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27 23:03:5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计划生育经验交流材料,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抓改革,搞好组织发动工作
====年全省在我市召开了改革药具渠道现场会,====年市计生药具站又召开多次药具改革专题会议。在我区被确定为药具改革试点单位后,区计生局领导班子非常重视,多次开会研究计划生育药具工作改革的新思路,有侧重地先选择了=个单位进行药具改革试点,投入专项资金预以保障,又安排了一名年富力强的干部专门负责药具工作,要求每个社区设一名药管员,负责药具发放和药具改革工作,并制定了药具改革方案,做到有计划、有安排、有部署。我们按照稳步推进的原则,结合各社区的实际情况,经过一系列改革,在=个单位先行试点取得明显成效的基础上,====年,在全区全部推行了药具管理改革,基本改变了管理部门责、权、利不明,管理脱节的状况,形成了较完善的管理体系。=、各级领导重视药具管理工作,明确领导管理责任,把药具工作摆上议事日程。=、建立起计划生育药具管理目标责任制。考核指标包括:药具管理人员配备、社区计划生育生殖保健综合服务站(室)配备、免费发放点的建设、药具站仓储硬件和制度建设、药具财务管理等。=、建立健全了药具免费发放网络,保证发放主渠道通畅。我们坚持每年把药具管理工作纳入目标管理之中,和基层签订责任状作为考核目标,确保药具应用和使用的有效率稳定在==%以上,重点人群随访率达到==%以上,开展避孕节育知情选择的村(委)达到===%。
二、抓调研,推进工作上新台阶
我们利用半年的时间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走遍了所有的乡镇和办事处。为了更好地拓展避孕药具发放渠道工作,有针对性地帮助育龄妇女解决实际问题,我们从====年开始,先后对全区育龄妇女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在问卷中设立了育龄妇女自然状况、现采取避孕节育措施情况、对所采取措施的满意程度、生殖健康状况、希望得到哪些方面的知识、需要得到哪些方面的服务、有什么建议与要求等=个栏目。通过汇总了解到,全区已婚育龄妇女===,===人,其中:有工作的==,===人,下岗女工==,===人,无业人员=,===人,纯居民=,===人,流动人口=,===人。采取避孕措施结扎=,===人,上环===,===人,使用避孕药具=,===人。我们又先后在药具改革试点单位××街道办事处的=个社区、××街道办事处的=个社区对已婚育龄妇女进行详尽调查,了解到:希望得到避孕节育知识的占××%,想了解性知识的占%,想得到生殖健康服务的占,希望提供满意的避孕方法的占,各类药具使用人数都比避孕药具发放渠道改革前有所增加。调查中还发现在避孕药具发放渠道上存在漏洞,如下岗职工,流动人口,三资企业职工,个体户,私营企业员工,在原来单位领取免费药具很困难,她们非常希望改变现有药具供应渠道模式。于是,我区把原驻街单位的育龄妇女纳入了社区管理。将“单位人”变为“社区人”,充分发挥社区服务职能,满足群众的需求。
三、抓重点,努力拓展免费渠道
首先,我区以调整充实免费药具发放渠道的三级网络建设为重点。区药具站重点进行库房建设和制度管理及人员培训。购置一批新的展示柜,加大库房存储功能,提高药具周转速度;为基层统一印发各项药具管理制度,统一规范各种记录;定期组织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各办事处的工作重点放在药具管理规范化建设上,我们对各家逐一进行指导,从各种票据、帐本、统计报表入手,实行微机化管理,实现了信息畅通、快速、准确。在社区成立了药具管理分站,市药具站又积极为我区的社区药具管理投入了=:=的匹配资金,充实了==台可视性的药具展示柜,供药具管理单独使用,全区药具柜拥有率达到===%,真正实现了药具管理工作社区化。各社区保证提供不少于==种以上避孕药具,保证库存量,保证质量,保证有效期。
其次,为了使育龄群众能够及时、方便地领取避孕药具,我区从三个方面采取措施。一是从“圈内”定制度。对各街、乡(镇)的药具发放计划执行、仓储条件、药具品种结构通过目标管理考核来予以保证。二是从“圈外”找断层。通过对下岗、失业人员及流动人员使用避孕药具的情况调查,掌握群众的需求及避孕药具发放渠道的断层。充分利用宣传单、广播等途径进行宣传。三是从"空间"上补缺口。随着新建小区的不断建立,人户分离现象突出,区计生局购置了==台药具免费领取箱,上面帖着避孕节育温馨的话语,放在驻区的各大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卫生间,供人们随意领取,极大方便了育龄群众。我们在省报业大厦和省报社安装后,许多记者对我们反映:以前,记者们经常要到外面采访,工作不定时,时常无法领取药具,自从有领取箱,方便多了,真要好好感谢你们。还执意要采记我们的工作,为我们宣传药具改革。我们还在市药具站的直接领导下,在全区免费安装了===台自动售套机,实行==小时服务,我们在主要街路安放自动售套机后,群众反响强烈,商城的业户对我们说:“我们忙生意,下班又晚,不是忘了领药具,就是不好意思去取。这回可好了,再也不用为领不到药具发愁了。”
四、抓载体,满足避孕需求
我们以社区为载体,把社区作为育龄群众服务的窗口,突出抓好了四个方面的建设。一是强化阵地建设。过去,我们成立社区后,因资金、人员等各方面原因,社区一直以原有的居委会形式存在。今年,各办事处大动手术,把社区的办公用房都进行了重新翻扩建,花费资金上万元,社区办公房面积均达到==平方米以上,而且社区设有单独的计生办。二是完善各项制度,保证改革畅通。为使这项工作有章可循,更有规范性,我们制定并完善了避孕药具各项制度。如定期走访制度、定期发放制度、定期反馈制度、药具经费财务管理制度等,通过这些制度的建立,使我们按章行事,对育龄妇女的需求及发放中出现的具体问题,有了及时、全面的了解。同时按照调查情况,及时准确制定药具需求计划。三是狠抓药具管理员队伍建设,为了将重心下移,我们在全区=个乡镇、==个街道办事处,==个社区、==个行政村共培训了===名药管员,统一进行考试,考试合格后,实行药具管理人员持证上岗,保证了药具人员的业务素质。同时,对药管员登记造册,及时掌握药管人员变动情况和领药人群,消除空白点。四是多种渠道,满足避孕需求。对流动人口按照现居住地为主的管理要求,对流动人口育龄人员实行同宣传、同管理、同服务。全区各乡镇、办事处计划生育生殖保健综合服务站设立了==个外来流动人员药具发放点,为社区内的外来流动人口领取避孕药具提供了方便。今年的=月份我们依托社区,面向家庭,开展了中老年人生殖健康知识讲座,为中老年人选择适合她们年龄阶段生理特点的避孕方法。我们还结合“男性生殖健康”活动,组织男性进行生殖健康体检,为男性提供避孕药具,深受男性育龄群众的欢迎。
五、抓服务,不断拓宽新领域
首先是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避孕药具宣传活动。区药具管理站加强宣传教育力度,向全区发放了由市药具站统一印制的“致已婚育龄妇女的一封信”和“药具免费发放卡”,做到了每名育龄群众都能看到这封信,都能领到这张卡,深受百姓的赞扬,说我们工作实,工作细,是把党的温暖送到了千家万户。我区还自行组织编印了=万份“免费发放避孕药具知识介绍”下发育龄群众手中,使群众充分掌握常用药具知识,了解在哪里可获得避孕药具;开通了区计划生育药具咨询热线,及时解答广大群众在生活中碰到的各种避孕节育问题,热线开通的第一天,我们就收到了==多个咨询电话,群众反映很强烈。我们又利用社区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宣传避孕节育知情选择优质服务,在中央大街文化广场,组织了计划生育专场演出。
其次是努力普及避孕节育药具知识,搞好服务。与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中心联合举办"紧急避孕培训班",全区各计生指导站==名工作人员接受了开展紧急避孕的正规培训。在抓好主渠道发放工作的同时,拓宽服务领域,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新路。国家在大学期间允许结婚的政策出台后,我们在商业大学开展了“正确对待婚姻观,科学把握生育关”的大讨论,许多大学生都认为时代在进步,观念在更新,在大学校园里打开避孕药具发放渠道势在必行,为我们今后的工作铺好了路。我们还在职业高中进行了“青春期生殖健康大讨论”,高中生以“自尊自爱、珍视生命”为主题,积极参与生殖健康活动。我们还结合“世界艾滋病宣传日”,把提高的易得性作为实事项目,有计划、有步骤地制订了一套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管理办法,为避孕药具的使用和推广,提供了舆论上、组织上、物质上的保证,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殖保健需求。
六、抓发展,努力提高药具管理水平
未来==年,是我国加快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我们要认真贯彻====年全国计划生育工作会议所确立的"一二三四"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根据《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进一步完善工作制度,使药具管理工作向科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要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深化避孕药具优质服务。“三个代表”思想体现在药具工作方面,主要看药具供应的可保障性,可获得性和可持续性。广大育龄群众对计划生育药具的需求除“避孕”和“方便”外,更希望达到“易接受”、“副反应小”的综合目的,我们要把提供可靠的计划生育药具产品和提高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水平作为落实“三为主”的重要措施,积极参与和开展使用避孕药具后出现的不良反应收集和分析工作,为育龄群众提供更多可供选择的安全、有效、简便、经济的避孕节育方法和技术,把党对群众的关心送到育龄群众的家里,心坎里,让老百姓得到实惠,感受优质服务。
=、进一步强化领导,加大投入。做好计划生育药具管理工作,关键是领导。我们要把药具管理工作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在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考核中,加大对药具工作的考核力度。经常深入基层定期研究、解决药具管理中的难点问题。药具管理工作是一项“公益性”事业,积极争取区财政的支持,确保药具机构、编制、人员三落实,以适应全区药具改革发展新形势,保证药具免费发放工作顺利开展,切实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
=、深化改革,进一步加强药具免费发放管理工作。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化,现有的免费药具发放管理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出现大量流动人口、人户分离等特殊人群;未婚先孕等现象增多;人们对生殖健康产品的需求水平提高;使药具发放的工作半径加大。这些问题使原有的免费发放体制不能适应新时期、新形势的要求,迫切需要在药具发放管理体制,工作方法和服务手段等方面进行制度和方法的改革,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改进药具供应方式,制订适应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需求的药具发放工作改革方案。确保育龄群众能够及时、方便、就近得到免费药具。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是当前人口计生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要按照现居住地管理的要求,加强同宣传、同管理、同服务,进一步做好对外来流动人员的药具免费发放工作,切实降低外来人员的计划外怀孕。
=、坚持宣传教育先行。利用各种大众媒介和宣传方法,在努力宣传计划生育方针、政策和人口知识的同时,普及药具管理和药具知识,使群众充分掌握各种药具,了解药具管理政策,熟悉在哪里可获得药具,掌握常用药具使用知识,切实做到育龄群众能及时获得所需的避孕药具。
近年来,镇高度重视综合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高起点、高标准配备各类硬件设施,窗口服务环境焕然一新。同时,在建设和完善行政(便民)服务体系方面不断创新,着力打造“五型”窗口平台,为该镇创造良好的政务环境打下扎实基础。最近,该镇在市城区构建权力阳光运行机制工作现场会作经验交流。
一、打造“团结型”中心,规范化建设扎实有序。一是调整机构体制。打破原有的站、所、队体制,组建综合服务中心班子,并增配助理、“一站式”服务窗口督岗员,落实分工,明确责任。二是完善工作制度。建立健全每周例会制、月度工作督查制、季度工作通报制等12项工作制度。三是提升队伍素质。扎实开展“公述民评”、“群众满意基层站所(办事窗口)”创建活动,定期对窗口工作人员进行效能督查,并组织分批业务培训,实施定人、定岗、定路段、定时的“四定”考核办法,全面提高综合中心窗口人员综合素质。
二、打造“务实型”中心,窗口服务积极主动。目前该中心窗口服务大厅设有计划生育、劳动保障、帮扶救助、外来人口服务、税政服务、交通管理、文化体育等10大类、近77个服务项目。根据“一站式”服务要求,各职能窗口努力延伸服务项目,最大限度满足公众的期望和服务需求。如“镇文体中心楼”工程,已完成规划、设计,加固工程完成60%,预计年底完工。同时,今年以来已办理新农村合作医疗7984人,老年医保3870人,老年人体检3300人,发放各类慰问款220.84万元,切实为居民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三、打造“学习型”中心,业务交流有效推进。切实利用好党员远教、“外请内送”等平台,定期开展政治学习和业务培训,并在学习会上进行工作人员业务交流。在交流学习多种业务的同时,强化AB岗工作制、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等制度的落实,在更大程度上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进一步解决群众“两头跑”问题,实现问题“一口清”。
四、打造“效率型”中心,来电来访办理高效。一是实行首办责任制。对各类办件、材料审核上报制定最优最快审批流程,当场登记一次告知,解答问题一口清,发放材料一手准,接待满意率达100%。二是设立效能诉求窗口。设立效能诉求信箱、公开投诉电话,并落实专人接待、记录效能投诉,将来访意见及时梳理,限时反馈,限时解决。今年已接待投诉2个,诉求7次,回复率、办结率均达100%。同时实行外出告知制度,方便群众办事。三是设立主任接待日。将每周六上午设为主任接待日,统一受理群众难事、特事、急事。
五、打造“信息型”中心,管理手段更加优化。为进一步服务社区群众和解决失土农民就业,综合服务中心积极建设“信息型”中心,劳动保障、交通管理等窗口已分别设立电子信息屏,促进快速高效办事。同时,根据区构建权力阳光运行机制领导小组统一部署,综合服务中心已计划加入“区网上行政服务中心”,目前已开展前期调研,争取在年底前实现信息资源共享,逐步通过信息化管理手段为群众提供更高效更便捷的服务。
