构建一套实施监测的视频监控网[18]。近年来,国内开发了大量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林业信息化系统。如基于Android系统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系统[19],基于3G和GPS的林业资源实时监测系统[20],基于Zigbee网络结合北斗通信技术的林火监测系统[21],基于移动终端和互联网卫星影像的林业资源三类调查系统等[16],已初步具备智慧林业的雏形,代表着未来林业信息化的发展方向。目前,国内外主要将移动互联网通信与物联网结合起来,构建传感器网络通信系统和电信传输网络系统,以满足实时感知、信息短距传递和信息远距离传输的林业综合监测网络需要。传感器网络通信系统主要是依靠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近距离通信技术(NFC)、蓝牙通信技术、红外通信技术、超宽带通信技术(UWB)、毫米波通信技术、ZigBee通信技术等[22]。RFID技术是一种基于射频的无线识别通信技术,在欧洲和美国被广泛应用于珍稀动植物监测、木材储运管理、森林资源监测等方面,通过建立电子标签来达到对森林资源的实时监测和信息传输[23]。NFC通信技术可完成10cm范围内点对点数据的高频无线传输,结合RFID技术将识别信息自动“虚拟连接”到蓝牙和WiFi等移动设备上。蓝牙通信技术可支持10m距离内移动设备间的低成本通信,在手持移动终端上应用广泛[24]。ZigBee通信技术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率、近距离的双向可组网式无线通信技术,在林业信息通信系统上应用广泛。ZigBee通信技术可高效地实现林业资源的定位监测,如基于ZigBee技术设计的林火监测系统、野生动植物保护系统、森林资源清查网络等[25]。电信传输网络系统主要采用WiFi通信技术、3G、4G和5G移动通信技术,具有覆盖范围广、传输效率高等优点,在林业监测和资源管理中应用广泛。例如,基于3G视频技术的森林防火系统,基于WiFi的手持森林病虫害监测系统,基于3G、GIS和GPS的森林资源采集系统等[20,26-27]。尽管目前移动互联网通信技术发展极为迅速,但受林业发展水平和地理条件的限制,上述通信技术在林区的应用还较少,新一代3G和4G网络覆盖度低,缺乏多种传感器、物联网、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整合,限制了智慧林业建设的发展速度。
3通信技术在智慧林业中应用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展望
虽然现代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林业信息的互联互通提供了有效保障,实现了信息的快捷传输和交互共享。但其在智慧林业建设中的应用还存在不足,主要表现为:1)林区移动互联网通信技术覆盖度很低,接入传感器和物联网的水平较低,尚不能实现通信技术在林区的全面覆盖;2)无线宽带通信技术、新一代移动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和现有林业基础数据库在大数据、云计算方面的整合程度不够,没有构建一体化的信息感知与实时传输体系;3)智慧林业建设缺乏全国统一的标准,不同地方的系统采用不同开发平台、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很难实现互联互通,导致形成了无法互通的信息孤岛;4)智慧林业系统内部信息的互联互通与资源共享导致信息系统数据面临泄露威胁,对智慧林业的信息安全战略重视不够。针对通信技术在智慧林业中应用中存在的不足,今后在智慧林业建设中应加强以下方面工作:1)加强林区无线网络覆盖,提升林业资源的实时监测水平,推动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的整合[28]。林区无线网络的全面覆盖是物联网和智能设备在林区应用的网络基础,可选择一些基础条件好的林区推进无线网络建设,提高其无线通信能力。林区无线网络应以公众网为主,鼓励网络资源安全共享[29]。2)要加快林业监测信息与现有公共基础信息、林业基础信息、林业专题信息及政务办公信息等共享和大数据、云计算整合,提高林业资源的监测效率和应急感知处理能力。随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林业遥感卫星、无人遥感飞机等监测感知手段的整合,实时提供林业资源监测所需各类遥感信息和位置数据的能力将得到极大提升。3)要整合无线宽带通信技术、新一代移动互联网技术、3S技术和物联网技术,构建一体化的信息感知与实时传输体系,这是智能林业物联网的发展方向。使物联网技术实现从林木感知、动植物感知、林区环境感知到整个林区的综合化智能监测感知网络,从而快速提高林业智能检测、管理服务和决策支持水平。作为智慧林业建设的关键技术,下一代移动互联网技术有着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4)加快建立现代通信技术在智慧林业建设中应用的统一标准,采用同一开发平台、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信息资源共通与共享,并加强智慧林业信息系统的安全防范。
作者:马建浦 单位: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李世东.中国智慧林业路线图[J].林业经济,2014(10):54-57.
