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医院三大中心创建

医院三大中心创建

时间:2022-12-02 17:01:3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医院三大中心创建,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医院三大中心创建

第1篇

从“THINK”到“电子商务随需应变”再到“软”实力,IBM的市场口号越来越实在。

4月19日,在主题为“智慧‘软’实力,成长源动力”的IBM软件集团大中华区2012年度策略会上,IBM软件公布了智慧“软”实力策略,明确提出了企业智慧成长所需的洞察力、创新力、优化力、协作力、敏捷力、安全力和移动力等“软”实力;同时表示IBM软件将着眼三大发力点:在云计算、业务分析洞察、社交商务、智慧商务等领先趋势持续投入;聚焦行业,全方位配合中国企业智慧转型与成长;布局、扩大渠道,与更多的合作伙伴合作。

“IBM希望通过‘软’实力表达出,IBM的软件一点都不软,而是很硬。” 计世资讯咨询总监、资深高级分析师曹宇杰表示,“软”实力既体现了IBM对于市场需求的理解,也结合了自身的业务特点,“诠释得很到位”。

1993年,郭士纳将IBM从亏损的泥潭中拯救出来,带领IBM完成了从硬件向软件和服务的转型。如今,软件已成为IBM的主要利润驱动力。IBM软件集团已成为IBM内部增长最快、利润最高的部门,十年中业务收入翻了一番,利润增加了两倍,为IBM贡献了44%的利润。

IBM全球副总裁兼IBM中国开发中心总经理王阳博士强调:“IBM软件集团力推的智慧‘软’实力策略契合了IBM软件围绕云计算、业务分析洞察、智慧商务、智慧城市以及移动互联等一系列新技术趋势的路线图。”

“无论是什么类型的企业,信息都是最重要的,客户信息、产品信息、市场信息等,都需要采集数据、管理数据,洞察力决定着能否成功,比竞争对手更早一步看到未来的趋势。”王阳表示,协作力实现了员工、客户和合作伙伴的信息交互;敏捷力则体现了企业的数据、人员和流程,能否随外界的变化而变;移动力使企业和员工之间自如地应用移动设备;优化力将以后的资源管理好并应用最大化。

IBM与广东省中医院联合建立了临床科研整合平台CHAS(Clinical & Health Records for Analytics & Sharing,医疗与健康记录的分析和共享),中医药领域全球最大医院电子健康档案系统成功上线,实现跨区治疗、跨院病历共享。就诊病人人数与同期相比增加了25%,产生临床信息数据与同期相比多了10倍,这是洞察力的最佳应用。在镇江,IBM智能运行中心解决方案搭建了镇江市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指挥中心,可以利用公交车调度系统来提升公共交通的效率。公交车和公交车站将配备智能设备,将交通流量数据传输到智能运行中心。再利用这些收集得来的信息监控管理全市80多条公交线路,并进行车辆跟踪,服务提示,出行者随时可以获得公交时刻信息和延误预报。

事实上,在IBM内部也率先体会到“软”实力。IBM业务分析解决方案帮助IBM的CFO获取“洞察力”,推进三大核心财务系统优化,实现财务部门的业务转型;IBM的CIO通过差异化的安全解决方案,在IBM内部建立了一套完善的IT风险管理架构,满足IBM企业内部对风险、安全、合规管理的需求,全面提升IBM自身的“安全力”;IBM人力资源部门通过IBM协作解决方案,成功搭建了统一协作的社交商务平台,为IBM全球约43万员工创建动态、灵活的办公环境,实现“协作力”;IBM中国开发中心(CDL)在内部搭建“环宇云”,优化开发中心的基础架构平台;同时引入领先的IBM开发解决方案,实现无间开发和协作,完成高质量的软件开发与交付工作,体现了“优化力”和“创新力”。

王阳表示,IBM中国开发中心作为全球开发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将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主机等四大平台帮助企业提升“软”实力,真正落地中国。(文/王臻)

第2篇

3月23日,在一片风沙袭扰中,IBM软件集团掌门人、全球高级副总裁兼软件集团总经理Steve Mills现身古都西安,出席IBM软件集团的“2010年策略新闻会”,并与陕西省政府高层领导会面。“IBM全球有5个‘常委’,他是我们最重要的‘常委’之一。”IBM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政府与公众事业部总经理范宇在会上风趣地向媒体介绍。

不寻常人物到来,自有不寻常举动。本次会上,IBM软件集团不仅披露了2010年策略,更密集宣布了多项针对西部市场的重要举措: 成立IBM大中华区软件集团华西区、在西安建立IBM中国开发中心(中国西部)、成立IBM全球分析软件实验室和IBM区域软件成长中心。

抢滩西部开发下一个十年

2010年,西部大开发已经走过了第一个十年,新的十年计划即将启动。IBM瞄准的正是这样一个新契机。

对于IBM软件集团的举动,陕西省方面予以了积极回应。陕西省副省长景俊海在当天的新闻会上谈道:“我们连续3年经济增速超过13.6%,去年我们的经济总量提升到了全国的第17位,达到了8185.6亿元,增速处在全国的前6位。”景俊海说,这主要是因为陕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丰富的能源和资源、领先的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雄厚的工业基础,以及明显的区位优势。他表示,今年开始将要开启第二轮西部大开发的十年,而陕西这十年的目的就是发展新兴产业。为此,“陕西省政府、西安市政府和西安高新区管委会,包括各个部门都要支持IBM在陕西的发展。”

“我非常高兴来到西安,见证我们在这里创建新的开发中心。IBM从1994年开始在中国投入研发,当时只有200人在中国,现在我们已经有超过5000名软件工程师了。我们非常高兴SPSS作为我们近期并购的系列软件的一部分,能够进一步扩大我们在业务预测分析领域的优势。” Steve Mills说。他列举了许多例子来说明软件在构建智慧地球当中的重要作用。“中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国家。从智慧城市的项目角度来说,我们有些领先的投入都是在中国。城市的发展带来了很多问题,涉及交通、通信、公共安全、医疗、能源、水资源等。创建智慧的地球,很显然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涉及到IBM,还有大量的合作伙伴。”

“IBM在中国的发展,最重要的就是紧跟时代步伐,配合国家、城市政府的发展战略。IBM公司正致力于通过打造智慧的交通、智慧的医疗,共建智慧的中国、智慧的地球。我们希望能够帮助建设智慧陕西、智慧西安。”范宇说。

2010软件三大策略

当天,IBM大中华区副总裁兼大中华区软件集团总经理Bete Demeke宣布了IBM软件集团在2010年的三大策略: 行业为要、区域拓展、合作共赢。

首先,行业信息化是智慧城市、智慧地球的基础。有效响应行业需求,是构建智慧地球的重要切入点。Bete Demeke介绍,IBM为此研发制定了10个基于SOA的面向中国市场的行业解决方案框架,其流程可以支持13个不同行业。同时,IBM还发展了100多个ISV,作为开发行业应用的业务合作伙伴。通过与他们的合作,2009年,IBM在中国建立了第一个全球铁路创新中心、第一个能源与公用事业解决方案中心、以及医疗行业解决方案实验室、电信行业解决方案中心等。“我们在中国所做的这些努力,就是希望将IBM的专业知识及全球的优秀资源,借助不同的实验室整合在一起,让中国各行各业能够有效利用这些资源。10个行业解决方案框架,就集合了IBM的最佳实践,包括如何加速行业解决方案的开发,提高产品服务的交付效率等。此外,我们会更加关注主要合作伙伴的项目,帮助其为客户提供价值,了解行业需求。”

其次,IBM软件集团制定了支持合作伙伴成长的渠道计划。“作为IBM的合作伙伴,他们有能力了解特定业务需求,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我们通过他们进入到具体的行业领域。IBM将专注于合作伙伴,帮助他们更好地参与行业应用。同时,要帮助合作伙伴迎接全新的技术,积极开展一些新的应用服务交付模式。”Bete Demeke说。

IBM能够提供软件增值,就是带给客户所需的技能、价值。IBM将通过两种不同的方式实现对合作伙伴的支持和承诺: 一是向合作伙伴提供授权的产品组合。从2010年开始,IBM会将一些产品组合技术提供给合作伙伴,帮助他们投资开发解决方案; 另外一个方式是“激励”措施,就是针对各种类型的合作伙伴,包括增值分销商、经销商,还有系统集成商,分别制定相应的激励体系。

第三,加速区域拓展,尤其是要更深层次地参与到二、三线城市的发展。“此次新设立的华西区,是IBM在中国第五个业务部门。这意味着IBM将专注于中国西部地区的发展。在2010年,我们还计划增加西安、石家庄两大区域软件成长中心。本次大会宣布了IBM在西安设立第7个区域软件成长中心,它们将与客户、合作伙伴一起提供解决方案,把IBM的能力带给二、三线城市的客户。” Bete Demeke说。

一年多来,智慧的地球在中国从概念到落地,其实质是行业应用的巨大需求。当记者问Bete Demeke什么是他面临的最大压力时,他不假思索地回答: “就是时间不够用!”

布局业务分析市场

2009年7月,IBM宣布以12亿美元收购了拥有42年历史的业务分析软件SPSS,包括其在西安的研发实验室。IBM认为,智慧的地球离不开分析软件。业务分析软件重点解决的是数据采集、数据统计、建模分析、决策管理方面的问题,提供各行业所需的“智慧”。该实验室目前拥有超过200名数学统计人才和软件研发人员。IBM正是在原有的SPSS实验室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国西部开发中心和业务分析中心。

IBM认为,业务分析是行业信息化的重大趋势。对业务分析的需求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由新经济刺激投资带来的,如电子病历、保险欺诈检测、对政府经济刺激资金的管理责任和透明性的需求、智慧电网等。值得关注的是,IBM宣称其正在重新定义市场,将预测性分析作为下一阶段行业应用的总体发展趋势,在实际情况发生前预见未来趋势并解决其中独有的行业挑战。自2005年以来,IBM实施了多起战略收购,包括Cognos和SPSS在内多达1/4的收购集中在业务分析领域,以提升自身业务分析能力。在过去的一年多,IBM在全球已经设立了7个分析中心,汇集了4000名行业分析顾问。这7个分析中心分别位于纽约、华盛顿、伦敦、东京、北京、达拉斯和柏林。

IBM全球副总裁兼IBM中国开发中心总经理王阳博士说: “我们要立足西部,要服务全球,而不只是中国,因为我们中国的开发中心是IBM全球开发中心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数字

近年来,IBM软件集团调整了其软件组合,更加聚焦在高增长、高价值的领域,如业务分析、业务流程管理和集成、虚拟化,以及资产管理软件等。IDC预计,业务集成软件市场在未来四年的年增长率将达到近15%; 业务分析市场估计达到1000亿美元,年增长率为8%。

第3篇

云计算、IT消费化趋势下,IT服务的新时代到来——需要实现信息随时随地地、查询和交互。企业需要灵活应变,利用云计算重塑IT架构与平台,迅速、动态、自动化地调配IT资源,高效交付应用,同时收集、挖掘、分析海量数据,从而更高效地应对市场变化,推进业务创新。

微软大中华区副总裁兼市场战略部总经理谢恩伟表示:“微软致力于提供随时、随地、随需的企业服务,帮助企业提高生产力。与其他厂商不同,微软的云平台和服务,从基础设施到数据平台,从端到云应用平台,跨越公有云和私有云,是业界最全面的云平台和服务。微软希望借助全新的企业级平台帮助企业重塑IT,带来云优化的业务创新,引领未来发展。”

微软私有云超越虚拟化

提起私有云,很多人想到的就是虚拟化,但实际上在微软看来,二者并不是一回事。微软(中国)市场战略部服务器产品业务群产品市场经理李琳向记者介绍,私有云可帮助IT部门把各种IT业务功能作为服务进行交付,同时赋予其快速随需而动的能力,而虚拟化则是对各种计算资源进行池化以支持将来向私有云迈进。“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处于技术创新的不同阶段,私有云的内涵和外延远大于虚拟化,虚拟化并不是私有云。微软私有云将IT作为服务的方式,让业务用户可以通过门户进行自助服务请求,可根据业务的需要进行资源的动态调整,并根据用量付费,以此有效降低成本,提高灵活性,更专注于自身的应用。”

微软的私有云是一套全面提供云计算收益的解决方案,不仅可以帮助企业获得当下的成长,更能让企业在未来从公有云中获益。谢恩伟强调,同其他厂商不同,微软的私有云平台以应用为中心,注重了解并交付业务应用程序,而不只是虚拟化。同时微软私有云具有跨平台兼容性,对于多虚拟机监控程序环境、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框架提供跨平台支持,并可使用多种应用工具集开发应用程序。此外微软还可以基于客户对云的定义和需求,为企业提供混合云模型的选择和灵活性。

为迅速应对不断变化的业务环境,提升对业务的响应速度,最大化IT资源利用率和降低IT成本,凡客诚品引入了基于微软Hyper-V和SystemCenter2012的私有云平台解决方案。“这一平台所包含的以应用为中心、多租户及安全隔离、池化资源管理以及自动服务门户等特性,让我们超越虚拟化,大大增强了现有的IT基础架构,获得了更好的IT资源控制能力以及跨平台的兼容性,从而进一步提升了IT系统对业务的响应速度,保证了业务的连续性和安全性,提高了部门间的合作效率与用户体验,让IT资源的利用率最大化。”凡客诚品(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助理高晓磊说。

随着SystemCenter2012的推出,微软的新一代私有云平台正获得越来越多客户的认可,包括T.RowePrice、LufthansaSystems、联合利华以及国内以青岛齐耀瓦锡兰菱重麟山船用柴油机有限公司、锦江酒店、北京搜狐新媒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等为代表的企业已经开始了SystemCenter2012私有云之旅。

SQLServer2012更好用

随着云时代的来临,大数据备受关注。微软大中国区服务器与工具事业部总经理欧伽文介绍,SQLServer2012针对大数据和云计算做了三大方向的重要更新,即关键任务、商业智能、云计算。

第4篇

一、总体目标任务

1、进一步强化科普联席会议制度。

一是要继续完善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创新工作方法,加强科普政策和《科普法》的落实,组织协调好重大科普活动,探索科普工作新做法。二是联席会议继续实行例会制度。每年召开1-2次全体会议,总结交流工作情况,研究部署下一阶段的工作任务,协调解决全市科普工作的重大问题,负责成员单位的联络和协调工作。三是以提升全民科学素养和城市文明程度为中心,完善科普,以机制创新推进科普管理再上新台阶。

2、进一步推进科普惠民实效。

一是通过开展2014年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科学分析数据值,为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指标提供参考,二是大力推进五大人群科学素质行动,打造科普宣传周、全国科普日、中国科协会员日、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普惠民”乡镇行等品牌活动,力争全年开展各类科普宣传教育活动不少于150项,普惠百万市民。三是继续深入推进惠民惠农服务站和科普场馆建设,成立市科普志愿者总队和市科普讲师团,开展“社区科普大学”试点工作,年内新增科普惠民服务站22个、科普惠农服务站10个,新建基层科普场馆2处,打造“科普惠民”升级版,让广大市民充分享受科学技术的恩惠。

3、推进民生科技普及。加快推进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开展可持续发展示范区规划的研究论证。围绕社会热点,重点支持资源环境、人口健康和公共安全等领域的科技创新及示范应用,在争取国家科技惠民示范工程上实现新突破。发挥南京大学生态研究院资源优势,以首家省级湿地修复工程实验室为平台,不断优化生态环境建设。深入推进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广泛开展全民科技素质培训,加快提升人民群众的科技素养。

4、组织科普活动,提升全民科学素养。集中精力,有计划、有步骤地办好几项重大科普活动,集中宣传党和政府的科技方针政策,集中展示科技发展的最新成就和风采,集中反映公众对科技的实际要求,包括科普宣传周、科技下乡、科教进社区、特色科普展、青少年科技节等活动,力求在内容、形式和机制上不断创新,办出特色,造成效应。

