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课程教学论文

课程教学论文

时间:2022-10-31 22:31:0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课程教学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课程教学论文

第1篇

关键词:内容;教师;学生;课程;问题;能力;基本法

为了讲好一门课,教师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这门课的内容。“整体上”就是对这门课的全部理论内容都要有全面的、深入的、透彻的理解,对这门课所涉及的主要能力要求都能够全面、熟练、牢固地掌握。这样才能在具体讲授每一堂课时有一个全局的观点,恰当的把握,才能保证这门课的整体效果。

1.在整体把握这门课程中,应弄清如下五个问题和做好如下五件事情

五个问题是:①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基本结构,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以及贯穿全课程的基本线索是什么?或者本课程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基本能力和重要结论是什么?②对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什么?③本课程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方向是什么?④本课程在整个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本课程与其前修和后续课程的关系是什么?⑤本课程的内容和要求将通过怎样的教学步骤教给学生?

五件事情是:①认真研读教材和参考书。②认真研读有关的前修和后续课程的教材。③亲自做过教材中全部的练习题和思考题。④了解学生的专业和以往课程的整体成绩等信息,以便决定本课程在本届的讲法,如何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以及考虑如何与其专业相结合。⑤撰写一份本课程的教学安排表,并在课前发给学生人手一份。

只有在弄清上述五个问题和做好上述五件事情以后,才能给学生具体地上每一堂课。

2.关于上好一堂课的标准

从整体上把握一门课是重要的,但课总要一堂一堂地上。只有每一堂课上好了,才能落实对整体的把握。笔者认为,一堂好课起码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2.1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内容丰富不是指内容在量的方面怎么多;信息量大,也不是指课堂上多么大量的消息它是指在一堂课中应该:①包含本学科或本课程的一个或几个最基本、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而且对这些内容要讲得正确、透彻。即其内容科学性强。②对于理论性的内容,要联系实际的部分;对于实践性、操作性的内容,要有理论指导或理论说明部分。即其内容实践性强。③在讲好上面两点内容的基础上,能尽量在恰当的时候,适当地介绍与本节课基本内容有关的本学科的最新进展。即其内容具有先进性。④不仅能讲清楚教材中写出的和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内容,而且能讲出自己的观点、自己的体会、自己的表述。即其内容具有个性。科学性、实践性、先进性和个性是“内容丰富,信息量大”的基本内涵。

2.2概念明确,讲解深入;一般来讲,一个学科、一门课程是由一些甚至众多本学科特有的概念、规律、方法和结论组成的。这里首要的就是基本概念。

概念明确有两层含义:①明确本节课有哪几个主要概念,②确切地表述这些概念,特别是那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和看似含糊的概念。一门课中总有一些比较容易混淆和看似含糊的概念,如“电路分析”中的“四端网络”和“双口网络”,双口网络的端口的伏安特性和网络的转移特性,以及无功功率等等,讲课时需认真对待。只有概念搞明确了,才能对含有这些概念的规律(如原理、定律、推论等)有正确的理解,才能顺利地运用这些概念和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在讲课中,某一概念第一次出现时要着力讲清楚,因为问题常常是出在以后的讲课中对已讲过的概念的不经意的引用上,特别是那些容易混淆的概念。所以,教师在讲堂上引用任何概念都要认真对待。还应指出,青年教师发生概念性错误或概念性问题常与授课所使用的教材有关,“因为教材就是那样写的”。所以,教材出版单位要严把质量关,而授课教师也要多读几本书,通过自己的思考最后找到较好的表达,避免照本宣科。

2.3重点突出,选材适当;所谓重点是指本节课要介绍给学生的重要的知识点或要培养的重要的能力点。这些知识点或能力点可能是某个概念、某个定理、某个结论或某个方法,以及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的某种能力。所谓突出是指要调动多种教学手段使这些重点凸现出来,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重点的认定既要依据课程的基本要求、教学大纲,也要注意科学技术的新进展给本学科带来的变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某一学科或课程的教学重点发生某些变化是常有的事。不可把课程的重点看做是固定不变的。突出重点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如可以通过课堂进程的合理安排,多角度、多方面地讲解与练习,能够抓住本质的语言的恰当表述,板书或多媒体屏幕的有效显示等等。

2.4脉络清晰,逻辑性强;所谓脉络清晰是指那些重点知识要通过一个自然的、合乎逻辑的认识过程使学生接受,也就是说要讲清解决问题的思路。清晰的思路是教师备课中追求的目标。备课的过程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理清思路的过程。这个备课的成果表现在课堂上就是课讲得脉络清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一个特定的问题讲解的一般脉络是:①提出问题。可通过思考题、例题、某个实际问题等来实现。

②利用本学科以往的知识和其他学科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还可能需要引入某些新概念,用以建立解决该问题所需的数学或物理模型。

③得出结论。也可能从得到的结论中引出某些新的概念。④举例说明对所得结论和新概念的理解和应用,从而把这一讲解落到实处。

一堂课的脉络轨迹在形式上往往是通过板书或计算机大屏幕上的大、小标题来展示的。

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角度看,清晰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可能比最后得出的结论更重要。在课堂上对每一个问题的解决都应看作是解决本学科实际问题的范例,都应使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上受到启发。实际上,只有依据明确的概念,通过合理的分析推导得出的结论,才是最容易、最容易记住的结论,也才是最容易应用的结论。那种只讲结论不讲必要的推导过程的讲法,对于重点内容而言是不足取的。

2.5语言考究,准确生动;以上四条是属于有关讲课的内容及如何把这些内容教给学生的具有指导思想性质的标准。这些思想的实现还要靠教师在讲堂上通过语言讲解等手段来实现。没有好的语言表达,再丰富的内容,再明确的概念,再要紧的重点,再清晰的脉络也无济于事。当然,有一本好的教材,学生通过自学也能学到知识。但是老师现场用准确、生动、精辟的语言和得体的板书或投影仪、多媒体屏幕相配合,肯定会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提高其学习效率。更不用说,教师还有通过课堂言传身教,教书育人,及时反映科学技术的新进展和阐述自己独特见解的作用。

在讲课中,对教师的语言上的要求有三个层次:①清楚;②得当;③艺术。

所谓清楚,是指要使你的每一句话,特别是重要的话,都能送到每一个学生的耳朵里。这是最基本的要求。这一要求做不到,其他要求都谈不上。

所谓得当,一是指用词准确,用语恰当。二是指讲话的速度不快不慢,声音不高不低,情绪不急不缓。既要在关键时刻有激情,也要注意在大部分时间里心平气和,自然流畅。

所谓艺术,是指在做到上述两层的基础上,再做到语言简捷、精辟、生动、幽默、有哲理,使学生终生不忘。这是对语言的高层次要求。

对年轻教师而言,第一二层次的要求是基本的,一定要努力做到。第三层次也要不断体会,不断争取。但不要因过分追求第三层次而忽略了前两个层次的要求。那样就会本末倒置,得不偿失。

2.6多媒体屏幕显示和板书得当;多媒体屏幕显示和板书也是帮助展示教学内容、概念、重点、难点和讲解思路的主要手段,是动员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来吸收讲课内容的重要方面。课堂教学对于多媒体屏幕显示和板书的要求也是三个层次:①醒目;②得当;③艺术。

所谓醒目,是指要把屏幕或黑板上的每一个字都能送到每一个学生的眼睛里。这是最基本的要求。这一要求做不到,其他要求都谈不上。

所谓得当,是指在屏幕或黑板上的字与图要不大不小,内容要简明扼要的不多不少,恰到好处。色彩要不平不乱,以有利于明确概念、突出重点和体现思路为准。

所谓艺术,是指单个字清楚秀丽,整个屏幕或整块黑板章法考究。使人赏心悦目,给人以美的享受。与对语言的要求一样,对青年教师而言,上述第一二层次的要求是基本的,一定要努力做到。第三层次也要不断体会,不断争取。但不要不顾前两个层次而过分追求第三层次,致使喧宾夺主,画蛇添足。应该指出,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对不少教师而言,还是正在摸索中的事情,也是十分有兴趣的事情,有很多问题需要总结。这里只从讲课标准的角度做一般的述及。更多的问题后面将专设一节加以讨论。超级秘书网

2.7学时准确,不拖不欠;课堂教学都是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完成的,教学过程要经过精心安排,包括时间上的安排。一门几十上百个学时的课程,能做到堂堂学时准确,会给学生留下老师确实认真对待这门课的感受,是树立精品意识的不言表率。这是课堂教学严肃性的一个方面,也是提高课堂效率所必需的。

为了做到学时准确,首先注意不要拖堂。拖堂往往是出于“好心”,为了给学生一个完整的印象,不管下课铃响没响,非要讲到一个阶段结束不可。其实那时学生已经坐不住了,人在教室心已经下课了,你的愿望收不到实效。不如就此停止,研究以后如何能准时或提前一点儿结束。

欠堂太多也是不好的。比如离下课还有10分钟,就没的可讲了,这将会十分尴尬,给学生留下备课不认真的印象。学时绝对准确是很难做到的。实践中,每节课准备一些在时间上可以弹性把握的内容最后讲,可以帮助解决这个问题。

2.8着装典雅,精神饱满;这是对教师在精神面貌上的一个要求,因为典雅大方的着装能表现你的内在气质,增强你的自信心。饱满的精神,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获得好的课堂效果。