2015年,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__镇企业服务站围绕浏新工组办发〔2015〕5号文件目标任务,以服务至上为理念,齐心协力、扎实工作,确保了各项工作完满完成,现将主要工作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规模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6.3亿元,占任务的98%,同比增长13%;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亿元,占任务的100%,完成工业投资6.5亿元,占任务的100%;同比增长18%。工业招商1.5亿元。
人才是新型工业化最为突出的问题,企业要创新、实现信息化需高科技人才,效益要提升需高层次管理人才,然而我镇企业中具备这些人才极少。企业办以培训为着力点,积极组织企业参加省、市培训,同时,组织企业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全年组织企业负责人、高层管理人员、企业员工培训12场次,培训人员1200人次。
一是做好各种文件的上传下达,当好调查员、组织员、申报员。积极参加中小企业服务组织各项活动,引导帮助企业申报各种项目。二是继续运营由镇党委书记任顾问、镇长任组长的服务企业直通车,发挥企业家俱乐部品牌效应,以服务热线、网上服务等多种渠道,传递企业服务信息;以限时办结、强化监督、联合审批、金牌服务、联席办公、阳光运行等多项措施,提高办事效率,服务企业直通车运营服务效果明显。今年,企业办组织服务企业直通车、企业家俱乐部开展了银企对接、人才培训、经验交流等多项活动,通过对接__银行,为企业授信1亿元;成功举办萍、浏、醴企业文化节,促进了边贸文化的共同发展;为非公企业解决矛盾纠纷50余起,较为突出的有:义学鞭炮烟花厂与大瑶镇村民土地纠纷;余湾引线工区与村民的土地纠纷,__市金庒鞭炮烟花厂股东内部纠纷,为企业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统计工作是上级了解企业生产发展的重要途径,为进一步掌握企业发展状况,我镇党委、政府下达金政发【2015】54号文件成立镇统计工作领导小组,明确领导、安排专人负责统计工作,并建立了企业统计网络,统计工作有条絮,达到了及时、准确的效果。按要求每月上报信息,按季上报统计分析,为上级了解企业发展状况和经济运行情况当好参谋。
1、统计工作 进一步争取领导重视,建立健全了统计机构,及时完成了各项统计报表及1%全国人口抽样调查工作,在统计规范公目标管理验收中评为一类乡镇。
2、科技、科普工作。加大了对科技创新宣传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举办各种科普培训5次,科技下乡1次,科普大篷车进校园1次,认真筹备,精心组织了相关站办所在集镇人口密集地展开了集中宣传;召开了“科技成就梦想、拥抱智慧生活大讲堂”科普课堂;在市科协的大力支持下,使得我镇科普知识融入了美丽屋场何家大屋。全镇上下形成了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浓厚氛围, 并获得__市科普工作先进单位。
3、其他工作,积极完成党委政府交给的各项任务,联村、环境卫生、计划生育以及医保、社保等工作都能够积极投入到其中去,并能够按时按量完成。
我镇新型工业化应围绕 “百亿产值乡镇、亿元税收乡镇、十亿元企业”的目标,着力提升烟花爆竹传统产业,引领企业走转型升级之路:引导现有烟花企业加快升级改造步伐,不断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依托现有出口企业,大力发展对外贸易,继续加大合并重组步伐,力争打造两家十亿烟花企业;在南川河金市社区段河边,打造一个皮鞋制造产业基地,通过招商引资,在规模、技术方面带动本地皮鞋企业发展,促其改造升级;加大高新技术企业__金马新材料有限公司科技创新力度,大力开发硅微粉系列产品,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大力推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推动高新技术新兴产业特色化、特色产业高新化,使__金马新材料有限公司成为__企业又一领头雁;利用丰富的煤碳矿产资源,加大原石灰冲煤矿技术改造,提高开采技术,降低开采成本,促进企业提升。力争通过以上举措,实现“百亿产值乡镇
、亿元税收乡镇,产值十亿元企业”的工作目标。
一、加强指导扶持,农村文化建设迈上新平台。
夯实农村文化阵地基础。表彰了我区5个第二批“合格乡镇文化站”。大力营造文化建设氛围,引导和激励了农村文化建设投入,甘棠镇建成了我区第一个标准化多功能乡镇综合文化站,建筑面积达500平方米。30个示范村基本建成村级文化活动场所。其中大桥村、冈村、山岔、十字畈、越山等村的健身场地、村文化活动中心建设起步快、设施好、功能全,在全区起到了极好的示范作用。
加大扶持和争取力度。区财政设立20万元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目前乡镇申报工作已经结束,正制定资金分配计划。对上争取成效显著。全区14个乡镇文化站全部列入《国家“十一五”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规划》,为乡镇争取了“农民健身工程”等16个农村文化建设项目。
坚持“送文化”和“种文化”相结合。针对农民所求所需,开展“三下乡”活动,开展送文化下乡14场次,开展送电影下乡700余场次,捐赠图书3000余册。引导乡镇、村自主举办活动10余场。
二、坚持统筹谋划,文化体育活动呈现新亮点。
大型活动精彩纷呈。成功举办第二届__太平元宵灯会、首届太平猴魁茶文化旅游节、首届中国__“七夕情人节”等大型节庆活动。隆重开展了庆祝建市20周年暨铜黄高速通车系列文化活动。圆满完成了第十届中国__国际旅游节暨徽文化节各项任务,全国门球锦标赛、中国国际健走节和__区首届少儿艺术节精彩不断,影响深远。
群众文体活动丰富多彩。开展春节晚会、社区文化展示会等群众文化活动20余场次,举办羽毛球赛、乒乓球赛、篮球赛等体育活动近20场次。参加上级体育竞赛多次获奖,向上输送运动员6名。获得“安徽省体育彩票工作县级先进单位”称号。4月召开的全省体育社团工作会议,安排我局就群众体育协会工作进行了经验交流发言。
三、坚持有序推进,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
总投资500万元,建筑面积4993平方米的文化中心及青少年活动中心8月份落成并正式投入使用。总投资约120万元的__区室外群众健身中心开工建设。建设内容主要是两片塑胶灯光标准篮球场和群众健身场地,配备全民健身路径器材。目前场地已平整完毕,各项工作有序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继续推进,大会堂改造项目到位资金300余万元。争取省级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20万元,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专项经费补助20万元。获得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专项经费25万元。
四、加强整顿规范,文化市场管理有了新进步。
日常监管、年检和安全检查工作按时按质完成。全年开展法规学习座谈会6次,开展咨询活动3次,张贴通告、悬挂宣传横幅10余条,发放宣传材料1400余份。聘请文化市场义务监督员20名。继续严格实行网吧管理“两制度一办法”,全年出动检查人员594人次,检查文化经营单位527家次,处罚网吧违规经营17家次。与工商、公安等部门通力配合,开展“扫黄打非”集中行动6次。收缴非法图书58册、音像制品3168盘,销毁非法音像制品3000多盘。
五、完善基础工作,文化遗产保护取得新进步。
文保单位、博物馆日常管理安全有序。投资10万元,新建了精品文物陈列室,安装了监控设备。开展遗产保护宣传活动5次。查处非法买卖古民居构件案1起。启动了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对全区古建筑等进行了摸底调查。在太平湖北岸发现了沉入水底多年的“朱熹手迹”和祥符高山坡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
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成效显著。10月份,提请区政府公布了“轩辕车会”等14项第一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六、适度自我加压,目标考核任务全面完成。
【关键词】尿液分析仪;白细胞;探讨
【中图分类号】R4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7-0182-01
诊断泌尿系统炎症在临床上通常需要进行尿液白细胞检测,特别针对于妇科的附件宫颈炎以及阴道炎的检测,尿液白细胞检测的结果是女性各类炎症主要试验的指标之一。在对众多疾症的尿液白细胞检测中,如肾肿瘤、肾结核、肾小球肾炎、肾移植排斥反应、急慢性肾盂肾炎、尿道炎、膀胱炎、急性前列腺炎等急症,检测中尿液白细胞会明显增加。当前,在我国各大医院的临床尿常规检测工作中,最为常用的方法是尿液干化学的检查。尿液分析仪干化学法,是在微电脑控制下,以球面积分仪及双波长测定试纸条上的颜色变化为依据,给出实验的检测结果。
应用尿液干化学法检查最大的优势在于,实验操作方便快捷,灵敏度高,其通过“+”、“-”号这一种传统的表示方法,转变成半定量的报告方式,使得检测结果的精密性及敏感性大大地提高,不仅为临床检测尿液白细胞的快速诊断提供较为可靠的检测依据,还使检验工作人员从大量的繁杂的手工操作中解放出来。因而,其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验室中。但多年的临床实践结果表明,尿液干化学检查在应用的过程中,受到的干扰因素多,且在技术上难以对其进行有效的质量监控,导致了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并不是很高。如:临床上,直接应用尿液分析仪做荧光染色,再加上以流式细胞原理以及电阻抗技术,对尿液进行各种有形成分地定量分析,其分析结果趋于标准、可靠,但是仍然受到粘液中某些成分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偏差。而利用显微镜做镜检,可及时地发现尿液分析仪难以检测到的细微成分,或是可直观地纠正尿液分析仪检测中的某些错误报告。为了研究尿液分析仪检测尿液白细胞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在尿液常规检测白细胞中单独应用尿液分析仪及尿液分析仪联合显微镜镜检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进而对相关问题进行讨论。现做如下的报告:
1 临床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标本来源:本次实验所采用的标本全部选自我站门诊1000名育龄妇女的随机尿,均用一次性杯子盛装,在1h内送往实验室做检测。
1.2仪器及材料:BA600GENIUS 尿液分析仪、TL80-2 型离心机、MoticBA200双目显微镜, BA11B 尿液分析试纸、盖玻片、载玻片、过滤纸、试管、吸管。怀化汇通医学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本次实验的全部仪器、材料。
1.3 检测方法:
1.3.1 尿液分析仪检法:将准备好的尿标本取10ml于洁净的试管中,把试纸条全部浸入尿液中,时间统一规定为1s,然后取出试条,用过滤纸擦拭试纸条上的余液,进行预热后放置到尿液分析仪上,做好观察记录的工作。本实验以尿液分析仪这个检测设备为主,在实验中,首先,应用这种尿液分析仪,记录统计检测结果,最后检测的结果分析整理。在使用这种尿液分析仪时,必须严格按照仪器的使用标准展开实验。具体的实验检查操作按尿液标本中的尿液沉渣标准进行:首先,将已充分混匀的尿液倒入离心管至10ml的刻度,静置5分钟后,手持离心管倒掉上层尿液,用滤纸拭干试管口,将留下的沉渣尿液摇匀,取一滴滴到尿沉渣计数板上,计算白细胞数量。
1.3.2 显微镜镜检法:在经过尿液分析仪检测之后,应用(1)单独应用显微镜进行镜检实验操作。具体做法为:取剩余的尿液均倒入试管内,进行5分钟的离心沉淀,然后倒掉上层尿液,留沉渣尿液,用滤纸拭干试管口,摇匀试管中的沉渣尿液,以滴管汲取一滴于载玻片上,用盖玻片全面覆盖住,做显微镜镜检。(2)显微镜联合尿液分析仪进行检测白细胞。具体做法和以上的显微镜镜检有一点不同的是,操作过程中是尿液分析仪及显微镜做交替检测,做检测结果记录后,对结果进行分析统计,取均值。在这两种检测中,每一个实验需连续做10次镜检,取高倍镜视野下的白细胞平均值,以保证实验检测结果的精确度。
1.4白细胞呈阳性的判断标准:显微镜镜检中白细胞呈阳性的判断标准以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操作,按照WBC的参考范围做最后确定:成人;男性为0~6个,女性为0~14个,儿童:男性为0~3个,女性为0~4个。基于这个参考值范围,高于参考值的呈阳性,低于参考值范围的成阴性。而应用尿液分析仪做白细胞判断的标准,以打印出来的结果为标准,白细胞+ 或 + 以上的呈阳性,反之,则呈阴性。
2 结果
通过对1000份尿液标本尿液分析仪与显微镜检查中得白细胞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具体的检测结果如下:
尿液分析仪检出阳性尿样530例;显微镜单独镜检检出尿液白细胞中呈阳性的有492例,显微镜与尿液分析仪联合检出阳性尿样496例。临床中,显微镜镜检的数据是相对可靠、完整的。因而尿液分析仪联合应用显微镜检测白细胞呈阳性的例数,接近于显微镜镜检检测出的例数,其的假阳性相对减少,白细胞数与全国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操作的WBC的参考范围接近。因此,显微镜检测白细胞结果比尿液分析仪检测白细胞的结果更准确,尿液分析仪与显微镜联合应用能使检测结果更加准确、科学。
3 讨论
3.1 尿液分析仪检测白细胞的原理:不管是应用尿液分析,还是其它的尿液检测设备,其所采用的试纸条检测,均具有一致性。由于试纸中含有重氮盐、吲哚化合物以及其它的物质,中性粒细胞中含有酯酶,能与重氮盐、吲哚化合物以及其它的物质起化学反应,最终生成紫色的物质,与酯酶的活性成正比,临床上通过根据这种原理计算出白细胞的数量,其最大的优势在于,就算粒细胞已经破坏或者崩解,还可以进行检测。
3.2 影响尿液分析仪检测白细胞的因素:
3.2.1 检测的尿液标本放置时间过久,导致尿液中的白细胞沉淀,与镜检法的结果不符合。
3.2.2 试纸条进入尿液的时间不足或更长,未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导致试剂在尿液中扩散,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3.2.3试纸条只与酯酶产生反应,不与淋巴细胞等反应。如果患者尿液中有淋巴细胞时,会导致假阴性产生。
3.2.4服用利福平等会使尿液的颜色变异常,产生假阴性。
3.2.5 女性的尿液标本中受到白带的污染,会导致干化学检测中的白细胞产生假阳性。经检结果以黏液及上皮细胞为主,这就造成检测结果的差异。
