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13 05:29:0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电工仪表实训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电工技能与实训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教师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学习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它是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将零散的知识串联起来,整合以各种各样的主题任务驱动教学,任务涵盖绝大多数知识和技能,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主动学习有关知识和操作技能。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电工技能与实训》教学应用的必要性
中职《电工技能与实训》适合于任务驱动教学法,全书分为十一章,有照明电路、电工仪表、电动机、变压器、电力拖动等内容。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按课程章节的顺序进行教学,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教学效果欠佳。"任务驱动"教学法将实际生产、生活中的例子引入到教学中,设计成实践任务,每个任务涵盖了绝大数的知识点和技能,学生在做中学,通过完成任务掌握系统的知识和技能。比如将安全用电常识、常用电工材料、电工基本操作工艺、电气照明与内线工程、电工仪表等前五章的知识串联起来,整合成一个任务"一房一厅室内照明电路安装",其中涵盖了导线及灯具的选用、电气照明图纸的识读和绘制、电工工具的选用等知识点,包含了塑料线槽的敷设工艺、漏电保护开关的安装、单相电度表的安装、插座的安装、单联及双联开关的安装、白炽灯及日光灯电路的安装等基本操作技能。
三、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电工技能与实训》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过程
下面以"一房一厅室内照明电路安装"的教学为例说明"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电工技能与实训》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过程。
1. 提出任务
笔者在《电工技能与实训》教学时,首先提出一个问题:如果你家建了新房子,你懂得怎样给新房子安装照明电路吗?再给出"一房一厅室内照明电路安装"的任务。任务要求:卧室安装一盏日光灯,由两个双联开关控制,一个插座;客厅安装一盏日光灯,由两个双联开关控制,一个插座;厨房、卫生间安装由两位开关分别控制两盏白炽灯电路,走道安装由一个单联开关控制的一盏白炽灯。告诉学生要想安装好这些电路,需要很多知识,要懂得导线的选择、开关及插座的选用和安装,白炽灯、日光灯的安装,塑料线槽的敷设等,使学生知道学好这些知识就能给新建的房子安装照明电路,在任务明确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会更加积极主动。
2.分析任务
上面所给的"一房一厅室内照明电路安装"的任务,其安装步骤为:①按任务要求准备所需的电器元件并检测;②电器定位;③画线;④塑料线槽的敷设与进盒 ;⑤导线的敷设;⑤电器接线 ,⑥通电前检测、通电试验。根据其涵盖的知识点和基本技能 ,学生在实施任务的过程中可将其拆分为5个子任务。单联开关控制一盏白炽灯、一盏日光灯;双联开关控制一盏白炽灯、一盏日光灯;插座的安装;家用配电板的安装;一房一厅照明平面图的绘制。在学生完成总任务前,先让学生在实训桌面上熟练操作各个子任务,在白纸上绘制一房一厅照明平面图,各个子任务都熟练掌握后,再完成"一房一厅室内照明电路安装"。
3.实施任务
根据上面所给出的任务"一房一厅室内照明电路安装",学生每4人一组,按上面提出 的6 个安装步骤,在电工实训室的一房一厅模拟木板房上实施任务,在实施任务过程中教师巡查,检查学生完成任务的进度,发现存在问题及时引导学生纠正。比如导线的敷设是否正确、插座的安装要求"左零右火中间接地",线头不要过长预防短路,塑料线槽的直角转弯、内角及外角的处理等。实施任务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组织引导他们在如何开展工作、怎样解决问题,引导他们注意小组成员之间的配合,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良好的职业素养。
4.交流评价
学生完成任务后,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采用小组之间互评与教师归纳总结相结合的方式。各小组组长均由动手能力强有一定组织协调能力的学生担任,他们对电路的功能、导线或线槽的敷设要求相对熟悉。首先由小组互相评价,A组评价B组,B组评价C组,C组评价D组,依此类推,小组长根据老师制定的评分标准评分,小组之间互相学习,互相纠错,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体现做中学的乐趣。
四、"任务驱动"教学法中任务设置的原则
在《电工技能与实训》课程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设计出高质量的"任务"。
(1)任务的设置要尽可能表现出一个完整的功能,能看到效果。比如在夜间上下楼梯开关灯不方便,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安装一个电路,可设计任务"在楼梯安装双联开关控制一盏白炽灯照明电路"。
(2)任务的设置尽可能取材于实际生产、生活中,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比如广泛用于工农业生产,作为短途运输工具的三条皮带传输机控制线路的安装,可设计成一个让学生实际操作的任务。
(3)任务设计要有系统性
在任务设计时就要处理好整体任务和每一节课的单元任务之间的关系,任务的设计要围绕整体任务的完成进行构思,以确保教学效果和最终目标的完成。例如,在《电工技能与实训》教材中的前五章"安全用电常识、常用电工材料、电工基本操作工艺、电气照明与内线工程、电工仪表",整体任务是要求同学们能利用这些知识安装一个完整的家庭照明电路。而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往往只是其中的一个内容,比如导线的直线连接、T形连接,每次解决其中的一个问题或一部分问题,而且当所有问题解决以后,整体教学任务的完成自然水到渠成。
实践证明,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 曾祥富. 电工技能与实训第2版
关键词:证课融合;维修电工实训;教学设计
作者简介:刘丽萍(1979-),女,吉林长春人,长春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吉林 长春 130033)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3-0145-02
随着国家高等职业院校教学改革大幕的拉开,教学设计这个词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什么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针对教学系统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一种特殊的设计。它采用系统的方法,将学习理论、教学理论的原理变换成对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以及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的计划,创设出有效的教与学的“过程”或“步骤”,它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一门课程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受教学设计质量优良的影响。为此,在授课之前课程教学团队要进行科学、客观、详细的教学设计。笔者从事“维修电工实训”教学多年,并指导中级维修电工考证实训,多次进行企业维修电工工作人员岗前培训。本文根据笔者所在学校实际教学情况,从课程定位、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考核评价几方面阐述“维修电工实训”课程教学设计。
一、准确进行课程定位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主要培养能够在企业及相关领域中从事电气自动化设备及自动生产线的安装、调试、维修及技术改造,从事供配电设备管理、维修及机电产品的营销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精湛的专业技能、较强的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学习与适应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本专业学生的职业领域主要涉及电力行业、装备制造行业等电力设备及机电设备生产、维修等企业,主要从事安装电工、维修电工、值班电工、电气设备操作员、电气技术员等工作岗位。从事这些岗位都需要具有中、高级维修电工资格证,而“维修电工实训”课程正是针对这些岗位的维修电工资格证书而开设的。该课程实践性强、应用面广,为学生考取维修电工中、高级资格证书及毕业就业夯实基础。
