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25 21:11:1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学生宿舍管理制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管理严格
西南联大对于学生宿舍管理极其严格,与学籍管理、贷金发放等都有关联。除前面提到的《女生宿舍规则十一条》外,如1937年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议决中要求“本校男生一律住男生宿舍,凡在十一月一日以前已报到缴费而未搬入宿舍者,其注册手续即认为未经完成。开课后即作为缺课论。其宿舍空位经分配于借读生后,并不得复行要求搬入。”另1937年第三十一次常委会会议记载:“不住宿舍之学生按章不得领取贷金,其空额由候补名单中依次递补。”在此笔者无法一一列举西南联大关于学生管理的所有规定,“窥斑见豹”,可见其宿舍管理之严格。
2.学生自治
联大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和自主管理是联大的立学之本。联大的学生管理主要是通过学生自治会、学生社团和学生自主活动进行。尽管生活条件艰苦,设施简陋,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营造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校园文化氛围,强化了宿舍文化建设,“茅庐草舍出英才”。学生自治会在维护学生权益、引导学生发展方面做了很多积极工作。如1939年由于昆明米价高升,学生生活困苦,学生自治会就此专门向常委会呈函,呼吁常委会拨给救济金。又如在西南联大北返过程中,学生自治会积极配合学校,参与学生的组织管理工作,胜利完成了人员、物资北迁任务。
二、对当前高校宿舍管理的启示
西南联大成功的管理经验对当前高校实施以人为本的宿舍管理模式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1.人文关怀和严格要求相结合
学分制推行后,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被打破,学生宿舍这个“第一社会、第二家庭、第三课堂”在学生管理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宿舍成为安全管理的“重防区”,如前些年的马加爵事件,近年发生的复旦投毒案无一例外都发生在学生宿舍,做好学生宿舍管理是学生管理的重中之重。目前各高校都制定了完备的学生宿舍管理制度,但管理还局限于以安全检查、宿舍卫生为主的被动框架中。我们提倡以人为本的宿舍管理模式,高校一方面须完善服务设施,改善硬件设备,如可在宿舍里设置统一的会客室、自修室,在留学生公寓中设立开放厨房,等等,满足“90后”学生多元化的需求,强化宿舍心理健康教育氛围的营造,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另一方面须按照各项规章制度严格管理、严格要求,将宿舍管理与学籍管理相结合,与奖助学金评定相结合,使各项规章制度产生较强的约束力。
2.综合管理和自主管理相结合
当前高校学生宿舍管理多采用综合管理和经营管理两种模式,而又以综合管理模式较为普遍,即由学校学生工作部(处)、后勤部门、保卫部门和和各学院共同管理。尽管这种模式存在一定优势,但由于管理部门较多,在某些事件处置上容易出现责任不清的问题,形式古板。应建立形成学校宿舍管理机构、思想政治辅导员、学生自治组织三位一体的新的综合管理模式。高校须明确学生宿舍管理机构职责,加强作风建设,提高宿舍管理人员素质。结合实际,培养一支专门入驻学生宿舍区负责学生宿舍生活指导、服务、教育的辅导员队伍,在发挥辅导员主导性教育的同时,积极倡导学生自主管理、自主教育。成立学生宿舍管理自治组织,完善学生自治组织体系,如每幢楼设立楼长,每个楼层设立层长,各宿舍有宿舍长,分级管理,形成快速反馈机制,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宿舍的决策、管理和服务。
3.文化建设和宿舍达标相结合
[关键词] 高校; 宿舍管理; 大学生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01. 085
[中图分类号] G4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01- 0145- 0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学生对宿舍的环境条件要求也越来越高,宿舍已经成为大学生人际沟通与交流的重要场所。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学生宿舍的公寓化管理普遍采用了住宅小区的物业化管理模式,大学生宿舍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大学生社区”。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的学生宿舍管理必须提高服务与管理水平,否则,就很难适应这种新变化与新特点。但是,高校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与制约,高校的宿舍管理一直处于比较低的水平,不仅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生活质量,也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因此,研究与探讨高校学生宿舍管理问题对改善宿舍管理现状,提高宿舍管理水平,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 高校学生宿舍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宿舍条件参差不齐
就一般高校而言,学生宿舍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建设比较早的老校舍,一般是在20世纪80年代建设的,有的甚至更早,这一部分宿舍由于建设年代比较久远,设计也比较落后,因而住宿条件比较差。另一部分是近几年所建的宿舍,设计比较科学合理,功能比较齐全,因而住宿条件比较好。由于存在着住宿条件的巨大差异,因此,每逢新生入学时就给学校的宿舍管理带来巨大的难题:老的、条件比较差的宿舍楼,新生都不愿意去;而新建的、条件好的宿舍又供不应求。
1.2 学生宿舍管理者的管理水平比较低
从高校宿舍管理的现状来看,学生宿舍管理者的管理水平比较低。主要体现在宿舍管理的服务意识差、宿舍管理脱离大学生的实际等方面。
1.3 学生宿舍管理制度形同虚设
大多数高校都具有比较完善的学生宿舍管理制度,比如,学生宿舍用电管理制度、公用物品管理制度、作息时间制度、外来人员住宿制度等。学校如果能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会很好地约束大学生的行为。但实际上,学生宿舍管理制度形同虚设。
1.4 各学生管理部门各行其是
在高校学生宿舍管理中,学生处、后勤舍管中心以及保卫处等部门对学生宿舍都有一定的管理职责。但在实际工作中,这些学生宿舍管理部门缺少有效的协调,各行其是。
2 高校学生宿舍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2.1 学校经济条件的制约
学校基础设施的建设应该与学校发展规模同步进行,但在实际工作中,学校宿舍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于学校的发展规模,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学校财力不足。
2.2 缺少高素质的宿舍管理人才
目前,高校学生宿舍管理者主要由后勤总公司负责委派,隶属于学校后勤总公司。在一般情况下,他们多数都是面向社会招聘而来的,有的具有大专或本科学历,有的只有高中学历。即便是具有大专或本科学历,由于他们没有接受过比较正规的管理专业教育、教育学以及心理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教育,因此,他们很难对学生采取比较有效的教育措施。由此可见,高校缺少高素质的宿舍管理人才是造成宿舍管理诸多问题的重要原因。
2.3 缺少有效协调机制
学生宿舍的管理不仅涉及学生个人的生活,还涉及宿舍的卫生、安全、维修、水电供应等方面。而这些方面的工作由不同的职能部门来承担和管理,学生宿舍一旦出现问题,各部门往往是互相推诿。
3 高校学生宿舍管理的改进措施
3.1 加大投入,改善学生宿舍的基础设施
改善学生宿舍条件的关键就是加大投入,改善学生宿舍的基础设施,一方面,学校要对陈旧的宿舍进行改造与维修,另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各种渠道争取国家基建经费,与学校招生规模相适应,投资建设一定规模的学生公寓,以缓解学生宿舍紧张的局面。
3.2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宿舍管理队伍
管理者素质的高低是决定管理水平高低的关键性因素,因此,学校应下大气力努力提高宿舍管理者的素质与水平。首先,学校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鼓励学校行政与教学岗位上的工作人员转岗到宿舍管理岗位,以充实宿舍管理的力量;其次,学校要面向社会招聘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并懂得一定的管理学、教育学及心理学知识的优秀人才;第三,学校要定期对宿舍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从而有效提高管理者的管理与服务水平。
3.3 加大学生宿舍管理制度执行力度
大学生宿舍管理制度是宿舍管理者开展各项管理工作的依据。因此,学校要加大学生宿舍管理制度执行力度。首先,学校要对原有的各项规章制度加以完善,使其更加科学合理且具有可操作性;其次,学校要组织相关部门对学生宿舍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对违反学校宿舍管理规定的单位或学生要进行严肃处罚,对于学生宿舍管理人员的渎职行为除了给予行政处罚外,还要进行相应的经济处罚;对于严重渎职的社会聘用人员予以辞退。
3.4 建立各学生管理部门之间有效的协调机制
关键词高职院校 学生宿舍 管理模式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改革与创新,高职院校社会地位的不断提高,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问题自然也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尤其是学生的宿舍管理问题日益凸显。可以说宿舍占据了学生几乎一半以上的时间,学生宿舍不仅仅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地方,同时也是对学生开展思想教育、丰富课余生活,是校园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如何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引导来自不同地域,不同家庭,不同民族或者有着不同信仰的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是宿舍管理模式探索和实践的主要目的。
