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中生物复习资料

高中生物复习资料

时间:2022-07-16 11:52:0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中生物复习资料,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中生物复习资料

第1篇

关键词:毕节市;高中教师;生物;招考调查;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6-0048-02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越来越多;与此同时,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竞争日趋激烈,逢进必考政策的实施,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大学毕业生既面临一定的就业机遇,又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我院近几年毕业生就业信息跟踪调查表明:师范专业教师招考依然是主要就业渠道,教师就业率为54.55%~66.67%(2011―2012年);服务于地方基础教育也是主流;高中生物教师招考一次性就业率较低,高中教师就业占教师就业的19.23%~55.56%。近年来,有关毕业生就业问题越来越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和关注,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大学生创业的相关政策,并通过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开设来加强对毕业生就业的指导。该领域的研究主要涉及就业现状调查,就业技能训练,就业应对策略等方面的研究。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特别有针对性的有关生物专业学生就业问题的专题研究。而结合就业考试与专业学习探讨如何指导学生有效就业的研究也未见系统研究报道。基于此,如何提高教师招考就业竞争力成了问题的关键。本研究课题的提出,正是为职前教育的师范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做一定探索。

二、研究方法

1.网络调查法。利用网络这一高速的通讯手段,通过相关网站收集各个县市高中生物教师招考的相关信息,并做相应的记录、分析归类,并不断地关注相关网站信息的更新。登陆的网站包括:毕节市教育网、毕节学院招生就业网和163贵州人事考试信息网。

2.访谈调查法。在关注相关网站的信息同时,对参加各地高中生物教师招考的当事人进行个别访谈,收集所需信息。采取结构性访谈的方法,事先设计结构性访谈调查表,确定调查对象,收集考试内容、考试要求、考试方式、考试时间及考试准备时间等信息。如有需要在确定具体人的前提下采取电话的方式进行信息的收集。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根据高中教师招考相关网站招考信息的分类整理及个人访谈的调查,笔者将毕节市各地区高中生物教师招考信息分为:考试内容、考试要求、考试方式和考试时间等内容。

1.笔试内容。毕节市各县高中生物教师招考都包括笔试和面试两个部分,先考笔试,笔试入围者,按一定比例进入面试,笔试内容有三种形式,即单一的专业知识、专业知识+申论、专业知识+综合知识(教心学、生物教学论、教育法规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只考单一的专业知识的地区有毕节市、七星关区、威宁县、黔西县;考专业知识+申论的地区只有金沙县;考专业知识+综合知识(教心学、生物教学论、教育法规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的地区有赫章县、纳雍县、织金。

2.面试内容。毕节市各县高中生物教师招考面试内容包括三种形式:试教+提问、说课+提问、试教+说课+提问。试教+提问的地区有织金县、黔西县和大方县;说课+提问的地区有威宁县、纳雍县、赫章县、金沙县;试教+说课+提问的地区有毕节市、七星关区。

3.教师招考变化趋势。近年来,毕节市高中生物教师招考的变化趋势呈现出以下变化规律:笔试内容从单一的专业知识考查专业知识+教育综合知识专业知识+申论,体现出逐渐重视专业综合素养和行政素养并重的趋势;面试考查从说课或试教说课+试教的趋势,体现出教学理论素养和教学实践能力并重的趋势;由笔试成绩所占比重较大面试成绩所占比重较大转变,说明更重视教学实践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试教时间逐步延长,而说课时间逐步缩短;现场面试评价录像异地评价,使评价更加客观公正;招收对象由应届应届、往届、在职转变,使竞争日趋激烈;招收范围由面向全县面向全区面向全省面向全国,逐步取消本地考生的优惠政策;面试准备时间逐渐缩短,对考生要求越来越大。

四、职前师范生参加高中生物教师招考存在的差距

1.笔试差距。职前师范生与高中生物教师招考的要求相比存在一定差异,表现在:笔试准备时间较短,笔试针对性训练较少,大学专业知识与中学专业知识学习脱节,所以,笔试入围者较少,而笔试入围是教师招考成功的核心和基础。

2.面试差距。职前师范生与往届及在职教师相比,面试能力较差。主要原因是教育实习没有在职工作进步大,在校教学技能训练重视不够,教学技能训练时间和机会不多。表现在:试教、说课整体表现不够突出,试教、说课各环节把握不够老练和成熟,即使笔试入围,在面试竞争中毫无优势可言,最终还是败下阵来。

五、对策与建议

面对职前师范生在高中教师招考中所处的劣势地位,反思优秀毕业生教师招考的成功经验,如何大面积提高职前师范生笔试和面试水平,取得高中教师招考的较好成绩,是本文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1.笔试对策。①提前准备笔试:笔试是教师招考的首个环节,大四下半学期陆续有各种笔试开始,所以,宜在大三上学期即开始系统备考。②笔试内容准备区别对待,针对性强:根据笔试考试内容要求的不同,针对性地进行复习。有三种情况,一是完全复习专业知识。二是高中生物专业知识+综合知识(教心学、生物教学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法规、时事政治等)。三是中学生物专业知识+申论。③选择适当笔试复习资料:历年高考题,高考复习资料;教师招考试卷;五年高考三年模拟习题,根据历年参试学生调查反馈,以上资料选择较有价值。④《中学生物习题精讲》的课程学习结合课外自主练习,处理高中生物一般习题,复习、熟悉一般知识点。⑤聘请中学较有经验的高中生物教师参与指导师范生学习笔试内容。对于高中生物教材有关的知识点、考点、题型等笔试内容,高中生物教师有较强经验,他们的参与可以指导师范生高效备考。

2.面试对策。①学会半小时左右完成试教准备。试教准备时间不足,要求平时结合《中学生物教材分析》课程的学习,熟悉课标要求和高中生物教材各节主要知识点,可考虑列出试讲提纲。②学会上好优质课(15~30分钟内)。如何在较短时间内完成试教,并上出水平,是取胜关键。要有较强时间掌控能力;要能表现出较好的应变能力;要能处理好重难点;要对知识点及要求把握较好;要有较突出的个人素养,要能达成三维目标;要突出教法、手段和教学技能;要学会学法指导;要能展示完整课堂结构;充分展示教师个人素养。③利用教育实习的机会,向有经验的中学生物教师学习:怎样上好教师招考面试试教的课?多听优秀教师的课,积累他们课堂教学的经验。④学会5分钟左右的招考式脱稿说课,无时间准备或仅有较短准备时间,高质量完成说课(可采用点式说课模式)。⑤做好回答问题准备,掌握好回答技巧;展示较强思维、语言应变能力,说态自然、自信。⑥注意面试礼仪、礼节、着装。进行导入和结束技能的实用性训练。

参考文献:

[1]刘静.大学生就业现状略探――以贵州省为研究个案[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0,(3):67-69.

[2]刘光阳,王飞,王太师.金阳新区“四轮驱动”优化教育J].贵州日报,2010,(1):1.

[3]袁卫民.让说课成为高职师范类学生的一项职业技能[J].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25-28.

[4]张东秀,任波.加强体育专业大学生“说课”的能力培养[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报,2010,(3):83-86.

[5]戴军.改善课程设置,实现师范性与学术性的统一[J].开封教育学院报,2007,27(4):86-87.

[6]雷树福.说课概念辨析[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6(5):92-95.

