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物流仓储实训总结

物流仓储实训总结

时间:2022-02-15 08:17:0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物流仓储实训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物流仓储实训总结

第1篇

[关键词]仓储类课程 教学改革 实训 实践基地 应用能力

目前我国物流人才培养主要分为本科层次、大专层次、中专层次,研究生以上层次较少,而大专层次大部分出自各类职业院校,属于应用型人才层面。与普通高校培养的本科人才相比,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应该更贴近具体的职业岗位需求。高职院校大专层次的培养目标是满足物流人才需求面最广、量最大的物流运营管理人才层次的需求。

仓储是物流的两大基本功能之一,而仓储类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借鉴职业技术教育的先进理念和模式,对仓储类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目的是培养学生基本的职业能力素质和解决物流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克服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动手能力差、缺乏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缺点,面向职业需求,为社会培养适用的物流管理应用型专业人才。

一、仓储类课程的特点

从许多案例来看,仓储管理已成为物流管理的核心环节。这是因为仓储总是出现在物流各环节的接合部,例如采购与生产之间,生产的初加工与精加工之间,生产与销售之间,批发与零售之间,不同运输方式转换之间等等。仓储是物流各环节之间存在不均衡性的表现,也正是解决这种不均衡性的手段。仓储环节集中了上下游流程整合的所有矛盾,仓储管理就是在实现物流流程的整合。而传统物流与现代物流最大的差别就体现在库存环节上。

仓储管理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它是物流管理的一个分支。该课程从了解仓储活动人手,研究如何管理才能以最低的仓储总成本提供满意的客户服务。仓储类课程涉及物流管理和技术等多学科领域,是技术和经济发展的产物,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能明确仓储与现代物流的关系,理解仓储的涵义,有助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与本科教育相比,高职教育带有更明显的职业化特征。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要培养的是适应物流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等应用型专业人才。作为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之一的仓储类课程,更要注重职业技能的培养与训练,强调实际应用及操作能力。强调理论知识与不断革新的技术应用能力或实务操作能力培养相适应,其深度与培养应用型人才或高技能人才相适应。不强调知识系统性,而是突出适用性和针对性,重视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二、主要问题

针对物流职业技能培养的要求,改革核心课程仓储类课程现有的以书本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措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但这也正是教学的难点所在,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1、教学内容与校内实训环节脱节

目前,有些院校在实训室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比如上海商学院,有上海百联集团这样的连锁零售业巨头作为办学背景,实训室的设置和投入都是有保障的,他们的连锁经营实训就是在校园超市内完成的。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很多书本上的理论知识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才能熟练掌握。但在实际教学中,受实验实训室和机房的条件所限,实训课的开展存在场所与时间限制。特别是一些民办高职院校,办学之初就缺乏行业背景,目前在教学中这种需要配合的环节很多是脱节的,学生往往只能通过图片、视频演示,通过仓储模拟操作系统软件对课本内容粗浅了解,无法增加实训内容,这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瓶颈。

2、缺少校外实践基地

首先,高职院校由于建校晚,资历浅,往往存在行业背景不足的现象。民办高职院校,更是缺乏很好的渠道来建立学生的实习实践基地,尤其是和大企业,难以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其次,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吃苦精神和竞争力相比公办高职院校的学生欠缺的情况。当用人单位可以有所选择时,他们会优先考虑公办高职院校的学生。再次,民办高职院校由于经费不足,往往难以承担学生集体实习的高昂的费用支出。最后,学生对实习单位正常生产活动的打扰、学生在实习单位的安全问题也是实习单位不得不考虑的因素。由于上述等原因,目前民办高职院校的实践基地,往往只能开展参观、短期见习等实践形式。

三、建议与对策

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情况、企业需求以及物流理论与技术的发展对相关课程及课程内容进行调整、整合,对教材进行处理和改革,使课程内容具有实用性,理论教学做到“必需、够用”;对相应课程的教学大纲加以修订,设置相应的实训、实践教学内容,形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1、进行物流管理基本操作技能训练

为方便进行相应的物流管理软件的实训,应建立物流综合实训室,与本课程相关的实践教学项目主要在物流综合实训室内进行。物流综合实训室内除了配备用以锻陈学生仓储设备操作及使用能力的配送中心立体仓库、贯通式重力货架、电子标签辅助拣货系统等设备外,还要配备用以锻炼学生信息化处理能力物流系统操作软件。在课程结束后进行为期一周的综合实训,对所学的内容进行领会与强化训练。采用物流管理教学软件模拟实训,使学生熟悉仓储各个岗位的职责,掌握业务流程各个环节的连接方式、方法,熟悉货运的业务操作流程。

此外,应建立仓储实训基地,完全按照真实的仓储环境来布置。并添置高层货架、堆垛机控制柜、电子拣货系统等先进设施设备,满足仓储课程教学中各种实训项目。

2、教、学、练相结合

一是仓储与配送课程的教学应结合助理物流师职业资格考证要求进行,教学内容和方法上突出加大实训、实务内容以及职业能力培养,加强高职教育和职业资格考证结合,使教、学、练相结合,增强学生实务能力。

二是课程教学与实际、实践紧密结合,通过案例分析、模拟实训及课外实地考察等方式,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在课程教学中设置案例分析及小组课外作业,由浅入深,由单元至综合,逐步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使其在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作风等基本素质方面受到培养和锻炼,并提高专业素质。如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其课程总体设计思路是以仓储管理工作任务为主线,构建仓储合同管理、入库作业、货物储存保管、库存控制、流通加工、仓库安全及环境管理、绩效考核及CCXT软件操作九大学习情境,根据学习情境设计17个工作任务,让学生在完成具体工作任务过程中达到仓储合同拟定、验收、库存控制、出库作业以及CCXT软件件操作等职业能力培养目标。课程教学中,充分利用校内实践教学条件和校外实训基地,采用在物流综合实训室现场操作仓储设备和软件系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业务流程操作过程中锻炼仓储业务信息处理和流程管理的动手能力。

再如“仓库布局规划”章节内容要求,给出一个具体仓库,要求学生进行规划,并说明理由,考核时采用提问方式,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自身规划,结合知识点进行提问,学生可小组讨论

后派代表回答,然后由教师对任务完成的情况进行打分和点评。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采用演讲辩论、模拟演练、调查报告、操作总结、案例分析、设计策划、实践操作等多种考核方式。

3、实践基地建设――校企合作

高职教育要培养面向地方经济发展、受社会欢迎的应用性人才,必须实行“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首先,可以通过建立校企合作,选择某公司货场作为仓储类课程的校外实践课程教学基地。例如铁路货场是办理货物整车到发、仓库和场地贮存,并提供运输等服务的综合性货场。货场以铁路、公路、码头运营为主,交织着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等运输方式;除营运车辆外,还拥有各类装卸搬运设备,具有货运交通优势,拥有自己的运营车队和众多客户。有一个机械化水平较高的运营作业码头,是运输、仓储、物流设施与设备等课程的实践教学较理想的场地选择。

其次,结合课程教学的需要,选择合适的企业进行有针对性的参观与学习,使学生了解仓储功能的一般业务流程,了解典型物流设施与设备的应用,掌握基本的物流仓储运作的技能。由企业专业人士就运输、仓储等业务流程进行现场教学,企业兼职教师在学生参观企业时承担运输业务流程讲解及货场参观指导任务。学生参观了铁路线、火车货物装卸区、仓库、集装箱堆场、码头区装卸作业等,并到控制室观看铁路运输调度系统等的演示,通过这类活动,使学生了解物流企业相关业务的实际运作,开拓视野,加深对课程相关知识的了解与认识。实地参观还可以增加学生对企业的了解以及对实际岗位需求的了解,提高学习兴趣与主动性。

第2篇

[关键词]物流实训;仓储配送中心;作业流程;5S现场管理法;多元评价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2-0182-03

随着连锁超市、便利店及电子商务的普及,仓储配送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庞大,而目前这个行业的就业人群充斥着大量的初中毕业生或农民工,整体素质不容乐观,严重地制约了此行业的发展。作为培养物流行业基层操作人员的中职学校,我们有责任为社会输送优质的、高素质的仓储配送人才。

在此背景下,北京市商务科技学校投资近千万元兴建了现代物流培训基地,总占地面积39亩,投资近千万元,拥有现代化的物流设施设备、高仿真的物流模拟软件、可视化的业务运作流程、涵盖现代物流的各个环节。本基地拥有1000平方米的仓储配送中心、2500余平方米的物流机械设备、货物装卸实训区、700余平方米的物流运输、国际物流、物流信息技术、生产物流等专项实训室,如何开展科学有效的实训教学是摆在我们一线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下面我以仓储配送中心实训课程的开发为重点,谈谈我们的设计。

1 实训目标及指导思想:贯彻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

本基地仓储配送中心拥有自动化立体仓库系统、输送与分拣系统、电子标签系统、RF系统、AGV小车、搬运车、叉车等多种现代化仓储配送设施设备,如何使学生在一个月的实训期内掌握如此大量的、复杂的设施、设备的相关操作,确实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 经过深入思考,我们认为实训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把学生作为企业的员工进行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工作习惯,掌握物流岗位技能,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促进学生完成从学校到企业的“过渡期”。

为此我们将塑造一个物流企业的运营环境,用5S现场管理法严格要求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意识和行为规范,培养他们遵守劳动纪律、爱护工作设施设备、学会人际交往,能够承担责任并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同时掌握物流职业岗位必备的操作技能,成为物流企业或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仓储配送等具体业务的物流操作型人才。

2 实训内容:设计科学合理的作业流程,培养学生岗位操作能力

2.1 科学规划库房平面布局

本基地仓储配送中心根据功能的不同,可划分为自动立体库区、电子拣选库区与叉车库区三个储存区,为了协调物流方向,我们根据“U形”动线理论,规划了收货区、现场办公区、叉车入库区、叉车集货区、零货集货区与发货区等功能区,优化了库区运作(如下图所示)。采取这样的库房布局,可以使学生在训练中减少不必要的搬运环节、缩短搬运距离。

库房平面布局

2.2 合理设计入库与出库作业流程

在设计作业流程时我们重点考虑如何使其更加科学与合理,我们借鉴了苏宁电器配送中心的出入库流程并结合本基地仓储配送中心的布局特点,进行了出入库作业流程的设计,本文仅叙述叉车库区的出入库作业流程与电子拣选库区的出库作业流程,具体流程如下。

