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中级培训论文

中级培训论文

时间:2022-03-10 22:50:22

中级培训论文

第1篇

关键词:县级党校 教育培训 问题 分析

中图分类号:D2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1-0366-02

一、引言

县级党校是党校系统的基层机构,负责培训、轮训全县的领导干部,村、社区的干部和机关党员干部,根据党委和政府的需要组织各类专题培训班,并负责各类涉及县情的调研任务,推进理论创新与实际相联系,同时开展党的方针、路线、政策教育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种理论创新的宣讲。它是政府承担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运作和管理的主要机构,其属于政府公共服务的范畴,其必然会占用公共资源,因此,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的效率、效果、效益等问题也就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随着社会转型的不断加剧,县级党校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方面存在着诸多与与时展不相适应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采用文献调查方法查阅若干相关文献,对县级党校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情况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了深入研究,并结合自身在县级党校的工作实践进行了反思。在对所存在的问题、问题成因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之上,尝试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以供参考。

二、县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深入分析,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发现当前县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制度上存在的问题

1.1法规保障的强制性弱

第一个关于党校的法规性文件是1995年中央出台的《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暂行条例》,到2009年中共中央又出台了《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随着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推进,党中央又提出了“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升干部素质”的要求,这些文件不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对党校教育提出了针对性很强的要求,随之对干部教育培训进行规范的法制性条例和法规相继出炉,比如《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公务员法》等。这些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出台反映出我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和党校教育教学工作不断步入法制化、规范化的正轨。这些法律法规对党校教育工作的规范性运作虽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其强制性还相对较弱,规范性尚需完善和提高。

1.2培训的需求分析缺乏

由于受到学校规模小,相关专业人员缺乏,各方面条件受限等原因,县级党校在教育培训之前对培训对象需求的分析难以实现,要使党校的教育培训达到预期效果,能使培训对像实现学以致用,培训对象需求分析这一环节必不可少。从当前各地区的情况看,县级党校具备条件和能力来完成该项工作的少之甚少,即使有些县级党校具备这一条件并开展该项工作,也难以实现教育计划与需求分析的有机结合。因此,对培训对象进行科学的需求分析成为县级党校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制约瓶颈。

1.3培训的激励机制欠缺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教育培训的培训成绩缺乏实际意义,培训成绩对受训者影响不大,这是县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所存在的一个大问题。例如,岗前培训,近年来基层新提拔的干部在上岗之前需要在党校经过短期培训,否则不能上岗,这一规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符合时展要求,它是干部选拔任用机制的创新,但其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即岗前培训的成绩、效果与干部的使用、任命之间没有产生必然联系,从而导致培训对象有一种“培训与不培训一个样,学习成绩好与不好一个样”错误认识,这种思想认识对基础党校的正常工作、教育培训效益产生了负面影响。由此可见,当前县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激励机制发展仍然存在着动力缺乏、手段僵化、机制老化等许多制约因素。因此,完善基层党校干部教育培训激励机制是做好教育培训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

1.4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

与其他高校不同的是县级党校具有较为浓厚的行政色彩,在这样的体制下如果缺乏相应有效的约束机制,将会给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带来乐睾蠊。从目前所了解的情况来看,县级党校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的确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比如,县级党校的干部教育培训均由财政拨款,这种经费来源机制对县级党校和受训者都产生影响,因为培训经费具有公共性质,从经济学角度出发,培训的效益比较容易在培训主体和培训对象中被忽视,从而无法保证培训效果。另外,当前县级党校在干部教育培训中的奖惩机制、追踪评价机制、竞争机制等尚未完善和健全,导致培训对象的培训成绩实用价值很低,从而造成了教育培训过程中培训对象没压力,培训者无动力,培训效果难以保障。这种缺乏有效制约机制的状况严重影响了县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2.教学上存在的问题

2.1供给与需求矛盾突出

随着社会的变迁发展,县级党校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培训对象对知识的实际需求与党校的知识供给之间脱节,两者之间的矛盾愈加凸显。一是县级党校的教育培训前的需求分析难以做好,所设置的课程中有较多课程与培训对象的实际需求的关联度低,难以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二是县级党校一般与县级干部行政学校兼办,体制上属于“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设置模式,这种设置模式容易使得培训目标不够清晰,又因为对学员没有分类,所以培训目标模糊不清,无法有针对性的根据不同班次的类别、层次和需要,分类别地设计培训内容,往往一个课题既为公务员轮训准备,又要在干部培训中使用,所以备课老师就会兼顾两类培训对象来准备课题,这种做法就导致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较差,目标也不清晰,给县级党校的教育教学带来一系列问题。三是由于受到传统习惯和基层行政管理要求的影响,县级党校在课程设置上仍是政治理论的内容偏多,缺乏科学性的课程设计;因此,随着受训者素质的不断提高,应该在保证政治理论教育不放松的同时,适当增加比如公共管理、经济学、法学、管理学、领导学科等方面的内容,提高培训效果。

2.2缺乏科学的师资培养体系

党校教师除了具有较强的理论水平以外,还要具备解读当前党和国家制定的各种政策的理论水平以及从理论出发解决当前各种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水平。县级党校教师主要面对的是基层干部、基层党员,基层实践经验对县级党校教师尤为重要,如何获取并掌握多元化的教学知识则成为了党校师资发展的重要问题,要解决该问题的主要路径就是健全师资培养体系,提高师资知识文化水平。但由于观念、经费等多方面原因,完整的师资培养体系尚未形成,这成为了县级党校发展中的一个瓶颈问题。从而导致县级党校教师在教学中的知识结构不适应工作需要、理论知识储备和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

2.3有效教学资源获取难度大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各种网络技术也进入到党校系统,但是党校尤其是县级党校的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仍难以获取对教学有价值、高水平的教育资源。有些经济条件宽松、领导发展理念先进的县级党校,他们在获取高层次教学资源方面可能较为乐观,而大多数县级党校教师在获取高层次、高质量教学资源方面却困难很大。县级党校作为所在区域政策理论水平要求比较高的单位,却在对有价值的政策理论解读资源的获取有困难,干部教育培训中的培训课程供需矛盾就是这种矛盾的现实体现,这种矛盾成为了县级党校发展中的重大瓶颈之一。

三、问题成因分析

1.培训理念存在偏差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落后、陈旧的思想观念已难适应社会转型发展的要求,成为县级党校发展中的阻力。

1.1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

县级党校作为县委的一个重要部门,相对于其他同级职能部门来说,其所受到的重视程度不足,特别是经济指标在基层干部的责任考核、政绩评价中仍然占着相当重要的地位,而对于教育培训方面的考核往往形式大于内容,人们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认识不高、重视不够的根源在于缺乏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机制,从而也导致很多地区的县级党校在硬件、软件方面的设施难以适应新时期基层干部的培训需求。因此,县级党校在发展中存在许多问题的重要影响因素是认识不到位。

1.2培训对象重实践,而轻理论

基层党员干部是县级党校培训的主要对象,这些对象工作在基层,他们的需求更多的是操作性强、实践性强的知识和技能,他们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感兴趣,因此,大多数基层党员干部往往抱着一种应付的心态对进入党校学习培训,把教育培训工作当成一项必须完成的硬性任务,没有真正的从理念上加以重视。从而导致县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产生许多问题。

1.3党校教师只重教授而轻提高

随着社会的不断改革发展,县级党校教师逐步实现年轻化,他们在文化素质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这些年轻教师大多是专业理论水平较高而基层工作实践经验缺乏,导致课堂上教师对理论知识的讲授多而回避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点。同时,也由于受到各方面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县级党校教师提高自己实践经验的能力和动力难以实现,因此,县级党校教师普遍存在着只要按照学校的教学计划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就行的心理,而对于所授课程是否与学员的实际需求和当地实际情况相吻合则有回避的思想认识,这种教学理念严重的阻碍了给县级党校教学水平的提高。

2.工作缺乏创新能力

几十年来,县级党校虽然一直在不断的改革发展中,但由于缺乏市场化竞争机制,没有明确的改革方向,导致改革的步伐极为缓慢。另外,当前针对县级党校的评估体系缺乏有效的创新内容,远跟不上实际需求,导致县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创新能力不足。

3.发展缺乏科学性

一直以来,由于县级党校缺乏长久、科学的规划,从而给县级党校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发展带来诸多问题。一是县级党校的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比如课程设置没有科学的需求分析作为依据,随意性较大,导致教与学之间的矛盾凸显,教学效果、效率受到影响。二是县级党校的内部机构设置不科学,虽然县级党校规模小、人员少,但是各办公室划分比较细,这种设置模式有它的优势,可以重点培养专业教师,但由于县级党校自身的特点与不足决定该模式会给其带来一系列问题;因此,县级党校的机构设置应该根据自身特点,通过科学化的分析,形成适合自身特点的机构设置模式。

四、对策建议

1.重县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理念

扭转过去对于政治理论课程仅仅是简单解读政策理论、会议精神的传统理念,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要从实际出发,使学员真正理解政治理论和党的各种方针、政策的实践性和可行性,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为学员以后运用理论和政策来指导自己的工作奠定基础;对于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等等传统政治理论课程的讲述也应该根据时代的发展,结合当前社会发展形势,对基础政治理论知识有新的理解和创新,不能仅仅停留在传统的思维定式中,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传统思想政治理沦做出适应形势发展的新解读。从而增强理论课程的实践指导意义。另外,在教育培训过程中要高要求对学员进行严格管理,在此过程中既要以学员为本也要明确教师的使命与责任。

2.推进县级党校教学体制改革

为了解决过去党校教学内容上的“上下一般粗,左右一个样”的问题,县级党校必须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并形成符合干部教育培训和规律的教育培训内容。在课程设置上,要注重从合理设计基础理论与热点问题的课程比例,合理设计专题课与系统理论课比例,合理设计素质教育内容与能力培养内容比例,合理设计计划调训与自主择训的比例等方面来进一步科学规划和设计干部教育培训的新布局。同时,还要改革陈旧的教学方式,积极探索开展学员课题研究、焦点热点问题专题研讨等灵活多样培训方式,为县级党校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提供保障。

3.健全干部教育培训约束机制

建立健全教育培训考核机制和教育培训促进机制,增强教育培训成绩的实用性,推进县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激励机制建设。从构建外部评估体系、健全内部评估体系、完善评估内容、合理使用评估结果等方面来加强评估机制建设。从而使干部更加重视培训、重视学习,才有利于县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顺利开展和能够在正确的轨道上进一步发展。

4.建立教育培训需求分析体系

面对日益纷繁复杂的新型势、新变化、新要求以及学员的实际需求,县级党校要将干部教育培的需求调查分析纳入工作日程中来。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科学设计培训需求调查问卷;二是要求县委相关部门协助来完成分发培训调查问卷或者调查表工作;三是安排专人对需求调查问卷进行对数据的整理和统计分析,总结培训对象的培训需求;四是根据调查结论分析其实用性和可行性,并科学计划培训周期和设置培训课程,为做好干部教育培训打好基础。

5.构建完善党校教师培养体系

如果没有一支素质高、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以及一整套完善的教师培养体系,县级党校则难以实现其可持续发展。因此,要从建立健全教师继续教育长效机制、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精品教师培养机制等,从多方面解决当前县级党校师资培养体系中存在的人才进出机制不完善、投入不足而建设滞后、缺乏竟争导致教师使命感欠缺等一系列问题。

参考文献

[1]黄鑫、黄 毅.西方国家公务员培训制度述论[J].青春岁月.2013(3) .

[2]马俊.新中国60年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历程[J].红旗文稿.2009(18).

[3]刘秋丽.新时期党校主体班教学的儿点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3(02).

[4]朱成荣.干部教育培训新经验新要求新趋势[J].唯实.2007(11).

[5]朱振瑶.新时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问题及对策[J].上海党史与党建.2007(2)

[6]高艳.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研究综述[J].西北大学学报.2005,:35(2):127-131.

[7]周金堂.干部选学对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的挑战及应对[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 报.2011, 4(5):118-124.

[8]林永煌.干部教育培训质星保证体系研究[J]. 衡水学院学报.2008,10(6):96-99.

[9]李源潮.增强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N].人民日报.2010-02-28.

[10]肖扬伟.关于建立干部培训激励机制的思考[J]. 西安社会科学.2009,27(3):160-161.

[11]徐瑶.关于提高干部教育培训质量的问题研究[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07,1(总第107期):85-86.

[12]朱广萍.建立健全干部教育培训考核激励机制的探讨[J] .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1 (3):48-52.

[13]梁周敏.论干部教育培训需求满足与教学质量提升[J].学习论坛.2011,27(4):78-80.