对于以上影响尿液分析仪检测白细胞的因素,临床医生必须在检测过程中严格按照实验正规步骤进行,在判定结果的临床意义上,要有高度的认识。特别是对一些微量报告,应有谨慎的态度,对于女性患者,应结合其的日常临床的各种症状,做进一步地复查,以排除白细胞假阳性。在展开检测试验之前,检验医生应该开展临床实验的注意事项的讲座,对尿液标本的基本要求、影响因素、参考值以及临床的意义进行详细地讲述,增强每一个检验员的责任心。在条件循序的范围内,可邀请临床试验的相关检验人员到临床科室,定期的开展经验交流和讨论,这样不仅可以活跃学术的氛围,还可以增进彼此间的了解,对检测试验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3.3 尿液分析仪联合显微镜检查的必要性分析:通过对本站1000例育龄妇女的尿液标本检测白细胞的检测结果来看,尿液分析仪联合显微镜检查的结果准确性搞,精确度搞,假阴性率小。因此,在临床上,这两种方法的联合应用价值高。在检测中,尿液分析仪对每一个尿液标本的检测步骤相一致,未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检测的结果重复性较好,定量化较强,容易进行质量的监控。尿液分析仪可以进行多项检测,提供检测参数,但这两者在检测中,受到的干扰因素较多,如上述提到的几种干扰因素,因而,会出现假阳性结果,导致检测实验的结果,一致性差。在这种情况下,联合使用显微镜,能对检测中的错误进行纠正,给出正确的判断。显微镜镜检虽准确,但是仍然会受到部分因素影响,如。检验操作员以及周围环境等。在目前大任务量的检测实验中,较于尿液分析仪的单独使用,联合显微镜可解决差异较大的检测结果。至今为止,任何一种检测仪器还无法替代显微镜进行尿液白细胞检测,尿液分析仪只能作为临床标本的一种筛查手段,对于差异较为明显的标本,应用显微镜是非常必要的。目前,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在不断的发展,各种新型的仪器不断地投入到临床治疗中,运用仪器进行必要的检查是应该的,但是,医护人员不应该对仪器产生过多的依赖,特别是检验人员,应熟练的掌握显微镜的各种镜检技能,从中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从众多影响尿液白细胞检测结果的因素中找出突破点。
4 总结
综上所述,在临床检测尿液白细胞的试验中,尿液分析仪虽操作简便及速度快等优势,但较于显微镜镜检的结果,还是存在一定差距。当前,我国的医疗器械不断的被应用到临床上,但很多医疗设施是无法代替显微镜的,显微镜凭其高精确度的检测优势,一直在临床检测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徐银萍,王胜奎.尿液分析仪与尿沉渣镜检两种方法的比较分析[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6,(3)
[2]朱辰,王鹏飞,杨琛.尿干化学法及尿沉渣镜检等手工法对 2005 年浙江省军校招生体检尿液中部分成分的对比分析[J].中国疗养医学,2006,(3)
[3]赵振军,郭玉芬.尿分析仪与尿沉渣中白细胞数量误差对比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8,(7)
[4]刘亚隽.尿液干化学分析法与尿沉渣镜检两种方法的比较[J].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8,(9)
[5]熊立凡,李树仁.临床检验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61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08年工作回顾
2008年,是本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一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攻坚克难,开拓进取,圆满地完成市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主要任务。预计生产总值完成230亿元,增长21%;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47亿元,增长50.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5亿元,增长62.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200元,增长19%;农区居民人均纯收入7830元,增长20.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亿元,增长23.3%。
工业经济总体保持增长,发展后劲继续增强。围绕产业延伸升级多元,积极组织实施了一批起点高、规模大、技术装备先进的重点项目。制定出台煤炭洗选焦化等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地方煤矿技术改造进度加快,有6家企业达到煤矿质量标准化要求。洗煤企业通过整合,生产规模和技术工艺进一步提升。神华乌海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成立,标志着我市诞生了产值过百亿元企业。神华集团二期项目、西部煤焦化等10个百万吨新建在建煤焦化项目正在推进,焦炉煤气等深加工项目前期工作有序开展。君正科技40万吨聚氯乙烯和40万吨烧碱一期、乌海化工30万吨聚氯乙烯和30万吨烧碱等项目进展顺利。海吉氯碱重整工作稳步推进,政府掌握了主动权。京海2×30万千瓦煤矸石发电机组、神华集团2×20万千瓦发电机组项目扎实推进。投资2亿元实施电网改造,扩建5个变电站,新增供电能力70万千伏安。西水创业扩建、恒业成有机硅、海美斯陶瓷、国泰陶瓷等一批项目建设步伐加快。加大经济开发区建设力度,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聘请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编制全市工业经济发展规划,高标准编制完成三个经济开发区发展规划。正式启动六五四精细化工园区建设。及时出台应对经济下行的九条政策措施,率先在自治区启动电力多边交易,大用户直供电开始实行。研究制定进一步应对当前工业经济面临困难的意见,在担保贷款、稳定就业形势等方面实施优惠政策。各区、各部门多方联动、多措并举,帮助企业克服困难。预计160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完成132亿元,增长22%。招商引资规模、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全年实施国内招商引资39项,引进国内到位资金59.8亿元,增长28.6%,利用外资651万美元,预计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2000万美元,增长22.3%。
节能减排力度加大,安全生产形势好转。严格落实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完成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工作。推动现有企业技术改造和清洁生产,加强节能减排统计、监测、考核体系建设。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和工艺,关停取缔小洗煤、小白灰、小化工、小非煤矿山等企业394户。既有建筑节能改造4.5万平方米,新建建筑全部实施节能措施。开展“迎奥运绿化美化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百日行动”,启动新一轮“蓝天工程”和城区二氧化硫达标专项整治工作,空气质量明显好转,三个城区二级以上天数均超年度目标。预计全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6.9%,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削减4.47万吨和0.1249万吨,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未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全年事故死亡人数下降6.7%。地方煤矿生产连续三年实现零死亡。
以新区建设带动城市建设整体推进,面貌发生新变化。按照实现城乡规划全覆盖的目标,聘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完成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甘德尔山生态景区、滨河新区二、三期、滨河西区概念性规划,开展了中心城区概念性规划、新农区建设、水系、绿地、旅游、物流园区、建材城、艺术中心等60多项规划设计工作,完成滨河新区中心商务区、龙游湾湿地公园、乌珠慕主题公园等40多项专项规划设计,为未来城乡建设和空间布局调整提供了科学依据。
完成甘德尔山旅游道路、海北东街、黄河西街、乌达胜利东街、海南经济开发区道路等22条道路新建、改造工程,新建城市道路面积34.6万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达到12平方米。通过新建水源井、换热站、热源厂,城市供水、供热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集中供热率达到74.3%。新增煤气入户4006户,完成天然气入城工程,结束乌达、海南无管道供气历史,全市供气普及率达到53%;改装出租车使用天然气700辆。城区主要街路新增路灯、景观灯523盏。加大城区拆迁改造力度,拆迁4050户,拆迁建筑面积54万平方米;新建续建建筑面积312万平方米,城镇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9.5平方米。开工建设、改造神华墨玉广场、法制公园、滨河公园、翰墨苑公园。海勃湾城区新增绿地42块。大规模推进滨河新区一期建设,一批高档住宅小区建成并开始销售,行政中心投入使用,体育中心、蒙中医院、滨河中学等项目加快建设。强化土地收购储备工作,收储土地61.4万平方米;加强土地整理和地质环境整治,促进土地集约利用。加强城市管理,开展市容市貌综合整治,拆除违法违章建筑5.7万平方米,规范了户外广告管理。
第三产业有新的发展,辐射带动作用增强。商贸流通等服务业发展较快,商品市场体系建设稳步推进,消费环境进一步改善。通过专业市场、交通运输、物流配送、教育文化、休闲娱乐等基础设施建设,生产性、生活性流通服务网络更加健全。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30亿元,增长62%,占第三产业投资比重的76%。金融市场平稳运行,存贷款总量较快增长,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为245.6亿元和138.3亿元,分别增长49.3%、14.6%。加大对中小企业融资和自主创业支持力度,担保贷款2亿元。成立中小融资机构51家,其中典当行9家,投资公司40家,小额贷款公司2家。乌海神华海南物流园和乌海海勃湾物流中心项目前期工作有序进行。旅游、中介、信息和社区服务等新兴服务业蓬勃发展。海勃湾长青社区获商务部“全国社区商业示范小区”称号。预计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77.5亿元,增长19.5%,区域服务中心城市作用增强。
新农区建设有新的进展,城乡一体化步伐加快。完成全市农区基本情况普查和新农区建设规划。加强农区居民就业培训,引导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1万人。提高农区居民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水平,农区居民在医疗、社保、就业、教育等方面享受与市民同等待遇。实现“粮改菜”面积1500亩。设施农业生产水平进一步提高,新增葡萄面积3300亩、温室350亩,葡萄种植、温室建设和规模养殖的公司化比例达到70%以上。农牧业产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汉森、双清、田野、云飞、新时针等一批龙头企业迅速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7亿元。乌海被评为全国优质葡萄生产基地,2个葡萄品种被评为“中华名果”。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14个。加大支农惠农力度,发放各类补贴资金528.5万元。预计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2.5亿元,增长9%。
基础设施建设大规模展开,生态建设深入推进。海勃湾至石嘴山惠农二级公路一期工程完成16.1公里,新地至西来峰经济开发区78公里运煤二级水泥公路、110国道海勃湾至阿盟界麻黄沟段8车道拓宽改建工程开工建设,海南至乌达6车道扩建工程完成前期工作,新建农区公路22.1公里。包兰铁路乌海段电气化改造工程有序推进,海勃湾至公乌素铁路改造工程前期工作进展顺利。海南经济开发区铁路专用线已完工。乌海机场顺利移交内蒙民航机场集团公司,开通至西安航班,旅客吞吐量达7.4万人次。理顺海勃湾垃圾处理、医疗废物处理、污水处理和滨河新区自来水管理体制,海勃湾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完成前期工作,乌达污水处理厂完成配套管网建设并投入运行,乌达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即将完工,海南污水处理厂建设进展顺利,全市污水处理率达到64.5%。
生态建设步伐加快。完成生态治理面积9.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3.8%,新增园林绿地面积49.8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0.6平方米。四合木硬枝扦插繁育获得成功。完成千里沟水库主体工程,白独贵湾生态治理步伐加快。完成国家林业重点工程年度任务,青少年生态园、乌达西山绿化项目稳步推进。启动甘德尔山、卡布其沟和高速公路生态绿化用水水源建设,开工建设石大门沟淤堤坝系工程。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工程前期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国家发改委正式立项,开工审批即将完成,已成立工程建设管理局,库区移民搬迁完成1500户。
高度关注民生,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完善和落实各项促进就业的优惠政策,加大帮扶就业困难群体的工作力度,推行“创业培训+小额贷款+项目支持”模式,以创业促就业。培训劳动力1.5万人,提供就业岗位1.7万个,实现新增就业904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全年申报登记的“零就业家庭”全部“清零”。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各项社会保险覆盖面继续扩大,待遇水平提高。落实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政策,人均增加98元。被征地农区居民按农垦企业职工纳入养老保险统筹。妥善解决原国有、集体以及劳服企业未参保职工遗留问题,有近万人受益。新型农区合作医疗与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并轨,形成了城乡统一的医疗保障体系,参保人数达到19.8万人。提高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支付比例,将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7万元,取消病种目录,参保职工负担比例由41%降低到37%。市政府投入1200万元,开展了城乡大病医疗救助工作,已救助6973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得到缓解。取消居民卫生费、垃圾处理费、个体工商户工商费和集贸市场管理费。进一步理顺供热价格,大幅度提高供暖补贴标准。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由560元提高到680元。加大劳动执法监察力度,追讨拖欠工资2555万元。规范并较大幅度地提高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地方津补贴,为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调增了生活补贴。