(1)叉车库区入库作业流程。叉车库区是三个库区中最主要的储存区域,我们将此流程分为入库单据录入、入库验收、组盘作业、上架作业四步,分别由信息员、质检员、仓管员、叉车员四个岗位配合完成。通过这四个环节的学习,使学生基本掌握了入库信息的录入技巧、验收作业的工作重点、手持终端、叉车的基本操作等,理解各岗位的基本职责和要求等。

(2)叉车库区出库作业流程。叉车库区是最主要的发货库区,叉车库区出库作业流程分为出库单据录入、下架作业、复核作业、出库作业四步,分别由信息员、叉车员、质检员、仓管员四个岗位配合完成。

(3)电子拣选库区出库作业流程。电子拣选库区主要是利用电子标签实现货物的分拣,此库区出库作业流程共分为出库单据录入、分拣作业、复核作业、出库作业四步,分别由信息员、分拣员、质检员、仓管员四个岗位配合完成。

2.3 统筹安排实训项目

为加强学生对具体岗位的适应性,使其达到仓储配送中心相应岗位的基本操作技能要求,我们共设计了五个实训项目,包括物流设备的认知与使用、仓储管理系统的使用、入库作业流程训练、出库作业流程训练、分岗位综合训练,并根据实训内容的多少分别安排了相应的课时,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2.4 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通过以上实训项目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实践能力和基本操作技能得到提高,主要体现在:

第一,能够从事信息员岗位工作,可利用仓储管理系统软件,生成入库单与出库单,并能够熟练使用针式打印机。

第二,能够从事质检员岗位工作,可进行入库验收与出库复核作业;学会对零散货物进行装箱及封箱作业。

第三,能够从事仓管员岗位工作,会使用手持终端进行组盘作业;可利用手动搬运车搬运货物。

第四,能够从事叉车员岗位工作,会使用手持终端,并能够驾驶叉车完成货物的上架与下架作业。

第五,能够从事分拣员岗位工作,会使用电子标签系统进行分拣作业。

3 实训方法:采用企业培训新员工的方法,规范学生的行为与操作

3.1 利用5S现场管理法,规范学生行为

5S现场管理法起源于日本,5S即日文的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五个单词,即通过规范现场、现物,营造一目了然的工作环境,培养员工良好的工作习惯,其最终目的是提升员工的品质,养成凡事认真、遵守规定、自觉维护工作环境整洁明了、文明礼貌等习惯。

在仓储配送中心工作现场内有出入库货物、周转箱、托盘、搬运车及单据等大量物品,学生经常会随手一放,不管是否会妨碍其他人工作。通过“整理”,使学生明白在办公室的桌面上的个人物品只能为实训手册、笔记本、笔;其他如水杯、书包等物品要放在柜子里,在现场要随时整理空周转箱、托盘的堆放、设备用完要及时归位、货物放入指定区域等;通过“整顿”,使学生明确各库区的货物、托盘、周转箱等摆放位置与数量,并进行相应标识;通过每日对办公室与库区的“清扫”,使学生能够自觉保持工作场所的干净卫生;“清洁”是每日由经理、副经理、组长等不定时巡视检查评分,使学生维持上面3S的成果;“素养”是指学生能够遵守规则,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3.2 利用晨会形式,建立学生团队意识

晨会可以沟通信息、展示自我,增加团队的凝聚力,激励员工学习先进、改进不足。我们借鉴国美电器门店的晨会形式,在仓储配送中心的实训课正式开始前安排10分钟晨会,具体内容包括组长(学生)汇报出勤情况,部门主管或组员谈训练体会;副经理(老师)总结前一天各部门训练情况、布置当天的训练任务;自我激励(喊口号、击掌)等。通过这种形式使学生对自己与其他团队的工作情况得到及时反馈,并得到表彰和鼓励,同时使学生明确了工作中的问题和努力方向,对当天的工作有一定的方向性,并通过自我激励机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3 采用多媒体课件与现场指导方式,培训学生设备操作

由于大多数学生以前没有见过或使用过物流设备,如果只用语言描述设备的使用方法显得过于抽象,学生会不知所云,尤其像手持终端这样的设备,它的屏幕比较小,操作时只有一两个人能看清楚,显然直接讲操作,效果是无法保证的。我借助照相机按照操作步骤,拍摄其相关操作的照片、视频等,然后利用这些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讲解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让每个学生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到工作现场亲自进行操作示范,再让学生进行独立操作,并在学生身边进行指导以保证其动作的规范性。通过教学实践,我感受到采用多媒体课件与现场指导方式对于培训学生的操作能力效果比较好,今后我们还准备利用多种变化的教学形式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操作能力。

4 评价方法:采用多元评价方式,全面评价学生专业能力与社会能力

对于仓储配送中心实训课程的评价方式,要体现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过程的多元化,即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主要从学生情感态度、岗位能力、职业行为等多方面,对学生在整个实训过程中的表现进行综合测评;结果性评价主要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技能的熟练程度、完成任务的质量等方面进行评价。因此,我们设计的学生评价由实训表现与实训水平两部分组成,其中实训表现具体分为出勤情况、5S考核、团队精神等项目,权重分别为20%、50%、30%;实训水平按训练项目分别评价,包括自我评价、团队评价、教师评价等,权重分别为20%、30%、50%;具体内容如表2所示。

通过这种教学形式和评价方式,从我校物流培训基地仓储配送中心实训课程的教学效果看,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学生们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从刚开始的“站不住”到“站得稳”,从“坐不住”到“主动记笔记”,从“语无伦次”到“谈吐自然”,从“嘻嘻哈哈、马马虎虎”到“严肃认真、有板有眼”,我们看到了学生的职业潜力,同时学生们也找到了自信。

由于实训课程开设的时间较短,还没有取得大量的实训经验,所以目前我们只能开设部分实训,但我们会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我们将继续开发综合实训项目,如让学生建立仓储配送企业,经营书籍、文具等商品的实训项目,同时可服务于本校教师与学生,使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下不仅熟悉仓储配送等具体业务操作,还掌握一定的客户开发、促销、客户服务等技巧,全面了解企业运作,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为将来的就业或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登清.仓储与配送管理实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第3篇

关键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实际出发 市场需求

2005年11月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作出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总理在会上强调,当前我国就业和经济发展正面临着两个大的变化,一是社会劳动力就业需要加强技能培训,二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培养更多的高级技工。因此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对于把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使我国经济建设切实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具有重大意义。而如何培养能够适应行业市场,满足企业高水平实战型的物流仓储人才是当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所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调整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念

中职学生在物流师(仓储配送)的学习上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如:自身基础薄弱,学习效率不高(基本的单位换算不懂,数学的计算能力低,英语词汇掌握不多),学习主动性不高等问题。但更重要的是学生对仓储配送这门课的认知度不够,有偏见。用学生自己的话讲:学这个有什么用,物流不是应该在办公室里做做单证,就是去报关行跑跑单子嘛!这句话说明学生对自身的定位不明确。在他们的眼里仓库保管员就和一个大门保安是一样的,只是区别在于一个是在看物,一个是在看人,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因此,在正式教学前首先要强化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即:他们在职业、就业问题上的正确态度倾向。然后以多媒体的形式,让学生了解仓储配送各个方面的科技含量,知道仓储也是一门科技知识密集的专业和工作。最后,教学工作还是应该以实际出发,结合行业要求和市场需求,以学生为主,制定教学方案,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成绩。

二、提高教学硬件,以市场需求为主

对于一名中职学生来说,学校的硬件设施、实践操作环节是非常重要的。从目前现状来看,各个地区的中等专科或职业学校已经意识到此环节的薄弱,都已经开始着手投资,加强职业学校的硬件措施。仅以上海市宝山职业技术学校为例,该校已有24个校内实训场地,设备总价值3138.8万元。为确保骨干专业发展,增强办学硬实力,政府又投入4500万元兴建了开放式实训大楼,2007年已通过市物流开放实训中心的建设项目评审,“一个教室对应一个实训室,一个专业对应一个企业”,已变成现实。

其次,学校在物流仓储配送教学中使用的教材也要重视。除注意选择针对性教材外,学校还应该重视教材建设,校本教材开发,把其列入学校的常规工作中去。在编写中要对中等职业学校的物流仓储配送人才培养有清晰的定位,围绕仓库保管员岗位状况和学生实际情况编写,不求深,不求全,不求系统,只求有用、实用、好用,符合行业要求,市场需求。

最后,提倡改变传统式教学为小班化教学。据科学家研究表明,一般一名教师在上课时,她的视野范围最多覆盖到25人左右,超过这个范围,教师的视野关注度就会下降,如果超过的人数越多,那么关注不到的学生就会越来越多,从而导致老师只能将精力比较多地关注好与差的学生,而中间学生的关注度很少,甚至可能是被忽略掉。但在中等职业学校的物流仓储配送课程中学生是整个教学中的主体,其目的在于锻炼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所以,应以实际出发,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意识,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加强教学软件建设

(一)建设“双师型”队伍

物流仓储配送的课程在大多数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中,理论教学所占的比重还是很大的。其中最大的原因在于从事该专业教学的老师大部分缺乏物流仓储配送的实际经验,因为这些老师大多是师范院校毕业的,真正从物流专业毕业的是少之又少,即使是从物流专业毕业的老师,他们的专业知识虽然很牢固,但实际从事该工作的经验却是缺乏的。因此,各个中职校需要寻找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结合点,实施“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计划。而这个“双师型”培养计划并不仅仅是让老师去考两个相关的物流资格证书就行了,还应该有意识地进行了校企合作:即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到企业里去,充分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为企业开展咨询策划和培训工作,同时将获得的实践经验和实战案例回馈到理论教学,使物流仓储配送的理论教学与企业中的实战案例有效地结合起来。这样既提高了老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不会再像以前一样,只是在课上照本宣科,使学生们昏昏欲睡,又让“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养产生良好的成效。

另外学校应该解决好这批老师的后顾之忧。因为许多教师在进入企业工作学习的这段时间,由于没有正常的上课,课时量不够,这样每月得到的薪资会很少;而对企业而言,这批员工是来学习而不是来创造效益的,而且企业还要花大量的时间、精力,甚至是财政上的支出,因此即使是在岗工作,这批“员工”也无法从企业拿到报酬。所以一个学校要以教师为核心,打造出自己学校的专业特点、特色,那么就要提高老师的积极性。

