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留守儿童经验交流材料

留守儿童经验交流材料

时间:2022-06-07 20:41:3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留守儿童经验交流材料,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留守儿童经验交流材料

第1篇

留守儿童在中国越来越多,部分儿童刚出生就没有了爸爸,没有了妈妈的陪伴。他们长时期生活在无爱、无语的环境中。我们应该多给他们一点关注,帮助他们健康成长。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学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范文一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的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已成必然,催生出了“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暨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而被留守在家乡,并且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中小学生。为了给这些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今年,我校积极响应各级领导的号召,从实际出发,在全校范围内启动了“关爱留守儿童温暖工程”,现将这段时间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摸清情况,确立工作目标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县农民大量外出务工、经商,有许多成功人士已在经济发达地区购置房产安家落户,使大量生源外流,但仍有一部分的农民在外过着低收入的打工生活,无力支付高额的异地借读费用,只好将子女留在本乡由长辈或其他亲戚帮助看管,我们班像这样的“留守儿童”就有20多人,他们享受不到父母的温暖叮咛,只能在隔辈或亲戚有心却无力的关爱中徘徊,而贫困山区的留守人员,恰恰大多也是老、弱、病、残、文盲、半文盲。这对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是多么不利啊。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学生是祖国的希望,“留守儿童”的问题引起了社会与相关领导的关注和极度重视。面对现状,我校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了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全面推广“关爱工程”,把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不断提高广大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立为“关爱留守儿童”温暖工程的工作宗旨,充分发挥了学校在“关爱工程”中第一阵地的作用。

二、主要工作措施

1、建立健全领导负责制度。

学校成立了关爱工程领导小组,制订具体计划,实施了“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方案,真正地使学校成为了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

2、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

每班推荐4—5名典型学生与我校在职教师结对,每位教师结对2—3名学生,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儿童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定期家访、关心生活、指导学习,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教职工关爱留守儿童的成长日记,让留守儿童在教师同学的集体中成长,以对他们缺乏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3、大力宣传,发动社会力量。

关爱留守儿童仅仅依靠微薄的学校是不够的,所以在这次活动中,还发动了村委会成员以及退休老师一起加入到“关爱行动”中来,此举得到了相关人士的热烈支持,纷纷担当了“家长”的角色,与孩子们一道,迈向新的明天。

4、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我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了每个留守儿童的档案和联系卡,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的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5、积极开展文体活动。

为了“留守儿童”也能像普通孩子一样健康成长,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我校在周一至周五的午间和下午课后,由结对老师轮流值日在学生活动室和操场组织、安排丰富的问题活动。诸如:课外阅读、学习指导、体育活动等。

6、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加强对贫困留守儿童的资助工作;建立关爱经验交流制度;不定期召开研讨会、座谈会,进行经验交流;不断探索新方法、新措施;不断提高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水平。

三、取得的成绩

经过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我校的“留守儿童”工作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生的行为习惯好了,成绩提高了,待人接物礼貌了,自立、自主、自强了……在结对的老师中更是涌现了许多优秀教师。我们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工作,也许现在还仅仅是起了个头。但是在那么多人的关心和支持下,我们有决心对这项工作进行不断的探索、研究,全力做好这项工程,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总之,留守学生需要全社会共同关心、关爱、关注。学校更应该站在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政治高度,扎实解决好留守学生问题,为社会培养出一代合格的接班人,学校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努力探索促使留守学生健康发展的工作思路,对他们要严慈相济,使留守学生享受到同其他学生一样的教育和关爱。锻炼他们的意志,培养坚韧、独立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促使他们健康茁壮的成长。

学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范文二__中心学校是一所农村学校,随着农民外出务工的增多,“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随之越来越多。为更好地关爱留守儿童,给他们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学习生活环境,我校按照留守儿童之家的工作要求,从校区实际出发,做了一些探索,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召开家长会,摸清情况

每学期开学初,学校以班为单位召开家长会,会上除了向家长汇报学校的工作情况,另一项主要工作就是向家长了解学生的监护情况。有的学习无人管理,出现疑难问题缺乏指导;有的对学习没有兴趣,成绩普遍不理想;有的心理不太健康,情绪波动大;有的行为习惯差,常有违纪现象。为切实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学校大家庭,我们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之家,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程。

二、成立关爱小组,加强领导

为加强对留守儿童工作的统一领导、管理及跟踪工作,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形成了以校长亲自挂帅,副校长负责对留守儿童的安全法制教育,总辅导员负责对留守儿童的思想教育,班主任负责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教育及生活教育等。确保关爱留守儿童活动顺利开展,这样有利于提高留守儿童的自我管理,自我保护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三、营造氛围,健全制度,开展活动

1、营造关爱氛围,感受温暖

学校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作为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在校园内、在家访中,在班级内、在团支部中对“留守儿童”充分关注,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关心,全校师生营造了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尊重“留守儿童”的人格,滋润了他们渴望爱的心灵,达到让留守儿童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真正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班级集体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2、健全关爱制度,明确责任

为了让确保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落到实处,我校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有《关爱留守儿童帮扶制度》等。

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我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了每个留守儿童的档案和联系卡,清楚父母姓名、外出打工的地址、联系电话;清楚监护人的姓名、联系方式,便于老师与家长、监护人联系沟通,配合教育。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留守儿童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在每班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由班主任、科任老师与本班留守儿童结帮扶对子。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定期家访、关心生活、指导学习,引导他们健康成长。让教师成为“家长”,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的集体中成长,以对他们缺失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建立健全家校联系。要求班主任老师期初、期中、期末与留守儿童进行家访,了解留守儿童的在家情况。每月指导留守儿童给父母写信或通话一次,增强他们与父母的情感交流。每月与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沟通一次,知晓他们的生活和身心健康状况。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等形式的活动,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进行科学育儿、科学监护孩子的教育,提高他们教育孩子的水平。

3、开展关爱活动,快乐成长

学校制定了留守儿童工作实施方案,开展关爱活动,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特殊关心和监护,全方位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在校园里做到对“留守儿童”三个优先:“学习上优先辅导,生活上优先照顾,活动上优先参加。”为留守儿童创设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留守儿童之家活动室定期开放。在学校少先大队的统一组织下,孩子们可以在留守儿童活动室自主阅读自己喜欢的图书、展示自己的书画作品、组织小组讨论、开展合作学习,与教师、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进步,留守儿童之家活动室真正成了儿童学习活动的乐园。

开展“校园歌手赛”活动。为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给留守孩子搭建展示才艺的舞台,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学校于12月22日在阶梯教室举行了第三届校园歌手大赛。经过各班的选拔推荐,最后全校区共有12名同学进入了今天的比赛。比赛分2个组展开角逐,比赛中小选手们个个满怀激情,引吭高歌,《童年》、《小螺号》、《让我们荡起双桨》等脍炙人口的经典少儿歌曲被歌手们演绎得激情四溢、个性飞扬。嘹亮的歌声响彻赛场,引来台下观众和评委们的阵阵掌声。有的家长得知,自己的孩子要参加校园歌手赛,不远千里,赶回家亲历孩子的活动,让孩子们在成功时享受到更多的关爱。

邀请医护人员为留守儿童进行体格检查,关爱孩子的健康。开学刚刚一周,学校邀请太和三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领导和医护人员免费为校区全体学生进行体格检查。检查的项目有量血压、量身高、测视力、测肺活量、量胸围、五官检查等,并对儿童建立健康体检档案。医生们一边为孩子检查,一边宣讲着儿童保健知识,极大限度地保证了学生的身体健康。孩子们在检查中没有丝毫胆怯,有的是感受到的温暖。

另外,学校定期和不定期举行主题班会、班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以上是我校在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中的一些摸索,还有待进一步创新。留守学生是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全社会都要关爱,学校应该站在对学生负责的高度,对他们要严慈相济,用爱去滋润,用心去呵护,用情去温暖,就能让“留守儿童”走出心灵的荒漠,走进亲情的绿洲。以后我们将更务实工作,不懈努力做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让每一个留守儿童都能健康、快乐成长。

学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范文三为更好地关爱留守儿童,给孩子们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学习生活环境,我校按照留守儿童之家的工作要求,充分认识到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我校从实际出发,加强了对留守学生的管理教育工作,使留守儿童把学校当成了自己的家,为切实做好关注教育,关注留守儿童的这一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成立关爱小组,加强领导

为加强对留守儿童工作的统一领导、管理及跟踪工作,学校十分重视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工作,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中层干部和各班班主任为成员的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各负其责,确保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工作的顺利开展,确保留守学生留得下、学得好、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健全关爱制度,明确责任

为了让确保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落到实处,学校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

1、完善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

学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学校的留守儿童,建立了每个留守儿童的档案和联系卡,清楚父母姓名、外出打工的地址、联系电话;清楚监护人的姓名、联系方式,便于老师与家长、监护人联系沟通,配合教育,共同形成了以留守儿童为中心的关爱网络。并收集学生学习、活动、日常行为表现、情感表现等材料