[7]崔干行.关于说课与观摩课的比较[J].综合天地,2007,(11):104-105.

[8]朱智和.试论“说课”的内容、功能与评价[J].2003,23(12):86-88.

[9]谢莹.教师说课应具备的基本素质[J].考试周刊,2010,(6):219-220.

[10]韩景春,祝允全,任妙真.关于说课及对高师学生进行说课训练的探讨[J].菏泽学院学报,2007,29(2):131-142.

[11]鲁献蓉.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说课[J].课程・教材・教法,2003,(7):25-30.

[12]韩礼平.说课的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研究[J].新乡教育学院报,2002,26(3):32-34.

第2篇

[关键词] 高中生物 学案导学 实验教学

传统教学方式有很多优点,但也多有弊端:填鸭式讲解多,照“本”宣科多,鼓励创新少;学生主动思考少,深入探索少,记忆操练多,忽略了学生才是主体,总是处在被动接受状态,这必然影响到学习效果,更不利于创造型人才的成长。学生要提高学习效果,就要提高教学质量,这就需要聚焦课堂,大胆推进教学改革,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模式才能提高生物学习效率呢?

笔者认为,自己作为一线生物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大胆而有益的探索,通过生物学案导学、生物实验教学模式的实践,真正做到了好课的标准,即:这节课结束,后学生就会急切地盼望下节课,让生物课堂成为巨大的磁场。

1.课前学案导学

“学案”是教师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学情况预设的教学方案。学生依案而学,使课堂教学能够较好地发挥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能动性,使学习轻松,自如、生动有趣,使课堂教学节奏快、效率高,同时,“学案”也是学生们很好的复习资料。

1.1学案设计的准备

学案由主备人设计,其他教师再做补充、修改。编写之前分析课程标准,研究教材教参,明确教材的内容和要求,编写内容主要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难点,以及课堂导学(依据“自学质疑、交流展示、互动探究、精讲点拨、矫正反馈和迁移运用”六个模块)。

1.2学案设计的形式

生物学案的形式可以有:填空式、表格式、图解式、问题式、习题式、纲要式等。一份完整的学案应是以上几种形式的综合运用,选择时依据学习内容、课时安排、教课形式等实际情况,灵活处理。如:概念、名词等基础知识可设计填空式学案;需要理解、推理的重难知识课设计问题式学案或表格式学案;知识联系紧密、成一定系统可以设计图解式学案等。

2.实验教学

生物学实验是学习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是整个生物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实验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和积极性,训练学生的实验技能、观察能力、更重要的是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质[3]。

2.1实验教学的准备

高中生物实验目的是使学生接触到更多的生命科学实验、研究方法,达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的目的[4],但实际教学中,一些学生没有真正领会生物实验教学的重要意义与价值,实验课上常出现学生嬉戏打闹,不能顺利完成实验的现象,学生甚至养成敷衍轻浮的坏毛病,为防止此现象重复发生,教师必须课前积极准备,预想到一些可能发生的情况或是偶发事件。真正做到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高效性。

2.2实验教学的形式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物实验有效教学是必要的,但是实验教学也遇到不少困难和问题。 比如,“课时偏紧”“授课时间与实验内容的矛盾”“实验设施”等问题。解决不同问题要选择不同的实验形式。生物实验的形式主要有教师演示实验、视频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家庭实验和课外小组实验。演示实验的特点简单明了,占时间少;分组实验特点教师提供材料和试剂,规范操作步骤;家庭实验特点材料常见,过程简单,周期长。实验特点与现实情况周全考虑,解决教学问题。

3.课后自主练学

高中生物学通过课前学案导学、课中实验讲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转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勇于探究,善于学习的精神和能力。学生积极参与生物学习的全过程,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学生表现为课后自己做题练习,同学相互讨论学习内容,并通过网络了解更多的生物知识。生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今天离开来,明天还想来”的幸福课堂。

4.师生对高中生物“学案导学”“实验教学”型课堂教学的评价

4.1学生评价

在实施“学案导学”“实验教学”型课堂教学一阶段后,作者利用课间或自习时间找不同层次的学生了解学习情况,以下是学生们谈话内容记录的汇总:

(l)我最喜欢上生物课,因为课前明确学习内容,上课气氛轻松活跃,不懂的问题可以小组讨论及时解决,不会再因听不懂而睡觉了。课后自己主动想做题来证明自己学习效果。

(2)课前就能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规律,课上可以观看些实验,丰富学习内容,不枯燥乏味,学习效率自然提高了。

(3)起初不习惯使用学案,认为预习加重了学习负担,坚持一段时间后觉得很多内容在课堂就巩固练习了,课后基本不用花太多的时间在生物上,整体还是节约了学习时间。

(4)学案明确了学习目标,实验激发学习兴趣,同学们之间的讨论,迎合了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也养成学生“要学、要胜”的学习习惯。

4.2教师评价

我们学校的生物教师间经常相互听课,在实施“学案导学”“实验教学”期间,他们的反馈评价归纳如下:

(l)以学案为载体的课前预习,培养了学生有目的的自主学

习的习惯,课上实验教学、小组讨论呈现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交流的和谐氛围,检测反馈实现当堂达标的目的。

(2)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的平等、和谐、轻松愉悦,学生参与度高,学习效率高,不仅提高学生知识水平,也培养学生的知识素养。

5.小结

结合学生教师的评价及自己的感受,可以看出他们对“学案导学”“实验教学”型课堂教模式是比较认同的,自己感觉,在一定程度上也很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与传统教学相比,生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讨论热烈而有序、有效,学生听课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相应的学习效率也提高了[5]。本人认为此教学模式不仅利于学生高中学习,也会有利于学生“潜能发挥”和后续学习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会. 中学生物学教学“学案”的设计[J], 生物学教学,2001

[2]张家军. 高中生物“学案导学式”教学有感

[3]陆 琴.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性研究[J], 中学生物学,2011

第3篇

生物因为其学科特殊性,既需要有解题能力、实践能力,又需要记忆大量的知识点,是具备文理科双重特性的科目。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一学生怎么学好生物,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学生怎么学好生物不能简单理解

有的同学认为生物接近于文科,只要期末背几天了就能得高分,这是初学生物的人经常犯的错误。从高考趋势来看,近年来生物的出题重点是对知识的应用能力的考察,复习知识的时候应该要学会应用,尤其是要将生物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

回归课本最重要

经过对一部分的同学做试卷分析,发现很多的人觉得生物的题出得很难,但实际上他们错的题更多的是最基础的内容,长时间没有回顾学过的内容,很多人已经忘了一些很基础的知识,有谁还能准确地说出性状、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等概念?还有谁能记得有氧呼吸的三个步骤?或者伴性遗传病与常染色体遗传病的区别?如果不能的话,孩子们,回归课本吧!先将基础知识梳理清楚再说!

分模块复习

生物知识考查更多的是知识点间的联系,比如说代谢模块中光合呼吸的综合题,遗传模块中常染色体遗传与伴性遗传的区别等,在复习过程中多挖掘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比如说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中间纽带是二氧化碳、氧气和有机物的含量变化,那么该如何利用这三个量进行计算光合与呼吸的速率呢?

