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电子工艺课程总结

电子工艺课程总结

时间:2022-10-30 00:35:2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电子工艺课程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电子工艺课程总结

第1篇

关键词 应用型人才 集成电路工艺基础 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01.047

The Research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on "Integrated Circuit

Process Foundation" in Independent College

WEN Yi, HU Yunfeng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Zhongshan Institute, Zhongshan, Guangdong 528402)

Abstract Combining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pplied talents training model in independence colleges,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was discussed on the "integrated circuit process foundation" course. The course was composed of simulation multimedia teaching system, basic semiconductor planar process experiment, process simulation software and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With the author's teaching practice, the enthusiasm of students was trying to effectively mobilized,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learning ability and practical ability to train qualified electronic information applied talents was promoted.

Key words applied talents; integrated circuit process foundation; experimental teaching

0 引言

电子技术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高校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以培养微电子学领域的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学生毕业后能从事电子器件、集成电路和集成系统的设计和制造,以及相关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制与开发等方面工作。

“集成电路工艺基础”是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讲授半导体器件和集成电路制造的单项工艺基本原理和整体工艺流程。本课程是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知识结构的必要组成部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具备一定工艺分析、设计以及解决工艺问题的能力。

集成电路工艺实验作为“集成电路工艺基础”课程的课内实验,是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实践性很强、实践和理论结合紧密的特点。加强工艺实验教学对于培养高质量的集成电路专业人才十分必要。但是集成电路的制造设备价格昂贵,环境条件要求苛刻,限制了工艺实验教学在高校的开展。国内仅少数重点大学能够承受巨大的运营费用,拥有简化的集成电路工艺线或工艺试验线供科研、教学使用。而大多数学校只能依靠到研究所或Foundry厂进行参观式的实习来解决工艺实验问题,这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远远不够的。

我院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成立于2003年,现每届招收本科生约120人,多年内为珠三角地区培养了大量专业人才。随着集成电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也不断升级,所以工艺实验教学也必须与时俱进。作为独立学院,如何结合自身实际地进行工艺实验室建设、采用多种方法手段开展工艺实验的教学,提高集成电路工艺课程的教学质量,是我们所面临的紧迫问题。本文以“集成电路工艺基础”实验教学实践为研究对象,针对独立学院学生理论基础较为薄弱,动手热情比较高的特点,就该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了探讨。

1 “集成电路工艺基础”的实验教学

“集成电路工艺基础”具有涉及知识面广,教学内容信息量大,综合性强,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特点,课程教学难度相对较大。同时独立学院相应配套的实验教学设备较为缺乏。为了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取得更好的实验教学效果,让学生能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具有较强的集成电路生产实践和设计开发能力,笔者从如下几方面对实验教学进行了尝试。

1.1 工艺模拟多媒体教学系统

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让学生理解抽象的器件结构和工艺流程并产生兴趣。我院购置了清华大学微电子所的集成电路工艺多媒体教学系统,帮助学生对集成电路工艺流程有一个全面生动的认识。该系统提供扩散、氧化和离子注入三项工艺设备的操作模拟,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声光电等多种素材进行合理的处理,做到图文声像并茂,力争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获得直观、丰富、生动的教学效果。该系统涉及大量的集成电路制造实际场景与特殊细节,能较全面地展示Foundry厂的集成电路生产环境和工艺流程。内容丰富、身临其境的工艺模拟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

此外,在工艺课程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尝试利用学生自学讨论作为辅助的形式。针对某些章节,老师课前提出问题,安排学生分组准备,自习上网收集最新的与集成电路工艺实验相关的资料,整理中、英文文献,制作内容生动的PPT在课堂上演示并展开讨论,最后归纳总结。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自学和小组合作作学习的习惯,提高网上查找、整理资料的能力,也为老师的多媒体课件制作提供了素材,丰富了老师的教学内容。

1.2 基础的半导体平面工艺实验

学院一直非常重视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建设问题,在实验室配置方面的资金投入力度比较大。在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近年来实验室购置了一批集成电路工艺实验设备和仪器,如光刻机、涂胶机、氧化反应室、磁控溅射设备、半导体特性测试系统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为集成电路工艺实验教学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

在集成电路专业教学中,工艺实验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也是非常必要的。通过调研考察兄弟院校的工艺实验开展情况,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和条件,确定了我院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基础半导体平面工艺实验项目,如氧化(硅片热氧化实验)、扩散(硅片掺杂实验)、光刻(硅片上选择刻蚀窗口的实验)、淀积(PVD、CVD薄膜制备的实验)等。

这些设备和仪器,除了用于工艺课程实验教学外,平时还开放给本科生毕业设计、学生创新项目及研究生科研等。通过实际动手操作,使学生能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既培养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又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加深了对集成电路工艺技术和原理的理解。

1.3 工艺仿真软件

现代集成电路的发展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的支持,所以要重视计算机仿真在课程中的作用。TCAD(Technology Computer Aided Design)产品是研究、设计与开发半导体器件和工艺所必需的先进工具。它可以准确地模拟研究所和Foundry厂里的集成电路工艺流程,对由该工艺流程制作出的半导体器件的性能进行仿真,也能设计与仿真太阳能电池、纳米器件等新型器件。

利用美国SILVACO公司的TCAD产品,笔者为工艺课程开设了课内仿真实验,实验项目包括薄膜电阻、二极管、NMOS等基本器件的设计和工艺流程仿真。通过ATHENA和ATLAS软件教学,指导学生仿真设计基本的半导体器件,模拟工艺流程,从而巩固所学理论知识,使学生将工艺和以前学过的半导体器件的内容融合起来。学生在计算机上通过软件进行仿真实验,既可以深入研究仿真的工艺流程细节,又可以弥补由于设备条件的制约带来的某些实验项目暂时无法开出的不足。

1.4 校企合作

培养应用型人才还必须结合校企合作。珠三角地区是微电子产业的聚集地,企业众多,行业发展前景好。加强校企联系,可以做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通过组织学生到半导体生产测试企业参观实习,如深圳方正微电子、珠海南科、中山木林森LED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半导体企业的生产过程,感受集成电路工厂的生产环境,了解本行业国内外发展的概况,从而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引导学生毕业后从事相关工作。目前,学院与这些半导体生产测试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每届毕业生都有进入上述企业工作的。他们在工作岗位上表现良好,获得用人单位的好评,既为企业输送了合格人才,也为往后学生的职业规划树立了榜样,拓展了学生的就业渠道。

2 结束语

经过笔者几年来的实践,在“集成电路工艺基础”课程的实验教学中,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了改进,形式多样,互为补充,内容全面、新颖,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对提高学生整体素质起到了积极作用,实现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当然,“集成电路工艺基础”课程的实验教学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我们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改革与探索,将其逐步趋于完善,使其在培养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红航,张华斌,罗仁泽.“微电子工艺基础”教学的应用能力培养[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9.31(2).

[2] 王蔚,田丽,付强.微电子工艺课/实验/生产实习的整合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23.

[3] 梁齐,杨明武,刘声雷.微电子工艺实验教学模式探索[J].实验室科学,2008.1.