2、建立监护人队伍,实施教师结对帮扶留守儿童。

由班主任、科任老师与本班留守儿童结帮扶对子。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定期家访、关心生活、指导学习,引导他们健康成长。让教师成为“家长”,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的集体中成长。学校还多方面联系社会上的爱心妈妈,至今有四名留守儿童找到了爱心社会妈妈,社会妈妈负责孩子的全年的学习开销,还定期到学校看望,节假日领回到自己家中,感受到家的温暖。

3、建立“家校”联系制度。

为及时了解掌握各方面情况,有针对性的对留守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学校建立定期联系制度。学校对监护人每月进行一次家访,每月与家长通一次电话。

三、营造关爱氛围,开展关爱活动

学校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作为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在校园内、在家访中,在班级内、对“留守儿童”充分关注,让留守儿童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真正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班级集体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利用元旦、六一等节日契机,开展了“校园爸爸、校园妈妈——关爱留守孩子”座谈会,为每个孩子送上学习用品,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与沟通,让这些“留守孩子”体会学校对他们的关爱。使每一个留守孩子在活动中,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觉得自己和其他孩子一样,可以开开心心、快快乐乐的学习生活,让他们的心理充满阳光与欢笑。

四、感受温暖,快乐成长

学校投入大量资金建设留守学生之活动室,配备了电脑、亲情电话、活动器材、图书等设施设备。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关心,学校定期和不定期举行主题班会、班队活动,举办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使他们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五、取得可喜成效

通过各种关爱工作的开展,形成了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关护网络并取得较好成效,留守儿童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善,绝大多数留守儿童不仅学会了自理、自立、自强、自律,还培养了坚韧、独立的个性,出现了广大留守儿童安心学习,家长放心工作的喜人局面。学校四项关爱留守儿童措施__教育局网给予报道,学校建立留守儿童关爱网在__晚报给予报道,在全市发挥了较好的示范作用。

六、今后工作打算

1、倡导全校师生,为留守儿童献出自己的爱心。

开学典礼上,为贫困留守儿童搞一次校园爸爸妈妈活动,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

2、结合教师开展的“教师帮扶”活动,在师生之间开展“手拉手、同成长”为主要形式的结对互助活动。

3、实行家长制,满足留守儿童的心理需要。

各教师两位留守儿童的家长,定期与学生交谈,了解其生活和心理上的需要,给学生以家庭般的温暖,从而使其安心学习。

4、各班组织本班“留守儿童”开展“两地书亲子情”活动,让学生把学习、生活中的乐趣和困难告知父母,能与父母更好地沟通。

(学校免费提供信封)学校在_月份将开展一次“给远方父母一封信“为主题的征文活动。

5、打开留守儿童心灵之窗,每月上一节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课,开设心理咨询,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心里话。

6、关注留守学生的生活和学习。

每位教师需帮扶一位留守儿童,做到随时与孩子沟通交流,关注孩子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情况。

七、存在的问题

总之,留守学生是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全社会都要关爱,我校在这方面虽然做了大量工作,获得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我们也感到这一工作单靠学校的努力,是不够的。目前,“留守学生”人数增加,给学校,教师带来了极大的困惑。其次,家庭教育观念错误,家长教育没有方法,给学校教育造成了很大的阻碍作用。所以我们应用爱去滋润,用心去呵护,用情去温暖,让“留守儿童”走出心灵的荒漠,走进亲情的绿洲。

第2篇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策略

课外阅读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至关重要,《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9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这条标准,城市学生尚且难以达到,农村学生自不待言,农村小学生的阅读状况就更不容乐观了。究其原因:一是农村家庭藏书少,即使有书,大多也不适合儿童阅读;二是学生年龄小,辨别能力和自制力较弱,容易把目光投向游戏机、手机、电视、影碟等音像媒体,喜欢课外读书的学生少之又少;三是学生中“留守孩”比例高,家中老人无力引领、指导其阅读。

面对如此现状,农村小学教师该如何让学生“有书读”并“爱阅读”,进而了解“怎么读”呢?

一、创造条件,降低阅读成本

1.有条件的农村小学,应尽可能建立图书馆、阅览室。

2.鼓励学生把自己的书带进校园,与同学相互交换阅读。一个学生有一本书,就等于全班同学每人都有这本书。

3.教师购买部分优秀的、适合儿童的书籍,供学生传阅。

4.组织学生集中购书。批发总比零售便宜,集中购书可以以较低的单价成交。

二、营造氛围,激发阅读兴趣

1.故事激趣。听故事是没有负担的,低年级的孩子特别喜欢听故事,尤其是《白雪公主》《灰姑娘》《海的女儿》《丑小鸭》等经典童话故事。对于少读书或不愿读书的农村孩子来说,教师声情并茂、娓娓动听的讲述,往往能让他们浮想联翩。讲到精彩处,教师可以戛然而止,让他们猜想剩余情节。利用学生迫切想知道故事结局的心理,教师可以拿出书告诉他们,结局就在这本书里,这样就能激起他们强烈的阅读欲望。

2.榜样激趣。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农村教师常给学生讲一些农家子弟读书成才的故事,可以激励学生向他们学习,排除身为农家子弟的自卑感。当然,老师的榜样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要求学生必读的书,教师自己要先读;每天学生集体阅读时,教师放下别的事,手捧一卷书跟他们一起沉浸在书海中——这样学生就乐意跟教师交流读书的感受,从而喜欢上阅读。

3.环境激趣。适宜的环境布置,可以刺激人的阅读愿望,如在校园文化栏、教室内外墙张贴读书名言、读书谚语等。安静的教室及静谧的树林,都是绝佳的读书场所.诚如陶行知先生所言:“同学也互相感化。好学的同学能引起别的同学好学。”此外,组织学生参观大的书店和大型图书馆,让学生感受书海之浩瀚,也能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4.奖励激趣。以笔者带的班为例,笔者在班里设立了很多奖项,如“小小书迷”“读书之星”“进步之星”“小博士”“故事大王”等。获得这些荣誉的学生,有机会从老师手里得到最新图书的阅读权,读书自然更积极;其他学生在羡慕的同时,也会暗下决心多读书。由此,全班容易形成你追我赶的读书热潮。

5.沟通激趣。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学校每月举行读书经验交流会,让学生介绍自己的阅读体会,借鉴其他同学的阅读经验、阅读方法,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影响,共同进步。

三、推荐读物,保持阅读兴趣

依据农村学生实际情况,向学生推荐读物有以下思路:

1.帮助学生深化了解课文内容。如教学《数星星的孩子》《爱迪生救妈妈》《动手试一试》等课文之前,可指导学生读有关书籍,使他们对张衡、爱迪生、居里夫人等名人有初步的了解;教学《恐龙的灭绝》《太空生活趣事多》之前,可向学生推荐介绍恐龙和太空知识的书籍;教学完《揠苗助长》《守株待兔》等课文以后,可指导学生阅读《伊索寓言》《动物童话》;教学完《阿德的梦》,可向他们推荐阅读连环画。

第3篇

关键词:问题学生 教育与管理 对策研究 长效机制

“问题学生”是指那些受家庭、学校、社会及自身不良因素等方面的影响,导致在思想、行为、心理、学习等方面偏离常态的学生。问题学生的教育问题作为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不可回避的一个重大课题,近几年在全国各地已形成了很多好的方法、好的经验。我校虽然地处市区内,但学生来源主要是农村地区学生(东方居委会、棉原、杨市莫市及蔡湖村、竹根滩三江村等)和进城务工子女(附近的工厂企业、个体工商户等)两类,很多学生由于缺乏良好的生活和教育环境,出现了感情缺失、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为失律、学习失信等问题,加之农民工子女和留守儿童呈逐年上升趋势,问题学生的态势越来越严重。如何让这些学生健康和谐地成长,将他们的“问题”在小学阶段就予以矫正呢?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早在2002年,我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就针对班主任反映的问题学生进行了一次调研,只是当时的侧重点在思想和行为方面,学校为此成立了一个行为习惯矫正班,由政教处制定方案组织实施,没有深层次地寻找原因。去年由学校德育副校长牵头,政教处、少先队、年级组具体实施,再次对问题学生展开专题调研,从外因(家庭、学校、社会等)和内因(学生自身)两个方面进行深入地分析,得出以下原因。

1、家庭方面主要有父母思想和文化素质较低、父母教育方式方法不当、单亲家庭、隔代抚养等原因。

2、学校方面主要有教师教育教学方法陈旧、教师职业道德水准低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制欠缺等原因。

3、社会方面主要有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电视及互联网等传媒中不健康文化的影响、周边电子游戏室及网吧的影响等原因。

4、学生自身主要有自控力差、判断力缺乏、意志薄弱等方面的原因。

问题学生是学校管理的难点,也是管理的重点。如果问题学生得到了有效管理,学校各方面的工作将会有一个质的突破。为此,学校认为通过建立问题学生档案,形成管理网络是有效管理问题学生的新举措。

1、建立问题学生档案

建立档案必须考虑问题学生的类型。结合我校实际,我们认为主要有这么几类:学习问题生、品德问题生、心理问题生、身体问题生、综合问题生。其中以单亲家庭的子女、留守子女、农民工子女居多