1高职院校学生宿舍管理现状
1.1主要管理形式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宿舍管理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后勤人员进行管理;二是各院系派出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专职辅导员、班主任进行管理。从事宿舍管理的人员先对都是具有思想政治方面的专业知识,有一定的管理水平的。他们大多是负责学生宿舍的卫生、安全、文明建设等问题进行监督管理。笔者认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样的管理并没有完全脱离“管家式”管理模式,管理人员大多时候充当的是管理员的角色,并没有凸显其思想教育的教育者身份。
1.2宿舍管理决策互动性不足
高职院校的宿舍管理人员主要以学校制定管理制度为依据,这是一种完全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年轻气盛的学生作为管理的对象有事会很难坚守这种缺乏变通不够灵活的管理模式,甚至会出现抵触心理。如果这时管理者只是一味地按规章办事,不去真正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不主动与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沟通与交流,那么宿舍的管理成效就可想而知了。
2学生宿舍管理效果分析
从目前高职院校宿舍管理的成效来看,学生宿舍的管理并不容乐观。
2.1流于形式的检查
首先,学生个人主观因素决定着宿舍管理的好坏,定期的宿舍检查有利于督促宿舍管理,“检查”只是一种手段,而往往在检查的过程中会产生过多的“水分”,通常学生都是在己知的情况下被检查,所以当检查结束后“一切照旧”,所以宿舍检查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2学生宿舍管理执行力度不大
从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管理现状来说,大部分高职院校对于宿舍管理都仍处于“检查督促为主,奖励惩罚为辅”的状况,未能真正从思想上让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2.3宿舍管理队伍的素质普遍偏低
学生宿舍不仅是学生休息、娱乐、社交的场所,更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集体主义,树立学生正确认识的重要场所,从某种角度来说,学生宿舍比课堂更为重要。而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宿舍管理人员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有的甚至只有初中、小学的文化水平,这样如何能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呢?
2.4其他因素的影响
宿舍硬件设施不到位,会导致各类安全事故的频发,例如盗窃、火灾等问题。
3高职院校学生宿舍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
3.1建立综合化管理模式
高职院校与普通的高校不同,它是以培养职业型、专业化人才为主要目标的院校,因此,在高职院校的学生宿舍管理模式上也要符合自己的教学特征。在高职院校,开放性的教学资源和教育管理体系就需要建立综合化的管理模式,不能按照传统的高校管理模式。
从传统上来说,高职院校的宿舍主要是以管理学生起居为主,学生只是将宿舍当作一个休息和住宿的场所,并没有真正发挥宿舍应有的育人、服务的作用,宿舍的各项设备也不完善。而建立综合化的管理模式可以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的优势,从根本上建立统一的宿舍管理制度,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具体来说,综合化管理即包括对于学生的管理,也包括对整个宿舍文化、基础设施、校舍服务等多方面的管理内容,在为学生服务的基础上,更好地实现育人及管理。
3.2_展丰富的宿舍文化活动
对于高职院校的宿舍管理来说,建立特色化的宿舍文化能够起到凝聚人心的作用,而且在结合不同专业特色的基础上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起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合作精神。具体来说,在宿舍的日常管理过程中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符合学生心理年龄特点的文化活动,比如宿舍美化大赛、宿舍才艺比拼、寝室联动接力赛等等。这些活动能够突显出学生的个人才艺,让有才能的人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也能够增强寝室成员之间的集体荣誉感。而且,丰富多彩的宿舍活动更是能够缓解学生在学习中的压力,释放他们的青春,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更好地投入。
3.3建立健全宿舍管理制度
对于高职院校的宿舍管理来说,其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安全。而保障宿舍的安全就需要建立完善的宿舍管理制度。在宿舍管理制度中,除了对于宿舍的来往成员进行必要的登记管理外,还需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的防火防盗安全知识,有计划地邀请专业人员为学生讲解安全防御知识,建立完善的安全规章制度,让学生能够安心的在宿舍中学习、生活。同时,宿舍管理也要有完善的安保网络,对学生的宿舍各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监管,建立全覆盖的值班制度和门卫制度,要落实检查、落实巡视,有效地保卫每个学生的安全。
4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宿舍管理的几点建议
4.1探索宿舍管理的长效机制
在高职院校中,宿舍管理也是高校教育的重要方面。因此,高职院校的宿舍管理也应该形成严谨而高校的长效机制。长效机制的建立有利于高职院校的宿舍管理形成自身的特色。长效机制的建立标志着宿舍管理制度的完善。完善的管理制度有利于保证大学生拥有健康有序的生活环境。富有特色的管理制度又会丰富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陶冶情操。使他们的大学生活更加充实有意义,也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长效机制需要将制度不断完善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还需要把制度长期有效地坚持下去。形成体系,化成文化。这也会为今后的宿舍管理提供范本。
4.2重视宿舍管理人员配备,提高工作水平
随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学历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宿舍管理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管理人员的学历水平和业务素质也需要进行全面的提升。但目前高职院校的宿舍管理人员多是退休人员和临时工。而他们日常的工作也局限在门卫看守和打扫卫生等一些事物上。这样的人员配备和工作内容无法让学生对他们产生敬畏感。也影响了宿舍管理方面对于学生思想政治的提升。因此,未来一阶段我们应对高校宿舍管理的人员进行优化和提升。不断引进学历更高、能力更强的宿舍管理者,并加强对现有管理者的培训与提升。使他们能够与学生进行深入的思想交流,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4.3加强宿舍文化建设
宿舍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空间,是其成长发展的重要平台,是培养其多方面素养的重要阵地,也是反映学校育人水平、展示学校形象的重要窗口。
宿舍文化,是依托学生宿舍这个载体来反映和传播学校文化的存在现象,是全体成员共同营造的学习、生活环境和文化氛围。宿舍的室内设施、整体布局、卫生状况和公寓区全体工作人员、学生宿舍成员的人际关系、道德水准、规章制度、学识智能、审美情趣、价值取向、行为方式,以及由此产生的精神产品和渗透其价值观念的物质产品等。建设好学生宿舍文化,充分发挥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对促进住宿学生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将起到重要作用。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宿舍;管理;创新
一、高职院校宿舍管理工作改革和创新的重要性
宿舍作为学生生活的一个重要场所,据不完全统计,高职院校学生在大学的三年学习和生活中有70%~75%左右的时间是在自己的宿舍中渡过的。随着高职院校的扩招,学生规模越来越大,学生宿舍内出现的问题也随之增长。近年来,个别高职院校学生在宿舍内发生了一些意外事故,引发了悲剧,值得作为管理者的我们深思;同时,再加上“95后”大学生的个性越来越鲜明,原来传统的宿舍管理方式不能发现学生宿舍内存在的各种问题和矛盾,并得以有效解决。这也是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一大隐患,所以,对高职院校学生宿舍内的管理工作进行改革和创新是目前学生管理工作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高职院校宿舍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宿舍管理工作认识不到位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都重视教学和日常管理工作,对宿舍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认为宿舍管理工作是一件小事,从而导致宿舍管理工作成为高职院校管理工作中被遗忘的一个“角落”。
(二)宿舍管理制度落后
