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酒店前厅部实习

酒店前厅部实习

时间:2022-03-02 02:46:1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酒店前厅部实习,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酒店前厅部实习

第1篇

1校企合作有限,与前厅有关的实习不能保证效果

从调查来看,多数学校的酒店专业和酒店的联系不够紧密,大部分学校没有能配合前厅课的固定实习基地,使学生在校期间对前厅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参观阶段,仅仅是把学生带到星级酒店去体验酒店前厅的工作环境,认识相关的设施设备而已。而从目前的实习管理来看,多数学校把实习安排为最后一年的毕业实习,不能与酒店共同合作培养在校学生的专业素质。并且由于酒店岗位空缺状况不同,人员需求不同,大多数酒店不能保障每位实习生都能到前厅部实习;往往没有专职的前厅工作实习的专业指导教师,使得与前厅有关的实习流于形式。

2《前厅管理与实务》教学改革的对策

2.1改进传统教学方式,进行体验式的职业化教学

由于课程的特殊性,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对于《前厅管理与实务》并不适用。在教学当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寻找一种让他们在互动中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模式。针对前厅各服务场景,可以采取“编、导、演”的教学模式,通过学生的参与提高其学习兴趣。另外,在教学中,实行体验式的职业化教学,学生上课统一穿职业装,化淡妆,在课堂教学中营造职场氛围,让其在仿真的环境中学习,更有利于学生理解行业的服务要求,提高教学质量。

2.2建设真实工作环境的实训基地,创设情景教学

由于酒店专业应用性强的特点,实践教学效果的好坏是酒店管理专业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要使这门课程的教学真正满足企业实际需求,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上手快的学生,高职高专院校必须建立建全前厅实训室,进行实景教学,融学习性于工作性之中,按照行动导向原则实施教学。首先,必须有配套的前厅教学环境和设施设备。如可以借助专业网络机房,模拟酒店实际工作情境;其次,可以建设校内模拟酒店实训室;最后,可以实施项目教学,和客房实训室、餐饮实训室联合对外经营,一方面回收实训过程中高昂的成本,一方面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学有所用。

2.3突出职业能力,构建教学内容新框架

优化学科体系的关键在于精选课程内容。《前厅管理与实务》要科学组织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在课程设计上,内容要具有针对性、适用性,要强化对职业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通过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的调整和取舍,做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另外,高职高专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成长规律一般是由前厅基层服务员上升为前厅基层管理人员。前厅基层服务员所需要具备的职业岗位工作项目主要是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职业素养,对应于学生入职学习过程模块;第二部分是职业能力,将对客服的内容按照时间线索,分为客人抵店前,抵店时,住店期间,离店时,离店后五个阶段进行学习,其中以酒店前厅常规服务为主线,以突发事件的解决对策为辅线,此为对客服务过程模块。另外,前厅基层管理人员所具备的职业岗位工作项目主要有前厅销售、信息管理等,对应为基层管理过程模块。由此,将教学内容整合序化为课程教学的三大模块。

2.4加强实习过程的指导与管理,保障实习效果

第2篇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教育;前厅与客房管理;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7)03-0019-04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多样化的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尤其是地方本科院校中兴起,并在2008年左右进入快步发展阶段。应用型本科教育既关注学生系统、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学习与储备,为学生未来长期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同时更是一种以能力为本的教育,是为学生进入现实和未来市场就业或创业做准备的教育[1],具体而言,它是以培养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而协调发展,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定位的高等教育。培养知识、能力、综合素质结构优良的应用型人才和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核心价值[2]。应用型本科教育不是学术型本科的较低层次,也不是高职教育的加强版,而是与学术型本科处于同一层次的不同教育类型,其人才培养基本特征是“本科底蕴+突出应用+专业特长”[3]。教学改革是人才培养的中心,而课程改革又是教学改革的中心。“前厅与客房管理”是酒店管理专业(方向)的专业课,符合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教育特点。但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导致学生不愿意学,学到的知识不能用于酒店实际中,而酒店也招不到合适的人才。因此,有必要对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探索。

“前厅与客房管理”的教学改革已受到国内学者们的关注,但起步较晚(直到2008年才有专门探讨该门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文献出现),相关研究文献数量不多,且研究层次不高(多为高职教改研究);现已有一些应用型本科教育背景下旅游类教育教改的研究,但在应用型本科教育背景下探讨“前厅与客房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文献基本没有。2014年,国家明确提出要引导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而当前酒店业快速发展,酒店住宿功能不断强化,使本研究具有坚实的理论支撑和现实可行性。

一、“前厅与客房管理”课程教学现状

广东海洋大学是广东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海洋局共建的省属重点建设大学,学校一直重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相继出台了多个文件和措施推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1999年学校在专科层次上开设旅游类课程,2011年开始招收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前厅与客房管理”课程无论是在专科还是在本科层次上一直都有开设。本文对广东海洋大学旅游管理专业2011级、2012级上过本门课程的学生(共89人)分别于2014年12月、2015年12月进行了问卷调查(有效问卷共80份,有效率89.88%)及访谈,对从事旅游教育的专家、广东省中山喜来登酒店、东莞三正半山酒店、深圳唐拉雅秀酒店人力资源部门管理人员及前厅与客房从业人员(基层及管理人员)进行访谈及实地调研①,发现本门课程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一)教学内容需要与时俱进

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材内容需要更新。在对学生所做的调查问卷中,约有54.67%的学生认为

教材一般,而有20%的学生认为教材陈旧,脱离实际。随着酒店业的激烈竞争以及客人需求的变化,前厅与客房产品和服务内涵也在不断地更新与提高。比如 “智慧前厅”、“智慧客房”以及信息化时代背景下 “互联网+酒店”的影响与建设等已经成为了酒店业的新常态,这些都对酒店相关产品和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这些需要在教学内容中体现出来,但现在绝大多数教材没有涉及这些方面。二是要加强职业素养和某些关键能力的教育。在问到“刚踏入酒店行业的大学毕业生想要做好这一行或者是本职工作,最重要的素质是什么”时,酒店的HR部、前厅及客房部门的主管都认为,最重要的是“坚持”,或者是“毅力”,接着就是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表达(语言组织、外语口语)能力等,而且他们普遍认为岗位技能、操作流程在学生上岗后一两个礼拜基本就能掌握。而在对学生的问卷中,认为学习本门课程收获最多的是“对前厅等相关岗位操作技能的认知”,约占26.5%,紧随其后的是“服务意识和职业素养”占23.2%,“团队合作精神”只占7.59%。可见,教学内容的重点和比例还需要调整。

(二)学生上课缺乏积极性

一是,学生在上该门课之前,受到家长及国内一些价值观不良方面的影响,对前厅与客房工作有偏见,课程认同性不强,有些学生认为这些工作十分简单,不需要什么高深技术,“就是一些简单的操作技能,熟能生巧而已,没必要在课堂上学习”(学生语)。另外,由于这两个年级的旅游管理专业都没有分专业方向,一些对酒店行业本来就不感兴趣的学生也在上“前d与客房管理”课,以至于这部分学生在课堂上 “挂羊头卖狗肉”,他们只是“为了修够学分而已”,甚至找各种理由逃课。在本次问卷中,在各答案的选项中,只要有“其他”项的,都有一定比例的学生选择,而有些学生也直接在这项上写明“对这门课没有兴趣”。

二是,教学方法仍需改进。“前厅与客房管理”课程既需要学生掌握岗位所必需的技能和流程(入住登记、结账离店、客房清洁等),还需要学生掌握该部门职业生涯发展所必需的能力(沟通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和知识(客房销售知识、服务质量管理知识、旅游心理学知识等),更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职业道德、服务意识)。教师简单地通过讲授以及举例进行教学,很难将这些教学内容有效传递给学生,因而尽管多媒体教学应用普遍,但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各行其是。在本次问卷调查中,“喜欢教师采用哪些方法进行授课”的选项中,选择“讲授法”的仅占4.47%,再加上上这门课之前约有一半以上(58.67%)的学生都没有到酒店见习过,也没有到过模拟室,学生普遍不了解酒店,体会不了该门课程真实的服务场景。

(三)实践教学条件缺乏

“前厅与客房管理”是一门实操性非常强的学科,涉及具体岗位的工作流程和操作技巧,涉及与各色人等打交道,不亲自进入真实工作场景很难感受深刻,甚至有些专家认为在校内的模拟实验室中练习都不能反映酒店岗位的真实场景(汤利华,2013)[4],因为不能亲身感受不同客人的要求,不能体验酒店的作息时间。本次问卷中,近一半的学生(46.10%)认为“实践教学少”是本门课程安排存在的问题之一。我国一些新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既没有校内模拟实训的场地(有的仅有一家招待所,实在不够级别)和设备(酒店信息管理软件、房卡、电话等),校外酒店实训基地数量少或者位置远,前厅与客房服务和管理实训的合作层面停留在表面,还有许多实质性的操作没有展开,导致学生有怨言,甚至对酒店业失去信心,学校办学效果越来越差,酒店也越来越招不到合适的人才。

(四)成绩评定方式单一

现有考试大都是沿用其他课程传统的成绩考核做法,即由期末成绩和平时成绩M成,期末成绩主要是闭卷做试题,平时成绩由出勤、课堂表现等构成。而且一般期末的卷面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这种以“知识本位”为主的成绩评定方式不太适用于注重能力和技能的“前厅与客房管理”课程。专家、业界及学生都一致认为,“有必要将操作技能、着装礼仪、沟通表达能力”等纳入到本门课程的考核中,有必要将实际岗位操作管理内容纳入考核体系中。因此应建立多元化考核体系,注重过程考核,以对学生进行比较客观、准确的评价。

二、面向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前厅与客房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一)更新教学观念