对着装的要求是:①简洁典雅,精干大方;②有个性,又不要过分强调个性。

2.9及时反馈,深入反思;这是对学生一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评价,并具此对教学活动所关涉的种种问题进行多视角,多层面、反复、深入、认真的审视和思考整节课的教学方法是否具有针对性,灵活性以及教学语言是否适合本节教学内容的讲解风格等教学行为,并对不合理的地方制定相应措施改正,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第2篇

一、教学改革思考

提高装备试验指挥综合演练课程的教学效果,需要针对上述问题从以下几点进行改革:

(一)立足培养目标,优化演练总体设计以综合演练对学员的总体要求为目标,以优化学员的课程内容体系为基础,实现学员知识技能体系的总体衔接。综合演练对学员综合素质需求是多方面的。从基本理论和技能要求来看,装备试验指挥综合演练既涉及试验筹划、试验设计、试验指挥、试验保障等理论方法,也涉及很多工程技术问题。这就要求在构建以综合演练为末端的课程体系时,应考虑先期课程对演练实施的理论支撑,使前后内容衔接有度、理论到实践过度自然。在前期课程中,应涵盖综合演练所需知识体系,确保教学效果的落实。

(二)明确演练目的,突出试验指挥特点装备试验是一项综合性、工程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军事活动。试验指挥的特点是行政与技术相融合,不仅需要组织管理能力,同时对试验指挥人员的专业水平和业务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在演练时,不能缺少作业要素,只演程序、走过场。需要完善相关数据,使得学员能够通过平时的工作积累研究这些数据,开展更加具体的指挥作业,切实提高业务水平。为了提高装备试验指挥的能力,最佳的方法是将综合演练定位于新型武器装备作战试验指挥,这是由于新型武器装备的时间紧、任务重,对试验指挥人员的锻炼效果更加突出,同时与目前总部“做好打仗准备”“部队训练向实战靠拢,院校教育向部队靠拢”的要求相一致。研究近实战环境条件下的装备试验指挥问题是未来装备试验指挥综合演练的着眼点。

(三)改善演练环境,科学编组参演学员从顶层设计开始做好装备试验体系仿真中心的建设工作,配备完善的软硬件环境。设计针对装备试验指挥模拟训练系统,通过收集底层数据,既要模拟试验的自然环境,又要模拟试验的技术环境;既要模拟试验指挥的技术形态,又要模拟试验指挥的技术手段,建立各演练要素的概念模型与数学模型,将被试对象、试验装备和指挥活动模型化,用仿真的手段建立装备试验指挥综合演练模拟系统,为学员提供逼真的演练环境,提高学员的参与度。系统应具有自动记录和自动回放的功能,能够详细地记录学员的每一个动作与指令,为演练成绩的评定提供依据,方便教员根据考核标准进行评分,由此不仅增加了演练的公平性,还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编写用户使用指南,便于学员熟悉和掌握软件的使用。合理布置演练场地,在硬件方面,若为室内演练,则要保证各参演学员个人的办公设备正常工作,各演练场所的网络、音频、视频互联互通,这就要求LED显示系统、视频矩阵切换控制系统、摄像监视控制系统、声频系统、局域网系统等高效运转。同时为保证演练的安全进行,须建立安保系统、手机屏蔽子系统和计算机泄露防护器等。若需要与现地演练人员沟通,可采用多种通信方法,如传真、电报等。将装备试验指挥三个专业班次的学员统一编组,开展联合演练。依托装备试验体系仿真中心作为任务指挥部,模拟试验的指挥层次。设计基地级、团站级和岗位级三个层次,包括负责行政指挥、技术指挥、后勤指挥等行动的多个席位,如司令部、组织计划、测控通信、信息对抗、无人机、试验安全、试验勤务、总体技术、政治部、组织宣传、安全保卫、群众工作、后勤部、战勤财务、生活保障、卫勤保障、装备部、团站指挥所、现场指挥等,各个小组中设置组长(参谋长、主任、部长)和组员(参谋、干事、助理)。基地级和团站级的指挥员或部门领导由装备团级指挥学员(装备试验专业)担任,各组组员可视情由三个专业班次的学员分别担任,根据学员的现任职和拟任职情况安排演练岗位。同一层次不同岗位可横向协调,提高组织能力;不同层次之间可纵向联系,锻炼指挥能力,同时形成作业效果的回路,由此可检验作业情况。每份文书可能会涉及上下级的任务,上级文书的质量影响下级的工作质量,下级的请示报告又增加了上级的工作,可以尝试让学员参与到演练的评估过程中。

(四)改进演练内容,提高教学综合效益一是加强理论研究。演练的内容应有助于学员深入思考问题,研究平时和战时装备试验,现行靶场试验与装备作战试验、装备体系试验的区别,如试验目的、试验方法、平时数据是否可以服务战时、战场使用过程中需如何改进等。二是明确演练内容。精心选择演练课题,设计能够突出装备试验指挥特色的演练内容。着眼提高学员的装备试验指挥能力,根据当前装备试验的重难点现实问题以及学院教学工作指示和计划,正确选择和确定演练课题,确保综合演练教学的针对性、时效性和有效性。三是提高文书作业研究性和文书质量。根据演练课题,认真编写和修订各类演练文书,为演练的组织与实施奠定基础。针对目前文书的格式和内容不够合理的问题,专门组织对教员的培训。逐步完善企图立案、实施方案、基本想定、补充想定、导调文书、导调提纲、导调实施计划、文书发放计划、导播计划等演练文书。作业内容要符合岗位身份,注意任务的均衡性,避免出现任务量分配不均的情况。要收集必要的底层数据,如被试产品信息、气象条件等,为作业提供数据支撑,充实演练内容,使学员能够分析设计具体试验,增加作业任务量,从练程序变为练技能。运用灵活的导调文书为参演人员提供复杂多变的情况,尤其对装备试验指挥的关节点进行导调,使他们通过对这些情况的分析判断和处理,创造性地运用作战理论、装备试验指挥理论,提高装备试验的组织指挥能力。

(五)丰富演练形式,增强演练可操作性演练形式包括网上演练、图上作业、沙盘作业、室外现地作业、召开会议、撰写文书等,可将其结合起来,多种形式并用,满足演练的多种要求,使演练方式更加丰富,演练的可操作性更强,演练的效果更好。组织多种形式的综合演练时,需把握如下问题:一是选好演练场所。尤其是现地实兵演练,要在多种地形上演练多种试验指挥活动,所以,既要考虑场所的空间,又要考虑便于设置情况和方便推演。二是把握好演练转换。演练方式转换时,不仅存在内容与内容的转换,可能还存在场所与场所间的转换。因此,要求参演人员具有从形式到内容的转换能力,自如地顺应转换,保证演练的连贯推演。三是通过方式的转换,检验演练效果。例如,在拟制试验资源部署使用方案时,需要学员图上作业,可以先在室内进行计算机标绘或手工标绘试验要图,而后转入实地勘察,验证试验资源部署是否合理,可根据现地作业适当修正室内作业结果。

(六)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员理论水平对装备试验指挥综合演练进行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首先提高教员的相关理论基础,由此不断完善综合演练教学内容。一是充分调研论证。总结目前综合演练中的薄弱环节,了解学员重点关注的问题,深入到总部机关和试验基地等单位进行调研,认真学习、切实掌握装备试验指挥的相关理论,提高演练文书质量,使综合演练的内容更充实、更深入。二是坚持集体攻关。组织综合演练教学骨干成立专门的课题组,集中研究综合演练教学内容的设置。集思广益,规范演练程序和演练内容,编写综合演练教材,为参演人员提供指南。三是组织联合审定。积极创建院校与试验基地联合审定、动态更新教学内容的工作机制,结合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标准修订工作,邀请其他院校和试验基地的专家对综合演练内容进行指导把关,使教学内容及时体现部队建设、试验训练和试验发展的最新成果。

二、结语

装备试验指挥综合演练是训练参训学员指挥能力的重要形式,是各层次试验指挥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核心课程,必须高度重视其教学效果,确保经过一个星期的演练时间,学员能巩固所学知识,实现知识向指挥技能和素质转换,实现指挥能力的提升。因此,必须定期分析综合演练中存在的问题,定期进行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提高综合演练教学效果。

作者:曹裕华周雯雯刘淑丽单位:装备学院

第3篇

关键词:设计基础课程素描色彩色彩构成艺术的思维与表现

一、艺术设计基础教育课程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设立艺术设计专业的大专院校已经达到1400多所,每年毕业生数量约10多万人,面对如此庞大的发展数量,中国需要什么样的设计人才引起了我们的思索。我们一定要根据各院校特点,利用丰富的艺术资源,注重学生艺术素质的培养,注重学生本身的整体素质的培养,突出实验性与前瞻性。学生真正要适应社会,真正培养的实际上是他的心理要适应社会,而不是技术要适应社会,技术要高于社会。艺术设计专业学生首先接触到的几门基础课——素描、色彩以及色彩构成往往抹煞了艺术与设计的关系和培养有较强的个性表现力、创新能力、有前瞻性及较高的文化艺术素养这层功能。三门课程的教学实验改革,各校唯一的共同点是都强调造型和技术能力的培养。除去这两点外,还应教什么,目的何在?我认为这才是真正解决现存问题的关键。什么才是高于单一课程,贯穿艺术设计教育的本源问题?毋庸置疑,是艺术审美。艺术审美引领着艺术设计教育中一切要素的走向。所以,深刻意识到素描、色彩以及色彩构成课程除却造型、技法以及单一的色彩配比以外,还能通过“艺术的思维与表现”给设计专业的学生提供最直接的艺术审美训练的平台。而恰恰设计专业的学生的艺术思维与表现能力的高低,对能否实现现时代设计教育的目的与要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上述三门基础造型课程,在全国各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教学中体现为两大倾向:一种是强调“设计性”、理性化的教学,其弊病是缺乏对学生艺术审美修养的培养,容易养成学生肤浅的形式主义观念和漠视设计艺术性的匠人品位,对学生造型创新思维的培养仅停留在空洞的形式层面。二是脱离设计特殊性,强调造型表现的技术性,造成学生思维禁锢,审美僵化,使之较难与后续课程链接。两种倾向都容易导致课程内容偏缺与方法盲目。“艺术视觉思维的训练”“艺术表现语言的审美体验”往往被忽略掉,恰恰这是设计专业学生理解设计与技术的关系、设计与艺术的关系、艺术设计与社会的关系的桥梁。这也理应是这些基础课课程所要承载的教学内容,而并非要到进入设计专业课程后才要做或才能做到的事。

