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艺术设计专业实习

艺术设计专业实习

时间:2023-01-17 03:18:15

艺术设计专业实习

第1篇

1 前言

现代教育的实践表明,在教育发达国家中,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教学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在我国,随着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的日渐密切,特别是市场对实用人才需求量的增加,实践教学也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笔者通过自己多年从事高职艺术设计教学的经验,就设计学科的专业实践教学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以求提高高职艺术设计学科的教学质量。

2 艺术专业设计学专业实习教学

艺术专业设计学的专业实习是在高年级开设的一门综合性实践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就业环境,提高操作技能,探寻自我社会定位。一方面,它是学生将学校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应用和实践的平台,是对学生2~3年专业学习水平的全面检验;另一方面,它能让学生融入社会基层,帮助学生获得社会生活经验,实现自身价值,塑造和完善人格。总之,它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一次尝试,在尝试中进行综合能力的锻炼,在尝试中不断成熟和发展。同时,通过专业实习教学,使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得到提高,为将来从事社会活动奠定专业基础。

3 艺术专业设计学专业实习教学的实践

设计学是一门实用学科,也是高职艺术专业的基础学科,这一学科性质决定了它必须走服务社会、面向社会的道路,而服务社会和面向社会的根本出路在于深入社会,深入生产、建设、服务、流通等第一线。高职学生在学校经过近3年的专业理论、专业基础和专业技能技巧的学习,基本掌握了基本的设计理论,也具有一定的设计能力,但未经历过从设计到产品的过程,其具体运用的认识和经验都极度缺乏。

例如一幅大型的户外平面广告,电脑里的小样与实际成品会有巨大的差异,成品需要讲究与环境的协调性,讲究视觉冲击力,对这些差异的把握是需要足够的实践经验的,仅仅依靠学生在校学习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又如室内设计中的造型与家具尺寸的问题,教科书上有前人总结的经验,但在实际应用中也不能缺乏灵活性,同样一个造型在不同大小的环境中尺寸是怎样变化的?同一件家具的设计是否能跳开人体工程学和传统造型等的束缚而有所创新?等等。这些灵活性的获得,也需要足够的社会实践和生产操作实践。特别是对生产材料的运用,可以说是学生的致命弱点。就室内设计而言,木板面材和地板面材就有几百上千种,它们的纹饰、性能、档次、价位如何,怎样使用等,对于一个设计师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这种见识更需要实践经验。因此,一定要让学生深入到生产第一线,全面了解生产过程。

为此,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选择实习地点”。由于专业实习接受单位的客观条件限制,专业实习单位一般采取学校推荐、用人单位聘用、学生自行联系等方式确定。选择的实习单位要有实力和活力,能为学生提供较高水平的技术平台、鲜活的生产现场、充足的实践机会。

要解决的第二个问题是“选择实习导师”。除了为学生联系一个有较高专业水平的设计师作为导师外,还要提醒学生注意向身边每个团队成员学习。每个设计师都有他擅长的,甚至包括工人师傅,他们在长期的生产施工过程中总结了很多既规范又有效的多快好省的方法,这些都是在教科书上学不来的。在专业实习期间,学生还应主动向指导教师汇报实习情况,以便及时得到教师各方面的指导。同时指导教师要及时进行实地检查,监督和检查学生的实习情况并给予有效指导。

组织学生参与设计学科的专业实习,除了上述所论,对于高职3年制学生来说,集体外出实践实习也是十分重要的环节。一方面,通过组织全体学生集中外出实习,可使学生开阔视野,增强对事物的认识、对比和取样的自觉性,另一方面,通过集体的实践实习活动,可进一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寓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热爱大自然的教育于一体,体现现代教育的新观念、新思想和新的发展观。

总之,艺术设计学科的专业实习是毕业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毕业设计是3年高职学习绩效的集中体现,也是一个专科生在校期间提交的最后一份“课堂作业”。而专业实习就联系着毕业设计,是毕业设计的前奏,是毕业设计的酝酿期,同时也是毕业设计题材、内容的重要来源之一。因此,要解决的第三个问题是“确定实习内容”。实习的基本指导原则是将课堂学习内容应用于实践,实习要有鲜明的专业特色,不提倡与专业学习内容毫不相干的实习。在实习过程中要帮助学生摆正位置、调整心态,正确处理学习与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种矛盾,协调好学校与实习单位的关系,提醒学生留心身边的工作,启发学生在工作中发现和挖掘各种潜在的题材和研究项目,并指导学生将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有机结合起来。这些都是实习教学的重要内容。

第2篇

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

专业:艺术设计

姓名:李伟君

学号:0513040229

指导教师:郑子云

实习单位:桥艺术中心

时间:2011年6月——2011年9月

实习报告

前言:

2011年的暑假,是一个特殊的暑假,中国、北京迎来了百年奥运,整个北京都沉浸在热情与幸福的海洋里。而这个暑假,对于我来说,也是格外难忘的暑假,它让我初步认识到了什么叫做“北漂”,体会到了什么叫做“艰辛”。

一、实习目的

通过对博物馆设计项目投标、博物馆设计项目的设计和施工的实地实习认识,使我对博物馆设计的投标过程、博物馆设计的组织设计过程、博物馆设计的材料报价、博物馆设计的施工、博物馆设计中与客户的沟通合作,有了一次全面的感性认识,加深了我们对所学课程知识的理解,使学习和实践相结合。

二、实习时间

2011年6月——2011年9月

三、实习地点

东直门设计公司总部

故宫博物院施工工地

印刷厂

四、实习内容:

1、生活上的感悟

这个暑假我们本应从良乡搬到阜成路校区,这样,实习时住的地方就可以解决了。但是因为开奥运会要将学校宿舍让给志愿者住,所以突然间,我成了无家可归的孩子。

实习,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住。

我开始每天联系住的地方,打无数的电话给中介,给个人。中间看过一家房子,12个人上下铺挤在一间不足30平米的老房子里,恶劣的条件让我连抬头的勇气都没有,在房东的忽悠之下还交了50块押金,之后逃似的离开了那里。之后,我租到了另外一家的床位,但几经周折,最后还是到了同学家借住。

只是一个“住”字,已经让我饱尝了学校外面这复杂的世界,经历被骗、被偷、可怕的室友之后。当我拖着大包小包的行李孤独的走在马路上时,黑夜中那种孤独与害怕像魔鬼一样仿佛要将我吞噬。我从没感到这么无助过,对于生活的无力,抬头看看,万家灯火,我却没有一个可以落脚的地方,每一家的灯光是那么的温馨,可我的亲人却在千里之外。

还好,我找到工作了。

2、实习中的收获

我在一家博物馆设计公司,一开始,很新鲜。公司很大,上下两层。设计部、材料部、工程部、行政部、财务部等等,现代化的设计公司和我在学校想象的是完全不一样的,在学校,我们什么都要学,什么都要过一遍。但是来到设计公司,我才发现,现代化的设计公司里分工是非常细的。

举例说明,拿设计部来说,原本,我以为一个项目是由一个设计师从头跟到尾的。但是,实际上是一个项目想要完成,首先由项目部投标,中标拿回来给设计部。公司里设计部又分四个小组,其中一个小组来负责这个项目,这个小组中,有负责项目整体运作设计的项目经理、有平面设计师专门负责展板的制作、有设计师负责彩平面彩立面游客动线设计、vi设计师负责博物馆的vi设计、3d设计师制作各种立体的效果图等等,这只是项目的设计部分,包括后面的施工,价格的估算都需要不同的团队来一起合作。

出来砸到,这种团队的协作精神就深深的吸引了我。在一个团队中,每一个人即是一颗不起眼的螺丝钉,又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零件,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环节,绝不可粗心大意,需要非常强的责任心。

在公司时我只是设计助理,但是一去也跌跌撞撞的跟着做项目,下面举两个例子。

故宫博物院临时展览是我来公司跟的第一个项目,印象中是非常深刻的。那个时候是我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工作,一到公司才发现,自己在学校里学的东西太不扎实了,公司要用的软件我全都是只懂些皮毛。看着别的同事手指在键盘上翻飞,快捷键用的就像弹钢琴,我真的是即羡慕又嫉妒。主管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公司不可能拿钱养闲人,我拿一份钱就要干一份活。即使不会做也要跟着一点点学,我刚去公司的前几天每天做的就是看到别的设计师在忙,就搬把椅子坐在他们身后看他们做,学软件,学会一个命令就帮设计师打下手,做一些很简单的图片的处理。还好,因为一点小聪明和努力坚持,半个月我就把平面软件用的很熟了,能做一些展板了。当我做完第一批展板时,心里轻轻的叹了口气,现在终于能养活自己了。不至于因为什么都不会而被扫地出门了。

襄樊革命纪念馆是我跟的第二个项目,因为时间短,工程量大,整个小组忙的天昏地暗。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这中间连着三天,拿着洗漱用品住在公司,没黑没夜的忙。每天都被客户紧盯着,那种工作强度和心理压力是我在学校中无法体会到的,有点像考试前的冲刺,辛苦和压力,但似乎又不全是,多了一份责任。是的,肩膀上更多的是一份责任,就说眼前的一张图片说明,如果做错一个字,那它被送到印刷厂,被制作出来,因为错误它没有办法成为整个项目的一部分,它的制作费用、设计费用、运输费用每一份都是钱和设计工作人员的心血,完全没有办法去粗心,只有用心做。

蔡元培故居是一个相对比较小的项目,在蔡元培故居中有一个书房和卧室需要改造,公司只派了我一个设计师去看现场,说要锻炼锻炼我,希望我能快点成长起来。我去测量了场地,回公司准备做效果图,可坐到椅子上,打开3d软件,我才发现,这一个多月一直在做平面的东西,把原来学的那些关于3d的东西全都忘光了,记得当时特别着急,越着急越乱,越乱越着急。最后,我趴到桌子上给急哭了,现在想想那个时候真的很搞笑。这个小项目让我很难忘的原因是,看到我那么着急,很多同事都主动过来帮我,牺牲他们的休息时间加班帮助我完成了这个项目。这个项目让我明白了,有时候不只是做事,平时做人也很重要,有同事们的帮助和鼓励,我进步特别快。

詹天佑纪念馆是我在公司的最后一个项目了,这个时候软件已经没什么问题了,重要的是设计。在这个项目中,我第一次在项目负责人保证书中签上了自己的名字,看着那张纸被贴到大玻璃墙上,我心里沉甸甸的,说不出的滋味。即是高兴,又是不舍。高兴是因为自己终于可以担任这份工作了,不舍是因为马上就要回学校了。