1.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培养目标不明确,在教学过程中易出现“重理论、轻操作”或者是“重操作、轻理论”思想。前者是现行高等教育体制下旅游管理专业高校教师教学存在的普遍现象,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与实践脱节,学生也会自视甚高,不愿从基层做起,一心只想做管理者,缺乏吃苦耐劳和服务的精神。后者会导致学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对其产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认识不深,在实践中表现为只能“做事”,不能“做人”,综合素质和能力不够,影响学生就业后的后续发展。这两种倾向性都有失偏颇,会导致学生所学到的与酒店要求不对等或者学生达不到职业生涯发展所需要的知识,因此需要结合实际,明确应用型本科教育理念下“前厅与客房管理”课程的教学目标:培养掌握酒店前厅和客房的行业理论知识,熟悉前厅和客房具体业务的操作流程及服务意识和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知识,能力及素质,能胜任前厅与客房工作岗位特点的基层服务及中基层管理人才。

2.贴近学生特点。90后学生是在信息技术浪潮下成长的一代,富有娱乐精神,长于形象思考而短于抽象思维,活泼自信,个性张扬,90后大三的学生有着90后的这些特点的同时,也在前两年在校学习基础上思考毕业后的就业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但又不能偏离教学目标而只讲前厅与客房业务的操作流程及案例(学生会觉得还不如直接实操,且高中生也可以学会);而在讲解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探究原因以及培养学生能力与素质时,也不能沿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与90后大学生特点不符)。因此,需要在明确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基础上,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采用鲜活生动的教学方式,才能充分调动90后学生的积极性,才能将酒店(社会)需求―课堂―学生三者有机结合起来。

(二)优化教学内容

1.加强酒店业务管理信息系统方面的教学。现代酒店操作和管理基本实现了信息化,通过程序及办公软件实现酒店运营中各种信息的维护和管理。因此在教学内容中还应加强管理信息系统方面的教学内容,尤其是前厅管理软件操作和信息应用,让学生能在学校完整接受系统操作能力的培养,更好地适应将来岗位的需求。这些软件系统至少应涵盖目前国内酒店常用的软件系统,如Opera系统、中软、西软等。随着智慧营销的兴起,很多酒店开发了APP 应用程序,这又对学校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应让学生掌握在APP 端口内容的操作处理方法及对客服务模式,从而完成各项服务。基于目前本门课程的各版本教材基本没有涉及这些内容,因此,要做好酒店信息系统方面的教学,还需配合其他相关教材的内容进行授课,以改变教材内容滞后的情形。

2.以技能知识为基础,突出职业素养与服务意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不管是基层服务人员,还是中高层管理人员,酒店操作技能是基础,因此学生必须掌握本门课程的预订、礼宾、住宿登记、问询留言、结账离店等岗位的操作流程,但要想在酒店做得长久,或更进一步发展,职业素养、服务意识以及知识能力更加重要。通过调查,酒店认为前厅与客房岗位应该加强培养的各种能力是:外语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交际能力、沟通协作能力、灵活应变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创新能力,所需要的知识涉及营销、财务、政策法规、仪表仪态、公共关系、管理学、安全管理等,而对职业的认同感和服务意识则贯穿于其中。因此,教学内容应以前厅岗位所需的技能知识为基础,通过各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将以上能力和知识以及服务意识潜移默化于其中,养成良好的职业认同感。

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的学生多是在高星级酒店实习、就业,对英语及第二外语的要求较高,因此,本门课程采取双语教学势在必行。在问卷中,认为在本门课程中引入双语教学“很有必要且可行”的占24.8%,认为“有必要,但有一定困难”的占69.33%,只有5.33%的学生认为“没必要”引入双语教学。可见,学生至少在本门课程的双语教学态度上认知基本一致。

(三)创新教学方法

课堂采用动态、互动式的教学方式。可在课堂一开始前10分钟左右进行“新闻播报”活动,就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前自行查找酒店前厅、客房经营管理方面的最新动态,做成精美的PPT,在课堂播报并引导全班学生就播报的主题和涉及的内容进行讨论,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督促学生了解本领域的最新动态,积累相关知识。

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模拟现场的情景,让学生分别担任不同的角色(比如顾客与服务员),发挥创造力,根据场景设计对话,完成事先规定的“岗位任务”,之后由授课教师根据模拟情况进行点评和纠正,也被称为“情景教学法”。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营造“真实”的氛围,要求学生的服务意识和职业素养能得以充分展现;模拟的各种情境如正常情境、出错情境、突境、紧急情境和违规情境都应该考虑到,情境的设计应具有职业性、典型性、全面性、趣味性等特征[5]。

灵活使用案例教学法和视听法。使用多媒体教学系统,将光碟案例教学及视频情景再现相结合,将岗位操作流程用视频形象、逼真、生动地展现出来,并加以辅助讲解,以增强学生的印象;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采用最新的典型的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在本次对学生的调查中,“喜欢教师用哪些方法进行授课”,其中选择最多的就是案例教学法,达到25.87%,角色扮演法其次,为22.89%,接着是“视听法”(21.89%)。

带领学生实地参观操作。在开始上本门课程前,可用两周左右时间安排学生到酒店见习和调研,由酒店管理人员对酒店概况、发展历程、组织结构进行讲解,由基层服务人员进行现场操作。通过这种认知实习,学生初步了解前厅部与客房部的组织结构及工作内容,直观感受酒店工作氛,这对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大有裨益。

(四)改革课程考核方式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内涵决定了课程考核不能采取传统的“知识本位”考核方法,应加强过程性考核、动手能力以及职业素养的考核。在具体操作方面主要有平时表现考核、项目实践考核和期末试卷考核三部分内容,

三项成绩的权重可设置为20%、40%和40%。平时表现考核主要是依据学生上课的出勤率、在课堂上的活跃与参与程度、“新闻播报”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进行评分;项目实践考核主要是在模拟的情景设置下,对学生运用酒店信息系统(如果具备)完成任务的情况,技能掌握情况,以及在此过程中的语言表达、仪态仪表、综合知识的运用等情况进行评分;期末试卷考核则主要是采取传统的闭卷形式,考核理论层次的知识。

三、“前厅与客房管理”教学改革的保障措施

(一) 学校要加大投入力度

学生想要学会操作前厅和客房的信息管理系统,学校必须有相应的信息操作室,并配以酒店普遍使用的软件和信息系统。一些酒店管理软件价格比较高,硬件及其他设备需要不断更新,且还需要先对学校教师及维护人员进行培训,直至其能熟练掌握,这些都需要学校加大投入力度,提供支持。学校也可以为减轻负担,和实习基地酒店合作以共同承担这些压力。学校及学院层面应该与知名的酒店实习基地合作,且这些基地也应该经过层层挑选,不盲目应从。

涉及校企深层次的合作方面,学校也需要在教师及酒店方面的经费预算、时间安排、课程优化等方面灵活处理,有弹性地安排。可以考虑从本专业推进学分制改革试点工作。合理安排学生大学四年的课程教学与实践教学(尤其在大四学年不应安排太多课程),不以素质教育为名,占用学生掌握有效知识的时间,影响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和能力的养成。学分制的内涵与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特征有着天然的耦合关系,逐步推广学分制乃至完全学分制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必然选择。沿用知识导向的教育思想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中行不通。

(二)优化课程安排

本门课程开设在大四第一学期,开设时间太晚,许多学生忙着找工作、写论文,且这门课程还是选修课,对于那些一开始就没打算在酒店行业就业的学生而言,上这个课就只是“凑学分而已”。因此根据学校现有的教学体制,首先应该是在大二第二学期开始或大三时分专业方向,条件允许的话,直接设酒店管理专业。为保证学生能正确地选择专业方向,在选专业方向前对其有更多的了解,酒店类的课程安排不应太靠后,起码在选专业前课程的学习不应有倾向性(倾向酒店方向,或倾向旅行社方向等)。目前,广东海洋大学从旅游管理2013级开始,在学生大三学年选定专业方向,且将本门课程安排在大三第一学期,从实际教学效果看,明显要高于未分专业方向的前两届。

另外,本门课程的学时偏少,2011级和2012级只有32学时,这对于深入系统地学习前厅与客房的相关知识、掌握所需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哪怕在2013级实行了48学时的教学,也还不够。因为本门课程涉及岗位多、操作流程多、知识面广、考核方式多元化,尤其以后加入信息管理系统操作训练后,所需的课时会更多,至少得54学时。有些高校加上实践操作,总学时达72学时之多。本门课程有一个“酒店前厅技能实训”课,但是开设时间不对,将其放在本门课程开设之后的学期,这是不合理的。因为这个实训只有两周,属于认知实习,应该设置在酒店管理类课程(包括本门课程)开设前。

本门课程的特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都更适用于小班教学。30人以下一个班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如情景教学法,一般需要两个学生为一组进行角色模拟,教师在学生完成后进行点评和纠正,其他学生参考和改进。如果是大班教学,很容易导致很多学生轮不上模拟(因为课时进度的限制),或者一组学生在模拟时,其他学生开小差,课堂秩序混乱,学生学习效果差。

(三)完善校企合作内容,推广“双师制”

实践教学尤其是在真实的场景中学习能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缩短与企业要求的差距,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不可缺少的一环,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学校(学院)灵活地安排课程,每两周或每月请合作酒店各级管理人员到校开讲座或授课,以使学生有更好的课程认同感,获得更丰富的实战信息。学院应与合作酒店共同制定详细的实习计划,甚至共同编制“前厅与客房管理”课程的专业前沿教材,磨合双方的需求和利益,做到校企无缝对接。在与实习酒店签订的合作协议中,应考虑学生的需求,完善合作规章制度,保障学生实习生必要的、正常的休息权利,不得克扣实习津贴,把学生实习生当廉价劳动力压榨。因为这只会导致学生“满怀希望而来,彻底失望而归”,甚至到真正就业时选择其他行业,而酒店也时时处于“缺人”状态,对于酒店、学校、学生都是不利的。因此在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应切实了解酒店用人要求,加强实习过程管理,追踪学生实习动态。鼓励学生参加相关技能大赛,结合实习酒店现状或问题撰写毕业论文或学术论文。

逐步推广“双师制”。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很多都是缺乏酒店实际工作经验,即使有一定实际工作经验,当了全职教师后知识也会相应地滞后;而在酒店工作的管理者们由于现有高校体制又不能进入高校做全职教师。因此,除了考虑引进酒店管理者们进校“兼职”授课外,还可以让教师“走出”校门,直接下企业挂职学习,顶岗工作。可利用指导学生顶岗实习机会,对教师进行实践培训,学校应当在教师教学工作量、基本生活保障等方面提供支持。

注释:

① 感谢这三家酒店相关人员的配合与支持。

参考文献:

[1]陈小虎.“应用型本科教育”:内涵解析及其人才培养体 系建构[J].江苏高教,2008,(1).

