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21 17:21:5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水利实训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水利工程制图 课程定位 课程体系 教学目标 研究方案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4(b)-0159-02
1 课程定位、课程体系及教学目标
1.1 课程定位
《水利工程制图》是一门水利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经过调研分析:水利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从事水利工程的现场施工、中小型水利工程辅助设计以及水利工程的施工管理和运行管理工作,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过硬的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各种工程图样的识读,在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岗位上能够直接指导实践工作。在水利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数学和计算机文化基础是本课程的基础课程,而本课程又是为后续学习《水工建筑物》《水利工程施工》及顶岗实习等专业课程奠定基础。因此,《水利工程制图》在水利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1.2 课程体系及教学目标
依据“本科工程图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和普通工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调整编制水利专业工程图学课程体系如下(见图1)。
1.2.1 知识目标
(1)掌握正投影的基本理论和作图方法。
(2)正确使用绘图工具和仪器,具有一定的绘图技能。
(3)理解水利水电行业制图标准及有关规定,并有一定的应用能力。
(4)能依据工程形体正确绘制其视图、剖视图、断面图和标注尺寸。
(5)能识读枢纽布置图中各建筑物的布置情况及建筑物与地面的连接关系。
(6)能识读常见水工建筑物建筑结构施工图中工程形体的形状和尺寸要求。
(7)了解房屋建筑图、道路桥梁工程图的图示表达内容、有关规定、读图方法。
(8)培养计算机绘图能力。
1.2.2 能力目标
具有正确应用制图标准相关规定的能力,具有识读水利工程图中所示工程形体的形状与尺寸的能力,具有计算机绘制水利工程图样的能力。
1.2.3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能正确应用国家和行业的相关标准,作风严谨;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刻苦学习的学习态度。
2 课程整体设计
2.1 课程设计的理念
该课程教学设计的理念是:“基础性、实践性、实用性”通过工程案例将理论知识和工程实际紧密结合,融理论知识与实训为一体,加强技能和能力的训练,促进该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基础性”是指本课程为理工科学生的一门技术基础课,训练空间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其它任何课程不能代替。“实践性”是指该课程与水利工程实践紧密相连。“实用性”是指该课程在水利工程领域中应用范围广,实用性强。
2.2 课程设计思路
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是在进行课程开发时,首先建立课程团队。由课程负责人、企业专家、课程教学骨干教师构成的课程团队,统筹课程建设的全面工作,共同完成以下关键性工作:
(1)以应用型能力培养为重点,制定体现就业需求的课程标准。以职业岗位和岗位群所需的能力作为主线,按工作过程的不同工作任务和工作环节进行能力分解,细化成若干能力点,然后得出本课程的应用能力标准。
(2)根据工作领域所需的工作任务以及职业能力确定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结合工作岗位对教学内容提出具体的要求。
(3)以学习性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模式,在课程教学中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模式。
(4)针对学生特点,因材施教,设计综合运用的教学方法。
(5)进行教学实施和课程评价。
课程设计的合理与否需再次深入企业调研。课程如此开发循环进行,直到用人单位满意为止。
3 课程的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的设计
根据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将必须够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素质教育、能力培养融为一体,突出培养应用能力这条主线,构建本课程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选取。
3.1 课程体系构建与教学内容的选取
3.1.1 制图基础模块教学要求
(1)掌握制图的基本标准及有关规定,能正确使用绘图工具和仪器。
(2)掌握正投影的基本理论和作图方法,具有一定的绘图技能。
3.1.2 形体构成与表达模块教学要求
(1)能阅读和绘制组合体视图。
(2)能依据三视图绘制正等测图和斜二测图。
(3)能依据工程形体正确绘制其视图、剖视图、断面图和标注尺寸。
3.1.3 水工图模块教学要求
(1)培养绘制、识读水利水电工程图样的能力。
(2)掌握水利工程图的图示表达内容、有关规定、读图方法。
(3)了解房屋建筑图、道路桥梁工程图的图示表达内容、有关规定、读图方法。
3.1.4 计算机制图模块教学要求
熟练使用AutoCAD的各种工具、命令,快捷、准确绘制水利工程图。
实训内容:以二维图形的绘制为重点, 将所做的水工模型用CAD软件进行绘制。
3.2 该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3.2.1该课程的重点
(1)正投影的基本原理及组合体的绘图与识图;
(2)工程形体的表达方法;
(3)水工图的识读;
(4)计算机绘图。
3.2.2 课程的难点
(1)制图技术标准、规范及其应用;
(2)组合体视图识读;
(3)水工图的识读。
3.2.3 解决办法
(1)借助动画、视频等多媒体技术,以及读图搭积木,通过150多道组合体的搭积木训练,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组合体的读图能力,为突破立体表面的交线难点问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课堂教学与直观教学相结合。安排学生参观水工模型陈列室、实际水利工程,进行实物模型教学和现场教学,增加感性认识,通过图――物对照现场参观,提高了学生识读专业图的能力。
(3)计算机绘图按照实例图形的绘制特点讲解相关命令,然后让学生上机操作,学生学起来有目标性和成就感,在计算机绘图理论课后安排18学时计算机绘图综合实训,目的是培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应用能力,进一步强化使用AutoCAD的技能,达到熟练、快速、准确绘图的目的。
4 该课程实施教学的设计方案
《水利工程制图》课程设计的特点是构建工学结合的立体化学习环境与教学模式,融理论知识与实训为一体,加强绘图技能和识图能力的训练,才能培养科学素质中的思维能力和工程实践中的应用能力,通过以下教学环节促进本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
4.1 采取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应用
我们以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即成为水利行业受欢迎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起点和依据,对原有的教育中不合理的重教法轻学法、重进度轻效度、重理论轻实践、重学科的完整性、轻知识的应用性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等进行教学,打造高效课堂,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和专业制图识读能力特别是应用创新能力。
(1)课堂教学主要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兼顾问题提问法、读图搭积木实训法,注重师生互动、讲练结合,课堂学习气氛好。
(2)专业制图教学与工程实际相结合进行现场教学。安排学生参观校内水工模型室,灌区实际工程进行现场教学,增加感性认识。
(3)计算机教学与职业技能考证结合,与计算机制图大赛相结合,综合实训引入工程实际案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专业制图综合实训:采用项目导向法和自主教学法相结合
4.2 课程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等教学手段
积极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和网络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提升课堂的品质和内涵,提高教学的效率与教学效果。具体如下:
(1)《水利工程制图》课程反映图形图像的内容较多,用多媒体教学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措施和有效途径。我们通过工程图片、PPT、视频等方式将工程实体展现出来,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极大的提高教学的效率。
(2)开设开放性实训课,进行三维实体造型等内容训练,提高学生读图能力。
(3)开展技能比赛、计算机绘图职业资格考试。
4.3 加强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水利工程制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践教学是本课程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在教学计划中保证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比例达到1:1。实践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堂识图绘图训练与作业;制图综合实训(含参观水利枢纽工程2天)、模型制作、计算机绘图综合实训。
为了提高学生识图能力,本课程创新实践教学模式:组合体视图识读采用“学中做、做中学、教―学―做”一体的模型搭建法教学模式,专业图识读采用“项目导向实训”模式,用灌区实际工程图纸作为学生制图综合实训的内容,学生分小组根据实训指导书读专业图,通过现场教学图――物对照,最后按老师指定的水工图做模型,并且手工绘制自己所做的工程图。
这种教学方法都特别强调在团队学习中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学生在互相合作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整个教学过程从传统教学的注重“教法”转到注重“学法”,注重让学生“学会学习”。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成为一个咨询者、指导者和主持人,使用轻松愉快的、充满民主的教学风格进行教学,从教学过程的主要讲授者淡出。在这种学习过程中不仅仅是让学生“学知识”,而且还能“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与他人交往”。通过各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学生的识图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动手能力、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及就业技能方面等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和提高。为后续专业课学习和课程设计及工程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4 建立科学课程考核方式
制图课程考试形式与成绩评定采用过程性考核占30%,专业实训占20%,期末考试占50%。过程性考核主要是考核作业、答辩、实践、测验,期末考试检验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情况;专业图综合实训成绩评定以答辩、小组互评、老师点评进行综合评定。这种考核方法兼顾了学习的过程控制和最后的总结提高。
4.5 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反馈调节
教师通过多渠道如课堂气氛、学习积极程度、作业、测验、实训课成果获得反馈信息后,教师做出及时评价,并对教学活动作恰当的调节,保证了课程教学效果。
5 结语
课程组全体教师在课程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水利工程制图课程教学模式改革,通过几年来的努力,在优化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加强教材建设和实验室建设等方面都卓有成效。
参考文献
关键词:项目课程内涵;课程体系;课程设计;教学资源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0—0001—03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常采用学科体系、任务课程、技能训练课程,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不知道毕业后能做什么,学习积极性不高,通过项目课程开发与实践,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缩短“知识”和“能力”之间的距离,满足企业对学生能力的紧迫性需求。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目的。现谈谈个人体会。
一、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存在学生厌学,上课迟到、睡觉、玩手机;教师厌教,上课自说自话(不关注学生)的现象。
究其原因,学生厌倦以升学为目的的理论学习方式,学习习惯差;多数开设的课程与职业能力“关联度不大,学生不感兴趣或课程本身没问题,但教师讲课没有”吸引力“。所有的老师都想把自身所学知识传授给自己的学生,针对性不强。
我们深知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学不好的学生一定存在,但具有“权威”的教师,加上有吸引力的课程和教学方法会使厌学的学生减少。为此我们探讨变以”教“为主的模式为“做中学”的模式,即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改革。
二、项目课程的理解与辨析
(一)职业教育的课程模式:需要系统学习理论知识,开设单独的学科课程;需要以任务为中心学习知识与技能,开设任务课程;需要反复训练才能具有非常娴熟的技能,开设单独的技能训练课程;对需要以项目为参照点贯穿整个课程内容,让学生在以项目为载体所设计的综合化情境中学习,完成完整的工作过程,并获得相关知识和技能的课程,开设项目化课程。所以课程模式多样化,其中项目课程成为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主体。
(二)项目课程既包括一个专业的课程体系,又包括一门具体的课程。对一个专业的课程体系,依据明确的培养目标,针对学生就业岗位应该具备的职业能力设计。对一门具体课程,以培养学生岗位能力为目的,以典型岗位工作过程为项目,将知识作为完成项目的支撑条件进行合理组合,采用项目教学方法教学。
(三)项目课程的特征:完整合理的教学设计;模拟真实工作工程的配套实训项目;配套的项目化教材;丰富的教学资源。
三、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主要面向水利行业的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培养在建设第一线和基层单位从事建设工程施工和管理技术工作的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员、监理员、测量员、造价员、资料员、工程管理员,按照岗位能力要求,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以职业能力为中心,以实际项目为载体,以任务训练为途径,按照职业能力形成的逻辑关系,从简单到复杂、从专项到综合,构建项目课程体系。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由专业基本素质、专业单项能力、综合职业能力、职业岗位能力课程四部分组成。