第3篇

1.1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设置不合理

我国很多高校在开始艺术设计这一门专业课程的时候,没有结合自身在教学中的实际状况,对其他高职院校在艺术设计专业这一方面中的开设模式进行照搬,造成艺术设计专业在很多环节上的设置都处于不合理的状态,很多高职院校在学科课程上虽然设立了艺术设计这一门学科课程,但是由于艺术设计专业各个方面的设置都不合理,导致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并不能进行有效的开展,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1.2盲目扩招,机房里的电脑配置不够好

就目前来看,我国许多高职院校在艺术设计专业中的招生这一方面,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对于招生的目标不明确,盲目的对艺术设计专业进行扩招,学校内部机房中的电脑配置还有待升级,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在使用电脑时,无法使用一些软件对艺术作品进行设计;在艺术设计专业这一方面的书籍资料非常的少,也没有相应的艺术设计专业实习场地以及实验室,这就导致艺术设计专业中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无法引导学生将艺术设计应用于实践中,学生只能以图纸这一种形式对艺术设计专业中的一些设计知识、设计创意进行训练,学生对于艺术设计专业得不到一个有效的实际应用,缺乏在艺术设计上的创新能力,学生在艺术设计专业中的知识面较为狭窄,无法设计出优秀的作品。

1.3教师资源不足,教师教学观念、方式不合理

我国很多高职院校在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对于在艺术设计专业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这两个方面都优秀的教师非常的缺乏,尤其是在一些刚刚开设艺术设计这一专业的高职院校中。一些高职院校在艺术设计专业这一方面缺乏相应的教师,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设备设施、教学资源也还不健全,却在艺术设计专业招生这一方面非常的急切,严重的阻碍了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艺术设计专业中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一个合理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式,导致学生不能有效的在艺术设计专业中进行学习,教师没有对教学观念、方式进行有效的创新,而且我国艺术设计行业中,能够给予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进行实践锻炼的机会非常的有限,导致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在艺术设计行业中的锻炼不足。

2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创新

2.1提高艺术设计专业教师的专业水平以及加强教学能力

艺术设计专业是我国各个高职院校中新兴的一门学科课程,由于艺术设计专业的时代性非常的强,所以艺术设计专业中的教师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保持自身在艺术设计专业这一方面的理论知识与社会的同步,不会出现脱节的现象。艺术设计这一专业与其他专业相比,在知识上的更新速度非常的快,这就需要艺术设计专业中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理论知识进行有效的创新,不能一成不变。高职院校在艺术设计专业中,要重视艺术设计专业中教师在专业水平上的提高以及教学能力的加强,应当鼓励教师参加与艺术设计专业相关的一些培训课程,支持教师在艺术设计这一专业中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例如: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可以进行考研。

2.2构建立体化的教学体系

高职院校在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过程中,要构建立体化的教学体系。立体化的教学体系实质上就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对理论知识进行学习,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中提高实践的能力,使学生在艺术设计专业的学习中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艺术设计专业在课堂的教学中,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学生在课堂中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知识理论与实践学习受到了很多的限制,不能进行更深层、更全面的学习,所以要有效的将艺术设计专业中的课程扩展到课外,可以采取让学生在艺术设计专业课堂外参观一些艺术设计的优秀作品,布置课堂之外的作业以及命题写生等一系列的形式,这些教学形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在艺术设计这一专业中学习的全面性。

2.3开放式的教学环境

高职院校中的艺术设计教育,在教学环境上的建设非常的重要,开放式的教学环境对于学生在艺术设计这一专业中的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开放式的教学环境能够打破艺术设计专业中传统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式,不仅仅能够让学生在艺术设计专业学习中自由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扩展学生在艺术设计专业中的思维模式,激发学生在艺术设计创作中的灵感,还能够使教师在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对自身的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方式进行有效的创新。开放式教学环境在建设的过程中,还要不断的完善学校中的一些教学设备设施,例如:提高学校内部机房中电脑的配置,安装相关的软件。开放式教学环境是对艺术设计教育以往教学环境的一种创新,对于我国高职院校在艺术设计专业这一方面的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3结语

第4篇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问题;改革

一、我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的现状

从我国目前实际情况来看,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关注自己周围的环境,由于文化生活的普及和生活与消费水平的提高,对所生活的环境空间有了更为广泛的文化艺术需求。环境艺术在中国正经历着从对环境的美化处理向对美好环境的创造转化。这无疑对我国环境艺术设计设计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我国还算是一个新型的学科,迫于现在社会对大批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很多高校争相设置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以满足当代的需要,尽管取得了一定突破性的进展,但大多数艺术设计专业存在着办学时间短、经验不足、师资力量薄弱、教学管理滞后以及设计专业实践不充实等问题,整体来看环境艺设计教育发展体系比较混乱,教学水平急需进一步提高。

二、当前环境艺术设计存在的几个重要问题

根据笔者针对现阶段某些高校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现状做了较为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当前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教学形式和课程设置的不合理。目前,大多数的高校艺术设计课堂教学仍沿用传统的授课形式,在沉闷的教室中教学,学生寻找不到艺术灵感,大多数的设计构思都要从书本中借鉴,这样的专业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创新思维无法得到全面开发。其次,课程设置的不合理,很多院校课程设置每年一换,不具稳定性,课程安排先后顺序总是停留在摸索阶段,难以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课程结构,课程结构单一呆滞,对科技知识、人文科学、自然学等课程设置轻视等导致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的缺失。哪些课应先上,哪些课应后上;哪些课是主课,哪些课是辅课;课与课之间的逻辑性和连续性;技能课与理论课的有机结合与应用等问题突出。

2、教师队伍结构混乱。在艺术设计类专业连年扩招形势下,专业师生比例严重失调,大部分刚起步的专业艺术学院专业教师总量严重不足,存在着结构性短缺。一些教师把精力放在经济创收上,很少考虑自己专业教学的研究。还有一些教师是学习纯美术的,如油画雕塑,国画,壁画,版画等专业,毕业后分配到相关院校从事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这种半路出家的教师只是拥有很好的纯绘画基础,缺乏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系统的学习,单凭理解传授学生所谓的经验式教育。

3、专业实践环节不充实。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然而,很多院校在实践课程方面还满足不了学生真正实习的目的,有些院校开设了实践环节课,但没有实习基地。如有的学校某一门课程的实践课是32学时或64学时,往往是在第一次上课时老师带领学生到某公司或某工地象征性地了解该课程的实习内容,余下的学时,只是让学生自己到社会上各显神通地“自由”实习。

三、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改革对策

1、增强教学上的互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教学方法上,由注重教法转向注重学法。教师从传统教育中走出来, 运用图像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强化教学效果。构建学生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的课堂教学结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在教师引导下尽可能让学生互动,专业教师应尽量以提问、启发的方式,让学生多思考,发挥个性化思维,尤其要把市场运作中各种类型的案例呈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尽可能让学生有争论,有发现,有创新。

2、坚持对课程设置的改革,优化课程结构体系。设计院系可以聘请或咨询相关专业的企事业、商业、教育、传媒方面的专家或领导,定期召开专业信息咨询会,他们熟悉本专业、本区域的人才需求和发展动态,在专业课程设置上能提出具体中肯的建议。(1) 进一步合理衔接每门课程之间的连续性与逻辑性,将环境艺术设计“基础理论课程教育”与“计算机技能教育”课程有机结合。(2)把市场项目转化为课堂作业,专业教师要加强和企业的横向合作,把企业在市场中承接的室内外设计项目带入课堂,转化为课堂训练作业,由专业教师带领学生,以团队出现,与业主充分沟通,开展“头脑风暴”,进行“实战演习”,培养学生的实战能力。另外,在给学生布置绘制室内外设计效果图时,要求学生在熟练掌握电脑设计软件的同时,要强化手绘表现练习,增强学生手绘表现力。

3、规范教师队伍和积极引进人才。为了提高教师对教学的积极性,可以对教师进行一定的奖惩制度,如在本科阶段的后两年创作阶段实行导师制,导师对学生直接负责,学生的成绩直接与导师的奖金挂钩,对科研成果给与一定的硬性规定,提高其科研能力,同时,最关键还是提高设计艺术专业教师的酬劳,稳定教师的心态,使专业教师更加投入专业教学的研究。在建设教师队伍过程中还可以通过吸收国外留学人员、社会上的知名设计人才来校任教,使学生了解学科最新前沿动态,开阔学生视野,组织学生参与设计项目,使学习了解整个设计流程,通过实践项目的设计,使学生从中得到启发、锻炼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增强学生以市场为导向的学习氛围。

4、进一步完善专业实践环节。进一步调整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的周数安排及实践课的课时比例。进一步健全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将校外实习基地的实践教学列入人才培养方案之中,作为实践性较强的环境艺术设计更应该借鉴和学习德国的“假期课堂”教学模式,合理安排学生利用节假日深入市场进行调查和实习,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到当地的室内外装饰公司实习;学校应搭建好专业实践平台,利用寒暑假期可安排学生到外省经济发达地区的建筑装饰公司实习,也可以充分利用拍摄、速写的方法搜集现实生活中的室内外设计信息,然后进行综合分类、归纳,结合理论知识,分析个案的优点和缺憾,使学生通过这种实际市场调查,得到专业上的启发、锻炼和提高。完善产学研结合的办学模式, 最终达到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的目的。

结 语

笔者认为,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创造性、实践性极强的专业,探索当今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改革,必须考虑其专业特殊性,不断优化教学环节和知识结构,合理科学地完善教育体系。如果我们能够认真扎实地对上述几个问题加以重视,并认真贯彻其改革,那么我们一定能够培养出一批批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非常强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不断推动我国建筑装潢行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席跃良.环境艺术设计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潘鲁生,对当前设计艺术教育的思考[J].艺术教育,2005(2):6.