[2]LID,YAOY,SHAOZ,etal.Fromdigitalearthtosmartearth[J].ChineseScienceBulletin2014,59(8):722-733.
[3]刘亚秋,景维鹏,井云凌.高可靠云计算平台及其在智慧林业中的应用[J].世界林业研究2011,24(5):18-24.
[4]张扬南.智慧林业:现代林业发展的新方向[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3(4):77-81.
[5]左家哺,邓平.林业发展新模式:智慧林业的评述(Ⅱ)[J].湖南生态科学学报,2014,1(3):52.
[6]李世东.从“数字林业”到“智慧林业”[J].中国信息化,2013(20):64-67.
[7]BOY,WANGH.Theapplicationofcloudcomputingandtheinternetofthingsinagriculture8andforestry[C].2011InternationalJointConferenceonIEEE,Beijing,2011.
[8]刘广平,刘波,滕轶䶮.“智慧林业”时代的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探讨[J].林业资源管理2013(6):33-36.
[9]刘赟.林业位置服务(LBS)系统构建技术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1.
[10]杨伟,林元乖,郑泽龙,等.无线通信技术在森林资源信息采集系统中的应用[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3,33(7):86-90.
[11]刘亚荣,谢晓兰,杨春,等.基于PTN的山林防灾监控系统设计[J].电视技术,2014,38(1):168-170.
[12]曹轩.数字无线通信技术在森林防火中的应用[J].现代电子技术,2014,37(13):17-21.
[13]BOERNERW.FutureperspectivesofSARpolarimetrywithapplicationstomulti-parameterfullypolarimetricPOLSARremotesensing&geophysicalstress-changemonitoring[C].5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ComputersandDevicesforCommunication(CODEC),Guangzhou,2012.
[14]王芳.IPSTAR卫星通信系统在“森林草原防火快速处置”中的应用[J].卫星与网络,2008(10):44-49.
[15]KURUMM.C-bandSARbackscatterevaluationof2008gallipoliforestfire[J].IEEEGeoscience&RemoteSensingLetters,2015,12(5):1091-1095.
[16]吴鹏.移动终端和互联网卫星影像在林业生产中的应用[J].林业调查规划2014,39(6):10-15,33.
[17]ZHANGJ,LIW,HANN,etal.ForestfiredetectionsystembasedonaZigBeewirelesssensornetwork[J].FrontiersofForestryinChina,2008,3(3):369-374.
[18]JIANGS,FANGL,HUANGX.Anideaofspecialcloudcomputinginforestpests’control[M]//CloudComputing.Berlin:Springer,2009:615-620.
[19]陈万钧,张维玲,钟建华,等.基于Android系统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系统设计[J].广东农业科学2013,40(18):181-185.
[20]LIUY,ZHUYT,LIYR,etal.TheEmbeddedSystemofForestResourceInformationAcquisitionBasedonOMAP3530[J].AppliedMechanicsandMaterials,2013,241/242/243/244:2242-2245.DOI:10.4028//AMM.241-244.2242.
[21]邢劭谦.Zigbee网络结合北斗通信技术在林火监测中的应用[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12.
[22]ZHAOC,LIXS,CHENJS.StudyontheApplicationofInternetofThingsintheLogisticsinForestIndustry[J].AppliedMechanicsandMaterials,2011,97/98:664-668.DOI10.4028//AMM.97-98.664.
[23]ANDERSB,MARTINE,JANNEH,etal.MonitoringenvironmentalperformanceoftheforestrysupplychainusingRFID[J].ComputersinIndustry,2011,62(89):830-841.
[24]KALEGM,LABADERP,PAWASERS.TunableanddualbandrectangularmicrostripantennaforbluetoothandWiMAXapplications[J].Microwave&OpticalTechnologyLetters,2015,57(8):1986-1991.
[25]QUY,HANW,FUL,etal.LAINet:awirelesssensornetworkforconiferousforestleafareaindexmeasurement:design,algorithmandvalidation[J].ComputersandElectronicsinAgriculture,2014,108:200-208.