二、重点工作安排:

(一)科普管理重在制度化。

充分发挥科普联席会议制度在加强科普工作规划和组织重大科普活动中的作用,协调有关方面各自做好职能范围内的科普工作。

1、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科普工作联席会议例会制度和汇报交流制度,全年召开联席会议二次,传达上级精神,交流工作情况,商议部署科普工作。

2、认真分析市科技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十二五”规划中科技事业的内容,继续做好省级工程中心,国家和省重大产业、科技专项等的申报工作

3、加强组织协调,总结经验,将科普工作列入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考核和镇场科技工作年度目标工作之中。

4、继续开展2011-2015年度全国科普示范市的创建工作,以此建为契机,提高科普工作整体水平。进一步营造创造生态文明城市的浓厚氛围,做好相关工作。

5、加强队伍和阵地建设,健全完善各级科普工作网络,发展壮大科普志愿者队伍,完善和新建一批科普教育基地。继续发挥新闻单位的阵地资源优势,结合日报小记者班开展一系列科普教育活动,打响小记者班的科普品牌。发挥报社青年骨干力量,把科普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列入团总支全年任务中,开展系列科普教育活动。

6、积极筹措落实科普专项经费,按照人均5元,全市530万元安排科普事业经费;确保全市科普项目建设顺利实施。

(二)科普宣传力求长效化。

以发挥媒体优势,创建精品栏目为目标,营造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

7、按照省、市科普基地管理规范,提高各级科普基地宣传普及的效果。进一步做好科普教育基地的申报、统计工作。

8、发挥电视、广播的宣传优势,办好“田”、“专家零距离”、“新农村”、“卫生天地”、“科技之窗”、“环保新视野”等科普专题专栏。

9、组织环保讲师团到各开发区、镇(场)开展各类环保科普培训;报网互动,丰富媒体的宣传手段。依托我局自办刊物《环境保护》、环保网站、世纪以及零距离等地方门户网站动态性的宣传环保科普工作;组织环保志愿者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开展各类环保科普的宣传活动。

10、发挥《日报》的党报宣传喉舌作用,及时报道我市科普工作动态,适时登载科技知识;结合《民生新闻》、《民生服务》、《卫生园地》等栏目,宣传在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教育工作的典型事迹;办好“科技”、“环保”、“卫生园地”、“科技创新”等科技、卫生、农业、环保等专版和专题科普栏目。做精科普工作专题报道。结合科普宣传周、科普行动日和其他重大科普活动,精心谋划,改被动报道为主动策划,在加强报道数量的同时提升报道质量。做细科普新闻报道。在继续加大对企业和产业科技创新的报道外,要把视角更多地投入到市民日常生活中,扩大科普教育面。

11、建设和更新改版“科普网”、“虞城科普网”、“文化网”、“农业信息网”、“非遗网、文博网”、“公众环境信息网站-环保”等一批精品科普网站。

12、继续办好部门自办的《生态》、《科普新视窗》、《现代农业特刊》、《环境保护》等刊物,增加科普内容的比例。充分发挥“虞城科普网”、《科普新视窗》宣传载体和信息平台作用,年内,上报党政信息不少于10条,科协网站信息不少于1500条,不断激发科协组织正能量和社会影响力,推动科普事业在高平台上实现新发展。

(三)科普活动通俗化、社会化。

以形式生动活泼、内容通俗易懂的活动为重点,提升科普活动效果,加强社会影响。

13、通过低碳社区的创建,充分调动街道办事处、小区物业管理公司、居民代表委员会、驻街单位以及社区居民的积极性,全民参与共同保护美丽的家园,建设一批有典型示范意义的低碳社区。在全省率先开展创建低碳社区活动的基础上,继续举办好“共建生态文明,同创低碳社区”的巡回公益活动。

14、依托南京农业大学和扬州大学等农业高等院校,对基层年轻农技推广人员进行中长期、纯专业的学历提升和继续教育。实施农技推广体系内人员全员继续教育计划,年参加各类知识更新培训及实践不少于15天;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实体化运作为契机,充分发挥其示范辐射作用,带动全市农业科技进步,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继续在各县市中保持领先地位。加强南京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扬州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等涉农研究院建设,与农业科技型企业、农业科技型合作社等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加快农业科技成果在我市转化。继续推进农村科技服务超市建设,通过开展农业科技培训、新产品展示、农业物联网技术展示等途径,示范推广一批新技术、新品种、新农艺。

15、推动青少年科学教育的发展,深化科普工作方法改革,加强科普资源建设,鼓励团组织建立科普工作阵地;大力开展青年科学素质培训,以各级各类青年培训为抓手,提升青年科学素质,采取“独立办、联合办、参与办”相结合的形式,提高青年科学素质;全面实施青工技能振兴计划,通过技能比武、导师带徒、创新创效等途径,依托创建青年文明号、争当青年岗位能手等活动,营造技术创新的氛围,带动青年提高职业技能。

16、充分发挥科技镇长团作用,持续深化政产学研合作,新增产学研合作项目200项。支持科技企业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积极创建省级以上企业重点实验室、企业院士工作站、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机构,提升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水平。着力加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积极探索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的新办法、新举措。加强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的引进、建设与管理,注重提升知识产权质量和转化率,着力培育一批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全市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超12件。继续开展科技进步奖、优秀专利奖等奖项的评选,激励科技人员、企业家创新创业,促进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在我市落地转化。继续实施“百名工程硕士”培养计划,为企业培养、输送一批科技人才。

17、继续加强对我市各级科学教育特色学校(科技特色学校)的指导和管理,培育新的科学教育特色学校,以点带面,全面推进我市的科技教育工作。充分发挥是青少年活动中心、蒋巷村、沙家浜等科普教育基地作用,落实各项科技活动项目建设,充分发挥活动中心在全市科技教育的龙头作用,进一步提升我市科技教育档次。组织开展青少年科技节、第八届科技创新大赛等竞赛活动,营造青少年学科学、爱科普、重创新的浓厚氛围。

18、围绕创建健康城市,开办健康教育学校、孕妇学校、健康俱乐部,开展专题健康教育;加强卫生新技术的普及和卫技人员的技术培训;与中医院合作的“中医药博物馆”,积极申报省级科普教育基地,提升中医药文化,

19、继续科普文艺宣传:文化惠民村村演、组织参与第十二届科普创作文艺汇演、开展全市数字电影免费巡映活动。做好图书馆免费开放、数字化管理、数据库建设、情报咨询等工作。全面推行农村“四位一体”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图书室、农家书屋、文化共享工程和党员远程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继续办好图书馆市民课堂,要进一步扩大覆盖面,并做好延伸服务工作。继续做好图书馆与理工学院图书馆的校地合作建成的三大中心,对外开放“市科技文献信息查询中心、地方文献阅览研究中心、公共图书流转服务中心”。

20、继续在全市职工中开展形式多样的技能竞赛活动,进一步提高职工的科学文化素质以及技能素质。进一步抓好文明职工、职工之家的创建和评选活动。继续加大评选活动力度,树立典型。同时,加大各个阶层的职工,对科学知识的学习爱好,从文化、环保、科技方面满足不同阶层的职工的要求。继续探索市总工会企业服务中心运作模式,建立相应工作制度,并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和完美,条件成熟后,逐步向教育、卫生等领域扩展,以实现为职工维权和为企业服务的统一。

第5篇

一、大灾面前显大爱,全力以赴打好抗震救灾突击战

(一)临危不乱,靠前指挥。县卫生局在灾后第一时间做好了抗震救灾工作部署。地震发生时迅速疏散单位职工及家,快速启动应急预案,建立抗震救灾组织领导机构,实行全县卫生系统人员、物质、车辆统一调度。

(二)积极抢险,救治伤员。组织县第二人民医院医疗救护队,积极参与重庆市梁平县文化镇中心小学灾后医疗援助;收治了从什邡和都江堰转来地震伤员3名,予以精心治疗,并全部康复出院。

(三)转移病员,排查隐患。及时展开灾后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治工作,并迅速转移县医院、县中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的病员到安全地带进行治疗,全县共转移病员1200余人次,保证了抗震救灾期间无安全事故发生。

(四)万众一心,友爱援助。全县卫生系统先后派出8批次71人到青川、映秀、江油等重灾区参加抗震救灾工作,组织发动卫生系统干部职工踊跃捐款24.67万元,缴纳特殊党费2.18万元。

二、强化管理抓落实,努力推进各项卫生工作上台阶

(一)新农合惠民工程不断创新。20__年,全县参合农民459849人,参合率达97.86%,名列全市第二名,乡镇、村、社新农合覆盖率达100%。推行“2211”管理新模式,建立社会和部门双重监督机制,健全定期公示和专家审核两项监督制度,完善内部督查体系,构建信息服务平台。20__年1至11月共为参合农民结算补偿医疗费用1900余万元。

(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不断加强。加强鼠疫、非典、高致病性禽流感、乙脑、等重点传染病的综合防治,强化以霍乱、痢疾、甲肝和手足口病等肠道传染病为主的夏秋季传染病防制;为县疾控中心和各乡镇卫生院购置了大中型电动消杀设备,贮备了各种消杀药品;切实加强计划免疫做好了扩大免疫规划范围的前期准备工作,儿童“五苗”基础免疫接种率得到进一步提高;县疾控中心高标准建成20多个实验室,卫生监测水平全面提高,综合监测能力为各县、市、区前列。

(三)狂犬病防制工作取得实效。强化宣传,着力提高群众防病管犬意识和狂犬病防制知识;明确目标,强化工作职责,促进工作落实;齐抓共管,全面落实“管、免、测、灭”防控狂犬的综合防制措施,遏止了近两年狂犬病疫情高发的势头,狂犬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经常开展督导检查,并建立了责任追究和定期通报等制度。

(四)妇幼保健工作更加落实。深入开展妇幼保健年活动,以实施妇幼卫生项目为重点,结合“降消”项目和“三网”监测开展工作,切实加强县、乡、村妇幼网络建设,加强危急贫困孕产妇管理和妇女病普查普治工作,积极开展母婴阻断、新生儿疾病筛查和孕产妇、儿童系统管理工作。

(五)卫生执法力度不断加大。强化食品卫生监督,餐馆单位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率达到100%;强化学校卫生、公共卫生、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重点抓好了县自来水厂制供水卫生监督,保证了居民饮用水安全;开展医疗垃圾专项监督检查,全县医疗垃圾得到集中无害化处置,有效地控制了医疗垃圾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切实加大卫生违法行为的打击和查处力度,查处各类卫生违法案件158件。

(六)卫生项目建设全面推进。8 个乡镇卫生院国债项目建设和6个乡镇卫生院的改扩建项目已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落实乡镇卫生院医疗设备250万元,落实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用房1600平方米;积极争取到达总投资1270万元的县中医院门诊综合大楼、县人民医院的医技楼和县妇幼保健院的住院大楼建设项目,正在抓紧实施;全力做好村卫生室建设项目、县第二人民医院迁址建设项目和县医院住院大楼建设项目的前期论证和可行性调研,并正在积极申报建设项目,通过与省市有关部门申报,落实意向性项目资金达1000万元。

(七)其它卫生工作整体推进。一是爱国卫生有序开展。开展了春季统一灭鼠活动、第二十个爱国卫生月活动、“五·一”节前爱国卫生突击活动和第二十一个世界无烟日宣传活动,创建市级卫生县城成效显著。二是公民无偿献血再创佳绩。1-11月,全县完成无偿献血1020人次,献血量32.8万余毫升,无偿献血总量点临床用血量的147.5%。三是科教、学(协)会工作得到加强。规范了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医学教育和业务培训,高标准、高规格地筹办了达州市卫生

院长论坛会议,受到市县各级的高度称赞。四是红会工作进展顺利。积极开展向地震灾区募捐活动,共募得社会捐款14.81万元。五是安全维稳工作措施得力。认真做好各项安全生产和医疗安全工作,积极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做好工作,及时化解各种矛盾,维护了全县卫生系统大局稳定。三、高度重视快反应,有效处置问题奶粉事件保稳定

(一)快速反应,精心组织。及时建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和医疗救治专家组、巡回排查专家组、督查组和信息收集报道组,具体负责组织、指挥、协调患儿的筛查、医疗救治工作,形成上下互通、整体联动、部门协调的工作机制。同时,实行了24小时值班制和筛查治疗工作日报告制。

(二)编制预案,落实责任。县卫生局及时编制并启动了《__县卫生局与食用受三聚氰胺污染的婴幼儿配方奶粉相关的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应急预案》,并组织广大婴幼儿进行有序筛查,做好宣传解释工作。

(三)认真排查,广泛宣传。实行分级、分层、分片区筛查,做到了“早发现、早筛查、早诊断、早救治”;通过电视台公告、墙报、印发宣传资料等形式,做好了与食用含三聚氰胺奶粉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宣教要点》等预防护理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

(四)工作到位,成效显著。共筛查有问题奶粉喂养史的婴幼儿18000余人,免费住院治疗与食用受三聚氰胺污染奶粉的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43人,无一例死亡,防范了群体性涉稳事件的发生,维护了全县社会稳定。

四、狠抓行风促效能,着力打造卫生为民新形象

(一)找准差距,强力解决突出效能问题。通过主动自查、聘请监督员面对面提意见和征求社会各方面及群众意见,广泛查找问题,找准了差距,着重解决个别管理干部和医务人员责任意识不强、作风纪律不正、服务质量不高三大问题。

(二)落实措施,不断优化卫生发展环境。针对存在的问题,逐项落实五个务必,即务必令行禁止、务必纪律严明、务必求真务实、务必权责明确、务必团结共事。今年,__县卫生局效能建设先后两次代表__县接受达州市效能办对组织实施和巩固提高阶段工作的检查考核,均受到省市领导好评。

第6篇

一、主要发展指标

(一)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努力保持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左右,到2010年达到2400亿元左右(按2005年价格计算,下同),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5000元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000元以上,农村居民人均收入达到10000元以上;城市化水平达到60%左右。

??市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组织落实

(二)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15%左右(约束性指标)。

??市经贸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组织落实

二、产业发展和对外开放

(三)调整制定产业政策,全面实施环杭州湾*产业带规划。贯彻落实《加快我市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建立和完善服务行业准入制度,推动房地产为主的生活业和为制造业配套的生产业发展。“十一五”期间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平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年均增长13%,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超过30%。

??市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组织落实

(四)构筑“一心二层三带四区”的农业空间布局,初步形成10条跨区域特色农业产业带;培育一批规模较大、设施先进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基地,重点扶持茶叶、水产、畜禽、香榧、蔬菜、花卉、笋竹、优质稻米、干鲜果等特色优势农产品;扶持一批农产品加工园区和农业龙头企业,培育一批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专业大户,重点培育50家农产品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和30家外向型骨干龙头企业,到2010年,全市农产品自营出口达到7.5亿美元,外建基地面积700万亩左右;强化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切实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证年生产粮食85万吨以上;推进粮食市场体系和储备体系建设,确保全市粮食安全。“十一五”期间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左右,到2010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市农业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组织落实

(五)以杭州湾*产业带为重点,以现代纺织、精细化工、机械装备、新型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食品加工、汽车零部件、金属加工等十大产业工程重大项目为载体,加快形成“一区多园”的产业集聚平台,推进产业集约发展,基本建成“一大中心、二大基地、十大主产区”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全力打造现代纺织、精细化工、机械装备等传统优势产业为主的三大标志性产业集群,重点培育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三大成长性产业。着力实施“培大育强”工程,加快企业结构转变,推进各类要素向优势企业、优质产品、优秀企业家集中,形成一批大企业大集团。到2010年,至少5家企业销售收入超100亿元,25家企业销售收入50?100亿元。坚持创新发展,注重品牌培育和经营,变仿制为创造,变贴牌为创牌,重点培育50只左右的优势名牌产品,新增20个左右的品牌和产品进入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行列。“十一五”期间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左右。

