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05 20:59:4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无线网络建设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 TD网络建设 分布系统建设 分析
现在关与TD无线网络建设的论文和专著很多,但大部分都是侧重于TD无线网络规划进行分析。本文结合工程实际对TD无线网优平台的一些关键技术的实现进行探讨,由于国内尚未明确TD所采用的频段,故本文将不讨论频率规划,只从OFDM技术、多天线技术、规划站点选取、分布系统建设等,为TD无线网络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一、TD无线网优平台中关键技术研究
针对TD系统的关键技术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1 TD无线网优平台的OFDM技术
OFDM技术主要就是采用基于正交频分复的频分多址技术,这种技术与以往的技术不同的就是OFDM技术中的各载波通过彼此叠加和正交而避免干扰,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宽带资源的使用,同时也可以将频率利用效率得到相应的提高。OFDM技术的关键技术就是在于其调制和解调,主要就是通过对离散傅里叶变化DFT实现,让调制变得简单化,不断循环前缀CP,也是OFDM技术的一个关键技术。OFDM技术,是TD无线网络规划关键技术中的多址技术,有着高效的频谱利用率、简便的接收机、强化的带宽扩展性;易于帮助实现MIMO系统,可以让其与同连接路自适应技术相结合的优点,但是由于这项技术的峰均功率比较高,也就降低了射频功率的效益,进而导致了发射机射频模块在资金投入和耗电方面有所增加。基于OFDM技术的上下行多址方式,能够通过提高投入资金和较为复杂的技术的方式,帮助TD系统获得更高的数据频率,且通过SC-FDMA的使用,解决了OFDM眼中的高PAPR问题。
1.2 TD无线网优平台的多天线技术
TD无线网优平台的多天线技术,也称为MIMO技术。主要是在发送端与接收端,通过设置多条天线的形式,来完成信号复杂的接收和发送任务,从而增加系统容量,系统容量的提升能够加快信息传输速率,借助信息冗余度的增加,还能提高其可靠性和安全性。这种技术模式,关键在于能够提高对空间复用的频谱利用,同时通过该技术对系统传输可靠性的保障作用,将接收机的灵敏度降低到一定程度,能够有效地提高系统容量和小区覆盖半径。
1.3 TD无线网优平台的物理层技术
首先就是TD无线网优平台的结构,在TDD双工模式下TD系统的结构,其主要功能是为在同一工作频率的上下行提供占用资源的时间和位置信息。对其TD无线网优平台的物理层资源块,主要包括资源单元(RE)、资源块(RB)、资源单元组(REG)、控制信道单元(CCE)等四类资源块,且具有OFDM技术的多址特点;物理层信道主要包括上行和下行信道,用于承载来自高层信息的资源单元。
二、TD无线网优平台中关键技术的实现
2.1 TD无线网优平台中关键技术的需求
TD网络建设要以市场业务需求为导向,将网络建设到用户真正需求的地方,中国移动建设TD无线网络平台,最大的可能是采用D频段或者F频段,而TD无线网络覆盖范围与频段的选择是密切相关的。一般情况下, D频段覆盖室外热点区域,F频段进行室外全覆盖,选择TD无线网络覆盖范围时不应仅仅考虑网格测试区、主城区、城区等范围,建议对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首先对网络覆盖应该重点考虑数据区域和网络测试区,在规划TD无线网络覆盖区域时应尽量连续,特别是规划D频段时,不能因为D频段是覆盖热点区域,而被划分成一个个的小区域,如果规划覆盖范围过小,会造成后期网络测试及TD无线网络业务推广均会出现很大的问题。
2.2 TD无线网优平台宏站规模
通常根据覆盖预测来进行TD宏蜂窝站点数量的确定。根据理论计算,在达到同等覆盖质量的前提下,如果使用F频段可比使用D频段节省46%的建站资源。在进行TD规划时,D频段站点可略多于覆盖预测的站点。但由于TD频段规划站点多于现网TD-SCDMA站点数,受限于选点难度,新选站点不宜太多。但在进行F频段的TD无线网络规划时,相对于覆盖预测,建议加大F频段的站点数量。因为在TD无线网络采用F频段时,站点数少与同覆盖区的TD-SCDMA站点数,站点可选择的余地较大,而且TD无线网络采用F频段的目的是进行连续覆盖,为了保证TD的网络质量,宜加大F频段的站点数量。
2.3 TD无线网优平台分布系统选择
因为TD无线网络的频段较高,对于规划区内的TD-SCDMA物业点均建议建设TD无线系统,TD无线网络室内分布系统建设方式包括单路建设方式和双路建设方式两种。双路分布系统相对于单路分布系统具有1.5~1.8倍的容量增益,对于提升小区吞吐量和用户峰值速率体验具有明显的性能优势,故在数据流量较大的区域,网络应建设双路分布系统。但实际规划设计中很难按此考虑,双路分布系统由于需要双路馈线和双倍天线,建设难度很大,特别对已建单路分布系统的物业点,再建设一路分布系统协调难度很大。对某地市的现网情况进行调研后发现,现网有双路分布系统的物业点不到1%,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协调困难。而且从投资效益上说,双路分布系统投资接近翻倍,但是很多物业点并没有建设双路分布系统的必要。现网很多分布系统是为了解决TD-SCDMA网络的覆盖需求而建设的,并没有很高的用户数及数据流量,在这些物业点建设双路分布系统会造成投资浪费。
三、TD无线网优平台关的规划
TD无线网络规划主要步骤包括网络规模估算、网络规划需求分析、覆盖容量仿真、站址选择和无线参数规划等几个流程。在规划TD无线网络上,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进行。
3.1 TD网络频率规划
为了解决小区间的干扰,在TD无线网络频率规划阶段,应该提高对频段的分配和复用。通过同频组网或异频组网的方式进行。
3.2 TD网络覆盖规划
TD无线网络覆盖规划,具有覆盖对象多样化,编码调制方式多样化,以及帧结构支持覆盖极限功能的进一步提高等特点。通过采用由覆盖目标计算覆盖半径和由覆盖区域半径计算覆盖速率等两种方法,进行网络覆盖规划。
3.3 TD网络链路预算
在规划的仿真前期,需要采用链路预算的方式,估计系统覆盖的性能。在这个阶段,需要事先制定一个相对明确、详细的计划,包括技术及时间等方面,利用制定的预算可以确定TD网络建设的大体规模,以及主要需求、重要参数以及所需要补充的设备等等。
3.4 TD网络容量规划
TD无线网络容量规划,主要是采用系统仿真、实际测量统计数据的方法,获取小区吞吐量、小区边缘吞吐量信息,便于站址的选择。
3.5 TD网络规划仿真
具有多天线增益配置、承载参数配置和ICIC干扰消除功能,以及无线资源调度等特点。这一阶段中,需要借助于专用的TD仿真工具来对既定的规划方案进行相应测试,重点注意对其容量以及覆盖范围进行仿真分析。具体的讲就是要做好导入规划数据、规划邻区、传播预测、时隙以及频率规划、蒙特卡罗仿真、业务模型配置等内容。
论文摘要:数字校园是高校教育信息化在数字时代的必然目标,对中国高校教育改革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但高校资源紧张,为使教学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有效的方法是建设无线校园网,创建数字化校园,实现超时空虚拟大学。
1引言
人类全面进人信息化社会,世界发达国家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和作用,高等教育必须适应信息化社会对教育的需求。但随着高校扩招的推进,各高校在校学生人数激增,教学资源紧张日趋严重,为使教学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有效的方法是建设无线校园网,营造数字化校园已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创建数字化校园,实现超时空虚拟大学。
2数字校园
2.1数字化校园内涵
数字化校园是以数字化信息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系统为依托,支持学校教学和管理信息流,实现教育、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应用,使教学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的一种虚拟教育环境。
2.2数字化校园是传统校园的时空拓展
(1)空间拓展。传统意义上的教室不复存在,将校园的功能突破围墙的限制,成为一个可以覆盖网络可达范围的无疆域的大学。
(2)时间拓展。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安排学习时间,突破了传统上定时定点集中上课的束缚,在网络覆盖区任何角落,只要有一台笔记本电脑,便可以随意上网接受教育。这种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不受电缆和网络线、布线限制的网络访问模式,就是无线上网。现在无线局域网络(WirelessLocalAreaNet-work,WLAN)在全球各地的数字化校园建设中已悄然兴起,成为教育网络发展的主要潮流。
3无线局域网
移动设备的发展催生了无线数据传输的应用。在此以前桌面机和服务器以及各种连接的电缆线还统治着市场,网络线,电话线们构筑起整个有线世界。随着Internet的飞速发展,无线网络还是被推上了日程。作为无线网络之一的WLAN,满足了人们实现移动办公的梦想。WLAN是利用无线通信技术在一定的局部范围内建立的网络,提供传统有线局域网的功能,能够使用户真正实现随时、随地、随意的宽带网络接人。WLAN可应用于办公、医院、校园、社区、厂房、监控、会议等,是当今网络发展的一个主要潮流。
3.1WLAN网络配置