第2篇

论文摘要: 项目教学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电子产品工艺实训环节中,将电子产品工艺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有机融合,通过“先讲后学”,“在做中学”,给学生提供动手和独立思考的机会,鼓励学生通过实训环节获得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smt小型电子产品的安装是高等职业学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中《电子产品工艺实训》课程的一个重要项目。结合《电子产品工艺》这门课程的特点,我们在电子实训环节采用了项目教学模式,即师生双方共同在实训室参与项目教学,由指导老师安排一个smt小型电子产品的实训项目,教师边教边训,学生边学边做,并把课程中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完成这一实训项目,这样便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和解决问题的复合能力。 

 

一、项目教学法的宗旨 

 

项目教学法是以行为导向为主一种教学方法,师生不再相互独立,而是以一个团队或一个整体的形式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在项目教学中,教师的角色由教学活动的主导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或主持人,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项目教学法不注重教法,而是注重学法,体现了以学为本、因学施教的教学准则;它不仅让学生学知识和技能,而且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与他人交往,学会思考,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增强信心、提高学习积极性、锻炼能力,最后进行展示和自我评价;它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边做边学,把看到的、听到的结合起来,让学生以团队的形式进行学习,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强调在团队学习中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学习过程的体验。 

 

二、项目教学法的实施 

 

1.实施环节 

项目教学法实践环节大体分为5个阶段: 

(1)教学分析和确定项目任务。 

(2)制定计划。 

(3)实施方案。 

(4)检查评估。 

(5)归档 总结 。 

对教学进行分析,确定合适的教学项目,是项目教学能正常开展的前提。在smt小型电子产品的安装实训项目教学中,我们根据项目教学的特点和smt小型电子产品的安装专项能力的培养目标,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情况进行了分析,确定了一个完整的smt小型电子产品的安装项目,从而培养了学生各实训环节的专项能力。 

 

2.教学过程 

(1)向学生布置项目任务。指导老师把组装smt小型收音机的任务和要求向学生作详细说明,使学生有明确的目标,知道实训项目的内容是为了什么,实训项目工作的最后结果应达到怎样的要求,实训项目工作完成后必须达到什么标准。 

(2)作出项目实训计划。每个学生根据实训项目安排具体的项目实施计划,做出一份切实可行的实训项目计划。计划的主要内容包含:任务、目的、终期结果、评定标准、安全注意事项等。 

(3)制定项目实施计划,教师对学生的实施计划进行点评,不断调整自己的项目实施计划。 

(4)按计划实施,指导老师巡回指导。在学生实施实训项目期间教师除了做好巡回检查指导外,还要对整个项目实施过程进行检查和监控。 

(5)自我评价、回顾及 总结 。实训完成后,学生根据评定标准对自己的项目实施环节进行综合评价,对照项目实训过程进行回顾、总结。

(6)指导教师对全班的项目实训情况进行全面的总结。 

 

3.教学效果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明显的提高,较好地掌握了 电子 产品工艺实训的专业技能。通过项目教学在电子工艺实训环节中的应用,学生的学习热情大大提高,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大部分学生掌握了smt元器件的识别和检测方法,较好地掌握了smt印制板再流焊的工艺流程和手工进行补焊维修技巧,并能进行正确安装小型smt电子产品。在协作学习和项目实训环节中,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增强了统筹安排和协调计划的能力;在项目实施的整个环节中,学生增强了与他人交往、合作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与此同时学生还增强了解决问题和自我总结的能力,加强了时间管理、过程控制、质量检查、安全生产的意识,提高了团队的自我管理能力。 

 

4.教学体会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学生是学习主体主要体现在:学生根据实训项目内容自行制定实训项目实施计划,按实施计划开展项目,对项目结果进行自我评价,对过程进行回顾、反思和总结。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根据教学要求设计项目和组织项目的实施、进行项目指导、确定相应的项目考核和评价标准,在实训项目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项目教学在电子工艺实训环节中,对创造良好的团队协作学习的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对实训项目进行过程的指导,对过程进行检查,及时给学生以指导和帮助,并对项目实施环节进行监控和管理,从而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和进展。 

总之,项目教学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 艺术 式的教学模式,需要教师转变传统观念,着重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在一个个项目的完成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能力的全面提升,让项目教学法在不断的尝试中逐渐成熟 发展 ,发挥它在实训教学上的积极作用。 

 

参考 文献 : 

第3篇

关键词:数控加工工艺 岗位 课程设计 教学实施

课 题:该论文为院级课题“基于工作过程的数控加工工艺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成果论文,课题号HnhyB008。

一、课程设计

1.课程设置与定位

对数控机床操作员、数控加工工艺员、编程员三个主要就业岗位进行分析,将对象、工具、规范和要求四要素相同的工作项目归纳在一起,形成了数控专业主干课程体系,如下表所示。

课程体系中,对主要就业岗位起直接、重要支撑作用的课程是:(1)使用数控车床的零件加工;(2)使用数控铣(加工中心)的零件加工;(3)数控加工工艺;零件的计算机辅助编程与制造。(1)(2)两门课程是针对数控车床操作工、加工中心操作工和数控铣床操作工设置的,即按机床类型设置。(3)(4)两门课程是针对数控加工工艺员和数控编程员岗位设置的,即按零件加工工艺类型设置。

2.课程设计思路与内容选取

课程整体设计思路,源于对职业能力的分析,源于企业调查。数控加工技术领域完成工作任务的基本工作过程是在企业接受订单后,对产品中适宜数控加工的零部件进行如下工作:(1)确定工艺方案(工艺员);(2)编制加工程序(编程员);(3)调试;(4)实施加工(操作员);(5)质量检验(品质管理员)。该领域的工作对象是各类不同的零件,而工作过程基本是重复的,即“重复的是过程,而不是对象”。基于这一领域的工作特点,我们可选择生产中的典型零件,通过深入剖析零件特征及技术要求、机床、刀具、工艺条件等四要素,形成典型零件加工的工艺方法、编程方法、加工调整方法等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将不同零件内容通过相同的工作过程,来反复训练学生思维,实现职业能力的培养,从而使学生具备扎实的数控加工工艺分析能力,并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实现操作员、工艺编程员岗位的对接或岗位迁移。

在课程内容的选取中,从课程对应的数控加工工艺编制及实施工作项目出发,选择源于企业、经过教学改造的典型零件为载体,重构加工工艺编制、数控程序编制、数控机床加工调整的工作过程性知识与技能体系,体现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导向的重构性。

课程内容顺序安排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系,按照工作过程对课程内容进行序化,即将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整合、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技能训练整合、专业能力培养与职业素质培养整合、工作过程与学生认知心理过程整合,体现基于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职业性。

课程内容组织根据典型零件教学内容,按回转类、平面轮廓类和箱体类等零件分为不同的学习类型,同一类零件又根据零件特征和加工难易程度再分为不同的学习单元、零件形状由简单到复杂、工艺类型由单一到复合,按综合能力培养由弱到强的规律排列单元。在单元方案中,制定教学目标,综合考虑教学过程的实施方案和教学方法的应用,根据总学时合理安排单元学时。

二、教学实施

1.合理组织课堂教学,拓展培养空间

课堂教学应基于知识在训练过程中传授,能力在训练过程中提高的前提去组织。我们创设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情境,采用教、学、做合一的模式,通过行动导向教学法实施教学。

例如“单元二:套类零件的工艺与程序编制”(8课时 360分钟)教学实施过程。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编写零件的全套工艺文件,编写零件的数控加工程序,模拟仿真优化工艺和程序。推荐主要方法是任务驱动结合四步法、引导文法、小组协作法。教学过程如下。首先资讯(90分钟),从零件的生产纲领和零件图着手,理解和收集加工信息;通过这些加工信息来计划和决策(180分钟),确定完成任务的方案并实施方案(45分钟),然后对实施成果进行检查和分析,并对方案加以优化,最后进行工作评价(45分钟)。在教学过程的各环节中,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投入到学习中,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综合应用,让学生分阶段掌握知识与技能。

