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19 04:58:5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茶具设计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教材编排
教师要结合阿坝州的地理环境、经济条件等具体条件来进行教材的编撰。由于茶文化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教学,因此,要结合已有一些教材作为基础,选择具有地方特色文化的资料。教材:以王玲的《中国茶文化》为底本,《茶艺百科知识手册》,和其他茶文化相关教材为资料,学校专职教师根据茶文化的相关资料结合阿坝州的具体情况进行编撰,确保实用。
(二)教学设施
1.教学设施:多媒体演示配套设施、电脑、收录机、舒缓音乐等设备。
2.教学设备器具:茶具10套、玻璃杯若干只、各类茶叶若干、茶叶罐等。
3.教学场地:茶艺学多功能实训室、水磨映秀的羌芽基地、茶园、茶艺馆等。
(三)课程设置
茶文化的课程设置主要从理论讲解和实践操作两个方面来考虑,课时的比例应该是1:1.茶文化理论讲解主要从茶的饮用和厚重的历史文化,茶与传统文化的精髓和融合以及充分利用茶的自然性,结合当地的人文环境和羌族的特定的品茶方式等对茶艺和茶道的重点介绍。比如:客来敬茶,茶与民俗民风,茶与歌舞及楹联,茶会,茶馆与茶艺馆,茶的传说;茶与水,茶之具,茶的山水情结及旅游,品茶与茶艺,茶与茶艺,茶与文学,书画艺术欣赏等;茶性茶德,陆羽《茶经》的哲学思想诠释,茶道与饮茶,名家与茶,中日茶道史实比较;茶文化之当代实践,茶文化和东方文化与现代化,发展茶文化等。除了理论教学,实践操作也是该课程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毕业后是否能够熟练的掌握基本技能,旅游英语专业的学生是否能够从容流畅的介绍茶文化的相关知识,旅游管理学生是否能够开发茶文化旅游品牌资源等都是重要的考量内容,因此学生在具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的同时需要到茶艺馆进行参观、学习各种茶叶的冲泡方法和茶艺的表演等技巧。学校还可以联系旅游公司让学生到相关场所进行顶岗实习,给学生充分接触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师资情况及学分计算
由于该课程的操作性很强,因此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活动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行为个性及交往中的表现形成对学生的认知,学生接受了教师行为中所暗含的信息,并根据期望的方向表现出相应的行为。在这种互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相互促进,相互提高。学校安排一个茶道方面专业技能教师与学生互动,教师对茶艺的欣赏水平和茶艺表演的展示会感染、带动学生的创造力,帮助学生创造自己的辉煌。该课程由于是新开设的课程,可以作为旅游专业的学生的选修课,在大二的时候开设,时间为一年,共72个学分。
(五)考核方式的设计
本课程采用的考核方法分两部分,一是理论考试。这部分考核可以从平时的学习状态、课堂展示、学习心得、考勤等方面来进行综合评定;另一部分可以根据期末检测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从茶文化的历史、茶的种类等方向让学生撰写论文或者开展课题研究。为确保论文的质量,提前四周布置论题范围,本人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为学生简要讲授学术论文的写作方法及规范要求,规定完成的论文不能少于五个参考文献。其次是操作考试,这部分的重点放在茶文化讲解和茶道茶艺实际操作的考核上。两种形式的考核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综合评定,以此来判断学生的学习情况。
二、结论
论文关键词:卢吉•,科拉尼,设计,曲线
引言
卢吉?科拉尼(LuigiColani)说:“我的世界是圆的,因为大自然一切都是圆的,地球是圆的,人类胚胎也是圆的,为什么我需要加入一切物体都变成有棱有角的设计世界?我追求伽利略的哲学,我的世界是圆的。”是的,“我的世界是圆的”像一个有着强大吸引力的磁场,吸引着无数为艺术痴狂的人们。我深深的迷失在曲线的世界当中,触摸每一条美丽的曲线。
一、 自然是艺术之母
一个艺术家的艺术风格或者是设计理念的形成和他的生活背景都是息息相关,科拉尼也不列外。创建德国著名的波恩自然博物馆的馆长、著名科学家科尼希(Koenig)有句名言:“自然是艺术之母”。科拉尼正是汲取这就话的真理作为自己设计的理念。
科拉尼1928年8月2日生于德国柏林,来自瑞士的父亲是是一位电影建筑师(film architect)。母亲是波兰人,一位漂亮的演员。从小父亲就要求科拉尼注意观察自然,从自然中寻求各种问题的解决之道。科拉尼家有兄弟姊妹共四人设计,孩提的时候,父母从来没有给他们买过玩具,而父母亲是教以木片、厚纸板或纸片结合的处理办法,让他們自由的創作,柯拉尼就在這樣的環境下,學習了怎麼訓
他们自由的创作,科拉尼就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在童年,他几乎通过手工可以实现他的设计愿望,所有的玩具都是他自己动手做的,他学习了怎么训练自己的雙手及工具的使用,也培養了柯拉尼無限的想像力,對於他往後双手及工具的使用,也培养了他无限的想像力,这对于他以后的设计发展奠定了相當好的基礎。展奠定了相当好的基础。也许正是父母的这种特殊教育方式,培养了他超越同龄儿童的创造能力。
科拉尼在柏林上完中学后就读于柏林艺术学院,学习雕塑,美术学校的数个寒暑,他磨练了绘画及雕刻的基礎,並立志從事汽車設計的工的基础,并立志从事汽车设计的工作。畢業後,前往法國的後來他去學習玻璃胴體製造的技術後,1947年在巴黎索邦大学学习空气动力学(aerodynamics)。1952年毕业后,受聘前往加利福尼亚道格拉斯飞机公司参加高速技术研究,成为了一位空气动力学和塑料制品方面专家,设计第一台全塑料汽车,并为法国勒蒙俱乐部制作1:5模型设计,而后在加州负责新材料项目。
从小开始训练动手能力和大学学习空气动力学的经历,成就了科拉尼以后的设计特点:空气动力学和仿生学,表现出强烈的造型意识。而当时设计界的主流还是强调以系统论和逻辑优先论为基础的理性设计,但科拉尼则大胆跳出功能主义的约束,大胆的运用美丽的曲线来表现产品。通过流线型、温柔的轮廓、靓丽的色彩,更自由、更夸张地表现产品,设计了大量造型极为夸张的作品,希望通过更自由的造型来增加趣味性,被称为“设计怪杰”。
科拉尼忠实于自己的内心思想来从事设计,他的设计来源于自己长期的直接生活和间接生活,来源于对自然界长期观察和体会,有人问科拉尼:“仿生设计是您的招牌理念,您平时就有观察自然的习惯吗?”他说:“每次接到项目,我就尽可能的多观察自然,多发现自然本身的一些想法,越多越好,最后从中选择”。他所设计的作品多是三维空间的,他说:“我不愿把自己叫设计师,我是三维形象的哲学家。”
二、用曲线说话的人
认识—了解—着迷—科拉尼和他的设计,缘于霍郁华、戴军杰和董朝晖编写的《我的世界是圆的——科拉尼和他的工业设计》这本优秀的书。从此便很关注关于科拉尼和他的作品,很惊叹他无与伦比的艺术创作力和创造性。我们不能简单定义科拉尼是一位工业设计大师,这样完全不能概括他的才干。我们应该用艺术家来定义他更为合适。之所以这样说呢!我们从他的作品当中完全可以看的出来。
图3 设计超前的 Neat-O car图4 Colani mega-roadster Horch
科拉尼执着地认为:无论在微观世界里或者在宏观世界里,任何东西都以曲线形存在,从本质或者表现来看,自然界都没有直线形态的物体,地球是椭圆形的,物体的运动是流线形的设计,所有这一切都证明这是自然的法则和规律,不论男人还是女人,都喜欢带有柔性曲线的东西。他倡导设计的灵感要取向自然,提出了“宇宙间并无直线”的命题。这种独特的设计哲学,不仅影响了当代设计的思维和观念,还给未来设计的创新起到了积极深远的启示。科拉尼根据自己坚信的自然界法则,利用曲线发明独特的生态形状(Bio-form),创立的“生命设计(Bio— Design),这在语言学上虽还未获得公认的词汇,却是最为准确地传达了他在长期实践中所形成的极有预言性的设计观念,并将它们广泛地应用于时装、汽车、建筑和工艺品设计当中。设计师科拉尼在力学上有深厚的基础,因此在流体线条的掌握上优于其他的設計師,在調和、比例、平衡、韻律上的應用,都相當的成其他的设计师,在调和、比例、平衡、韵律上的应用,都相当的成熟且大膽,因此也造就成他獨特的流線風且大胆,因此也造就成他独特的流线型风格。
科拉尼对自然的研究对造型细节的把握让他的设计变得充满了特性,成就了工业设计史上重要的一页,他的设计历程被人们称为“用自然的艺术塑造未来”。在科拉尼塑造的产品身上可以看到很多用曲线来展现的造型细节,这些长曲线回转有力,有优美舒展的成分,但更多的是具有魔力的诡异的未来感觉。
三、科拉尼的中国情结
“事事物物,皆有个极;是道理极致。总天地万物之理,便是太极”(《论语》卷九十四)。科拉尼不仅是一个美术设计家,还是一个哲学家,他有清晰的哲学头脑,他信奉中国的太极阴阳八卦的平衡学说,推崇中国天人合一的理念,他用自己的心和哲理去设计,所以他所设计的成千上万的作品中可说都有生命。中国的哲学思想最主要的就是阴阳八卦学说。一般认为中国阴阳八卦学说是一种朴素的辩证唯物学说。一张白纸称为无极,画上一个圆圈,称为无极生太极,中间一条曲线分成黑白两个部分,称为太极生两仪,中间的曲线表示了阴阳的相互运 图5 茶具茶具设计
动和相互转化。中国的太极讲究的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他们是相互转化的,是一个整体;在科拉尼的作品中就出现了这样的特性:设计的完整性和统一性,完整性是产品的造型具有一个完整的构造,达到了既概括有具体的标准,在结构上具有相当合理的仿生特点;统一性就是在产品的造型设计中很好的把一些矛盾的形态或者结构有了一个很好的调和,使之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达到了产品造型设计的一个重要的标准,即所谓的多样的统一,在这个过程中把中国的太极阴阳八卦的平衡学说应用到了极致,整合一些自然要素,加上设计师的内在感觉,给产品赋予了新的诠释、新的生命力。图5的茶具设计,结合传统材质与现代美感,对茶具有了新的诠释和解读。在这些中国传统哲学的指引下,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和了解,加上大胆而成熟的创意,造就了科拉尼的独特的设计风格。