在WLAN环境中要配置两种设备。一种是用来专门进行数据接收和发送被称作无线访问节点AP(AccessPoint)的设备见图1。一个AP能够在几十至上百米的范围内连接上百个无线用户。另一种就是提供给终端用户使用的无线网卡(WLANCard),通过无线网卡才能访问整个网络。
3.2WLAN特性
WLAN具有易安装、易扩展、易管理、易维护、高移动性、保密性强、抗干扰等特性。刚开始是作为有线局域网络地延伸而存在的,各单位广泛采用WLAN技术来构建其办公网络。但随着应用的进一步拓展,WLAN已发展成为公共WLAN,成为Internet宽带接人手段。
3.3WLAN应用范畴
WLAN应用包括:①休闲旅游。应用在生活社区、游乐园、旅馆、机场车站等游玩区域;②移动办公。应用在政府办公大楼、校园、企事业单位、医疗、金融证券等。③变化区域。难于布线及频繁变化的环境,临时需要的宽带接人,流动工作站等,建立WLAN是理想的选择。
3.4WLAN网络安全
用有线网络的安全措施可以满足其安全性需求,但对于安全性要求特高的用户,仍然存在着安全隐患,需要在无线接人点AP上加密即可达到安全要求。
4创建无线校园网络
随着高等学校大量扩招,教室、公共机房、电子阅览室、实验室等都无法满足教学的需要,教学资源相当紧张,造成这种困境的根本原因是教学受地点和时间的限制。改变这种局面的有效方法是建设无线校园网,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随地自主安排学习,实现教学不再受地点和时间的限制。
4.1安装、维护简单易行
无线校园网络系统可有效解决上述场所物理布线困难等难题,是目前局域网用户升级、改造现有网络最佳途径。既可用于物理布线困难的地方,调试也相对简单,更能节省大量的维护费用。其特点是有良好的先进性、开放性、可靠性、扩充性、管理性、实用性。
4.2实现动态管理
运用无线网络技术,笔记本电脑和服务器之间无需物理连接,通过AP实现与现有有线网络的连接,多人可同时上网;同时支持动态接人,在有效范围内,传输信号可以穿透墙壁等固体物质。
4.3教学资源利用充分
学校不必再投人大量的资金来建设许多公共机房;有笔记本学生用其笔记本上网,无笔记本的学生用现有PC上网,无需作更多的投资就能真正实现数字化校园的功能。教学不再受地点和时间的限制,缓解教学资源紧张的矛盾。
4.4节约经费
网络所需的基础设施不需再埋在地下或隐藏在墙里,节省大量的布线成本。而笔记本的价格正变得越来越平易近人,在笔记本上搭载无线连接技术也成了一块新兴的市场。教师和学生都使用笔记本电脑办公,学校就无需购置专用的教学PC,仅需购置无线网卡即可。
4.5易管理
无线校园网在安全维护上并不需要特殊的投资,在管理上则完全按照有线网络来管理。即通过服务器来给不同的用户设置权限,这样不同的用户只能访问特定的资源,即使是外来用户进人无线校园网的辐射区域,只能访问公开的信息。
5存在问题
5.1无线校园网未普及
全国虽然已经有很多高校建起了校园局域网,但使用无线校园网络的高校却不很多。因此,真正实现无线网络的数字化校园,还是任重道远。
5.2信息共享欠缺
校园内部网络安全防范与信息过滤欠缺,各个应用系统之间难以保证信息的一致和及时的数据交换,形成了很多“信息孤岛”,没有资源共享的平台,造成大量可用资源无法得到充分的使用。
5.3加密防火墙
对于无线网络来说,除存在有线网络存在的网络间黑客攻击和病毒侵袭以外,最大的问题是加密密码被泄露或破解问题,因此需安装二道防火墙,以确保关键系统不被人侵。
5.4信号接收不稳
无线网络虽然免去了布线的烦恼,但是它同样也给用户出了一个难题,AP放置地点、位置、无线网卡质量好坏、用户上网的地点、位置、方向、天气等都影响信号的接收以及信号的稳定。
6国内外高校应用实例
创建无线网络的数字化校园在国内外很多大学中已经启动,如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MIT)、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纽约州立大学、德国亚深大学、北京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等著名高等院校。
6.1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是中国率先进行校园无线局域网络建设的大学,而校园无线网络项目的投人使用,无疑使北大的教育网络建设在国内院校中率先走向了国际化。北京大学无线校园网共设计有250个节点,分布在办公区、教学区、学生宿舍区、图书馆、大讲堂、场、静园、勺园、朗润园、未名湖畔等处,覆盖了整个主校区。北大师生只要通过移动PC和无线网卡就可以在校园的任何地方上校园局域网或联接互联网,上网访问、查阅资料。无线网络的实施标志着北京大学将成为中国首家拥有校园WLAN的高校,也标志着中国高等院校教育网络建设在与国际接轨的道路上又迈出了重要一步。
6.2德国亚深大学
目前,有关TD-LTE无线网络规划的论文和专著很多,但大部分都是侧重于TD-LTE无线网络规划的理论分析。本文结合工程实际对TD-LTE无线网络规划的一些关键问题进行探讨。由于国内尚未明确TD-LTE所采用的频段,故本文将不讨论频率规划,只从覆盖范围的选择、站点规模、规划站点选取、天线选择、分布系统建设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覆盖范围选择
TD-LTE网络建设要以市场业务需求为导向,将网络建设到用户真正需求的地方。中国移动建设TD-LTE最大的可能是采用D频段(2570-2620MHz)或者F频段(1880-1900MHz),而TD-LTE覆盖范围与频段的选择是密切相关的。通常情况下,D频段覆盖室外热点区域,F频段进行室外全覆盖。选择TD-LTE覆盖范围时不应仅仅考虑网格测试区、主城区、城区等范围,建议综合考虑下面的因素:(1)覆盖范围应重点考虑数据热点区域与网格测试区。(2)在规划TD-LTE覆盖区域时应尽量连续,特别是规划D频段时,不能因为D频段是覆盖热点区域,而被划分成一个个的小区域,如果规划覆盖范围过小,会造成后期网络测试及TD-LTE业务推广均会出现很大的问题。(3)由于高校的数据流量一般较高,所以大学城等高校密集区域,应考虑在覆盖范围内。从现网TD-SCDMA的数据来看,虽然高校区域的TD-SCDMA载频更多,但高校区域的TD-SCDMA网络利用率仍高于非高校区域的TD-SCDMA网络利用率,高校区域也是TD-SCDMA网络首先需要扩容的区域,应优先建设TD-LTE。(4)对机场、重要的党政军机关、重要的酒店(例如处于郊区的但经常召开重要会议的酒店)应该包含在TD-LTE覆盖范围内。
图1是某城市的覆盖区域示意图,左图是数据密度仿真结果,右图是本次规划确定的TD-LTE覆盖范围。
D频段覆盖热点区域,可根据现网数据密度仿真及区域重要性划分为四个大的区域,包含了该城市中心城区、新城区、大学城等区域,如右图红色区域所示(包含蓝色区域)。F频段进行全覆盖,可根据TD-SCDMA覆盖区域及现网数据密度仿真来确定覆盖范围,如右图绿色+黄色区域所示,绿色为TD-SCDMA覆盖主城区范围,蓝色区域为主城区以外的热点区域。
三、宏站规模
通常根据覆盖预测来进行TD-LTE宏蜂窝站点数量的确定。根据理论计算,在达到同等覆盖质量的前提下,如果使用F频段可比使用D频段节省46%的建站资源(随传播模型不同,该值会不一样)。在进行TD-LTE规划时,D频段站点可略多于覆盖预测的站点。但由于TD-LTE D频段规划站点多于现网TD-SCDMA站点数,受限于选点难度,新选站点不宜太多。但在进行F频段的TD-LTE规划时,相对于覆盖预测,建议加大F频段的站点数量。因为在TD-LTE采用F频段时,站点数少与同覆盖区的TD-SCDMA站点数,站点可选择的余地较大,而且TD-LTE采用F频段的目的是进行连续覆盖,为了保证TD-LTE的网络质量,宜加大F频段的站点数量。
四、规划站点选择
在进行TD-LTE前期规划时,规划站点选择很重要,在不考虑现网实施条件的情况下,建议按以下原则进行规划站点选择:(1)TD-LTE站点不能仅仅在已建TD-SCDMA站点中选择,而应该综合GSM网络和TD-SCDMA网络的现有资源来选择。GSM网络站点数通常比TD-SCDMA网络更多,而且建设更早,综合GSM网络和TD-SCDMA网络现有和规划站址一起来规划TD-LTE站点,选择余地更大。(2)先考虑容量站点,再考虑覆盖站点。容量站点中优先选择高校站点和单站流量(G+T流量)比较高的站点。建设TD-LTE网络的目的是吸收高数据流量,高校站点通常数据流量比较高,而且发展潜力大,应优先选择。同理,单站流量(G+T流量)比较高的非高校站点也应该优先选择。(3)在容量站点确定后,才考虑覆盖站点的选择。覆盖站点优先选择建设单位标明的VIP站点,建设单位标明的VIP站点通常除了高流量站点外,大部分为需重点覆盖的站点,这些站点如果在TD-LTE覆盖范围内应全部选择。除了上述站点以外还需要挑选站点的,建议按下面的顺序考虑:①优先考虑已建TD-SCDMA/GSM共址站点;②其次考虑已建单GSM站点;③再次考虑已在前期规划但尚未建设的TD-SCDMA或者GSM网站点。
因为在TD-SCDMA/GSM共址站和单GSM站点中选择时,单GSM站点有可能不具备再增加一套系统的条件,所以优选TD-SCDMA/GSM共址站点。在已建、规划站点中选择时,应优先选择已建站点,因为TD-SCDMA或者GSM网规划的站点存在不确定性,后期可能会改址,会影响TD-LTE的规划。
五、天线选择
TD-LTE的天线选择也与其采用的频段密切相关。如果LTE采用F频段,可直接使用现网的F+A天线。如果LTE采用D频段,有两种选择,可选择新建单D天线,也可选择将原有F+A天线替换为FAD天线。
从业务发展趋势来看,中国移动TD-LTE宏基站网络最终会走向F/D频段共同组网,所以对于新建站点,建议一次建设到位,直接采用FAD天线,避免后期再进行改造。
对于D频段改造站点来说,建议优先采用新建单D天线的方式,因为更换现网天线会对原有网络质量造成影响,而且FAD天线单价远高于单D频段天线单价。在前期规划过程中,应优先选择天面条件较好的站点作为TD-LTE站点,只有对于天面新增天线施工困难的情况,才考虑替换原有天线。
六、分布系统选择
因为TD-LTE的频段较高,对于规划区内的TD-SCDMA物业点均建议建设TD-LTE系统。