单元二的教学载体是套类零件。首先教师可在此范围内,根据本班学生工学结合的实际工作任务来选定实际教学零件,形成工作任务的开放性,使课程教学内容更贴近工作要求,也能不断丰富教学资源。其次,在工艺规程制定中,因生产类型不同,或某一工艺参数的改变,或刀具参数的改变,均会形成不同的工艺方案和编程方案,生成新的教学目标,所以要通过教师合理的组织和引导,有效拓展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空间。

2.有效采用教学方法,培养职业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单科的知识和单项的技能,更要注重解决综合问题能力的培养,为此,我们选择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在数控加工工艺方案的制定中,根据对学生工艺编制及实施独立性要求的培养规律,按工作任务的难易程度、学生独立完成的程度、教师指导工作程度,将七个学习单元分为三个层次的行动导向教学方法。

层次一:单元一采用案例分析结合四阶段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任务,以教师为主引导学生,学生“照着做”。

层次二:单元二至六中,采用任务驱动结合六步法,根据引导文和引导问题,教师逐渐引导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由认知向熟练过渡,逐渐把传统的单向传输变为启发式构建,推动学生去开拓创新、发展自己,由“照着做”过渡到“学着做”。

层次三: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学生综合能力不断提高,在单元七,采用项目教学法,放手让学生单独(或师生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的零件的工艺分析、程序编制、机床加工,并强调综合性和实施性、强调安全文明生产,让学生“独立做”。

3.保障教学实施,做好教学评价

实施教学必须有足够的教学资源保障,才能有效地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包括:(1)前面所修课程资料;(2)数控加工工艺教材的选用和按学习单元自编讲义、任务书、引导文等资料;(3)电子课件;(4)教学视频;(5)六步法讨论式多媒体教室(每人配备计算机、仿真软件);(6)理实一体化数控实习场地;(7)兄弟院校的网上教学资源;(8)能承担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结合六步法教学工作的数控专业教学团队等等。

教学评价也是教学实施的一个重要环节,分为单元评价和课程评价两部分。单元评价分成果评价、自我评价、教师评价。成果评价是对工作任务的客观评价,是衡量学习质量的重要指标;学生自我评价是学生对自己工作过程的主观评价,对自己的思维方式、工作方法、工作能力进行反思,从而不断改进,获得提高;教师评价是教师对学生在工作过程中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评价。在每一学习单元结束时进行单元成绩评价,所有单元成绩的总和就是课程的成绩。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 机械制造工艺学 实践教学 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

1.引言

机械制造工艺类课程是本科院校、高职高专和成人教育学院机械类、近机械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特别是对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机械类专业,占有较多的课程学时量,是机械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通过理论教学、实验教学、课程设计和生产实习等课程体系环节,使学生巩固和加强对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理论的认识和理解,获得机械制造的常用工艺方法和零件加工工艺过程及装配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处理一般工程技术问题的初步能力,从而对机械制造工艺过程形成一个完整全面的认识,为学生在毕业后的生产实践中分析和解决机械制造技术问题奠定基础。

机械制造工艺类课程具有以下特点[1],[2]:

(1)专业面宽、综合性强:机械制造工艺类课程融合了机械制图、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工程材料及成型基础、机械原理及设计、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金属切削机床等多门课程的内容,涉及各类制造方法和过程,从毛坯的制造、热处理、机械加工、表面处理、装配到检验等,都有涉及,各部分课程内容之间又相互交叉、渗透,并且对于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要求有一定的了解,涉及的专业面很广。

(2)实践性强:本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均是从科学实验与生产实践中精选出来的,且直接用于和指导生产实践,每一种零件的加工工艺不同,即使是相同的零件,对于不同的工艺人员、不同的企业、不同的生产条件,该零件所采用的加工方案也不尽相同,因此该类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3)知识点广、散、乏味: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工件定位与装夹、夹具设计、切削加工原理、零件加工方法、机械加工质量分析与控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设计、机械装配工艺等几部分,各个章节既相互联系又独立成章,知识点比较多、比较散,不容易记忆,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比较乏味。

从课程教授情况来看,很多学生难以掌握本类课程内容,学习情况不容乐观。

2.机械制造工艺类课程存在的问题

2.1教学方法传统

虽然有了多媒体的辅助,但现在的教学方法仍是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加之课程内容知识点众多、内容抽象复杂且涉及实际制造场景,因此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2大班授课

受制于师资力量和学生扩招的影响,很多课程都是大班授课,甚至出现了两百多学生在阶梯教室同时上课的现象。对于一些讲座类内容,尚可达到预期教学目的,但对于机械制造工艺类的专业核心课程,就很难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2.3学生自律性差

手机类电子产品的普及,对课堂教学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个别学校甚至出现了进教室前要交出手机的现象,可见手机类电子产品对教学的影响极深。加之本类课程较枯燥乏味,也使得部分学生上课玩手机等。

2.4各个环节连续性差

机械制造工艺类课程完整的环节应包含理论教学、实验教学、课程设计、工艺实习等内容,但在学校实际安排时,往往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将各个环节紧凑地安排在一起,从而影响了学生最终的掌握程度。

3.机械制造工艺类课程改进措施

3.1翻转课堂

开放式在线课程MOOCs(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rs)是近年来推出的一种新型网络在线课程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出现,对传统的教学模式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和冲击,随着一批优质在线平台的出现,MOOCs教学的优点也逐渐体现出来。因此,可以采用传统教学和MOOCs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强化教学效果。

传统教学与MOOCs各有特点,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相互支持、相互配合,让学生的学习形式多样化、个性化,更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给传统课堂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从而实现学校教学活动的最优化[3]。

3.2小班、小组化教学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地采用小班化教学。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授课模式,根据课程教学进度计划,将学生划分若干个小组,为每一个小组分配一部分课程内容,让他们利用课外时间学习、讨论并制作多媒体课件,课堂内让每个组的学生给全班同学上课,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兴趣,引导学生相互讨论以加深记忆和理解[4]。

3.3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

本课程的教学涉及三维实体和复杂的运动,充分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各种工艺过程,增强教学效果。例如,增加动画和录像等工程实例展示、利用动画演示机床的组成及拆卸,直观易懂,给学生身临其境感,让学生对机床的每个组成部分都能细致的了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5]。

3.4多环节一体化教学

课程设计和工艺实习是机械制造工艺类课程的重要环节,是为了让学生学以致用,更好地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但课程设计和工艺实习往往都是集中二至三周进行,未能与课程教学有机联系起来,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时不知如何用,只是机械记忆,学习效率低;在课程设计和工艺实习方面,因距课程学习时间较长,所学的理论知识忘记,课程设计难度大,工艺实习效果弱。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可以将三者有机结合起来,穿行,在课程学习之前,先进行1~2天的工厂实习参观,然后给出学生的课程设计任务,再进行课程理论学习,三者交叉进行,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课程学习,使得学习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边学边思考,工艺实习过程又促进课程的学习。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学习效果更加显著,同时即学即用降低了课程设计的难度,提高了工艺实习的效果。通过课程学习、课程设计、工艺实习,学生能够制定一个中等复杂程度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就感。

4.结语

机械制造工艺类课程是机械类和近机械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教学内容和方式也应随时代和技术的发展不断改革和创新,结合学校的教学实际条件和在线式教学的发展,精心设计组织教学内容,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形成适合本校学生培养目标的独特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笔者在分析总结了机械制造工艺类课程教学问题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教学感受,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改进措施,对机械制造工艺类课程教学的改革创新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建军,任小中,魏冰阳,等.机械制造工艺课程体系构建[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5,227:43-45.

[2]吴勃.《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教学探讨[J].考试周刊,2013,23:158-159.

[3]邓波.高校传统教学模式与MOOC相结合的改革实现[J].考试周刊,2016,13:8-9.