当前,高职院校在宿舍管理工作中还是沿用以往老套的工作方法,学生宿舍的相关管理制度也未及时更新,导致学生宿舍内出现了一些新的违纪现象,没有相应的制度约束这些学生的行为,这给宿舍管理工作带来了困难。
(三)宿管员管理水平较低
高职院校宿管员大部分是一些从社会上招聘而来的下岗失业人员或学历相对较低的人员,这些人的年纪相对较大,和学生有代沟,加之工资收入水平不高,从而导致宿舍管理水平较低。
(四)宿舍内务脏乱差现象普遍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主体主要为“95后”,甚至出现了“00后”,这些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生活自理能力相对欠缺,部分学生从不打扫宿舍卫生,对宿舍内卫生状况不闻不问,导致学习和生活环境较差,宿舍管理人员督促打扫卫生,学生有时还会出现抵触情绪。
(五)专职辅导员未能深入宿舍开展工作
由于专职辅导员的日常事务性工作繁多,未能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之间在宿舍内的一些问题和矛盾,存在一定的隐患。
三、高职院校学生宿舍管理工作创新的方法和建议
(一)提高宿舍管理工作的认识
高职院校的领导和决策层应提高对宿舍管理工作的认识,利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关注宿舍管理工作。通过多种渠道和多种方式,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做好学生宿舍管理工作。
(二)制订相关的宿舍管理制度
在当前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管理者应紧跟学生发展的步伐,制订新的学生宿舍管理制度,把与学生宿舍内相关的工作列入这个制度中,做到有规可循,奖罚分明。
(三)提升宿舍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
优化宿舍管理人员的年龄结构,选聘一些热爱学生管理工作和有责任心的教师从事宿舍管理工作,并在工资待遇和福利上给予一定的补助,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提高工作的管理水平。
(四)加强辅导员下宿舍工作的管理考核
辅导员作为学生的思想指导者和人生发展的引路人,在关注学生日常行为表现的同时,更应该深入到学生宿舍中,了解学生的生活状况。学生之间的矛盾和问题在宿舍生活中最能体现出来,所以辅导员应该多下宿舍,勤下宿舍,发现和解决学生中的问题。
(五)心理健康教育进宿舍
部分学生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在宿舍生活中就有迹象,他们不敢表达,甚至没有勇气解决这些问题。通过在宿舍楼中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信箱和宣传栏,将心理热线电话公布等途径,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宿舍,畅通学生的表达渠道,及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六)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和信息员的管理作用
学生干部和信息员是宿舍管理员和辅导员工作的得力助手,他们能发现宿舍中的新问题和新矛盾,并及时报告和处理。培养一批具有高度责任心,具备奉献精神的学生干部和信息员是创新高职院校宿舍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总之,高职院校学生宿舍管理工作创新的目的是为了营造一个安定有序的宿舍环境,给大学生带来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的氛围,这关系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优良学风和班风的树立。加强宿舍管理工作创新的意义重大,需要高职院校的每一个管理者用心去思考,用行动去改变和创新,用责任去践行。只有从学生宿舍中的每一件小事抓起,才能杜绝事故的发生,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做到“以人为本”,为学生服务,全方位地培养学生。
参考文献:
[1]张钦军.高职院校学生宿舍管理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2(8):230
一、多种途径构建宿舍文化
1.构建环境文化,营造教育氛围
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掌握逃生技能;在班主任特别是生活指导老师和宿舍管理人员的指导及房长的组织下,注重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自己动手,精心设计布局室内环境,给室内环境注入文化色彩,体现环境育人功能,张显学生个性特色。如:统一规划在房门前后及室内墙壁空白处张贴《舍规》、激励学生成长的警句格言及类似“与陋习告别,与文明握手”、“放轻你的脚步,倾听周围感激的声音”等文明标语,展示学生自己创作的书画、摄影、诗歌、手工工艺作品等;开辟“百科知识窗”,收集粘贴学生应知会知的有关身心健康、天文地理、安全防范等方面的小知识卡片;创办“新闻墙报栏”,每天收集几条国内外、校内外的重要新闻编成一两句话,放入墙报栏;房间号可冠以“立志号”“快乐之家”、“温馨园”、“聚贤阁”、“成才室”等文明高雅的门牌名字。同时,我们还结合宿舍楼的实际情况,利用宿舍楼的走廊或门厅设立文化厨窗、阅报栏、通知或公告宣传栏、好人好事或先进典型公示栏、学生仪表正容镜等;在宿舍楼周边及外墙悬挂和镶刻类似“让规范成为习惯,让习惯成为规范,规范成就一生”等激励性的标语等。总之,不论采取什么方式,只要能把学生宿舍营造成和谐、舒适、温馨、向上的育人氛围,使学生的宿舍变成了温馨的生活乐园,学生能每天用心的呵护着自己生活的环境,在自己创造的优美环境中得到美的享受,从而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也就达到了宿舍环境文化建设的目的。
2.构建制度文化,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科学、系统、全面地制定一套行之有效,切合学生及学校实际,符合宿舍群体利益的宿舍管理制度,对学生宿舍的每个成员的行为具有强力规范和约束作用。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校的实际情况,我校制定和完善了《学生宿舍管理办法》、《学生宿舍管理条例》、《早操管理条例》、《班级量化管理制度》、《学生作息制度》、《学生进出宿舍规定》、《宿舍内务卫生检查评比制度》、《宿舍卫生值日制度》、《文明宿舍评比制度》等宿舍管理规章制度,在制定制度时,能结合我校及学生实际,集思广益,让师生参与讨论,得到师生的认同,融入文化色彩,管理中以管理育人为宗旨,努力培养学生变“不准”、“不许”“不能”为“我能”、“我会”、“我要”等。同时加强制度建设,落实“精细化管理”要求,突出细节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管理是沟通、引领、服务,管理中实行分层管理办法,生活指导老师——宿管员——层楼长——房长责任制,通过召开班主任会议、内宿生大会、层楼长会议、房长会议等,学习、贯彻、落实和实施各项管理制度,经常组织宿舍管理人员及由层楼长和房长组成的学生自律委员会开展管理经验交流活动,熟悉和宣传管理制度、明确工作职责、如何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如何有效工作等。建立学生回宿舍检查和整改制度、宿管人员的晨、晚报告制度、安全巡查制度,信息反馈制度等,抓好文明宿舍的评比。加强规范学生宿舍活动、宿舍用具及生活用品摆放、内务卫生管理和检查评比及奖励和处罚等。充分发挥学生自律委员会的作用,协助宿舍管理人员检查监督宿舍内务卫生、作息纪律及安全等,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在宿舍管理中教育学生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学生自觉地用制度规范约束自身,从而激发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生活热情和进取精神,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营造良好的行为文化
行为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生文明素质和校园文化建设的最终体现。着力于提高青少年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可以转化成自身内在的性格情操,影响其一生。
二、结语
“让规范成为习惯,让习惯成为规范,规范成就一生!”加强学生行为习惯教育,对他们以后能否形成健全人品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应该包含自觉遵守纪律行为习惯教育、自我管理习惯教育、文明礼貌习惯教育和卫生劳动习惯教育。例如,文明礼貌习惯看起来是一种外在行为的表现,实际上它反映着人的内心修养,体现一个人自尊和尊重他人的意识。教育培养学生学习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如“您好”、“老师好”、“请”、“谢谢”、“对不起”、“请原谅”等。教育培养学生整理内务、积极认真完成每天的卫生值日工作,养成爱劳动的习惯。做到准时起床,依时作息,不挑食、不偏食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卫生劳动行为习惯,对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做事条理性和思维逻辑性都有很大的帮助。
作者:徐辉球 单位:广东梅县东山中学
关键词:大学生;校外租房;对策
当校外租房广告在校园随处可见,当越来越多的小“夫妻”手牵手出现在菜市场时,大学生校外租房已经不是个别学生的私事,而成了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学生宿舍和公寓本是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的重要场所,为什么那么多大学生放着好好的宿舍不住,却偏偏爱上了校外的房子呢?笔者通过与学生、老师交流,实地调查了解,分析大学生外租房的原因和可能带来的种种后果,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对改善大学生校外租房现象,提高宿舍管理水平有所帮助。
一、大学生校外租房的原因
笔者通过调查了解大学生校外租房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营造自己的学习氛围和空间