二、领会艺术的思维与表现

世界上极具前卫地位的加利福尼亚艺术学院的研究生说:“花了这么多钱和时间,我们学到了如何思想。”这反映出美国艺术教育的重点是突出观念和思维,这也是西方现代艺术教育的重点。如何训练学生学会思想,成为西方现代艺术教育者研究的目标。在这样的背景下,90年代开中国艺术教育界也因此开展了系列学术争鸣。中央美术学院由周至禹教授领军,率先对本部设计基础课程进行改革,并已成体系。强调设计的学科特点,围绕培养学生创意思维组织课程的建设。

众所周知,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现代的艺术教育——尤其是设计教育,是极其强调“思维训练”的。而设计基础课同样强调“思维”训练,不同的是根据课程特点,偏重于对“艺术的思维”训练,而且是在“艺术的表现”过程中去领悟,以达到教学目的。整个过程中“艺术的”这个前缀非常重要,因为在整个设计教学体系中,没有哪门课能如此直接地把学生领入与“艺术表现语言”对话的语境,并让学生迅速进入“艺术思维”的状态。在此过程中,老师对学生审美广度与深度的引领,很容易让学生步入一个全新的艺术审美高度,学生对造型以及技法的理解不再是概念化的,而是个性化的。最终,达到作为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育的全部教学目的。

三、教学的具体内容与方法

1.在“艺术的思维与表现”的体验过程中,强调艺术审美素养的训练。审美的觉悟需要通过感官对环境和客体的体验、思维对视觉的想象,最终由手准确地在载体上表达出来,观看、想象和构绘三者构成了视觉思维的全过程。根据所授基础课程的自身特点突破传统设计基础教学的单一思路,强调艺术设计基础教学的艺术与设计双重性,建立合理的教学目的、课程内容,以及与后续设计课程之间的良好衔接关系。有助于启发和引导学生创造性理解艺术与设计的关系。在掌握具象和抽象造型规律的基础之上注重学生的艺术审美素质的培养、艺术视觉思维能力的训练和艺术语言表现规律的体验,并通过基础课学习更深刻的认知和理解造型与色彩之间的高级和谐。最终实现学生艺术视觉洞察力与艺术思维创造力以及艺术语言表现力的和谐进化。

2.从目标式教学转型为过程性教学,更利于培养学生的艺术理解力、领悟力及艺术个性和创造力。周至禹教授在中央美院设计系实验教学丛书《过渡——从自然形态到抽象形态》中写道:“重要的仍然是过渡过程中的思维训练,用脑画画,启发心智,用创造性的设计思维探索造型要素的各种可能性,其意义甚过了局部作业的完整性。”

传统基础课是目标式教学方式,有碍学生感性认知的发生、发展。另外,主观心理色彩研究是色彩构成教学的重要内容。以往的教学实践,主要以手绘形式表现“色彩联想”和“采集重构”作业。其训练的单一性很难完成学生对色彩的真实感受和更高级透彻的理解。而“艺术的思维与表现”看重教学中的过程,对学生艺术审美素质和表现能力的培养,是通过启发视觉洞察力、开拓视觉思维想象力、体悟艺术表现语言这些阶段过程性课题实现的。异是萌发学生艺术个性和艺术创造力的原动力,过程性教学,更利于培养学生的艺术个性及创造力。超级秘书网

显然,培养学生的个性表现力、创新能力、及较高的文化艺术素养、社会责任感,是设计专业基础教学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德)约翰内斯·伊顿《色彩艺术》杜定宇译世界图书出版司1999.6

[2](英)弗兰克·惠特福德《包豪斯》林鹤译三联书店2001.12

[3]视觉同盟网.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大型系列访谈专题,2006.

第4篇

人类进入21世纪,Internet为人类交换信息、促进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生产、发展,提高现代人的生活质量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由于网络的开放性、无缝连接性、共享性和动态性的发展使得人人都可以自由进入Internet,当然其中有善者也有恶者。恶者采取各种攻击手段,窃取重要情报,散播破坏性信息,倾泻垃圾消息,进行网络欺诈、释放病毒等行动,这些行为对个人、单位和国家的信息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当今密码学和信息安全技术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包括加密、认证、安全协议、访问控制、防火墙、抗病毒、数字货币等方面的产品。这些产品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都与《密码与信息安全》课程相关。

2.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教学现状

《密码与信息安全》是我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具有宽广深厚的理论基础,涉及广泛的数学知识。在课程内容设置上主要包含密码学基础、古典密码学、密码学数学基础、对称密码学、公钥密码学、数字签名、身份认证、密钥管理、密码学应用、网络安全协议等。知识跨度大、应用背景多、实践性强的特点确定了该课程具有较高的教学和学习难度。然而我校的《密码与信息安全》课程开设的时间短,积累的经验少,与其他课程比较,还有许多教学上的问题有待研究、实践并加以解决,并且该课程只有理论课时,没有实践课时,大多数学生认为该课程缺乏实践动手能力,或不知道如何利用该课程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2教学内容方面

密码学中有三个部分:经典密码体制、对称密码体制和公钥密码体制,均涉及到大量数论、群论、有限域理论、计算复杂性理论等数学知识。包括向量、矩阵、模运算,大整数分解,离散对数、椭圆曲线等。对数学基础知识理解不够深的学生学起来比较吃力;而教师授课时,在课程的课时分配不充裕的情况下,只能忽视对数学知识的讲解,导致学生产生一些畏难情绪,失去学习兴趣。

2.3教学方法方面

如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积极性,是高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改革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而该课程教学主要还是以传统的课堂教学为主,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互动性,不能烘托起整个课堂气氛。且该课程的很多知识需要学生在实际应用中才能真正理解、掌握,这种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让学生完全领会所学的知识以及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学生在学习中不知道学为何用,因而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4教学模式方面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还是围绕理论学习,忽略了实验教学。而该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中应使学生通过实践来深化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在讲解DES、AES、RSA、ECC、MD5等算法时,不仅只讲解它们的工作原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掌握各种算法的实际应用,而应用的掌握必须在实践中完成。因此,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至关重要。由于该课程实践性强,需要不同学历层次、不同知识结构、不同实践经验的人才队伍共同打造师资团队。

3.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3.1教学内容改革

教师在授课时,应合理安排课时,补上相应的数学知识,完善密码学的知识面。利用多媒体课件,制作相应数学知识实例,加快学生的理解过程。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开发新颖、实用、趣味的教学软件,使教学直观、形象,也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在讲解具体算法时,可以通过flas来演示算法的,学生可以根据动画的演示清晰地理解算法的执行过程,从而使教学过程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在设计该课程理论教学内容时,应结合我校人才培养定位的特色,在讲解密码算法和密码协议的同时,应讲解该算法或协议实际应用的例子,在课堂多媒体教学环境中演示给学生看,同时要求学生通过编程实践等手段实现相应的密码算法。这样,既符合该课程实践性很强的特点,也符合人才培养定位的特色,对学生未来从事信息安全领域的工作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3.2教学方法改革

应该建立信息安全专业实验室用于相关课程的实践。如现有条件尚无法建立专门的实验室,可利用现有网络实验室,采用虚拟机软件和自主编程结合的方式来完成课程实践。另外教师应指导学生利用C、Java等高级程序设计语言来实现一些典型的密码算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动手能力。编写程序可以促进学生对算法的理解,有助于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并且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选派骨干教师到其他学校交流,造就拔尖人才;根据实际需要,聘请本地知名公司、企业的资深专家和其他高校教学经验丰富学术成就较高的教师为兼职教师,补充教师的知识结构。

3.3教学模式改革

第5篇

摘要:本文从生源、师资、课程和教材等全英商务教学先决因素的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对中等职业学校实施全英商务教学进行探讨。文章认为,全英商务教学在中职学校是可行的,可以在新的形式下培养出英语水平更高、商务能力更强的学生。

关键词:中职;全英商务教学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英语+商务”科目的教学模式在不少学校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大批学生通过商务课程的学习成功地考取了国家承认的各种职业资格证书。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中国加入WTO的大环境下,企业和社会对既懂英语又懂专业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既有商务知识又具外语能力的中职学生有其独特的优势,深受用人单位的青睐。已开设商务或商务英语等类似专业的普通中职学校,在成熟的“英语+商务”科目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向前推进,实行具有中等职业教育特色的全英商务教学已经成为可能。