如果影响光合和呼吸速率的因素(比如光照强度)发生变化,那么光合和呼吸的速率又有什么变化呢?什么时候相等,什么时候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什么时候呼吸速率又大于光合速率,又有哪个时刻只有呼吸作用?这些都是我们应该注意的考试重难点。尤其是实验模块,一定要将这学期学过的那几个实验的原理、设计思路、注意事项等好好理解。

多想几个为什么

生物的考察的另一个重点就是通过现象看本质。那么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的过程中除了要理解透彻基础知识外,还要多想想为什么是这样。比如说为什么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是二氧化碳、水分、温度等,它们是怎么影响光合作用的。

高一生物错题整理1.基本生物知识点的归纳。

就是把书本上的所有知识点有条理的罗列出来,解释各个术语的含义,列出它包含的的种类或分支的方向,并清晰地标明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种知识归纳能帮助你准确的理解并牢固的掌握课本的知识。

做这个归纳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参考一些参考书上的归纳,像优化设计上的归纳就很不错,大家可以以之为基本框架,再把更具体的东西,尤其是书上的例子补充进去。

2.生物习题归纳。

就是把做过的生物错题、好题、经典的题目归在一起,然后写出每道题目的关键,如某个知识点或某种方法或技巧。如果是错题则写出出错的原因,尤其是要写明是哪个知识点的缺漏造成的。

如果时间比较充裕,可以把题目抄在本子上,但如果觉得自己没那么多时间,可以在那道题目旁边做个记号,并写上我刚刚提到的“题目的关键”。考试前认真察看就可以了。

3.生物特殊知识点的归纳。

把基本知识中一些自己掌握不好的、易忘的、易混淆的、难懂的、有代表性的和特殊的知识点或例子另外抄写来,还有把习题归纳中常错的、易错的、常考的、特殊的知识点也一起抄下来,这样就组成了特殊知识点归纳。

平时在听完课,做完习题后应该着重做基本知识点归纳和习题归纳,而在准备考试的时候,应该先看一边书本,再看一遍知识归纳,一边看一边把重点要点写下了——也就是做特殊知识归纳,最后就只看这本特殊知识归纳。如果时间允许,边看边把记不住的打上记号,到了最后的最后就只看有记号的,这样就可以把所有知识点过一遍了。

高中生物学习方法有哪些一、每天30分钟读课本

由于理综试卷中生物试题量较少,知识覆盖面较窄,考查内容偏少,因此很多学生不重视基础知识,只是一味做题。实际上大纲要求的知识点都是高考范围,所有的知识点上都有可能出题,而每道试题不外乎是某一知识点或几个知识点的再现。

因此在第一轮复习过程中,要扎扎实实地将基本概念、规律、方法、技巧落到实处,认真阅读教材,听老师的讲解,作好课堂笔记,结合复习资料,对基础知识加深理解,准确掌握知识的内涵和外延,融会贯通,力求做到基本概念、规律、方法和技巧“烂熟于心”。

学生要养成每天(大约30分钟)阅读生物课本的习惯,来加强基础知识记忆。基本概念及理论的复习在整个生物复习中起着奠基、支撑的作用,如果不过关,后面的综合复习就会感到障碍重重。从近几年高考试题看,基础题仍占主要地位。

二、抓住生物三大重点

在全面复习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重点“攻坚”,突出对重点和难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部分知识通常都是学生难于理解的内容,做题时容易出错的地方。分析近几年的高考生物试题,重点其实就是可拉开距离的重要知识点。要走出“越基础越重要的知识越易出错”的怪圈,除了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外,还要对作业、考试中出现的差错,及时反思,及时纠正。

生物的新陈代谢、生命活动的调节和遗传变异,这三部分知识是高中生物三册书的“灵魂”,也是高考的重点和难点。复习这部分知识时学生要特别留心,可以结合复习资料,分析涉及到的题型,并查阅自己经常出错的题型,进行归纳总结。

三、培养实验设计能力

考查能力是高考的基点和永恒的主题。生物学本身是一门实验性的科学,因此生物实验一直是高考试题必考的内容。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看,理综Ⅰ、Ⅱ卷至少一道生物实验设计题,所占分值还比较大。

这部分试题是考生失分较多的地方。因此,一轮复习时,学生还应结合考纲熟练掌握课本实验,做到活学活用,培养自身的实验设计能力。

四、弄清知识内在联系

在记住了基本的名词、术语和概念之后,同学们就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生物学规律上来了。这时大家要着重理解生物体各种结构、群体之间的联系,也就是注意知识体系中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的线索。

如:关于DNA,我们会分别在“绪论”、“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和“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这三个地方学到,但教材中在三个地方的论述各有侧重,同学们要前后联系起来思考,既所谓“瞻前顾后”。

第4篇

【关键词】 新课标;导学案;高效课堂;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5-0-01

高中生物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特点,不搞满堂灌,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为主线,注重讲练结合,在教学中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努力打造高效课堂,使学生通过积极的自主探究活动主动的获取知识,提高技能,培养情感。为此,我校积极推进了“先学后教,学案导学,练考结合”的高效课堂教学改革活动,教学成果斐然。下面谈一谈本人在此活动中的一些做法和反思。

一、编制导学案,使生物课堂更高效

真正的高效率的教学就是师生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效率,每一个学生在每一个时间段都有事做,关注每一个学生,厚积知识、破疑解难、方法优化、能力提高、学习高效,学生心情舒畅,有安全的学习心理环境。而利用导学案,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的课外学习提供了物质条件。

导学案按照学生的学习全过程设计,使课前、课中与课后环节有效衔接,形成学习的闭合回路,使学生学习的全过程置于教师的有效监控之下,学生学习的质量和效益自然得到提高。在此过程中,学生依案学习,由预习准备开始,到提出问题、研讨学习、释疑解难、训练巩固、监测评估,再到拓展训练,环环相扣,知识生成、能力提升自然蕴含其中,学生也自觉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优化了学生的学习品质。

编制导学案时要注意:

1、应该尊重学生的学习权益和兴趣。让学生知道自己的学习目标,让学生的学习能有备而来,给学生以知情权、参与权,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学,这样的学习自然就实现了从被动到主动的变化。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学案,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然后完成相关内容,可发表自己的观点或见解,提出自己的疑惑与困难,师生互相交流、共同研究达成学习目标。

2、要充分发挥导学案的效用。在使用上要求教师能够提前一天将导学案发给学生,学生拿到导学案后根据其导学题目认真进行预习,在完成导学案时做到:自觉、主动、独立。在导学案中要适当留白,学生在课堂学习时要适当做些方法、规律等方面的笔记以便今后复习。学完一课后,学生要在导学案的空白处写上学后记,每隔一段时间后要进行归类整理,装订成复习资料。

二、注重创设情境,激活学生思维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导语更是艺术中的艺术,每一节课的导入直接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效率。好的导语能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提高学习效率。导入艺术的方式层出不穷,这需要教师依据教材、学生的特点自由创新,灵活运用。课堂导入要简洁,要有趣味性、形象性、导向性。

