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校长挂职培训总结

校长挂职培训总结

时间:2022-08-08 01:31:34

校长挂职培训总结

第1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增强教育内部活力,优化教育人力资源配置,逐步缩小城区与农村学校之间师资力量的差距,使农村的孩子享受到良好的教育,促进全县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二、工作目标

从2013年春季起,通过1年的结对帮扶和挂职培训、对口支援,使我县农村薄弱学校在规范管理、教学管理、课程实施、师资素质、教学科研和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三、支教、受援对口学校

四、支教人员和挂职人员选派与确定

在县城及周边地区13所学校选派100名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到农村薄弱学校支教,大力推动城区优质教师资源向农村合理流动,发挥城区优秀教师的示范带头作用,帮助农村学校和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同时,城区优质学校和农村薄弱学校开展常态的对流活动,通过资源共享、管理同步等方式,帮助农村学校提高办学水平。

根据县城地区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在农村学校选拔若干名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或后备干部到县城学校进行挂职培训锻炼,帮助农村边远地区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1.选派对象:

支教人员选派由支教学校和受援学校协商,根据受援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科需求,选派优秀教师作为支教人员。挂职人员根据县城地区学校的实际需要,从农村学校优秀教干、优秀班主任和骨干教师中选派。

2.人员确定:

个人自愿报名,学校组织选拔推荐,县教育局审批。

五、支教和挂职工作要求

1.支教学校要与受援学校协商制定具体的支教方案,对支教目标和内容进行细化,双方学校要签订对流协议,并报县教育局备案。

支教采取以驻校支教的方式为主,支教教师到受援学校承担教学任务、指导教研活动、参与教学管理等;以送教方式为辅,如选派优秀教师到受援学校开示范课、观摩课,举办专题讲座、学术报告、专题辅导,支教学校与受援学校联谊互动等。期限为1年。

总之,对口学校双方要结合实际,协商制定有利于促进农村学校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的多样化的交流方式。

2.挂职培训的教干、教师必须按照各专业学科规定带满工作量或按挂职学校的要求做好相应的工作,同时由挂职学校安排到有关岗位培训学习。期限为1年。

六、支教、挂职人员的管理

1.县教育局人事科具体负责选派支教教师支教和挂职教师锻炼的组织工作。支教学校必须确定一名校级领导作为支教工作组的领队,全面负责支教工作。支教教师由支援学校和受援学校双重管理,挂职教师由派出学校和挂职学校双重管理,分别以受援学校和挂职学校管理为主,参加受援学校和挂职学校的日常考核。

2.支教、挂职人员应在规定时间内到挂职单位、受援学校报到,无故不按时到岗者视为旷工,超过15个工作日的,按有关规定处理。

3.支教、挂职人员的人事关系保留在原单位,原单位身份不变,户口关系不变,工资、福利发放渠道不变,享受原单位同类教师同样待遇,挂职、支教期满后原则上回原单位工作。

4.每期支教、挂职结束前,每位支教、挂职教师应认真进行支教、挂职工作总结,回顾自己在支教或挂职工作中所做的工作、取得的成绩及成功的经验,提出存在的问题,以便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总结于支教、挂职结束时交县教育局人事科。

5.受援、挂职学校根据支教、挂职教师的各方面表现,提出考核等次(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并填写《支教(或挂职)教师工作考核表》,交支教(或挂职)学校签署意见后报县教育局人事科。(具体考核由各校依据对教职工的考核方法、细则执行)

6.县教育局对支教人员和挂职人员定期进行考核督查。把支教和挂职培训工作纳入对学校的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内容。

7.支教期满,经考核合格以上者,县教育局颁发《支教证书》,作为今后干部选拔、评先评优、骨干教师培训、职称评聘等方面的重要依据之一。

第2篇

一、基本情况

(一)墨玉县基本情况

墨玉县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昆仑山北麓。总面积2.56万平方公里,辖1镇15乡364个行政村161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1.96万。耕地面积52.48万亩,人均占有耕地1.2亩。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17.83亿元,财政收入8166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5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939.83元,是国家和自治区确定的重点扶贫开发县之一。

(二)墨玉县干部队伍基本情况

截止目前,墨玉县共有党(工)委24个,基层党支部614个(村党支部361个),党员14048名(少数民族党员13080名,在职党员3739名,农牧民党员9305名),全县364个行政村共有村干部2056名。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共有在职在册工作人员11828名,其中:汉族1511名,少数民族10317名;干部9226人,工人2602人。科级干部634名,其中:汉族267名,维吾尔族361名,其他少数民族6名。

二、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围绕提高干部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坚持开展以党校为主阵地的系统培训。

充分发挥各级党校主阵地作用,举办多层次、多类型的培训班,大规模地对人才培训,分类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法律法规、知识经济和专业知识的培训。2002年至今,县委党校共举办各类培训班398期,培训党员、干部49455人次。近三年以来,在县委党校实施大批次培训,举办了科级干部培训班、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双语”培训班、村干部培训班、领导干部菜单式培训班等6个主题班次,对7362多名不同类型人才进行培训。突出抓好党校培训的质量和效果,不断进行培训方式方法的创新,给新时期党校培训工作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1、突出思想的先进性。始终围绕解放思想为主题,通过加强政治理论培训,让学员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中吸取科学营养,并以“三个代表”的要求顺应发展趋势;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握时代特征;用政策法纪武装头脑,把握方向,确保思维方式与时俱进。

2、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针对墨玉县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学员知识结构和思想状况,围绕国家宏观政策抓培训,围绕县委中心工作抓培训,围绕社会稳定抓培训、围绕经济发展抓培训,注重了理论与实践、学习与运用、现实与长远的结合,既突出原理,又结合县情,实现了学与用,思与行的统一。全县各党委、党组、党支部也按照要求,由主要领导带头组织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在全县范围内形成以学促工,以工促学的良好氛围。去年一年县委中心组开展了15次学习,各级党组织开展了近2万次政治学习。

3、突出方法的科学性。在培训内容的设置上,注重课程科学性、结构性和体系系统性,突出了“三个着眼于”,即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不仅解决了思想上“搞什么”的问题,而且解决了方法上“怎么做”的问题;在培训方法上,注重把握讲授、自学、辅导、讨论、交流、考试、考核、组织生活和党性锻炼等各个环节。在举办好各类班次的基础上,我们尝试菜单式教学,开展“自助式”选学。摸清干部关心什么、想学什么。开设党建综合、文化知识、卫生知识、农业知识、法律法规、城市经济、社会保障知识等7个专题讲座,涉及90个培训科目。今年以来,已举办党建综合专题9个科目的培训班,培训干部1379人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开放式教学模式,聘请了25位专家学者、经济能人、乡土人才、部门负责人等社会知名人士为党校客座教师,传授知识和技能。在培训手段上,运用了远程网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先进教学方法,增强了学习兴趣和效果。

4、突出培训管理的规范化。制定《墨玉县干部教育培训学分制考核管理办法(试行)》,组织部、党校负责培训日常管理,将干部的培训时间、内容、出勤情况、学习成绩、考评鉴定等情况进行登记,并归入个人培训档案,建立干部学习培训档案库。把干部学习培训情况作为干部考察的重点内容,作为单位年度工作业绩考核和个人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与评优评先、奖惩使用相挂钩,增强干部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培训质量。同时,将干部教育培训考核结果作为干部提拔、使用的重要参考条件。

(二)着眼于提高干部综合素质的能力,积极开展外派挂职、与对口援疆省市对接的外出培训

针对干部在思想观念上、工作方式上、知识视野上,与新形式发展要求存在着明显的不适应,适时组织干部到重要岗位、经济发达地区和援疆省市学习、考察、锻炼,提高干部综合素质的能力。一是围绕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确定外出培训对象和内容,确定培训对象按照突出重点,分批选派的原则,选派业务骨干到统战宗教、信访、公安部门、挂职锻炼、到北疆经济发达城市挂职锻炼、到援疆省市等对口相关部门挂职锻炼。二是不断创新培训方式。由一般性参加考察向专业化深造转变,由考察学习向挂职锻炼转变,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选派干部到援疆省市相关单位对口挂职,让他们在关键岗位和复杂环境中接受锻炼,强化对干部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以此达到尽快提高干部综合素质的目的。目前全县已选派3批干部到县统战宗教部门挂职锻炼,共92人;2批干部到信访部门挂职锻炼,共12人;选派1批干部到公安部门挂职,共55人;共选派十三批异地挂职干部221人到北疆挂职,选47人到援疆省市挂职锻炼。

(三)立足于不断提高干部自我发展能力,积极引导干部开展以经常性学习为主要形式的在职自学

树立终生学习理念,建设学习型社会,是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为此,在抓好全县干部自觉参加脱产培训的同时,把经常性的自学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开展了争创学习型机关、争当知识型干部、争做复合型人才为内容的“三争”学习活动。

1、围绕工作大局定主题。干部学习工作由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组织和实施,每年初下发学习文件,对干部经常性学习要求。每年几个不同的学习主题,每月学习。在学习计划中,除规定学习内容、学习外,还的思考题,有型地推荐和配发学习书目和辅导材料,并对学习内容考试抽查,检验学习。特别是今年对全县674名科级领导干部惠民政策进行集中培训,并进行考试,不及格者补考。

2、适应社会需求搞短训。短期培训是提高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有效形式,具有时间短、见效快、成本低,实用性强的特点。根据干部的要求,多办和快办内容、多样的短训班,培训工作的灵活性和实用性。通过组织专题讲座、经验交流、辅导报告等学习活动,定期邀请上级部门领导、地委党校专家教授作专题报告,为广大干部讲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介绍外地改革发展的经验和科技、金融、贸易、法律等方面的知识,通过这种方式,把党的基本理论与改革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各方面的知识融为一体,注重学习的质量和效果。近三年,邀请地委组织部、地委党校及专业水平较强的领导干部到县委党校授课,开班理论主体培训班3期,培训125人次;科级干部培训班12期,培训1440人次,理论师资班9期,培训288人次,举办双语培训班6期,培训1200人次。此外,在县委党校开办了“周末大讲堂”,利用周六组织科级干部进行学习。通过远程教育,开办“网络双语课堂”,在电视台举办讲座,开设“一起学双语”栏目,培训覆盖面,市场意识、科技意识和法纪意识,收视率达25万人次。

3、强化干部在职自学。采取制定干部必读书目,编印自学辅导材料,调阅自学读书笔记,评比自学成果,建立干部自学档案等行之有效的手段,增强干部自学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同时,积极鼓励干部积极参加上级党委党校以及各类高等院校开办的学历教育,严格把好质量关,进一步提高干部的学历层次和学识水平,使之成为某一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专业人才。目前,全县科级干部中通过自学已有1名干部获得研究生学历,94名干部获得大学学历,41名干部获得大专学历。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尽管我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干部调训难,参训人员认识有偏差,培训的效果还不够理想。个别领导干部对干部教育培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重使用、轻教育”思想严重。往往以工作走不开为由,不支持所在单位的干部尤其是骨干参加培训,甚至找人代为参加培训,形成了急需培训的没机会学、不需要培训频繁学的现象。同时,少数参训干部学习意识淡化,参训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不强。一些干部尚未把参加培训真正摆到应有的位置,认为培训不培训对自身工作和政治进步影响不大,学习是虚的,抓工作才是实的,对参加培训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内容方式仍显滞后,吸引力不是很强。干部队伍尤其是基层干部的年龄、文化基础以及从事岗位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客观上也对分类培训、按需施教带来了一定难度,培训内容也不得不因为兼顾面而放弃点,致使内容的选择难有侧重。在培训方法比较单一,双向交流不够,学员在培训中的主体地位和成人化教学的特点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同时,教学手段比较落后,现代教学手段运用不多。.