TD-LTE室内分布系统建设方式包括单路建设方式和双路建设方式两种。双路分布系统相对于单路分布系统具有1.5~1.8倍的容量增益,对于提升小区吞吐量和用户峰值速率体验具有明显的性能优势,故在数据流量较大的区域,LTE应建设双路分布系统。
中国移动集团在《LTE扩大规模试验无线网建设指导意见》中建议:“对于新建场景,建议除物业点的地下室(无人员聚集)、停车场、电梯区域外,均建设双路分布系统。对于改造场景,优先采用单路室分系统改造方式,在容量需求较高或示范作用显著的物业点建设双路分布系统,覆盖除地下室(无人员聚集)、停车场、电梯外的区域。”
但实际规划设计中很难按此考虑。双路分布系统由于需要双路馈线和双倍天线,建设难度很大,特别对已建单路分布系统的物业点,再建设一路分布系统协调难度很大。对某地市的现网情况进行调研后发现,现网有双路分布系统的物业点不到1%,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协调困难。而且从投资效益上说,双路分布系统投资接近翻倍,但是很多物业点并没有建设双路分布系统的必要。现网很多分布系统是为了解决TD-SCDMA网络的覆盖需求而建设的,并没有很高的用户数及数据流量,在这些物业点建设双路分布系统会造成投资浪费。
笔者建议仅对高校、交通枢纽等物业点建设双路分布系统,其他物业点个别有需要的才建设成双路分布系统。
关键词:3G接入网;固网运营;无线网络接入技术
中图分类号:TN9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09)21-0074-02
纵览全球通信市场的态势,固定话音业务已呈现“增量不增收”的趋势,移动话音的收入虽然在增长,但用户ARPU也开始呈现下降,3G业务为运营商特别是固网运营商带来了新的希望,3G在全球范围内有了很大发展。3G标准包括WCDMA、CDMA2000和TD-SCDMA三种体系,相对传统的2G来说,3G在业务、营销模式、运营管理模式、商业模式等方面都将发生深刻的变革,对于固网运营商而言,如何有效进行3G接入网建设,推进3G业务发展成为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一、固网运营商3G接入网主要影响因素
固网运营商3G接入网建设主要受固网运营商自身网络资源特点、无线网络接入技术、行业政策管制等因素影响,在进行3G接入网网络建设需要对其进行深入评估。
(一)固网运营商自身网络资源特点
固网运营商没有移动网络的存量资源,但具有相对完备的固定网络资源且南北差异较大,同时由于3G投资巨大,固网运营商在3G接入网网络建设时要按需建设并充分利用原有资源(网络资源、客户资源、解决方案资源),根据固定网络资源的南北差异性进行南北3G接入网差别建设。南方管线资源匮乏,适合主要发展移动通信。北方提供移动、固定一站式服务的组合拳优势。南方移动覆盖区域,利用移动交换机的软交换架构,为企业提供NGN方式接入,作为固定业务软覆盖的可选方式之一。
(二)无线网络接入技术发展
3G接入技术作为无线网络接入技术的一种,由于不同技术有各自的生存期,若3G牌照发放较晚,则WLAN(或类似的移动数据网络技术)将会蚕食3G的一部分设备市场和用户市场,同时4G的技术成熟也将逐步替代3G的市场份额。
(三)行业政策管制
不同的管制政策也会影响固网运营商3G接入网建设,政策不同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强制漫游+号码携带:若政策强制不同运营商之间漫游,则固网运营商在初期部署网络时将会以较少的基站数量规模达到较好的覆盖率,前期投资成本将会大大降低,同时良好的覆盖率与号码携带政策初期将会使可观数量的竞争对手的用户转网于固网运营商的无线网络,使固网运营商能够在初期得到良好收入规模;(2)不漫游+无号码携带:为达到吸引可观数量用户入网的目的,则初期部署网络要以较大的基站规模达到良好的覆盖率,初期投资成本将会很大。由于没有号码携带政策以及没有2G的运营经验,很难能够使竞争对手的用户在初期转网,初期的用户规模和收入都会较少;(3)不漫游+号码携带:由于有号码携带政策将会使一定数量的竞争对手用户转网,同时为了达到良好的覆盖基站规模依然很大,投资成本不会下降,而用户规模则好于第二种可能,收入会有所提高。
二、固网运营商3G接入网建设关键问题
针对以上影响因素,固网运营商3G接入网建设主要涉及3G无线网络不对称设计、天线布局的重要性、链路预算等关键问题,具体如下:
(一)3G无线网络不对称设计
3G网络业务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上下行链路的非对称性,即下行流量、带宽需求往往大于上行流量、带宽需求。如果根据上行流量和带宽需求设计小区半径,小区覆盖面积会较大,但将降低下行链路的容量,导致基站配置的提高,如增加载波。如果完全按照下行链路需求设计小区半径,能满足下行容量需求,但小区面积会显著减小,导致基站数量大幅增加。因此固网运营商在布无线网时,需要采用有效方法来缓解容量和覆盖间的矛盾,如45W高功放,高接收灵敏度的基站产品,根据业务特性进行网络规划。
(二)天线布局的重要性
由于WCDMA采用1+1+1标准模式的三扇区天线或者全发3收的天线,如果在布基站时,天线方向布局不准、高度不相同,将无法通过参数调整来优化补救。在GSM中,基站天线高度是不同的,存在很大差异。这是由GSM的多层网络架构(HCS)决定的。在WCDMA网中,若各基站天线高度或者发射功率存在很大差别,将会造成导频污染和无主服务小区。因而固网运营商在布WCDMA无线网时,各基站天线高度和发射功率应尽量相同,扇区化天线方向应尽量指向各个主服务小区。
(三)链路预算
WCDMA的下行链路预算参数取决于终端的位置、移动速度和环境,因而弹性很大,并且一些下行链路指数实际是无法预先测定的,如需要的Eb/No等,所以在WCDMA中没有下行链路预算。
(四)站址与业务分布
将基站靠近业务量集中区域可减少W-CDMA基站发射功率,降低系统整体的干扰水平。在GSM网络中,由此带来的容量增益不太明显,GSM网络主要通过优化频率规划来提高容量。但将基站靠近业务量集中区域对W-CDMA网络容量有直接和显著的影响。譬如:将基站靠近业务量集中区域的程度提高2倍,可以将每条链路能量降低50%,从而将系统容量提高2倍。
(五)与固网的结合:WLAN提供室内高速数据服务
WLAN工作于其它频段,在室内环境下可提供高速数据业,例如会议室、机场候机室等场所,作为UMTS的补充,WLAN可以提供低成本的数据业务。UMTS室内覆盖设计应与WLAN的配置相结合,在机场、商场、咖啡店,WLAN可被用来增加用户满意度,提高经济效益。UMTS的高移动性是主要卖点,WLAN可减低UMTS的网络成本。
三、固网运营商3G接入网建设策略
结合固网运营商3G接入网建设关键问题,固网运营商在进行3G接入网建设时需要遵循如下总体策略:(1)快速建设,圈地覆盖,保证“高而不贵”的基本3G服务;(2)根据覆盖策略布点,如:南方地域覆盖,稀疏布点;北方人口覆盖,按需布点;高业务区黄金覆盖,密集布点;(3)接入网采用ATM组网,为降低投资成本,应要求基站接口开放(Iub接口);(4)黄金覆盖采用大容量基站,保证能承载大业务量和各种高速数据业务的开展;(5)RNC按本地网设置,在建设初期业务量较小的地方,可以按大本地网方式设置;(6)采用多种基站形态,降低总体建设和维护成本;(7)3G和固网宽带的结合:解决3G、WLAN接入固网宽带问题。
在具体进行3G接入网建设时,需要按照CDMA布网理念快速组网,基于业务推广的考虑采用广域的连续覆盖进行组网;从前瞻性考虑来保证网络长期的稳定性和平滑的可扩展性;保证各阶段无线网络硬件设备增加对于覆盖和容量的最优和合理。
(一)市区3G无线方案A和B
1.方案A:增加宏蜂窝满足网络的覆盖和容量要求。(1)初期基本网络实施。利用宏蜂窝层满足低负载情况下良好的室外和相应的室内覆盖,达到下行覆盖的要求,最终达到最合适的宏蜂窝基站数量,提高投资效率;所有基站利用同一频率(Fr 1);利用室内解决方案AIR(advanced indoor radio)作为热点区和楼宇覆盖的补充;(2)面对将来网络增容,利用第二载频宏蜂窝和第三载频微蜂窝满足容量增长的需要。所有新增加的宏蜂窝用同一频率(Fr2),所有微蜂窝用同一频率(Fr3),利用大功率放大器硬件加强小区主控区域,和软切换的富裕;利用远程天线下倾(Realtilt)帮助调整小区主控区;将微蜂窝和室内覆盖技术作为进一步满足热点地区的网络增容方案。
2.方案B:从开始就采用有效率的分层频率用法。(1)初期基本的网络实施。利用宏蜂窝满足较高负荷的要求为主设计网络,根据较高基站负荷设计基站间距,考虑特定地区的室内覆盖,所有宏蜂窝基站利用同一频率(Fr1);利用第二载频微蜂窝基站填充在确定的阴影地区(Fr2),从而轻松优化“阴影地区”;(2)面对将来网络增容,可利用第三频点作为宏蜂窝,结合室内覆盖技术来满足网络容量增加的需求;(3)利用缜密的 RRM(无线资源管理)功能软件保证最优的业务量分布;层的小区结构(最大到 Fr2 安置);基于负载的切换和基于服务的切换;监测高速移动终端
(二)郊区和农村基站建设方案:OTSR(单发3收)
针对郊区和农村对话务量要求低、覆盖要求高、投资少提出的解决方案。OTSR是利用无线网络上下行不平衡的特性把基站内的线性功率放大器(PA)从3个减为1个,功率设为45W进行下行链路的全发,通过提高功率来扩大覆盖面积。上行链路通过3扇区来接收。加PA的操作是在机架内部进行,不改变网络架构。由于线性功率放大器是WCDMA基站中造价最贵的单元部件,因此可以使基站的价格大大减少;有数据表明,可使基站的CAPEX降低30%。因此这是个覆盖和投资双赢的方案。固网运营商在初期布网时,可以考虑采用OTSR来对郊区和农村进行覆盖。
四、结语
3G无线接入网是自干扰系统,因而其小区容量、覆盖和服务质量之间是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3G系统容量增长不能通过简单地增加基站,提高功率来实现;其增加的基站必须保持已有接入网络整体结构不变,通过网络结构优化而不是参数优化来实现系统容量增加。
参考文献
[1]王哲.3G接入网的IP化趋势[J].现代电信科技,2007,37(10).
[2]杜之亭,苏耀华,马军锋,田辉,张国颖.3G本地接入网承载技术方案探讨[J].电信网技术,2009,(4).
[3]何建伟.图解3G接入网传输方式[J].计算机世界,2007,(3).