教师要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指导学生听课。教学情境对于任何一节课来说,都起着重要的作用。问题情境创设要体现生命课堂特点。每节课“中心问题”的创设最为关键,问题要有兴趣性、探究性、系统性、线索性。问题设计好了,一节课也就基本成功了。如人教版第一章《细胞生活的环境》一节,我联系我们最基本的生命活动,设计如下问题:手指直接暴露在空气中,手指皮肤表皮细胞能从空气中直接吸收氧气吗?我们洗手的时候手指皮肤细胞能直接吸收水吗?这一问题的提出,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讨论欲望,带着这个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讨论结果,学生通过展示、辩论、分析过程和原因,最终得出结论:氧气和水等物质必须通过内环境才能吸收,并通过氧气和水的吸收过程,构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一节课的主要内容通过这一中心问题的讨论得以解决,整节课充分体现了充满活力的生机课堂特点。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生物教学过程

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在微观知识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实现传统的演示实验难以完成的生物演变过程,提高教学形象程度。例如在“有丝分裂、减数分裂”过程演示,教师运用动画模拟方式,将细胞分裂过程复杂的内容形象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加深高中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提高了教学成效。

多媒体教学过程不同于传统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文本、图形、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图文声像并茂,能够给学生提供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可以大大提高教学过程中的直观性,从而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通过更为直观的刺激缩短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接受时间。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动脑、动手接受教育,既学到知识又减轻学生负担。

四、利用课堂有效的生成性资源,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生成性是新课程课堂教学区别于传统教学的重要特征。生成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合作、对话、碰撞中,现时生成出教师原计划中所没有的新问题、新情况,根据教师的不同处理而呈现出不同的价值,使新课堂呈现出生机勃勃、精彩纷呈的动态变化的新特点。课堂上学生一句无心的话、一道错题、一个突发的念头都可能成为崭新的课堂资源。课堂也因为有了动态生成性资源而活跃,教学因为有了动态生成性资源而充满生命的灵性,师生因为有了动态生成性资源而成长。这些课堂动态生成的资源是珍贵的隐性课程资源,而且,建立在这种隐性课程资源上的教学,往往最切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更有利于学生迅速掌握新知识。

总之,高效课堂的构建需要永远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样才能综合、全面、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的任务。

参考文献

[1]杨兆山:《教育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蔡建法:《如何在生物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生物学通报2001(6))

第5篇

关键词 新课标生物;试卷;命题

[中图分类号] G424.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004X(2013)02-004-04

收稿日期 2012-05-10

[作者简介] 胡学军,男,湖北武汉人,武汉市教科院生物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主要从事高中新课程改革生物学科的相关内容研究;刘华贵,男,湖北武汉人,武汉市开发区教研室生物教研员,中学一级教师,主要从事“高效课堂”与“新课程改革”相关内容的研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开展,至2011年,陕西、湖南、宁夏、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南、山西、江西、新疆共10个省、区使用全国新课标高考生物试卷,采用的高考模式是宁夏模式。新课标所考查的范围是生物必修1、2、3,选修1、3二选一。较之以往的全国卷,新课标理综试卷生物部分有了显著的变化:总分值由72分升为90分,与以往全国卷相比增加了18分;考查内容由原来的两本必修加一本选修增为三本必修加选修1、3二选一;更注重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特别是实验技能的双重考查。

五年里,全国新课标卷在原有高考命题经验的基础上,完善和发展了新条件下的命题技术。新高考命题的范式已逐步形成并不断成熟。2012年,湖北作为课改省份迎来新课改后的第一次高考,文综和理综试卷将沿用全国新课标卷模式。本文着眼于全国新课标高考生物卷历年考题内容,试图对其中所体现的动向和命题特点加以探究,以期对2012年湖北省的生物高考备考有所借鉴,实现新课标高考的平稳过渡。

一、近五年试卷考点、分值分析

通过笔者的整理,特将近五年来全国新课标高考生物试卷的考点与分值分布统计如表1。

通过表1的统计可知,必修部分各模块分值在不断的波动中:必修1考查知识点的分值由2007年的34分到接下来四年的34、25、24、39分,五年共计156分,其中选择题所占分值为96分;必修2考查内容分值分别为17、16、18、19、8分,五年共计78分,选择题所占分值为18分;必修3则为24、25、32、32、28分共计141分,选择题所占分值为66分。总的来说,必修1、2、3分值比约为2∶1∶2,其中选择题分值比为16∶3∶11,非选择题分值比为60∶60∶75。选修部分分值则固定为15分。从分值我们不难看出,这五年的新课标高考生物试卷在必修模块知识点的考查上较偏重于必修1和必修3的内容,必修2知识点的考测点比较集中,主要考查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的相关内容,且考题形式主要集中在非选择题部分。选修模块主要以选修1或选修3中的生物科技专题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作为考查的重点。

二、全国新课标卷命题动向

1.全国新课标卷命题模式逐步趋于成熟

从2007年至今,陕西、湖南、宁夏、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南、山西、江西以及新疆共10个省、区相继使用全国新课标高考生物试卷,即宁夏模式。2007年,作为新旧教材平稳过渡的第一年,宁夏卷的试题结构稳定,考题紧扣书本的主干知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目标的要求。基本能力试题的设计符合《考试说明》的要求,较好地体现基础性、导向性、整合性、开放性和时代性。接下来的2008年,试题类型较之2007年有了些变化:非选择题出现了曲线图分析题和图文分析题,对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图文分析能力起到了很好的检测作用。在紧接下来的2008年、2009年、2010年和2011年高考新课标卷中,试卷考查的形式多样,试题也增加了一定难度,而且呈逐年上升趋势。这其中,尤其是2010年的高考新课标卷,曲线图在整个生物部分出现了五处。这大大增加了高考考生解题的心理压力。较之2010年的试卷,2011年的高考新课标生物试卷的难度坡度放缓。总的来说,全国新课标高考生物卷稳定在“6+4+1”的格局下,选择题、非选择题(包含选修模块的二选一选做题)的双基考查都在不断的尝试中发生着良性的变化。在这五年中,命题者对教学大纲和新课标的解读与把握更趋于合理,使全国新课标高考生物卷的命题模式不断走向成熟。

2.命题加大了对考生解题方法与能力的考查力度

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中,对能力作出如下阐述:能够正确使用一般的实验器具,掌握采集和处理实验材料、进行生物学实验的操作、生物绘图等能力;能够利用多种媒体搜集生物学的信息,学会鉴别、选择、运用和分享信息;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等。由于我国高考形式为笔试,对上述各种能力的考查只能在识记、理解、辨析、信息转换、实验探究、分析综合和推理等能力层面上展开。以信息转换这一能力考查为例,2007年的高考新课标生物卷中,图文转换题有2题,分别是第3题和第28题I小题;在接下来的4年里,图文转换题分别为2题、6题、5题、4题。五年来,此类题目出现的分值依次为:28分、21分、60分、38分和29分。图文转换题为何在新课标卷中占有如此大的比重呢?究其原因,就是新课标卷能通过图文转换过程,既考查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又考查其鉴别、选择和运用信息进行分析综合的能力。一种类型的题能考查学生的多种能力层面,也无怪乎命题者会垂青于此类题型。五年的全国新课标高考生物卷中,必修2《遗传与进化》模块的命题,更倾向于考生解题方法的考查。2007年第29题,要求学生用遗传图解来解题;2008年,第29题考测自由组合定律中F2表现型比例9∶3∶3∶1的变式;2009年,第6题考查分离比的变式,第31题则偏重于图文转换考查;2010年第32题将遗传图解和9∶3∶3∶1的变式均作为考查内容;2011年,第32题考测了图文数据分析类遗传题。学生如果在有限的时间里,没有好的解题方法作基础,这些遗传题势必会成为考试过程中的拦路虎。