第2篇

关键词 篮球裁判 现状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码:A

目前关于陕西省篮球裁判培训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开展篮球裁判培训工作还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因此通过本文发现陕西篮球裁判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找出适合陕西篮球裁判的培养模式。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陕西省内陕南、陕北、关中地区的五所大学体育学院的学生裁判员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陕西省各地区裁判员分布和水平差异较大,裁判队伍中女子少;各地区裁判员培养体制不灵活,培训水平较弱。

1研究目的与意义

1.1研究目的

本文旨在通过对陕西省篮球裁判培养模式研究来完善陕西省篮球裁判培训,提高陕西省篮球裁判水平,构建合理的裁判员梯队,为陕西篮球裁判事业的蓬勃发展做出一份贡献。

1.2研究意义

近年来,陕西省篮球赛事不断增多,同时还承办2021年全国运动会。因此,对篮球裁判的质量与数量都有了更高的要求。目前,陕西省篮球裁判协会注册的裁判有300多名,这其中有一名国际级技术代表;三名国际级裁判;十名国家级裁判,不乏高水平裁判员。然而裁判员后备力量不足,基层裁判员水平参差不齐。当前,陕西省并没有专业的篮球裁判培训机构,篮球裁判培训多集中于高校体育专业,然而高校体育专业关于篮球规则和裁判法的教学时数少,学生执裁机会少之又少,在较短时间内要求学生熟练地将篮球规则及裁判法相关知识运用到实际比赛中,并能达到一定的水平,难度相当大,因此,建立完善的裁判员培养模式已成当务之急。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陕西省各地市五所大学体育学院在校学生裁判员

(陕南:陕西理工大学;陕北:榆林学院;关中:宝鸡文理、渭南师范学院、西安体育学院)

2.2研究方法

2.2.1访谈法

通过座谈会和个人访谈两种形式对相关专家进行访谈,对本研究的相关问题、可行性进行深入探讨。

2.2.2文献资料法

通过搜索阅读中国知网中关于篮球运动发展,篮球裁判,培养模式等方面文献结合部分外文资料,了解当前国内外篮球裁判培训的研究水平和现状,构建本文的研究思路。

2.2.3问卷调查法

设计陕西省篮球裁判培养模式原始问卷,并对问卷的结构、内容有效性进行检验,制作最终问卷,发放回收,录入数据库。

2.2.4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2016、excell2016等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建立数据库。

3结果与分析

3.1陕西省篮球裁判培训工作现状分析

3.1.1参加篮球裁判培训学生的基本情况

(1)学生的性别结构分布

陕西省参与篮球裁判培训人员中男裁判和女裁判在整个培训人员中各自所占的比重关系是否合理,将会影响到陕西省篮球裁判员队伍可持续发展。对陕西省五所高校篮球裁判学员的性别情况进行调查,调查显示,参加篮球裁判培训的人员中男性有365人,女性有35人,各占总数的91.3%和8.7%。显而易见,陕西省参与篮球裁判培训的男性比例远高于女性,男女裁判员的比例比非常不合理,这也反映出陕西省女篮球裁判员发展步伐异常缓慢的现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由于篮球运动的特有属性和人们长时间形成的传统观念造成的。目前陕西省国家级以上的女裁判员只有3人,而男裁判员有11人,比例明显失衡,因此,陕西省需要加大培养女裁判队伍,为女子篮球运动项目更好的发展提供保证。

(2)学生的裁判级别结构分布

在调查五所学校学生裁判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除了具有一级审批资格的西安体育学院以外,其他学校的学生裁判基本为二级和三级。调查指出,在这400名被调查的学生裁判中,一级有87人,二级有153人,三级有160人。所以,加强培训以及加快办班的频率已经迫在眉睫了,只有这样学生裁判才能更快的成长。

3.1.2篮球裁判培训的基本情况

(1)培训课时

通过调查,西安体育学院是可以培养一、二、三级篮球裁判,西安体育学院一级课时是40学时、二级课时是30学时、三级课时是24学时,每个级别的课时都不一样,在这五所学校中陕北的榆林学院课时是最少的。篮球裁判培训的课都由培训机构自己设置,没有统一的培训课时,各地市体育局的培训课时也各不相同,因此在篮球裁判培训课时方面要统一课时。

关于理论课与实践课的课时分配比例情况,由于级别的不同,理论课与实践课的课时也不同。由于裁判培训学时的不足,学员很难在短时间对提高临场实践的能力,影响学员对裁判技能的掌握,在培训期间提供给学员临场实践的机会不多,对许多问题处于模糊状态,又由于每次培训的时间间隔太长,导致学员不能清晰的记得相应的理论和指导的情形,因此在今后的裁判培训中应当增加培训的学时,才能更有利于裁判员技能的掌握和提高。

(2)培内容

培训内容是培训目标实现的载体和培训实施的中介,培训内容的选择必须要依据培训指导思想,并以实现培训目标为准则。培训内容是培训目标实现的载体和培训实施的中介,培训内容的选择必须要依据培训指导思想,并以实现培训目标为准则。裁判培训内容安排的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裁判技能形成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主要培训的内容是篮球竞赛规则、裁判法、裁判员工作程序、裁判员选位与跑动的基本原则、裁判员之间的配合等基础理论知识及裁判员的手势、哨声等一些简单的实践技能。

而在调查的过程中,普遍的一个问题是培训内容过于单一,只是基本的手势练习和理论规则讲解,裁判法的内容基本不会涉及,更没有英语以及莱格尔跑方面的培训练习。

(3)培训师资

培训老师的级别以及执裁经历是衡量我省篮球裁判员队伍整体素质和能力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面对迅速发展的篮球运动,执裁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一名裁判培训老师对篮球运动的认识、对篮球裁判规则的认识、对篮球裁判临场实践能力的认识。因此裁判培训老师的级别以及执裁经,是培训老师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通过调查看出,在调查的五所学校中,培训老师一共有13人,一级有9人,国家级3人,国际级1人,而通过对这13名老师的调查发现,仅有一人现阶段参加CBA/WCBA执裁工作。执裁经历能够反映培训老师篮球裁判的水平、对篮球裁判的的认识、理解程度以及对比赛的控制能力,只有这样的师资才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后备人才。

3.2陕西省篮球裁判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

3.2.1学生临场执裁实践机会少、比赛水平不高

通过对参加过篮球裁判培训的400位学员调查,其中篮球三级裁判员人数160人、篮球二级裁判员人数153人、篮球一级裁判员人数87人,调查显示,三级裁判中有多于一半的人一年中执裁次数少于10场;二级裁判中执裁次数10到30场的人数最多;一级裁判中有多一半的人执裁次数超过30场。

目前陕西省篮球赛事不断增多,而学生的执裁场次却不多,通过上面的数据,造成这种现象有以下几种原因:一是二、三级的裁判员对篮球裁判规则和裁判法还没有熟练掌握,缺乏自信心,而且临场实践的机会不多,缺乏临场执裁经验,体育院校的学生主要的实践以教学比赛为主,在校外执裁的学生不多,在较为正式的篮球比赛中很难独立地去担任临场裁判工作,因此学生承担临场实践的机会很少。

3.2.2培训工作缺乏基本规范

通过对商洛、安康、宝鸡、延安、榆林、铜川、韩城等七个体育职能部门调查发现,7家职能部门有5家不是很重视,没有相应的规章制度来保障裁判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仅有两家职能部门对于裁判培训工作的开展是支持的。现阶段在各地市里二、三级篮球裁判审批和培训机构比较多,分布松散,都由各市体育局及相关部门自己管理,管理制度执行情况各不相同,影响篮球裁判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

4陕西省篮球裁判培养模式的探究

4.1提高培训质量,改进改进教学方法

培训质量是培训能否成功的关键要素。要提高培训质量,需改善培训的软环境和培训场地,首先提高培训老师的培训水平,在培训前,需对老师进行短期培训,培训老师及时汲取和更新裁判知识,为学员提供最为及时、准确的裁判知识,同时丰富自己的裁判知识,发展自己的培训方法特色,使优质的课程效果最大化。篮球裁判培训内容的具有直观性特点,在培训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直观性强的培训手段。在裁判理论培训过程中通过相关的录相资料供学生观摩和学习,加以讲解分析,使学生在脑海里有一个印象,结合理论知识的讲解,促进学生对规则的理解。

4.2完善管理制度

俗话说:“不成规矩,何以成方圆”,一套科学合理的篮球裁判培训制度体系,能规范培训机构内部人员的行为,使培训机构快速而稳定的发展。提高管理人员对制度的认识,真正理解管理制度对机构的作用,制度的执行才有保证。

在各地市要完善各级,各协会裁判员的管理制度,奖惩制度。建立健全全省篮球裁判信息数据库,形成自上而下的专业管理网络平台。

5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1)调朔⑾郑陕西省篮球裁判培训过程中还存在着:篮球裁判培训课时不统一;参加篮球裁判培训的人员性别结构不合理;培训老师自身能力需提高;篮球裁判培训信息和交流学习的平台还不完善等问题。

(2)各地市学生裁判员临场执裁机会少,只是一味地理论学习,缺少高水平比赛锻炼,对于裁判员的成长有所限制。

(3)各地市体育专管部门对于篮球裁判员以及裁判员的培训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

(4)高水平裁判人才过于集中在省会西安,不利于各地市裁判员的培养以及发展。

5.2建议

(1)发挥陕西省篮协的作用,分地区,大批规范化的培训。并且督促有规范培训条件的地区完善,提高现有培训。

(2)进一步完善陕西省篮球裁判培训工作,创造良好的裁判培训环境;提高培训老师的教学质量,在培训前期培训老师需进行短期学习新规则,对相应的知识加以巩固,更好的为学生提供最新的知识。

(3)积极发展各地市优秀苗子,积极培养以带领该地^的发展。

(4)发挥西安体育学院可直接审批裁判的优势,培养好专业性更强的学生裁判。利用各地市具有体育学院或体育系的高等院校的优势,联合培训。

(5)健全陕西省篮协对一级裁判的复审制度,便于对优秀人才的及时发现和更好培养。

第3篇

【关键词】 干部教育培训;课程体系;学习型班级建设;联动

【作者简介】 陈亚萍,中共北京市朝阳区委党校教师,博士。主要从事科研管理、教育培训工作。

【中图分类号】 D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5)06-0021-02

一、干部教育培训的特点

1. 价值取向

从价值取向来看,普通教育培训主要是对各类知识的传授,旨在提高人们的文化知识水平,促进被培训者的整体素质提高。干部教育培训则是以提升受训者政治素质、理论素养、业务能力、知识水平等为主要目的,提高其推动党的事业发展所必须具备的综合能力,直接改进和提高其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2. 培训对象

从教育培训对象上看,普通教育培训的主要对象是青年,培养的是准备从事社会工作的新生代,进行的是全面、综合、通用的培养,着眼点是未来的工作。干部教育培训的对象则是各级各类干部,他们大多具有较高的学历和较丰富的理论知识。需要根据他们所处职位或担任职务的具体情况,进行专业性和实用性较强的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主要着眼点是工作需要,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更加注重“即用即学,学则能用”。

3. 培训形式

从教育培训形式上看,普通教育注重整齐划一,具有固定的学制、周期和教学方法。干部教育的培训形式则更灵活多样。培训期限伸缩性比较强,每期培训班的时间少则几周,多则几个月甚至一年,培训周期方面,有定期培训和不定期培训两种;在培训方式上,有脱产培训和在职培训两种;在培训种类上,主要是比较系统性的知识更新和能力拓展培训以及针对某一方面的专题培训;在培训方法上,主要包括课堂授课、模拟演练、分组研讨以及实地考察等。

4. 培训内容

理论教育、知识教育、党性教育三个方面是当前我国干部教育培训的主要内容。理论教育的主课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着眼于干部履行岗位职责的需要,进行知识教育,对干部进行新知识、新理论、新规定、新技能的培训,其目的是帮助干部更新知识,提高理论素养,进而增强本领。因此,重点是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性教育则侧重于思想道德方面的熏陶,致力于理想信念、组织纪律、宗旨意识、道德修养等方面的教育。然而,很多培训组织、培训部门都是为完成培训任务而进行培训,其导向是按照组织要求完成学时学分,对于组织需要、岗位需要和受训者个人需求的关系处理不够深入细致。

二、干部教育培训现状

近年来,党中央越来越重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特别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中央更加注重对各级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的《关于在干部教育培训中加强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行教育的通知》中明确要求: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主体班次都要建立学员党支部,有针对性地开展支部活动,严格党内生活,强化教育管理。学制1个月以上的主体班次,都要进行党性分析并撰写报告。这体现了党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视,把干部教育培训作为提高干部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行的主要途径,严格的培训要求给各级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标准。

虽然近年来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但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对参加培训的本单位人员支持力度不够,例如有的单位不积极主动配和组织本单位人员参加培训;有的单位仍然给参加脱产培训的人员安排工作;有的单位要求参加培训的人员定期回单位参加活动等,严重影响了干部教育培训的实际效果。还有部分干部重工作轻学习,不主动参加培训学习,有的干部对教育培训敷衍了事,不积极参加班级学习活动,消极的态度严重影响了培训效果。

三、提升干部教育培训水平的建议

1. 完善课程体系,丰富教学形式

完善的课程体系是切实提高干部教育培训水平的先决条件。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和干部学院是当前我国干部教育培训主要机构,应加强对培训范围内各部门的培训需求调研,增强干部教育培训的活力。还要不断研究培训规律,挖掘培训特色,优化培训模块,体现系统性和科学性,突出培训的分层分类。按照党性教育为根本、能力建设为核心,培训需求为导向的原则,构建“模块+专题”式的全方位教育培训专题库。在具体实施方面,一要以普及和提升党的基本知识为目的,精心打造党的基本理论模块。二要以提高受训对象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党性修养为目的,设立党的建设模块。三要以增强干部素质能力为目的,设立管理者素质与履职能力模块。四要以开阔视野、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目的,设立形势政策模块。五要以提高干部法律素养、增强法律意识、增强依法行政能力为目的,设立法律法规模块。此外,根据实际教学需要,还可以制定相应的培训菜单和设置相应的教学专题,进而实现培训内容的专题化和课程供给的菜单化。同时,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和干部学院根据自身的培训范畴还应突出“地方特色”,把更适合本地特点的部分专题课程打造成精品课,不断促进理论向实践转化、知识向能力转化,进而将理论学习、提高素质和能力与工作实践需求紧密结合起来。

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可以有效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各级党校可以根据不同班次学员的年龄特点探索灵活的培训方式。以基层干部队伍为例,科级干部以青年为主,文化水平相对较高,思维比较活跃,但工作经验相对不足,应该注重于理论讲授和实践锻炼。除了聘请专家进行专题讲授外,可以开展情景模拟教学、案例教学、学员讲台、主题班会、班级辩论、户外拓展等教学形式。处级干部以中年为主,思维比较缜密,工作经验比较丰富,除了理论提升讲座外,还应注重班级研讨的开展。

2. 创新管理模式,建立学习型班级

在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实践中发现,建立班主任指导下、班委领导下、学员自我管理的学习型班级后,培训班的培训效果明显高于普通管理模式的班级。这种班级建立的关键在于开班之初班主任组织的“破冰”热身和班委推选。“破冰”活动中班级的每一位成员首先关注的是身边的个体,然后关注周围的小群体,再到关注整个团队,整个过程环环相扣,步步深入。首先,每个成员自我介绍展示自己,然后组建团队、起队名、选队歌、设计队徽,每个团队再相互展示,整个过程活跃了氛围,融洽了关系。班级氛围活跃后,学员推荐出心目中的优秀者作为班委。由于班委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在后续的学习和活动中号召力也更强。融洽的团队关系和得到广泛认同的领导组织为下一步的班级工作开展能够奠定良好的基础。学习型班级在小组研讨、党性分析、模拟演练等学员参与的各项教学活动中表现都很积极主动,改变了以往各项教学活动需要班主任指定人参加的局面,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3. 加强组织协调,注重部门联动配合

干部教育培训水平的提升不能仅仅依靠培训单位和参加培训的干部自身努力,还需要多方面的支持与配合。首先,调训部门应该充分调研管辖范围内各层次干部的工作环境与工作特点,了解干部的培训需求,将组织需求和个人需求相结合分期分批的为干部提供相应的培训机会,为不断提高他们的工作水平和工作能力提供平台。其次,各单位应充分认识到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性,了解本单位干部的培训需求,积极主动配合调训部门组织本单位干部参加培训,不给参加脱产培训的干部安排工作,使其拥有充分的学习时间和空间,为不断提高他们的工作水平和工作能力提供机会。第三,作为教育培训的承办部门应该积极认真对待教育培训的各个环节,根据参加培训干部的实际情况分层分类设置课程,积极听取反馈意见,在培训班结束后进行跟踪访谈,了解培训效果,不断改进教育培训过程中的不足,使教育培训真正具有高效性和针对性。最后,各级政府和机关单位应积极为干部培训工作提供师资、教学素材等培训资源,丰富培训部门的实践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1] 叶绪江.当代中国干部教育培训有效供给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0.