??市经贸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组织落实

(六)打造鲁迅故里、柯岩、大佛寺、五泄、会稽山等一批核心景区,开发建设镜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新扩建会稽山旅游度假区、越王城、兰亭、东湖、大香林、西施故里、祝家庄、王羲之故居、新昌地质公园等旅游项目,加快形成“一心两带七区”的大旅游格局,进一步打响“江南风情看*、江南古城看*、江南文化看*”品牌,重点培育休闲度假旅游,大力发展水乡观光游、商务游、修学游等特色旅游,基本建成旅游经济强市。到2010年,全市实现国内旅游总收入200亿元,旅游外汇收入1亿美元。

??市旅游局、市文旅集团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组织落实

(七)全面实施《*大城市商贸业发展规划纲要》,构筑“一主两副两圈”的大城市商贸服务业布局。积极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商贸业态。培育区域性现代商贸集团,引进国内外著名大型商贸连锁企业。加大中国轻纺城改造升级力度,努力形成国内外轻纺产品的集散中心、物流中心、信息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完善诸暨大唐袜业、嵊州领带、新昌茶叶等专业市场现代功能,提高档次品位。加快迪荡商贸商务区、上虞时代广场、诸暨城西工业新城商务区、嵊州商会大厦、新昌七星新区中心商贸区等项目建设,推进全市商贸业快速发展。加强农村现代流通网建设,实现村村有放心店。到2010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00亿元。

??市商贸办、市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组织落实

(八)发展高速信息网,加快“数字*”建设。建设完善大容量、高速率、广覆盖的宽带主干网,统筹推进城乡宽带接入网,实现“村村通宽带”;加快有线数字电视网络建设,促进有线电视数字化,建成包括数字广播电视平台、传输平台、服务平台、监管平台等有线数字广播电视新体系,市区及县(市)城区基本完成有线电视用户从模拟向数字的整体转换,并逐步向农村延伸,实现“有线电视村村通”、“广播村村响”;积极推进通信、广电、计算机三网融合。

??市发展改革委、市文广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组织落实

(九)加强外贸“大通关”建设,争取设立出口加工区;积极拓展境外市场,巩固扩大美日欧等传统市场,开拓拉美、非洲和东欧等新兴市场。到2010年,自营进出口总额200亿美元。坚持“巩固港台、主攻日韩、拓展欧美”的招商方针,充分发挥开发区(园区)的龙头作用和民营企业的主体作用;鼓励有比较优势的企业到境外投资设厂或窗口,支持资源消耗大、市场又在外的企业转移到境外投资发展。

??市外经贸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组织落实

三、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保障

(十)加快对外高速公路和三大组群间快速通道建设,建成嘉绍高速公路重大标志性工程,完成诸永高速、绍诸高速、杭绍甬高速(杭甬高速复线)建设,改扩建杭金衢高速*段、杭甬高速*段、329国道上虞过境段、104国道嵊州段等,到2010年高速公路总里程达480余公里,国道公路基本达到一级公路标准,省道公路90%以上达到二级以上公路标准,每百平方公里拥有公路里程数达到60.6公里。完成萧甬铁路电气化改造和*铁路东站搬迁,加快杭绍甬城际快速轨道交通项目建设。加强航道和港口建设,重点建设杭甬运河、曹娥江、浦阳江跨区域航道,建设*港,启动上虞新港建设。

??市交通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组织落实

(十一)新建舜江、绍北、苍岩50万伏变电所3座、22万伏12座、11万伏变电所40座,基本形成以五座50万伏变电所为中心、22万伏跨区环网为骨干、11万伏区域电网为补充的主体网架。加快天然气工程建设步伐,完成*环杭州湾天然气主干管网和市区天然气管网。规划建设嵊州丰潭水库总装机容量10万千瓦的蓄能电站。建设滨海4台30万组等热电项目。

??*电力局、燃气集团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组织落实

(十二)加快曹娥江大闸枢纽、钦寸水库、浙东引水工程等重大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水资源分类循环供用网络建设,重点建设小舜江供水二期、*市第二水厂等,全市新增年供水能力5亿立方米以上。完善防洪抗灾体系建设,实施重要江河堤岸加固工程。完成*中心城市、各县(市、区)中心城市防洪和千库保安工程,建设曹娥江、浦阳江、澄潭江、新昌江河道整治及标准堤岸工程、积极开展治江围涂和杭州湾标准海塘建设,围垦滩涂5万亩左右。

??市水利局、市水务集团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组织落实

(十三)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加强地质环境和矿山生态环境管理。加强基本农田建设和保护,完成省下达的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加强土地宏观调控,完善和落实节约集约用地的政策措施,加快用地规划调整,强化土地用途管制,严格土地执法,执行建设用地投资强度和容积率“双控”标准,引导工业项目向开发区(园区)和标准厂房集中,推进农村居民点向城镇与中心村集中,积极盘活存量土地。

??市国土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组织落实

四、环境保护

(十四)制定并实施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建立资源价格市场形成机制和环境资源有偿使用机制;完善生态市建设规划,大力实施十大生态示范工程;建立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激励机制,全面实施循环经济“850工程”,推进垃圾发电、印染中水回用、生态循环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节能节电技改项目等一批循环经济重点工程,每年重点抓好50家循环示范企业,推广普及30项先进适用技术,推进清洁生产、园区生态化改造和再生资源回收基地建设;全面实施《*市环境污染整治行动方案》,深入开展水环境整治、工业污染整治、农业污染整治和城镇污染整治等四大整治行动;加强曹娥江、浦阳江、鉴湖等重点流域和化工、医药等重点行业的污染整治,探索建立曹娥江流域开发和保护的综合协调机制。实施千里清水河道工程,重点保护汤浦水库等城乡生活饮用水源地;加强农村环境整治,重点防治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物,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加强城市污水收集和处理系统建设,加大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力度,推进*污水处理厂三期、嵊新污水处理厂、上虞新区污水处理二期工程、*市污泥及垃圾处理综合利用工程建设,提高城市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医疗垃圾的集中处理率和无害化处理率。到2010年,全市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65%左右,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65%以上,万元GDP水耗达到70立方米以下(约束性指标)。加强城市大气污染防治,防治酸雨污染。规划保护镜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创建生态镇、村。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建设环境质量数字化监控网络,提升环境监管能力。

??市环保局、市建设局、市水利局、市农业局、市水务集团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组织落实

(十五)推进生态公益林和绿色林带建设,增强森林生态功能。

??市林业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组织落实

五、城乡和区域发展

(十六)制定和完善村庄布局规划,深入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加快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重点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对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免费课本和寄宿生活费补助。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建立起基本覆盖农村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强农村文化阵地、队伍建设。增加政府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快“农民饮用水工程”、“乡村康庄工程”等建设;全面构建城乡一体的交通、信息、燃气、现代流通、健康保障、社会保障、文化教育、金融和平安网等。到2010年,农村公路通村率达到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达到农村人口的90%以上,农村安全卫生饮用水普及率和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90%以上。

??市农办、市规划局、市水利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组织落实

(十七)全面贯彻*大城市发展战略纲要,修编和实施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坚持大城市统一规划,完善大城市行政区划,全面推进越城、柯桥、袍江、江滨组团建设,稳步推进镜湖新区建设,加快迪荡新城建设。加强组团间城市路桥、供排水、居住区等配套基础设施的对接。到2010年形成100平方公里、100万人口的现代化生态型城市格局。深入实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和《“十一五”中心城市城建基础设施近期建设规划》。编制和实施新一轮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加快形成“一个中心、三大组群、三条轴线”的城镇体系布局。建设独具特色的县域中心城市和中心镇,支持各县(市)争先创优,力争在全国、全省的位次前移。到2010年,城市化水平达到60%左右。

??市规划局、市建设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组织落实

(十八)深入实施接轨上海战略,推进空间接轨、市场接轨、产业接轨和要素接轨;积极参与长三角合作与交流,推动浙东经济合作,努力在规划、交通、旅游、信息、物流、科技、人才和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推进专题合作;扩大与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在粮食生产、能源、原材料等领域的长期合作,做好与四川广元、重庆涪陵、浙江衢州等对口地区的结对帮扶和山海协作。

??市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组织落实

(十九)做好“十一五”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等规划的衔接协调,合理划分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出台以主体功能区为基础的差别化开发政策。

??市发展改革委、市国土局、市规划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组织落实

六、社会事业

(二十)积极实施文明素质提升、文化精品创作、文化阵地扩建、群众文化繁荣、文化研究、现代传媒、文化保护、文化人才培育、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事业推进等文化强市建设十大工程;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步伐,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培育特色文化产业和文化骨干企业,鼓励发展民办文化产业,支持发展文化市场,形成现代媒体、文化旅游、艺术培训、演艺影视等一批文化品牌和特色文化产业群体,到2010年文化产业占GDP比重达到7%以上。

??市文广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组织落实

(二十一)深入实施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工程,加强科技进步“八个一批”工作,巩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争创一批县级科技强市(县);加强纺织、化工、生物医药、环保装备、信息产业等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的联合攻关,形成3个以上国家级生产力促进中心;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扶持500家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和企业技术研发中心,深化与浙江大学、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等大院名校、科研单位的产学研合作,加快建设孵化器等各类科技创新平台,构筑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提高技术吸收和技术创新能力;以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产业基地为载体,每年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推进科技型企业培育工程建设,提升科技型示范企业、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孵化科技型苗子企业,重点培育1000家科技型企业。探索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机制,健全科技投融资体系;到2010年全市财政科技投入占财政支出比例达到5%以上。

??市科技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组织落实

(二十二)构建0至5周岁学前教育体系,巩固和发展“普九”成果,高标准、高质量普及15年教育,到2010年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比例达到95%以上。深入开展教育基本现代化乡镇创建活动,全面实施农村教育“四项工程”,推动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加大职业教育投入,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着力培养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多层次技能型实用人才,不断提高职业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和水平。继续办好各类高等教育,支持国内外知名高校来绍交流合作,尽早把*文理学院办成为*大学,越秀外国语学院升格为民办本科学院。大力发展电大、函大、自大、现代远程教育等各类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积极培育学习型家庭、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社会,努力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争取到2010年,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5年,全日制普通高校在校学生数5万人,成人高校在职生3万人,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市教育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组织落实

(二十三)深化卫生体制改革,实施公共卫生建设工程,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执法、医疗救治和公共卫生信息预警监测报告等公共卫生体系;健全重大疾病防治预警长效机制,加强霍乱、艾滋病、禽流感等重大疾病防治工作。实施“科技兴卫工程”和“强院工程”,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建立惠民医院,提高医疗卫生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实施农民健康工程和“中医创先工程”,完善发展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形成市县综合医院、乡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三级现代医疗服务体系,争创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到2010年,每千人医生数达到2.6人。

??市卫生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组织落实

(二十四)贯彻《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大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提高群众体质。加快群众体育组织网络和多层次健身设施建设,建成*市公共游泳健身中心、*市水上运动训练中心、上虞市体育中心等现代化体育设施。积极实施“奥运争光计划”,培育皮划艇、游泳等*优势竞技项目。积极制订体育产业发展政策,培育多层次的体育产业体系。建成一批省级体育强县和强镇,创建一批全国体育先进社区和市级体育特色村。

??市体育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组织落实

(二十五)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创新人才培养使用机制,加大对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等五支队伍的培养力度;结合*产业结构优化的需要,重点引进和造就纺织、医药化工、机械、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现代服务等产业的高级经营管理和高技能人才;加快培养一批农村经营能人、能工巧匠和乡村科技人员;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创新人才管理方式,健全人才引进流动、评价激励和服务保障机制;加大人才投入,“十一五”期间人才专项资金逐年增加,用于高层次人才、紧缺人才的培养、引进、奖励和培训。到2010年,全市各类人才总量达到60.9万人。

??市人事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组织落实

七、社会管理

(二十六)稳定人口低生育水平,完善计划生育社会保障和利益导向机制,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71‰以内(约束性指标);综合治理流动人口生育率和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加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体系管理建设,实施新型生育文化工程。

??市人口计生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组织落实

(二十七)创新发展“枫桥经验”,深入开展“平安县(市、区)、平安乡镇(街道)”创建活动,推广“八创建”、“八进社区(村)”等基层系列创安活动,确保全面达到省“平安市”创建标准。坚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开展社会治安、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等专项整治,依法打击各类犯罪活动。建立健全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依法规范秩序,完善领导下访约访制度,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各类。建立健全公共安全应对机制,及时处理各种突发性事件。切实抓好安全生产,严格安全执法,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市局、市公安局、市安监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组织落实

(二十八)完善城乡统筹就业制度,建立完善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和就业服务网络,组织职业技能培训,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培训,新增城镇就业25万人以上(约束性指标),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4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0%以内(约束性指标)。巩固和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全面实施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探索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加强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扩面工作,整体推进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积极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到2010年,全市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人数占总人口比重达到50%以上(约束性指标)。

??市劳动保障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组织落实

(二十九)推进“法治*”建设,全面推行依法行政,努力建设法治政府。健全科学合理的行政执法体制和机制,进一步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努力建设法治政府。稳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加强司法队伍建设,完善法律服务体系,强化司法监督,维护司法公正。完善审判机关与检察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制度,不断提高全市人民的法律素质,切实解决执行难问题。做好“五五普法”工作,到2010年每万人拥有律师数达到1.5人。

??市法制办、市司法局、市中级法院、市检察院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组织落实

(三十)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社会救助和优抚安置体系,健全农村“五保”和城镇“三五”对象集中供养制度,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扶贫帮困活动。积极发展残疾人事业,推进残疾人康复和就业。建立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坚持每年组织实施一批为民实事工程。推进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建设,加强对各类社团和新经济组织的管理。

??市民政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组织落实

八、体制改革

(三十一)加快投资体制改革,全面推行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建立政府投资项目绩效评价制度,健全社会投资监管机制,管好政府投资,激活民间投资。建立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推进政务公开。分类推进事业单位,增强市场机制在社会事业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建立科学有效的地方政府政绩考核体系,落实正确的政绩观。规范发展行业协会和市场中介组织,健全社会服务体系。

??市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组织落实

(三十二)继续加大国有、集体资本从竞争性行业退出的力度,积极引导企业完善内部机制,基本完成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管理方式和监管机制,探索和加强对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市国资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组织落实

(三十三)推进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公共事业发展和社会保障投入,积极构建公共财政体系框架。

??市财政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组织落实

(三十四)加快资本市场建设,鼓励和推动优质企业到境外上市,做大做强证券市场“*板块”。规范发展产权交易市场,探索发展地方金融市场,深化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改革,积极拓展债券、信托、租赁、期货和保险市场,培育民间风险投资机构,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

第7篇

做大做强“4+X”产业。落实“工业提升36条”和“保稳促调12条”政策,制定实施“4+X”重点培育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完善产业发展支撑体系,集聚资源要素重点扶持“4+X”产业,精心培育主导产品,不断壮大产业链,增强产业竞争力,努力推动传统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变。机电产业要突出抓好110千伏以上电压开关、变压器技改及配件模具生产项目;电光源产业要突出引进高档次整灯及配件系列项目;木业加工产业要突出发展木门、家具等高附加值产品,支持门业协会牵头制定木门行业标准,打响“中国木门之都”品牌;消防器材产业要突出抓好中高档次的灭火器及救生设备项目;重视引进和培育高新技术产业,着力做大“X”产业。同时,要巩固提升建材、化工传统产业,培育壮大纺织服装、绿色食品、羽毛球等优势特色产业。力争实现工业总产值320亿元、增长25%以上,其中“4+X”产业总产值175亿元、增长30%以上。