无线网络技术涵盖的范围很广,既包括允许用户建立远距离无线连接的全球语音和数据网络,也包括为近距离无线连接进行优化的红外线技术及射频技术。通常用于无线网络的设备包括便携式计算机、台式计算机、手持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PDA)、移动电话、笔式计算机和寻呼机。无线技术用于多种实际用途。例如,手机用户可以使用移动电话查看电子邮件。使用便携式计算机的旅客可以通过安装在机场、火车站和其他公共场所的基站连接到Internet。在家中,用户可以连接桌面设备来同步数据和发送文件。
二、无线网络的标准
为了解决各种无线网络设备互连的问题,美国电机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推出了IEEE802.11无线协议标注。目前802.11主要有802.11b、802.11a、802.11g三个标准。最开始推出的是802,11b,它的传输速度为lIMB/s,最大距离室外300米,室内约50米。因为它的连接速度比较低,随后推出了802.11a标准,它的连接速度可达54MB/s。但由于两者不互相兼容,致使一些早已购买802.11b标准的无线网络设备在新的802,11a网络中不能用,所以IEEE又正式推出了完全兼容802.11b标准且与802.11a速率上兼容的802.11g标准,这样通过802.11g,原有的802.11b和802.11a两种标准的设备就可以在同一网络中使用。IEEE802.11g同802.11b一样,也工作在2.4GHz频段内,比现在通用的802.11b速度要快出5倍,并且与802,11完全兼容,在选购设备时建议弄清是否支持该协议标准。选择适合自己的,802.11g标准现在已经开始普及。
三、无线网络类型
(一)无线广域网(WWAN)。无限广域网技术可使用户通过远程公用网络或专用网络建立无线网络连接。通过使用由无线服务提供商负责维护的若干天线基站或卫星系统,这些连接可以覆盖广大的地理区域,例如若干城市或者国家(地区)。目前的WWAN技术被称为第二代(2G)系统。2G系统主要包括移动通信全球系统(GSM)、蜂窝式数字分组数据(CDPD)和码分多址(CDMA)。现在正努力从2G网络向第三代(3G)技术过渡。一些2G网络限制了漫游功能并且相互不兼容;而第三代(3G)技术将执行全球标准,并提供全球漫游功能。ITU正积极促进3G全球标准的指定。
(二)无线局域网(WLAN)。无线局域网技术可以使用户在本地创建无线连接(例如,在公司或校园的大楼里,或在某个公共场所,如机场)。WLAN可用于临时办公室或其他无法大范围布线的场所,或者用于增强现有的LAN,使用户可以在不同时间、在办公楼的不同地方工作。WLAN以两种不同方式运行。在基础结构WLAN中,无线站(具有无线电网卡或外置调制解调器的设备)连接到无线接入点,后者在无线站与现有网络中枢之间起桥梁作用。在点对点(临时)WLAN中,有限区域(例如会议室)内的几个用户可以在不需要访问网络资源时建立临时网络,而无需使用接入点。
(三)无线个人网(WPAN)。无线个人网技术使用户能够为个人操作空间(POS)设备(如PDA、移动电话和笔记本电脑等)创建临时无线通讯。POS指的是以个人为中心,最大距离为10米的一个空间范围。目前,两个主要的胛AN技术是“Bluetooth”和红外线。“Bluetooth”是一种电缆替代技术,可以在30英尺以内使用无线电波传送数据。Bluetooth数据可以穿过墙壁、口袋和公文包进行传输。“Bluetooth专门利益组(SIG)”推动着“Bluetooth”技术的发展,于1999年了Bluetooth版本1.0规范。作为替代方案,要近距离(一米以内)连接设备,用户还可以创建红外链接。
为了规范无线个人网技术的发展,IEEE已为无线个人网成立了802.15工作组。该工作组正在发展基于Bluetooth版本1.0规范的WPAN标准。该标准草案的主要目标是低复杂性、低能耗、交互性强并且能与802.11网络共存。
无线个人网和无线局域网并不一样。无线个人网是以个人为中心来使用的无线个人区域网,它实际上就是一个低功率、小范围、低速度和低价格的电缆替代技术。但无线局域网却是同时为许多用户服务的无线网络,它是一个大功率、中等范围、高速率的局域网。
最早使用的WPAN是1994年爱立信公司推出的蓝牙系统,其标准是[EEE802.15.1[w-BLUE]。蓝牙的数据率为720kb/s,通信范围在10米左右。为了适应不同用户的需求,无线个人网还定义了另外两种低速WPAN和高速WPAN。
(四)无线城域网(WMAN)。无线城域网技术使用户可以在城区的多个场所之间创建无线连接(例如,在一个城市或大学校园的多个办公楼之间),而不必花费高昂的费用铺设光缆、铜质电缆和租用线路。此外,当有线网络的主要租赁线路不能使用时,WWAN还可以作备用网络使用。WWAN使用无线电波或红外光波传送数据。为用户提供高速Internet接入的宽带无线接入网络的需求量正日益增长。尽管目前正在使用各种不同技术,例如多路多点分布服务(MMDS)和本地多点分布服务(LMDS),但负责制定宽带无线访问标准的IEEE802.16工作组仍在开发规范以便实现这些技术的标准化。
无线城域网服务范围可覆盖一个城市的部分区域,通信的距离变化较大(远的可达50公里),因此接收到的信号功率和信噪比等也会有很大的差别。这就要求有多种的调制方法。因此工作在毫米波段的802.16必须有不同的物理层。802.16的基站可能需要多个定向天线,各指向对应的接收点。由于天气条件(雨、雪、雹、雾等)对毫米波的传输的影响较大,因此与室内工作的无线局域网相比较时,802.16对差错的处理也更为重要。
四、结语
随着第三代(3G)移动通信时代的到来,无线网络能够可以提供更多的多媒体业务,话音、数据、视频等,可收发电子邮件,浏览网页,进行视频会议等。虽然,未来的第四代(4G)移动通信的标准尚未出台,但它在各方面提供的服务都将优于3G的水平。今后几年,无线网络技术将更加成熟,产品性能将更加稳定,市场将持续不断地增长,价钱将持续降低,大型设备提供商将进入这个市场,大所属企业和公司将采用无线局域网进行内部网络建设。面对如此良好的发展前景,我国应大力推动无线局域网技术的研究和实用化,抓住无线局域网发展的契机。这样,不仅可极大地推动国家信息化的发展进程,还将为我国信息产业和通信市场步入国际市场提供大好机遇。
查看更多《邮电设计技术》杂志社信息请点击: 《邮电设计技术》编辑部
本期关注
(1)son技术是降低网络成本和提高网络效率的利器 孙震强
信息传真
(3)烽火科技蝉联“光通信最具综合竞争力企业10强”榜首 李永江
本期关注
(4)自组织网络(son)技术之标准化演进 贺敬 常疆
信息传真
(7)中讯院2012年度再获21项国家奖 郑莉玲
本期关注
(8)e—utran自组织网络(son)关键技术 孙乐 张丽
(13)最小化路测技术发展现状及应用分析 贺琳 刘申建 郭省力 刘洋 李福昌
信息传真
(17)中兴通讯信息 李强
(17)阿朗携手telefonica升级阿根廷和捷克ip网络 乔伊
本期关注
(18)lte系统自动干扰抑制技术浅析 唐艳超 贾川 韩潇 韩玉楠 李福昌
信息传真
(22)90多篇文章获得中讯院学术年优秀论文奖 郑莉玲
本期关注
(23)自组织网络(son)的应用思考 张广焯 朱筱芳 武亮?
(26)从人工优化向智能优化转变 刘洋 费世波
信息传真
(29)华为信息 张伟
无线通信
(30)3g无线网络建设施探讨 乔建葆 傅强 黄晓明
信息传真
(34)2012中国联通运行维护、网络建设、规划优化技术论坛成功举行 薛海斌
无线通信
(35)wcdma无线负荷归一化方法探讨 黄志勇 张恒 朱佳佳 张曼
信息传真
(40)科华恒盛信息 曹军苗
无线通信
(41)集团客户qoe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 葛迪 钟星
信息传真
(44)阿朗信息 乔伊
无线通信
(45)wi—fi网络智能管道控制技术的研究 邓博存 王建军 刘己未 刘名茂
(48)室内分布系统共建共享研究 赵占强 程慧敏 范现瑞
信息传真
(51)爱立信信息 王伟
数据通信
(52)运营商级分布式开放云计算 王大鹏 邢凯 孙家飞
(59)电信运营商云服务的开展与管理研究 周可记 刘露 张云勇
(63)影响流量经营的因素与
对策 秦雪松 秦雪峰
信息传真
(66)亨通光电20余款4g通信及海缆新品 曹军苗
电信传输
(67)光电混合缆及英在远供电系统率的应用 顾利国 薛梦驰 钱建荣 沈建春 张卫强
信息传真
(70)安捷伦噪声系数测量技术的应用范围扩展至50ghz 安杰
电信传输
(71)3tn技术在长途传输网中的应用探讨 李勇
电信交换
(76)sgsn池组规划关键问题与后续演进浅析 刘扬 王娜 郑航
运营维护
(81)助力大客户专网运维的“面向业务的统一网管” 万海荣
综合
(83)业务财务一体化需求分析思路与方法研究 李福东 姜文颖 向磊
【关键词】空口质量;载干比;导频污染;异频邻区
移动通信网络是一个动态的多维系统,尤其是CDMA1X&EVDO网络,它会随着用户数量、运行环境变化、技术的更新等而不断发生变化。这些变化都会影响到网络指标的变化和网络性能,因此必须持之以恒地对网络进行监测和优化。同时,为了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设备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网络的平均服务质量、提高效益,也需要不断地进行网络优化工作。因此,网络优化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1 CDMA 1X&EVDO技术
1.1 CDMA技术优势
CDMA系统采用码分多址的技术,利用扩频通信的原理,在系统中使用多种先进的信号处理技术,使CDMA系统具有许多优点。
(1)大容量
根据理论计算及现场试验表明,CDMA系统的信道容量是模拟系统的10--20倍,是TDMA系统的4倍。CDMA系统的高容量很大一部分因素是因为它的频率复用系数远远超过其它制式的蜂窝系统,同时CDMA使用了话音激活和扇区化,快速功率控制等技术。
(2)软容量
在FDMA、TDMA系统中,当小区服务的用户数达到最大信道数,已满载的系统再无法增添一个信号,此时若有新的呼叫,该用户只能听到忙音。而在CDMA系统中,用户数目和服务质量之间可以相互折中,灵活确定。例如系统运营者可以在话务量高峰期将某些参数进行调整,例如可以将目标误帧率稍稍提高,从而增加可用信道数。同时,在相邻小区的负荷较轻时,本小区受到的干扰较小,容量就可以适当增加。
(3)软切换
所谓软切换是指移动台需要切换时,先与新的基站连通再与原基站切断联系,而不是先切断与原基站的联系再与新的基站连通。软切换只能在同一频率的信道间进行,因此,模拟系统、TDMA系统不具有这种功能。软切换可以有效地提高切换的可靠性,大大减少切换造成的掉话,因为据统计,模拟系统、TDMA系统无线信道上的掉话90%发生在切换中。
1.2 CDMA EVDO网络架构
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主要包含接入网(Access Network,AN)、分组控制功能(Packet Ccontrol Function,PCF)和接入网鉴权/认证/计费服务器(AN-Authentication, Authorization and ccounting,AN-AAA)等功能实体。AN 完成基站收发及其控制器的功能。其中,PCF 完成A8 和A10 连接的建立以及分组数据业务节点(Packet Data Service Node,PDSN)的选择功能。AN-AAA 存储接入鉴权的算法和参数,执行接入鉴权功能。
2 CDMA 1X&EVDO优化研究
2.1 无线网络优化目的
CDMA系统是一个自干扰系统,某个用户相对于其他用户来说就是干扰,每个小区也会对其它小区构成干扰,尤其是同载频的邻区。同时,小区具有呼吸功能,网络负载越高,干扰越大,覆盖范围越小;反之网络负载越小,干扰越小,覆盖范围越广,网络的覆盖范围与容量都是随时变化的,每个扇区的容量是一种软容量。因此基于CDMA技术的网规网优相比基于GSM技术的网规网优要复杂的多,不是增加几个基站就可以提高系统性能。因此,功率控制在CDMA网络中显得尤为重要,也是CDMA的核心,通过功控,有效地解决“远近效应”。因此从另外一个概念来讲,CDMA系统本身就是一个功率控制的系统,链路性能和系统容量取决于干扰功率的控制程度。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相互制约,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比如软切换,它虽然能够降低用户切换过程中的掉话率,但是当某个用户在进行软切换时,同时可以与激活集中的多个基站建立业务信道,这样也就占用了多个基站的资源,即浪费了网络容量。
无线网络优化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工程优化,即建网时的优化,主要是网络建设初期以及扩容后的初期的优化,它注重全网的整体性能;二是运维优化,是在网络运行的过程中的优化,即日常优化,通过整合OMC、现场测试、投诉等各方面的信息,综合分析定位影响网络质量的各种问题和原因,着重于局部地区的故障排除和单站性能的提高。
2.2 系统相关参数设定
(1)系统参数
系统参数是指用来分析的系统的参数,例如码片速率、寻呼速率、载频邻区和邻接小区、ROT(反向符合控制门限)、DRCSupervision Timer(DRC监视定时器)、DRCChannelGain(DRC信道增益)等。
邻区列表参数:20个
(2)移动台参数
移动台参数是指基于主要手机生产厂家设置的一些参数,如噪声系数、前向链路Eb/No等。移动台参数有:
最大发射功率:23dBrn(0.2 Watt)
移动台设备噪音指标:8dB
人体损耗:3dB
Eb/No:7dB
3 CDMA EVDO优化策略设计
3.1 基础优化
网络基础优化主要是评估现网存在的网络基础性问题,主要包括无线网络覆盖、信号空口质量、邻区配置、RSSI异常、设备状态健康检查、全网配置参数核查,定位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实施方案并验证。EVDO网络存在用户接入失败、掉线、速率慢、扇区吞吐效率低等性能差的问题,在做好站点优化基础工作上从端到端进行深入分析,制定解决方案,实施方案并验证性能提升效果。同时协助处理因工程遗留问题引起或VIP用户投诉的EVDO性能差问题。
3.2 无线环境优化
无线环境包含前向链路和反向链路,优化重点为前向覆盖、覆盖区域应用层下载速率。反向链路是建立在前向链路的基础之上,反向上传到那个基站、上传速率等都与基站距离(干扰和传输除外)有关。所以无线的优化重点为前向链路和覆盖的优化。现网中主要反映现网的问题有导频污染、弱覆盖、越区覆盖、路段C/I差等,根据实际的情况制定相应的网络优化方案。
4 结语
CDMA EVDO网络优化工作是一种持续性的工作,要不断地对正在运行的网络进行优化。在网络运行初期,由于用户数较少,需要通过路测进行优化,这种过程一般需要重复多次。随着用户数的增多,可以通过网络维护中心记录的数据对网络进行优化。
参考文献:
[1](美)Vijay K.Garg.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原理与工程设计―IS95 CDMA和CDMA2000[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关键词:AP直接覆盖 AP接入原有系统覆盖 WOC组网 入墙式AP覆盖
Abstract: Selecting the appropriate WiFi signal coverage can improve the running quality of WIFI network and is conducive to the maintenance of the carrier image as well as to enhance market competitiveness and to expand market share, to ensure the economic benefit of an operator.