建立档案必须考虑问题学生的界定。问题学生如何来界定?学校主要是采取班主任申报,年级组控制总量,政教处审批备案的流程来界定的。一般每班应控制在3人左右,最多不超过5人,每年级最多不超过学生数的8%,否则会伤害一大片,教育也不能取得实效。

建立档案必须考虑问题学生的资料记录。记录什么?最基本的学生情况要有登记,如班级、班主任、学生姓名、监护人姓名、家庭住址、联系方式、建档时间。然后就是存在的问题分析,如家庭教育情况、品德心理及人际交往情况、具有代表性的行为思想特征、学习情况等。再就是解决问题的对策记录,主要由责任人对问题学生分析后有针对性的提出来。最后还要有不良行为记录和帮扶效果,由班主任和政教处记录。

建立档案的目的在于教育的针对性。针对学生的不同错误,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使学生改正错误,重新做人。建立档案的目的更在于平安和谐校园的建设。通过档案,使问题学生的管理走向常态,防患未然。

2、形成管理网络,明确管理职责

对问题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不仅仅是班主任的事,班主任的力量是有限的,我们认为应由学校领导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和班主任共同参与,才能将这项工作做好。为此,学校专门成立了问题学生教育管理领导小组,采取两条线管理,一条是副校级干部管年级,党员、中层以上干部蹲班级的

行政管理网,另一条是政教处—少先队—年级组—班主任为脉络的具体实施网。学校要求各管理人员要知晓所管对象的基本情况,知晓所管对象的家庭现状,知晓所管对象的学习状况,知晓所管对象的品德心理,知晓所管对象的矫正策略,给予他们最大的关注。正如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世上同样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学生,针对不同的学生出现的问题采取不同的对策,是实现“问题学生”转化的一条有效途径。为此,我校将“问题学生的教育对策”作为校本教研课题发至各年级组和教研组,由学校政教处和教科室牵头实施,并且每学期召开一次“问题学生转化经验交流”的校本教研活动,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对策,如六年级组形成了以尊重学生是进行教育转化的前提;讲究沟通方法是教育转化的基础;调动积极性是教育转化的关键;抓住闪光点是教育转化的制胜法宝;组合各方面力量是教育转化不可缺少的手段;导之以行、持之以恒,是有效教育转化的必经之路的六条转化经验。三年级组形成了用爱心燃起希望;用耐心拨开心扉;用信心激起火花;用细心温暖心灵;用恒心坚定方向的“五心”转化经验。还有许多班主任针对问题学生制定的转化个案、典型材料等等都使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工作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不是很容易的事,往往采取了措施,不能立即见效果,教育难度相当大,往往使教育转化工作半途而废。因而落实问题学生教育长效机制,使其沿着良性循环的轨道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1)结对跟踪帮扶制。学校把问题学生的跟踪帮扶纳入教师绩效考核之中,要求做到每一位问题学生至少有一位责任教师,品德问题生至少有一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帮扶成效采取每学期一考核,每学年一汇总。对工作中有明显起色的责任教师给予表彰奖励,对在教师帮助有明显进步的学生给予宣传和表彰。

(2)家校联系制。联系形式可以是教师家访,也可以是家长校访,还可以是电话联系、网络联系、书面联系。联系的时机一是问题学生思想行为有异常表现时,二是问题学生生病或生活有困难时,三是在问题学生有明显进步时,四是问题学生缺课时。联系时责任教师要坚持先报喜后报忧、多报喜少报忧的原则,并将每次的谈话要点记录在联系卡上,放入问题学生档案中。

第4篇

关键词:家庭教育;幼儿习惯养成;影响研究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6-019-2

一、研究的背景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人类的动作十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有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福,习惯养不好,则终身受其害。”而当前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缺乏足够的重视和系统的教育,再加上家长的家庭环境、家长素质、家庭成员的言谈举止及教育观念与方法的参差不齐,导致了幼儿在某些方面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研究的意义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依赖于家长的配合,依赖于家庭、幼儿园的相互合作,只有教师和家长经常沟通、共商对策、密切配合,产生1+1大于2的教育合力,才符合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的要求。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四、研究的主要目标内容

1.关注家庭教育对幼儿良好习惯养成的影响,探讨家园一致的习惯养成教育策略。

2.探讨一日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方法与途径。

五、研究过程

1.理论学习阶段

我们教师主要学习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同时阅读了《早期教育》(教师版、家教版),还借助互联网寻阅了一些相关论述;同时向家长推荐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家长读本、《早期教育》家教版、《幼儿教育》等。学校鼓励教师与家长进行读书摘抄,学习积累先进的科学育儿经验。

2.实际调查阶段

我们分年龄阶段分别设计了小班、中大班幼儿行为习惯养成调查问卷,并发放给家长,要求家长如实填写,便于我们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我们共发放400份问卷调查表,收回353份,回收率为88%。其中小班发放100份收回75份(75%),中班发放140份收回126份(90%),大班发放160份收回152份(95%)。问卷选择题部分,100%家长都能如实、认真填写;策略简述与教育困惑(常用教育方法)部分仅有不到70%的家长进行了回答。不管怎样,我们的前期工作得到大部分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3.实践反思阶段

根据调查分析,我们发现大部分家长还是很关心孩子的习惯教育的,只是由于认识偏差或是攀比心理作祟,在教育的方式方法上不够合理、科学,导致教育效果不明显。于是我们对症下药,首先帮助家长提升认识,树立科学育儿观;其次,通过个案观察与分析及时发现孩子的不良行为或行为进步,加强家园沟通,并将共性问题进行宣传教育,增强了教育的实效性。第三,利用幼儿的一日活动、教育活动、读书活动等对幼儿的行为习惯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观察、指导、教育,认真开展个案分析记录与家长访谈活动,增强习惯教育的一致性与一贯性。我们开设了两次“良好习惯”主题集体教育展示活动及相关研讨沙龙活动;分年级组举办家庭习惯教育讲座,并邀请家长进行教育经验交流;联合社区成功举办了一场大型家庭教育专家公益讲座……这些活动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水平,提高了家长的教育水平,促进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4.分析总结阶段

面对众多的原始材料,我们进行了整理,从共性问题中发现个性问题,遴选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或是彰显不同方法与途径的资料,使得课题研究既面向全体又有所侧重,点面结合,为经验推广、课题延伸研究做好铺垫。

六、研究结论

1.教学活动是对幼儿进行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有效策略

我们主要借助健康教育活动对幼儿进行了生活卫生习惯的指导教育,借助社会教育活动进行了行为习惯教育。通过集体课堂教学,利用故事、儿歌、日常生活事件等让幼儿知道为什么要养成好习惯,并教育幼儿如何养成好习惯。生动、形象、活泼、有趣的活动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幼儿的习惯养成起了很大的促动作用。如小班的幼儿在《猪小弟》活动后,不仅爱洗澡了,洗头、剪指甲时也知道配合家长了;中大班的幼儿也知道了保护牙齿的方法,基本养成了饭后漱口、早晚刷牙的卫生习惯。

2.日常生活是督促幼儿养成良好习惯的主阵地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与家长积极配合,多方位地为幼儿提供各种培养习惯的机会,通过正面引导、及时鼓励表扬等手段帮助幼儿养成良好习惯。如区角活动时,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并通过指导、示范、树立小榜样等方法手段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合作分享、有序整理等习惯,培养幼儿的良好品质。

3.家园一致教育是帮助幼儿矫正不良行为的有效方法

农村很多幼儿平时都跟祖辈生活,与父母的交流沟通主要是在休息日与节假日。很多家长觉得,平时陪孩子的时间少,对孩子有太多亏欠,于是就对孩子疏于教育,即使教育也是蜻蜓点水,没有或少有实际教育效果。为此,我们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亲子活动指导与习惯教育指导。

首先,利用校讯通平台和家长园地做好教育宣传,让家长认识到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用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对家长进行针对性的教育行为指导,提高家庭习惯教育有效性。

其次,利用家长活动及时与家长交流沟通,了解幼儿在家或在园的习惯形成根源,对症下药,矫正不良行为,巩固积极行为。同时,也让家长互相交流取经,在鲜活的生活事件中学习借鉴积极有效的育儿经。

最后,利用晨间接待与离园活动与家长进行个别交谈,了解幼儿在家的习惯养成现况以及家长的教育方式方法,也让家长了解幼儿园在孩子习惯养成教育方面的动向与措施,互相配合,增强积极效应的辐射影响。

七、结论与思考

(一)我们的收获

通过这一课题研究,更多家长意识到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对家庭成员之间、家庭与幼儿园之间的一致性、一贯性教育有了深刻的体悟,通过学习、交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改进教育方法,为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树立榜样示范作用,多利用鼓励性、激励性的积极提示语促进幼儿的行为发展。

通过这一课题研究,教师对幼儿的习惯养成教育重视程度有所提升,在进行个案记录分析的过程中,逐步由无具体目标、观察分散、记录不系统等转变到有目的、针对性、阶段性的观察记录,记录方法、记录形式上也在不断改进完善中,对幼儿集体或个别习惯教育的途径与方法有了更多拓展与创新。幼儿的行为习惯也有很大改善,初步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在稳定发展之中。