[2] 关于在干部教育培训中加强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行教育的通知[N].学习时报,2014-07-21.

[3] 房岳.领导干部教育培训体系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13.

第4篇

高中班主任培训计划范文

一、 指导思想

通过培训,促使班主任更新观念,提高个人的思想素质、理论修养、教育能力,科学地把握班主任工作规律,更好地适应学生自身成长和发展的需要,使学校德育工作能够真正激发学生的理想、情操,指引学生对真理、对生活的追求和创造,进一步提高全校班主任队伍的素质和班主任工作的水平,提升学校品位。

二、 明确班主任校本培训的目标

帮助班主任了解班主任常规工作及基本要求,探究班主任工作的一般规律,提高班主任工作的自觉性。

2.通过学习优秀班主任的经验和方法,能够积极主动地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提高班主任工作的创造性。

3.积极探索,学会协调各方面工作。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与任课教师密切配合,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提高班主任工作的艺术性。

4.培养班主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案例分析和经验总结的能力,提高班主任工作的科研性。

三、 培训内容

专业理论

教育法律法规类:《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班主任工作条例》等。

教育法律法规类:《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班主任工作条例》等。

德育管理方法类:《班主任工作新理念》《班级管理方法与创新》等。

2.专业素养

班主任的专业素质修炼

班主任的能力训练

班主任的组织领导艺术

班主任的关系协调能力

班主任的工作方法与技巧

3.专业能力

班集体的建设、组织能力,班级日常管理工作能力,班队活动的设计、组织能力,主题班会的创意、设计组织能力,后进生的教育帮扶转化能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学生个案的观察教育分析能力,课题开发与研究能力,偶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与家长联系的方法和技巧等。

四、 培训途径与方法

实行班主任全员培训,分层培训的方法,采用学习反思、实践训练、导师引领、专题研讨、课题提升的“五步”(循序和互相交叉、互相渗透)培训模式。

高中班主任培训计划范文

一、宗旨和意义

班主任是中小学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班集体建设的指导者、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是思想道德教育的骨干,是沟通家长和社区的桥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由于我校年轻教师较多,班主任队伍趋于年轻化,缺乏班级管理的经验,因此制定班主任培训制度,全面提高班主任管理艺术及履行工作职责的能力,从而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

二、培训目标

通过培训,使班主任教师了解新形势下教育理论,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进一步明确工作任务和职责,掌握科学的工作原则和方法,提高组织、指导、协调工作能力,以此促进新时期、新形势下班主任行为的迅速转变,从而达到班主任专业化成长的目的,使我校德育工作更能适应新时期发展的需要,促进我校全体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三、培训原则

针对性原则

针对不同阶段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根据不同学段班级管理工作的特点和要求,研究设计培训内容。

2.实效性原则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从班主任实际工作和班主任的实际需要出发,面向班级管理和学生管理的实践,针对现实问题设计与安排培训内容,重视经验交流,突出案例教学。

3.创新性原则

积极创新班主任培训内容、方式、方法、手段和机制,针对教师在职学习的特点,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手段的作用,不断提高班主任培训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四、 培训内容

根据上级要求及我校班主任工作的实际,培训内容确定:“文明礼仪规范”、“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班级工作管理”、“家校沟通”四个培训主题,围绕以上主题开展班主任、班主任沙龙等活动。

五、培训管理及方式

德育处负责班主任培训工作,制定适合我校的班主任培训规划,负责班主任培训工作的内容、记录等工作。

2. 采用自学、网上学习和集中培训等多种校本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展开培训,并做好学习笔记。

3. 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组织班主任到先进学校、优秀班集体学习和实地考察,耳闻目睹,增强对先进经验的认同感,提高思想认识。

4、加强新上岗班主任培训,开学前组织学习《班主任一日常规》《学生礼仪规范》等常规制度,并采取采取多培训、勤反馈、常督导的方式,

5、每月召开班主任经验交流会,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高中班主任培训计划范文

一、培训目的

班级是学校工作的基本细胞,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管理者、指导者。而班级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育质量。一个好的班主任,就是一个好班级。因此,提高班主任的素质,提高班主任工作的质量,是学校工作的重点,而班主任培训是提高班主任素质的一个主要途径。

二、培训措施

1、加强制度建设。本学年我们将在制度建设方面重点做好六方面的工作:①班主任选聘制。我们将进行班主任竞争上岗制,择优聘任,以确保班主任队伍的素质。②见习班主任制,对于新教师将安排经验丰富的班主任与其结对子,在老教师的传、帮、带中让他们得到培养的锻炼。③班主任工作例会制。④班主任工作综合考核制。⑤行政挂钩制。

2、加强理论学习。本学年将重点学习这些内容:①有关的德育文件。②有关的理论书籍。主要是《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如何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等。③《班主任》、《德育》等有关的杂志。

3、引导专业化发展。教导处将收集整理有关班级管理、班风建设、偶发事件处理等方面的有关具体案例,加以编辑,印发给每位老师,引导学习先进的做法,探讨科学的育人方法。

3、加强科研探究。在加强班主任理论学习的同时,我们还将要求他们积极进行教科研实践探索和研究,围绕德育课题“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德育工作的关系”,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总结规律,创出特色,从而更好地解决在班级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同时,还将在期末举行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及论文评比,以教科研为先导,科研兴教,使学校的班主任工作和德育工作充满生命力,也更富有时代特色。

三、主要活动安排

1、班主任例会。(每周的星期二上午7:30)

2、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每学期的期末)

3、班主任工作论文、德育论文评比。

第5篇

关键词:网球;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

中图分类号:G8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3612(2009)06-0004-04

A Study on the Training of Tennis Social Sports Instructors in C hina

ZHANG Qiangqiang1, LIN Jianjian1,LI Jingyuan2

(1.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2.H 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 Cnter of the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Sport,China,Be ijing 100763,China)

Abstract: Through literature, questionnaire,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expertinterviews, the paper researches the history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society sp orts training instructor combining theory with practice, and explore the propermode, content and methods of society sport tennis instructor training in China.Conclusions: The targets of tennis social sports instructors training selectionis mainly from selfrecommend through multichannel selection. The training me th ods are classified under the premise of facetoface training, as well as to i mp lement combined “taking in" and “going out". Tennis social sports instructorstr aining content should be targeted, practical and scientific. The higher the leve l of instructors, the smaller the training hours take in proportion and the grea ter selflearning hours in proportion. The higher the level of instructors, themore training in special theory and lower in special techniques. The tennis soci al sports instructors should accept standardized and systemic assessment.

Key words: tennis; social sports instructor; training

随着社会的进步、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也在不 断增强。在我国,网球运动作为一门新兴的体育项目,已经成为不同职业、不同性别、不同 年龄人群的一种共同需要。面对新时期的这一变化,如何提高人民群众进行网球运动的科学 性、专业性,进一步推进全民健身运动发展进程,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培训作 为网球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重要使命。目前,有关网球社会体育指 导员的培训工作正处于一个摸索阶段,尚未形成一套规范、完整的体系。它的建立有利于提 高服务质量,促进网球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工作走向规范化,对完善我国的体育法规制度体系 有着重要的意义。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我国网球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对象、方式、内 容、时数及考核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 、访谈法等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我国网球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对象与方式

2.1.1 我国网球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对象我国在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对象的选拔上主要采用社区或区县体育行政部门推荐模式,因此 从社区体育干部和体育行政干部中选拔培训对象的情况较为多见,而在基层体育组织从事体 育指导者相对被选送的机会较少,这样容易造成实际指导力量提高缓慢的问题。此外,从现 有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结构来看,经过专门教育的人才较少,反映了学员来源渠道较为单 一。

网球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对象的选拔将由以推荐为主变为自荐为主。不设名额、时间限制, 让更多人有机会接受培训,尤其是鼓励体育教师、教练加入网球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这样 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网球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2.1.2 我国网球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方式现行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主要采用的是集中面授的方式,由于集中面授针对的是大多 数学员一般的情况,故而较难照顾到个别差异,而事实上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实际工作中所面 临的服务对象各不相同,工作的侧重点不一,如参加培训的学员当中有一部分人的指导对象 主要是青少年,有一部分人的服务对象则倾向于老年人,还有一部分人专门从事妇女健身运 动指导,不同对象有着不同的特点以及不同的锻炼目的和要求;另一方面,实际工作中社会 体育指导员工作的侧重点不同,有些人侧重经营管理,有些主要是进行技术指导,而在从事 技术指导人当中还有运动项目的差别。由于每一个学员的兴趣、爱好不同,决定了参培学员 各自不同的出发点和侧重点,而现行的培训方式较为单一,集中统一面授的培训方式难以照 顾这些特点,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挫伤部分学员的学习积极性。

1) 在集中面授的前提下分类型培训。 参培学员有着不同的兴趣和工作侧重点,网球社会体育指导员应有不同类别。鉴于此,网球 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可在现行集中面授的前提下,分类型进行培训,可分为管理型、经营型 和技术型等类别。在每期培训中的开始阶段,集中统一面授进行网球社会体育指导员必备的 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时间控制在总学时的一半左右,而后分类别进行面授。管理型侧重 于管理科学知识和方法,体育活动的组织和策划;经营型侧重于经济学知识;技术型侧重于 运动技术、技能教学和指导技能技术教学。其中,根据技术型网球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对象 的种类及特点,技术型网球社会体育指导员又可分为青少年网球指导员、老年网球指导员、 妇女网球指导员、残障人网球指导员等。这样可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同时也有利于从根 本上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其主体性。

2) 推行“走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培训方式。让学员“走进院校”,充分利用院校的教学资源,对提高培训工作的质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同时选派培训教师深入地域偏远、交通不便以及经济基础较差地区对参训人员进行培训。 这样较为符合我国的国情。

2.2 我国网球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内容

2.2.1 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内容的现状

2.2.1.1 培训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在课程设置上缺乏科学性,具体而言,无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层次之 分。既没有依照社会体育指导员所需要的知识体系的内在关系构造其空间结构,也没有根据 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认知确定其时间序列。

2.2.1.2 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内容未能充分考虑成人学习者的特点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现实需求 。我国现行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内容的一大特点是理论知识过重,实践技术类内容偏少。成 人学习者重视知识的实用性而非学术性,重视应用性而非理论性,重视技能而非信息[1]。 而我国现行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内容和这一特点不甚吻合,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我国社 会体育指导员的现实需求。广大学员在实际从事社会体育指导过程中遇到的最大挑战是指导 技术技能的全面性而非理论水平,大多数人期望通过培训班的学习掌握更为全面的体育技能 ,而期望提高自己体育理论水平的人却很少。

2.2.1.3 培训教材缺乏实用性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教材编写理论分量过重,语言不够通俗易懂,在启发性和趣味性, 培养和调动学员兴趣和积极性方面没有给予过多的重视。教材过于注重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和 完整性,缺乏层次特点,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员学习的需要。

2.2.2 培训内容

2.2.2.1 公共培训内容1) 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 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

随着现代社会分工的发展和专业化程度的增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整个社会对从业人员职 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的要求越来越高。

可以说,一个社会的文明水平,一个人的文明水平,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职业道德意识的强 弱。因此,在市场经济竞争条件下,培养职工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对于推动整个社会的发 展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对网球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2) 基础知识。(1) 职业道德法律法规。网球社会体育指导员活动有许多都涉及法律问题,无论是网球社会体育指导员,网球运动及 网球相关产业都必须在国家的法律、法规、行业规范以及体育组织相关制度内行事。网球社 会体育指导员必须认真学习与掌握与网球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职责、管理条例以及有关市场 经营、保险、广告、税务和商标等方面的法律知识。

(2) 体育理论基础知识。网球社会体育指导员应掌握与网球运动相关的知识体系,如网球运动基本常识、网球技术的 基本知识、网球教学原则、网球教学组织与教法、救护的基本知识、网球场地的环境和设施 等。