[2]伍硕.关于应用型本科教育核心价值的思考[J].中国矿 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3]陈蕾,李建启.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培养规格与培养 模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5).

第3篇

我在实践中学会了很多技巧,包括沟通技巧、交际技巧、销售技巧;体验到了酒店管理的艺术性和人力资源合理利用的重要性,得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财富;了解到自身的不足,总结了经验和教训。在以后学习生活中我将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不断地进行自我增值,为以后策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垫定基础。

一.前言

(一)实习单位介绍

1、实习单位:广州凤凰城酒店

广州凤凰城酒店 —— 位于广园东路新塘路段,是南中国首家以白金五星级标准建造、南中国最广阔的山水主题式酒店。酒店背倚郁郁葱葱的凤凰五环山,面朝仪态万方的翠湖。整体占地面积达 20 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 7. 8 万平方米 ,是广州面积最大 、楼层最低的山水酒店。富丽典雅的欧陆式建筑风格,使宾客感受到西方古典文化独特的神秘雅致。此外,酒店还特别引进了国外主题式酒店的独特意念,创造出超凡的品味。

凤凰城酒店由碧桂园集团斥资约4.5亿元重金兴建,碧桂园酒店管理公司管理,充分发挥“商务、度假、会议”的功能优势,在完善广园东碧桂园的楼盘配套的同时从容开展商务和度假活动,推动碧桂园“给你一个五星级的家”的品牌品质的持续提升。

2、实习部门:前厅礼宾部

前厅部包括:接待处、礼宾部、总机、商务中心、订房部共五个分部门,酒店实行部门经理负责制,由前厅经理统筹安排,各分部主任或分部经理管理本部门事务,与其他部门密切配合,合作完成工作。礼宾部作为宾客迎来送往在最重要的部门之一,分设行李生和酒店代表两个部分,由礼宾经理总体负责,下设行李生领班(3人)和行李生(11人),酒店代表主管(1人)资深酒店代表(1人)和酒店代表(4人)。

(二)实习职位介绍

第4篇

关键词:校企合作;工学交替;酒店管理;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2-0-02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育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规模逐渐扩大,招生人数不断增加。然而根据我们多年对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实习和就业以及毕业后的追踪调查来看,实习初期能胜任酒店各种实习岗位的学生不多, 学生必须通过一段时间在酒店中的技能学习方能适应酒店各种岗位;毕业后愿在酒店工作甚至工作较长时间的同学更少。就其根本原因:他们普遍存在着理论知识强,实践能力弱的问题。随着高职学院的快速发展,酒店管理专业教学的改革与探索面临诸多新矛盾与问题,亟需进一步理清思路,并在实践中积极开拓新的解决路径。

就我们学校而言,酒店管理专业两年学制,纵观全国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基本上都是三年,很多学校目标非常明确就是培养“双证”(毕业证+职业资格证)生。我们酒店管理专业面临学制兄弟院校相同专业短一年,实习期限仅有5个月的实践时间短的压力;同时还面临着酒店选拔人才重在技能型人才的就业压力,我们酒店管理专业教育在现有两年制的情况下如何开展实践教学,使实践教学能够切实有效的发挥作用,这对于我们培养酒店“金蓝领”职业人才至关重要。本文针对两年制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结合笔者在从事酒店管理专业教学工作中的所历所感做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实践教学模式

(一)“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内涵

“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实践教学模式是将学生的技能训练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使学生职业知识和技能内化为解决实际职业岗位的职业能力。

(二)“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特点

1.校企合作机制的市场性

“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实践教学模式强调校企双方的密切合作、共同参与。按市场化运作构建校企合作机制,是实现“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实践教学模式的基本保证。按市场化进行运作,在满足高职学生实习、实训教学的前提下,进行社会化生产,建立起利益共享、成本分摊、互利双赢的合作机制。将课堂转移到实训基地,专业课尽量到实训基地上,实施现场教学,边讲边练,边做边学,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依托于校内实训基地,使“前店后校”变得切实可行,实现了“实训与生产对接、实习与顶岗相融、学生与员工互动”。

2.学生身份的双重性

实施“校企合作、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学生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他们要遵守校规校纪,要接受学校的教育教学与管理;在企业实践期间,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掌握企业的岗位技能,融入企业的主流文化,同时作为补偿,酒店要给予学生相应的劳动报酬。

3.技能训练的持续性

高职酒店管理学生技能的形成、发展、提高,具有持续性的特征。校内技能训练主要针对高职一年级酒店管理学生,第一学期训练内容主要是如酒店服务礼仪、酒店新概念等课程;第二学期训练内容主要是酒店前厅、客房、餐饮服务程序等;第三学期,在校内企业(中工大厦)真实场境中接受岗位培训,胜任岗位职业工作,满足岗位对高职学生的技能需要。第四学期是校外实训基地定岗实习,是以有效指导下的“工”为主,真正形成“校企合作、工学交替”。

4.学习过程的实践性

“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实践教学模式的逻辑主线是实践,实践活动贯穿于职业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将学生在校的理论学习与到相关企业的实践操作实习交替进行。企业参与学校育人过程,根据岗位工作内容,确定课程教学内容;企业负责对学生进行技术指导,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根据岗位技能标准,采取相应的技能考核方式和方法。因此,实践是“校企合作、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属性。按照实践性要求,高职酒店管理学生的学习环境不应该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室,而应该是集教学、讨论、操作等功能于一体的实训室或企业工作岗位。

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实践过程

1.校企联合制定工学交替“金蓝领”教学计划

高职酒店管理学生“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教学计划必须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要充分体现出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与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金蓝领人才”的目标,制订适合于岗位或岗位群要求的专业教学标准,是实施“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实践教学模式的基础。因此,学校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确定课程体系、开发工学结合课程时,必须有企业一线员工与管理人员参与。构建一套以“金蓝领”职业能力为主线的课程体系,突出实践教学和岗位技能的应用,真正实现高职两年制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不断线。

以我院酒店管理专业为例,以校内理论、实操教学为基础、校外实习实训为辅助。校内教学侧重于对于学生酒店专业基础知识、职业素养、礼仪知识、专业技能与管理知识的培养。在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加大模拟操作课程的比重,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校外实训方面,通过暑期实践、酒店重大活动时(如每年的两会、中网公开赛等重大赛事活动期间)的顶岗实习、毕业前夕的酒店实习,将实训操作课程延伸至校外,有效地促进学生专业能力的形成。

2.构建工学交替课程体系

酒店管理类专业主要面向酒店类企业培养人才。根据酒店行业的季节性特点,构建酒店管理工学交替课程体系。我院酒店管理专业是两年制,第一学年为“工学交替”实践教学,第二学年毕业实习教学。

工学交替课程体系是教学学期与工作学期交替进行,体现“工”、“学”双方既相互交替,又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具体表现为:从宏观上,教学学期与工作学期相互交替、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其知识和技能在工学交替过程中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从微观上,体现在课程内容上的工学融合,表现为“工”中有“学”,“学”中有“工”的工学结合课程。

第一学期实践教学主要是专业认知教学,在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习基地完成,时间为一周。安排在学期初进行,由专业带头人、系领导对新生进行专业教育,并由指导教师带领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见习参观,感受行业特色与工作氛围。第二学期实践教学以校内实训为主,主要是训练专业技能,包括前厅训练、客房训练和餐饮训练等,为期四周。第三学期实践教学主要在校内实习基地(中工大厦)完成,以企业顶岗实习为主,为期8周。第四学期是学生在校外实习基地完成毕业定岗实习,以企业岗位需求为核心,合理安排学生到不同酒店进行岗位实习,包括前厅部、餐饮部、客房部和销售部等。在实习开始前校方举行实习动员会,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实习态度。在实习过程中,企业安排老员工对学生进行帮带,学校安排实习指导教师定期巡视,并及时与企业沟通,实习结束后,企业对实习生给予评价,学校以此为依据进行评分。经过工学交替课程体系的实施,我院酒店管理学生实践能力强,深受北京市酒店行业的欢迎。

3.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职业院校培养高技能的人才必须紧紧依靠企业,建立学校和企业长期稳定的联系和实习基地。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是实施“校企合作、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保证。我院酒店管理专业经过长期的积累、不断调整和充实,已经建立了比较合理的校内外实习基地,提供了全真的教学环境和条件,为开展“工学交替”的实践教学、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职业技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我院酒店管理专业已经建立了校内实训基地――中工大厦。北京中工大厦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增光路45号,航天桥东北角,处于西三环与西二环之间,交通位置优越。距市中心2公里,北京西客站3公里,首都机场28公里处。大厦毗邻风景秀丽的昆玉河,遥望雄伟壮观的中央电视塔,远望西部香山,与处遥相呼应,大厦共有客房427间(套),其装饰典雅,服务一流。并附有不同规格的会议室十余间,其中有可容纳300多人的三和厅。是一家集客房、餐饮、会议为一体的商务型会议中心。笔者觉得可以让我院酒店学生承担我校中工大厦的服务人员以及管理人员,同时选拔优秀学生参与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中工大厦的经营和管理。

我院酒店类专业的校外实训实习合作企业主要包括:北京东方君悦大酒店、北京香格里拉酒店、北京国际俱乐部饭店、北京银泰中心柏悦酒店、北京金融街洲际酒店、北京金融街威斯汀大酒店、北京金融街丽兹卡尔顿酒店、北京金域万豪酒店、北京金茂威斯汀大酒店、等50多家酒店,其中国际俱乐部,北京东方君悦大酒店和净雅餐饮连锁集团均已成为我院签约的实习合作基地,联合培养旅游酒店业的优秀人才。

三、对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实践模式的思考

今后,我们将认真贯彻《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举措,结合企业实际,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方面扎实工作,进一步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开发高技能人才的潜能,培养出:“能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培养出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为企业实施自主创新开发和培育自主品牌,推动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可靠的人才保证。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高职学院酒店管理专业近四年的“校企合作、工学交替”教学实践,使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酒店企业对学生的工作表现也非常满意。“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工作的开展不仅提高了学院的声誉、专业的影响力,同时也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在北京,酒店企业对餐饮岗位的需求量比较大,因此学生在酒店企业大多从事的是餐饮岗位的“工学交替”,前厅和客房岗位的“工学交替”较少,造成学生在前厅等酒店其他部门实践的机会少,缺乏前厅等部门的工作经验,不利于学生专业的全面发展和整个酒店专业核心岗位课程“工学交替”工作的全面铺开。另一方面,学生在酒店企业实习的岗位大多是基层服务员岗位,领班和主管等基层管理岗位很难涉及得到,学生在经营管理方面的能力很难得到锻炼。加大同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合作,全面贯彻“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不断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金晓春,金永成.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问题初探――以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01):237-238.