(二)我们需要改进的地方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也遇到了瓶颈与困惑,致使研究有些不够系统、深刻。如进行问卷调查,怎样让问卷回收率更高,让答卷更有价值与意义,不仅需要我们的宣传到位,还需要进行适宜性指导,让家长明白问卷调查就是应该真实填写,将孩子(或家长)的行为、方法、疑虑等反馈给老师,让老师更全面地了解孩子在家在园的行为比对,因材施教,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与良好习惯的养成。又如,进行了研讨活动后,我们应该面向全镇老师进行推广,利用领域教育渗透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让更多的家长与孩子受惠。再如,进行个案研究时可以分班级就某一行为习惯对班级所有幼儿进行跟踪性、递进式教育指导,或者以年级组为单位,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与主要习惯养成进行比对式参照研究,使得我们的研究结论更有可比性与推广性。当然还有许多值得推敲商榷的地方,就不一一赘述了。

第5篇

关键词:克拉玛依准东一小;家长学校;教育指导;优化教育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829(2014)01-0074-06

家庭教育对孩子有着深刻、全面、持久的影响,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促进孩子健康成长至关重要。[1]35近年来,克拉玛依准东第一小学(简称准东一小)坚持把家长学校作为提高家长素质的主要阵地、创新家庭教育的重要场所、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渠道。在克拉玛依市全面开展“和谐家庭教育工程”的环境下,学校的家庭教育指导师、班主任指导师、顾问、志愿者不断增多,为促进家庭教育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经常化,推动家庭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克拉玛依市实施的和谐家庭教育工作作为一项阳光工程,为学校的家庭教育带来了新理念、新活力,同样也给予了学校新的挑战和思考。[1]27准东一小外来务工子女儿童占比76%,这些孩子由于缺少父母正确的家庭教育和管理,行为习惯差,学习不自觉,容易受周边环境的影响,难以管理,成为学校教育的一大难题。如何整体提高准东一小家庭教育水平,尤其是解决外来务工子女的家教问题迫在眉睫。

一、准东一小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状况的分析

(一)家庭教育的基本现状

准东一小地处城乡结合处的边缘,临近外来人口居住地,学区内既有少数的油田职工子女,也有较多的野外一线职工、买断职工及外来个体经营人员子女,学校整体的社会环境比较复杂。由于家长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学区留守儿童较多,学生家庭中离异家庭、贫困家庭、低知家庭的比例较高。一些家长的文化知识、亲子关系、家庭环境均对学生的良好品德的形成、学业成就的期望和心理品质有一定的负面影响,表现为:

1.家庭教育氛围与社会要求不适应。经调查:学生家庭没有电脑的占65.02%,没有孩子的专用书桌或读书角的占54.08%,家中没有1本藏书的占33.74%,家中不订一份报纸或杂志的占68.34%。学生学习条件、环境较差,尤其外来打工家庭,租房简陋,面积窄小,大多家中除了课本外,几乎没有什么课外书籍。学生在家庭中没有自己的活动空间和必要的文化氛围和设施,对其文化学习、知识面的拓宽都有较大的影响,与其父母的高期望形成巨大反差。

2.家庭教育成员文化程度偏低。调查表明,学生家长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父亲占48.7%,母亲占61.7%。有的家长汉语拼音不懂,英语不识,根本无法辅导子女的作业。另据调查,家长平时阅读书报的仅占6.2%,这类子女知识面狭窄,大多作文困难,成绩偏差。

3.家庭教育沟通交流存在缺失。对家长问卷调查:“你很忙,根本没时间关心、了解孩子”。结果回答“是的”家庭占比达90.83%,回答“不是的”家庭仅占9.17%。调查问卷也显示,家长很少与孩子交流,谈不上对子女学业的关心、督促,他们就是“全拜托”学校老师了。有些家长由于工作压力、生活压力较大,或忙于生意而无暇顾及孩子,无法尽到对孩子的教育管理责任。有的家长过分纵容子女,对于子女不正确的言行不管不问、放任自流。由此养成了孩子重享受、好攀比的不良心理,有的甚至养成追求品牌、迷恋网吧、不求上进、粗暴蛮横的不良习惯。单亲家庭、流动人口家庭、个别贫困家庭子女教育问题较为突出。

4.家庭教育观念陈旧落后。不少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存在着重知识技能而忽视品德、个性、行为习惯的培养,把家庭教育等同于智力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制约,这些家庭的家长过度看重学习成绩的好坏、名次的位置,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现象严重,忽视了对孩子品德修养和心理素质的教育。而在占76%的借读学生家长中,也存在一定的“读书无用”思想。

5.家庭教育方式、方法相对落后。有的家长对孩子采取物质刺激,考试取得名次或完成某件事情,均以物质奖励;有的认为 “棍棒下面出孝子”,对孩子动辄打骂、训斥、体罚;有的父母在对待子女教育的态度上不一致,使孩子无所适从。

6.家庭教育环境“污染”严重。有不少家长打牌、玩麻将成瘾,家长关系失和,家庭环境污染与学生家庭期望背道而驰,对学生造成心理和情感伤害。

家长是孩子天然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之师。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孩子来说,就是一本无形的教科书,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家庭教育对于推进学校素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195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园地,教育是崇高的社会公益事业。学校有必要、也有责任开展好家庭教育的指导工作,帮助家长转变陈旧落后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方法,净化家庭教育环境,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

(二)利用学校教育优势,开办家长学校促进家庭教育

利用学校教育开办家长学校促进家庭教育的优势明显:

1.学校教育具有权威性,家长走进家长学校感到信服。学校教育遵照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按教育计划和教学大纲组织实施,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因此学校教育具有权威性;学校有健全的组织管理体制和训练有素的教师,教育更具实效性;把家长请进学校,让家长为了孩子走进学堂,家长更会认真地进行学习。[3]

2.学校教育具有全面性,家长走进家长培训班受到全面教育。学校教育的社会功能决定着它的全面性,面向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全体学生。通过家长,进而使每个班级的每个学生都受到应有的良好教育,使他们的潜能得以尽可能发挥。家长学校分班授课的机制就采用了学校教育的分班授课形式,把家长请进学生的课堂,利用学校资源对全体家长进行教育,发挥学校老师的指导作用。[3]69

3.学校教育有教育资源的优势,利用此资源开办家长学校节省人力物力。学校教育在资源上的优势,首先体现在学校教育人员的专业性上,学校教育人员都是受过专业训练、具有教育行业资格的从业人员,都能引导学生,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人文素质和科技素质。其次,学校教育有科学、规范的教育方法。再次,学校是各种教育信息汇聚的中心,利用学校资源开办家长学校就可充分利用这种优势。

二、建立家庭教育指导的组织机构

(一)建立家庭教育指导的管理网络

准东一小把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列入学校的日常工作中,制订长远和近期目标,落实具体规划。建立健全了由家长学校校务委员会牵头,中华家庭教育网专业志愿者指导师、德育处、校家庭教育指导师、班主任、家庭教育志愿者组成的家庭教育指导组织网络,形成了一支上有专家、学者,下有学校领导、骨干、志愿者的专兼职相结合的指导队伍。通过层层培训,不断提高家庭教育指导工作队伍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为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奠定基础。

(二)设定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

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主要有:

1.分段的认知规律特点。包括儿童身体、心理发展的规律和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特点。

2.学校的教育教学任务。包括内容、进度、活动安排和要求。儿童在学校内学习、生活的情况。通过指导,引导家长支持、配合、监督学校素质教育的实施,并推动家庭素质教育的实施。

3.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家庭教育指导的直接对象是家长,家庭教育指导的直接目标是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和家庭教育的质量,最终目的是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作为学校的组织管理者和指导者,不仅要“读懂学生这本书”,而且还要“读懂学生家长这本书”。

4.专题的分项指导讲座。以专题形式,分年龄段组织指导活动,淡化抽象理论,重视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从不同年龄段儿童及其家长的特点出发,提高指导内容的针对性、实用性。学校设想,将不同年龄段儿童和家长中带有普遍性的实际问题结合有关理论知识,组织编写出一般处理方法的专题讲稿。

三、探索家庭教育指导的途径和实践

家庭教育指导应该有丰富多彩的而又讲求实效的形式。准东一小在实践中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活动方式:

(一)专题讲座

讲座是家庭教育指导的一种基础形式。如何提高讲座效果,关键是内容的针对性。为此,学校家庭教育指导站在每一学期家长学校开课讲座前,先进行调查研究,让家长提出自己的意向填写反馈表,然后对调查情况进行分析,最后选择、组织讲课材料。把家长的需求作为我们指导的依据,确定指导的内容。