Keywords: AP direct coverage of AP access to the original system covering the WOC network into the wall type AP coverage
Key words: high-rise; office building; core; design
中图分类号:TN8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前言
在手机、游戏机、数码相机等消费类电子产品越来越普及,终端产品丰富使wifi的普及率将会越来越高,这表明了wifi市场将会有更广阔的前景。随着用户量和数据量的不断增加以及组网环境越来越复杂,如何建设良好的wifi网络变得日益重要。
在通信市场的竞争中,用户关注网络的问题主要是:上网速度慢,网络延迟多、信号覆盖差和网络掉线等,所有的指标都需要通过在wifi网络组建前进行有效网络规划而达到,因而选取合适wifi信号覆盖的方式可以提高wifi网络的运行质量,同时维护运营商的形象,增强运营商的市场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保证了运营商的经济利益。
目前在热点区域进行wifi信号覆盖的方式主要以下几种:
2、AP建设小型室分系统
AP加功分器多带几个吸顶天线对目标区域进行覆盖,形成一个小型室分系统。这种方式出于投资考虑,对某些目标区域只要求泛覆盖,无线上网需求比较少,同时没有原有室分系统,需单独新建一套该系统的进行有效覆盖,并不需要考虑容量问题而采取一种节资覆盖方式。一般建设方式如图3-6所示:
图3-6 AP建设小型室分系统图
采用AP+多面外接天线的覆盖方式,如:覆盖区域面积较大(如大于3000平米)、场景开阔、对容量要求不高的区域,如机场、会展厅、大型商场、大型图书馆等。其次、对容量需求较少,覆盖面积较大的场所,如一些大商场,空旷的公共地区等,也适用用于间隔比较多微型办公室等。
3、AP直接覆盖
AP直接放装是最简单的WLAN覆盖方式,在需要进行覆盖的区域根据信号传输损耗的链路计算结果和容量需求选择合适的位置直接放置AP。一般来说,单独放装AP的点位选择比较灵活,基本可以选择适合WLAN覆盖的最佳安装位置,并且由于单个AP直接覆盖的范围一般不会很大,在覆盖面积较大或结构复杂的场所时会使用较多的AP,这样可以获得较大的网络容量。一般直接覆盖AP采取100mW小功率AP进行覆盖,AP直接覆盖能力如表3-7所示:
表3-7 AP直接覆盖能力表
此覆盖方式适合于对容量需求较大的场合,使用场景如下:一、业务量较高,用户较集中,如会议厅;二、目标覆盖区域开阔,大部分可视,如酒店大堂;三、覆盖区域较离散,如写字楼个别楼层的会议室;如会议室、机场的VIP候机区、咖啡吧、业主要求的无线上网需求较大的区域等。四、适用于覆盖区域较小并且较空旷的区域如电信营业厅、小型卖场等。
4、AP接入原有系统覆盖
4.1AP接入室内分布系统可;此方式将AP作为信源连接到楼内的分布式天线系统中,通过合路器合进改系统,wifi信号通过分布式小天线覆盖热点区域。由于WLAN系统的工作频率为2.4G频段,其在空间的传输损耗相比CDMA 800Mhz信号高很多,AP本身作为信号源的输出功率相比CDMA基站也低很多,一般只有500mW,故AP合路点比较多,如果待覆盖区域面积较大或内部楼宇结构复杂时,这种建设方式最有效,最快捷一种方式。AP接入室内分布系统如图3-7所示:
如图3-7 AP接入室内分布系统原理图
此覆盖方式适合于已经建立起原有室内分布系统,并且原有器件符合wifi系统器件要求,同时该系统对容量需求较少,覆盖面积较大的办公室,大商场等场所。
4.2通过WOC组网;CATV(含数字电视)工作频段为5~860MHz,wifi工作频段2400~2500MHz,隔离带很大,采用CATV和WLAN合路器可以简单的实现两种系统的信号复用。同时发现,WOC系统所采用的器件插损指标好于原CATV系统器件指标,因此CATV系统改造为WOC系统后,CATV信号大部分时候不降低或略有增强,通过合适的方案设计可以保证CATV信号在经过WOC系统改造后降低不超过3dB,而CATV系统信号一般有10dB以上的冗余。因此CATV系统改造为WOC系统后不会影响到CATV系统的性能。某酒店WOC示意图:
图3-8 某酒店WOC系统图
图3-9 某酒店WOC安装图
WOC系统选点要求:有完整的CATV系统,保证施工的可行性,同时该系统没有产权纠纷,并且CATV信号强度不低于55dBm(采用频谱仪测试不低于-52dBm),有无线上网的需求的地点,如星级宾馆、快捷酒店、大学宿舍或酒店式公寓。
4.3AP通过原有LAN网进行组网;此方式通过已经布放好的网线,通过原有LAN系统,外接到城域网方式组网。一般来说,目标覆盖区域走线困难,可以通过此方式快速组网。下面介绍通过原有LAN网组网覆盖方式---入墙式AP覆盖。入墙式AP也叫墙壁式AP、入墙式无线AP,属于无线AP的一种,体积小,因其专门设计为安装至墙壁的普通国际标准的86线盒,可以完美替代房间内的有线网络面板,实现诸如酒店、宿舍、家庭、办公场所等不方便大面积施工的无线覆盖区域覆盖。一般入墙式AP面向经济型酒店设计的墙插式AP,采用国标86mm 面板, 可以方便的安装到酒店房间内的接线盒上,不破坏室内原有装修设计。内置的IEEE 802.11b/g/n 无线模块,最高支持150Mbps 传输速率,可连接笔记本、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无线终端设备。入墙式AP覆盖目标灵活,针对性强,布线工作量小,成本低,同时规避穿墙带来的损耗,无线网络覆盖质量高,但AP覆盖半径小,AP需求量大,在工程上,利用入墙式AP需要替代房间内的有线网络面板,目前入墙式AP应用比较多在于酒店宾馆,总之通过入墙式AP可以良好解决原先宾馆房间wifi无法覆盖的问题,同时很好的解决wifi网络的自干扰及其他运营商干扰的问题。
此覆盖方式适合于有完整的LAN系统,保证施工的可行性,同时有无线上网需求的地方,如企业办公室,酒店客房或大学生宿舍。
5、采用室外AP覆盖
室外AP覆盖往往采用大功率AP和高增益天线,室外型AP由外向里发送信号,阻隔较少,高功率穿透力强。其应用场景主要是室外、没有室内覆盖的区域、小型楼宇、商业街或广场等区域。
6、结语
本论文总结了wifi信号覆盖的方式,论述了不同组网方式以及对其应用范围进行讨论,并在一些场景提出相应解决方法,这样通过系统对wifi网络组网方式进行总结和论述,有利于降低网络建设成本,提高网络质量以及保障用户体验。
一、比较对象的选择
比较对象的选取是对比中外顶级科技期刊网络传播效果的前提,为此本文设置了四个遴选原则:(1)同时拥有,即对比双方均有自己独立的网站,依托数刊联合网、主办单位网、学科信息网、数据库平台设立的期刊网页予以排除;(2)同一时期,即选取2014年最具影响力的科技期刊对应的网站;(3)同一领域,即参与对比的科技期刊所处的学科领域相同;(4)级别对等,即影响因子均处于同类期刊前列,国外期刊选取“JournalCitationReports(ScienceEdition)”影响因子在专业排名前5的科技期刊对应的网站,国内期刊选取“TheHighestInternationalImpactAcademicJournalsofChina(2014)”影响因子在专业排名前5的科技期刊对应的网站。通过筛选,最终梳理10种国际顶级期刊网站以及对应的国内10种顶级期刊网站作为本次的比较对象,详见表1。
二、对比维度分析
1.关于网络传播途径科技期刊除自办网站外,还可通过专业科技类网站、综合类门户网站、社交网络、移动终端无线网络等多种方式,传播科技信息,实现论文资源共享,提高本刊影响力。国外科技期刊比较注重开拓社交网络的应用,[9]如EnvironmentalScienceandTechnology期刊网站上就有Facebook社交入口链接、Nature期刊网站上有Blogs入口链接,用户可点击链接进入相关主题讨论。从单纯的新闻媒体与社交网络的传播优先顺序来看,国外科技期刊论文更倾向于借助媒体的优势进行内容公开,并依托媒体的社交网络工具实现与公众的互动;而国内的科技论文在选择网络传播方式时,更倾向于在作者自我控制力较强的微博、博客、微信等社交网络工具首先进行公开,获取广泛影响力后再转入新闻媒体的转播视野。移动终端阅读作为一种节能环保、经济的绿色阅读方式正受到期刊网站的青睐,Cell的导航条即具有Mobile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此下载移动客户端,ChineseMedicalJournal也支持iPad阅读功能,但总体上科技期刊网站支持移动终端阅读的比例较低。在论文新闻化方面,国外期刊如Science、Nature等除通过自己的官方网站科技新闻外,还定期向各大门户网站及各科技网站推送自己依据科技论文转化的科技新闻,而国内的期刊网站在这方面做得相对不够。近几年,国内科技期刊与新闻媒体逐步联手构建最新科研成果大众化传播的有效机制,实现多方共赢,但相对于国外多渠道的网络传播机制,目前国内的期刊与期刊、期刊与媒体、期刊与网络出版商的合作形式总体上还处于较低水平。为鼓励公众参与,国外期刊网站一般都设有论坛、群组、留言板等一系列的互动功能,公众参与度也较高,如在Nature的用户交流页面中,用户可以畅快地泡论坛,自如地添加标签,快捷地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或资料,而国内期刊网站的相关功能有摆设之嫌。
2.关于主页内容安排上述国内外顶级期刊网站主页均居中分布,网页布局总体分上、中、下三层:最上层大多放置反映期刊特色的logo与导航条;中间层是各功能分区,主要包括期刊介绍区、新闻公告区、检索浏览区、用户登录区、友情链接区及其他扩展功能,内容最为丰富;最下层主要是期刊版权声明、联系方式、帮助等提示性栏目。在个性化要求日益突出的今天,上述三层之分也非严格限定,最上层有时也放置相对重要的信息,如广告条、重大公告等。国内顶级期刊网站中间功能区从左至右分两至三个竖条,具体内容排版由期刊根据自身特色设定,如ChinesePhysicsLetters期刊网站将通知公告放在左列,而JournalofMolecularCellBiology将事件公告放在右列。国内顶级期刊网站的当期文章目录与摘要占据整个网页的绝大部分,如ChineseChemicalLetters期刊网页几乎全是论文的简明目录,由于过多强调期刊网站主体功能容易导致其他相关功能的不足,布局略显单调、呆板,风格上也缺少国外期刊网站那种随和与自然。页面的底部区域,国内的科技期刊网站一般设有ICP备号、地址、邮编、联系方式等本土特色鲜明的信息,在设计上应当考虑增强网页内容的整体视觉效果、减少结尾部分的突兀感。需要说明的是,上述10个外国期刊网站中,Nature、NatureNanotechnology、NatureBiotechnology、NatureMaterials是同一出版机构下属的多种期刊,其主页布局风格十分相似,说明同一出版机构下属的各期刊倾向于采用相同的网站设计团队,而这种模式可大大降低网站的建设成本。