科拉尼先生曾说过:“中国公司要把自己的文化和历史作为背景,把自己的强势突出来,同时找到西方大品牌的缺点,这样才有竞争力和生存优势。要想持续发展下去,必须要制造高档的产品占有市场,这是中国企业的发展壮大的未来之路。”工业设计的理念最终目标是以人为本,讲究天人合一。要时刻记住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中国工业设计的将来也就是要站在世界的角度去重新挖掘传统文化,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再次创作和解读去实现我国工业设计乃至于设计的腾飞。
科拉尼先生非常热爱中国,对中国的发展抱有热切的期望,目前我国的工业设计多是从事平面设计,如何提高产品的三维空间设计和哲理人性化的设计,我们可以从科拉尼的设计中学到些东西。随着我国工业产品逐步扩大进入国际市场设计,我们必须提高对工业设计的认知高度,努力提高我国设计人员的数量和质量,提高设计水平,提高设计理论研究的认识和交流。才能最终提升我国产品在国际的竞争力。未来中国高级的设计师将成为企业的决策圈人物。因为未来产品的综合竞争能力,将很大程度取决于产品本身的综合性能和美观实用的设计。
小结
科拉尼是当今时代最著名的也是最具颠覆性的设计大师,被国际设计界公认为“21世纪的达?芬奇”、“世界流线型设计之父”、“离上帝智慧最近的设计大师”,他设计了大量造型极为夸张的作品,希望通过更自由的设计实现想象中的形态,故被称为“设计怪杰”。他的作品影响力遍及欧洲、亚洲乃至世界。作品中大至航天器、飞机、汽车、摩托车,小至眼镜、小剪刀和圆珠笔;既有产品设计,又有家具、瓷器、室内和服装设计。中国的工业设计水平正处在类似于日本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经济和技术正在奋发向上。中国的工业设计想要改变模仿欧美的老习惯,必须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设计风格,发展中国自己的品牌。研究科拉尼和他的作品目的在于:帮助中国年轻一代的设计师提高和突破他们固有的设计理念,帮助他们设计低谷,走向“中国创造”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霍郁华戴军杰董朝晖,《我的世界是圆的——科拉尼和他的工业设计》,航空工业出版社,北京,2005.10。
[2]视觉同盟,自然是艺术之母,visionunion.com/article.jsp?code=2,
[3]章慧明编著,《100年100位产品设计师》,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北京2003年第一版
[4]网上采访视频资料,youku.com,北京记者采访科拉尼录像
一、从精英审美走向大众审美
基于西方大众文化影响、渗透下逐步发展起来的中国大众文化,其又立足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而且还可以做到与当代中国其他文化形态并存。根据对其特点进行分析,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中国大众文化包容西方大众文化,而且将西方大众文化当成其重要的文化资源;二是传统的中国民间通俗文化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提供给中国大众文化;三是中国大众文化利用与改造精英文化,在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两者之间做到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有相当一部分经典的精英文化作品凭借相应的加工改造之后则发展成为大众文化的有机构成部分;四是主流文化运用于渗透中国大众文化。大众文化作品将国家的法律法规、社会道德规范等隐含其间,从而导致大众在文化娱乐的过程当中还可以对相应思想道德教育获得。大众审美文化的出现使得文化更好的走向大众,从精英、贵族中走向普通老百姓中,使文化的享有权转向多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数人,这也是符合我国主流文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要求。
大众文化已成为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当中不可或缺文化现象构成,其拥有的作用于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艺术家所处的社会文化语境产生艺术,决定了艺术家的创作动机应该是从民众中产生,欣赏与使用的过程则是“回到群众中去”的一个完整审美过程。
二、从技术走向艺术
技术与艺术的首场创造性革命来自于包豪斯设计学院的尝试,近一个世纪过去了,包豪斯所创立的设计理念为后世奠定了理论基础与实践的科学方法。进入21世纪后,设计与艺术结合的愈来愈紧密,在民众的生活中扮演这重要角色,它不仅完成了对批量机械化产品转型,同时引导并启发着大众对于生活美得思考和理念。当工业化脚步迈入陶瓷艺术领域,使得现代陶瓷艺术逐渐失去了往日手工制造,相对地,人性化、艺术化的设计更加受到人们的青睐,这是一场来自于设计艺术的自我革新,与科学技术发展与制造工艺关系甚微。
从当前的陶瓷艺术发展的现状不难看出,陶瓷批量化的生产已经渐渐使人们审美疲劳,相反,大众更加喜欢形式考究、注重欣赏陶瓷艺术人工性、手工艺的本质。陶瓷艺术的这种转性变化看似突然,实则必然。早在20世纪70年代,西方学者就提出,由于当前高科技、高机械化和电子时代的来临,人们在享受这种便利的同时,往往使用需求与生活情感需求相失衡。奈斯比特在《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方向》中写道:“无论何处都需要补偿性的高情感。我们的社会里高技术越多,我们就越希望创造高情感环境,用技术的软性一面来平衡硬性的一面。”在这里奈斯比特所指的“高情感”即是符合艺术美的生态设计和符合手工艺术之美的艺术之美。而当前备受推崇的“创意手工陶瓷”则是此类具备高情感设计的代表,创意手工陶瓷脱离了当前机械化生产的模式,进入了小批量个性化设计领域,更加注重汲取手工艺造物的情感特点,使其具备设计与工艺的双重艺术美。
三、从地域走向国际
任何文化只要有历史,就会有传统。这种文化传统包含着深厚的民族心理、道德风俗以及社会意识形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民族文化间的交流日益加深,中国陶瓷艺术也逐渐展现出国际化的创作特征。
我们谈到陶瓷艺术创作设计中,已趋向于国际化设计的品相。首先在造型上选取西方日用瓷设计之长,其次,在装饰设计上,将西方设计理念和部分元素符号与中国传统纹样相结合,有着较高的审美趣味。企业需要推广品牌,出口外贸需要符合对象国大众审美习惯,这是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同时民族间的文化交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流促使现代设计朝向多元化、人性化、艺术化的方向发展也是现代设计的大趋势和必然。
陶瓷艺术从地域走向国际的另一个因素便是传播媒介的扩大,拉近了中外艺术的距离。改革开放后,中外导演学者筹划并只做了许多有关中国陶瓷艺术的纪录片,其中卓有影响的有董浩珉《瓷路》和央视跨国打造的纪录片《china 瓷》等。《瓷路》摄制组辗转欧亚两地,在世界范围内探索中国古代陶瓷的影子,在中外陶瓷艺术爱好者中产生了巨大的反响。此外,《china 瓷》这部纪录片联合了英国大英博物馆、英国瑰丽维多利亚与艾博特博物馆与中国国家博物馆一道,设计组从中国外销瓷为主线,足迹踏遍欧亚8个国家和重要港口,此次纪录片在摄制和交流活动中无不体现出陶瓷艺术国际化合作的特征。此外,在现代陶瓷交流活动中,一些针对外贸的企业针对自身产品特色与出口国人文特点等拍摄了大量的宣传片投放于外文网站,对于促进企业进步与世界陶瓷文化交流具有双重意义。以陶瓷为创作动机的电视剧电影的制作也是陶瓷艺术国际化的重要媒介之一,例如热播的电视剧《大瓷商》和《剩女的代价》都是以陶瓷艺术为剧情主体,不仅在大陆范围内深受喜爱,在台湾地区、韩国、新加坡等南亚地区亦有较高的收视率,这种软性文化输出,将中国陶瓷的风貌潜移默化的带给观众,使得中国陶瓷国际化的影响力更加深入人心。
四、从传统图像提升到当代创作
(一)重构扩大了中国传统图像语言
传统图像包括纹样、图腾符号、民间美术以及具有民族审美特质的具象画面或艺术语言。中国历朝的图像内容都有所不同,或有创新发展,或有倾向性探索,作为一门开放性学科,有着自身的发展格局,但总体而言,传统图像语言总是与中国民族的审美意识形态息息相关的。现代陶瓷艺术创作在画面装饰中,注重突破传统,在把握图像基本构成原理上将传统的图像符号进行拆分重构,从而形成了现代陶瓷艺术创作装饰的新风貌。例如学院派代表陶艺家秦锡麟的作品,在图案运用上不拘一格,善于提取中国传统图案中的经典样式进行分割,且以手工胎质泥性特点构成独特的点面装饰,具有强烈的民族装饰意味和艺术美感。
(二)二是将传统图像综合为民族艺术符号运用到创作中
从文化学层面而言,中国传统图像并不仅仅作为一种具象的可识符号为传承的,它更多是作为一种民族心理与审美自觉共同作为中国文化体系的一部分,构建成为完整的民族文化体系。在中国传统图像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亦有着其严密的科学步骤和意象考究。现代陶瓷艺术创作并不仅仅依靠有形的图像语言为创作元素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艺术家逐渐从图像中去寻找中国文化脉络的本源,将图像符号演化为一种民族精神的自觉,从更深层次探源陶瓷艺术与中国文化的关系。例如景德镇乐天创意集市中某仕女茶具装饰中,作者选取了中国仕女这一传统形象,但从具体的形态设计上,突出了现代、趣味的艺术特征。
参考文献:
[1]尼古拉斯·佩夫斯特.现代设计的先驱——从威廉·莫里斯到格罗皮乌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
关键词:省属普通高校;茶文化;教学现状;改革尝试
1.背景
中国高等教育在改革进程中面临着实用主义造成的困扰。一方面,大众教育的发展趋势促使各高校扩大招生规模,造成学生文化素质客观上有所下降;另一方面,不少学生重理轻文,在学习应用技术的同时,忽略人文社科知识的学习,缺少对艺术的感悟和审美能力,致使人文学科有越来越边缘化的趋势。与此同时,高科技带来的负面影响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变得更为浮躁,丧失了对知识的兴趣[1-3]。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通过对大学生进行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的教育,提高他们的文化品味、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 因此,开设人文社科类公选课,以通识教育的办学模式对大学生尤其是理工类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熏陶和培养,已成为现代高等教育和谐发展的当务之急。