[26]LÓPEZO.Monitoringpestinsecttrapsbymeansoflow-powerimagesensortechnologies[J].Sensors,2012,12(11):15801-15819.
[27]张劲松,齐怀琴,苗凤娟.3G视频在森林防火系统中的应用[J].福建林业科技,2013,(3):74-77.DOI:10.3969/j.issn.1002-7351.2013.03.16.
实验教学改革内容
实验教学目标改革。我校实验教学目标是辅助理论教学,对所学理论、方法、现象等进行验证。验证性实验多,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少,实验教学过程中追求实验结果的正确性和一致性,忽略实验方法,忽视研究能力和探索、创新精神的培养。实验教学是对课堂知识验证的手段和学生能力培养的载体,除了对已知原理、方法、现象等进行验证以加深理解外,还应教会学生如何应用所学知识,并对学生进行实验方法研究的训练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实验教学内容改革。我校实验教学内容都从属于理论课,缺乏应有的独立性。各门课程的实验内容片面追求自身的系统性、完整性,忽视整体性,各门课程的实验内容彼此相互衔接不合理,低水平重复,而且实验内容较陈旧,传统实验多,反映高新科技成果、高科技手段的实验少。根据西南林业大学消防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和人才培养目标,以消防工程实验室为依托,整理完善消防工程专业实验课——基础实验、防火实验、消防救援的三部分内容,达到与课程设置体系统一。
实验教学方式改革。我校实验教学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只要按照实验指导书上提供的实验要求、方法、步骤完成实验,导致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薄弱,谈不上探索精神和创造力的培养。应将实验教师包办实验准备及部分实验进程,学生只进行测试结果或观察现象向完成实验全部过程转变;应将传统实验设计,固定实验条件向变化条件或缺失条件转变,应将单纯的操作实验向操作与多媒体相结合的转变。
实验教学考核方式改革。我校实验教学考核方式单一,缺乏考核的层次性和多样性,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也不能很好地检测学生的学习质量。应建立科学、合理的实验教学考核模式,使实验教学考核在内容、方式、成绩划分等环节上能够体现整体构思和设计,以利于实验教学体系的建立。同时考虑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考核内容,避免学生按部就班完成实验任务,发挥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科学构建实验教学体系
实验教学应保证验证原理,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进行基本技能、方法、能力等训练的基础上,对验证性实验进行精选、合并,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和开放性实验,还必须体现学科的综合化发展趋势,将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引入实验教学,努力开设具有先进性、典型性、方向性的实验,以加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实验教学体系,完善消防工程实验课程内容建设,突出西南林业大学特色,开出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实验课程,提出实验教学方法的改进措施,建立消防工程专业创新性人才实验教学体系,培养更多创新拔尖人才,满足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对消防工程专业创新性人才的需要,有利于西南林业大学培养从事城乡消防的高级专门人才,为全国特别是为西部地区的防火、灭火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服务于全国的防灾、减灾事业。
构建实验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消防工程专业教学实验内容依据我校消防工程实验室的资源,总体上考虑火灾科学、消防工程以及西南林业大学消防工程专业特色,开设三部分实验课程——基础实验、防火实验、消防救援实验。
基础实验:差热分析、热重分析实验、开/闭口闪点实验、气体分析实验、导热系数测定实验,要求学生掌握差热分析仪和热重分析仪的使用,理解闪点与易燃液体危险特性的关系,掌握介质在高温下的危险性能和导热性能。
防火实验建筑防火工程部分:建材发烟量实验、产烟毒性实验、发热量实验、建材燃烧性能实验、泡沫塑料燃烧性能实验、防火涂料阻燃性能实验、木材阻燃性能实验、铺地材料辐射热通量实验;要求学生掌握火灾过程烟气成分分析测试方法、常用可燃气体浓度的测量方法、发烟量的测量方法、材料的燃烧性能耐火等级、产烟毒性实验和划分方法,理解燃烧氧指数、质量损失率和有焰燃烧时间等有关火焰燃烧的物理概念;掌握材料在不同条件下的燃烧性能,如水平燃烧、垂直燃烧、45度燃烧等,理解环境对火焰传播特性的影响;理解燃烧失重、炭化体积以及火焰传播特性与材料防火涂料性能的关系,通过测量燃烧失重、炭化体积以及火焰传播特性来评定防火涂料的优劣。理解燃烧质量损失率和有焰燃烧时间对阻燃木材的阻燃性能影响,测量燃烧质量损失率和有焰燃烧时间评价木材阻燃的优劣。理解辐射热通量对铺地材料燃烧性能的影响,以临界辐射热通量划分燃烧性能级别,评估其火焰传播能力。工业防火工程部分:接地电阻测试、红外测温仪对异常发热部位温度测试,红外热像仪对重点电气线路和设备的发热部位摄取热像图,并经计算机对热像图的温度场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处理。森林草原防火部分:可燃物的含水率测定实验、发热量实验、燃烧失重实验、灰分测定实验、粗脂肪测定实验、粗纤维测定实验、发烟量实验、点火温度测定实验、差热分析实验、热重分析实验。要求学生掌握影响可燃物燃烧性能各因子的测定方法,能对可燃物进行差热分析、热重分析,以评价可燃物的燃烧性能,能进行阻燃树种筛选。