[2]杨芳.构建旅游教育校企合作平台的思考[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07):38-40.

[3]刘建翔.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机制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1(02):69-71.

[4]丁金昌.高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模式的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06):114-117.

第5篇

[关键词]酒店管理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

紧密围绕我国和黑龙江省旅游业发展需要,我院酒店管理专业以就业为导向,针对专业人才知识、能力与素质培养目标,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为主线,不断深化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效显著。

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经过充分的调研与论证,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群、美全面发展,具有必备的酒店管理基础知识,熟练掌握酒店各部门服务技能,树立现代管理理念,具备酒店各部门业务管理能力与素质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本专业以四星及以上星级酒店前厅、餐饮、客房、娱乐、营销等部门主管、部长、部门经理等为主要就业岗位,以酒店各职能部门执行经理及总监为发展目标。

二、构建工学交替、能力递进“2121”人才培养模式

(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以专业人才市场调研为基础,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酒店管理问题能力与素质为出发点,基于酒店服务流程与管理业务设置教学内容和方法,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序化教学内容,校企合作组织实施“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职业化、综合化的酒店管理职业能力培养和考核体系。探索形成了工学交替、能力递进“2121”人才培养模式(见图1),培养“善服务、懂经营、会管理”的酒店管理高端技能型人才。

工学交替、能力递进“2121”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专业岗位能力为核心,以提升学生职业综合素质为目标。一方面,充分利用校内外的教学资源开展教学,校内课堂教学与校内餐饮、客房服务实践交替进行,校外服务与管理岗位实习交替安排,实现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全面提升。另一方面,遵循专业人才培养规律,分四个阶段渐进式安排教学进程,第1-2学期为第一阶段,主要是专业基础知识学习与专业服务技能培养,利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实现工学交替。第二阶段为第3学期,与合作酒店共同组织开展第一轮专业顶岗实习教学,主要实习岗位是酒店前厅、餐饮、客房等部门一线服务岗位,在巩固与提高学生的服务技能水平的同时,使学生从员工的角度初步认识管理,激发兴趣。第4至5学期为第三阶段,开设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聘请高星级酒店相关部门高管参与教学,使学生初步具备酒店管理职业能力与素质。第6学期安排开展第二轮顶岗实习,由学生自行联系与系部统一组织相结合,以酒店各职能部门的基层与中层管理岗位为主,全面提高学生的岗位业务能力与职业素养,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人才培养模式特征

1.融入多方资源,培养目标明确

校企共同育人,实行四个融入,即“融入多方资源、实行合作办学;融入企业标准、对接产业前沿;融入岗位需求、突出能力培养;融入企业文化、强化素质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的确定、课程体系的构建、课程标准的制定、教学组织与运行,全程都有企业的专家参与,形成了“资源共享、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的格局,从而保证了人才培养质量。

2.从服务到管理,层级递进,突出职业能力与素质培养

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服务到管理逐步递进,使学生的基础扎实、技能过硬与素质全面,为顺利就业和良好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三、构建层级递进课程体系

基于酒店前厅、餐饮、客房等职能部门管理能力与素质培养需要,以应职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岗位能力与素质培养为主线,按照从基础到综合,从服务到管理的原则,分四个阶段组织实施。设置五个层级课程:公共基础平台课程、专业基础平台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和专业综合实训课程

(一)公共基础平台课程

通过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技术、德育、体育与健康、形体训练、形象设计等课程,培养学生的基础人文素质,实现身心健康、气质高雅。

(二)专业基础平台课程

通过开设经济学基础、基础会计、酒店法规、酒店管理概论、客源国概况等课程,使学生掌握必备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充分利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开展酒店英语、前厅客房服务、餐饮服务、康乐服务、调酒技术等课程教学,课堂学习与业余真岗实操交替进行,培养学生的酒店各部门一线服务技能。

(三)专业核心课程

聘请高星级酒店相关高管参与前厅客房运营管理、餐饮运营管理、康乐运营管理、酒店人力资源管理、酒店营销实务、酒店财务管理等核心课程教学。在学生完成第一轮服务岗位顶岗实习对酒店相应管理岗位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上,主要运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案例教学等教学模式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与素质。

(四)专业拓展课程

通过开设酒店公共关系、宴会设计、高尔夫服务与管理、会展服务与管理等专业选修课和公选课,拓展学生的求职范围,提高题其职业适应能力,为学生的职业提升奠定基础。

(五)专业综合实训课程

第3学期组织开展酒店一线服务岗位顶岗实习教学,在巩固所学基础知识与提高服务技能水平的同时,使学生初步了解酒店各职能部门管理业务流程,为下一阶段的校内学习奠定基础。在校内系统学习了酒店各职能管理课程后,第6学期开展管理岗位顶岗实习,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素养,为毕业后成功获聘酒店中层及以上管理岗位提高保障。

四、小结

经过多年的建设,我院酒店管理专业改革成效显著,办学质量大幅提升,毕业生职业发展良好。通过实践,充分认识到,只有切实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专业才有长久的生命力;只有创新校企合作机制,共建共享,才能使工学交替、项目导向教学模式得以真正实施;只有充分运用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与方法,才能激发当前普遍厌学的高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才能使学生知识、能力与素质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刘洪一,李建求,徐平利 著.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李晓明 著.奇迹之旅-解析香港理工大学工业中心创造力培养模式[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3]涂三广.职业院校专业建设:要素与逻辑[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21):61-65.

[4]单浩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以酒店管理专业为例[J].现代营销,2013(10):322-323.

第6篇

关键词:酒店管理 工学交替 人才培养模式 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7-128-03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创办于1993年。2002年7月根据对珠江三角洲地区酒店业对人才的需求分析,学院将酒店管理专业改为两年制试点专业。2006年4月该专业被评为广州市高职高专教育示范性专业,同年12月该专业又被教育部评为2006年度中央财政支持的“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重点专业建设项目”。项目实施以来,专业立足于服务地方酒店业发展及企业需求,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根据酒店行业特点及对人才的需求,采取“服务管理渐进、全程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所谓“服务管理渐进”是指本专业课程体系中专业课程的设置,遵循从“服务员领班(主管)部门经理”的职业成长及认知规律;所谓“全程工学交替”是指从入学到就业,校内学习与校外企业顶岗交替进行。第一、第二学期的周末和寒假分期分批集中安排学生到各种类型的酒店及餐饮企业顶岗,第三学期集中安排一个月的顶岗,第四学期和寒假期间集中安排半年的顶岗实习。经过三年的改革与完善现已初步形成了一个较完善的两年制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服务管理渐进、全程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

一、以职业生涯发展为依据,明确专业定位

珠江三角洲是全国酒店最密集的地区,酒店业已成为广东旅游业的支柱产业之一。珠三角丰富的酒店资源以及对专业人才迫切的需求,为酒店管理专业的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根据我们对广州数十家酒店的岗位设置与岗位群人才需求状况的调查,高星级酒店的岗位职级一般设有八级岗位(按由低到高排列):服务员、领班、主管、部门副经理(经理助理)、部门经理、部门总监、执行总经理(副总经理)和总经理。其中,领班和主管属于饭店基层督导管理人员,部门副经理(经理助理)和部门经理属于饭店中层管理人员,部门总监、执行总经理(副总经理)和总经理属于饭店高层管理人员。在对目前酒店员工队伍中最需充实哪一层次的管理人员调查中,4/5的酒店选择了基层管理人员(主管、领班);近一半的酒店选择了中层管理人员(部门副经理、部门经理)。在对旅游高职院校毕业生需要经过多少时间的工作实践锻炼才能胜任不同管理岗位的调查中发现:基层管理人员需要2~3年,中层管理人员需要4~5年,高层管理人员需要10年以上。

综合以上调研结果,我们确定两年制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面向现代酒店、餐饮企业、康乐企业等领域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具备高星级酒店前厅、餐饮、客房、康乐、会展等部门服务与督导等专业能力,能进行服务流程设计、服务标准制定、酒店市场开发与产品推广,具备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拥有“一技之长+综合素质”的基层管理人才。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就业范围如表1所示。

二、以工作过程导向和学生可持续发展为依据,构建课程体系

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专业课程体系和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课程体系。

1.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专业学习领域课程。本专业借鉴德国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方法,与企业合作对专业主要就业岗位进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总结归纳职业行动领域,再转化配置学习领域,课程排序遵从“服务员领班(主管)部门经理”的职业成长及认知规律,实践教学持续贯穿、阶段深化。如表2所示。

2.以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为目的设计基础课程。一个合格的毕业生既是高技能从业者,又是合格的社会公民。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本专业积极探索和构建与专业课程相融合的基础课程体系。包括:教育部和省教育厅要求的思想政治课程;反映全球共识、培养适应现代社会要求的交流、信息和计算机基本能力,服务后续专业的职业发展素质课程;培养学生通用管理能力的旅游管理大类专业基础课程;基于职业发展的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第二课堂。如表3所示。