茶文化是人类在认识和利用茶的实践过程中,以茶为载体表达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各种理念、信仰、思想情感的各种文化形态的总称[4]。茶文化的核心精神就是追求一种从容、宁静的心理状态,学会从普通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去发现、品味和鉴赏美,这与现代教育的人文要求不谋而合。因而近几年来各地茶文化发展很快,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也纷纷将茶文化作为一门课程纳入到教学中来[5-7]。
《茶文化》是一门面向我校全校大学生开设的公共任选课,已有多年的开课实践。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基本目的使学生充分了解茶的起源与传播、茶区分布、茶叶加工及分类的基本原理、茶的营养与保健功能、茶的选购与品质评定方法、科学饮茶的方法与客来敬茶的礼仪及各种茶俗文化。同时,在课程教学中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开拓学生眼界和心胸、培养良好品行和优雅情趣,目前基本成效已初见端倪。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完善人才培养目标,现对我校茶文化的教学现状进行初步总结分析,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指出不足之处,以期为进一步的改革指明方向,同时为其他教学型省属高校的通识教育课程改革与完善提供参考。
2. 教学现状分析
2.1学生情况
广东海洋大学是广东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海洋局共建的省属重点建设大学,是一所以海洋和水产学科为特色,理工农文经管法教等学科协调发展,以应用学科见长的多科性大学,现有全日制本专科生、研究生、留学生2.7万余人,独立学院1.2万余人,成人高等教育1.3万余人。因此,以广东海洋大学的教学现状为例进行分析在学生数量、办学层次、学科特色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茶文化课程是面向全校学生的公选课,不同学院、不同年级,学生兴趣和质量参差不齐,选课动机差别较大,因此教学效果差异很大。有的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很感兴趣,学习的动机就是要学习关于茶文化的知识,主动性很强,积极参与课堂的互动,对这类学生只需略加引导,其学习效果足以令人满意。有的仅仅是为了混够学分,勉强来听课也是心不在焉,对这类学生必须要有特别的措施来引导和激发兴趣,必要时要有一定的惩罚性措施,否则教学效果难以令人满意。而绝大多数学生处于中间,既有一定的兴趣,同时又抱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感兴趣的就听听,不感兴趣的就在下面干自己的事,对这类学生的教学效果关键是要有取舍得当的教学内容和设计精彩的教学方式。
2.2教学内容
以前我校茶文化课程的教学内容多集中在茶叶分类及加工的基本原理、茶的营养与保健功能,较多地体现了茶文化的物质层面,而对于中国茶德精神—“廉、美、和、敬”精神的介绍内容偏少。以“和”为核心的茶德内涵,其中的“和”不仅包含着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还包括与自我的和谐等方面。在人与人的和谐方面,就是人际关系的调整。重视人与人和睦相处,待人诚恳、宽厚,互相理解、关心,与人为善,团结、互助、友爱,达到人际关系的和谐。在人与自我的和谐方面,就是要保持健康的心理,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能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因此,以强化“茶德精神”的教学内容改革是非常必要的。
2.3教学方式
通识教育最重要的是实践, 而不只是理论的说教, 但实践通识教育远比讨论通识教育更困难。在茶文化的教学实践中, 目前主要采取大班理论教学,一方面是教学时间有限, 教师没有充分的时间走进学生,了解学生,建立师生间良好的互动关系;另一方面受条件所限户外茶艺活动相对缺乏,对茶艺和茶具的学习目前只能停留在多媒体视频上,学生缺乏更加直观的感受。笔者也曾借鉴台湾“无我茶会”的形式,在授课班级上尝试现场多名学生参于各种茶类的泡制和品饮活动,学生的积极性很高,通过备茶、泡茶、品茶等实践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感恩思想和团结协作精神。以后类似教学活动还需加强和完善。
2.4考评方式
课程评价是检验和完善课程的依据,之前的茶文化授课考评主要采用开卷考试的方式进行,老师将平时授课内容发给同学,同学稍微复习后参加考试,分数主要由卷面成绩和平时成绩构成,其中卷面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平时成绩主要根据学生出勤率和课堂回答问题的情况进行判定。这种评价方式在保证学生出勤和参与课堂教学方面的确有较大的作用,但成绩的主要部分在卷面分数,而卷面成绩又与考前突击有相当大的关系,结果是学生平时被动学习,考前随便突击一下就可以取得较好的分数。近几年,我们改变了这种考评方式,将课堂或平时读书笔记、课堂讨论和学习心得等纳入到教学检测中,将开卷考试改为课程论文,题目不限,但主题是关于茶文化,论文的格式严格按照核心期刊杂志要求进行撰写,目的是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以相对开放的考试方式使学生在充满兴趣的学习中完成本课程学习要求,最终达到提升人文素养的课程教学目标,同时锻炼和增强了学生的科研写作能力。
3. 改革尝试
人文社科类课程是高校公选课最受学生欢迎,也最易于参与教育实践的课程。但在教学过程中,因接受对象来自不同专业,其兴趣爱好和基础有着明显差异,这类课程又很容易让学生因过高的期望而产生失望情绪,这便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过近年的茶文化教学实践,笔者以为教学活动应在以下方面进行强化:
(1)在讲授为主的课堂授课方式下,着意增加讨论互动的环节。
师生互动在一个层面上反映着时代的进步,教学思想的进步。进步的标志是师生平等,本质体现是人的平等,这种平等的巨大意义在于使教育对象获得全面发展的充分条件[8]。茶文化课程对教师的教学艺术有着较高的要求,面对接受通识教育的不同专业学生,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茶学知识,而且还要通过富有情感的讲述吸引学生的注意。在讲授过程中,应重视与学生互动讨论,针对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发表个人的见解,使他们及时参与到教学环节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能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将茶学知识转化为人文素养。
(2)在明确目的的同时,应强化教学手段的多样性。
在具体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将现代多媒体技术运用于教学实践中,通过实物、图片和音像制品等综合手段,把抽象的理论讲述通过形象的方式展现出来。如在茶艺的鉴赏过程中,可以将与茶相关的文学作品背景资料通过图片或影像在多媒体上加以展示,或者加工制作成DV,通过音画渲染,给听众带来视听感受,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打破单一的教学手段,也必须对考试方式进行改革,突破被动的传统考评模式,采取适应通识教育目标的检测方法,选择与教学对象相适应的多种检测方式。具体而言,就是将审美感悟与人文精神作为茶文化课通识教育的一般性教学目标,考试时重点考查学生对茶文化的审美欣赏和人文精神的体验感悟,将读书笔记、课堂讨论和学习心得等纳入到教学检测中,以课程论文代替期末笔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 以相对开放的考试方式使学生在充满兴趣的学习中完成本课程学习要求,最终达到提升人文素养的课程教学目标。
(3)在课堂为主要授课地点的同时,有意识地将教学活动引向课堂以外。
通过课堂讲授相关知识,使学生系统了解茶文化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对茶文化的兴趣,但茶文化课程本身又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在理论授课的同时,如果有条件辅以适当的参观实习、茶艺欣赏与表演、无我茶会等各种课外活动,则不仅使学生对茶文化的理论知识有更直观深入的认识,而且可激发学生兴趣、培养感恩思想和团结协作精神,在实践中熏陶和培养人文情怀。
4. 结语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面临着不断调整和创新的历史重任,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共同发展已成为现代教育的发展模式,只有将科学知识与人文精神相互交融,让学生在不断积累科学知识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人文情怀,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现代人才,也才有可能真正体现现代大学教育的核心理念。
《茶文化》这门面向全校大学生开设的人文类公选课,既有科学的理论和技术知识,也蕴含优秀的民族文化精髓。面对不同学科背景和基础的众多学生,如何将茶学知识较为完整、系统地向学生传递并为学生接受,并不是理论的空洞说教就可以完成的。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及同仁在理论和实践教学中,不断更新教学理念、调整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改革考试方式,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充分激发,主体意识开始觉醒,对茶文化的物质和精神追求都有所提升,在增长有关茶文化理论知识的同时,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得到了熏陶和培养。
参考文献:
[1] 方守金.关于构建我院通识教育选修课课程体系的若干思考[J].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5(2):5-11.