第5篇

关键词:新的就业形势;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探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2-0118-0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普及也为大学生就业提出了新的课题。近十几年来,我国很多高校开始设置艺术设计专业,招生数量也在不断扩大。由于急于开设专业和大量招生,使得艺术设计专业培养模式出现比较严重的趋同化,毕业生能力也极为同质化,艺术设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逐渐凸显出来。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本身就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以及艺术设计专业培养目标的单一性,一方面可以为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提供良好的就业优势,另一方法也造成就业渠道的单一,使得学生在就业领域遇到诸多的困难。特别是各高校在艺术设计专业培养模式的互相复制,造成对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特殊方式的探索和具有自身优势的课题体系建设的忽视,导致在培养模式、教学方式、课程内容等多方面有缺乏有针对性的研究,不能形成独有特色的培养模式和具有差异化能力的学生,最终导致大量学生的同质化竞争,一些岗位竞争十分激烈,另一些岗位无人胜任,一些学生在新的形势下就业困难。可以说,新形势下就业困难是对高校现有培养模式的一次挑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高校应当深刻思考,在艺术设计专业培养过程中充分结合艺术设计教育的特殊规律和自身条件,建设具有差异化的培养模式,从而满足现代社会对多样性设计人才的需求。

一、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现状

1.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培养模式落后。高校培养模式落后是影响艺术设计人才就业能力培养与提升的重要原因之一。艺术设计人才在高等院校受教育阶段所获得的专业知识以及实践技能,是他们未来就业能力的重要保障。艺术设计人才技能素质的高低,与学校的师资力量、办学理念、基础设备、文化素养、专业实践机会以及对接社会市场需求等因素有着重要的关联,但是当下一些高校的教育模式缺少其中一些重要的环节。沿袭传统的培养模式,只为艺术设计人才提供单一的高校教育资源,缺少与市场对接的培养环节,就很难实现艺术设计人才全面能力的培养,如果适当地增加学校理论知识和专业能力培养与职业技能训练和企业实践环节的对接的话,艺术设计人才的才能真正全面提升自身素质,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满足市场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但是在当前受各高校传统教育模式和惯性思维的影响,使得艺术设计人才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融合受到一定影响,再加上学校学生数量增多,而教师教学环节的弱化使得教学质量难以保障。虽然近些年很多高等艺术学校认识到传统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但由于改革或变革的复杂性,都在教学模式、培养模式、课程改革等方面有一定的探索,但是进展缓慢,没有形成全新、成熟的教育体系和培养模式。

2.高校培养艺术设计人才未能与社会接轨。在培养艺术设计人才可持续发展的就业能力中,多数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在培养适应社会多边需求和符合应用型人才等方面都面临严峻的考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变化,社会和大众对艺术的审美和需求都在发生着变化,尤其在当下是物质水平的快速提高、信息媒体的飞速翻新,人们对艺术产品提出了更高、更多、更快的要求。而在高校艺术教育中,大部分都是沿袭以往的教学经验对学生进行培养,使得学生们在堂课上仅仅学会了早期或者“陈旧”的专业理论知识,而对于当下社会变化和流行的艺术风尚、流行元素、审美观念、生产技术、新型材料等缺乏相应的了解,造成专业学习与社会现实及大众需求之间的偏差以及供需节奏失衡等问题,从而使得毕业生进入社会后还需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培训。延长实习期,增加企业的投入和成本,客观上降低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因此,高校在培养艺术设计人才时应当与社会接轨,在大学生在校学习阶段要多关注社会发展状况和社会需求等。学校和教师时刻与社会保持紧密的联系和互动,将最新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技术、材料等及时地传授给学生,使得学生不脱离社会现实,成为与时俱进的现代艺术设计人才。

3.艺术设计人才缺乏职业规划。社会信息交流网络化和经济多元化对传统的教育模式和学生行为以及思维带来系列的影响。大学生与社会的接触和沟通渠道多元化和丰富化,影响到了大学生的专业学习动力和专注力。受到各种信息和社会现象的影响或干扰,学生学习劲头下降、自制力减弱、学习规划和执行落实能力降低,特别是在对电子产品的使用过程中产生了依赖心理,客观上忽视了专业学习和自身整体素质的提高,缺乏学习专业知识技能的积极性以及对未来职业生涯的科学合理规划。这种现象造成设计人才理论扎实、技能娴熟以及适应市场需求的全面发展目标大打折扣,在就业过程中处于弱势。缺乏职业规划和树立职业目标,对大学生从事相关行业工作和职业理想有着重要的影响,艺术设计专业即具有较高的实践性,同时也具有鲜明的智力性特征,属于“智慧”产品。只有拥有清晰的职业规划和牢固的职业目标,才能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各种专业知识和实践训练,全面汲取各种知识和能力,成为与社会紧密联系的应用型、高水平、高素质的设计人才。

二、新的就业形势下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1.引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培养模式。从改进培养模式开始,为艺术设计人才提供更好的就业能力的培养。引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培养模式,作为艺术设计人才全面提高就业能力的重要举措。我国高校的发展定位是在所处区域立地生根,与产业、城市共生共长。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构架下,以当地特色经济、特色产业、特色文化为依托设置学科,围绕区域或行业产业链构、就业岗位、专业学科基础群建专业群。融合培养方案与行业标准、课程体系与岗位要求、工程实践与生产过程,融通学科知识、专业技能、思维方式、职业素养、生活态度、社会责任等,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为当地企业提供高端人才,从而实现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艺术设计教育与市场对接、与企业合作是非常重要的。艺术设计专业具有较高的实践性,专业教育和培养的成功与否必须将毕业生推入市场检验来进行判断。高校在艺术设计人才培养过程中不能闭门造车,必须时刻与市场保持互动与交流,将市场的需求牢牢抓住,不断调整教学方式和课程内容,保证学校教育与时俱进,紧扣社会需求,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在培养模式创新中要与相关的企业合作,共同构建人才培B方法,让学生不仅得到高校教师在专业理论方面的学习,还受到企业在具体工作实践的专业实践训练。在产教融合过程中,要争取到社会实践项目对高校教学的支持。通过教师带领学生进行专业的社会实践,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认识到社会对于艺术设计的需求特点,通过实践教学方式不仅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融合理论与实践教学经验,还可以通过具有趣味性的实践训练,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让艺术设计人才在实践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天赋,增强创造性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2.培养实用型艺术设计人才。随着科学技术以及经济全球化,使得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不仅仅停留在设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是要培养学生宽泛的专业视野和抱负,让他们不断创新,能够设计出符合现代化发展的新型设计和运用新的设计理念对设计现状进行挑穑从而使我国的艺术设计行业能够屹立于世界前沿。艺术设计专业教育首先要对艺术设计人才在就业能力目标方面进行明确定位,培养多才多艺的艺术设计人才才能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课程设置上面,艺术设计人才除了要学习本专业的课程外,还需要进行一些相近专业课程的选修学习,如果在教学资源允许的情况下,也可规定艺术生选修一定数量的跨专业的课程,来弥补自身专业的局限。只有这样,学生才具备一专多能的全面发展要求,并具有一定的能够在多种领域就业和不同工作中创新的弹性和可能性,增加学生的生存和发展能力。

3.对在校艺术设计学生进行职业理想指导。培养高素质的艺术设计人才,高校应该对艺术设计人才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理想引导。通过“学一行,爱一行”的教育,让学生认识所学专业,热爱所学专业,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要求教师既要对艺术设计行业有清晰的认知能力,能够对艺术设计专业的特征、发展趋势、就业状况有着准确的判断,还要充分了解市场对艺术设计人才需求的特点等。多数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是由班级辅导员担任的,辅导员与学生的交流较多,对学生的性格、思维、理想相对比较熟悉,在进行就业课程指导和职业规划的时候有一定优势,开展就业指导规划能避免学生出现学习和职业选择方向模糊的问题。在这一工作中,指导教师可以结合日常生活和教学活动,开展让多种多样且学生容易接受活动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和职业理想教育和引导,让学生在早期就树立职业目标,制订合理的学习计划,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等。在这一过程中,还要结合不同个体的自身特点和优势,有针对性地开发和提升学生特殊能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素质,为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和具备独特的就业技能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实现学校教育的目的,解决高校设计人才培养与社会脱节、人才同质化的问题,使得在新的就业形势下处于有利地位。

三、小结

要解决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在新形势下的就业问题,就要充分认识我国设计领域市场发展现实,剖析现有的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培养模式老化、与社会脱节、缺少职业引导等问题,结合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引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培养模式,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目标,促进学生职业规划等,从而最终实现提升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解决在新形势下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就业问题。

参考文献:

[1] 戈红兵.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研究所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14).

[2] 郑景景,阮金花,胡守忠.服装创意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科技视界,2015,(26).

第6篇

【关键词】艺术设计 人才培养 师范院校

近年来,艺术设计专业日益热门,很多高等艺术院校都加强了对这个专业的重视。同时,师范类院校也逐渐增设了艺术设计专业。可是从艺术设计系整体的课程设置来看,我国目前很多高等师范类院校的课程设置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比如师范特色不突出、不够重视艺术理论等。

一、师范院校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的特点

美术教育体系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得到完善,也变得更为专业化,而师范类院校开设艺术设计专业正是其进步的标志之一。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从师范类大学毕业之后,就业方向除相关设计类行业之外,有相当大一部分从事的是教育领域的行业,因此,其人才培养特点应该与专业类艺术院校的培养特点有所区别,应该凸显出师范特色。

高等师范院校的办学特色和培养目标的关键就是培养人民教师。师范院校的艺术设计人才培养要按照师范特点表现出独特教育规律性,要具有高等师范院校教育的本质特征。师范类大学的艺术设计人才不仅要具备艺术设计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具备与教师职业活动直接有关的知识和能力以及相关的素质,比如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理论知识、教育教学技能、教育教学能力与组织管理能力等。

二、师范院校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体系的优化对策

(一)明确培养目标

师范院校最关键的任务就是为我国的基础教育事业培养合格的人民教师。基于此,师范类院校应该认识到自身的办学特色和艺术人才培养的目标,师范类大学艺术设计教育应该与艺术类专业院校的培养目标有所区别,做出自己的特色。笔者认为应将人才培养的重点放在艺术设计教育的教师方面,让师范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不仅具备专业技能和理论,还要具备优秀的教师职业素质,不能盲目地追随专业的艺术院校,只重视技能而忽视教师素质。所以,高等师范院校要转变观念,在艺术设计人才培养中应该对自身的发展做出一个科学的定位,要明确师范特色。在这种背景下,对培养目标进行调整以及改革是很有必要的。师范院校对于艺术设计类人才的终极目标应该是让该专业的学生能够成为合格的艺术设计教师,要具备扎实的艺术设计能力与丰富的教师职业技能,要培养具有专业能力、沟通能力、观察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创新意识、表达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二)创新课程设置

