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20 16:21:3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农村信用社调查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农村信用社小企业贷款的基本情况
(一)全市小企业概况。我市现有小企业__户,[找文章到文秘站 ()一站在手,写作无忧!]从业人数约为__万人。规模在__万元以下的企业有__户,占小企业总数的__%;非公有制占主体,股份合作企业__户,私营企业__户;集中于第三产业,有3003户,占小企业总户数的62.6。小企业已成为支撑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和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无论是对税收、地方经济发展还是劳动就业都产生了积极重要作用。然而,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受资金制约由来已久,资金的外向依赖程度很大。调查发现,无论是成长期还是成熟期企业,参与其运营周转的外来资金约占资产总额的三分之一以上。目前全市小企业主要融资渠道有两条:一是包括企业内部集资在内的社会民间融资;二是向银行业金融机构借款,其中贷款约占融资成份80%以上。
(二)农村信用社积极开展小企业贷款工作。中国银监会《银行业开展小企业贷款业务指导意见》和安徽银监局《安徽省开展小企业贷款业务实施办法》(以下简称《意见》、《办法》)下发后,全市各农村信用联社贯彻文件精神,采取切实措施,积极开展小企业贷款工作。截至20__年9月,全市农村信用社发放小企业贷款1069户、98871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47户、16164万元。贷款既促进了小企业的发展,同时也提高了各信用社的效益。
(三)小企业贷款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满足率低。据调查,至少有30%的企业因达不到准入条件而难以获得信用社的支持,而得到支持的企业并非完全能足额得到满足,受种种因素制约,资金满足率平均在60—70%。二是品种单一。《意见》明确了贷款泛指各类贷款、贸易融资、贴现、保理、贷款承诺、保证、信用证、票据承兑等表内外授信和融资业务,而我辖农村信用社对小企业的扶持主要体现在贷款上,票据承兑和贴现业务几乎停滞,至于贸易融资、保理等其他业务则从未涉及。而目前所发放的贷款中主要以担保贷款为主,兼之有少量的金额较低的信用贷款。三是各县区信用联社小企业贷款业务发展不均衡,个别联社小企业贷款工作重在面上,开展的深度不够。
二、制约小企业信贷业务发展的成因分析
(一)客观因素。小企业管理粗放,财务不规范,经营规模小,竞争力弱,难以达到银行规定的准入门槛。我市小企业多在乡镇偏远农村地区,资产评估值低,有些企业土地、房产证照不全,因受区位劣势和资产质量、资产交易等条件的制约,不仅不能及时变现,也无法按照有关金融规章的要求实行抵押登记,难以满足信用社担保条件。农村信用社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比较落后,金融服务功能与服务品种不尽完备,制约了信贷业务扩张能力。
(二)主观因素。农村信用社一些管理人员和信贷人员主观上认为小企业贷款风险大,收益小,金额低,笔数多,管理难度大,投放大中型企业易管理、收效明显,有追捧大企业思想情结,对开展小企业贷款积极性不高。另外,在信贷新产品开发上缺乏应有的积极性,认为新产品开发耗时费力,不出风险便罢,一旦形成风险,责任难免。
(三)历史因素。我市的数千户小企业(其中不少已关停倒闭)原有贷款合计金额大、质量低。统计数字表明,现有的农村信用社小企业存量贷款中不良率高达42.3。曾经有过发放乡镇企业贷款的沉痛教训,且沉淀的贷款至今仍是农村信用社经营的沉重负担,制约了农村信用社小企业信贷投放业务的开展。农村信用社信贷人员素质与开展小企业贷款的要求不相匹配。
(四)社会因素。一是无论工商、税务、统计部门还是金融部门,都不能掌握某个企业资信及经营等全面情况,难以对其作出综合性的信用评价。二是担保机构数量少,资金规模较小,担保能力有限,担保业务期限短(一般在1年以内),风险防范方式比较落后,在提供担保的同时,又要求企业提供相应的反担保。全市仅有五家政府出资的担保中介,市以及四县各有一家,且和县担保公司运营出现问题,业务停滞已近两年。三是小企业在办理抵押贷款的规费缴纳方面负担重,企业要获得100万元信贷支持,抵押物的评估和登记费用约在1万元左右,且登记期限一般也是一年,对于长期周转使用信贷资金的企业来说,财务负担较重。此外,在贷款呆帐核销方面,税务部门的审核缺乏灵活性,贷款呆账核销比较困难。四是乡镇政府对农村信用社的支持不够,在业已沉淀的不良贷款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为90年代前后期基层政府干预形成,直至如今,协助清偿力度不够。五是目前仍有部分小企业借改制之机恶意逃废债务,农信社胜诉案件执行难,社会信用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五)机制因素。一是单户贷款比例控制制约了小企业贷款业务的发展。按现行监管规章和有关规定,农村信用社发放单户贷款不得超过其资本金的10%。一些当初由农信社扶持起来的企业做大做强后,对资金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在得不到联社加大支持的情况下,便转向其他商业银行寻求解决。二是现行的考核机制影响了对小企业的信贷投放。目前各联社的考核机制中多强调信贷风险防范和责任追究,缺乏正向激励机制和免责条款,影响了对小企业的信贷营销。三是现行利率水平的影响。目前,辖内农村信用社尚未建立科学合理的贷款定价机制,在与商业银行竞争优质小企业客户过程中,明显处于劣势。
三、对策建议
(一)立足“六项机制”,找准推行小企业贷款的切入点。完善银行信贷管理体制,加强对小企业的金融服务。改进信用评级、授信办法,制定符合小企业特点的信用等级评定制度,采取一些非财务指标如小企业的纳税情况、
销售收入归社情况、经营管理情况以及企业负责人的道德品质等来评定企业的信用等级,核定小企业的授信额度。对基层社适当下放审批权,特别是要下放低风险贷款和优质客户的审批权,减少贷款审批层级,简化贷款程序,使符合条件的小企业及时得到信贷支持。支持和鼓励业务部门根据小企业客户实际需求,量体裁衣,因地制宜,积极进行金融产品服务的开发与创新,满足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层次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需要。要加强对小企业贷款的风险管理,完善风险分析、判断与评价体系。建立完善小企业贷款违约信息通报机制。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和金融部门要高度重视小企业贷款违约信息的收集报送工作,建立小企业信息通报机制,提高小企业贷款信息透明度,实现小企业贷款违约信息共享。有关部门应每年开展一次优质、诚信小企业客户的评选工作,推行小企业贷款客户“红名单”和“黑名单”制度。对列入“黑名单”的小企业,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要联手制裁,停止发放新贷款,并向社会公告,为开展小企业贷款业务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二)小企业要强身健体,增强诚信意识。小企业要加强自身建设,苦练内功,不断提高综合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一是建立符合现代企业特点的公司法人治理架构、运营机制,从根本上改变以往小企业家长制、作坊式管理经营模式。二是小企业要根据自身生产情况、技术能力,按照国家产业政策,选好项目,积极开发新产品,提高市场占有力和竞争力,不断推动企业的发展壮大。三是积极主动向农信社提、供、销情况和真实、准确的财务报表信息,实现信息对称。四是完善小企业的相关资产证明,努力达到农信社抵押担保准入条件。五是增强诚信意识,树立信用观念,赢得农村信用社的信赖和支持。
一、台帐设置及使用不规范,未能明确反映借款人有关情况的整改情况
存在问题:检查中发现,个别信用社没有设置台帐或台帐与借据不符。
对支农再贷款台帐登记、发放和归还情况,只是逐户登记金额和日期,未能真实反映出各个借款人的详细使用状况。
整改情况:要求各信用社严格按照《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对农村信用社贷款管理实施细则》有关规定操作,利用每月1号会计例会时间,加强对再贷款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实现统一的帐务处理方法,明确反映借款人再贷款的使用及归还情况,真实反映再贷款的使用进度,达到支农再贷款帐务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二、对再贷款使用投向不准,存在贷款用于非农业,贷户身份为非农户现象的整改情况
存在问题:检查中发现,个别农村信用社再贷款投向非农业,此类现象不符合《中国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再贷款管理暂行办法》第四章第三十一条“再贷款应集中用于发放农户贷款,重点解决农民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及农副产品加工业、储运业和农村消费信贷等方面合理资金需求”的要求。
整改情况:接到《通报》以后,联社对再贷款使用投向不准的信用社,及时下发了限期整改通知书,要求涉及问题的信用社在200x年12月底之前整改完毕,并给予了通报批评。对问题较为突出的顺店社,要求该社尽快出台整改意见报联社计划信贷科,联社将视情况作进一步处理并监督整改,确保支农再贷款投向的合规性。
三、贷款存在逾期,致使支农再贷款形成风险的整改情况
存在问题:部分贷款存在逾期现象,个别信用社为完成年度其他各项工作任务,在支农再贷款方面疏于管理,使部分贷款没有换据或没有及时收回。
整改情况:对贷款出现逾期的现象,已专项向领导作出了汇报,现已协调资产科出台了以下意见:一是对200x年以来新发放形成不良的贷款必须收回,否则按照禹农信联〔200x〕142号文件规定严肃处理。二是要对2006年以来新发放贷款到期必须收回,发现1笔形成不良的,信用社主任就地免职。三是对于账面中隐含的大量不良贷款,要求各信用社必须迅速行动,该换据的换据,该的,争取在年底前解决这部分问题。
四、对再贷款发放使用中存在垒大户现象的整改情况
存在问题:在检查中发现,个别信用社为逃避监督,简化贷款审批手续,把大额贷款化整为零垒大户,增加了支农再贷款的风险。
整改情况:这种现象的发生,主要是以前年度信息系统不对称及监督管理不完善等原因造成。今后,联社业务科将严格把关,审查一笔贷款,先通过“信贷咨询系统”查询把关,无质疑的,再建议审批备案。对一户多笔、垒大户等以逃避联社审批为目的发放的贷款,联社业务科在加强监督的同时,将积极协调稽核部门进行后续稽核,凡出现此类情况的信用社,一经发现,将给予严肃处理并督促整改。
五、贷款发放手续不完善的整改情况
存在问题:检查中发现,个别信用社发放支农款时手续不规范。
如借款合同中还款计划没有正常登记,缺乏对贷户的还款约束;调查报告流于形式;借款用途与调查报告用途不符;借据与合同要素不全等。
存在问题:检查中发现,个别农村信用社再贷款投向非农业,此类现象不符合《中国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再贷款管理暂行办法》第四章第三十一条“再贷款应集中用于发放农户贷款,重点解决农民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及农副产品加工业、储运业和农村消费信贷等方面合理资金需求”的要求。
整改情况:接到《通报》以后,联社对再贷款使用投向不准的信用社,及时下发了限期整改通知书,要求涉及问题的信用社在200X年12月底之前整改完毕,并给予了通报批评。对问题较为突出的顺店社,要求该社尽快出台整改意见报联社计划信贷科,联社将视情况作进一步处理并监督整改,确保支农再贷款投向的合规性。
二、台帐设置及使用不规范,未能明确反映借款人有关情况的整改情况
存在问题:检查中发现,个别信用社没有设置台帐或台帐与借据不符。
对支农再贷款台帐登记、发放和归还情况,只是逐户登记金额和日期,未能真实反映出各个借款人的详细使用状况。