(二)改变传统教学,学习新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减少传统的教学方法,要学习和专研好的、新的教学方式方法。比如德国的双元制教学法。当然我们不可能完全照抄它的教学方式,应像我们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似的,结合自己学校,自己专业的特点,并要适合学生心理水平,归纳总结出能启发学生的学习需要和求知欲望,及以实际出发和市场需求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新方法。使整个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感到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又如,可以利用春游、秋游、或实训课,多带学生外出进行实践或企业参观,不再是仅仅通过视频或图片了解物流仓储配送的知识,而是给学生们一个现实的场景加深映像。正如古人的一句好话:“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四、结束语

总之,现今社会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经济环境日益繁荣,在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之下,新的物流仓储人才的缺口还是很大的。而这些人才的“出产地”――各个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应创建出符合市场需求,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变化,是各个学校努力的重点方向,同时也应该得到社会物流行业的支持和帮助。

参考文献:

[1] 魏崴.校企结合的复合型职业教育的改革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0)

第4篇

“仓储管理实务”是甘肃武威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该课程在学生学习了先修课程“物流基础”的前提下开设,同时,又为后续的“运输管理”、“采购管理”、“库存管理”、“供应链管理”等专业课程提供了知识支撑。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仓储经营管理、仓储设备操作、仓储作业组织等多种岗位职业能力,以及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与人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从事相关职业应具备的道德素养及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学生的顺利就业奠定基础。

二、“仓储管理实务”课程目标

(一)课程总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使学生对仓库选址与规划、仓储作业设备、仓储作业流程(入库作业、在库管理、出库作业)、库存控制、仓储商务管理、仓储成本分析、仓储管理信息技术、仓储的安全和特殊货物管理等知识有较全面的了解。要求学生重点掌握仓库入库作业、在库管理、出库作业的流程、组织与实施,并使学生能将仓储管理与配送管理、采购管理、运输管理等课程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专业系统知识;通过模拟软件的操作、案例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独立思考的习惯,形成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强化其职业道德意识和职业素质的养成。

(二)具体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仓储管理的基本知识;掌握仓库的选址与规划布局;熟悉仓储作业的基本流程;熟悉仓储作业的设备;懂得货品的保管与养护方法;掌握库存控制的方法,并对仓储成本进行分析管理;掌握仓储管理的信息技术;掌握仓库安全与特殊货物的管理。

2.职业能力目标。能进行仓库规划与布局;会进行物品编码与信息处理;能使用仓储常用设备;能组织货物进出库;能对库内物品进行保养与维护;能操作运用仓储管理软件和其他应用软件;能进行订单处理;具有成本分析与控制的能力;掌握仓库安全及防范的要求;能够掌握文明作业、环境保护的相关规定及内容。

3.职业道德与素质养成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学好专业知识,具备一定的职业能力,更要重视学生职业素质、职业道德的养成。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到诸如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吃苦耐劳、团队协作等职业道德与素质对个人职业发展、他人职业发展、企业成功的重要性,使学生自觉地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具体来说,要具备仓储管理员的基本职业素质要求;要有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要具有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要有团队合作意识;要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要有较强的书写能力和计算机操作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一定的抗压能力。

三、基于职业能力导向的“仓储管理实务”教学设计

(一)教学思路设计

为实现课程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应坚持“教、学、做”合一,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情境化教学模式。

(二)学习性工作任务设计

通过专业教师进入合作的物流仓储企业进行调研,了解仓储各项作业的任务内容,分析工作任务所对应的能力需求;将能力需求转化为项目化学习任务,最终通过项目化任务实现课程教学培养目标,确定岗位工作任务,具体内容如表2。

(三)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设计

“仓储管理实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除课堂讲授外,应配合案例讨论、角色扮演、模拟实训、实习等各种方法实现教学目标。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直观形象地展现教学内容,可采用多媒体教学,穿插介绍国内外仓储管理音像视频资料、图片等,以充分关注师生间互动和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发挥,构建“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1.教学方法设计

(1)项目教学法。本课程从仓储岗位职业能力出发,依据仓储作业流程,可将全部教学内容分解为仓储认知、仓库系统规划、入库作业、在库作业、出库作业、仓储业务评价六大模块项目,设计出完成每个项目的条件,让学生制定项目实施方案,最后,对学生的实训结果进行考核。

(2)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采用案例进行讲解及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引导学生从实际案例中学习“理解和掌握一般规律”方法及设计方案,从而有效地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相互结合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分析在课堂教学中可大量采用,此教学法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开创性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教师可采用教材中的案例或搜集的案例信息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教师引导启发、点评总结。

(3)任务驱动法。教师布置实训任务,理论学习由学生操作完成。在模拟实训室,学生按照教师演示,布置任务后可马上动手操作,从而有利于知识的快速消化吸收。如分拣作业、堆码作业、出库作业可采用此法。

(4)角色扮演法。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小组内的成员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使学生感受实际工作中的不同身份角色,从角色者角度考虑、解决问题。比如入库作业、出库作业、分拣操作实训、仓储商务谈判及合同签订等可采用此法。

(5)模拟训练法。利用物流模拟软件和其它仓储实训软件,通过仿真度很高的仓储虚拟环境,使学生熟悉仓储岗位的各种业务流程及作业,并能进行模拟操作,从而促进对仓储理论知识的理解、接受和应用。

2.教学手段设计

(1)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多媒体课件可重点展示学生并不能经常接触的仓储设备的图片,如货架、托盘、叉车、集装箱、自动化立体仓库等;并展示整个仓储作业的流程图,以便于学生理解。

(2)音频、视频资料辅助教学。为扩展课外知识,可收集仓储作业相关的音像资料用于仓储管理的教学中。如仓储与货物分拨系统演示、UPS分拣系统、天津港集装箱装卸作业等,从而扩展学生知识面,提高其学习兴趣。

(3)实训教学。通过仓储模拟软件,可模拟仓库入库、在库、出库的作业管理流程,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通过对校外仓储企业的参观学习,使学生零距离接触工作岗位,感受企业文化,增强学生对岗位职业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激发其求职和探索欲望。

(四)考核方法设计

通过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得以实施,但实施效果如何,要通过考核来验证。考核可由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进行。其中,过程性评价依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训操作能力及表现来评定(占60%);结果性评价即期末考试(占30%);学生平时表现如考勤、学习态度(占10%)。这种考核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着重体现了职业能力培养中学生动手能力、实训能力的考核。

四、“仓储管理实务”教学设计实例

第5篇

[关键词]物流专业;影响因素;优化教学模式;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14-0112-03

1 物流专业建设背景

11 物流专业介绍

物流是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详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 18354-2001)。物流专业是为了保证物流产业发展所需要的各类技术和管理物流人才而开设的一门专业。

12 物流行业现状

经济的全球化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使企业的生产工艺日趋成熟,产品规模不断增大,企业的第一利润源泉(物质资源的节约)和第二利润源泉(劳动消耗的降低)日趋枯竭,于是企业将竞争的焦点放在“第三利润源泉”的物流领域上,物流成为决定企业竞争力强弱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1]。物流地位的提高直接带动了物流人才的大量需求,然而由于物流专业的发展缺乏标准化和专业化,以至于毕业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有限,很难满足用人单位需求,导致物流行业人才缺口。

13 国家政策要求

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教育部主持组织编制了《中等职业学校物流专业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指导方案》对中等职业院校物流教学制定了详细的管理规定,确定了国际物流﹑仓储与配送、运输物流和企业物流四个方向;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技工学校物流专业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2006)确定了指导思想和培养目标,以及教学计划课程安排。可以看出物流专业的发展无论是市场需求层面还是国家政策层面都是迫在眉睫的。

14 北京市技工学校物流专业教育现状

首先,随着2007年考证体系改革,技能证书取得的难度不断加大,(物流师体系)通过率非常低,全北京市大中专院校全部考生的通过率不足30%,中等职业院校学生的通过率几乎为零,以至于大多数学校顶不住压力取消了物流专业的招生计划。据统计,目前中专院校25所,开设物流专业的只有3所;技工学校27所,开设物流专业仅有2所,仅有的几所学校为达到“双证”毕业的要求,转而致力于取得物流相关专业的技能证书,例如会计师上岗证、驾驶证等;其次,目前正在开办物流专业的技工学校,大都只有简单的实训器材,造价预算不能过高,加之场地有限,没有更多的空间供学生实训;最后,技工学校普遍存在招生困难,是时下最重的难题,如何解决取证难、实训难、招生难三大困境,就要对本校的优势劣势进行逐一分析,找出最优对策,使问题一一得以解决。

2 影响物流专业发展的因素分析

物流专业是工贸技师学院通州校区的老牌专业,之所以建校7年来发展迟缓,是由于很多因素共同影响的,因此选用了SWOT模型对其进行分析,S代表strength(优势),W代表weakness(弱势),O代表opportunity(机会),T代表threat(威胁),即根据专业自身的既定内在条件进行分析,找出的优势、劣势及核心竞争力之所在,应对外在环境的机会和挑战提出相应对策(其中,S、W是内部因素,O、T是外部因素)。

21 内部因素

211 优势

早在7年之前就用发展的眼光投入物流专业的建设,超前的理念一直指导着专业的发展;7年的专业建设,通州校区总结了丰富的专业教学经验,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选择了最实用有效的教材及课程设置;课堂管理工作认真细致,学生的学习氛围良好。

212 劣势

目前物流专业的招生能力在一个班左右,仅有的物流专业教师可以完成理论课程教学,然而2011年招收新生后,两个年级五门专业课,加上大量的物流实训课程,教师在时间分配上必然力不从心;又由于原有教学与计算机合并,教材及课程安排欠缺系统化专业化。

22 外部因素

221 机会

自上而下,学校各级领导都十分重视并且大力支持校区物流专业的发展,不仅如此,国家政策及相关部门对校区的专业化建设也提供了诸多支持;加之物流行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蓬勃发展,就业岗位的不断增多导致物流人才的紧缺。