艺术设计学科是一个专业涵盖范围非常广泛的学科,具有多样化、有实用价值、应用性强、与经济同步发展等特点。然而我国现行的艺术设计专业类课程设置基本雷同,教学模式也类似,不管是艺术类专业院校还是师范类大学的艺术设计类的专业课程都基本相同,各院校没有自己的培养特色。师范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也一样,在课程的设置安排上,也和其他专业院校一样,十分强调设计技能的学习和培养,没有认识到学生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往往是片面强调专业操作技能,这样就会使艺术设计人才的知识体系变得十分片面,综合素质较差,难以应对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的需要。因此,师范类大学的艺术设计课程设置应该根据市场需求、地域文化以及自身教育资源进行改革和拓展,尽可能符合学生未来工作岗位的需求,增强在社会上的竞争力。笔者认为,一方面师范院校在艺术设计表现基础及实践应用课的教学上,应该向综合类大学或专业院校学习借鉴,学校可以适当投入资金创办相应的设计工作室,根据艺术设计专业各方向设置成立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室、视觉传达设计工作室等,由学院专业教师牵头,面向社会吸收一些热爱本学科的教学实践教师参与,并且打破专业界限,根据艺术设计专业多样化特征,与相关专业横向联合,聘请相关专业知名的设计师、艺术家定期前来授课,让学生可以了解更时尚、更前沿、更实用的设计知识和技能,提高专业素质与实践操作能力。另一方面除了艺术设计专业技能和理论类的课程之外,师范类院校在课程设置上要体现师范特色,加强师范类教育教学课程,让学生能够学习到一些教育学、心理学类的知识,还要针对艺术设计专业特征,加强艺术设计教育类的课程,如艺术设计教学案例分析等,提高学生在文学、艺术、哲学、设计教育各个方面的综合能力,让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进一步完善。

(三)丰富教学方法

艺术设计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讲授方式,艺术设计课程具有多样化的特征,教师应根据授课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师范类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教师要通过丰富的教学方法来使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培养,这一点对他们将来从事教师这一行业是非常必要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科研意识,提高科研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课堂上教师除了传统的授课方法之外,还可以通过课堂小组讨论,或者分组学习的教学方式让这些艺术设计人才主动参与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提高其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采取讨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例如,教师可以根据艺术设计的课本教学内容,结合实际生活中的艺术设计现象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同时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为牢固,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合作能力。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具体案例,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电子教案和课件,增加课堂的信息量,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参与兴趣,使课堂教学更为生动,学生更加能吸收和运用所学知识。

(四)重视教育实习

对于艺术设计类的学生来说,除了必要的艺术设计专业实习之外,教育实习是他们逐渐适应以及最终成为一名合格人民教师的有效途径也是必经之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授课能力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虽然教育实习的重要性被广泛认知,然而,在我国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就是师范教育类的都很难保证足够的教育实习的环境与时间,更别说艺术设计类的教育实习了,有的师范类院校甚至只是走走形式,很多师范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并没有经历过系统的教育实习。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高师院校师范性艺术设计教育实习的重视,师范院校应该像对待其他师范专业类学生一样,积极为学生创造机会,与各中小学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和岗位上实习,让学生通过教学实习来了解、体会、掌握艺术教育过程中各种综合能力,同时让学生能够为以后的职业有更好的发展做好准备,使学生就业前有了一定的工作经验,毕业后更容易就业,也能够尽快适应今后工作岗位的需求。

(五)增强师资力量

优秀的教师团队是保证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主导和学校管理的主体,要办好一所学校,脱离了教师,或者教师的作用发挥得不够,那是不堪设想的,教师的行为会直接决定教育计划的实施和教育目标的实现。可以说,教师资源是现代学校管理最根本、最核心的资源。近几年,艺术设计专业发展迅速,人才需求缺口大,各类高等院校纷纷开办艺术设计专业,师范类大学也是在此背景下开办的艺术设计专业,因为艺术设计教师需求量迅速扩大,导致艺术设计专业教师队伍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因此,应该加强艺术设计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笔者认为,针对目前艺术设计师资紧缺的情况,师范院校的艺术设计师资队伍可采用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模式,一方面高校有稳定的较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一方面可以到企业聘请有经验的设计师参与教学,还可聘请一些既有专业教学经历又有多学科知识,还有跨学科实践背景的教师来充实师资力量,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培养教师的应用教学能力,此外,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应该成为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因素。同时师范类高校要营造有成就感的成才环境,通过各种途径提高本校教师的职业素质,探索以构建行动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自我发展,为他们提供外出进修的机会,可加快高水平师资队伍的建设,快速建立合理师资队伍。

结语

艺术设计人才体系的改革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课程设置、培养目标、教学方式等多个方面的配合才能够完成。因此,师范院校在积极推进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和创新过程中,要深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完善课程设置,提高师资力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

(注:本文为湖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2011(464);湖南省教育厅科技处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1C0288)

参考文献:

[1]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

[2]柳沙.设计艺术心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4]胡弼成.高等教育学[M].湖南:湖南大学出版社,2007

第7篇

关键词:色彩构成;艺术设计;职业教育;设计工作;人才培养

艺术设计教育体系的开创可以追溯至德国的包豪斯学校,包豪斯学校即德国魏玛市的“公立包豪斯学校”的简称,后改称“设计学院”,习惯上仍沿称包豪斯学校。包豪斯学校于1919年成立于德国,至1933年关闭,是一所现代实用艺术设计学校。作为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实现艺术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校,在它14年的办学历程中,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模式、以及教育理念等方面对后世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的发展与完备产生了巨大影响,起到了标志性的作用。其中艺术设计教育的三大基础课程—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和色彩构成等构成包豪斯对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体系做出的贡献之一。相较于包豪斯系统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起步晚,直至1998年,国家教育部才正式定名为艺术设计专业学科,且初始阶段仅在艺术院校和传统大学设立,至于在高等职业院校中,其艺术设计专业历史时期更为短暂。1999年8月,在原“苏州工艺美术学校”、“苏州轻工职工大学”的基础上组建而成的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是我国成立的第一所艺术设计高等职业院校,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为了满足社会需要及符合学生学习特点,需要培养学生全面的设计素质,在设计素质中,色彩的应用技能极为关键,而色彩构成课程对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显然具有重要作用,具体内容阐述如下。

一、色彩构成课程概述

从介绍包豪斯学校可知,色彩构成课程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是在艺术创作、艺术设计,并将艺术融入科学性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科学化、系统化的训练方法。其教学目的是为了通过色彩表现,运用色彩构成原理的训练,让学生了解、掌握色彩的搭配规律,从而形成具有色彩美形式的构成方式,组合成富于艺术感、韵律感的设计作品。下面从从色构彩成课程内容、重要性、意义几个方面对色彩构成课程进行一个综述。

(一)色彩构成课程概念

从字面上来看,色彩构成首要的要素便是色彩,色彩的形成原因从物理学角度来说,色彩是指不同材质的物体对日光和各种不同发光体所发出光的吸收和反射呈现出眼睛可感的表面现象。色彩构成课程是在掌握不同色彩区分基础上,研究色彩的产生原理、人运用不同色彩进行表达产生不同的画面效果和色彩组合规律及应用的一门学科。换句话说,色彩构成就是在正确的色彩原理指导下,利用不同的色彩元素组合传达情感,组合构造出具有一定情感氛围色彩效果的设计作品。

(二)色彩构成课程内容

色彩构成课程是一门具有装饰性特点并结合科学性的设计基础课程,是运用色彩构成技法,通过色彩组合规律有目的性地表现出既定内容,特别是要使用色彩这一专业语言来获得作品内涵与人情感上的沟通。

(三)色彩构成课程重要性

从包豪斯学校创立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伊始,色彩构成在艺术设计门类基础学科中,便和平面构成以及立体构成成为艺术设计的三大基础构成课程,其重要性在于色彩能够带给人们对设计作品先入为主的第一感觉。

(四)色彩构成课程意义

色彩构成课程的意义在于色彩构成课程是从研究色彩的来源、色彩的物理、化学性质及给人们带来的精神及心理上的体验为出发点,通过大量系统的色彩感觉培养,总结出色彩搭配的规律,有助于提升设计师对色彩敏锐度和色彩搭配的熟练度。由于色彩构成是现代设计中重要的基础科学之一。所以掌握这门知识对于设计者去拓展艺术视野、启迪色彩运用灵感等方面都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为设计者在今后的各种专业设计中奠定良好的色彩基础。

二、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色彩构成课程要求

根据高职教育的要求和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色彩构成课程按照高职教育“实际、实用、实践、必需、够用”的教学原则和锻炼培养学生满足社会实际需要的专业技能为出发点,突出应用能力培养,为此提出以下几点课程要求:

(一)色彩构成课程设置从学生学习兴趣入手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过程的诱发因素,决定学生的情感态度在学习上的选择方向,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直接动力,是使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前提条件。浓厚学习兴趣会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并为最终取得优异的学习效果创造条件。而得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又反过来可以更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的程度,使其通过良性循环的学习活动得到身心的满足感,从而对学习过程产生愉悦的心理情绪,每一次的学习过程都是内心得到满足、得到情感升华的过程,由此学习效果与学习兴趣达到循环往复、互相促进的积极状态。

(二)色彩构成课程作为设计基础课,是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必修课

该课程的授课方式要求与专业课培训的衔接,其目的是为了使基础课名副其实地成为专业技能的“基础”,这就需要我们打破原来单一的基础课教学模式,使色彩构成课程与专业课教授紧密接轨,实现学生三年基础课、专业课等课程的整体贯通,从而超越每门课程的孤立授课,达到从宏观上对学生整体设计素养的把握,对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未来就业实现有针对性的教学需要的目的。

(三)色彩构成课程与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要求相融合

为了响应高职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号召,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色彩构成课程采取模块式教学法,在教学模块的设计和操作中,重视理论教学,注重实践操作,突出动手能力培养,并且为适应当今设计工作需要,强化多媒体技术在艺术设计中的辅助作用,使学生具备运用计算机协助完成设计目的的能力,符合当今专业人才需求。

(四)色彩构成课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协作能力

围绕培养高职学生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这个核心,除了培养学生对艺术设计的认识能力、理解能力和表现能力,更要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设计综合能力,这需要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组成团队,通过市场调研、小组讨论、案例分析、与教师分别商讨确定设计方案,再经教师点评和辅导,修改作品中略有瑕疵的部分,进而完善整套方案进行设计创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加强了动手能力,还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