专业基本素质:主要完成文化基础课程,培养学生专业基本素质,采用学科体系模式。
专业单项能力:主要进行识图与绘图、施工技术、测量技能、试验能力的培养,重点掌握施工技术、检测技术、测量技术,并且对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土坝施工技术、水闸施工技术、施工组织与概预算仿真训练,使学生通过技能鉴定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本阶段结束后,学生能够适应施工企业的工程施工、工程试验、工程测量等岗位群的工作需要。采用任务+技能训练课程模式。
综合职业能力:实施完整工程项目建设过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采用项目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即以工程项目建设为载体,开展工程项目校内实训,将水利行业与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相关工种(灌排工、泵站运行工、渠道、河道修防工等)和施工管理人员的岗位职业资格标准融入教学内容,并按职业资格标准进行职业资格认证考核,实现“双证书”制度,提升综合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学生顶岗实习、毕业后就业奠定基础,拓宽上升空间。采用项目课程模式。
职业岗位能力:安排学生以员工的身份进入富凯龙集团、内蒙古环地勘查测绘公司、内蒙古黄河、辽河工程局有限责任公司等订单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使学生在职业素质、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专业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形成高技能人才“成品”。
四、专业单项能力、综合职业能力、职业岗位能力课程设计
(一)专业单项能力课程设计
1、项目的选取原则。针对性:广泛调研基层工程技术人员并召开专业建设委员会,针对当前经济发展和水利事业发展的情况,特别针对新农村水利基础建设和保障体系要求以及内蒙古水利厅“水利人才规划”具体要求;针对毕业生就业岗位中实际应用较多的水利工程基本知识和工作中必备专业核心能力(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确定教学内容。
适用性:适用水利专业中小型水利工程设计、施工、工程监理、基层水工管理单位的一线技术操作和管理岗位。既要考虑学生首次就业岗位的职业资格证书要求,又要兼顾其未来发展方向执业资格证书要求。
2、项目的选取。重力坝、土石坝、水闸的设计、施工与管理。
3、教学载体。(1)重力坝、土石坝、水闸图集;(2)重力坝、土石坝、水闸设计资料、成果。
4、课程工作任务的选取。整个课程体系围绕以“实施完整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为载体”展开,即将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分解为若干工作任务,作为专业单项能力训练中每门课程的学习任务,突出“水利工程建设”这个中心,同时兼顾知识的宽泛性。专业单项能力课程工作任务选取见表1:
表1 专业单项能力课程任务选取表
(二)综合职业能力课程设计
表2 综合职业能力项目设计
1、项目设计。实施工程项目建设完整过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即灌区灌溉系统规划设计、水泵与水泵站、典型水利工程设计、施工组织设计、水利工程概预算(招投标、成本控制)、水利工程测量(施工放样)、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工种实训、施工组织管理、工程资料整编)、水利工程管理。综合职业能力项目设计见表2:
2、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手段。教学模式:课程在教学实施中注重体现理论与实际的密切结合,边学边练,融“教,学,练”三位一体,采用工程实例练习与理论课程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工程实例教学法;“教,学,练”三位一体教学法;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法;六步教学法(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技术;模型展示;学习报告。
3、整体教学设计表见表3:
表3 整体教学设计表
(三)职业岗位能力
1、顶岗实习能力目标。分三个层次见表4:
表4 顶岗实习能力目标层次表
2、顶岗实习教学内容与岗位要求。顶岗实习岗位与教学内容要求见表5:
表5 顶岗实习岗位与教学内容要求
3、顶岗实习指导教师要求。顶岗实习指导教师要求见表6:
表6 顶岗实习指导教师要求
校内指导教师能力要求 企业指导教师能力要求
具备较强的学生管理和组织能力。具备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的设计,施工,管理与水利工程的维护等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应用能力 具备较强的学生管理和组织能力。具备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的设计,施工,管理与水利工程的维护等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较熟练的专业技能能力
4、考核方式与考核标准。考核方式引入三元机制,即对顶岗实习的学生进行考核包括校内指导教师,企业指导教师和学生本人。评价比例为:自我评价占25%,校内指导教师评价占35%,企业指导教师评价占40%。
顶岗实习考核内容与考核标准见表7:
表7 顶岗实习考核内容与考核标准
实习日志
的填写 每天认真记录当天工作情况,心得体会和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记录工程技术人员的技术报告或技术文档,记录在工作中与工程技术人员协作时专业学识方面的收获与提高,不少于150字 10
实习报告
的撰写 按照实纲的要求,对参加生产实习的全过程进行分析和总结,及时写出实习报告。图文并茂,总字数应不少于6000字 10
五、课程教学资源(实施条件)的建设
(一)师资队伍建设
把有企业工作经历的双师素质教师引进;聘任有工程经验与教学能力的企业企业员工为兼职教师;注重已有教师的双师素质培养,通过兴办校内企业,让教师参与设计、监理等实际项目,提高动手能力,积累“项目”资源;通过下企业兼职,提高动手能力,积累“项目”资源。
(二)实训条件配套建设
通过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强化学生基本技能训练、进行项目课程实施;通过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训练学生岗位技能。
(三)项目课程教材开发
教材开发依据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课程整体设计、课程单元设计、国家规范、企业真实案例。
教材结构体例任务化、项目化,以项目为基本单位编排教材内容;体现“做中学”,即先呈现项目,指导学生尝试性完成项目,然后指导学生建构知识,使理论与实践统一到项目完成的过程中。实现从阐述式到对话式的转变。
通过校企合作,企业不断提供真实项目来源,保证能力培养符合企业需求;专、兼职教师,行业专家共同参与教材开发,保证教材先进性。
(四)校企合作平台建设
学校与施工、设计、监理企业密切合作,为学生提供项目课程综合实训(岗位技能训练)场所。为项目课程提供真实教学项目来源,提高项目课程质量。为教师提供双师素质培养机会,提高项目课程教学质量。
六、结语
项目课程改革的实质是:通过改革缩短“知识”和“能力”之间的距离,满足企业对学生能力的紧迫性需求。同时,通过将知识融于完成项目的过程中的方式,即“做中学”的方式提高课堂吸引力和学习效率,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目的。
项目课程的能力培养目标考验教师的真实双师素质;项目不真实,无法体现真实工作过程;实训基地内容与课程项目不匹配,影响课程实施。
项目课程的实施关键是提高课程吸引力,为此提高自身双师素质,建立”能力威信“;善于将复杂专业问题简单化和通俗化;与时俱进,关注当前实事中发生的与课程相关事件,创新作业和考核方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的几点关键问题[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4).
关键词:高职;酒店管理;短期;校外实训
短期校外实训已经成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的短期校外实训是针对长期校外实训而言的,现在的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一般采用“2+1”的人才培养模式,大三学年都在酒店进行毕业的顶岗实习,为了配合好最后的长期实训,让学生在前两年就能够接触到行业现状和真实的工作场景就需要短期校外实训加以配合。这里的短期校外实训的时间界定为5周以内。所以,短期校外实训指的是利用区域经济优势开展的、较短时期的校外真实岗位实训,是校企双方基于自然需求的互动双赢模式。
一、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短期校外实训开展情况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2003年成立的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2007年,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拆分为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两个专业。从2007年开始探索长期顶岗实习与短期校外实训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学工交互递进的方式让学生充分的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和养成良好的专业素养。下面将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短期校外实训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从实训时间安排上,大一下学期和大二上学期各为期5周
我校短期实训时间一般安排在大一下学期的五一前后的五周和大二上学期十一前后的五周,这个安排主要考虑到开封的旅游旺季集中在4、5月和10、11月,旅游需求和酒店需求旺盛需要员工作为补充。这是时间也刚好位于学期中间,可校外实训之前,教师可以安排讲授理论知识,经过一个多月的酒店实习回来,教师可以对实训做以总结。学生也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反思沉淀。
(二)从实训地点安排上,以河南省内四星、五星级酒店为主,拓展省外酒店
我校在校外实训地点安排上,采用就近原则,选择河南省内的酒店,为保证实训质量,多选用四星、五星的酒店。最近几年也拓展了省外一些酒店,但依然以省内酒店为主。我们选取的实训酒店五星的有开封开元名都大酒店、开封中州国际大酒店、郑州建国饭店、郑州逸泉国际大酒店、郑州正方圆锦江酒店。四星级的有洛阳友谊宾馆、新乡国际饭店等,省外的有北京东交民巷饭店。实训地点的安排考虑到酒店的淡旺季和方面进行学生管理。
(三)从指导教师安排上,采用以“双师型”专业教师与铺导员的双渠道管理
在指导教师安排上,采用以专业教师为主,搭配铺导员的双渠道管理模式,专业教师指导酒店专业知识、技能操作和专业心态培养,铺导员教师辅导学生心里和安全教育。双渠道的管理力保学生能够安全高效的完成实训项目。
(四)从实训项目安排上,以酒店安排为主,适当采用轮岗方式
从实训项目的安排上,主要采用根据酒店需求和学校要求安排项目,主要的实训项目有中餐服务、西餐服务、宴会服务、客房服务、礼宾服务等,在岗位上学习各种服务的流程与注意事项,融入真实的工作场景和客人沟通交流,接受酒店方和学校方的双重管理。有个别同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的采用轮岗方式。
(五)从实训效果上看,学生、学校、酒店三方均获益良多
学生在为期一个多月的实训中,见识了真实的酒店场景、锻炼了基本操作技能、职业心态逐步成熟,适应新酒店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学校通过短期校外实训,能够深入的贯彻学工交互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酒店利用实习生解决了旺季人才的缺口,能够高效的完成酒店的接待工作。这个实训方式考虑了到三方的供给和需求,所以能够达到三赢的局面。
二、短期校外实训开展的困境
(一)理论课时和实践课时易冲突,难以达到平衡
一般的高职院校一个学期有18周左右课程,如果课程中间再加上5到6周的校外实训,扣除考试复习和考试周,理论课时只剩下10―12周,理论知识和很难讲完,实践课时又较少,所以难以达到平衡状态。
(二)酒店受到国家“八规六禁”政策影响较大,旺季不旺
酒店存在旺季是酒店接受短期实习生的基础,但是自去年开始,国家对公务员队伍倡导“八规六禁”,这样的政策影响到了一大批以政务接待为主的高星级酒店,本该旺季的时节,看不到旺季的影子。仅仅依靠本酒店内部员工就可以完成接待工作,就用不着短期的实习员工了。
(三)短期实训校企的合作方式采用游击战术,不够稳固,不利于长期合作发展
虽然我校采用短期校外实训的时间较长,但是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短期校企合作的关系采用的依然是游击战术,校方因学生人数和酒店人才需求量不一,河南与酒店保持良好的持续的合作关系,这样不利于长期合作发展。也有的酒店抱着长期合作的目的和校方进行短期合作,但是校方考虑长期合作酒店的质量要求更高,所以放弃了和这些酒店的长期合作。那么这种用校企合作关系就不稳固。
(四)学生从酒店短实训回来,难以坐稳课堂,回归课堂较慢
经过一个多月的短期实习,学生已经适应了酒店的工作方式和节奏,返回回校难以从酒店的角色中转换过来,比如上课迟到、难以坐稳课堂,课堂纪律差等把社会中一种坏的生活方式带回校园。经过两周左右的时间角色转变之后,又发现学期又快接近结束。
(五)指导教师不能全程跟踪指导
短期校外实训的指导教师因在校担负的有相关课程,一方面要进行校外短期实训的指导,一方面要完成教学任务,很难兼顾,所以对于参加实训的同学就不能全程指导,对其实训效果也不能全程跟踪。学生容易产生负面情绪或问题,这中问题往往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
三、解决短期校外实训困境的对策
短期校外实训从各个方面都是利大于弊的,不能因为困境的存在而放弃短期校外实训,针对上面的问题,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短期校外实训时间,以4到5周为宜,理论教学重点放在实训之前讲授
短期校外实训时间不易过长也不易过短,过短不能达到技能锻炼的目的,过长又影响理论教学正常进行,平衡点掌握在4―5周,可以兼顾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安排。另外在理论教学设计中在实训之前讲解重点内容。实践教学过程中也通过指导老师的参与灌输理论知识。
(二)力争长期顶岗实习合作酒店能够协助短期校外实训的安排
长期顶岗实习校方一般与酒店签订长期的校企合作协议,为了能让实践教学组织顺利开展,可以在长期的校企合作协议中加上尽量安排短期校外实训的条款,用长短期的绑定方式将实习单位稳定下来,这样不仅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还有利于校企关系的和谐发展。
(三)拓宽短期校外实训基地的种类和质量
一般在安排短期校外实训酒店时,以高星级为主,由于高星级受到国家政策影响较大,所以可以适当拓宽短期校外实训基地的种类和数量。比如加入经济型连锁酒店或一些有特色的精品酒店,拓宽实训的方向和内容。
(四)关注学生实训前后的心态调整,帮助其尽快进行角色的转换
学生在实训前后心态变化较大,第一次校外实训,学生一般对酒店了解不多,大多数学生只看到了好的一面,对酒店充满着无限美好的期待。在实习之前,一些学生所憧憬的多是收获的积极方面,而对其中的困难预计不足。所以指导教师加强学生心态的引导。在实训回校之后也加强与学生沟通,帮助其进行总结,也帮助其尽快的以学生角色进入学习。
(五)合理安排指导老师,让一些有精力和时间的“双师型”老师跟踪指导
由于不同的教师教学任务不同,所以安排有精力和实践的教师参与跟踪指导,让学生不但有酒店的指导师傅进行技能指导,也有学校教师进行理论指导。这样不仅让一部分老师安心教学,另外也避免学生产生被抛弃的感觉,在整个实训过程中接受教师心态和技能的指导,能大大提高实训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震.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11,(8).