中职学校全英商务教学能否实施,能否借鉴“英语+商务”科目的成功经验,主要看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能否得以解决:一是人的问题,也就是生源和师资的问题;二是课程设置问题;三是教材选用问题。

优中选优的生源全英商务课程教学对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在学习期间学生要以英语为工具学习商务理论,并用英语实践商务操作技能。因此,他们必须有良好的英语基础才能完成全部课程的学习。学校必须对学生进行遴选:一方面对志愿报读本专业的学生进行选择,筛选出总分高、英语单科成绩也高的学生学习本专业;另一方面在全校范围内进行选拔考试,挑选出英语成绩好的学生学习本专业。

“双师型”的师资队伍全英商务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及商务专业水平,既有英语教师资格又有其他专业职称(如国际商务师、经济师、会计师)或职业资格证书(如翻译导游员、报关员、单证员)。“双师型”教师是全英商务课程教学的重要保证。一般中职学校可以通过三个措施来解决师资问题:一是招聘“双师型”教师;二是使现有教师自我提升,实现向“双师型”目标的转变;三是与商务专业教研室实行人才资源共享,让商务专业教师参与全英商务课程教学与教研工作。

全英语授课的课程全英商务课程教学是指除国家规定的公共基础课(如语文、数学、政治、计算机)以外的课程全部用英语授课,包括所有的英语课和所有的商务理论及操作科目。根据中职学生的实际,全英商务教学实际上是以模块形式进行,通过英语强化模块、商务知识模块和商务实训模块,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既懂英语又懂专业的应用型人才。英语课程是基础课程,同时又是关键课程。要求学生的英语水平必须达到高中优秀毕业生的水平,或者达到大学一年级水平,而且必须通过全国英语等级二或三级考试,否则,全英教学模式不能获得成功。因此,必须在一年级强化精读、泛读、口语、听力等全部的英语课程,并在课时安排上予以侧重。因为商务专业的学生都是挑选出来的,通过一年的集中学习应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并能适应后期的学习。同时,英语应始终作为工具贯穿在各个模块的学习过程中,并且在商务课程中对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有所侧重。因此,用英语授课的商务课程和商务实训是全英商务教学模式的核心,在二三年级的学习中得以体现。二三年级的商务课程学习,每门课程必须保证有足够的课时量(如每周4~6节)。例如,对以培养企业单证员为目标的外贸专业方向,可开设国际贸易实务(英)、商务写作(英)、商务单证(英)、外贸谈判(英)等课程,以确保学生对外贸知识、外贸函电和外贸单证有足够的知识基础,以满足企业对这一方面人才的实际需求,使越来越多的中职学生通过系列的外贸课程学习成功地考取国家承认的单证员资格或报关员资格。只要教材得当,通过这些全英商务课程的学习,学生的英语和商务能力同时提高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合适的教材教材选用是保证学生水平有足够的提高,并保证学生在学习商务课程的同时提高英语水平的关键。商务英语专业所用的教材有三种:大学教材、引进版教材、自编教材。有人怀疑采用大学教材或引进版教材学生能否接受。其实,这是完全不必要的。因为,一方面,商务专业的学生都是优中选优的学生,有相当好的英语基础;另一方面,不管是大学教材还是引进版教材,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一、二册或初、中级本一般会注重基础,比较易懂。在大学教材或引进版教材不能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可由教师自编教材来弥补。如广东外贸学校的英语教师编写的《模拟实习指导》符合该校的情况,满足了学生对编制整套商务单证的学习要求;又如江门财贸学校的教师编著的《外贸英文函电简明教程》(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既让学生接触到商务英语写作,又切合中职学校学生的水平。不管使用何种教材,只要切合学生实际,有利于他们英语和商务能力的提高,并能保证全英语教学的顺利进行,都是可取的。

总而言之,全英商务教学在中职学校的实施只要符合上述的条件,只要在生源、师资、教材、课程和教学等环节上进行合理的选择和配置,就可以扎实地实施。为此,我们完全可以期待今后商务类的中职学生会以更高的英语水平和更强的商务能力出现在人才市场上。

参考文献:

[1]郭桂杭.商务管理全英教学模式初探[A].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国际商务英语研究会.第五届全国国际商务英语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第6篇

字体与版式设计课程是平面设计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其课程教学内容是完全按照平面设计专业职业岗位需求而设计的。平面设计专业的相关职业岗位,如海报、标志、广告、杂志、美编、画册、书籍、报纸、产品样本、网页、企业形象、招贴、挂历等平面设计的各个领域都离不开字体与版式设计的相关知识,因此,字体与版式设计课程教学以职业岗位需求设计仿真项目实训的针对性更强。以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传媒艺术系为例,教师在具体授课时把公司的一系列具体案例带到课堂中,模拟社会工作场景,真正让学生学习进入一定的工作状态,在具体的实训过程中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这样更利于学生的成长,学习的目标也更明确。除此之外,教师还设计一些仿真项目,如设计在线的一系列比赛项目、学生的创新课题等,当然这些完全依靠课堂时间是解决不了的,还需要课后在工作室由教师辅导练习。

二、以工作过程导向设计课程考核方法

高职学生的生源素质现状不甚理想,这在王康健先生的文章《试论高职高专人生导师制的教育美学》中“高职高专生源素质现状分析与思考”模块分析得很透彻,学生基础差、能力弱、学习态度不积极、自控能力差等特点要求教师除了积极引导其学习之外,还要有具体的考核标准,给学生一定的压力,让学生实现主动与被动交互学习,字体与版式设计课程教学也不例外。字体与版式设计课程教学考核更应该有具体的量化考核方法。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传媒艺术系的字体与版式设计课程考核方法依据工作过程设计,内容有基础设计分项、优秀经典案例学习分项、草图分项、项目实践过程表现分项、创新创意分项、习作分项、作品分项等,每个分项按一定的比例结算成绩。这种考核学生的方式相对科学,学生容易接受,也相对公平,最大限度地减少因对于作品的主观印象而对学生工作过程中的努力等客观存在因素的忽略,也减少对学生积极性的打击,在一定程度上更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

三、以工作室化制度设计人才培养方法

工作室化制度设计人才培养方法是近几年高校比较流行的方法,工作室作为教学的一个载体,是开放式的教学模式,相对传统教学模式而言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教学方式,更偏重于技术层面的学习。当然,每个学校的工作室都不同,呈现的教学形态也不一样,即使同一高校或同一系部,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工作室也不尽相同,唯一不可否认的是以工作室化制度培养人才的方法确实行之有效。工作室化教学是对字体与版式设计课程正常教学的有益补充,相对来说教学环境也更加开放,学生在较为放松的状态下学习需要的知识,也能更好地与市场结合。学生主要利用中午、晚自习、双休、节假日及其他一切没有课的时间进行讨论、交流、实训学习。学生管理自己,自己掌控学习安排,工作室完全模拟真实的工作情境,使学生进入一定的工作状态,主要形式表现如下:

1.以项目为载体锻炼学生能力

(1)外来项目外来项目主要是指教师将承接的平面设计社会项目带到工作室,指导学生并与学生共同完成,可以极大锻炼学生字体与版式设计方面的能力。正如王康健先生的文章《高职高专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谈到的“高职高专学生作品创作思想的观念转变”中的一个方面,即“变‘习作’向‘作品’转型”,使这种创作活动组织产生具有社会性质、艺术性质、价值性质等的智力成果,这是学生真正意义上的“作品”。还有一些是学生自己在社会上联系的项目,属于初级阶段带有创业性质的锻炼,实训这些项目可以更好地与社会、企业有机结合,进行实战,充分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帮助学生夯实字体与版式设计的基础,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达到艺术与技术的和谐统一,更培养了学生面向市场的创业能力和就业能力。

(2)校园内服务化项目校园内服务化项目主要是校园内学生会、学工、校园活动、竞赛等多方面的海报、标志设计,属于服务性质的项目,工作室承接此类项目对于锻炼学生字体与版式设计方面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具有积极的作用。

2.以技能竞赛为平台,提升学生学习激情在字体与版式设计课程的课中、课后,教师会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类型的平面设计比赛,国家级、省级、市级、校级,政府主办的、协会主办的等。教师将其参赛启事一一收集并打印出来,张贴在工作室的墙上,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比赛参加。对于获奖的学生,学院和系部每年都会给予不同级别的奖励,这对学生来说是莫大的鼓励,很容易就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基本上晚自习、节假日里学生都会在工作室内辛苦劳作。对工作室制度的探索无形中营造了人才培养的实践环境,而且教学效果非常显著,也容易出成果,学生能力得到平稳提升。

3.大学生创新课题导师制辅导,构建丰富多彩的师生关系每年教师可以带领一批学生组成团队,共同申报大学生创新项目。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沟通、协作。项目分工明确,遇到困难大家互帮互助、解决问题。教师既是良师也是益友,既加强了知识技能的学习,也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同学之间的友情。项目所培养的团体意识、合作交流的精神也是以后就业单位所需求的人才素质。教师“导”得有技巧,也很艺术;学生“学”得很自然,顺理成章,觉得字体与版式设计知识学起来并不是很困难的事。

4.合理评价艺术,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字体与版式设计工作室必有其一定的规章制度和考核评价方式。以工作室平台、实训项目为载体,配合正常的课程教学,其目的是更好地培养学生,杜绝一些影响学习的因素存在;要让学生学得其所,正确地评价对其是一种促进和鼓励。工作室的教师必须以身作则,运用自身的行为,尤其是语言艺术,真诚、生动地从各个层面教导、影响学生,“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说服、打动学生,感化学生,才能真正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四、结语

第7篇

对于任何一门自然学科来说,没有实验活动作为基础,理论知识就会成为空中楼阁。生物作为一门自然学科,那么其教育教学的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实验活动。因此,生物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中的一块尤其重要的阵地。如何搞好这块阵地的建设是我们作为生物教师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笔者就此发表以下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重视本门学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长期以来,由于初中生物不参加毕业考试,更不参加升学考试,在一味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的环境下,就造成老师不重视教学,学生不重视学习,在偏远落后的地区尤其严重,于是生物这门课就成了课程里的“豆芽”。但是,作为自然学科的生物所蕴涵的科学知识是其他学科无法涵盖的。初中生物里介绍了我们生活的自然环境,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通过生物学习能够达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的目的.因此,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着想,我们应当重视这门学科,搞好生物教学。

二、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正确运用科学方法的能力

生物实验是学习生物的重要工具,是生物理论知识的来源,是生物的重要基础,通过它我们不仅仅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理论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学会实验的科学方法,如:观察法、推理法、归纳法等。

三、打破陈规,创新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前提

传统的实验教学,教师在课堂上根据教学目的,把实验用品、>!