整改情况:要求各信用社严格按照《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对农村信用社贷款管理实施细则》有关规定操作,利用每月1号会计例会时间,加强对再贷款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实现统一的帐务处理方法,明确反映借款人再贷款的使用及归还情况,真实反映再贷款的使用进度,达到支农再贷款帐务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三、贷款存在逾期,致使支农再贷款形成风险的整改情况
存在问题:部分贷款存在逾期现象,个别信用社为完成年度其他各项工作任务,在支农再贷款方面疏于管理,使部分贷款没有换据或没有及时收回。
整改情况:对贷款出现逾期的现象,已专项向领导作出了汇报,现已协调资产科出台了以下意见:一是对200X年以来新发放形成不良的贷款必须收回,否则按照**农信联〔200X〕142号文件规定严肃处理。二是要对**年以来新发放贷款到期必须收回,发现1笔形成不良的,信用社主任就地免职。三是对于账面中隐含的大量不良贷款,要求各信用社必须迅速行动,该换据的换据,该的,争取在年底前解决这部分问题。
四、对再贷款发放使用中存在垒大户现象的整改情况
存在问题:在检查中发现,个别信用社为逃避监督,简化贷款审批手续,把大额贷款化整为零垒大户,增加了支农再贷款的风险。
整改情况:这种现象的发生,主要是以前年度信息系统不对称及监督管理不完善等原因造成。今后,联社业务科将严格把关,审查一笔贷款,先通过“信贷咨询系统”查询把关,无质疑的,再建议审批备案。对一户多笔、垒大户等以逃避联社审批为目的发放的贷款,联社业务科在加强监督的同时,将积极协调稽核部门进行后续稽核,凡出现此类情况的信用社,一经发现,将给予严肃处理并督促整改。
五、贷款发放手续不完善的整改情况
存在问题:检查中发现,个别信用社发放支农款时手续不规范。
如借款合同中还款计划没有正常登记,缺乏对贷户的还款约束;调查报告流于形式;借款用途与调查报告用途不符;借据与合同要素不全等。
关键词:妇女 小额担保贷款
一、引言
小额贷款制度是指向分散的低收入人群提供数额较小的贷款额度的持续金融信贷服务,其中最著名的案例是孟加拉国的乡村银行。2009年,我国了《关于完善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政策 推动妇女创业就业工作的通知》,促进了乡镇妇女创业增收,对解决民生发挥了积极作用。不过,在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在我国还处于初级阶段,需要继续的探索与努力。
二、妇女小额担保贷款的实证研究
(一)需求情况
1、群众认识
这个问题主要分为两个方面:第一,基层实施者的认识不足,他们未能从解决妇女发展问题、提高妇女生活水平、发展乡镇经济和稳定乡镇社会的高度来认识妇女小额担保贷款的作用。面对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她们害怕风险、工作消极、操作简单。第二,乡镇妇女的认识不足:一是认为有贷款影响自己的声誉。二是认为小额贷款是扶贫款、救济款,人人有份,甚至认为可以不还。
2、需求特点
(1)贷款需求旺盛。总共195位妇女申请贷款,79%的贷款妇女申请贴息贷款8万元及以上。
(2)贷款对象主要是低文化水平的农村中年妇女。
(3)借款用途倾向于非农业,传统农业仅占占40%。
(4)对于借款程序和方式,乡镇妇女希望尽可能地简便、灵活。
(二)供给状况
底洞镇妇女小额担保贷款业务发放主体是底洞镇农村信用社,截至2012年末,底洞镇农村信用社全年累计发放贷款493万。
1、农业信用社供给的有利条件
第一、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市场处于垄断地位。第二、农村信用社在组织机构与业务经营方面具有信息和交易成本上的优势。第三、农村信用社在农村社会资源中的无可比拟的优势。
2、农业信用社供给的不利因素
第一、农村信用社资金来源不足,农村资金逐步流入城市。
第二、农村信用社放贷工作效率低,业务人员的素质与数量均偏低。
第三、农村信用社担保手段单一,信用社本次采用的担保方式均为保证。
三、对策
(一)政策层面的建议
1、完善贷款制度的设计
第一,明确贷款对象是有还款能力的劳动者,而非“赤贫"阶层。第二、明确适用范围为生产类用途。第三、增加对贷款者进行技能培训的硬性规定,提高其生产技能。
2、增加开办贷款的金融机构,促进小额贷款业务的竞争
使用单一的金融机构会造成业务量过重、办理质量低下等问题。而增加办理机构不仅可以缓解这些问题,还可以避免近年来加大乡镇网点布点的各大银行的战略重心向城市转移,有效的引导资金回流农村。
3、政府应该加强引导与监督,加强农村金融法制建设
妇女小额贷款实施中,政府除了应协助金融机构的调查摸底和跟踪监督之外,更重要的是在农村培育金融服务需求、创造制度条件与优化金融环境。
(二)实施阶段的建议
1、切实根据妇女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贷款模式
在小额贷款的担保模式上应采用灵活有效、多样化的方式,运用信用贷款、抵押贷款、担保贷款与联保贷款。实施以联保为主,各种担保方式共同发展的局面;针对不同贷款项目确定不同的贷款额度和期限,如农业的成本高、周期长等特点,应采用贷款高额度和长期限的方式。
2、基层政府引导妇女小额贷款与地方特色产业相结合
妇女小额贷款,虽然为乡镇妇女提供了各种发展机会,但农业在经济发展中处于基础地位是无可厚非的。更何况作为传统工业镇的底洞镇为了贯彻可持续发展方针,发展特色农业已成为其之后发展的主要方向。根据地方特色,底洞镇的蚕桑、烤烟和肉牛可以与妇女小额担保贷款结合在一起,得以进一步发展。在乡镇妇女致富的同时,改变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方式,促进农村和谐,达到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毛灿贞.国农村小额贷款制度研究[D]:青岛大学,2009
[2]曹媛媛.小额信贷对贫困妇女脱贫的影响及风险规避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
[3]杨扬.合水县妇女小额担保贷款情况调查[J].金融实务,2012,7:56-57
[4]金海龙.长春市妇女小额担保贷款调查报告[J].经济论坛,2011,11:129
[5]傅颖,刘钟钦,陈立双.“2010中国农村金融发展论坛一学术研讨会综述”[J].农业经济,2012,1:102-103
[6]李文政.唐羽.国内外小额信贷理论与实践研究综述[J].理论探讨,2008,8:87-88
[7]满新英.小额贷款在城市扶贫中的应用研究――天津、济南小额贷款实施效果分析[D]:山东大学,2005
[8]胡利峰.河北省农户小额贷款问题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 农村信用社 影响及对策
利率市场化主要是指,利率的决策权不在单单依靠银行与政府进行调控,而是由金融机构进行统一管理。金融机构可以依据自身的实际资金情况以及市场资金动向,对利率水平自行进行调节。农村信用社是市场中的一个金融组织机构,因此利率的市场化对其组织结构与发展空间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并对其经营管理理念和方式带来了极大的冲击。本文将针对利率市场化对农村信用社产生的影响进行剖析,并找出相应的对策,以提升其经营管理水平。
一、利率市场化对农村信用社的影响
(一)存款利率收窄的影响
在利率市场化之前的时期,各银行与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率都是由国家央行统一规定的,所以存贷的利差较高且较为稳定,这也是各金融机构的主要收益来源。但是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利率市场化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农村信用社是我国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金融机构,但是在资产实力与抗风险的能力方面却较其他金融机构弱得多。在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深入过程中,存贷款的利率也会不断的与世界先进国家接轨,存贷款的利差也将逐渐减少。然而对于以存贷款利差为主要收益的农村信用社而言,将会造成极大的影响。具调查显示,农村信用社的存贷款利差已经占到总收益的90%左右,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会造成存款利率上升,贷款利率下降的问题,因此使农村信用社的正常经营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二)经营成本上升的影响
随着2015年“两会”的召开,相应的利率市场化配套措施不断的被提出,市场化改革进程速度加快。而央行行长周小川也已经在会上表示,存款保险制度出台的条件已经成熟,并在2015年下半年相应的保险制度已经颁布与实行。而该项制度的出台会直接造成了农村信用社经营成本的上升,为其经营状况带来困难与挑战。作为中小型金融机构中的一员,农村信用社因为客户较少且分散,存贷款金额小等因素,导致其所要缴纳的存款保险金额反而增多,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就缩减了利润。而存款保险制度的出台,使存款保险金的缴纳具有了强制性,因此不管农村信用社的业务发展水平如何,都要进行相应费用的缴纳。在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农村信用社的存贷款利差已经减少,在加上还要承担存款的保险费用,为其经营成本带来极大的影响。
(三)同行业竞争加剧
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由高速发展模式向平稳发展模式转变,与此同时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也对传统的金融机构的经营生产模式造成巨大的冲击。因此为了在新经济形式下获得更大的发展与生存空间,各金融机构之间也各展其能,进行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国家经营的大型银行以及大型的股份制银行,利用自身资金庞大、信誉度高以及金融产品多等优势,进行激烈的利率价格战。而农村信用社资金实力较弱且风险的承受力又比较低,并且在经营成本上还较其他金融机构要高,所以在同行业的竞争中一直处于劣势地位,优质客户以及存款较多的用户就会及时向其他金融机构进行转移,进而面临经营生产困境。
二、农村信用社应对利率市场化的有效策略
(一)深化农村信用社的体制改革
在我国农村信用社先后经历了合作社管理、人民公社管理、农行管理以及人行管理以及政府管理等多个阶段,期间体制建设也一直发生着变化。国家一直关注着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建设,并在2003年时,开始对各地的农村信用社进行试点改革。并成立了省级的联社对其进行管理与指导工作。并在2015年提出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文件中重点提出对农村信用社的资金实力与管理水平要加以提升。因此,在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农村信用社要紧紧依靠省联社作为发展平台,以县级法人地位为基础,通过进行股权纽带来实现联合银行的建设,以提升自身的抗风险和资金能力。
(二)加快业务转型步伐
在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农村信用社面临经营发展危机的一大因素,就是其产业模式过于单一,只依靠存贷款利率这一种形式获得经营利润。因此为应对新经济形式下的市场环境,农村信用社要加快业务的转型步伐,使经营范围逐渐多元化、扩大化。可以不断增加中间业务的利润收益,通过拓展理财、等各类中间业务,实现业务收入的多元化。同时,农村信用社还要积极调整自身的存款结构,实现资金议价能力的提升,资金的来源渠道也会变得更加广泛,能够有效应对利率市场化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并且要牢牢抓住中小微型企业以及“三农”客户,将资金投向多渠道方向发展,提升自身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提升产品创新能力