二、明确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对专业培养目标的详尽分析,归纳总结出本课程的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维修电工常用仪器仪表及专用工具的选用、维护的基本知识和操作规程;熟悉照明配线、动力配线、电子装配等操作工艺要求;熟练掌握国家职业标准《维修电工》中、高级所规定的车床、铣床、磨床、钻床以及交、直流电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电气配线、安装调试、检修工艺编制、故障检测技术以及PIC、变频器技术。
三、合理选取教学内容
本课程以《维修电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中所规定的工作内容、技能要求及相关知识为主线,以操作规程、施工工艺、验收规范为依据,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本位,以项目教学为主导,结合学校现有实训设备,通过企业专家论证会,确定选取电工基本操作、常用电工仪表的使用与测量、常用室内线路的安装与维修、三相异步电动机拆装与检修、三相异步电动机典型控制电路的安装与维修、亚龙维修电工高级考核装置应用、典型机床电气控制电路的安装、调试与维修、PLC及变频器的应用等典型项目作为本课程教学内容,涵盖了维修电工岗位所需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
在教学内容编排上实现“学校教学、企业实践、国家考级”的三统一,确保教师教得好、学生学得快、考得过、用得上。具体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如表1所示。
四、科学设计教学过程
通过分析学生的生源情况、知识技能基础、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态度情感价值观,基于工作过程六步骤进行项目化教学过程设计。
资讯阶段:教师布置任务,教师介绍相关理论知识,学生查找相关资料。
计划、决策阶段:学生分组讨论并制定工作计划,学生与教师交流工作计划。
实施阶段: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或自主完成任务。
检查、评价阶段:检查结果(自检、互检),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总结,在此阶段发现问题,查遗补漏。
五、恰当选用教学方法与手段
根据课程性质、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特点,灵活运用操作演示法、案例分析法、实践法、巡回指导法等方法,同时辅助使用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注重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开拓精神的培养。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六、开放式设置考核方式
以学习项目为考核单元,注重对学生完整工作过程的评价,根据学生完成工作过程的态度、工作质量、操作规范、相关测试(口试)等内容综合评定,采取学生互评、学生自评、指导教师评价等形式进行评定。考核的重点在于评测学生是否具备了维修电工职业能力,是否具备了工作积极、主动、热情等良好的职业素质。
每一个学习项目的成绩评定明细如表2所示。
表2 每一个学习项目的成绩评定
评价项目 小组互评 学生自评 教师评价
比例(%) 5 5 90
根据课程总学时及每一个项目的学时,确定每一个项目成绩在课程总成绩中所占的比例,详细如表3所示。
表3 课程总成绩
评价项目 项目一 项目二 项目三 项目四 项目五 项目六 项目七 项目八
比例(%) 5 5 5 5 25 10 30 15
七、总结
课程教学设计的实质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使学生在有限时间内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理论知识,最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更多层面锻炼学生的职业素质能力,从而为学生获得长足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教学设计以遵循教学设计的系统性、理论性与创造性、计划性与灵活性、具体性,遵循教学基本规律为前提进行。
教学设计要按照“为什么学”、学什么”以及“如何学”的顺序进行设计。“为什么学”是指要确定教学的目的以及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什么”则是指根据教学目的,进一步确定课程教学内容;“如何学”是要明确授课过程中采取什么策略来实现具体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需要的教学内容。另外,教学设计还要评价方法,即对教学的效果进行客观、准确而又全面的评价。教师根据评价的结果对以上教学环节逐步进行修改完善,以确保今后教学时能够更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学习,获得更高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丽萍.《电工技能实训》说课竞赛的思考[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26).
关键词:中职;电工;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李大林(1963-),男,山东济南人,山东电力学校电力系,高级讲师。(山东 泰安 271000)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0-0059-02
山东电力学校有辉煌的办学历史,为山东电力乃至全国电力行业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恢复高考后学校为统招中专生,学生综合素质高,成绩优秀,工作能力强。2000年后,受国家高校扩招影响,生源质量逐年下降,尤其学校实行自主招生后,生源的质量更没法保证。针对不断下降的学生情况,对学校的教学要求更高,传统的、过去一贯使用的教学方法现在行不通。为适应变化了的教学主体,让这些基础差又厌学的学生能够掌握最基本知识、基本技能,降低理论知识的难度和深度,本着够用的原则,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以更好地适应将来的工作。为此,我们在近几年电工教学中采取了几项措施,取得了不错效果。
一、根据学生特点,抓好预备知识学习
学校实行自主招生后,对于成绩特别差的同学,学校不放弃,录取为预科班学生,学校组织老师为这部分学生补习文化课。电工教研组承担了预科班物理课的补习,在制订物理课的补习计划时,针对性很强,对于电工课中及其他专业基础课需要部分,如力学、电学部分重点讲解,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真正做到基础课为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服务,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良好基础。在电工课交流电部分授课过程中,发现学生数学知识(如三角函数和复数知识)欠缺,在授课时对三角函数和复数部分内容专门复习,重点补习电工题目需要部分,对电工学习克服了为难和恐惧心理,再做电工题时会得心应手,满足了电工解题时所需数学知识,以够用、会用为原则。经过几年的实践教学证明,通过预科班物理课的补习,对于学好电工基础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二、改革《电工基础》教材,适应教学需要
根据变化了的学生情况,我们对使用的电工教材作了相应调整,并取得了理想效果。在生源较好的八九十年代,电工基础选用的是南京电力学校张洪让教授主编的《电工基础》,该书知识讲授系统、完整、逻辑性强,课后习题量大,覆盖面广,难度中等偏难,对于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及水平提高有很大帮助。该教材能适宜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需要,使用效果良好,对学生能力的提高帮助大。90年代末期,全国电力学校实行教学改革,删减了物理课程,电工基础课课时数减少,原来三个学期的电工基础和电工测量压缩为一个学期“电工基础及测量”。结合改革及学生实际情况,我们在电工基础教学中选用武汉电力学校周南星教授主编的《电工基础及测量》,该书较适合成人中专或函授教材。作者编写内容浅显易懂,较易自学,课后习题的难度大大降低,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及成人中专较适宜。2006年教研组根据多年教学实践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生产一线实际情况编写了《电工测量》教材,经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投入使用。由于学制缩短,学时减少,生源质量下降,原电工教材已不适应教学需要,影响教学效果。近几年,我们根据需要选用了陶健主编的《实用电工基础与测量》。该教材为中等职业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该书采用项目式教学模式,理论知识的阐述与技术训练并重,充分体现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教学要求,强调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更适合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在教材使用中,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精选内容,降低难度