3) 人体运动科学基础知识。网球社会体育指导员在指导的过程中需要了解人体与网球之间的关系,掌握人体生理、心理 、生物力学等一般规律,从而能更有效的实施指导工作。

4) 体育经营、管理基础知识。网球社会体育指导员需要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以及市场经营等方面的活动,整合各方面 的资源,降低客观消极影响,提高各方面主动参与性,实现学员强身健体的最终目标。为此 ,网球社会体育指导员必须具备经营、管理学方面的有关知识。

2.2.2.2 专项培训内容《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将等级分为社会体育指导师、高级 社会体育指导员、中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初级社会体育指导员4个级别(四级为初级、中级 、高级、指导师依次递进,指导师为最高级别)。

1) 初级专项培训内容。《标准》对初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工作要求是能够运用基本技能指导练习对象学习基本技 术动作和提高基本运动素质。网球初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工作要求既要符合初级社会体育指 导员工作要求,又要遵循网球运动的特点。

在初级网球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内容中要求指导员学习网球基本知识,运用基本的教学方 法指导练习对象学习网球基本技术动作和提高练习对象的身体素质。初级网球社会体育指导 员培训内容的主要任务是培养指导员普及网球知识,推广网球运动的能力。

2) 中级专项培训内容。《标准》对中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工作要求:能够针对不同年龄、性别、练习对象的情况指 导练习者提高专项技术水平,进行健身活动。

中级网球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内容主要是掌握不同年龄、性别练习对象心理、生理等诸多 方面的特点,根据练习对象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练习方法,指导练习者提高网球技术水平 ,达到健身的目的。中级网球社会体育指导员还需要掌握网球运动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以及 运动创伤的预防和治疗。

3) 高级专项培训内容。《标准》中对高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工作要求:能够熟练运用各种技能完成技术指导工作 ;能够为从事不同职业者、残障人、需控制体重者提供健身服务;能够组织开展体育活动; 具有一定的组织培训和管理能力。

高级网球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的内容对指导员有了更进一步的要求,除了熟练掌握初级、中 级网球社会体育指导员各方面知识之外,还需要掌握从事不同职业者、残障人、控体重者生 理和心理方面的知识,满足练习者的需求。同时注重与练习者的交流,能指导初、中级网球 社会体育指导员开展工作。

4) 指导师专项培训内容。《标准》中对社会体育指导师的工作要求是:能够独立解决技术指导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能够胜任康复锻炼指导工作;组织开展专业技术培训;具有一定的经营、管理和科研能力 。

网球社会体育指导师的培训内容必须不断更新,指导师是国家职业标准等级中的最高级别, 培训内容对指导师的要求是能够独立解决网球技术指导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能够指导康 复者进行网球锻炼,能够开展网球技术专业培训,同时还应具备经营、管理和科研的能力, 对推动网球事业和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2.3 我国网球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时数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时数过少,培训内容没有层次之分,既没有依照社会体育指导员 所需的知识体系的内在关系构造其空间结构,也没有根据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认知确定其时间 序列。我国技能型指导员类的课程只占总时数的10%~15%,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体育指导 员专业指导能力的提高。我国培训国家级和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时间仅为80学时,其他级 别则以自学为主,如此少的培训时数是无法保证质量的。在培训方法方面,国家级和一级社 会体育指导员组织统一培训,二级和三级则靠自学。培训目标较为笼统,与我国社会体育发 展的实际结合不够紧密。

根据2001年10月8日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实施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标准》中对 于培训期限的规定指出:全日制学校教育根据其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确定。晋级培训期限为 :初级不少于150标准学时;中级不少于120标准学时;高级不少于90标准学时;社会体育指 导师不少于60标准学时。

网球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课时应该在《标准》培训期限规定的基础上,结合现有研究进展及 专家意见对培训时数进行合理分配。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对培训时数的分配问题进行探讨。

2.3.1 我国网球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方式与时数分配 网球 社会体育指导员集中培训所占时数的比例随着级别的增加在递减,相反地,自学在整个培训 工作中所占的比例在增加(表1)。

在网球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的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学员自学能力差,且缺乏必要的检查、 督促机制,自学有名无实。所以,在培训低级别的网球社会体育指导员时,应主要以集中培 训为主。高级别网球社会体育指导员因是具备高素质的人才,培训的方式中自学所占的比重 可以适当的增加。

2.3.2 我国网球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专项培训内容与时数分配随着级别的升高,专项理论培训的时数也相对增加,而专项技能培训的时数则相对减少( 表2)。

级别越低的网球社会体育指导员安排的专业理论培训时数越少,一是因为目前我国网球竞技 水平相对比较低,低级别的网球社会体育指导员主要目的是提高专业技能,满足学员提高网 球技术水平的需求;二是因为高级别的网球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培训、科研方面的工作力度较 大,对网球专业理论知识的需求相对较多,专业技能知识需求相对较少。

2.4 我国网球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考核社会体育指导员考核按国家体育总局制定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统一考试大纲要求,由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体育行政部门组织进行。考核包括考试和审批两个方面, 考试形式 分闭卷和开卷两种,三级、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考试较多采取闭卷形式,一级、国家级 较多采用两者结合的方法。各课程考试合格,且缺席率低于10%的学员,发给培训合格证书 ,学员可凭合格证书申请同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资格。除同等级别培训合格证书外,资格审 批条件还包括:一定的学历水平、一定的指导经验等,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还要有一定的科 研经历。二、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审批权限由区县体育行政部门进行审批,国家级社会体育 指导员由国家体育总局批准授予。

参照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技能鉴定规范,考核分为理论考核和专项技能考核,成绩均采用百 分制,各项成绩得分达到各级相应标准者为培训合格,并颁发培训结业证书。获得低一级别 证书者,方有资格申报参加高一级别的培训和考试;在进行指导师培训前必须先完成30学时 的俱乐部教学实习,并持实习证书参加指导师培训班的报名。

2.4.1 网球社会体育指导员考核的形式 网球社会体育指导员 专项理论与技能考核形式如表3。

2.4.2 网球社会体育指导员考核的标准网球社会体育指导员考核的标准是理论知识考试和技能操作考试均采用百分制,两项(考试 )皆达到60分以上者为合格。技能(技术、综合)均采用百分制,两项(考试)皆达到60分 以上者为合格。

2.4.3 网球社会体育指导员考核的评分要素1) 专项理论:根据试卷的答题标准给予评分;

2)专项技能:(1) 在专项技能考核中,基本技术的评分要素主要包括:动作技术的合理性 、动作技术的熟练性、击球的协调性、身体的实效性和步法等。

(2) 在专项技能考核中,综合能力包括:口试答辩、技术授课和健身指导。

口试答辩的评分要素主要包括:思路清晰、基本概念正确、讲解简明清楚、能够理论联系实 践和态度自然、亲切等。

技术授课的评分要素见表4。

根据评分因素和完成情况,在达到相应标准的项目下打“√”,然后计算得到“√”的数量 ,给出相应的成绩。

健身指导的评分要素主要包括:讲解简明清楚、态度自然、亲切、示范动作正确、示范位置 合理、能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练习方法和能准确观察并有效纠正错误动作等。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1) 网球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对象的选拔以自荐为主,通过多渠道选拔培训对象。

2) 网球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方式采用在集中面授的前提下分类型培训,同时推行“ 走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培训方式。

3) 网球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内容具有针对性、实用性,课程设置具有科学性。

4) 级别越高的网球社会体育指导员集中培训时数占的比重越小,自学时数的比重越大 。

5) 级别越高的网球社会体育指导员专项理论培训时数占的比重越高,专项技能培训的 时数越低。

6) 网球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考核具有规范性、系统性。

3.2 建议1) 进一步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政策体系,加强考核和技术等级晋升制度,建立促进 提高网球社会体育指导员业务能力的机制。

2) 加大宣传力度,建立网球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外部激励机制,落实网球社会体育指导 员上岗证制度。

3) 广泛学习国外先进理念和方法,加速更新网球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内容的速度。

4) 建构以学员为主体,教学相长的课堂教学模式。

5) 选拔优秀的培训教师,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6) 建立完善网球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组织体系,在全国各地设立网球社会体育指导 员鉴定站,对培训质量进行考核和评定。

参考文献:

[1] 易滨.成人教育本质属性研究[J].上海成人教育,1997(4):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定:G811.4-65.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标准[ S].

[3] 陈宁.全民健身概论[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3.

[4] 世界体育大事典编辑委员会.世界体育大事典[M].北京:中国致公出版社,1993.

[5] 陶志翔.网球[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9.

[6] 戴俭慧等.英、美、德三国体育指导员制度及启示[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27 (4):28.

[7] 编写组.国家级、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教材[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9 ,4.

[8] 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课题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 大学出版社,1998:203-204.

[9] 倪同云,林显鹏,陈琳等.中日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体制比较研究[J].体育科学,1 999,19(2):1-5.

[10] 张晓琳.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施行职业标准制度的认识与思考[J].西安体育学院学 报,2004,21(5):33-35,39.

[11] 何丽华.我国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合理知能结构研究[J].体育科学,1999,19(1) :61.

[12] 冯张昌.对北京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的探讨[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1996(2 ):30-321.

[13] 霍红,孙淑惠.关于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工作的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0,26(3):10-12.

[14] 庄永达.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问题的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4(6):11.

[15] 上海市体育局群体处,上海市体育宣传教育中心组编.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辅助教材 [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3.

第6篇

推动企业快速发展

——____钢铁集团总公司人力资源处培训中心

___钢始建于___年,现有职工___万人,___年生产钢___万吨,列行业第九位;___年钢产量要突破1000万吨钢。多年来,___钢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结构调整为主线,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探索资源能源高效利用的新途径,大力发展循环经___,实现了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有机统一。___钢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更新换代,为职工培训提出了新的课题和任务,同时也给文秘站网职工培训带来了勃勃生机和活力。

___钢的教育培训工作以适应企业生产经营的快速发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树立科学的人才观,牢牢抓住提高经营管理与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和生产服务人员的操作技能这一主线,强化管理,严抓落实,突出重点,坚持创新,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20__年举办各类培训班476个,培训职工33058人次,全员培训率达87;___年举办各类培训班571个,培训职工41337人次,全员培训率达124.5%;___年上半年开办各类培训班378个,培训职工32347人次,全员培训率达95.08%。20__年获得“山东省企业教育培训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职工教育优秀科研单位”,___年获得“全省企业教育培训先进单位”、“山东省岗前培训先进单位”、“全国企业培训先进单位”、“中国企业教育培训机构百强”等荣誉称号。

一、找准需求,明确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

年度教育培训计划,是开展培训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我们在每年的九月份开始着手制定下一年度培训计划,首先是认真开展培训需求的调查、分析和识别,通过召开各个层次人员的座谈会,到各个单位调研走访,发放培训需求调查表等形式,广泛了解各个方面的培训需求。在此基础上,结合企业现有教育资源和生产经营实际,于每年的十一月份起草下一年度职工教育培训计划,并提交总公司经理办公会讨论,经批准后,以企业红头文的形式发放到各个单位。

二、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全方位开展员工培训

1、以提高创新能力为目标,强化管理及专业技术人员培训

一是认真抓好在读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多年来、我们采取厂校联合、送培、对外合作培养等多种形式,不断强化研究生培养工作。目前在校委培研究生有139人,其中有4名研究生在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进行培养。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要求学员正确处理好学习、工作、家庭的关系,确保完成全部课程;在毕业论文撰写方面,严格开题报告和论文中期检查工作,全体研究生克服困难,昼夜不停查阅资料和收集信息,高质量的完成了开题报告;在日常管理中,注重学员的思想和作风建设,认真组织暑假和寒假研究生座谈会,利用假期学员回厂的机会,及时了解学员的思想、学习和生活情况。

二是落实管理及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我们主要是开展充电工程培训,对工作多年的大中专毕业生进行系统的知识更新,增强他们的技术创新能力。20__年-___年举办6个充电工程培训班,培训职工357人,在培训当中,坚持课程设置重点化,培训形式规范化和学习方式多样化。同时,根据各职能处室的不同需要及相应上级主管部门有关规定和要求,开办人力资源、合同管理、会计、统计等各专业管理继续教育培训班,每年培训超过1000人。

三是开展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基层管理人员培训。第一是进行工商管理培训。___钢在20__年已经全面完成了初级和中级工商管理的培训任务,近几年来,针对新选拔聘任的部分中层领导干部没有参加过中级工商管理培训的情况,与山东省经___干部管理学院合作,每年送培两名总公司领导参加省经贸委举办的高级工商管理,每年举办一期中级工商管理或经营管理培训班,两年来培训中层领导干部133人。通过理论教学、外出考察、论文交流等教学环节,使学员从深层次上把握了现代

企业管理的理论知识,解放了思想,更新了理念,开阔了视野,提高了能力。第二是进行基层管理管理人员培训。基层管理人员包括车间主任、科室长、班组长。从___年开始按照山东省经贸委的文件规定,连续举办基层管理人员培训班30个,培训基层管理人员1113人。培训内容以基层管理实务和基层管理技巧为主,同时补充企业基层管理相关内容。通过培训,基层管理人员掌握了技能管理实务,提高了基层管理技巧,促进了基层管理的健康发展。