在教学设计和安排上,应体现科学认识的一般过程,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实验活动中体验并学会科学方法的应用。在课堂上,我们应该转变角色: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知识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精心组织教学,让学生在我们的引导下,应用正确的科学方法,通过自己的努力或与同学合作交流,达到实验目的,品尝成功的甜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教学目的。

例如,在学习植物类群这一节时,我把这节理论课改为了一节实验探究活动课:我来当“小林奈”——制作植物检索表。我先让学生自己阅读一面教材,然后把学生带到河边,选定一片植物种类丰富的区域。我把学生分为了八个小组,要求让每个小组的学生相互分工合作,根据教材所讲授的知识对所选区域内的植物进行分类,同时观察相同种类的植物有什么相同点;在二十分钟内完成并交一张植物检索表;评选“小林奈”。作好布置后,我就让他们自己去完成任务。他们在那里兴致勃勃,热火朝天地为自己的“事业”奋斗。二十分钟后,他们完成了。我把大家聚在一起,相互交流自己的结果,由大家来根据结果评选“小林奈”。这堂课结束后,学生们的心思还停留在这个活动里,思考自己有哪些不足,其原因是什么。有的认为自己没有安排好,有的认为是自己观察不够细心……整个过程,我所做的就是在一旁采取一些他们采不到的标本和照顾他们的安全,打破了空间的限制,也没有了枯燥的说教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其学习的效果也不错,他们还期待着下一节生物课。

四、走进生活,培养学以致用的科学意识

初中生物的很多的知识来源于我们的自然生活,因此,我们应利用好我们周围的现有素材,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让学生把知识带出课堂,走进生活,让学生感到“处处留心皆学问”。让学生了解科学知识对人类带来的益处,从而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科学意识。

第8篇

关于怎样处理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有学者认为现代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中,在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上,一直存在着某种注重经验性实践活动,轻视系统性理论抽象的倾向。有相当一部分社会工作者认为,社会工作主要是一门艺术而不是科学,在具体的社会服务中主要依赖于实践的经验而不是理论的指导。这种倾向长期影响着现代社会工作的健康发展和社会功能的充分发挥,更影响着社会工作教育的学科建设。更多的学者则强调要重视实践,认为中国的社会工作有着与西方不同的特点,西方是先有实践再有理论,中国则是从理论开始,带动实践的展开,所以一直存在重理论教育轻实务的不足,因此,社会工作尤以实践为教育的目标与致力方向。对这个问题最有发言权的其实是社工专业的毕业生,不管他们在学校里是接受理论教育多些,还是做实务多些,他们能不能迅速适应工作岗位最能说明问题。为此,笔者对该专业毕业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学校理论课程教学的看法,从而为社会工作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

二调查的基本情况

本调查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发放问该卷该给专业已经毕业并正从事社会工作的学生,通过这些学生再寻找其他符合条件的调查对象,共回收问卷148份。接受调查的对象还有部分在读的研究生,以及部分没有在高校接受过社工的专业教育但从事该项工作的人。考虑到在读的研究生在本科时接受了社工的专业教育,现在可以站在更高层次对该专业的理论教学进行反思,他们填写的问卷计算在有效问卷内。目前从事社会工作却没有高校社工作教育经历的不符合调查条件。剔除不符合条件的问卷,获得有效问卷128份,最后利用SPSS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如下:128人中,性别构成为60名男性,68名女性。学历构成为11名研究生,108名本科生,11名专科生,本科毕业生是这次调查的主体,占总调查对象的82.8%。毕业学校为湖南农业大学、深圳大学、黑龙江工程学院、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广西师范大学等43所高等院校。开始从事社工的时间从2007年到2013,其中2010年、2011年、2012年、2014年这四年开始从事社工的最多,分别是29人、26人、25人、21人。所在的岗位既有机构社工、也有项目社工,从事的具体工作有社区社工、学校社工、企业社工、家庭社工、青少年社工、老年社工、妇女社工、残障社工、社会工作行政、机构管理或项目管理等等。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被调查者所从事的工作涉及到社会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领域,从事社会工作最长的已经满了六年,最短的不足一年。从开始从事社工的毕业生,正处于角色的转换期,在学校所学的理论能不能帮助他们迅速地适应工作岗位他们的感受最直接,而已经从事社工几年的毕业生他们的工作经历让他们对这个问题的感受更加深刻,因此本次调查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社工专业毕业生对该专业理论课程教学的看法。

三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社会工作专业理论课程学习的收获及重要性的看法,第二部分是对社会工作专业理论课程设置的看法,第三部分是对社会工作专业理论课程课堂教学的看法,第四部分是对社会工作专业理论课程教学的建议。

(一)对社会工作专业理论课程学习的收获及重要性的认识

绝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在学校里理论课程的学习很有收获,认为学校里的理论学习对现在的学习和工作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能使自己更快地掌握技术。具体情况如下:33人认为在学校理论课程的学习很有收获,占被调查对象的25.8%;59人认为比较有收获,占被调查对象46.1%;35人认为有一点收获,占被调查对象的27.3%,有1人认为完全没有收获,占被调查者的0.8%。20人认为在学校的理论学习对现在的学习和工作影响很大,占被调查对象的15.6%;70人认为比较有影响,占被调查对象的54.7%;36人认为有一点影响,占被调查对象的28.1%,有两人漏填。17人完全赞同理论知识学好了,在实践中可以更快地掌握技术,占被调查对象的13.3%;52人比较赞同,占被调查对象的40.6%;50人有一点赞同,占被调查对象的39.1%;有5人完全不赞同,占被调查人数的3.9%,4人漏填该题。有1人认为理论学习比实践重要,15人认为实践比理论重要,112人认为理论学习和实践一样重要,占被调查人数的87.5%。

(二)对课程设置的看法

问卷中的十门课程是参考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编辑出版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年)》,分别是社会工作概论、社会学概论、社会心理学、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社会保障概论、社会政策概论、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社会工作、社会工作行政。对于课程设置,被调查对象认为高校社会专业理论课程设置很完善的有1人,占0.8%,比较完善的21人,占16.4%,一般的49人,占38.3%,不太完善的51人,占39.8%,很不完善的6人,占4.7%。回答一般及以下的人是对课程设置不满意的,这样就有106人认为高校社会专业理论课程设置是不完善的,占了被调查者的绝大多数。认为有必要针对特定实务领域设置相应的理论课程有124人,占被调查对象的96.9%。关于在实践中用得最多的理论课程(这一题为多选),被选择排前三位的课程是个案工作86.72%(111人)、小组工作82.03%(105人)、社区社会工作62.5%(80人),其余的则是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60.94%(78人),社会心理学54.69%(70人),社会工作概论41.41%(53人),社会学概论26.56%(34人),社会工作行政23.44%(30人),社会政策概论16.41%(21人),社会保障概论6.25%(8人)。关于理论课程在各学期的教学时间安排,4.69%(6人)认为很合理,44.53%(57人)认为比较合理,43.75%(56人)认为一般,7.03%(9人)认为不合理,考虑到被调查者来自43所高校,各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在理论课程时间设置上不统一,这个数据的参考价值不大。问卷中设计了一个题目了解被调查者对各门理论课程在时间安排的看法,但从调查结果来看,综合各学校情况看,同一门课程在各个学期开设的都有,而且分布比较均匀,这说明在这个问题上并没有形成一致的意见。

(三)对理论课程教学方法的看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是为了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当老师的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教学,只有当学生认同了、满意了,这样的教学方法才有效果。被调查者对学校社会工作专业理论课程的课堂教学满意程度不高,绝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要学好专业理论课主要在于授课教师对实务的熟悉程度,绝大多数被调查者希望采用实训法进行理论教学。具体情况如下:在对理论课程课堂教学的满意程度上,7人表示很满意,占被调查对象的5.5%;49人感到比较满意,占被调查对象的38.3%;48人觉得一般,占被调查对象的37.5%;23人不太满意,占被调查对象的17.69%;1人很不满意,占被调查对象的0.8%。对于怎样学好专业理论课,17人认为主要是学生努力,占调查对象的13.4%;27人认为老师好的教学方法,占调查对象的21.1%;8人认为老师要有高的理论水平,占调查对象的6.2%;74人认为老师要对实务熟悉,占调查对象的57.8%,有1人没填。关于最适合的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方法(这一题是多项选择),具体情况如下:54.7%(70人)选择“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等;54.7%(70人)选择“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包括演示法、参观法等;86.7%(111人)选择“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包括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50.0%(64人)选择“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如放映电影和案例等;53.9%(69人)选择“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如发现法、探究法等。