三、以满足课程教学要求为依据,整体规划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注重强化校内生产性实训。为了满足本专业课程体系中专业课程的教学要求,在原有实训室的基础上,根据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探索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室按照酒店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安排学生在各岗位顶岗实践,以解决目前高职生在酒店顶岗实习“岗位单一、轮岗困难、岗位以基层服务为主”的问题。学院从合作酒店引进1名餐饮职业经理人担任中西餐厅实训室建设的负责人,全面负责餐厅的设计、设备采购、装修、经营管理和服务技能课程的教学。结合课程“前厅与客房服务”、“前厅与客房管理”的建设,改造现有青年旅馆的设施设备,安排学生在青年旅馆各岗位顶岗;结合课程“餐饮服务”、“酒店餐饮管理”、“调酒与酒吧管理”的建设,新建经营性的颂雅园餐厅(含中餐、西餐、酒吧),安排学生在餐厅各岗位顶岗,学生参与产品的生产、销售、成本核算、市场推广、对客服务等。在青年旅馆和颂雅园餐厅以职业技能鉴定为参照强化技能训练,使学生在前厅服务、客房服务、餐饮服务、酒吧服务、茶艺服务等方面达到中级以上服务员水平。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室引入企业文化建设,按照职业标准和现代企业管理要求,营造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环境。建立并完善校内实训基地的运行机制,制定了青年旅馆和颂雅园餐厅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各项规章制度,使校内学生顶岗实习管理逐步规范化。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注重强化企业育人功能。根据“酒店顶岗实习”课程教学的需要,本专业科学有效地选择校外实训基地,布点合理,功能明确,并积极引导实训基地强化育人功能,为课程的实践教学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满足学生了解企业实际、体验企业文化的需要。如在选择本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时主要考虑以下四方面的因素:第一,实训基地的地理位置与便利性;第二,实训基地的类型、档次与规模;第三,实训基地的客源构成与经营管理水平;第四,实训基地对实习生的管理与教育水平。本专业选择了本地区1家白金五星级酒店(商务型)、1家国际品牌饭店集团下属的豪华酒店(商务型)、3家本土单体五星级酒店(休闲度假会议型)、2家4星级酒店、2家品牌餐饮连锁企业,满足了两个班80名学生学习“酒店顶岗实习”课程的需要。不同经营方式的酒店可以让专业教师和学生比较、体会不同的管理模式与理念,接触不同的酒店业务标准。两年的学习可保证每个学生在校期间的行业工作经验达到800小时以上,保证每个学生毕业时能获得三家以上五星级酒店的实习工作证明。

四、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为目的,建设“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

本专业注重教学团队建设,走引进与培养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院校深造和企业实际工作相结合之路,建设一支素质优良,年龄、专业、学历结构合理,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并重,能适应专业发展需要的“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校内专任教师的培养,注重教育理论的培训、专业和课程开发能力的提高。校外兼职教师的培养则根据专业建设需要和酒店业特点从行业、企业聘请兼职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共计16人,充分利用企业资源为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课程改革奠定了基础。校外兼职教师全程参与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活动,主要包括入学专业教育、编制课程标准、服务技能课程教学、精品课程建设、开发酒店管理专题系列讲座、指导学生顶岗实习等。通过多途径、多元化的培训,极大地提升了校内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的业务水平与培训能力。

五、以优质课程建设为基础,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搭建平台

本专业按照国家精品课程的评估指标体系,重点建设了四门具有工学结合特点的优质课程。这四门课程是“餐饮管理”、“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调酒与酒吧管理”、“茶艺与茶馆管理”,其中前两门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后两门为中级调酒师、中级茶艺师考证课程。四门课程均与企业密切合作建有相应的网络课程平台,餐饮管理课程为2008国家级精品课程,调酒与酒吧管理课程为2008省级精品课程,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茶艺与茶馆管理课程为2008院级精品课程。近三年酒店管理专业教师主编并出版了《酒店餐饮管理实务》、《餐饮服务实训教程》、《前厅服务实训教程》、《茶艺服务实训教程》、《酒水调制与酒吧服务实训教程》等教材,形成了优质的教学资源,支撑了该专业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

六、以建立柔性化的教学管理机制为途径,保障工学交替的顺利运行

项目建设期间,专业根据酒店业的经营规律,旺入淡出,积极改革并创新教学组织与管理,特别是顶岗实习,努力探索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有效地提升了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1.通过调整专业指导委员会,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指导作用。为了积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及高职教育形势的变化,本专业于2007年适时调整了酒店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的结构队伍,使之更完善、更合理、更有利于本专业教学的开展,其成员涵盖了酒店、餐饮企业、旅游局、酒店协会等各类单位共10余人,并定期召开委员会会议。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参与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标准的制定、新生入学教育和职业规划、指导学生顶岗实习、指导学生参与和专业密切相关的大型会展活动和学生就业等,从而形成了专业与行业之间良好的互动及交流、合作关系。

2.通过“双向选择”招聘会,解决“学生―基地”对接问题。要发挥校外实习基地的教学功能,必须使学生建立起对企业教学功能的认知理念。企业愿意接受什么样的学生进入其内部岗位的实习,不同企业各有自己的要求。一方面企业希望把他们的意愿体现在人员选用的合作上;另一方面学生也希望对实习基地有一定的选择空间。所以本专业每年的广交会顶岗实习和毕业顶岗实习我们都会以召开“双向选择”招聘会的形式,通过满足双方诉求的“双向选择”的基地进入模式,解决实习生与基地的对接。

3.通过“三方协议”的签定,规定“学校―企业―学生”的角色职责。招聘会结束后,我们会与企业、学生三方签定协议,规定“学校―企业―学生”三方的职责与义务。企业要遵循“校―企―学”三方协议的条款,对实习生履行管理职责,配合学校的管理;学生一方面要以企业员工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赢得消费者的认可;另一方面牢记学生的身份,利用企业提供的岗位认真学习,接受“校、企”双重管理。

4.通过校企合作制定顶岗实习课程标准,逐步实现校外基地教学化。本专业与合作酒店联合制定酒店顶岗实习课程标准,设计各个实习阶段的学习情境和学习目标。该课程分三阶段实施,具体如表4所示。在实习期间,学生利用企业的环境、企业的师资使职业技能得以提升,在服务中学习服务、学会服务,在接受企业管理中学习管理、领悟管理。酒店顶岗实习课程考核与评价内容包括两个方面,即实习成效考核和过程评价。实习成效主要考核在岗位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和实习成果,过程评价主要考核工作态度、职业规范、团队合作与人际交往,以及自我管理和调节能力等方面,主要采用观察、专业谈话与汇报等方式。

经过多年的探索,本专业形成的《两年制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成果,获得2009年广州市高等学校第七届市级教学成果高职类一等奖(穗教高教〔2009〕13号);本专业校内实训基地被评为2008年广州市属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示范性实训基地(穗教科〔2008〕22号)。近六年本专业毕业生一次就业率100%,专业对口率达80%,就业专业对口率稳步提升,社会声誉良好。每到广交会召开前期或年底,广州地区许多高星级酒店主动到校招聘实习生或毕业生,毕业生常常供不应求,人才培养水平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周彩屏.校外基地教学化运行模式创新研究[J].职教论坛,2009(1):37-38

2.侯明贤.以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为例论实习基地功能评价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08(4):197-109

3.马树超,范唯.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再认识[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3)

4.马树超,郭杨.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历史的抉择[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第7篇

关键词: 酒店管理 课程体系 职业能力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高速发展,各种星级酒店、商务酒店、主题酒店、度假酒店等酒店经营模式得到了快速发展,对于酒店管理人才除了有数量上的迫切需求外,同时对酒店管理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在这样的形势下,应该适应行业与社会的发展需求,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体系。

在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实行“学做交替、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在传统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的基础上,推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模式,以突出酒店管理人才培养过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设置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架构的原则

新课程体系以具备酒店管理岗位综合需求为目标,以职业资格标准和行业标准为出发点,形成体现酒店职业素质要求的理论体系,并与实践能力相互融合、全面支撑的高职酒店管理课程体系。在课程改革的外延建设上,坚持将政策支持、校企合作、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条件完善作为课程建设的保障机制,形成全面建设的思想。

从培养职业能力入手,以职业岗位群的工作分析为依据,运用丰富的方法,先进而科学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既有扎实的酒店管理理论知识,又具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实际工作能力和适应能力。如《前厅服务与管理》课程的开发主线是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从职业岗位分析入手,进行课程规划设计,重新确定课程内容、组织实施教学、探索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法,并建立与职业技能资格考核体系接轨的测试系统。课程教学包括课堂理论教学模块和技能实训模块。其中理论教学模块主要以前厅部的业务特点、工作流程、工作标准、任务要求,以及涉及的管理理论及相关知识为内容,要求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前厅部的业务知识;实训教学模块要求学生完成客房预订、入住接待服务、住店服务、离店服务实训内容,使学生掌握客房服务与管理中的基本技能。2.通过项目构建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

根据就业岗位(群)能力分析,在酒店有关专家的指导下,按照目前国内高星级酒店从业岗位对知识、技能、态度的要求,充分考虑学生的职业生涯需要,精心选择教学内容,重新设置课程结构。针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块化课程结构。体系中的每一教学模块,根据岗位职业能力培养要求,确定行动领域,创建学习情景及相应的课程模块体系,体现能力与岗位相对应的专业课程特征。构建“认知―体验―领悟―历练”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使学生在学习中,认知岗位环境和要求、体验岗位任务和技能、领悟工作方法和要领、历练职业能力和素质。加大实践教学力度,每个课程模块教学对应相应的实训内容,在实训中贯穿岗位角色和工作职能训练,做到“讲练结合”。使实践性教学内容达到45%以上,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将职业资格证书考核内容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建设之中,使“双证书”制度落到实处,并结合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知识点,建立训练题库。课程开发时融入技术含量高的职业资格证书考核内容,评价体系的建立融入技能鉴定考证标准,逐步实现职业资格取证与综合实训考核接轨。

在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根据职业能力需求确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完成的项目,每一个项目都是为了完成某些能力的培养,或者某些能力的培养需要多个项目反复强化、共同完成。这些设定的项目既可以来源于企业的真实工作任务,又可以来源于能力培养的需要。

根据项目要求配置项目核心课程和辅助课程,核心课程与项目要求的能力直接相关,在课程中表现为直接服务与项目操作过程,辅助课程在项目操作过程中起职业能力拓展的作用,这是由于一个项目不可能完全实现全部能力的培养,为了加强学生职业能力的全面培养,在项目课程之外另设个人发展课程和选修课程,它们相互联系、紧密配合,形成一个完整的课程教学体系。