2、以提高操作技能为核心,大力开展生产服务人员培训

首先是突出新建项目职工培训。20__年以来,___钢一大批新建项目陆续开工,___钢从社会院校和职工子弟中招聘了20__余名新员工,为满足新建项目对新员工整体素质的需要,主管部门与各新建项目单位就新员工培训进行广泛磋商,针对新建项目的工艺特点,研究确定培训项目和内容,制定具体的培训计划;为了确保培训的有效性和针对性,采用厂校联合订单式培养、内部培训与外出培训结合、理论培训与岗位操作培训结合的方式加强对新员工的岗前培训,在培训过程中,从严管理,严格考核,先后有122名新员工由于考试不合格被辞退,充分调动新员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20__年至___年两年中共培训新员工二千余人,其中外出培训800余人。通过系统培训,新员工较好的掌握了新技术和新工艺,为新建项目按时投产达效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其次是做好职业技能培训。根据国家关于职业技能鉴定的要求,结合___钢生产岗位职工的技术素质状况,我们坚持“培训是基础,鉴定是手段,提高素质是目的”的培训宗旨,凡是未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职工,不允许报名参加鉴定。在培训内容上,把职业技能培训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相结合,理论培训与岗位操作训练相结合,确保培训的有效性。在培训形式上,采用集中脱产辅导与业余自学相结合,保证为每名参加鉴定的职工都提供学习的机会,20__年以来,每年组织各工种职业技能培训超过4000人次,通过培训,丰富了岗位理论知识,提高了岗位操作技能,到___年总公司120__余名生产岗位人员持证上岗。

另外是强化高级技能人才培养。为了加快高级技能人才的培养,___钢建立了一系列技能人才激励机制,为技能人才的成长搭建了广阔的平台。___年___钢借山东省冶金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的机会,通过开展“金蓝领”和“高级技能人才”培训,强化了对高级技能人才的培养。在培训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理论培训采用集中辅导与反复模拟考试相结合的方法,技能培训实行导师指导与个人训练结合的方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___钢选手经过努力,有13人获得“山东省技术能手”称号,有28人获得“山东省冶金行业技术能手”称号,获得技术能手称号的人数占整个竞赛获奖人数的40.6%。此外,根据大赛组委会的规定,按照竞赛成绩,___钢有6名选手获得“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由于___钢参赛选手取得的优异成绩,被大赛组委会评为“山东省职业技能竞赛团体第一名”和“山东省职业技能竞赛优秀组织单位”。

3、适应形势发展和员工个性化需求,积极开展多样化培训

20__年___钢申报“全国质量管理”奖,为了确保实现创奖目标,我们在全公司范围内自上而下的开展了一系列卓越绩效模式的培训工作,针对质量奖标准条款、公司理念、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知识组织创奖培训班30个,培训职工3006人。我们聘请中质协专家教授举办辅导和咨询讲座,并利用创奖知识光盘向职工反复渗透全国质量管理奖的基本知识、公司的价值观体系和战略体系,导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借助二级单位培训体系,组织职工学习了《理念手册》、《员工知识手册》等。通过培训,提高了各层次人员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使其思维模式、工作方式等更为密切的与创奖标准接轨,有效的解决了日常工作和创奖工作脱节的问题,为实现创奖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是适应企业信息化、经___全球化的需要,加大计算机与外语培训。为适应___钢信息技术的发展,满足职工个性化学习需求,我们适时加大了计算机培训力度,20__年-___年举办计算机应用等级初级取证班23个,培训1262人。配合信息化二期工程重点举办了ERP系统培训班,对财务处、装备部、材料处、原料处、国贸公司、销售公司等十三个单位的82名业务骨干进行了财务、采购、库存、销售四个模块的系统培训。聘请汉普公司高级顾问讲授ERP系统理论知识,培训终端用户590人,开展MES系统终端用户培训103人,进行实战操作演练,严格考核,使学员熟练掌握项目管理技能和实际操作方法,为总公司开通信息工程提供了技术支持,为企业信息化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为提高管理、工程技术人员实用英语水平,解决___钢在国际交往、设备引进等方面急需大批外语人才的需要。20__年-___年又招收180名学员参加行星英语学习。在教学中,注重实用能力的提高,培养学员自觉学习英语的意识,加强口语、听力及综合能力的训练,定期进行严格的考核,提高了学员的听力和对话能力,为___钢培养了一批实用型的外语人才。

三、优化培训资源,拓宽培训渠道,强化岗位适应性培训。

为不断适应总公司生产经营的超常规发展,充分利用各种培训资源,我们加大了对二级办学的服务、督导和协调配合工作,有效地提高了员工的技能水平,促进了生产任务的全面完成。

1、从生产实际出发,开展多元化培训

第一炼钢厂结合岗位实际,以主讲师制为先导,创建了多元化的培训模式。他们应用A-S案例教学法和实物教学法,将实物搬进课堂,在现场建立培训基地,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他们建立经验库和合理化建 议库,挖掘提炼先进的生产操作法并大力推广,为企业增产增效提供了保证。他们实施“载体教育培训、三卡点检维护技能培训、一岗多能的全流程天车驾驶员培训”等,保证了培训效果,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中板厂以实施精益生产和创建学习型组织为载体,以创建精品车间为主要突破口,积极搭建三级培训网络。从厂到车间再到班组,形成了多层次的教育培训体系。他们按照工作学习化和学习工作化的原则,在员工中坚持开展“每日一清、每周一题、每月一课、每季一赛、每年一评”的“五个一”学习法,编制员工技能培训手册,建立文化窗廊,创建模拟实物培训室等,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为稳产高产、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保证。第三炼钢厂,按照“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企业定位和投产即达产,达产即达效的目标要求,从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和操作技能入手,对工程技术人员和岗位操作员工采取“两种不同方式”进行培训,将整个培训过程分为集中理论学习、岗位实践和外出学习“三个阶段”,同时实行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内培和外培相结合、广度和深度相结合、奖励和处罚相结合的“四个结合”,在学习形式、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方面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培训模式,实现了培训与生产的双赢。

2、密切结合生产特点,解决生产实际问题

鲍德汽运公司针对装备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运营结构的调整以及驾乘岗位点多、线长、流动性大的特点,及时开展各种适应性培训,在坚持“一日一题”培训模式的基础上,强化了对驾驶员的技能鉴定培训和维修人员的技能考核,确保了物流任务的顺利完成。一炼铁紧密配合新上项目按期投产和顺利达产的需要,积极抓好员工的内、外培工作和新员工入厂教育,签订师徒目标责任书,建立互动学习卡,形成了互相学习、互相指导、互相督促的良好学习氛围。焦化厂提出了“技能再升值,技师赛博士”的人才观,设立了十大专业主讲师,制定了《专业主讲师管理制度》,实行定期聘任和动态考核,建立了一支精干、高效的兼职教师队伍,同时根据焦化厂的实际情况,将长期培训和短期培训、外送培训和内部培训、脱产培训和在岗培训紧密的结合起来,他们广泛实行案例教学,鼓励职工自学成才,有计划、有目的、有重点的培养了一批急需人才。

四、追求卓越,持续改进,构筑先进的职教培训管理体系

20__年我们以创“全国质量管理”奖为契机,适时引入了ISO10015培训标准,不断优化P-D-C-A培训管理模式,在全公司范围内形成了科学、系统、规范的培训过程管理。其主要做法:一是有针对性的策划培训项目。通过需求预测、现场调研、职教例会、问卷调查等形式,认真收集和分析培训需求信息,增加培训计划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强化信息反馈。对各个时期收集到的培训信息,认真进行分析、归纳、提炼,并及时反馈有关部门,建立起信息的收集、传递、整合和运用机制。三是科学测量培训绩效,通过过程评价、跟踪考核、成果汇编三种方式对培训的有效性进行评价,使培训过程进入科学管理阶段。

五、加强自身建设,加大培训投入,为企业培训创造条件

第7篇

〔关键词〕市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方式;创新

干部教育培训方式是指通过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者精心设计的一整套教育培训活动方案,包括培训规则、培训要求以及具体的操作步骤,最大限度地激发学员的参与意识、学习热情和学习潜能,最终提高其工作与生活能力的训练方式〔1〕。目前,市级党校在创新干部教育培训方式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亟需相关教育者运用需求理论、成人学习理论和经验学习圈理论对其进行创新,以期进一步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水平。

一、创新市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方式的理论基础

(一)成人学习理论

成年人学习的目的性往往很强,主要是为了通过学习解决自己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难题,与未成年人的学习目的存在诸多不同之处。目前,很多教育理论大多是针对未成年人的,往往不能满足成年人的实际需求。成人学习理论是在满足成年人特定需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对成人整个教育培训过程都起着非常重要的启示作用(详见表1)。市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属于成人教育培训的范畴,理应遵循成人学习规律,充分重视学员对教育培训的实际需求,不仅要为教师和学员之间的相互交流创造条件,而且要与时俱进,将培训内容与现实问题紧密结合起来,并对干部教育培训方式进行大胆创新。

(二)需求理论

需求理论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首先,需求理论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应充分重视人的因素,认为学习者才是学习的主体,强调给员工提供参加教育培训计划的选择自由,使员工选择最符合他们实际需求的培训课程,以提高自身的学习动力,并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其次,需求理论主张学习是一种全脑的投入,应同时发挥左脑和右脑的功能,尤其是要发挥体验的功能,在学习中融入认知、情感、行动等因素,以弥补传统教育存在的不足。再次,需求理论强调培训者应该是学习的促进者,而非控制者,需要进行换位思考,积极关注受训者的情感和需求,并与受训者建立一种平等、真诚的关系。现在国内外以体验为主的培训方式,如角色扮演、案例研讨、情景模拟等,就是在需求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由此可见,市级党校教师作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促进者,要找准自身定位,进行细致的组织和积极的引导,以使学员主动参与到教育培训过程中去,真正成为培训的主体。

(三)经验学习圈理论

大卫•库伯在《体验学习:体验———学习发展的源泉》一书中提出了经验学习圈理论。经验学习圈理论强调经验在成人学习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大卫•库伯主张经验学习的过程是由四个适应性学习阶段所构成的环形结构。这四个适应性学习阶段分别是具体经验、反思性观察、抽象概念化和主动实践。具体说,学习者把具体经验作为学习的起点,并在其基础上进行反思,也就是对零散的经验进行整理、分享、思考,然后由具备一定理论基础和思维能力的人(一般是教师)对学习者反思的结果进行讲解,最后再由学习者将学习成果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以解决现实问题。学习者如果在实践中产生了新的问题和经验,那么就又有了新的学习起点,并开始进行新的循环〔3〕。经验学习圈理论一方面要求培训者重视每一个学习者“学习风格”的差异,并且在设计培训项目时考虑这种差异的存在。另一方面,经验学习圈理论倡导集体学习模式,注重学习者之间的交流沟通、相互分享、相互启发,以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实践证明,经验学习圈理论对教育培训工作具有很好的指导和启发作用,能够为创新市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方式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

二、市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方式存在的问题

自2008年10月29日中共中央颁布《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以来,市级党校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和学员期望素质、能力不断提升的新需求,大力推进干部教育培训机制体制改革,不断创新干部教育培训方式,目前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市级党校现有的培训方式仍然有着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加以改进。

(一)创新意识不强,讲授法仍然是市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的主要方式

创新干部教育培训方式是新形势下市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的必然要求。然而,一些市级党校由于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创新意识不强,讲授法仍然是其开展干部教育培训的主要方式。以X市委党校为例,近三年来,县干班培训专题中讲授法所占比重约为93%,中青班培训专题中讲授法所占比重约为91%(各类培训法所占比重详见表2)。笔者认为,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市级党校部分教师还没有从传统的教学观念中解放出来,打破单一、教条的教育培训方式,认为党校教师最重要的是练好基本功,上好专题课,对创新教育培训方式认识不足。二是市级党校一些教师没有参加过相关干部教育培训方式创新课程的系统培训,只是在师资培训或其他形式的培训过程中接触过培训方式创新课程,对培训方式创新课程的应用往往停留在形式上,不能把握其精髓并灵活运用,讲授法仍然是他们开展干部教育培训的主要方式。

(二)创新范围不广,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方式较为单一

在2015年12月11日至12日召开的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加大党性教育的力度,增加党性教育的分量,有效改进党性教育方式方法,提高党性教育实效。随后,我国各级党校都加大了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力度,并力求创新教育培训方式。以X市委党校为例,2016年,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课程分别占到县干班、中青班整个教育培训课程的85%和75%,教育培训方式虽有了一定程度的创新,但仍以讲授法为主要培训方式。如县干班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专题中讲授法约占94%,中青班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专题中讲授法则占到了90%,均高于讲授法在其他教育培训课程中的比重。可见,一些市级党校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方式较为单一,而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市级党校教师队伍的素质有待提高。以X市委党校为例,每年只有一到两名教师有机会参加省级党校师资班的培训,虽然也有一些教师参加了其他形式的培训班,但往往培训时间有限、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从而出现了教师队伍知识更新较慢、视野不够开阔、运用并驾驭不同教育培训方式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问题。另一方面,部分市级党校对教育培训方式创新不够重视。有些市级党校在对教师工作量进行统计时,往往只是以教师的授课时间作为统计工作量的基本依据,而对教师创新培训方式却没有制定有效的激励机制,这就使得他们创新培训方式的积极性得不到充分激发。事实上,教师在创新培训方式的过程中,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精力进行前期准备和策划,并且对他们的课堂组织驾驭能力等有着较高的要求。

(三)硬件设施薄弱,难以满足创新需求

随着我国各级政府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视,市级党校在硬件设施建设方面总体上有所改善,但与创新干部教育培训方式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以X市委党校为例,现有一般讨论室4间,多媒体教室15间,其中能容纳200人左右的报告厅1间,能容纳100人左右的报告厅2间,每间教室都配备了音响、话筒等教学设备,基本上能够满足教师开展讲授式教学的需求,但对于创新培训方式的课程却没有专门的教室和相关的设备,不能很好地满足教学的实际需求。如一些教师在开展情景模拟教学时,只能利用现有教室进行教学,而教学过程中学员的课堂表现则全靠任课教师的观察、点评,这就使得学员进入情景模拟场景的速度较慢、程度较浅,对自己在情景模拟教学中的表现也往往没有清醒的认识,教学效果自然不好。