[2] 冯永泰.教学型大学通识教育的培养目标与实施[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0(1):141-144.
[3] 刘学明.重视高校通识教育 提升学生人文素养—文学类公选课与通识教育的改革与实践[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0(4): 135-138.
[4] 朱海燕,萧力争,刘仲华,曾斌.茶文化教学中素质教育实施的途径探研[J].教育教学论坛,2010,35:20-22
[5] 邓敏. 茶文化进入校园的现状分析与理论思考[J].农业考古,2011,2: 43-46.
[6] 吴红英,朱红英.从茶文化的德育功能看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J].农业考古,2010,5: 11-14.
关键词:山茶属,茶花品种,亲缘关系,育种
中图分类号:S6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41(2013)02-0000-00
收稿日期:2013-03-15
修回日期:2013-04-07
“赤干虬桠翠叠华,红黄绿白色香佳;耐冬比肩梅丹桂,月月张氏红山茶” [1]。此诗点出了茶花形态特征,四季常青,枝干虬曲赤色,花色红,白,黄,绿皆有,性能耐寒,耐旱,还有终年开花的张氏红山茶Camellia changii Ye[2-6]。目前发现的山茶属种类已接近300种,而新的种质资源仍然不断地被发现,例如金花茶组[7]Camellia Sect. Archecamellia Sealy.迄今在中国境内发表的金花茶种类已届40个,其中崇左金花茶C. chuongtsoensis Liang et Huang[8]和毛籽金花茶C. ptilosperma Liang et Chen是一年多次开花的种类,在越南自北而南发现的金花茶达22个。从18世纪茶花被引入西方国家以来300年间,在国外培育成的茶花品种超过15 000个,而与国外相比,我国的茶花育种一直处于落后状态,培育的茶花品种仅有区区的数百个。但是现在情况即将彻底改变。自1980s起,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经济实力逐步增强,先是金花茶,然后是长年开花的张氏红山茶,崇左金花茶等得天独厚的种质资源优势吸引了全世界园艺业者的注意,无论研究院所,民营企业,茶花爱好者,把茶花选育种、茶事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每年都有地方争先恐后承办茶花协会交流和育种会议。目前国内茶花选育种正蓄势待发,无论在选育种规模上还是选育新品种的质量上,即观赏性、适应性等都将超过西方经过几百年才达到育种规模和效果。在总结过去茶花选育种的经验和教训的同时,也需要开拓新的茶花育种理论,使今后的茶花选育种工作少走弯路。
在自然界中,山茶属Camellia植物不但是异花传粉的类群,而且在种间存在着广泛杂交现象,正因为如此,山茶属的种系繁复。过去从芽变中进行茶花选育种,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主要的育种手段;在遗传学理论指导下,杂交育种已经成为近现代茶花育种的主要手段。为了培育更具观赏性、更长花期、更强抗逆性的茶花品种,经过人工设计的选择性杂交育种将大大地提高育种的速度,实现育种目标的实现。
1. 杂交育种必须考虑种间的亲缘关系
张宏达将山茶属划分为四个亚属20个组,亚属内的种亲缘关系较密切,而亚属间的亲缘关系较疏远。组内各种亲缘关系更密切,组间各种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远。选择杂交亲本时,尤其要考虑亲本之间的亲缘关系。红山茶组有58种,包括越北红山茶C. rubiflora Ninh et Hakoda 和2个白花变种。不属于红山茶组花红色的还有实果茶组的越南长叶山茶C. krempfii (Gagnep.) Sealy,瘤果茶组的厚壳红瘤果茶C. rubituberculata Chang ex Lin et Liu和荔波红瘤果茶C. rubimuricata Chang et Xu,长柄茶组越南抱茎茶C. amplexicaulis (Pitard) Cohen Stuart,短柱茶组中樱花短柱茶C. maliflora Lindl.,粉红短柱茶C. puniceiflora Chang,连蕊茶组的玫瑰连蕊茶C. rosaeflora Hooker花均是红色的。可以说,已经育成的绝大部分茶花品种是由红山茶组的种类山茶C. japonica L.,滇山茶C. reticulata Lindley,西南红山茶C. pitardii Cohen Stuart,怒江红山茶C. saluenensis Stapf. ex Bean,尖萼红山茶C.edithae Hance,香港红山茶C. hongkongensis Seemann,和油茶组茶梅C. sasanqua Thunb.杂交经选育而成的。而以红山茶组为主的红山茶以及其他开红花的山茶资源,从较低纬度的越南到较高纬度的我国山东半岛,不但有嗜热种类,也有较耐寒的种类,它们无疑为培育茶花新品种提供了最为丰富材料。
尚有一些品种是经由小花、小叶型的连蕊茶如玫瑰连蕊茶C. rosaeflora Hooker,琉球连蕊茶C. lutchuensis T. Ito杂交选育而成的有香气或红花的茶花品种。近年由中国引进的金花茶C. nitidissima Chi,张氏红山茶也经杂交选育出一些观赏性并不理想的品种,比如花色半黄不白的黄花品种,如“初黄”,“正黄旗”,“新世纪”等,依旧为单瓣的一次性开花的张氏红山茶杂交种(图1)。
已经育成的茶花品种并非十全十美,目前观赏性较好的黄花,香花,长花期、周年开花,耐旱、耐寒、耐水湿,花谢后脱落,抗病能力强的茶花品种依然缺乏。而以我国丰富的山茶属野生资源中却不乏具有上述优良性状的种类,例如花大深黄的金花茶是单瓣的,花有芳香的毛蕊茶组毛药山茶C. renxiangshangiae Ye et Zheng花是小的,张氏红山茶一年约有10个月在开花,但它的花色不够丰富,抗病性稍差,栽培不易。油茶组与短柱茶组多种花开后花瓣易于脱落,浙江红山茶C. chekiangoleosa Hu能抵抗?5℃以下的低温,但它们的花是单瓣的,花形和花色均欠丰富。把山茶属植物具有的优良性状加以组合,就能培育出经济性状和观赏性状更加优良的茶花品种。山茶属的4个亚属中原始山茶亚属是较为原始的,它以苞被大型多数且宿存作为它最显著的特征,和山茶亚属除了苞被花后脱落这一特征不相同之外,应具有一定的亲缘关系,选择这两个亚属间的种进行杂交,存在着成功的机会。应指出虽然学名改变了,但金花茶组Sect. Archaecamellia Sealy依然属于山茶亚属,而古茶组[8]Sect. Protocamellia Chang属于原始山茶亚属。如果希望有更多的杂交成功的机会,具有同样遗传背景的同一亚属内或同一组内的种进行杂交是必要的。组内种间的亲缘关系比组间种类的亲缘关系显然要更密切。红山茶组与油茶组和短柱茶组之间的种能够进行亲和性的杂交,瘤果茶组和糙果茶组之间的种进行杂交,也就有更多成功的机会。茶亚属下的金花茶组和山茶亚属下红山茶组进行杂交是不容易成功的,因为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远,且黄色对于红色是隐性的,近四十年金花茶育种至今未获得优秀品种,与错误地选择了杂交亲本可能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山茶属另两个亚属茶亚属和后生茶亚属是具有较明显花梗、苞被已经分化为小苞片和萼片的类群,茶亚属与后生茶亚属之间具有比它们与前两个亚属更为亲密的关系。广泛的遗传背景作为育种的基础,以及已经育成的能育的品种之间反复杂交获得了数量繁多的茶花品种,这些茶花品种的主要表现为花形和花色的多样化,与花期的改变或延长,还育成了一些有香气的茶花品种,有几个黄色花系的茶花品种却未达到花色金黄的育种目标。