[4]胡迎春.浅谈《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教学手段的应用[J].才智,2015,32:176.

[5]王丽,张恩光.独立学院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考试周刊,2015,15:11-12.

第5篇

Keywords:Work-integrated learming; Educational model; Integration teaching; Educational reform

随着当今市场对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需求不断变化和增加,传统教学观念和模式已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1],工学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在职教界越来越受到重视。我院顺应时代变化从省名牌专业数控加工专业开始试点“2--3”一体化教学模式来提高教学质量,本文从如下几方面来阐述该模式。

1.工学结合“2--3”一体化教学模式提出的背景

目前,由于高校扩招、各级各类职业院校的生源大战、人口下降等因素导致技工院校的生源以初中毕业生为主兼有高中毕业生,学制由原来3年缩短为2年或两年半的技工院校不在少数。生源年龄偏小、知识基础薄弱、学习能力及其他综合能力下降、学习情绪低迷等成为当前技工院校学生学习的实际状况。因此,我校选择2年制中技普通班级(未经筛选编班,随机抽取)作为试点就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所取得的教学效果就更具有信服力。

2.工学结合“2--3”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含义

所谓工学结合是将学习与工作结合并有效促进中职学生就业的教育模式,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将工作、学习、教学融为同一个教育体系的新型教学模式。文中提到的工学结合“2--3”一体化教学模式是针对我校2年制中技而言的,即“2学年制每学年分3阶段模块化培养”。

2.1第一学年分3个阶段。第1阶段:专业模块课程与基础模块课程的交叉学习。包括《政治》、《体育》、《计算机基础知识》、《就业指导》等国家规定必修课程的学习,全学年每周设基础课程,穿插于其他模块的学习中。

第2阶段:技能模块课程与基础课程交叉学习,每周除掉基础模块课程的所有剩余学时。专业模块课程讲述要与第3阶段工学结合一体化技能模块课程所需的知识点(即:一体化教师所使用的技能模块实验教材上的典型工作任务)相结合,比如《公差与配合》、《机械制图》、《机械制造工艺学》、《金属材料及热处理》、《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等课程,教师着重介绍各专业课程与后续技能模块联系最密切的主要知识点、学习方法等,不做详细而具体的讲述,目的是对于各专业基础模块课程和专业模块课程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以备后续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主查询相关资料时能迅速而准确的完成搜索任务,同时也是由传统的学习方式向“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转变打下初步的理论基础。

第3阶段:工学结合一体化学习。学习技能模块中的一体化课程(《零件的普通车床加工》、《产品的检测检验》等),着重于专业理论和实践一体化学习,构建学生专业理论知识体系和普通机床技能操作体系。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提高职业技能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2第二学年分3阶段。第1阶段:基础模块课程(《学生礼仪》、《就业指导》)与专业知识模块课程(数控加工工艺课程(《数控车工工艺与编程》、《数控铣加工工艺与编程》等)与相应单技能模块实训操作课程)的学习阶段。地点是教室、一体化工作站、仿真模拟教室(数控编程原理及模拟加工单技能课)。两种模块交叉进行,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式, “实境教学、学训结合”模拟工厂的真实加工情景,形成“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体系”。

第2阶段:“产--学--验结合”实训教学阶段。将学习过程分为“校内产学结合”过渡过程与企业“顶岗实习”综合训练过程,目的是形成“结合生产、针对岗位、按需施教”的教学模式。“校内产学结合”练习过程是以学校实训中心订书机或外包生产项目为载体,学习地点是本校实训中心,学习内容为学校的实训中心生产线上的零件加工。若学生能够胜任校内机械加工工作就进入相关合作企业“顶岗实习”综合练习阶段;若不能够胜任则返回到第一阶段总结实践经验继续学习机械加工相关知识和操作技能的训练。如果进入“顶岗实习”阶段的学生通过企业验收则直接返回学校进行第3阶段的毕业鉴定;若通不过企业验收则返校后总结实践过程进入(1)或(2)中的任何阶段继续学习直至通过检验返回第3阶段的毕业鉴定。该阶段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 院校进行教学管理,企业进行生产组织,教学与生产交替实施,训练、生产一体化[2],将学校学习和工作实践紧密结合。

第3阶段:学生返校总结学习过程,毕业考试及鉴定。该阶段一方面总结生产实践过程中的加工知识、方法、技术难题,查缺补漏继续学习,为后续发展形成良好学习能力。另一方面,该过程也为随学生进企业锻炼的教师制定随市场需求进行的动态培训方案提供现实依据,同时为学校储备机械加工方面的教学典型工作任务加工素材。

3.教学内容的模块化

我校自推行工学结合“2--3”模式一体化教改以来,采用“新模块”教学,具体如下:

3.1基础模块

为了适应现代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满足学生毕业后继续学习和不断发展的需要。我们设置了基础模块(《政治》、《体育》、《计算机基础知识》及《就业指导》、《学生礼仪》(选修))这些模块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密不可分的,也是构建其知识体系不可或缺的部分。

3.2专业模块(专业知识模块、专业技能模块)

将数控加工专业所学内容分成若干知识和技能模块,如机械制造基础模块(《钳加工工艺及操作技能介绍》)、普通机加工模块、数控加工模块[3],先进检测检验模块等。凡是与上述密切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均是教学的主要目标。强调知识的实用性,注重内容的系统性。

3.3附加模块

学校提供第二专业,学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其他工种的学习(钳工、焊工、电工等)并取得相应的从业资格证书,还提供给学生进一步进修机会,比如中技工重修或想获得更高级的从业资格和毕业证,可插班到相应班级利用半年到2年理论和实训的学习来完成。同时,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提供对口本科院校的单独招考机会,实现学历和职业的双提升。

另外,修订原有课程体系(包括修订原有的课程设置、工学一体化专业教材、学时分配、教学计划等)。专业模块又分若干个课题,每个课题依据不同的知识点分成若干子课题,配以具体的理论和技能要求。这样教学过程不再是单一的学科教学,而是瞄准目标、围绕课题的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4]。

4.“双师型”一体化教师

教学实验班由“双师型”一体化教学团队共同讨论选定每阶段的典型工作任务,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教学进度,确定恰当时教学方法,共同授课。利用寒暑各假期集体备课对试点班级每阶段的课程教改内容、授课计划、评价标准等多次进行研究探讨。比如试点班级数控1121班配备的一体化专业教学团队是由3名“双师型”教师组成,其中2名教师承担主要的一体化课程讲述,另1名教师兼任班主任进行常规班级管理及校内实训、企业“顶岗”阶段的“企业化班级”管理。实践证明,要实施一体化教学不仅要求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也要有较熟练的实践技能,更要有工学结合的教材分析及过程组合的能力,尤其是实训指导教师的企业“回炉”顶岗锻炼。这样会使受教育者将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有效结合,使知识及时消化吸收,体现了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开放性、实用性。

5.教学资源环境、方法与手段

我校试点模式的教学是在教室、一体化教学工作站、先进测量室及实训中心进行的。教学资源有自己开发的多媒体课件、视频教学资料、工作任务书、指导书或工作页、电子教案、习题库相关行业标准、期刊、先进的检测检验设备等,颠覆了传统的教室与车间的教学环境,让学生真正体验到一体化的模式,大大减少了厌学现象,提高了教学质量。

第6篇

电子电工实结报告【1】

这次实习过程中,我有太多收获了:

1.对电子技术有了更直接的认识,对放大和整流电路也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虽然曾经也做过简单的单管收音机,但与这次的相比,无论从原理还是实际操作上来讲那都只能算小儿科。