水力学是研究以水为代表的液体的宏观机械运动规律及其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它是高校水利工程、土木工程及给排水工程的专业主干核心课程,同时又是环境、机械、热动、冶金、石油工程的专业基础课程。也可以说所有与流体流动有关的问题,都离不开水力学的理论支撑[1]。水力学包括水静力学和水动力学,它主要研究液体内部及液体与边界的相互作用规律,为水利工程的勘测、规划、设计、施工以及运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无论学生将来从事何种与专业领域相关的技术工作,水力计算能力都是其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2]。水力学又是学生普遍反映比较难学难懂的课程之一,为了使学生能更好的掌握这门课程,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教学内容和课堂教授方法有待进一步改革提高。
1 水力学教学现状
教学内容上,一是授课教师对教学大纲的认识研究不足,对大纲要求的“熟悉、了解、掌握”没有明确的界限。二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需要,大纲内容本身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3]。有些拖沓繁琐的公式推导在现实工作中作用不大,而且也会在课堂讲授中令学生迷茫。有些教学内容与现实工作贴合密切,却没能得到充分的点拨,没能牵好这根“线”。三是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学生听起来会感觉枯燥,这就很难调动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无法形成良好的教与学的统一。四是考试制度不够完善,现在的考试内容多为课堂笔记。经常逃课的学生考前抄下同学的课堂笔记,就有机可乘,蒙混过关,这样就导致学生在课堂上不注重听讲,上课积极性不高,极大地挫伤了教师讲课的积极性,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
2 课程教学方案改革建设
2.1 教学内容改革
通过对水利类相关部门进行联系考察,遵守理论与实践相统一以及适度适量原则,对教学大纲内容进行一定修改,并对教学内容进行适量选择。将课程中繁杂难懂的公式推导以及落后的试算图解方法舍弃,增加对现实生活中水力现象认知,电子表格及编程语言在水力计算中应用,水力实验等内容[4]。
为了理论与实际统一,在授课中将本课程划分为2个教学篇目、6个教学章节以及21个实训作业(见表1)。将水力学相关知识运用到自然界水力现象识别、分析及计算中,使教与学统一起来,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
2.2 教学方法改革
(1)启发式与讲授式教学。传统的教育方式是讲授法,该方法是教师将整个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在学习后进行复习并通过课后作业进行消化理解。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效率高、知识系统完整、教学与学习目标明确。启发式教学是教师提出一个论题,引导学生对论题展开分析思考,归纳总结,最后教师再做评判和总结结论。这一方法与传统的讲授法相比,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并且使学生更加关注学习这一完整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但是,以上两种方法又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讲授法不能使学生加入更多思考,启发式教学无法做到完整系统。因而,我们须将他们进行整合,综合熟练地运用,已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案例分析教学。在实训作业阶段,老师将现实生活中的典型工程案例的基本背景信息给予学生,并提出相关问题,带领学生进行相关资料分析。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案例分析讨论与水力计算,并做出相应评价。案例分析教学可以锻炼并增强学生对实际水力现象的认知及计算分析能力[6]。
(3)多媒体动画教学。水力学教学中,板书教学是不可缺少的,但水动力学教学过程中,由于边界条件变化其运动要素及运动状态会发生相应变化,这个动态的过程用静态图形是无法真实展现的。这些动态过程例如,闸孔出流,堰流过流,水击现象,水跃及水跌现象等。在课件中制作出相应的动画,就会形象生动的展示整个水流过程。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眼球,而且能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更容易记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分组教学法。在每个实训作业中,教师将学生分为若干组,同一小组里学生一起来讨论章节中的基本知识以及重、难点内容,且共同讨论完成实训作业。教师依据每个小组的讨论情况,每位学生的表现情况来分别给小组及学生评分。学生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可以培养出良好的集体荣誉感及团结协作精神。
2.3 考核方式改革
考核是考察教师教学水平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的有效手段,为了获得较好的考核效果,教师应遵守平时与期末考核并重,期末考核为主的方针。平时成绩中,考勤应占总分10%,在各小组实训作业中态度、作业情况应各占总分10%和20%,期末考核成绩占总分60%。这样以来,期末考核作弊现象就会越来越少,学生会把更多的心思用在平时的学习当中。另外,笔者建议每章结束后都要进行一次随堂小测试,这样的目的是让学生及时复习所学内容,也可清楚地认识到每章的重、难点以及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通过平时考核可以随时掌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根据实际情况随时对教学进度进行调节。期末考试采用试题库出题,并要做到教考分离,学院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阅卷,使命题更科学,成绩更公正。
3 结论
第一,以上的改革方案是理论上的一次提升,但是只有付诸实践,经过实践的磨砺,才可以得到印证。在实践操作中可以进一步的强化完善。
第二,教学大纲是教师教学的指南,教师应研磨大纲内容,把握好教学内容深浅度。现今,应用实践很重要,复杂难懂的公式推导可能会令学生抓不住重点,摸不到头脑,所以某些很难用上的推导可以省略。但也要兼顾学生的后续发展,某些重点的基本原理知识也要教授给学生。
第三,教学方法是教师进行课程讲授的一把拐杖,运用得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把教学方法融入到理论教学中,适时适事的熟练选择运用需要一个过程,教师应长期坚持运用,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关键词:实训;教学演示;液位继电器;JYB-714
中图分类号:TP2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373X(2009)19-134-02
Teaching Demonstration Experiment Development of JYB-714 Type Liquid Place Relay
LI Yaru
(Yangli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Yangling,712100,China)
Abstract:Regarding the liquid place relay as the center of experiment,experiment project for both teaching and training are designed and developed,so as to help students understand liquid operating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correctly by means of students′ actual connection with the test,thus to enable students to master JYB-714 liquid level relay practical technology of the correct structure,power type,the number and function of terminals.Becoming familiar with the equipment and acquiring the use of skills in training has reflected the training applic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rofessional talent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Keywords:experiment;teaching demonstration;liquid place relay;JYB-714
水泵控制是水利水电高职机电类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而液位继电器又是水泵常规控制的核心元件,设计开发合适的液位继电器应用实验项目作为教室的辅助教学手段,有助于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液位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1 JYB-714型液位继电器简介
JYB-714型液位继电器如图1所示,属于晶体管继电器,分为底座和本体两部分。作为一般科学实验及工业生产自动控制的基本元件,适用于额定控制电源电压不大于380 V,额定频率50 Hz,约定发热电流不大于3 A的控制电路中作液位控制元件;按要求接通或分断水泵控制电路,实现了自动供水和排水的功能,是液位控制电路中的核心元件。该系统具有电路简便、体积小、重量轻、功耗小、稳定性高的优点,而且采用了电子管插入式结构,维修方便。
2 JYB-714型液位继电器教学演示实验开发
2.1 实验目的
认识、熟悉液位继电器,了解JYB-714型液位继电器的结构,电源类型,接线端子数目、作用,接线方式等。
图1 JYB-714型液位继电器
2.2 应用场合和实验性质
适用于教室或实验实训室,作为辅助教学手段。现场接线、工作演示。如果学生自己接线并进行操作即可变成实训性质的实验。
2.3 设备材料及工具
JYB-714型液位继电器一只(AC 220 V),红绿信号灯各一只(AC 220 V),一个带软线的单相插头、软线长度与教室插座位置匹配,2 m导线,剥线钳,螺丝刀,一杯自来水(水杯透明)。
2.4 实验接线图
如图2所示。JYB-714型液位继电器共有8个接线端子,其中:
①、⑧端子为继电器工作电源接线端子,电源有AC 380 V和AC 220 V两种,图2中液位继电器电源为AC 220 V,即①端子接L1,⑧端子接N;
图2 JYB-714型液位继电器教学演示实验接线图
②、③、④端子输出液位继电器的自动控制信号,输出端子工作电压为AC 220 V,③端子为输出信号公共端,②和③之间输出供水泵液位控制信号,③和④之间输出排水泵液位控制信号;
⑤、⑥、⑦为水池中液位电极A、B、C对应的接线端子,液位电极端子间为DC 24 V的安全电压,⑤端子接高水位电极A,⑥端子接低水位电极B,⑦端子接水池中位置最低的公共电极C。注意,实验中入水电极采用1~1.5 mm2的铜芯硬质绝缘线,入水一端剥离5 mm绝缘皮。
2.5 实验过程及现象
按照如图2完成接线后,即可进行演示实验,演示时液位的变化可采用升高或降低水杯来模拟。演示过程及现象如表1所示。
2.6 实验总结
根据上述的实验演示结果可总结出JYB-714型液位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其动作情况可用液位继电器的输出接点动作图表表示,如图3所示。
图3 JYB-714型液位继电器输出接点动作图表
3 结 语
上述的实验演示操作方便,接线简单,学生可以直接参与,学生兴趣大,学习效果好。既可以在教室进行,也可以在实验实训室进行。如果设备、工具数量足够,由学生分组自己接线、验证操作,就可以达到实训的效果。如果将信号灯换成线圈电压为AC 220 V的交流接触器,便可以直接控制水泵电机,该演示实验便可以扩展成基于工程项目的实训性实验项目。
表1 JYB-714型液位继电器教学演示实验过程及现象列表
电源(①⑧)步骤水杯动作(液位变化)液位电极状况(A、B、C)
输出信号现象
绿灯(②③)红灯(③④)
现象解读
接通AC 220 V
1液位电极在水杯水面之上A、B、C都未淹没亮不亮A、B、C在水杯外,继电器 “感知”水池中无水,需要启动供水泵抽水,②③接通输出供水泵运行信号,绿灯回路通,绿灯亮。
2水杯(液位)上升C淹没亮不亮
3水杯(液位)继续上升B、C淹没亮不亮
供水泵是低水位启动,高水位停止;排水泵是高水位启动、低水位停止。A未淹没,水位未达高水位,供水信号继续存在,绿灯亮;排水信号无,红灯不亮。
4水杯(液位)继续上升A、B、C都淹没灭亮水位到高水位,②③断,供水泵停止运行;水位到高水位,③④通,发出排水泵运行信号,红灯亮。
5水杯(液位)转而下降A露出水面B、C淹没灭亮B淹没,水位未到低水位,供水、排水信号维持上述状态。
6水杯(液位)继续下降A在水面外B刚露出水面C淹没亮灭②③接通输出供水泵运行信号,绿灯回路通,绿灯亮;
③④断,发出排水泵停止运行信号,红灯灭。
7水杯(液位)转而上升在步骤2~6之间循环。可观察绿灯、红灯的明灭情况与液位变化的规律,以直接的视觉感受明确液位继电器的工作情况。
参考文献
[1]李焕锋.高职高专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高教探索,2004(2):59-60.