为应对利率市场化带来的挑战,农村信用社还应积极面向社会中的客户进行调研活动。并且要在对金融产品进行整合的基础上,将利率市场化中的优势结合到自身的经营中,并且对市场的细分力度进行加强,有针对性的开发出符合自身市场定位的金融产品。在新产品开发之后,农村信用社还要对产品的宣传与推广力度,将客户的范围扩至最大,以增强自身的持久竞争能力。除此之外,还要顺应时展潮流积极引进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在农村信用社内部建立一套完善的信息化系统,及时有效的进行金融信息的整合与分析,打造出符合市场需求的金融产品。同时还要将银行卡功能进行拓宽,将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等业务服务水平进行提升,增强自身的竞争实力。
(四)加强风险管理能力
农村信用社的抗风险能力较弱,所以在利率市场化的新经济形式下,面临着严重的经营发展挑战。利率市场化导致了利率的波动幅度与频率变大,各金融机构所面临的利率风险增加。因此,为了获得更大的生存发展空间,农村信用社应积极学习先进利率风险管理经验,在内部建立专门的风险防控组织,以应对利率风险。同时要在组织内部建立相应的利率风险管理流程,并将利率风险的计量、结构、处理和识别等全部纳入其中进行管理。并且要依据市场变化规律与农村信用社的实际经营情况,建立相应的数据风险模型与防范工具。以便在发生利率风险发生之前可以对其进行有效预测,进而及时制定出措施进行预防。受历史发展条件的影响,农村信用社在利率风险管理方面的人才是极为缺失的,所以为了更好的应对利率化市场带来的影响,还必须要加强对相关人才的培养力度,以增强自身的抗击风险能力与发展实力。
(五)努力寻求政策扶持
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农村信用社不仅要面临着经济收益减少,经营成本增加的问题,还要承担着惠农利农的重任,为其带来了极大的经营负担和竞争压力。因此农村信用社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与所在地区发展情况,及时的将自身的困难向政府相关机构以及银监部门和人民银行及时的进行反映,以获得存款准备金监管准入以及存款保险金等方面的相关政策支持。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农村信用社面临着经营成本上升,收益降低以及同行业竞争激烈等问题,使其生存发展陷入一定的困境中。但是利率市场化是当今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形式,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趋势。因此农村信用社应积极迎接挑战,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拓宽经营渠道,实现金融资源有效配置与优化,寻求在利率市场化经济形式下的新的发展途径。
参考文献:
[1]刘振宇.利率市场化与我国农村信用社发展:风险、机遇与应对措施[J].金融经济,2013,22:36-39
[2]张超,曾令华.论利率市场化对农村信用社的影响与对策[N].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1:29-32
[3]汤顺心,马金贵,冶玉秀.利率市场化对农村信用社的影响分析——以青海海北藏族自治州为例[J].青海金融,2014,04:16-18
XX年我继续负责综合监管的全面工作。为充分调动该股职员的整体工作积极性,实行规范化管理,,年初我就安排对综合监管人员进行重新组合,做到岗位到人,责任分工明确的工作管理体系,经常参加综合监管每周定期召开科务会,安排布置的各岗位工作,及时沟通情况。通过上述举措,XX年综合金融监管工作又有新起色,内控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较好地解决了人员不稳定的问题。另外,我与监管股负责人按《金融监管责任制》和行内制定的《量化细化实施细责》,把每一个被监管专业、每一项监管责任真正分解落实到人。按时完成了监管责任的分解落实工作,从而明确了监管人员的具体分工和职责。做到了:人员落实、制度落实、责责落实、任务落实、检查落实。认真按季进行考核,将每个人员岗位责任与目标化管理结合,充分发挥了金融监管各岗位人员的职能作用。
一、银行监管与合作监管
1、组织监管人员认真学习各项政策规定和监管实务技能,不断提高综合素质
今年以来,我们监管部门定期和不定期组织人员开展了业务学习和实际检查技能的培训,积极树立新的监管理念,将各项政策规定和实务操作的要点融入在具体的工作中,从XX年起,我行银行业监管人员的培训重点从行政监管转向对银行业机构的非现场分析和预警上,监管人员必须作到对政策规定熟、实际现场检查技能高、非现场分析到位,围绕上述三个方面,我行监管人员在参加中心支行培训的同时,督促监管人员自学有关监管业务知识,在一定的时期内迅速提高监管人员的综合素质,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2、认真贯彻和落实银行业监管现场会精神,加快监管电子化的步伐
按照XX年10月银行业现场会的要求,认真组织了监管人员对银行业监管文档、非现场监测数据系统、金融行政监管子系统等应用程序进行了逐项落实,切实保证了监管实务操作与计算机应用的全面落实。我行监管部门从XX年起严格按照电子化监管的要求,认真贯彻监管电子化和文本化管理相结合的原则,落实监管实务操作在计算机中的应用,保证了中心支行与我行之间的监管信息与实务操作的沟通,通过监管电子化的建设,切实提高了监管的各项基础工作水平。
3、继续严格加强对银行业行政监管、确保监管的合规性
(1)、XX年,对银行业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审查工作,一是严格执行了任职前考试、谈话制度,分别对3名高级管理人员进行了任职前的考试、谈话,同时完成了对2名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的审查。二是在XX年9月组织完成了辖内银行业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期间的考试及年度考核工作,并将考试及考核结果装入银行业高级管理人员档案存档。
(2)加强对机构准入和退出的监管,在积极支持银行机构改革的同时全年完成了银行机构退出4家、迁址1家、降格2家。
各家商业银行的机构撤并要在积极支持机构改革和调整的同时,按照机构撤并规定的要求作好审批工作,保证了银行业机构撤并所申报的资料完整、审批材料的合规,在一季度对XX年机构和人员上报的材料进行一次复审,凡不符合规定或要素不全的一律在一季度末之前进行了纠正,复审结果于XX年2月20日前上报到银行科。
真做好金融机构年检工作。按照呼盟中心支行的要求,我们早在XX年4月就开展了对银行业机构的年检工作,依照上年年检各项要求履行了手续,年检中没有走过场,现场检查面达100%。年检报告于6月20日前上报了银行科。
4、进一步落实监管责任制,切实履行了监管职责。2月底前,按照人行呼伦贝尔市中心支行《中国人民银行呼伦贝尔市中心支行合作金融监管责任制实施细则》等制度和办法,完成了支行与农村信用社联社签定监管责任状、支行主管行长与监管股长签定监管责任状和监管股长与监管员签定监管责任状,制定了监管a、b制,明确了监管职责、责任和目标,使各项监管责任制得到有效的贯彻和落实。
5、采取签定监管责任状和按月对新增贷款合规性进检查等措施,督促辖内农村信用社进一步端正服务方向,加大支农力度,全面推动农户小额联保贷款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进一步控制和压缩大额贷款的发放。全年我支行克服了全国普遍流行的“非典型性肺炎”疫情带来的影响,利用现场和非现场检查等手段对辖内4家农村信用社当年新增贷款的合规性进行按月检查,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处理意见及时反馈给联社和各社,并督促其及时改正。通过检查,辖内4家农村信用社当年新增贷款的50%以上投放于农牧业,投向总体上达到合规,但部分农村信用社存在当年新增贷款的大部分发放给国有企事业单位、发放垒大户大额单户贷款和贷款抵押担保手续不合规等情况。
6、高度重视清收不良贷款工作,进一步化解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今伊始,我支行把督促辖内农村信用社加强对沉欠贷款的清收力度,特别是要加大对风险贷款和呆滞、呆帐贷款的清收力度,进一步落实去年年底支行监管部门和联社共同制定的责任清收和岗位清收不良贷款工作当做首要工作来抓,截止11月末,我支行辖内4家农村信用社共收回风险贷款1,472万元,占全部风险贷款66.4%,取得较好的成效。
三、货币信贷与统计
一年来,我组织带领综合监管全体职工,对辖区国有商业银行和信用社货币政策执行情况实行严格的监管,按月对信贷资产质量、缴存准备金进行监控,为及时掌握辖内金融机构贷款投向,为货币监管提供依据,我们按月对商业银行和城乡信用社资金状况进行简析,按季进行综合分析。全年共上报经济金融形势分析12份,信贷资产质量分析三期;动态反应12期,调查报告12期,,按月及时上报工业企业景气调查报告及表12期。全年按时完成了利率管理现场检查、金融统计执法检查和信贷咨询系统登录情况检查工作,使我辖区违规问题明显减少。为支持信用社和地方经济,共为信用社申请再贷款2800万元(50为头寸贷款),至12月15日已收回1860万。此外,我还积极组织调查研究和信息调研工作,一年来由我审稿把关共向上级行上报“地区金融发展状况调查、下岗职工再就业贷款情况调查、地区助学贷款情况调查、生态环境趋势调查、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损失率情况调查、中间业务调查、房地产业务发展情况调查金融支持地方经济情况调查、中小企业融资情况调查等12项指令性调查任务。
三、取得的成绩及收获
关键词:农村信贷产品;创新;担保;改革
中图分类号:F830.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4392(2009)04-0030-03
一、山西省农村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现状
(一)以信用为基础的农村信贷产品蓬勃发展
1.依托信用卡开办的农村小额信贷创新产品,主要是“农户通”和“商户通”。“农户通”在临汾市尧都区联社、曲沃县联社试点;“商户通”在候马市联社进行试点。这两种业务都是农户(商户)在核定的授信额度内,利用临汾市尧都区信用社发行的“天河卡”结算方式,随用随借、随有随还、一次授信、循环使用。对于使用“农户通”的农户,一般生产、生活授信额度为3万元(含)以下;农户种植、养殖、加工、运输,且初具规模的授信额度在10万元以下。“商户通” 授信贷款的用途为商业批发、零售,餐饮、加工等项目的流动资金,授信额度在5万-30万元之间。
2.“小额信贷一卡通”模式。“一卡通”是由长治市农村信用社在辖区开办的,通过对授权授信户的评选,确定授信额度和发放“农户贷款便捷卡”。持卡农户在有资金需要时,就可凭卡到信用社办理核定限额内的贷款。它有效地解决了农户贷款中担保难、抵押难、手续繁、审批环节多等问题,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
3.“五新”贷款模式。大同市农村信用联社推出的信贷产品。一是农户“新家园”住房贷款,是指农村信用社向借款农户发放的用于购建自用住房并按借款合同归还贷款本息的贷款。二是农户“新起点”创业贷款,它是对农户开办小型个体私营企业、联营小型开放项目、经商、农产品加工、菜园子工程等的贷款。三是农户“新生活”生产贷款,是指农村信用社对用于农业生产发展中购买农机具的开发配套、农产品深加工、贮藏的中小型设备的购进等农户、联合户生产项目的质押、抵押、担保贷款。四是中小企业“新通道”融资贷款,是指农村信用社县联社对优秀客户遇特殊情况后建立的“特事特办”快速审批机制。五是生源地“新梦想”助学贷款,是指信用社发放的用于借款人本人或其直系亲属、法定被监护人接受非义务教育学习,用以帮助受教育人完成学业的助学贷款。
4.现金流保障贷款。现金流保障贷款是指在掌握企业真实现金流的基础上核清其利润率,根据现金流(主要指主营业务销售收入及占比较大的其他收入)核定贷款额度,按照生产经营周期确定贷款期限和还款计划,并依托基本账户进行客户现金流管理,主要靠预期现金流来归还贷款本息的贷款。主要由山西省农业银行在全省推行。