(三)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干部内在的学习动力没有完全激发出来。在实施培训管理过程中存在法不责众的状况,刚性规定经不起众多复杂的特殊情况的冲击。同时,行政手段多,经济手段少,不同手段对不同对象的调控方面探索实践得不够,干部学习的绩效情况没有真正很好地与干部晋升、任用等切身利益挂起钩来,干部需要学习的紧迫感、危机感不强。

(四)教师队伍知识老化,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师资队伍缺乏必要的竞争机制,存在教学质量提高与学员需求增长不同步的状况,尤其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存在一刀切的状况。党校教师信息来源少,知识更新慢,外派培训机会少,加之现在党员干部的知识水平、理论水平、思想认识、社会经历等大有提高,个别教师有时出现教得很吃力的现象。

(五)县委党校建设资金短缺。墨玉县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财政收入较少,地方财力十分有限。用于县委党校建设的经费十分有限,党校调研经费严重缺乏,造成党校教师理论与实际相脱节,妨碍教师提高教学水平,严重制约着党校的发展。

四、下步打算

在下步工作中将进一步推进干部教育的改革创新工作,创新干部教育培训理念,完善培训项目工作流程,突出抓好重要干部、高层次人才和急需人才的培训,深化党校主体班次教学管理改革,推行干部自主选学制度,加快干部教育培训信息化建设,加大干部教育培训资源整合力度,健全干部教育培训考核激励机制,营造有利于干部教育培训创新的环境和氛围。

五、意见和建议

(一)理论与实践统一,学习与应用结合。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紧密联系政府职能的新变化,认真对照,开展自我再认识活动;强化措施,把理论学习落实到实处;学以致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二)结合现状,制定科学的教育培训实施规划。立足实际,对干部培训有明确的近期目标和远景展望,以岗位职责为核心,明确不同级次干部、不同年龄干部、同一级次不同岗位干部的培训目标。

(三)建立统筹教学工作机制。切实发挥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牵头作用,对全县干部教育培训进行统一协调,全县各单位、各部门举办培训班报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批准,由县委党校负责具体落实。不断增加师资培训资金,整合培训资金,对全县干部教育培训经费全部纳入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统一管理。

(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积极推进党校组织人事制度改革,形成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和教职工流动机制。对现有教师进行一次清理,对不适宜继续在党校任教人员分流到其他单位。对新进党校的教师采取公开考试的形式进行选调。进一步做好考核奖励制度,积极鼓励教师参与各种党建研讨会和调研活动,逐步推行工作业绩和薪酬挂钩。积极探索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培训机制,不断加强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建立培训师资库,按照专兼结合的原则,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水平高、善于课堂讲授的党政领导干部、高校教师、企业管理人员和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师,实现优质师资资源共享。

(五)创新教学形式和培训方式。要根据培训对象和培训内容的特点,创新培训方式,积极推行“菜单式”自选培训模式,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的单一培训方法。

第3篇

关键词: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校本培训;企业挂职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2-0078-02

21世纪的中等职业教育已经走向了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市场办学,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因需而变,专业知识不断更新的新时期,这对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普遍存在专业教师实践能力不强、“双师型”教师比例及整体素质偏低,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缺乏,生产实习指导教师数量不足和技能不高等问题,难以满足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的需求。我校积极进行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努力提高教师职业道德、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培养一批高素质的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以打造一支教学水平高、专业技术精、实践能力强的专业课教师队伍。

一、开拓多渠道师资来源,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近几年,随着学校迅速发展,专业教师队伍出现人员紧缺、结构不合理的现象。为此,我校力求开拓多渠道师资来源,逐步优化专业课教师队伍的结构。

一是主动与相关高校及其优秀大学毕业生联系,招聘有从教意向大学生来我校从事教学工作,近三年从全国各高校共招聘30多位毕业成为优秀专业教师。同时严把教师的入口关,新进的教师必须达到本科以上学历,提高学历合格率。

二是面向社会招聘工程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充实到专业教师队伍,担任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并根据引进人才的工作实绩,在奖金分配制度上给予适当倾斜。

三是广泛吸引和鼓励企事业单位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具备相当实践能力有特殊技能的人员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建立一支高质量的兼职教师网。通过这些教师可以给学校带来生产、科研第一线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信息及社会对从业人员素质的新要求,并在和学校其他教师共同进行教学活动中,起到了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作用,促进了学校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化。

二、开展多元化师资培训,搭建教师成长平台

我校开展多元化师资培训,为专业教师成长搭建平台,逐步向“双师型”教师转化。

(一)依托省职教师资培训基地进行继续教育学习

一是我校每年利用暑假期间有计划安排专业教师参加省职教师资培训中心组织的各种培训,包括专业理论培训、知识更新培训,教育理论培训,现代化教学技术、方法的培训和专业实践技能培训等等,培训期间学校承担培训费、考工费、差旅费等费用。

二是利用各级教研部门和职业教育学会组织的各项教研活动、教学比赛、新教材培训等活动,提高教师的能力和水平。

三是利用高师院校和其他各类大学组织的以提高学历为主的培训,鼓励学历未达标的教师积极参加学历达标学习,并规定达标期限,每年选送一定数量专业课教师在职攻读相关专业硕士学位,在政策上尽可能给予倾斜,保证每位教师一定学习费用支出。

(二)开展多形式的校本培训,使校本培训基地成为教师成长的主渠道

1.实施“青蓝”工程,加快年青教师的培养。我校在编教师高级职称占10%、中级职称占42%、初级职称占48%,初级职称比例偏大,教育教学的关键实力较弱,这种情况制约和阻碍着学校教育教学的平衡、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加快年青教师的培养成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之一。我们实施“青蓝”工程,强化“传”、“帮”、“带”的作用,充分利用校内人才资源,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作用,促进新教师的成长。

近几年,学校安排30多位新教师与本校中级以上职称的优秀教师和专业带头人进行师徒结对,对指导教师提出每周“三个一”的检查指导和每月“二个一”示范指导的明确任务,即每周听一节课、检查一次教案、交流指导一次,每月手把手教一项操作技能、上一堂示范课。结对期结束时对新教师从课堂教学组织能力、专业动手操作能力、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能力、教科研能力和教学改革创新能力等进行综合考核,对考核不合格的新教师实行一年试聘、两年解聘制度。通过师徒结对促进了新教师的迅速成长,计算机组有3人新教师在今年丽水市技能竞赛中分别获一、二、三等奖。

2.注重专业带头人的培养,努力营造中青年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机制。学校知人善任、悉心指导,狠抓专业带头人培养。建立骨干教师工作室,在课程改革、专业建设、产学研结合、科技创新推广的研究和实践中锻炼成长。建立教育科研中心组学习制度,组织骨干教师开展“特色课”、“优质课”教学活动,使他们掌握和运用先进的教育思想、现代教育技术和方法,不断提高科研能力,成为学校之魂。另外,借助教师技能比武这个平台,造就一批技术能手和学科带头人。学校积极创造条件,选派教师参与各级教育、劳动部门、行业协会组织的各种技能比武活动,通过活动,交流技艺、切磋提高。目前,我校拥有市学科带头人4人,县学科带头人10人,高级工15人,多人次在省、市教师技能竞赛中获奖。

3.开展校本教研,提高教师教学实践能力

(1)建立教师学习制度,将学习和工作有机结合,形成相互促进,做到“工作学习化”,教师结合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工作结果进行自我总结,寻找差距,从而进一步学习,在学习中提高;做到“学习工作化”,把学习与工作一样看待,明确学习任务,学校定期检查、考核,定期开展学术交流,促使教师不断学习、探索,使教师逐步建立学习过程就是工作过程、自我提高过程的意识。

(2)坚持校本教研活动制度,开展以“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以教学反思、课例评析、三课一条龙(听课、说课、评课)、问题会诊、学科带头人与教师对话、教师论坛等为主要形式,辅以专题讲座、外出学习与交流等方式,举行优质课评比、教师论文评比等评优活动,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高。

(3)开展课题研究,并将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和生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不断反思和创新,切实解决教学、生产、服务一线的实际问题,提高实践能力和将新技术转化为新的生产力的能力。

4.建立校内教师技能培训基地,促进教师技能水平的提高

学校建立校内教师技能培训基地,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开展专业教师技能培训与考核,促进教师技能水平的不断提高。

(1)全员培训,共同提高。一是利用假日有计划组织专业教师在校内实习车间开展多形式的专业技能培训,如聘请行业专家进校培训辅导、骨干专业教师示范教练、组织到附近对口企业了解技术发展现状等。期末组织对全体教师进行技能考核,并作为本学期专业教师的技能水平成绩,列入教师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二是在教学与和生产实习时,教师和学生一起参加训练,与学生一起参加专业技能等级考核。三是建立教师自我培训机制,通过

自学自练,不断完善。

(2)岗位练兵,以干代培。技能是在干中提高的。学校设法在实训条件具备条件下,制定教学实习计划和“岗位练兵”细则,设置实际岗位或模拟岗位,以岗定职,以职定任务,变消耗性实习为生产性、创收性的实习。这就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实践技能和指导学生生产实习的能力,促进教师技能快速提高。

(3)达标考核,以考促“进”。实施专业教师技能达标考核办法,促进专业教师操作技能不断提高与更新。根据各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结合当地企业对专业技术的需求状况,通过各专业教研组的认真讨论和劳动部门的参与,制定各专业的《专业教师技能达标考核办法》。要求每位专业教师认真学习考核标准,确定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学校聘请考评员对全体专业教师进行达标考核。技能达标考核合格者由学校颁发技能达标考核合格证书,不合格者发给限期达标通知书,在限定时间内通过学习提高再次进行补考。专业教师技能达标考核工作每三年重复一次,使专业教师的技术不断得到更新和适应现代职教发展的需要,考核的要求和标准根据专业发展的形势做适当的调整。