[2]郑建峰.高职高专院校实践教学环节的探讨[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0(3):45-46.
[3]陈文龙.具液位继电器的泵类电路的一个问题[J].江苏船舶,2004,21(4):25.
[4]姜贵平,时鑫, 姜贵君.高职高专实践教学探讨[J].实验室科学,2008(4):120-121.
[5]李国强.高职实习、实训环节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科技信息,2008(29):199-202.
[6]疏靖.略论高职工程项目实训的规范化设计[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58-60.
[7]张雄.浅谈在实习实训中学生技能的培养[J].内蒙古水利,2007(1):122-123.
[8]郜秀菊.全自动液位控制系统[J].科技资讯,2008(18):182-184.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内涵体现就是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的有效衔接,这是按照社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类型及层次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通过建立对口单招或联合办学等一系列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式,来推进高职、拉动中职的健康持续发展。根据教育规划纲要和《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的要求,建立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势在必行,也是近几年来职业教育改革的热点。广西职业教育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及广西教育厅《关于加快发展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的意见》等系列文件精神,各高职院校根据区域经济和办学特色,与县级中专从专业、课程、师资等多方面开展中高职有机衔接。“中高职衔接‘2+3’合作办学模式是在五年贯通制的‘3+2’模式基础上发展衍生出来的创新模式。”中高职衔接作为搭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实施路径和重要载体,直接影响着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
一、中高职衔接“2+3”合作办学模式基本思路与实践
中高职衔接“2+3”合作办学模式是通过中高职专业宽口径对接,采取从学制与教学内容上契合中高职人才培养定位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中高职签订办学协议,以专业对接为主,共同统筹人才培养规格、层次以及学制等;将学习划分为中职阶段、高职阶段,在完成中职相关专业学习2年后,参加高职自主招生的考核测试,转入高等职业院校完成3年的专科学习,最后获取专科毕业证。中高职衔接“2+3”合作办学模式基本思路包括人才培养模式、一体化课程体系、实训基地共建共享和师资队伍的互培互训。
1.构建“2+3”五年一贯制人才培养方案。中职和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不同点主要体现在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上;相同点在于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在理论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培养社会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这是由职业教育本身所决定的。衔接学制的设定取决于中职和高职教育的办学实践,在不断开展的衔接实践中,总结出相对于“3+3”、“3+2”的“2+3”分段式人才培养模式,优势体现在:(1)“2+3”分段式人才培养模式是在“3+3”、“3+2”的分段模式的基础上,结合高职人才培养的特点,改进学制,以更加匹配人才培养的需求和广西职业教育发展的地域特点。在实施过程中,构建了两段式分层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第一阶段是中职学习的2年,本阶段重点不再是培养学生的一线生产能力和就业能力,而是以工作环境为依托,重点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和持续发展的能力。学生除了学习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还需要学习足够学时的文化素质课程;第二阶段是高职培养的3年,教学做一体化以及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将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技能和实操技能。通过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学生全面接受专业核心岗位所需的各项技能训练,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当然,“2+3”并不是硬性划分,2年必须由中职学校负责培养,3年必须由高职学校负责培养。在中职2年时间内,学生可以进行流动学习,比如中职实习实训条件不够完善的,可以委托高职院校完成学生的实践性环节,毕业指导也可以在中职和高职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2)“2+3”分段式人才培养模式更加明确中职人才培养目标,更加重视学生素质能力的教育和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解决了学生毕业后就业与升学的矛盾,强调学生的长远发展。从“2+3”分段式人才培养模式运行实施情况来看,减少了中职生岗位实训的时间长度,保证了高职教育在中高职衔接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充分体现“2+3”分段式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中高职学校以课程建设为载体,结合行业企业的用人标准,发挥中职和高职教育的教?W优势和资源优势,包括教学条件、师资队伍、实训基地、实训设备等,积极探索实现紧密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方法与措施。
2.优化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实行一体化的课程设计是破解中高职协调发展难题的根本所在,也是实现职业教育系统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关键之举。目前中高职合作育人模式下,课程衔接出现重复和脱节。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在与中职多年合作办学的基础上,探索了一整套专业和课程一体化的顶层设计的基本思路,对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定位进行统筹规划,以实现中高职教育资源和智力资源的优势互补,实现共赢。(1)纵横对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纵向对接强调基础课程的逻辑内化衔接;横向对接强调专业核心课程的提升梯度衔接。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中基础课程要保质保量,尤其是加强文化基础教育,素质教育基础课程要足量开出,保证教学内容的逻辑、理论的连贯性;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中,专业课程注重核心岗位工作任务的适用性和梯度区分,让学生强化实操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以第二课堂、技能竞赛等形式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学院在与藤县中等专业学校合作办学实践中,尤其注重强化高职类专业供用电技术与中职类专业农业电气化的纵向衔接合作,修订了“2+3”中高职人才培养方案,更符合中高职教育教学现状和人才培养规律;另外还加强与中职专业课程的横向对接,从文化课拓展到德育教育、职业素质教育的有效衔接。(2)细化分阶,强化专业核对课程的梯度。按照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重点专业教学指导方案”以及《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找准中职和高职的专业和课程的衔接点,开发了专业目录,吻合职业技能培养的梯度以及学习规律,将一个大的学习任务划分为既递进又关联的小的学习点,分别在中职阶段和高职阶段完成。比如,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网络技术》课程学习,可以细化为:《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网络维护技术》、《网络布线设计与施工》、《网络安全技术》、《动态网页设计》、《网络工程》等6门课程,前3门可以作为一个课程包在中职阶段实施,后3门作为重点在高职阶段实施。以完成中职与高职的分阶与梯度的区分,真正实现课程的逻辑与理论内容的衔接和难度的提升。(3)对接实训,实现实训过程共管。“2+3”分段式人才培养模式,缩短了中职学生的实训时间,但关于实训能力的学分、毕业要求等必须由双方共同商定,实现过程共管。中职学生在进入高职学习的第一年,如何利用学习的时间,在学习专业课程的同时,进行必要的专业见习和技能训练,以完成知识的迁移和提升。中职和高职院校对“2+3”分段式培养的学生要单独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以体现不同的要求。
3.实现教学资源和实训基地共建共享。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教学资源和实训基地跨校跨区域的共建共享。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运用技术优势,突破中职和高职地域的距离,实现课程资源共享。依托超星教学综合应用平台,开发网络教学资源,实现与合作办学的中职共建《PHP+MySQL网站开发项目式教程》的数字资源课程网站,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手机APP视频远程教学,受益教师和学生达1000人。深度的中职、高职和企业三方合作的项目正在尝试,以实现优势互补,达到多赢局面。中职和高职共建实训基地,也可以借助互网联平台来实训远程共建共享。学院信息工程系与宜州职教中心合作共建了一个培训交流室,以搭建师生的培训和交流的平台,每年为中职培养教师100人次,现在线上线下混合培养的方式,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学院电力工程系与藤县中等专业学校共建配电线路实训场,显著改善了农村电气化专业的实训条件。近期实训基地接待了藤县中等专业学校2016级农村电气自动化专业共63名新生开展专业认知学习。
4.开展师资培训和交流,实现师资队伍互派互培。为深化合作,切实提升合作办学的师资,打造双师教学团队,积极通过校外企业聘请兼职教师,担任中职和高职阶段认知实习项目,来提高师资队伍的双师比率。中职和高职之间通过互派互培,在实际教学中担任教学任务,到对方学校进行跟班学习,形成“互聘互培,共建共享”机制。学院为了大力提升师资队伍的教学能力,与合作学校骨干教师组成专业团队,带动专业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师陆尚平博士指导中职学校教师申报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1项;机电系骨干教师对口帮扶指导教师科研项目与论文写作,出版《农村中等职业学校数控专业技能教学特色化改革的剖析》等论文;与合作办学的中职共同申报《上门简易洗车自动装置》水电学院科研项目一项。汽车工程系外派梁建和、周华新、邓登云等广西名师及教授前往武鸣中专、广西第一工业职业技术学校等县级职学校进行师资培训。另外我院专业团队到藤县第一职业技术学校、金秀县职业技术学校进行现场听课、点评、示范,并开展专业教师一对一的帮扶指导,帮助中职教师进行8门课程的项目化改造,大大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二、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长远机制
1.建立“协同一体”的长远机制。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同属于职业教育系统,只是培养的人才层级不同。中职与高职是相对独立,又是互相促进的关系。基于“协同”一体的理论基础,中职和高职是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的,两者之间有着共同的发展目标。职业教育的内生发展必然会促成两者的合作办学,集成合力共同促进两者的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以及办学水平的提升,大大拓宽了职业教育的内涵发展和多样化人才培养的途径。为了全面调动中高职衔接的教学资源,持续推进中高职衔接的工作,学院领导高度重视,学院成立中高职衔接工作领导小组,学院院长刘延明担任组长。领导小组下设中高职衔接管理办公室,负责具体对口帮扶的教学管理工作和学生管理等相关工作的协调管理。中高职衔接管理办公室下设教学管理工作小组、学生管理工作小组和招生工作小组,保证合作办学和对口帮扶工作顺利开展。学院组织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会议精神,将对口帮扶工作列入学院综合改革和“十三五”规划的重点工作之中,与推进学院各项工作紧密结合,促进学院各项工作取得实质性、跨域式发展。学院这两年对口单招的学生由原来的150人到2015年度的752人,可见学院在中高职衔接工作中起到的积极促进作用。近年来中高职衔接项目持续推进,全院专项资金投入400多万元进行课程建设、交流合作以及实训基地的项目建设,出版了25本教材,中职、高职和企业共同修订8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中高职衔接的专业100%覆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格局基本形成。结合学院的专业发展规划和定位,重点发展电力类、机电类、建筑类等专业的衔接,进一步推广和提升专业多样化培养人才的途径。
本文总结分析以往《计算机基础》课程考试的缺点,提出一套改进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及考试方式的解决方案,为其他公共课程教学资源开发,课程教学改革,以及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等方面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整合;优化;计算机;网络资源;新农村学生
一、研究内容