为了提高自己的竞争实力,更多的同学选择考各种资格证书和考研。据他们反映,宿舍里的气氛根本不是学习的气氛,上自习却因为位置有限占不到座位,宿舍晚上都要断电,而宿舍同学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又各不相同,为了拥有安静的适合个人生活和学习的时间,增加学习时间和提高学习效率,所以一些学生选择了住校外。
2.获得自由空间
一些高校学生宿舍管理非常严格,经常有宿舍卫生检查、晚上按时熄灯等相关规章制度,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是家里的独生子女,平常在家娇宠过度,懒散随意惯了,显得很不适应,希望有自己的自由空间,不受管制,也有部分恋爱期间的同学,为了能使两人在一起的时间空间更加自由方便,于是就转向了租房。
3.宿舍管理制度不完善
尽管2007年7月6日教育部对大学生校外租房再次下达了禁令,许多高校对大学生校外租房也三令五申的禁止。但是总体而言,高校对大学生校外租房的管理是松散而又不完善的,并没有对此予以足够的重视,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其次高校尽管禁止大学生外租房,但是缺乏相应的处罚制度,所以有的学生无所谓。因此学校尽管对大学生外租房实行了禁令,但还是屡禁不止。
二、学生校外租房带来的问题
尽管大学生对校外租房有着充分的理由,但是我们却不得不看到,校外租房给高校学生管理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1.人身安全问题
学校周边环境比较复杂,没有专人管理,学生又不具备较高的自我防范意识,容易成为不良分子的目标。尤其对于女生来说,人身安全则更是令人担忧。同时,由于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许多同学租房条件都不是很好。同学们租赁的房屋一般比较陈旧,都会有线路老化、电器超龄等潜在安全隐患。
2.不利于培养学生学生集体荣誉感
我国高校实行大学生校内住宿其目的不仅仅为了学生安全和便于管理,而且集体住宿有利于人格的塑造和集体荣誉感的培养,使大学生的行为方式自觉符合群体规范与社会要求。校外住宿由于脱离了学校宿舍管理和集体生活约束,与同学和老师沟通减少,参与集体活动机会减少,失去了锻炼学生人际沟通能力和提高团队合作精神的机会,不利于健全人格的塑造和集体荣誉感的培养。
3.增加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
一般来说,大学生在校期间,几乎一半时间是在宿舍度过的,宿舍不仅仅是同学们休息的场所,同时也是大学生的集中营,很多活动的开展是在宿舍中进行的,如讨论、政治学习等。学生在外租房,范围比较大、又很分散,那么学校很多规章制度、重要通知都无法让其及时了解,极大提高了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
三、对策与建议
作为一名高校工作者,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加强高校学生宿舍管理。
1.加强宣传工作,正确引导大学生
学校通过校园网、宣传窗、专题讲座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加强其安全意识。比如学校相关部门要通过现实中的真实案例进行教育,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校外租房在给学生带来方便的同时,认识到它的严重性和危害性。此外,学生辅导员要深入到学生中间去,对有意租房的学生要逐个谈心分析原因,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对那些身体不适或方便打工的学生,尽可能在校内为其提供方便;对那些以方便交友、上网、谈恋爱为由的学生,要进行思想教育和劝阻。
2.营造学生宿舍良好的氛围
很多同学之所以选择外租房,其中重要一点是学生宿舍氛围不够好,不利于其学习。大学是人生的重要阶段,大学生宿舍是学生生活的主要环境。一个安全、舒适、文明有序的生活园区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是十分必要的。因此营造良好的宿舍氛围,搞好宿舍文化建设,提高文化品位是学校应该全力追求的目标。
3.完善宿舍管理制度,加大处分力度
首先从制度上禁止学生在外租房居住,明确提出严禁学生夜不归宿或擅自校外租房居住,否则进行违纪处理;对于在校外租房居住、违反校纪校规者必须进行严肃处理,决不姑息迁就,以此对出外租房学生形成威慑作用。其次加强学生宿舍管理,学生宿舍管理人员、学生工作干部、各院系领导应定期对学生宿舍进行检查;宿管科人员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宿舍晚归、不归情况;督促学生干部、党员进行进行监督等。逐步完善学生宿舍管理制度,提高宿舍学生管理水平。
四、总结
大学生校外租房问题已经成为高校学生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高校要依据自身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完善高校宿舍管理。
参考文献:
[1]胡晓芳:大学生租房现象探析及教育对策[J],理论界.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宿舍 人性化管理
宿舍作为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和生活必不可少的场所,对于学生的成长和成才有不可小觑的作用。宿舍环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绩、素质培养,乃至毕业后的就业问题。然而,现阶段的高职院校宿舍管理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急需解决并加以完善。
一、目前宿舍管理存在的问题
1.从学生角度看。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很多学生的集体意识淡薄,个人主义比较明显,在与宿舍学生相处时,大多考虑自身利益,甚至会不顾校规校纪,做出不利于寝室和谐的行为。当前的高职院校学生大多为“90后”,由于受到家里的宠爱,部分学生形成了自私张扬的个性,大多表现为散漫,不受约束,这就造成管理人员工作难以开展。
2.从学校角度看。学校的宿舍管理方式和观念过于陈旧,片面地强调校规,而忽视学生的学习压力,过于强调老师的权威,忽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学校对宿舍管理的内容也不够全面,一些院校将工作重点放在宿舍卫生等方面,而忽视对学生的生活关怀和舍友间相处;一些高职院校的宿舍管理队伍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水平相对较低,大部分为初高中文化水平,甚至是小学学历,教条的执行管理制度和学校的要求,缺乏和学生间的交流,造成与学生之间的矛盾。
二、宿舍人性化管理的办法
面对宿舍管理出现的种种问题,教育工作者应该引起重视,学生的宿舍管理直接关系到高职学生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正常的生活学习和校园的和平稳定。因此,学生宿舍的管理方式应该更具备针对性,提高有效性。以“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根据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实际情况,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宿舍管理人性化势在必行。
1.转变宿舍管理的观念,全面加强宿舍的管理工作,实行全兴的管理方式。宿舍管理不应只包含卫生这一个简单层面,而是应该包括学风建设和分化建设等多方面,在宿舍管理中充分体现学生本位的管理理念,不要高高在上,而是要为学生的宿舍生活提供服务,深入了解学生在寝室中遇到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营造整洁文明和谐的寝室生活。
2.制定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健全的制度是一切工作开展的根基,宿舍管理离不开一个完善的宿舍管理制度。宿舍管理制度应该顺应时展,不断创新,不断完善,在管理中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使学生宿舍管理制度更规范化、科学化与人性化,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学校还要对学生的宿舍表现进行量化,将宿舍表现纳入学期考核,真正意义上完善执行管理制度,而不是浮于形式。
3.要提高宿管人员的素质。宿舍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宿舍管理工作实行的好坏。因为高职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宿舍,宿舍管理人员与学生会有很多接触,他们的言行、为人处世对学生都有直接影响。这就对宿舍管理人员的综合水平提出更高要求,不是简单地实施一项职责,而是集政治、文化、业务等中和素质于一身的全面人才。因此,在宿管人员的选拔上要考虑年龄结构、性别结构、文化结构等方面。这样就能建设一支有素质、有朝气的管理人员队伍,而且要加强宿管人员的思想建设,调动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对学生有爱心、有耐心,对工作有诚心。宿管人员不仅要在上岗前进行培训了解职责,上岗后也要不断深造和培训,以应对时代的发展的突发事件的处理。
4.要重视宿舍文化建设。宿舍文化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宿舍管理过程中要注重宿舍文化的建设,经常组织一些能够活跃气氛、增强同寝室人员感情的文体活动,如文化节、文明寝室评比和楼层间球赛等。这些活动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减轻学习压力,而且能够净化学生心灵,增强寝室的凝聚力,甚至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各大高职院校应该重视宿文化的建设工作,在宿舍管理中多一些文化的培养,多发挥文化的导向,让学生在宿舍相处中感受到独特的寝室文化。在沐浴文化的同时修身养性,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而且有利于宿舍管理工作的开展。
三、结语
高职院校的宿舍管理工作是高职教育者必须引起重视的一项工作,关系到学生的工作学习,还会影响整个院校的和谐稳定。高职院校只有不断创新管理模式,更新管理理念,不断完善宿舍的管理制定,提升宿管人员的整体水平,创建和谐的宿舍文化,才能使宿舍管理工作早日步入正轨。
参考文献:
[1]李仕武.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以人为本[J].职教论坛,2005(17).