在举办专题讲座时,学校采用了多种形式。首先是请专家讲课,比如借全国家庭教育首席专家、上海市终身教育专家、中华家庭教育研究院院长顾晓鸣院长专程赴准东之机,请顾老师就家长成长的四个阶段、家长需要更新的三个核心观念、现代家庭教育的十大理念作了精彩的讲解,跟学校的骨干家长进行座谈和交流。他以家庭教育的科学理论为依据,结合当前家庭教育中的误区、倾向性问题,由浅入深进行分析,使得讲座具有很强的思考性和科学性,立意很高,对事例剖析透彻,家长得益匪浅。其次,根据学生年龄段不同,家长需要指导的内容的不同,举办分层次讲座。即由学校领导及各年级段负责指导师担任主讲,采用集中与分散的形式举办讲座。根据调查研究得来的材料和报刊杂志中精选的一些家教的典型案例,组织成讲座内容,以年级、班级为单位由他们生动地讲述、分析、介绍给家长,使家长从正面案例中汲取了大量行之有效的家教方法,从反面案例中,吸取教训。 比如学校在一年级家长中举办《我们与您同在 ―― 一年级家长培训》讲座,在二年级家长中开展了《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责任》讲座,在三年级家长中组织《浅谈三年级学生常见问题及对策》讲座,在四年级家长中进行《如何做智慧型家长》的专题交流,在五年级家长中就《正确的认识孩子是家庭教育的基础》以及在六年级家长中《科学而有效地关注孩子的学习》的专题培训。

这样的讲座由于内容贴近家长生活实际,实例也来自调查中的材料,故家长听得认真,并不时发出会心的微笑。每月一次的家长学校培训班都成了家长学习家教知识、进行家教交流的良好时机,调动起了家长的积极性。家长们纷纷通过向班主任反馈、给学校打电话、发短信、写体会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看法。

通过每次家长学校培训后的意见反馈,我们都看到了每一次的培训内容带给家长们的内心的感动和震撼。可以说,是讲的人和听的人在不断进行心灵的交流。有的家长说:老师讲得真有道理,我们家里就是有这样的情况,今后我们就可以照老师的话去做了。

(二)开放日活动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许多家长的教育意识愈来愈强,教育观念越来越新,他们对学校教育信息的需求十分迫切。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开展了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家长主动参与学校的课堂教育教学改革,让他们亲身体验现代教学技术的运用,亲身感受新的现代教育教学模式。每学期,我们都安排1~2次家长开放日(周)活动,邀请家长听课、评课,并参与教师的教研活动,与教师一起探讨课改中的问题。有些家长从听课者的角度对教师的讲课,作了公正的评价,既总结了优点,又提出了建设性的宝贵意见,了解了学校教育、教学情况,及时进行沟通交流。

学校不失时机地利用大型活动,联系家长,宣传学校,每年“六一”、校园读书节,学校在操场举行汇报演出或交流活动,必请家长委员代表,在前排就座,并安排他们为获奖学生颁奖,以家长身份提要求、提希望。

(三)亲子活动

从亲子活动着手,实现亲子间的有效沟通。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活动是孩子的爱好,这是支撑孩子成长与发展的主旋律。只有家长参与孩子的活动,才能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对孩子的内心世界把握得越准,就越有可能在与孩子的交往与沟通中有的放矢,从而为孩子接受,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

学校每学年统一开展1~2次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其中,比如每年春季4月底的“亲子运动会”,秋季10月份的“亲子阅读交流”等。同时,每个家庭也开展1次亲子活动,使每个家长生活中多了一份色彩,让家长不同程度地对亲子活动的意义有一次亲身的体验。每次亲子活动评比分四个阶段:一、设计方案、尝试、申报。我们要求亲子活动的主题,要具有创新、实践、体验的特点,旨在让家长开拓思路、活动创新,让孩子在活动中实践,让父母、子女在实践中得到体验。二、各班初评,推荐。三、展示:以班级为单位,将初评入选的家庭进行现场展示或打印小报进行展示。四、学校汇总评选,评出最佳亲子活动方案若干,给予表扬奖励。

在评比活动中,我们发现每一个亲子活动方案的设计者都动了一番心思。一个个有趣的亲子活动实例,就是一份份很好的家庭亲子沟通的“活教材”。孩子在与父母朋友式的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比起空洞说教的形式效果自然强得多。

(四)家校互访

互访是一种针对性很强的教育儿童的方法。互访的内容包括了解儿童在学校、班级和家庭的基本情况;互报学校、家庭近来发生的主要变化,以及儿童在学校和家庭中的主要活动表现和进步状况;共商教育儿童的方法等等。

我们采用的方式:一是学校以制度形式规定教师每学期面访的人数不少于70%,平时要做到每生普访一次;二是认真接待好家长的每次访校活动和家长来校接送孩子时的机会,进行个别指导;三是保持经常性的通讯联系,通讯联系的特点是联系面大,迅速省时,容易保持经常性,它主要用于传递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平时表现,通报学校和家庭主要变化和新的要求、建议,宣传家庭教育方面的科学知识,推广教育子女方面的好经验等;四是学校领导每学期利用业余时间对特殊家庭、特殊学生进行特殊访问,我们强调家访的质量,写好家访记录,作为考核教育教学实绩的一项具体内容。

(五)经验交流

经过家庭教育指导后,很多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如何运用这些现成的资源开展指导,学校采用了经验展示交流的方法,供家长们交流和学习。展示形式有“家教经验交流会”:我们请家长朋友结合自己亲身感受的育子心得,跟家长朋友们宣传自己通过《不输在家庭教育》教材,以及参加学校家长学校培训后、学习后的观念改变,通过科学育人理念的指导改变了以往的错误的教育方式,最终取得孩子教育的进步和变化,在分享喜悦的同时也带给广大家长朋友们深入的思考和借鉴。家长学校在每学年对以身作则的家长进行了表彰,通过学生家长的自荐和班委会的推荐,并经过学校家委会的考核和公示,评选出“星级好家长”,认真宣传表彰。

通过评选,让优秀家长谈家庭教育经验。家庭环境差异不大的家长通过交流对比,找到自身努力的方向。当有的孩子当场嘀咕自己家长不如某某家长时,家长虽然有点难堪,却引起内心的震动。

为了保证交流的广泛性,我们采取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许多班级在交流时有欲罢不能之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六)作业展评

针对每月一次的家庭教育指导菜单和每次讲课后的家长学习体会,同时还有部分家长坚持记录的家庭教育学习笔记、学习日志等,每班由指导师或班主任对家长学习记录作出评价。学校检查后,在每一次家长学校培训班举办时进行展览。每个班自己布置展位,展览后优秀作业上交学校存档。家长作业展评的过程,更是家长对培训内容进行理解、深化的过程。

(七)家庭教育指导菜单

从2008年的9月份起,准东一小着手通过学期中每月一期的“家庭教育指导菜单”来引领家长朋友们定时定期地参与到家庭教育的学习和指导中来,至今已经延续到了第28期菜单。每一份从最初的理论问答到现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亲子参与的指导菜单,其人性化的指导能力在不断增长。家长朋友由少数人碍于孩子敦促和老师面子的被迫地翻书答题,到现在96%的家长朋友主动参与,互动交流,期待与孩子共同完成,情况已经有了质的改变。每一份指导菜单都是由学校家庭教育指导站的指导师(或班主任)根据家长成长的现状和学校发展的状况斟酌字句用心撰写的,有表扬,有激励,有前进道路上的鞭策。这就给家长朋友们带来了及时的引领或指导,确实起到了作用,收到了实效。

四、家庭教育指导的初步成果

通过系列指导活动的研究,根据形式要服务于内容、内容必须有一定的形式表现的辩证关系,在不断的实践中,以多种方式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活动。从家庭教育的实际问题出发,调动蕴藏于广大家长中的家教指导力量,受到了广大家长的欢迎和积极支持,使准东一小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增进了对家校的了解程度

过去学校正面宣传不够,致使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学校冷静分析原因,积极采取措施,借助家长学校这个平台,推出家长开放日、校长接待日。这一天,家长可以深入学校各个角落,可以到教室听课,可以到办公室检查教师备课、作业批改,可以检查环境卫生,可以通过学生家长的作品展评了解学校教育成果。家长有什么意见想法,可以在校长接待日,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反映,通过这种形式,学校了解了情况,化解了矛盾。

(二)树立了家长的主体意识

过去,绝大多数家长,虽然也对孩子的前途寄予很高期望,却没多强的责任心,认为做父母的责任,只是为孩子创造好学习的经济条件,而孩子学得好不好是他们自己的事,是学校的事。他们通过在家长学校的学习,现在认识到作为孩子的家长对为国教子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教育孩子,不光是学校的事,更是家长自己的事,由此产生了强烈的主人翁态度。如今,绝大多数家长都能主动关心孩子的思想品德、心理健康和学习情况,真正负起了做家长的责任。

(三)提高了家庭教育的能力

通过家庭教育指导,使家长的家庭教育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促进了家长素质的提高,达到了家校教育的良性互动。过去家长对学生的教育存在着诸多问题:从思想上来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从内容上看不完整,不合理;从方法上看,不科学,琐碎。通过家长学校开展系列讲座,家长逐渐认识到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最早的老师,家庭教育是人类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教育子女既是家长的权利也是义务。家庭教育中,家长单凭一颗爱心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懂法,懂教育学、心理学,只有这样才能正确看待孩子,正确评价孩子。通过指导后,他们把理论知识用于实践, 不但能主动关心子女,摒弃不恰当的教育方法,代之以正确的方法进行教育,而且能运用教育理论来分析解决家庭教育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现在,家庭中体罚的少了,说服的多了;唠叨的少了,说理的多了;专制式的少了,民主式的多了;包办代替的少了,鼓励自立的多了。