利用网络资源在高职教育中加强培养新农村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的有效应用的研究,主要包括:在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中利用网络资源加强培养新农村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构建一种利用网络资源加强新农村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及其评价标准研究重点是探索出一种利用网络资源加强新农村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的切实有效的培训模式,难点是整合各高职相关资源,构建适合培养新农村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的专题学习网站及学院教学网络资源库。研究方法以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教学实践反思法)为主,再辅之观察、调查、个案分析法,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边出成果,从而推进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
二、研究措施
1.分析新农村学生,以提高新农村学生信息素养及计算机应用能力为研究基础
利用网络资源加强培养新农村学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必须转变新农村学生的学习方式,以新农村学生为主体,让新农村学生由观望者变为亲自操作者。针对新农村学生的认知特点,我们采取了三条措施:①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强化来自新农村学生的计算机上机操作练习,让新农村学生尽快掌握运用网络进行学习的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②积极开设与计算机相关的选修课作为公选课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为各班级培养骨干,促进计算机应用的普及和实践能力的提高。③授课教师通过开展运用网络搜索相关学习资料的学习活动,不断提高新农村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2.分析教师,以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为研究突破口
要以网络资源平台作为加强职高新农村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针对性的提出了教师应该不断提高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和将现代教育技术与高职课教学相结合的三条措施:①鼓励教师参加广西教育厅举办的教学技术大赛,开展全院性质的多种形式的教师技能的展示评比活动,以不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及现代教育技术能力。②聘请有经验的教师以公开课形式开展计算机基础知识、课件制作的培训,Word、PowerPoint、Excel等办公软件及网络基础、简单网络应用。③扩大多媒体教室和电脑机房数量,每个办公室都配备了电脑,甚至大多数教师自己也拥有笔记本电脑,这为教师运用网络资源辅助教学加强新农村学生高职实践能力培养创造了条件。
3.完善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站,以学院教学资源库建设为契机
建立了基于校园网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站,较大地充实了学院网络教学资源库,为师生员工师生从网络中收集、下载了图片、视频、课件、教案、试题等带来了很大的便利。①积极利用“微课”能够为学生提供“自助餐式”的教学资源的特点,加大“微课”教学资源库的艰涩与研究,促进其能帮助学生理解一些关键概念和一些难以理解却要求掌握的技能。②对原有的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将课程教学分模块进行,将课程考核由原来的期末统考改为分阶段考试,即“学完一个模块,考核一个模块”,建设以点带面、以模块覆盖全局的教学新模式,设计一个合理的模块化教学的方案及分阶段考试的考评体系。③分模块教学、分阶段考试方式可及时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④针对校内实训场所的新发展、新情况,整合现有资源,采用项目管理方式整合实训资源,为实训场所和实践教学管理设计、开发一个统一的、基于角色访问控制(RBAC)的管理信息平台。⑤对原有的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将课程教学分模块进行,将课程考核由原来的期末统考改为分阶段考试,即“学完一个模块,考核一个模块”,建设以点带面、以模块覆盖全局的教学新模式,建立基于校园网的课程网站,设计一个合理的模块化教学的方案及分阶段考试的考评体系。
三、研究成果
完善了加强新农村学生高职实践能力培养的计算机基础校园网站及教学资源库。向学习者提供大量的专题学习资源和协作学习交流工具,让学习者自己收集、分析并选择信息资料,应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为新农村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创设了真实的学习情景。促进了新农村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新农村学生发展趋于主体化。新农村学生的信息素养得到提高,计算机及网络在教学中的应用,为新农村学生提供了更加方便、丰富、快捷的信息与知识,也大大的提高了新农村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了教师积极主动的探索,教师队伍向优质化方向发展。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不断提高,教师中形成了一种自觉运用网络收集资料、开发多媒体课件、使用网络资源教学的良好气氛,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明显增强。
四、研究结论
通过本课题研究,加快了我院计算机基础课程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促进了学院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开发了适合我校实际情况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网站,构建了利用网络资源加强培养职高新农村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的有效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积极运用网络资源引导新农村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作者:袁良凤 黄小娥 单位: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陈从龙.在农村环境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实践探索
[2]张清荣,郭文菁.高职生计算机实践能力的培养与研究,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9.
[3]杜钦生.培养学生计算机网络应用能力的研究与实践.长春大学学报,2011.8.
关键词:会计专业 工学结合 特色教材 实训基地 转变观念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1.183
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高等职业教育通过与企业的合作,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机会和环境,让学生在工作实践中为适应岗位的需求进行有重点、有针对性的学习。目前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构建应体现高等性、职业性、一线性以及应用性等特征,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推行工学结合,在良好的校企合作模式下进行强而有力的实践性教学,以便培养适应一线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关于在高职会计专业中如何更好地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下将对此作出具体性的分析:
1 开发工学结合的特色教材
高职会计专业围绕着课程建设进行教材方面的改革与完善,在校企充分合作下编辑教材,能够为工学结合模式的活力作用的发挥奠定扎实的基础。详细来讲,首先,教材应以项目为导向,在教材内容的选择方面,要以会计职业能力的形成、会计岗位要求以及满足就业需求为导航仪,围绕着会计资格考试的相关要求和企业会计工作的现实需求进行教材内容的编写,将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现代教育理念融入到教材内容的编写上。其次,在编排教材内容时,要体现出学生的认知规律,按照会计岗位工作的基本特点进行每个学习任务的安排和设计,根据活动项目的特点编排,这种模式是将会计实际工作任务作为纽带,将具体化的工作项目作为载体,可以逐步地引导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基本知识指导自己的实践,不断地加强学生会计职业技能的培养。再次,开发符合工学结合特色的教材,不仅需要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充分合作,更重要的是要遵循学生的个性成长特征以及学习习惯等,这就要求教师经常性地深入到学生群体中去,了解和掌握他们最新的学习情况以及思想动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地说出自己对教材编写等方面的意见和看法,从而在集思广益的前提下促使新型的教材更加符合教学工作需求。
2 工学结合,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众所周知,实践出真知。高职会计教学的重点就是实践性教学,校内外良好的实践基地建设能够促使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具活力。具体来说,其一,高职院校可以根据教学工作的发展实际,建立比较完备的会计实训中心,该中心要涵盖会计电算化实训室、会计基础实训室、会计综合模拟实训室等,让“教、学、做”融为一体,为会计教学提供活力。其二,学校可以在和企业进行完善的沟通与协作的基础上,引企入校,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地点最好设立在学校内部或者附近,这样既可以对内承担学校会计方面的实践教学任务,又可以对外承接企业部分的实际记账工作,让学生在比较真实的环境中对所学的知识有更加深刻的印象。其三,为了充分发挥出工学结合的特色,企业可以选派相应的业务骨干到学校去当兼职教师,同时学校也可以选拔优秀人才到企业进行顶岗挂职,并且开设合适的讲座或者课程,这样可以全方位地指导学生进行综合实训以及课程实训,在更大的程度上拓展学生对会计行业的了解,督促他们更好的学习。与此同时,鼓励每位教师在教学工作之余,积极地与企业进行合作,开展各类具有意义的课题研究,同时承担企业的记账、财务咨询等工作,不断地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服务水平,为实训基地的建设以及教学工作的完善提供更扎实的师资力量基础。
3 转变观念,解放思想,达成共识
从总体分析来看,人们对高职院校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的认识逐渐得到了统一,但就会计专业来说,仍然存在较大的疑虑和争议,认为会计专业实行工学结合的模式不符合会计专业发展的实际,难以真正地落实。要想改善这一不正确的认识,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第一,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领导者要主动迎接挑战,比如以科研项目和教改为载体,积极开展会计专业工学结合模式的实践探索和系统研究等;第二,对高职院校管理的决策者、会计专业的管理工作者要有组织、有计划以及分层次地进行专项学习培训,在认真领会上级部门要求的前提下,不断地通过各种交流和培训措施提升领导者的思想认识和领导水平,为工学结合模式在会计专业的顺利推进做好扎实的铺垫,同时要经常性地组织教师开展主题会议式的讨论,就教学观念和现状作出有意义的总结;第三,除了高职院校自身的努力之外,政府部门也要给予强而有力的支持,比如国家主管行政部门可以就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更多的优惠政策,为其发展提供一个更好的大环境;第四,各相关部门要默契配合,必要的时候采取强制手段,为高职院校会计类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等提供更强大的外部支撑。
4 结束语
全国各地高职院校都顺应了时展的潮流,相应政府的号召,积极地进行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和探索,并且获得了不少卓越的成就。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会计专业中的推行势在必行。我们要总结更多的实践经验,借鉴精华,探索更多的途径,促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会计专业中发挥出更大的价值和成效。
参考文献:
关键词 设施园艺栽培课程 项目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Reform and Exploration of Facility 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Course Based on Project Teaching
LV Leyan[1], LONG Wei[2]
([1]Zhejiang Tongji Vocational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ngzhou, Zhejiang 311231;
[2]Research Institute of Subtropical Forestry, Chinese Academy of Forestry, Fuyang, Zhejiang 311400)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necessity to utilize the project teaching method in Facility 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course and then discussed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the project teaching method in the course, including project design, project implementation and project evaluation results. Hope to have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to similar course which based on project teaching.