网格化模式是将管理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为若干网格单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各网格间的协调机制,使各个网格单元之间能有效地进行信息交流,透明地共享组织资源,最终达到整合组织资源提高管理效率的现代化管理思想。[1]它将分散在网络上的信息及信息存储、处理能力以合理的方式“粘合”起来,形成有机的整体,以提供比任何单台高性能计算机都强大得多的处理能力,实现信息的高度融合和共享。网格化具有精细、及时、主动、高效、创新、科学的特点,同级网格之间、不同层网格之间都能及时有效的传递信息。
将网格化模式引入到宿舍管理中具有共享性、立体性、前瞻性、开放性等优势。首先,网格化模式下宿舍安全责任教育、意识教育、知识教育等资源实施统一管理,协调配合,将问题的发现、录入、上报、整改、考核等通过信息系统进行处理,确保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其次,网格单元之间在不同层面、不同区域间的信息是可以实现零障碍传递的,避免了出现宿舍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相脱节而出现盲区和死角。再次,网格化模式下的宿舍管理,利用了网格单元进行了处理,对于宿舍出现的各类问题(安全隐患、日常维护、检查、人员定位等)做到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理,形成电子台账,责任清晰。最后,网格化模式允许全体成员参与到对于安全教育、检查、整改、督查的处理进程中,有效的弥补了因管理人员数量不足所带来的劣式,有效改善了学生与管理人员的对立面,有效推动了系统化和全员共同参与。
一、?F阶段高校学生宿舍管理的模式及现状分析
1、制度管理方面
当前,学生宿舍管理制度存在不完善、不健全的问题。学生宿舍各项管理制度都是多年顺延下来的,没有做到分类和细化。对于宿舍日常各项管理的经常化和制度化方面有所欠缺。
2、人员管理方面
专职的宿舍管理人员人数不足,工作中很难达到服务、管理和育人相结合。高校学生宿舍的管理人员基本都是由物业公司统一聘请,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知识和经验严重不足,导致了管理人员只是一味的用制度强压管理学生,没有真正的走进学生,势必会造成管理人员与学生间有隔阂,形成对立面。
3、安全管理方面
(1)安全教育方面:缺乏规范、专业、全面和系统的宿舍安全教育体系,对于宿舍安全教育只是流于形式,忽视了内容上的规范和系统性,导致了宿舍安全教育与宿舍管理相脱节,在对宿舍进行安全教育和管理中,向学生强调严禁性条款较多,而对于学生权益和需求的关注度不强,在实际中未能做到教育先行,管教结合。
(2)安全防范方面:一是学生宿舍安全防范存在不完善性和不健全性。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宿舍内频繁出现新型小功率违章违规电器。为了保证学生的用电安全,许多高校采取在宿舍楼安装了控电系统,来保证用电安全,但由于其功率小,控电系统对其识别的敏感度不强。这些“小功率电器”势必将成为宿舍区域的“大隐患”。由于学生宿舍相关安全管理责任等制度更新及细化的不健全、不完善,导致学生出现安全隐患时,将出现无法可依的现象。二是学生宿舍安全用电、安全防火、安全防盗及自我防范意识单薄,对于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较差。对于安全防范类知识基本处于无知状态,缺乏正确的应急措施导致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当面对突发事件不知如何处理和处置,并且方法手段不得当,导致一些本来可以避免的事故却因处理和处置方法、手段的不得当引发更加严重的财产损失和人身伤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正常的生活、学习环境和身心健康成长。
(3)安全宣传方面:宣传力度不够且形式较传统。对于学生宿舍安全教育只注重常识宣讲,而轻视了学生日常生活对于安全防范技能的掌握和培养,对于学生宿舍安全教育过于注重形式,缺乏实践经验,遇到突发事故束手无策。
(4)安全检查与责任方面:一是安全责任未延伸到学生层面。安全责任只落实到管理人员,学生毫无责任压力,导致了对安全隐患警惕性有所欠缺,对于安全事故无自我责任意识。二是安全检查监督人员不足,多数以系部、年级为最小单位进行检查监督,未能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没有实现全员参与,势必造成安全检查、安全教育、安全责任覆盖面小、有缝隙。
二、网格模式下宿舍管理的网格设计路径
三、具体实施方案
第一,健全和完善学生宿舍管理相关制度和规定,使各项管理制度能够有效解决问题,改进现状。并对各项制度进行分类和细化,使其更加有利于管理以及贴近学生生活,使日常各项管理经常化和制度化。
第二,搭建学生宿舍管理服务平台,建立人工网格基础数据库。利用信息服务资源,按系部、分年级;按班级、分宿舍的形式将每个学生的基本信息进行区分和标识。
第三,设定区域网格员并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位。学生宿舍的管理工作是千头万绪的,通过各级网格的确定达到安全责任层层落实,每个网格员区域网格员各尽其责。
第四,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安全责任教育、安全意识教育、安全知识教育。
通过教育,将内容和信息进行下传,基础网格员对于学生宿舍内发现的安全隐患进行上传,实现了信息的实时采集和传输。通过信息管理平台了解并掌握,第一时间解决并消除安全隐患问题,使安全隐患及突发问题在基层得到解决。
第五,组织成立以宣传宿舍管理制度、增强安全意识、掌握安全技能为宗旨,最终达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自我提高”。的学生自律协会。在学生宿舍每个区域都设有一名宿舍自律委员会成员,负责对每个网格员进行监督、检查以及综合评价和考核,实现引导同学、服务同学,最终达到共同进步的目标。
四、结论
网格化模式下的学生宿舍管理实现了分级教育与管理,明确具体工作的具体职责,建立和完善了各项管理、教育、检查等工作的长效机制。明确了由系部领导、各年级辅导员、宿舍长的层层负责制,将宿舍管理规定宣读到人,安全知识宣讲到人,安全责任落实到位。并将各级管理责任人在所负责区域内做出明确标识,切实做到定格、定点、定人、定责,实现分区负责,责任到人,做到每个网格、每个网点有专人询问、专人管理,确保零盲区零死角。
网格化模式有利于加强学生宿舍安全常识教育,培养学生安全应急能力。在理论方面学习和掌握宿舍安全知识和常识,提高学生在宿舍范围内对安全防护及自救互救的能力,避免或减少因事故、自然灾害所带来的人身伤害,要将防火、防盗、互救、自救、逃生等安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作为宿舍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实际操作方面,通过组织区域网格员进行有针对性培训和考核,提高了基础网格员的应急处理能力,使其能够冷静、正确、有序的应对和解决突发事件。
对立行为可以是外显的攻击行为,也可以是内隐的消极冷漠或沉默抗议,可能会造成对方身体上的伤害,也可能造成对方心理上的伤害。同时,人际冲突是一个动态过程,采取合理的解决措施能够降低和缓解双方的关系,促进双方共同成长;采取不合理的方式则可能导致冲突更加激烈,引发严重的后果。从起因来看,人际冲突分为认知冲突、习惯冲突和利益冲突等,从表现形式来看,人际冲突分为态度冲突、言语冲突和行为冲突等。大学生宿舍人际冲突属于高校学生宿舍内部成员之间的一种矛盾,主要表现在学生宿舍各个成员在学习、生活中,由于受到利益、需求以及目标等影响,彼此之间产生的情感、言语和行为上的敌视、冷漠和紧张等负面情绪,进而造成不和谐、争斗甚至关系崩溃。
二、大学生宿舍人际冲突的原因分析
大学阶段属于人生第二个“心理断乳期”,是一个非常关注自我、注重个性表达、情绪体验丰富以及争强好胜的特殊时期。然而在大学生活中,各项资源都具有共享性,密切的人际交往促使学生经常会面对冲突场景的发生。从我国高校大学生宿舍人际冲突的现状分析,其原因比较复杂,既有浅层原因,也有深层原因,既有内在原因,也有外在原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学生内在心理原因造成人际冲突
由于受到身心发展规律的影响,大学生心理还不成熟,各方面人格还不够健全。在人际认知方面,大学生在交往过程中具有明显的片面性,看待和处理问题往往凭借自身的第一主观感受和刻板效应;在情绪情感上,大学生积极热情,处于迫切交友以及渴望理解等情感需求强烈的阶段,但因自身的冲动性、自我控制能力和易受情境影响等原因,极易造成冲突现象发生。尤其是女大学生,通常因为自我意识不够完善,看待问题和处理问题经常以自我为中心,容易产生一些心理障碍,并与他人发生冲突,同时又不能主动化解,使矛盾和冲突日益加剧。另外,现阶段的大学生属于“90后”,是一代独生子女,在集体生活中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自傲自负、嫉妒心比较强和各项心理特征比较敏感等特征,造成大学生宿舍人际冲突的随意化、频繁化,而且通常难以妥善解决。
(二)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知识和技能匮乏
人际关系的外在表现是人际交往,和谐的人际交往关系通常需要建立在科学的人际交往知识和技能之上。但是,从高校学生人际交往现状可以看出,大学生有充足的人际交往时间和空间,精神生活比较丰富,但是人际交往质量却比较差,不合群、自私和小团体等情况时常发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越来越多的烦恼难以解决。大学生往往注重提升专业知识能力,但是在人际交往方面却不愿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去学习研究,通常是凭借自身的感觉和经验来处理,这种知识和技能上的缺乏难以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使不同环境下的大学生活中,人际冲突现象越来越多。