原始山茶亚属和山茶亚属多有大型的花,而茶亚属和后生茶亚属相对来说具有小型的花。即使有玫瑰连蕊茶这样的小花型的栽培茶花品种,但大多数的茶花育种者仍以追求花大色艳为目标。在整个山茶属里,小型花种类占了一半以上,从它们选育出花形、花色俱佳的园艺品种,将大受欢迎。茶亚属和后生茶亚属都是苞被已经分化为小苞片和萼片的类群,但在茶亚属里有萼片同样宿存,却分化出小苞片宿存和小苞片脱落的类群,如金花茶组和长柄茶组是苞片和萼片均宿存的类群,推测它们与后生茶亚属两个组具有一定的亲缘关系,后生茶亚属目前花形最大的是玫瑰连蕊茶,其余种类花均不大,但是却不乏具有优良性状的种类,如广布的长尾毛蕊茶C. caudate Wall.和柳叶山茶C. salicifolia Champ.花丝均有毛,琉球连蕊茶和毛药山茶具有香气,玫瑰连蕊茶花红色,微花连蕊茶、细叶连蕊茶C. parvilimba Merr. et Metcalf.和长管连蕊茶C. elongata (Rehd. et Wils.) Rehder花瓣外面具有美丽的红晕。短柱茶组中有开红花的樱花短柱茶C. maliflora Lindl.,和粉红短柱茶C. puniceiflora Chang都可以作为培育小型茶花的原始材料。
2. 创新茶花育种
(1) 培育黄色茶花品种。在金花茶问世后,以金花茶为亲本,与现有的茶花园艺品
种及一些原种进行杂交,得到了一些黄色花系的园艺品种,但是由于黄色相对于红色来说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单从F1代中选择优良品系是不容易的,目前所得到黄花品系花色少有金黄和纯黄的。尚需在F1代完成自交,与亲本金花茶进行回交,或反复杂交后有可能培育出更好的黄花园艺品种。现在也已发现,培育黄花品系的茶花园艺品种,并不一定需要金花茶作亲本,棕榈园林高继银、刘信凯等用半重瓣的红色茶花品种‘媚丽Tama Beauty’× 越南抱茎茶C. amplexicaulis进行杂交,得到半重瓣的淡黄色的茶花品系。因此培育黄色花系的园艺品种就有了两条途径,有金花茶亲本参与的经过反复杂交得到的黄色茶花品种,也有从红色和白色或复色茶花(如花瓣显现黄斑等)的品种间进行杂交,也可能得到黄色茶花品种(图2)。
(2) 培育香花茶花品种。曾经有人认为茶花虽艳丽妩媚却缺少香气,这是因为山茶
属中花有香气的种确实不多。国外也有从花具香气的琉球连蕊茶与他种杂交培育出‘粉香Fragrant Pink’,‘烈香High Fragrant’等几个茶花品种,但它们的香气欠佳,有些俗气。现在已经发现短柱茶中有攸县油茶C. yuhsienensis Hu,窄叶短柱茶C. fluviatilis Hand.-Mazz.,长瓣短柱茶C. grijsii Hance花有香气。在连蕊茶组中除了琉球连蕊茶外,尚有微花连蕊茶C. minutiflora Chang,毛花连蕊茶C. fraterna Hance,岳麓连蕊茶C. handelii Sealy,披针叶连蕊茶 C. lancilimba Chang,荔波连蕊茶C. lipoensis Chang et Xu,长果连蕊茶C. longicarpa Chang,川滇连蕊茶C. synaptica Sealy,三花连蕊茶C. triantha Chang,云南连蕊茶C. tsaii Hu,川鄂连蕊茶C. rosthorniana Hand.-Mazz.等种,其花具有较好的香气。在毛蕊茶组中新近发现的毛药山茶是香气较好的一种。这些有香气的连蕊茶组和毛蕊茶组植物可能成为培育小花型、香花,花后易于脱落的茶花品种绝佳杂交亲本材料。红山茶组具有香气的种类不多,据说大花红山茶C. magniflora Chang花略有香气,而糙果茶组中的博白油茶C. gigantocarpa Hu et Huang,香花糙果茶C. suaveolens Ye, Wang et Shi不仅花大而且花具有香气,如果将它们引入作为杂交育种材料,有可能培育出花大而且有香气的茶花品种。
(3) 培育终年开花的茶花品种。现已发现张氏红山茶,崇左金花茶,毛籽金花茶
C. ptilosperma Liang et Chen在一年内多次开花或开花时间达10个月以上。这预示着我们可以用这些稀有的种质资源培育出延长花期甚至是终年开花的茶花园艺品种。现在已育成了一些可在夏季开花张氏红山茶杂交种(图3),这预示着离培育观赏性强、花期长的茶花品种已经不远了,也宣告茶花育种新时代的到来。
(4) 培育抗寒茶花品种。山茶属植物应该是向着嗜热方向发展的类群,但我们也同
时看到,山茶属植物在云南省的东北和西北高海拔山地,川西地区海拔3 000m以上的高山,桂北,以及湖南桑植、溆浦,华东地区均有分布,这些地区冬季的最低温度可低于?5℃,茶梅品种耐冬在山东崂山可以生长得很好,也表明能够培育花色更加靓丽耐看的耐寒茶花品种的。耐寒与抗旱的性状可能是相关联的,如叶片厚表面有一层蜡被的对于抗干旱是有帮助的。山茶属植物均是常绿的种类,假如培育出具有落叶的茶花园艺品种,就可以将茶花北移,在冰天雪地中观赏到争妍斗艳的茶花。庆幸的是有园艺学家已经初步经由杂交得到了具有落叶特性的后代。
3. 茶花育种的新方向
(1) 乔木型的观赏山茶。山茶属中乔木型的种类是不少的,尤以油茶组、糙果茶组、
红山茶组和茶组为多。例如红皮糙果茶C. crapnelliana Tutcher,博白油茶其树形挺拔,叶大而厚,常绿,尤以树干深红或灰绿极引人注目。越南油茶C. vietnamensis Huang ex Hu,茶梨油茶C. octopetala Hu均为乔木型种类,红山茶组中滇山茶C. reticulata Lindley,峨嵋红山茶C. omeiensis Chang,浙江红山茶,多齿红山茶C. polyodonta How ex Hu,毛籽红山茶C. trichosperma Chang,南山茶C. semiserrata,大果红山茶C. magnocarpa (Hu et Huang) Chang,木果红山茶C. xylocarpa (Hu) Chang,山茶C. japonica L.均具有乔木的习性,笔者所见的木果红山茶在野外有胸径达到90cm者。越南抱茎茶和金花茶均能长成小乔木,前者有红花和白花的种群,后者花色金黄;大白山茶C. albogigas Hu和大苞白山茶C. granthamiana Sealy成小乔木,花大盈碗,花白亦有红色的。而茶树有高达25m的苦茶C. kucha (Chang et Wang) Chang,基径达1.7m的五柱茶C. pentastyla Chang。上述种类以及其他的种类均可以经选择作为绿化乔木类,孤植,丛植,列植均可。
(2) 灌木密枝型观赏山茶。山茶属中大部分的种类习性均表现为灌木型,集中于后
生茶亚属的两个组中,以及短柱茶组中窄叶短柱茶和香花油茶Camellia osmantha Ye CX, Ma JR et Ye H.,离蕊茶组,短蕊茶组,金花茶组,长柄茶组,超长柄茶组中种类大多为灌木型种类,就是在红山茶组中也有一些种类如张氏红山茶、尖萼红山茶等亦属于灌木型的。除了灌木型习性外,花朵稠密,花色多变,香气浓郁是其他山茶种类不可取代的。灌木型尤其后生茶亚属的种类均表现出较强的的生长势且耐修剪,可作丛栽或作绿篱。
我国的茶花育种已经初具规模,新育成的新品种令人兴奋,也为育种家带来更多的想象空间,在不远的将来,具有各种优良性状,特别是周年开花的茶花品种,花有香气的茶花品种,黄花茶花品种,抗寒、抗干旱的茶花品种等,将把世代茶花育种家的梦想变成现实。而在这一波澜壮阔的育种过程以及育种目标的设计上必须遵循遗传学的规律,脚踏实地,循序渐进,迎接茶花育种的新时代的到来。
参考文献
[1]高继银,苏玉华和胡羡聪. 国内外茶花名种识别与欣赏(M). 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12
[2]中国植物志49(3)(M). P. 87-88.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3]叶创兴. 山茶属一新种[论文目录].广东省植物学会1985年年会论文目录,P.3. 1985年12月20日,广东省植物学会秘书组编印.