如在前厅接待与管理岗位(方向)课程教学模块中,采用一体化教学方式,即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时间、地点、内容、教师一体化。将教学课堂从单纯的理论教室搬进酒店实训中心,使理论教学和实践环节在同一个教学单元时间、同一个教学场所内进行;使课程的知识、理论、实践紧密结合,相互支撑,相互促进。以客人入住酒店要求的前厅、客房、餐饮、康乐等服务项目为教学内容,重点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采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现场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将教师的角色由过去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变成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主持者,把学生被动听讲变成主动参与操作,积极参与新知识的探索。以职业资格证书考核要求和真实的服务情景设计酒店管理专业综合实训项目。如对中级前厅接待员的考核,将其按考核工种不同划分为若干单元,对每单元的技能点、知识点提出要求,学生按照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同时,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借助多媒体、模拟仿真及真实的职业环境,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

3.基于工作任务的专业课程设计开发

注重综合运用知识、技能、态度完成工作任务,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工作任务为驱动的特色专业主干课程,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积极探索教学方法的改革,采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把课堂教学分为紧密结合的“理论教学”与“课内实训”两部分,不仅在每一理论知识点的讲授中借助案例分析和简单任务加深理解与应用,而且在每一单元知识讲授完成后都借助任务情景设计小型实训项目。把课程内容从原来的以教师讲授和课本知识为载体变成以完成项目为载体;把学生被动听讲变成学生主动参与操作,积极参与新知识的探索,真正做到“教、学、做”合一。根据专业课程特点,采用现场教学、项目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方法。

如在“前厅接待与管理”课程教学中以前厅接待核心技能为主体的“住店服务模块”组织接待流程,实施课堂授知与实训传艺相结合、课堂研讨与现场演练相结合、实物操作与情景模拟相结合等多种灵活有效的教学方式,采用多媒体、录像、VCD、现场实物、校园网等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首先由酒店管理专家和学院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组成课程开发团队,共同设置校企结合的优质核心课程。根据酒店前厅职业岗位标准共同制订课程开发计划、课程标准、课程大纲,组织配套教材的编写、多媒体课件制作等,并根据顶岗实习学生的反馈信息,对教学内容进行进一步整合和优化,让课程更能够反映出酒店前厅的岗位核心能力。

其次,根据行业对酒店前厅岗位主要工作任务的确定,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以培养酒店前厅岗位工作能力为目标,以酒店前厅岗位工作任务为导向,以工作内容为驱动,设计以项目为载体的教学内容,保持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校内实训与酒店情景的一致性,实现课堂与实训室(中心)一体化,达到在真实情境下的教、学、做一体,以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再次,依托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紧扣酒店服务内涵,从客人立场出发,通过不断强化的“客我”角色扮演,深化学生服务意识。在校内实训中,在实训室内以酒店前厅为场景,设计对客情景剧本,通过老师示范、学生分组演练等学习过程,把酒店前厅情景教学与工作过程有机结合起来。在校外实习观摩与顶岗实习过程中,通过理实教师引导、实训酒店师傅的现场帮带,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调动,使学生真正做到在“做中学,做中会,会中懂,懂中熟”,校内校外二者生动结合,使学生在熟能生巧的学做过程中,加深对酒店前厅工作岗位“管理”一词的理解。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地方行业发展是紧密结合的,酒店行业高速发展对人才需求提出了全新要求,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酒店行业的更高要求,因此,在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中,应充分体现行业特点,突出酒店服务与管理课程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为学生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郝俊.基于能力本位的项目化教学模式下的项目课程的思考――以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J].文教资料,2012,11:89-90.

[2]邱晓红. 基于项目课程的高职“商务英语”改革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第8篇

旅游管理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品德素养、完善的理论知识体系以及较强的旅游服务技能的应用型人才。酒店实习是当前学生教育实践的主要基地。调查发现,高校学生在酒店实习中面临一系列问题与挑战,而最为突出的是学生的角色转换问题,这已经严重影响了当前旅游教育的发展。

一、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学生角色转换问题

学生的角色转变缓慢,对酒店文化缺乏认同感。旅游类学生在实习中主要被分配在高星级酒店的餐饮、前厅以及康乐等部门。实习能够使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酒店运作的整个程序,将自身在学校所学知识更好地应用在酒店的实习工作中,从而不断充实自己,为将来踏入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目前酒店学生在实习的过程当中往往不能找准自己的定位,有的学生以自己是学生的名义一味地进行逃避,遇到困难就退缩;有的学生由于对酒店工作的适应力较差,需要通过较长的时间来适应这种新环境;大部分学生一时间难以接受酒店高强度的工作,再加上酒店严格的规章制度以及领导的高要求,所以学生会产生极大的逆反心理,于是许多问题便逐渐显现出来,如顶撞上级、怠慢工作,中断企业实习等。而酒店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会给实习学生安排过多的工作任务,但却对他们缺少应有的关注,同时还存在着学生工资酬劳水平低、休息时间少等诸多的问题,这使得学生不愿转变他们的角色。以上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得学生在结束酒店实习工作后,不愿意在从事此行业,从而造成了酒店人才的“潜流失”。

二、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学生角色转换问题分析

(一)实习学生态度分析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90%的学生认为酒店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服务性行业,且酒店行业的进入门槛太低,对于自己来说是大材小用,不能体现自身的真正价值。因此,很多大学生不愿意在酒店实习。而即使是选择酒店业的学生,他们大多数也存在着对自身的能力预估太高,不注重实际的情况。既希望有丰厚的工资待遇,又想要工作轻轻松松,只想做酒店管理方面的工作,不愿意从最底层的服务员做起是旅游类专业学生的通病,“眼高手低”的现象很是普遍。

(二)学生职业适应能力分析

一方面,85%的学生认为书本中的理论知识与当前酒店的实践工作存在着严重的脱节现象。当前,教材中的知识较为陈旧,对学生参加酒店的实际工作帮助不大。长期受此因素的极大影响,高校所培养出来的旅游人才与酒店发展所需人才产生了脱节,对当前的酒店行业的良好发展缺乏一定的指导性。例如,当前酒店前厅部的接待人员使用的是英文系统,而学校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只教给学生中文的操作系统。另一方面,由于高等院校对学生实操的缺乏重视且资金不足以支撑教师开展一定的实操活动,所以,学校在酒店实操方面,实训内容仅仅局限于酒水服务、摆台,而且学校实训室的设施设备也相对陈旧,不能达到模拟实际工作内容的效果,严重影响了学生专业技能的获得。所以学生面临实习时,常常会产生一种胆怯心理。

(三)酒店企业的需求态度分析

酒店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他们不想投入过多的成本来培养学生,而且酒店企业对大学学生抱有较高的期待,认为他们在职位上都可以游刃有余,在不进行专业培训的情况下便可以直接投入工作。另外,酒店利用学生廉价的劳动力,让他们干超负荷的工作,引起了学生极大的不满,使得学生产生抵触心理,只把自己当作学生来看待,而不注重服务意识与服从意识,这影响了学生的角色转换。

三、解决学生角色转换问题的对策

酒店实习是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重要途径,而学生能否很好地进行角色转换是学生酒店实践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因此,针对学生在实习中出现的角色转换问题,人们应采取积极的对策。

(一)解决学生心理问题

首先,学校应该举办有关于实习的宣讲会,让学生为将要面临的实习工作做好心理准备,深入了解实习的必要性。让学生明白实习实践不仅可以完善理论知识,而且可以为将来工作积累经验。同时也让学生明白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在实际工作中的必然性,从而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灵活地解决工作中的难题。学校要教育学生从基本层工作做起,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脚踏实地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其次,学校要系统地介绍相关实习酒店的概况,与实习单位订立劳动合同,让学生明白自身作为学生的权利与义务;让学生学会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实习,增强自身的自信心,从而使学生逐渐转变成具有良好形象与较高素质的酒店工作人员。再次,学生应树立正确的观念,找准自我定位,以坚强的意志去积极地面对工作中的困难,转不利因素为积极因素,去除自我主义以及自私自利,尽快地融入酒店的工作环境当中,努力处理好与同事、领导的关系,营造一种人人互帮互助的工作氛围,从而使自身在实习中得到成长。

(二)提高学生职业适应能力的对策

1.完善专业课程体系,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在教学设置上,学校可以让酒店职业经理人在学校担任相应课程的老师,从而使课程体系紧跟时代前沿。另外,“双师型”要求教师具备系统的专业学科知识、实践知识、管理以及文化方面的知识,以弥补学生在实践、管理以及文化知识等方面的不足,从而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2.加强职业教育。当前我国设置了前厅、客房以及餐厅方面的实践课程,但由于学校设施设备欠缺和以理论为主的教学形式的存在等,所以各种实践课程几乎只是一种形式,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为此人们应该加大对实践教学的投资,设置校内实训、校外见习以及酒店实习相结合的实践课程,以增强知识与技能、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完美衔接,从而使实践课程体系化。增添实践类课程可从某种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职业素养,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问题与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为将要步入的工作岗位的学生提供一定的指导。

第9篇

关键词: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教学改革

随着酒店行业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竞争的不断加剧,酒店企业对于从事酒店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着人才培养目标与市场人才需求不符、专业课程设置未能与时俱进、课程讲授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校酒店管理专业针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深入的研究,结合自身情况进行了教学改革。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近年对酒店企业的调研,确定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为:面向现代酒店,为适应酒店、会所等企业的前厅、餐饮、客房等岗位需要,熟练掌握酒店服务及岗位群工作必备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项技能,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综合应用能力、能从事酒店服务与基层管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主要就业单位包括高星级商务酒店、高级度假酒店、高档连锁餐饮企业、豪华游轮、高级会所等,主要岗位有前台接待员、餐饮部服务员、客房部服务员、销售部营销员、调酒员、部门行政人员,以及各部门主管或经理等。

2构建课程体系

由酒店管理专业教师和酒店企业技术专家和一线技术人员组成专业课程开发设计小组,以职业能力发展为导向,根据就业岗位群的任职能力要求,通过详细深入地研讨论证,进行了课程体系构建,如图1。本课程体系由公共课、专业课和拓展课组成。公共课程立足于为学生打基础;专业课主要教授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拓展课主要是业务领域的拓展、自主创业需具备的知识和技能。