切实增强科技支撑。深入推进省科技强市创建,制定促进产学研合作的政策意见,搭建科技合作交流和产业服务信息化平台;支持企业加强研发机构建设,对接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计划、火炬计划等科研项目,加快开发新技术新产品;组织开展“百名专家教授对接百家企业”活动,不断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借助增值税转型改革良机引进国内外先进设备,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和产品市场竞争力,力争实施省级以上科技项目30个、专利授权量达150件,新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引导支持企业创牌。开展企业质量管理年活动,完善检测检验服务平台和质量保障体系,鼓励企业参与产品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省地方标准制订;引导支持企业开展质量管理和品牌申报认证,踊跃参加各种展会,提高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力争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个,浙江名牌产品、浙江省著名商标各2个。深入实施“811”环保新三年行动方案,完成江东区印花浆行业污染等专项整治工作,建设开发区江东区排污管网与污水处理厂接线等一批功能配套工程;推行新建工业项目能评制度,实施重点企业节能行动计划,推广清洁生产试点和绿色企业审核,努力完成上级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全力帮扶企业渡难关。全面落实国家、省以及我市“保稳促调12条”等各类扶工惠企政策。高度重视企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化“三服务”活动,加强现场办公协调,切实帮助企业排忧解难;建立经济运行分析联席会议制度,密切关注企业生产、融资、投资等方面变化,加强苗头性、趋势性问题的研判,做到早发现早防范。引导企业创新生产经营模式,抓质量拓市场,强管理练内功,努力降成本增效益。继续搭建劳务交流平台,大力引进各类人才,着力缓解企业用工难;依托“*大讲堂”等平台,鼓励企业家积极参加学习培训,着力提升企业经营团队素质,挖掘发展潜力,激发创业活力。狠抓产业领军企业培育,鼓励企业通过合作联合、收购兼并等途径提升竞争实力;继续推进江变、恒亮、红火等企业上市工作。力争全市新增规模企业35家、亿元企业3家以上。

二、以打造旅游胜地为目标,大力培育现代服务业新亮点

做特做强休闲旅游业。围绕江郎山—清漾、廿八都古镇—浮盖山、仙霞关—戴笠秘宅三大核心景区,全面推进旅游“十百千”工程,完善推出“二日游”精品线路。完成廿八都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项目一期并对外开放,加快推进中国良种马(浙江)繁育基地、清漾一期后续工程等建设,争创省旅游经济强市。扎实抓好江郎山“申遗”拆迁安置及景区环境整治,力争江郎山丹霞地貌获得世界遗产大会提名。探索完善乡村旅游开发机制,重点发展清漾、和睦、碗窑等“农家乐”休闲旅游,开发一批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工艺品、纪念品。加强酒店餐饮业的行业管理,重视从业人员的培训,深化星级酒店创建,着力提高旅游接待水平。整合现有节会,精心筹办毛氏文化节系列活动;加大旅游营销推介力度,加强与周边的黄山、武夷山、三清山、婺源等景区协作,通过央视等新闻媒体扩大宣传,打响“千年古道·锦绣*”旅游主题品牌。力争全年接待游客总人数达232万人次、旅游经济收入13.6亿元,均增长15%以上。

培育壮大现代物流业。积极培育综合物流基地,按照“突出重点、集聚发展”原则,规划建设*综合物流中心、浙西农业综合物流中心,启动实施浙江驰骋物流基地二期工程。谋划建设特色专业市场,整顿规范二手车交易市场,改造提升农贸城等现有市场,加快装饰材料综合市场建设进度,推出汽车综合市场等项目招商。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整合现有货运企业和营运车辆等资源,引导企业服务外包,积极支持有实力、有意向的公司组建第三方物流企业,加大市外物流企业的引进力度,推动物流业向专业化、标准化、市场化、规模化发展。

稳步提升商贸商务业。认真实施商贸商务业发展规划,大力培育城区中心商圈和特色商业街区,争取建成时代广场、城北大型超市、西市街菜市场,规范提升江滨路特色餐饮一条街、解放南路五金一条街、鹿溪路商业街。推进城乡现代流通网建设,加快千镇连锁超市工程扩面提质,年内新增行政村连锁便利店50家以上,覆盖率超80%。大力发展商务新型业态,积极培育生产业,尤其要依托中山路金融、劳务、科技信息一条街服务职能集中的优势,推进中介机构发展,提升综合服务水平。落实外向型经济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加强对外合作,积极开展加工贸易,力争进出口额突破2亿美元。

三、以构筑山水家园为方向,努力增创城乡发展新优势

加快完善城市宜居功能。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着手编制城南片控制性详规、市域给排水和城市综合交通专项规划,开展城市建筑风格和色彩专题研究,完成市心街传统风貌区等修建性详规编制,做好城北入城口迎宾文化、*大桥节点船帮文化等方案。启动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加快建设达岭溪二期、住宅小区等绿化项目,新增城区绿地面积20万平方米。扎实推进城北入城口精品景观带、须江公园、周家青广场等文化融入项目,启动人防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做好黄陈、天余拆迁安置小区设施配套,建设迎宾西路、西山路等城市道路。完善城市拆迁和市区土地统分经营机制,成立城市建设拆迁指挥部,充分发挥其组织、协调功能,规范拆迁程序和拆迁行为,加快推进老城区成片拆迁改造;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全面落实“房地产17条”,稳健发展房地产业。加大城市营销策划力度,深入推广CIS城市品牌形象标识,探索施行亮化设施维护市场化运作模式,着力抓好城区路灯节能改造和楼道亮化工程,继续开展摊点占道经营专项整治活动,加强小区物业管理,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壮大提升食用菌、蜜蜂、茶叶、果蔬、畜禽等高效农业产业,扎实推进科技服务林改试点和“万亩千元”油茶示范工程,力争栽培食用菌3.5亿袋,发展山地蔬菜3.5万亩、茶叶2500亩、优质果园4000亩,改造竹林、油茶基地1万亩;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重点推广温氏“公司+农户”养鸡、蜂业“合作社(公司)+蜂农”生产经营等模式;健全责任农技推广制度,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建设一批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积极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争创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10家以上;扎实推进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和下山脱贫工程,力争全市低收入农户数量减少20%,完成异地搬迁2000人以上。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加快“三农”发展的扶持政策,落实贺村、峡口省级中心镇的部分县级管理权限,改革水管体制,探索土地流转平台建设和宅基地整理推进模式,完善农户小额贷款和林权抵押贷款机制,争取村镇银行试点。做好行政村规模调整后重点镇、村建设规划的编制或修编工作;加快推进农村“五项工程”,广泛开展农村洁化、绿化运动,大力推广生猪“零排放”养殖技术,继续实施农村沼气工程,抓好72个省级整治村和17个省级污水处理村建设,完成400个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整治,新增垃圾集中收集处理村50个以上,争创衢州市级以上绿化示范村14个;加强“空心村”治理,探索引导自然村撤并,促进人口向中心镇、村集聚;推进殡葬改革,规范墓葬秩序。

加快提高城乡设施共享水平。完善城乡交通网络,动工兴建205国道*段贺村立交,争取46省道江贺段外移工程建成通车,加快农村联网公路建设,深入开展农村道路整治和文明公路创建。加快城乡电网建设,启动110千伏虎山变、淤头变工程建设,完成35千伏石门、蔡家等变电所主变增容改造。加快实施长台、大桥等11个乡镇农民饮用水工程,全面完成312个行政村的广播并网。继续抓好灌区节水改造、千库保安、农业综合开发、防汛防旱、森林消防、地质灾害防御、动植物防疫等工作。

四、以推进项目和招商为抓手,着力增强区域发展新活力

狠抓项目建设。高度重视项目前期工作,建立项目工作联络员制度,加大考核激励力度,组建重大项目专门班子,做好项目包装,积极向上对接争取,力求有更多项目进入省、国家项目盘子,重点抓好杭(州)长(沙)客运专线、丽(水)江(山)上(饶)高速公路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年内安排“四大百亿”工程62项,总投资65.69亿元,当年计划投资28.04亿元,其中,百亿工业产业化项目30项,百亿基础网络项目9个,百亿产业提升项目14个,百亿惠民安康项目9个;同时年内继续安排10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坚持市领导联系重点项目、督查通报等制度,进一步完善项目推进机制,增强要素支撑,抓好项目管理,着力提高项目开建率、投资到位率,突出抓好中鑫毛纺、欧派门业、迪奥汽配等22个亿元以上项目建设,确保年内固定资产投资超82亿元。

狠抓招商选资。牢固树立招商引资第一工程理念,创新招商方式和机制,整合招商力量和资源,以更专业化的手段抓招商,力争全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0个,实到资金22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000万美元。产业招商上,要深入实施产业招商意见,发挥产业招商组、组合招商组和产业龙头企业的作用,重点围绕“4+X”产业,突出抓好产业配套及生产业项目招商,力争“4+X”产业招商实到资金突破13亿元。中介招商上,要大力宣传中介招商办法,广泛聘请社会中介招商员,积极调动社会中介机构、自然人的招商积极性,扩大招商信息源,广开招商门路,力争中介招商引进大项目实现“零”突破。区域招商上,要突出杭州、宁波、温州、昆山、东莞等重点区域,派驻专职招商组,强化定点招商,推进合适产业向我市转移。外资招商上,要坚持以外引外、以商引商、以企引企,支持企业境外合作伙伴来江投资兴业;鼓励优势企业推出优质项目,实行外资嫁接招商。

狠抓要素保障。资金方面,要充分发挥金融机构主渠道作用,利用市金融服务中心、担保中心做大融资平台,通过举办银企对接会等途径,进一步扩大贷款规模;积极支持商业银行在江设立分支机构,大力引进异地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创建小额贷款公司,规范发展民间担保机构,开展股权出质登记,切实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土地方面,要深入开展土地整理开发复垦,力争完成土地整理7000亩、建设用地复垦1500亩,切实增加有效耕地;鼓励争列省以上重点项目,努力争取带帽用地指标;在规模企业中开展单位用地产值、财政贡献度评比,严格土地管理责任追究制度,开展土地利用专项整治,依法依规盘活废弃、闲置土地,加大对违法违规用地的查处和闲置土地的处置力度,推进土地规范有序、节约集约利用。

五、以改善民生民利为重点,致力构建和谐新*

积极扩大就业再就业。认真落实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积极实施再就业援助,完善就业服务和培训网络,加强职业技能培训,鼓励企业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大力开发社区就业和公益性就业岗位,力争全年新增城镇就业3450人,实现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400人,帮助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300人。继续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力争全年培训1.8万人,其中技能培训5000人、转移就业3000人。

健全完善保障体系。加大“五费合征”征缴清欠力度,严格执行被征地人员的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全面落实城乡低保政策,对困难群体实施分类救助,加快发展慈善、红十字事业,深入实施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广泛开展扶贫帮困活动,着力构筑多方联动的社会救助体系。强化住房保障,完成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救助350户,新建廉租房50套。启动农村广播电视低保工程,免费为覆盖区低保户安装有线电视。继续做好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实施移民后期扶持项目35个。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启动实施教育“新四项工程”,切实加大教育投入,将小学、初中生均公用经费最低标准提高到350元、550元,中小学爱心营养午餐标准提高到每生每年350元。动工建设城南中学,完成城北中学、滨江高中、淤头小学等项目建设,新建校舍8.5万平方米;撤并丰足初中和赵家初中,完成*片区学校布局调整。实施幼儿教育提升工程,推动民办幼儿园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做强职业教育,支持*中专创建国家高水平示范性学校;高度重视特殊教育,迁建培智学校;鼓励社会力量办学,推进民办学校平稳运行。扎实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强化师德教育和素质培训,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着力保障公共卫生。启动创建省卫生强市,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服务和医疗保障体系,做强市级医院,做优民营医院,做精专科医院,争取公共卫生中心投用,新建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5家。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认真开展参保农民、参保城镇居民和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健康体检,深化妇女健康促进工程和母婴健康工程。加快公共卫生防控体系建设,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强化药品和医疗器械监管,保障药械质量安全。继续加强血吸虫病、艾滋病、狂犬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控工作。

繁荣发展文体等事业。深入开展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保护和传承工作,开展第五届政府文艺奖评选;举办欢乐元宵、建国60周年、机关干部运动会等系列文体活动;做好城市规划展览馆和博物馆布展,建设3个乡镇标准文化站,创建4个省级文化示范村和衢州市特色文化村(社区)。继续开展送电影、送戏、送图书、送文体器材下乡活动。同时,要完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争创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市;做好优抚安置工作,继续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切实抓好第二次经济普查,加强城乡社区和民间组织建设,推进人口计生工作,关心支持妇女、儿童、青少年事业,认真做好外事、侨务、台湾事务、民族宗教、气象、通信、邮政、档案、机关事务、工会等工作。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深入开展“五五”普法活动,深化“平安*”建设,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抓好重点行业、重点部位的安全监管,做好地质灾害监测防治,强化安全事故责任追究,确保不发生重特大事故。完善落实“多员合一”协管机制,推进农村公共安全网络建设,深入开展食品安全示范创建,全面整顿规范“十小”行业。高度关注燃油税费改革对运输行业的影响。深化“信用*”建设,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加强民间融资监控,严厉打击金融违法案件。完善救灾应急预案,提高减灾救灾能力。切实加强基层基础建设,认真做好工作,深入开展“打黑除恶”专项行动,提高社会治安防控能力,努力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六、以优化服务为核心,全力促进政府形象新提升

切实强化责任。要落实责任。各级各部门要根据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和市“两会”精神,迅速分解、细化、量化已确定的工作目标任务,抓紧制订具体实施的计划方案,把工作落实到岗到人,确保人人有责任、个个挑担子,力求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要快速行动。切实增强“等不得”、“慢不得”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按照“出手要快、措施要准、工作要实”的要求,快速反应,立即行动,狠抓落实,全力推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确保如期保质完成各项任务。要加强督查。自觉接受市人大、市政协及社会各界的监督,切实加强政务督查,强化绩效管理,对重点工作、重要事项,市政府将加大交办、督办力度,在规定时间内无法完成任务的单位必须作书面说明,对无正当理由未及时完成的要进行通报批评,确保政令畅通,促进工作落到实处。

全面优化服务。要转变作风。继续深化招商引资年、项目攻坚年活动,坚持机关干部蹲点调研、结对帮扶等制度,帮助基层和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扎实开展“千名干部进千企”服务活动,深入企业听难题、问计策、谋项目、帮协调,切实帮助企业排忧解难。要创新举措。坚持精简、统一、效能原则,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制度、管理创新,善于沟通、疏通、变通,敢于直面矛盾,勇于破解难题,做到遇到矛盾不上交、碰到问题不迁就、遭遇困难不回避、面对责任不推诿,能解决的当场解决,不能解决的做好解释或创造条件解决。要高效服务。深化政务公开,设立企业服务110和金融服务110,推广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精简行政审批项目、减少办事环节,优化工作流程,最大限度提高机关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着重抓好“扩权强县”规定的落实和推进以“两集中、两到位”为主要内容的行政服务中心“扩容提速”工作。

第8篇

根据区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的部署,今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省市委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围绕“三个转变、三个对接”和“一四四五”发展思路,按照“四突出、四优先”总体要求,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首要任务,以建设“三大板块、六个中心”为突破口,以“项目建设年”活动为抓手,着力培育优势产业,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优化,抓好城市建设管理,切实重视和改善民生,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加快建设富有历史文化特色的现代化城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4%;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6%;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5.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5‰以内。