由于学制缩短,学时减少,电工基础内容多、范围广、难度大,我们注重教材对培养目标的适应,即培养应用型中等专业人才。应该使学生会用电和磁的基本理论、基本规律分析处理电气工程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重点突出理论和方法的应用。对于教材中的非基本内容简单介绍或删除。譬如,直流电路中复杂电路分析、节点电压法、网孔法分析计算电路;正弦交流电路中,凡涉及用复数、相量分析的计算电路,磁路中有关磁路的计算等偏难内容予以删除。
2.简化理论、公式推证
中等职业教育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对理论学习不应要求过高、过深,对有些需要推证才能理解接受的,方法要力求简明。例如叠加定理、戴维南定理的推证可避开证明推导过程,直接给出定理内容,举例说明如何应用,总结出定理的应用步骤,重点学会使用公式,求解一般的电路问题。再譬如,三相交流电路中线、相电压的相量关系不必用相量图进行推导计算,给出结论,再进行适量的练习,能得到较好效果。教材中例题、课后练习题同样降低难度,在例题中突出其对理论应用上的作用,在习题中突出其对理论巩固和复习作用,课后习题形式多样,增设填空、判断、选择题等题型,对所学理论起到复习、巩固作用。
三、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过去那种一只粉笔上课、一本书教几年的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教学需要,不会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电工基础及电工测量”课与“电工与电子”是电力类中职学校强电专业和非强电专业的主要基础课。该课程对学生的数学、物理基础要求较高,而现在学生基础较差,按常规教学很难取得理想效果,就会影响学好这门课的信心,势必引起恶性循环,达不到这门课的教学效果。为此我们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取得了满意效果。
1.加强直观教学,提高学习效果
现代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手段各有利弊。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将二者有机结合,根据教学内容需要,发挥各自优势,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电工测量教学中,各种电工仪表结构较复杂,学生学习感到比较抽象、难以理解,仅凭课堂讲解难以达到理想效果,教师利用实验室淘汰的废旧仪表进行解剖,上课时带着实际仪表进行演示讲解。学生对各种电测仪表,如磁电系、电磁系、电动系、感应系等结构一目了然;对于教材中各种电工仪表结构图、接线图等凡是在黑板上较难用粉笔画清的均只作了幻灯片,上课时利用幻灯片展示、讲解,学生感觉直观、便于理解,效果良好。各种演示教具充分利用,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大有帮助。例如,讲解电磁感应时,结合电流表、线圈、磁铁等仪器,通过演示两种电磁感应现象,同学们的积极性、兴趣被调动起来,对于掌握电磁感应原理起到很好的作用。上课时,教师准备多套演示设备,如自感、互感演示仪、发电机、电动机等模型,同学们参与动手操作,并展开讨论,课堂内容丰富,师生互动效果良好。这种教学方法既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感观,又可以有效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现了学生学习主体。我校电工教研室教师张广华制作的《电工CAI课件》在教学中广泛使用,避免教师上课满堂灌、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式,教学效果良好,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教学内容突出应用性,激发学习兴趣
电工原理内容抽象枯燥,电工教学中尽量联系生活实际,用所学的电工理论解释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热情有帮助,就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必须让学生从课本的理论学习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用所学电工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学生体会到学好电工理论的重要性。比如学习“电磁感应”知识时,利用互联网搜集有关物理学家资料,如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1820年在实验中发现电流磁效应,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又经十几年不懈努力研究出电磁感应定律,根据电磁感应原理科学家制造出发电机、电动机、电灯、电话及现在高速发展的互联网等,从此人类社会进入电气化、网络化文明时代。将这些资料可制作专题课件,图文并茂进行讲授,使学生感到电磁感应理论不再枯燥,电磁感应理论应用就在我们身边。在讲授欧姆定律时,让学生解释傍晚家中灯光变暗的原因,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讨论,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再比如,讲解电容一章时,让同学举出电容元件在生活中应用例子。电容是手机、电视机等设备广泛应用的电子元件;收音机的调谐按钮调整的就是可变电容器,同学们喜爱的高级智能触屏手机就是电容控制;大型电力电容器在变电站、小区广泛应用,其作用是提高负载功率因数,提高电源有功功率。通过这些生活、生产中的实例使学生对电容不陌生,从而激发学生了解电容的结构原理等知识的兴趣。按照理论联系实际来进行电工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3.加强实验实训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职业学校特点是学生动手能力强,培养的是实用型中高级技能人才。电工基础这门课具有理论与技能相结合的特点。教学过程中,教师特别强调实验和实训,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尽可能多地安排实验,增加实验组数,每组实验人数不超过3人,给每个同学创造均等的动手机会。边学理论边做实践不仅利于理解所学的抽象电工基理论,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学会了工作中相互协作与人沟通能力,有利于培养发散思维,让学生在实验中有所思有所悟,从而巩固所学知识。例如,在讲解直流电路电位测量时,教师准备好直流稳压电源、直流电压表、直流电流表、电阻元件、连接导线等,提出实验目的:学会测量电路中电位,给出测量接线图,对所测数据进行分析总结。通过该实验学生学会正确使用直流电流表电压表,测量过程中学生会遇到电压表指针反转咋办,电路接线有开路时怎样检查,会用电压表排除电路故障(断路),对所测数据分析得到结论:电路中电位与参考点选取有关,是个相对量,而两点间电压是绝对量,与参考点无关。通过该实验学生巩固了电压、电位的概念,理解了电压与电位关系,学会正确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正确处理测量数据等,学到很多课堂中学不到知识。日常教学中,实验内容与电力职工培训项目相结合,如电能表的接线与使用按照电力职工技能鉴定要求进行,对学生日后工作和技能鉴定打下良好基础。为调动同学们实验的积极性,提高大家重视程度,结合实验出勤、实验纪律、实验项目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给出实验成绩,且实验成绩占电工课程学期成绩的40%。
四、结束语
“电工基础”课程是电力工程专业主干课程,面对变化了的教学对象及工作实际需要,教师应该与时俱进,对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不断更新,结合不断变化了的教学主体,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及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体系,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基础,要求教师改变思路,不断学习,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马志广.实用电工技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关键词】电工技能训练 任务驱动教学法 理实一体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6B-0076-02