(四)发挥了学习型家庭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示范作用

通过家庭教育指导,提高了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示范作用的意识。他们认识到每一个家庭成员,特别是做父母的要营造继续学习的好氛围。因此,通过父母的行为、亲子关系以及家庭成员互相合作,不断学习,调整思想观念,完善知识结构,建立尊重知识、不断进取的精神,有效发挥父母的示范作用,实现了两代人一起成长的目标。具体表现在:

1.产生了家庭教育的启蒙效应。家庭教育是孩子接受教育最早、时间最长的场所。通过家庭教育指导,很多家庭注重家庭的启蒙效应,在孩子每个年龄段更替时,在孩子接受新事物的最初阶段,在孩子学习生活中新问题萌芽时,及时给予最初的启蒙教育,使孩子能有的放矢、游刃有余。

2.产生了家庭教育的熏陶效应。很多家长把家庭教育寓于生活之中,以家庭环境、家庭气氛、父母的言行、兴趣爱好、生活习性等影响孩子的成长,这充分体现了家庭教育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效应。

3.产生了家庭教育情感效应。家庭教育具有以亲缘关系对子女产生影响的优势。亲子活动、亲子征文、亲子之爱爆发出强烈的感染力,这种感染力是情感的语言,起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感化作用,即使是说服力最强的语言也难以替代。

准东一小家长学校的举办,使广大家长树立了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了正确的教子方法,实现了家校联手、共育学生的目标,开创了家校结合的教育新天地,家教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的轨道,受到广大学生家长的欢迎及社会各界的好评,初步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家庭教育模式。

只有不懂教育的家长,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这是永恒的。做父母难,做现代孩子的合格父母更难。拳拳父母心,切切亲子情,哪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哪个父母不期望自己的孩子出类拔萃?准东第一小学通过开办家长学校,使得家长懂得了一点教育学、心理学,提高了家教知识和家教水平,讲求家庭教育方法,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发现了问题,家长能够站在孩子特有的年龄角度上平等地与孩子交流,优良的家庭育人环境,使孩子得到健康成长。家长唯有不断学习现代家庭教育知识,了解现代家庭教育发展的最新动态,不断更新自己陈旧的家教观念和方法,与孩子一起成长,才能把孩子培养成为国家建设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克拉玛依市教育局家庭教育研究指导中心.克拉玛依市中小幼和谐家庭教育工程阶段性感言交流会材料汇编[M].克拉玛依:克拉玛依市教育局家庭教育研究指导中心编印,2010.

第6篇

一、国检政策依据

1.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

2.年修订的《扫除文盲工作条例》;

3.《国家教委关于颁发<普及义务教育评估验收暂行办法>的通知》(教基号);

4.《国家教育督导团关于加强西部地区“两基”攻坚督导评估工作的意见》(国教督号);

5.《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省级实现“两基”进行全面督导检查的意见》(教督号);

6.《关于印发<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评估验收实施办法及说明>(修订稿)的通知》(教厅号)。

二、国检一票否决指标

1.当年(年)小学、初中入学率、辍学率不达标;

2.小学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不达标;

3.教育经费投入未做到“三个增长”;

4.年以来有拖欠教师工资现象;

5.未及时消除D级危房;

6.出现重大安全责任事故;

7.弄虚作假;

8.超大班额(65人以上)。

三、工作步骤

(一)整改阶段(年5月)。

1.召开局领导班子专题会议,研究进一步推进全区教育系统“两基”迎国检工作。

2.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制度。进一步明确工作任务和职责;建立局领导联系学区、各职能科室对应联络政府相关部门和街道开展迎检工作制度。

3.召开教育系统“两基”迎国检工作会议,全面安排下一步教育系统迎国检及义务教育人口监测工作。

4.开展全区迎国检宣传工作。

(二)规范建档阶段(年5月)。

1.督促指导各职能部门、各街道、各学校,完成“两基”自查自评报告,完成“两基”表册填写工作,针对“两基”档案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整改措施。

2.以“两基”档案建设师示范校为模板,对辖区内中小学实施网上培训,完善规范“两基”档案建设工作。

3.召开“两基”自查工作会议,各科室、直属单位和学校(园)汇报“两基”工作自查及整改情况。

(三)督导检查阶段(年6月)。

1.根据区政府“两基”迎国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安排,组织开展区级“两基”迎国检专项督查,对各职能部门、各街道、各学校(园)查漏补缺情况进行跟踪督办。

2.适时召开城关区“两基”迎国检督查情况通报会,及时总结工作中的先进经验和典型。对工作不力、问题较大的单位予以通报批评并下发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

3.对城关区南北两山及边远地区区属学校,省、市直属学校和街道、社区“两基”迎国检档案建设进行专项抽查。

4.接受省政府督导评估。

(四)接受国检阶段(年7月-8月)。

1.继续整改、完善档案。

2.制作教育专题片、教育成果展板,加强舆论宣传。

3.组织中小学填写“两基”国表、省表。

4.抓好各项指标的巩固和提高,做好接受“两基”国检的各项准备工作。

5.全面接受“两基”国检。

(五)总结、表彰奖励阶段(年10月-11月)。

对“两基”国检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召开“两基”迎国检总结表彰大会,表彰“两基”迎国检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安排部署今后“两基”巩固提高工作。

四、任务职责分解

(一)建立与区属各部门和街道对应联系制度。

党委办公室负责联系区委办公室、区监察局;

行政办公室负责联系区政府办公室、城关公安分局;

人事科负责联系区编办、区人社局;

计财科负责联系区财政局、区统计局、区税务局;

基建科负责联系区发改局、区建设局、区国土局;

教育科负责联系区文化局、区体育局;

审计科负责联系区审计局;

团委负责联系团区委;

校外办负责联系区司法局、区妇联、区民宗局;

勤工办负责联系区安监局、区综治办;

保健站负责联系区卫生局、区残联;

成教办和督导室负责联系街道、社区。

(二)工作职责和任务分解。

为了保证“两基”国检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根据各科室和直属单位的工作职能,分解全区教育系统“两基”迎国检工作任务,明确工作职责,分工合作,全力做好“两基”迎国检的各项工作。

1.行政办公室。

(1)为区政府“两基”迎国检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教育系统迎检办公室正常工作提供保障,协调安排迎检人员、车辆等后勤工作。

(2)组织协调召开相关会议。

(3)负责审核把关“两基”工作的汇报材料(含领导讲话、工作总结、经验交流等),收集整理—年区政府,区教育局整体工作相关文书档案及资料。(6月底完成)

(4)协助“两基”迎国检办公室做好迎检的各项接待工作。

(5)协助联络和协调上级“两基”迎国检办公室安排的迎检工作。

(6)牵头组织“两基”迎国检工作简报。

2.党委办公室。

(1)负责协调沟通有关新闻媒体,协助“两基”迎国检办公室组织好宣传报道工作。

(2)负责校长队伍建设有关文件、办法,方案等资料汇编。(6月底完成)

(3)协助“两基”迎国检办公室做好“两基”迎国检工作纪实、专题片制作等工作。(7月底完成)

3.督导室。

(1)承担区政府和教育系统“两基”迎国检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负责指导全区各部门、各街道“两基”迎国检工作,建立健全城关区“两基”工作档案资料。负责起草“两基”迎国检工作简报、工作记事和各项汇报材料工作,牵头负责组织“两基”迎国检专题教育片制作和教育成果展板制作,负责联络和协调省、市政府“两基”迎国检办公室安排的迎检工作。提供两基工作运行经费预算。

(2)负责对全区“两基”迎国检工作的专项督导。

(3)负责制订城关区政府迎国检实施方案、区教育系统贯彻实施意见,提供相关的文件资料及材料。(4月底完成)

(4)会同有关部门收集、汇总数据、报表和有关资料,填报及国家教育督导团“两基”国检登记表及配套表册。(7月底完成)

(5)负责对年全市义务教育普及程度进行总结,起草自查报告;对照“两基”国检主要指标,找出存在的问题,制定具体的整改措施。

(6)负责义务教育普及程度的摸底调查和街道、幼儿园档案工作的全程跟进、培训指导等工作。(5月底完成)

4.教育科。

(1)督促中小学、幼儿园全面开展自查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大班额,确保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程度等有关任务的达标。(5月底完成)

(2)牵头建立义务教育监测机构,申请经费,配备人员和设备,启动少年儿童基本信息建档入库工作。

(3)负责会同有关部门落实国家和省市有关政策规定,协调做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和女童等接受义务教育工作。(7月中旬完成)

(4)负责指导学校健全控辍保学各项制度及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程度方面的“两基”档案资料整理及学籍管理工作。(6月底完成)

(5)负责全区幼儿园(含民办幼儿园)三年档案资料整理及表册填报工作。(5月底完成)

(6)负责指导学校建立和完善学校体育工作规章制度,落实学生体质健康和体育锻炼标准。

(7)督促各学校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开足开齐课程。

(8)负责全区义务教育学校现代远程教育的建设、管理和使用。

(9)做好对学校现代远程教育设备的配备、管理、维护和使用工作。

(10)负责提供全区现代远程教育建设与管理的各类档案资料。(6月底完成)