(三)外部竞争环境以及利益驱动产生的影响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生存竞争越发激烈,有些学生为了争取有利的竞争地位,在利益诱惑面前不择手段。大学生在校的各种表现已经成为以后就业的资本,是否学生干部、是否党员、是否获过奖学金等都是就业的重要参考。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驱动下,一些大学生为了实现自身目的与各方进行争斗,即便是同宿舍的室友也不例外,造成人际关系僵化,引发各种人际冲突。
(四)家庭条件以及地区差异性的影响
大学生来自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这些都使他们在宿舍中的生活习惯以及自身价值观念等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如城市与农村学生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差异就影响着宿舍集体生活,这也是引起宿舍人际冲突的重要因素之一。生活习惯以及价值观念是一个长期性过程,是在成长中潜移默化形成的,在习惯的驱使下具有稳定性,不会轻易被改变,这些往往是宿舍人际冲突的焦点。
三、大学生宿舍人际冲突的教育管理措施
大学生宿舍人际冲突处理状况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以及各项管理工作的质量,科学的教育管理措施能够促进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思想。教育系统以及学校的管理层应该制定相应的教育管理对策,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一)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人际交往技能
高校应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教育,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学校至少需要开设一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修课程,提高学生和教师的重视程度,同时可以增设诸如积极心理学和幸福心理学等选修类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讲授理论和实际案例,来培养学生宽容、理解以及与人融洽相处的心理品质。还可以通过开设人际关系专题讲座来探讨人际交往的技巧和重要性,其中穿插一些人际交往冲突的解决措施,丰富和提高大学生面对宿舍人际冲突的知识,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其社会化发展的有效形成。另外,也可以在大学生入校时就开设一些专题讲座,针对具体案例,引起大学生对人际冲突问题的警示,使其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学会与舍友融洽相处,杜绝个人主义和小团体主义,尽快融入群体生活。
(二)建立大学生宿舍人际冲突干预机制
为促进高校教育管理的完善性,需要建立分级的人际冲突干预机制,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宿舍人际冲突问题。其中,大学生宿舍人际冲突干预机制应分为三级:第一级是宿舍内部干预。在分配宿舍时,每个宿舍应当指定一名综合素质以及人际协调能力比较突出的学生,方便调解宿舍成员之间的关系。当然,学校应当定期对这部分学生进行培训,提升其调解人际冲突的水平,使他们能够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将矛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第二级是辅导员干预。在学生代表无法解决复杂的人际冲突问题时,需及时上报辅导员,由他们从中调解。辅导员在充分调查了解引发人际冲突的原因以及具体事项之后,要针对出现问题的人员进行心理疏通和思想教育,让其从思想上认识到自身问题,提高其认知水平,避免冲突的再次发生。第三级是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干预。如果宿舍人际冲突是因宿舍成员自身存在心理疾病或人际交往障碍而引发的,就需要心理咨询教师对其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
(三)完善宿舍管理制度,引入竞争与合作策略,实现人际冲突的科学管理
和谐宿舍秩序的建立与维持需要完善的制度和积极的文化氛围。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高校学生宿舍人际冲突的教育管理工作中,制度建设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制度建设的目的是让宿舍管理做到“有章可依,有章必依,执章必严,违章必究”。在完善宿舍管理制度过程中,应按照人际冲突管理原则,合理引入竞争与合作策略,注重科学管理,尽可能减少潜在的冲突。完善宿舍管理制度,首先要规范大学生宿舍内的日常行为,强化学生责任意识,引导学生养成健康向上的学习生活习惯。同时要设立“红线、底线”,明确宿舍内的哪些行为是明令禁止的,违反者将承担什么样的后果,尽可能杜绝人际冲突造成恶性事件的发生。其次,宿舍管理制度应体现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营造良性的竞争环境。引导学生学会欣赏他人,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鼓励学生在竞争中超越他人。最后,宿舍管理制度应重点突出合作策略思想,将有无宿舍人际冲突现象与各类评奖评优挂钩。提倡宿舍成员精诚合作,互帮互助,共同提高,实现多赢。高校管理者应对表现突出的文明宿舍、星级宿舍或和谐宿舍,给予集体和个人表扬与奖励。
(四)构建良好的育人环境,加强大学生自身修养
高校应促进大学生养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在日常的教育管理中引导大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开拓知识视野,进而能够综合地看待问题,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共建友好的宿舍环境。高校还应尽可能地多开展一些高雅的人文艺术类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在活动中提升学生的语言艺术和情绪表达能力,消除一些负面情绪,杜绝不健康心理的萌生。高校管理者还可以将学生们在校期间的日常行为考评量化,纳入“思想品德行为实践”课程考核,引导学生通过行为表现,进行自我体验与反思,培养遵纪守法和自律的良好品质,自觉抵制恶性冲突事件的发生。
四、总结
关键词:高校宿舍;公寓化管理;重要性及必要性
前言: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高校在各个方面都试试了改革,对学生宿舍管理模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高校学生宿舍来讲,其不仅要为学生学习、生活提供各种需求,更重要的是要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积极作用,全面发挥管理、服务育人的功能。因此,为了给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更优质的服务,高校宿舍管理应积极实施公寓化管理模式,不断创新管理方法,从而全面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一、学生宿舍管理体制改革分析
要想真正达到理想的公寓化服务管理目标,就必须要对管理制度做出进一步规范。在社会化进程不断加快背景下,学生的思想价值取向也在发生巨大变化。而为了全面满足这种变化提出的各种要求,学生宿舍管理队伍也要及时更新管理思维,树立全新的公寓化服务管理理念,突破“重人治、轻法治”的传统管理模式的束缚,积极实施依法管理的合理模式。而规章制度能够充分体现管理思想,所以要对学生公寓管理规章制度进行不断完善,不仅要采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还要充分呈现出时展特征,加强创新探究。因此,对于学生宿舍管理体制改革来讲,应充分考虑学生宿舍特点、管理模式,以及当前的社会化进程等诸多因素,使其能够逐渐向科学化、规范化和系统化方向发展,也可以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健康、稳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1]。
二、高校宿舍管理公寓化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一)有助于完善学生宿舍基础设施
在管理中应充分明确指导思想,进而有效避免主观随意性,为学生宿舍管理提供正确的发展方向。当前,很多高校学生宿舍的基础设施有存在参差不齐的状况,有的宿舍已经建成很多年了,也有的刚刚竣工。而在传统管理中,由于住宿条存在较大差别,为了平衡,学校常常采用每年轮换的方式,这样做不仅费时费力,造成一定的资源损失,学生也会产生很大意见。而实施公寓化管理后,这一问题就能够得到妥善解决。条件较好的宿舍,由于设施、服务比较完善,所以收取的费用较高,而条件较差的宿舍收费则相对较低。但要想达到理想的公寓化管理目标,必须要拥有标准的基础设施。因此,必须要加大资金的投入,不断优化宿舍环境,在为学生提供更优质服务,提升学校形象的同时,也获得更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2]。