中职学校工科类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企业培养生产第一线的中级技术工人。为了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各中职学校开展了教学模式改革实践活动。大量的中职学校通过强化实训课程,提高学生的操作水平,提高了办学质量。而基于行动导向理论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成为职业学校工科类专业教学改革的热点,其实施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是行动导向理论,其最初的教学模式是师徒制的学习模式。中职学生理论基础较弱,喜欢动手操作,因此,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是中职教师必须解决的问题。
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我们首先要把教师想教给学生的东西一一细分,即把大项目分成一个个小任务。采用“师带徒”,最先是教师带学生做,学生模仿着做,边操作边讲理论,这样既解决了单纯学理论的枯燥乏味的说教,又更加实际地解决了学生不知怎么做的困惑。其次,当学生能力达到一定程度时,由学生独立完成工作项目或工作任务,最后由学生完成校内外生产性实训任务。笔者在电工技能训练课程教学中探索与实践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获得一些可借鉴的经验。
一、课程内容改革
以电工技能训练课程为例,其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如下七个方面:(1)安全用电常识;(2)常用电工仪表的使用;(3)常用电工工具和电工基本操作技能;(4)照明与动力线路的安装;(5)常用电动机的拆装与检修;(6)常用低压电器。我们需要把传统的学科体系知识转化为若干个教学项目,然后细分为若干个子任务。下面以最简单的照明电路安装项目为例。
二、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的原则是项目必须细化,目标明确。教师课前要充分备课:备知识、备技能、备学生、备过程。教师通过分解项目知识点,学情分析,明确任务要求,撰写教学设计,并准备好项目教学材料:导线、开关、灯泡;工具是测电笔、一字螺丝刀、十字螺丝刀、尖嘴钳、电工刀等电工工具一套。
教师依据理论知识与实训操作的教学目标,确定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组织实施方法,分析出7个知识与技能点的学习步骤:分辨火线零线;开关装在火线上;认识简单的电路图;认识工具;正确使用有关工具;能正确剖削导线;能正确连接导线;会安全用电(先安装、检查后无误再通电测试)。
三、课堂组织实施
在实训课中如何解决“教”、“学”、“用”三者之间的关系,笔者认为学生的“用”是教学的最终目的,下面就有关学生实训方面谈一下个人浅见。
首先,教师边示范边讲理论(解决为什么这样做的问题);其次,学生练习(教师指正学生实习期间出现的错误),待每个学生都操作完毕,教师再抽出做得较规范的代表和有典型操作错误的代表展示,师生共同观摩并共同归纳成功的经验和错误之所在,最后由教师和学生进行评价与总结,这个实习项目就完成了。
四、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教学情境建设
理实一体项目教学法,不可能像传统的教学那样在教室完成,学校应为教师提供理实一体化教学场所或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其既能方便教师进行理论讲授,又有利于教师进行实训演示,还需为学生实训操作提供具体操作的设备。
五、灵活运用任务驱动法,提高教学效果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探索式教学方法,以“任务”为线索,驱动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在自主和协作的环境中,在讨论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活动,它让学生讨论、感悟,教学过程主要有三个阶段:一是明确任务,二是完成任务,三是评价任务。
以“导线连接与绝缘”项目为例,可分解为三个子任务:导线线头绝缘层的剖削;导线的连接;导线绝缘层的恢复。在教师的引导下查阅资料和讨论,学生要完成好上述三个工作任务,就要分析理论与实操的学习步骤,完成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任务。如该项目细分后成为以下几个学习步骤。
1.塑料硬线绝缘层的剖削。塑料硬线绝缘层可用钢丝钳进行剥离,也可用剥线钳或电工刀进行剖削。芯线截面积不大于4平方米的塑料硬线,一般可用钢丝钳进行剖削,步骤如下:(1)用左手捏导线,根据线头所需长短用钢丝钳口切割绝缘层,但不可切入线芯。(2)用手握住钢丝钳头用力向外勒出塑料绝缘层。(3)剖削出的芯线应保持完整无损,如损伤较大应重新剖削。
芯线截面积大于4 平方毫米的塑料导线,可用电工刀来剖削绝缘层。(1)根据所需的长度用电工刀以倾斜45度角切入塑料层。(2)刀面与芯线径保持25度左右,用力向线端推削,但不可切入芯线,削去上面一层塑料绝缘层。(3)将下面塑料绝缘层向后扳翻,最后用电工刀齐根切去。
2.塑料软线绝缘层的剖削。塑料软线绝缘层只能用剥线钳或钢丝钳剖削,不可用电工刀剖削,其剖削方法同塑料硬线绝缘层的剖削。
3.塑料护套线绝缘层的剖削。用电工刀来剖削。(1)按所需长度用刀尖对准芯线缝隙划开护套层。(2)向后扳翻护套,用刀齐根切去,在距离护套层5~10 mm处,用电工刀以倾斜45度角切入绝缘层。其他剖削方法同塑料硬线绝缘层的剖削。
4.花线绝缘层的剖削。(1)在所需长度处用电工刀在棉纱纺织物保护层四周切割一圈后拉去。(2)距棉纱纺织物保护层末端10 mm处,用钢丝钳刀口切割橡胶绝缘层,不能损伤芯线。然后右手握住钳头,在手将花线用力抽拉,钳口勒出橡胶绝缘层。(3)最后把包裹芯线的棉纱层松散开来,用电工刀割去。
5.导线的连接。导线连接的基本要求是:电接触良好,机械强度足够,接头美观。由于铝极易氧化,且铝氧化膜的电阻率很高,所以铝芯导线不宜采用铜芯导线的方法进行连接,铝芯导线常采用螺钉压接法连接和管压接法连接。
6.导线绝缘层的恢复。导线绝缘层破损后必须恢复绝缘,导线连接后,也必须恢复绝缘。恢复后绝缘强度不应低于原来的绝缘层。通常用黄蜡带、涤纶薄膜带和黑胶布作为恢复绝缘层的材料,黄蜡带和黑胶布一般宽为20 mm较适中,包扎也方便。
总之,电工技能训练教学中充分体现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把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有利于学生更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书本的理论知识,更能让学生懂得如何灵活应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余春辉.电工技能训练与考项目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曾祥富.电工技能与训练(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关键词:Multisim;虚拟仿真;电子技术;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TP391.9;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4706(2020)07-0183-04
ApplicationofVirtualSimulationSoftwareintheTeaching
ofElectronicTechnologyinUniversities
CAOHaiyan1,ZHANGDawei2
(1.SchoolofCommunicationTechnology,CommunicationUniversityofChina,NanguangCollege,Nanjing211172,China;
2.AcademicDepartmentofCommunicationUniversityofChina,NanguangCollege,Nanjing211172,China)
Abstract:Conformtothetransformationanddevelopmentofthemainelementsofteaching,teachingresourcesandteachingmediainthe“internetplus”era,mostteachersareexploringonlineandofflinehybridteachingmethodsthatmeettheneedsoftheirownuniversities.Inviewofthecurrentteachingsituationandproblemsofelectronictechnologycoursesinourschool,thispaperpresentsamethodologytoapplyMultisimvirtualsimulationsoftwareintoexperimentalteaching.TheapplicationandadvantagesofMultisimvirtualsimulationsoftwareinpracticalteachingareillustratedbyspecificexamples.Itisappliedinthenetworkteachingprocessof“nostopteaching,nostoplearning”,Italsoprovidesakindofteachingthoughtandmethodforthefollowingteachingreform.