(11)牵头组织学校制作反映九年义务教育成果展板。(7月底完成)

5.基建科。

(1)会同区发改委、区财政局、区国土局、区建设局等部门组织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寄宿制学校建设等教育项目和工程,进一步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

(2)在年秋季开学前消除中小学D级危房(承重结构承载力已不能满足正常需求,房屋整体出现险情,构成整幢危房)。(8月底完成)

(3)负责提供年以来全区教育基础建设、学校布局调整、校安工程、校舍生均建筑面积等有关资料。(6月底完成)

6.计财科。

(1)会同区财政局、区地税局做好教育经费筹措、教育拨款、学生资助政策的实施工作;督促各县区落实教育经费“三个增长”“一个比例”拨付到位(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年分别达到18.50%,19.50%,20.00%,20.50%;-年达到20.50%以上)。教育费附加足额用于教育。(5月底完成)

(2)负责提供年以来全区教育经费“三个增长”、“一个比例”、城市教育经费附加、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用于教育的汇总报表及佐证档案材料。(6月底完成)

(3)负责教育经费的管理,督促指导中小学、幼儿园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顺利运行,规范收费管理,确保学校无乱收费。

(4)负责提供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两免一补”、危房改造、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和现代远程教育等各种教育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6月底完成)

(5)负责督促指导各学校教育技术装备配备达标,管理规范,发挥效益,确保各功能室、实验室、图书室、阅览室等房舍达标并做到专用,确保使用、实验、借阅登记符合要求。(7月底完成)

(6)督促指导各学校完善办学条件档案资料建设和学校财务档案建设。

(7)负责审核、汇总、统计全区中小学实验室、仪器室、图书室、音乐室、阅览室、体育器材室等设施设备的现状。(5月底完成)

(8)负责提供全区办学条件等方面的文件资料、统计报表。(6月底完成)

7.人事科。

(1)负责对-年以来全区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队伍建设情况进行总结,统计全区中小学教师编制和人员配备、学科教师情况。(5月底完成)

(2)负责排摸全区中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及专业技术职务情况、中小学教师任职资格相符情况、学历合格率达标情况,确保中小学校长持证上岗和教师继续教育等符合要求。(5月底完成)

(3)负责填报全区“两基”迎国检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表册、数据等工作。(6月底完成)

(4)负责做好中小学教师资格认定、招聘录用、职务评审、岗位聘用和培养培训等相关工作,并采取切实措施,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推进区域内教师均衡配置。(7月底完成)

(5)提供年以来新补充教师名册、学历达标情况统计表。

(6)整理三年来教师队伍建设、实施绩效工资方面的文件、方案、办法等档案资料。(6月底完成)

8.成教办。

(1)负责摸清全区青壮年文盲底数,掌握全区青壮年非文盲率及脱盲人员巩固率达标情况。(6月底完成)

(2)指导并检查各街道落实扫盲机构、师资、经费、场所情况及开展脱盲人员实用技术培训的情况,确保相关指标达到国检要求。

(3)负责扫盲工作各种档案、表册的审核、汇总,确保统计的规范和数据的真实。(7月中旬完成)

(4)负责撰写全区扫盲工作方面的单项自查报告。

9.审计科。

(1)会同区审计部门开展对学校教育经费管理使用情况、学校收费情况进行审计。

(2)协助区审计局提供三年的审计报告。(6月底完成)

10.教研室。

(1)负责中小学新课程改革的指导与实施工作。

(2)组织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教学业务管理和教学改革,组织对学科教学的检查和质量评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提供三年教育教学研究工作档案资料。(6月底完成)

11.教师进修学校。

(1)提供年以来全区教师、校长各类培训资料、表册、规划、计划、总结

(2)教师培训基地建设资料。(6月底完成)

12.保健站。

(1)指导学校建立学校卫生室,配备校医或专(兼)职保健教师。

(2)指导开展学校卫生工作,加强对中小学炊事人员的管理,加强对中小学幼儿园传染病的防控工作。

13.勤工办。

(1)督促指导加强中小学安全教育工作,做好校园硬化、净化、绿化、美化、亮化、教育化建设工作。

(2)负责学校安全工作的指导和管理,建立安全管理责任制和应急机制,确保不发生师生重大安全事故。

(3)加强对寄宿制学校校舍与设施安全、学校周边环境治理工作。

(4)督促指导全区建立规范的安全管理、安全教育等方面的档案资料等,提供全区中小学安全工作方面的档案资料。(6月底完成)

第7篇

一、呼和浩特市社区家庭教育实际效果分析

为了准确、客观评价呼和浩特市开展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实际效果,2014年1~6月,我们对呼和浩特市4个社区的“社区家庭教育”进展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目的是了解内蒙古首府目前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现状和问题,为本地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的构建提供现实依据。调查分别采取了问卷调查和座谈两种形式。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92份,回收率为96%,有效问卷178份,有效率为93%。从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来看:男性84人,占47.2%,女性94人,占52.8%;性别比基本持平。从调查对象民族上看:汉族109人,占61.2%,蒙古族30人,占16.9%,其他民族39人占21.9%。从年龄上看,30~49岁年龄段居多,总占比为67.9%。调查问卷采取了匿名的形式。调查问卷共设计了22道题目,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被调查者的个人信息,包括性别、年龄、民族、出生地、工作单位性质、家庭结构特征等10个题目。第二部分为居民与与社区家庭教育。共12个题目,设计了四个维度:居民对社区家庭教育的认知度、参与度、满意度和认同度。

总体情况看,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社区居民对本社区开展的家庭教育指导和服务有一定的了解、对社区组织的家庭教育指导和服务的作用都给予了肯定,充分肯定了在社区建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机构的必要性,而且表达了愿意在未来积极参加社区组织的家庭教育指导和服务活动。但是,社区还没有成为居民获得家庭教育指导的主要渠道,未来的工作还很多,仍需深入。1.认知度认知度可以反映出居民对社区开展家庭教育指导与服务工作的了解情况、关注情况的维度。调查显示,被调查社区都设立了专门的家庭教育机构,但部分居民并不了解。但是对社区组织的相关家庭教育指导与服务活动的参与情况非常好,热情较高。居民对社区组织的形式各样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活动还是有一定认知的。对“所在社区是否成立了专门的家庭教育机构”的调查统计数据显示,11.3%的社区成员回答“有”,43.8%的成员回答“没有”,44.9%的成员回答“不知道”。说明很多社区居民对本社区是否成立了专门的家庭教育机构并不了解。一方面反映出居民对是否成立了专门的家庭教育机构并不特别关心,另一方面反映出社区对专门的家庭教育机构的宣传不到位,没有充分发挥出家庭教育机构的作用。关于“是否参加过所在社区组织的家庭教育指导和服务方面的活动”的调查结果显示,回答“否”的占比为37.7%,回答“是”的占比为62.4%。这说明绝大多数的居民有过参与本社区家庭教育指导和服务的经历,居民参与的热情还是非常高的。

从年龄阶段看,30~39岁的居民参与比例最大,占总量的24.2%。通过对开展过哪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活动形式的调查分析显示:个案百分比由多到少分别是咨询讲座的36.4%、印发宣传材料25.0%、家长座谈会18.8%、文体比赛18.2%、亲子互动游戏15.9%、节假日庆典活动12.5%、成立了家长学校9.7%、竞赛评选活动5.1%。同时,其他形式的个案百分比也有24.4%。说明家庭教育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也得到了居民的肯定。2.满意度满意度是居民对社区已经发生了家庭教育指导与服务工作效果的直接评价。从社区居民对本社区组织的家庭教育类活动效果的评价看,回答“满意和非常满意”的比例共43.2%,“一般”的为42.7%,“不太满意和非常比满意”的比例共15.5%。说明呼和浩特市4个社区组织的家庭教育类活动得到了多数居民的肯定,实施效果还是比较满意的。另外,从居民对社区组织过的家庭教育活动作用的肯定也说明了这一点。调查结果中,对所在社区组织过的家庭教育活动的作用大小进行排序,依次是丰富了社区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31.1%)、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30.5%)、提高居民整体素质(30.5%)、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家庭氛围(29.9%)、有利于营造和睦的邻里关系(22.6%)、有利于社区的稳定(18.6%)等等。3.认可度认可度可以反映出社区家庭教育指导与服务存在必要性,是未来发展的依据。居民对于呼和浩特市社区建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机构给予了积极的肯定,既证明了以往工作的成效,也说明了社区家庭教育指导与服务存在的必要性。不仅如此,被调查居民还表达了在未来参加社区组织的家庭教育指导和服务活动的愿意。

居民对本社区建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机构必要性的回答结果是:69.7%的居民表示有必要,7.3%的表示没有必要,23.0%的无所谓。总的看,绝大多数的居民认为建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机构是有必要的。有需求才有存在的必要性。居民的需要是在现在以及未来在社区进行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的现实依据。关于在未来参加社区家庭教育指导和服务活动的意愿调查数据显示:9.6%的居民选择了不愿意;21.4%的居民表示不清楚;69.1%的居民表达了愿意在未来参加社区组织的家庭教育指导和服务活动。说明绝大多数居民对社区家庭教育指导和服务是认可的。