Key words facility 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course; project teaching; reform
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我国的设施农业发展极为迅速,已成为我国农业领域的一个重要方面,涵盖了建筑、材料、机械自动化控制、种质、栽培管理等多个方面。设施农业的发展程度往往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设施农业的发展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员。我院于2006年对设施农业人才需求市场进行了大量翔实的调查研究,并申报教育部批准开办了设施农业技术专业。设施农业技术专业结合我院水利行业优势及我省气候特点、农业产业结构,经过几年的建设,我院的设施农业技术专业于2011年11月被水利部确定为“全国水利示范专业”。设施园艺栽培作为该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一门实践操作性很强的课程,传统的理论教学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该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笔者从该课程的特点出发,结合项目教学方法,对项目教学法在设施园艺栽培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实践探索。
1 项目教学法在设施园艺栽培课程中的引入
项目教学法是以项目为主体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当今教育界十分流行,是通过组织学生真实地参与项目设计、项目实施和项目总结,完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是强调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一种教学方式。其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项目教学法把整个学习过程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事件,设计出一个个项目方案,不仅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职业能力,如培养学生如何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市场意识、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协调人际关系能力等。
设施园艺栽培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非常适合项目教学法。基于项目教学法的设施园艺栽培课程改革就是教师根据课程的培养目标,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项目分析、项目设计、项目准备、项目实施;学生进行项目总结;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项目评价。借助于项目教学,可以使设施园艺栽培课程教学内容简单明了,知识的内涵与外延都得到有效拓展,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得到锻炼和培养。
2 项目教学法在设施园艺栽培课程教学中的实践过程
2.1 课程培养目标
根据浙江省及南方地区设施农业发展需求,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积极推进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改革,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平台,与企业专家共同建设,致力于培养满足设施农业建设与生产一线岗位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2 教学项目设置
项目教学所涉及的内容,通常来自现实生活的实际问题或需要解决的某项任务。在设施园艺栽培课程教学中,先根据课程培养目标,在考虑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社会需求和生产实际来设计项目。按照园艺作物的种类和栽培过程分解成具体的三个教学项目,每个教学项目都采用任务驱动教学,将项目分成若干个工作任务,先分别进行实施,在熟悉各个项目的基础上再进行综合性实训,完成产品生产任务。教学项目设置及主要实践环节安排见表1。
2.3 组织项目实施
项目实施就是对所选取的教学项目进行实际操作。这一过程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践行,自主操作,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理解和掌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工作的艰难与乐趣,培养包括关键能力在内的综合职业能力,为今后工作打下基础。
结合“蝴蝶兰设施栽培技术”这一工作任务的实施,具体体现在:(1)课前准备。一方面是教师的准备。针对项目教学的具体目标和要求,搜集蝴蝶兰相关资料和学生基本信息,将学生每4~5人分成一个小组,对如何组织教学进行设计。另一方面是学生的准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信息查询和实践调查。利用学过的知识,借助于网络、图书馆、资料室以及花卉栽培户等多条途径,查阅资料和搜集信息,了解蝴蝶兰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设施栽培技术要领、应用领域及市场发展前景,对信息进行分类整理,提出自己的观点,对有关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对策,同时完成调查分析报告,PPT汇报材料等,为课堂小组讨论做好准备。(2)课堂实施。在课堂时间每组学生派代表上台讲解,全班进行讨论,教师参与讨论并进行总结,将课堂时间交给学生自己掌控,教师只从中引导。这种方法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和勇气,增强了学生的口才以及团队合作能力。(3)课后实践。根据掌握的蝴蝶兰栽培的知识,在实训基地安排蝴蝶兰盆栽基质的配置,蝴蝶兰组织培养,蝴蝶兰组培苗的炼苗、蝴蝶兰的上盆等实训,教师示范指导,学生动手操作。真正做到了在做中学,在学中做。
表1 设施园艺栽培课程教学项目设置及主要实践环节
3 项目教学法的评价方式
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是学生积极参与和动手实践的重要环节,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各种职业能力,因此项目教学的评价注重的不仅仅是最终的结果,还有完成项目的过程,设施园艺栽培课程研究的对象是有生命的鲜活园艺作物,想要获得优质、高产、稳产的园艺产品,评价要贯穿整个栽培过程,同时项目教学实施完毕也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因此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师生分阶段共同评价项目完成情况,最后再评价项目完成成果。
教学的评价方式采用综合性评价的方式,对学生除了进行必要的理论考试外,以技能考核为主,技能考核分多次进行,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每个学生在完成各个工作任务时的具体表现对学生进行评价;各小组成员根据各组员对本小组贡献的情况进行互评;学生本人也进行自评,最后综合理论考试、教师评价、学生互评、自评等几项成绩给学生一个综合的评价。
4 基于项目教学的设施园艺栽培课程的教学实践效果分析
通过项目教学法在设施园艺栽培课程教学中的实践,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书本的理论知识,更使他们懂得如何灵活应用这些知识,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使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得到很大幅度的提高。同时通过项目教学改革,优化了教师队伍结构,推进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通过项目教学使学生表现出更大的参与热情和更强的学习主动性,综合素质得到提高,特别是在基础技能、团队协作、资料收集、人际交往、项目规划等方面具备较强的能力,在就业等方面具备更强的竞争力。
基金来源: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院级研究项目,TRC1305
参考文献
[1] 郭益红.高职院校作物栽培课程理实一体教学改革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2(10):35-36.
[2] 牛贞福,国淑梅,王鹏等.基于项目教学的食用菌栽培课程改革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9):4220-4221.
关键词 翻转课堂 自主学习 CAD 高职学生 专业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3.028
Practice Exploration on Combination of Micro Class and Flipped
Classroom in Vocational Students' Self-learning Platform
LIN Jiangmei
(Guangxi Colleg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 Nanning, Guangxi 530023)
Abstract Today's global education concerns "flipped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change the current form of education teaching mode. And in practical ability for training objectives colleges, vocational students in exploring professional practice to enhance capabilities, not just relying only classroom teacher to impart knowledge, but also a lot of hands-on after-school students. In this paper, Guangx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Hydraulic and Electric CAD professional associations, for example, the use of flip classroom theory by building a platform for independent learning opportunities, so that more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professional and technical associations to which mutual exchange of learning, to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At the same time, improve the professional skill level.
Key words flipped classroom; self learning; CAD; vocational students; professional practice ability
教育部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要求在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基础上,建立新型信息化教学环境,优化教育模式,推动教育改革。课题《以学生专业协会为平台提升高职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探索与实践―以CAD协会为例》是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学环境,构建CAD专业技术协会为自主学习平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培养学生处理信息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新型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终身学习已经不再是空话,课堂教学很难满足专业技能的进一步的提升,需要成立专业技术协会来进一步提升高职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本文的特色与创新之处就在于提出了以翻转课堂理念建立学生专业协会为学习平台,探索高职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在这种教育背景下,翻转课堂在高职学生自主学习平台的实践探索中有了初步的研究和发展,本文以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CAD专业技术协会为例。
1 翻转课堂的含义和特点
1.1 翻转课堂的含义
翻转课堂是(Flipped Class Model),是一种和传统模式相反的教学模式,也被称为“反转课堂式教学模式”,简称反转课堂,或者是颠倒课堂。
1.2 翻转课堂的学习特点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师在课堂上传授知识,学生课后完成作业进行巩固知识。而在翻转课堂中,恰好相反,是学生课前预习知识,遇到学习上的困难以后,才在课堂上和老师互动交流共同解决学习上的难点。依托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中,使翻转课堂变得可行和现实。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去使用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把传统单纯地依赖授课老师去教授知识,转变成以学生学习任务为主,老师为辅助,去帮助解决学生的问题和引导学生去运用知识这样的方式。
2 当前CAD课程学习的特点和弊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习仅只是依靠学校课堂学习无法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需要不断地提高改进学习方法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以动手实践能力为培养目标的高职院校,更需要不断提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1 CAD课程的基本内容、地位和作用
CAD(Computer Aided Design),计算机辅助设计(CAD-Computer Aided Design)指利用计算机及其图形设备帮助设计人员进行设计工作。
目前,CAD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在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主要系中都能看到CAD课程的开设。例如,水利系有水利CAD,建筑系有建筑CAD,电力系有电气CAD,楼宇专业和建筑电气专业的建筑电气CAD,机电系的机械类CAD等等。随着社会的发展,CAD在各行各业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
2.2 构建CAD专业协会的目标和意义
以动手实践能力为培养目标的高职院校,在探索提升高职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方面,不能仅只是依托课堂老师的传授知识,还需要课后学生大量的动手实践。以学生专业技术能力培养为目的的学生专业协会,更能丰富学生业余生活的同时,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机会,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专业技术协会当中来,相互交流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专业技能水平。
2.3 传统教学模式的现状分析及弊端