Keywords:Multisim;virtualsimulation;electronictechnology;experimentalteaching
0引言
我校現有电子信息类广播电视工程、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和计算机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字媒体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共计6个专业,电子技术课程是上述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是学生硬件类课程的基础,为学生后续专业课学习、毕业设计、创新创业大赛、各类计算机设计竞赛以及从事硬件类工作、科研提供了重要的保障。长期以来,课程的主要任务就是掌握电子电路的基本原理,强调电路的分析方法与设计研究,尤其是注重学生掌握电子电路器件的外部特性与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如何紧跟电子技术的发展,搞好课程教育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是高校教师一直研究的内容文章文结合学校的实际,提出在电子电路课程的教学中引入虚拟仿真软件,辅助理论教学、补充实验设备不足,进一步引导学生应用到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电子设计竞赛,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1虚拟仿真软件在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可行及必要性
在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中,由于该课程工程实践性强,需要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教师既需要在课堂上进行一些简单必要的演示实验来引导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点,也需要让学生课后实际动手实验实践。因此,在工科教学过程中实验环境或不可缺。传统的课程教学采取课程实验定制电子技术实验箱,并需要配备相应的信号源和测量仪器等多个仪器。但是定制实验箱的电路元器件参数被限定了,更换不同参数的元器件不方便,对于一些扩展实验,综合设计类实验实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并且由于我校为传媒类院校,对工科专业实验室的投入资金有限,不可能购买所有能用到的实验箱和仪器仪表;而且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能够完全掌握元器件在电路中的作用,在实验验证过程中会发生元件参数错误、电路连线错误、仪器仪表使用错误等,导致仪器仪表损坏;由于不可避免的情况,无法正常线下授课学习,只能网络学习的情况下,师生均采购实验设备是不切实际的事情。综合上面几点考虑,如果能有一种虚拟仿真软件,有丰富的元器件库和仪表资源、能够方便修改元器件参数进行电路分析等相关功能的软件,可以针对性地解决上述问题。而Multisim软件能够满足以上实验教学和实验设计需求。
2Multisim软件主要功能和优点
Multisim是美国国家仪器(NI)公司推出的电子电路仿真软件,它用软件的方法虚拟电子元器件以及各类电子电工仪表,通过软件将元器件和仪器融为一体,能满足中小规模的模拟、数字逻辑以及混合电路的仿真需要,软件的主要特点如下。
2.1图形界面直观易用
该软件的操作界面延续了EWB软件的实验工作台的特点,可以像在纸上绘制电路图一样,利用鼠标直接拖拽电路元件和测试仪器放置在界面上,并可以直接用鼠标划线构成导线连接元件。
2.2丰富的元器件和测试仪器
该软件元件和仪表资源非常齐全,提供了当前国际主流元件商提供的一万多种元件,并且可以通过设置修改元件的基本参数,甚至可以在设计过程中创建自己需要的新的元器件。测试仪器库的测试仪器也很齐全,涵盖目前市面常用的测量仪器,并且面板设置跟真实仪器非常相似,使用方法一样。
2.3强大的仿真和电路分析功能
该软件具有较强的电路仿真和分析功能,可以提供电路的瞬态分析和稳态分析、时域和频域分析、线性和非线性分析等多种电路分析方法;还可以设计、测试和演示各类电子电路,包括电路基础、模拟电子电路、数字电子电路、高频电子电路及部分微机接口电路等。
基于该软件的上述特点,在高校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中,可以利用仿真软件检测设计电路的正确与否,及时排查错误。相对于利用实际硬件验证,提高了效率,节省了时间,避免了实际原材料的消耗和浪费,节约成本。并且在仿真的过程中,可以快速修改参数,及时观察出电路的输出情况,理解不同元件、不同参数对整个电路的影响,加深对实验实训内容的理解,掌握理论知识。[2]
3Multisim在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Multisim软件在电子技术课程中采用虚拟仿真教学法,不仅可以及时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还可以将一些学习方法等以动态方式体现出来,降低了学生学习理解的难度,拉近了课程教学目标与市场需求的距离;还可以根据需要随意控制,使實验结果反复重现,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也可以由学生自己动手得到实验结果,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有效激发和提高。
3.1基于Multisim软件的实验方法
学生在电子技术的学习和实验过程中,利用Multisim仿真软件来验证和设计实验实训,需要遵循如下的步骤,如图1所示。
首先分析实验目的和实验任务需求,根据电路功能确定实验方案并选合适的元件,设计电路原理图。然后在Multisim仿真软件中搭建好电路模型,设置好元件参数并仿真。如果仿真结果不正确,则需要分析错误结果,找出电路设计的问题,修改设计电路图重新仿真完善。如果结果正确,则可以记录实验结果、分析数据、整理实验报告册。同时还可以通过修改电路中元件的参数,来分析总结参数的变化对电路的影响。
3.2Multisim软件在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实例
负反馈放大电路是模拟电子技术中比较典型的基础验证性实验,在实验室中,需要进行基本放大电路和负反馈放大电路两种电路的连接和改接。学生在连线和仪器使用方面还比较生疏,很难在有限的实验时间熟练达到实验并验证的目的。可先用Multisim仿真该实验,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内容,有条件的情况下再进行实验箱实物操作连接验证。既保护了实验仪器,也提高了学生电路设计的能力,也在特殊情况下解决了没有实验设备的缺点。
本例中建立的负反馈放大电路是一个带有电压串联负反馈的两极阻容耦合放大电路,如图2所示。
将图2电路图改接,将Rf断开后分别并在Rf1和RL上,其他连接不动,构成不含负反馈的基本放大电路,如图3所示。
3.2.1放大电路输出失真的观察
将上述电路图的输入信号的幅度提高10倍,使负反馈放大电路Ui=100mV,基本放大电路Ui=10mV。用示波器观察输出波形,如图4、图5所示。由输出波形图可以看出,如果输入信号的幅度设置过大,超出了放大器的放大区,输出波形将产生失真。图5的基本放大电路产生了饱和(削底)失真,图4的负反馈放大电路顶部和底部都产生了失真。
3.2.2放大电路动态参数的测量
调整输入信号幅度,在保证示波器监视下的输出波形Uo不失真的情况下,分别测量上述两幅图的中频电压放大倍数AV、输入电阻Ri和输出电阻Ro。
计算公式为AV=Uo/Ui;Ri=R1*Ui/(Us-Ui);Ro=(Uo/UL-1)RL,其中R1=5.1kΩ,RL=2.4kΩ。测量及计算后的数据如表1所示。
根据表1的计算数据分析,可以验证到:
(1)与无任何反馈的基本放大电路相比较,此带有电压串联负反馈的两极阻容耦合放大电路的动态性能的变化:极大地提高了输入电阻,降低了输出电阻,降低了放大倍数。
(2)将输入信号幅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放大后的输出波形均保持为不失真的状态,如图6、图7所示。
在实验的过程中,还可以让学生利用直流电压表测量三极管三个极的静态电压参数;试着改变一些元器件的参数,看看输出和静态工作点有什么变化;分别增大两个电路信号源的输出幅度至产生输出失真,观察反馈对非线性失真的改善情况等等。而这些在没有电路箱的时候也很容易实现,甚至操作上比有电路箱更方便实现。学生亲自动手画图,改动电路,亲眼看到示波器值的变化,然后启发他们用理论知识去解释所发生的现象,就能引起他们对理论学习的兴趣,激发动手实验的乐趣,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自行设计电路的信心。[3]
4结论
总而言之,在高校电子技术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虚拟仿真Multisim软件到理论和实验的教学中去。Multisim软件界面清晰,使用简单,元器件和仪器等电子资源丰富,且可以定期更新下载较新的元器件库和仪器仪表。在线上、线下的理论、实验教学过程中均可以进行使用,并可以先进行预先仿真设计和分析,排查问题后再结合硬件实际操作,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参考文献:
[1] 俞志英.Multisim仿真软件在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9(4):113-114+117.