(四)对社会工作专业理论课程教学的建议

建议采用的是开放式的问题,有60个被调查者写出了对策和建议,具体可以分为以下的几个方面:

1.在理论课程设置上,被调查者建议除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年)》列出的10门课程外,还应该开设社会调查方法、社会统计学等课程。有人建议理论课程可以不分科目,不要分门别类地上各门课程,而是整合各种理论及实务开设综合性课程。在理论课程教学时间先后安排上,被调查者建议不要在一开始的时候就学习西方社会学、社会学概论等相对枯燥难懂的理论,应当先接触一些通俗易懂的理论,等学生有了兴趣和一定的了解,再去学习更专业、理论性更强的知识。

2.在教学方法上,有人提出理论课程比较枯躁,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在讲课之前先花10到15分钟玩热身游戏。有人提出让学生去讲课,而不是老师讲学生听,将教学内容布置成各种专题,让学生去查阅文献资料,以小组研究结果的方式向其他同学进行教学讲解。更多的建议强调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于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又有以下的建议:借鉴国外及香港协青社老师们的教学方法,以轻松、幽默、搞笑的教学风格,多分享老师们的实务经验,在案例分享的过程中穿插相关的理论知识。多与学生互动、交流,采用案例模拟、情境假设、角色扮演等方法。到机构探访和交流。

3.对专业老师的建议,建议者提出因为社会工作理论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其中有着多样化的流派和相龃龉的理论观点,并未有一套固定的标准或者教学方法,理论学习的目的是具体的社会工作实践中的理论引导和反思,因此,老师不能仅空讲理论,而要与具体实践经验和理论反思相结合。这对于老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理论功底要扎实,二是相关的实务经验要充足。教师就需要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积极关注国内外最新的理论或者是对理论新的解析,把新的思想观念引入到教学中,让学生的理论水平符合现在社工发展状况的需要。积极参与专业社会工作的学习和培训,比如到有经验的高教调研,以及参加权威专家对社工的培训。积极参加实务。要用踏实、努力、负责态度去影响学生。

四结语

第9篇

关键词:英语思维教学现状教室语感

我有幸独立承担并圆满完成了我校2005年级259名博士研究生为期三个月的医学英语听说课程的全部教学内容,至今刚过一年。回首这段教学经历,结合学生的学习效果反馈,体会颇深。其中,最让我自豪的是,一个非英语专业的中国教师用全英给博士研究生讲授医学英语,且取得了成功,这在建校史上还是史无前例、开天辟地的事。

一、了解你的“对手”——我校研究生医学英语教学现状

有人对我校96年级研究生医学英语水平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1。结果如下:

公共英语水平考试通过率:84.8%;

医学英语水平(自评):好(2.1%)、中(31.5%)、差(66.4%);

未修过医学英语:80.6%;

英语口语:好(2.4%)、中(15.9%)、差(59.6%)、从未开口说英语(22.1%);

英语听力:好(13.5%)、中(38.9%)、差(47.6%)。

这就是“国情”,是我教学中必须面对而且要认真应对的课题。首先,公共英语水平考试通过率既然高达84.4%,这是个唯一鼓舞人心的信息,说明他们的词汇量至少达到了5000~6000左右。这足以满足切远远超过了日常口语交际所需的基本词汇(2000~3000),就看教师采取什么样的方法“诱导”、“激发”学生的潜能了!当然,后面的几条结果更证明了医学英语学习的必要性,虽然有的教授说“博士研究生还有必要学医学英语吗?”有道理,但是永远不要脱离“国情”、“校情”。

怎么办呢?

二、教室——语言学习的“国中之国”

我的几个国外老师和朋友在谈到有关语言学习的诀窍时,大部分都说:WholeEnglish,noChinese。举个大家最熟视无睹的例子,为什么一个从初中开始接触英语并已经学了13年外语的博士生,其口语尴尬得可能不及出国半年的初中生?为什么儿童能够在很短时间内很快听懂并说一口流利的语言?归根到底,简单地说,英语学习就是思维训练的问题。

我的调查发现,许多学生在听完一句英语后的首个反应便是:先在大脑中将片言只语“翻译”成汉语后,再将用汉语进行交流的句子“再翻译”成英语,最后结结巴巴说出来,而且有时还来不及考虑语法问题。也就是将接受到的英语刺激与实物之间,加上两道翻译的手续。交际中的语速、流利程度都受到影响,其根本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如此“速率”,如何进行交流?更何况参加国际会议!?

采用全英情景授课,使学生用英语思考,把教室变成学生语言学习的“国中之国”已是迫在眉睫!

虽然许多老师建议我用双语授课,而且我所接触的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也希望我用双语授课,但都被我婉拒了。我深深知道,阵痛和血污之后便是新生,冲破黎明前的黑暗便是破晓的晨晖!

我克服阻力,坚定地使用全英授课。事实证明,在反复的语言刺激下,学生对英语作出相应的反应从无到有,由弱到强,从少到多,又被动接收到主动联想,最后脱口而出,形成习惯,进而演变为能力。

培养学生英语思维的能力就是要求学生学习、使用英语时全身心的投入,进人角色。在交际过程中,当英语信息输入后,学生通过英语思维,直接输出英语。

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实施构建这一“国中之国”呢?

三、精心设计,全方位搭建“国中之国”

首先,大量阅读英文“原著”,培养语感

发给博士生们的教科书从头到尾160万字的正文(均摘自国外原版教科书)内见不到一个汉字!内容涵盖了从基础医学到临床医学、从中医到西医、从结构到功能、从器官系统到分子基因等领域,还提供了大量的医学术语、构词法、病例报告、医疗文书等,加入了最新的有关非典(SARS)、人类基因组计划(HGP)、克隆技术等内容。堪称国内医学英语教科书的“巨著”。每遇到生词,除了自己动手查字典,做标注之外,别无他法。

其次,我推荐给同学们两本全英字典

OxfordLearner’sWordfinderDictionary和LongmanEssentialActivator。这两本字典被誉为discoveringbooks,explosivebooks和dynamicbooks,从活学活用的角度出发,把一个概念用许多种方式联想表达。我以temperature为例说明其用法。

第三,听力材料

摘自英国BBC近年来的力作HumanBody,内容与综合教程相互应,有视频和音频两种格式,约200分钟片长。材料注解后编写成册,设置练习,供课余时间内完成。占考核成绩的40%。还提供了48段完整的临床“接诊-问诊-体检-实验室检查-辅助检查-治疗-病例讨论-出院和随访”全套录音片断.第四,分班、分组,化整为零

我将259名博士分成4个班(分成20个班更好),每班10个组,每组不超过7人。便于提高教学效果,便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小组的表现纳入最终的考核,激发组内每个成员的积极性。

第五,处处留心

告诉同学们随身携带一本小汉英字典和一个MP3,养成随时随地学英语的习惯,看到或听到什么,立即用英语去想该怎么说。我把自拍的白云山风景照片,风景区介绍、群众性体育运动,如蹦极、踢毽子、摩星岭、桃花涧、明珠楼、亭子,甚至路牌(爱护绿化、森林防火等)等给学生看,让他们用英语描述或提出书写错误;禽流感来了,我会谈一点相关知识,之后,先由呼吸病学、传染病学、流行病学的博士从各个侧面介绍背景知识,再由其它学员展开讨论;BarryJMarshall和RobinWarren获得2005年度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后我又让消化病学的博士介绍幽门螺杆菌方面的知识;我还要求学生将我上课用的笔记本电脑的配置用英文陈述;甚至从草地上捡起一朵紫荆花让学生描述……这可能就是所谓的BrainStorm吧。通过者些练习,让学生在所见所闻中“即所得”,养成用英语进行思考的好习惯。

第六,猜谜

有一次我将thalassemia写在黑板上让学生看,绝大部分不解其意。然后我将“地中海贫血”写在一张纸条上“偷偷”递给一位同学,并请他用英文解释给大家听。之后,我会提问其他一些同学说出谜底。如果不知道,则继续请另外一个同学,直到谜底揭晓。有时我会提示一些关键词,比如“anemia(口语:decreasednumberofredbloodcellsorhemoglobin(口语:theproteinthattransportsoxygenintheblood.)”、“geneticdisease(口语:diseasepasseddownfromonegenerationtoanother,ordiseasepassedfromparents)”、Mediterranean(口语:theareasurroundedbythecountriesofsouthernEurope,NorthAfrica,andtheMiddleEast)。

有时我从兜里“偷偷”拿出一粒骰子给一个学生,让他用英语描述,然后让其他学生猜谜。这里我希望学生能够说出以下几个关键词中的2~3个:smallcubes,withsixmarkedfaces,madeofplastic,eachfacewithonedotnumberfromonetosix,forgamesofchance,i.e.gambling。