3.选做题体现出学生解题的自主性

全国新课标高考生物卷最后两题均为选修模块的现代生物科技专题,选修1与选修3各一题。选修1考题主要偏重于对实验的考查,而选修3以当今几大热点工程(基因工程、克隆技术、胚胎工程、生态工程)为考查内容。学生在考试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知识的掌握情况二选一答题,这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有了自。

三、备考对策

1.研究命题依据,制定有效的复习计划

为了指导高考工作,国家考试中心每年都颁布《全国考试大纲》,其中规定了考试的目的、性质、内容和要求,各自主命题省市在此基础上组织编制试题并下发本省市《考试说明》。《全国考试大纲》或各省市《考试说明》直接指导着命题人员如何命制,既符合我国新的课改形势,又符合我国各省市实际情况的试卷。《课程标准》规范了课程的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的设计及课程的目标、内容标准,它不仅是教材编写的依据,而且是教师开展教学的依据,同时也是《全国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重要依据。深入研究《全国考试大纲》《考试说明》和《课程标准》,教师能更加深刻地理解新课程的理念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如何渗透。在理解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比较每年的考纲与往年考点要求的异同,有利于抓住教学与复习的重点与难点,瞄准高考的方向,真正落实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果。与此同时,制定出科学有效的备考复习计划,使高考复习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合理有效的进行下去,促进学生学业的进步。

2.紧扣教材,围绕核心知识展开复习

从全国新课标高考生物卷的考点分布统计表来看,每年高考的重点内容就是各模块的核心知识点。如:必修2遗传与变异板块,在历年的高考中不光是考点,也是难点。如何展开合理有效的高考复习?笔者认为,紧扣教材非常重要。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教材是师生接触最多的文本。教师在组织高考复习时,教材不仅是教师传播知识的载体,还是高考的第一手资料。在备考过程中,有些教师容易走入备考误区:以复习资料为纲,以考题为纲,不依据教学大纲和课标以及考试说明的要求进行行之有效的复习,往往不是核心知识的网络未能合理搭建,就是某些知识点的复习挖得太深。在浩如烟海的考题中试图让学生掌握更多的高考信息,是不明智的。笔者认为,在高三复习备考过程中,教师可尝试着带领学生通读教材,紧扣教材,讲练结合,展开复习。让学生通过此过程掌握每一模块的核心知识,并能在有效的复习指导下,自主构建每一模块的知识网络。结合每一模块知识网络,将知识对接起来,学生会发现知识点之间更深层次的联系,这样备考起来,更加有的放矢。

3.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高三备考过程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应考能力。高考试题能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辨析、信息转换、实验探究、分析综合和推理等能力。在解题过程中,这些能力的达成与考生的审题能力是密切相关的。审题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搜集信息的过程。教师在平时的复习中,要极力培养学生搜集有效信息的能力,让学生能在读取文字、曲线图、图表等过程中,进行图文转换,为分析综合与推理能力的展开提供前提。

4.指导学生规范答题,减少失分点

全国新课程生物试卷分选择题与非选择题两种题型。在选择题答题方面,笔者认为主要体现在答题卡的填涂上。只要教师在平时模拟考试时,严格要求用2B铅笔均匀填涂答题卡即可,因为规范答题在非选择题部分犹为重要。近五年的全国新课程生物试卷的非选择题大部分采用填空题形式。填空题只有结论,不能测试解答的思路和过程,这对考生答案的准确性提出了要求。因此在平时教学与反馈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使用生物学科的专业术语,避免答案的口语化;提炼语言,使答案简单明了;语言表达更要严谨,并对学生作同样的要求,引导学生尽量用书本上的结论性话语来答题。长此以往,学生的文字提炼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就会大大提高,也会降低高考失分的可能。

5.调适学生心理,轻松应考

在高三这一年,既是一个进行知识的系统分类与整理的一年,更是一个打心理仗的一年。对于学生而言,每一个阶段的心理变化都会影响到学生后期的学习状况。因此,高三生物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高考复习的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心理调适。如: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并将学生每一阶段的学习作出合理有效的分析;学生通过教师的反馈,对自己每一阶段的学习状况作出正确的归因,并能在教师的建议下适当调整自己的状态,以平稳的心态迎接每一阶段的复习。当然,教学生进行深呼吸,用来调整情绪,缓解脑力疲劳也是一个不错的调适心理的好方法。“磨刀不误砍柴工”,当学生在高三每一阶段学习中都能保持良好心态,轻松应考也就不难实现了。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2003.

第6篇

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任教经验,对如何做好2012年高考生物复习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从2011年四川省高考生物试题的特点分析说起

试题命制立足于教材,考查考生综合运用高中教材中生物学科的专业名词、专有术语、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体上更注重对生物学科基础知识、实验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的考查,没有出现难、深、偏、怪的现象。应该说考生入手容易,但想要获得高分则有一定的难度。

(一)紧扣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突出核心知识

试题重点考查了新陈代谢、遗传变异、生物与环境等学科主干知识,在命题素材的取舍上,有意识选取了近几年四川卷涉及较少的内容,如神经传导和传递机制、染色体结构变异等,通过这种方式扩大知识覆盖面,实现主干知识的全面覆盖。

(二)重视能力――实验能力考查,拓展命题类型

选择题部分难度梯度非常明显,前3题注重对知识记忆的考查,4、5两个试题则要求学生在知识记忆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答案。较好的体现了选拔功能。

非选择题均采取了分步设问、分层递进,分步给分的设计,有效降低试题的难度,提高了区分度。实验题的考查与实际生活贴近,同时又很好地和高中生物知识结合起来,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生物科学素养和严谨的实验思维。有关动物生理(30题II)、遗传试题(31题II)往往是考生较为“恐惧”的,但考生只要冷静思考,还是能取得较为理想的分数。此类题具有很强的选拔性。

二、高2011级理科考生应考薄弱环节探究

[广大考生常见的失分情况]

审题不清,信息获取能力欠缺

混淆概念,二次整合能力欠缺

规范意识差,书写随意

思维定势,应变能力或创新思维欠缺

[阅卷场上什么样的答卷容易得高分]

简明扼要,紧扣要点,是多得分的关键

答出技巧,让人满意,是多得分的有效途径

重在理解,勇于作答,是多得分的可靠保证

答题条理化、尊重考卷、用词规范、解答清晰

同学们对生物学科学习的态度、总体成绩参差不齐,差异很大;课后的复习消化不及时,时间分配利用不尽合理。考试时挑题(挑物理)、选题做(选物理),因做题速度和效率方面的不理想,对做生物部分的试题仍有一定的影响。具体表现在:

(一)生物学基础知识不牢固,知识网络不完整

基本概念、基本知识的掌握不到位,以致常见的生物学专有名词写错。

(二)能力缺陷

1.理解能力不强。有些考生不能把握所学知识的要点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对生物学概念的内涵理解有偏差。

2.获取信息的能力有待提高。

3.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有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较差。理解与综合运用能力是科学素养最根本的核心要素,是生物科高考大纲里的最高能力要求。

4.书面表达能力低下,思维的严谨度不强,不能准确表达意思。

5.实验与探究能力较薄弱。

(三)应试能力不高

考试心理对考生的临场表现具有潜在的影响。考生常见的应试问题有:

1.书写潦草,错别字多,经常无谓失分。

2.审题不细,大意失分。审题时把关健词遗漏掉,或者是看不清题干的主要目的。

三、2012年高考生物复习建议

(一)依据教材,学习考纲,指导复习

广大教师和同学要根据2012年教育部制订的《考试大纲》以及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说明》明确和确定考试复习范围。

高度重视教材,把握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教材是考纲的具体体现,是高考命题的题目来源。生物学知识大多是通过实验归纳总结出来的,应注重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将知识的发生、形成、探索过程搞清楚,理清知识的来龙去脉,挖掘基本知识的内涵,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真正达到“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二)科学规划,调整复习进程

[复习进度]

1.一轮复习2月底结束(按照教学计划在市调研测试前后完成第一轮基础知识的复习)。

2.二轮复习4月底结束(按计划在二模前完成第二轮专题复习和专项训练)。

3.三轮复习即综合模拟训练5月底结束。

一轮复习做到“全面、系统、扎实、灵活”,抓纲扣本,节节过关;二轮复习查漏补缺,系统提升;三轮复习强化综合,在回归基础和教材的同时,注意以典型试题为引导,强化学科思维训练,再变式训练提高学生理解知识、综合归纳知识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复习重点]

1.强化全面复习,不放过任何知识点,但也要注意主干知识点

第一层面:新陈代谢、遗传(含减数分裂)变异与进化、基因工程、生命活动的调节(重中之重、比例很大、难度体现)

第二层面:免疫(含稳态)、生物与环境、细胞(每年必考、比例居中、难度不大)

2.注意信息不同呈现形式之间转换能力的培养

重视坐标曲线和图形、表格的分析处理,尤其重视培养学生从图表中筛选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图-文、图-数、数-图、数-文间转换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明确遗传学考查特点,加强对遗传学的针对性复习与训练

载体:大多数是遗传育种

知识:主要是基因自由组合规律与变异(包括基因突变、染色体数目变异)的结合。概率计算仍然不复杂,出现机率较大。

能力:理解能力、筛选信息的能力(审题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综合运用能力等。

启示:题型训练要全面,方法要讲透。

[复习讲评]

要注重三个字:揭(示)、拔(高)、变(化)。

总之,二轮、三轮复习抓“巩固、完善、综合、提高”。

[复习方法]

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掌握必要的且行之有效的复习方法,如①概念图的构建和运用;②知识网络的构建和运用;③进行图文(或文图)转换,加强理解;④加强知识归类和规律的总结。

[复习效率]

1.课堂效率的提高

认真听讲无疑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认真听讲应做到:养成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听讲;养成做笔记的良好习惯,记下课堂上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努力追求课堂上的更高层次:听懂-记住-理解-反思-运用。

2.课后效率的提高

课后效率的提高应做到:解决课堂上记录下来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回归教材;有针对性地限时完成练习;必要时问老师或同学。

学生学习基础比较薄弱的学校应该花大力气重点解决基础问题,然后再适当提高。学生学习基础较好的学校,可以较早进入综合提高的复习阶段。(见图一)

(三)细化考点,构建知识网络

教师可对照《教学要求》,把《考试大纲》考点的内容进行详细的细化,力求在复习教学中把“网”建得完整。

(四)持之以恒,致力能力培养

《考试大纲》中对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综合运用能力等方面都有明确、具体的要求,要选择适当、适量的生物试题,训练自己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要注意学会搜集、整理和解读信息,接受逻辑推理、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和建立模型等科学思维方式的训练;强化实验技能训练,杜绝教师讲实验、学生背实验的复习方法,自己亲自操作实验,根据所学知识适当拓展实验,设计实验等,以提高自己生的动手能力、探究精神和综合运用能力。

针对学生应试能力低的情况,大家平时要对自己进行规范的培训,特别是对生物学专有名词的错别字不能姑息或马虎过关,使自己生在日常学习中养成正确表述生物学术语的习惯。对于审题方面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进行限时训练、进行考试心理辅导等方式加以解决。

(五)注意实验考查的特点,重视课本实验,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实验能力

1.实验命题以能力测试为主导

实验题考查:实验与探究能力、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能力

实验题材和知识:载体

落脚点:测试能力。重点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理性思考、逻辑推理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图-文、数-文、图-数、数-图转换能力。

2.实验题材重视回归教材

①直接考查教材中的基础实验(选择、填空都有可能);

②利用教材中的实验素材;

③与新陈代谢、生命活动的调节紧密结合;

④对考试大纲的忠实。《考试大纲》:“能独立完成教材所列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的运用”。

启示:基础知识要夯实,能力训练要强化。第一、注重基础;第二、适当拓展;第三、注重应用;第四、重视科学探究的思维过程。

3.解答实验设计题的能力

学生应该具备的思考分析简单流程(见下页图二),通过这个流程让自己在后面的复习和练习中按要求分析、作答;强化自己在新情景下灵活运用课本实验原理、现象的实验探究能力,强化答题方法和套路。

(六)重在养成,强化学法指导

学生要制订个性化的复习计划,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要建构自己的知识网络,要掌握如何看书、如何审题、如何规范作答等学习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自己的能力。

1.“审题”能力

“审题”决定学生的发挥。看题时要求学生做到咬文嚼字、识图懂表,这种对题目的敏感性是可以通过训练达成的,同时,学生要有目的地分析题干、划重点,培养自己识别有效信息、排除干扰信息、准确判断题目考查内容的能力。

2.答题速度和综合运用能力

进行选择题的限时专题训练,着重训l练学生合理分配答题时间和答题速度,增强选择题的答题能力,提高选择题的得分率。

非选择题常采用“限时训练、反馈答案、变式练习、查漏补缺”的训练环节。在反馈答案时,要注重从答题规范、信息提取方面进行深度解答,这样不仅使大家知道各知识点的本意,还要让大家知道其内涵和外延。变式练习则起到巩固、深化专题知识点的作用。因此,既训练了学生的答题速度,又训练了学生对知识的整合和综合运用的能力。

二轮专题复习时结合考点知识,教师一般会选取近年采各地高考题对大家进行非选择题的解题方法、技巧的训练,加强阅读和理解、提取题干信息的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在老师课堂限时训练与讲评反馈中,学生对一定情境下相关信息的处理、理解、分析,以及答题技巧和文字表达能力,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3.阅读能力

二轮、三轮复习抓“巩固、完善、综合、提高。复习完成后最主要的安排之一回归课本,步骤有“引导通读找画要点完成学案提出问题强化巩固”。

生物学科的内容、知识点较其他学科相对零碎,有许多识记、背诵的内容,需要记忆的东西很多。因此,采用填空识记的形式引导通读课本。将需要识记的知识点,按专题编印回归课本的填空练习学案,空出部分内容让学生填空,识记基础的书本知识。在阅读完成填空的时候,要求学生边看书,边把重要的生物学概念、专有名词、生理作用、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实验现象、结论性术语等要求学生用笔圈画下来,即找画要点。最后具体完成填空练习。书本上的小字部分,课外读,旁栏小资料,虽然这些内容不是考纲所规定的直接考查的,但通常会成为出题的题干背景或素材。因此在查找书本时候,也要求学生注意阅读。对于课本上的每幅图,每张表,在阅读时要求学生熟练识别,并且能正确绘制过程图,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细胞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过程图,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图等等。