(三)进企业挂职实践,使企业实习基地成为打造“双师型”教师的主阵地

学校有计划地安排专业教师(脱产与半脱产)到对口企事业单位进行专业实习和技能训练,熟悉企业的生产环节和操作工艺,了解最新的技术信息,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技术开发能力。同时要求挂职教师在实践过程中,精心挑选一些产品开发、生产、销售或维护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撰写教学案例,把生产实践紧密嵌入教学过程中,在教学中及时反应企业的实际情况;要求挂职教师深入了解企业对员工的知识结构、专业水平等各方面的具体要求,提交一份对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实验室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改进意见的报告等。为促进教师真正到企业学到东西,学校专门成立专业建设教研室,负责管理和考核脱产教师的学习,结合挂职教师任务完成的质量和企业师傅对挂职教师工作态度与工作能力的鉴定给予考核打分,真正使进企业挂职锻炼这种培训形式成为打造“双师型”教师的主阵地。

(四)开展技能服务活动,给教师创设更多实践机会

鼓励专业教师利用节假日开展多种形式的为民服务活动,每个专业确定一定工作量。如电子专业教师义务下乡为民维修家用电器;工艺美术教师为木制玩具企业义务设计样品;计算机专业教师义务帮助社区居民组装或修理计算机;艺术类专业的师生经常下乡或到社区开展义务活动演出。

学校还积极鼓励专业教师到行业学会、技术部门兼职,把专业教师掌握的知识技能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

三、完善专业教师培训和评价制度,形成教师发展的长效机制

(一)完善专业教师培训制度

专业教师培训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应不断完善培训制度,以制度保证培训的顺利进行。一方面,培训与教师的业务考核、职称评聘、年终等挂钩;另一方面,学校不断进行人事制度改革,推行全员聘任、一岗定薪,按劳取酬、优劳优酬、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以改革促培训。

(二)完善专业教师岗位职责考核制度

对专业教师进行教育和教学、实践环节、技术服务为主的全面跟踪考核,逐步完善合理、科学的考核量化指标,积极探索社会、学校、学生更共同参与评价的考核办法,把考核结果作为奖惩和聘任的重要依据。

(三)建立和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激励机制

第4篇

创新推进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

 ——2017年教育督导工作总结暨2018年工作思路

 

2017年,我县教育督导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安徽省深化教育督导改革全面加强教育督导工作的意见》精神,紧紧围绕全县教育工作中心,立足职责定位,以务实求真的作风,强化依法督导,提升督导实效,积极开展教育难点、热点问题专项督导,全力推进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县创建工作,努力开创教育督导工作新局面。

一、2017年主要工作总结

(一)加强队伍建设,督导能力显著提升

一是健全机构。今年9月,县编委会批复增设教育局督导科,承办督导具体业务工作,管理与指导17个督学责任区工作,机构的增设进一步保证了督导效能的有效发挥。二是配齐人员。2017年3月,县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县教育局重新聘任了18名专职督学,40名兼职督学,颁发了督学证,所聘专兼职督学平均年龄约48岁,年龄结构得到根本优化。三是强化培训。制定2017-2019年度中小学校责任督学全员培训工作规划,规范指导督学学习培训工作,对督学进行规范办学的法律法规、教育教学管理、督导方式方法的培训,实行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坚持政治教育与业务学习并重,加强政治理论和《教育督导条例》及相关业务知识学习。积极组织责任督学参加华南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高级研修班。依托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督导检查、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县创建和督学聘任对全县督学进行现场培训。四是创优评先。开展了县级优秀督学责任区、先进责任督学评选活动,经过各镇民主推荐,结合平时工作开展,参考分工督学意见,评出4个优秀责任区、22名先进责任督学,并择优推荐市级评选,推动督学责任区建设。

(二)发挥督政作用,教育政策全面落实

积极落实《安徽省深化教育督导改革全面加强教育督导工作的意见》精神,着力构建与改革发展相适应、与决策执行相协调的督政新机制。一是党政领导干部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考核。以省市进一步督促、激励县级政府切实履行教育职责要求为抓手,认真开展党政领导干部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考核工作,成立县自评领导组,制定方案,进行任务分解,压实财政、人社、编办、教育、残联、妇联等部门工作责任,认真对照督导评估考核细则,组织开展县级自评和上级复查工作,充分发挥教育督导督政作用。二是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均衡巩固提高工作。成立了国家督导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政府主导,教育牵头,部门配合,各镇支持的迎检工作格局,并对县直部门单位进行了任务分解,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分别召开了县直相关部门、各镇人民政府分管负责人,教育局相关科室负责人,全县义务教育中小学、教学点校长,相关完中、各镇中心学校校长参加的迎检工作布置会议,培训布置国家督导检查工作,印发了迎检指南、迎检注意事项、迎检工作流程等培训材料。迎检过程领导重视,谋划细致,发力精准,各项工作受到国家督导检查组充分肯定。三是督导考核评估反馈意见整改工作。对党政领导干部履行教育职责考核、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检查反馈意见,实行分类施治、明确专人、限时改进、定期督查。对具备整改条件的问题,迅速整改。对短期难以解决的问题,制定具体整改规划方案,分期分批解决。构建长效机制,在抓好整改的同时,注重治本,注重预防,注重制度建设。

(三)突出工作重点,创建工作彰显成效

严格落实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文件,逐步实现学校督导评估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坚持以挂牌督导创建工作统领督学责任区工作全局,加强队伍建设,强化经费保障,营造创建氛围,探索督导创新。4月份,召开了中心学校负责人、专兼职督学参加的挂牌督导创新县创建工作推进会,进一步学习了创建评估指标。5月份,组织县督学对督学责任区公示牌悬挂、办公室布置、办公条件保障、责任区工作开展、责任区档案资料建设、学校挂牌督导工作宣传、督导联络员工作室、校级督导档案资料建设等工作情况进行了全面督查,开展了责任督学工作案例和督导报告征集评选活动,对部分获奖作品进行了汇编。6月初,成立了两个督查组,围绕创建指标和评估程序,通过查阅资料、实地查看、进校检查、访谈教师及听课评课等方式,对全县责任区创建工作再次进行督查,对督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现场下发了整改通知书,限时整改到位,印发了督查通报。目前,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县创建工作已完成县级自评、市级复查和省级评估。

(四)强化督学功能,学校内涵有效提升

以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县创建工作为抓手,持续巩固义务教育均衡成果,全面提升学校内涵建设水平,进一步打造教育公平。一是“一月一主题”活动扎实开展。结合教育中心工作,确定了每月主题内容,将 “一月一主题”教育督导活动开展与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县创建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压实责任,围绕每月主题规范开展督导,确保了教育督导活动成效。二是素质教育示范学校评估工作有序推进。按县教育局素质教育示范学校评估方案规定,引导学校内涵办学、特色发展,协调配合市教育督导部门组织的素质教育示范学校评估工作。今年,我县又有3所学校通过市级评估,截止目前,全县已有7所市级素质教育示范学校,较好地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三是常规督导工作呈现新常态。各督学责任区围绕规范办学行为、提升学校品质的工作目标,积极开展常规督导活动,通过推门听课、教师座谈、学生问卷等方式,不定期开展课业负担、校车安全、防溺水工作、教育教学工作、功能室使用与管理、多媒体运用等督导活动,有效促进了学校管理水平提升和教师专业成长。四是专项督导工作步入新征程。开展了春秋季开学常规督导、“八项规定”精神及规范办学行为、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工作、幼儿园办园行为、“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义务教育控辍保学、校园安全隐患整改等专项督导,严格督导标准和督导流程,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梳理分类,要求有关学校和职能科室,督促限期整改,逐渐形成了工作有落实,问题有追踪,整改有成效的督导工作机制。五是建立健全相关督导评估机制。拟定了《XX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规划(草案)》《XX县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方案(草案)》,成立工作领导组,强化政府主体作用,落实部门职责,谋划优质均衡评估工作。制定了《XX县幼儿园办园行为督导评估工作实施方案》,在5年督导评估周期内,由县教育局牵头,县直相关部门参加,实现全县所有幼儿园(看护点)督导评估全覆盖。同时各镇督学责任区建立健全幼儿园办园行为督导评估长效工作机制,坚持监督与指导并重,加强辖区内幼儿园挂牌督导工作,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

(五)强化结果运用,工作实效切实提高

针对督导工作力度不够、效果不佳的问题,我们强化督导结果的有效运用。在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巩固提高督导检查中,实行包保责任制,组织督学开展全面督查,梳理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给相关职能科室和镇中心学校,落实整改工作。在校园安全隐患排查整改专项督导中,对两校存在的问题进行挂牌督办,促进了突出问题的有效整改。在素质教育示范学校评估中,坚持宁缺毋滥的原则,严格标准,规范评估程序。在专项督查和随机督查中,部分镇中心学校将督查结果纳入学校的年终考核中,将督导问题整改与学校负责人绩效考核挂钩。学校健全督导整改机制,明确专人负责督导工作,建立督导约谈通报制度,切实强化督导结果运用,提高督导工作实效性。

二、2018年工作思路

2018年,将继续围绕教育中心工作,以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为目标,以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县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有序推进、素质教育示范学校覆盖面拓展、学校品质有效提升等工作为抓手,推动全县教育健康发展。

(一)强化培训,完善制度,推进督学责任区工作常态化

1.提升队伍水平。落实培训计划,组织督学外出参观学习,检查督促责任区开展自学培训,加大督学参加国家、省、市各级研修培训力度,提高督学队伍整体素质。

2.谋划工作内容。召开责任督学工作务虚会,征求意见建议,围绕全县教育中心工作,结合督导工作实际,谋划督学责任区工作,印发2018年督导工作要点,确定2018年“一月一主题”活动内容,推进督学责任区建设,创新督学责任区管理,强化工作职责,规范督导过程。 

3.完善制度建设。落实责任督学年度考核制度,规范专兼职督学工作开展,强化督导结果运用,提升挂牌督导实效性。

4.强化工作督查。组织人员对督学责任区常规督导、专项督导、“一月一主题”活动开展等工作开展情况进行随机督查,推进挂牌督导工作落实。

(二)规范程序,注重创新,夯实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基础

7.对标整改提高。根据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县省级评估反馈意见,对标做好整改工作,积极推进国家评估认定工作。邀请有关专家、领导对我县创建工作进行指导,学习周边已通过国家认定的县(市、区)资料上传等迎检工作,促进创建工作水平提升。

8.强化保障措施。进一步优化督学办公环境,营造迎检氛围,争取资金支持,按国家认定要求,落实责任区工作开展经费,为督学到校督导提供必要的保障。

9.组织自查互查。组织督学开展镇内自查、县内互查活动,重点检查氛围营造、规范督导、健全资料、工作创新等,召开督查情况反馈会,对存在的问题下达整改通知书,督促整改落实。

10.总结提炼创新。组织开展责任督学督导报告、创新案例征集评比活动,印制督导报告、案列汇编,推介挂牌督导工作创新。

(三)精心组织,强化运用,提升专项督导工作实效性

11.运用督政功能。牵头县直相关部门,严格对照考核指标,认真做好2017年度县(市、区)党政领导干部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考核工作,争先进位,发挥教育督导督政作用。