3确定主要课程学习情境

课程构建完后,选取了5个工作任务和相应的教学情境,从而使酒店各岗位的工作过程包含在任务训练中。如表1所示。

4确定核心课程

根据学习情境,确定5门课程为核心课程,并为每门课程编制课程标准,开展科学有序的教学。

4.1酒店管理概论

包括饭店管理的一般理论、饭店各主要部门的管理常识及相应的服务操作技能。它对学生从事饭店管理与服务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4.2酒店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

主要包括前厅部的工作任务、前厅工作人员的素质、前厅部的组织机构、前厅各岗位职责、客房预订业务管理、接待业务管理、礼宾行李业务、总机业务。本课程注重知识性,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管理理论;另一方面也注重实践性,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管理能力。

4.3餐饮服务与管理

主要包括餐饮服务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及餐饮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餐饮管理目标、餐饮业的发展趋势;餐厅服务技能、宴会服务等;菜单设计、厨房管理、原料管理、餐饮成本管理、餐饮营销等。同时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4.4酒店职业英语

本课程培养学生在酒店情景下的听、说、读、写、译能力。主要包括客房预订、登记入住、应接服务、叫早服务、外汇兑换、处理投诉、问讯处、结账等;客房服务、迎客入住、介绍宾馆设施、客房清洁、洗衣服务、处理设施故障、迷你吧、换房、紧急情况处理以及其它客房服务;餐位预订、迎客、点菜、处理投诉、客房送餐服务、席间服务、西餐付账等。

4.5酒店营销实务

本课程主要讲授酒店市场营销观念、酒店市场营销环境分析、酒店市场调查与预测、酒店消费者行为、酒店市场细分与目标市场的选择、酒店市场营销战略(4ps)、酒店销售渠道策略、定价管理、酒店促销策略等。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酒店市场营销知识、技巧和策略,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熟悉旅游酒店行业的营销管理规则打下基础。

5实施教学改革

5.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酒店管理专业对教师的实践能力的要求很高,教师必须在掌握足够的理论知识的同时,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才能胜任教学。因此,必须要求酒店管理专业教师深入酒店挂职锻炼,真正从事相应的岗位工作,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同时聘请富有经验的酒店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实践。

5.2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实训基地应包括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室。校内实训室包括前厅实训室、饭店客房实训室、饭店餐饮实训室和形体训练房等,最好按照星级酒店的标准来建设和完善,既能为学生提供实景训练,又能为酒店企业员工提供培训。校外实训基地应与国内外知名酒店合作,为学生提供规范的实训和实习基地。目前,我校已与东莞帝豪花园酒店、江恒盛国际大酒店、武汉新港国际大酒店等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校外实训和实习基地。

5.3革新教学方法

传统填鸭式的理论教学已不能满足就业市场对于学生高技能的要求。因此,必须采用新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实际操作水平,例如任务驱动法、情景教学法、探究教学法等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做学合一,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第10篇

酒店优秀员工事迹材料范文(一) 巾帼不让须眉,她,是一位出色的女强人。

谁,是谁?能够被评选为本月的优秀员工,不用说了,她,就是被顾客叫得响当当的LUCY(化名)------

没有工作经验,没有同等的薪酬,她,只是一名还未走出大学校门的实习生,可这一切,对她来说不重要,哪怕是零起点,她的工作一样出色,生活一样精彩!

首先得从她工作认真负责说起了,在楼层服务员的工作职责中,因现阶段实习生,兼职生较多,布草管理难度相对较大。可在她负责的工作间,没有出现过一次布草丢失。工作间整理得干干净净,物品摆放有序,明文标贴,一目了然。所负责的区域虽然住房率高,但一样出众,能够保质保量完成每日的任务。直到今天,在同事心中,都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一次因其它楼层住房率较高,她不得不到其它楼层跳房(打扫卫生),可当她的工作任务完成后,仍想着自己的工作间,赶回来清点布草,担心同事不熟悉自己的物品存放,一再叮嘱同事用品的摆放位置-------直到帮忙整理完毕才放心的离开。

工作需要积极主动,被动的接受安排,只会让挫伤我们的热情。积极主动地去工作,才能发挥我们自己的聪明才智,才能干得出色。每当日常任务完成后,她绝不会闲着,抹布,清洁桶,并是她的行头。空房保洁抹尘,计划清洁,她都走在了别人前面。能够积极为领导分忧,上级做的事情,她先想到了。没等吩咐,当领导安排的时候,她已经提前出色地完成。

一分温馨提示,一分关爱。MARRY(化名),我的布草更换好了,赶紧去换咯!不然呆会人多要排队的------,在她的工作间,张贴着一份特有的温馨提示。看过的同事都深深的感觉到她的一份细心与关爱。亲爱的你,工作一天,辛苦了,希望你来到本工作间能够放松身心,------能够快乐!-------

思而不学则殆,为学而来,世间千变万化,不学习很可怕。作为实习生的她,虽然在校学习了许多理论知识,可每次现场培训,或者是开晨会的时候,数她的笔记记得最为认真了。翻开同样的会议记录本,不用说,一眼并能够找到属于她的满满的文字已经不止记载了一个笔记本。除了学习基层服务,她对于管理知识也很感兴趣。当领班开会的时候,你绝不会想到还有她,热情地作为一名旁听者。

见到顾客,同事和领导打招呼,主动让座可谓服务行业最为基本的礼貌礼仪,虽然每天都在见面,然而她才真正做到了彬彬有礼。请,您好,谢谢,对不起------每天都能从她那里听到这样的字眼。

其次自主自强,不甘示弱。用她的一句话来说,我不比别人差,足见她的自信与乐观。对于团体组织活动,她都能够踊跃参加,这次的歌曲舞蹈会演,她都报了名。虽然结果不尽人意,可有勇气面对失败也是一种不可忽略的成功。对于她来说,开心很重要,工作着,快乐着,给人留下的永远是微笑。

908顾客亲笔留下感谢信,鼓舞着她继续努力。

虽然是第一次入住本酒店,但我就深深感触到了贵酒店的高品质服务,尤其是那位叫娇娇的实习生,入住的三天,我很感动,当我告诉她需要帮忙擦下皮鞋时,不到5分钟的时间,一双雪亮的皮鞋就摆在了我面前,让我不得不感动,情不自禁地写下这封感谢信,以此恳请酒店领导对这样的员工给与表扬------这封来自xxx日908顾客的感谢信,虽然在她看来不值得一提,可她就是我们身边的榜样。

再者,能够团结协作,在她身边都是好姐妹。虽然隔着楼层,当她完成任务后觉不会忘记她的姐妹们,一听到抢房的声音,不用说,她已经在帮忙了。JANE,打扫完了没有,我马上过来帮你------正是她,带动形成了一批和谐的团队,一批富有凝聚力的团队。

JJ的名字早已被顾客叫得响当当了,9/F,12/F长住客早已记住了她的名字。今天lucy上班了没有?,当顾客没有见到她时,却一样关切地问候,难道是亲情?是爱?是思念?可知道,她对于长住客的一言一行都牢牢地记在脑海里,爱喝什么饮料,一块小小的香皂喜欢放什么位置,什么角度,喜欢看什么电视节目------她都知道了。

一切尽在不言中,然而悉数的文字却只能表述她的一个缩影,信了,没有理由不推荐她为本月的优秀员工,要问是谁?

她,就是我们房务部为大家一直所认可的LUCY。

酒店优秀员工事迹材料范文(二) 冯**于20XX年07月30日入职本酒店,担任前厅部接待员一职。入职以来,各方面表现优异,对待工作认真细致、积极主动、任劳任怨,具有较强的责任感。

众所周知,前厅部就是酒店的缩影,前厅部员工的服务直接反映了整个酒店的管理水平、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直接影响酒店的整体形象。作为酒店一线对客部门,前台的工作强度及工作压力是可想而知的。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被客人无理刁难也是常有的事,上班过程中一个疏忽大意未处理好客人账务,除了引起客人的投诉,还要担当赔钱的风险。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初涉社会的冯**却无所畏惧,工作任劳任怨、不怕吃苦、勤奋而踏实。

还记得,当时冯**是老员工中最后一个来到前厅部大家庭的。在培训期间,她一直付出比别人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完成每个实践步骤。现在,她的业务知识和实践经验已经非常丰富。新员工也都愿意跟着她这位师傅学习。她在新员工操作出现疑问的时候,从来不会视而不见,而是很耐心地在旁边指点,使新员工在一步步的操作中学会自己解决问题。她乐于助人,用点滴于怀的真诚换得了同事的爱戴。记得那一次,一位新员工上夜班的时候将钱柜的钥匙弄丢了。寻找未果自然打算放弃,但冯**却从前台的台面缝隙到RC挂劳里一个一个地翻,见此情景新员工带着愧疚,在冯**的带动下继续搜索。终于在RC挂劳里面找到了小小的钱柜钥匙。还有许多这样的小事数不枚举,冯**对同事的帮助就像春风抚面,让人倍感温暖。

第11篇

【关键词】酒店管理专业 全真实训“一体化”实训室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7C-0049-02

随着整个社会对人才尤其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社会对劳动者的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职教育应适应现代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迫切要求,坚持以就业导向,以服务为宗旨,推行全面素质教育,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中初级专门人才。酒店管理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要想更快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操作水平,必须建立适应教学模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和实训基地。本文以广西城市职业学院“景阳楼宾馆”全真实训基地为例进行探讨。