2.对焊接技术有了更进一步的熟悉,对焊接程序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更熟悉了焊接的方法技巧。看着我们的焊点从最初的惨不忍睹到最后的爱不释手真的很有成就感。

3.对问题的分析处理能力有了很大的进步,由于一开始的盲目行动,我们犯了很多低级的错误,比如一开始居然把元件焊在了印制板的反面,先焊了集成块等等。随着实习的进行,我们深刻体会到了事前分析规划的重要性,相信这是没有进行过这种实践活动的人所体会不到的。

4.对动手能力有很大提高,也认识到了所见和所做的差距,尤其是当我们满头大汗颤颤抖抖焊集成块时,才知道原来保持抓烙铁的手不抖都是很难的。

5.对电子产品的调试纠错有了更多的经验。我们的收音机制作真的可谓命途多舛,第一次接通电源它一点反应都没有,我们才一点点分析,检查每一个焊点,分析电路板的接线,最终完美解决了问题。

6.对团队合作的意识培养起到了很大的帮助,虽然抓烙铁的是一只手,可是后面有许多个头脑在指挥和支持着,大家一起分析电路图,一起解决我们面前的每一个难题。

实习心得

通过一个星期的学习,我觉得自己在以下几个方面与有收获:

一、对电子工艺的理论有了初步的系统了解。我们了解到了焊普通元件与电路元件的技巧、印制电路板图的设计制作与工艺流程、收音机的工作原理与组成元件的作用等。这些知识不仅在课堂上有效,对以后的电子工艺课的学习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在日常生活中更是有着现实意义。

二、对自己的动手能力是个很大的锻炼。实践出真知,纵观古今,所有发明创造无一不是在实践中得到检验的。没有足够的动手能力,就奢谈在未来的科研尤其是实验研究中有所成就。在实习中,我锻炼了自己动手技巧,提高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做收音机组装与调试时,好几个焊盘的间距特别小,稍不留神,就焊在一起了,但是我还是完成了任务。

三、实习课程实习让我们学到了很多课本上没有办法学到的很多实用的东西,通过组装一个光控报警电路让我们将在课本中学习到的一些电路的组成以及一些电路元器件的工作原理以及其正常工作的检测运用到实践中,并且得到延伸以及拓展。不仅增强了实际动手能力,也同时深化了我们对课本知识的了解,以及运用。真正的做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学习,在实践中找寻问题的所在,并运用自己所知道的知识去解释,与同学互帮互助,共同探讨共同进步。

我学会了基本的焊接技术,电路的检测与调试,知道了电子产品的装配过程,我们还学会了电子元器件的识别及质量检验,知道了整机的装配工艺,这些都我们的培养动手能力及严谨的工作作风,也为我们以后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且这在我们以后的计算机专业课学习硬件中应该也是很有用的

通过了电子电工实训,我确实是学到了很多知识,拓展了自己的的视野。通过这一次的电子电工实训,增强了我的动手打操作的能力。记得我在读高中的时候,我帮家里安装一个开关控制电路,由于自己的动手能力不够强,结果把电路接成短路,还好因为电路原先装有保险丝,才没有造大的安全事故。而通过这一次的电子电工实训,我就掌握了比日光灯电路安装更标准的电路,学会了许多。也学习了一些低压电器的有关知识,了解了其规格、型号及使用的方法。

通过了这电工的实训,也培养了我们的胆大、心细、谨慎的工作作风。 总的来说,这次的实习是一个非常宝贵的经验,让我们能更多的接触到生活中实际存在的电路学着排查问题,进行简单的处理,不致毫无头绪,对于今后的生活学习等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因素。希望以后能多点类似此类的实际操作课程,将实际与理论更好的结合起来。要求学生掌握电烙钱的正确使用的方法,避免意外的受伤。

总的来说这次电工的实训,也培养了我们的规范化的工作作风,以及我们的团结协作的团队的精神。

电子电工实结报告【2】

姓名:

学校:

实训时间:

实训地点:

指导教师:

一、实训目的

电工实习是职业教育中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它对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运用基本知识,训练基本技能,增强实践能力,对达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而对于我们即将毕业的学生来说,实习的意义更加重大。它是我们从学校走向社会工作岗位的一个纽带和桥梁,是我们由学生角色向工人角色转换的训练和检验。在将来的就业中,动手能力,实践经验等等都是很重要的。使学生对电气元件及电工技术有一定的感性和理性认识,对电工技术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做进一步的理解。同时,通过实习得实际生产知识和安装技能,掌握继电器控制线路及其元件的工作原理,电工技术知识及掌握电子线路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掌握通过电路图安装与调试技术。通过具体的电路图,初步掌握简单电路元件装配、初步的焊接技术及对故障的诊断和排除。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独立工作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共同探讨,共同前进。

二、实训内容

1、电工工具的认识和使用

(1)目的要求

a.熟悉电工工具的使用;

b.掌握简单照明线路的基本接线

(2)线路图:(略)

(3)步骤:

a.按图接好导线,并固定在木板上;

b.检查线路;

c.通入电源,通过开关控制日光灯和灯泡,观察并记录现象;

d.切断电源,拆除导线

2、兆欧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兆欧表在工作时,自身会产生高电压,而被测对象又是电气设备,所以必须正确使用,否则就会造成人身或者设备事故。因此,使用前要做好以下各种准备:

(1)测量前必须将被测设备电源切断,并对地短路放电,决不允许设备带电进行测量,以保证人身和设备的安全;

(2)对可能感应出高电压的设备,必须消除这种可能性后,才能进行测量;

(3)被测物表面要清洁,减少接触电阻,确保测量结果的正确性;

(4)测量前要检查兆欧表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主要检查其0和两点,即摇动手柄,使电机达到额定转速,兆欧表在短路时应指在0位置,开路时应在位置;

(5)兆欧表使用时应放在平稳、牢固的地方,且远离大的外电流导体和外磁场。

做好上述准备工作后就可以进行测量了,在测量时,还要注意兆欧表的正确接线,否则将引起不必要的误差甚至错误。

注意事项:

(1)兆欧表用接线应用绝缘良好的单根线,并尽可能短些;

(2)摇测过程中不得用手触及被试设备,还要防止外人触及;

(3)禁止在雷电时或有其他感应民产生可能时摇测绝缘;

(4)在测电容器、电缆等大电容设备时,读数后一定要先断开接线后方能停止摇动,否则电容电流将通过表的线圈放电而烧损表计;

(5)摇测,以均匀速度摇动手柄,使转速尽量接近120r/min,由于被测设备有电容等充电现象,因此要摇测1min后再读数。如果摇动手柄后指针即甩到零值,则表示绝缘已经损坏,不能再继续摇,否则将使表内线圈烧坏。

由此可见,要想准确的测量出电气设备等的绝缘电阻,必须对兆欧表进行正确的使用,否则,将失去了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电动机的传动和点动控制电路

(1)目的要求

a.了解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并掌握其接线方法;

b.了解电动机的传动和点动控制。

(2)线路图:(略)

(3)步骤:

a.按图接好导线;

b.检查线路,确认无误后通电;

d.切断电源,拆除导线。

4.电动机的顺序控制电路

(1)目的要求

a.了解继电器的顺序控制原理,掌握其接线方法;

b.加深对继电器工作原理的理解。

(2)线路图:(略)

(3)步骤:

a.按图接好电路;

b.检查电路,确认无误后通电;

c.先按下绿色按钮,再按下黑色按钮,观察现象;按下红色按钮,再直接按黑色按钮,观察并记录现象;

d.切断电源,拆除导线。

5.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电路

(1)目的要求

a.了解继电器的正反转控制控制原理,掌握其接线方法;

b.通过操作加深对继电器工作原理的理解;

c.能够组织复杂的接线。

(2)接线图:(略)