CAD课程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以一周课程实训为主,但是往往这样的学习方式导致的结果是,学生学完这门课后也就忘完了,缺少了不断的实践练习巩固,虽然知道这门课程很重要,也知道这门技能的掌握对自己今后的就业工作有很大的帮助,特别是在设计院工作,而且这门课的内容应用非常广泛,仅只是依靠课堂上简单的理论学习和一些基本技巧的操作,并不能很好地达到今后工作岗位需要的熟练程度,特别是学习以后不再有接触的情况下,更容易遗忘。这样的学习方式限制了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也难以满足现在学生学习需求,同时也很难适应社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技能的要求。
2.4 翻转课堂在CAD课程学习的市场前景
仅只是依靠课堂学习的教学方式进行学习CAD课程难以满足现在职业教育的特点,需要建立以提高高职学生职业技能为主的学生专业技能型协会,提供一个能够满足学生进一步相互交流学习提高专业技能水平的自主学习平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通过课堂内容方式的颠倒改变,使师生角色关系转变,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不受学习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更好地解决自己学习过程中难以解决的学习疑难点,有利于知识的消化。以翻转课堂学习特点作为依托的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CAD专业协会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案例,对今后学习有一个很好的借鉴作用。
3 运用翻转课堂在CAD专业协会自主学习平台的构建
在已经建成的CAD专业协会中,运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构建自主学习平台,根据林地公园高中的经验,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3.1 运用现有的精品视频公开课、精品课程网站等精品资源
从教学资源的角度看,短小精悍的教学视频(也被称为微课)是翻转课堂教学资源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学视频通常针对某个特定的主题,长度维持在10分钟左右,通过媒体播放器,可以实现暂停回放等多种功能,便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笔记和进行思考,这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在课下观看教学视频,学习的氛围更为轻松,学生不必像在课堂上听讲那样紧绷神经,在遇到问题时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与教师和同伴进行交流,寻求帮助。微课教学教学视频可以反复使用,学生可以根据学习情况进行自主复习和巩固。
3.2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制作微课程教学视频
(1)根据CAD的学习级别,分为初、中、高级进行制定微课程教学视频;(2)在收集和创建微课程视频的时候,要考虑到不同专业学生的专业特性,创建不同专业需求的图纸;(3)应根据学生的使用习惯,创建不同版本的微课程学习视频,比如低版本的2007版本,以及高版本,2010版本以后的使用不同特点;(4)总结学生经常会出现疑惑的知识点、难题创建一个疑难解题库;(5)根据CAD课程的使用习惯,总结实效有用的快捷操作方式;(6)收集一些参加比赛获得优秀的作品进行研讨学习。
3.3 组织学习活动
从教学环境的角度看,翻转课堂通过功能全面的学习管理系统(LMS) 整合线下课堂与网络空间作为实施翻转课堂教学的基础性平台,学习管理系统可以帮助课程教师有效组织和呈现教学资源,动态地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信息,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遇到的学习困难,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在课堂上的互动交流拓展到网络空间,师生交互的时间和效果都会大大增加;学生依托学习管理系统可以方便地建立起学习共同体,协同完成学习任务。
3.4 微课程与翻转课堂相结合,让学生自己掌控学习
微课程与翻转课堂相结合,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学习情况来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学习。学生可以通过观看微课程教学视频,一步步学会CAD课程内容,同时学习上的困难,可以依托网络平台,和协会的成员进行交流学习,老师也可以针对学生学习中容易出现困难的部分,有针对性地开展讲座,共同探讨学习,促进大家学习的积极性。
4 充分发挥“翻转课堂”在CAD专业协会应用的优势
CAD课程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以一周课程实训为主,但是往往这样的学习方式导致的结果是,学生学完这门课后也就忘完了,缺少了不断的实践练习巩固,虽然知道这门课程很重要,也知道这门技能的掌握对自己今后的就业工作有很大的帮助,特别是在设计院工作,而且这门课的内容应用非常广泛,仅只是依靠课堂上简单的理论学习和一些基本技巧的操作,并不能很好地达到今后工作岗位需要的熟练程度,特别是学习以后不再有接触的情况下,更容易遗忘。这样的学习方式限制了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也难以满足现在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也很难适应社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技能的要求。翻转课堂在CAD课程学习中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4.1 通过翻转课堂学习的方式使CAD协会帮助平时工作学习比较繁忙的学生
大学生的课外生活是非常精彩的,包括有团体球赛、文艺演出、技能比赛、社会实践、兼职等常常让一部分大学生难以专心坐在教室听老师讲课。但是为了今后更好地就业和适应社会的发展,对于大学生而言,这些课外活动又是必不可少的,为了能快速吸收课程内容,不能因为忙而耽误学习,否则到时候就会得不偿失。此时,翻转课堂提供了让他们自主安排忙碌时间,可以灵活安排学习的时间和学习内容,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2 通过翻转课堂学习的方式使CAD协会帮助在学习过程中有困难的学生 (下转第66页)(上接第62页)
在传统课堂教学方式中,总是局限在时间和空间,由于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水平不一样,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容易倾向于关注接受知识能力强的学生,忽略了接受知识能力弱的学生。对于那些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得到老师更多的关注,但是对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学生不懂又羞于向老师请教,或者是受时间的限制而没有办法很好地吸收知识,只能被动地听课,无法理解老师的讲课,课后又没有主动学习,就会造成他们学习上的困难。
通过翻转课堂学习的方式,学生在CAD协会中可以相互交流学习,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学习内容和控制教学视频,遇到问题还可以请教协会同学或是老师。
4.3 依托CAD协会,使学习增加交流互动
因为依托CAD协会的学习,学生就不满足于课堂学习,协会成员之间形成一个学习氛围,大家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并且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可以通过协会的力量或者是网络平台进行解答,还可以举办各种不同类型的活动,增加相互之间的交流,使学习变得生动有趣。
5 小结
因为每位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是不一样的,而且所学的专业也不一样,统一课堂教学的传统教学模式很难实现个性化学习。通过微课程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的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灵活把握学习知识的进度,有针对性地解决学习中出现的困难,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同时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不断延伸和扩展学习的内容和范围,不仅适用于学习CAD课程,同时还可以适用于其它课程,举一反三,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基金项目:1、2012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2JGZ179)“广西高校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与应用的研究与实践”成果之一
2、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2013zz27)课题《以学生专业协会为平台提升高职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探索与实践――以CAD协会为例》
参考文献
[1] The flipped classroom[OL]. .
[2] 李万龙.关于翻转课堂的文献研究[OL]. http://.
总体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富裕和谐庄浪为目标,以实施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集中突破年活动为契机,抢抓国家扩大内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按照“保增长、强基础、调结构、抓民生、促和谐”的要求,集中人力、财力、物力,认真抓好重点项目的谋划、争取和实施工作,着力在交通、水利、生态、公共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方面集中突破,为庄浪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基础保证。
奋斗目标:二零零九年,力争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亿元,同比增长20%;76个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7.3亿元,其中国家投资力争突破3亿元;年内完成前期项目可研46项,立项60项。提前启动“十二五”规划,力争“十一五”末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5亿元,到“十二五”末,交通道路建设实现对外通道全面改造升级,乡镇道路实现柏油化,村社水泥路和柏油路达到70%以上,形成贯通内外、连接城乡、方便快捷的交通网络;水利建设实现农村人饮自来水化、川地水利化、河道治理化和梯田节水化,农业、工业和生活用水得到有效保障;生态环境建设实现荒山、荒坡、面山全面绿化、重点流域坝系化和耕地梯田化,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25%以上,建成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县;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全面改善,县城供水普及率达到100%,供热普及率达到80%,城区居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5%;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中小学入学率达到99.8%以上,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8%以上,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群众“入学难、看病难、就业难”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二、重点工作
(一)交通道路建设要在对外畅通、乡际通油和村道硬化工作上集中突破
二零零九年实施交通道路建设项目5项,完成投资14337万元。一是全力配合实施庄莲二级公路改扩建工程,力争10月底建成通车。二是积极争取庄静公路改扩建项目,做好水洛至通化至峡山公路项目的前期工作,争取年底开建一条;积极争取天平高速过境庄浪,配合设计单位做好项目前期论证工作。三是通乡油路完成大庄至阳川至卧龙公路改造铺油工程,做好卧龙至岳堡、菜子湾至水洛、朱店至良邑至杨河3条通乡油路前期项目的衔接,力争年内开建一条。四是通畅工程围绕新农村建设和产业开发,重点在水洛、朱店、万泉、南湖等川区乡镇建成通村硬化路、油路100公里。五是通达工程年内建成村社道路100公里。
“十二五”期间,完成庄静、苏庄2条二级公路改扩建工程,畅通全县的对外通道;改造铺油乡镇之间公路320公里,铺油硬化村社道路600公里,打通乡镇、村社之间的断头路;建成18个乡镇客运站,全面改善全县交通运输条件。
(二)水利建设要在实现农村自来水化、川地水利化、河道治理化、梯田节水化目标上集中突破
二零零九年实施重点水利项目5项,总投资3547万元。一是开建漳麻河调水人饮工程,解决卧龙乡1万人的饮水困难;二是实施雨水集蓄利用项目,建成水窖1500眼,增加节水补灌面积3000亩;三是治理水洛河万泉段河堤3公里,保护耕地650亩,恢复耕地110亩;四是完成贾门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十二五”期间,围绕实现全县自来水化,建成漳麻河调水、庄浪河川和水洛河川人饮工程,解决11.6万人的饮水困难;围绕实现川地水利化,争取实施埂塄水库除险加固、竹林寺水库水资源利用、庄浪河川灌区维修改造、水洛河川中型灌区改造和阳川渠首拦河闸项目,在万泉田坪、崔坪、马川、西坪,水洛徐碾、李碾建成一批节水灌溉工程;围绕实现河道治理化,争取实施韩店段、水洛至通化段河堤治理工程,完成水洛河、葫芦河和庄浪河全段治理;围绕实现梯田节水化,在产业基础条件较好的大庄、阳川、卧龙、水洛、万泉、朱店、南湖、岳堡、盘安、南坪、赵墩等乡镇修建水窖12000眼,发展梯田灌溉面积2.4万亩。
(三)生态环境建设要在治理水土流失、加大耕地梯田化改造和提高林草覆盖率上集中突破
二零零九年实施生态环境建设项目16项,完成投资5360万元。一是全力抓好县城北面山1200亩的生态绿化示范区、二郎山生态公园二期工程和华庄、平庄、庄静公路行道树栽植;二是完成所有退耕还林区域的补植补造,高标准绿化乡村道路,全县完成三荒造林2万亩,天然林保护5000亩,建成林果产品基地5.3万亩;三是实施三北四期陇东丘陵水土保持林建设和重点公益林建设项目,完成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年度任务;四是实施水洛河耕地整理、水土保持生态工程葫芦河流域庄静大示范区项目,加快庙龙沟流域综合治理步伐,年内新建淤地坝7座,治理水土流失28.5平方公里;五是全力抓好农村沼气项目建设,年内建成沼气池6500口,改造节柴灶2749个,建太阳灶2545个。
“十二五”期间,围绕实现荒山、荒坡、面山全面绿化,争取实施炭汇林建设、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河道护岸林和绿色通道工程;围绕实现重点流域坝系化,组织实施乐正川流域坝系建设工程,争取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庄浪县民乐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建设项目和庄静大示范区淤地坝配套工程;围绕实现耕地梯田化,争取实施葫芦河水毁耕地整理和庄浪县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岳堡沟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
(四)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要在改善城乡基础设施、保障城乡低收入人群住房、提高电力通讯服务能力上集中突破
二零零九年实施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13项,完成投资26728万元。一是全面落实灾后重建的各项政策,完成农村居民住房重建2034户5174间77610平方米,改造维修3245户8061间12.1万平方米;二是在良邑、盘安、岳堡、南湖、杨河等5乡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当年建成住宅小区7个,搬迁贫困群众446户2600人;三是实施好城镇居民廉租住房建设,当年建成廉租住房300套1.98万平方米;四是实施棚户区改造项目,开工建设农村危旧房改造项目,年内完成23万平方米的改造任务,使5126户农村贫困人口的住房环境得到改善;五是在东城区开建住宅楼8.8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1万平方米,建成占地52亩的东城区绿地公园;六是全面建成城区生活垃圾处理工程、人力资源开发中心综合大楼、供电公司客服营业综合楼和社会福利院;七是改造铺油城区道路6公里,新建橡胶坝2座,全面建成2.5公里洛河风情线;八是新建柳梁、杨河、通化三个供电所,架设35千伏线路2条22公里,完成通化变电站增容改造;铺设城乡通信管道1000米,建成通信基站50个。