另外,我还允许学生通过手势、动作、甚至画画来表达意思。

爱玩游戏是人的天性,通过“猜谜”,一是活跃了课堂气氛,二是活跃了学生思维,最重要的是,学生明白了:晦涩难懂的医学专业词汇原来可以如此简单地表达!这无疑增强了学习实践口语的信心和兴趣,突破学生英语口语学习的心理障碍。

第七,除了实践,别无他法

采取教师引导,以学生为主体实践对象的教学方法,将课堂实践与考核挂钩。具体做法如下:

每人必须做自我介绍(占考核的10%);

每组必须完成1个Topic的演讲,并接收提问和答疑,组内的每个成员必须演讲其中的某一个部分(占10%,组平均分即为每个组员的分数);

课堂提问并回答问题:至少问别人1个问题,至少回答别人提出的1个问题(占10%,积极发言的志愿者可获10%的加分);

第八,课外活动

语言环境不仅仅在教室内,不仅仅在医学英语课堂上,而应该主动地创造学习环境。这就是为什么我要求他们利用课外时间完成听力练习的真正原因。此外,我还组织了“中-印友谊桥”活动,即每周二晚上将20余名英语发音比较好的留学生与博士们共度“良宵”,在双方互不明白对方语言的情况下创造英语语言环境,并进行交流;我还主持了由JohnPhilip主讲的专题讲座,参与了我校与广州外语外贸大学研究生会举办的英语联谊会等等。

第10篇

信息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国际上围绕信息获取、使用和控制的争斗愈演愈烈,信息安全已成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并且国内外都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投入。因此,如何加强信息安全学科建设,促进信息安全专业课程改革,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信息安全专业人才是当务之急。操作系统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的核心课程之一,信息安全专业设置后,操作系统课程也是信息安全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之一,其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为了适应信息安全专业的需要,高校应对操作系统课程进行改革,结合信息安全专业的培养目标,将信息安全专业知识渗透到操作系统的教学内容中,做到课程间的有机结合,使学生能够将信息安全理论融入到操作系统设计中,为后续的课程打好专业基础。本文将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方面,讨论信息安全专业操作系统课程的教学改革。

二、理论教学改革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中最重要的软件,它能够对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进行有效的统一管理,便于用户使用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是计算机类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其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进程管理、处理机调度与死锁、存储器管理、设备管理和文件系统五大部分。系统安全问题是信息安全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但是在传统的操作系统课程中并没有涉及到信息安全的相关知识,信息安全专业学生在学习完操作系统课程后,无法将其所学的知识与现有的系统安全问题相结合。因此,针对信息安全专业的特点,理论教学改革应先从教学内容入手,将信息安全中的系统安全技术与操作系统课程的现有内容整合,通过讲授操作系统各个部分的实现原理,让学生深入了解对应系统安全产生的原因和解决方法。如在讲授内存管理时,传统操作系统课程的教学内容需要学生掌握操作系统是如何对内存进行分配、回收和调度。在信息安全专业的操作系统课程中,可以将缓冲区溢出的原理加入其中,使学生真正了解缓冲区溢出攻击的实现方法和预防手段。通过上述将操作系统教学内容和信息安全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相互渗透,学生对操作系统原理和系统安全知识的理解会更加透彻,同时为后续的计算机病毒与原理、网络攻击与防御、逆向工程等信息安全专业课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实践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内容是信息安全专业课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工程性应用人才,在信息安全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强调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保障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强调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本节将从实验教学、课程设计和实践活动三个方面来讨论如何对操作系统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进行改革。

1.实验教学。

为操作系统课程开设合适的实验项目是非常困难的,主要问题在于很难找到合适的实验环境,大多数的操作系统相对于学生来说,太大、太复杂,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将操作系统的设计结构和实现代码弄清楚。尽管可以让学生分块的实现操作系统的各个功能,如CPU调度、内存管理等,但是在复杂操作系统中,改变其中的一个功能模块,其工作量也是非常巨大的。因此,在选择操作系统作为课程环境时,需要考虑以下问题:(1)所选操作系统的体系结构和实现方法要尽量简单,便于学生快速掌握系统的实现框架,理解各部分的实现思路和方法。(2)所选的操作系统源代码完整且完全公开。学生可以通过在学习现有操作系统源码的基础上,深入理解操作系统的设计原理。(3)所选操作系统有相应的说明文档,便于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思维。(4)所选操作系统允许程序员修改,可以重新编译、运行。允许学生对操作系统代码进行修改,是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学生根据课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可以自行修改操作系统功能,并且便于教师添加信息安全的相关实验。根据以上几点,Minix系统是较适合作为操作系统课程实验环境的系统,而且Minix系统中已经包含了一些安全机制,如特权管理和访问控制。在操作系统课程的实验教学环节中,首先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理论知识读懂对应的Minix系统源代码,然后要求学生分模块的实现对应功能。操作系统原理课程与教学内容同步的实验学时为20学时,除了传统操作系统实验内容:进程管理(4学时)、进程通信(2学时)、内存管理(4学时)、文件系统(2学时)之外,实验内容中还添加了信息安全相关实验缓冲区溢出(2学时)、访问控制(2学时)、加密文件系统(2学时)、资源竞争(2学时)。实验内容包括验证性和设计型两类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2.课程设计。

除了与操作系统课程同步的实验教学之外,还可以开设课程设计,让学生能够利用所学操作系统知识,开发、实现相关工具,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开发能力。操作系统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是让学生分模块的设计、实现操作系统功能,此类实验对学生理解操作系统的整体架构和工作原理帮助不大,学生无法将各个小的功能模块联系成为一个完整的管理软件,即操作系统。而课程设计的目的是将操作系统课程和其他信息安全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相整合,最终实现能够满足实际需求的工程项目。课程设计相对实验教学来说内容较丰富,需要学生组队、合作完成对应的课程设计项目。针对信息安全专业的特点,可以考虑添加与信息安全相关的实验项目,如PE(PortableExecutable)文件分析、Windows病毒开发、系统安全工具开发等。通过上述实验项目,让学生在了解操作系统原理的基础上,开发实用的信息安全软件和工具。通过开设课程设计,既能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实践活动。

除了课堂教学之外,鼓励学生参加各项实践活动也是非常有必要的。组织学生成立大学生创新团队,指导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参加校内外举办的信息安全竞赛都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途径。本校每年都组织本专业内、校内、省内及全国信息安全竞赛,同时积极鼓励学生参加校外信息安全竞赛。在此类竞赛中一个重要的考核部分是关于系统安全,即对操作系统漏洞地挖掘和利用,通过以学科竞赛为平台,将操作系统教学引向纵深方向,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优化了学生的知识结构,促进了学生与其他高校学生和教师的交流,以比赛来使学生得到进步。此外,学院还邀请其他高校、公司有经验的教师、优秀的校友和技术人员来校讲座,增加学生对外沟通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能够接触到新的、实用的业界动态,为今后工作做准备。从实践活动效果来看,学生的实际开发能力提升很快,能够将理论知识更好地融合到实际开发中。此外,实践活动还可以促进学生创新团队建设,通过高年级带动低年级学生,使新生能更早、更快地融入到专业学习中。本校通过几年的尝试,取得了初步成绩,学生在各项信息安全赛事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认可。

四、结论

第11篇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3dsMax;课程教学

3dsMax自1996年问世以来,鉴于其在建模、动画、渲染、角色,以及游戏制作方面都有卓越表现,赢得了众多三维设计师的青睐,成为在国内普及度最高的三维软件。现在的3dsMax版本已经在各个方面达到了一定的成熟度,在室内效果图制作领域,它同样是一款功能强大的软件。以下是我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在《3dsMax效果图制作》课程教学上的几点看法:

1环境艺术设计开设《3dsMax效果图制作》课程的意义

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的方向大部分会选择装饰行业,而随着装饰行业的发展,客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很多客户要求装饰从业人员绘制室内效果图。那么高校为了增加学生们的就业机会,从而开设《3dsMax效果图制作》课程。

2高职环境艺术设计学生实际问题与《3dsMax效果图制作》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2.1环境艺术学生的实际问题高职院校的环境艺术学生,大多数文化课基础薄弱,自我约束力欠缺。3dsMax软件教学的复杂性也让学生们望而却步。而本身作为艺术类学生,思想活跃,注意力也容易分散,但自我创造力良好。这就要求学生与教师有很好的磨合度,因材施教为关键点。2.2《3dsMax效果图制作》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要绘制一份完整的3D效果图,需要经历创建一个环境、设置相机、赋予材质、设置灯光、渲染等流程,直接导致教学内容的繁多。这样也会给学生带来抵触思想,而教师的能力又有限。当这些问题汇集一起,就会给教学带来很大的难度。