消防救援实验:水灭火实验、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实验、各式灭火器灭火效果分析对比实验、模拟逃生实验、消防通讯组网实验。了解喷水灭火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不同类型水幕、水雾喷头、喷射角度、风速等因素对火焰热辐射、灭火及火灾烟气传播性能的影响;通过观察湿式喷水灭火系统的动作,了解系统组成,理解掌握湿式报警阀、闭式喷头的工作原理。通过各式灭火器灭火性能的比较,加深学生对火灾选择灭火器的理解。通过模拟火灾现场疏散逃生演练,掌握火灾逃生自救的知识和技能。学会消防通讯的各种设备,能进行组网通讯。整个实验内容体系围绕并服务于我校消防工程专业课程,学生通过运用大量的消防工程工具和平台,强化应用现代消防工程方法和工具的能力,以消防工程实验增强消防工程专业学生的消防工程背景,各种综合实验提高学生从事消防工程系统规划、设计、优化、控制、评价的能力和素养[2]。
构建实验教学方式体系构建多样的实验教学方法体系可以有效的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p#分页标题#e#
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式实验教学模式,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式、合作式、互动式的实验形式,采取启发互动讨论、探索研究的方法;实验教师负责实验项目设计、协调、监督、控制与评估。学生自主和协作完成实验过程,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可行性等进行分析探讨。以学生为中心,采用自我式、合作式、互动式的学习形式,变教师主导为学生自主,变教师灌输为启发、讨论、互动,变机械式完成实验过程为研究、探索、合作。
采用多媒体教学模式为学生讲解基本的实验原理,并通过视频教学直观的为学生展示实验步骤与结果,实现教学过程可视化。引进计算机仿真、模拟技术和辅助设计,实现单纯的操作实验向操作、多媒体相结合的转变。
针对不同实验类型采用不同教学方式①基础性实验教学: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和示范,巡视和个别辅导,学生通过认真观摩和反复训练,养成严格的科学工作作风。②启发式实验教学:教师只提出问题,要求学生从计算→选定实验装置→制定实验方案→实验→数据处理→完成实验报告→完成多媒体汇报→撰写论文,独立完成全过程,使学生得到全面的锻炼。③实践式实验教学:与相关企业共同探讨高校与企业的协作教育模式,建立教学实验参观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和研究条件,学生在企业进行现场调研,提出与工程实际相联系的问题,提出实验设计方案、制定技术路线、完成研究内容,进行实验分析总结,解决实际问题。④研究性实验教学:消防工程教研室许多教师从事和森林消防与工程实验相关的科研项目,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兴趣和能力选题研究,接触先进实验技术和学科前沿研究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⑤开放式实验教学:实验室开放为学生自主实验营造了个性化的学习环境,通过“必做”与“选做”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实验内容的开放,较好地克服了开放实验中“学生放任自流”的偏向。例如,“基本性实验”安排为“必做”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采取“必做”与“选做”相结合,“科研创新性实验”为“选做”实验。
构建实验层次教学体系进行实验前,要求学生充分掌握实验所涉及的理论框架、拟解决的问题、实验设备和仪器的准备调试、材料的处理等内容,教师讲授、示范后由学生重复、模仿并反复练习,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根据不同阶段的教学目的,将整个实验教学分为4个层次。
基础性实验。这类实验主要包括:①认知性或演示性实验。用于学生对该实验所涉及专业知识的全面理解。②验证性或模拟性实验。通过实验对理论教学中的理论、方法、现象等进行验证以加深对原理的系统理解和掌握,是向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发展的一个必要阶段。
综合型与应用型实验。这类实验可以完成知识上的综合、建立现象之间的本质联系,达到思维中的具体。学生要学会原理和实验方法的基础上综合完成由认识性思维向探索性思维的转变,完成验证性实验向设计性实验的过渡。
设计型与研究型实验。这类实验是对理论性、应用性问题的设计和解决,旨在引导学生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全面的思考,训练学生思维的严密性、灵活性与深刻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知识底蕴和实验技能的基础上充分进行调研和查阅文献,提出一定的理论深度和现实意义的拟解决问题,并设计出原理正确、实践上可行的实验方案,征得实验教师同意后实施。实验完成后,要对整个实验的思路、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在整个设计性实验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不同程度的指导,学生在模仿、重复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实验的新条件、新方法、新手段,调动学生探索新方法的积极性,学科间的相互交叉和渗透也会自觉融汇于设计性实验过程中,学生思维的开拓性就能得到训练,实践能力也将不断提高。