3.关于页面形式设计可视化图像比文字更容易吸引人们的注意,借助视觉形式动力指引人们目光移动的顺序,[11]最快速、直接地向大众解读所要传达的主题信息。国内期刊网页在可视化程度上明显比国外期刊网页低,除期刊封面、广告位图外,整个网页中很少有其他图片,论文内容可视化更是不足,10个国内顶级科技期刊网页,只有NanoResearch期刊网站在数字刊目推介中配有相应的图片,以辅助理解论文内容。而国外期刊网页,图像占比率相当高,如Cell期刊网页充满各种图片,即便是通俗易懂的内容也倾向于用相应图片展示。从设计学的角度看,国外期刊网页的图片质量较高,如Science期刊网站将2014年11月14日的封面悬挂其上,把闪电与城市的大小比例无限放大,给人们展现一种非常规的视觉体验,整个城市被一层红色的浓雾笼罩,闪电从空中画出一道道痕迹,画面以红色系的冷色调给人一种警示、恐惧的效果,通过视觉语言有力地诠释出全球变暖对闪电活动的影响,见图1;而ChineseScienceBulletin期刊2014年11月的封面则以专业化极强的学术图片搭配红色的抽象背景,普通大众很难通过视觉语言解读封面故事,见图2。国外期刊网页除有图片外,还有音频和视频内容,如TheLancet期刊网站专门设有“Multime-dia”一栏,提供各种视频、音频;而对应的ChinesePhysicsLetters期刊网站几乎没有一幅图片,更不用说视频、音频。此外,也有国外期刊网页将大尺寸、高清晰的图像专门存放在相关链接中,如Science论文页面中有专门的“Viewlargerversion”链接,可点击查看高清图片,并可以教学幻灯片形式下载。
4.关于主体功能外的扩展服务与增值服务科技期刊网站的主要目的在于推介本刊的重要科技论文,由此衍生出诸多扩展服务与增值服务,如RSSFeeds、E-mailAlert、ProfitService等。国内期刊网页大多设有“订阅指南”,提供相关纸质本的订阅信息,很少有RSS链接;而国外期刊网站RSS订阅已成共性,订阅内容的分类方式也不尽相同,JournaloftheAmeri-canChemicalSociety期刊订阅内容分为JournalArticle、CASSection两类,Nature期刊有ScientificAmerican、NatureResearchJournals、NatureReviewsJournals、Na-turePublishingGroupJournals、NewsServices等多种类别。如今,期刊网站以E-mailAlert(电子期刊派发)方式可对自立身产品进行营销推荐,并可根据用户的需求自动地发送信息(如杂志的当期目录、摘要等),Na-ture邮件提醒服务细化了服务内容,依出版物A-Z字母索引,按用户的个性选择予以提供;而提供E-mailAlert服务的国内期刊网站只有ChineseMedicalJournal、ChinesePhysicsLetters、ChineseChemicalLetters三家。在期刊网站运营盈利方面,国内期刊网站盈利水平较低,大多处于无收入状态,而国外科技期刊网站的运营经验则较丰富,如NaturePublishingGroup为作者提供有偿英语语言编辑服务和黑白或彩色抽印本订购服务;Science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和网页广告收入等。虽然“会员制”服务模式被国内外期刊网站普遍采用,但国内大多数期刊网站在实践层面较为肤浅,注册会员除阅读电子期刊外,很少能享受到其他特色服务;国外期刊网站的“会员制”服务,则较为全面,如JournaloftheAmericanChemicalSociety期刊网站除上述功能外,还为会员提供来自学会的教育、培训机会,给予项目基金资助,推送行业信息报告,组织就业指导培训,会员的求职信息等。
三、改进策略
1.增加科技期刊网络建设评价指标,促使期刊重视网络传播科技期刊的传统评价体系主要是基于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选取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等重要指标进行科学统计与分析,将各期刊排序在相应学科下,作为期刊质量的衡量标准。近年来,又增加了基金论文比、地区分布数、他引率等修正指标,改进了期刊评价工作,每年均出台新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含核心版与扩展版),但该评价体系尚未引入科技期刊的网络建设因素。因此,可将期刊网络影响力作为单独的一项评价指标,并在期刊评价总指标体系下进行相应的赋权。一套融合了网络传播指标的评价体系,对期刊网站建设具有重要导向作用,激励各期刊加大网站建设投入,努力争取较高评分。而且,在当前发展“互联网+经济形态”的风口,“互联网+期刊”建设更应受到重视,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信息咨询和知识交易可通过科技期刊网站这一载体进行。
2.拓展科技期刊网络增值服务,树立为用户服务的理念在网络信息资源爆炸时代,科技期刊提供科技文献的目次、摘要、全文以及期刊介绍等信息的基本服务与科技信息自身价值的实现之间存在巨大的鸿沟,也无法应对用户多层次、差异化、定制式的信息需求。期刊网站当务之急是要以科技期刊论文为核心开发丰富多样的服务项目,如在科技期刊网站设置用户交流社区、内容推介区、图书情报机构专家在线咨询、文献计量统计分析模块等等,[12]通过树立为用户服务的理念,在注重内容学术性的同时,也关注内容服务的高容量性、新颖性、时效性、趣味性,使用户拥有更多的选择的同时更愿跟踪了解学科最前沿信息,增加用户体验、提高互动效果,转优势为增值服务。期刊数据库,如知网、维普、万方等,可通过适当降低使用费用、降低集中式授权比例、灵活采用分散式授权方式、与信息分析单位合作,为用户提供除单纯论文下载外的情报分析信息。
3.发挥编辑的作用,提升期刊网站的管理运营能力科技期刊网络传播涉及网络科技新闻的传播、科技论文在社交网络中的传播、移动终端电子期刊的传播等各种传播途径,每一种传播途径的开拓与维护都需要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13]前述科技期刊网站的内容组织与形式设计都需期刊编辑的积极参与,也对编辑各方面素质提出更高要求。先前是期刊编辑将内容进行选排后由网站设计公司进行线上传输,而今要求编辑对即将出版的论文进行筛选和推荐,并对重点论文进行精辟点评、概括及配图,这就要求编辑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背景和明晰的新闻传播意识。此外,多样化的文章体裁、多指向的超链接等,要求编辑做好统筹安排,严格把关层级结构关系。编辑个人的风格偏好将密切影响期刊网站相关模块甚至是整体的风格,其应当建立起与可视化图形图像设计者的密切联系,借用他人新颖的页面设计、契合的动静图像组合将严肃的科技期刊及其网站办得生动、活泼,实现协同管理。
四、结语
【 关键词 】 计算机网络技术;新媒体;发展模式;分析
Discussion of New Media Development Model is Based on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Dong Peng
(Jining Teachers College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Inner Mongolia Wulanchabu 012000)
【 Abstract 】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of new media technology is mainly based on digit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elying on the Internet platform for communication and interaction, the media in the form of an innovative form. Currently, the Internet and other new media has become important following the traditional media media, to achieve timely dissemination of information, rich content, while significantly reducing the cost of information publicity. In the process of the new media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mong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is constantly developing, and its provide a strong technical support, so that the new media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disseminating information. In this paper, new media development model of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analysis.