222 挑战

市场经济竞争异常激烈,物流行业现代化水平不断增高,对物流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北京市各大院校都在重视并加大物流专业发展投入力度;中职院校生源日趋紧张,对招生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建立物流专业发展的内外部影响因素分析模型。

结论:机会与挑战并存,优势与不足参半的现状给通州校区提出了想发展就必须进步的课题,因此,应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基础,分析职业前景,找到物流专业的发展思路和有效对策及途径。

3 物流专业发展对策

31 结合物流专家意见,明确培养目标

美国的大学教育体系已经充分证明,物流专业的培养目标必须细分,要以培养学生擅长某一、两项专业技能为目的,而不是样样通样样松,具备某一方面物流技能的专业化人才更有竞争力[2]。此外,目前用人单位欣赏的是上岗就能胜任的学生(即“零距离”上岗),因此结合本校多年教学经验及已有仓储设备,可大力培养仓储配送方向的学生,包括商品保养、仓库管理、堆垛、码货、库存管理、分拣、配送、包装等专业知识和技术以及相关计算机、机械知识,建立其牢固的“仓储”专业知识体系。根据这个理念走访了物流专业教育培养专家,得出以下结论。

(1)肖艳玲(东北石油大学物流教研室主任、上海大学物流专业博士研究生),认为大学物流专业主要是培养程序设计人员,而技工学校的物流专业应该立足于技能操作,一方面可以作为组长进行设备及系统的维护以及产品升级,另一方面可以进行高精密产品等特殊物流的人才培养。

(2)武晓钊(北京财贸职业学院信息物流系主任、高级职称)认为,技工学校物流专业应以为企业的物流部门输送技能工人为培养目标,加强实训操作,掌握叉车、堆垛、理货、检验等操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增加难度,提高到电脑操作信息系统层面。

(3)刘俐(北京物资学院物流学院物流管理系副主任、副教授)认为,技工学校教育学生的职业素养比传授技能更加重要,让学生在规范自我中学习操作技能,提高学习知识的能力,应该以大量的实训课程为支撑;可以在盘点库管、填单制单、仓库选址规划、包装速递等方向上培养学生做事严谨认真、注意细节程序。

(4)耿主任(京城工业物流有限公司配送中心主任)认为,目前物流公司中的各个岗位分工定位比较明确,技工学校教育培养的学生主要从事车间及厂房内的物料搬运及仓储管理工作,主要以电脑操作与手工操作相结合完成,并且目前高级技师与高级工程师的比例为1∶6,企业急需有专业技能、经验丰富的高技能操作人员,因此技工学生在仓储配送领域的工作具有相当可观的可持续发展前景。

综合专家的建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应该定位在大型零售超市、物流集散中心以及企业物流中的运输业务、仓储业务、配送业务、客户服务、信息管理等岗位担任初、中级物流作业及基层管理人员[3],包括保管员、盘点员、分拣员、跟单员、内勤员、驻站员、速递员、调度员、票务员、超市收银员、行政管理人员、电子商务自由职业者等。

32 加强教学团队建设,优化培养模式

物流专业的建设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技工学校作为适用型人才的培养基地,务必要根据自身实力,严格控制招生规模,努力做到招生规模与教学设施、设备的投入、师资力量相匹配,保证教学质量,努力办出技工教育的特色,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常务副会长丁俊发先生在前段时期也提到过类似的问题,认为在物流专业人才培养上一定要处理好“质”与“量”的关系。根据多年办学经验及目前招生形势,拟定每学年招收1个班,每班40人。专业定位为仓储配送方向,拟定配备6名专业教师,完成在校80名学生理论及实训课程。

对物流专业教师需要投入大量力度进行培训,通过以下几方面进行。邀请专家教授前来讲解最新最前沿的理论知识,通过鲜活的视频实例,循循善诱的讲解;加强实践操作能力,提高职业道德水准和综合素质,参观物流企业学习工作经验,与同行和各学校的教育骨干交流;多读书撰写文章,提升自我业务水平。

33 调整课程设置,改善教学实践环境

331 理论课

共分为三类,第一类为基础专业课程,是任何一个物流专业学生都应学习的课程,如《现代物流概论》、《物流信息技术》;第二类是核心课程,是突出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现专业细分的课程。如物流管理专业仓储方向的《仓储管理》、《包装学》、《配送学》、《运输实务》、《供应链管理》;第三类是相关课程,是与这个细分专业相关的但不是很密切的课程,如《市场营销学》、《企业管理学》、《礼仪素养》等。对于第一、第二类课程可以详细讲述并注重实践教学,对于第三类课程只需介绍性教学。

为使教学课程更加优化,避免概念讲得多,实际方法讲得少;理论讲的多,动手操作少,第一年安排基础课程学习,并且进行计算机基础训练(Word\Excel\PowerPoint);第二年安排专业课程学习,并结合理论进行相应的计算机仿真操作练习,并在第四学期开始物流实训室教学。全部理论教学和实操技能训练学时数比例基本掌握在1∶1;第三年安排实习课程,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教学工作。在理论教学上讲究广而浅,专业技能教学上要求熟而精,学生毕业后具备“一广三强”的特点,即知识面广,动手能力强,适应能力强和应变能力强[4]。

332 实训课

为完成实训课程教学实践活动,拟建设4个专门的物流实训室,具体需要购置设备信息如下。

(1)全自动演示实训室(中心实训室):包括立体仓库自动堆垛、输送带自动分拣、自动出库入库等功能。

(2)半自动操作实训室(连锁、运输、配送实训室):包括手工分拣作业、电子标签分拣作业、超市/商场配送、接收、调度、干线运输监控等功能。

(3)模拟操作实训室(信息技术实训室):包括国际货代报关填单制单、电子商务管理、供应链管理等功能。

(4)手动操作实训室(口岸、机械、装卸实训区):包括叉车、货架、集装箱的使用,完成全手动装卸货物出库入库等功能。

参考文献:

[1]张明会,唐四元.物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中国市场,2007(45).

第6篇

关键词: 物流专业; 实践教学; 探究

中图分类号: G4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5-0136-01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物流专业已经成为不少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物流专业环节多、系统性强、理论与实际联系紧密。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向来看,物流专业培养的主要是物流各功能岗位的操作人员,如运输管理、仓储管理、报关、理货、配送、客户关系管理等。

一、物流专业实践教学的特点

1.从实践教学的内容上,操作环节多

物流实践环节包括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及物流信息处理等。每个环节都需有人具体操作,物流从业人员中的75%~85%从事操作岗位的工作。物流实践课是一个从物品包装、装卸搬运,到订单处理、配送作业,物流客户服务、物流市场调查分析等诸多内容的实践课程体系,环节多,内容广泛,操作性强。

2.从实践教学的实施上,许多操作环节需企业参与

物流中的单证处理、物流信息技术或信息软件等单项实训模拟实践教学就可以达到教学要求。而物流设施设备的操作、物流现场调度和全面的物流实际运作所涉及到的设施设备、应用到的技术工具是庞大的投资,大型的物流软件系统动数十万甚至数百万的投资,不是任何高职院校有能力独自投资建立起来的。必须有企业参与才能达到实践教学的要求。

二、物流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没有建立完善的物流实践教学体系

物流的实践教学研究,目前还处于初步阶段。国内高职院校物流类专业实践教学的模式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如果学校与企业间还没有建立起良好的协同关系,学生到企业实习很难满足岗位技能和综合能力训练的教学要求。二是在校内模拟实验室进行实践教学。对物流业务处理过程进行模拟实验。相比而言,这种模式业务流程相对简单,实验实习功能单一,真实性、综合性差,现代化程度偏低,难以满足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需要。

2.物流实训室结构模式单一

当前多数院校建有物流软件模拟实训室及物流仿真模拟实训室,基本上按照课程设置实训室。实训室结构模式单一,实训内容、形式单一,综合、设计性实训较少,只能满足某方面或几方面物流实际运作的需求,没有能全方面满足的,即使是能满足部分,功能也往往并不完善,无法培养学生独立创新的能力。而且学校之间交流沟通少,缺乏一个有效的组织,把这些实训室统一协调起来,做到信息资源共享,更快更好的提高实训能力。

3.校外实训流于形式

多数高职院校结合行业特色,以物流企业的运输、装卸搬运、仓储配送、货代、流通加工、信息等作业流程为载体,由行业、企业专家、学院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共同基于物流企业工作流程,参照物流行业标准,分析物流企业岗位职业能力需求,制定了物流专业实践教学计划。但是在实践教学环节上,由于师资力量、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学生人数多等原因,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实践过程中走马观花,纪律较松散,不能从企业见习过程中学到专业技能,影响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

三、改进物流专业实践教学的措施

1.完善物流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成立专业建设委员会,对专业培养方案进行整体规划,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及专业发展方向,制订教学计划与课程体系。将物流实践教学环节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企业认知环节。第一、二学期分别利用一周时间安排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物流企业文化及具体岗位认识,使学生对物流企业有初步的认知。第二阶段:专业技能训练环节。第三、四学期利用四周时间把学生安排到企业具体工作岗位进行轮训,学生在师傅带领下熟悉相关物流业务操作,完成采购谈判、仓储配送、物流运输、国际货代、物流信息等核心技能的专项训练,培养职业道德和素养。第三环节:顶岗实习环节。第五、六学期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为期一年的顶岗实习,使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将校内学习与未来就业相衔接,学生和员工角色互换,进一步提升综合职业能力并胜任就业岗位,实现顺利就业。

2.政府主导、校企参与共建实训基地

高职教育是以满足地方经济需要和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各高职院校可用典型事例进行大力宣传,介绍高职教育在地方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引起地方政府的高度关注高度重视。政府可组织一些成规模的物流企业和院校参与,由政府和各参与方共同投资,组建多个股份制大型物流实训基地。这些实训基地在功能上,既可供所有高校物流专业实训使用,又可作为物流企业实际业务操作之用。学校、企业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共同把握实训基地的建设方向、学生知识技术能力规格的定位、设备的配置、教学的内容重点、实训操作、考核评价等。

3.完善校外实训环节的管理

建立健全物流管理专业校外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制订与实施相应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管理办法、考核办法等实践教学管理办法,抓好学生管理工作。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实施校企合作、共管共育的管理方式。制定顶岗实习计划和实施方案,建立顶岗实习管理和考核机制。企业安排技术人员对实习学生进行技术指导,学院安排专人对学生的顶岗实习进行指导和管理。实行考核机制,即顶岗实习结束时,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包括实结和个人鉴定,校企根据学生的实习表现、实习报告和个人鉴定对学生的实习做出综合评价,作为学生实习的成绩。最后是落实学生顶岗实习意外伤害保险制度,为所有实习学生进行意外伤害事故保险。

4.引入物流技能竞赛促实践教学

全国高职高专院校物流技能竞赛由教育部高职高专工商管理类教育指导委员会主办。竞赛内容包含两个部分:物流调研答辩及物流作业操作。物流调研报告是各参赛队对物流企业进行实地调研基础上,对企业的综合物流或物流的某个环节、流程等做出的有针对性的研究报告。通过比赛可锻炼参赛者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物流作业操作运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设定作业岗位的模式,实现运输、仓储、配送、信息等综合物流活动。检验选手企业物流调研能力及进行同城和异地采购、备货、配货、优化线路、配载、配装、货物跟踪和查询、货物交付、货物接收、入库作业及货位优化等物流活动的操作能力。由此可锻炼参赛选手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展示参赛选手团队协作能力、计划组织能力、快速分析、总结、表达能力等职业素养。通过物流技能竞赛这个有代表性的实践活动搭建新的实践教学课堂,以此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培训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肖怀云.基于能力培养的物流专业实践教学探索[J].经济研究导刊,2011(04).