(五)色彩构成课程培养学生注重积累的能力

这种积累包括知识积累;设计作品、经历积累;设计思维积累等。这种积累的丰富性有益于未来就业,不仅对学生个人思想的成熟具有一定帮助,也是一个设计师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三、色彩构成课程对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重要性

一是,从前文总结色彩构成课程的内容,可看出色彩构成课程所学习的种种技法,均是在艺术设计实践中需要使用到的。换句话说,任何一幅色彩作品,无论平面设计作品还是三维动画作品,甚至绘画作品都会包含色彩构成的技法在其中。如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大师蒙德里安的作品,虽然其作品纯属绘画作品,但其画面构图依然采取了色彩构成的色彩对比规律。二是,色彩构成技法的掌握对设计师培养完备的设计思路,运用适当的设计色彩,创作出成功的艺术作品,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色彩构成在画面中的呈现是显示出设计师设计能力高下的主要方面。三是,色彩构成技法运用的正确与否是设计师实现设计初衷的关键,作品中色彩的使用,搭配的效果是能否正确传导出设计师感情诉求的重要因素,也是奠定设计师最终设计作品成效的基础。最后,除了以上三个方面之外,色彩构成课程的学习是其他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基础,也是掌握其他艺术设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本条件。这也是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进程设置将色彩构成放于学生大学一年级的课程安排之中的原因之一,学生要在大学一年级学习色彩构成课程之后,才能进入到更深层次的如报刊设计、CI设计等专业技能课程的学习。

四、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就业趋向

众所周知,艺术设计包围着人们身边每一方面,社会生活及工作需求使人们无时不刻都离不开艺术设计,譬如人们穿衣需要服装设计,人们购买商品需要包装设计以及平面广告设计,我们居住的场所需要环境设计,我们看电视需要多媒体设计等等,可以说艺术设计无处不在。而这些门类艺术设计需要大量的艺术设计人才。人才需求的门类和数量的增加使艺术设计在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中逐渐占有重要地位。因此设立高等职业艺术设计专业不仅是社会的需求,也是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可以说,现代生活中艺术设计专业的涵盖性极广,涉及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主要包含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环境设计和影视设计等领域。高等职业艺术设计教育主要为上述领域的职业岗位培养具备相关艺术设计思维、艺术设计技巧并且能够熟练运用现代设计技术,结合当今设计元素,符合现代设计审美趋向,进行设计和制作的高技能人才。为此针对这些领域的人才需求,高职院校特地开设装潢设计、装饰设计、影视动画设计等艺术设计专业来培养从事以上行业的艺术设计人员,以满足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的需要,这是开设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任务,同时这些行业也是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未来的就业方向。

五、总结

第8篇

关键词:艺术设计;实践;教学

当前,我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偏艺术轻技术的课程设置,使学生很难将自己的设计想法通过作品体现出来。许多学生在毕业后都会有“我什么也不会,怎么找工作”的想法,意识到自身能力不足而产生一种畏惧的心理。这是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设计实践不足等因素导致的。构建艺术设计专业实践平台,让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由“理论型”逐渐转向“理论实践相结合”的专业型设计人才,保证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在毕业后能顺利找到工作,如何解决这一现象是院校面临的研究课题。

1 当代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通过多项实践调查,当前我国艺术高校的教学实践内容滞后,和企业无法良好对接。设计艺术学本身是一个应用性学科,学科研究的根本目的是要为当代和未来的社会服务,尤其是要为现行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服务。[1]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开设的实践课程较少,且学生需要完成的作业量也少,使学生不能充分地进行实践锻炼。学生往往是临近交作业前一两天,才东拼西凑出一件设计作品。这种教学形式既提不起学生对设计专业的学习热情,也无法提升学生的设计实践能力。学生在真正进入企业后,不能将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和工作实际情况很好地结合,即使在课上做过相关实践练习,但那是在时间较充裕的情况下完成的课程实践作业。在实际工作中,领导分配设计任务的完成时间并不会像在校时那样充裕,导致学生不能准确、高效地完成分配的设计任务。同时,由于客户给的设计需求通常是比较模糊的,学生不能明确客户的需求,因为与客户沟通不足可能会误解对方意图而浪费宝贵的时间。由此可见,锻炼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设计实践技能至关重要。

2 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平台构想

构建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平台,通过理论教学、工作室教学和校企合作教学于一体的教学方式,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使学生有效地进行理论和实践的学习。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平台的构想是对设计专业综合考虑的前提下形成的,实践平台相较于普通的课程教学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设计实践,使学生积累实践经验,从而保障了教学质量。其次,实践平台有助于学生接触更多的实际项目,扩大学校对社会的影响。最后,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可以迅速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工作能力,在学习上既能获得成就感,也会有意识地去弥补自己专业知识上的不足。

2.1 艺术设计理论课程教学

实践是理论的基础,理论是实践的升华。艺术设计专业的理论课程虽然枯燥乏味,但是离开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艺术设计将缺乏科学的指导而毫无章法。王受之先生在谈到美国的设计教育时说,在美国洛杉矶艺术中心设计学院,艺术与设计并重,实行学分制,学生要修完136学分才可毕业,其中设计院理论课占45学分,约为总学分的1/3。当今社会,设计师需要具备的能力包括:策划能力、造型能力、合作能力、分析能力、创造能力等。[2]高校培养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既要熟练掌握设计流程和软件,还须加强学生思维上的创新意识。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仅仅只会用几个设计软件是满足不了企业对员工的需求的。

2.2 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

工作室是艺术设计教育的一种形式,是以某个学科专业的研究方向为基础,由授课教师组成学科方向的研究的师资团队,具备一定的研究设计开发实力,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进行教学科研并行工作,学生通过1~2年的基础平台训练后,根据自身的发展条件和社会的需求,选择进入各专业工作室。教学形式上采取开放式教学,研究方向由责任教师按专业设立,并由责任教师负责组建研究师资群负责本研究方向的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的撰写和实施工作室教学模式,是近现代设计教育中的一种师徒式教学训练模式。[3]我国许多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缺少实习条件,缺少实践场地,仅仅有几个公共的专业教室且没有配备基础的设施。这样的学习环境,致使学生只能在宿舍进行课后的作业练习和实践学习。

2.3 艺术设计专业校企合作教学

我国设计类高校专业教学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对企业的工作流程和工艺技术不熟悉,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了解目前社会企业的一些需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与企业沟通联系建立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校企合作”即通过学校与相关企业的合作实现学校在教学方面与企业在生产中的相互支持、相互协作,最终获得校企双赢的人才培养模式。[4]“校企合作”教学方式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培养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

按照企业的模式流程运行,让学生在实际的设计项目中充分锻炼设计能力,使得学生在未来走出校门时可以很好地和企业进行对接。通过这种高压的工作环境,迫使学生获得大量设计师必备的素质和经验。实战的教学方式比老师讲授实战经验更实际,对学生的锻炼效果也更好。繁重的设计任务会逼迫学生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学生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会多次和客户进行沟通,使学生不至于错误地理解客户需求而浪费过多的时间。学生会尽快想出解决方案,更高效地利用各种工具,想出最好的解决办法。在完成设计任务后,项目负责人可根据每个学生的工作情况进行工作考核,可选择工作能力较强的学生到公司实习。学校设计理论知识的教学方式和以实践经验为主的企业教学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学生认识、了解企业的工作流程和技术条件。有利于学生对自己有清晰明确的认识,不会在找工作的时候担心自己能力不足而产生畏惧的心理。有利于学生通过设计实践意识到自己能力的欠缺,弥补自身的知识短板。

3 结语

构建艺术设计专业实践平台使理论教学、工作室教学、校企合作教学于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设计实践能力。教师通过艺术设计专业实践平台既提高了自身的教学水平,还能学以致用,将所学所得传授给学生。这种教学模式对院校提高人才质量、扩大学校知名度产生了积极影响。企业可以通过实践平台教学挖掘到适合企业的人才并提前进行培养,使得学生、教师、学校和企业达成良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屠曙光.当前我国设计艺术学研究生教育中的问题及对策[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6.

[2] 杨兰英.关于艺术设计理论教学的思考[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9.

第9篇

关键词:市场环境;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改革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环境设计行业在高校教育模式当中的直接体现,其对于培养环境设计专业人才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在社会环境不断发展与变化的背景下,其对于环境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逐渐变化,这为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紧紧围绕市场环境对环境设计人才的需求开展教学活动,以实现对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是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的重要目标。

一、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现状分析

从当前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水平来看,其存在着较为明显的教学方法与市场需求不相符的情况,这使得环境艺术设计教学遇到了发展问题,其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我们予以重视。

1、学生积极性不高

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很多学生对环境艺术设计学习兴趣不高,笔者认为导致学生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一是,环境艺术设计学习内容较为复杂,所涉及的知识面广泛,该学科的复杂性使学生提不起对这门课程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始终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习中极易产生疲劳感,最终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二是,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模式以传统教学中的教师教授为主,学生始终被动的接受知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没有被充分发挥。

2、过于注重理论教学

环境艺术设计学科对实践性要求较高,这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随时掌握市场环境的需求,在传授学生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培养出综合能力较强的设计人才。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由于受到外部因素、师资力量等因素的影响,教学活动的开展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教授,而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市场环境下艺术设计教学改革分析

1、转变传统教学观念

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最终目,是使学生能够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这也是环境艺术教学的主要方向。传统封闭的办学模式要彻底改变,要满足市场环境的需求,要与社会接轨,就要转变为开放式的办学模式。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所面向的是经济建设主战场,在可持续发展观与了彩色设计、环保节能理念等方面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探索研究。环境艺术设计属于一种综合性的边缘学科,传统教学中单一的学科发展观要转变,要朝着学科群方向转变,将环境艺术设计学科发展为交叉学科。对于学生的培养方面,也要做出改变,由传统教学中只重视设计技能和表现技巧的教育,转变为向综合型艺术设计教育、环境艺术设计等社会职能方向,进而使得环境艺术设计人才能够满足市场多方面的需求,成为一名优秀的专业的设计人才。