建议部分能力强的学生根据看书的内容,对自己感觉尚不能很好理解或运用的知识内容,尝试自己提出问题,并适当通过《五年高考三年模拟》的题目强化巩固。

(七)精选题目,提高训练效率

1.设置不同层次的复习题

第一是知识再现题,巩固已有知识;第二是变式训练题,培养大家的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培养自己对知识的迁移整合能力。第三是新情境训练题,它能促使大家应用已掌握的知识来解决生活、生产和科研等方面的问题。

2.布置适度练习

3.做好典型例题分析

通过对典型例题的分析、讨论,总结解题思路和方法,力求解题步骤正确、答案要点齐全。

4.建立错题集

搜集自己在历次考试中的错题,分析其中的错误原因,比如是解题方法上的、知识点缺漏的或者是习惯性的错误等等,及时纠正补漏。

(八)培养科学合理的应试技巧和方法

1.学科间团结合作的指导思想

理综考试是三个学科的组合,学科间知识体系是独立的,但作为考生,要在一定时间内完成由三个学科构成的试题,它们之间又存在一定的联系。比如:学生做题时是按照试题的先后顺序,还是从他的优势科目先入手呢?各个学科所分配的时间又将如何侧重?是完成一个科目的试题后再完成第二个学科的题目,还是可以在不同学科之间不断切换?等等上述问题都必须经过实践,经过比较,才能得出答案。

因此,作为理综的任一组成科目,大家要关注自己的理综整体学习情况,能够做到“既不纠缠,又不轻易放弃”每一道题,在调配好答题时间的前提下,尽力作答,有所取舍。当然,我们还是认为最好的方法是:集中回答一学科的题目,避免思维的跳跃转换。

2.答好生物试题的一般思路和技巧

解题的过程实际就是思维过程,蕴含着一定的思路。答题思路通常包括以下三个环节:

①审题:即辨别试题指向,这需要

考生从大量的题目信息中,捕捉相关学科信息,其中需要运用的几种技巧:抓关键词,多角度思考,对信息进行转换。

②抓住要点,准确与所学知识挂钩:准确领会题意,弄清命题意图,从知识网络中提取相关知识点,联想迁移,作出合理判断。

③用全用准有用信息,思考推理,得出答案:寻求答案的过程,需要灵活运用对比、分析、综合等多种思维方法,同时要勇于突破思维定势,积极推理,勇于发现。答案的表述必须清晰、严谨、简洁、规范,力求达到“学过就应该会,会就应做对,做对要得满分”的效果。

总之,高三生物学复习备考,是以高中生物教材、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为依据,通过对基础知识的全面梳理,使学生扎实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形成较熟练的生物学思想、思维、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应用生物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相关知识的重新整合,构建生物学科内的知识网络,提高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的能力;在选择题目时,立意于能力,注重学生对知识分析和运用,但又不忽略基础知识的复习,始终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出发点,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试技巧。

生物冲刺小妙招

或许大家对上文特级教师在生物备考上的深入解析还意犹未尽,为了让大家进一步提升备考效率,小编专门整理了一些优秀老师提供的冲刺妙招,供大家在备考中学习。

妙招一、树立信心,激发潜能

无论考试成绩如何,同学们都要善于发现和分析通过每次考试中存在的问题;如果成绩不理想,也不要气馁,应当学会在分析问题的同时,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树立信心。通过一次次的考试,才能使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少,距离成功越来越近。

妙招二、分段复习,合理规划

从2012年3月初到4月底,为专题复习时段。一般可以将高中生物的全部内容分成九个专题:生命的物质基础与结构基础;细胞代谢及生命历程;生物的遗传;生物的变异与进化;生命活动的调节;生物与环境;生物技术实践;现代生物科技;实验与探究。复习目标是着力培养综合能力。

从2012年5月初到高考前,查漏补缺、综合强化。这一阶段要有根据自己对教材内容的掌握程度制订较为详细的复习计划,要保证在高考前完成需要复习和巩固的内容。复习目标是以单元板块复习为线,以高考考点复习为纲,以适应性训练为主,以提高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为目的,在抓好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注重知识的综合性,强化综合科目的训练,加强对思维方法、解题规律、解题技巧等方面的总结和指导,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和应试能力。后期加强高考的实战训练,同时要注意回归课本,查漏补缺,既要注重高考的重点难点,也不能忽视高考的冷点;研究和领会各地名校模拟试题的新思路与新趋向,在模拟考试中提升应试的经验,增强应试的信心。

妙招三、方法引路,事半功倍

第7篇

【关键词】 自主学习模式 新课程 伴性遗传 癌变

我省新课程改革实施后,生物学科的高考分数从72分增加到了90分,既说明了生物学教学对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又给我们生物学科的教师增加了一定的压力。生物学的概念是这样叙述的: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这既说明了生物学科的性质,又强调了生物学科的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所以我们应尽可能多的开设生物实验课。我国现行的高中生物学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要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不断获取和运用生物学知识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不仅要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育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有一句话这样描述教育的最佳境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然而,在当前我们的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问题不是被忽视就是对此我们束手无策。因此,如何在教学中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生物学教师的一个重要课题。下面就把我在教学中的一些探索和经验介绍如下,以求抛砖引玉。

一、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高中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形式是阅读和自我测验。而生物新课程课本中含有大量的阅读材料,增加了很多生物学新进展和新成果的介绍,其目的是为了增加学生的知识面,拓宽学生的视野,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我认为教师应该在阅读的方法上给予正确指导,才可能使学生收到良好的自学效果。为了提高学生预习阅读的有效性,我都是先拟好预习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指定的课文,并要求他们阅读后作出解答和提出疑问。

我力求制定的阅读提纲具有启发性、悬念性,以激发学生积极独立地探求知识的兴趣和欲望。我指导学生在预习阅读中,要先根据预习提纲纵览全文,了解梗概,然后再精读细读,对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用笔圈点勾画,并运用批注法在课文空白处批注提纲要点和感想,做到重点落实。在课堂上实施课中阅读是指教师随教学进程提出问题,让学生阅读一个或几个重点的相关段落。

二、灵活运用多媒体课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

对于我们传统教学中,难以表达、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复杂的变化过程、细微的结构等,我们可以使用多媒体课件通过动画模拟、局部放大、过程演示等手段予以解决,这样在教学中不但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有利于提高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三、及时进行检查总结,进一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对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我们教师要有一定的把握,以便进行进一步的指导。但只有检查没有评价是无法激发学生自学热情的,对此我的具体做法是:

(1)每进行新课前,我都要利用预习提纲中的问题先提问学生,以便发现一些问题。而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一些较易混淆的概念和较难懂的问题先让学生进行讨论再由学生回答,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再进行详细讲解。

(2)每学习一段时间我都要进行一次学科测验,以便检查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情况、理解的程度,以及学生的阅读漏洞在什么地方。学校每次举行大型考试后,我都要领着学生认真分析试题和答案,总结试题和课本知识的联系、出题人的意图、考查的方向,进而引导学生如何运用课本知识进行解答,以及在以后的课本知识复习中如何把握重点知识等等,这样就慢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坚持不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我多年的高三教学经验证明,大多数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都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了较好的自主学习的方法,养成了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因此,我在平时教学中就有意培养学生3种自主学习的习惯:

(1)让学生养成爱思考、爱质疑的自主学习的习惯。我启发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发现疑点,敢于提出自己独立的见解。我认为教会学生质疑不仅可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智慧潜力,同时也有利于学生进行知识迁移。

(2)让学生养成先预习再听课、先复习再做作业的自主学习的习惯。课前预习可使学生对新课有大概的了解,既提高了学生听课的效率,又提高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而课后的复习不仅有利于对新知识的消化吸收和强化记忆,也有利于提高完成作业的效率。

(3)让学生养成利用好错题本的自主学习的习惯。高三学生的做题量非常大,各种模拟题、复习资料、试卷等让学生忙的晕头转向,这个时候如果把做过的错题收集起来是一件非常有利的事。这些错题不仅反映学生的知识漏洞,还反映出学生做题中存在的一些不良习惯。因此,应让学生好好利用这些错题,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

十几年来,我一直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当作主要教学目标狠抓落实,我的学生在生物奥赛中多人次获奖,本人也分别获得省级、市级优秀辅导教师的称号,本人的教学成绩在学校同年级一直名列前茅,多次被教育局评为高中学科带头人。

参考文献

1.董必慧.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习能力.中学生物教学,2005(5).

第8篇

/

关键词 导学案 以生为本 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B

新课程改革已经进入了持续深化改革的阶段,很多教师在此次课程改革中转变了教学观念,教学时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出发,改变学生被动的、接受式的传统学习方式,摸索和积累了许多优秀的教学方法和经验。在此次课程改革中,中学生物教学中出现了很多倡导合作、探究和自主学习的新型学习方式,其中导学案的使用就起到很好的辅助和引领作用。笔者所在学校的生物教师也在摸索着编写出适合本校学生的导学案,并坚持以导学案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传统教案的特点是以教为主,教师是主体,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法的指导。传统的学案则强调以学为主,学生是主体,但这种学案在学生学习时并没有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导学案不同于传统的教师的教案或者学生的学案,而是两者的有机结合,包含两层意义:学生的学案和教师对学生的导向作用。也就是说导学案既要反映出学生“学什么”和“怎样学”,也要体现出教师的“教什么”和“怎样教”。由于本校不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差,因此追求有效课堂以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教师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切入点,讨论如何从学生出发编写合适的导学案,以“导学案”为载体,采用“导学案”与“教案”相结合。笔者使用一段时间的导学案后,发现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成绩、自主学习意识等有了明显提高。

教师要依据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知识能力,设计出的一种辅助和引导学生预习和课堂自主学习的导学案的最佳方案,使学生借助导学案逐步达到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的目的。笔者在编写过程中设计了以下六项内容,即学习目标、自学引领、自学检测、合作探究、巩固练习、挑战一下。以“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一节课的导学案编写为例做阐述。

(1) 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以及本节课的重难点,以利于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如本节课的目标是:① 说出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说明细胞呼吸的原理,并探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② 能进行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实验。③ 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运用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分享信息的能力。

(2) 自学引领,即课前预习环节。在上课的前一天教师将这个部分发给学生,由学生自己预习书本来完成。预习是学习新知识的重要环节,经验证明预习对于课堂效率的提升是显著的。但是很多学生都不进行预习,在课堂上会出现跟不上授课的进度或听不懂的现象。因此在导学案的开头先设置自学引领部分,旨在让学生在上课前能够进行预习,进而慢慢地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如何控制自学引领的内容容量和难度呢?笔者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多以填空为主,甚至直接用书上的原文去掉关键词,一般学生通过看书就能填出来。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抓住关键语句,进而增强学生的审题能力。笔者通过自学引领督促学生学会看书,使学生将知识清晰化、条理化。另外,教师要注意内容设计不能太难太多,否则会占用学生太多的时间,增加学生的负担,使学生产生倦怠感,从而失去学习兴趣。

如笔者设计的本节课的自学引领部分内容:① 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    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   ,把  等有机物    ,产生    和    ,释放    ,生成    的过程。有氧呼吸最常利用的物质是    ,其反应式可以简写成    。② 无氧呼吸是指细胞在    的条件下,通过多种酶的   ,把    等有机物    ,产生    或    ,释放    ,生成    的过程。这些填空可以使学生大致知道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物质能量的变化以及两者的区别。经过预习,学生学习时更容易进入学习状态,这样的教学也会更有效。

(3) 自学检测。该部分习题可由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完成,即在上课前,学生在自学引领完成之后去做的习题。这样一方面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另一方面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了解学生的预习,从而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经过自学检测,学生也可以反思自己的预习方法和效果,从而促使学生学会预习,提高预习效率,也提高了其自主学习能力。

(4) 合作探究。这一环节的设计体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是在自学的基础上对疑难问题、重点问题的探究,具有开放性、启发性、综合性的特点,主要培养学生对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教师设计探究内容时,多以思考题、概念图或典型例题的形式出现,也可采取表格、图形分析,让学生学会归纳知识,整理知识。导学案设计要针对课本中的重难点和核心问题,用来化解难点,要能够激发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去找到答案的欲望,如通过小组讨论、师生讨论、钻研教材、联系生活经验、查阅资料等。教师要让学生有话可说,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例如(部分内容):关于有氧呼吸的思考题:① 为什么说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② 有氧呼吸第三阶段释放能量最多与线粒体的什么结构有关?

(5) 巩固练习。这个部分主要留给学生课后完成。巩固练习要紧扣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易错、易混、易漏点来设计,题量适中,难度适宜,以此来巩固和检测本堂课所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对目前开设九门文化课的高一学生来说,课后习题不要涉及繁怪偏的题目,不能浪费学生宝贵的课余时间。这也是新课程改革对素质教育的要求,同时又能达到巩固课堂学习的效果。

(6) 挑战一下。这个部分一般为一道题目,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做或者不做。此部分题目多以材料分析题为主,也可以是往年的高考题。因为近几年无论是高考还是会考,都越加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以及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师因此利用此题来培养学生获得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其次也为部分能力较高的学生提供钻研的机会。另外,题目的设计也可以是开阔学生视野的材料,或是联系学生生活和健康,让学生懂得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考试,也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如以下设计:

如图1表示某种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不同的氧浓度下O2吸收量和CO2生成量的变化,请据图回答:

(1) 图3中曲线QR区段CO2生成量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2) 在原图中绘出无氧呼吸产生的CO2随氧气浓度变化而变化的曲线。

(3) 在长途运输新鲜蔬菜时,常常向塑料袋中充入氮气,目的是       。你认为氧浓度应调节到   点的对应浓度,更有利于蔬菜的运输,试说明理由:    。本题以细胞呼吸的两种类型为核心命题点,考查了有氧呼吸、无氧呼吸随O2浓度变化的特点,综合考查了学生解读曲线、根据已知曲线画未知曲线的能力以及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采用导学案教学,可以更加优化知识结构,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更明确,学习任务更清晰,能够让学生在先学后教的基础上实现教与学的完美结合,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让学生自觉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自然也就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同时它也是学生手头上的一份珍贵的复习资料。

参考文献:

[1] 韦慧旋,高中生物导学案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

[2] 辉,“导学案”的设计与实施[J].教育科学论坛,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