(二)有助于增强后期产业竞争实力
公寓化管理思想和模式的应用,不仅能够为高校学生宿舍管理提供正确的发展方向,也能够进一步提升后期产业竞争实力。近几年,我国高校学生宿舍的建设发展虽然取得了不小的成果,宿舍面貌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宿舍管理也逐渐向科学化方向发展。但在具体管理中,各高校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房屋闲置浪费问题。对此,宿舍管理部门应积极利用这些闲置的房屋没,拓展创收渠道。在市场经济不断改革背景下,很多高校周边都逐渐形成了以学生为服务主体的竞争市场,高校若一味的忽视,必然会削弱自身的竞争实力。而实施公寓化管理后,学校不仅可以占领学生宿舍方面的一些市场,增加一定经济效益,也可以不断拓宽服务渠道,促进后勤竞争实力的不断提升。
(三)有助于节约宿舍管理资源
在实际管理中,应充分体现积极的竞争因素,全面激发学生宿舍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这就要求管理规章制度应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积极性的调动,必须要赏罚分明,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体现出积极因素,才能蛭管理工作创造良好条件。实施公寓化管理的高校学生宿舍,必须要有完善的配套设施,全面适应科学管理的各种需求,尤其是在水、电、暖的能源管理方面,应为量化体统有力条件。比如,可以在每个寝室都安装计量表,由管理者与使用者一同把关,进而科学管理学生宿舍使用中的各方面消耗。同时,也能够对水、电灯公共设施管理,做出更详细的规划,进而真正实现增收节支的目的[3]。
(四)有助于加强学生行为管理
设施公寓化管理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生活、学习环境,还能够培养和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品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当代大学生都具有较强的个体意识,缺乏一定的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严重影响着学生未来的就业发展。所以,应重视起学生道德意识的培养,弥补当代大学生的薄弱之处,这样不仅能够引导学生掌握更多为人处事的方法,也能够为其今后参与市场竞争奠定良好基础。而作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与社交的多功能场所,宿舍作为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其环境、风气的好坏,对学生的思想、学习和身心健康有着重要影响。比如,学生工作部对宿舍内务、公共和环境卫生,以及学生行为方面的考核,以总务处对宿舍公共设施、卫生的检查、评比等,对于宿舍整洁的保持都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此外,对于学生公共场所的卫生习惯、道德行为的培养和管理还未制定出完善的制度与手段,尤其是宿舍管理人员存在严重的重服务、轻管理的状况。这不仅说明相关管理制度有待完善,管理力度不够,也体现出了宿舍硬件设施应作出适当改进。整洁、优美的宿舍环境,对学生三观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公寓化管理模式的实施也能够增加对学生的服务项目,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自我服务与勤工俭学,让学生能够自觉的争取更多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并逐渐养成遵守社会公德、爱清洁和劳动,充分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良好品质。
结语:总之,各高校在改革发展过程中,应正确认识到加强学生宿舍公寓化管理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就目前来看,高校学生宿舍管理改革方面还存在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不仅制约着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也无法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良好的环境。对此,高校应积极实施公寓化管理模式,在优化宿舍环境的同时,充分发挥育人功能,并结合实际情况,在实施过程中给予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 孙鑫.高校宿舍管理公寓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J].商,2012,(19):227-228.
Xingyun-Yao, Dongtao-Cui, Fei-Li, Li-Zhang
( Department of medicine, Luohe medical college, Luohe, Henan, 462000 )
Abstract:Dormitory is the basic unit of the students' college life. Whether the dormitory is security is along with the students' learning and the development of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So the security management of college dormitory plays a key role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hole school.
Key words: Dormitory; managemen; security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11-0167-01
传统意义上的固定班级固定教室在大学生学习和生活水平中的地位已经逐渐下降,日常的课余活动与交流大部分在宿舍里进行,所以宿舍成了大学生日常交往的主要场所之一。学生宿舍的安全管理工作不容忽视,它不仅关系着学校的正常教学活动、学生的生活环境,而且关系着学校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本文作者结合工作中的实际情况探讨和分析学生宿舍安全管理工作中经常遇见的问题并给出相对应的解决措施。
一、宿舍安全管理中的常见问题
1.学生安全意识薄弱
1.1防盗意识薄弱,新时期的大学生拥有的贵重物品越来越多,包括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但有些学生防盗意识薄弱,将贵重物品或者钱包随意摆放在书桌床头等显眼位置,部分学生没有养成随手关门、锁衣柜、关窗户的习惯,这些都给不法分子带来了可乘之机,使物品被盗事件时有发生。
1.2防火意识薄弱,部分学生防火意识薄弱,对使用违章电器存在侥幸心理,总觉得事情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无视宿舍管理制度,乱拉电线,使用蜡烛、酒精炉、热得快,乱扔烟头、将充电器放置在床上、被子下面等,这些违章行为极易发生火灾,一旦安全事故发生,许多学生束手无策,造成严重后果。
2.宿舍卫生不如人意
现在大学生在家娇生惯养,在校生活懒散,部分学生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在宿舍内生活垃圾不及时倒掉,靴袜长时间不洗,导致宿舍整体卫生较差,气味扑鼻,这种情况在男生宿舍尤其多见。经常生活在这种环境中,严重影响身心健康,且很容易导致流行性传染病的发生。
3.心理问题逐渐增多
当代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娇生惯养,缺乏责任感,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很少考虑别人的感受。在与同宿舍同学交往中若有了矛盾,不是积极解决问题,而是采取不理睬、嘲讽、疏远等,慢慢地对宿舍没有归属感,容易出现孤僻、抑郁等心理问题。另外,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压力,容易产生焦虑、紧张、痛苦等心理问题。心理问题是造成高校宿舍安全隐患的一大因素,每年因心理问题导致的大学生轻生案件时有发生。
二、问题的解决措施
1.加强安全教育
对学生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一是学校要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学校各项安全规章制度,使广大学生充分了解安全规章制度的内容和要求,不仅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逐步养成遵守规章制度的习惯。要通过对安全规章制度考试、知识竞赛等形式,加深学生对安全规章制度的认识。要使学生认识到安全规章制度是多少年来实践经验的总结,有些是总结事故教训,用血的代价换来的。二是抓好典型事故案例教育。组织学生对本校或其他院校的典型事故案例进行讨论和剖析,提高学生安全保护意识,自觉抵制违反安全规章制度行为。三是严格执行安全规章制度,认真查处各类违纪事件。学校对违章违纪的学生要进行公开曝光,严肃处理,决不姑息迁就,使违章人员及周围学生都受到教育,以促进规章制度的落实[1]。
2.健全宿舍安全管理制度