2、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较强的综合性专业科学。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学生只在课上学习扎实的理论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配合实践,将学习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使自身的专业技能得到锻炼和提升,这样才能够达到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目标。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传统教学模式,需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做出调整和改进,以满足市场环境下社会对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笔者认为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改革,要将重点放在实践教学环节,加强环境艺术设计与市场环境的对接,使学生在掌握了扎实的基础知识后,能够更多的参与实践活动,将课上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使理论知识得到巩固,培养出具有创造能力、设计能力的设计师,否则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将成为无本之木。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改革中要建立以实践为主的教学模式及,将校内教学与市场需求进行完美对接,加强与企业间的联系,与企业签订协议,建立学生实践的实习基地。使学生在实践中能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逐渐的接触到社会,并了解市场环境和需求,学会与各种客户如何交流,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增强实践能力。在基地实践过程中,学生在学习中会更加的积极主动,通过实践,环境艺术设计的课堂教学效果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另外,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建立专业的实训室,如建筑材料工作室、设计车间、灯光效果实验室等,将其作为补充学生课堂不论不足的实践场所,帮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对学习的内容有更真实的认识。

3、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创新是环境艺术设计的灵魂,设计就是寻找创新的生活环境、新的设计理念、新的造型符号。校方可以定期开设相关内容的讲座,使学生通过听讲座使自身的视野更丰富,聘请高级讲师、该领域专家学者,讲授最新的设计理论和实践中的真实案例,提高学生的设计语言能力和设计表达能力。现代设计语言包括现代设计思维方法、现代设计观念、现代设计表现手法、现代设计理念。简单来说,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注重技术和理论原理内容的教授,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充分发挥出计算机的辅助设计作用。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充分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使学生具备计算机熟练运用的能力,从而更满足市场环境对新型设计人才的需求。另外,还要对学生进行拓展教育,提高学生的借鉴、吸纳异域文化的能力,在理论教学中以艺术原理发展为基础,建立可以科学表述出产业发展与艺术设计属性关系的体系。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想要发挥出环境艺术设计的专业环境设计人才培养目标作用,就必须要保证其教学目标与环境行业市场对专业人才需求标准的一致性,为此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必须要发挥出自己的教学引导者作用,通过超前的教学观念、先进的教学方法来实现对环境艺术设计教学课程的改革,在保证教学目标与环境行业市场人才需求目标一致性的同时,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为他们的环境设计专业技能提升创造条件,也为他们未来的环境设计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姚辉 单位:湖南科技学院

参考文献:

第10篇

关键词:市场需求;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改革

在步入21世纪之后,我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市场对于环境艺术设计师的需求呈现增长态势,但是我国的环境艺术学科办学的时间相对较短,还处于刚刚起步和摸索的阶段,与世界其他的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为明显。从目前的发展来看,全国每年该专业的毕业生多达上万人,但是很多用人单位仍然缺少高精尖的人才,经常会因为找不到让人满意的环境艺术设计师而烦恼,导致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2013年的艺术设计大类中成为就业率最低的专业。之所以会出现低就业率的情况,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的专业能力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这是高校在开展教学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问题。教育和市场有了明显的脱节,在这种大前提下,要深入剖析企业对设计人才结构的具体需求,以此作为重要的参考,分析目前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

一、环境艺术设计的定义和现状

1.环境艺术设计的定义

环境艺术设计主要是指包括空间计划和装饰计划、使用和审美功能计划、环境计划和设施计划、造型计划和构造计划在内的环境艺术工程的规划和艺术构想方案的综合计划。这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较强的艺术工程学科,涵盖建筑、建筑装饰、材料、美术、雕塑、人体工程和园林景观等多个方向,是一门独具特色的课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包括室外环境及室内装饰两种设计类型。最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筑装饰产业大规模兴起,很多高校都开设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使人才队伍得到了进一步的壮大,每年都向相应的单位输送大量专业性较强的设计人员。

2.环境艺术设计行业的现状

中国建筑业飞速发展的同时,带动了建筑装饰和环境艺术设计的飞速发展。2015年,全国建筑装饰行业完成工程总产值3.4万亿元,比2014年增加了2300亿元,增长幅度为7.59%。有数据显示,到2021年,建筑装饰行业总产值将超过6万亿元。建筑行业中,从事建筑设计和装饰的工作人员呈现递增的态势,每年的增长幅度达10%。随着“十三五”规划的开展,建筑装饰行业有望继续蓬勃发展,亟需大量人才,尤其是有创意、懂设计的复合型高端人才。另外,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审美也开始出现变化,这带动了园林景观和室内设计的社会需求呈现上升的态势,对环境艺术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多。从市场需求的角度来看,不同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是一致的,要求专业人才有良好的动手技能和实操能力。但是从现状来看,高等院校在培养过程中,将重心放在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气质上,主要培养学生的艺术感悟能力。长此以往,部分学生在毕业之后虽能拿到很高的文凭,但是缺少实操能力,很难胜任公司分配下来的工作,最终出现人才流失的现象。因此,市场需求和环境艺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有密切的关系。高校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复合型高端人才。

二、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现状

我国的建筑装饰行业虽然发展速度快,但与世界很多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总体而言,我国环境设计起步比较晚,要想让我们的教育教学尽快达到甚至超越其他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通过对国内相关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及方法进行分析,现有的设计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1.学生的基础薄弱,学习缺乏主动性

“艺考热”带动了很多艺考生的大量出现,虽然有一小部分的艺考生是真正喜欢艺术,也愿意将自己的时间放在艺术的学习上,但是绝大多数的艺考生还是因为文化课的成绩比较差,被教师推荐参加艺考。这些学生进入高校之后,基础能力比较差,缺乏艺术理论专业知识。教师如果仍然沿用传统的方式对他们进行教学,不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会导致很多学生不知道自己应该学习什么、怎样学习。随着后期的学习内容更加繁杂,学生的学习能力会严重不足。

2.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设计不合理

很多高校在明确教学目标的环节中,没有联系市场需求,单凭主观设定目标和课程,导致理论课时和实践课时比例严重失调。例如,有的课程虽和本专业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对于专业的实际作用不大;有的高校为了照顾课时不满的教师,压缩了部分课程,导致课程虽多,但是不尽合理。学生经过四年的学习,对本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仍存在漏洞,这正是高校没有明确的培养目标造成的。

三、重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体系的构建

虽然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该专业的发展还是相对稳定的。在市场环境的影响下,部分高校已经发现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并开始重视教育模式及方法的改革创新,教学目标的建立、课程的设置、学生的学习水平以及教师的自身素质等都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但是从整体角度分析,还需要加强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体系的构建。

1.根据基础差异,因材施教,促进不同目标体系的构建

由于艺术专业的学生生源分布广,基础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高校需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设置不同的教学计划。首先,高校需要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习目标确定下来,从社会对毕业生的要求出发,重视学生素质和技能的培养,并帮助学生确定合理、清晰的学习目标,做好学习的全部规划。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并具备一定的实践知识,从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其次,在进行全面培养的同时,需要根据学生的特长重点培养。例如,有的学生对软件学习的兴趣比较强,那么可以向效果图设计师的方向发展;而对于那些手绘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来说,可以朝着接单设计师的方向发展;如果学生在管理方面能力比较强,那么学生可以朝着项目经理的方向努力。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培养,才能够提升教学水平。最后,还需要加强课堂及课外练习,不断锻炼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在练习中让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从而加以改善。

2.重视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为后续发展提供保证

在环境艺术设计课程教学中,人们都在强调实践教学的意义,但是理论知识的学习也不能被忽视,这是实践操作能力的重要保证。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思考能力,学会举一反三,在以后的工作中遇到类似问题就懂得如何解决。此外,环境艺术设计中涉及非常多的设计理论知识,例如设计素描、环境艺术设计理论、设计基础以及表现技法等,这些都需要通过课堂理论知识的学习才能够掌握。在这些理论知识的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清主次。不同的学生精通的方向也是不一样的,有的学生可能对居住空间环境艺术的设计更在行,而有的学生对商业空间环境设计更加精通。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受固定思维的限制,要做好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工作,有效激发学生的潜能,增强学生的专业能力,使得学生将来走入工作岗位后能游刃有余地处理所面对的问题。

3.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实践能力,重视设计体系的完善

环境艺术设计范围包括室内及室外设计,具体来讲,环境艺术设计应该属于一项工程。因此,环境艺术设计在实践过程中是一件复杂的事情,涉及多方面的知识。只通过课堂教学很难提升学生的设计水平,因而高校要加强实践教学模式的应用,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学生首先需要了解施工工艺,才能设计出科学合理的作品。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对施工工艺的认知基本来源于课本,缺乏实际动手操作的环节。为了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高校要从多方面考虑。从内容上来讲,可以开展校内模拟设计实践活动,通过视频的方式将教学内容展现出来,还可以让教师带领学生到设计现场,通过借鉴专业设计人员的经验,加强对施工工艺的了解;从时间上来讲,可以将实践机会安排在课堂上,也可以安排在寒暑假及其他放假期间。高校要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其符合社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能够做到知行合一,更快融入到社会环境中,成为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

4.紧跟时展的步伐,发展创新之路

环境艺术设计受社会环境影响较大,随着时代的发展,环境艺术设计的成品很快就会过时。同时,随着思想和认识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设计风格的喜好也会发生改变。在室内装修行业中,装修材料的不断改进也需要环境艺术设计风格不断发生改变。因此,教学工作需要做好两方面的事情:首先,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树立新的教学理念,使教学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随时在教学过程中注入新知识;其次,教师要不断汲取先进的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模式,做到言传身教,促进学生不断进步和创新。

综上所述,环境艺术设计已经迈入一个全新的局面,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已经没有办法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不利于环境艺术设计行业的发展。为此,高校要重视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改革工作,适应市场环境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要。同时,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工作的开展不仅是教学内容的改进,还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改变学生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从学生角度分析环境艺术设计教学途径的改革,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还能够为社会提供更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朱罡.市场环境下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改革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4(17).

[2]蔡安宁.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市场教学模式改革初探———以室内设计专业为例[J].神州旬刊,2013(8).

[3]杨卫波.民办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初探[J].青年文学家,2011(18).