(3)步骤:

a.按图连接好导线;

b.检查线路,确认无误后通电;

c.按顺序,先按绿色按钮,再按下黑色按钮,观察现象;然后按红色按钮,反过来,先按黑色按钮,再按绿色按钮,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d.切断电源,拆除导线,归还实验仪器。

三、实训结果

通过这次的电工技术实训,我得到了很大的收获,这些都是平时在课堂理论学习中无法学到的,我主要的收获有以下几点:

1、掌握了几种基本的电工工具的使用,导线与导线的连接方法,导线与接线柱的连接方法,了解了电路安装中走线、元件布局等基本常识;

2、了解了一般简单照明电路的安装方法,掌握了一般串联、并联电路,日光灯,兆欧表、插座的安装;

3、了解了电动机传动和点动控制、顺序控制、逆反转控制的概念和原理,掌握了交流继电器的原理和接线方法;

4、本次实增强了我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培养了我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细心严谨的作风。

5、综上所述,这次实习给我们上了一堂很有意义的社会实践课,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们的综合素质,使我们的理论知识能融入实践当中,让我对所学专业更有信心。

四、实训总结

在为期一个月的实习当中感触最深的便是实践联系理论的重要性,当遇到实际问题时,只要认真思考。对就是思考,运用所学的知识,一步一步的去探索,是完全可以解决遇到的一般问题的。这次的内容包括电路的连接和三相异步电动机电路的安装。本次实习的目的主要是:使我们对电子元件及电路安装有一定的感性和理性认识;培养和锻炼我们的实际动手能力。使我们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充分地结合,作到不仅具有专业知识,而且还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为以后的顺利就业作好准备。

本次实习的对我们很重要,是我们机电一体化学生实践中的重要环节。在以前我们学的都是一些理论知识。这一次的实习正如老师所讲,没有多少东西要我们去想,更多的是要我们去做,好多东西看起来十分简单,看着电路图都懂,但没有亲自去操作,就不会懂得理论与实践是有很大区别的。看一个东西简单,但在实际操作中就是有许多要注意的地方,有些东西也与你的想象不一样,我们这次的实训就是要我们跨过这道实际和理论之间的鸿沟。不过,我坚信自己的是有一定能力的。

实训的时间虽然很短,但是我们学到的比我们在学校一年学的还要多,以前我们光只注意一些理论知识,并没有专门的练习我们的实际动手能力。这次的实习使我意识到我的操作能力的不足,在理论上也有很多的缺陷。所以,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需要更努力地读书和实践。

这次实习过程中,我有太多收获了:

1.对电子技术有了更直接的认识,对放大和整流电路也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虽然曾经也做过简单的单管收音机,但与这次的相比,无论从原理还是实际操作上来讲那都只能算小儿科。

2.对焊接技术有了更进一步的熟悉,对焊接程序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更熟悉了焊接的方法技巧。看着我们的焊点从最初的惨不忍睹到最后的爱不释手真的很有成就感。

3.对问题的分析处理能力有了很大的进步,由于一开始的盲目行动,我们犯了很多低级的错误,比如一开始居然把元件焊在了印制板的反面,先焊了集成块等等。随着实习的进行,我们深刻体会到了事前分析规划的重要性,相信这是没有进行过这种实践活动的人所体会不到的。

4.对动手能力有很大提高,也认识到了所见和所做的差距,尤其是当我们满头大汗颤颤抖抖焊集成块时,才知道原来保持抓烙铁的手不抖都是很难的。

5.对电子产品的调试纠错有了更多的经验。我们的收音机制作真的可谓命途多舛,第一次接通电源它一点反应都没有,我们才一点点分析,检查每一个焊点,分析电路板的接线,最终完美解决了问题。

6.对团队合作的意识培养起到了很大的帮助,虽然抓烙铁的是一只手,可是后面有许多个头脑在指挥和支持着,大家一起分析电路图,一起解决我们面前的每一个难题。

实习心得

通过一个星期的学习,我觉得自己在以下几个方面与有收获:

一、对电子工艺的理论有了初步的系统了解。我们了解到了焊普通元件与电路元件的技巧、印制电路板图的设计制作与工艺流程、收音机的工作原理与组成元件的作用等。这些知识不仅在课堂上有效,对以后的电子工艺课的学习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在日常生活中更是有着现实意义。

二、对自己的动手能力是个很大的锻炼。实践出真知,纵观古今,所有发明创造无一不是在实践中得到检验的。没有足够的动手能力,就奢谈在未来的科研尤其是实验研究中有所成就。在实习中,我锻炼了自己动手技巧,提高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做收音机组装与调试时,好几个焊盘的间距特别小,稍不留神,就焊在一起了,但是我还是完成了任务。

三、实习课程实习让我们学到了很多课本上没有办法学到的很多实用的东西,通过组装一个光控报警电路让我们将在课本中学习到的一些电路的组成以及一些电路元器件的工作原理以及其正常工作的检测运用到实践中,并且得到延伸以及拓展。不仅增强了实际动手能力,也同时深化了我们对课本知识的了解,以及运用。真正的做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学习,在实践中找寻问题的所在,并运用自己所知道的知识去解释,与同学互帮互助,共同探讨共同进步。

我学会了基本的焊接技术,电路的检测与调试,知道了电子产品的装配过程,我们还学会了电子元器件的识别及质量检验,知道了整机的装配工艺,这些都我们的培养动手能力及严谨的工作作风,也为我们以后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且这在我们以后的计算机专业课学习硬件中应该也是很有用的

通过了电子电工实训,我确实是学到了很多知识,拓展了自己的的视野。通过这一次的电子电工实训,增强了我的动手打操作的能力。记得我在读高中的时候,我帮家里安装一个开关控制电路,由于自己的动手能力不够强,结果把电路接成短路,还好因为电路原先装有保险丝,才没有造大的安全事故。而通过这一次的电子电工实训,我就掌握了比日光灯电路安装更标准的电路,学会了许多。也学习了一些低压电器的有关知识,了解了其规格、型号及使用的方法。

通过了这电工的实训,也培养了我们的胆大、心细、谨慎的工作作风。

总的来说,这次的实习是一个非常宝贵的经验,让我们能更多的接触到生活中实际存在的电路学着排查问题,进行简单的处理,不致毫无头绪,对于今后的生活学习等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因素。希望以后能多点类似此类的实际操作课程,将实际与理论更好的结合起来。要求学生掌握电烙钱的正确使用的方法,避免意外的受伤。

总的来说这次电工的实训,也培养了我们的规范化的工作作风,以及我们的团结协作的团队的精神。

电子电工实结报告【3】

这一周的实训使我对实际生活和生产车间的电有了一点的认识,让我从中得到了锻炼,对以前的知识加以巩固,还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培养了团体间的携手和作能力。

一周的电工实训进行的紧张有序,使我们有在车间实习体验。这次实训是对实际条件下的依次模拟考核,使用的电压在220伏到380伏,所以对我们的要求很高,弄不好会有触电的危险,还有烧毁仪器,在实训开始前老师告诉我们,安全放在第一,不能马虎,开电的时候要检查一遍,还要通知其他人,以免触电,老师又讲了试验时应注意的问题,然后我们按分好的组开始做试验。