完成今年目标任务,需要切实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我们必须坚定信心。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全区一大批项目正在实施或将要实施,新城大建设大发展的势头没有改变,城市价值加速兑现的趋势没有改变,全区上下加快发展的强烈愿望没有改变。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化压力为动力,就一定能战胜前进中的困难。

第二,我们必须抢抓机遇。大挑战必然蕴含大机遇。抓住并充分利用危机中的机遇,就能迎难而上,实现跨越发展。新城过去的辉煌得益于我们抓住了机遇,新城未来的发展也必将与机遇相伴。

第三,我们必须狠抓落实。抓落实是执政能力的充分体现。省、市人代会和区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已经为新城发展确定了奋斗目标,指明了工作方向。目标和方向确定之后,落实就是决定因素。要保持工作激情,提高工作效率,加快工作节奏,在工作中立说立行,说到做到,说了就干,干就干好。

全面做好年各项工作

(一)深入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确保投资快速增长

“项目建设年”活动是今年政府工作的一条主线。我们要紧紧围绕税源抓项目,全面推进项目上数量、上规模、上档次,以大项目支撑大产业,以大产业带动大发展。

――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实施项目联审制度和重点项目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全年安排重点项目89个,总投资507亿元,年内完成投资86.4亿元。其中续建项目25个,总投资203.9亿元,年内完成投资47亿元;新建项目40个,总投资94.3亿元,年内完成投资39.4亿元;前期项目24个,总投资208.8亿元。按照“早开工、保竣工、抓续建、促前期”的要求,重点抓好解放路地区综合改造、八府庄园、华鑫学府城等37个项目建设进度,确保民乐万达广场项目建成开业,中银大厦等10个项目竣工;确保恒金地产、新东尚等9个项目开工建设。多方采取措施,力争使更多前期项目尽早开工。加大协调服务力度,及时跟踪中、省、市属重点项目动态。年内举行1―2次项目观摩会,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进度。

――积极做好项目策划包装。充分发挥社会专业机构和街道、部门的职能作用,进一步加大项目策划包装力度。年内举行2―3次项目策划包装汇报会。全年新包装15个单体投资2亿元以上的建设项目,20个单体投资3000万元左右的餐饮娱乐项目。尽早完成南新街―炭市街、康复路市场、市体育场、南郭上村、城东金三角、城墙东北角、长乐路改造等10个以上重大项目的策划包装工作。项目包装达到招商引资和办理前期手续的深度要求。

――切实提高招商引资质量。优化投资环境,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氛围。加强与市政府驻外机构的沟通联系。积极参加第十三届“西洽会”,精心组织召开“新城区投资项目推介会”,不断加大项目宣传推介力度。采取中介招商、网络招商和以商引商等多种形式,“选大商”、“择优商”、“招强商”,做到引进一个,成功一个,带动一片,繁荣一个区域。确保年内引进外资3200万美元、内资18亿元。

(二)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培育优势产业

在经济发展方面,突出产业结构调整,优先发展适合城区特点,带动力强、关联度高、贡献率大的产业,形成“三大板块、六大中心”。

――加快改造传统商贸业。加快解放路商业街整体改造步伐。以西安民乐万达广场项目建设为突破口,促使沿线民安大厦等13个项目尽快建成开业,召回传统名店名品,重振解放路商业辉煌,打造城中商贸及服务业板块。长乐路、长缨路依托城东专业市场资源,形成以康复路商圈为中心的商贸集散中心和以胡家庙地区为中心的商业居住中心,打造基础设施完善、现代气息浓厚、商业贸易繁荣的现代综合商业板块。

――全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以新城广场周边金融商务圈为基础,支持驻区金融机构在我区设立数据中心、档案管理中心、客服中心和银行卡中心等后台服务基地。充分发挥金融业对其他产业的带动作用,形成以金融为核心的商务产业集群,着力打造西安商务金融中心。加快楼宇资源的开发利用,积极引进管理咨询、文化休闲等服务机构,大力发展总部经济。积极引导和大力发展餐饮娱乐业,年内引进10家规模以上餐饮娱乐名店。

――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以实施皇城复兴计划为契机,发展以“民乐、民俗、民风”为特色的市井文化。以八路军办事处及革命公园周边环境整治为突破口,积极发展红色旅游文化产业。以大明宫遗址公园建设为依托,建设大明宫历史文化旅游中心。丰富新城大文化内涵,建设“历史文化名区”。

――积极发展新型工业。以幸福林带沿线的军工企业为依托,充分利用驻地企业的人才、技术、产品等资源优势,打造以军工民品、高新技术、创意产业为主导的新型工业板块。加快包装实施具有军工特色的工业旅游项目。加快包装实施高附加值生产型服务业。尽快对军工企业外迁土地进行统一规划,明确功能定位,加速东郊崛起。

(三)加强城市建设管理,确保城市提升大见成效

在城市建设和管理方面,突出旧城改造,优先推进能迅速改变城区面貌、提升城区承载能力的建设项目。

――强化规划龙头作用。按照第四轮西安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在我区分区规划的基础上,抓紧编制6个片区的控制性详规。完成15条街道的街景整治规划和9条“一街一品”特色街区规划。加快建设“新城规划展览馆”,打造新城“规划名片”。积极做好辖区南北交通的调研论证和规划设计工作,逐步解决南北道路通行不畅问题。主动做好与地铁一号线的全方位对接,按照“能拆多拆”的原则,整合沿线土地资源,同步规划实施一批商业和房地产项目,着力打造新城地铁经济带。

――积极开展“城市建设管理提升年”活动。按照市上统一安排,重点抓好新城广场、解放路、火车站、东五路、西五路、环城北路新城段、东二环新城段、咸宁路、东新街、西新街、公园南路等辖区主干道的综合整治,认真做好皇城东路、西一路、西七路等背街小巷的街景整治,确保国庆节前城市面貌焕然一新。积极开展闲置项目土地清理工作。加大违章建筑查处力度,努力创建无违法建设示范区。精心承办第20届全国大中城市火车站地区综合管理研讨会,进一步提高火车站广场地区综合管理服务水平。充分发挥“122”城市社区管理体制作用,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和智能化水平。

――全面推进旧城改造。按照“拆建并举”原则,坚持“边拆迁、边包装、边招商”,做到拆迁结束、项目上马。年内完成游艺市场二期、黎明巷、自强路以南等3处棚户区改造,拆除面积不低于25万平方米。启动胡一村、胡二村、联志村、自强村、石家街村等5个城中村改造,完成拆迁面积不低于80万平方米。积极配合做好大明宫遗址公园建设工作,妥善解决大明宫御道拆迁遗留问题。加快八府庄园、玄武路小区等安置项目建设步伐,确保被拆迁群众顺利回迁。

――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积极做好皇城东路、西一路、西七路3条道路改造,配合做好经九路新城段打通工程和万寿路、幸福路断面改造工程,进一步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年内建设垃圾压缩站1座,保洁员公寓2个,新建公厕3座,维修公厕10座。进一步提高道路机扫率,逐步推行垃圾上门收集模式,方便群众生活。积极开展“绿满西安、花映古城”大植绿活动,全年新建绿地广场6个,新增绿地12000平方米,拆墙透绿1000延米。按照“大树进城”的要求,植树54万株,为西安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做出积极贡献。

――认真抓好节能减排工作。以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区为契机,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加大对工业企业COD排放治理力度,加强对医疗废弃物集中处置和餐饮洗浴行业油烟治理力度,实现餐饮业污水达标排放。

(四)积极推进民生工程建设,切实改善民生

在社会发展方面,突出民生工程,优先解决群众最现实、最直接、最关心的利益问题。改善民生是我们最大的责任,越是经济发展困难时候,越要高度关注民生。全年安排民生工程7大类43个项目,总投入1亿元,其中区级投入4996万元。

――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积极开展全民创业活动,以创业带动就业。充分发挥区人力资源市场“求职、社保、维权”三位一体的服务作用,努力提高就业再就业水平,全年实现就业再就业1.8万人。做好就业再就业信息化试点工作,实现信息化五级联网,做到“一点登陆,多点查询,信息共享,便民利民”。加大对劳动力市场的监管,积极维护广大务工者合法权益,努力构建更加规范和谐的劳动关系。

――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全年投入社会保障资金5110万元。努力提高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参保率,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认真做好城市低保工作。严格落实“两免一补”政策。进一步加大廉租住房保障力度,年内新增廉租住房保障615户。积极发展各项社会福利事业,确保各类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有保障。进一步完善各类应急体系建设,不断提高自然灾害和公共事件应对能力。

――积极发展各项社会事业。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支持企业争创名牌。加强移交学校管理。加快大明宫地区学校规划建设工作。广泛开展全民健身和群众性文化活动,年内安装健身路径12套。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稳定低生育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强民族宗教事务管理,积极维护民族宗教群体利益。完成3个以上城中村撤村建居工作。积极开展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创建活动,推进“六好”和谐社区建设。

――努力维护社会稳定。继续深化“五五”普法教育,不断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整合现有资源,完善监控信息网络,加快警务信息化建设步伐。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突出的治安问题。完善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机制,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各类突出问题及,努力化解矛盾纠纷。

(五)拓宽融资渠道,破解资金瓶颈

――积极争取上级资金。高度关注国家政策动向,在跟踪已上报项目进展情况的同时,加快包装上报中医医院建设、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等民生工程项目,确保年内争取上级资金5000万元以上。

――充分发挥融资平台作用。积极发挥区基司和区信用联社投、融资作用,增强“造血”功能。在准确分析政府债务可控风险的基础上,大胆运用财政信用等手段进行融资。全年力争从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新增低息贷款5亿元以上。

――推行市场化融资模式。在市容、公安等领域,试行租赁、购买公共服务等运作模式,调动社会投资参与城市建设管理。加强土地储备力度。鼓励位于繁华商业街区的区属机关、单位以及驻区单位,通过资产置换、外迁等形式,盘活存量资产。

(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不断为发展注入活力

――更加注重发挥街道办事处作用。新城发展的基础和重点在街道,希望和潜力也在街道。要不断完善对街道的考核激励机制,重心下移,责权统一。年内每个街道要至少策划2个单体投资3000万元左右的餐饮娱乐项目,包装1个2亿元以上产业项目,引进1家营业面积2000平方米以上的餐饮娱乐名店,规划建设1条特色街区,争取上级无偿拨付资金100万元。

――加强与垂直双管部门的沟通联系。不定期召开垂直双管部门座谈会,通报情况,安排工作,协调解决问题。逐步理顺税收属地化征管问题。探索市场纳税体制改革,着力解决税收跑冒滴漏问题。积极发挥垂直双管部门的职能作用,纠正经营活动中的各种不良行为,打击违法活动,积极营造良好的经营发展环境。

――大力发展非公经济。认真落实国家、省市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强化小额担保贷款扶持作用,提高贷款额度,延长贷款期限,努力为非公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稳步推进机构改革。按照上级统一部署,积极稳妥做好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资改革。认真做好机构改革前期各项准备工作。用两年左右时间,逐步解决街道自收自支人员遗留问题。积极推进卫生系统改革,整合辖区医疗卫生资源。深入调研,拿出方案,在推进五大公司改制方面有实质性进展。

(七)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增强为民情怀

――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坚持重大事项向人大报告和政协通报制度,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群众代表,参加政府常务会和专题会议。

――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政府工作千头万绪,任重道远,但事业成败关键在人。对分工明确的事项,要具体到人抓;对阶段性中心工作,要集中精力抓;对交叉性工作,要积极主动抓;对急难险重工作,要敢于上手抓。坚决防止态度冷漠、作风散漫、推诿扯皮、延误时机等不良现象,以作风的转变推动工作的落实,努力营造胸怀大局、你追我赶、争先进位、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第9篇

一、广泛发动,精心谋划,扎实开展“文明宁阳从我做起”主题实践活动

今年以来,文明办以提高全县干部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为重点,在全县开展了“文明宁阳从我做起”主题实践活动,进一步规范了人们的基本道德行为,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优化了公共秩序、生活环境和社会服务质量,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得到明显提升。

一、明确责任,加大宣传。月日,我县举办了“文明宁阳从我做起”主题实践活动启动仪式,下发了《关于开展“文明宁阳从我做起”主题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拉开了创建文明宁阳系列活动的序幕。启动仪式后,县文明办立即召开了相关职能部门参加的调度会。县城市行政执法局扎制了高标准宣传车,录制了宣传磁带,在城区和各乡镇进行巡回宣传,并制定出城区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县交通系统开展了“文明宁阳从我做起”主题实践活动,强化对司机、行人进行“走文明路、行文明车、做文明人”教育,印制、张贴文明教育标语,在县内所有营运机动车辆张贴“做文明使者,为宁阳添彩”、“和谐环境人人共享,文明创建人人有责”等文明标语。华龙水业、万达商场、华联商厦、网通公司在县城主要街道、路口悬挂了公益性广告牌等,一系列的文明创建活动,在全社会营造了浓厚的宣传氛围。

二、开启热线,架起桥梁。启动仪式第二天,县文明办在县网通公司大力协助下,开通免费“文明在线”电话,同时,在县广播电视局专题部同步开通“文明在线”电话,专门听取社会各界对文明创建活动的意见和建议,掌握广大人民群众身边的文明人、文明事,县文明办、县广播电视局安排专人值班,对“文明在线”线索逐一登记造册,区分类别,深入挖掘,收集素材,跟踪报道。截止目前,通过“文明在线”电话已搜集到多条新闻线索,架起了县委、县政府与广大群众沟通的桥梁。通过“文明在线”发现了大量典型。如伏山镇李家户农家女杜翠莲三十年如一日照顾自己瘫痪的妹妹,演绎了一段人间真情;鹤山乡老年协会自编自演节目,倡树文明新风;县工商银行刘奉阁十多年来无私帮助邻居排忧解难;蒋集镇郑龙村侯立荣十年如一日,照顾偏瘫的大伯哥;卫生防疫站退休职工张爱华在金阳公园自愿带领群众编节目,搞培训,推动了我县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宁阳县环卫工人张兆旺“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宁阳县磁窑镇后李村张金英义务为村民建沼气。这些文明典型的涌现,极大丰富了我县文明创建内容。目前,我县杜翠莲、侯利荣、刘奉阁等多位文明典型人物事迹在省市级媒体先后发表。文明在线的开通,有力推动了我县文明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开辟阵地,倡树新风。为配合“文明在线”,县文明办在县电视台新闻时段开设“文明之窗”专栏,重点对文明平安卫生片区建设、文明单位“龙头带动”工程、文明单位、文明行业、文明村镇创建、社区文化建设、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城区环境整治等工作中的典型经验和做法,以及生活中涌现出的文明人、文明事进行宣传报道。在县电视台专题节目中,对不文明现象进行曝光,对社会丑恶现象进行鞭挞。截止目前,共在《文明之窗》栏目推出“和谐宁阳春风劲,沃土盛开文明花”等新闻多条。对我县金阳公园内个别人不文明行为,以及乱摆摊点,占道经营,乱闯红灯等不文明现象进行了曝光,较好地推动了县城环境整治工作的开展。另外为了扩大《文明之窗》的社会影响力,倡树文明和谐新风,县里开展了“文明之花促和谐”活动。凡是推出的文明典型,县领导都亲自带着鲜花和物品走访慰问。截至目前,县领导已为杜翠莲、侯利荣、刘奉阁三位文明典型送去了鲜花和慰问品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四、更换牌匾,群发短信。针对一些大型广告牌匾内容陈旧,版面破损等现象,县文明办安排专人负责,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多次召开调度会,限期将广告牌匾、宣传栏画面进行更换、制作成以“和谐宁阳,从我做起”为主题内容的公益性广告。县凌云大厦、万达商场、华联商场、县城入口处等人员流动频繁的地方都已树起了宣传文明内容的大牌匾。同时,县文明办充分利用短信方便快捷,覆盖面广,宣传效果好的特点,启动了文明短信教育活动,协调我县移动公司、联通公司、网通公司等通讯单位群发文明短信,短信内容包括:文明宁阳,从我做起;建文明城市,做文明市民;做文明使者,为宁阳添彩等。通过这些短信向大家宣传了文明知识,提高了认识,增强了做文明人的自觉性、主动性。