[2] 李春香.加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03).

[3] 赵卫章.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及校外实训基地建设问题的探讨[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01).

第7篇

 

1 课程建设背景

 

在教育部对高职教育改革的推动下,全国很多高职院校对《物流管理基础》课程教学做了大量的研究,也有一定的成绩。近几年来,湖南生物机电职院物流管理课程组成员也一直致力于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和实践,由于该课程理论性较强,内容较抽象,根据专业的教学计划,这门课程是在入学第一学期开设,授课对象是没有任何物流知识背景的新生,因此教学改革的实施经常流于形式,教学开展极易陷于“填鸭式”教育。2012年学院大力推行“六个一工程”课程建设,《物流管理基础》作为物流管理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经过课程组成员的研讨、建设和一年多的实施,逐渐形成了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目前已有指导教学的课程标准和较为丰富的网络共享课程资源,并且在3个物流班进行了教学实践,整体效果较好。

 

2 课程建设思路

 

2.1 通过岗位调研定位课程学习领域

 

根据学校所开设的物流专业方向及从企业行业得来的调研资料,将工作任务和职业行动能力要求相近且交叉重叠较多的采购员、仓储管理员、配送管理员、运输调度员、货运员作为本专业面向的岗位群。针对以上岗位所服务的典型工作任务,本课程对学生必须具备的基础能力和基础知识等学习性任务进行设计,针对以上岗位群将其职业行动领域转化为不同的学习领域,再设计不同的学习情境将其具体化。

 

在《物流管理基础》这一学习领域中教师设定教学项目,并为学生制定一系列项目任务,说明学生在其中主要能做什么,能学什么。本课程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实务操作基础能力:能看懂采购计划,熟悉采购流程,达到采购员能执行采购任务的目标,并为后续的《采购与库存控制》课程奠定基础;熟悉仓储流程和仓储的基本知识以及仓储基本设备的使用,达到具备一个仓储管理员的知识和能力目标,并为《仓储管理》课程奠定专业基础;掌握运输的基础知识,能填写运输单证和熟悉运输基本流程,并为后续的《运输管理》和《集装箱运输实务》课程奠定基础知识。本课程的主要学习领域任务包括:物流行业的认知,运输、仓配、包装、流通加工等作业的管理,企业物流的管理和物流管理的发展等任务。

 

2.2 教学内容的选取与岗位要求对接

 

在设计学习情境时,教学内容的选取应遵循“学习领域与工作领域一致,学习内容与工作内容一致。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一致,把业务与管理融为一体”的原则,根据行业、企业专家对课程所涵盖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同时遵循高等职业教育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考虑学习情境的实用性、典型性、趣味性、可操作性以及可扩展性等因素。

 

本课程将课程内容设置为7个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下设多个子情境,每个子情境都遵循学生能力的成长性规律,体现由易到难的递进性。教师根据讲授主题导入案例或者任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完成任务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2.3 创新教学模式

 

针对高职教育的特点,采用任务教学和实践体验相融合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课程的教学设计上紧紧抓住理论和实践两条主线。在教学知识结构上体现“知、行、善”的能力梯度,“知”即对物流行业的认知;“行”即反应在任务教学中的学生动手能力,加强基础能力的培养;“善”即对整个物流管理有一定的统筹优化能力,这一主线也体现了高职教育专业紧密联系生产、服务、管理一线的实际要求。

 

整个教学过程遵循“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的思路,资讯主要有课件、视频等学习资料,根据教师的任务布置进行小组分工,小组制定完成项目任务的计划,再按照制定的计划进行任务的实施,实施后由小组内部检查和教师检查相结合,最后对任务结果进行自评、互评及教师评价。

 

2.4 构建多元评价体系

 

课改之前的评价主要是书面考试为主的考核方式,这种考核方式不能很好地反映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与职业教育的目标相背离。所以本课程考核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课堂参与与课前准备相结合、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相结合、教师评价与企业评价相结合,重点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职业能力。学生成绩的评定由过程考核(20%)、作品评价(30%)、理论知识(20%)、课堂参与(10%)、课外拓展学习能力(10%)组成。

 

3 实施效果评价

 

在3个教学班的教学实施之后,教学质量有了很大的提升,效果较好,但也有不足的地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

 

据统计,试行课改的3个物流班平均到课率达到98%,与其他平行班相比高出近2%,学生普遍反映对这种教学方法比较感兴趣,自己动手比死记理论和流程要直观易懂,而形式内容多样的活动课程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为了完成“决策、计划、实施”,必须要提前自主学习教师提供的“资讯”,自主查阅学习资料,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3.2 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在企业的诸多岗位中,都要求员工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本课程采用“团队合作和自主导向”的学习理念,每个学习任务的完成都是分小组进行的,例如学院的校企合作“三一班”,根据不同工位的物料供应组成了很有特色的小组团队,形成了活跃上进的“采煤机组”、“刨煤机组”、“液压支架组”、“刮板机组”,小组内成员互相学习团结合作,小组间互相竞争追赶,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3.3 实训教师和实训场地不足

 

大量的实践教学比例需要校内配套资源来支撑,在实训教学过程中,一个教师往往不能很好地对全班学生进行全面指导,这样容易给学生遗留很多不能解决的问题和困惑。由于校内实训场地有限,同时只够容纳20个学生进行实训教学,这样造成一部分学生无事可做的局面,也使得实训现场比较嘈杂。这个困难不是个案,而是大部分院校共同面临的难题,也是课程建设的瓶颈。

第8篇

关键词物流管理 实践教学 案例教学

0 引言

上个世纪80年代初,物流概念引入国内,随着“物流热”的不断升温以及高校扩招形势的发展,设置物流管理专业的高校数量迅猛增长。有资料统计表明目前我国设置物流管理专业的高校至少到达140所以上,而前些年,设置物流管理专业的高校寥寥无几。由于我国物流专业开设时间较短,培养的人才与市场的需求有一定的差距,作为培养人才的高校院校,如何能培育出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物流专业化人才,已成为现代物流教育改革的紧迫问题。

1 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突出问题

由于物流学科涉及管理、经济、计算机、信息、机械及自动化等技术,是一个交叉促学科,但是我国的物流教育仍十分滞后,造成了现代物流综合性人才、企业尤其是流通企业改造传统物流与加强物流管理、城市规划物流系统运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运作技术操作等现代物流人才严重匮乏,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这是因为物流管理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只有在物流实践中才能真正体会到物流学的真谛,就像只有跳入水中才能学会游泳一样。然而目前物流管理专业在校学生的实践环节太薄弱,在校实践环节一般只安排了两周时间的物流企业见习,这些见习环节也只是跑马观花地走访和参观,或者听听企业经理人的报告。所以学生在实际工作时往往是眼高手低,动手能力差。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就像旱地里学游泳,永远也不会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因此在开展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时,需要加强教学实践活动。

2 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分析

基于上述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本文从四个角度出发对物流管理实践教学进行研究:案例教学、物流实训室建设、物流实践基地设计以及实践教师队伍的建设。

2.1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ase-based teaching),案例本质上是提出一种教育的两难情境,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而教师于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不像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是一位很有学问的人,扮演着传授知识者角色。企业物流管理是在一定的外界竞争环境、内部发展战略的情况下具体性实施的,因此针对性很强。如何让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目的分析物流管理理论,导入案例教学,实现理论结合实际,提高综合能力,是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目前开展物流管理专业开展案例教学的课程有《物流学概论》、《运输经济学》、《物流方案规划》、《物流与电子商务》、《国际物流》、《物流设施与设备》等课程。 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获得案例。例如网上下载视频资料,生活中最新的事实案例,编写案例等等,在编写案例时应针对具体科目设计具体境遇,让学生自己去调研、去分析,通过案例题目去接触企业、了解企业,在这个过程中提高分析能力和策划能力。案例的选取和处理,要结合国内实际情况和当地产业结构,要求实用性;同时案例分析没有绝对的标准答案,因此我们注重相关案例的比较分析和同一案例不同角度分析,争取提高学生的多维思考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积累,逐步完善物流管理教学案例库。

案例教学在实施中,大致可分成学员自行准备、小组集中讨论和总结阶段三个基本环节。

(1)学员自行准备。一般在正式开始集中讨论前一到两周,就要把案例材料发给学员。让学员阅读案例材料,查阅指定的资料和读物,搜集必要的信息,并积极地思索,初步形成关于案例中的问题的原因分析和解决方案。培训者可以在这个阶段给学员列出一些思考题,让学员有针对性地开展准备工作。

(2)小组集中讨论。各个小组派出自己的代表,发表本小组对于案例的分析和处理意见。发言时间一般应该控制在30 分钟以内,发言完毕之后发言人要接受其他小组成员的讯问并作出解释,此时本小组的其他成员可以代替发言人回答问题。