[2] 豆玉杰,张霞.Ewb在电子电路教学中的作用 [J].农业网络信息,2007(2):109-110.
[3] 刘景艳,李玉东.Multisim仿真软件在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8(19):36-39.
关键词:中专学校;电工实训;动手能力;实训教学;阶梯训练;动态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05-0047-01
在理论教学中,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可以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让每个学生学有进步,学有收获;在实训教学中,有些学生在动手能力方面确实有“天赋”,而有些学生在动手能力方面确有“先天性不足”。针对这样不同群体的学生,如何做到让基础差的学生 “吃得进”,让基础好的同学“吃得饱”呢?经过多年的电工实训教学实践,探索出了阶梯训练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电工实训内容上实现阶梯训练
由于职业中学的学生都是各个初中录取上来的学生,学生都没有进行过技能训练,对于电工专业的技能训练可以说是零基础。刚进入职业中学的学生不能急于进行专业技能训练,而是要从基础实验和基本技能操作开始训练,逐步引导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例如,在高一第一学期,由于学生在初中物理学科中学习了简单的电学知识,就可以从电学的基础实验开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然后引入到“电工基础”学科中的较复杂的电路实验。在有了一定实验能力的基础上,再开展实训课程。电工实训教学从结构上分为两部分,一是电工基本技能训练,二是电工专业技能训练。首先进行电工基本操作能力的训练,在基本操作考核通过以后,才可以进入电工专业技能的训练。在电工基本能力训练中,分六模块进行训练,即:安全用电常识模块、电工基本操作工艺模块、电气照明配线模块、常用电工仪表使用模块、常用低压电器的拆装模块和简单电气控制线路模块。上一个模块考核通过,才可以进入下一个模块的训练。在电工专业技能训练中,根据人事部与社会保障部颁发的《技能等级考核要求》分为初级班、中级班和高级班,它们训练的要求分别对应初级工、中级工和高级工的要求,取得了初级工证书才可以进入中级班训练,取得了中级工证书才可以进入高级班训练。只有通过这样阶梯式的实训内容的训练,学生才能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提高技能水平。
二、训练组织方式上实现阶梯管理
在职业中学里,大家普遍采用的方式是:以班级为单位,不分基础好差,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同时间、同节奏训练相同的内容,这样造成动手能力强的学生轻松前进,动手能力弱的学生像“赶鸭子上架”似的徘徊不前。我校在这一方面进行有益的尝试和改革。我校电子专业有三个班级,安排了三个实训指导老师,在电工基本技能训练阶段,刚开始的两个月三个班级一起同步骤训练,三个老师负责平行的三个班,两个月以后各个学生的动手能力差异开始显现。这个时候我们把学生按照动手能力强、中等和弱重新分为快班、中班和慢班,三个老师分别负责快班、中班和慢班。对于快、中、慢班重新定位训练内容容量和深度,教学训练目标、难度系数、节奏、考核要求都有所区分。例如,在电气控制线路安装教学中,对慢班学生,只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安装、调试二到三个接触器(当然中间继电器也算一个接触器)的控制线路;对于中班学生,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安装与调试四到五个接触器的控制线路;对于快班学生,则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完成常用机床电气控制线路的安装、调试与检修。这样能力强的学生得到了更好的发展,能力弱的学生也能够得到符合自身实际的专业训练,对于处于中间地带的学生而言:前有标兵,后有追兵,促进学生自我加压,拼搏前进。让每个学生都能取得 “跳一跳,够得着”的训练效果。
三、在阶梯训练管理过程中实现动态管理
在快班、中班和慢班实训过程中,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有时是不断变化的,有的学生刚开始进入角色慢,但后期发展潜力大,有的学生刚开始阶段表现突出,但后天发展劲头不足。每个阶段的考核之后,根据考核结果,把一部分学生进行滚动调整,即进步快的可以“向前”调整,退步大的可以“向后”调整,这样既腾出了位置让学生努力去争取,又给学生适当的压力来保住自己当前的位置,全方位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呈现了奋力拼搏、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当然也并不是一味推行“竞争”方式,在实训管理过程中,也鼓励能力强的学生帮助带动能力弱的学生,使学习环境既活跃又使每个学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四、在阶梯训练管理过程中既要严格要求,又要进行思想教育
虽然分了快班、中班和慢班,但是我们对各个班的训练管理和操作规范是严格要求的。不能因为慢班,训练内容的难度系数较低,对它的管理就松懈,对学生操作要求就降低。严格要求是因为电工是特殊工种,在实际工作中与强电打交道,应严格根据安全操作条例和规范进行操作,不允许出现丝毫差错,电气控制安装电路必须保证一次性通电成功。电气检查与测试这一环节绝对不能少,必要时要经过指导的检查之后才可以通电实验。另外,对于慢班的学生以及调整过来的退步学生在训练的同时,不要忘记加强思想教育。因为这一部分学生中不排除有一些学生自尊心比较脆弱,容易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思想,所以教师要进行思想教育。教育他们:适合自己的训练方式才是最好的方式,只要自己的操作技能不断进步,那就是成功的。自己的操作水平跟不上班级整体的前进步伐,那对自己是得不偿失的。只有让这些学生明白这样做的道理,才会让他们正视现实,安下心来,专心致志走适合自己的道路。
五、根据阶梯管理培养出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的发展方向
初级班的学生在校期间只要求参加人社部门组织的初级工的考试,考核通过后拿初级工证书,高三顶岗实习期间安排在企业的一线操作工岗位。中级班的学生在校期间要求参加人社部门组织的中级工的考试,考核通过后拿中级工证书,高三顶岗实习期间安排在企业的产品调试和维修岗位。高级班的学生在校期间要求参加人社部门组织的高级工的考试,考核通过拿高级工证书,高三顶岗实习期间安排在企业技术管理岗位或专业值班电工岗位。我校在日常训练、考工训练以及顶岗实习都实现了分级管理、阶梯培养和分类安排实习岗位,让学生从高一就有了奋斗的目标,前进的动力,公平的竞争。进入我校的校园,技能训练和技能比赛蔚然成风,成了我校独特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学生技能操作水平成为了同行中的佼佼者,也得到了广大企业的青睐。
六、结束语
在实训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因循守旧”,而应该结合学校的实训条件、学生的技能水平,不断地进行反思,不断地摸索,不断地进行改革,不断地总结经验。阶梯训练的实训教学管理方法是我校近几年来摸索出的经验做法,几年实践下来,效果良好,大大提高了实训课堂的教学效果,不同“层次”的学生动手操作水平都得到了提高。不过各个学校具体情况不一样,可能采用的管理方法也不一样。总之,教师在实训教学的过程中必须不断深化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教学管理的改革,想法设法提高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卞金玉.电工电子实训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3).