(二)以担保为基础的农村信贷产品正在兴起
1.“公司+农户”模式。这种模式是众多涉农金融机构普遍采用的一种支农信贷方式,也是发展较为成熟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有效解决了农户养殖贷款担保难的问题,节省了农户贷款闲置时的利息支出,扩大了农户养殖规模,增加了农民收入。由于有公司担保转移了农户的信用风险和经营风险,信用社的贷款质量有了保证。
2.“订单农业+信贷”模式。订单农业是指农产品订购合同、协议,也叫合同农业或契约农业。签约的一方为企业或中介组织,包括经纪人和运销户,另一方为农民或农民群体代表。订单农业具有市场性、契约性、预期性、风险性的特点。目前,长治黎城县和潞城市两家农村信用社开展这项业务。
3.“仓单质押贷款”模式。临汾候马市联社借助山西方略保税物流中心有限公司这一平台开展了仓单质押贷款。它是信用社与出质人、保管人签订合作协议,以保管人填发给出质人的存货仓单为质押,为贷款人办理的短期银行信用业务。这里所指的短期信用业务包括短期流动资金贷款、银行承兑汇票、信用证及保函等短期信贷品种。
4.农户联保透支业务。农户联保透支业务是农行忻州分行推出的新的信贷品种,解决临时性的流动资金需求,期限60天,不得用于固定资产投资。其联保方式是:按照行业类型组成联保小组,农户户数一般不超过10户,不低于5户。联保小组每次发生透支户为1户,其余为联保户,联保户不得交叉。其透支限额的规定为:根据每个行业特点以及联保户的还款能力确定,单户最高限额为5万元。透支范围是:在农村从事种养殖、农副产品加工、个体商业等。
5.原材料保有量+个人房地产捆绑抵押担保模式。这种模式是农业银行忻州分行推出的以定襄法兰企业试点的信贷创新品种。针对法兰企业大部分位于农村,征用集体土地不能抵押,而采用库存原材料抵押的实际,为防范信贷风险,在出贷方式上,由企业库存原材料做抵押的同时,将企业法人代表及其他股东的个人房产一起进行捆绑抵押。
6.其他担保模式。主要有:运城市农发行推出的林权质押担保模式;忻州农业发展银行开办了五台山旅游景区收费权质押贷款;山西省农业银行推行的采矿权抵押贷款方式等。这些担保模式运用范围还比较狭窄,但极大地丰富了山西省农村金融创新产品。
(三)保险与信贷相结合的农村信贷产品正式起步
1.“安贷宝”。山西省农村信用联社与太平洋人寿保险公司合作的新业务品种。它是为向信用社申请贷款的农户、企业主,以及消费、助学、创业等贷款借款人提供的同步意外伤害保险。如果借款人不幸发生意外,贷款由保险公司偿还,免除或减轻家人的还贷负担。其具体做法是:借款人按贷款额的2.8-3.5‰的比例入保,农村信用社按保费的8-12%收取手续费,借款人在农村信用社办理贷款手续就可直接办投保手续。
2.“汇农通”、“创业通”、“宏业通”。这三项业务都是以信用评定为基础,通过信用+保险(或联保、抵押,或担保)的形式,通过对信贷产品的分割、流程细化等综合管理手段降低违约风险的支农信贷品种,一般采取“分级授信、审贷分离、扩张制约、余额控制”的方法。现正在晋中市农村信用社试点。
(四)针对弱势群体开发的小额信贷项目
1.“四位一体”的生源地助学贷款模式。为了推动生源地农村贫困生助学贷款的开展,运城市农村信用社从2006年6月份起,创造性地实施了提供助学贷款、发动爱心捐助、重点帮扶脱贫、扶助勤工俭学“四位一体”的生源地助学贷款“圆梦工程”。其主要产品有:“助学贷款+项目帮扶”,对家庭贫困但有劳力的,在发放助学贷款的同时,还进行项目帮扶;“助学贷款+勤工俭学”,对所有贫困大学生,在发放助学贷款的同时,还为其联系勤工俭学岗位,引导学子靠自己的劳动来完成学业。
2.下岗失业小额担保贷款业务。运城市农村信用社与市人民银行、劳动局、财政局、财信信用担保公司等部门联系,并与有关部门签订合作协议,累计发放下岗失业人员贷款1483万元,由财政部门给下岗失业人员提供贴息,信用社提供优惠利率,财信信用担保公司向联社交存担保基金为贷款提供担保,解决下岗失业人员担保难问题,同时下岗失业人员贷款全部集中到各县级联社营业部专人办理,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难点和问题
(一)与信贷创新产品相适应的金融服务措施尚不匹配
一是信贷产品创新的硬件建设落后,电子化程度较低。虽然部分农村信用社推出了信用卡业务,但是全省金融机构POS机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市,对农村的覆盖率较低,远不能满足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客观上阻碍了部分农村信贷产品的开发。二是结算体系不健全。目前接入现代化支付系统的农信社较少,小额支付系统在农村的运用范围较窄。三是农村推广抵押贷款难度较大,主要是抵押物处置变现较难,如林权抵押贷款,如需变现,除取得采伐权以外,每年也只能采伐抵押林的20%,还必须补种,影响林权质押业务的开展。四是政策扶持机制不灵活,如民族贸易贷款贴息扶持政策只针对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农村信用社和已开始商业化运作的农业发展银行却不能享受此项优惠政策,影响其放贷积极性。五是农村产权不明现象普遍,农民房屋无房产证,土地不能转让,不能作贷款担保条件,担保物范围狭窄。
(二)农村信用环境较差、农户信用意识淡薄影响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进一步拓展
一是农户信用意识淡薄。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农户缺乏信用观念,贷款之初就根本没打算还款,往往把政府贴息的信用社贷款看作是一种扶贫救济,或者是计划安排。在这种思想主导下,逃废债现象时有发生。二是个别地方政府对农村信用社经营的行政化干预过多,导致部分企业恶意逃废农村信用社的贷款。三是企业和个人征信管理系统不完备。2006年3月企业征信系统升级后,部分县的系统出现异常,无法运行,目前全省仅有三分之一的县能正常报送。个人征信系统2004年开始推广,由于农村信用社农户贷款个人户数多,手工录入工作太大等原因,至目前只有临汾的个人数据通过接口软件直接上报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
(三)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不足,制约了信贷产品创新的开展
由于没有明确的承贷主体,涉农金融机构不愿意对农村基础设施如水利工程、道路建设等进行信贷投入,在国家财政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往往形成农村基础设施投入真空,许多好的农业项目由于没有基础设施的支撑不得不放弃。此外,目前国家在鼓励涉农金融机构创新信贷品种的同时,相应的财政、税收、资金支持等配套扶持政策和风险分担机制不健全,使得农村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受到了制约。
(四)农村金融机构人员素质较低,难以推动农村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的创新
建立意识好、敏感性强、具备专业素质的创新人才队伍,是信贷产品创新的前提和保障,目前,与农村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相关的业务人员素质偏低,尤其是缺乏即有实际操作经验,又通晓金融创新理论,熟悉国际先进经验的复合型人才。而且,基层涉农金融机构对创新人才的开发、培训投入力度不足,进一步制约了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工作的开展。
三、政策建议
(一)继续推动农村金融机构的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增加对农村经济的信贷投入
各级金融机构要逐步完善针对农村经济的贷款管理机制,制定适合当地实际的市场准入标准,扩大授权额度,下放授信权限,调动基层行的积极性。完善风险评价体系,创新业务流程,简化审批环节,建立绿色通道,强化约束激励机制。针对农村经济特点,扩大农村动产和不动产物权抵押担保贷款范围,开发银团贷款业务,创新适合农村经济实体的融资产品。按照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加大对农村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及时填补农村金融服务的缺失。
(二)加强农村信用环境建设,培育农民诚实守信观念
一是加强农村金融信用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将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运行范围扩大到全省农村地区。二是培育农村信用意识,使农民恪守“有借有还、再借不难”的道德准则。改善司法环境,以法维护信用社的正当权益。实行“以正面引导为主,宣传与制裁并重”的方针,对信用农户实行贷款优先、简化手续、额度放宽、服务优先、利率优惠;对有意逃废金融债务的企业和个人实行通报、停贷等联手制裁措施直至追究其法律责任。
(三)加强农村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农村金融市场的融资功能
要大力宣传金融市场知识,推荐有条件的农村信用社加入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参加市场融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积极支持和帮助山西省大型农业龙头企业在证券市场融资或进入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短期融资券,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农村地区证券和农产品期货业务。
(四)积极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形成多种所有制并存和谐发展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一是要加快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逐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各项内控制度,更新观念,提高创新意识,从根本上增强农村信用社自我发展能力和服务“三农”的实力。二是充分发挥邮政储蓄银行的功能,鼓励邮政储蓄银行资金回流农村,支持农村经济的发展。三是支持农业银行改革,增强其对农村区域的辐射带动功能。四继续发挥政策性金融对农村经济支持作用,农业发展银行要在继续做好粮棉油收储、加工、流通资金供应的同时,积极探索开展商业性贷款业务;国家开发银行也要积极运用开发性金融产品,采取“以市带县”、“以县带镇”等模式,加大对县域城镇基础设施和社会发展瓶颈领域的贷款支持力度。五是大力推进小额贷款公司建设,引导其依照当地市场经济发展水平和资金供求关系,合理确定贷款利率,以灵活的管理模式,一流的服务质量,支持“三农”经济发展。六是加快农业保险和农村担保机制的建设步伐,引导商业性保险公司到农村地区设立机构,通过财政补贴等政策优惠,鼓励其拓展农业险种,拓宽保险渠道,建立和完善农村担保机制,保障“三农”经济稳健运行。
参考文献:
[1]焦瑾璞、杨骏:《小额信贷和农村金融》,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年10月出版。
[2]谢平、徐忠、程恩江、沈明高:《建立可持续的农村金融框架――中国农村金融需求与供给研究》,亚洲开发银行研究报告,2005年4月。
[3]郝压明、张荣乐:“中国农村金融改革:市场视角下的思考与选择”,《管理现代化》,2005年第3期。
[4]中国人民银行岳阳市中心支行课题组:《基于信贷资金供需模型框架下的农村金融环境研究》。
(一)我国小额信贷可持续评价
1.非政府机构主导阶段小额信贷可持续性评价