12.发挥督导作用。完成国家、省、市教育督导部门安排的教育专项督导,同时督促督学责任区结合辖区实际,开展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督导,组织全县中小学校园欺凌、校车安全、师德师风、幼儿园办园行为等专项督导,强化学校内部管理,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四)严格标准,提升内涵,开展素质教育示范学校评估工作

13.加强宣传推介。召开相关完中、镇中心学校负责人会议,进一步学习宣传《合肥市素质教育示范学校评估方案(修订)》、《庐江县素质教育示范学校评估方案》等文件,督促局相关职能科室加强对全县素质教育示范学校创建工作的督查与指导,提升创建工作水平,扩大覆盖面,切实发挥创建工作成效。

14.对接开展评估。做好2017年申报学校的市级认定对接工作和2018年县级素质示范学校评估及申报工作,按要求开展合肥市素质教育优秀示范学校评估认定工作。

(五)健全制度,加强宣传,做好教育督导信息报送工作

15.建立报送制度。做好教育督导信息宣传工作,建立信息报送制度,积极向国家、省、市教育督导网报送信息,展示庐江督导工作新形象。鼓励责任督学撰写督导心得、札记。

第5篇

一、主题性校长高级研修的内容与课程设置

温州市从校长高级研修的价值取向出发,培训课程的设计采用大课程的观念,培训内容紧紧围绕“提升校长领导力,塑造温州教育家”的主题目标,课程内容设置架构为“模块化+菜单式”,顾名思义,校长高级研修班必须要“研”字当头,以研激训,借研深化;要高起点,大手笔,针对性要强,实效性要突出,可持续性明显;不仅要立足校长本身素质的提升,更要立足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整合温州本土教育优势,充分发挥北京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教育学科的优势,设置5块“以学员需求为主体,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手段,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式”、具有逻辑联系而又相对独立的模块,并相应设计54项“菜单式”的活动单元。模块化的培训课程设置既可以满足校长专业成长和发展的需要,也能够发挥培训机构在师资、科研等方面的优势,更能体现研修的主题目标。“菜单式”既可以突出校长在研修中的主体性、主动能动性和交互性,也能够凸显名优校长向教育家发展过程中的个性特征。具体模块与菜单如下。

1.教育理论学识课程模块

相应的菜单包括:一是当代教育理论问题与进展,如教育法规的理论与实践,当代课程理论与课程改革、中小学教育改革的国际比较等;二是现代教育热点与难点问题,如校园文化建设的再思考,提高德育实效性问题,聚焦新课程改革、教师专业发展与学校知识管理等;三是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与学术规范。

2.教育管理专题课程模块

相应的菜单包括:一是当代教育管理前沿信息、国际比较视野、校长领导力理论的最新进展;二是校长如何管理和领导学校,推进学校可持续发展;三是校长沟通力的提升与学校管理诊断等内容。

3.名校管理实践与经验课程模块

邀请京沪两地全国知名的中小学校长与温州本土名校长走进课堂,在感悟他们的办学理念、管理实践和领导体会的同时,加强互动交流,以“问题会诊”式就校长在平时教育实践中存在的困惑开展互动交流,真正起到解校长之所急,急校长之所需的作用。

4.考察实践与挂职锻炼课程模块

相应的菜单包括:一是进京沪两地名校考察,深入课堂,听经验介绍,感受名校文化,并与之深度交流;二是学员进京沪两地名校挂职锻炼,为期半月,实践“导学、导思、导行三合一”的有效培训模式。

5.学术活动课程模块

相应的菜单包括:一是学习期间的校长自主学术沙龙活动、学术导师的科研指导工作;二是学习间隔期间与集训结束后的校长自培与校长主题论坛活动,以保证培训的可持续发展性;三是学术成果的呈现。

二、主题性校长高级研修的培训方式

1.高级研修班形式

在组织培训过程中,我们首先强调研修主题务必明确,研修内容要有很强的针对性,要切合实际、实效;其次,在研修时突出“研”字,重在激活思想,在互动中不断深化;第三,严格把关专题内容的审核,与主题偏离的专题一律删除,要求专题报告立意要高、观念要有前瞻性,内容力求丰满实在;第四,经常组织“校长论坛”,围绕研修主题进行高层次研究、研讨和修习。由北京师范大学与上海师资培训中心聘请京沪两地著名专家学者、知名校长担任主讲和各种形式的主持人,所有研修班的校长均积极参加高级研修班的学习活动。

2.双重导师制度

当前参训的温州校长大都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相对缺乏系统的教育科学理论与专家的引领,积极跟进尚不够。建立导师制度能有效的解决校长的迫切需求。我们采用“双向选择制度”,导师可以选择学员,学员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导师。首先是建立学术导师制度:即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和上海师资培训中心分别聘请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年轻教师担任导师,每位导师负责3~4名学员的学术把关工作。研修校长可适当加入学术导师的课题研究中,或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相关论文、案例的写作以及完成自己已有的课题研究。其次是建立校长导师制度:即由两合作单位联系京沪两地知名校长担任校长导师,让挂职锻炼的研习校长以名校长为师,进校全息参与挂职实践两周,进行情境参与式学习。并规定研习校长要深入课堂听课、积极交互经验、做好专题报告、开展校长小沙龙等形式,学习知名学校及其校长的管理经验。每位校长导师负责3~4名研修校长的实践学习。研习校长必须完成一份学校考察和挂职实践报告。冯大鸣《IT支持下的校长培训模式》中认为“校长在做中学,在做中体验,在做中领会,在做中接受”。这样的研修过程,既提高了学员的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同时更培养了校长们的合作意识与自主研究、自主发展的意识,也契合主题性校长高级研修的目标。

3.研修档案袋制度

这是一种对研修学习过程及学习结果的管理方式,并为学员个体研修效果的评估提供依据。对研修校长而言,这是一项责无旁贷的责任与义务,又是提升校长领导力的一种有效措施。它作为一种档案的形式,既翔实记录了校长研修期间的行思方式与感悟,又为培训后续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也为检阅研修成果提供强有力的依据。校长研修档案袋中必须具备以下几种资料:一是简历类:校长个人信息记录表;二是校长个人培训计划书:校长结合自身条件与已有经验,与学术导师共同研制,这将保证校长培训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三是成果呈现:包括校长在培训期间必须要完成的论文、案例、挂职考察报告、学术发言稿等;四是评估类:即挂职实践中的校长导师评价表、学术导师对学员表现及其档案袋的评价表、专家对沙龙发言的点评记录与评价表;五是研修成绩总表与结业证书。

4.校长自主学术沙龙方式

在集中研修期间,每个研修班都确立相应主题,开展诸如校长座谈会、校长论坛、校长沙龙等形式的自主学术活动。2007年4月15日,温州市教师教育院与上海师资培训中心共同举办了以“校长专业发展”为主题的“沪温两地校长论坛”,参加人员有温州市首期初中校长高级研修班全体学员与上海市名初中近50名校长、沪温两地各派四位校长上台演讲,现场气氛紧张而严肃,校长的演讲既精彩又具智慧,颇受点评专家的高度评价。2007年12月28日,在瑞安市安阳实验中学组织以“校长领导力与现代学校建设”为主题的温州市第二期省市示范初中校长高级研修班校长沙龙,采取“头脑风暴式”来剖析、解决、探讨校长管理实践中的热点、难点与焦点问题,与会校长各抒己见,气氛既热烈又有思想高度,成效显著。

5.促进校长研修和学术成果公开化

这既是校长总结办学经验,反思学习研修的成果呈现方式,也是促进校长专业发展、提升领导力的有效措施,也是校长研修展示自我风格成就教育家的平台。我们借助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与上海师范大学的学术优势和影响,整合教育学术刊物资源,为校长高质量的学术和研修成果的发表提供平台。温州市首期初中校长班在结业时还完成了两部专著:一部是学员的论文集《学校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由正规出版社出版发行;一部是学员挂职学结《上海挂职学习行思录》,由我院编印。第二期的省市重点高中校长高级研修班与省市示范初中校长高级研修班期间,各学员热情高涨,每人都提供一定数量的学术成果,相信将会有几部高质量的校长专著问世。

第6篇

一、挂职学校概况

****中学始创于**年,为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中央教科所艺术教育研究中心常务理事单位、全国艺术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美术高考研究中心委员单位、省首批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市文明单位、花园式学校和德育先进学校。

二、挂职学习情况

在**中学挂职期间,我得到了指导校长**校长的热情接待和真诚指导,学校全方位向我们开放,让我有机会真正触及到学校管理的各个层面,使我能够在做中学、在看中思,边看边做,边学边思,零距离接触了名校深厚的文化底蕴、学校领导独特的智慧和高超的管理艺术。在与校长的深度交谈中,更深刻地领悟到了学校管理的内涵,挂职锻炼不但使我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路,还锻炼了我的能力。

在挂职的一个月中,我严格按照挂职锻炼学校的作息时间上下班,不迟到,不早退,有特殊事情及时向挂职学校校长请假。上班时我认真阅读学校的各项管理资料,并在不干扰、不添乱的前提下,随时注意与校长、学校领导以及老师们沟通交流。坚持多听、多看、多学,做到边学习,边交流,边思考。

在挂职锻炼期间,我总共参加学校行政会4次、学校部门学习3次、全校教师大会1次,为中层以上干部做《山东3+3新高考制度改革》报告一次;参加主题班会4次、专题研讨活动6次,听课22节,个别访谈16人次;还参加了第一党支部活动;全程观摩了湖滨中学迎接无锡市素质教育综合督导(3天);参观考察了*****等名校,进一步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境界,丰富了思路。

挂职学习期间,我经常和**校长、***副校长、**副校长交流,和艺教办**主任、教务处**主任、德育处**主任、团委书记**主任交流,虚心向他们请教,在交流中汲取经验,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在参加各种活动时,也不忘联系实际、思考问题,撰写了19篇反思日志,上交12篇,挂职期间**中学共出版了四期简报,其中有三期简报选编了我的日志。

三、挂职学校先进经验

1、硬件设施及其先进。(添加一些硬件设施的介绍)

2、教学常规特别规范。**中学学生全部都是美术生,学生基础相对较差,加之还要练专业,学生上文化课的时间又较少,提高课堂效率,是**中学课堂教学的根本指导思想。为贯彻落实这一指导思想,学校常规教学坚持落实严、细、实、恒的原则。

3、课堂彰显合作互动理念。课堂上学生合作活动的高频度、合作形式的多样化、师生互动的真诚丰富、生生交流的积极踊跃、小组合作成果汇报时显示的“合作中的竞争”及“竞争中的共赢”,无不透露出学生在合作过程中的“个人责任”与“积极互动”意愿,无不折射合作活动作为一种学习常态在课堂中的有效落实。

四、我校常规教学与挂职学校差距

1、常规教学制度落实有差距。我校常规教学方面也有严格健全的制度,但在落实上在细节上还有一定的差距。教学管理缺乏规范化、制度化的运行机制,工作落实不够。对教学基本环节还存在要求不具体、检查不到位的情况,缺乏整改的力度。常规管理缺乏“严细实恒”精神。