五、加强监督,编印简报。为推动文明宁阳创建活动的顺利开展,及时了解社情民意,推荐各类典型,监督不良行为,县文明办在发挥好正常的监督渠道外,面向社会招聘了名德高望重,热心公益事业的老领导、老干部、老党员、老工人、老教师,担任文明宁阳创建活动义务监督员。同时为更好的推动面上工作的开展,县文明办还在《宁阳宣传》上推出“文明宁阳从我做起”主题实践活动专辑,对各单位文明创建活动的典型经验和做法进行介绍。目前已印发六期简报。

六、关注热点,倡导节约。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动员各级各部门和全县人民积极参与节约型社会建设,我县紧紧突出“以节约促和谐,以节约促文明”这条主线,开展了为期个月的“全民节约、共同行动”集中宣传教育活动。重点进行了以“八个一”为主要内容的集中宣传教育,即“节约一度电、节约一滴水、节约一张纸、节约一粒粮、节约一滴油、节约一分钟时间、少开一次会、少出一次差”使节约型社会建设真正走进机关,走进企事业单位,走进学校,走进社区,走进家庭,融入每个社会成员的工作和生活中。另外,通过采取专题讲座、集中讨论、事迹报告、演讲比赛、图片展览等形式,普及了资源节约知识,增强了资源节约意识,提高了资源节约能力,在全社会营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良好风尚。

七、评选征文,讴歌文明。“凌云杯”全县中小学生“文明宁阳从我做起”征文活动是我县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新靓点,也是全县未成年人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县文明办和教育局精心组织、广泛发动,积极动员全县广大中小学生踊跃参与,用心写作,用生动的文字记录了发生在身边的文明人、文明事和各种文明现象,掀起了讴歌文明、赞美文明、抨击不文明现象的热潮。全县多所学校积极参与,征集论文余篇。通过层层评选,共评出获奖征文篇,其中,特等奖篇,一等奖篇,二等奖篇,三等奖篇,组织奖个,并在凌云大厦广场举办了隆重的颁奖仪式。征文活动的举办,进一步提高了同学们明辨是非的能力,有效地促进了中小学生文明素质的提高,极大地推动了学校文明创建工作的开展。

八、上下互动,效果突出。“文明宁阳从我做起”主题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全县各级各部门在县文明办的指导帮助下,结合自身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推动了活动的深入开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月日,县文明办、妇联、行政服务中心联合召开了“文明宁阳从我做起”暨争创“巾帼文明岗”推进会,在全县广大妇女干部职工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县财政局开展了“青年文明号”、“巾帼英雄岗”评创活动;县第一人民医院向全院职工发起“从我做起,为创建和谐文明医院做贡献”的倡议,大力开展温馨服务活动。侯利荣文明典型播出后,医院慷慨解囊,给她送去价值多元的轮椅和药品进行慰问;伏山镇策划组织了“创文明镇,做文明人,树文明形象”系列活动,对全镇涌现出的文明人、文明事和先进典型大力进行宣传报道;东疏镇开展了“人人行动起来,争当齐鲁孝儿女”活动,促进了村风民风的好转;泗店镇把精神文明示范街建设作为文明片区创建的重点内容来抓,全镇个村村村建起了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的精神文明示范街;磁窑镇教育引导机关干部争创“节约科室”,争做“节约标兵”,以节约促文明。丰富多彩的系列文明创建活动,极大推动了全县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健康快速发展。

二、明确目标,强化调度,着力打造文明平安卫生片区品牌

在年初召开的全县宣传思想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上,以县委、县政府的名义下发了《关于创建文明平安卫生片区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创建目标,明确了创建任务,制定了工作措施。今年月份,县文明办又召开了全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推进会,有力推动了文明平安卫生片区的创建工作。

明确创建目标。为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文明平安卫生片区的认识,让他们干有目标,干有方向,县文明办针对农村片区、城区片区制定了切实可行创建目标。明确要求在农村要利用好“十星级文明户—文明生态示范街—文明村—文明片区”梯级创建这一重要载体,深入开展各项活动,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在城区要发挥好“文明家庭—文明楼院—文明平安卫生小区、社区—文明平安卫生片区—文明平安卫生县城”梯级创建载体作用,推进文明城市创建深入开展。

强化工作调度。为确保文明平安卫生片区创建目标的实现,县文明办多次到乡镇督导检查。明确要求各乡镇、县直各有关部门要召开党委会、党政联席会,传达学习会议精神,调整充实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领导机构,制定文明创建规划目标和落实措施。尤其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文明平安卫生片区创建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抓在手上,放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罡城镇党委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分工书记任副组长,镇直有关部门和有关管理区负责人为成员的精神文明创建领导小组,在县文明办的指导帮助下,科学规划了茅庄、北落、刘伶、西滩四个片区,在全镇掀起了文明片区创建。东疏镇党委规划建设个文明片区,在已建成耿庄、郑庄两个文明片区的基础上,重点抓了刘茂绿色生态文明片区,片区内形成了苗木花卉主导产业,苗木花卉面积达余亩,建成了占地亩的苗木花卉批发市场,实现年销售收入余万元,成为江北第一大苗木花卉基地。蒋集镇投资多万元,重点规划建设了小胡文明片区,把村内主要街道全部硬化,对村委大院进行了改造,设立了文明示范街,扩建了奶牛养殖场,发展起了奶牛产业,目前已成为全县第二大奶牛养殖基地。华丰镇不断加大崔村文明片区创建力度,已形成“经济建设联抓、基层民主联建、精神文明联创、社会事业联办、社会治安联防”的良好局面,成为全县规模最大的文明片区。

截止目前,在新一轮文明片区创建热潮中,全县文明平安卫生片区数量已近个,片区覆盖面已达到全县村庄、社区总数的以上。各文明片区修路架桥、绿化美化、打井治水,努力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深入开展文明诚信教育、村民道德评议、移风易俗等活动,使片区创建水平不断提高。

三、突出重点,加强指导,继续实施文明单位“龙头带动”工程。

实施文明单位“龙头带动”工程是我县近年来精神文明建设的创新性工作,这对于加强各级文明单位的管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提升文明片区创建水平无疑都有着重要意义。县文明办根据“带出一个好班子、培植一个好产业、整治一个好村貌、开辟一个文化阵地、倡树一个好村风、培育一批新农民,实现文明单位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两个大转变”的目标要求,在总结往年经验的基础上,下发了《关于继续实施文明单位“龙头带动”工程的通知》,选取了个工作积极主动、带动能力强的文明单位与个新规划片区中的核心村结成了共建对子。县中保公司、彩山酒业公司、县农行与华丰镇东北庄村接成对子后,帮助村干部转变观念、理清思路、搞好规划、切实解决群众浇地难、行路难等实际问题,让群众得到了实惠,推动了全村精神文明建设上档次、上水平,成为崔村文明片区创建的示范村、样板村。

加强指导。今年以来,为让各乡镇党委把文明单位“龙头带动”工程真正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县文明办明确要求各乡镇要形成定期联系会议制度,每月都要邀请结对文明单位到乡镇、共建村举行座谈会,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同时,发挥协调指导作用,主动带领结对村的负责同志到文明单位参观学习、对接工作。另外,县文明办还十分注重做好思想引导工作,积极鼓励参与“龙头带动”的文明单位克服简单的拿钱拿物心理,充分发挥路子宽、联系面广的优势,在资金、项目、人才、技术、信息等多方面予以帮扶;针对结对村存在的“等、靠、要”思想,鼓励它们树立自强自立意识,增强工作主动性、积极性。

第10篇

执法检查是在各县区自查的基础上,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两个检查组分别对石棉、芦山进行了检查,委托其余六个县区人大对本区域贯彻执行情况进行了检查,然后听取了市防震减灾局汇报。6月24-25日,市人大召开第18次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了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情况的报告,印发了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贯彻实施情况的报告》(雅人委〔〕27号)。会议形成了《关于对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雅人委〔〕25号)。

会议认为,《防震减灾法》颁布施行以来,全市各级人民政府和行政主管部门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高度重视防震减灾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按照“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工作方针,依法加强和开展防震减灾工作,防震减灾领导体制、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地震监测能力得到提升,地震防御能力得到提高,地震应急体系不断加强,“5·12”地震灾后重建工作得到有力推进。会议对市人民政府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所做的工作予以充分肯定。

会议,我市防震减灾工作开展以来,防震减灾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但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和薄弱环节,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完善和改进。一是防震减灾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二是地震应急救援体系薄弱,防御地震灾害及次生灾害能力需要提高;三是防震减灾部门队伍建设需要加强;四是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监管存在漏洞。

会议要求,要进一步统一认识,增添措施,切实抓好防震减灾各项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从而了加强宣传,提高认识;加强防震减灾基础工作;加大行政执法力度,规范工程设防管理;加强地震灾害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和切实加强防震减灾队伍建设等五条意见。

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十分重视,接到市人大《审议意见》后立即作出批示,要求认真抓落实。为此,结合市政府《关于做好防震减灾及地震应急准备工作的意见》(雅府发〔〕35号)的落实,有针对性地以下贯彻意见,请结合实际,抓好落实。

一、继续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进一步实施好《市防震减灾“十一五”规划》素质工程,以《市防震减灾简明读本》为基本教材,以防震减灾知识、法规“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进乡村”为主要载体,充分发挥电视、报刊、广播、网络、通讯等宣传优势,利用街头公益广告栏、企事业单位、学校、社区等基层宣传设施,调动社会各界,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公民防震减灾意识。

1、积极开展“进机关”活动,发挥机关表率作用。各机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种培训班、各种会议,采用举办专题讲座、发放宣传资料、播放宣传光碟等方式,有效开展防震减灾知识、法规“进机关”活动,把防震减灾知识、法规纳入各级干部和公务员培训教育内容;利用各种纪念活动和专项活动,如《防震减灾法》颁布纪念日、“5.12”纪念及“防灾减灾”日、修订预案等,主动参与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活动;利用联合开展工作时机,如各种检查、行政执法、基础建设等,面向社会有争对性地进行宣传教育活动。

2、深入开展“进校园”活动,发挥学生辐射作用。进一步抓好市防震减灾局、市教育局《关于在中小学广泛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教育工作的通知》(雅震发〔〕11号)的落实,在全市中小学中深入开展防震减灾知识、法规“进校园”活动。通过市级、省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的创建、教学设备的支持、优秀辅导员的表彰,鼓励一批条件较好、积极性较高的学校真正把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列入教学管理目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地震科普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到社区、企业、乡镇宣传防震减灾知识,通过“进校园”辐射全社会。

3、积极开展“进社区”活动,发挥社区区域管理优势。按照市防震减灾局、市科技局、市科协、市精神文明办《关于积极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进社区创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社区的通知》(雅震发〔〕20号)要求,积极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法规“进社区”活动,通过社区促进辖区内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法规宣教活动。各级防震减灾机构要加强对社区的指导、帮助和督促,为社区提供宣传资料和技术支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宣教活动,帮助社区制定应急预案、划定疏散路线和避难场所,组织开展应急演练。

4、积极开展“进企业”活动,增强企业应对能力。有关企业管理部门要通过发放宣传资料、举办知识讲座、开展应急演练等方式,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法规“进企业”活动,帮助大中型企业、重要企业、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企业制定应急预案,组建应急救援队,开展应急演练,增强企业及其员工防震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技能。

5、积极开展“进乡村”活动,提高乡村防御能力。发挥“三网三员”群测群防网络作用,充分利用赶场天、节假日,采用发放宣传资料、播放宣传光碟、张贴宣传挂图等形式和乡村宣传栏、公开栏、召开会议等,经常性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市、县区有关部门利用三月科技之春、“三下乡”、科普赶场等活动,采用发放宣传资料、放电影、咨询、有奖问答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集中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法律法规宣传活动;指导乡镇制定应急预案,组建应急救援队,开展应急演练。

二、加强地震监测、震情跟踪基础工作

严峻的震情形势,决定了我市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在防震减灾“三大工作体系”中,监测预报是基础性的工作,是做好其它工作,特别是应急救援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必须切实抓好。

1、树立“震情第一”的思想,加强台站的建管。我市是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又处在省内三大断裂交汇附近和汶川特大地震所在的龙门山断裂中南段,震情形势严峻。为此,必须加强全市地震监测、观测台站的规划建设、优化改造和管理维护,实现资源共享,不断提高监测、观测能力和水平。

2、强化监管责任,密切监视和跟踪震情。市、县区防震减灾部门必须强化24小时地震监视和震情跟踪制度,完善震情初报制度,及时处置上报震情信息。县区防震减灾部门要加强宏观观测网点的管理和指导,确保各网点正常运转,对出现的各种宏、微观异常情况做到无一漏报,出现一起核实一起,为捕捉地震短临信息,提高地震监测能力服好务。要切实做好短临和监测数据报送工作,特别是年初确定的承担短临跟踪任务的县要进一步落实措施,把震情短临跟踪工作做到位。

3、加强分析研究,不断提高地震预测水平。及时收集、处理、上报各类数据,加强数据的分析研究,搞好周、月会商和加密会商、专题会商,不断提高地震预测水平,努力为社会提供有减灾实效的地震预测。

4、加强“三网三员”建设,切实落实震情初报。进一步抓好“地震宏观观测网、地震震情灾情速报网、地震科普宣传网,乡(镇)和街道防震减灾助理员、村和社区防震减灾联络员、基层防震减灾宏观员”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强化“三网”建设,落实“三员”责任,切实落实震情初报制度,第一时间上报震情、灾情,随时收集、掌握,及时上报震情、灾情信息。

三、加大行政执法力度,规范工程设防管理

防范胜于救灾,搞好建设工程抗震设防,是减轻地震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关键所在。

1、强化行政许可制度。市、县区建设、交通、水利、电力、防震减灾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对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抗震设防要求执行情况和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管理和监督检查,把抗震设防要求纳入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全过程,项目的立项审查、审批应实行抗震设防要求行政许可制度。

2、强化地震安全性评价制度。市境内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按照经审定的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需要进行而未经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建设工程,有关部门不得批准立项,不得批准、发放选址意见书。

3、强化按照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按照《防震减灾法》的规定,建设单位对建设工程的抗震设计、施工全过程负责;设计单位应当按照抗震设防要求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抗震设计;施工单位应当按照施工图设计文件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施工;工程监理单位应当按照施工图设计文件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实施监理。相关单位要加强配合,细化职责,落实责任,确保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达到抗震设防要求。

4、强化人员密集场所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市境内的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的公共服务设施、生命线工程,应当按照市防震减灾局转发的中国地震局《关于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确定原则的通知》(雅震发〔〕25号)要求和设防分类进行设计。由市规划和建设局纳入“建设工程初步设计审查”的行政许可项目,未经初步设计审查的建设工程,不得进入下一个建设环节。

5、强化农村村民住宅和乡村公共设施抗震设防管理。各县(区)要把农村村民住宅和乡村公共设施纳入抗震设防的管理,结合城乡一体化、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生态移民、水库移民等工作,将农村民居、基础设施和乡村公共设施建设纳入村镇规划建设管理范畴,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帮助服务,必要支持,逐步提高农村村民住宅和乡村公共设施抗震设防水平。

6、强化抗震设防要求的宣传教育。宣传部门、新闻媒体和规划建设、交通、水利、电力、教育、卫生、民政、发改、防震减灾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主流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向社会进行抗震设防要求知识的公益宣传,把抗震设防要求作为地震灾害预防的重要内容,切实抓落实。