(3)总结阶段。在小组集中讨论完成之后,培训者应该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员自己进行思考和总结。这种总结可以是总结规律和经验.也可以是获取这种知识和经验的方式。培训者还可让学员以书面的形式作出总结,这样学员的体会可能更深,对案例以及案例所反映出来各种问题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

2.2 物流实训室建设

现代物流综合了现代管理技术,自动化技术、系统工程技术及现代信息技术,将各种技术有机结合,建设一个高水平、现代化、智能化、自动化的物流实训实训综合教学平台,使该系统不仅能满足学校物流相关专业的实训要求,也为教师提供科研的平台,为地方服务。现代物流实训中心的设计改变以往那种让学生学习概念的“游戏型”和演示型实训室状态,而是提供一种学生能够实际参与的环境,以先进标准的物流流程为重点,以先进的物流信息系统、专业设备及完整的物流实训模拟环境为核心,全力打造一个高水平的为企业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物流综合模拟实训中心。其实训内容主要包括:

(1)生产物流模拟教学软件。将企业所有资源进行整合集成管理,主要包括:销售管理、采购管理、库存管理、mrp管理、生产管理、计划分析、生产计划管理、生产管理、生产入库管理、排产管理、外协管理、车间管理等功能模块。

(2)供应链模拟经营管理软件。该软件以互动式教学为主,以整个三维空间为主模型、学员可以自己建设仓库、厂房、配送中心、银行等企业模型;操作过程中能够实现教学互动模式,为教学带来真实的教学模拟过程。

(3)配送管理软件。系统来源于真实企业应用;其中包括:基本数据、订单计划、仓库管理、配送计划、线路优化、车辆调度、车辆监控、财务结算、统计查询、数据备份等。

(4)运输管理实训软件。系统是为物流及相关专业研发的实训软件。系统集货运流程管理、员工工资管理、顾客结算管理、车辆管理、客户关系于一体。主要处理货运合同、运输开单、车辆分派、顾客结算、费用报销等业务;同时处理员工工资、车辆违章、保险规费、客户档案等公司内部事务。

  (5)仓储管理实训软件。仓储管理系统主要功能包括仓库货物的进仓、出仓、库存盘点、仓库报损报溢、库存调拨等,同时管理与仓库相关的货物信息、仓管员信息、货物信息等。系统同时将与库存有关的进销模块以及应收应付账本进行了整合,使系统更加符合现代仓储管理的内涵。

(6)pos前台模拟教学软件。随着零售业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对数据分析的需求逐步扩大,pos机作为收集信息的桥头堡,成为了店铺的必须设备。

(7)pos后台模拟教学软件。整个系统分为前台pos销售及后台进销存业务管理两大部分。前台pos销售实现卖场零售管理;后台进行进、销、调、存、盘等综合管理,主要功能包括系统管理、信息管理、销售管理、采购管理、库存管理、应收应付账本查询等功能。

2.3 物流实习基地建设

物流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积极建设物流实习基地有利于强化物流管理的实践性,更能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实习基地的建设是学校和企业在战略层面的合作,是一种学校、企业和学生“三赢”的合作模式。学生可以在校学习期间,就有充分的机会实现理论与实践、学校与社会的完美结合,在学中做、在做中学,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竞争力,使他们能更平稳地、更快地完成学生到职员的角色过渡。

2.4 实践教师队伍的建设

2.4.1 实践教师

实践教师是学院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担任各实践教学管理教师、指导实践教学的教师。应加大力度对实践教师的培养和引进,主要是指导实践教学的“双师型”教师和指导生产教学的“生产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逐步形成初、中、高级人员的合理师资结构。作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通过与兄弟院校及上级主管机构的广泛沟通,制定并完善一套优秀的实践教学计划;(2)所处城市是否为消费型城市,其商业物流、生产制造业规模如何,进一步确定实践方向上侧重消费品物流、生产物流或国际物流;(3)保持与行业协会的沟通,如物流采购联合会、中国仓储协会及各地方协会,他们经常举办一些培训及各种会议,可以培养骨干老师,将行业最新动态、教育状况摸清,做到胸有成竹。(4)设立研发中心,积极与媒体、政府、企业沟通,将教学心得、研究成果以最快的速度传递出来,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5)聘请几个知名企业的高层作为专业委员会成员,尽量得到他们的真实建议,物流专业人员真正具有实践性。

2.4.2 实践教学人员应有明确的分工和相应的岗位职责

实践教学人员要按照各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规范,积极承担实践教学工作,努力完成各项实践教学任务。除此之外,作者认为物流专业实践应配合学生的就业方向展开,可以有选择地开展物流一些环节或领域的教育,比如对制造业物料管理环节的深入学习和培养、对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深入学习和培养、对物流规划的深入学习和培养等等,这样学生能够培养在这个领域的特长,更加贴近市场。这样才能够树立学校品牌,扩大学生就业机会。

参考文献

[1]吕静.运用案例教学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的实践与思考[j].现代企业教育,2006(15).

[2]彭新莲.析物流专业理论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活动[j].职业技术教育,2006(8).

第9篇

关键词:工学结合 实训教学设计 教学建议

物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之一,涉及领域广,吸纳就业人数多,促进生产、拉动消费作用大,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高职院校为物流管理专业学生针对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领域制定了各自的实训项目,但是这些项目彼此缺乏联系,学生不能灵活应用,这样学生就不能在竞争异常激烈的职场脱颖而出。

基于“工学结合”的综合性实训项目是以本校的物流资源为基础,充分结合工商企业和物流企业共同需求,在完成基础课和专业课以及相关课程的实训后到企业顶岗实习前,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联系企业实际运作过程,发挥自己各自的长处和创新力,在团结合作的基础上,完成本次实训任务。

1 实训项目设计理念

高职教育的目标之一是让学生有一技之长,毕业后就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这也是和本科院校的毕业生的最大区别。但是纯粹的知识不是职业能力,纯粹的工作任务也不是职业能力,只有当知识、工作任务相结合服务与企业运作,换句话说就是各个个体能富有智慧地完成工作任务,并能有效衔接时,才能说具备了职业能力。

物流综合实训项目的设计理念是结合我校物流专业毕业生学生的就业岗位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融合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各科实训项目,形成一条由六个环节构成的供应链,即:生产企业(供应商、出口商)、第三方物流公司、电子商务卖家(国内)、报关、货代公司、进口商(国外)。生产企业(供应商、出口商)主要利用生产线、包装设备进行对原材料、零部件生产加工、包装、销售等;第三方物流公司主要只能是仓储、以及运输;电子商务卖家(国内)主要是从生产企业进货,利用电子商务平台进行网络销售,由第三方物流公司把货物配送到全国各地的买家手中;报关、货代公司完成进出口业务相关作业;进口商(国外)主要是国际贸易中货物的接收方,以及付款方。学生不仅可以模拟物流活动的各个角色,加强学生间的沟通、交流和培养团队意思,而且能体验到市场竞争的激烈和公司运作的各个岗位。

2 综合实训项目设计方案

基于“工学结合”的综合性实训项目应以供应链中各环节为依据,较全面的反映作业流程,通过学生的操作,达到仿真模拟的实践效果。

2.1 课程设计思想 综合实训项目由六个环节构成的供应链的内外部环境抽象为一系列的规则,构建一个以企业、融资机构(银行、高利贷企业、股东)、市场、政府组成的虚拟环境。以一个教学班为单位,把学生分成6-8个小组,每一组有5-6人构成并代表一个团队(虚拟企业,运作一个虚拟企业或企业的一个部门),为简化起见本文分为六个互相竞争的团队,分别命名为A组、B组、C组、D组、E组和F组。6个小组分别按照老师制定的规则进行相应操作,完成供应链中的一系列生产经营活动,最后由任课老师和企业评委打分并点评。

2.2 实训教学设计 本实训课程以“实训教学促进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理论在实训中转化为技能”为指导原则,在动手与思考中,让学生实现从感性到理性再到技能的飞跃,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基于“工学结合”的综合性实训项目的开展大致可以分为六个阶段,见表1。根据我院实际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设置综合性实训项目。

2.2.1 软硬件配置 我院为积极配合本次综合实训项目的开展,购置了大量的软硬件设备。硬件方面主要有:重力式货架、电子标签、电瓶叉车和液压车、半自动打包机、自动化立体仓库等。软件方面主要有:购置了基于中教畅享(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ITMC企业经营管理沙盘(包括物理沙盘和电子沙盘)、ITMC物流经营管理沙盘、ERP软件、ITMC全程电子商务沙盘,logis第三方物流管理软件等。

2.2.2 课程开设方式 我院针对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在学习了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演练实训课程,运输组织实训、仓储与配送管理实训等实训的基础上,结合岗位需求,而开设的独立实训课程,提高学生对沙盘知识的实战和应用能力。

2.2.3 教学设计 第一步,教师产品市场需求信息,提供需求预测图,各组学生首先模拟生产企业编排本公司的生产计划以及制定相应的销售计划,利用ITMC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生产销售等环节。第二步,教师物流需求信息,提供需求需求预测图,各组学生确定自己公司的业务范围,确立办事处和配送中心的地点,制定运费和运输计划等,利用ITMC物流经营管理沙盘模拟第三方物流公司的运作。同时在学院配送中心,利用logis第三方物流管理软件结合硬件设施模拟货物的入库、在库管理、出库等作业。第三步,教师消费者需求信息,提供需求需求预测图,各组学生选择自己企业的办事处,在合适的地点建立配送中心,利用ITMC全程电子商务沙盘模拟网络销售各环节。第四步,交流总结。包括硬件设备操作经验交流,企业运作经验交流,团队合作经验交流等。

3 教学建议

通过教学实践发现,要较好的贯彻教学计划,实现实践教学的目标,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3.1 教材的选用与编写 综合性实训项目没有现成教材,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软件供应商提供的配套资料,采用院校、软件供应商、企业三方合作共同研发教材。

3.2 以赛促教提升学生技能 通过比赛可以而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参与、体验中完成从知识到技能的转化。实训项目中的各环节都是每年的比赛项目,让学生通过与同学或其他兄弟院校的比赛来提高他们的技能。

4 总结

基于“工学结合”的综合性实训项目是一种类似“游戏竞赛”性质的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一种创新。

参考文献:

[1]孙琳.物流综合实训课程的设计思路[J].辽宁高职学报,2009(10):84-85.