【 Keywords 】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new media; development model; analysis
1 引言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作为一名高校的计算机教师,也在不断地对新媒体的发展模式进行分析,通过了解互联网新媒体,到解决新问题在发展中的问题,为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新媒体的发展做出贡献。
2 网络新媒体的产生
网络新媒体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础上所产生的。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始在我国得到应用,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普及和应用,人们开始逐渐对网络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对其开发和研究。现在随着网络的发展,网购、网校、网上银行、网络社区、网络医院等互联网基础服务形式逐渐增多,互联网已经成为了当今世界经济的重要发展方向,它的出现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是一种无法比拟的技术形式。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媒体形式逐渐的走向社会,其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作用也在日渐提高,已经被誉为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
互联网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有很多明显的优势。首先它将文字、声音和影响等形式融合在一起,更好地对信息进行了展示和解说,这种融合结合了其他媒体形式的优点,让信息更加直观地进行了展示。互联网新媒体不仅仅在发展自己,也推动了其他媒体的发展,让传统媒体感受到了互联网的魅力所在。同时,也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新媒体的出现让传统媒体的生存空间受到了挤压。因为网络新媒体的出现让信息传播的更加快捷,信息的展现形式多种多样。人们更喜欢主动地去搜索信息,而不是被动地去接受信息,网络媒体凭借着其诸多的优点,被人们的关注程度日益增加。
3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对互联网新媒体的影响
对于新媒体而言,其重要的组成形式主要是依靠网络和移动设备,与传统媒体相比,互联网新媒体对新技术的依赖程度更高,其中计算机网络技术就是互联网新媒体的核心技术。互联网的发展已经成为极具商业潜力的重要发展模式,关系到新媒体的发展。
3.1 新媒体的信息传播形式改变了人们的习惯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的信息传播形式也随着不断的改变,其传播途径和传播方式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从互联网产生开始,人们的信息接收和传播的重要方式就在不断的变化。最早主要的媒体传播方式以网站为主,人们通过互联网去沟通和搜索自己想要的信息,这种形态之下的信息传播模式多为单向的传播,带来具体的互动还需要一些聊天工具的辅助,聊天工具的诞生改进了人们之间进行传播的交流的重要形式。之后论坛的出现让信息传播形式更加的快捷,大多数的年轻人都喜欢泡在论坛进行观点的阐述。而随后的微博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传播方式,迅速地发展为一种新的传播形式,微博的开放型、便捷性深深收到广大网民的喜爱。现在微博作为信息重要的传播方式,不仅参与信息的传播,还是重要的言论所在地。一些政府都在微博中政治措施,告诉人们重要的信息。
3.2 无线设备成为新媒体的重要载体
随着我国通信网络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已经逐步建设成3G、4G网络,这标志着通讯网络与互联网之间的融合正式开始,无线网络的发展将大大拓展新媒体的范围,移动设备也成为了新媒体的重要载体,在手机上浏览信息,与人沟通已经成为了现在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随着手机技术的进步,智能手机运行速度的加快,已经可以满足人们对信息的浏览,让人们更好地在网络平台上进行互动和上传信息,将自己生活当中的点滴和遇到的奇人怪事进行分享。未来的新媒体发展更多地需要移动互联的发展,移动互联网增加了媒体的传播种类,让移动互联网用户快速的增长,开辟了互联网信息时代的新纪元。
3.3 新媒体的发展改变信息的内容结构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信息传播形式和内容结构在不断地改变,早先的媒体传播方式仅仅是以文字为主,实际上是传统信息传播方式的演化,并没有完全展现出自己的优势。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线视频技术的推出,突破了原有的传播形式,网络信息传播开始有直播、声音、图像的变化。其在线直播的内容多种多样,用户还可以自由选择播放的内容,重复观看自己喜欢的节目,这种回放和自由的形式是传播的播放形式所不能达到的,而且在对视频的处理上,更加地清晰。新媒体的发展为用户提供了更多的信息服务,增强了用户的体验性,满足了不同用户的需求。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将会给人们带来更多的视觉体验,也会给媒体产业带来更多的商业模式。
4 结束语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发展模式也在不断地改变,目前移动互联技术已经成为推动新媒体发展的核心技术,在不断地改变着现有新媒体形式。新媒体的发展得到了更多的重视,计算机网络技术也为其提供有利的技术支持,促使互联网新媒体技术更加健康地发展,提供给用户更加方便的网络信息服务。
参考文献
[1] 杨艺,罗玉云.论新媒体传播技术及其发展趋势[J].衡水学院学报.2012(06):98-100.
[2] 褚永波,万文丽.互联网新媒体传播优势[J].中国新通信.2014(02):47.
[3] 文新发.互联网新媒体对高校信息安全的影响[J].信息通信.2013(07):132-133.
[4] 王中贝.浅析凤凰传媒集团的互联网新媒体营销[J].东方企业文化.2013(20):183.
[5] 周钧.试论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对互联网新媒体的影响[J].中国报业.2013(10):117-118.
关键词: 现代信息技术;数字化校园;一卡通系统;校园应用系统;安全防护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93.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1)1210096-02
在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的基础上,光纤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虚拟现实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迅速发展起来。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使人类的信息资源实现了高度共享,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信息交流的模式,也为传统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数字化技术与远程交互技术提供了有利条件,继而在传统校园网的基础上提出了“数字校园”的概念。
本论文对数字化校园的适用性、拓展性、可靠性、安全性、可运营性、可管理型进行综合研究。数字化校园主要由四大系统组成:基础网络系统、校园应用系统、一卡通系统、安全防护系统。
1 基础网络系统
搭建校园网的硬件平台,基础网络建设是数字化校园的基础,没有基础网络做为依托,应用系统就像空中楼阁。基础网络以硬件集成为主,发展和完善网络基础设施与应用环境,包括:传输系统、行政电话交换系统、安全存储系统、网络管理系统。
1.1 传输系统
整个校园能否达到数字化以及数字化程度能有多大,主要取决于网络基础以及可扩展性。光传送网是数字化校园的基础中的基础,校园内光纤铺设到楼,楼内网线到使用终端,采用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实现整个校园无缝网络覆盖。采用目前技术领先的三网融合技术组成全IP的传送网。[1]
全IP的传送网络技术先进,可扩展行很强,目前通信行业的主流就是IP化,实现全IP的传送网,想要增加任何终端和应用系统,可直接接入。节省大量投资,尤其是节省后面的应用层面系统投资。
1.2 行政交换电话系统
采用国际先进的下一代通信技术软交换技术才组建校园的行政交换电话系统。软件换系统全部采用IP信号,可以直接接入IP传送网,无需像普通的电话交换系统还需要铺设电话的线缆。这套系统可扩展性非常强,而且任何需求只需要改动软件就可以实现,无需增加额外的硬件。
1.3 安全存储系统
安全管理是数字校园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前提。在数字校园中,所有的数据、应用都在网上,保证它们的安全,是安全管理的职责。因此,需要建立一套完备的安全防范和存储系统。
安全管理系统必须保证数据的保密性,防止对数据的非授权访问;保证数据的完整性,使数据在存储或传输过程中不被破坏、不丢失、或不被未经授权的恶意或偶然的修改;保证数据和应用的可用性,能够按照用户的需求提供有效服务,并且系统在发生灾难时能够快速完全地恢复。
1.4 网络管理系统
一个良好的数据中心必须具有一个良好的管理平台,如何将数据中心内的各种应用和平台有效地进行整合和管理,从而实现对数据中心的高效便捷的运营管理成为运营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由于数据中心的设备众多,包括了数据设备、安全设备、应用软件、数据库、服务器、存储等,因此需要有一个统一的管理平台对数据中心的设备进行管理,通过良好的管理可以有效的提升整个中心的运营管理水平,使得整个系统可以更好的服务,并防止很多意外的问题发生。
2 校园应用系统
校园应用系统以应用软件集成为主,大力发展网络教学应用、全面建设各种MIS、OA系统、建设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全面的网络社区服务等等,从而形成一流的、数字化的网络环境、教学资源、教学与学习环境、管理手段和后勤服务,实现教育的信息化和现代化,最终实现校园内无纸化办公。校园管理信息系统是高校数字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2.1 综合教务管理系统
综合教务管理系统在本科生教务系统中提供了教学计划、课程、注册、收费、选课、排课、学籍、成绩、毕业资格审查、系级查询等10个子系统;在研究生教务管理中提供了培养方案、课程、注册、收费、选课、排课、学籍、成绩、毕业资格审查、系级查询、学位管理等11个子系统。
2.2 科研管理系统
科研管理系统建立科研处-系科研-教师的数据沟通渠道,教师申请项目、填报表等项工作在网上进行,系主任在网上审查,科技处与主管校长在网上审批,使科研管理在网上进行。
2.3 设备资产管理系统
设备资产管理系统为校系各级实验室管理人员利用网络共同进行实验室数据的管理,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达到简化实验室管理程序的目标。系统能够为WWW用户提供各实验室的基本信息,并对大型仪器设备等信息提供查询功能。此外,一些重要的管理数据统计结果及获奖成果以主页的方式,供各级管理部门查阅。
2.4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有效地提高人事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并且能够及时提供可靠数据,为校领导的科学化决策提供重要依据。人力资源管理建立人事信息的交换功能,建立以教师个人为核心的人员信息系统,来自教师的信息如论文、兼职、教学、学位、科研项目等由教师个人维护,基层单位审查,建立个人信息库,作为职能部门的管理的参考信息。
2.5 财务管理系统
财务管理系统将各项基金管理工作统一到计算机的应用管理平台之上,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可以实现科研项目的立项申请、经费查询、通用基金管理(代交税金、退休基金、个人公积金)、预算管理、财务分析等。
2.6 外事管理系统
外事管理系统建立教师与外事办公室的沟通渠道,利用现代化办公环境,简化办事程序。
3 一卡通系统
校园一卡通以校园网络作为基础,网上应用系统作为依托,是实现校园信息化的牵头环节,是提高学校办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对于数字校园来说,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建立一套统一的电子身份管理系统,学校的每一个成员都有一个与其真实身份相对应的电子身份,用户可以使用自己的电子身份访问数字校园中有权访问的任何系统。[2]
一卡通系统包含一下功能:一卡通管理中心、消费管理子系统、自助服务子系统、考勤管理子系统、门禁管理子系统、机房管理子系统、图书馆管理子系统、水控管理子系统、电控管理子系统、金融服务子系统。通过采用校园一卡通的解决方案,可以全面实现校园的高度信息化、自动化管理。
所有子功能系统在一个完善的平台上有机结合,浑然一体,共用一个统一的数据库。具备以下的优势:系统易维护性高、系统可扩展性强、系统高效稳定运行。
4 安全防护系统
这里的安全防护系统就是通过安装先进的安防设备,运用先进的安防管理系统,将整个校园建成真正的平安校园。整个安全防护系统分为三个部分:
1)视频监控:在校园内所有的重要位值都要安装上视频监控探头,最理想情况下,整个校园都可以实现视频监控。
2)红外防护:通过传感器,红外防护可以实现虚拟墙、入侵检测、遗留报警等功能。
① 虚拟墙:将虚拟墙设置在物体上,如墙壁,草坪边缘,河流等等。系统会在有物体对该虚拟墙入侵,穿越,或接触的时候发出警报。此事件图像或短时间视频将被拍摄下来。在学校周边设立电子围墙,在重要的实验室上或者大楼安装传感器。一但有发生没有经过允许的行为发生,就会在监控中心发出报警。
② 入侵检测:系统能感应到特殊区域内侵入物体的突然出现,并且采取即时的警报。比如可疑人物突然出现于严格禁止进入的安防区域,如博物馆,图书馆管理员室,校长办公室或其他一些重要地方。
③ 智能车牌识别:在出入校园的门口,实现进出车辆识别,是学校的车辆可以自由进出,当不是系统内设置好的车牌号码,出入口的电动栏杆,就不会自动放行。这样可以有效的控制进入校园的车辆,防止社会车辆进入校园。
3)智能安防一体化平台:这个平台是整个安防系统的大脑,通过这个平台可以对各个点的监控探头和传感器,进行管理和信号的分析。智能安防一体化平台,主要有大屏幕和软件系统组成。屏幕上显示整个校园的三维地图,任何一点发生报警地图上报警点就会显示红色,然后系统会自动将报警点的视频以小画面方式显示。比如实验室的玻璃被打碎了,监控中心的三维地图实验室玻璃就会变红色,系统同时会将对着实验室玻璃的监控探头画面切换出来,让管理人员清晰的看到发生了什么事情,是意外还是有人进入。为管理人员做下一步决策提供依据。
教育行业需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对各种资源的有效集成、整合和优化,促进信息技术与传统学科的融合。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充分利用,提高各种管理和服务工作的效率、效果和效益,优化教学、学习、生活的过程,并为领导决策提供支持。数字化校园工程是学校提升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水平,实现现代化、国际化和信息化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项闪飞,数字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J].2010.6.