[4]叶创兴. 山茶属一新种[J].广东省植物学会会刊. 1986,3:25
[5]李凯凯,李琳琳,Jennifer Trehan,李成仁,代色平,叶创兴,石祥刚. 张氏红山茶――一个具有优先权的合法和正确的名称[J]. 生态科学,2009,28(5):424-427
[6]Jennnifer Trehane. Camellias: The Gardener’s Encyclopedia[M]. P. 32-33. Orgeon, U.S.A. : Timber Press. 2007
[7]闵天禄. 世界山茶属的研究[M]. P. 78. 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0.7
不了解托尔斯泰,就不能认为自己了解祖国,不能认为自己是个文明人。
――高尔基《俄国文学史》
莫斯科河附近的托尔斯泰街26号,是一座美丽的草木葳蕤的庭院,越过临街的雕有花纹的木围墙,可见一栋橘红色的两层楼的木板房。院门口镶着的一块小小的铭牌上刻着如下俄文:“列夫・托尔斯泰故居博物馆,作家1882至1902年在此居住。”
这位1828年9月9日出生于图拉省拉皮文县的波良纳庄园的大文豪,虽然是名门贵族,世袭伯爵,却毕生都在探索社会的改革,尤其关注并致力于农民生活的改善。因此,托尔斯泰长期住在离莫斯科186公里的乡村。他不喜欢工业化程度日益提升的大城市,只是在1863年至1869年创作《战争与和平》期间,为了查找有关历史档案资料才去莫斯科。1881年9月托尔斯泰举家迁居莫斯科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几个孩子的上学问题。18岁的长子谢尔盖已到读大学的年龄。大女儿塔吉扬娜也要进莫斯科美术学校,托尔斯泰特意请列宾教她画画(博物馆里有一幅列宾1891年为塔吉扬娜画的肖像)。即使在莫斯科定居后,每年春夏季节还是经常回到波良纳庄园。1902年后,因儿女们都相继完成了学业,而这座庭院附近有家啤酒厂噪音很大,影响写作,年事渐高的老作家就很少住在此地了。1910年11月7日托尔斯泰逝世后,其二女儿玛丽娅成为房主人,十月革命胜利后,她将父亲的故居捐赠新生的苏维埃国家,1928年玛丽娅让出全部庭院,使其正式成为全民所有的博物馆,并担任第一届馆长。玛丽娅一直活到二战胜利后才去世。
当初托翁买下那栋橘红色的木屋时,只有一层,是他将其改建为两层楼的。据说这种木结构的住房非常干燥、暖和而舒适,最早的克里姆林宫就是纯木建筑。与楼房相垂直的一排也是橘红色的木平房,是托翁开设的出版社,用来排印和发行自己的文学作品,如今则是展览各种文字、版本的托翁著作及有关画册、资料的陈列室。我们一行中国人在翻译叶尔绍夫的引领下,把故居的16个房间一一作了较细致地参观。30岁出头的叶尔绍夫是莫斯科大学中文系毕业生,长相颇像大文豪果戈里(特别是那双深邃含笑的眼睛、饱满发亮的额头、向两颊包拢的长发和带有幽默感的胡子),我戏称他为“小果戈里”,他也笑嘻嘻地欣然接受了。他不仅汉语说得流利,对俄中两国的文学艺术历史都熟谙,所以使我们受益匪浅。
步入一楼的绿色门框的棕色小门,即来到一间不大的客厅,不管什么人,头一件事便是穿上一双特制的橡胶大套鞋,那套鞋能包容无论多大尺码的普通鞋,是用于保护室内的地板和楼梯的木阶的。据介绍,托尔斯泰故居的一切都是原物、原装和原貌,唯有地板和楼梯刷过一道油漆,而且大多铺设了地毯。即便如此,还要求参观者用橡筋箍上一双软底的胶鞋,可见管理者对世界级伟大作家寓所的文物何等珍惜。
一楼头一间是不大的餐厅,一张长方形的餐桌上铺着雪白的桌布,摆着盆碟刀叉等餐具及调味瓶。托翁全家就围坐在桌前用餐,那10几把整齐排列的靠背椅让人想象到其乐融融的家庭气氛。餐厅的鹅黄色墙壁一侧挂着布谷鸟钟,另一侧挂着二女儿玛丽娅的肖像,是大女儿塔吉扬娜画的。餐厅旁的一间小屋是放置碗柜和炊具、餐具的储藏室,所展示的各种锅盆壶碗杯碟,有金属、陶瓷、玻璃等质料,大都是本国产品,比较粗糙朴拙。“小果戈里”告诉我们,托翁的饮食极其简单,他本人是完全吃素的,不仅拒绝肉食,连牛奶都不喝,一般饭菜是燕麦、马铃薯和罗宋汤。
沿着一侧装有白色护栏的楼梯,我们登临第二层。首先踏入一间较为宽敞的大厅,是托翁全家人聚谈和娱乐的场所,也是接待宾客之处;其洁净的墙壁上安装着40支蜡烛和煤油灯,张挂着一些亲属(如夫人索菲娅、女儿塔吉扬娜、儿子谢尔盖等)和友人的照片,最令人瞩目的一张黑白像是招待来访者们的“大茶会”场景,时间为1898年4月的一天,画面为:十几位或坐或站的先生、女士围着一张椭圆形的大木桌,雪白的桌布上摆放着金属的茶具、漂亮的烛台与盛满点心、水果的盘子。托翁神情安详、慈和,与大家亲密无间的关系跃然其中。常言道“主雅客来勤。”这位文豪的好客想必是一贯的,因为在另一块蓝底桌布上,竟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客人们的签名。大厅旁即是托翁夫妇的卧室,索菲娅在卧室中间竖了一排屏风,并在隔开的外间置了几张沙发,权作她的客人接待室。索菲娅有自己的可以折叠台板的简陋的写字桌。
托翁夫妇一共生育了13个孩子,不幸夭折了5个。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房间,而且室内陈设和格调各不相同,如谢尔盖的卧室除了粗糙的木床、床头柜和书架外,还有一台钢琴。塔吉扬娜的闺房墙上挂的、桌上摆的满是肖像油画、人物素描等美术作品。而安德烈和米哈伊尔的工作桌上则放着书籍、公文簿与地球仪、文具、闹钟等。托翁对子女的培养、教育是很重视的,他在辛勤不辍的笔耕之余,亲自教孩子们学习法语、文学、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甚至还教他们下国际象棋(古老的棋子、棋盘至今犹存)。夫人索菲娅则是家中的德语教师。索菲娅的原籍是德国,父亲在俄国皇宫里当医生,由于托翁经常去克里姆林宫里查找和研究古代文献档案,与索菲娅的父亲熟识,便有了这门异国婚姻,其婚礼还是在克里姆林宫的教堂里举行的,时间为1862年9月23日。托翁的以身作则、刻苦自励、坚持体力劳动、追求平民化的生活方式,势必要求子女养成艰苦朴素的作风。在故居里,我们随处可见有关的实物,如托翁耕田、锄地、种菜、挑水、砍柴、割草所使用过的工具,他用以代步的自行车(系俄罗斯自行车爱好者协会赠送,托翁是67岁以后才学会骑车的,他经常骑着它到户外兜风),他在冰天雪地中骑着瘦小的驽马出行时穿的旧皮袄,他在家园里溜冰时穿的冰鞋,还有木工桌案上陈列的几双托翁亲手制作的皮靴及其生产工具,其中一双皮靴是他为女婿苏霍京制作的。苏霍京曾把这双皮靴同托翁的12卷著作并列放在自己家的玻璃柜里,贴上幽默的标签:“第13卷。” 托翁见到后,非但不见怪,还诙谐地笑道:“这是我最好的一卷。”由此可以感察,这位作家具有多么独特、丰满的个性和超凡的人格魅力。
当然,最吸引我们注目的是托翁的工作室。那是二楼最里面、也是最安静的一间,不仅高大宽敞,结构也颇合理。一个长方形的大书桌占据了室内的中心位置,它的正面和左侧共有三扇大玻璃窗,采光极佳。深褐色的书桌设计精巧、美观,圆柱形的桌腿雕饰着优美的线条,桌面四周装置了矮小而好看的围栏,唯有坐人部位留有缺口,以便伏案书写,它让我联想到婴儿的可爱的小床。桌前安放着一把圆形座位的靠背椅,桌子右侧有一只厚重的皮沙发,前者乃为简陋的硬木家具,显然是作家长时间写作的坐处。后者厚重、软和、舒适,似乎是为来此小坐、交谈的他人准备的。桌面上立着两支一尺来高的蜡烛,平放着墨水瓶、蘸水笔、吸墨工具与纸张之类。托尔斯泰后期的大量作品就是在这张书桌上完成的。如:长篇小说《复活》、《天国在你们心中》,中篇小说《克莱采奏鸣曲》、《谢尔盖神父》、《哈泽-穆拉特》,戏剧《黑暗的势力》、《教育的果实》、《活尸》,论文《什么是艺术?》及《回忆录》等等。眼前,在留有托翁指纹、汗迹的书桌上,摆放着《复活》的一页手稿,供参观者瞻仰。
在莫斯科生活的这20年,是托尔斯泰世界观转变、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他文学创作丰收的季节。对于中国人来说,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位最伟大的俄罗斯作家从1884年开始,对孔子、孟子、老子的思想和著述兴趣浓厚,情有独钟,他根据德文、英文、法文亲自将他们的《论语》、《道德经》等著作译成俄文,进行研究,1909年他出版了俄文的《中国圣人老子语录》。托翁在自己的日记里写道:“读孔子,越读越感到深奥与美妙。”(1884年3月29日)“我在研究孔子,我觉得其他学说都无聊。好像是恰到好处。主要是这个学说严于律己,当我独慎其身时,他能对我起良好作用。但愿永远坚持这种新鲜感觉。”忆及托翁对我国传统文化的高度挚爱和赞评,以及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教育思想对他的深刻影响,同时想起这位大文豪的世界名著《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在我国的广泛流传、深入人心,我对置身其中的托翁的工作室顿时平添了敬意和亲切感。
关键词:民间艺术;传统文化;文创产品;设计方法;设计原则
文创的概念自引入国内起就颇为火热,文创产业也一直处于黄金发展时期。文化是支持文创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石,然而在高校这一文化产业理应得到茁壮发展的板块上,国内高校文创的现实表现却不尽如人意。纵览文创产品领域内的研究,在文化方面的研究显示,研究者多着眼于文创产品与高校文化输出之间的关系上,较多地探讨了文创产品如何为高校创造文化价值和如何让文创产品体现高校文化内涵这两个方面。一部分研究者也对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对高校文创产品的设计影响这一方面进行了研究,例如,如何将民族的文化融入到文创产品的设计中去,亦或是探讨了地域文化对于高校文创产品创作的影响。而在产品设计实践这一研究方向上,大部分的设计者都选择从高校自身的建筑形式和高校精神这两方面出发,去进行产品核心理念的提炼,从而形成高校文创产品的多种形式。但这些产品,只是校园建筑和精神口号的复刻,其创意性和含义性都稍显平淡,缺乏文化内涵。另一方面产品的设计也仍停留在较为表面的对产品的形式与样式研究上,例如现已推出的一些文创产品,许多都是将校徽等文化符号直接印在商品上,或者直接将这类符号的外形拿来使用,做成产品的外观。这样的“拿来”让高校的文创产品缺乏设计感,商品缺乏吸引力,更难以做到为高校文化代言。现如今,国内对于文创产品的设计研究的方面仍旧有很大的空白,文章针对现今状态下的高校文化创意产品的研发及建设,围绕传统艺术同文创产品结合的这一问题展开,力图通过对于传统艺术的发掘,探究地域与民族艺术同文创设计相结合的方式方法,为高校文创产品设计研究的发展探索道路。