第11篇

关键词:民办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科生;创新能力

一、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追求的不仅仅是简单的物质生活,而更关注心理感官上的满足。在城市化建设中,现代化都市生活环境深受人们的喜好,人们在不断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审美要求也越来越高,根据人们生活方式和习惯,构建一个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是社会发展的趋势。环境艺术设计可以通过一定手段,使建筑物室内外空间体现独特的生活风格和营造良好的起居氛围,将自然美与艺术美融合为一体,以满足人们的功能使用和视觉审美要求。因此,如何发挥环境艺术设计功能特点,提高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水平,使环境艺术设计达到最高境界,是环境艺术专业人才工作的重点。环境艺术设计是创意产业和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决定因素,所以,培养环境艺术设计类人才至关重要。传统的环境艺术设计类人才的培养方式,已经无法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求,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培养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环境艺术设计人才是国家实现转型的关键。民办高校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以专科教学为主,又由于民办高校学生基础较差,缺乏创新意识。因此,讨论民办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专科学生培养创新能力十分必要。

二、民办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专科学生培养创新能力存在的问题

民办高校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自身条件的不足,再结合专科学生教学层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办学特点,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我国民办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专科学生培养创新能力时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教学内容陈旧,不适合目前社会发展的需求

环境艺术设计随着社会市场变革而不断改变,是市场发展的需求。但最近市场化发展速度飞快,落后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内容,根本无法在新时期市场竞争中立足。尤其是对教学设施较差、师资力量薄弱的民办高校,教学内容已经陈旧,很多教材长时间没有更新,而最新的知识、技术、工艺、案例、材料等不能及时的应用到课堂教学内容上。对于学习基础差、学习缺乏主动性的专科学生而言,如果教学内容陈旧,那么将来培育出的人才,无法适应新时期社会实践的需要,这与专科学生以培养技能型应用人才的目标相悖逆。

(二)教学模式传统,缺乏实践环节

环节艺术设计是一门使用艺术,该专业培养的人才需要具有景观设计、园林规划、室内装饰设计以及空间设计等方面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不断实践才能完成。然而,民办高校专科生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模式,还采用传统的模式进行授课,重视理论环节,缺乏必要的实践环节,这种过于强调理论基础学习,而忽略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上的教学模式,无法激发专科学生的创新思维,对创新能力培养极其不利。

(三)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学习热情不高

学习被动、学习热情不高是当前民办高校专科学生的一大弊端,形势不容乐观,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专科学生而言也不容忽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所设计的学科非常广泛,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缺乏学习热情,会严重影响到学生学习的质量和效果。此外,由于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模式落后,大大影响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久而久之,学生将失去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兴趣。

(四)社会实践经验少,缺乏创新思维

与公办高校相比,民办高校在师资与教学环境普遍较差,开办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平台与社会科学、企业生产严重脱轨,很多学生在整个大学期间没有任何社会实践经验,在进行艺术设计时仅凭理论知识,这种缺乏创新思维所创作的作品往往难有适用型和创新点。环境艺术设计是人们对空间的新需求,是随着时间的迁移不断改变的,学生需要充分了解社会各行各业的动态,才能在将来设计工作中具有敏锐的洞察力。

三、培养民办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专科生创新能力的对策

(一)通过教学内容创新培养专科生创新能力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项交叉性学科,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项团队性工作,需要一个团队共同发挥作用,集思广益,才能将创新想法落实到执行中。这种以团队教学为主体,与传统课堂教学完全不同,一方面教学内容要兼顾广大学生共同要求,另一方面,有需要利用教学内内容改革,寻找环境艺术设计创新点。将企业设计项目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是目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发展趋势,以实践生产中环境艺术设计的要求来完成任务书,充分利用学校基础教育的优势,应用到企业实践生产上,真正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及能力的有机结合。对企业而言,将生产设计项目交给学生,降低企业生产成本,而对学生而言,环境艺术设计项目可以锻炼自己,提高自己动手能力,并在艺术设计过程中,培养自身探索事物、解决问题的技巧和能力,激发创新思维,从而为将来实践工作创新应用奠定基础。另外,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要以应用为基础,好的创新设计,必须在技术上和创造上具有可行性。因此,教学内容改革时,除了需要不断创新,寻找新方法,开拓新领域之外,必须兼顾教学内容的适用性。教学者在教学过程中,要着重强调学生自己的创新思维,不仅要能很好的构思,更要能真正起到应用的效果。

(二)通过课程体系创新培养专科生创新能力

民办高校专科生的环境艺术设计课程存在缺陷,课程体系中的创新设计与实践应用过于独立。很多教师强调设计只要能想得到,就能做得到,这种课程体系教育容易让学生产生误导。民办高校专科生的教学,由于教学年限较短,所学内容较多,因此,需要在短时间内既接受过多的理论知识,又要受艺术熏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对专科生来讲难度较大。在课程教学体系设置时,首先,要适当引入企业,实现校企合作,以协同育人的模式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双方优势,优化资源配置,以企业设计项目为依托,将一批符合设计项目要求的作品输送到企业产品一线生产中。同时,企业也可指派专业设计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并选择一批适合自身企业发展需求的学生来企业工作。然后,要从试点课程中切入改革,在课程体系中选取部分作为设计项目的试点课程,还是以企业实际项目为依托,重点注重项目的创新应用,让学生真正体会创新的前提是可行性,进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最后,分层次培养,选拔一批优秀的学生,作为潜在设计师进行培养。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程度、创新思维表现,吸收一部分优秀学生进入设计实验室,进而激发其他学生的学习动力。

(三)通过课外活动创新培养专科生创新能力

大学生普遍拥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但大多以趣味性为主,在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很少涉及。而有关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设计竞赛、专业学术会议、设计展览等课外后动,民办高校专科学生基本不参加。这些活动大都是多校联合举办,对于学习和实践各方面并不突出的民办专科生而言,往往很难争取主动权,很多民办专科学生就算是参加,也很难获得奖励,长此以往,民办高校的专科学生逐渐失去对参加这些课外活动的兴趣,甚至连老师也不愿带队参与。环境艺术设计是一个大舞台,艺术设计灵感需要具有震撼力的艺术作品来激发。民办高校专科学生一定要克服自身困难,踊跃参加各种设计竞赛、学术会议以及设计展览会,尽管没有收获奖励,但如果参与其中,定会让自己开阔视野,丰富阅历,为自己将来艺术设计增砖添瓦。

四、结语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很多教师和学生对民办高校专科学生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认识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民办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专科学生的教学应当以实践应用为导向,以实际生产项目设计为重要手段,从教学内容、课程体系以及课外活动的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注意的是,以实际生产项目设计进行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并不意味抛弃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在民办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专科生的培养过程中,还是以基础理论知识培养为主,适度穿插社会实践项目,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榕泉,吴海燕,夏建红,江星,张超.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以闽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10):394-395,397.

[2]孙雷,王晓辉,冯永.民办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有效性培养的思考[J].才智,2013(13):114.

[3]贺启金.民办高校艺术设计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J].美术教育研究,2016(2):91.

第12篇

进入21世纪,纵观新时期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我们期待着由传统的“硬性”灌输教育向“软性”的挖掘教育潜能的视角进行转变。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已经不再是单一专业的发展模式,而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在其范围之内必然呈现出多种学科交叉所形成的个性特质。这种思想又使艺术设计不再是原生美术概念下的工艺美术,而是一次突破性的回归,标志着艺术设计的独立价值从一个边缘学科到中心综合的文化形态的建立。

(一)环境艺术设计整体教学概况

最初,开设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院校一般都具有自身专业依托,比如在建筑学专业或风景园林专业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或是在艺术院校内以艺术类专业为背景,将环境艺术设计作为实用艺术的一个支脉进行扩展。随着该专业的进一步发展,一些综合型大学在没有明显专业条件的情况下也开办了环境艺术设计类专业,院校间相互借鉴效仿,形成了几乎一样的课程设置。目前,在环境艺术设计类专业中所采用的教学体系之根源要追溯到1919年在德国魏玛创立的包豪斯国立建筑学院。包豪斯在设计思维上用科学的、理性的思想来代替艺术上的浪漫主义和自我表现;社会需求是明确的教学导向,也决定了教学模式的基本格局,即教学、研究、实践三位一体。在作坊式训练的过程中,不断启发学生对形式美感的探索与追求,更教会其掌握具体工艺的方法与技巧。毫无疑问,这一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市场相联系的教学体系对今天的现代设计依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且不论当前我国环境艺术设计行业与包豪斯设计思维之间遥远的距离会不会导致院校教学细节上的不适,单就对包豪斯教学思维的借鉴而言,多数院校目前也是“缩水”的,特别是在实践环节上有所缺失。由此可见,对于一些开设在没有专业背景支撑的综合性大学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而言,如果走不出一条拥有自身学科优势的特色化之路,该专业的开设最终只能沦为学校的一项“渔利之举”。

(二)非专业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普遍状态

近期,某财经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的107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大四学生,展开了一项关于专业学习状况的问卷调查,调查显示:当初选择本专业的动机,有41.7%的学生是因为“便于升学”,33.3%的学生是出于“喜欢”。而在喜欢的学生中,78.2%的学生表示选择本专业前,对该专业只是“大概了解一点”,仅有21.8%的学生在此之前对专业“比较了解”。那么,为何要选择在财经类院校中学习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呢?68.8%的学生选择了“受考分影响,有学上就行”,而选择“认可学校排名”的学生为21.9%,仅有3名学生选择了“对学校的课程设置感兴趣”。四年学习即将结束,认为本校与其他开设本专业的高校比,在专业教学水平上处中上水平的有13.5%,认为处中间水平的有41.7%,认为处中下水平的有33.3%,其余学生则认为水平较低。但是,有67.7%的学生认为自己学到了在其他院校中不能涉及的“财务和管理方面的知识”。关于毕业以后的去向问题,30.2%的学生表示要“继续本专业”,表示“不一定,有工作就行”的学生占43.8%,而明确表示会改行的有26%,大部分学生在回顾整个专业学习过程时都提到“实践经验不足”。另一方面,从毕业生在专业岗位上的适应度来看,大部分学生不能立刻满足公司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一般都要经过1至2年的学习适应期才能真正担任一定的具体事务。这也导致了一部分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难以为继,最终在行业选择上再度进行调整,使得该专业的改行率进一步升高。对于普通综合性大学中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而言,如果缺乏自身在专业上的独特性,那么在和具有专业背景院校的学生竞争时,几乎没有优势可言。当下正处在新媒体教育变革的叙述岁月中,学校应通过个性教育重新营造出一个有文化价值并蕴含人文生命体验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