刚开始作一周实训,以为要做很多试验,发下材料一看才四个,这次电工实训一共有四次试验,第一个试验是家用供电线路实训,主要目的是要学会日光灯电路,一灯两地控制,灯光可调电路,声光延时电路,铡刀控制电路的正确接法。以前我对家用供电线路的了解,只存在火线,零线。一些开关的连接,再实际生活中电是危险物,在家根本不叫碰,所以知道的不多。通过老师的讲解使我们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接的很顺利,声光延时开关必须用东西包住才能使灯泡亮。通过这次实训让我对家用点有了一定的了解。

第二个试验是电动机反-正转实训,我们上学期有一定的理论知识,我想应该没问题,可以做起来,可一做不是那一回事,接完后电机不转,发现是接触点不能吻和。我们将电压改变后,电路恢复正常工作,电机开始反-正转。这让我懂的接线必须认真,不能马虎。在做任何事都必须认真做。是我感受颇多。

第三个试验电动机既可点动又可自锁控制线路实训,这个试验线路和上一个没有查别,在加上已经做过二个试验,我们对电器的应用有一定的熟悉。操作起来就比较顺利,我从中学到了很多,让我对电机有了新得认识,可以顺利的进行调控。

最后一个试验是工作台自动往返循环线路实训,要求我们通过实际安装接线掌握有电气原理图变换成安装接线图的方法,并掌握行程开关的作用,以及机床电路的应用。这个试验很复杂,我们接完线,打开开关,可机床不动,我们检查线路,发现一个地方没有连线,我们把线接上,机床动了。虽然和试验要求不一样,但我们很高兴,因为它动了,我们有把线检查了好几遍,没有发现问题,我们很着急,把高频调到低频,还是不行,最后我们把1、2、3、4它们换个来,机床动了,我们成功了。

一周的实习期瞬间结束了,但一颗炽热的心依然还在那实习的场地依依不舍,特别是对咱们的指导老师很是敬佩。

通过几天的实习,使我懂了许多许多的道理,真可谓是受益非浅啦,这次我们的实习任务,虽然算不上很重,其任务就是按图安装一些简单的照明电路。原理谈不上很复杂,但是真正要安装起来那得费一把劲,由于是四位同学共用一个工位,最重要的是双方协作精神,这一点我体会最深。

做工有条不紊的进行着,这项工作需要特别的细心,弄不好的话很容易让自己做的一切从头再来。首先,必须把安装的器材清好检查是否完好,再次就是要运用巧劲把每副夹子上好,牢固,一下午下来人累得是筋疲力尽,但看到自己安装的效果,还是感到很欣慰的,再过一年半我们就要步入社会,踏上自己的工作岗位,但我感觉到一周的学习期就是以后生活的写照,我会运用自己的书本知识和实践能力去撑稳,那在江中的风帆

第一次看着电动机通过自己动手接线转起来,那种感觉是自豪的。自己在心里会说:呃,我也能让电动机转起来,哈,开心。加油,其实这蛮好玩的嘛。

我们的老师总是先给我们讲一些理论的内容,再准备让我们接线。刚开始接线时我们就按着图接下来,一点秩序也没有,所以接好了的线看过去乱乱的像蜘蛛网一样。现在想到都觉得好笑。

也因为电工课我们了解到了很多我们平时都不会认真去注意的常识,比如安全用电常识、电工基本操作(怎么连接导线)、电气照明(主要是日光灯);还有一些常用的低压电器(意所布的线布的先后顺序,比如说布线时应把其他的线都布好了之后再布开关的线,交流接触器,继电器等);行程开关的用法;电动机的结构和铭牌意义;控制电路故障分析与排除等。恩,总之,感觉学到的东西还是蛮多的。四次的电工对手亲身体会到整体思考的重要性,布一块好板就必须要有整的逻辑思维,布板要注意各元器件的空间排布还要注意到布线时线与线不能相交且要注

第7篇

关键词:双语教育;高等教育;语系;核心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082-03

上两个世纪英国和美国在文化、经济、军事、政治和科学上的领先优势,确立了英语在科技、文化和信息传播上的主导地位。[1-3]加上以英语作为官方语言或官方语言之一的国家和地区多达几十个,因此,最终使得英语成为联合国最为流行的工作语言。正是因为英语流行之广泛,而通常被公认为是一种准国际语言。在科技领域,英语更是被公认为学术交流和信息传递的首选语言。改革开发以来,中国与世界交流频繁,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经济总量第三和出口贸易最大的国家,提高使用英语的技能显然十分重要。为此,教育部在提高英语教学水平上不断推出新的政策。除了英语四、六级考试,还在全国范围内从2007年至2010年建设500门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然而,值得强调的是,真正解决科技人员使用英语传递信息的困难,仅仅从教学层次上强调双语是不够的,而应该将双语提高到教育层次,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英语的使用和信息传播的效率。也就是,应该把双语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双语对于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我们不敢肯定地说犹太民族是世界上最为优秀的民族,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这个民族为人类的文明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思想领域能够影响全人类发展的如耶稣基督、摩西、卡尔·马克思、佛洛伊德;在文学领域,自诺贝尔文学奖设立以来,先后有十多位犹太裔作家问鼎;在艺术领域,门德尔松、奥芬巴赫、鲁宾斯坦、贝多芬、毕加索等无一不在自己的领域做出过杰出贡献;在自然科学方面,现代物理学之父爱因斯坦、电子计算机发明人冯·诺依曼、控制论的创建人维纳、电磁波先驱赫兹、原子物理学家波尔、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等等为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不朽的成绩。自诺贝尔设奖以来,不到世界人口0.3%的犹太人在所有获奖人数中却占有大于17%的份额。[4]不仅如此,犹太人在商业、经济、传媒、政治等方方面面涌现出了不计其数的优秀人才。分析犹太人成功的原因,不同的社会学家可以给出不同的答案。但是,他们的语言天赋或许是他们成功的最为重要的原因之一。从2000年至今,多年在以色列和美国学习和工作使我明白,犹太民族除了对事情的那种严谨和执着之外,他们对语言的那份娴熟使我惊讶!以色列有600万人口,除了小部分建国前就居住在以色列这片土地上的犹太人和阿拉伯人之外,他们中大部分人有双重国籍。他们要么来自欧洲,要么来自美国和非洲。其中有100万人来自前苏联。因此,他们可以熟练的掌握几种语言。例如,他们不仅可以熟练地使用自己的民族语言-希伯来语,还可以熟练地使用英语或俄语,甚至能够使用法语和德语。在Technion-Israe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校园里,他们的学术报告均由英语进行。学生和教师之间,可以非常熟练地用英语和希伯来语交流,并且经常在两种语言之间进行熟练的转换。课堂上,有的老师使用的是全英语,有的是双语。不仅仅在校园,在以色列的任何地方,你可以随时听到使用不同语言交流的人群。在Technion工作的日子里,一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难道犹太人的聪明与他们使用不同的语言有关系吗?难道他们刻意去掌握不同的语言吗?这个问题很快得到了答案,那是因为他们对国际经济、文化、和科技的高度重视。这种重视使他们明白,作为传播知识的最重要的工具——语言对他们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一次学术报告上,世界著名学者,以色列材料物理冶金学家[5]Emeritus David Brandon教授突然用汉语说,下一个世纪是中国的世纪。从现在起,如果能够熟练的掌握汉语,必将在经济和文化上走在世界各国的前列。以色列的发展,犹太人的成绩,使我们应该明白一个浅显的道理:为了科技的进步,国家的发展,掌握外语至关重要,尤其是掌握科技语言——英语。