继续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每月200元提高到220元,其中A类人员补助标准由236元提高到500元。提高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发放贫困大学生救助金和市长助学金101万元,确保贫困大学生顺利入学。海勃湾区老年公寓一期工程进展顺利。社区建设进一步加强,新建、改扩建12个社区,建成4个示范社区。
加快采煤沉陷区和棚户区搬迁改造工程建设,完成投资8.2亿元,新建住房126万平方米,已入住1300户。配套建设廉租住房744套、3.7万平方米。提高廉租住房租金补贴标准,全年累计发放补贴资金180万元,在自治区率先实现人均住房15平方米以下低保户应保尽保。
社会事业有新的进展,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进一步加大教育改革力度,理顺市、区办学管理体制,积极推行校长聘任制、教师结构工资制,选派优秀校长到发达地区挂职锻炼,投入100万元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全面清理整顿各类学生托管机构,排除安全隐患。免除了低保家庭学生在高中阶段教育和乌海职业技术学院学习的学杂费、住宿费、教材费。基础教育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两基”达标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出台加快普通高中建设的意见和普通高中教学质量奖励办法。乌海学院顺利通过教育部首轮人才培养水平评估验收,获得“良好”档次。市职业技术学校通过国家重点职业学校验收。启动民族教育每年50万元的专项补助资金,消化民族教育部分债务。加大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实施了海勃湾区第九小学、乌达棚户区中小学校和海南区中学等一批新建、扩建工程。公共卫生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完善市、区医疗机构管理体制,职业病院和精神卫生中心上划市级管理,全面加强与北京等地区卫生系统的合作交流。开工建设血站实验楼,市人民医院外科楼投入使用,建成7所标准化社区卫生中心。全力做好手足口病防控工作,食用“问题奶粉”婴幼儿筛查救治及时有效。连续三次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开展,成功举办第二届黄河明珠•乌海文化节,被中国书协命名为“中国书法城”。乌海电视台播出频道实现全面改版,完成海勃湾地区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成功举办了全国汽车场地越野锦标赛乌海分站赛等赛事,竞技体育在自治区青少年锦标赛上取得好成绩。自治区第十二届全运会筹备工作有序进行。科技综合实力不断提升,一批项目获得国家和自治区级奖励。完善人力资源开发政策体系,广泛吸纳使用人才,全年引进各类人才360名。信息化工作快速推进,完成政务信息化二期工程和数据平台建设。
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市政协的监督,认真听取各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意见,支持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等人民团体开展工作。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政协委员提案342件,办复率100%。深入开展“五五”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得到加强。贯彻《突发事件应对法》,抓好应急管理各项任务的落实。市长热线、行风热线收到实效,政务公开步入法制化轨道,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有新提高。不断完善建设工程招投标、经营性土地招拍挂、政府采购、产权交易、医药购销等制度,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取得新成效。
深入推进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理顺市区财政收入分配关系,调动了区级政府的积极性。城市建设投融资和土地储备体制进一步完善。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177家市直事业单位中的122家实行了全员聘用制。第二次经济普查工作全面展开。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强食品药品等重点领域的安全监管,启动建设市食品检测检验中心。加大工作力度,深入开展主要领导干部接访和下访活动,方便群众就近就地反映问题。积极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维护稳定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得到加强,连续两年保持自治区先进行列,得到国家和自治区的表彰奖励。积极支援四川汶川抗震救灾,组建卫生防疫队赴灾区开展灾后防疫工作,向灾区捐款2514万元。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得到加强,继续保持自治区先进行列。双拥优抚、民族宗教、侨务外事、档案史志、防震减灾、人防、无线电管理、红十字、老龄和残疾人事业等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各族人民团结拼搏实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奋斗在各条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向驻市单位、指战员、武警官兵和政法干警,向所有关心支持乌海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主要是经济发展方式没有实现根本性转变,产业层次低,过度依赖资源,抗风险能力弱;经济总量还不大,产业规模比较小,企业装备水平不高,竞争力不强;节能减排压力还很大,安全生产仍存在隐患;城市品位、功能有待进一步提升,三区城市发展不平衡;传统服务业层次较低,规模偏小,新兴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城乡一体化改革还需进一步深化;就业、就学、就医等民生问题离群众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政府自身建设还需加强,形式主义、、腐败现象等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与此同时,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市经济受到巨大冲击,市场需求不足,产品价格下降,支柱产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针对实际存在的问题,我们将认真研究,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09年工作安排
2009年是建国60周年,是全面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重大。总体工作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富裕文明和谐生态乌海为目标,全面贯彻落实市委五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准确把握形势,积极应对危机,充分发挥优势,做大经济总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产业延伸升级多元,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围绕建设区域服务中心,加快生产业发展,增强第三产业服务功能;加快教育、卫生、科技、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更加注重民生,高度关注弱势群体,进一步提高全市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发展“生态、高效、特色、精品”城郊型现代农业;全力做好节能减排和安全生产工作;推进高品位城市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做好“水”、“绿”、“山”的文章,努力打造生态绿洲山水园林新型工业城市。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确保增长20%;地方财政总收入增长2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6.8%;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削减1.32万吨和0.02万吨;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好转;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20%,农区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4%;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
实现上述目标,重点要做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充分发挥固定资产投资的拉动作用,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建设达到新水平。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机遇,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确保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0亿元。进一步完善城市路网体系,推进城际快速通道建设,加快110国道海勃湾至阿盟界麻黄沟段8车道拓宽改建工程、海南至乌达22.3公里6车道扩建工程。启动海勃湾至海南8车道改造工程前期工作,建成海南城区段1.9公里。全部完成海勃湾至石嘴山惠农二级公路,续建新地至西来峰经济开发区运煤二级公路工程。新建高速公路乌海出入口,继续加大新农区道路建设,启动矿区水泥道路建设。支持包兰铁路乌海段电气化改造项目,加快海勃湾至公乌素铁路改扩建工程。大力支持公交事业发展,加强公交场站建设,建成海南区客运站。海勃湾、乌达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建成并投入运行,做好扩建海勃湾污水处理厂前期工作。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要投入运行,启动乌达区、海南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项目。加大城农电网改造力度,新建海南区110千伏变电站,完成包兰铁路乌海段电气化供电、棚户区改造供电等工程。支持乌海北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增强环网供电能力。
加大生态治理力度,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市政府安排生态建设资金3亿元以上,实施以通道、景区、园区绿化为重点的林业生态建设工程21项,完成人工造林3万亩。继续推进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白独贵湾等生态建设项目。加强海勃湾城区北部水源涵养地保护,建设生态林、经济林,抓好乌兰布和沙漠锁边林、城市防护林、青少年生态园、乌达西海子水库和西山绿化建设。实施京藏高速公路乌海段绿化防护林建设工程,形成8排25米宽、59公里长的乔木、灌木林带。围绕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工程的开工建设,努力做好各项工作,建设库区景观带和甘德尔山生态景区道路、供水、绿化等工程。
实施好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一是加大力度做好项目前期准备工作,统筹本级财力,安排好配套资金,全力争取项目。二是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协调,扩大信贷规模,支持项目建设。积极发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和小额贷款公司,吸引股份制银行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改善信贷环境。三是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积极带动社会投资。四是加大项目资金的监管力度,确保资金落到实处,提高建设效率。
以项目建设为中心,以招商引资为抓手,采取定向招商、以商招商的方式,大力引进资源深加工和非本地资源的高新技术项目,承接产业转移项目。加强同重点科研院所、协会、商会以及其他中介机构和社会组织的联系,使之成为促进产业发展、实现产业多元的重要渠道。举办多种形式的招商推介会,承办全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等与我市产业有关的协会会议。