由于多方面原因,我国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面临越来越严重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一是资产质量不容乐观。对159个重点地区的调查数据显示,小额贷款组织小额信贷的不良率很高,由1999年的15.53%大幅增至2002年的27.25%,并且增速加快,形势不容乐观。二是贷款成本普遍偏高。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2004年一份调查报告显示:1999―2002年,各非政府组织年度平均贷款成本率分别为13%、10%、10%和12%,平均亏损额在10000-30000元之间。而按照一般规律,贷款成本率低于l0%才有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使得大部分小额信贷机构面临较为严重的亏损。在目前我国300家左右的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和项目中,能正常运行的不到1/5,真正能达到操作可持续的机构屈指可数,达到财务可持续的机构更是微乎其微,不少小额信贷机构面临严重挑战,贷款资本金不断缩减,如果没有进一步的外来资金支持,我国现有的绝大多数非政府小额信贷机构将在未来三、四年内陷入困境,最终停止运行(程恩江、徐忠,2006)。
2.金融机构有限介入小额信贷可持续性评价
这一阶段小额信贷可持续性仍然不容乐观,以扶贫贷款为例:据中国农业银行统计,截止2002年底,全行扶贫信贷资金的不良贷款率高达38%,其中发放到户的扶贫贷款不良比率更高达60%。而到了2004年6月末,农行381亿元的扶贫贴息贷款余额中,贷款不良率上升到70%。对岳阳扶贫贷款的调查显示:截止2006年12月31日,该行全部扶贫贷款余额为26993万元,按四级分类不良贷款余额26243万元,占比97%;按五级分类不良贷款余额26178万元,占比97%,扶贫贷款基本上全部成了呆账。
另外,在这一阶段开展的下岗失业小额担保贷款也呈现较大的地区差异,有些地方开展得好,而有些开展得并不成功,如岳阳下岗失业小额贷款,由于市级财政300万元担保资金以及贴息资金没有到位,主办银行于2005年初基本上停止了该项业务,至2006年6月末,全市各金融机构共有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余额934万元,比年初减少了1794万元,贷款覆盖面由年初的2323人下降到531人。助学贷款也由于居高不下的违约率同样面临严重的可持续发展困境。来自岳阳的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上半年,岳阳辖内国家助学贷款全部或部分还贷的仅为1513人,而未清偿人数为3053人,违约率高达55.4%,主办银行岳阳市工商银行两度遭遇其省分行停牌的尴尬。
综上,我们可以认为这一阶段小额信贷处于较低的可持续发展层次,其中扶贫贷款更是处于最低层次的可持续水平。
3.农信社主导阶段小额信贷可持续性评价
近些年来,中国农村信用社的资产质量不断恶化,出现了高额的不良贷款和严重的亏损,“如果核照严格的贷款分类,在亚洲金融风波之后的两三年内,农村信用社总体不良资产比例最高曾经达到50%左右。农村信用社作为一个整体,其净值是一个严重的负数,这个负值是过去农村信用社账面资本金的两三倍(周小川,2004)。在这种严重负净值和高比例不良资产的情况下,农村信用社缺乏持续为农业服务的能力,对各种补贴和捐赠的依赖性日益增强。实际上,在2003年开始的新一轮农村信用社改革中,按照2002年全国农村信用社实际资不抵债额的50%计算,中央支持的款项就达到了1600亿元以上。来自岳阳辖内各信用社的调查也表明,农信社可持续经营状况不佳。农信社改革前的2002年末,岳阳各农信社不良贷款率平均水平为58.71%;资本充足率平均水平为-24.2%;经营利润总体亏损达4736万元。这些数据显示:无论从哪个角度,农信社可持续发展面临严重的困境。农信社作为一个总体,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国家的资产注入,并未实现财务可持续,更未达到机构可持续。
4.探索阶段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
由于这一阶段小额信贷还处于试点阶段,运作时间还不长,其可持续发展能力还有待时间检验。但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仍然可能对其可持续发展形成制约:一是资金来源渠道狭窄,目前一些贷款公司和非政府组织都还不能吸收公众存款,除自有资金外,几乎没有其他形式的资金介入。二是规模偏少。如目前试点的几家小额信贷公司中,四川全力小额信贷公司注册资金2000万元,山西晋源泰公司1600万元,日升隆公司注册资本1700万元,这无疑对小额信贷通过财务杠杆提高收益形成了限制,不利于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
二、制约我国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因素分析
1.政策性限制使小额信贷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在我国,从决策层到各级政府,就小额信贷可持续性往往关注不够,这种理念表现在政策上,就形成了对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诸多限制:一是利率高低的限制。二是资金来源的限制。三是合法身份的限制。比如对第一类试验项目,长期发展的合法性问题没得到解决。这使得这类小额信贷机构在开展业务时产生较大的盲目性,面临较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对未来也缺乏明确的预期,因而也就没有长远的规划,缺乏创新的动力。
2.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使小额信贷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一是不能有效抵制普遍存在的政府干预。与国外小额信贷组织不一样,我国地方政府的作用相当强,加之我国小额信贷机构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使得小额信贷机构很难拒绝和抵制来自地方政府的种种不正当和不合理的干预,形成对小额信贷机构可持续发展致命伤害。
二是权责不清导致的内部管理失控。如政府扶贫小额信贷在体制上存在明显的体制性弊端,两者的责、权、利关系模糊不清或不对称,且难以监控,政府部门和农行金融业务部门间存在明显的“两张皮”现象,在工作中相互指责的情况时有发生,协调成本相当大,其最终结果是谁也不负责任,扶贫贷款在绝大多数地区转变为“扶贫拨款”,扶贫小额信贷陷入严重不可持续的境地。
三是我国一些非政府小额信贷组织带有典型的人治,构成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隐患。一些小额信贷机构之所以运作成功是建立在个人威望和道德素质基础上,一旦这些关键人员离开或者犯错误,这些小额信贷机构往往陷入不可持续的境地。同时,一些没有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机制的小额信贷组织在发展初期,由于规模相对较小,凭个人能力还可应付,但随着规模的扩大,一些深层次问题可能暴露出来。
3.成本补偿机制的缺乏使小额信贷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外部支撑
小额信贷自身的特殊性决定它必然承担更多的成本。这些成本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信用风险造成的贷款损失成本。当前,在农村一些农户信用意识淡薄,赖债、逃债思想较严重,并且往往容易形成连锁反应。据对岳阳平江梅仙信用社的调查,去年新放小额农贷952笔367万元,到期归还贷款本息的廖廖无几,进一步调查显示,这种现象在该县其它许多乡镇同样存在。二是市场风险造成的贷款损失成本。由于小额农贷的借款主体大部分是弱势群体,且小额农贷以一家一户分散生产经营为主,承受风险损失能力有限,一旦遇到较大的自然灾害,对生产造成的影响必然有一部分会转化为信贷资金风险。三是从小额信贷自身的操作成本。小额信贷具有点多、面广、线长、量小的特点,其工作人员要频繁的上山下乡进行调查、催款、放款等工作,有的还要承担一部分技术培训等非金融服务。以上这些原因决定了小额信贷高成本特征,但我国到目前为止,尚未建立健全、合理、科学的风险补偿机制,这些成本大部分由小额信贷组织自身承担,形成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又一重要制约因素。
4.规模(业务)偏少使小额信贷机构难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临界点”
国际经验表明,小额信贷具有一定的规模效应,从理论上讲,小额信贷总是存在一定的固定成本,比如工作人员的工资、场地的租用成本、注册资金的机会成本等,只有达到一定的规模水平,小额信贷机构才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2004年一份调查报告提供了进一步证据:贷款规模超过500万元的小额信贷机构经营绩效普遍优于500万元以下小额信贷机构。但由于受到诸多政策限制和体制制约,使得我国部分小额信贷机构规模过少,特别是我国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其规模普遍偏少,客户数量一般在几百户到几千户之间,超过5000户的很少,这样必然难以发挥规模效应。
三、促进我国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政策建议
1.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优胜劣汰功能,增加小额信贷机构可持续发展的压力。
良性的竞争局面可以对现有小额信贷机构形成生存压力,促使其加强管理,降低成本,积极创新。
――要降低小额信贷准入门槛。在政策上降低小额信贷准入的标准,比如降低对资本金的要求、降低对法人资格的要求,针对不同类型的金融设立不同的准入标准和监管标准等。
――充分发挥微观主体自下而上制度创新的积极性。允许在不吸收公众存款的前提下,大力支持各微观主体放开手脚,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实际的多种形式小额信贷组织。
――积极引导现有正规金融机构进入小额信贷领域。首先,邮政储蓄银行、农发行可以进入以三农为对象的小额信贷领域,与现有的农信社形成竞争;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以及股份制商业银行应该引导进入小企业、微小企业、城市自我雇佣者领域,相互形成竞争。
2.多种途径提高小额信贷收益,提高小额信贷机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提高小额信贷的利率水平,提高其贷款收益。目前我国应该尽可能提高小额信贷利率上限,并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比如小额信贷市场形成较为充分的竞争格局),实现利率市场化。
――充分发挥非市场机制的正向激励功能,提高其预期收益。有关部门要建立一套合适的评估指标来评价小额信贷扶贫效果,使捐助资金流向那些扶贫效果突出的小额信贷机构,使这些小额信贷机构逐步做大做强,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注重发挥政策的正面导向功能,提高其隐性收益。监管当局应该制定适当的制度,使那些经营效果好,具有较为良好内部治理结构并显示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小额信贷机构,允许其吸收一定比例的公众存款或者批发贷款,如果继续有较好的表现,可以逐步允许其扩大吸收存款比率和范围,直至最后向商业化小额信贷金融机构转型。
3.多种途径降低小额信贷成本,减少小额信贷机构可持续发展的阻力。
――政府要在优化信用环境上下功夫,降低小额信贷组织的预期成本。
――政府要提供一些准公共品,外化一部分小额信贷的操作成本。这些准公共品主要包括基础设施、项目培训、信息传播等,比如政府可以将与小额信贷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纳入财政预算。
――政府要努力完善小额信贷风险分散机制,降低小额信贷贷款损失成本。这些风险分散机制包括建立担保基金,完善农业政策性保险等,各级政府可以从扶贫款中或者国家救灾款中拿出一部分建立担保基金。
一、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现状