创新型实验。作为实验教学的高级层次,创新型实验旨在探索并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改革,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逐渐掌握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其创新实践的能力。通过开展实施创新性实验,带动广大的学生得到科学研究与发明创造的训练,改变目前高等教育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动手能力不强的现状,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推广研究性学习和个性化培养的教学方式,形成创新教育的氛围,建设创新文化,进一步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构建实验教学科技创新体系西南林业大学有省级和校级科技创新项目,以及省级重点实验室开放项目,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科研和创新活动,参与教师科研课题。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自主选题,填写大学生创新基金申请书,学校组织专家对申请报告的内容进行评审。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从购买实验材料开始,通过自主创新实验,直到获得实验结果,撰写科研论文,接受系统的科学研究训练。对于来自教师科研项目转化的科研创新实验,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和兴趣选定实验项目后,指导教师根据项目内容、报名学生的情况安排实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文献查阅、实验方案设计开始,到实验过程、实验数据处理、撰写科研报告和论文答辩全过程都自己独立完成。这种开放实验教育模式,从实验空间、实验时间、实验内容直实验管理均向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条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
构建实验教学考核体系实验教学考核是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综合考核特别是创新能力的考察,应在实验教学中启发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必须建立一套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实验教学考核模式[3]。构建科学合理的实验教学考核体系有利于全面、客观、合理考核学生实验操作,有利于提高实验教学质量。采用行程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方法,即结合课程特点与教学要求,建立以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基础,以综合运用能力为重点,以学习态度为参照的综合考评体系,注重考评方式的多样化和考评指标的规范化,以保持对学生学习成绩和教师教学效果检验的客观公正性[4]。针对不同的实验,采用理论考核、操作考核、实验分析报告等相结合的方式,力求做到理论知识考核和运用理论知识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核相结合,学习结果考核与学习过程考核相结合,将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结合起来,以确保考核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为规范和统一实验课考试方法及标准,更科学、全面地评定实验课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实验课成绩由平时成绩、期终操作成绩和课外实践成绩等部分组成。基础性实验和专业特色的综合性实验主要从考勤、实验过程检查和实验报告三个方面综合考核并确定成绩。创新性与设计性实验一般单独考试和记分,采用对申请优秀的实验小组以现场展示、提问、学生作简单答辩的方法考核后再确定最终成绩。①平时考核:由实验教师根据每学期的实验开设进度,对学生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实验预习、实验操作、实验记录、实验报告等,得出平时成绩。②期终考试:学期末进行理论和操作能力的考试。③课外实践或创新性与设计性实验: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至少选择一个与课程相关的课外实验,并撰写实验设计和相关报告。④实验考核成绩组成:实验成绩=平时成绩×20%+理论考核成绩×20%+操作成绩×50%+课外实践或选做实验成绩×10%。#p#分页标题#e#
根据会议安排,我简要通报全旗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安排部署下半年工作。