(二)应对挑战,加快调整,在做大工业总量、转变发展方式上取得新突破。工业是我市的优势和特色,是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途径和主要抓手。一是进一步落实好支持工业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通过供电、信贷、行政事业性收费、税收、用地、运输、就业安置等方面优惠政策,全力支持符合条件的停产企业尽快恢复生产,鼓励和帮扶重点项目顺利推进。二是实施重点项目带动战略,促进产业延伸升级多元。认真落实工业经济发展规划,按照“做大、做长、做高、做强”的思路,继续做大总量,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业层次,促进产业多元。全年计划实施重点工业项目27个。提高煤炭开采和综合利用水平,完成34家地方煤矿技改任务,争取全部达产。提高洗煤行业生产水平。全力支持神华集团投资50亿元的二期项目顺利实施,加快10个百万吨煤焦化项目建设进程,力争早日达产达效,形成国内重要的煤焦化生产基地。大力发展煤焦油深加工、煤气制甲醇、苯加氢等项目,抓好黑猫炭黑16万吨炭黑和西部煤焦化20万吨甲醇等项目,启动神华乌海能源公司煤焦化深加工园区建设。提高氯碱化工产业集中度,扶持君正、乌海化工等氯碱化工企业,引进战略投资促成海吉氯碱做大做强。争取聚氯乙烯产能达到100万吨左右,形成国内重要的氯碱化工生产基地。支持海亮集团8万吨聚氯乙烯深加工项目,培育一批精深加工项目。积极发展硅化工产业,加快中成有机硅项目建设进度,促进中玻集团100兆瓦太阳能光伏电站和25兆瓦非晶硅电池项目尽快建设。支持京海电厂2×30万千瓦煤矸石发电机组、神华2×20万千瓦发电机组尽快建成投产,抓好华电2×60万千瓦热电联产和乌海热电厂2×35万千瓦发电机组前期工作。加快西水、包钢西北创业、赛马集团等水泥项目建设,水泥生产能力达到400万吨。开发高档玻璃等深加工产品,促成蓝星集团浮法玻璃生产线项目搬迁新建扩能。大力发展金属镁及镁合金产业。推动黄河工贸与包钢合作的200万吨钢铁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积极引进钢铁、五金机电深加工项目。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发展非本地资源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支持海美斯陶瓷和国泰陶瓷外墙砖、工艺陶瓷项目,扶持发展符合产业政策的腐植酸产业,鼓励煤矸石、煤系高岭土的开发利用。引导鼓励现有企业实施自主创新,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增强竞争力。三是市政府安排3亿元资金,加大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变开发区面貌,改善投资环境。制定经济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功能划分,合理布局三个经济开发区的主导和配套产业,高起点做好乌达精细化工园区、拉僧庙化工园区、海勃湾高新技术园区和五金机电园区规划建设。进一步理顺经济开发区管理服务体制,提高管理服务水平。组建并完善煤焦化、氯碱化工等行业协会,形成自律规范机制。
(三)更加重视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全力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启动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工作,争取成为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市。加强基础建设,强化目标责任管理,加大监管力度,确保完成节能减排任务。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通过多种形式的企业联合重组,实现资源综合利用。在企业、经济开发区、社会各层面全面推广清洁生产和循环利用,鼓励光伏太阳能技术和节能产品在全社会推广使用,建设节约型社会。继续淘汰污染环境、浪费资源的小企业和落后产能,巩固关停小企业成果。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严格执行能评、环评审查和“三同时”制度。加大建筑节能改造力度,逐步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和施工现场混凝土搅拌。鼓励使用新型墙体材料,结合15万平方米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完成主要街路建筑外立面改造。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对煤焦化、电石、铁合金等重点行业的环境监管,严查违法排放行为,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水质达标率达到95%以上。加强沿黄企业环境监管,强化废水循环使用。继续加大“蓝天工程”和城区二氧化硫达标专项整治力度,城区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海勃湾城区达到290天,乌达、海南城区达到230天。
以“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建设年”为契机,进一步理顺市、区安全生产监管体制,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问责制。完善安全评价中介机构招标和安全评价考评报告制度,大力实施安全生产综合治理,重点抓好煤矿、非煤矿山和化工企业等高危行业的安全生产和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综合运用经济、行政、法律手段,推动企业技术进步,提升企业安全生产能力。完善安全保障设施,配置与产业特性、产业规模相适应的应急救援力量。加强重大危险源监控,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促进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稳定好转。
(四)以滨河新区建设为龙头,全面推动全市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再上新台阶。以建设生态绿洲山水园林新型工业城市为目标,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加快城区外收内张、扩容提质。发挥规划的核心作用,高质量、高标准完成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配套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和覆盖全市的路网、给排水、园林、特色街路、城市亮化、旅游景区等专项规划。继续做好滨河二、三期和滨河西区、库区、水系景观规划。
发挥滨河新区的龙头带动作用,促进城市整体品位提升。加快滨河新区重点项目建设步伐,建成体育中心、滨河中学、蒙中医院,开工建设艺术中心、节能减排安全生产中心,完成滨河景观工程。完善政策措施,鼓励人流、物流、信息流向滨河新区集中,增强服务功能,方便百姓生活,提高新区入住率。加快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改造海勃湾区东环路、青年路,完成甘德尔山生态景区道路建设和海勃湾南立交桥改造工程,开工建设桌子山街至110国道连接新旧城区道路改造工程。市政府分别安排1亿元资金,加快乌达、海南区城市建设步伐,全面实施乌达区神华大道、爱民街、安居街、建设路、团结北路等城区路网改造建设工程,打通内环主次干道;改造海南区巴彦乌素街、黄河路、公乌素街和公乌素镇建设街。加快城区拆迁改造步伐,集中解决城区拆迁改造遗留问题,确保建设项目顺利实施和搬迁户及早回迁。继续改造城区供水管网,提高供水保障能力。加快热网三期工程建设,满足新增住房供热需求。加快推进海勃湾城区煤气与天然气并网置换工作,全面加快出租车天然气改装,逐步推进公交车使用天然气。
加大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力度,努力改善人居环境。高品质完成翰墨苑公园改造和滨河公园、法制公园、神华墨玉广场建设,开工建设乌珠慕公园,规划在海勃湾城区南部新建公园。完成乌海大街、青年路、海拉路等绿化带改造。开工建设纳仁河水系和两岸景观工程,形成240万平方米水面。进行行政中心广场、体育中心周围、南立交桥两侧、滨河景观带等绿地景观建设。全力打造特色精品街,实施和平美食街等专业特色街路规划改造。抓好城市亮化工程,做好城区内重点区域、重要节点、主要街路、公园和广场等亮化工作。进一步加强广告牌匾的集中统一规划改造。实施城市防洪水系改造,逐步启动东山、摩尔沟水系和龙游湾湿地公园建设。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开展数字城管信息平台建设,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完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继续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动员全民参与,为争创全国卫生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和全国园林城市打好基础。
(五)以加快生产业发展为重点,推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坚持“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结构提升”原则,落实好自治区的“六十条措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社会投资,重点支持生产、生活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项目。以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库区景观建设为契机,加快甘德尔山生态景区工程建设和金沙湾基础设施改造进度,打造特色文化旅游品牌。制定和完善鼓励居民购房、扶持开发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推动房地产业健康稳定发展。加快发展以生产资料为重点的现代物流业,开工建设以汽车交易、建材、装饰材料、五金机电、矿山机械等为主的乌海海勃湾物流中心。力争启动乌海神华物流园建设,建成集仓储、商贸、配送、信息为一体的多功能物流园。规划建设乌海海勃湾农产品批发中心和食品加工城、乌海呼铁局海南物流园、乌达经济开发区物流园,改造公乌素果品批发市场。启动粮库搬迁工作。理顺物业管理体制,强化区级政府物业管理责任,完善物业发展措施,规范物业收费标准,扶持优质物业公司拓宽服务范围,加强无物业小区的管理。大力发展中介、信息、社区服务业,加快二手房交易市场建设。启动“数字乌海”试点城市建设,完成城市建设和地理信息数据库等基础项目建设,完善政法、公安、煤炭、危化、消防、应急指挥、远程教育等信息系统,建成市政府政务指挥平台,推动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建设。
(六)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大城乡一体化建设力度。按照“转移、减少、集中、富裕”的总体思路,加快落实新农区建设规划任务。市政府安排新农区建设专项资金3000万元,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整合各类支农项目,继续加大农区道路建设力度。推进农区行政村整合,确保10万亩的基本农田。继续实施优势产业补贴政策,支持和引导葡萄、蔬菜、肉禽蛋三个主导产业发展壮大。加大设施农业建设力度,新增葡萄面积5000亩、日光温室400亩。制定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农业产业化,鼓励支持龙头企业、现代农业公司、农区经济合作组织发展。加强农畜产品安全工作,建设农产品检测中心、饲料检测室。通过培训转移、政策扶持等措施,实现农区人口向高效农业园区、中心村、专业村和非农产业转移,鼓励乌海籍农区人口向城市转移,严格控制农区新增户籍人口。建立健全各类提高农区居民公共服务水平的制度,全部完成新型农区合作医疗与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并轨,城市居民养老保险覆盖到农区居民。提高农区居民收入,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使农区居民和城区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七)保障和改善民生,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市人民。就业是民生之本。要把扩大就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优化就业环境。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就业援助长效机制,切实解决就业困难群体再就业问题,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制定鼓励企业吸纳乌海籍劳动力就业的政策,扩大就业规模,城镇新增就业岗位6000个。争取成为国家创业带动就业试点城市。大力推进社保、就业服务设施建设,新建改建扩建一批社区服务设施,建成10个3000平方米以上的社区综合服务示范中心,完善社区服务功能。继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待遇水平,投入1500万元启动全市居民养老保险,逐步实现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提高医疗保险待遇,降低个人负担比例。建立财政补助制度,年内解决关闭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纳入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统筹问题。加大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工作力度。继续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补差标准,补助标准提高30元,达到250元,补差标准提高20元,低保对象中的残疾人每月增加50元生活补助。继续开展城乡特困群众医疗救助工作。全面落实优抚安置政策,发展社会福利事业。落实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完善农民工工资保障制度。依法规范劳动用工行为,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完善城镇住房保障制度,建立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重点解决特殊困难群体和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年内全部完成采煤沉陷区居民搬迁工作。积极稳妥地推进棚户区搬迁改造工程,新开工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搬迁入住11000户。紧紧围绕“建得好、搬得出、拆得掉、住得稳”的目标,创造条件,加大力度,逐步解决被搬迁居民劳动、就业、社保、医疗、教育、交通、物业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对鳏寡孤独老人、退休人员和生活特别困难的公病亡遗属、残疾人、低保户等采取更加优惠的政策,真正把这项民心工程办好。加快限价房和廉租住房建设,切实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进一步扩大住房公积金归集覆盖面,提高住房公积金缴交比例和使用率,为广大市民购房提供资金支持。