四、加强地震灾害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地震灾害应急救援体系包括地震预案体系、应急指挥体系、信息传送、应急救援队伍、物资资金储备、疏散通道和避难场所建设、应急演练等。

1、完善地震应急预案体系。及时根据新的《防震减灾法》和“5.12”地震应急工作实践,修订完善全市各级、各类地震预案,查找原有预案的不足,提高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指导督促防震减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乡镇、街道、社区等基层单位,学校、医院、商场、体育场(馆)、电影院等人员密集的场所,水电站、矿山、石化等可能发生次生灾害生产经常单位和有关企事业单位,制订地震应急预案;进一步完善地震应急预案分级分类管理制度,适时对预案制订和管理情况进行检查。

2、尽快建立健全地震应急救援指挥体系。以市地震应急指挥系统建设为核心,建立全市上下联动的地震应急救援指挥体系。进一步完善“市地震台网中心”建设,建立市地震应急指挥技术平台和信息共享平台,配置地震现场必备的设施设备和装备。

3、建立健全地震应急救援队伍。市、县区要充分利用消防、武警、民兵预备役等现有队伍,按照一队多用、专职与兼职结合的原则,建立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市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要在今年底前完成组建;防震减灾部门要不断完善抓好地震应急工作队伍建设,交通、通讯、电力、建设、水利等要加强各类抢险、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要整合矿山等各种抢险队伍资源为地震抢险救援服务;指导、协助基层组织和共青团建立、完善志愿者队伍建设,发挥他们灾后第一时间抢险救灾作用。

4、经常开展地震应急预案和队伍演练。各地、各单位特别是学校、医院等,要经常组织开展地震应急演练,把预案要求落到实处,确保突发地震事件发生时,有效应对,把损失和伤亡降到最低;要加强各救援队、应急队、抢险队装备建设,开展必要的技能培训和演练,不断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和水平。

5、完善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尽快建立救灾物资储备库,形成布局合理、品种齐备、数量充足、管理规范的救灾物资储备体系;交通、通信、电力、广电、供水供气、医疗防疫等部门要加强基本救灾设施设备的保障能力,做好相关救灾物资储备。

6、搞好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利用公园、绿地、广场、运动场等空旷地,规划和建立应急避难场所,划定疏散路线,保持疏散路线的安全畅通。完善应急避难场所安全避险、医疗救护、应急供水、临供食品供应等功能。应急避难场所和疏散通道建设必须纳入城乡建设规划。

五、切实加强防震减灾队伍建设

1、高度重视防震减灾工作机构队伍建设。我市地震形势严峻,防震减灾工作任务艰巨,加强防震减灾工作机构、队伍建设十分重要,非常必要。各县(区)要根据当地防震减灾工作需要,健全防震减灾工作机构,落实编制、队伍和经费,确保防震减灾工作顺利开展。

2、配齐配强防震减灾工作队伍。各县(区)要为防震减灾部门人员配备创造条件,积极支持、帮助防震减灾部门引进、培养地震监测预测、工程地震、地震应急管理、防震减灾执法等方面的人才,努力建设高素质的防震减灾队伍。

第11篇

按照、政府安排,下面,就年社会事业工作安排如下:

一、提高教育发展水平,优先发展教育、科技事业

第一,全力抓好教育项目建设。今年要全力推进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利用村校撤并后闲置村校发展农村牧区学前教育,完善村级幼儿园功能。新建第二幼儿园。改善园的办园条件。其中,第二幼儿园申请自治区标准化建设资金600万元。续建第二小学、援建第四中学,新建图书馆、教师周转房,争取三中风雨操场项目,根据实际情况,推进校安工程加固工程建设。

第二,落实好教育各项优惠政策。加快实行“两免一补”,全面推进高中阶段免费教育,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解决学生上学难问题。按政策发放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有效促进就业需求对接,切实加强校企合作,推进订单教育、岗位实训,着力提高职业高中毕业生就业率。争取民族职业高中晋升国家级示范性职业高中;勿布林中心幼儿园申报自治区级示范幼儿园;二中争创盟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做好中心幼儿园、中心幼儿园、中心幼儿园、中心幼儿园盟级示范性幼儿园评估验收准备工作。教研室年争创自治区级示范性教研室。

第三,加强学校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年是确定的“加强学校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年,要以加强学校班子和教师队伍建设为抓手,把此项工作作为系统工程,一抓三年,确保全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三年目标为:年,一中高考升学率达到54%,同比增长4%。二中高考升学率达到23%,同比增长3%。汉授中考重点线以上人数占毕业生总数的1.2%。同比增长0.2%。年,一中高考升学率达到59%,同比增长5%,摘取兴安盟蒙授高考状元。二中高考升学率达到27%,同比增长4%。汉授中考重点线以上人数占毕业生总数的1.5%。同比增长0.3%。年,一中高考升学率达到65%,同比增长6%,力争摘取自治区蒙授文科状元。二中高考升学率达到32%,同比增长5个%,汉授中考重点线以上人数占毕业生总数的1.9%。同比增长0.4%。蒙授中考摘取全盟中考状元。为完成上述目标,采取以下措施:一是研究制定“科右前中小学校长管理办法”,切实做好各级各类培训工作。量化校长织绩效考核内容,选拔一批校长后备力量,储备人才。二是实施名师工程,组织名师进行全巡回讲课。建立校本教研研究机制,做好校本培训。三是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目标责任制和考核奖励机制,实现教学质量校校有目标、班班有指标、人人有任务、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四是全面实行控辍保学工作承包责任制,确保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以上,初中辍学率控制在2%以内,小学辍学率为零的目标。五是加强对中小学规范性收费和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审计工作。落实随机督导检查制度,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

第四,加强校园安保工作,确保学校安全。一是确保交通安全,要协同当地政府、公安及交通部门,做好对接送学生车辆的考核,禁止无证、无照等违规辆接送学生,从源头消除交通安全隐患。二是做好消防安全工作,学校新建校舍及旧校舍改造必须符合消防规范要求;消防宣传提示性、警示性、禁止性消防安全标识齐全,疏散和灭火应急预案科学适用并定期组织演练。三是加强疾控和食品安全工作,制定并落实预防控制传染病、食物中毒的各项措施。加强学校周边环境整治工作,定期对学校周边环境进行检查,及时整治存在的问题。

第五,提高科技创新能力。要申报食用菌设施园区为自治区级高新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草原兴牧冷鲜牛羊肉加工企业为国家级富民强龙头企业,努力争取国家的科技扶持资金。积极为宏达压铸公司争取自治区民营中小企业扶持项目,帮助企业实现产业升级。拟出台科技特派员、科学技术人才奖励和农村牧区科技示范户三项管理办法,组织下派60-80名科技特派员,创建级科技特派员创业示范基地10个,构建3-5个共同体利益机制示范体。重点推广盟级以上科技成果不低于20项,力争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85%以上,推广率达到95%以上。全年培训农牧民10名万人次以上。完善乡两级地震预案,强化“三网一员”建设,增加49名地震观察员。积极争取盟里对地震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力争在政府所在地建设一处地震微观监测站。

二、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促进民生发展

一是鼓励农牧民就近就地转移。把农村牧区富余劳动力转移作为突破口,加大转移力度,鼓励和引导农牧民向城和二三产业转移,就近就地转移。研究制定促进农村牧区富余劳动力转移进城的配套政策,加强转移农牧民职业技能培训,抓好劳务对接,努力提高就业能力和就业成功率。要充分发挥企业吸纳就业的主渠道作用,大力扶持劳动密集型企业、现代服务业和小型微型企业发展,努力开发公益性岗位,促进新生劳动力和城就业困难人员稳定就业,力争全年城新增就业2300人,全年实现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输出2.8万人。

二是切实抓好就业创业。要大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创办大学生示范创业园区、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区各1个。在新址建设7000平方米的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在、阿力得尔、额尔格图、归流河各建一所300平方米的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站。加大创业小额担保贷款发放力度,切实放大贷款效应,以创业带动就业。

三是大力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城乡低保以及医疗保险水平。在保证去年参保的基础上,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工作实现应保尽保。城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员达到16100人,基本养老保险稳定增长。城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提高1.5个百分点,提高待遇支付水平。城低保每人每月预计提高40元,农村低保每人每月预计提高25元。城乡低保实行动态管理,形成有进有出的良性运行机制。

四是加强区域敬老院、社区建设和新建烈士陵园。年,重点抓好额尔格图、2所区域敬老院建设项目。新建碧桂园、索伦桥南、德伯斯德伯斯、居力很新民和新居社区服务中心5处。争取新建一处烈士陵园。

五是着力提升民政社会管理能力。抓好全第八届村会换届选举和中小学田径运动会工作。按照全盟清理违规坟墓工作会议精神,利用清明节有利时机,加强清理违规坟墓工作。对全境内“三沿六区”(沿铁路、主要公路、航道,旅游风景区、水源保护区、文物保护区、耕地区、开发区、草场区)的违规坟墓,清迁到指定的公墓。重点清迁好省际大通道、乌阿一级路两侧苏木(旅游风景区)、察尔森(旅游风景区)俄体、乡的违规坟墓。各地各部门特别是村领导要加强宣传引导工作,确保按期完成此项工作。

三、提高卫生发展水平,增强医疗、计生服务能力

一是完成三年医改五项重点任务。巩固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医疗保障制度,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认真组织实施三个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按照盟行署医改方案要求,认真开展医改各项工作。

二是完成医疗卫生项目建设。启动新址医院,要让老百姓人人享受公共卫生资源,建设附属工程,完成结防所和监督所、社区医疗服务中心业务用房建设。继续实施村级卫生室和无害化厕所建设,建7所村卫生室和3000户无害化厕所。争取实施额尔格图卫生院置换改造、察尔森中心卫生院新建、大坝沟卫生院扩建项目,实施德伯斯卫生院污水垃圾处理项目。同时,积极向上争取蒙中医院建设,疾控中心、保健所、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归流河中心卫生院房屋建设项目。

三是稳步推进新农合工作。参合率达到90%以上,继续推进支付方式改革,实施乡村两级门诊统筹,实行盟级统筹。加大基层医疗机构合作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资金监管力度。

四是进一步做好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重点加强人畜共患布病防治工作。强化协调配合,形成合力,确保布病发病率同比下降40%,布病慢性化率不超过10%。做好食品药品安全工作。

五是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2.5‰和7.5‰之内,合法生育率保持在90%以上,出生缺陷发生率稳步下降,出生性别比控制在目标值内。抓好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建设出生缺陷干预中心,完成14个乡计生服务站规范化建设。

四、努力发展文化事业,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一是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年要逐步完善博物馆后续开馆工作,开工建设图书馆,深入挖掘地方文化底蕴,做好优秀文化作品评选、参选、上报工作,命名一批级优秀文化人。争取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维修扩建及内部设施配套项目,实现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内部馆舍的全面开放,争取提高上级投入“三馆”开放补助资金。进一步完善基层文化站建设,14个乡级文化站做好尾欠工程的基础上,向上争取村级文化室和健身小广场建设项目。争取体育彩票基金,建设青少年体育综合场馆。继续投放健身器材,完善府前广场、教育广场、文化广场建设。向上争取资金对国家级文物长约500公里的“金界壕”部分地段进行保护维修。实施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实施优秀文化作品奖补项目。开展送文化、送演出下基层活动。争取文化资源共享县级支中心开放补助资金及文化资源共享乡服务点设备使用补助资金。建设2个特色文化大院。借鉴纪念馆、满族屯博物馆的成功经验,在有文化代表性,条件成熟的乡,逐步筹建乡级展览馆,加大文化设施储备,并争取免费开放补助项目。

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和老年文体活动。今年要积极开展全大型文艺汇演、民歌大赛、全全民健身月启动式及排球、乒乓球等赛事。发挥社区的助老服务功能,开展丰富多彩的老年文体活动,真正做到老有所乐。

三是打造旅游精品线路。向上争取旅游发展基金和生态保护和产业转型项目,实施提升景区品质。举办草原之夜旅游节等节庆活动,充分利用媒体、报纸、旅游展销会等形式,开展旅游营销推介,吸引近郊游客、团队游客和自驾游客三大目标市场。以满族屯民族服装和苏木的蒙古民族服饰、塔林乌云嘎民族服装制作和乳制品制作为重点,做大做强民族手工业。

四是争取建设城市影院和调频电台。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建一座结构合理、功能齐全的城市影院,为新址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完善新址城市功能,加快人口集聚。逐步筹建调频广播电台,购进相应播出设备。要积极协调盟有关部门力争实现科右前新闻日播出。

五、发展残疾人和红十字事业,促进社会和谐

一是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落实残疾人各项惠民政策,认真实施自治区政府启动的“五大工程”。全力实施好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和残疾人危房改造项目。积极扶持建立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依托社会资源,建立残疾人托养机构。做好残疾儿童的康复工作,积极打造兴安盟残疾儿童康复训练的品牌。积极建设残疾人“幸福小区”,优先安排残疾人危房改造,捆绑使用危房改造资金,确保残疾人能建新房,能住新居。

二是为残疾人办好实事。对全300名有康复需求残疾人进行康复训练;为60名精神病人实施免费服药;为20名白内障患者实施免费手术;为肢体残疾人发放轮椅50台,为听力残疾人发放助听器20台;为10名有需求残疾人实施免费安装假肢;对15名大中专学生进行资助,对30名残疾人家庭或残疾中小学生进行救助;加大残疾人培训力度,安置残疾人就业30人;对45名0-6岁残疾儿童进行抢救性康复救助。加强残疾人基层组织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和就业能力。

第12篇

关键词:中药产品;国际贸易;策略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594(2009)09-0010-05 收稿日期:2009-02-03

当前,金融危机已经波及实体经济,极大地影响了生产力的发展,但对于医药行业来说。由于其直接关系人们的健康和疾病,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较少。在此背景下,中药企业扩大对外贸易将有助于中药企业走向国际。中药行业作为中国国内赢利能力较强的行业,产品利润率高,中国中药工业与石油工业、橡胶工业等41个工业行业相比,8项经济指标中有7项名列前茅,其中百元固定资产利税率仅次于烟草加工业,大力发展中药的国际贸易有利于中国对外贸易产业格局,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

一、中药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情况

我国是世界上一个大的天然植物原料生产大国,既是古老的天然植物生产大国,也是天然植物消费大国,但是一直不是中药出口大国、中药贸易大国。

(一)中药在国际上的市场分布当前国际上中药的贸易主要集中在6大板块:一是本土板块,即以大陆为中心,中药产品辐射港澳台三地。目前这一市场已经得到市场普遍的信赖,中药发展势头很好。二是东亚和东南亚等和中国文化和地域相近的地区。在传统中草药上有比较大的优势,中药出口得到较大的发展。三是南亚和非洲市场,这一地区医疗条件比较落后,卫生状况差,对中国价廉物美的中药持有热情的态度,有利于中国扩大出口。四是北美市场,直到20世纪70年代后,美国把中医作为回归自然和天然食品运动的一部分,才开始接受中医(杨培,2007)。目前中药被美国国家卫生署当作补充和替代疗法,据美国《预防》杂志2007年的研究结果,在全美,18岁以上的成年人中有6000万人使用过天然植物药,这一数字占全国总人口的32%。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迄今为止,没有一项中药产品通过美国FDA(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的审查,目前只有几种药品通过了FDA的新药临床研究预审,获准进入临床试验,中药在美国的贸易呈现市场大、使用广泛、尚无合法地位的局面。五是欧盟市场,在欧洲,天然植物用药市场规模较小,但是发展迅速。随着20世纪70年代欧洲绿色运动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转向对天然植物用药的求助。2004年3月31日欧盟通过的《传统植物药注册程序指令》和2004年4月30日通过《欧盟传统药品法案》给中药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六是阿拉伯市场,早在20世纪50~60年代,中国援外医疗队就把中医药带到了中东地区,在中东地区,保健、强壮、减肥、美容的中成药很受欢迎,产品大多来自港台、东南亚、日、韩甚至欧美国家。我国产品打入该市场有巨大潜力,但必须在剂型改造、产品包装和广告宣传上下功夫,才能占有一席份额。目前,21个阿拉伯国家中,几乎都开设了数量不等的中医诊所和中草药店。1988年,阿联酋成立了中国中医药治疗中心,沙特、阿曼、也门相继商讨引进中医药专家。