关键词:电工电子学;理论与实践;教学衔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5-0273-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阶段,应用型人才成为现代社会的主要需求之一,特别是在就业压力倍增的今天,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更显得重要,因此不少地方性本科院校提出了 “就业至上 ”的人才培养理念,而在我国现在的本科教育中,对于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安排,各专业课程的学分和学时的设置、教学资源的分配与利用,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于是,为了向社会培养和输送应用型人才,适应现代社会各行业的需要,各本科院校都将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推到了教学改革的前沿,但是若忽略了专业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教学衔接,即便是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掌握得较牢固,但要将专业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当中,却显得力不从心,有种无处下手的感觉,在就业竞争中处于非常不利的局面,这使得当前地方性本科院校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而提出的人才培养理念难以贯彻与执行。
一、《电工电子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衔接问题
《电工电子学》课程的开设中,由于课时的压缩,《电工电子学》课程只有32学时,其中包含8个学时的实验,一般是在前12周安排理论教学,接着是实验的教学,学院在教学过程中,上完理论课之后再上实验课,在这样的理论和实验教学过程中,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学生反馈的情况是,上完理论再上实践,知识点之间没有衔接好,不能融会贯通,前面学习的理论知识容易忘记或者掌握不牢固,实验动手能力必然难以提高,学完这门课程也不知道自己学到了多少东西。其根本原因是没有解决好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衔接问题,没有形成一个整体的思想和一个灵活的教学思路,使学生在理论学习的过程中,用实践来加深对知识的巩固。
二、解决《电工电子学》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衔接问题的途径
(一)项目教学法的提出
项目教学法起源于欧洲的劳动教育思想,最初的原型是18世纪欧洲的工读教育和19世纪美国的合作教育,一直到20世纪中后期才逐渐趋于完善,发展成为现代教育理论中的一种重要的理论思想。项目法教育模式是适应于当前社会实际,着眼于现代社会的未来的一种教育形式,目的就是要使受教育者掌握适应现代社会的基本技能,将受教育者培养成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即为现代社会培养能够适应社会、服务于社会的新型人才为直接目的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
(二)项目教学法的特点和作用
项目教学法在教学中体现出的特点就是以项目为主干、教师为学生学习的领路人、让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只是一味地传授理论知识,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创造了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团体合作、勇于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学生学习的重点是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结果,要反映出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衔接的效果。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角色地位的转变,是项目教学法的显著特点。
项目教学法的作用在《电工电子学》课程的教学中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对学生,通过学习方式及学习习惯的改变,在宽松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中,激起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教师,通过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的引导,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及教学观念,转变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体现出教学本质。对学校,逐渐抛弃传统的课程理念,模糊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界限,逐步完善和重新整合各院系的课程体系,提升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目标。
2.使《电工电子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能够更好的衔接,打破了理论课与实践课的界限,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融为一体,充分利用电工电子示范中的教学设备和实验仪器,实现《电工电子学》理论知识传授和实验教学的统一,解决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之间的时间脱节和内容脱节的问题,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和效果,使学生更加容易牢固地掌握理论知识,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项目教学法在《电工电子学》课程教学中的实施
笔者为了解决《电工电子学》课程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衔接问题,通过项目教学法进行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电工电子学》课程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方案。
1.确立学习目标。通过《电工电子学》课程内容及要求,利用项目教学,学生应具备的能力目标有:实际安全措施及现场触电急救能力;掌握基本工具和电工仪表的使用方法、操作规范和相关注意事项;掌握元器件的检测方法;正弦交流电路相量分析法及功率计算;电路故障的判断方法;单相变压器的参数测试;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检测和使用。利用项目教学,学生应具备的知识目标有:安全用电的基本常识;交直流电路的分析方法;家庭照明线路配线的基本要求;常用电工仪器仪表的结构、原理、用途和使用方法;单相变压器的原理;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原理和电动机控制电路的设计。
2.确定项目任务。组装简易收音机;家庭线路故障点检查与排除;三相负载功率的测量;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启动、正反转;单相变压器的参数测定。
3.制订实施计划。一是学生自学引导问题的设计。从教师设计的问题出发,让学生主动的、有目的的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钻研能力。对于设计的自学问题,教师要注意新旧知识之间的衔接,展现出明确的学习目标,注重理论与实际之间的联系,始终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放在第一位。二是教学情境的准备与设计。准备好项目中需要的理论辅助材料;准备好项目实施的实验场地及仪器仪表等器材。教学情境的设计与实施效果,对于学生的学习习惯、思维方式、理论知识的掌握、实践能力的提高产生直接的影响。设计合理的学习情境,不仅能够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将《电工电子学》课程的理论教学内容与实验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项目的形式实施与教学中,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掌握。
4.任务的组织和实施。由于在每个学习情境实施之前,教师都事先制定了教学目标,所以直接可以按照这样几个环节进行,任务的下达任务的引导任务的准备任务的进行任务的总结几个环节展开。将学生可以分成多个学习小组,由每组学生自己商量和制定项目实施计划,体现出团体协作的精神。
5.项目完成的结果评价。项目教学法注重的是运用何种方式来完成项目,在评价方式上就是要考核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能否融会贯通,是否具有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反映出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在评价标准上,主要以项目教学法的目标要求来衡量学生,关注每个项目完成后学生的综合能力是否有提升,有利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评价主体上,鼓励学生主动、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学习成果,通过相互评价,促进对自身学习成果的反思。
项目教学法在《电工电子学》课程教学中的实施,正是适应了地方性本科院校专业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改革的这一需要。所以,项目教学法就成为了解决《电工电子学》课程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衔接问题的合理选择和有效途径。
三、对《电工电子学》课程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衔接的建议
既然项目教学法是解决《电工电子学》课程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衔接问题的方法,那么笔者建议应该做好这样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电工电子实验示范中的改革
电工电子实验示范中心的管理是实施项目教学法的保证,根据实际情况,整个电工电子示范中心的实验室应该根据位置和仪器进行调整,实验内容相近的几个实验室整合为一个实验室,为提高管理效率,方便开展教学研究和课程建设,每个整合并在一起的实验室负责人应该是专业带头人,由专业教师监管实验室,并负责专业课程的教学、管理及专业开发和建设等工作。在每个实验室投入资金将理论教学设备安装配齐,把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与专业的发展建设结合起来,不断促进专业的现代化建设,形成良好的综合教学实验环境。
(二)课程设置的改革
在当前进行的课程改革中,我校各院系对本专业的课程设置以及对外系公共课程设置的相关问题进行过讨论,但只是侧重于本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学科式设置,对理论与实验课时进行了调整,并未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整合相近的理论与实验课程,开发出具有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综合专业课程设置。因此改革课程设置,应该模糊理论与实践课程的界限,将专业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以项目的形式整合成一门专业综合课程,才能够达到把该专业课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从而实现专业综合课程开发。例如把《电工电子学》与《电子工艺实训》结合成一门由多个课题构成的技能操作课程。
通过课程设置的改革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程阶段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其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之间相脱节的问题。让学生在综合课程中得到系统的训练,获得综合应用能力。在教学中通过师生共同解决课题的方式来达到学生既学到知识,又掌握专业技能的目的。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
专业课程在施教的过程中,采用理论教学、实验教学、现场教学、课堂讨论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根据不同章节的特点以及学生所需达到的专项能力的要求,把实验教学等实践性教学环节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并让学生亲手操作,强化应用,强化实践。同一理论和实验教学由一位教师主讲,首先在实验室讲述其理论基础知识,其次是讲完后让学生亲自去认识和操作,使理论知识更好地向实践应用转化,并结合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再进行讨论,最后归纳总结。综上所述,改革教学方法的实质,就是构建以学生能力为重点、以学生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
四、结束语
理论联系实际,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是实践的前提,因此在《电工电子学》课程的教学中,应该以项目教学法认真地实现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创新,解决其中的衔接问题,培养出能适应现在这个信息多元化时代的大学生。
参考文献:
[1]张枫. 中职学校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J].马鞍山职业与成人教育网,2009,(9).