“十二五”期间,重点组织实施好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危旧房改造、城市廉租住房、棚户区改造、城区污水处理、供水管网改造和集中供热管网改造七大工程,全面完成灾后重建任务;完善城乡电网和通讯网络,争取开工建设华能庄浪电厂。
(五)社会事业建设要在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和医疗卫生条件,提高群众文化生活水平上集中突破
二零零九年实施社会事业建设项目15项,完成投资8036万元。一是教育事业,排除中小学危房1万平方米,全面建成南湖中学教学实验楼;新建庄浪县特殊教育学校,建成职教中心实训基地,促进特殊教育和职业教育快速发展;把水洛镇小学改建为县第三小学,秋季开学投入使用。二是卫生事业,开建县医院住院综合楼和卫生监督所业务用房,全面建成县中医院综合门诊楼,完成南湖、朱店、卧龙、阳川、岳堡5所乡镇卫生院改扩建,新建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三是计生事业,全面建成南湖、朱店、韩店、卧龙、通化5个乡镇计生服务站并配齐服务设备,建成2个市级计划生育先进示范村,争创国家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四是文化体育事业,开建县博物馆、文化馆和图书馆,年内建成6个乡镇综合文化站、86个“农家书屋”和*寺文物管理所。五是广播电视事业,实施有线电视数字化改造和农村有线电视网络覆盖工程,继续实施景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提高旅游档次,促进全县社会事业快速发展。
“十二五”期间,在改善办学条件方面,组织实施农村小学危房改造工程,改造农村中小学危房1.8万平方米;争取实施20所中学教学楼和生活用房建设工程、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工程和信息化教育工程;在改善医疗卫生条件方面,组织实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标准化村卫生所建设、庄浪县妇幼保健院建设和庄浪县疾控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在改善计生基础条件方面,组织实施庄浪县计生服务站装备项目、县计生服务站和乡镇计生服务所设备配备项目、村级计生服务室建设工程;在旅游、文体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组织实施*寺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寺-*文物保护工程、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和农家书屋建设;在广电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组织实施20户以上自然村“村村通”工程和农村电影放影工程。
(六)项目建设要在项目前期工作和项目资金争取上集中突破
二零零九年完成前期项目106个,其中完成可研46个,对城区污水处理、垃圾无害化处理、城区供水管网改造、廉租住房、农村小学危房改造、标准化卫生所建设、妇幼保健院、计生服务站装备项目、农家书屋建设、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乡镇中心敬老院、孔沟至韩川公路改造、通村公路硬化、民乐河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庄静大示范区淤地坝配套工程、田家坪节水灌溉工程、农村饮水安全项目、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葫芦河水毁耕地治理项目、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整村推进、农村沼气等60个前期项目争取在省上立项。对投资基本确定的项目要提前着手,能开工的力争年内开工,不能开工的要认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待投资计划下达后立即开工建设。
“十二五”期间,要把项目前期工作摆在项目建设的重要位
置,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机遇,进一步加大项目前期经费投入,精心论证储备一批能促进产业深度开发、拉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并积极向上争取,使国家和省上出台的投资政策计划,我县都有对应的实施项目,确保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
三、保证措施
(一)靠实工作责任。全县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的主要负责同志和主管领导要切实负起第一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职责,认真找准各自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细化工作任务,推行目标管理,落实工作责任,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特别是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尽快制定完善各项工作制度,细化分解工作任务,靠实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责任,督促项目实施单位认真执行项目标准,抓好任务落实。
(二)加强协调配合。在项目前期工作中,发改部门要及时收集国家和省上关于基础设施建设的各类投资政策信息,精心指导项目单位提前做好项目可研设计;财政部门要加大项目前期工作经费的支持力度,逐年增加项目前期经费预算。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主管单位要切实加强与各配合单位的衔接与联络,及时协调解决各种问题,督促施工单位加快建设进度;国土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办理征地手续,为工程提供合法的建设用地;水务、电力、电信、移动、联通、石油等部门要及时做好施工区域内水利灌溉设施、人饮管道、光缆和电力、通讯等杆线的迁移工作;安监、公安、交警等部门要确定专人,负责做好施工路段、施工现场周围的安监巡查和交通疏导工作;各相关乡镇要及时协调解决好工程建设所需料场和便道,积极稳妥地做好征地拆迁补偿和群众安置等工作;宣传和广电部门要开办广播电视专题栏目,组织开展全方位的宣传报道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关键词:仿真教学;组织领导;资源建设;培训推广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01-0061-03
虚拟仿真技术包括仿真模拟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两个领域。仿真模拟技术是指使用仪器设备、模型、计算机虚拟技术,以及利用场地、环境的布置,模仿出真实工作程序、工作环境、技术指标、动作要求,进行科学研究、工业设计、模拟生产、教学训练和考核鉴定等的一项综合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是指用计算机生成的一种特殊环境,人可以通过使用各种特殊装置将自己投入到这个环境中,并操作、控制环境,实现特殊的目的,成为这种环境的主宰。
虚拟仿真技术可以有效还原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岗位的“原生态”,为学习者提供技能训练所需要的“真实”环境、“真实”工艺、“真实”工具等,从而有效提高技能教学质量。同时,可以降低教学成本、规避实训危险、降低环境污染、实现绿色教育。因此,虚拟仿真教学是深化教育教学思想、内容、方法、手段、模式改革,推动职业院校内涵建设的一个重要突破口。为此,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各高职院校应多措并举,有力推进虚拟仿真教学改革。
一、加强组织领导,创造浓厚氛围
开展虚拟仿真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其技术本身的高端性、复杂性等特点,决定其应用成本较高,资源建设和教学组织较难。因此,必须得到学校的大力支持,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任务。
1.成立分层领导组织
首先,要成立院级虚拟仿真教学工作领导小组,由主管院长牵头,各教学单位和教学管理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各级负责人要高度重视虚拟仿真教学工作,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措施、有检查、有总结、有推广。
其次,要成立各重点专业的虚拟仿真教学工作组。由系主任牵头,专业带头人为主要负责人,骨干教师和合作企业负责人为主要成员。根据专业技能教学特点,通过购买引进、校企合作开发、自主开发等多种途径建设适用的虚拟仿真教学软件,科学布局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开展虚拟仿真实训教学,总结实践经验并进行示范推广。
2.建立政策法规进行引导激励
首先,将开展虚拟仿真教学工作做为教育教学改革重要项目,结果做为考核教学单位工作的重要指标。其次,将教师开展虚拟仿真教学的成果做为评聘奖优倾斜条件,对于积极进行虚拟仿真教学软件开发及应用研究的教师,通过制定相关激励政策,从职称评聘、成果奖励、科研经费等方面进行鼓励,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条件,在全院形成良好的风气和氛围。再次,给予虚拟仿真教学立项资金等条件扶持,为完成项目提供最大保障。要加大资金投入,加强资金管理,做到专款专用,接受监督检查,切实保障项目顺利完成。
通过以上举措,使“推广虚拟仿真技术,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理念内化成广大教师的共识,并将其付诸于实际行动。
二、广辟渠道,建设虚拟仿真教学资源
虚拟仿真教学资源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的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等等,可以解决实践教学中“看不见、进不去、动不了、难再现”等客观难题,减少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实现人才培养的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虚拟仿真教学资源是开展虚拟仿真教学的必要条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学校应该舍得投入,按照“引进一部分、合作开发一部分、自主研发一部分”的虚拟仿真资源建设新思路进行统筹安排。
1.购买引进
该决策依据是:所需求的软件已经被同类院校的专业广泛认可和应用,效果良好,尤其是那些教学急需的高端产品,应该采取这种“花钱拿来主义”的模式。
2.合作开发
此决策依据是,所需求的软件没有成熟的产品,专业教师能够提出明确的需求,能够提供科学准确的教学设计,借助专业IT公司的技术力量和项目组织能力,能够开发出专业级的应用软件。要探索创设高水平的合作模式,将优秀企业力量引进来,紧密合作,互惠互利,同步带动学校师资专业发展、技能人才培养、软件产品研发的水平提高。实践证明,院校的教学设计与优秀IT企业的实现技术有机结合,是研发优秀虚拟仿真资源的捷径。
虚拟仿真教学软件的研制过程一定要与相关企业紧密合作,软件设计应该是教学专家、行业专家和软件制作专家三方合作的结果。要以教学专家为主导,实施优秀的教学设计,编写制作脚本,要有行业专家实施技术指导,还要有软件专家实施创新制作,才能研发出科学的、适宜的、理实结合的虚拟仿真实训教学软件。
3.自主研发
此决策依据是,所需求软件的开发技术难度和复杂性相对较低,专业教师能够提出明确的需求,能够提供科学准确的教学设计,学校具有软件开发技术支持队伍。
威海职业学院作为首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非常重视虚拟仿真教学在技能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积极开展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建设,建设了专门的教学资源研发中心。目前购买引进、合作开发、自主研发的虚拟仿真资源已成规模,并广泛应用于数控技术、机械设计与制造、电气自动化技术等20多个专业,平均每学期有2000多名学生使用虚拟仿真软件进行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有效提高了实践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三、加大技术支持和培训推广力度
1.建立专门的工作室和技术支持队伍
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开发技术较难,依赖教师个体不现实。专业教师应将主要精力用于教学设计、脚本撰写,开发制作应由专业技术人员完成。采用这种模式,既可以保证资源的质量,又有利于提高专业教师研发、使用虚拟仿真资源的积极性,否则,大多会“知难而退”。
威海职业学院成立了教学资源研发中心,组建了虚拟仿真资源开发技术团队,投资20多万元配备了高档次的开发硬软件,为开展虚拟仿真实训教学提供技术支持。目前已完成多个虚拟仿真资源建设,其中独立开发的“威海职业学院虚拟校园”,通过漫游和导游等方式,全方位立体逼真地展现了我院全貌,恢弘、美丽、壮观,成为学院参加全国大赛课件、软件的重要支撑载体。
2.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
尽管继多媒体、网络时代之后,人们已经开始进入虚拟现实时代,但是由于资源缺乏和宣传不够,很多地区和教育工作者对虚拟仿真技术了解不多。为了普及虚拟仿真技术,发展环保绿色实训,推动教学尤其是实践教学的信息化、现代化,应加大虚拟仿真技术培训力度,进行理论与政策宣传、开发与技术交流、应用与经验推广、成果展示与等,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建立具有显著职业特征的,高质量、高效率、低消耗(低排放)全新的教育教学模式。
培训可以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途径,包括聘请专家、专业技术人员来校讲座、实地考察、共同研讨建设方案;参加专门培训班等,多管齐下,提高教师应用和开发虚拟仿真教学软件的水平。
3.以研发项目为载体,带动虚拟仿真软件开发和应用实践与研究
“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不仅是有效的职业教学模式,也是开发与应用虚拟仿真教学软件的有效有段。仿真实训教学软件是以实际岗位为背景的,整个教学、实训内容紧紧围绕职业、岗位核心能力。如何实现培养目标,如何满足岗位需求,在进行虚拟仿真软件开发立项时,就直观地摆在了职业院校专业教师面前,项目研制老师会感到压力,感到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与提高职业院校教师实操技能的紧迫性。所以,以研发项目为载体,可以激发广大职业院校教师自觉学技能、苦练真功夫的积极性。
四、以建设“仿真实训示范基地”为抓手,全面推进虚拟仿真教学改革
“仿真实训示范基地”是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仿真技术专委会于2008年启动的项目,旨在在仿真技术专委会的指导下,在IT企业的帮助与大力支持下,通过3~5年的努力,使“基地”在使用虚拟仿真技术开展仿真实训教学方面取得明显的效果,成为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窗口,对中国职业教育尤其在技能实训现代化教学方面起到示范与引领作用。
在“仿真实训示范基地”的建设中,职业院校需重新优化实训基地的布局,形成虚实结合的现代化技能实训模式,着力改善“实训成本高,效率低、资源消耗大、污染环境”等弊端,提高专业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和企业现场实践能力,推进高技能人才培养手段的信息化、现代化,同时形成校企合作新模式。
参考文献:
[1]宋强.数控加工实训中仿真软件的调研分析[J].科技信息,2009(32).
[2]朱达凯.水利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19).
[3]赵士滨.高校实训教学的虚拟现实技术研究[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