(八)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提高城市文明水平。继续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强化素质教育,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按照优质、均衡、高效的原则,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幼儿教育逐步实行“政府主导、公办为主、社会力量参与”的新体制,加快幼儿园建设,提高适龄幼儿入园率,打造我市教育新亮点。全面巩固“两基”达标成果,结合棚户区改造,加大布局调整力度,提高教育资源使用效率。坚决压缩核心区域学校规模,严格控制学校班容量,加大校长、教师培训力度,逐步保障少年儿童平等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在全市教育系统推行绩效工资、竞聘上岗等制度,搞活用人机制,广泛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强实训环节建设,争取建设三区的职业技术学校,抓紧进行乌海学院二期工程前期工作。继续努力办好民族教育,推动民族教育专项资金扶持工作经常化、制度化。加强高中阶段教育,全面落实工资、编制、聘用、奖惩、考核、校长负责等制度,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注重师德建设,打造名师队伍,促进高中教育有质的提高。加大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办学条件,开工建设市十中综合教学楼、蒙古族中学体育艺术楼和塑胶操场,配套完善市特殊教育学校基础设施,新建海勃湾区第五小学、和平街小学、乌达区巴音赛街小学、十二中综合教学楼,完成海南区中学扩建工程。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调整优化卫生资源布局,深化医院内部管理机制创新工作,全面调动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大幅度提高各医疗机构服务水平,完善社区、农区、卫生、计生服务网络,努力为城乡居民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为500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复明手术,创建白内障无障碍示范区。开工建设市人民医院内科楼、市妇幼保健院综合楼。积极推进食品药品放心城市建设。围绕庆祝建国60周年,举办好各类大型文化活动,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扩大我市“中国书法城”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大书法城建设投入力度,引进书画人才,培养书画创作队伍,努力推出名人名作,进一步打造特色文化品牌。认真做好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加大秦长城遗址、桌子山岩画群、新地古墓群等重点文物的保护力度。以满足群众体育健身需求为目标,加大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力度。加快推进自治区第十二届全运会筹备工作,承办一批国家和自治区级体育赛事。鼓励自主创新,重奖科技项目、科技企业和科技人才,支持以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所为载体的中试基地等产学研项目,充分发挥科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健全留住人才、使用人才、鼓励人才的工作机制,积极引进培养储备紧缺急需人才,同时也要严肃编制纪律,严格控制财政供养人数。发展广播电视事业,以打造自治区西部强势媒体为目标,建设一流装备。开办蒙语广播节目,提高新闻宣传能力,广播电视覆盖率力争达到100%。继续推进国有资产管理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关心和支持老龄、残疾人事业发展,建成儿童福利院并投入使用,启动建设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全面落实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完善利益导向政策体系,提高全市无固定收入的计划生育对象奖励扶助标准,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启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程,落实《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各项创建任务。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强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继续办好全市第三届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
依法推进民主政治建设,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主动加强与人民政协的沟通和协商,切实做好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的办理工作。发挥好工会、共青团、妇联的桥梁纽带作用,广泛听取各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接受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切实增强监督合力。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加强城镇基层政权、基层自治组织建设,完善以职代会和厂务公开为基本形式的职工民主管理制度,做好第七次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抓好“五五”普法工作,提高社会公众的法律意识。全力维护社会稳定,积极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注重从源头上调处和化解矛盾,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进一步增强群众的安全感。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面推进“科技防控城市”工程,进一步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启动司法救助工程,推进并规范国家赔偿制度。提高户籍准入门槛,严格控制城市户籍。加强新闻出版、双拥优抚、民族宗教、侨务外事、档案史志、防震减灾、人防、无线电管理、红十字等工作。
三、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以集中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坚持执政为民,依法行政,推进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建设。
提高工作效率,建设服务政府。着眼于高效便民和增强服务意识,更好地为群众办事、为企业服务。进一步加大市、区、镇政府政务公开力度。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投资项目审批程序,扩大并联审批、告知承诺的范围,缩短审批时限,建立以监督行政审批为主的电子监察系统,提高审批透明度和审批效率。加强效能监察力度,切实改进行政管理和服务,开展“优化发展环境”活动。全面加强公务员和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大兴求真务实和调查研究之风。狠抓工作落实,确保政令畅通,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和,精简不必要的会议、考核、培训和评比达标活动。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增强政府网上办事功能,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提高工作透明度。健全社会管理体制,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能向基层和社会事业倾斜,提高社会事业的服务水平。完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机制。推进政务服务中心和部门服务窗口建设,为群众提供便捷、优质、高效的服务。
认真履行职责,建设责任政府。面对严峻形势和诸多困难,集中精力抓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深化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健全联动机制,增强快速反应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畅通渠道,完善工作机制,强化责任追究,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诉求,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制教育,推进依法治市进程,把依法行政的理念贯穿于政府工作的方方面面。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管物,建立健全科学的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确保政府工作人员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文明执法水平,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注重综合执法与专业执法相结合,积极探索行政许可权的相对集中行使,整合执法资源,提高执法队伍素质。认真做好行政复议工作,探索以和解、调解等方式解决行政争议。进一步理顺市、区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监管职责。进一步完善市、区财政体制,清晰市、区政府间收入与支出责任划分,使财权与事权相统一。
省政府召开这次重点服务业城区现场工作会议,是在调查研究、充分准备的基础上确定召开的。会议的主题是按照培育服务业三大载体的要求,专题研究城区服务业发展工作。这既是贯彻党的十七大和省九次党代会精神的具体行动,也是对去年省委、省政府召开的全省服务业工作会议落实情况的一次督促检查。昨天下午,与会代表参观了潍坊市的鲁东物流中心、白浪河综合治理开发工程等城区服务业项目,大家普遍反映潍坊市在推进城区服务业发展方面,思路清晰,规划科学,布局合理,措施得力,成效显著,值得学习和借鉴。潍坊市在加快城区服务业发展中积累了很多经验,我认为有三点需要充分肯定:一是认识到位。我们现在来研究服务业的发展问题,绝非是简单重复过去的传统服务业的概念。经济发展到今天,需要我们很好地认识服务业的地位、作用和内涵。当时省里提出建设三大载体,许多同志对城区服务业的概念认识不清,感到考核对象不明。一个城市的市区是由区级行政区组成,区级行政区下面还有街道办事处,在这个范围内把有效的土地资源、人才资源,以及其他要素资源和自然资源配置好,就会形成区域经济发展的亮点和优势,就会大大提升城市经济的现代化水平和辐射带动能力。组织和指导城区服务业发展,领导者的认识首先要到位,潍坊市在这的认识就比较深刻。二是规划到位。城区服务业的发展首先要有规划。对城区服务业的发展必须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不能各个区各自为战,各行其是。规划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要把规划搞好。潍坊市委、市政府规划意识很强,他们的规划不是一般的布点性规划,而是对这个城市和城区的产业做了充分的论证,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形成的,既吸收本地同志们的智慧,又充分采纳了专家们的意见,花了很大的功夫。三是机制到位。潍坊市高度重视推进服务业发展机制的建设,这个机制不仅体现在投入多少资金,关键看管理体制、领导体制和融资体制等是否配套。潍坊市在这方面都有新措施,创新性和操作性都很强。思路明确,重点突出,规划科学,机制健全是他们的经验。发展一个产业不是说单纯有资金就行,管理机制不到位,总体规划不合理,有钱也发挥不了好的作用。
今天上午,大会进行了典型经验交流,10个单位讲得很好,希望大家互相学习、相互借鉴。省发改委朱志明同志全面总结了前一段的工作,对下一步如何发展服务业,特别是城区服务业讲了很好的意见,我都赞成,希望大家很好地贯彻落实。服务业是我省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省委、省政府十分关注。各级各部门要以这次会议为新起点,认真总结培育三大载体、六大产业的经验,振奋精神,抢抓机遇,开拓进取,推动重点城区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开创服务业发展新局面。下面,我讲五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发展重点城区服务业的意义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增长实现“三个转变”,努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省九次党代会要求,要把繁荣发展服务业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省九次党代精神,去年,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服务业发展工作会议,作出了繁荣发展服务业的决策部署,提出了做大做强服务业三大载体的工作要求。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全省服务业发展工作会议精神,在培育城区服务业载体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从总体上看,这项工作的进展还很不平衡,有不少同志思想认识不到位,对重点城区服务业发展的地位和作用理解不深,有的工作力度不大,有的缺乏扎实有效的配套措施,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重点城区服务业的发展。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理念,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实现工作指导转变的高度,深刻认识推动重点城区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加快发展重点城区服务业,是服务业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城区基础设施完备,工业化进程快,居民收入高,具有对内对外开放的优良环境条件,对推动服务业的集聚发展,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具有关键作用。从国际经济发展的趋势看,在全球产业结构由工业经济为主向服务经济为主的转型过程中,服务资源向大中城市集中,空间布局向重点城区集聚的趋势十分明显。这一趋势和特点是决定城市能级、增强综合竞争力、提升辐射带动力的强大动力与活力源泉。城市服务业的发达程度是衡量城市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欧美、日本、韩国等国家城区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到70%--80%以上。从国内先进省市情况看,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服务业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如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已经形成了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服务业作为城区主导产业的地位非常突出。北京市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已超过70%,四个中心区服务业增加值占其GDP的比重达到95%以上,服务业就业人口比重达到87%;上海市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已超过50%,中心城区服务业增加值占中心城区GDP的比重、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均达75%左右,到2010年,将达到80%以上。广东省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也超过了40%。从我省发展的实际情况看,50个重点城区经济发展比较快。这些城市基础设施完善,要素市场齐全,科技研发能力强,对外开放程度高,服务业也代表着全省的发展水平。**年,全省50个重点城区实现的GDP和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占到全省的71.2%和77.6%。其中:17个市区实现服务业增加值达到3622.2亿元,占到全省的42.1%。因此,抓住重点城区就抓住了全省服务业发展的关键。我们必须主动顺应工业化、城市化和经济服务化发展的大趋势,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来把握服务业发展态势,抓住重点城区这个关键,引领全省服务业快速健康发展。