3针对问题,注重教学内容的选取

3.1注重《3dsMax效果图制作》课程与《室内设计原理》等课程的衔接与连贯性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拥有一个优秀的教学计划,是直接关系到学生们学习成果好坏的关键。教学计划的制定也明确了课程与课程之间的前续与后续关系。《3dsMax效果图制作》课程同样如此,该课程的前续课程应该是《室内设计原理》。因为《室内设计原理》讲解的是人体工程学;室内设计的依据;室内设计的方法;室内色彩的搭配;室内材质的运用等设计基础知识。而运用3dsMax软件绘制一幅空间效果图,它不仅仅单一地需要掌握软件的操作,更要懂空间设计,两者具备才能够绘制实用的3D效果图。所以学生学好《室内设计原理》课程,对进入《3dsMax效果图制作》课程的学习会起到很好的帮助。3.2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合适的教材我们知道,市面上有很多关于3dsMax软件教程的书籍,有以讲解3dsMax软件的基础教材,有一综合实例为主的教材,也有将3dsMax软件、VR、Photo-shop软件合为一体讲解的教材。笔者在刚开始讲解《3dsMax效果图制作》课程时,为了寻找合适教材,特意去各大书店,一本本寻找比较。发现教材内容太难的不合适,内容覆盖面太广的也不合适,仅注重基础而没有实际案例的同样不合适。最后也是经过两轮的讲解,才找到比较合适本院学生的教材。最好的办法师根据个人对学生们的了解,自己编写教材,因材施教,真正传授学生需要的知识。3.3教学内容的安排3.3.13dsMax的基础操作3dsMax的基础操作包括软件的安装,教师上课最好现场演示软件的安装流程,让学生一目了然,并要求学生将软件自行安装于个人电脑。因为其实大多数的学生并不会安装新软件,尤其是女生,教师教其安装软件,也为学生后期能够有效完成课后作业打下基础。教会学生使用软件的主要命令菜单和工具是课堂教学的重点。教会学生选择对象、移动对象、缩放对象、复制对象、对齐、旋转与捕捉等内容。3.3.2建模针对3dsMax软件建模分为三大类,一是三维建模;二是二维建模;三是高级建模。三种建模方式都需要掌握,因为它们相辅相成。讲解三维建模需要使学生们了解创建标准基本体;创建扩展基本体;认识修改命令面板。案例可以选择以制作“台灯”完成三维建模的讲解。二维建模其实比三维建模在实际建模中,使用频率更多。因为很多模型制作,都是由二维图形变成三维物体的,例如墙面的制作,就是现绘制两根二维线条,然后给予“挤出”命令,即可将二维线条绘制成三维墙体。针对二维建模,需要讲解关于线、矩形、圆、编辑二维图形、二维图形转三维物体等知识。案例以“铁艺栏杆”、“酒杯”等进行操作。高级建模比较难,需要讲解布尔运算、放样等,案例可以选择“窗帘的制作”进行操作。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循序渐进地教授,让学生从基础建模开始学起,逐步掌握难度大而实用的建模方法和技巧。3.3.3材质与贴图利用3dsMax软件建模完成,就需要为模型赋予材质与贴图了。当为模型赋予上相应的材质后,在灯光及环境的衬托下会表现出真实的质感,如室内效果图的墙面乳胶漆、玻璃、石材等质感效果等。材质是反映模型质感的重要因素之一,3dsMax软件提供了强大的材质编辑功能,经过反复的参数调整可以制作出质感很真实的材质。可以从颜色、质感、反光、折光、透明性、自发光等出发讲解材质编辑器。效果图最后的美感与材质的赋予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平时也需要培养学生的美感,提高他们进行美学设计的能力。3.3.4灯光与摄影机人们之所以能够看到五颜六色的物体,就是因为物体反射了光的不同光波。3dsMax软件所营造的三维空间与实际生活场景一样,造型、材料质感通过照明得以实现。此过程需要讲解摄影机的创建;标准灯光的参数设置等知识点。结合案例讲解,可以为一个餐厅给予日光效果,对所学知识进一步综合巩固。3.3.5渲染输出与后期处理渲染输出是制作效果图流程的最后一步,可以将颜色、阴影等效果加入场景中,使场景的几何体着色。渲染输出的结果与选择的渲染器和参数的设置有重要关系,所以教师在讲解此知识点时,应该注重参数的讲解。至于后期处理就是将图片导入Photoshop软件进行后期效果处理。

4教学手段的选取4.1《3dsMax效果图制作》课程课时量要充足

我们知道,要完成一份3D效果图时间较长,意味着要学会制作效果图,时间也会很长。这就需要学院给予《3dsMax效果图制作》课程的课时要充足。就目前笔者教授本课程以来,《3dsMax效果图制作》给予140课时量并不多。4.2教学准备充分,结构合理一节课的好坏与教师备课的准备工作是否充分有很大关系。针对《3dsMax效果图制作》课程更是如此。学生内心原本就对3dsMax软件有一定的畏惧心理,那么老师准备充分,教学结构合理安排,由浅入深,举一反三地教学,会让学生更易接受本课程。4.3课后需要布置一定的作业量学好3dsMax软件,仅靠课堂时间,是很难全面消化的。这就需要教师根据课堂知识,适当布置一定的课后作业。使学生课下也能够操作3dsMax软件,熟能生巧才能够融会贯通。当然,作业的难度也需要把握尺度。4.4鼓励学生多参加设计比赛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3dsMax效果图制作》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多参加一些设计比赛,可以校内参与的比赛,也可以参加校外的比赛。激发学生的潜力,以及提高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5结语

笔者通过多年对《3dsMax效果图制作》课程的教学,懂得让学生掌握3dsMax软件并不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标,让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能够进行创作与设计才是目的。只有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他们的创作能力,才能够培养合适的环境艺术设计人才。

作者:张平 单位:湖北开放职业学院人文艺术学院

第12篇

一、《薪酬管理和设计》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内容相对滞后,不能适应和满足用人单位需求。《薪酬管理和设计》作为一门核心专业课程,这种问题同样存在。教材更新速度往往滞后于理论的更新和实践的发展,而且《薪酬管理和设计》课程所涉及的内容是在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非常迅速发展起来的。无论是宏观上国家分配制度的改革还是微观上企业薪酬制度的变化和调整,都使得薪酬管理理念、内容和管理方法需要与时俱进。因此,传统的以教材为主的教学内容已经不能很好的满足学生和用人单位的需求。

2.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效果不佳。目前,大多数《薪酬管理和设计》课程教师不是科班出身,通常是通过短期的专业进修和自修后从事《薪酬管理和设计》课程的教学,往往缺乏丰富的《薪酬管理和设计》咨询方案设计的实战经验。因此,教师采用传统的授课方式,注重书本理论知识的灌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唱独角戏,教学方法相对单一,缺乏与学生的互动,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就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学效果不佳。而且,《薪酬管理和设计》课程中的很多知识点非常繁杂,仅靠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对于没有实践工作经历的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

3.实践教学重视不够,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薪酬管理和设计》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具体的操作流程和方法,并且很多知识点只有在不断的实际操作中才能完全理解和掌握。而很多高校教学中《薪酬管理和设计》实践教学课时在总课时中所占比例过低,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实践教学投入不足。目前对薪酬管理实践教学的研究还处在探索阶段,完善的实验教学体系尚未构建。一些学校虽然开设有《薪酬制度综合实验》或《薪酬管理和设计》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但是由于缺乏完善的实验室设备和专业的应用操作软件未能使学生真正进入到实践的操练中,采取“放羊”的方式,学生也只是抱着完成任务的态度敷衍了事,未能真正的深入到该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实践课程教学效果较差。

二、《薪酬管理和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1《.薪酬管理和设计》课程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内容的更新是课程教学改革最重要和最基本的环节之一。更新《薪酬管理和设计》课程教学内容,首先应加强薪酬管理和设计课程建设,适时更新和出版涵盖新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教材,这不仅给任课教师教学带来方便,也有利于学生对课程框架和基本知识的及时把握。其次,教师要注重引进该课程的前沿理论和方法。由于薪酬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发展迅速,教师在讲授时要有意识的引进和介绍一些国内外薪酬管理领域出现的前沿理论和方法,或与学生分享教师本人最新的科研成果,向学生传递本课程领域内的最新发展信息,弥补教材的缺陷,完善教学内容。再次,在《薪酬管理和设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时刻关注与本课程密切相关的最新薪酬管理现象,并采用视频、音频等形式呈现给学生,并注意与学生一起进行分析和探讨这些现象,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薪酬管理和设计》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薪酬管理和设计》的教学方法也需要改革和不断的创新。除了采用传统的课堂面授法,还可以采取案例教、社会实践调查和团队讨论学习等多元化的学习方法。比如,在学习新的章节之前,导入开篇案例,引导学生了解现实的企业薪酬管理和实施现状以及存在问题,锻炼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讲授具体的难以理解的重要知识点时,也可以采用举例或案例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相关理论和方法。再如,在学习“薪酬水平及其外部竞争性”内容的时候,可以进行一次实际的市场薪酬实地调查。作为任课教师,要及时安排课题时间做出有针对性的点评,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自己的收获,并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薪酬调查的具体程序和方法,还能深入实践提高其社会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薪酬管理和设计》课程实践教学的完善。由于薪酬管理工作的特殊性,在校学生在诸如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的实践教学环节中很难实质性的接触到真实企业薪酬管理方面的工作。作为高校,就有必要为学生创造和提供完善的实验室环节和实验条件,使得我们的学生可以在实验室利用计算机软件和网络来模拟和体会企业的薪酬管理流程和工作,比如企业岗位评价、薪酬调查以及薪酬标准的测算等等。这方面,部分职业技术学院做的比较好,对于大部分普通高等本科学院来说,实验室建设投入不足,为《薪酬管理和设计》实践课程的开设带来了不便,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该课程实践教学的效果。除了改善实践教学的教学条件以外,在《薪酬管理和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有必要加大实践教学的课时分配,根据实践教学讲授的内容需要,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的理解相关理论和方法。

三、总结

《薪酬管理和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是一个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体系等方面进行不断探索与实践的过程。课程教学改革需要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和人才培养的要求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实现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和企业需求的完美结合。

作者:傅端香 单位:河南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