一、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今年以来,我旗按照盟委、行署的安排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各项政策措施,上半年全旗经济运行呈现出开局顺、增速快、质量好的良好发展态势。预计全旗生产总值完成54亿元,增长1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8.3亿元,增长13.0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558元,增长16.5%;农牧民现金收入达到9903.65元,增长16.32%;全旗财政收入完成10.3亿元,增长25.48%。实现了时间任务“双过半”。
(一)农牧业经济稳步发展。农业种植结构进一步调整,播种面积28万亩,其中粮食作物14万亩、经济作物14万亩,高效日光温室累计建设达1399座,新建“菜篮子工程”温室594座,实施节水工程2.415万亩,节水农业、退牧还草、测土配方施肥等重点项目顺利实施。春季牲畜集中免疫工作进展顺利,完成春季重大动物疫病集中免疫注射110.77万头(只),未发生重大疫情,农区舍饲养殖规模达43万头(只),牲畜接羔总数25万头(只),六月末牲畜存栏预计达118万头(只)。(上半年因降雨少,我旗大部分地区出现旱灾,进入七月份各地均有降雨,旱情有所缓解)。
(二)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全旗工业企业预计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40.1亿元,增长21%,完成目标任务的45.92%。规模以上工业预计完成工业总产值96.62亿元,增长46.09%。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1.01亿元,增长46.76%;电力供应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7.37亿元,增长55.16%;化学制品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5.73亿元,增长,39.08%。14个工业重点项目,已有太西煤集团年产25万吨煤基活性炭扩建工程等5个续建项目、锦洋化工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精细化工及10万吨PVC加工等7个新建项目共计12个项目开工建设,开工率达到85.7%,已投入资金5.52亿元。全旗22处火区的25个防灭火专项设计已经全部编制完成,现已批复开工18处。
(三)第三产业正常运行。餐饮、商服等传统服务业正常运转,南寺、月亮湖等旅游区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北寺旅游区续建工作顺利推进。农牧家游逐步规范,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42.9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2.48亿元。加强日用品、蔬菜等价格监管,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3亿元,增长25%。第三产业增加值预计完成10.8亿元,增长9.64%。
(四)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启动了阿左旗基层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完成集体商品林的主体改革。积极参与“西洽会”、“陕甘宁毗邻地区贸易洽谈会”等大型招商引资活动,协议招商引资187.5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52亿元。庆华集团年产200吨碳纤维、20万吨己内酰胺及其配套项目和盾安集团金石镁业年产20万吨高品质镁合金循环经济工业园两个上百亿重点项目奠基启动,成为后续发展的新亮点。口岸申报工作取得新进展,海关总署已将乌力吉公路口岸列入2011年度口岸开放审理计划。外贸出口运行平稳,嘉利绒毛、莱夫尔绒毛共创汇230万美元。
(五)“迎会”工程进展顺利。我旗承担全盟“迎会”献礼项目12个,其中:工业项目4项、基础设施建设6项、保障性住房1项、服务业1项,现已全部启动建设,特别是巴彦浩特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展较快,生态园主园路已建成通车,西城区、定远营古城周边等重点区域拆迁取得新进展,定远营王府保护修缮、王府花园恢复重建、营盘山景观公园、生态公园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和西城区回迁安置房、西城区产业安置房、西城区纬四路、西城区花园北街等工程均在稳步建设之中。
(六)生态建设得到加强。完成人工种草21万亩,退牧还草禁牧220万亩、补播60万亩,草地改良补播浅翻2.5万亩。春季人工造林4.3万亩,飞播造林30万亩。继续推行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完成奖补机制前期统计,即将下发《阿左旗草原生态奖补机制实施方案》。加强了森林草原管护、防火、病虫害防治工作。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工程已完成土建及附属工程。三大出口和北环路绿化工程均完工,进入养护期。
(七)民生工作有序推进。启动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继续推行农牧民养老保险工作,共有15995人参加老农保,29162人参加新农保,基本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共有40534人参加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保险,参合率达92.28%。提高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50元,达到月人均332元。新增城镇就业764人,农牧区转移劳动力1250人。乌兰牧骑招聘补录10名演员,新储备“211、985”工程院校毕业生39名。在此基础上计划再次储备各类人才130名,转聘60名,现已完成报名审核工作。