一、传统民间艺术概述
传统民间艺术是指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一个民族或地区的普通民众自发形成的既定艺术风格或艺术形式,一般包括传统手工艺和传统艺术技法等。传统民间艺术是民间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更是漫漫岁月长河中,劳动人民创造的宝贵文化遗产。近年来,传统文化和艺术的保护和传承被反复提及,其受重视程度也不断提升,传统民间艺术仍在缓慢的发展,但是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这些传统民间艺术和手工艺者都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五花八门的新鲜艺术进入人们的视线,传统的艺术逐渐无人问津,许多“非遗”都面临失传。社会发展的速度很快,如果无法紧跟,就会被时代的洪流所抛弃,传统的艺术形式急需推陈出新,重新找到自己的定位,融入当今社会,从而得到进一步的传承。
二、高校文化创意产品概述
高校文创产品是依托高校自身的建校历史、所处地区的地域环境、校园文化和地域文化等背景,提取文化特征与地域基因,创意创新地设计出符合校园文化气质的产品。高校文创产品能够将校园的文化精神融入到具有实用性的产品中,让产品具有情感属性,最终形成校园文化的品牌。[1]通过相关论文的研究、访问有相关经验的高校以及市场调研等方法,高校文创产品可以多种视角分为以下类型:1.按照产品功能分类:校园文化产品作为产品本身是具备一定功能性的,可分为:使用功能、观赏功能和纪念功能类等。2.按照受众人群分类:产品的研发和设计都是需要有受众人群定位的,可分为:面向在校师生、校友、来参观或举办讲座的嘉宾和学者、国际友人、参观学校的学生亲友及游客和领导等类型。3.按照供需关系分类:产品是受供需关系影响的,确定好产品的需求对于产品本身的定位以及量产都是十分重要的,可分为:馈赠需求、纪念需求、使用需求和美学需求等。4.按照设计语言分类:校园文化产品由于其主要功能在于表达校园文化,对于文化的物化转换设计通常会因内涵的层次性有不同的设计语言,可分为:直白客观类和内涵意向类两种。5.按照价值(档次)分类:由于校园文化创意产品的受众群体不同和产品功能的不同,产品需要区分出一定的价格区间和档次。学校之间互访和馈赠领导等具有该类特殊需求的产品需要更高的档次和价值,而师生们日常的用品等档次和价格就会相对较低,可分为高中低三挡产品。高校文创产品应当兼具文化性、艺术性、创新性、实用性和纪念性等特征,其作用在于更好地营造校园文化氛围,丰富校园师生的精神生活,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树立学校的品牌形象,并促进学校特有文化精神的传播,从而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竞争力。[2]
三、高校文创产品的设计原则
(一)创新性原则
创新性原则是产品设计所需要遵循的最核心原则,一件产品是否有意义就在于其设计生产的目的和过程是否具有创新性,是否在任一方面具有前所未有的产品特性。文化创意产品,其中的“创意”就包含了创新设计的概念。1.形式和内容创新:在设计时,需要从学校的所在地进行文化引申,将地域和民族文化艺术纳入到校园文化的系统中去,丰富产品的内容,结合应用更多的素材,设计出创新性的文创产品。高校更应当立足于校本文化,发掘出自身的物质与精神特质,形成高校文创产品独特的形式风格,让产品更具辨识度。2.技术创新:当今社会,科技发展迅猛,新兴技术层出不穷,同时产品生产的技术也在不断革新。设计具有先行性,设计师需要将目光置于各个领域的前沿,应用各种新材料新技术进行产品创作。3D打印技术、VR技术、热塑材料等各种新兴事物为文创产品的设计和创新注入无限可能。
(二)实用性原则
高校文创产品的设计一直以来基本都是根据现有的产品类型进行改造,在此基础之上加上创意性的元素或进行创意性的形式改造,从而形成区别于一般产品的文创产品。设计师加以利用的大多数产品类型是生活用品和文化用品,而高校文创产品所开发的种类也大多都是面向师生的文化用品和纪念品等。文化和创意是作为内涵反映于作品,这些产品的基本属性仍具有实用性,因此,在设计时,产品的实用性也是设计师需要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
(三)情感性设计原则
高校文创产品寄托的是校园文化、校园精神和对学校矗立的这片土地的情感,用户看重的是所购产品的精神内涵,因此在设计时,需要对产品进行情感化设计,令购买者对其产生情感共鸣和文化认同。这种情感共鸣的发生者不仅仅局限于本校的师生,设计者应当力图让共鸣呈同心圆的方式向外扩展,从而形成更大更广的影响范围。情感性设计包括符号设计和交互设计两个方面。1.符号设计:通过符号的设计,可以让人的情感同产品之间迅速构建连结。在符号这一种象征语义的表达下,人们能够更直观地接收到产品中蕴含的信息,能够借此联想到符号所代表的文化含义。设计师通过对校园文化符号的创造,设计出一系列具有品牌效应的文创产品,实现将校园情感在文创产品内的寄托。2.交互设计:用户再使用产品的过程中通常扮演的是接收者的角色,然而,其同样也能够作为创造者参与到产品的设计中去,通过向外传递自己对产品产生的共鸣以及与其他用户互动,完成产品的“再设计”,在交互的过程中赋予产品情感价值。这样的设计形式要求文创产品更具个性化,让用户赋予所购产品独一无二的情感价值。高校文创产品面对的群体大部分是学生,学生个体在群体可能往往难以突出,在此背景之下,文创产品的意义就在于制造特殊感,通过交互,在产品上烙下用户的独属印记。
(四)文化性设计原则
文创产品根植于文化,产品的价值也在于其传递出的文化内涵。高校文创产品不仅是校本文化输出的载体,更承担了代表高校文化形象的作用。设计师需要对校园文化特色进行凝练,文化特色元素包含了高校精神、治学准则和学术氛围等学校自身的文化沉淀,也离不开当地特色文化,例如地域历史、城市风貌、民俗文化、传统艺术和人物形象等,二者密不可分。设计者根据不同的特色元素对高校文创产品进行文化性设计,制造差异性和特殊性,打造高校的文化品牌。
四、传统民间艺术在高校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一)传统民间艺术在高校文创产品文化内涵中的应用
传统民间艺术不仅仅包含外在的艺术形式,还包含背后深厚的地域文化和传统文化。地域文化是一种有着精神和物质双重属性的区域文化,大多是在本地区多年的发展中所汇聚、诞生的文化内容,具有独特性、普遍性、差异性、渗透性、继承性等突出特点。[3]传统文化是反映民族特征和民族风格的一种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和观念形态的整体表现。它是与当代文化和外国文化相对应的名称,有时也称为“文化遗产”。世界各地和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包括过去存在的各种物质的以及非物质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地域和传统文化往往伴随着一个地区的历史故事和民族的文化精神,在高校中则代表了高校的历史与精神,在进行文创产品设计时,引入精神内核,让人们对此产品达到价值认同和情感契合,并能够引发其进行联想,诱发人们的情愫,使其对产品产生情感共鸣。在设计过程中表达传输一种文化,是文创产品承载的使命,在这个过程中,地域和传统文化从根本上影响着高校文创产品设计中的情感表达。设计师可以在设计过程中借用经典故事,填充文创产品的内涵,并通过叙事手段来建立情境,将产品的精神属性和物质属性结合在一起,从而完成高校文创产品核心文化价值的输出。
(二)传统民间艺术在高校文创产品设计思路中的应用
1.传统民间艺术的具象转化。具象转化是指将艺术元素提取转化,直接应用于高校文创产品设计上。我国疆域广阔,地域差异明显,造就了各种独具特色的不同文化艺术,每个地区领域的环境样貌与建筑风格、服饰特点和器物样式都各有千秋。各高校依托于地域,发展于自身,从地域传统艺术和高校文化中都能够直接提取出可以直接利用的样式、造型、纹样等元素。具象转化的关键在于设计师要对民族性和地域性的民间艺术进行大量的收集考证工作,形成资料库,并从中选取最具代表性的内容,应用于高校文创产品之中。设计师需要将特有的民族技艺、手工艺品等民间艺术造型进行归纳总结,转化生成具有辨识度的纹样和造型;将已经形成体系的造型和纹样进行分类整理,力求能够在设计中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进行表达。在进行高校文创产品设计之时,通过对多种元素的提取利用,和对传统民间技艺的借鉴应用,能够保证对地域性特色风格进行直接的展现。具象转化的优点就在于识别性强,通过对元素的直接展现,让用户能够迅速辨别产品的归属地。如图1,采用蜡染布料作为音箱网罩,而蚩尤牛角具有小夜灯的功能,具有趣味性和民族特性。另一个优点则是能够简单快速地赋予高校文创产品以内涵,提升其文化价值。但在进行具象转化应用之时,容易出现“拿来”套用的问题,设计师切记不可对元素进行粗暴的直接应用,转化步骤万万不可忽视。2.传统民间艺术的抽象转化。抽象转化是指对文化艺术的意识形态进行转化,将抽象的艺术观念和民族精神文化附着于高校文创产品之中,此种思路着重于对文化创意产品的意境观念的传达。抽象转化应用的关键在于,设计师要准确把握不同民族和地域的艺术特征,将人们脑海之中模糊的印象变成产品清晰的表达。例如城市形象,可以通过色彩定义;而民族形象则可以通过民族生活场景的描绘来进行定位。如图2所示,设计师将敦煌的绿洲与沙漠文化融入到茶具设计中,完成了对传统艺术色彩的抽象转化。在进行设计时,设计师要切身进入到当地,注重产品设计的“在地性”,将当地的特色形象进行抽象处理。只有设计者被民族和地域文化艺术所感染,融入当地的生活,才能够站在当地人的角度进行设计,才能够精确地传递出民族精神和价值观。抽象转化时容易陷入虚无缥缈的极端之中,产品出现“形而上”的现象,为了避免这一缺陷,设计师在进行文创产品设计时,要注意不能脱离现实,不能够忘记产品的基本属性,要注重产品物质与精神的联结。