(四)教师“单打独斗”,不能形成团队合力

市级党校教师在开展干部教育培训过程中,大部分教师都是在“单打独斗”,即独自备课、上课。实践中,虽然有些市级党校也开展集体备课、新课试讲等活动,但往往是围绕一些教育培训专题进行的,如以某一专题主讲人为主,其他教师只是从某些方面提出意见或建议。笔者认为,市级党校教师“单打独斗”的教学方式,忽视了教师之间的合作,对创新教育培训方式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以X市委党校无领导小组讨论情景模拟课程为例,从开设课程到开展教学等一系列工作都是由一名教师独自完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虽然可以独立完成教学活动,但与预期的教学效果往往会有一定的差距。一方面,教师准备讨论题目存在一定难度。讨论题目要与培训班次学员的实际情况紧密联系,班次不同讨论题目往往就不同,因此,教师准备讨论题目时需要耗费很大的精力,并存在一定的难度。另一方面,教师在组织课堂讨论时存在局限性。教师在既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往往只能组织一场讨论,参与人数有限,如有时在一个45人左右的主体班进行课堂讨论时,只有一半左右的学员能真正参与讨论,而另一半学员则不能真正参与其中,从而影响了教学的效果。事实证明,市级党校教师“单打独斗”的教学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往往不能形成团队合力,进而影响了干部教育培训方式的创新。

三、创新市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方式的有效对策

针对近年来市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方式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将运用需求理论、成人学习理论和经验学习圈理论,借鉴国内外干部教育培训方式创新的有益经验,提出以下一些有效对策,以期进一步提升市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的质量。

(一)增强创新意识,开发多种干部教育培训方式

市级党校要切实加大干部教育培训方式的创新力度,就必须解决好以下两个问题:首先要解决好思想观念问题。新形势下,我国大多数干部的文化程度较高,普遍受过高等教育,不仅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而且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因此,对党校学员进行知识更新已经不再是干部教育培训的首要任务,而是要将知识优化、观念更新和能力提升等作为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实践中,单一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干部教育培训的需求,这就要求市级党校教师要更新观念,创新干部教育培训方式,如综合运用案例式、研讨式、情景模拟式、角色扮演式等培训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员参加教育培训的积极性,以使其在参与和体验的过程中优化知识、更新观念、提升能力。市级党校在积极转变观念的同时,还要将创新教育培训方式的相关措施落到实处,如通过适当提高课时量鼓励教师创新教育培训方式。其次要解决好教师综合素质提升问题。目前,市级党校教师普遍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但其并不一定具有创新教育培训方式的能力,这就要求市级党校要加大师资培训力度,安排相关教师到兄弟党校、省级党校、中央党校、高校等单位参加培训学习,以进一步增强教师的创新意识。事实证明,市级党校教师只有在系统学习、观摩、体验之后才会对新型教育培训方式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在创新干部教育培训方式时也才不会徒有形式或生搬硬套,而是能够借鉴经验、结合实际进行不断创新,进而使新型教育培训方式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找准创新重点,加强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方式的创新

目前,市级党校在开展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时,主要以讲授式为主,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实效性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对此,笔者所在课题组经过调查研究、比较分析后认为,应从以下两方面创新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方式。一方面,要提高现场教学的质量。现场教学不仅仅是带学员去看现场、去听讲解,更重要的是让学员在真实的情境下受到教育和启发。因此,教师引导学员思考和讨论、对讨论内容进行凝练和扩展以及对整个现场教学情况进行点评和总结是必不可少的。也就是说,学员要在看和听的基础上增加思和说环节,从而形成学习圈,以进一步提高教育培训的实效性。另一方面,要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教师在运用讲授法开展教学活动时,虽然能够系统、全面地传授理论知识,但难以真正调动学员参与的积极性,培训效果往往不理想。为此,市级党校教师要对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课程培训方式进行创新,如开发案例式、研讨式等教学方式,让学员多向交流、互动参与、体验感悟、经验共享,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从而进一步提高党性教育和理论教育的实效性。

(三)加强硬件设施建设,优化教育培训环境

目前,一些市级党校开展教育培训所需的硬件设施还比较落后,不能完全适应干部教育培训方式创新的需求。为此,市级党校要加强硬件设施建设、优化教育培训环境,为创新干部教育培训方式创造条件。首先,对于稳定的、效果较好的创新培训方式课程可以按照标准筹建专用的教育培训教室。以X市委党校为例,情景模拟课程———无领导小组讨论已经开设了四年,受到了学员的普遍欢迎,因此,学校可以筹建一至两间专用的无领导小组讨论教室,教室要配备专用的桌椅、话筒、单向玻璃隔间等相关设施,以提高教学的效果。其次,市级党校要对现有教室进行重新布置,配置必要的设备、设施,如多媒体控制系统、笔记本电脑等,以满足创新干部教育培训方式的基本需求。笔者认为,以上这些做法,既能节约经费,也能满足创新市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方式的基本需求。

(四)成立新型培训方式开发课题组,形成团队合力

市级党校教师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干部教育培训的需求,转变教育理念,改变之前“单打独斗”的教学方式,培养合作意识,成立新型培训方式开发课题组,以形成团队合力。首先,课题组成员最好控制在两至四人。一堂培训课程往往是由一名主讲教师和一名辅助教师或者两名教师(双讲式)共同完成,两名教师基本上能够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但考虑到开发新型培训方式的需要,可以适当增加课题组成员,但不宜过多。笔者认为,课题组成员如果过多,思想观念往往难统一,有时反而会分散团队力量,影响教育培训效果。其次,课题组成员在年龄结构上最好是老中青相结合。这种年龄结构比较科学合理,一方面可以优势互补,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把握教育培训方向和课堂教学进度,同时还能够提升年轻教师创新教育培训方式的能力。再次,课题组成员最好具有不同的专业背景,这样可以避免专业的局限性,并且能够为学员提供更为广阔的视角和更多的启发,进而不断提高教育培训效果。综上所述,创新市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方式对推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党校教师不仅要深刻认识到,创新干部教育培训方式是为实现培训目标和实施培训内容服务的,而且要根据培训目标和内容,不断创新教育培训方式。

〔参考文献〕

〔1〕陈福今.公务员培训理论与实践〔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9:170.

〔2〕王玉倩.无领导小组讨论在教学中的应用〔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5(2):127-129.

第8篇

>> 县级党校发展的困境及路径选择 县级党校改革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 县级党校建设与发展的思考 关于县级党校发展的现实困境与对策思考 县级党校转型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县级党校发展的瓶颈及路径研究 新常态下县级党校实现转型发展的思路探究 县级党校档案建设的思考 县级党校建设的点滴思考 县级党校改革发展的思考 县级党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县级党校的"风花雪月" 发掘县级党校特色 建设特色县级党校 浅析新形势下县级党校如何突破发展困境 加强县级党校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浅谈县级党校党的先进性建设 关于县级党校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 县级党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策略 新时期县级党校如何发展的探索与思考 县级党校改革与发展的思考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县级党校建设的困境及发展思路 县级党校建设的困境及发展思路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张君")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近年来,县级党校的发展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县级党校在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党校工作条例》和《干部教育培训纲要》的颁布实施和新形势下对干部教育的更高要求,对县级党校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部分县级党校的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如学校经费不足、师资队伍问题、办班体制问题等,这些已成为制约党校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县级党校面临的形势严峻,加强党校的建设对搞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具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县级党校 建设困境 发展思路 【中图分类号】D26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21-0149-02

2011年8月11日同志在中央党校《关于全国县级党校建设情况的报告》上批示:“要进一步加强对县级党校建设的业务指导,鼓励各地从实际出发推进县级党校办学体制改革,切实整合县域教育培训资源,充分发挥县级党校在培训党的基层干部和普通党员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县级党校的建设直接影响着基层领导干部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影响着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

一 县级党校的特点及作用

1.基层干部和党员培养的重要阵地

县级党校是培养党的基层干部和党员的主要渠道,据统计县级党校数量占据我国党校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因此县级党校是全国党校系统的根基,是党校系统的重要力量。它具有直接联系党的基层干部和广大党员的天然优势,县级党校的发展对国家基层干部和党员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2.以“党校姓党”为原则,是党员干部理论武装的主阵地

县级党校一直坚持以“党校姓党”的原则贯穿于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后勤等各项工作之中,这正是和其他学校、研究机构最大的不同之处。党校是最新的党的理论“宣传地”。这里有丰富的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理论资源库,在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方面发挥着其他学校和研究机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党校自身的独特优势。

3.县(区)域社科研究的重要平台

县级党校充分发挥为党委和政府决策服务,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服务的功能。党校工作除了教学外,可以根据县(区)域政府的中心工作开展重大现实问题研究,运用自身丰富的“思想库”为县(区)域的难点、热点问题献计献策,为其社科研究搭建理论平台,同时也可以进一步夯实学校的科研基础。

二 当前县级党校建设面临的困境

近年来,县级党校取得了很大进步,但随着形势的变化,学校的发展存在诸多问题,主要问题如下:

1.县级党校经费不足,领导重视不够

县级党校属于特殊单位,其经费来源于当地财政,上级党校没有下拨专项经费的责任和义务。各级有关党校文件中要求应把党校培训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中,可是到了县级党校,落实情况就存在种种困难。如果当地财政收入状况好些,党校培训经费就多些。如果当地财政收入困难,党校培训经费就少些。有些县级党校培训经费不足,办学只能“捉襟见肘”,缩减培训开支,最终还是影响干部培训质量。有的党校就只能向培训学员收取培训经费,影响了学员和学员所在单位参与培训的积极性,无形中使部分党校办学缺乏主动权。县级党校是县级党委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的党委领导只重视当地经济发展,认为党校发展属于“软任务”,忽视人才资本的投入。领导重视不够、政府不支持、财政不扶持,严重制约了党校办学水平的发挥,最终导致部分县级党校处境“边缘化”。

2.县级党校师资力量薄弱,专业结构不合理

目前县级党校教学老师的人员数量少,多数老师从事政治、历史、中文教学,而社会经济、法律、管理等专业的老师严重缺乏,党校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不合理,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干部对知识的需求是全方位的,而现有的教师不得不充当“万金油”,这就无法满足当前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需要。大部分县级党校属于参照公务员管理单位,普遍实行一校两制或一校三制,学校教师大部分是专业技术人员,很难调出,而外部人员又不愿意调入党校,很多县级党校存在多年无“新鲜血液注入”、年龄老化、知识退化、思想僵化等现象。在教学工作上缺乏实践经验,党校教师对外学习参观考察以及下基层锻炼的机会少,教学手段单一,严重影响干部培训效果。

3.县级党校培训缺乏自,影响其“主阵地”的发挥

目前干部领导培训计划都是由县级组织部门编制,培训内容、培训对象、培训时间等都是干部教育领导小组制定,党校很少能参与到全年培训计划的编制中,没有话语权,只能按照培训计划要求执行,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办学的自,有时组织部门业务繁忙,干部培训一拖再拖。党校“说了不算”严重影响了其干部教育重要阵地作用的发挥。

三 县级党校的发展思路及建议

针对当前县级党校发展存在的问题,加快学校建设,提高党校整体发展水平进而提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质量,笔者提出以下思路及建议:

1.加强领导重视,切实保障党校经费

领导重视是党校快速发展的前提,实践证明哪个地方的党政领导重视党校工作,这个地方的党校办学就有成效。各级党委应该把党校的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听取当地党校的工作汇报,建立健全县党政领导到党校调研、听课及座谈制度,领导常去党校听课、讲课,帮助党校解决改革发展面临的难题。党校经费不足是制约党校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地政府应该切实保障县级党校办学经费,党校所需经费要列入当地财政预算,确保对党校基础设施建设、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的资金支持,舍得对党校投入,建设更好的硬件条件是提高干部培训质量的基础,努力把县级党校办成一流的基层学校。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办品牌师资库

现在进入党校学习的干部趋于年轻化、高学历,基层经验丰富,这些都在考验党校老师深厚的理论知识功底。党校老师教授学生“一杯水”的知识,自身就要有“一桶水”的知识容量。因此,党校老师特别是县级党校老师要加强继续教育学习,及时更新理论储藏,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努力使自己博学多才。党校是一个比较特殊的部门,其工作性质比较独立和封闭,学校教师深入基层的机会少,使大多数老师缺乏实践经验;老师授课的内容多是理论知识,理论与实践相脱离,这也无法适应新时代干部培养的需求,这就要求党校教师“走出去”深入基层锻炼,选派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到外学习或挂职锻炼,开阔教师的视野,培养他们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引进来”,通过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水平高的专家学者担任学校的兼职教师,邀请善于讲授的党政领导干部参与学校教学工作,开通绿色通道引进高校人才等方式来扩充学校师资库,努力打造一支具有“品牌”特色的教师队伍。

3.强化党校培训自,发挥干部培训主渠道作用

第9篇

[关键词]骨干教师;教师培训;培训策略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4)15-0026-03[作者简介]许冬梅(1978―),女,教育硕士,南京市江宁区教师进修学校讲师;李群(1964―),男,本科,南京市江宁区教师进修学校高级讲师。

骨干教师是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是推动基础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主力军,他们在学校里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因此,其成长与发展关乎学校教师的整体素质水平。近年来,我区教育局评定了一大批区级骨干教师,他们具备一定的教育理论水平,并能积极用于教学实践,在教育教学一线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现象。部分教师由于缺乏外力的牵引与推动,进一步成长的内在动力不强,安于现状,专业水平停滞不前,长此以往,必将阻碍我区课程改革的推进与素质教育的实施。为此,我们举办了“区级骨干教师发展班”,进一步引领我区骨干教师进一步成长,助推其向高一层次的“区市带优”教师发展。

为了使培训有效且高效,我们积极探索培训策略,明确培训对象与培训需求,精心设计培训课程,不断创新培训方式,通过严格的培训管理和完善的培训评价手段,使培训过程实实在在。