[2]张文才.技校在推广“行动导向教学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8).
[3]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教师 教学观念
2007年6月,笔者作为首批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学员,在重庆师范大学培训基地进行了为期2个月的培训学习。结合近几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形势、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笔者对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有了进一步的思考。
现代教师应具有全新的教育理念,立足我国的国情,对当今教育的发展、教育对象的变化以及教与学的关系有全新的认识。更新教学观念就容易产生比较清晰的思路。
一、我们面临的大环境
(一)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我们知道“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上是科技和民族素质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和教育的竞争”。国家建设迫切需要千百万受过良好职业技术教育的中、初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技工和其他受过良好职业培训的城乡劳动者。职业教育正是培养和提高千百万劳动技术大军的基本途径,其现代化与否,直接影响着产品的质量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制约着国家现代化的进程。
(二)和发达国家的差距
我国的职业教育和西方的发达国家差距很大。最核心的差距是教育理念和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差距。我们国家的职业教育,脱胎于普通教育,重理论轻理念,重知识轻技能。而发达国家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而职场工作需要的能力为基点进行教育。所以他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就非常适合于职业市场和职业人才的需要。我想这是中国职业教育和西方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差距。
(三)国家的重视
尽管前几年职业教育形势走入低谷,遇到了困难,面临着挑战,但去年的四件大事,将给我国职业教育带来重大转变:第一件事,教育部调整教育结构,将职业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之一。第二件事,就是国务院在京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第三件事,国家对每位中职在校生每年给予1500元的助学金。第四件事,南阳市启动了中职教育五年的攻坚计划,计划在5年内投资10多个亿建立中职教育示范区和组建中职教育集团。这些都给职教工作带来了动能,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二、现状和问题
(一)招生和就业方面
近年来,我认为中职教育中出现了两个大环境,第一是生源的变化,从数量看,初中生减少,高中扩建,大学扩招,生源逐渐减少。今后招生将会更难。从质量来看,随着招生等一系列政策的放开,竞争日渐激烈,招收学生的入学分数越来越低。第二是企业的用人观念,从过去重视学历到现在开始重视能力。
(二)教学方面
职业教育要培养训练学生的技能,目前面临两个问题,第一,我们教了很多知识,学生用不上;第二,我们教了很多知识,学生学不了。而我们的生源却在随着高校扩招和社会的变化而变化。在校生的个体差异是必须接受的事实。
面对新形势,面对办学环境的变化,面对生源的具体情况,首先要先解决观念上的问题,理清了思路,才能采取具体措施。我们要正视困难,学习先进的经验,学会积极地适应环境,确定我们的努力方向和工作目标。
三、教师需要转变哪些教学观念,形成哪些新教育观
(一)由传授者、管理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培养者、鼓励者与欣赏者,转变教学的价值取向
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者
当今,教师作为学生唯一知识来源的地位已经动摇。教师不能只传授现成的教科书上知识,而是要指导学生懂得如何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工具以及学会如何根据认识的需要去处理各种事情的方法。总之,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而要把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者。
2.现在有一个普遍现象,就是对学生的看法趋于消极。教师应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不能吝啬自己的表扬和鼓励,因为老师的赞赏和鼓励能激发学生的表现欲,为了更好地表现自己,学生会更努力地去学习。多让学生讨论、参与教学过程,表现学生个性,增强学生自信心。
3.南阳经济贸易学校近几年来进行的课堂改革,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师生互动,课堂因活跃而精彩,说明了转变观念取得了一定效果。
(二)教师应成为反思型、学者型教师,而不是“教书匠”
几千年来,中国的传统是以教师为中心,老师讲什么、怎么讲都是老师自己的事。在现代社会条件下,一个教师如果只是教书而不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是不会取得进步的。现代教师不能被动地等待着别人把研究成果送上门来,并不假思索的把这些成果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去,教师自己就应该是一个研究者,根据自己在讲课中的心得体会和学生接受情况,审视和分析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自己从“教书匠”成为“教育者”。
(三)教师是终身学习者
过去常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自己就要有一桶水。这个说法对现在和未来的教师已经不够了。如果不更新,它的“实际可用含量”就会大大降低。作为教师应该使自己“拥有一眼泉”,生生不息。
为了不使自己的知识老化,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学习,再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储备,使自己变成常教常新的活水。
(四)教师要敢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非常系统的,首先,学基础理论课;其次,学专业基础课;再次,学专业课;最后是实习、实训学技能。这种重知识,轻技能;重课堂,轻实践;重讲授,轻操作的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职业教育,为了体现以能力为本位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理念,应采取以下措施:
1.打破课程完整的学科体系,需要什么就学什么
教材的内容都有它的系统性和完备性,内容较多。而有些专业只需要其中的一部分知识,那么,开设这门课就只学习需要的知识,而不是完整的、系统的学完这门课。如模具专业需要三角函数和立体几何知识,那么模具专业的数学课就只学三角函数和立体几体的基础知识;建筑专业需要力学知识,那么建筑专业的物理课就主要学习力学部分;电力专业需要电工基础知识,也只是一部分基础知识进行讲解,对复杂的计算和推理不作要求。总之,要打破学科的系统性和完备性,注重必要性和实用性,以够用为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