(八)切实加强社会事业建设。加大对社会事业的投入,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10所学校、28栋校舍校安续建工程已全部开工建设,阿左旗实验一小、蒙古族实验二小、八小、高级中学、五中、八中、巴音木仁小学的新建重建及职中、温镇蒙古族实验一小的易地新建工程均处于加紧实施阶段。在阿左旗乌兰牧骑挂牌成立了“查玛”传承保护基地,在阿左旗蒙文第一、第二实验小学挂牌成立了长调民歌传承保护基地,传承宣扬了民族文化。调整撤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了嘎查卫生室清理整顿工作;健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加强重点传染病预防控制和公共卫生监管,未发生公共卫生事件。积极开展人口出生缺陷干预工程,实行免费婚前医学检查,推进优生优育,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分别控制在3.69‰和2.39‰以内。启动了“六五”普法工作。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积极开展矿山秩序整顿和“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有效预防和减少了社会矛盾的发生。
(九)按计划兑现为民办实事。2011年我旗在贯彻落实好自治区、盟为民办实事的基础上,确定了十五件为民办实事项目。324套廉租房续建工程正在进行综合配套施工,72套新建廉租房工程已开工,改造农牧区危房正在进行公示、审批。中小学多媒体设施正在安装调试。幼儿园改造工程进入设计阶段。加大就业扶持力度,共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173万元;发放失业保险金275.79万元,发放标准由496元提高到720元,每人每月提高224元。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人均由1388.24元增加到1594.63元,月人均增加206.39元。医疗保险基金最高支付限额统一提高为10万元,调整了统筹基金支付比例。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财政补助提标30元(旗级)。城乡低保标准月人均提高50元,已发放城镇低保款580.36万元、农牧民低保款327.33万元;城镇低保户取暖补助提高100元,于11月底发放。高龄津贴标准翻一番,发放津贴56.8万元。已制定《贫困救助基金互助制度》,上报待审批。78户农牧区残疾人危房改造已动工,100户偏远苏木镇贫困残疾人用电工程正在进行招投标,已完成摸底调查。天然气入户工程已完成投资387万元,完成入户1314户。巴彦浩特城区10条巷道硬化工程已完成投资118万元;10条巷道亮化工程正在招投标;环卫设施改造工程正在有序进行;西城区棚户改造工程已拆迁401户;蔬菜交易批发市场正在进行施工图审核、场地平整等前期工作。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总体来看,上半年我旗经济运行态势良好,各项工作进展顺利,虽然工作成效很大,但当前经济运行中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一是资金调度困难,财政支出压力很大。落实各项收入分配改革政策、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等各项民生工程和社会保障、三农、教育等刚性支出需求较大。同时,今年全区精神文明会的主要观摩点在我旗,涉及项目多,资金缺口非常大。二是煤炭技改、防灭火工程进度缓慢。部分煤炭企业由于种种原因,技改工程进度缓慢,年内完成全部工程量困难较大。三是土地瓶径制约明显。我旗荒漠化土地面积大,但新建项目用地指标少,土地征转难度大,影响项目开工进度。四是城镇拆迁、企业生产经营占用草场引发的矛盾时有发生。对上述困难和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三、全力以赴抓好下半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
(一)狠抓项目建设,增强发展后劲。项目建设是扩张经济总量的“加速器”,也是优化经济结构的“调节器”,对项目建设,我们要常抓不懈。一要加快项目建设进度。重点抓好庆华200吨碳纤维和20万吨己内酰胺配套煤焦化、盾安20万吨高品质镁合金、太西煤25万吨煤基活性炭三期、锦洋20万吨精细化工和10万吨PVC深加工、中偌275万平方米板材、宏魁1000吨七味苁蓉酒和500吨养生口服液等14个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巴彦浩特热电联产、锂离子电池电极膜生产线、中杰石材210万平方米板材加工等项目前期工作,力争早日达到开工建设条件。依托丰富的风光资源,抓好国电20兆瓦光伏发电等项目,培育清洁能源产业。全面做好非煤矿山资源整合,加快珠拉金矿股权转让。二要加大项目储备及争取工作力度。我们要牢牢把握“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和自治区统筹西部区域发展等政策,紧紧盯住符合我旗实际的各类产业,编制大项目,编制好项目,力争在工业、农牧业、水利、交通、生态建设、城镇建设、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等方面均储备一定数量的项目,并形成项目储备、争取、落户、开工、建成、见效的良性循环,推进全旗经济的快速增长。三是千方百计落实项目建设资金。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在工业结构调整、自主创新、重点技术改造、循环经济、节能减排等项目方面的专项资金支持;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沟通与协调,争取银行对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的贷款支持;发挥政府对投资的引导和催化作用,通过公共支出、加大对社会和外来投资的扶持力度,带动民间投资增长。四是要强化监管。健全项目动态管理机制,严把项目的审批、立项关,规范招投标管理,强化项目的稽察,确保重点建设项目严格履行基本建设程序,严格落实项目责任制。