(三)传统民间艺术在高校文创产品设计语言和产品形式中的应用
1.设计语言:传统的民间艺术蕴含了民族和地域的物质环境及生活实践等内容,设计师能够从中获取大量的信息素材,对其中的大众识别度较高的物质文化中提取显著的图形,从而形成完整的视觉识别形象。设计师能够凝练出具有识别性的文化符号,运用符号去进行文创产品的外观设计,能够迅速地让人们认知到文创产品来自于哪个地域,所代表的是何种文化,如图3,产品设计提取了山东齐河的传统民间艺术布老虎和剪纸元素。利用文化的差异性,高校文创产品能够实现基于地域文化表达的认知功能。依托于传统民间艺术的丰厚底蕴,设计师通过隐性的符号美学、文化风格、抽象表征、品牌价值理念、用户印象等方面进行设计,完成高校文创产品设计语言的表达。[4]2.产品形式:形式是产品意向表达的基础。产品的形式包括其外部形态和产品性质,一件文创产品以一个什么功能属性,怎样的形态呈现出来,这个过程就属于对产品形式的设计。高校文创产品的产品属性种类繁杂,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范围规定,可以是文具,可以是服图2丝绸之路主题文创设计(图源来自网络)图3布老虎剪纸文具(图源来自网络)饰,也可以是餐具,因此设计师在设计时并不受到产品种类的限制,能够对产品的使用功能和结构进行创新性的设计。那么在文创产品的设计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如何让“意”准确地通过“形”表达出来,这个环节被称为“意形结合”。传统民间艺术中各种各样的艺术形式和艺术类别为高校文创产品的形式设计提供了广阔的思路,让“形”与“意”的结合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五、基于传统民间艺术的高校文创产品设计方法
(一)寓情于形
寓情于形的设计方法是指遵循情感化的设计原则,将情感信息通过文创产品的“形”传递出来,借此表达文创产品的文化精神,并引起产品用户的共鸣。设计师通过寻找传统民间艺术中最感人、能够激发设计灵感的“关键点”,[5]将其剥离出来,使之成为创意中的重要元素,完成“情”到“形”的转化。在设计时运用比拟、谐音、虚构等方法将无形的概念和寓意具象化到实际的产品之中,把文化意境承载到物质产品中去,赋予物质产品深深的文化内涵,在此过程之中要注重意象与形象的融合。高校文创产品的受众比起产品的使用价值,更在乎产品的情感价值,因此在以传统民间艺术为基础进行高校文创产品设计时,可以根据产品的使用功能的不同,给予产品不同的主体和意涵。传统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藏于民风民俗之中,影响人们的行为和活动,而文创产品可以通过恰到好处的设计,创造富有创意的使用方式,引导人们的行为,这样的设计能够在恰好地将无形化为有形,将文化融于生活,使得产品成为创意性的精神产品,将其中蕴含的情感意识传达给用户,触动人心。
(二)旧器新用
旧器新用中的“旧器”包括传统的工艺技术、传统材料和传统的器物,也包括传统建筑形态在内的一切传统事物。旧器新用的设计手法就是指将这些传统与现代的产品相结合,创造出符合现代生活需要的文创产品。工艺本身源自生活需要,并且与地域自然资源、民众生活习俗与文化等联系密切。在人力物力的经济层面来讲,传统的民俗工艺相对于现代器物而言处于劣势地位,然而传统的工艺不仅代表着技术本身,更保留和过去的传统的人文精神,是一种文化传播繁衍的象征,因此它不该就此消亡。但是,复兴传统民俗工艺不意味着照古仿古,而是应该运用现代的手法,将传统的形式和技艺表现出来,形成现代实用的具有复古味道的产品。除了对材料技艺的新用,还应该对传统的器物和建筑进行现代化的发掘。一些传统器物,蕴含了过去人们的巧思妙想,其形式和功用可以为现代产品的设计启发思路,通过对这些器物的结构、功能以及形态等进行局部的再设计,使旧时的创意构思被赋予新的使用方式,能够为现代人所用。[6]这样一种巧妙的创意能够提高文创产品的独一性,形成文创产品的特色之一。对于建筑,设计师可以从中获取灵感,进行线条提取形成新的符号,或进行结构的简化和重组,使其保持形态特征的同时更具意趣,如图4,在徽派建筑屋顶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形成托盘的样式。在高校文创产品的设计过程中,高校应当将传统的器物和建筑文化纳入自身的文化体系之中,创新开发基于传统民间艺术形式的新型产品,创造特有的产品造型,形成独有的结合式产品形态。高校可以发挥自身的优势,对新型材料与传统材料的结合以及新型制作方法与传统技艺的结合进行研究,开发高校特色的产品材料,在体现传统艺术形式的意趣之时,也表现了高校的智慧和文化。
(三)互动体验
互动体验是指产品设计要关注人与产品的交互关系,设计者通过创造环境、空间和方式为人提供参与的机会与条件,让用户在体验的过程中主动探索产品的深意,获取设计师想要表达的内容,即使用恰当的方式来缩短减少设计者和使用者之间的距离。在此方法下,设计师需将设计的重点放在人与产品发生关系的界面上,通俗来讲,就是对用户使用产品的方式方法进行设计,让产品的使用过程能够不止局限于人对物,更要实现物对人的反作用。[7]互动体验设计方法重点在于人的感受,设计师不能将产品视作死物进行机械的设计,而要转变思路,力求让产品能够“动起来”。这里的“动”并非一定要让产品活动,而是要让产品的形式和功能都达到多元化。高校文创产品的受众的文化层次和欣赏水平往往较平均水平要高,因此,高校文创产品更需要交互设计的介入来提升产品的品质感,在传统民间艺术的基础上,互动体验方法专注于艺术与文化的解读,让用户通过多感官的参与,包括但不局限于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等感觉,与文创产品进行互动,体会文创产品的艺术价值。
(四)创意关联
关联是指通过巧妙的手段将不相关的事物、行为、概念等联系起来的一种设计手法。产品的创意关联包括功能连结、形式融合和文化植入三个方面,分别从产品的功能用途、形式外观和文化内涵入手,将看似不相关的元素结合起来,形成全新的创意表达。创意关联一方法重点在于创造性的结合,设计师要利用发散思维,进行头脑风暴,更要在平时对生活的细心观察中找到事物之间的关联性和相似性,为其建立设计结合的桥梁。在将传统民间艺术融入到文创产品设计的过程中,更要重视传统与现代的嫁接,如何通过现代的方式来表达和继承传统文化,是值得思考的方向。在高校文创产品的设计中,设计者需要利用关联的手法,将传统民间艺术植入于高校文化之中,将传统民间艺术形式融合于现代产品形式,使产品的功能变得多元。高校文创产品多为文化用品和纪念品等,在设计时,需要着眼于产品的文化用途和纪念性,利用创意关联的设计方法,发掘传统民间艺术与高校文化之间的连接点、高校文创产品依托于传统民艺的记忆点,突出产品能够为使人印象深刻的特性。
结论
高校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道路随着时间的发展渐渐难以推陈出新,传统民间艺术的介入,为高校文创产品的创新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通过两者的有效结合,使得高校文创产品拥有了坚实的依托,同样也实现了传统民间艺术保护与传承的活化,传统民间艺术从被动受保护角色转化到主动的文化参与者的角色。传统民间艺术在高校文创产品中的应用将成为未来的趋势,有着较好的前景,文章基于此所提出的设计方法对未来该领域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梁玥,徐美,郭迎新.高校校园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与情感表达研究[J].工业设计,2019(06):72-73.
[2]王松华,范紫微,杜星儿.地域性材料在校园文化创意产品中的应用研究[J].工业设计,2019(02):91-92.
[3]解春凤.地域文化元素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J].包装工程,2020,41(08):313-316.
[4]高静静.高校校园文化创意产品的情感化设计研究[D].大连工业大学,2016.
[5]朱红红,张巧,李卉.地域文化元素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工业设计,2018(08):44-45.
[6]王毓婧,李波涛.地域文化类文创产品的创新方向研究[J].大众文艺,2020(07):102-103.
[7]周璇璇.高校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与实践探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
[8]王松华,王查理,林姿彤.基于黑龙江传统民间艺术的校园文化创意产品研究[J].工业设计,2018(01):16-17.
[9]张歆.地域文化视角下的文创产品创新设计策略[J].设计,2018(19):54-56.
[10]杨杰,张华杰.故宫文创包装设计的东方审美与表达[J].设计,2021,34(07):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