制定规范的健全的切合实际的各项宿舍安全管理制度可以确保各项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例如开通24小时值班电话及不间断值班制度健全宿舍用电及防火、防盗安全条例等。在考虑方便学生生活及人性化管理的同时,将用电、防火、防盗等安全注意事项置于宿舍醒目位置,使安全意识深入学生内心。针对发现的违禁电器线路老化、防火器材过期等问题,认真做好记录,及时排除隐患并对各项安检,实行专人负责制,建立奖惩考核机制,切实保证监察工作落到实处,保证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2]。
3.加强宿舍文化建设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的许燕教授在研究中发现,宿舍文化是对大学生成长最具长远影响的因素。学校和老师应引领学生倡导和树立正确的宿舍文化理念,争取以文化促进建设,以文化规范行为,以文化塑造人格,以文化营造氛围。另外,以活动为载体,开展宿舍文化建设活动可以使宿舍文化建设具体化。学校有关组织部门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制定学校的和谐宿舍文化建设活动月,定期举办宿舍文化艺术节,组织和策划各种文化艺术活动[3]。
我国高校学生的精神面貌整体呈积极、健康、向上态势,宿舍成员之间的关系大体是和谐、融洽、友好的。除了学习外,“大学生在宿舍谈论最多的话题依次是大学生活、时政新闻、娱乐生活等”。大部分宿舍成员都做到互相尊重,尊重他人的生活习惯、理想,以及等,并能互帮互助,对宿舍具有家一般的归属感和安全感。由于大学生心智尚未完全成熟,是非辨识力不强,加之外界诱惑诸多,一些宿舍内潜存着文化低俗、庸俗等现象;此外,由于学生各自的性格特征、成长背景、生活习惯等的不同,集体生活中难免时常有摩擦、矛盾甚或拳脚之争。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宿舍的精神文化建设。(四)宿舍行为文化方面。大学生的宿舍行为基本上是文明健康的,宿舍活动较为丰富。多数大学生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整理好个人内务,维护干净整洁的宿舍环境。除学习、休息外,聊天、上网、玩游戏、听音乐、看电影等是大学生宿舍行为的主要内容。此外,学生也以宿舍为单位参加班级、院系活动,成员间有很强的凝聚力。但是,由于网络、手机、电脑等的盛行,当代大学生对其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各自沉浸于自己的世界,淡化了宿舍成员间的关系;有甚者沉溺其中,严重危害着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可见,不断加强大学生宿舍各方面的文化建设,让学生积极健康地学习生活,业已成为各高校当下亟待处理完善之事。
二、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原则
建设大学生宿舍文化,必须以学生为中心,遵循主体性、传统与创新相结合、全员参与等原则。
(一)坚持主体性原则
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明确了学生是学校的权力主体,而非简单的被教管对象,这就要求学校管理要以人(学生)为本,尊重并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宿舍文化建设要坚持主体性原则,一是要求管理者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特征和实际需求,强化服务理念,为学生营造更健康、更便利、更安全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二是要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之成为宿舍文化建设活动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强化学生对宿舍文化的认同感。
(二)坚持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传统文化是“从古到今、融合各种文化因素而成的”,创造者“都是深植于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来创新文化的”。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必须借鉴和发扬人类优秀的文化传统,以史为鉴,开拓创新。当代大学生成长于经济改革、文化多元、信息充盈的时代,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和个性。因此,大学生宿舍管理及文化建设,要随着教育理念、文化环境、学生状况等的变化而适时地进行调整和改变,以提高宿舍管理的有效性,保持宿舍文化的活力。
(三)坚持全员参与的原则
作为校园文化的有机组成,大学生宿舍文化的建设并非仅是宿舍成员及管理人员的事,学校各级部门和全体师生都应参与到其建设活动中来。学校后勤、学工处、团委、保卫处等部门要发挥其指导作用,统一规划、专门管理;院系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干部、党团组织等要关注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状况,发挥其教育作用,沟通交流、答疑解惑;宿舍成员自身要具有主人公意识,配合宿舍管理、关注并投身于文化建设。宿舍文化是一种群体性文化,小则有关成员的生活琐事、日常状态;大则关系到人格发展、公共环境。全员参与到宿舍文化建设中,给予学生更多关注,以期最优地实现宿舍文化的教育功能。
三、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对策
基于当代大学生宿舍文化的现状,建设和谐健康、积极向上的高校宿舍文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优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大学生宿舍生活的品质
“大学生宿舍的硬件设施建设和完善,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人身安全和生活学习环境,关系到学校教学工作和正常的生活秩序。”建设大学生宿舍文化,一方面宿舍内部生活设施应及时修葺、更换、优化,提高学生居住的舒适程度。例如,增加宿舍空调设备、热水设备、无线网络设备等。另一方面宿舍区的公共设施和环境要具有人性化和进行美化设计,其功能和结构须符合学生人数、性别比情况。例如,建设校园超市、餐饮区、运动场等。各高校应秉持“坚固、实用、安全、便捷、美观”的原则,多方争取,通过多种渠道加大对宿舍基础设施建设的物力、财力支持,以保证宿舍在物质文化方面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需求,提高集体生活的品质。
(二)完善宿舍管理机制,提升后勤服务水平
建设良好的宿舍制度文化,首先要改革学生住宿制度,在按院系、专业统一调度的大原则下,充分照顾学生的性格、习俗、信仰等特征,允许学生自由选择宿舍和舍友,创造自由、宽松、友好的人际环境。其次应在健全宿舍各项管理制度的前提下,加大制度的执行力度和监督力度,确保管理制度落到实处,真正保障宿舍文化活动的健康与安全。最后要建立高素质的宿舍管理队伍,“选拔思想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学历层次较高的同志充实到宿舍管理的领导岗位”,加强培训,增强宿舍管理人员处理各种日常事务及突发性事件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三)创新辅导员工作方式,延伸思想政治教育
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一线的组织者和教育者,在培养出合格及优秀的人才方面担负着重要的使命”,在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活动中起着重要的教育和指导作用。辅导员要根据学生的特征,创新工作方式,积极融入到大学生的宿舍生活之中,加强对学生实际生活情况的具体了解,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困难;也应明确宿舍舍长职责,培训其管理技巧,并定期召开舍长会议,听取汇报,及时把握学生各方面的动态,防患于未然;还应不断调动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成立宿舍管理的学生组织,让学生服务学生。此外,辅导员应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状态,关心宿舍成员的人际关系,及时处理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宿舍矛盾,引领学生积极、健康、快乐地生活。
(四)开展多样化的宿舍集体活动,营造和谐友好的宿舍文化氛围
首先,作为宿舍的主体,大学生应具备强烈的主人公责任意识,认识到宿舍环境及宿舍成员对自身生活、学习、成长、经历的重要性,关心他人,大家团结一致,共创良好的宿舍文化环境。其次,宿舍可以实行内部自治,即在遵守学校各项宿舍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宿舍成员通过共同协商,地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宿舍内部规定,实现自我管理。再次,同宿舍舍友之间要经常谈天交流,举行宿舍活动,增进了解。大家都本着理解他人、体谅他人的心与人交往,势必大大减少舍友间的误会和摩擦。最后,宿舍成员应共同地积极参与舍际间的交流、联谊活动,以及班级、院系、学校组织的各项集体活动,如“文明宿舍”评比、“宿舍文化艺术节”、“宿舍杯”球赛等。在扩大个人人际交往范围之时,这些活动更能很好地实现宿舍凝聚力、认同感的强化。
(五)加强宿舍网络文化建设,创建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