[2]陈志华,江苏电信数字校园平台建设规划研究,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J].2008.10.
关键词: TD-LTE; 互操作; 重选; 虚拟邻区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5)10-82-02
Abstract: Due to the lack of coverage in the early of TD-LTE construction, 4G and 3G, 2G interoperability is needed to ensure the user's service-aware. The inter operation of the systems can maximize the existing 3G and 2G network coverage advantage and give a beneficial supplement to the 4G network. This paper firstly checks the 3-4G adjacent regions of the Liandu District of Lishui, and then completes the checking to the edge regions of the adjacent regions without deployment. The virtual adjacent region scheme is put forward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3G to 4G re-election. The contrast test proved that virtual adjacent regions can achieve the same effect as real adjacent regions.
Key words: TD-LTE; interoperability; re-election; virtual adjacent regions
0 引言
TD-LTE建设初期由于覆盖不足,需要通过4G与3G、2G互操作来保证用户业务感知。系统间互操作可最大化地利用现有3G、2G网络的覆盖优势,对4G网络进行有益的补充。研究TD-LTE与既有网络(GSM、TD-SCDMA)互操作策略和技术方案,就是为了引导用户体验LTE网络带来的新业务和更高的服务质量,在LTE网络规模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中,利用既有网络进行有益补充,最大化利用现有网络的覆盖和质量资源。
1 互操作总体部署原则
⑴ 4G网络覆盖区域内,开通到3G的重选和数据业务连接态重定向功能。
⑵ 4G网络覆盖区域内,开通4G到2G的重选和数据业务连接态重定向功能。
⑶ 4G网络覆盖区域内,2G基站配置向3G的重选,3G基站配置向4G的重选和重定向,终端回落2G后可通过桥接方式返回4G;2G基站配置向4G的重选功能并配置邻区,终端可直接返回4G[1-2]。
⑷ 终端优先驻留4G网络,室内场景中优先驻留室分小区。
2 3-4G互操作邻区优化
LTE网络建设的目的是满足用户对高速率业务的需求,但建网初期LTE网络覆盖不足,为保证用户的数据业务体验,4G在PS域是优先考虑与3G网络的互操作,因此,在PS域,TD-LTE与TD-SCDMA互操作的优化是网优人员一项重要工作[3]。
2.1 莲都区4G到3G邻区核查(见表1)
截止2014年5月21日,莲都区已开通4G小区数为1145,其中没有配置4G-3G邻区关系的小区有971个,占莲都区小区总数(1145)的84.8%,而这971个小区总体掉线率为0.3%左右,对全网掉线率指标影响极大。通过后台对莲都区5月6日到5月12日一周的无线掉线率指标统计为0.3%。另外,掉线率大于0.3%的小区21个,其中19个是没有添加3G邻区的,如表2所示。
由于LTE处于建网初期,用户数量较少,每个小区的掉线率指标普遍较低。随着网络的进一步进展,用户数量会迅速增大,到时候无线掉线率指标会有很大上升,对用户感知会产生很大影响。
2.2 4G到3G邻区漏配补全
主要针对LTE网络边缘小区的3-4G邻区进行核查,是否有边缘小区未配邻区的情况,进行邻区补全核查。如表2所示。
案例说明:根据扫频数据,小区1YY_交通宾馆TD_T-3(Cell Id=643)小区添加邻区及调整效果如下,添加后的邻区对源小区的切换次数贡献较大,添加后一周切换次数增加20%以上,说明添加意义明显。如表3所示。
2.3 4G到3G邻区数量优化
优化原则如表4所示。
对丽水莲都区4G现网添加3G邻区数量按照表3邻区数量标准进行核查,结果如下:
宏站邻区数大于25个的共有6个小区,共需删除一月无切换邻区9对;一月内双向切换小于10次且切换成功率小于50%共计删除11对。宏站邻区数小于7个的共有42个,大部分覆盖周边城郊结合部,由于山体阻挡,无需很多邻区,其中在密集城区的有6个小区,已经根据扫频分析添加邻区24对。按照上文所述的邻区数量优化原则,对这44对区邻进行优化。
3 虚拟邻区技术的应用
3.1 3-4G虚拟邻区介绍
由于目前2\3\4G网络规模不断庞大,需要对各个网络进行本系统或者异系统的邻区添加也相对增多,为了减少邻小区添加的繁琐操作,我们提出了加虚拟邻区的方案,本方案着重解决3G到4G重选的问题。以下是虚拟邻区添加原理 [4-6]。
传统邻区添加方法:先配置外部LTE小区(真实小区信息,有多少小区就配多少小区,工作量大),然后TD侧小区配置周边LTE真实小区为邻区,需要确定地理位置等信息。
虚拟邻区添加方法:先配置外部LTE小区(只需要将LTE侧不同频点的小区各配置一个,小区可以是现网存在的,也可以是虚拟的),然后TD侧小区将对应不同频点的LET小区配置为邻区即可,不用关注LTE邻区地理位置信息。
相对于传统邻区添加,虚拟邻区实施后,工作量大为减少,避免了漏配4G邻区现象的产生;缺点是此方法只适合于重选和重定向两种互操作方法,后续要实现切换等功能,还是需要采用传统邻区添加的方式。
虚拟邻区就是在3G外部和内部邻区中添加三条LTE邻区(F,D,E频段各一条),这三条邻区不需要邻区的具体信息(加邻区时需要用PCI、ENB IE、TAC的地方都可以用11来代替),只需要相对应的频点和频率标识填写正确即可(即F站点频率索引为39,频率标识为38350;E站点频率索引为40,频率标识为39250;D站点频率索引为38,频率标识为37900),这样此TD小区就能实现向任意一个LTE小区的重选,减少了TD小区添加很多个LTE邻小区的繁琐操作。
3.2 虚拟邻区的配置
通过LMT-R工具在3G进行添加LTE邻区,步骤如下:
⑴ 添加LTE频率;
⑵ 添加RNC间LTE邻区;
⑶ 本地小区下添加LTE邻区;
⑷ 开启SIB19;
⑸ 小区优先级设置;
⑹ LTE侧优先级是7,TD侧优先级为4;
⑺ 打开系统间切换算法开关。
通过以上7个步骤,TD小区下的某个LTE的真实邻区就添加完成了,所谓真实邻区就是所有的LTE信息(比如PCI,TAC,ENB ID,小区标识)都必须是真实准确的;添加虚拟邻区时,把第1,2,3步骤里面LTE的具体信息都改成11,保留频率索引和频率标识不变,第4,5,6步骤和加虚拟邻区一致。
3.3 虚拟邻区测试方法
本次测试为了实现3G到4G的重选,所以必须让UE处于空闲态占用3G信号,然后移动到有4G信号的地方,分别在配置虚拟和真实邻区下,对比UE是否都能够实现重选以及重选时长。
测试地点选取:本次测试地点是人和佳苑地下车库,该车库无4G信号,主要由TD小区人和佳苑室分(CI248,扰码15)覆盖,车库通道出来就由4G小区灯塔行政村FHTL-2(PCI55)覆盖。
3.4 虚拟邻区的测试结果
3月16号在人和佳苑地下车库测试,TD侧添加真实邻区,L1手机从TD到LTE重选的时延在4S内(从TD侧的最后一条PagingType1直至收到LTE小区的系统消息),从信令208条到209条用了不到4S的时间, 重选前UE占用的是扰码为15的小区,RSRP为-45,重选后占用的LTE小区PCI为55,RSRP为-95.81。重选时长为3.6S;
3月16日在人和佳苑地下车库测试,TD侧配置虚拟邻区,L1也能从TD重选到LTE小区,重选时长(从第449条信令到450条信令)也为3.6S,重选前占用的TD小区扰码为15,RSRP为-42,重选后的LTE小区PCI未55,RSRP为-105.5。
通过以上两个场景的对比测试,得到结果如表5所示。
3.5 虚拟邻区测试结论
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无论在TD侧添加真实邻区还是虚拟邻区都能达到重选的效果,而且重选时间都在3.6S内;
通过TD外部和内部都加三条虚拟邻区,可以实现TD到任意一个LTE小区的重选,而不需要进行邻区对的添加才能实现重选,而且重选时长一样,减少了繁琐的添加邻区操作。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添加虚拟邻区与实际邻区的网络性能进行对比分析,证明虚拟邻区可以像真实邻区一样达到相同的效果。本次丽水3-4G优化,对莲都区TD邻区关系进行了梳理,进行了邻区的核查与补漏,使3-4G合理的邻区关系达到了最佳,提升了实际网络性能,实现了3-4G网络的平滑过渡,有效提升客户感知,为今后LTE网络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磊,葛瑶,赵红柏.TD-LTE频率规划方案分析[J].广东通信技术,2012.12:44-46
[2] 陈其铭,张炎炎,潘毅,孙炼.TD-LTE系统间干扰问题的分析与研究[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12.7:61-66
[3] 刘健.针对移动电子商务业务的TD-SCDMA无线网络优化模式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4] 马明科,李巍.TD-LTE室内分布系统建设方案探讨[J].信息通信,2013.4:234-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