(二)把握关键环节,着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一要突出新型工业的主导地位。重点支持腾格里、敖伦布拉格等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吉兰泰——巴彦诺日公花岗岩石材加工基地建设,规划启动巴彦木仁生态产业区建设,完善园区道路、供排水、绿化等基础设施,提高园区项目承载能力,提高产业聚集发展水平,不断壮大煤化工、盐化工、精细化工、冶金、建材、风光发电等优势特色产业,走节能、低碳、绿色、循环的发展之路,推动资源转化增值和高效利用。二要加强矿山企业管理,坚决打击和治理偷挖盗采、以探代采等违法行为,努力健全生产企业占用草场补偿机制。抓好煤矿技改和防灭火工程,全力办好自治区防灭火工程经验交流现场会,加快煤矿技改和质量标准化达标进程,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三是强化节能减排工作力度。旗发改、经信、环保等部门要发挥职能作用,采取限产、关停、淘汰落后产能企业等措施,切实降低能源消耗总量。四要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要坚持把服务业作为“朝阳产业”来抓,以服务业的发展聚集人气、带动消费、优化结构、促进转型、扩大总量。借“迎会”之机,完善基础设施,使巴彦浩特城镇面貌大改观,打造旅游宜居城镇。认真贯彻落实促进三产发展的十条优惠政策,大力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信息服务等生产业,加快发展商贸流通、房地产、住宿餐饮等生活业,抓好蔬菜批发市场规划建设工作,主动承接呼包鄂和银川经济圈辐射。借助“中国观赏石之城”和世界沙漠地质公园品牌效应,办好奇石文化旅游节、那达慕大会。
(三)坚持城乡统筹,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一要加快新农牧区建设。在继续加强巴彦霍德示范点建设的同时,抓好6个嘎查的新增示范点建设,逐步辐射带动全旗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统筹抓好林权制度改革、草原生态奖补、农牧区综合改革、农业节水、舍饲养殖、产业化经营等工作。二要加快城乡路网及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进张查高速公路建设,重点加强临策铁路瓦窑车站~吉兰泰~巴彦浩特——中卫铁路、长流水至中卫一级公路、腾格里工业园区至中卫一级公路等重大项目建设的衔接,为尽早打通两地间省际高等级公路和铁路干线通道,形成功能完善、便捷畅通的交通运输网络,做好前期协调服务工作。同时要抓好引黄入巴、通勤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协调服务工作。三要加快推进城镇重点建设项目。全力以赴支持巴彦浩特东城区建设,加强东城区日常管理,加快推进西城区、柳树沟、南田村嘎查综合改造,拓宽城市发展空间。四要抓好沿路环境综合整治。各苏木镇要加大工作力度,巩固环境整治工作成果,探索建立长效机制。五要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城市管理部门要加快巴彦浩特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建设工程、环卫设施改造、巷道硬化亮化、公厕建设等重点工程的进度。积极探索创新城市管理的新举措、新机制,全面推进城市管理向精细化方向转变。深入开展旗府驻地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加大出口路、堤坝、河沟等重点区域环境整治、生产生活垃圾的集中处理和主要街道的整治力度。
(四)注重招商引资,扩大对外开放。一要创新招商方式,采取以商招商、产业链延伸招商的办法,组织专人外出招商。二要抓住招商重点。要牢牢抓住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把目光锁定在重点区域和重点产业,在提高招商的节能减排“门槛”的同时,积极引进产业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大项目和大企业,做大优势特色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三要发挥招商优势。加大资源勘探力度,摸清底数,为扩大招商引资做足储备。充分发挥我旗资源禀赋和煤炭、冶金、化工、风光等产业的基础优势,加大项目推介,开发下游产品,延长工业产业链条,促进工业集群发展。四要优化招商环境。旗直有关部门、单位,要提升服务质量,提高办事效率,进一步改善政务环境,为客商投资、项目建设提供优质、高效服务。高标准规划建设乌力吉口岸,加强与蒙古国交界地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以及文化、教育、卫生、农牧业、旅游、贸易等多领域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