2、教学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一是教学计划笼统模糊。教学质量评价方案不够精细,各种计划过于宽泛,实质性、精细性内容少,降低了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部分教研室、班级、学科备课组计划放到任何一个年级、班级、任何一个学科都可以用,没有日历和周历表,看不出工作时段的任务安排。二是课时备课不备学生。部分备课只是学科知识的说明和体系构建,教学目标大而空,无针对性;教学过程缺乏问题教学设计、缺少学情分析和学法指导、缺少学生活动的设计。个别学科的学案只是复印了复习材料,未体现教师集体备课的创造性。

3、课堂教学效率仍然偏低。一是双边活动方面,教师讲得多,学生练的少,课堂学生动脑、 动口、 动手机会少。二是教学方法策略方面,教学方法呆板,提问缺乏技巧,课堂缺乏激情与生机,导致学生兴趣不高。三是针对性不强,一堂课究竟要教会多少学生,要教会几个知识点与相应题型,有些教师心中不明了。四是教学内容上不充实,容量小,课堂信息量少。

五、我校下一步落实常规教学措施

1、常规教学实效化

(1)要向备课要质量。实行“个人初备—集体研讨—分享充实—生成完善—反思提高”的流程。要求教师提前备课,主备老师写出详细的备课方案,包含教学的重难点、具体的目标要求和教法学法、训练题的选择等,其他教师各抒己见,针对所任教班级的教学实际,再调整、再提高,形成学科组校本化备课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2)向课堂教学要质量。以全县中小学“为学而教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为契机,教学内容上进一步降低教学起点,扩大学生关注面,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策略上落实“以学为主、以练为主、大容量、高密度、快节奏、低台阶”的教学原则;教学模式上强力推行“自主预习、合作探究”的小组学习模式,抓住课前自主预习和课上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当堂达标等关键环节,努力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训练,实施周练、月考制度,向规范训练要质量。严格落实周练制度,各学科定时间、定内容、定题量,采用滚雪球式的“小循环、常穿插、多层次”的训练方式,精心设计训练题,力求做到“小题大做”“大题细做”,同时落实“四有四必须”教学要求:有课必练、有练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讲。每次月考坚持“考前抓命题,考中抓考风,考后抓讲评和补救”的原则,做到“平时考试高考化”,做到讲、练、考一体化。

(4)批改,提高针对性,强化面批,充分利用精准批改来提高教学效率。在全批全阅的基础上,重点锁定班内的目标生与边沿生进行面批面改。不仅满足于学生解决问题的对错,还要分析每个学生做错的具体原因,有针对性的提出补救与矫正措施。

2、教学管理制度化

(1)教学行为制度化。针对教学常规各环节,分别制定了年级周例会制度、无课日集体备课制度、签字上课制度、公开课制度、月考及周考制度,等等。通过各项制度的落实,确保教学行为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提高了教学的规范性和实效性。实行教学周反思制度,促进教师不断总结工作,进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第7篇

关键词:高校干部;挂职锻炼;培养实践

从高校选派有较高专业技术水平、担任一定管理职务的干部到政府机关、区县及企事业单位进行挂职锻炼,是深入实施科教与人才战略和创新驱动战略,发挥高校科研与人才资源优势、促进政产学研深入结合、推动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干部挂职锻炼工作不仅推进了学校和地方的联系与合作、更好地发挥了学校为社会服务的职能,而且为广大教师干部提供了难得的学习锻炼机遇及施展才华平台。

一、高校干部挂职锻炼工作的作用及意义

干部挂职锻炼工作,既有利于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也有利于干部的培养锻炼和学校事业的发展,对干部挂职锻炼工作做出科学合理的规划,能够有效保证干部挂职锻炼工作深入开展、收到实效。

1.开阔高校干部眼界,拓展干部培养模式。

通过有计划地选派高校干部到政府机关、区县及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能够使其扩大视野,增加阅历,提高组织领导、综合协调和宏观决策能力。高校干部在挂职锻炼过程中,能够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接触尖端的科研项目,提升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驾驭复杂局面、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从干部培养角度来说,选派高校干部进行校内岗位轮换、校外挂职锻炼,是干部培养锻炼模式的创新和拓展,能够增加干部多岗位管理工作经验,拓宽工作领域,丰富实践经验,提升领导能力。

2.推动高端产业聚集,推进校地科研基地建设。

挂职干部促进地方和学校间的合作交流,充分发挥高校科研、教育及人才优势,通过高校和地方合作建设政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应用基地、培训基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企业共建实验室等方式,积极有效地促进高端人才和高端成果的聚集,以优质平台和创新载体吸引人才、拉动项目,从而实现高端产业的聚集,推进校地双方人才建设、科技创新、政产学研联合发展平台建设。

3.促进校地合作交流,加速科技成果创新及转化。

高校挂职干部的重要任务是实现校企之间的无缝对接,不断增强科研创新能力,提升科研社会服务能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高校干部可以结合自己在高校的工作特点和特长,发挥科技项目申报、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优势,主动与科技、经济综合部门和创新创业载体进行走访对接、洽谈合作、建立渠道,摸清地方的科技发展状况、人才需求情况及产学研情况,进一步推进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与高校优势学科、重点实验室的合作,加速高校科研成果与联盟的集聚融合,全面促进地方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加快实现企业自主研发及科技成果转化、孵化。

4.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培养科技人才服务地方。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人才是根本。[1]地方经济要发展,人才是关键。高校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人才优势,大力实施人才战略,提升社会服务能力,通过建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研究生工作站、工程硕士班、引进国际国内领先的研发机构等方式,促使高校的科教资源与开发区产业资源紧密结合起来,帮助地方政府培养和打造一支懂科技、懂产业、懂经济、懂管理的人才工作队伍,推动人才本土化,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培养科技创新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协同创新,共同发展。

5.创新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

挂职干部能够为学校和地方政府、辖区企业搭建良好的沟通交流平台,通过联系举办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举办创业大赛、建立大学生实习就业基地等活动,促成地方政府与高校进行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的合作,率队组织多家企事业单位提供多个就业岗位赴高校进行专场招聘会,提供多种优惠政策吸引毕业生到地方就业,切实为高校毕业生拓宽就业渠道。

6.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校地合作落地生根。

高校挂职干部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推动高校与地方签订全面合作协议,本着优势互补、相互促进、互利共赢的原则,围绕新兴战略产业、科技创新载体成立政产学研合作机构,通过建立校地双方定期联席会议制度、双方互访制度、资源共享制度等长效合作机制,高度整合科技和产业资源,促进校地产业、科技、人才合作更加紧密、通畅、有效,进一步拓宽政产学研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二、高校干部挂职锻炼现存的主要问题

1.挂职干部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高校在选派干部进行挂职锻炼过程中,存在挂职干部岗前培训、绩效考核、监督管理等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一是挂职干部岗前培训机制有待优化,对即将进行挂职锻炼的干部进行岗前培训,着重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领导艺术培养、工作角色转换方法等方面进行培训,请曾参加过挂职锻炼的干部进行经验交流,促使即将赴任的挂职干部提高认识、增长才干、提升能力。二是挂职干部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尚未建立健全,对挂职工作有效开展、挂职干部工作积极性产生一定影响,亟待设置挂职锻炼干部在挂职期间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对挂职干部挂职期间的工作进行科学评价,并根据考核结果建立明确的奖惩措施。三是对挂职干部的监督和管理不够到位,由于高校挂职干部身份存在双重性,高校对其挂职过程缺乏跟踪管理,挂职单位对其短期挂职行为缺乏实质监管,形成了高校和挂职单位对挂职干部监督管理方面的盲点。

2.选派及接收单位配合不够紧密

在高校干部挂职锻炼实践过程中,往往存在派出单位和接收单位间配合和衔接不紧密、权限和责任不明确的现象。从派出单位角度而言,高校在选派干部进行挂职锻炼的工作实践过程中,各学院、职能部门往往出于教学科研工作实际需要和单位人手紧张实际情况等考虑,对选派干部进行挂职锻炼工作的积极性普遍不高,甚至为了应付选派挂职干部这项工作,推荐一些专业不对口、与挂职岗位不匹配的同志应付了事;从接收单位角度而言,地方政府及企事业单位接收高校干部挂职锻炼的时间通常为一到两年,由于挂职干部短期内不能深入了解单位基本情况,因此无法让其分管实质性的工作,只能安排部分辅的工作任务,挂职干部较难得到切实有效的工作锻炼,影响了工作能力提升和工作潜能发挥。

3.挂职干部角色转换不够准确

部分挂职教师没有正确认识科技挂职工作的意义,存在自身科研实力不强、角色定位不够准确等问题[2],将挂职锻炼视作走过场的短期行为,不能迅速转换工作角色、融入工作氛围、打开工作局面。由于挂职锻炼工作和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有显著差异,需要重新学习业务知识,部分挂职干部思想上存在学习惰性,缺乏责任意识,无法有效开展工作并适应岗位。部分挂职干部面对新的工作岗位,与领导、同事及群众的联系不紧密,不能准确定位、摆正位置,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4.对挂职干部的关怀保障工作不够到位

校地双方存在对挂职锻炼干部关怀和保障不到位的情况,挂职干部一般都是到异地进行挂职锻炼,在当地人生地不熟,多数存在方言听不懂、生活不适应、工作不习惯等问题,挂职期间也兼顾不了家庭,无法及时解决家庭突况和实际困难,有后顾之忧。此外,现在的挂职工作没有充分考虑挂职干部的期满去向问题和建立健全挂职干部后备管理机制。[3]校地双方要从解决实际困难的角度出发,从日常生活关怀、挂职期满去向两方面入手,切实加强挂职干部的关怀保障工作,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挂职锻炼工作中。

三、创新高校干部挂职锻炼的实践思考

近年来,高校干部到地方挂职锻炼成效显著,但是距离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更加适应高校快速发展的需要,尚有一定差距,亟待更新理念,积极拓展,扎实推进高校干部挂职锻炼工作向纵深发展。

1.高度重视,推进高校干部挂职锻炼常态化管理

从高校层面来说,一是建立健全挂职干部管理及考核机制,提高挂职干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高校和地方对挂职干部齐抓共管的方式,提升干部挂职锻炼工作实效性。二是通过广泛动员和深入宣传,精心选派综合素质较高的优秀教师及干部参与挂职锻炼工作,为挂职工作提供了坚强的人员保证。三是大力做好相关保障工作,精心搭建与挂职干部的联系平台,切实提供高质量的科技支持,学校领导要深入干部挂职锻炼地区进行交流和慰问,高度关心支持挂职干部的工作,切实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四是积极做好引导工作,鼓励挂职干部将他们在地方挂职锻炼获得的知识和成果充分运用到学校工作中,在干部选拔任用时,将其挂职锻炼的成果及考核鉴定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