一、明确界定培训对象,注重培训需求

明确培训对象才能针对其特点和需求进行富有成效的培训,因此,我们将培训对象确定为区级骨干教师,并从师德、教育、教学、教研、教技等方面进行界定,要求他们具有良好师德,能模范履行教师职责,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有较强的团队意识强和组织管理能力,掌握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具有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能力。同时,还要求他们符合以下三个标准:(1)近5年年度考核中有一年以上“优秀”;(2)近5年来在校级及以上开过3次以上公开课或讲座,教学效果良好;(3)近5年来,参加过区级以上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并获得三等奖以上奖励,或所撰写与本学科密切相关的学术论文在区级以上获奖或汇编3篇以上。

经过这样的界定和筛选,我们选择了一些业务素质较强,在教育教学工作方面有一定能力的教师参加这个培训班。这样一方面符合培训目的,是帮助有潜力的骨干教师向高一层次教师发展,另一方面,我们也明确了培训对象的层次和需求,为培训课程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二、精心设置培训课程,注重实践引领

培训课程是培训的核心,培训课程的设置应遵循前瞻性原则、综合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动态性原则和模块化原则。为了紧紧围绕培训目的,全面提升培训对象的综合素质,促进其专业水平从一般技能向个性化技能的转变,从常规技能向创新技能的转变,我们从教师专业成长、教育理论、教学活动、课改动态、科研论文撰写等方面设计了培训课程。

(一)教育理论专题

理论学习主要解决的是知识的拓展、深化与更新的问题,同时也解决观念更新问题,也是为提高能力进一步打好基础。

培训实践中,我们邀请教育学专业老师开设多次专题讲座,从教育史论、教育目的及素质教育、教师与学生、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理论与实践、新课程理论与实践等方面进行讲解。这些结合实践案例,理论联系实际的课程内容,让学员们不仅深刻理解了理论知识,而且学会了如何用教育理论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实践体验

教学活动是教师的主旋律,教师只有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因此,培训课程中安排了教学设计体验式培训活动,通过学习教学设计理论、分组进行教学设计、大组集中分享学习成果这三个过程,学员们深刻领会了教学设计的精髓。同时,课堂教学观摩活动,让学员在上课、听课、评课中进一步提高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能力。

教师是课改的实施者,为了更新参训教师的课改理念,引领他们践行课改,我们安排了“打造高效课堂,纵深推进课改”专题培训,由来自一线的课改实践者“现身说法”,一同分享他们在课改之路上的坚持与收获,以及一些操作层面的经验,让学员们进一步了解课改、理解课改,并自觉地去实践课改。

(三)教育科学研究

此模块主要是提高学员的教育科研能力,使学员将所学的理论、方法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教育科学研究,促进学员进行教学反思,使学员成为研究型教师,成为教学改革的积极探索者。

培训实践中,我们邀请了《学校管理》杂志社金薇薇主编和全国著名小学语文特级教师、2007“中国十大小语年度人物”、“本位语文”的积极倡导者和践行者陈建先老师为全体学员分别做了题为“怎么写论文”和“论文撰写的有效途径和策略”的精彩讲座,提高了参训者的科研能力和论文撰写能力。

除此之外,为了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我们特地在培训课程中安排了教师专业成长方面的专题讲座,由我校张晓明校长亲自主讲,张校长从成长需要动手实践、成长需要着手学习、成长需要高手引领、成长需要放手改革等方面,结合自身三十年的教改实践,鼓励学员们积极探索成长之路。

三、认真实施培训过程,注重培训效果

培训过程的规范实施与严格管理,是培训效果得以保证的重要前提,同时,培训的组织形式和培训评价又是影响培训走向实效的重要因素。培训实践中,我们制订了培训班管理制度,严格培训管理,同时根据培训课程内容的不同,采取相应的培训方式,并利用培训评价机制增强培训效果。

(一)加强培训管理

培训班分中小幼三个班,由我校校长总负责,每个校级领导领衔一个班,并配备一名班主任,负责各班的日常管理工作。培训过程中严格考勤管理,每次培训实行签到制度;学员在学习期间,不得随意迟到、早退;学员因事无法参加培训,必须履行请假手续;学员缺勤超过全程三分之一,取消其培训资格。同时,学员在培训期间必须遵守学习纪律,要尊重授课教师,认真学习,积极参与培训过程,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不得从事与培训无关的事情。

(二)转变培训方式

我们根据不同的培训内容,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丰富的培训形式激发了学员的参训热情,提高了培训效果。整个培训过程采取了以下培训形式:(1)专题讲座,行家引领。专家的讲座,在一些专题领域进行针对性的培训与引领,促进培训学员某特定方面技能的提高。(2)学员活动,同伴互助。体验式分组活动,让学员们增强合作能力,在同伴互相协作与帮助中收获成长。(3)项目推进,成果展示。以一定的培训项目任务作为推进培训的抓手,搭建平台,让学员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分享学习经验,辐射带动全体学员。(4)沙龙研讨,交流碰撞。组织学员就某个共同关心的话题进行沙龙式研讨,通过相互交流、思维碰撞,产生新观点、新方法,从而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难点问题。

(三)优化培训评价

我们采取了参训感悟式、作业反馈式、效果检测式等多种评价方式考查培训内容、分享培训体验。每次培训结束后,要求学员们撰写学习心得体会,将所学、所想、所得梳理出来,一方面可以反馈培训效果,另一方面可以促动参训学员进行学习反思。针对一些专题性的培训内容,要求学员接受培训后完成一定的作业,比如撰写学术论文、教育教学案例、教学设计等,这样也促使学员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每期培训结束后,全体学员还需要接受结业考核,每位学员都必须完成一份关于教育理论的测试题,交上一份合格的答卷,才算是完成了全部的培训任务。

总之,培训班的开办为我区的骨干教师搭建了学习空间、实践空间、展示空间,通过培训课程和培训实践,促进了他们在专业上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了知识向技能的延伸、经验向理论的升华。

参考文献:

[1] 杨丽萍.“实践型”教师教育培养模式的建构[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

第10篇

论文摘要:开发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是“双证书制”教学的新途径之一。加强“双证书制”教学的认识,转变教育理念,提高教师责任心及专业素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教学培训包实施的必要措施。

作为学校的教研项目,笔者于2005年起开发出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并对之进行实施,取得了良好效果,现谈几点经验和体会。

一、开发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的必要性及其目标

把学历教育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认证体系衔接起来;加强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认证的结合,使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即“双证书制”。从2003年起,我校在完成学历教育的同时,开展了多项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培训与考试,即进行“双证书制”教学。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是各类高等院校有关电力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也是电力行业的一项主要技术工种。近年来,随着我校“双证书制”教学的深入,参加继电保护中级工职业技能鉴定考试的学生占毕业生人数的比例逐年快速增长。为更好地落实“双证书制”教学方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保证教学质量,必须开发出一套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使其以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资格评定为核心,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大纲(继电保护)》中对继电保护中级工应熟悉、掌握和具备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按模块分布在学历教育的各个教学环节,使教师在每个教学过程中心中有数,重点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目标明确,学以致用。在保证学历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提高学生职业技能考核的通过率,即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保证人才的培养质量,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二、开发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的途径

1、开发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1)将用人单位对继电保护中级工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的需求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大纲(继电保护)》有机结合起来,构建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的总体框架,创建培训包的各个教学培训模块及其任务书。

(2)将构建的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与学校的学历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探索各个教学培训模块任务书的实施方式和方法。

2、开发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的流程

(1)原始数据采集环节。即采集继电保护中级工岗位的工作性质和特点、应具备的有关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等。

(2)分类统计、构建总体方案环节。分类统计、构建总体方案环节主要是对采集的原始数据和信息进行分类统计、分析整理,结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大纲(继电保护)),构建出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的总体框架,编写总体方案,制定各个教学培训模块。

(3)构建各个模块任务书环节。本环节的任务是根据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总体方案,将各个教学培训模块与学历教育的各个教学环节有机结合起来,拟定各教学培训模块的任务书。明确各个教学培训模块的目标、内容、培训时间及相关课程、实施的方式、方法和实施效果的检测等内容,然后咨询有关专家,对构建的总体框架及拟定的各模块任务书进行论证,确立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的总体方案及详细的各模块培训任务书。

(4)确定学生,实施教学培训环节。本环节根据已创建的卑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各模块任务书,按照优、良、中、及格的学习成绩选取学生,并实施教学培训。

(5)考评、完善环节。主要是通过河南省电力系统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对选取培训的学生进行继电保护中级工技能鉴定考核,并对其考核成绩进行统计、分析、评价。

三、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实施效果与开发体会

利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实施教学培训的学生,在通过我校学历教育各项考试获取毕业证书的同时,参加河南省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中级工技能鉴定考试,全部合格并获继电保护中级工证书。

通过对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的开发,笔者有如下几点体会。

(1)理解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大纲》中对有关工种的要求,了解生产现场对有关工种的需求,熟悉有关工种学历教育的各个教学环节是开发出教学培训包的基本保证。

第11篇

*年我分行全辖共举办各级各类干部培训班758个,培训4888时,参训人员15498人次,并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开展教育培训工作:

一、大力开展党校培训轮训工作。

*分行党校通过举办党校主体班,在实践中探索了一条“依托地方资源、突出央行特色、改进教学管理、提高培训效果”的党校办学思路,提高了分行党校的整体工作水平。

按照总行党校全年工作部署,制定《*分行党校*年度培训计划》,按计划分别于三月下旬和五月下旬举办了第二、三期*分行党校主体班,共对98名近两年新提拔的副处级领导干部进行了40天的脱产理论培训。学员经过理论辅导、经济金融热点问题讲座、实地考察等不同阶段的学习,回到单位后,结合本地工作实际情况撰写了调研论文,分行党校对第二、三期党校主体班调研课题及学员论文进行评估,学员们完成了专题调研报告7篇,毕业论文98篇,经分行党校组织的专家审阅,推荐优秀论文42篇,论文优秀率为43%,理论课考试优秀率达94%。通过接受党校教育,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政治理论素质和依法履行职责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二、加强对辖内各级领导干部的理论业务培训。

1、举办领导干部先进性教育培训班。

根据辖区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需要,按照分行党委的要求,我们于8月中下旬在北戴河举办了一期*分行辖区处级党员领导干部先进性教育培训班,此次培训班共有77名学员参加培训,其中包括*分行党委组织部、呼和浩特中心支行党委班子成员13人、辖区32个地市中心支行党委书记及机关党委书记64人。培训班采取专家辅导、观看讲座录像、集中自学等方式,针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有关内容进行培训,并在学习结束前组织全体学员参加了以《》为主要内容的开卷考试。

2、组织各级领导干部参加业务培训。

在开展理论教育的同时,我们进一步加强了对各级领导干部的业务培训:一是在4月,推荐分行机关和省会中心支行12名行领导,分2期参加总行组织的副厅局级分支行领导干部高级研修班;二是在5-6月,推荐32名地市中心支行副行长,分3期参加总行举办的中心支行行长业务培训班;三是在3-5月,推荐38名县支行行长参加总行举办的第五、六期县支行行长培训班;四是于4月初至6月末在保定金专分三期举办了县支行副职培训班,组织辖内240名县支行副行长、纪检组长针对中央银行新业务、宏观经济与货币政策、金融稳定与金融服务、金融会计管理与财务分析、金融法规、金融改革热点问题、领导科学等内容进行脱产学习。培训结束后,组织学员结合各地实际工作撰写结业论文,并对240篇论文进行打分评优。

三、在大力开展辖内岗位任职资格培训的同时,开展各类专项业务培训

1、按照总行统一规划,做好岗位任职资格培训考核的各项相关工作。

为了进一步在辖内做好岗位任职资格培训考核的宣传动员工作,促进*分行岗位任职资格培训考核工作规范顺利进行。我们一是在辖区征求《岗位任职资格培训和考核实施细则》(讨论稿)的意见,整理上报总行;二是制定《中国人民银行*分行岗位任职资格培训三年规划及考核实施方案》、《中国人民银行*分行岗位任职资格考核实施办法》等若干办法,推动辖区岗位任职资格培训考核各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三是在全辖发放并统计岗位任职资格与电大学历续读项目问卷;四是推荐机关及辖区干部参加任职资格培训考试法律科目的师资培训班;五是按照总行要求,在辖内证订新出版的岗位任职资格公共科目培训教材并组织学习。

2、利用省会中心支行培训资源,开展全辖业务培训。

在*年利用省会中心支行培训资源开展全辖业务培训的成功基础上,我们在9月下旬和10月下旬,分别在太原和石家庄举办了国库业务培训班和金融稳定业务培训班,期间邀请总行业务司局和分行有关处室领导,通过讲座和研讨的方式,针对新业务以及工作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对163名辖内业务干部进行了培训,收到了较好的培训效果。

3、根据履行中央银行职能的需要,抓好辖区业务骨干的前沿性金融理论培训。

按照总、分行培训规划,做好辖内干部的业务培训。一是推荐28名辖内干部参加总行全年举办的各类专项业务培训班、研讨会;二是突出领导干部和业务骨干的培训,根据年初培训计划,经请示总行同意,2月在*财经学院开办了第二期在职干部攻读金融硕士学位的专业课程进修班,共有50名干部参加。截至目前,第一期进修班50名学员已全部结业,有5名学员提前通过了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全国统考,10名学员通过了统考的单科考试,第二期进修班也已经完成了两个学期,6门课程的学习。

4、举办大型理论业务讲座。

按照年初培训计划,我们在全年邀请总行有关领导和其他单位的专家、学者分别对机关副处以上干部和机关全员进行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行教育、公文处理与写作、影响宏观货币政策因素、征信业务等8个专题,15次讲座。通过开展讲座,加强了理论学习、更新了业务知识、开拓了工作新思路。