(二)中药在国际上的市场份额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医药工业一直保持7%的增长率,即便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仍可能保持该速度。其中全世界中药的年贸易销售额已经超过400亿美元,而且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长,中药在全球的应用地区已达到45%(杨文茵,2008)。尽管如此,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植物用药原料大国,其中药产品在世界中药贸易市场上的市场份额却是极低的。中药出口额占全球天然药物贸易额的7%,占全球天然药物销售额的3.2%,中药贸易额占全球天然贸易额的9.4%(虞忠,2006)。据我国海关统计。我国中药类产品的出口量不大,但是一直保持增长状况。2005年我国中药出口达到了8.3亿美元,2005年首次出口达到10.9亿美元,2007年达到11.8亿美元(张中朋,2008),2008年中药出口在金融危机中逆市上扬,仅1~9月份,中药出口9.61亿美元,同比增长13.7%。其中中药饮片出口3.88亿美元,同比增长17.2%;中成药出口1.25亿美元,同比增长13.8%:提取物出口3.85亿美元,同比增长9.1%;保健品出口6267万美元,同比增长21.3%。出口额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是国际市场对中医药进一步的认可,市场需求仍然处于平稳增长;二是上半年人民币汇率仍处于上升,以美元计算的出口额增长;三是国内中药材价格上升,人力、环保等经营成本上升,导致出口价格上升(商务部。2008)。

上述数据表明,我国中药产品占世界中药产品份额不大,我国中药的出口占我国商品贸易出口份额比重较少,但是却是能够代表中国特有产品的、受到世界金融危机影响较少的贸易产品之一,而且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第一,当前国际上对于中药等天然药物产品的需求量进一步加大。西药的副作用的加深,导致了人们需要寻求天然的毒副作用较小的天然植物用药,中药等天然植物用药在药品市场上的地位将逐步提升,各国对于中药等天然药物的认识正在转变。

第二,当前运用基因等高科技技术对中药和天然植物用药的分析增多,特别是对中药提取物的分析取得进展,加深了西方对中药的认识。特别是近5年来,西药新药申请由于合成技术越来越高,费用和试制时间加长,西药研究成功率出现下降,人们开始把眼光转向中药等天然药物。据目前我国在国际上最成功的中药是青蒿素,随着美国和德国科学家的深入,逐渐发现青蒿素在治疗乳腺癌、白血病和骨癌上具有特效。2004年比尔・盖茨基金会出资4260万美元用于青蒿素的生物合成。

第三,在治疗癌症、免疫性疾病、糖尿病以及很多老年慢性病等疑难病症方面,中药等天然植物用药的独特优势逐渐被西方主流市场所接受,特别是中药在养生保健、延年益寿、提高生存质量等方面具有特殊疗效,为中药大规模进入西方主流市场开启了商机。2005年3月,中国抗癌新药“双灵固本散”成功通过美国FDA审核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该事件标志中药已经有能力开始进入西方主流市场。

第四,日韩等国家在中药或天然植物药上的科技投入示范作用,促进了中药和天然植物用药国际化,推动了市场进一步扩大。日韩在中药制剂和中成药上加大投入并成功占据了西方主流市场,在中药国际贸易中所占比重远超中国,使中药在世界贸易中面临日益激烈的竞争。

第五,目前国外有2000多家研究机构和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在开发天然植物用药。“洋中药”已经开始进入中国并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中国作为中药的使用大国,国内外面临的竞争渐趋激烈。中药在国际贸易中的份额受到挑战。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当前中国在中药的国际贸易中所占份额较小,科研投入暂时无法同

国外相比,属于传统意义上的中药使用大国,产业国际化程度偏低。但是目前机遇有利于中药扩大贸易出口,做大做强中药企业。

二、如何扩大中药产业的国际贸易

(一)保护传统医药是扩大中药产业的前提关于中医废存之争由来以久,但中医的现代化之争开启于1992年,中国科学信息研究所徐绍颖教授归国后,向科技部申请了“促进中药出口创汇的战略与政策研究”的课题。拉开了中药现代化的序幕。此后十几年里对于中药现代化的争执一直持续不断。2006年6月1日,中南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张功耀教授发表文章《告别中医中药比破除迷信更容易》,拉开了他批判中医中药的序幕。此后他发起了“征集促使中医中药退出国家医疗体制签名公告”的签名活动,短短几天,签名人数已经过万。一些学者甚至提出了废除中医中药的论断。因此目前中药现代化进程已经到了面临方向性选择的关口。

而此前2005年7月在国内首家以经营日本津村中药饮片为主的深圳“和顺堂”药店的开业,同样震动了中医药业内人士,有的业内人士认为这是中药核心技术――中药炮制技术的泄密所致的后果,使人们看到中药的生产技术来自国际化的竞争。

对于中药产业来说。不论学术界争执的焦点在哪,但是只要有利于中药产业的扩张和国际化,有利于中药的对外贸易出口,就有助于中药的国际化和现代化进程:而扩大中药产业的前提首先就是要保护传统医药,使中药的核心技术不能在学术争执中流失和泄露。在技术上保护传统医药的核心技术,在生产上保证中药的核心工艺技术,探索并修复中药古方。现代企业中最能够体现企业竞争力的是企业的核心技术,中药作为一项能够存在数千年的古老医学的体现,其原创性不用质疑。因此,只有在做到保护中医药的前提下才能做到对中药产业进行扩张。

(二)正确认识中药与西药主流市场的差距中药国际化的实质就是中药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早在2006年7月,原国家科委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开展的国家课题“中药现代化发展战略研究”时就提出了“中药国际化”为理念的中药现代化口号,并提出实现2~3个中成药品种作为治疗药物进入西方主流医药市场的阶段性目标。但是除了极少数中药进入主流市场外,绝大多数企业和产品都停滞不前或者发展无力,和西药主流市场相比,主要呈现以下差距。

1 东西方不同医学文化背景下的差距。由于中药的传统理论和文字表述很难准确地翻译成外文,在沟通和交流上中药和西方社会民众接触相对较少,尤其缺乏高层次的国际学术交流,使外国人缺乏对中药深层次的了解。而且中药起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体观”的哲学思想,中药疗效和西药立刻见效的效果明显不同。西方国家之所以不能接受中药,很大因素就是中医药理论不能被西方主流社会所接受,认为中医药缺乏科学依据。这种医学文化上的差异,成为中药走出国门的最大羁绊。

2 中西药产品质量上的差距。西药从研究、试制、临床试验到取得生产资格都是经过一系列严格的程序进行的。严格的药品品质管理保证了西药质量,使西药能够长时间占据药物生产的主流市场地位。药品品质问题成为当前影响我国中药出口的首要问题。

3 中外药品产品标准的差距。中国中药产品要走向国际化,扩大对外贸易,实现出口创汇的目标,就必须通过国际贸易的标准来进行。目前国际上没有统一的中药标准,各国法规之间差异较大,对待中药的态度不一,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药贸易的扩大。2007年底第九届中国药典委员会正式成立,目前已经开始研究制定2010年版中国药典修订原则,并着手建立中药标准规范技术体系。2008年2月国家药品监督局通过新闻。提出了“加快中药标准体系建设,确立植物药领域的国际主导地位”的口号。只有中药做到“安全、有效、稳定、可控”符合作为商品的基本要求,中药扩大出口才有希望。

4 技术贸易壁垒,特别是绿色贸易壁垒的阻碍。近年来我国产品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现象日益增多,影响日益扩大,严重阻碍了我国中药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目前中药面临的绿色贸易壁垒主要是以下内容:第一,卫生检疫和检疫标准,由于各国检疫标准的不一致,将对中药对外出口造成屏障。第二,国际环境保护公约的限制,主要有二:一是《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二是《生物安全议定书》。第三,绿色环境标志认证,即国际标准化组织(ISO)14000标准认证。第四,绿色包装和标签的使用。我国中药出口时,在产品包装材质、包装设计水平方面与发达国家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药品说明书也经常出现不规范的现象,不能严格按照进口国的管理法规全面标示规定内容,经常出现与进口国的法规与风俗发生冲突的现象(文占权,2007)。

5 中西方药业企业营销水平有明显的差距。和西方医药行业相比,中药企业无论在销售理念、销售方式还是销售业绩上都不是同一层次。西方医药企业在营销上实施的是品牌化、规模化、专业化的营销战略。全球排名前十位的制药企业的市场份额高达45%,排名前10位的药品占全球药品销售总额的10%,研究表明,在世界著名制药企业中,大品牌产品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与其价值增长倍数呈明显的正相关。规模化是企业实现成本领先和规模效益的重要前提,国家统计局曾在2003年针对国内中药企业做过一项调查,中药企业销售规模与其平均销售利润率之间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当企业规模达到5~10亿时效益最佳,低于或高于这个规模区间的企业,平均销售利润率呈现下降趋势。专业化是充分利用资源、建立品牌和提高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专业化发展方向可以进一步分为治疗领域专业化、产品类别专业化、营销手段专业化等。以美国为例,目前美国医药企业通过营销方式的不断发展,带动了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和升级,市场集中度大幅提高,今天的美国医药企业数量只有几百家,他们或是竞争力极强的跨国医药企业集团,或是专业化、特色化发展的高科技生物制药企业。而中国的中药行业在营销上还只是停留在以医带药,海外建店,借船出海等方式上,市场竞争力明显偏低。

(三)加大中药企业的科技投入。提升中药产业扩张能力21世纪是生物医药快速发展的时代,医药行业是伴随社会发展和人们健康需求持续成长的朝阳行业,中药行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将会进一步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的进程,市场竞争、并购重组的结果必将使一些不具备竞争能力的企业淘汰出局,也必将使一些优秀的中药企业脱颖而出。通过高科技的投入,实现古老医学和现代科技的结合,才能真正做到扩张现有中药企业,提升产业的扩张能力,提升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切实做到扩大外贸出口。

1983年,国家科委建立了“中国生物工程开发中心”,负责全国生物科学和医药卫生方面的技术工作。1986年开始,生物技术列入国家高科技863计划中,其中医药技术是其重点内容。科技部还把“九

五”计划以来的“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行动”作为重点工程建设,最近又提出“生物医学工程科技产业行动纲要”,2009年初,科技部社会发展司司长马燕合提到中医药科技经费的增长速度近10年来呈指数型增长,这在其他行业是前所未有的。这一系列措施极大地提高了中药的科技化、产业化进程。但是和国外相比特别是和日韩相比,还存在差距。在全国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上,鲁南制药集团公司董事长赵志全对记者说:“要实现中药现代化,目前亟需提高中药研究、开发的科技水平。”在他认为:我国中药出口一直以原材料为主,中药制剂和中成药出口很少,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技术水平落后。相反,日本、韩国等国家依靠雄厚的技术力量,在中药制剂的分离提取、质量控制标准等方面已经远远超过了我们。更可怕的是,许多外商正依靠他们掌握的技术优势,加紧搜罗相关信息进行研究分析、抢先申报,使得我国许多中药的知识产权正以惊人的速度流失。例如,丹参是传统中药,日本却利用先进的中药膜分离技术,研制出了疗效更好的丹参产品,横扫欧洲市场。遭遇同样命运的还有银杏等我国传统中药材,目前我国申报银杏专利共68项,外国人虽然只申报了4项,但其中却涵盖了银杏的全部提取工艺流程。

鉴于我国中药生产企业规模小,产业布局分散,创新能力有限的状况,要实现中药科技投入,没有政府支持是不行的。由政府牵头成立由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生产企业共同组成的课题攻关组,将分散的科技力量集中起来,研制开发中药制剂的拳头产品,加快中药科技进步的步伐。只有技术水平上去了,才能提高中药的竞争力,才能尽快实现中药现代化,扩大中药出口贸易。

(四)中药的国际化是国家软实力的象征

中国中医药能否在国际上扩展空间,中药能否成为世界的主流医药,中药能否为中国企业带来国际贸易的丰厚收入,这才是研究中医药国际化和对外贸易的关键。虽然中药存在自身很多问题,迄今有的医学理论尚无法解释,但是它能够从传统医药保留到现在,展示了它强大的生命力,说明它具有的科学性和疗效。在当今国际贸易中,真正决定贸易成效标志的不在于产品本身而在于定价权和话语权。在当今西药占有主流定价权和话语权的产业市场上,决定中医中药能否在此市场上分得份额,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中国文化和中国国家软实力的表现,中医的国际化进程可以理解为中国传统文化国际化战略的一部分。

按照学者郎咸平的观点:当前产业竞争不是产品对产品,也不是公司对公司,更不是行业对行业的竞争,而是一个前所未有的产业链对产业链的战争,欧美国家掌握产业链的定价权。对比中药和西药的竞争,同样包含定价权之争,这种定价权就是谁占据主流市场的话语权。中药要占据市场的主导地位,必须是国家整体实力提升所带来的软实力支撑和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上的传播。

三、扩大中药出口贸易的建议

(一)加大中药的生物活性研究重点加大中药提取物研究,这是科学提升中药及其相关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和方法。目前中药标准提取物已经在保健、化妆等领域取得一定范围的认可和推动,这将有助于中药及其相关产品的生产模式,推进行业发展(王智民,2007)。

(二)实现中医药产业的升级换代作为一种大宗出口贸易,按照目前中药企业的发展来说是不够的。中药企业现在呈现的产业格局基本上还处于分散状况,谈不上现代意义上的大产业。这就需要各级政府对中药行业进行发展导向和政策指引,提高投资者对中药的利润预期,以提高产业吸引力,同时鼓励各种投资进入中药行业提升中药产业发展空间。目前国内一些行业,如金融、证券业纷纷抢滩中药产业,把投资中药作为企业转型和扩展规模经济的发展方向。国外的一些财团也开始在内地建设发展中药科技基地,近年来港澳台及外商投资中药的资金已经达到103亿元。

(三)中医知识产权和中药标准化规范的制订在国际贸易中,商品取得知识产权是企业实现自主创新的重要标志,只有在加强中药核心技术的专利保护的基础下实现国际交流和合作,才能有效实现促进中药的对外贸易,也才能争取并有效掌握中药市场的话语权。只有推出自己的中药标准化规范,在研究、生产、质量和管理上创建标准体系才有利于中医迈向国际化市场,避开或减轻非关税壁垒对中药的不利影响。

(四)中药企业自身营销模式的转变要凭借中药的原材料的优势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占领国际市场。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除了中药在政策上、技术上、规范上等自身因素的改变外,还需要中药企业在营销模式上的彻底改变。中药企业生产的产品首先要进行市场细分,针对不同国家不同市场不同消费人群确定不同的产品。通过准确定位目标市场,选择重点市场、潜力市场,根据市场选择产品。进行品牌营销,把东方文化的神秘、审美和健康元素融入产品。提升产品的文化价值。

拓展营销渠道,这是当前中药企业所面临的最重要选择,在一个自由竞争的市场,渠道的作用能够对产品的销售起到最直接的影响。在西方社会,传统的药店、医院和诊所属于消费渠道的大部分,但是如果能够直接将中药产品销售切入到药品制造商和供应商手中,或者建立战略联盟的关系,对于中药来说是突破销售渠道直接进入销售终端的明智选择。

四、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