2.举措得力,提升高校干部挂职工作科学化水平

一是高校党委通过挂职干部专题研讨会、挂职干部先锋论坛、实地调研、编写工作简报等形式,总结干部挂职锻炼工作的经验和成绩,交流挂职心得,深化挂职干部及校地三方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明确今后干部挂职锻炼工作的努力方向,促进干部挂职工作向更高更深层次发展。二是通过切实有效的方式将关心挂职干部的举措落实到位,高校要与挂职锻炼的干部加强联系,在组织部网站专栏挂职干部工作新闻和动态,建立挂职干部工作QQ群、微信群,搭建挂职干部工作宣传、交流和沟通的平台,及时展现挂职锻炼干部的工作动态和风采。三是大力支持挂职干部发挥高校和地方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发挥高校科技资源优势,推进学校与地方的全面联系与合作,更好地发挥学校为社会服务的职能,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促进政产学研深度结合,推动地方经济转型升级。

3.双向选择,促进高校干部挂职锻炼工作规范化发展

高校和地方政府不断探索干部挂职锻炼的新方法,通过运用双向选择的创新方式,既保证了高校教师学科和专业对口,又兼顾了挂职单位的实际需求,最大限度地满足了高校挂职干部和挂职单位的匹配度,显著增强了干部挂职锻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选派挂职干部之前,校地双方通过互访调研等交流方式,了解接收单位对挂职干部的专业需求及拟安排挂职锻炼的岗位要求,高校所推荐挂职干部的基本情况及选派意向,遵照专业对口、择优选派、适才适用的原则进行定向选派,将科研水平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强的高校干部选送到地方进行挂职锻炼,让高校干部的专长和实际工作需要结合得更加紧密。

4.求真务实,找准高校挂职干部的角色定位

挂职干部准确把握好自己是迅速打开工作局面、实现自我成长的关键。[4]如何找准定位,一是要主动学习,熟悉业务知识,向领导、同事及群众虚心请教,迅速融入新的工作氛围;二是要脚踏实地工作,明晰工作职责,迅速、高效地投入挂职工作,顺利实现角色转换;三是要发挥纽带作用,认真实践,积极推动校地双方沟通联系,促使交流与合作常态化;四是要加强自我完善,提高工作领导力和执行力,善于总结思考,为校地双方的双赢发展建言献策。

参考文献

[1]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N]. 新华日报, 2010年11月18日,第一版.

[2] 李新荣,罗文.科技挂职: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工作的重要模式[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09):26.

[3] 翟年祥,姜 婷. 我国干部挂职锻炼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求实,2011(02):21.

第8篇

2014年初,我被局党组从学校组织到市教育局进行挂职锻炼,现在,已经过去一年了。我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学校员工,十分珍惜并重视这次难得的挂职锻炼机会,在这将近一年的挂职工作中,我开始逐步了解了挂职工作的内容,并逐渐融入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中。这个工作不仅开阔了我视野,也提高了我的个人素质。现将我主要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关于主要的工作内容

我进入教育局这一年来,协同了教育局科长组织学校校长竞聘工作并且写出考察材料,作为科长的助手,协助科长进行各项职工工资的增减和审核工作。同时,我还负责办理学校教师的退休工作和返岗工作审批。在这个工作中,我很感谢组织对我的信任。另外,作为一名挂职的干部,我有幸为我们的挂职干部们组织各项的培训活动并制定相关的培训方案。虽然我的工作并没有做得十全十美,但在局领导的支持下,还是完满完成了各项工作。

几点体会和想法

一是教育局里各方面领导在政治上、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对我的无微不至的关心,使我感受到了党组织的温暖,坚定了我做好挂职干部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到教育局后局领导对我的思想、工作、生活等各个方面都给予了很多的关照。最开始,局领导为了让我很快的进入工作角色中,特意给了我一段时间了解局里的情况,使我对教育局里的各个部门和工作内容有一个全面接触的机会和一个总体的了解。同时,局领导还征求我的意见,针对我的个人情况,结合教育局的现状,把我分派到教育局科长的工作中,让我协助周科长进行各项工作。党组织部还组织我们这些挂职干部交流挂职的情况,询问我们的建议,让我们挂职干部感受到了组织上的爱护以及各级领导的理解、关心和支持,让我们挂职干部在心怀感激的同时,也暗暗的下定决心,决心要在挂职期间全力以赴,不辜负领导对我们的期许,认真务实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以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和货真价实的的工作业绩来回报各级领导对我们的信任。

二是面对新的形势新的环境,我充分感觉到自己能力的不足,我知道自己必须加强学习,努力实践,并虚心接受组织的培养和实践的锻炼。

我原来是在学校工作。到了教育局后,有很多的工作我并不熟悉,也不知道改如何开展自己的工作,因此局领导特意安排我负责学校里教师的退休和返岗工作的审批,这样让我能更快的展开工作同时也锻炼了自己。同时,还让我负责我们挂职干部的培训活动,这让我深刻感到党组织对我的信任。在这个工作中我要系统地、全面地学习到了很多的知识,不仅个人整体素质提高,也提高了我的组织协调能力。

三是要切实履行工作职责,务实工作,用优秀的工作业绩来回报教育局领导

通过这一年的的实践和观察,我感到我们教育局的领导班子是一积极向上的班子,是一个有强大的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班子。我作为一名挂职干部,深刻的决定自己应该认真学习工作,发挥好自身的优势,成为这个集体中称职的一员;同时还要高标准严要求,少说大话,多做实事,不辜负党组织对我的培养。

这一年来,我在教育局领导和各位挂职同事的热情指导和帮助下,让我对自己的工作有了全新而切实的了解,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会得到更大的收获,取得更好的进步。

第9篇

挂牌责任督学之我见

上栗县第二责任督学区 荣联青

随着举国上下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办法〉的通知》(国教督办[2013]2号),全面推行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深入推进督学责任区制度建设之际,我县“责任督学挂牌督导”这一作法也开始实施。现将这一年来的工作实践点滴记录下来,与同仁们切磋交流,共进共赢。

1、责任督学挂牌督导之好处。“责任督学挂牌督导”顾名思义就是教育督导室按统一规格制作公示牌,将责任督学的姓名、照片、联系方式和督导事项在相应学校校门口显著位置予以公示,责任督学对责任学校进行经常性督导,这样做的优点:一是畅通了家长、社会、学校、各界人士与督学人员的沟通渠道,有问题随时可以与责任督学取得联系,可以将问题矛盾处理在萌芽状态下;二是将督学人员的督学行为置在学校、家长、社会各界的监督之下,责任督学必须严守督学人员行为准则,确保阳光督导、科学督导的实行。这样一来全县人民对教育的满意率不断提升,近年我县的民调教育满意率一直处在全市乃至全省前列。

2、责任督学挂牌督导之关键。要做好这项工作,关键之一是在于责任督学“三有”。(1)有勇气,敢于将自己的基本信息公之于众,自己的工作行为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2)有信心,相信自己有能力将学校各类矛盾问题通过协调处理好;(3)有热心,不厌其烦地接受各界的信息反馈,不发脾气不推诿,耐心解释热心办理,有问必答,有行必果。二是在于学校重视责任督学的督导意见,积极投入整改。三是在于县教育督导室将督学情况汇总,定期召开联席会议,进行情况通报和交办。四是在于县教育局及相关职能部门重视责任督学的督导意见,积极运用督导结果,将学校的整改执行情况列入目标管理考核。

3、责任督学挂牌督导督学要处理好几个关系:一是要明确好自己的职责,给自己定好位,不能越位更不能缺位。督学的主要责任是监督、指导、反馈、提升,不是要你代替行政、代替校长、代替老师直接去解决问题,而是重在督与导,将意见提出来,最终达到敦促问题解决之功效。二是要明确好自己的身份,责任督学是学校的服务员,不是什么“钦差大臣”,要放下架子,融入学校,与学校建立互相信任、密切合作的伙伴关系,不要高高在上,要以平等的身份与学校进行沟通交流,要有校荣我荣、校衰我耻的大局意识。三是要行使好自己的权利,不要做老好人总讲成绩,要洞察秋毫,分明是非,及时提出问题,及时向教育督导室汇报备案,还要跟踪到底整改到位,将学校整改情况列入目标管理考核,这是你的权利,有为才能有自己的位、有自己的威。

4、教育督导室与县教育局等行政职能部门要协调好几个关系:一要明确职能,既分工又合作。教育行政等职能部门重在出台制度政策规则,重在抓过程抓落实,而教育督导重在监督和指导、反馈,重在抓行为的整改落实,在职能上分工不同,但也有职能重合之时,因此有时要及时沟通交流,统筹安排,避免重复多头下乡,加重基层学校的接待负担,既联合下乡,也可以下乡资料共享;二要相辅相成,充分利用督学结果。县教育局等行政职能部门和县教育督导室要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专题听取责任督学工作汇报,共同研究处理相关问题。

5、责任督学挂牌督导还要注意几点:一要加强督学培训。对新任责任督学进行入职培训,对在职责任督学进行定期培训、集中培训。实行责任督学定期交流制度,原则上每3年轮岗交流一次。二要严格督学工作要求。责任督学按照“依法监督、正确指导、及时反馈、深入调研、合理建议”的工作方针,采取随机听课、查阅资料、列席会议、座谈走访、问卷调查、校园巡视等方式,对责任学校实施经常性督导,对每所学校实施经常性督导每月不得少于1次,视情况可随时对学校进行督导,督导结束后,责任督学要填写督导记录,将督导结果当场向学校反馈,并及时向教育督导室提交报告。发现危及师生安全的重大隐患,应及时督促学校和相关部门处理;对各种突发事件或重大事故,责任督学应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及时了解并上报有关情况。三要加强责任督学管理。建立完善责任督学管理办法,完善进入和退出机制;建立责任督学考核制度,对责任督学履行职责、开展工作和完成任务情况进行年度考核,把责任督学落实《督学行为准则》、廉政纪律情况及学校和社会公众满意度情况纳入考核指标体系。对年度考核称职的督学,予以续聘;对考核优秀的督学,给予表彰奖励。对行为不规范、不作为或乱作为的督学予以追责。

第10篇

关键词 校长队伍;素质提高;干训质量

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必须建立起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和校长队伍。而为了校长队伍的高素质,就必须注重干训质量的提高。对此,本人有如下的实践与思考。

一、领导重视。措施有力,是提高干训质量的关键

干训工作开展十七年来,市教育局和教育学院领导都很重视,认识到教育学院是教师培训、校长培训的工作母机,校长培训是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龙头工程。因为认识到位,进而组织到位、行为到位、措施到位、责任也到位。每每把干训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使得迄今为止的校长培训工作逐步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轨道,一直走在全省各地市干训工作的前列,从“八五”到“九五”到“十五”,三次评估,福州教育学院干训处一直是省、市教育行政部门挂牌的干训工作先进单位、先进集体。