(三)环境艺术设计行业的基本市场反馈

自1987年实施的新《普通学校社会科学本科目录》中工艺美术领域下增设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以来,环境艺术设计在我国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受到整个社会经济和房地产行业迅猛发展的带动,环境艺术设计市场一直处于人才相对匮乏的状态,这也是各高校纷纷设立该专业的又一社会契机。但随着近30年的专业发展,这种市场的单向偏颇已渐渐趋于平衡。市场需要的不再是仅仅是对形式美有一些理解和创意的人才,而是逐渐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此外,行业的迅速发展也大大促进了行业内部的分工细化。一些从事环境艺术设计行业的公司内部部门不断分化,对人才的需求层面也越来越多元化。设计公司需要的并不仅仅是设计师,同时也需要对设计内涵有充分了解的业务员、预算人员、施工人员、财务人员、管理人员等。鉴于对这种市场需求的反馈,一些普通的综合性大学可以利用自身在其他方面的专业优势,与环境艺术设计相结合,创造出具有自身特点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体系,扬长避短,以环境艺术专业的基础培养为主,广泛拓展学生在相关领域的适应性,形成自己的特色化教学之路。

二、现实的探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特色化思考

目前,无论是在艺术类、建筑类院校,还是在综合性院校里,课程设置和教育模式都大致相同,基本是复制或延续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体系(该教学体系为包豪斯模式的一种本土化形式)。尽管根据院校自身状况和专业特点有一定调整,但并未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以南京财经大学艺术设计学院为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课程基本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公共基础课,有美术基础课(素描、色彩、水彩),设计理论课(设计概论、艺术设计史、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艺术概论、美学),形态基础课(装饰基础、形态设计基础、影视语言基础),另加部分技术性课程(摄影、计算机平面设计、计算机三维设计),特点就是在这部分加入了管理学原理这种具有学校背景特征的课程。第二部分为专业基础课,主要有设计表达、设计制图、人体工程学等课程。这些课程可对学生进行设计语言、思维方式和表现技巧方面的训练,是进入专业设计之前的技术准备课程。第三部分为专业主干课,以建筑设计初步、家具设计、室内设计、环境景观设计等课程为主,循序渐进地让学生掌握内容不同、规模不同的项目设计过程和设计方法。第四部分为毕业设计创作和毕业论文写作。各校在排课的内容和顺序上略有差异,但大致框架不变。现阶段,开展专业个性化教育对于满足社会和学生素质提升有重要意义与价值。个性化教育是融合了物质环境、精神环境、管理制度、人际关系、教育活动、教育教学模式在内的综合性发展共同体。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目前所呈现出的问题,各院校相关专业人士也都有自身的思考与提议,其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人文与科学思想的引导,提高学生的创意与表现能力

基于我国现有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作为艺术类招生的种种诟病,综合素质弱、理性思维差、知识面狭窄、重形象思维、轻逻辑科学几乎是该专业生源的普遍特征。因此,对学生创新思维及独立化个性的培养,首先应是对其人文与科学思想的引导,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培养,使其建立自身价值观,能够扎根民族文化,面向国际视野,形成具有自我个性的立场。只有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才能谈得上创意的思维。以美国艺术教育思想为鉴,在艺术教育中强调视觉艺术的文化属性,从人类学、社会学等视角来重新审视艺术学科,认为艺术是人类行为的一种现象,其形式、线条、色彩是人类用来进行交流的符号,注重发展跨学科的、以研究为基础的课程,倡议教师设计涵盖多门学科的课程方案,在课堂上以师生共同探讨的形式完成知识的传授过程。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习氛围的制造者、教学研究的推动者。显然,这对教师个体的素质和教学手段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重视环境艺术设计的技术向度,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课程设置中对美术基础的强化似乎带有一种暗示性,即该专业更注重表面的形式美感。学生在开始进入设计阶段时,也很容易忽略设计的功用性。然而,环境艺术设计本身同时具有艺术性和技术性特征,是一项具有明确服务对象和使用目的的活动,而纯艺术则完全不关注物质结果,只追求从表象之后反映出的作者的精神层面,环境艺术设计却是在理性的指导下,严格尊重自然、科学的规律来完成的,其艺术性则体现在处理问题的灵活性、创造性和对人性的充分关注上。因此,在教学中必须通过技术训练与设计教学中技术意识的建立,使学生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夯实设计创新的基础,能够在设计创造力与现实转化力之间找到自身定位。

(三)实行双轨制教学,加强专业课程的社会实践环节

包豪斯设计学院一开始就要求艺术与技术的统一,其工厂化的教学模式更是将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单一地接受课堂教学显然远远不够,因此要实行双轨制教学,一方面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人员开设讲座或第二课堂,帮助学生完善专业知识体系;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工作室教学,鼓励专职教师对外承接项目,让学生可以在真实、具体的实践项目中进行理解、体会和领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结合起来,以提高操作能力。

三、前景的设想:针对财经类院校中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特色化的基本策略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可见,“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高等教育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核心内容。个性化艺术设计教育是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理想目标通过各类教育实践活动植入学生内心,学生再将这类因素有倾向性地分类和解构,整合为自己的个性成长路径,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运用学生的心理因素和生理特征通过社会教育的深切影响并遵循学生的学习成长规律而实现。以南京财经大学艺术设计学院为例,作为一所以经济管理类学科为主,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工学、文学、理学等多学科支撑配套的省属重点建设大学,为环境艺术类专业在一些管理课程上的拓展提供了先天条件,在尝试将环境艺术设计与设计管理、环境工程投资规划、资金控制等方面相互结合提供了相应的学科优势。如能结合这些学科优势,补足环境艺术设计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需求的相关管理人才空缺,形成特色化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培养方案,不仅对院校学生具有积极意义,而且对这一行业的发展也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要将学院的学科优势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真正结合起来,就目前情况而言,笔者认为,可以先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一)促进生源选择理性化,完善教学管理个性化

从前期对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大四学生的调研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对该专业的选择是盲目的。学生的目光总更多地集中在自己的分数与学校的排名方面,而忽视了自身特长和学校的学科设置是否能与未来发展相匹配的问题。因此,在招生阶段的对外宣传上就须强调专业特征和相应的教学计划及课程设置,以便在生源的控制上有所节制。学生一旦步入与自身特长相悖的专业,后期的学习热情往往会被削弱。因此学校要实事求是地宣传,学生要客观理性地选择,当学生对未来的职业和生活设想与正在学习的内容相互契合时,学习才会呈现出巨大的成效。另外,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管理个性化也是对整个教学任务、教学课程以及教学模式的优化和提升,过去由于不同的社会发展模式,以及考试制度、招生制度、课程体制等方面的影响和制约,教学管理存在机械的、与时空脱节的现象,表现在对业绩的管理、机械考核量化以及制度制约等方面。这些教学管理体制使得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艺术天分被抑制。当下,我们要从教学管理的个性化、弹性化层面来挖掘学生的学习和心理空间,使其拥有良好的机制条件,并结合自身特征进行针对性的专业学习。

(二)结合背景专业重新整合课程,制定有特色的教学大纲

“课程”是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然而,课程固化几乎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大学课程的一个特征。作为教育个性化和特色化基础的本体性思考语境,我们要积极、稳妥地优化课程和实现本校课程的开发与设置,构建国家、地方、学校“三位一体”的校本主干和适应社会发展的认知课程。深化课程管理制度并科学地安排不同时段的课时与课程,使课外活动开启学生内在的潜质,这是一种将人才创新构建、自主招生、特色课程等方面相结合的教育发展集体意识状态。从南京财经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目前的课程设置来看,学院与其他背景的高校之间并无明显差别。要想走出一条特色化之路,教学体系的重构必不可少。作为艺术类招生专业,学生在进校之前就已具备了较好的美术基础,因此可以适当削减美术基础类课程的课时,增加部分经济管理类课程。初期可先作为选修课切入,逐步将一些管理类基础课设置在环境艺术设计的基础课范围内。事实上,了解一定的公司运行方式和经济管理模式,无论是对能融入公司管理,与公司形成良好合作关系的学生,还是对未来选择自主创业、自行成立工作室的学生来说,都极有价值。因此,美国、英国等国家向来注重设计教育与管理、商业和经济等学科之间的结合。在后期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开展期间,可以再增设一些策划、文案类课程。这些课程一方面与环境艺术设计的专业性相联系;另一方面也是对前期经济管理类专业基础课内容在应用性方面的提升。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加强院系合作,使学生不仅具有环境艺术设计方面的专业知识,更具备公司整体营运发展的长远视野,必然可以大大提高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的竞争实力。而南京财经大学艺术设计学院也可以扬长避短,形成独具特色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体系。

(三)开辟新的实习基地,参与多方位经营实践

实践是践行教育真谛的主要方面。从课堂的理论演变到实际环境中,需要用实践环节去锻炼自身,通过建构具有教育原生态的自我创新机制和多空间发展模式,赋予传统教育文化的开创性诠释框架。创新是一种思维,它源于实践的存在。实践教学是艺术设计专业实现和提升教学自觉个性的探索。从某种意义上讲,实践和文化个性化是教育者开掘自身教育理念的主题内容和对教育生命世界的体悟。一直以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都主张建立实习基地。南京财经大学艺术设计学院也不例外,但这一类实习基地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往往有名无实,而且基本只限于对具体设计实践的了解。因专职设计师的操作能力远强于实习学生,学生在实习阶段无法真正参与实际操作。一旦让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教学阶段融入经济管理的基本内容,那么学生的适应性就会更加广泛,因此学校在建立校企联合关系、增设实习基地时,可以有意识地强化教学特色,有针对性地在环境艺术设计行业的实习基地开辟涉及经济管理内涵的实习内容。而具有经济管理知识背景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目前在此类公司中也比较缺失。这种做法比较容易帮助学生找准定位,让其在实习过程中真正发挥自己的作用,体现实习的意义,从而进一步拓宽学生就业前景,提高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

(四)拓宽多种教育模式,协调各种教育资源

艺术设计要以“学生发展”为起始,以基础拓展为目标,在发展教育模式中以课堂教学中不同的方法、活动为框策,以“重能力、长个性、抓基础”为情感诉求的联系面,打造现代教育理念下的教育主动认识过程,拓宽多种教育模式。好的课堂教学模式不仅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和方法,更是用以创设情境,成为会话交流及协作式探索知识的工具,使学生从传统教学模式和教材专案中脱离出来,不断探索真正符合自身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另外,信息时代是各种教育资源相互流通整合的良好平台。长期以来,各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之间相似的课程设置已在该行业市场内形成一定的惯性思维,用人单位更多倾向于在后期的企业培训中,对所招收学生进一步细化岗位分工,而对于在校期间的特色化教学并无多少期待。因此,对于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针对性应做好多方位宣传。同时,目前优越的网络条件也为学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性,学院应积极搭建各届校友之间的联络平台,帮助他们沟通联系、共享信息、分享资源,建立有利的互助条件。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