一、建立全真实训基地的必要性

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特点,建立必要的校内校外实训基地是保证实训教学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的基础,且根据现阶段酒店行业的基本情况以及酒店行业的发展趋势,酒店管理类人才既要求具有优秀的思想素质和职业素养,又要全面掌握现代酒店经营管理的理念、方法和手段,熟悉酒店各管理部门的管理知识,掌握各项酒店业务、酒店服务的基本操作技能。为了培养一支高素质的酒店管理专业队伍和技能人才,促进理论学习和实践较好结合,使培养出来的人才理论够用、技能突出,我们应建立一个或多个质量优良、功能齐全、设备完善的全真酒店管理实训基地(本文所指的全真实训基地是相对于仿真、模拟实训基地的特定称呼),使学生不出校门就能完全按真实的工作环境效果进行实训实习,这样不仅可以巩固所学知识的系统性,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达到从理论到实践,从知识向能力的转化,真正做到“纸上谈兵练真功”。因此,广西城市职业学院在建立了区内外等8所校外星级酒店为实训基地的同时,在校内已有一个客房实训基地、一个餐饮实训中心以及一个导游实训基地的基础上,再设立了一座校内三星级宾馆——景阳楼宾馆。宾馆拥有多种类型的客房共35套,餐饮包厢、茶餐厅、咖啡厅及大小会议室等。在实现其生产性社会功能的同时,可以为酒店管理专业实现“课堂学习—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实践教学—课堂学习—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实习—课堂学习—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习”的“学训相间,能力递进”的教学模式提供坚实的基础。

二、全真实训室在实训教学中的利与弊

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训教学模块是按照酒店管理岗位群来设置的,包括有餐厅服务岗位群以及客房服务、餐饮服务、康乐服务等岗位群,开设有“餐厅服务与管理”、“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等核心课程,开发了“前厅服务、中餐宴会服务、西餐宴会服务以及现代饭店客房业务”等实践课时,并将专业课程设置成以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情景式教学的模式。因此,这就需要各个实训基地能按照酒店管理岗位群提供进行实训教学的设备和条件。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际教学总结证明,全真实训基地相对于仿真实训基地而言,在实际的实训教学中存在以下利与弊:

(一)具备了真实的职业环境,但无法完全兼顾实训教学的需要。景阳楼宾馆全真实训基地营造一个与酒店管理与服务第一线工作现场基本相一致的真实的职业环境,并具备了一定的星级酒店管理的规范性、先进性和实效性。从酒店设施设备、服务标准、管理水平以及人员和岗位配置等方面基本和职业环境一致。并且借鉴现代酒店的管理运作模式,与学校的文化产业以及文化特色相融合,特别重视学生的文化水平尤其是对传统文化水平的提升以及职业素质训导。通过各个实践教学环节(实训、作业答疑、实习、毕业设计、社会实践等)的合理安排,构建以实践动手能力为主体,按职业道德素养、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技术应用能力层次,循序渐进地安排实践教学内容,将实践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具体落实到各个实践教学环节中,使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学到的不是片面的、部分的、无序的内容,而是应用型高等技术人才所必须具备的、完整的、系统的技能。

景阳楼宾馆等校内实训基地应实施全方位开放运行,以确保满足学生实训为主要构建目的,从空间到时间都要向学生和教师全面开放。即学生随时可以根据实际教学安排和需要到实训基地开展实训。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制定实训步骤,处理和分析实训过程。这样可以充分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淋漓尽致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有利于学生独自安排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但广西城市职业学院本身为3A级旅游景区,这就决定了其在为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提供实训教学的同时,校内全真实训基地的另一主要功能之一是供餐饮与住宿、休闲与旅游服务,即其本身承担了生产与社会服务、提高学校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社会功能,因此,当其社会功能需要最大化的时候就有可能与实训教学需要相冲突,不能完全确保实训教学的顺利进行。

第12篇

一、课堂理论教学方法的应用

除了专门开设职业核心能力课程外,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还可以在各种课程的教学中渗透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首先,课程突破传统学科型教学设计,实践教学以项目为载体,项目选择强化职业导向,着力提高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创设项目或问题,让学生分小组协作,通过讨论、查阅资料、解决疑问等方法共同完成任务,并正确评价完成过程和最终作品。例如,在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中,宴会服务这部分内容可设为一教学项目,让学生分成小组,选出组长,由组长为组员分工。小组成员经过前期的调查和讨论,需要完成宴会的策划包括选择宴会主题、完成宴会计划书等,小组最后应在全班面前进行项目陈述,由老师进行评价。通过这种教学过程,培养了学生的交流能力、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自我学习能力等各种核心能力。其次,课程综合实践及暑期的社会调研与服务全程实施项目化管理,还可以融合校园内举行的各种社团活动、专项比赛等,搭建学生自我展示、自我发展的平台,以此促进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学生的活动应充分利用各级学生组织开展,从班级到专业,到系,到学院。通过多样化、多层次的校内活动,为学生提供各种将职业能力内化成型的机会,依据课程体系和学生各种素养及能力形成的内在逻辑,制定和实施若干考核项目,从而有效控制学习过程,及时调整教学节奏。

二、实践教学方法的应用

酒店管理专业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应特别重视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实践教学环节设计包括实践时间节点安排、时间长短、内容设计等内容,它会直接影响核心能力的培养效果。目前,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有以下两种形式:校内实践教学;校外实践教学(专业实习、顶岗实习)。校内实践教学主要是在校内的实训室进行技能方面的训练,酒店管理的实训室通常有前厅实训室、客房实训室、餐饮实训室、茶艺实训室、调酒实训室、烹饪实训室等。学生在这里可以有置身于酒店的场景进行仿真的练习。校外实践教学是把学生安排在酒店的某一具体岗位,像一位员工一样为客人服务和解决问题,并由企业的管理人员给予直接的指导。这是最能培养和强化学生核心职业能力的实践教学方法。总体来说,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环节安排有以下三种组织模式:

第一种“,2.5+0.5”模式,即学制三年的高职学生,前五个学期在校内学习,最后一个学期在酒店实习。这一模式,前五个学期的实践应是以校内实践为主的,即利用校内建设齐全的实训设施,学生根据课程的进度和需求,在校内实训室进行餐厅摆台、客房服务、前厅接待等服务技能的学习,并结合课堂上的模拟教学。

第二种,“2+1”模式,即学制三年的高职学生,前四个学期在校内学习,最后一年在酒店实习。第三种,“2+0.5+0.5”模式,即学制三年的高职学生,有四个学期在学校学习,有两个学期在酒店实习,这两个学期可以是第二学期和第五学期,或第三学期与第六学期,不同的院校根据行业的需求与专业教学的情况进行安排。第一、二种模式的差别是校外实习时间长短不一样,它们都容易出现一些不足。第一,学生对专业缺乏感性的认识,职业核心能力无法得到应用和强化,虽然课内实践时老师会假设各种场景,但这类似于隔靴搔痒,无法让学生把在校内学习到的能力在现实中进行锻炼,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进。第二,学生无法在不同的岗位上进行轮换,无法知道什么岗位是最适合自己的。学生最后一个学期或最后一年到酒店顶岗实习,通常是在前厅、餐饮、客房三大部门选择一个岗位,过程中不会安排换岗,一直到实习结束。这样会让很多的学生无法确定哪个岗位是最适合自己的,最能发挥自己能力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日后的职业发展,或让他在对目前这一岗位不满意的情况下否定了自己未来的职业选择。第三种模式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无论是第一个0.5安排在第二个学期,还是安排在第三个学期,这种模式的问题在于前面缺少铺垫,学生在缺少心理准备的情况下要离开学校到酒店进行半年的实习,虽然能够坚持下来了,但高强度的工作却一下让他们失去对专业的信心和兴趣,回校后萎靡不振,根本无法提高职业核心能力的学习热情。经过多年的摸索和教学实践总结后,笔者认为以下的实践教学设计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提升其职业核心能力很有效。实践教学环节设计的原则应是:循序渐进,校内外相结合。循序渐进有两层意思:一是指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应符合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对专业的认识程度,并配合核心能力课程、专业课程的教学进程而逐渐深入;二是指实践教学应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按照“认识———了解———喜欢”这样的规律来设计。

第一学期:入学后的第一周,安排专业教育,实践环节:酒店参观,组织学生分别参观不同星级的酒店(五星级酒店、四星级酒店、三星级酒店)。这一环节是为了让学生先对酒店有个感性的认识,看到酒店的环境,对未来的职业有一个良好的憧憬。第一学期可对应开设职业沟通能力职业核心能力课程模块,加上前厅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等专业课程的,为下一学期的实践教学奠定坚实基础。

第二、三学期:安排4—6周的专业实习(酒店)。笔者的学校在广州,广州每年有两次的交易会,即春交会(3月)和秋交会(十月),每次持续约20天,正好在学期中间进行,我们就会安排学生在这两次交易会到酒店实习,之后回校继续上课,即经过一个多学期的理论学习后,到酒店短期实习。这样做的好处很明显,两次的实习劳动强度不太大,时间也恰好让学生能够了解岗位的基本运作和酒店的构成体系。而且交易会期间,可以接触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客人,让之前的学习内容有个演练的机会。接连两个学期短期实习的机会,应鼓励学生去不同的酒店、选择不同的部门或岗位进行实习,经过两次在酒店的实习后,学生会了解自己职业能力上存在的不足,回校后可以有针对性地加强,也可以认识自己的优势、劣势,以利于职业方向的选择和调整。对于那些无法在学期中间安排短期实习的学校,可以安排学生在寒暑假到酒店实习,并记实习学分,也可以取得同样的效果。在第二学期,可对应开设职业核心能力模块课程———团队合作能力模块,因为学生通过在酒店的短期实习,会意识到这一能力在酒店实际工作中的重要性以及自己在这方面能力的欠缺,这个节点开设这一模块课程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第三学期开设职业核心能力模块课程———解决问题能力模块,学生已经完成两次的短期的酒店实习,完成了两个职业核心能力模块课程的学习,专业意识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对职业中的各种问题会有较深入的思考,正是提升这一核心能力的合适节点。

第五或第五、六两个学期安排顶岗实习。因为有了前面两次的短期实习,学生对酒店有了认识,也有了心理上的准备;同时学生也较清楚自己喜欢和适合酒店的哪个岗位,那么这次的顶岗实习就是有目标的、心理上准备充分的一次实习。如果学生能以有准备的、平静的心情去迎接最后这次为期半年或一年的顶岗实习时,他在岗位上的工作态度是正面和值得期待的。学生完成了顶岗实习,其职业核心能力水平让他能够适应未来的职业挑战,成为有发展潜力的高技能人才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作者:伍剑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