二、求索创新,追求实效,是提高干训质量的根本。

十七年来,校长培训工作已经走过了如下四个阶段:“八五”期间主要是对校长进行岗位“应知”“应会”补偿式的培训;“九五”、“十五”期间,主要是对校长进行任职资格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性培训,以及以提高校长研究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发展性培训;“十一五”期间,干训工作除了继续延续上述两项任务而外,还需要开展以课题研究为主的中小学骨干校长的高级研修培训。

从理论上说,培训可以实现三种需要即三大目标:获取知识、获得能力和改善行为即提高素质。而培训的终极目标就是提高素质。培训的功能则是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让潜能转化为显能。因此,在“十一五”校长培训目标的定位上,我们要改变过去以获取知识目标为主的状况,确立素质教育的培训思路,在整个培训过程的计划、组织、安排、实施、总结、反馈等诸多环节上都始终强调素质目标和能力提高。总之,我们必须始终围绕素质教育这条主线,为全面提高校长队伍的素质服务。因此,我们在培训模式上已经或者正在作以下探索:

1 在培训模式上要分层、分类、分岗,注重针对性,提高实效性。

首先,在轮训对象的安排上,按照“四性一化”,即针对性、实效性、启发性、先进性和专题化的原则,充分考虑校长的工作实际,采取分层次、分类别、分岗位的方式,设计课程,组织培训,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别、不同职责校长的需求。如分别为中学校长班、小学校长班;公立校长班、私立校长班;正职校长班、分管校长班量身定做制定教学计划,分别调训组班。这样,除了几门公共必修课程,几类校长都必学之外,其他如正职校长可以侧重于学习教育督导、学校领导研究、学校行政管理学等内容;德育副校长侧重学习德育管理研究、德育测评与技术、德育方法与艺术等;教学副校长侧重学习教育比较学、现代学校管理改革理论、课改新理念、学校教务管理、教育统计与测量等;后勤行政副校长侧重学习学校行政管理、学校总务管理、学校美育管理等。私立校长可加学《民办教育促进法》等内容,以有的放矢,学以致用。

2 在教学方式上,要抓住“五个环节”,即“预习――面授――研讨――实践――成果”。

预习是培训教学的第一步,是面授研讨的前提和基础。中小学生都有“二先二后一小结”的学习法,校长培训作为成人教育和在职学习,其预习的意义更是不言而喻。总之,通过预习、可以了解教材的基本结构、主要内容,找出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亮点、焦点,自学中,如能提出教学建议和要求,并写出自学笔记,就为面授教学奠定了更坚实的基础。

面授,是培训工作的关键一环,是培训质量的重要保证。固然,我们所聘请的老师都已经是该专业领域的专家、学者、名师、名校长,但我们仍然要求授课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析疑点,并尽可能采取诸如案例教学、互动教学、合作学习、问题研讨、经验总结等现代创新有效的教学法,以充分调动校长的学习积极性、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员的主体参与意识,解决理论教学脱离实际的通病。

在课堂讲授的基础上,我们将根据教材内容和研究课题的不同要求,将学员分成若干小组,布置相应的讨论题,组织学员深入进行研讨或调研,最后布置书面作业,从而使学员对面授内容加深理解,最终能比较系统地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

实践活动是帮助校长增长见识、开阔眼界、学习经验、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根据部颁教学计划的要求,我们在每个期次每个班次都认真组织学员参加教育考察、挂职实践,并在此基础上撰写考察报告、调研报告和结业论文。对此,学员们的切身体会是考察条件相近的学校学得快、用得上。

成果汇报不仅是对干训教学质量的检验,也是对干训成果的初步展示,同时,还是考核干训学员学业成绩的重要手段。我们或者在组织学员小组交流的基础上,推选出中心发言人或主辩手,在“校长论坛”或结业论文答辩会、训后反馈座谈会等会上介绍学习体会、办学经验、教科研成果,或者积极组织校长参加各级各类征文比赛、编印论文集,或者干脆组织办学成果(教科研成果)展示会,这些做法,做到了教与学的结合,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收到较好的效果,获得学员们的欢迎和好评。

三、建章立制,狠抓落实,向管理要质量

质量与效益是干训的生命。要始终把加强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放在干训工作的中心位置。要建立一套较为科学的管理制度,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狠抓落实,向管理要质量。

1 建立班主任负责制。 早些年学院就已经制定了《干训班班主任工作职责》等规章制度,对班主任工作明确提出了岗位职责要求。剩下的问题就是,班主任必须有较多的责任心、爱心、一定的管理经验和勇于创新的精神。要做到上情下达和下情上传,在组织管理和配合教学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要认真负责,心系学员,为学员排忧解难,不断增强学员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促进教与学的和谐统一。还要积极主动及时地与授课教师沟通,起到授课教师与学员之间进行教学互动的桥梁作用。

2 建立严格的考勤制度。

学员报名参加培训,固然表现了校长求知欲望与渴求进步的一面,但由于肩负重任,学校的工作又时不时让校长心有旁挂,无法长期专心于培训学习,但校长培训这一成人教育的特点又要求学员必须有足够的接受理论面授和研讨的学时,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就必须运用公开、公平、公正的制度管理,严格的考勤奖惩激励,才能有效地遏制纪律松散的现象,使干训教学井然有序,取得培训的质量与效益。

3 建立教师授课反馈制度。

虽然我们现在所选聘的主干教师都是通过多年筛 选、动态管理并被实践证明深受学生欢迎的,理论基础扎实,又有丰富的培训经验的资深专家、学者、名教授、名校长,甚至名官员,他们都对干训教学工作非常热爱,倾注了许多心血,备课、授课、答疑、解惑、指导、咨询,力求给学员最新、最系统、最前沿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新信息,但为了干训质量的不断提高,为了干训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我们仍然坚持在培训班结束前,要么举办教学反馈座谈会要么印发教学情况调查表要求学员无记名填写,从教学内容的理论性、科学性、实践性、指导性等方面对教师授课情况作出客观评价,并对教学提出建设性的改进意见。事实上,这一做法,很受学员和教师的欢迎,因为它既保证了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又能让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培训水平,从而提高了干训的质量。

4 建立健全学籍管理和学员结业考核制度。

学籍管理方面,学院设有《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学员学籍卡》和《中小学校长提高培训学员学籍卡》,其中对学员的入学、考勤、作业成绩、论文撰写、评优评先、学习心得、证书编号各项基本情况逐一登记,以此作为培训结业和主管局“训、管、用”的依据之一;学员《结业考核情况表》则更为客观全面地记录了学员参训期间的各方面基本情况,并对之综合量化评分,以定量分析辅以定性描述,以期客观反映情况,达到信息公开、管理公平、考核公正,促进干训质量与效益提高的目的。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向教研科研要质量

干训师资是提高干训质量的关键。注重干训师资队伍建设,需要我们做好以下工作:

1 选派专职教师参加上一级师资班培训学习,不断提高专职教师的理论水平。

2 组建专兼聘三结合的教师资源库,采取官员、教员、学员三结合的师资构成形式。

有关方针、政策、当地教育形势及发展战略方面的内容,聘请党政部门有关领导讲授;专业理论方面聘请专业教师讲授,以加大理论深度,提高理论水平,拓宽知识来源:典型办学经验、专题请有关学校校长或干训学员讲授,可以达到相互交流、拓宽视野的目的,对提高干训的质量起到了较大的推进作用。

3 组织任课教师集体备课和教学观摩。

在办班之前或过程中,努力组织市教育学院和县(区)教师进修学校担任相同或相关课程的任课教师召开“任课教师集备会”,相互介绍所授专题的教学目的、方法、内容、结构、观点、教学法等等;或者组织教学观摩课,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改进教学,提升水平,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4 选编必要的补充教材。

除了按部颁教学计划选用教材、安排课程之外,还要从本市教育教学的实际和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出发,选编《校长培训学习资料》,作为校长培训课外学习资料的补充,迄今已编17期。

五、建立培训激励机制,向考核、评优要质量

为了确保培训质量,防止走过场,也为了检验教学质量,不断改进干训工作,我们对参训学员的理论掌握程度,特别是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制定了一套灵活有效的考核办法。

考核分为“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两部分。“理论考核”,主要放在集中面授期间,由任课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进行命题考试,侧重检查参训校长对所学专题的基本理论实际掌握的程度,或者闭卷、或者开卷、或者开闭卷结合。“实践考核”一般分三步进行,第一步,组织参训校长异地调研、移位研讨,然后写出调研报告(考察报告、诊断报告、挂职报告);第二步,运用所学理论,结合自己所担任的职务工作,设计并写出推进所在学校教育(教学、德育、后勤)改革管理的方案,即“治校方略”;第三步,培训结束半年之后,或结合省地市县三级干训评估工作,由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和学院组成训后跟踪调查小组,对参训学员撰写的“治校方略”进行训后跟踪调查,据此进行个案工作实绩考核。这样,就为干训质量增加了实效性,而校长在接受培训时,思想也更重视,态度更积极、行动更明确,很好地提高了校长培训的质量与效益。

六、存在问题和今后的工作思路

1 要完善校长培训机制,提高学员参训积极性。

培训机制的核心是看能否给培训工作充分的动力,使其有效运行。培训的动力是多元的,一是行政推动,二是精神拉动,三是利益驱动。长期以来,校长培训的推动力是三缺二。因此,要使校长培训科学化,培训机制必须完善,必须使行政推动、精神拉动和利益驱动三驾马车一起出发,使行政手段和个人动因相结合,使外驱性和内驱性相结合,即要从“要我培训”变为“我要培训”,才能真正调动起学员学习的内部动力。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就是要真正落实校长培训“管训用”一体的机制。这样,校长们就会普遍产生强烈的学习需要的内在冲动,在成长的不同阶段都能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的内部动力自然就被充分调动起来了。

2 师资问题已成为制约校长培训的瓶颈。

目前我市干训师资的现状是:

①专职教师数量不足,其中,既有较为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又熟悉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现状的更是奇缺。

②干训教师没能及时充电,迫切需要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领会新理念,获取新信息,不断完善知识结构。

这些师资状况已不能适应“十一五”干训这个第四轮全员轮训的需要。因此必须

①充实、调整干训专职教师,认真选聘兼职教师,积极建设一支思想好、业务精的专兼聘三结合的干训师资队伍(师资库);

②为干训教师外出学习、培训创造机会和条件;

⑨选派中青年干训教师到中小学挂职、开展专题调研,熟悉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实际,丰富感性认识,为回到干训课堂教学提供能理论联系实际的生动的案例和第一手资料做必要的准备;

④不断完善干训各专题备课组的运行,继续通过集体备课,相互观摩等手段,深入研究教材教法,让教师既提高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又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目的。

第11篇

为进一步加强和优化教师队伍建设,根据国家、省市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及《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教师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以下实施意见。

一、工作目标

到2018年,培养金城名校长6名、区级名校长30名,形成一支具有较高政治理论素养和开拓创新精神,懂教育、善管理、作风优良的高素质、专业化的校(园)长队伍;引进骨干教师100名,培养省级名师4名、市级名师10名、区级名师100名、区级名班主任30名,省级骨干教师60—80人、市级骨干教师350名,中学、小学、幼儿园教师本科以上学历分别达到95%、85%和50%,形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二、主要任务