二、存在的不足

尽管呼和浩特市的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起步较早,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是目前与地区如天津、深圳等地相比还有差距。调查显示,目前社区还不是居民获取家庭教育知识的主要渠道,说明社区家庭教育指导和服务的活动有待进一步深化,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从调查结果看,被调查居民“获取家庭教育知识的渠道”以报刊(占被调查人数的56.0%)、电视网络(占被调查人数的62.3%)为主。而社区仅占到10.9%。这说明从现有情况看,社区还不是居民获取家庭教育知识的主要渠道,社区在这方面的工作还比较滞后,还有很多潜力可以挖掘。另外,选择咨询专业人士居民的仅占到4.6%,在这方面社区可以在居民与专业人士之间建立桥梁纽带关系。从居民对本社区组织的家庭教育类活动存在的不足的调查可以看出,在各选项中经费没有保障(37.4%)被排在了第一位。其次是缺乏专业人士的指导(30.5%),排在第三位的是形式主义(21.8%),其他选项依次为管理混乱(13.2%)、活动内容不符合实际需要(10.9%)、机构设置不合理(9.8%)。通过与社区工作人员的交流与座谈,他们也普遍反映资金短缺和专业人才短缺是两个最大的困难。居民选择形式主义(21.8%)和活动内容不符合实际需要(10.9%)两项之和为32.7%,反映出相关活动的效果有待提高。要避免脱离社区居民的实际需要的家庭教育指导和服务,否则既浪费资源,又不能满足需要。只有摸清居民的需求,开展居民想要的活动才可能避免形式主义。

三、面临的挑战

调查显示,被调查家庭中高达65.6%的是未成年人(18周岁以下)。因为存在多胎未成年人,所以统计基数为183人,而不是178人。说明未成年人的教育问题的确是社区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家庭教育中遇到的问题呈现多元化趋势

居民的需求是多元的。本次调查专门设计了一个问题“您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有(可以多选)”。调查数据显示,社区居民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子女的学习问题(48.3%)、家庭成员间的沟通(32.4%)、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问题(28.4%)。除此之外,其他问题缺乏教育技巧(22.7%)、家庭教育的方式问题(21.6%)、缺乏健康、安全、法律等方面的知识(14.2%)、隔代教育问题(12.5%)、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子女的教育(9.1%)、性格培养(9.1%)等。不难看出,子女的学习问题、家庭成员间的沟通、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问题最为突出。本次调查与以往研究结论比较相近。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全国妇联儿童工作部、中国儿童中心联合《我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现状调查报告》。报告表明,“相应年龄段家庭教育的易发问题”仍然是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主要内容;家长最关心“成才观”的指导;家长对如何“正确处理情感与理智关系”的期望指导率大幅度提升。[1]家庭教育中遇到的问题呈现多元化趋势,而导致家庭教育问题突出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二)家庭教育方式仍需改进

从调查结果分析,被调查家庭中民主型家教育方式最多:汉族为本民族总量的59.6%,蒙古族为本民族总量的33.3%。蒙汉民族都是以民主型教育方式为最大比例,汉族家庭的比例高于蒙族家庭。当不分民族时,民主型教育模式为被调查总量的46.1%,比例也是最大的,说明民主型教育方式是主流。值得注意的是溺爱型、放纵型、专横型等教育方式依然有较大比例,特别是溺爱型占到13.5%,这可能与有独生子女的家庭数量多相关。从目前家庭养育的孩子数量分析,没有孩子的占比为21.4%,一个的70.8%,两个的7.3%,三个及以上的0.6%。被调查社区居民家庭中以养育一个孩子的为最多。除此之外,改革开放后我国居民整体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改革后出生的居民大多生活无忧,却缺少吃苦耐劳精神。出生在生活比较困难年代的长辈往往会对晚辈更多疼爱,缺乏科学的教育方式方法,就可能产生溺爱。

(三)家庭结构变化带来的诸多挑战

家庭结构是社会系统中的一种基本结构。家庭是家庭成员之间组合及互动形式的总和。家庭结构经常处于变化之中。这种变化既受外部社会变迁的影响,也受家庭内部因素的影响。从调查结果看,核心家庭占了绝大多数,占到总数的81.4%,说明应对核心家庭带来的问题是社区家庭教育的重要挑战和任务。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当代家庭结构小型化、扁平化是一大特征。伴随核心家庭数量增多,家庭教育面临新的挑战。核心家庭是由一对夫妇和子女两代人所组成的家庭。一个家庭由三代及三代以上的成员组成就是扩展家庭。伴随家庭规模小型化,扩展家庭的其他家庭成员对子女教养的义务弱化,会导致个人的社会孤独感增加。核心家庭增多产生的教育方式问题有待解决。对家庭中正在养育的未成年孩子与养育者的关系看,除了少数被调查者没有孩子外,属于儿女的占70.8%,孙儿女的占7.9%,曾孙儿女的占1.1%,其他关系的占2.2%。一般来说,对孩子影响最大的是父母,其次是祖父母。伴随核心家庭增多,父母对子女的影响在增大,祖父母辈的影响不如过去在复合家庭中的影响大。而且由于不经常生活在一起,父母与祖父母辈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差异很大,代际矛盾也突出表现在对家庭中未成年孩子的教育上。另外,自身是独生子女的父母数量在急剧增多。1973年以后,中国的城市实施了非常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目前在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后成长起来的独生子女已经进入生育年龄。伴随独生子女父母的出现,由此产生新的家庭教育问题。父母是独生子女,孩子也是独生子女的“双层独生子女家庭”出现,并呈现了上升趋势。由于家庭中子女数量的减少,子女得到了较多子女家庭更多的关注。同时,家长也倾注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在孩子的身上,过多的关注使孩子的压力增大,未成年人之间的竞争也在加剧。这些问题使家庭教育面临挑战。按照功能主义的观点:社会化是家庭的重要功能;父母很少经过明确训练对孩子进行社会化。[2]年轻的父母往往是通过从父辈那里习得的经验养育子女,他们自身也需要指导。针对特殊家庭的特殊服务明显不足。调查中,复合家庭、单亲家庭、丁克家庭以及其他类型家庭共计12.3%。这部分家庭的比例已经不是个小数目,而可能产生的家庭教育问题却很多。实际上,针对单亲家庭、少数民族家庭、留守儿童、失独家庭、继父母家庭、隔代家庭等等的个性化服务还很有限。受专业影响、受众群体少、沟通不畅等条件限制,开展相关活动困难较多。

四、建议

通过调查我们既看到了以往工作的成果,又看到了问题和不足。如何开展“又好吃又好看”,既有内容也有形式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呢?

(一)坚持以人为本,摸清居民的实际需求

究竟开展什么样的社区家庭教育指导和服务?根据就是居民的实际需要。摸清居民的需求是做好工作的前提。要根据居民的实际需求提供具体的家庭教育指导和服务内容。居民的需求(内容)不但是多样化的,而且是不断变化的。所以,要做好社区家庭教育与指导必须摸清楚本社区内居民的主要需求,并且随时根据变化了的需求不断丰富和发展工作形式。因此,定期不定期的调查分析势在必行。

(二)积极寻求政策性支持,引入社会资本,加强经费管理缓解资金不足问题

实现经费来源多元化,解决经费困难。经费困难是目前绝大多数社区的家庭教育工作经费来源于地方政府财政预算。但是普遍存在着经费紧张、供不应求的现象。经费来源多元化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引进社会资金进入、或与企业、学校、各类基金组织、或营利性组织联合是有益的经验。消除工作中的“等、要、靠”思想,增强工作中主动性、创造性。

(三)介入社会工作,强化专业性

调查数据也显示:对于社区组织的家庭教育类活动存在不足中,缺乏专业人士的指导(30.5%)被排在第二位。所以,培养、引进、联合社区家庭教育指导和服务专业人才迫在眉睫。从现有的条件考虑,社会工作的介入可以实现社区服务的定位与家庭教育指导目标的有效衔接。社区是为社区居民服务的,但是社区自身不完全具有专业化的家庭教育指导的能力,借助社会工作可以实现专业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目的。

1.注入社会工作理念。“助人自助”是社会工作最基本的原则。社区提供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确可以弥补家庭教育自身的一些缺陷,但社区家庭教育指导与服务更多的是从外部进行“指导”,不可能代替家庭教育本身;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目的是使家庭成员成长,能够自己解决出现的问题,而不是包办代替。“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社区家庭教育进行指导后,最后是要退出家庭教育的。

2.引进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个案、小组、社区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三大工作方法。所以,社区工作本身就是社会工作的基础方法。由社会工作人员进行专门的指导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使用个案和小组的方法也是非常有效的。

3.借助自治区内已有社会工作资源。与高校合作,可以有效解决专业人才不足的问题。目前内的社会工作专业人员既有各大高校培养的专业人才,也有通过等级考试获得社会工作者资格的社会人员,以及现有社区工作者通过在岗培训的人员。2007年以来,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等高校设置了社会工作专业,并建有研究机构和基地。目前已经为自治区培养了一批社会工作的专业人才。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资源将有利于本地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四)创新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