四、开展高层次培训,培养复合型、研究型人才。

1、积极推荐干部参加国际交流项目培训。

为全面提高辖区各级领导干部和业务骨干素质,开拓视野,培养复合型人才,我们积极推荐辖内干部参加总行各类国际交流项目的培训。一是推荐分行和省会中心支行4名副行长参加总行在德国举办的二期货币经济学及国际银行业务培训班;二是推荐7名辖内地市中心支行行长参加总行在香港举办的三期金融市场高级研讨班;三是推荐4名干部参加总行国际司的德国发展基金会项目面试、3人参加澳大利亚奖学金项目面试、3人参加日本奖学金项目面试、2人参加英格兰银行奖学金项目面试。

2、加大英语培训力度。

分行党委多年来一直重视培养高层次外语人才,*年,在培养英语人才方面,一是推荐12名干部分2期参加总行在西南财经大学举办的BFT英语培训班;二是推荐5名干部参加总行在研究生部组织的英语强化培训班;三是组织*年*分行英语强化培训班的学员参加全国BFT考试,共有37人参加,全部通过了考试,其中取得高级证书36人,中级证书1人;四是组织41名干部参加在南开大学举办的*年*分行英语强化培训班,为保证培训效果,本次培训班依然采取提前半年通过笔试和口试选拔的方式确定参训人员。学员经过90天的脱产学习后,将于2006年1月初参加全国BFT考试。

3、加强对辖内中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

为了充分发挥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在基层单位的积极作用,我们推荐分行及辖内省会中心支行21名高级经济师、6名高级会计师参加总行举办的高级经济师、高级会计师培训班,通过系统学习以及与国内外有关专家的讨论、交流,系统地提高了高素质干部的调研分析能力。

为提高辖区专业技术人员业务素质,便于加强岗位交流,针对部分职工现有职称与所从事专业不对口,以及某些业务骨干具有往其它专业发展潜力的情况,我们一是于3-4月在保定金专举办了一期24天的全国会计师资格考试考前培训班,共有辖区干部47人参加培训;二是在10月初在保定金专举办了一期20天的全国经济师资格考试考前培训班,共有辖区37名干部参加培训。

五、鼓励干部参加各类学历教育,规范学历学位变更认定工作。

1、鼓励、引导干部通过自学提高学历层次。

在加强学历教育工作,改善辖内干部学历层次方面,我们一是为促进干部职工参加在职学历教育的规范化,提高干部职工的学习积极性,在总结近年来学历教育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重新修订了《中国人民银行*分行工作人员参加学历(学位)教育或脱产培训协议书》;二是组织动员辖内100名左右具备全日制专科学历的职工报考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会计学的专升本教育;三是组织分行机关及辖区有关人员报名参加“中国人民银行岗位任职资格考试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学历教育接轨项目”,*分行辖区报名参加岗位任职资格考试和电大学历套读的人员共1376人,其中:按单位层次分,分行10人、中心支行426人、县支行940人;按学历层次分,研究生1人、大学本科46人、专科1329人;按报考专业分,报名参加货币政策方向214人、金融服务方向679人、金融稳定方向54人、外汇管理方向28人、综合管理方向401人。

2、开展全辖学历学位变更认定工作

按照总行人事司《关于中国人民银行系统干部职工学历、学位证书集中在教育部学历、学位认证中心查询认证的通知》(银人发[*]65号)有关要求,分行辖内处以下干部的学力学位认定变更工作,全部由分行人事处集中办理。我们及时向辖内转发总行文件并布置了*年度学历学位变更认定工作,共将分行机关、辖区上报的321人的学历学位材料进行审查、汇总整理,送交教育部学历、学位认证中心进行认证。此项工作的开展,基本解决了多年来干部职工学历学位变更认定工作中学籍查询难,政策尺度掌握不一致的问题。

六、做好金融专业英语证书考试*考区的各项工作。

根据*年全国金融专业英语证书考试工作会议精神,布置*考区*年度考试工作。在今年的考前准备和考务工作中,我们更新工作思路,改变以往独力承担报名考务工作的做法,在南开大学开设考点,并与南开大学和*财经大学合作开展面向考生的考前培训。5月28、29日在南开大学顺利地组织了考试,经过统计,*年共有有727人报名参加考试,337人次通过考试,分别是*年报名人数和通过人次的三倍,报考人数也是*考区历史上人数最多的一次,进一步扩大了考试的社会影响。

七、做好基础数据的统计和工作调研。

为了配合全员岗位任职资格培训考核工作的开展,我们在辖内积极开展基础数据的摸底统计和培训考核试点单位的调研工作,一是定制统一的摸底调查表发放到各级中心支行,按照岗位任职资格考核的不同专业统计参加考试人员,并将参加考试人员分成三批参加不同年度的考试;二是针对基层行如何开展岗位任职资格培训考核工作以及相应的奖惩激励措施等课题开展广泛的工作调研,将优秀的调研文章装订成册。

八、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和难点

一年来,我行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困难,制约了工作的进一步深入,这些问题主要是:一是基层行参加高层次培训的机会有限,干部思路难以开阔,视野难以拓宽;二是辖内各省的常规技能培训相对缺乏交流,整体业务培训存在效率不高,资源浪费等问题;三是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师资力量不足,目前的各类培训多数是应付当前工作需要,满足不了干部对高深层次知识的需求;四是教育经费相对不足,对员工在职参加高层次学历教育的积极性有一定影响。

第12篇

关键词:士官升级培训;教学方法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7-0148-02

随着士官制度的不断改革和发展,士官队伍建设已由“增量”转入“提质”的发展阶段。顺应这一发展趋势,士官升级培训必将作为重要改革内容得到完善和发展。基于此背景,剖析士官升级培训内涵,研究构建适合士官升级培训的教学方法体系,提高教学效果,保障培训质量,对满足部队人才需求,推动部队快速发展,提升军队战斗力具有重要意义。

士官升级培训的基本内涵

士官升级培训主要是指着眼部队岗位任职需求,针对拟晋级中级和高级士官而开展的岗前任职培训,隶属士官任职教育范畴,具有继续教育特点和属性。士官升级培训是我军武器装备发展和部队战斗力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我军士官队伍整体能力素质的需要。士官升级培训具有“专、短、新、实”的特点,主要是指在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士官升级培训不可能像士官专业教学那样追求课程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是针对士官具体专业岗位,在短期内,传授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等内容,并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实践,切实提高士官专业技能水平和岗位任职实际能力。

士官升级培训教学方法体系构建

(一)培训对象与目标分析

教学方法的构建取决于教学对象、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因此,构建士官升级培训教学方法体系,首先要对培训对象、目标、内容进行分析。其培训对象是拟晋升中级的初级士官和拟晋升高级的中级士官,均具有一定的文化和专业基础、具备相应的岗位任职能力。不同于初级士官,中高级士官对技能和管理要求明显提高,中级士官属技能管理复合型人才,主要担任部队的技术岗位,兼顾履行技术管理职责;高级士官一般是在部队重要岗位上从事高新复杂技术工作的士官,属本专业的管理骨干和技术专家。为使培训目标更加明确和具体,根据中高级士官的不同岗位职责,遵循“专业技能过硬、基础必需够用、岗位任职合格”的培训原则,晋级中级培训,宜着眼培养“一专多能”型士官人才,以巩固专业理论、拓展任职能力为主,重在提高装备操作使用、维护保养、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及组训与管理等专业综合素质;晋级高级培训,宜着眼培养“高技术”型士官人才,以使士官精通专业理论和维修技能为主,重在提升综合应用能力、管理能力、组训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科学制定培训内容

教学方法的构建还需考虑相应的培训内容,不同性质的内容须施以不同的教学方法与之匹配,因此,在教学方法构建之前,首先要科学制定升级培训内容。围绕升级培训培养目标,把握其特点及要求,课程内容设置应体现“三性”:一是针对性,主要指结合培训学员具体专业岗位和所从事装备,设计有较强针对性的学习内容和训练科目,突出第一岗位任职能力。二是综合性,主要指培养第一任职岗位能力的同时,必须兼顾培养其工作岗位适应能力,使其既能胜任本专业的岗位,也能从事相关、相近专业的岗位,以适应职务分工的要求,这一点对高级士官的培养尤为重要。三是拓展性,主要指着眼装备发展趋势和学员发展需要,将装备保障领域的新技术、新训法、新战法引入教学,把握教学内容的即时性和动态性。需要注意的是,在拓展教学内容时,不应将拓展内容定得过于高深而脱离部队实际或超越培训学员接受能力,否则效果会适得其反。

(三)构建符合升级培训的教学方法体系

充分考虑升级培训的特点和要求,教学过程中宜采取重点讲授、自主学习、互动教学、专题讲授、案例剖析、问题研讨、参观实习、模拟演练等特色鲜明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具体内涵阐述如下:

重点讲授法 参加培训的学员所学知识涉及内容广、种类多,短期内不可能像专业教学那样面面俱到,但有些知识又是基本知识点,这就需要教员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整体性和关键点,将有关理论知识通过严密梳理和高度概括形成精炼的知识点,重点讲授给学员。教员进行重点讲解时应把握知识的连续性,学员通过对所学知识进行融会贯通,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快速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系统,从而节省教学时间,提升教学效率。

自主学习法 参与升级培训的学员大多是部队多年教育培养的训练尖子、技术骨干,都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针对升级培训时间短、内容多、任务重的实际,组织参训学员采取自主学习法不但必要而且可行。为提高自主学习效率,增强学习针对性,确保自学效果,教员应对学员加强组织和督导。在实施过程中,教员可根据学习内容,制定自习提纲或设定自习题目或事先提出问题等,引导学员自主学习。另外,可通过划分班组,指定组长进行小组的集中自主学习,以便于相互监督、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互动教学法 互动教学法是指在教员指导下,利用合适的时机和手段,以一定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为基础,以深化学员理论水平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教员与学员共同参与,教与学双方相互交流、沟通、协商、探讨,在彼此平等、彼此倾听、彼此接纳、彼此坦诚的心态下,通过理性说服、案例思考甚至辩论,达到不同观点的碰撞交融,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性,拓展创造性思维,以产生思想激荡、情感共鸣效果的教学活动。该教学方法的恰当运用,能够使学员成为教学环节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创造一种和谐、平等的学习交流氛围,从而激发学员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该教学方法的显著特点就是参与性强,强调教员与学员的双向交流,充分调动双方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在教学组织上,互动式教学以交流为核心,运用提问、研讨协商、归纳点评、深化迁移等手段构建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思维。

专题讲授法 升级培训是有针对性、有目的性、有组织性的学习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改变学习者的行为方式。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等知识的讲授是士官升级培训中知识拓展的重要内容。由于升级培训学员集中面授的时间有限,这就决定了课堂面授具有容量大、知识密度高的特点,决定了课堂面授只能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专题讲授。专题讲授应是升级培训中针对知识拓展而运用的最基本教学方法。教员在讲授前根据教材内容和部队反映的热点、疑点、难点确定课题,增强专题的针对性,注重实际应用,着眼发展和前瞻,结合具体实际进行讲授,学员往往会听之有味、学之有趣,极大地提高学习兴趣。

案例分析法 案例分析法就是教员根据学员特点和教学目标要求,以问题为牵引,将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教学案例应用于课堂,通过引导学员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达到学员综合运用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筛选案例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要考虑案例是否具有典型性或代表性,是否能够反映或折射出一定的主题,通过案例的剖析讲解说明一定的问题,实现既定的教学目的。案例分析法的实施,有利于调动培训学员自主学习的意识,充分体现主体地位。案例分析法特别适合解决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如进行装备典型故障分析与排除)时使用。

问题研讨法 问题研讨法顾名思义是一种在互相启发、商讨或论辩中研究、探求解决问题办法的方法。它强调的是教员精心准备和指导,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通过预先设计与组织,启发学员就特定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以培养学员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充分体现“教员为主导,学员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问题研讨法具有以下优点:(1)能够激发学员积极思考并提高创新意识;(2)锻炼学员主动参与和协作意识;(3)提高学员语言表达能力;(4)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5)有助于加强教学互动,增强教员与学员间的沟通和理解。在运用问题研讨法时,应注重问题选取的典型性、代表性,研讨需有明确的目的。研讨前要有充分准备,研讨中教员应发挥主导作用,研讨后要有总结。

参观实习法 参观实习法就是组织学员到校内或校外一定场所(如实训室、部队、军工厂等),直接观察、研究、验证所学新知识的一种实践性教学方法。可将课堂设在实习基地或部队,聘请部队有丰富经验的领导或专家担任教员,通过传、帮、带的形式,使教学与实际紧密结合,开阔学员视野,消化所学知识,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在参观实习法的实施过程中,教员要给学员充当导演、做示范,然后让学员担任相应岗位的角色,及时指出其不足之处并予以纠正。参观实习法是对培训学员素质的全面检验和锻炼,组织好参观实习对提高学员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模拟演练法 模拟演练法是激发升级培训学员思维,提高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适用于阶段检验的重要实践教学方法。主要是通过设置演练科目,模拟战场实景,检验和锻炼学员在战场环境中的心理适应能力,检验能否利用日常所学所练快速高效地解决问题、保持战斗力。模拟演练具有直观性强的特点,通过营造形象、直观、逼真的战场工作环境,使学员得到具体、生动、真实、鲜明的表象,有助于学员理论联系实际,增强训练的针对性,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

结语

教学方法是多元的,而不是单一的,其实施需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在运用过程中,需要将两种或多种教学方法相互结合、灵活应用。由此,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必须紧密联系教学实际,针对不同的授课对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环境,认真研究设计科学、先进的教学方法,而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先进性也必须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进行检验和完善。因此,士官升级培训教学方法的构建是一个理论研究同实践应用不断结合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进行总结、提炼并付诸实践。

参考文献:

[1]董会瑜.现代军事教育学教程[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0.

[2]张备.士官教育理论与实践[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

[3]张德江.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创新人才[J].中国大学教学,2009(5).

[4]孙艳东.积极探索院校任职教育新模式[J].广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