(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1.强化师德师风教育。加强教师理想信念、法律法规、职业道德教育,实行走进学校、走进教师、走进学生、走进课堂、走进家庭、走进社区“六进活动”制度,落实新教师岗前师德师风培训制度和入职上岗宣誓制度,定期开展教书育人楷模、师德标兵和优秀班主任评选活动,加强师德师风正面宣传,以先进典型引领师德师风建设。

2.构建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加强师德考察,探索在教师资格认定和教师招聘考试中增加心理测试。加大教师业务指导和人文关怀力度,及时疏解个别教师心理失衡行为,及时纠正教师教育教学中的失范行为。制定实施《城关区师德考核评价指标》,建立“以德为首、注重能力、业绩优先”的校(园)长、教师专业发展考核评价制度,对师德优秀教师在评优评先、职务晋升和岗位聘任中给予优先,将师德师风作为学校、幼儿园领导班子成员选拔、考核的重要考核内容和聘任标准。

3.实行教师失德违纪行为“零容忍”。制定实施《城关区中小学、幼儿园师德档案制度》,建立师德失范“灰名单”和“黑名单”,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舆论监督,设立师德师风举报电话,在城关教育门户网开设“师德师风局长直通车信箱”,实行师德表现“一票否决制”。

(二)加快推动管理队伍专业化发展

1.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下放校(园)长选拔聘用和归口管理权限,全面实施校(园)长聘任制,探索校(园)长职级制,在区教育局设置科级后备干部库,制定实施教育系统机关及直属机构优秀干部定期选派任职计划。推进干部有序交流,严格落实区委关于“同一校(园)内,校(园)长担任正职满5年或担任正、副校(园)长累计满7年进行交流,担任正职满8年或担任正、副校(园)长累计满10年必须交流”的规定。

2.提高校长专业化水平。优化校(园)长分类分层分岗全员培训制度,积极推进校(园)长、科级后备干部到国内外教育发达地区挂职培训,联合华东师范大学等师范类名校建立教育硕士、教育博士学历进修班,到2018年,校(园)长挂职培训率达到100%。推进名校长队伍建设,实行名校长动态评价和管理机制,建立影子校长结对培训制度,定期开展校际交流活动。

(三)促进教师队伍优化发展

1.改进教师引进制度。做好教育部直属院校免费师范生选聘工作,制定出台《城关区教育系统人才引进实施办法》,实施急需紧缺及高层次实用人才引进计划,从全国范围引进一批省特级、省市骨干、省市级名师,选聘国家“211工程”院校本科毕业生或其他院校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充实教师队伍。

2.建立教师编制动态管理机制。由区编办会同区教育局科学核定教职工编制数,根据教学需要,每2—3年调整中小学、幼儿园教职工编制总量,实行编制动态管理。

3.建立教师定期交流制度。制定实行同一学校任教满6年以上教师有序交流计划。建立职称晋升、评先评优与教师交流挂钩机制,评聘高级职称时,教师应有农村学校1年以上或薄弱学校2年以上任教经历,“教育联盟、教育集团”教师应有3年以上内部交流经历;评选特级教师、陇原名师、金城名师、学科带头人等称号的教师,应有2年以上农村学校任教经历。

4.优化教师培训机制。制定统一培训计划,整合规范教师培训工作。选择优质学校建立教师岗前培训基地,形成集中培训、培训基地培训和聘用学校培训的全方位培训模式;完善教研员分学科跟踪培养、定点包片制度,定期开展校本培训成果展示交流活动;组建优秀教师讲师团,定期开展教育教学巡讲交流活动;按照1:2的比例实行名师、骨干教师影子培训计划,形成千名教师发展共同体;建立职称优先晋升等奖励引导机制;在国内外教育发达地区设立教师继续教育实训基地,每年选派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师参加跟班培训,到2018年,中青年骨干教师赴教育发达地区学校跟班培训率达到100%。

5.规范教师评价机制。围绕名师、骨干教师、教学能手评选制度,建立统一、规范的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机制。清理和规范教学评比活动,严格实行教学新锐(3年教龄以下教师)—教学新秀(35岁以下教师)—骨干教师(50岁以下教师)教学评比和省级特级教师、省级骨干教师、各级名师教学展示管理制度,实行国家、省市教学评比参赛资格申报制度和比赛成果认定制度。

(四)完善奖励激励机制

1.进一步提高教师待遇。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稳步提高名师名校长津贴、农村边远地区津贴和班主任津贴水平。增设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教育教学工作奖和班主任工作奖,按教师年均工资的5%、10%的标准考核发放。管理人员与教师同等对待,管理岗位人员退休时与教师同等享受10%工资待遇。每年按同比例、同标准开展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优秀师德标兵表彰奖励活动。

2.提高教师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根据教育事业发展需要,按照各学校实际情况设置高级、中级、初级岗位数,并按照实际情况设置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内部不同等级岗位的结构比例。

三、强化保障措施

第12篇

【关键词】农业职业教育;“双能型”教师;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36-0061-02

【作者简介】李慧,江苏省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江苏淮安,223200)植物工程系主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职业教育研究。

为强化以就业为导向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工作,职业学校应着力解决教师自身动手能力不足的问题,不仅要让教师有“双证”,更要有“双能”,即一方面着力培养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另一方面要着力提高教师参与生产和服务的能力。笔者认为,“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如不进行系统设计将很难推行下去,学校必须拿出适合自身专业特点的、切实可行的方案,让教师积极投身到专业实践活动中去,才能真正把制度转化成行动。

一、系统设计,灵活考核,鼓励教师主动下企业

为鼓励督促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生产实践中,让所有专业教师都能找到切合实际的提升动手能力的渠道,我校专门下发文件,明确列举出可以认同为教师企业锻炼的不同项目,推行“4+X”模式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与社会实践能力。所谓“4+X”,即专业课教师每周有4天用于教学,余下1~3天用来参与生产实践和社会服务。此外,还要注意改变教师企业实践的考评方式,变终结性评价为事前审核与过程管理结合。年初,专业课教师申报企业实践的内容和方式,平时由系部进行动态质量监控,学年结束由学校集中对照个人申报表进行考核,并在教师教学质量考核指标体系中加入教师参与企业实践工作考核评价的内容。

二、构建多元平台,让专业教师真正动起来

(一)参与校内生产实训基地经营和管理

参与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或“校中厂”建设,不仅可以提升职校教师的教学水平,还可以提高专业教师的生产实践能力。专业教师在校内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实践锻炼,一是比深入企业方便,且不影响企业生产;二是可以实施企业无法开展的实训项目,如种养殖周期较长,教师很难全过程参与外面种植或养殖场的生产实践;三是不受时间限制,专业教师可以反复多次地进行实践,直至能力达标。近几年,我们在校内建设和改造了多个农业类生产性实训基地,如地方鸡养殖中心、梅花鹿养殖中心、花卉实训中心、蔬菜实训基地等。这些实训基地,有的是学校投资兴建,有的是引资建设,都是单独的经营主体,企业的设备、生产、文化、管理一应俱全。

实训基地的生产过程与教学实习项目要一致,每年年初进行全年生产计划和教学计划对接融通。所有的生产性实训基地,都有专业教师牵头或参与经营和管理,以使教师到基地锻炼更方便、学生到基地实践更可行。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为我校“三农”服务工作搭建了很好的示范和辐射平台。

(二)参与“农技110”热线电话值守

专门为农民开通农技服务咨询热线电话,电话号码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安排副教授以上职称的专家全天值守,接听咨询电话,随时解决农民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被当地农民形象地称为“农业科技服务110”。在校园网站开设以宣导农业科技和宣传农村政策为主要内容的“双宣”专栏,由专业教师定期农业政策、传播农业科技信息,快捷高效地向广大农民提供技术、信息和咨询服务,让种植、养殖大户和农产品经纪人足不出户,便可上网获悉农业政策、农业新技术和农产品营销等信息。

(三)选派科技特派员帮扶经济薄弱村

选派科技特派员深入淮安市11个经济薄弱村进行科技帮扶,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几年来,科技特派员所挂钩帮扶的各村都创办了企业,村级集体经济从弱到强,不断壮大。同时,学校通过扶技术、扶信息、扶项目,极大地加快了薄弱村高效农业的发展步伐。

(四)参与“挂县强农富民”工程

在省农委的牵头下,学校与洪泽县人民政府签订“挂县强农富民”服务协议,并精心组织、选派精干力量挂村帮扶。针对当地产业实际,按照“一校一县一业、一人(专家)一村一品”原则,组织专业教师深入洪泽县开展实际考察,确定帮助5个村发展“四季鹅”特色产业。选派5名副教授为定点对接专家,其中首席专家负责制定工程实施方案和技术指导方案,筛选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参与绩效评价和工作总结。驻村专家负责对接村的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推广应用。整个团队负责常年挂钩指导,学校对挂钩专家定任务、定时间、定奖惩,确保将该项工作落到实处。被选派的教师采取“4+3”模式工作,即每周周一到周四上课,余下三天安排时间在驻点指导工作,一年中要求至少有100天驻在挂钩村。

(五)参与农民培训工作

选派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为村组干部和种养殖大户进行实用技术培训,如开办“蔬菜种植”“生猪养殖”“病虫害防治”“特种水产养殖”“花卉栽培”“农产品营销”等多个专题培训班。每个班次开始前先征求意见,农民需要什么就讲什么,针对性很强。在培训过程中,还设有“你问我答”环节,加强和种植、养殖大户的交流。在培训结束后,开展跟踪服务和指导。通过开展培训,教师与农业生产实践结合得更为紧密,实践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六)参与学校“对口村”技术扶贫

为了加快淮安区某村的经济发展,结合该村的实际情况,选派两位教师为驻村指导技术员。学校投入一定的扶贫资金,以水稻秸秆和附近奶牛场的牛粪为主要原料,利用废弃的几间小学教室做厂房,组织白蘑菇生产。驻村教师从场地整理、原料准备、材料购置、菇床建设、生产原料堆放、高温发酵、菇床管理,直到蘑菇采收销售等环节提供全程指导。在此项目带动下,多位农户参与到项目实施中来,做到了“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富”,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多形式帮助教师提高实践能力

首先,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大赛、创新大赛,积累实战经验,锻炼教学技能。职业学校技能大赛的项目设置多数与生产实践结合得比较紧密,对教师团队的要求也比较高,通过参加或指导技能大赛,教师的动手能力必然会有很大的提升。

其次,鼓励、帮助教师参与研究市级以上科研课题及相关的专利项目。例如,鼓励教师积极申报省农委“三新”工程项目、市级科技支撑项目,鼓励教师“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留在百姓家”,深入田间地头,深入生产一线,通过课题申报和实施,真正做到产、学、研一体。从立项到结题,教师参与生产实践的机会大大增加,动手能力也显著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