(二)加快发展重点城区服务业,对促进三大载体建设具有关键作用。服务业三大载体彼此联系,紧密相关,相互影响。重点城区始终居于主导地位、具有关键作用。(1)重点城区能够为重点园区和重点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园区和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城区这个大平台、大环境。我省在前一轮经济发展中,主要是依靠工业化的支撑和带动,多数城市注重处理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工业规模扩张和园区化布局与城市的建设发展相互依托、相互促进,使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但实事求是地说,许多地方对城市的服务功能、空间布局、品牌形象、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关注不够,研究不深,直接影响了城市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高。现阶段制造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的发展,仍有很大的扩张余地,但是,未来城市经济发展将主要依靠服务业来带动,服务业、服务经济将逐步成为城市经济的主体。加快服务业发展,提升重点城区服务功能,有利于加快形成强大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这些恰恰是服务业重点园区和重点企业发展和壮大的最为有利的条件。(2)重点城区能够为重点园区和重点企业拓展新的发展空间。重点城区集中了全省服务业发展的优质资源。据统计,全省50个服务业重点园区中有46个在重点城区,全省100户重点服务企业中有97户在重点城区。从城区产业发展来看,随着土地约束作用增大、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劳动力成本增加、商务成本提升,传统工业在城区发展空间将越来越小,城区“退二进三”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城区服务业将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扩张空间,这将为服务业园区、服务企业快速发展带来新的机遇,而服务业园区和企业的发展,又将进一步提升城区功能与发展水平。
(三)加快发展重点城区服务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目前,我省人均生产总值已超过3500美元,经济社会已经进入工业化转型、城市化加速、市场化完善和国际化提升的新阶段,经济与社会正在经历一个重要的转型期,城区服务业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发展城区服务业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城区是现代服务业和高端服务业的主要集中之地,通过发展城区服务业,特别是发展与制造业关联度较高的现代服务业,包括金融保险、科技研发、工业设计、物流配送、人员培训、财务管理、法律咨询、售后服务、商务会展等,可以大大优化和提升制造业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强核心竞争力,为制造业转变发展方式提供支撑。(2)发展城区服务业是坚持以人为本和大力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提高城乡居民的物质和文化水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城区服务业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通过发展城区服务业,可以更好地满足城市居民的教育、文化、旅游、医疗、居住和出行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另外,发展城区服务业对解决城市就业,承接农村劳动力转移,也具有难以替代的作用。城区服务业已经成为财政特别是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关键增长点。(3)城区服务业有条件率先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我省目前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重点城区的物质技术基础和人才等资源条件都有了较大改善,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产业分工细化、改革开放扩大、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区体制、机制、人才、投入、区位、环境等优势,还将进一步显现出来,城区服务业面临着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要认清形势,抓住机遇,引领全局,努力推动城区服务业发展,更好地适应新型工业化需要,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
二、明确重点城区服务业发展的任务目标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7号文)提出:到2020年,全国基本实现经济结构向以服务经济为主的转变,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50%。最近下发的〔2008〕11号文再次提出: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可以适当提高发展目标,有条件的大中城市要加快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省政府鲁政发〔**〕66号文中提出:到2010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达到37%以上;济南、青岛要率先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其他市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要达到20%以上。到2020年,全省要实现经济结构向以服务经济为主转变,服务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0%。
在今后10多年时间里,我省要基本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必须提高近17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1.4个百分点,时间十分紧迫,任务相当艰巨。实现上述任务目标,重点城区起着关键作用,必须率先发展,走在全省前列。在工作指导上,要坚持统筹协调、规划先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集团带动、项目支撑,强化领导、政策配套;坚持扩张规模、优化结构、提升素质并举,使有条件的重点城区在全省率先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带动全省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升级。初步考虑,今后3至5年,重点城区服务业发展的目标是:
——济南和青岛。济南要充分发挥在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中的核心作用,青岛要充分发挥在半岛城市群中的龙头作用,建设服务**、面向全国的服务经济中心,两大市区服务业增加值占驻地城区GDP的比重要分别达到75%和55%以上。
——其他15个市驻地城区。要依据工业化、城市化的实际进程,依托市驻地和周边城区,加快发展面向生产、生活的服务业;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要有10个以上的市区达到50%以上;其他市区力争达到40%以上。
——其余33个重点市县城区。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全力抓好城区服务业的发展。特别是30个强县,要统筹发展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使之有机结合起来,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要有20个以上的重点县(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0%以上。
——全省50个重点城区。到2010年,50个重点城区服务业增加值占全省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要由**年的77%提高到83%以上。
要通过引领有条件的重点城区率先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促进全省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经济社会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为到2020年全面实现经济结构向以服务经济为主转变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紧紧把握城区服务业的发展重点
在全省服务业发展工作会议上,姜大明省长对加快发展金融保险业、现代物流业、科技与信息服务业、文化旅游业、房地产业和商务服务等六大产业,提出了明确的工作要求。“六大产业”是全省服务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重点城区服务业发展的重点。各重点城区要紧密结合当地实际,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科学确定服务业发展的重点,尤其要着力体现好以下几个方面:
突出发展特色与优势产业。从全省情况看,**城区服务业结构层次较低,缺乏特色与优势。今后必须在搞好城市功能定位的基础上,精心研究自身的发展基础、资源条件、区位特点等,突出特色,发挥优势,把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业的发展放到全局与战略的位置。同时还要规划好工业设计、服务外包、创意产业、软件业等新兴产业的发展。确定特色与优势产业的结构和布局,要体现城市定位,符合城市的特点,遵循城市功能区划。比如加快发展金融业,并不是要求每个市区都要统一规划建设金融街区,但济南、青岛等有条件的中心城市,应根据金融保险企业集聚发展的要求,科学规划建设金融集聚区,研究制定吸引金融企业的政策措施,通过改善硬软环境,为金融企业的发展创造条件。再比如发展现代物流业,不单纯是建设几个物流中心。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必须根据城市的功能定位,对区域经济发展进行全面分析,特别要对制造业的原材料供应、产成品销售等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搞好信息平台建设,使物流园区真正成为物流配送中心、价格形成中心、信息汇聚中心,做成促进和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品牌。发展文化旅游业也是如此。重点城区是支撑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枢纽,不仅要打造一流的景区,而且要完善与旅游相配套的休闲娱乐、住宿餐饮、购物等配套设施,为游客消费创造良好的环境。重点城区是全省服务业发展的主体,各个市区只有把特色与优势找准,真正做大、做强,才能把省政府确定的发展重点落到实处,实现全省服务业发展目标才有保证。
大力改造和提升传统服务业。目前,传统服务业是城区服务业的主体,总量规模大,结构层次低,涉及领域多,空间布局散,市场竞争力不强,必须系统改造提升布局结构、组织结构和技术结构。要引导好重点传统行业的资源整合,充分利用好现有服务业资源,通过引入龙头和名牌企业,推进优化与重组,推进兼并与联合;要通过深化改革与开放,搞活发展机制,推进资金、技术、管理、人才的引进;关键要搞好先进技术、信息技术的嫁接改造,提升产业发展现代化水平,提高产业市场竞争力。
积极发展城市公共服务业。城市公共服务业是城市综合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在新一轮城市发展中,要根据城市的功能定位和功能区划,科学合理地安排空间布局。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政府投入。同时,充分利用和引入市场机制,扩大融资规模,实施多元化投入,加强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增强公共服务能力。目前要特别重视改善市区交通,切实解决市区行车难、停车难的问题,改变市区交通落后于市外交通发展的现状。同时,要统筹规划建设城市教育培训、文化艺术、体育健身、卫生保健、休闲娱乐,以及图书馆、博物馆等各类公共服务设施,最大限度地扩大服务供给,努力提高公共服务的覆盖面和社会满意度。