农村信用社是立足于农村,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合作性金融机构。受历史和地域因素影响,农信社信贷管理的现状并不乐观。下面就结合我县农村信用社的实际从三个方面谈谈信贷管理现状。
(1)信贷管理的基础性工作薄弱
信贷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主要包括贷款的贷前调查、贷中审查和贷后检查(简称贷款“三查”),和信贷档案资料的管理工作等。
信贷“三查”制度流于形式。从贷前调查来看,信贷员的调查报告所反应的情况不够真实、全面。有的信贷员把贷前调查当作一种形式走过场,不知道贷前调查从何入手,没能多人组成信贷小组深入借款人经营现场展开调查。
信贷档案管理不规范。信贷档案是在信贷活动中形成的有保存价值的各种载体资料,是贯穿整个信贷过程始终的信息资源,是信贷管理的重要工具。建立健全信贷档案对农村信用社有效防范信贷风险。提高贷款质量,减少贷款损失,起着非常重要作用。然而有的信用社并没有重视信贷档案管理工作,存在档案资料不齐、手续不完善、信息反应失真、没有明确专人管理、信贷档案丢失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贷款的规范管理。
(2)部分信贷人员观念陈旧落后
长期以来,许多信贷从业人员在贷款操作过程中,形成了一些落后的思维定式,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认为没有到期的贷款就是正常贷款。农村信用社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一直实行的是“一逾两呆”的贷款分类管理模式。受其影响,很多人认为没有到期的贷款就是正常贷款,只注重对逾期贷款的管理,放松了对正常贷款的日常管理,往往是在贷款出了问题才引起足够的重视,形成了“亡羊补牢”的不利局面。
对贷款的调查主要侧重于抵押物是否充足,而对第一还款来源是否充足认识不到位。很多信贷员将企业的利润视为贷款的第一还款来源,这其实是不科学的。借款人能否按时足额偿还贷款主要取决于借款人是否有充足的现金,而不是利润的多少。
(3)贷款五级分类不规范
1997年中国人民银行经国务院同意,在全国银行业中推行贷款五级分类法,农村信用社也在近几年内建立了贷款五级分类制度。目前农信社是贷款五级分类和四级分类双轨运行阶段,从五级分类工作运行管理情况来看,五级分类管理工作中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没有充分认识风险分类的重要性。长期以来农村信用社“一逾两呆”分类的思想已根深蒂固,对五级分类的重要性缺乏认识,没有把五级分类同风险防范、改善信贷质量和提高自身效益联系起来,只是把它看成是一项简单的统计工作。
五级分类偏离度高,分类不准确。五级分类是一套动态的、综合的信贷风险分类方法,要想准确分类就必须对借款人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还要充分理解五级分类的核心定义和分类标准。否则就会出现分类偏离度高、分类不准确的现象。
五级分类分类管理不到位。农信社对五级分类的操作人员的管理和绩效考核不到位,有效的激励机制没有建立,造成分类从员敷衍了事,时常出现错误,有的干脆不进行动态调整。
二、对规范信贷秩序的几点对策
规范信贷秩序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如何建立高效、安全、健康的信贷秩序,是农村信用社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
(1)强化风险意识,严把贷款审查关
对操作风险的审查。贷款操作风险是指由贷款人自身素质、业务技能和贷款操作方式不当而形成的风险。操作风险时时刻刻存在于信贷业务中。审查人员要以《贷款通则》和上级部门制定的贷款实施方案为指导,对贷款办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审查,及时发现由于人员渎职、系统失灵、内部欺诈、外部欺诈和流程不合规而可能引发的风险,确保贷款不出现操作风险。
对政策性风险的审查。政策性风险是指由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的调整,从而造成信贷资金损失的风险。
对借款人自身经营状况风险的审查。借款人的经营状况直接关系到信贷资金的安全。审查人员要审查借款人的财务状况和市场状况,以及其主要股东和经营管理者的诚信状况,防范道德风险和信用风险。
对贷款担保风险审查。审查人员要审查第二还款来源实现的可能性,审查保证人的保证主体资格和担保代偿能力,以及抵押、质押的合法性、充分性和可实现性。
(2)坚持"以人为本",提高信贷人员整体素质。
一是大力构建学习平台,将健康的信贷文化思想、行为及职业道德,通过人这一特殊载体进行有效传导和贯彻;二是建立长效的信贷培训机制,根据新时期信贷工作要求制定培训计划,让信贷人员针对性的不断"充电",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信贷工作需求;三是通过整合现有人力资源、公开招聘、选拔信贷人员和加大培训力度等措施,把优秀的人才放在信贷岗位上;四是建立信贷人员等级管理制度。通过科学设置评定信贷人员等级、建立科学的信贷考核目标体系和信贷考核的激励机制,让信贷人员的工作实绩得到高额回报和实现个人价值,充分调动信贷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推行客户经理制
客户经理制是现代化商业银行管理的一种模式。在农村信用社推行客户经理制是转变经营观念、开拓业务领域的有益尝试。主动了解和熟知客户需求,选择适合的信贷营销方式,这是客户经理与传统信贷员的区别所在。作为客户经理要熟悉并掌握国家的金融方针、政策,掌握客户存、贷款变化趋势及时为客户提供提供全方位多层面的金融服务。建立客户经理制度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根据客户需要逐步扩大客户经理的配备范围。首先为优质客户配备客户经理。针对公司类项目贷款和大额贷款应以县级联社为单位,建立并推行客户经理制度,由客户经理负责公司类项目贷款的营销与管理。随着经营领域的不断扩大,再逐步推广客户经理配备范围。
根据客户类别和规模合理设置客户经理。信用社要根据不同客户类型和客户规模,设置不同级别客户经理,并建立客户经理经营主责任人制度和经营责任终身追究制度,无论岗位如何调动,客户经理经营责任都将终身追究。
(4)规范贷款五级分类制度
提高对贷款五级分类工作的认识。贷款五级分类法对构建良好的信贷秩序,防范信贷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国家全面推行贷款五级分类法就是为了彻底认清贷款质量和风险程度,及时发现贷款发放、管理、催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改善信贷管理,防范和化解资产风险,提高银行经营水平。
适时调整分类结果,降低分类偏离度。要把五级分类工作日常化,提高五级分类的时效性。要把因分类不准确,导致偏离度过高纳入考核办法,对贷款偏离度过高的信用社予以风险提示和后续监管措施。
【关键词】信贷 支持 三农
广西基层农村信用部门根据国家的资金投向政策,积极扶持农民承包种植经济山林,绿化美化荒山,力争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丰收。信贷调查报告如下:
现有个体种植经营户李某,因经营承包经济山林,需购买树苗资金55多万元,自筹有资金17多万元,资金出现缺口,特向我社申请抵押贷款38万元支持。经我社审核研究,同意受理该户借款申请。
一、基本情况
李某,男,已婚,现年45岁,从事个体经营种植业,身份证号码为45xxxxxxxxxxxxxxxx,系广西桂平市xx镇xx北路114号人,家庭人口四人,其中劳动力三人。
鉴于目前经济林木价格不断提升,为增加收入,借款申请人李某于2013年06月25日投资接手承包位于桂平市xx镇xx村鱼乍屯附近山林,预测年纯收入可达25多万元。李某承包经营的山林,经营场所位于广西桂平市xx村鱼乍屯附近,种植总面积约800亩(其中:黄樟树350亩,黄樟树苗约2000株,多杆黄樟树约2500株,全冠香樟1500株;桂树约450亩,桂树苗约3000株,一米高以上小桂树约3000株)。现因扩大经营购买一批树苗,需资金55万元,借款人李某自筹资金17多万元,尚欠转让费38万元的资金缺口,故向我社申请抵押贷款38万元。
二、项目市场前景分析
黄樟树是生产樟脑、樟油的著名经济树种,木材也有广泛的用途,其生态适应性强,是广西重要的造林树种;桂树是我国中医药材主要原料之一,也是美化环境、园林绿化速生经济林的理想树种。该项目投资符合国家资金投向政策,从市场需求看前景十分广阔,是农村信用社应当支持的“三农”项目。
三、收入情况分析
借款申请人李某从事个体经营,经营项目涉及多个方面,家庭收入较为可观:李某和妻子唐某现在桂平市xx镇xx街开设一间卫生诊所,经营状况稳定,收入颇丰,每年在该诊所年纯收入超过15万元;目前借款申请人李某投资承包山林,该项目预测年纯收入可达25万元。李某家庭的以上各项投资经营年纯收入预测可达45万元,第一还款来源有保证。
四、信用情况分析
借款申请人李某在各种社会经营活动中,从没有拖欠款项行为,经过其个人信用报告查询,没有显示任何不良记录,个人信用良好,社会信誉较高,经过本社信用等级评定为A级,是符合信用社贷款支持的对象。
五、抵押物评估
李某申请该笔贷款提供的抵押物为其夫妻权属所有的土地一宗,该土地座落于桂平市xx镇镇门垌,该土地使用面积78.4平方米,使用权类型: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证号:浔国用(2006)第xxxx号;并办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门面向西街道30米,北面街道16米,东面7米街道,属三面光户型,交通十分便利,可做商铺,经我社信贷人员对该房屋进行实地评估,土地按10000元/m2计算,价值78.4万元。作为李某向我社申请38万元贷款的抵押物,抵押率48.47%,没有超出上级要求比例上限。抵押物合法、有效、足值,变现能力强。第二还款来源有保证。
六、贷款合理性与支付
李某向我社申请抵押贷款38万元,用于支付购买树苗费用。该户所申请贷款,经营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借款用途合理。
李某所借贷款用于支付购买树苗资金费用,金额共需55万元。尚欠费用17万元的资金缺口,贷款将使用委托支付方式发放,信贷资金将由委托支付方式直按划转到该户的交易对手冯某账户。
根据该户提供的交易对手资料,李某与冯某签订有购销合同。所以采用贷款人受托支付方式,符合贷款资金支付管理规定。
七、综合评价
经调查该户所述情况属实,该户具有:(1)个人信誉好,经评定属A信用等级,风险度为0.24。(2)自有资金真实,所经营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发展前景广阔。(3)项目预期效益可观,年利达25万元以上。(4)借款申请人家庭收入可观,家庭年收入达45万元,还款来源有保障。(5)贷款抵押物权属清楚无争议,合法有效足值,变现能力强,第二还款来源有保证。
一、工作中的主要作法和取得的主要成绩
(一)勤于学习锻炼,慎于品行修养,始终致力于做德更高、业更专、行更正、艺更精的信合人。
一是注重和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注重学习是我多年来养成的一个比较好的习惯,除继续加强对分管工作中涉及的监察、审计、法律事务等方面的有关政策、法规和业务知识的学习外,不间断地加强对财务会计、信贷管理、风险管理等业务知识的学习和巩固,及时加强对计算机知识和信用社新业务知识的学习和更新。同时认真学习各级制发的管理制度及相关法律文件,通过不断的深入学习,不仅充实和更新了自己的知识库容,而且开阔了思路,更新了观念,增强了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二是注重和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一直坚持承担工作任务时把自己当作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在承担工作责任时把自己当作一名勇于负责的主管领导。实际工作中,小事放权放手,但件件都及时督办和查问结果,大事都主动参与和承担。如在查办寨河信用社会计挪用资金违规违纪问题时,带领稽核审计部、财务会计部和监察部的工作人员到寨河信用社核查账务、调查取证、座谈询问、分析情况,为处理本次违规违纪提供了详实依据;在查办举报信用社信贷员和分社负责人违规办贷问题时,抽调联社不良办、风险管理部、监察部及基层信贷员组成贷款核对小组,带队进村入户上门核对贷款,找村干部和村民调查了解,与社内职工座谈情况。在案防工作过程中,带领案件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到基层营业网点对内控制度执行、会计核算、信贷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逐项检查。通过这些具体工作,不仅深入了解了基层实际工作情况,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做本职工作,同时,也进一步锻炼了实践工作能力,丰富了实践工作经验。