二、提升双语教学为双语教育

应该强调从教育层次上高效率使用英语,而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教学层面上。因为,教育与教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广义上,教育是人类活动中知识、文化、经验和习性传承的一种社会和意念活动;狭义上,是人类活动过程中通过知识传递,规范和塑造人生的一种社会活动。教育的环节包括知识、文化、经验和习性等信息体,包括传播的载体和传播方法,还包括受体和受体接受方式与方法,通过教育,信息体可能会发生变形和创新。教学则不同,一切教育过程中,通过某种特定形式进行信息传递的方式和方法可称为教学。教学是教育的一个子集,是一个过程和一种方式。教学主要强调信息的传播者通过某种方式将信息传给受体。从以上教育和教学两个概念可以发现,高等学校使用双语教学,实际上是教师选定一门合适的教材、通过组织教案、规划传授方式和时间、用中文和英文相结合的方式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然而,从教育理念思考,双语教学显然不是知识和信息传递最完整和有效的形式。在高等学府这个具有独特的教育环境里,如果能够扩展双语教学的范畴,使学生以不同方式接收双语信息、用双语理念思考问题,也就是将双语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推动我国教育事业更好更快地与国际接轨,为全人类的科技发展和文化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双语教育应该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高等教育整个环节中,要找到合适的双语教育切入时机,选择合理的课程并配套适宜的教材。针对不同的对象,调整教学过程中外语使用的频率。在教学过程中要解放学生,让他们从被动变为主动,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从而使教学变为真正的教育。通过双语实践,要渐渐铺开双语教学的内容,从一门核心课,到一个系列核心课程组,从而巩固学生英语层次上掌握科学知识。根据我们的经验,本科阶段要选择几门课程,形成系列的双语教育。从研究生开始,根据条件尽量使用英语教育,对于博士研究生,应该完全使用英文教材,中文资料为辅助。总结过去,可以概括出以下几点经验,仅供相互交流。

1.合适的双语教育切入时机、课程和教材。根据教学目的和学生的特点,选定一门合适的课程非常重要。比如,对于材料科学与工程类的学生,从第三学年开始,学生进入专业基础课的学习阶段,主要课程包括“材料科学基础”。如果从此时开始,开设专业基础英语,选择由美国Utah大学冶金系WILLIAM D. CALLISTER,JR.教授编著、John Wiley & Sons,Inc.出版的《FUNDAMENTALS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作为教材,[6]根据实际情况,通过教师合理选择教材中部分内容进行课堂教学,可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对于有潜力的学生,可以阅读教师没有选定的部分,扩充材科学知识的同时,掌握材料科学的基础知识和材料科学英语的表述。同样选定这本教材,通过选择合适的内容,也可以作为硕士研究生专业英语的教学。在此基础上,可以选择主要课程进行双语教学,例如我们开设的国家双语示范课程《SOLIDIFICATION PROCESSING》。[7]该课程为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的专业技术基础课和学位课,其定位对本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该课程是铸造、焊接和材料科学类,通过液固转变制备新材料最为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程。我们采用了国外原版教材《CASTINGS》(第二版)。该书由著名冶金和凝固专家,英国伯明翰大学John Campbell教授编著,Elsevier Butterworth Heinemann出版。为了探讨形成系列核心课程的双语教育,我们正在尝试继续使用双语开设铸造工艺课程,选定由University of Leeds大学Peter Beeley教授著的《FOUNDRY TECHNOLOGY》[8]为教材。这样通过专业英语——核心专业技术基础课程——核心专业课程的教育,学生基本上可以初步阅读本学科的专业书籍,掌握专业英语的初步规律。

2.解放学生的心理,使他们敢于使用英语。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都清楚青年期是思想最为活跃的时期。然而,在高等学校,很多青年大学生都非常反感学习和使用英语,虽然我们年年强调英语四六级英语,学生年年成绩不够理想。分析原因,不是学生不愿学、不愿用,而是学生对使用英语存在心理障碍。一是我们长期接受儒家的教育思想,学生羞于开口在众人面前讲话,更羞于使用英语讲话。作为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使用英语。只有客服他们的这种心理,才有可能掌握它。为此,要鼓励学生使用英语进行学术交流,提倡使用英语完成课堂和课后练习。

3.巩固他们使用英语的成果。巩固学生英语的掌握更为重要。在英语教学探讨的基础上,对于有条件的学校和专业,应该有计划地开设系列英语教学。这样才能够巩固学生的学习和应用。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进而提高我国的科技文化和教育水平。对于材料学院,材料成型与控制专业本科学生的培养,我们可以形成《大学英语COLLEGE ENGLISH》、《大学物理UNIVERSITY PHYSICS》、《材料科学基础FUNDAMENTALS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凝固原理与控制SOLIDIFICATION PROCESSING》、《铸造工艺FOUNDRY TECHNOLOGY》系列双语教学,完成这样的教学后,学生的英语完全可以得到巩固。

四、高校双语教育的难度

当然,开展双语教育难度不言而喻。首先要有一支过硬的师资队伍,其次要有合适的教材,还需要得到学校的支持。不仅如此,我国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虽然有五十六个民族,但是,汉语是我国语言的主体。具有五千多年历史的语言,已经非常丰富和完美。无论在文学还是科技领域,汉语完全可以游刃有余地表达和传递知识。从这个层次上来看,似乎完全没有必要学习和掌握外语。对于好的外国文学,无非需要几个翻译家将其译成中文,而丝毫不影响品味和欣赏语言和文学的美;对于欧美发达的现代科学,同样可以翻译成为中文,传递并延续。由此可见,丰富、发达和完美的汉语言,本身就限制了双语教育的发展。法国科学院推定,世界有2796种语言,国际辅助语言协会估计为2500种。如此多的语种大概可以分为七个大的语系,即:印欧、汉藏、阿尔泰、闪含、德拉维达、高加索和乌拉尔。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语系。非洲,美洲,亚洲,欧洲,大洋洲的大部分国家都采用印欧语系的语言作为母语或官方语言。印欧语系各语言都是屈折语,广泛利用词缀和词干元音音变来表达语法意义。汉语属于汉藏语系,是以汉语和藏语为代表的亚洲一个有亲属关系的语言群。不同的民族使用不同的语言、具有不同的思考习惯。汉语和英语属于两个完全不同的语系,从汉语的思维习惯去学习和理解英语的思维,显然难度很大。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从小学到大学,花去了很多时间学习英语,但效果并非显著的原因。尤其是在听和说上面效果更差,从而导致很多学生有厌学英语的倾向。由此可见,无论从历史层面,还是语系方面,我们使用和掌握英语相对有较大的难度。如何合理安排、循序渐进推广英语教育,是高等教育必须研究的课题。我们只有、也必须克服这些困难,通过双语教育,掌握好汉语的同时,熟练应用英语,才能更高地提高我国的科技水平,领导世界科技进步。

我们应该提高双语教学到双语教育的高度,双语教育对于科技乃至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无论从历史上,心理上,还是语系上,我们使用和掌握英语都有困难。但是,只要我们合理的找到切入时机,选择合适的课程和教材,形成以专业核心课程的系列双语教育,我们完全可以使用好科技英语,最终使我们领导未来的科技进步。

参考文献:

[1]胡乐乐,胡惊雷.冰与火——英美科技教育趋势比较[J].科学时报,2005,8,22.

[2]美国保持世界科技领先地位[DB/OL].

.

[4]刘中民.犹太名人传[M].河南文艺出版社,2002,3.

[5]S.Ranganathan,W.D.Kaplan.Advanced Materials and Characterization:Proceedings of the Brandon Symposium[J].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2006,41,(23):7667-7668.

[6]W.D.Callister,Jr.Fundamentals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M].John Wiley & Sons,Inc.,2001.

[7]John Campbell.CASTINGSM].Elsevier Butterworth Heinemann,2003.

[8]Peter Beeley,Foundry Technology[M].Butterworth-Heinemann,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