高度重视发展社区服务业。重点城区要以方便居民生活为目标,按照便民利民、综合配套的要求,加快社区服务网点建设。特别是新建居民区,必须配套建设相应的各类服务网点,逐步实现社区服务网络化布局。要引导社区服务组织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加快构建以社区康体健身、医疗卫生、养老托幼、安全保卫、保洁环卫等为主要内容的社区服务体系,不断创新服务形式,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努力实现社区居民困有所助、难有所帮、需有所应,促进和谐社区建设。
努力为农村服务业发展提供支撑条件。城乡统筹、发展现代农业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离不开服务业的发展。重点城区是城乡服务业、农业服务业的结合部与支撑点。重点城区,特别是33个重点县,要适应城乡统筹发展的需要,在重点抓好城区服务业发展的同时,以县城为基地、以重点乡镇为节点,努力为农村服务业合理布局和网络化发展创造条件。要围绕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抓好关键设施、基础条件和龙头企业发展,带动生产销售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和金融服务等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构建与完善。要充分考虑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需要,规划好农村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计划生育、广播影视等事业发展,推动农村居民生活服务社区化,促进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四、培育重点服务业城区需要把握好的几个问题
培育重点服务业城区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关联度大、配套性强。能否以城区为单位组织安排好服务业的发展,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探索前进。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需要在工作指导中认真把握。
(一)科学规划,分类指导。从重点城区服务业发展情况看,缺乏统一、科学、合理的规划是目前存在的普遍问题,严重制约了城区服务业的健康发展和水平提升。规划是发展的第一资源,规划节约是最大的节约,规划浪费是最大的浪费。走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构筑现代产业体系的新目标,对城区服务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各重点城区要加强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服务业规划的编制工作。(1)各重点城区必须统一编制、统筹协调城区服务业发展规划。城区经济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重点城区要在对城市经济准确定位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确定重点城区服务业发展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结构布局。要认真分析城区服务业发展的特色、潜力与优势,结合城市化进程和工业化水平,科学划分城区的功能分区,认真确定发展的重点。必须把城区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规划编制的主导权不能下放到下一级,规划的内容决不是条条或块块的简单迭加。特别是对城市公共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和重点产业发展的结构布局,必须做到统一规划和统筹安排。要有效整合城区服务业资源,突出城区发展特色,使城区服务业的空间布局尽快走向集聚化、网络化发展的轨道。老城区要加快退二进三和城中村改造的步伐,为服务业发展腾出空间;新城区建设必须具有前瞻性,预留出现代服务业特别是高端服务业的发展空间,避免造成低水平的重复建设,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2)重点城区必须正确处理工业化、城市化和经济服务化之间的关系。必须看到,许多重点城区的制造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仍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同时也要看到,这些城区也都具备了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条件。先进制造业、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大发展,对城区服务业的发展和城市功能的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重点城区发展必须树立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互动发展、融合发展的理念,树立优先发展服务业的观念,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步伐,一手抓先进制造业,一手抓现代服务业。要加快推进二三产业分离,推进专业化分工与合作,发挥各个产业的协同作用,增强产业发展关联度,形成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互动发展的格局,培育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在全省探索走出一条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新路子。(3)重点城区规划的编制与实施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重点城区服务业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差异较大。各级政府在重点城区服务业的发展上,既要统一规划、统筹指导,又要区别对待、搞好分类指导。对目前已经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重点城区,要进一步扩大服务业总量与规模,提高发展水平和质量,优化发展结构和布局,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对目前服务经济基础较好、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重点城区,要坚持扩张规模、优化结构、提升素质并举,使其尽快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对目前服务经济有一定基础和发展潜力的重点城区,要发挥其潜在优势,挖掘发展潜力,搞好发展定位,加大培育措施,培植发展特色,促其加快发展。
(二)搞活发展机制,扩大融资渠道。加快发展重点城区服务业,必须深化各项改革,完善体制机制,关键要引入市场机制。要进一步放宽服务领域市场准入,加快推进国有服务企业改革,加快推进生产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充分调动和发挥其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快推进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使服务企业真正成为市场主体。要鼓励社会资金投向服务业,形成多元化的投融资格局。当前,投资仍是拉动我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必须保持一个合理的增长速度,服务业投资一定要保持较高的增速。今年服务业投资要力争高于全社会投资5个百分点;重点城区的服务业投资至少高于全社会投资10个百分点。如何破解融资难的问题?从潍坊等地的经验看,思路完全可以放得更宽一些。(1)努力搞好项目策划。土地是城市最大的资源,发展城区服务业必须高度重视并充分用好土地资源。重点城区是吸引服务业投资的最佳地方,只要科学规划布局,提高项目策划水平,高水准策划项目,就会引来投资者。因此,重点城区必须把服务业重点项目的规划、论证、筛选、确定,作为扎实推进服务业发展的关键来抓,确保建设一批、储备一批、规划论证一批。(2)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城区服务业规划起点高、项目规模大,占用资金多,必须坚持市场化融资。潍坊市将世纪泰华城的规划与开发权交给世纪泰华集团,前两期工程投资4.5亿元,政府没有拿一分钱。东营市引进银座开发了占地400多亩的商务中心,政府没有投入资金,不仅银座项目开发建设顺利,而且还给市里建起了老年活动中心。政府进行整体规划,搞好项目策划,然后请有实力、有品牌的企业运作,大大拓宽了重点城区融资渠道。(3)积极优化建设环境。环境改善对项目建设、投资者进入具有重大作用。临沂市通过沂河改造,为城市居民拓展了休闲场所,吸引了众多的房地产商在两岸投资,城市环境改善了,政府税收增加了,可谓一举多得。潍坊市白浪河综合治理开发工程,规划建设视野宽、标准高,工程完工后,将成为集旅游休闲、商业服务、历史文化遗迹于一体的黄金水道,从而为两岸土地创造了较大的升值空间,实现了整治投入与政府收益的平衡。这些都具有普遍借鉴和推广的意义。(4)有效经营城区资源。济南、青岛等大中城市,甚至包括一部分市县,都可以通过出让街区、道路、桥梁冠名权等符合市场要求的办法,获取建设资金,实现政府、企业、居民多赢。城市服务设施建设需要政府投资,但更需要市场融资。
(三)加快人才培养,优化发展环境。新兴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特别是高端服务业,是知识密集性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加快重点城区服务业的发展,不仅需要大量服务业专业技术人才,而且需要精通管理的行政管理人才。(1)要抓好人才培养。省里已经研究提出了“十一五”后三年服务业人才的培训计划,重点培训公务员和部分企业管理人员,分批组织各县市区分管服务业的领导到境外进行学习培训。各重点城区要高度重视服务业人力资本的投入,摸清人才底数与需求,建立多层次的服务业人才培训体系,确定培训重点,分步组织实施,强化对服务业人才的培养。同时,各重点城区要建立人才、智力和项目相结合的引进机制,采取项目、智力、专利、管理入股等多种方式,创新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的办法。要实行一流人才、一流待遇,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把重点城区打造成优秀人才集聚的高地。(2)落实好各项扶持政策。近两年,省委、省政府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措施,省直有关部门和各地也相应出台了一些配套政策,各重点城区要把这些政策运用好。省市要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政策落到实处、发挥效用。对涉及用电、用水、用汽价格等关键政策,要明确要求,限定到位时间。(3)要积极创新发展政策。一些城区结合当地实际,采取了许可规划开发、土地转让、财政返还、出让经营权等方式,有效地促进了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很多成功的经验,各地要相互学习借鉴。省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注意总结先进经验,指导全省发展。条件成熟后,省里要抓紧出台扶持三大载体发展的优惠政策。
(四)创建服务名牌,提高城区服务业的竞争力。要从根本上改变城区服务业发展布局散、企业小、发展载体不强的状况,必须高度重视服务品牌建设,提升城区服务业的竞争力。(1)大力培育服务品牌。品牌是企业综合竞争力的体现。要借鉴创建工业名牌产品的经验,引导服务企业大力开展自主品牌建设,鼓励企业注册和使用自主商标,争创**省服务名牌;鼓励服务业规模化、网络化、品牌化经营,促进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服务业龙头企业;鼓励服务企业与生产企业合作,实现服务品牌带动产品品牌推广,产品品牌带动服务品牌提升的良性互动,提高服务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获得**省服务名牌的服务企业,要适当给予表彰奖励。要在全社会营造创服务名牌、争服务名牌的浓厚氛围。经过3到5年的努力,要培养一批在全国具有较强影响力的**省服务名牌。(2)充分发挥重点城区综合引领作用。重点城区是制造业与服务业发展的依托,园区和企业是城区服务业发展的骨干力量。重点城区更具有综合性,具有引领作用。要充分发挥这种综合与引领作用,带动和促进重点服务业园区和企业的发展,通过发展服务业集聚区、重点功能区和特色街区,促进城区服务业集聚发展,完善城区服务业的功能,提高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3)积极推进服务业标准化建设。卖产品、卖服务、卖标准是企业竞争三个层级。服务企业最高层级的竞争是标准化的竞争,谁掌控了行业的标准,谁就把握了竞争的主动权。要加快推进服务业标准化工作,逐步建立健全服务业地方标准化体系,扩大服务标准覆盖范围;对暂不能实行标准化服务的行业,要倡导企业推广服务承诺、服务公约、服务规范等制度,营造有利于消费的社会氛围。
五、创新重点城区服务业工作体制和机制
重点服务业城区发展,事关我省服务业发展的全局,也关系到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全局。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提升统筹、规划、指导和驾驭城区服务业发展的能力,创新工作思路,努力实现重点城区服务业发展的新突破。
(一)切实加强对重点城区服务业发展的领导。重点城区服务业产业门类多、行业跨度大,统筹协调好城区服务业发展的任务重、难度大。把市区服务业作为一个整体来统筹研究,对很多市来说是一项新工作和新要求。各重点城区政府必须提到重要议事日程,摆到事关全局的战略位置,切实加强领导。要建立与城区服务业发展相适应的组织领导体制和工作协调机构,保证领导到位、机构到位、责任到位、政策到位。对重点城区服务业发展的战略性、全局性问题,重点城区政府要统筹研究和协调解决,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作和配合,重大服务业活动共同组织实施,重大服务业课题共同调查研究,重大服务业项目共同策划推进。省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按照职责,抓紧研究提出贯彻〔2008〕11号文件的具体意见,特别是对重点城区服务业的发展,既要在规划与管理上加强指导,又要在资金和项目建设上给予支持。对目前建设中遇到的土地供应、信贷支持、税收优惠、价格管理等关键性政策问题,各有关部门必须根据国务院的新要求,主动协调,维护大局,确保及时到位与兑现,共同推进重点城区服务业发展。
(二)建立重点服务行业协调推进机制。各重点城区要参照省里确定的意见,对城区服务业发展的重点行业,要分别成立由分管市长牵头,主管部门具体负责,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重点行业发展领导小组,落实发展目标和责任,协调相关政策与措施的落实,形成培植重点服务行业强有力的领导协调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