三是注重和加强金融理论的钻研。每年我都结合工作实际,通过调研后撰写一些专业理论文章,用以总结和指导工作。,我根据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开展情况,通过认真调查分析,撰写了《农户小额是考验》调查报告,被第4期《新金融》刊载。同年《一策解“三难” “多赢”促发展》一文,被《中国农村金融创新与实践》收录。
四是注重和加强政治品格的锤炼。,我利用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一步加强自己的党性锻炼和品格锤炼,整个活动的每个环节都认真参与,按照活动的安排进行了学习和深刻地自我剖析,并在活动中撰写了数万字的学习笔记。通过积极参与这次教育活动,使得自已在政治上更加成熟和稳重,品格上更加坚强和耿直。
五是注重和加强领导艺术的累积。除了向身边的同志学习领导艺术外,还经常留意书籍、网络上介绍的一些比较经典的领导艺术类案例。
(二)加强内控建设,坚持从严治社,始终致力于做内控理念的传播者和严密内控的践行者。
总理曾经说过,对于银行而言,相对于资本充足率,严密的内控制度更有意义。一年来,在加强内控建设和落实上,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狠抓了促制度落实的制度体系建设。从规范操作行为的层面上来说,现行的基本制度基本能够覆盖业务经营活动的各个层面了。但在工作中发现有些制度根本上就得不到很好的落实,责任追究不及时不到位,经过认真的调研和分析,我参与起草了《崆峒区农村信用社违规贷款责任认定处理暂行办法》,对强化全区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规范信贷管理行为,增强信贷人员责任意识,提高信贷资产质量,促进了促制度落实的制度体系的建设方面起到了良好作用。
二是树立了“内控严密、管理严谨、处罚严厉”的基本内部控制理念。在工作中我总结出,要防范操作风险,在制度建设和落实层面,不仅要有严密的制度,严格落实制度,还要严惩违规行为。因此,我倡导树立“内控严密、管理严谨、处罚严厉”的内控理念,并在稽核审计工作中实践推行,这种从严治社的思想,也因此得到了较大范围的认可。
三是践行了严密的内控和其他各项工作制度。在工作中我能认真学习和遵守各项内控和工作制度,如省联社制定的《员工违反规章制度处罚办法》反复学习了好几遍,并且在文件中做了很多标记,其他有关制度我也利用时间进行了认真的学习并能严格遵守。
四是督导了各项内控制度的有效落实。我们主要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审计和内控评价来督导内控制度的落实。组织了高管人员离任审计,开展了案件专项治理活动,陪同省联社、省联社平凉办事处、银监局现场检查等。以这些活动为载体,认真查找问题,认真组织整改,认真分析不足,认真总结教训,认真制定措施。
(三) 积极履行职责,指导做好内控监督工作,加强联系,优势互补,实施有效监督。
联社党委是崆峒区农村信用社的政治核心,所以,监事会的日常工作注重定期或不定期向联社党委报告,重要事项取得
了联社党委的理解、协调和支持。同时,监事会作为联社的监督机构,与银监部门、联社内部稽核部门,共同构筑了较为完善的科学、规范监督体系。一是建立和完善稽核审计部门内部工作运行机制。首先制订了稽核审计部年度工作计划,建立健全了《序时稽核登记簿》、《专项稽核登记簿》、《来信来访查处登记簿》,对稽核时间、区间和责任人进行详细登记,落实责任,以备查考。其次建立了查处情况及时反馈工作机制。本着对理事会负责的基本要求,我们将每个项目的稽核检查结果及时向联社班子成员和职能部门(理事会、经营班子)汇报和反馈,以促进领导管理决策和部门指导服务的针对性,提升我们的经营管理水平。同时实行稽核审计情况定期通报制,即对稽核审计发现的问题及查处的典型案例定期通报,做到查处一事,警示全区,督促辖内各网点查缺补漏,纠正偏差,完善不足,以促进全辖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工作符合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要求。并对案件专项治理、治理商业贿赂工作实行了专档管理。
二是有效地开展了稽核审计工作。指导稽核审计部围绕联社重大决策和中心任务,突出财经纪律严肃性、信贷资金安全性和经营管理合规性,认真履行稽核审计职责。全年组织开展稽核审计项3 项 3次,即:实施了花所信用社等4个网点的会计决算工作真实性专项检查;对全区44个营业网点中14个信用社、15个信用分社和联社营业部进行了序时稽核,稽核检查覆盖面70.5%;根据人员调动和岗位调整情况,及时开展了24名信用社主任、副主任和4名联社部门经理的离任审计,以及岗位轮换的105名信贷、会计、出纳人员的岗位轮换手续移交工作。共查出并认定责任违规贷款49笔817.69万元,违纪资金8.96万元,提出稽核建议8条,下发稽核审计整改意见书25份,下发稽核审计处罚决定25份,为全区农村信用社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保障。
(四)查防结合,认真开展了案件专项治理工作,保持了对各类违规行为严处的高压态势。
初,因班子换届,联社调整了案件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本着暴露风险、加强管理,坚决遏制违法违规行为,防止各类案件的发生的基本原则,5月份,制订了《崆峒区农村信用社案件专项治理深度排查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排查人员、排查方式、排查内容、排查责任和工作要求,9月份案件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对辖内网点的贷款、存款、金库尾箱、印证押卡、查询对账、“九种人”等重点业务、重点环节、重点人员进行了风险排查。在10月12日全区农村信用社工作会议上,对案件专项治理工作进行了专题。安排,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案件专项治理工作的安排意见》,根据不同岗位职责分级明确了案件专项治理工作重点岗位、重要环节、重点人员的排查内容、排查频率和案件排查责任,为构建案件防控的长效机制奠定了基础。通过加强了纪检监察和案件防控工作,对信用社会计、信用社柜员挪用资金违规违纪问题的3名当事人和负有管理责任社主任进行了责任追究,给予了党纪、行政纪律处分和经济处罚。
(五)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做好和纪检监察工作。
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行业自律工作中,按照省联社党委的党风廉政建设以及纪检监察责任制的要求,每年年初联社党委及时与和各信用社(分社)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基层各信用社能够按照责任制的各项目标规定,认真对照学习落实。经检查大部分信用社、支部书记都能在各种会议上强调和警示教育全体员工拒腐防变,杜绝一切行业不正之风,凡一经举报,联社都及时调查核实、处理和回复。通过反腐倡廉,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和责任制的落实,全体党员职工基本上无违纪问题,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较以前相比都有了很大的改进和提高,信用社在农民群众中的作用发挥和形象建设都得到了充分肯定。
对工作从维护农村信用社行业新形象的高度进行认识,以服务大局为重,把群众的切身利益放在首位,在法律法规的规范和引导下,尽量避免与群众利益发生冲突。坚持依法办事、按政策办事,把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解决问题上。对来信来访者的合理要求从关心和爱护的角度出发,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尽力帮助解决困难;能解决的案件尽快解决,不能解决的讲清道理,说明原因,并及时向上级汇报,对于有些者的要求不合法或反映的问题与事实不符的,通过耐心细致地解释和说服疏导,使上访群众心服口服。努力把问题和矛盾化解在一线,防止事态向恶性衍变,造成越级。,按工作“首问责任制”的要求,查处省联社卡中心电话投诉4起、省联社网站投诉1起、办事处投诉1起、区联社电话投诉12起、群众来信来访3起。对9名责任人做了相应的经济处罚,并责令相关责任人做出深刻书面检查,为全区业务发展营造一个安全稳定的经营环境。对客户举报材料、信件的处置做到了专簿登记,有阅批,有查办记录和查处结果。20__年,针对全区农村信用社金融服务工作现状及工作现实要求,提议并成立了监察室,专司监察工作。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回顾一年多来的工作,荣辱得失在心。总结成绩的同时,也非常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还存在很多方面的缺点和不足,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还没有有效地促成形成系统防案的观念,在案防工作中条块分割的情况仍然比较突出,部门孤军作战、“一边倒”的情形没有多大的改变。
二是还没有促成内控理念和风险文化得到员工的普遍认可,全员主动防案的意识明显不足,被动发案的可能仍然存在。
关键词:小额信贷;发展状况;机遇阻碍;推广建议
一、农村小额信贷的介绍
农村小额信贷是指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在确保农民可信用程度的条件下,根据批准的限额在规定的时间内,向贫穷地区人民乃至低收入的农民群体提供的不需要抵押或质押的信用贷款。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农户小额信贷的试点工作是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到现在已经有二十年的发展历程了。遵照我国政府扶贫政策的变化以及扶植“三农”政策要求,农村小额信贷业务也随之陆续调整。而今,农村小额信贷正朝着规范化、制度化的方向迈进。
二、齐齐哈尔地区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状况
齐齐哈尔市是农业大市,更是黑龙江省主要的商品粮基地。近些年来,齐齐哈尔市的经济不断发展,随之而来的农业发展也面临转型和升级的问题,这就需要有资金的支持。为了处理广大农民的资金来源问题,同时为了更好地推动农村小额信贷业务的发展。2007年8月,齐齐哈尔市政府在纳河、富裕、龙江、克东4个县的25个基层农村信用社进行试点,使用“农户信用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第一批征集入库的农民信用档案为81000份。2009年齐齐哈尔市围绕“惠农”这个主题,积极完善信贷结构,加大信贷建设的力度。2010年以来,齐齐哈尔市又以“三农”政策为依托,扩大农村小额信贷的服务范围、放宽农民的贷款期限、实行优惠利率等措施。至2013年12月末,齐齐哈尔市农村信用社各项贷款余额为1696097万元,其中涉及的农业贷款1257360万元,占全部贷款的74.13%,相比年初增加了206219万元;当年涉农贷款累计投放额为915215万元,相比上年同期增加了72929万元。[1]
三、梅里斯地区农村小额信贷情况分析