[2]潘维琴、侯秋琚.高职院校物流综合实训室建设模式初探[J].辽宁高职学报,2008(4):69-70.

[3]何伟.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演练实训教学探析[J].中国电子商务,2011(1):88-89.

[4]潘励.职业教育中物流综合实训教学模式探究[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116-118.

第10篇

我国高职类院校开设物流专业的时间相对较晚,基本都是在2000年以后。很多方面都是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积累经验。而且很多高职类院校在教学上仍然有一定的局限性,具体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1教学目标单一,教学定位不清晰

对于我国高等教育来说,高职教育的定位一直都是模糊不清的。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上应该更加注重学生自学、创新、研究等能力的培养,而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上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当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导向可以分成四种:供给导向,根据学校自身资源提供教育产品;经济导向,追求办学经济效益最大化;就业导向,以学生高就业率为导向;实践导向,强调课程实践、实验和学生的动手能力。这些导向总体来说与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差异,导致高职教育定位并不清晰。

1.2教学方式落后,课程体系和教学手段有待丰富

当前我国国内高职教育的教学方式仍然以传统的理论授课为主,方式较为落后。虽说伴有一些实践性的教学方式,但是也仅以一些多媒体形式或者实验室教学为主,没有真正迈出学校大门,导致学生动手能力不足,教学形式过于枯燥。课程体系设定方面也有一定的缺陷。目前高职类院校在物流管理的课程设计上以传统的仓储、运输、配送、采购、信息等为主要内容,这些课程的内容绝大部分与社会相脱节,存在盲目设置的问题,导致学生毕业以后不能加以应用。此外有很多内容存在重复设置的问题,内容设置过于理想化,这都是由在课程体系设计之初没有进行深入的社会实践调查导致的。

1.3理论与实践脱轨,实习资源匮乏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是从原先的中职类院校升级而成,大部分物流管理教材在内容编制上仍然沿袭着中专教材,或在其基础上进行简单的增减。有的院校直接选用本科类院校的教材进行授课,其内容与高职类院校并不匹配。总的来说,当前高职类物流管理教材理论与实践脱轨,过分强调理论的重要性,忽视了应用层面的培养,没有从根本上体现高职教育的本质特色。此外,缺乏一定的实习资源也是当前高职物流教育的突出问题。我国大多数省市并没有足够的相关物流企业满足学校的需求,只能供学生参观学习,不是让学生真正地上岗进行操作。实习仍然流于形式,形同虚设。

2我国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模式

2.1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教”,重新构建理论教学模式我国早在2007年就开始大力资助高校筹办各类大学生职业技能大赛,希望通过竞赛的模式提高当代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专业理论水平。从2010年开始,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就已经在天津市成功举办了四届,参赛队伍持续增加。同时,为了更好地筹备国赛,很多省市地区也都纷纷举办省市级职业技能大赛,为学生参赛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可以说,通过举办职业技能大赛,可以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提高实践教育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为学生的理论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2.1.1通过竞赛模式,促进高职类院校教学方式改革

传统的高职类院校仍然沿袭着单纯的理论授课和案例分析并行使用的教学方式。这与职业教育重视的能力素质培养存在一定的差距。通过竞赛模式的导入,让学生能够在高仿真模拟实操的环境中亲身进行操作。比如很多院校专门建立高仿真自动立体化仓库,让学生可以亲眼见到现代化仓储行业的硬件设施及其应用,还有一些高仿真软件的应用让学生可以直接在电脑上3D模拟仓储配送的整个过程,并且可以进行角色的互换,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1.2通过竞赛模式,促进高职类院校课程体系进一步优化

目前在高职类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中,有些课程并不符合高职类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需要。可通过举办高职类物流管理技能大赛,将大赛之所需、所用的相关内容加入到课程体系中,新增一些实训类课程,加强学生动手和操作能力,让学生更能适应物流技术岗位核心能力的培养需求。

2.1.3通过竞赛模式,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学校通过竞赛机制的导入,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不再单纯地为了考试得分或者获取奖学金,还可以参加相关省级和国家级比赛,从而学习到更多的物流知识,为自己今后的求职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2.1.4通过竞赛模式,大大提升高职类院校教师“双师”素质建设

要想在竞赛中取得好的名次,一方面需要学生个人的努力,另一方面也对学校现有专业教师的知识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类院校老师的理论知识要过硬,职业技能水平要得到提高。教师在整个竞赛过程中,通过与全国各高职类院校教师的交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

2.2通过“以行动为导向”的思路构建实训教学模式

2.2.1重构高职物流管理实训教学目标,以此进行实训教学内容体系改革

根据高职类学生毕业以后的就职方向规划,目前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的物流职业无外乎两方面:一方面是物流基层作业人员;另一方面是物流基层管理人员。这两种人员的仓储作业能力、运输作业能力、配送作业能力需要通过实训教学才能进一步获取。对于实训教学的目标定位,我们应该清晰地划分为三部分:(1)面向物流相关企业岗位的技能要求;(2)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和新能力需求,包括为人处世、与人交流等社会工作能力;(3)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具体包括前面所提到的仓储、运输、配送等能力。在实训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上,可以分三步来走:第一步是开展物流操作的初步技能训练,加强学生对物流基础理论教学的直观认识,比如说可以安排学生进行企业或者学校实习地点的参观学习;第二步是开展单项的专门技能实训,这些主要是结合具体的专业核心课程开展,比如“仓储管理”、“运输与配送”、“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等,加强学生对核心专业技能的进一步掌握;第三步是综合项目技能训练,这一步主要是将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汇总,让学生在校内实训基地或者校外实习企业进行综合化的项目模拟操作,从而对物流管理有进一步认识,进一步扩展所学范畴。

2.2.2大力推进校内实训设施、设备建设,以此进行实训教学任务体系改革

物流管理专业由于其特殊性,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要求相当高,有很多物流企业迫切希望前来就业的学生能够直接上岗,而不需要长期的企业培训。目前我国校外实习资源有限,很多实训环节只能在学校内进行。比如自动化立体仓库、自动化分拣线、叉车、堆垛机等都应该是现代化物流实训基地应该具有的基本设施设备,有一定资金实力的学校还应该配备AGV小车、激光扫描设备、ERP沙盘等,以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物流。

2.3通过“校企合作”的思路构建项目化实践教学模式

2.3.1合理的管理机制的建立是保障校外实践教学正常进行的必要前提

第一,学校应该单独建立专门的校企合作部门负责学生的校企合作事宜,责任到位,由专门的领导负责。并且制定专门的人才培养方案、合作规范制度以及相应的管理办法,定期对实践教学环境进行督查,开展相应的考核和评价体系;第二,学校应该派专门的实习指导老师进行实习指导工作。每位老师负责相应的实习学生,定期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思想情况、工作情况和生活状况,防止学生出现负面情绪。实习学生每周完成实习周记,总结自己的工作情况,并进行汇总和反馈;第三,企业在体系保障方面,除了保障学生基本的经济利益外,还要给学生进行必要的专业技能培训、定期岗位轮换,让学生在企业实践过程中充分受到平等待遇和安全保障。

2.3.2筛选正规企业,保证校外实践基地符合实践需要

实践基地的筛选是保障校外实践正常开展的前提条件。在考察前期,要考察该企业是否具备一定的条件以供学生进行实践。一是企业的岗位职能设置是否与学校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向一致,对于物流管理专业而言,该企业所设置岗位必须能够满足学生对基本物流技能操作的环境需求;二是企业的背景文化是否与学校培养学生的理念一致,一些企业如果观念较为落后,设施设备不到位,岗位设置存在明显问题,则不能作为学校筛选实践基地的后备队伍;三是企业的地理位置,学生年龄较小,很多学生还没有独自出去工作的经历,在筛选的时候尽量挑选离学校较近的实习企业。

2.3.3坚持互惠互利原则,保证“校企合作“长远发展下去

第11篇

【关键词】 专业课程;项目教学法;探索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7-00-02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职高专发展步伐的加快,传统的职业教育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因此,加快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已成为一项重要任务,在物流专业课程的教学教改过程中,根据我院实际情况研究如下。

1 为什么要选择在专业课程中进行项目教学法探索研究

在高职高专物流专业课程中进行“项目教学法”的探索研究,使学生在专业课中将“项目教学法”的理论和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不仅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和掌握书本的理论知识,更使他们懂得怎样灵活应用这些知识。“项目教学法”充分发掘了学生的创造潜能,全面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各种能力,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特色。

2 在专业课程中进行项目教学法项目研究设计

项目教学法要求课程单元与任务设计必须达到的前提指标是:

①实践的同时,注重理论的渗透;

②项目有激发学习兴趣和创造力的因子;

③项目完成过程突出独立完成与合作完成的能力;

④有明确的评分标准,可以对完成的项目是否达到教学目的进行评价。

2.1设计项目

设计项目是项目学习中最重要的一环,对学生来说,所设计的项目至少要具有“三性”:一是价值性,即项目本身要具有学习价值,能充分调动学生去探索研究的兴趣。

2.2项目介绍

教师在课堂上介绍项目时,除了使学生能清楚了解项目的目标外,教师还应该根据项目的内容来设计情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2.3学生分组

组建高效率的项目小组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分组应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为原则。组内异质可为小组成员的互助合作奠定基础,而组间同质则可为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创造条件。

②项目小组的规模要适中,最满意的小组一般不大,大概4-6人为宜。过大过小都会出现一些问题。

③要注意小组成员之间的相容性和互补性。小组成员一定要配合默契,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同时各个组员之间需要互补短长,能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

2.4小组项目立项

各小组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相应的项目,并初步提交项目计划书。教师审核各小组的项目是否具备可行性,并给出相应修改意见。

2.5自主学习、项目开发

在小组项目立项之后,各项目小组就进入具体的实施阶段。各小组根据具体的项目要求学习相应知识,由于项目涉及的知识通常是跨学科综合性的。

2.6阶段小结、交流

在整个项目开发的过程中,需定期的进行阶段小结,各小组汇报项目进展情况,并提交初步的阶段成果,各小组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交流、讨论。

2.7成果提交、评价

教师通过举行小型的成果会,让各项目小组在全体同学面前自己的项目成果,小组之间进行相互学习和评价。同时结合学生自评、小组内互评和教师评价,给学生的项目成绩给出一个合理的评定。