梅里斯达斡尔族区是全国唯一的市辖达斡尔族区,1988年7月被国务院批准恢复。位于黑龙江省西部,全区总面积2078平方公里,地处松嫩平原西部,嫩江中游右岸。梅里斯达斡尔族区称为齐齐哈尔市的北大门,南北两座嫩江公路大桥将梅里斯与齐齐哈尔市中心城区紧紧连在一起,是通往内蒙古的重要通道。嫩江、阿伦河、音河、二沟河流经境内,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全区共有4乡4镇,全区总人口17.1万人,其中农村人口13.8万,达斡尔族人口1.2万人。该区如今约有农耕地130万亩,草原60多万亩,林地21万亩,能够开采的水源10万亩,自然资源十分丰富。[2]1.梅里斯地区农村小额信贷供需情况分析根据对梅里斯地区农村信用社的调查,每年大约有70%的农民需要贷款,而通过审核贷款成功的农户约占59%,这就表示梅里斯地区的农民对小额信贷的需求要比实际发放的小额贷款高出11%左右。因此农村信用社还需要加大放贷力度,以满足梅里斯地区农民的需求。2.梅里斯地区农民贷款用途分析农户申请贷款的用途是多方面的,其中比例最大的是与农业种植有关,占据资金总用途的58%,这也反映出发展农村小额信贷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其次是用于子女的教育,占资金总用途的23%。这说明,农业生产和子女教育是农户支出的重要部分,也是农户借款的重要驱动因素。此外,也有一些农户申请贷款的用途是建房和突发疾病等医疗支出。3.梅里斯地区农村小额信贷流程分析依据对梅里斯地区农村信用社的访问及调查了解,农村小额贷款的具体流程情况如下:首先农户携带有关资料(如身份证、户口本等)到银行申请贷款,其次银行根据农户的申请先查看该农户之前是否有过贷款的经历,最后如果农户有贷款经历则根据其以前贷款情况进行信用评估决定是否为农户贷款,一般时间为3~5个工作日。如果农户之前没有贷款的经历,则由银行管理人员和专管信贷人员到农户家里进行评估决定是否为其贷款,一般的时间为7~10个工作日。4.梅里斯地区发展小额信贷的优势产业介绍梅里斯达斡尔族享有“中国洋葱第一区”的称号,近年来洋葱产业不断发展,如今已经成为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2013年全区共培植洋葱10万亩,出售洋葱48万吨,这当中在国内出售32万吨,收益3.6亿元;其次,向俄罗斯、蒙古、东南亚等国家出口洋葱16万吨,获得2.1亿元的收入,而且推动了第二、三产业发展,使农民收入增加了1900多万元。仅此一项即让梅里斯区农民人均纯收益增长1800元以上,占农民人均纯收益的30%左右。[4]2014年在区委、区政府和相干农业部门的协助下,进一步扩大洋葱的栽种规模,全力以赴打造以洋葱为主的“龙江特色第一区”。梅里斯区政府正可以利用这一优势,创新小额信贷的品种,把扩大洋葱种植与农村小额信贷结合起来。为梅里斯农民的洋葱种植提供资金支持,促进洋葱产业的发展,进一步促进梅里斯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梅里斯地区洋葱产业的扩大又可以为梅里斯地区小额信贷提供来源,促进该地区小额信贷的发展。
四、梅里斯地区农村小额信贷推广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机遇(1)国家“三农”政策的推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但同时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也日益严峻。其中最关键的原由是三农问题(三农问题是指中国大陆的农村问题、农业问题和农民问题以及引起的社会问题,包括贫富差距大及流动人口等问题,这是一个从事行业、居住地域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首要方法就是要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而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这就为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梅里斯区作为齐齐哈尔市重要的地区之一更要抓住机遇,在齐齐哈尔市政府对“三农”政策的支持下,积极推广小额信贷。(2)梅里斯地区经济的推动2006年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国内生产总值(GDP)已高达14.12亿,年递增速度为15.5%,远超过齐齐哈尔市的12.1%。全区的农业总产值达到6.7亿元,占区内总产值的47%;全区粮食总产值达36.6万吨,比以前年度增加20.4万吨20.4万吨,递增55%。[5]2008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17.4亿元,其中农业达到6.36万元,工业达到4.59亿元,第三产业是6.47亿元。[6]近年来,梅里斯政府又更重视以洋葱为主的绿色食品的发展。由此看来,在梅里斯地区经济发展中农业经济仍占较大比重,同时这也成为推动梅里斯地区小额信贷的发展重要因素。2.挑战(1)农民角度①梅里斯地区农民的文化程度。2006年,梅里斯区农村人口高达15.04万人,毫无上学经历的有6554人,占4.4%,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有58546人,占38.9%,属于初中文化程度的达到77565人,占51.6%。首先,由于农民文化程度较低,接受市场信息的能力相对薄弱,同时农村小额信贷的宣传力度不到位,间接阻碍了小额信贷的发展。其次,农户本身的文化水平有限,因此了解和正确填写申请报告是困难的,许多农户提交的材料字迹模糊或者内容不完整,直接阻碍了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②梅里斯地区农民对资金需求的紧急程度。一般来说,当农民对资金需求较为紧急,且数额不大的情况下,基本上不会考虑去银行办理小额信贷业务。而是直接向亲戚朋友借。首先,他们认为去银行办理小额信贷提交申请到申请批复拿到贷款,时间上会很紧急,其次去银行办理小额贷款的手续也较为麻烦,不如向亲戚朋友借更方便。(2)银行角度①梅里斯地区内部控制不完善。小额信贷业务主要目的是扶贫而非盈利,因此对小额信贷业务还没有具体的规范,小额信贷的内部结构还不够完善。导致银行对管理小额信贷业务的人员管理松懈,同时信贷人员自身自觉能力差,对其工作没有具体规划。银行的内部控制不健全,虽然设立了稽核部门,但在实际工作中缺乏事前预防措施、事中控制执行不严格、事后的监督检查也存在一定的盲区,稽核部门更重视对基层的制约,反而放松了对领导层的监督。管理者对农户小额信贷的认识不充分,不能采取积极的措施推广小额信贷的发展。②梅里斯地区银行风险防范不规范。首先,农村小额信贷的主要对象是从事农业生产的相关人员,农业是一种受自然因素影响最为严重的产业,自然灾害一旦发生就会造成极大的损失。其次,小额信贷业务不比银行其他的业务种类,其量小但分布广,资金少但发生相对频繁,再加上梅里斯地域广但管理人员少(如梅里斯农村信用社只有6个信贷员),风险较高。据我们对梅里斯农村信用社的调查发现,他们只是在农民贷款时建议农民购买保险,但大多数农民都不会采纳。面对这些风险银行至今还没有具体的风险防范措施,这也导致了小额信贷业务不能更好的发展。③梅里斯地区信贷人员的素质。由于来办理小额信贷的人员多数是农民,而梅里斯地区农民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因此就会有诸多问题不懂,需要向信贷人员询问。有的信贷人员素质较低,对待农民的态度粗鲁不愿耐心解答农民的问题,致使农民不懂关于小额信贷的情况又不想再去向有关人员询问。这就使想办理小额信贷的农民苦无门路,这就阻碍了小额信贷的发展。
五、梅里斯地区小额信贷推广的建议
1.开展文化宣传活动、提高梅里斯农民文化水平农民文化水平的高低是影响农村小额信贷需求的重要因素之一。农民文化水平的提高,会增强农户对小额信贷业务的认识,从而提高农民的借款意识促进小额信贷的发展。因此,梅里斯区政府特别是下属的村委组织部门,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加大对本村农户的教育,定期开展文化培训课程、开展与农业生产有关的知识讲座,还可以利用村镇图书馆,免费对农民开放,鼓励农民间相互交流知识经验。为提高农民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举办知识竞赛,对于优胜者给予一定的奖励,鼓励农民学习,促进农民文化水平的提高。2.加强对梅里斯地区小额信贷业务的内部控制、农村小额信贷业务为梅里斯区农民提供资金支持,小额信贷要想合理的发挥其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有效的内部控制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加强小额信贷业务内部分工合作,做到决策层、业务层和监督层分工明确,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进一步对小额信贷有关人员进行监督检查,并对银行管理小额信贷的主管进行监督。同时,银行通过加强对小额信贷业务内部控制机制,增大农户小额信贷的可获得性,促进小额信贷的发展。3.提高梅里斯地区信贷人员的素质小额信贷人员的素质是小额信贷业务的发展直接保障。首先,要加强梅里斯地区小额信贷相关人员的专业能力,持续进行信贷业务知识的学习和培训,使其对从事的小额信贷业务熟练掌握。其次,加强信贷人员对金融法规等方面的学习,强化信贷员职业道德与职业风险教育。再次,加强信贷人员人际交往能力,小额信贷的主要对象是农民,因此信贷人员应与农民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要学会把专业的术语用通俗易懂的话告诉农民。最后,对信贷部门主管人员加强信贷业务管理。以便更好地发展小额信贷业务。4.加强梅里斯地区农村小额信贷与农村小额保险的结合近些年,小额保险在发展中国家受到了普遍的关注,它以农村的低收入群体为主要目标,其目的在于减少风险,为低收入农民提供一些必要的经济保障。目前,农村小额信贷在帮助梅里斯低收入农民阶层、促进梅里斯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在梅里斯区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的同时,小额信贷业务也面临着较高的信贷风险,这对小额信贷的可持续发展非常不利。同时,随着梅里斯地区对农村小额信贷的推广,当前农村保险市场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但在具体的实践中,由于农村分布较为零散不易管理、成本高以及信用环境等因素影响,保险公司开展农村保险业务是较为困难的。因此,把梅里斯地区农业保险与小额信贷结合,既可以使保险公司借此机会进一步打开梅里斯地区农村保险市场,又可以推动梅里斯地区农村小额信贷业务快速发展,促进梅里斯农村经济的发展。5.梅里斯政府加大对小额信贷的政策扶持梅里斯政府可以增补一些农村小额信贷的政策优惠,来促进小额信贷的发展。首先,政府可以实行优惠利率和减免税收的政策。实行农村小额信贷利率差异化,对处于不同信用等级的农户实行不同的利率,且灵活浮动,并对银行与农村小额贷款相关的业务实行税收优惠。其次,设立农村小额信贷专项支持款,用梅里斯区财政收入补偿,梅里斯区政府应理解农村小额贷款的服务特性,因此政府应该明白由其主导或干预各种与农业生产经营相关的责任。再次,梅里斯地区少数民族人口较多,还应该进一步制定对少数民族地区农民小额贷款的政策优惠。最后,梅里斯政府也可以在不违反国家法律规范的前提下,根据梅里斯区域特色制定与农村小额信贷有关的地方性规范,为梅里斯地区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田新卉.齐齐哈尔市农村小额信贷对农户收入的影响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5.
[2]梅里斯达斡尔族区构建经济发展新格局[N].齐齐哈尔日报,2007-6-12.
[3]根据对梅里斯农村信用社的调查结果.
[4]梁兴旺,关升禄.关于洋葱产业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J].学理论,2014,(07).
[5]左岫仙,吴占柱.对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调研报告[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