3 在专业课程中进行项目教学法研究的主要过程

3.1开发课程资源、选择合适项目

教师在专业课程中进行项目教学法探索研究的工作重点,首先是大家要明确项目的目的,在工商管理系中的《进出口贸易实务》、《现代物流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基础知识及应用》、《创业与就业》等课程中,可以进行“项目教学法”的推广与应用,结合每个教师自己授课的课程内容,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进行研究,在项目的选择上,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来设计应用,达到预期的效果。参加项目探索研究的工作的教师有赵凡、刘慧琴、李昌梅等教师,大家在会议中统一了认识,会根据各自上课的需要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操作,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努力提高学生的创造积极性和掌握基本知识的能力。决定根据自己所教课程的特点,结合实际来选择专项课题,目的是使学生懂得灵活应用课本知识,培养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2组织教师研究教学,制定了教改目标和步骤并加以实施。

①李昌梅老师在09物流(1)班、(2)班两个班的《商务谈判》课程中进行《商务知识》的专项项目研究,运用商务报的形式让学生分组进行收集资料,了解掌握有关商务知识、案例、成功企业的创业过程、故事等。

②刘慧琴老师在09工商管理班《连锁超市》课程中进行《连锁超市地址选择和策略》的项目,让学生在网上查询、实地调查、运用多媒体教学掌握幻灯片制作形式,通过学习,使学生增强集体主义的团结互助、加强班级凝聚力、提高理论与实际运用结合的水平,通过教学使学生完成本课的内容,最后各组进行评比展示,总结交流,写心德体会。各班学生都能根据教师给出的项目来进行实际操作,学生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了,掌握了所要求的知识,丰富了自己的学习知识面,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③赵凡老师在《物流运输与配送》课程的教学中针对物流运输作业训练,还模拟配送中心进行拣货、配货和送货作业训练,通过实训基本让学生掌握了物流运输技术。这一节运用了项目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教学实践,靳林老师把“物流运输与配送”的技能融入到“物流运输与配送实训”的“项目教学”中,使同学们既了解了“物流运输与配送”要求又掌握了“物流运输与配送”的技能。

3.3通过课程的实施教师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教学能力不断增强,科研水平也有所提高

(1)教师能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教师为每堂课制作课件和幻灯片,并运用到教学中去,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在学科教学中,效果显著。

(2)整合教学的能力提高:随着课题研究的逐步深入,几个教师把课件制作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并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知识整合的研究,激发起教师们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热情。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都能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和现代网络技术的特殊优势,吸引学生主动探究学习,

3.4通过项目教学,把学生融入有意义的任务完成的过程中

李昌梅老师在课程《物流营销策划》中,为了让学生能认识且学会方法,探究最佳方法,了解方案收集过程。通过项目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激励学生勤于实践、乐于探究的科学精神,形成严谨、务实、求真的科学态度。

赵凡老师在《仓储作业实务》课程的教学中针对物流中心进行商品入库、商品堆垛、商品盘点、商品出库作业训练,模拟配送中心进行拣货、配货和送货作业训练,通过实训让学生掌握仓储作业流程,配送流程。本课运用了项目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教学实践,同学们收获是:

(1)同学干自己想干的事情,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2)此法开拓同学的思维、发挥同学的潜能、培养同学的个性;

(3)通过协作学习,取长补短、互补不足;

(4)由同学自己解决问题,提高自学能力和查找资料的能力;

(5)利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大大提高同学的成功感和自信心;

(6)小组交流学习,提高协调能力,培养团队精神;

(7)小组之间开展学习竞赛。增强竞争意识。赵凡老师把“仓储作业实务”的技能融入到“仓储作业实训”的“项目教学”中,使同学们既了解了“仓储设备和装卸搬运设备”使用要求又掌握了这些设备的操作技能。

3.5教学方法应用―――加强直观教学,重视教学实验,激发学习兴趣

在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中我们选择“项目教学法”作为教学方法的改革内容,在一些适合的课程中进行教学方法的试点,如在《模拟库管员岗位实训》,《仓储作业实务实训》,《物流信息技术》,《物流沙盘实训》中采用了项目教学法,由学生小组自己设立题目,独立解决自己设立的课题,使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在教学中获得发展,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参与意识,使同学们的实际能力得到提高。我们以试点为主,积累经验,待成熟后全面推广。

4 教学设想与设议

1.学生参与项目小组学习,在一个个孤立的、特殊的情景中,所得到的知识和经验是零碎的、不具体的,不易掌握有普遍指导意义的通用规律,它难以提供系统的知识和理论,所以不能代替课堂讲授。

2.“项目学习”教学法需定期占用一定的课堂时间用于汇报和交流各小组的工作,必然会冲击课堂授课时间,教师对基本理论、基本概念的讲解必须压缩,可能影响学生的基本理论学习。

3.“项目学习”教学法是一种开放式教学法,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随机的突发事件,教师需不断积累实践经验和理论涵养才能胜任此教学法。

4.由于“项目学习”通常是对一门学科多个课程的综合,如果放在某一门具体的课程来进行,会加大该课程老师的工作量,冲击正常的课程教学。建议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设计出适合该学科的学习项目,独立计算学分,每周抽出时间来进行项目小组的讨论学习,有需要还可以通过一两周的实训来完成项目。

参考文献

[1]李生《现代市场营销》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7

[2]王卫红《“项目教学法”在市场营销专业的应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3.9

第12篇

“3+2”衔接模式

目前,我国的中高等职业衔接主要有三种模式:五年一贯制模式、单考单招模式、“3+2”衔接模式[1]。其中,“3+2”衔接模式是由具有相同或相似专业的中职学校和高职学院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与评价过程、教育管理及学制衔接等方面共同协商,整体设计后分段实施的一种衔接模式。学生前三年纳入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籍管理,完成三年中职课程,可发中职毕业证书。后两年纳入高等职业学院学籍管理,毕业时获得高职(大专)文凭。相对于前两种模式,“3+2”衔接模式可以发挥中高职各自优势,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满足社会需求。这种模式的关键在于如何做好由中职到高职融会贯通的系统化设计。

信息物流管理专业“3+2”系统化设计

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的复合型服务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领域广,吸纳就业人数多,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近几年,物流业发展水平显著提高。一些企业开始采用现代物流管理理念、方法和技术,提升物流业从业人员的综合能力迫在眉睫。中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经过高职的学习可以扩展职业技能,提升综合素质,拓宽就业范围,提高学历水平。在我国同一地区,中职和高职物流管理专业都有具备较好办学基础的院校,按照优势互补的原则,实施“3+2”中高职衔接具有得天独厚的先决条件。实施中高职衔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系统化设计。

1培养目标的衔接

培养目标的衔接,是中高职衔接的基础。中、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上有许多共性,例如,两者都具有职业性、实用性、技能性等特点。在制定培养目标时本着科学定位、团结协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分段分目标的原则,本着基于未来岗位、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在中高职衔接的“3”年阶段,重点培养一线操作的应用技能,达到物流企业一线员工——仓管员、分拣员、叉车驾驶员、客户服务员等的岗位能力要求,在“2”年阶段重点培养项目组织管理、信息化管理能力的高端技能,达到仓储项目管理、运输配送项目管理等基层管理人员的能力要求。因中高职衔接的最终目标是让绝大多数学生获取高职(大专)文凭。培养目标的确定应以高职为依据。按照“有爱心、讲诚信,负责任”的物流特色人才培养要求,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熟练操作现代物流设备,掌握现代物流基础理论,具备现代物流业务操作技能、具有物流信息化管理和项目组织管理能力的,会操作、懂管理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2培训信息物流管理的实践能力

信息物流管理本着服务于当地经济的发展状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职业技能、岗位业务知识、较强的技术能力为根本。充分考虑不同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基本知识素质以及职业技能形成的过程,从易到难。应既便于宏观管理,又利于学校微观管理;既要体现学校教育的规范性,又能呈现较强的灵活性。在“3”年阶段课程设置注重基础,强调动手能力的培养,初步建立职业概念,实现“会操作”的目标。在“2”年阶段课程设置强调必要的理论知识,重实践,强创新,鼓励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工作场景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实践性,实现“会管理”的目标。整体课程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各类课程在各阶段的建议大致比例如表一。

3合理运用“3+2”模式

信息物流管理应共同确定科学合理的教学顺序和实施路线,要避免课程内容的重复、遗漏、断档,真正实现衔接的连续性、逻辑性和整合性,循序渐进的拓宽和加深课程内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例如,在安排公共基础课中的英语课时,打破原有中职阶段和高职阶段的界限,从学生入学第一学期起至第八学期、从普通英语到专业英语逐步提高,不间断学习,以便满足学生取证、就业、终身学习的需求,提升综合素质。在安排专业课时,依据物流行业未来就业岗位,统筹规划课程。以仓储业岗位方向为例,教学内容的设置如图2所示。

实习实训的衔接

在确定实习实训的内容与环境上要能体现循序渐进,连贯统一,资源共享,要能与岗位需求相结合。在“3”年阶段的实训内容和环境强调能熟练操作某单项技能、注重操作的规范与高效,注重培养一线岗位的操作能力。在第六学期作为对三年学习的总结与提升,安排综合实训。在“2”年阶段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强调在模拟工作情景下的综合应用,强调信息技术等先进手段的应用,注重设计规划与统筹管理能力的培养。在第九、十学期安排顶岗实习,为就业奠定基础。

职业资格证书的衔接

在选取职业资格证书上应依据国家政策、学生未来岗位需求、职业资格证书的社会认可度、学生的职业素养、未来职业发展、学习深造等方面综合考虑。在中高职充分协商的前提下尽量选用同一认证体系,分别获取由低级到高级的职业资格证书,体现清晰的职业能力成长轨迹。例如,在“3”年阶段学生可以考取商品保管员、物流员、仓储工等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在“2”年阶段学生可以考取助理物流师等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

加强交流合作

师资团队的衔接是中高职衔接的基本保障。中高职衔接期间,双方院校的教师应定期交流,尤其是在“3”年阶段,沟通教学实施情况、学生学习情况、与企业合作情况等等。依据当地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在明确学生未来的岗位群方向后,中高职师资队伍也应分别在这些方向对接,像接力跑中传递接力棒一样,实现无缝衔接,优势互补。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